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9696B - 連動煞車系統 - Google Patents

連動煞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9696B
TWI729696B TW109104289A TW109104289A TWI729696B TW I729696 B TWI729696 B TW I729696B TW 109104289 A TW109104289 A TW 109104289A TW 109104289 A TW109104289 A TW 109104289A TW I729696 B TWI729696 B TW I7296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point
cylinder
pivot point
rocker ar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4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0549A (zh
Inventor
郭榮彬
Original Assignee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04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969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9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969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30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054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連動煞車系統,包括有第一煞車操作裝置、第二煞車操作裝置、第一煞車產生裝置、第二煞車產生裝置、煞車導線、第一煞車油管以及第二煞車油管。第一操作槓桿以一第一樞接點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上,平衡件以一第二樞接點樞接於第一操作槓桿上,第一搖臂以第三樞接點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上。平衡件設置有一第一裝置點及一第二裝置點,第一搖臂設置有一第三裝置點及一裝設於第一裝置點之柱狀體。藉此,本發明可在保有原連動煞車性能下,又可同時兼顧騎乘者操作煞車時之按壓手感,將左右側之煞車手感軟硬度調整一致,以符合良好的操作性。

Description

連動煞車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動煞車系統,尤指一種適用於動力車輛之連動煞車系統。
為提升機車騎乘安全,政府對於車輛安全相關法令需強制安裝連動煞車系統,尤其是前後煞車系統配置碟式煞車系統。請參閱圖7及圖8,其分別為習知連動煞車系統之架構圖以及習知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立體圖。圖中出示一種習知技術如台灣專利公開號第TW201515924號所公開之連動煞車系統,主要包括有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91、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92、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93、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94、一煞車導線95、一第一煞車油管96以及一第二煞車油管97。所述連動煞車系統之主要特徵在於一平衡件970係裝置於第一煞車槓桿960上,可直接將第一煞車槓桿960之操作力經由平衡件970分配給第一煞車總泵962及第二煞車總泵952以建立油壓,其中在平衡件970與第二煞車總泵952之間是以煞車導線95連接。
第一煞車槓桿960將施力分配給第一煞車總泵962及第二煞車總泵952,也就是在第一煞車槓桿960之部分施力需推動第一煞車總泵962,另外部分施力需分配給第二煞車總泵952,對比第二煞車槓桿950是完全施力作動於第二煞車總泵952,因此第二煞車槓桿950的操作手感會比第一煞車槓桿960還要軟,造成左右煞車槓桿操作手感落差很大。
發明人緣因於此,本於積極發明之精神,亟思一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之連動煞車系統,幾經研究實驗終至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連動煞車系統,藉由改變平衡件、第一操作槓桿、第一搖臂以及煞車導線的配置方式,在保有原連動煞車性能之外,又可同時兼顧騎乘者操作煞車時之按壓手感,將左右側之煞車手感軟硬度調整一致,以符合良好的操作性。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連動煞車系統設置於一車輛上,包括有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一煞車導線、一第一煞車油管以及一第二煞車油管。
