TW563259B -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unit - Google Patents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un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63259B
TW563259B TW089128036A TW89128036A TW563259B TW 563259 B TW563259 B TW 563259B TW 089128036 A TW089128036 A TW 089128036A TW 89128036 A TW89128036 A TW 89128036A TW 563259 B TW563259 B TW 5632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itanium dioxide
solar cell
patent application
scope
semi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28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ji Fujimori
Tsutomu Miyamoto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63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632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31/07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the potential barriers being only of the Schottky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27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 H01G9/2031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comprising titanium oxide, e.g. TiO2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68Panels or arrays of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based on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1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comprising heterojunctions betwee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and inorganic semiconductors
    • H10K30/15Sensitised wide-bandgap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ye-sensitised TiO2
    • H10K30/151Sensitised wide-bandgap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ye-sensitised TiO2 the 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 comprising titanium oxide, e.g. TiO2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30/81Electrodes
    • H10K30/82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indium tin oxide [ITO] electrodes
    • H10K30/83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indium tin oxide [ITO] electrodes comprising 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the current from the cell, e.g. metal finger grid systems to reduce the serial resistance of transparent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4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rutheni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2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563259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乂 五、發明説明(1 )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半導體、使用此之太陽電池及其製造方 法、太陽電池單元。 【背景技術】 從以往,作爲有益於環保之電源,使用矽之太陽電池 受到注目。在使用矽之太陽電池之中,雖然也有使用於人 造衛星等之單結晶矽型之太陽電池,但是作爲實用性者’ 尤其使用多結晶矽之太陽電池,或使用非晶質矽之太陽電 池,爲開始實用化於產業用或家庭用。 然而,使用這些矽之太陽電池,因都使用c V D (化 學性氣相成長)法等之真空製程,所以製造成本高’又’ 於這些製程,因使用多量熱量或電氣,所以製造所需能源 與太陽電池所產生之能量之收支非常惡劣’不能說是節省 能源之電源。 對於此,所謂被稱爲”濕式太陽電池”或”第4世代 之光電池”等之新型太陽電池爲在1 9 9 1年由克列茲等 所提案。此濕式太陽電池,係如第9圖所示,將屬於半導 體之二氧化鈦9 0 1作爲一方之電極,在另電極9 0 2, 係例如使用白金電極或I T〇等,在這些電極間使用碘等 之電解質溶液9 0 3。 作爲反應原理,受到太陽光等光之半導體之二氧化鈦 (T i〇2 )爲接受其電子交給電極,其後留於二氧化鈦 電極之孔(h + )將氧化碘離子,將I ·改變爲I 3 _。此被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裝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_ 4 - 563259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氣化之碘離子係於對極再接受電子而被還原,循環於兩極 間變成爲電池。 方 < 此式太1½電池’只將一氧化欽使用於電池時,太 陽光之中主要只能有效地使用紫外線而已。因此,藉對於 一氧化鈦混合有機色素等,就可增感到可見光領域之光線 之吸收。因此,一般爲也被稱爲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此 濕式太陽電池’係材料低廉與製作時因不需要真空製程等 龐大設備所以作爲低成本之太陽電池受到殷切之期待。 【發明之揭示】 然而,此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因係使用碘溶液等之 電解質之濕式太陽電池,必須使用密封材密封太陽電池胞 中之屬於電解質之碘溶液等,但是,若密封破裂時就發生 漏液等尙有許多問題。 因此,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不能具有作爲太陽電池 之實用性壽命 ° 又’唯只使用平板之一·氧化駄電極時,因太陽光之吸 收面積爲小,所以不能確保實用性之電流或電壓。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其特徵爲:於使用二氧化鈦( 丁 1 0 2 )半導體之太陽電池,在該二氧化鈦半導體表面 及在該二氧化纟太半導體中形成空孔所成,該二氧化鈦半導 體,係由一對電極挾持所成,該二氧化鈦半導體與該一對 電極之至少一方之電極,係成爲整流阻擋層。 藉此,就可提供可確保實用性之電流或電壓之太陽電 J.