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1724A - 烹調器 - Google Patents

烹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1724A
TW201941724A TW107126535A TW107126535A TW201941724A TW 201941724 A TW201941724 A TW 201941724A TW 107126535 A TW107126535 A TW 107126535A TW 107126535 A TW107126535 A TW 107126535A TW 201941724 A TW201941724 A TW 20194172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ils
electric wire
po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6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9519B (zh
Inventor
德岡卓真
島田博司
伊藤裕
山下大貴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象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象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象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1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1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9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95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線圈型的IH方式的烹調器,其能夠以相同的規格來設計各線圈。電飯煲(1)具備:鍋容置部(131),其呈帶底圓筒狀,並具有底部(131a)、側部(131b)及連接它們的曲部(131c);線圈(150a~150c),在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及曲部(131c)的外側且在鍋容置部(131)周向上分離配置;控制基板(141),其與線圈(150a、150c)相鄰配置;控制基板(140),其與線圈(150b)相鄰配置;電線(151a),其將線圈(150a)與控制基板(141)電連接,並布線於線圈(150a)與線圈(150c)之間;電線(151c),其將線圈(150c)與控制基板(141)電連接,並布線於線圈(150a)與線圈(150c)之間;以及電線(151b),其將線圈(150b)與控制基板(140)電連接。

Description

烹調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烹調器。
感應加熱(IH)方式的電飯煲可抑制加熱不均,從而實現均勻的煮熟。
專利文獻1、2公開了一種具備多個用於感應加熱的線圈的IH電飯煲,即多線圈型的IH電飯煲。在此種電飯煲中,在各個配置有線圈的區域,鍋被局部地加熱,結果在鍋內產生局部的對流。由於這些局部的對流促進鍋內的食用米的攪拌,因此可實現更加均勻的煮熟。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31717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5-253058號公報
有鑒於此,吾等發明人乃潛心進一步研究,並著手進行研發及改良,期以一較佳設作以解決上述問題,且在經過不斷試驗及修改後而有本發明之問世。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在多線圈型的電飯煲中,由於使用多個線圈,因此電線的布線容易複雜化。尤其是連接多個線圈與基板的電線,根據線圈的配置可進行各種各樣的布線。根據線圈的配置,需要具有各種長度的電線的線圈,有時會無法以相同的規格來設計多個線圈。在專利文獻1、2中,關於這種連接線圈與基板的電線的布線的方式並沒有特別的研究,從而難以以相同的規格來設計多個線圈。
本發明以在多線圈型的IH方式的烹調器中,能夠以相同的規格來設計各線圈為課題。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提供一種烹調器,具備:鍋容置部,其呈帶底圓筒狀,並具有底部、側部及曲部,所述曲部連接所述底部與所述側部;第一線圈及第二線圈,在所述鍋容置部的至少所述底部及所述曲部的外側且在所述鍋容置部的周向上分離配置;第一基板,其與所述第一線圈和所述第二線圈相鄰配置;第一電線,其將所述第一線圈與所述第一基板電連接,並布線於所述第一線圈與所述第二線圈之間;以及第二電線,其將所述第二線圈與所述第一基板電連接,並布線於所述第一線圈與所述第二線圈之間。
