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11141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311141B
TW311141B TW083105946A TW83105946A TW311141B TW 311141 B TW311141 B TW 311141B TW 083105946 A TW083105946 A TW 083105946A TW 83105946 A TW83105946 A TW 83105946A TW 311141 B TW311141 B TW 3111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ization
rubber
monomer
monomers
poly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3105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filed Critical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311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3111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7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6/00
    • C08F27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monomers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36/00 on to 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25/00Synthetic resins or natural rubbers -- part of the class 520 series
    • Y10S525/942Polymer derived from nitrile, conjugated diene and aromatic co-mono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Description

;ϊ:·,3:-「:ΐ 經濟部中夬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1_ ) [產業上之利用領域] 本發明係闞於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詳言 之,係鼷於可得到耐衝擊性優異且表面光澤很高之成形品 之橡膠變性苯乙烯糸樹脂之製造方法。 [先前技蓊] 橡膠變性苯乙烯糸樹脂係藉乳化聚合法、連績塊狀或溶 液聚合法所製造者。藉乳化聚合法所製得之橡膠變性苯乙 烯系樹脂其射衝擊性與表面光澤之均衡性良好,但由於含 有乳化劑、分散劑等很多不纯物,其色相惡劣且製造成本 很高,又因製造時產生大量廢水而造成對環境有不良影響 等之問題。另一方面,藉連缜塊狀或溶液聚合法所製得之 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乃有少含不純物,製造成本低及不 、 產生廢水之慶點,但其耐衝擊性與表面光澤之均衡不充分。 為改良連鳙塊狀或溶液聚合法中之物性均衡之方法,已 知例如Μ下之方法: 日本專利特公昭49-7343號(與(i.S.P.3,653,946相對應) 揭示一種於第一聚合槽在橡膠狀聚合物未轉移至分敗相之 狀態下進行初步聚合後藉第二聚合槽所行之聚合使橡膠狀 聚合物轉移至分散相之方法(初步聚合法)。但依照此一方 法,本來可控制之橡膠粒徑已很大,若將丙烯腈加入聚合 糸,橡膠粒子則變得更大,發生物性之降低。物性降低之 理由為,苯乙烯系樹脂之表面光澤係在橡膠粒徑愈小時愈 高,而耐衝擊性係在樹脂固有之最適粒徑範圍内特異顯現 所致。 -4--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O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ti. ί - ί ί 訂 ---ΛΙ>·.
••3;-·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袞 五、發明説明(2) , 為解抉此種問題之方法,日本專利特開昭63-118315號 倡議,Μ聚,合槽、轉相槽之聚合液中之固體(固形物)份量 .比.率可'接近之_方式控制各槽之轉化。但依照此一方法,由 於荠係由複锥步驟所構成之方法,不僅在實用工廠之操作 性不良,亦在與丙烯腈共聚合之場合無法充分控制橡膠粒 徑,生成大徑_之橡膠粒子,使物性降低。 另日本專利特開平3-7708號(與U.S.P.5 ,244,977相尉應 )揭示一種在控制初步聚合槽、轉相槽之聚合液中之固形 物含量之下,使用一具有25t:時之(重量)苯乙鋪溶液之 粘度為400〜2000厘泊之高粘度橡膠狀聚合物之方法。此 —方法在聚合原料調配時’橡膠狀聚合物很難溶於單體* 又由於聚合系之粘度高而雞於進行聚合液之«伴等*在操 ' 作上發生問題。此外’產生特大橡膠粒子’無法期待物性 之改善。 EP-47 7 76 4號公開公報倡讅一棰使用塞流型聚合槽Μ將 直到轉枏之聚合溫度保持於以下且使用高度接枝活性 (90t:之半減期為20分以下)之有機過氧化物Μ於聚丁二烯 之存在下進行聚合而製成一具有橡膠粒徑〇.5« mM下及高 度揍枝率之樹脂之方法。但此—方法由於在轉相階段使用 塞流型聚合槽,無法嚴密控制橡膠粒徑,又由於一部份生 成巨大橡膠粒子而未充分改善表面光澤。 如此在上述先前技術中,採用二漕以上之多楢聚合法, 其雖然揭示第一榷在橡膠狀聚合物未轉移至分散相之吠態 下進行聚合,繼之自第二槽以後進行橡膠吠聚合物往分散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匕: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7 B7五、發明説明(:'i ) 相轉移之方法,但並未採用自第二槽以後再追加聚合原料 於聚合系之方法。 [發明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製造方法其藉連缅塊狀及/或溶液 聚合來製造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而獲得可產生優於耐銜 擊性且表面光澤很高之成形品之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者。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案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潛心研究结果發現, 在藉連鑛塊狀及/或溶液聚合法來製造橡膠變性苯乙烯系 樹脂之場合,若在橡膠狀聚合物實質未轉移至分散相之狀 態下進行聚合之步驟後追加其聚合反應用之單體、橡膠吠 聚合物、不活性有機溶劑等之聚合原料之同時或K後使橡 ' 膠狀聚合物轉移至分散相時則得到可產生耐衝擊性、表面 光澤均大幅提高之成形品之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驚異 事實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連讀製造方法係在 聚合引發劑之存在下使用由二座K上之反應樓所構成之連 績性聚合裝置藉連續塊狀及/或溶液聚合法在橡膠狀聚合 物之存在下使苯乙烯系單體與丙烯腈系單髖聚合或使苯乙 烯系單體、丙烯腈糸單體Μ及可與此等單體共聚合之不飽 和化合物單體(此等單體全部簡稱為「單體」)聚合,如此 Μ上述橡膠狀聚合物、單體Μ及必要時始添加之惰性有機 溶劑為主要原料使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形成連鑛相並 使橡膠狀聚合物粒子形成分敗相之橡膠變性苯乙烯糸澍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準·( 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6~= : --------、'袈------1Τ------^ (請先Μ請背面之注意^項再填寫本頁)
Slll4l A7 … B7 五、發明説明(4 ) 由於 製丨而 - 1 ff 之丨} 中 法 方 造 第 為 稱 下 Μ 料 原 合 聚 該 行 進 下 態 狀 之 相 散 分 槽至 應移 反轉 一 未 第質 至實 料物 原 合 合聚 聚狀 給膠 供橡 揸 單 Μ 之TS si ~ 料橡 原使 合而 聚合 加聚 追之 後體 Μ單 槽該 應 行 反進 二續 第繼 自Κ 與— 驟 步 1 第 之 合 聚 料 原 合 聚二 第 為 第 之 相 散 分 至 移 轉 物 合 聚將 狀5 膠:(2 成 構 所 驟 步 第 對 量 料 原 合 聚二 第 在 定 設 率 比 之 量 合 聚 合 聚 之 脂 樹 系 烯 } 乙 Π 苯 式 性 通 變 由 膠 用 橡 使 之 , 徵 體 特 單 為 系 内 烯 圍 乙 範 苯 之 。之 丨法中 方明 造發 0¾製本 22績為 ~ 量 ill 重 H2c = C - R1
I. In j_ m nn ^^^1 (ϋ nn m 111 - 0¾-吞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上式中,R1表示氫、(^〜{:5烷基、鹵元素,R2表示氫 、(:1〜(:5烷基、鹵元素、(:1〜(:5不飽和烴,而!^2為相同 或不同均可)所示之不飽和芳香族化合物尤其苯乙烯及其 衍生物,例如使用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鄰-甲基苯乙 烯、間-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鹵苯乙烯,第三丁 基苯乙烯、乙烯二甲苯、二乙烯苯、或其混合物等,其中 Μ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較佳,而Μ苯 乙烯、α -甲基苯乙烯特佳。此等化合物單獨或二種Κ上 混合使用均可。 苯乙烯系單體之使用量以聚合原料中之各種單體總董 100份(重量)計,通常為在25〜97份(重量)之範圃内,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7- 修正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50〜95份(重量)範圍内較佳。 為丙烯腈系單體使用通式(ii) R 1 H 2c = (:/ ……(ί i )
(R1之定義如前)所示之具有氰基之不飽和化合物。例如 使用丙烯腈、甲基丙烯腈、α-氰丙烯腈、或其混合物等 ,尤其Μ丙烯腈、甲基丙烯腈較佳。此等化合物單獨或二 種Μ上混合使用均可。其使用量Κ聚合原料中之各種單體 總量100份(重量)計,通常為在3〜45份(重量)之範圍内, Κ10〜35份(重量)範圍内之範圍較佳。 為本發明所謂之可與苯乙烯系單體及/或丙烯腈系單體 共聚合之不飽和化合物通常可使用的是,與苯乙烯及丙烯 腈可共聚合之習知不飽和化合物,例如可擧出如甲基丙烯 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 烯酸正丁酯等之(甲基)丙烯酸烷酯系單體,如Ν -苯基順丁 烯二醯亞胺、Ν-甲基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Ν-環己基順丁 烯二醯亞胺、Ν -乙基順丁烯二醢亞胺等之順丁烯二醢亞胺 系單體|如順丁烯二酐、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之不飽和 羧酸衍生物等。此等單體不予使用或單獨或二種Μ上組合 使用皆可。 尤其在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Ν-苯基順丁烯二豳亞胺、 順丁烯二酐之埸合較佳,即在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場合 可提高樹脂之硬度:在使用H -苯基順丁二烯二醢亞胺之場 _,裝 1 訂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 ΟΧ29?公釐) —8一 修正霣 •1- •1- 補充1 311141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 6 ) 1 合 可 提 高 耐 熱 性 » 而 在 使 用 順 丁 烯 二 酐 之 場 合 可提高 耐 熱 1 1 I .性 、 耐 候 性 0 此 等 單 體 之 使 用 量 乃 Μ 聚 合 原 料 中之各 種 單 1 1 1 體 總 量 100份( 重 量 )計 通常為在0 30份 (重量)之範 圍 内。 