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43173A - 抗icos促效劑抗體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抗icos促效劑抗體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43173A
TW201843173A TW107111620A TW107111620A TW201843173A TW 201843173 A TW201843173 A TW 201843173A TW 107111620 A TW107111620 A TW 107111620A TW 107111620 A TW107111620 A TW 107111620A TW 201843173 A TW201843173 A TW 2018431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ody
cancer
human
antibodies
ico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1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8340B (zh
Inventor
約翰 英吉哈特
馬克 J 賽爾比
亞蘭 J 寇曼
瑪莉 黛安 費格許
布蘭達 L 史帝芬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必治妥美雅史谷比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必治妥美雅史谷比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必治妥美雅史谷比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3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3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8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83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0005Vertebrate antigens
    • A61K39/0011Cancer antig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61K39/39533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against materials from animals
    • A61K39/39558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against materials from animals against tumor tissues, cells, antig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CD28 or CD15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96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molecules with a "CD"-designa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61K2039/507Comprising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from primates, e.g. ma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3Crossreactivity, e.g. for species or epitope, or lack of said crossre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5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經分離之單株抗體(例如,人類化及人類單株抗體),其結合至人類可誘導T細胞共刺激分子(ICOS)並顯示治療所需之功能性質(例如,刺激人類ICOS活性之能力)。亦提供編碼本發明之抗體之核酸分子、用於表現本發明之抗體之表現載體、宿主細胞及方法。亦提供包含本發明之抗體之免疫結合物、雙特異性分子及醫藥組合物。本發明之抗體(例如)可用作促效劑以刺激或增強個體之免疫反應,例如,對抗腫瘤或病毒抗原之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本發明之抗體亦可與其他抗體(例如,PD-1、PD-L1及/或CTLA-4抗體)組合使用以治療(例如)癌症。因此,該等抗體可用於各種各樣之治療應用中(諸如用以治療癌症)及用於用以偵測ICOS蛋白之方法中。

Description

抗ICOS促效劑抗體及其用途
本發明係關於抗可誘導T細胞共刺激分子(ICOS)促效劑抗體及其醫藥組合物,及使用此等抗體之方法,例如,用於藉由投與該等抗ICOS促效劑抗體及醫藥組合物治療癌症。
需要對抗癌症之全球流行。癌症係疾病之主要原因之一,亦係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2015年癌症死亡人數為880萬人。全球範圍內,近六分之一之死亡係由於癌症。2018年,美國將估計有1,735,350個新癌症病例經確診及609,640例癌症死亡。2012年,歐洲估計有350萬新癌症病例及190萬例癌症死亡。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18年癌症之新病例之數量將預期在未來二十年內增長約70%。 傳統之癌症治療尤其包括外科手術、放射療法及化學療法。近年來,免疫腫瘤學已成為治療癌症之新選擇。免疫腫瘤學係不同於傳統之癌症治療,其例如已試圖直接靶向腫瘤或破壞腫瘤血液供應。相反,免疫腫瘤學係經設計以使用病患自身之免疫反應來治療癌症。瞭解免疫系統如何影響癌症發展及其可如何用以治療癌症已成為具有挑戰性之複雜問題。例如,病患可能對某些免疫腫瘤學藥物無反應,及有些發展耐藥機制,諸如T細胞耗盡,其指T細胞(白血球之特定類型)不再正確發揮作用。(Dempke等人,Eur. J. of Cancer, 74 55-72 (2017))。 免疫系統之重要作用係其區分正常細胞及「外來」細胞之能力。因此,免疫系統可攻擊外來細胞並單獨留下正常細胞。為此,免疫系統使用「檢查點」,其等係某些免疫細胞上需要經活化或不活化以開始免疫反應之分子。腫瘤細胞可有時使用此等檢查點以避免受免疫系統攻擊。一些免疫腫瘤學藥物藉由充當檢查點抑制劑靶向此等檢查點。程式性死亡蛋白1 (PD-1)係檢查點抑制劑,其通常用作制動器以防止T細胞攻擊身體中之其他細胞。PD-1在其結合至程式性死亡配體1 (PD-L1)(一些正常(及癌症)細胞上之蛋白質)時會這樣做。當PD-1結合至PD-L1時,此相互作用告知T細胞不攻擊其他細胞。一些癌細胞具有大量之PD-L1,其有助於癌細胞逃避免疫攻擊。靶向此PD-1/PD-L1相互作用之治療劑(諸如單株抗體諸如納武單抗(Opdivo® ))可阻斷PD-1/PD-L1結合以增加身體對腫瘤細胞之免疫反應。 需要靶向不同作用機制之藥物,其可單獨發揮作用或與檢查點抑制劑組合發揮作用以安全且有效地治療癌症及其他疾病或病症。T細胞活化及功能係由先天免疫系統通過CD28超家族中之共刺激分子(例如,分別促進或抑制T細胞受體信號活化之陽性及陰性共刺激分子)進行調節。亦稱為CD278之可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係免疫檢查點蛋白,其係此CD28超家族之成員。ICOS係55-60 kDa I型跨膜蛋白,其係在T細胞活化後表現於T細胞上及在結合其配體ICOS-L (B7H2)之後共刺激T細胞活化。ICOS係由CD4+細胞、CD8+細胞及調節T細胞(Treg)表現。亦已顯示ICOS係濾泡性輔助T細胞(Tfh)及體液免疫反應之功能中之關鍵參與者。 T細胞之免疫反應之量級及品質部分取決於對T細胞之共刺激信號與對T細胞之抑制信號之間的複雜平衡。為改善病患在免疫療法後之反應率並克服耐藥性,需要新穎免疫腫瘤學療法。
本發明提供經分離之單株抗體(例如,人類化及人類單株抗體),其結合至人類ICOS (SEQ ID NO:1)(即,抗huICOS抗體)並顯示治療所需之功能性質。本發明之抗體可用作促效劑以刺激或增強個體之免疫反應,例如,以刺激人類ICOS活性及/或以提供抗腫瘤或病毒抗原之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本發明之抗體亦可與其他抗體(例如,PD-1、PD-L1及/或CTLA-4抗體)組合使用以治療各種病症,例如,癌症。因此,本文揭示之抗體(單獨使用或與其他藥劑組合使用)可用以治療各種病症或疾病,包括癌症。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之抗體可用於方法中以偵測ICOS蛋白。 在一項態樣中,經分離之抗體係人類化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結合至人類ICOS並阻斷ICOS配體(例如,人類ICOS-L)與人類ICOS之結合及/或相互作用,及 (a)在活體外CHO-OKT3-CD32A共培養分析中以約0.01至約0.16 nM之EC50誘導CD25- CD4+ T細胞增殖及干擾素-γ (IFN-γ)的產生;及/或 (b)在CD25- CD4+ T細胞及B細胞共培養分析中在葡萄球菌腸毒素B中以約0.002 nM至約0.4 nM之EC50誘導CD25- CD4+ T細胞產生IFN-γ。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顯示下列特徵中之一或多者: (a)以約0.7 nM之EC50結合至人類T細胞及以約0.3 nM之EC50結合至食蟹獼猴T細胞; (b)結合至人類經活化之CD4+ T細胞; (c)不結合至人類CD28或人類CTLA-4; (d)活化至少一種原代T淋巴細胞,諸如CD4+效應T (Teff)細胞、濾泡性輔助T (Tfh)細胞及調節T (Treg)細胞; (e)在活體外原代T細胞訊號傳導分析中以約30 nM之EC50誘導蛋白激酶B (pAkt)之磷酸化; (f)在Tfh及初始B細胞共培養分析中誘導因應葡萄球菌腸毒素B而產生介白素-10 (IL-10); (g)在活體外分析中,相較於CD45RA+ Treg及CD45RO+ Treg,誘導受提高增殖增加CD3刺激之Teff; (h)藉由Treg減小Teff抑制; (i)在全血細胞分析中在10 μg/mL下不增加細胞介素產生; (j)Tfh細胞於活體外提高分泌IL-10及IFN-g中之至少一者之; (k)刺激ICOS介導之訊號傳導; (l)對CD32B及/或CD32A具有增加之親和力;及/或 (m)對CD16具有減小之親和力。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分離之抗體係人類化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結合至人類ICOS並阻斷ICOS配體(例如,人類ICOS-L)與人類ICOS之結合及/或相互作用且在活體外CHO-OKT3-CD32A共培養分析中以約0.083 nM之EC50誘導CD25- CD4+ T細胞增殖及干擾素-γ (IFN-γ)的產生。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分離之抗體係人類化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結合至人類ICOS並阻斷ICOS配體(例如,人類ICOS-L)與人類ICOS之結合及/或相互作用且在活體外CHO-OKT3-CD32A共培養分析中以約0.01至約0.1 nM之EC50誘導CD25- CD4+ T細胞增殖及干擾素-γ (IFN-γ)的產生。 在一項態樣中,經分離之抗體係人類化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結合至人類ICOS並阻斷ICOS配體(例如,人類ICOS-L)與人類ICOS之結合及/或相互作用且在CD25- CD4+ T細胞及B細胞共培養分析中在葡萄球菌腸毒素B中以約0.2 nM之EC50於CD25- CD4+ T細胞中誘導IFN-γ產生。在另一態樣中,經分離之抗體係人類化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結合至人類ICOS並阻斷ICOS配體(例如,人類ICOS-L)與人類ICOS之結合及/或相互作用且在CD25- CD4+ T細胞及B細胞共培養分析中在葡萄球菌腸毒素B中以約0.01至0.1 nM之EC50誘導CD25- CD4+ T細胞之IFN-γ產生。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結合至人類、食蟹獼猴、小鼠及大鼠ICOS。 在另一態樣中,經分離之抗體結合至人類可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且包含: (a)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9、10及11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重鏈可變域,及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12、14及15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 (b)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18、19及20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重鏈可變域,及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21、22及23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 (c)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26、27及28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重鏈可變域,及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29、30及31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 (d)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34、35及36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重鏈可變域,及分別包含SEQ ID NO: 37、38及39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 (e)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42、43及44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重鏈可變域,及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45、46及47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 (f)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42、43及44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重鏈可變域,及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49、50及51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或 (g)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191、192及193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重鏈可變域,及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194、195及196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 在另一態樣中,經分離之抗體結合至人類可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且重鏈及輕鏈可變區包含: (a)分別為SEQ ID NO: 5及6之胺基酸序列; (b)分別為SEQ ID NO: 16及176之胺基酸序列; (c)分別為SEQ ID NO: 24及25之胺基酸序列; (d)分別為SEQ ID NO: 32及33之胺基酸序列; (e)分別為SEQ ID NO: 40及41之胺基酸序列; (f)分別為SEQ ID NO: 40及48之胺基酸序列;或 (g)分別為SEQ ID NO: 186及189之胺基酸序列。 在另一態樣中,結合至人類可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之經分離之全長人類化單株抗體包含包含SEQ ID NO: 7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及包含SEQ ID NO: 8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 在一項實施例中,經分離之抗體與阻斷人類ICOS及人類ICOS-L之相互作用之抗體競爭結合至ICOS或結合至與阻斷人類ICOS及人類ICOS-L之相互作用之抗體相同之抗原決定基。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分離之抗體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之SIFDPPPFKVTL (SEQ ID NO: 203)之一或多個殘基。在另一實施例中,該ICOS抗原決定基包含人類ICOS之胺基酸殘基SIFDPPPFKVTL (SEQ ID NO: 203)。 在一項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係(例如) IgG1、IgG2、IgG2a或IgG4同型之全長抗體。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等抗體係結合片段,諸如Fab、Fab’或(Fab’)2片段或單鏈抗體。 在一項態樣中,抗ICOS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結合至Fc受體,諸如一或多種活化Fcγ受體(FcγRs)。在某些實施例中,相較於人類IgG1序列(SEQ ID NO: 206),該抗體在Fc區中包含至少一個胺基酸取代,此增強該抗體對FcγR (例如,FcγRIIb)之親和力,諸如於包含234、235、236、237、239、266、267、268、325、326、327、328及/或332,根據EU指數,例如,234D、234E、234F、234W、235D、235F、235R、235Y、236D、236N、237D、237N、239D、239E、266M、267D、267E、268D、268E、327D、327E、328F、328W、328Y及/或332E中之至少一者之位置處之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在其他實施例中,相較於人類IgG1序列(SEQ ID NO: 206),該Fc區包含235Y-267E、236D-267E、239D-268D、239D-267E、267E-268D、267E-268E及/或267E-328F中之至少兩個取代。在又另一實施例中,相較於如SEQ ID NO: 206中闡述之人類IgG1序列,Fc區中之該胺基酸取代係S267E。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包含連接至治療劑(例如,細胞毒性劑或放射性同位素)之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免疫結合物,及包含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雙特異性分子,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連接至相較於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具有不同結合特異性之第二功能部分。 亦提供包含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或免疫結合物或雙特異性分子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之組合物(例如,醫藥組合物)。在另一態樣中,該組合物進一步包含可溶性中性活性玻尿酸酶醣蛋白。 亦提供編碼本發明之抗體(例如,cDNA)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例如,可變區及/或CDR)之核酸分子,及包含此等核酸之表現載體及包含此等表現載體之宿主細胞。亦提供用於產生抗ICOS抗體之方法,其為藉由在此等宿主細胞中表現該抗體並自該宿主細胞分離該抗體。 在一項態樣中,相較於IgG1對照抗體,經分離之抗體具有減小之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活性。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使用本發明之抗ICOS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刺激免疫反應之方法。在一項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藉由使T細胞與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接觸,使得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經受刺激,從而刺激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在另一實施例中,刺激抗原特異性T細胞產生介白素-2。在又另一實施例中,該個體患有腫瘤,且抗該腫瘤之免疫反應經受刺激。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個體患有病毒,且抗該病毒之免疫反應經受刺激。 在又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抑制個體之腫瘤細胞之生長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使得該個體中之該腫瘤之生長經受抑制。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個體之病毒感染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使得該個體中之該病毒感染經受治療。此等方法包括投與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組合物、雙特異性分子或免疫結合物。 在又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刺激個體之免疫反應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例如)與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諸如抗PD-1抗體、抗PD-L1抗體及/或抗CTLA-4抗體)之組合,使得該個體中之免疫反應經受刺激,例如以抑制腫瘤生長或以刺激抗病毒反應。在一項實施例中,該額外免疫刺激抗體係抗PD-1抗體。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額外免疫刺激劑係抗PD-L1抗體。在又另一實施例中,該額外免疫刺激劑係抗CTLA-4抗體。在又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係與細胞介素(例如,IL-2、經修飾之IL-2及/或IL-21)或共刺激抗體(例如,抗CD137及/或抗GITR抗體)一起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抗體係(例如)人類、嵌合或人類化抗體。 在一項實施例中,經分離之抗體係與一或多種額外治療劑一起向人類個體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額外治療劑係化學治療劑。 本文亦提供用於治療個體(例如,人類病患)之癌症之方法,其等包括向該病患投與抗ICOS抗體或抗ICOS抗體及至少一種額外抗體(例如,抗PD-1抗體、抗PD-L1抗體及/或抗CTLA-4抗體)之組合,其中該抗ICOS抗體或抗體之組合係根據特定劑量方案(即,以特定劑量並根據特定給藥時間表)投與。在一項態樣中,該方法包括至少一個投藥週期,且就至少一個週期中之各者而言,該抗體之至少一個劑量係以約375 mg之劑量投與。在另一態樣中,該抗體係以足以達成及/或維持小於約80%之受體佔有率之量或頻率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以以下之時間間隔進行投與:每週一次、每兩週一次、每三週一次、每四週一次、每五週一次、每六週一次、每七週一次、每八週一次、每九週一次、每十週一次、每十一週一次或每十二週一次。 本文揭示之方法包括治療癌症,諸如結腸直腸癌(CRC)、頭頸鱗狀細胞癌(HNSCC)、非小細胞肺癌(NSCLC)、前列腺癌(PRC)、尿路上皮癌(UCC)、膀胱癌、乳癌、子宮/子宮頸癌、卵巢癌、睪丸癌、食道癌、胃腸癌、胰臟癌、結腸癌、腎癌、胃癌、生殖細胞癌、骨癌、肝癌、甲狀腺癌、皮膚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肉瘤或病毒相關癌症。 在又另一實施例中,抗體係針對靜脈內投與進行調配。在另一實施例中,抗體係針對皮下投與進行調配。在另一實施例中,抗體係同時投與(例如,以單一調配物或作為單獨調配物同時投與)。或者,在另一實施例中,抗體係依序投與(例如,作為單獨調配物)。 本文提供之治療方法之功效可使用任何合適之方式進行評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減小腫瘤尺寸、減少隨時間之轉移病變數量、產生完全反應、產生局部結果及/或導致穩定疾病。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本發明之抗ICOS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及組合物用於前述方法中或用於製造用於前述方法(例如,用於各種病症之治療)中之藥劑。 亦提供包括含有適用於本文描述之方法中之治療有效量之抗ICOS抗體之醫藥組合物之套組。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套組包括適用於本文描述之方法中之治療有效量之抗ICOS抗體及另一抗體(例如,抗PD-1抗體、抗PD-L1抗體及/或抗CTLA-4抗體)。例如,該套組包含: (a)一個劑量之抗ICOS抗體; (b)一個劑量之抗PD-1抗體、抗PD-L1抗體及/或抗CTLA-4抗體;及 (c)關於在本發明之方法中使用該等抗體之說明書。 在另一態樣中,抗ICOS抗體係經提供以用於根據本文描述之方法進行投與(或與另一抗體,例如,抗PD-1抗體、抗PD-L1抗體及/或抗CTLA-4抗體共投與)。 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點將自下列實施方式及實例顯而易見,但實施方式及實例不應視為限制性。本申請案通篇中所引援之所有參考文獻、GenBank條目、專利案及公開專利申請案之內容係以引用之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主張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483,158 (2017年4月7日申請)、62/514,151 (2017年6月2日申請)、62/545,732 (2017年8月15日申請)及62/581,412 (2017年11月3日申請)號之優先權。前述申請案中之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提供經分離之抗體(諸如單株抗體,例如,人類化或人類單株抗體),其等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 (「huICOS」)且具有促效劑活性以刺激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包含特定結構特徵,諸如包含特定胺基酸序列之CDR區。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等抗體與本發明之抗體競爭結合至人類ICOS蛋白或結合至與本發明之抗體相同之抗原決定基。 本文進一步提供製造此等抗體、免疫結合物及包含此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雙特異性分子及經調配以含有該等抗體或抗體片段之醫藥組合物之方法。本文亦提供使用該等抗體(單獨使用或與其他藥劑(例如,其他免疫刺激劑(例如,抗體))組合使用)以增強免疫反應,以(例如)治療癌症及/或感染之方法。因此,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可用以治療各種病症,包括(例如)以抑制腫瘤生長。 定義 為使本說明可更容易地被瞭解,首先定義某些術語。額外定義係在實施方式通篇中闡述。本文提供之標題不限制本發明之各種態樣,其可藉由參考整個說明書來瞭解。因此,緊接在下文中定義之術語係藉由參考整個說明書而被更充分地定義。 如本文使用,ICOS係指「可誘導T細胞共刺激分子」蛋白,其係在人類中由ICOS基因編碼。ICOS亦稱為「可誘導共刺激分子」、「活化可誘導淋巴細胞免疫調節分子」、AILIM、CVID1及CD278。人類ICOS係在GENE ID NO: 29851及MIM (人類中之孟德爾遺傳): 604558下進一步描述。包括20種胺基酸信號序列之人類ICOS (NP_036224.1)之序列係作為SEQ ID NO: 1提供並顯示於圖1中。 下文係兩種人類ICOS同功型之胺基酸序列。 同功型1 (Q9Y6W8)MKSGLWYFFL FCLRIKVLTG EINGSANYEM FIFHNGGVQI LCKYPDIVQQ FKMQLLKGGQ ILCDLTKTKG SGNTVSIKSL KFCHSQLSNN SVSFFLYNLD HSHANYYFCN LSIFDPPPFK VTLTGGYLHI YESQLCCQLK FWLPIGCAAF VVVCILGCIL ICWLTKKKYS SSVHDPNGEY MFMRAVNTAK KSRLTDVTL (SEQ ID NO: 1) 同功型2 (Q9Y6W8-2)MKSGLWYFFLFCLRIKVLTG EINGSANYEMFIFHNGGVQILCKYPDIVQQFKMQLLKGGQILCDLTKTKGSGNTVSIKSLKFCHSQLSNNSVSFFLYNLDHSHANYYFCNLSIFDPPPFKVTLTGGYLHIYESQLCCQLKFWLPIGCAAFVVVCILGCILICWLTKKM (SEQ ID NO: 205) 同功型1及2之信號序列對應於胺基酸1至20 (上文加下劃線)。因此,成熟同功型1及2由SEQ ID NO: 1之胺基酸21至199及SEQ ID NO: 205之胺基酸21至158組成。 ICOS與ICOS配體(ICOS-L)相互作用,ICOS配體亦被稱為ICOSL、ICOS-LG、LICOS、B7H2、B7-H2、B7RP1、B7RP-1、CD275及GL50。人類ICOS-L係在GENE ID NO: 23308及MIM: 605717下進一步描述。包括18種胺基酸信號序列之人類ICOS-L (NP_001269979.1)之序列係以SEQ ID NO: 2提供。因此,ICOS-L之成熟形式由SEQ ID NO: 2之胺基酸19至302組成。 本文中可交換使用之術語「抗體」或「免疫球蛋白」係指包含由雙硫鍵相互連接之至少兩條重(H)鏈及兩條輕(L)鏈之蛋白質。各重鏈包含重鏈可變區(本文縮寫為VH )及重鏈恆定區(本文縮寫為CH)。在某些抗體(例如,天然生成之IgG抗體)中,重鏈恆定區包含鉸鏈及三個域(CH1、CH2及CH3)。在某些抗體(例如,天然生成之IgG抗體)中,各輕鏈包含輕鏈可變區(本文縮寫為VL )及輕鏈恆定區。該輕鏈恆定區包含一個域(本文縮寫為CL)。該等VH 及VL 區可進一步細分為高變區(稱為互補決定區(CDR)),其間穿插更保守之區域(稱為框架區(FR))。各VH 及VL 包含三個CDR及四個FR,其等自胺基端至羧基端以下列順序排佈:FR1、CDR1、FR2、CDR2、FR3、CDR3、FR4。重鏈及輕鏈之可變區含有與抗原相互作用之結合域。該等抗體之恆定區可介導免疫球蛋白結合至宿主組織或因子(包括免疫系統之各種細胞(例如,效應細胞)及經典補體細胞之第一組分(C1q))。重鏈可具有或不具有C端離胺酸。除非本文另有規定,否則可變區中之胺基酸係使用Kabat編號系統編號及恆定區中之胺基酸係使用EU系統編號。免疫球蛋白可來自已知同型中之任何一者,包括IgA、分泌IgA、IgD、IgE、IgG及IgM。IgG同型在某些物種中分為子類:在人類中分為IgG1、IgG2、IgG3及IgG4,及在小鼠中分為IgG1、IgG2a、IgG2b及IgG3。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ICOS抗體係具有IgG1子類型。免疫球蛋白(例如,IgG1)存在數種同種異型,其等在最多幾個胺基酸方面彼此不同。「抗體」包括(以實例說明之)天然生成及非天然生成之抗體;單株及多株抗體;嵌合及人類化抗體;人類及非人類抗體及完全合成抗體。 如本文使用,「IgG抗體」具有天然生成之IgG抗體之結構,即,其具有與同子類之天然生成之IgG抗體相同數量之重鏈及輕鏈及雙硫鍵。例如,抗ICOS IgG1、IgG2、IgG3或IgG4抗體由兩條重鏈(HC)及兩條輕鏈(LC)組成,其中該等兩條重鏈及輕鏈係由相同數量及位置之雙硫橋連接,雙硫橋分別出現於天然生成之IgG1、IgG2、IgG3及IgG4抗體中 (除非該抗體已經突變以修飾該等雙硫鍵)。 「抗原」係觸發免疫反應並結合抗體之分子或物質。抗體通常以高親和力特異性結合至其等同源抗原,高親和力由10-7 至10-11 M或更小之解離常數(KD )反映。通常認為大於約10-6 M之任何KD 指示非特異性結合。如本文使用,「特異性結合」至抗原之抗體係指以高親和力結合至該抗原及(在一些情況下)大體上相同抗原,但不以高親和力結合至無關抗原之抗體,高親和力意指具有10-7 M或更小、10-8 M或更小、5 x 10-9 M或更小或介於10-8 M與10-10 M或更小之間的KD )。若抗原顯示與給定抗原具有高度序列一致性,例如,若其顯示與給定抗原之序列具有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97%或至少99%序列一致性,則該抗原係與給定抗原「大體上相同」。以實例說明之,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亦與來自某些非人類靈長類物種(例如,食蟹獼猴)之ICOS抗原交叉反應,但不與來自其他物種之ICOS或與除ICOS外之抗原交叉反應。 如本文使用,術語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或「抗原結合片段」係指抗體之一或多個部分,其保留特異性結合至抗原(例如,人類ICOS)之能力。已顯示抗體之抗原結合功能可由全長抗體之片段或部分進行。涵蓋於術語抗體(例如,本文描述之抗ICOS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內之結合片段之實例包括: (1)由VL 、VH 、LC及CH1域組成之Fab片段(來自木瓜蛋白酶裂解之片段)或相似單價片段; (2)包含在鉸鏈區處由雙硫橋連接之兩個Fab片段之F(ab’)2片段(來自胃蛋白酶裂解之片段)或相似二價片段; (3)由VH 及CH1域組成之Fd片段; (4)由抗體之單臂之VL 及VH 域組成之Fv片段; (5)單域抗體(dAb)片段(Ward等人,(1989) Nature 341:544-46),其由VH 域組成; (6)經分離之互補決定區(CDR);及 (7)兩個或更多個經分離之CDR之組合,該等CDR可視需要藉由合成連接子連接。此外,儘管Fv片段之兩個域(VL 及VH )係針對個別基因編碼,但其等可使用重組方法,藉由能使其等成為單一蛋白質鏈之合成連接子連接,在單一蛋白質鏈中,VL 及VH 區配對以形成單價分子(被稱為單鏈Fv (scFv);參見例如,Bird等人(1988) Science 242:423-426;及Huston等人(1988)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5:5879-5883)。此等單鏈抗體意欲涵蓋於術語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內。此等抗體片段係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習知技術獲得,且該等片段係以與完整抗體相同之方式針對效用進行篩選。抗原結合部分可藉由重組DNA技術或藉由完整免疫球蛋白之酶或化學裂解產生。 術語「受體人類框架」係指包含衍生自人類免疫球蛋白框架或人類共通框架之輕鏈可變域(VL )框架或重鏈可變域(VH )框架之胺基酸序列之框架。「衍生自」人類免疫球蛋白框架或人類共通框架之受體人類框架可具有與天然生成之人類免疫球蛋白框架或人類共通框架相同之胺基酸序列,或相較於野生型天然生成之人類免疫球蛋白框架或人類共通框架,其可具有胺基酸序列變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胺基酸變化之數量係10、9、8、7、6、5、4、3或2或1。在一些實施例中,VL 受體人類框架之序列係與VL 人類免疫球蛋白框架序列或人類共通框架序列相同。 「鉸鏈」、「鉸鏈域」或「鉸鏈區」或「抗體鉸鏈區」係指重鏈恆定區之域,其將CH1域連接至CH2域且包含上游、中游及下游。(Roux等人(1998) J. Immunol. 161:4083)。取決於鉸鏈之胺基酸序列,該鉸鏈在抗體之抗原結合域與效應區之間提供可變程度之可撓性及亦在兩個重鏈恆定區之間為分子間雙硫鍵結提供位點。如本文使用,就所有IgG同型而言,鉸鏈在E216開始並在G237結束(藉由EU編號)。Id(如前述引用資料)。野生型IgG1、IgG2、IgG3及IgG4鉸鏈之序列係顯示於表1中。 表1:鉸鏈區序列 *CH1域之C端胺基酸序列。 術語「鉸鏈」包括野生型鉸鏈(諸如彼等表1中闡述者)及其變體(例如,非天然生成之鉸鏈或經修飾之鉸鏈)。例如,術語「IgG2鉸鏈」包括如表1中顯示之野生型IgG2鉸鏈及具有1或多個突變(例如,取代、刪除及/或添加) (例如,1、2、3、4、5、1至3、1至5、3至5及/或最多5、4、3、2或1個突變)之變體。例示性IgG2鉸鏈變體包括其中1、2、3或所有4個半胱胺酸(C219、C220、C226及C229)變化為另一胺基酸(例如絲胺酸)之IgG2鉸鏈。