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5188A - 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 - Google Patents

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5188A
TW202035188A TW108127890A TW108127890A TW202035188A TW 202035188 A TW202035188 A TW 202035188A TW 108127890 A TW108127890 A TW 108127890A TW 108127890 A TW108127890 A TW 108127890A TW 202035188 A TW202035188 A TW 2020351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ubeless tire
ring
tire
item
tube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7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1169B (zh
Inventor
沈宗和
Original Assignee
沈宗和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0310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8647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0600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93116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沈宗和 filed Critical 沈宗和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1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116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5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518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4Bead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C17/04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utilising additional non-inflatable supports which become load-supporting in emergenc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C17/04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utilising additional non-inflatable supports which become load-supporting in emergency
    • B60C17/06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utilising additional non-inflatable supports which become load-supporting in emergency resili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更詳細地說,把拱形氣密圈與防爆圈以內外側雙層的方式安裝在無內胎式輪胎的結合部內側,不僅能把所述氣密圈與防爆圈簡便地裝配安裝到輪胎內側,還能讓截面厚度從中央越往左右兩側越薄地形成而得以和輪胎發揮出優異的密封力與結合力,並且能把所述輪胎輕易地裝載到有內胎式輪圈、無內胎式輪圈或直徑較小的輪圈,還能多樣化地適用于小型車和摩托車、腳踏車、滑板車等的各種小型輪胎,因此其使用效率非常優秀。

Description

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更詳細地說,該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把拱形氣密圈與防爆圈構成雙層地安裝在無內胎式輪胎的結合部內側,所述氣密圈與防爆圈的裝配簡便,不僅能輕易安裝在有內胎式輪圈、無內胎式輪圈或直徑較小的輪圈,還能提高輪胎與氣密圈的密封力與結合力及輪胎與輪圈的密封力與結合力而防止輪胎空氣泄漏、防止輪胎分離並且發揮出優異的乘車感及行駛安全性。
