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72006B -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four-wheel drive vehicles - Google Patent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four-wheel drive vehicl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72006B
TW472006B TW089125251A TW89125251A TW472006B TW 472006 B TW472006 B TW 472006B TW 089125251 A TW089125251 A TW 089125251A TW 89125251 A TW89125251 A TW 89125251A TW 472006 B TW472006 B TW 4720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torque
clutch element
cam
ro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25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ntaro Arai
Rikiya Kunii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72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720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3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K23/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hanging number of driven wheels, for switching from driving one axle to driving two or more axles

Description

472006 A7 B7 五、發明說明() 【發明背景】 發明領域·‘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發明係關於將藉由被引擎直接驅動的主驅動輪的轉 矩的一部分經由多片離合器而分配到副驅動輪的四輪驅動 車輛的動力傳達裝置。 相關技術的說明: 有關四輪驅動車輛的動力傳達裝置,係被揭示在曰本 特開平9 — 2 0 2 1 5 2號公報的第1 0圖。與主驅動輪 也就是前輪連動而旋轉的驅動軸、和與副驅動輪也就是後 輪連動而旋轉的被驅動軸係經由多片離合器而連接起來, 並且在上述被驅動軸上設置有雙向離合器機構。雙向離合 器機構係,不管當車輛前進或後退時,前輪打滑而前輪轉 數高於後輪轉數時,雙向離合器機構締結起來,將前輪的 轉矩分配到後輪而具有提高車輛的行走性的機能;當前輪 鎖死而前輪轉數低於後輪轉數時,雙向離合器機構解除締 結,前輪的轉矩則不分配到後輪而受到A B S (防鎖死煞 車系統)動作的影響而具有迴避的機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但是上述的傳統的構造,因爲在將前輪的轉矩傳達到 後輪的被驅動軸上設置有雙向離合器機構,上述的轉矩係 直接經由雙向離合器機構而被傳達過去》因此,在雙向離 合器機構裡需要使用轉矩傳達容量大的大型且高價的構造 ,則具有以動力傳達裝置的大型化及成本上升爲主要原因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7200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2) 的問題。 【發明摘要】 本發明鑒於上述的情形,其目的爲:使被使用在四輪 驅動車輛的動力傳達裝置的雙向離合器機構的轉矩傳達容 量縮小,而將雙向離合器機構小型化及降低成本。 爲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一特徵,係提出一種 四輪驅動車輛的動力傳達裝置,其特徵爲:係將被引擎直 接驅動的主驅動輪的轉矩的一部分經由驅動軸、多片離合 器、及被驅動軸而分配到副驅動輪的四輪驅動車輛的動力 Γ傳達裝置,設置有:其具備有可相對旋轉的第一凸輪元件 1 i及第二凸輪元件,藉由兩凸輪元件的相對旋轉而產生用來 丨締結多片離合器的牽引力的轉矩凸輪機構、其具備有可相 對旋轉的第一離合器元件及第二離合器元件,當第一離合 器元件的轉數高於第二離合器元件的轉數時,無論第一離 合器元件的旋轉方向爲何,均使兩離合器元件締結之雙向 離合器機構、其具備有可相對旋轉的第一轉子及第二轉子 ,藉由兩轉子的相對旋轉而產生旋轉負荷的負荷產生手段 ;將驅動軸連接到轉矩凸輪機構的第一離合器元件,將轉 矩凸輪機構的第二凸輪元件連接到負荷產生手段的第一轉 子,將負荷產生手段的第二轉子連接到雙向離合器機構的 第一離合器元件,將雙向離合器機構的第二離合器元件連 接到被驅動軸。 本發明的第二特徵,除了上述第一特徵之外’其中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t) --------------------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200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3) 述負荷產生手段是油壓幫浦。 本發明的第三特徵,除了上述第一特徵之外,其中上 述負荷產生手段是發電機》 由於上述構造,在主驅動輪轉數和副驅動輪轉數一致 時的車輛定速前進時則雙向離合器機構變成締結狀態,以 及當主驅動輪轉數低於副驅動輪轉數的前進煞車時則雙向 離合器機構變成非締結狀態。