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IgG2鉸鏈區具有C219S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該鉸鏈包含來自至少兩個同型之序列。例如,該鉸鏈可包含來自一個同型之上游鉸鏈、中游鉸鏈或下游鉸鏈,及該鉸鏈之剩餘部分來自一或多個其他同型。例如,該鉸鏈可係IgG2/IgG1鉸鏈,且可包含(例如) IgG2之上游鉸鏈及中游鉸鏈及IgG1之下游鉸鏈。鉸鏈可具有效應功能或缺乏效應功能。例如,野生型IgG1之下游鉸鏈提供效應功能。術語「CH1域」係指重鏈恆定域中將可變域與鉸鏈連接之重鏈恆定區。如本文使用,CH1域在A118開始及在V215結束。術語「CH2域」係指重鏈恆定域中將鉸鏈與CH3域連接之重鏈恆定區。如本文使用,CH2域在P238開始及在K340結束。術語「CH3域」係指重鏈恆定域中C端與CH2域連接之重鏈恆定區。如本文使用,CH3域在G341開始及在K447結束。 「雙特異性」或「雙功能抗體」係具有兩種不同結合特異性(例如,具有兩個不同重鏈/輕鏈對,從而產生對不同抗原具有特異性之兩種抗原結合位點)之人造雜交抗體。雙特異性抗體可藉由各種方法產生,該等方法包括融合瘤之融合或Fab'片段之連接。參見,例如,Songsivilai及Lachmann, Clin. Exp. Immunol. 79:315-321 (1990); Kostelny等人,J. Immunol. 148, 1547-1553 (1992)。 如本文使用,術語「單株抗體」係指獲得自大體上均質抗體之群體之抗體,即,該群體中之個別抗體係大體上相似且結合相同抗原決定基(例如,該等抗體顯示單一結合特異性及親和力),除在單株抗體之產生期間可出現之可能變體外,此等變體通常係少量存在。「單株」指示作為已獲得自大體上均質抗體之群體之抗體之特性,且無需藉由任何特定方法產生抗體。術語「人類單株抗體」係指大體上均質抗體之群體之抗體,其顯示單一結合特異性且具有衍生自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之可變及可選恆定區。在一項實施例中,人類單株抗體係藉由使用融合瘤方法產生。使用該融合瘤方法,使轉基因非人類動物(例如,轉基因小鼠)曝露於抗原,且被稱為B細胞之白血球產生結合至該抗原之抗體,其係收穫自轉基因非人類動物。經分離之B細胞係與永生化細胞融合以產生被稱為融合瘤之雜交細胞系。在一項實施例中,該融合瘤具有包含融合至永生化細胞之人類重鏈轉基因及輕鏈轉基因之基因體。 此等免疫球蛋白之抗原結合片段(包括scFv)亦涵蓋於如本文使用之術語「單株抗體」內。單株抗體係高度特異性的,係指針對單一抗原位點。此外,與習知(多株)抗體製劑(其等通常包括針對抗原上之不同抗原決定基之不同抗體)相反,各單株抗體係針對單一抗原決定基。單株抗體可使用任何本技術領域公認之技術及彼等本文描述者(諸如,例如,融合瘤方法、轉基因動物、重組DNA方法(參見,例如,美國專利案第4,816,567號)或使用噬菌體抗體庫使用(例如)美國專利案第7,388,088號及PCT公開案第WO 00/31246號中描述之技術)製備。單株抗體包括嵌合抗體、人類抗體及人類化抗體,且可天然存在或重組產生。 如本文使用,術語「重組人類抗體」包括藉由重組方式製備、表現、產生或分離之所有人類抗體,諸如(1)自就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而言為轉基因或轉染色體之動物(例如,小鼠)或自其製備之融合瘤分離之抗體,(2)自經轉形以表現抗體之宿主細胞分離之該抗體,例如,自轉染瘤分離之抗體,(3)自重組、組合人類抗體庫分離之抗體,及(4)藉由涉及將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序列剪接至其他DNA序列之任何其他方式製備、表現、產生或分離之抗體。此等重組人類抗體包含可變區及恆定區,其等使用由生殖系基因編碼之特定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但包括(例如)在抗體成熟期間發生之後續重排及突變。如此項技術(參見,例如,Lonberg (2005) Nature Biotech. 23(9): 1117- 1125)中已知,該可變區含有抗原結合域,其係由重排以形成對外源抗原具特異性之抗體之各種基因編碼。除重排外,可變區可藉由多種單一胺基酸變化(被稱為體細胞突變或超突變)進一步修飾以增加對外源抗原之抗體親和力。該恆定區將變化以進一步回應於抗原(即,同型轉換)。因此,編碼輕鏈及重鏈免疫球蛋白多肽以回應於抗原之經重排及體細胞突變之核酸分子無法與原始核酸分子具有序列一致性,而是大體上相同或相似(例如,具有至少80%一致性)。 如本文使用,「人類抗體」係指具有其中框架及CDR區兩者均衍生自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之可變區之抗體。此外,若該抗體含有恆定區,則該恆定區亦係衍生自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可包括不由人類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編碼之胺基酸殘基(例如,因為藉由活體外隨機或位點特異性誘變或藉由活體內體細胞突變引入之突變)。然而,術語「人類抗體」無意包括其中衍生自其他非人類哺乳動物物種(諸如小鼠)之生殖系之CDR序列已經移植至人類框架序列上之抗體。如本文使用,術語「人類」及「完全人類」抗體可交換使用。 「人類化」抗體係指其中在非人類抗體之CDR域外之一些、大多數或所有胺基酸係經衍生自人類抗體之相應胺基酸置換之抗體。在抗體之人類化形式之一項實施例中,在CDR域外之一些、大多數或所有胺基酸已經來自人類抗體之胺基酸置換,而於一或多個CDR區內之一些、大多數或所有胺基酸係未經變化。胺基酸之小添加、刪除、插入、取代或修飾係允許的,只要其等不阻止抗體結合至特定抗原即可。「人類化」抗體保留與原始抗體之抗原特異性相似之抗原特異性。 「嵌合抗體」係指其中可變區係衍生自一個物種且恆定區係衍生自另一物種之抗體,諸如其中可變區係衍生自小鼠抗體且恆定區係衍生自人類抗體之抗體。「雜交」抗體係指具有不同類型之重鏈及輕鏈之抗體,諸如小鼠或倉鼠(親代)重鏈及人類化輕鏈或反之亦然。嵌合或雜交抗體可例如藉由基因改造,自屬於不同物種之免疫球蛋白基因節段加以構築。 如本文使用,「同型」係指由抗體之重鏈恆定區基因編碼之抗體類別(例如,IgG (包括IgG1、IgG2、IgG3及IgG4)、IgM、IgA (包括IgA1及IgA2)、IgD及IgE抗體)。 「同種異型」係指屬於特定同型組內之天然生成之變體。(參見,例如,Jefferis等人(2009) mAbs 1:1)。 術語「識別抗原之抗體」及「對抗原具特異性之抗體」在本文中可與術語「特異性結合至抗原之抗體」交換使用。 如本文使用,「經分離之抗體」係指係大體上不含其他蛋白質及細胞材料之抗體。如本文使用,「效應功能」係指抗體Fc區與Fc受體或配體之相互作用或由其引起之生物化學事件。例示性「效應功能」包括C1q結合、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Fc受體結合、FcγR介導之效應功能,諸如ADCC及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吞噬作用(ADCP)及細胞表面受體(例如,B細胞受體;BCR)之下調。此等效應功能通常需使Fc區與結合域(例如,抗體可變域)組合。 「Fc受體」或「FcR」係結合至免疫球蛋白之Fc區之受體。結合至IgG抗體之FcR包含FcγR家族之受體,包括對偶基因變體及此等受體之可變剪接形式。該FcγR家族由三個活化受體(小鼠中之FcγRI、FcγRIII及FcγRIV;人類中之FcγRIA、FcγRIIA及FcγRIIIA)及一個抑制受體(FcγRIIb,或相同地,FcγRIIB)組成。人類FcγR之各種例示性性質係匯總於表2中。先天效應細胞類型中之大多數共表現一或多種活化FcγR及抑制FcγRIIb,而自然殺手(NK)細胞選擇性表現一種活化Fc受體(小鼠中之FcγRIII及人類中之FcγRIIIA),但不表現小鼠及人類中之抑制FcγRIIb。人類IgG1結合至大多數人類Fc受體且針對人類IgG1所結合之活化Fc受體之類型而被認為等同於鼠科IgG2a。 表2:人類FcγR之例示性性質 如本文使用,「Fc區」 (片段可結晶區)或「Fc域」或「Fc」係指抗體之重鏈之C端區,其介導該免疫球蛋白結合至宿主組織或因子,包括結合至位於免疫系統之各種細胞(例如,效應細胞)上之Fc受體或結合至經典補體細胞之第一組分(C1q)。因此,Fc區包含抗體之除第一恆定區免疫球蛋白域(例如,CH1或CL)外之恆定區。在IgG、IgA及IgD抗體同型中,該抗體之兩個重鏈之各者中之Fc區包含CH2及CH3恆定域;各多肽鏈中之IgM及IgE Fc區包含三個重鏈恆定域(CH域2至4)。就IgG而言,Fc區包含免疫球蛋白域Cγ2及Cγ3及在Cγ1與Cγ2之間的鉸鏈。儘管免疫球蛋白重鏈之Fc區之邊界可改變,但人類IgG重鏈Fc區係通常定義為自於位置C226或P230 (或在此等兩個胺基酸之間的胺基酸)處之胺基酸殘基延伸至重鏈之羧基端,其中編號係如在Kabat中根據EU指數。(Kabat等人(1991)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人類IgG Fc區之CH2 域自約胺基酸231延伸至約胺基酸340,而CH3 域係位於Fc區中之CH2 域之C端側上,即,其自IgG (包括C端離胺酸)之約胺基酸341延伸至約胺基酸447。如本文使用,該Fc區可係天然序列Fc,包括任何同種異型變體或變體Fc (例如,非天然生成之Fc)。Fc區係指此區處於分離或處於包含Fc之蛋白多肽(諸如「包含Fc區之結合蛋白」)(亦被稱為「Fc融合蛋白」 (例如,抗體或免疫黏附素))之情況。 「Fc區」 (片段可結晶區)或「Fc域」或「Fc」係指抗體之重鏈之C端區,其介導免疫球蛋白結合至宿主組織或因子,包括結合至位於免疫系統之各種細胞(例如,效應細胞)上之Fc受體或結合至經典補體細胞之第一組分(C1q)。因此,Fc區包含抗體之除第一恆定區免疫球蛋白域(例如,CH1或CL)外之恆定區。在IgG、IgA及IgD抗體同型中,該Fc區包含兩個相同蛋白片段,其等衍生自該抗體之兩條重鏈之第二(CH2)及第三(CH3)恆定域。在IgM及IgE抗體同型中,各多肽鏈中之該等Fc區包含三個重鏈恆定域(CH域2至4)。就IgG而言,該Fc區包含免疫球蛋白域CH2及CH3及在CH1與CH2域之間的鉸鏈。儘管對免疫球蛋白重鏈之Fc區之邊界之定義可改變,但如本文定義,人類IgG重鏈Fc區係定義為就IgG1而言自胺基酸殘基D221、就IgG2而言自V222、就IgG3而言自L221及就IgG4而言自P224延伸至重鏈之羧基端,其中編號係如在Kabat中根據EU指數(Kabat,等人,1991)。人類IgG Fc區之CH2域自胺基酸237延伸至胺基酸340,及CH3域係位於Fc區中之CH2域之C端側上,即,其自IgG之胺基酸341延伸至胺基酸447或446 (若缺乏C端離胺酸殘基)或445 (若缺乏C端甘胺酸及離胺酸殘基)。如本文使用,該Fc區可係天然序列Fc,包括任何同種異型變體或變體Fc (例如,非天然生成之Fc)。Fc亦可係指此區處於分離或處於包含Fc之蛋白多肽(諸如「包含Fc區之結合蛋白」)(亦被稱為「Fc融合蛋白」 (例如,抗體或免疫黏附素))之情況。 「天然序列Fc區」或「天然序列Fc」具有與自然中發現之Fc區之胺基酸序列相同之胺基酸序列。天然序列人類Fc區包括天然序列人類IgG1 Fc區(例如,SEQ ID NO: 206);天然序列人類IgG2 Fc區;天然序列人類IgG3 Fc區;及天然序列人類IgG4 Fc區及其天然生成之變體。天然序列Fc包括Fc之各種同種異型。(參見,例如,Jefferis等人(2009) mAbs 1:1)。 術語「抗原決定基」或「抗原決定子」係指抗原(例如,huICOS)上被免疫球蛋白或抗體特異性結合之位點。抗原決定基可形成自連續胺基酸(通常線性抗原決定基)或由蛋白質之三級折疊並列之非連續胺基酸(通常構象性抗原決定基)兩者。自連續胺基酸形成之抗原決定基係通常(但非總是)在曝露於變性溶劑時得以保留,而由三級折疊形成之抗原決定基通常在用變性溶劑處理時有所損失。抗原決定基在獨特之空間構象中通常包括至少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或22個胺基酸。 術語「抗原決定基定位」係指鑑別抗原上之涉及抗體-抗原識別之分子決定子之方法。用於判定給定抗體所結合之抗原決定基之類型之方法係為此項技術中熟知且包括例如免疫印漬術及免疫沈澱分析,其中測試重疊或連續肽(例如,來自ICOS)與給定抗體(例如,抗ICOS抗體)之反應性;x射線結晶學;抗原突變分析,二維核磁共振;酵母展示;及氫/氘交換質譜術(HDX-MS) (參見,例如,Epitope Mapping Protocols in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66卷,G. E. Morris編(1996))。 針對兩種或多種抗體之術語「結合至相同抗原決定基」意指該等抗體結合至胺基酸殘基之相同節段,如藉由給定方法確定。用於判定抗體是否與本文描述之抗體結合至「ICOS上之相同抗原決定基」之技術包括例如抗原決定基定位方法,諸如抗原抗體複合物之晶體之x射線分析(其提供抗原決定基之原子解析)及HDX-MS。其他方法監測抗體對抗原片段(例如,蛋白水解片段)之結合或對該抗原之突變變種之結合,其中因抗原序列內之胺基酸殘基之修飾引起之結合損失通常被認為係對抗原決定基組分之指示,諸如丙胺酸掃描誘變(Cunningham & Wells (1985) Science 244:1081)或突變體靶序列變體之酵母展示(參見實例16)。另外,亦可使用用於抗原決定基定位之計算組合方法。此等方法依賴於受關注之抗體親和分離來自組合噬菌體展示肽庫之特異性短肽之能力。預期具有相同VH 及VL 或相同CDR1、2及3序列之抗體結合至相同抗原決定基。 「與另一抗體競爭結合至靶」之抗體係指抑制(部分或完全)該另一抗體結合至該靶之抗體。兩種抗體是否彼此競爭結合至靶(即,一種抗體是否抑制該另一抗體結合至靶及一種抗體抑制該另一抗體結合至靶之程度)可使用已知的結合競爭實驗進行判定(例如,BIACORE® 表面電漿子共振(SPR)分析)。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與另一抗體競爭及抑制該另一抗體結合至靶達至少50%、60%、70%、80%、90%或100%。抑制或競爭之程度可取決於哪種抗體為「阻斷抗體」 (即,該抗體當與抗原組合時阻斷與該抗原之另一免疫反應)。競爭分析可如(例如)Ed Harlow及David Lane, Cold Spring Harb. Protoc. 2006;doi:10.1101/pdb.prot4277或Ed Harlow及David Lane之「Using Antibodies」第11章,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NY, USA 1999中描述進行。競爭抗體結合至相同抗原決定基、重疊抗原決定基或結合至相鄰抗原決定基(例如,如由立體阻礙證實)。若抗體以兩種方式彼此阻斷至少50%(即,無論一種或另一種抗原在競爭實驗中是否首先與抗原接觸),兩種抗體「交叉競爭」。 用於判定兩種抗體就結合而言是否競爭或交叉競爭之競爭結合分析包括競爭結合至表現ICOS之T細胞,例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其他方法包括:表面電漿子共振(SPR) (例如,BIACORE® )、固相直接或間接放射免疫分析(RIA)、固相直接或間接酶免疫分析(EIA)、夾心競爭分析(參見Stahli等人,Methods in Enzymology 9:242 (1983));固相直接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EIA (參見Kirkland等人,J. Immunol. 137:3614 (1986));固相直接標記分析、固相直接標記夾心分析(參見Harlow及Lane,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ring Harbor Press (1988));使用1-125標記之固相直接標記RIA (參見Morel等人,Mol. Immunol. 25(1):7 (1988));固相直接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EIA (Cheung等人,Virology 176:546 (1990));及直接標記RIA。(Moldenhauer等人,Scand. J. Immunol. 32:77 (1990))。 如本文使用,術語「特異性結合」、「選擇性結合(selective binding)」、「選擇性結合(selectively bind)」及「特異性結合(specifically bind)」係指抗體結合至預定抗原上之抗原決定基。通常,該抗體:(1)當藉由(例如)SPR技術在BIACORE® 2000 SPR儀器中使用預定抗原(例如,重組人類ICOS作為分析物及抗體作為配體)或抗體對抗原陽性細胞之結合之斯卡查德(Scatchard)分析測定時,以約小於10-7 M,諸如約小於10-8 M、10-9 M或10-10 M或甚至更小之平衡解離常數(KD )結合,及(2)以比結合至除預定抗原或密切相關抗原外之非特異性抗原(例如,BSA,酪蛋白)之親和力大至少兩倍之親和力結合至預定抗原。因此,「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之抗體係指以10-7 M或更小,諸如約小於10-8 M、10-9 M或10-10 M或甚至更小之KD 結合至可溶或細胞結合之人類ICOS之抗體。「與食蟹獼猴ICOS交叉反應」之抗體係指以10-7 M或更小,諸如約小於10-8 M、10-9 M或10-10 M或甚至更小之KD 結合至食蟹獼猴ICOS之抗體。 如本文使用,術語「kassoc 」或「ka 」係指特定抗體-抗原相互作用之結合速率常數,而如本文使用,術語「kdis 」或「kd 」係指特定抗體-抗原相互作用之解離速率常數。如本文使用,術語「KD 」係指平衡解離常數,其係獲得自kd 相對於ka (即,kd /ka )之比率且表示為莫耳濃度(M)。抗體之KD 值可使用此項技術中業已建立之方法測定。用於測定抗體之KD 之可獲得方法係生物層干涉術(BLI)分析,諸如使用ForteBio Octet RED器件,SPR,較佳使用生物感測器系統(諸如BIACORE® SPR系統)或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及斯卡查德(Scatchard)分析。 術語「EC50」在使用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活體外或活體內分析之內文中係指引起為最大反應之50%之反應(即,在最大反應與基線之間之一半)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濃度。 術語「結合至固定化ICOS」係指本文描述之抗體結合至ICOS (例如,表現於細胞之表面上或結合至固體支撐物)之能力。 如本文使用,術語「交叉反應」係指本文描述之抗體結合至來自不同物種之ICOS之能力。例如,結合人類ICOS之本文描述之抗體亦可結合來自另一物種之ICOS(例如,食蟹獼猴ICOS)。如本文使用,交叉反應性可藉由在結合分析(例如,SPR、ELISA)中偵測與經純化之抗原之特異性反應性或結合至生理學表現ICOS之細胞或與生理學表現ICOS之細胞以其他方式在功能上相互作用進行量測。用於測定交叉反應性之方法包括如本文描述之標準結合分析,例如,藉由使用BIACORE® 2000 SPR儀器(Biacore AB, Uppsala, Sweden)之SPR分析、或流式細胞技術。 如本文使用,「受體佔有率」或「受體之佔有率」係指結合至免疫刺激性受體(例如,人類ICOS)之促效性抗體(例如,本文描述之抗ICOS抗體)之量。「受體佔有率%」或「受體之佔有率%」可使用下式進行計算:([測試之ΔMFI] / [總的ΔMFI]) x 100。ΔMFI (平均螢光單位之變化)係藉由自來自經結合之促效性抗體之MFI減去以同型對照抗體染色之背景之MFI進行計算。總受體濃度係藉由添加飽和量之促效性抗體以測定最大表現並因此特定免疫刺激性受體之MFI進行測定。計算總受體表現之替代方式係使用針對相同免疫刺激性受體之抗體,其不與其中受體佔有率欲被計算之促效性抗體競爭。 如本文使用,術語「天然生成」當應用至物質時係自然中存在且未經人類有意修飾之物質。例如,存在於生物體(包括病毒)中之可分離自自然來源且未經人類在實驗室中有意修飾之多肽或多核苷酸序列係天然生成的。 「多肽」係指包含至少兩個連續連接之胺基酸殘基且對鏈之長度無上限之鏈。蛋白質中之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含有修飾,諸如但不限於醣化、磷酸化或雙硫鍵。「蛋白質」可包含一或多條多肽。 如本文使用,術語「核酸分子」意欲包括DNA分子及RNA分子。核酸分子可係單股或雙股的,且可係cDNA。 術語「cDNA」係指已自mRNA產生或衍生之非天然生成之核酸分子,即,非編碼區已被移除。 術語「mRNA」或「信使RNA」係在轉譯期間指定多肽之胺基酸序列之核酸中間物。 如本文使用,術語「保守序列修飾」係指不顯著影響或改變含有胺基酸序列之抗體之結合特性之胺基酸修飾。此等保守修飾包括胺基酸取代、添加及刪除。修飾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標準技術(諸如定點誘變及聚合酶鏈反應(PCR)介導之誘變)引入本發明之抗體內。保守胺基酸取代係其中胺基酸殘基係經具有相似側鏈之胺基酸殘基置換之取代。具有相似側鏈之胺基酸殘基之家族已於此項技術中經定義。此等家族包括具有鹼性側鏈之胺基酸(例如,離胺酸、精胺酸、組胺酸)、具有酸性側鏈之胺基酸(例如,天冬胺酸、麩胺酸)、具有無電荷極性側鏈之胺基酸(例如,甘胺酸、天冬醯胺酸、麩醯胺酸、絲胺酸、蘇胺酸、酪胺酸、半胱胺酸、色胺酸)、具有非極性側鏈之胺基酸(例如,丙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脯胺酸、苯丙胺酸、甲硫胺酸)、具有β分支側鏈之胺基酸(例如,蘇胺酸、纈胺酸、異白胺酸)及具有芳族側鏈之胺基酸(例如,酪胺酸、苯丙胺酸、色胺酸、組胺酸)。因此,本發明之抗體之CDR區內之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可經來自相同側鏈家族之其他胺基酸殘基置換,且經改變之抗體可使用本文描述之功能分析針對經保留之功能(即,本文闡述之功能)進行測試。在某些實施例中,抗ICOS抗體中預測非必要胺基酸殘基係經來自相同側鏈家族之其他胺基酸殘基置換。識別不消除抗原結合之核苷酸及胺基酸保守取代之方法已為此項技術中熟知(參見,例如,Brummell等人,Biochem. 32: 1180-1187 (1993);Kobayashi等人,Protein Eng. 12(10):879-884 (1999);及Burks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 94:412-417 (1997))。 就核酸而言,術語「大體上同源」指示兩種核酸或其指定序列當經最佳化比對及比較時係相同的,且在至少約80%之核苷酸、至少約90%至95%或至少約98%至99.5%之核苷酸中具有適當核苷酸插入或刪除。或者,當節段在選擇性雜交條件下將與核酸股之補體雜交時,存在大體上同源。 就多肽而言,術語「大體上同源」指示兩種多肽或其指定序列當經最佳化比對及比較時係相同的,且在至少約80%之胺基酸、至少約90%至95%或至少約98%至99.5%之胺基酸中具有適當胺基酸插入或刪除。 兩個序列之間的百分率一致性係當該等序列經最佳化比對時,由該等序列共用之相同位置之數量之函數(即,同源%= (相同位置之數量) / (位置之總數量) x 100),需考慮為該等兩個序列之最佳化比對而需引入之間隙之數量及各間隙之長度。如下文描述,序列之比較及兩個序列之間的百分率一致性之測定可使用數學演算法完成。 兩個核苷酸序列之間的百分率一致性可(例如)使用GCG軟體包中之GAP程式,使用nwsgapdna.cmp矩陣及40、50、60、70或80之間隙權重及1、2、3、4、5或6之長度權重測定。兩個核苷酸或胺基酸序列之間的百分率一致性亦可使用E. Meyers及W. Miller (CABIOS, 4:11-17 (1989))之演算法(其已併入ALIGN程式(2.0版)內),使用PAM120權重殘基表、12之間隙長度罰分及4之間隙罰分測定。另外,兩個胺基酸序列之間的百分率一致性可使用Needleman及Wunsch (J. Mol. Biol. (48):444-453 (1970))演算法(其已併入GCG軟體包中之GAP程式內),使用Blossum 62矩陣或PAM250矩陣及16、14、12、10、8、6或4之間隙權重及1、2、3、4、5或6之長度權重測定。 本文描述之核酸及蛋白質序列可進一步用作「查詢序列」以針對公共資料庫進行搜索,例如,以識別相關序列。此等搜索可使用Altschul等人,(1990) J. Mol. Biol. 215:403-10之NBLAST及XBLAST程式(2.0版)進行。BLAST核苷酸搜索可用NBLAST程式、評分= 100、字長度= 12進行,以獲得與本文描述之核酸分子同源之核苷酸序列。BLAST蛋白質搜索可用XBLAST程式、評分= 50、字長度= 3進行以獲得與本文描述之蛋白質分子同源之胺基酸序列。為獲得有間隙之比對以供比較,可使用Gapped BLAST,如Altschul等人,(1997) Nucleic Acids Res. 25(17):3389-3402中描述使用。當利用BLAST及Gapped BLAST程式,可使用各自程式(例如,XBLAST及NBLAST)之預設參數。(參見,例如,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可於https://www.ncbi.nlm.nih.gov/出處獲得)。 核酸可存在於全細胞(例如,宿主細胞)、細胞裂解物中或以部分純化形式或大體上純形式存在。當藉由標準技術(包括鹼性/SDS處理、CsCl條帶化、管柱層析術、瓊脂糖凝膠電泳及此項技術中熟知的其他技術),自其他細胞組分或其他污染物(例如,其他細胞核酸(例如,染色體之其他部分)或蛋白質)純化時,核酸係經「分離」或「呈現大體上純」。(參見,F. Ausubel等人編,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Greene Publishing and Wiley Interscience, New York (1987))。 如本文使用,術語「載體」意欲係指一種核酸分子,其可傳輸已與其連接之另一核酸。載體之一種類型係「質體」,其係指其中可拼接額外DNA節段之環狀雙股DNA環。載體之另一類型係病毒載體,其中額外DNA節段可拼接至病毒基因體內。某些載體可於引入其等之宿主細胞內自主複製(例如,具有複製之細菌起源之細菌載體及染色體外哺乳動物載體)。其他載體(例如,非染色體外哺乳動物載體)一經引入至基因體宿主細胞內即可整合至宿主細胞內,並藉此與宿主基因體一起複製。此外,某些載體可引導可操作連接其等之基因之表現。此等載體在本文中被稱為「重組表現載體」 (或簡稱為「表現載體」)。適用於重組DNA技術中之表現載體包括質體。如本文使用,「質體」及「載體」可交換使用,因為質體係載體之最常用形式。然而,亦包括表現載體之其他形式,諸如病毒載體(例如,複製缺陷型逆轉錄病毒、腺病毒及腺相關病毒),其等發揮相同功能。 可交換使用之術語「宿主細胞」或「重組宿主細胞」係指包含核酸之細胞(該核酸非天然存在於該細胞中),且可係其中已引入重組表現載體之細胞。應瞭解此等術語不僅係指特定主體細胞,亦係指此細胞之後代。因為某些修飾可因突變或環境影響而在繼代中發生,事實上,此後代可能與親代細胞不相同,但仍包括於如本文使用之術語「宿主細胞」之範圍內。 「免疫反應」係生物體中抗外來藥劑(例如,抗原)之生物反應,其保護生物體免受此等藥劑及由其等引起之疾病。免疫反應係藉由免疫系統之細胞(例如,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自然殺手(NK)細胞、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樹突細胞或嗜中性粒細胞)及由此等細胞中之任何一者或肝產生之可溶性巨分子(包括抗體、細胞介素及補體)之作用介導,該作用導致選擇性靶向、結合、損害、破壞及/或自生物體身體消除入侵病原體、受病原體感染之細胞或組織、癌細胞或其他異常細胞或(在自身免疫力或病理性炎症之情況下)正常細胞或組織(包括(例如)人類細胞或組織)。免疫反應包括(例如) T細胞(例如,效應T細胞或T輔助(Th)細胞,諸如CD4+或CD8+ T細胞)之活化或抑制或Treg細胞之抑制或耗盡。「效應T」 (「Teff」)細胞係具有細胞溶解活性之T細胞(例如,CD4+及CD8+ T細胞)。T輔助(Th)細胞分泌細胞介素並活化及引導其他免疫細胞,但不包括調節T細胞(Treg細胞)。T調節(「Treg」)細胞係調節免疫系統、維持對自身抗原之耐受性及預防自身免疫疾病之T細胞之子群。記憶B細胞係B細胞子型,其係在初次感染後於生長中心內形成且對在再感染(亦稱為二次免疫反應)之情況下產生經加速且更強大之抗體介導之免疫反應而言係重要的。NK細胞係對先天免疫系統而言至關重要之一種細胞毒性淋巴細胞。NK細胞所發揮之作用係與細胞毒性T細胞在脊椎動物適應性免疫反應中發揮之作用相似。NK細胞為受病毒感染之細胞提供快速反應並對腫瘤形成作出反應。 如本文使用,術語「T細胞介導之反應」係指由T細胞(例如,效應T細胞(例如,CD8+細胞)及輔助T細胞(例如,CD4+細胞))介導之反應。T細胞介導之反應包括(例如)T細胞細胞毒性及增殖。 如本文使用,術語「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反應」係指由細胞毒性T細胞引起之免疫反應。CTL反應係由(例如)CD8+ T細胞介導。 「免疫調節劑(immunomodulator)」或「免疫調節劑(immunoregulator)」係指藥劑,例如,可涉及調節(modulating/regulating)或修飾免疫反應之訊號傳導通路之組分。「調節(modulating/regulating)」或「修飾」免疫反應係指免疫系統之細胞中或此細胞(例如,效應T細胞,諸如Th1細胞)之活性之任何改變。此調節包括免疫系統之刺激或抑制,其可體現在各種細胞類型之數量之增加或減少、此等細胞之活性之增加或減小及/或免疫系統內可發生之任何其他變化。抑制及刺激免疫調節劑兩者已經識別,其等中之一些於腫瘤微環境中可具有增強之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免疫調節劑係位於T細胞之表面上。「免疫調節靶(immunomodulatory target)」或「免疫調節靶(immunoregulatory target)」係針對由物質、藥劑、基團、化合物或分子結合且活性係由物質、藥劑、基團、化合物或分子之結合而改變之免疫調節劑。免疫調節靶包括(例如)細胞表面上之受體(「免疫調節受體」)及受體配體(「免疫調節配體」)。 「免疫療法」係指藉由包括引起、增強、抑制或以其他方式修飾免疫反應之方法治療患有或有感染或患有疾病復發之風險之個體。 「免疫刺激療法」或「免疫刺激性療法」係指導致增加(引起或增強)個體之免疫反應以(例如)治療癌症之療法。 「增強內源性免疫反應」意指增加個體中現存免疫反應之效能或效力。效能及效力之此增加可(例如)藉由克服抑制內源性宿主免疫反應之機制或藉由刺激增強內源性宿主免疫反應之機制達成。 如本文使用,術語「連接」係指兩個或多個分子之結合。該連接可係共價或非共價的。該連接亦可係基因的(即,重組融合)。此等連接可使用各種此技術領域公認之技術(諸如化學結合及重組蛋白產生)達成。 如本文使用,「投與」係指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各種方法及遞送系統中之任何一者向個體物理引入包含治療劑(例如,抗ICOS抗體)之組合物。「投與」包括(例如)由其他人(諸如,例如,一或多個醫務人員)向人類病患投與及由人類病患自投與。用於本文描述之抗體之各種投與途徑包括靜脈內、腹膜內、肌內、皮下、脊髓或其他非經腸投與途徑,例如藉由注射或輸注。如本文使用之片語「非經腸投與」意指除腸內或局部投與外之投與模式(諸如藉由注射)且包括(但不限於)靜脈內、腹膜內、肌內、動脈內、鞘內、淋巴管內、病變內、囊內、眶內、心內、皮內、經氣管、皮下、表皮下、關節內、被膜下、蛛網膜下、脊柱內、硬膜外及胸骨內注射及輸注,及活體內電穿孔。或者,本文描述之抗體可經由非注射途徑投與,諸如局部、表皮或黏膜投與途徑,例如,鼻內、經口、陰道、直腸、舌下或局部投與。投與亦可(例如)一次、多次及/或經一或多個經延長之週期進行。 如本文使用,「輔助」或「組合」投與(共投與)包括該等化合物以相同或不同劑型同時投與或分開投與化合物(例如,順序投與)。因此,第一抗體(例如,抗ICOS抗體)及第二、第三或更多抗體抗體可以單一調配物同時投與。或者,該等第一及第二(或更多)抗體可經調配用於分開投與且係同時或順序投與。如本文使用,「組合」療法意指兩種或多種治療劑以協調之方式投與,且包括(但不限於)同時給藥。具體言之,組合療法包含共投與(例如,共調配物之投與或不同治療組合物之同時投與)及連續或順序投與兩者,只要一種治療劑之投與在某種程度上係與另一治療劑之投與協調。例如,一種治療劑可僅在已投與不同治療劑之後投與且容許在規定之時間週期內發揮作用。(參見,例如,Kohrt等人(2011) Blood 117:2423)。 例如,可首先投與抗ICOS抗體,接著(例如,立即接著)投與第二抗體,或反之亦然。在一項實施例中,該抗ICOS抗體係在投與第二抗體之前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ICOS抗體係(例如)於投與第二抗體之約30分鐘內投與。此同時或順序投與較佳導致兩種抗體同時存在於經治療之病患中。 如本文使用,術語「抑制」或「阻斷」可交換使用且包含如(例如)由本文描述之方法測定之至少約50%、60%、70%、80%、90%、95%、99%或100%之部分及完全抑制/阻斷兩者。 如本文使用,「癌症」係指特徵為異常細胞於身體內不受控生長之一大類疾病。未經調節之細胞生長或分裂可導致惡性腫瘤或細胞之形成,該等惡性腫瘤或細胞會侵襲鄰近組織之細胞且可通過淋巴系統或血流轉移至身體之遠端部位。 如本文使用,術語「治療」係指在個體上進行任何類型之干預或過程或向該個體投與活性劑,且目的在於逆轉、緩解、減輕、抑制或減緩或預防與疾病相關聯之症狀、併發症、病症或生物化學指標之進展、發展、嚴重性或復發。相反,「防止」或「預防」係指向未患疾病之個體投與以預防該疾病發生。「治療」不包含防止或預防。 術語「有效劑量(effective dose或effective dosage)」被定義為足以達成或至少部分達成所需效應之量。藥物或治療劑之「治療有效量」或「治療有效劑量」係藥物之(當單獨使用或與另一治療劑組合使用時)促進疾病恢復之任何量,疾病恢復係由疾病症狀之嚴重性之減小、無疾病症狀週期之頻率及持續時間之增加或對因疾病折磨引起之損傷或殘疾之預防證實。藥物之「預防有效量」或「預防有效劑量」係藥物之(當向處於發展疾病或遭受疾病之復發之風險下之個體單獨投與或與另一治療劑組合投與時)預防該疾病之發展或復發之量。治療劑促進疾病恢復或預防劑預防疾病之發展或復發之能力可使用熟練之從業者已知的各種方法(諸如)在臨床試驗期間於人類個體中、於預測在人類中之功效之動物模型系統中或藉由在活體外分析中分析藥劑之活性加以評估。 根據本文提供之方法中之任何一者投與有效量之抗ICOS抗體單獨或抗ICOS抗體與抗PD-1抗體組合、與抗PD-L1抗體組合或與抗CTLA-4抗體組合可導致至少一種治療效應,包括(例如)減少之腫瘤生長或尺寸、減少之隨時間出現之轉移病變之數量、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或穩定疾病。例如,治療方法產生可比臨床收益率(CBR =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 +穩定疾病(SD)持續≥ 6個月),其優於未投與抗ICOS抗體所達成之臨床收益率,或優於投與經組合之抗體中之任何一者所達成之臨床收益率,例如,臨床收益率之改善係約10%、20%、30%、40%、50%、60%、70%、80%或更多。 以實例說明之,抗癌劑係減緩個體中癌症進展或促進癌症恢復之藥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有效量之藥物促進癌症恢復至消除癌症之程度。「促進癌症恢復」意指投與有效量之藥物(單獨或與抗腫瘤劑組合)導致腫瘤生長或尺寸之減少、腫瘤之壞死、至少一種疾病症狀之嚴重性之減小、無疾病症狀週期之頻率及持續時間之增加、對因疾病折磨引起之損傷或殘疾之預防,或病患之疾病症狀之其他方式緩解。「藥理學效能」、「效能」或「功效」係指藥物促進病患之癌症恢復之能力。「生理學安全性」係指因投與藥物而於細胞、器官及/或生物體層面(副作用)引起之可接受之低程度之毒性或其他不利生理學效應。 以實例說明之,就腫瘤之治療而言,相對於未經治療之個體,治療有效量或劑量之藥物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至少約20%、至少約30%、至少約40%、至少約50%、至少約60%、至少超過70%、至少約80%,或至少約90%。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有效量或劑量之藥物完全抑制細胞生長或腫瘤生長,即,100%抑制細胞生長或腫瘤生長。化合物(包括抗體)抑制腫瘤生長之能力可使用本文描述之分析評估。或者,組合物之此性質可藉由檢查化合物抑制細胞生長之能力評估;此抑制可藉由熟練之從業者已知的分析活體外量測。在一些實施例中,腫瘤生長之抑制可無需在治療後立即進行,且可僅在一段時間後或在重複投與後進行。在本文描述之其他實施例中,可見腫瘤消退及繼續至少約20天、至少約30天、至少約40天、至少約50天或至少約60天或更久。 如本文使用,術語「固定劑量」、「平穩劑量」及「平穩-固定劑量」可交換使用且係指不考慮病患之體重或體表面積而向該病患投與之劑量。固定劑量或平穩劑量係因此非作為mg/kg劑量提供,而是作為治療劑之絕對量提供。 如本文使用,術語「基於重量」之劑量或給藥意指向病患投與之劑量係基於病患之體重計算。例如,當60 kg病患需要3 mg/kg抗ICOS抗體時,吾人可計算並使用適用於投與之抗ICOS抗體之量(即,180 mg)。 術語「病患」包括接受治療性或預防性治療之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個體。 術語「個體」包括任何人類或非人類動物。例如,本文揭示之方法及組合物可用以治療患有癌症之個體。非人類動物包括所有脊椎動物,例如,哺乳動物及非哺乳動物,包括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綿羊、狗、牛、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等。在一項實施例中,該個體係人類個體。 如本文使用,除非另有規定,否則術語「一」或「一個」實體係指一或多個該實體;例如,「核苷酸序列」應瞭解表示一或多種核苷酸序列。因此,術語「一」或「一個」、「一或多個」及「至少一個」在本文中可交換使用。 如本文使用,「及/或」應視為兩個規定特徵或組分中之各者與另一者或不與另一者之特定揭示內容。因此,用於諸如「A及/或B」之片語中之術語「及/或」包括「A及B」、「A或B」、僅有「A」及僅有「B」。同樣地,如用於諸如「A、B及/或C」之片語中之術語「及/或」包含下列中之各者:A、B及C;A、B或C;A或C;A或B;B或C;A及C;A及B;B及C;僅有A;僅有B;及僅有C。 應瞭解每當在本文中以語言「包含」描述態樣時,亦提供就「由…組成」及/或「基本上由…組成」而言描述之其他相似態樣。 單位、前綴及符號係以其等國際單位制(SI)所接受之形式指示。數值範圍包括界定該範圍之數字。除非另有指示,否則核苷酸序列係從左至右以5’至3’之方向書寫。胺基酸序列係從左至右以胺基至羧基之方向書寫。 如本文使用,術語「約」意指近似、粗略、大約或接近。當術語「約」結合數值範圍使用時,其藉由擴大邊界高於及低於所述數值修改該範圍。一般而言,術語「約」可修改數值高於及低於規定值達例如10%(向上或向下(更高或更低))之差異。 本文提供之標題不限制本發明之各種態樣,且應藉由參考整個說明書來解讀。因此,下文緊接定義之術語係藉由參考整個說明書而加以更充分地定義。本文描述之各種態樣在下列分段中加以進一步詳細描述。 I.抗ICOS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揭示具有所需功能或性質之抗體,諸如完全人類抗體。本文描述具有作為治療劑用於治療疾病(諸如癌症)中之所需性質之促效性抗人類ICOS (抗huICOS)抗體。