一般來說,把汽車、摩托車、腳踏車及其它的諸如滑板車等工具所使用的輪子區分成輪胎(tire)部分和支持所述輪胎的輪圈(wheel)部分。
所述輪胎根據內胎(tube)存在與否而區分為有內胎式輪胎與無內胎式(tubeless)輪胎,先前技術主要使用內置了內胎的形態的有內胎式輪胎組合件。
所述先前的有內胎式輪胎在輪胎直徑變小時輪胎寬度也一起減少以便維持扁平比,因此輪胎直徑越小的話接觸底面的範圍也越小而使得對路面摩擦力減少,從而使得推進力與剎車性能也降低,爆胎時還讓空氣急劇泄漏而引起較大事故。
與此相反,無內胎式輪胎雖然不會發生有內胎式輪胎所存在的問題,卻因為輪胎的內面具備多層增強結構而使得價格偏高,而且伸縮性劣化而較難適用於有內胎式輪圈和直徑較小的其它輪圈,從而實際上較少適用於小型汽車、摩托車、腳踏車及其它滑板車之類的車輪。
該先前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如圖1與圖2所示地把輪胎1內側的結合部2結合到輪圈5的安置結合部6,在所述結合部內部內置了複數個胎圈條3的狀態下收縮結合部地插入輪圈的安置結合部6而結合。
如前所述的先前無內胎式輪胎把複數個胎圈條3集中內置於輪胎的結合部2內部的一處而使得伸縮性差,因此結合部無法良好地收縮或擴展而使得插入輪圈的安置結合部6的結合作業非常不方便,為了結合輪胎的結合部2而使得輪圈的尺寸受到限制。
而且,由於所述輪胎結合部2單純地插入輪圈的安置結合部6的結合結構而使得輪胎與輪圈的密封力與結合力減少並且進而使得空氣泄漏嚴重,爆胎時輪胎輕易脫離輪圈而使得乘車感或行駛安全性差。
尤其是,前述先前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在輪胎內部形成防爆結構物8、8’以便在補強輪胎或爆胎時能行駛,如圖1所示地以把防爆結構物8一體地結合到輪胎1內部的兩側的方式形成, 或者以圖2所示的形態使用,即,以獨立於輪胎的方式把防爆結構物8’結合到輪圈外側。
在圖1中, 防爆結構物8一體地形成於輪胎1而使得胎重量增加、輪胎生產成本增加,更換輪胎時防爆結構物還無法再使用,在圖2中,把防爆結構物8和輪胎獨立地裝載到輪圈,卻無法兼顧到輪胎提供的乘車感。
更何況,所述先前防爆結構物沒有另行具備增強輪胎與輪圈的密封力與結合力的結構。
本發明旨在解決所述先前技術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把拱形氣密圈與防爆圈以內外側雙層地安裝在無內胎式輪胎的結合部內側,把所述氣密圈與防爆圈簡便地裝配在無內胎式輪胎的內側,還能輕易裝載到有內胎式輪圈、無內胎式輪圈或直徑較小的輪圈,從而能多樣化地適用於小型車及摩托車、腳踏車、滑板車等的小型輪胎。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高無內胎式輪胎、氣密圈及輪圈的密封力與結合力而阻止無內胎式輪胎內部的空氣壓泄漏到外部並且防止輪胎輕易脫離輪圈,從而提供優異的乘車感及行駛安全性。
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是無內胎式輪胎爆胎時不僅通過防爆圈與氣密圈確保優異的移動乘車感及行駛穩定性,還防止輪胎脫離輪圈。
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是更換無內胎式輪胎時輕易分離氣密圈與防爆圈並且重新裝載到新輪胎使用。
如前所述,本發明把無內胎式輪胎內側的結合部結合在輪圈外側的結合安置部時,把呈拱形截面並且截面厚度從中央越往左右越變窄的氣密圈與防爆圈以內、外側雙層的方式安裝在所述無內胎式輪胎內側的結合部內側,所述氣密圈的兩側端以板形態形成並且緊貼在無內胎式輪胎的內側面而氣密結合地構成。
根據本發明,所述氣密圈讓環形本體沿着圓周方向以至少兩個以上的分割本體分割形成,把空氣遮蔽罩覆蓋在所述本體外側而讓所述分割本體維持環形型態,該空氣遮蔽罩的兩側端設有緊貼無內胎式輪胎的內側面的緊貼部。
本發明的所述氣密圈的本體沿着圓周方向以寬度方向形成上下切開的切割線或切割槽。
本發明的所述防爆圈以在中央偏內的部位形成圓形壓力分散槽的方式構成。
如前所述的本發明把拱形氣密圈與防爆圈以內外側雙層地安裝在無內胎式輪胎的結合部內側,不僅能把所述氣密圈與防爆圈簡便地裝配安裝到輪胎內側,還能讓截面厚度以從中央越往左右兩側越薄的方式形成而得以和輪胎發揮出優異的密封力與結合力,並且能把所述輪胎輕易地裝載到有內胎式輪圈、無內胎式輪圈或直徑較小的輪圈,還能多樣化地適用于小型車和摩托車、腳踏車、滑板車等的各種小型輪胎,因此其使用效率非常優秀。
尤其是,所述氣密圈以兩個以上的本體分割形成後由空氣遮蔽罩予以覆蓋而得以維持環形型態,因此能夠實現形態變形,從而更加簡便地進行裝配作業。
而且,提高所述無內胎式輪胎、氣密圈及輪圈的密封力與結合力而阻止無內胎式輪胎內部的空氣壓泄漏到外部,並且防止輪胎輕易脫離輪圈,因此提供優異的乘車感及行駛安全性,即使所述無內胎式輪胎爆胎也能通過防爆圈與氣密圈確保優異的移動乘車感及行駛穩定性,有效地防止輪胎分離。
此外,更換所述無內胎式輪胎時能輕易地讓氣密圈與防爆圈脫離輪胎後重新裝載到新輪胎使用,因此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果。
下面參考圖式具體說明所述發明的優選實施例。
