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76383U - 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76383U
CN214776383U CN202120377764.8U CN202120377764U CN214776383U CN 214776383 U CN214776383 U CN 214776383U CN 202120377764 U CN202120377764 U CN 202120377764U CN 214776383 U CN214776383 U CN 214776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operating device
cylinder
switching device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77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荣彬
陈冠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777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76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76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76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包括有一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一第二刹车操作装置、一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一第二刹车产生装置、一第一连接件、一第二连接件以及一第三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刹车操作装置设有一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可控制第三连接件传输施力的大小或有无。基于此,通过增设切换装置的机械结构,有助于骑乘者根据需求调整连动刹车的性能,提升使用上的可调性,在各类型的路面上都可维持刹车性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尤指一种适用于摩托车的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为提升摩托车骑乘安全,必须发展连动刹车系统以有效缩短刹车距离,尤其是前后刹车系统配置的碟式刹车系统,在设计连动刹车须保有良好的机构驱动性,使连动刹车驱动可以正常,同时也可兼顾控管成本。
现有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I374831号所公告的连动刹车系统,该连动刹车系统是利用连动控制阀与调整器作为该连动刹车系统的切换机构。因此,在操作者利用旋转柄转动调整器以使其容置槽对应于连动控制阀的柱塞的位置的情形下,当以第一刹车总泵建立刹车油压时,第一刹车卡钳及第二刹车卡钳即可同步驱动而产生连动刹车的效果;相对地,在操作者利用旋转柄转动调整器以使其抵挡部对应于连动控制阀的柱塞的位置的情形下,连动刹车系统的连动刹车效果会被解除,因而可提升摩托车在湿滑路面上行驶时的刹车安全性。
然而,以上现有技术是将连动刹车功能的选择切换装置设计于连动阀体上,为了让骑乘者便于操作,必须将连动阀体切换机构一并设置于车体外部造型上,此举对于部分车辆造型搭配并不适用。发明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通过在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上增设一切换装置,可方便使用者依行驶路面的不同而随时作切换,且无须将切换装置设置于车体外部造型上,而保有较佳的造型设计空间及美感层次。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包括有一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一第二刹车操作装置、一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一第二刹车产生装置、一第一连接件、一第二连接件以及一第三连接件。
第一刹车操作装置是经由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刹车产生装置,将骑乘者对第一刹车操作装置的按压施力传输至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以形成刹车力。第二刹车操作装置是经由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二刹车产生装置,将骑乘者对第二刹车操作装置的按压施力传输至第二刹车产生装置以形成刹车力。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与第二刹车操作装置之间是经由第三连接件来连接,将骑乘者对第一刹车操作装置的部分施力传输至第二刹车操作装置。
第一刹车操作装置设有一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可控制第三连接件传输施力的大小或有无。通过上述设计,通过增设切换装置的机械结构,有助于骑乘者根据需求调整连动刹车的性能,提升使用上的可调性,在各类型的路面上都可维持刹车性能的稳定性。
上述第一刹车操作装置可为一第一刹车总泵,其包括一第一缸体、一第一刹车杠杆以及一驱动杆,该驱动杆是以一第一枢接点枢接于第一缸体上,第一刹车杠杆是以一第二枢接点枢接于驱动杆上,第一缸体具有一第一油室、一第一柱塞以及一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可长时间对第一柱塞施加一弹簧力,驱动杆具有一可抵推该第一柱塞的第一推部,第三连接件为一刹车导线,其包括一套管以及一穿设于套管的内线,第一缸体设置有一刹车导线固定座,套管连接刹车导线固定座,内线连接第一刹车杠杆。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为可提供油压变化的刹车总泵的形式,并通过一刹车导线建构出连动刹车的力传递路径。
上述切换装置可包括一操作部、一具一凸轮部轮廓的凸轮以及一切换弹簧,操作部可选择式的调整凸轮部轮廓的方位,用以改变凸轮与驱动杆间的一间隙大小。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凸轮的机械特性,让使用者可通过旋转操作部调整凸轮部轮廓的方位,进而调整第三连接件传输施力大小,改变连动刹车的性能。
上述第二刹车操作装置可为一第二刹车总泵,其包括一第二缸体、一第二刹车杠杆、一摇臂以及一装设于第二缸体与摇臂间的回弹弹簧,第二缸体具有一第二油室、一第二柱塞以及一第二弹簧,第二刹车杠杆与摇臂枢接于第二缸体上,且摇臂具有一用以抵推第二柱塞的第二推部,套管连接第二缸体,内线连接摇臂。基于此,当持续加压第一刹车杠杆时,回弹弹簧将会被刹车导线拉动而压缩,使摇臂推动第二柱塞,此时第二刹车总泵将送出油压至第二刹车产生装置产生制动力达成连动刹车作用。
上述第一刹车产生装置可为一第一刹车卡钳,第一连接件可为一第一刹车油管;上述第二刹车产生装置可为一第二刹车卡钳,第二连接件可为一第二刹车油管。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是使用碟式刹车系统,当第一刹车卡钳被输入油压时,可对后轮刹车碟盘产生刹车力,对车辆进行减速或停止移动;当第二刹车卡钳被输入油压时,可对前轮刹车碟盘产生刹车力,对车辆进行减速或停止移动。
