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95465B - Swing arm type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 Google Patents

Swing arm type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95465B
TW495465B TW090117544A TW90117544A TW495465B TW 495465 B TW495465 B TW 495465B TW 090117544 A TW090117544 A TW 090117544A TW 90117544 A TW90117544 A TW 90117544A TW 495465 B TW495465 B TW 4954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unit
vehicle
suspension unit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17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zuhiko Gogo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95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954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283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for cycles without a pedal crank, e.g. 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06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telescopic fork, e.g. including auxiliary rocking arms
    • B62K25/10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telescopic fork, e.g. including auxiliary rocking arms for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286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the shock absorber being connected to the chain-stay via a linkage mechanism

Description

495465 A7 _ B7 五、發明説明(1) 【發明所屬的技術領域】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能提高車輛的運動性能,且能提高 其生產性,可讓車輛小型化,且可增加車體框架的設計自 由度的車輛的搖臂式懸吊裝置。 【習知技術】 第9圖是傳統的具有搖臂式懸吊裝置的車輛的說明圖 ,是將由引擎及變速機所構成的動力單元1 0 2安裝在車 輛1 0 0的車體框架1 0 1的下部,且是將搖臂式懸吊裝 置1 0 3配置在車體框架1 0 1及動力單元1 〇 2的後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搖臂式懸吊裝置1 0 3,是將擺動臂1 0 4可擺動地 安裝在動力單元1 〇 2的後部,是將後輪1 0 5安裝在擺 動臂1 0 4的後端,將避震單元1 0 6的其中一端安裝在 車體框架1 〇 1的後部,而在避震單元1 〇 6的另一端連 結著安裝於擺動臂1 0 4的第一連桿構件1 0 7,在第一 連桿構件1 〇 7則連結著安裝於動力單元1 0 2的第二連 桿構件1 0 8。1 1 1是安裝在車體框架1 0 1的前端的 頭管,112是可旋轉地安裝於頭管111的前叉, 1 1 3則是前輪。 第1 0圖則是傳統的車體框架的平面圖,車體框架 1 0 1,其頭管1 1 1是將左右一對的主框架1 1 5、 1 1 5朝後方延伸,在這些主框架1 1 5、1 1 5的各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一4- 495465 A 7 _____ B7 五、發明説明(3 端則橫架著橫樑1 1 6 ’在該橫樑1 1 6則設置有用來安 裝避震單元1 0 6 (參照第9圖)的上端的安裝部1 1 7 〇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在上述的技術中,橫樑1 1 6的位置是在接近車體中 心的空間,是適合用來配置電池或各種電子裝置等的配件 的地方.,所以藉由設置橫樑1 1 6,就必須要將上述配件 分散配置到其他地方,重量就會分散。而一旦分散配件, 再要將配件組裝到車輛1 0 0時就要一邊移動一邊進行作 業,生產性就會降低。車輛1 0 0就會大型化,也限定了 車體框架1 0 1的形狀。 且當在生產線組裝車輛1 0 0時,在將避震單元 1 0 6的其中一端安裝在車體框架1 0 1的後部,且將避 震單元1 0 6的另一端經由第一、第二連桿構件1 0 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〇8而連結在擺動臂1 0 4及動力單元1 0 2的車輛 1 0 0,是在副生產線先裝配成已在擺動臂1 0 4組裝上 了避震單元106、第一、第二連桿構件107、108 及後輪1 0 5的局部組件,再將局部組件在主生產線組裝 到車體側的車體框架1 0 1及動力單元1 0 2。