—·-----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0Χ 297公釐) -5- 563259 A7 B7 五、發明説明(3 ) 池,亦即,優於發電效率(光電變換效率)之太陽電池。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表頁) 上述整流阻擋層,其特徵爲··藉接觸二氧化鈦半導體 與上述一對電極之至少一方電極所形成之整流阻擋層,該 整流阻擋層係具有二極體特性。 藉此,太陽電池將可更加提高發電效率。 上述整流阻擋層其特徵爲··藉接觸二氧化鈦半導體與 上述一對電極之至少一方電極所形成之肯脫基阻擋層( S h 〇 11 k y barrier ) o 藉此,太陽電池將可更加提高發電效率。 上述整流阻擋層其特徵爲:藉二氧化鈦半導體與上述 一對電極之至少一方電極接觸所形成之P N接合。 藉此,太陽電池將可更加提高發電效率。 成爲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與整流阻擋層之電極,其特 徵爲:浸透於該二氧化鈦半導體表面及該二氧化鈦半導體 中所形成。 藉此,可更加增大整流阻擋層之形成領域(表面積) ,太陽電池就可更加提高發電效率。 經濟部智慈財產咼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其特徵爲:空孔率爲5〜9〇 藉此,可更加增大二氧化鈦半導體之光與接觸面積( 光之照射面積),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其特徵爲:空孔率爲1 5〜 5〇%。 藉此,可更加增大與二氧化鈦半導體之光之接觸面積 -6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63259 A7 -—_____zz__ 五、發明説明(4) (光之照射面積),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其特徵爲:空孔率爲2 0〜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〇 %。 藉此’可更加增大與二氧化鈦半導體之光之接觸面積 (光之照射面積),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其特徵爲:多孔質狀態,而 不規則碎片狀構造。 藉此,可更加增大與二氧化鈦半導體之光之接觸面積 (光之照射面積),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成爲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與整流阻擋層之電極,其特 徵爲:由I T ◦等所成之透明電極,或A 1 、N i 、C r 、Pt 、Ag、Au、Cu、M〇、Ti 、Ta等所成之 金屬或包含這些之金屬化合物。 藉此,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成爲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與整流阻擋層之電極,其特 徵爲:固體之碘化物。 藉此,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成爲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與整流阻擋層之電極,其特 徵爲·· C u I (碘化銅)。 藉此,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成爲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與整流阻擋層之電極’其特 徵爲:A g I (碘化銀)° 藉此,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上述電極,其特徵爲:以澱積法所形成。 本纸張尺;ΐϊί用國家標) A4規格(210乂 297^釐) 563259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5 ) _此’司使一氧化駄半導體與電極更加確實地接觸, 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上述電極,其特徵爲:以噴鍍法所形成。 箱此’可使一興化威半導體與電極更加確實地接觸, 可更加提尚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上述電極,其特徵爲:以印刷法所形成。 藉此,可使二氧化鈦半導體與電極更加確實地接觸, 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其特徵爲:實施爲了吸收可見 光之可見光化處理。 藉此,二氧化鈦半導體,係可利用可見光領域波長之 光,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其特徵爲:吸附有機色素所成 〇 藉此,二氧化鈦半導體,係較佳地施加可見光化處理 ,就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其特徵爲:吸附無機色素所成 。藉此,二氧化鈦半導體,係較佳地施加可見光化處理, 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吸附於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所成之無機色素,其特徵 爲;由無機物碳所成。 藉此,二氧化鈦半導體係可利用較可見光領域更寬範 圍之波長之光,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吸附於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所成之無機色素,其特徵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0X297公釐) -8- 563259 A7 B7 五、發明説明(6) 爲;由著色於碳之無機物所成° 藉此,二氧化鈦半導體係可利用較可見光領域更寬範 圍之波長之光’可更加提局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其特徵爲:具有氧缺陷。 藉此,二氧化鈦半導體係可利用較可見光領域更寬範 圍之波長之光,可更加提局太電池之發電效率。 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其特徵爲:包含有c r、V等 雜質。 藉此,二氧化鈦半導體係可利用較可見光領域更寬範 圍之波長之光,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之發電效率。 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其特徵爲:包含有Μ 〇。 藉此,二氧化鈦較佳地防止其結晶構造之變化。 使用本發明之二氧化鈦(T i 〇2)半導體之太陽電 池單元,其特徵爲:在該二氧化鈦半導體表面及該該二氧 化鈦半導體中,形成空孔,由:以一對電極所挾持之該二 氧化鈦半導體所成之太陽電池,與扶持該太陽電池所成之 第1基板與第2基板所成。 藉此,提供可確保實用性之電流或電壓之太陽電池單 元,亦即,優於發電效率(光電變換率)之太陽電池單元 〇 一種太陽電池單元,其特徵爲:該第1基板或第2基 板之中,在與至少射入太陽光等光之側相反側之基板上, 塗佈或配置有反射該太陽光等光之反射膜。 藉此,太陽電池單元,係可較佳地防止或抑制光之透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榇準(CNS ) A4規格(210/297公釐) J.--·-----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9- 563259 A1 B7 五、發明説明(7 ) 過性,二氧化鈦半導體,係可更加提高光之利用效率。其 結果,太陽電池單元之發電效率可更加提高。 一種太陽電池單元,其特徵爲:該第1基板與第2基 板間,封入有由氬氣等所成之惰性氣體。 藉此,可更加提升太陽電池單元之耐久性。 一種太陽電池單元,其特徵爲:該第1基板或第2基 板之中,至少太陽光等之光射入側之基板,係玻璃、塑膠 、樹脂等所成之透明基板或半透明基板。 藉此,可使光線更確實地到達二氧化鈦半導體之受光 面,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單元之發電效率。 一種太陽電池單元,其特徵爲:該第1基板或第2基 板之中,在至少太陽光等光射入側基板之表面或背面,塗 佈或配置反射防止膜所成。 藉此,太陽電池單元,係可較佳地防止或抑制光之反 射,二氧化鈦半導體將提升光之利用效率。其結果,太陽 電池單元將可更加提高發電效率。 一種太陽電池單元,其特徵爲:該第1基板或第2基 板之中,在至少太陽光等光射入側基板之表面,塗佈或配 置有由二氧化鈦(T 1 0 2 )等所成之光觸媒膜所成。 藉此,即使將太陽電池單元,例如設置於野外等使用 時,因光觸媒膜可分解大氣汙染物質(例如二氧化碳、有 機汙染物質等),所以可較佳地防止或抑制第1基板及/ 或第2基板表面之髒汙。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0- 563259 kl B7 五、發明説明(8 ) 下 如 明 說 細 詳 式 圖 用 使 態 形 施 ] 實 態之 形明 佳發 最本 之於 明關 發就 施茲 路 電 ' 造 構 之 池 電 陽 太 之 明 發 本 於 ο 係面 圖 圖 8 之 第示 到表 圖式 1 模 第以 從等 按 第 、 於 1 用 ο 使 2 號 符 之 圖 8 第 - 圖 6 第 及 圖 4 第 一 圖
