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7687A - 聚酯複合混纖紗及其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酯複合混纖紗及其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7687A
TW202227687A TW110138094A TW110138094A TW202227687A TW 202227687 A TW202227687 A TW 202227687A TW 110138094 A TW110138094 A TW 110138094A TW 110138094 A TW110138094 A TW 110138094A TW 202227687 A TW202227687 A TW 2022276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polyester filament
yarn
filament
mixed fi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8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饒波
王長沙
黃儒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7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768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28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for yar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4Yarns or threads having slubs, knops, spirals, loops, tufts, or other irregular or decorative effects, i.e. effect yar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6Cored or coated yarns or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聚酯複合混纖紗,該紗線由聚酯長絲A、B組成,且聚酯長絲B在聚酯長絲A外形成絲圈;所述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之間的絲長差為2~30%,所述聚酯長絲A的沸水收縮率比所述聚酯長絲B大3%以上;所述聚酯複合混纖紗經98℃沸水處理30分鐘後,所述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絲長差與處理前相比提高15~200%。本發明複合混纖紗蓬鬆性優異,卷裝退繞性良好,且經過沸水處理後織物的蓬鬆性也會進一步提高。

Description

聚酯複合混纖紗及其製備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聚酯複合混纖紗線及其製備方法,具體的,涉及一種卷裝退繞性良好又具有較高蓬鬆性的聚酯複合混纖紗。
複合混纖紗一般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一紗線通過一定的加工方式複合在一起而得到的一種全新的紗線,它除了兼具有兩種單一紗線各自的性能特徵外,同時還具有複合混纖紗線自身獨特的特徵,而且其對應的產品種類繁多,性能優良,深受市場的認可和消費者的青睞。
當前複合混纖紗的一大類重要用途是賦予合成纖維織物一定的仿棉效果,即通常所說的「棉感」。而要賦予合成纖維織物一定的仿棉效果,其中最不可忽視的一大特徵為紗線的蓬鬆性。傳統通過假撚變形加工得到的單一紗線由於受後期織造中的張力及織物結構的影響,其收縮能力有限,因此導致最終布面的蓬鬆感較弱,遠遠達不到仿棉效果。而目前通常用來提高織物蓬鬆效果的異收縮複合紗由於兩者的一步法收縮差過大,容易導致布面收縮劇烈,最終致使織物手感變硬從而使織物的仿棉效果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為了改善此問題,而採用降低織造密度的方法,則又會帶來織造效率降低以及生產成本增加等問題。
因此通過謀求複合紗的一定特殊結構以及兩者的異收縮特性來協同逐步提高織物的蓬鬆性,從而開發出高度仿棉效果的織物正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新途徑。
中國專利CN104278386A公開了一種具有偏心結構的假撚加彈複合絲。雖然採用了超喂率差的方法賦予複合紗一定的絲長差和絲圈結構,但由於產生的絲圈高度過低,因此最終在織物上體現出的蓬鬆感仍然較弱。