則負荷產生手段的第二旋轉 器被第一轉子拖曳著而無負荷的旋轉,轉矩凸輪機構沒有 傳達轉矩而牽引力沒有產生,多片離合器變成非締結狀態 而車輛被維持在二輪驅動的狀態。 當主驅動輪轉數高於副驅動輪轉數的前進啓動時或前 進加速時則雙向離合器機構變成締結狀態,所以負荷產生 手段的第二旋轉器係被雙向離合器機構的第一離合器元件 煞住而和第一轉子之間產生相對旋轉。於是負荷產生手段 產生負荷,轉矩凸輪機構進行傳達轉矩而牽引力產生,所 以多片離合器變成締結狀態而車輛被切換成四輪驅動的狀 態。 在車輛後退時動力傳達裝置各元件的旋轉方向係和前 進時的旋轉方向相反,而當雙向離合器機構其第一離合器 元件轉數高於第二離合器元件轉數時,而無論第一離合器 元件的旋轉方向爲何,均將兩個離合器元件締結,所以和 前進時同樣的當車輛定速後退時及後退煞車時雙向離合器 機構變成非締結狀態而車輛維持在二輪驅動狀態:而在車 輛後退啓勤時和後退加速時雙向離合器機構變成締結狀態 - g 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 1'----r--I-----------訂---------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200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 而車輛則可被切換到四輪驅動狀態。 而在雙向離合器機構裡從主驅動輪被傳達到副驅動輪 的轉矩並不是直接作用,而只是轉矩凸輪機構傳達的微小 的轉矩作用著,所以可以使雙向離合器機構的轉矩傳達容 量變小而達到小型化及降低成本的目的° 【圖面說明】 第1圖〜第6圖爲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 第1圖係顯示四輪驅動車輛的動力傳達系統的全體構 造圖。 第2圖爲動力傳達裝置的構造的顯示®1 ° 第3圖A、第3圖B爲第2圖的3 — 3線擴大剖面圖 〇 第4圖爲第2圖的4 _ 4線擴大剖面圖° 第5圖A、第5圖B、第5圖C爲雙向離合器機構的 作用說明圖。 第6圖爲動力傳達路徑模式的顯示圖° 第7圖爲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爲動力傳達裝置構造 的顯示圖。 第8圖爲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爲動力傳達裝置構造 的顯示圖。 【圖號說明】 前輪:W ϊ,W f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Ik.------------------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2006 A7 B7 五、發明說明() 後輪:W r,W r 轉數:N f,N r 1 :變速箱 2、 8 :差速齒輪 3、 9 :驅動軸 4、 7 :斜齒輪裝置 5 :驅動軸 6 :被驅動軸 1 1 :多片離合器 1 2 :轉矩凸輪機構 1 3 :油壓幫浦 13a:第一出入口 13b:第二出入口 1 4 :雙向離合器機構 1 5 :外離合器 1 6、1 8 :磨擦卡合構件 ί 崎--------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件 件 元 元 器輪溝 輪溝 子 合凸輪 凸輪 轉 離一凸筒二凸_-內第·.套第:球第 • · · · OU * * * * CQ « · · 7 9 9 0 1 1 2 3 111222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χ 297公釐)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2006 A7 B7_ 五、發明說明(6) 2 4 :第二轉子 2 6 :小孔 2 7、2 8 :安全活門 2 9 :第一離合器元件 2 9 a :凹部 2 9 b :切口 3 0 :第二離合器元件 3 0 a :圓弧面 3 1 :保持器具 3 1 a :坑部 3 1 b :臂部 3 1 c :履部 3 2 :肋板 3 3 :外殼 3 4 :銷 3 5 :彈簧 41、42、43、44:齒輪 4 5 :發電機 4 6 :第一轉子 4 7 :第二轉子 4 8 :控制器 【實施例說明】 以下,根據附圖所示的本發明的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 -Θ-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t) --*----r--------------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2006 A7 B7 五、發明說明() 的實施型態。 第1圖〜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如第1圖所示,被搭載在四輪驅動車輛的前部的引擎 E的輸出係經由變速箱1而被輸入到前輪側的差速齒輪2 ,而差速齒輪2的輸出係經由驅動軸3,3而被傳達到左 右前輪Wf ’Wf。而被輸入到差速齒輪2的引擎E的輸 出係間介著斜齒輪裝置4及驅動軸5而被輸入到後述的動 力傳達裝置T,這個動力傳達裝置τ的輸出係經由被驅動 軸6及斜齒輪裝置7而被傳達到後輪側的差速齒輪8,而 差速齒輪8的輸出係經由驅動軸9,9而被傳達到左右副 驅動輪的後輪W r,W r。 