根據該結構,由於多個線圈配置於鍋容置部的底部及曲部的外側,因此線圈不是平面地配置而是立體地配置。通過以此方式實施立體的加熱,從而能夠抑制加熱不均。另外,由於第一電線及第二電線布線於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之間,因此能夠線對稱地配置第一線圈及第一電線與第二線圈及第二電線,從而能夠利用相同長度的第一電線及第二電線與第一基板連接。因此,能夠分別以相同的規格來設計第一、第二電線和第一、第二線圈。但是,並不一定要完全以相同的規格來設計,也可以以具有些許差異的方式進行設計。這一點在以後的其他電線與線圈中也相同。另外,第一電線可以為第一線圈的一部分,第二電線可以為第二線圈的一部分。此時,例如第一電線可以為第一線圈的繞組的兩端部(兩條線),但只需這兩條線中的任意一條或兩條布線於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之間即可。這一點在第二電線中也相同。
所述烹調器還可以採用如下結構,即,還具備:第三線圈,其在所述鍋容置部的至少所述底部及所述曲部的外側且在所述鍋容置部的周向上與所述第一線圈及所述第二線圈分離配置;第二基板,其與所述第三線圈相鄰配置;以及第三電線,其將所述第三線圈與所述第二基板電連接。
根據該結構,由於相對於第二基板而獨立於第一電線及第二電線來布線第三電線,因此能夠將第三電線的長度設為與第一電線及第二電線相同的長度。因此,能夠將第一至第三電線全部以相同的規格進行設計,並且能夠將第一至第三線圈全部以相同的規格進行設計。
所述烹調器還可以採用如下結構,即,還具備:第四線圈,其在所述鍋容置部的至少所述底部及所述曲部的外側且在所述鍋容置部的周向上與所述第一線圈、所述第二線圈及所述第三線圈分離配置,並與所述第三線圈及所述第二基板相鄰配置;以及第四電線,其將所述第四線圈與所述第二基板電連接,並布線於所述第三線圈與所述第四線圈之間,所述第三電線布線於所述第三線圈與所述第四線圈之間。
根據該結構,與前述相同地,能夠使第一至第四電線的長度相同,因此能夠將第一至第四電線全部以相同的規格進行設計,並且能夠將第一至第四線圈全部以相同的規格進行設計。此時,例如第三電線可以為第三線圈的繞組的兩端部(兩條線),但只需這兩條線中的任意一條或兩條布線於第三線圈與第四線圈之間即可。這一點在第四電線中也相同。
所述烹調器還可以採用如下結構,即,還具備風扇,該風扇為空冷用的風扇,並被配置為向所述第一線圈與所述第二線圈之間送風。
根據該結構,能夠通過一個空冷用的風扇高效地冷卻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而且,由於在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之間形成空氣流,因此在具備第三線圈、第四線圈的情況下,也能夠向第三線圈、第四線圈一並送風。
還可以採用如下結構,即,還具備端子罩,該端子罩覆蓋所述第一基板上的與所述第一電線及所述第二電線連接的端子部。
根據該結構,通過利用端子罩覆蓋端子部,從而能夠抑制灰塵或水分附著在端子部的情況。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在多線圈型的IH方式的烹調器中,能夠以相同的規格來設計各線圈。
關於吾等發明人之技術手段,茲舉數種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於下文進行詳細說明,俾供 鈞上深入瞭解並認同本發明。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第1圖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飯煲(烹調器)1的從上方觀察時的立體圖。第2圖為打開了蓋體200的狀態下的電飯煲1的從上方觀察時的立體圖。第3圖為從第2圖的狀態取出了鍋10的狀態下的電飯煲1的從上方觀察時的立體圖。
參照第1~3圖,電飯煲1具備:可拆裝地容置對食用米進行加熱的帶底筒狀的鍋10的電飯煲主體100;以及配置為可相對於電飯煲主體100進行轉動的蓋體200。
蓋體200可轉動地安裝於電飯煲主體100的鉸鏈連接部121,在相對於電飯煲主體100關閉時,封堵電飯煲主體100的開口部。蓋體200在其前方側具有用於操作電飯煲1的操作部210和顯示操作狀況,工作狀況的顯示部220,在其後方側具有作為排氣通道的出口的蒸氣排出口230。操作部210具有多個操作按鈕211、打開按鈕212。操作按鈕211為用於切換電飯煲1的工作狀態的按鈕,例如開始煮飯的按鈕,取消動作的按鈕及電源按鈕等。打開按鈕212為用於將通過鎖止機構而被維持在閉鎖狀態的蓋體200打開的按鈕。
在電飯煲主體100的側面安裝有U字型的把手20。把手20以安裝部為支點進行轉動。
如第2、3圖所示,在蓋體200的內側安裝有在封堵狀態下封堵鍋10的上端開口11的內蓋240。內蓋240具有緊貼鍋10的上端開口11的內周部而密封上端開口11的密封構件241。內蓋240可拆裝地安裝於蓋體200。
第4圖為電飯煲1的分解立體圖。
電飯煲主體100中,作為外裝,具備:配置於側方的兩張對置的側面面板111、112;配置於前方的前表面面板113;以及在上端具有開口部114a的箱狀的主體殼體114。側面面板111、112,前表面面板113分別安裝於主體殼體114的兩側面及前表面。
肩體120以覆蓋開口部114a的方式從上方安裝於主體殼體114。在肩體120的後方側,設置有用於可轉動地安裝蓋體200的鉸鏈連接部121。在肩體120的前方側,設置有與在蓋體200的前部所設置的鎖止爪250(參照第3圖)卡合的卡合孔122(參照第3圖)。在肩體120的下方配置有容置鍋10的內殼125及鍋容置構件130。內殼125為具有比鍋10稍大的直徑的圓筒狀,並由金屬材料構成。
