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56199B -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its charge inject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its charge inject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56199B
TW556199B TW091110871A TW91110871A TW556199B TW 556199 B TW556199 B TW 556199B TW 091110871 A TW091110871 A TW 091110871A TW 91110871 A TW91110871 A TW 91110871A TW 556199 B TW556199 B TW 5561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layer
channel
charge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10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deto Tomiie
Toshio Terano
Toshio Kob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56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561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9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charge trapping gate insulator, e.g. MNOS-memory transistors
    • H01L29/7923Programmable transistors with more than two possible different levels of programm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1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4011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data storage electrodes
    • H01L29/4011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data storage electrodes the electrodes comprising a charge-trapping insulat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4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using variable threshold transistors, e.g. FAMOS
    • G11C16/0466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using variable threshold transistors, e.g. FAMOS comprising cells with charge storage in an insulating layer, e.g. metal-nitride-oxide-silicon [MNOS], silicon-oxide-nitride-oxide-silicon [SONOS]
    • G11C16/0475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using variable threshold transistors, e.g. FAMOS comprising cells with charge storage in an insulating layer, e.g. metal-nitride-oxide-silicon [MNOS], silicon-oxide-nitride-oxide-silicon [SONO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independent storage sites which store independent data

Description

556199 五、發明説明(η 【發明之詳細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例如在高效率的源極側注入或高速抹 除時具有適合的雜質配置構造之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 及其電荷注入方法。 【習知技術】 在快閃EEPROM中’可知有電荷蓄積手段由單—導電層 組成之FG(浮閘,FlGating Gate)型、f荷f積手段為平面離 散化的 MONOS(金屬 0N0 半導體,Metai 〇xide Nitride_ Oxide-Semiconductor)^ . MN〇S(^^ 〇N〇 , Metal-Nitride-Oxide-Nitride-Oxide)型等。 例如,MONOS型記憶元件巾,在形成電晶體通道的半 體基板上積層0N0 (0xide.Nitride_〇xide)膜與閉極電極 其積層®案兩側的基板表面區域上形成有通道與逆導電 的源極•汲極雜質區域。 w ’、、、:後對方;具有遠電荷保持能力的介電體膜(0N0膜), 2基板側.庄人電荷以進行寫人。又,抹除時,在基板側拔 除保持電荷或將㈣保持電荷的逆純電荷注人人上述介 電體内。 電何的注入除了利用介電體内的電荷通道現象之外, 有所謂CHE(通道熱電子,ChanneNH〇NEiectr〇n)注入等 至超越0N0膜的最下層氧化膜的絕緣障壁的程度為 性激發電荷的方法。 … 已知源極側〉主入方法為注入方法之一。 導 型 尚 量
本纸張尺細 -4- 556199 A7 _____ —__Β7 五、發明説明(2 ) 實現源極側注入方法必須分離設置用以控制汲極側通道 的電極以及用以控制源極側通道的電極。在電荷注入時, 將汲極側通道設為強反轉狀態,將源極側通道設為弱反轉 狀態。此時,兩者的邊境附近產生高電場,來自源極側所 供給的電荷,在該高電場被激發,從源極側注入用以控制 汲極側通道的電極下之電荷蓄積手段。其注入效率較一般 的CHE注入可改善一位數左右。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因應元件的微細化、消耗電力的降低要求,使動作的低 電壓化日益進步。 然而,在上述的CHE注入中,已知例如|^〇1^〇8型記憶電 晶體的情況,電荷的注入效率大約差1 x丨〇-6。 又’ FG型的電荷注入效率雖比m〇n〇s型高,惟其位準不 月b δ兒相當充分。當使用源極側注入方法時,雖提昇電荷的 注入效率,惟在現狀的源極側注入方法_,電荷注入效率 的提昇甚為有限。 > 本發明目的在於提案一種適用於高效率源極側注入或高 速抹除的新通道構造,且使用其之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憔裝 置及電荷注入方法。 為達成上述目的,有關本發明第丨觀點之非揮發性半導體 記憶裝置,係具備有:通道形成區域、由挟住通道形成區 域的第1電型半導體組成的兩個源極·汲極區域、介以呈 有電荷蓄積能力的積層膜且形成於通道形成區域上的間極 者,其特徵在於,上述通道形成區域係由以下構件組成: -5- 五、發明説明( 开,:‘電'半導體組成,藉由反轉層形成有通道的反轉層 :成區域;由第1導電型半導體組成,藉由多數載子的蓄積 層形成有通道的蓄積層形成區域。 |子的畜積 構成上述蓄積層形成區域的^導電型半導體的雜質濃 ί濃二於構成上述源極·沒極區域的第1導電型半導體的雜 f本發明中’在上述蓄積層形成區域上介以具有電荷蓄 積月&力的積層膜,形為、笛I P弓士 产入、胰形成第1閘極,在上述反轉層形成區域上 二不具有電荷蓄積能力的單層介電體膜,形成第2間極 ,上述第1閘極與第2閘極互為絕緣分離。 丄!上述電荷蓄積能力的積層膜從上述蓄積層形成區域 、申至上述反轉層形成區域的端部上。 在土述蓄積層形成區域上形成具有電荷蓄積能力 ==上述反轉層形成區域上形成不具有電荷蓄積 :口早?;電體膜,在該單層介電體膜與上述積層膜上 形成單一的閘極。 