1—I 1± 〇 及 TX ο ο 圖樣 8 各同
TX 二說 示號 表符 別同 分不 係示 , 標 同 不 示 標 圖 各 於 於, , 者 上外 便以 方體 , 導 是半 但鈦 , 化 體氧 導二 。 半,明 鈸又說 化。號 氧明符 陽略 太槪 之之 態示 形表 施式 實模 之以 池造 電構 陽之 太 ο 之 ο 明 1 發 3 本元 Λ、、 ΠΗ一 f 口耳 }關池 態用電 形使陽 施圖太 實 1 C 1 第胞 第 池 C 電 成金 所或 等極 板電 基明 屬透 金之 、 成 板所 基等 璃〇 玻 T 由 I 在有 係成 ο 形 ο 上 1 4 胞 ο 池 1 電板 陽基 太 1 。 第 圖 之 A /IV 極 電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b、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Μ
T 、 含 U 包 C 、 、 金 U 合 A 之 、 些 g 這 A 含 、 包 t 或 P 屬 、 金 r 之 C 成 、 所 .1 等 N a 、 丁 等 ο 物 1 合極 i 化電 T 之 1 C 屬第鈦 金此化 述 氧 上 二 〇 。na鈦 3 a 化 ο 氧 1礦:二 極鈦。 電銳 1有 第成 之形 成, 所上 ) 3 半 體
IX ο
T ΗΉΝ 導 半 之 型 η 係 導 半 化 氧1Ρ二S1 之 C 型狀 礦齒 鈦串 銳有 此成 形 之 ο 上 1X ο 一—I 體 導 半 2 〇 *1 T /{V 鈦 極 電 2 第 之 狀 第 於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11 - 563259 kl B7 五、發明説明(9 ) 圖電極支數雖然只記載2支,但是,實際上具有複數之串 齒狀之串齒電極。 又’如第2圖所示,銳鈦礦型之二氧化鈦(T 1〇2 )半導體1 〇 1上之第2電極202 ,也可以爲如覆蓋二 氧化鈦(T 1〇2 )半導體2 0 1上之一部或全面之帶狀 全面電極。 在第2電極2 0 2上也可以支持此電極所用之第3電 極2 0 5 °此第3電極在玻璃基板、金屬基板等所成基板 上由I T ◦等所成之透明電極或金屬電極(A 1 、N i '
Cr 、Pt 、Ag、Au、Cu、M〇、Ti 、Ta等所 成之金屬或包含這些之合金)等所成。 於本發明,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第2電極1 〇 2 、202 ,係分別由金屬電極(A1 、Ni 、Cr 、Pt 、Ag、Au、Cu、Mo、Ti 、Ta等所成之金屬或 包含這些之合金,或例如Cul 、CmSCN、AgI 、 CuBr 、Ag2S、RbAg4l5、AgBr 、β — A l2〇3(Ng〇· nA 12〇3等包含上述金屬之化合物 等)等所成。 此時,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因二氧化鈦半導體 1 0 1 、20 1與上述第1電極或上述第2電極接觸’所 以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1〇1'201 ’與在上述第1電 極或上述第2電極之界面形成有相當於兩者之功函數差之 高度之整流阻擋層(肯脫基阻檔層或Ρ Νί安合)’而產生 整流作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_^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ιτ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 563259 A7 ____ B7_ 五、發明説明(1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例如,使二氧化鈦c τ 1〇〇半導體與第2電極 1 0 2 、2 0 2接觸,較此二氧化鈦(τ i〇2 )半導體 增大第2電極1 0 2、2 0 2之功函數時,就由肖脫基阻 擋層或P N接合等,產生整流作用。 此時,作爲第2電極1 〇 2、2 0 2之構成材料,分 別於上述材料之中,尤其,較佳地使用具有離子傳導特性 之物質。 作爲具有此離子傳導特性之物質,係例如C u I 、 A g I之碘化金屬化合物,雖然可組合a g B r之溴化金 屬化合物等之鹵化金屬化合物之1種或2種以上使用,但 是其中尤其,如組合Cu I 、Ag I之碘化金屬化合物中 之1種或2種以上使用時更佳。 若將此情形以等値電路表示時,就如第5圖所示,形 成具有二極體5 1 0之電流之循環電路。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時,在二氧化鈦半導體1 0 1、2 0 1與第2電極 1 0 2、2 0 2之界面周邊射到太陽光等光線就在二氧化 鈦半導體與第2電極之界面周邊,激勵電子而產生電子與 孔(正孔)。所產生之電子與孔(正孔)係如屬於等値電 路之第5圖所示,產生電流,而形成太陽電池之電流迴路 〇 第3圖及第4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太陽電 池之構造。 第3圖係表示第1圖、第2圖所示太陽電池之金屬、 金屬合金、金屬化合物等所成之電極(第2電極)1 〇 2 - 13-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63259 A7 B7 -------------—-- 五'、發明説明( 、2 〇 2之3 0 2 ,與二氧化鈦(Τ 1〇2)半導體 3 〇 1接合之情形。 亦即,於第3圖,在二氧化鈦半導體3 〇 1之空孔中 ,浸透第2電極3 0 2,二氧化鈦半導體3 〇 1與第2電 極3 〇 2 ,係成爲肖脫基阻擋層或P N接合所成。藉此’ 形成於金屬(金屬電極3 0 2 )與半導體(二氧化纟太( T i〇2 )半導體3 0 1 )間之肖脫基阻擋層或p N接合 之表面積會增加。 例如,屬於η型半導體之二氧化鈦半導體3 〇 1 ’與 Ρ型之半導體之Cul (第2電極302),係成爲?1^ 接合,所以,在這些接合部,係由P N接合形成二極體。 第4圖係表示太陽電池之金屬電極1 0 2及未形成金 屬電極1 0 2之二氧化鈦(T 1〇2 )半導體部分照射到 太陽光之情形。 第3圖或第4圖之各個箭頭’係表示光線之進行方向 ,表示光線射入於二氧化鈦半導體表面或空孔中之情形。 如第4圖所示,二氧化鈦(T 1〇2 )半導體與金屬 電極(第2電極)4 0 2接觸,形成了肖脫基阻擋層或 P N接合。 此時,形成於二氧化鈦(T i〇2 )半導體表面之金 屬電極4 0 2,係如第4圖所示,浸透於二氧化鈦( T i〇2)半導體4 0 1之空孔中所形成。藉此,形成於 金屬(金屬電極4 0 2 )--半導體二氧化鈦(τ i〇2 ) 半導體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〇乂 297公釐) ~ 14 - 563259 A7 J_ ——— ______________— 五、發明説明(12) 4 〇 1間之肯脫基阻擋層或P N接合之表面積會增加。 例如,屬於n型半導體之二氧化鈦半導體4 Ο 1 、與 _於p型半導體之C u I (金屬電極4 〇 2 ) 5因成P n 接合,所以,在這些接合部,因P N接合形成二極體。 形成於二氧化鈦(T i〇2 )半導體4 Ο 1之金屬電 極4 〇 2 ,係由I T〇等所成之透明電極或金屬電極(
Al 、Ni 、Cr、Pt、Ag、Au、Cu、M〇、
