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2947A - 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2947A
TW202402947A TW112117141A TW112117141A TW202402947A TW 202402947 A TW202402947 A TW 202402947A TW 112117141 A TW112117141 A TW 112117141A TW 112117141 A TW112117141 A TW 112117141A TW 202402947 A TW202402947 A TW 2024029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mfr
group
compound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7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千葉俊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美商新光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美商新光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2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294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16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being biodegrada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組合物I包含聚合物B及化合物C。聚合物B係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相對於聚合物B與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化合物C之含量為0.01~20質量份。化合物C滿足以下要件1。 要件1:於將聚合物B於溫度210℃及負載2.16 kgf之條件下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B),且 將相對於聚合物B與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包含0.5質量份之化合物C之混合物X於溫度210℃、負載2.16 kgf下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X)時,MFR(X)/MFR(B)為2.0以下。

Description

組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合物。
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係一種環境負荷較低之樹脂,其可於不使用化石資源之情況下由可再生資源合成,且為成形加工性、機械特性優異之樹脂。因此,此前,藉由向各種包裝材料、瓶子等各種容器、食品用包裝材料、容器蓋、文具、日用雜貨、地毯或沙發用纖維、汽車用內外飾材料、電子機器零件、建築物或住宅之內飾材料等建築材料等中添加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能夠減輕環境負荷。近年來,對該等物品要求改善由加熱及光引起之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之劣化所導致之機械特性之下降的情況較多。
因此,作為用以應對該等要求之一方法,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考慮有如下方法:將酚類抗氧化劑、亞膦酸二酯或亞磷酸酯及硫代增效劑之類之已知之穩定劑混合物調配至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中。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表2011-52631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存在如下情況:於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中,由於酚類抗氧化劑、亞膦酸二酯或亞磷酸酯及硫代增效劑之類之已知之穩定劑,會進一步促進由加熱引起之分子量之下降。因此,即便將向脂肪族聚酯中調配酚類抗氧化劑、亞膦酸二酯或亞磷酸酯及硫代增效劑之類之已知之穩定劑而成之組合物導入至特定之模具之模腔內,將模具冷卻而使組合物固化,亦存在由於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之分子量之下降而導致彈性模數等機械特性下降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課題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包含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且彈性模數等機械特性優異之組合物。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1]一種組合物,其係包含聚合物B及化合物C者, 上述聚合物B係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 相對於上述聚合物B與上述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上述化合物C之含量為0.01~20質量份,且 上述化合物C滿足以下要件1: 要件1:於將上述聚合物B於溫度210℃及負載2.16 kgf之條件下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B),且 將相對於上述聚合物B與上述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包含0.5質量份之上述化合物C之混合物X於溫度210℃、負載2.16 kgf下所測得的測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X)時,MFR(X)/MFR(B)為2.0以下。
[2]如[1]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上述要件1中之MFR(X)/MFR(B)為0.8以下。
[3]如[1]或[2]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上述化合物C係選自(C1)式所表示之化合物, Ph 1-X-(Ph 2) a(C1) 其中,a為1或2,Ph 1係由(C2)式表示, [化1] R 1獨立地選自由除t-Bu基以外之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h為1~3之整數,i為1~3之整數,j為0~3之整數,h+i+j為5以下,於至少1個OH基之鄰位必定存在1個以上之t-Bu基, Ph 2係由(C3)式表示, [化2] m為0~3之整數,n為0~3之整數,p為0~3之整數,m+n+p為5以下,R 7獨立地選自由除t-Bu基以外之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 X係選自由-O-C(=O)-、-(O=)C-O-、-C(R 8) 2-、-S-、-O-、構成環之碳數為6~14之二價或三價芳香族烴基、及下述式所組成之群, [化3] R 8獨立地選自由氫原子及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且 結構式中之*表示鍵結鍵。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組合物,其包含: MFR(X)/MFR(B)為0.8以下之第1化合物C、及 MFR(X)/MFR(B)超過0.8且為1.0以下之第2化合物C。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上述聚合物B占超過50質量%。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上述聚合物B係具有150℃以上之熔點之聚(3-羥基烷酸酯)系聚合物。
[7]如[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上述化合物C之分子量為5000以下。
[8]一種組合物,其係包含聚烯烴系聚合物A、聚合物B、及化合物C者, 上述聚合物B係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 相對於上述聚合物A、上述聚合物B及上述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上述化合物C之含量為0.01~20質量份,且 上述化合物C滿足以下要件1: 要件1:於將上述聚合物B於溫度210℃及負載2.16 kgf之條件下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B),且 將相對於上述聚合物B與上述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包含0.5質量份之上述化合物C之混合物X於溫度210℃、負載2.16 kgf下所測得的測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X)時,MFR(X)/MFR(B)為2.0以下。
[9]如[8]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上述要件1中之MFR(X)/MFR(B)為0.8以下。
[10]如[8]或[9]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上述化合物C係選自(C1)式所表示之化合物, Ph 1-X-(Ph 2) a(C1) 其中,a為1或2,Ph 1係由(C2)式表示, [化4] R 1獨立地選自由除t-Bu基以外之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h為1~3之整數,i為1~3之整數,j為0~3之整數,h+i+j為5以下,於至少1個OH基之鄰位必定存在1個以上之t-Bu基, Ph 2係由(C3)式表示, [化5] m為0~3之整數,n為0~3之整數,p為0~3之整數,m+n+p為5以下,R 7獨立地選自由除t-Bu基以外之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 X係選自由-O-C(=O)-、-(O=)C-O-、-C(R 8) 2-、-S-、-O-、構成環之碳數為6~14之二價或三價芳香族烴基、及下述式所組成之群, [化6] R 8獨立地選自由氫原子及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且 結構式中之*表示鍵結鍵。