在這種情 況雖然是將局部組件的擺動臂1 0 4、避震單元1 0 6及 第二連桿構件1 〇 8的各自的端部安裝到車體框架1 〇 1 及動力單元1 〇 2,可是動力單元1 01及第二連桿構件 1 0 8的端部無法定位於擺動臂1 0 4,局部組件不容易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 495465 A7 B7 五、發明説明(3) 搬運,且要對動力單元1 0 2安裝時會很難操作,在組裝 方面會很費功夫。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車輛之搖臂式懸吊裝置, 要使配件集中在車體中心部,而希望能提高車輛的運動性 能,且使生產性提升,且讓車輛小型化,而可以增加車體 框架的設計自由度,讓在生產線所裝配的局部組件更容易 搬運,且可以簡單地將局部組件組裝到車體側。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用來達成上述目的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是將擺動 臂的其中一端可擺動地安裝在設置於車體側的樞軸,將車 輪可旋轉地安裝在擺動臂的另一端,將避震單元的上端安 裝在擺動臂,在較樞軸更下方的位置來將避震單元的下端 連結在車體側。 傳統的構造是將避震單元的上端安裝在座墊框架等的 車體框架。相對的,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構造中是將 避震單元的上端安裝在擺動臂。於是就不需要設置用來將 橫管設置在車體框架或是用來安裝避震單元的上端的安裝 構件,就可以將電子裝置等的配件集中配置在車體框架, 就可以提高越野車規格或跑車規格的車輛的運動性能且可 以提高車輛的生產性。且藉由配件的集中化而可以讓車輛 小型化,而可以增加車體框架的設計自由度。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是將擺動臂的其中一端可擺動 地安裝在設置於車體側的樞軸,將車輪可旋轉地安裝在擺 ^氏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 - 495465 A7 B7 五、發明説明(4) 動臂的另一端,將避震單元的其中一端安裝在擺動臂,將 避震單元的另一端安裝在連結於擺動臂的第一連桿構件,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並且將第一連桿構件安裝在連結於車體側的第二連桿構件 〇 當要在生產線上組裝車輛時,先在副生產線裝配成已 將避震單元、第一、第二連桿構件及後輪安裝到擺動臂的 局部組件的話,就可以將避震單元的兩端定位於擺動臂, 而當要在主生產線將局部組件組裝到車體側時,由於只需 要將擺動臂及第二連桿構件的端部安裝到車體側,所以與 傳統的搖臂式懸吊裝置比較起來,局部組件在搬運與組裝 時的操作就變的較容易了,而局部組件容易搬運就可以簡 單地進行組裝了。 【發明實施形態】 以下根據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圖面是從圖 號的方向來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1圖是具備有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一實施 形態)的車輛的側面圖,機車1 〇的構造爲:是將前叉 1 3及前輪1 4操舵自如地安裝在設置於主框架1 1的前 端部的頭管1 2,將轉向桿1 5安裝在前叉1 3的上部, 而將由引擎及變速機所構成作爲車體側的動力單元1 6安 裝在主框架1 1的下部,在動力單元1 6的後部安裝本發 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3 0,在主框架1 1的上部安裝油箱 1 7,且將座墊1 8、2 1配置在油箱1 7的後方。2 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9546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5) 是擾流罩,2 3、2 4是從主框架1 1的後部朝斜後上方 延伸的座墊框架及副框架,2 5是後輪車軸。 搖臂式懸吊裝置3 0,是將樞軸3 1設置在動力單元 1 6的後部,將擺動臂3 2的前端可擺動地安裝在樞軸 3 1,在擺動臂3 2的後端安裝作爲車輪的後輪3 3,而 再擺動臂3 2的樞軸3 1附近經由後輪3 3及擺動臂3 2 來安裝能吸收衝撃不會讓衝擊傳達到車體的避震單元3 4 的上端,將避震單元3 4的下端經由連桿機構(在後面有 詳細敘述)而安裝到動力單元3 2的下部。 第2圖是顯示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一實施形 態)的重要部位的側面圖,而擺動臂3 2的構造,是在其 上部設置用來安裝動力單元3 4的上部托架3 6,在其下 部設置用來安裝連桿機構3 7的下部托架3 8。 避震單元3 4則是由:汽缸部4 1、安裝在是移動自 如地收容於汽缸部的沒有圖示的活塞的活塞桿4 2、設置 於活塞桿4 2的端部的下端安裝部4 3、及存在於汽缸部 4 1及下端安裝部4 3之間的懸吊彈簧4 4所構成;且是 將設置於汽缸部4 1的端部的上端安裝部4 6可擺動地安 裝在擺動臂3 2的上部托架3 6,且將下端安裝部4 3安 裝在連桿機構3 7。4 7是上部擺動軸。 連桿機構3 7則是由:可擺動地安裝於擺動臂3 2的 下部托架3 8的從側面看其形狀爲三角形的第一連桿5 1 、及將其一端可擺動地安裝在第一連桿5 1並且可擺動地 安裝於設置在動力單元3 2的下部的連桿安裝部5 2的第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 210X297公釐) ~~爾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線 -8- 495465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6) 二連桿5 3所構成。