Ti 、Ta等所成之金屬或包含這些之合金,或例如 Cul 、CuSCN、AgI 、CuBr、Ag2S、 R b A g 4 I 5 ^ A g B r > β - A l2〇3(NgO · n A 1 2〇3等包含上述金屬之化合物等)等所構成,以薇 積法、噴鍍法、印刷法等,形成於二氧化鈦(T i〇2 ) 半導體表面。此中尤其,作爲金屬電極4 0 2之構成材料 ’係尤其較佳地使用具有離子傳導特性之物質。 作爲具有此離子傳導特性之物質,係例如雖然可組合 如C u I 、A g I之碘化金屬化合物,如a g B r之溴化 金屬化合物寺Z歯化金屬化合物之1種或2種以上使用, 但是’此中尤其如組合C u I 、A g I之硕化金屬化合物 中之1種或2種以上使用較佳。 例如,將形成於二氧化鈦(T i〇2 )半導體表面之 金屬電極4 0 2成爲C u I (碘化銅)時,將c u I溶解 於乙酰替苯胺(a c e t 〇 a n i 1 i 1 )等溶媒成爲飽和溶液,滴落 在二氧化鈦(T i〇2)半導體表面或第2圖所示第3電 極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ϋ7公H '~~~Ζ ~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口 經濟部智慧財產咼員r消費合作社印製 563259 A7 __B7 五、發明説明(13) 2 0 5上加熱至1 0 0〜1 8 0它加以形成得到金屬電極 4〇2。 如上述,本發明之一氧化欽半導體之表面以外,也射 入於二氧化鈦(T 1 ◦ 2 )半導體之空孔部,如第3圖及 第4圖之箭頭所示’在空孔內好幾次多重反射,而在二氧 化鈦(T i〇2 )半導體產生光電動勢效果。 亦即,在具有整流作用之金屬與半導體之接觸部(肯 脫基隄擋層或p N接合部),具有界面電位,因存在有阻 擋層之電場,所以’在界面附近射入較價電子帶與傳導帶 之間隔爲大之能量之光(光子)時,所形成之電子與正孔 因由界面之電場而被拉開,而產生電位差(光電動勢)。 因此,在接觸部(肯脫基阻擋層或P N接合部)連接 如第5圖之外部電路時,就可得到光激勵電流,而變成太 陽電池。 按,射入於二氧化鈦半導體之空孔中之光,係如第3 圖或第4圖所示,好幾次反射於空孔中,一部光係雖然漏 於下方向,但是,由第1圖所示平面上之下部電極(第1 電極)1 0 3或、第7圖所示後述之反射板7 1 4、第8 圖所示後述之反射板8 1 6所反射,再次射入於二氧化鈦 半導體表面或空孔中,而產生光電動勢。 關於此二氧化鈦半導體3 0 1、4 0 1之詳細製造方 法,雖然另外詳述,但是此二氧化鈦半導體3 〇 1 ' 4 0 1 ,係藉燒結由1 0 n m〜1 〇 0 // m左右之粒徑所 成之鈦(T 1 )之微粉未,從氧化形成之銳鈦礦型之二氧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m 士 n-ϋ *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16- 563259 A7 B7 五、發明说明(14)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化鈦所成之氧化物半導體’或藉燒成由5 nm〜2 0 0 0 从m左右之粒徑所成之銳鈦礦型之二氧化鈦所成之微粉未 所形成之氧1化物半導體° 這些二氧化鈦半導體3 0 1或4 0 1 ,係空孔率(或 氣孔率)爲極高成多孔質狀態,成爲所謂不規則碎片狀構 造。 如第3圖及第4圖所不,二氧化駄半導體3 〇 1或 4 0 1之多孔質狀態,係更具體爲空孔率(或氣孔率)爲 5〜9 0 %之銳鈦礦型之二氧化鈦半導體所成。這些二氧 化鈦半導體3 0 1或4 0 1 ’較佳爲空孔率(或氣孔率) 爲1 5〜5 0%,更佳爲2 0〜4 0%銳鈦礦型之二氧化 鈦半導體。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像這樣,藉將空孔率(或氣孔率)變成極高’與平板 形成二氧化鈦電極時比較,二氧化鈦之表面積會極爲增大 。例如,存在於1 c m 2處之二氧化鈦表面積可成爲 1〇0 0〜1 00 00 cm2。藉此,因二氧化鈦與太陽 光之接觸面積也會增大,所以,計算上將產生1 〇 〇 0〜 1 〇〇〇〇倍之電流。 (第2實施形態) 通常之二氧化鈦半導體,係太陽光中只與紫外光反應 ,但是,本發明之二氧化鈦半導體,係增感太陽光等光線 之吸收波長,實施有可反應到可見光領域之處理。 具體上,爲具有:(1 )將色素吸附於二氧化鈦半導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63259 五、發明説明(π) ife之多孔質體表面之方法(色素吸附法)’ (2 )在二氧 化鈦形成氧缺陷’減低頻帶隙,以對應於可見光之方法( 氧缺陷法)’ (3 )在二氧化鈦中摻雜微量之雜質之方法 (雑質摻雑法)等。可組合這些中之1種或2種以上使用 首先,關於(1 )之方法(色素吸附法)詳述之。 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二氧化鈦半導體3 0 1、 4 0 1係錯燒結1 〇 n m〜1 〇 # nl左右之粒徑所成之鈦 (丁 1 )微粉未,氧化形成之銳鈦礦型之二氧化鈦半導體 ’或燒成5〜2 0 0 0 n m左右之粒徑所成之銳鈦礦型之 二氧化鈦(T 1〇2)微粉未所形成之氧化物半導體。 J—.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鈦 3〇1或4 係空孔率(或 、\呑 氣孔率)極高之多孔質狀態,成爲所謂不規則碎片狀構造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7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二氧化鈦半導體3 0 1或 4 0 1之多孔質狀態,係更具體爲空孔率(或氣孔率)爲 5〜9 0 %之銳鈦礦型之二氧化鈦半導體所成。這些二氧 化鈦半導體3 0 1或4 0 1係較佳爲空孔率(或氣孔率) 爲1 5〜5 0%,更佳爲2 0〜4 0%之銳鈦礦型之二氧 化鈦半導體。 像這樣,於不規則碎片狀構造,在多孔質之二氧化鈦 半導體3 0 1或4 0 1表面及多孔質部分,預先吸附有色 素。 色素係使用有機色素(釕絡合體(c p m p 1 e X )等之金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8- 563259 /κΊ Β7 __ 五、發明説明(16) 屬有機色素)、無機物碳等所成之碳黑)等之色素。 C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將此色素預先溶解於酒精等溶媒,在此溶液浸透二氧 化欽半導體3 〇 1或4 0 1等,在二氧化鈦半導體3 〇 ;[_ 或4 0 1表面及多孔質部分,吸附色素。此後,將從溶液 拉上之二氧化鈦半導體3 〇 1或4 〇 1藉自然乾燥,色素 將·吸附於二氧化鈦半導體3 0 1或4 0 1表面及多孔質部 分。並且’欲將色素更牢固地吸附,在6 0〜1 0 〇 °c左 右之溫度’以淸淨爐等進行乾燥也有效。 茲就關於(2 )之方法(氧缺陷法)詳述之。 首先’準備銳鈦礦型或金紅石(rimle )型之二氧化 欽(T 1〇2 )粉未。二氧化鈦粉之平均粒徑,雖然並非 特別限定,但是,例如具有5 n m〜1 〇 // m左右較佳, 5〜1〇〇m m左右更佳。 藉將這些二氧化鈦(T i〇2)粉未在6 0 0〜 1 0 0 0 °C之溫度還原處理,就還原二氧化鈦(τ i: )中之氧,以形成具有氧缺陷之二氧化鈦半導體。此時之 二氧化鈦半導體之特性將成爲η型之半導體。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當還原處理之溫度開始超過8 0 0 °C時,銳鈦礦型之 二氧化鈦(T 1〇2 )之結晶構造就開始變化爲金紅石型 。因此,具有氧缺陷之二氧化鈦(T i〇2 ),係具有: 銳鈦礦型之狀態,銳鈦礦型與金紅石型之混合狀態,金紅 石型狀態之3種狀態。 此時,所使用之還原處理,係在氫環境中進行爲有效 。若在氫環境中進行還原處理時,二氧化鈦(T i〇2 ) -19-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乂 297公釐) 563259 B7 五、發明説明(17) 中之氧之還原爲由氫所促進,所以’因可還原處理之溫度 變成更低,所以仍然可使用銳鈦礦型之二氧化鈦( 丁 1 〇 2 )。 茲關於(3 )之方法(雜質摻雜法)詳述之° 第6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二氧化鈦半導 體構造。如第6圖所示,在二氧化鈦包含有〇 · 1〜 2 · 5 // m ο 1 / g之微量鉻(C r )、釩C V )等雑質 ,更理想爲包含有1 . 5〜2 . Oemo Ι/g之Cr、 V等雜質較佳。 