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1625A - 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1625A
TW201911625A TW107126899A TW107126899A TW201911625A TW 201911625 A TW201911625 A TW 201911625A TW 107126899 A TW107126899 A TW 107126899A TW 107126899 A TW107126899 A TW 107126899A TW 201911625 A TW201911625 A TW 2019116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original
coating liquid
manufactur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6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6787B (zh
Inventor
中村諭
石黑亮
片本共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1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1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6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67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3Particulat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31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34Ceram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係具備:由原始薄膜(22)去除多孔形成材料的步驟;在對原始薄膜抵接第1輥(27、28)與第2輥(26)之下、使用第2輥將含微粒子之塗佈液進行塗佈的步驟;依塗佈液具有流動性之狀態將原始薄膜朝寬方向進行延伸的步驟;與使塗佈液乾燥而形成固定了微粒子層的多層薄膜的步驟。塗佈時,連接至少一者之第1輥之旋轉軸位置與第2輥之旋轉軸位置的線、與第2輥按壓原始薄膜之方向間所呈角度為0°以上且150°以下。

Description

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
習知以來,延伸薄膜被使用於各種製品。例如,作為鋰離子電池(以下稱為「LIB」)用隔膜,係使用由聚烯烴系材料所構成的延伸薄膜。又,為了提升此種隔膜之耐熱性,有於延伸薄膜之表面配置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的情形。
作為其一例,已使用有藉由將混合了屬於無機材料之氧化鋁或二氧化矽等之陶瓷微粒子與溶劑的塗佈液塗佈於延伸薄膜表面後,使溶劑乾燥,而在延伸薄膜表面設置由此等微粒子所構成之膜的手法(參照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又,亦使用有藉由將屬於有機材料之聚醯胺或聚醯亞胺等樹脂材料塗佈於延伸薄膜表面,而於延伸薄膜表面設置由此等樹脂材料所構成之膜的手法。尚且,亦有將此等有機材料與無機材料混合使用的情形(參照專利文獻3及專利文獻4)。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11475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4-20368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9-21265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第4460028號公報
於使用作為LIB用隔膜之延伸薄膜,一般係為了鋰離子之移動等而形成微多孔。此微多孔例如可藉由對成為延伸薄膜材料之樹脂混合了溶劑等後,形成為薄膜狀,其後將其之溶劑等抽出的手法(所謂濕式之手法)而形成。然而,在使用此手法時,由於有在將溶劑等抽出之過程中,以延伸薄膜之收縮等為起因而微多孔堵塞的情形,故一般係為了使堵塞之微多孔再次開口,而在將溶劑等抽出後對延伸薄膜進行再延伸。尚且,於此再延伸時,亦進行微多孔尺寸之調節。