第5圖為鍋容置構件130的立體圖。
鍋容置構件130具備:容置鍋10的鍋容置部131;以及支承控制基板140、141的基板支承部132、133。鍋容置構件130(更直接地為鍋容置部131)也被稱為保護框,並由非導電性材料(例如合成樹脂材料)構成。
鍋容置部131呈帶底圓筒狀,並具有圓板狀的底部131a、圓筒狀的側部131b以及連接它們的曲部131c。詳細而言,底部131a呈沿左右方向大致平坦地延伸的圓形。側部131b呈沿上下方向且向外方延伸的大致圓筒形狀。曲部131c呈將底部131a與側部131b相連的曲面形狀。在曲部131c設置有螺紋孔,並設置有沿鉛垂方向延伸的圓柱狀的凸部131d。
基板支承部132、133分別設置於鍋容置部131的前方側及後方側。容置到基板支承部132、133的控制基板140、141對後述的感應加熱等進行控制。特別地,控制基板141通過相鄰配置的風扇142(參照第4圖)而被冷卻。
在鍋容置構件130的上側周緣部設置有多個托架部134。托架部134被用於相對於肩體120進行螺紋緊固。在鍋容置構件130的底面中央設置有中央支承部135(明確示於第6圖)。中央支承部135呈大致圓筒狀並向下方突出,抵接並支承所對置的主體殼體114的底板。
第6圖為電飯煲主體100的一部分內部部件的分解立體圖。第6圖相對於第1~5圖是將上下顛倒表示的。當以此種方式從下方觀察電飯煲主體100時,鍋容置構件130、線圈150a~150c、鐵氧體保持架160a~160c、反射板170a~170c以按照該順序重疊的方式配置。在第6圖中,雖然示出了3組線圈150a~150c、鐵氧體保持架160a~160c以及反射板170a~170c,但僅分解示出了其中一組線圈150a、鐵氧體保持架160a以及反射板170a。以下,在不需要區分它們時,分別簡稱為線圈150、鐵氧體保持架160和反射板170。另外,在第4、6圖中,為了使圖示明確且簡潔,示意性地示出了線圈150的形狀。實際上,如之後參照第7圖所說明的那樣,線圈150為,在甜甜圈狀的區域內捲繞多個繞組構成的螺旋形狀。
在鍋容置部131的外周面配置有在俯視時呈橢圓形狀(詳細而言是外部形狀為橢圓形的甜甜圈形狀)的線圈150。在本實施方式中,3個線圈150a~150c沿著鍋容置部131的外周面在周向上等間隔地配置。線圈150被通電高頻電流而產生電磁波,由此經由鍋容置構件130而對鍋10進行感應加熱。
在線圈150的正下方(第6圖中為上方),配置有對用於使來自線圈150的磁通收斂的鐵氧體磁芯165進行容置的鐵氧體保持架160。
一並參照第5、6圖,鐵氧體保持架160具有基部161和從基部161以放射狀延伸的4個延伸部162。即,鐵氧體保持架160在俯視時為大致十字形。詳細而言,4個延伸部162中的3個沿著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配置,剩餘的1個沿著側部131b配置。兩個延伸部162沿著鍋容置部131的周向延伸,並以按壓線圈150的橢圓形狀的長徑部的方式配置。兩個延伸部162沿著鍋容置部131的徑向延伸,並以按壓線圈150的短徑部的方式配置。尤其是沿著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配置的延伸部162卡定於鍋容置構件130的上部的卡定部136。4個延伸部162分別具有槽形形狀,在該槽容置有鐵氧體磁芯165。在基部161設置有凸部接受件164,在該凸部接受件164形成有螺紋緊固用的貫穿孔163。在鐵氧體保持架160設置有熔絲容置部166,該熔絲容置部166與沿著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延伸的延伸部162相鄰並沿同向延伸。熔絲容置部166具有凹形形狀,在熔絲容置部166容置有圓柱狀的溫度熔絲167。另外,在第6圖中,從熔絲容置部166取出了溫度熔絲167。
在鐵氧體保持架160的正下方(第6圖中為上方),配置有用於對由線圈150產生的高頻磁場帶給周邊設備不良影響的情況進行抑制的反射板170。反射板170呈對一張板金進行彎曲加工形成的一體結構。反射板170的材質為電阻值比鍋10低的銅或鋁等。
反射板170具有:與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對置配置的底板171;與側部131b對置配置的側板172;以及連接它們的連續部173。底板171及側板172分別為大致半橢圓形的平板。該橢圓形狀的曲率與所對應的線圈150的橢圓形狀的曲率大致相同。在連續部173的中央設置有與線圈150的內部形狀相對應的形狀的開口部173a。開口部173a通過沖裁底板171和側板172而形成,在開口部173a的中央架設有螺紋緊固部173c。因此,開口部173a具有通過螺紋緊固部173c所劃分出的兩個開口。螺紋緊固部173c為底板171的延伸至連續部173的部分。在螺紋緊固部173c設置有螺紋緊固用的螺紋孔173d。另外,在連續部173,以隔著開口部173a的方式設置有兩個高低差部173b。高低差部173b以在完成組裝時靠近線圈150的方式形成,即具有朝向線圈150凸出的高低差形狀。
