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9756A - 連動煞車系統 - Google Patents

連動煞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9756A
TW202019756A TW107141076A TW107141076A TW202019756A TW 202019756 A TW202019756 A TW 202019756A TW 107141076 A TW107141076 A TW 107141076A TW 107141076 A TW107141076 A TW 107141076A TW 202019756 A TW202019756 A TW 2020197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cylinder
rocker arm
master cylinder
plung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1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9441B (zh
Inventor
郭榮彬
湯國斌
Original Assignee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1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944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9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944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9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975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連動煞車系統,包括有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三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以及一煞車導線。煞車導線包括一內線及一套設於內線之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內線連接第一搖臂及第二搖臂,第一套管連接第一缸體及第二座面,第二套管連接第一座面及第二缸體。其中,當第三操作槓桿作動時,第一座面與第二座面之相對距離增加,迫使內線分別拉動第一搖臂及第二搖臂,以達到連動煞車之效果。本發明之連動煞車系統具有低成本及佔據空間小等優點,可有效優化該車款設計,提升產品之性價比及其競爭力。

Description

連動煞車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動煞車系統,尤指一種適用於車輛之連動煞車系統。
配合相關的法令規範,配備有連動煞車系統之車輛已成為現今的潮流趨勢,目前已公開相關技術中,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第I554434號專利案已揭露一種連動煞車設計,該項設計讓騎乘者能以右手操控前輪煞車,左手操控後輪煞車,右腳踩踏必須能同時操控前輪與後輪煞車。
然而,在上述習知前案設計中,所述操作力分配部及其內部之時序調整部不論在機構設計上或各元件間的連動關係都具有較高的複雜性,該設計缺乏便捷的組立性及簡易之機構元件,因此在組立過程中需花費較多時間進行組裝,而所需成本較高且未必有較佳的連動轉換效能。
發明人緣因於此,本於積極發明之精神,亟思一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之連動煞車系統,幾經研究實驗終至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連動煞車系統,所述連動煞車系統除了可藉由踩踏第三煞車操作裝置同時操控第一煞車產生裝置及第二煞車產生裝置產生連動煞車之效果外,本發明之連動機構具有低成本及佔據空間小等優點,可有效優化該車款設計,提升產品之性價比及其競爭力。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連動煞車系統,設置於一組設有一車架之車輛上,該車架設置有一第二座面,包括有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三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以及一煞車導線。
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第一煞車總泵、一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上之第一操作槓桿及一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上之第一搖臂,第一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一缸體、一第一柱塞、一第一油室以及一連接第一缸體與第一柱塞之第一缸體彈簧,其中,第一搖臂可推動該第一柱塞,使第一煞車總泵送出一油壓。
第二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第二煞車總泵、一樞接於第二煞車總泵上之第二操作槓桿及一樞接於第二煞車總泵上之第二搖臂,第二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二缸體、一第二柱塞、一第二油室以及一連接第二缸體與第二柱塞之第二缸體彈簧,其中,第二搖臂可推動該第二柱塞,使第二煞車總泵送出一油壓。
第三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樞設於車架之第三操作槓桿,所述第三操作槓桿設置有一第一座面。
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係為一碟式煞車裝置,包括一第一煞車卡鉗及一第一煞車碟盤,係以一第一煞車油管連接第一煞車卡鉗與第一油室;第二煞車產生裝置同樣為一碟式煞車裝置,包括一第二煞車卡鉗及一第二煞車碟盤,係以一第二煞車油管連接第二煞車卡鉗與第二油室。