然而,在上述為了提升耐熱性而於延伸薄膜上配置由各種微粒子所構成之膜(以下亦稱為「微粒子層」)的情況,由製造系統之小型化或製造步驟之合理化等觀點而言,有時較佳係在上述再延伸之前的時點,於延伸薄膜上設置微粒子層。然而,通常由於微粒子層較構成延伸薄膜之材料更難變形,故在再延伸的過程中,有發生微粒子層之龜裂、或微粒子層由延伸薄膜剝離等之虞。換言之,若在包括再延伸之各種延伸步驟前於延伸薄膜上設置微粒子層,則有微粒子層在延伸薄膜上無法維持適當固定之狀態之虞。
本發明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其可於延伸薄膜之表面適當固定微粒子層。
[1]本發明之第1態樣為一種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 係於多孔質之薄膜之表面設置了由微粒子所構成之微粒子層的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其具備:去除步驟,係由含有構成上述薄膜之樹脂材料與多孔形成材料的原始薄膜,去除上述多孔形成材料;塗佈步驟,係在經過上述去除步驟之上述原始薄膜之搬送方向上的相異之2個位置,對上述原始薄膜之一表面抵接一對之第1輥,且於上述搬送方向上由上述一對之上述第1輥所挾持之位置,對上述原始薄膜之另一表面抵接第2輥,依此狀態將含有上述微粒子之塗佈液,使用上述第2輥塗佈於上述原始薄膜;橫延伸步驟,係在維持已塗佈至上述原始薄膜之上述塗佈液具有流動性的狀態下,將上述原始薄膜朝寬方向進行延伸;與固定步驟,係使上述塗佈液乾燥而將上述微粒子層固定於上述薄膜上,形成上述多層薄膜;於上述塗佈步驟中,在上述第2輥沿著既定按壓方向按壓上述原始薄膜、同時由沿著上述第2輥之旋轉軸之方向觀看時,連接至少一者之上述第1輥之旋轉軸位置與上述第2輥之旋轉軸位置的線,與上述按壓方向之間所呈角度的輥間角度成為0°以上且150°以下。
於上述第1態樣中,在塗佈步驟中,係在第2輥按壓原始薄膜之下將塗佈液塗佈至原始薄膜。尤其根據本案發明人所進行之實驗及考察,闡明了藉由依以上述輥間角度成為0°以上且150°以下之方式配置第1輥與第2輥的狀態將塗佈液塗佈至原始薄膜,則塗佈液所含微粒子與原始薄膜間之密黏性顯著提升。再者,橫延伸步驟中,依塗佈液具有流動性之狀態(換言之,塗佈液未完全乾 燥之狀態),將原始薄膜朝寬方向進行延伸。藉此,由於塗佈液追隨原始薄膜之延伸而流動,故相較於依塗佈液完全乾燥而形成了微粒子層之狀態進行橫延伸的情況,最終可抑制設置於多層薄膜之微粒子層的龜裂或剝離等。藉此,根據第1態樣之製造方法,可於延伸薄膜表面適當固定微粒子。
[2]本發明第2態樣係於第1態樣中,上述橫延伸步驟係包含:進行預熱之預備步驟;與於加熱下進行朝上述寬方向之延伸的正式步驟;上述預備步驟中,屬於該預備步驟前後之上述塗佈液減少量的預備乾燥量為20wt%以下;上述正式步驟中,屬於該正式步驟前後之上述塗佈液減少量的正式乾燥量為20wt%以下。
關於上述第2態樣,根據本案發明人所進行之實驗及考察等,闡明了在橫延伸步驟所包含之預備步驟及正式步驟中,藉由使塗佈液之減少量成為20wt%以下,可提升塗佈液對原始薄膜之延伸的追隨性。因此,根據第2態樣之製造方法,可於延伸薄膜之表面更適當地固定微粒子。
[3]本發明第3態樣係於第2態樣中,上述預備步驟係包含:依對上述原始薄膜所賦予之每單位面積之熱量為1.5kW/h以下之方式,對上述原始薄膜進行加熱的處理;上述正式步驟係包含:依對上述原始薄膜所賦予之每單位面積之熱量為1.2kW/h以下 之方式,對上述原始薄膜進行加熱的處理。
關於上述第3態樣,根據本案發明人所進行之實驗及考察等,闡明了藉由在預備步驟將對原始薄膜所賦予之每單位面積之熱量設定為1.5kW/h以下,並於正式步驟中將對原始薄膜所賦予之每單位面積之熱量設定為1.2kW/h以下,可使塗佈液之減少量設定為上述第2態樣。因此,根據第3態樣之製造方法,可於延伸薄膜之表面更適當地固定微粒子。
[4]本發明第4態樣係於第1~第3態樣之任一態樣中,上述塗佈步驟係包含:上述第2輥之旋轉速度G相對於上述原始薄膜之搬送速度L的比G/L為大於0且10以下的處理。
關於上述第4態樣,根據本案發明人所進行之實驗及考察等,闡明了藉由將第2輥之旋轉速度G相對於原始薄膜之搬送速度L的比G/L設定為大於0且10以下的值,可將塗佈液塗佈成為具有既定厚度。因此,根據第4態樣之製造方法,可於延伸薄膜之表面更適當地固定微粒子。
[5]本發明第5態樣係於第1~第4態樣之任一態樣中,上述固定步驟係包含:一邊在將上述原始薄膜朝上述搬送方向進行延伸、一邊使上述塗佈液於加熱下徐緩乾燥,藉此於上述原始薄膜之表面固定上述微粒子層的處理。
根據上述第5態樣,可在藉由橫延伸步驟(亦即上述再延伸)使原始薄膜之微多孔開口後,於原始薄膜之表面形成微粒子層。因此,由於在橫延伸步驟之時點尚未形成微粒子層,故最終 抑制設於多層薄膜之微粒子層的龜裂或剝離等。再者,藉由將原始薄膜朝搬送方向進行延伸,可調整微多孔之開口程度。因此,藉由第5態樣之製造方法,可於具有所需開口程度之微多孔的延伸薄膜的表面適當固定微粒子。