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一煞車總泵、一第一操作槓桿、一平衡件以及第一搖臂。第一煞車總泵設置於一把手之第一端上,第一操作槓桿以一第一樞接點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上,平衡件以一第二樞接點樞接於第一操作槓桿上,第一搖臂以第三樞接點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上。平衡件設置有一第一裝置點及一第二裝置點,第一搖臂設置有一第三裝置點及一裝設於第一裝置點之柱狀體。第一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一缸體、一第一柱塞、一第一油室以及一連接第一缸體與第一柱塞之第一回彈彈簧,第一柱塞作動時,第一油室內之液壓油將被推出第一缸體,使第一煞車總泵產生一油壓。
第二煞車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二煞車總泵、一第二操作槓桿以及第二搖臂。第二煞車總泵設置於該把手之第二端上,第二操作槓桿以一第四樞接點樞接於第二煞車總泵上,第二搖臂以第四樞接點樞接於第二煞車總泵上。第二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二缸體、一第二柱塞、一第二油室以及一連接第二缸體與第二柱塞之第二回彈彈簧,第二柱塞作動時,該第二油室內之液壓油將被推出該第二缸體,使該第二煞車總泵產生一油壓。
第一煞車產生裝置係為一碟式煞車裝置,裝置有一用以夾持煞車碟盤之第一煞車卡鉗,當第一煞車產生裝置受油壓驅動時,第一煞車產生裝置將產生煞車力;第二煞車產生裝置係為一碟式煞車裝置,裝置有一用以夾持煞車碟盤之煞車卡鉗,當第二煞車產生裝置受油壓驅動時,第二煞車產生裝置將產生煞車力。
煞車導線包括一內線以及包覆於內線外部之一套管,內線一端連接第二裝置點,另一端可驅動第二搖臂;套管一端抵接位於第一搖臂之第三裝置點,另一端抵接位於第二缸體之第四裝置點,亦即,煞車導線連接於第一煞車操作裝置與第二煞車操作裝置之間,可提供連動煞車之效果。
第一煞車油管連接第一油室與第一煞車卡鉗,藉以將第一缸體內油壓傳輸至第一煞車卡鉗。第二煞車油管連接第二油室與第二煞車卡鉗,藉以將第二缸體內油壓傳輸至第一煞車卡鉗。
藉由上述設計,本發明可在保有原連動煞車性能下,又可同時兼顧騎乘者操作煞車時之按壓手感,將左右側之煞車手感軟硬度調整一致,以符合良好的操作性。
上述第一裝置點與第二裝置點可分別位於平衡件之兩端,第二樞接點可位於第一裝置點與第二裝置點之間。第一裝置點連接第一搖臂,第二裝置點連接內線,第二樞接點樞接於第一操作槓桿上,在此設計下將便於平衡件進行施力分配,增進力傳遞效率。
上述第一樞接點與第三樞接點可設置於同一位置處。亦即,第一操作槓桿與平衡件可以同一樞接點樞設於第一煞車總泵上,有效將第一操作槓桿與平衡件進行整合,減少佔據體積。
上述第一裝置點可為一長槽,柱狀體可滑設於第一裝置點內。藉此,當騎乘者按壓第一操作槓桿的過程中,因第一操作槓桿、平衡件及第一搖臂之相對位置出現變化,須透過長槽與柱狀體之相對滑移進行調整,使得第一搖臂可更滑順的推動第一柱塞。
上述第一搖臂可具有一抵接第一柱塞之推部,第三樞接點係位於推部與第三裝置點之間。藉此,透過上述配置關係,可將騎乘者之按壓施力由第一操作槓桿傳遞至第一搖臂之推部,順利使第一柱塞產生位移變化,而形成一油壓。
上述柱狀體至第二樞接點之距離為L1,第二裝置點至第二樞接點之距離為L2,柱狀體所受之分力係為
Figure 02_image001
倍施力,第三裝置點所受之分力係為
Figure 02_image003
倍施力,故第一搖臂可獲得第一操作槓桿的完全施力。藉此,第一操作槓桿所施加的力能完全施加於第一柱塞,第二操作槓桿所施加的力同樣能完全施加於第二柱塞,因此第一操作槓桿與第二操作槓桿煞車手感軟硬度能較為一致。
以上概述與接下來的詳細說明皆為示範性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而有關本發明的其他目的與優點,將在後續的說明與圖示加以闡述。
請參閱圖1至圖3,其分別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架構圖、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側視圖以及圖2之A-A剖視圖。圖中出示一種設置於一車輛上之連動煞車系統,主要包括有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3、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4、一煞車導線5、一第一煞車油管6以及一第二煞車油管7。
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包括一第一煞車總泵10、一第一操作槓桿11、一平衡件12以及一第一搖臂14。第一煞車總泵10設置於一把手8之第一端81上,用以提供第一煞車產生裝置3之所需油壓變化,包括有一第一缸體13、一第一柱塞131、一第一油室133以及一連接第一缸體13與第一柱塞131之第一回彈彈簧132,當第一柱塞131作動時,第一回彈彈簧132受壓縮,第一油室133內之部分液壓油將被推出第一缸體13,使第一煞車總泵10產生一油壓。
第一操作槓桿11以一第一樞接點111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10,可供騎乘者操作煞車使用。平衡件12以一第二樞接點112樞接於第一操作槓桿11,在本實施例中,平衡件12設有一第一裝置點121與一第二裝置點122,且第一裝置點121與第二裝置點122分別位於平衡件12之兩端,第二樞接點112位於第一裝置點121與第二裝置點122之間。在此設計下將便於平衡件12進行施力分配,增進力傳遞效率。
