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6213A - 具有整合式介面系統之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整合式介面系統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6213A
TW202036213A TW109102809A TW109102809A TW202036213A TW 202036213 A TW202036213 A TW 202036213A TW 109102809 A TW109102809 A TW 109102809A TW 109102809 A TW109102809 A TW 109102809A TW 202036213 A TW202036213 A TW 2020362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keyboard
housing
fo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2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5723B (zh
Inventor
克里斯帝安 A 萊登柏格
布萊特 W 戴芝納
榮恩 A 霍金森
艾斯夫 赫辛
戴奈許 C 馬修
米凱爾 M 希爾凡多
常 張
高政
軼男 曹
凱斯 J 漢德倫
布萊恩 波思納
賽蒙 R 蘭開斯特-拉洛克
艾利克斯 J 李曼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蘋果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蘋果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蘋果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6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6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5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572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including at least an additional display
    • G06F1/165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including at least an additional display the additional display being small, e.g. for presenting status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Arrangements integrating additional peripherals in a keyboard, e.g. card or barcode reader, optical scanner
    • G06F3/0213Arrangements provid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in a keyboard, e.g. trackball, mini-joystic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6Arrangements for ergonomically adjusting the disposition of keys of a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06F3/041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using an array of force sens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7Position sensing using the local deformation of sensor c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07Static hand or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spacers between contact carry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8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 H01H13/78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ontacts, e.g. conductive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 H01H13/8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rgonomic functions, e.g. for miniature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operational sensory functions, e.g. sound feedback characterised by tactile feedback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6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e.g. sealed casings or casings reducible in siz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4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using an optical detector
    • H03K17/943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using an optical detector using a plurality of optical emitters or detector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using a plurality of detector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4Piezo-electric touch switches
    • H03K17/9643Piezo-electric touch switches using a plurality of detector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45Resis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17/9647Resistive touch switches using a plurality of detector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 H03K17/97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using a capacitive movable element
    • H03K17/98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using a capacitive movable element having a plurality of control member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2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input and mechan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actuators or vibra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6Arrangements to supply power to external peripherals either directly from the computer or under computer control, e.g. supply of power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port, computer controlled power-str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1/00Contacts
    • H01H2201/022Material
    • H01H2201/032Conductive polymer; Rubber
    • H01H2201/036Variabl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5Tactile feedback electromechanic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5Tactile feedback electromechanical
    • H01H2215/052Tactile feedback electromechanical piezoelectr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02Legends replaceable; adapt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02Legends replaceable; adaptable
    • H01H2219/004Magn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36Light emitting elements
    • H01H2219/046Light emitting elements above switch s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56Diffuser; Uneven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02Casings sea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4084Transmission of parameters among sensors or between sensor and remote station
    • H03K2217/94089Wireles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03Touch switches using acoustic waves, e.g. ultrasoun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 H03K2217/9653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with illum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攜式電腦包括:一顯示器部分,其包括一顯示器及一基座部分,該基座部分可樞轉地耦合至該顯示器部分。該基座部分可包括一底部外殼及一頂部外殼,該頂部外殼由一介電材料所形成且耦合至該底部外殼。該頂部外殼可包括:一頂部構件,其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頂部表面;及一側壁,其與該頂部構件一體形成且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側表面。該可攜式電腦亦可包括一感測系統,該感測系統包括:一第一感測系統,其經組態以判定施加至該基座部分之該頂部表面的一觸控輸入之一部位;及一第二感測系統,其經組態以判定該觸控輸入之一力。

Description

具有整合式介面系統之裝置
所描述之實施例大致上係關於電子裝置,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一種具有與電子裝置之包殼整合之一透明介電輸入表面之電子裝置。
許多電子裝置包括一或多個輸入裝置(諸如鍵盤、軌跡板、滑鼠、或觸控螢幕)以使一使用者能夠與該裝置互動。在一些傳統電子裝置中,納含該等輸入裝置之一或多者可需要形成一孔、開口、或接縫,液體或其他異物可透過孔、開口、或接縫進入該裝置包殼。此外,一些傳統電子裝置之包殼可係由易刮傷或提供劣質觸感或視覺外觀之材料所形成。
本文所描述之實施例大致上係關於電子裝置具有至少部分由一透明介電材料(諸如塑膠、玻璃、或陶瓷材料)所形成之一包殼。該透明介電材料可形成一連續或無縫輸入表面,可改良該裝置之外觀及操作,而無一些傳統裝置建構之缺點。
一種可攜式電腦可包括:一顯示器部分,其包括一顯示器及一基座部分,該基座部分可樞轉地耦合至該顯示器部分。該基座部分可包括一底部外殼及一頂部外殼,該頂部外殼由一介電材料所形成且耦合至該底部外殼。該頂部外殼可包括:一頂部構件,其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頂部表面;及一側壁,其與該頂部構件一體形成且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側表面。該可攜式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感測系統,該感測系統包括:一第一感測系統,其經組態以判定施加至該基座部分之該頂部表面的一觸控輸入之一部位;及一第二感測系統,其經組態以判定該觸控輸入之一力。該頂部外殼可係由一透明材料所形成。
該頂部外殼可係由一單一玻璃構件所形成。該側壁可係一第一側壁,該側表面可係一第一側表面,且該頂部外殼可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側壁,其與該第一側壁及該頂部構件一體形成且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第二側表面;及一第三側壁,其與該第一側壁、該第二側壁、及該頂部構件一體形成且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第三側表面。
該第一感測系統可定位在該頂部構件下方且可延伸遍及該頂部構件之一整個區,而該第二感測系統可定位在該頂部構件下方且可延伸遍及該頂部構件之該整個區。該頂部構件可界定一開口,且該可攜式電腦可進一步包括經定位在該開口中之一鍵盤。
該顯示器可係一第一顯示器,且該可攜式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第二顯示器,該第二顯示器在該基座部分內且可透過該頂部外殼觀看。該第二顯示器可經組態以在該頂部外殼之一鍵盤區域中顯示一鍵盤之一影像。該鍵盤之該影像可包括一按鍵之一影像,及該第二感測系統可經組態以回應於偵測到施加至該按鍵且具有超過一力臨限值之一力的一輸入而登錄一按鍵輸入。
一種裝置可包括一顯示器部分,該顯示器部分包括一顯示器殼體及一顯示器,該顯示器在該顯示器殼體內。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一基座部分,其耦合至該顯示器部分且包括一底部外殼及一玻璃頂部外殼,該玻璃頂部外殼耦合至該底部外殼且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頂部外表面。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一感測系統,其經組態以:判定施加至在該基座部分之該頂部外表面上之任何部位的一觸控輸入之一部位;及判定施加至在該基座部分之該頂部外表面上之任何部位的該觸控輸入之一力。該感測系統可包括:一觸控感測系統,其經組態以判定該觸控輸入之該部位;及一力感測系統,其經組態以判定該觸控輸入之該力及判定該觸控輸入之該部位。該頂部外殼可經組態以回應於該觸控輸入而局域變形,且該裝置可經組態以在該經判定力超過一臨限值力時,登錄在該觸控輸入之該部位處的一輸入。
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一觸感裝置,該觸感裝置經組態以回應於登錄在該觸控輸入之該部位處的該輸入而在該頂部外殼處產生一觸感輸出。該觸感輸出可產生一局域化觸感輸出,使得在該部位處的該觸感輸出之一量值大於在相鄰於該部位之一不同部位處的該觸感輸出之該量值。該觸感裝置可包括耦合至該頂部外殼之一壓電材料。
該頂部外殼可界定一開口,且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經定位至少部分在該開口中之一鍵盤。該底部外殼可界定:一底部構件;一第一側壁,其與該底部構件一體形成;一第二側壁,其與該底部構件一體形成;及一第三側壁,其與該底部構件一體形成。該頂部外殼可經由該第一側壁、該第二側壁、及該第三側壁附接至該底部外殼。
一種筆記型電腦可包括:一顯示器部分,其包括一顯示器及一基座部分,該基座部分可撓地耦合至該顯示器部分且包括一底部外殼及一玻璃頂部外殼,該玻璃頂部外殼耦合至該底部外殼且界定該基座部分之實質上一整個頂部表面。該筆記型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觸控感測系統,其經組態以判定施加至該頂部外殼之一觸控事件之一部位;及一力感測系統,其經組態以引起該筆記型電腦回應於與超過一臨限值之該觸控事件相關聯的一力而登錄一輸入。
該玻璃頂部外殼可界定一鍵盤區域及一軌跡板區域,且該筆記型電腦可經組態以在該觸控事件之該部位係在該鍵盤區域內時,登錄該輸入作為一按鍵輸入。該力感測系統可經組態以判定是否一使用者之一手掌擱置在該軌跡板區域上。回應於該力感測系統判定該使用者之該手掌未擱置在該軌跡板區域上,該筆記型電腦可設定該臨限值為一第一臨限值,且回應於該力感測系統判定該使用者之該手掌擱置在該軌跡板區域上,該筆記型電腦可設定該臨限值為一第二臨限值,該第二臨限值不同於該第一臨限值。該筆記型電腦可經組態以在該觸控事件之該部位係在該軌跡板區域內時,登錄該輸入作為一軌跡板輸入。該筆記型電腦可經組態以:回應於登錄該輸入作為該按鍵輸入而採取一第一動作;及回應於登錄該輸入作為一軌跡板輸入而採取一第二動作,該第二動作不同於該第一動作。
該筆記型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觸感裝置,該觸感裝置經組態以回應於登錄該輸入作為該軌跡板輸入或該按鍵輸入而在該玻璃頂部外殼處產生一觸感輸出。
一種裝置可包括:一顯示器部分,其包括一顯示器殼體及在該顯示器殼體內的一顯示器;一基座部分,其可撓地耦合至該顯示器部分且包括界定一鍵盤區域之一玻璃構件,該鍵盤區域經組態以接收使用者輸入;一第一觸感致動器,其經組態以在該鍵盤區域之一第一區處產生一第一觸感輸出;及一第二觸感致動器,其經組態以在該鍵盤區域之一第二區處產生一第二觸感輸出,該第二區不同於該第一區。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具有按鍵之一鍵盤區域。該第一區可對應於該鍵盤區域之一第一按鍵,且該第二區可對應於該鍵盤區域之一第二按鍵。
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一觸控感測系統,該觸控感測系統經組態以判定是否一觸控輸入施加至該第一按鍵,且該第一觸感致動器可回應於判定該觸控輸入施加至該第一按鍵而產生該第一觸感輸出。
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一力感測系統,該力感測系統經組態以判定與施加至該第一按鍵之一觸控輸入相關聯的一力,且該第一觸感致動器可回應於判定該力超過一力臨限值而產生該第一觸感輸出。該力臨限值可對應於與在該第一按鍵上之一鍵打輸入相關聯的一力。
該玻璃構件可進一步界定一軌跡板區域,且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一第三觸感致動器,該第三觸感致動器經組態以在該軌跡板區域中之任何部位處產生一第三觸感輸出。該鍵盤區域可對應於該玻璃構件之一平坦表面,該第一觸感致動器及該第二觸感致動器可經組態以賦予一面外力(out-of-plane force)至該玻璃構件,且該第三觸感致動器可經組態以賦予一面內力(in-plane force)至該玻璃構件。
一種筆記型電腦可包括:一顯示器部分,其包括一顯示器及一基座部分,該基座部分可樞轉地耦合至該顯示器部分且包括一底部外殼及一玻璃頂部外殼,該玻璃頂部外殼耦合至該底部外殼。該玻璃頂部外殼可界定一鍵盤區域及一軌跡板區域,該軌跡板區域相鄰於該鍵盤區域。該筆記型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力感測系統,其經組態以偵測在該鍵盤區域及該軌跡板區域內施加至該玻璃頂部外殼之輸入;一第一觸感致動器,其經組態以回應於該力感測系統偵測到在該鍵盤區域內之一第一輸入而產生一第一觸感輸出;及一第二觸感致動器,其經組態以回應於該力感測系統偵測到在該軌跡板區域內之一第二輸入而產生一第二觸感輸出,該第二觸感輸出不同於該第一觸感輸出。
該第一觸感輸出可包括在該鍵盤區域內之該玻璃頂部外殼之一局域化偏斜,且該第二觸感輸出可包括在與該軌跡板區域之一表面呈面內之一方向施加至該玻璃頂部外殼之一力。
該第一觸感致動器可包括一壓電致動器,且該第二觸感致動器可包括一塊體及一電磁致動器,該電磁致動器經組態以移動該塊體以產生該第二觸感輸出。
該玻璃頂部外殼可界定一平坦表面,且該鍵盤區域及該軌跡板區域可經界定在該平坦表面上。該玻璃頂部外殼可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頂部表面的全部。
該鍵盤區域可包括由在該玻璃頂部外殼下方之一遮罩層所界定之複數個按鍵。
該顯示器可係一第一顯示器,該筆記型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第二顯示器,該第二顯示器在該基座部分中且可透過該玻璃頂部外殼可見,且該第二顯示器可顯示在該鍵盤區域內之按鍵之影像。該第二顯示器可顯示繞該軌跡板區域之至少一部分的一邊框。
一種可攜式電腦可包括:一顯示器殼體,一顯示器,其經定位至少部分在該顯示器殼體中;及一基座部分,其耦合至該顯示器殼體且經組態以相對於該顯示器殼體旋轉。該基座部分可包括:一金屬構件,其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底部表面;及一玻璃構件,該玻璃構件,其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頂部表面。該可攜式電腦亦可包括:一第一觸感致動器,其經組態以回應於在該玻璃構件上所偵測到之一第一類型之輸入而產生一第一類型之觸感輸出;及一第二觸感致動器,其經組態以回應於在該玻璃構件上所偵測到之一第二類型之輸入而產生一第二類型之觸感輸出,該第二類型之觸感輸出不同於該第一類型之觸感輸出。該玻璃構件可界定一第一觸敏區域及一第二觸敏區域,該第二觸敏區域相鄰於該第一觸敏區域。該第一類型之輸入可對應於在該第一觸敏區域內所偵測到之一輸入,且該第二類型之輸入可對應於在該第二觸敏區域內所偵測到之一輸入。該頂部表面可係該基座部分之一整個頂部表面。
該第一觸感致動器可經組態以使該玻璃構件局域變形,且該第二觸感致動器可經組態以使該玻璃構件之至少一部分沿平行於由該基座部分之該頂部表面所界定之一平面的一方向移動。該第一觸感致動器可係一壓電致動器,該壓電致動器經組態以使對應於一單一按鍵的該玻璃構件之一區域局域變形。
一種可攜式電腦可包括:一顯示器部分,其包括一顯示器;及一基座部分,該基座部分可樞轉地耦合至該顯示器部分且包括一玻璃頂部外殼,該玻璃頂部外殼界定一外表面及一鍵盤開口,該鍵盤開口自該外表面穿過該玻璃頂部外殼至一內表面。該可攜式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鍵盤,該鍵盤經定位至少部分在該鍵盤開口內且包括:一基材;一按鍵,其經組態以相對於該基材移動;及一織物蓋件,其設置在該按鍵上方且界定該按鍵之一使用者介面表面。該可攜式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觸控感測系統,該觸控感測系統在該玻璃頂部外殼下方且經組態以偵測施加至該按鍵之該使用者介面表面的觸控輸入。該可攜式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力感測系統,該力感測系統經組態以判定與該觸控輸入相關聯的一力。
該鍵盤可進一步包括一按鍵網材(key web),該按鍵網材界定一按鍵開口及複數個額外按鍵開口,且該按鍵可經定位至少部分在該按鍵開口中。該鍵盤可進一步包括複數個額外按鍵,各額外按鍵經定位至少部分在一對應之按鍵開口中。該織物蓋件可設置在該按鍵網材及該複數個額外按鍵上方,且該織物蓋件可界定:一鍵盤區域,其涵蓋該按鍵及該複數個額外按鍵;及一外區域,其定框該鍵盤區域。
該外區域可攫取於該玻璃頂部外殼與一下伏組件之間。該織物蓋件之至少一部分黏附至該按鍵。
該玻璃頂部外殼可進一步界定一軌跡板區域。該鍵盤開口可係一矩形開口,且該軌跡板區域可包括沿該鍵盤開口之一第一側的該玻璃頂部外殼之一第一部分、沿該鍵盤開口之一第二側的該玻璃頂部外殼之一第二部分、及沿該鍵盤開口之一第三側的該玻璃頂部外殼之一第三部分。該可攜式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觸控感測系統,該觸控感測系統經組態以偵測施加至該玻璃頂部外殼之該第一部分、該第二部分、及該第三部分之任何者的一觸控輸入。該玻璃頂部外殼可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頂部,及該基座部分之至少三個側壁。
一種筆記型電腦可包括:一顯示器部分,其包括一顯示器殼體及一顯示器,該顯示器在該顯示器殼體內。該筆記型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基座部分,該基座部分耦合至該顯示器部分且包括一底部外殼及一玻璃頂部外殼,該玻璃頂部外殼合至該底部外殼且界定延伸穿過該玻璃頂部外殼之一開口。該筆記型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觸控感測系統,該觸控感測系統在該玻璃頂部外殼下方且經組態以偵測施加至該玻璃頂部外殼上之任何部位的一觸控輸入;及一鍵盤,其經定位至少部分在該開口中。該鍵盤可包括:複數個按鍵機構;及一織物蓋件,其延伸橫跨該等按鍵機構之兩者之間之一間隙。該玻璃頂部外殼可界定繞該開口連續延伸的一表面。
該複數個按鍵機構可各包括一鍵帽支撐件及一鍵帽,且該織物蓋件之至少一部分可設置於該鍵帽支撐件與該鍵帽之間。設置於該鍵帽支撐件與該鍵帽之間的該織物蓋件之該部分可黏附至該鍵帽支撐件,且該鍵帽可黏附至該鍵帽支撐件上方之該織物蓋件。
該筆記型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額外顯示器,該額外顯示器經定位在該玻璃頂部外殼之至少一部分下方。該額外顯示器可經組態以顯示可視線索(affordance),該等可視線索係可由一使用者觸碰該玻璃頂部外殼來選擇。
該筆記型電腦可進一步包括一力感測系統,該力感測系統經組態以判定與在該玻璃頂部外殼上所偵測到之該觸控輸入相關聯的一力量。
一種裝置可包括:一顯示器部分,其包括一顯示器;及一基座部分,其可撓地耦合至該顯示器部分且包括一鍵盤,該鍵盤包含按鍵且具有覆蓋相鄰按鍵之間之一間隙的一可撓性片材。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一連續玻璃框架,其繞該鍵盤之一周緣延伸且界定相鄰於該鍵盤之一第一側之一第一觸敏輸入區域;及相鄰於該鍵盤之一第二側之一第二觸敏輸入區域。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一觸控感測系統,該觸控感測系統經組態以判定施加至該第一觸敏輸入區域及該第二觸敏輸入區域的觸控輸入之一部位。
該鍵盤可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頂部之一第一部分,且該連續玻璃框架界定該基座部分之該頂部之所有其餘部分。該可撓性片材之至少一部分可繫留於鍵帽支撐件與耦合至各別鍵帽支撐件之各別鍵帽之間。該等按鍵之一按鍵可包括完全地(exclusively)由該可撓性片材所界定之一輸入表面。
該顯示器可係一第一顯示器,且該裝置可進一步包括一第二顯示器,該第二顯示器經組態以在該第一觸敏輸入區域上顯示一可視線索。可該可視線索係基於顯示在該第一顯示器上之內容而顯示。
相關申請案之交互參照
本申請案係於2017年3月29日申請且標題為「Device Having Integrated Interface System」之美國臨時專利第62/478,537號之臨時專利申請案且主張該案之權利,且茲將該案之揭露內容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現在將詳細參考附圖中繪示之代表性實施例。應理解,下文描述非意圖使實施例限於一較佳實施例。相反地,意圖涵蓋可包括在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之所描述之實施例之精神及範疇內的各種替代例、修改例及同等例。
本文所描述之實施例大致上係關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可攜式電腦,筆記型電腦,膝上型電腦等),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之包殼之一上部分係由一介電材料(諸如塑膠、陶瓷、玻璃、複合物、或其等之組合)所形成。由該介電材料所形成之組件可界定用於容置該可攜式裝置之各種組件的該包殼之一內部容積之部分,且亦可界定允許各式各樣觸控輸入及鍵盤輸入的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一輸入表面。具體而言,該整合式介面系統可用作為一軌跡板、一鍵盤、或可提供軌跡板及鍵盤功能性兩者,且該介電組件可界定該鍵盤及該等軌跡板區域之所有或部分。
在本文所描述之一些實施例中,該整合式介面系統可與多個感測器(包括觸控感測器及力感測器)整合,該等感測器可偵測施加至一輸入表面之各種區域的各種類型輸入。在一些例項中,該等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經形成為一統一結構,該統一結構經組態以偵測施加至一非鍵盤區域之觸控輸入以及施加至一鍵盤區域(其可包括機械按鍵及/或虛擬按鍵)之按鍵輸入。根據本文所描述之實施例,該整合式介面系統亦可用以偵測手勢及施加至一機械鍵盤之鍵帽的多觸控輸入,允許該等鍵帽及鍵盤區域作用為一軌跡板。
該整合式介面系統亦可提供各種類型輸出功能性,包括視覺輸出、觸感輸出、及類似者。舉例而言,可視線索(例如,按鍵、鍵盤、按鈕、滑桿、撥號盤等)之影像可顯示在該頂部外殼上(例如,用一顯示器裝置)以指示何處可提供一觸控輸入或力輸入。舉另一實例而言,該整合式介面系統之該頂部外殼可經組態以回應於偵測到觸控輸入或力輸入而移動或振盪,以提供觸覺輸出或觸感輸出。因此,該整合式介面系統可經由一整合式輸入/輸出表面來提供全方位輸入及輸出功能性。
如上文所提及,界定該整合式介面系統之該輸入表面的一組件可由一介電材料(諸如玻璃、塑膠、或陶瓷)之一連續及/或無縫片材所形成(例如,該組件可係一單一玻璃構件)。該片材可具有實現本文所描述之各式各樣輸入及輸出功能的性質。舉例而言,該片材可係強固且可具有一高刮痕抗性,並且如與其他材料或組件相比較,該片材可提供具有一優越外觀及/或觸感之一表面光度。該片材亦可係一介電及/或實質上非導電,允許透過該片材偵測觸控輸入及力輸入,且允許電磁波及/或電磁場(例如,射頻信號、感應電力、感應信號、及其他無線通訊或電磁波能量轉移)通行通過,而無實質衰減。該片材可係連續或無縫的,這可有助於防止液體或其他外來碎片進入。該片材可係光透射型以允許透過該片材可見影像或光。如本文中所使用,光透射型可用以指透明或半透明、或以其他方式允許光傳播通過其的一些某物。在一些情況中,透明材料或組件可引入一些擴散、透鏡效應、失真、或類似者(例如,歸因於表面紋理),然而仍然允許透過該等材料或組件看見物體或影像,及此類偏差應理解為任在透明之意義範疇內。再者,透明材料可被塗佈、塗漆、或以其他方式處理以生產一非透明(例如,不透明)組件;在此類情況中,該材料可仍然稱為透明,即使該材料可係一不透明組件之部分。半透明組件可藉由在一否則透明材料(例如,清透玻璃)上產生一紋理化或磨砂表面而形成。亦可使用半透明材料,諸如半透明聚合物、半透明陶瓷、或類似者。
圖1A描繪可包括如上文所描述之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一運算裝置100(或簡稱為「裝置100」)。具體而言,裝置100之一基座部分104可包括一頂部外殼112,該頂部外殼界定一包殼之一部分且亦形成本文所描述之該整合式介面系統之部分或係本文所描述之該整合式介面系統之部分。
裝置100可係或可類似具有一顯示器部分102及一基座部分104之一可攜式電腦(亦名為一筆記型電腦或膝上型電腦),該基座部分可撓地或可樞轉地耦合至顯示器部分102(例如,使得顯示器部分102能夠旋轉、樞轉、可撓、關節、或以其他方式相對於基座部分104移動)。顯示器部分102包括提供傳達視覺資訊給使用者(諸如藉由顯示圖形使用者介面)之一主要手段的一顯示器,亦稱為一主要顯示器。基座部分104經組態以接收各種類型使用者輸入,諸如鍵盤輸入(例如,鍵打)、觸控輸入(例如,手勢、多觸控輸入、滑移(swipe)、輕觸(tap)等)、及類似者。基座部分104亦可提供用於傳達資訊給一使用者的輸出,諸如使用安裝在基座部分104中之指示符光、觸感輸出裝置、顯示器、或類似者。在一些情況中,藉由使用在基座部分104上之一連續頂部表面而促進或實現經由基座部分104提供各種類型輸入及輸出,如本文所描述。
顯示器部分102及基座部分104可彼此耦合使得該顯示器部分及該基座部分可定位在一敞開位置及一閉合位置。在該敞開位置中,一使用者可能夠經由基座部分104提供輸入至裝置100,而同時觀看在顯示器部分102上之資訊。在該閉合位置中,顯示器部分102及基座部分104經收合而彼此抵靠。更具體而言,顯示器部分102及基座部分104可經絞合在一起(例如,經由一樞轉機構或絞合件103)以形成可於一敞開組態與一閉合組態之間移動之一蛤殼式裝置。
可於顯示器部分102與基座部分104之間之傳送資訊及/或資料。舉例而言,可自基座部分104發送顯示資料(諸如引起顯示器部分102顯示影像、使用者介面、應用程式資料、或類似者的資料或信號)至顯示器部分102。相似地,可自顯示器部分102發送輸入資料至基座部分104。輸入資料可包括關於施加至一觸控螢幕在內之顯示器部分102之觸控輸入的資料、感測器資料(例如,來自在顯示器部分102中之感測器,諸如光感測器、加速度計等)、相機資料(例如,來自在顯示器部分102中之一相機)、或類似者。裝置100可包括用於在顯示器部分102與基座部分104之間傳送資料的任何適合通訊系統,諸如有線或無線通訊系統。無線通訊系統可包括在顯示器部分102中之一第一傳輸器/接收器,及在基座部分104中之一第二傳輸器/接收器,該第二傳輸器/接收器與該第一傳輸器/接收器通訊。該第一傳輸器/接收器及該第二傳輸器/接收器可依任何合適方式且使用任何合適的無線頻率或頻率(例如,2。4 GHz、60 GHz)、通訊協定等通訊。該第一傳輸器/接收器及該第二傳輸器/接收器亦可經由一光學通訊鏈路通訊。
亦可於基座部分104與顯示器部分102之間傳送電力。舉例而言,基座部分104及顯示器部分102之任一者或兩者可包括電池或其他電源。可基於各部分之電力需求及電力供應,按需要自一部分發送電力至另一部分。舉例而言,基座部分104及顯示器部分102可包括電池以及需要電力之組件。可自任何電池分配電力至需要電力之任何電路或組件,無論該電池或該電路或組件之部位。可使用任何合適的組件及技術於基座部分104與顯示器部分102之間傳送電力。舉例而言,一有線或實體電力連接件可耦合顯示器部分102至基座部分104。舉另一實例而言,可無線傳送電力,諸如經由電感式電力傳送系統或電容性電力傳送系統。
如上文所提及,基座部分104可包括一頂部外殼112。頂部外殼112可界定裝置100之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部分或係裝置100之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部分。舉例而言,頂部外殼112可界定基座部分104之一頂部外表面,且可經組態以接收觸控輸入、力輸入、鍵盤輸入、及類似者。在一些情況中,頂部外殼112之整個頂部表面(或該頂部表面之實質上全部)可係觸敏及/或力敏,且可偵測實質上沿該頂部外殼之頂部表面各處之觸控輸入,包括在一鍵盤區域以及環繞區域中之觸控輸入。在其中整個頂部外殼112係觸敏或力敏之情況中,經由頂部外殼112實現許多類型。舉例而言,如本文所描述,觸控輸入包括可施加在該頂部外殼上,(包括在虛擬鍵盤或機械鍵盤之按鍵上)各處之游標控制手勢。舉另一實例而言,橫跨一鍵盤區域以及非鍵盤區域新增力感測可促進當多個手指擱置在一虛擬鍵盤時偵測鍵打輸入,此係因為該等力感測系統可允許該裝置區別一手指擱置在一按鍵上與一手指實際上輕觸或按下一按鍵。
除了接收或偵測輸入外,頂部外殼112亦可經組態以提供輸出給一使用者。舉例而言,頂部外殼112可包括提供可經由頂部外殼112偵測之輸出(例如,在沿頂部外殼112之一頂部表面的任何部位或實質上任何部位處)的顯示器、光源、觸感致動器、或類似者或與顯示器、光源、觸感致動器、或類似者整合。更具體而言,一顯示器可經組態以在頂部外殼112上產生一影像,及一觸感致動器可經組態以使頂部外殼112依可由接觸頂部外殼112之一使用者偵測之一方式移動。頂部外殼112之組成物及組態可促進及整合這些(及其他)輸入及輸出功能。舉例而言,一連續非導電頂部外殼112(例如,由諸如玻璃、塑膠、陶瓷、複合物、或材料之組合之一介電質所形成)可允許偵測穿過頂部外殼112之輸入,同時亦提供用於觸感輸出及視覺輸出之一有效率平台。
頂部外殼112可界定輸入區域或包括輸入區域,諸如一鍵盤區域114及一觸控輸入區域116。鍵盤區域114可對應於一虛擬鍵盤或一機械鍵盤或包括一虛擬鍵盤或一機械鍵盤。本文關於圖16A至圖17B論述虛擬鍵盤,且本文關於圖12A至圖15B及圖33A至圖43C論述機械鍵盤。
頂部外殼112可界定一基座部分104之一連續頂部表面(其可係基座部分104之頂部外表面)。一連續頂部表面(及更大致而言,一連續頂部外殼)可係指不具有接縫、開口、貫穿孔、或其他不連續的一表面或構件。在頂部外殼112之內容脈絡中,因此,在形成基座部分104之一外頂部表面的頂部外殼112之部分中,一連續頂部外殼或連續頂部表面可缺乏接縫、開口、貫穿孔、或其他不連續。更具體而言,頂部外殼112可缺乏用於按鍵、鍵盤、軌跡板、按鈕、或類似者之開口。頂部外殼112可實質上延伸至基座部分104之外邊緣。據此,頂部外殼112可防止或降低液體、粉塵、灰塵、或其他污染物或碎片穿過頂部外殼112之頂部表面進入基座部分104的可能性。再者,該連續表面提供可利用頂部外殼112之整個暴露頂部表面的一所欲美觀及一觸敏、觸感、與視覺輸出表。
頂部外殼112可係由一光透射型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一光透射型材料,諸如玻璃、塑膠、或光透射型陶瓷。在一些情況中,頂部外殼112係一單一構件,諸如由任何其他合適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其他合適材料的一單一玻璃構件、一單一塑膠構件、或一單一構件。在其他情況中,頂部外殼112可係由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之多個構件所形成,該多個構件經接合、黏附、聯結、或以其他方式耦合在一起以界定頂部外殼112。
在一些情況中,頂部外殼112之全部或一些可被遮罩以形成不透明區域。可使用任何合適的技術來形成該遮罩,諸如沉積一墨水、染料、膜,或以其他方式定位一不透明材料在頂部外殼112下方(且在意欲維持被隱藏或阻隔的任何其他組件或層上方)。該遮罩或其他不透明材料或層可係任何所欲顏色。事實上,因為頂部外殼112可係光透射型(例如,透明),所以關於可達成顏色的限制比習知裝置少。舉例而言,在一未塗佈不透明塑膠材料中,某些顏色、飾面、或其他光學處理會難以達成或不可能達成。藉由使用一光透射型或透明頂部外殼112,可達成裝置具有更多可用顏色及/或飾面(例如,鏡飾面、金屬亮片飾面等)。在一些情況中,影像、照片、繪畫、或其他圖形內容係可透過光透射型頂部外殼112可見。
觸控輸入區域116可經組態以偵測以觸碰為基礎之輸入及/或以力為基礎之輸入,且可係頂部外殼112之任何部分或可包括該頂部外殼之任何部分,包括實質上整個頂部外殼112,其包括鍵盤區域114、一軌跡板區域(例如,軌跡板區域2003,圖20A)、一虛擬按鍵區域(例如,虛擬按鍵區域1208,圖12A)、該頂部外殼之選用側壁(例如,側壁512a至512c,圖5A至圖5C)、或頂部外殼112之任何其他部分。在一些情況中,實質上整個頂部外殼112可自邊緣至邊緣界定一觸敏輸入區域。依此方式,且如本文所論述,可在頂部外殼112之任何部分上(包括在鍵盤區域114內)偵測觸控輸入或軌跡板輸入,諸如點選、輕觸、手勢(例如,滑移、捏合)、及多觸控輸入。另外,即使鍵盤區域114包括機械按鍵機構,觸控輸入區域116仍可偵測施加至鍵帽且非直接施加至頂部外殼112的觸控輸入(例如,手勢)。如本文中所使用,一「按鍵」可係指一機械按鍵、一虛擬按鍵(例如,藉由一下伏顯示器所顯示之一按鍵)、一按鍵區域(例如,由在一頂部外殼上之一遮罩層所界定),或本文所描述之任何其他合適類型之按鍵,以及任何相關聯之機構、鍵帽、或支撐結構。
裝置100(且具體而言,頂部外殼112)亦可包括輸出區域或界定輸出區域,諸如視覺輸出區域及觸感輸出區域。觸感輸出區域包括移動或可以其他方式誘導使用者觸覺感覺的頂部外殼112之區域。視覺輸出區域包括於其中產生視覺輸出之區域,諸如與光或顯示器相關聯之區域(例如,以顯示虛擬按鍵及/或動態按鍵)。本文描述實例視覺輸出區域及觸感輸出區域,以及用於產生視覺輸出及觸感輸出之組件。
因此,裝置100可包括界定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一頂部外殼,該整合式介面系統提供各種輸入及輸出功能,包括鍵盤輸入、觸控輸入、視覺輸出、及觸感輸出。
圖1B係展示一實例整合式介面系統118之功能態樣的簡化方塊圖。可由本文所描述之組件及結構之任何者(包括觸控感測器、力感測器、觸感致動器、顯示器、機械按鍵、光源、及類似者,本文描述彼等之實例)執行整合式介面系統118之功能。
參考圖1B,整合式介面系統118提供一鍵盤輸入功能120。鍵盤輸入功能120包括偵測以按鍵為基礎之輸入或相似輸入,包括一般而言經由一鍵盤所提供之輸入(例如,字母數字及/或符號字元輸入、功能鍵選擇、方向鍵(arrow key)選擇)。一裝置(例如,裝置100)可使用任何合適的輸入機構以執行鍵盤輸入功能120,諸如機械按鍵、觸控感測器、力感測器、顯示器、或類似者。在該裝置包括機械按鍵或按鍵機構的情況中,鍵盤輸入功能120包括偵測該等按鍵機構之實體移動。在該裝置包括虛擬按鍵的情況中,鍵盤輸入功能120可包括偵測在該等虛擬按鍵上之觸控輸入或力輸入。在任一情況中,鍵盤輸入功能120可透過一輸入表面(諸如圖1A之頂部外殼112)偵測鍵盤輸入。
整合式介面系統118亦提供一觸控輸入功能122。觸控輸入功能122包括偵測以觸碰為基礎之輸入,諸如點選、輕觸、手勢(例如,滑移、捏合)、多觸控輸入、或類似者。這些輸入可相似於或包括習知藉由一軌跡板所偵測到之輸入。舉例而言,這些輸入可包括手勢輸入可用以控制在該裝置之一顯示器上的一圖形使用者介面之一游標或元件。一裝置(例如,裝置100)可使用任何合適的輸入機構,諸如電容式觸控感測器、電阻式觸控感測器、聲波感測器、或類似者,以執行觸控輸入功能122。此類機構可與蓋件頂部外殼112之實質上整個面對使用者之部分相關聯或覆蓋該頂部外殼之實質上整個面對使用者之部分。依此方式,該觸控輸入功能122可偵測施加在頂部外殼112上各處之觸控輸入(包括舉例而言在一機械鍵盤或虛擬鍵盤上、在一機械鍵盤或虛擬鍵盤下方之一軌跡板區域上、及/或在相鄰於一機械鍵盤或虛擬鍵盤之側向側的該頂部外殼之部分上)。
觸控輸入功能122可包括偵測在頂部外殼112之一鍵盤區域(例如,鍵盤區域114,圖1A)所接收之觸控輸入。該鍵盤區域可對應於一虛擬鍵盤之一無按鍵表面,或可對應於頂部外殼112之包括機械按鍵之一區域,如上文所描述。在任一情況中,觸控輸入功能122可包括偵測施加至該鍵盤區域的觸控輸入,諸如點選、輕觸、手勢(例如,滑移、捏合)、及多觸控輸入。在使用機械按鍵或按鍵機構的情況中,觸控輸入功能122可包括偵測透過機械按鍵或機構的觸控輸入。
觸控輸入功能122亦可包括偵測施加至頂部外殼112之一非按鍵區域的觸控輸入。舉例而言,頂部外殼112之不對應於一鍵盤區域之任何區域(一非鍵盤區域)可經組態以接收觸控輸入,且該裝置亦可偵測在這些區域中之觸控輸入。
整合式介面系統118亦提供一力輸入功能128,其包括偵測力輸入及/或一觸控輸入之一力分量。一裝置(例如,裝置100)可使用任何合適的力感測器以提供力輸入功能128,諸如本文關於圖21A至圖24B所描述之力感測器。力輸入功能128可包括偵測在頂部外殼112上之任何部位處的力輸入。舉例而言,實質上頂部外殼112之整個頂部表面可經組態以接收及/或偵測施加至頂部外殼112之頂部表面之實質上任何部位的力輸入。進一步,在頂部外殼112包括一介電表面或係由一介電片材(例如,玻璃、塑膠、陶瓷、或類似者)所形成的情況中,該介電材料之介電性質及/或機械性質(或其他性質)可促進偵測在該頂部外殼上之任何合適部位處的力輸入(例如,在一鍵盤區域114、一非鍵盤區域、或任何其他合適部位)。
整合式介面系統118亦提供一顯示功能130,該顯示功能包括經由頂部外殼112輸出影像或其他視覺資訊。舉例而言,一裝置(例如,裝置100)可包括在裝置100內之顯示器或與該顯示器通訊,並且產生可在頂部外殼112上觀看之影像,藉此提供顯示功能130。顯示器可用以舉例而言產生用於鍵盤區域114之按鍵之影像(或其他可視線索)。顯示器亦可用以界定在頂部外殼112上各處之輸入區域、按鈕、或其他可視線索(例如,以指示一輸入之部位及/或功能),或顯示其他圖形物件(例如,影像、視訊、文字、使用者介面、或類似者)。因為頂部外殼112可係由一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所形成,所以顯示器可與頂部外殼112整合,使得頂部外殼112用作為一螢幕,甚至在習知運算裝置中不透明之表面上,諸如一軌跡板或對一鍵盤定邊框之一部分。
整合式介面系統118亦提供一觸感輸出功能132,該觸感輸出功能包括在頂部外殼112處產生觸感輸出或觸覺輸出。一裝置(例如,裝置100)可使用觸感致動器(諸如本文參考圖25至圖30B所論述者)以執行觸感輸出功能132。該等觸感致動器可耦合至頂部外殼112或以其他方式引起頂部外殼112實體上移動以在頂部外殼112處產生觸感輸出。觸感輸出可用於各種用途,諸如用以指示已藉由裝置100所偵測到之一觸控輸入(例如,一按鍵選擇或一軌跡板選擇)。
整合式介面系統118亦提供一照明功能134,該照明功能包括照明頂部外殼112之區域或元件。一裝置(例如,裝置100)可使用光源(諸如本文參考圖37A至圖40B所論述者)以提供該照明功能。舉例而言,一玻璃、塑膠、或否則光透射型頂部外殼(例如,頂部外殼112)可用作為一光導。舉例而言,一玻璃或光透射型(例如,透明或半透明)頂部外殼112可用作為一光導以導引來自一光源之光至裝置100之其他區域,諸如在鍵帽或其他按鍵機構下方或繞鍵帽或其他按鍵機構。再者,在頂部外殼112係整個透明或具有透明部分的情況中,該等透明部分允許來自下伏顯示器之影像通行通過頂部外殼112,這對不透明頂部外殼而言係不可實行的。照明功能134亦可提供背光照明或其他照明以供顯示。
整合式介面系統118亦提供一或多個額外輸入及/或感測器功能129。一裝置(例如,裝置100)可使用任何合適的組件以接收輸入(例如,來自一使用者或另一電腦、裝置、系統、網路等)或偵測該裝置的任何合適性質或參數、環繞該裝置之環境、與該裝置互動(或在該裝置附近)的人或事物、或類似者。舉例而言,一裝置可包括加速度計、溫度感測器、位置/定向感測器、生物識別感測器(例如,指紋感測器、光體積描繪器(photoplethysmograph)、血氧感測器、血糖感測器、或類似者),眼追蹤感測器、視網膜掃描器、濕度感測器、按鈕、開關、眼瞼閉合感測器、或類似者。此類感測器及/或輸入裝置可位於該裝置中之任何合適的部分或部位中。舉例而言,感測器及/或輸入裝置可能位於顯示器部分102或基座部分104中(或可包括在顯示器部分102及基座部分104兩者中之組件)。一輸入及/或感測器功能129可使用網路及/或通訊系統以提供輸入及/或感測功能性,諸如用以接收來自其他裝置或系統之命令、資料、資訊、內容(例如,音訊、視訊、影像、網頁)、或類似者。
圖2A係裝置100的部分分解圖。如上文所描述,裝置100包括形成包殼之部分之一頂部外殼112,該包殼界定基座部分104且亦界定基座部分104之一頂部外表面,該頂部外殼亦可用作為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一輸入表面以用於接收使用者輸入。如圖2A所展示,基座部分104可樞轉地耦合至一顯示器部分102,以形成一可摺疊或蛤殼類型筆記型電腦。
如圖2A所展示,顯示器部分102包括耦合至顯示器殼體108之一顯示器204。顯示器204可包括各種顯示器組件,諸如液晶顯示器(LCD)組件、光源(例如,發光二極體(LED),有機LED (OLED))、濾光器層、偏光器、光擴散器、蓋件(例如,玻璃或塑膠蓋件片材)、及類似者。更具體而言,在一些情況中,顯示器204包括一顯示器堆疊(包括舉例而言一LCD、偏光膜、光擴散膜、及/或一背光或側光)及一蓋件,該蓋件設置在該顯示器堆疊上方且形成顯示器204之一面對使用者之外表面。在其他情況中,顯示器204包括如上文所描述之一顯示器堆疊,但是不包括一分開之蓋件。在此類情況中,該顯示器堆疊之LCD面板之一側或表面可形成顯示器204之該面對使用者之外表面。顯示器部分102亦可包括其他組件,諸如支撐前述組件之任何者之結構式組件、電池,有線或無線通訊組件、處理器、記憶體、或類似者。
顯示器部分102可包括耦合至顯示器部分102或與該顯示器部分一體形成的機構103或其部分。舉例而言,顯示器殼體108可包括熔接、硬焊、黏附、或以其他方式附接至顯示器殼體108的絞合件(或其部分)。顯示器204及頂部外殼112可包括特徵206(諸如圖2A所展示之凹口),以允許擺置機構103,同時允許顯示器204及頂部外殼112界定顯示器部分102及基座部分104之實質上整個使用者介面表面。
基座部分104可包括上文所描述之一底部外殼110及頂部外殼112,該等外殼一起界定基座部分104之一內容積。基座部分104亦可包括在該內容積內之組件208,諸如處理器、記憶體裝置、電路板、輸入/輸出裝置、觸感致動器、有線及/或無線通訊裝置、通訊埠、磁碟機、及類似者。如上文所描述,頂部外殼112可係一連續表面(例如,在其頂部表面中不具有孔或開口),以防止或限制液體、碎片、或其他污染物進入至該內容積中,藉此降低損壞組件208之機會。
底部外殼110可包括一底部構件111及一或多個側壁113-1至113-4。在一些情況中,底部外殼110具有一個、兩個、三個、或四個側壁。在該底部外殼具有三個側壁的情況中,可省略側壁113-3。在該底部外殼具有兩個側壁的情況中,可省略側壁113-2、113-4。在該底部外殼具有一個側壁的情況中,唯一側壁可係側壁113-1。當然,側壁之其他組態亦可行。
底部外殼110可由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材料。舉例而言,底部外殼110可係由金屬(例如,不銹鋼、鋁、鈦)、玻璃、塑膠、陶瓷、複合物、或任何其他合適的其他材料或這些或其他材料之組合所形成或包括金屬(例如,不銹鋼、鋁、鈦)、玻璃、塑膠、陶瓷、複合物、或任何其他合適的其他材料或這些或其他材料之組合。在一些情況中,底部外殼110係一單一(例如,單塊)組件或構件,諸如玻璃、金屬、塑膠、或類似者之一單一片材。舉例而言,底部外殼110可係由一單件式金屬所形成之一單一組件,且可藉由衝壓、拉延(drawing)、機械加工、液壓成形、模製、或任何其他合適的程序所形成。在底部外殼110係一單一組件的情況中,底部構件111及側壁113可係一成一整體之結構(例如,一單塊組件)。
頂部外殼112可依任何合適方式耦合至底部外殼110。本文描述介於頂部外殼112與底部外殼110之間之耦合的各種實例,以及頂部外殼112與底部外殼110的各種組態及形狀。相似地,本文描述顯示器204及顯示器殼體108的實例組態(及用於聯結顯示器及顯示器殼體之技術)。
圖2B至圖2F係沿圖1A之截面A-A觀看之基座部分104的截面圖,圖中繪示在基座部分104內之組件208的實例擺置。如圖2B所展示,組件208b可耦合至底部外殼110。一些組件208b可接觸頂部外殼112,而無需附接或固定至頂部外殼112。替代地,可藉由一空間或一材料層使組件208b與頂部外殼112分開,或該等組件可耦合至該頂部外殼之該底部內表面及該底部外殼之該頂部內表面兩者。
在圖2C所展示之另一實例中,組件208c可耦合至頂部外殼112。組件208c可藉由一空間而與底部外殼110相隔開(如所展示),或一些或所有組件208c可接觸底部外殼110,而無需附接或固定至底部外殼110。
在圖2D所展示之另一實例中,第一組件210(例如,一第一子組組件208,圖2A)可耦合至頂部外殼112,而第二組件212(例如,一第二子組組件208,圖2A)可耦合至底部外殼110。第一組件210可包括促進經由頂部外殼112之輸入及輸出功能性的組件,諸如觸感致動器、顯示器、觸控感測器、力感測器、及類似者。第二組件212可包括其他組件,諸如電池、處理器、電路板、通訊埠、或類似者。亦設想其他組件分佈及組態。
第一組件210及第二組件212可經定位使得當組裝時該等組件不彼此干擾。舉例而言,如圖2D所展示,第二組件212經組態以契合在第一組件210之間所界定之一空間。如與其他組件擺置相比較,此允許有效率利用基座部分104之內容積,且可縮減基座部分104之一或多個尺寸(例如,高度)。
圖2E展示圖2D之實例組件配置,其中一灌封材料(potting material) 211設置於頂部外殼110與底部外殼112之間且填充組件210、212之間之空間。灌封(potting)可用以指作為一液體、發泡體、或其他流動性狀態設置在一體積或區域中、且接著固化成一非流動性狀態(例如,一固體)的一材料。該灌封可由一材料絕緣或介電材料所形成以防止內部電氣組件之短路或干擾內部電氣組件。實例灌封材料包括但不限於聚胺甲酸酯、聚矽氧、環氧樹脂、或類似者。
灌封材料211可支撐頂部外殼112且可有助於降低或防止頂部外殼112回應於所施加力(諸如與觸控輸入、力輸入、鍵盤輸入、軌跡板輸入、手擱置在頂部外殼112上、及類似者相關聯之力)而偏斜。灌封材料211可係任何合適材料,諸如聚矽氧、環氧樹脂、聚胺甲酸酯、氣凝膠、或任何其他合適的聚合物或其他材料。圖2E展示灌封材料211佔用介於頂部外殼110與底部外殼112之間之所有空間(否則該空間為空的)。在其他實例中,諸如圖2F所展示之實例,灌封材料211可佔用少於所有空的空間(否則該空間為空的),使得間隙、開口、氣囊/泡、腔穴、或類似者存在於基座部分104中。在此類情況中,在基座部分104中可有灌封材料211之多個離散件或容積(例如,柱(pillar) 214)。
組件208b、208c、210、及212可對應於圖2A所展示之組件208,或可係不同組件。再者,圖2B至圖2F所展示之組件之擺置僅僅係實例,並且亦可使用組件之其他組態及擺置。舉例而言,該等組件(或其部分)之一些者可定位於頂部外殼112與底部外殼110之間,而未接觸頂部外殼112之底部內表面或底部外殼110之頂部內表面。舉例而言,此類組件可耦合至底部外殼110之一側表面或壁。
圖3A係基座部分104的部分分解圖,圖中展示頂部外殼112與底部外殼110分開。圖3B係沿圖1A及圖3A之截面B-B觀看之基座部分104的部分截面圖。為了清楚,圖3A至圖3B省略裝置100之組件208(圖2A),該等組件設置介於頂部外殼112與底部外殼110之間之內容積中。如所展示,頂部外殼112耦合至底部外殼110以界定一基座部分104之內容積300。圖3A至圖3B示意繪示頂部外殼112與底部外殼110之結構式整合,而圖4A至圖5D繪示數個實例實施例。
圖4A係沿圖3A之截面B-B觀看之一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400a(其可對應於基座部分104,圖1A)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一底部外殼406a及一頂部外殼404a(其等可分別對應於底部外殼110及頂部外殼112)的一實例組態。頂部外殼404a可經由底部外殼406a之側壁附接至底部外殼406a。舉例而言,頂部外殼404a之一底部表面405a之一部分經由一聯結構件414耦合至底部外殼406a之一側壁410a之一頂部。如所展示,頂部外殼404a可延伸至底部外殼406a之外邊緣,且頂部外殼404a之一邊緣或側408可形成基座部分400a之側之一部分。頂部外殼404a可具有自頂部外殼404a之一頂部表面407a至頂部外殼404a之邊緣或側408的一圓化或一經定輪廓轉折(例如,一修圓隅角或邊緣)。該圓化或經定輪廓轉折可界定一平滑連續表面之部分,該平滑連續表面包括該圓化或經定輪廓轉折及底部外殼406a之側之至少部分。在其他情況中,頂部外殼404a可具有任何其他適合的形狀,諸如一實質上垂直角度(如所展示)、一削角邊緣、或類似者。一修圓或削角邊緣可抵抗對頂部外殼404a之磨削、裂解、或其他損壞,且亦可提供基座部分400a之一美觀或所欲外觀及觸感。