積層形^域配置於電荷注入時的沒極側,惟在 %,在反轉層形成區域兩側亦 可=畜積層形成區域。此時’分別在反轉層形成區域與 一方的源極•汲極區域間、反轉層形成區域與另一方的源 極·汲極區域間設置上述蓄積; 層形成區域上方介以具有上述;行:心二別在各蓄積 有上述第1問極。 这電何畜積能力的積層膜配置 在這種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中,例如為η型通道時’ 556199 五、發明説明( ,道形成區域由形成反轉層”型雜質區域(反轉層形成區 域)與形成畜積層的η型雜質區域(蓄積層形成區域)組成。從 而’错由上述雜質濃度等的調整’與η型雜質區域相接的ρ 型雜貝區域端部上可產生高電場。 在第1閘極的源極側端部產生高電場,在習知的源極側注 入中,僅以㈣極與第2閉極的施加電壓進行控制。然而 ,第1閘極與第2開極的施加電屋亦需控制通道的反轉狀離 ,其施加電㈣自由度受限制,故用以提高在第!閘極的i 極側端部產生的電場有限。 在本發明中,除了第1間極與第2閘極的施加電M之外, 反轉層形成區域與蓄積層形成區域的漠度差等附加並他的 參數,據此’使電場的產生變為容易。又, 與第2開㈣施加電遲設為相同,此時,不需將間極分二 2,可簡單化源極側注入型記憶電晶體的構造。 本發明的第2觀點係關於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的電 荷注入方法,該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係具備有:由 ,電型半導體組成,藉由多數載子的蓄積層形成有通道的 蓄積層形成區域以及由第2導電型半導體組成,藉由反轉層 形成有通道的反轉層形成區域組成之通道形成區域;二 住通道形成區域的第!導電型半導體組成的兩個源極.沒極 區域;在介以具有上述電荷蓄積能力的積層膜,形成於学 積層形成區域上的第丨閘極;在介以不具有電荷蓄積能力二 早層介電體膜之間’形成於反轉層形成區域上的第2閘極者 ’其特徵在於具備有以下步驟:在進行寫入或抹除時,於 本纸張尺度適财_:標準_) A4規格(2獻297公酱丁 556199 五、發明説明( 上述兩個源極、汲極區域間施加特定電壓的步驟;在上述 蓄積形成區域的邊界附近的反轉層形成區域丨,以將能量 性激發的電荷從源極側注入上述第丨閘極下的積層膜内的 方式,對帛1閘極施加第1電壓,對第2閘極施加低於第 壓的第2電壓之步驟。 本發明的第3觀點係關於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的電 荷注入方法,該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係具備有:由第i V電型半導體組成藉由多數載子的蓄積層形成通道之蓄積 層形成區域以及由第2導電型半導體組成藉由反轉層形成 通道之反轉層形成區域組成之通道形成區域;由挾住通道 形成區域的第丨導電型半導體組成的兩個源極•汲極區域; 在介以具有上述電荷蓄積能力的積層膜形成於蓄積層形成 區域上的第1閘極,·在介以不具有電荷蓄積能力的單層介電 體膜形成於反轉層形成區域上的第2閘極者,其特徵在於具 備有以下步驟··在進行寫入或抹除時,於上述兩個源極/、' 汲極區域-方施加基準電壓,對另一方施加特定的正電壓 的步驟;加速移動上述通道形《區域的載子,仏及極端使 所發生的高能量電荷撞擊,藉由撞擊時的電離,生成電子 、電洞對’以將所生成的電洞注入上述汲極側的上述積層 膜之方式,分別對上述㈣極與上述第2閘極施加經最適 化的正電壓之步驟。 又包含對上述第2導電型半導體施加基準電壓的步驟。 或’更包含在上述寫入或抹除時,以開放的狀態電性保 持上述第2導電型半導體之步驟。 訂 線 -8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五、發明説明( :行上述寫入或抹除時’使上述兩個源極、汲 極£域的-方成為電性開放的狀態,藉由形成於 源極、汲極區域声而^方的 子、雷㈣ 之能帶間隨穿化,生成電 式’刪t述兩個源極、汲極區域、第‘與= 閘極把加經取適化的正電麼或基$電墨之步驟。 在上述:電荷注入方法中,例如在寫入時CHE注入電子 •同在抹示τ ’主入藉由電離撞擊或能帶間隧穿化生成的電 八==轉層形成區域Μ積層形成區域的雜質漠度 刀在進行寫入時,最適化施加於上述第1間極 第卜第2電壓)之值。與蓄積層形成區域 相接㈣層形成區域端部附近產生的電荷,大於以往產 ^的電何。從源極側供,給至反轉層,經加速的電荷在進入 畜積層形成區域之前急遽獲得高能量。然後,其大部分雖 然進入蓄積層而失去能量,惟其—部份靠近第丨閘極的電場 ,注入至積層膜内的電荷蓄積層。 在進行抹除時,將第2導電型半導體保持在基準電位或開 放的狀態下’最適合施加於第2閘極的電壓(第卜第2電壓) 之值。藉此,藉由電離撞擊或能帶間隨穿化生成電洞,加 速垂直方向的電解成為熱電洞,注入具有電荷蓄積能力的 積層版内。此時,與利用FN隨穿化的抹除方法相比,由於 高,量電荷的產生效率高,故在極短的時間内將所需電洞 的里主入積層膜内,消去注入的電子使臨限值電壓變成消 556199
去位準。 【發明之實施形態】 圖1及圖2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非揮發性記憶單元的 等效電路圖。 這些記憶單元係由記憶電晶體、M0S型電晶體記憶電晶 體串聯連接於兩條位元線BLa,BLb間的芏電晶體構成。 圖1所不的記憶單元Μ上,兩個記憶電晶體的閘極以字元 線WL進行控制,中央的M〇s型電晶體的閘極以與位元線 BLa ’ BLb平行的控制線Cl進行控制。 —圖2所示的記憶單元“上,中央的^1〇8型電晶體的閘極以 字疋線WL進行控制,其右側的記憶電晶體閘極以控制線 CLa進行控制,左側的記憶電晶體閘極以控制線cLb進行控 制。控制線CLa、CLb並列配置在位元線BLa,BLb之間。 圖3(A)係沿圖1所示的記憶單元的字元線之列方向的概 略剖視圖。圖3(B)係其平面圖。 μ在圖3(A)所示的記憶單元中,符號SUB係顯示例如由矽 等半導體材料組成而形成半導體元件的基體(?型半導體基 板、P型井、P型S0I層等,以下稱為基板)。在基板sub内 的表面區域上導入高濃度N型雜質而成的兩個源極、汲極 區或S/D互相、,.邑、.彖刀離而形成。源極、汲極區域“ο如圖3(B) 所不’於行方向上長度互相平行配置。兩個源極、汲極區 域S/D間的基板表面區域在動作時成為形成記憶電晶體的 通道之通道形成區域。通道形成區域係由大致形成在其中
556199 A7 B7 五、發明説明(8 央的内側通道區域cm、内側通道區域chi與源極、汲極區 域S/D之間的兩個外側通道區域CH2a、cH2b組成。 内側通道區域CH1為基板SUB的表面區域且具有p型的 導電型。因為該内側通道區域CH丨利用反轉層形成通道, 所以又稱為反轉層形成區域。 相對地,外側通道區域CH2a、CH2b由濃度比源極、汲極 區域S/D低的η型雜質區域ACLa、ACLb組成。在上述^^型雜 質區域ACLa、ACLb上,因利用在其表面蓄積多數載子而 形成通道,故以下又稱為蓄積層形成區域。蓄積層形成區 域ACLa、ACLb係沿源極、汲極區域S/D互相平行配置。 裝 在反轉層形成區域CH1上形成例如由厚度! 1^至1〇 nm 左右的二氧化矽組成的單層閘極介電體膜GD〇。該閘極介 電體膜GDO為單層’且膜中的載子阱比較少,纟不具 荷保持能力。 ^ 訂 在閘極介電體膜GDO上形成例如由已添加雜質的多晶 或非晶質矽組成的控制閘極Cl^控制閘極CL如圖3(b)所 ,在源極 '汲極區域S/D的離間空間内與源極、汲極區域义 平行配置於長邊行方向上。控制CL的寬度(問極長度)雖 限定’惟超微細化至50 nm以下日夺,通道内的載子在準急 式移動較為理想。亦即,雖因電場條件極細微化間極^ 時,從源極供給的載子在通道内移動之際,不致因雜質 致細微的窄角散射’引起軌道大大f曲之廣角散射,使 子可彈道性移動。 覆蓋問極介電體膜⑽與閘極控制CL的積層圖案表面 -11 - 556199 五、發明説明( 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ACLb的表面以及源極、汲極區域 ^/D的表面,^層複數的彳電體膜而《,形《具有電荷蓄積 能力的閘極介電體膜Gd。 閘極"私體膜GD係從下層依序由底介電體膜BTM、主要 負責蓄積電荷的介電體膜(主電荷蓄積膜)CHS以及頂介電 體膜TOP組成。 底介電體膜BTM例如使用以熱氧化法形成的二氧化矽膜 、氮化處理二氧化石夕膜之膜等。底介電體膜btm的膜厚例 如為2.5 nm至6.0 nm左右。 “主電何-蓄積膜CHS例如由3·0 nm至20 nm左右的氮化矽 膜、、且成。ό亥主電荷蓄積膜CHS例如以減壓法製作,在 膜中含有多數電荷阱。 —頂介電體膜top必須在主電荷蓄積膜CHS的界面附近高 訂 密度形成電荷解’因此’例如熱氧化成膜後的主電荷蓄積 膜而形成。頂介電體膜T0P亦可作為HT〇 (High Temp_㈣、·