本發明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把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10內側的結合部11安置並結合在輪圈20外側的結合安置部21,而且,把呈拱形截面並且截面厚度從中央越往左右越變窄而在兩側端集中形成氣密力與密封力的氣密圈30與防爆圈40以內、外側雙層的方式安裝在所述無內胎式輪胎內側的結合部11內側。
在此,所述氣密圈的兩側端以板形態形成並且以較寬闊面積緊貼在無內胎式輪胎的內側面而以氣密結合的方式構成。
前述本發明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可以區分為圖3至圖9、圖11的第一實施例和圖12至圖14的第二實施例,這些是根據無內胎式輪胎的結合部11與輪圈的結合安置部21裝配結構、氣密圈30與防爆圈40的裝配結構區分的。
首先,參考圖3至圖9說明圖11的第一實施例,所述氣密圈30讓環形本體31沿着圓周方向以至少兩個以上的分割本體31a分割形成,空氣遮蔽罩32覆蓋在所述本體外側而讓所述分割本體維持環形型態,該空氣遮蔽罩32的兩側端設有以較寬闊面積緊貼在無內胎式輪胎的內側面的緊貼部32a。
這是為了,讓所述環形本體31分割形成而憑藉直徑縮小的形態變形得以和防爆圈、無內胎式輪胎輕易結合。
優選地,所述氣密圈的環形本體31以具彈性的輕量合成樹脂形成,而空氣遮蔽罩32則以具伸縮性的橡膠材質形成,所述防爆圈40則以具緩沖力的橡膠材質形成。
而且,所述氣密圈的分割本體31a沿着圓周方向以寬度方向形成上下完全切開或者以一定深度局部切開的切割線31c或者雖然沒有圖示卻在一側或兩側以寬度方向形成切割槽而得以憑藉所述切割線或切割槽進行直徑縮小的形態變形,從而能夠更輕易地結合到防爆圈與無內胎式輪胎。
所述空氣遮蔽罩32在罩中央沿着圓周方向以環形型態形成往上下突出的結合突出部33並且插入形成於氣密圈的環形本體31外側與防爆圈40內側中央的結合槽31b、42而得以在正確位置結合,以還能良好地維持結合狀態的方式構成。
而且,所述無內胎式輪胎10如圖11所示地在結合部11內側面形成結合突檻部12以便讓氣密圈兩側端的緊貼部32a插入並得到支持,因此不僅能在正確位置進行結合,還能防止氣密圈被推擠並且良好地維持結合狀態。
亦即,所述無內胎式輪胎10與氣密圈30之間的空間由於充填空氣而空氣壓增加的話則氣密圈30的彈性增加,但此時由於所述氣密圈30的截面厚度差異而使得空氣壓無法均勻地作用在整體氣密圈而是從氣密圈中央往兩側端的緊貼部32a傳遞,所述緊貼部被結合突檻部12支持並且良好地維持結合狀態,還能增加密封力與結合力,從而能夠確實阻止空氣流出。
在此,所述氣密圈的左右緊貼部32a還能在外側形成塗布了矽樹脂的矽樹脂塗層32b。
而且,所述氣密圈30的兩端部在內部插入胎圈條34而使得針對無氣輪胎的結合部的密封力及結合力在整體上均勻地傳遞,轉向時即使輪胎角度變化導致荷重壓力偏向一側也能防止姿態偏離。
所述防爆圈40在中央偏內的部位形成朝內側開口的圓形壓力分散槽45,而在平時或輪胎爆胎時作用於中央部位或兩側部位的外力從中央往兩側端部傳遞而增強氣密圈與無氣輪胎及輪圈的密封力與結合力。
此時,所述防爆圈40的中央及兩端部在內部插入胎圈條44。
而且,所述防爆圈40的兩端部插入形成於氣密圈外側的槽部36並緊貼地結合而憑藉着施加在防爆圈的外力進一步加壓氣密圈的兩端部。
而且,雖然沒有圖示,但所述防爆圈40當然也能像氣密圈一樣地沿着圓周把本體予以等角分割地形成並且利用罩把外側覆蓋住而憑藉前述結構進一步順暢地裝配。
下面說明圖12至圖14的第二實施例,相比於前述第一實施例,所述無內胎式輪胎的結合部11由支持輪圈外側的結合安置部21內側面21a與上側面21b的第一、第二結合部11a、11b形成,把胎圈條13、13’各自分散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結合部11a、11b而得以順暢地插入並結合在輪圈外側的結合安置部,還能在第一、第二結合部的複數個位置發揮出予以夾持的功能而進一步增強無內胎式輪胎與輪圈的密封力與結合力。
所述第一結合部的胎圈條13以能夠進行彎曲變形的可折疊式合成樹脂胎圈條形成,而第二結合部的胎圈條13’則以剛性優異的鋼質胎圈條形成,因此能憑藉所述可折疊式合成樹脂胎圈條輕易地讓無內胎式輪胎的結合部11收縮,進而輕易地裝載到有內胎式輪圈或無內胎式輪圈乃至直徑較小的輪圈,所述鋼質胎圈條在外側雙重夾持而使得輪胎與輪圈的結合力進一步增強。
此外,所述氣密圈30不同於前述第一實施例地以單一本體結構形成。
未說明的圖形符號中,13"表示胎圈條。
下面說明如前所述地構成的本發明的運作及作用。
首先,以第一實施例為中心說明本發明的裝配過程,把具彈性的氣密圈30與具緩沖力的防爆圈40以拱形構成雙層地安裝到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10的結合部11內側。
下面進一步具體說明,把空氣遮蔽罩32覆蓋在分割成複數個分割本體31a地形成的環形本體31外側以便維持環形型態地形成氣密圈,把防爆圈40結合到所述氣密圈外側並且所述防爆圈兩端部插入形成於氣密圈外側的槽部36而互相緊貼地結合。
此時,所述空氣遮蔽罩32由於中央的沿着圓周方向往上下突出形成的環形型態的結合突出部33插入氣密圈環形本體31外側的結合槽31b與防爆圈內側的結合槽42而簡單地插入一定位置並結合,結合後還能良好地維持結合狀態。