日本專利特開2007-197864公開了至少含有A、B聚酯長絲的混纖絲,其中聚酯長絲A為由不同聚合物形成的並列聚酯長絲,聚酯長絲B的長方向斷面可以是均一的也可以有粗細部。該混纖紗線可用於製得既具有良好伸縮彈性,又具有柔軟蓬鬆的手感的起絨織物。但是該混纖紗的絲長差只能限制在10%以內,過大後會造成紗線的卷裝退繞性不良等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卷裝退繞性良好且蓬鬆性優異的聚酯複合混纖紗,在較佳的技術方案中,該混纖紗還具有良好的彈性、染色後呈現自然濃淡條紋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解決方案: 聚酯複合混纖紗,由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組成,且聚酯長絲B在聚酯長絲A外形成絲圈。所述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之間的絲長差為2~30%,較佳10~30%;所述聚酯長絲A的沸水收縮率比所述聚酯長絲B大3%以上;所述聚酯複合混纖紗經98℃沸水處理30分鐘後,所述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絲長差與處理前相比提高15~200%。
所述聚酯長絲B的沸水收縮率較佳在10%以下;單絲纖度較佳0.5~1.2dtex。
所述聚酯複合混纖紗的交絡數較佳在100個/m以上,交絡強度較佳在80.0%以上。
所述絲圈的高度H與絲圈在聚酯長絲A上的跨度L的比值H/L為0.06~0.35。
所述聚酯長絲A較佳雙組份並列聚酯長絲,更佳PET/PET、PBT/PET或PTT/PET並列聚酯長絲。
所述聚酯長絲B較佳在長度方向上具有交替排列的多個粗纖段和細纖段,且粗纖段和細纖段的直徑之比在1.13以上。
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聚酯複合混纖紗的製備方法,首先將聚酯預取向絲B先通過熱輥進行外牽伸,然後再經熱板內牽伸、假撚後與聚酯牽伸絲A在交絡器內經空氣網絡複合,最後再經卷取得到複合混纖紗。
其中所述聚酯預取向絲B的超喂率為3~32%,在熱板上的內牽伸溫度為160~220℃,加工速度400~700m/分鐘。
本發明所述聚酯複合混纖紗中由聚酯長絲B形成的絲圈高度H和跨度L的比值較大,使得混纖紗的蓬鬆性優異;且聚酯長絲A、B之間存在沸水收縮率差,使得聚酯複合混纖紗經過沸水處理後,聚酯長絲A、B的絲長差變大,絲圈結構進一步變高(H/L的比值增大),織物的蓬鬆性也會進一步提高。另外,本發明所述的混纖紗的交絡強度較大,這樣能夠保證紗線在絲圈結構較高(H/L較高)的情況下仍具有較好的卷裝退繞性,從而保證紗線具有良好的織造性能。
本發明的聚酯複合混纖紗由兩種聚酯長絲A、B組成,且聚酯長絲B在聚酯長絲A外形成絲圈。所形成的絲圈的高度H與絲圈在聚酯長絲A上的跨度L的比值H/L的大小受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之間的絲長差的影響。所述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絲長差小,形成的絲圈就矮,H/L的值小;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絲長差大,能夠形成高絲圈,H/L的值就大。但是,當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絲長差小於2%時,此時兩種紗線基本上呈平行排列,絲圈極矮,導致最終在織物上體現的蓬鬆性較差;當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絲長差大於30%時,鞘紗大量環繞在芯紗周圍,並呈拱起露出狀態,絲圈結構過高,穩定性較差,且過高的絲圈也會導致紗線的卷裝退繞性變差,造成後續織造過程中布面上產生疵點,嚴重時造成斷絲。本發明較佳所述聚酯複合混纖紗中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之間的絲長差為4~28%,更佳10~28%,最佳14~24%。
除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絲長差外,複合混纖紗的交絡數對混纖紗中聚酯長絲B形成的絲圈高矮及複合混纖紗的蓬鬆也會產生影響。當交絡個數太少時,絲圈在芯紗上的跨度L值顯著增大,且絲圈高度H也會降低,從而導致H/L值顯著降低,因此最後在織物上體現出好的蓬鬆性效果較差。本發明較佳複合混纖紗的交絡數在100個/m以上,更佳120個/m以上。
所述混纖紗的交絡強度對其卷裝退繞性也有較大的影響。當混纖紗的交絡強度較弱時,紗線上的絲圈在張力(如織造張力)的作用下容易被解開,導致織造通過性變差,造成斷絲。因此,為了保證紗線在較高的絲圈條件下也能順利織造,即保證混纖紗的蓬鬆性的情況下也不影響其卷裝退繞性,較佳所述混纖紗的交絡強度在80.0%以上。