聯結構件414可係任何適合的材料或材料之組合。聯結構件414可係一黏著劑,諸如一壓敏性黏著劑(PSA)、熱敏黏著劑(HSA)、環氧樹脂、氰丙烯酸酯、或任何其他合適的黏著劑。除了緊固頂部外殼404a至底部外殼406a外,聯結構件414亦可用作為介於頂部外殼404a與底部外殼406a之間之一密封件,防止材料(例如,液體、粉塵、或其他污染物)進入基座部分400a。
在一些情況中,聯結構件414可係實質上剛性,使得當一力施加至頂部外殼404a時(例如,由於施加至頂部外殼404a的鍵打或其他輸入力),介於頂部外殼404a與底部外殼406a的介接表面之間之距離實質上不變化。替代地,聯結構件414可係由一柔性材料所形成或可包括一柔性材料,諸如一發泡體、橡膠、聚胺甲酸酯、或其他合適的材料,其允許頂部外殼404a回應於施加力在頂部外殼404a及/或底部外殼406a上而相對於底部外殼406a移動。此類力可係回應於使用者輸入(例如,鍵打或與一軌跡板互動)、此類力可係由觸感致動器所產生、此類力可係歸因於該裝置掉落或物體掉落在該裝置上、或類似者。另外,此類力可係壓縮力或拉張力、剪切力、或類似者。如本文所描述,柔性材料可用於聯結構件414,以允許一觸感致動器更易於使頂部外殼404a相對於該底部外殼406a移動(如與更剛性聯結構件相比較),藉此提供透過頂部外殼404a轉移觸感輸出至一使用者之更大效率。
可使用一柔性聯結構件414,其中力感測器基於頂部外殼404a相對於底部外殼406a之偏斜量或移動量來判定施加至頂部外殼404a的一力量。此類力感測器或其組件可併入在聯結構件414中。舉例而言,用於偵測歸因於頂部外殼404a相對於底部外殼406a之偏斜的電容變化之電極可包括在聯結構件414中。
聯結構件414可係一單件式材料(例如,一單一黏著劑層),或可包括多個組件、層、或其他元件。舉例而言,一多層式聯結構件414可包括定位於(且接合至)兩個黏著劑層之間之一柔性構件,其中該第一黏著劑層接合至頂部外殼404a且該第二黏著劑層接合至底部外殼406a。該聯結構件之部分可形成該基座部分之側(例如,該外表面)之部分,如圖4A所展示。
如圖4A所展示,底部外殼406a包括延伸遠離一底部構件412a(其可相似於底部構件111或係該底部構件之一實施例,圖3A至圖3B)之一側壁410a(或該側壁自底部構件該向上延伸,如圖4A所展示)。因此,底部外殼406a界定基座部分400a之一內容積之至少一底部及一側,且頂部外殼404a界定該內容積之一頂部。在一些情況中,一底部外殼(例如,底部外殼406a)包括界定一裝置之一基座部分之外側及/或側表面的多個側壁。舉例而言,圖3A展示一底部外殼110,其包括繞該基座部分之前區、左區、右區、及後區延伸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側壁。該等側壁可與該底部外殼之該底部構件(例如,底部構件412a)一體形成。該底部外殼(例如,底部外殼110、406a,或本文所描述之任何其他底部外殼)可係由一單件式金屬、玻璃、陶瓷、或類似者所形成。在一些情況中,該底部外殼(包括一底部表面及一個、兩個、三個、或四個側壁)可係一金屬構件,其可經機械加工或以其他方式由一單件式金屬所形成。其他組態亦可行,諸如其中該頂部外殼界定該內容積之頂部及側、且該底部外殼界定該內容積之底部的組態。本文論述此類組態之實例。
頂部外殼404a、底部外殼406a、及聯結構件414可具有一實質上相似外觀。舉例而言,這些組件可經組態以具有相同或相似顏色、紋理、觸感等。此可包括施加漆料、墨水、染料、或其他塗料至該等組件,及/或應用相同精整程序(例如,機械加工、拋光等)至該等組件。
圖4B係沿圖3A之截面B-B觀看之一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400b(其可對應於基座部分104,圖1A)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一底部外殼406b及一頂部外殼404b的另一實例組態。頂部外殼404b及底部外殼406b各界定對應之階梯式介面區域。具體而言,頂部外殼404b可界定一第一介面表面420及一第二介面表面422,該第二介面表面自第一介面表面420偏移(例如,該第二介面表面與該第一介面表面不在相同平面中)。對應地,底部外殼406b可界定與第一介面表面420相對的一第三介面表面424,及與第二介面表面422相對的一第四介面表面426。
第一介面表面420及一第三介面表面424可經由一第一聯結構件416彼此耦合,且第二介面表面422及一第四介面表面426可經由一第二聯結構件418彼此耦合。第一聯結構件416及第二聯結構件418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聯結構件414之結構、材料、功能等。第一聯結構件416及第二聯結構件418可實質上彼此完全相同,或可不同。舉例而言,第一聯結構件416與第二聯結構件418可具有一不同勁度。舉另一實例而言,第一聯結構件416可形成一更佳密封件(例如,以防止液體或其他污染物進入),而如與第一聯結構件416相比較,第二聯結構件418之密封效率可較低,但是可提供一較強接合或固持力。舉又另一實例,第一聯結構件416可缺乏力感測器或力感測組件,而第二聯結構件418可包括電極或其他組件以用作為一力感測器(或一力感測器之一部分)。其他最佳化亦可行,且可針對任何所欲或合適的性質或性質之組合來選擇或最佳化各聯結構件。可針對其進行選擇或最佳化之性質的實例包括強度、硬度、刮痕抗性、抗化學性、紫外線輻射抗性、耐水性、接合強度、顏色、表面光度、機械加工性、及類似者。
圖4C係沿圖3A之截面B-B觀看之一基座部分400c(其可對應於基座部分104,圖1A)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一底部外殼406c及一頂部外殼404c的一實例組態。頂部外殼404c可經由一聯結構件428耦合至底部外殼406c,該聯結構件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聯結構件414之結構、材料、功能等。
頂部外殼404c可不一直延伸至底部外殼406c之邊緣432。舉例而言,頂部外殼404c之一邊緣432可相對於底部外殼406c之外側凹陷。邊緣飾邊430可設置在頂部外殼404c之邊緣432上及/或附接至該邊緣,且可實質上沿邊緣432環繞頂部外殼404c(例如,邊緣飾邊可施加至頂部外殼404c之全部,否則會暴露邊緣)。邊緣飾邊430可係由一或多種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一或多種任何合適材料。舉例而言,邊緣飾邊430可係環氧樹脂、塑膠、漆料、墨水、染料、一橡膠塗料或條狀物、或類似者。邊緣飾邊430可係黏附至頂部外殼404c及/或底部外殼406c之一單一材料,或可包含多個元件或材料,諸如一飾邊材料及一分開之黏著劑。
邊緣飾邊430可保護頂部外殼404c之該邊緣免於刮傷、磨削、或其他損壞。邊緣飾邊430亦可防止光透過邊緣432進入或離開頂部外殼404c。舉例而言,頂部外殼404c可用作為用於受照明組件(諸如鍵帽、整合式顯示器、或類似者)之一光導或光導管。在此類情況中,邊緣飾邊430可防止光自邊緣432洩漏。在頂部外殼404c係一光導或光導管的情況中,邊緣飾邊430可包括一反射材料或塗料或施加在一反射材料或塗料上,該反射材料或塗料設置在邊緣432上且經組態以往回反射光至頂部外殼404c中。
邊緣飾邊430可經組態以具有相似於底部外殼406c之一外觀。舉例而言,邊緣飾邊430可具有與底部外殼406c相同或相似之顏色、紋理、觸感、或其他性質。據此,基座部分400c之側可具有一致外觀,且可似乎係由一單一組件所形成(或邊緣飾邊430及底部外殼406c可似乎係由相同材料所形成)。邊緣飾邊430及底部外殼406c可經受一共同精整程序,諸如拋光、研磨、或機械加工,以在該兩個組件上產生相似紋理及外觀。舉例而言,組裝邊緣飾邊430及底部外殼406c後,相同拋光步驟可施加至該兩個組件。在一些情況中,相同工具(例如,一拋光工具)可實質上同時施加至邊緣飾邊430及底部外殼406c。
圖4D係沿圖3A之截面B-B觀看之一基座部分400d(其可對應於基座部分104,圖1A)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一底部外殼406d及一頂部外殼404d的一實例組態。頂部外殼404d可經由多個聯結構件耦合至底部外殼406d。可首先施加第一聯結構件434及第二聯結構件438以界定一槽或腔穴,在該槽或腔穴中可定位一第三聯結構件436。在一些情況中,第一聯結構件434及第二聯結構件438可係可以固體形式或半固體形式施加以界定該槽或腔穴的一黏著劑發泡體、膠帶、膜、或其他材料。在施加第一聯結構件434及第二聯結構件438且界定該槽或腔穴之後,第三聯結構件436可被引入至該槽或腔穴中。舉例而言,第三聯結構件436可係呈一液體或其他流動性形式之一可固化黏著劑,其經灌注、注入、或以其他方式引入至由第一聯結構件434與第二聯結構件436所界定之該槽或腔穴中。(該槽或腔穴可繞頂部外殼404d或底部外殼406d之一聯結表面連續,且可在一所欲部位或位置中完全納含第三聯結構件436之流動性材料。)在第三聯結構件436被引入至該槽或腔穴中之後,可使頂部外殼404d及底部外殼406d在一起且藉由該等聯結構件彼此接合(例如,藉由允許聯結構件434、436、438之任何者或全部固化及/或硬化)。
在一些情況中,第一聯結構件434、第二聯結構件438、及第三聯結構件436可具有不同物理性質及/或機械性質。舉例而言,第一聯結構件434及第二聯結構件438可係呈固體形式或半固體形式且可具有一尺寸穩定性,使得在施加至頂部外殼404d及/或底部外殼406d之後大小或形狀不顯著變化。據此,第一聯結構件及第二聯結構件可用以界定介於頂部外殼404d與底部外殼406d之間之一實體及/或尺寸關係(例如,以維持該等聯結構件之間之一指定距離),以及界定該槽或腔穴,在該槽或腔穴中可引入用於第三聯結構件436之材料。第一聯結構件434及第二聯結構件438亦可黏附或以其他方式緊固頂部外殼404d至底部外殼406d。替代或除了使用第一聯結構件434及第二聯結構件438以界定或維持介於頂部外殼404d與底部外殼406d之間之距離外,間隔物亦可定位於頂部外殼404d與底部外殼406d之間。間隔物可係任何合適材料,諸如發泡體、膠帶、膜、經固態化/經固化黏著劑、或類似者。間隔物可係任何合適的形狀,諸如柱狀、碟狀、半球形等,且可依隔開間距沿介於頂部外殼404d與底部外殼406d之間之介面予以定位。
第三聯結構件436可係一高剪切黏著劑(或任何其他合適的黏著劑或材料),且如此可提供介於頂部外殼404d與底部外殼406d之間之一高強度黏著劑接合,且可防止或降低脫層或拆離或頂部外殼404d及底部外殼406d之相對移動。與其他黏著劑相比,高剪切黏著劑可具有一較高剪切負載抗性。
圖4E係沿圖3A之截面B-B觀看之一基座部分400e(其可對應於基座部分104,圖1A)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一底部外殼406e及一頂部外殼404e的一實例組態。頂部外殼404e可經由一聯結構件440耦合至底部外殼406e。聯結構件440可係由被引入至由底部外殼406e之壁442、444所界定之一槽或腔穴中的一液體或流動性黏著劑所形成。如所展示,壁442、444與底部外殼406e成一整體。舉例而言,該槽或腔穴可經機械加工(或雷射剝蝕或以其他方式形成)至底部外殼406e中以形成壁442、444。替代地,壁442、444可係與底部外殼406e分開之組件且可緊固(例如,熔接、接合、黏附等)至底部外殼406e以形成壁442、444。如上文所提及,可藉由流動、注入、或以其他方式引入一黏著劑(例如,一高剪切黏著劑或任何其他合適的黏著劑)至壁442、444之間之空間中來形成聯結構件440。在聯結構件440係由一液體或流動性材料所形成的情況中,壁442、444可在適當位置納含該流動性材料使得可充分接合至頂部外殼404e及底部外殼406e。
圖4F係沿圖3A之截面B-B觀看之一基座部分400f(其可對應於基座部分104,圖1A)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一底部外殼406f及一頂部外殼404f的一實例組態。底部外殼406f可界定一表面或凸耳448,其中底部外殼406f之一側壁之一部分延伸通過凸耳448且界定一凸緣446。頂部外殼404f可擱置在凸耳448上或以其他方式與該凸耳介接,及凸緣446可相鄰於頂部外殼404f之一周邊側,如圖4F所展示。在一些情況中,凸緣446可延伸於凸耳448上方或延伸通過該凸耳達一距離,該距離實質上相同於頂部外殼404f之厚度(例如,頂部外殼404f之周邊側之高度),使得凸緣446之頂部表面(如在圖4F中所觀看)與頂部外殼404f之頂部表面實質上齊平或平整。可用黏著劑、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接合技術或材料將頂部外殼404f黏附或緊固至底部外殼406f。
圖4A至圖4F展示用於聯結一實例頂部外殼至一實例底部外殼之技術。該等技術、聯結材料、頂部外殼幾何與底部外殼幾何、及類似者之任何者可同等地應用至其他實例頂部外殼及底部外殼,諸如具有不同幾何(例如,不同壁厚度、不同形狀、不同壁角度、不同大小)、不同材料、不同實體性質、或類似者的頂部外殼及底部外殼。舉例而言,關於圖4A至圖4F所展示及所描述之教示可搭配如圖2A至圖2F所展示之頂部外殼及底部外殼使用。
圖5A至圖5D係一運算裝置之基座部分的部分截面圖,其中頂部外殼包括形成基座部分之一頂部表面的一頂部構件以及形成基座部分之一側的一側壁。圖5A至圖5D展示介於一底部外殼與一頂部外殼之間之一介面及耦合之不同組態,其中該頂部外殼包括側壁,而非該底部外殼包括側壁。
圖5A係沿圖3A之截面B-B觀看之一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500a(其可對應於基座部分104,圖1A)的部分截面圖。如上文所提及,基座部分500a之一頂部外殼504a包括一頂部構件510a及一側壁512a。側壁512a可實質上自頂部構件510a垂直延伸,或可依一不同角度延伸。側壁512a界定基座部分500a之一外側表面。雖然展示一個側壁,但是應瞭解,頂部外殼504a(以及本文所描述之其他頂部外殼)可包括多個側壁,諸如一個、兩個、三個、或四個(或更多個)側壁。在一些情況中,本文所描述之頂部外殼包括與一頂部構件(例如,頂部構件510a)一體形成的三個側壁,以形成一電子裝置之一基座部分前側、左側、及右側。該等側壁亦可沿兩個側壁之間之隅角連續,在一些情況中,產生沿該基座部分之至少三個側延伸的側壁之一連續帶。本文所描述之側壁之任何者之特徵亦可應用於其他側壁。舉例而言,雖然圖5A展示一個側壁之一截面,然而頂部外殼504a之一些或所有其他側壁(其可對應於及/或取代圖3A至圖3B中之側壁113)可具有相似特徵且依一相似方式耦合至底部外殼506a。
頂部外殼504a可係由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諸如玻璃、陶瓷、金屬、塑膠、或類似者。舉例而言,頂部外殼504a可係已模製(例如,已熱彎(slump))之一單件式玻璃,以形成頂部構件510a及側壁512a。該單一連續玻璃(或其他材料)頂部外殼可無面向上接縫、孔、開口、或類似者,因此形成一高度防潑水基座部分。
頂部外殼504a可包括在該等側壁(例如,側壁512a)中之一或多個開口以允許通至該裝置之內組件。舉例而言,一裝置可包括連接器(例如,用於充電、通訊、及類似者),且頂部外殼504a可包括開口以允許纜線或其他組件連接至該等連接器。實例連接器包括通用序列匯流排(USB)連接器、讀卡器、電力纜線連接器、及類似者。該(等)開口亦可具有其他功能或與其他組件相關聯。舉例而言,一開口可對應於一磁碟機以允許一磁碟片(例如,一DVD或CD)插入至該磁碟機中,或一開口可用於一緊扣件(例如,一螺釘、螺栓等)以緊固頂部外殼504a至另一組件(例如,一底部外殼506a)。
可依任何合適方式在頂部外殼504a之該等側壁(或其他部分)中形成開口。舉例而言,開口可經機械加工、雷射切割、離子切割、鋸切、化學蝕刻、或類似者。在一模製程序期間,開口亦可形成在頂部外殼504a中,因此降低或排除在頂部外殼504a經形成及硬化之後形成該等開口之需要。
頂部外殼504a經由一聯結構件508a耦合至一底部外殼506a。底部外殼506a形成基座部分500a之一內容積之一底部,且可係由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諸如金屬、玻璃、塑膠、陶瓷、或類似者。
頂部外殼504a之側壁512a可耦合至底部外殼506a之一頂部表面,使得底部外殼506a之一邊緣514a與側壁512a之外表面實質上齊平。據此,底部外殼506a之邊緣514a界定基座部分500a之外側表面之部分。
聯結構件508a耦合頂部外殼504a至底部外殼506a。聯結構件508a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同或相似於上文所描述之聯結構件414之結構、材料、功能等。
圖5B係沿圖3A之截面B-B觀看之一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500b(其可對應於基座部分104,圖1A)的部分截面圖。基座部分500b包括經由一聯結構件508b耦合至一底部外殼506b之一頂部外殼504b。聯結構件508b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同或相似於上文所描述之聯結構件414之結構、材料、功能等。
基座部分500b相似於基座部分500a在於,頂部外殼504b包括一頂部構件510b及一側壁512b兩者,而底部外殼506b實質上平直。然而,在基座部分500b中,底部外殼506b之一邊緣不延伸至側壁512b之外表面。而是,底部外殼506b之一邊緣耦合至側壁512b之一內側,且底部外殼506b不形成基座部分500b之外側之部分。
圖5C係沿圖3A之截面B-B觀看之一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500c(其可對應於基座部分104,圖1A)的部分截面圖。基座部分500c包括經由一聯結構件508c耦合至一底部外殼506c之一頂部外殼504c。聯結構件508c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同或相似於上文所描述之聯結構件414之結構、材料、功能等。
基座部分500c相似於基座部分500b在於,頂部外殼504c包括一頂部構件510c及一側壁512c兩者,而底部外殼506c不延伸至或形成基座部分500c之外側表面之部分。然而,在基座部分500c中,底部外殼506c被接收在側壁512c中之一凹口516中。凹口516允許底部外殼506c之一頂部表面(而非底部外殼506c之一邊緣或除了該底部外殼之該邊緣外亦)介接及/或耦合至側壁512c。
在前述實例中,所展示之頂部外殼具有實質上尖銳邊緣(例如,尖銳90度角度,其中頂部表面與側表面交會)。然而,這些描繪不應理解為限於本文所描述之頂部外殼之形狀及/或組態。事實上,該等頂部外殼可具有其他形狀及/或邊緣輪廓。舉例而言,圖5D係沿圖3A之截面B-B觀看之一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500d(其可對應於基座部分104,圖1A)的部分截面圖。基座部分500d包括經由一聯結構件508d耦合至一底部外殼506d之一頂部外殼504d。聯結構件508d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同或相似於上文所描述之聯結構件414之結構、材料、功能等。
在圖5D中,頂部外殼504d具有一邊緣518,該邊緣有一圓化、彎曲、或圓角的(radiused)輪廓。半徑可係任何合適的半徑,諸如約0.25 mm、約0.5 mm、約1.0 mm,或任何其他合適的半徑。在一些情況中,邊緣518可具有沿循一仿樣(spline)或非由一單一半徑所界定之曲線的一彎曲輪廓。亦設想其他邊緣形狀,諸如削角、穹形、階梯、或任何其他合適的形狀。
圖6A至圖6G係沿圖1A截面C-C觀看之一運算裝置之顯示器部分的部分截面圖,圖中繪示顯示器部分之各種組態。在圖6A至圖6G中所描繪之該顯示器部分可界定用於固持顯示器組件(或一運算裝置之其他組件)之內部容積,包括背光、側光、蓋件、顯示器堆疊、LED層、OLED層、電路板、電池,處理器、記憶體,天線、及類似者。在圖6A至圖6G中,顯示器殼體(例如,顯示器殼體602a至602g)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顯示器殼體108之結構、材料、功能等。相似地,聯結蓋件及/或顯示器至顯示器殼體的聯結構件(例如,聯結構件606a至606g)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聯結構件414(或任何其他聯結構件)之結構、材料、功能等。
圖6A描繪一顯示器部分600a的部分截面圖,在該顯示器部分中,一蓋件604a耦合至一顯示器殼體602a。蓋件604a可係在顯示器堆疊607a前面且選用地接合或黏附至該顯示器堆疊的一透明保護片材。蓋件604a可由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材料,諸如玻璃、塑膠、陶瓷、聚碳酸酯等。蓋件604a可係一單一(例如,單塊)組件,諸如玻璃、塑膠、或陶瓷之一單一片材、或可包含多個組件或層,諸如玻璃、塑膠、濾光器、塗料、或類似者之多個層。顯示器堆疊607a可包括任何合適的組件,包括LED層、OLED層、光擴散器、光導、光源、反射器、偏光器、濾光器、或類似者。雖然圖6A展示顯示器堆疊607a作為一單一組件,但是應瞭解,顯示器堆疊607a可具有多個組件及/或層。
如圖6A所展示,蓋件604a可延伸至顯示器部分600a之一外側之部分且形成該顯示器部分之該外側之該部分。在此組態中,顯示器部分600a之整個面對使用者之表面609可藉由一單一表面予以界定,而無任何可見邊框、框架、或其他環繞組件。舉例而言,在該運算裝置之正常操作期間(例如,當該運算裝置在使用中及/或顯示器正在被一使用者觀看時),繞蓋件604a之外周長,顯示器殼體602a可係不可見。
蓋件604a及顯示器殼體602a可係由相同材料所形成或可包括相同材料。舉例而言,蓋件604a可係由一玻璃所形成或可包括一玻璃,且顯示器殼體602a亦可係由玻璃所形成(例如,與蓋件604a相同或不同之玻璃)。替代地,蓋件604a及顯示器殼體602a可係由不同材料所形成。舉例而言,顯示器殼體602a可係鋁(或另一金屬),而蓋件604a可係由玻璃所形成或包括玻璃。
蓋件604a可經由一聯結構件606a附接至顯示器殼體602a。聯結構件606a可係一黏著劑或可包括一黏著劑,其接合蓋件604a至顯示器殼體602a。蓋件604a、顯示器殼體602a、及聯結構件606a可具有一實質上相似外觀。舉例而言,這些組件可經組態以具有相同或相似顏色、紋理、觸感等。此可包括施加漆料、墨水、染料、或其他塗料至該等組件,及/或應用相同精整程序(例如,機械加工、拋光等)至該等組件。
圖6B描繪一顯示器部分600b的部分截面圖,在該顯示器部分中,一蓋件604b耦合至一顯示器殼體602b。蓋件604b經由一聯結構件606b附接至顯示器殼體602b。顯示器部分600b亦包括一顯示器607b,該顯示器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顯示器607a之結構、材料、功能等。
蓋件604b可實質上延伸至顯示器殼體602b之邊緣,惟一邊緣飾邊608b可設置在蓋件604b之一邊緣612上及/或附接至該蓋件之該邊緣除外。邊緣飾邊608b可覆蓋蓋件604b之邊緣612及聯結構件606b,且可保護這些組件免於損壞。邊緣飾邊608b亦可防止光透過邊緣612進入或離開蓋件604b。另外,在其中蓋件604b包括多個層之例項中,邊緣飾邊608b可覆蓋該等層之端部或邊緣。此可改良顯示器部分600b之外觀(藉由覆蓋不美觀的接縫)且可有助於防止蓋件604b之該多個層的脫層或其他損壞。邊緣飾邊608b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邊緣飾邊430之結構、材料、功能等。
邊緣飾邊608b可經組態以具有相似於顯示器殼體602b之一外觀。舉例而言,邊緣飾邊608b可具有與顯示器殼體602b相同或相似之顏色、表面紋理、觸感、或其他性質。據此,顯示器部分600b之側可具有一致外觀,且可似乎係由一單一組件所形成(或邊緣飾邊608b及顯示器殼體602b可似乎係由相同材料所形成)。邊緣飾邊608b及顯示器殼體602b可經受一共同精整程序,諸如拋光、研磨、或機械加工,以在該兩個組件上產生相似紋理及外觀。舉例而言,組裝邊緣飾邊608b及顯示器殼體602b後,相同拋光步驟可施加至該兩個組件。在一些情況中,相同工具(例如,一拋光工具)可實質上同時或在一共同處理操作期間施加至邊緣飾邊608b及顯示器殼體602b。
圖6C描繪一顯示器部分600c的部分截面圖,在該顯示器部分中,一蓋件604c耦合至一顯示器殼體602c。蓋件604c經由一聯結構件606c附接至顯示器殼體602c。顯示器部分600c亦包括一顯示器607c,該顯示器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顯示器607a之結構、材料、功能等。
如圖6C所展示,蓋件604c可設置至顯示器殼體602c中(例如,顯示器殼體602c之部分至少部分延伸遍及蓋件604c之一側)。在一些情況中,蓋件604c之一外表面可與顯示器殼體602c之一邊緣614c實質上齊平。在此組態中,邊緣614c(且選用地,聯結構件606c)可界定環繞或定框蓋件604c之至少部分的一邊框或框架。另外,環繞蓋件604c之邊緣的顯示器殼體602c之該部分可保護蓋件604c之邊緣免於磨削、斷裂、污染物、或其他潛在損壞。
圖6D描繪一顯示器部分600d的部分截面圖,在該顯示器部分中,一蓋件604d耦合至一顯示器殼體602d。顯示器部分600d亦包括一顯示器607d,該顯示器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顯示器607a之結構、材料、功能等。
蓋件604d經由一聯結構件606d附接至顯示器殼體602d。顯示器殼體602d包括界定一擱架616d之一凹口區域,蓋件604d(經由聯結構件606d)附接至該擱架。此組態允許蓋件604d至少部分被顯示器殼體602d之一邊緣618d環繞或定框(繞其外邊緣),相似於在顯示器部分600c中之組態(圖6C),而在顯示器部分600d之面對使用者之外表面620上無可見的一聯結構件。舉例而言,聯結構件606d耦合蓋件604d之內表面或後表面至擱架616d。據此,聯結構件606d不形成表面620之部分。
在圖6D中所展示之擱架616d亦允許藉由顯示器殼體602d沿多個方向緊固蓋件604d。舉例而言,蓋件604d可沿蓋件604d之外邊緣且沿蓋件604d之一後表面之一周長嚙合顯示器殼體602d。據此,沿一面內方向且沿一面外方向固持蓋件604d。此可改良顯示器部分600d之強度、剛度、及/或耐久性。
圖6E描繪一顯示器部分600e的部分截面圖,其中一顯示器堆疊624e耦合至顯示器殼體602e,而無一分開之蓋件(例如,無一蓋件玻璃)。顯示器堆疊624e可包經配置在一堆疊或層壓體中之括各種組件,包括舉例而言一後偏光器626e、一底部玻璃628e、一頂部玻璃630e、及一前偏光器632e。這些僅僅是顯示器堆疊624e之例示性組件或層,並且顯示器堆疊624e中可包括更多、更少或不同組件,包括一背光、(多個)照明面板、光導面板、有機發光二極體、液晶層、或類似物。
顯示器堆疊624e可經由一聯結構件606e附接至顯示器殼體602e。顯示器堆疊624e可實質上延伸至顯示器殼體602e之邊緣,惟一邊緣飾邊608e可設置在顯示器堆疊624e之一邊緣622上及/或附接至該顯示器堆疊之該邊緣除外。邊緣飾邊608e可覆蓋顯示器堆疊624e之邊緣622及聯結構件606e,且可保護這些組件免於損壞。邊緣飾邊608e亦可防止光透過邊緣622進入或離開顯示器堆疊624e。另外,邊緣飾邊608e可覆蓋顯示器堆疊624e之該等層之端部或周邊側(例如,底部玻璃628e、頂部玻璃630e、及前偏光器632e)。此可改良顯示器部分600e之外觀(藉由覆蓋不美觀的接縫)且可有助於防止顯示器堆疊624e之該多個層之脫層或其他損壞。邊緣飾邊608e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邊緣飾邊430及608b之結構、材料、功能等,且可依與上文所論述之邊緣飾邊相同方式予以形成或精整。
圖6F描繪一顯示器部分600f的部分截面圖,在該顯示器部分中,一顯示器堆疊624f耦合至一顯示器殼體602f。顯示器堆疊624f經由一聯結構件606f附接至顯示器殼體602f。顯示器堆疊624f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顯示器堆疊624e之結構、材料、功能等。舉例而言,顯示器堆疊624f可包括一後偏光器626f、一底部玻璃628f、一頂部玻璃630f、及一前偏光器632f。
如圖6F所展示,且相似於圖6C中之顯示器殼體602c,顯示器堆疊624f可設置至顯示器殼體602f中。在一些情況中,顯示器堆疊624f之一外表面與顯示器殼體602f之一邊緣614f可實質上齊平,且邊緣614f(且選用地,聯結構件606f)可界定環繞或定框顯示器堆疊624f之至少部分的一邊框或框架。另外,環繞顯示器堆疊624f之邊緣的顯示器殼體602f之部分可保護顯示器堆疊624ff之邊緣免於脫層、磨削、斷裂、污染物、或其他潛在損壞。
圖6G描繪一顯示器部分600g的部分截面圖,在該顯示器部分中,一顯示器堆疊604g耦合至一顯示器殼體602g。顯示器堆疊624g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顯示器堆疊624e之結構、材料、功能等。舉例而言,顯示器堆疊624g可包括一後偏光器626g、一底部玻璃628g、一頂部玻璃630g、及一前偏光器632g。
顯示器堆疊624g經由一聯結構件606g附接至顯示器殼體602g。顯示器殼體602g包括界定一擱架616g之一凹口區域,顯示器堆疊624g(經由聯結構件606g)附接至該擱架。此組態允許顯示器堆疊624g至少部分被顯示器殼體602g之一邊緣618g環繞或定框(繞其外邊緣),相似於顯示器部分600d中之組態(圖6D)。
圖6H描繪一顯示器部分600h的部分截面圖,其中一顯示器634耦合至一顯示器殼體602h(其可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其他顯示器殼體)。顯示器634可係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或任何其他合適的顯示器或顯示器堆疊,且可包括一蓋件(例如,一玻璃、藍寶石、或塑膠保護蓋件)及/或其他合適的組件。
經由任何合適的附接技術附接顯示器634至顯示器殼體602h。介於顯示器634與顯示器殼體602h之一內表面之間之空間可填充有一灌封材料635(其可相似於上文所描述之灌封材料211,且可包括聚胺甲酸酯、聚矽氧、環氧樹脂、或任何其他合適的灌封材料)。灌封材料635可支撐顯示器634及顯示器殼體602h。灌封材料635可係任何合適材料,諸如聚矽氧、環氧樹脂、聚胺甲酸酯、氣凝膠、或任何其他合適的聚合物或其他材料。圖6H展示灌封材料635佔用介於顯示器634與顯示器殼體602h之間之所有空間(否則該空間為空的)。在其他實例中,灌封材料635可佔用少於所有空間(否則該空間為空的)。灌封材料635亦可黏附、接合、或以其他方式固持顯示器634至顯示器殼體602h。在一些情況中,灌封材料635可獨占地機械附接於顯示器634與顯示器殼體602h之間。
圖6J描繪一顯示器部分600j的部分截面圖,其中一顯示器638耦合至一顯示器殼體602j(其可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其他顯示器殼體)。顯示器638可係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或任何其他合適的顯示器或顯示器堆疊,且可包括一蓋件(例如,一玻璃、藍寶石、或塑膠保護蓋件)及/或其他合適的組件。
顯示器638可經由一黏著劑636附接至顯示器殼體602j。黏著劑636可固持顯示器638至顯示器殼體602j。在一些情況中,相對於不具有直接黏附至顯示器殼體602j之一顯示器638的顯示器部分,顯示器638及黏著劑636增加顯示器殼體602j之結構強度及剛度,允許使用一較薄顯示器殼體602j。在一些情況中,顯示器638之後部之一大區(例如、約50%、約60%、約75%、約85%、約90%)可黏附至顯示器殼體602j,如與其中顯示器638j在該顯示器之周緣處附接至顯示器殼體602的一聯結技術相比較,其可增加總體結構之剛度。
圖7A至圖7B描繪沿圖1A之截面B-B及C-C觀看之具有上文所描述之基座部分及顯示器部分之各種組合之運算裝置的部分截面圖。圖7A至圖7B描繪該運算裝置在一閉合組態,而非圖1A所展示之敞開組態。
圖7A描繪一運算裝置700a的部分截面圖,該運算裝置包括一顯示器部分701a及一基座部分703a。顯示器部分701a包括:一蓋件706a,其經由一聯結構件712a附接至一顯示器殼體702a;及一顯示器堆疊718,其在顯示器殼體702a內。顯示器部分701a相似於顯示器部分600a(圖6A),顯示器部分701a(或其組件)之材料、結構、及功能可相同或相似於顯示器部分600a之材料、結構、及功能。
運算裝置700a亦包括一基座部分703a,該基座部分包括經由一聯結構件710a耦合至一底部外殼704a之一頂部外殼708a。基座部分703a相似於基座部分400a(圖4A),且基座部分703a(或其組件)之材料、結構、及功能可相同或相似於基座部分400a之材料、結構、及功能。
顯示器部分701a之蓋件706a及基座部分703a之頂部外殼708a兩者可係由相同或相似材料所形成,且可依相似方式分別耦合至顯示器殼體702a及底部外殼704a。據此,運算裝置700a之側可具有一致及均勻的外觀。舉例而言,介於顯示器部分701a與基座部分703a之間之共同材料及實體整合提供一實質上對稱結構(雖然該等組件之確切厚度及大小可於顯示器部分701a與基座部分703a之間變化)。另外,在頂部外殼708a及蓋件706a係由相同材料所形成的情況中,該等組件之邊緣的外觀(例如,顏色、紋理、表面拋光等)可相似或完全相同。
圖7A所展示之組件可經受相同精整程序。舉例而言,頂部外殼708a之邊緣及蓋件706a之邊緣可經受相同拋光程序及/或可經拋光至相同或相似拋光程度(或表面粗糙度)。進一步,如上文所提及,聯結構件710a及712a可連同頂部外殼708a及蓋件706a予以共精整,使得所有這些組件具有相同或一相似外觀、表面光度等。
圖7B描繪一運算裝置700b的部分截面圖,該運算裝置包括一顯示器部分701b及一基座部分703b。顯示器部分701b包括經由一聯結構件712b附接至一顯示器殼體702b之一顯示器堆疊720。顯示器部分701b相似於顯示器部分600a(圖6A),顯示器部分701b(或其組件)之材料、結構、及功能可相同或相似於顯示器部分600a之材料、結構、及功能。顯示器堆疊720可相同或相似於顯示器堆疊624e(圖6E),且可包括舉例而言一後偏光器、一底部玻璃、一頂部玻璃、及一前偏光器。這些僅僅係顯示器堆疊720之例示性組件或層,且在顯示器堆疊720中可包括更多、更少、或不同組件。在一些情況中,顯示器部分701b不包括在顯示器堆疊720前面或覆蓋該顯示器堆疊的一分開之蓋件。在此類情況中,顯示器堆疊720之最前面層可界定顯示器部分701之使用者介面表面(例如,外部表面)。
運算裝置700b亦包括一基座部分703b,該基座部分包括經由一聯結構件710b耦合至一底部外殼704b之一頂部外殼708b。基座部分703b相似於基座部分400a(圖4A),且基座部分703b(或其組件)之材料、結構、及功能可相同或相似於基座部分400之材料、結構、及功能。
顯示器部分701b及基座部分703b亦包括邊緣飾邊714、716,該等邊緣飾邊(分別)經設置在顯示器堆疊720及頂部外殼708b之邊緣上及/或附接至該顯示器堆疊及該頂部外殼之該等邊緣。邊緣飾邊714、716之材料、結構、及功能可相同或相似於邊緣飾邊430之材料、結構、及功能。邊緣飾邊714、716可保護顯示器堆疊720及頂部外殼708b,舉例而言,藉由防止或降低對顯示器堆疊720及頂部外殼708b之邊緣的磨削、裂解、或其他損壞。進一步,在顯示器堆疊720及/或頂部外殼708b包括多個層的情況中,邊緣飾邊714、716可有助於防止該等層脫層(以及隱藏該等層)。
邊緣飾邊714、716可具有彼此相同或相似外觀(包括顏色、表面拋光等)及/或與運算裝置700b之其他部分相同或相似外觀(包括顏色、表面拋光等)。舉例而言,邊緣飾邊714、716可係由與聯結構件710b、712b相同之材料所形成或包括與該等聯結構件相同之材料,使得邊緣飾邊714、716及聯結構件710b、712b具有彼此實質上相同外觀(例如,顏色、表面光度等),促進運算裝置700b之側的均勻性及一致性。
如上文所提及,一運算裝置之一頂部外殼可係由一單一連續材料片材(諸如玻璃或陶瓷)所形成。在一頂部外殼具有如與其厚度相比較相對大之表面面積的情況中,如可在一筆記型電腦之一頂部外殼所見,強化件可加至該頂部外殼或以其他方式連同該頂部外殼併入以增加該頂部外殼(及/或整個運算裝置)之勁度、強度、韌性、或其他性質。舉例而言,強化件可增加該頂部外殼之扭轉勁度,其繼而可增加整個運算裝置之扭轉勁度。此類強化件亦可界定較高勁度之區域及較低勁度之區域,以界定具有不同結構式性質之輸入區域,如本文所描述。
圖8A係一頂部外殼800a及可施加至頂部外殼800a之一強化框架802a的分解圖。如上文所提及,一頂部外殼800a可界定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接收各種類型輸入之一輸入表面,諸如觸控輸入及力輸入。另外,該整合式介面系統可包括可附接至頂部外殼800a或以其他方式與該頂部外殼整合的觸控感測器、力感測器、顯示器、觸感致動器、及類似者。含強化框架802a之頂部外殼800a可有助於界定用於整合式介面系統之該等組件的一結構式平台,以及提供用於整合式介面系統之一輸入表面。進一步,如本文所描述,諸如強化框架802a之強化件可有助於界定輸入區域或界定頂部外殼800a對各種類型輸入之物理回應或機械回應。
頂部外殼800a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頂部外殼112之結構、材料、功能等。舉例而言,頂部外殼800a可係由玻璃、聚碳酸酯、陶瓷、或任何其他合適材料所形成或包括玻璃、聚碳酸酯、陶瓷、或任何其他合適材料。在一些情況中,頂部外殼800a係一單一玻璃構件(例如,一玻璃片材)。頂部外殼800a可不具有在頂部外殼800a之一頂部表面中的接縫、孔、或其他開口。
強化框架802a可由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材料,諸如玻璃、塑膠、碳纖維、金屬、或類似者。強化框架802a可具有任何合適的形狀。如所展示,強化框架802a界定一第一框架區域804a及一第二框架區域806a。第一框架區域804a可在頂部外殼800a之一鍵盤區域808下方。鍵盤區域808(此處展示為形成在頂部外殼800a中之一凹陷部分(其可係矩形或任何其他合適的形狀))可經組態以具有經設置在鍵盤區域中之按鍵或按鍵機構。在其他實施方案中,諸如在實施一虛擬鍵盤的情況中,鍵盤區域808可不藉由在頂部外殼800a中之一凹陷部分予以界定或可不使用在該頂部外殼中之一凹陷部分。然而,可使用強化框架802a,儘管該框架不環繞或對應於頂部外殼800a之一凹陷部分。
強化框架802a亦界定可在一手靠墊區域810a下方之一第二框架區域806a。手靠墊區域810a可對應於當與一筆記型電腦互動時一般擱置手之一區域,且可係頂部外殼800a之一觸控輸入區域之部分或界定該頂部外殼之該觸控輸入區域之部分。手靠墊區域810a可包括與頂部外殼800a之其他部分區別的一軌跡板區域。該軌跡板區域可係接收觸控輸入及/或力輸入(諸如用於游標控制之輸入、手勢輸入、多觸控輸入、及類似者)的一區域。舉例而言,該軌跡板區域可藉由在頂部外殼800a上之一邊框予以界定,且第二框架區域806a可定位在該邊框下方。替代地,整個頂部外殼800a(例如,頂部外殼800a之鍵盤區域及非鍵盤區域兩者)可係一觸控輸入區域。在此類情況中,第二框架區域806a可不對應於在頂部外殼800a上之任何特定功能或實體邊框。而是,第二框架區域806a可大致上強化手靠墊區域810a。然而,第二框架區域806a可具有圖8A所展示之形狀。亦設想用於強化框架802a之其他形狀及組態。
強化框架802a亦可有助於限制施加至頂部外殼800a之一個區域(例如,鍵盤區域808)的力輸入或觸控輸入免於影響在另一區域中之(例如,手靠墊區域810a)頂部外殼800a。舉例而言,在一力施加在鍵盤區域808內(由於一使用者敲擊在鍵盤區域808內之一虛擬按鍵或機械按鍵)的情況中,強化框架802a可防止力導致在手靠墊區域810a中之頂部外殼800a之一偏斜或變形(或如與無一強化框架802a之一頂部外殼800a相比較,可降低偏斜或變形)。
強化框架802a可依任何合適方式附接至頂部外殼800a。舉例而言,可用一黏著劑(例如,一HSA、PSA、環氧樹脂、氰丙烯酸酯、或類似者)將強化框架802a膠接或黏附至頂部外殼800a。舉另一實例而言,可藉由一燒結及/或退火程序將強化框架802a融合至頂部外殼800a。更具體而言,強化框架802a可設置在頂部外殼800a上,且接著強化框架802a及頂部外殼800a可被加熱至足以引起強化框架802a融合至頂部外殼800a一溫度且達一持續時間。
圖8B係一頂部外殼800b及可施加至頂部外殼800b之一強化框架802b的分解圖。頂部外殼800b及強化框架802b之材料、結構、及功能可相同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8A所論述之頂部外殼800a及強化框架802a之材料、結構、及功能。然而,如圖8B所展示,頂部外殼800b可包括一開口812(例如,一矩形開口),該開口替代頂部外殼800a之一凹陷部分。開口812可對應於一鍵盤區域,且可經組態以容納或接收一鍵盤。舉例而言,包括耦合至一載體板(例如,一電路板或其他基材)之複數個按鍵機構(例如,鍵帽、鍵帽支撐件機構、按鍵接通(key-make)感測器或開關、或類似者)的一鍵盤可定位在開口812中。在一頂部外殼中之一開口經組態以至少部分接收及/或定框一鍵盤的情況中,該開口可稱為一鍵盤開口。在一頂部外殼具有一鍵盤開口的實施例中,該鍵盤開口可係在該頂部外殼之該頂部表面中之唯一開口,且該頂部外殼之其餘部分可係連續的(例如,不具有額外開口、接縫、間隙、不連續、或類似者)。
圖9A描繪與頂部外殼900一體形成之一強化肋結構902的一實例頂部外殼900。強化肋結構902可執行與圖8A之強化框架802a之相同或相似功能。如圖9A所展示,肋結構902具有實質上相似於圖8A之強化框架802a之一形狀,其中一第一肋部分906在一鍵盤區域904下方,及一第二肋部分908在一手靠墊區域下方。
圖9B描繪沿圖9A之截面D-D觀看之頂部外殼900的部分截面圖。圖9B描繪支撐或強化鍵盤區域904之強化肋結構902之一部分。如所展示,強化肋結構902及頂部外殼900形成一單塊結構。舉例而言,強化肋結構902可係藉由機械加工、蝕刻、剝蝕、或以其他方式自一單一材料片材(例如,玻璃)移除材料所形成。舉另一實例而言,強化肋結構902可係藉由一模製或熱彎程序所形成,其中頂部外殼900被加熱且適形於界定強化肋結構902(以及頂部外殼900之其他特徵及/或形狀,諸如鍵盤區域904或高或低凸紋之其他區)之一模具。
圖10描繪含附接至頂部外殼1000之底部表面之多個強化構件1002、1004、1006、及1008的一實例頂部外殼1000。舉例而言,強化構件1002附接至頂部外殼1000之對應於一鍵盤區域1001之一區。強化構件1002可加固或以其他方式強化鍵盤區域1001。舉例而言,強化構件1002可有助於防止或降低由於鍵打輸入(直接施加至頂部外殼1000或施加至經耦合至頂部外殼1000之一按鍵機構)所致之鍵盤區域1001之變形或偏斜。如所展示,強化構件1002形成一「x」形狀,然而其他組態及形狀亦可行。再者,雖然在圖10中之鍵盤區域1001相對於頂部外殼1000之其他部分凹陷,但是在圖10中所展示及所描述之強化構件可搭配其他頂部外殼組態使用,諸如不具有一凹陷鍵盤區域之實質上平直(例如,平坦)頂部外殼。
其他強化構件可附接至頂部外殼1000之其他區。舉例而言,強化構件1004沿鍵盤區域1001之側附接至頂部外殼1000,且強化構件1008沿鍵盤區域1001之頂部附接至頂部外殼1000。這些強化構件可相似地提供增加之勁度或強度至頂部外殼1000(且更大致而言,至該運算裝置),且可有助於隔離施加至頂部外殼1000之一個區域(例如,至鍵盤區域1001)之力以防引起該頂部外殼之其他區域中之變形或偏斜。
強化構件1006耦合至在鍵盤區域1001下方之一手靠墊區域1003中的頂部外殼1000。強化構件1006經定位以使一相對大中心區域保持未強化。該未強化區域可對應於或界定經組態以接收觸控輸入及/或基於力之輸入(諸如手勢(例如,滑移、捏合)、多觸控輸入、點選、及類似者)的一軌跡板或其他觸敏輸入區域或力敏輸入區域。在一些情況中,一軌跡板或其他觸碰/力敏感輸入區域經組態以回應於某些輸入而變形或偏斜。這些偏斜或變形可用以判定施加至該輸入區域的一力量及判定何時一使用者輸入對應於一選擇或一「點選」。在此類情況中,使該輸入區域保持實質上未強化可促進且容許該輸入區域針對觸碰及/或力偵測而充分變形。亦可包括(或策略上省略)強化構件以建立觸感或觸覺回饋區域,諸如藉由使來自一特定觸感致動器或裝置之觸感輸出隔離至小於一裝置之整個頂部外殼的一局域化區域。
如上文所提及,在一運算裝置上之一玻璃(或其他光透射型材料)頂部外殼(諸如頂部外殼112)可用作為用於照明該頂部外殼之部分(諸如按鍵、一鍵盤區域、顯示器、及類似者)之一光導或光導管。更具體而言,包括一玻璃或光透射型頂部外殼的一整合式介面系統可照明該頂部外殼之部分以改良於該整合式介面系統之可見度、可讀度、或以其他方式產生一所欲外觀。圖11A至圖11E展示如何一光源可與一運算裝置整合以照明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一頂部外殼。
圖11A描繪一運算裝置(例如,一筆記型電腦)之一基座部分1100的分解圖,該基座部分包括一頂部外殼1102a及一底部外殼1104。頂部外殼1102a及底部外殼1104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頂部外殼及底部外殼之任何者之結構、材料、功能等。舉例而言,頂部外殼1102a可係由一玻璃、陶瓷、或其他光透射型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一玻璃、陶瓷、或其他光透射型材料。
基座部分1100亦包括一光源1106a。光源1106a可包括一或多個個別照明元件,諸如LED、OLED、白熾燈元件、螢光燈元件、或類似者。光源1106a經組態作為一燈條,且經定位成沿基座部分1100之一側,該側在頂部外殼1102a上之相鄰於一鍵盤區域1103之底部(例如,沿基座部分1100之與聯結該裝置之一顯示器部分的側相對之一側)。
圖11B描繪沿圖11A之截面E-E觀看之圖11A之基座部分1100的部分截面圖。光源1106a經定位在經形成至頂部外殼1102a之邊緣中的一凹部1108中,然而其他部位亦可行。具體而言,光源1106a可經定位在任何位置中,使得自光源1106a所發射之光被導引或耦合至頂部外殼1102a中(例如,至頂部外殼1102a之一邊緣中)。在一些情況中,光源1106a可經定位遠離頂部外殼1102a之邊緣,且光導、光導管、或其他機構可導引來自該光源之光至頂部外殼1102a之邊緣。
藉由導引光至一頂部外殼中,一光源可用以照明一裝置之各種區域及/或組件。舉例而言,圖11C描繪含一光源1106c之一實例運算裝置1110。運算裝置1110包括一頂部外殼1102c及一顯示器1112,該顯示器可經定位以在一頂部外殼1102c上之在一鍵盤上方之一區域(例如,介於該鍵盤與該裝置之一顯示器部分之間)中顯示按鈕及/或其他可視線索。此區域可稱為一虛擬按鍵區域,且可取代或補充在一習知鍵盤上之一列習知之「功能」鍵。另外,該虛擬按鍵區域可經組態以取決於該裝置之一操作狀態(諸如執行中之特定程式、正在一相關聯顯示器螢幕上顯示之內容、或類似者)而呈現不同按鍵、按鈕、或可視線索。舉例而言,可基於該等可視線索對正在一裝置之一主要顯示器(例如,顯示器204)上顯示之一使用者介面的相關性及/或控制該使用者介面的能力,自一群組候選可視線索來選擇該等可視線索。顯示器1112可包括諸如液晶層(其可耦合至頂部外殼1102c)之組件,且光源1106c可提供照明給顯示器1112。如所展示,該虛擬按鍵區域包括多個分段。這些分段可對應於一單一下伏顯示器、或多個顯示器(例如,一分開之顯示器用於各分段)。顯示器1112可表示跨越多個分段或一顯示器群組之一個顯示器(其對應於一單一分段)的一單一顯示器。
因為顯示器1112經定位在一鍵盤上方,所以光源1106c經定位成沿在該鍵盤上方的頂部外殼1102c之邊緣(例如,接近一筆記型電腦之一顯示器部分)。在一些情況中,顯示器1112可不需要一分開之背光,諸如,其中顯示器1112係一OLED顯示器。在此類情況中,光源1106c可經定位在其他處以照明頂部外殼1102c之其他區,諸如可包括機械按鍵、虛擬按鍵、或機械按鍵及虛擬按鍵之一組合的一鍵盤區域。
圖11D描繪含如圖11A至圖11B所展示定位之一光源1106d的一實例運算裝置1114。運算裝置1114包括一頂部外殼1102d及一鍵盤區域1116。鍵盤區域1116可包括顯示虛擬按鍵及/或其他可視線索之一顯示器或與顯示虛擬按鍵及/或其他可視線索之一顯示器相關聯,或該鍵盤區域可包括一機械鍵盤或與一機械鍵盤相關聯(例如,耦合至頂部外殼1102d之鍵盤區域1116的按鍵機構)。在鍵盤區域1116包括一顯示器或與一顯示器相關聯的情況中,光源1106d可提供照明給該顯示器。在鍵盤區域1116包括一機械鍵盤或與一機械鍵盤相關聯的情況中,光源1106d可照明鍵帽、定框該等鍵帽的頂部外殼之部分(或在該等鍵帽之間可見之部分),或鍵盤區域1116之其他部分。
在一些情況中,鍵盤區域1116可包括不與傳統機械按鍵相關聯之個別按鍵區域。舉例而言,可藉由漆料、蝕刻紋理、經遮罩區域、或經設置或形成在頂部外殼1102d上之其他指示器來界定個別按鍵區域。舉一具體實例而言,可藉由經遮罩(例如,實質上不透明)區域來界定在鍵盤區域1116中之個別按鍵區域,該等經遮罩區域係藉由未經遮罩(例如,透明或半透明)區域予以定框(或以其他方式視覺上辨別)。當藉由光源1106d照明時,光可通行通過該等未經遮罩區域(及/或在該等經遮罩區域內之未經遮罩字符或字元),藉此視覺上界定及辨別該等按鍵。
圖11E描繪含經定位成沿頂部外殼1102e之一底側之一光源1106e的一實例運算裝置1118。如所展示,該頂部外殼包括可係一機械鍵盤或一虛擬鍵盤的一鍵盤1122。在鍵盤1122係一虛擬鍵盤的情況中,運算裝置1118可包括在頂部外殼1102e下方之一顯示器以產生按鍵影像。該顯示器可經組態以產生一虛擬按鍵區域1120之按鍵影像,該虛擬按鍵區域可在一鍵盤上方(例如,介於該鍵盤與該裝置之一顯示器部分之間)且可經組態以取決於該裝置之一操作狀態而在該虛擬按鍵區域中呈現不同按鍵,如上文所描述。光源1106e可經組態以提供照明至該顯示器以照明鍵盤1122及虛擬按鍵區域1120。替代地,在虛擬按鍵區域1120與自己的顯示器及光源相關聯的情況中(例如,在虛擬按鍵區域1120包括一OLED顯示器的情況中),光源1106e可經組態以僅照明鍵盤1122或產生鍵盤1122之按鍵影像的顯示器。
在一些情況中,可藉由背光照明含界定按鍵、區域、及/或其他圖形之開口的一經遮罩表面,來展示按鍵、虛擬按鍵區域、軌跡板區域、及/或其他輸入區域(或其他圖形、字符、符號、或類似者)。圖11F至圖11G描繪一實例運算裝置1130,其中藉由在一不透明遮罩中之開口來界定在一頂部外殼上之各種區域,藉由在該不透明遮罩下方供應光使該等各種區域可見。
圖11F至圖11G描繪包括耦合至一顯示器部分1133之一基座部分1131之一實例運算裝置1130。基座部分1131可包括一底部外殼1137及一頂部外殼1139。頂部外殼1139及底部外殼1137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頂部外殼及底部外殼之任何者之結構、材料、功能等。頂部外殼1139可係由一光透射型材料所形成,且可與一圖案化遮罩相關聯,如本文所描述。運算裝置1130亦包括:一鍵盤1135,其可係一機械鍵盤;一顯示器,其產生按鍵影像,或如本文所描述,藉由在一不透明遮罩區域中之開口所界定之一鍵盤。
運算裝置1130亦包括在鍵盤1135上方之一第一區域1138及在鍵盤1135下方之一第二區域1140。第一區域1138及第二區域1140可係觸敏輸入區域及/或力敏輸入區域,如本文所描述,且可與界定輸入區域邊框、字符、符號、或類似者之一圖案化遮罩相關聯。如圖11F所展示,第一區域1138及第二區域1140實質上無特徵,對應於其中在與頂部外殼1139相關聯之一圖案化遮罩下方未提供照明之一模式。圖11G展示含作用中照明之運算裝置1130,顯露在第一區域1138中之虛擬輸入區域1144及在第二區域1140中之一軌跡板區域1142。可藉由在與頂部外殼1139相關聯之一不透明遮罩材料中之開口(例如,穿孔或微穿孔)來界定虛擬輸入區域1144及軌跡板區域1142,自在該遮罩下方照明該等區域。下伏於頂部外殼1139或與該頂部外殼整合的光導、光提取特徵、或其他光學組件可有助於耦合光至在該圖案化遮罩中之開口,以促進照明該等圖案。
因為該遮罩及照明經定位在頂部外殼1139下方,所以當該照明係非作用中時,虛擬輸入區域1144及軌跡板區域1142可係不可見,因此允許第一區域1138及第二區域1140操作以接收觸控輸入及/或力輸入,而無任何邊框或邊界。然而,當該照明係作用中時,額外輸入區域界定物可對應於不同功能性。舉例而言,當照明不存在時,實質上所有第二區域1140可用作為一觸敏軌跡板及/或力敏軌跡板。當照明存在時,裝置1130對施加在軌跡板區域1142內之觸控輸入及/或力輸入的回應可不同於施加至軌跡板區域1142外之第二區域1140之部分之輸入。
圖11H係圖11F之基座部分1131的分解圖。基座部分1131包括頂部外殼1139、底部外殼1137、一遮罩層1152、及一光導1158。基座部分1131亦包括一光源1162,當基座部分1131經時,該光源經組態以導引光至光導1158中。
如上文所提及,頂部外殼1139可係由一光透射型材料所形成,諸如玻璃、塑膠、陶瓷、或類似者。遮罩層1152可係一不透明或實質上不透明材料,諸如一墨水、染料、聚合物層、或其他材料。遮罩層1152可具有分別界定虛擬輸入區域1144及軌跡板區域1142之圖案1154、1156。圖案1154、1156可係包括在該遮罩材料中之一系列穿孔或微穿孔、或較大間隙或可包括在該遮罩材料中之一系列穿孔或微穿孔、或較大間隙。遮罩層1152可沉積在頂部外殼1139之一底部表面上或光導1158之一頂部表面上。舉例而言,遮罩層1152可係可接合或以其他方式施加至光導1158或頂部外殼1139之一墨水、染料、或黏著劑片材。在其他情況中,該遮罩層係可具有不接合或黏附至頂部外殼1139或光導1158之至少一些表面的一分開之組件(例如,一不透明聚合物片材)。
光導1158可係接收來自光源1162之光且導引該光朝向遮罩層1152之圖案1154、1156的一光透射型材料。所展示之光導1158具有與遮罩層1152及頂部外殼1139實質上相同之面積。在一些情況中,光導1158可經組態及定形狀以導引光實質上僅至遮罩層1152之圖案1154、1156。
如所展示,遮罩層1152包括對應於虛擬輸入區域1144及軌跡板區域1142的圖案1154、1156。在其他情況中,該遮罩層可界定額外或其他輸入區域、圖形、按鍵(例如,鍵盤1135之全部或一些按鍵)、符號、或類似者。進一步,雖然展示一單一光導1158及一單一光源1162,但是可實施多個光導及/或光源以允許選擇性照明可照明特徵。舉例而言,可與軌跡板區域1142分開地照明虛擬輸入區域1144(例如,一個區域處於開啟,而另一區域處於關閉)。進一步,遮罩層1152亦可包括對應於亦可選擇性被照明之鍵盤按鍵的圖案。當該等按鍵、軌跡板區域1142、及虛擬輸入區域1144全部未被照明時,頂部外殼1139可具有一實質上均勻的外觀(例如,該頂部外殼可似乎係一均勻的亮面後表面)。
如上文所描述,可藉由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依各種方式提供按鍵輸入功能性。舉例而言,一整合式介面系統可包括或經組態以偵測來自具有機械按鍵之一鍵盤之輸入。替代地或此外,一整合式介面系統可包括或經組態以偵測來自顯示在該整合式介面系統之一頂部外殼上之一虛擬鍵盤之輸入。更具體而言,該整合式介面系統可包括一顯示器,該顯示器在一否則無特徵(例如,平直)表面(諸如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頂部外殼)上產生按鍵影像或其他可視線索。一虛擬鍵盤亦可包括或替代地包括在一頂部外殼之一無特徵表面上的靜態按鍵區域(例如,由漆料,遮罩、或其他視覺標記所界定)。再者,可在一單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中使用這些類型鍵盤之各種組合。舉例而言,用於一整合式介面系統的一鍵盤之一部分可包括機械按鍵,而另一部分可包括一虛擬鍵盤(或一或多個虛擬按鍵、按鈕、或其他可視線索)。
如本文所描述之整合式介面系統之頂部外殼(諸如由玻璃或陶瓷材料所形成之連續頂部外殼)可經組態以容納這些類型鍵盤之任一者或任何組合。舉例而言,圖12A至圖15B係關於包括含機械按鍵及虛擬按鍵兩者之整合式介面系統的實例運算裝置,而圖16A至圖17B係關於包括僅含虛擬按鍵之整合式介面系統的實例運算裝置。舉另一實例而言,一整合式介面系統可僅包括機械按鍵。
圖12A描繪包括耦合至一顯示器部分1203之一基座部分1201之一實例運算裝置1200。基座部分1201可包括一底部外殼1204及一頂部外殼1202。頂部外殼1202及底部外殼1204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頂部外殼及底部外殼之任何者之結構、材料、功能等。運算裝置1200亦包括一機械鍵盤1205及一虛擬按鍵區域1208。(虛擬按鍵區域1208可被省略及/或用額外機械按鍵予以取代,諸如用一列機械「功能列」鍵予以取代。)運算裝置1200亦可包括一習知軌跡板1207,或可省略軌跡板1207。在可省略軌跡板之情況中,一軌跡板區域可涵蓋比軌跡板1207更大的基座部分1201之區域,包括在該鍵盤下方的頂部外殼1202之實質上整個區(例如,手靠墊區域)、沿該鍵盤之側向側之區,且甚至該鍵盤本身。
機械鍵盤1205之按鍵(諸如一代表性按鍵1206)可包括用於接收輸入、提供一觸覺回應及/或回應於輸入而運動、及用於允許運算裝置1200偵測按鍵致動的合適機構及組件。可依任何合適方式耦合該等按鍵至頂部外殼1202,諸如用黏著劑、機械夾具、緊扣件、或類似者。本文論述實例按鍵機構及附接技術。
