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4816B - 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14816B
CN107914816B CN201610885376.4A CN201610885376A CN107914816B CN 107914816 B CN107914816 B CN 107914816B CN 201610885376 A CN201610885376 A CN 201610885376A CN 107914816 B CN107914816 B CN 107914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ing
brake
connecting rod
wheel brake
fron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53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14816A (zh
Inventor
张瑞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8853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14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14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4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14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14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6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uation by a turning handle or handleb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8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aking more than one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Hydraulic Control Valves For Brak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包含:刹车握把,设一体的驱动臂,前述驱动臂与基座之间设支轴,于第一枢轴孔轴设第一连杆的一端,其另一端与后轮刹车线连接,以驱动后轮刹车器运作;再于第二枢轴长孔轴设第二连杆的一端,其另一端与前轮刹车线连结,以驱动前轮刹车器运作;当刹车握把被按压时,其驱动第一连杆位移,以输出第一刹车制动力,当前述第一连杆到达设定位移距离的时间差内,即会同时驱动第二连杆位移,并输出第二刹车制动力;如此,得以以一次刹车动作产生具有时间差的第一、第二刹车制动力;之后,当刹车力道加大时,第二刹车制动力将大于第一刹车制动力,从而提升刹车效能与安全性的刹车系统创新。

Description

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尤指一种藉由骑士或驾驶人的一次刹车动作,让驱动臂得实时驱动第一连杆以输出第一刹车制动力至后轮刹车器,并于第一连杆到达设定位移距离的时间差内,即会加入并同时驱动第二连杆以产生位移,并输出第二刹车制动力至前轮刹车器,如此,得以使得骑士或驾驶人的一次刹车动作,在设定的时间差内可以产生第一刹车制动力及第二刹车制动力,让后轮刹车器与前轮刹车器产生具有时间差的刹车动作,之后,再因骑士或驾驶人加大刹车力道,让第二连杆所产生的第二刹车制动力大于第一连杆所产生的第一刹车制动力,以加大前轮刹车器的刹车力道,提升车辆的刹车效能与安全性。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其为已知二轮车的刹车把手,乃是于刹车把手的座体1设轴孔10,以为活动把手11枢设形成支轴点100,前述活动把手11则连结有第一牵引座110及一第二牵引座111,以分别连动一前刹车导线112及后刹车导线113,前述座体1前侧延伸有前刹车导引部120及后刹车导引部121;前述活动把手11分别设有前刹车拉引部130及后刹车拉引部131,呈上下并列排列,以于前刹车拉引部130设第一长轴孔140,前述后刹车拉引部131设第二轴孔141,前述第一长轴孔140与第二轴孔141与前述支轴点100为相等距离,如此,当进行刹车动作时,可同步牵引前述第一、二牵引座110、111,以拉引前、后刹车导线112、113,藉此达到控制前、后轮的刹车操作。也就是说,该已知的二轮车的刹车把手,纵使骑士或驾驶人加大刹车力道,前述第一、二牵引座110、111输出的刹车力道相等,无法于第一刹车动作后,适时提升前轮刹车器的刹车力道,无法提升并确保二轮车辆的刹车性能与安全性