此等性質包括以下之一或多者:以高親和力結合至人類ICOS之能力、人類個體中可接受之低免疫原性、優先結合至FcγRIIb (IgG Fc受體之特定類型)之能力及減小抗體之化學穩定性之序列可靠性之缺乏。本發明之抗體亦適用(例如)於癌症及與ICOS表現及/或活性相關之其他失調症之診斷。 如實例中描述,本文藉由胺基酸序列揭示之抗ICOS抗體結合至人類ICOS上之特異性抗原決定基。具有特定功能性質之抗 huICOS 抗體 本發明之抗體之特徵在於特定功能特徵或性質。例如,該等抗體以高親和力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抗體特異性結合至ICOS上之與ICOS-L結合之位點。與人類ICOS之結合可使用此項技術中業已建立之一或多種技術評估。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可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分析測試,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中,該抗體與表現人類ICOS之細胞系(諸如CHO細胞,其已經轉染以在其等細胞表面上表現人類ICOS)反應。另外或或者,抗體之結合(包括結合動力學(例如,KD 值))可在Biacore結合分析中測試。又其他合適之結合分析包括使用(例如)重組人類ICOS蛋白之ELISA分析。 在一項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以5 x 10-8 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ICOS蛋白,以2 x 10-8 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ICOS蛋白,以5 x 10-9 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ICOS蛋白,以4 x 10-9 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ICOS蛋白,以3 x 10-9 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ICOS蛋白,以2 x 10-9 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ICOS蛋白,以1 x 10-9 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ICOS蛋白,以5 x 10-10 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ICOS蛋白,以1 x 10-10 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ICOS蛋白。 在另一實施例中,抗體結合人類ICOS之SIFDPPPFKVTL (SEQ ID NO: 203)之一或多個殘基。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體結合至包含人類ICOS之胺基酸殘基SIFDPPPFKVTL (SEQ ID NO: 203)之抗原決定基。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結合至包含人類ICOS之胺基酸殘基SIFDPPPFKVTL (SEQ ID NO: 203)之抗原決定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抗體結合至人類ICOS並刺激免疫反應,例如,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抗體刺激免疫反應之能力可藉由量測腫瘤生長測試,諸如在活體內腫瘤移植模型中(參見,例如,實例6、7、8及9)。 在另一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結合至人類ICOS並顯示下列性質中之至少一者: (a)結合至人類ICOS之SIFDPPPFKVTL (SEQ ID NO: 203)內之一或多個殘基; (b) 結合至人類ICOS上與抗體ICOS.33、17C4、9D5、3E8、1D7或2644相同之抗原決定基; (c)與抗體ICOS.33、17C4、9D5、3E8、1D7或2644競爭結合至人類ICOS; (d)相較於IgG1對照抗體,減小ADCC活性; (e)增加結合至FcγRIIb受體之特異性; (f)阻斷ICOS配體(ICOS-L)與人類ICOS之結合; (g)阻斷人類ICOS及人類ICOS-L之相互作用; (h)結合至人類、食蟹獼猴、小鼠及大鼠ICOS; (i)結合至經活化之人類及食蟹獼猴T細胞; (j)以約0.7 nM之EC50結合至人類T細胞及以約0.3 nM之EC50結合至食蟹獼猴T細胞; (k)不結合至人類CD28或人類CTLA-4; (l)活化至少一種原代T淋巴細胞,諸如CD4+ Teff細胞、Tfh細胞及Treg細胞; (m)在活體外CHO-OKT3-CD32A共培養分析中以約0.01至約0.16 nM之EC50誘導CD25- CD4+ T細胞增殖及干擾素-γ (IFN-γ)的產生; (n)在活體外原代T細胞訊號傳導分析中以約30 nM之EC50誘導蛋白激酶B (pAkt); (o)在CD25- CD4+ T細胞及B細胞共培養分析中在葡萄球菌腸毒素B中以約0.002至約0.4 nM之EC50誘導CD25- CD4+ T細胞產生IFN-γ。 (p)在Tfh及初始B細胞共培養分析中誘導介白素10 (IL-10)產生以回應於葡萄球菌腸毒素B; (q)在活體外分析中,相較於CD45RA+ Treg及CD45RO+ Treg,誘導受提高增殖增加CD3刺激之Teff; (r)相較於CD45RA+ Treg,增加Teff增殖(例如,其中相較於CD45RO+ Treg,CD45RA+ Treg之增殖增加更大); (s)藉由Treg減小Teff抑制; (t)其中在全血細胞分析中,約10 μg/mL之抗體不增加細胞介素產生; (u)Tfh細胞於活體外提高分泌IL-10及IFN-g中之至少一者;及/或 (v)刺激ICOS介導之訊號傳導。 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分離之抗體係人類化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結合至人類ICOS並阻斷ICOS配體(例如,人類ICOS-L)與人類ICOS之結合及/或相互作用且在活體外CHO-OKT3-CD32A共培養分析中以約0.083 nM之EC50誘導CD25- CD4+ T細胞增殖及干擾素-γ (IFN-γ)的產生。在另一實施例中,經分離之抗體係人類化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結合至人類ICOS並阻斷ICOS配體(例如,人類ICOS-L)與人類ICOS之結合及/或相互作用且在活體外CHO-OKT3-CD32A共培養分析中以約0.01至約0.1 nM之EC50誘導CD25- CD4+ T細胞增殖及干擾素-γ (IFN-γ)的產生。 在一項態樣中,經分離之抗體係人類化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結合至人類ICOS並阻斷ICOS配體(例如,人類ICOS-L)與人類ICOS之結合及/或相互作用且在CD25- CD4+ T細胞及B細胞共培養分析中在葡萄球菌腸毒素B中以約0.2 nM之EC50誘導CD25- CD4+ T細胞產生IFN-γ。在另一態樣中,經分離之抗體係人類化經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結合至人類ICOS並阻斷ICOS配體(例如,人類ICOS-L)與人類ICOS之結合及/或相互作用且在CD25- CD4+ T細胞及B細胞共培養分析中在葡萄球菌腸毒素B中以約0.01至0.1 nM之EC50誘導CD25- CD4+ T細胞產生IFN-γ。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包括人類化及完全人類單株抗體。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等抗體係(例如)嵌合單株抗體。 單株抗體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係人類化及人類單株抗體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其等係如下列實例中描述般加以分離及結構表徵。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之VH 胺基酸序列及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之VL 胺基酸序列係闡述於表35中。 鑒於此等抗體中之任何一者皆可結合至人類ICOS,因此可「混合並匹配」VH 及VL 序列以產生本發明之其他抗huICOS結合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當VH 及VL 鏈經混合並匹配時,來自特定VH /VL 配對之VH 序列係經結構相似之VH 序列置換。同樣地,在一些實施例中,來自特定VH /VL 配對之VL 序列係經結構相似VL 序列置換。 因此,在一項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經分離之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 (a)包含SEQ ID NO: 5、16、24、32、40或186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及 (b)包含SEQ ID NO: 6、17、25、33、41、48或189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COS。 在一些實施例中,重鏈及輕鏈可變區組合包括: (a)包含SEQ ID NO: 5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SEQ ID NO: 6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b)包含SEQ ID NO: 1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SEQ ID NO: 17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c)包含SEQ ID NO: 2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SEQ ID NO: 25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d)包含SEQ ID NO: 32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SEQ ID NO: 33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e)包含SEQ ID NO: 4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f)包含SEQ ID NO: 40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SEQ ID NO: 48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或 (g)包含SEQ ID NO: 186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SEQ ID NO: 189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包含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或其組合之重鏈及輕鏈CDR1、CDR2及CDR3之抗體。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之VH CDR1之胺基酸序列係分別顯示於SEQ ID NO: 9、18、26、34、42及191中。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之VH CDR2之胺基酸序列係分別顯示於SEQ ID NO: 10、19、27、35、43及192中。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之VH CDR3之胺基酸序列係分別顯示於SEQ ID NO: 11、20、28、36、44及193中。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之VL CDR1之胺基酸序列係分別顯示於SEQ ID NO: 12、21、29、37、49及194中。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之VL CDR2之胺基酸序列係分別顯示於SEQ ID NO: 14、22、30、38、50及195中。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之VL CDR3之胺基酸序列係分別顯示於SEQ ID NO: 15、23、31、39、51及196中。該等CDR區係使用Kabat系統界定(Kabat等人,1991)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五版,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IH公開案第91-3242號)。 鑒於此等抗體中之各者可結合至人類ICOS且該抗原結合特異性係主要由CDR1、CDR2及CDR3區提供,因此可「混合並匹配」VH CDR1、CDR2及CDR3序列及VL CDR1、CDR2及CDR3序列(即,儘管各抗體必須含有VH CDR1、CDR2及CDR3及VL CDR1、CDR2及CDR3,但可混合並匹配來自不同抗體之CDR)以產生本發明之其他抗huICOS結合分子。此等經「混合並匹配」之抗體之ICOS結合可使用本文描述之結合分析(包括實例中描述之結合分析(例如,ELISA,Biacore® 分析))進行測試。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混合並匹配VH CDR序列時,來自特定VH 序列之CDR1、CDR2及/或CDR3序列係經結構相似CDR序列置換。同樣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混合並匹配VL CDR序列時,來自特定VL 序列之CDR1、CDR2及/或CDR3序列較佳係經結構相似CDR序列置換。一般技術人員將易於瞭解新穎VH 及VL 序列可藉由以來自單株抗體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之本文揭示CDR序列之結構相似序列取代一或多個VH 及/或VL CDR區序列產生。 因此,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經分離之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 (a)包含SEQ ID NO: 9、18、26、34、42或191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CDR1; (b)包含SEQ ID NO: 10、19、27、35、43或192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CDR2; (c)包含SEQ ID NO: 11、20、28、36、44或193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可變區CDR3; (d)包含SEQ ID NO: 12、21、29、37、49或194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CDR1; (e)包含SEQ ID NO: 14、22、30、38、50或195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CDR2;及 (f)包含SEQ ID NO: 15、23、31、39、51或196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可變區CDR3; 其中該抗體特異性結合人類ICOS。 在一項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 (a)包含SEQ ID NO: 9之重鏈可變區CDR1; (b)包含SEQ ID NO: 10之重鏈可變區CDR2; (c)包含SEQ ID NO: 11之重鏈可變區CDR3; (d)包含SEQ ID NO: 12之輕鏈可變區CDR1; (e)包含SEQ ID NO: 14之輕鏈可變區CDR2;及 (f)包含SEQ ID NO: 15之輕鏈可變區CDR3。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 (a)包含SEQ ID NO: 18之重鏈可變區CDR1; (b)包含SEQ ID NO: 19之重鏈可變區CDR2; (c)包含SEQ ID NO: 20之重鏈可變區CDR3; (d)包含SEQ ID NO: 21之輕鏈可變區CDR1; (e)包含SEQ ID NO: 22之輕鏈可變區CDR2;及 (f)包含SEQ ID NO: 23之輕鏈可變區CDR3。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 (a)包含SEQ ID NO: 26之重鏈可變區CDR1; (b)包含SEQ ID NO: 27之重鏈可變區CDR2; (c)包含SEQ ID NO: 28之重鏈可變區CDR3; (d)包含SEQ ID NO: 29之輕鏈可變區CDR1; (e)包含SEQ ID NO: 30之輕鏈可變區CDR2;及 (f)包含SEQ ID NO: 31之輕鏈可變區CDR3。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 (a)包含SEQ ID NO: 34之重鏈可變區CDR1; (b)包含SEQ ID NO: 35之重鏈可變區CDR2; (c)包含SEQ ID NO: 36之重鏈可變區CDR3; (d)包含SEQ ID NO: 37之輕鏈可變區CDR1; (e)包含SEQ ID NO: 38之輕鏈可變區CDR2;及 (f)包含SEQ ID NO: 39之輕鏈可變區CDR3。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 (a)包含SEQ ID NO: 42之重鏈可變區CDR1; (b)包含SEQ ID NO: 43之重鏈可變區CDR2; (c)包含SEQ ID NO: 44之重鏈可變區CDR3; (d)包含SEQ ID NO: 49之輕鏈可變區CDR1; (e)包含SEQ ID NO: 50之輕鏈可變區CDR2;及 (f)包含SEQ ID NO: 51之輕鏈可變區CDR3。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 (a)包含SEQ ID NO: 191之重鏈可變區CDR1; (b)包含SEQ ID NO: 192之重鏈可變區CDR2; (c)包含SEQ ID NO: 193之重鏈可變區CDR3; (d)包含SEQ ID NO: 194之輕鏈可變區CDR1; (e)包含SEQ ID NO: 195之輕鏈可變區CDR2;及 (f)包含SEQ ID NO: 196之輕鏈可變區CDR3。 此項技術中熟知CDR3域(獨立於CDR1及/或CDR2域)可單獨確定抗體對同源抗原之結合特異性,且此項技術中熟知可預測地產生具有基於共同CDR3序列之相同結合特異性之多種抗體。(參見,例如,Klimka等人,British J. of Cancer 83(2):252-260 (2000)。因此,本發明提供包含來自衍生自人類或非人類動物之抗體之一或多個重鏈及/或輕鏈CDR3域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可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在某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包含來自非人類抗體(諸如小鼠或大鼠抗體)之一或多個重鏈及/或輕鏈CDR3域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可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來自非人類抗體之一或多個重鏈及/或輕鏈CDR3域之此等本發明抗體(a)可與對應親代非人類抗體競爭結合;(b)保留對應親代非人類抗體之功能特性;(c)結合至與對應親代非人類抗體相同之抗原決定基;及/或(d)具有與對應親代非人類抗體相似之結合親和力。 在其他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包含來自人類抗體(諸如例如,獲得自非人類動物之人類抗體)之一或多個重鏈及/或輕鏈CDR3域之單株抗體,其中該人類抗體可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在其他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包含來自第一人類抗體(諸如例如,獲得自非人類動物之人類抗體)之一或多個重鏈及/或輕鏈CDR3域之單株抗體,其中該第一人類抗體可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且其中來自該第一人類抗體之CDR3域置換缺乏對ICOS之結合特異性之人類抗體中之CDR3域以產生可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之第二人類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來自第一人類抗體之一或多個重鏈及/或輕鏈CDR3域之此等本發明抗體(a)可與對應親代非人類抗體競爭結合;(b)保留對應親代非人類抗體之功能特性;(c)結合至與對應親代非人類抗體相同之抗原決定基;及/或(d)具有與對應親代非人類抗體相似之結合親和力。 本發明亦提供包含本文揭示之新穎可變域序列及具有經修飾之Fc區之恆定域之抗huICOS抗體, 相較於經修飾之Fc區對其他Fc受體之親和力,該經修飾之Fc區對FcγRIIb具有增強之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增強之FcγRIIb特異性之此等促效性抗huICOS抗體在治療癌症中顯示絕佳功效。在其他實施例中,具有增強之FcγRIIb特異性之此等促效性抗huICOS抗體在治療各種失調症(例如,癌症)中顯示絕佳功效。非意欲受機械理論之限制,此等FcγRIIb特異性促效性抗ICOS單株抗體可藉由增加樹突細胞之成熟,因此,促進細胞毒性CD8+ T細胞之擴增及活化(此導致增強之抗腫瘤反應)而顯示增強之輔助效應。非意欲受理論之限制,因增加之受體聚集或「交聯」所致之本發明之促效劑ICOS抗體之FcR介導之信號增強可係治療功效之主要貢獻者。藉由藉由該抗體之Fc部分之FcR參與使ICOS促效劑抗體交聯可增加信號強度並藉此增強細胞活化。 抗體之活化(A)相比於抑制(I) Fc受體之相對結合親和力可表示為「A/I」比率,且通常隨IgG抗體之Fc區之結構而變化。參見WO 2012/087928。對結合至抑制受體FcγRIIb具有增強之特異性之抗體具有較低之A/I比率。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促效性抗huICOS抗體具有小於5、4、3、2、1、0.5、0.3、0.1、0.05、0.03或0.01之A/I比率。 包含突變以增強FcγRIIb特異性之人類IgG1恆定域之實例係描述于本文中且亦提供於序列表中。序列變體係參考於SEQ ID NO: 52處提供並顯示於圖2中之人類IgG1f恆定域序列定義。關於Fc區中之突變之位置之命名法(編號)係根據如於Kabat等人,1991)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5版,Public Health Servi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中之EU指數,其促進在具有不同可變域長度之抗體中之相同位置處比較Fc序列。亦參見Edelman等人(1969) Proc. Nat’l Acad. Sci. (USA) 63:78;WO 2012/130831 (使用相同編號系統)。表3提供Fc序列變體之匯總,熟習此項技術者自該等Fc序列變體可易於知曉於本文揭示之抗體序列中之相應位置。SE及SELF變體係描述於Chu等人(2008) Mol. Immunol. 45:3926中。P238D、V4、V7、V8、V9、V11及V12變體係描述於Mimoto等人(2013) Protein Engineering Design & Selection 26:589 (例如,在其中之表1處)中。 表3:Fc序列變體 對FcγRIIb具有增強之親和力之額外Fc序列變體係揭示於Yu等人(2013) J. Am. Chem. Soc. 135:9723 (及WO 2014/184545)中,包括V262E及V264E,例如用於與S267E及L328F組合使用。 具有保守修飾之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包含包含CDR1、CDR2及CDR3序列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CDR1、CDR2及CDR3序列之輕鏈可變區,其中此等CDR序列中之一或多者包含基於本文描述之抗體(例如,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之指定胺基酸序列或其保守修飾,且其中該等抗體保留本發明之抗huICOS抗體之所需功能性質。在此項技術中應瞭解可作出不移除抗原結合之某些保守序列修飾。(參見,例如,Brummell等人(1993) Biochem 32:1180-8)。因此,本發明提供經分離之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包含CDR1、CDR2及CDR3序列之重鏈可變區及包含CDR1、CDR2及CDR3序列之輕鏈可變區,其中: (a)包含包含SEQ ID NO: 11、20、28、36、44或193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之CDR3序列之重鏈可變區或其保守修飾; (b)包含包含SEQ ID NO: 15、23、31、39、51或196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之CDR3序列之輕鏈可變區或其保守修飾;及 (c)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特異性結合人類ICOS。 另外或或者,該抗體可具有本文描述之功能性質中之一或多者,諸如結合至人類ICOS之高親和力及/或刺激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之能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CDR2序列之重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10、19、27、35、43或192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或其保守修飾;及包含CDR2序列之輕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14、22、30、38、50或195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或其保守修飾。在另一實施例中,包含CDR1序列之重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9、18、26、34、42或191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或其保守修飾;及包含CDR1序列之輕鏈可變區包含SEQ ID NO: 12、21、29、37、49或194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或其保守修飾。 在各種實施例中,該抗體可係(例如)人類抗體、人類化抗體或嵌合抗體。 結合至與抗huICOS抗體相同之抗原決定基之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結合至人類ICOS上與本發明之抗huICOS單株抗體中之任何一者相同之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即,具有與本發明之單株抗體中之任何一者交叉競爭結合至人類ICOS之能力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交叉競爭研究之參考抗體係單株抗體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 此等交叉競爭抗體可基於其等在標準人類ICOS結合分析中與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或2644交叉競爭之能力進行鑑別。例如,可使用標準ELISA分析,其中使重組人類ICOS蛋白固定於盤上,螢光標記該等抗體中之任何一者,並評估未經標記之抗體競爭掉已經標記之抗體之結合之能力。另外或或者,可使用Biacore分析以評估該等抗體交叉競爭之能力。測試抗體抑制(例如)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或2644對人類ICOS之結合之能力證實該測試抗體可與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或2644競爭結合至人類ICOS且因此結合至人類ICOS上與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或2644相同之抗原決定基。在一項實施例中,結合至人類ICOS上與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或2644相同之抗原決定基之抗體係人類化或人類單株抗體。 如於實例16中進一步討論,ICOS.33 IgG1f S267E、3E8及9D5人類ICOS之結合已定位至ICOS (SEQ ID NO: 1)之殘基112至123或胺基酸序列SIFDPPPFKVTL (SEQ ID NO: 203)。因此,在一項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結合至人類ICOS之SIFDPPPFKVTL (SEQ ID NO: 203)之一或多個殘基之抗huICOS抗體,例如,如藉由HDX-MS測定。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huICOS抗體結合至包含胺基酸殘基人類ICOS之SIFDPPPFKVTL (SEQ ID NO: 203)之抗原決定基。 此等人類化或人類單株抗體可如本文描述般製備及分離。例如,結合至與本文揭示之抗體相同或相似之抗原決定基之抗huICOS抗體可使用免疫方案(例如,彼等本文描述者)提高。所得抗體可針對結合至人類ICOS之高親和力加以篩選。所選抗體可然後(例如)於酵母展示分析(其中huICOS之序列變體係呈現於酵母細胞之表面上)或藉由氫-氘交換實驗中加以研究,以測定由該抗體所結合之精確抗原決定基。 抗原決定基測定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方法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若抗huICOS抗體與於huICOS之至少一個區內之相同殘基中之一或多者接觸;若其等與huICOS之至少一個區內之大部分殘基接觸;若其等與huICOS之各區內之大部分殘基接觸;若其等沿huICOS之整體長度與大部分觸體接觸;若其等與人類ICOS之相同之不同區之所有內接觸;若其等與人類ICOS上任何一個區處之所有殘基接觸;或若其等與在所有相同區處之所有相同殘基接觸,則認為抗huICOS抗體結合至與本文揭示之抗huICOS mAb相同之抗原決定基。抗原決定基「區」係沿著初級序列但未必直接相鄰之殘基之團簇。 用於以本文描述之抗體測定結合至「huICOS上之相同抗原決定基」之抗體之技術包括抗原:抗體複合物之晶體之x射線分析,其提供抗原決定基之原子解析度。其他方法監測該抗體與抗原片段或該抗原之突變變型之結合,在該抗原之突變變型中,因抗原序列內之胺基酸修飾引起之結合損失指示抗原決定基組分。方法亦可依賴於受關注之抗體親和分離來自組合之噬菌體展示肽庫或來自靶蛋白之蛋白酶消化之特異性短肽(以天然三維形式或以變性形式)之能力。然後將該等肽視為用於定義對應於用以篩選肽庫之抗體之抗原決定基之領導者。就抗原決定基定位而言,亦已研究已顯示定位構象性不連續抗原決定基之計算演算法。 抗原決定基或包含抗原決定基之區域亦可藉由針對結合至一系列跨越ICOS之重疊肽篩選進行識別。或者,Jespers等人(1994) Biotechnology 12:899之方法可用以引導對具有相同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及因此與本文描述之抗ICOS抗體相似之性質之選擇。使用噬菌體展示,首先,使抗ICOS抗體之重鏈與(例如,人類)輕鏈之庫配對以選擇ICOS結合抗體,且然後使新穎輕鏈與(例如,人類)重鏈之庫配對以選擇具有與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相同之抗原決定基或抗原決定基區之(例如,人類) ICOS結合抗體。或者,本文描述之抗體之變體可藉由編碼抗體之重鏈及輕鏈之cDNA序列之誘變獲得。 亦可使用掃描誘變之丙胺酸(如由Cunningham及Wells (1989) Science 244: 1081描述)或ICOS中之胺基酸殘基之點誘變之一些其他形式(諸如實例16處提供之酵母展示方法)以測定用於抗ICOS抗體之功能抗原決定基。 由特異性抗體結合之抗原決定基或抗原決定基區(「抗原決定基區」係包含抗原決定基或與抗原決定基重疊之區)亦可藉由評估抗體與包含ICOS片段之肽之結合來測定。一系列包含ICOS序列(例如,人類ICOS)之重疊肽可經合成並例如於直接ELISA、競爭ELISA (其中評估該肽阻止抗體對結合至微量滴定盤之孔之ICOS結合之能力)中或於晶片上篩選結合。此等肽篩選方法可能無法偵測一些非連續功能抗原決定基,即,涉及沿ICOS多肽鏈之初級序列係不連續的胺基酸殘基之功能抗原決定基。 抗原決定基亦可藉由基於MS之蛋白質足跡分析,諸如HDX-MS及蛋白質之快速光化學氧化(FPOP)識別。HDX-MS可(例如)如於Wei等人(2014) Drug Discovery Today 19:95處進一步描述進行,該案之方法係以引用之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FPOP可(例如)如於Hambley & Gross (2005) J. American Soc. Mass Spectrometry 16:2057中描述進行,該案之方法係以引用之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 抗ICOS抗體所結合之抗原決定基亦可藉由結構方法測定,諸如X射線晶體結構測定(例如,WO2005/044853)、分子建模及核磁共振(NMR)光譜,包括當游離時及當與受關注之抗體結合成複合物時,於ICOS中之不穩定醯胺氫之H-D交換速率之NMR測定(Zinn-Justin等人(1992) Biochemistry 31:11335;Zinn-Justin等人(1993) Biochemistry 32:6884)。 除非另有指示,且參考申請專利範圍,否則抗體所結合之抗原決定基係如由HDX-MS方法測定之抗原決定基。 衍生自倉鼠抗體之抗huICOS抗體 本文描述包含衍生自倉鼠序列之CDR及/或抗體重鏈及/或輕鏈可變區之嵌合及人類化抗體之實例。本文描述之嵌合或人類化抗體可基於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各種方法製備之單株抗體(例如,小鼠或倉鼠)之序列製備。編碼重鏈及輕鏈免疫球蛋白之DNA可獲得自受關注之融合瘤且使用標準分子生物學技術改造以含有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例如,為產生嵌合抗體,(例如)小鼠或倉鼠抗體之可變區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方法連接至人類恆定區(參見例如,Cabilly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4,816,567號)。為產生人類化抗體,CDR區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方法插入於人類框架內(參見例如,Winter之美國專利案第5,225,539號及Queen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5,530,101、5,585,089、5,693,762及6,180,370號)。 以高親和力結合之抗ICOS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huICOS抗體以高親和力結合至huICOS,諸如本文揭示之抗huICOS抗體,使得其等變為有效治療劑。在各種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huICOS抗體以小於10 nM、5 nM、2 nM、1 nM、300 pM或100 pM之KD 結合至huICOS。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huICOS抗體以介於2 nM至100 pM之KD 結合至huICOS。用以評估抗體對huICOS之結合能力之標準分析包括ELISA、RIA、西方墨點轉漬法、生物層干涉術(BLI)及BIACORE® SPR分析(參見實例10)。 抗ICOS抗體序列變體 本文揭示之抗ICOS抗體序列變體維持本文揭示之所需功能性質。CDR區係使用Kabat系統(Kabat等人,1991)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包含與本文揭示之抗體之CDR序列相同至少70%、75%、80%、85%、90%或95%、96%、97%、98%或99%之CDR序列之人類或人類化抗huICOS抗體。本發明亦提供包含與本文揭示之抗體之重鏈及/或輕鏈可變域序列相同至少70%、75%、80%、85%、90%、95%、96%、97%、98%或99%之重鏈及/或輕鏈可變域序列之抗huICOS抗體,及包含與本文揭示之抗體之重鏈及/或輕鏈序列相同至少70%、75%、80%、85%、90%、95%、96%、97%、98%或99%之全長重鏈及/或輕鏈序列之抗huICOS抗體。 II. 經改造及修飾之抗體 VH 及VL 區本發明亦提供經改造及修飾之抗體,其等可使用具有本文揭示之VH 及/或VL 序列中之一或多者之抗體作為初始材料以改造經修飾之抗體來製備,該經修飾之抗體可具有改變自初始抗體之性質。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描述之抗體係藉由修飾一或兩個可變區(即,VH 及/或VL )內(例如,於一或多個CDR區內及/或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內)之一或多個殘基加以改造。