在組裝好電飯煲主體100的狀態下,通過在鐵氧體保持架160與鍋容置部131之間夾持線圈150,從而使線圈150的位置固定。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鐵氧體保持架160的凸部接受件164接受了鍋容置部131的凸部131d的狀態下,凸部131d、反射板170的螺紋孔173d、鐵氧體保持架160的貫穿孔163被一起緊固,從而分別被固定。
第7圖為取下了主體殼體114的電飯煲1的仰視圖。更詳細而言,在第7圖中,示出了反射板170也被取下的狀態。
線圈150配置於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側部131b及曲部131c的外側。詳細而言,線圈150與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側部131b及曲部131c的外表面抵接。從促進煮飯時的對流的觀點出發,線圈150優選至少配置於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及曲部131c的外側,即優選至少與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及曲部131c的外表面抵接。
線圈150a~150c為了通電及控制而經由電線151a~151c與控制基板140、141分別電連接。本實施方式中,雖然為了便於說明,電線151a~151c被賦予與線圈150a~150c不同的符號,但實質上是線圈150a~150c的繞組的一部分。這一點在以後的實施方式中也相同。
在電飯煲1的後方側(第7圖中為下方側),線圈150a、150c(第一線圈、第二線圈)經由電線151a、151c(第一電線、第二電線)與相鄰的控制基板(第一基板)141的端子部141a分別電連接。電線151a、151c為從線圈150a、150c的兩端延伸出的引線。因此,雖然電線151a、151c各設置有兩條,但其中的各一條分別布線於線圈150a、150c之間。電線151a、151c中的另外的各一條,以延伸部160a、160c為導向件而從線圈150a、150c各自的外側布線至端子部141a。也可以替代該結構,而將兩條電線151a及兩條電線151c全部布線於線圈150a、150c之間。從線圈150a到端子部141a的距離與從線圈150c到端子部141a的距離相同,電線151a與電線151c為相同的長度。進一步而言,線圈150a及電線151a與線圈150c及電線151c形成為左右對稱(線對稱)。
在電飯煲1的前方側(第7圖中為上方側),線圈150b(第三線圈)經由電線151b(第三電線)與相鄰的控制基板140的端子部140a電連接。電線151b為從線圈150b的兩端延伸出的引線。兩條電線151b與電線151a、151c同樣地,以延伸部160b為引導件而布線至端子部140a。
在本實施方式中,線圈150a~150c全部相同,電線151a~151c也全部為相同的長度。即,線圈150a~150c以相同的規格被設計,電線151a~151c也以相同的規格被設計。另外,能夠經由電線151a~151c向線圈150a~150c分別獨立地通電。
在控制基板141的端子部141a通過螺紋固定而安裝有端子罩143。在第7圖中,圖示了取下了端子罩143的狀態。端子罩143在俯視時為具有可覆蓋端子部141a的大小的平板狀。
與端子部141a及端子罩143相鄰地,在鍋容置部131的相反側配置有空冷用的風扇142。風扇142被配置為向線圈150a與線圈150c之間送風,形成電飯煲1的底部的空氣流(參照箭頭C)。風扇142的種類不被特別限定,例如可以為軸流風扇。
第8圖為取下了主體殼體114的電飯煲1的從下方觀察時的立體圖。第8圖中,為了圖示清楚,示意性地示出了線圈150a~150c且省略了電線151a~151c(參照第7圖)的圖示。
在主體殼體114的下表面(第8圖中為上表面)設置有通過風扇142而形成的空氣流的進氣口114b和排氣口114c。進氣口114b設置於電飯煲1的後部且設置於風扇142的正下方(第圖中為正上方)。排氣口114c設置於電飯煲1的前部且設置於線圈150b及控制基板140的大致正上方。進氣口114b與排氣口114c均呈由多個狹縫構成的形狀,以防止異物的侵入。
通過風扇142而形成的主要的空氣流由箭頭C1~C3表示。首先,如箭頭C1所示,空氣從進氣口114b導入(參照箭頭C1)。接下來,如箭頭C2所示,從進氣口114b導入的空氣從端子罩143上通過,進一步從線圈150a與線圈150c之間通過,到達線圈150b及控制基板140。然後,如箭頭C所示,從排氣口114c排氣。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氣從電飯煲1的後方朝向前方流通,通過該空氣流而對線圈150進行冷卻。因此,能夠抑制鍋容置部131的熱損傷。
在本實施方式中,以由控制基板140、141向線圈150如以下那樣在恰當的定時通電高頻電流的方式進行控制。
參照第6圖,例如,當僅向線圈150a通電高頻電流時,與線圈150a相對應的鍋10(參照第4圖)的從底面部到側面部的上下方向(縱向)上的較寬的區域被局部地感應加熱。由於該加熱區域被集中地加熱,從而在鍋10內的該加熱區域中引起上下方向的大的對流。通過上下方向的大的對流可獲得大的攪拌效果,從而能夠在煮飯過程中,引出食用米中所含的美味成分(溶出糖分等)。另外,雖然為了對該加熱區域集中地進行加熱,依賴於線圈150的加熱輸出,但優選為至少通電0.5秒左右。例如,從0.5秒到30秒,僅對線圈150a通電。