在該狀態下,把所述氣密圈30與防爆圈40以插入無內胎式輪胎10內側的結合部11內側的方式安裝。
尤其是,所述氣密圈30讓環形本體31沿着圓周方向 分割成兩個以上的方式形成並且沿着所述本體的圓周方向以寬度方向切割形成切割線31c或者形成切割槽,從而得以憑藉所述分割本體和基於切割線或切割槽的彈性力進行直徑縮小的形態變形,從而能將所述氣密圈30與防爆圈40以簡單插入無內胎式輪胎內側的結合部11的方式安裝。
此時,在所述氣密圈30的兩側端以板形態形成的左右緊貼部32a則緊貼輪胎內側面地安裝。尤其是,所述緊貼部32a插入輪胎內側面的結合突檻部12而在正確位置進行結合,還能良好地維持結合狀態地安裝。
如前所述地把拱形氣密圈30與防爆圈40以雙層方式安裝到所述無內胎式輪胎10內側後,把所述輪胎的結合部11以插入輪圈20外側的結合安置部21的方式進行裝配。
而且,如前所述地裝配的本發明的無內胎式輪胎10則在往輪胎與氣密圈30之間注入空氣後使用。
如前所述地往所述無內胎式輪胎10內部充填空氣的話,如圖10所示地空氣壓施加到氣密圈30及防爆圈40而使得彈性增加。
此時,所述氣密圈30及防爆圈40不以同一截面厚度形成而是以截面厚度從中央越往左右越變窄地形成,因此空氣壓不是整體相同地作用在氣密圈30與防爆圈40而是從氣密圈與防爆圈的中央往左右兩側傳遞並且集中在兩側端的部位。
而且,所述防爆圈40在中央偏內的部位形成壓力分散槽45而使得作用於防爆圈的空氣壓或作用於其外的外力進一步從中央往左右兩側方傳遞,所述防爆圈的兩端部結合到形成於氣密圈兩側的槽部36而使得外力更集中傳遞到所述氣密圈30兩側端的緊貼部32a。
如前所述地施加在所述氣密圈30與防爆圈40的空氣壓或其外的力量集中傳遞到氣密圈30兩側的緊貼部32a而得以良好地確保氣密圈的緊貼部32a與無內胎式輪胎內側面的密封力與結合力。
尤其是,所述氣密圈兩側的緊貼部32a在外側形成矽樹脂塗層32b並且插入所述無內胎式輪胎內側面的結合突檻部12而良好地維持安裝狀態,還進一步提高氣密圈與無內胎式輪胎的密封力與結合力。
如前所述地提高所述氣密圈30與無內胎式輪胎40的密封力與結合力而得以防止輪胎空氣泄漏並且提高乘車感與行駛穩定性,還能提高輪胎與輪圈的結合力而得以阻止輪胎輕易脫離輪圈的事故。
而且,所述無內胎式輪胎爆胎時由防爆圈40吸收路面沖擊而穩定地確保乘車感,更換輪胎時從輪胎上輕易地拆下氣密圈30及防爆圈40後輕易地裝載到新輪胎,從而能夠簡便地再使用。
另一方面,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和前述第一實施例一樣地把氣密圈30與防爆圈40以拱形雙層的方式安裝到無內胎式輪胎10內側的結合部11內側。
此時,所述氣密圈30以具彈性的輕量合成樹脂材料形成而能夠輕易地收縮,所述輪胎的結合部10把胎圈條13、13’分散配置在兩處並且以能彎曲變形的可折疊式合成樹脂胎圈條形成位於入口側的第一結合部的胎圈條13,因此能輕易地擴展並且讓氣密圈30與防爆圈40簡便地裝載到無內胎式輪胎內側。
如前所述地結合後,把所述輪胎的結合部11裝載到輪圈20外側的結合安置部21。
此時,把形成於輪圈外側的結合安置部21的內側面21a與上側面21b予以包裹讓形成於所述無內胎式輪胎10的結合部11的第一、第二結合部11a、11b插入並予以結合。
尤其是,在所述輪胎的第一、第二結合部11a、11b各自分散地配置胎圈條13、13’,所述第一結合部的胎圈條13以能夠進行彎曲變形的可折疊式合成樹脂胎圈條形成而第二結合部的胎圈條13’則以剛性優異的鋼質胎圈條形成,因此能憑藉所述可折疊式合成樹脂胎圈條輕易收縮無內胎式輪胎的結合部11,進而能輕易地裝載到有內胎式輪圈或無內胎式輪圈乃至直徑較小的輪圈。
不僅如此,所述第一、第二結合部11a、11b的胎圈條13、13’在輪圈外側的結合安置部21的內側面21a與上側面21b雙重夾持而使得無氣輪胎與輪圈的結合力也進一步增強。
如前所述的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把拱形氣密圈30與防爆圈40以內外側雙層的方式安裝在無內胎式輪胎10的結合部內側,以從中央越往左右兩側越讓左右截面變窄的方式形成所述氣密圈30與防爆圈40,從而讓輪胎內部空氣壓或施加在其外的外力(外部沖擊)以集中傳遞到氣密圈的左右緊貼部的方式結合,分散配置所述輪胎結合部的胎圈條13、13’而能夠輕易地裝載到有內胎式輪圈、無內胎式輪圈或直徑較小的輪圈,增強和輪圈20的結合力,從而增強輪胎與氣密圈、輪胎與輪圈的密封力與結合力,因此能阻止輪胎空氣流出、防止輪胎分離及輪胎爆胎時優異地確保行駛安全性等。
1:輪胎 2:結合部 3:胎圈條 5:輪圈 6:安置結合部 8、8’:防爆結構物 10:無內胎式輪胎 11:結合部 11a:第一結合部 11b:第二結合部 12:結合突檻部 13、13’:胎圈條 13’’:胎圈條 20:輪圈 21:結合安置部 21a:內側面 21b:上側面 30:氣密圈 31:環形本體 31a:分割本體 31b:結合槽 31c:切割線 32:空氣遮蔽罩 32a:緊貼部 32b:矽樹脂塗層 33:結合突出部 34:胎圈條 36:槽部 40:防爆圈 42:結合槽 44:胎圈條 45:壓力分散槽
