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41683B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design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design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41683B
TW541683B TW090114745A TW90114745A TW541683B TW 541683 B TW541683 B TW 541683B TW 090114745 A TW090114745 A TW 090114745A TW 90114745 A TW90114745 A TW 90114745A TW 541683 B TW541683 B TW 5416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power
inductor
wiring layer
interna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14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genori Otake
Goichi Yokomizo
Shiro Kamohar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41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416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64Impedance arrangements
    • H01L23/66High-frequency adap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31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 H01L23/3107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the device being completely enclosed
    • H01L23/3114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the device being completely enclosed the device being a chip scale package, e.g. CS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7Inductive arrangements or effects of, or between, wir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01L23/5286Arrangements of power or ground bu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10I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9Details of hybrid assemblie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901Structure
    • H01L2924/1904Component type
    • H01L2924/19041Component type being a capaci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30Technical effects
    • H01L2924/301Electrical effects
    • H01L2924/3011Impedance

Description

:)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1 ) 【發明之背景】 本發明係關於半導體積體電路之電源電流雜訊之降低 技術,進而,關於利用在:被形成在半導體晶片上之去耦 合電路以及構成該去耦合電路之電感器的電感決定方式有 效的技術。 在使用半導體積體電路(以下,稱爲L S I )之系統 中,L S I內之電流變動的高頻成分爲所周知會產生電磁 波。抑制電磁放射之如下的技術爲所周知。在被揭示於特 開平6 — 3 0 9 0 5 0詳細說明書中之半導體裝置的半導 體基板上形成:被設置於對內部電路供給電源電壓之電源 電壓供給線之定電源源元件;以及被接續於對內部電路供 給接地電壓之接地電壓供給線與電源電壓供給線之電容手 段。在特開平8 — 2 8 8 4 6 2之詳細說明書中,揭示具 備:包含C P U之電路群;以及包圍電路群而被配線之總 線;以及被配置於總線之外側之端子銲墊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具備:由具有應增加其之寄生電感之被引繞部份 之固定電位的端子銲墊到達電路群之固定電位線。 在特開平2 — 2 5 0 3 7之詳細說明書中,揭示以在 L S I內部附加使該L S I內部之電壓降低變大之引繞電 感成分以及電阻成分爲特徵之半導體裝置。 在印刷基板上設置由電感器與旁路電容器形成之去锅 合電路之技術中,存在被構裝於印刷基板之構件點數增力口 ,構裝密度降低之同時,製造成本增加之問題點。 又,在半導體晶片上之電源電壓供給線設置定電流源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_ 4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P. 訂 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元件之同時,在電源電壓線與接地線之間接續電容手段之 技術有由於電源電壓供給線上之定電流源元件,使得內部 電路之實質的電源電壓準位降低之不良。 進而,由於在晶片上引繞固定電位線,即電源電壓線 與接地電位線,寄生電感成分增加,欲抑制電源電壓之變 動的技術由於信號之回應性變差,並非所期望。又,由於 引繞L S I內部之電源配線,使電感成分以及電阻成分變 大之技術由於內部負荷或電源阻抗增加之故,存在內部電 路之電源電壓變動增加之不良。 發明之槪要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可以減少對於內部電路的動 作的不好影響,以及可以有效防止由電源電流變動的高頻 成分產生電磁波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本發明之其它目的在於提供:於半導體積體電路之設 計之際,藉由模擬可以容易決定將電源電流雜訊抑制在期 望値以下所必要之電源電感器之電感以及電源電容値之設 計技術。 關於本發明之前述以及其它目的與新的特徵,由本詳 細說明書之記述以及所附圖面,理應可以變明白。 在本申請案所揭示之發明中,如說明代表性者之槪要 ,則如下述。 即,本申請案之發明係一種具有複式的電源用銲墊( pad )與複數的接地電位用銲墊之L S I ,在上述複數的電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5 · 541683 A7 _ B7 五、發明説明(3 ) 源用銲墊與L S I內部之電源線之間分別設置相互阻抗値 幾乎相等之配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更具體爲:設置:複數的第1電源銲墊;以及複數的 第2電源銲墊;以及將被施加於上述複數的第1電源銲墊 之第1電源電壓供給於內部電路用之第1電源線;以及將 被施加於上述複數的第2電源銲墊之第2電源電壓供給於 內部電路用之第2電源線;以及藉由分別被接續於上述複 數的第1電源銲墊與上述第1電源線之間的同時,上述內 部電路至被接續於上述第1電源線之節點爲止之阻抗値相 互幾乎成爲相等而被設定之馬蹄型、U字狀或框形或環狀 之配線,3/4圈或其以上圍繞內部電路之周圍之複數的 電感器。 如依據上述構成,在複數的外部電源端子與半導體積 體電路內部之電源線之間分別設置配線或電感器之故,可 以抑制通過電感器之電源電流之變動,藉由此,可以有效 防止電源電流雜訊往半導體積體電路內部傳播,由於該高 頻成分而產生電磁波。又,在複數的外部接地端子與 L S I內部之接地線之間沒有設置被引繞之配線或電感器 之故,不會有信號之回應性降低。進而,分別被接續於複 數的外部電源端子之複數的電感器使整體之電源阻抗變大 。而且,複數的電感器之並聯接續可以降低對於內部電路 之電源阻抗。 又,期望構成上述複數的電感器之配線係分別圍繞半 導體晶片周緣部而被形成,而且,流經各配線之電流的流 衣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6-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向成爲相同地,被接續於對應之電源銲墊與第1電源線之 間而構成。電流反方向流之複數的線的平行配置會降低電 感之故。與不設置電感器之習知的半導體積體電路相比’ 不須太增加晶片尺寸,可以形成具有期望之電感之電感器 〇 進而,期望上述各電感器係由:圍繞半導體晶片上而 被形成之第1配線層;以及與該第1配線層重疊而被形成 之第2配線層所構成,上述第1配線層之開始端被接續於 前述複數的第1電源銲墊之其一’上述第1配線層之終端 被接續於上述第2配線層之開始端’上述第2配線層之終 端被接續於上述第1電源線。即’作成由相互重疊電感器 之上下2個的配線層所形成之2重線圏。藉由此,不增加 內部電路之佔有面積,可以使電感變大。 