煞車導線包括一內線及一套設於內線之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內線連接第一搖臂及第二搖臂,第一套管連接第一缸體及第二座面,第二套管連接第一座面及第二缸體。其中,當第三操作槓桿作動時,第一座面與第二座面之相對距離增加,使得內線兩端點分別與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之距離減少,迫使內線分別拉動第一搖臂及第二搖臂,以達到連動煞車之效果。
藉由上述設計,本發明透過特定之煞車導線組設方式,當騎乘者利用腳部踩踏使第三操作槓桿作動時,可同步促使第一煞車產生裝置及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作動,其利用簡易的機構設計取代傳統液壓控制閥的使用,不論對於成本開銷或空間利用性都有相當大的助益。
上述第三操作槓桿可更包括一踩踏部。藉此,透過所述踩踏部可方便騎乘者以腳部踩踏第三操作槓桿,進而使第一煞車產生裝置及第二煞車產生裝置同步產生煞車連動功效。
上述第三煞車操作裝置可更包括一夾設於第三操作槓桿及車架之回彈彈簧。藉此,透過回彈彈簧的設置,可有效強化第三操作槓桿之回復力,當使用者踩踏過後可迅速回彈至起始位置。
此外,本發明更包括另一種連動煞車系統,設置於一組設有一車架之車輛上,該車架設置有一第二座面及一第四座面,包括有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三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以及一煞車導線。
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第一煞車總泵、一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上之第一操作槓桿及一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上之第一搖臂,第一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一缸體、一第一柱塞、一第一油室以及一連接第一缸體與第一柱塞之第一缸體彈簧,其中,第一搖臂可推動該第一柱塞,使第一煞車總泵送出一油壓。
第二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第二煞車總泵、一樞接於第二煞車總泵上之第二操作槓桿及一樞接於第二煞車總泵上之第二搖臂,第二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二缸體、一第二柱塞、一第二油室以及一連接第二缸體與第二柱塞之第二缸體彈簧,其中,第二搖臂可推動該第二柱塞,使第二煞車總泵送出一油壓。
第三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樞設於車架之第三操作槓桿,所述第三操作槓桿設置有一第一座面及一第三座面。
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係為一碟式煞車裝置,包括一第一煞車卡鉗及一第一煞車碟盤,係以一第一煞車油管連接第一煞車卡鉗與第一油室;第二煞車產生裝置同樣為一碟式煞車裝置,包括一第二煞車卡鉗及一第二煞車碟盤,係以一第二煞車油管連接第二煞車卡鉗與第二油室。
煞車導線包括一內線及一套設於內線之第一套管、一第二套管及一第三套管,內線連接第一搖臂及第二搖臂,第一套管連接第一缸體及第二座面,第二套管連接第四座面及第二缸體,第三套管連接第一座面及第三座面。其中,當第三操作槓桿作動時,第一座面與第二座面之相對距離增加,第三座面與第四座面之相對距離增加,使得內線兩端點分別與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之距離減少,迫使內線分別拉動第一搖臂及第二搖臂,以達到連動煞車之效果。
再者,本發明更包括再一種連動煞車系統,設置於一組設有一車架之車輛上,該車架設置有一第二座面及一第四座面,包括有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三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以及一煞車導線。
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第一煞車總泵、一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上之第一操作槓桿及一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上之第一搖臂,第一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一缸體、一第一柱塞、一第一油室以及一連接第一缸體與第一柱塞之第一缸體彈簧,其中,第一搖臂可推動該第一柱塞,使第一煞車總泵送出一油壓。
第二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第二煞車總泵、一樞接於第二煞車總泵上之第二操作槓桿及一樞接於第二煞車總泵上之第二搖臂,第二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二缸體、一第二柱塞、一第二油室以及一連接第二缸體與第二柱塞之第二缸體彈簧,其中,第二搖臂可推動該第二柱塞,使第二煞車總泵送出一油壓。
第三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樞設於車架之第三操作槓桿,所述第三操作槓桿設置有一導座。
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係為一碟式煞車裝置,包括一第一煞車卡鉗及一第一煞車碟盤,係以一第一煞車油管連接第一煞車卡鉗與第一油室;第二煞車產生裝置同樣為一碟式煞車裝置,包括一第二煞車卡鉗及一第二煞車碟盤,係以一第二煞車油管連接第二煞車卡鉗與第二油室。