ChemiCal-vapo卜dep〇sited_〇xide)膜。頂介電體膜丁⑽以 CVD法形成時藉由熱處理形成該阱。頂介電體膜丁〇p的膜 厚為了有效阻止來自閘極(字元線WL)的電洞注入,謀求防 止可改寫資料的次數降低,最低必須在3()請以上,最理 想的狀況是3 · 5 n m以上。 在该閘極介電體膜gd上形成有與控制閘極CL交又且兼 作記憶電晶體的閘極的字元線WL。字元線WL例如由添加 雜質的多晶石夕或非晶質石夕組成。 圖4(A)係沿圖2所示的記憶單元的字元線之列方向的概 -12-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s a家標準(CNS) μ規格(21GX297公爱) 556199 A7 B7 五 、發明説明(10 略剖視圖。圖4 (B)係其平面圖。 該記憶單元與圖3(A)、(B)相同,在基板SUB的表面區域 形成源極、汲極區域S/D以及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ACLb 。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ACLb間的基板SUB表面區域成為 反轉形成區域CH1。
在反轉形成區域CH1上介於單層的閘極介電體膜GOO之 間形成字元閘極WG。字元閘極WG以與字元線WL相同的寬 度分裂,在每一個記憶單元上形成孤立圖案。 在字元閘極WG的側面、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ACLb以 及源極、汲極區域S/D上,形成具有電荷蓄積能力的3層構 造的閘極介電體膜GD。構成閘極介電體膜GD的各層BTM 、CHS、TOP的厚度、材料以及形成法與圖3(A)、(B)的狀 況相同。
與字元閘極WL側面側的閘極介電體膜GD相接,在位於 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ACLb上方的位置區域上,形成例 如側壁形狀的控制線CLa,CLb。控制線CLa,CLb係由添 加雜質的多晶矽或非晶質矽組成。控制線CLa,CLb係埋入 於層間絕緣膜INT内。 在層間絕緣膜INT上形成與字元閘極WG的上面電性連 接的字元線WL。 在圖1至圖4(B)所示的兩個記憶單元中,中央的MOS型電 晶體係在進行記憶電晶體的動作(讀取、寫入、抹除)時, 用以提昇特性的補助性動作。又,根據MOS型電晶體的存 在限定注入電何的區域。亦即’注入電何的區域(以下稱為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五、發明説明( 記憶部)係限定在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 ACLb上的閘極介 電體膜GD部分,其間的單層閘極介電體膜GD〇因不具有電 荷ϊ積旎力而對資料記憶沒有幫助。再者,藉由M〇s型電 晶體的存在,由於注入入兩側的電荷之間不干涉,因此可 確實進行兩位元記憶。 繼之,說明記憶單元的動作。 圖5(A)係使用源極壁注入將電子注入入記憶部1時的動 作之說明圖。 在進行寫入時,例如在成為源極之圖的左側之源極•汲 極區域S/D上施加的基準電壓Vs,在成為汲極之圖的右側之 源極•汲極區域S/D上施加5.0V的汲極電壓Vd。又,例如 在控制閘極CG上施加1·〇ν之特定正電壓Vc ,對記憶閘極 MGa,MGb施加7.0V的特定正電壓Vm。此外,在圖丨中, 控制線CL相當於控制閘極CG ,在圖2中,字元線相當於 控制閘極CG。又,圖1中字元線WL、圖2中控制線CL^tcLb 相當於記憶閘極M G a,M G b。 在該條件下,於反轉層形成區域CH丨形成反轉層,其兩 側的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 , ACLb表面形成蓄積層。來自 源極側的蓄積層供給的電子在反轉層内加速,其一部份在 汲極側成為超越構成閘極介電體膜GD的頂介電體膜B丁Μ 之二氧化矽膜的能量障壁φ Si〇2之高能量電子(熱電子)。熱 電子的一部份以某機率注入入記憶部1。 此時的通道方向之水平位置ρχ與通道電位v及水平方向 的通道電場Ex之關係顯示於圖5(B)。
本紙張尺度適财關家標準規格(21(J 556199 五、發明説明(12 及極電廢Vd與源極電壓9(基準 ,,t 1巷旱電壓)Vs的電位差主| # 加在控制線CL·與汲極側的記_間 匕 夕、s兮广1 ^閘極MGa之間的空間正下方 之通道區域。結果,該空間正 場。 下方的通道區域上產生高電 該通道方向的高電場急加速反轉層通道内的電子 將其電子設為高能量電子,對 ^ 里對5己憶部1注入電子。為了提高 =入效率’以與通道垂直方向的電場集中的區域相同的 “或上集中通道方向的電場的方式,控制對控制机與記 憶閘極MGa(字元線WL)施加的電壓。 訂 在本貫施形態中’以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形成蓄積層, 使其電阻下降。此時,控制線以與汲極側的記憶閘極 之間的空間正下方的通道區域的電阻相對變高。從而,汲 極電壓Vd與源極電壓Vs的電位差在該空間正下方的區域 上局部集中施加。藉此,記憶部的源極側端部附近的區域 使通道方向的電場上昇,且藉由記憶閘極MGa與汲極間的 電位差,使該區域的垂直方向電場上昇。 在源極側注入法中’電子為了超越底介電體膜Btm的電 位障壁從該記憶部1的源極側端部附近的區域之通道方向 的電場獲得必須的活性化能量。又,注入時,在必要的通 道上亦可在相同區域獲得垂直的電場。因此,從一般的C η e 注入使電荷注入效率提昇。 尤其是,如本實施形態般,藉由在設置蓄積形成區域時 ,最適化形成反轉層的通道雜質濃度、蓄積層形成區域 ACLa的濃度以及深度,分別提昇對於控制線Cl與記憶閘極 -1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56199 A7 B7 五、發明説明(13 ) MGa之施加電壓範圍的自由度,可獲得所謂電荷注入效率 的提昇之利益。 另外,對於另一方的記憶部2進行寫入時,藉由切換兩個 源極、汲極區域S/D間的電壓關係,以同樣原理使電子有效 率地注入入記憶部2 β 如此,對於1記憶單元可獨立寫入兩位元的資訊。 圖6至圖8係顯示調查蓄積層形成區域ACL的有無及其濃 度與電場強度的關係之裝置模擬的結杲之圖表。 在該裝置模擬中,將控制閘極長度設為0 · 1 8 μηι,記憶閘 極長度設為0·09 μπι,具有電荷蓄積能力的閘極介電體膜 GD的厚度設為1 5 nm,控制閘極下的介電體膜GD0的厚度 設為1 0 nm以進行計算。又,圖6至圖8係對記憶閘極MGa 施加電壓5 V,對控制閘極C L施加1 · 5 V,對沒極施加電壓 3.3V時的計算結果。 各圖表中的橫軸係顯示通道水平方向之計算位置的刻度 ’以單元為原點,成為左右對稱β各圖表的左側之縱軸係 顯示電場強度的刻度。在圖中,於負方具有大的峰值的虛 線表示通道水平方向的電場Ex強度,在正方具有峰值的兩 點虛線表示通道垂直方向的電場Ey強度。另外,各圖表右 側的縱軸表示源極•汲極區域S/D。在圖表中以實線表示的 電子密度De係源極•汲極區域S/D為最高5 X l〇2Q/cm3左右 ,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ACLb為次高8 X 1〇18 /cm3左右, 在其反轉層形成區域上,汲極側越低則變化越平穩β 圖ό至圖8中任一個圊表中’通道水平方向的電場Εχ由於 -16- 五、發明説明(14 ) 從沒極朝向源極的方向成為負符號,因此電子的水平方向 力主σ速電場具有負極性。x,通道垂直方向的電場Ey從通道 表面朝向介電體膜及開極的方向成為負符號,因此電場Ey 的強度越強之處’協助電子注入的垂直方向電場變強。在 此’ 0.09 μπ^ρχ$0.105 _為沒極側的記憶閘極MGa與控 制閘極CL的閘極間間隙。 圖6係顯示省略沒極側的蓄積層形成區域八❿之狀況。 此時,由於在基板SUB使用卩型,故控制閘極正下方、記 憶閘極正下方皆為P型半導體。 圖7及圖8係假定本實施形態之記憶單元,且記憶問極正 下方成為控制閘極正下方與逆極性的半導體。亦即,相對 於控制閘極正下方為p型半導體者,假定蓄積層形成區域 ACLa , ACLb,11化圯憶閘極正下方。作成圖7的計算模式 之際的離子注入條件將劑量設為7 χ 1〇!2 cm-2,加速能量設 為7 keV ,在該條件下相當於進行兩次離子注入。又,在圖 8中,記憶閘極正下方n型雜質濃度比圖7低。具體而言,在 圖8中,劑量設為3·5 X 1〇12 cm_2,加速能量設為7 keV,在 該條件下相當於進行兩次離子注入。 比較上述計算結果,首先,著眼於通道水平方向的電場 Ex。在圖6中,比較圖7及圖8時,可知電場Ex沒有集中, 電場強度亦變低。因此,與圖6的習知型記憶單元構造相對 應的模式中,能量激發電子之電場Ex不足。使得熱電子的 發生機率低於圖7及圖8。 