而5 5是動力單元側的擺動軸。 而第一連桿5 1是分別可擺動地,以第一軸5 6而與 擺動臂3 2的下部托架3 8連結在一起,以第二軸5 7來 與第二連桿5 2連結在一起,且以第三軸5 8與避震單元 3 4的下端安裝部4 3連結在一起。 動力單元擺動軸5 5則是位於較樞軸3 1更下方的軸 部。 接下來說明以上所述的搖臂式懸吊裝置3 0的作用。 第3圖是用來說明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一實 施形態)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圖。 在第1圖中,例如當機車1 0越過路面的凸部,而後 輪3 3向上方朝車體側(主框架1 1或動力單元1 6 )移 動時,在第3圖中,擺動臂3 2會以樞軸3 1爲中心如箭 頭1所示從假想線所示的位置朝上方擺動到實線所示的位 置,而伴隨著第一連桿5 1會以第一軸5 6爲中心如箭頭 2所示朝順時鐘方向擺動,藉此,安裝於第三軸5 8的下 端安裝部4 3會如箭頭3所示地上升。 於是避震單元3 4會一面收縮一面產生阻力而吸收掉 衝撃力。 第4圖是用來說明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一實 施形態)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圖,這個圖是用來說明擺動臂 3 2的後輪車軸2 5的上下方向的移動量與避震單元3 4 的行程量的關係。在圖中,大的◎印是表示後輪車軸2 5 ,小的◎印是表示上部擺動軸4 7及第三軸5 8。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9- 495465 A7 B7 五、發明説明(7) 後輪車軸2 5在◎印所示的位置’也就是在駕駿者搭 乘在機車上的狀態,也就是停車(沒有加速減速的力量作 用在車體)且是在車子是直立著的位置(「搭乘重力爲 1 G的狀態的位置」。以下將這個位置稱作「搭乘中立位 置」。這個位置也是擺動臂3 2、後輪3 3 (參照第1圖 )的搭乘中立位置。)的時候’作爲連桿機構3 7 (參照 第2圖)與避震單元3 4 (參照第2圖)的連結軸的第3 軸5 8是在◎印所示的位置。 將此時的避震單元3 4的全長(上部擺動軸4 7的軸 心4 7 a與第三軸5 8的軸心5 8 a的距離,以下相同。 )當作L a,將避震單元3 4伸長到最大的全長當作L e 時,在搭乘中立位置的避震單元3 4的行程量就是S a。 (也就是 S a=L e—L a ) 首先,來看當擺動臂3 2從搭乘中立位置擺動(朝下 方擺動)到避震單元3 4 (參照第2圖)的延伸側的情況 ,擺動臂3 2、擺動臂3 2的上部托架3 6、避震單元 3 4的下端安裝部4 3、第三軸5 8、及後輪車軸2 5會 在實線所不的位置,將此時朝向後輪車軸2 5的避震單元 3 4的延伸側的移動量(後輪車軸2 5的軸心2 5 a的移 動量)當作D a。此時,將避震單元3 4的全長當作L b ’將丫了 f壬里虽作S b。(也就是Sb = L e — Lb) 而當擺動臂3 2從搭乘中立位置擺動(朝上方擺動) 到避震單元3 4的壓縮側的情況,擺動臂3 2、擺動臂 3 2的上部托架3 6、避震單元3 4的下端安裝部4 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董)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0- 495465 A7 B7 五、發明説明(8)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第三軸5 8、及後輪車軸2 5會在一點虛線所示的位置, 將此時朝向後輪車軸2 5的避震單兀3 4的壓縮側的移動 量當作與上述移動量相同的D a。此時,將避震單元3 4 的全長當作L c,將行程量當作S c。(也就是S c二 L e — L c ) 在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3 0 (參照第2圖),藉 由使用連桿機構3 7 (參照第2圖),貝丨J ( S c — S a ) 會大於(S a — S b )。 也就是,隨著後輪車軸2 5朝避震單兀3 4的壓縮側 的移動,則避震單元3 4的行程量也會變大。 藉此,避震單元3 4的活塞的移動速度會上升,在避 震單元3 4所產生的阻力也會變大。 第5圖是顯示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一實施形 態)的後輪車軸的變位量與避震單元的行程量的關係的曲 線圖,縱軸是代表避震單元的行程量,橫軸是表示後輪車 軸的上下方向的變位量。(圖號參照第2圖及第3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後輪車軸2 5的上下方向的變位量,在從避震單元 3 4的最大延伸位置點A到搭乘中立位置點B的範圍,避 震單元3 4的行程量則是伴隨著後輪車軸2 5的上下方向 的變位量而直線性的增加。 後輪車軸2 5的上下方向的變位量,在從搭乘中立位 置的點B到避震單元3 4的最大壓縮位置點C的範圍,其 避震單元3 4的行程量的增加比率是相對於後輪車軸2 5 的上下方向的變位量的增加而越來越大。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1 - 495465 A7 B7 __ 五、發明説明(9)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而當藉由連桿機構3 7來使後輪車軸從搭乘中立位置 變位到避震單元3 4的壓縮側的位置時,會越來越加大避 震單元3 4的行程量,也就是說,藉由加大避震單元3 4 的行程增加的速度,而在避震單元3 4的最大壓縮位置附 近,會讓避震單元3 4所產生的阻力變大且可防止避震單 元3 4撞到底部,在搭乘中立位置附近,則減小避震單元 3 4所產生的阻力而可以讓搭乘的感覺變的更舒服。 