为此,本发明人为要藉由驾驶人或骑士的单一刹车动作,在第一时间内让后轮刹车器与前轮刹车器产生时间差的刹车制动力,以适时降低车辆的行进速度,再增大前轮刹车器的刹车制动力道,即可改善并提升车辆或机车或自行车或代步车或其他各类车辆的刹车安全性,乃发明本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乃是提供一种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尤指一种当刹车握把被按压第一动作时,可藉由与支轴距离较短的第一枢轴孔直接并实时驱动第一连杆产生位移,以输出第一刹车制动力至后轮刹车器,当前述第一连杆到达设定位移距离的时间差内,即会加入并同时驱动第二连杆产生位移,并输出第二刹车制动力至前轮刹车器;如此,得以以驾驶人的一次刹车动作,藉由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一开始产生具有时间差的第一刹车制动力及第二刹车制动力,让后轮刹车器与前轮刹车器产生具有时间差的刹车动作;之后,当让驾驶人加大刹车力道时,前述第二连杆所生的第二刹车制动力将大于第一连杆的第一刹车制动力,以加大前轮刹车器的刹车力道,提升刹车效能与安全性的刹车系统创新。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统,乃是于刹车握把设一体的驱动臂,前述驱动臂与基座之间设支轴,于与前述支轴距离较短的第一枢轴孔轴设有第一连杆的一端,前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并与后轮刹车线连接,藉以驱动后轮刹车器的运作;再于与前述支轴距离较长的第二枢轴长孔轴设有第二连杆的一端,前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并与前轮刹车线连接,藉以驱动前轮刹车器运作;当刹车握把被按压第一动作时,可藉由与支轴距离较短的第一枢轴孔直接并实时驱动第一连杆产生位移,以输出第一刹车制动力至后轮刹车器,当前述第一连杆到达设定位移距离的时间差内,即会加入并同时驱动第二连杆产生位移,并输出第二刹车制动力至前轮刹车器;如此,得以以驾驶人的一次刹车动作,藉由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一开始产生具有时间差的第一刹车制动力及第二刹车制动力,让后轮刹车器与前轮刹车器产生具有时间差的刹车动作;之后,当让驾驶人加大刹车力道时,前述第二连杆所产生的第二刹车制动力将大于第一连杆所产生的第一刹车制动力,以加大前轮刹车器的刹车力道。
本发明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统,其中驱动臂的支点分别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形成不同的圆周运动距离,让驱动臂驱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生的位移距离不同,以产生不同的刹车力道。
本发明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其中得于车辆设置有一或二组的刹车系统,各组刹车系统均可藉由骑士或驾驶人分别操作刹车握把以分别或同时输出第一刹车制动力至后轮刹车器,并于时间差内输出第二刹车制动力至前轮刹车器,并于之后加大第二刹车力道至前轮刹车器,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刹车把手的部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未动作前的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输出第一刹车制动力的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增大输出第二刹车制动力的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安装二组时差刹车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放大视图。
图7为图5中B部分放大视图。
图8为图7的动作视图一。
图9为图7的动作视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安装二组时差刹车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安装二组时差刹车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刹车握把2
驱动臂20 支轴200
第一枢轴孔201 第二枢轴长孔202
距离d1 距离d2
圆周运动距离S1 圆周运动距离S2
第一连杆21 第一支轴210
第二连杆22 第二支轴220
基座3
把手A
后轮刹车线40 后轮刹车线40a 后轮刹车线40b
前轮刹车线41 前轮刹车线41a 前轮刹车线41b
后轮刹车器50
刹车线座500 穿线元件500a 穿线元件500b
躯动块501 第一穿孔501a 第二穿孔501b
前轮刹车器51
刹车线座510 穿线元件510a 穿线元件510b
躯动块511 第一穿孔511a 第二穿孔511b
第一组刹车系统6A 第二组刹车系统6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公众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本发明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兹依说明书附图解说该最佳的实施如下:
如图2~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至少包含:刹车握把2,设一体成型的驱动臂20,前述驱动臂20与基座3之间设支轴200,并藉由基座3以固设于车辆的把手A或适当位置上。前述驱动臂20分别设有第一枢轴孔201及第二枢轴长孔202,前述第一枢轴孔201与前述支轴200间的距离d1系较短于前述第二枢轴长孔202与前述支轴200间的距离d2。如此,让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2的圆周运动距离S1、S2不同,通常第二连杆22的圆周运动距离S2会大于第一连杆21的圆周运动距离S1,以让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2最终输出的刹车力道不同。