虛擬按鍵區域1208(其可包括多個分段)可包括一或多個顯示器或與一或多個顯示器相關聯,該顯示器經定位在頂部外殼1202下方(例如,在基座部分1201之一內容積內)。虛擬按鍵區域1208亦可包括觸控感測器或與觸控感測器相關聯,該等觸控感測器偵測施加至虛擬按鍵區域1208之觸控輸入,如本文所描述。虛擬按鍵區域1208可基於裝置1200之不同操作模式而動態顯示不同按鈕、按鍵、可視線索、影像、或類似者。舉例而言,虛擬按鍵區域1208可當裝置1200之一使用者與一第一應用程式互動時顯示一第一組可視線索(且選用地顯示其他資訊),及當該使用者與一第二應用程式互動時顯示一第二組可視線索(且選用地顯示其他資訊)。當在虛擬按鍵區域1208上之一位置處偵測到一輸入(諸如一觸控輸入或力輸入)時,裝置1200將基於在偵測到該輸入時顯示在該位置上之可視線索而採取一特定動作。因此,若虛擬按鍵區域1208正在顯示功能鍵(例如,F1至F12鍵),在一特定功能鍵上的一輸入可引起裝置1200採取與該特定功能鍵相關聯之動作。若虛擬按鍵區域1208正在顯示用於控制裝置1200之一音量的一滑桿,在該滑桿上之一輸入(例如,一滑移或手勢輸入)可導致裝置1200調整其輸出音量。
頂部外殼1202之頂部表面可實質上平直(例如,平坦)。具體而言,頂部外殼1202可實質上無特徵、缺乏實質凹部、開口、或高及/或低凸紋之區。舉例而言,頂部外殼1202可係一實質上平滑、平坦玻璃或陶瓷片材。在此類情況中,機械鍵盤1205之按鍵可延伸在頂部外殼1202之頂部表面上方,當運算裝置1200處於一閉合組態時,這會干擾顯示器部分1203。在此類情況中,頂部外殼1202(例如,整個頂部外殼)可相對於外殼1204之一環緣或邊緣底部凹陷,使得當裝置1200閉合時,一間隙存在於頂部外殼1202與顯示器部分1203之間。機械鍵盤1205可具有契合在該間隙內且未接觸顯示器部分1203之一大小或高度。
在使用一透明玻璃或陶瓷(或其他材料)的情況中,頂部外殼1202可適於搭配具有機械按鍵及虛擬按鍵兩者之鍵盤使用,此係因為透明性允許頂部外殼1202用作為用於一虛擬鍵盤之一顯示器之一蓋件(及輸入表面)。
圖12B係圖12A之基座部分1201的分解圖。基座部分1201展示機械鍵盤1205、頂部外殼1202、底部外殼1204、及在頂部外殼1202下方之一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1210。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1210可設置在由頂部外殼1202及底部外殼1204所界定之一內容積內。
鍵盤1205可包含多個離散按鍵及/或按鍵機構,或可係一預組裝結構,其包括被繫留至一基座板或以其他方式耦合在一起的按鍵。該等離散按鍵或該預組裝按鍵結構可直接耦合至頂部外殼1202之一頂部表面,如本文所描述。
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1210可包括各種觸碰及/或力感測組件,諸如電容性感測元件、電阻式感測元件、或類似者。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1210可經組態以感測施加至頂部外殼1202之輸入,且可感測鍵盤1205之按鍵之選擇,在虛擬按鍵區域1208上之可視線索之選擇(圖12A),及/或施加至頂部外殼1202之其他區之觸控輸入(例如,點選、輕觸、手勢、多觸控輸入)。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1210可經組態以偵測輸入,而不考慮一力分量,諸如偵測一或多個觸控輸入之僅一部位。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1210亦可或替代地經組態以偵測一或多個觸控輸入之一力分量,諸如藉由判定由一觸控輸入所引起之頂部外殼1202之一偏斜量。為了簡化,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1210,以及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1310、1311、1321、1347、1372、1410、及1510,本文簡稱為觸控感測器。但是應瞭解,這些感測器可提供觸控輸入功能性、力輸入功能性、或兩者。
關於偵測機械按鍵之選擇,頂部外殼1202可係一連續材料片材,且如此可缺乏允許該等按鍵機械耦合至在基座部分內1201之組件的開口或孔。因此,使用傳統按鍵機構用於偵測按鍵按下係不可實行的,此係因為不能穿過頂部外殼1202直接取用裝置1200之電子組件。據此,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1210可使用相同感測技術(例如,電容性感測)來偵測在非鍵盤區域(例如,一軌跡板區域)中之觸控輸入以判定何時已選擇一按鍵。在頂部外殼1202係玻璃或陶瓷或另一介電材料的情況中,頂部外殼1202之介電性質可容許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1210偵測在鍵盤1205以及基座部分1201之該等非鍵盤區域上之手指之存在及/或部位。
觸控感測器1210可實質上平坦,或可包括相鄰於(或以其他方式接近)頂部外殼1202的一實質上平坦總成。觸控感測器1210之平坦形狀可與頂部外殼1202之平坦表面互補。在頂部外殼1202具有在頂部外殼1202之面向內表面上之肋、框架、或其他強化件的情況中,觸控感測器1210可具有容納該等強化件的開口、不連續部、凹部、或其他特徵,同時允許觸控感測器1210之實質上平坦部分相鄰於頂部外殼1202之對應平坦部分。
圖13A描繪包括耦合至一顯示器部分1303之一基座部分1301之一實例運算裝置1300。基座部分1301可包括一底部外殼1304及一頂部外殼1302。頂部外殼1302及底部外殼1304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頂部外殼及底部外殼之任何者之結構、材料、功能等。運算裝置1300亦包括一機械鍵盤1305及一虛擬按鍵區域1308,該機械鍵盤及該虛擬按鍵區域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鍵盤1205及虛擬按鍵區域1208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如同頂部外殼1202,頂部外殼1302可係一連續構件(例如,缺乏在該頂部表面中之任何開口或孔)。
頂部外殼1302之頂部表面可界定一凹陷區域1307,鍵盤1305可經定位在該凹陷區域中。凹陷區域1307可具有任何合適的深度。舉例而言,凹陷區域1307的深度可係介於約0.5 mm與5.0 mm之間。在一些情況中,凹陷區域1307具有導致頂部鍵盤1305之鍵帽實質上與該鍵盤之非凹陷區或環繞區齊平或稍微在該鍵盤之非凹陷區或環繞區下方的一深度。在此類情況中,當顯示器部分1303係相對於基座部分1301在一閉合位置時(例如,當裝置1300閉合時),該等鍵帽可不接觸顯示器部分1303。
凹陷區域1307可具有任何合適的尺寸。如圖13A至圖13B所展示,凹陷區域1307界定僅稍微大於鍵盤1305之一區。然而,凹陷區域1307可較大。舉例而言,凹陷區域1307可提供介於鍵盤1305與頂部外殼1302之環繞非凹陷區域(例如,沿鍵盤1305之外周長)之間之更多餘隙(例如,一較大間隙)。另外,凹陷區域1307可比所展示者更深或更淺。凹陷區域1307亦展示為界定一實質上平坦凹陷表面。其他凹陷區域之表面可不係平坦,且可界定額外凹部、突起部、特徵、或類似者。
圖13B係圖13A之基座部分1301的分解圖。基座部分1301展示鍵盤1305、頂部外殼1302、底部外殼1304、及在頂部外殼1302下方之一觸控感測器1310(例如,經設置在由頂部外殼1302及底部外殼1304所界定之內容積內)。觸控感測器1310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觸控感測器1210之結構、材料、功能等。鍵盤1305可包括直接耦合至頂部外殼1302的按鍵機構,或可係一鍵盤總成,諸如關於圖13C所描述之鍵盤總成1314。一力感測系統亦可與該基座部分整合,以促進偵測施加至該基座部分之鍵盤區域及/或非鍵盤區域的按鍵按下、點選、或類似物。
可依任何合適方式形成頂部外殼1302以產生凹部1307。舉例而言,若頂部外殼1302係玻璃,則可經熱彎而包覆一模具,該模具具有對應於頂部外殼1302之所欲形狀的一形狀。更具體而言,一玻璃片材可被加熱且接著經置放而接觸一模具,並且該玻璃可適形於該模具之形狀。在該熱彎或模製程序期間,可施加或可不施加壓力至該玻璃片材。亦可使用其他形成程序,諸如研磨、研光、機械加工、吹製、蝕刻、燒結、或類似者。
觸控感測器1310可界定實質上對應於及/或適形於在頂部外殼1302中之凹陷區域1307的一凹陷區域1312。據此,觸控感測器1310可適形於頂部外殼1302之形狀,允許觸控感測器1310極接近(例如,直接接觸)頂部外殼1302之一底側。藉由維持觸控感測器1310之表面極接近頂部外殼1302之鍵盤區域及非鍵盤區域兩者,可橫跨實質上所有頂部外殼1302提供觸碰及/或力感測。更具體而言,觸控感測器1310可偵測在該鍵盤區域中之輸入(例如,按鍵按下、在該等按鍵上或上方之手勢等)以及該鍵盤區域外之輸入(例如,施加至一手靠墊區域或任何其他觸敏區域或力敏區域的點選、輕觸、手勢、及其他觸控輸入)。一力感測系統亦可與基座部分1301整合,以促進偵測施加至該基座部分之鍵盤區域及/或非鍵盤區域的按鍵按下、點選、或類似物。
圖13C係一基座部分1313(其可係圖13A之基座部分1301之一實施例)的分解圖,其中一鍵盤總成1314經定位在一頂部外殼1316中之一開口1315(例如,一鍵盤開口)中或可透過該開口取用。頂部外殼1316可相似於頂部外殼1302,惟開口1315(而非凹部1307)形成在頂部外殼1316中以容納鍵盤總成1314且允許取用該鍵盤總成除外。基座部分1313亦包括底部外殼1304及在頂部外殼1316下方之一觸控感測器1311(例如,經設置在由頂部外殼1316及底部外殼1304所界定之內容積內)。觸控感測器1311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觸控感測器1310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另外,觸控感測器1311可包括一凹部1317以容納鍵盤總成1314。替代地,觸控感測器1311可省略凹部1317(例如,該觸控感測器可實質上平直或平坦)。觸控感測器1311可偵測施加至頂部外殼1316各處之觸控輸入及/或力輸入,包括施加至鍵盤總成1314之觸控輸入及按鍵總成1314之鍵盤之致動。一力感測系統亦可與該基座部分整合,以促進偵測施加至該基座部分之鍵盤區域及/或非鍵盤區域的按鍵按下、點選、或類似物。
鍵盤總成1314可包括按鍵機構1319,該等按鍵機構可包括鍵帽支撐件機構、彈片(dome)、開關、剪式機構、偏置機構、彈簧、蝴蝶鉸合件、及/或其他合適的組件。按鍵機構1319可提供電性及/或機械功能性(例如,一觸覺、移動按鍵機構)按鍵總成1314之鍵盤。鍵盤總成1314亦可包括:一基座板1320,按鍵機構1319可耦合至該基座板;及一選用之按鍵網材1322,其界定定框該等按鍵之按鍵開口。按鍵網材1322亦可有助於防止碎片自該鍵盤進入基座部分1313。鍵盤總成1314亦可包括經定位在按鍵機構1319之上方的一蓋件1323。蓋件1323可係一可撓性片材、層、或隔膜,且可係由塑膠、一織物、或類似者所形成或包括塑膠、一織物、或類似者。在該蓋件係一織物蓋件的情況中,該織物可係有機材料、合成材料、織造材料、針織材料、複合物材料、塗佈織物、密封織物、水密織物、多層織物、或類似者。
蓋件1323可附接至基座板1320及/或按鍵機構1319。蓋件1323可實質上密封鍵盤總成1314以防液體、碎片、或其他污染物進入。蓋件1323可係充分可撓性以允許按鍵機構1319回應於一對應按鍵之致動而行進。舉例而言,蓋件1323之材料可係充分可撓性,或一否則實質上可撓性材料可包括允許按鍵機構1319回應於一按鍵之致動而行進的接縫、摺疊、通道、圓齒狀突出物(crenellation)、或其他特徵或組態。
鍵盤總成1314可進一步包括經定位在按鍵網材1322中之按鍵開口中且耦合至蓋件1323的鍵帽1318。鍵帽1318可黏附至直接在對應按鍵機構1319上方之蓋件1323。舉例而言,一按鍵機構1319可包括一鍵帽支撐件或界定一鍵帽支撐件,可藉由一支撐機構(例如,一蝴蝶鉸合件、剪式機構)相對於基座板1320來可移動地支撐該鍵帽支撐件。蓋件1323可覆蓋該鍵帽支撐件(且可黏附或以其他方式黏附至該鍵帽支撐件)。一鍵帽可黏附至蓋件1323之覆蓋該鍵帽支撐件之部分。舉例而言,可使用超音波熔接、黏著劑、機械嚙合特徵、或類似者將該鍵帽黏附至蓋件1323。據此,蓋件1323可夾置於該鍵帽支撐件與該鍵帽之間。藉由黏附、接合、或以其他方式附接蓋件1323至該等鍵帽支撐件及該等鍵帽,可使用一實質上連續完好的蓋件1323,藉此維持蓋件1323之密封功能,同時仍然允許介於按鍵機構1319與鍵帽1318之間之一機械耦合。
蓋件1323可具有開口,以允許介於該等鍵帽支撐件與該等鍵帽之間穿過該等開口之一機械嚙合。在此類情況中,該等開口可小於該等鍵帽及該等鍵帽支撐件,使得該等鍵帽及鍵帽支撐覆蓋及/或密封該等開口。據此,蓋件1323之暴露區(例如,該等鍵帽之間之區)可實質上連續及/或完好的,藉此密封該鍵盤且防止或限制液體、碎片、或其他污染物進入至該等按鍵機構及/或基座部分1313中。
基座板1320可係含電互連件之一電路板,該等電互連件耦合鍵盤總成1314至該裝置之組件(諸如一處理器、記憶體、輸入介面、及類似者)。該等電互連件可允許藉由該裝置偵測來自按鍵機構1319之電性信號以登錄按鍵輸入。在觸控感測器1311偵測按鍵按下或致動的情況中,按鍵機構1319可不包括開關或其他接通感測(make-sensing)組件,且基座板1320可不包括電氣互連件。在此類情況中,按鍵機構1319、基座板1320、及選用地按鍵網材1322可係由介電或非導電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介電或非導電材料,使得可透過鍵盤總成1314藉由觸控感測器1311來感測手指或其他物體。
圖13D係一基座部分1329(相似於基座部分1301、1313)的分解圖,圖中展示一鍵盤總成1333(其可以其他方式相似於鍵盤總成1314或包括相似組件)之另一實例配置。具體而言,在圖13D所展示之實施例中,選用之按鍵網材1322可經定位在蓋件1323下方。再者,圖13D展示其中蓋件1323界定介面或按鍵之使用者接觸表面(例如,各按鍵包括一下伏按鍵機構,但是不包括在蓋件1323之頂部上之一額外鍵帽)的一實施例。在其他情況中,額外鍵帽(相似於圖13C之鍵帽1318)可耦合至蓋件1323以界定介面或按鍵之使用者接觸表面。在其他態樣中,圖13D之基座部分1329之實施例可相同或相似於圖13C之基座部分1313。舉例而言,圖13D所展示之基座部分1329可包括底部外殼1304、一觸控感測器1321(其可相同於或相似於觸控感測器1310、1311)、及按鍵機構1341(其可相似於按鍵機構1319,但是由於鍵盤總成1333中無分開之鍵帽,所以可包括額外鍵帽或其他上部組件)。
在圖13C至圖13D中,蓋件1323之一部分可攫取於鍵盤總成1314、1333(或更大致而言,該裝置)之兩個組件之間。舉例而言,在一些情況中,蓋件1323具有:一鍵盤區域1330,其涵蓋按鍵總成之鍵盤;及一外區域1332,其定框及/或環繞鍵盤區域1330。外區域1332可延伸充分超過鍵盤區域1330,使得外區域1332之至少一部分經定位且攫取於一上覆組件與一下伏組件之間。在一些情況中,該上覆組件係頂部外殼1316。該下伏組件可係鍵盤總成1314、1333或與該鍵盤總成整合之該裝置的任何組件。舉例而言,該下伏組件可係一按鍵網材(例如,按鍵網材1322)、一鍵盤基材(例如,基座板1320)、一電路板、提供結構及/或其他支撐至頂部外殼1316之一支撐基材或層、底部外殼1304之一部分、耦合至底部外殼1304之一框架、或類似者。舉一具體實例而言,參考圖13D,可省略選用之按鍵網材1322,且蓋件1323之外區域1332可攫取於頂部外殼1316之一部分與基座板1320之一部分之間。
於頂部外殼1316與一下伏組件之間攫取蓋件1323之外區域1332可有助於緊固蓋件1323至該裝置、可有助於密封該鍵盤總成、且可在使用期間防止蓋件1323移位或滑動。在一些情況中,蓋件1323之所攫取外區域1332可黏附或以其他方式接合至攫取蓋件1323的該頂部外殼及/或該下伏組件。
圖13E係一基座部分1334(相似於圖13A之基座部分1301)的分解圖,圖中展示一鍵盤總成1335(其可否則相似於鍵盤總成1314或包括相似組件)之組件之替代配置。具體而言,在圖13E所展示之實施例中,一蓋件1336(例如,如上文所描述之一織物蓋件)定位在鍵帽1337下方,及一隔膜1338定位在蓋件1336下方。在圖13E所展示之配置中,無剛性按鍵網材或具有介於相鄰鍵帽之間之暴露構件之其他組件。而是,相鄰鍵帽之間之空間開放使得蓋件1336可見及/或暴露介於鍵帽1337之間。
參考圖13E,鍵盤總成1314之所繪示實施例包括界定開口1315之頂部外殼1316。當組裝基座部分1313時,鍵盤總成1314可定位在開口1315中。鍵盤總成1314亦包括界定該等按鍵之暴露輸入表面的鍵帽1337(其可相似於鍵帽1318)。蓋件1336可定位在鍵帽1337下方,且可界定開口1339。鍵帽1337可經組態以機械耦合至定位在蓋件1336下方之按鍵機構1340(其可相同於或相似於上文所描述之按鍵機構1319、1341)且耦合至基座板1344(其可相同於或相似於基座板1320)。舉例而言,按鍵機構1340可包括機械耦合至鍵帽1337之支撐機構(例如,彈簧、蝴蝶鉸合件、剪式機構)以允許鍵帽1337移動及被一使用者致動。按鍵機構1340亦可包括按鍵接通感測組件,諸如彈片開關、電容式或其他感測器、或類似物。在蓋件1336中之開口1339允許鍵帽1337直接接觸按鍵機構1340、與該等按鍵機構嵌合,及/或機械嚙合該等按鍵機構。在其他實例中,省略開口1339且鍵帽1337可緊固直接至蓋件1336之頂部,且按鍵機構1340(或其部分)可緊固至蓋件1336之底部或在蓋件1336下方之另一組件。
圖13E之鍵盤總成亦包括定位在蓋件1336下方之一隔膜1338。隔膜1338亦可界定開口1342,鍵帽1337可穿過該等開口而與按鍵機構1340嚙合。隔膜1338可經組態以有助於支撐蓋件1336(例如,防止蓋件1336鬆垂或下垂)。隔膜1338亦可有助於防止碎屑進入按鍵機構1340之敏感區或該裝置之其他區。隔膜1338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所形成,諸如聚矽氧、聚胺甲酸酯、聚異戊二烯、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材料。
蓋件1336及隔膜1338可緊固至鍵帽1337(例如,黏附、融合等),或可自鍵帽1337卸離。參考圖13F至圖13H及圖13J至圖13K更詳細描述介於蓋件1336、隔膜1338、與鍵帽1337之間之各種不同實例配置。再者,因為蓋件1336及隔膜1338之至少部分在鍵帽1337下方,所以蓋件1336及隔膜1338可經組態以當致動時變形、偏斜、拉伸、或以其他方式允許鍵帽1337移動。
一支撐件1343可定位在隔膜1338下方以使隔膜1338維持在一所欲部位,且亦可提供結構支撐及/或增加該鍵盤總成之剛度。支撐件1343可定位在基座板1344(其可相同於或相似於基座板1320)上,且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的材料,包括聚合物、金屬、金屬合金、複合物(例如,碳纖維複合物、強化塑料)、或類似物。
圖13E所展示之基座部分1313亦包括在底部外殼1346(其可係底部外殼1304之實施例)中之肋1345。肋1345可提供結構支撐至底部外殼1346且相對於無肋之一底部外殼,可大致上增加基座部分1313之強度及/或勁度。肋1345可係附接至底部外殼1346分開之組件,或可與底部外殼1346一體形成(例如,底部外殼1346可係模製、機械加工、澆注、鍛製、或以其他方式形成以具有由底部外殼1346之其餘部分相同之材料件所形成的肋1345。肋1345亦可藉由接觸或以其他方式結構上與基座板1344嚙合而結構上支撐鍵盤總成1335。此配置可增加鍵盤總成1335之強度及/或勁度。肋1345亦可接觸頂部外殼1316之底側(或以其他方式透過諸如一觸控感測器層之填隙層或組件來支撐頂部外殼1316)以增加頂部外殼1316之強度及/或勁度。鍵盤總成1335亦可包括一觸控感測器1347(其可相同於或相似於上文所描述之觸控感測器1310、1311)。一力感測系統亦可與基座部分1313整合,以促進偵測施加至該基座部分之鍵盤區域及/或非鍵盤區域的按鍵按下、點選、或類似物。
圖13F至圖13H及圖13J至圖13K描繪沿圖13E之截面L-L觀看之按鍵(其等可表示在圖13E之鍵盤總成1335之按鍵)的截面圖。在這些圖式中,鍵盤總成1335之一些組件可被省略或定位在一不同部位中,且可新增一些其他組件。應瞭解,關於各截面圖展示及描述此類差異,並且可應瞭解,該等差異能夠應用於圖13E所展示之鍵盤總成1335。
圖13F描繪可用在圖13E之鍵盤總成1335中之一按鍵的截面圖。鍵帽1350(其可係圖13E之鍵帽1337之一者)定位在蓋件1336上方。如圖13F所展示,鍵帽1350可大於蓋件1336中之開口(例如,開口1339之一者),使得鍵帽1350之一部分(例如,一周邊部分)重疊蓋件1336。鍵帽1350可未被緊固(例如,黏附)至蓋件1336,藉此允許鍵帽1350及蓋件1336彼此獨立移動。舉例而言,當鍵帽1350被致動(例如,被壓低)時,重疊蓋件1336的鍵帽1350之部分可接觸及偏斜蓋件1336。
鍵帽1350可透過一蓋件1336中之開口(例如,開口1339之一者,圖13E)嚙合一按鍵機構(例如,圖13E之按鍵機構1340之一者)。舉例而言,鍵帽1350可夾至或以其他方式嚙合一按鍵機構之一支撐機構1351。支撐機構1351可係一剪式機構、蝴蝶鉸合件、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支撐機構,且可相對於基座板1344可移動地支撐鍵帽1350。
隔膜1338可定位在蓋件1336下方。隔膜1338可提供數個功能至圖13F所展示之按鍵。舉例而言,隔膜1338可具有在鄰近(例如,緊環繞或相鄰)該開口之一區域1352中接觸蓋件1336之一部分。隔膜1338可由具有充分剛度之一材料所形成,以在區域1352中賦予一力於蓋件1336上以有助於防止或限制蓋件1336鬆垂。更具體而言,如圖13F所展示,在一鍵盤之各按鍵(或該等按鍵之至少一子組)處,隔膜1338可接觸蓋件1336,藉此橫跨整個鍵盤形成用於蓋件1336之一支撐區陣列。依此方式,隔膜1338最終提供用於蓋件1336之一尺寸支撐件。隔膜1338可在區域1352中用一黏著劑或其他合適的附接技術而緊固至蓋件1336,或可接觸蓋件1336而無需緊固地附接至蓋件1336。隔膜1338可具有任何合適的形狀、輪廓、外形等,以允許隔膜1338支撐蓋件1336,同時當鍵帽1350被壓低時能夠變形及/或偏斜。
隔膜1338亦可有助於防止污染物(例如,灰塵、液體等)進入該等鍵帽下方之區。舉例而言,如圖13F所展示,隔膜1338可接觸或附接至鍵帽1350(例如,用黏著劑),因此形成介於外部環境與該裝置之內部區之間之一阻障。進一步,藉由緊固隔膜1338至鍵帽1350(例如,經由黏著劑、射頻(RF)熔接、融合、或類似物),在鍵帽致動期間隔膜1338將不與鍵帽1350分開,因此在按鍵致動期間允許隔膜1338執行阻障功能。
隔膜1338可由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在一些情況中,隔膜1338由具有充分尺寸穩定度及/或勁度之一材料所形成以提供實體支撐至蓋件1336。進一步,隔膜1338可由具有易於引起碎屑、粉屑、液體、或其他顆粒黏至隔膜1338之膠黏性或其他材料性質的一材料所形成。此可進一步增加隔膜1338之阻障功能之成效,此係因為接觸隔膜1338之污染物可黏至隔膜1338且因此防止四處移動且變成嵌入非所欲部位。用於隔膜1338之實例材料包括聚矽氧、聚胺甲酸酯、聚異戊二烯、或類似物。
如上文所描述,支撐件1343可定位在隔膜1338下方以使隔膜1338維持在一所欲部位。選用地,一額外支撐件(例如,額外支撐件1353,圖13G)可定位在支撐件1343及隔膜1338上方(且接觸或以其他方式閉合至蓋件1336),以有助於維持蓋件1336之形狀及/或位置。支撐件1343及額外支撐件1353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的材料,諸如金屬、聚合物、聚矽氧、黏著劑、或類似物。再者,隔膜1338可係黏附或以其他方式緊固至支撐件1343及額外支撐件1353、或可未被黏附/緊固。
圖13G描繪可用在圖13E之鍵盤總成1335中之另一按鍵的截面圖。應瞭解,針對一整個鍵盤之各按鍵或一按鍵子組,可使用圖13G所展示之結構而形成該鍵盤。圖13G所展示之按鍵實質上相似於圖13F所展示之按鍵。據此,關於該按鍵結構所描述之該按鍵結構之細節同等適用於及/或類似於圖13G所展示之按鍵結構,並且此處將不重複(例如,參考鍵帽1350、蓋件1336、支撐件1343、額外支撐件1353、按鍵機構1351等)。然而,在圖13G中,隔膜1354(其可以其他方式相同於隔膜1338)可在接觸鍵帽1350前終止。因此,如上文所描述,隔膜1354可接觸及/或支撐蓋件1336,但是可不形成防止污染物進入按鍵機構1351之一阻障。
圖13H描繪可用在圖13E之鍵盤總成1335中之另一按鍵的截面圖。應瞭解,針對一整個鍵盤之各按鍵或一按鍵子組,可使用圖13H所展示之結構而形成該鍵盤。圖13H所展示之按鍵實質上相似於圖13F所展示之按鍵。據此,關於該按鍵結構所描述之該按鍵結構之細節同等適用於及/或類似於圖13H所展示之按鍵結構,並且此處將不重複(例如,參考鍵帽1350、蓋件1336、支撐件1343、額外支撐件1353、按鍵機構1351等)。然而,在圖13H中,隔膜1355(其可以其他方式相同於隔膜1338)在接觸鍵帽1350前終止(相似於圖13G中之按鍵),且支撐件1343定位在隔膜1355上方。因此,支撐件1343可施加一力在隔膜1355上而使隔膜1355維持在一特定位置且防止或減少隔膜1355之側向及垂直移動。相似於所展示之其他按鍵機構,一額外支撐件1353可定位在支撐件1343上方且可接觸蓋件1336。在其他情況中,額外支撐件1353可被省略且支撐件1343可完全延伸至蓋件1336。在又其他情況中,額外支撐件1353可被省略且支撐件1343可被設置成與蓋件1336相隔開(例如,不接觸),至少當按鍵處於一未致動狀態時。
圖13J描繪可用在圖13E之鍵盤總成1335中之另一按鍵的截面圖。應瞭解,針對一整個鍵盤之各按鍵或一按鍵子組,可使用圖13J所展示之結構而形成該鍵盤。圖13J所展示之按鍵實質上相似於圖13F所展示之按鍵。據此,關於該按鍵結構所描述之該按鍵結構之細節同等適用於及/或類似於圖13J所展示之按鍵結構,並且此處將不重複(例如,參考鍵帽1350、支撐件1343、按鍵機構1351等)。然而,在圖13J中,蓋件1356(其可以其他方式相同於蓋件1336)接觸且選用地附接至鍵帽1350,且一隔膜可被省略。蓋件1356可黏附或以其他方式緊固至鍵帽1350,且可因此形成對碎屑或其他污染物之一阻障,執行一相似於圖13F之隔膜1338之功能。為了避免介於蓋件1356與鍵帽1350之間之非所欲干擾(其可使蓋件1356變形、可增加該鍵帽之致動力、或類似物),蓋件1356可包括部分或完全環繞鍵帽1350之凸紋區段1357。凸紋區段1357可具有任何合適的形狀且可依任何合適方式而形成(例如,模製、壓紋等)。
圖13K描繪可用在圖13E之鍵盤總成1335中之另一按鍵的截面圖。應瞭解,針對一整個鍵盤之各按鍵或一按鍵子組,可使用圖13K所展示之結構而形成該鍵盤。圖13K所展示之按鍵實質上相似於圖13F所展示之按鍵。據此,關於該按鍵結構所描述之該按鍵結構之細節同等適用於及/或類似於圖13K所展示之按鍵結構,並且此處將不重複(例如,參考蓋件1336、支撐件1343、隔膜1338、按鍵機構1351等)。然而,在圖13K中,鍵帽1358可包括一凹部1360。相鄰於或界定該等開口的蓋件1336及隔膜1338之端部可接收在凹部1360中。此可有助於產生該鍵盤之一無縫外觀,此係因為無該等鍵帽之周長之四周及至該鍵盤之內部區中的可見間隙。另外,額外互鎖結構可有助於防止污染物進入鍵帽1358下方。
鍵帽1358可包括一頂部部分1359及一底部部分1361。頂部部分1359及底部部分1361可協作以界定凹部1360。據此,該按鍵可藉由如下予以組裝:置放頂部部分1359在蓋件1336及隔膜1338上方(且與蓋件1336及隔膜1338中之開口對齊);且接著透過該等開口附接底部部分1361至頂部部分1359,因此在凹部1360中攫取蓋件1336及隔膜1338之部分。頂部部分1359及底部部分1361可依任何合適方式予以附接,包括黏著劑、機械互鎖件、緊扣件、熔接、或類似物。在其他情況中,鍵帽1358可係界定凹部1360的一單塊組件(例如,鍵帽可係一單一模製聚合物構件)。
在鍵帽1358包括一頂部部分1359及一底部部分1361的情況中,這些部分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的材料,諸如聚合物、金屬、玻璃、藍寶石、或類似物。另外,這些部分可係相同材料(例如,頂部部分1359及底部部分1361可由相同聚合物材料所形成)、或可係不同材料(例如,頂部部分1359可係玻璃且底部部分1361可係聚合物)。
如上所述,對圖13K之所展示之按鍵的變化亦係可行的。舉例而言,隔膜1338可被省略。再者,隔膜1338及/或蓋件1336可黏附或以其他方式緊固至在該等凹部內之鍵帽1358。其他變化亦係可行的。
如上所述,圖13F至圖13H及圖13J至圖13K描繪按鍵的截面圖,該等按鍵可表示在圖13E之鍵盤總成1335之按鍵。應瞭解,在一個圖式中所展示或描述之組件、結構、結構關係及/或功能亦可應用於其他圖式。舉例而言,應瞭解,圖13F中之隔膜1338至鍵帽1350之延伸可應用於圖13H(圖中展不隔膜1355不接觸鍵帽1350)所展示之按鍵。亦設想所揭示之觀念的其他此類修改、變化、排除、及組合。
圖13L描繪基座部分1365的分解圖,該基座部分可係圖13A之基座部分1301之實施例。在基座部分1365中,一基座板1368經定形狀以提供該鍵盤之鍵帽之間向上延伸之分段,因此形成一似按鍵網材外觀。
參考圖13L,基座部分1365包括界定開口1315的頂部外殼1316。當組裝基座部分1365時,一鍵盤總成1371可定位在開口1315中。鍵盤總成1371亦包括按鍵機構1366(包括舉例而言鍵帽、支撐機構、彈片(或用於提供觸覺回饋之其他組件)、按鍵接通感測器(例如,電性開關、彈片、電容性感測元件等)、及類似者)。
按鍵機構1366可電性(且選用地機械)耦合至電路基材1367。電路基材1367可透過在經定形狀基座板1368中或在經定形狀基座板1368之一周邊側四周的開口而電耦合至在該裝置內之一或多個組件,以允許該裝置偵測按鍵致動。
電路基材1367可定位在藉由經定形狀基座板1368所界定之凹部1369中(例如,狹長槽)。電路基材1367可依任何合適方式緊固至經定形狀基座板1368(緊固或至該裝置之另一組件),包括黏著劑、緊扣件、機械互鎖件、熱樁、或類似物。電路基材1367可係剛性或撓性電路板、或任何其他合適的組件,用於促進藉由該裝置來偵測按鍵致動且選用地機械支撐該等按鍵機構。
經定形狀基座板1368可經形成以界定凹部1369,可在該等凹部中定位該等按鍵。凹部1369可至少部分藉由向上延伸之突起部1370予以界定且在各自按鍵之間之間隙中可見。如圖13L所展示,凹部1369可係接收一列之多個按鍵的經定形狀之狹長槽凹部。在其他情況中,如圖13M至圖13O所展示,該等凹部可具有其他組態,諸如用於各按鍵的分開之凹部。
經定形狀基座板1368可由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舉例而言,該經定形狀基座板可係金屬、聚合物、複合物、金屬合金、玻璃、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材料。在一些情況中,經定形狀基座板1368係經衝壓或拉延之金屬(例如,經受衝壓、拉延、或其他成形操作之一金屬片材)、機械加工金屬、或類似物。
鍵盤總成1371亦可包括一觸控感測器1372(其可相同於或相似於上文所描述之觸控感測器1310、1311、1347)。一力感測系統亦可與基座部分1365整合,以促進施加至基座部分1365之鍵盤區域及/或非鍵盤區域的按鍵按下、點選、或類似物。基座部分1365亦可包括一底部外殼1384,其可相同於或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其他底部外殼,諸如圖13E之底部外殼1346。
圖13M描繪一經定形狀基座板1373之另一實施例之一部分。鑑於圖13L之經定形狀基座板1368界定狹長凹部1369(例如,槽),圖13M之該經定形狀基座板描繪針對個別按鍵而經定大小及經定形狀之凹部1374(然而一些按鍵群組(諸如方向鍵(directional key/arrow key))可共用單一凹部,該單一凹部可大於凹部1374及/或依不同方式予以定形狀)。在此類情況中,定位在凹部1374中之按鍵機構可透過在該經定形狀基座板中之開口、無線地、或類似物而電耦合至在該裝置內之組件。在一些情況中,如本文所描述,可諸如運用電容式感測透過該經定形狀基座板(以及任何機械按鍵組件)來感測按鍵致動。在其他方面,諸如所使用之(多種)材料及形成該經定形狀基座板之(多種)方法,經定形狀基座板1373可相同於或相似於圖13L之經定形狀基座板1368。
圖13N描繪一基座板1375之另一實施例的詳細視圖。在圖13N中,額外壁分段1376新增至一經定形狀基座1378(其包括經定形狀槽形之凹部,相似於圖13L所展示者)。經定形狀基座1378可相同於或相似於圖13L之經定形狀基座板1368。
額外壁分段1376自一個突起部1377延伸至一相鄰突起部1377且與突起部1377協作以形成藉由四個壁所界定之凹部。因此,形成在經定形狀基座1378中之該等額外壁分段及該等突起部可定框個別按鍵、提供一似按鍵網材外觀及圍繞該等按鍵之結構。額外壁分段1376可經組態以具有小於突起部1377之高度的一高度。此可允許電路基材(諸如圖13L之電路基材1367)通行於額外壁分段1376上方,而未突出在突起部1377之高度上方。在其他情況中,額外壁分段1376具有實質上與突起部1377相同之高度。
額外壁分段1376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所形成且可依任何合適方式予以形成。舉例而言,額外壁分段1376可由金屬、聚合物、玻璃、複合物材料、或類似物所形成。額外壁分段1376可經由黏著劑、緊扣件、互鎖結構、或類似物而附接至經定形狀基座板1378。在一些情況中,額外壁分段1376可藉由一模製操作(例如,共模製、嵌入模製、包覆模製等)予以形成且附接至經定形狀基座1378。
圖13O描繪一基座板1379之另一實施例的詳細視圖。如同圖13N,在圖13O中,額外壁分段1380新增至一經定形狀基座1381(其包括經定形狀槽形之凹部)。經定形狀基座1381可相同於或相似於圖13L之經定形狀基座板1368。
然而,在圖13O中,額外壁分段1380之頂部與突起部1382實質上齊平,而地道1383被界定在額外壁分段1380下方且在經定形狀基座1381之表面上方。地道1383可允許電路基材(諸如圖13L之電路基材1367)在額外壁分段1380下方通行。否則,額外壁分段1380的材料及形成程序可相似於圖13N中之額外壁分段1376。
如上文所描述,藉由該經定形狀基座板及選用之額外壁分段所形成之該似按鍵網材結構可暴露(例如,未被覆蓋)且可於按鍵之間可見。在其他情況中,該似按鍵網材結構可被一織物、隔膜、或其他蓋件所覆蓋,諸如上文關於圖13C至圖13E所描述者。事實上,如所描述之一經定形狀基座板可用在本文所描述之其他鍵盤組態中。相似地,其他鍵盤組態之特徵可併入至圖13L所展示之鍵盤組態中。
圖14A描繪包括耦合至一顯示器部分1403之一基座部分1401之一實例運算裝置1400。基座部分1401可包括一底部外殼1404及一頂部外殼1402。頂部外殼1402及底部外殼1404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頂部外殼及底部外殼之任何者之結構、材料、功能等。運算裝置1400亦包括一機械鍵盤1405及一虛擬按鍵區域1408,該機械鍵盤及該虛擬按鍵區域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鍵盤1205及虛擬按鍵區域1208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如同頂部外殼1202,頂部外殼1402可係一連續構件(例如,缺乏任何開口或孔)。
頂部外殼1402之頂部表面可界定複數個凹陷區域1407,鍵盤1405之一或多個按鍵(但是少於鍵盤1405之所有該等按鍵)可定位在該複數個凹陷區域中。在一些情況中,頂部外殼1402界定用於鍵盤1405之各按鍵的一相異凹部。在其他情況中,頂部外殼1402界定用於一子組按鍵之各者的一相異凹部區域,及容納超過一個按鍵的其他凹陷區域。舉例而言,一鍵盤之字母、字元、及數字按鍵之各者可設置在一相異凹部區域中,而所有方向鍵可設置在一個共同凹陷區域中。
凹陷區域1407可具有任何合適的深度,如上文關於凹陷區域1307所描述。另外,凹陷區域1407可具有任何合適的尺寸。舉例而言,凹陷區域1407可經組態以界定介於凹陷區域1407之壁與定位在凹陷區域1407中之按鍵之外側(例如,周長)之間之一均勻間隙(例如,一間隙1414)。間隙1414可係任何合適的距離,諸如介於約0.1 mm與1.0 mm之間。
圖14B係圖14A之基座部分1401的分解圖。基座部分1401展示鍵盤1405、頂部外殼1402、底部外殼1404、及在頂部外殼1402下方之一觸控感測器1410(例如,經設置在由頂部外殼1402及底部外殼1404所界定之內容積內)。
觸控感測器1410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觸控感測器1210、1310及1311(或本文所描述之其他觸控感測器)之結構、材料、功能等。更具體而言,觸控感測器1410可包括實質上對應於及/或適形於在頂部外殼1402中之各種凹陷區域1407的一凹陷區域1412。舉例而言,凹陷區域1412可係容納頂部外殼1402之所有凹陷區域1407的一單一凹陷區域。雖然此可增加介於頂部外殼1402之一些部分與下伏觸控感測器1410之間之距離(諸如介於頂部外殼1402之網材部分1416(圖14A)與觸控感測器1410之間之距離),然而這些區可充分小而不過度地犧牲觸控感測器1410之操作或有效性。
可依任何合適方式而形成頂部外殼1402,諸如上文關於頂部外殼1302所描述者。舉例而言,頂部外殼1402可經熱彎、模製、機械加工、蝕刻、或類似者,以形成凹部或凹陷區域1407。
圖15A描繪包括耦合至一顯示器部分1503之一基座部分1501之一實例運算裝置1500。基座部分1501可包括一底部外殼1504及一頂部外殼1502。頂部外殼1502及底部外殼1504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頂部外殼及底部外殼之任何者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如同頂部外殼1202,頂部外殼1502可係一連續構件(例如,無任何開口或孔)。運算裝置1500亦包括一機械鍵盤1505及一虛擬按鍵區域1508,該機械鍵盤及該虛擬按鍵區域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鍵盤1205及虛擬按鍵區域1208之結構、材料、功能等。
頂部外殼1502之頂部表面可界定複數個凹陷區域1507,鍵盤1505之多列按鍵可定位在該複數個凹陷區域中。在一些情況中,頂部外殼1502界定用於鍵盤1505之各按鍵列的一相異凹部。在其他情況中,頂部外殼1502界定用於在一特定按鍵列中之一子組按鍵的一相異凹部區域,及容納在該特定按鍵列中之其他按鍵的其他凹陷區域。舉例而言,一按鍵列之字母、字元、及/或數字按鍵之各者可經設置在一凹陷區域中,而功能鍵(例如,caps lock(大寫鎖定鍵)、return(換行鍵)、tab鍵、shift鍵等)可設置在另一凹陷區域中。
凹陷區域1507可具有任何合適的深度,如上文關於凹陷區域1307所描述。另外,凹陷區域1507可具有任何合適的尺寸。舉例而言,凹陷區域1507可經組態以界定介於凹陷區域1507之壁與定位在凹陷區域1507中之按鍵之外側之間之一均勻間隙(例如,一間隙1514)。間隙1514可係任何合適的距離,諸如介於約0.1 mm與1.0 mm之間。因為凹陷區域1507係呈列形狀,所以在相同凹陷區域1507中之按鍵可分開達一實質上均勻的距離,諸如介於約1.0 mm與7.0 mm之間。
圖15B係圖15A之基座部分1501的分解圖。基座部分1501展示鍵盤1505、頂部外殼1502、底部外殼1504、及在頂部外殼1502下方之一觸控感測器1510(例如,經設置在由頂部外殼1502及底部外殼1504所界定之內容積內)。
觸控感測器1510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觸控感測器1210、1310、1311、及1410之結構、材料、功能等。更具體而言,觸控感測器1510可包括實質上對應於及/或適形於在頂部外殼1502中之各種凹陷區域1507的一凹陷區域1512。舉例而言,凹陷區域1512可係容納頂部外殼1502之所有凹陷區域1507的一單一凹陷區域。
可依任何合適方式而形成頂部外殼1502,諸如上文關於頂部外殼1302所描述者。舉例而言,頂部外殼1502可經熱彎、模製、機械加工、蝕刻、或類似者,以形成凹部或凹陷區域1507。
圖12A至圖15B繪示包括一機械鍵盤及一虛擬鍵盤的運算裝置。如上文所提及,如本文所描述之運算裝置(且具體而言,含如本文所描述之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運算裝置)可包括在頂部外殼下方之一或多個顯示器,以產生按鈕、圖示、可視線索、或任何其他視覺輸出之影像。舉例而言,顯示器可用以在虛擬鍵盤上產生按鈕或其他可視線索之影像。顯示器可依各種方式與頂部外殼整合,且與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整合。
圖16A描繪一實例運算裝置1600,其包括一基座部分1601及(例如,經由一絞合件)耦合至基座部分1601之一顯示器部分1603。基座部分1601可包括一底部外殼1604及一頂部外殼1602,其中頂部外殼1602界定一整合式輸入系統之一輸入表面。頂部外殼1602及底部外殼1604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頂部外殼及底部外殼之任何者之結構、材料、功能等。
運算裝置1600包括在頂部外殼1602上之一虛擬鍵盤1605及一虛擬按鍵區域1608。虛擬鍵盤1605及虛擬按鍵區域1608可包括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個顯示器,該一或多個顯示器產生按鈕、按鍵、或其他可視線索之影像,可由該使用者選擇該等可視線索。結合虛擬鍵盤1605及虛擬按鍵區域1608使用力感測器及/或觸控感測器以偵測顯示在虛擬鍵盤1605及虛擬按鍵區域1608上之可視線索之選擇。
運算裝置1600亦包括一軌跡板區域1610,該軌跡板區域可對應於在頂部外殼1602上除虛擬鍵盤1605及虛擬按鍵區域1608外之任何部位(例如,包括在虛擬鍵盤1605下方之手靠墊區域及/或沿虛擬鍵盤1605之側向側之區)。虛擬鍵盤1605、虛擬按鍵區域1608、及軌跡板區域1610可全部係運算裝置1600之一觸控輸入區域之部分或界定該觸控輸入區域。舉例而言,可偵測在這些區域之任何者上的觸控輸入及/或力輸入、並且可偵測跨越區域的輸入(例如,在虛擬按鍵區域1608中開始且在軌跡板區域1610中結束之手勢)。
軌跡板區域1610可選用地亦包括一顯示器或一受照明遮罩層或與一顯示器或一受照明遮罩層相關聯。一顯示器可舉例而言用以顯示輸入區、按鈕、按鍵、或其他可視線索。舉一實例而言,下伏於軌跡板區域1610之一顯示器可產生一邊框之一影像(例如,表示或複製一軌跡板之一影像),該影像指示一使用者可在何處提供觸控輸入。舉另一實例而言,該顯示器可產生一滑桿之一影像,一使用者可選擇及/或移動該滑桿以改變運算裝置1600之一音量設定。這些僅僅係一些實例,並且可顯示及許多其他影像及物體,並且對軌跡板區域1610之輸入可影響運算裝置1600之許多設定及操作。
頂部外殼1602之不同區域(包括軌跡板區域1610、虛擬鍵盤1605、及虛擬按鍵區域1608)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紋理、飾面、顏色、或其他實體性質或外觀。在一些情況中,頂部外殼1602之實質上整個表面具有一均勻的紋理及外觀。在其他情況中,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紋理或外觀。舉例而言,虛擬按鍵區域1608可具有一經拋光平滑表面,而虛擬按鍵區域1608及軌跡板區域1610可具有一紋理化表面(例如,壓凹、粗糙化、或類似者)。
這些區域之特定紋理可經選擇以在使用者互動期間產生一所欲觸感。舉例而言,可使用虛擬鍵盤1605用於輕觸或觸控輸入(例如,無滑動或手勢輸入),且如此可具有一平滑拋光表面。平滑表面可舉例而言防止手指或其他輸入裝置之無意滑過。另一方面,軌跡板區域1610及虛擬按鍵區域1608可用於手勢輸入(諸如手指或手寫筆滑移),且可具有一粗糙化紋理化或否則較不平滑表面。此類表面紋理可降低在此類輸入期間手指或其他輸入裝置之摩擦及/或黏卡。可使用任何合適的技術在一單一連續頂部外殼1602(例如,一連續玻璃片材)上形成不同紋理之區域,諸如噴砂打磨(例如,噴砂)、化學或物理蝕刻、雷射蝕刻、研磨、拋光、研光、或類似者。在一些情況中,在處理期間可使用遮罩或屏蔽以待具有不同紋理之界定區。舉例而言,一遮罩可施加至虛擬鍵盤區域1605,而一蝕刻或研磨操作施加至虛擬按鍵區域1608及軌跡板區域1610。
不同區域之紋理之間之邊界可指示由該等區域所提供之輸入及/或輸出功能性之邊界。舉例而言,軌跡板區域1610(或其一部分)可僅在實際感測觸控輸入之區中被紋理化。因此,使用者將能夠觸覺上及/或視覺上區別頂部外殼1602之一觸敏軌跡板輸入區及一非觸敏部分。雖然關於圖16A描述紋理化頂部外殼區域,但是應瞭解,相同觀念及程序可同等地應用於本文所描述之頂部外殼之任何者。
圖16A繪示一傳統佈局之虛擬鍵盤1605。然而,因為藉由在頂部外殼下方之一顯示器產生虛擬鍵盤1605之按鍵影像,所以可替代地顯示不同鍵盤。舉例而言,圖16B描繪一替代組態(例如,一人類工程組態)之含一虛擬鍵盤1612之運算裝置1600。舉另一實例而言,圖16C描繪又另一替代組態之含一虛擬鍵盤1613之運算裝置1600。在此特定實例中,替代一字元輸入佈局,虛擬鍵盤1613界定用於其他類型輸入及/或操縱的區。此一輸入可用於控制一遊戲,其中(例如,在運算裝置1600之左側上之)一個輸入區控制一方向輸入,而(例如,在運算裝置1600之右側上之)其他輸入區可控制離散輸入。如所展示,在運算裝置1600之右側上之該等輸入區界定可對應於一使用者的手之指尖的區域,但是此僅僅係一實例組態。
其他鍵盤組態亦可行,諸如定位一鍵盤在較接近運算裝置1600之前面(例如,可調換虛擬鍵盤1605(圖16A)及軌跡板區域1610之位置),或顯示含不同字母或符號之鍵盤,或類似者。再者,可由運算裝置1600基於該裝置之一操作狀態(諸如執行中之特定程式、正在一相關聯顯示器螢幕上顯示之內容、或類似者)來自動選擇顯示的特定鍵盤(及/或該鍵盤之位置)。
為了如上文所描述致動一虛擬鍵盤之按鍵,一使用者可簡單地輕觸或按下顯示一按鍵的頂部外殼1602之表面之一部分。然而,在一些情況中,可結合可施加至頂部外殼1602之一鍵盤配件使用一虛擬鍵盤。圖16D繪示含經展示在頂部外殼1602上方之一鍵盤配件1614之運算裝置1600。鍵盤配件1614可包括一基座部分1616及按鍵1618。基座部分1616及按鍵1618可係一單塊組件,諸如一模製聚矽氧配件。在一些情況中,材料可在經受一般鍵打力時變形以提供鍵打在一機械或可移動鍵帽上之一觸覺回饋或感覺。替代地,該材料可在經受一般鍵打壓力時不變形,並且按鍵1618可簡單地提供凸起之非移動按鍵墊以供一使用者在鍵打期間敲擊。
在一些情況中,鍵盤配件1614可包括用於按鍵1618之機械按鍵機構,包括舉例而言鍵帽、機構、彈片(或用於提供觸覺回饋之其他組件)、按鍵接通感測器(例如,電性開關、彈片、電容性感測元件等)、及類似者。鍵盤配件1614(且具體而言,按鍵1618)亦可包括促進藉由下伏於頂部外殼1602之一感測器進行按鍵接通感測的組件,諸如可藉由在運算裝置1600內之一電容性感測器感測的金屬或導電元件。
鍵盤配件1614可係光學透射型(例如,透明),使得字符、符號、字元、或其他影像可藉由在基座部分1601內之一顯示器顯示在頂部外殼1602上且可透過按鍵1618可見。據此,雖然鍵盤配件1614可提供可供使用者鍵打的固定實體按鍵,然而該等按鍵之功能(例如,當敲擊一特定按鍵時將出現的字元)可動態變化。舉例而言,圖16D展示顯示在頂部外殼1602上之一標準QWERTY鍵盤1617,其可係可透過鍵盤配件1614可見的,如圖16F所展示。圖16E展示運算裝置1600顯示一替代鍵盤1620(例如,替代字符或字元),當鍵盤配件1614施加至頂部外殼1602時,該替代鍵盤可係可透過鍵盤配件1614可見的。為了允許在該顯示器上之影像係可透過鍵盤配件1614可見,鍵盤配件1614可係由具有與頂部外殼1602相同或相似之折射率的材料所製成。另外,在鍵盤配件1614包括多個組件(例如,鍵帽、鍵盤基材或基座部分、彈性偏置構件等)的情況中,該多個組件可具有相同或相似折射率。依此方式,可降低或排除透過頂部外殼1602及鍵盤配件1614所顯示之影像的彎曲、繞射、失真、放大率(或其他光學現象)。
鍵盤配件1614可經組態以經定位在頂部外殼1602上之一個部位中。在此類情況中,鍵盤配件1614及/或頂部外殼1602(及/或運算裝置1600之任何其他部分或區)可包括光學及/或實體引導件以有助於一使用者找到在頂部外殼1602上之鍵盤配件1614。舉例而言,頂部外殼1602及鍵盤配件1614可具有彼此嚙合的互補突起部及凹部(或任何其他合適的對齊特徵)以適當定位鍵盤配件1614。舉另一實例而言,頂部外殼1602及/或鍵盤配件1614可具有指示鍵盤配件1614定位於何處及/或如何定位的對位標記、線、箭頭、或其他視覺指示符。當然,運算裝置1600可經組態以搭配鍵盤配件1614使用或而無鍵盤配件。舉例而言,若無實體按鍵之一鍵盤係所欲的,則一使用者可簡單地放棄使用鍵盤配件1614且替代地直接鍵打在頂部外殼1602上。
在一些情況中,鍵盤配件1614可施加在頂部外殼1602上各處。舉例而言,圖16F展示含鍵盤配件1614之運算裝置1600,該鍵盤配件施加至在軌跡板區域1610上方之頂部外殼1602,且比運算裝置1600之前邊緣更接近顯示器部分1603。另一方面,圖16G展示施加至在一軌跡板區域1622下方之頂部外殼1602且遠離顯示器部分1603之鍵盤配件1614。
運算裝置1600可偵測鍵盤配件1614之一特定部位及/或定位且在鍵盤配件1614下方之合適位置顯示字符、符號、或其他影像以與鍵盤配件1614之按鍵1618重合。舉例而言,鍵盤配件1614可包括組件1624,諸如可由運算裝置1600感測或以其他方式偵測之磁體、金屬或導電件、射頻標籤、或類似者。當鍵盤配件1614施加至運算裝置1600時,運算裝置1600可自組件1624判定資訊,諸如在頂部外殼1602上之鍵盤配件1614之部位及鍵盤配件1614之按鍵佈局(例如,藉由諮詢一查詢表以使自鍵盤配件1614所偵測到之資訊與一特定模組、鍵盤佈局、或關於鍵盤配件1614之其他資訊互相關)。一旦運算裝置1600已判定鍵盤配件1614之按鍵佈局及部位,就可在與按鍵1618重合且可透過按鍵1618可見的部位處在頂部外殼1602上顯示影像。
圖17A描繪一實例基座部分1701a的分解圖,該基座部分可大致上對應於圖16A之基座部分1601。基座部分1701a包括一頂部外殼1702a(對應於頂部外殼1602)、一底部外殼1704a(對應於底部外殼1604)、及在頂部外殼1702a下方之一觸控感測器1706a(例如,經設置在由頂部外殼1702a及底部外殼1704a所界定之內容積內)。基座部分1701a亦包括在觸控感測器1706a下方之一顯示器1708。
觸控感測器1706a及頂部外殼1702a之部分可係透明的以允許透過頂部外殼1702a及觸控感測器1706a觀看顯示器1708。頂部外殼1702a及/或觸控感測器1706a之一些部分可實質上不透明,舉例而言以界定及視覺上辨別非觸敏之區域,或覆蓋或阻隔內部組件。
顯示器1708具有一第一顯示器組件1710、一第二顯示器組件1712、及一第三顯示器組件1714。第一顯示器組件1710定位在虛擬按鍵區域1608(圖16A)下方且顯示用於虛擬按鍵區域1608之影像。第二顯示器組件1712定位在虛擬鍵盤區域1605(圖16A)下方,且顯示用於虛擬鍵盤區域1605之影像,諸如按鍵之影像或表示法。第三顯示器組件1714可使用在其中軌跡板區域1610(圖16A)係透明及/或經組態以顯示影像的實施方案。在一軌跡板區域1610與一顯示器不相關聯的情況中,可省略第三顯示器組件1714。該第一顯示器組件、該第二顯示器組件、及該第三顯示器組件可包括任何合適的顯示器組件或與任何合適的顯示器組件相關聯,諸如LCD、LED、OLED、背光、側光、濾光器層、光擴散器層、光導、或類似者。
該第一顯示器組件、該第二顯示器組件、及該第三顯示器組件可實體上及操作上分開,各顯示器組件包括自己的獨特硬體及軟體組件,諸如自己的LCD陣列及光源,或自己的OLED陣列。替代地,該等顯示器組件可共用一或多個組件,諸如一處理器、一背光、或類似者。提供用於不同顯示器區域之離散顯示器組件可增加可供其他組件使用之空間,此係因為不需要一顯示器之區域可無顯示器組件,而留下用於其他組件之更多空間。再者,當不使用該等離散顯示器之一者時,該顯示器可獨立於其他顯示器而關閉或斷電。
圖17B描繪另一實例基座部分1701b的分解圖,該基座部分可大致上對應於圖16A之基座部分1601。基座部分1701b包括一頂部外殼1702b(對應於頂部外殼1602)、一底部外殼1704b(對應於底部外殼1604)、及在頂部外殼1702b下方之一觸控感測器1706b(例如,經設置在由頂部外殼1702b及底部外殼1704b所界定之內容積內)。如上文所提及,觸控感測器1706b及頂部外殼1702b之部分可係透明的,而頂部外殼1702b及/或觸控感測器1706b之一些部分可係實質上不透明,舉例而言以界定及視覺上辨別非觸敏之區域,或覆蓋或阻隔內部組件。
基座部分1701b亦包括在觸控感測器1706b下方之一顯示器1716。雖然圖17A之顯示器1708具有三個相異顯示器(各顯示器對應於一不同輸入/輸出區域),然而基座部分1701b包括跨越所有輸入/輸出區域之僅一單一顯示器1716。舉例而言,顯示器1716可係實質上與頂部外殼1702b共延伸。顯示器1716之不同區域可用以在頂部外殼1702b之不同區域上產生影像或其他圖形物件,諸如一鍵盤區域(例如,虛擬鍵盤區域1605,圖16A)、一虛擬按鍵區域(例如,虛擬按鍵區域1608,圖16A)、及一軌跡板區域(例如,軌跡板區域1610,圖16A)。
在習知運算裝置中,暴露在該裝置外上之鍵盤、按鍵機構機械耦合至在該裝置內之組件。舉例而言,一鍵帽可實體上連接至經附接至在該裝置內之一電路板的一彈片開關(或其他組件)。此一裝置之一頂部外殼可具有開口或孔,該鍵帽透過該等開口或孔而實體上嚙合該(等)組件。然而,如上文所提及,如本文所描述之一整合式介面系統可包括在輸入表面中不包括任何開口或孔的一連續頂部外殼,諸如一玻璃頂部外殼。然而,此類連續頂部外殼不容許介於按鍵與內電路板之間之一實體連接。因此,此類頂部外殼防止於按鍵與內電路板之間使用傳統實體耦合以偵測按鍵按下。如上文所提及,一種用於偵測按鍵按下以及施加至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頂部外殼之其他觸控輸入之技術係在頂部外殼之部分下方包括經組態以接收觸控輸入之一觸控感測器。此可包括舉例而言一鍵盤區域、一非鍵盤區域、一虛擬按鍵區域、或頂部外殼之其他區域。
圖18A描繪一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之部分的分解圖。更具體而言,圖18A描繪一實例頂部外殼1802及一觸控感測器1804。頂部外殼1802可係由玻璃、陶瓷、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材料所形成,且可不具有任何開口或孔。頂部外殼1802可包括機械按鍵或虛擬按鍵,或機械按鍵及虛擬按鍵之一組合。
一觸控感測器1804在頂部外殼1802下方。觸控感測器1804可係任何合適類型之觸控感測器,且可使用任何合適的觸控感測技術。舉例而言,觸控感測器1804可係一電容式觸控感測器,其藉由偵測由在頂部外殼1802上或附近的一手指(或其他器具)之存在所引起之一變化電容來偵測觸控輸入。在此類情況中,觸控感測器1804可包括一或多個層,該一或多個層含經設置在其上之導電跡線1806。導電跡線1806可用作為測量其等之間之電容的電容器板。導電跡線1806可係導電材料,諸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鎵、氧化鎵鋅、銦、金屬奈米線、奈米管、碳奈米管、石墨烯、導電聚合物、半導體材料、金屬氧化物材料、銅、金、康銅、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材料,且可設置在一基材上,諸如一電路材料(例如,一撓性電路)。在頂部外殼1802係透明且導電跡線1806處於一顯示路徑中(例如,介於一顯示器與頂部外殼1802之間)的情況中,導電跡線1806可係實質上透明(例如,使用ITO)。在頂部外殼1802係不透明、被塗漆的情況中及/或區域中,或在導電跡線1806之透明性否則係不必要的情況中,導電跡線1806可由一非透明材料所形成,諸如實心金屬跡線(例如,銅、金、銀等)。觸控感測器1804可包括其他層或組件,包括介電材料、基材、連接器、電極、及類似者。
觸控感測器1804可實質上透明,諸如在一顯示器(例如,顯示器1708或1716,圖17A至圖17B)經定位在觸控感測器1804下方且透過觸控感測器1804顯示影像的情況中。在不使用顯示器的情況中或在光或影像不需要通行通過觸控感測器1804的情況中,該觸控感測器可係不透明的。觸控感測器1804可接觸頂部外殼1802、附接至頂部外殼1802、或可藉由一間隙(其可係一材料層或一空的空間)而與頂部外殼1802相隔開。