如第2圖所示,被配置在,與前輪Wf ,Wf的旋轉 連動而旋轉的驅動軸5、和與後輪Wr,Wr的旋轉連動 而旋轉的被驅動軸6之間的動力傳達裝置T係具備有:從 驅動軸5側向被驅動軸6側依序配置著的,多片離合器 1 1、轉矩凸輪機構1 2、油壓幫浦1 3 '以及雙向離合 器機構1 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多片離合器11係用來掌管驅動軸5即被驅動軸6之 間的轉矩的傳達及切斷,是交互重疊著,支承著和驅動軸 5 —同旋轉的外離合器1 5的複數的摩擦卡合構件1 6、 和支承著和被驅動軸6 —同旋轉的內離合器1 7的複數的 摩擦卡合構件1 8而形成的,由於兩摩擦卡合構件1 6, 1 8受到從後述的轉矩凸輪機構1 2傳來的牽引力而相互 的密合在一起,則將驅動軸5及被驅動軸6締結成一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72006 A7 B7 五、發明說明(8) 而在多片離合器締結的狀態下轉矩則從前輪Wf , Wf傳達至後輪Wr ’Wr,而在多片離合器1 1解除締 結的狀態下從前輪W f,W ί到後輪W r ,W r的轉矩的 傳達則被切斷。 合倂參照第3圖A、第3圖B可明顯看出,凸輪轉矩 機構1 2係具備有,藉由栓槽結合而被連接在外離合器 1 5的第一凸輪元件1 9、即被連接在同軸地嵌合在被驅 動軸6的外圍的套筒2 0的前端的第二凸輪元件2 1,而 各自在第一凸輪元件19及第二凸輪元件21的對向面形 成的複數個三角形凸輪溝1 9 a、2 1 a裡有複數個的球 2 2被支承著。 構成本發明的負荷產生手段的油壓幫浦13係爲例如 眾所皆知的葉片幫浦,而構成第一轉子2 3的幫浦轉子係 被連接到上述套筒2 0的後端,而構成這個第二轉子2 4 的凸輪環係被連接在後述的雙向離合器機構14的第一離 合器元件2 9。油壓幫浦1 3係具備有第一出入口 1 3 a 及第二出入口 13b,當第一轉子23及第二轉子24往 同一方向旋轉時,則將從第一排出口 1 3 a吸入的運轉油 排出到第二排出口 1 3 b,而當第一轉子2 3及第二轉子 2 4往相反方向旋轉時,則將從第二排出口 1 3 b吸入的 運轉油排出到第一排出口 1 3 a。 而被連接在油壓幫浦1 3的油壓迴路2 5係並列的接 續著,被配置在第一排出口 1 3 a和第二排出口 1 3b之 間的小孔2 6、當第一排出口 1 3 a的油壓超過第二排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ί-------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丨丨訂------線j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2006 A7 ____ 五、發明說明(9) 口 1 3 b的油壓在預定値之上就打開活門的安全活門2 7 、及當第二排出口 1 3 b的油壓超過第一排出口 1 3 a的 油壓在預定値之上就打開活門的安全活門2 8。 一倂參照第4圖則可明顯看出,雙向離合器機構1 4 係具備有:位於半徑方向外測而被連接在油壓幫浦1 3的 第二轉子2 4的環狀的第一離合器元件2 9、被連接在同 軸的被配置在第一離合器元件2 9的內部的被驅動軸6的 外圍的第二離合器元件3 0、被可相對旋轉地配置在第一 、第二離合器元件2 9、3 0之間的環狀的保持器具3 1 、以預定間隔形成在保持器具31的複數個坑部31 a、 及嵌合在以預定間隔形成在第一離合器元件2 9的內圍的 複數個凹部2 9 a裡面而被支承著的複數個的肋板3 2。 而內側的第一離合器元件3 0的外圍面係形成成圓弧面 3 0 a。從而,肋板3 2係被包圍在第一離合器元件2 9 的凹部29a、第二離合器元件30的圓弧面30a、及 保持器具3 1的坑部3 1 a而被保持著》 被設置在從保持器具31延伸出來的臂部31b的前 端的履部31c係用來滑動自如的摩擦卡合著動力傳達裝 置T的外殻3 3的內表面。藉由從保持器具3 1突出於半 徑方向的銷3 4卡合在形成在第一離合器元件2 9的內表 面的切口 2 9 b,而可以限制保持器具3 1相對於第一離 合器元件2 9相對旋轉的角度。且藉由設置在保持器具 3 1的坑部3 1 a的兩端的彈簧3 5,保持器具3 1及肋 板3 2被保持成如第5圖A所示的中立位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 ------------裝----I---訂----I I 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2006 A7 B7 10 五、發明說明()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第6圖是用來幫助理解動力傳達裝置τ的構造,而顯 示動力傳達路徑的模式,如同樣的圖顯示的,前輪W f , Wf、驅動軸5、轉矩凸輪機構1 2的第一凸輪元件1 9 及第二凸輪元件2 1、油壓幫浦1 3的第一轉子2 3及第 二轉子2 4、雙向離合器機構1 4的第一離合器元件2 9 及第二離合器元件3 0、及和被驅動軸6 —起的後輪W r ,W r係直排的被連接著。而將各構成元件以粗實線聯結 係表示沒有相對旋轉的直接聯結部分,而細的兩條線a、 b、c係表示可相對旋轉的部份。 接下來,將具備上述構造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作用係 —面參照第6圖一面加以說明。 定速前進時 當前輪Wf ,Wf及後輪Wr ,Wr以同速旋轉的車 輛定速前進時多片離合器1 1的締結係被解除,從前輪 Wf,Wf分配到後輪Wr,Wr的轉矩則被切斷而變成 二輪驅動狀態。以下,係說明定速前進時的作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藉由引擎E而被驅動的前輪Wf ,Wf的旋轉係從驅 動軸5而被傳達到轉矩凸輪機構1 2。轉矩凸輪機構1 2 因爲有在第一凸輪元件1 9的凸輪溝1 9 a及第二凸輪元 件2 1的凸輪溝2 1 a之間保持著球2 2的構造,而第一 凸輪元件1 9的旋轉係經由球2 2而被傳達到第二凸輪元 件2 1。此時,負荷沒有作用到後述的第二凸輪元件2 1 側,所以轉矩凸輪機構1 2沒有實質的進行轉矩傳達,第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47200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11) —凸輪元件1 9及第二凸輪元件2 1沒有相對旋轉(參照 第3圖A),轉矩凸輪機構12係沒有產生用來締結多片 離合器11的牽引力。 