如图2~4所示,前述第一枢轴孔201并以第一支轴210与第一连杆21的一端轴设,前述第一连杆21的另一端并与后轮刹车线40互相连结,得藉由第一连杆21输出第一刹车制动力,再经由后轮刹车线40以制动后轮刹车器50的刹车运作(参图5、10及11所示)。前述第二枢轴长孔202并以第二支轴220与第二连杆22的一端轴设,前述第二连杆22的另一端并与前轮刹车线41互相连结,得藉由第二连杆22输出第二刹车制动力,再经由前轮刹车线41以制动前轮刹车器51的刹车运作。
如图2所示,当骑士或驾驶人并无任何刹车定动作时,前述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2并无输出任何的刹车制动力至各自的后轮刹车线40与前轮刹车线41,因此,产生静止不动的状态。
如图3所示,当骑士或驾驶人启动按压刹车握把2的第一动作时,即可藉由与驱动臂20的第一支轴210直接并实时驱动第一连杆21以产生位移,以输出第一刹车制动力至后轮刹车器50,此时,第二支轴220仅于第二枢轴长孔202中移动,第二连杆22并不会产生位移。
如图4所示,当前述第一连杆21到达设定位移距离的时间差内,即会加入并同时驱动第二连杆22产生位移,并输出第二刹车制动力至前轮刹车器51。如此,得可经由骑士或驾驶人的一次刹车动作,藉由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2一开始产生具有时间差的第一刹车制动力及第二刹车制动力,让后轮刹车器50与前轮刹车器51产生具有时间差的刹车动作;之后,当骑士或驾驶人加大刹车力道时,前述第二连杆22藉由驱动臂20所产生圆周运动距离S2将大于前述第一连杆21藉由驱动臂20所产生圆周运动距离S1,让前述第二连杆22所产生的第二刹车制动力大于第一连杆21的第一刹车制动力,以加大前轮刹车器51的刹车力道,最终完成刹车,如此,不但可缩短刹车距离,更可防止二轮车的突然刹车动作,造成摔车意外。
如图5、10及11所示,其为本发明安装于二轮车的实施例一、二及三,本实施例一、二及三均在把手杆A上安装有第一组刹车系统6A及第二组刹车系统6B,以产生连动刹车的运作。当然亦可于二轮车或各种适合的车辆上,只安装一组刹车系统6A,即可安全运作。其中本实施例一、二及三的第一组刹车系统6A及第二组刹车系统6B,均分别设有后轮刹车线40a、40b以分别连结到后轮刹车器50的刹车线座500,前述刹车线座500并由二组穿线元件500a、500b分别为后轮刹车线40a、40b穿设,以导引后轮刹车线40a、40b的平行并各自独立的运动,以避免运作上互为干扰(可参考图6)。
如图5、10及11所示,前述第一组刹车系统6A及第二组刹车系统6B,也分别设有前轮刹车线41a、41b以分别连结到前轮刹车器51的刹车线座510,前述刹车线座510并由二组穿线元件510a、510b分别为前述前轮刹车线41a、41b穿设,以导引前轮刹车线41a、41b的平行并各自独立的运动,避免运作上互为干扰(可参考图6)。
如图7、8及9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一、二及三中的第一组刹车系统6A及第二组刹车系统6B的后轮刹车线40a、40b的末端并被分别穿设于后轮刹车器50的躯动块501的第一穿孔501a及第二穿孔501b,以导引后轮刹车线40a、40b的平行并各自独立的运动,以避免运作上互为干扰。
如图7、8及9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一、二及三中的第一组刹车系统6A及第二组刹车系统6B的前轮刹车线41a、41b的末端并被分别穿设于前轮刹车器51的躯动块511的第一穿孔511a及第二穿孔511b,以导引前轮刹车线41a、41b的平行并各自独立的运动,以避免运作上互为干扰。
如此,本发明得运用于自行车、机车、电动代步车等设有把手的车辆或其他车辆。均得以以骑士或驾驶人的一次刹车动作,藉由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2一开始产生时间差的第一刹车制动力及第二刹车制动力,让后轮刹车器50与前轮刹车器51产生具有时间差的刹车动作。且如前述,当驱动臂驱动第一连杆21于极短的时间差内再驱动第二连杆22时,得以让第二连杆22快速产生第二刹车制动力,于极短时间内,因为较大的圆周运动距离S2,迫使第二连杆22的第二刹车制动力可大于第一连杆21的第一刹车制动力,足以让前轮刹车器51的刹车制动力比后轮刹车器的刹车制动力大甚多,让较晚开始制动刹车的前轮比起较早开始刹车的后轮有更大的刹车力道,以确保行车安全与可靠性。
综上指陈,本发明藉由骑士或驾驶人的一次刹车动作,让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2产生时间差的刹车制动力,对于藉由后轮传动的各类车辆,足以让后轮刹车器先行对于后轮产生一定的刹车制动力,达到减速的目的,再藉由前轮刹车器的时间差对于前轮产生较后轮更大的刹车制动力,足以提升车辆的刹车效能、安全性与稳定性。而本发明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并非限定于本发明所提出的态样或使用方式,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8)

1.一种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驱动臂,前述驱动臂与基座之间设支轴;
第一连杆,其一端并以第一支轴和与前述驱动臂的支轴距离较短的第一枢轴孔轴设连结,前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并与后轮刹车线连结,藉以驱动后轮刹车器的运作;