觸控感測器1804可經定大小以提供觸控感測至頂部外殼1802之實質上整個頂部表面(例如,觸控感測器1804可延伸遍及頂部外殼1802之實質整個區,或界定一基座部分之一頂部表面的頂部外殼1802之至少一整個區)。據此,觸控感測器1804可用以偵測施加至在頂部外殼1802各處上之觸控輸入。更具體而言,觸控感測器1804可偵測的觸控輸入相似於一般藉由一軌跡板所偵測的觸控輸入,諸如輕觸、滑移、手勢、及多觸控輸入。藉由設置觸控感測器1804在一鍵盤下方,當施加至一鍵盤(無論是否係一虛擬鍵盤或一機械鍵盤)之按鍵時可偵測相似輸入。舉例而言,除了偵測一鍵盤之按鍵按下外,觸控感測器1804亦可偵測施加至一鍵盤之按鍵的滑移、手勢、及多觸控輸入。再者,因為觸控感測器1804跨越按鍵區域及非按鍵區域兩者,所以滑移、手勢及多觸控輸入可在該等按鍵上(或甚至一機械按鍵之鍵帽)開始且在該鍵盤區域外結束(或反之亦然)。據此,一運算裝置之整個頂部外殼有效用作為一軌跡板,甚至該等按鍵之該等表面(例如,該等鍵帽)本身。本文論述用於偵測施加至按鍵之輸入(包括按鍵按下及觸控輸入(例如,手勢)兩者)之技術。如本文所描述之觸控感測器亦可用以偵測不實體接觸頂部外殼1802手指或其他器具之部位。舉例而言,觸控感測器可偵測懸停在頂部外殼1802上方之一手指之存在或部位。如本文所描述,此資訊可用於各種用途,諸如用以判定意欲按鍵目標,以用於拼字建議、自動拼字/文法校正之用途、或任何其他合適的用途。
圖18A之頂部外殼1802實質上平直或平坦(例如,該頂部外殼界定頂部外殼1802之一平坦頂部外表面且因此界定一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之一平坦頂部外表面)。據此,觸控感測器1804亦係實質上平坦,允許介於頂部外殼1802與觸控感測器1804之間之一密切耦合。然而,如上文所提及,一頂部外殼可具有一或多個凹部,諸如其中可定位一鍵盤之一凹陷區域。圖18B繪示具有一凹陷區域1810b之一頂部外殼1808b,及具有一凹陷區域1814之一觸控感測器1812。頂部外殼1808b及觸控感測器1812相似於關於圖13B所描述之頂部外殼1302及觸控感測器1310。相似於上文所描述之導電跡線1806,導電跡線1816可設置在觸控感測器1812上。導電跡線1816可連續延伸橫跨凹陷區域1814且環繞非凹陷區域,因此在整個頂部外殼上方形成一單一整合式觸控感測器。
可藉由摺疊已切割或經定形狀以產生所欲三維形狀之一平直基材(例如,可撓性電路材料,麥拉(Mylar)等)來形成觸控感測器1812之凹陷區域1814。舉例而言,圖18C展示一基材1832之一部分,其具有當沿摺疊線1833(根據箭頭1834)摺疊時產生圖18B所展示之觸控感測器1812的一形狀。圖18C展示已摺疊之後的基材1832之相同部分。基材1832可在部分耦合至頂部外殼1808b之後予以摺疊。舉例而言,基材1832可附接至凹陷區域1810b之底部,且接著基材1832之其餘部分可被摺疊以適形於頂部外殼1808b之其他區域。
圖18E描繪具有一凹部或凹陷區域1810e之另一實例頂部外殼1808e,其相似於頂部外殼1808b。然而,替代一單一連續觸控感測器,圖18E描繪具有一起提供觸控輸入能力至實質上整個頂部外殼1808e之數個離散觸控感測器之一觸控感測系統1818。具體而言,觸控感測系統1818包括經定位在凹部1810e下方之一第一觸控感測器1820,且提供觸控感測(包括按鍵按下感測、手勢感測、及多觸控感測)至經定位在凹部1810e中之一鍵盤。觸控感測系統1818亦包括經定位在一第二觸控感測器1822下方且提供觸控感測至一虛擬按鍵區域(例如,虛擬按鍵區域1208,圖12A)可位於其處的一區域。觸控感測系統1818亦包括經定位在一手靠墊或軌跡板區域1817下方之一第三觸控感測器1824,及沿凹陷區域1810e之側定位之第四觸控感測器1826。若對於一特定區域不提供觸控感測功能性,則可省略放棄的觸控感測器之任何者。
圖18F描繪具有直接設置在其上之導電跡線1830之一實例頂部外殼1828。舉例而言,頂部外殼1828可係由一玻璃、陶瓷、或其他光透射型介電材料所形成。替代施加導電跡線至一分開之基材及定位該基材在頂部外殼1828上或附近,導電跡線1830可直接設置在頂部外殼1828之底部表面上。導電跡線1830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的材料,諸如ITO、氧化銦鎵、氧化鎵鋅、銦、金屬奈米線、奈米管、碳奈米管、石墨烯、導電聚合物、半導體材料、金屬氧化物材料、銅、金、康銅、或類似物。在頂部外殼1828係透明的情況中,諸如當結合一或多個顯示器使用以在頂部外殼1828上產生虛擬按鍵或其他影像時,導電跡線1830可係透明或實質上透明。在頂部外殼1828係不透明的情況中,導電跡線1830可係透明或不透明。導電跡線1830可依任何合適方式設置在頂部外殼1828上,諸如微影、化學或物理氣相沉積、噴嘴沉積(例如,印刷)、或類似者。
雖然前述實例展示觸控感測器定位在一頂部外殼之一頂部構件下方,且因此經組態以偵測在該頂部外殼之該頂部表面上之觸控輸入,然而觸控感測器亦可經定位且經組態以偵測在一頂部外殼之側表面上之觸控輸入。舉例而言,在一頂部外殼界定側壁的情況中,觸控感測器及/或觸控感測組件(例如,電極層)可經定位抵靠或否則在該等側壁之內表面附近。可藉由該等觸控感測器偵測施加至該等側壁之觸控輸入(諸如輕觸、滑移等)以引起該裝置執行一或多個操作。
如上文所提及,頂部外殼(諸如單一片材式玻璃頂部外殼)可經強化以增加該頂部外殼及該運算裝置總體之結構完整性(例如,勁度、強度等)。此外,頂部外殼可包括有助於界定相異觸控輸入區域及/或力輸入區域的強化及/或加固特徵。舉例而言,強化件、肋、或其他特徵可有助於防止施加至該頂部外殼之一個區域的一觸控輸入或力輸入引起在該頂部外殼之另一區域中之偏斜或變形。
圖19A描繪包括在頂部外殼1900之底部表面上之強化件1902之一實例頂部外殼1900。該等強化件展示為與頂部外殼1900成一整體,然而該等強化件可係附接至該頂部外殼的分開之組件,如關於圖8A至圖9B上文所描述。
強化件1902界定數個相異區域。一第一區域1910可對應於頂部外殼1900之一鍵盤(一虛擬鍵盤或機械鍵盤)設置於其上之一部分。一第二區域1904可對應於一軌跡板區域。第三區域1906及第四區域1908可係額外觸控輸入區域,且可對應於一手靠墊區,使用者可在鍵打期間將手擱置在該手靠墊區。這些區域僅僅係實例,並且亦設想強化件1902之其他組態。
由強化件1902所界定之區域可經組態以隔離觸控輸入及/或力輸入對特定區域的作用。舉例而言,強化件1902可有助於防止施加在第一區域1910內之力(諸如機械按鍵之選擇)引起在第二或軌跡板區域1904中之偏斜,這會不正確地識別為對第二區域1904之點選或觸控輸入。相似地,強化件1902可降低因一使用者的手掌擱置在第三區域1906及第四區域1908上之而引起在第一區域1910或第二區域1904中之偏斜。
圖19B描繪沿圖19A之截面F-F觀看之頂部外殼1900的部分截面圖。如所展示,強化件1902形成自頂部外殼1900之一底部表面延伸之一肋。強化件1902可藉由任何合適的程序而形成,包括機械加工、蝕刻、剝蝕、或類似者。
強化件1902可接觸或嚙合經定位在頂部外殼1900下方之結構(例如,在該裝置之內容積內)以提供額外支撐至該頂部外殼且進一步隔離各種區域。舉例而言,圖19C描繪沿圖19A之截面F-F觀看之頂部外殼1900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在頂部外殼1900下方且接觸強化件1902之一組件1912。組件1912可係任何組件,諸如一底部外殼(例如,底部外殼110,圖1A),或在一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內之任何其他組件。舉另一實例而言,圖19D描繪沿圖19A之截面F-F觀看之頂部外殼1900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在頂部外殼1900下方且接觸強化件1902之一側片1914。側片1914可係任何材料,諸如塑膠、金屬、發泡體等,且可擱置在另一組件1916(例如,底部外殼110,圖1A)上,或擱置在一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內之任何其他組件上。
強化件1902可(例如,經由一黏著劑、緊扣件、或類似者)緊固至組件1916或側片1914,或該強化件可未經緊固(例如,該強化件可簡單地擱置在組件1916或側片1914上或接觸該組件或該側片)。強化件1902可未經緊固至組件1916或側片1914,以允許強化件1902相對於組件1916或側片1914之某側對側或側向移動。在使用側片1914(圖19D)的情況中,該側片之該底部表面可(例如,經由一黏著劑、緊扣件、或類似者)緊固至組件1916,或該側片之該底部表面可未經緊固。
圖20A至圖20C描繪具有強化件之一頂部外殼2000之另一實例。具體而言,頂部外殼2000(其可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其他頂部外殼)可包括附接至頂部外殼2000之底部表面之強化件2006,諸如肋。強化件2006之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上文所論述之強化件1902之結構、材料、功能等。
頂部外殼2000亦可包括附接至頂部外殼2000之底部表面之強化板2004、2008。舉例而言,一第一強化板2004可定位在一鍵盤區域2001下方,及一第二強化板2008可定位在一軌跡板區域2003下方。
強化板2004、2008可回應於施加在頂部外殼2000上之不同部位的力輸入而提供更均勻的偏斜。此可有助於改良力感測,此係因為施加至軌跡板區域2003之一隅角(例如,在第二強化板2008之一隅角處或附近)的一力可引起整個軌跡板區域2003移動,而非僅在所施加力下方之一局域化部分移動。此可允許力感測器之擺置方面的靈活性,且可導致更一致及/或精確偵測力輸入。圖20B描繪沿圖20A之截面G-G觀看之頂部外殼2000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強化件2006及第二強化板2008。圖20C描繪與圖20B相同的視圖,但是展示當一力施加至軌跡板區域2003之一中心部分時的頂部外殼2000。如所展示,歸因於一使用者的手指在軌跡板區域2003之中心中的局域力引起軌跡板區域2003之一實質上均勻偏斜,而非一局域化變形。另外,該偏斜實質上與軌跡板區域2003隔離,因此防止或降低頂部外殼2000之區域之間之串擾。
圖21A至圖21D描繪具有一整合式力感測器或力感測能力之一輸入表面的示意圖。大致上,該輸入表面可經組態以藉由測量該輸入表面之一小偏斜或位移程度來偵測施加至一裝置之表面的力之一量值或力度。一力感測器可經組態以測量該偏斜或位移及產生對應於施加至該裝置之該表面的該力度或力量的一電性回應或信號。
力感測器及相關聯之處理器及電路系統可經組態以當一所判定力滿足(例如,符合及/或超過)一力臨限值時(並且當該經判定力之部位係在一特定部位處時)登錄輸入。舉例而言,若判定或偵測在一按鍵區域上之一力低於一力臨限值,則該力感測器可忽略該輸入或以其他方式不引起該裝置採取一特定動作(例如,該裝置將不登錄一按鍵輸入)。若在該按鍵區域上之該力超過該臨限值,則該裝置可登錄該輸入作為一按鍵輸入且採取一適合的動作,諸如在一顯示器上顯示對應於該按鍵之一字母或字元。使一力感測器或裝置回應於一特定輸入而登錄一輸入所必須滿足的該特定臨限值可係任何合適的臨限值,並且該臨限值可基於各種因素而變化。舉例而言,若(例如,基於藉由該力感測器所偵測到之一平均力值)判定一使用者具有一輕鍵打風格,則該臨限值可動態設定為一第一值。若判定一使用者具有一重鍵打風格,則相同裝置可設定該臨限值為一第二值,該第二值高於該第一值。在一些情況中,動態調整力輸入之臨限值可有助於改良按鍵按下偵測之精確度,此係因為當已知與使用者的一般典型鍵打/按鍵輸入相關聯之力的力度較大時,可較容易忽略在一輸入表面上的無意觸碰、輕觸、碰撞、或其他接觸。進一步,可針對在一輸入表面上之不同部位設立不同臨限值。舉例而言,若判定一使用者用一食指施加的力多於用一小拇指施加的力,則與一般與食指相關聯之按鍵或輸入區域相比,一裝置可針對一般與小拇指相關聯之按鍵或輸入區域設立較低的力臨限值。可使用任何合適的力感測器或力(及/或其他)感測器之組合來實施這些及其他技術。
圖21A至圖21D描繪可使用在如本文所描述之一運算裝置中的兩個實例力感測組態:一全域偏斜感測組態2100,如圖21A至圖21B所繪示;及一局域偏斜感測組態2150,如圖21C至圖21D所繪示。感測組態2100及2150之任一者或兩者可併入至圖1A之運算裝置100中。該等力感測組態可單獨使用或結合本文關於其他實施例所描述之電容性觸控感測組態使用。
圖21A至圖21B描繪一感測組態2100,其中使用經定位在一頂部外殼2104下方或與該頂部外殼整合的一適合力感測器測量頂部外殼2104之一輸入表面2102之一全域偏斜2106。圖21A描繪組態2100處於一未偏斜狀態,而圖21B描繪組態2100處於回應於藉由一物體2110(例如,一使用者的手指)施加之一力而發生之一偏斜狀態(具有一位移或偏斜2106)。藉由測量頂部外殼2104之一全域偏斜2106或位移,可測量一所施加力之一部位及一量值兩者。另外,藉由測量頂部外殼2104之一全域偏斜2106,可感測一平均或總體力,該平均或總體力可大致上係與部位無關。下文關於圖47所論述經組態以測量一全域偏斜2106之實例力感測器。
圖21C至圖21D描繪一感測組態2150,其中使用經定位在一頂部外殼2154下方或與該頂部外殼整合的一適合力感測器測量頂部外殼2154之一輸入表面2152之一全域偏斜2156。圖21C描繪組態2150處於一未偏斜狀態,而圖21B描繪組態2150處於回應於藉由一物體2160(例如,一使用者的手指)施加之一力而發生之一偏斜狀態(具有偏斜2156)。藉由測量頂部外殼2154之一局域化偏斜2156或位移,可測量一所施加力之一部位及一量值兩者。另外,藉由測量頂部外殼2154之一局域化偏斜2156,可個別感測歸因於沿輸入表面2152之多個觸碰的多個力。下文關於圖47論述經組態以測量一局域化偏斜2156之實例力感測器。
在一些例項中,一裝置之輸入表面或頂部外殼可採用一全域偏斜力感測組態(例如,圖21A至圖21B之2100)及一局域偏斜力感測組態(例如,圖21C至圖21D之2150)兩者。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該兩個力感測組態可用以偵測不同類型使用者輸入。舉例而言,一局域力感測組態2150可用以叫用一第一類型之命令。該第一類型之命令可對應於與一圖形使用者介面相關聯的一部位相依之動作或游標驅動之動作。在相同裝置內,一全域力感測組態2100可用以觸發一第二不同類型之命令,其可係不取決於在一圖形使用者介面內之一游標之部位的一與部位無關之動作。
此外或替代地,結合使用該兩個力感測組態可使該裝置能夠判定施加至輸入表面的輸入或力之類型,其可有益於辨別非故意輸入或無意的接觸或力與故意力輸入。舉例而言,使用組態2100所測量之一般或大區偏斜2106可用以設立藉由擱置在該輸入表面上之手之一部分(例如,一手掌)所引起之一基準線力,而使用組態2150所測量之一局域化或小區偏斜2156可用以辨別藉由一輸入物體2110(例如,一使用者的手指)施加之一力,其可對應於一故意力輸入。
圖22A至圖22D描繪可用以實施一力感測方案的實例力感測器,該等力感測器相似於關於圖21A至圖21D上文所描述之力感測組態2100及2150。如下文更詳細描述,該等力感測器之一些經更佳調適用於感測一局域化偏斜,而其他力感測器可經更佳調適用於感測一全域偏斜或位移。
圖22A描繪經組態以偵測具有一輸入表面2202a之一頂部外殼2204a之一全域或大區偏斜的一第一力感測器2200a。第一力感測器2200a可採用一自電容性感測方案操作,其中一電極陣列之一或多個電極2220a可用以偵測介於一各別電極2220a與施加一力至輸入表面2202a之一物體2210a(例如,一使用者的手指)之間之電容2215a之一變化。在一實例實施例中,藉由可包括一可壓縮介質或材料的一可壓縮層2206a使頂部外殼2204a與電極2220a分開。實例可壓縮媒體包括一發泡體、凝膠、彈性材料、空氣、或其他柔性材料及其組合。
在第一力感測器2200a中,電容2215a可隨藉由物體2210a壓低或位移頂部外殼2204a朝向電極2220a藉此壓縮可壓縮層2206a所施加之一力而變化。電容2215a之變化可對應於所施加之一力度或力量,其可對應於可壓縮層2206a之一可預測壓縮回應或彈簧力。可操作上耦合至第一力感測器2200a之力感測電路系統可用以測量電容2215a之變化及產生對應於藉由物體2210a所施加之力度或力量的一信號。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對應於物體2210a之觸碰的局域化區域上方,頂部外殼2204a可係實質上剛性或非柔性。可用以形成頂部外殼2204a的實例材料可包括經組態以對一所施加力產生對應之非變形結構回應的玻璃、藍寶石、聚合物、陶瓷、金屬、及/或複合物材料。在一些情況中,頂部外殼2204a係由一材料層壓體所形成,該材料層壓體經特殊經組態以降低或排除回應於觸碰一手指的局域化變形。據此,第一力感測器2200a可用以偵測一全域或大區偏斜,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1C至圖21D所描述之感測組態2150。
圖22B描繪經組態以偵測具有一輸入表面2202b之一頂部外殼2204b之一局域或小區偏斜的一第二力感測器2200b。相似於前文實例,第二力感測器2200b可採用一自電容性感測方案操作,其中一電極陣列之一或多個電極2220b可用以偵測介於一各別電極2220b與施加一力至輸入表面2202b之一物體2210b(例如,一使用者的手指)之間之電容2215b之一變化。在一實例實施例中,藉由可包括一可壓縮介質或材料的一可壓縮層2206b使頂部外殼2204b與電極2220b分開,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2A所提供之實例。
如圖22B所展示,頂部外殼2204b可係由允許回應於藉由一物體2210b(諸如一使用者的手指)施加之一力而局域化偏斜或變形一或多種材料所形成。可用以形成頂部外殼2204b的實例材料可包括經組態以對一所施加力產生對應之局域變形或偏斜結構回應的玻璃、藍寶石、聚合物、金屬、及/或複合物材料。在一些情況中,頂部外殼2204b係由一材料層壓體所形成,其中允許各層滑動或剪切以回應於觸碰一手指而提供一局域化變形。據此,第二力感測器2200b可用以偵測一局域化或小區偏斜,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1A至圖21B所描述之感測組態2100。
圖22C描繪經組態以偵測具有一輸入表面2202c之一頂部外殼2204c之一全域或大區偏斜的一第三力感測器2200c。第三力感測器2200c可採用一互電容性感測方案操作,其中一或多個電極對(2220c、2222c)用以偵測歸因於施加一力至輸入表面2202c之一物體2210c(例如,一使用者的手指)之存在所致的電容2215c之一變化。在一實例實施例中,藉由可包括一可壓縮介質或材料的一可壓縮層2206b使頂部外殼2204c與電極對(2220c、2222c)分開,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2A至圖22B所描述之實施例。
在第三力感測器2200c中,電容2215c可隨藉由物體2210c壓低或位移頂部外殼2204c朝向電極對(2220c、2222c)所施加之一力而變化,藉此壓縮可壓縮層2206c。電容2215c或電荷耦合會受可竊取或汲取電荷遠離電極對(2220c、2222c)的物體2210c之存在影響。電容2215c之變化可對應於所施加之一力度或力量,其可對應於可壓縮層2206c之一可預測壓縮回應或彈簧力。可操作上耦合至第三力感測器2200c之力感測電路系統可用以測量電容2215c(或累積電荷,或任何其他合適的現象)之變化及產生對應於藉由物體2210c所施加之力度或力量的一信號。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對應於物體2210c之觸碰的局域化區域上方,頂部外殼2204a可係實質上剛性或非柔性,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2A所提供之實例。據此,第三力感測器2200c可用以偵測一全域或大區偏斜,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1C至圖21D所描述之力感測組態2150。
圖22D描繪經組態以偵測具有一輸入表面2202d之一頂部外殼2204d之一局域或小區偏斜的一第四力感測器2200d。相似於圖22C之實例,第四力感測器2200d可採用一互電容性感測方案操作,其中一或多個電極對2220d、2222d可用以偵測歸因於施加一力至輸入表面2202d之一物體2210d(例如,一使用者的手指)之存在所致的電容2215d之一變化。在一實例實施例中,藉由可包括一可壓縮介質或材料的一可壓縮層2206d使頂部外殼2204d與電極對(2220d、2222d)分開,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2A至圖22B所描述之實施例。
如圖22D所展示,頂部外殼2204d可係由允許回應於藉由一物體2210d(諸如一使用者的手指)施加之一力而局域化偏斜或變形一或多種材料所形成,相似於上文關於關於圖22B所提供之實例。據此,第四力感測器2200d可用以偵測一局域化或小區偏斜,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1A至圖21B所描述之感測組態2100。
圖22E至圖22F分別描繪實例力感測器2200e及2200f。相似於圖22C及圖22D之力感測器2200c及2200d,力感測器2200e及2200f使用一互電容性感測方案操作。具體而言,力感測器2200e描繪具有回應於藉由物體2210e施加之一力而全域或遍及大區偏斜的一輸入表面2202e之一頂部外殼2204e。所施加力引起藉由可壓縮層2206e所分開的一各別對電極2220e、2222e之間之相對移動。電極對2220e、2222e之間之相對移動或可壓縮層2206e之壓縮導致電容之一變化,可使用操作上耦合至該對電極2220e、2222e之力感測電路系統感測該電容變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2A及圖22C所提供之實例,頂部外殼2204c可經組態以抵抗或防止回應於所施加力而局域化偏斜。
圖22F之第六力感測器2200f依一相似方式操作,惟頂部外殼2204f具有經組態以回應於藉由物體2210f所施加之一力而局域偏斜的一輸入表面2202f除外。藉由一可壓縮層2206f所分開之一對電極2220f、2222f回應於所施加力而偏斜導致電容2215f之一變化,可使用力感測電路系統感測該電容變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2B及圖22D所提供之實例,頂部外殼2204f可經組態以回應於所施加力而局域偏斜。
圖22G描繪經組態以使用一以應變為基礎之感測方案來偵測一所施加力的一第七力感測器2200g。具體而言,第七力感測器2200g經組態以使用可操作上耦合至具有一輸入表面2202g之頂部外殼2204g的應變感測器元件2230g之一陣列來偵測一所施加力之量值。如圖22G所展示,頂部外殼2204g可回應於藉由物體2210g(例如,一使用者的手指)施加之一力而經受一局域化變形或偏斜。該局域化變形或偏斜可引起應變感測器元件2230g之一或多者處於一受應變狀況,其可產生可使用力感測電路系統測量之一電性回應(例如,電阻或阻抗之變化,或任何其他合適的電性現象)。
在一實例中,應變感測器元件2230g係由回應於一應變狀況變化而展現一電阻變化的一應變敏感材料所形成。實例應變敏感材料包括但不限於氧化銦錫、氧化銦鎵、氧化鎵鋅、銦、金屬奈米線、奈米管、碳奈米管、石墨烯、導電聚合物、半導體材料、金屬氧化物材料、銅、金、康銅(constantan)、卡馬(karma)、恆彈性(isoelastic)、或其等之任何組合。取決於該應變敏感材料之具體組成物及厚度,應變感測器元件2230g可係光透射型或不透明。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應變感測器元件2230g經形成為橫跨輸入表面2202g之區的一兩維陣列。各應變感測器元件2230g可形成該兩維陣列之一像素或元件且可包括一應變計或相似地定形狀之應變敏感元件。該應變計可包括經組態以偵測沿一特定方向或多個方向應變的多個跡線或指部。若應變感測器元件2230g係依一兩維陣列予以配置,應變感測器元件2230g可用以判定施加至輸入表面2202g之多個力之部位及量值兩者。一些組態可提供多觸碰、多力能力,其中可計算或評估各施加力之量值。
關於圖22G之力感測器2200g,應變感測器元件2230g亦可包括一溫度補償組態或溫度補償元件以降低溫度變化對由力感測器2200g執行之力測量的效應。舉例而言,應變感測器元件2230g可包括經組態以提供歸因於一變化溫度之一電性回應的額外參考元件,其可用以校準或補償溫度對該力測量的效應。在一些情況中,力感測器2200g包括可用以隔離應變感測器元件2230g與一溫度或參考元件的一或多個應變斷裂元件或應變釋放特徵,用以補償溫度變化。
圖22H及圖22J分別描繪實例力感測器2200h及2200j。力感測器2200h及2200j描繪其中力感測器2200h及2200j與一互電容感測器整合的實例組態。在圖22H之第八力感測器2200h組態中,力感測電極2222h之一陣列與觸控感測電極2224h之一陣列共用一驅動電極層2220h。驅動電極層2220h可包括經配置橫向於力感測電極2222h及觸控感測電極2224h之各者的驅動電極之一陣列。驅動電極層2220h可操作上耦合至經組態以偵測一第一觸敏電容2216h及/或一第二力敏感電容2215h之變化的力感測電路系統及/或觸控感測電路系統。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使用驅動電極層2220h所傳輸之驅動信號可被時間多工或頻率多工,以促進介於觸敏電容2216h與力敏感電容之間之變化之信號區別。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驅動電極層2220h形成介於力感測電極2222h與觸控感測電極2224h之間及/或該裝置中之其他電性組件之間之一電性屏蔽或隔離層。
相似於圖22E及圖22F之力感測器2200e及2200f,力感測器2200h及2200j使用一互電容性感測方案操作。具體而言,力感測器2200h描繪具有回應於藉由物體2210h施加之一力而全域或遍及大區偏斜的一輸入表面2202h之一頂部外殼2204h。在一些情況中,藉由允許所施加力被傳送且壓縮經定位於力感測電極2222h與驅動電極層2220h之間之一可壓縮層2206h的一實質上非可壓縮層或基材使觸控感測電極2224h及驅動電極層2220h分開。所施加力引起介於驅動電極層2220h與力感測電極2222h之間之相對移動。相似於上文所描述之其他互電容力感測器,介於驅動電極層2220h與力感測電極2222h之間之相對移動或可壓縮層2206h之壓縮導致力敏感電容2215h之一變化,可使用操作上耦合至力感測電極2222h的力感測電路系統感測該電容變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2A、圖22C、及圖22E所提供之實例,頂部外殼2204h可經組態以抵抗或防止回應於所施加力而局域化偏斜。
圖22J之第九力感測器2200j依一相似方式操作,惟頂部外殼2204j具有經組態以回應於藉由物體2210j所施加之一力而局域偏斜的一輸入表面2202j除外。在此實例中,觸控感測電極2224j及驅動電極層2220j亦可回應於所施加力而偏斜。此處,觸控感測電極2224j及驅動電極層2220j被一實質上非可壓縮層分開,當藉由物體2210j施加一力時該實質上非可壓縮層能夠偏斜。一般而言,該實質上非可壓縮層可維持介於觸控感測電極2224j與驅動電極層2220j之間之距離,但是亦局部變形以允許定位在驅動電極層2220j下方之一可壓縮層2206j之壓縮。可藉由經組態以回應於所施加力偏斜而導致電容2215j之一變化的可壓縮層2206j使力感測電極2222j與驅動電極層2220j分開,可使用力感測電路系統感測該電容變化。相似於所提供之實例上文關於圖22B、圖22D、及圖22F,頂部外殼2204j可經組態以回應於所施加力而局域偏斜。
在圖22J之實例中,可壓縮層2206j包括可壓縮管柱結構2230j之一陣列經配置在力感測器2200j之區上方。可壓縮管柱結構2230j可係由一可壓縮材料所形成,包括彈性體、發泡體、或其他相似材料。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壓縮管柱結構2230j係由一聚矽氧材料所形成。可壓縮管柱結構2230j可被空氣、一凝膠、或一液體材料所環繞。在一些情況中,該凝膠或液體材料光學折射率匹配形成可壓縮管柱結構2230j之材料。因此,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壓縮管柱結構2230j係不可視覺上感知。
圖22K描繪經組態以使用一光學感測方案偵測一所施加力的一第十力感測器2200k。具體而言,力感測器2200k描繪具有回應於藉由物體2210k施加之一力而全域或遍及大區偏斜的一輸入表面2202k之一頂部外殼2204k。所施加力引起介於頂部外殼2204k與一或多個光學感測器2238k之間之相對移動。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2A、圖22C、及圖22E所提供之實例,頂部外殼2204k可經組態以抵抗或防止回應於所施加力而局域化偏斜。
光學感測器2238k可使用任何合適的光學距離感測技術,諸如飛行時間感測、干涉感測、強度為基礎的感測、共焦感測、或類似者。可使用多個光學感測器2238k,且該多個光學感測器可策略上位於頂部外殼2204k下方,以促進歸因於頂部外殼2204k之偏斜或位移的力感測。再者,雖然其他力感測器可包括介於一頂部外殼與一力感測層(例如,一電極層)之間之一可壓縮層,但是力感測器2200k可具有介於光學感測器2238與頂部外殼2204k之間之一光學透明間隙。舉例而言,介於光學感測器2238k與頂部外殼2204k之間之空間可係一氣隙。在一些情況中,一氣隙可直接存在於一光學感測器2238k上方且延伸至頂部外殼2204k之一底側,而頂部外殼2204k之其他區接觸一可壓縮層。舉例而言,一可壓縮層可定位在頂部外殼2204k之實質上整個區下方,惟與光學感測器2238k重合的孔或空氣管柱可形成在該可壓縮層中除外,以允許至頂部外殼2204k之一直接光學路徑。
圖22L及圖22M描繪經組態以使用位於該裝置之一支腳或支撐件中的感測元件偵測一所施加力的一第十一力感測器2200m。具體而言,力感測器2200m包括位於該裝置之支腳或支撐件之各者中的一力感測結構2230m。在本實例中,力感測結構2230m係具有藉由一可壓縮元件2236m所分開之一第一電容性元件2232m及一第二電容性元件2234m的一電容性感測器。相似於上文關於其他實施例所描述之電容性力感測器,一所施加力引起可壓縮元件2236m壓縮或偏斜,導致該介於第一電容性元件2232m與第二電容性元件2234m之間之間隙減少。可使用耦合至力感測結構2230m的力感測電路系統測量介於第一電容性元件2232m與第二電容性元件2234m之間之相對移動作為之一變化電容。
圖22L描繪力感測器2200m處於一未偏斜狀態,而圖22M描繪力感測器2200m處於一偏斜或致動狀態。如圖22M所展示,藉由物體2210m施加在輸入表面2202m上之一力引起力感測結構2230m之一或多者之壓縮,可藉由測量之一變化電容來偵測該壓縮。替代地,力感測結構2230m可包括經組態以偵測藉由一所施加力所引起之一小壓縮量的一或多個應變敏感元件。該等應變敏感元件可包括一應變計、電阻式感測器、或展現歸因於一偏斜或應變之一電性回應變化的其他相似元件。
如圖22M所展示,藉由物體2210m所施加力可引起力感測結構2230m之各者之間之一非均勻或不平衡偏斜或壓縮。舉例而言,最接近一所施加力的力感測結構2230m可經受最大偏斜或壓縮。如圖22M所展示,因為物體2210m最接近在該裝置右側上之力感測結構2230m,所以如與位於該裝置之左側上之一力感測結構2230m相比較,力感測結構2230m的可壓縮元件2236m將經受一較大壓縮。
力感測結構2230m之非均勻的或不平衡壓縮可用以大致估計物體2210m沿輸入表面2202m之部位。舉實例而言,可使用該壓縮量之一比率來比較力感測結構2230m之位移或壓縮,該比率可用以依據力感測結構2230m之間之距離之一百分比或分率來評估物體2210m之部位。在一些情況中,可使用兩個或更多個力感測結構2230m之相對輸出來運算一質心,該質心可用以評估施加力至輸入表面2202m的物體2210m之部位。大致上,將需要三個或更多個力感測結構2230m以提供沿該頂部外殼之一輸入表面2202m的物體2210m之兩維部位的一評估。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有力感測結構2230m之輸出之一平均或複合用以運算施加至輸入表面2202m的大致力或總體力。該等力感測結構之該等輸出之平均或複合可用作為一使用者輸入(例如,一項目選擇)。此外或替代地,該一般或總體施加力可用以設立一基準線、校準、或靜態輸入且用以取消擱置或以其他方式施加一力在輸入表面2202m或該裝置之其他部分上之使用者的手腕或其他物體的效應。下文關於圖31A至圖31B更詳細描述防手掌誤觸或其他相似非輸入使用者接觸之實例。
關於上文所論述之圖22A至圖22H及圖22J至圖22M之實施例,電極或導電元件之任何者可係由各式各樣導電材料所形成,包括且不限於氧化銦錫、氧化銦鎵、氧化鎵鋅、銦、金屬奈米線、奈米管、碳奈米管、石墨烯、導電聚合物、半導體材料、金屬氧化物材料、銅、金、康銅、卡馬、恆彈性、或其等之任何組合。可使用各式各樣製造技術之任一者施加導電材料至該等力感測器之各種層或基材,包括舉例而言化學氣相沉積(CVD)、濺鍍沉積、印刷、或其他沉積技術。在一些情況中,該等導電材料形成為一分開之層或相異層並且使用一黏著劑或其他接合技術施加或附接至一基材或層。
圖22A至圖22H及圖22J至圖22M之該等力感測器係舉實例而提供且本質上非意欲為限制。上文所提供之實例之實際實施方案可取決於裝置之結構態樣及組件而變化。此外,許多上文關於圖22A至圖22H及圖22J至圖22M所描述之力感測器實施例可經組合以產生一複合或組合力感測器。舉例而言,關於圖22A至圖22F、圖22H、及圖22J所描述的以電容為基礎之力感測器之一或多者可與如關於圖22G所描述之一或多個以應變為基礎之力感測器組合。
圖23描繪具有繞頂部外殼之一周長定位之一實例力感測器的一實例頂部外殼。更具體而言,圖23描繪具有耦合一底部外殼2320之一頂部外殼2310以形成一圍封容積之一基座部分2300。圖23之基座部分2300可對應於本文所描述之基座部分之任一者。具體而言,雖然本圖中未展示,然而基座部分2300可包括一鍵盤、一或多個觸控輸入表面、及本文關於其他實施例所描述之其他組件或元件。
如圖23所展示,基座部分2300包括沿頂部外殼2310之周長定位之一力感測器2330。力感測器2330可定位於頂部外殼2310與底部外殼2320之間且可經組態以藉由偵測該兩個組件之間之一壓縮或相對位移來測量一所施加力。如下文關於圖24A至圖24B所描述,力感測器2330可包括回應於一所施加力而偏斜的一可壓縮元件或可壓縮層。可使用下文關於圖24A至圖24B所描述之力感測方案之一或多者來測量偏斜量且可使用該偏斜量來評估施加至頂部外殼2310之一或多個區域的力量。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頂部外殼2310係實質上剛性以促進使用周長力感測器2330之力感測。舉例而言,可使用一層壓體或複合物建構來加固頂部外殼2310,以促進沿頂部外殼2310之一輸入表面傳送一力至力感測器2330,而不會允許頂部外殼2310充分彎曲或偏斜而接觸一內部組件,這會干擾由力感測器2330執行之測量。該頂部外殼可包括一或多個肋、加固件或其他結構式特徵,以提供用於操作周長力感測器2330所需要之勁度。關於圖8A至圖10及圖19A至圖20C更詳細描述實例加固技術。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力感測器2330形成介於頂部外殼2310與底部外殼2320之間之一密封。舉例而言,力感測器2330可係由一柔性材料所形成,該柔性材料可回應於一所施加力而壓縮且亦充分柔性以形成一阻障或密封,以防止異物進入至由頂部外殼2310及底部外殼2320所界定之內部容積中。在一些情況中,使用一黏著劑附接力感測器2330至頂部外殼2310及底部外殼2320且形成該兩個組件之間之一防水或抗水密封。
圖24A及圖24B描繪圖23之頂部外殼及力感測器的截面圖。具體而言,圖24A描繪頂部外殼2310之一未致動狀態,其中力感測器2330未經壓縮,而圖24B描繪頂部外殼2310之致動狀態,其中力感測器2330回應於一所施加力而至少部分壓縮。可藉由一物體2410(例如,一使用者的手指)施加該力。力感測器2330可回應於該施加力而局域或全域變形(例如,實質上均勻變形)。
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2A至圖22H及圖22J所提供之實例,力感測器2330可包括回應於該施加力而壓縮的一可壓縮層或可壓縮元件2436。可藉由經定位在可壓縮元件2436之相對側上的電極2432、2434來測量可壓縮元件2436之偏斜量。力感測器2330可操作上耦合至經組態以測量歸因於該偏斜之一電性回應變化的力感測電路系統。在一實例中,該力感測電路系統經組態以測量藉由可壓縮元件2436之偏斜或壓縮所引起的介於電極2432與電極2434之間之一變化電容。在另一實例中,該力感測電路系統經組態以測量歸因於可由一壓電或壓阻材料所形成的可壓縮元件2436之一壓縮所引起的介於電極2432與電極2434之間之一電荷或電阻變化。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力感測器2330可係由經組態以偵測在一各別區域或區上方之變形量的一連串電極對或一陣列電極對所形成。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2J之描述,藉由物體2410所施加力之部位可導致力感測器2330之電極對之間之一非均勻或不平衡偏斜,其可用以評估在頂部外殼2310上之一所施加力之一部位及/或多個力之量值。具體而言,力感測器2330之兩個或更多個電極對之壓縮之一相對測量(例如,一比率)可用以依據各別兩個或更多個電極對之間之距離之一百分比或分率來評估物體2410之部位。在一些情況中,可使用兩個或更多個電極對之相對輸出來運算質心,該質心可用以評估物體2410施加該力之部位。
在一些實施例中,力感測器2330之多個電極對之一平均或複合可用以運算施加至輸入表面2202h之大致力或總體力(圖22H)。該等力感測結構之該等輸出之平均或複合可用作為一使用者輸入(例如,一項目選擇)。此外或替代地,該一般或總體施加力可用以設立一基準線、校準、或靜態輸入且用以取消擱置或以其他方式施加一力至頂部外殼2310之使用者的手腕或其他物體的效應。下文關於圖31A至圖31B更詳細描述防手掌誤觸或其他相似非輸入使用者接觸之實例。
圖25描繪具有一實例兩層式力感測器之一頂部外殼的分解圖。具體而言,圖25描繪具有耦合至一底部外殼2520以形成一圍封容積之一頂部外殼2510之一實例基座部分2500。圖25之基座部分2500可對應於本文所描述之基座部分之任一者。具體而言,雖然本圖中未展示,然而基座部分2500可包括一鍵盤、一或多個觸控輸入表面、及本文關於其他實施例所描述之其他組件或元件。根據一些實施例,頂部外殼2510可包括經形成至該頂部表面中的一或多個凹部或一井2512,該一或多個凹部或該井可接收一鍵盤之組件或該裝置之其他元件。
如圖25所展示,具有一第一感測層2532、一可壓縮層2536、及一第二感測層2534之一力感測器2530可耦合或附接至頂部外殼2510。在一些情況中,力感測器2530係一可撓性層壓體且附接至頂部外殼2510之一較低表面。力感測器2530之可撓性可允許力感測器2530順應或適形於頂部外殼2510之幾何。在一些例項中,力感測器2530經形成具有對應於頂部外殼2510之幾何的一幾何。因此,在本實例中,力感測器2530可具有對應於頂部外殼2510之井2512的一囊袋或井。
層2532及2534之各者或兩者可包括經配置在力感測器2530之區上方的一電極陣列。層2532及2534定位在可由一單一片材所形成之可壓縮層2536之相對側上,或替代地,多個可壓縮元件配置力感測器2530之區上方。可壓縮層2536可包括且不限於彈性體、凝膠、發泡體、空氣、可壓縮管柱、或其等之一組合。
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2A至圖22H及圖22J所描述之實例,可藉由測量層2532與2534之電極之間之相對壓縮來測量施加至頂部外殼2510之一力。力感測器2530可根據一自電容方案、一互電容方案、一以應變為基礎之(例如,壓電)感測方案、或本文所描述之任何其他力感測方案操作。力感測器2530亦可經組態以偵測介於層2532與2534之間之一局域化或全域偏斜,此取決於頂部外殼2510及/或力感測器2530之元件的可撓性或柔順性。在一些情況中,力感測器2530可經組態以針對某些預界定之區域而局域變形或在一小區上方變形,且經組態以針對其他預界定之區域而全域變形或在一大區上方變形。
圖26A至圖26B描繪具有一觸感致動器之一實例裝置。具體而言,圖26A至圖26B描繪具有耦合至一基座部分2622之頂部外殼2620之一觸感裝置2610之一裝置2600。觸感裝置2610經組態以產生可包括頂部外殼2620之移動(例如,振動或位移)的一觸感輸出。當使用者接觸裝置2600之頂部外殼2620或其他部分時,藉由觸感裝置2610所引起之移動可感知為使用者的觸覺回饋。在一些例項中,觸感裝置2610可建立可感知之一振動或聲音,甚至當使用者不接觸頂部外殼2620時。
圖26B描繪沿圖26A之截面K-K的圖26A之裝置2600的截面圖。具體而言,圖26B描繪耦合至頂部外殼2620之觸感裝置2610的簡化示意圖。觸感裝置2610可經組態以產生一或多種類型運動。如圖26B所展示,觸感裝置2610可經組態以產生側向或側對側運動,如藉由水平箭頭所指示。此外或替代地,觸感裝置2610可經組態以產生一法向或平坦移動,如藉由垂直箭頭所指示。下文關於圖29A至圖29H及圖29J至圖29K論述觸感裝置2610之實例硬體實施方案。
觸感裝置2610經組態以針對各式各樣使用案例提供一般及/或局域觸感輸出給使用者。舉例而言,觸感裝置2610可(經由頂部外殼2620)提供一振動形式之一般觸感輸出至該裝置之外表面以向使用者通知一事件或動作。警示可對應於各式各樣通知之任一者,包括舉例而言已接收一訊息之一通知、一來電進行中、已觸發一行事曆提醒,或已起始/完成一事件。警示亦可對應於藉由作業系統或整合在該裝置內之一硬體組件所產生的一系統層級事件。舉例而言,警示可對應於指示已插入該裝置之一信號(電源已耦合至該裝置之一埠)、該裝置已耦合至一網際網路連接、該裝置係在一低電力狀態,該裝置完全充電等等。亦可使用全域觸感以指示已接收或觸發一輸入。舉例而言,一全域觸感輸出可用以指示一虛擬按鈕或按鍵之一觸碰力已超過一臨限值而導致致動該虛擬按鈕或按鍵,或指示在一軌跡板區域內之一觸碰力已超過一臨限值而導致一「點選」事件。
觸感裝置2610亦可提供一局域化偏斜或移動形式的一局域觸感輸出,以提供觸覺回饋給一使用者。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回應於使用者觸控輸入而產生一局域觸感輸出,以指示已接收或觸發一輸入。舉例而言,一局域觸感輸出可用以指示一觸控輸入已被偵測或登錄在一第一按鍵上(例如,藉由一觸控感測系統),或指示一虛擬按鈕或按鍵之一觸碰力已超過一臨限值而導致致動該虛擬按鈕或按鍵(例如,如藉由一力感測系統所偵測)。相似地,一局域觸感輸出可用以指示在一軌跡板區域內之一觸碰力已超過一臨限值而導致一「點選」事件。一局域觸感輸出亦可用以沿頂部外殼2620之一輸入表面引導一使用者觸碰以指示一觸覺基標。舉例而言,一局域觸感輸出可用以指示一虛擬按鍵之部位(例如,在一QWERTY鍵盤上之「F」或「J」)。
圖27A至圖27D及圖28A至圖28B描繪可使用一觸感裝置(例如,圖26A至圖26B之觸感裝置2610)所產生的實例觸感輸出。圖27A至圖27D描繪藉由移動或平移該裝置之一外表面所產生之一類型觸感輸出。可全域或在該外表面之一大區或區域上方執行該移動。相比而言,圖28A至圖28B描繪使用該裝置之該外表面的一局域化偏斜或變形所產生的一類型觸感輸出。可使用上文關於圖26A至圖26B所論述之實例觸感裝置2610來產生該等觸感輸出,或使用下文關於圖29A至圖28H及圖29J至圖29K及圖30A至圖30B所論述之其他實例觸感裝置之一或多者來產生該等觸感輸出。
圖27A至圖27D描繪可使用一觸感裝置所產生的實例全域或大區移動。更具體而言,圖27A至圖27B描繪經組態以產生側對側或側向移動(2720a、2720b)之一接觸表面2702a,如藉由水平箭頭所指示。接觸表面2702a可對應於關於本文所描述之其他實施例所論述之一頂部外殼之輸入表面或輸入區域。當一使用者2710a之一身體接觸到接觸表面2702a時,接觸表面2702a之側向移動(2720a、2720b)可產生一觸覺或可感知回饋。
關於圖27A至圖27B之實施例,介於接觸表面2702a與使用者2710a之間之摩擦會抵靠使用者皮膚稍微曳或牽,這會被使用者2710a感知為一觸覺輸入。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接觸表面2702a之移動量及/或表面光度可經組態以產生一特定類型之觸覺回饋。舉例而言,形成接觸表面2702a的一玻璃或複合物層之表面光度可具有經組態以當致動該觸感輸出時產生一特定觸覺回饋的一粗糙度或紋理。
圖27C至圖27D描繪經組態以產生垂直或法向移動(2720c、2720d)的一接觸表面2702c,如所藉由垂直箭頭指示。相似於前文實例,接觸表面2702c可對應於關於本文所描述之其他實施例所論述之一頂部外殼之輸入表面或輸入區域。當一使用者2710c之一身體接觸到接觸表面2702c時,接觸表面2702c之法向移動(2720c、2720d)可產生一觸覺或可感知回饋。
關於圖27C至圖27D之實施例,介於接觸表面2702c與使用者2710c之間之相對移動可建立表面壓力之小變化,這會被使用者2710c感知為一觸覺輸入。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接觸表面2702c之移動量(例如,向外位移2706及/或向內位移2708)、移動速度、及/或移動頻率(若週期性)可經組態以產生一特定類型之觸覺回饋。舉例而言,觸感裝置之特性及/或在接觸表面2702c上之結構約束可經組態以當致動觸感輸出時產生一特定觸覺回饋。該等結構約束可包括舉例而言在接觸表面2702c上之邊界條件、形成接觸表面2702c之一或多個層之可撓性或勁度、及/或耦合至接觸表面2702c之任何加固組件之存在。
圖28A至圖28B描繪可使用一觸感裝置(例如,圖26A至圖26B之觸感裝置2610)所產生的其他實例觸感輸出。更具體而言,圖28A至圖28B描繪藉由移動、變形、或平移該裝置之一外表面之一局域化區域或區所產生之一觸感輸出。可使用上文關於圖26A至圖26B所論述之實例觸感裝置2610來產生該等觸感輸出,或使用下文關於圖29A至圖29H、圖29J至圖29K及圖30A至圖30B所論述之其他實例觸感裝置之一或多者來產生該等觸感輸出。
圖28A至圖28B描繪可使用一觸感裝置所產生的實例局域化或小區移動。更具體而言,圖28A至圖28B描繪導致接觸表面2802之一局域化位移或變形的實例觸感輸出。局域化觸感輸出可經組態以主要使一使用者注意到在一接觸表面之一單一區,且不顯著注意該接觸表面之其他區。具體而言,在一個部位處的一局域化觸感輸出之量值可大於在另一相鄰部位處的局域化觸感輸出之量值。因此,若在對應於一鍵盤之一按鍵的一區域中一接觸表面上產生一局域化觸感輸出,則在該按鍵區域內的觸感輸出之量值可大於在一相鄰按鍵區域處之觸感輸出之量值。一觸感輸出之量值可係指一接觸表面之變形或偏斜(例如,該接觸表面之一部分移動的實體距離),或可係指由一使用者所感知之觸感輸出之強度。此類局域化觸感致動器及觸感輸出可用以提供相似於或否則喚起使用一機械鍵盤之感受的一感覺。舉例而言,當登錄一按鍵輸入時,僅與該按鍵相關聯之一局域化區域(其可如一單一按鍵一樣小)可經受一觸感輸出,而非整個輸入表面經受一實質上均勻的觸感輸出。因此,可擱置在該輸入表面上或觸碰該輸入表面的其他手指不會偵測到任何觸感輸出(或不會偵測到與選擇按鍵的手指一樣顯著的觸感輸出)。此亦可提供關於所選擇按鍵的一肯定回饋給該使用者。
如圖28A所展示,接觸表面2802之一區域或局域化區可向外位移或變形以產生一暫時凸起區域2806。相似地,如圖28B所展示,接觸表面2802之一區域或局域化區可向內位移或變形以產生一暫時壓低或凹陷區域2808。取決於實施方案,觸感輸出可包括一向外位移、一向內位移、或一向內位移及一向外位移兩者。該位移可延伸遍及一輸入表面之任何合適的區。舉例而言,在一些情況中,一觸感致動器經組態以產生與一鍵盤之按鍵區域對齊與且具有實質上相同大小的位移。因此,可針對一鍵盤之各按鍵(例如,一虛擬鍵盤之虛擬按鍵)產生相異局域化位移,諸如圖28A至圖28B所展示者。在一些情況中,該等位移稍微大於一個別按鍵,且在一些情況中,一觸感致動器經組態以產生提供觸感輸出至一鍵盤之多個按鍵區域的位移。本文所描述之觸感致動器之任何者可經組態以在一輸入表面或頂部外殼之任何特定局域化區域產生局域化觸感輸出及/或位移。舉例而言,壓電致動器可定位在一鍵盤之個別按鍵區域下方或附近,以用作為用於該特定按鍵區域之觸感致動器。在一些情況中,一單一壓電致動器可提供觸感輸出至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或更多個按鍵(但是少於一鍵盤之所有按鍵)。
關於圖28A至圖28B之實施例,介於接觸表面2802與使用者2810之身體(例如,該使用者的手指)之間之相對移動可建立表面壓力之小變化,這會被使用者2810感知為一觸覺輸入。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接觸表面2802之移動量(例如,向外位移2806及/或向內位移2808)、移動速度、及/或移動頻率(若週期性)可經組態以產生一特定類型之觸覺回饋。舉例而言,觸感裝置之特性及/或在接觸表面2802之可撓性可經組態以當致動觸感輸出時產生一特定觸覺回饋。接觸表面2802之可撓性可受由形成接觸表面2802之一或多個層之結構組態及/或結構約束所驅動。
圖29A至圖29H及圖29J至圖29K描繪可用以產生上文關於圖27A至圖27D及圖28A至圖28B所描述之觸感輸出之一或多者的實例觸感裝置。下列觸感裝置係闡釋性實例而提供且非意欲為限制。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一可攜式運算裝置(亦稱為一可攜式電腦)可包括超過一個觸感裝置且可能包括超過一種類型之觸感裝置。各觸感裝置可經組態以在一可攜式電腦或其他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外表面之不同區域或重疊區域上產生某類型之觸感輸出。
圖29A描繪可用以賦予一面內力(相對於由接觸表面所界定之一平面)至接觸表面2902a的一實例觸感裝置2900a,藉此使接觸表面2902a依一側向或側對側(例如,面內)運動位移或移動,如藉由箭頭所指示。在本實施方案中,觸感裝置2900a包括具有一電磁元件2910a之一電磁致動器,該電磁元件磁性耦合至一磁體或吸引體板(attractor plate) 2912a。可藉由可產生吸引或排斥吸引體板2912a之一磁場的一電流或電性信號來驅動電磁元件2910a。介於電磁元件2910a與吸引體板2912a之間之磁性耦合導致接觸表面2902a之側向或側對側運動。該電流或電性信號可係週期性或交流,導致接觸表面2902a之週期性或振盪移動。觸感裝置2900a可被驅動以產生接觸表面2902a之脈動移動、系列脈動移動、及/或一振動。
圖29B描繪可用以位移或移動接觸表面2902b之另一實例觸感裝置2900b。相似於前文實例,觸感裝置2900b包括具有一電磁元件2910b之一電磁致動器,該電磁元件磁性耦合至一磁體或吸引體板2912b。可藉由導致吸引或排斥吸引體板2912b之一磁場的一電流或電性信號來驅動電磁元件2910b。介於電磁元件2910b與吸引體板2912b之間之磁性耦合可經組態以賦予一面外力(相對於由接觸表面所界定之一平面)至接觸表面2902b,藉此產生接觸表面2902b之一法向或垂直(或面外)移動。該電流或電性信號可係週期性或交流,導致接觸表面2902b之週期性或振盪移動。因此,相似於上文所描述之實例,觸感裝置2900b可被驅動以產生接觸表面2902b之脈動移動、系列脈動移動、及/或一振動。
圖29A之觸感裝置2900a及圖29B之觸感裝置2900b分別可用以沿一接觸表面產生一全域(例如,大區)或局域(例如,小區)觸感輸出。舉例而言,若觸感裝置2900a耦合至形成接觸表面2902a的一實質上剛性或勁性層,則觸感裝置2900a可用以誘導在接觸表面2902a之一整個接觸表面或一大區上方的側向運動。若允許形成接觸表面2902a的一或多個層相對於較大表面偏斜或位移,則觸感裝置2900a亦可經組態以誘導側向運動在接觸表面2902a之一局域化或小區上方的側向運動。可藉由與在界定接觸表面2902a之該一或多個層內一體形成或耦合至界定該接觸表面之該一或多個層的一應變釋放或可撓性特徵來提供局域化偏斜。相似地,取決於可允許或防止接觸表面2902b之局域化位移或移動的系統之結構約束,觸感裝置2900b可經組態以產生一全域或局域化觸感輸出。
圖29C及圖29D描繪其他實例觸感裝置2900c及2900d。觸感裝置2900c及2900d可經組態以使用可由一壓電材料所形成的致動器條(2910c、2910d)產生接觸表面(2902c、2902d)之一局域化偏斜或位移。力散佈層2909c、2909d可設置於致動器條2910c、2910d與接觸表面2902c、2902d之間。力散佈層2909c、2909d可增加致動器條2910c、2910d之影響區。更具體而言,力散佈層2909c、2909d可增加可被一使用者(例如,一使用者的手指)偵測的藉由致動器條2910c、2910d在其上產生運動、偏斜、或振動的接觸表面2902c、2902d之區。力散佈層2909c、2909d可由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材料,諸如聚矽氧、金屬、玻璃,彈性材料、聚合物、或類似者。
在圖29C描繪之實施方案中,可橫跨致動器條2910c之壓電材料施加一電壓而引起致動器條2910c收縮或縮減長度。若不允許致動器條2910c相對於形成接觸表面2902c之層剪切,長度變化可產生一暫時凸起或突出區域2908c。局域化變形亦可特徵為接觸表面2902c之凸部或隆起(proud)。
在圖29D描繪之實施方案中,可橫跨致動器條2910d之壓電材料施加一電壓而引起致動器條2910d成長或增加長度。相似於前文實例,若不允許致動器條2910d相對於形成接觸表面2902d之層剪切,長度變化可產生一暫時壓低或凹陷區域2908d。局域化變形亦可特徵為相對於接觸表面2902d之凹部或凹陷。如關於圖28A至圖28B上文所描述,接觸一接觸表面之對應區域的一使用者可觸覺上感知該接觸表面之一局域化偏斜或變形。
在圖29C至圖29D描繪之實例中,觸感裝置2900c及2900d可經組態以引起實質上與一按鍵區域之一區隔離或納含在一按鍵區域之一區內的局域偏斜及/或變形。舉例而言,在含界定非機械按鍵(例如,藉由一下伏顯示器所顯示之虛擬按鍵或按鍵區域,或在該玻璃表面上之藉由一遮罩、漆料、墨水,或染料界定之虛擬按鍵或按鍵區域)之一玻璃表面之一裝置的情況中,各按鍵可與相似於觸感裝置2900c、2900d的一觸感裝置相關聯。在此類情況中,該等按鍵之各按鍵或至少一子組可與產生一觸感輸出之一相異觸感致動器相關聯,該觸感輸出經設計以被僅在該按鍵區域內之一使用者所感受到。另外,該等按鍵特定之觸感致動器可經組態以回應於偵測到施加至其相關聯之按鍵之一按鍵輸入的一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而產生針對該對應按鍵之一觸感輸出。據此,可針對各按鍵區域產生相異觸感輸出,其可模仿或建議鍵打在一機械鍵盤上之感覺,其中在一個按鍵上之一按鍵敲擊產生主要及/或實質上僅在被敲擊之該按鍵處感受到的一觸感。
圖29E描繪可用以位移或移動接觸表面2902e或以其他方式經由接觸表面2902e產生一觸覺輸出的另一實例觸感裝置2900e。觸感裝置2900e可包括經由彈簧構件2918e耦合至一殼體2914e(或其他結構)之一塊體2916e。彈簧構件2918e展示為線圈彈簧,但是可使用其他彈簧類型及/或回彈性構件(例如,發泡體、碟型彈簧、扭力彈簧、彈性體減震器(elastomer bumper)等)。觸感裝置2900e亦包括一電磁致動器,該電磁致動器經組態以使塊體2916e振盪或以其他方式使該塊體相對於殼體2914e移動,藉此賦予一脈動移動、一系列脈動移動、及/或一振動至接觸表面2902e。該電磁致動器可使塊體2916e在實質上平行於由接觸表面2902e所界定之一平面的一方向移動。可依任何合適方式連同觸感裝置2900e併入該電磁致動器,且可包括磁體、鐵磁性材料、電磁線圈、及類似者。舉例而言,塊體2916e可係一磁體或可包括一磁體,及一線圈可繞塊體2916e纏繞或經定位在塊體2916e旁,因此允許該線圈及該磁體彼此影響以產生運動且因此產生觸感輸出。雖然圖29E展示殼體2914e附接至接觸表面2902e,然而可附接至在一裝置內之另一組件,且經由介於安裝部位與接觸表面2902e之間之實體路徑,可藉由一使用者經由接觸表面2902e偵測脈動及/或振動。
圖29F描繪可用以位移或移動接觸表面2902f或以其他方式經由接觸表面2902f產生一觸覺輸出的另一實例觸感裝置2900f。音圈馬達觸感裝置2900f可包括一殼體2920f、一塊體2924f、及一電磁致動器2926f(例如,一音圈馬達或任何其他合適的致動器),該電磁致動器經組態以使塊體2924f相對於殼體2920f(或其他結構)及/或接觸表面2902f移動。電磁致動器2926f可經組態以使塊體2924f在實質上垂直於由接觸表面2902f所界定之一平面的一方向移動。
觸感裝置2900f亦包括接觸塊體2924f及接觸表面2902f之一彈簧構件2922f。彈簧構件2922f展示作為一線圈彈簧,但是可使用其他彈簧類型及/或回彈性構件(例如,發泡體、碟型彈簧、扭力彈簧、彈性體減震器等)。彈簧構件2922f可賦予一脈動移動、一系列脈動移動、及/或一振動至接觸表面2902f,藉此產生一觸覺輸出。來自一單一觸感裝置2900f之觸覺輸出可被沿該接觸表面之實質上任何部位(例如,在一裝置之一頂部外殼上各處)的一使用者偵測,或可實質上僅局域可偵測該觸覺輸出。在僅局域可偵測該觸覺輸出情況中,可連同一裝置併入多個觸感裝置2900f以經由接觸表面2902f提供局域觸感輸出。