圖1與圖2是示出先前無內胎式輪胎的實施例的側剖視圖。 圖3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半剖切立體圖。 圖4是圖3的分解立體圖。 圖5是圖3的半剖視圖。 圖6是圖5“A”部分的放大圖。 圖7是圖5“B”部分的放大圖。 圖8是圖5的分解剖視圖。 圖9是圖3的氣密圈及防爆圈的分離狀態立體圖。 圖10是示出圖5的運作關係的主要部分側剖視圖。 圖11是示出圖5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 圖12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半剖視圖。 圖13是圖12“C”部分的放大圖。 圖14是圖12的分解剖視圖。
10:無內胎式輪胎
20:輪圈
30:氣密圈
31:環形本體
32:空氣遮蔽罩
40:防爆圈

Claims (12)

  1. 一種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該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把無內胎式輪胎10內側的結合部11結合到輪圈20外側的結合安置部21,其中, 把呈拱形截面並且截面厚度從中央越往左右越變窄的氣密圈30與防爆圈40以內、外側雙層地的方式安裝在所述無內胎式輪胎內側的結合部11內側, 以板形態形成所述氣密圈的兩側端並且緊貼在無內胎式輪胎的內側面而氣密結合地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其中, 所述氣密圈30讓環形本體31沿着圓周方向以至少兩個以上的分割本體31a分割形成,空氣遮蔽罩32覆蓋在所述本體外側而讓所述分割本體維持環形型態, 該空氣遮蔽罩32的兩側端設有緊貼無內胎式輪胎的內側面的緊貼部32a。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其中, 在所述空氣遮蔽罩32的中央沿着圓周方向以環形型態形成往上下突出的結合突出部33並且插入形成於氣密圈的本體31外側與防爆圈40內側中央的結合槽31b、42而在正確位置進行結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其中, 所述氣密圈的本體31a沿着圓周方向以寬度方向形成上下切開的切割線31c而得以進行直徑縮小的形態變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其中, 所述氣密圈的本體31a沿着圓周方向以寬度方向形成切割槽而得以進行直徑縮小的形態變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其中, 所述無內胎式輪胎的結合部11以在內側面形成結合突檻部12的方式構成以便讓氣密圈兩側端的緊貼部32a插入並得到支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6項所述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其中, 所述氣密圈的左右緊貼部32a在外側還形成塗布了矽樹脂的矽樹脂塗層32b。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其中, 所述防爆圈40的兩端部以插入形成於氣密圈外側的槽部36的方式緊貼結合而憑藉施加在防爆圈的外力加壓氣密圈的兩端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其中, 所述氣密圈30的兩端部與所述防爆圈40的中央及兩端部以往內部插入胎圈條34、44的方式構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其中, 所述防爆圈40在中央偏內的部位形成圓形壓力分散槽45而且該圓形壓力分散槽45朝內側開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其中, 所述無內胎式輪胎的結合部11由支持輪圈外側的結合安置部21內側面21a與上側面21b的第一、第二結合部11a、11b形成,以把胎圈條13、13’各自分散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結合部11a、11b的方式插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其中, 所述第一結合部的胎圈條13以能彎曲變形的可折疊式合成樹脂胎圈條形成而第二結合部的胎圈條13’則以剛性優異的鋼質胎圈條形成。
TW108127890A 2019-03-19 2019-08-06 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 TWI7011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31019A KR101986478B1 (ko) 2019-03-19 2019-03-19 단일 단면 구조를 갖는 튜브 리스 타이어 조립체
KR10-2019-0031019 2019-03-19