[6]本發明第6態樣係於第1~第5態樣之任一態樣中,上述多層薄膜係鋰離子電池用隔膜。
根據上述第6態樣,可將上述第1~第5態樣中任一態樣之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應用於工業性價值高之鋰離子電池用隔膜的製造方法中。
根據本發明,可於延伸薄膜之表面適當固定微粒子。
1‧‧‧濕式隔膜製造系統
2‧‧‧擠出機
2A‧‧‧壓模
3‧‧‧流延輥
4‧‧‧縱延伸機
5‧‧‧第1橫延伸機
6‧‧‧抽出機
7‧‧‧第2橫延伸機
8‧‧‧離線塗佈器
8A‧‧‧產線塗佈器(凹版塗佈器)
9‧‧‧上游側
10‧‧‧下游側
22‧‧‧薄膜
22A‧‧‧隔膜
23‧‧‧捲取機構
24‧‧‧導輥
25‧‧‧刮刀室
26‧‧‧凹版輥(第2輥)
26a‧‧‧旋轉軸
26A‧‧‧凹版圖案
26B‧‧‧縱線
27‧‧‧入側接近輥(第1輥)
28‧‧‧出側接近輥(第1輥)
28a‧‧‧旋轉軸
30‧‧‧預熱區
31‧‧‧延伸區
40‧‧‧堤
50‧‧‧台
51‧‧‧塗佈薄膜
52‧‧‧低黏著性膠帶
53‧‧‧荷重元
54‧‧‧治具
120‧‧‧塗佈頭
121‧‧‧捲出部
122‧‧‧薄膜
122A‧‧‧隔膜
123‧‧‧第1乾燥機
124‧‧‧第2乾燥機
125‧‧‧第3乾燥機
126‧‧‧捲取部
R‧‧‧旋轉方向
H‧‧‧高度
圖1為表示本發明之LIB用隔膜製造系統的概略構成圖。
圖2(a)為圖1之產線塗佈器的具體構成圖;圖2(b)及圖2(c)係表示藉由凹版輥與接近輥所特定之輥角度的概略圖。
圖3係圖1之外的形態,表示BOPET用產線用接黏劑塗佈方法的概略構成圖。
圖4係圖1之外的形態,表示隔膜用產線陶瓷塗佈方法的概略構成圖。
圖5為本發明之LIB用隔膜製造系統的實證裝置之構成圖。
圖6為表示圖5之實證裝置之主要部位的概略構成圖。
圖7為表示圖1之產線塗佈器之塗佈厚度調整條件的說明圖。
圖8為表示圖1之產線塗佈器用橫延伸‧乾燥條件的說明圖。
圖9為對本發明之隔膜之剝離強度測定試驗的說明圖。
圖10為表示習知之離線式LIB用隔膜製造系統的概略構成圖。
圖11為表示習知之離線式之離線塗佈器的概略構成圖。
以下說明在將本發明之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應用於LIB用隔膜製造系統(以下亦簡稱為「系統」)時的該系統的實施形態。本系統中,由系統之小型化或製造步驟之合理化等觀點而言,將產線塗佈器設置在抽出機與橫延伸機之間。
首先,在說明本發明之系統前,一邊參照圖10及圖11,簡單說明習知系統。習知系統係具有圖10之濕式隔膜製造系統1、與圖11之離線塗佈器8。圖10中,濕式隔膜製造系統1係由上游側9起朝向下游側10,依序具有擠出機2、流延輥3、縱延伸機4、第1橫延伸機5、擠出機6、第2橫延伸機7。於第2橫延伸機7之下游側10或其他處,設有離線塗佈器8。離線塗佈器8並非涵括於濕式隔膜製造系統1之產線內的產線構成,獨立為離線構成。
圖11表示離線塗佈器8之具體構成。由捲出部121所送出之隔膜用之薄膜122,係在藉塗佈頭120塗佈了含陶瓷微粒子之溶液後,藉由第1、第2、第3乾燥機123、124、125乾燥。其後,由捲取部126捲取隔膜122A。
相對於此,應用圖1所示本發明之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的系統的實施形態中,濕式隔膜製造系統1係於上游側9具有擠出機2。由擠出機2之壓模2A朝下游側10所擠出之薄膜22,係含有構成薄膜22之樹脂材料與多孔形成材料(例如溶劑等)的原始薄 膜。薄膜22在藉由縱延伸機4及第1橫延伸機5進行延伸後,被供給至抽出機6。尚且,關於與上述習知系統實質上相同之部分,係使用與圖10所示符號相同之符號。又,將在由擠出機2所擠出之樹脂經過流延輥3成為薄膜22的時點起、經過各種處理最終得到LIB用隔膜(多層薄膜)之前為止的薄膜22,稱為「原始薄膜」。
抽出機6中,進行洗淨及溶劑之抽出(去除)處理。藉由下游側之產線塗佈器8A,於薄膜22上,塗佈對水系溶劑或有機系溶劑混合了陶瓷微粒子的漿料狀塗佈液,形成隔膜22A。由產線塗佈器8A朝下游側10移送之片材狀之隔膜22A,係藉由配置於產線塗佈器8A隨後的第2橫延伸機7朝寬方向進行延伸,並藉由捲取機構23所捲取。又,本例所使用之陶瓷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係大於10μm且400μm以下。
於此,本實施形態中之「平均粒徑」,係藉由雷射繞射散射法所求得。具體而言,使用MicrotracBEL股份有限公司製之MT3300依據JIS Z8825之方法進行測定。然後,將由裝置所測定及算出之粒度分佈藉由自動演算處理裝置進行解析,特定出平均粒徑。