像這樣,本發明之二氧化鈦半導體,係增感太陽光等 光之吸收波長,因實施可反應到可見光領域之光所需之處 理,所以,可吸收於通常之二氧化鈦半導體未能有效吸收 之4 0 0 n m以上之可見光(通常指4 0 0〜7 5 0 n m 波長之光),可將太陽光吸收到實用水平。可大幅度地提 升太陽電池之效率。 (第3實施形態) 茲就關於本發明之二氧化鈦半導體1 〇 1 、2 0 1之 形成方法詳述之。 (1 )粉未成型法 使用於本發明之二氧化鈦半導體,係由所謂粉未射出 成形法(P 〇 w d e r I η j e c t i ο η Μ ο 1 d i n g : —般稱爲 P I Μ 方 法)’或金屬射出成形法(Melal Injection Molding: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笱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0- 563259 Α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8) 般爲稱爲Μ I Μ法)技術所形成。 亦即,對於2 0〜2 0 0 〇 n m左右之粒徑鈦粉未, 以體積比添加,攪拌9 9〜5 5 %之樹脂黏合劑,形成爲 可射出形成之低黏度(1 〇 〇 〇〜3 〇 〇 〇 p )原料化合 物。 此時,爲了擴展光之吸收波長域所添加之C r或V, 係以C r之氧化物(C r〇3 )或V氧化物之狀態添加, 或以純C r或純V狀態添加於上述原料化合物。 此後,經過爲了去除樹脂黏合劑所需之脫黏合劑工程 (脫脂工程),燒結被脫黏合劑之鈦微粉未與上述添加物 。於此燒結工程鈦微粉未就被氧化,而變成銳鈦礦型之二 氧化鈦。 此時,二氧化鈦係熱性地安定之金紅石型,因二氧化 欽之結晶構造爲在9 0 0 °C以上之加熱變化成金紅石型, 所以,上述脫黏合劑工程及上述燒結工程之溫度爲必須可 保持鈦成爲銳鈦礦型之氧化物之結晶構造在9 0 0 °C以下 進行氧化。 並且,於燒結工程,爲了不破壞銳鈦礦型之結晶構造 ,使二氧化鈦變成合金化,作爲燒結助劑預先將熔點爲 7 9 5 °C之Μ ◦〇3 (鉬氧化物)添加於原料化合物,成 爲二氧化欽燒結合金。 此燒結助劑,若爲熔點9 0 0 °C以下者就並非限於 Μ 〇 0 3 (鉬氧化物)才可使用。 又,不使用燒結助劑欲得到銳鈦礦型之二氧化鈦半導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21 - 563259 五、發明説明(19)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Z方法’也可以將欽粉未在1 2 〇 〇 °C左右之真空環境 中燒結一次之後,藉在9 〇 〇 °C以下之氧環境中進行再燒 結氧化鈦,以形成二氧化鈦半導體。 (2 )塗佈法 又,二氧化鈦半導體,係將半導體材料,例如,以浸 /貝C d i p p i n g )、刮刀塗佈(d 〇 c t 〇 r b 1 a d e )、旋轉塗層、 毛刷塗佈、噴霧塗裝、輥輪塗佈等各種塗佈法、溶射法等 方法就可形成膜狀(厚膜及薄膜)。 例如,若依據塗佈法,其操作係極爲簡單,且因不需 要龐大裝置,所以,對於二氧化鈦半導體及太陽電池之製 成本之削減’製造時間之縮短有益。又,依據塗佈法, 例如藉使用遮屏寺’就可谷易得到所需圖案形狀之二氧化 鈦半導體。 茲依據二氧化鈦半導體之塗佈法之成形方法說明如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作爲氧化鈦粉未全體之平均粒徑,並非特別加以限制 ,但是,例如5 n m〜1 〇 # m左右較佳,5 n m〜 1 0 0 m m左右則更佳。藉使氧化鈦粉未之平均粒徑位於 上述範圍內,就可提升氧化鈦粉未之後述塗佈液(半導體 材料)中之均勻性。 又,藉使這種氧化鈦粉未之平均變小,就可將所得到 之二氧化鈦半導體成爲超多孔質,所以,二氧化鈦半導體 之受光面,就可將與光之接觸面積變成更大。並且,由色 -22-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摞準(CNS ) A4規格(210Χ297公釐) 563259 Μ Β7 五、發明説明(20) 素等,可見光增感時對於二氧化鈦半導體之色素之吸附量 可大幅度地提高。 塗佈液(半導體材料)之調整,係首先,將5〜 1 0 0 n m左右之微粒子之氧化鈦粉未懸浮於適當量之水 (例如,蒸餾水、超純水、離子交換水、R〇水等)。 接著,在此懸浮液,例如添加硝酸等之安定化劑,在 瑪瑙製(或鋁製)钵內充分攪拌。 接著,在這種懸浮液,添加上述之水再加以攪拌。此 時,上述安定化劑與水之配比,在體積比較佳爲1 0 : 90〜40 : 60左右,更佳爲15 : 85〜30 : 7〇 左右,將這種懸浮液之黏度,例如成爲0 . 2〜3 0 c p s左右。 其後,在這種懸浮液,例如最終濃度爲能夠變成 0 · 0 1〜5 w t %左右添加攪拌界面活性劑。藉此,調 整塗佈液(半導體材料)。 按,作爲界面活性劑,雖然陽離子性、負離子性、兩 離子性、非離子性之任一皆可,但是,較佳爲使用非離子 性者。 又,作爲安定化劑,替代硝酸,也可使用醋酸或乙酰 丙酮(a c e t y丨e a c e t ο η )之氧化鈦之表面修飾試藥。 又,在塗佈液(半導體材料)中,視其需要,例如也 可以添加聚乙二醇(polyethylen glycol P E G )之黏合 劑,氧化防止劑等之各種添加物。 如聚乙二醇之黏合劑、可塑劑、氧化防止劑等各種添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0Χ297公釐) J—--1-----•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3- 563259 A7 B7 五、發明説明(21) 加物之添加,係提高懸浮液之黏度,具有爲了將塗佈液( 半導體材料)成爲漿狀之效果。又,P E G不僅使二氧化 鈦漿之黏度,並且,燒成二氧化鈦半導體時,將具有作爲 二氧化鈦之黏合劑之作用。 並且,P E G係發揮燒成時作爲黏合劑不需要之 P E G成分,有助益於二氧化鈦半導體之多孔質化。 將這種塗佈液在第1圖或第2圖所示第1電極1 〇 3 、2 0 3上面,以塗佈法C例如浸漬等),將塗佈液加以 塗佈·乾燥以形成半導體材料之膜狀體(塗膜)〇又,於 本發明也可以複數次進行塗佈·乾燥之操作加以積體。 接著,對於此半導體材料之膜狀體,視其需要,例如 以溫度2 5 0〜5 0 0 °C左右,0 · 5〜3小時左右實施 熱處理(例如,燒成等)得到二氧化鈦半導體1 0 1、 2 0 1 。藉此,只止於接觸之氧化鈦粉未,係在其接觸@ 位發生擴散,氧化鈦粉未互相會發生某程度之固著(固定 )° C第4實施形態) 於第7圖表示將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化(單元化} 之太陽電池單元之具體構成例。 由二氧化鈦所成之半導體(二氧化鈦半導體)7 〇 i ,係上部電極(第2電極)7 0 2及下部電極(第1電極 )7 0 3所成一對電極所挾持。這些電極7 〇 2、7 〇 3 ,係分別由I T〇等所成之透明電極或金屬電極C ( A彳 —Γ —. —------批衣--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4- 563259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22) 、Ni 、Cr 、Pt 、Ag、Au、Cu、Mo、Ti 、 丁 a等所成之金屬或包含這些之合金,或例如C u I 、 cusCN、AgI、CuBr、Ag2S、RbAg4lf 、AgB r 、 /3 — A l2〇3(Ng〇· nA 12〇3 等包含 上述金屬之化合物等)等所構成。 上部電極7 0 2,也可以爲如第1圖所示之複數電極 所成條狀之串齒形狀之電極,也可以爲如第2圖所示之全 面電極。 下部電極7 0 3 ,也可以爲如第1圖所示,接觸於二 氧化鈦半導體7 0 1之平面狀之電極,也可以爲條狀之串 齒電極等並非平面之電極。 射入於此太陽電池胞(太陽電池單元)7 0 0之太陽 光之方向,係由電極形狀、膜質任意決定者,在二氧化鈦 半導體7 0 1部分將照射太陽光等。按,於本構成例之太 陽電池單元7 0 0,係從圖中上側射入光線使用。 由一對電極7 0 2、7 0 3所挾持之二氧化鈦半導體 7〇1所成之太陽電池,係分別收納於透明玻璃、塑膠( PET、PI 、PPS等)、樹脂等所成之上基板711 與下基板之間,而由密封材7 1 3所密封。在2枚基板 7 1 1 、7 1 5之間,也可以灌入氬(A I* )等惰性氣體 〇 在下基板7 1 5上(上面),形成有反射膜(反射板 )7 1 4。藉此,通過二氧化鈦半導體7 0 1中反射光可 再反射於二氧化鈦半導體7 0 1之方向。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裝.