請 先 1 1 在 本 發 明 中 使 用 之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乃 聚 丁 二 烯、異 戊 二 閲 讀 背 1 I 面 I 烯 -丁二烯共聚物、 苯乙烯系- 丁 二 烯 共 聚 物 > 丙烯腈 -丁 之 1 I 意 1 | 二 烯 共 聚 物 乙 烯 -丙烯共聚物 乙烯- 丙 烯 -二烯共聚物 事 項 1 I 等 較 佳 0 尤 Κ 聚 丁 二 烯 苯 乙 烯 -丁二烯共聚物更佳C 闞 再 填 1 於 苯 乙 烯 -丁二烯共聚物 特別合適的是 苯乙烯部與丁 寫 本 頁 裝 1 二 烯 部 互 相 分 開 之 苯 乙 烯 -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之使用 )C 1 1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之 溶 液 粘 度 乃 以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之 5¾ (重量) 濃 1 1 度 之 苯 乙 烯 溶 液 25 °C 測 定 值 而 —X— 9 最 好 能 在 3 一 - 200厘 泊 之 1 訂 範 圍 内 尤 Μ 3 〜100 厘 泊 之 範 圍 内 較 佳 而 Μ 5〜5 0厘泊 1 I 之 範 圍 內 更 佳 〇 此 等 聚 合 物 之 使 用 量 乃 Μ 聚 合 原料中 之 各 1 1 種 單 體 想 量 100份( 重 量 )計 通常為在4 50份 (重量) 之 範 1 1 圍 内 Μ 4〜20份( 重 量 )範圍內較佳 ! »'·.- 在 本 發 明 中 最 好 能 使 用 聚 合 引 發 劑 0 為 該 聚 合引發 劑 可 1 1 使 用 如 過 氧 化 苯 甲 醢 基 過 氧 化 月 桂 釀 基 > 過 氧三甲 基 乙 1 | 酸 第 三 丁 酯 Λ 過 氧 苯 甲 酸 第 三 丁 酯 Λ 過 氧 異 丁 酸第三 丁 酯 1 1 過 氧 辛 酸 第 三 丁 酯 Λ 過 氧 辛 酸 異 丙 苯 酯 1 , 1-雙(第三 1 1 丁 過 氧 基 )3 ,3 ,5 -三甲基環己烷等之有機過氧化物,如 1 1 2, 2- 偶 氮 雙 異 丁 腈 Λ 2 , 2- 偶 氮 雙 (2 -甲基丁腈) -2,2- 偶 氮 1 I 雙 (2 -二甲基戊腈) 等 之 偶 氮 化 合 物 〇 但 使 用 有櫬過 氧 化 1 1 | 物 時 可 容 易 得 到 高 度 接 枝 效 率 » 因 此 較 佳 〇 再 者•可 依 照 1 1 要 加 聚 合 引 發 劑 之 反 應 檐 之 溫 度 f 聚 合 液 之 平 均逗留 時 間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Ο X 297公釐) 修正頁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7) ,目標聚合轉化率來選擇所欲使用之聚合引發劑。例如在 使用有機過氧化物為聚合引發劑之場合,可根據其半減期 來選擇。在50〜10〇υ溫度下施行聚合之場合最好使用90 t:半減期為1分鐘〜2小時之有機過氧化物;在70〜140t: 溫度下施行聚合之場合最好使用90.C°半減朗為1〇分〜20小 時之有機過氧化物;而在120〜18〇υ溫度下施行聚合之場 合最好使甩9 0它半減_為5小時Κ上之有機過氧化物。最 好能使用過氧三甲基乙酸第三丁酯、過氧(2 -乙基己酸)第 三丁酯、1,1-雙(第三丁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尤 其較佳的是,使用過氧(2-乙基己酸)第三丁酯、1,1-雙( 第三丁過氧基)3,3,5 -三甲基環己烷。此等引發劑之使用 量乃Μ聚合原料中之各種單體之總量100份(重量)計,通 ' 常為在0.001〜5.0份(重量)範圍内,Μ 0.001〜3.5份(重 量)之範圍内較佳,而Μ0.001〜2.0份(重量)之範圍内更 佳。在本發明中,將聚合引發劑分割為第一步驟及第二步 驟予Μ供給為較佳,在此場合最好設定有機過氧化物之添 加量Μ該單體100份(重量)計,在第一步驟為〇·〇〇1〜2.0 份(重量),Μ0.001〜1.0份(重量)較佳;而在第二步驟為 0〜1.5份(重量),Κ0〜1.0份(重量)較佳。 在本發明中使用之惰性有機溶劑乃指未具有可聚合之不 飽和鍵之化合物而言,例如可舉出苯、甲苯、二甲苯、乙 苯、丙酮、異丙苯、甲基乙基酮等,尤Μ乙苯、甲苯之使 用為較佳。若大量使用惰性有機溶劑,其聚合逑度則被抑 制而降低生產率,又在使橡膠狀聚合物轉移至分散相之場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公釐)~ ~~~二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經 濟 部 -k. 標 準 工 消 费 合 社 印 % B7 五、發明説明( ) 1 合 9 則 在 聚 合 中 使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粒 子 易於 凝 聚 〇 再 者 $ 由 I 1 於 惰 性 有 機 溶 i 劑 有 鐽 轉 移 性 (連鎖移動性) 在 大 量 使 用 惰 1 性 有 機 溶 劑 之 場 合 9 單 體 對 橡 膠 狀 聚 合物 之 聚 合 (即接技 請 先 1 1 聚 合 )則受到阻礙。 從而在使橡膠粒子化之反應槽中 惰 閱 讀 1 背 1 性 有 機 溶 劑 之 使 用 量 乃 以 聚 合 原 料 中 之各 種 單 體 之 總 量 面 之 1 注 1 100 份( 重 量 )計 通常為在5 50份 (重量) 之 範 圍 内 r >λ 10 意 ψ 1 項 I 30份 (重量) 範 圍 内 較 佳 9 而 Μ 18 30份 (重量) 範 圍 內 更 Λ 寫 佳 〇 在 第 —. 步 驟 不 必 添 加 惰 性 溶 劑 但第 二 步 驟 最 好 追 加 本 頁 1 惰 性 溶 劑 > 由 於 此 項 添 加 * 容 易 控 制 聚合 反 nftr Μ > 又 使 聚 合 1 I 液 粘 度 降 低 > 因 此 容 易 達 成 聚 合 液 之 移液 等 使 製 造 過. 程 1 I 之 操 作 性 變 得 良 好 9 亦 有 可 能 實 現 分 子量 調 節 〇 1 1 訂 1 在 本 發 明 中 為 了 苯 乙 烯 -丙烯腈共聚物之分子量調節 * 可 使 用 各 種 習 知 鏈 轉 移 劑 (連鎖移動劑 Cha in 1 I t r a η S f e r a g e η t ) 0 例 如 可 用 第 三 月 桂基 硫 酵 、 正 月 桂 基 1 I 硫 醇 > 正 辛 基 硫 酵 α -苯乙烯二聚物等之習知化學物質 —人 〇 趣 轉 移 劑 亦 可 按 第 — 步 驟 第 二 步 驟分 割 添 加 之 〇 鍵 轉 ..> 1 移 劑 之 添 加 量 乃 依 其 鐽 轉 移 能 力 、 百 標產 品 分 子 量 而 定 > 1 通 常 Μ 聚 合 原 料 中 之 各 種 單 體 之 總 量 100份 重 量 )計為在 1 | 0 . 01 2 . 0份( 重 量 )之範圍内 > r 本 發 明 所 謂 之 反 應 槽 乃 不 限 於 特 定 型式 之 反 應 槽 1 例 如 1 1 可 使 用 完 全 混 合 型 反 應 槽 > 管 型 或 塔 型反 應 槽 等 〇 為 轉 相 1 階 段 之 反 應 槽 9 在 企 求 生 成 橡 膠 粒 徑 之控 制 容 易 性 及 聚 合 1 1 液 均 勻 混 合 之 高 度 能 力 之 觀 點 上 > 完全 混 合 型 反 應 槽 較 1 1 佳 〇 在 本 發 明 中 使 用 之 反 應 槽 數 巨 t Μ第 一 步 驟 與 第 二 步 1 1 1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釐) ΓΤ 311142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7 B7五、發明説明(「i ) 驟合計為二座以上,尤M2〜5座之範圍內較佳。 本聚合反,應之攪拌可使用槳式葉片、渦輪葉片、螺旋槳 式葉片、Pfandla「式葉片、格子葉片、框式葉片、螺條葉 片等之習知攪拌葉片,此等葉片單獨或二種Μ上組合使用 均可。再者,單段葉片、多段葉片均可使用之。攪拌葉片 之轉數乃依反應槽之容積、聚合液粘度、所需剪力等而不 同,通常為l〇-rpm〜600rpm。 第一步驟之溫度為50〜140°C,以50〜llOt:較佳,第二 步驟之溫度為50〜180t:,Μ50〜140Ό較佳。在第二步驟 使用2座Μ上之聚合機為轉移槽及後聚合槽時,為了所生 成之橡膠粒子之控制而將最初轉移槽之溫度定為50〜140 •G,Μ 80〜120¾較佳,而後聚合槽之溫度為50〜180¾, ' M100〜140Ό 較佳。 為本發明中之各步驟之平均逗留時間,通常以0.2〜5小 時為合適。若平均逗留時間短於〇 . 2小時,則會發生不充分 聚合狀態之聚合原料直接通過反應槽之現象,致使產品之 物性降低。若平均逗留時間長於5小時,生產量則會減少 ,使樹脂之製造費用增加,降低生產率。 在第一步驟在橡膠狀聚合物實質未轉移至分散相之狀態 下進行單體之聚合。在本發明中,所請「橡膠狀聚合物實 質未轉移至分散相之狀態J乃指聚合液中橡膠狀聚合物形 成連鑕相而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形成分散相之狀態而 言,係藉光學顯微鏡等觀察聚合液即可容易確證者。下文 敘逑,有關橡膠狀聚合物實質未轉移至分散相之狀態之保 -~Γ2- 本紙張又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 7 B7五、發明説明(10) 持方法。 一般而言,,橡膠狀聚合物轉移至分散相之主要因素為橡 膠狀聚合物與所生成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之容積比, 例如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量超過橡膠狀聚合物之2.3倍 時則會發生相轉移,因此第一步驟之單體聚合最好控制在 聚合液中之橡膠狀聚合物量之0.1〜2.3倍之範圍内,K 0.5〜2.0倍範圍內較佳,而K1〜1.5倍範圍内更佳。但其 求出橡膠狀聚合物與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之容積比並 不實用,因此通常控制橡膠狀聚合物與苯乙烯-丙烯腈系 共聚物之重量比。此重量比之範圍被認為與容積比之場合 約略一致。 第一步驟之聚合溫度為在50〜140t:範圍内,K 50〜110 ' °c範圍内較佳。聚合溫度若低於5 0 °C,其聚合速度則被抑 制而降低生產率;另若高於1401C,則難於發生接枝聚合 ,造成耐衝擊·性之降低。第一步驟之平均逗留時間為與通 常所行方法同樣M0.2〜5小時為宜。 為第一步之單體聚合控制在不超過聚合液中之橡膠狀聚 合物量之0.1〜2.3倍之範圍内之方法,乃藉習知之聚合速 度控制方法來調節聚合溫度,聚合引發劑之種類、濃度等 ,Μ利維持上述範圍內之橡膠狀聚合物與所生成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之溶積比之方式控制第一步驟之聚合速度 ,藉此實施者。 關於聚合速度之控制方法,如P.JJlory之” Principles of Polymer Chemistry”之 Japanese Edition第 101 〜125 本紙張尺及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_297公釐)~~'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r:"v '--•''•••'-''••"- 經濟部中夬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11) 頁第4章「基於游離自由基機構之不飽和單體之聚合反應 」尤其第10 8頁所述,可由下式求出聚合速度Rp。 聚合反應依照下述反應式進行: 開始反應 I 分2R * R · R — Μ · 成長反應 Mx . + Μ ^ Μχ + 1 停止反應 Μ·+Μ·~>Ρ 設Κρ為速度常數,Kd為引發劑分解常數,Kt為停土速度 常數,[I]為引發劑濃度,f為引發劑效率,而[M]為單體 濃度時,可由下式求出聚合速度: Rp = Kp [Μ · ] CM]=Kp (fKd [ I]/Kt) [M] 其中,可由實驗求出關於所用單體、引發劑之Kp(t), ' Kd(t),或者亦可Μ由文獻值求出聚合速度。當目標轉化 率、平均逗留時間被決定時可算出對其合適之引發劑濃度 、聚合溫度組合,藉此可定第一槽之「不轉移J之條件, 而該技術領域之人士皆可依此方法容易計算。 自第一步驟連鑛抽出之聚合液乃連讀供給至構成第二步 驟之最初反應槽。 本發明之方法係由供給上述聚合原料至第一反應槽(以 下稱為第一聚合原料)而於橡膠狀聚合物實質未轉移至分 散相之狀態下進行該單體之聚合之第一步驟與自第二反應 槽以後追加聚合原料(Μ下稱為第二聚合原料)以繼缅進行 該單體之聚合而使橡膠狀聚合物轉移至分散相之第二步驟 所構成。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 ~~= :~ (請先閔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费合作杜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12) 在第二步驟中,將惰性有機溶劑、單體、橡膠狀聚合物 中之至少一聚合原料,必要時連同聚合引發劑、鏈轉移劑 ,利用與第一步驟之聚合液管路相同或不同之管路追加於 其構成第二步驟之最初反應槽。此際重要的是,將第二聚 合原料量對第一聚合原料量之比率設在10〜220¾(重量)之 範圍内。 第二聚合原料量對第一聚合原料量之比率為10〜220¾ (重量)之範圍內,M25〜220¾(重量)範圍内較佳,而以25 〜160%(重量)之範圍内更佳。 在上述比率大於10¾(重量)時,第二步驟之橡膠狀聚合 物粒子形狀之控制容易實琨,使成形物之表面光澤變高, 因此較佳。另在上述比率為220%(重量)K下時,自第一步 '驟抽出之聚合液量則變得充分夠用,並且使第一步驟所生 成之接枝聚合物具有適當之高濃度,乃充分活用第一步驟 所生成之接枝聚合物之效果,因此較佳。 追加之第二聚合原料乃為惰性有機溶劑、單體及橡膠狀 聚合物中之至少一種。尤其是(Α)在第二原料係由惰性有 機溶劑與單體.所構成之場合,由於第一步驟之橡膠狀聚合 物之濃度變高且惰性有機溶劑之濃度變低,使第一步驟之 接枝反應有進展,可得到高光澤、高耐衝擊強度之樹脂。 (Β)在第二原料係由單體與橡膠狀聚合物所構成之埸合’ 由於第一步驟中之惰性有機溶劑之湄度變高,在第一步驟 可生成分子量較低之共聚物,因此可得到流動性良好之樹 脂。(C)在第二原料係由惰性有機溶劑與橡膠狀聚合物所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纸張又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ΟΧ297公釐)