產線塗佈器8A係構成為如圖2(a)所示。藉抽出機6進行了抽出處理的薄膜22,係經過複數之導輥24而朝刮刀室25之凹版輥26(第2輥)搬送。薄膜22係依在厚度方向上由凹版輥26、一對之入側接近輥27及出側接近輥28(一對之第1輥)所挾持的狀態進行了上述塗佈處理後,作為片材狀之隔膜22A被送至第2橫延伸機。入側接近輥27及出側接近輥28係於薄膜22之搬送方向上相異之2個位置抵接於薄膜22之一表面。凹版輥26係於搬送方向 上由入側接近輥27及出側接近輥28所挾持之位置,抵接於薄膜22之另一表面。尚且,凹版輥26係具有使凹版輥26旋轉的機構(省略圖示)。
凹版輥26與各接近輥27、28之位置關係,可藉由未圖示之可變機構進行調整。具體而言,如圖2(b)及圖2(c)所示,配置成:在凹版輥26沿著既定按壓方向(參照圖中之箭頭)按壓薄膜22、同時由沿著凹部輥26之旋轉軸之方向觀看時,連接入側接近輥27及出側接近輥28之至少一者之旋轉軸28a與凹版輥26之旋轉軸26a的線、與按壓方向之間所呈角度θ(以下亦稱為「輥間角度」)成為0°以上且150°以下。此輥間角度θ可藉由將凹版輥26位置前後(亦即圖中的左右)移動而調整。又,在輥間角度θ為0°時,成為入側接近輥27及出側接近輥28之至少一者、與凹版輥26呈圖中左右相鄰之位置關係。
凹版輥26係如圖2(a)所示,於其表面具有規則配列、且雕刻了包含菱形之四角形之堤40的凹版圖案26A。堤40係於其內側形成凹部,如後述般對薄膜22塗佈塗佈液時,可將塗佈液貯留於內側並將塗佈液朝薄膜22傳送。凹版圖案26A係構成為縱線26B相對於凹版輥26之旋轉方向R的角度θ之(圖2中θ=45°)為0°≦θ≦90°。又,四角形之堤40之短邊與長邊之比為0<L≦1。堤40之壁高度為0μm<H≦1mm。此凹版輥26係於1吋正方中具有0個<N≦500個堤40。又,產線塗佈器(凹版塗佈器)8A並不具有習知離線塗佈器8所具有之僅乾燥的乾燥機能(乾燥機),而是兼具著第2橫延伸機7的乾燥機能。
圖1所示產線塗佈器系統中,圖10所示之離線塗佈 器所必要之乾燥爐,係由隔膜製造系統中之第2橫延伸機7的乾燥機能所兼具。亦即,習知所使用之乾燥爐被省略。又,由於捲送、捲取機構23亦於系統內兼具,故僅將產線塗佈器8A配置於濕式隔膜製造系統1中之抽出機6之後且第2橫延伸機7之前即可。
接著,說明圖1所示系統中之塗佈液之塗佈方法。首先,作為比較對象,於圖3表示周知之BOPET(Bioxially-Orient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所使用之塗佈方法之一例。此例中,最終於薄膜22表面形成接黏劑層。首先,準備將最終成為接黏劑層之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等約10wt%溶解於約90wt%水中的塗佈液。將此塗佈液依含水狀態,在橫延伸前依約4μm之厚度塗佈於薄膜22上。於第2橫延伸機7中之預熱步驟,由此塗佈液使水分蒸發後,將薄膜22朝寬方向延伸約4倍程度。藉此,最終成為使厚1μm程度之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等之層(亦即接黏劑層)積層於薄膜22上的狀態。在朝寬方向進行延伸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等由於呈即使塗佈液中之水分蒸發後仍具有流動性的狀態(例如,糊般之狀態),故即使對薄膜22進行延伸,仍可依貼附於薄膜22之狀態追隨薄膜22之變形。
另一方面,不同於圖3之例,在將含陶瓷微粒子之塗佈液藉由圖1所示產線塗佈器系統進行塗佈而於薄膜22上形成微粒子層時,係於第2橫延伸機7內依塗佈液被塗佈至薄膜22上之狀態,進行橫延伸。又,在LIB用隔膜之製造中,於抽出(去除)處理時經堵塞之薄膜22內之微多孔由於此橫延伸而開口,而形成多孔質之薄膜22(多層薄膜)。於此,若直接沿用圖3所示接黏劑層之形成方法,有於薄膜22延伸中發生微粒子層之剝離或破裂之虞。 因此,使用本發明之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
具體而言,如圖4所示,與圖3所示之BOPET用相異,首先於預熱區30保留塗佈液之水分且不使其乾燥,在維持塗佈液具有流動性的狀態下,使薄膜22(省略圖示)通過延伸區31。然後,在經延伸後進行塗佈液之乾燥與薄膜之熱固定,藉此可抑制微粒子層之剝離或破裂。又,延伸、乾燥步驟相關的各種參數,係配合薄膜22之種類或塗佈厚度等要求而設定即可。
例如,含有陶瓷微粒子之塗佈液可構成為含有陶瓷微粒子約30~40wt%、溶媒等60~70wt%。尤其是在作為耐熱隔膜用,塗佈液可構成為含有作為陶瓷微粒子之氧化鋁約40wt%、水系溶劑約60wt%。
於隔膜22A之乾燥步驟中,隔膜22A係依於預熱步驟(預備步驟)中對薄膜所賦予之每單位面積之熱量為1.5kW/h以下之方式調整溫度及風量。藉此,可將屬於此處理前後之塗佈液減少量的乾燥量(預備乾燥量)抑制為20wt%以下。又,於其後之橫延伸步驟(正式步驟)中,依對薄膜所賦予之每單位面積之熱量為1.2kW/h以下之方式調整溫度及風量,藉此,將屬於此處理前後之塗佈液減少量的乾燥量(正式乾燥量)抑制為20wt%以下。又,每單位面積為例如1m2