[11]如[8]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組合物,其包含: MFR(X)/MFR(B)為0.8以下之第1化合物C、及 MFR(X)/MFR(B)超過0.8且為1.0以下之第2化合物C。
[12]如[8]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於將聚烯烴系聚合物A與聚合物B之合計設為100質量份時,該組合物包含上述烯烴系聚合物A超過50質量份。
[13]如[8]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上述聚合物B係具有150℃以上之熔點之聚(3-羥基烷酸酯)系聚合物。
[14]如[8]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上述化合物C之分子量為5000以下。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且機械特性優異之組合物。
以下,對本發明之若干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方式。
(組合物I) 實施方式之組合物I包含聚合物B及化合物C,亦可包含烯烴系聚合物A。
<聚合物B> 聚合物B係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
所謂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係具有脂肪族多元羧酸成分與脂肪族多元醇成分之縮聚物、或脂肪族羥基羧酸之縮聚物之結構,且重複單元之主鏈不含芳香族烴結構。
至於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之例,可例舉:羥基羧酸或內酯之聚合物、二醇與二羧酸之縮聚物、及其等之共聚物。於聚合物B為共聚物之情形時,共聚物之排列方式可為無規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中之任一方式。
又,該等之至少一部分亦可為利用諸如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2,4-甲苯二異氰酸酯等多價異氰酸酯、或諸如纖維素、乙醯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等多糖類等交聯劑進行交聯而成者。進而,該等之至少一部分可具有線狀、環狀、分支狀、星狀、立體網狀結構等中之任一種結構,且無任何限制,亦可為與聚烯烴系樹脂之共聚物、或與聚烯烴系樹脂之接枝聚合物。
又,該聚合物B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
作為羥基羧酸,可例舉碳數為2~18之羥基羧酸,較佳為碳數6以下之羥基羧酸,最佳為碳數為4之羥基羧酸。具體而言,可例舉:乙醇酸、L-乳酸、D-乳酸、D,L-乳酸、3-羥基丁酸酯、3-羥基戊酸酯、3-羥基丙酸酯、4-羥基丁酸酯、4-羥基戊酸酯、5-羥基戊酸酯、3-羥基戊酸酯、3-羥基己酸酯、3-羥基庚酸酯、3-羥基辛酸酯、3-羥基壬酸酯及3-羥基癸酸酯等。
又,作為內酯,可例舉:丙內酯、丁內酯、戊內酯、己內酯、十二烷內酯等。
作為二醇,較佳為碳數為2~10之二醇。其中,更佳為碳數2~4之脂肪族二醇、或碳數5或6之脂環式二醇。具體而言,可例舉: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2-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1,10-癸二醇、1,12-十二烷二醇、1,14-十四烷二醇、1,16-十六烷二醇、1,18-十八烷二醇、1,2-環己二醇、1,4-環己二醇、1,2-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等。
作為二羧酸,較佳為碳數為2~12之脂肪族二羧酸。其中,更佳為碳數2~6之脂肪族二羧酸、或碳數5或6之脂環式二羧酸。具體而言,可例舉: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羧酸、十二烷二羧酸、1,14-十四烷二羧酸、1,16-十六烷二羧酸、1,18-十八烷二羧酸、二聚酸及其氫化物、六氫鄰苯二甲酸、六氫間苯二甲酸、六氫對苯二甲酸等。又,該等二羧酸亦可為碳數1~4之烷基酯、酸酐等衍生物。
上述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之中,較佳為使用聚乳酸或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丁二酸丁二酯-共聚-己二酸丁二酯)、聚己內酯、聚(3-羥基丁酸酯)、聚(3-羥基丁酸酯-共聚-3-羥基己酸酯)、聚乙醇酸。
於使用聚乳酸作為聚合物B之情形時,作為聚乳酸,較佳為構成其之乳酸成分中之L體之比率為94莫耳%以上者。藉由將L體之比率設為此種範圍,能夠防止熔點之下降。
(聚(3-羥基烷酸酯)系聚合物) 聚合物B可為具有150℃以上之熔點之聚(3-羥基烷酸酯)系聚合物。
所謂聚(3-羥基烷酸酯)系聚合物,係聚羥基烷酸酯即羥基烷酸之縮聚物(聚酯),且必定含有(1)式所示之3-羥基烷酸酯之重複單元。(1)式中,R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15之烷基、氰基、碳原子數1~18之胺基、碳原子數1~11之烷氧基(烷基氧基)、碳原子數1~20之醯胺基、碳原子數6~12之芳基、或碳原子數1~9之一價雜環基。該等基亦可具有取代基。尤其就與組合物中所含之除聚合物B以外之成分(例如聚合物A)之相容性之觀點而言,R較佳為碳原子數1~8之烷基、碳原子數1~20之醯胺基、或碳原子數6~8之芳基。
[-O-CHR-CH 2-CO-]      (1)
鹵素原子之例為氟(F)、氯(Cl)、溴(Br)、及碘(I)。
碳原子數1~15之烷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烷基之碳原子數較佳為1~8,更佳為1~4。烷基之例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2-甲基丁基、1-甲基丁基、己基、異己基、3-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1-甲基戊基、庚基、辛基、異辛基、2-乙基己基、3,7-二甲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
碳原子數1~18之胺基之例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芳基胺基、烷基芳基胺基、苄基胺基、二苄基胺基。
烷基胺基之例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丙基胺基、丁基胺基、戊基胺基、己基胺基、庚基胺基、辛基胺基、壬基胺基、癸基胺基、十二烷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異丁基胺基、異戊基胺基、第二丁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第二戊基胺基、第三戊基胺基、第三辛基胺基、新戊基胺基、環丙基胺基、環丁基胺基、環戊基胺基、環己基胺基、環庚基胺基、環辛基胺基、1-金剛烷基胺基、2-金剛烷基胺基。
二烷基胺基之例為二甲胺基、二乙胺基、二丙胺基、二丁胺基、二戊胺基、二異丙胺基、二異丁胺基、二異戊胺基、甲基乙基胺基、甲基丙基胺基、甲基丁基胺基、甲基異丁基胺基、二環丙胺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哌嗪基。
作為芳基胺基之例,為苯胺基、1-萘胺基、2-萘胺基、鄰甲苯胺基、間甲苯胺基、對甲苯胺基、1-茀胺基、2-茀胺基、2-噻唑胺基、對聯三苯胺基。
作為烷基芳基胺基,為N-甲基苯胺基、N-乙基苯胺基、N-丙基苯胺基、N-丁基苯胺基、N-異丙基苯胺基、N-戊基苯胺基。
碳原子數1~11之烷氧基之例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環丙氧基、環丁氧基、環戊氧基。
「醯胺基」意指自羧醯胺除去1個鍵結於氮原子之氫原子之基。碳原子數1~20之醯胺基之例為:甲醯胺基、乙醯胺基、丙醯胺基、丁醯胺基、苯甲醯胺基、三氟乙醯胺基、五氟苯甲醯胺基等由-NH-C(=O)-R A表示之基(其中,R A為氫原子或一價有機基),及如二甲醯胺基、二乙醯胺基、二丙醯胺基、二丁醯胺基、二苯甲醯胺基、二-三氟乙醯胺基、二-五氟苯甲醯胺基般由-N(-C(=O)-R A)(-C(=O)-R B)表示之基(其中,R A、R B分別獨立為氫原子或一價有機基)。有機基可為可經鹵素原子取代之烷基、烷氧基、芳基。其中,醯胺基較佳為甲醯胺基、乙醯胺基、丙醯胺基、丁醯胺基、苯甲醯胺基。
碳原子數6~12之芳基之例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聯苯基,其中更佳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
碳原子數1~9之一價雜環基之雜原子之例為N、O、及S,可為飽和,亦可為不飽和,雜原子可為單數個,可為複數個,亦可具有異種之雜原子。此種雜環基之例可例舉:噻吩基、吡咯基、呋喃基、吡啶基、哌啶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嘧啶基、三嗪基、噻唑基。
聚合物B之重複單元可僅由1種或複數種(1)式所示之3-羥基烷酸酯組成,亦可具有1種或複數種(1)式所示之3-羥基烷酸酯、及1種或複數種其他羥基烷酸酯。
聚合物B較佳為含有相對於羥基烷酸酯之全部重複單元(100莫耳%)為50莫耳%以上之(1)式所示之3-羥基烷酸酯之重複單元,更佳為含有70莫耳%以上之上述(1)式所示之3-羥基烷酸酯之重複單元。
於R為氫原子或C nH 2n+1所表示之烷基,且n為1~15之整數之情形時,(1)式所示之3-羥基烷酸酯之例為n=1之3-羥基丁酸酯(以下,有時記載為3HB)、n=2之3-羥基戊酸酯(以下,有時記載為3HV)、n=3之3-羥基己酸酯(以下,有時記載為3HH)、n=5之3-羥基辛酸酯、n=15之3-羥基十八烷酸酯、R為氫原子之3-羥基丙酸酯。
僅具有(1)式所表示之1種重複單元之聚合物B之例為聚(3-羥基丁酸酯)(以下,有時記載為P3HB)。
僅具有(1)式所表示之複數種重複單元之聚合物B之例為聚(3-羥基丁酸酯-共聚-3-羥基己酸酯)(以下,有時記載為P3HB3HH)、聚(3-羥基丁酸酯-共聚-3-羥基戊酸酯)(以下,有時記載為P3HB3HV)、聚(3-羥基丁酸酯-共聚-3-羥基丙酸酯(以下,有時記載為P3HB3HP)。