、1T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25- 563259 A7 B7 五、發明説明(23) 按’此反躬膜7 1 4係可視其需要,加以省略。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又,在上基板7 1 1下面,爲了射入於二氧化鈦半導 體7 0 1之光量增多,塗有(設有)反射防止膜5 1 2。 又,在上基板7 1 1最上面,塗層有(設有)具有光 觸媒機能之二氧化鈸(T i〇2 )之薄膜7 1 6。本發明 之太陽電池單元7 0 0,係爲了發電用途,放在野外之情 开夕爲多,藉在本發明之太陽電池單元7 〇 〇之上基板(覆 蓋玻璃)7 1 1塗層二氧化鈦(丁 i〇2 )薄膜7 1 6 , 就將從汽車等所排放之二氧化碳,或有機汙染物質防止太 陽電池單元7 0 0之覆蓋玻璃7 1 1受到髒汙或汙染。 茲於第8圖,表示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化(單元化 )之太陽電池單元之其他構成例。 茲關於第8圖所示太陽電池單元8 0 0 ,以上述太陽 電池單元7 0 0之相異點爲主說明,關於相同事項則省略 其說明。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弟8圖所不太陽電池單兀8 0 0,係具有:下基板 8 1 5、與上部電極(第2電極)8 0 2、與二氧化鈦半 導體80 1、與上部電極(第2電極)802、與第3電 極8 1 2、與上基板8 1 1 ,而以此順序積體。 這些下基板板8 1 5、下部電極8 0 3、二氧化鈦半 導體80 1、上部電極8 02、第3電極8 1 2及上基板 8 1 1,係分別成爲平板狀或層狀。 又,此太陽電池單元8 0 0,係在下部電極8 0 3與 第3電極8 1 2間,設有密封材8 1 3 ,其側面爲以氣密 -2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63259 A7 B7 五、發明説明(24) 性地被密封。 亦即,在密封材8 1 3、下部電極8 0 3及第3電極 8 1 2所區隔之空間內’收納有二氧化欽半導體8 〇 1及 上部電極8 〇 2。按’在此空間內’也可塡充氬(A r ) 等惰性氣體。 二氧化鈦半導體8 0 1 ’係可採取與上述二氧化鈦半 導體 1〇1 、 2〇1 、301 、4 01 、 601 、701 相同之構成。 上基板8 1 1及下基板8 1 5,係分別可採取與上述 上基板7 1 1及下基板7 1 5同樣之構成。 上部電極8 〇 2及下部電極8 0 3 ’係分別可採取與 上述上部電極7 〇 2及下部電極7 0 3同樣之構成° 第3電極8 1 2係例如由I T 0等所成之透明電極或 金屬電極((Al 、Ni 、Cr 'Pt、Ag、Au、 CU、m〇、Τι 、Ta等所成之金屬或包含這些之合金 等)等所構成。 又,密封材8 1 3 ’也構成與上述密封材7 1 3同樣 之構成。 按,構成例之太陽電池單元8 0 0,係從第8圖中下 側射入光線使用。 於此太陽電池單元8 0 0 ’係反射通過二氧化欽半導 體8 0 1中之光線使其可再二氧化鈦半導體8 0 1方向反 射,在上基板8 1 1之上面設有反射膜(反射板)8 1 6 J---------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懇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乂 297公釐) -27 - 563259 Α7 __ Β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25) 又,在下基板8 1 5下面,爲了使射入於二氧化鈦半 _體8 0 1之光量增多,防止與上述反射防止膜7 1 2同 樣構成之反射防止膜,或下基板8 1 5下面之染汙,也可 Μ設與上述薄膜7 1 6同樣構成之薄膜。 按,使用以上所說明之二氧化鈦半導體1 0 1、 2〇1、3〇1、401、601'701、8〇1 之太 陽電池及太陽電池單元1〇0 、2 0 0 、6〇0 、7〇〇 ' 8 0 〇 ,係將對於二氧化鈦半導體1 0 1等之光線之射 入角爲在9 0 °之光電變換效率視爲R 9。,將光線射入角 在5 2 °之光電變換效率視爲R η時具有R n/ R 爲 〇 · 8以上左右之特性較佳,具0 · 8 5以上左右則更佳 。滿足這種條件,係二氧化鈦半導體1 0 1等對於光之導 向性低,亦即,具有所謂等方性。因此,具有這種二氧化 鈦半導體1 0 1等之太陽電池及太陽電池單元1 0 0等, 係及至太陽之照射時間之大約全域,可更佳良好之發電效 率。 以上,本發明之太陽電池及太陽電池單元依據第1圖 〜第8圖說明,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這些。構成太陽 電池及太陽電池單元之各部,也可置換爲得以發揮同樣機 能之任意構成。 又,本發明之太陽電池及太陽電池單元,係第1圖〜 第8圖之中,也可以組合任意之2以上之構成者。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裝· *^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榡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28- 563259 A7 ___ B7 五、發明説明(26) 如以上所說明之本發明,於使用二氧化鈦(T 1〇. )電極(二氧化鈦半導體)之太陽電池,該二氧化鈦電極 因受孔率爲5〜9 0 %,所以可將空孔率變成極高,與以 平板形成二氧化鈦電極之以往濕式太陽電池相較,二氧化 駄之表面積會變成很大。亦即,可將存在於1 c m 2處之 一氧化駄微粒子之表面積變成1 0 〇 〇〜1 〇 〇〇〇 c m 2。藉此,因二氧化鈦微粒子與太陽光等之光線之接 觸面積也會增大,計算上,將可產生1 〇 〇 〇〜 1 〇 0〇〇倍之電流。 又,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因包含0.1〜2.0 "m 〇 1 / g之C r或V之雜質,所以,可吸收通常之二 氧化鈦電極未能有效地吸收4 0 0 n m以上之可見光(通 常指4 0 0〜7 5 0 n m波長之光),可大幅度提升太陽 電池之效率。 六·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構造 之模式性槪略圖。 第2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構造 之模式性槪略圖。 第3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構造 之模式性槪略剖面圖。 第4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構造 之模式性槪略剖面圖。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29- 563259 A7 B7 五、發明説明(27) 第5圖係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之等値電 路之圖。 第6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構造 之模式性槪略剖面圖。 第7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 (單元)構造之模式性槪略剖面圖。 第8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 (單元)構造之模式性槪略剖面圖。 第9圖係表示以往之濕式太陽電池之構造模式性地表 不之槪略構成圖。 主要元件對照表 101,201,301,401,601,701,801 二氧化鈦半導體 1 00,800 太陽電池胞(太陽電池單元) 1 02,202,702,802 第 2電極 402 金屬電極 205,8 1 2 第3電極 103 第1電極 811 上基板 803 下部電極 813 密封材 714 反射膜(反射膜) 802 上部電極 712 反射防止膜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榡準(CM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丨· 、一 =口 經滴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0- 563259 A7 B7 716 五、發明説明(2S) 薄膜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乂 297公釐) -31 -

Claims (1)

  1. 563?59 ^ >
    ABCD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 一種太陽電池,其係使用二氧化鈦(TiOO 半導體者,其特徵爲;在該二氧化鈦半導體表面及在該二 氧化鈦半導體中形成空孔所成,該二氧化鈦半導體,係由 一對電極挾持所成,該二氧化鈦半導體與該一對電極之一 方之電極,係成爲整流阻擋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電池,其中上述整 流阻擋層,係藉接觸二氧化鈦半導體與上述一對電極之一 方電極所形成之整流阻擋層,該整流阻擋層係具有二極體 特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太陽電池,其 中上述整流阻擋層,爲藉接觸二氧化鈦半導體與上述一對 電極之一方電極所形成之肯脫基阻擋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太陽電池,其 中上述整流阻擋層,爲藉接觸二氧化鈦半導體與上述一對 電極之一方電極所形成之P N接合。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太陽電池,其 中成爲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與整流阻擋層之電極,爲浸透 於該二氧化鈦半導體表面及該二氧化鈦半導體中所形成所 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太陽電池,其 中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其空孔率爲5〜9 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太陽電池,其 中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其空孔率爲1 5〜5 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太陽電池,其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2- 563259 A8 B8 C8 _____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2 中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其空孔率爲2 〇〜4 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太陽電池,其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中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係成多孔質狀態,爲不規則碎片 狀構造。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太陽電池, 其中成爲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與整流阻擋層之電極,爲由 I 丁 ◦等所成之透明電極,或A 1 、N i ' C r 、P t 、 Ag、Au、Cii、M ◦、丁 i 、Ta等所成之金屬或包 含這些之金屬化合物。 -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太陽電池, 其中成爲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與整流阻擋層之電極,爲碘 化物。