煞車導線包括一內線及一套設於內線之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內線連接第一搖臂及第二搖臂,並將內線掛載於導座上,第一套管連接第一缸體及第二座面,第二套管連接第四座面及第二缸體。其中,當第三操作槓桿作動時,導座與第二座面之相對距離增加,導座與第四座面之相對距離增加,導座將拉動內線,進而迫使內線分別拉動第一搖臂及第二搖臂,以達到連動煞車之效果。
以上概述與接下來的詳細說明皆為示範性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而有關本發明的其他目的與優點,將在後續的說明與圖示加以闡述。
請參閱圖1及圖2,其分別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系統架構圖及部分透視圖。圖中出示一種連動煞車系統a,設置於一組設有一車架6之車輛上,主要包括有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一第三煞車操作裝置3、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4、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5以及一煞車導線8。其中,車架6係為車輛之主結構,一轉向把手94樞設於車架6上,可讓騎乘者在車輛行駛時,用來操作變更行駛方向。再者,一第二座面611設置於所述車架6上,係用於連接固定煞車導線8之套管端部。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包括有一第一煞車總泵10、一第一操作槓桿11以及一第一搖臂15。所述第一煞車總泵10係裝置於一轉向把手94上,樞接有第一操作槓桿11及第一搖臂15。第一煞車總泵10包括有一第一缸體12、一第一柱塞13、一第一油室16以及一連接第一缸體12與第一柱塞13之第一缸體彈簧14,其中,該第一缸體彈簧14將長時間施力把第一柱塞13推向一側,當第一搖臂15轉動時可抵抗第一缸體彈簧14彈力推動第一柱塞13移動,使第一煞車總泵10送出一油壓,將第一缸體12內之液壓油推送出去。
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包括有一第二煞車總泵20、一第二操作槓桿21以及一第二搖臂25。所述第二煞車總泵20係裝置於一轉向把手94上,樞接有第二操作槓桿21及第二搖臂25。所述第二煞車總泵20包括有一第二缸體22、一第二柱塞23、一第二油室26以及一連接第二缸體22與第二柱塞23之第二缸體彈簧24,其中,該第二缸體彈簧24將長時間施力把第二柱塞23推向一側,當第二搖臂25轉動時可抵抗第二缸體彈簧24彈力推動第二柱塞23移動,使第二煞車總泵20送出一油壓,將第二缸體22內之液壓油推送出去。
第三煞車操作裝置3包括有一第三操作槓桿31以及一夾設於第三操作槓桿31及車架6之回彈彈簧32,所述第三煞車操作裝置3係以一支點312樞設於車架6之一搭接件61上,在本實施例中,搭接件61與車架6係為相互組裝而成之組合式結構,但不以此限,亦可同屬於車架6本體,形成一體式結構。所述回彈彈簧32可將第三操作槓桿31抵觸於車架6上的止擋件62,用以給定第三操作槓桿31一起始位置,避免作動後回彈位置過高,此外,一第一座面313設置於所述第三操作槓桿31上,係用於連接固定煞車導線8之套管端部。再者,如圖所示,所述第三操作槓桿31之一端組設有一踩踏部311,可方便騎乘者以腳部踩踏並帶動第三操作槓桿31樞轉,進而使第一煞車產生裝置1及第二煞車產生裝置2同步產生煞車連動功效。
第一煞車產生裝置4包括一第一煞車卡鉗41及一第一煞車碟盤42,係以一第一煞車油管91連接一第一煞車卡鉗41與第一油室16將第一煞車裝置1內的液壓油傳輸至第一煞車卡鉗41中,當第一煞車卡鉗41接受一油壓輸入,則第一煞車卡鉗41將夾持第一煞車碟盤42產生煞車力,使第一煞車碟盤42轉速減緩或靜止;同理,第二煞車產生裝置5包括一第二煞車卡鉗51及一第二煞車碟盤52,係以一第二煞車油管92連接第二煞車卡鉗51與第二油室26,將第二煞車裝置2內的液壓油傳輸至第二煞車卡鉗51中,當第二煞車卡鉗51接受一油壓輸入,則第二煞車卡鉗51將夾持第二煞車碟盤52產生煞車力,使第二煞車碟盤52轉速減緩或靜止。
煞車導線8包括一內線81及一套設於內線81之第一套管82及第二套管83,內線81連接第一搖臂15及第二搖臂25,藉以將來自第三操作槓桿31之施力同步傳輸至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及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上;另一方面,第一套管82之一端抵觸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之第一缸體12,另一端抵觸於搭接件61上之第二座面611;第二套管83之一端抵觸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之第二缸體22,另一端抵觸於第三操作槓桿31上之第一座面313。
其中,若騎乘者操作第一操作槓桿11時,第一操作槓桿11將對第一搖臂15施力,使第一柱塞13可將第一煞車總泵10內之液壓油推送出去,經由第一煞車油管91使第一煞車卡鉗41對第一煞車碟盤42產生煞車力;同理,若騎乘者操作第二操作槓桿21時,第二操作槓桿21將對第二搖臂25施力,使第二柱塞23可將第二煞車總泵20內之液壓油推送出去,經由第二煞車油管92使第二煞車卡鉗51對第二煞車碟盤52產生煞車力。
請參閱圖3,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作動圖。如圖所示,當騎乘者利用腳部踩踏第三操作槓桿31的踩踏部311,此時第三操作槓桿31將以支點312旋轉,第三操作槓桿31施力可以使第一座面313與第二座面611之相對距離增加,使得內線81之兩端點分別與第一套管82及第二套管83之距離減少。由於第一套管82及第二套管83分別抵觸於第一缸體12和第二缸體22,因此內線81兩端將會迫使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的第一搖臂15和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的第二搖臂25作動以達成連動煞車功效。