圖29G描繪可用以位移或移動接觸表面2902g或以其他方式經由接觸表面2902g產生一觸覺輸出的另一實例觸感裝置2900g。觸感裝置2900g可經組態以使用可由一壓電材料所形成之致動器條2934g產生該接觸表面之一局域化偏斜或位移,相似於觸感裝置2900c、2900d。致動器條2934g可附接至一樑2930g,該樑繼而經由一力散佈層2932g耦合至接觸表面2902g。與致動器條2934g單獨相比,樑2930g可放大致動器條2934g之位移,及/或轉換致動器條2934g之偏斜成一方向運動,而產生更多可偵測觸感輸出。觸感裝置2900g亦可包括介於樑2930g與接觸表面2902g之間之一力散佈層2932g,該力散佈層可增加樑2930g之影響區。更具體而言,力散佈層2932g可增加可被一使用者(例如,一使用者的手指)偵測的藉由致動器條2934g及/或樑2930g在其上產生運動、偏斜、或振動的接觸表面2902g之區。力散佈層2932g可由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材料,諸如聚矽氧、金屬、玻璃,彈性材料、聚合物、或類似者。
圖29H描繪可用以位移或移動接觸表面2902h或以其他方式經由接觸表面2902h產生一觸覺輸出的另一實例觸感裝置2900h。觸感裝置2900h可實質上相似於觸感裝置2900g,但是替代地,樑2930g具有一自由端部(例如,具有一懸臂式組態),樑2930h可在多個部位(例如,在兩個相對端部)處附接至該頂部外殼。在一些情況中,樑2930h可類似具有凹部之一板,該凹部係由圍繞該凹部之整個周緣之壁所界定。在其他方面,觸感裝置2900h可相同於或相似於觸感裝置2900g,且可包括一致動器條2934h及一力散佈層2932h(其可相同於或相似於圖中29G之對應組件)。
圖29J及圖29K繪示可用以位移或移動一接觸表面或以其他方式經由該接觸表面產生一觸覺輸出的另一實例觸感裝置2900j。圖29J展示可對應於如本文所描述之一運算裝置之一頂部外殼的一接觸表面2940的一部分俯視圖。圖29K展示沿圖29J之截面H-H觀看之觸感裝置2900j的部分截面圖。一開口或狹縫2944可形成在接觸表面2940中以界定一樑2942(或其他懸臂式構件或可撓性)。如圖29K所展示,致動器條2950(其可相似於上文之致動器條2909c、2909d,且可係由一壓電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一壓電材料)可經由一力散佈層2948(其可相同或相似於上文之力散佈層2909c、2909d)耦合至接觸表面2940。當致動器條2950被致動時,可引起樑2942向上偏斜(如所展示)或向下偏斜以產生可藉由一使用者(例如,藉由一使用者的手指)偵測的一局域化變形。圖29K亦展示一選用之蓋件2946,該蓋件可覆蓋至少樑2942(且選用地,覆蓋整個頂部外殼或鍵盤區域)以防止粉塵、液體、及/或其他碎片或污染物透過狹縫2944進入該裝置。蓋件2946可係任何合適材料(諸如一聚合物膜),且可黏附至或以其他方式緊固至接觸表面2940。在一些情況中,諸如在不使用蓋件2946的情況中,狹縫2944充分小以在額外之外部力、壓力、或類似者(例如,諸如一筆記型電腦之一典型運算裝置的正常操作條件外)不存在的情況中實質上防止污染物進入該裝置。
在一給定實施方案中,圖29A至圖29H及圖29J至圖29K之觸感裝置之一或多者可相對於一可攜式電腦或其他電子裝置之一頂部外殼予以配置。該等觸感裝置之配置可實現在不同該頂部外殼之部分上方之不同觸感回饋。舉例而言,經組態以產生小局域化變形及/或觸感輸出的觸感裝置可用以產生可在一鍵盤之個別按鍵區域上偵測的觸感輸出。此可包括定位一個觸感致動器在一鍵盤之各者之至少一子組按鍵區域處或下方,及/或指派一單一觸感致動器至一小群組按鍵或按鍵區域(例如,一個觸感致動器用於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或七個按鍵之一群組)。此外,經組態以產生一輸入表面之較大尺度變形及/或偏斜的觸感裝置可用以提供除按鍵按下回饋外的其他類型回饋,或除了提供按鍵按下回饋外亦提供其他類型回饋。圖30A描繪在一裝置之一實例頂部外殼之一接觸表面上的不同觸感裝置之一實例配置,包括產生局域化觸感輸出之裝置及產生更全域觸感輸出之裝置。關於圖30A所展示及所描述之頂部外殼之接觸表面可對應於上文關於其他實施例所描述之輸入表面。
如圖30A所展示,裝置3000a可包括沿相鄰於一鍵盤區域3030a的頂部外殼之區域配置的多個電磁致動器3022、3024、3026、3028。電磁致動器3022、3024、3026、3028可包括超過一種類型之致動器,各類型致動器經組態以回應於一不同事件或動作而產生一不同類型之觸感回饋。
電磁致動器3022、3024可係經組態以產生一第一類型之觸感輸出的一第一類型之觸感裝置。舉例而言,定位在一軌跡板區域內之電磁致動器3022、3024(展示在鍵盤區域3030a前面,如圖30A所展示,但是亦可包括鍵盤區域3030a之側上且沿該鍵盤區域之後面的區)可係經組態以產生頂部外殼3004a之一側向或側對側(例如,面內)移動的側向致動式觸感裝置。可在該軌跡板區域中之任何部位處偵測藉由電磁致動器3022、3024所產生之觸感輸出。
電磁致動器3022、3024可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9A及/或圖29E所描述之觸感裝置。電磁致動器3022、3024可經組態以產生模擬一傳統軌跡板之機械致動的一觸感輸出。該觸感輸出可包括模擬在一些傳統按鈕裝置中使用之一實體金屬彈片之致動的一或多個脈動。可使用允許在頂部外殼3004a內之區域之相對移動的應變釋放或撓性區域3034來隔離電磁致動器3022、3024之觸感輸出與軌跡板區域3020a外之區域。
電磁致動器3026、3028可係經組態以產生一第二類型之觸感輸出的一第二類型之觸感裝置。舉例而言,定位在輔助輸入區域(沿鍵盤區域3030a之側)內之電磁致動器3026、3028可係經組態以產生頂部外殼3004a之一垂直或表面法向(例如,面外)移動的表面法向致動式觸感裝置。電磁致動器3026、3028可相似於上文關於圖29B及/或圖29F所描述之觸感裝置。電磁致動器3026、3028可經組態以產生提供橫跨頂部外殼3004a之表面之一全域或大區振動的一觸感輸出。
如圖30A所展示,裝置3000a亦可包括經配置遍及頂部外殼3004a之鍵盤區域3030a以形成一組虛擬按鍵的多個壓電致動器3032。該多個壓電致動器3032可分別對應於上文關於圖29C、圖29D、圖29G、圖29H、及圖29J所描述之觸感裝置2900c、2900d、2900g、2900h、及2900j。壓電致動器3032可經配置在對應於一傳統QWERTY鍵盤之按鍵位置的部位中,且經組態以回應於在頂部外殼3004a之表面上偵測到在鍵盤區域3030a內之一虛擬按鍵內之一按鍵按下而產生一局域化觸感回饋。為了有助於隔離或局域化觸感回饋與虛擬按鍵之區,頂部外殼3004a可包括該等虛擬按鍵之間之凸紋或撓性區域3034,以提供各虛擬按鍵之表面之間之某相對運動。在一些情況中,沿實質上與壓電致動器3032之長度對齊的一方向來配置撓性區域3034,以促進虛擬按鍵之局域屈曲(local buckling)。
雖然圖30A展示包括多個觸感致動器的一實例裝置3000a,然而圖30B展示包括一單一觸感致動器3027的一實例裝置3000b。該單一觸感致動器3027可經組態以產生觸感輸出(例如,面內及/或面外運動或脈動)至頂部外殼3004b。在其他方面,裝置3000b可包括相似於裝置3000a的組件,包括舉例而言頂部外殼3004b(其可排除圖30A所展示之撓性區域3034a)、及在頂部外殼3004b上之一鍵盤區域3030b與一軌跡板區域3020b。
圖30C描繪一基座部分3000c之部分的分解圖,圖中展示可用在包括觸感致動器(諸如前述致動器之任何者)之實施方案中的一底部外殼3029(其可相同於或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任何其他底部外殼)及一頂部外殼3004c。可使用具有不同性質之多種黏著劑附接頂部外殼3004c至底部外殼3029。舉例而言,雖然一些黏著劑可提供介於頂部外殼3004c與底部外殼3029之間之一強接合,但是這些黏著劑可不允許頂部外殼3004c相對於底部外殼3029移動達用於使觸感輸出充分均勻橫跨整個頂部外殼的一充分量。因此,如圖中30C所展示,介於頂部外殼3004c與底部外殼3029之間之一介面之不同區域可使用不同黏著劑。更具體而言,一第一黏著劑3036可施加至該介面之一些部分,及一第二不同黏著劑3038可施加至該介面之其他部分。不同黏著劑3036、3038可具有不同性質,諸如接合強度、剛度、柔順性、或類似物。在一些情況中,第二黏著劑3038比該第一黏著劑更柔順。具有該第一黏著劑及該第二黏著劑的區域之部位及大小可經選擇以產生介於頂部外殼3004c與底部外殼3029之間之接合強度及柔順性之一所欲組合,且可不同於圖30C所展示之特定配置。使用具有不同性質之多種黏著劑以促進關於圖30C所描述之一所欲觸感回應亦可應用於上文關於圖4A至圖6J所描述之用於聯結一頂部外殼及一底部外殼(及/或一顯示器殼體及一顯示器組件)之技術之任何者。
前述觸感裝置及/或致動器描述為產生變形、偏斜、脈動、或可被一使用者觸覺上偵測之其他現象。除了此類觸感及/或觸覺輸出外,觸感裝置及致動器亦能夠產生可聽到的輸出。舉例而言,當一觸感裝置產生一觸感輸出時,必然可產生一可聽到的輸出(例如,對應於與該觸感裝置之致動及/或總體裝置之諧波振盪相關聯之一基本頻率)。此外,觸感裝置可經組態以產生可聽到的輸出而無論其觸感或觸覺內容。可出於任何合適的原因或功能在任何時間產生此類可聽到的輸出。舉例而言,觸感裝置可經組態以結合一電子裝置之揚聲器或其他音訊輸出裝置來產生可聽到的輸出。藉由觸感裝置所產生之音訊輸出可藉由揚聲器所產生之音訊輸出予以觸發、對應於由揚聲器所產生之音訊輸出,或以其他方式與由揚聲器所產生之音訊輸出協調。舉一特定實例而言,一觸感裝置可產生實質上匹配正在由一揚聲器所產生之一頻譜之至少一部分的振盪。
可藉由一觸感裝置實質上同時產生音訊輸出及觸感輸出。舉例而言,當藉由一觸感裝置產生一觸感輸出(例如,藉由使該觸感裝置依一第一頻率振盪)時,亦可藉由該觸感裝置產生一可聽到的輸出(例如,藉由疊加一第二頻率在施加至該觸感裝置之信號上)。該可聽到的輸出可係功能上與該觸感輸出相關或不相關。舉例而言,在一些情況中,該可聽到的輸出經設計以伴隨該觸感輸出(例如,使得在一虛擬按鍵上之一按鍵按下而感受且聽到像一習知機械按鍵之一按鍵按下)。在其他情況中,該可聽到的輸出可不相關,諸如當正在產生一觸感輸出時,同時該觸感裝置正在產生音訊對應於作用中音樂播放。另外,如上文所提及,來自觸感裝置的可聽到輸出可獨立於任何觸感輸出而產生(例如,甚至當未正在產生觸感輸出時,該觸感裝置仍可用以產生可聽到的輸出)。
如本文所描述之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觸控感測器可偵測是否一使用者正在觸碰一表面,諸如一按鍵或一軌跡板區域,但是可不能夠區別輕觸碰與更大力觸碰。力感測器使一裝置能夠區別此類輸入。舉例而言,力感測器(諸如上文關於圖21A至圖22J所描述之力感測器)可用以判定是否施加至一觸控輸入區域之一觸控輸入係一手勢輸入(例如,一滑移)或一「點選」類型之輸入(其可對應於一按鍵輸入或一軌跡板輸入)。
在力感測器使用在一運算裝置之一般僅施加手指之區域(諸如相鄰於在一筆記型電腦上之一鍵盤的一小軌跡板)中的情況中,在正常使用期間一般施加至該軌跡板之最大力量可係在或接近在一點選事件期間藉由一手指施加之力的量。舉例而言,由一軌跡板所經受之最高力一般係接近在施加至該軌跡板之一選擇(例如,一點選)期間由一手指所施加之力。另一方面,在使用一較大力敏感區域(諸如如本文所描述之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非鍵盤區域的情況中),施加至該力敏感區域之最大力可高於一手指按下,使個別手指按下較不可識別。舉例而言,圖31A繪示包括含一軌跡板區域3102之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一實例運算裝置3100,該軌跡板區域沿裝置3100之一頂部外殼3101之實質上整個寬度以及沿鍵盤3104之側延伸。運算裝置3100之頂部外殼3101之整個頂部表面(或實質上所有頂部表面)可係力敏的,因此促進偵測在一鍵盤3104(其可係一機械鍵盤或一虛擬鍵盤)以及軌跡板區域3102上之力輸入。
如本文所描述,該整合式介面系統可經組態以使用觸控感測系統及/或力感測系統來辨別不同類型輸入,諸如施加至鍵盤3104及軌跡板區域3102之輸入。舉例而言,若力感測系統及/或觸控感測系統判定滿足一特定力臨限值之正在施加至軌跡板區域3102,則可登錄一軌跡板輸入(例如,一「點選」)。若力感測系統及/或觸控感測系統判定滿足一特定力臨限值之正在施加至鍵盤區域3104,則可登錄一按鍵輸入。據此,觸控感測系統及/或力感測系統可用以辨別可施加至頂部外殼3101且引起該裝置基於輸入部位而不同地反應的數種不同類型輸入。舉例而言,一按鍵輸入可引起一字母或字元顯示在一顯示器上,及一軌跡板輸入可對應於一滑鼠點選或以其他方式引起在一裝置之一使用者介面中之一選擇事件。如本文中所使用,施加至一整合式介面系統之功能上不同區域(例如,一鍵盤區域、一軌跡板區域、一虛擬按鍵區域等)的輸入可稱為不同類型輸入,而具有不同力(例如,輕觸對按下)的輸入可稱為不同類型輸入。此可主要反映預期一使用者提供輸入至不同區域(及/或提供不同量之力)將引起該裝置執行不同類型功能。進一步,如本文所描述,不同類型觸感輸出可與相關聯或回應於偵測到不同類型輸入而產生。
因為裝置3100之力敏感輸入區域之大小及部位,所以在鍵打期間來自擱置在頂部外殼3101上(且具體而言,在軌跡板區域3102上)之一使用者的手3106、3108之力會使得更難以區別或偵測在鍵打期間由各手指施加之相對較小力。更具體而言,力感測器可不能夠充分精確判定正在何處施加一特定力,且因此無法判定是否一力係歸因於鍵打或一輕觸輸入,或歸因於一使用者的手掌之重量。此可發生舉例而言在使用一單一力感測器或全域力感測系統的情況中,而非針對頂部外殼3101之不同區域具有不同力感測器。據此,運用技術來忽略或降低不對應於實際輸入之力(例如,手掌力)的效應,以更佳識別確實對應於實際輸入(例如,在虛擬按鍵上之按鍵或輕觸之致動)之力。
舉例而言,藉由使用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以判定在一給定時間是否一使用者的手掌擱置在軌跡板區域3102上,且接著變更引起登錄一輸入的一臨限值力,可取消或忽略手掌重量之影響。可依各式各樣方式判定一使用者的手掌之存在。舉例而言,與軌跡板區域3102相關聯之一觸控感測器可識別指示一大物體(諸如一手掌,如與一手指相比較)正在接觸軌跡板區域3102的一觸控輸入。舉另一實例而言,一鍵盤接觸感測器可判定一使用者的手指正在係接觸鍵盤3104之一或多個按鍵,其可指示一使用者的手掌極可能擱置在軌跡板區域3102上。可使用用於判定是否一使用者的手擱置在頂部外殼3101上之其他技術,包括近接感測器、力感測器、操作啟發學習法(例如,是否偵測到鍵打輸入)、或類似者。另外,可一起使用這些(或其他)技術之任何組合。
一旦判定一使用者的手擱置在頂部外殼3101或軌跡板區域3102上,裝置3100可使用一防手掌誤觸模式操作,其中一不同演算法或技術用以偵測鍵打或其他觸控輸入。舉例而言,當在該防手掌誤觸模式中操作時,引起一裝置登錄一觸控輸入或鍵打輸入的一力臨限值可增高一某些量。舉例而言,若針對一般導致一100克力(不包括來自在頂部外殼3101上之一使用者手的任何貢獻)之一鍵打輸入的一單一輕觸,且一使用者的手之重量一般導致在該頂部外殼上之一3000克力,該力臨限值可增高至3100克。即,僅在或高於3100克之力將登錄為輸入。當該防手掌誤觸模式係非作用中時,用於判定或偵測一鍵打輸入之力臨限值可不同於當該防手掌誤觸模式係作用中時。因此,繼續上文之實例,若未偵測到使用者的手掌,用於登錄來自一觸控事件之一輸入之力臨限值可係100克。
在一些情況中,藉由一或多個力感測器或感測系統,針對個別使用者即時判定與鍵打輸入及一使用者的手掌擱置在頂部外殼3101上相關聯之力。據此,用於偵測鍵打輸入之力臨限值亦可係基於一特定使用者之特性。舉例而言,一力感測器可判定何時一使用者的手擱置在該頂部外殼上、是否有與僅該使用者的手相關聯之一2000克力、及何時使用者鍵打,個別鍵打輸入對應於一80克力。據此,針對該特定使用者,該裝置可設定一臨限值為2080克。可動態判定與一使用者的手及/或鍵打輸入相關聯之力並且無需該使用者的知識,或可有一校準常式,其中一使用者的手擱置在該頂部外殼上及/或提供鍵打輸入。接著,該裝置可判定當使用者的手擱置在該頂部外殼上或未擱置在該頂部外殼上時用於鍵打輸入的適合力臨限值。
舉另一實例而言,可藉由判定一特定使用者的手係在一鍵打位置但是未正在提供輸入(例如,藉由判定所偵測到之力無變化)來測量該使用者的手之力,且接著儲存所偵測到之力作為一個人化基準線值。當裝置3100處於該防手掌誤觸模式中時,該力臨限值可增加達該基準線值。因此,該力臨限值可變化達一自訂量以適應在鍵打期間用其手施加不同重量的使用者。
用於區別鍵打或其他觸控輸入(例如,點選)與手掌力或其他連續非輸入相關力之另一技術使用加速度計來區別不同類型力。舉例而言,一鍵打或點選輸入可賦予可引起頂部外殼3101及/或裝置3100在短時間移動(甚至一非小量)的一脈動至頂部外殼3101。另一方面,在鍵打或其他使用裝置3100期間一使用者的手掌之重量不會產生此類脈動,或可辨別使用者的手掌之重量所產生之脈動與藉由鍵打或點選輸入所產生之脈動。據此,裝置3100可包括偵測脈動的加速度計。當裝置3100偵測一脈動時,可回應於偵測該脈動而登錄或偵測一力輸入。在希望知道力輸入之部位的情況中,裝置3100可使用來自一觸控感測器之部位資訊結合該加速度計資訊來判定該力輸入施加在何處。加速度計可耦合至頂部外殼3101,或在裝置3100內之任何其他合適部位。
用於判定何時一力輸入施加至裝置3100之又另一技術包括使用麥克風來偵測何時正在施加一力輸入。具體而言,鑑於擱置在頂部外殼3101上之一使用者的手掌可相對無聲,所以來自一使用者的手指敲擊按鍵(機械或虛擬)或輕觸在一軌跡板或其他觸敏區域或力敏區域上的力輸入可產生更多相異及/或可偵測聲音。據此,裝置3100可包括的偵測與鍵打事件相關聯之聲音一或多個麥克風。忽略未與聲音重合之力輸入(例如,來自手擱置在頂部外殼3101上之力輸入),而與聲音重合之力輸入(例如,來自鍵打或點選之力輸入)登錄作為一輸入。
圖31A繪示其中一使用者正在鍵打、同時使用者的手3106、3108擱置在軌跡板區域3102上的情境。在此情況中,防手掌誤觸技術用以忽略使用者的手在軌跡板區域3102上之力,同時偵測施加至鍵盤3104之力輸入。圖31B繪示其中一隻手3106擱置在軌跡板區域3102上及另一手3108正在提供一力輸入至軌跡板區域3102的另一情境。在此情境中可使用相似防手掌誤觸技術以偵測至軌跡板區域3102之輸入,同時忽略來自該擱置手3106之力。事實上,防手掌誤觸技術可用以忽略來自該擱置手之力,同時偵測在其他部位(諸如在一虛擬按鍵上之區域、在鍵盤之一側上之頂部外殼之區域、或類似者)處之輸入。
為了有效率偵測可施加至如本文所描述之一運算裝置的變化類型之觸控輸入及力輸入,有利地,知道何時一使用者係在一鍵打位置,諸如當該使用者的手指係在該鍵盤上時。此資訊可舉例而言用以判定是否該裝置應在一防手掌誤觸模式中操作,或應在任何其他適合的操作模式(例如,一「鍵打」模式)中操作。
圖32A描繪包括用於判定何時一使用者的手係在一鍵打位置之一感測器系統的一實例運算裝置3200。運算裝置3200包括一頂部外殼3202及一底部外殼3204,該頂部外殼及該底部外殼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其他頂部外殼及底部外殼。運算裝置3200亦包括一鍵盤3206(其可係一機械鍵盤,一虛擬鍵盤、或這些類型鍵盤之一混合)及偵測在鍵盤3206上使用者的手指之存在的一感測器系統。該感測器系統可包括一光幕感測器,該光幕感測器包括一光發射器3208及一偵測器3210。如所展示,光發射器3208經定位成沿鍵盤3206之一側(例如,一底側),及偵測器3210經定位成沿鍵盤3206之一相對側(例如,一頂側),然而亦設想其他組態及擺置。
圖32B至圖32C描繪沿圖32A之截面I-I觀看之裝置3200的部分截面圖。光發射器3208及偵測器3210可在一凹陷區域3211之相對側上耦合至頂部外殼3202,鍵盤3206(圖32A)定位在該凹陷區域中。具體而言,光發射器3208可經定位使得光3214被發射穿過在鍵盤之按鍵上方之頂部外殼3202(其可係玻璃、陶瓷、或另一光透射型材料)。當一使用者之一手指置放在一按鍵上或附近時,該手指可中斷光3214使得光3214不再被偵測器3210偵測到,如圖32C所展示。當偵測器3210不再偵測到光3214時,運算裝置3200可判定一使用者的手係在一鍵打位置,且該使用者的手指係在(或非常靠近)該等鍵帽上。當運算裝置3200判定該使用者的手係在一鍵打位置時,可進入一防手掌誤觸模式,或啟動一應用程式或一文字輸入方框(例如,一搜尋輸入欄位),或執行任何其他所欲動作。
光發射器3208及偵測器3210可經組態以發射及偵測多個光束,使得甚至可偵測在一單一按鍵上之一單一手指。舉例而言,光發射器3208可產生分開達少於平均(或最小)人類手指之一距離的一系列平行光束。舉例而言,該等光束可分開達介於約1.0與10.0 mm之間。
圖32D描繪沿圖32A之截面I-I觀看之裝置3200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其中一光發射器3216發射實質上垂直(或以其他方式非水平)穿過頂部外殼3202之光3218的一實例。一偵測器3220(其可係包括發射器3216及偵測器3220兩者的一單一感測器之部分)可判定在該鍵盤上方(例如,在該鍵盤上方約6吋或任何其他合適的距離內)之一區中是否一物體已中斷光3218,且如此,可用以判定是否一使用者的手已置放在該鍵盤上。如上文所提及,頂部外殼3202可係玻璃、陶瓷、或另一光透射型材料,因此允許發射器3216及偵測器3220發射及偵測光穿過頂部外殼3202。圖32D展示發射器3216及偵測器3220經定位在界定凹陷區域3211之一側壁旁。在其他實例中,發射器3216及偵測器3220可定位在其他處,諸如沿凹陷區域3211之一底部表面,或任何其他合適的部位。在發射器3216及偵測器3220經定位在凹陷區域3211之底部表面上的情況中,光3218可投射穿過介於凹陷區域3211之側壁與鍵帽3212之一側之間之一間隙。
圖32E描繪沿圖32A之截面I-I觀看之裝置3200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其中一近接感測器3222用以在鍵盤附近偵測一使用者的手指之存在或不存在的一實例。近接感測器3222可使用任何合適的感測技術以偵測使用者的手,包括超音波感測、電容性感測、光學感測、紅外線感測、熱感測、相機或其他成像感測器、雷達、光測距及偵測(LIDAR)、或類似者。雖然近接感測器3222展示為穿過頂部外殼3202進行感測,在其他實例中,頂部外殼3202可具有一或多個開口,以允許近接感測器3222感測一使用者的手指之存在或不存在。進一步,雖然圖32E展示近接感測器3222指向上,但是一近接感測器可指向另一方向。近接感測器3222亦可定位在一裝置中之其他處,且可藉由偵測其他區是否有一使用者的手、手臂、手指、及/或手腕來判定是否一使用者與一鍵盤互動。
如上文所提及,用於本文所描述之運算裝置的鍵盤可包括虛擬按鍵或機械按鍵(或兩者)。機械按鍵提供數個功能性,如圖33A至圖33B所繪示,圖中示意繪示一機械輸入按鍵3300。按鍵3300包括一介面構件3302,一使用者接觸或按下該介面構件以登錄一輸入。在一些情況中,介面構件3302係一鍵帽。用一機構3306機械耦合介面構件3302至一運算裝置(藉由基座3304所表示)。如圖33B所展示,當介面構件3302被壓低時機構3306產生一觸覺回應,且亦賦予一回歸力在介面構件3302上以使介面構件3302回歸至一未致動狀態。可由一特定力回應曲線來表示或界定該觸覺回應。舉例而言,一按鍵3300之力回應曲線可實質上平直,使得為對抗(藉由箭頭3308所指示之)致動力而由機構3306所賦予之力遍及介面構件3302之行程不變化。替代地,按鍵3300之力回應可引起該對抗力隨著介面構件3302被按下而增加,直到到達該對抗力會減小的一釋放點(例如,相似於一「屈曲(buckling)」回應)。此類型之力回應曲線可產生係一些機械按鍵之特性的一可聽到及/或實體點選。任何合適的機構或機構之組合可用於機構3306,包括剪式機構、絞合機構、橡膠彈片、線圈彈簧、可折疊金屬彈片、彈性體構件、磁體等等。
按鍵3300亦包括一按鍵接通感測器3310,該按鍵接通感測器用以判定何時按鍵3300被充分按下以使一裝置登錄一輸入。在圖33A至圖33B中,依示意形式展示按鍵接通感測器3310。按鍵接通感測器3310可包括電性、機械、及/或機電組件之任何合適組合,本文描述彼等之一些實例。
圖33A描繪按鍵3300處於一未致動狀態,且展示按鍵接通感測器3310處於一敞開狀態。圖33B描繪按鍵3300處於致動狀態(例如,向下按下),且按鍵接通感測器3310處於一閉合狀態。當介面構件3302到達行程結尾時(例如,當到達盡頭時),或在沿其行程之另一點(例如,與產生一可聽到的或實體點選重合的點,或緊接在產生一可聽到的或實體點選之後的點),按鍵接通感測器3310可閉合。
本文所描述之運算裝置可具有由玻璃(或其他材料)所形成之頂部外殼,在該頂部外殼之該頂部表面中不具有允許按鍵機械進入該運算裝置內部的開口或孔。針對這些運算裝置,機構3306及按鍵接通感測器3310經選擇以提供上文所描述之功能性,而無需透過在該頂部外殼中之一開口機械耦合至該運算裝置內。
圖34A至圖34B描繪一實例運算裝置3400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用於穿過一頂部外殼偵測按鍵接通的一實例系統。該等截面圖可對應於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一運算裝置之一視圖。運算裝置3400包括一鍵帽3402(一介面構件)、一頂部外殼3406、及一支撐機構3404,該支撐機構可移動地耦合鍵帽3402至頂部外殼3406。運算裝置3400進一步包括經定位在頂部外殼3406下方之一感測器3410,或一感測器之一部分,諸如一電極層。
頂部外殼3406可對應於上文所描述之頂部外殼,且可係由玻璃、陶瓷、塑膠、或任何其他合適材料所形成。如所展示,頂部外殼3406不包括供鍵帽3402或在頂部外殼3406上方之任何其他組件可通行通過其之一開口。
支撐機構3404可係任何合適的機構,諸如一剪式機構、一蝴蝶鉸合件、或類似者。支撐機構3404可經組態以當鍵帽3402被壓低時產生觸覺或可聽到的點選或其他回饋。支撐機構3404亦可包括一回彈性構件,該回彈性構件對抗施加至鍵帽3402之力,藉此藉由產生對抗致動力及/或當該致動力被移除時使鍵帽3402回歸至一未致動位置的一力而產生一合適的力回應。該回彈性構件可係一線圈彈簧、一彈性體構件、一橡膠彈片、或類似者。
感測器3410可偵測在頂部外殼3406上方物體之存在或近接,且可使用任何合適的機構或依賴於用以偵測物體之存在或近接的任何合適現象。舉例而言,感測器3410可係一電容性感測系統或可係一電容性感測系統之部分,可偵測在頂部外殼3406上方由附近物體(諸如手指、手寫筆等)之所引起之電場變化。感測器3410可使用自電容、互電容、或用於電容耦合至一手指或物體之任何其他技術。
為了允許感測器3410電容耦合至一使用者的手指3408(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電容性感測原理以偵測使用者的手指3408),頂部外殼3406、鍵帽3402、及支撐機構3404可係實質上非導電(例如,可由介電材料所形成)。更具體而言,藉由使用實質上非導電材料(諸如玻璃、塑膠、陶瓷、藍寶石、或類似者),頂部外殼3406、鍵帽3402、及支撐機構3404可不干擾介於手指3408與感測器3410之間之一電容耦合,因此允許感測器3410透過中介組件直接電容耦合至手指3408。
如圖34A所展示,當手指3408係在鍵帽3402上且鍵帽3402未被致動(例如,未被壓低)時,感測器3410電容耦合至手指3408。然而,感測器3410(或感測器3410之電路系統)可判定手指3408之電容性影響未指示被致動之按鍵。當鍵帽3402被充分壓低時,如圖34B所展示,感測器3410可判定手指3408之電容性影響已滿足一臨限值,且該感測器或感測器電路系統可登錄該按鍵之致動。
感測器3410及支撐機構3404可經組態使得在沿鍵帽3402之行程之一特定點處感測一按鍵接通,或該按鍵之致動。舉例而言,感測器3410可經組態以當鍵帽3402到達一行程結尾時(例如,當手指3408係在至感測器3410的其最接近可能點時)登錄該按鍵之致動。在一些情況中,登錄一按鍵致動所在之點可係可變,並且非必須在按鍵行程之端部。舉例而言,與用較重力鍵打的使用者相比,對於用較輕力鍵打的使用者,登錄該按鍵致動所在之鍵帽行程可經建置為一較低值(例如,較短鍵帽行程)。可藉由判定一使用者在鍵打期間之一平均按鍵行程並且設定行程目標為該平均行程(或基於使用者鍵打風格的一些其他值)來動態判定用於登錄一按鍵致動的特定行程目標。
舉另一實例而言,在支撐機構3404在鍵帽3402之中間行程處產生一點選或其他可聽到的或觸覺回饋的情況中,當手指3408係在產生該點選所在之點處或立即通過產生該點選所在之點時,感測器3410可登錄該按鍵之致動。在一些情況中,感測器3410(及/或感測器3410之相關聯電路系統)亦可偵測一使用者的手指存在於鍵帽3402上或上方,而無需鍵帽3402移動。此類感測可用以判定是否一使用者的手處於一鍵打位置、偵測施加至鍵帽3402或上方之手勢輸入、及/或基於該使用者接觸鍵帽3402之實際部位來判定一意欲按鍵目標(例如,當兩個相鄰按鍵實質上同時被按下時,僅其邊緣被按下的一按鍵可已被誤敲擊;藉由偵測接觸部位,可忽略此類按鍵致動)。
感測器3410亦可能夠判定一特定輸入之特定部位。依此方式,感測器3410可判定被選擇的按鍵。更具體而言,當感測器3410偵測致動事件時,可比較致動事件之部位與一按鍵圖(該按鍵圖使一鍵盤之各按鍵與在頂部外殼3406上之一特定部位或位置互相關),及判定被致動的按鍵。
圖35A至圖35B描繪一實例運算裝置3500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用於穿過一頂部外殼偵測按鍵接通的另一實例系統。該等截面圖可對應於沿圖13A之截面J-J之一運算裝置之一視圖。運算裝置3500相似於關於圖34A至圖34B所描述之運算裝置3400,但是感測器電容耦合至一鍵帽之一導電或其他電容性可偵測部分,而非該感測器電容耦合至置放在該鍵帽上的一使用者的手指或其他物體,該。
更具體而言,運算裝置3500包括一鍵帽3502(一介面構件)、一頂部外殼3506、及一支撐機構3504,該支撐機構可移動地耦合鍵帽3502至頂部外殼3506。運算裝置3500進一步包括經定位在頂部外殼3506下方之一感測器3510,或一感測器之一部分,諸如一電極層。這些組件相同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34A至圖34B所描述之類似組件。
運算裝置3500亦包括耦合至一按鍵之一可移動部分(諸如鍵帽3502)之一電極3512。感測器3510電容耦合至或以其他方式偵測電極3512之近接,且可判定介於電極3512與感測器3510之間之一距離,或指示該距離之一值。因此,感測器3510可判定何時該按鍵未被致動(如圖35A所展示),及何時該按鍵被致動(如圖35B所展示)。
電極3512可由任何合適的一或多種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的一或多種材料,包括ITO、氧化銦鎵、氧化鎵鋅、銦、金屬奈米線、奈米管、碳奈米管、石墨烯、導電聚合物、半導體材料、金屬氧化物材料、銅、金、康銅、或類似物。取決於應用(諸如是否一顯示器定位在電極下方),電極3512可使用光透射型材料或不透明材料。再者,電極3512可係任何合適的大小或具有任何合適的尺寸。在一些情況中,電極3512小於鍵帽3502,如圖35A至圖35B所展示。在其他情況中,電極3512覆蓋鍵帽3502之實質上整個底部或頂部表面。另外,展示電極3512附接至鍵帽3502,但是該電極可定位在一按鍵機構之任何可移動部分中,包括鍵帽3502之頂部表面、支撐機構3504之一臂部、或類似者。電極3512可係在鍵帽3502上之一字符,其中該字符係由一導電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一導電材料,諸如施加至形成該字符之一材料的一導電漆料或一導電摻雜物。
圖36A至圖36B描繪一實例運算裝置3600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用於穿過一頂部外殼偵測按鍵接通的另一實例系統。該截面圖可對應於沿圖13A之截面J-J之一運算裝置之一視圖。運算裝置3600相似於關於圖34A至圖35B所描述之運算裝置3400及3500,但是使用一光學感測器來偵測一按鍵接通,而非使用一電容性感測器來偵測一按鍵接通。
運算裝置3600包括一鍵帽3602(一介面構件)、一頂部外殼3606、及一支撐機構3604,該支撐機構可移動地耦合鍵帽3602至頂部外殼3606。這些組件相同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34A至圖35B所描述之類似組件。
運算裝置3600進一步包括經定位在頂部外殼3606下方(且定位在一電路板或其他基材3610上)之一光學發射器3614及一光學偵測器3616。光學發射器3614經組態以發射光穿過頂部外殼3606且朝向鍵帽3602,而光學偵測器3616經組態以偵測通行通過頂部外殼3606之光。因為光必須通行通過頂部外殼3606以使所描繪之光學感測系統操作,頂部外殼3606必須係至少部分光透射或透明。據此,頂部外殼3606可係由玻璃、塑膠、陶瓷、或任何其他合適的光透射型材料所形成。雖然頂部外殼3606之一些部分可不係光透射型(例如,該等部分可被塗漆或塗佈),然而至少在發射器3614及偵測器3616上方之該等部分係光透射型(例如,至少部分透明)。
該光學感測器操而引起發射器3614發射光朝向鍵帽3602,並且監控偵測器3616以判定是否已偵測到一臨限光量或光強度。藉由偵測器3616所偵測到之光量或光強度可取決於鍵帽3602離發射器3614及偵測器3616多遠。舉例而言,當鍵帽3602處於一未致動狀態時(如圖36A所展示),藉由發射器3614所發射之光可自鍵帽3602之一表面3612反射,使得一臨限光量或光強度不到達偵測器3616。圖36A描繪其中光未到達偵測器3616的一光路徑3618。在發射器3614發射一聚焦光束或經導引光束的情況中,路徑3618可表示一實際光路徑。然而,自發射器3614所發射之光可不係一單一聚焦光束或經導引光束,而是可具有一更擴散或未聚焦形狀。在此類情況中,光路徑3618表示一狀態,其中偵測器3616未偵測到一臨限光值,且不必然對應於一特定光束路徑。
當鍵帽3602向下移動時(例如,當該鍵帽被一手指或其他物體向下按下時),表面3612反射更多光至偵測器3616中,如藉由圖36B之光路徑3620所繪示。一旦偵測到一臨限光量或光強度,偵測器3616可登錄一按鍵按下。
表面3612可係鍵帽3602之部分(例如,與該鍵帽成一整體)。舉例而言,表面3612可係鍵帽3602之一底部表面。替代地,表面3612可附接或耦合至鍵帽3602,諸如用一黏著劑膜、一膠帶、一漆料或塗料、一額外構件、或類似者。表面3612可經選擇以具有一特定光學性質,諸如一特定反射率、一特定聚焦或散焦(例如,擴散)效應、或類似者。舉例而言,表面3612可係施加至鍵帽3602之底部表面的一反射塗層或膜。
替代關於圖36A至圖36B所描述之發射器/偵測器配置或除了該發射器/偵測器配置外,亦可使用其他類型光學或其他感測器。此類感測器可包括超音波感測器、紅外線感測器、熱感測器、相機或其他成像感測器、雷達感測器、或類似物。
圖37A至圖37B描繪一實例運算裝置3700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用於穿過一頂部外殼偵測按鍵接通的另一實例系統。該等截面圖可對應於沿圖13A之截面J-J之一運算裝置之一視圖。運算裝置3700相似於關於圖34A至圖36B所描述之運算裝置3400、3500,及3600,但是按鍵接通感測器設置在按鍵機構上或耦合至按鍵機構,而非設置在運算裝置3700之一基座部分內(例如,在運算裝置3700之頂部外殼下方)。圖37A展示該按鍵機構處於一未被壓低或未致動狀態,而圖37B展示該按鍵機構處於一被壓低或致動狀態。
運算裝置3700包括一鍵帽3702(一介面構件)、一頂部外殼3706、及一支撐機構3704,該支撐機構可移動地耦合鍵帽3702至頂部外殼3706。這些組件相同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34A至圖36B所描述之類似組件。
運算裝置3700包括一按鍵接通感測器3712,該按鍵接通感測器耦合至鍵帽3702或與該鍵帽(或該按鍵機構之任何其他合適的部分)整合。按鍵接通感測器3712可係任何合適的感測器或機構,其可偵測何時鍵帽3702已被致動,及產生可傳輸(或可引起傳輸一信號)至在運算裝置3700內之一接收器的一信號。舉例而言,按鍵接通感測器3712可係一光學感測器,諸如上文關於圖36A至圖36B所描述之光學感測器。在此類情況中,按鍵接通感測器3712可包括一光學發射器及一光學偵測器兩者,且運算裝置3700可包括一反射材料或表面,以當鍵帽3702被壓低時,反射來自該光學發射器之光至該光學偵測器中。替代地,按鍵接通感測器3712可係一開關、彈片、電容性感測器、電感式感測器、音波感測器(例如,一麥克風、超音波傳感器)、壓電感測器、加速度計、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感測器。
運算裝置3700包括一傳輸器3718,該傳輸器耦合至鍵帽3702或與該鍵帽(或該按鍵機構之任何其他合適的部分)整合。傳輸器3718與按鍵接通感測器3712通訊或以其他方式接收來自該按鍵接通感測器之資訊或信號,及發送信號、資料、或其他資訊至在運算裝置3700內之(在一電路板或其他基材3710上之)一接收器3720。(藉由箭頭3722所指示之)該信號、資料、或其他資訊可指示何時及/或是否已藉由按鍵接通感測器3712所偵測到一按鍵接通。運算裝置3700可回應於經由接收器3720偵測一按鍵接通而採取各種動作,諸如在一圖形使用者介面上顯示一字母或其他字元、操縱一圖形使用者介面、或執行任何其他操作或動作。
接收器3720可定位在頂部外殼3706下方。因為頂部外殼3706可係連續(例如,不具有在鍵帽3702下方之開口),所以介於接收器3720與傳輸器3718之間可無實體或有線連接。據此,傳輸器3718及接收器3720可穿透頂部外殼3706之材料進行無線通訊。可容許穿透頂部外殼通訊的實例無線通訊技術包括電磁通訊(例如,無線電、光學、感應、或任何其他合適的電磁通訊類型)、超音波通訊、及類似物。舉例而言,傳輸器3718可係一無線電傳輸器,且接收器3720可係一無線電接收器。舉另一實例而言,傳輸器3718可係一光學發射器,且接收器3720可係一光學偵測器。再者,傳輸器3718及接收器3720可係提供介於鍵帽3702與在運算裝置3700之基座部分內之組件(例如,一處理器)之間之雙向通訊的傳輸器/接收器。
運算裝置3700亦可包括電磁耦合至一電力傳輸器3716的一電力接收器3714,該電力傳輸器經定位在頂部外殼3706下方(在一電路板或其他基材3710上)。電力傳輸器3716傳送電力至電力接收器3714,該電力接收器繼而供電給按鍵接通感測器3712及傳輸器3718。(電力接收器3714亦可對供電給按鍵接通感測器3712及傳輸器3718的一能量儲存裝置(諸如一電池或電容器)充電。)更具體而言,電力傳輸器3716穿透頂部外殼3706無線供電給電力接收器3714。
可藉由使用任何合適的無線電力傳送技術於這些組件之間傳送電力,包括電感耦合、電容耦合、或類似者。在電感耦合及電容耦合的情況中,電力傳輸器3716及電力接收器3714可包括互補線圈或穿過頂部外殼3706彼此電感耦合及/或電容耦合之其他電性組件。在此類情況中,頂部外殼3706可係由一介電所形成或包括一介電(例如,玻璃、塑膠、陶瓷、藍寶石,塑膠等),藉此促進介於電力傳輸器3716與電力接收器3714之間之電感耦合及/或電容耦合(以及上文所論述之介於傳輸器3718與接收器3720之間之無線通訊)。
展示在鍵帽3702上之組件(包括電力接收器3714、傳輸器3718(例如,用於傳輸一按鍵接通之指示)、及按鍵接通感測器3712)可依任何合適方式耦合至鍵帽3702或與該鍵帽整合。舉例而言,可使用黏著劑、緊扣件、或類似者附接該等組件至鍵帽3702。舉另一實例而言,該等組件可至少部分囊封在鍵帽3702之材料中。此可運用插入模製技術達成。替代地,該等組件可耦合該按鍵機構之任何其他合適組件或部分至或與該按鍵機構之任何其他合適組件或部分整合,而非鍵帽3702。舉例而言,經由一可撓性電路板,電線、或類似者,電力接收器3714可耦合至頂部外殼3706之一頂部表面且可電耦合至傳輸器3718及/或按鍵接通感測器3712。
圖37A至圖37B展示其中一鍵盤之各個別按鍵機構可獨立地傳達按鍵接通至運算裝置3700內之組件(例如,接收器,諸如接收器3720)的一實例。在一些情況中,多個按鍵或按鍵機構(諸如整個鍵盤)可通訊耦合在一起,及一單一通訊鏈路可用以傳達多個按鍵之按鍵接通資訊。舉例而言,一按鍵總成可包括耦合至一基座層或結構之多個按鍵。該按鍵總成可包括一特定運算裝置之所有機械按鍵,諸如一整個筆記型電腦鍵盤、或一子組按鍵(例如,一列按鍵或任何其他按鍵群組)。該按鍵總成之該等按鍵可包括按鍵接通感測器,包括光學感測器、彈片開關、電容性或電感式感測器、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感測器或感測器組合。耦合至該按鍵總成之一單一傳輸器可接收或偵測來自該等按鍵接通感測器之按鍵接通指示,及傳輸該等按鍵接通之資料或其他資訊指示至在運算裝置3700內之組件。此一鍵盤之接收器及傳輸器可使用可穿過頂部外殼3706之材料進行通訊的任何合適無線通訊技術,諸如光學通訊、無線電通訊、或類似者。諸如前述者之按鍵總成可減少用以傳達按鍵接通的無線接收器及傳輸器之數目,且可簡化組裝程序及製造程序。舉例而言,替代耦合多個個別按鍵機構至一裝置,該等按鍵可預組裝在可更容易或快速耦合至該裝置之一頂部外殼的一基座結構上。
運算裝置可經組態以照明一鍵盤之部分。舉例而言,為了改良該等按鍵之可讀度或以其他方式產生一特定視覺外觀,可照明鍵帽字符及鍵帽之間之空間或間隙(例如,一鍵盤網材)。在一運算裝置包括一連續頂部外殼的情況中,會不可能安裝電性發光組件在該頂部外殼之該頂部表面上及經由至該運算裝置內之機械連接來供電給該等電性發光組件。據此,如本文所描述之含連續頂部外殼之運算裝置可包括照明系統,該等照明系統穿過該頂部外殼傳送光,或供電給光發射器,且無需機械耦合。
圖38描繪一實例運算裝置3800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用於一鍵盤之一實例照明系統。圖38所展示之截面圖可對應於沿圖13A之截面J-J之一運算裝置之一視圖。
運算裝置3800可包括一鍵帽3802、一頂部外殼3806、及一支撐機構3803,該支撐機構可移動地耦合鍵帽3802至頂部外殼3806。運算裝置3800進一步包括經定位在頂部外殼3806下方之一感測器3808(例如,一感測器之一部分,諸如一電極層)。這些組件相同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34A至圖35B所描述之類似組件。運算裝置3800進一步包括在感測器3808下方之一照明層3810(或在頂部外殼3806下方之各處),該照明層包括一光源3804。照明層3810可包括多個光源3804,諸如用於一鍵盤之各按鍵的至少一個光源3804。
光源3804可係一發光元件,諸如一LED、OLED、白熾燈或螢光燈元件、或類似者。替代地,光源3804可係一光導或光導管之一端部,該光導或光導管引導來自位於運算裝置3800內之一不同部位處的一發光元件之光。在一些情況中,光源3804係安裝至一基材(諸如一電路板,例如,一撓性電路)的一LED(或其他光源)。
如上文所提及,頂部外殼3806及感測器3808可係光透射型(例如,透明或半透明),因此允許來自光源3804之光通行通過該頂部外殼及該感測器且朝向鍵帽3802。該光之一第一部分(藉由光路徑3814及3816表示)可諸如穿過鍵帽3802之一透明或半透明字符部分通行通過鍵帽3802以照明該字符。該光之一第二部分(藉由光路徑3812表示)可經組態以反射離開鍵帽3802之底部表面且照明頂部外殼3806及/或以其他方式照明該鍵盤之相鄰鍵帽之間之間隙(例如,鍵盤網材)。光路徑3812可產生繞鍵帽3802之一光環或光框。鍵帽3802之底部表面及/或頂部外殼3806之部分可包括反射材料、塗料、或類似者,以改良光傳送及/或在所欲方向導引光之效率。
圖38描繪照明一鍵帽字符及鍵帽之間之間隙兩者(或更大致而言,照明頂部外殼)的光路徑。然而,一運算裝置可完全使用這些光路徑之任一者。舉例而言,該等鍵帽可係不透明使得光僅照明鍵盤網材(例如,產生繞各鍵帽之光環或光框)。舉另一實例而言,該等光源可在一聚焦光束或路徑導引光朝向一鍵帽字符,且可不照明鍵盤網材(或可僅照明鍵盤網材或僅以一不顯著量照明其他鍵盤組件)。
圖39A描繪一實例鍵帽3900的截面圖,圖中展示可界定可藉由一光源照明之一字符的一實例遮罩組態。鍵帽3900可對應於圖38所展示之鍵帽3802。
鍵帽3900包括一光透射型(例如,透明或半透明)本體部分3902及一遮罩3904。本體部分3902可用作為一光導或光導管以傳輸或以其他方式允許光至通行通過該光導或光導管。據此,本體部分3902可係由一光透射型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一光透射型材料,諸如玻璃、塑膠、聚碳酸酯,陶瓷(例如,一透明或半透明陶瓷)、或類似者。
遮罩3904可係由任何合適的不透明或實質上不透明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的不透明或實質上不透明材料,諸如一漆料、墨水、染料、膜、或其他材料。如上文所提及,本體部分3902可用作為一光導或光導管。為了改良光透射性(及/或防止光被遮罩3904吸收),面對本體部分3902的遮罩3904之表面可係反射性或以其他方式經組態以降低光吸收。舉例而言,遮罩3904可包括在遮罩3904之內表面上之一膜、塗料、漆料、染料、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材料或處理。
在遮罩3904中之一頂部開口3906可係呈一字符之形狀,諸如一字母、數字、字元、功能、圖示、或任何其他符號或形狀。該字符可指示或建議該按鍵被致動時執行的操作。遮罩3904亦可形成一底部開口3908,該底部開口允許光進入鍵帽3900且通行通過頂部開口3906,藉此照明該字符,如藉由光路徑3910所繪示。
在一些情況中,遮罩3904之一底部部分3914經組態以反射光朝向該頂部外殼或以其他方式遠離鍵帽3900,舉例而言以照明相鄰鍵帽之間之間隙,如藉由光路徑3912所繪示。在此類情況中,遮罩3904之底部部分3914可係由一反射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一反射材料。替代地,遮罩3904之底部部分3914可經組態以吸收光,以防止或限制光反射離開底部部分3914。在一些情況中,在鍵帽3900之底部表面上無遮罩。
圖39B描繪圖另一實例鍵帽3916的截面,圖中展示可界定可藉由一光源照明之一字符的一實例遮罩組態,以及一未經遮罩側區域,該未經遮罩側區域可允許光自鍵帽3916之側逸出,因此照明環繞鍵帽3916之區(例如,鍵盤網材)。
鍵帽3916包括一光透射型本體部分3918及一遮罩3920。本體部分3918可用作為一光導或光導管以傳輸或以其他方式允許光至通行通過該光導或光導管。據此,本體部分3918可係由一光透射型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一光透射型材料,諸如玻璃、塑膠、聚碳酸酯,陶瓷(例如,一透明或半透明陶瓷)、或類似者。
遮罩3920可係由任何合適的不透明或實質上不透明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的不透明或實質上不透明材料,諸如一漆料、墨水、染料、膜、或其他材料。如上文所提及,本體部分3918可用作為一光導或光導管。為了改良光透射性(及/或防止光被遮罩3920吸收),面對本體部分3918的遮罩3920之表面可係反射性或以其他方式經組態以降低光吸收。舉例而言,遮罩3920可包括在遮罩3920之內表面上之一膜、塗料、漆料、染料、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材料或處理。進一步,遮罩3920可經組態以導引光離開在遮罩3920中之開口,諸如字符開口及側開口,如本文所描述。
在遮罩3920中之一頂部開口3926可係呈一字符之形狀,諸如一字母、數字、字元、功能、圖示、或任何其他符號或形狀。該字符可指示或建議該按鍵被致動時執行的操作。遮罩3920亦可形成一底部開口3922,該底部開口允許光進入鍵帽3916且通行通過頂部開口3926,藉此照明該字符,如藉由光路徑3930所繪示。
在一些情況中,遮罩3920可沿本體部分3918之一或多個側界定側開口3924。側開口3924允許光穿過底部開口3922進入本體部分3918以通行通過本體部分3918且繞該等側離開本體部分3918,如藉由光路徑3928所繪示。離開本體部分3918之側的光可照明按鍵之間之空間(例如,鍵盤網材),且可產生繞各按鍵之一光環或光框。側開口3924可繞本體部分3918之一整個外周緣延伸(例如,使得整個周緣或實質上整個周緣允許光通行通過其),或僅繞該周緣之一部分延伸。舉例而言,在本體部分3918之四個側具有一實質上方形或圓化方形形狀的情況中,該遮罩可具有在一個、兩個、三個、或所有四個側上的側開口3924。
鑑於在鍵帽3900中(圖39A)光反射離開該遮罩之該底部部分,在圖39B中未展示光反射離開遮罩3920之底部部分。具體而言,本體部分3918及側開口3924之光導效應可照明環繞鍵帽及/或鍵帽之間之區,而未在該鍵帽下方反射光。在此類情況中,一光源可導引光實質上僅至底部開口3922中。
可在本文所描述之任何按鍵機構或鍵盤中使用鍵帽3900及3916。舉例而言,圖38所展示之運算裝置可包括鍵帽3900或鍵帽3916。再者,一鍵盤可在一單一鍵盤中包括兩種類型鍵帽,或可針對該鍵盤之所有按鍵包括僅一種類型之鍵帽。
圖40A描繪一實例運算裝置4000的部分截面圖,圖中展示用於照明一鍵帽及/或一頂部外殼之部分的另一實例系統。該截面圖可對應於沿圖13A之截面J-J之一運算裝置之一視圖。
運算裝置4000包括一鍵帽4002(一介面構件)、一頂部外殼4006、及一支撐機構4004,該支撐機構可移動地耦合鍵帽4002至頂部外殼4006。這些組件相同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34A至圖35B所描述之類似組件。
頂部外殼4006可係透明(諸如一透明玻璃、陶瓷、塑膠等)、半透明或可以其他方式經組態以用作為一光導以引導來自一光源之光穿過該頂部外殼(例如,沿一平坦方向)至光提取特徵,諸如透鏡特徵4008、4010。透鏡特徵4008、4010可經組態以自在頂部外殼4006內向外導引。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特徵4008可導引光朝向兩個相鄰鍵帽之間之一間隙(或介於一鍵帽與一相鄰組件之間之一間隙),且第二透鏡特徵4010可導引光朝向鍵帽4002之底側。替代關於圖式所展示之透鏡特徵或除了該等透鏡特徵外,亦可使用其他類型光提取特徵,諸如表面紋理化、蝕刻、摻雜區域、塗膜、或類似物。
透鏡特徵4008、4010可具有任何合適的形狀或組態以沿一所欲路徑或方向導引光。舉例而言,透鏡特徵4008、4010可具有一鋸齒輪廓,或可包括一或多個凸塊、槽紋、釘狀物、尖端、通道、或任何其他合適的形狀或組態。
圖40B係圖40A所展示之頂部外殼4006的俯視圖,圖中展示第一透鏡特徵4008及第二透鏡特徵4010之一實例配置。第一透鏡特徵4008可實質上環繞鍵帽4002(以假想線展示)以照明環繞該鍵帽之區(例如,鍵盤網材)。第一透鏡特徵4008可形成一網格圖案,其中各單元環繞一不同鍵帽(諸如圖40B所部分展示之一額外鍵帽4016)。因此,網格圖案之第一透鏡特徵4008可照明一鍵盤之多個(或所有)按鍵之間之間隙。第二透鏡特徵4010可定位在鍵帽4002下方以照明該鍵帽字符,如上文所描述。
圖41A描繪一實例運算裝置4100的截面圖,圖中展示用於照明一鍵帽及/或一頂部外殼之部分的另一實例系統。該截面圖可對應於沿圖13A之截面J-J之一運算裝置之一視圖。
運算裝置4100包括一鍵帽4102(一介面構件)、一頂部外殼4106、及一支撐機構4104,該支撐機構可移動地耦合鍵帽4102至頂部外殼4106。鍵帽4102可相同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39A所描述之鍵帽3900,及該頂部外殼及支撐件機構可相同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34A至圖35B所描述之類似組件。
運算裝置4100亦包括經定位在頂部外殼4106上方之一光源4108。該光源可係一LED、OLED、白熾燈或螢光燈元件、或類似者。該光源可與一電力接收器4110相關聯,該電力接收器電磁耦合至一電力傳輸器4112,該電力傳輸器經定位在頂部外殼4106下方。電力傳輸器4112傳送電力至電力接收器4110,該電力接收器繼而供電給光源4108。(電力接收器4110亦可對供電給光源4108的一能量儲存裝置(諸如一電池或電容器)充電。)更具體而言,電力傳輸器4112穿透頂部外殼4106無線供電給電力接收器4110。
可藉由使用任何合適的無線電力傳送技術於這些組件之間傳送電力,包括電感耦合、電容耦合、或類似者。在電感耦合及電容耦合的情況中,電力傳輸器4112及電力接收器4110可包括互補線圈或穿過頂部外殼4106彼此電感耦合及/或電容耦合之其他電性組件。在此類情況中,頂部外殼4106可係由一介電所形成或包括一介電(例如,玻璃、塑膠、陶瓷、藍寶石,塑膠等),藉此促進介於電力傳輸器4112與電力接收器4110之間之電感耦合及/或電容耦合。
在上文所描述之照明系統之任何者中,介於該頂部外殼與該鍵帽之間之組件(諸如一支撐件機構、彈片殼體、柔性構件(例如,橡膠彈片)、或類似者)可係透明或半透明以允許光通行通過該等組件以到達該鍵帽。任何此類組件亦可用作為光導且可包括透鏡特徵以導引光穿過或離開該等組件且在所欲方向。
圖41B描繪另一實例運算裝置4120的截面圖,圖中展示用於照明一鍵帽及/或一頂部外殼之部分的另一實例系統。運算裝置4120相似於圖41A之運算裝置4100在於,該運算裝置使用一無線電力傳送系統以穿過一頂部外殼之材料提供電力至一光源。然而,如下文描述,該光源耦合至該鍵帽,而非耦合至該頂部外殼。該截面圖可對應於沿圖13A之截面J-J之一運算裝置之一視圖。
運算裝置4120包括一鍵帽4122(一介面構件)、一頂部外殼4125、及一支撐機構4124,該支撐機構可移動地耦合鍵帽4122至頂部外殼4125。鍵帽4122可相同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39B所描述之鍵帽3916,及該頂部外殼及支撐件機構可相同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34A至圖35B所描述之類似組件。
運算裝置4120亦包括在頂部外殼4125上方之一光源4132。該光源可耦合至鍵帽4122或以其他方式與該鍵帽整合。該光源可係一LED、OLED、白熾燈或螢光燈元件、或類似者。光源4132可與一電力接收器4130相關聯,該電力接收器電磁耦合至一電力傳輸器4134,該電力傳輸器經定位在頂部外殼4125下方。電力傳輸器4134傳送電力至電力接收器4130,該電力接收器繼而供電給光源4132,如上文所描述。電力接收器4130亦可對供電給光源4132的一能量儲存裝置(諸如一電池或電容器)充電。更具體而言,電力傳輸器4134穿透頂部外殼4125無線供電給電力接收器4130。可藉由使用任何合適的無線電力傳送技術於這些組件之間傳送電力,如上文關於電力傳輸器4112及電力接收器4110所描述。進一步,頂部外殼4125可係由一介電所形成或包括一介電(例如,玻璃、塑膠、陶瓷、藍寶石,塑膠等),藉此促進介於電力傳輸器4112與電力接收器4110之間之無線耦合。
光源4132可導引光至鍵帽4122之一本體部分4123中。本體部分4123可係由用作為一光導或光導管之一光透射型材料所形成或包括用作為一光導或光導管之一光透射型材料,如上文關於圖39B所描述。該材料可係玻璃、塑膠、聚碳酸酯,陶瓷(例如,一光透射型陶瓷)、或類似者。鍵帽4122亦可包括:一不透明或光屏蔽遮罩4126,其界定一頂部開口4128(例如,呈一字符之形狀或指示一字元或按鍵功能之其他符號指示);及一或多個側開口4140。本體部分4123、遮罩4126、頂部開口4128及側開口4140之功能可相似於圖39B之鍵帽3916之類似組件。舉例而言,本體部分4123及遮罩4126可導引來自光源4132之光離開頂部開口4128(藉由光路徑4136所繪示)且離開側開口4140(藉由光路徑4138所繪示)。
電力接收器4130及光源4132可依任何合適方式併入在鍵帽4122中。舉例而言,使用黏著劑、緊扣件、互鎖結構(例如,夾具、閂鎖、柱體、熱樁接榫)、鉚釘、或類似者附接該電力接收器及該光源至本體部分4123。電力接收器4130及光源4132亦可至少部分囊封在本體部分4123中,諸如藉由插入模製。更具體而言,電力接收器4130及光源4132可置放至一模具中,及用於本體部分4123之材料可隨後被引入至該模具中。該材料可形成至少部分繞電力接收器4130及光源4132,藉此至少部分囊封電力接收器4130及光源4132及固持這些組件至本體部分4123。
在上文所描述之照明系統之任何者中,介於該頂部外殼與該鍵帽之間之組件(諸如一支撐件機構、彈片殼體、柔性構件(例如,橡膠彈片)、或類似者)可係光透射型以允許光通行通過該等組件以到達該鍵帽。任何此類組件亦可用作為光導且可包括透鏡特徵以導引光穿過或離開該等組件且在所欲方向。
雖然圖41B展示其中一鍵帽安裝式光源4132被無線供電(例如,使用穿透頂部外殼電力傳送)的一實例,但是亦可使用實體導體供電給鍵帽安裝式光源。圖41C描繪另一實例運算裝置的截面圖,圖中展示用於照明一鍵帽及/或一頂部外殼之部分的另一實例系統。具體而言,一鍵帽4148(其可相似於圖41B之鍵帽4122)可包括一光源4150(其可相似於圖41B之光源4132)。光源4150可經由一可撓性導體4142穿過在一頂部外殼中之一開口4144而電連接至一電路板4146。可撓性導體4142可係任何合適材料,諸如含一導電跡線之一可撓性電路板材料。可撓性導體4142可經組態以容忍歸因於在正常鍵打使用期間鍵帽4148之致動所致的重複撓曲。在一些情況中,可撓性導體4142可經組態以經受高達2千萬次(或更多次)按鍵按下,而不會故障或斷裂。
圖42A至圖42B描繪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含一受照明鍵盤之另一實例運算裝置的部分截面圖。具體而言,圖42A至圖42B描繪一運算裝置,其中一頂部外殼之一部分用作為一光導或光導管以導引光至一按鍵機構之一鍵帽之一本體中。圖42A展示該按鍵機構處於一未被壓低或未致動狀態,而圖42B展示該按鍵機構處於一被壓低或致動狀態。