如以上的第1圖及第2圖所說明,本發明將擺動臂 3 2的其中一端可擺動地安裝在設置於動力單元1 6的樞 軸3 1,將後輪3 3可旋轉地安裝在擺動臂3 2的另一端 ,將避震單元3 4的上端安裝在擺動臂3 2,將這個避震 單元3 4的下端經由連桿機構3 7而用在較樞軸3 1更下 方的位置的動力單元擺動軸5 5連結在動力單元1 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傳統的構造是將避震單元的上端安裝在座墊框架等的 車體框架。相對的,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構造中是將 避震單元3 4的上端安裝在擺動臂3 2。於是就不需要設 置用來將橫管設置在車體框架或是用來安裝避震單元的上 端的安裝構件,就可以將電子裝置(電池或控制單元)、 工具箱等的配件集中配置在主框架1 1、座墊框架2 3、 副框架2 4的內側,就可以提高越野車規格或跑車規格的 車輛的運動性能且可以提高機車1 0的生產性。且藉由配 件的集中化而可以讓車輛小型化,而可以增加主框架1 1 、座墊框架2 3、副框架2 4等的車體框架的設計自由度 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 -12- 495465 A7 B7 五、發明説明(1)0 且本發明是將擺動臂3 2的其中一端可擺動地安裝在 設置於動力單元1 6的樞軸3 1,將後輪3 3可旋轉的安 裝在擺動臂3 2的另一端,將避震單元3 4的其中一端安 裝在擺動臂3 2,將避震單元3 4的另一端安裝在連結於 擺動臂3 2的作爲第一連桿構件的第一連桿5 1,並且將 第一連桿5 1安裝在連結於動力單元1 6的作爲第二連桿 構件的第二連桿5 3。 當要在生產線上組裝機車1 〇時,先在副生產線裝配 成已將避震單元3 4、第一、第二連桿5 1、5 3及後輪 3 3安裝到擺動臂3 2的局部組件的話,就可以將避震單 元3 4的兩端定位於擺動臂3 2,而當要在主生產線將局 邰組件組裝到動力單元1 6時,由於只需要將擺動臂3 2 及第二連桿5 3的端部安裝到動力單元1 6,所以與傳統 的搖臂式懸吊裝置比較起來,局部組件在搬運與組裝時的 操作就變的較容易了,而局部組件容易搬運就可以簡單地 進行組裝了。 第6圖是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二實施形態) 的重要部位側面圖,針對與第2圖所示的第一實施形態相 同的構造是加上同樣的圖號且省略其詳細說明。 搖臂式懸吊裝置6 0是由:樞軸3 1、擺動臂3 2、 避震單元3 4、及連桿機構6 1所構成,是將避震單元 3 4的上端可擺動地安裝在擺動臂3 2的上部托架3 6, 且將避震單元3 4的下端可擺動地安裝在連桿機構6 1。 連桿機構6 1是由:將其中一端可擺動的安裝在擺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3- 495465 A 7 __ B7 五、發明説明(1>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臂3 2的下部托架3 8的第一連桿6 2、及將其中一端可 擺動地安裝在動力單元1 6的連桿安裝部5 2且將另一端 可擺動地安裝在避震單元3 4的下端安裝部4 3,且將第 一連桿6 2的另一端可擺動地安裝在中間部的第二連桿 6 3所構成。6 5是第一軸、6 6是第二軸、6 7是第三 軸、6 8是動力單元擺動軸。 第7圖是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三實施形態) 的重要部位側面圖,針對與第一、二實施形態相同的構造 是加上同樣的圖號且省略其詳細說明。 搖臂式懸吊裝置7 0,是將擺動臂7 1可擺動地安裝 在動力單元1 6,在擺動臂7 1的上部安裝上部托架7 2 ,將第一連桿7 3可擺動地安裝在托架7 2,將避震單元 3 4的其中一端可擺動地安fe在第一連桿7 3的端部,並 且將第二連桿7 4的其中一端可擺動地安裝在第一連桿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7 3的中間部,而將避震單元3 4的下端可擺動地安裝在 設置於擺動臂7 1的下部的下部托架7 5,且將第二連桿 7 4的端部可擺動地安裝在動力單元1 6。而7 6是第一 軸、77是第二軸、78是第三軸、79是第四軸。 第8圖是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四實施形態) 的重要部位側面圖,針對與第一到第三實施形態相同的構 造是加上同樣的圖號且省略其詳細說明。 搖臂式懸吊裝置8 0,是將擺動臂3 2的其中一端可 擺動地安裝在設置於車體側的動力單元1 6的樞軸3 1, 將後輪3 3 (參照第1圖)可旋轉地安裝在擺動臂3 2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297公釐) 一 ' ~ -14- 495465 A7 B7 五、發明説明(1)2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另一端,將避震單元3 4的其中一端可擺動地安裝在擺動 臂3 2,將避震單元3 4的另一端可擺動地安裝在連結於 動力單元1 6的第一連桿8 1,且將可擺動地連結於擺動 臂3 2的第二連桿8 2可擺動地安裝在第一連桿8 1。 84是第二軸,85是第三軸。 雖然本發明的連桿機構,例如在第2圖所示的連桿機 構3 7,是以兩個連桿5 1、5 3所構成,而並不限於此 ,以一個或三個以上的連桿構成也可以。 【發明效果】 本發明箱由上述構造而可以發揮如下的效果。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由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搖臂式懸吊裝置是將擺動 臂的其中一端可擺動地安裝在設置於車體側的樞軸,將車 輪可旋轉的安裝在擺動臂的另一端,將避震單元的上端安 裝在擺動臂,在較樞軸更下方的位置來將避震單元的下端 連結在車體側,於是就不需要設置用來將橫管設置在車體 框架或是用來安裝避震單元的上端的安裝構件,就可以將 電子裝置等的配件集中配置在車體.