經濟部智慧財是苟員工;/1費合作fl印¾ 又,上述各電感器係由圍繞半導體晶片上而被形成之 第1配線層;以及與該第1配線層重疊而被形成之第2配 線層所構成,上述第1配線層與上述第2配線層可以以被 結合在分離這些之配線層間之絕緣膜之通孔被以低阻抗接 續著。即,作成以通過形成在絕緣膜之通孔接續相互重疊 電感器之上下2個之配線層之2重線圈。藉由此,不增加 佔有面積可以減少電感之電阻成分,能夠充分確保內部電 路之電源電壓。 又,構成上述各電感器之配線層也可以包圍半導體晶 片之上述內部電路被形成之區域地圍繞形成。藉由此,可 以以構成內部電路之電源線或信號線之配線層形成構成電 ^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 7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感器之配線層,可以不使製程複雜地形成電感器。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進而,構成上述各電感器之配線層也可以在半導體晶 片之上述內部電路被形成之區域的上方,形成爲包圍與內 部電路之佔有面積相同程度或比其稍小之面積而被配置之 U字狀、框狀、渦捲狀、或環狀。藉由此,不增加佔有面 積進而可以使電感變大。 又,構成上述各電感器之配線層也可以在半導體晶片 之上述內部電路被形成之區域的外側形成爲渦捲狀。藉由 此,可以以構成內部電路之電源線或信號線之配線層形成 構成電感器之配線層,不使製程變複雜地可以形成電感器 〇 進而,上述第1電源線以及第2電源線期望橫跨半導 體晶片之上述內部電路被形成之區域全體,而形成爲格子 狀或網目狀。藉由此,可以減少第1電源線以及第2電源 線之電阻,能夠充分確保內部電路之電源電壓。 經濟部晳^a (工^Jr,VAit:i印^ 進而,期望在構成上述各電感器之配線層與上述第1 電源線平行之部份,設構成該電感器之配線層或構成上述 第1電源線之配線層爲電容器之一方的電極,透過該一方 之電極與絕緣膜而相面對地,形成成爲電容器之另一方之 電極之導電層,以構成旁路電容器。藉由此,不增加晶片 尺寸可以形成具有期望的電容値之旁路電容器。 又,可以在上述一方之電極與上述另一方之電極之間 的絕緣膜設置與構成這些電極之導電層另外被形成之導電 罾,使上述一方之電極與上述另一方之電極之距離變窄。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8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6 ) 藉由此,不增加面積,可以獲得大的電容値。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進而,在上述一方之電極與上述另一方之電極之間的 絕緣膜設置與構成這些電極之導電層另外被形成而且具有 凹凸之導電層,使得上述一方之電極與上述另一方之電極 之距離變窄而且使實質之對向面積變大。藉由此,不增加 面積,可以獲得更大之電容値。 又,本申請案之其它的發明係在決定被內藏於L S I 晶片之電源電感器之電感之値L chip與電源電容之値之際 ,在設具有1個或複數的晶片之封裝的電感爲Lpackage、 設具有1個或複數的封裝之基板的電感爲Lboard、晶片之 電源電阻爲Rchip、電源電容爲Cchip、外部電壓源之產生 電壓爲Vcc◦、被施加於晶片本身之電源電壓爲Vchip、合 計流經晶片內之全部的電流源之電流爲I m a c ( ω )、 Imac之時間平均爲Ave (Imac (t))、頻率 ω之電源雜訊電流I n之最大容許値爲I max (ά;)、 晶片之電壓降低量之容許値爲△ V時,滿足下列2式地選 擇電源電感器之電感値與電源電容之値者。 經濟部智慧时4^7a:工消費合汴往印製 0$)^] ^U^hipRchipY ο1 Cchip
/ G J ——翥 tin [1 l J • Lboard £ Lchip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9 - 541683 A7 B7__ 五、發明説明(7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又,於上述式(數4)中,G係以:G = Rchip / / { (Lpackage + Lchip ) / Cchip }所表示之變數。又,電源雜 訊電流I η係由L S I晶片漏往外部之電流的雜訊’即於 L S I晶片流過電流時,由外部觀測晶片之電源端子之情 形所可見到之雜訊。另一方面,所謂電壓降低量之容許値 △ V係保證於晶片流過電流I πί a c ( ω )時,在電源電 壓所產生之電壓降低,L S I不誤動作之界限的電壓降低 値。 如依據上述構成,可以提供藉由模擬容易決定抑制電 源電流雜訊在期望値以下所需要之電源電感器之電感以及 電源電容之値。 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以下,依據圖面說明本發明之合適的實施例。 圖1係顯示適用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之槪略構成 。圖1中,2 1 0係半導體積體電路被形成之單結晶矽之 類的半導體晶片、2 1 1係被設置於晶片2 1 0之周緣部 之電源用銲墊、2 1 2係接電位用銲墊、2 1 3係內部電 路、2 1 4係被接續於內部電路之電源線、2 1 5係被接 續於內部電路之接地線,複數的電源用銲墊2 1 1與複數 的接地電位用銲墊2 1 2被設置於晶片上,在各電源用銲 墊2 1 1與電源線2 1 4之間分別設置電感器2 5 5。另 一方面,接地電位用銲墊2 1 2與接地線2 1 5係不透過 電惑器而直接被接續。又,上述電源線2 1 4與接地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1〇 - 541683 Α7 Β7 五、發明説明(8 ) 21 5之間,設置有旁路墊容器253。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又,2 4 1係被輸入內部電路2 1 3之信號用的輸入 銲墊、2 4 2係由內部電路2 1 3被輸出之信號用的輸出 銲墊。圖1中,雖然各顯示電源用銲墊2 1 1與接地電位 用銲墊2 1 2各爲2個,但是銲墊之數目並不限定於2個 ,幾個都可以。又,電源用銲墊2 1 1之數目與接地電位 用銲墊2 1 2之數目不相同亦可。進而,輸入銲墊2 4 1 與輸出銲墊2 4 2在圖中雖也以各1個爲代表顯示,但是 在實際的電路中,係個別設置複數個。旁路電容器2 5 3 雖也可以在晶片上積極地加上電容器,但是在本來以存在 於電源線2 1 4與接地線2 1 5間之耦合電容器便足夠之 情形,也可以省略積極地設置。 接著,利用圖2〜圖1 0說明於半導體晶片上被設置 於各電源用銲墊2 1 1與電源線2 1 4之間分電感器 2 5 5之具體的構成例。 圖2中,3個電源用銲墊211a、211b、 2 1 1 c被設置於晶片周緣部,由幾乎圍繞晶片之周緣1 圈而被形成之配線層L a 1〜L a 5所形成之電感器透過 引出線L a 〇被接續於電源用銲墊2 1 1 a。上述配線層 之中,圖2之某方向的配線層La 1 、La 3、La 5被 形成在1個之配線層,以某角度交叉之別的方向的配線層 L a 0以及L a 2、L a 4被形成在別的配線層。同樣地 ,由幾乎圍繞晶片之周緣1圈而被形成之配線層L b 1〜 L b 5所形成之電感器透過引出線L b 〇被接續於電源用 本&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7γΓί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銲墊2 1 1 b、由幾乎圍繞晶片之周緣1圈而被形成之配 線層L c 1〜L c 5所形成之電感器透過引出線L c 〇被 接續於電源用銲墊2 1 1 c。而且,構成這些電感器之配 線層以具有比較大之寬幅而被形成爲其之阻抗不會變高。 代替使寬幅變寬,也可以使厚度變厚,以使配線層之剖面 積變大。 而且,構成各電感器之配線層La 5、Lb 5、 L c 5之終端被接續於內部電路之電源線2 1 4。如此, 於圖2之實施例中,由各電源用銲墊2 1 1 a 、2 1 1 b 、2 1 1 c至內部電路的電源線2 1 4爲止之長度成爲相 同地,即,被接續於各銲墊之電感器之電感成爲幾乎相同 地被構成之同時,電流由各電源用銲墊個別往以晶片 210之中央部爲中心幾乎同一方向流動地進行電源用銲 墊與構成電感器之配線層之接續。 又,被接續於構成各電感器之配線層La 5、Lb5 、L c 5之終端之內部電路的電源線2 1 4如圖3所示般 地,藉由某方向之1個的配線層LI 1、L12、L13 、L 1 4、L 1 5與別的方向之1個配線層L2 1、 L22、L23、L24、L25被形成爲格子狀,對於 晶片上之內部電路之電 '源配線電阻被設爲儘可能均勻°束 住配線層L 1 1與L 3 1 t C形標I己5 ί系,顯示胃T提rSi 12 線層之電感’設計爲鄰接配置’電 '流流經同方向° 另一方面,關於第2電源或接地電位用銲墊2 1 2如 p]9所示般地,雖與電源用舞墊2 1 1同樣地設置3個, 衣紙張尺度ϋΤϊ國家標準(CNS)A4規格(2!ox297公董)~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1〇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但是各接地電位用銲墊2 1 2 a、2 1 2 b、2 1 2 c直 接地被接續於構成內部電路之接地線2 1 5之配線層。而 且,內部電路之接地線2 1 5如圖3所示般地,與內部電 路之電源線2 1 4同樣地,由某方向之配線層L 3 1、 L32、L33、L34、L35與別的方向之配線層 L4 1 、L42、L43、L44、L45 被形成爲格子 狀。 進而,在電源線2 1 4與接地線並行之部位的適當地 方設置構成旁路電容器之電容區域253a 、253b、 253c 、253d、253e、253f 。