Sili41 A7 B7 經濟部中夬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ί) I 1 構 成 之場 合 9 由 於 第 — 步 驟 之 情 性 有 機 溶 萷 之 濃 度 變 低 t 1 1 可 防 止第 一 歩 驟 之 惰 性 溶 劑 所 引 起 之 接 枝 阻 礙 反 應 9 可 得 1 1 到 高 耐衝 擊 強 度 之 樹 脂 0 (D)在第二原料係由單體、 憤e ^—V 請 先 1 1 有機溶劑及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所 構 成 之 場 合 i 依 照 其 狙 成 顯 示 閲 讀 背 1 1 上 述 (A)〜(C)之 中 間 之 性 能 9 可 任 意 控 制 其 巨 的 之 衝 擊 強 面 之 1 注 1 度 表面 光 澤 流 動 性 之 均 衡 〇 至 於 追 加 量 主 要 其 對 第 意 華 1 | 一 聚 合原 料 之 比 率 保 持 在 10 2 2 0 S!(重量)之範圍 内 即 可. 9 再 填 r 1 並 無 其他 限 制 再 者 闞 於 追 加 量 之 規 定 雖 然 有 各 種 表 現 焉 頁 方 法 ,但 主 要 其 對 第 一 聚 合 原 料 之 比 率 保 持 在 10 220% 1 I (重量)範 圍 内 即 可 因 此 並 非 互 相 矛 盾 〇 1 1 關 於本 發 明 之 第 二 聚 合 原 料 之 追 加 量 具 體 說 明 如 下 : 1 1 (1)在追加單體為第二聚合原科之場合 訂 1 其 第一 步 驟 中 之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量 對 聚 合 液 量 之 比 率 U 1 i X ( wt.% )代表且 第 二 步 驟 中 之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量 對 聚 合 液 量 之 1 I 比 率 Μ Υ ( w t :« )代表時 在X及Y值滿足下式VIII(K下式IX 1 較 佳 )之範圍内予Μ追加 3 I 0 . 3彡Υ/Χ刍 0 . 9 • V 11 I 1 0 . Y/XS 0 . 75 • ·-. -IX 1 | 此 一場 合 係 在 第 二 步 驟 不 追 加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之 場 合 乃 Γ Μ 橡 膠狀 聚 合 物 為 基 準 來 規 定 追 加 量 者 9 此 亦 可 適 用 於 僅 1 追 加 惰性 有 機 溶 劑 1 或 追 加 單 體 及 惰 性 有 機 溶 劑 之 場 合 〇 1 當 妖 橡膠 狀 聚 合 物 亦 有 可 能 同 時 追 加 0 1 1 (2)在追加單體為第二聚合原料之場合 1 I 其 第一 步 驟 中 之 惰 性 有 機 溶 劑 量 對 聚 合 液 量 之 比 率 Μ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4) 1 1 S ( W t % ) 代 表 且 第 二 步 驟 中 之 惰 性 有 櫬 溶 劑 量 對 聚 合 液 量 之 1 比 率 K T() 代 表 時 f 在 S及T值 滿 足 下 式 XI (K下式X II 較 I 1 佳 1 而 Μ 下 式 XI II 更 佳 )之範圍P 1予以追加。 請 Al 1 I 閲 I 1 . 1 S S/T 2 . 5 … … XI 讀 1 背 1 XI I ιέ | 1 · 18 S/TS 2 .5 … … 之 1 注 1 1 . 25 S/TS 2 .5 … … XI II 意 事 1 項 1 在 此 場 合 1 在 第 二 步 驟 不 添 加 惰 性 有 機 溶 劑 而 Μ 惰 性 有 再 永 ~ 4 m 溶 劑 為 基 準 * 因 此 在 本 式 之 場 合 適 用 於 第 二 步 驟 追 加 單 寫 本 頁 1 體 或 單 體 及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之 場 合 〇 與 (1)之場合相較, 尤 '—✓ 1 I 其 >λ 流 動 性 良 好 為 其 特 徵 0 1 1 (3)在追加惰性有機溶劑之場合 I 1 訂 其 第 . 步 驟 中 之 惰 性 有 機 溶 劑 量 對 聚 合 液 量 之 比 率 以 1 ' S ( w t X) 代 表 且 第 二 步 驟 中 之 惰 性 有 櫬 溶 劑 量 對 聚 合 液 量 之 I 1 比 率 Τ ( W t % ) 代 表 時 在 S及T值 滿 足 下 式 XIV (M 下 式 XV較 ! I 佳 而 下 式 XV I更佳) 之 範 圍 内 予 以 追 加 〇 OS S/T 0 . 6 … XIV .; I 1 0 g S/T 0 . 5 … … XV 1 0 ^ S/T 0 . 4 … *** XV I 1 1 本 發 明 之 第 二 原 料 之 追 加 旨 在 藉 第 二 步 驟 中 之 惰 性 有 機 溶 劑 之 追 加 使 第 二 步 驟 中 之 惰 性 有 m 溶 劑 濃 度 高 於 第 — 1 I 步 驟 中 之 惰 性 有 機 溶 劑 濃 度 〇 在 第 一 步 驟 中 連 m 供 給 苯 1 乙 烯 系 單 體 > 丙 烯 腈 系 單 體 9 與 此 等 單 體 可 共 聚 合 之 乙 烯 1 1 系 單 體 >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9 必 要 時 連 同 惰 性 有 櫬 溶 劑 聚 合 1 | 引 發 劑 鍵 轉 移 劑 供 給 之 0 在 此 > 設 第 — 步 驟 中 之 惰 性 有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A7 B7 經濟部中夬橾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説明 )) I 1 機 溶 劑 量 對聚 合 液 量 之比率為s :¾ (重量) 〇 該S值係滿足通 1 常 0 ^ S 2 0,範圍 9 Μ OS S各 1 5範 圍 較 佳 > 而 常 0 ^ S 10 1 1 範 圍 更 佳 者。 在 此 9 設第 二 步 驟 中 之 惰 性 有 機 溶 劑 量 對 聚 請 閎 ★ 1 1 合 液 量 之比率為T S;(重量) 0 本 發 明 必 需 將 第 二 步 驟 中 追 加 1 背 1 之 惰 性 有 機溶 劑 Μ 及 必要 時 追 加 之 單 m 、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 面 之 1 1 聚 合 引 發 劑、 鏈 轉 移 萷量 控 制 Μ 使S對Τ之 比 率 可 滿 足 0 ^ 意 筆 1 項 | S/TS 0 .6範圍 f Μ OS s/τ 彡 0 . 5範圍較佳 而Μ 0各 s/τ名 再 A 一-* Λ 0 . 4範圍更佳。 若此值超過0 .6 則 引 起 橡 膠 粒 子 中 產 生 巨 寫 本 頁 1 大 橡 膠 粒 子, 使 表 面 光澤 顯 著 降 低 〇 發 生 此 種 現 象 之 原 因 N^ 1 1 尚 未 査 明 ,惟 可 推 測 係橡 膠 狀 聚 合 物 之 接 枝 聚 合 性 在 第 \ 1 I 步 驟 與 第 二步 驟 之 差 異所 影 響 〇 1 1 訂 ! 第 二 步 驟中 之 惰 性 有機 溶 劑 量 對 聚 合 液 量 之 比率Τ % (重 、 量 )係滿足通常5 Τ含50之範圍 Η 1 0 ^ T ^ 30範圍較佳 I | 而 VX 1 5 S T芸25範圍更佳< =在Τ值為50¾ (重 量 )Μ上之場合 1 I 9 一 旦 分 散之 橡 膠 狀 務八 w α 物 粒 子 則 會 凝 聚 而 生 成 巨 大 橡 膠 1 〜人 粒 子 使 表面 光 澤 減 低。 再 者 聚 合 系 之 單 體 含 量 少 生 1 產 亦 低 。另 一 方 面 ,若τ值低 則在聚合速度之控制上 1 有 困 難 0 在未 能 控 制 聚合 之 場 合 > 聚 合 液 之 粘 度 則 變 得 太 1 I 高 無 法 控制 橡 膠 狀 聚合 物 粒 子 之 形 狀 0 另 —* 方 面 在 聚 . 合 未 進 展 時, 相 反 造 成聚 合 液 粘 度 太 低 t 使 生 成 之 橡 膠 粒 徑 變 大 0 如此 > 聚 合 率與 橡 膠 粒 徑 有 緊 密 之 闞 係 t 則 聚 合 1 率 之控制有困難係在ABS樹脂之製程上不合適 0 1 1 (4)在追加單體及惰性有機溶劑之場合 1 I 其 第 一 步驟 中 之 橡 膠狀 聚 合 物 量 對 聚 合 液 量 之 比 率 1 1 1 -~Γ?~-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说格(210X297公釐) SH141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B7五、發明説明(1G) XUtn代表且第二步驟中之橡膠狀聚合物量對聚合液量之 比率MY(wq)代表時,在X及Y值滿足下式XVI(M下式 XVIII較佳,而以下式XIX更佳)之範圍內 0.3S Y/XS 0.9 ...... XVII 0 . 3 含 Y/X 彡 0 . 8 ...... XVIII 0.4^ Y/X^ 0 . 75 ...... XIX 加上其第一步驟中之惰性有機溶劑量對聚合液量之比率Μ SUtW代表且第二步驟中之惰性有機溶劑量對聚合液量之 比率MTUU)代表時,在S及T值滿足下式XX(M下式XXI較 佳,而KXXII更佳)之範圍内予Μ添加。 0 S S/T認 0 . 6 ……XX 0 S S/TS 0 . 5 ……XXI S/T^ 0.4 ...... XXII 在追加單體及惰性有機溶劑之場合,可得到具有特優之 表面光澤及耐衝擊性_優均衡性之樹脂為其特徵。 如以上所例示,在第二聚合原料之追加方法中尚有其他 各種方法可實施,再者闞於第二聚合原料之追加’主要測 定各別之原料.濃度,即可用作一種使第二聚合原料對第一 聚合原料之比率保持在10〜220¾(重量)範圍內之手段,亦 可用於控制之確證。 在本發明之方法中,藉第二步驟之單體聚合及攪拌所引 起之聚合液之剪斷而使橡膠狀聚合物轉移至分散相。此可 根據連續塊狀或溶液聚合法中通常所行之單體之聚合轉化 率,反應槽之攪拌轉數之控制而在構成第二步驟之任選之 (請先閣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Γ Ί) 1 1 反 應 槽 產 生 該 轉 移 相 〇 第 二 步 琢 之 聚 合乃 在 80 180 t 範 I 圍 内 (Μ 80~ 140 υ 範 圍 内 較 佳 )之溫度下進行。 聚合溫度 1 1 若 低於80 Ό 1 聚 合 速 度 則 降 低 > 使 生 產率 惡 化 » 另 若 高 於 請 先 1 1 180Π, 則大量產生低分子量之苯乙烯-丙 烯 腈 系 共 聚 物 > 閲 讀 t 1 1 使 產 品 之 耐 埶 性 降 低 f 因 此 不 合 適 0 在轉 相 用 之 反 應 槽 繼 面 之 I 注 1 绩 聚 合 至 所 欲 之 聚 合 轉 化 率 > 25 42¾ (重 量 ) 而K 35 意 事 I 項 | 以 42¾更佳,繼之在其後鑛之反應槽繼續聚合至42-50〜65¾較佳。 -70¾ » 填 寫 本 頁 y 1 其 後 之 步 驟 並 無 特 別 限 定 不 過 在 連壤 塊 狀 或 溶 液 聚 合 '--- 1 1 法 中 經 過 通 常 之 殘 存 單 體 溶 劑 等 之 去除 為 巨 的 之 脫 揮 發 I 1 份 步 驟 及 擠 出 步 驟 而 製 造 橡 膠 變 性 苯乙 烯 系 樹 脂 〇 在 本 1 1 訂 1 發 明 中 * 得 到 之 橡 膠 變 性 苯 乙 烯 系 樹 脂所 含 之 橡 膠 狀 聚 合 ' 物 粒 子 其 平 均 粒 徑 通 常 被 控 制 在 0 . 2〜2 . 5 U m範圍内 Μ 1 1 0 . 2〜1 .4 U m之範圍內較佳 而K 0 .2 〜0 . 