當旋轉被傳達到被連接到轉矩凸輪機構12的第二凸 輪元件2 1的油壓幫浦1 3的第一轉子2 3時,負荷沒有 作用到如後述的第二轉子2 4側,所以第二轉子2 4係被 第一轉子2 3拖曳著而以同速旋轉,則油壓幫浦1 3係不 進行運轉油的吸入及排出而無負荷的空轉。 雙向離合器機構1 4的第一離合器元件2 9係被連接 到油壓幫浦1 3的第二轉子2 4而旋轉,而第二離合器元 件3 0係間介著被驅動軸6而被連接到後輪W r,W r而 旋轉,此時,因爲前輪Wf,Wf轉數和後輪Wr,Wr 轉數是一樣的,所以雙向離合器機構1 4的第一、第二離 合器元件2 9、3 0係以同速且同向的旋轉,而在沒有傳 達轉矩的空轉狀態。 如第5圖B所示,當與後輪Wr ,Wr的旋轉連動而 旋轉的雙向離合器機構1 4的第二離合器元件3 0係如箭 頭N r所示的向前進方向旋轉時,則被第二離合器元件 3 0拖曳著的保持器具3 1也向前進方向旋轉,保持器具 3 1係藉著摩擦卡合著外殼3 3的履部3 1 c (參照第2 圖)而被煞住,所以會向相對於第一離合器元件2 9的相 反的旋轉方向以預定角度旋轉,而當銷3 4接觸到第一離 合器元件2 9的切口 2 9 b的一邊的端部的位置就會停止 下來(參煦第5圖)。在這個狀態下,當前進方向的第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 ) -11 — — —— — — — — — 1111111 » — — — — — — — —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2006 A7 ____ — B7 五、發明說明(12) 離合器元件2 9的轉數N f高於前進方向的第二離合器元 件3 0的轉數N r時’則轉矩被從第一離合器元件2 9傳 達到第二離合器元件3 0 ;而當前進方向的第一離合器元 件2 9的轉數N f低於或等於前進方向的第二離合器元件 3 0的轉數N r時’則轉矩就無法被從第一離合器元件 2 9傳達到第二離合器元件3 0。 如上述,當第一離合器元件2 9和第二離合器元件 3 0的轉數N f、N r —致的定速前進時,雙向離合器機 構1 4不會締結,而第一離合器元件2 9則可以無負荷的 旋轉’所以被連接在第一離合器元件2 9的油壓幫浦1 3 的第二轉子2 4也可無負荷的旋轉。從而,在轉矩凸輪機 構1 2的第一凸輪元件1 9和第二凸輪元件2 1之間沒有 進行轉矩的傳達,第一、第二凸輪元件19、21,的相 位被維持成第3圖A的狀態,轉矩凸輪機構1 2係沒有產 生用來締結多片離合器11的牽引力。 前進啓動時或前進加速時 當在摩擦係數低的路面由於突然啓動或突然加速而前 輪Wf ,Wf打滑時,前輪Wf ,Wf的轉數高於後輪 Wr,Wr轉數而多片離合器11締結起來,轉矩從前輪 Wi ,Wf被分配到後輪Wr ’Wr而變成四輪驅動的狀 態。以下來說明前進啓動時或前進加速時的作用。 在上述的前進行走時,雙向離合器機構1 4的第一離 合器元件2 9和第二離合器元件3 0的轉數N f、N r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2006 A7 B7 五、發明說明()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樣的,而當前輪Wf ,Wf打滑時,與前輪Wf ,Wf 的旋轉連動的雙向離合器機構1 4的第一離合器元件2 9 的轉數29的轉數Nf則高於與後輪Wr,Wr連動的第 二離合器元件3 0的轉數N r。在第5圖B中當第一離合 器元件2 9的前進方向的轉數N f高於第二離合器元件 3 0的前進方向的轉數N r時,雙向離合器機構1 4變成 締結狀態而第一離合器元件2 9和第二離合器元件3 0則 被一體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時,經由被驅動軸6而被直接連接到後輪W r, Wr的第二離合器元件3 0的轉數N r沒有變化,而經由 轉矩凸輪機構12和油壓幫浦13而被連接到前輪Wf , W f的第一離合器元件2 9的轉數N f係,由於受到第二 離合器元件3 0的負荷而被減速成和第二離合器元件3 ◦ 同樣的速度。如此一來雙向離合器元件1 4的第一離合器 元件2 9的旋轉則被煞住,則被連接在第一離合器元件 2 9的油壓幫浦1 3的第二轉子2 4的旋轉也被煞住,所 以運轉油從和第一轉子2 3和第二轉子2 4相對旋轉的第 一排出口 1 3 a被排出,由於運轉油通過小孔2 6而回流 到第二排出口 1 3 b而對油壓幫浦1 3產生旋轉負荷。當 油壓幫浦13的排出壓力到達上限値時一邊的安全活門 2 7則打開活門,而限制對於油壓幫浦1 3的旋轉負荷的 上限値。 如上述對油壓幫浦13產生了旋轉負荷而第一轉子 2 3的旋轉被煞住,則被連接在第一轉子2 3而旋轉的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472006 A7 B7 ΛΑ 五、發明說明() 矩凸輪機構12的第二凸輪元件21和被連接在前輪Wf ’ Wf而旋轉的轉矩凸輪機構1 2的第一凸輪元件1 9之 間產生旋轉差異,而第一凸輪元件1 9的凸輪溝1 9 a和 第二凸輪元件2 1的凸輪溝2 1 a的相位錯開而產生牽引 力(參照第3圖B),由於這個牽引力而多片離合器11 的磨擦卡合構件16,18則密著的被締結在一起。於是 ’前輪W f ’ W f的轉矩係經由驅動軸5、多片離合器 11以及被驅動軸6而被分配到後輪Wr,Wr,車輛則 變成四輪驅動狀態。 而當前輪Wf ,Wf打滑則前輪Wf,Wi的轉矩的 一部分則被分配到後輪W r,W r而變成四輪驅動的狀態 ’所以可以提高車輛的行走性。