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示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于切换装置第一状态的架构图。
图2是图1的A方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于切换装置第一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于切换装置第一状态的驱动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于切换装置第二状态的架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于切换装置第二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于切换装置第二状态的驱动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第一刹车操作装置 11 第一缸体
111 第一枢接点 112 刹车导线固定座
12 第一刹车杠杆 121 切换装置
1210 凸轮 1211 操作部
1212 凸轮部轮廓 1213 凸轮轴轴心
122 切换弹簧 13 第一柱塞
14 第一油室 15 驱动杆
152 第一推部 153 第二枢接点
16 第一弹簧 2 第二刹车操作装置
21 第二缸体 211 回弹弹簧
22 第二刹车杠杆 23 第二柱塞
24 第二油室 25 摇臂
251 第二推部 26 第二弹簧
3 第一刹车产生装置 4 第二刹车产生装置
6 第一连接件 7 第二连接件
8 第三连接件 81 套管
82 内线 d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于切换装置第一状态的架构图、图1的A方向视图以及连动刹车系统于切换装置第一状态的部分剖视图。图示一种连动刹车系统,主要包括有一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一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一第一刹车产生装置3、一第二刹车产生装置4、一第一连接件6、一第二连接件7以及一第三连接件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为一第一刹车总泵,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为一第二刹车总泵,第一刹车产生装置3为一第一刹车卡钳,第二刹车产生装置4为一第二刹车卡钳,第一连接件6为一第一刹车油管,第二连接件7为一第二刹车油管,第三连接件8为一刹车导线。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及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可分别操控前轮及后轮的刹车系统,或连动控制前轮及后轮的刹车系统。
如图所示,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包括一第一缸体11、一第一刹车杠杆12以及一驱动杆15,驱动杆15与第一缸体11枢接,此枢接处为第一枢接点111,第一刹车杠杆12与驱动杆15枢接,此枢接处为第二枢接点153。第一缸体11具有一第一油室14、一第一柱塞13以及一第一弹簧 16,第一油室14内充满了液压油,并装置有第一弹簧16可长时间对第一柱塞13施一弹簧力,第一柱塞13可被驱动杆15推动而在第一缸体11内移动,而驱动杆15一端设有可抵推第一柱塞13的第一推部152,驱动杆15是经由第一推部152对第一柱塞13直接或间接施力而移动,其中,当第一柱塞 13移动时,第一弹簧16受压缩,第一油室14内部分液压油将被推出第一缸体11,使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产生一油压。
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包括一第二缸体21、一第二刹车杠杆22、一摇臂25以及一装设于第二缸体21与摇臂25间的回弹弹簧211,第二刹车杠杆22与摇臂25枢接于第二缸体21上,第二缸体21具有一第二油室 24、一第二柱塞23以及一第二弹簧26,第二油室24内充满了液压油,并装置有第二弹簧26可长时间对第二柱塞23施一弹簧力,第二柱塞23可被摇臂25推动而在第二缸体21内移动,而摇臂25一端设有可抵推第二柱塞 23的第二推部251,摇臂25是经由第二推部251对第二柱塞23直接或间接施力而移动,其中,当第二柱塞23移动时,第二弹簧26受压缩,第二油室 24内部分液压油将被推出第二缸体21,使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产生一油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缸体11设置有一刹车导线固定座112,刹车导线8包括一套管81以及一穿设于该套管81的内线82,套管81的一端连接刹车导线固定座112,另一端连接第二缸体21;内线82的一端连接第一刹车杠杆12,另一端连接摇臂25。
第一连接件6可将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的液压油传输至第一刹车产生装置3,因此当第一刹车产生装置3被输入油压时,可对后轮刹车碟盘(未显示)产生刹车力,对车辆进行减速或停止移动。第二连接件7可将第二刹车操作装置2的液压油传输至第二刹车产生装置4,因此当第二刹车产生装置4被输入油压时,可对前轮刹车碟盘(未显示)产生刹车力,对车辆进行减速或停止移动。
此外,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第一刹车操作装置1设有一切换装置121,该切换装置121可控制第三连接件8传输施力的大小或有无,包括有一操作部1211、一具一凸轮部轮廓1212的凸轮1210 以及一切换弹簧122,操作部1211可以凸轮轴轴心1213为基准选择式的调整凸轮部轮廓1212的方位,用以改变凸轮1210与驱动杆15间的一间隙d 大小,进而改变连动刹车的效能。切换弹簧122装置于第一刹车杠杆12上,可对凸轮1210保持施力,使切换装置121稳定不随意晃动。其中,依据凸轮部轮廓1212的方位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状态,当凸轮部轮廓1212远离驱动杆15时,间隙d较大,如图1至图5所示为第一状态;而当凸轮部轮廓1212 接近驱动杆15时,间隙d较小,如图6至图9所示为第二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于切换装置第一状态的驱动图。当骑乘者操作第一刹车杠杆12时,由于凸轮部轮廓1212 与驱动杆15之间存在一间隙d,因此第一刹车杠杆12可施力拉动较多刹车导线8的内线82使第二刹车产生装置4同步驱动,而达到连动刹车的效果。
如图6至图8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于切换装置第二状态的架构图、部分剖视图以及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所示的连动刹车系统的切换装置121经骑乘者转动操作部1211后,可进入第二状态。此时,由于凸轮部轮廓1212接近驱动杆15,将使得凸轮部轮廓1212与驱动杆15间之间隙d缩短甚至归零,如图8所示。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连动刹车系统于切换装置第二状态的驱动图。当骑乘者操作第一刹车杠杆12时,由于凸轮部轮廓1212 与驱动杆15之间不存在一间隙d或间隙d距离很短,因此第一刹车杠杆12 无法施力拉动刹车导线8的内线82,此时凸轮部轮廓1212将来自第一刹车杠杆12的施力直接传递至驱动杆15使其移动,刹车导线8将无法驱动第二刹车产生装置4驱动,达到连动刹车系统切离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6)