9 L z 瓜 之 範 圍 内 更 1 I 佳 〇 橡膠狀聚合物粒徑之測定方法乃記述於實腌例1中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粒 子 之 平 均 粒 徑 小 於 0 . 2 mn時,雖然表面光澤 . ' ' V- /‘ 1 高 但 耐 衝 擊 性 低 » 而 大 於 2 . 5 u in 時 耐 銜擊 性 、 表 面 光 澤 皆 1 低 〇 1 I 若 採 用 本 發 明 之 橡 膠 變 性 苯 乙 烯 系 樹脂 9 則 可 製 得 一 種 Λ' 與 >λ 往 相 較 大 幅 改 進 耐 衝 擊 性 、 表 面 光澤 之 成 形 品 〇 在 本 1 發 明 中 » 耐 衝 擊 性 及 表 面 光 澤 均 提 高 之理 由 尚 未 査 明 > 但 1 可 推 測 係 由 於 橡 膠 變 性 苯 乙 烯 系 樹 脂 中之 接 枝 量 (即含在 1 1 橡 膠 變 性 苯 乙 烯 系 樹 脂 中 之 橡 膠 狀 聚 合物 所 吸 藏 或 橡 膠 狀 1 I 聚 合 物 所 结 合 之 苯 乙 烯 -丙烯腈系共聚物量)增加 f 接 枝 鐽 I 1 1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S11141 1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8) 1 I 使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與 苯 乙 烯 -丙烯腈系共聚物之界面張力降 1 低 * 造 成 橡 m 狀 聚 合 物 粒 子 變 小 而 提 高 成 彤 品 之 表 面 光澤 1 1 t 另 一 面 9 接 枝 鐽 使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與 苯 乙 烯 -丙烯腈系共 請 先 1 1 聚 物 之 粘 著 強 度 增 加 而 提'高耐衝 擊 性 所 致 〇 再 者 依 照本 閱 讀 1 ---^ 背 I 方 法 可 將 第 二 聚 合 原 料 大 量 追 加 於 聚 合 % 9 可 抑 制 i 第二 面 之 1 注 1 步 驟 以 後 之 聚 合 , 而 提 高 產 品 中 之 橡 膠 濃 度 〇 意 事 1 項 I 依 眧 本 發 明 之 橡 膠 變 性 苯 乙 烯 系 樹 脂 被 使 用 於 如 洗 衣機 再 冷 氣 機 、 電 冰 箱 AV 機 器 等 之 家 庭 電 化 產 品 如 0A 機器 % 本 頁 装 1 電 話 樂 器 等 之 一 般 機 械 t 如 玩 具 化 粧 品 容 器 座椅 1 | 等 之 雜 貨 如 汽 車 住 宅 資 材 等 之 構 造 材 料 即 在 產 業上 1 1 之 利 用 價 值 很 高 〇 1 1 發明 訂 Μ 下 根 據 實 施 例 及 比 較 例 更 具 體 說 明 本 發 明 > 但 本 1 - 並 未 受 到 此 等 例 子 之 任 何 限 制 〇 1 1 [實施例] 1 | 實 施 例 1 實 施 例 1〜3 之 實 驗 係 揭 示 第 二 聚 合 槽 追 加 單 體 及 乙 苯但 I 未 追 加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之 實 驗 例 〇 1 使 用 — 連 壤 性 聚 合 装 置 擁 有 三 座 串 聯 連 接 之 各 具 約 15 1 1 I 容 量 之 完 全 混 合 型 反 trt»f 懕 槽 者 >λ 製 造 橡 膠 變 性 苯 乙 烯 系樹 J· 脂 〇 第 反 應 槽 構 成 第 — 步 驟 (意指 ,第- -反應槽所行之 I 1 聚 合 反 應 過 程 構 成 第 一 步 驟 以 下 依 此 類 推 ) ,第二反應 1 槽 及 第 三 反 應 槽 構 成 第 二 步 驟 〇 將 一 由 苯 乙 烯 48份 (重量) 1 1 Λ 丙 烯 腈 16份 (重量) 、 乙 苯 20份 (重量) 橡 膠 狀 聚 合 物16 1 I 份 (重量) 、 第 三 月 桂 基 硫 醇 0 1 Ε 份 (重量) Λ 以 及 1, 1 - •雙( 1 1 本纸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 1 - 311141 Μ Β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五、發明説明(1: 1 1 第 三 丁 過 氧 基 )3 ,3 ,5 -三甲基環己烷0.03份(重量)所構成 1 之 第 一 原 料 利 用 柱 塞 泵 按 5 . 0 k g / 小 時連壤 供給至第 一 反 應 1 1 槽 9 以 進 行 單 體 之 聚 合 9 又 調 節 聚 合溫度 以使第一 反 應 槽 N 請 先 1 1 出 P 之 固 體 含 量 即 聚 合 物 中 之 橡 膠 狀聚合 物及苯乙 烯 -丙 閱 讀 背 1 1 烯 腈 系 装 聚 物 之 含 量 成 為 聚 合 液 之 32¾ (重 量)。此時之聚 面 之 1 注 1 合溫度為9 0 t: 〇 又 按 y 反 αβ» 懕 槽 之 授 拌轉數 為 1 0 0 r p m > 聚 合 意 事 I 項 I 溫 度 係 在 反 應 槽 之 上 部 、 中 部 及 下 部之三 個部位安 插 熱 電 再 —\ % 偶 來 測 定 者 其 三 個 部 位 之 溫 度 被 控制在 平均值土 0 . 2亡 頁 之 範 圍 內 可 認 為 已 達 成 聚 合 液 之 均匀混 合。為橡 膠 狀 聚 'w· | 合 物 使 用 一 種具有25υ 時 之 5% (重量)濃度苯乙烯溶 液 之 粘 1 1 度 11厘泊 之 苯 乙 m -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日 本GE0N公 司 所 製 1 1 訂 造 商 品 名 稱 HIP0L NS310S) 0 1 在 第 一 反 應 槽 並 未 形 成 橡 膠 狀 聚 合物粒 子。第一 反 應 槽 1 1 中 之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與 苯 乙 烯 -丙烯腈系共聚物之重量比為 1 I 16 ·· 16 〇 白 第 — 反 應 槽 連 鑛 取 出 聚 合液, 而以此連 鑕 供 給 1 4 至 第 二 反 應 槽 〇 此 外 將 „. 由 苯乙烯60份 (重量)、 丙 烯 腈 ! 20份 (重量) 乙 苯20份 (重量) ·> 第 三月桂 基硫醇0 . 15份 ( I 1 重 量 ) Μ及1 ,1 -雙(第 三 丁 過 氧 基 )3,3,5 -三甲基己烷 1 I 0 . 03份 (重量)所構成 之 第 二 原 枓 利 用柱塞 泵按5 . 0 k g /小 時 •ί f [ 1 連 縯 供 給 至 第 二 反 應 槽 〇 其 中 » 1 . 1雙(第三丁過氧 基 )3 ,3 ,5 三甲基環己烷單獨由其他管系供給。在此 第- 反 應 槽 與 第 二 反 應 槽 之 乙 苯 量 比 (S/T)為 1 。再者, 第 二 反 1 1 utg 應 槽 與 第 一 反 應 槽 之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量比(Y / X )為0 . 5 〇 在 第 1 1 二 反 應 槽 繼 續 單 體 之 聚 合 t 調 節 聚 合溫度 使第二反 應 槽 出 1 1 本紙張尺及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S11141 A7 _ B7五、發明説明(20) 口之固體含量成為聚合液之36¾(重量)。此時之聚合溫度 為90t:。在第二反應槽中,橡膠狀聚合物轉移至分散相’ 由是形成橡膠狀聚合物粒子。自第二反應槽連續抽出之聚 合液乃供給至第三反應槽,藉第三反應槽中之聚合,使第 三反應槽出口之固體含量成為50¾(重量)。其次,經過脫 揮發份步驟、擠出步驟而九粒化。 如此製成之橡膠變性苯乙烯糸樹脂其聚合條件、分.析及 性能評價之结果乃示於表1、表2中。此一樹脂在與後述比 較例之结果相較之下,優於表面光澤以及成形品之實用衝 擊強度(在圖1所示成形品之部位A及部位B)。 又按樹脂之分析及性能評價係依照下述方法者。 U)樹脂之橡膠量:由第一原料之供給量,第二原料之供 ' 給量及第三反應槽之固體含量之物科均衡算出第一原料中 溶解之橡膠量。 (b) 平均橡膠粒徑:拍攝樹脂之依照超薄切片法之電子顯 微鏡照片後,測定該照片中之500〜700個橡膠粒子之粒徑 ,而由下式予Μ平均者: 平均橡膠粒徑=Σ nD4 / Σ nD3 ……XXIII (式中,η為粒徑D之橡膠粒子之數目) (c) 試片之製備:所得到之樹脂在90¾溫度下乾燥3小時後 ,在240 Ό成形溫度及40 t:横具溫度下予以射出成形,Μ 製成懸臂樑式衝擊強度測定用試片及圖1所示形狀之實用 衝擊強度測定用試片。 在圖1中,澆口部即熔融樹脂流人模具之入口係M G表示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櫺準(CNS ) Α4規格(210Χ 297公釐)~: 23~~=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兔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夬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11141 A7 B7五、發明説明丨」) 者,部位A為受到澆口部位置之影響而在厚度上發生赛化 之部位;部位B為隅角之近旁部位,部位C為標準部位,一 般而言,衝擊強度有依照部位A、部位B、部位C之順序增 強之傾向。 (d) 懸臂樑式衝擊強度:依照JIS K-6871測定者。 (e) 實用衝擊強度:在圖1所示形狀之試片之3個部位(部位 A、部位B、部位C)施行落錘衝擊強度試-驗。設定重鐘之先 部R = 6.4mm,載荷台之内徑為25mm。 (f) 表面光澤:依照JIS Z-8714測定者。將光Μ入射角60° 照射於圖1所示形狀之成形品之部位C。 實施例2〜3 在第一聚合原料之組成、供給量及聚合溫度,第一反應 '槽出口之囿體含量*第二聚合原料之組成、供給量及聚合 溫度,第二反應槽出口之固體含量,第三反應槽出口之固 體含量等有變更之下,與實施例1同樣製造橡膠變性苯乙 烯系樹脂。各例皆於第二反應槽生成橡膠粒子。聚合條件 及性能評價果示於表1及2中。 比較例1〜2 在第一聚合原料之組成、供給量及聚合溫度,第一反應 槽出口之固體含量,第二聚合原料之組成、供給量及聚合 溫度,第二反應槽出口之固體含量,第三反應槽出口之固 體含量等有變更之下,與實施例1同樣製造橡膠變性苯乙 烯系樹脂。各例均於第二反應槽生成橡膠粒子。聚合條件 及性能評價结果示於表1及2中。在比較例1中,橡膠粒徑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24 ~ s^訂 -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0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iv> A7 _B7 _五、發明説明(9) 變大,而在耐衝擊性及表面光澤上均低於實施例1。在 比較例2中,,由於第一反應槽之橡膠狀聚合物之濃度過高 ,第一反應槽之粘度高,造成其原料供給及聚合液攪拌上 之重大負擔,在實用上有問題。再者,耐衝擊性之變動很 大。 實施例-4 在實施例4〜6揭示第二聚合槽追加單體、橡膠狀聚合物 但未追加乙苯之實驗例。 使用一連鱭性聚合裝置,擁有三座串聯連接之各具容量 約151之完全混合型反應槽者,以製造橡膠變性苯乙烯系 樹脂。第一反應槽構成第一步驟,而第二反應槽及第三反 應槽構成第二步驟。將一由苯乙烯43份(重量)、丙烯腈14 '份(重量)、乙苯35份(重量)、橡膠狀聚合物8份(重量)、 第三月桂基硫酵0.15份(重量)、K及1,1-雙(第三丁過氧 基)3,3,5-三甲基環己烷0.03份(重量)所構成之第一原料 利用柱塞泵按5.7kg /小時連鑛供給至第一反應槽,K進行 單體之聚合,又調節聚合溫度Μ使第一反應槽出口之固體 含量即聚合液.中之橡膠狀聚合物及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 物之含量成為聚合液之22¾(重量)。此時之聚合溫度為90 Ό。又按,反應槽之攪拌轉數為lOOrp®’聚合溫度係在反 應槽之上部、中部及下部之三個部位安插熱電偶來測定者 ,其三個部位之溫度被控制在平均值±〇.2¾之範圍内’ 可認為已達成聚合液之均勻混合。為橡膠狀聚合物使用與 實施例1相同之物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请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nn 訂 m nn —^n «mV _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五、發明説明(23) i 1 在 第 一 反 應 槽 並 未 形 成 橡 膠 狀聚合物 粒 子 0 第 一 反 應 槽 1 1 I 中 之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與 苯 乙 烯 -丙烯腈系共聚物之重量比為8 1 1 1 * 14 〇 白 第 —- 反 應 槽 連 绩 取 出 聚合液, 而 以 此 連 壤 供 給 至 請 先 1 1 第 二 反 應 槽 〇 此 外 —- 由 苯 乙 烯69份(重量) 丙 烯 腈 23份 閲 讀 背 1 I if 1 I (重量) Λ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8份( 重 量)、第三 Ξ月桂基硫醇0 .1 5 之 1 1 份 (重量) 以 及 1, 1 - 雙 (第三丁過氧基)3, 3, 5- 二 甲 基 環 己 客 事 1 項 1 院 0 . 