除(1)式所示之3-羥基烷酸酯以外之其他羥基烷酸酯之例為(2)式所示之重複單元(式中,R 1為氫原子或C nH 2n+1所表示之烷基,n為1以上15以下之整數,m為2~10之整數)。
[-O-CHR 1-C mH 2m+1-CO-]          (2)
含有(1)式及(2)式之重複單元之聚合物B之例為聚(3-羥基丁酸酯-共聚-4-羥基丁酸酯)(例如下式(P3HB4HB))。
就提高熔點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聚合物B之重複單元至少含有(1)式所示之3-羥基烷酸酯中之3-羥基丁酸酯。
聚合物B較佳為含有相對於羥基烷酸酯之全部重複單元(100莫耳%)為50莫耳%以上之3-羥基丁酸酯之重複單元,更佳為含有70莫耳%以上之上述3-羥基丁酸酯之重複單元。
聚合物B可具有2種以上之酯之重複單元,例如亦可如上所述為具有2種重複單元之二元共聚物、具有3種重複單元之三元共聚物、及具有4種重複單元之四元共聚物。
例如,三元共聚物之例為聚(3-羥基丁酸酯-共聚-3-羥基戊酸酯-共聚-3-羥基己酸酯)(以下,有時記載為(P3HB3HV3HH))。
如上所述,聚合物B較佳為含有(1)式所示之3-羥基烷酸酯之重複單元中之3-羥基丁酸酯。相對於全部羥基烷酸酯之酯重複單元100莫耳,3-羥基丁酸酯之重複單元之比率XX較佳為90莫耳%以上,更佳為95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98.0莫耳%以上。
比率XX通常為100莫耳%以下,較佳為99.9莫耳%以下,較佳為99.8莫耳%以下。
共聚物之排列方式可為無規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中之任一方式。
聚合物B亦可具有除(1)式及(2)式以外之其他酯重複單元,但該其他酯重複單元之主鏈不含芳香族烴結構。即,聚合物B係脂肪族聚酯。但是,能夠於該其他酯重複單元之主鏈之碳上鍵結有具有芳香族烴基之基。
聚合物B中之重複單元之構成比可如L.Tripathi., M.C.Factories, 11, 44(2012)所記載,根據1H-NMR((1Hydrogen-Nuclear Magnetic-Resonance,一氫核磁共振)或13C-NMR(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碳-13核磁共振)等NMR測定結果進行計算而求出。
又,聚合物B亦可為聚(3-羥基烷酸酯)系聚合物之2種以上之聚合物之混合物。
聚合物B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可為1萬~100萬,較佳為2萬~80萬,更佳為3萬~60萬。藉由使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萬以上,能夠獲得衝擊強度及拉伸伸長率優異之成形體。又,藉由使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萬以下,烯烴系聚合物A中之分散性會變得良好。重量平均分子量可為40萬以下,可為30萬以下,可為20萬以下,亦可為10萬以下。再者,於本說明書中,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藉由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膠滲透層析法),使用標準聚苯乙烯作為分子量標準物質進行測定。
聚合物B為熱塑性樹脂,較適宜為結晶性。
按照JIS K7210-2014,於溫度190℃或170℃及負載2.16 kgf之條件下所測得之聚合物B之熔體質量流率(MFR(B))較佳為0.1 g/10分鐘以上,200 g/10分鐘以下。MFR(B)可為1 g/10分鐘以上,可為3 g/10分鐘以上,可為5 g/10分鐘以上,可為7 g/10分鐘以上,可為8 g/10分鐘以上,可為10 g/10分鐘以上,亦可為20 g/10分鐘以上。MFR(B)可為150 g/10分鐘以下,亦可為100 g/10分鐘以下。
聚合物B之熔點(Tm)為150℃以上,亦可為155℃以上、160℃以上、165℃以上、170℃以上或175℃以上。聚合物B之熔點(Tm)可為220℃以下,可為200℃以下,亦可為190℃以下。
聚合物B之熔點(Tm)係藉由依據JIS K7121之示差掃描熱量計(DSC)進行測定,求出基於結晶熔融之主峰之位置,由該主峰之位置測得。
聚(3-羥基烷酸酯)系聚合物可為微生物生產者,亦可為來源於由石油或植物原料衍生之化合物(例如環狀內酯等)者。
聚(3-羥基烷酸酯)系聚合物可如由微生物生產者般羥基烷酸酯之各重複單元僅由D體(R體)組成,亦可如由D體(R體)及L體(S體)之混合物衍生者般羥基烷酸酯之重複單元含有D體(R體)及L體(S體)兩者。
於由微生物生產之聚(3-羥基烷酸酯)系聚合物中,(1)式之重複單元可表示為下式。(BI-1)式中,n表示聚合度。 [化7]
並且,例如,由微生物生產之聚(3-羥基丁酸酯)具有如下結構。(BI-2)式中,n表示聚合度。 [化8]
又,由微生物生產之聚(3-羥基丁酸酯-共聚-3-羥基己酸酯)具有如下結構。(BI-3)式中,m及n表示聚合度。 [化9]
又,由微生物生產之聚(3-羥基丁酸酯-共聚-4-羥基丁酸酯)具有如下結構。(BI-4)式中,m及n表示聚合度。 [化10]
聚合物B可具有生物降解性。
例如,聚(3-羥基烷酸酯)系聚合物可藉由將來源於豚鼠氣單胞菌(Aeromonascaviae)之PHA(Phytohemagglutinin,植物血球凝集素)合成酶基因導入至真養產鹼桿菌(Alcaligenes eutrophus)所得之真養產鹼桿菌AC32株(基於布達佩斯條約之國際寄存,國際寄存當局:獨立行政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專利生物寄存中心(日本茨城縣築波市東1-1-1中央第6),原寄存日:1996年8月12日,1997年8月7日移交,寄存編號FERMBP-6038(自原寄存FERMP-15786移交))(J.Bacteriol., 179, 4821(1997))等微生物而製造。
(化合物C) 化合物C滿足以下要件1。 要件1:於將聚合物B於溫度210℃及負載2.16 kgf之條件下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B),且, 將相對於聚合物B與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包含0.5質量份之化合物C之混合物X於溫度210℃、負載2.16 kgf下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X)時,MFR(X)/MFR(B)為2.0以下。
MFR(X)/MFR(B)可為1.5以下,可為1.0以下,可為0.9以下,亦可為0.8以下。
MFR(X)/MFR(B)係根據每一個化合物C之種類而確定之值。又,MFR(X)/MFR(B)除了可能根據化合物C之種類而發生變化以外,亦可能根據聚合物B而發生變化。
MFR(X)及MFR(B)係於遮斷所有光之圓筒內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圓筒內之滯留時間可設為5分鐘。
化合物C可為MFR(X)/MFR(B)為2.0以下之單一化合物,亦可為MFR(X)/MFR(B)為2.0以下之2種以上之化合物之混合物。
若聚合物B因化合物C之添加而發生劣化,則MFR(X)大於MFR(B)。若聚合物B之劣化因化合物C之添加而得以抑制,則MFR(X)小於MFR(B)。即,所謂MFR(X)/MFR(B)為2.0以下,意指化合物C係不易較大程度上引起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B因加熱而劣化之化合物。
又,所謂MFR(X)/MFR(B)為0.8以下,意指化合物C係能夠充分抑制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B因加熱而劣化之化合物。
各化合物C之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000以下。
化合物C並無特別限定,只要為滿足上述MFR(X)/MFR(B)之化合物即可,較佳可為芳香族化合物或脂肪族化合物。化合物C例如係選自1種或複數種芳香族化合物、1種或複數種脂肪族化合物、以及1種或複數種芳香族化合物與1種或複數種脂肪族化合物之組合。
(芳香族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包括未經取代之化合物、單取代化合物、雙取代化合物及三取代以上之多取代化合物等,作為單取代化合物及雙取代化合物,可例舉:烷基苯系化合物、異烷基苯系化合物、酚類化合物、苄醇系化合物、苯甲醚系化合物、羰基苯系化合物、苯胺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硝基苯系化合物、苯乙烯系化合物、水楊酸系化合物、甲苯胺系化合物等,作為芳香族多環化合物、可例舉:聯苯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三苯甲烷系化合物、酚酞系化合物等,該等單取代化合物、雙取代化合物及三取代以上之多取代化合物亦可形成多環或縮合環結構。
將芳香族化合物之例示於以下。
<烷基苯系化合物、異烷基苯系化合物> 甲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乙苯、異丙苯、對異丙苯。
<酚類化合物> 苯酚、二丁基羥基甲苯、雙酚A、鄰甲酚、間甲酚、對甲酚、雌二醇、丁香油酚、三羥基苯、甲氧基苯酚、三硝基苯酚、酚酞、5-羥色胺、4-(2-胺基乙基)苯-1,2-二醇、4-[1-羥基-2-(甲胺基)乙基]苯-1,2-二醇、2-異丙基-5-甲基苯酚系化合物、4-羥基苯丙胺酸、己烯雌酚、L-3,4-二羥基苯丙胺酸、2-羥基苯甲酸甲酯、異丙酚系化合物、水楊酸系化合物。