並且將被分配至後輪W Γ ’Wr的轉矩的大小因應著前輪Wf,Wf及後輪Wr, W r的旋轉差異的增加,而可以隨著前輪w f ,W ί打滑 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藉由多片離合器1 1來進行從前輪 Wf ’Wf到後輪Wr ,Wr的轉矩的傳達,因爲在雙向 離合器機構14裡只有很少的轉矩被傳達而作用到轉矩凸 輪機構1 2的第一、第二凸輪元件1 9、2 1之間,所以 不只可使雙向離合器機構14裡轉矩傳達容量縮小而達到 小型輕量化,也可使耐久性提昇。 前進煞車時 在摩擦係數低的路面前進而突然煞車時,一般來說都 會將前輪Wf ,Wf的煞車力設定的比後輪Wr ,Wr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裝--------訂---------線j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7200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ΐς 五、發明說明() 煞車力要高,所以前輪W f,w f先處於鎖死狀態而後輪 Wr ’Wr的轉數則高於前輪Wf,Wf的轉數。在這樣 的情況下多片離合器11則締結起來而變成四輪驅動的狀 態,而由於受到AB S (防鎖死煞車系統)的影響煞車性 能則可能變低,所以在前進煞車時車輛有必要維持在二輪 驅動的狀態,以下來說明前進煞車時的作用。 在上述的前進行走時’雙向離合器機構14的第一離 合器元件2 9和第二離合器元件3 0的轉數N f、N r係 一樣的,而當前輪Wf ,Wf鎖死時,與前輪Wf ,Wf 的旋轉連動的雙向離合器機構14的第一離合器元件2 9 的轉數2 9的轉數N f則低於與後輪Wr,W r連動的第 二離合器元件3 0的轉數Nr。在第5圖B中當第一離合 器元件2 9的前進方向的轉數N f低於第二離合器元件 3 0的前進方向的轉數N r時’雙向離合器機構1 4則解 除締結狀態而第一離合器元件2 9和第二離合器元件3 0 則被分離。 也就是’雙向離合器機構1 4的第一離合器元件2 9 沒有從第—離合器兀件3 0受到任何負荷,且可以以比第 二離合器元件3 0要低的轉數來旋轉,所以被連接到第二 離合器元件3 0的油壓幫浦1 3的第二轉子2 4的旋轉也 沒有被限制,於是油壓幫浦1 3的第一轉子2 3和第二轉 子2 4就這樣在無負荷的狀態下以同速旋轉。而結果是, 轉矩凸輪機構12的第一凸輪元件19和第二凸輪元件 2 1沒有傳達轉矩而以同相位旋轉,沒有產生用來締結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旱(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72006 A7 B7__ 五、發明說明(16) 片離合器1 1的牽引力,所以車輛仍然被維持在二輪驅動 的狀態。 後退時 在車輛倒車時,也和上述前進時可以從二輪驅動狀態 切換成四輪驅動狀態。具體來說,在倒車時,在後退煞車 時的前輪Wf ,Wf鎖死的情況下則被維持在二輪驅動狀 態,而後退啓動時或後退突然加速時的前輪打滑的情況下 則被切換到四輪驅動的狀態。以下來說明後退時的作用。 在車輛後退時第6圖的全部的要素的旋轉方向都變相 反,雙向離合器機構1 4的第二離合器元件3 0也係如第 5圖C的箭頭N r所示的方向旋轉時,則被第二離合器元 件3 0的向後退方向的旋轉拖曳著的保持器具3 1也向後 退方向旋轉,保持器具3 1係藉著摩擦卡合著外殻3 3的 履部3 1 c (參照第2圖)而被煞住,所以會向相對於第 一離合器元件2 9的相反的旋轉方向以預定角度旋轉而變 成第5圖C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當後退方向的第一離 合器元件2 9的轉數N f高於後退方向的第二離合器元件 3 0的轉數N r時’則轉矩被從第一離合器元件2 9傳達 到第二離合器元件3 0 :而當後退方向的第一離合器元件 2 9的轉數N f低於或等於後退方向的第二離合器元件 3 0的轉數N r時’則轉矩就無法被從第一離合器元件 2 9傳達到第二離合器元件3 0。 如上述,當第一離合器元件2 9和第二離合器元件 ___W--- --:----„--------- - ----訂-! 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200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袼(210 X 297公釐) A7 B7 五、發明說明() 3 0的轉數N f、N r —致的定速後退時,當第—離合器 元件2 9的轉數N f低於第二離合器元件3 〇的轉數n r 的後退煞車時’雙向離合器機構1 4不會締結,而第一離 合器元件2 9則可以無負荷的旋轉,所以被連接在第—離 合器元件2 9的油壓幫浦1 3的第二轉子2 4也可無負荷 的旋轉。從而,在轉矩凸輪機構1 2的第一凸輪元件1 9 和第二凸輪元件2 1之間沒有進行轉矩的傳達,多片離合 器1 1係變成非卡合狀態而被維持在二輪驅動的狀態。 而在後退啓動和後退加速時前輪Wf ,Wf打滑而第 —離合器元件2 9的轉數N f高於第二離合器3 〇的轉數 N r時雙向離合器機構1 4則被締結起來,第一離合器元 件2 9受到第一離合器兀件3 0的負荷而被煞住》於是, 油壓幫浦1 3的第一轉子2 3和第二轉子2 4相對旋轉而 產生旋轉負荷’在轉矩凸輪機構12的第一凸輪元件19 和第二凸輪元件21之間進行轉矩的傳達而產生了牽引力 ,由於這個牽引力而多片離合器11締結起來而車輛變成 四輪驅動狀態。 而當後退啓動時和後退突然加速時油壓幫浦係和前進 啓動和前進突然加速時相反方向的旋轉,所以第一出入口 1 3 a變成吸入口,第二出入口 1 3b變成排出口。從而 ,油壓的上限値係藉由其他的安全活門2 8而被限制。 接下來,根據第7圖來說明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 第二實施例爲雙向離合器機構1 4的設計,和上述第 一實施例不一樣。