請參閱圖4及圖5,其分別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系統架構圖及部分透視圖。圖中出示一種連動煞車系統b,設置於一組設有一車架6之車輛上,其中,本實施例係基於第一實施例所衍伸出的實施態樣,其與第一實施例之差異點在於:第三煞車操作裝置3’及煞車導線8’之連接方式皆與第一實施例不同,而其餘部分則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操作裝置3’中的第三操作槓桿31同時設置有一第一座面313’和一第三座面314’,而位於車架6之搭接件61則同時設置有一第二座面611’和一第四座面612’。此外,煞車導線8’包括一內線81及套設於內線81之一第一套管82’、一第二套管83’及一第三套管84’,內線81連接第一搖臂15及第二搖臂25,藉以將來自第三操作槓桿31之施力同步傳輸至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及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上;另一方面,第一套管82’之一端抵觸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之第一缸體12,另一端抵觸於搭接件61上之第二座面611’;第二套管83’之一端抵觸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之第二缸體22,另一端抵觸於搭接件61上之第四座面612’; 第三套管84’之一端抵觸於第三操作槓桿31之第一座面313’, 另一端抵觸於第三操作槓桿31之第三座面314’。
請參閱圖6,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作動圖。如圖所示,當騎乘者利用腳部踩踏第三操作槓桿31的踩踏部311,此時第三操作槓桿31將以支點312旋轉,第三操作槓桿31施力可以使第一座面313’與第二座面611’之相對距離增加,同時使第三座面314’與第四座面612’之相對距離增加,使得內線81兩端點分別與第一套管82’及第二套管83’之距離減少,由於第一套管82’及第二套管83’分別抵觸於第一缸體12和第二缸體22,因此內線81兩端將會迫使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的第一搖臂15和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的第二搖臂25作動以達成連動煞車功效。
請參閱圖7及圖8,其分別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系統架構圖及部分透視圖。圖中出示一種連動煞車系統c,設置於一組設有一車架6之車輛上,其中,本實施例係基於第一實施例所衍伸出的實施態樣,其與第一實施例之差異點在於:第三煞車操作裝置3”及煞車導線8”之連接方式與第一實施例不同,而其餘部分則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操作裝置3”中的第三操作槓桿31設置有一導座315,而位於車架6之搭接件61則同時設置有一第二座面611”和一第四座面612”。所述煞車導線8”包括一內線81及套設於內線81之一第一套管82”及一第二套管83”,內線81連接第一搖臂15及第二搖臂25,藉以將來自第三操作槓桿31之施力同步傳輸至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及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上。另一方面,第一套管82”之一端抵觸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之第一缸體12,另一端抵觸於搭接件61上之第二座面611”;第二套管83”之一端抵觸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之第二缸體22,另一端抵觸於搭接件61上之第四座面612”; 此外,內線81係掛載於導座315上,且內線81可在導座315上滑動。
請參閱圖9,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作動圖。如圖所示,當騎乘者利用腳部踩踏第三操作槓桿31的踩踏部311,此時第三操作槓桿31將以支點312旋轉,導座315與第二座面611”之相對距離增加,導座315與第四座面612”之相對距離增加,因此導座315將拉動內線81,使內線81兩端拉動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的第一搖臂15和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的第二搖臂25,以達到連動煞車之效果。且為避免第一搖臂15與第二搖臂25之作動行程不同而影響施力不平衡,可透過內線81與導座315之間的滑動而達到施力平衡以產生連動煞車功效。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0:第一煞車總泵11:第一操作槓桿12:第一缸體13:第一柱塞14:第一缸體彈簧15:第一搖臂16:第一油室2: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0:第二煞車總泵21:第二操作槓桿22:第二缸體23:第二柱塞24:第二缸體彈簧25:第二搖臂26:第二油室3,3’,3”:第三煞車操作裝置31:第三操作槓桿311:踩踏部312:支點313,313’:第一座面314’:第三座面315:導座32:回彈彈簧4:第一煞車產生裝置41:第一煞車卡鉗42:第一煞車碟盤5:第二煞車產生裝置51:第二煞車卡鉗52:第二煞車碟盤6:車架61:搭接件611,611’,611”:第二座面612’,612”:第四座面62:止擋件8,8’,8”:煞車導線81:內線82,82’,82”:第一套管83,83’,83”:第二套管84’:第三套管91:第一煞車油管92:第二煞車油管94:轉向把手
圖1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系統架構圖。 圖2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部分透視圖。 圖3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作動圖。 圖4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系統架構圖。 圖5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部分透視圖。 圖6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作動圖。 圖7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系統架構圖。 圖8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部分透視圖。 圖9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作動圖。