又,構成旁 路電容器之電容在上述電容區域253a、253b、 253c 、253d、253e、253f 以外,也被形 成在構成電源線2 1 4之配線層與構成接地線2 1 5之配 線層交叉之地方。 圖4係顯示電源電感器2 5 5之第2實施例。於圖2 之實施例中,在內部電路之電源線2 1 4之迴圈外側形成 構成電源電感器之配線層之故,與習知的L S I相比,有 晶片尺寸變大若干之不合之故,於此第2實施例中,由內 部電路之格子狀電源線2 1 4被絕緣’如圖示般地,重疊 於上方地構成電源電感器2 5 5。 又,於圖2之實施例中,雖然因爲2層之電源電感器 2 5 5 L a 1與L a 2之層間接續用之通孔TH之部份而 電阻變高,於此第2實施例中,可以構成1個之配線層的 電源電感器2 5 5之故,不需要通孔’具有比起圖2之實 衣纸伕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13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11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施例可以減少該部份之電阻之優點。又’於圖4中,爲了 簡略化圖面,雖只圖示1個之電源用銲墊2 1 1以及被接 續於其之構成電源電感器2 5 5之配線層’但是與圖2相 同地,設置有:複數的電源用銲墊以及被接續於彼等之電 源電感器。 圖5係顯示電源電感器2 5 5之第3實施例。此實施 例係在構成圖4之實施例的電源電感器2 5 5之配線層L 6上進而形成配線層L 7 ’將此配線層L 7之開始端接續 於電源用銲墊2 1 1之同時’將配線層L 7之終端接續於 配線層L 6之開始端,經過2重線圈後’使配線層L 6之 終端接續於內部電路之電源線2 1 4。圖6係顯示沿著圖 5之A - A線之剖面構造。如依據此實施例,不增加佔有 面積,可以使電源電感器2 5 5之電感成爲圖4之實施例 的約2倍。 圖7係顯示電源電感器2 5 5之第4實施例。此實施 例係於構成圖4之實施例的電源電感器2 5 5之配線層 L 6上進行形成配線層L 7,以多數的通孔Τ Η 1、 ΤΗ2、ΤΗ3......接續此配線層L 7與其下之配線層 L 6 。又,圖7係顯示與顯示沿著圖5之Α — Α線之剖面 構造的圖6爲相同地方之剖面。如依據此實施例,不增加 佔有面積,可以使電源電感器2 5 5之電阻成爲約圖4之 實施例的約1 / 2。 圖8係顯示電源電感器2 5 5之第5實施例。此實施 例係代替於圖5之實施例中,在構成電源電感器2 5 5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0Χ 297公釐) -14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12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配線層L 6上進行形成配線層L 7,構成2重之線圈,而 係將配線層L 6形成爲渦捲狀以使電源電感器2 5 5之電 感變高者。在此實施例中,由配線層L 6形成之渦捲狀圖 案之內端透過由配線層L 7形成之引出線L 7 1被接續於 電源用銲墊2 1 1之同時,由配線層L 6形成之渦捲狀圖 案之外側的終端被接續於內部電路之電源線2 1 4。如依 據此實施例,不增加佔有面積,可以更使電源電感器 2 5 5之電感增加。 經濟部晳慧財— :工消骨合作fi印災 圖9係顯示電源電感器2 5 5之第6實施例。此實施 例係於圖8之實施例中,在構成電源電感器2 5 5之渦捲 狀的配線層L 6上進而形成渦捲狀之配線層L 7 2,以使 電源電感器2 5 5之電感更爲提高者。又,在此實施例中 ,由配線層L 6形成之渦捲狀圖案與渦捲狀圖案L 7 2係 渦捲之旋向爲相同,即流經個別渦捲圖案之電流的流向成 爲相同地,進行各配線層之接續。流經個別渦捲圖案之電 流的流向如相反,電感會變小之故。在此實施例中,由配 線層形成之渦捲圖案L 7 2之外側的開始端被接續於電源 用銲墊2 1 1之同時,由配線層L 6形成之渦捲圖案之外 側的終端被接續於內部電路之電源線2 1 4。如依據此實 施例,不增加佔有面積,可以使電源電感器2 5 5之電感 成爲圖8之實施例的約2倍。 圖1 0係電源電感器2 5 5之第7實施例。此實施例 係在內部電路形成區域之外側設置電感器形成區域,形成 由配線罾形成之渦捲圖案以作爲電感器。渦捲圖案之一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公釐) -15: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13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被接續於內部電路之電源線2 1 4,另一端藉由透過通孔 被接續之引出線配線層L a 1 〇被接續於電源用銲墊 2 1 1。如依據此實施例,雖然佔有面積增加,但是不追 加配線層之數目,可以形成電源電感器2 5 5。 圖1 1係顯示被顯示於圖3之電容區域2 5 3 a〜 2 5 3 f或構成被形成在構成電源線2 1 4之配線層與構 成接地線2 1 5之配線層交叉的地方之旁路電容器之電容 的具體構造之一例。又,圖1 1係剖開圖3以B — B線所 示之地方者。 圖11中,401係配線層電容器之一方的電極、 5 0 1係另一方之電極、6 0 1係絕緣這些配線層之絕緣 膜。通過通孔6 0 4構成電源線2 1 4之配線層被電氣地 接續於電容器之一方的電極4 0 1。於此實施例中,在電 極4 0 1與5 0 1之間的絕緣膜6 0 1形成孔,設置埋入 由鎢等之高熔點金屬而形成之接續用插塞(plug ) 6 0 2 ,由此接續用插塞6 0 2至絕緣膜6 0 1上形成介電常數 高之氮化矽之類的絕緣膜6 0 3,可以獲得每單位面積之 電容値高的電容器。 圖12係顯示構成旁路電容器之電容的其它構造例。 此實施例係於圖1 1之實施例中,在被埋設於被形成於電 極4 0 1與5 Ο 1之間的絕緣膜6 0 1之孔之接續用插塞 6 0 2之中,進而形成複數的溝,由此插塞6 0 2之溝內 至絕緣膜60 1上,形成絕緣膜603,使電極401與 5 0 1之實質的對向面積增加,可以獲得每單位面積之電 本纸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6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14 ) 容値更高的電容器。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圖13係顯示構成旁路電容器之電容的進而其它的構 造例。此實施例係利用近年之動態R A Μ之電容器形成技 術,以構成構成旁路電容器之電容器者。於圖1 3之實施 例中,6 1 1係被形成於半導體晶片2 1 0之表面之絕緣 膜、4 1 1係被形成於絕緣膜6 1 1上之1個的配線層、 6 1 2係被形成在配線層4 1 1上之層間絕緣膜、4 1 2 係被形成在層間絕緣膜6 1 2上之另一個之配線層。於此 實施例中,具有:2段之溝被形成於絕緣膜6 1 2 ,多晶 矽層6 1 2藉由CVD法等被形成在此溝的內壁,進而, 薄的氮化矽膜6 2 2被形成在該多晶矽層6 2 1之表面, 其中被塡充如氮化鈦之類的金屬6 2 3,配線層4 2被接 續著之構造。 圖1 4係顯示電源電感器2 5 5之第8實施例。此實 施例係使用於W Ρ Ρ (晶圓製程封裝)構造的L S I之情 形的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包含沿著半導體晶片 210之周緣部而被形成之電源用銲墊211之複數的銲 墊被形成,在晶片之中央部份之鈍化膜上,多數的導電性 凸點(bump ) 7 0 0以適當的節距呈矩陣狀排列被設置, 對應於晶片周緣部之銲墊2 1 1等之凸點7 0 0藉由由被 形成在鈍化膜上之導電層所形成之配線710而電氣地被 接續。上述凸點7 0 0以導電性球被結合在被設置於如針 柵陣列之封裝之各導銷(lead pm )之內端部,謀取與導銷 之電氣地接續。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17 - 541683 A 7 B7 五、發明説明(15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在此實施例中,接續電源用銲墊2 1 1與對應之電源 用凸點7 0 1之配線7 1 1沿著晶片2 1 0之周緣部圍繞 1圈地被形成著,藉由此,構成電源電感器。又,圖1 4 雖只顯示關於1個之電源用銲墊之成爲電源電感器之配線 7 1 1 ,在電源用銲墊爲複數之情形,關於其它之電源用 銲墊也設置由同樣之引繞配線形成之電源電感器。 圖1 5係顯示WPP構造之L S I的電源電感器 2 5 5之其它的實施例。此實施例係在半導體晶片具有複 數的電源用銲墊,而且,欲形成1層之配線層之情形等有 效之實施例,作爲由電源用銲墊2 1 1 a〜2 1 1 d分別 被引出之電源電感器之配線7 1 1 a〜7 1 1 d係沿著晶 片之1邊,個別被延伸設置於同一旋轉方向後,沿著晶片 的對角線被延伸設置於晶片中心部,在中心部做U形反轉 地方向轉換,被接續於對應之電源用凸點7 〇 1 a〜 7 0 1 d。 圖1 6係顯示WP P構造之L S I之電源電感器 2 5 5的其它實施例。此實施例係在半導體晶片具有複數 的電源用銲墊,而且,銲墊與凸點7 0 0之間的間隔有餘 裕之情形有效之實施例,由各電源用銲墊2 1 1 a、 2 1 1 b被引出之成爲電源電感器之配線7 1 1 a、 7 1 1 b分別被形成爲渦捲狀,電感被提高。 圖1 7係顯示在欲更提高電感之情形成爲有效之電源 電感器之配線7 1 1之例。但是,在此實施例之情形,條 件爲:電源用凸點7 0 1被設置於晶片之中心部附近。又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18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16 ) ,圖1 7 4雖只顯示關於1個之電源用銲墊之成爲電源電 感器之配線7 1 1 ,在電源用銲墊爲複數之情形,關於其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它之電源用銲墊也設置由同樣之渦捲狀之引繞配線形成之 電源電感器。 