繼而,關於電子密度De,在圖6的構造中,由於記憶間極 -17- 本紙張尺度適财@ s家標準(CNS) A4規格(21GX297公着) 15 五、發明説明( 正下方為p型半導體,故與圖7及圖8比較時,若干電子密度 變低。相對地,在圖7及圖8的構造中,通道水平方向的電 場EX的電子加速強度成為最大的點附近大致上與1 X 1 〇 16 cm_3相等。 最後,著眼於通道垂直方向的電場以時,於圖6中,記憶 閘極正下方為p型半導體,由於記憶閘極為正偏壓,故基板 表面(介電體膜GD與基板SUB的介面)上空乏層廣,通道垂 直方向的電場Ey強度變強。另外,在圖7及圖8中,通道垂 直方向的電場強度比圖6低。 有效率地將電子注入入閘極介電體膜GD内時,必須藉由 充分的通道水平方向的電場Εχ產生更多的熱電子,並藉由 某程度高的通道垂直方向的電場巧將產生的熱電子誘導至 介電體膜側。此時,通道水平方向的電場Εχ的集中在最強 時的電子密度不高時,即使熱電子的發生機率變高,注入 電荷量亦變小。 在圖6中,由於通道水平方向的電場以強度變弱,熱電子 的產生機率低,故注入效率亦低。 在圖7中,通道水平方向的電場匕在上述圖中雖為最高, 惟需要量低於通道垂直方向的電場,因此熱電子的注入 率不高。 > 最後,在圖8中,通道水平方向的電場集中性、垂直方向 的電場Ey亦到達充分的位準,結果,可預測注入效率為最 高。 根據以上的裝置模擬計算結果試做記憶單元,實際上評 556199 五、發明説明( 16 價寫入特性。將該評價結果顯示於圖9至圖u。 二為!知型的,單元,亦即記憶閉極及控制閉極正下 ^ =之6己憶早几的寫人特性的測定結果。該構 先則的裝置模擬之圖6的模式對應。 ’、 及圖η在本實施形態的記憶單元,亦即記憶閉極正 成卩衫具有與控制閘極正下方為相反極性的η型蓄積層形 域之1 己憶單元的寫入特性之測定結果。用於圖1〇的測 ^之5己憶早疋中,與先前的裝置模擬之圖7的模式相同,劑 ㈣為7 X 1C)l2cm·2’加速能量設為7 keV’進行兩次離子 注:’以形成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ACLb。用於圖"的 測定之記憶單元的構造中,記憶單元正下方的,蓄積層形 成區域ACLa,ACLb的雜質濃度低於圖1(),與圖8之模式對 應。亦即1劑量設為3.5χ1〇Ά加速能量設為 ’進行兩次離子注人’以形成蓄積層形成區域Acu,八❿。 圖9、圖丨〇及圖U係如其橫軸所示,在1 χ i〇.s(i㈣至 1 X l〇'2s (10 ms)的範圍内,使施加於記憶開極的寫入脈衝 的施加時間變化’以在各點上的臨限值電壓心為縱軸加以 標繪。又,在各圖表中,從2.5VU.GV為止以#Q5v作為 >數刀配化加於5己憶閘極的寫入脈衝的電壓值,以線連 接各電壓值的臨限值電壓Vth,顯示其變遷。在上述圖中, 寫入脈衝的電壓值低,且在脈衝的施加時間短的區域上, 臨限值電壓變化量大的單元電荷注入效率高,纟示可進行 高速動作。 在圖9中,寫入脈衝的施加時間為最短的t…,檢測出 訂 線 -19- 本紙張尺奴财@ a家標準(CNS) μ規格(2lGx 297公爱) 五 發明説明( 17 :V的㈣值電„化,又,為了獲社 變化,可知寫入脈衝電壓Vg必須為7V。 值4 :卜在圖10中,寫入脈衝電壓的施加時間為1 Μ :則出0.8V的臨限值電壓變化’ Vg= 7V,在脈衝 : 1 H1S的寫入中,檢測屮1 T ,aJ ^ 把而出1.8乂的g品限值電壓變化。 由設置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顯示電荷注入效率比習知古稭 :圖η中,寫入脈衝電墨的施加時間為…二 电土文化v卜7V,在脈衝施加時間為lms的 寫入中,檢測出2.8V的臨限值電壓變化。結果, 畜積層形成區域ACLa的濃度時,表示電荷注人效率極=。 上述測定結果,與先前的裝置模擬之計算結果的預:一 致,顯:本實施形態之記憶單元構造比習知型的記憶單元 更可提:電荷注入效率’進行高速且低電壓的動作者。又 ,關於蓄積層形成區域的雜質濃度,以記憶單元 、低電壓化為目的,以提昇電荷注入效率方面,其雜質農 度比源極·汲極區域S/D的雜質漢度低,顯示其濃度最適值。 在進行抹除時,拔除保持電荷,注入逆極性的電荷。 拔除保持電荷時,透過頂介電體膜BTM將電荷拔除於其 板側。不論如何,為了產生拔除方向的特定電場,在記.二 閘極(圖1中為字元線、圖2中為控制線CLa,⑽)與源極· 汲極區域S/D(以及基板SUB)之間施加電壓。藉此,在基板 側或是記憶閘極側利用FN隧穿化等祓除保持電荷。從=極 介電體膜GD内拔除保持電荷時,記憶電晶體推移到抹除狀 -20 - 本紙張尺度適财S g家標準(CNS) A4規格(2l〇x297公着) 556199
_另外,注入保持電荷與逆極性電荷以進行抹除之圖12的 月况、,對記憶閘極MGa施加負、電壓,對抹除對象之記憶部1 的源極•汲極區域施加正電壓。 ^ °亥條件T,於t積層形成區域ACLa形成反轉層,且藉 。腎曲陡急的能帶,產生累增崩潰(Avalanche Breakd〇wn) :到該崩潰的過程中’產生高能量電子,電洞對,妖電子 靠近正電壓被吸入蓄積層形成區域仙或源極·汲極區域
:匕内。另夕卜,熱電洞雖然大部分流入基板議,惟其一部 份靠近記憶閘極的電場並注人人閘極介電體膜㈤(記憶部 1)内。 裝 士在該抹除方法中,即使欲對相反側的記憶部2注入熱電洞 時,在記憶部2側產生同樣的電場。該記憶部2的消去可與 記憶部1獨立進行,可同時抹除2位元。 /、 訂
讀取係使用所謂反向導引(Reverse lead)e亦即,以可保 持讀取對象的記憶資料之記憶部側為源極,其他的記憶部 側為汲極的方式,在兩個S/D雜質區域2間,例如施加15v 至3V左右的汲極電壓,分別對控制閘極CG、源極側的記憶 閘極MGa或MGb施加特定的正電壓。結果,讀取對象的源 極側記憶部内的電荷知有無因應電荷量的不同,產生通; 的導通/截斷或電流量的不同’結果,汲極側的雜質區域上 出現電位變化。ϋ由未圖示該電位變化的感應方欠大器進行 讀取,可邏輯判斷記憶資料。 其他記憶部的讀取同樣切換源極與汲極進行。藉此,獨 立讀取2位元記憶資料。 -21 - 556199 A7
第2f施形鲅 在抹除時可有 第2實施形態係有關-種不需使用負電壓 效注入電洞的電荷注入方法。 =13係顯示抹除動作的圖式,圖14係顯示抹除偏 之表格。該抹除動作係利用電離撞擊之兩個模式消式、 、杈式1-2)與利用能帶間隧穿化之模式2。 工 首先,說明模式lq。 在模式1-1的抹除中,將施加於成為源極之圖左側m •汲極區域S/D之源極電壓Vs、施加於基板(第2導電型 體)SUB的基板電壓h 、,β | > b以及施加於圮憶閘極(第1閘極) MGa之消去閘極電壓Vmg全部設為基準電位vss(例如〇v) 。在該狀態下,對成為源極之圖右側的源極•汲極區域$① 施加特定的正電壓(汲極電壓= vd=3v),對控制電極(第^ 閘極)C G及反轉層形成區域c η丨施加用以形成通道的控制 閘極電壓Vcg之特定正電壓Vcg= 3-5V。 在該偏壓條件下,在通道上移動的電子〇藉由橫向的電場 加速使其部份成為熱電子。然而,由於熱電子與第1 實施形態1不同的記憶閘極在正電壓不偏壓,因此大致上不 需注入入閘極介電體膜GD,可進行加速,且其一部份避開 未形成蓄積層的狀態之高電阻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而轉 入其下方區域,殘留的部分則進入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R 。進入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的正下方之空乏層内(或是蓄 積層形成區域ACLa内部)的高能量電子撞擊矽晶格(或承受 散射),產生高能量電洞HH與電子HE之對。其中,熱電子
556199
E被及引至n型的源極•汲極區域S/D或蓄積層形成區域 ACLa,惟熱電洞hh漂移到通道中央側,且其一部份沿著 基板SUB與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的境界之電位(P〇tential) 溝朝向記憶閘極MGa側。該熱電洞HH超越底膜BTM的電位 障*1,捕獲至主電荷蓄積膜CHS中的載子阱。該電荷捕獲 區域(記憶部1)係限定在汲極側的一部份。 圖1 5係顯不模式1 _丨的電離撞擊抹除的模擬結果圖式。在 4模擬中’設置成為源極的源極•汲極區域S/D、基板suB 、記憶閘極MGa ’在對成為汲極的源極汲極區域S/D施加7V 。對控制閘極CG施加5 V的條件下,計算每單位時間内的單 位體積之能量分布而求出者。圖係表示在通道方向切開元 件的汲極側一部份之剖面,其縱及橫的刻度單位為〇 .丨pm 。圖中的數值顯示高能量電荷密度,為應乘值,例如數值 26内側係存在1 X 1〇26個/cm3以上的高能量電荷。 相對地’圖1 6係在未設置蓄積層形成區域a c L a時顯示相 同偏壓條件下的源件高能量電荷分布。 從上述兩圖的比較,判斷藉由設置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 ’使得高能量電荷的產生機率特別高,亦即高數萬倍。又 ’圖1 6之情況’能量比較高的電荷之分布中心雖然為成為 汲極的源極•汲極區域S/D正前方的基板表面側,惟在設置 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的圖1 5之情況,判斷其分布中心從蓄 積層形成區域ACLa的全域及於下方的基板深部。這證實了 電離撞擊不僅在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内引起,亦在蓄積層 形成區域ACLa下方的空乏層内引起,藉此,相當多的高能 -23-