以下說明使用本發明系統所製造之多層薄膜的評價。以下評價所記載之各物性值,係藉以下所示方法獲得的值。
表面觀察:對所製作之片材藉由真空蒸鍍裝置(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公司製E-1045)施行0.3nm厚之鉑蒸鍍。對此片材使用FE-SEM(Carl Zeiss公司製SUPRA55VP)進行表面觀察。
剝離強度:使用精密萬能試驗機(Autograph,島津製作所(股)製AG‧20kNG),依據JIS6854-1實施。具體而言,圖9表示測定隔膜22A之剝離強度的試驗概要。對台50上之隔膜22A上之塗佈薄膜51貼附低黏著性膠帶52,經由低黏著性膠帶52將塗佈薄膜51連接至設有荷重元53的治具54,測定治具54之最大荷重作為剝離強度。
(實施例1)
使用圖5及圖6所示裝置,簡易地進行塗佈液之塗佈及延伸。作為薄膜22,使用市售之FUTAMURA化學(股)製聚乙烯薄膜(LL-XMTM)。作為塗佈液中所含有之陶瓷微粒子,使用日本ZEON製BM-2000M。為了使塗佈液之塗佈厚度條件固定,如圖7所示般,將產線塗佈器8A之凹版輥26之旋轉速度G(m/min)與薄膜搬送速度(=產線速度,m/min)L的比G/L控制為0<G/L≦10。具體而言,作為尤其可安定地於薄膜22上均勻塗佈塗佈液的條件,將搬送速度設定為6m/min且設為G/L=2。將依此條件塗佈了塗佈液之薄膜22,經由圖8所示之橫延伸機之10區進行處理。以圖8所示入口之第1區作為預熱部、以第2區作為延伸部、以剩餘之8區作為熱固定部,設定以下表1之實施例1所示條件。又,於延伸部係將薄膜22延伸為1.2倍。
(實施例2)
依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將薄膜搬送速度設為12m/min並依表1之實施例2所示條件進行實驗。
(實施例3)
依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將薄膜搬送速度設為16m/min並依表1之實施例3所示條件進行實驗。
(實施例4)
依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將薄膜搬送速度設為20m/min並依表1之實施例4所示條件進行實驗。
(實施例5)
依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將薄膜搬送速度設為24m/min並依表1之實施例5所示條件進行實驗。
(比較例1)
於圖8所示橫延伸機之10區中,以入口之第2區作為預熱部、以第3區作為延伸部、以剩餘之4區作為熱固定部並設定上述表1之實施例1所示條件,其他則依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
(比較例2)
於圖8所示橫延伸機之10區中,以入口之第2區作為預熱部、 以第3區作為延伸部、以剩餘之4區作為熱固定部並依與上述表1之實施例2相同之條件進行實驗。
(評價)
以下表2表示評價結果。實施例1~2及3條件的SEM照片中,觀察到由陶瓷微粒子所構成之微粒子層因薄膜延伸而部分龜裂的情形。於比較例1、2亦相同。可認為其原因在於在預熱部與延伸部所賦予的熱量較多、依塗佈液之水分減少之狀態進行延伸所致。
若比較實施例1~3,有隨著對預熱部與延伸部所賦予之熱量下降,龜裂之狀態獲得改善、且剝離強度提升的傾向。再者,於實施例4、5中,微粒子層未出現龜裂,且剝離強度較實施例1~3更加提升。
表2中,作為參考例,表示使用圖10所示離線式之LIB用隔膜製造系統依最佳條件所製造的多層薄膜之微粒子層之觀察結果。相對於此參考例,使用本發明系統所製造之實施例4、5係SEM影像所示微粒子層之表面性狀幾乎相同,剝離強度顯示了同等以上的值。如此,若將預熱部及延伸部之熱量與延伸條件最佳化,則藉由本發明之系統,可製造具有與離線式之LIB用隔膜製造系統同等以上之機械物性的多層薄膜。
如以上所說明,在對薄膜22塗佈塗佈液的步驟中,在凹版輥26按壓薄膜22之下將塗佈液塗佈至薄膜22。尤其根據上述實驗及考察,闡明了藉由依輥間角度成為0°以上且150°以下之方式配置了接近輥27、28與凹版輥26的狀態將塗佈液塗佈至薄膜22,則塗佈液所含微粒子與薄膜22間之密黏性顯著提升。再者,於橫延伸步驟中,依塗佈液具有流動性之狀態(換言之,塗佈液未完全乾燥之狀態),使薄膜22於寬方向延伸。藉此,由於塗佈液追隨薄膜22之延伸而流動,故相較於依塗佈液完全乾燥而形成了微粒子層之狀態進行橫延伸的情況,可抑制最終設置於多層薄膜之微粒子層之龜裂或剝離等。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可於延伸薄膜之表面適當地固定微粒子。