a:連動煞車系統
1:第一煞車操作裝置
10:第一煞車總泵
11:第一操作槓桿
12:第一缸體
13:第一柱塞
14:第一缸體彈簧
15:第一搖臂
16:第一油室
2:第二煞車操作裝置
20:第二煞車總泵
21:第二操作槓桿
22:第二缸體
23:第二柱塞
24:第二缸體彈簧
25:第二搖臂
26:第二油室
3:第三煞車操作裝置
31:第三操作槓桿
311:踩踏部
312:支點
313:第一座面
32:回彈彈簧
4:第一煞車產生裝置
41:第一煞車卡鉗
42:第一煞車碟盤
5:第二煞車產生裝置
51:第二煞車卡鉗
52:第二煞車碟盤
6:車架
61:搭接件
611:第二座面
62:止擋件
8:煞車導線
81:內線
82:第一套管
83:第二套管
91:第一煞車油管
92:第二煞車油管
94:轉向把手

Claims (5)

  1. 一種連動煞車系統,設置於一組設有一車架之車輛上,該車架設置有一第二座面,包括: 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第一煞車總泵、一樞接於該第一煞車總泵上之第一操作槓桿及一樞接於該第一煞車總泵上之第一搖臂,該第一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一缸體、一第一柱塞、一第一油室以及一連接該第一缸體與該第一柱塞之第一缸體彈簧,其中,該第一搖臂可推動該第一柱塞,使該第一煞車總泵送出一油壓; 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第二煞車總泵、一樞接於該第二煞車總泵上之第二操作槓桿及一樞接於該第二煞車總泵上之第二搖臂,該第二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二缸體、一第二柱塞、一第二油室以及一連接該第二缸體與該第二柱塞之第二缸體彈簧,其中,該第二搖臂可推動該第二柱塞,使該第二煞車總泵送出一油壓; 一第三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樞設於該車架之第三操作槓桿,該第三操作槓桿設置有一第一座面; 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包括一第一煞車卡鉗及一第一煞車碟盤,係以一第一煞車油管連接該第一煞車卡鉗與該第一油室; 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包括一第二煞車卡鉗及一第二煞車碟盤,係以一第二煞車油管連接該第二煞車卡鉗與該第二油室;以及 一煞車導線,包括一內線及一套設於該內線之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該內線連接該第一搖臂及該第二搖臂,該第一套管連接該第一缸體及該第二座面,該第二套管連接該第一座面及該第二缸體; 其中,當該第三操作槓桿作動時,該第一座面與該第二座面之相對距離增加,使得該內線兩端點分別與該第一套管及該第二套管之距離減少,迫使該內線分別拉動該第一搖臂及該第二搖臂,以達到連動煞車之效果。
  2. 一種連動煞車系統,設置於一組設有一車架之車輛上,該車架設置有一第二座面及一第四座面,包括: 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第一煞車總泵、一樞接於該第一煞車總泵上之第一操作槓桿及一樞接於該第一煞車總泵上之第一搖臂,該第一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一缸體、一第一柱塞、一第一油室以及一連接該第一缸體與該第一柱塞之第一缸體彈簧,其中,該第一搖臂可推動該第一柱塞,使該第一煞車總泵送出一油壓; 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第二煞車總泵、一樞接於該第二煞車總泵上之第二操作槓桿及一樞接於該第二煞車總泵上之第二搖臂,該第二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二缸體、一第二柱塞、一第二油室以及一連接該第二缸體與該第二柱塞之第二缸體彈簧,其中,該第二搖臂可推動該第二柱塞,使該第二煞車總泵送出一油壓; 一第三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樞設於該車架之第三操作槓桿,該第三操作槓桿設置有一第一座面及一第三座面; 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包括一第一煞車卡鉗及一第一煞車碟盤,係以一第一煞車油管連接該第一煞車卡鉗與該第一油室; 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包括一第二煞車卡鉗及一第二煞車碟盤,係以一第二煞車油管連接該第二煞車卡鉗與該第二油室;以及 一煞車導線,包括一內線及一套設於該內線之第一套管、一第二套管及一第三套管,該內線連接該第一搖臂及該第二搖臂,該第一套管連接該第一缸體及該第二座面,該第二套管連接該第四座面及該第二缸體,該第三套管連接該第一座面及該第三座面; 其中,當該第三操作槓桿作動時,該第一座面與該第二座面之相對距離增加,該第三座面與該第四座面之相對距離增加,使得該內線兩端點分別與該第一套管及該第二套管之距離減少,迫使該內線分別拉動該第一搖臂及該第二搖臂,以達到連動煞車之效果。