運算裝置4200包括一鍵帽4202(一介面構件)、一頂部外殼4206、及一支撐機構4204,該支撐機構可移動地耦合鍵帽4202至頂部外殼4206。頂部外殼4206及支撐機構4204可相同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34A至圖35B所描述之類似組件。
運算裝置4200亦包括經定位在頂部外殼4206下方之一光源4212。光源4212可係一LED、OLED、白熾燈或螢光燈元件、或類似者。在一些情況中,光源4212係安裝至一基材(諸如一電路板4210,例如,一撓性電路)的一LED(或其他光源)。
光源4212導引光至一光導特徵4214中,該光導特徵經形成至頂部外殼4206中或耦合至該頂部外殼。光導特徵4214可係具有一方形或圓柱形形狀的一突起部,或任何其他合適的形狀或組態。光導特徵4214可係一透鏡或可包括透鏡元件(例如,菲涅耳透鏡元件),或可係一圓化凸塊(例如,一凸形半圓形突起部)。光導特徵4214可經組態以導引光至鍵帽4202中。
鍵帽4202可包括一本體部分4205,該本體部分由用作為一光導或光導管之一光透射型材料所形成或包括用作為一光導或光導管之一光透射型材料。本體部分4205可界定一凹部4216,在該凹部中接收光導特徵4214。運算裝置4200可經組態使得當該按鍵機構未被致動或未被壓低時,光導特徵4214至少部分接收在凹部4216中,如圖42A所展示。據此,光可穿過重疊或面向凹部4216之表面的表面離開光導特徵4214,且經由該重疊或面向表面進入本體部分4205,如藉由光路徑4220、4218所繪示。(在其他組態中,當該按鍵未被壓低時,光導特徵4214未接收在凹部4216中。)
鍵帽4202亦可包括界定一頂部開口4215及側開口4217之一遮罩4208。本體部分4205可導引光穿過本體部分4205且離開頂部開口4215及側開口4217,如本文所描述。舉例而言,遮罩4208可包括反射材料以輔助光穿過本體部分4205之反射及/或導引,如本文所描述(例如,關於圖39B及圖41B)。光路徑4218、4220指示穿過本體部分4205且離開頂部開口4215及側開口4217的實例光路徑。這些光路徑可照明舉例而言在鍵帽4202中之一字符及一鍵盤之按鍵之間之空間。
圖42B展示當鍵帽4202處於一被壓低或致動狀態時的運算裝置4200。如與未被壓低或未致動狀態相比較,光導特徵4214被接收在凹部4216中更深處。光導特徵4214及凹部4216可經組態使得當該按鍵被致動時,穿過頂部開口4215及側開口4217所發射之光的強度及/或量實質上不變化。在其他情況中,該光導特徵及該凹部可經組態使得光的強度及/或量確實於致動狀態與未致動狀態之間變化。舉例而言,當該按鍵被致動時,離開側開口4217之光的強度及/或量可增加,提供該按鍵已被致動的一視覺指示。
圖42C描繪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含一受照明鍵盤之另一實例運算裝置的部分截面圖。具體而言,圖42C描繪一運算裝置4229,其中一頂部外殼之一部分用作為一光導或光導管以導引光至一按鍵機構之一鍵帽之一本體中,且包括用於該鍵帽之一導件及/或支撐件。圖42C展示該按鍵機構處於一未被壓低或未致動狀態。
運算裝置4229包括一鍵帽4222(一介面構件)、一頂部外殼4224、一光導支撐件4226、及一彈簧構件4228。頂部外殼4224可相同或相似於上文關於圖34A至圖35B所描述之類似組件。運算裝置4229亦包括經定位在頂部外殼4224下方之一光源4212。光源4212可安裝至一基材,諸如一電路板4210(例如,一撓性電路)。上文關於圖42A至圖42B描述光源4212及電路板4210。
光源4212導引光至一光導支撐件4226中,該光導支撐件經形成至頂部外殼4224中或耦合至該頂部外殼。光導支撐件4226可係具有一方形或圓柱形形狀的一突起部,或任何其他合適的形狀或組態。光導支撐件4226可係一透鏡或可包括透鏡元件(例如,菲涅耳透鏡元件)。光導支撐件4226可經組態以導引光至鍵帽4222中。
鍵帽4222可包括用作為一光導或光導管之一光透射型材料或係由用作為一光導或光導管之一光透射型材料所形成,且可包括經遮罩區域及未經遮罩區域(例如,界定字符開口、側開口等)、反射區域、及類似者,如上文關於鍵帽4202所描述。鍵帽4222可界定一凹部4234,在該凹部中接收光導支撐件4226。據此,光可穿過重疊或面向凹部4234之表面的表面離開光導支撐件4226,且經由該等重疊或面向表面進入鍵帽4222,如藉由光路徑4230、4232所繪示。
光導支撐件4226可嚙合鍵帽4222之凹部4234以相對於頂部外殼4224支撐及引導鍵帽4222。舉例而言,凹部4234之表面可接觸光導支撐件4226之表面以有助於相對於頂部外殼4224維持鍵帽4222之一側向位置(例如,與鍵帽4222之一介面表面呈面內),且當該按鍵被致動時,可抵靠光導支撐件4226之表面滑動,因此提供鍵帽4222之一實質上線性致動行程。
彈簧構件4228經定位在光導支撐件4226上且在凹部4234中。彈簧構件4228使鍵帽4222偏置朝向一未致動或未被壓低狀態。當鍵帽4222被致動時,彈簧構件4228亦可提供一觸覺且選用地提供可聽到的回饋。具體而言,當鍵帽4222被壓低時,彈簧構件4228可產生一觸覺回應。該觸覺回應可由一特定力回應曲線所表示或由一特定力回應曲線所界定,如上文關於圖33A至圖33B所描述。彈簧構件4228可係任何合適的彈簧構件,諸如一線圈彈簧、一橡膠彈片、一可折疊金屬彈片、一彈性體構件、磁體(例如,經組態以彼此排斥之磁體)、或類似者。
圖42A至圖42C展示經定位在該頂部外殼下方而直接在一光導特徵下方之一光源4212。然而,在其他實例運算裝置中,運算裝置可定位在其他處。舉例而言,光源4212可自該光導特徵偏移。舉另一實例而言,一個光源可照明多個按鍵。在此類情況中,該頂部外殼之平坦部分本身可用作為一光導,以導引光穿過頂部外殼且至多個按鍵機構之光導特徵中。
在一些習知鍵盤及/或運算裝置中之支撐機構(例如,用於相對於一基座板可移動地支撐一鍵帽)可定位在一頂部外殼中之一開口中或在該開口下方,以耦合至該運算裝置之一內部組件。在使用一連續頂部外殼的情況中,如本文所描述,無允許自該頂部外殼之頂部通至該運算裝置內的開口。據此,支撐機構可直接安裝至該頂部外殼,如下文關於圖43A至圖44D所描述。
圖43A至圖43C描繪組裝至一運算裝置之一頂部外殼的各種階段的一實例按鍵4300的截面圖。該等截面圖可對應於沿圖13A之截面J-J之一運算裝置之一視圖。
具體而言,圖43A描繪在一頂部外殼4302上方之一按鍵4300的分解圖。頂部外殼4302可界定一連續頂部表面(例如,缺乏用於鍵盤、按鍵、軌跡板,按鈕之開口等),且可係由玻璃、陶瓷、塑膠、或任何其他合適材料所形成,如本文所描述。雖然展示未組裝之分解按鍵4300在頂部外殼4302上方,然而此僅僅展示該等組件及該等組件之相對定位,且可不對應於在一組裝程序期間的任何實際定位。
按鍵4300包括一鍵帽4304(其結構、材料、功能等可相似於本文所描述之鍵帽之任何者之結構、材料、功能等)、一基座結構4314、一絞合機構4308、及一彈簧構件4307。鍵帽4304包括耦合至在絞合機構4308上之第二固持特徵4310(例如,銷)之第一固持特徵4306。第一固持特徵4306可具有固持鍵帽4304至絞合機構4308的任何形狀或組態,同時允許第二固持特徵4310在按鍵之致動期間旋轉及/或滑動(若需要或所欲)。
絞合機構4308亦可包括形成在基座結構4314中之第四固持特徵4316第三固持特徵4312(例如,銷)耦合至。第四固持特徵4316可係在其中接收第三固持特徵或銷4312之通道、凹部、開口、槽紋、或其他特徵。在第四固持特徵4316係凹部的情況中,如所展示,該等第四固持特徵可包括沿一個邊緣之一開口,以允許第三固持特徵4312至滑動至該等凹部中。可藉由壁或脊部將第三固持特徵4312固持在該等凹部中,該等壁或脊部環繞及/或界定該等凹部且當基座結構4314附接至頂部外殼4302時繫留抵靠頂部外殼4302固持第三固持特徵4312。
彈簧構件4307可附接至基座結構4314且可經組態以接觸該鍵帽(或按鍵4300之任何其他部分)以使該鍵帽偏置朝向一未致動或未被壓低狀態。彈簧構件4307可具有任何形狀或組態,諸如一彈片、一線圈彈簧、一彈簧片、一柔性材料層,且可由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材料,諸如金屬、橡膠、發泡體、塑膠、或類似者。
基座結構4314可包括與在頂部外殼4302上之第二對齊特徵4320的第一對齊特徵4318。舉例而言,第一對齊特徵4318可係銷,且第二對齊特徵4320可係形成在頂部外殼4302中之凹部(例如,盲孔)。在一些情況中,第一對齊特徵4318可係凹部,且第二對齊特徵4320可係銷或突起部。亦可使用其他類型對齊特徵。第一對齊特徵4318及第二對齊特徵4320可輔助定位及緊固一鍵盤之按鍵(例如,按鍵4300)在頂部外殼4302上。舉例而言,第二對齊特徵4320可經高尺寸精確度及/或公差地定位,使得施加一基座結構4314至頂部外殼4302之操作不需要精確。更具體而言,第二對齊特徵4320用作為一實體且選用地一光學引導件,以正確定位基座結構4314在頂部外殼4302上。如此,一旦第一對齊特徵4318及第二對齊特徵4320彼此嚙合,將校正或排除按鍵4300之施加之一些程度誤差。
第一對齊特徵4318及第二對齊特徵4320亦可用作為固持特徵。舉例而言,第一對齊特徵4318及第二對齊特徵4320可具有實體上固持該等特徵在一起的互補形狀(例如,突起部及凹部或底切)。舉另一實例而言,用一黏著劑(諸如一環氧樹脂、氰丙烯酸酯、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接合劑)將第一對齊特徵4318及第二對齊特徵4320可接合在一起。定樁(例如,熱定樁)可使用以機械嚙合第一對齊特徵4318及第二對齊特徵4320。在此類情況中,第二對齊特徵4320可係通孔或盲孔。
如圖43B所展示,按鍵4300可在附接至頂部外殼4302之前予以組裝。按鍵4300之組件可經組態使得在一組裝狀態中,該等組件被繫留作為一單一結構。此可允許處於一組裝狀態之整個按鍵4300施加至頂部外殼4302,這可縮減組裝及製造時間、費用、複雜度、或類似者。
圖43C描繪按鍵4300附接至頂部外殼4302。第一對齊特徵4318與第二對齊特徵4320嚙合,藉此對齊且選用地緊固按鍵4300至頂部外殼4302。亦可使用介於頂部外殼4302之一頂部表面與基座結構4314之一底部表面之間之一黏著劑或其他接合劑將基座結構4314緊固至頂部外殼4302。合適的接合劑可包括HSA、PSA、氰丙烯酸酯、環氧樹脂、或類似者。
圖44A至圖44D描繪組裝至一運算裝置之一頂部外殼的各種階段的一實例按鍵4400的截面圖。該等截面圖可對應於沿圖13A之截面J-J之一運算裝置之一視圖。
圖44A至圖44D之按鍵4400相似於按鍵4300,惟包括一不同基座部分除外。具體而言,按鍵4400包括鍵帽4304、絞合機構4308、及彈簧構件4307。鍵帽4304包括第一固持特徵4306,且絞合機構4308包括第二固持特徵4310及第三固持特徵4312。絞合機構4308可移動地耦合鍵帽4304至一基座結構4404。
基座結構4404包括第四固持特徵4406,該等第四固持特徵接收及嚙合第三固持特徵4312,且固持絞合機構4308至基座結構4404。第四固持特徵4406可缺乏包括在第四固持特徵4316中之開口(例如,以允許銷自由滑動至第四固持特徵4316中),此係因為按鍵4400之組裝方式可使該等開口顯得多餘。
基座結構4404可具有一實質上平坦或無特徵底部表面,且頂部外殼4402可具有一實質上平坦或無特徵頂部表面。舉例而言,基座結構4404可缺乏在圖43A至圖43C之基座結構4314之底部表面上中之第一對齊特徵,且頂部外殼4402可缺乏在圖43A至圖43C之頂部外殼4302上之第二對齊特徵。然而,如同基座結構4314及頂部外殼4302,可用一合適的接合劑(諸如HSA、PSA、氰丙烯酸酯、環氧樹脂、或類似者)使基座結構4404及頂部外殼4402彼此附接。
在無實體對齊特徵以輔助對齊在該頂部外殼上之按鍵的情況中,按鍵可透過透過圖44A至圖44D如所展示予以組裝。具體而言在基座結構4404組裝有按鍵4400之其他組件之前,基座結構4404可附接至頂部外殼4402,如圖44B所展示。一旦基座結構4404附接至頂部外殼4402,彈簧構件4307可定位在基座結構4404上,且絞合機構4308可耦合至鍵帽4304,如圖44C所展示。接著,絞合機構4308可耦合至基座結構4404以完成按鍵4400,如圖44D所展示。
圖43A至圖44D描繪數個實例按鍵之組裝狀態。然而,可依不同於所展示之方式且使用不同於所展示之操作來組裝這些圖示所展示之按鍵。再者,可根據些圖示所展示之操作來組裝不同按鍵。
圖45A至圖46描繪如本文所描述之可耦合至一頂部外殼或一鍵盤配件額外實例按鍵的截面圖。圖45至圖46所描繪之按鍵可併入本文所描述之觀念、組件、或技術之任何者。舉例而言,可結合圖45至圖46所描繪之按鍵來使用鍵帽、鍵帽遮罩結構、照明技術、按鍵接通感測技術等之任何者。
參考圖45A,一按鍵4500可包括一鍵帽4504、一剪式機構4506、及一基座4508。剪式機構4506可包括可樞轉地彼此耦合且耦合至基座4508及鍵帽4504的多個構件以可移動地耦合鍵帽4504至基座4508,且因此可移動地耦合至頂部外殼4502(其可係一光透射型頂部外殼,如本文所描述)。基座4508可依任何合適方式耦合至頂部外殼4502,諸如經由黏著劑、超音波熔接/接合、加熱定樁等。基座4508及頂部外殼4502可包括對齊特徵,諸如關於圖43A至圖43C所描述之對齊特徵4318、4320。
按鍵4500亦可包括一彈簧構件4510,該彈簧構件附接至基座4508且經組態以使鍵帽4504偏置朝向一未致動或未被壓低狀態。彈簧構件4510可具有任何形狀或組態,諸如一彈片、一線圈彈簧、一彈簧片、或一柔性材料層,且可由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材料,諸如金屬、橡膠、發泡體、塑膠、或類似者。
按鍵4500可在耦合至頂部外殼4502之前予以完全組裝。舉例而言,鍵帽4504、剪式機構4506、彈簧構件4510、及基座4508可組裝在一起,且其後耦合至頂部外殼4502。在其他情況中,在按鍵4500經完全組裝之前,基座4508可附接至頂部外殼4502(例如,在基座4508耦合至頂部外殼4502之後,鍵帽4504、剪式機構4506、及/或彈簧構件4510可耦合至基座4508)。
參考圖45B,一按鍵4520可包括一鍵帽4524、一絞合機構4526、及一基座4528。絞合機構4526可包括一第一翼4530,該第一翼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座結構4528及鍵帽4524兩者且包括一插槽4532,該插槽在鄰近基座結構4528及一第二翼4534之一互補端部的該第一翼之端部中。第二翼4534亦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座結構4528及鍵帽4524兩者且包括一突起部4536,該突起部在鄰近基座結構4528及一第一翼4530之一互補端部的第二翼4534之端部處。突起部4536可定位在插槽4532中以機械嚙合第一翼4530及第二翼4534。插槽4532及突起部4536可經組態以當致動按鍵時使第一翼4530及第二翼4534實質上同步運動,且可大致上有助於當鍵帽4524被按下時使鍵帽維持在一實質上平坦組態,即使施加至鍵帽4524之力未置中在鍵帽4524之中間的上方。
插槽4532及突起部4536亦可經定形狀使得在按鍵致動期間突起部4536可在插槽4532內滑動,以防止可增加致動力或以其他方式干擾按鍵之動作的拘束或其他實體干擾。舉例而言,如圖45B所展示,第一翼4530及第二翼4534皆經由夾具4538及銷4540附接至鍵帽4524,允許銷4540在夾具4538內旋轉,但是大致上不允許銷4540在夾具4538內側向移動(例如,左右移動,如圖45B所展示)。據此,插槽4532及突起部4536(以及介於第二翼4534與基座結構4528之間之一滑動連接)提供充分運動自由度以允許絞合機構4526無拘束移動(例如,絞合機構4526未受過度拘束),而第一翼4530及第二翼4534經機械嚙合使得當按鍵被致動時該等翼依同步方式移動。另外,因為夾具4538具有面向下開口,所以鍵帽4524可直接向下運動而附接至絞合機構4526,與具有一夾具及插槽組態之鍵帽(諸如圖45A所展示者)相比,這可係一較簡易且更有效率之組裝技術。
按鍵4520亦可包括一彈簧構件4529,該彈簧構件經組態以使鍵帽4504偏置朝向一未致動或未被壓低狀態。彈簧構件4529可具有任何形狀或組態,諸如一彈片、一線圈彈簧、一彈簧片、或一柔性材料層,且可由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材料,諸如金屬、橡膠、發泡體、塑膠、或類似者。彈簧構件4529可係用於促進電性偵測按鍵按下之一彈片開關。
圖46描繪一按鍵4600,其包括一鍵帽4604、按鍵網材4608、及彈簧構件4610。彈簧構件4610使鍵帽4604偏置朝向一未致動或未被壓低狀態。彈簧構件4610可具有任何形狀或組態,諸如一彈片、一線圈彈簧、一彈簧片、或一柔性材料層,且可由任何合適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材料,諸如金屬、橡膠、發泡體、塑膠、或類似者。
鍵帽4604可包括嚙合按鍵網材4608之上檔塊4614之凸緣4612(例如,相鄰或鄰近接收鍵帽4604之開口的按鍵網材4608之部分),以界定鍵帽4604之一行程上限且固持鍵帽4604至該鍵盤。按鍵網材4608可依任何合適方式耦合至頂部外殼4602,諸如經由黏著劑、超音波熔接/接合、加熱定樁等。按鍵網材4608及/或鍵帽4604可係由介電或非導電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介電或非導電材料,其可促進穿過鍵帽4604、按鍵網材4608、及頂部外殼4602感測或偵測按鍵按下、手勢及其他以觸碰為基礎之輸入。
圖47A至圖47B描繪可搭配本文所描述之按鍵之任何者使用的實例鍵帽的側視圖。圖47A描繪包括一本體部分4702a及固持特徵4704之一鍵帽4700a。本體部分4702a可係由一第一材料所形成,且固持特徵4704可係由一第二材料所形成且附接至本體部分4702a。替代地,本體部分4702a及固持特徵4704可係由相同材料所形成且接著附接在一起。
本體部分4702a及固持特徵4704兩者可係由介電或非導電材料所形成。據此,當鍵帽4700a使用在使用電容性觸控感測以感測按鍵接通或以其他方式依賴於穿過鍵帽4700a進行電磁感測的一鍵盤中時,鍵帽4700a將不使在鍵帽4700a上方之物體屏蔽於電磁感測或以其他方式阻礙電磁感測。舉例而言,本體部分4702a及固持特徵4704可係由玻璃、陶瓷、塑膠、藍寶石、或任何其他合適的介電材料之任何者所形成或包括玻璃、陶瓷、塑膠、藍寶石、或任何其他合適的介電材料之任何者。更具體而言,本體部分4702a可係玻璃,且固持特徵4704可係塑膠。舉另一實例而言,本體部分4702a及固持特徵4704(或其任何部分)之任一者或兩者可係由電容或電耦合至在一頂部外殼下方之一感測器以促進偵測按鍵接通的一金屬或其他導電材料所形成。
固持特徵4704可依任何合適方式耦合至本體部分4702a。舉例而言,可用夾具、螺釘、互補的嵌合或嚙合特徵、螺紋件、緊扣件、或類似者機械固持該等固持特徵。替代地或此外,可舉例而言用一黏著劑諸如HSA、PSA、氰丙烯酸酯、環氧樹脂、或類似者將該等固持特徵接合在一起。
固持特徵4704展示為經組態以嚙合一支撐機構之銷之夾具及通道(例如,圖43A至圖44D之絞合機構4308、圖45A之剪式機構4506、及45B之絞合機構4526)以固持鍵帽4700a至該絞合機構且允許該絞合機構在一按鍵致動期間(例如,當該按鍵被壓低時)掛鉤。雖然展示固持特徵之特定組態,但是亦可使用其他類型固持特徵。
圖47B描繪一鍵帽4700b,其包括一本體部分4702b及附接至本體部分4702b之一附接部分4708。附接部分4708包括自一基座部分延伸之固持特徵4706。如關於圖47A所描述,附接部分4708及本體部分4702b可係由任何合適的介電材料所形成或包括任何合適的介電材料,該合適的介電材料將不使在鍵帽4700b上方之物體屏蔽於在鍵帽4700b下方之感測器,諸如玻璃、陶瓷、塑膠、藍寶石、或類似者。更具體而言,本體部分4702b可係由玻璃所形成,且附接部分4708可係塑膠。舉另一實例而言,本體部分4702b及附接部分4708(或其任何部分)之任一者或兩者可係由一金屬或其他導電材料(例如,導電塗料、漆料、組件等)所形成或包括一金屬或其他導電材料所形成,其電容或電耦合至在一頂部外殼下方之一感測器以促進偵測按鍵接通的。
附接部分4708可係單塊,如所展示,諸如一單一射出模製組件。替代地,固持特徵4706可與該基座部分分開地形成且接著附接至該基座部分以形成附接部分4708。
前文說明描述運算裝置,諸如筆記型電腦,一些運算裝置可偵測在該頂部外殼上方各處之觸控輸入,包括在一鍵盤(甚至一機械鍵盤)上以及該頂部外殼之任何非鍵盤區域之觸控輸入。此類運算裝置可實現新且不同方式來與一運算裝置互動。圖48A至圖48F繪示用於提供輸入至一運算裝置之各種技術,以及該運算裝置可回應於該等輸入而執行的實例動作。
圖48A描繪一運算裝置4800a,該運算裝置包括(例如,用一絞合件)可撓地耦合至一顯示器部分4801a之一基座部分4803a。顯示器部分4801a包括一顯示器4805a。基座部分4803a包括一鍵盤4802a(其可係一機械鍵盤或一虛擬鍵盤,如上文所描述)及一軌跡板區域4804a。在鍵盤4802a係一機械鍵盤的情況中,該鍵盤可經定位至少部分在基座部分4803a之頂部外殼中之一矩形開口中。
軌跡板區域4804a可對應於該頂部外殼之頂部表面之非鍵盤區域(例如,該外殼之所有或實質上所有頂部表面,惟鍵盤4802a及/或一虛擬按鍵區域除外)。在一些情況中,軌跡板區域4804a亦涵蓋經定位在鍵盤4802a上方之一虛擬按鍵區域4809,或軌跡板區域4804a可以其他方式沿鍵盤4802a之一頂側延伸(例如,介於鍵盤4802a與顯示器部分4801a之間之),以界定環繞或以其他方式定框鍵盤4802a之一連續四側框架。圖48A展示軌跡板區域4804a沿鍵盤4802a之頂側延伸且涵蓋一虛擬按鍵區域,而圖48B至圖48E展示軌跡板區域不沿該鍵盤之頂側延伸,且因此沿一鍵盤之三個側(例如,各別鍵盤之一左側、右側、及底側)延伸。在軌跡板區域4804a(或任何其他軌跡板區域)涵蓋該虛擬按鍵區域的情況中,該軌跡板可用以偵測加至虛擬按鍵之輸入,包括虛擬按鍵之選擇及/或施加至該虛擬按鍵區域但是非意欲作為特定虛擬按鍵之選擇的手勢輸入。在一些情況中,力感測器及/或觸控感測器經定位在該頂部外殼下方且經組態以偵測施加至軌跡板區域4804a之任何部分的觸控輸入及/或力輸入。
圖48A描繪一手指4806a沿一路徑4808滑移橫跨鍵盤4802a。舉例而言,手指4806a可沿鍵盤4802a之實體鍵帽滑移,而未致動等按鍵本身(例如,在按鍵上按下而不足以使鍵帽移動或登錄一按鍵輸入)。在該基座部分內之觸控感測器(諸如上文關於圖18A至圖18D所描述之觸控感測器)偵測使用者的手指穿過頂部外殼及鍵帽(及一鍵盤之任何其他組件,諸如一織物蓋件或其他可撓性蓋件),且可偵測該輸入手勢之性質,諸如一開始部位、一結束部位,及該等部位之間之路徑。
運算裝置4800a可接收該輸入手勢之該性質且根據該輸入執行一操作。舉例而言,運算裝置4800a可回應於該輸入而操縱或變更顯示在顯示器4805a上之內容。舉例而言,圖48A展示一游標4812已沿一路徑4811自一初始位置4810移動至一第二位置。路徑4811可對應於路徑4808。舉例而言,路徑4811可具有之一方向及長度與路徑4808相同或係路徑4808之一比列表示。圖48A所展示之游標路徑4811僅僅係運算裝置4800a可回應所描繪輸入而執行的一操作之一實例,且其他使用者介面操縱或功能操作亦可行。
圖48B描繪一運算裝置4800b,相似於運算裝置4800a,該運算裝置包括:一基座部分4803b,其含有一鍵盤4802b及一軌跡板區域4804b;及一顯示器部分4801b,其含有一顯示器4805b。在圖48B中,一手指4806b已在基座部分4803b上沿一路徑4814滑移,該路徑在鍵盤4802b上開始且延伸至軌跡板區域4804b中。
如上文所提及,運算裝置4800b可包括在鍵盤4802b及軌跡板區域4804b兩者下方之一或多個觸控感測器。這些觸控感測器可係可程式化或實體上整合,使得手勢及其他輸入可跨越這些區域,而無中斷且引起該運算裝置產生一單一未中斷輸出。舉例而言,如圖48B所展示,顯示在顯示器4805b上之一游標4818可自一初始位置4816沿一路徑4817移動至一第二位置。路徑4817可對應於路徑4814(例如,路徑4817可與路徑4814相同或係路徑4814之一比列表示),儘管路徑4814具有在該頂部外殼之兩個實體上不同輸入區域中的部分。圖48B所展示之游標路徑4817僅僅係運算裝置4800b可回應所描繪輸入而執行的一操作之一實例,且其他使用者介面操縱或功能操作亦可行。
圖48C描繪一運算裝置4800c,相似於運算裝置4800a,該運算裝置包括:一基座部分4803c,其含有一鍵盤4802c及一軌跡板區域4804c;及一顯示器部分4801c,其含有一顯示器4805c。圖48C繪示一實例多觸碰手勢,其包括施加至鍵盤4802c及軌跡板區域4804c兩者的輸入。舉例而言,一第一手指4806c可置放在鍵盤4802c之一按鍵上,而一第二手指4807c遠離第一手指4806c滑移橫跨鍵盤4802c之部分且至軌跡板區域4804c中。此類型之輸入體現多觸控輸入偵測(例如,偵測兩個同時觸控輸入)以及多區域輸入偵測(例如,偵測同時在一頂部外殼上之不同輸入區域中之觸控輸入)兩者。
第一手指4806c可致動一按鍵或可簡單地擱置在一按鍵上而未致動該按鍵。舉例而言,若該按鍵係一機械按鍵,該按鍵可被壓低或未被壓低。再者,雖然上文所描述第一手指4806c為靜止,但亦可與第二手指4807c同時橫跨鍵盤4802c移動。
運算裝置4800c可回應於偵測圖48C所展示之輸入而採取任何動作。如圖48C所展示,一實例係變更在顯示器4805c上之一使用者介面元件的大小。舉例而言,一使用者介面元件4824可自一初始大小4822重定大小至一第二大小,沿路徑4823擴展。介面元件4824之重定大小之量及方向可對應於該輸入手勢之路徑4820。如上文所提及,圖48C所展示之元件重定大小僅僅係可回應所描繪輸入而執行的一操作之一實例運算裝置4800c,且其他使用者介面操縱或功能操作亦可行。
圖48D描繪一運算裝置4800d,相似於運算裝置4800a,該運算裝置包括:一基座部分4803d,其含有一鍵盤4802d及一軌跡板區域4804d;及一顯示器部分4801d,其含有一顯示器4805d。圖48D繪示沿該鍵盤之一側施加至該頂部外殼之一部分的一實例輸入手勢。舉例而言,一手指4807d沿該頂部外殼之側沿輸入路徑4826向下滑移。
運算裝置4800d可回應於偵測圖48D所展示之輸入而採取任何動作。如圖48D所展示,一實例係捲動或移動在顯示器4805c上之一使用者介面元件。舉例而言,一使用者介面元件4830(諸如一圖形物件(例如,一影像)、一文件、一網頁、或類似者)可沿路徑4829自一初始位置4828移動至一第二位置。
圖48E描繪一運算裝置4800e,相似於運算裝置4800a,該運算裝置包括:一基座部分4803e,其含有一鍵盤4802e及一軌跡板區域4804e;及一顯示器部分4801e,其含有一顯示器4805e。圖48E繪示施加至鍵盤4802e之一觸敏按鍵的一實例輸入手勢。按鍵4844e可係與一觸控感測器相關聯之一機械按鍵,如本文各種實施例所描述,或可係一虛擬按鍵區域(例如,在一頂部外殼上且與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及觸感輸出裝置相關聯之一輸入區域)。
按鍵4844e(展示為一空格鍵,然而任何其他按鍵可用於此輸入手勢或相似輸入手勢)可能夠接收傳統按鍵輸入以及手勢輸入。更具體而言,當一使用者依一習知鍵打方式敲擊按鍵4844e時,運算裝置4800e可依習知方式回應(例如,起因於選擇空格鍵而採取一動作,諸如在一文字輸入中插入一空格,選擇一螢幕上之可視線索等)。然而,當該使用者施加一觸碰手勢至按鍵4844e時,運算裝置4800e可執行一不同動作。舉例而言,如圖48E所展示,諸如一使用者的一手指或拇指沿一路徑4846e滑動的一手勢輸入可導致一使用者接受在一文書處理應用程式或其他文字輸入欄位的一拼錯字4840e之一所建議拼字4842e。
亦可使用除所展示之滑動手勢外的手勢。舉例而言,一使用者的一手指或拇指亦可能夠沿路徑4846e在一相反方向滑動以執行一功能(例如,拒絕一所建議拼字校正、刪除一字元或單字,反白顯示前一單字、或類似者)。舉另一實例而言,一使用者的兩個手指或拇指可能夠沿按鍵4844e朝向彼此滑動(例如,一捏合手勢),或彼此遠離(例如,一拉開(unpinch)手勢),這可引起一顯示圖形輸出增加大小或縮減大小(例如,放大或縮小)。替代所描述之功能或除了所描述之功能外,這些手勢或其他手勢亦可用以執行其他功能。舉例而言,施加至一字母輸入按鍵之一向上滑移手勢可引起輸入對應之大寫字母,而非輸入小寫字母。相似地,施加至一shift按鍵之一滑移手勢可引起該運算裝置於一前景應用程式介面與一背景應用程式介面之間之切換(例如,於作用中應用程式之間之切換)。其他手勢及功能亦可行。
圖48E描述可藉由與一電子裝置相關聯之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實現的手勢輸入如何可用以改良單字及文字可輸入至一裝置中的速度及容易度。本文所描述之整合式介面系統亦可促進用於改良文字輸入至一運算裝置的其他技術。舉例而言,在一些情況中,一力感測器可偵測或判定在接近至多個鄰近按鍵區域的一部位處之一輸入。在此類情況中,一觸控感測器可用以判定觸控輸入之質心的一更精確部位,這可用以判定該等鄰近按鍵區域中之哪一者很可能是使用者的目標。舉例而言,若一使用觸碰靠近介於一鍵盤之按鍵「f」與「d」之間之邊框的一區,則單獨基於力感測器資料,無法確定哪一按鍵是該使用者的目標。該觸控感測器可用以基於該觸控輸入之該質心而在「f」與「d」鍵之間判定決勝者。若該質心較靠近該「f」鍵,則該運算裝置可登錄該輸入作為「f」鍵之一選擇並且忽略「d」鍵(且反之亦然)。可使用此「判定決勝者」(tie-break)程序,而無參考任何先前輸入,且如此可允許更精確鍵打輸入,而不考慮拼字及/或文法分析來判定一使用者的意欲目標按鍵。此可改良現有方法,藉此錯誤鍵入的單字基本上僅可藉由該運算裝置基於該等輸入之拼字及/或文法來校正,且不基於實際實體輸入。更具體而言,僅含一習知機械鍵盤之一裝置可偵測字串「cvomputer」且建議用「computer」取代「cvomputer」,而「判定決勝者」功能性使觸控感測系統及/或力感測系統能夠可在甚至在單字完成之前判定使用者意欲選擇僅「c」鍵。此可提供更精確鍵打,此係因為否則某些單字無法藉由以拼字或文法為基礎之系統予以識別。舉例而言,若一使用者輸入諸如「cvomnputrer」之一字串,則該單字可不充分相似「computer」以供一裝置建議正確拼字。因為上文所描述之「判定決勝者」系統可判定實際上意欲經選擇的按鍵,所以一開始就可避免不正確字串(例如,一開始就忽略不正確字母)。
當然,一運算裝置可使用先前的輸入以有助於「判定決勝者」及/或判定很可能的意欲輸入。舉例而言,若一使用者已鍵打字母「keyboar」,則可解譯為選擇「f」或「d」鍵的一力輸入可基於事實上正確拼一單字(且選用地因為偵測到該輸入之質心與「f」鍵相比更靠近「d」而判定為「d」)。
圖48F描繪一運算裝置4800f,相似於運算裝置4800a,該運算裝置包括一基座部分4803f及含一顯示器4805f之一顯示器部分4801f。基座部分4803f可在基座部分4803f中包括一顯示器,該顯示器係可透過基座部分4803f之一頂部外殼(例如,一透明玻璃或塑膠頂部外殼)可見。在基座部分4803f中之顯示器可在基座部分4803f上顯示可視線索以供一使用者可與該等可視線索互動。如所展示,該等可視線索包括一按鈕陣列4834f及一可旋轉撥號盤4836f。一使用者可個別或同時與該等可視線索兩者互動,以提供而各種不同類型之輸入且引起運算裝置4800f執行各種不同之功能。舉例而言,圖48F繪示顯示器4805f展示一物體之一三維模組,並且該等可視線索可用以操縱該物體之視圖。舉例而言,一使用者選擇按鈕陣列4834f中之一按鈕,如圖48F所展示,可引起運算裝置4800f依各種可行方式之一者解譯對可旋轉撥號盤4836f之一輸入。更具體而言,按鈕陣列4834f之按鈕可判定是否對可旋轉撥號盤4836f之輸入引起該三維模組水平旋轉、垂直旋轉、縮小或放大、或類似者。如圖48F所展示,該特定按鈕之選擇及可旋轉撥號盤4836f之旋轉導致一顯示物體被旋轉或以其他方式自一初始定向4831f操縱至一最終定向4832f。亦可顯示其他類型可視線索,且可回應於使用者操縱該等可視線索(例如,施加至該等所顯示可視線索的觸控輸入及/或力輸入)而執行其他功能。
在圖48A至圖48F中,手指展示為提供觸控輸入。但是應瞭解,替代外一手指或除了外一手指外,亦可使用其他物體或器具,諸如一手寫筆或可藉由在運算裝置內之觸控感測器偵測的任何其他合適物體。另外,運算裝置可回應於圖48A至圖48F所展示之輸入而採取其他動作或執行其他功能,諸如變更一音訊輸出之一音量、變更亮度或顯示器之任何其他輸出性質、橫跨顯示器移動一不同使用者介面元件(例如,用於一媒體播放應用程式之一滑動軸)、或類似者。
如本文所描述,一運算裝置之一頂部外殼可係由一介電所形成或包括一介電材料,諸如玻璃、塑膠、陶瓷、或類似者。此類材料之介電及/或非導電性質可允許在頂部外殼下方之各種類型組件透過該頂部外殼有效率通訊。舉例而言,電磁信號及/或電場可能夠通行通過該頂部外殼以促進裝置之間之通訊、無線電力傳送(例如,電感式充電),光學及/或電容性感測、及類似者。
圖49A描繪透過一頂部外殼來與外部物體介接之一實例運算裝置4900a。運算裝置4900a包括(例如,用一絞合件)可撓地耦合至一顯示器部分4901a之一基座部分4903a。顯示器部分4901a包括一顯示器4905a。基座部分4903a包括一鍵盤4902a(其可係一機械鍵盤或一虛擬鍵盤,如上文所描述)及一軌跡板區域4904a。軌跡板區域4904a可對應於該頂部外殼之頂部表面之非鍵盤區域(例如,該外殼之所有或實質上所有頂部表面,惟鍵盤4902a及/或一虛擬按鍵區域除外)。
裝置4900a可包括在基座部分4903a內之各種組件,該等組件經組態以穿過基座部分4903a之該頂部外殼來與外部物體互動。舉例而言,裝置4900a包括生物識別感測器4912a、一指紋感測器4910a、及一無線充電器4914a。生物識別感測器4912a可定位在一使用者當在鍵盤4902a上之鍵打時一般擱置該使用者手掌或手腕所在處。生物識別感測器4912a可經組態以穿過該頂部外殼偵測關於該使用者之生物識別資訊。舉例而言,生物識別感測器4912a可偵測掌紋或腕紋、偵測一使用者的血氧飽和位準、體溫、及類似者。此類資訊可用於鑑認用途,以判定使用者的手相對於裝置的位置,及/或記錄使用者的健康資料以供追蹤。如所提及,生物識別感測器4912a可使用任何合適的感測技術,諸如光學感測器(例如,光體積描繪器、相機等)、電容性感測器、或類似者。生物識別感測器4912a亦可包括臉部辨識感測器,臉部辨識感測器可包括亦可穿過頂部外殼進行通訊以提供臉部辨識功能性的相機、透鏡、投射器(例如,微點(microdot)投射器)、紅外線感測器、及類似者。在一些情況中,與生物識別感測器4912a相關聯之區域可維持觸敏及/或力敏,如本文所描述。
運算裝置4900a亦可包括一指紋感測器4910a。指紋感測器4910a可偵測一使用者的指紋以向裝置4900a鑑認該使用者。指紋感測器4910a可使用任何合適的感測技術,包括光學、電容性、電感式、超音波及/或音波、或類似者。
運算裝置4900a亦可包括在基座部分4903a內之一無線充電器4914a。無線充電器4914a可經組態以傳送電力至一外部裝置4916a(例如,一智慧型手機、一音樂播放器、或類似者),或接收來自一外部電源(例如,耦合至一電源、一可攜式電池等之一充電器)之電力。無線充電器4914a可使用電感線圈以於兩個裝置之間之傳輸及/或接收電力。如上文所提及,該頂部外殼之介電性質可允許電磁場通行通過該頂部外殼且衰減小而足以允許兩個線圈之間之電感耦合。
生物識別感測器4912a、指紋感測器4910a、及無線充電器4914a可在基座部分4903a或顯示器部分4901a中之任何合適位置。另外,生物識別感測器4912a、指紋感測器4910a、及無線充電器4914a可與其部位之一圖形、邊框、或其他視覺指示符相關聯,允許使用者容易且快速找到該等組件。該等視覺指示符可藉由在一遮罩層中之微穿孔予以界定,可自下方照明該遮罩層以界定一受照明視覺指示符,如上文所描述。
圖49B描繪經組態以穿過該頂部外殼來與一可移除式周邊輸入裝置進行通訊的一實例運算裝置4900b。運算裝置4900b包括(例如,用一絞合件)可撓地耦合至一顯示器部分4901b之一基座部分4903b。顯示器部分4901b包括一顯示器4905b。基座部分4903b包括一鍵盤4902b(其可係一機械鍵盤或一虛擬鍵盤,如上文所描述)及一軌跡板區域4904b。軌跡板區域4904b可對應於該頂部外殼之頂部表面之非鍵盤區域(例如,該外殼之所有或實質上所有頂部表面,惟鍵盤4902b及/或一虛擬按鍵區域除外)。
運算裝置4900b可在基座部分4903b中包括一連接區域4919b,該連接區域可經組態以在該連接區域上接收一周邊輸入單元4924b(或任何其他合適的電子裝置)。如所展示,周邊輸入單元4924b係一搖桿,可使用該搖桿舉例而言操縱三維物體之顯示、提供遊戲應用程式之輸入、瀏覽使用者介面、或類似者。
運算裝置4900b可進一步包括在基座部分4903b內之對齊組件4920b。對齊組件4920b(其可係磁體或磁性材料)可被吸引至在周邊輸入單元4924b中之對應磁體或磁性材料,以使周邊輸入單元4924b相對於基座部分4903b適當地對齊且以其他方式固持周邊輸入單元4924b至基座部分4903b。運算裝置4900b亦可包括一無線通訊模組4922b,該無線通訊模組可包括用於傳輸及接收無線信號之一天線以及相關聯之處理器及電路系統以促進通訊。如所展示,無線通訊模組4922b經定位在周邊輸入單元4924b下方,但是可定位在其他處。當周邊輸入單元4924b附接至基座部分4903b時,該周邊輸入單元可經由無線通訊模組4922b來與運算裝置4900b通訊,以提供輸入信號至運算裝置4900b。運算裝置4900b亦可包括感測器,該等感測器偵測何時周邊輸入單元4924b在連接區域4919b處附接至該頂部外殼。一旦在連接區域4919b上偵測到周邊輸入單元4924b之存在,運算裝置4900b可自動起始與該周邊輸入單元之通訊及/或開始接受來自該周邊輸入單元之輸入。
圖50描繪一電子裝置5000的實例示意圖。舉實例而言,圖50之裝置5000可對應於圖1A所展示之運算裝置100。在多個功能性、操作、及結構被揭示為係裝置5000之部分、併入至該裝置中、或由該裝置執行的情況中,應理解,各種實施例可省略任何或所有此類所描述之功能性,操作、及結構。因此,裝置5000之不同實施例可具有一些、無、或所有本文所論述之各種能力、設備、實體特徵、模式、及操作參數。
如圖50所展示,裝置5000包括經組態以存取具有儲存於其上之指令的一記憶體5004的一或多個處理單元5002。該等指令或電腦程式可經組態以執關於裝置5000所描述之操作或功能行之一或多者。舉例而言,該等指令可經組態以控制或協調一或多個顯示器5020、一或多個觸控感測器5006、一或多個力感測器5008、一或多個通訊通道5010、及/或一或多個觸感回饋裝置5012之操作。
圖50之處理單元5002可實施為能夠處理、接收、或傳輸資料或指令的任何電子裝置。舉例而言,處理單元5002可包括下列之一或多者:一微處理器、一中央處理單元(CPU)、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一數位信號處理器(DSP)、或此類裝置之組合。如本文所描述,用語「處理器」意指涵蓋一單一處理器或處理單元、多個處理器、多個處理單元、或任何其他經適當組態運算元件。
記憶體5004可儲存可供裝置5000使用之電子資料。舉例而言,一記憶體可儲存電性資料或內容,舉例而言,諸如音訊及視訊檔案、文件及應用程式、裝置設定及使用者偏好、時序及控制信號或用於各種模組之資料、資料結構或資料庫等等。記憶體5004可經組態為任何類型之記憶體。僅舉實例而言,該記憶體可實施為隨機存取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可移除式記憶體、或其他類型儲存元件、或此類裝置之組合。
觸控感測器5006可偵測各種類型以觸碰為基礎之輸入且產生能夠使用處理器指令存取的信號或資料。觸控感測器5006可使用任何合適的組件且可依賴於用以偵測實體輸入的任何合適現象。舉例而言,觸控感測器5006可係電容式觸控感測器、電阻式觸控感測器、聲波感測器、或類似者。觸控感測器5006可包括用於偵測以觸碰為基礎之輸入且產生能夠使用處理器指令存取的信號或資料的任何合適組件,包括電極(例如,電極層)、實體組件(例如,基材、間隔層、結構式支撐件、可壓縮元件等)、處理器、電路系統、韌體、及類似者。可結合各種輸入機構使用觸控感測器5006以偵測各種類型輸入。舉例而言,觸控感測器5006可用以偵測觸控輸入(例如,手勢、多觸控輸入、輕觸等)、鍵盤輸入(例如,機械按鍵或虛擬按鍵之致動)、及類似者。觸控感測器5006可與一運算裝置之一頂部外殼整合或以其他方式經組態以偵測施加至該頂部外殼之觸控輸入(例如,上文所論述之頂部外殼112)。觸控感測器5006可結合力感測器5008操作以回應於觸控輸入而產生信號或資料。
力感測器5008可偵測各種類型以力為基礎之輸入且產生能夠使用處理器指令存取的信號或資料。力感測器5008可使用任何合適的組件且可依賴於用以偵測實體輸入的任何合適現象。舉例而言,力感測器5008可係以應變為基礎之感測器、以壓電為基礎之感測器、以壓阻為基礎之感測器、電容性感測器、電阻式感測器、或類似者。力感測器5008可包括用於偵測以力為基礎之輸入且產生能夠使用處理器指令存取的信號或資料的任何合適組件,包括電極(例如,電極層)、實體組件(例如,基材、間隔層、結構式支撐件、可壓縮元件等)、處理器、電路系統、韌體、及類似者。。可結合各種輸入機構使用力感測器5008以偵測各種類型輸入。舉例而言,力感測器5008可用以偵測施加至一軌跡板、一鍵盤、一虛擬按鍵區域、一觸敏或力敏輸入區域、或類似者的點選、按下、或其他力輸入,其等任何者或全部可位於一運算裝置之一頂部外殼上或與該頂部外殼整合(例如,上文所論述之頂部外殼112)。力感測器5008可經組態以判定一力輸入之一量值(例如,表示沿一刻度尺的一力量,而非僅二元式「力/無力」決策)。力感測器5008及/或相關聯之電路系統可比較該經判定力量值與一臨限值,以判定回應於該輸入而採取的動作(若有)。如本文所描述,力臨限值可基於輸入之部位、是否偵測到一使用者的手掌擱置在該頂部外殼上、或任何其他合適的(多個)因素而予以動態選擇或以其他方式變化。力感測器5008可結合觸控感測器5006操作以回應於以觸碰為基礎之輸入及/或以力為基礎之輸入而產生信號或資料。
觸控感測器5006及力感測器5008(其亦可稱為觸控感測系統及/或力感測系統)可視為一感測系統5009之部分。感測系統5009可包括單獨觸控感測器、單獨力感測器、或觸控感測器及力感測器兩者。另外,感測系統5009可使用任何組態或硬體及/或軟體組件之組合、系統、子系統、及類似者來提供觸控感測功能及/或力感測功能。舉例而言,一些力感測組件及相關聯之電路系統可能夠判定一輸入之一部位以及該輸入之一力量值(例如,一非二元式測量)兩者。在此類情況中,可省略一相異實體觸控感測機構。在一些實例中,觸控感測器5006及力感測器5008可共用實體機構及/或組件。舉例而言,用以提供用於一電容性力感測器之一驅動信號的一電極層亦可用以提供一電容式觸控感測器之驅動信號。在一些實例中,一裝置包括功能上及/或實體上相異之觸控感測器及力感測器,以提供所欲感測功能性。
裝置5000亦可包括一或多個觸感裝置5012。觸感裝置5012可包括各式各樣觸感技術之一或多者,諸如但非必然受限於旋轉觸感裝置、線性致動器、壓電裝置、振動元件等等。一般而言,觸感裝置5012可經組態以提供斷續且相異回饋給該裝置之一使用者。更具體而言,觸感裝置5012可經調適以產生一輕敲或輕觸感覺及/或一振動感覺。可回應於偵測到以觸碰為基礎之輸入及/或以力為基礎之輸入(諸如偵測到在一虛擬鍵盤或機械鍵盤上之按鍵致動、偵測到在一軌跡板區域上之力輸入、或類似者),而提供此類觸感輸出。觸感輸出可係局域或全域,如本文所描述,且可透過各種實體組件(諸如一筆記型電腦之一頂部外殼)賦予給一使用者,如本文所描述。
一或多個通訊通道5010可包括經調適以提供介於(多個)處理單元5002與一外部裝置之間之通訊的一或多個無線介面。一般而言,一或多個通訊通道5010可經組態以傳輸及接收可藉由在處理單元5002上之執行指令解譯的資料及/或信號。在一些情況中,該外部裝置係經組態以與無線裝置交換資料的一外部通訊網路之部分。大致上,該無線介面可包括且不限於射頻、光學、音波、及/或磁性信號,且可經組態以使用一無線介面或協定操作。實例無線介面包括射頻蜂巢式介面、光纖介面、音波介面、藍牙介面、紅外線介面、USB介面、Wi-Fi介面、TCP/IP介面、網路通訊介面、或任何其他習知通訊介面。
如圖50所展示,裝置5000可包括用以儲存及提供電力至裝置5000之其他組件的一電池5014。電池5014可係經組態以當使用者使用時提供電力至裝置5000的一可充電電力供應器。
為了解說用途,前文說明使用特定命名法以提供對所描述實施例之徹底理解。然而,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明白,特定細節非實踐所描述之實施例所必要的。因此,提出本文描述之特定實施例之前文說明係為了闡釋及說明用途,而上述實施例非意圖窮舉或使實施例限於所揭示之精確形式。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明白,鑑於前文教導進行許多修改及變化係可行的。再者,當在本文使用時,指組件位置的「於...上方」及「於...下方」等詞或其同義詞非必然係指相對於一外部參考的絕對位置,而是替代地係指參照圖式的組件之相對位置。
另外,前述圖式及說明包括可依許多方式組合以達成許多效益及優點的許多觀念及特徵。因此,來自各種不同圖式的特徵、組件、元件、及/或觀念可經組合以產生不非必然係在本說明中一起展示或描述之實施例或實施方案。進一步,在任何特定實施例及/或實施方案中非必然需要在一特定圖式或說明中所展示之所有特徵、組件、元件、及/或觀念。應瞭解,此類實施例及/或實施方案落在本說明的範疇內。
100:運算裝置;裝置 102:顯示器部分 103:樞轉機構或絞合件;機構 104:基座部分 108:顯示器殼體 110:底部外殼 111:底部構件 112:頂部外殼 113-1:側壁 113-2:側壁 113-3:側壁 113-4:側壁 114:鍵盤區域 116:觸控輸入區域 118:整合式介面系統 120:鍵盤輸入功能 122:觸控輸入功能 128:力輸入功能 129:額外輸入及/或感測器功能 130:顯示功能 132:觸感輸出功能 134:照明功能 204:顯示器 206:特徵 208:組件 208b:組件 208c:組件 210:第一組件 211:灌封材料 212:第二組件 214:導柱 300:內容積 400a:基座部分 400b:基座部分 400c:基座部分 400d:基座部分 400e:基座部分 400f:基座部分 404a:頂部外殼 404b:頂部外殼 404c:頂部外殼 404d:頂部外殼 404e:頂部外殼 404f:頂部外殼 405a:底部表面 405b:底部表面 405c:底部表面 405d:底部表面 405e:底部表面 406a:底部外殼 406b:底部外殼 406c:底部外殼 406d:底部外殼 406e:底部外殼 406f:底部外殼 407a:頂部表面 408:(頂部外殼之)邊緣或側 410a:(底部構件之)側壁 412a:底部構件 414:聯結構件 416:第一聯結構件 418:第二聯結構件 420:第一介面表面 422:第二介面表面 424:第三介面表面 426:第四介面表面 428:聯結構件 430:邊緣飾邊 432:(頂部外殼之)邊緣 434:第一聯結構件 436:第三聯結構件 438:第二聯結構件 440:聯結構件 442:(底部構件之)壁 444:(底部構件之)壁 446:凸緣 448:凸耳 500a:基座部分 500b:基座部分 500c:基座部分 500d:基座部分 504a:頂部外殼 504b:頂部外殼 504c:頂部外殼 504d:頂部外殼 506a:底部外殼 506b:底部外殼 506c:底部外殼 506d:底部外殼 508a:聯結構件 508b:聯結構件 508c:聯結構件 508d:聯結構件 510a:頂部構件 510b:頂部構件 510c:頂部構件 510d:頂部構件 512a:側壁 512b:側壁 512c:側壁 512d:側壁 514a:(底部外殼之)邊緣 514d:(底部外殼之)邊緣 516:凹口 518:(頂部外殼之)邊緣 600a:顯示器部分 600b:顯示器部分 600c:顯示器部分 600d:顯示器部分 600e:顯示器部分 600f:顯示器部分 600g:顯示器部分 600h:顯示器部分 600j:顯示器部分 602a:顯示器殼體 602b:顯示器殼體 602c:顯示器殼體 602d:顯示器殼體 602e:顯示器殼體 602f:顯示器殼體 602g:顯示器殼體 602h:顯示器殼體 602j:顯示器殼體 604a:蓋件 604b:蓋件 604c:蓋件 604d:蓋件 606a:聯結構件 606b:聯結構件 606c:聯結構件 606d:聯結構件 606e:聯結構件 606f:聯結構件 606g:聯結構件 607a:顯示器堆疊;顯示器 607b:顯示器 607c:顯示器 607d:顯示器 608b:邊緣飾邊 608e:邊緣飾邊 609:面對使用者之表面 612:(蓋件之)邊緣 614c:(顯示器殼體之)邊緣 614f:(顯示器殼體之)邊緣 616d:擱架 616g:擱架 618d:(顯示器殼體之)邊緣 618g:(顯示器殼體之)邊緣 620:表面 622:(顯示器堆疊之)邊緣 624e:顯示器堆疊 624f:顯示器堆疊 624g:顯示器堆疊 626e:後偏光器 626f:後偏光器 626g:後偏光器 628e:底部玻璃 628f:底部玻璃 628g:底部玻璃 630e:頂部玻璃 630f:頂部玻璃 630g:頂部玻璃 632e:前偏光器 632f:前偏光器 632g:前偏光器 634:顯示器 635:灌封材料 636:黏著劑 638:顯示器 700a:運算裝置 700b:運算裝置 701a:顯示器部分 701b:顯示器部分 702a:顯示器殼體 702b:顯示器殼體 703a:基座部分 703b:基座部分 704a:底部外殼 704b:底部外殼 706a:蓋件 708a:頂部外殼 708b:頂部外殼 710a:聯結構件 710b:聯結構件 712a:聯結構件 712b:聯結構件 714:邊緣飾邊 716:邊緣飾邊 718:顯示器堆疊 720:顯示器堆疊 800a:頂部外殼 800b:頂部外殼 802a:強化框架 802b:強化框架 804a:第一框架區域 804b:第一框架區域 806a:第二框架區域 806b:第二框架區域 808:鍵盤區域 810a:手靠墊區域 810b:手靠墊區域 812:開口 900:頂部外殼 902:強化肋結構 904:鍵盤區域 906:第一肋部分 908:第二肋部分 1000:頂部外殼 1001:鍵盤區域 1002:強化構件 1003:手靠墊區域 1004:強化構件 1006:強化構件 1008:強化構件 1100:基座部分 1102a:頂部外殼 1102c:頂部外殼 1102d:頂部外殼 1102e:頂部外殼 1103:鍵盤區域 1104:底部外殼 1106a:光源 1106c:光源 1106d:光源 1106e:光源 1108:凹部 1110:運算裝置 1112:顯示器 1114:運算裝置 1116:鍵盤區域 1118:運算裝置 1120:虛擬按鍵區域 1122:鍵盤 1130:運算裝置 1131:基座部分 1133:顯示器部分 1135:鍵盤 1137:底部外殼 1138:第一區域 1139:頂部外殼 1140:第二區域 1142:軌跡板區域 1144:虛擬輸入區域 1152:遮罩層 1154:圖案 1156:圖案 1158:光導 1162:光源 1200:運算裝置 1201:基座部分 1202:頂部外殼 1203:顯示器部分 1204:底部外殼 1205:機械鍵盤 1206:代表性按鍵 1207:習知軌跡板 1208:虛擬按鍵區域 1210:觸控感測器及/或力感測器 1300:運算裝置 1301:基座部分 1302:頂部外殼 1303:顯示器部分 1304:底部外殼 1305:機械鍵盤 1307:凹陷區域 1308:虛擬按鍵區域 1310:觸控感測器;力感測器 1311:觸控感測器;力感測器 1312:凹陷區域;凹部 1313:基座部分 1314:鍵盤總成 1315:開口 1316:頂部外殼 1318:鍵帽 1319:按鍵機構 1320:基座板 1321:力感測器 1322:選用之按鍵網材 1323:蓋件 1329:基座部分 1330:鍵盤區域 1332:外區域 1333:鍵盤總成 1334:基座部分 1335:鍵盤總成 1336:蓋件 1337:鍵帽 1338:隔膜 1339:開口 1340:按鍵機構 1341:按鍵機構 1342:開口 1343:支撐件 1344:基座板 1345:肋 1346:底部外殼 1347:觸控感測器;力感測器 1350:鍵帽 1351:支撐機構 1352:區域 1353:額外支撐件 1354:隔膜 1355:隔膜 1356:蓋件 1357:凸紋區段 1358:鍵帽 1359:頂部部分 1360:凹部 1361:底部部分 1365:基座部分 1366:按鍵機構 1367:電路基材 1368:基座板 1369:凹部 1370:突起部 1371:鍵盤總成 1372:觸控感測器;力感測器 1373:基座板 1374:凹部 1375:基座板 1376:額外壁分段 1377:突起部 1378:基座 1379:基座板 1380:額外壁分段 1381:經定形狀基座 1382:突起部 1383:地道 1384:底部外殼 1400:運算裝置 1401:基座部分 1402:頂部外殼 1403:顯示器部分 1404:底部外殼 1405:機械鍵盤 1407:凹陷區域 1408:虛擬按鍵區域 1410:觸控感測器;力感測器 1412:凹陷區域 1414:間隙 1416:網材部分 1500:運算裝置 1501:基座部分 1502:頂部外殼 1503:顯示器部分 1504:底部外殼 1505:機械鍵盤 1507:凹陷區域 1508:虛擬按鍵區域 1510:觸控感測器;力感測器 1512:凹陷區域 1514:間隙 1600:運算裝置 1601:基座部分 1602:頂部外殼 1603:顯示器部分 1604:底部外殼 1605:虛擬鍵盤 1608:虛擬按鍵區域 1610:軌跡板區域 1613:鍵盤 1612:虛擬鍵盤 1614:鍵盤配件 1616:基座部分 1617:QWERTY鍵盤 1618:按鍵 1620:替代鍵盤 1622:軌跡板區域 1624:組件 1701a:基座部分 1701b:基座部分 1702a:頂部外殼 1702b:頂部外殼 1704a:底部外殼 1704b:底部外殼 1706a:觸控感測器 1706b:觸控感測器 1708:顯示器 1710:第一顯示器組件 1712:第二顯示器組件 1714:第三顯示器組件 1716:顯示器 1802:頂部外殼 1804:觸控感測器 1806:導電跡線 1808b:頂部外殼 1808e:頂部外殼 1810b:凹陷區域 1810e:凹陷區域 1812:觸控感測器 1814:凹陷區域 1816:導電跡線 1817:手靠墊或軌跡板區域 1818:觸控感測系統 1820:第一觸控感測器 1822:第二觸控感測器 1824:第三觸控感測器 1826:第四觸控感測器 1828:頂部外殼 1830:導電跡線 1832:基材 1833:摺疊線 1834:箭頭 1900:頂部外殼 1902:強化件 1904:第二區域 1906:第三區域 1908:第四區域 1910:第一區域 1912:組件 1914:側片 1916:另一組件 2000:頂部外殼 2001:鍵盤區域 2003:軌跡板區域 2004:第一強化板 2006:強化件 2008:第二強化板 2100:全域偏斜感測組態 2102:輸入表面 2104:頂部外殼 2106:全域偏斜 2110:物體 2150:局域偏斜感測組態 2152:輸入表面 2154:頂部外殼 2156:偏斜 2160:物體 2200a:第一力感測器 2200b:第二力感測器 2200c:第三力感測器 2200d:第四力感測器 2200e:第五力感測器 2200f:第六力感測器 2200g:第七力感測器 2200h:第八力感測器 2200j:第九力感測器 2200k:第十力感測器 2200m:第十一力感測器 2202a:輸入表面 2202b:輸入表面 2202c:輸入表面 2202d:輸入表面 2202e:輸入表面 2202f:輸入表面 2202g:輸入表面 2202h:輸入表面 2202j:輸入表面 2202k:輸入表面 2202m:輸入表面 2204a:頂部外殼 2204b:頂部外殼 2204c:頂部外殼 2204d:頂部外殼 2204e:頂部外殼 2204f:頂部外殼 2204g:頂部外殼 2204h:頂部外殼 2204j:頂部外殼 2204k:頂部外殼 2206a:可壓縮層 2206b:可壓縮層 2206c:可壓縮層 2206d:可壓縮層 2206e:可壓縮層 2206f:可壓縮層 2206g:可壓縮層 2206h:可壓縮層 2206j:可壓縮層 2210a:物體 2210b:物體 2210c:物體 2210d:物體 2210e:物體 2210f:物體 2210g:物體 2210h:物體 2210j:物體 2210k:物體 2210m:物體 2215a:電容 2215b:電容 2215c:電容 2215d:電容 2215f:電容 2215h:電容 2215j:電容 2216h:電容 2220a:電極 2220b:電極 2220c:電極 2220d:電極 2220e:電極 2220f:電極 2220h:電極 2220j:電極 2222c:電極對 2222d:電極對 2222e:電極對 2222f:電極對 2222h:電極對 2222j:電極對 2224h:電極對 2224j:電極對 2230g:力感測結構 2230h:力感測結構 2230j:力感測結構 2230m:力感測結構 2232m:第一電容性元件 2234m:第二電容性元件 2236m:可壓縮元件 2238k:光學感測器 2300:基座部分 2310:頂部外殼 2320:底部外殼 2330:力感測器 2410:物體 2432:電極 2434:電極 2436:可壓縮層或可壓縮元件 2500:基座部分 2510:頂部外殼 2512:凹部或井 2520:底部外殼 2530:力感測器 2532:第一感測層 2534:第二感測層 2536:可壓縮層 2600:裝置 2610:觸感裝置 2620:頂部外殼 2622:基座部分 2702a:接觸表面 2702c:接觸表面 2706:向外位移 2708:向內位移 2710a:使用者 2710c:使用者 2720a:側對側或側向移動 2720b:側對側或側向移動 2720c:側對側或側向移動 2720d:側對側或側向移動 2802:接觸表面 2806:暫時凸起區域 2808:暫時壓低或凹陷區域 2810:使用者 2900a:觸感裝置 2900b:觸感裝置 2900c:觸感裝置 2900d:觸感裝置 2900e:觸感裝置 2900f:觸感裝置 2900g:觸感裝置 2900h:觸感裝置 2900j:觸感裝置 2902a:接觸表面 2902b:接觸表面 2902c:接觸表面 2902d:接觸表面 2902e:接觸表面 2902f:接觸表面 2902g:接觸表面 2902h:接觸表面 2908c:暫時凸起或突出區域 2908d:暫時壓低或凹陷區域 2909c:力散佈層 2909d:力散佈層 2910a:電磁元件 2910b:電磁元件 2910c:致動器條 2910d:致動器條 2912a:吸引體板 2912b:吸引體板 2914e:殼體 2916e:塊體 2918e:彈簧構件 2920f:殼體 2922f:彈簧構件 2924f:塊體 2926f:電磁致動器 2930g:樑 2930h:樑 2932g:力散佈層 2932h:力散佈層 2934g:致動器條 2934h:致動器條 2940:接觸表面 2942:樑 2944:開口或狹縫 2946:選用之蓋件 2948:力散佈層 2950:致動器條 3000a:裝置 3000b:裝置 3000c:基座部分 3004a:頂部外殼 3004b:頂部外殼 3004c:頂部外殼 3020a:軌跡板區域 3020b:軌跡板區域 3022:電磁致動器 3024:電磁致動器 3026:電磁致動器 3026b:電磁致動器 3028:電磁致動器 3029:底部外殼 3030a:鍵盤區域 3030b:鍵盤區域 3032:壓電致動器 3034:凸紋或撓性區域 3036:第一黏著劑 3038:第二黏著劑 3100:運算裝置 3101:頂部外殼 3102:軌跡板區域 3104:鍵盤 3106:一使用者的手 3108:一使用者的手 3200:運算裝置 3202:頂部外殼 3204:底部外殼 3206:鍵盤 3208:光發射器 3210:偵測器 3211:凹陷區域 3212:按鍵 3214:光 3216:光發射器 3218:光 3220:偵測器 3222:近接感測器 3300:機械輸入按鍵 3302:介面構件 3304:基座 3306:機構 3308:箭頭(致動力) 3310:按鍵接通感測器 3400:運算裝置 3402:鍵帽 3404:支撐機構 3406:頂部外殼 3408:使用者的手指 3410:感測器 3500:運算裝置 3502:鍵帽 3504:支撐機構 3506:頂部外殼 3510:感測器 3512:電極 3600:運算裝置 3602:鍵帽 3604:支撐機構 3606:頂部外殼 3610:電路板或其他基材 3612:表面 3614:光學發射器 3616:光學偵測器 3618:光路徑 3620:光路徑 3700:運算裝置 3702:鍵帽 3704:支撐機構 3706:頂部外殼 3710:電路板或其他基材 3712:按鍵接通感測器 3714:電力接收器 3716:電力傳輸器 3718:傳輸器 3720:接收器 3722:箭頭(信號、資料、或其他資訊) 3800:運算裝置 3802:鍵帽 3803:支撐機構 3804:光源 3806:頂部外殼 3808:感測器 3810:照明層 3812:光路徑(光之第二部分) 3814:光路徑(光之第一部分) 3816:光路徑(光之第一部分) 3900:鍵帽 3902:透明或半透明本體部分 3904:遮罩 3906:頂部開口 3908:底部開口 3910:光路徑 3912:光路徑 3914:底部部分 3916:鍵帽 3918:本體部分 3920:遮罩 3922:底部開口 3924:側開口 3926:頂部開口 3928:光路徑 3930:光路徑 4000:運算裝置 4002:鍵帽 4004:支撐機構 4006:頂部外殼 4008:透鏡特徵 4010:透鏡特徵 4016:額外鍵帽 4100:運算裝置 4102:鍵帽 4104:支撐機構 4106:頂部外殼 4108:光源 4110:電力接收器 4112:電力傳輸器 4120:運算裝置 4122:鍵帽 4123:本體部分 4124:支撐機構 4125:頂部外殼 4126:不透明或光屏蔽遮罩 4128:一頂部開口 4130:電力接收器 4132:光源 4134:電力傳輸器 4136:光路徑 4138:光路徑 4140:側開口 4142:可撓性導體 4144:開口 4146:電路板 4148:鍵帽 4150:光源 4200:運算裝置 4202:鍵帽 4204:支撐機構 4205:本體部分 4206:頂部外殼 4208:遮罩 4210:電路板 4212:光源 4214:光導特徵 4215:頂部開口 4216:凹部 4217:側開口 4218:光路徑 4220:光路徑 4222:鍵帽 4224:頂部外殼 4226:光導支撐件 4228:彈簧構件 4229:運算裝置 4230:光路徑 4232:光路徑 4234:凹部 4300:按鍵 4302:頂部外殼 4304:鍵帽 4306:第一固持特徵 4307:彈簧構件 4308:絞合機構 4310:第二固持特徵 4312:第三固持特徵或銷 4314:基座結構 4316:第四固持特徵 4318:第一對齊特徵 4320:第二對齊特徵 4400:按鍵 4402:頂部外殼 4404:鍵帽 4406:第四固持特徵 4500:按鍵 4502:頂部外殼 4504:鍵帽 4506:剪式機構 4508:基座 4510:彈簧構件 4520:按鍵 4524:鍵帽 4526:絞合機構 4528:基座;基座結構 4529:彈簧構件 4530:第一翼 4532:插槽 4534:第二翼 4536:突起部 4538:夾具 4540:銷 4600:按鍵 4602:頂部外殼 4604:鍵帽 4608:按鍵網材 4610:彈簧構件 4612:凸緣 4614:上檔塊 4700a:鍵帽 4700b:鍵帽 4702a:本體部分 4702b:本體部分 4704:固持特徵 4706:固持特徵 4708:附接部分 4800a:運算裝置 4800b:運算裝置 4800c:運算裝置 4800d:運算裝置 4800e:運算裝置 4800f:運算裝置 4801a:顯示器部分 4801b:顯示器部分 4801c:顯示器部分 4801d:顯示器部分 4801e:顯示器部分 4801f:顯示器部分 4802a:鍵盤 4802b:鍵盤 4802c:鍵盤 4802d:鍵盤 4802e:鍵盤 4803a:基座部分 4803b:基座部分 4803c:基座部分 4803d:基座部分 4803e:基座部分 4803f:基座部分 4804a:軌跡板區域 4804b:軌跡板區域 4804c:軌跡板區域 4804d:軌跡板區域 4804e:軌跡板區域 4805a:顯示器 4805b:顯示器 4805c:顯示器 4805d:顯示器 4805e:顯示器 4805f:顯示器 4806a:手指 4806b:手指 4806c:第一手指 4807c:第二手指 4807d:手指 4808:路徑 4809:虛擬按鍵區域 4810:初始位置 4811:路徑 4812:游標 4814:路徑 4816:初始位置 4817:路徑 4818:游標 4820:路徑 4822:初始大小 4823:路徑 4824:使用者介面元件 4826:輸入路徑 4828:初始位置 4829:路徑 4830:使用者介面元件 4831f:初始定向 4832f:最終定向 4834f:按鈕陣列 4836f:可旋轉撥號盤 4840e:拼錯字 4842e:所建議拼字 4844e:按鍵 4846e:路徑 4900a:運算裝置 4900b:運算裝置 4901a:顯示器部分 4901b:顯示器部分 4902a:鍵盤 4902b:鍵盤 4903a:基座部分 4903b:基座部分 4904a:軌跡板區域 4904b:軌跡板區域 4905a:顯示器 4905b:顯示器 4910a:指紋感測器 4912a:生物識別感測器 4914a:無線充電器 4916a:外部裝置 4919b:連接區域 4920b:對齊組件 4922b:無線通訊模組 4924b:周邊輸入單元 5000:電子裝置 5002:處理單元 5004:記憶體 5006:觸控感測器 5008:力感測器 5009:感測系統 5010:通訊通道 5012:觸感回饋裝置 5014:電池 5020:顯示器