也就是,在第一實施例中雙向離合器機 QQ- — l·---l·--------------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2006 A7 -----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8) 構1 4係被同軸的配置在被驅動軸6上,而在第二實施例 中雙向離合器機構14係被配置在從被驅動軸6向外偏移 的位置。而且設置在雙向離合器機構1 4的第一離合器元 件2 9的齒輪4 1係和設置在油壓幫浦1 3的第二轉子 2 4的齒輪4 2相咬合,設置在雙向離合器機構1 4的第 二離合器元件3 0的齒輪4 3係和設置在被驅動軸6的齒 輪4 4相咬合。此時,第一離合器元件2 9側的兩個齒輪 4 1,4 2的齒數比係和第二離合器元件3 0側的兩個齒 輪43,44的齒數比相同。 接下來,根據第8圖來說明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 第三實施例係使用發電機來代替第一實施例的油壓幫 浦1 3作爲負荷產生手段。發電機4 5係具備有:用來構 成內側發電機旋轉器的第一轉子4 6、和用來構成外側的 導片的第二轉子4 7,第一轉子4 6係經由套筒2 0而被 連接到轉矩凸輪機構1 2的第二凸輪元件2 1,第二轉子 4 7係被連接到雙向離合器機構1 4的第一離合器元件 2 9。而第二轉子4 7的捲材的兩端係被連接到控制器 4 8。當發電機4 5的第一轉子4 6和第二轉子4 7相對 旋轉時,由於發電機的作用的負荷抑制著第一轉子4 6的 旋轉,則可以和第一實施例的油壓幫浦1 3發揮相同的機 會b ° 不管藉由第二實施例或第三實施例,都可以達到和第 一實施例同樣的效果。 以上詳盡敘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在不脫離本發明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κ —1 I 線up.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04 472006 A7 B7_ 19 五、發明說明() 主旨的情況下可作各種的設計變更。 例如,雙向離合器1 4的構造不限於實施例的,用滾 輪代替肋板3 2也是可以的。 (請先"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2

Claims (1)

  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2006 六'申請專利範圍 1種四輪驅動車輛的動力傳達裝置,係將被引擎 (E )直接驅動的主驅動輪(w f )的轉矩的一部分經由 驅動軸(5)、多片離合器(11)、及被驅動軸(6) 而分配到副驅動輪(Wr )的四輪驅動車輛的動力傳達裝 置,其特徵爲: 設置有: 其具備有可相對旋轉的第一凸輪元件(i 9 )及第二 凸輪元件(21) ’藉由兩凸輪元件(19、21)的相 對旋轉而產生用來締結多片離合器(1 1 )的牽引力的轉 矩凸輪機構(1 2 )、 其具備有可相對旋轉的第一離合器元件(2 9 )及第 二離合器元件(3 0 ) ’當第一離合器元件(2 9 )的轉 數商於第一離合器兀件(3 0 )的轉數時,無論第__離合 器元件(2 9 )的旋轉方向.爲何,均使兩離合器元件( 2 9、3 0 )締結之雙向離合器機構(1 4 )、 其具備有可相對旋轉的第一轉子(23、46)及第 二轉子(24、47) ,藉由兩轉子(23、46 ; 24 、4 7 )的相對旋轉而產生旋轉負荷的負荷產生手段( 1 3、4 5 ); 並將驅動軸(5 )連接到轉矩凸輪機構(1 2 )的第 一離合器元件(19),將轉矩凸輪機構(12)的第二 凸輪元件(2 1)連接到負荷產生手段(1 3、45)的 第一轉子(23、46),將負荷產生手段(13、45 )的第二轉子(2 4、4 7 )連接到雙向離合器機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訂---I-----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2006 六、申請專利範圍 14)的第一離合器元件(29),將雙向離合器機構( 1 4)的第二離合器元件(30)連接到被驅動軸(6) 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四輪驅動車輛的動力傳 達裝置,其中上述負荷產生手段(1 3 )是油壓幫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四輪驅動車輛的動力傳 達裝置,其中上述負荷產生手段(45)是發電機。 --I I I I.-----I --------訂|丨丨丨丨"-丨I 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5衣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圉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89125251A 1999-12-03 2000-11-28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four-wheel drive vehicles TW47200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527899A JP3934838B2 (ja) 1999-12-03 1999-12-03 四輪駆動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72006B true TW472006B (en) 2002-01-11

Family