<酚類抗氧化劑> 1,3,5-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1,3,5-三𠯤-2,4,6(1H,3H,5H)-三酮(Adekastab AO-20)、 4,4',4",-(1-甲基丙醯胺-3-亞基)三(6-第三丁基-間甲酚)(Adekastab AO-30)、 6,6'-二-第三丁基-4,4'-亞丁基二間甲酚(AO-40)(C101)、 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Adekastab AO-60)(Irganox1010)、 3,9-雙[2-[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Adekastab AO-80)、 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均三甲苯(C103)(Adekastab AO-80)、 2,2'-亞甲基雙[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Adekastab LA-31RG)、 2-(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5-(己氧基)苯酚(Adekastab LA-46)、 6,6',6"-(1,3,5-三𠯤-2,4,6-三基)三(3-己氧基-2-甲基苯酚)、 2,2'-亞甲基雙(6-環己基-對甲酚)、 N,N'-(己烷-1,6-二基)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胺)、 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均三甲苯、 2,2',6,6'-四-第三丁基-4,4'-二羥基聯苯、加爾萬氧基自由基、 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草醯基雙(氮二基)]雙(乙烷-2,1-二酯)、 4-(己氧基)-2,3,6-三甲基苯酚、 2-甲基-4,6-雙[(正辛硫基)甲基]苯酚、 2,5-二-第三戊基對苯二酚、2,4-雙[(十二烷基硫代)甲基]-6-甲基苯酚、 6-第三丁基-2,4-二甲苯酚、 3,6-二羥基苯并降𦯉烷、 2,6-二-第三丁基-4-甲氧基苯酚、2,6-二-第三丁基苯酚、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十六烷基酯、 4,4'-硫代雙(6-第三丁基-間甲酚)(C102)、 2,5-雙(1,1,3,3-四甲基丁基)對苯二酚、4,4'-亞丁基雙(6-第三丁基-間甲酚)、 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 雙[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酸]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3,9-二基雙(2-甲基丙烷-2,1-二酯)(Sumilizer GA80)、 2,2'-亞甲基雙[6-(1-甲基環己基)-對甲酚]、 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甲酯、 1,3,5-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1,3,5-三𠯤-2,4,6(1H,3H,5H)-三酮、 4-[[4,6-雙(正辛硫基)-1,3,5-三𠯤-2-基]胺基]-2,6-二-第三丁基苯酚、 2,6-二-第三丁基-4-乙基苯酚、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甲酯、 三乙二醇雙[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 2,4,6-三(2,4-二羥基苯)-1,3,5-三𠯤、 3,3',5,5'-四-第三丁基-4,4'-芪醌、 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膦酸二乙酯、4,6-二-第三丁基間苯二酚、 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N'-[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基]丙醯肼、4,4'-二羥基-3,3',5,5'-四異丙基聯苯、 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2,2'-亞甲基雙(6-第三丁基-4-乙基苯酚)、 2,5-二-第三丁基對苯二酚、 丙烯酸2-第三丁基-6-(3-第三丁基-2-羥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酯(Sumilizer GM)、 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 2-巰基苯并咪唑、 丙烯酸1'-羥基[2,2'-亞乙基雙[4,6-雙(1,1-二甲基丙基)苯]]-1-酯(Sumilizer GS)、 2,2'-亞甲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Sumilizer MDP-S)、 4,4'-硫代雙(6-第三丁基-間甲酚)(Sumilizer WX-R)。 (UVA) 2-羥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Sumisorb130)、 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Sumisorb200)、 2-[2-羥基-3-(3,4,5,6-四氫酞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Sumisorb250)、 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苯并三唑(Sumisorb340)、 2-(2H-苯并三唑-2-基)-4,6-雙(1,1-二甲基丙基)苯酚(Sumisorb350)、 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2,4-二-第三丁基苯酯(Sumisorb400)(C100)、 2-(5-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TinuvinPS)、 C7-C9-烷基-3-[3-(2H-苯并三唑-2-基)-5-(1,1-二甲基乙基)-4-羥基苯基]丙醚(Tinuvin99-2)、 布美三唑(Tinuvin326)、 2-[2-羥基-3,5-雙(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2H-苯并三唑(Tinuvin900)、 2-(2H-苯并三唑-2-基)-6-(1-甲基-1-苯基乙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Tinuvin928)、 2-[4-([2-羥基-3-十二烷氧基丙基]氧基)-2-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Tinuvin400)、 2-[4-([2-羥基-3-十三烷氧基丙基]氧基)-2-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Tinuvin400)、 2-[[3,5-雙(1,1-二甲基乙基)-4-羥基苯基]甲基]-2-丁基丙二酸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Tinuvin144)、 2,2'-硫代二乙基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Irganox1035)、 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氫化肉桂酸辛酯(Irganox1135)、 2,4-雙[(十二烷基硫代)甲基]-6-甲基苯酚(Irganox1726) 4-羥基苯甲酸苯酯、 2,6-二(第三丁基)-4-(甲氧基羰基)苯酚、 3,5-二-第三丁基苯酚、 3,3',5,5'-四-第三丁基-2,2'-二羥基聯苯、 2,6-二異丙基苯酚、 2,4,6-三第三丁基苯酚、 異三聚氰酸三(4-第三丁基-3-羥基-2,6-二甲基苄基)酯、 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2-基]-5-(辛氧基)苯酚、 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2-基]-5-(異辛氧基)苯酚、 2,4-二-第三戊基苯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 單(二-三)(α-甲基苄基)苯酚(ANTAGE SP)、 二甲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鋅(ACCEL PZ)、 二乙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鋅(ACCEL EZ)、 二丁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鋅(II) (ACCEL EZ)、 4-苯氧苯酚、 4,4'-二羥基二苯醚、 4-(4-羥基苯氧基)苯甲酸、 DL-酪胺酸、 2-[(二苯基氧次膦基)甲基]苯酚、 2,5-二羥基苯基(二苯基)氧化膦。
<胺系化合物> N,N'-二第二丁基-1,4-苯二胺、 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1,4-苯二胺、 4,4'-雙(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 4-異丙基胺基二苯胺、 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氫喹啉、 N-苯基-1-萘胺、 N,N'-二苯基-1,4-苯二胺、 N,N'-二-2-萘基-1,4-苯二胺、 N,N'-1,3-伸苯基二馬來醯亞胺、 癸烷二酸1-甲基-10-(1,2,2,6,6-五甲基-4-哌啶酯)、 聚[[6-[(1,1,3,3-四甲基丁基)胺基]-1,3,5-三𠯤-2,4-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亞胺基]-己烷-1,6-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亞胺基]、 6-(2-苯并三唑基)-4-第三辛基-6'-第三丁基-4'-甲基-2,2'-亞甲基雙酚(JAST-500)、 二苯胺與2,4,4-三甲基戊烯之反應產物(ANTAGELDA)、 聚(2,2,4-三甲基-1,2-二氫喹啉)、 2,2'-(1,4-伸苯基)雙(4H-3,1-苯并㗁𠯤-4-酮)。