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太陽電池,其中成 爲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與整流阻擋層之電極,爲C u I ( ^ 碘化銅)。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太陽電池,其中成 爲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與整流阻擋層之電極,爲A g〗( 石典化銀)。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太陽電池, 其中上述電極爲以薇積法所形成。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太陽電池, 其中上述電極爲以噴鍍法所形成。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太陽電池, 其中上述電極爲以印刷法所形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63259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3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太陽電池, 其中上述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實施爲了吸收可見光之可 見光化處理。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太陽電池,其中上 述二氧化鈦半導體,爲吸附有機色素所成。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太陽電池,其中上 述二氧化鈦半導體,爲吸附無機色素所成。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太陽電池,其中吸 附於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所成之無機色素,爲由無機物碳 所成。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太陽電池,其中吸 附於上述二氧化鈦半導體所成之無機色素以著色於碳之無 機物所成。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太陽電池,其中上 述二氧化鈦半導體,爲具有氧缺陷。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太陽電池,其中上 述二氧化鈦半導體爲包含有C r、V等雜質。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3項之太陽電池,其中上 述二氧化鈦半導體爲包含有Mo。 2 5 . —種太陽電池單元,其係使用二氧化鈦( T i〇〇半導體者,其特徵爲:在該二氧化鈦半導體表 面及該該二氧化鈦半導體中,形成空孔,由:以一對電極 所挾持之該二氧化鈦半導體所成之太陽電池,與挾持該太 陽電池所成之第1基板與第2基板所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34- 563259 A8 B8 C8 ____D8々、申請專利範圍 4 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5項之太陽電池單元,其 中該第1基板或第2基板之中,在與射入太陽光等光之側 相反側之基板上’塗佈或配置有反射該太陽光等光之反射 2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5項或第2 6項之太陽電 池單元,該第1基板與第2基板間,封入有由氬氣等所成 之惰性氣體。 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5項或第2 6項之太陽電 池單元,其中該第i基板或第2基板之中,太陽光等·之光 射入側之基板,係玻璃、塑膠、樹脂等所成之透明基板或 半透明基板。 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5項或第2 6項之太陽電 池單元,其中該第丄基板或第2基板之中,在太陽光等光 射入側基板之表面或背面,塗佈或配置反射防止膜所成。 3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5項或第2 6項之太陽電 池單元,其中該第1基板或第2基板之中,在太陽光等光 射入側基板之表面,塗佈或配置有由二氧化鈦(T i〇2 )等所成之光觸媒膜所成。 —I--5.--------篆—-- (請先閱讀背面之泣意事項存填寫本寅〕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5-
TW089128036A 1999-12-27 2000-12-27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unit TW56325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120799 1999-12-27
JP2000342007 2000-11-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63259B true TW563259B (en) 2003-11-21

Family

ID=26582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28036A TW563259B (en) 1999-12-27 2000-12-27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unit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6683361B2 (zh)
EP (1) EP1178542A4 (zh)
JP (1) JP4613468B2 (zh)
KR (1) KR100492039B1 (zh)
CN (1) CN1181563C (zh)
AU (1) AU777191B2 (zh)
TW (1) TW563259B (zh)
WO (1) WO20010488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16502B1 (ko) * 2001-10-18 2004-01-3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티타노실리칼라이트-2를 포함하는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TWI234885B (en) * 2002-03-26 2005-06-21 Fujikura Ltd Electroconductive glass and photovoltaic cell using the same
JP2003303629A (ja) 2002-04-11 2003-10-24 Sony Corp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AU2003242373B9 (en) * 2002-06-14 2005-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hotoelectric transduc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0499271B1 (ko) * 2002-09-09 2005-07-0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구부림이 가능한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04030139A1 (ja) * 2002-09-25 2004-04-08 Sharp Corporation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US7290093B2 (en) * 2003-01-07 2007-10-30 Intel Corporation Cache memory to support a processor's power mode of operation
US20090028740A1 (en) * 2003-04-14 2009-01-29 S'tile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emiconductor granules
AU2003902117A0 (en) * 2003-05-05 2003-05-22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Pty Ltd Photovoltaic device
CN100438206C (zh) * 2003-07-14 2008-11-26 株式会社藤仓 电解质组合物、使用其的光电变换元件和色素增感太阳电池
JP2005064493A (ja) * 2003-07-31 2005-03-10 Kyocera Corp 光電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発電装置
CN100358161C (zh) * 2003-11-01 2007-12-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电池组
KR100572852B1 (ko) * 2003-12-24 2006-04-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구부림이 가능한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30040B1 (ko) * 2004-02-19 2011-04-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다공질막을 포함하는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792711B2 (ja) * 2004-06-01 2011-10-1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DE102004037478A1 (de) * 2004-07-30 2006-08-10 Nonnenbruch, Fritz Solarzellenmaterial Molybdänblau
DE102004054757B4 (de) * 2004-11-12 2007-07-05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Photoelektrode einer Solarzelle
JP4972921B2 (ja) * 2005-01-14 2012-07-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0413094C (zh) * 2005-08-09 2008-08-20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碘化铝的电解质及其应用
US20070056627A1 (en) * 2005-09-09 2007-03-15 Atomic Energy Council -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Research Sensitized semiconductor solar cell
JP5105764B2 (ja) * 2006-04-20 2012-12-26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KR100810730B1 (ko) * 2006-06-19 2008-03-07 (주)인솔라텍 태양전지용 광흡수층의 제조방법
DE102006028429B3 (de) * 2006-06-21 2007-06-28 Fachhochschule Kiel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Absorberbeschichtung auf Sol-Gel-Basis für Solarthermie