在綜合絲長差和交絡數對絲圈高矮以及蓬鬆性影響的基礎上,本發明較佳所述絲圈高度H與絲圈在聚酯長絲A上的跨度L的比值H/L為0.06~0.35。當H/L太小時,複合混纖紗的蓬鬆性差,所得織物表面緊實,手感不好;當H/L太大時,絲圈結構過高,蓬鬆穩定性較差,且即使混纖紗的交絡強度達到100%其卷裝退繞性也較差。本發明所述絲圈的高度H與絲圈在聚酯長絲A上的跨度L的比值H/L更佳0.10~0.30。
本發明的聚酯複合混纖紗除了具有良好的蓬鬆性之外,更主要的,在於所述聚酯複合混纖紗經過沸水處理後,所述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絲長差與處理前相比提高15~200%。即,熱水處理後的本發明聚酯複合混纖紗的蓬鬆性優於熱水處理前的聚酯複合混纖紗。
這是因為本發明的聚酯長絲A的沸水收縮率大於聚酯長絲B的沸水收縮率,且它們的差值在3%以上。聚酯纖維經過沸水處理後都會產生收縮,聚酯纖維的沸水收縮率越大,沸水處理後產生的收縮也越大。本發明通過限定聚酯預取向絲B在熱板上的內牽伸溫度和加工速度,降低了聚酯長絲B的沸水收縮率,使得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之間的沸水收縮率差增大,則沸水處理後由聚酯長絲A的收縮所帶來的附加的絲長差就越大,從而使得最終織物上的絲長差進一步增大,織物的蓬鬆性也進一步提高。兩種長絲的沸水收縮率差在3%以上,最終複合絲的絲長差可提高15~200%。本發明較佳兩種長絲的沸水收縮率差在7%以上。
為了進一步提高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之間的沸水收縮率差,本發明較佳聚酯長絲B的沸水收縮率在10%以內。
另外由於聚酯長絲B以絲圈的形式包繞在聚酯牽伸絲A的外部,因此其單絲纖度的大小對最終織物的手感和蓬鬆性也有影響。單絲纖度越低,聚酯複合混纖紗的手感及蓬鬆性也越好,但過低的單絲纖度會增加紡絲和絲加工的困難性。本發明較佳聚酯長絲B的單絲纖度為0.5~1.2dtex。
所述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可以為普通聚合物纖維,為了獲得特定的功能,也可以選擇異形纖維。比如,為了賦予聚酯複合混纖紗彈性,所述聚酯長絲A可以較佳雙組份並列聚酯長絲,更具體的可以較佳PET/PET、PBT/PET或PTT/PET並列聚酯長絲;為了賦予聚酯複合混纖紗染色後的自然濃淡條紋感效果,所述聚酯長絲B可以較佳在長度方向上具有交替排列的多個粗纖段和細纖段的聚酯長絲,且粗纖段和細纖段的直徑之比越大,經染色後的自然濃淡條紋感效果越好,因此所述纖段和細纖段的直徑之比更佳在1.13以上。
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聚酯複合混纖紗的製造方法,具體為:首先將聚酯預取向絲B先通過熱輥進行外牽伸,然後再經熱板內牽伸、假撚後與聚酯牽伸絲A在交絡器內經空氣網絡複合,最後再經卷取得到。其中聚酯預取向絲B的超喂率為3~32%,在熱板上的內牽伸溫度為160~220℃,加工速度為400~700m/分鐘。
由於受加工方法和設備自身限制,聚酯牽伸絲A的超喂率變化範圍較小,一般在1~3%的範圍內,故複合混纖紗的絲長差主要取決於聚酯預取向絲B的超喂率。在加工速度400~700m/分鐘的條件下,當聚酯長絲B的超喂率小於3%時,此時複合混纖紗的絲長差小於2%,所得聚酯複合混纖紗的蓬鬆性差;而當聚酯長絲B超喂率大於32%時,一方面加工穩定性下降,斷絲率上升,另一方面此時複合混纖紗的絲長差大於30%,絲圈結構過高,蓬鬆穩定性差,且紗線的卷裝退繞性也變差,後續織造過程中的通過性較差。因此為了獲得性能穩定的複合混纖紗,較佳鞘絲聚酯預取向絲B的超喂率為5~30%,更佳12~30%。
當加工速度小於400m/分鐘,交絡壓力太小,此時複合混纖紗的交絡個數太少,從而導致絲圈在芯絲上的跨度L值顯著變大,而且絲圈的高度H也隨之降低,故使H/L的比值顯著降低。此時雖然通過超喂率差保證了複合混纖紗的絲長差,但由於絲圈結構過矮,因此最終在織物上體現的蓬鬆性較弱。而當加工速度超過700m/分鐘,斷絲率增加,加工穩定性顯著下降。所述加工速度較佳400~600m/分鐘。
另一方面,為保證紗線的交絡個數和交絡強度,本發明所採用的空氣交絡壓力應不低於0.05MPa,較佳0.10~0.50MPa,但過大的交絡壓力一方面會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可能造成紗線交絡強度過大,從而導致布面經染色後出現染斑問題。因此,更佳0.10~0.40MPa。
熱板內牽伸溫度對聚酯長絲B的沸水收縮率和纖維的柔軟蓬鬆性有較大的影響。一般熱板溫度越高,其沸水收率越小,且纖維越柔軟蓬鬆。而當熱板溫度低於160℃,由於其沸水收縮率過大,因此它與聚酯長絲A的沸水收縮率差過小,複合絲經沸水處理後的絲長差提高較小。而但當熱板溫度超過220℃,紗線毛羽增多,強度明顯下降。所述熱板內牽伸溫度較佳180~220℃。