ID=18375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25251A TW472006B (en) 1999-12-03 2000-11-28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four-wheel drive vehicles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422365B2 (zh)
EP (1) EP1106415B1 (zh)
JP (1) JP3934838B2 (zh)
KR (1) KR100393690B1 (zh)
CN (1) CN1116994C (zh)
CA (1) CA2327077C (zh)
DE (1) DE60017346T2 (zh)
TW (1) TW4720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6975B2 (ja) * 1999-12-03 2009-0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四輪駆動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CA2370069C (en) * 2001-02-05 2009-06-0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ular two-wheel drive and four-wheel drive switching system
JP3828782B2 (ja) * 2001-11-08 2006-10-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トルクカム機構
US6827664B2 (en) * 2001-11-15 2004-12-0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10260196A1 (de) * 2002-12-20 2004-07-0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schaltbaren Kupplung in einem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 Vierradantrieb
US7182729B2 (en) * 2003-09-18 2007-02-27 Stryker Spine Surgical retractor with removable scissor arms
JP4271001B2 (ja) * 2003-10-16 2009-06-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四輪駆動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US6971494B2 (en) * 2004-01-13 2005-12-06 Magna Drivetrain Of America, Inc. Torque transfer coupling with friction clutch and hydraulic clutch actuator
US6948604B2 (en) * 2004-01-30 2005-09-27 Magna Drivetrain Of America, Inc. Hydraulically-actuated pilot clutch type clutch assembly
US6945374B2 (en) * 2004-02-04 2005-09-20 Magna Drivetrain Of America, Inc. Active torque coupling with hydraulically-actuated ball ramp clutch assembly
WO2006044991A2 (en) * 2004-10-19 2006-04-27 Magna Powertrain Usa, Inc. Torque transfer mechanisms with power-operated clutch actuator
EP1833379B1 (en) * 2005-01-07 2016-08-24 Stryker European Holdings I, LLC Three-prong retractor with elastomeric sheath
US20090211872A1 (en) * 2008-02-14 2009-08-27 Youngwerth Albert J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 torque responsive clutch
JP5900023B2 (ja) * 2012-03-02 2016-04-0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トランスアクスル装置
JP6412678B2 (ja) * 2012-12-06 2018-10-2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駆動力伝達制御装置
US11146157B2 (en) * 2018-05-03 2021-10-1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ual rotor electric machine in an automotive appl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3232A (en) * 1991-02-18 1993-04-20 Ntn Corporation Rotation transmitting device
US5595214A (en) * 1993-02-10 1997-01-21 Asha Corporation Hydraulic coupling for vehicle drivetrain