接著,說明構成被形成在半導體晶片上之上述實施例 的去耦合電路之電感器的電感與旁路電容器之電容値之決 定方法。 經4部皙法)財4^7資工^^^泎^卬^ 本發明者們思考構成半導體晶片上之去耦合電路之電 感器的電感與旁路電容器之電容値如知道L S I之電源阻 抗(內部電阻Rclnp與寄生電容Cclnp )與電源電流(=消 費電流),是否可由模擬而決定。此處,首先爲了知道標 準的L S I之電源阻抗與電源電流,製作如圖1 8之檢測 用基板。圖中,4 0 0係印刷基板、2 0 0係檢測對象之 L S I 、4 0 1係被設置於印刷基板之電源電壓V c c之 供電端子、40 2係接地電位GND之供電端子、40 3 係接續電源電壓V c c之供電端子4 0 1與L S I之外部 電源端子22 1、222、223之電源線、404係接 續接地電位GND之供電端子4 0 2與L S I之外部接地 端子23 1、2 32、233之接地線、405係被設置 於接地線4 0 4之中途之SMA (超塑膠金屬合金)連接 器。 接著’利用圖1 8之基板,檢測L S I之電源電流, 如圖1 9所示般地,在SMA連接器4 0 5透過內藏1 Ω 之SAM連接器探針422接續數位示波器520、又,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1Q .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17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在電源電壓V c C之供電端子4 0 1與接地電位GND之 供電端子4 0 2接續安定化電源4 0 2、又,在供電端子 4 0 1 、4 0 2間接續抑制由於基板上之電源線4 0 3、 4 0 4或電源接續纜線之阻抗成分之電壓變動用之旁路電 容器4 2 1 ,構成電源電流檢測裝置,在平常狀態中,檢 測由L S I流出之電源電流I 0。圖1 9之檢測裝置的等 效電路成爲如圖2 1。此處,41 2係接續電源420之 纜線的電感、Lboard係基板上之電源線4 0 3之電感、 42 1係供電端子401、402間之旁路電容器,在 DC電源電流之檢測中,電感4 1 2爲零,旁路電容器 421爲無限大,即與沒有相同。又,在高頻中,旁路電 容器4 2 1可以視爲短路。因此,由在上述檢測中所獲得 之電流値I 0可以知道L S I 2 0 0內之負荷或電流源 2 5 4之電流値I m a c。即,如以平均電流表示, I m a c = I 〇 。又,在需要考慮頻率特性之情形,利用 將電源電流I 〇之時間波形I 〇 ( t )做傅利葉轉換所算 出之頻率特性I 〇 (ω),可以以下式(數3)表示: 1 1 ----1-- 及丨 1 1 + j^Lboard
Im ac(^y) =--Ι0(ω) ...... ( 3 ) \ + j coLboard 又’由去除檢測電流I 0之直流成分之交流成分了解 到電源電流雜訊量。又,代替圖1 9之數位示波器,藉由 接續頻譜分析儀,也可以檢測電源電流I 0之交流頻率,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20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18 ) 即電源電流雜訊量。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又,此處,I m a C係將合計流於L S I 2 0 0內之 全部的電流源之電流者當成流於假想的1個的電流源 25 4之電流而表示者。又,電阻452爲SMA連接器 探針422之內藏電阻r (=1Ω),數位示波器520 藉由檢測此電阻4 5 2之兩端子間電壓V 〇,由I 〇 = V 〇 / r可以獲得電流値I 〇。圖2 4所示之2 5 1係基 板上之電源配線與L S I封裝之導線端子或銲線等之電感 成分(晶片內之配線的電感成分相對小之故,可以忽視) 。因此,於圖2 0中,以虛線2 0 0所包圍之部份係 L S I之等效電路。又,在圖1 9之檢測裝置中,與實際 的系統基板一比較,將基板上之配線表示爲比較短。實際 上,一與封裝之電感相比,基板上之配線的電感小至可以 忽視。因此,圖2 0之電感器2 5 1實質上可以適用封裝 之電感成分。 進而,爲了利用圖1 8之基板以檢測L S I之電源電 感,如圖20般地,於SMA連接器405插入短路用之 構件4 1 1 ,使接地線4 0 2短路,在電源電壓V c c之 供電端子4 0 1與接地電位GND之供電端子4 0 2之間 接續阻抗分析器5 1 0與電源4 2 0,構成阻抗檢測裝置 ,以阻抗分析器5 1 0於電源4 2 0之產生電壓VC C 〇 重疊交流波形,檢測L S I 2 0 0之阻抗。 又,電源4 2 0之V c c測透過亞鐵鹽熔絲4 1 2接 續於供電端子4 0 1以提高阻抗,使得阻抗分析器5 1〇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 210X297公釐) -21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19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不含電源4 2 0之阻抗,只檢測L S I之阻抗。在圖1 9 之檢測裝置中,相對於將旁路電容器4 2 1接續於供電端 子4 〇 1與4 0 2之間,在圖2 0之檢測裝置中,不設置 旁路電容器之故,在圖2 〇之檢測裝置中,於L S I施力口 交流之故,如置入旁路電容器,阻抗會降低。 經濟部智慧时/i^7a:工4費合作ri印% 而且,圖2 0之檢測電路的等效電路係成爲如圖2 2 之故,由以圖2 0之裝置被檢測之L S I的電源阻抗與以 圖1 9之檢測裝置所檢測之L S I的電源電流値I 〇,藉 由電路方程式可以算出基板上之電源線4 0 3、4 0 4之 電感Lboa r d (包含封裝之電感)以及LS I之內部 電阻Rch i p與寄生電容Cch i p。又,圖22中, 4 1 2係亞鐵鹽熔絲之電感成分(包含電源纜線之電感成 分)、5 1 1係圖2 0之阻抗分析器5 1 0、在此阻抗分 析器5 1 0內,施加高頻成分於L S I之交流電源被包含 著。在阻抗分析器5 1 0中除了交流電源之外,雖也包含 :探針或接續纜線之阻抗、輸入電阻,但是這些以探針之 前端進行關於開路(電阻=π )、短路(電阻=0 )、取 樣負荷(例如,5 0 Ω之電阻)之檢測可以知道之故,依 據其補正上述計算値。 接著,藉由電路模擬,進行模型化圖1 9之檢測裝置 之圖21的等效電路之模擬,以40〜480MHz之範 圍求取每隔40MHz之LSI200之電源電流I0之 交流成分(電源電流雜訊量),調查L S I 2 0 0之電源 電流頻率特性。又,使用途1 9之檢測裝置,代替數位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22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2〇 ) 波器5 2 0,利用頻譜分析儀,檢測L S I 2 0 0之電源 電流I 0之頻率特性。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圖2 3係如上述般地,以模擬被算出之電源電流雜訊 量以0印表示,又,藉由圖1 9之檢測裝置被檢測之電源 電流雜訊量以X印表示。一比較圖2 3之〇印與X印可以 明白地,由模擬所獲得之電源電流雜訊量之値與以實驗所 檢測之電源電流雜訊量之値極爲接近,2 Ο Ο Μ Η z以下 之頻率的模擬結果與實測値之差最大爲1 · 3 dB,在一 般之LSI的動作頻帶,可以獲得充分之精度。依據此, 圖2 1之模型化確認爲正確。 接著,爲了決定被內藏於L S I之電源電感器之電感 値與旁路電容器之値,就圖2 4之等效電路進行模擬。圖 24中,255係被插入LSI晶片210之電源線之以 前述實施例說明之由配線圖案形成之電感器(Lchip )。又 ,2 5 1係LS I封裝之電感成分(Lpackage )、 2 5 3 /係寄生於L S I晶片之電源配線之電容與前述實 施例中設置於電源配線間之旁路電容器之電容之和(Cchip )。此處,寄生於LSI晶片之電源配線之電阻Rchip與電 源電容Cchip之中,電源配線之寄生電容之大小由圖2 2之 等效電路之模擬可以知道之故,使用其。圖2 5係顯示沒 有電源電感之情形的L S I的等效電路。 圖2 4中沒有圖2 1之電阻4 5 2之故,在求得圖 25之等效電路之晶片內電流源2 5 4之電流lchip之際’考 慮電阻4 5 2之電壓降低部份,代替在圖2 1之電路模擬 衣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3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21 ) 所獲得之電流I m a c,使用以Ichip = I m a c ( V C C 一 V SS) / V c h i pO所表示之電流Ichip。此處’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V c h i p 〇係意指晶片內電流源2 5 4之兩端子間的電 壓,以Vchi p〇 = VCC〇— V0表示之。又, VC C0係電源420之產生電壓,V9係電阻452之 兩端子間電壓,爲1ΩΧ ( Ima c之時間平均)。 在模擬中,求得:以L S I之電源電容Cchip以及電源 電感Lchip爲參數,種種改變個別之參數値時之經常狀態之 電源電流雜訊量,以及如圖2 6 A般地,建立電源電流 1 0時,如圖2 6B般地,晶片之電源電壓V c c變動時 之電壓降低量Δ V。又,此處之電源電流雜訊量設爲由圖 2 3在4 0〜4 8 ΟΜΗ z之範圍雜訊量最大之頻率4 0 Μ Η z之雜訊量。 