556199 A7 B7 五、發明説明(21 ) ""- 量電荷產生的預測。 以這種模擬結果為基礎,決定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的濃 度以及深度,試做元件。然後,在元件的閘極介電體膜GD 的=憶部1上,利用C Η E注入,注入獲得特定的臨限值變化 的量的電子’改變㈣施加没極電壓的脈衝時間(puise duration),將利用電離撞擊生成的熱電洞^1注入入閘極介 電體膜GD’利用所謂的反向導引法測定臨限值變化。將該 測定結果顯示於圖17。 ' 在該測定中,以最初的脈衝施加後的臨限值測定雖益法 順利進行寫入側的測定,惟從圖可判斷以2 “ s短時間抹除 ,可獲得2V以上的臨限值變化’利用電離撞擊時, 相當高速的抹除。 作為參考’將習知的FN随穿化抹除特性顯示於圖18。哼 圖之測定所使用的試料(非揮發性記憶裝置)雖具有分裂開 (广㈣構造,惟如本實施形態’不具有低濃度雜質區 域(畜積層形成區域ACLa)。在抹除時,對記憶開極⑽, ^施加近撕的負電壓,藉由_穿化將f積電子拔至 基板側。或是,對控制閘極施加特定電麼的狀態,對記憶 閘極施加負偏壓。上述抹除方法係與&實施形態一 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在 圖18的抹除特性之測定中’使用前者的FN通道抹除。又 ,記憶開極的施加電壓從·4.〇ν變化到_9 〇v , 值的脈衝施加時間依存性。如圖,在FN通道抹除令, 的短時間抹除中,臨限值不致變化,當獲得2V以上的臨限 -24- 五、發明説明(22 ::化時’閘極施加電壓即使為_9的高電壓,亦需要10ms ’車:本實施形態的電離撞擊抹除’抹除動作大幅減慢。 本貫施形態中’又,試做時,以調查蓄積層形成區域 ACLa的深度與高能量電荷產生機率的關係的目的,在離子 =㈣行能量的種種變化。該離子注人能量與㈣特性 的關係顯示於圖19。在圖19中’顯示作為離子注人的 、15 keV、25 keV的試料臨限值之沒極電塵依存性。其中 :可知離子注入能量為15 W,元件的抹除最快速:、之 j依序為25 keV、7 keV。亦即’ f積層形成區域 冰度有取適值’太淺或太深都不好。這是因為當蓄積層形 成區域ACLa太淺時’阻礙高能量化電子注人之臨限值降低 ’反之’若太深’則熱電子的產生機率降低,或是熱電子 的產生源離基板太遠,表示電洞注入無法有效進入。 圖14的模式1-2中,使基板電壓Vsub開放,進行電離撞擊 =除。此時,其他的偏壓條件與上述模式κι相同。在電離 撞擊抹除時’一次生成大量的熱電洞,其大部分流至基板 。從而’抑制基板電流以降低周邊電路的電流負荷,如此 可望將基板設為電位浮動狀態。χ,當基板開放時,由於 施加於電洞的電場僅設為汲極與記憶間極間的電場,因此 可有效地將所產生的熱電洞注入主電荷蓄積膜c H s。此時 ,基板或井電位至少稍微變動,在抹除速度上將有產生偏 差不均的疑慮,惟抹除速度在極短時間内進行,因此對抹 除,度的影響不大’藉著最適化抹除時間,可充分抹除對 象單元。 556199 發明説明(23 另外。模式2係與上述其他模式不同,利用因能帶間通道 電流而產生的熱電洞。該抹除原理雖於第1實施形態詳述, 准在此僅使用基準電位與正電壓,不使用負電壓。亦即, 將源極設為開放,將基板電位Vsub、記憶閘極以及控制閘 極的施加包壓Vmg、Vcg在基準電位的狀態下,對汲極施加 8-9V的正電壓vd。藉由該汲極與記憶閘極間的電場,於作 為汲極功能的源極·汲極區域S/D及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 的表面形成深的空乏層,利用能帶陡急彎曲產生能帶間通 道電w。因此,生成熱電子與熱電洞之對,其中,熱電洞 注入於閘極介電體膜GD内的主電荷蓄積膜cHS。 產生起因於這種能帶間隧穿化或是電離撞擊熱電洞的電 場,係利用FN隧穿化單存地從通道内全面拔去電子,但卻 比所需電場低。又,由於不使用負電壓,因此可簡化周邊 電路,適合用於混載於系統LSI等需要邏輯電路的製程親和 性的非揮發性記憶體。 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中,可進行種種變更。 例如圖20所示,亦可為僅控制閘極cG之單側設置蓄積層 ,成區域ACLa的記憶單元構造。此時,當然,雖為i位元/ 單元記憶,惟記憶單元面積比上述的2位元/單元小。 又問極介電體膜G D的構造不限定於所謂的μ 〇 n 〇 s型 ,亦可為MNOS型。又,小粒徑半導體,如多晶矽的微粒 子在y I電體膜内離散化埋入之毫微結晶型,或所謂的F 〇型 亦可應用本發明。 先則說明的可2位元記憶的記憶單元Μ、或是圖2 〇所示的 -2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訂 線 556199
、發明説明( 24 5己憶單元中,可將 蓄積層形成區域, 極设為單一閘極。在本發明中,具有 由控制其濃度與深度,可使記憶定晶 藉 ^ L /又六体及,3 1文思疋晶 • >、工制電晶體的閘極施力^電 構乎銪时^ ys 电&相寻。此時,可獲得元件 傅k簡早化之優點。 【發明之功效】 有:本發明之非揮發性記憶體裝置,根據其電荷注入方 :二於具有可在源極側注入時容易產生高電場之 二因此源極側注入效率比以往佳。藉此,縮短寫入或抹 或是’★寫入或抹除時可降低所需的 及消耗電力。 土 上述電荷注入時與注入逆極性的 約Ό…β ^生的電何之際,利用電離撞 擊或月b 7JT間通道電流時,不使用自 了个便用負電壓可生成高能量雷
。從而,可簡單化周邊電路。 °T 【圖式之簡要說明】 圖1係顯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非揮發性記憶 構成例之等效電路圖。 、第1 圖2係顯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非揮發性 的一 構成例之等效電路圖。 思早凡的第2 圖3(A)係沿圖1的記憶單元的字元線之 視圖。 j方向的概略剖 (B)係其平面圖。 圖4(A)係沿圖2的記憶單元的字元線之列 視圖。 ]方向的概略剖 (B)係其平面圖。 -2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56199 A7 _________ B7 五、發明説明(25 ) 圖5(A)係使用源極側面注入對記憶部丨注入電子時的動 作說明圖。(B)係顯示此時的通道方向的水平位置與通道電 位以及水平方向的通道電場的關係說明圖。 圖6係顯示調查假想習知構造的記憶單元,省略汲極側的 蓄積層形成區域ACLa時的水平方向位置與電子濃度以及 電場強度的關係之裝置模擬結果圖表。 圖7係顯示調查假想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記憶單元,當記憶 閘極正下方成為控制閘極正下方與逆極性的半導體時,水 平方向位置與電子濃度以及電場強度的關係之裝置模擬結 果圖表。 圖8係顯示調查假想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記憶單元,當記憶 閘極正下方成為控制閘極正下方與逆極性,且成為較圖^ 濃度低的η型半導體時,水平方向位置與電子濃度以及電場 強度的關係之裝置模擬結果圖表。 圖9係以對應於圖6所示的模式之條件試作的記憶胞寫入 特性的評價結果之圖表。 圖10係以對應於圖7所示的模式的條件試作的記憶胞之 寫入特性的評價結果之圖表。 圖Π係以對應於圖8所示的模式的條件試作的記憶胞之 寫入特性的評價結果之圖表。 係在第Θ施形態的記憶單元中,利用能帶間通道電 流生成、注入、抹除保持電荷與逆極性的電荷時之動作圖示。 圖13係在第2實施形態的記憶單元中,利用2次離子撞擊 生成、注人、抹除保持電荷與逆極性的電荷時之動作圖示。 -2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Α4規格(210 X 297公爱了 556199 A7
圖14係在第2實施形態的每一個記憶單 示偏壓條件之表格。 抹除杈式顯 圖15係從有蓄積層形成區域的元件構 高能量電荷分布圖。 、之柄挺所獲得的 、圖二係作為比較對象,從沒有蓄積層形成區域 造之板擬所獲得的高能量電荷分布圖。 圖=17係顯示抹除第2實施形態的記憶單元之抹除特性的 圖18係顯示利用習知型的FN隧穿化之抹除特性的圖表。 圖19係在第2實施形態中調查蓄積層形成區域時:
離子注入能量的大小與抹除速度的關係之臨限值的 壓依存性之圖表。 I 圖20係顯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記憶單元構造 之概略剖視圖。 ^ ' 【元件符號說明】 CHI,CH2a,CH2b···通道形成區域(CH1 :反轉層形成區 域)、S/D·’·源極•汲極區域、GD···閘極介電體膜(具有電荷 t積能力的蓄積膜)、GD〇··•閘極介電體膜(不具有電荷蓄積 能力的單層介電體膜)、BTM…底介電體膜(電位障壁層_)、、 CHS···主電荷蓄積層(包含電荷捕獲準位的介電體膜)、 top···頂介電體膜(電位障壁層)、WL、字元線(第^閘極)、 WG···字元閘極(第2閘極)、MGa,MGb…記憶閘極(第i閘極) 、CL,CLa,CLb…控制線(第!或第2閘極)、CG···控制閘極 (第㈣極)' ACL ’ ACLa ’ ACLb···蓄積層形成區域。 -29·

Claims (1)

  1. 、申請專利範固 L -種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具備有 、由挾住通道形成區域的第成區域 :極,區域、介以具有電荷蓄積:二 ;通運形成區域上的閘極者,其特徵在於, 一 上述通道形成區域係由以下構件組成·· 反二2t電型半導體組成,藉由反轉層形成有通道的 反轉層形成區域; <、幻 二!、1導電型半導體組成,藉由多數載子的蓄積層形 成有通道的蓄積層形成區域。 、 2. 專利範圍第1項之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 ,.=2!積層形成區域的第1導電型半導體的雜質 的ί質濃度源極•沒極區域的第1導電型半導體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立 12述蓄積層形成區域上,介以具有電荷蓄積能力的 積層膜形成有第1閘極, =反轉層形成區域上,介以不具有電荷蓄積能力 的早層;丨電體膜形成有第2閘極, 上述第1閘極與第2閘極附此絕緣分離。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其 中具有上述電荷蓄積能力的積層膜從上述蓄積戶形成 區域上延至上述反轉層形成區域的端部上/積層瓜成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其 中分別在反轉層形成區域與一方的源極•沒極區域間、 -30- 本紙張尺度適财關家標準(CNS) A4規格^〇><297公釐) 、申請專利範園 反轉層形成區Μ血„ 述蓄積層形成區域, 極•汲㈣域間,設有上 積:Γ ί各畜積層形成區域上方,介以具有上述電荷蓄 積此力的積層膜配置有上述第1閘極。 中在15,圍第1項之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其 積層膜層形成區域上形成有具電荷蓄積能力的 f上述反轉層形成區域上形成有不具電荷蓄積能力 的早層介電體膜, 、 極在該單層介電體膜與上述積層膜上形成有單-的閘 7. ,專利範圍第!項之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其 八命述積層朕具有將包含經離散化的電荷捕獲電位之 二-电體膜’以作為電位障壁層之兩個介電體膜夾著之三 層構造。 8. 一種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的電荷注入方法,該非揮 =性:導,記憶裝置係具備有:由第丨導電型半導體組 ’错由多數載子的蓄積層形成有通道的f積層形成區 域,,,以及由第2導電型半導體組成,藉由反轉層形成有 通道的反轉層形成區域所組成之通道形成區域;由挟住 通這形成區域的第1導電型半導體所構成的兩個源極· f極區域;在介以具有電荷蓄積能力的積層膜,形成於 畜積層形成區域上的第,極;在介以不具有電荷蓄積 能力的單層介電體膜’形成於反轉層形成區域上的第2 -31 -
    申清專利範
    問極者’其特徵在於具備有以下步驟·· 在進行寫入或抹除時, 於上述1個源極、沒極區域間施加特定電麗的步驟; ,::ί!積形成區域的邊界附近的反轉層形成區域 二心性激發的電荷從源極侧注入上述第丨閉極下 的積層膜内的方式,對糾閘極施加第】電壓,對 極施加低於第1電壓的第2電壓之步驟。 甲 9· 一種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的電荷注入方法 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係具備有 x 第1導電型半導體組 :错由夕數載子的蓄積層形成有通道的蓄積層形成區 二:導電型半導體組成’藉由反轉層形成有 k勺反I層形成區域所組成之通道形成區域;由挟住 通道形成區域的第!導電型半導體所構成的兩個源極· :及極區域;在介以具有電荷蓄積能力的積層膜,形成於 畜積層形成區域上的第㈣極;在介以不具有電荷蓄積 能力的單層介電體膜,形成於反轉層形成區域上的第2 閘極者,其特徵在於具備有以下步驟: 在進行寫入或抹除時, 在上述兩個源極、汲極區域中之一方施加基準電麼, 對另一方施加特定的正電壓的步驟; 加速㈣於上述通道形成區域的載子,在沒極端使所 發生的高能量電荷揸擊,藉由撞擊時的電離,生成電子 、電洞對’以將所生成的電洞注人上錢極側之上述積 s膜的方 < 〃別對上述第i間極與上述第2閘極施加經 -32- 本紙張國國家標準(CNS) 釐) 556199 申清專利祀圍 最適化的正電壓之步驟。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 荷注入方法,1中又 '勺人I 11半導體記憶裝置的電 基準電壓的步驟。L5對上述第2導電型半導體施加 以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非揮發性 何注入方法,其中# 。己隐衣置的電 開放的狀態電性伴持:二气行上述寫入或抹除時,以 …請專利範圍二 入方法,其中更包含在進行上述寫入或抹4 : 芦由…另! 成為電性開放的狀態, 错由形成方;另-方的源極、没極區域表面的 能帶間隧穿化,生成電子 a 卞電/同對,以使所生成 以注入上述積層膜内的方式, 飞 別對上述兩個源極、汲 。區域、上述第1閘極與上述第2閘極施 電壓或基準電壓之步驟。 取、化的正 -3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91110871A 2001-06-01 2002-05-23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its charge injection method TW55619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66835 2001-06-01
JP2001351417A JP4147765B2 (ja) 2001-06-01 2001-11-16 不揮発性半導体メモリ装置およびその電荷注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56199B true TW556199B (en) 2003-10-01

Family

ID=26616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10871A TW556199B (en) 2001-06-01 2002-05-23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its charge injec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6911691B2 (zh)
JP (1) JP4147765B2 (zh)
DE (1) DE10292284T5 (zh)
TW (1) TW556199B (zh)