US5584776A (en) * 1995-03-24 1996-12-17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Transfer case having parallel clutches and lockup feature
JPH09202152A (ja) 1996-01-26 1997-08-05 Ntn Corp 4輪駆動車の回転伝達装置
US5884738A (en) * 1997-04-30 1999-03-23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Clutch assembly having reaction force circuit
US5915513A (en) * 1997-08-26 1999-06-29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Clutch with magneto-rheological operator for transfer cases and the like
US6062361A (en) * 1998-11-03 2000-05-16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Acceleration sensitive double overrunning clutch
JP2000230575A (ja) * 1998-12-10 2000-08-22 Nsk Warner Kk 摩擦係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06415B1 (en) 2005-01-12
EP1106415A2 (en) 2001-06-13
JP3934838B2 (ja) 2007-06-20
KR100393690B1 (ko) 2003-08-06
DE60017346D1 (de) 2005-02-17
CN1298816A (zh) 2001-06-13
US6422365B2 (en) 2002-07-23
CN1116994C (zh) 2003-08-06
KR20010062104A (ko) 2001-07-07
EP1106415A3 (en) 2003-05-14
CA2327077A1 (en) 2001-06-03
DE60017346T2 (de) 2005-06-02
CA2327077C (en) 2004-09-14
JP2001158255A (ja) 2001-06-12
US20010002629A1 (en) 2001-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72006B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four-wheel drive vehicles
WO2018174067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EP2061671B1 (en) Compact transmission preventing a vehicle from moving backward on a slope
JP2001213185A (ja) 四輪駆動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2009133486A (ja) 自動車のパワートレイン
EP2093092A3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four-wheel-drive vehicle
CN102198795B (zh) 内燃机的变速装置
JPH01238719A (ja) 多板クラッチ
JPH0764219B2 (ja) 車両の前後輪駆動装置
JP2006062637A (ja) 車両用四輪駆動装置
US6776275B2 (en) Drive system for an all-wheel driven motor vehicle
JPS5850349A (ja) 差動駆動機構
US4909344A (en) Arrangement for the drive of a motor vehicle
JP2001158247A (ja) 四輪駆動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CN106627094A (zh) 混合动力系统
JP3565566B2 (ja) 4輪駆動車用駆動力配分装置
US6383109B1 (en) Drive mechanism for driving a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 with speed-difference-dependent hydraulic clutch
JP4866329B2 (ja) 走行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GB2096251A (en) Speed-changing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vehicles
JP2004074928A (ja) 二輪・四輪駆動切換機構
JP3039514B2 (ja)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JPS61115722A (ja) トラクタの動力取出装置
JP3388182B2 (ja) 四輪駆動車両の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JPS6157431A (ja) 四輪駆動車の駆動力伝達装置
JP2000230628A (ja) 差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