<磷系化合物> 亞磷酸三對甲苯酯、 亞磷酸三苯酯、 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Irgafos168)、 3,9-雙(2,4-二-第三丁基苯氧基)-2,4,8,10-四氧雜-3,9-二磷雜螺[5.5]十一烷、 亞磷酸三鄰甲苯酯、 2-第三丁基-6-甲基-4-{3-[(2,4,8,10-四-第三丁基二苯并[d,f][1,3,2]二氧雜磷雜環庚烯-6-基)氧基]丙基}苯酚(SumilizerGP)、 3,9-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氧基)-2,4,8,10-四氧雜-3,9-二磷雜螺[5.5]十一烷(Adekastab PEP-36)、 2,4,8,10-四-第三丁基-6-[(2-乙基己烷-1-基)氧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磷雜八環(Adekastab HP-10)、 亞磷酸三(壬基苯酯)(Adekastab 1178)、 四烷基(C12-15)-4,4'-亞異丙基二苯基二亞磷酸酯(Adekastab 1500)、 亞磷酸二苯酯(2-乙基己基)酯(Adekastab C)、 亞磷酸二苯酯異癸酯(Adekastab 134A)、 亞磷酸三甲苯酯(JP-3CP)、 亞磷酸三月桂酯(JP-312L)、 亞磷酸三(十三烷基)酯(JP-333E)、 亞磷酸二苯酯單(十三烷基)酯(JPM-313)、 四苯基二丙二醇二亞磷酸酯(JPP-100)、 4,4'-亞丁基雙(3-甲基-6-第三丁基苯基二-十三烷基亞磷酸酯)(JPH-1200)、 雙(十三烷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JPP-88-1)、 雙(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JPP-88-2)、 雙(癸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JPE-10)、 亞磷酸三硬脂酯(JP-318E)、 氫化雙酚A-季戊四醇亞磷酸酯聚合物(JPH-3800)、 三苯基膦(JC-263)。
(脂肪族化合物) 脂肪族化合物係非環式或環式烷基系化合物,可含有雜原子,亦可為飽和或不飽和。至於上述脂肪族化合物,例如可例舉:磷酸系化合物、胺系化合物、有機硫化合物等。
將上述脂肪族化合物之例示於以下。 <硫系化合物> 二乙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鎳、 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 3,3'-硫代二丙酸二-十二烷基酯、 3,3'-硫代二丙酸二-十四烷基酯(SumilizerTP-M)、 二丁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鎳(II)、 3,3'-硫代二丙酸二-十三烷基酯(Adekastab AO-503)、 雙[3-(十二烷硫基)丙酸2,2-雙[[3-(十二烷硫基)-1-氧代丙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Sumilizer TP-D)。
<胺系化合物> 琥珀酸二甲酯-1-(2羥乙基)-4-羥基-2,2,6,6-四甲基-4-哌啶縮聚物(Tinuvin111FDL)、 N,N',4,7-四{4,6-雙[N-丁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胺基]-1,3,5-三𠯤-2-基}-4,7-二氮雜癸烷-1,10-二胺(Tinuvin111FDL)、 雙[2,2,6,6-四甲基-1-(辛氧基)哌啶-4-基]癸二酸酯(Tinuvin123)、 2,4-雙[N-丁基-N-(1-環己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胺基]-6-(2-羥乙基胺基)-1,3,5-三𠯤(Tinuvin152)、 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Tinuvin770DF)、 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Tinuvin292)、 1,2,3,4-丁烷四羧酸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Adekastab LA-52)、 雙(1,2,2,6,6-五甲基哌啶-4-基)=3,4-雙{[(1,2,2,6,6-五甲基哌啶-4-基)氧基]羰基}己二酸酯(Adekastab LA-57)、 碳酸=雙(2,2,6,6-四甲基-1-十一烷氧基哌啶-4-酯)(Adekastab LA-81)、 甲基丙烯酸1,2,2,6,6-五甲基-4-哌啶酯(Adekastab LA-82)、 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4-哌啶酯(Adekastab LA-87)、 2,2,6,6-四甲基-4-哌啶基硬脂酸酯(Adekastab LA-40MP)。
<磷酸系化合物> 亞磷酸三辛酯、 亞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 亞磷酸三異癸酯、 亞磷酸三油酯、 亞磷酸三己酯、 亞磷酸三丁酯、 亞磷酸三(1,1,1,3,3,3-六氟-2-丙基)酯、 3,9-雙十八烷-1-基-2,4,8,10-四氧雜-3,9-二磷雜螺[5.5]十一烷。
(化合物C中尤其適宜之化合物) 化合物C適宜自(C1)式所表示之化合物中選擇。
Ph 1-X-(Ph 2) a(C1) 其中,a為1或2,Ph 1係由(C2)式表示, [化11]
R 1獨立地選自由除t-Bu基以外之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h為1~3之整數,i為1~3之整數,j為0~3之整數,h+i+j為5以下,於至少1個OH基之鄰位必定存在1個以上之t-Bu基, Ph 2係由(C3)式表示, [化12]
m為0~3之整數,n為0~3之整數,p為0~3之整數,m+n+p為5以下,R 7獨立地選自由除t-Bu基以外之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 X係選自由-O-C(=O)-、-(O=)C-O-、-C(R 8) 2-、-S-、-O-、構成環之碳數為6~14之二價或三價芳香族烴基、及下述式所組成之群, [化13] R 8獨立地選自由氫原子及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且 結構式中之*表示鍵結鍵。
(C2)式中, 至少1個OH基可配置於相對於與X鍵結之鍵結鍵而為對位之位置。h可為1或2。
於OH基之鄰位可存在1個或2個t-Bu基。i可為1或2。
j可為0或1。h+i+j可為5以下、4以下、3以下、3。
(C3)式中, 於m=1以上之情形時,適宜於至少1個OH基之鄰位存在1個或2個t-Bu基。於m=1以上之情形時,至少1個OH基可配置於相對於與X鍵結之鍵結鍵而為對位之位置。m可為1亦可為2。m+n+p可為5以下、4以下、3以下、3。
於m=0之情形時,n可為1以上,亦可為2以上。於m=0之情形時,可於相對於與X鍵結之鍵結鍵而為對位之位置存在至少1個t-Bu基。n可為2。m+n+p可為5以下、4以下、3以下、2以下、2。
(X) 於(C3)式之m=0之情形時,X較適宜為-O-C(=O)-及-(O=)C-O-中之-(O=)C-O-。
於作為X之芳香族烴基中,可於構成環之碳原子鍵結有氫原子或烴基。與構成環之碳原子鍵結之烴基之碳數可為1~5。芳香族烴基之構成環之碳數可為6,於此情形時,a=2,且可於X之苯環之構成環之1位之碳原子鍵結有(C2)之鍵結鍵,可於3位及5位之碳原子鍵結有(C2)及(C3)之鍵結鍵。
以下為(C1)式之化合物之例。 [化14] 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2,4-二-第三丁基苯酯(sumisorb 400)
[化15] 4,4'-亞丁基雙(6-第三丁基-間甲酚)
[化16] 4,4'-硫代雙(6-第三丁基1-間甲酚)
[化17] 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均三甲苯
[化18] Sumilizer GP(C104)
(化合物C為2種化合物之混合物之情形) 於組合物包含2種以上之化合物C之情形時,組合物可包含MFR(X)/MFR(B)為0.8以下之第1化合物(可為單數亦可為複數)、及MFR(X)/MFR(B)超過0.8且為1.0以下之第2化合物(可為單數亦可為複數)。
第1化合物之例為(C1)式所表示之化合物。
第2化合物之例為Sumilizer GM、Sumirizer GS、Sumilizer GA80、Irganox1010、SumilizerGP、Sumilizer TP-D、Sumilizer TP-M、Irgafos168、CARBOSISTA TCC-NP(環狀碳二醯亞胺)。
使用2種以上之第2化合物亦較為適宜,此種組合之例為Sumilizer GA80與Sumilizer TP-D之組合、Irganox1010與Sumilizer TP-D之組合。
(MFR(X)/MFR(B)超過2.0之化合物C') 組合物適宜不含MFR(X)/MFR(B)超過2.0、超過1.5、或超過1.0之化合物C'。
<烯烴系聚合物A> 所謂烯烴系聚合物A係含有50質量%以上之源自碳原子數2以上10以下之烯烴之結構單元的聚合物(其中,將烯烴系聚合物之總量設為100質量%)。碳原子數2以上10以下之烯烴之例為乙烯、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
烯烴系聚合物A亦可含有源自除碳原子數2以上10以下之烯烴以外之單體的結構單元。除碳原子數2以上10以下之烯烴以外之單體之例為: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系單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不飽和羧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不飽和羧酸酯;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化合物;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異戊二烯)等共軛二烯;及二環戊二烯、5-亞乙基-2-降𦯉烯等非共軛二烯。
烯烴系聚合物A可為選自由乙烯系聚合物、丙烯系聚合物、及丁烯系聚合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亦可為該等中之任意2種以上之組合。
所謂乙烯系共聚物係含有50質量%以上之源自乙烯之結構單元的聚合物,其例為乙烯均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及乙烯-1-丁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系共聚物亦可為2種以上之乙烯系共聚物之組合。
所謂丙烯系共聚物係含有50質量%以上之源自丙烯之結構單元的聚合物,其例為丙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1-己烯共聚物、丙烯-1-辛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己烯共聚物、及丙烯-乙烯-1-辛烯共聚物。丙烯系共聚物亦可為2種以上之丙烯系共聚物之組合。較適宜為烯烴系聚合物A為丙烯系共聚物。
所謂丁烯系共聚物係含有50質量%以上之源自1-丁烯之結構單元的聚合物,其例為1-丁烯均聚物、1-丁烯-乙烯共聚物、1-丁烯-丙烯共聚物、1-丁烯-1-己烯共聚物、1-丁烯-1-辛烯共聚物、1-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1-丁烯-乙烯-1-己烯共聚物、1-丁烯-乙烯-1-辛烯共聚物、1-丁烯-丙烯-1-己烯共聚物、及1-丁烯-丙烯-1-辛烯共聚物。丁烯系共聚物亦可為2種以上之丁烯系共聚物之組合。