所述聚酯預取向絲B的外牽伸倍率為其S-S曲線上的自然拉伸區域終點處的伸度×(10~120%)+1。當聚酯預取向絲B的外牽伸倍率過小時,形成的粗細段的直徑差別較小,濃淡條紋較弱。當聚酯預取向絲B的外牽伸倍率過大時,絲又被完全拉伸了,形成的粗細段結構被均勻化了,濃淡條紋感同樣也較弱。因此為了獲得令人滿意的自然濃淡條紋感,較佳聚酯預取向絲B的外牽伸倍率為其S-S曲線上的自然拉伸區域終點伸度×(20~100%)+1。
本發明通過控制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之間的沸水收縮率差在3%以上,使得複合混纖紗經過98℃沸水處理30分鐘後,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絲長差變大,複合混纖紗的蓬鬆度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本發明通過控制混纖紗的交絡強度和絲圈H/L的比值,使其卷裝退繞性良好。
本發明涉及的測試方法如下: 1.纖維粗細節比
從聚酯長絲B中抽取一定長度的單纖維置於電子顯微鏡下分別量取該纖維上10處粗纖段和10處細纖段 的直徑,然後利用如下公式計算出纖維粗細節比。
Figure 02_image001
2.絲長差
取一定長度的複合紗線,然後小心分別抽出其中數根芯紗單纖維和鞘紗單纖維;分別測量芯紗單纖維的長度L 1(取10根單纖維長度的平均值)和鞘紗單纖維的長度L 2(取10根單纖維長度的平均值)。利用如下公式計算出絲長差1。
Figure 02_image003
將上述測試過絲長差的芯紗和鞘紗放入98℃沸水處理30分鐘後,再根據上述方法測試兩者的絲長差2。
Figure 02_image005
則沸水處理後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絲長差與處理前相比提高的比例為。
Figure 02_image007
。 3.沸水收縮率及沸水收縮率差
取一定長度的複合混纖紗,通過退撚解撚的方法將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分離開來。然後按照如下方法分別測試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沸水收縮率:將分離開來的聚酯長絲在施加0.1g/D的張力條件下在紗線上標記一定長度(50cm),接著將紗線置於98℃沸水條件下讓其自由收縮30分鐘,隨後將紗線在溫度20℃,相對濕度65%條件下,自然晾乾後,在施加0.1g/D的張力條件下測試紗線標記處的長度L 1,並利用如下公式計算紗線的沸水收縮率,實驗結果取三次測試的平均值。
Figure 02_image009
; 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沸水收縮率差為
Figure 02_image011
; 4.單絲纖度
根據標準JISL1015:2010進行測試。 5.絲圈高度H、其在芯絲上的跨度L的比值H/L。
利用DT-105(F/S)毛羽計數器來測定紗線的絲圈高度。首先將儀器測試模式設置為S模式,測定速度50m/分鐘,測試時間1分鐘。逐漸調試紗線毛羽測試刻度值,待檢測信號穩定時,此時毛羽測試刻度值即為絲圈的高度h(mm)。則鞘絲圈高度H與其在芯絲上的跨度L的比值H/L利用如下公式計算,實驗結果取三次測試的平均值,其中N(個/m)為紗線的交絡數。
Figure 02_image013
6.交絡數和交絡強度
交絡數參照標準FZ/T 50001-2005進行測試。
交絡強度採用如下方式進行測試。首先對紗線施加0.1cN/dtex的初始荷重,然後在紗線上標記一定長度通常為1m,然後測定1m長內紗線的交絡數,記為N1。接著對此紗線施加1cN/dtex的定荷重,保持30s後去除,然後再次測定紗線的交絡數記為N2。並按如下公式計算紗線的交絡強度,實驗結果取三次測試的平均值。
Figure 02_image015
7.卷裝退繞性評價
將紗線用作緯紗在噴氣織機上進行打緯評價,其中織機車速:600rpm,織物組織:平紋組織,經×緯密度:136×125根/吋。在排除其他異常情況的條件下,若因退繞而出現3次及以上的斷絲停機現象則說明其存在退繞性不良的問題,記為 ×;若因退繞而出現1~2次斷絲停機現象則說明其退繞性尚可,記為 △;若織造過程順利未出現斷絲停機現象則說明其退繞性良好,記為〇。 8.織物濃淡條紋感、手感及彈性評價
將此複合紗線用作緯紗製成平紋織物,經精煉、鬆弛、中間定型、染色、定型後採用JIS L 1096 A法標準測試織物的緯向彈性。
將染色後的織物給予本領域經驗者(10人)進行布面外觀和手感評價,若所有人都認為布面濃淡條紋感豐富,則判定為〇,若有6~9人認為布面濃淡條紋感豐富,則判定為△,若小於6人認為布面濃淡條紋感豐富,則判定為×。織物的手感(蓬鬆性)也按此法進行評價。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更詳細的說明,但實施例並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 [實施例1]