第一搖臂14以第三樞接點143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10,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樞接點143與第一樞接點111分處於第一煞車總泵10之不同位置處,但不以此為限,亦可將第一操作槓桿11與平衡件12以同一樞接點樞設於第一煞車總泵10上,有效將第一操作槓桿11與平衡件12進行整合,減少佔據體積。此外,第一搖臂14具有一柱狀體141、一第三裝置點142以及一抵接第一柱塞131之推部14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裝置點121係為一長槽,柱狀體141係滑設於第一裝置點121內,可透過第一裝置點121與柱狀體141之相對滑移進行調整,同時平衡件12的部分施力可經由柱狀體141傳遞至第一搖臂14,使得第一搖臂14可更滑順的推動第一柱塞131,使第一柱塞131產生位移變化,而形成一油壓。再者,第三樞接點143係位於推部144與第三裝置點142之間,第三樞接點143也設於推部144與柱狀體141之間。
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包括一第二煞車總泵20、一第二操作槓桿21以及第二搖臂22,第二煞車總泵20設置於該把手8之第二端82上,用以提供第二煞車產生裝置4之所需油壓變化,包括有一第二缸體23、一第二柱塞232、一第二油室(圖未示)以及一連接第二缸體23與第二柱塞232之第二回彈彈簧(圖未示),當第二柱塞232作動時,第二回彈彈簧受壓縮,第二油室內之部分液壓油將被推出第二缸體23,使第二煞車總泵20產生一油壓。
第二操作槓桿21以一第四樞接點211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10上,可供騎乘者操作煞車使用;同樣地,第二搖臂22以第四樞接點211樞接於第一煞車總泵20上,第二操作槓桿21另設有突出部212可推動第二搖臂22,而第二搖臂22與第二缸體23之間裝設有一外部彈簧233,當第二搖臂22受煞車導線5拉動時,第二搖臂22需同時克服外部彈簧233及第二回彈彈簧之彈力時方可推動第二柱塞232移動。
第一煞車產生裝置3係為一碟式煞車裝置,裝置有一用以夾持煞車碟盤(圖未示)之第一煞車卡鉗31,當第一煞車產生裝置3被輸入油壓時,可對煞車碟盤產生煞車力,並對車輛進行減速或停止移動;同樣地,第二煞車產生裝置4係為一碟式煞車裝置,裝置有一用以夾持煞車碟盤(圖未示)之第二煞車卡鉗41,當第二煞車產生裝置4被輸入油壓時,可對煞車碟盤產生煞車力,並對車輛進行減速或停止移動。
煞車導線5包括一內線51以及包覆於內線51外部之一套管52,內線51一端連接第二裝置點122,另一端連接第二搖臂22,可將平衡件12的部分施力傳輸於第二搖臂22;套管52一端抵接位於第一搖臂14之第三裝置點142,另一端抵接位於第二缸體23之第四裝置點231,亦即,煞車導線5連接於第一煞車操作裝置1與第二煞車操作裝置2之間,可提供連動煞車之效果。
第一煞車油管6連接第一油室133與第一煞車卡鉗31,可將第一煞車總泵10的液壓油傳輸至第一煞車卡鉗31;第二煞車油管7連接第二油室與第二煞車卡鉗41,可將第二煞車總泵20的液壓油傳輸至第二煞車卡鉗41。
請參閱圖4,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操作初始狀態之剖視圖。如圖所示,當騎乘者開始按壓第一操作槓桿11時,第一操作槓桿11將以第一樞接點111為中心轉動,此時由於外部彈簧233的彈力大於第一回彈彈簧132的彈力,因此第一操作槓桿11經由平衡件12的第一裝置點121拉動第一搖臂14,使第一搖臂14以第三樞接點143為中心轉動,讓推部144推動第一柱塞131,使第一煞車總泵10送出液壓油至第一煞車卡鉗31,使第一煞車產生裝置3產生煞車力。
請參閱圖5,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連動煞車狀態之剖視圖。如圖所示,當騎乘者持續對第一操作槓桿11施力,此時平衡件12將經由第二裝置點122對內線51施一拉力,並克服外部彈簧233及第二回彈彈簧之彈力後,使第二搖臂22可推動第二柱塞232,使第二煞車總泵20可以送出液壓油至第二煞車卡鉗41。
為了便於說明此時施力分配,本發明將柱狀體141至第二樞接點112之距離設為L1,第二裝置點122至第二樞接點112之距離設為L2。此時,第二裝置點122所分配施力倍數為
Figure 02_image003
,也就是說第二搖臂22獲得第一操作槓桿11
Figure 02_image003
倍數的施力分配,第一裝置點121所分配施力倍數為
Figure 02_image001
,也就是說第一搖臂14在柱狀體141獲得第一操作槓桿11
Figure 02_image005
倍數的施力分配。且由於套管52一端裝置於第三裝置點142,內線51在傳輸
Figure 02_image003
倍施力於第二搖臂22時,套管52將產生
Figure 02_image003
倍的反作用力施加於第三裝置點142,此時第一搖臂14共將獲得來自柱狀體141的
Figure 02_image001
倍施力以及來自第三裝置點142的
Figure 02_image003
倍施力,亦即,第一搖臂14將獲得第一操作槓桿11的完全施力,且第二煞車總泵20同時也能獲得第一操作槓桿11
Figure 02_image003