另外或或者,如本文描述之抗體係藉由修飾恆定區內之殘基(例如)以改變該抗體之效應功能加以改造。 在一項實施例中,可變區改造包括CDR移植。此移植特別用於使非人類抗ICOS抗體(例如,抗huICOS抗體)人類化,該等抗huICOS抗體與本文揭示之抗huICOS抗體競爭結合及/或結合至與本文揭示之選擇抗huICOS抗體相同之抗原決定基。抗體主要通過位於重鏈及輕鏈CDR中之胺基酸殘基與靶抗原相互作用。該等CDR在序列中係高度可變及/或形成結構定義環(「高度可變環」)。表現載體可經構築使得其等包括來自特定參考(亦稱為「親代」)抗體之移植至來自不同抗體之框架序列上之CDR序列(參見,例如,Riechmann, L.等人(1998) Nature 332:323-327;Jones, P.等人(1986) Nature 321:522-525;Queen, C.等人(1989) Proc. Natl. Acad.參見U.S.A. 86:10029-10033;Winter之美國專利案第5,225,539號及Queen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5,530,101;5,585,089;5,693,762及6,180,370號)。在一些實例中,所得重組抗體具有相似於親代抗體之性質。經改造之抗體可然後經進一步經修飾以獲取不同於親代抗體之性質。在其他實例中,將親代CDR序列移植至框架上取消親代抗體之某些特性使得該重組抗體不再具有此等特性。一種例示性特性係針對抗原之結合親和力。在此等實例中,其可能有利於進一步修飾經改造之抗體以重新獲得親代抗體之所需特性。 此等框架序列可獲得自包括生殖系抗體基因序列之公共DNA資料庫或公開參考文獻。例如,人類重鏈及輕鏈可變區基因之生殖系DNA序列可參見「VBase」人類生殖系序列資料庫及Kabat, E. A.等人,1991);Tomlinson, I. M.等人(1992) 「The Repertoire of Human Germline VH Sequences Reveals about Fifty Groups of VH Segments with Different Hypervariable Loops」 J. Mol. Biol. 227:776-798;及Cox, J. P. L.等人(1994) 「A Directory of Human Germ-line VH Segments Reveals a Strong Bias in their Usage,」 Eur. J. Immunol. 24:827-836,其等中之各者之內容係以引用之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本文描述之抗體中之框架序列係彼等結構與由本文描述之抗體使用之框架序列相似者。VH CDR1、2及3序列及VL CDR1、2及3序列可移植至具有與衍生框架序列之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基因中發現之序列相同之序列之框架區上,或CDR序列可移植至相較於生殖系序列,含有多達20個胺基酸取代(包括保守胺基酸取代)之框架區上。例如,已發現在某些實例中,使框架區內殘基突變以維持或增強抗體之抗原結合能力係有利的(參見例如,Queen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5,530,101;5,585,089;5,693,762及6,180,370號)。 本文描述之經改造之抗體包括彼等其中已對VH 及/或VL 內之框架殘基作出修飾(例如)以改善該抗體之性質(諸如以減小該抗體之免疫原性)者。例如,一種方法為使一或多個框架殘基「回復突變」成相應生殖系序列。更具體言之,已經歷體細胞突變之抗體可含有不同於其中衍生該抗體之生殖系序列之框架殘基。此等殘基可藉由將抗體框架序列與其中衍生該抗體之生殖系序列比較而進行識別。為使框架區序列回復至其等生殖系構形,體細胞突變可藉由例如定點誘變或PCR介導之誘變「回復突變」成生殖系序列。此等經「回復突變」之抗體亦包含於本發明中。 框架修飾之另一類型涉及使框架區內或甚至一或多個CDR區內之一或多個殘基突變,以移除T細胞抗原決定基,以藉此減小該抗體之潛在免疫原性。此方法亦被稱為「去免疫」且進一步詳細地描述於Carr等人之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30153043號中。 可變區修飾之另一類型係使CDR區內之胺基酸殘基突變以改善受關注之抗體之一或多種結合性質(例如,親和力)。可進行定點誘變或PCR介導之誘變以引入有關抗體結合或受關注之其他功能性質之突變或影響。較佳地,引入保守修飾。該等突變可係胺基酸添加、刪除或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改變不超過CDR區內之一、二、三、四或五個殘基。 抗體之CDR中之甲硫胺酸殘基可經氧化,從而導致抗體效力之潛在化學降解及後續還原。因此,本文亦提供重鏈及/或輕鏈CDR中之一或多個甲硫胺酸殘基已經未經歷氧化降解之胺基酸殘基置換之抗ICOS抗體。相似地,脫醯胺位點可移除自抗ICOS抗體,特定言之於CDR中。本文亦提供其中抗原結合域內之潛在醣化位點係經消除以阻止可干擾抗原結合之醣化之抗體。參見,例如,美國專利案第5,714,350號。 抗體掩蔽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之抗體係經修飾以限制其等對特定細胞及/或組織之結合。在一項實施例中,此等抗體包含特異性結合至該抗體之抗原結合表面並干擾抗原結合之阻斷肽「遮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遮罩係藉由蛋白酶可裂解連接子連接至該抗體之各結合臂。參見,例如,CytomX之美國專利案第8,518,404號。具有蛋白酶可裂解連接子之抗體係適用於治療癌症,其中蛋白酶濃度在腫瘤微環境中相較於非腫瘤組織有極大提高。可裂解連接子於腫瘤微環境中之選擇性裂解容許掩蔽/阻斷肽之解離,使得選擇性地在腫瘤中實現抗原結合,而非在其中抗原結合可能引起非所需副作用之外周組織中實現抗原結合。 在另一實施例中,開發包含兩個抗原結合域之二價結合化合物(「掩蔽配體」),其結合至(二價)抗體之抗原結合表面並干擾抗原結合。在一項實施例中,該等兩個結合域遮罩係藉由可裂解連接子(例如,可由肽酶裂解)彼此連接(但非抗體)。(參見,例如,Tegopharm Corp之WO 2010/077643)。掩蔽配體可包含或衍生自其中意欲結合該抗體或可獨立產生之抗原(例如,抗特應型結合片段)。此等掩蔽配體適用於治療癌症,其中蛋白酶濃度於腫瘤微環境中相較於非腫瘤組織有極大地提高。可裂解連接子於腫瘤微環境中之選擇性裂解容許兩個結合域彼此解離,從而減小對抗體之抗原結合表面之結合性。掩蔽配體自抗體之所得解離使得選擇性在腫瘤中實現抗原結合,而非在其中抗原結合可能引起非所需副作用之外周組織中實現抗原結合。 Fc及經修飾之Fc區 在一項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可包含基於抗體之生物活性選擇之Fc區。Salfeld (2007) Nat. Biotechnol. 25:1369。Human IgG (例如)可被分為四個子類:IgG1、IgG2、IgG3及IgG4。此等子類中之各者包含就結合至Fcγ受體(活化受體FcγRI (CD64)、FcγRIIA、FcγRIIC (CD32a,c);FcγRIIIA及FcγRIIIB (CD16a、b)及抑制受體FcγRIIB (CD32b))中之一或多者及就結合至補體之第一組分(C1q)而言具有獨特概況之Fc區。人類IgG1及IgG3結合至所有Fcγ受體;IgG2結合至FcγRIIAH131 且對FcγRIIAR131 FcγRIIIAV158 具有較低親和力;IgG4結合至FcγRI、FcγRIIA、FcγRIIB、FcγRIIC及FcγRIIIAV158 ;及抑制受體FcγRIIB對IgG1、IgG2及IgG3相較於所有其他Fcγ受體具有更低之親和力。(Bruhns等人(2009) Blood 113:3716)。研究已顯示FcγRI不結合至IgG2,及FcγRIIIB不結合至IgG2或IgG4。Id(如前述引用資料)。一般而言,關於ADCC活性,人類IgG1 ≧ IgG3 ≫ IgG4 ≧ IgG2。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IgG1恆定域,而非IgG2或IgG4,例如,用於治療組合物中,因為需要ADCC。在其他實施例中,選擇IgG3,因為需要活化表現FcγRIIIA之NK細胞、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在其他實施例中,選擇IgG4,因為該抗體係用以使過敏患者脫敏。亦選擇IgG4使得該抗體缺乏所有效應功能。 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可變區可連接(例如,共價連接或融合)至Fc,例如,IgG1、IgG2、IgG3或IgG4 Fc,其等可具有任何同種異型或同族同種異型,例如,就IgG1而言:G1m、G1m1(a)、G1m2(x)、G1m3(f)、G1m17(z);就IgG2而言:G2m、G2m23(n);就IgG3而言:G3m、G3m21(g1)、G3m28(g5)、G3m11(b0)、G3m5(b1)、G3m13(b3)、G3m14(b4)、G3m10(b5)、G3m15(s)、G3m16(t)、G3m6(c3)、G3m24(c5)、G3m26(u)、G3m27(v)。(參見,例如,Jefferis等人(2009) mAbs 1:1)。同種異型之選擇可受潛在免疫原性問題影響,例如以最小化抗藥物抗體之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ICOS抗體具有結合至FcγRIIb或對FcγRIIb具有增強之結合之Fc區,其提供經增強之促效作用。參見,例如,WO 2012/087928;Li及Ravetch (2011) Science 333:1030;Wilson等人(2011) Cancer Cell 19:101;White等人(2011) J. Immunol. 187:1754。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可變區可連接至增強對抑制受體FcyRIIb之親和力之Fc變體,例如,以增強細胞凋亡誘導或佐劑活性。Li及Ravetch (2012)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9:10966;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2014/0010812。此等變體提供具有與FcγRIIb+細胞(包括,例如,B細胞及單核細胞)相關聯之免疫調節活性之抗體。在一項實施例中,相對於一或多個活化受體,Fc變體提供對FcγRIIb之選擇性增強之親和力。此等變體亦可顯示增強之FcR介導之交聯,從而導致增強之治療功效。用於改變對FcγRIIb之結合之修飾包括(例如)於位置234、235、236、237、239、266、267、268、325、326、327、328或332 (根據EU指數)處之一或多個修飾。用於增強FcγRIIb親和力之例示性取代包括(但不限於)234D、234E、234F、234W、235D、235F、235R、235Y、236D、236N、237D、237N、239D、239E、266M、267D、267E、268D、268E、327D、327E、328F、328W、328Y及332E。例示性取代包括235Y、236D、239D、266M、267E、268D、268E、328F、328W及328Y。用於增強對FcγRIIb之結合之其他Fc變體包括235Y-267E、236D-267E、239D-268D、239D-267E、267E-268D、267E-268E及267E-328F。具體言之,人類IgG1之S267E、G236D、S239D、L328F及I332E變體(包括S267E-L328F雙重變體)係具體言之在增強對抑制FcγRIIb受體之親和力中具有特別價值。Chu等人(2008) Mol. Immunol. 45:3926;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2006/024298;WO 2012/087928。對FcγRIIb (如區別於FcγRIIaR131 )之增強之特異性可藉由添加P238D取代及其他突變(Mimoto等人(2013) Protein. Eng. Des. & Selection 26:589;WO 2012/1152410)及V262E及V264E (Yu等人(2013) J. Am. Chem. Soc. 135:9723及WO 2014/184545)獲得。 具有IgG2鉸鏈區之非IgG2重鏈恆定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ICOS抗體顯示增加之促效劑活性,至少部分因增加對FcγRIIb之結合及/或對FcγRIIb之特異性之修飾。替代方法係改造Fc區以提供促效作用之與FcγR無關之增強。針對其他靶之具有提供此增強之促效作用之經修飾IgG2域之抗體之實例係描述於WO 2015/145360及White等人(2015) Cancer Cell 27:138中,該案之揭示內容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具體言之,雙硫鍵係經配置以將該抗體「鎖」至更緻密之「h2B」構形內,從而導致增強之促效作用。所得增強之促效作用係與FcγR無關的。(參見White等人(2015) Cancer Cell 27:138)。此與FcγR無關之促效作用在治療一些腫瘤中係有利的,諸如彼等幾乎無表現FcγR-+之細胞(例如,幾乎無NK細胞或巨噬細胞)者。在一項實施例中,提供包含連接至具有hIgG2鉸鏈區或其變體(包括CH1域序列變體)之非hIgG2重鏈恆定區(例如,IgG1)之本文揭示之CDR或可變域序列之抗ICOS抗體。在一項實施例中,相較於具有完全IgG1重鏈恆定區之抗體,此等「IgG2鉸鏈」抗體顯示增強之促效作用,且該增強之促效作用係與由Fcγ受體介導之交聯無關。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IgG2鉸鏈抗ICOS抗體保持大體上未經變化之抗原結合親和力。本文亦提供增強非IgG2抗ICOS抗體之與FcγR無關之促效作用之方法,其包括用IgG2鉸鏈置換非IgG2鉸鏈。在某些實施例中,經修飾之重鏈恆定區包含IgG2同型之鉸鏈(「IgG2鉸鏈」)及CH1、CH2及CH3域,其中CH1、CH2及CH3域中之至少一者係不具有IgG2同型。IgG2鉸鏈可係野生型人類IgG2鉸鏈(例如,ERKCCVECPPCPAPPVAG,闡述於SEQ ID NO: 96中)或亦賦予增強之促效劑活性之其變體。在某些實施例中,此等IgG2鉸鏈變體具有與野生型IgG2鉸鏈相似之硬度或堅硬。鉸鏈之硬度可例如藉由計算機建模、電子顯微鏡術、光譜學(諸如核磁共振(NMR))、X射線結晶學(B因素)或沈降速度分析超速離心以量測或比較包含鉸鏈之抗體之旋轉之半徑進行測定。在一些實施例中,人類IgG2鉸鏈變體包含四個半胱胺酸殘基(即,C219、C220、C226及C229)中之一或多者(例如)經絲胺酸之取代。在一項實施例中,IgG2鉸鏈變體包含C219S突變(例如,ERKSCVECPPCPAPPVAG,如闡述於SEQ ID NO: 110中)。其他IgG2鉸鏈變體包含C220S、C226S或C229S突變,其等中之各者可與C219S突變組合。 IgG2鉸鏈變體亦可包含非IgG2鉸鏈序列元件(「嵌合鉸鏈」)。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嵌合鉸鏈之硬度係至少相似於野生型IgG2鉸鏈之硬度。例如,在一項實施例中,IgG2鉸鏈變體包含野生型IgG1下游鉸鏈。參見表2。 下表4提供CH1、CH2及CH3域之同型起源不同之「IgG2鉸鏈」人類重鏈恆定區序列之實例。如本文使用,「IgG2鉸鏈抗體」不僅係指包含衍生自IgG2之鉸鏈區,但亦衍生自IgG2 CH1之CH1區之抗體。表4中之星號(*)指示域可係具有任何同型或可完全不存在。在某些實施例中,經修飾之重鏈恆定區包含變體CH1域,例如包括A114C及/或T173C突變。經修飾之重鏈恆定區亦可包含變體CH2域,例如包括A330S及/或P331S突變。 表4:「IgG2鉸鏈」人類重鏈恆定區構築體 包含IgG2 CH1及鉸鏈序列與其他同型序列之組合之抗體恆定域之實例及選擇胺基酸取代係由下表5提供。 表5:「IgG2鉸鏈」人類重鏈恆定區之實例 包含IgG2 CH1及鉸鏈序列與其他同型序列之組合之抗體恆定域之額外特定實例及選擇胺基酸取代係由下表6提供。 表6:「IgG2鉸鏈」人類重鏈恆定區之額外實例 抗ICOS抗體(包括包含本文揭示之CDR及/或可變域序列之抗體)可併入本文揭示之「IgG2鉸鏈」恆定域序列,例如以增強與FcγR無關之促效劑活性。此等IgG2鉸鏈恆定域之實例包括彼等由表5 (SEQ ID NO: 104至108及110至119)及表6 (SEQ ID NO: 120至151)揭示者及亦彼等揭示於SEQ ID NO: 101至108處者。 半衰期延長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ICOS抗體係經修飾以增加其生物半衰期,例如,該抗體於血清中之半衰期。各種方法係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例如,抗體之半衰期可藉由增加Fc區對FcRn之結合親和力延長。在一項實施例中,該抗體可於CH1或CL區內加以改變以含有取自IgG之Fc區之CH2域之兩個環之補救受體結合抗原決定基,如Presta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5,869,046及6,121,022號中描述。增加對FcRn之結合及/或改善藥物動力學性質之其他例示性Fc變體包括於位置259、308及434處之取代,包括例如259I、308F、428L、428M、434S、434H、434F、434Y及434M。增加Fc結合至FcRn之其他變體包括:250E、250Q、428L、428F、250Q/428L (Hinton等人,2004, J. Biol. Chem. 279(8): 6213-6216,Hinton等人2006 Journal of Immunology 176:346-356)、256A、272A、305A、307A、31 1A、312A、378Q、380A、382A、434A (Shields等人,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1, 276(9):6591-6604)、252F、252Y、252W、254T、256Q、256E、256D、433R、434F、434Y、252Y/254T/256E、433K/434F/436H (Dall’Acqua等人,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2, 169:5171-5180,Dall’Acqua等人,2006,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81:23514-23524)。參見美國專利案第8,367,805號。 某些保守殘基於IgG Fc (I253、H310、Q311、H433、N434)中之修飾(諸如N434A變體(Yeung等人(2009) J. Immunol. 182:7663))已建議作為增加FcRn親和力之方法,因此增加抗體在循環中之半衰期。(參見,例如,WO 98/023289)。包含M428L及N434S之組合Fc變體已顯示增強FcRn結合及增強血清半衰期高達五倍。(Zalevsky等人(2010) Nat. Biotechnol. 28:157)。包含T307A、E380A及N434A修飾之組合Fc變體亦延長IgG1抗體之半衰期。(Petkova等人(2006) Int. Immunol. 18:1759)。另外,包含M252Y-M428L、M428L-N434H、M428L-N434F、M428L-N434Y、M428L-N434A、M428L-N434M及M428L-N434S變體之組合Fc變體亦已顯示延長半衰期。(WO 2009/086320)。 此外,包含M252Y、S254T及T256E之組合Fc變體增加半衰期近四倍。(Dall’Acqua等人(2006) J. Biol. Chem. 281:23514)。提供增加之FcRn親和力但減小之pH依賴性之相關IgG1修飾(M252Y-S254T- T256E- H433K- N434F)已用以產生IgG1構築體(「MST-HN Abdeg」),該構築體係用作競爭者以阻止其他抗體結合至FcRn,從而導致增加其他抗體(內源性IgG (例如,在自身免疫環境中)或另一外源性(治療) mAb)之廓清率。(Vaccaro等人(2005) Nat. Biotechnol. 23:1283;WO 2006/130834)。 用於增加FcRn結合之其他修飾係描述於Yeung等人(2010) J. Immunol. 182:7663-7671;6,277,375;6,821,505;WO 97/34631;WO 2002/060919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使用雜交IgG同型以增加FcRn結合,並潛在增加半衰期。例如,IgG1/IgG3雜交變體可藉由以來自IgG3之位於其中兩種同型不同之位置處之胺基酸取代CH2及/或CH3區之IgG1位置來構築。因此,可構築包含一或多個取代(例如,274Q、276K、300F、339T、356E、358M、384S、392N、397M、422I、435R及436F)之雜交變體IgG抗體。在本文描述之其他實施例中,IgG1/IgG2雜交變體可藉由以來自IgG1之位於於其中兩種同型不同之位置處之胺基酸取代CH2及/或CH3區中之IgG2位置來構築。因此,可構築包含一或多個取代例如下列胺基酸取代中之一或多者:233E、234L、235L、–236G (係指於位置236處插入甘胺酸)及327A之雜交變體IgG抗體。參見美國專利案第8,629,113號。IgG1/IgG2/IgG4序列之雜交已經產生,其據稱增加血清半衰期並改善表現。美國專利案第7,867,491號(其中序列編號18)。 本文描述之抗體之血清半衰期亦可藉由聚乙二醇化增加。抗體可經聚乙二醇化(例如)以增加抗體之生物(例如,血清)半衰期。為使抗體聚乙二醇化,使該抗體或其片段通常與聚乙二醇(PEG)試劑(諸如PEG之反應性酯或醛衍生物)在其中一或多個PEG基團變得結合至該抗體或抗體片段之條件下反應。較佳地,聚乙二醇化係經由與反應性PEG分子(或相似反應性水溶性聚合物)之醯化反應或烷化反應進行。如本文使用,術語「聚乙二醇」意欲包含已用以衍生其他蛋白質之PEG形式中之任何一者,諸如單(C1-C10)烷氧基-或芳氧基-聚乙二醇或聚乙二醇-馬來醯亞胺。在某些實施例中,待聚乙二醇化之抗體係非醣化抗體。用於使蛋白質聚乙二醇化之方法係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且可應用於本文描述之抗體。(參見,例如,Nishimura等人之EP 0154316及Ishikawa等人之EP 0401384。 在一些實例中,可能需要減小抗體之半衰期,而非增加其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包括修飾以減小其等半衰期。於人類IgG1之Fc中之諸如I253A (Hornick等人(2000) J. Nucl. Med. 41:355)及H435A/R、I253A或H310A (Kim等人(2000) Eur. J. Immunol. 29:2819)之修飾可減少FcRn結合,因此減小半衰期(增加廓清率)以用於其中快速廓清係較佳之情況中,諸如用於醫學成像。(亦參見Kenanova等人(2005) Cancer Res. 65:622)。增強廓清率之其他方式包括將本發明之抗原結合域格式化為缺乏結合FcRn之能力之抗體片段(諸如Fab片段)。此等修飾可(例如)減小抗體自幾週至幾小時之循環半衰期。抗體片段之選擇性聚乙二醇化可然後視需要用以增加抗體片段之半衰期。(Chapman等人(1999) Nat. Biotechnol. 17:780)。抗體片段亦可融合至人類血清白蛋白,例如在融合蛋白構築體中,以增加半衰期。(Yeh等人(1992) Proc. Nat’l Acad. Sci. 89:1904)。或者,雙特異性抗體可用本發明之第一抗原結合域及結合至人類血清白蛋白(HSA)之第二抗原結合域構築。(參見WO 2009/127691及其中引用之專利參考文獻)。或者,專門之多肽序列可添加至抗體片段以增加半衰期,例如「XTEN」多肽序列。(Schellenberger等人(2009) Nat. Biotechnol. 27:1186;Int’l Pat. Appl. Pub. WO 2010/091122)。 額外Fc變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使用IgG4恆定域時,包括取代S228P可係有利的,該取代模擬IgG1中之鉸鏈序列並藉此穩定IgG4分子,例如藉由減小所治療病患中之治療抗體與內源性IgG4之間之Fab臂交換。(Labrijn等人(2009) Nat. Biotechnol. 27:767;Reddy等人(2000) J. Immunol. 164:1925)。 IgG1構築體之鉸鏈中之潛在蛋白酶裂解位點可由D221G及K222S修飾消除,從而增加抗體之穩定性。(WO 2014/043344)。 Fc變體對其配體(Fc受體)之親和力及結合性質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各種活體外分析方法(例如,基於生物化學或免疫學之分析)測定,該等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平衡方法(例如,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或放射免疫分析(RIA))或動力學(例如,BIACORE® SPR分析)及諸如間接結合分析、競爭抑制分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凝膠電泳及層析術(例如,凝膠過濾)之其他方法。此等及其他方法可於檢查中之組分中之一或多者上使用標記及/或採用各種偵測方法,其等包括(但不限於)顯色、螢光、發光或同位素標記。結合親和力及動力學之詳細描述可參見Paul, W. E.編,Fundamental Immunology,第4版,Lippincott-Raven, Philadelphia (1999),其關注抗體-免疫原相互作用。 在又其他實施例中,抗體之醣化係經修飾以增加或減少效應功能。例如,可藉由使位置297(例如,N297A)之保守天冬醯胺酸殘基突變,因此廢除補體及FcγRI結合而製得缺乏所有效應功能之非醣化抗體。(Bolt等人(1993) Eur. J. Immunol. 23:403。亦參見Tao及Morrison (1989) J. Immunol. 143:2595 (使用IgG1中之N297Q以消除位置297處的醣化))。 儘管非醣化抗體通常缺乏效應功能,但可引入突變以恢復該功能。非醣化抗體(例如彼等自N297A/C/D/或H突變產生或於不不使蛋白質醣化之系統(例如,大腸桿菌)中產生者)可經進一步突變以恢復FcγR結合,例如S298G及/或T299A/G/或H (WO 2009/079242)或E382V及M428I (Jung等人(2010)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7:604)。 醣工程化亦可用以藉由改變結合於Fc區之Asn297之糖鏈之α2,6唾液酸含量修飾IgG構築體之抗炎性質,其中α2,6唾液酸化形式之增加比例導致增強之抗炎效應。(參見Nimmerjahn等人(2008) Ann. Rev. Immunol. 26:513)。相反,具有α2,6唾液酸化糖之抗體之比例之減小可適用於其中無需抗炎性質之情況中。修飾抗體之α2,6唾液酸化含量之方法(例如,藉由選擇性純化α2,6唾液酸化形式或藉由酶修飾)係提供於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08/0206246號中。在其他實施例中,Fc區之胺基酸序列可經修飾以模擬α2,6唾液酸化之效應,例如,藉由包括F241A修飾。(WO 2013/095966)。 III. 抗體物理性質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於輕鏈或重鏈可變區中含有一或多個醣化位點。此等醣化位點可導致抗體之免疫原性增強或因抗原結合改變而改變抗體藥物動力學(Marshall等人(1972) Ann. Rev. Biochem. 41:673-702;Gala及Morrison (2004) J. Immunol. 172:5489-94;Wallick等人(1988) J. Exp. Med. 168:1099-109;Spiro (2002) Glycobiology 12:43R-56R;Parekh等人(1985) Nature 316:452-7;Mimura等人(2000) Mol Immunol 37:697-706)。醣化已知發生於含有N-X-S/T序列之基序處。在一些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不含有可變區醣化。此等抗體可藉由選擇可變區中不含有醣化基序之抗體或藉由使醣化區內之殘基突變獲得。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不含有天冬醯胺酸異構位點。天冬醯胺酸之脫醯胺可發生於N-G或D-G序列上且導致產生異天冬胺酸殘基,其將扭結引入多肽鏈內並降低其穩定性(被稱為異天冬胺酸效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具有介於6至9.5之pH範圍內之等電點(pI)。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具有7至9.5或6至8之pH範圍內之pI。具有pI位於所需pI範圍內之抗體可藉由選擇具有pI位於來自一組候選者之pH範圍內之抗體或藉由使特定抗體之帶電表面殘基突變獲得。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係經選擇及/或改造以具有大於60℃、大於65℃或大於70℃之初始解折疊之溫度(TM1 )。抗體之熔點可使用示差掃描量熱法(Chen等人(2003) Pharm Res 20:1952-60;Ghirlando等人(1999) Immunol Lett. 68:47-52)或圓偏光二色性(Murray等人(2002) J. Chromatogr. Sci. 40:343-9)量測。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係經選擇及/或改造以具有有利降解性質,例如,活體外及/或活體內緩慢降解。抗體降解可使用毛細管電泳(CE)及MALDI-MS (Alexander A J及Hughes D E (1995) Anal Chem. 67:3626-32)量測。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係經選擇及/或改造以具有有利聚集性質,例如,顯示活體外及/或活體內最小聚集之抗體,其可引起非所需免疫反應及/或經改變或不利之藥物動力學性質。在一些實施例中,相較於親代抗體之聚集,本文描述之抗體顯示25%或更小、20%或更小、15%或更小、10%或更小或5%或更小之聚集。聚集可藉由數種技術量測,包括尺寸排阻管柱(SEC)、高效液相層析術(HPLC)及光散射。 IV. 核酸分子及重組方法 本文描述之另一態樣係關於編碼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之核酸分子。核酸可存在於全細胞(例如,宿主細胞)、細胞裂解物中或以部分純化形式或大體上純形式存在。當藉由標準技術(包括鹼性/SDS處理、CsCl條帶化、管柱層析術、限制酶、瓊脂糖凝膠電泳及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其他技術)純化自其它細胞組分或其他污染物(例如,其他細胞核酸(例如,其他染色體DNA,例如,在自然中連接至經分離之DNA之染色體DNA)或蛋白質)時,核酸係「經分離」或「呈現大體上純」。(參見,F. Ausubel等人編,(1987) 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Greene Publishing and Wiley Interscience, New York)。本文描述之核酸可係(例如)DNA或RNA且可含有或不含有內含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核酸係cDNA分子。 本文描述之核酸可使用標準分子生物學技術獲得。就由融合瘤 (例如,如下文進一步描述之自攜載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之轉基因小鼠製得之融合瘤)表現之抗體而言,編碼藉由融合瘤製得之抗體之輕鏈及/或重鏈之cDNA可藉由標準PCR擴增或cDNA選殖技術獲得。就自免疫球蛋白基因庫(例如,使用噬菌體展示技術)獲得之抗體而言,編碼該抗體之核酸可回收自該庫。 倘若獲得編碼VH 及VL 節段之DNA片段,則此等DNA片段可藉由標準重組DNA技術進一步操作,例如,以將可變區基因轉化為全長抗體鏈基因、Fab片段基因或scFv基因。在此等操作中,將編碼VL 或VH 之DNA片段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另一蛋白質(諸如抗體恆定區或可撓性連接子)之另一DNA片段。如此內文中使用之術語「可操作地連接」意指兩個DNA片段係經連接使得由該等兩個DNA片段編碼之胺基酸序列保持同框(in-frame)。 編碼VH 區之經分離之DNA可藉由將編碼VH 之DNA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重鏈恆定區(鉸鏈、CH1、CH2及/或CH3)之另一DNA分子而轉化為全長重鏈基因。人類重鏈恆定區基因之序列係為此項技術中已知(參見例如,Kabat等人,1991),且包含此等區之DNA片段可藉由標準PCR擴增獲得。重鏈恆定區可係IgG (IgG1、IgG2、IgG3或IgG4)、IgA、IgE、IgM或IgD恆定區,例如,IgG1區。就Fab片段重鏈基因而言,可將編碼VH 之DNA可操作地連接至僅編碼重鏈CH1恆定區之另一DNA分子。 編碼VL 區之經分離之DNA可藉由將編碼VL 之DNA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輕鏈恆定區CL之另一DNA分子而轉化為全長輕鏈基因(及Fab輕鏈基因)。人類輕鏈恆定區基因之序列係為此項技術中已知(參見例如,Kabat等人,1991)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五版,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IH公開案第91-3242號),且包含此等區之DNA片段可藉由標準PCR擴增獲得。輕鏈恆定區可係κ或λ恆定區。 為產生scFv基因,將編碼VH 及VL 之DNA片段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可撓性連接子 (例如,編碼胺基酸序列(Gly4 -Ser)3 )之另一片段,使得該等VH 及VL 序列可表現為連續單鏈蛋白,且VL 及VH 區由可撓性連接子連接(參見例如,Bird等人(1988) Science 242:423-426;Huston等人(1988)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5:5879-5883;McCafferty等人,(1990) Nature 348:552-554)。 V. 抗體產生 本發明之各種抗體(例如彼等結合至與本文揭示之所選抗人類ICOS抗體相同之抗原決定基者)可使用各種已知技術諸如由Kohler及Milstein,Nature 256: 495 (1975)描述之標準體細胞雜交技術產生。亦可採用用於產生單株抗體之其他技術,例如,B淋巴細胞之病毒或致癌轉形、使用人類抗體基因庫之噬菌體展示技術。 用於製備融合瘤之例示性動物系統係鼠科系統。於小鼠中產生融合瘤係業已建立之程序。用於分離經免疫脾臟細胞以用以融合之免疫方案及技術係為此項技術中已知。融合搭配物(例如,鼠科骨髓瘤細胞)及融合程序亦係已知。 本文描述之嵌合或人類化抗體可基於如上文描述製備之鼠科單株抗體之序列製備。編碼重鏈及輕鏈免疫球蛋白之DNA可獲得自受關注之鼠科融合瘤且使用標準分子生物學技術改造以含有非鼠科(例如,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例如,為產生嵌合抗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方法將鼠科可變區連接至人類恆定區(參見例如,Cabilly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4,816,567號)。為產生人類化抗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方法將鼠科CDR區插入於人類框架內(參見例如,Winter之美國專利案第5,225,539號及Queen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5,530,101;5,585,089;5,693,762及6,180,370號)。在一項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係人類單株抗體。針對人類ICOS之此等人類單株抗體可使用攜載人類免疫系統而非小鼠系統之一部分之轉基因或轉染色體小鼠產生。此等轉基因及轉染色體小鼠包括在本文中被分別稱為HuMAb小鼠及KM小鼠之小鼠且在本文中統稱為「人類Ig小鼠」。 HuMAb小鼠® (Medarex, Inc.)含有編碼未經重排之人類重鏈(µ及γ)及κ輕鏈免疫球蛋白序列之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微型基因座,及滅活內源性µ及κ鏈基因座之靶向突變(參見例如,Lonberg等人(1994) Nature 368(6474): 856-859)。因此,該小鼠顯示小鼠IgM或κ之減少之表現,並回應於免疫,經引入之人類重鏈及輕鏈轉基因經歷類別轉換及體細胞突變以產生高親和力人類IgGκ單株抗體(Lonberg, N.等人(1994),同上;於Lonberg, N. (1994)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113:49-101;Lonberg, N.及Huszar, D. (1995) Intern. Rev. Immunol. 13: 65-93及Harding, F.及Lonberg, N. (1995) Ann. N.Y. Acad. Sci. 764:536-546中回顧)。HuMab小鼠之製備及用途及由此等小鼠攜載之基因體修飾係進一步描述於Taylor, L.等人(1992)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6287-6295;Chen, J.等人(1993) International Immunology 5: 647-656;Tuaillon等人(1993)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3720-3724;Choi等人(1993) Nature Genetics 4:117-123;Chen, J.等人(1993) EMBO J. 12: 821-830;Tuaillon等人(1994) J. Immunol. 152:2912-2920;Taylor, L.等人(1994) International Immunology 6: 579-591;及Fishwild, D.