上述烯烴系聚合物A可藉由使用公知之聚合用觸媒之公知之聚合方法來製造。
按照JIS K7210-2014,於溫度230℃或190℃、負載2.16 kgf之條件下所測得之烯烴系聚合物A之熔體質量流率(MFR)較佳為0.1 g/10分鐘以上200 g/10分鐘以下。
(添加劑)
組合物亦可視需要含有添加劑。作為添加劑,可為選自由穩定劑、防菌劑、防黴劑、分散劑、塑化劑、阻燃劑、黏著賦予劑、著色劑、金屬粉末、有機粉末、無機纖維、有機纖維、有機及無機之複合纖維、無機晶鬚、及填充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穩定劑之例為選自由潤滑劑、防老化劑、熱穩定劑、耐光劑、耐候劑、金屬減活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及銅毒抑制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耐光劑之例為受阻胺系耐光劑。
著色劑之例為選自由氧化鈦、碳黑及有機顏料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金屬粉末之例為鐵氧體。
有機粉末之例為蛋白質。無機纖維之例為玻璃纖維及金屬纖維。有機纖維之例為碳纖維及芳香族聚醯胺纖維。無機晶鬚之例為鈦酸鉀晶鬚。
填充劑之例為選自由玻璃珠、玻璃氣球、玻璃鱗片、石綿、雲母、碳酸鈣、滑石、矽石、矽酸鈣、水滑石、高嶺土、矽藻土、石墨、浮石、硬橡膠粉、棉絨、軟木粉、硫酸鋇、氟樹脂、纖維素粉、及木粉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組合物可僅含有1種上述添加劑,亦可含有2種以上之組合。
<組合物I之組成> 相對於聚合物B與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化合物C之含量為0.01~20質量份。化合物C之含量可為15質量份以下、10質量份以下、7質量份以下、5質量份以下、3質量份以下、2質量份以下、1質量份以下。
上述聚合物B於組合物I中可占超過50質量%,亦可占60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上。
聚合物B與化合物C之合計於組合物I整體中所占之比率可為50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上、95質量%以上。
組合物I亦可包含烯烴系聚合物A。烯烴系聚合物A可為組合物I之40質量%以下、30質量%以下、20質量%以下、10質量%以下。
於組合物I中,烯烴系聚合物A可形成分散相,聚合物B可形成連續相。分散相(島部)之平均圓相當徑可為10 nm~400 μm。
根據本實施方式之組合物I,藉由包含化合物C,例如彈性模數等機械特性優異。彈性模數之例為彎曲模數及拉伸彈性模數。其原因雖未明確,但認為原因如下:能夠藉由化合物C而抑制熔融混練時之脂肪族聚酯系樹脂之熱分解。
尤其若組合物I包含(C1)式所表示之化合物C,則效果較高。
(組合物II) 實施方式之組合物II包含聚烯烴系聚合物A、聚合物B、及化合物C。聚合物B係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
相對於聚合物A、上述聚合物B及上述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上述化合物C之含量為0.01~20質量份。
上述化合物C滿足以下要件1。
要件1:於將上述聚合物B於溫度210℃及負載2.16 kgf之條件下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B),且 將相對於上述聚合物B與上述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包含0.5質量份之上述化合物C之混合物X於溫度210℃、負載2.16 kgf下所測得的測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X)時,MFR(X)/MFR(B)為2.0以下。
即,本實施方式之組合物II與組合物I之不同之處在於組合物II必須包含聚烯烴系聚合物A,除此以外,組合物I中所說明之所有事項均可應用於組合物II。
以下,對組合物II與組合物I不同之處進行說明。
(烯烴系聚合物A) 於組合物II中,相對於烯烴系聚合物A與聚合物B之合計100質量份,烯烴系聚合物A之含量可超過50質量份。烯烴系聚合物A之含量亦可為60質量份以上、70質量份以上、80質量份以上、90質量份以上。
聚合物A與聚合物B與化合物C之合計於組合物II整體中所占之比率可為20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上。
上述聚合物A於組合物II中可占超過50質量%,亦可占60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上。
(化合物C) 與組合物I同樣地,適宜包含MFR(X)/MFR(B)為0.8以下之第1化合物C、及MFR(X)/MFR(B)超過0.8且為1.0以下之第2化合物C。
組合物II亦適宜不含MFR(X)/MFR(B)超過2.0、超過1.5、超過1.0超之化合物C'。
(效果) 根據本實施方式之組合物II,藉由包含化合物C,機械特性優異。機械特性之例為彎曲模數及拉伸伸長率。其原因雖未明確,但認為原因如下:藉由化合物C,於熔融混練時不僅能夠抑制脂肪族聚酯系樹脂之熱分解,亦能夠抑制烯烴系聚合物之熱分解。
於組合物II中,聚合物B可形成分散相,烯烴系聚合物A可形成連續相。分散相(島部)之平均圓相當徑可為10 nm~400 μm
(組合物之製造方法) 組合物I及II可藉由將各原料成分進行熔融混練而獲得。
混練溫度(混練機之設定溫度)較佳設為150~300℃,更佳設為170℃~280℃。亦可於210℃以上之溫度下進行加工。
組合物I可藉由將聚合物B、化合物C、及視需要添加之添加劑、烯烴系聚合物A等進行熔融混練而獲得。
組合物II可藉由一次性將烯烴系聚合物A、聚合物B、化合物C、及視需要添加之添加劑全部進行熔融混練而製造。
組合物II亦可藉由以下之第1步驟及其後之第2步驟來製造,第1步驟係首先將部分烯烴系聚合物A、全部聚合物B、部分或全部化合物C、及視需要添加之添加劑之一部分或全部進行熔融混練而製造預備組合物;第2步驟係將預備組合物、剩餘部分之烯烴系聚合物A、剩餘部分之化合物C、及視需要添加之添加劑之剩餘部分進行熔融混練。亦可於第1步驟中不添加任何烯烴系聚合物。
於組合物II之化合物C包含MFR(X)/MFR(B)為0.8以下之化合物C之情形時,適宜將該化合物C添加至第1步驟。
於組合物II之化合物C包含MFR(X)/MFR(B)為0.8以下之第1化合物C與MFR(X)/MFR(B)超過0.8且為1.0以下之第2化合物C之混合物之情形時,可於第1步驟中將第1化合物C及第2化合物C全部添加,亦可於第1步驟中添加部分或全部第1化合物C,於第2步驟中添加部分或全部第2化合物C。
(組合物之成形體之製造方法) 可使用射出成形法、擠出成形法、真空成形法、壓空成形法、加壓成形法、發泡成形法、吹塑成形法、旋轉成形法等公知之樹脂之成形方法,而獲得具有所需形狀之上述組合物之成形體。
又,可使上述組合物與其他樹脂、金屬、紙、皮革等其他材料貼合,而獲得多層構造體。
可於本發明之組合物之成形體之表面實施表面處理。作為表面處理之方法,可例舉壓紋處理、電暈放電處理、火焰處理、電漿處理、臭氧處理等方法。
上述組合物可廣泛用作樹脂材料。
作為本發明之組合物之用途,可例舉:纖維材料、室外構件、傢俱及室內裝飾構件、家電構件、玩具構件、園藝構件、汽車構件、包裝材料。作為纖維材料,例如可例舉:衣物用織物構件、室內裝飾用織物構件、工業用纖維構件等;作為室外構件,例如可例舉:汽車棚構件、圍欄(fence)構件、門構件、門柱構件、支柱(post)構件、自行車棚構件、蓋板(deck)構件、陽光房構件、屋頂構件、露台(terrace)構件、扶手構件、遮陽(shade)構件、雨篷(awning)構件等;作為傢俱及室內裝飾構件,例如可例舉:沙發構件、桌子構件、椅子構件、床構件、衣櫃構件、櫥櫃(cabinet)構件、梳妝台構件等;作為家電構件,例如可例舉:鐘錶用構件、行動電話構件、白色家電構件等;作為玩具構件,例如可例舉:塑膠模型(plastic mode)構件、立體模型(diorama)構件、視訊遊戲本體構件等;作為園藝構件,例如可例舉:花盆(planter)構件、花瓶構件、種植盆用構件等;作為汽車構件,例如可例舉:保險桿材料、儀錶面板材料、安全氣囊罩材料等;作為包裝材料,例如可例舉:食品用包裝材料、纖維用包裝材料、雜貨用包裝材料等。進而,作為其他用途,例如可例舉:顯示器用構件、辦公自動化(OA)用機器構件、醫療用構件、排水盤、化妝品(toiletry)構件、瓶子、容器、除雪用品構件、各種建築用構件等。 實施例
以下,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使用之烯烴系聚合物A、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B、化合物C示於以下。
(1)聚合物A (A-1)丙烯均聚物 MFR(230℃、2.16 kg負載):7 g/10分鐘 熔點(Tm):163℃
(2)聚合物B (B-1)聚(3-羥基丁酸酯-共聚-3-羥基己酸酯) 結構式:(BI-3)式 共聚單體(3HH)成分之含量(莫耳%):0.4莫耳% 重量平均分子量(Mw):397800 MFR(190℃、2.16 kg負載):8 g/10分鐘 MFR(B-1)(210℃、2.16 kg負載):171 g/10分鐘 熔點(Tm):175℃
(3)化合物C (C-1)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2,4-二-第三丁基苯酯 (商品名)Sumisorb 400:Sumika Chemtex公司製造 Cas No:4221-80-1 分子量:438 MFR(X)(210℃、2.16 kg負載):104.9 g/10分鐘 MFR(X)/MFR(B-1):0.61
(C-2)雙[3-(十二烷硫基)丙酸2,2-雙[[3-(十二烷硫基)-1-氧代丙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 (商品名)Sumilizer TP-D:住友化學公司製造 Cas No:29598-76-3 分子量:1162 MFR(X)(210℃、2.16 kg負載):146.4 g/10分鐘 MFR(X)/MFR(B-1):0.86
(C-3)2-[1-(2-羥基-3,5-二-第三戊基苯基)乙基]-4,6-二-第三戊基苯基丙烯酸酯 (商品名)Sumilizer GS:住友化學公司製造 Cas No:123968-25-2 分子量:549 MFR(X)(210℃、2.16 kg負載):162.2 g/10分鐘 MFR(X)/MFR(B-1):0.95