框架,就可以提高越野 車規格或跑車規格的車輛的運動性能且可以提高車輛的生 產性。.且藉由配件的集中化而可以讓車輛小型化,而可以 增加車體框架的設計自由度。 由於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搖臂式懸吊裝置,是將擺 動臂的其中一端可擺動地安裝在設置於車體側的樞軸,將 車輪可旋轉的安裝在擺動臂的另一端,將避震單元的其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5- 49546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_ B7五、發明説明(伯 一端安裝在擺動臂,將避震單元的另一端安裝在連結於擺 動臂的第一連桿構件,並且將第一連桿構件安裝在連結於 車體側的第二連桿構件,所以當要在生產線上組裝車輛時 ’先在副生產線裝配成已將避震單元、第一、第二連桿構 件及後輪安裝到擺動臂的局部組件的話,就可以將避震單 兀的兩端定位於擺動臂,而當要在主生產線將局部組件組 裝到車體側時,由於只需要將擺動臂及第二連桿構件的端 部安裝到車體側,所以與傳統的搖臂式懸吊裝置比較起來 ’局部組件在搬運與組裝時的操作就變的較容易了,而局 部組件容易搬運就可以簡單地進行組裝了。 【圖面說明】 第1圖是具備有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一實施 形態)的車輛的側面圖。 第2圖是顯示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一實施形 悲)的重要部位的側面圖。 第3圖是用來說明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一實 施形態)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圖。 第4圖是用來說明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一實 施形態)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圖。 第5圖是顯示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一實施形 態)的後輪車軸的變位量與避震單元的行程量的關係的曲 線圖。 第6圖是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二實施形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_
、1T 豢· -16 - 49546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s_A7 __ 五、發明説明(识 白勺重要部位側面圖。 第7圖是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三實施形態) 的重要部位側面圖。 第8圖是本發明的搖臂式懸吊裝置(第四實施形態) 白勺重要部位側面圖。 第9圖是傳統的具有搖臂式懸吊裝置的車輛的說明圖 〇 第1 0圖是傳統的車體框架的平面圖。 【圖號說明】 1 〇 :車輛(機車) 1 6 :車體側(動力單元) 3 0、6 0、7 0、8 0 :搖臂式懸吊裝置 3 1 :樞軸 3 2 :擺動臂 3 3 :車輪(後輪) 3 4 :避震單元 5 1、6 2、7 3 :第一連桿構件(第一連桿) 53、63、74 :第二連桿構件(第二連桿)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T -17-

Claims (1)

  1. 495465 A8 B8 C8 D8 夂、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車輛之搖臂式懸吊裝置,其特徵爲:是將擺 動臂的其中一端可擺動地安裝在設置於車體側的樞軸,將 車輪可旋轉地安裝在擺動臂的另一端,將避震單元的上端 安裝在擺動臂,在較上述樞軸更下方的位置來將避震單元 的下端連結在車體側。 2、一種車輛之搖臂式懸吊裝置,其特徵爲:是將擺 動臂的其中一端可擺動地安裝在設置於車體側的樞軸,將 車輪可旋轉地安裝在擺動臂的另一端,將避震單元的其中 一端安裝在擺動臂,將避震單元的另一端安裝在連結於擺 動臂的第一連桿構件,並且將第一連桿構件安裝在連結於 車體側的第二連桿構件。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8-
TW090117544A 2000-09-05 2001-07-18 Swing arm type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TW49546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68514A JP3768788B2 (ja) 2000-09-05 2000-09-05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95465B true TW495465B (en) 2002-07-21

Family

ID=18755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17544A TW495465B (en) 2000-09-05 2001-07-18 Swing arm type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595310B2 (zh)
EP (1) EP1188657B1 (zh)
JP (1) JP3768788B2 (zh)