同樣地,當僅對線圈150b以上述時間通電高頻電流時,與線圈150b相對應的鍋10的從底面部到側面部的上下方向(縱向)上的較寬的區域被局部地感應加熱,從而在鍋10內的該加熱區域中引起上下方向的大的對流。另外,當僅對線圈150c以上述時間通電高頻電流時,與線圈150c相對應的鍋10的從底面部到側面部的上下方向(縱向)上的較寬的區域被局部地感應加熱,從而在鍋10內的該加熱區域中引起上下方向的大的對流。
如此,例如當僅對線圈150a通電而使其他的線圈150b、150c非通電時,與通電的線圈150a相對應的鍋10的從底面部到側面部的上下方向(縱向)上的較寬的區域被局部地感應加熱,從而在鍋10內的該加熱區域中引起上下方向的大的對流。即,通電的局部的加熱區域與非通電的非加熱區域之間的溫度差變大,而引起大的對流,因此可獲得大的攪拌效果。
接下來,當僅對位於線圈150a的旁邊的線圈150b通電而使其他的線圈150a、150c非通電時,與通電的線圈150b相對應的從底面部到側面部的上下方向(縱向)上的較寬的區域被局部地感應加熱,從而在鍋10內的該加熱區域中引起上下方向的大的對流。而且,當僅對位於線圈150b的旁邊的線圈150c通電而使其他的線圈150a、150b非通電時,與通電的線圈150c相對應的鍋10的從底面部到側面部的上下方向(縱向)上的較寬的區域被局部地感應加熱,從而在鍋10內的該加熱區域中引起上下方向的大的對流。
因此,能夠以依次在對多個線圈150中的某個線圈通電過後,對位於某個線圈的旁邊的其他線圈通電且使其他線圈以外的線圈非通電的方式進行控制。根據該控制,由於局部的加熱產生的上下方向的大的對流在鍋10的周向上依次移動,從而能夠在鍋10內產生上下方向的對流及周向的對流複合後的對流。通過複合後的對流,能夠在煮飯過程中,進一步引出食用米中所含的美味成分(溶出糖分等)。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電飯煲1,具有以下的優點。
由於多個線圈150配置於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及曲部131c的外側,線圈150不是平面地配置而是立體地配置。通過以此方式實施立體的加熱,從而能夠促進對流而抑制加熱不均。另外,由於電線151a及電線151c布線於線圈150a與線圈150c之間,因此能夠左右對稱(線對稱)地配置線圈150a及電線151a與線圈150b及電線151b,從而能夠利用相同長度的電線151a及電線151c與控制基板141連接。因此,能夠分別以相同的規格來設計電線151a、151c和線圈150a、150c。但是,並不一定要完全以相同的規格來設計,也可以以具有些許差異的方式進行設計。
由於針對控制基板140,也獨立於電線151a、151c而布線電線151b,因此能夠將電線151b的長度設為與電線151a、151c相同的長度。因此,能夠將線圈150a及電線151a、線圈150b及電線151b與線圈150c及電線151c全部以相同的規格進行設計。
另外,如第8圖中箭頭C1~C3所示,能夠通過一個空冷用的風扇142高效地冷卻線圈150a、150c。而且,由於在線圈150a與線圈150c之間形成空氣流(參照箭頭C2),因此也能夠一並向線圈150b送風。因此,能夠高效地冷卻線圈150a~150c。
另外,通過利用端子罩143覆蓋端子部141a,從而能夠抑制灰塵或水分附著在端子部141a的情況。尤其在本實施方式中,與風扇142相鄰地設置端子部141a,由於通過端子罩143的覆蓋而使端子部141a不直接暴露於空氣流,因此能夠抑制灰塵或水分附著在端子部141a的情況。
(第二實施方式)
第9圖為表示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飯煲1的線圈150的配置的示意圖。詳細而言,第9圖為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第7圖相對應的圖,並且僅示出了鍋容置部131附近。本實施方式的電飯煲1除了與線圈150的配置相關的結構以外,與第一實施方式實質上是相同的。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鍋容置部131的外周面,配置有在俯視時呈橢圓形狀(詳細而言是外形為橢圓形的甜甜圈形狀)的兩個線圈150a、150c。兩個線圈150a、150c沿著鍋容置部131的外周面在周向上等間隔地配置。
線圈150a、150c配置於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側部131b及曲部131c的外側。詳細而言,線圈150a、150c與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側部131b及曲部131c的外表面抵接。從促進煮飯時的對流的觀點出發,線圈150a、150c優選至少配置於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及曲部131c的外側,即優選至少與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及曲部131c的外表面抵接。
線圈150a、150c(第一線圈、第二線圈)為了通電及控制而經由電線151a、151c(第一電線、第二電線)與相鄰的控制基板(第一基板)141的端子部141a分別電連接。電線151a、151c為從線圈150a、150c的兩端延伸出的引線。因此,雖然電線151a、151b設置有各兩條,但其中的各一條分別布線於線圈150a、150c之間。從線圈150a到端子部141a的距離與從線圈150c到端子部141a的距離相同,電線151a與電線151c為相同的長度。進一步而言,線圈150a及電線151a與線圈150c及電線151c形成為左右對稱(線對稱)。