03份 (重量) 所 構 成 之 第 二 原料利用 柱 塞 泵 按 4 . 3 k.g / 小 再 填 時 連 m 供 給 至 第 二 反 應 槽 〇 在 *2$* — rrr 第一反懕 槽 繼 m 單 體 之 聚 合 寫 本 頁 1 > 調 節 聚 合 溫 度 Μ 使. 第 二 反 應槽出口 之 固 體 含 量 成 為 聚 1 1 合 液 之 36¾ ( 重 量 ) >此時之聚合溫度為1 00 0 在 第 二 反 應 1 | 槽 中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轉 移 至 分 散相,由 是 形 成 橡 膠 狀 聚 合 1 訂 物 粒 子 〇 白 第 二 反 應 槽 連 壤 抽 出之聚合 液 乃 供 給 至 第 三 反 1 1 、 atep Μ 槽 » 藉 第 三 反 應 槽 中 之 聚 合 使第三反 應 槽 出 P 之 固 體 含 1 1 量 成 為 50¾ ( 重 量 ) >其次 經過脫揮發份步驟 擠出步驟 1 1 而 九 粒 化 〇 ~ 1^ 如 此 製 成 之 橡 膠 變 性 苯 乙 烯 系樹脂其 聚 合 條 件 分 析 v y ! I 及 性 能 評 價 结 果 乃 示 於 表 1 表2中。 1 1 實 施 例 5 Λ -6 1 1 在 第 一 聚 合 原 料 之 組 成 供 給量及聚 合 溫 度 第 一 反 應 1' | 槽 出 P 之 固 體 含 量 9 第 二 聚 合 原料之供 給 量 組 成 及 聚 合 1 溫 度 第 二 反 應 槽 出 □ 之 固 體 含量,第 二 反 應 槽 出 P 之 固 1 體 含 量 等 有 變 更 之 下 t 與 實 施 例4同樣製造橡膠變性苯乙 1 1 烯 系 樹 脂 〇 但 實 施 例 6之第二原料組成設定為苯乙烯67. 5 1 1 份 (重量) 丙 烯 腈 22 .5份 (重量)、橡膠 狀 聚 合 物 10份 (重 1 1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_ 26 - 311141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説明(24) 1 1 量 ) 第三月桂基硫酵0 .1 5份( 重 量 ) 及1 ,1 -雙( 第 三 丁 過 1 氧 基 )3 ,3 ’ 5 三甲基環己烷〇 .03 份( 重 量 ) 1 1 1 比 較 例 3 η *** 4 讀 I I 閱 | 在 第 聚 合 原 料 之 組 成 供 給 量 及 聚 合 溫 度 第 — 反 應 讀 背 1 1 月 Λ 1 I 槽 出 □ 之 固 體 含 量 第 二 聚 合 原 科 之 供 給 量 組 成 及 聚 合 之 I 注 1 溫 度 第 二 反 應 槽 出 P 之 固 體 含 量 第 三 反 應 槽 出 Ρ 之 固 事 1 項 I 體 含 量 等 有 變 更 之 下 與 實 施 例 1同樣製造橡膠變性苯乙 再 寫 表 烯 糸 樹 脂 0 各 例 均 於 第 二 反 應 槽 形 成 橡 膠 粒 子 〇 聚 合 條 件 尽 .育 1 及 性 能 評 價 结 果 均 示 於 表 1及表2 中 〇 在 比 較 例 3之情況 1 1 由 於 第 二 反 應 槽 之 乙 苯 濃 度 低 聚 合 速 度 高 其 第 二 反 m 1 1 槽 之. 聚 合 液 所 含 固 體 含 量 之 調 整 有 困 難 0 再 者 其 耐 衝 擊 1 訂 性 表 面 光 澤 及 樹 脂 流 動 性 皆 低 於 實 施 例 6 >另在比較例4 1 、之 情 況 9 由 於 第 — 及 第 二 反 懕 槽 之 乙 苯 濃 度 高 聚 合 速 度 1 1 低 Μ 致 在 第 二 反 應 槽 之 聚 合 液 所 含 固 體 含 量 之 調 整 上 發 1 1 生 困 難 t 並 且 由 於 第 二 反 應 槽 所 生 成 橡 膠 粒 子 之 凝 聚 其 -L , J 耐 衝 擊 性 表 面 光 澤 及 樹 脂 流 動 性 亦 皆 低 於 實 施 例 5 Ί | 狭 其 樹 脂 流 動 性 高 於 實 施 例 〇 1 .實 施 例 7 1 1 實 施 例 7〜8 1 實 施 例 7- -8 之 實 驗 揭 示 第 二 聚 合 槽 追 加 單 體 及 乙 苯 但 未 «1 追 加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之 實 驗 例 〇 1 使 用 一 連 績 性 聚 合 装 置 擁 有 3座串聯連接之各具約1 5 1 1 1 容 量 之 完 全 混 合 型 反 ate 應 槽 者 >λ 製 造 橡 膠 變 性 苯 乙 *31 系 樹 1 1 脂 〇 第 一 反 rrtet m 槽 構 成 第 一 步 驟 而 第 二 反 應 槽 及 第 三 反 應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7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86.-4.14* .. ^ ___i>:j 71 五、發明説明(25 ) 槽構成第二步驟。將一由苯乙烯69份(重量)、丙烯腈23份 (重量)、橡膠狀聚合物8份(重量)、第三月桂基硫酵0.15 份(重量)及1,1-雙(第三丁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 0.03份(重量)所構成之第一原料利用柱塞泵按7.0kg /小時 連續供給至第一反應槽,K進行單體之聚合,又調節聚合 溫度,以使第一反應槽出口之固體含量即聚合液中之橡膠 狀聚合物及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之含量成為聚合液之 19¾(重量)。此時之聚合溫度為85t:。又按,反應槽之攪 拌轉數為lOOr pm,聚合溫度係在反應槽之上部、中部及下 部之三個部位安插熱電偶來測定者,其三個部位之溫度被 控制在平均值±0.210之範圍內,可認為已達成聚合液之 均句混合。.為橡膠狀聚合物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品。 在第一反應槽並未形成橡膠狀聚合物粒子。第一反應槽 中之橡膠狀聚合物與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之重量比為8 :11。自第一反應槽連續取出聚合液,以此連續供給至第 二反應槽。此外,將一由苯乙烯18.7份(重量)、丙烯腈 6.3份(重量)、乙苯67份(重量)、橡膠狀聚合物8份(重量) 、第三月桂基硫醇0.15份(重量)、Μ及1,1-雙(第三丁過 氧基)3,3,5 -三甲基環己烷0.03份(重量)所構成之第二原 料利用柱塞泵按3.0kg /小時連續供給至第二反應槽。其中 ,1,1-雙(第三丁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單獨由其他 管系供給。在此,第一反應槽與第二反應槽之乙苯量比 (S/T)為0。在第二反應槽繼鑛單體之聚合*調節聚合溫度 使第二反應出口之固體含量成為聚合液之36¾(重量)。此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一28_修正頁 I 裝 訂 I"-(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時之聚合溫度為100C。在第二反應槽中,橡膠狀聚合物 轉移至分散相,由是形成橡膠吠聚合物粒子。自第二反應 槽連鱭油出之聚合液乃供給至第三反應槽,藉第三反應槽 中之聚合,使第三反應槽出口之固體含量成為5〇%(重量y 。其次,經過脫揮發份步驟、擠出步驟而九粒化。 如此之製成之橡膠變性苯乙烯糸樹脂其聚合條件、分析 及性能評價之结果示於表1及表2中。 窖槪例8 除了第一原料之組成,第一反應槽之聚合溫度及第二原 料組成均有變更如表1所示之外,皆與實施例7同樣實施而 製成一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第一反應槽與第二反應槽 之乙苯量比(S/T)為0.5,而在第二反應槽形成橡膠粒子。 ' 所得樹脂之分析及性能評價之结果乃示於表2中。此外, 本實施例中,第一槽之橡膠狀聚合物與苯乙烯-丙烯腈系 共聚物之重量比為8: 11。 實施例9 實施例9〜12之實驗揭示第二聚合槽追加單體及乙苯之 實驗例。 使用一連缜性聚合装置,擁有三座串聯連接之完全混合 型反應槽者,以製造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第一反應槽 構成第一步驟,而第二反應槽及第三反應槽構成第二步驟 。將一由苯乙烯66.4份(重量)、丙烯腈22.2份(重量)、橡 膠狀聚合物11.4份(重量)、第三月桂基硫醇0.15份(重量) 及1,1-雙(第三丁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0.03份(重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纸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29 -:
ΑΊ Β7 經濟部中夬標準局g〈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2‘ ;) 1 1 量)所構成之第- -原和 f按7 .Okg /小時連鳙供給至第- -反應 1 ! 槽以進行單燁之聚合 1 又 調 節 聚 合 溫 度 以 使 第 一 反 應 槽 1 出口 之 固 體 含 量 即 聚 合 液 中 之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及 苯 乙 烯 -丙 請 先 閱 讀 背 1 1 烯腈 系 共 聚 物 之 含 量 成 為 聚 合 液 之 22 .9¾ (重 量 )C 此時聚 1 1 合溫度為8 1 1C 0 又 按 9 為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使 用 __. 種具有25Ό 面 I I 時之5¾(重量)濃度苯乙烯溶液 之粘度1 5厘泊 之 苯 乙 烯 -丁 意 事 1 1 二烯 嵌 段 共 聚 物 〇 第 一 反 應 槽 並 未 形 成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粒子。 項 再 ά. J \ 白 第 一 反 應 槽 連 壤 取 出 聚 合 液 以 此 連 m 供 給 至 第 二反 寫 本 頁 ’表 1 應槽 0 此 外 9 將 一 由苯乙烯25份 (重量) 丙 烯 腈 8 . 3份(重 1 I 量), 乙苯66 . 7份(重 量 )、 第三月桂基硫醇0 .15份(重 量) 1 I 、乙 及 1 , 1 - 雙 (第三 1 丁過氧基)3 , 3, 5- 二 甲 基 環 己 烷 0 . 03份 1 1 訂 1 (重量)所構成之第 二 原 料 按 3 . 0 k g / 小 時 連 鑛 供 給 至 第 二反 ' 應槽 〇 在 此 第 一 反 應 描 憤 與 第 二 反 應 槽 之 橡 膠 狀 聚 合 物比 I 1 (Y/X)為 0 .7 第 一 反 應 槽 與 第 二 反 應 漕 之 有 機 溶 劑 量 比 1 1 (S/T)為 0 .0 0 在 第 二 反 應 槽 m 讀 單 體 之 聚 合 調 節 聚 合溫 1 —Λ 度使 第 二 反 歷 出 □ 之 固 體 含 量 成 為 聚 合 液 之 36¾ (重 量 )。 '、.+> 1 此時 之 聚 合 溫 度 為 loot: >在第二反應槽中 橡膠狀聚合 1 物轉 移 至 分 散 相 由 是 形 成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粒 子 〇 白 第 二反 1 I 應槽 連 缜 抽 出 之 聚 合 液 乃 供 給 至 第 二 反 應 槽 藉 第 三 反應 .r I 槽中 之 聚 合 使 第 —. 反 應 槽 出 Π 之 固 體 含 量 成為50¾ (重量)。 1 其次 經 過 脫 揮 發 份 步 驟 、 擠 出 步 驟 而 丸 粒 化 0 如 此 製成 1 之橡 膠 變 性 苯 乙 烯 系 樹 脂 其 聚 合 條 件 > 分 析 及 性 能 評 價之 1 1 结果 示 於 表 1 、表2中 〇 此 一 樹 脂 在 後 述 比 較 例 之 结 果栢 1 I 較之 下 > 優 於 表 面 光 澤 ♦ 亦 優 於 衝 擊 強 度 尤 其 如 圖 1所示 1 I 1 本纸張尺度適用t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ύ U A7 <;ΰ. ' ·ί. i 4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 發明説明 (28 ) 1 成 形 品 之 部 位 A及部位B 之 實 用 衡 擊 強 度 〇 此 外 t 本 聚 合 反 1 1 I 懕 之 第 一 步 驟 中 9 橡 膠 狀 粒 子 與 苯 乙 烯 -丙烯腈系共聚物 1 1 I 之 重 量 比 為 11 .4 : 11 .5 0 請 A 1 1 閱 I 實 施 例 10 ik 背 1 I 面 I 除 了 第 原 料 之 組 成 t 第 — 反 應 槽 之 聚 合 溫 度 9 及 第 二 之 注 1 1 原 料 之 組 成 變 更 如 表 1所示之外 皆與實施例9同 樣 製 造 橡 意 事 1 項 1 膠 變 性 苯 乙 烯 系 樹 脂 0 第 一 反 應 槽 與 第 二 反 應 槽 之 橡 膠 狀 再 填 聚 合 物 量 比 (Y/X)為 0 .7 f 第 一 反 應 槽 與 第 二 反 懕 槽 之 有 機 寫 本 頁 裝 1 溶 劑 量 比 (S/T)為 0 .5 0 橡 膠 粒 子 形 成 於 第 二 反 應 槽 0 所 得 1 1 樹 脂 之 分 析 及 性 能 評 價 之 结 果 示 於 表 2中( 又按 本聚合 1 1 反 應 之 第 _. 