等人(1996) Nature Biotechnology 14: 845-851中,該等文獻之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亦參見,全部為Lonberg及Kay之美國專利案第5,545,806;5,569,825;5,625,126;5,633,425;5,789,650;5,877,397;5,661,016;5,814,318;5,874,299及5,770,429號;Surani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5,545,807號;全部為Lonberg及Kay之PCT公開案第WO 92/03918、WO 93/12227、WO 94/25585、WO 97/13852、WO 98/24884及WO 99/45962號;及Korman等人之PCT公開案第WO 01/14424號)。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係使用於轉基因及轉染色體上攜載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之小鼠(諸如攜載人類重鏈轉基因及人類輕鏈轉染色體之小鼠)產生。此等小鼠(在本文中被稱為「KM小鼠」)係詳細描述於Ishida等人之PCT公開案WO 02/43478中。 更進一步,表現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之替代轉基因動物系統在此項技術中係可獲得的且可用以產生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例如,可使用被稱為Xenomouse (Abgenix, Inc.)之替代轉基因系統;此等小鼠係描述(例如)於Kucherlapati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5,939,598;6,075,181;6,114,598;6, 150,584及6,162,963號中。 此外,表現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之替代轉染色體動物系統在此項技術中係可獲得的且可用以產生本文描述之抗ICOS抗體。例如,可使用攜載人類重鏈轉染色體及人類輕鏈轉染色體兩者之小鼠,其被稱為「TC小鼠」;此等小鼠係描述於Tomizuka等人(2000)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7:722-727中。此外,攜載人類重鏈及輕鏈轉染色體之牛已描述於此項技術中(Kuroiwa等人(2002) Nature Biotechnology 20:889-894)且可用以產生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 此項技術中描述用於產生人類抗體(例如,人類抗huICOS抗體)之額外小鼠系統包括(i)VELOCIMMUNE® 小鼠(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其中內源性小鼠重鏈及輕鏈可變區已經由同源重組而經人類重鏈及輕鏈可變區(可操作地連接至內源性小鼠恆定區)置換,使得該小鼠中產生嵌合抗體(人類V/小鼠C),且然後接著使用標準重組DNA技術轉化為完全人類抗體;及(ii)MeMo® 小鼠(Merus Biopharmaceuticals, Inc.),其中該小鼠含有未經重排之人類重鏈可變區但經單一重排之人類共同輕鏈可變區。此等小鼠及其用以產生抗體之用途係描述(例如)於WO 2009/15777、US 2010/0069614、WO 2011/072204、WO 2011/097603、WO 2011/163311、WO 2011/163314、WO 2012/148873、US 2012/0070861及US 2012/0073004中。 本文描述之人類單株抗體亦可使用用於篩選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庫之噬菌體展示方法製備。用於分離人類抗體之此等噬菌體展示方法在此項技術中業已建立。(參見,例如,Ladner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5,223,409;5,403,484及5,571,698號;Dower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5,427,908及5,580,717號;McCafferty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5,969,108及6,172,197號;及Griffiths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5,885,793;6,521,404;6,544,731;6,555,313;6,582,915及6,593,081號)。 本文描述之人類單株抗體亦可使用患有重症綜合性免疫缺陷(SCID)之小鼠加以製備,人類免疫細胞已重新組合於該小鼠中,使得一經免疫即可產生人類抗體反應。此等小鼠係描述(例如)於Wilson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5,476,996及5,698,767號中。 免疫 為產生針對人類ICOS之完全人類抗體,含有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之小鼠或轉基因或轉染色體小鼠(例如,HCo12、HCo7或KM小鼠)可用ICOS抗原及/或表現ICOS之細胞之純化或富集製劑免疫,如針對其他抗原(例如)由Lonberg等人(1994) Nature 368(6474): 856-859;Fishwild等人(1996) Nature Biotechnology 14: 845-851及WO 98/24884描述。或者,小鼠可用編碼人類ICOS之DNA免疫。較佳地,該等小鼠首次輸注時將為6至16週齡。例如,可使用重組人類ICOS抗原之純化或富集製劑(例如,5 µg至50 µg)以使小鼠腹膜內免疫。若使用ICOS抗原之純化或富集製劑之免疫不產生抗體,則小鼠亦可用表現ICOS之細胞(例如,細胞系)免疫以促進免疫反應。 HuMAb轉基因小鼠最初可用含於Ribi佐劑中之抗原經腹膜內或皮下(SC)免疫,接著每隔一週用含於Ribi佐劑中之抗原IP/SC免疫(總計多達10)。免疫反應可在免疫方案之過程期間以藉由眼窩後出血獲得之血漿樣本進行監測。該血漿可藉由ELISA及FACS (如下文描述)篩選,且具有足夠滴定量之抗ICOS人類免疫球蛋白之小鼠可用於融合。小鼠可用抗原靜脈內加強免疫三天,然後處死並移除脾臟及淋巴結。針對各免疫可進行二至三次融合。對於各抗原,可使6至24隻小鼠免疫。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HCo7、HCo12及KM菌株。另外,HCo7及HCo12轉基因兩者均可一起培育成具有兩種不同人類重鏈轉基因(HCo7/HCo12)之單一小鼠。 針對ICOS產生單株抗體之融合瘤之產生 為產生產生本文描述之單株抗體之融合瘤,來自經免疫小鼠之脾臟細胞及/或淋巴結細胞可經分離並融合至適當永生化細胞系,諸如小鼠骨髓瘤細胞系。所得融合瘤可針對抗原特異性抗體之產生進行篩選。例如,可使來自經免疫小鼠之脾臟淋巴細胞之單一細胞懸浮液融合至具有50% PEG之Sp2/0非分泌性小鼠骨髓瘤細胞(ATCC、CRL 1581)。細胞係以約2 x 105 接種於平底微量滴定盤中,接著在含有10%胎兒純系血清、18% 「653」改良性培養基、5% Origen (IGEN)、4 mm L-麩醯胺酸、1 mm丙酮酸鈉、5 mm HEPES、0.055 mm 2-巰基乙醇、50單位/ml青黴素、50 mg/ml鏈黴素、50 mg/ml慶大黴素及1X HAT (Sigma)之選擇性培養基中培養兩週。在約兩週後,細胞可培養於其中HAT係經HT置換之培養基中。個別孔可然後藉由ELISA針對人類單株IgM及IgG抗體進行篩選。倘若發生大量融合瘤生長,則培養基可通常在10至14天後進行觀察。分泌抗體之融合瘤可經重新接種,再次篩選,且若仍對人類IgG呈陽性,則該等單株抗體藉由有限稀釋次選殖(subcloned)至少兩次。穩定之傳代無性繁殖系(subclone)可活體外培養以在用於表徵之組織培養基中產生少量抗體。 就純化單株抗體而言,所選融合瘤可在用於單株抗體純化之兩公升旋轉瓶中生長。上清液可經過濾及濃縮,然後以蛋白A-瓊脂糖 (Pharmacia, Piscataway, N.J.)進行親和層析術。經溶析之IgG可藉由凝膠電泳及高效液相層析術檢查以確保純度。緩衝溶液可交換成PBS,且濃度可藉由OD280使用1.43消光係數進行測定。單株抗體可等分並儲存於-80℃下。 VI. 抗體製造 針對ICOS產生單株抗體之轉染瘤之產生 本發明之抗體(包括提供序列之特異性抗體及其他相關抗ICOS抗體兩者)可於宿主細胞轉染瘤中使用(例如)此項技術中熟知的重組DNA技術及基因轉染方法之組合(Morrison, S. (1985) Science 229:1202)產生。 例如,為表現抗體或其抗體片段,編碼部分或全長輕鏈及重鏈之DNA可藉由標準分子生物學技術(例如,使用表現受關注之抗體之融合瘤之PCR擴增或cDNA選殖)獲得,且DNA可插入於表現載體內,使得基因可操作地連接至轉錄及轉譯控制序列。在此內文中,術語「可操作地連接」意欲指將抗體基因拼接至載體內,使得載體內之轉錄及轉譯控制序列發揮其等調節抗體基因之轉錄及轉譯之預期功能。表現載體及表現控制序列係經選擇以與所用之表現宿主細胞相容。抗體輕鏈基因及抗體重鏈基因可插入於不同載體內或兩種基因係插入於相同表現載體內。抗體基因係藉由標準方法插入於表現載體內(例如,拼接抗體基因片段及載體上之互補限制位點或若不存在限制位點,則平端拼接)。本文描述之抗體之輕鏈及重鏈可變區可用以產生任何抗體同型之全長抗體基因,方式為藉由將本文描述之抗體之輕鏈及重鏈可變區插入於已編碼所需同型之重鏈恆定區及輕鏈恆定區之表現載體內,使得VH 節段可操作地連接至載體內之CH 節段及VL 節段可操作地連接至載體內之CL 節段。另外或或者,重組表現載體可編碼信號肽,其促進自宿主細胞分泌抗體鏈。抗體鏈基因可被選殖至載體內,使得信號肽係同框連接至抗體鏈基因之胺基端。信號肽可係免疫球蛋白信號肽或異源性信號肽(即,來自非免疫球蛋白蛋白質之信號肽)。 除抗體鏈基因外,重組表現載體可攜載調節序列,其控制抗體鏈基因在宿主細胞中之表現。術語「調節序列」包括啟動子、強化子及控制抗體鏈基因之轉錄或轉譯之其他表現控制元件(例如,聚腺苷酸化信號)。此等調節序列係描述(例如)於Goeddel (Gene Expression Technology. Methods in Enzymology 185,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CA (1990))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知曉表現載體之設計(包括調節序列之選擇)可取決於諸如待轉化之宿主細胞之選擇、所需蛋白質之表現程度之因素等等。用於哺乳動物宿主細胞表現之較佳調節序列包括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引導高程度之蛋白質表現之病毒元件,諸如衍生自細胞巨大病毒(CMV)、猿猴病毒40 (SV40)、腺病毒、(例如,腺病毒主要晚期啟動子(AdMLP))及多瘤病毒之啟動子及/或強化子。或者,可使用非病毒調節序列,諸如泛素啟動子或b-球蛋白啟動子。更進一步,由來自不同來源之序列組成之調節元件,諸如SRα啟動子系統,其含有來自SV40早期啟動子及人類T細胞白血病1型病毒之長末端重複序列(Takebe, Y.等人(1988) Mol. Cell. Biol. 8:466-472)之序列。 除抗體鏈基因及調節序列外,重組表現載體可攜載額外序列,諸如調節載體在宿主細胞中之複製(例如,複製之起源)之序列及可選擇標誌基因。可選擇標誌基因促進選拔出已引入載體之宿主細胞(參見,例如,全部為Axel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4,399,216、4,634,665及5,179,017號)。例如,通常,可選擇標誌基因對已引入載體之宿主細胞賦予耐藥性,諸如G418、潮黴素或胺甲喋呤。例示性可選擇標誌基因包括二氫葉酸還原酶(DHFR)基因(用於使用胺甲喋呤選拔/擴增之dhfr-宿主細胞)及neo基因(用於G418選拔)。 為了表現輕鏈及重鏈,編碼重鏈及輕鏈之表現載體係藉由標準技術轉染至宿主細胞內。術語「轉染」之各種形式包含常用於將外源性DNA引入原核或真核宿主細胞內之各種技術,例如,電穿孔、磷酸鈣沈澱、DEAE-聚葡糖轉染及類似技術。儘管理論上可在原核或真核宿主細胞中表現本文描述之抗體,但抗體在真核細胞(且最佳哺乳動物宿主細胞)中之表現係最佳,因為此等真核細胞且特定言之哺乳動物細胞相較於原核細胞更可能組裝並分泌經適當折疊且具免疫活性之抗體。已有報告指出抗體基因之原核表現無法有效產生高產率之活性抗體(Boss, M. A.及Wood, C. R. (1985) Immunology Today 6:12-13)。本發明之抗體亦可於經乙二醇改造之酵母菌株中產生。(Pichia pastoris. Li等人(2006) Nat. Biotechnol. 24:210)。 用於表現本文描述之重組抗體之例示性哺乳動物宿主細胞包括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 (包括dhfr-CHO細胞,描述於Urlaub及Chasin, (1980) Proc. Natl. Acad. Sci. USA 77:4216-4220中,使用二氫葉酸還原酶(DHFR)可選擇標誌,例如,如描述於R. J. Kaufman及P. A. Sharp (1982) Mol. Biol. 159:601-621)中,NSO骨髓瘤細胞、COS細胞及SP2細胞。特定言之,為與NSO骨髓瘤細胞一起使用,另一例示性表現系統係WO 87/04462、WO 89/01036及EP 338,841中揭示之GS基因表現系統。當將編碼抗體基因之重組表現載體引入哺乳動物宿主細胞內時,抗體係藉由將宿主細胞培養足以容許抗體於宿主細胞中表現或(更佳地)抗體分泌至讓宿主細胞生長之培養基內之時間週期產生。抗體可使用標準蛋白質純化方法回收自培養基。 本發明之抗體多肽鏈之N端及C端可因常見轉譯後修飾而不同於預期序列。例如,C端離胺酸殘基通常自抗體重鏈失蹤。(Dick等人(2008) Biotechnol. Bioeng. 100:1132)。治療抗體之輕鏈及重鏈兩者上之N端麩醯胺酸殘基及在較小程度上麩胺酸殘基常轉化為焦麩胺酸殘基。(Dick等人(2007) Biotechnol. Bioeng. 97:544;Liu等人(2011) JBC 28611211;Liu等人(2011) J. Biol. Chem. 286:11211)。 本發明之各種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之胺基酸序列係提供於序列表中,其係匯總於表35中。就上文討論之原因而言,C端離胺酸不包括於序列表中針對重鏈或重鏈恆定域之許多序列中。然而,在一替代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huICOS抗體之各重鏈及/或編碼此等抗體或其重鏈或輕鏈之基因構築體於重鏈之C端包括此額外離胺酸殘基。 VII. 分析 可藉由(例如)標準ELISA測試本文描述之抗體與ICOS之結合。例如,用含於PBS中之1至2 µg/ml經純化ICOS塗覆微量滴定盤,及然後用含於PBS中之5%牛血清白蛋白阻斷。在37℃下將抗體之稀釋物(例如,來自經ICOS免疫之小鼠之血漿之稀釋物)添加至各孔並培養1至2小時。在37℃下,該等盤用PBS/Tween清洗及然後用結合至辣根過氧化物酶(HRP)之二級試劑(例如,對於人類抗體或另外具有人類重鏈恆定區之抗體,為山羊抗人類IgG Fc特異性多株試劑)培養1小時。清洗後,該等盤係用ABTS受質(Moss Inc,產品:ABTS-1000)顯影並藉由分光光度計在OD 415-495下分析。來自經免疫小鼠之血清然後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針對結合至表現人類ICOS之細胞系,但不結合至不表現ICOS之對照細胞系加以進一步篩選。簡而言之,抗ICOS抗體之結合係藉由用抗ICOS抗體以1:20稀釋培養表現ICOS之CHO細胞進行評估。清洗該等細胞且用經PE標記之抗人類IgG Ab偵測結合。流動式細胞分析係使用FACScan流動式細胞測量術(Becton Dickinson, San Jose, CA)進行。較佳地,發展最高滴定量之小鼠將用於融合。若欲偵測小鼠抗huICOS抗體,則可使用抗小鼠偵測抗體進行相似實驗。 可使用ELISA(例如,如上文描述)以篩選抗體,並因此篩選產生與ICOS免疫原顯示陽性反應性之抗體之融合瘤。產生較佳以高親和力結合至ICOS之抗體之融合瘤可然後經次選殖並經進一步表徵。保留親代細胞之反應性之來自各融合瘤之一個純系(藉由ELISA)可然後經選擇以用於製造細胞庫,並用於抗體純化。 為純化抗ICOS抗體,所選融合瘤可於兩公升旋轉瓶中生長以用於單株抗體純化。上清液可經過濾及濃縮,然後以蛋白A-瓊脂糖(Pharmacia, Piscataway, NJ)進行親和層析術。經溶析之IgG可藉由凝膠電泳及高效液相層析術檢查以確保純度。緩衝溶液可交換成PBS,及濃度可藉由OD280 使用1.43消光係數進行測定。單株抗體可等分並儲存於-80℃下。 為確定所選抗ICOS單株抗體是否結合至唯一抗原決定基,各抗體可使用市售試劑(Pierce, Rockford, IL)生物素化。生物素化MAb結合可用經鏈黴親和素標記之探針偵測。使用未經標記之單株抗體及生物素化單株抗體之競爭研究可使用如上文描述之經ICOS塗覆之ELISA盤進行。 為確定經純化之抗體之同型,同型ELISA可使用對特定同型之抗體具特異性之試劑進行。例如,為確定人類單株抗體之同型,微量滴定盤之孔可在4℃下用1 µg/ml抗人類免疫球蛋白塗覆整夜。在用1% BSA阻斷後,使該等盤與1 µg /ml或更低之測試單株抗體或經純化之同型對照,在周圍溫度下反應一至兩個小時。該等孔可然後與結合人類IgG1或人類IgM特異性鹼性磷酸酶之探針反應。如上文描述顯影並分析該等盤。 為測試單株抗體對表現ICOS之活細胞之結合,可使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簡而言之,使表現經膜結合之ICOS之細胞系(在標準生長條件下生長)在4℃下與含於含有0.1% BSA之PBS中之各種濃度單株抗體混合一小時。清洗後,使該等細胞與經藻紅蛋白(PE)標記之抗IgG抗體在與初級抗體染色相同之條件下反應。該等樣本可藉由FACScan儀器使用光及側向散射性質分析以門控單一細胞並測定經標記之抗體之結合。除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分析以外,可使用利用螢光顯微鏡術之替代分析,或可使用利用螢光顯微鏡術之替代分析替代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分析。細胞可如上文描述精確染色並藉由螢光顯微鏡術檢查。此方法容許個別細胞之可視化,但取決於抗原之密度,可具有減弱之靈敏度。 可藉由西方墨點轉漬法進一步測試抗huICOS抗體與ICOS抗原之反應性。簡而言之,來自表現ICOS之細胞之細胞提取物可經製備並經受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電泳後,將經分離之抗原轉移至消化纖維膜,用20%小鼠血清阻斷,並用待測試之單株抗體探測。IgG結合可使用抗IgG鹼性磷酸酶偵測並用BCIP/NBT受質錠劑(Sigma Chem. Co., St. Louis, MO)顯影。 用於分析各種抗ICOS抗體之結合親和力、交叉反應性及結合動力學之方法包括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標準分析,例如,生物層干涉術(BLI)分析及使用BIACORE® 2000 SPR儀器(Biacore AB, Uppsala, Sweden)之BIACORE® SPR分析。 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之細胞外區。在一項實施例中,抗體結合至ICOS之細胞外域內之特定域(例如,功能域)。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之細胞外區及食蟹獼猴ICOS之細胞外區。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以高親和力結合至人類ICOS。 VIII. 多特異性分子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可係多特異性(例如,雙特異性或三特異性)分子。多特異性抗原結合分子(諸如多特異性抗體)包含兩個或多個抗原結合位點,各者對不同抗原決定基具特異性。不同抗原決定基可係相同或不同抗原之一部分。在一項實施例中,一種抗原結合位點係對人類ICOS具特異性及另一者對不同抗原具特異性。在一項實施例中,如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連接至另一抗原結合分子(例如,具有不同結合特異性之另一肽或蛋白質(例如,另一抗體或抗體片段或用於受體之配體)),以產生結合至至少兩種不同結合位點或靶分子之雙特異性分子。在一項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係經衍生或連接至超過一種其他抗原結合分子以產生結合至超過兩種不同結合位點及/或靶分子之多特異性分子。因此,本文提供包含針對ICOS之至少一個第一結合特異性及針對第二靶抗原決定基之第二結合特異性之雙特異性分子。在本文描述之其中雙特異性分子為多特異性之一實施例中,該分子可進一步包括第三結合特異性。 在一項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雙特異性分子包含至少一種抗體或其抗體片段(包括例如Fab、Fab'、F(ab')2 、Fv或單鏈Fv)作為結合特異性。該抗體亦可係輕鏈或重鏈二聚體或其任何最小片段,諸如如Ladner等人之美國專利案第4,946,778號中描述之Fv或單鏈構築體,該案之內容係以引用之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 儘管人類單株抗體係較佳,但本文描述之雙特異性分子中可採用之其他抗體係鼠科、嵌合及人類化單株抗體。 本文描述之雙特異性分子可藉由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方法結合成分結合特異性製備。例如,雙特異性分子之各結合特異性可分別產生且然後彼此結合。當結合特異性係蛋白質或肽時,各種偶合劑或交聯劑可用於共價結合。交聯劑之實例包括蛋白A、碳二亞胺、N-琥珀醯亞胺基-S-乙醯基-硫乙酸鹽(SATA)、5,5'-二硫基雙(2-硝基苯甲酸) (DTNB)、鄰苯二馬來醯亞胺(oPDM)、N-琥珀醯亞胺基-3-(2-吡啶基二硫基)丙酸鹽(SPDP)及環己烷-1-羧酸磺基琥珀醯亞胺基4-(N-馬來醯亞胺甲酯) (磺基-SMCC) (參見例如,Karpovsky等人(1984) J. Exp. Med. 160:1686;Liu、MA等人(1985)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2:8648)。其他方法包括彼等描述於Paulus (1985) Behring Ins. Mitt. No. 78、118-132;Brennan等人(1985) Science 229:81-83)及Glennie等人(1987) J. Immunol. 139: 2367-2375)中者。較佳之結合劑係SATA及磺基-SMCC,均可獲得自Pierce Chemical Co. (Rockford, IL)。 當結合特異性係抗體時,其等可經由兩條重鏈之C端鉸鏈區之巰基鍵結合。在一特別較佳之實施例中,鉸鏈區係在結合前經修飾以含有奇數個(較佳地,一個)巰基殘基。 或者,兩種結合特異性皆可編碼於相同載體中並表現及組裝於相同宿主細胞中。此方法係特別適用於其中雙特異性分子具有結合特異性之組合,諸如(mAb x mAb)、(mAb x Fab)、(Fab x F(ab')2 )或(配體x Fab)融合蛋白。本文描述之雙特異性分子可係包含一個單鏈抗體及結合決定子之單鏈分子或包含兩個結合決定子之單鏈雙特異性分子。雙特異性分子可包含至少兩個單鏈分子。用於製備雙特異性分子之方法係描述(例如)於美國專利案第5,260,203號;美國專利案第5,455,030號;美國專利案第4,881,175號;美國專利案第5,132,405號;美國專利案第5,091,513號;美國專利案第5,476,786號;美國專利案第5,013,653號;美國專利案第5,258,498號;及美國專利案第5,482,858號中。 雙特異性分子與其等特異性靶之結合可使用此領域公認之方法證實,諸如使用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FACS分析、生物分析(例如,生長抑制)或西方墨點轉漬法分析。此等分析中之各者通常藉由採用對受關注之複合物具特異性之經標記之試劑(例如,抗體)偵測特別受關注之蛋白質-抗體複合物之存在。 IX. 組合物本發明進一步提供組合物(例如,醫藥組合物),其含有如本文描述之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一起調配之一或多種抗ICOS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因此,本發明之組合物包括人類或人類化抗huICOS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具有表35中闡述之CDR序列、重鏈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或全長重鏈及/或輕鏈序列。本發明之組合物亦包括序列為表35中闡述之序列之變體之抗huICOS抗體。例如,此等抗體可包含與表35中闡述之CDR序列、重鏈及/或輕鏈可變區序列或全長重鏈及/或輕鏈序列相同至少70%、75%、80%、85%、90%、或95%、96%、97%、98%或99%之序列。 此等組合物亦可包括一種或(例如,兩種或多種不同)之本文描述之抗體或免疫結合物或雙特異性分子之組合。例如,本文描述之醫藥組合物可包含結合至靶抗原上之不同抗原決定基或具有互補活性之抗體(或免疫結合物或雙特異性抗體)之組合。 本文描述之醫藥組合物亦可作為組合療法(即,抗ICOS抗體與其他藥劑之組合)投與。例如,該組合療法可包括本文描述之抗ICOS抗體與至少一種其他抗癌及/或T細胞刺激(例如,活化)劑之組合。可用於組合療法中之治療劑之實例係在下文中更詳細地描述於本文描述之抗體之用途之部分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之醫藥組合物可包括用於治療癌症之其他化合物、藥物及/或藥劑。此等化合物、藥物及/或藥劑可包括(例如)刺激對給定癌症之免疫反應之化學治療藥物、小分子藥物或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包含對抗huICOS具特異性之第一抗體及第二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抗體及第二抗體係以固定劑量(即,固定比率)存在於組合物中。在其他實施例中,此固定劑量係介於至少約1:200至至少約200:1、至少約1:150至至少約150:1、至少約1:100至至少約100:1、至少約1:75至至少約75:1、至少約1:50至至少約50:1、至少約1:25至至少約25:1、至少約1:10至至少約10:1、至少約1:5至至少約5:1、至少約1:4至至少約4:1、至少約1:3至至少約3:1或至少約1:2至至少約2:1 mg抗huICOS抗體:mg第二抗體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固定劑量係至少約1:1、約1:2、約1:3、約1:4、約1:5、約1:6、約1:7、約1:8、約1:9、約1:10、約1:15、約1:20、約1:30、約1:40、約1:50、約1:60、約1:70、約1:80、約1:90、約1:100、約1:120、約1:140、約1:160、約1:180或約1:200抗huICOS抗體:第二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固定劑量係至少約2:1、約3:1、約4:1、約5:1、約6:1、約7:1、約8:1、約9:1、約10:1、約15:1、約20:1、約30:1、約40:1、約50:1、約60:1、約70:1、約80:1、約90:1、約100:1、約120:1、約140:1、約160:1、約180:1或約200:1 mg第一抗體:mg第二抗體。例如,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及第二抗體係如實例18中描述投與。 額外抗體包括(例如)抗CTLA-4抗體、抗PD-1抗體、抗PD-L1抗體、抗TIGIT抗體、抗OX40 (亦稱為CD134、TNFRSF4、ACT35及/或TXGP1L)抗體、抗LAG-3抗體、抗CD73抗體、抗CD137抗體、抗CD27抗體或抗CSF-1R抗體中之一或多者。 如本文使用,「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生理上可相容之任何及所有溶劑、分散介質、包衣、抗細菌劑及抗真菌劑、等滲劑及吸收延遲劑及類似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載劑係適用於靜脈內、肌內、皮下、非經腸、脊髓或表皮投與(例如,藉由注射或輸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載劑係適用於靜脈內投與。在其他實施例中,該載劑係適用於皮下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抗ICOS抗體之組合物係使用Halozyme’s ENHANZE® 藥物遞送技術(其包括臨時降解透明質酸之重組人類玻尿酸酶酶(rHuPH20))皮下遞送。在一些實施例中,該ENHANZE® 藥物遞送技術容許組合物之皮下投與,其相較於靜脈內投與更快速。在其他實施例中,取決於投與途徑,活性化合物(即,抗體、免疫結合物或雙特異性分子)可塗覆於材料中以保護化合物免受可滅活該化合物之酸及其他自然條件之作用。 本文描述之醫藥化合物可包括一或多種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係指保留親代化合物之所需生物活性且不賦予任何非所需毒理學效應之鹽(參見例如,Berge, S.M.,等人(1977) J. Pharm. Sci. 66:1-19)。此等鹽之實例包括酸加成鹽及鹼加成鹽。酸加成鹽包括彼等衍生自非毒性無機酸(諸如鹽酸、硝酸、磷酸、硫酸、氫溴酸、氫碘酸、亞磷酸及類似物)之鹽及彼等衍生自非毒性有機酸(諸如脂族單羧酸及二羧酸、經苯基取代之鏈烷酸、羥基鏈烷酸、芳族酸、脂族及芳族磺酸及類似物)之鹽。鹼加成鹽包括彼等衍生自鹼土金屬(諸如鈉、鉀、鎂、鈣及類似物)之鹽及彼等衍生自非毒性有機胺(諸如N,N'-二苄基乙二胺、N-甲基葡糖胺、氯普魯卡因、膽鹼、二乙醇胺、乙二胺、普魯卡因及類似物)之鹽。 本文描述之醫藥組合物亦可包括醫藥上可接受之抗氧化劑。醫藥上可接受之抗氧化劑之實例包括:(1)水溶性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半胱胺酸鹽酸鹽、硫酸氫鈉、偏亞硫酸氫鈉、亞硫酸鈉及類似物;(2)油溶性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棕櫚酸酯、丁基化羥基茴香醚(BHA)、丁基化羥基甲苯(BHT)、卵磷脂、沒食子酸丙酯、α-生育酚及類似物;及(3)金屬螯合劑,諸如檸檬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山梨醇、酒石酸、磷酸及類似物。 本文描述之醫藥組合物中可採用之合適之水性及非水性載劑之實例包括水、乙醇、多元醇(諸如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及類似物)及其合適之混合物、植物油(諸如橄欖油)及可注射有機酯(諸如油酸乙酯)。適當之流動性可(例如)藉由使用包衣材料(諸如卵磷脂);藉由在分散液之情況下維持所需粒度;及藉由使用表面活性劑維持。 此等組合物亦可含有諸如防腐劑、潤濕劑、乳化劑及分散劑之佐劑。防止微生物存在可藉由滅菌程序(同上)及藉由內含各種抗細菌劑及抗真菌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氯丁醇、苯酚山梨酸及類似物)確保。亦可能需要在該等組合物中包括等滲劑,諸如糖、氯化鈉及類似物。另外,可注射醫藥形式之延遲吸收可藉由內含延遲吸收之藥劑(諸如單硬脂酸鋁及明膠)實現。 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無菌水溶液或分散液及用於臨時配製無菌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之無菌粉末。本文之例示性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進一步包括間質藥物分散劑,諸如可溶性中性活性玻尿酸酶醣蛋白(sHASEGP),例如,人類可溶性PH-20玻尿酸酶醣蛋白,諸如rHuPH20 (HYLENEX ™,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某些例示性sHASEGP及使用方法(包括rHuPH20)係描述於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5/0260186及2006/0104968號中。在一項態樣中,sHASEGP係與一或多種額外糖胺聚醣酶(諸如硫酸軟骨素酶)組合。 此等介質及藥劑用於醫藥活性物質之用途係為此項技術中已知。除任何習知介質或藥劑係與活性化合物不相容以外,亦預期其於本文描述之醫藥組合物中之用途。補充活性化合物亦可併入該等組合物內。 治療組合物在製造及儲存之條件下通常必須為無菌且穩定的。組合物可調配成適合高藥物濃度之溶液、微乳液、脂質體或其他有序結構。載劑可係含有(例如)水、乙醇、多元醇(例如,甘油、丙二醇及液體聚乙二醇及類似物)及其合適混合物之溶劑或分散介質。適當之流動性可(例如)藉由使用包衣(諸如卵磷脂);藉由在分散液之情況下維持所需粒度;及藉由使用表面活性劑維持。在許多情況下,較佳在組合物中包括等滲劑,例如,糖、多元醇(諸如甘露醇、山梨醇)或氯化鈉。可注射組合物之延遲吸收可藉由在組合物中包括延遲吸收之藥劑(例如,單硬脂酸鹽及明膠)實現。 無菌可注射溶液可藉由視需要將所需量活性化合物併入適當溶劑與上文枚舉之成分之一種或組合中,接著無菌微濾製備。通常,分散液係藉由將活性化合物併入含有鹼性分散介質及來自彼等上文描述者之所需其他成分之無菌載體內來製備。在用於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之無菌粉末之情況下,較佳製備方法係真空乾燥及冷凍乾燥(凍乾),其等使活性成分加任何額外所需成分之粉末自該粉末之經預先無菌過濾之溶液產生。 可與載劑材料組合以產生單一劑型之活性成分之量將取決於治療中之個體及特定投與模式變化。可與載劑材料組合以產生單一劑型之活性成分之量將通常係產生治療效應之組合物之量。在百分之百中,此量可自約0.01%至約99%之活性成分之範圍內變化,例如,自約0.1%至約70%,例如,自約1%至約30%活性成分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括10 mg/mL之濃度之抗ICOS抗體,諸如ICOS.33 IgG1f S267E抗體。該組合物係用於靜脈內投與之無菌、非熱原、一次性、不含防腐劑、等滲水溶液。該組合物可在輸注前未經稀釋或經0.9%氯化鈉注射液進一步稀釋至所需蛋白質濃度而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抗ICOS抗體包括下列賦形劑:L-組胺酸、單水合L-組胺酸鹽酸鹽、蔗糖、噴替酸(pentetic acid)(亦稱為二伸乙基三胺五乙酸)、聚山梨醇酯80及注射用水。 給藥方案係經調整以提供最佳化所需反應(例如,治療反應)。例如,可投與單次推注,可經時投與數個分開劑量或如由治療情況之緊急程度指示可適當減少或增加劑量。將非經腸組合物調配成劑量單位形式以便於投與及劑量均勻性係尤為有利的。如本文使用之劑量單位形式係指適合作為單一劑量用於待治療之個體之物理離散單元;各單元含有經計算以產生與所需醫藥載劑相關聯之所需治療效應之既定量之活性化合物。用於本文描述之劑量單位形式之說明書係由以下決定且直接取決於以下:(a)活性化合物之獨特特性及待達成之特定治療效應,及(b)組合此活性化合物用於治療個體之敏感之領域中之固有限制。 就抗體之投與而言,劑量可自約0.0001至100 mg/kg,及更通常0.01至5 mg/kg宿主體重之範圍內變化。例如,劑量可係0.3 mg/kg體重、1 mg/kg體重、3 mg/kg體重、5 mg/kg體重或10 mg/kg體重或於1至10 mg/kg之範圍內。或者,抗體之投與係可自2 mg至800 mg之範圍內變化之平穩劑量,例如,25 mg、80 mg、200 mg或400 mg之劑量。例示性治療方案需要投與每週一次、每兩週一次、每三週一次、每四週一次、每月一次、每兩個月一次、每三個月一次、每四個月一次、每五個月一次或每六個月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方案包括初始劑量,及然後間歇劑量間隔下之不同劑量之維持劑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不同結合特異性之兩種或多種單株抗體係同時投與,在該情況下所投與之各抗體之劑量係落於本文指示之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抗體係在多種場合下投與。單次劑量之間的間隔可係(例如)每週一次、每三週一次、每四週一次、每月一次、每三個月一次或每年一次。間隔亦可係無規律的,如藉由量測病患中針對靶抗原之抗體之血液濃度指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劑量可經調整以達成約1至1000 µg/ml及在一些方法中約25至300 µg/ml之血漿抗體濃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可作為緩釋調配物投與。經由緩釋調配物之投與可能更無需頻繁投與。劑量及頻率取決於抗體於病患中之半衰期而變化。投與之劑量及頻率可取決於治療為預防性抑或治療性而變化。在預防性施用中,相對較低劑量係在較長時間週期內以相對不頻繁之時間間隔投與。一些病患在其等餘生中繼續接受治療。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治療性治療以相對較短時間間隔投與相對較高劑量。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與相對較高劑量直至疾病之進展減小或終止,例如,直至病患顯示疾病之症狀之部分或完全改善。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防性治療係在治療性治療後向病患投與。 本文描述之醫藥組合物中之活性成分之實際劑量程度可變化以便於可有效使特定病患、組合物及投與模式達成所需治療反應且對病患無毒之活性成分之量。所選劑量程度將取決於各種藥物動力學因素,其等包括本文描述採用之特定組合物或其酯、鹽或醯胺之活性、投與途徑、投與時間、所採用特定化合物之排洩速率、治療持續時間、與採用之特定組合物組合使用之其他藥物、化合物及/或材料、治療中之病患之年齡、性別、體重、病症、健康情況及既往病史及醫藥領域中熟知的類似因素。 本文描述之抗ICOS抗體之「治療有效劑量」較佳導致疾病症狀之嚴重性之降低、無疾病症狀週期之頻率及持續時間之增加或對因疾病折磨引起之損傷或殘疾之預防。在癌症之內文中,治療有效劑量較佳預防與癌症相關聯之身體症狀之進一步惡化。癌症之症狀係為此項技術中熟知且包括(例如)不尋常之痣特徵、痣外觀之變化(包括不對稱性、邊界、顏色及/或直徑)、新染色之皮膚區、異常痣、指甲下變暗區、乳房腫塊、乳頭變化、乳房囊腫、乳房疼痛、死亡、體重減輕、虛弱、過度疲勞、進食困難、食慾不振、慢性咳嗽、日益惡化之呼吸困難、咳血、尿血、便血、惡心、嘔吐、肝轉移、肺轉移、骨轉移、腹部脹滿、鼓脹、腹腔積液、陰道出血、便秘、腹脹、結腸穿孔、急性腹膜炎(感染、發熱、疼痛)、疼痛、嘔吐血、大量出汗、發燒、高血壓、貧血、腹瀉、黃疸、頭暈、畏寒、肌肉筋攣、結腸轉移、肺轉移、膀胱轉移、肝轉移、骨轉移、腎轉移及胰臟轉移、吞嚥困難等。治療功效可在第一次投與本發明之促效性抗huICOS單株抗體後立即觀測到,或治療功效僅在一段時間週期及/或一系列劑量後可觀測到。