WO (1) WO20020998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7154B2 (en) * 2002-08-26 2005-11-22 Micron Technology, Inc. Enhance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KR100474850B1 (ko) * 2002-11-15 2005-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직 채널을 가지는 비휘발성 sonos 메모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4186452A (ja) * 2002-12-04 2004-07-02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42927A (ja) * 2003-05-16 2004-12-02 Sharp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US6816414B1 (en) * 2003-07-31 2004-11-09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Nonvolatile memor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4546117B2 (ja) * 2004-03-10 2010-09-15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US20060043462A1 (en) * 2004-08-27 2006-03-02 Micron Technology, Inc. Stepped gate configuration for non-volatile memory
US7151293B1 (en) * 2004-08-27 2006-12-19 Spansion, Llc SONOS memory with inversion bit-lines
JP4836427B2 (ja) * 2004-09-28 2011-12-1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238974B2 (en) * 2004-10-29 2007-07-0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JP4534724B2 (ja) * 2004-11-05 2010-09-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不揮発性半導体メモリデバイス
US8482052B2 (en) 2005-01-03 2013-07-09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Silicon on insulator and thin film transistor bandgap engineered split gate memory
US7473589B2 (en) 2005-12-09 2009-01-06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Stacked thin film transistor,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60154421A1 (en) * 2005-01-12 2006-07-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notched gate MOSFET
GB2436271B (en) * 2005-01-24 2010-06-16 Spansion Llc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5164053B2 (ja) * 2005-02-03 2013-03-13 財団法人ソウル大学校産学協力財団 複数層のドーピング層を有する電荷トラップメモリセルとこれを利用したメモリアレイ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JP2006222367A (ja) 2005-02-14 2006-08-2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不揮発性半導体メモリ装置、駆動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US7158420B2 (en) * 2005-04-29 2007-01-02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Inversion bit line, charge trapping non-volatile memor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US7456465B2 (en) * 2005-09-30 2008-11-25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Split gate memory cell and method therefor
US7432156B1 (en) * 2006-04-20 2008-10-07 Spansion Llc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s for its fabrication
JP2008053270A (ja) * 2006-08-22 2008-03-06 Nec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27733B1 (ko) * 2006-09-06 2008-05-07 (주)사인파크이십일 랜티큘러시트를 이용한 광고장치
US7416945B1 (en) * 2007-02-19 2008-08-2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for forming a split gate memory device
US7541639B2 (en) * 2007-03-15 2009-06-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90283814A1 (en) * 2008-05-19 2009-11-19 Hsin-Ming Chen Single-poly non-volatile memory cell
JP2010182845A (ja) * 2009-02-05 2010-08-19 Seiko Epson Corp 不揮発性メモリー装置
US9240405B2 (en) 2011-04-19 2016-01-19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Memory with off-chip controller
US9466496B2 (en) * 2013-10-11 2016-10-11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pacer formation with straight sidewall
US10426945B2 (en) * 2015-01-04 2019-10-01 Thync Global,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dermal stimulation of the outer ear
US10504913B2 (en) * 2016-11-28 2019-12-1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mbedded non-volatile memory
US10896979B2 (en) 2017-09-28 2021-01-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act vertical injection punch through floating gate analog memory and a manufactur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4255A (en) * 1991-08-30 1993-12-28 Houssaye Paul De Structure for providing high resolution modulation of voltage potential in the vicinity of a surface
US5625212A (en) * 1992-03-23 1997-04-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5898619A (en) * 1993-03-01 1999-04-27 Chang; Ko-Min Memory cell having a plural transistor transmission gate and method of formation