步 驟 中 » 橡 膠 狀 粒 子 與 苯 乙 烯 -丙烯腈共聚物 1 訂 之 重 量 比 為 11 .4 : 11 .5 〇 1 I 實 施 例 11 1 1 除 了 第 一 原 料 之 組 成 第 一 原 料 之 供 給 量 第 一 反 trtxf 懕 槽 1 1 之 聚 合 溫 度 第 二 原 料 之 組 成 Μ 及 第 二 原 料 之 供 給 量 均 1 - 有 變 更 如 表 1所示之外 皆與實施例1 同 樣 製 造 橡 膠 變 性 苯 1 I 乙 烯 系 樹 脂 0 第 一 反 應 槽 與 第 二 反 應 想 槽 之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量 1 1 | 比 (Y/X)為 0 .5 第 一 反 應 槽 與 第 二 反 應 槽 之 有 機 溶 劑 量 比 1 1 (S/T)為 0 .0 0 橡 膠 粒 子 形 成 於 第 二 反 應 槽 中 〇 所 得 樹 脂 之 1 1 分 析 及 性 能 評 價 之 结 果 示 於 表 2中 。此外 ,本聚合反應之 1 1 第 一 步 驟 中 9 橡 膠 狀 粒 子 與 苯 乙 烯 -丙烯腈共聚物之重量 1 I 比 為 16 .0 : 16 .0 〇 1 1 I 實 施 例 12 1 1 除 了 第 一 原 料 之 組 成 $ 第 一 原 科 之 供 給 量 9 第 一 反 應 槽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31- 修正頁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裝 五、 發明説明 (29 ) 1 1 之 聚 合 溫 度 ,第二 原料之 組成 ,以 及 第 二 原 料 之供給 量均 1 I 有 變 更 如 表 1所示之外,皆與實施例9同 樣 實 施 K製造 橡膠 1 1 | 變 性 苯 乙 烯 系樹脂 。第一 反懕 槽與 第 二 反 應 槽 之橡膠 狀聚 請 先 1 1 閱 I 合 物 量 比 (Y/X)為 0 .5,第 一反 應槽 與 第 二 反 應 槽之有 機溶 讀 背 | I 劑 量 比 (S/T)為 0 . 5 。橡膠 粒子 形成 於 第 二 反 應 槽中。 所得 之 1 1 意 1 | 樹 脂 之 分 析 及性能 評價之 结果 示於 表 2中( >此外,本聚合 事 1 項 1 反 應 之 第 一 步驟中 ,橡膠 狀粒 子與 苯 乙 烯 -丙烯腈共聚物 丹 填 之 重 量 比 為 16.0: 16.0° 寫 本 頁 裝 1 比 較 例 5 1 1 使 用 與 實 施例1相同之聚合裝置 在不施行初步聚合之 1 1 下 製 造 橡 grt ΛΛΛ itl. 膠變性 笨乙烯 系樹 脂。 將 _. 由 苯 乙 烯5 4份 (重 1 訂 量 ) >丙烯腈18份( 重量), •乙苯20份( 重 量 ) 橡膠狀聚合 1 I 物 8份( 重 量 )、第三月桂基硫酵0. 15份( 重 量 ) 以及1 ,1- 1 1 1 雙 (第三丁過氧基)3 , 3 , 5- 三甲 基環 己 烷 0 . 03份 (重量) 所構 1 1 成 之 原 料 按 10kg/小時連續供給至第- -反應槽 K於1 10°C 1 知卜 溫 度 下 進 行 聚合, 使第一 反懕 槽出 P 之 固 體 含 量成為 聚合 1 I 液 之 28份 (重量)。 第一槽 之組 成, 除 了 單 體 及 所生成 共聚 1 I 物 外 皆 與 實施例 1之第二反應檷之組成相同 5在第- -反 1 1 應 槽 中 生 成 橡膠粒 子。其 表面 光澤 低 於 實 施 例 1,附衝擊 1 1 性 尤 其 圖 1所示之部位A、 部位 B之耐衝擊性低劣之事實被 1 1 發 現 Ο 所 得 樹脂之 聚合條 件、 分析 及 性 能 評 價 之結果 示於 1 I 表 1 、表2中 。此外 ,本聚 合反 應之 第 一 步 驟 中 ,橡膠 狀粒 1 I 子 與 苯 乙 烯 -丙烯腈共聚物之重量比為8 .0 : 20 .0 0 1 1 I 比 較 例 6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一32-修正 經濟部中夬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_B7五、發明説明(:3ί)) 除了第一反應槽之聚合溫度,第一反應槽出口之固體含 量及第二反應槽之聚合溫度均有變更如表1所示之外,皆 與比較例5同樣實施Μ製造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使用 與比較例5相同之聚合條件,在第一反應槽中,在98它溫 度下進行單體之聚合,Μ使第一反應槽出口之固體含量成 為聚合液之16¾(重量),而在第二反應槽中在l〇〇t:溫度下 進行單體之聚合Μ使第二反應槽出口之固體含量成為聚合 液之36¾(重量)。在第一反應槽並未生成橡膠粒子,而於 第二反應槽形成橡膠粒子。所生成之橡膠粒徑變大至1.45 u in,而耐衝擊性及表面光澤均低於實施例1。所得澍脂之 聚合條件示於表1中,分析及性能評價之结果示於表2中。 此外,本聚合反應之第一步驟中,橡膠狀粒子與苯乙烯-、 丙烯腈共聚物之重量比為8.0: 8.0。 實施例13 除了將實施例9之引發劑改為2,2-偶氮雙(2-甲基丁腈) 並將其添加量各0.018份(重量)裝入第一反應槽及第二反 應槽外,皆與實施例9同樣實施。實驗结果示於表1及表2 中 Ο [圖式之簡單說明] 圖1為顯示本發明所得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物性評 價中之成形物表面光澤之評價用之試片形狀之圖’其中 (a)為平視圖,(b)為剖視圖。 ._- 33 -_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請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11141 A7 B7
五、發明説明(3 I I丨谳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裝 «a* aad οα in cn UTl «—♦CM —♦ 〇<〇<〇〇〇 <CX ο 〇a S3 iS c〇 in cn ο Ό '-TS 1 ^«ϊ·αα«ο «OfuacO1 ΙΛ 04 —^ ca ο. <ci o <^o ο o Or 劳 〇 cn CO a CO.' ICl err a <〇: cn *〇» tn aa «a co «q* — CO , —^ 运 cn cn <〇 go tn cry <〇 ca —· a evi cri err 才 ιΛ -; ca. 贫 oex LTI err 三 CO- cnr err ea ιλ 0¾ s 〇5erTC3COtri<^T CO CsA — ¢^ OT- S-. CO· ca- οά OOP ΙΛ CO* id t cvr· (Λ in « 〇 to co ,...> r—ca 〇 〇 C*T»—»C>J : 茬 ο ο ο ο <Λ<η <^.ca oa —► cn CO Q3 30 iO 另 CO. in . cn, g 舒 CO c~—o oi· in. —♦cj- id oi s. oo ο 〇 men co. cm ca —*- in CO. 〇〇 Tf* CO a- 03 Ul- cn· g l£^ err ^3»CM Q:-«a*LQq〇»- <rn cvi »— 忍 C4· . <—* c— o «rrc—a urea u*i od<& —i- .CSL err CO: αχ. 三 s ox L〇 O-T • § cn· -ί;**- CM in ca. LC3 —· in- S- ιΛ cn ο O tT3 CO ..5¾.. i—► C>J c^· CO ·—· U~- S3. 03 •^3*· CO. s CO; LO m 〇 o - cn —c〇 ιλο^· C3. 〇4 —« —♦ inr CO- L〇 UOO O to CO •^* —H -^**· 1—* ΙΟ' <xx 03 •«5» <〇 s CO- ir? ?〇 s g 〇 c^c—o ->s*Lnco .. »—* ca 0¾ —* ιΛ.—^ ca cn Ο Ο (Λ CO — CM err c〇 S3 ca 另 S3 Ο·?- crj cn ^j*· 0¾ Ο· -β*·ΙΤ3 CT: . <Q C»J —♦ 25 cm — c -〇 <n c—o tn cry in ca<o cn so 03 ς〇 a 33 L〇 sn 〇 CT ί 33- ιλ tn o 〇〇 «Λ c^r —o <3 04 r— .〇3 in <n CO 04 —♦ __"·. cn- c〇 〇α •^3* iO a 〇〇r in cn- § cn- -«〇·- 罢: mi r— «Τ» cn <〇 oa « CM —> c— 努 ' .1=17 f—as ur cn co<〇 gffc- —· cn- ca GO «3* CO 另 co. LQ cn g err -^3^- crr-«*in ooinco·· ·—» ςτ3" i> s. <xi cto oa ιλοο CO-CSi- —► CO ^O- cn U1 (33 ΙΛ CO Lfi· o-r cn' CT1 CO -«*· L〇 03 in CO· j· - CO —«· r— irj a 0¾coo «so-1nee· CO CO. cn OJ O err «•3·· in C'J 0¾ s err 涝 苳 cn -q*Ln<X>U7Crr : a Cl «Π CD CO U1CT -<a 〇4· cn- «i· OO- <xr «〇. OCX in 打- o LO CT. c^ca<3 ο <λ co U3 »·-· 04 ^ ce^. 芸 〇 〇 〇 <〇 Λ£3 στ-<〇.〇4 ο* —* 04. CO. 03 ςη. 〇〇. tr> CO- s 汾… CVX· tn trxo <s><r3cn -3* 一 04 C^l 一 err C3- 〇 〇 <〇 〇i 4Λ CO· <0.04 cv< —· <〇 ax OS gg 另. ae> LTX CO s s 一 〇!<〇〇<〇 tn co 一圓· 〇Ά ·*~* > r ua a ο ο ο o inc^T <α〇4〇^ —♦ un CC. oa: a αα u? CO o s 鵷挤 (Wrt- tBrt >ππη ,THH| ^-\ N 11¾¾¾¾^5^ iwwt yg* 〇Btt ίΊ !SSIt IBIf 30f ml 、1 f 33332 S XX 鲑 (30- a< _璉· tnjtrt ΏΠ wt iWHt ibtJ onrfl UBJJ ^ fflll 31) lour 'Wn . i i N- ^ J \ , 3这33 2 2 XX -念. m 'Jmj .ΐιΒΠ •Λώ · Ώ3], a iwfl w >Ss4i 猶 _ 姻. >"W . 3: 姻. « J o X Si s 3' fi \ o t—* X p m ί gt: <|ng 磊 班 苎: ψ. ^- 2g 孤 i· 赵. i: • <C S ®' 袅蚕窩 N3发抖尝S犯 SI *4^ s: 茧 II ,兹 S *S 1 Μ \) w 区. 掩· Nl 聋. <\n. 绝_ si. 5 i i—· ί 蚕--念. <s; 〇^i w 溶. ^· w 3 ―留 i2$ M Ί' 1!1 -5 笨一痤55¾¾¾ ί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 297公釐) 34 A7 7 Β 五、發明説明(3;:!) 經濟部中夬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十 λ裝— (請先閱請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5 - 附
ABCD 钟 [圖式之簡單說明] 圖1為表示用來作表面光澤及實用衡擊強度評價之圖。 又其中之數字為表示大小,K mm表示。 (a)為試驗片之平面圖。(b)為其剖面圖。 [符號之說明] A 試驗Η之(厚度變化)部位 Β 試驗Η之(角的近傍)部位 C 試驗片之(標準的)部位 G Gate部(溶融樹脂流入口) ......................^................訂..............-’4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行繪製)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姆'正霣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 297公釐)

Claims (1)