此等經延遲之功效可僅在治療數月(例如,長達6、9或12個月)之後可觀測到。 治療有效劑量可預防或延遲癌症之發病,諸如當疾病之早期或初步體征存在時可為理想的。因此,監測前述中之任何一者之任何臨床或生物化學分析可用以判定特定治療是否為用於治療癌症之治療有效劑量。一般技術者基於諸如個體之大小、個體症狀之嚴重性及所選之特定組合物或投與途徑之因素將可確定此等量。 本文描述之組合物可經由一或多種投與途徑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各種方法中之一或多者進行投與。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知曉,投與途徑及/或模式將取決於所需結果而變化。用於本文描述之抗體之例示性投與途徑包括靜脈內、肌內、皮內、腹膜內、皮下、脊髓或其他非經腸投與途徑,例如藉由注射或輸注。 或者,本文描述之抗體可經由非注射途徑投與,諸如局部、表皮或黏膜投與途徑,例如,鼻內、經口、經陰道、經直腸、舌下或局部投與。 活性化合物可與將保護化合物免於快速釋放之載劑一起製備,諸如控釋調配物,包括移植物、透皮貼劑及微囊化遞送系統。可使用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聚酸酐、聚乙醇酸、膠原、聚原酸酯及聚乳酸。用於製備此等調配物之許多方法係專利的或通常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參見,例如,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s, J.R. Robinson編,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 1978。 治療組合物可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醫學器件投與。例如,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治療組合物可用無針皮下注射器件投與,諸如美國專利案第5,399,163;5,383,851;5,312,335;5,064,413;4,941,880;4,790,824或4,596,556號中揭示之器件。用於與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一起使用之眾所周知的移植物及模組之實例包括:美國專利案第4,487,603號,其揭示用於以受控速率分配藥物之可移植微型輸注泵;美國專利案第4,486,194號,其揭示用於透過皮膚投與藥物之治療器件;美國專利案第4,447,233號,其揭示用於以精確輸注速率遞送藥物之藥物輸注泵;美國專利案第4,447,224號,其揭示用於持續藥物遞送之可變流量可移植輸注裝置;美國專利案第4,439,196號,其揭示具有多室隔室之滲透性藥物遞送系統;及美國專利案第4,475,196號,其揭示滲透性藥物遞送系統。此等專利案係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許多其他此等移植物、遞送系統及模組係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可經調配以確保適當之活體內分佈。例如,血腦屏障(BBB)排除許多高度親水性化合物。為確保本文描述之治療化合物跨越BBB (視需要),其等可經調配例如於脂質體中。就製造脂質體之方法而言,參見,例如,美國專利案4,522,811;5,374,548及5,399,331。脂質體可包含一或多個部分,其選擇性運輸至特定細胞或器官內,因此增強靶向藥物遞送(參見,例如,V.V. Ranade (1989) J. Clin. Pharmacol. 29:685)。例示性靶向部分包括葉酸鹽或生物素(參見,例如,Low等人之美國專利案5,416,016);甘露糖苷(Umezawa等人,(1988)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53:1038);抗體(P.G. Bloeman等人(1995) FEBS Lett. 357:140;M. Owais等人(1995)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39:180);表面活性劑蛋白A受體(Briscoe等人(1995) Am. J. Physiol. 1233:134);p120 (Schreier等人(1994) J. Biol. Chem. 269:9090);亦參見K. Keinanen;M.L. Laukkanen (1994) FEBS Lett. 346:123;J.J. Killion; I.J. Fidler (1994) Immunomethods 4:273。 包含本文描述之抗體組合物(例如,人類抗體、雙特異性或多特異性分子或免疫結合物)之套組及使用說明書亦係在本文描述之範圍內。該套組可進一步含有至少一種額外試劑或一或多種本文描述之額外人類抗體。套組可包括指示該套組之內容物之預期用途之標籤。術語標籤包括提供於該套組上或與該套組一起提供之任何書寫或記錄材料,或以其他方式隨附於該套組之任何書寫或記錄材料。 X. 使用方法本文描述之抗體、抗體組合物及方法具有許多活體外及活體內用途,其等涉及(例如)藉由刺激ICOS訊號傳導增強免疫反應。在一項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體係單株人類或人類化抗體。在一項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例如,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可向培養之細胞活體外或離體投與,或向人類個體投與以增強各種疾病之免疫力。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促效性抗體(即,促效劑抗huICOS抗體)。本文提供修飾個體之免疫反應之方法,其等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本文描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使得該個體之免疫反應經受增強、刺激或上調。在一項實施例中,根據本文描述之方法投與抗huICOS抗體(即,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增強T細胞反應之共刺激。在一項實施例中,根據本文描述之方法投與抗huICOS抗體會刺激、增強或上調對腫瘤之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腫瘤可係實體瘤或液體腫瘤,例如,血液惡性腫瘤。在某些實施例中,腫瘤係免疫原性腫瘤。在某些實施例中,腫瘤係非免疫原性的。在某些實施例中,腫瘤係PD-L1陽性的。在某些實施例中,腫瘤係PD-L1陰性的。個體亦可係攜載病毒之個體且針對病毒之免疫反應係經增強。在一項實施例中,根據本文描述之方法投與抗huICOS抗體會刺激、增強或上調CD4+及CD8+ T細胞反應。T細胞可係Teff細胞,例如,CD4+ Teff細胞、CD8+ Teff細胞、T輔助(Th )細胞及T細胞毒性(Tc )細胞。 在一項實施例中,該等方法導致人類個體之免疫反應之增強,其中此增強具有所需效應。在一項實施例中,該人類個體係患有可藉由增加免疫反應(例如,T細胞介導之免疫反應)治療之失調症之人類病患。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人類病患患有癌症。在一項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可與受關注之抗原一起投與或該抗原可已存在於待治療之個體(例如,攜載腫瘤或攜載病毒之個體)中。當針對ICOS之抗體係與另一藥劑一起投與時,兩者可分開或同時投與。 進一步提供用於抑制個體中腫瘤細胞之生長之方法,其等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使得該個體中之腫瘤細胞之生長被抑制。本發明亦提供治療個體之慢性病毒感染之方法,其等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使得該個體之慢性病毒感染經受治療。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huICOS促效劑抗體係作為輔助療法、佐劑療法或新佐劑療法向個體(例如,人類病患)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相對於目前護理標準,用抗huICOS抗體治療患有癌症之個體可導致長期持久之反應;至少1、2、3、4、5、6、7、8、9、10或更多年之長期存活,至少1、2、3、4、5、6、7、8、9或10或更多年之無復發存活。在某些實施例中,用抗huICOS抗體治療患有癌症之個體預防癌症復發或延遲癌症復發達(例如)1、2、3、4、5、6、7、8、9或10或更多年。抗ICOS治療可用作一線、二線或後續線治療。 本文描述之此等及其他方法係於下文中進一步詳細討論。 癌症 本文提供用於治療患有癌症之個體之方法,其等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使得該個體經受治療,例如,使得癌性腫瘤之生長被抑制或減少及/或該等腫瘤恢復。抗huICOS抗體可單獨使用以抑制癌性腫瘤之生長。或者,如下文描述,抗huICOS抗體可結合其他藥劑(例如,其他免疫原性劑)、標準癌症治療或其他抗體一起使用。本發明亦提供與PD-1之抑制劑(諸如抗PD-1或抗PD-L1抗體)之組合。本發明亦提供與CTLA-4之抑制劑(諸如抗CTLA-4抗體)之組合。本發明亦提供與PD-1之抑制劑及CTLA-4之抑制劑之組合。 在一項態樣中,本文提供治療個體之癌症之方法,其等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例如,倉鼠抗ICOS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人類化形式。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可係嵌合抗體、人類抗體或人類化抗huICOS抗體,例如,本文描述之人類化抗huICOS抗體中之任何一者。在一項實施例中,治療本文描述之癌症之方法包括投與人類化抗huICOS抗體,其於人類ICOS蛋白之SEQ ID NO: 203之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處接觸人類ICOS。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投與ICOS.33 IgG1f S267E抗體。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投與包含ICOS.33 IgG1f S267E抗體之組合物。 癌症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鱗狀細胞癌、小細胞肺癌(SCLC)、非小細胞肺癌、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非NSCLC、神經膠質瘤、胃腸癌、腎癌(例如,透明細胞癌)、卵巢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例如,腎細胞癌(RCC))、前列腺癌(例如,激素難治性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神經母細胞瘤、胰臟癌、膠質母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多形性細胞瘤)、宮頸癌、胃癌、膀胱癌、肝癌、乳癌、結腸癌及頭頸癌症(或癌)、胃癌、生殖細胞腫瘤、小兒肉瘤、鼻竇自然殺傷、黑色素瘤(例如,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諸如皮膚或眼內惡性黑色素瘤)、骨癌、皮膚癌、子宮癌、肛門區癌症、睪丸癌、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食道癌、小腸癌、內分泌系統之癌症、甲狀旁腺之癌症、腎上腺癌、軟組織肉瘤、尿道癌、陰莖癌、兒童實體瘤、輸尿管癌、腎盂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CNS)、原發性CNS淋巴瘤、腫瘤血管生成、脊髓軸腫瘤、腦癌(包括腦幹神經膠質瘤)、垂體腺瘤、卡波西肉瘤、表皮樣癌、鱗狀細胞癌、T細胞淋巴瘤、環境誘發之癌症(包括彼等由石棉誘發者)、病毒相關之癌症(例如,與人乳頭瘤病毒(HPV)相關聯之腫瘤)及衍生自兩種主要血細胞譜系 (即,骨髓細胞系(其產生顆粒細胞、紅血球、血小板、巨噬細胞及肥大細胞)或淋巴細胞系(其產生B、T、NK及漿細胞))中之任何一者之血液惡性腫瘤,諸如所有類型之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例如,急性、慢性、淋巴細胞性及/或骨髓性白血病,諸如急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未經分化之AML (M0)、成髓細胞性白血病(M1)、成髓細胞性白血病(M2;具有細胞成熟)、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M3或M3變體[M3V])、骨髓單核球性白血病(M4或具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之M4變體[M4E])、單核球性白血病(M5)、紅血球性白血病(M6)、巨核細胞性白血病(M7)、孤立性粒細胞肉瘤及綠色瘤;淋巴瘤,諸如霍奇金氏淋巴瘤(HL)、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淋巴漿細胞樣淋巴瘤、單核細胞樣B細胞淋巴瘤、與黏膜相關聯之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間變性(例如,Ki 1+)大細胞淋巴瘤、成人T細胞淋巴瘤/白血病、套細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T細胞淋巴瘤、血管中心淋巴瘤、腸T細胞淋巴瘤、原發性縱膈B細胞淋巴瘤、前體T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T淋巴母細胞瘤;及淋巴瘤/白血病(T-Lbly/T-ALL)、外周T細胞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移植後淋巴增殖性失調症、真性組織細胞淋巴瘤、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LBL)、淋巴譜系之造血細胞腫瘤、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伯基特氏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瀰漫性組織細胞性淋巴瘤(DHL)、免疫母細胞性大細胞淋巴瘤、前體B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CTLC) (亦稱為蕈樣黴菌病或塞紮裡症候群)及具有瓦爾登斯特倫氏巨球蛋白血症之淋巴漿細胞樣淋巴瘤(LPL);骨髓瘤,諸如IgG骨髓瘤、輕鏈骨髓瘤、非分泌骨髓瘤、陰燃骨髓瘤(亦稱為無痛性骨髓瘤)、孤立性漿細胞瘤及多發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毛細胞淋巴瘤;骨髓譜系之造血腫瘤、間充質來源之腫瘤,包括纖維肉瘤及橫紋肌肉瘤;精原細胞瘤、畸胎瘤、中樞及外周神經之腫瘤,包括星形細胞瘤、神經鞘瘤;間充質來源之腫瘤,包括纖維肉瘤、橫紋肌肉瘤及骨肉瘤及其他腫瘤,包括黑色素瘤、色素性乾皮病、角化棘皮瘤、精原細胞瘤、甲狀腺濾泡癌及畸胎瘤、淋巴譜系之造血腫瘤,例如T細胞及B細胞腫瘤,包括(但不限於)T細胞失調症,諸如T幼淋巴細胞性白血病(T-PLL),包括小細胞及腦細胞類型;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LGL),較佳為T細胞類型;a/d T-NHL肝脾淋巴瘤;外周/胸腺後T細胞淋巴瘤(多形性及免疫母細胞性子類型);血管中心(鼻) T細胞淋巴瘤;頭或頸癌、腎癌、直腸癌、甲狀腺癌;急性骨髓性淋巴瘤及該等癌症之任何組合。在一項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方法亦可用於治療轉移性癌症、難治性癌症(例如,先前免疫療法難以治療之癌症,例如,用阻斷CTLA-4及/或PD-1抗體)及復發性癌症。 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可作為單一療法投與。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促效劑抗體係作為僅免疫刺激劑投與。在一項實施例中,抗人類ICOS促效劑抗體係與另一藥劑一起向病患投與。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係與免疫原性劑一起投與。在一項實施例中,抗人類ICOS促效劑抗體係結合癌症疫苗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疫苗包含癌細胞、經純化之腫瘤抗原(包括重組蛋白、肽及碳水化合物分子)、細胞及經編碼免疫刺激細胞介素之基因轉染之細胞(He等人(2004) J. Immunol. 173:4919-28)。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疫苗係肽癌症疫苗,其在一些實施例中係個性化肽疫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肽癌症疫苗係多價長肽、多重肽、肽混合物、雜交肽或經肽衝擊之樹突細胞疫苗(參見,例如,Yamada等人,Cancer Sci, 104:14-21, 201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人類ICOS促效劑抗體可結合佐劑投與。可使用之腫瘤疫苗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黑色素瘤抗原之肽,諸如gp100之肽、MAGE抗原、Trp-2、MART1及/或酪胺酸酶或經轉染以表現細胞介素GM-CSF之腫瘤細胞。已發明用於抗腫瘤之疫苗接種之許多實驗策略(參見Rosenberg, S., 2000, Development of Cancer Vaccines, ASCO Educational Book Spring: 60-62;Logothetis, C., 2000, ASCO Educational Book Spring: 300-302;Khayat, D. 2000, ASCO Educational Book Spring: 414-428;Foon, K. 2000, ASCO Educational Book Spring: 730-738;亦參見Restifo, N.及Sznol, M., Cancer Vaccines, Ch. 61,第3023至3043頁,DeVita等人(編), 1997, Cance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第五版中)。在此等策略之任何一者中,疫苗係使用自體同源或同種異體腫瘤細胞製備。此等細胞疫苗已顯示當腫瘤細胞經轉導以表現GM-CSF時最有效。GM-CSF已顯示係用於腫瘤疫苗接種之抗原呈遞之有效活化劑。Dranoff等人(1993)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 3539-43。 其他癌症疫苗可包括來自涉及人類癌症之病毒(諸如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肝炎病毒(HBV及HCV)及卡波西皰疹肉瘤病毒(KHSV))之蛋白質。可結合ICOS抑制使用之腫瘤特異性抗原之另一形式係分離自腫瘤組織自身之經純化之熱休克蛋白(HSP)。此等熱休克蛋白含有來自腫瘤細胞之蛋白質之片段且此等HSP在遞送抗原呈遞細胞以誘發腫瘤免疫力時係高度有效的(Suot及Srivastava (1995) Science 269:1585-1588;Tamura等人(1997) Science 278:117-120)。 樹突細胞係可用以引起抗原特異性反應之有效抗原呈遞細胞。樹突細胞可離體產生並裝載各種蛋白質及肽抗原及腫瘤細胞提取物(Nestle等人(1998) Nature Medicine 4: 328-332)。樹突細胞亦可藉由基因方式轉導亦以表現此等腫瘤抗原。出於免疫之目的,DC亦已經直接融合至腫瘤細胞(Kugler等人(2000) Nature Medicine 6:332-336)。作為免疫之方法,樹突細胞免疫可與ICOS促效作用有效組合以活化(釋放)更有效之抗腫瘤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人類ICOS促效劑抗體係結合護理標準(例如,手術、放射及/或化學療法)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抗ICOS抗體可結合化學治療劑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抗ICOS抗體係結合卡鉑、順鉑、紫杉醇、納他紫杉醇(nab-paclitaxel)、吉西他濱(gemcitabine)或FOLFOX中之一或多者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抗人類ICOS促效劑抗體可結合卡鉑或納他紫杉醇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抗人類ICOS促效劑抗體可結合卡鉑及紫杉醇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抗人類ICOS促效劑抗體可結合順鉑及培美曲唑(pemetrexed)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抗人類ICOS促效劑抗體可結合順鉑及吉西他濱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抗人類ICOS促效劑抗體可結合FOLFOX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抗人類ICOS促效劑抗體可結合FOLFIRI投與。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係組合用於治療黑色素瘤之達卡巴嗪(decarbazine)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順鉑係以100 mg/ml劑量每四週一次靜脈內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抗人類ICOS促效劑抗體可結合阿霉素(doxorubicin)(亞德里亞黴素(adriamycin))、順鉑博來黴素硫酸鹽(cisplatin bleomycin sulfate)、卡莫司汀(carmustine)、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達卡巴嗪及/或環磷醯胺羥基脲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亞德里亞黴素係以60 mg/ml至75 mg/ml劑量每21天一次靜脈內投與。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係向對至少一種藥物治療具有耐受性之人類病患投與,其中抗huICOS抗體之投與減小、減輕或消除對該至少一種藥物之耐受性。 上文指示之組合療法包含經組合之投與(其中兩種或多種治療劑係包括於相同或單獨調配物中)及分開投與,在該情況下,本發明之抗體之投與可在額外治療劑及/或佐劑之投與之前、同時及/或之後發生。本發明之抗體亦可組合放射療法使用。 此組合之另一實例係抗huICOS抗體與介白素-2 (IL-2)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及IL-2之組合係用以治療各種癌症,包括用於治療腎細胞癌及黑色素瘤。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討論之抗huICOS抗體係與IL-2通路促效劑組合以治療各種癌症。該組合包括各種IL-2通路促效劑,諸如彼等描述於WO 2012/065086 (Nektar Therapeutics)及WO 2015/125159 (Nektar Therapeutics)中者,其等之內容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WO 2006/138572 (Nektar Therapeutics)提供具有可降解鍵聯之結合物及適用於製備此等結合物之聚合試劑,及製造此等聚合試劑及結合物之方法且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向病患投與如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諸如ICOS.33 IgG1 S267E)及IL-2通路促效劑(諸如NKTR-214)之組合以治療癌症。如下文中更詳細描述,NKTR-214係藉由使具有下列結構之基於平均約六個FMOC (茀基甲氧基羰基氯)之聚乙二醇(PEG)試劑(mPEG2 -C2-fomc-20K-N-羥基琥珀醯亞胺酯衍生物,20 kDa,(「mPEG2-C2-fmoc-20K-NHS」):與具有下列132-胺基酸序列之蛋白質結合而產生: PTSSSTKKTQLQLEHLLLDLQMILNGINNYKNPKLTRMLTFKFYMPKKATELKHLQCLEE 60 ELKPLEEVLNLAQSKNFHLRPRDLISNINVIVLELKGSETTFMCEYADETATIVEFLNRW 120 ITFSQSIISTLT 132 (SEQ ID NO: 219) WO 2012/065086提供IL-2部分及一或多種非肽、水溶性聚合物之 (包括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結合物。具體言之,WO 2012/065086之實例2 (第202至204段)描述rIL-2與mPEG2-C2-fmoc-20K-NHS之聚乙二醇化以產生上文闡述之mPEG2-C2-fmoc-20K-NHS結構。WO 2015/125159之實例1 (第63至66段)描述以mPEG2-C2-fmoc-20K-NHS使IL-2聚乙二醇化以產生RSLAIL-2 (NKTR-214)之放大方法。NKTR-214係細胞介素,其經設計以靶向CD122 (亦稱為介白素-2受體β亞單元,IL-2Rβ)(於某些免疫細胞(例如,CD8+ T細胞及NK細胞)上發現之蛋白質),以擴增此等細胞以促進其等抗腫瘤效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可與抗血管生成劑組合投與。 通過細胞死亡可導致與ICOS促效作用之協同作用之其他組合療法係放射、手術及激素剝奪。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可結合雙特異性抗體投與。雙特異性抗體可用以靶向兩種不同抗原。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係與使表現Fcα或Fcγ受體之效應細胞靶向腫瘤細胞之雙特異性抗體組合使用(參見,例如,美國專利案第5,922,845及5,837,243號)。例如,抗Fc受體/抗腫瘤抗原(例如,Her-2/neu)雙特異性抗體已用以將巨噬細胞靶向腫瘤之位點。在一項實施例中,此等反應之T細胞臂係藉由抗huICOS抗體促效ICOS而增強。或者,抗原可藉由使用結合至腫瘤抗原及樹突細胞特異性細胞表面標誌物之雙特異性抗體直接遞送至DC。在一些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係與減少或滅活由腫瘤表現之免疫抑制蛋白之抗體(例如,抗TGF-β抗體、抗IL-10抗體及抗Fas配體抗體)組合使用。 慢性病毒感染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描述之本發明提供治療個體之傳染病之方法,其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抗huICOS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使得該個體之傳染病經受治療。 與其施用於如上文討論之腫瘤類似,抗體介導之ICOS促效作用可單獨使用或作為佐劑與疫苗組合使用以增強對病原體、毒素及自身抗原之免疫反應。特別適用此治療方法之病原體之實例包括其中當前無有效疫苗之病原體或其中習知疫苗不完全有效之病原體。此等包括(但不限於)HIV、肝炎(A、B及C)、流感、皰疹、賈第鞭毛蟲(Giardia)、瘧疾(Malaria)、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ICOS促效作用針對既定感染藉由諸如在感染過程中呈現經改變之抗原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之藥劑係特別有用的。此等新穎抗原決定基在抗人類ICOS抗體投與時被識別為外來物,因此刺激強烈之T細胞反應。 引起藉由本文描述之方法可治療之感染之病原性病毒之一些實例包括HIV、肝炎(A、B或C)、皰疹病毒(例如,VZV、HSV-1、HAV-6、HSV-II及CMV、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 Barr virus))、腺病毒、流感病毒、黃病毒(flaviviruses)、埃可病毒(echovirus)、鼻病毒、柯薩奇病毒(coxsackie virus)、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輪狀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細小病毒、牛痘病毒、HTLV病毒、革登熱病毒、乳頭瘤病毒、軟體動物病毒、小兒麻痺病毒、狂犬病病毒、JC病毒及蟲媒病毒腦炎病毒。 引起藉由本文描述之方法可治療之感染之病原性細菌之一些實例包括衣原體(chlamydia)、立克次體細菌(rickettsial bacteria)、分支桿菌(mycobacteri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i)、鏈球菌(streptococci)、肺炎球菌(pneumonococci)、腦膜炎球菌(meningococci)及淋球菌(gonococci)、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變形桿菌(proteus)、沙雷菌(serratia)、假單胞菌(pseudomonas)、軍團菌(legionella)、白喉(diphtheria)、沙門氏菌(salmonella)、桿菌(bacilli)、霍亂(cholera)、破傷風(tetanus)、肉毒中毒(botulism)、炭疽(anthrax)、瘟疫(plague)、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及萊姆病細菌(Lyme disease bacteria)。 引起藉由本文描述之方法可治療之感染之病原性真菌之一些實例包括念珠菌屬(白色念珠菌(albicans)、克魯絲酵母(krusei)、光滑念珠菌(glabrata)、熱帶念珠菌(tropicalis)等)、新型隱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曲黴菌(煙曲黴菌(fumigatus)、黑曲黴菌(niger)等)、毛黴菌目(毛黴菌(mucor)、犁頭黴菌(absidia)、根黴菌(rhizopus))、孢子絲菌(Sporothrix schenkii )、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is )、巴西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ides brasiliensis )、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is )及莢膜組織胞漿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 )。 引起藉由本文描述之方法可治療之感染之病原性寄生蟲之一些實例包括溶組織內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大腸桿菌(Balantidium coli)、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aegleriafowleri)、棘阿米巴(Acanthamoeba sp.)、賈第鞭毛蟲(Giardia lambia)、隱孢子蟲屬(Cryptosporidium sp.)、卡氏肺囊蟲(Pneumocystis carinii)、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微小巴氏錐蟲(Babesia microti)、布氏錐蟲(Trypanosoma brucei)、克氏錐蟲(Trypanosoma cruzi)、杜氏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 donovani)、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巴西日圓線蟲(Nippostrongylus brasiliensis)。 本文描述之向個體投與抗huICOS抗體之方法可與諸如細胞介素治療(例如,干擾素、GM-CSF、G-CSF, IL-2)或雙特異性抗體療法之免疫療法之其他形式組合。 組合療法 在一項態樣中,本文提供組合療法(例如)以用於治療癌症之方法,其中抗huICOS抗體(例如,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係結合可有效刺激免疫反應以藉此進一步增強、刺激或上調個體之免疫反應之一或多種額外藥劑(例如,抗體)投與。本文提供用於治療或延遲個體之癌症之進展之方法,其等包括向該個體投與抗huICOS抗體(例如,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與另一抗癌劑或癌症療法之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可結合化學療法或化學治療劑或與放射療法或放射治療劑一起投與,如上文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可結合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可結合靶向療法或靶向治療劑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可結合免疫療法或免疫治療劑(例如,單株抗體)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可與以下組合:(i)另一共刺激受體之促效劑及/或(ii)於T細胞上之抑制信號之促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抗huICOS抗體及促效劑及/或拮抗劑之組合療法在個體中導致增強之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ICOS抗體可結合靶向係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之成員之共刺激及共抑制分子以增強免疫反應之藥劑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抗ICOS抗體(例如,ICOS.33 IgG1f S267E、17C4、9D5、3E8、1D7及2644)可結合靶向共刺激或共抑制分子之配體之藥劑投與。結合至共刺激或共抑制受體之膜結合配體之家族係B7家族,其包括B7-1、B7-2、B7-H1 (PD-L1)、B7-DC (PD-L2)、B7-H2 (ICOS-L)、B7-H3、B7-H4、B7-H5 (VISTA)及B7-H6。結合至共刺激或共抑制受體之膜結合配體之另一家族係結合至同源TNF受體家族成員之分子之TNF家族,其等包括CD40、CD40L、OX-40、OX-40L、CD70、CD27L、CD30、CD30L、4-1BBL、CD137/4-1BB、TRAIL/Apo2-L、TRAILR1/DR4、TRAILR2/DR5、TRAILR3、TRAILR4、OPG、RANK、RANKL、TWEAKR/Fn14、TWEAK、BAFFR、EDAR、XEDAR、TACI、APRIL、BCMA、LTβR、LIGHT、DcR3、HVEM、VEGI/TL1A、TRAMP/DR3、EDAR、EDA1、XEDAR、EDA2、TNFR1、淋巴毒素α/TNFβ、TNFR2、TNFα、LTβR、淋巴毒素α 1β2、FAS、FASL、RELT、DR6、TROY、NGFR。 在另一態樣中,抗huICOS抗體可與抑制T細胞活化之細胞介素(例如,IL-6、IL-10、TGF-ß、VEGF;其他「免疫抑制細胞介素」)或刺激T細胞活化之細胞介素(用於刺激免疫反應)之拮抗劑組合使用,(例如)以用於治療增殖性疾病(諸如癌症)。 在一項態樣中,T細胞反應係由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及以下中之一或多者之組合刺激:(i)抑制T細胞活化之蛋白質(例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諸如CTLA-4、PD-1、PD-L1、PD-L2、LAG-3、TIM-3、半乳凝素9、CEACAM-1、BTLA、CD69、半乳凝素-1、TIGIT、CD113、GPR56、VISTA、2B4、CD48、GARP、PD1H、LAIR1、TIM-1及TIM-4)之拮抗劑,及(ii)刺激T細胞活化之蛋白質(諸如B7-1、B7-2、CD28、4-1BB (CD137)、4-1BBL、CD40、ICOS-L、OX40、OX40L、GITR、GITRL、CD70、CD27、DR3及CD28H)之促效劑。 調製上文之蛋白質中之任何一者且可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例如,彼等本文描述者)組合以用於治療癌症之例示性藥劑包括:YERVOY® /伊匹單抗或替西木單抗(針對CTLA-4)、加利昔單抗(針對B7.1)、BMS-936558 (針對PD-1)、皮地珠單抗/CT-011 (針對PD-1)、KEYTRUDA® /派姆單抗/MK-3475 (針對PD-1)、AMP224 (針對B7-DC/PD-L2)、BMS-936559 (針對B7-H1)、MPDL3280A (針對B7-H1)、CP-870893或達西珠單抗/SGN-40 (CD40-Kirkwood等人(2012) CA Cancer J. Clin. 62:309;Vanderheide及Glennie (2013) Clin. Cancer Res. 19:1035)、AMG557 (針對B7H2)、MGA271 (針對B7H3-WO 11/109400)、IMP321 (針對LAG-3)、烏瑞魯單抗/BMS-663513及PF-05082566 (針對CD137/4-1BB)、萬利魯單抗/CDX-1127 (針對CD27)、MEDI-6383及MEDI-6469 (針對OX40)、RG-7888 (針對OX40L-WO 06/029879)、阿塞西普(針對TACI)、莫羅單抗-CD3 (針對CD3)、易普利單抗(針對CTLA-4)。因此,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諸如ICOS.33 IgG1f S267E)係與抗PD-1抗體(諸如納武單抗)及/或抗CTLA-4抗體(諸如伊匹單抗)組合。 