將聚酯預取向絲B先通過熱輥進行外牽伸,外牽伸倍率為S-S曲線上平臺區終點處伸度42%×70%+1,然後經熱板內牽伸、假撚,內牽伸溫度為200℃,加工速度為500m/分鐘。再將假撚後的聚酯預取向絲B在3%的超喂率下,通過後插入法喂入的PBT/PET雙組份並列聚酯牽伸絲A在交絡器內經空氣網絡複合,交絡壓力為0.30MPa,接著經上油卷取得到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1。 [實施例2~5]
變更聚酯預取向絲B的超喂率,其他同實施例1,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1。 [實施例6~8]
變更聚酯預取向絲B內牽伸的熱板溫度,其他同實施例4,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1。 [實施例9~10]
變更聚酯長絲B的單絲纖度,其他同實施例4,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1。 [實施例11~13]
變更聚酯預取向絲B內牽伸的加工速度,其他同實施例4,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2。 [實施例14~16]
變更交絡壓力,其他同實施例4,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2。 [實施例17]
變更聚酯預取向絲B的外牽伸倍率,其他同實施例4,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2。 [實施例18~19]
變更聚酯長絲A的並列成分組合,其他同實施例8,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2。 [實施例20~21]
變更聚酯預取向絲B的超喂率,其他同實施例16,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2。 [比較例1]
變更聚酯預取向絲B的超喂率為2%,其他同實施例1,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3。
由於聚酯預取向絲B的超喂率太小,導致複合混纖紗的絲長差小,所得織物的手感及蓬鬆效果差。 [比較例2]
變更聚酯預取向絲B的超喂率為34%,其他同實施例1,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3。
由於聚酯預取向絲B的超喂率太大,導致複合混纖紗的絲圈過高,不利於後期織造。 [比較例3]
變更聚酯預取向絲B內牽伸的熱板溫度為150℃,其他同實施例4,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3。
由於聚酯預取向絲B內牽伸的熱板溫度太低,導致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沸水收縮率差小,沸水處理後兩者的絲長差基本沒有提高,織物熱處理後蓬鬆性得不到提高。 [比較例4]
變更聚酯預取向絲B內牽伸的熱板溫度為230℃,其他同實施例4,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3。
由於聚酯預取向絲B內牽伸的熱板溫度太高,導致加工過程中斷絲嚴重,無法正常生產。 [比較例5]
變更聚酯預取向絲B內牽伸的加工速度為300m/分鐘,其他同實施例4,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3。
由於聚酯預取向絲B內牽伸的加工速度太低,導致複合混纖紗的交絡數目小,H/L的值低,所得織物的蓬鬆性不好。 [比較例6]
變更聚酯預取向絲B內牽伸的加工速度為750m/分鐘,其他同實施例4,製得複合混纖紗,具體性能見表3。
由於聚酯預取向絲B內牽伸的加工速度太高,加工穩定性差,無法正常生產。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原絲 聚酯長絲A PBT/PET 並列 PBT/PET 並列 PBT/PET 並列 PBT/PET 並列 PBT/PET 並列 PBT/PET 並列 PBT/PET 並列 PBT/PET 並列 PBT/PET 並列 PBT/PET 並列
聚酯長絲B PET PET PET PET PET PET PET PET PET PET
加工條件 聚酯長絲B的超喂率(%) 3 5 10 15 25 15 15 15 15 15
聚酯長絲B的外牽伸倍率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熱板溫度( oC) 200 200 200 200 200 180 160 220 200 200
交絡壓力(MPa)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加工速度(m/分鐘)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混纖紗 聚酯長絲B單絲纖度(dtex) 0.58 0.58 0.58 0.58 0.58 0.58 0.58 0.58 0.78 1.20