再者,根據上述實驗及考察等,闡明了藉由於橫延伸步驟所包含之預熱步驟及正式步驟中,使塗佈液減少量成為20wt% 以下,可提升塗佈液對薄膜22延伸的追隨性。
再者,根據上述實驗及考察等,闡明了藉由於預備步驟中將對薄膜22所賦予之每單位面積之熱量設定為1.5kW/h以下,並於正式步驟中將對薄膜22所賦予之每單位面積之熱量設定為1.2kW/h以下,可將塗佈液之減少量調整為固定於上述範圍。
再者,根據上述實驗及考察等,闡明了藉由將凹版輥26之旋轉速度G相對於薄膜22之搬送速度L的比G/L設定為大於0且10以下之值,可將塗佈液塗佈成具有所需厚度。
再者,藉由於抽出機與橫延伸機之間配設產線塗佈器並依上述條件進行多層薄膜之製造,可達成迄今僅由離線式製造系統可製造之、藉由陶瓷微粒子對延伸薄膜之塗佈所得之高耐熱性隔膜的製造的產線上化。藉此,可抑制高耐熱性隔膜之製造成本,且可飛躍性地提升高耐熱性隔膜之生產性。
尚且,作為本系統所使用之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之其他特徵,藉由陶瓷微粒子具有上述平均粒徑,則陶瓷微粒子對薄膜22之接黏性變得良好。又,藉由由凹版輥26、刮刀室25、入側接近輥27、出側接近輥28及複數之導輥24構成產線塗佈器8A,可使作為產線塗佈器8A之構成小型化。因此,容易於抽出機6與第2橫延伸機7之間配置產線塗佈器。又,藉由於產線塗佈器8A(凹版塗佈器)不設置乾燥機能,而使用第2橫延伸機7之乾燥機作為乾燥用乾燥機,可大幅有助於產線塗佈器8A之小型化。又,藉由配合所塗佈之材料的種類等設定在凹版輥26表面所設之上述堤40的角度、高度及個數,可進行最佳之塗佈。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可於本發明之範 圍內採用各種變形例。例如,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適當進行變形、改良等。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各構成要素之材質、形狀、尺寸、數量、配置處等係若可達成本發明則為任意,並無限定。
本申請案係根據2017年8月2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7-149893),其內容引用於此作為參照。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可於延伸薄膜之表面適當固定微粒子。具有此效果之本發明可利用於例如鋰離子電池用隔膜之製造。

Claims (6)

  1. 一種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係於多孔質之薄膜之表面設置了由微粒子所構成之微粒子層的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其具備:去除步驟,係由含有構成上述薄膜之樹脂材料與多孔形成材料的原始薄膜,去除上述多孔形成材料;塗佈步驟,係在經過上述去除步驟之上述原始薄膜之搬送方向上的相異之2個位置,對上述原始薄膜之一表面抵接一對之第1輥,且於上述搬送方向上由上述一對之上述第1輥所挾持之位置,對上述原始薄膜之另一表面抵接第2輥,依此狀態將含有上述微粒子之塗佈液,使用上述第2輥塗佈於上述原始薄膜;橫延伸步驟,係在維持已塗佈至上述原始薄膜之上述塗佈液具有流動性的狀態下,將上述原始薄膜朝寬方向進行延伸;與固定步驟,係使上述塗佈液乾燥而將上述微粒子層固定於上述薄膜上,形成上述多層薄膜;於上述塗佈步驟中,在上述第2輥沿著既定按壓方向按壓上述原始薄膜、同時由沿著上述第2輥之旋轉軸之方向觀看時,連接至少一者之上述第1輥之旋轉軸位置與上述第2輥之旋轉軸位置的線,與上述按壓方向之間所呈角度的輥間角度為0°以上且150°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橫延伸步驟係包含:進行預熱之預備步驟;與於加熱下進行朝上述寬方向之延伸的正式步驟;上述預備步驟中,屬於該預備步驟前後之上述塗佈液之減少量的預備乾燥量為20wt%以下; 上述正式步驟中,屬於該正式步驟前後之上述塗佈液之減少量的正式乾燥量為20wt%以下。
  3. 如請求項2之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預備步驟係包含:依對上述原始薄膜所賦予之每單位面積之熱量為1.5kW/h以下之方式,對上述原始薄膜進行加熱的處理;上述正式步驟係包含:依對上述原始薄膜所賦予之每單位面積之熱量為1.2kW/h以下之方式,對上述原始薄膜進行加熱的處理。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塗佈步驟係包含:上述第2輥之旋轉速度G相對於上述原始薄膜之搬送速度L的比G/L為大於0且10以下的處理。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固定步驟係包含:一邊在將上述原始薄膜朝上述搬送方向進行延伸、一邊使上述塗佈液於加熱下徐緩乾燥,藉此於上述原始薄膜之表面固定上述微粒子層的處理。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多層薄膜係鋰離子電池用隔膜。