可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組合以治療癌症之其他分子包括NK細胞上之抑制受體之拮抗劑或NK細胞上之活化受體之促效劑。例如,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可與KIR之拮抗劑(例如,利麗單抗)組合。 用於組合療法之又其他藥劑包括抑制或耗盡巨噬細胞或單核細胞之藥劑,包括(但不限於)CSF-1R拮抗劑,諸如CSF-1R拮抗劑抗體,其等包括RG7155 (WO 11/70024、WO 11/107553、WO 11/131407、WO 13/87699、WO 13/119716、WO 13/132044)或FPA-008 (WO 11/140249;WO 13/169264;WO 14/036357)。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係與以下中之一或多者一起使用:拼接結合陽性共刺激受體之促效劑、減弱透過抑制受體之訊號傳導之阻斷劑、及全身性增加抗腫瘤T細胞之頻率之一或多種藥劑、克服腫瘤微環境內之獨特免疫抑制途徑之藥劑(例如,阻斷抑制受體參與(例如,PD-L1/PD-1相互作用)、耗盡或抑制Treg(例如,使用抗CD25單株抗體(例如,達克珠單抗)或藉由離體抗CD25珠耗盡)、抑制諸如IDO之代謝酶或逆轉/防止T細胞無效或耗盡)及於腫瘤位點觸發先天免疫活化及/或發炎之藥劑。 本文提供用於刺激個體之免疫反應之方法,其等包括向該個體投與ICOS促效劑(例如,抗體)及一或多種額外免疫刺激性抗體(諸如PD-1拮抗劑,例如,拮抗劑抗體;PD-L1拮抗劑,例如,拮抗劑抗體;CTLA-4拮抗劑,例如,拮抗劑抗體;及/或LAG3拮抗劑,例如,拮抗劑抗體;使得該個體中之免疫反應經受刺激,例如以抑制腫瘤生長或刺激抗病毒反應。在一項實施例中,該個體係經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拮抗劑抗PD-1抗體。在一項實施例中,該個體係經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拮抗劑抗PD-L1抗體。在一項實施例中,該個體係經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拮抗劑抗CTLA-4抗體。在一項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免疫刺激抗體(例如,拮抗劑抗PD-1、拮抗劑抗PD-L1、拮抗劑抗CTLA-4及/或拮抗劑抗LAG3抗體)係人類抗體。或者,至少一種額外免疫刺激抗體可係(例如)嵌合或人類化抗體(例如,製備自小鼠或倉鼠抗PD-1、抗PD-L1、抗CTLA-4及/或抗LAG3抗體)。 本文提供用於治療過度增殖性疾病(例如,癌症)之方法,其等包括向個體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拮抗劑PD-1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係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或結腸直腸癌(CRC)。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之特徵係具有以下之腫瘤:(i) CD32A/CD32B (FcγRIIa/Fcγ)之高表現;及/或(ii-a) ICOS之高表現或(ii-b) ICOS-L之減少之表現,例如,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或免疫組織化學(IHC)偵測。具有中度至高度ICOS RNA表現之腫瘤類型包括頭頸癌、肺癌、子宮頸癌、腎癌、胰臟癌、乳癌及結腸直腸癌,表明此等癌症亦可顯示高ICOS蛋白表現。在某些實施例中,促效劑係以亞治療劑量投與,抗PD-1抗體係以亞治療劑量投與,或兩者均以亞治療劑量投與。本文亦提供用於改變與用免疫刺激劑治療過度增殖性疾病相關聯之不良事件之方法。在一項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向個體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亞治療劑量之抗PD-1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係人類。在一些實施例中,抗PD-1抗體係人類單株抗體及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係人類化單株抗體,諸如包含本文揭示之抗體之CDR或可變區之抗體。 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抗PD-1抗體可用於本文描述之方法中。以高親和力特異性結合至PD-1之各種人類單株抗體已揭示於美國專利案第8,008,449號中。美國專利案第8,008,449號中揭示之抗PD-1人類抗體已證實顯示下列特性中之一或多者:(a)如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使用Biacore生物感測器系統測定,以1 x 10-7 M或以下之KD 結合至人類PD-1;(b)非大體上結合至人類CD28、CTLA-4或ICOS;(c)在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分析中,增加T細胞增殖;(d)在MLR分析中,增加干擾素-γ產生;(e)在MLR分析中,增加IL-2分泌;(f)結合至人類PD-1及食蟹獼猴PD-1;(g)抑制PD-L1及/或PD-L2與PD-1之結合;(h)刺激抗原特異性記憶反應;(i)刺激抗體反應;及(j)活體內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可用於本發明中之抗PD-1抗體包括特異性結合至人類PD-1並顯示前述特性中之至少一種(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五種)之單株抗體。 其他抗PD-1單株抗體已描述(例如)於美國專利案第6,808,710、7,488,802、8,168,757及8,354,509號、US公開案第2016/0272708號及PCT公開案第WO 2012/145493、WO 2008/156712、WO 2015/112900、WO 2012/145493、WO 2015/112800、WO 2014/206107、WO 2015/35606、WO 2015/085847、WO 2014/179664、WO 2017/020291、WO 2017/020858、WO 2016/197367、WO 2017/024515、WO 2017/025051、WO 2017/123557、WO 2016/106159、WO 2014/194302、WO 2017/040790、WO 2017/133540、WO 2017/132827、WO 2017/024465、WO 2017/025016、WO 2017/106061、WO 2017/19846、WO 2017/024465、WO 2017/025016、WO 2017/132825及WO 2017/133540號中,其等之各者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PD-1抗體係納武單抗(亦稱為OPDIVO® 、5C4、BMS-936558、MDX-1106及ONO-4538)、派姆單抗(Merck;亦稱為KEYTRUDA® 、蘭利珠單抗及MK-3475;參見WO2008/156712)、PDR001 (Novartis;參見WO 2015/112900)、MEDI-0680 (AstraZeneca;亦稱為AMP-514;參見WO 2012/145493)、希米普單抗(cemiplimab) (Regeneron;亦稱為REGN-2810;參見WO 2015/112800)、JS001 (TAIZHOU JUNSHI PHARMA;參見Si-Yang Liu等人,J. Hematol. Oncol. 10:136 (2017))、BGB-A317 (Beigene;參見WO 2015/35606及US 2015/0079109)、INCSHR1210 (Jiangsu Hengrui Medicine;亦稱為SHR-1210;參見WO 2015/085847;Si-Yang Liu等人,J. Hematol. Oncol. 10:136 (2017))、TSR-042 (Tesaro Biopharmaceutical;亦稱為ANB011;參見WO2014/179664)、GLS-010 (Wuxi/Harbin Gloria Pharmaceuticals;亦稱為WBP3055;參見Si-Yang Liu等人,J. Hematol. Oncol. 10:136 (2017))、AM-0001 (Armo)、STI-1110 (Sorrento Therapeutics;參見WO 2014/194302)、AGEN2034 (Agenus;參見WO 2017/040790)、MGA012 (Macrogenics,參見WO 2017/19846)或IBI308 (Innovent;參見WO 2017/024465、WO 2017/025016、WO 2017/132825及WO 2017/133540)。 在一項實施例中,抗PD-1抗體係納武單抗。納武單抗係完全人類IgG4 (S228P) 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體,其選擇性阻止與PD-1配體(PD-L1及PD-L2)之相互作用,藉此阻斷抗腫瘤T細胞功能之下調(美國專利案第8,008,449號;Wang等人,2014 Cancer Immunol Res. 2(9):846-56)。 在另一實施例中,抗PD-1抗體係派姆單抗。派姆單抗係針對人類細胞表面受體PD-1 (程式性死亡-1或程式性細胞死亡-1)之人類化單株IgG4 (S228P)抗體。派姆單抗係描述(例如)於美國專利案第8,354,509及8,900,587號中。 可用於本文揭示之方法中之抗PD-1抗體亦包括經分離之抗體,其等特異性結合至人類PD-1並與本文揭示之任何抗PD-1抗體(例如,納武單抗(參見,例如,美國專利案第8,008,449及8,779,105號;WO 2013/173223))交叉競爭結合至人類PD-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PD-1抗體結合與本文描述之抗PD-1抗體中之任何一者(例如,納武單抗)相同之抗原決定基。抗體交叉競爭結合至抗原之能力指示此等單株抗體結合至抗原之相同抗原決定基區並空間上阻礙其他交叉競爭抗體結合至特定抗原決定基區。預期此等交叉競爭抗體具有與參考抗體(例如,納武單抗)之功能性質非常相似之功能性質,因為其等結合至PD-1之相同抗原決定基區。交叉競爭抗體可基於其等在標準PD-1結合分析(諸如Biacore分析、ELISA分析或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參見,例如,WO 2013/173223))中與納武單抗交叉競爭之能力而易於識別。 在某些實施例中,與人類PD-1抗體(納武單抗)交叉競爭結合至人類PD-1或結合至人類PD-1抗體(納武單抗)之相同抗原決定基區之抗體係單株抗體。就向人類個體投與而言,此等交叉競爭抗體係嵌合抗體、經改造之抗體或人類化或人類抗體。此等嵌合、經改造、人類化或人類單株抗體可藉由此項技術中熟知的方法製備及分離。 可用於本發明揭示之方法中之抗PD-1抗體亦包括上文之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已充分證實抗體之抗原結合功能可由全長抗體之片段進行。 適用於本發明揭示之方法或組合物中之抗PD-1抗體係以高特異性及親和力結合至PD-1,阻斷PD-L1及或PD-L2之結合並抑制PD-1訊號傳導通路之免疫抑制效應之抗體。在本文揭示之組合物或方法之任何一者中,抗PD-1 「抗體」包括抗原結合部分或片段,其結合至PD-1受體並顯示與全抗體於抑制配體結合及上調免疫系統中之功能性質相似之功能性質。在某些實施例中,抗PD-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與納武單抗交叉競爭結合至人類PD-1。 本文提供用於治療過度增殖性疾病(例如,癌症)之方法,其等包括向個體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拮抗劑PD-L1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係以亞治療劑量投與,抗PD-L1抗體係以亞治療劑量投與,或兩者均以亞治療劑量投與。本文提供用於改變與用免疫刺激劑治療過度增殖性疾病相關聯之不良事件之方法,其等包括向個體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亞治療劑量之抗PD-L1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係人類。在某些實施例中,抗PD-L1抗體係人類序列單株抗體及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係人類化單株抗體,諸如包含本文揭示之抗體之CDR或可變區之抗體。 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抗PD-L1抗體可用於本發明之方法中。適用於本發明之方法中之抗PD-L1抗體之實例包括美國專利案第9,580,507號中揭示之抗體。美國專利案第9,580,507號中揭示之抗PD-L1人類單株抗體已證實顯示下列特性中之一或多者:(a)如藉由SPR使用Biacore生物感測器系統測定,以1 x 10-7 M或以下之KD 結合至人類PD-L1;(b)在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分析中,增加T細胞增殖;(c)在MLR分析中,增加干擾素-γ產生;(d)在MLR分析中,增加IL-2分泌;(e)刺激抗體反應;及(f)逆轉T調節細胞對T細胞效應細胞及/或樹突細胞之效應。可用於本發明中之抗PD-L1抗體包括特異性結合至人類PD-L1並顯示前述特性中之至少一種(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五種)之單株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PD-L1抗體係BMS-936559 (亦稱為12A4、MDX-1105;參見,例如,美國專利案第7,943,743號及WO 2013/173223)、阿特珠單抗(Roche;亦稱為TECENTRIQ® ;MPDL3280A、RG7446;參見US 8,217,149;亦參見,Herbst等人(2013) J Clin Oncol 31(增刊):3000)、度伐魯單抗(AstraZeneca;亦稱為IMFINZI™、MEDI-4736;參見WO 2011/066389)、巴文西亞單抗(Pfizer;亦稱為BAVENCIO® 、MSB-0010718C;參見WO 2013/079174)、STI-1014 (Sorrento;參見WO2013/181634)、CX-072 (Cytomx;參見WO2016/149201)、KN035 (3D Med/Alphamab;參見Zhang等人,Cell Discov. 7:3 (March 2017)、LY3300054 (Eli Lilly Co.;參見,例如,WO 2017/034916)或CK-301 (Checkpoint Therapeutics;參見Gorelik等人,AACR:Abstract 4606 (Apr 2016))。 在某些實施例中, PD-L1抗體係阿特珠單抗(TECENTRIQ® )。阿特珠單抗係完全人類化IgG1單株抗PD-L1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PD-L1抗體係度伐魯單抗(IMFINZI™)。度伐魯單抗係人類IgG1 κ單株抗PD-L1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PD-L1抗體係巴文西亞單抗(BAVENCIO® )。巴文西亞單抗係人類IgG1 λ單株抗PD-L1抗體。 在其他實施例中,抗PD-L1單株抗體係28-8、28-1、28-12、29-8、5H1或其任何組合。 可用於本發明揭示之方法中之抗PD-L1抗體亦包括經分離之抗體,其等特異性結合至人類PD-L1並與本文揭示之任何抗PD-L1抗體(例如,阿特珠單抗、度伐魯單抗及/或巴文西亞單抗)交叉競爭結合至人類PD-L1。在一些實施例中,抗PD-L1抗體結合與本文描述之抗PD-L1抗體(例如,阿特珠單抗、度伐魯單抗及/或巴文西亞單抗)中之任何一者相同之抗原決定基。抗體交叉競爭結合至抗原之能力指示此等抗體結合至抗原之相同抗原決定基區且空間上阻礙其他交叉競爭抗體結合至特定抗原決定基區。預期此等交叉競爭抗體具有與參考抗體(例如,阿特珠單抗及/或巴文西亞單抗)之功能性質非常相似之功能性質,因為其等結合至PD-L1之相同抗原決定基區。交叉競爭抗體可基於其等在標準PD-L1結合分析(諸如Biacore分析、ELISA分析或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參見,例如,WO 2013/173223))中與阿特珠單抗及/或巴文西亞單抗交叉競爭之能力而易於識別。 在某些實施例中,與人類PD-L1抗體(諸如阿特珠單抗、度伐魯單抗及/或巴文西亞單抗)交叉競爭結合至人類PD-L1或結合至人類PD-L1抗體(諸如阿特珠單抗、度伐魯單抗及/或巴文西亞單抗)之相同抗原決定基區之抗體係單株抗體。就向人類個體之投與而言,此等交叉競爭抗體係嵌合抗體、經改造之抗體或人類化或人類抗體。此等嵌合、經改造、人類化或人類單株抗體可幾頁歐此項技術中熟知的方法加以製備及分離。 可用於本發明揭示之方法中之抗PD-L1抗體亦包括上文之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已充分證實抗體之抗原結合功能可藉由全長抗體之片段進行。 適用於本發明揭示之方法或組合物中之抗PD-L1抗體係以高特異性及親和力結合至PD-L1,阻斷PD-1之結合並抑制PD-1訊號傳導通路之免疫抑制效應之抗體。在本文揭示之組合物或方法之任何一者中,抗PD-L1 「抗體」包括抗原結合部分或片段,其結合至PD-L1並顯示與全抗體於抑制受體結合及上調免疫系統中之功能性質相似之功能性質。在某些實施例中,抗PD-L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與阿特珠單抗、度伐魯單抗及/或巴文西亞單抗交叉競爭結合至人類PD-L1。 在一項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係與PD-1/PD-L1訊號傳導之拮抗劑(諸如PD-1拮抗劑(例如,納武單抗,亦稱為MDX1106,如WO 06/121168中描述)或PD-L1拮抗劑組合,與第三免疫治療劑(例如,抗ICOS抗體,諸如ICOS.33 IgG1f S267E,與納武單抗及伊匹單抗組合)組合。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三免疫治療劑係CTLA-4拮抗劑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抗CTLA-4抗體係YERVOY® (伊匹單抗或抗體10D1,描述於PCT公開案WO 01/14424中)或替西木單抗(原名為替西木單抗,CP-675,206)。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三免疫治療劑係GITR拮抗劑或OX-40拮抗劑,諸如本文揭示之抗GITR或抗OX40抗體。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三免疫治療劑係GITR促效劑,諸如促效性GITR抗體。合適之GITR抗體包括(例如)BMS-986153、BMS-986156、TRX-518 (WO06/105021、WO09/009116)及MK-4166 (WO11/028683)。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三免疫治療劑係IDO拮抗劑。合適之IDO拮抗劑包括(例如)INCB-024360 (WO2006/122150、WO07/75598、WO08/36653、WO08/36642)、因多莫得(indoximod)或NLG-919 (WO09/73620、WO09/1156652、WO11/56652、WO12/142237)。 本文提供用於治療過度增殖性疾病(例如,癌症)之方法,其等包括向個體投與本文描述之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CTLA-4拮抗劑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係以亞治療劑量投與,抗CTLA-4抗體係以亞治療劑量投與,或兩者均以亞治療劑量投與。本文提供用於改變與用免疫刺激劑治療過度增殖性疾病相關聯之不良事件之方法,其等包括向個體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亞治療劑量之抗CTLA-4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係人類。 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抗CTLA-4抗體可用於本發明之方法中。本發明之抗CTLA-4抗體結合至人類CTLA-4以便於干擾CTLA-4與人類B7受體之相互作用。因為CTLA-4與B7之相互作用轉導導致攜載CTLA-4受體之T細胞之滅活之信號,所以破壞相互作用有效地誘導、增強或延長此等T細胞之活化,藉此誘導、增強或延長免疫反應。 以高親和力特異性結合至CTLA-4之人類單株抗體已揭示於美國專利案第6,984,720號中。其他抗CTLA-4單株抗體已描述(例如)於美國專利案第5,977,318、6,051,227、6,682,736及7,034,121號及國際公開案第WO 2012/122444、WO 2007/113648、WO 2016/196237及WO 2000/037504中,其等之各者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美國專利案第6,984,720號中揭示之抗CTLA-4人類單株抗體已證實顯示下列特性中之一或多者:(a)如藉由Biacore分析測定,以由至少約107 M-1 或約109 M-1 或約1010 M-1 至1011 M-1 或更高之平衡結合常數(Ka )反映之結合親和力特異性結合至人類CTLA-4;(b)至少約103 、約104 或約105 m-1 s-1 之動力學結合常數(ka );(c)至少約103 、約104 或約105 m-1 s-1 之動力學解離常數(kd );及(d)抑制CTLA-4結合至B7-1 (CD80)及B7-2 (CD86)。適用於本發明之抗CTLA-4抗體包括特異性結合至人類CTLA-4並顯示前述特性中之至少一種,至少兩種或至少三種之單株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CTLA-4抗體係伊匹單抗(亦稱為YERVOY® ,MDX-010、10D1;參見美國專利案第6,984,720號)、MK-1308 (Merck)、AGEN-1884 (Agenus Inc.;參見WO 2016/196237)或替西木單抗(AstraZeneca;亦稱為替西木單抗,CP-675,206;參見WO 2000/037504及Ribas, Update Cancer Ther. 2(3): 133-39 (2007))。在特定實施例中,抗CTLA-4抗體係伊匹單抗。 在特定之實施例中,CTLA-4抗體係用於本文揭示之方法中之伊匹單抗。伊匹單抗係阻斷CTLA-4結合至其B7配體,藉此刺激T細胞活化並改善患有晚期黑色素瘤之病患之總存活期(OS)之完全人類IgG1單株抗體。 在特定實施例中,CTLA-4抗體係替西木單抗。 在特定實施例中,CTLA-4抗體係MK-1308。 在特定實施例中,CTLA-4抗體係AGEN-1884。 可用於本發明揭示之方法中之抗CTLA-4抗體亦包括特異性結合至人類CTLA-4並與本文揭示之任何抗CTLA-4抗體(例如,伊匹單抗及/或替西木單抗)交叉競爭結合至人類CTLA-4之經分離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CTLA-4抗體結合與本文描述之抗CTLA-4抗體(例如,伊匹單抗及/或替西木單抗)中之任何一者相同之抗原決定基。抗體交叉競爭結合至抗原之能力指示此等抗體結合至抗原之相同抗原決定基區且空間上阻礙其他交叉競爭抗體結合至特定抗原決定基區。預期此等交叉競爭抗體具有與參考抗體(例如,伊匹單抗及/或替西木單抗)之功能性質非常相似之功能性質,因為其等結合至CTLA-4之相同抗原決定基區。交叉競爭抗體可基於其等在標準CTLA-4結合分析(諸如Biacore分析、ELISA分析或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參見,例如,WO 2013/173223))中與伊匹單抗及/或替西木單抗交叉競爭之能力而易於識別。 在某些實施例中,與人類CTLA-4抗體(諸如伊匹單抗及/或替西木單抗)交叉競爭結合至人類CTLA-4或結合至人類CTLA-4抗體(諸如伊匹單抗及/或替西木單抗)之相同抗原決定基區之抗體係單株抗體。就向人類個體投與而言,此等交叉競爭抗體係嵌合抗體、經改造之抗體或人類化或人類抗體。此等嵌合、經改造、人類化或人類單株抗體可藉由此項技術中熟知的方法加以製備並分離。 可用於本發明揭示之方法中之抗CTLA-4抗體亦包括上文之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已充分證實抗體之抗原結合功能可藉由全長抗體之片段進行。 適用於本發明揭示之方法或組合物中之抗CTLA-4抗體係以高特異性及親和力結合至CTLA-4,阻斷CTLA-4之活性並破壞CTLA-4與人類B7受體之相互作用之抗體。在本文揭示之組合物或方法之任何一者中,抗CTLA-4 「抗體」包括抗原結合部分或片段,其結合至CTLA-4並顯示與全抗體於抑制CTLA-4與人類B7受體之相互作用及上調免疫系統中之功能性質相似之功能性質。在某些實施例中,抗CTLA-4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與伊匹單抗及/或替西木單抗交叉競爭結合至人類CTLA-4。 在一項實施例中,本發明之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係與抗CTLA-4抗體組合,與第三免疫治療劑組合。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三免疫治療劑係GITR拮抗劑或OX-40拮抗劑,諸如本文揭示之抗GITR或抗OX40抗體。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三免疫治療劑係GITR促效劑,諸如促效性GITR抗體。合適之GITR抗體包括(例如) BMS-986153、BMS-986156、TRX-518 (WO06/105021、WO09/009116)及MK-4166 (WO11/028683)。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三免疫治療劑係IDO拮抗劑。合適之IDO拮抗劑包括(例如)INCB-024360 (WO2006/122150、WO07/75598、WO08/36653、WO08/36642)、因多莫得或NLG-919 (WO09/73620、WO09/1156652、WO11/56652、WO12/142237)。 本文提供用於治療過度增殖性疾病(例如,癌症)之方法,其等包括向個體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抗LAG-3抗體。在其他實施例中,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係以亞治療劑量投與,抗LAG-3抗體係以亞治療劑量投與,或兩者均以亞治療劑量投與。本文提供用於改變與用免疫刺激劑治療過度增殖性疾病相關聯之不良事件之方法,其等包括向個體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亞治療劑量之抗LAG-3抗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個體係人類。在某些實施例中,抗LAG-3抗體係人類序列單株抗體及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係人類化單株抗體,諸如包含本文揭示之抗體之CDR或可變區之抗體。抗LAG3抗體之實例包括包含抗體25F7、26H10、25E3、8B7、11F2或17E5之CDR或可變區之抗體,其等係描述於美國專利公開案第US2011/0150892及WO2014/008218號中。在一項實施例中,抗LAG-3抗體係BMS-986016。可使用之其他抗LAG-3抗體包括US 2011/007023或IMP-321中描述之IMP731。與此等抗體中之任何一者競爭及/或結合至與此等抗體中之任何一者相同之抗原決定基之抗LAG-3抗體亦可用於組合治療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LAG-3抗體以5×10−8 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人類LAG-3,以1×10−8 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人類LAG-3,以5×10−9 M或更小之KD 結合至人類LAG-3或以在1×10−8 M與×10−10 M或更小之間的KD 結合至人類LAG-3。 向一或多個第二靶抗原(諸如LAG-3及/或CTLA-4及/或PD-1及/或PD-L1)投與本文描述之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拮抗劑(例如,拮抗劑抗體)可在病患中增強對癌細胞之免疫反應。使用本發明之抗體可抑制生長之癌症包括通常對免疫療法有反應之癌症。用本文描述之組合療法治療癌症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在對使用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之單一療法之討論中之上文描述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討論之治療抗體之組合可作為含於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中之單一組合物同時投與,或作為各抗體含於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中之不同組合物同時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治療抗體之組合可順序投與。例如,抗CTLA-4抗體及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可順序投與,諸如首先投與抗CTLA-4抗體及其次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或首先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其次投與抗CTLA-4抗體。另外或或者,抗PD-1抗體及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可順序投與,諸如首先投與抗PD-1抗體及其次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或首先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其次投與抗PD-1抗體。另外或或者,抗PD-L1抗體及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可順序投與,諸如首先投與抗PD-L1抗體及其次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或首先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其次投與抗PD-L1抗體。另外或或者,抗LAG-3抗體及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可順序投與,諸如首先投與抗LAG-3抗體及其次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或首先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其次投與抗LAG-3抗體。 此外,若順序投與超過一個劑量之組合療法,則順序投與之順序在投與之各時間點下可相反或保持相同順序,順序投與可與同時投與或其任何組合組合。例如,組合抗CTLA-4抗體及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之首次投與可同時,第二次投與可以首先投與抗CTLA-4抗體及其次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順序進行,及第三次投與可以首先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其次投與抗CTLA-4抗體順序進行等。另外或或者,組合抗PD-1抗體及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之首次投與可同時,第二次投與可以首先投與抗PD-1抗體及其次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順序進行,及第三次投與可以首先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其次投與抗PD-1抗體順序進行等。另外或或者,組合抗PD-L1抗體及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之首次投與可同時,第二次投與可以首先投與抗PD-L1抗體及其次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順序進行,及第三次投與可以首先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其次投與抗PD-L1抗體順序進行等。另外或或者,組合抗LAG-3抗體及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之首次投與可同時,第二次投與可以首先投與抗LAG-3抗體及其次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順序進行,及第三次投與可以首先投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其次投與抗LAG-3抗體順序進行等。另一典型給藥方案可涉及以首先投與促效劑抗huICOS及其次投與抗CTLA-4抗體(及/或抗PD-1抗體及/或抗PD-L1抗體及/或抗LAG-3抗體)順序進行之首次投與,且後續投與可同時。 在一項實施例中,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作為唯一免疫治療劑)或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一或多種額外免疫治療抗體(例如,抗CTLA-4及/或抗PD-1及/或抗PD-L1及/或抗LAG-3抗體)之組合可進一步與免疫原性劑(諸如癌細胞、經純化之腫瘤抗原(包括重組蛋白、肽及碳水化合物分子)、細胞及經編碼免疫刺激細胞介素之基因轉染之細胞(He等人(2004) J. Immunol. 173:4919-28))組合。可使用之腫瘤疫苗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黑色素瘤抗原之肽,諸如gp100之肽、MAGE抗原、Trp-2、MART1及/或酪胺酸酶或經轉染以表現細胞介素GM-CSF之腫瘤細胞(下文進一步討論)。ICOS促效劑及一或多種額外抗體(例如,CTLA-4及/或PD-1及/或PD-L1及/或LAG-3封鎖)亦可進一步與標準癌症治療組合。例如,ICOS促效劑及一或多種額外抗體(例如,CTLA-4及/或PD-1及/或PD-L1及/或LAG-3封鎖)可與化學治療方案組合。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促效劑抗體係連同與用於治療黑色素瘤之達卡巴嗪組合之抗CTLA-4抗體及/或抗PD-1抗體及/或抗PD-L1抗體及/或抗LAG-3抗體一起向病患投與。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促效劑抗體係與與用於治療癌症(包括黑色素瘤)之介白素-2 (IL-2)組合之抗CTLA-4抗體及/或抗PD-1抗體及/或抗PD-L1抗體及/或抗LAG-3抗體一起向病患投與。不希望受理論之束縛,ICOS促效作用及CTLA-4及/或PD-1及/或PD-L1及/或LAG-3拮抗作用與化學療法之組合使用可協同發揮作用,因為大多數化學治療化合物之細胞毒性作用可導致腫瘤抗原於抗原呈遞途徑中增加之水平。可能與組合ICOS促效作用(含或不含藉由細胞毒性之CTLA-4及/或PD-1及/或PD-L1及/或LAG-3拮抗作用)產生協同作用之其他組合療法包括放射、手術或激素剝奪。在另一實施例中,血管生成抑制劑可與抗huICOS抗體及CTLA-4及/或PD-1及/或PD-L1及/或LAG-3拮抗作用組合。 在一項實施例中,抗huICOS抗體作為唯一免疫治療劑或抗huICOS抗體及CTLA-4及/或PD-1及/或PD-L1及/或LAG-3阻斷抗體之組合亦可與將表現Fcα或Fcγ受體之效應細胞靶向腫瘤細胞之雙特異性抗體組合。參見,例如,美國專利案第5,922,845及5,837,243號。雙特異性抗體可用以靶向兩種不同抗原。此等反應之T細胞臂將藉由使用經組合之ICOS促效作用及CTLA-4及/或PD-1及/或PD-L1及/或LAG-3封鎖增強。 在一項實施例中,抗ICOS抗體作為唯一免疫治療劑或抗ICOS抗體及額外免疫刺激劑(例如,抗CTLA-4抗體及/或抗PD-1抗體及/或抗PD-L1抗體及/或抗LAG-3抗體)之組合可結合抗腫瘤劑(諸如RITUXAN® (利妥昔單抗)、HERCEPTIN® (曲妥珠單抗)、BEXXAR® (托西莫單抗)、ZEVALIN® (替伊莫單抗)、CAMPATH® (阿侖單抗)、LYMPHOCIDE® (依帕珠單抗)、AVASTIN® (貝伐單抗)及TARCEVA® (埃羅替尼))使用。以實例說明之且不希望受理論束縛,使用抗癌抗體或結合至毒素之抗癌抗體之治療可導致癌細胞死亡(例如,腫瘤細胞),其可加強由免疫刺激劑(例如,抗ICOS抗體、抗TIGIT抗體、抗CTLA-4抗體、抗PD-1抗體、抗PD-L1抗體或抗LAG-3抗體)介導之免疫反應。在一項實施例中,過度增殖性疾病(例如,癌症腫瘤)之治療可包括抗癌劑(例如,抗體)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視需要額外免疫刺激劑(例如,抗CTLA-4抗體及/或抗PD-1抗體及/或抗PD-L1抗體及/或抗LAG-3抗體)之組合(同時或順序或其任何組合),其可加強由宿主產生之抗腫瘤免疫反應。 本文提供用於減少、減輕或消除與用免疫刺激劑治療過度增殖性疾病(例如,癌症)相關聯之不良事件之方法,其等包括向個體投與含或不含抗CTLA-4及/或抗PD-1及/或抗PD-L1及/或抗LAG-3抗體之拮抗劑抗huICOS抗體。在一項實施例中,該方法藉由向病患投與非可吸收之類固醇減小由免疫刺激性治療抗體引起之結腸炎或腹瀉之發病率。如本文使用,「非可吸收之類固醇」係糖皮質激素,其顯示大量首關代謝,使得(在肝中代謝之後)類固醇之生物利用度較低,即,小於約20%。在本文描述之一項實施例中,非可吸收之類固醇係布地奈德(budesonide)。