聚酯長絲B的粗細節比 1.29 1.26 1.23 1.21 1.17 1.21 1.2 1.21 1.2 1.21
聚酯長絲B沸水收縮率(%) 4.9 4.6 5.1 4.8 5.0 7.6 9.6 2.3 4.7 5.0
沸水收縮率差(%) 7.4 7.9 7.5 8.0 7.6 5.2 3.0 10.5 8.1 7.6
複合混纖絲的絲長差(%) 2 4 9 14 24 14 14 14 14 14
處理後絲長差提高(%) 200.0 102.5 46.7 31.4 15.8 24.3 15.7 47.9 34.3 27.9
交絡數目(個/m) 163 170 185 202 221 196 198 201 196 201
交絡強度(%) 88.3 89.7 88.1 88.4 89.6 88.8 87.9 88.2 89.3 87.4
H/L 0.06 0.08 0.12 0.18 0.30 0.18 0.19 0.17 0.17 0.18
卷裝退繞性
織物 緯向伸長率(%) 17.5 16.8 18.3 17.9 18.4 18.9 17.4 18 17.7 18.5
緯向伸長回復率(%) 87.2 86.2 86.8 85.6 87.2 86.6 85.6 87.6 88.2 87.6
濃淡花色效果
手感及蓬鬆效果
[表2]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實施例15 實施例16 實施例17 實施例 18 實施例 19 實施例 20 實施例 21
原絲 聚酯長絲A PBT/PET 並列 PBT/PET 並列 PBT/PET 並列 PBT/PET並列 PBT/PET並列 PBT/PET並列 PBT/PET並列 PET/PET並列 PTT/PET並列 PBT/PET並列 PBT/PET並列
聚酯長絲B PET PET PET PET PET PET PET PET PET PET PET
加工條件 聚酯長絲B的超喂率(%)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27 32
聚酯長絲B的外牽伸倍率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110%×42%+1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熱板溫度( oC)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20 220 200 200
交絡壓力(MPa) 0.3 0.3 0.3 0.1 0.2 0.4 0.3 0.3 0.3 0.4 0.4
加工速度(m/分鐘) 400 600 7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混纖紗 聚酯長絲B單絲纖度(dtex) 0.58 0.58 0.58 0.58 0.58 0.58 0.58 0.58 0.58 0.58 0.58
聚酯長絲B的粗細節比 1.22 1.21 1.21 1.20 1.21 1.22 1.13 1.19 1.21 1.21 1.20
聚酯長絲B沸水收縮率(%) 4.5 4.8 5.2 4.7 4.6 4.9 4.8 2.8 2.9 4.5 4.8
沸水收縮率差(%) 8.3 7.4 7.1 7.7 8.0 7.9 7.5 5.5 14.7 7.4 7.4
複合混纖絲的絲長差(%)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25 30
處理後絲長差提高(%) 30.7 24.3 22.1 25.0 30.7 33.6 32.9 16.4 61.4 15.2 15.1
交絡數目(個/m) 175 221 240 170 181 226 190 193 210 235 228
交絡強度(%) 88.0 87.6 88.4 82.1 84.3 96.6 89.4 88.8 86.3 96.8 97.5
H/L 0.11 0.21 0.30 0.14 0.16 0.19 0.16 0.16 0.19 0.33 0.35
卷裝退繞性
織物 緯向伸長率(%) 17.5 18.5 19 16.5 17 18.1 19.3 19.3 24.5 18.1 18.1
緯向伸長回復率(%) 87.6 87.6 86.6 88.6 87.6 86.9 88.6 88.6 83.6 86.4 86.9
濃淡花色效果
手感及蓬鬆效果
[表3]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比較例5 比較例6
原 絲 聚酯長絲A PBT/PET並列 PBT/PET並列 PBT/PET並列 PBT/PET並列 PBT/PET並列 PBT/PET並列
聚酯長絲B PET PET PET PET PET PET
加 工 條 件 聚酯長絲B的超喂率(%) 2 34 15 15 15 15