第二连杆,其一端并以第二支轴和与前述驱动臂的支轴距离较长的第二枢轴长孔轴设连结,前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并与前轮刹车线连结,藉以驱动前轮刹车器运作;
当开始刹车第一动作时,驱动臂可直接并实时驱动第一连杆产生位移,以输出第一刹车制动力至后轮刹车器,当前述第一连杆到达设定位移距离的时间差内,即会加入并同时驱动第二连杆产生位移,并输出第二刹车制动力至前轮刹车器;
如此,得以以一次刹车动作,藉由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一开始产生具有时间差的第一刹车制动力及第二刹车制动力,让后轮刹车器与前轮刹车器产生具有时间差的刹车动作;而后,当加大刹车力道时,前述第二连杆所产生的第二刹车制动力将大于第一连杆的第一刹车制动力,以加大前轮刹车器的刹车力道,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刹车握把设一体的驱动臂,前述驱动臂分别设有第一枢轴孔及第二枢轴长孔,前述第一枢轴孔与驱动臂的支轴间的距离d1是较短于前述第二枢轴长孔与前述驱动臂的支轴间的距离d2;如此,以让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产生的圆周运动距离S1、S2不同,通常第二连杆的圆周运动距离会大于第一连杆的圆周运动的距离S1,以让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最终输出的刹车力道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可经由骑士或驾驶人的一次刹车动作,藉由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一开始产生具有时间差的第一刹车制动力及第二刹车制动力,让后轮刹车器与前轮刹车器产生具有时间差的刹车动作;而后,当加大刹车力道时,前述第二连杆藉由驱动臂所产生的圆周运动距离S2将大于前述第一连杆藉由驱动臂所产生的圆周运动距离S1,让前述第二连杆所产生的第二刹车制动力大于第一连杆的第一刹车制动力,以加大前轮刹车器的刹车力道,完成刹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可于车辆上安装第一组刹车系统及第二组刹车系统,以产生双重连动刹车的运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刹车系统及第二组刹车系统,分别设有后轮刹车线以分别连结到后轮刹车器的刹车线座,前述刹车线座并由二组穿线元件分别为后轮刹车线穿设,以导引后轮刹车线平行并各自独立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刹车系统及第二组刹车系统,分别设有前轮刹车线以分别连结到前轮刹车器的刹车线座,前述刹车线座并由二组穿线元件分别为前述前轮刹车线穿设,以导引前轮刹车线平行并各自独立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刹车系统及第二组刹车系统,各自的后轮刹车线的末端并被分别穿设于后轮刹车器的躯动块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以导引后轮刹车线平行并各自独立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刹车系统及第二组刹车系统,各自的前轮刹车线的末端并被分别穿设于前轮刹车器的躯动块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以导引前轮刹车线平行并各自独立运动。
CN201610885376.4A 2016-10-11 2016-10-11 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 Active CN107914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5376.4A CN107914816B (zh) 2016-10-11 2016-10-11 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5376.4A CN107914816B (zh) 2016-10-11 2016-10-11 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4816A CN107914816A (zh) 2018-04-17
CN107914816B true CN107914816B (zh) 2020-08-21

Family

ID=61892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5376.4A Active CN107914816B (zh) 2016-10-11 2016-10-11 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148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535363U (zh) * 2018-12-29 2019-10-25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刹车线连接装置、刹车系统及车辆
WO2021035519A1 (zh) * 2019-08-27 2021-03-04 伡安达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双剎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剎