  1. 經濟部中夬揉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々、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連鑕製造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方法,乃在使 用二座Μ上之反應槽所構成之連缵性聚合装置翁連'續塊吠 及/或溶液聚合法在橡膠狀聚合物'之存在卞進行苯乙烯系 單體與丙烯腈系單體之聚合,或苯乙烯系單體、丙烯腈系 單體以及可與此等單體共聚合之不飽和化合物糸單體(此 等單體全部簡稱為單體)之聚合,Μ使苯乙烯-丙烯腈系共 聚物形成連鑛相並使橡膠狀聚合物粒子形成分散相,如此 以上述橡膠狀聚合物、單體及必要時始添加之惰性有機溶 劑為主要聚合原料之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中 ,有下述特激: (1) 由供給聚合原料至第一反應槽(以下稱為第一聚合原 料)而於橡膠狀聚合物實質未轉移至分散相之狀態下進行 該單體之聚合之第一步驟與自第二反應槽Μ後追加聚合原 料(Μ下稱為第二聚合原料)Μ遒纊進行該單體之聚合而使 橡膠狀聚合物轉移至分散相之第二步驟所構成, (2) 將第二聚合原料量對第一聚合原料量之比率設定為 10〜220¾ (重量)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第二聚合原料與 第一聚合原料量之比率為25〜220¾(重量)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在第二步驟追加 之第二聚合原料為單體及/或橡膠狀聚合物及/或惰性有機 溶劑,該單體為選自苯乙烯系單體及丙烯腈單體,或選自 苯乙烯系單體、丙烯腈單體、以及可與此等單體共聚合之 不筢和化合物單體者。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t ABCD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袈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1 4 . 如 申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項之方法 其中在第二步驟追加 1 1 之 第 二 聚 合 原 料 為 選 白 苯乙烯及丙 烯 腈系 單體中 之至少一 1 1 種 單 體 1 或 選 自 苯 乙 烯 系單體、丙 烯 腈系 單體、 Μ及可與 «S 請 1 先 1 此 等 單 體 共 聚 合 之 不 飽 和化合物單 體 中之 草 —* 種單體者。 閲 請 1 背 1 5 . 如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1項之方法 其中在第二步驟追加 Sr 之 1 注 I 之 第 二 聚 合 原 料 為 惰 性 有機溶劑者 〇 意 事 項 1 6 . 如 申 請 專 利 範 圍 第 3項之方法 其中在第二步驟追加 再 填 裂 之 第 二 聚 合 原 料 為 包 含 橡膠吠聚合 物 者。 •寫 本 頁 1 7 . 如 申 請 專 利 範 圍第1項之方法 乃在使用二座Μ上之 1 1 反 應 槽 所 構 成之連續性聚合裝置藉連續塊狀及/或溶液聚 1 1 I 合 法 在 橡 膠 狀 聚 合 物 之 存在下進行 苯 乙烯 系單體 與丙烯腈 1 1 % 單 體 之 聚 合 或 笨 乙 烯系單體、 丙 烯腈 系單體 Μ及可與 訂 I '此 等 單 體 共 聚 合 之 不 飽 和化合物單 體 之聚 合,K 使笨乙烯 1 | -丙烯腈系共聚物形成連續相並使橡膠狀聚合物粒子形成 1 | 分 散 相 如 此 Η 上 述 橡 膠狀聚合物 單體 及必要 時始添加 I 1 Λ 之 惰 性 有 機 溶 劑 為 主 要 聚合原料之 橡 膠變 性苯乙 烯系樹脂 l 之 製 造 方 法 中 有 下 述 特徵: 1 (1 )由供給第- -聚合原料至第一反應槽而於橡膠狀聚合 1 1 物 實 質 未 轉 移 至 分 散 相 之狀態下進 行 該單 髑之聚 合之第一 r 步 驟 與 i 第 二 反 crtmt 懕 槽 以 後追加單體 為 第二 聚合原 料Μ繼續 1 \ 1 進 行 該 單 體 之 聚 合 而 使 橡膠狀聚合 物 轉移 至分散 相之第二 1 步 驟 所 構 成 9 並 且 1 1 (2 )其第- -步驟中之橡膠狀聚合物量對聚合液量之比率 I 1 X ( w t % )代表 且 第 二 步 驟中之橡膠 狀 聚合 物對聚 合疲量之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Α8 Β8 C8 D8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策 六、申請專利範圍 比率MYUtS!)代表時,X及Y值則滿足下式I: 0.3^ Y/X^ 0.9 ...... I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乃在使用二座Κ上之 反應槽所構成之連鑛性聚合装置藉連續塊狀及/或溶液聚 合法在橡膠狀聚合物及惰性有機溶劑之存在下進行苯乙烯 系單體與丙烯腈系單體之聚合,或苯乙烯系簞體、丙烯腈 系單體、Μ及可與此等單邊共聚合之不飽和化合物單體之 聚合,Μ使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形成連續栢並使橡膠 狀聚合物粒子形成分散相,如此Μ上述橡膠狀聚合物、單 體及必要時始添加之惰性有機溶劑為主要聚合原料之橡膠 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中,有下述特激: (1) 由供給第一聚合原料至第一反應槽而於橡膠狀聚合 '物實質未轉移至分散相之狀態下進行該單體之聚合之第一 步驟與自第二反應槽以後追加單體為第二聚合原料Μ繼續 進行該單體之聚合而使橡膠狀聚合物轉移至分散相之第二 步驟所構成,並且 (2) 其第一步驟中之惰性有機溶劑量對聚合液量之比率 MSUtU代表且第二步驟中之惰性有機溶劑量對聚合液量 之比率MTUt%)代表時,S及T則滿足下式II: 1 . 1 S S/T ^ 2.5 - - I I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乃在使用二座Μ上之 反應槽所構成之連鑛性聚合装置藉連绩塊狀及/或溶液聚 合法在橡膠狀聚合物及惰性有機溶劑之存在下進行苯乙烯 系單體與丙烯腈糸單體之聚合,或苯乙烯糸單體、丙烯腈 --------j 一装--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梂準(CNS ) Μ規格(2〖0X297公釐) 3 S11141 8 8 8 8 ABCD 經济部中央搮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系單體、以及可與此等單體共聚合之不飽和化合物單體之 聚合,以使#乙烯-丙烯腈糸共聚物形成連續相並使橡膠 狀聚合物粒子形成分散相,如此以上述橡膠狀聚合物、單 體及惰性有機溶劑為主要聚合原料之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 脂之製造方法中,有下述特徵: (1) 由供給窠一屬合原料至第一反應樓而於橡膠狀聚合 物實質未轉移至分散相之狀態下進行該單體之聚合之第一 步驟與自第二反應槽Μ後追加<惰性有櫬溶劑 >為第二聚‘合原一· 料Μ缗缅進行該體之聚合而使橡膠狀聚合物轉移至分散 相之第二步驟所構成,並且 (2) 其第一步驟中之惰性有機溶劑量對聚合液量之比率 KS(wt!«)代表且第二步驟中之惰性有機溶劑量對聚合疲量 、之比率MT(wU)代表時,S及T則滿足下式III: S/T^ 0.6 ...... Ill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乃在使用二座以上之 反應槽所構成之連績性聚合裝置藉連績塊吠及/或溶液聚 合法在橡膠狀聚合物及惰性有機溶劑之存在下進行苯乙烯 糸單體與丙烯腈系單體之聚合,或苯乙烯系單體、丙烯腈 系單體、Μ及可與此等單體共聚合之不飽和化合物單體之 聚合,Μ使苯乙烯-丙烯腈系共聚物形成連缜相並使橡膠 狀聚合物粒子形成分散相,如此以上述橡膠狀聚合物、單 體及惰性有機溶劑為主要聚合原料之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 脂之製造方法中,有下述特徵: (1)由供給第一聚合原料至第一反應槽而於橡膠狀聚合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 4 ~ -----------j、^装------訂-----' 一 (誇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11141 ABCD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申請專利範圍 物實質未轉移,至分敗相之狀態下進行該單體之聚合之第一 步驟與自第孑反應槽以後追加單體及惰性有機溶劑為第二 聚合原料以繼讀進行該單體之聚合而使橡膠吠聚合物轉移 至分散相之第二步驟所構成,並且 (2) 其第一步驟中之橡膠狀聚合物量對聚合液量之比率 M XUt%)代表且第二步驟中之橡膠狀聚合物量對聚合液量 之比率MYUts;)代表時,X及γ則滿足下式iv: 0 . 3各Y/X蝱0 . 9……IV,同時 (3) 第一步驟中之惰性有機溶劑量對聚合液量之比率以 SUt%)代表且第二歩驟中之惰性有櫬溶劑量對聚合液量之 比率M T U t % )代表時,S及T值則滿足下式V : 0 S S/T S 0 . 6 ...... V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10項之方法,其中第二步驟中 之橡膠狀聚合物量之比率YUtin為滿足下式vi者: YS 20 ...... VI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9或10項之方法,其中第二步 驟中之惰性有機溶劑量之比率TUt%)為滿足下式VII者: 5 ^ T ^ 50 ……V I I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8、9或10項之方法,其中 使用一具有25T時之5¾(重量)苯乙烯溶液之粘度3〜200厘 泊之橡膠狀聚合物者。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8、9或10項之方法,其中 使用一具有25Ό時之5¾ (重量)苯乙烯溶液之粘度3〜100厘 泊之橡膠狀聚合物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 - ' ,裝------訂------->-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Siil41 A8 BS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3、9或10項之方法,其中 在聚合引發劑存在之下進行連續聚合者。 ^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8、9或>分墳 職,其中V …,:— ,在第一步驟添加按該單體100份(重裹沙基準之有機遇氧 化物0..0 01〜2.0份(重量),且在第二步驟添加按該單體 100份(重量)基準之有機過氧化物0〜1.5份(重量)者。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洚部中夬揉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 本紙張又度逍用中國國家揉率(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6
TW083105946A 1993-06-29 1994-06-30 TW311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921793 1993-06-29
JP18844893 1993-07-29
JP7581294 1994-04-14
JP7690194 1994-04-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11141B true TW311141B (zh) 1997-07-21

Family

ID=27465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3105946A TW311141B (zh) 1993-06-29 1994-06-30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506304A (zh)
EP (1) EP0632072B1 (zh)
KR (1) KR0138240B1 (zh)
CN (1) CN1063456C (zh)
DE (1) DE69424343T2 (zh)
MY (1) MY111227A (zh)