圖2 7係以曲線顯示上述模擬結果。圖2 7係晶片之 電源電容Cch i ρ分別爲InF、3nF、l〇nF、 30 nF時,使電源電感Lchip在lxl〇_9〜lx 10 6 Η之範圍變化時之電源電流雜訊量之變動的特性以 經濟部皆^1財是^7a (工合作fi印;^ 實線A、Β、C、D顯示。又,晶片之電源電容Cchip分別 爲3 nF、1〇 nF、3〇nF時,使電源電感Lchip在1 XI 0 9〜1x10— 6H之範圍變化時之電壓降低量變動 之待性以虛線b 、c、d顯示。圖2 7中,左側之縱軸係 顯示電源電流維訊量之尺度、又,右側之縱軸係表示電壓 降低量之尺度。 實際在設計L S I之際’需要上述電源電流雜訊量與 衣紙乐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24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22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電壓降低量不超過個別之最大容許値地決定L S I之電源 電感與電源電容。關於電壓降低量在其一超過某値,有 L S I誤動作之虞之情形,該容許値被設爲最大容許値。 又’關於電源電流雜訊量,爲了使由基板上之電源配線來 之電磁放射量在某値以下之故,預先在設計階段不使某値 以上之大電源電流雜訊由L S I晶片洩漏於外部之情形, 當成限制値而被設定之雜訊量被設爲最大容許値。 以下,利用圖2 7具體地說明決定L S I之電源電感 與電源電容値之情形的順序。例如,在欲設計之L S I的 電源電流雜訊量之最大容許値爲6 0 d B // A時,作爲電 源電容値如可以確保1 〇 n F程度,以圖2 7之左側的電 源電流雜訊量之尺度,與6 0 d Β # Α之點相交之橫線 X 1與顯示電源電容1 〇 n F之電源電流雜訊量特性之實 線C之交點,求得電源電感。在圖2 7之情形,知道使電 源電感爲約1 X 1 〇 - 7 Η便可以。 另一方面,電壓降低量之最大容許値在0 · 3V時, 如容許値可以確保1 〇 n F之程度,由在圖2 7之右側的 電壓降低量之尺度與〇·3V之點相交之橫線X2與顯示 電源電容1 〇 n F之電壓降低量特性之虛線c之交點,求 得電源電感。在圖2 7之情形,知道如使電源電感成爲約 8x10 8 Η即可。因此,爲了滿足電源電流雜訊量之最 大容許値6 〇 d Β//Α與電壓降低量之最大容許値〇 · 3 V之兩方,在電源電容1 〇 n f時,電源電感設爲對於電 原電流雜訊量還有餘裕之1 X 1 〇 - 7 η即可。與上述相反 本纸乐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25- 541683 A7 __ B7 五、發明説明(23 ) 地’也可以先決定電源電感後,藉由圖2 7以決定電源電 容値。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又,上述電源電感與電源電容値之決定方法係最大限 度滿足電源電流雜訊量之最大容許値或電壓降低量之最大 容許値而決定之情形,也可以更使具有餘裕以決定電源電 感與電容値。 本發明者們依據圖2 7所示之模擬結果,爲了在曲線 上容易決定滿足電源電流雜訊量之最大容許値或電壓降低 量之兩方的電源電感與電容値之組合,如圖2 8所示般地 ’製作以橫軸爲電源電感、以縱軸爲電容値之曲線,以〇 印表示滿足電源電流雜訊量I η之最大容許値(6 0 d Β )之電源電感與電源電容之組合,又,以X印表 式滿足電壓降低量ΔΥ之最大容許値(0.3V)之電源 電感與電源電容之組合。在此曲線中,被賦予剖面線之區 域係滿足電源電流雜訊量之最大容許値與電壓降低量之最 大容許値之兩方的電源電感與電源電容之組合的區域。藉 由利用此曲線,可以容易決定滿足電源電流雜訊量之最大 容許値與電壓降低量之最大容許値之兩方的電源電感與電 源電容之組合。 進而,本發明者們考慮於上述曲線能否給予一般性, 查證連結描繪〇印之點的曲線Ε 1與連結描繪X印之點的 曲線Ε 2之式子。其結果爲:如以頻率數ω之電源電流雜 訊之最大容許値爲Imax(w)、內部電路之電壓降低 量之容許値爲AV,知道上述曲線Ε 1由下式(數4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1 -26-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24 ) 又曲線E 2由下式(數5 )可以近似之
Imac(g;) VCC\) Ιπυιχ(α;) Vchipi)^ iicoCchipRchipf ^])-{(i)CchipRchip)z + 1
Cchip
Lpackagt = Lchip
a 丨’CCO Lpackage + Lchip ^(Imac(^O))·—JCXP
G
Ja—g2 ratan '(l-G2)>/4-G2
2G >/4 — 5G~ + 6G4 — G' ..(5)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此處,Imac (t=〇)係意指Imac 0 又,這些式子係變形在模擬過程被使用之式子者。而 且,式(數5)中的Ave {Imac (t) }係 Ima c之時間平均,又,式(數4)中之Vch i p〇 係圖21之電源線254 (Imac)之兩端子間電壓之 意,可以以 VchipO = VCC〇 - lQXAve { Imac (t)}表示。進而,Imac (ω)係利用將 由圖21(圖19之等效電路)之檢測系統之模擬所獲得 之電源電流I 0之時間波形I 0 ( t )做傅利葉轉換而算 出之頻率特性I 〇 (ω),以前述式(數3)所表示者。 又,於上述式(數5)中,G係以G = Rchlp /,{ Lpackage + Lchip } / Cchip }所表不之常數。 而且,如使用此式子’也表示滿足電源電流雜訊量之 最大容許値與電壓降低量之最大容許値在6 0 d Β μ A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A4規格(210X297公釐)-27-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25 ) 0 · 3 V以外之情形的電源電流雜訊量之最大容許値或電 壓降低量之最大容許値的電源電感與電源電容之組合的臨 界曲線。 因此’於圖2 8中,以剖面線表示之電源電感與電源 電容之容許範圍可以以以下之不等式(數6)、(數7) 表示。 a^Cchip • Lboard < Lchip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VCCO VchipO
I
Lboard Lchip Cchip
Cnj 以訊電 明之導例片源 値雜源 發旨半施晶電 之流電 之要在實於與 容電及 成其成述加子 電源以 完離形前外端 源電感 所脫被於爲壓 電將電 者不,定置電 及定之 明在如限設源 以決器 發,例不或電 感易感 本例。並造就 電容電 由施能容構雖 之擬源 明實可電之, 器模電 說述形源它中 感由之 體上變電其例 電藉要 具於種或爲施 源以必 例定種器以實 電可所 施限有感可述 擇,下 實不以電也前 選式以 據並可源,在 如等値 依明說電例, , 不望 雖發用之體又 此述期。上本不上具。 因上在値以是,片之件 足制之 但圍晶示一7Γ 滿抑容 ,範體所之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釐)-28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26 ) 電感器爲複數個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而做說明,但是本發明 之半導體積體電路的設計方法對於電源電感器爲1個之半 導體積體電路也可以適用。 【圖面之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適用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之槪略構成 之電路構成圖。 圖2係顯示被設置於電源用銲墊與電源線之間之電感 器之具體構成例之平面圖。 圖3係顯示於內部電路供給電源之電源線與接地線之 具體構成例之平面圖。 圖4係顯示被設置於電源用銲墊與電源線之間之電感 器的其它構成例之平面圖。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圖圖圖 圖圖圖 圖 。 面 圖剖 面之 平成 之構 例面 施剖 實之 3 器 第感 之電 器源 感電 電之 源 5 電圖 示示 顯顯 係係 圖圖 面面 剖平 之之 例例 施施 實實 4 5 第第 之之 器器 感感 電電 源源 電電 示示 顯顯 係係 電 源 電 示 顯 係 源 電 示 顯 係 。 圖 圖面 面平 平之 之例 例施 施實 實 7 6 第 第之 之器 器感 感電 的 容 電 源 電 之 份 部 - 之 器 容 電 路 旁 成 構 示 。 顯圖 係面 1 剖 1 之 圖例 1 具 的 的 容 容 電 電 源 源 電 電 之 之 份 份 7J ZJ 窗"1 - 之 之 器 器 容 容 電 電 路 路 旁 旁 成。成 構圖構 示面示 顯剖顯 係之係 2 例 3 1 施 1 圖實圖 2 第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29 - 541683 A7 __B7 五、發明説明(27 ) 第3實施例之剖面圖。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圖1 4係顯示將本發明適用於WP P構造之L S I之 情形的電源電感器之實施例之平面圖。 圖15係顯示將本發明適用於WPP構造之LSI之 情形的電源電感器之其它的實施例之平面圖。 圖1 6係顯示將本發明適用於WP P構造之L S I之 情形的電源電感器之其它的實施例之平面圖。 圖1 7係顯示將本發明適用於WP P構造之L S I之 情形的電源電感器之進而其它的實施例之平面圖。 