CN112441177B (zh) * 2019-08-27 2022-06-07 伡安达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刹车线双驱动机械碟刹
CN113911245B (zh) * 2020-07-10 2022-09-23 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 连动刹车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50300U (zh) * 2013-07-15 2014-02-26 天津市克兰佰瑞自行车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车闸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76633B1 (ko) * 2004-07-16 2006-05-04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자전거 제동장치
TWM356687U (en) * 2008-12-24 2009-05-11 shi-yin Zhang Improved brake lever for two-wheeled vehicle
JP5084713B2 (ja) * 2008-12-25 2012-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201472592U (zh) * 2009-07-22 2010-05-19 洪忠义 一种煞车把手装置
CN201559783U (zh) * 2009-11-03 2010-08-25 上海市钟山高级中学 一种线闸式自行车前后同步刹车装置
CN202038423U (zh) * 2011-03-31 2011-11-16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动煞车系统
CN203714111U (zh) * 2014-02-28 2014-07-16 孙言语 自行车安全刹车装置
WO2016119215A1 (zh) * 2015-01-30 2016-08-04 张奉琦 动态式力量分配装置及其在单手刹前后轮装置之应用
CN204979102U (zh) * 2015-09-22 2016-01-20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动刹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50300U (zh) * 2013-07-15 2014-02-26 天津市克兰佰瑞自行车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车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14816A (zh)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4816B (zh) 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
WO2018068194A1 (zh) 双重连动安全刹车系统
JP5641730B2 (ja) 回生ブレーキ装置および回生ブレーキ装置を備える車両
CN202783618U (zh) 电动车的联动制动装置
TWI579190B (zh) 分離式可變比例之二剎車把手連動剎車裝置及其車輛
KR101647591B1 (ko) 자전거의 순차 제동 브레이크 시스템
CN203473165U (zh) 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系统
JP5328419B2 (ja) 車両のブレーキ装置
TWI607908B (zh) 雙重連動安全煞車系統
JP2004042908A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CN202574178U (zh) 一种汽车驻车装置中的驱动机构
CN204506562U (zh) 一种油门刹车转换装置
CN214776383U (zh) 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
CN202414071U (zh) 一种摩托车联动制动装置
CN202879460U (zh) 一种脚踏式汽车驻车制动操作机构
CN219524148U (zh) 连动刹车驻车装置
CN202389548U (zh) 一种摩托车联动制动用的施力机构
CN202080408U (zh) 二轮摩托车安全制动系统
CN201325472Y (zh) 儿童推车的刹车机构
JP5951704B2 (ja) 回生ブレーキ装置および回生ブレーキ装置を備える車両
CN2310005Y (zh) 摩托车的前后轮同步制动机构
CN204323306U (zh) 低速车用减速装置
CN202896798U (zh) 一种摩托车制动系统以及一种摩托车
KR20240129314A (ko) 브레이크 조작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자전거
KR20010003279A (ko) 차량용 제동장치의 페달과 브레이크부스터의 연결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75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