倍數的施力分配以達到連動煞車效果,第一操作槓桿11所施加的力能完全施加於第一柱塞131,第二操作槓桿21所施加的力同樣能完全施加於第二柱塞232,因此第一操作槓桿11與第二操作槓桿21煞車手感軟硬度能較為一致。
請參閱圖6,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煞車導線斷裂狀態之剖視圖。如圖所示,在第二煞車總泵20失效或煞車導線5之內線51斷裂的情況下,即便煞車導線5已失去作用而無法達到連動煞車之效果,平衡件12仍可透過第一裝置點121直接拉動第一搖臂14,使推部144推動第一柱塞131移動而產生一油壓,使車輛仍保有煞車功能,而不會出現煞車功能全面性的失效。
藉由上述設計,本發明可在保有原連動煞車性能下,又可同時兼顧騎乘者操作煞車時之按壓手感,將左右側之煞車手感軟硬度調整一致,以符合良好的操作性。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第一煞車操作裝置 10:第一煞車總泵 11:第一操作槓桿 111:第一樞接點 112:第二樞接點 12:平衡件 121:第一裝置點 122:第二裝置點 13:第一缸體 131:第一柱塞 132:第一回彈彈簧 133:第一油室 14:第一搖臂 141:柱狀體 142:第三裝置點 143:第三樞接點 144:推部 2:第二煞車操作裝置 20:第二煞車總泵 21:第二操作槓桿 211:第四樞接點 212:突出部 22:第二搖臂 23:第二缸體 231:第四裝置點 232:第二柱塞 233:外部彈簧 3:第一煞車產生裝置 31:第一煞車卡鉗 4:第二煞車產生裝置 41:第二煞車卡鉗 5:煞車導線 51:內線 52:套管 6:第一煞車油管 7:第二煞車油管 8:把手 81:第一端 82:第二端 91:第一煞車操作裝置 92:第二煞車操作裝置 93:第一煞車產生裝置 94:第二煞車產生裝置 95:煞車導線 950:第二煞車槓桿 952:第二煞車總泵 96:第一煞車油管 960:第一煞車槓桿 962:第一煞車總泵 97:第二煞車油管 970:平衡件 L1,L2:距離
圖1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連動煞車系統之架構圖。 圖2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側視圖。 圖3係圖2之A-A剖視圖。 圖4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操作初始狀態之剖視圖。 圖5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連動煞車狀態之剖視圖。 圖6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煞車導線斷裂狀態之剖視圖。 圖7係習知連動煞車系統之架構圖。 圖8係習知第一煞車操作裝置之立體圖。
1:第一煞車操作裝置
10:第一煞車總泵
11:第一操作槓桿
111:第一樞接點
112:第二樞接點
12:平衡件
121:第一裝置點
122:第二裝置點
13:第一缸體
131:第一柱塞
132:第一回彈彈簧
133:第一油室
14:第一搖臂
141:柱狀體
142:第三裝置點
143:第三樞接點
144:推部
81:第一端

Claims (5)

  1. 一種連動煞車系統,設置於一車輛上,包括:一第一煞車操作裝置,包括一設置於一把手之第一端上之第一煞車總泵、一以一第一樞接點樞接於該第一煞車總泵之第一操作槓桿、一以一第二樞接點樞接於該第一操作槓桿之平衡件以及一以第三樞接點樞接於該第一煞車總泵之第一搖臂,該平衡件設置有一第一裝置點及一第二裝置點,該第一搖臂設有一第三裝置點及一裝設於該第一裝置點之柱狀體,該第一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一缸體、一第一柱塞、一第一油室以及一連接該第一缸體與該第一柱塞之第一回彈彈簧,該第一柱塞作動時,該第一油室內之液壓油將被推出該第一缸體,使該第一煞車總泵產生一油壓;一第二煞車操作裝置,包括設置於該把手之第二端上之第二煞車總泵、一以一第四樞接點樞接於該第二煞車總泵之第二操作槓桿以及一以該第四樞接點樞接於該第二煞車總泵之第二搖臂,該第二煞車總泵包括有一第二缸體、一第二柱塞、一第二油室以及一連接該第二缸體與該第二柱塞之第二回彈彈簧,該第二缸體設有一第四裝置點,該第二柱塞作動時,該第二油室內之液壓油將被推出該第二缸體,使該第二煞車總泵產生一油壓;一第一煞車產生裝置,裝置有一第一煞車卡鉗;一第二煞車產生裝置,裝置有一第二煞車卡鉗;一煞車導線,包括一內線以及包覆於該內線外部之一套管,該內線一端連接該第二裝置點,另一端可驅動該第二搖臂,該套管一端抵接該第三裝置點,另一端抵接該第四裝置點;一第一煞車油管,連接該第一油室與該第一煞車卡鉗;以及 一第二煞車油管,連接該第二油室與該第二煞車卡鉗;其中,該柱狀體至該第二樞接點之距離為L1,該第二裝置點至該第二樞接點之距離為L2,該柱狀體所受之分力係為
    Figure 109104289-A0305-02-0017-1
    倍施力,該第三裝置點所受之分 力係為
    Figure 109104289-A0305-02-0017-4
    倍施力,故該第一搖臂獲得該第一操作槓桿的完全施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動煞車系統,其中,該第一裝置點與該第二裝置點分別位於該平衡件之兩端,該第二樞接點位於該第一裝置點與該第二裝置點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動煞車系統,其中,該第一樞接點與該第三樞接點係設置於同一位置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動煞車系統,其中,該第一裝置點係為一長槽,該柱狀體係滑設於該第一裝置點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動煞車系統,其中,該第一搖臂具有一抵接該第一柱塞之推部,該第三樞接點係位於該推部與該第三裝置點之間。