在本實施方式中,線圈150a及電線151a與線圈150c及電線151c形成為左右對稱(線對稱)。線圈150a、150c相同,電線151a、151c也為相同的長度。經由電線151a~151d向線圈150a、150c分別獨立地通電,並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實施依次通電的控制。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電飯煲1,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地,能夠使電線151a、151c的長度相同,因此能夠將電線151a、151c全部以相同的規格進行設計,並且能夠將線圈150a、150c全部以相同的規格進行設計。
(第三實施方式)
第10圖為表示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飯煲1的線圈150的配置的示意圖。詳細而言,第10圖為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第7圖相對應的圖,並且僅示出了鍋容置部131附近。本實施方式的電飯煲1除了與線圈150的配置相關的結構以外,與第一實施方式實質上是相同的。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鍋容置部131的外周面配置有在俯視時呈橢圓形狀(詳細而言是外形為橢圓形的甜甜圈形狀)的4個線圈150a~150d。4個線圈150a~150d沿著鍋容置部131的外周面在周向上等間隔地配置。
線圈150a~150d配置於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側部131b及曲部131c的外側。詳細而言,線圈150a~150d與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側部131b及曲部131c的外表面抵接。從促進煮飯時的對流的觀點出發,線圈150a~150d優選至少配置於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及曲部131c的外側,即優選至少與鍋容置部131的底部131a及曲部131c的外表面抵接。
在電飯煲1的後方側(第10圖中為下方側),為了通電及控制,線圈150a、150c(第一線圈、第二線圈)經由電線151a、151c(第一電線、第二電線)與相鄰的控制基板(第一基板)141的端子部141a分別電連接。電線151a、151c為從線圈150a、150c的兩端延伸出的引線。因此,雖然電線151a、151b各設置有兩條,但其中的各一條分別布線於線圈150a、150c之間。從線圈150a到端子部141a的距離與從線圈150c到端子部141a的距離相同,電線151a與電線151c為相同的長度。進一步而言,線圈150a及電線151a與線圈150c及電線151c形成為左右對稱(線對稱)。
在電飯煲1的前方側(第10圖中為上方側),為了通電及控制,線圈150b、150d(第三線圈、第四線圈)經由電線151b、151d(第三電線、第四電線)與相鄰的控制基板(第二基板)140的端子部140a分別電連接。電線151b、151d為從線圈150b、150d的兩端延伸出的引線。因此,雖然電線151b、151d設置有各兩條,但其中的各一條分別布線於線圈150b、150d之間。從線圈150b到端子部140a的距離與從線圈150d到端子部140a的距離相同,電線151b與電線151d為相同的長度。進一步而言,線圈150a及電線151a與線圈150c及電線151c形成為左右對稱(線對稱)。
在本實施方式中,線圈150a、電線151a、線圈150c及電線151c與線圈150b、電線151b、線圈150d及電線151d形成為上下對稱。線圈150a~150d全部相同,電線151a~151d也完全為相同的長度。經由電線151a~151d而向線圈150a~150d分別獨立地通電,並且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實施依次通電的控制。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電飯煲1,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地,能夠使電線151a~151d的長度相同,因此能夠將電線151a~151d全部以相同的規格進行設計,並且能夠將線圈150a~150d全部以相同的規格進行設計。
雖然通過以上內容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方式,而是能夠在本發明的範圍內進行各種改變而實施。例如,可以將適當組合各個實施方式的內容所得到的方式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