1.一种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包括:一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一第二刹车操作装置、一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一第二刹车产生装置、一第一连接件、一第二连接件以及一第三连接件,该第一刹车操作装置经由该第一连接件连接该第一刹车产生装置,将骑乘者对该第一刹车操作装置的按压施力传输至该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以形成刹车力;该第二刹车操作装置是经由该第二连接件连接该第二刹车产生装置,将骑乘者对该第二刹车操作装置的按压施力传输至该第二刹车产生装置以形成刹车力;该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与该第二刹车操作装置之间是经由该第三连接件来连接,将骑乘者对第一刹车操作装置的部分施力传输至该第二刹车操作装置;
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刹车操作装置设有一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可控制该第三连接件传输施力的大小或有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刹车操作装置为一第一刹车总泵,其包括一第一缸体、一第一刹车杠杆以及一驱动杆,该驱动杆是以一第一枢接点枢接于该第一缸体上,该第一刹车杠杆是以一第二枢接点枢接于该驱动杆上,该第一缸体具有一第一油室、一第一柱塞以及一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可长时间对该第一柱塞施加一弹簧力,该驱动杆具有一可抵推该第一柱塞的第一推部,该第三连接件为一刹车导线,其包括一套管以及一穿设于该套管的内线,该第一缸体设置有一刹车导线固定座,该套管连接该刹车导线固定座,该内线连接该第一刹车杠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切换装置包括一操作部、一具一凸轮部轮廓的凸轮以及一切换弹簧,该操作部可选择式的调整该凸轮部轮廓的方位,用以改变该凸轮与该驱动杆间的一间隙大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刹车操作装置为一第二刹车总泵,其包括一第二缸体、一第二刹车杠杆、一摇臂以及一装设于第二缸体与摇臂间的回弹弹簧,该第二缸体具有一第二油室、一第二柱塞以及一第二弹簧,该第二刹车杠杆与该摇臂枢接于该第二缸体上,且该摇臂具有一用以抵推该第二柱塞的第二推部,该套管连接该第二缸体,该内线连接该摇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刹车产生装置为一第一刹车卡钳,该第一连接件为一第一刹车油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刹车产生装置为一第二刹车卡钳,该第二连接件为一第二刹车油管。
CN202120377764.8U 2021-02-18 2021-02-18 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 Active CN214776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7764.8U CN214776383U (zh) 2021-02-18 2021-02-18 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7764.8U CN214776383U (zh) 2021-02-18 2021-02-18 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76383U true CN214776383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53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7764.8U Active CN214776383U (zh) 2021-02-18 2021-02-18 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763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84788B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interlocking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 type vehicle
KR101885977B1 (ko) 브레이크 장치
US9126653B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10497998B (zh) 供连动刹车系统用的刹车总泵
JP2018510095A (ja) 車両のための複合型ブレーキ装置
TWI653169B (zh) 供連動煞車系統用之煞車總泵
CN107914816B (zh) 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
TWI555667B (zh) 連動煞車系統
CN214776383U (zh) 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
TWI757089B (zh) 連動煞車系統
JP5707511B2 (ja) 車両用圧力伝達装置、パワーアシスト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TWI746199B (zh) 具切換裝置之連動煞車系統
CN216580871U (zh) 连动刹车系统
JP2004042908A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CN210101914U (zh) 连动刹车系统
CN213442504U (zh) 供连动刹车系统用的刹车总泵
KR101028844B1 (ko) 가변 레버비를 갖는 차량용 페달 시스템
JPH10218071A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CN214776382U (zh) 供连动刹车系统用的刹车总泵
KR100333283B1 (ko) 차량용 제동장치의 페달과 브레이크부스터의 연결구조
JPH10338183A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CN219524148U (zh) 连动刹车驻车装置
TWI570016B (zh) 連動煞車系統
CN113911245B (zh) 连动刹车系统
CN209833889U (zh) 连动刹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