(C-4)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 (商品名)Irganox 1010:BASF JAPAN公司製造 Cas No:6683-19-8 分子量:1178 MFR(X)(210℃、2.16 kg負載):149.5 g/10分鐘 MFR(X)/MFR(B-1)v:0.87
(C-5)3,9-雙{2-[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 (商品名)Sumilizer GA-80:住友化學公司製造 Cas No:90498-90-1 分子量:741 MFR(X)(210℃、2.16 kg負載):153.8 g/10分鐘 MFR(X)/MFR(B-1):0.90
(C-6)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 (商品名)Tinuvin 770DF:BASF JAPAN公司製造 Cas No:52829-07-9 分子量:481 MFR(X)(210℃、2.16 kg負載):403.4 g/10分鐘 MFR(X)/MFR(B-1):2.36
各聚合物及組合物之物性係按照下述所示之方法進行測定。
(1)熔體質量流率(MFR,單位:g/10分鐘) 按照JIS K7210-2014所規定之方法進行測定。將測定溫度設為230℃或190℃,負載設為2.16 kg。待熔融混練之圓筒為金屬製,未對樹脂照射光。 上述MFR(X)係相對於聚合物B-1與化合物C-1~C-6中之任一者之合計100質量份包含0.5質量份之化合物C-1~C-6中之任一者的混合物X於溫度210℃、負載2.16 kgf下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 MFR(B-1)係聚合物B-1於溫度210℃及負載2.16 kgf之條件下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
(2)重量平均分子量(Mw) 基於凝膠滲透層析法(GPC)之測定結果,算出重量平均分子量(Mw)。於GPC之測定中,使用Waters公司製造之GPC-150C作為測定裝置,使用聚合物濃度0.05重量%之鄰二氯苯溶液,使用混合聚苯乙烯凝膠管柱(東曹(股)公司製造之PSKgelGMH6-HT)作為管柱,將測定溫度設為135℃。
(3)聚合物之熔點(Tm) 按照JIS K7121所規定之方法進行測定。於測定溫度為-50℃~200℃或-50℃~250℃、升溫速度為10℃/分鐘下進行測定。
(4)聚合物B之共聚單體成分之含量 共聚單體成分之含量係除3-羥基丁酸酯以外之其他重複單元(3-羥基己酸酯(3HH)或4-羥基丁酸酯(4HB))相對於聚合物B之羥基烷酸酯之全部酯重複單元之數量的莫耳比。
共聚單體成分之含量係藉由使用L.Tripathi., M.C.Factories, 11, 44(2012)中所記載之1H-NMR光譜之方法而求出。 [測定條件] 機種:Bruker AVANCE600 探針:10 mm冷凍探針 測定溫度:135℃ 脈衝重複時間:1秒鐘 脈衝寬度:45° 累計次數:700次 磁場強度:600 MHz
(5)拉伸伸長率(UE) 使用東洋機械金屬製造之S130III型射出成形機,於成形溫度220℃、模具溫度50℃下進行射出成形,而獲得厚2 mm之拉伸試片。於該試片之中央部,在該試片之長度方向上隔開25 mm之間隔,沿著該試片之寬度方向,以跨越整個寬度之方式標記2根平行之標線之後,利用拉伸試驗機,於溫度23℃、拉伸速度50 mm/分鐘下,沿著該試片之長度方向進行拉伸,直至該試片斷裂。算出以該試片斷裂時之標線間距離相對於初期之標線間距離(25 mm)之比率而定義之拉伸伸長率(單位:%)。
(6)彎曲模數(FM) 使用東洋機械金屬製造之S130III型射出成形機,於成形溫度220℃、模具溫度50℃下進行射出成形,而獲得厚4 mm、寬10 mm、長80 mm之大小之彎曲試片。測定條件係按照JIS-K-7171,測定23℃下之彎曲模數(單位:MPa)。
(7)拉伸彈性模數 使用東洋機械金屬製造之S130III型射出成形機,於成形溫度220℃、模具溫度50℃下進行射出成形,而獲得厚2 mm之拉伸試片。利用拉伸試驗機,於溫度23℃、拉伸速度50 mm/分鐘下,將該試片沿著長度方向進行拉伸。測定條件係按照JIS-K-7139,根據拉伸比例限度內之拉伸應力與對應於該拉伸應力之應變之比,測定拉伸彈性模數(單位:MPa)。
(實施例A;組合物I) (實施例A1) 將99.9質量%之聚合物(B-1)與0.1質量%之化合物(C-1)加以混合,使用15 mm之雙螺旋擠出機KZW15-45MG(Technovel製造),於圓筒設定溫度:165℃、螺桿轉速:500 rpm、擠出量:約4 kg/小時之條件下進行熔融混練,而獲得樹脂組合物(Q-1)。
(實施例A2) 除了將聚合物(B-1)設為99.5質量%,將化合物(C-1)設為0.5質量%以外,與實施例A1同樣地獲得樹脂組合物(Q-1)。
(實施例A3) 除了將聚合物(B-1)設為99質量%,將化合物(C-1)設為1質量%以外,與實施例A1同樣地獲得樹脂組合物(Q-1)。
(比較例A1) 除了將聚合物(B-1)設為100質量%,且不添加化合物(C-1)以外,與實施例A1同樣地獲得樹脂組合物(Q-1)。
測定所獲得之樹脂組合物之拉伸彈性模數及彎曲模數。將結果示於表1。
[表1]
表1 實施例A1 實施例A2 實施例A3 比較例A1
組合物 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B 種類 B-1 B-1 B-1 B-1
質量% 99.9 99.5 99 100
化合物C 種類 C-1 C-1 C-1 -
質量% 0.1 0.5 1 0
組合物之評估 拉伸彈性模數 MPa 2650.1 2739.5 2726.2 2499.5
(實施例B;組合物II) (實施例B1) 第1步驟:將18.8質量%之聚合物(A-1)、80.0質量%之聚合物(B-1)、1.0質量%之化合物(C-1及0.2質量%之化合物(C-2)加以混合,使用15 mm之雙螺旋擠出機KZW15-45MG(Technovel製造),於圓筒設定溫度:215℃、螺桿轉速:500 rpm、擠出量:約4 kg/小時之條件下進行熔融混練,而獲得樹脂組合物(Q-1)。
第2步驟:將樹脂組合物(Q-1)6.25質量%與93.75質量%之聚合物(A-1)加以混合,使用15 mm之雙螺旋擠出機KZW15-45MG(Technovel製造),於圓筒設定溫度:215℃、螺桿轉速:500 rpm、擠出量:約4 kg/小時之條件下進行熔融混練,而獲得組合物。對上述組合物之拉伸伸長率(UE)及彎曲模數(FM)進行評估。
(實施例B2) 於第2步驟中,除了將樹脂組合物(Q-1)6.25質量%、93.75質量%之聚合物(A-1)、及0.3質量份之化合物(C-3)加以混合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
(實施例B3) 於第2步驟中,除了將樹脂組合物(Q-1)6.25質量%、93.75質量%之聚合物(A-1)、0.3質量份之化合物(C-3)、0.9質量份之化合物(C-2)、及0.3質量份之化合物(C-4)加以混合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
(比較例B1) 第1步驟:將18.8質量%之聚合物(A-1)與81.2質量%之聚合物(B-1)加以混合,使用15 mm之雙螺旋擠出機KZW15-45MG(Technovel製造),於圓筒設定溫度:215℃、螺桿轉速:500 rpm、擠出量:約4 kg/小時之條件下進行熔融混練,而獲得樹脂組合物(Q-3)。
第2步驟:除了將樹脂組合物(Q-3)6.25質量%與93.75質量%之聚合物(A-1)加以混合以外,與實施例B1相同。
(比較例B2) 第1步驟:將19.0質量%之聚合物(A-1)、80.0質量%之聚合物(B-1)、及1.0質量%之成分(C-6)加以混合,使用15 mm之雙螺旋擠出機KZW15-45MG(Technovel製造),於圓筒設定溫度:215℃、螺桿轉速:500 rpm、擠出量:約4 kg/小時之條件下進行熔融混練,而獲得樹脂組合物(Q-4)。
第2步驟:除了將樹脂組合物(Q-4)6.25質量%與93.75質量%之聚合物(A-1)加以混合以外,與實施例B1相同。
將各組合物之最終組成及評估結果示於表2。表2之MFR(X)係相對於聚合物B-1與化合物C-1~C-4中之任一者之合計100質量份包含0.5質量份之化合物C-1~C-4中之任一者的混合物X於溫度210℃、負載2.16 kgf下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 MFR(B-1)係聚合物B-1於溫度210℃及負載2.16 kgf之條件下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
[表2]
表2 實施例B1 實施例B2 實施例B3 比較例B1 比較例B2
組合物 烯烴系聚合物A 種類 A-1 A-1 A-1 A-1 A-1
質量% 94.925 94.641 93.536 95.000 94.9375
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B 種類 B-1 B-1 B-1 B-1 B-1
質量% 5.000 4.985 4.912 5.000 5
化合物C 種類 C-1 C-1 C-1    C-6
MFR(X)/MFR(B-1) 0.61 0.61 0.61    2.36
mass ppm 625 625 616    625
種類 C-2 C-2 C-2      
MFR(X)/MFR(B-1) 0.86 0.86 0.86      
mass ppm 125 125 9125      
種類    C-3 C-3      
MFR(X)/MFR(B-1)    0.95 0.95      
mass ppm    2991 2956      
種類       C-4      
MFR(X)/MFR(B-1)       0.87      
mass ppm       2956      
組合物之評估 拉伸伸長率(UE) % 739 293 352 186 125
彎曲模數(FM) MPa 1725 1908 1856 1323 1576

Claims (14)