另外,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烹調器的一例而舉出了對食用米進行烹煮的電飯煲1來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電飯煲1,例如也可應用於對其他的被烹調物(例如,燉牛肉、奶油濃湯之類的燉菜)進行加熱烹調的烹調器,並能夠起到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揭露之技術手段確能有效解決習知等問題,並達致預期之目的與功效,且申請前未見諸於刊物、未曾公開使用且具長遠進步性,誠屬專利法所稱之發明無誤,爰依法提出申請,懇祈 鈞上惠予詳審並賜准發明專利,至感德馨。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數種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本發明〕
1‧‧‧電飯煲(烹調器)
10‧‧‧鍋
100‧‧‧電飯煲主體
11‧‧‧上端開口
111、112‧‧‧側面面板
113‧‧‧前表面面板
114‧‧‧主體殼體
114a‧‧‧開口部
114b‧‧‧進氣口
114c‧‧‧排氣口
120‧‧‧肩體
121‧‧‧鉸鏈連接部
122‧‧‧卡合孔
125‧‧‧內殼
130‧‧‧鍋容置構件
131‧‧‧鍋容置部(保護框)
131a‧‧‧底部
131b‧‧‧側部
131c‧‧‧曲部
131d‧‧‧凸部
132、133‧‧‧基板支承部
134‧‧‧托架部
135‧‧‧中央支承部
136‧‧‧卡定部
140、141‧‧‧控制基板(第二基板、第一基板)
140a、141a‧‧‧端子部
142‧‧‧風扇
143‧‧‧端子罩
150、150a、150b、150c、150d‧‧‧線圈(第一線圈、第三線圈、第二線圈、第四線圈)
151a、151b、151c、151d‧‧‧電線(第一電線、第三電線、第二電線、第四電線)
160、160a、160b、160c‧‧‧鐵氧體保持架
161‧‧‧基部
162‧‧‧延伸部
1621‧‧‧限制部
1622‧‧‧施力部
163‧‧‧貫穿孔
164‧‧‧凸部接受件
165‧‧‧鐵氧體磁芯
166‧‧‧熔絲容置部
166a、166b‧‧‧切口部
166c‧‧‧肋
167‧‧‧溫度熔絲
170、170a、170b、170c‧‧‧反射板
171‧‧‧底板
172‧‧‧側板
173‧‧‧連續部
173a‧‧‧開口部
173b‧‧‧高低差部
173b1‧‧‧第一部分
173b2‧‧‧第二部分
173c‧‧‧螺紋緊固部
173d‧‧‧螺紋孔
173e‧‧‧突片
173f‧‧‧開口
20‧‧‧把手
200‧‧‧蓋體
210‧‧‧操作部
211‧‧‧操作按鈕
212‧‧‧打開按鈕
220‧‧‧顯示部
230‧‧‧蒸氣排出口
240‧‧‧內蓋
241‧‧‧密封構件
250‧‧‧鎖止爪
第1圖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飯煲的從上方觀察時的立體圖。 第2圖為打開了蓋體的狀態下的電飯煲的從上方觀察時的立體圖。 第3圖為從第2圖的狀態取出了鍋的狀態下的電飯煲的從上方觀察時的立體圖。 第4圖為電飯煲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為鍋容置構件的立體圖。 第6圖為電飯煲主體的一部分內部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第7圖為取下了主體殼體的電飯煲的仰視圖。 第8圖為取下了主體殼體的電飯煲的從下方觀察時的立體圖。 第9圖為表示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飯煲的線圈的配置的示意圖。 第10圖為表示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飯煲的線圈的配置的示意圖。

Claims (6)

  1. 一種烹調器,其特徵在於,具備: 鍋容置部,其呈帶底圓筒狀,並具有底部、側部及曲部,所述曲部連接所述底部與所述側部; 第一線圈及第二線圈,在所述鍋容置部的至少所述底部及所述曲部的外側且在所述鍋容置部的周向上分離配置; 第一基板,其與所述第一線圈和所述第二線圈相鄰配置; 第一電線,其將所述第一線圈與所述第一基板電連接,並布線於所述第一線圈與所述第二線圈之間;以及 第二電線,其將所述第二線圈與所述第一基板電連接,並布線於所述第一線圈與所述第二線圈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烹調器,其中, 所述烹調器還具備: 第三線圈,其在所述鍋容置部的至少所述底部及所述曲部的外側且在所述鍋容置部的周向上與所述第一線圈及所述第二線圈分離配置; 第二基板,其與所述第三線圈相鄰配置;以及 第三電線,其將所述第三線圈與所述第二基板電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烹調器,其中, 所述烹調器還具備: 第四線圈,其在所述鍋容置部的至少所述底部及所述曲部的外側且在所述鍋容置部的周向上與所述第一線圈、所述第二線圈及所述第三線圈分離配置,並與所述第三線圈及所述第二基板相鄰配置;以及 第四電線,其將所述第四線圈與所述第二基板電連接,並布線於所述第三線圈與所述第四線圈之間, 所述第三電線布線於所述第三線圈與所述第四線圈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烹調器,其中, 所述烹調器還具備風扇,該風扇為空冷用的風扇,並被配置為向所述第一線圈與所述第二線圈之間送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烹調器,其中, 所述烹調器還具備端子罩,該端子罩覆蓋所述第一基板上的與所述第一電線及所述第二電線連接的端子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烹調器,其中, 所述烹調器還具備端子罩,該端子罩覆蓋所述第一基板上的與所述第一電線及所述第二電線連接的端子部。