KR (1) KR100489771B1 (zh)
CN (1) CN1318232C (zh)
BR (1) BR0104183B1 (zh)
DE (1) DE60128764T2 (zh)
TW (1) TW495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27370B2 (ja) * 2001-01-10 2011-0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3901954B2 (ja) * 2001-04-04 2007-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取付構造
DE60200047T2 (de) * 2002-05-24 2004-06-24 Ducati Motor Holding S.P.A. Hinterradfederung für ein Motorrad
JP4188641B2 (ja) * 2002-08-13 2008-11-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二輪車及び二輪車のリヤアーム
US7472772B2 (en) 2003-02-20 2009-01-06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installing rear cushion
JP4129918B2 (ja) * 2003-02-21 2008-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JP4574199B2 (ja) * 2003-03-20 2010-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JP4130377B2 (ja) * 2003-04-04 2008-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JP4130395B2 (ja) 2003-09-09 2008-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JP2005153807A (ja) 2003-11-27 2005-06-16 Showa Corp 車両の懸架装置
US8794943B2 (en) * 2005-03-09 2014-08-05 Merton W. Pekrul Rotary engine vane conduits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JP4648738B2 (ja) 2005-03-23 2011-03-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US7357404B2 (en) * 2005-08-15 2008-04-15 Lazarus Sommers Progressive rate ATV suspension linkage
JP4537927B2 (ja) * 2005-09-30 2010-09-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JP2007153281A (ja) * 2005-12-08 2007-06-21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US7520360B1 (en) 2006-07-03 2009-04-21 Glenn Aaron L Rear suspension for motorcycle
JP5193973B2 (ja) * 2009-08-25 2013-05-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703074B2 (ja) * 2011-03-14 2015-04-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BR112013029734B1 (pt) * 2011-05-31 2021-01-26 Honda Motor Co., Ltd. veículo motorizado de duas rodas
DE102013216826A1 (de) 2013-08-23 2015-02-2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Zweirad mit gefederter Triebsatzschwinge
CN105564574B (zh) * 2014-10-23 2018-10-19 昆山宝贝偶像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儿童电动车减震机构
JP6913640B2 (ja) * 2018-01-25 2021-08-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クッションコンロッド
JP7457744B2 (ja) 2022-03-25 2024-03-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輪懸架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8073B2 (ja) * 1981-09-04 1985-12-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S61268580A (ja) * 1985-05-22 1986-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US4712638A (en) * 1985-06-25 1987-12-1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cycles