  1. 一種組合物,其係包含聚合物B及化合物C者, 上述聚合物B係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 相對於上述聚合物B與上述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上述化合物C之含量為0.01~20質量份,且 上述化合物C滿足以下要件1: 要件1:於將上述聚合物B於溫度210℃及負載2.16 kgf之條件下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B),且 將相對於上述聚合物B與上述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包含0.5質量份之上述化合物C之混合物X於溫度210℃、負載2.16 kgf下所測得的測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X)時,MFR(X)/MFR(B)為2.0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上述要件1中之MFR(X)/MFR(B)為0.8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其中上述化合物C係選自(C1)式所表示之化合物, Ph 1-X-(Ph 2) a(C1) 其中,a為1或2,Ph 1係由(C2)式表示, [化1] R 1獨立地選自由除t-Bu基以外之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h為1~3之整數,i為1~3之整數,j為0~3之整數,h+i+j為5以下,於至少1個OH基之鄰位必定存在1個以上之t-Bu基, Ph 2係由(C3)式表示, [化2] m為0~3之整數,n為0~3之整數,p為0~3之整數,m+n+p為5以下,R 7獨立地選自由除t-Bu基以外之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 X係選自由-O-C(=O)-、-(O=)C-O-、-C(R 8) 2-、-S-、-O-、構成環之碳數為6~14之二價或三價芳香族烴基、及下述式所組成之群, [化3] R 8獨立地選自由氫原子及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且 結構式中之*表示鍵結鍵。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包含: MFR(X)/MFR(B)為0.8以下之第1化合物C、及 MFR(X)/MFR(B)超過0.8且為1.0以下之第2化合物C。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上述聚合物B占超過50質量%。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上述聚合物B係具有150℃以上之熔點之聚(3-羥基烷酸酯)系聚合物。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上述化合物C之分子量為5000以下。
  8. 一種組合物,其係包含聚烯烴系聚合物A、聚合物B、及化合物C者, 上述聚合物B係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 相對於上述聚合物A、上述聚合物B及上述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上述化合物C之含量為0.01~20質量份,且 上述化合物C滿足以下要件1: 要件1:於將上述聚合物B於溫度210℃及負載2.16 kgf之條件下所測得之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B),且 將相對於上述聚合物B與上述化合物C之合計100質量份包含0.5質量份之上述化合物C之混合物X於溫度210℃、負載2.16 kgf下所測得的熔體質量流率設為MFR(X)時,MFR(X)/MFR(B)為2.0以下。
  9. 如請求項8之組合物,其中上述要件1中之MFR(X)/MFR(B)為0.8以下。
  10. 如請求項8或9之組合物,其中上述化合物C係選自(C1)式所表示之化合物, Ph 1-X-(Ph 2) a(C1) 其中,a為1或2,Ph 1係由(C2)式表示, [化4] R 1獨立地選自由除t-Bu基以外之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h為1~3之整數,i為1~3之整數,j為0~3之整數,h+i+j為5以下,於至少1個OH基之鄰位必定存在1個以上之t-Bu基, Ph 2係由(C3)式表示, [化5] m為0~3之整數,n為0~3之整數,p為0~3之整數,m+n+p為5以下,R 7獨立地選自由除t-Bu基以外之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 X係選自由-O-C(=O)-、-(O=)C-O-、-C(R 8) 2-、-S-、-O-、構成環之碳數為6~14之二價或三價芳香族烴基、及下述式所組成之群, [化6] R 8獨立地選自由氫原子及碳數1~5之烷基所組成之群,且 結構式中之*表示鍵結鍵。
  11.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包含: MFR(X)/MFR(B)為0.8以下之第1化合物C、及 MFR(X)/MFR(B)超過0.8且為1.0以下之第2化合物C。
  12. 如請求項8至11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於將聚烯烴系聚合物A與聚合物B之合計設為100質量份時,該組合物包含上述烯烴系聚合物A超過50質量份。
  13. 如請求項8至12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上述聚合物B係具有150℃以上之熔點之聚(3-羥基烷酸酯)系聚合物。
  14. 如請求項8至1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上述化合物C之分子量為5000以下。
TW112117141A 2022-05-16 2023-05-09 組合物 TW2024029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80259 2022-05-16
JP2022080259A JP2023168885A (ja) 2022-05-16 2022-05-16 組成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2947A true TW202402947A (zh) 2024-01-16

Family

ID=88835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7141A TW202402947A (zh) 2022-05-16 2023-05-09 組合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68885A (zh)
TW (1) TW202402947A (zh)
WO (1) WO202322370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5818B (zh) * 2005-05-13 2011-06-22 株式会社钟化 生物降解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JP2011132438A (ja) * 2009-12-25 2011-07-07 Fujifilm Corp 成形材料、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気電子機器用筐体
JP2022124475A (ja) * 2021-02-15 2022-08-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68885A (ja) 2023-11-29
WO2023223702A1 (ja)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3535B2 (en) Polyester polymer compositions
JP2009209233A (ja) 生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CN117083334A (zh) 组合物
KR101823721B1 (ko) 전기·전자 부품 밀봉재용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조성물, 밀봉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TW202402947A (zh) 組合物
WO2015076560A1 (ko) 폴리유산/아크릴로니트릴-부타디엔-스타이렌 공중합체 얼로이 수지 조성물
KR20190062905A (ko) 충격강도가 개선된 친환경 폴리에스테르 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241665B2 (ja)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エラストマ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JP4010022B2 (ja)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400760A (zh) 組合物
KR101406908B1 (ko) 생분해성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의 제조방법
KR101362689B1 (ko) 생분해성 수지 조성물용 나이트라일계 가소제
WO2023223849A1 (ja) ペレット、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ペレットを用いた組成物/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ペレット製造用の組成物
JP2012131858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S59152951A (ja) ポリエステル型ブロツク共重合体組成物
WO2024080124A1 (ja) 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WO2023008381A1 (ja) 樹脂組成物
JP2006265459A (ja) 芳香族アミドブロック共重合体樹脂組成物
JP3345493B2 (ja) ポリエステル共重合体の製造法
US8492462B2 (en) Colour stable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
JP6846990B2 (ja) 均一延伸性を有するポリエチレンナフタレ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2005247982A (ja) 芳香族アミドブロック共重合体組成物
JPH11302513A (ja)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H02269118A (ja) 柔軟性ポリエステル−ポリエーテルエラストマ、組成物およびキーパッド
KR101401262B1 (ko) 생분해성 수지 조성물용 에테르-에스테르계 가소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