經由以下結合附圖的實施方式可更易於理解本揭露,其中相似元件符號指稱相似結構組件,而其中: [圖1A]描繪一運算裝置之一簡化實例。 [圖1B]描繪圖1A之運算裝置的簡化功能方塊圖。 [圖2A]描繪圖1A之運算裝置的分解圖。 [圖2B至圖2F]描繪沿圖1A之截面A-A觀看之圖1A之運算裝置之一部分的部分截面圖。 [圖3A]描繪圖1A之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的分解圖。 [圖3B]描繪沿圖1A之截面B-B觀看之圖1A之運算裝置之基座部分的部分截面圖。 [圖4A至圖5D]描繪沿圖1A之截面B-B觀看之圖1A之運算裝置之基座部分的部分截面圖。 [圖6A至圖6H及6J]描繪沿圖1A截面C-C觀看之圖1A之運算裝置之一顯示器部分的部分截面圖。 [圖7A至圖7B]描繪沿圖1A之截面B-B及C-C觀看之圖1A之運算裝置的部分截面圖。 [圖8A至圖8B]描繪一運算裝置之實例頂部外殼的分解圖。 [圖9A]描繪一運算裝置之另一實例頂部外殼的分解圖。 [圖9B]描繪沿圖9A之截面D-D觀看之圖9A之頂部外殼的部分截面圖。 [圖10]描繪一運算裝置之另一實例頂部外殼。 [圖11A]描繪一運算裝置之一受照明基座部分的分解圖。 [圖11B]描繪沿圖11A之截面E-E觀看之圖11A之基座部分的部分截面圖。 [圖11C至圖11E]描繪根據圖11A至圖11B之實例受照明基座部分。 [圖11F至圖11G]描繪一實例受照明運算裝置。 [圖11H]描繪根據圖11F至圖11G之一實例受照明基座部分。 [圖12A]描繪具有一平直頂部外殼之一實例運算裝置。 [圖12B]描繪圖12A之實例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的分解圖。 [圖13A]描繪具有一經定輪廓頂部外殼之一實例運算裝置。 [圖13B]描繪圖13A之運算裝置之一實例基座部分的分解圖。 [圖13C]描繪圖13A之運算裝置之另一實例基座部分的分解圖。 [圖13D]描繪圖13A之運算裝置之另一實例基座部分的分解圖。 [圖13E]描繪圖13A之運算裝置之另一實例基座部分的分解圖。 [圖13F至圖13H及圖13J至圖13K]描繪圖13E之基座部分中之組件之實例配置的部分截面圖。 [圖13L]描繪圖13A之運算裝置之另一實例基座部分的分解圖。 [圖13M至圖13O]描繪圖13L之基座部分之實例基座板之部分。 [圖14A]描繪具有一經定輪廓頂部外殼之另一實例運算裝置。 [圖14B]描繪圖14A之實例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的分解圖。 [圖15A]描繪具有一經定輪廓頂部外殼之另一實例運算裝置。 [圖15B]描繪圖15A之實例運算裝置之一基座部分的分解圖。 [圖16A至圖16C]描繪具有一虛擬鍵盤之一實例運算裝置。 [圖16D至圖16G]描繪結合一鍵盤配件的圖16A至圖16C之實例運算裝置。 [圖17A至圖17B]描繪圖16A至圖16C之運算裝置之實例基座部分的分解圖。 [圖18A至圖18B]描繪具有一觸敏輸入表面之一運算裝置之實例基座部分的部分分解圖。 [圖18C至圖18D]描繪圖18B之觸控感測器之部分。 [圖18E至圖18F]描繪具有一觸敏輸入表面之一運算裝置之頂部外殼之其他實例。 [圖19A]描繪一運算裝置之一實例頂部外殼。 [圖19B至圖19D]描繪沿圖19A之截面F-F觀看之圖19A之頂部外殼的部分截面圖。 [圖20A]描繪一運算裝置之另一實例頂部外殼。 [圖20B至圖20C]描繪沿圖20A之截面G-G觀看之圖20A之頂部外殼的部分截面圖。 [圖21A至圖21D]描繪具有一整合式力感測器或力感測能力之一輸入表面的示意圖。 [圖22A至圖22H及圖22J至圖22M]描繪實例力感測器。 [圖23]描繪具有繞頂部外殼之一周長定位之一實例力感測器的一實例頂部外殼。 [圖24A及圖24B]描繪圖23之頂部外殼及力感測器的截面圖。 [圖25]描繪具有一實例兩層式力感測器之一頂部外殼的分解圖。 [圖26A至圖26B]描繪具有一觸感致動器之一實例裝置。 [圖27A至圖27D]描繪實例全域觸感輸出。 [圖28A至圖28B]描繪實例局域化觸感輸出。 [圖29A至圖29H及圖29J至圖29K]描繪實例觸感裝置。 [圖30A至圖30B]描繪在一實例頂部外殼之一接觸表面上的不同觸感裝置之實例配置。 [圖30C]描繪用於頂部外殼及一底部外殼之一實例聯結技術。 [圖31A至圖31B]描繪用於文字輸入及/或觸控輸入之一實例運算裝置。 [圖32A]描繪含一手指感測系統之一實例運算裝置。 [圖32B至圖2E]描繪沿圖32A之截面I-I觀看之圖32A之實例運算裝置的部分截面圖。 [圖33A至圖33B]描繪一輸入按鍵的示意圖。 [圖34A至圖34B]描繪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一實例輸入按鍵的部分截面圖。 [圖35A至圖35B]描繪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另一實例輸入按鍵的部分截面圖。 [圖36A至圖36B]描繪圖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另一實例輸入按鍵的部分截面。 [圖37A至圖37B]描繪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另一實例輸入按鍵的部分截面圖。 [圖38]描繪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含一受照明鍵盤之一實例運算裝置的部分截面圖。 [圖39A]描繪一受照明鍵盤之一實例鍵帽的截面圖。 [圖39B]描繪一受照明鍵盤之另一實例鍵帽的截面圖。 [圖40A]描繪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含一受照明鍵盤之另一實例運算裝置的部分截面圖。 [圖40B]描繪圖40A之頂部外殼的俯視圖。 [圖41A]描繪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含一受照明鍵盤之另一實例運算裝置的部分截面圖。 [圖41B]描繪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含一受照明鍵盤之另一實例運算裝置的部分截面圖。 [圖41C]描繪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含一受照明鍵盤之另一實例運算裝置的部分截面圖。 [圖42A至圖42B]描繪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含一受照明鍵盤之另一實例運算裝置的部分截面圖。 [圖42C]描繪沿圖13A之截面J-J觀看之含一受照明鍵盤之另一實例運算裝置的部分截面圖。 [圖43A至圖43C]描繪一運算裝置之一實例按鍵的截面圖。 [圖44A至圖44D]描繪一運算裝置之另一實例按鍵的截面圖。 [圖45A]描繪一運算裝置之另一實例按鍵的截面圖。 [圖45B]描繪一運算裝置之另一實例按鍵的截面圖。 [圖46]描繪一運算裝置之另一實例按鍵的截面圖。 [圖47A至圖47B]描繪實例鍵帽的側視圖。 [圖48A至圖48F]描繪接收各種觸控輸入之實例運算裝置。 [圖49A至圖49B]描繪外部物體與介接之實例運算裝置。 [圖50]描繪一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100:運算裝置;裝置
102:顯示器部分
103:樞轉或絞合機構
104:基座部分
108:顯示器殼體
110:底部外殼
112:頂部外殼
114:鍵盤區域
116:觸控輸入區域

Claims (1)

  1. 一種可攜式電腦,其包含: 一顯示器部分,其包含一顯示器;及 一基座部分,其可樞轉地耦合至該顯示器部分且包含: 一底部外殼;及 一頂部外殼,其由一玻璃材料所形成、耦合至該底部外殼且包含: 一頂部構件,其具有一厚度並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頂部表面;及 一側壁,其與該頂部構件一體形成且界定該基座部分之一側表面,且該側壁具有比頂部構件的厚度還大的高度 ;及 一感測系統,其包含: 一第一感測系統,其經組態以判定施加至該基座部分之該頂部表面的一觸控輸入之一部位;及 一第二感測系統,其經組態以判定該觸控輸入之一力。
TW109102809A 2017-03-29 2018-03-29 具有整合式介面系統之裝置 TWI7257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78537P 2017-03-29 2017-03-29
US62/478,537 2017-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6213A true TW202036213A (zh) 2020-10-01
TWI725723B TWI725723B (zh) 2021-04-21

Family

ID=620631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2809A TWI725723B (zh) 2017-03-29 2018-03-29 具有整合式介面系統之裝置
TW107111062A TWI725297B (zh) 2017-03-29 2018-03-29 具有整合式介面系統之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1062A TWI725297B (zh) 2017-03-29 2018-03-29 具有整合式介面系統之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6) US10656714B2 (zh)
EP (1) EP3577542A1 (zh)
JP (3) JP7113841B2 (zh)
KR (3) KR20240027150A (zh)
CN (4) CN115657850A (zh)
AU (2) AU2018244573B2 (zh)
TW (2) TWI725723B (zh)
WO (1) WO201818351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0872B (zh) * 2021-08-24 2022-10-11 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力感應功能之觸控板及提高其力感應度的方法
TWI817150B (zh) * 2020-10-27 2023-10-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及發光觸控鍵盤
TWI817636B (zh) * 2022-08-02 2023-10-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與其狀態描述資訊的呈現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27599B2 (en) 2011-04-26 2022-05-10 Sentons Inc. Identifying a contact type
KR101750300B1 (ko) 2011-11-18 2017-06-23 센톤스 아이엔씨. 터치 입력 힘 검출
US10217045B2 (en) 2012-07-16 2019-02-26 Cornell University Computation devices and artificial neurons based on nan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CN205680039U (zh) * 2015-05-20 2016-11-09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
JP2018036514A (ja) * 2016-08-31 2018-03-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EP3510756B1 (en) * 2016-09-12 2022-06-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canner apparatus having an optical sensor
US10591993B2 (en) * 2016-09-21 2020-03-17 Apple Inc. Haptic structure for providing localized haptic output
US11678445B2 (en) 2017-01-25 2023-06-13 Apple Inc. Spatial composites
US10656714B2 (en) 2017-03-29 2020-05-19 Apple Inc. Device having integrated interface system
CN117891335A (zh) * 2017-05-19 2024-04-16 奇跃公司 用于虚拟、增强和混合现实显示系统的键盘
KR102364678B1 (ko) 2017-06-20 2022-02-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WO2019013044A1 (ja) * 2017-07-10 2019-01-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US11009411B2 (en) 2017-08-14 2021-05-18 Sentons Inc. Increasing sensitivity of a sensor using an encoded signal
US11580829B2 (en) 2017-08-14 2023-02-14 Sentons Inc. Dynamic feedback for haptics
US11109797B2 (en) * 2017-09-05 2021-09-07 Apple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 integrated bio-sensor
CN111279287B (zh) * 2017-09-29 2023-08-15 苹果公司 多部件设备外壳
US10579159B2 (en) * 2017-11-01 2020-03-03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ntegrated device actuator monitoring
US10579158B2 (en) * 2017-11-01 2020-03-03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predictive key retraction and extension actuation
US10996755B2 (en) * 2018-02-28 2021-05-04 Google Llc Piezoelectric haptic feedback module
CN111886210A (zh) * 2018-03-20 2020-11-03 Agc株式会社 基板、液晶天线和高频装置
TWI702626B (zh) * 2018-03-30 2020-08-21 英屬開曼群島商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較佳按壓手感的觸控按鍵
US10853525B2 (en) * 2018-04-16 2020-12-01 Dell Products, L.P. Hack-proof security keyboard
CN110208899B (zh) * 2018-08-01 2021-02-26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与输入设备
KR102553104B1 (ko) 2018-08-01 2023-07-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GB2595621B (en) * 2018-08-07 2022-07-06 Sonuus Ltd Electronic drums
US11175769B2 (en) 2018-08-16 2021-11-1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lass enclosure
TWD196400S (zh) * 2018-08-21 2019-03-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筆記型電腦
TWD196401S (zh) * 2018-08-22 2019-03-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筆記型電腦
US10705570B2 (en) 2018-08-30 2020-07-07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US11189909B2 (en) 2018-08-30 2021-11-30 Apple Inc. Housing and antenna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device
US11258163B2 (en) 2018-08-30 2022-02-22 Apple Inc. Housing and antenna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device
US11133572B2 (en) 2018-08-30 2021-09-28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egmented housing having molded splits
USD914010S1 (en) * 2018-09-04 2021-03-23 Compal Electronics, Inc. Notebook computer
USD934856S1 (en) * 2018-09-04 2021-11-02 Compal Electronics, Inc. Notebook computer
US11150731B2 (en) * 2018-09-28 2021-10-19 Apple Inc. Multi-modal haptic feedback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a single haptic actuator
US20200110471A1 (en) * 2018-10-03 2020-04-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assive keyboard
DE102018217865B4 (de) * 2018-10-18 2022-01-20 Audi Ag Bedieneinrichtung für eine Fahrzeugkomponente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Kraftfahrzeug
USD945432S1 (en) * 2018-10-29 2022-03-08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US10831307B2 (en) * 2018-10-29 2020-11-10 Dell Products, L.P. Multi-form facto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HS) with automatically reconfigurable palm rejection
US10712832B2 (en) * 2018-11-15 2020-07-14 Dell Products, L.P. On-screen keyboard detection for multi-form facto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s (IHSs)
TWI696202B (zh) * 2018-11-30 2020-06-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裝置
US10860276B2 (en) 2019-01-29 2020-12-08 Dell Products L.P. Porta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hinge display
JP2020151830A (ja) * 2019-03-22 2020-09-24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の入力装置及び工作機械
KR20200116561A (ko) * 2019-04-01 2020-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압력 센서를 갖는 터치 감지 유닛과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0991524B2 (en) 2019-04-10 2021-04-27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keyboard discrete row illumination
US11353995B2 (en) * 2019-04-15 2022-06-07 Elo Touch Solutions, Inc. Laser-ablated gradient region of a touchscreen
CN114399014A (zh) 2019-04-17 2022-04-26 苹果公司 无线可定位标签
CN110187757B (zh) * 2019-04-25 2020-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US11126283B2 (en) * 2019-06-05 2021-09-21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handling user input gestures on an extended trackpad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312547B (zh) * 2019-06-18 2023-08-04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按键模块、应用其的键盘及电子装置
CN111477487B (zh) * 2019-06-18 2023-07-14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
CN110380475B (zh) * 2019-07-16 2021-08-31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供电方法和供电装置
DE102019120399B4 (de) * 2019-07-29 2022-12-29 Motherson Innovations Company Limited Mensch-Maschine-Schnittstelle mit Lichterfassungskontaktaktivierung
KR102038020B1 (ko) * 2019-09-19 2019-10-30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자동차용 스마트 가니쉬
TWI779310B (zh) * 2019-09-26 2022-10-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
US11501933B2 (en) * 2019-09-27 2022-11-15 Apple Inc. Strain sensing key membrane
US11239710B2 (en) 2019-09-30 2022-02-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harging system including orientation control
US11675440B2 (en) * 2019-09-30 2023-06-1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olvent free textile coating
US11221759B2 (en) * 2019-10-01 2022-01-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ransitions and optimizations for a foldable computing device operating in a productivity mode
CN112735890A (zh) * 2019-10-28 2021-04-30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
GB2589209B (en) * 2019-11-15 2021-12-08 Clevetura Llc Keyboard
CN210691161U (zh) * 2019-11-18 2020-06-05 丁翔鹏 一种键盘
JP1729934S (ja) * 2019-12-19 2022-11-15 ノートブックコンピューター[ラップトップコンピューター]
JP1729935S (ja) * 2019-12-19 2022-11-15 ノートブックコンピューター[ラップトップコンピューター]
JP1729932S (ja) * 2019-12-19 2022-11-15 ノートブックコンピューター[ラップトップコンピューター]
JP1729936S (ja) * 2019-12-19 2022-11-15 ノートブックコンピューター[ラップトップコンピューター]
WO2021137334A1 (ko) * 2020-01-02 2021-07-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10983570B1 (en) 2020-01-28 2021-04-20 Dell Products L.P. Keyboard charging from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10989978B1 (en) 2020-01-28 2021-04-27 Dell Products L.P. Selectively transparent and opaque keyboard bottom
US10983567B1 (en) 2020-01-28 2021-04-20 Dell Products L.P. Keyboard magnetic guard rails
US10929016B1 (en) 2020-01-28 2021-02-23 Dell Products L.P. Touch calibration at keyboard location
US11586296B2 (en) 2020-01-28 2023-02-21 Dell Products L.P. Dynamic keyboard support at support and display surfaces
US10990204B1 (en) * 2020-01-28 2021-04-27 Dell Products L.P. Virtual touchpad at keyboard location
US11672096B2 (en) * 2020-04-24 2023-06-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amless textile covered enclosure
US11531404B2 (en) 2020-05-11 2022-12-20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composite electrode module and luminous touch keyboard therewith
US11334172B2 (en) 2020-05-11 2022-05-17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with light emitting function and touch function
US11740706B2 (en) 2020-05-11 2023-08-29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board touch electrode module and touch keyboard therewith
US11463090B2 (en) 2020-05-11 2022-10-04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Touch keyboard and keyboard touch electrode module
KR102404328B1 (ko) * 2020-05-26 2022-06-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센싱구조를 갖는 터치 센싱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TWI767263B (zh) * 2020-06-24 2022-06-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KR20220005740A (ko) * 2020-07-07 2022-01-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전자 기기의 동작 신호를 발생시키는 방법, 컴퓨터 프로그램 및 그 전자 기기
US11520551B2 (en) * 2020-10-09 2022-12-06 Mobile Tech,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transfers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US11618057B2 (en) 2020-10-21 2023-04-04 Google Llc Localized haptic feedback in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and piezoelectric haptic actuators
CN114429877B (zh) * 2020-10-28 2023-11-14 重庆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键盘
USD1024050S1 (en) * 2020-11-17 2024-04-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aptop computer
TWI789648B (zh) * 2020-11-20 2023-01-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USD1016800S1 (en) * 2020-12-17 2024-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otebook computer
USD1016802S1 (en) * 2020-12-17 2024-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otebook computer
CN112604273B (zh) * 2020-12-24 2021-08-24 完美世界(北京)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据驱动的游戏系统功能加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437994B2 (en) * 2020-12-28 2022-09-06 Pixart Imaging Inc. Touch sensor and keyboard using the same
US11481006B2 (en) 2021-01-07 2022-10-25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nfinity keyboard with hidden lattice
JP7100721B1 (ja) 2021-01-14 2022-07-1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情報機器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KR102393129B1 (ko) * 2021-03-29 2022-05-02 정우열 입력장치
US11334168B1 (en) * 2021-05-19 2022-05-17 Dell Products, L.P. Keyboard with isolated key haptics
US20220382374A1 (en) * 2021-05-26 2022-12-01 Da-Yuan Huang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performing a function based on user input
CN115698916A (zh) * 2021-05-31 2023-0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494974A (zh) * 2021-06-18 2022-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按键式触控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US20220413549A1 (en) * 2021-06-23 2022-12-29 Dell Products L.P. Single surface top covers fo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s
US11914431B2 (en) * 2021-07-22 2024-02-27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of creating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industrial design aesthetics for hinge area of computing devices
US11592883B2 (en) * 2021-07-30 2023-02-28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thermal management for dense structures
US11881365B2 (en) * 2021-08-05 2024-01-23 Levven Electronics Ltd. Wireless switch assembly
TWI774511B (zh) * 2021-08-11 2022-08-11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感應模組及電子裝置
US20230061109A1 (en) * 2021-08-31 2023-03-02 Dell Products L.P. Unibody Base Chassis Top Cover for a Porta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20230084154A1 (en) * 2021-09-13 2023-03-16 Finalmouse LLC Computer keyboard with a display
US11513600B1 (en) 2021-10-04 2022-11-29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glass keyboard with deflection and haptic feedback
GB2612856A (en) * 2021-11-11 2023-05-17 Cirrus Logic Int Semiconductor Ltd User input device
CN216719076U (zh) * 2022-04-20 2022-06-1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压力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2518308B1 (ko) * 2022-04-25 2023-04-05 정우열 입력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1656685B1 (en) 2022-04-27 2023-05-23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keyboard with haptic enhanced membrane trigger
US11726597B1 (en) 2022-05-27 2023-08-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ifferential capacitive force sensing
WO2024040352A1 (en) * 2022-08-26 2024-02-29 Haply Robotics inc. A portable and foldable haptic all-in-one console
TWI817723B (zh) * 2022-09-16 2023-10-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
US11899849B1 (en) 2022-11-02 2024-02-13 Finalmouse LLC Computer keyboard with a display
TWM641550U (zh) * 2023-02-16 2023-05-2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結構與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070792A (en) 1976-07-26 1980-01-29 Earl A. Cooper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frequency shielding means theref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DE2855570C2 (de) 1978-12-22 1985-06-20 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 GmbH, 8012 Ottobrunn Stabförmiges Bauelement
JPS58151619A (ja) 1982-03-03 1983-09-08 Casio Comput Co Ltd 小型電子機器
JPS60213604A (ja) 1984-04-06 1985-10-25 Kawamoto Kogyo Kk 耐摩耗用ラギング材の形状
JPS6139144A (ja) 1984-07-31 1986-02-25 Casio Comput Co Ltd 小型電子機器
JPS63249697A (ja) 1987-04-07 1988-10-17 東芝電池株式会社 薄形電子機器
US4989622A (en) 1988-02-01 1991-02-05 Yoshida Industry Co., Ltd. Vanity case
US5055347A (en) 1988-12-09 1991-10-0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adapted to be bonded to vulcanizable or curable substrate
JPH0522023A (ja) 1991-07-17 1993-01-29 Murata Mfg Co Ltd マイクロストリツプアンテナ
JP3151949B2 (ja) 1992-07-27 2001-04-03 株式会社セガ 射撃ゲーム装置
US5512374A (en) 1994-05-09 1996-04-3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FPE coatings for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US6473069B1 (en) 1995-11-13 2002-10-29 Cirqu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actile feedback from input device
JPH10102265A (ja) 1996-09-26 1998-04-21 Hitachi Ltd 耐摩耗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59808781D1 (de) 1997-03-22 2003-07-31 Intermas Elcom Gmbh Anordnung zur hochfrequenzdichten Abschirmung
JP3366233B2 (ja) 1997-09-30 2003-01-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樹脂製カバーの固定構造
JP3523043B2 (ja) 1998-01-20 2004-04-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腕時計型通信機およびそのアンテナ
US6061104A (en) 1998-07-22 2000-05-09 Silicon Graphics, Inc. Flat panel display and stand with vertical adjustment and tilt adjustment
US6392873B1 (en) 1999-06-16 2002-05-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ata-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a stand supporting a liquid-crystal display unit
US10013075B2 (en) * 1999-09-15 2018-07-03 Michael Shipman Illuminated keyboard
US6424338B1 (en) 1999-09-30 2002-07-23 Gateway, Inc. Speed zone touchpad
US6288330B1 (en) 1999-10-08 2001-09-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Cover device adapted to provid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to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that is received in a housing of an electrical appliance
US6589891B1 (en) 1999-11-26 2003-07-08 Rastar Corporation Abrasion resistant conformal beaded-matrix for use in safety garments
US6359768B1 (en) 2000-01-10 2002-03-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lanar shield with high density, interleaved contacts for grounding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JP2001216077A (ja) 2000-02-04 2001-08-10 Taketo Inoue キーボード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AU2001253547A1 (en) 2000-05-23 2001-12-03 Atmel Corporation Integrated ic chip package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die
US6442826B1 (en) 2000-05-23 2002-09-03 Hunting Oilfield Services,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lush/semi-flush threaded connection
US6483024B1 (en) 2000-06-30 2002-11-19 Silicon Graphics, Inc. Panel gasket
US7911324B2 (en) 2001-02-16 2011-03-22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about RFID-equipped objects
JP3456473B2 (ja) 2000-11-16 2003-10-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筐体
GB2372152B (en) 2001-01-17 2003-03-05 Sun Microsystems Inc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s
US6671160B2 (en) 2001-03-16 2003-12-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SD prevention device enabled latch
TW501759U (en) 2001-03-19 2002-09-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Mainbody and base module structure of compute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P1477015A1 (de) 2002-02-20 2004-11-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obiltelefon mit rundumdisplay
US6940731B2 (en) 2002-12-19 2005-09-06 Gateway Inc. Integrated drive panel for a computer case
CN100546443C (zh) 2002-12-27 2009-09-30 东丽株式会社 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TWI304321B (en) 2002-12-27 2008-12-11 Toray Industries Layered products, electromagnetic wave shielding molded articles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4177142B2 (ja) 2003-03-10 2008-11-0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駆動装置
TWI241513B (en) 2003-03-26 2005-10-11 Benq Corp Detachable keyboard structure
US7224945B2 (en) 2003-06-10 2007-05-29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station having overlapping translucent material layers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7472458B2 (en) 2003-06-13 2009-01-06 Innovative Office Products, Inc. Tilter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bias assembly