US5062495A (en) * 1990-06-18 1991-11-05 Padgett Ray T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cycles
US5240269A (en) * 1992-01-16 1993-08-31 Miner Enterprises, Inc. Bike suspension
EP0592655B1 (en) * 1992-05-04 1995-10-11 José Luis Belil Creixell Suspension-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motorcycles and similar
FR2776981B3 (fr) * 1998-04-03 2000-02-04 Sebastien Dautry Systeme de suspension pour v.t.t a restitution d'energie dissipee
GR1003204B (el) * 1998-08-31 1999-09-03 Smyrnaios Giannis Nelson Πληρως αιωρουμενη αναρτηση διπλης ενεργειας ποδηλατων
US6076845A (en) * 1998-09-24 2000-06-20 Schwinn Cycling & Fitness Inc. Rear suspension for a bicycle having a flexible chain stay
DE29909988U1 (de) * 1999-06-09 2000-01-05 Merida Industry Co Fahrradrahm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027035A1 (en) 2002-03-07
BR0104183B1 (pt) 2010-06-15
CN1318232C (zh) 2007-05-30
EP1188657A2 (en) 2002-03-20
EP1188657A3 (en) 2003-05-28
JP3768788B2 (ja) 2006-04-19
CN1342563A (zh) 2002-04-03
DE60128764D1 (de) 2007-07-19
KR100489771B1 (ko) 2005-05-16
DE60128764T2 (de) 2007-10-11
US6595310B2 (en) 2003-07-22
KR20020019386A (ko) 2002-03-12
BR0104183A (pt) 2002-05-21
JP2002068066A (ja) 2002-03-08
EP1188657B1 (en) 200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95465B (en) Swing arm type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US4463964A (en)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WO1996007582A1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for a bicycle and bicycle equipped therewith
US7063179B2 (en) Tricycle with a rocking mechanism
US7954585B2 (en) Swing-arm-type suspension device of vehicle
JP2002068066A5 (zh)
TW539640B (en)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rear suspension for motorcycle
US4523659A (en) Rear suspension for a motorcycle
JP2002205679A (ja) 自動二輪車用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TW541261B (en) Rear swing arm for motorcycle
JPS642877Y2 (zh)
JP5320194B2 (ja) スイング式パワーユニットの懸架装置
JPH09263282A (ja) 緩衝装置付き自転車フレーム
JP4339021B2 (ja) 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CN218703668U (zh) 三轮车之车架套件
JPS61178281A (ja) 自動三輪車の後輪緩衝装置
JP4559047B2 (ja)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JPS6340074Y2 (zh)
JPS5920784A (ja) 二輪車用リンク式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ヨン
JP3125566B2 (ja) 小型車両の後輪懸架装置
JPH04292290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輪懸架装置
JP3159534U (ja) 鞍乗型車両
JPS6246633Y2 (zh)
ITTO980991A1 (it) Struttura di collegamento per un gruppo ammortizzatore posteriore di uno scooter.
JP2001010321A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