US5439838A (en) * 1994-09-14 1995-08-08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of thinning for EEPROM tunneling oxide device
US5838041A (en) * 1995-10-02 1998-11-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memory cell transistor provided with offset region acting as a charge carrier injecting region
JPH09134973A (ja) * 1995-11-07 1997-05-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780341A (en) * 1996-12-06 1998-07-14 Halo Lsi Design & Device Technology, Inc. Low voltage EEPROM/NVRAM transistors and making method
US5969383A (en) * 1997-06-16 1999-10-19 Motorola, Inc. Split-gate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the same
US5925908A (en) * 1997-07-30 1999-07-20 Motorola, Inc. Integrated circuit including a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nd a semiconductor device
TW374939B (en) * 1997-12-19 1999-11-21 Promo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formation of 2 gate oxide layers of different thickness in an IC
JP3973819B2 (ja) * 1999-03-08 2007-09-12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311992A (ja) * 1999-04-26 2000-11-07 Toshiba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23321B2 (ja) * 2000-09-12 2012-04-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の動作方法
US6531350B2 (en) * 2001-02-22 2003-03-11 Halo, Inc. Twin MONOS cell fabrication method and array organiz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61701A1 (en) 2005-07-28
US6911691B2 (en) 2005-06-28
JP4147765B2 (ja) 2008-09-10
US20040026733A1 (en) 2004-02-12
WO2002099893A1 (fr) 2002-12-12
DE10292284T5 (de) 2004-04-22
JP2003051558A (ja) 2003-02-21
US7453118B2 (en) 2008-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56199B (en)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its charge injection method
CN106537509B (zh) 擦除FeFET存储器电路的方法
JP5132877B2 (ja) フラッシュメモリ素子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TW200537504A (en) Flash memory programming using gate induced junction leakage current
TW200522079A (en) Nonvolatile memor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TW200402872A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200404372A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0150680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4694016B2 (ja) フラッシュメモリセルの消去方法
US8320192B2 (en) Memory cell, a memory array and a method of programming a memory cell
TWI244165B (en) Single bit nonvolatile memory cell and methods for programming and erasing thereof
TW495755B (en) Selective erasure of a non-volatile memory cell of a flash memory device
TWI239640B (en)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JP4370749B2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メモリ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WO2008041536A1 (fr) Dispositif de stockage à semi-conducteurs non volatile et son procédé de fonctionnement
JP2004214506A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メモリ装置の動作方法
Kwon et al. Highly scalable NAND flash memory cell design embracing backside charge storage
CN100367504C (zh) 适用于快闪和字节操作的非易失存储技术
TWI298494B (en) Non-volatile memory cells, memory array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cells and arrays
WO2009081290A1 (en) A memory cell, a memory array and a method of programming a memory cell
KR20100115240A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구동방법
TW200919710A (en) Silicon on insulator and thin film transistor bandgap engineered split gate memory
Ranaweera et al. Simulation,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3.3 V flash ZE2PROM array implemented in a 0.8 μm CMOS process
TWI303099B (en) An array structure for assisted-charge memory devices
Hanafi et al. A controlled threshold low power nano-crystal memo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