TW107126535A 2018-04-03 2018-07-31 烹調器 TWI7595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1554 2018-04-03
JP2018071554A JP7164316B2 (ja) 2018-04-03 2018-04-03 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1724A true TW201941724A (zh) 2019-11-01
TWI759519B TWI759519B (zh) 2022-04-01

Family

ID=67113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6535A TWI759519B (zh) 2018-04-03 2018-07-31 烹調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64316B2 (zh)
CN (1) CN209074141U (zh)
TW (1) TWI7595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64492B2 (ja) * 2020-02-20 2023-10-18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9188Y2 (zh) * 1974-06-06 1980-07-11
JP2004242912A (ja) * 2003-02-14 2004-09-02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電気炊飯器
JP5430417B2 (ja) * 2010-01-18 2014-0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4181488U (zh) * 2014-09-26 2015-03-04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的电饭煲
CN206560350U (zh) * 2016-11-29 2017-10-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64316B2 (ja) 2022-11-01
TWI759519B (zh) 2022-04-01
CN209074141U (zh) 2019-07-09
JP2019180533A (ja) 2019-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57889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TW201941724A (zh) 烹調器
JP4760444B2 (ja) 電気炊飯器
JP7057193B2 (ja) 調理器
JP560438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7108447B2 (ja) 調理器
JP4850636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7103825B2 (ja) 調理器
JP7108446B2 (ja) 調理器
JP5241629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TW201815225A (zh) 加熱烹調器
JP2007101062A (ja) 加熱調理器
JP7291016B2 (ja) 炊飯器
KR102070227B1 (ko) 조리용 용기
JP5063767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7270491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512296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0027433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20096954A (ja) 加熱調理器
JP7291018B2 (ja) 調理器
JP5921333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65317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912321B2 (ja) 電気炊飯器
KR20220072206A (ko) 전기 레인지
JP5078799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