聚酯長絲B的外牽伸倍率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70%×42%+1
熱板溫度( oC) 200 200 150 230 200 200
交絡壓力(MPa) 0.3 0.4 0.3 0.3 0.3 0.3
加工速度(m/分鐘) 500 500 500 500 300 750
混 纖 紗 聚酯長絲B單絲纖度(dtex) 0.58 0.58 0.58 高溫導致斷絲 0.58 斷絲次數增加、 加工穩定性下降
聚酯長絲B的粗細節比 1.20 1.22 1.22 1.20
聚酯長絲B沸水收縮率(%) 4.6 4.7 11.5 4.4
沸水收縮率差(%) 7.7 7.6 1.3 7.9
複合混纖絲的絲長差(%) 1 32 14 14
處理後絲長差提高(%) 190.0 14.6 8.6 29.3
交絡數目(個/m) 143 224 210 145
交絡強度(%) 88.0 97.2 87.2 87.8
H/L 0.01 0.38 0.18 0.05
卷裝退繞性 ×
織 物 緯向伸長率(%) 17.1 絲圈過高,織造通過性較差 19.3 19.6
緯向伸長回復率(%) 87.9 86.1 86.7
濃淡花色效果
手感及蓬鬆效果 × ×
H:絲圈高度 L:絲圈跨度
圖1為本發明複合混纖紗的示意圖,H表示絲圈高度,L表示絲圈跨度。
H:絲圈高度
L:絲圈跨度

Claims (11)

  1. 一種聚酯複合混纖紗,由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組成,且聚酯長絲B在聚酯長絲A外形成絲圈;其特徵在於:所述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之間的絲長差為2~30%,所述聚酯長絲A的沸水收縮率比所述聚酯長絲B大3%以上;所述聚酯複合混纖紗經98℃沸水處理30分鐘後,所述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絲長差與處理前相比提高15~200%。
  2. 如請求項1之聚酯複合混纖紗,其中,所述聚酯長絲A和聚酯長絲B的絲長差為10~30%。
  3. 如請求項1之聚酯複合混纖紗,其中,所述聚酯長絲B的沸水收縮率在10%以下。
  4. 如請求項1之聚酯複合混纖紗,其中,所述複合混纖紗的交絡數在100個/m以上,交絡強度在80.0%以上。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聚酯複合混纖紗,其中,所述絲圈的高度H與絲圈在聚酯長絲A上的跨度L的比值H/L為0.06~0.35。
  6. 如請求項1或2之聚酯複合混纖紗,其中,所述聚酯長絲B的單絲纖度為0.5~1.2dtex。
  7. 如請求項1之聚酯複合混纖紗,其中,所述聚酯長絲A為雙組份並列聚酯長絲。
  8. 如請求項7之聚酯複合混纖紗,其中,所述聚酯長絲A為PET/PET、PBT/PET或PTT/PET並列聚酯長絲。
  9. 如請求項1之聚酯複合混纖紗,其中,所述聚酯長絲B在長度方向上具有交替排列的多個粗纖段和細纖段,且粗纖段和細纖段的直徑之比在1.13以上。
  10. 一種請求項1之聚酯複合混纖紗的製備方法,將聚酯預取向絲B先通過熱輥進行外牽伸,然後再經熱板內牽伸、假撚後與聚酯牽伸絲A在交絡器內經空氣網絡複合,最後再經卷取得到複合混纖紗;其特徵在於:所述聚酯預取向絲B的超喂率為3~32%,在熱板上的內牽伸溫度為160~220℃,加工速度400~700m/分鐘。
  11. 如請求項10之聚酯複合混纖紗的製備方法,其中,所述交絡器內的空氣壓力為0.05~0.50MPa。
TW110138094A 2020-10-15 2021-10-14 聚酯複合混纖紗及其製備方法 TW2022276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2207 2020-10-15
CN202011102207.1 2020-10-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7687A true TW202227687A (zh) 2022-07-16

Family

ID=81207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8094A TW202227687A (zh) 2020-10-15 2021-10-14 聚酯複合混纖紗及其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24061A (zh)
TW (1) TW202227687A (zh)
WO (1) WO202207842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04846A1 (fr) * 1993-08-06 1995-02-16 Kuraray Co., Ltd. Fibre de polyester