KR1020190060063A KR101993116B1 (ko) 2019-05-22 2019-05-22 단일 단면 구조를 갖는 튜브 리스 타이어 조립체
KR10-2019-0060063 2019-05-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1169B TWI701169B (zh) 2020-08-11
TW202035188A true TW202035188A (zh) 2020-10-01

Family

ID=72519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7890A TWI701169B (zh) 2019-03-19 2019-08-06 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65854B (zh)
TW (1) TWI701169B (zh)
WO (1) WO202018985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7894A (en) * 1977-06-17 1979-02-06 The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rim and run-flat system combination
US4153095A (en) * 1977-09-14 1979-05-08 Uniroyal, Inc. Pneumatic tire having a pneumatic safety insert with beads
FR2430323A1 (fr) * 1978-07-03 1980-02-01 Uniroyal Chambre a air composite de securite pour roue de vehicule et ses elements composants
CA1253779A (en) * 1984-06-11 1989-05-09 Robert L. Dobson Safety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of making
JPH05104916A (ja) * 1990-12-29 1993-04-27 Yoshiaki Watanabe 内部に隔壁をもつタイヤ
DE19837740B4 (de) * 1998-08-20 2004-03-25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rad mit - insbesondere einteiliger - Felge und schlauchlosem Luftreifen, das für Notlauf geeignet ist
DE19943482B4 (de) * 1999-09-10 2005-07-07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Ringförmiger Stützkörper zum Stützen der Lauffläche eines Fahrzeugluftreifens in einem Fahrzeugrad im Notlauf bzw. im Pannenlauf sowie Fahrzeugrad mit einem derartigen Stützkörper
KR20010092811A (ko) * 2000-03-27 2001-10-27 류정열 이중 구조를 가지는 튜브리스 타이어 조립체
JP2002120526A (ja) * 2000-10-19 2002-04-23 Bridgestone Corp 安全タイヤ用空気のう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安全タイヤ
EP1398183B1 (en) * 2001-05-29 2008-06-1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Reinforced air bladder for safety tir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air bladd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inforced layer formed body
US6679306B2 (en) * 2001-12-10 2004-01-20 Amerityre Run flat tire with an elastomeric inner support
JP4079714B2 (ja) * 2002-07-25 2008-04-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US20040177908A1 (en) * 2003-03-10 2004-09-16 Tony Hsieh Tire assembly
JP4415738B2 (ja) * 2004-04-14 2010-02-1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及びランフラット中子