TW (1) TW3111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10931A1 (de) * 1996-03-20 1997-09-25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BS-Formmassen
US6391965B1 (en) * 1996-05-31 2002-05-21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duction process of ABS resin, ABS resin, and ABS-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making use of the same
DE19632556A1 (de) * 1996-08-13 1998-02-19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ochkautschukhaltigen ABS-Formmassen
DE19931254A1 (de) * 1999-07-07 2001-01-11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chlagzäh modifizierten Polymeren in Gegenwart von Lösungsmitteln
KR100671135B1 (ko) * 2004-09-08 2007-01-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충격 고광택 고무변성 스티렌계 공중합 수지의 제조방법
CN1304446C (zh) * 2004-12-27 2007-03-14 上海华谊本体聚合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高抗冲abs聚合物混合体的连续本体聚合工艺
EP1903064A1 (en) * 2006-09-20 2008-03-26 Ineos Europe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polystyrene
US8822597B2 (en) * 2011-04-28 2014-09-02 Fina Technology, Inc. Increasing rubber phase volume in rubber-modified polystyrene
WO2016204566A1 (ko) * 2015-06-19 2016-12-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변성 아크릴로니트릴-부타디엔-스티렌계 수지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변성 아크릴로니트릴-부타디엔-스티렌계 수지
CN107118525A (zh) * 2017-06-26 2017-09-01 宁波市特尔佳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的abs增强改性pbt组合物
CN107141733A (zh) * 2017-06-26 2017-09-08 宁波市特尔佳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abs增强改性pbt组合物
CN114685721A (zh) * 2022-04-18 2022-07-01 北京鑫美格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abs的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98191A (fr) * 1963-05-10 1965-05-07 Union Carbide Corp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polymères greffés sur des caoutchoucs de butadiène polymère
DE1770392B2 (de) * 1968-05-11 1980-07-03 Basf Ag, 6700 Ludwigshaf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chlagfesten kautschukhaltigen Polymerisaten
ES8103120A1 (es) * 1979-03-07 1981-02-16 Monsanto Co Un procedimiento mejorado para la polimerizacion continua enmasa de una solucion que comprende un monomero alquenilaro- matico que tiene un caucho dienico disuelto.
US4315083A (en) * 1980-05-15 1982-02-09 Monsanto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continuous mass polymerization of polyblends
US4393171A (en) * 1981-02-26 1983-07-12 Labofina, S.A. Process for preparing rubbery polymer reinforced styrenic resins
US4417030A (en) * 1981-05-20 1983-11-22 Monsanto Company Mass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or ABS polyblends
JPS5984912A (ja) * 1982-11-04 1984-05-16 Mitsui Toatsu Chem Inc ゴム変性耐衝撃性樹脂の連続的製造方法
JPS63118315A (ja) * 1986-11-07 1988-05-23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スチレン系耐衝撃性樹脂の製造法
US5210132A (en) * 1988-12-28 1993-05-11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 Continuous process for preparing rubber modified high impact resin
JPH0714989B2 (ja) * 1989-03-10 1995-02-22 新日鐵化学株式会社 ゴム変性スチレン系樹脂の製造法
US5194491A (en) * 1989-05-30 1993-03-16 Mitsubishi Monsanto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 for producing rubber-modified styrene resin, and resin composition
EP0444704A3 (en) * 1990-03-02 1991-10-16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rubber-modified styrene resins
JPH0714990B2 (ja) * 1990-03-02 1995-02-22 新日鐵化学株式会社 ゴム変性スチレン系樹脂の製造法
DE4030352A1 (de) * 1990-09-26 1992-04-02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bs-formmassen
DE4030512A1 (de) * 1990-09-27 1992-04-02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bs-formmassen
JPH04366116A (ja) * 1991-06-12 1992-12-18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ゴム変性スチレン系樹脂の製造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632072A2 (en) 1995-01-04
DE69424343T2 (de) 2000-10-19
EP0632072B1 (en) 2000-05-10
MY111227A (en) 1999-09-30
KR0138240B1 (ko) 1998-05-01
CN1102835A (zh) 1995-05-24
DE69424343D1 (de) 2000-06-15
CN1063456C (zh) 2001-03-21
EP0632072A3 (en) 1997-05-28
US5506304A (en) 1996-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11141B (zh)
US8378026B2 (en) Transparent rubber modified styrene resin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by continuous bulk polymerization
CN101336255A (zh) 具有均匀组成和窄分子量分布的热塑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US7132474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styrenic resin having high impact strength and gloss
KR20240039838A (ko)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품
TW202219081A (zh)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製備彼之方法及使用彼製造之模製品
KR20120061173A (ko) 열안정성이 우수한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 라텍스의 제조 방법
CN112513113B (zh) 接枝共聚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CN1170862C (zh) 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KR100756816B1 (ko) 유동성 및 외관이 우수한 스티렌계 열가소성 수지
TWI230727B (en)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and grafted rubber having improved low-temperature toughness
CA2378307A1 (e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act resistant modified polymers
TWI302538B (zh)
KR100829850B1 (ko) 조성이 균일하고 내충격성과 투명성이 우수한 투명 고무변성 스티렌계 수지의 연속 괴상중합 제조방법
TW322488B (en) Styrene resin composition modified by rubber
KR100569755B1 (ko) 아크릴로니트릴-부타디엔-스티렌 수지의 제조방법
TWI580721B (zh)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JP3390529B2 (ja) ゴム変性スチレン系樹脂の連続的製造方法
TWI636085B (zh) 橡膠改質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CN106496919B (zh)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CN106867127A (zh) 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JPS5917726B2 (ja) ゴム変性耐衝撃性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TW593370B (en) Transparent rubber-modified polystyrenic resin
EP4021954A1 (en) Abs molding material obtained by mass or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CN1264912C (zh) 押出成型用橡胶改质的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