JP2000144541A (ja) * 1998-11-05 2000-05-26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混繊糸
JP2003278039A (ja) * 2002-03-15 2003-10-02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複合仮撚糸
JP4853847B2 (ja) * 2006-01-26 2012-01-11 東レ・テキ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混繊糸およびその織編物
JP2015190074A (ja) * 2014-03-28 2015-11-02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複合仮撚糸及びこの複合仮撚糸を用いた織編物
CN204023070U (zh) * 2014-08-20 2014-12-1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棉感复合纱线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CN110029419B (zh) * 2018-01-11 2022-09-1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涤纶混纤假捻加工丝、制备方法及其织物
CN109652887B (zh) * 2018-12-19 2021-03-02 浙江恒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色仿毛聚酯纤维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78422A1 (zh) 2022-04-21
CN116324061A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194267A1 (en) Air-jet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elastic yarns
US5930989A (en) False twisted yarn
US20240011200A1 (en) Composite elastic yarn, stretchable fabric,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elastic yarn
TW202124799A (zh) 一種複合紗線及由其製得的面料
KR100488623B1 (ko) 폴리에스테르계 신축성 복합 가연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616223B1 (ko) 신축성 복합가연사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2078422A1 (zh) 聚酯复合混纤纱及其制备方法
JP2007023442A (ja) ポリエステル先染め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03375A (ja) 複合弾性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90846A (ja) 異収縮複合混繊糸およびその織物、編物
JP3200373B2 (ja) 綿調起毛布帛の製造方法
JP351550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撚糸を含む濃淡織編物
JP4399699B2 (ja) 仮撚加工糸
JP725920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仮撚糸
JP3946042B2 (ja) ポリエステル複合加工糸
JPS6399340A (ja) 異繊度異収縮混繊糸
JP4534292B2 (ja) 特殊捲縮糸の製造方法
JP2000290847A (ja) 複合混繊糸およびその織物、編物
JP4217517B2 (ja) 織編物
JP352699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異収縮混繊糸
JPH01250433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織物の製造方法
JP2878758B2 (ja) 嵩高交絡糸の製造方法
JP2885833B2 (ja) 嵩高加工糸の製造方法
KR930000559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공급사의 제조방법
JPS62133137A (ja) 撚糸織物用異繊度混繊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