圖1 8係顯示爲了知道標準的L S I之電源電感與電 源電流所製作之檢測用基板的槪略構成之斜視圖。 圖1 9係顯示使用圖1 8之檢測用基板,檢測L S I 之電源電流之電流檢測裝置之槪略構成之斜視圖。 圖2 0係顯示使用圖1 8之檢測用基板,檢測L S I 之電源阻抗之阻抗檢測裝置之槪略構成之斜視圖。 圖2 1係顯示圖1 9之電流檢測裝置之等效電路之電 路圖。 圖2 2係顯示圖2 0之阻抗檢測裝置之等效電路之電 流圖。 圖2 3係顯示以模擬所被算出之電源電流雜訊量之特 性與藉由圖1 9之檢測裝置所被檢測之電源電流雜訊量之 特性之電源電流雜訊特性圖。 圖2 4係顯示包含置入電感之L S I之封包的等效電 路之電流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3〇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28 ) 圖2 5係顯示沒有電感之L S I之等效電路的電路圖 〇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圖26A與26B係顯示在算出LSI之電壓降低量 Δ V 之 際 , L S I晶片 之 流 cja. m 電 流 與 L S I 晶 片 之 電 源 電 壓 的 變 化 樣 子 之波形圖 〇 圖 2 7 係 顯示藉由 模 擬 使 電 源 電 感 變 化 時 之 電 源 電 流 雜 訊 量 的 變 動 特性與晶 片 之 電 壓 降 低 量 之 變 動 特 性 之 特 性 圖 〇 圖 2 8 係 表示滿足 本 發 明 之 電 源 電 流 雜 訊 量 I η 之 最 大 容 許 値 與 電 壓降低量 Δ V 之 最 大 容 許 値 之 電 源 電 感 與 電 源 電 容 之 組 合 的設定可 能範圍之曲線< > 主 要 元 件 對 昭 表 2 1 0 半 導 體 晶 片 2 1 1 電 源 用 銲 墊 2 1 2 接 地 電 位 用 銲 墊 2 1 3 內 部 電 路 2 1 4 電 源 線 2 1 5 接 地 線 2 4 1 輸 入 銲 墊 2 4 2 輸 出 銲 墊 2 5 3 旁 路 電 容 器 2 5 5 電 源 電 感 器 6 0 1 絕 緣 膜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31 · 541683 A7 B7 五、發明説明(29 ) 6 0 2 接 續 用 插塞 6 0 4 通 孔 6 1 1 絕 緣 膜 6 1 2 層 間 絕 緣膜 6 2 1 多 晶 矽 層 6 2 2 氮 化 矽 膜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奇部^泛^4^肖工^#^泎吐卬^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32 -

Claims (1)

  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41683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901 14745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1年4月修正 1 . 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具有電感其特徵包含: 具備第1電源線(2 1 4 )與第2電源線(2 1 5 ) 之半導體內部電路(2 13); 供給該半導體內部電路的第1電源用之第1端子( 2 1 1 a)以及第2端子(2 1 lb)以及第2電源用之 第3端子(212a)以及第4端子(212b); 連接於該內部電路的該第1電源線與該第1端子之間 ,具有指定之電感之第1電感器; 連接於該內部電路的該第1電源線與該第2端子之間 ,具有與該第1電感器的該指定的電感幾乎相等的電感之 第2電感器; 連接於該內部電路的該第2電源線與該第3端子之間 ,具有比該指定的電感還小的電感之第3電感器;以及 連接於該內部電路的該第2電源線與該第4端子之間 ,具有比該指定的電感還小的電感之第4電感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其中該第1電感器至少3 / 4圏圍繞該內部電路的外周, 該第2電感器在與該第1電感器的圍繞方向相同方向,至 少圍繞該內部電路的外周3 / 4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其中該第i以及第2電感器在該內部電路的周圍具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T------ά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1683 Α8 Β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u字形的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其中該第1以及第2電感器具有在該內部電路的周圍相互 鄰接而平行的部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其中該第1以及第2電感器分別透過用以貫穿絕緣層而設 置之複數個通孔(ΤΗ 1 - 6 )而連接,具有重疊於該第 1以及第2電感器之上的電感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其中該第1以及第2電感器的至少一個係透過介電常數大 的薄絕緣層(6 0 3 )和與該第3電感器以及該第4電感 器的至少一個連接之配線層(5 0 1 )面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其中令存在於該第1電源線與該第2電源線之間的電源電 阻爲Rc h i p、電源電容爲Cch i p、連接於該第;[ 端子之外部電源之電壓爲V C C Ο、施加於半導體晶片的 電源電壓爲V c h i ρ的情形,令合計流經半導體晶片上 之電流者爲I m a c、令I m a c的時間平均爲A v e ( I m a c ( t ))、令頻率ω的電源電流雜訊量I n之最 大容許値爲I m a X ( ω )、令內部電路的電壓V 〇之降 低量的容許値爲△ V時,以下的2式: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Τ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 541683 8 8 8 8 ABCD 申請專利範圍 _娜)2+1卜神却)2 + 1 2Cchip -Lboard < Lchip 棒_,·勒-气;气p (G 一 π tan '(1 - G2)>/4-G2、 Γ 2 、- G2 2G W4-5G2+6G4-G6. 此處,I m a c ( t = 〇 )係意指 I m a c ( ω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但是,用以滿足 G^Rchip/ / { (Lpackage + Lchip) / Cchip丨而選擇該電感器的値與電源電容的値。 8.—種半導體積體電路,其特徵包含: 複數個第1電源銲墊(2 1 1 a、2 1 1 b ); 複數個第2電源銲墊(212a、212b); 將施加於該複數個第1電源銲墊之第1電源電壓供給 於內部電路(2 1 3 )用之第1電源線; 將被施加於該複數個第2電源銲墊之第2電源電壓供 給於內部電路用之第2電源線;以及 分別連接於該複數個第1電源銲墊與該第1電源線之 間,並且使該內部電路至連接於該第1電源線的節點爲止 的阻抗値大致相互相等以包圍該內部電路而配置之複數個 電感器(255a、255b)。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其中構成該複數個電感器的配線係個別圍繞半導體晶片( 2 1 0 )的周緣部而形成,而且連接於使流經該各配線的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 54168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六、申請專利範圍 電流的方向相同而對應的電源銲墊與第1電源線之間。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其中該各電感器係由圍繞半導體晶片上而形成的第1配 線層(L 6 ),與透過絕緣層與該第1配線層重疊而形成 的第2配線層(L 7 )所構成,該第1配線層(2 5 5 ) 的開始端連接於該複數個第1電源銲墊(2 1 1 )的任一 個,該第1配線層的終端連接於該第2配線層的開始端, 該第2配線層的終端連接於該第1電源線(L 1 1 )。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其中該各電感器係由圍繞半導體晶片上而形成的第1配 線層,以及與該第1配線層重疊而形成的第2配線層所構 成,在該第1配線層與該第2配線層以形成於分離這些配 線層間的絕緣膜的通孔,藉由低阻抗連接。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 〇或1 1項中任一項 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其中構成該各電感器的配線層係 包圍形成有半導體晶片的該內部電路的區域3 / 4圈以上 而圍繞形成。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其中構成該各電感器的配線層係在形成有半導體晶片的 該內部電路的區域上方形成渦捲狀。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其中構成該各電感器之配線層係在形成有半導體晶片的 該內部電路的區域外側形成渦捲狀。 ·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線 -4 - 541683 A8 B8 C8 _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電路,其中該第1電源線(2 1 4 )以及第2電源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 1 5 )係橫跨形成有半導體晶片的該內部電路的區域全 體而形成格子狀或網目狀。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8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 電路,其中令構成該第1電源線的配線層爲電容器之一方 的電極,與該一方的電極經由絕緣膜相面對而形成有成爲 電容器的他方的電極之導電層(253)。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其中在該一方的電極與該他方的電極之間的絕緣膜配 設有與構成這些電極的導電層另外形成的導電層,該一方 的電極與該他方之電極之距離被設爲小。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其中在該一方的電極與該他方的電極之間的絕緣膜配 設有與構成這些電極的導電層另外形成,而且具有凹凸的 導電層(601)(圖12、圖13),該一方的電極與 該他方的電極之距離被設爲狹窄,而且實質的對向面積被 設爲大。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其中令存在於該第1電源線與該第2電源線之間的電 源電阻爲R c h i p、電源電容爲C c h i .p、連接於該 第1端子之外部電源之電壓爲V C C 0、施加於半導體晶 片之電源電壓爲V c h i p的情形,令合計流經半導體晶 片上之電流者爲I m a c、令I m a c之時間平'均爲 Ave (Imac (t))、令頻率ω之電源電流雜訊量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 -5- 541683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I η之最大容許値爲I m a X ( ω )、令內部電路之電壓 V 0之降低量的容許値爲△ V時,以下的2式: i^chiPRchiP)2 ^U^CchipRchipY +1 AveQmac{t = 0)) VchipO y Cchip lCchip --Lboard < Lchip VCCO I Lboard + Lchip / G , --tfUl '(l-G2)>/4-G2^ T 2 t λ/4-G2 2G \ J JW4~5G2+6G4-G6 t - 0 ) i係意指 I m a c ( <AV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0 ), 但是,使滿足 G=Rchip//~ { (Lpackage + Lchip) / Cchip丨而選擇該電感器的値與電源電容的値。 2 〇 ·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之設計方法,其特徵爲設 計具備: 第1外部端子(2 1 1 a、2 1 1 b ); 第2外部端子(2 1 2 a、2 1 2 b ); 將施加於該第1外部端子的第1電源電壓供給於內部 電路(2 1 3 )用之第1電源線; 將施加於該第2外部端子的第2電源電壓供給於內部 電路用之第2電源線; . 連接於該第1外部端子與該第1電源線之間的電感器 ,其中 令存在於該第1電源線與該第2電源線之間的電源電 阻爲Rchi p、電源電容爲Cchi p、連接於該第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6 - -Lboard < Lchip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41683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端子之外部電源之電壓爲V C C 〇、令施加於半導體晶片 的電源電壓爲V c h i p的情形,令流經半導體晶片內之 合計電流爲I m a c、令I m a c的時間平均爲A v e ( I m a c ( t ))、令頻率ω的電源電流雜訊量I n之最 大容許値爲I m a χ ( ω )、令內部電路的電壓V 〇的降 低量的容許値爲△ V時,如下之2式: Imac(g))_ FCCO I 十]^一(a)CchipRchip、2 +1 Im αχ{ω _ VchipO J Cchip A /τ , VCCO Lboard + Lchip .exp / ✓Ί* f Π1-Ι '(l-G2)>/4-G2> Ϊ 2 - ! U ICUL1 ^ λ/4-G2 2G \ y. 人 >/4 - 5G2 +6G4 - G6 ,Imac (t二〇)係意指Imac (ω, t 〇樣 但焉段,一.使滿足 G = Rchip/ /" { ( Lpackage + Lchip ) / Cchip丨而選擇該電感器的値與電源電容的値。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TW090114745A 2000-06-21 2001-06-18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designing method thereof TW54168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85660A JP2002009244A (ja) 2000-06-21 2000-06-21 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半導体集積回路の設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41683B true TW541683B (en) 2003-07-11

Family

ID=18685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14745A TW541683B (en) 2000-06-21 2001-06-18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designing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600181B2 (zh)
JP (1) JP2002009244A (zh)
KR (1) KR20020000126A (zh)
TW (1) TW5416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9020B2 (ja) 2001-06-15 2007-08-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2003045978A (ja) * 2001-07-30 2003-02-14 Niigata Seimitsu Kk 半導体装置
JP3637903B2 (ja) * 2002-06-12 2005-04-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回路の製造方法
US20040226735A1 (en) * 2003-05-12 2004-11-18 Ping Wu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ed noise decoupling
JP3802523B2 (ja) * 2003-09-10 2006-07-26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
US20060069537A1 (en) * 2004-09-29 2006-03-30 Lihui Cao Method for simulating noise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system
JP4539376B2 (ja) * 2005-03-07 2010-09-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信号波形解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951198B2 (en) * 2005-05-10 2011-05-31 Acumed Llc Bone connector with pivotable joint
KR100730801B1 (ko) * 2005-12-28 2007-06-21 엠알 보드 인크 학습용 디지탈 마그네틱 브레드보드 및 전자부품
KR101352344B1 (ko) * 2006-09-13 2014-01-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신호전송 부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US7820520B2 (en) * 2007-03-22 2010-10-2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capacitor and/or indu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US8212155B1 (en) * 2007-06-26 2012-07-03 Wright Peter V 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