US20070229702A1 (en) 2004-10-20 2007-10-04 Kyocera Corporaton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and Information Terminal with the Same
JP2006243812A (ja) 2005-02-28 2006-09-14 Kyocera Mita Corp タッチパネル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入力装置
KR100689531B1 (ko) 2005-03-11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더형 휴대 장치
JP2007072375A (ja) 2005-09-09 2007-03-22 Keio Gijuku 書籍情報管理装置
TWI367660B (en) 2006-01-20 2012-07-01 Fih Hong Kong Ltd Ariproof structur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070084650A (ko) 2006-02-21 2007-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스탠드 및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20070287512A1 (en) 2006-06-09 2007-12-13 Pekka Kilpi Layered mobile device
KR100885894B1 (ko) 2006-09-29 2009-02-26 폴리트론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Led 발광 장치의 플래인 구조체
US20080084384A1 (en) * 2006-10-05 2008-04-10 Immersion Corporation Multiple Mode Haptic Feedback System
US20080174037A1 (en) 2007-01-18 2008-07-24 Micro-Star Int'l Co., Ltd Patterning method
KR100862294B1 (ko) 2007-01-19 2008-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에 장착되는 사운드 가이드
US8471689B2 (en) 2007-05-11 2013-06-25 Philippe Stanislas Zaborowski Touch-sensitive motion device
CN101321195B (zh) 2007-06-08 2011-11-1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090002328A1 (en) 2007-06-26 2009-01-01 Immersion Corporation, A Delawar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touch tactile touch panel actuator mechanisms
US20090003141A1 (en) 2007-06-27 2009-01-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imepiece
US7829812B2 (en) 2007-07-03 2010-11-09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Input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n input device
WO2009023169A1 (en) 2007-08-10 2009-02-19 Nano Terra Inc. Structured smudge-resistant coating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201097291Y (zh) 2007-08-28 2008-08-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存取器收容空间的遮蔽装置
US7491900B1 (en) 2007-09-28 2009-02-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MC gasket filler and method
US20110047459A1 (en) 2007-10-08 2011-02-24 Willem Morkel Van Der Westhuizen User interface
EP2073092B1 (en) 2007-11-30 2010-05-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area,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user interface thereof
US8101859B2 (en) 2008-01-03 2012-01-24 Apple Inc. Metal retaining feature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asing
JP5211815B2 (ja) 2008-04-10 2013-06-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回転台、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646637B2 (en) 2008-04-18 2014-02-11 Apple Inc. Perforated substrates for forming housings
KR101437994B1 (ko) 2008-06-25 2014-09-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US9218116B2 (en) 2008-07-25 2015-12-22 Hrvoje Benko Touch interaction with a curved display
JP5643090B2 (ja) 2008-07-31 2014-12-17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成形品の加飾表面構造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自動車内装部品
CN101666896B (zh) 2008-09-05 2014-04-3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具有视窗镜片的壳体组件
US8687359B2 (en) 2008-10-13 2014-04-01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er unified top case
KR20100046594A (ko) 2008-10-27 2010-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TWI347814B (en) 2008-10-27 2011-08-21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Housing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al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JP5169777B2 (ja) 2008-12-03 2013-03-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US8509863B2 (en) 2008-12-15 2013-08-13 Nvidia Corporation Expandable housing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TWI362581B (en) 2008-12-19 2012-04-21 Wistron Corp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impact-protection function
US8195244B2 (en) 2009-02-25 2012-06-05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Multi-directional display communic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00265182A1 (en) 2009-04-20 2010-10-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text-based state change for an adaptive input device
US8269632B2 (en) 2009-06-03 2012-09-18 Sensomatic Electronic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breach of an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tag
US20100315399A1 (en) 2009-06-10 2010-12-16 Jacobson Joseph M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120088072A1 (en) 2009-06-12 2012-04-12 Pawloski Adam R Microfabricated Particles in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8934229B2 (en) 2009-07-03 2015-01-13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s device having rotatable panels configured for display and adaptive interface
CN101950201B (zh) 2009-07-10 2013-12-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使用该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
US8654524B2 (en) * 2009-08-17 2014-02-18 Apple Inc. Housing as an I/O device
US8558977B2 (en) * 2009-09-11 2013-10-15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structures with alignment features
MX2012004365A (es) 2009-10-16 2012-07-17 Apple Inc Sistema de computo portatil.
US8553907B2 (en) * 2009-10-16 2013-10-08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er electrical grounding and audio system architectures
KR101641229B1 (ko) 2009-10-23 2016-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확장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 전자기기
US20110095994A1 (en) 2009-10-26 2011-04-28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Static Surface Features On A Touch-Screen For Tactile Feedback
KR101141198B1 (ko) 2009-11-05 2012-05-04 주식회사 팬택 진동 피드백 제공 단말 및 그 방법
KR101182266B1 (ko) 2009-11-17 2012-09-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수납 부재,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US8511498B2 (en) 2010-01-25 2013-08-20 Apple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KR101631892B1 (ko) 2010-01-28 2016-06-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기기
US8576561B2 (en) 2010-02-02 2013-11-05 Apple Inc. Handheld device enclosure
US20110205169A1 (en) 2010-02-24 2011-08-25 Primax Electronics Ltd. Multi-touch input apparatus and its interface method using hybrid resolution based touch data
JP4846857B2 (ja) 2010-03-03 2011-12-28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入力制御方法
EP2561428B1 (en) 2010-04-21 2017-11-29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of interacting with a scrollable area on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11239139A (ja) 2010-05-10 2011-11-24 Nec Corp 携帯電子装置およびその筐体構造
US20110296333A1 (en) 2010-05-25 2011-12-01 Bateman Steven S User interaction gestures with virtual keyboard
JP4940330B2 (ja) 2010-05-26 2012-05-30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9070969B2 (en) 2010-07-06 2015-06-30 Apple Inc. Tunable antenna systems
JP5574420B2 (ja) 2010-07-21 2014-08-20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
US8824140B2 (en) 2010-09-17 2014-09-02 Apple Inc. Glass enclosure
US8483617B2 (en) 2010-09-30 2013-07-09 Broadcom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with high-speed data communication
USD660193S1 (en) 2010-10-14 2012-05-22 Swarovski Aktiengesellschaft Faceted bead with through hole
EP3540558B1 (en) * 2010-10-18 2020-09-23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er with touch pad
US8618415B2 (en) 2010-10-22 2013-12-31 Blackberry Limite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arts thereof
US8872706B2 (en) 2010-11-05 2014-10-28 Apple Inc. Antenna system with receiver diversity and tunable matching circuit
US8772650B2 (en) 2011-01-10 2014-07-08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upling sections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DE102011011769A1 (de) 2011-02-18 2012-08-23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Medizintechnisches Gerät mit Touchscreen und Verfahren
US9250738B2 (en) 2011-02-22 2016-02-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igning the position of a touchpad device
US20140368455A1 (en) * 2011-03-15 2014-12-18 Logitech Europe Sa Control method for a function of a touchpad
US9725359B2 (en) 2011-03-16 2017-08-08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electively strengthened glass
WO2012129247A2 (en) 2011-03-21 2012-09-27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displays
JP2012222553A (ja) 2011-04-07 2012-11-12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無線装置、アンテナ切替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448713B2 (en) 2011-04-22 2016-09-20 Immersion Corporation Electro-vibrotactile display
US8816972B2 (en) 2011-04-28 2014-08-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play with curved area
BR202012004686Y1 (pt) 2011-07-13 2019-05-14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móvel com redução de impacto reforçada.
KR101848871B1 (ko) 2011-08-03 2018-04-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TWM420555U (en) 2011-08-26 2012-01-11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Transparent display structure
US9007748B2 (en) 2011-08-31 2015-04-14 Apple Inc. Two-shot knuckles for coupling electrically isolated sections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KR101395358B1 (ko) 2011-09-02 2014-05-14 주식회사 팬택 방수시트가 설치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2281978U (zh) 2011-09-21 2012-06-20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输入膜片及其电子装置
US8665236B2 (en) 2011-09-26 2014-03-04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wrap around display
US8723824B2 (en) 2011-09-27 2014-05-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idewall displays
US8975540B2 (en) 2011-12-19 2015-03-10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swith support frames and mechanically-bonded plastic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such electronic devices
US8773848B2 (en) 2012-01-25 2014-07-08 Apple Inc. Fused glass device housings
KR101917683B1 (ko) 2012-02-21 2018-1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전자기기
US20140015773A1 (en) 2012-02-24 2014-01-16 Thomson Licensing Haptic sensation for touch-screen interfaces
CN103327758A (zh) 2012-03-20 2013-09-25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装置
US9740237B2 (en) 2012-03-30 2017-08-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ssembly for removable display and input devices
US8591240B2 (en) 2012-04-04 2013-11-26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jecting removable modules from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30273295A1 (en) 2012-04-16 2013-10-17 Apple Inc. Surface finish for composite structure
WO2013165441A1 (en) 2012-05-04 2013-11-07 Apple Inc. Consumer electronics port having bulk amorphous alloy core and a ductile cladding
US9192072B2 (en) 2012-05-15 2015-11-17 Lg Electronics Inc. Curved mobile terminal with curved battery
KR101386218B1 (ko) 2012-05-24 2014-04-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듀얼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9114487B2 (en) 2012-05-29 2015-08-25 Apple Inc. Components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s for their assembly
KR101975262B1 (ko) 2012-05-31 2019-09-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금속 그리드 구조를 갖는 커버 및 이의 제작방법
WO2013188307A2 (en) 2012-06-12 2013-12-19 Yknots Industries Llc Haptic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US9429997B2 (en) 2012-06-12 2016-08-3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wrapped display
US9005129B2 (en) 2012-06-22 2015-04-14 Fitbit, Inc. Wearable heart rate monitor
KR101978956B1 (ko) 2012-07-27 2019-05-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8675359B2 (en) 2012-08-01 2014-03-18 Tsan-Nien Chen Protective cover structure
EP2701033B1 (en) 2012-08-24 2018-11-28 BlackBerry Limited Temporary keyboard having some individual keys that provide varying levels of capacitive coupling to a touch-sensitive display
US8744529B2 (en) 2012-08-27 2014-06-03 Lsi Corporation Enhanced mobile device having multiple housing configurations
WO2014037945A1 (en) 2012-09-04 2014-03-13 N-Trig Ltd. Input device for a computing system
CN202735925U (zh) 2012-09-07 2013-02-13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3681061A (zh) * 2012-09-11 2014-03-26 罗技欧洲公司 用于柔性键盘的键架模块
US9390869B2 (en) 2013-03-15 2016-07-12 Logitech Europe S.A. Keyframe modules for a flexible keyboard
WO2014047479A1 (en) 2012-09-21 2014-03-27 Apple Inc. Oleophobic coating on sapphire
US9250659B2 (en) 2012-09-26 2016-02-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oor assembly
US9826649B2 (en) 2012-09-28 2017-11-21 Apple Inc. Removable door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9330544B2 (en) 2012-11-20 2016-05-03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ated physical interactions with haptic effects
CN203054674U (zh) 2012-12-19 2013-07-10 王文韬 带有屏幕式键盘的个人计算机
JP2014186075A (ja) 2013-03-22 2014-10-02 Nippon Carbide Ind Co Inc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4230383A (ja) * 2013-05-22 2014-12-08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EP3004008A1 (en) 2013-05-24 2016-04-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ead-coated sheet
US9753436B2 (en) 2013-06-11 2017-09-05 Apple Inc. Rotary input mechanism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247795B2 (en) 2013-06-28 2016-02-02 Spigen Korea Co., Ltd. Case having a shock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03416294U (zh) 2013-07-01 2014-01-29 奥速株式会社 多功能手机保护壳
GB2516439B (en) 2013-07-22 2015-10-14 Sanjay Karelia Tactile keypad overlay for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devices
CN103390793A (zh) 2013-07-29 2013-11-13 苏州维特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金属框天线的移动终端
CN103389891A (zh) 2013-08-05 2013-11-1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终端
KR102114614B1 (ko) 2013-09-03 2020-05-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열확산 부재 제조방법
US9179055B2 (en) 2013-09-04 2015-11-03 Apple Inc. Camera related features of a mobile phone or computing device
WO2015047606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Apple Inc. Keycaps having reduced thickness
KR102119660B1 (ko) 2013-10-17 2020-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KR102094754B1 (ko) 2013-12-03 2020-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9203463B2 (en) 2013-12-13 2015-12-0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obile device with antenna and capacitance sensing system with slotted metal bezel
CN104742308B (zh) 2013-12-30 2017-01-18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金属与树脂的复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US20150185946A1 (en) 2013-12-30 2015-07-02 Google Inc. Touch surface having capacitive and resistive sensors
US9448631B2 (en) * 2013-12-31 2016-09-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put device haptics and pressure sensing
CN111488112B (zh) 2014-01-23 2024-03-08 苹果公司 虚拟计算机键盘
US9804635B2 (en) 2014-02-06 2017-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s
AU2015217268B2 (en) * 2014-02-12 2018-03-01 Apple Inc. Force determination employing sheet sensor and capacitive array
TWI551454B (zh) 2014-02-26 2016-10-01 Taiwan Green Point Entpr Co The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using the shell member and a shell made of this method Matter
US9293806B2 (en) 2014-03-07 2016-03-2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frame antenna
WO2015148779A1 (en) 2014-03-27 2015-10-01 Polyera Corporation Optimal mounting of a flexible display
EP3126141A4 (en) 2014-04-02 2017-11-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brasion resistant microsphere articles
FR3021134B1 (fr) 2014-05-14 2023-01-06 Lg Electronics Inc Terminal mobile
US10228721B2 (en) * 2014-05-26 2019-03-12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ing system
US20150364820A1 (en) 2014-06-13 2015-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band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KR20160015719A (ko) 2014-07-31 2016-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695709B1 (ko) 2014-08-12 2017-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우징, 하우징 제조 방법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9355537B2 (en) 2014-08-21 2016-05-31 Dubois Limited Optical security tag
KR102226173B1 (ko) 2014-09-02 2021-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부 금속 프레임을 이용한 안테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GB2529885B (en) 2014-09-05 2017-10-04 Smart Antenna Tech Ltd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arranged in the periphery of a device casing
CN208273029U (zh) 2014-09-08 2018-12-21 苹果公司 壳体和移动电话
WO2016053901A1 (en) * 2014-09-30 2016-04-07 Apple Inc Configurable force-sensitive input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07586791U (zh) * 2014-09-30 2018-07-06 苹果公司 便携式计算系统
KR20160045382A (ko) 2014-10-17 2016-04-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장치
KR101634274B1 (ko) 2014-11-04 2016-06-30 (주)파트론 안테나 구조체
US20160147257A1 (en) 2014-11-26 2016-05-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shaped product including metal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5720366B (zh) 2014-12-05 2018-09-11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EP3254337A2 (en) 2015-02-02 2017-12-13 Galtronics Corporation Ltd Multi-input multi-output antenna
US20170048495A1 (en) 2015-02-17 2017-02-16 SkyBell Technologies, Inc. Power outlet cameras
US9781984B2 (en) 2015-03-08 2017-10-10 Apple Inc. Dynamic fit adjustment for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60270247A1 (en) 2015-03-11 2016-09-15 Apple Inc. Laminating sapphire and glass using intermolecular force adhesion
US9654164B2 (en) 2015-04-14 2017-05-16 Apple Inc. Remov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se with supplemental wireless circuitry
US9667290B2 (en) 2015-04-17 2017-05-3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illimeter wave antennas
CN106163168A (zh) 2015-04-22 2016-11-23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壳体及采用该壳体的电子装置
US9645647B2 (en) 2015-05-13 2017-05-09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ptic feedback for modular devices
TWI602086B (zh) 2015-06-30 2017-10-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與其操作方法
US10296047B2 (en) * 2015-08-04 2019-05-21 Apple Inc. Input mechanism with deformable touch-sensitive material
US9575524B1 (en) 2015-08-24 2017-02-2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ventilation systems
KR20180056649A (ko) 2015-09-18 2018-05-29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하우징
KR102543916B1 (ko) 2015-09-21 2023-06-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전자 장치
KR102443196B1 (ko) 2015-09-25 2022-09-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US9911012B2 (en) 2015-09-25 2018-03-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verlapping, discrete tamper-respondent sensors
WO2017062621A1 (en) 2015-10-06 2017-04-13 Berardinelli Raymond A Smartwatch device and method
TWI577082B (zh) 2015-10-08 2017-04-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
KR102374292B1 (ko) 2015-12-09 2022-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세서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입력을 처리하는 방법
US9489054B1 (en) 2016-01-05 2016-11-08 Zagg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lding Co., Inc. Keyboard folio with attachment strip
US9898903B2 (en) 2016-03-07 2018-02-20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ptic surface elements
US20190036371A1 (en) * 2016-04-02 2019-01-31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harging pad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9913045B2 (en) 2016-04-18 2018-03-06 Apple Inc. Piezoelectric speak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KR102456541B1 (ko) 2016-06-22 2022-10-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Sar 저감을 위한 안테나 스위칭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US10372166B2 (en) 2016-07-15 2019-08-06 Apple Inc. Coupling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s
US10038234B2 (en) 2016-07-21 2018-07-31 Chiun Ma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US10418687B2 (en) 2016-07-22 2019-09-17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illimeter wave antennas on printed circuits
KR20180025126A (ko) 2016-08-31 2018-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US10321590B2 (en) 2016-09-06 2019-06-11 Apple Inc. Interlock features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621218B1 (en) 2016-09-14 2017-04-11 Across The Pond Development Llc Phone case with ring deployment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capturing video using same
JP6869349B2 (ja) 2016-11-17 2021-05-12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通信端末
CN110178265A (zh) 2016-12-12 2019-08-27 天工方案公司 频率和极化可重构天线系统
US10198044B2 (en) 2017-01-20 2019-02-05 Dell Products L.P. Flexi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display user interface configuration and provisioning
US11678445B2 (en) 2017-01-25 2023-06-13 Apple Inc. Spatial composites
WO2018142132A1 (en) 2017-01-31 2018-08-09 Smart Antenna Technologies Ltd Beam-steering reconfigurable antenna arrays
CN108400425B (zh) 2017-02-08 2020-1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天线
US10656714B2 (en) 2017-03-29 2020-05-19 Apple Inc. Device having integrated interface system
CN107275751A (zh) 2017-06-01 2017-10-20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金属终端后壳及终端
CN107221506A (zh) 2017-07-06 2017-09-29 辛格顿(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效率石墨复合片的制作方法
US10542628B2 (en) 2017-08-02 2020-01-21 Apple Inc. Enclosur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shell and internal chassis
US11491282B2 (en) 2017-09-20 2022-11-08 Verily Life Sciences Llc Electronic assembly including an ultrasonic transducer
CN207216299U (zh) 2017-09-28 2018-04-10 陈旭辉 一种智能手表结构
CN111279287B (zh) 2017-09-29 2023-08-15 苹果公司 多部件设备外壳
JP7057097B2 (ja) 2017-10-27 2022-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距離計測装置、距離計測システム、撮像装置、移動体、距離計測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594623B (zh) 2018-04-16 2021-07-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表壳及其智能穿戴设备
CN108594622A (zh) 2018-04-16 2018-09-2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表壳及其智能穿戴设备
WO2019226191A1 (en) 2018-05-25 2019-11-28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er with dynamic display interface
US11054861B2 (en) 2018-06-11 2021-07-0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displays with expanded edges
WO2020027195A1 (ja) 2018-08-02 2020-02-06 東ソー株式会社 黒色焼結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175769B2 (en) 2018-08-16 2021-11-1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lass enclosure
US10705570B2 (en) 2018-08-30 2020-07-07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US11189909B2 (en) 2018-08-30 2021-11-30 Apple Inc. Housing and antenna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device
US11133572B2 (en) 2018-08-30 2021-09-28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egmented housing having molded splits
US11258163B2 (en) 2018-08-30 2022-02-22 Apple Inc. Housing and antenna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device
US11122376B2 (en) 2019-04-01 2021-09-14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Ear-worn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magnetically coupled feed for an antenna
US10992025B2 (en) 2019-04-12 2021-04-27 Verily Life Sciences Llc Antenna with extended range
CN114399014A (zh) 2019-04-17 2022-04-26 苹果公司 无线可定位标签
JP6902574B2 (ja) 2019-06-28 2021-07-14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クス (チャンジョウ)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2532263B (zh) 2019-08-30 2022-06-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中框组件、天线装置、电子设备
US20210353226A1 (en) 2020-05-13 2021-11-18 Apple Inc.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lass shell
CN112799294A (zh) 2021-02-05 2021-05-14 深圳市爱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体和智能手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7150B (zh) * 2020-10-27 2023-10-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及發光觸控鍵盤
TWI780872B (zh) * 2021-08-24 2022-10-11 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力感應功能之觸控板及提高其力感應度的方法
TWI817636B (zh) * 2022-08-02 2023-10-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與其狀態描述資訊的呈現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6136A (zh) 2023-02-03
EP3577542A1 (en) 2019-12-11
CN115657850A (zh) 2023-01-31
CN111263924B (zh) 2022-10-14
US20200278747A1 (en) 2020-09-03
TW201841095A (zh) 2018-11-16
US20180217669A1 (en) 2018-08-02
KR20240027150A (ko) 2024-02-29
US11099649B2 (en) 2021-08-24
US20230333658A1 (en) 2023-10-19
US20180218859A1 (en) 2018-08-02
CN115686135A (zh) 2023-02-03
CN111263924A (zh) 2020-06-09
JP7411007B2 (ja) 2024-01-10
US11366523B2 (en) 2022-06-21
KR20190130140A (ko) 2019-11-21
US20220326777A1 (en) 2022-10-13
TWI725723B (zh) 2021-04-21
JP2020510263A (ja) 2020-04-02
TWI725297B (zh) 2021-04-21
KR20210146432A (ko) 2021-12-03
AU2021236529B2 (en) 2023-11-16
US10656714B2 (en) 2020-05-19
JP2024038054A (ja) 2024-03-19
US10871828B2 (en) 2020-12-22
WO2018183519A1 (en) 2018-10-04
JP2022119822A (ja) 2022-08-17
AU2018244573B2 (en) 2021-06-24
US11720176B2 (en) 2023-08-08
US20180217668A1 (en) 2018-08-02
AU2021236529A1 (en) 2021-10-28
AU2018244573A1 (en) 2019-09-26
JP7113841B2 (ja)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5723B (zh) 具有整合式介面系統之裝置
US11619976B2 (en) Computer with keyboard
US10134549B2 (en) Optically transmissive key assemblies for display-capable keyboards, keypads, or other user input devices
US20130141370A1 (en) Touch keypad module and input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JP2010176438A (ja) タッチスイッチ付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