TW109104289A 2020-02-12 2020-02-12 連動煞車系統 TWI7296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4289A TWI729696B (zh) 2020-02-12 2020-02-12 連動煞車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4289A TWI729696B (zh) 2020-02-12 2020-02-12 連動煞車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9696B true TWI729696B (zh) 2021-06-01
TW202130549A TW202130549A (zh) 2021-08-16

Family

ID=77517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4289A TWI729696B (zh) 2020-02-12 2020-02-12 連動煞車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96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8152B (zh) * 2022-05-20 2024-01-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煞車系統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0349B (zh) * 2007-02-08 2013-10-01 Yamaha Motor Co Ltd 煞車裝置及跨坐型車輛
EP2682334B1 (en) * 2012-07-04 2018-12-1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 type vehicle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 type vehicle
TW201924986A (zh) * 2017-11-21 2019-07-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供連動煞車系統用之煞車總泵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0349B (zh) * 2007-02-08 2013-10-01 Yamaha Motor Co Ltd 煞車裝置及跨坐型車輛
EP2682334B1 (en) * 2012-07-04 2018-12-1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 type vehicle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 type vehicle
TW201924986A (zh) * 2017-11-21 2019-07-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供連動煞車系統用之煞車總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0549A (zh) 2021-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47430B1 (en) Hydraulic modulator for brake device
JP5711299B2 (ja) キャリパ駐車ブレーキ
EP1767806A2 (en) Disc brake with parking function
TWI653169B (zh) 供連動煞車系統用之煞車總泵
CN110497998B (zh) 供连动刹车系统用的刹车总泵
TWI729696B (zh) 連動煞車系統
TWI555667B (zh) 連動煞車系統
CN207292287U (zh) 连动煞车系统
CN113911245B (zh) 连动刹车系统
TWI746199B (zh) 具切換裝置之連動煞車系統
TWI757089B (zh) 連動煞車系統
TWI754382B (zh) 供連動煞車系統用之煞車總泵
TWM548123U (zh) 用於連動煞車系統之煞車總泵之改良
TWM568798U (zh) 連動煞車系統
TWI689441B (zh) 連動煞車系統
CN213442504U (zh) 供连动刹车系统用的刹车总泵
TWI729876B (zh) 供連動煞車系統用之煞車總泵
TWM554881U (zh) 連動煞車系統
TWI570016B (zh) 連動煞車系統
JPH0118457Y2 (zh)
CN214776382U (zh) 供连动刹车系统用的刹车总泵
TWI717657B (zh) 連動煞車系統
CN214776383U (zh) 具切换装置的连动刹车系统
TWI827283B (zh) 連動煞車系統
JP4458791B2 (ja) 小型車両用連動ブレー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