TW107126899A 2017-08-02 2018-08-02 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 TWI736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9893 2017-08-02
JP2017149893A JP6876571B2 (ja) 2017-08-02 2017-08-02 Lib用セパレータ製造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1625A true TW201911625A (zh) 2019-03-16
TWI736787B TWI736787B (zh) 2021-08-21

Family

ID=65233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6899A TWI736787B (zh) 2017-08-02 2018-08-02 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76571B2 (zh)
CN (2) CN117080676A (zh)
TW (1) TWI736787B (zh)
WO (1) WO20190270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6085B (zh) * 2019-07-03 2022-04-0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90°剥离强度测试夹具、剥离强度测试设备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8824B2 (ja) * 1998-05-12 2007-07-25 帝人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3112109A (ja) * 2001-10-01 2003-04-15 Toray Ind Inc 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コーティング装置
TW200844152A (en) * 2006-10-30 2008-11-16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Polyolefin microporous membrane
JP5419817B2 (ja) * 2010-07-13 2014-02-19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多孔フィルム、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KR102201191B1 (ko) * 2014-01-10 2021-01-11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299957B1 (ko) * 2014-07-30 2021-09-08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폴리올레핀계 다층 복합 다공막의 제조방법
JPWO2016052331A1 (ja) * 2014-10-01 2017-06-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または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EP3222656B1 (en) * 2014-11-18 2019-07-17 Toray Industries, Inc. Microporous polyolefin film, separator for battery,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therefor