TWI306314B (en) * 2006-09-27 2009-02-11 Ind Tech Res Inst Method of sealing solar cells
KR100828262B1 (ko) * 2006-10-27 2008-05-07 미리넷솔라 주식회사 태양광 발전용 태양전지 모듈의 제조공정
TW200919728A (en) * 2007-10-19 2009-05-01 Iner Aec Executive Yuan Multi-layer thin film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KR100928941B1 (ko) * 2007-11-07 2009-11-30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와 이의 제조방법
JP4900443B2 (ja) * 2009-09-30 2012-03-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KR20110123102A (ko) * 2010-05-06 2011-11-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거울반사 특성을 갖는 고분자 필름이 적용된 염료감응형 태양전지
KR101097679B1 (ko) * 2010-05-25 2011-12-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에너지 변환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상기 에너지 변환 소자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13016358A (ja) * 2011-07-04 2013-01-24 Sony Corp 光電変換素子モジュール
JP2013026030A (ja) * 2011-07-21 2013-02-04 Sony Corp 光電変換素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建築物
TWI443847B (zh) * 2011-12-21 2014-07-01 Univ Nat Cheng Kung 光電極及其製備方法
TWI467784B (zh) * 2011-12-21 2015-01-01 Univ Nat Cheng Kung 太陽能電池
CN102496639B (zh) * 2011-12-21 2014-05-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等离激元增强型中间带太阳能电池及其光电转换薄膜材料
CN103515107B (zh) * 2013-10-21 2016-03-30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双网叠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EP3297010A4 (en) * 2015-05-14 2019-01-23 Showa Co., Ltd. SOLAR COLOR CELL HAVING A BACK-ELECTRODE COMPRISING A COLLECTOR ELECTRODE
CN110224068B (zh) * 2019-07-02 2021-01-22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基于钙钛矿纳米线的光探测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08788A (zh) 1975-03-20 1976-09-27 Kogyo Gijutsuin
ATE131953T1 (de) * 1990-04-17 1996-01-15 Ecole Polytech Photovoltaische zellen
FR2694451B1 (fr) * 1992-07-29 1994-09-30 Asulab Sa Cellule photovoltaïque.
SE9402940D0 (sv) * 1994-09-02 1994-09-02 Solaronix Sa Electrochemical photovoltaic cell
DE4432644A1 (de) * 1994-09-14 1996-03-21 Hoechst Ag Ungesättigte Polyesterurethanacrylate als Bindemittel für Pulverlacke
JPH09321329A (ja) 1996-03-29 1997-12-12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太陽電池素子、太陽電池装置および照明システム
JPH10255863A (ja) * 1997-03-11 1998-09-25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WO1999010167A1 (fr) * 1997-08-27 1999-03-04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Objet enrob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et objet
JPH11144773A (ja) * 1997-09-05 1999-05-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光再生型光電気化学電池
KR100265167B1 (ko) * 1998-01-06 2000-09-15 윤종용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휘도 편차 보정 장치
US6075203A (en) * 1998-05-18 2000-06-13 E. I. Du Pont Nemours And Company Photovoltaic cells
JPH11339866A (ja) * 1998-05-28 1999-12-10 Sharp Corp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JPH11354169A (ja) * 1998-06-01 1999-12-24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 <3M> 光電池
JP2915402B1 (ja) * 1998-06-11 1999-07-05 戸倉工業株式会社 配管部材のセンタリング装置
DE60040372D1 (de) * 1999-09-24 2008-11-13 Toshiba Kawasaki Kk Elektrolyt-Zusammensetzung, Sonnenzelle, die solche Elektrolyt-Zusammensetzung anwendet,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r Sonnenzel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4026101A (en) 2001-07-09
AU777191B2 (en) 2004-10-07
EP1178542A1 (en) 2002-02-06
KR100492039B1 (ko) 2005-05-31
CN1349665A (zh) 2002-05-15
USRE39445E1 (en) 2006-12-26
US6683361B2 (en) 2004-01-27
KR20010108254A (ko) 2001-12-07
US20020158297A1 (en) 2002-10-31
CN1181563C (zh) 2004-12-22
EP1178542A4 (en) 2006-03-08
JP4613468B2 (ja) 2011-01-19
WO2001048833A1 (fr) 2001-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63259B (en)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unit
Ma et al. High-efficiency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based on a nitrogen-doped nanostructured titania electrode
AU2003203716B2 (en) Photovoltaic cell
Kambe et al. Mesoporous electrodes having tight agglomeration of single-phase anatase TiO2 nanocrystallites: Application to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TW516242B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Kang et al. Fabrication of PbS nanoparticle-sensitized TiO2 nanotube arrays and their photo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JP2664194B2 (ja) 光電気化学電池・その製法及び使用法
TWI401811B (zh)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及其製造方法
US20070175510A1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gelling agent
CN102332356A (zh)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TWI433376B (zh)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JP2003163360A (ja) 光電変換素子
KR20160113545A (ko) 집광 장치를 설치한 색소 증감형 태양 전지
JP4807020B2 (ja) 半導体微粒子分散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4716636B2 (ja) 複合半導体
JP2002319439A (ja) 光電気セル
CN102013324A (zh)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02314108A (ja) 太陽電池
JP2003272722A (ja)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JP2002252359A (ja) 受光層および太陽電池
JP2009218218A (ja) 光電気セル
KR101765816B1 (ko) 저온 대기압 플라즈마를 통한 광전극 및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제조 방법
JP2006128204A (ja) 光電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発電装置
Nien et al.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by Modification of Photoanode With PbTiO $ _ {\text {3}} $–ZnFe $ _ {\text {2}} $ O $ _ {\text {4}} $/TiO $ _ {\text {2}} $ Nanofibers
JP2005222798A (ja)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における負極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