KR100677730B1 (ko) * 2005-10-19 2007-02-02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서포트 링 타입 런플랫 타이어
JP2008018799A (ja) * 2006-07-12 2008-01-3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ランフラット用支持体
JP5051883B2 (ja) * 2007-06-26 2012-10-1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タイヤ組付体
JP5357242B2 (ja) * 2008-04-03 2013-12-04 タイヤ・アコーステイクス・エル・エル・シー タイヤおよびホイールの騒音を低減する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JP5565558B2 (ja) * 2010-02-01 2014-08-06 株式会社 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イノベーションズ タイヤ内部機材支持体、タイヤ及びタイヤ組立体
JP5104916B2 (ja) 2010-07-20 2012-12-1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202911473U (zh) * 2012-11-20 2013-05-0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行车车胎
TWM526509U (zh) * 2016-01-19 2016-08-01 yu-jun Guo 輪胎穩定裝置及其穩定支架
CN205768398U (zh) * 2016-07-08 2016-12-07 刘玉杰 防爆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5854A (zh) 2021-09-07
TWI701169B (zh) 2020-08-11
WO2020189854A1 (ko) 2020-09-24
CN113365854B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37951B2 (ja) 車両ホイール
TWI458651B (zh) 自行車車輪之輪圈與包含該輪圈之自行車車輪
US6237662B1 (en) Tubeless bicycle tire rim and tubeless bicycle tire in combination therewith
WO2016098477A1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30214586A1 (en) Composite fiber bicycle wheels
US8544514B2 (en) Spoked wheel rim, mounted assembly incorporating it and its method of assembly
JP2008162495A (ja) 非空気式タイヤ
CN103057350B (zh) 自行车轮缘结构
US20160303903A1 (en) Bicycle rim
JP2019513607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TWI701169B (zh) 具備單一截面結構的無內胎式輪胎組合件
US20150054333A1 (en) Wheel with Tubeless Tire
US20180281531A1 (en) Tubeless tire assembly
JP2008105519A (ja) 車輪リム
KR101993116B1 (ko) 단일 단면 구조를 갖는 튜브 리스 타이어 조립체
KR101986478B1 (ko) 단일 단면 구조를 갖는 튜브 리스 타이어 조립체
US20150028660A1 (en) Cycle wheel rim
US6843286B1 (en) Tire/wheel assembly, run-flat support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20150027610A1 (en) Pneumatic tire for cycle wheel
JPS6154302A (ja) チユ−ブレスタイヤ用スポ−ク車輪
JP2010158785A (ja)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2236555A (ja) タイヤ・リム組立体
JP2002154302A (ja) 自転車用車輪
TWM465296U (zh) 無內胎輪圈結構改良
JP6967103B2 (ja) スポークホイール及び車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