JP2017064704A (ja) * 2015-10-02 2017-04-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塗工方法、塗工装置、および機能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017010B1 (ja) * 2015-12-22 2016-10-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KR102177921B1 (ko) * 2015-12-24 2020-11-12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올레핀 미다공막,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및 그것들의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3800A (zh) 2020-04-17
TWI736787B (zh) 2021-08-21
JP6876571B2 (ja) 2021-05-26
WO2019027001A1 (ja) 2019-02-07
CN117080676A (zh) 2023-11-17
JP2019029282A (ja) 2019-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74589A (zh) 一种低成本高品质锂离子电池隔膜涂覆工艺
US10707465B2 (e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film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film
JP2007042584A (ja) 固体電解質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製造設備並びに燃料電池用電極膜複合体、及び燃料電池
JP2016143640A (ja)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捲回体
WO2021079580A1 (ja) 塗工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塗工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TWI736787B (zh) 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
WO2016132806A1 (ja) 微多孔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2346072B1 (ko) 필름 연신 장치 및 필름 제조 방법
US11239529B2 (en) Film production method
KR20170074830A (ko) 기능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기능성 필름의 제조 장치
KR102326449B1 (ko) 필름 연신 장치 및 필름 제조 방법
TWI520838B (zh) 聚合物薄膜之拉伸方法及裝置與溶液製膜法
JP2009234713A (ja) 溝付きクロスガイダ
JP2018047695A (ja) フィルム延伸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ム製造方法
TWI358420B (en) Solution film-forming method, polymer film, polari
TWI670157B (zh) 溶液製膜方法及設備
JP2005199725A (ja) フィルム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7331589B2 (ja) 中間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162642B2 (ja) 塗膜付き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塗布装置
JP3978533B2 (ja) フィルム製造方法
CN220611105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极片涂布装置
JP7495266B2 (ja)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19029282A5 (zh)
JP2017080736A5 (zh)
JP2013063577A5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