JP5373275B2 (ja) * 2007-10-03 2013-12-1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5291946B2 (ja) * 2008-02-04 2013-09-1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02336B1 (ko) 2008-02-04 2010-12-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나노 디바이스, 이를 포함하는 트랜지스터, 나노 디바이스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트랜지스터의 제조 방법
JP2009200308A (ja) * 2008-02-22 2009-09-03 Oki Semiconductor Co Ltd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JP5252486B2 (ja) 2008-05-14 2013-07-31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インダクタ素子、集積回路装置、及び、三次元実装回路装置
JP5395458B2 (ja) * 2009-02-25 2014-01-22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インダクタ素子及び集積回路装置
JP5332972B2 (ja) * 2009-07-03 2013-11-06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デカップリング容量決定方法、デカップリング容量決定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065636A (zh) * 2009-11-12 2011-05-18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应用该电路板的电子装置及液晶显示器
US8492874B2 (en) * 2011-02-04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density metal-insulator-metal trench capacitor
JP5719000B2 (ja) * 2013-09-17 2015-05-13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集積回路装置
US20160250027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The Cura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constrained prosthetic acetabulum
JP6420786B2 (ja) * 2016-04-11 2018-11-0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6880341B2 (ja) * 2018-11-27 2021-06-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結合ループ回路、ノイズフィルタ回路及び回路生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4324A (en) * 1980-10-31 1982-06-08 Rca Corporation Complementary symmetry FET frequency converter circuits
US4743789A (en) * 1987-01-12 1988-05-10 Puskas William L Variable frequency drive circuit
JPH02250371A (ja) 1989-03-24 1990-10-08 Hitachi Ltd 半導体装置
US5598327A (en) * 1990-11-30 1997-01-28 Burr-Brown Corporation Planar transformer assembly including non-overlapp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windings surrounding a common magnetic flux path area
JPH06309050A (ja) 1993-04-26 1994-11-04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半導体装置
US5521783A (en) * 1993-09-17 1996-05-28 Analog Devices, Inc.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JPH08288462A (ja) 1995-04-14 1996-11-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600181B2 (en) 2003-07-29
JP2002009244A (ja) 2002-01-11
US20020011606A1 (en) 2002-01-31
KR20020000126A (ko) 200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41683B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designing method thereof
US7215531B2 (en) Wir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laminated capacitor and decoupling capacitor, and wiring board
KR102511578B1 (ko) 소형 인덕터와 관련 회로 컴포넌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3337018B2 (ja) 積層コンデンサ、配線基板、デカップリング回路および高周波回路
JP2016534571A (ja) 基板貫通インターポーザを用いる低パッケージ寄生インダクタンス
CN108604587A (zh) 片上集成无源器件
TW200807729A (en) Improved metal-insulator-metal capacitors
KR20010079632A (ko) 집적 회로에서 레지스턴스, 커패시턴스 및/또는인덕턴스를 구현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8140633B (zh) 具有与周边电路的降低的磁耦合和高串联谐振频率的金属-氧化物-金属(mom)电容器
JP3094739U (ja) 集積回路チップのノイズを低減するための装置
TW569252B (en) Electronic assembly with laterally connected capacito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4253106B (zh) 具有局部过孔的金属-绝缘体-金属管芯上电容器
CN106206552B (zh) 阻抗匹配配置
Kim et al.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effects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coupling for board-to-board level interconnection
US10355661B1 (en) Anti-resonance structure for dampening die package resonance
US20070047354A1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CN101071811A (zh) 半导体器件、相关的方法和印刷电路板
US7956493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CN115831936B (zh) 一种具有埋容的基板及其埋容测试方法
JP4453911B2 (ja) 積層コンデンサ、デカップリングコンデンサの接続構造および配線基板
Kim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on-package inductor of an integrated voltage regulator for high-Q factor and EMI shielding in active interposer based 2.5 D/3D ICs
Kiyoshige et al. EMI reduction by chip-package-board co-design
Song et al. Wireless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 3D package using magnetic field resonance
Ichimura et al. Anti-resonance peak frequency control by variable on-die capacitance
JP6598614B2 (ja) プリント回路板及び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