  3. 一種連動煞車系統,設置於一組設有一車架之車輛上,該車架設置有一第二座面及一第四座面,包括: 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第一煞車總泵、一樞接於該第一煞車總泵上之第一操作槓桿及一樞接於該第一煞車總泵上之第一搖臂,該第一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一缸體、一第一柱塞、一第一油室以及一連接該第一缸體與該第一柱塞之第一缸體彈簧,其中,該第一搖臂可推動該第一柱塞,使該第一煞車總泵送出一油壓; 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第二煞車總泵、一樞接於該第二煞車總泵上之第二操作槓桿及一樞接於該第二煞車總泵上之第二搖臂,該第二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二缸體、一第二柱塞、一第二油室以及一連接該第二缸體與該第二柱塞之第二缸體彈簧,其中,該第二搖臂可推動該第二柱塞,使該第二煞車總泵送出一油壓; 一第三煞車操作裝置,包括有一樞設於該車架之第三操作槓桿,該第三操作槓桿設置有一導座; 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包括一第一煞車卡鉗及一第一煞車碟盤,係以一第一煞車油管連接該第一煞車卡鉗與該第一油室; 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包括一第二煞車卡鉗及一第二煞車碟盤,係以一第二煞車油管連接該第二煞車卡鉗與該第二油室;以及 一煞車導線,包括一內線及一套設於該內線之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該內線連接該第一搖臂及該第二搖臂,並將該內線掛載於該導座上,該第一套管連接該第一缸體及該第二座面,該第二套管連接該第四座面及該第二缸體; 其中,當該第三操作槓桿作動時,該導座與該第二座面之相對距離增加,該導座與該第四座面之相對距離增加,該導座將拉動該內線,進而迫使該內線分別拉動該第一搖臂及該第二搖臂,以達到連動煞車之效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項之連動煞車系統,其中,該第三操作槓桿更包括一踩踏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項之連動煞車系統,其中,該第三煞車操作裝置更包括一夾設於該第三操作槓桿及該車架之回彈彈簧。
TW107141076A 2018-11-19 2018-11-19 連動煞車系統 TWI689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1076A TWI689441B (zh) 2018-11-19 2018-11-19 連動煞車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1076A TWI689441B (zh) 2018-11-19 2018-11-19 連動煞車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9441B TWI689441B (zh) 2020-04-01
TW202019756A true TW202019756A (zh) 2020-06-01

Family

ID=71134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1076A TWI689441B (zh) 2018-11-19 2018-11-19 連動煞車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894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7089B (zh) * 2021-02-05 2022-03-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煞車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12462A (ja) * 2012-07-04 2014-01-23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及び鞍乗型車両
JP2014015176A (ja) * 2012-07-11 2014-01-30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用連動ブレーキ装置及び鞍乗型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9441B (zh) 2020-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3169B (zh) 供連動煞車系統用之煞車總泵
CN110497998B (zh) 供连动刹车系统用的刹车总泵
TWI689441B (zh) 連動煞車系統
TWI555667B (zh) 連動煞車系統
TWI671221B (zh) 連動煞車系統
TWI746199B (zh) 具切換裝置之連動煞車系統
TWM568798U (zh) 連動煞車系統
TWI757089B (zh) 連動煞車系統
CN209833889U (zh) 连动刹车系统
TWI717657B (zh) 連動煞車系統
CN110520350A (zh) 脚踏同步制动系统
TWI729696B (zh) 連動煞車系統
JP2000043778A (ja) 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TWI570016B (zh) 連動煞車系統
JP2004042908A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CN210083454U (zh) 连动刹车系统
KR101028844B1 (ko) 가변 레버비를 갖는 차량용 페달 시스템
CN219524148U (zh) 连动刹车驻车装置
TWI828152B (zh) 連動煞車系統
JPH0986469A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CN214776383U (zh) 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
TWM554881U (zh) 連動煞車系統
JP3691206B2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TWI729876B (zh) 供連動煞車系統用之煞車總泵
KR101446543B1 (ko) 일체형 가속 및 브레이크 페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