布地奈德係局部作用之糖皮質類固醇,其在口服後經大量代謝(主要由肝代謝)。ENTOCORT EC® (Astra-Zeneca)係布地奈德之pH及時間依賴性口服調配物,該調配物經研製以最佳化對迴腸及整個結腸之藥物遞送。ENTOCORT EC® 在美國被批准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涉及迴腸及/或升結腸之克羅恩氏病。用於治療克羅恩氏病之ENTOCORT EC® 之通常口服劑量係6至9 mg/天。ENTOCORT EC® 係於腸中釋放,然後於腸黏膜中被吸收並保留。其一旦通過腸黏膜靶組織,則ENTOCORT EC® 係由肝中之細胞色素P450系統大量代謝為具有可忽略之糖皮質激素活性之代謝物。因此,生物利用度較低(約10%)。相較於具有不太大量首關代謝之其他糖皮質激素,布地奈德之低生物利用度導致經改善之治療比率。相較於全身作用之皮質類固醇,布地奈德導致較少之副作用,包括較少之下丘腦-垂體抑制。然而,ENTOCORT EC® 之慢性投與可導致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效應,諸如皮質醇增多及腎上腺抑制。參見PDR 58版,2004; 608-610。 在一項實施例中,含或不含CTLA-4及/或PD-1及/或PD-L1及/或LAG-3拮抗劑(即,針對ICOS之免疫刺激性治療抗體及視需要抗CTLA-4及/或抗PD-1及/或抗PD-L1及/或抗LAG-3抗體)之 抗ICOS抗體與非可吸收之類固醇之結合可與水楊酸鹽進一步組合。水楊酸鹽包括5-ASA藥劑,諸如,例如:柳氮磺胺吡啶(AZULFIDINE® ,Pharmacia & UpJohn);奧沙拉嗪(DIPENTUM® ,Pharmacia & UpJohn);巴柳氮(COLAZAL® ,Salix Pharmaceuticals, Inc.);及美沙拉嗪(ASACOL® ,Procter & Gamble Pharmaceuticals;PENTASA® ,Shire US;CANASA® ,Axcan Scandipharm, Inc.;ROWASA® ,Solvay)。 根據本文描述之方法,出於減少由免疫刺激性抗體誘發之結腸炎之發病率之目的,與含或不含抗CTLA-4及/或抗PD-1及/或抗PD-L1及/或LAG-3抗體及非可吸收之類固醇之抗huICOS抗體組合投與之水楊酸鹽可包括水楊酸鹽及非可吸收之類固醇之任何重疊或順序投與。因此,例如,用於減少由本文描述之免疫刺激性抗體誘發之結腸炎之發病率之方法包括同時或順序投與水楊酸鹽及非可吸收之類固醇(例如,在投與非可吸收之類固醇6小時後投與水楊酸鹽)或其任何組合。此外,水楊酸鹽及非可吸收之類固醇可藉由相同途徑(例如,兩者均係口服)或藉由不同途徑(例如,口服水楊酸鹽及直腸投與非可吸收之類固醇)投與,其可不同於用以投與抗huICOS及抗CTLA-4及/或抗PD-1及/或抗PD-L1及/或抗LAG-3抗體之途徑。 本文描述之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組合抗體療法亦可與經選擇用於針對治療中之適應症(例如,癌症)特別有效之其他眾所周知的療法結合使用。本文描述之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之組合可與已知的醫藥上可接受之藥劑順序使用。 在一項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之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組合抗體療法可與諸如以下之額外治療組合(例如,同時或分別)使用:放射、化學療法(例如,使用喜樹鹼(CPT-11)、5-氟尿嘧啶(5-FU)、順鉑、阿黴素、伊立替康、紫杉醇、吉西他濱、順鉑、紫杉醇、卡鉑-紫杉醇(Taxol)、阿黴素、5-fu或喜樹鹼+apo2l/TRAIL (6X組合))、一或多種蛋白酶體抑制劑(例如,硼替佐米或MG132)、一或多種Bcl-2抑制劑(例如,BH3I-2’ (bcl-xl抑制劑)、吲哚胺雙加氧酶-1 (IDO1)抑制劑(例如,INCB24360)、AT-101 (R-(-)-棉酚衍生物)、ABT-263 (小分子)、GX-15-070 (obatoclax)或MCL-1 (髓樣白血病細胞分化蛋白-1)拮抗劑)、iAP (凋亡蛋白之抑制劑)拮抗劑(例如,smac7、smac4、小分子smac模擬物、合成smac肽(參見Fulda等人,Nat Med 2002;8:808-15)、ISIS23722 (LY2181308)或AEG-35156 (GEM-640))、HDAC (組蛋白脫乙醯酶)抑制劑、抗CD20抗體(例如,利妥昔單抗)、血管生成抑制劑(例如,貝伐單抗)、靶向VEGF及VEGFR之抗血管生成劑(例如,AVASTIN® )、合成三萜類化合物(參見Hyer等人,Cancer Research 2005;65:4799-808)、c-FLIP (細胞FLICE抑制蛋白)調節劑(例如,PPARγ (經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之受體γ)之天然及合成配體,5809354或5569100)、激酶抑制劑(例如,索拉非尼)、曲妥珠單抗、西妥昔單抗、西羅莫司、mTOR抑制劑(諸如雷帕黴素及西羅莫司)、硼替佐米、JAK2抑制劑、HSP90抑制劑、PI3K-AKT抑制劑、來那度胺、GSK3β抑制劑、IAP抑制劑及/或遺傳毒性藥物。 本文描述之促效劑抗huICOS抗體及組合抗體療法可進一步與一或多種抗增殖細胞毒性劑使用。可用作抗增殖細胞毒性劑之化合物之類別包括(但不限於)下列: 烷化劑(包括(但不限於)氮芥、伸乙亞胺衍生物、磺酸烷基酯、亞硝基脲及三氮烯):尿嘧啶氮芥、氮芥、環磷醯胺(CYTOXANTM )磷醯胺、美法侖、苯丁酸氮芥、哌泊溴烷、曲他胺、三乙烯硫代磷酸胺、白消安、卡莫司汀、洛莫司汀、鏈脲菌素、達卡巴嗪及替莫唑胺。 抗代謝物(包括(但不限於)葉酸拮抗劑、嘧啶類似物、嘌呤類似物及腺苷脫氨酶抑制劑):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氟尿苷、阿糖胞苷、6-巰嘌呤、6-硫鳥嘌呤、磷酸氟達拉濱、噴司他丁及吉西他濱。 除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其他微管蛋白穩定劑外,適用於與促效劑抗huICOS抗體組合之抗增殖劑不限於紫杉烷、紫杉醇(紫杉醇係作為TAXOLTM 市售)、多西他賽、圓皮海綿內酯(DDM)、迪克斯汀(dictyostatin (DCT))、派洛西德A (Peloruside A)、埃博黴素、埃博黴素A、埃博黴素B、埃博黴素C、埃博黴素D、埃博黴素E、埃博黴素F、呋喃埃博黴素D、去氧埃博黴素Bl、[17]-脫氫去氧埃博黴素B、[18]脫氫去氧埃博黴素B、C12,13-環丙基-埃博黴素A、C6-C8橋接埃博黴素A、反式-9,10-脫氫埃博黴素D、順式-9,10-脫氫埃博黴素D、16-去甲基埃博黴素B、埃博黴素B10、迪莫利德、帕妥匹隆(EPO-906)、KOS-862、KOS-1584、ZK-EPO、ABJ-789、XAA296A (圓皮海綿內酯)、TZT-1027 (索利多汀(soblidotin))、ILX-651 (塔斯汀(tasidotin)鹽酸鹽)、軟海綿素B、甲磺酸艾日布林(E-7389)、哈米特林(HTI-286)、E-7974、克普特素(Cyrptohycins)、LY-355703、美登素免疫結合物(DM-1)、MKC-1、ABT-751、T1-38067、T-900607、SB-715992 (伊斯平斯)、SB-743921、MK-0731、STA-5312、軟珊瑚醇、17β-乙醯氧基-2-乙氧基-6-側氧基-B-高雌-1,3,5(10)-三烯-3-醇、環鏈蛋白、異勞馬立德(isolaulimalide)、勞馬立德(laulimalide)、4-表-7-脫羥基-14,16-二脫甲基-(+)-圓皮海綿內酯及塞托斯隆1 (cryptothilone 1)。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能需要結合本文描述之促效劑抗huICOS抗體使異常增殖細胞靜止或在使用本文描述之促效劑抗huICOS抗體治療之前使異常增殖細胞靜止,例如,藉由向病患投與激素及類固醇(包括合成類似物),諸如17a-炔雌醇、己烯雌酚、睪酮、潑尼松、氟甲睪酮、丙酸睪酮、睪內酯、醋酸甲地孕酮、甲潑尼龍、甲基-睪酮、潑尼松龍、去炎松、三對甲氧苯氯乙烯、羥孕酮、氨魯米特、雌莫司汀、醋酸甲羥孕酮、亮丙瑞林、氟他米特、托瑞米芬、ZOLADEXTM 。當採用本文描述之方法或組合物時,視需要亦可投與用於在臨床環境中調節腫瘤生長或轉移之其他藥劑諸如抗模擬劑。 用於安全且有效投與化學治療劑之方法係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另外,其等投與係描述於標準參考文獻中。例如,化學治療劑中之許多之投與之描述於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 (PDR),例如,1996版,(Medical Economics Company, Montvale, N.J. 07645-1742, USA)中;其揭示內容係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化學治療劑及/或放射療法可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的治療方案投與。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知曉化學治療劑及/或放射療法之投與可取決於治療中之疾病及化學治療劑及/或放射療法對該疾病之抑制效應而變化。同樣地,根據熟練的臨床醫生之知識,治療方案(例如,投與之劑量及次數)可鑒於所投與之治療劑對病患之可見效應及鑒於該疾病對所投與之治療劑之可見反應而變化。 結果 腫瘤反應係(例如)藉由由NCI建立之經修改之實體腫瘤反應評估標準(RECIST)確定。 關於靶病變,對療法之反應可包括: 關於非靶病變,對療法之反應可包括: 根據本文揭示之方法治療之病患較佳經歷癌症之至少一種體征之改善。在一項實施例中,改善係藉由可量測腫瘤病變之品質及/或大小之減小加以量測。在另一實施例中,病變可於胸部x射線或CT或MRI軟片上量測。在另一實施例中,可使用細胞學或組織學以評估對療法之反應性。 在一項實施例中,經治療之病患顯示完全反應(CR)、部分反應(PR)、穩定疾病(SD)、免疫相關之完全疾病(irCR)、免疫相關之部分反應(irPR)或免疫相關之穩定疾病(irSD)。在另一實施例中,經治療之病患經歷腫瘤收縮及/或生長速率之減小,即,腫瘤生長之抑制。在另一實施例中,非所需之細胞增殖係減少或被抑制。在又另一實施例中,下列中之一或多者可發生:癌細胞之數量可減少;腫瘤尺寸可減小;癌細胞向外周器官之浸潤可被抑制、減緩、減慢或停止;腫瘤轉移可被減慢或抑制;腫瘤生長可被抑制;腫瘤之復發可被防止或延遲;與癌症相關聯之症狀中之一或多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本文提供之方法中之任何一者投與有效量之抗ICOS抗體(或抗ICOS抗體及至少一種額外抗體(例如,抗PD-1抗體或抗CTLA-4抗體)之組合)產生腫瘤大小之減小、經時出現之轉移病變之數量之減少、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或穩定疾病。在又其他實施例中,治療方法產生優於由單獨抗ICOS抗體 (或組合抗體中之單獨任何一者)達成之臨床收益率之可比較臨床收益率(CBR = CR+ PR+ SD ≥ 6個月)。在其他實施例中,相較於單獨抗ICOS抗體(或組合抗體中之單獨任何一者),臨床收益率之改善係約10%、20%、30%、40%、50%、60%、70%、80%或更大。 疫苗佐劑 本文描述之抗huICOS抗體可藉由共投與抗huICOS抗體及受關注之抗原(例如,疫苗)而用於增強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因此,本文提供增強個體對抗原之免疫反應之方法,其等包括向該個體投與:(i)抗原;及(ii)抗huICOS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使得增強個體對該抗原之免疫反應。該抗原可係(例如)腫瘤抗原、病毒抗原、細菌抗原或來自病原體之抗原。此等抗原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彼等上文部分中討論者,諸如上文討論之腫瘤抗原(或腫瘤疫苗)或來自上文描述之病毒、細菌或其他病原體之抗原。 偵測及診斷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提供用於偵測樣本中人類ICOS抗原之存在或量測人類ICOS抗原之量之方法,其等包括使該樣本及對照樣本與抗ICOS抗體(例如,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之單株抗人類ICOS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容許於該抗體或其片段與人類ICOS之間形成複合物之條件下接觸。隨後偵測複合物之形成,其中樣本與對照樣本之間所比較的差異複合物之形成係指示樣本中存在人類ICOS抗原。此外,本文描述之抗ICOS抗體可用以經由免疫親和純化純化人類ICOS。 本發明係由下列實例進一步闡述,該等實例不應視為限制性。整個本申請案中所引用之所有圖式及所有參考文獻、GenBank序列、專利案及公開申請案之內容係以引用之方式明確併入本文中。 實例 下文係本發明之抗體、組合物及方法之非限制性實例。應瞭解各種其他實施例可與本文提供之一般描述一致實踐。 實例1 完全人類抗huICOS抗體之產生 本文揭示完全人類抗huICOS單株抗體及結合至完全人類抗ICOS抗體之相同抗原決定基及/或交叉阻斷完全人類抗ICOS抗體之結合之完全人類抗體。此等抗體可使用表現人類抗體基因之轉基因小鼠產生,如下列實例中描述。A. 使用 HuMab 小鼠 ® / 或昆明 (KM) 小鼠 ® 之融合瘤技術 產生抗ICOS抗體 人類抗ICOS單株抗體係藉由用1)可溶性人類ICOS抗原及2)經表現人類ICOS之人類ICOS基因轉染之Hek293T細胞系、表現ICOS之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系及表現ICOS之300-19細胞系使HuMAb® 轉基因小鼠之HC2/KCo7品系(「HuMAb® 」係Medarex, Inc., Princeton, New Jersey之商標)及KM小鼠(KM小鼠® 品系含有SC20轉染色體,如WO 02/43478中描述)免疫來產生。HC2/KCo7 HuMAb小鼠及KM小鼠係如美國專利案第5,770,429及5,545,806號中描述產生,其等之全部揭示內容係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抗原及免疫 抗原係包含與抗體Fc域融合之ICOS細胞外域之可溶性融合蛋白(重組人類ICOS-小鼠Fc嵌合蛋白)、Hek293T細胞、CHO細胞或經轉染以用於人類ICOS之表面表現之300-19細胞。將該等抗原與RIBI單磷醯基脂質A (MPL)加TDM佐劑系統(Sigma)混合以用於免疫。經含於PBS中之15至25 µg可溶性重組ICOS抗原之可溶性ICOS蛋白或含於PBS中之1 x 107 CHO細胞、Hek293T細胞或經轉染以用於人類ICOS之表面表現之300-19細胞免疫之上文描述之小鼠係與佐劑1:1混合。每二至十四天將200 µl已製備之抗原注射至小鼠之腹腔或皮下或足墊內。在ICOS抗原免疫後,對小鼠注射100至200 µl重組小鼠IL21。對發展出抗ICOS滴定量之小鼠在融合前的三至兩天內給予靜脈內注射及/或腳墊注射10至20 µg可溶性重組ICOS抗原或5 x 106 個CHO細胞或經轉染以用於人類ICOS之表面表現之300-19細胞或加腹膜內注射含於100 µl PBS中之15 µg重組小鼠IL21蛋白。獲取小鼠淋巴結及或脾臟,且將經分離之淋巴結細胞及/或脾臟細胞用於融合瘤製備。 產生抗ICOS抗體之HuMab小鼠® 或KM小鼠® 之選擇 為選擇產生ICOS結合抗體之HuMab小鼠® 或KM小鼠® ,藉由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測試來自經免疫小鼠之血清。簡而言之,用含於PBS中之1至2 µg/ml經純化之重組人類ICOS-小鼠Fc塗覆微量滴定盤;以50 µl/孔在4℃下培養整夜,然後用含於PBS/Tween (0.05%)中之200 µl/孔5%雞血清阻斷。將來自經ICOS免疫之小鼠之血漿之稀釋物添加至各孔並在周圍溫度下培養一小時。該等盤用PBS/Tween清洗及然後用山羊抗人類IgG Fc多株抗體結合辣根過氧化物酶(HRP)在室溫下培養一小時。清洗後,該等盤用ABTS受質(Moss Inc.,產品:ABTS-1000)顯影並藉由分光光度計在415至495光學密度(OD)下分析。然後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進一步篩選結合至表現人類ICOS之細胞系,但不結合至不表現ICOS之對照細胞系之來自經免疫小鼠之血清。簡而言之,抗ICOS抗體之結合係藉由用抗ICOS抗體以1:20稀釋培養表現ICOS之CHO細胞或300-19細胞評估。清洗該等細胞並用經藻紅蛋白(PE)標記之抗人類IgG抗體偵測結合。流動式細胞分析係使用FACScanTM 流式細胞儀(Becton Dickinson, San Jose, CA)進行。將發展出最高滴定量之抗ICOS抗體之小鼠用於融合。融合係如下文描述般進行。藉由ELISA及螢光活化流動式細胞測量術(FACS)測試融合瘤上清液之抗ICOS活性。 融合瘤製備 使用基於電場之電融合使用Cyto Pulse大室細胞融合電穿孔儀(Cyto Pulse Sciences, Inc., Glen Burnie, MD)使分離自HuMab小鼠® 及/或KM小鼠® 之小鼠脾臟細胞及/或淋巴細胞與小鼠骨髓瘤細胞系融合。簡而言之,使來自經免疫小鼠之脾臟淋巴細胞之單一細胞懸浮液融合至相同數量之Sp2/0非分泌性小鼠骨髓瘤細胞(ATCC、CRL 1581細胞系)。將細胞以約2 x 104 /孔接種於平底微量滴定盤中,接著在含有10%胎牛血清、10% P388D1 (ATCC、CRL TIB-63)改良性培養基、含於DMEM (Mediatech, CRL 10013,具有高葡萄糖、L-麩醯胺酸及丙酮酸鈉)中之3至5% Origen (IGEN)加5 mm HEPES、0.055 mm 2-巰基乙醇、50 mg/ml慶大黴素及1x次黃嘌呤-胺喋呤-胸腺核苷(HAT)培養基(Sigma, CRL P-7185)之選擇性培養基中培養約兩週。一至兩週後,將細胞培養於其中HAT係經次黃嘌呤及胸腺核苷(HT)培養基置換之培養基中。細胞接種後約10至14天,首次篩選來自個別孔之上清液是否含有人類γ及κ抗體。然後接著藉由ELISA及FACS針對人類抗ICOS單株IgG抗體篩選人類γ及κ抗體呈陽性評分之上清液。將分泌抗體之融合瘤轉移至24孔盤,再次進行篩選,及若仍對人類抗ICOS單株抗體呈陽性,則藉由有限稀釋次選殖至少兩次。然後活體外培養穩定次選殖以於組織培養基中產生少量抗體用於進一步表徵。產生之人類單株抗體係然後藉由蛋白A管柱層析術純化。如下表7中描述,特別受關注之經分離之抗體被命名為17C4、9D5、3E8、1D7-a及1D7-b。 表7:經分離之抗體 B. PROfusion® mRNA 顯示系統 將KM小鼠#333819及#333821用過表現人類ICOS之CHO細胞進行免疫,且接著獲取脾臟及淋巴結。總RNA係提取自脾臟及淋巴結細胞並使用對抗體恆定區具特異性之引子逆轉錄。使用抗體cDNA以產生表現於mRNA顯示中之單鏈可變片段(scFv)庫,其中各scFv蛋白係經由嘌呤黴素鍵聯融合至其編碼mRNA。該庫係針對10 nM重組人類ICOS-Fc加以選擇,且任何經結合之分子係使用蛋白G磁珠捕獲回收並藉由聚合酶鏈反應(PCR)擴增以進行下一輪。完成總計六輪,然後藉由定量PCR (qPCR)觀測到顯著ICOS結合信號。最終群體係經測序且獨特之可變區係經選殖至IgG表現載體內。IgG蛋白係使用Hek293T細胞之瞬時轉染表現以產生用於結合及功能分析之材料。如下表8中描述之抗體IgG-2644係經選擇。 表8:抗體IgG-2644 實例2 人類化抗ICOS抗體之產生 倉鼠ICOS抗體C398.4A之序列測定 在本文中被稱為「親代倉鼠抗體」或抗體「C398.4A」之倉鼠抗大鼠ICOS單株抗體(C398.4A (抗H4/ICOS)單株抗體)係獲得自BioLegend® 。C398.4A抗體係使用質譜測序。具體言之,C398.4A係於5.3 M胍HCl中變性,用二硫蘇糖醇(40 mm)還原,並用碘乙醯胺(80 mm)烷化。在用6 kDa MW截斷Zeba脫鹽管柱脫鹽後,抗體係經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Lys-C、AspN或GluC酶促消化並藉由質譜分析。使用肽定位及MS/MS以識別所得肽並證實胺基酸序列。完整之重鏈及輕鏈質量係藉由用PNGaseF裂解開聚醣,用二硫蘇糖醇還原抗體及用碘乙酸烷化產生。所得抗體鏈係藉由LC-MS分析。 將所得肽片段化資料與由GenBank中存在之灰倉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 )之三個輕鏈及重鏈抗體序列連同通過衍生自亞美尼亞倉鼠之單株抗體之RNA測序內部測定之抗體序列組成之定製蛋白質資料庫進行比對。資料庫搜索將GenBank序列基因基因座CMU17870 (登錄號U17870)識別為與C398.4A輕鏈類似。當相較於CMU17870序列時,於C398.4A序列中在CDR3及框架區中觀測到胺基酸取代。資料庫搜索將GenBank庫序列基因基因座CMU17166 (登錄號U17166)識別為與C398.4A重鏈可變區類似。J區匹配內部識別之倉鼠序列HA-VH-7。重鏈之恆定區匹配與抗體HL4E10 (登錄號HM369133)相同之同型。D區係經確定為新穎且係藉由肽片段化資料之從頭測序進行識別。當相較於CMU17166及HA-VH-7重鏈序列時,於CDR1、CDR2、CDR3及可變框架區中觀測到胺基酸取代。 基於抗體C398.4A之嵌合抗體ICOS.4之產生及評估 使C398.4A抗體蛋白質序列回譯成cDNA序列。於D區(CDRH3)中位置96之異白胺酸/白胺酸(I/L)殘基係於此位置以異白胺酸或白胺酸表現。可變區係經選殖至含有信號序列及人類IgG1f恆定區之表現載體內,並轉染至CHO-S細胞內以用於嵌合人類抗體ICOS.4之表現。嵌合抗體係使用2 L上清液各使用250 mL蛋白A管柱於AKTA Avant上純化並在CHO-OKT3-CD32a/CD25-CD4+ T細胞分析中針對活性進行篩選。該CHO-OKT3-CD32a/CD25-CD4+ T細胞分析係經低濃度之單鏈-CD3 (純系OKT3)及較高濃度之CD32A (以交聯抗體)轉染之經輻射(生長停滯) CHO細胞及耗盡CD25之CD4+ T細胞以1:4之CHO:T細胞比率之共培養物。該CHO細胞系係於搖瓶中生長並在分析開始當天經受輻射。T細胞係使用RosetteSep® CD4+ T細胞分離套組(目錄15062)選自新鮮膚色血球層(Stanford Blood Bank),接著遵循用於AutoMACS® 耗盡之套組說明書,使用Miltenyi® CD25-磁珠(目錄130-092-983)耗盡CD25+細胞。 ICOS抗體或同型對照係自5 µg/mL以5倍連續稀釋加以滴定,及各條件進行一式三份。將培養物放置於每孔具有含於200 µL完全培養基(RPMI-1640 (Corning® ,目錄10-040-CM) + 10%胎牛血清(FBS) (Gibco® ,目錄25140) + 1x Pen Strep (Corning目錄30-002-CL) + 10 mm HEPES (Corning目錄25-000-CL) + 1 mm丙酮酸鈉(Corning目錄25-000Cl) + 1xMEM (Corning目錄25030-CL)中之5x104 個T細胞及1.25x104 個CHO細胞之經TC處理之平底Costar® 96孔盤中,並在37℃下及5% CO2 下培養三天。 在第3天獲取培養物上清液(50 µL/孔)以用於使用均相時間分辨螢光(HTRF)分析(Cisbio®)分析干擾素-γ濃度,使用Rubystar® 微量盤讀取,並自標準曲線使用Softmax Pro® 軟體計算該等濃度。將ICOS.4抗體於功能T細胞分析中使用CHO-OKT3-CD32及CD4+CD25-T細胞加以測試且滴定該抗體以比較劑量依賴性共刺激之相對程度,如藉由干擾素-γ分泌測定。ICOS.4顯示0.018 µg/mL之EC50值。 同型選擇 針對免疫腫瘤學治療抗體且具體言之針對促效劑靶之同型選擇係受結合至FcR下游之兩種不同考慮因素影響。如由Ravetch及同仁(Li及Ravetch, Science 2011;333:1030-4;Otten等人,J Immunol. 2008;181:6829-36)詳細描述,抗體與活化受體之結合可導致表現靶之細胞之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或抗體依賴性細胞吞噬作用(ADCP)。另一方面抗體優先結合至抑制FcR可介導受體之多價交聯及促效劑訊號傳導。因為ICOS在腫瘤微環境中可高度表現於CD8+及CD4+ Teff上,所以使用可介導ADCC或ADCP之同型被視為不太有吸引力之選擇。抗ICOS抗體之活體外ADCC活性亦表明抗ICOS抗體在介導ADCC方面具有高度能力且支持應避免ADCC誘導之同型之想法。增加人類IgG1對CD32B之親和力之抗體相反被視為替代同型。如上表3中顯示,考慮之同型係人類IgG1之IgG1 S267E突變、SELF突變及V12突變。此等突變全部增加對CD32B之親和力並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對CD32A之親和力,同時減小對CD16之親和力(如表9中顯示)。此減小預計降低ADCC活性,因為此係FcR可能介導T細胞於腫瘤中之耗盡。 表9:人類IgG1之野生型及S267E變體之結合性質之比較(µM Kd) 在SEB分析中使用CD4+ T細胞及B細胞之活體外活性顯示IgG1f S267E抗體相較於人類IgG1及其他同型具有絕佳活性,如上文描述。基於來自功能實驗之資料,選擇IgG1f S267E作為前導抗體。選擇IgG1f S267E之一個併發症係此同型相較於人類IgG1以更高親和力結合至補體C1q,此可能增加補體依賴性細胞溶解(CDC)之風險。出乎意料地,在活體外測試中,相較於人類IgG1,IgG1f S267E不具有更高CDC活性。因此,S267E突變不導致CDC風險增加。 抗體ICOS.4之人類化 抗體ICOS.4係藉由將倉鼠CDR移植至人類生殖系基因上進行人類化(圖3),基於框架序列同源性,將VH3-15選為重鏈並將VKI O18選為輕鏈。基於序列同源性,人類生殖系FW4,JK3,亦被選為輕鏈。基於序列相似性,人類生殖系FW4,JH4,係被選為重鏈,且其不含有可造成潛在責任風險之殘基。CHO-OKT3-CD32A/CD4+CD25- T細胞分析中評估一組26個抗體,且抗體範圍起始自0.2 µg/mL並藉由四倍稀釋滴定,以識別保留與親代倉鼠抗體類似之結合之人類化序列(C398.4A,即,具有分別闡述於SEQ ID NO: 3及4中之重鏈及輕鏈區序列之親代倉鼠抗體)。 一個胺基酸殘基取代係經識別(T94A)以恢復人類化CDR移植抗體之結合,且其係位於FR3及CDRH3之接點處。另外,於D56、G57序列處具有可疑突變之三種嵌合抗體亦經評估以查看VL中之潛在異構化位點是否可經移除而不影響活性。殘基取代D56E係經選擇以消除輕鏈中之潛在異構化位點(D56, G57)並併入人類化序列內。人類化抗體係用IgG1f同型篩選,然而,ICOS.33 IgG1f S267E係使用IgG1f S267E同型重新表現。產生之抗體之描述係提供於下表10中。 表10:產生之抗體之匯總 如下文於實例3中描述,相較於原始倉鼠嵌合抗體,基於C398.4A之一組四種人類化抗體係於CHO-OKT3-CD32a/CD4+CD25- T細胞功能分析中加以測試。ICOS.33 IgG1f S267E係經選擇以用於進一步表徵及研發。ICOS.33 IgG1f S267E之重鏈及輕鏈可變區序列係分別顯示於SEQ ID NO: 5及6及圖4中。 實例3 抗體選擇 CHO-scFv-CD3-CD32A/CD25-CD4+ T細胞分析 初始功能分析篩選係使用表現單鏈可變片段(scFv)抗CD3 (OKT3)及人類CD32A之CHO細胞以刺激原代人類T細胞而進行。此分析係經低濃度之單鏈可變片段-CD3 (純系OKT3)及較高濃度之CD32A (以交聯抗體)轉染之經輻射(生長停滯) CHO細胞及耗盡CD25之CD4+ T細胞以1:4之CHO:T細胞比率之共培養物。CHO細胞系係於搖瓶中生長並在分析開始當天經受輻射。T細胞係使用RosetteSep CD4+ T細胞分離套組選自新鮮膚色血球層(Stanford Blood Bank)。遵循用於AutoMACS耗盡之套組說明書,使用Miltenyi CD25-磁珠耗盡CD25+細胞。 ICOS抗體或同型對照(即,與ICOS抗體為相同同型但不結合任何天然生成之人類蛋白質之抗體,例如,針對鑰孔血藍蛋白(KLH)、白喉毒素等等之抗體)係自2 µg/mL以五倍連續稀釋加以滴定,及各條件使用來自兩個供體之T細胞進行一式三份。將培養物放置於每孔具有含於200 µL完全培養基中之5×104 個T細胞及1.25×104 個CHO細胞之經TC處理之平底96孔盤(Costar)中,並在37℃及5% CO2 下培養三天。 在第3天獲取培養物上清液(50 µL/孔)以用於使用均相時間分辨螢光(HTRF)分析(Cisbio)分析干擾素-γ濃度。濃度係使用Rubystar微量盤讀取儀測定並使用Softmax Pro軟體自標準曲線計算。該等盤係然後用每孔0.5 µCi氘化胸腺核苷衝擊八小時並冷凍。將該等細胞收穫於過濾盤(Perkin Elmer)上以用於分析氘化胸腺核苷併入以評估增殖。 無論抗體Fc子類型,FcR CD32A皆允許抗體交聯。此交聯容許通過ICOS促效作用共刺激T細胞,從而導致相較於經同型對照處理之細胞,增強增殖及細胞介素釋放。此活性可見於CD8+、CD4+及CD25- CD4+ T細胞上。因為耗盡之CD25- CD4+ T細胞分析中絕佳之信噪比,此等細胞被用於篩選融合瘤。性能最佳之抗體係經選擇以用於次選殖、純化及進一步表徵。親代倉鼠單株抗體係包括於抗體組分析中。如上文描述,CHO-CD3-CD32分析中之活性係用以選擇抗體之主要組,其等係經重新表現為人類IgG1抗體或人類IgG1之其他修飾形式。如圖5顯示,ICOS.33 IgG1f S267E在CHO-scFv-CD3-CD32A/CD25-CD4+ T細胞分析中顯示IFN-γ分泌及增殖之劑量依賴性誘導。就增殖而言,此效應之平均EC50係0.083 nM (±0.067, n = 6),及就IFN-γ誘導而言,為0.083 nM (±0.074, n = 6)。相較於對照,在相同實驗中,在於總計6個供體中測試之三種最高濃度下,增殖誘導在自2至5倍之範圍內變化,而IFN-γ誘導在自2倍至9倍之範圍內變化。使用CHO-scFv-CD3 (無CD32A)之先前實驗證實交聯係為經測試之所有ICOS抗體之促效性活性所需的。 CD25-CD4+ T細胞及B細胞-SEB分析 抗ICOS抗體功能活性之進一步表徵係使用葡萄球菌腸毒素B (SEB)作為T細胞受體(TCR)刺激物進行並添加抗ICOS抗體以測試共刺激。當人類外周血細胞(PBMC)用於分析中時,抗ICOS抗體顯示無功能活性。然而,當CD4+ T細胞(耗盡CD25或總CD4+ T細胞)與經純化之B細胞一起使用時,相較於對照抗體,抗ICOS抗體顯示增強之干擾素γ(IFN-γ)分泌。 此分析涉及自體同源CD25-CD4+ T細胞及B細胞之共培養。將SEB添加至85 ng/mL之最終固定濃度以提供次最大刺激,並滴定ICOS抗體以顯示劑量依賴性共刺激效應。在如由IFN-γ誘導濃度證實之初級活化信號(SEB + B細胞)之內文中,此分析之目的係量測ICOS抗體增強T細胞之活性之能力。誘導更高濃度之IFN-γ係有利的,因為其係反映顯示ICOS受體之促效作用之不同抗體之效力之T細胞活化之量度,及IFN-γ係抗腫瘤免疫力之已知介導者。 T細胞係藉由陽性選擇分離自兩個新鮮膚色血球層,接著分離珠以產生未經觸變之CD4+ T細胞(Invitrogen)。然後遵循關於使用AutoMACS進行耗盡之套組說明書,使用CD25-磁珠(Miltenyi),自CD4+ T細胞耗盡CD25+細胞。遵循關於使用AutoMACS進行陽性選擇之套組說明書,然後使用Miltenyi CD20珠將來自CD4分離之陰性溶離份用於分離自體同源B細胞。 以5×104 個細胞/孔將T細胞接種於經TC處理之96孔平底培養盤中,且自體同源B細胞以3至5×104 個細胞/孔(取決於來自各供體之產量)接種並包括SEB,以達成85 ng/mL之最終濃度。ICOS抗體或同型對照係自5 µg/mL以5倍連續稀釋加以滴定,以獲得總計七個點,各測試一式三份。將分析設定於具有200 µL/孔最終體積之完全培養基中進行。該等盤係在37℃及5% CO2 下培養3天。 在第3天獲取培養物上清液(50 µL/孔)以使用HTRF分析(Cisbio)分析IFN-γ濃度。濃度係使用Rubystar微量盤讀取儀測定並使用Softmax Pro軟體自標準曲線計算。 SEB共培養實驗針對抗ICOS抗體ICOS.33 IgG1f、ICOS.33 IgG1f S267E、9D5 IgG1f、9D5 IgG1f S267E、2644 IgG1f S267E及對照抗體KLH對照Ig1f比較IFN-γ產生(圖6)。相較於具有野生型Fc之相同抗體(ICOS.33 IgG1f),具有S267E突變之人類化前導抗體ICOS.33 (ICOS.33 IgG 1f S267E,如圖6中完全向下三角形中繪示)誘導更高濃度之IFN-γ。相較於ICOS.33 IgG1f S267E,經測試之其他比較抗體(即95D IgG1f、9D5 IgG1f S267E及2644 IgG1)亦顯示更低活性。KLH對照Ig1f不顯示任何活性。在由次最佳化劑量之SEB刺激之CD25-CD4+ T及B細胞共培養物中,相較於對照抗體,ICOS.33 IgG1f S267E抗體以劑量依賴性方式將IFN-γ產生增加高達2.3倍。使用此分析測試總計20個供體,全部顯示ICOS.33 IgG1f S267E之最大促效劑活性,且EC50為0.020 nM (±0.018)。 ICOS抗體對T濾泡性輔助細胞(Tfh)之活性係以此方式測試。相較於對照抗體1D12,在添加抗ICOS抗體9D5及ICOS.4後觀測到增強之IL-10分泌。在藉由CD4選擇(Invitrogen套組)富集後藉由針對CD4、CD14、CXCR5、CD45RA及CD123染色CD4富集細胞並針對Tfh細胞(CD4+CXCR5+CD45RA-CD123-CD14-)使用Aria II FACS分選而將Tfh細胞分選自PBMC。初始B細胞係使用Miltenyi套組分離自CD4陰性溶離份。當IL-10及IFNγ係由ELISA (BD)量測並顯示由ICOS抗體增強時,將Tfh及初始B細胞各以5e4個細胞/孔共培養於96孔平底TC盤中並用SEB刺激2天。此增強之細胞介素分泌無需外源性交聯劑且可藉由將S267E突變包括於人類IgG1中來增強(圖7A及7B)。 ICOS.33 IgG1f S267E係經選擇以用於進一步研發,因為其在CHO FcR分析中具有刺激IFN-γ產生並誘導細胞增殖之能力(圖5),及相較於經測試之其他抗ICOS抗體,其在SEB分析中具有更高功能活性(圖6)。 實例4 藉由ICOS.33 IgG1f S267E逆轉調節T細胞抑制 此研究之目的係確定ICOS.33 IgG1f S267E對效應T細胞(Teff)增殖及Treg介導之抑制之作用。 在37℃下用抗CD3 (3 µg/mL)與ICOS.33 IgG1f S267E (10 µg/mL)或抗KLH (不結合含於PBS中之ICOS蛋白(10 µg/mL)之同型對照)之組合塗覆U底盤三小時。使用RosetteSep CD4+ T富集混合物結合Ficoll-Paque分離,遵循RosetteSep製造商之使用說明書自全新鮮分離膚色血球層CD4+ T細胞。經富集之CD4+ T細胞用針對CD4、CD25、CD127、CD45RA及CD45RO之結合螢光團之單株抗體在FACS分選緩衝劑中加以染色。然後使用FACSAria II細胞分選儀將CD4+ T細胞分選成Teff (CD4+CD25loCD127hi)、RA+Treg (CD4+CD25hiCD127lo/CD45RA+/CD45RO-)及RO+Treg (CD4+CD25hiCD127lo/CD45RA-/CD45RO+)細胞群體。經分選之Treg係用CellTrace™Violet (CTV)增殖染料根據製造商之使用說明書以5 µM之濃度標記。經分選之Teff係用CellTrace CFSE™增殖染料(CFSE)根據製造商之使用說明書標記,只是其係以1.25 µM之更高稀釋使用以減小在先前實驗中可見之細胞毒性效應。 將含於100 µL完全培養基中之五萬個經分選及經CFSE標記之Teff添加至經抗CD3及ICOS.33 IgG1f S267E或同型對照塗覆之96孔盤之各孔中。此等係在添加或不添加2 µg/mL (至1 µg/mL之最終濃度)之抗CD28之情況下製得。然後將含於100 µL完全培養基中之滴定數量之經分選及經CTV標記之Treg添加至各孔,以5x104 個Treg (1:1 Treg:Teff)開始並在後續孔中2倍遞減(1:2、1:4等)。 當細胞用可固定活力染料Ghost Red-780染色以排除死細胞時,在37℃下將培養物培養六天。使用BD FACSCanto II流式細胞儀收集流動式細胞測量術資料。百分率Teff增殖係使用FACSDiva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分析軟體測定。Teff之百分率增殖係藉由對在至少一輪分裂後已稀釋Teff之CellTrace CFSE增殖染料之Teff進行門控來測定。 此實例顯示ICOS.33 IgG1f S267E均逆轉Treg介導之抑制及增強Teff增殖,如圖8A及8B中顯示。圖8A及8B之圖例中顯示之值係Teff:Teg比率。因此,值為1意指1個Teff對1個Treg之比率,值為2意指2個Teff對1個Treg等等,基本向下滴定Treg。在1:1比率下,ICOS.33 IgG1f S267E顯示增殖之約4倍增加及RA+Treg介導之抑制之明顯逆轉。亦觀測到增殖之7倍增加及RO+Treg介導之抑制之明顯逆轉,如藉由在同型對照與ICOS抗體之間之分裂Teff之百分率之差值量測。隨著Treg被滴定出,相對於同型對照,表觀抑制成比例下降,且在無Treg之情況下,分裂之Teff之百分率增加約1.5倍。在Treg之存在下之效應可係Teff對Treg抑制敏感性下降或Treg抑制能力下降之結果。ICOS.33 IgG1f S267E逆轉Treg介導之抑制及增強Teff增殖係有利的,因為此顯示ICOS.33 IgG1f S267E刺激免疫反應。 實例5 ICOS.33 IgG1f S267E之活體外Fc效應功能 此研究之目的係評估ICOS.33 IgG1f S267E之抗體依賴性細胞細胞毒性(ADCC)及補體C1q因子結合活性。 用鈣黃綠素AM進行靶細胞標記 來自供體2之CD4+ T細胞(Stanford Blood ID W070516511239)係經分離、活化及經鈣黃綠素AM標記。簡而言之,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係藉由密度梯度離心自肝素化膚色血球層純化並用以2% FBS (HyClone)補充之磷酸鹽緩衝鹽水(PBS)清洗。CD4+ T細胞係藉由陰性選擇使用基於磁珠之分離套組(StemCell Technologies)及自動化RoboSep細胞分離器(StemCell Technologies)分離。自CD4+ T細胞分離後,使用基於磁珠之分離套組(Miltenyi Biotec)耗盡CD25+ Treg。經純化之CD4+ T細胞以2.5 x 106 個細胞/mL重懸浮於R10培養基中並用T細胞活化/擴增套組(Miltenyi Biotec)以每兩個細胞一個珠在37℃下活化三天。在第3天,對細胞計數,粒化並以1 x 106 個細胞/mL重懸浮於15 mL錐形管中之PBS中。鈣黃綠素AM試劑係藉由向含有50 µg凍乾試劑之試劑管添加20 µL超純DMSO加以製備。針對每1 mL體積,將2 µL體積之復水鈣黃綠素AM添加至懸浮細胞。細胞係經渦旋並放置於37℃培養器中歷時30分鐘。在培養週期後,經標記之靶細胞用ADCC分析培養基清洗三次,且在分析培養基中將其等濃度調整至105 個細胞/mL。 以經活化之CD4+ T細胞作為靶之抗體依賴性細胞細胞毒性(ADCC)分析 原代人類NK效應細胞係純化自來自兩個不同供體(BDC供體9及12)之新鮮PBMC並用IL-2刺激。簡而言之,PBMC係藉由密度梯度離心純化自肝素化全血樣本並用以2% FBS (HyClone)補充之PBS清洗。NK細胞係藉由陰性選擇使用基於磁珠之分離套組(Miltenyi Biotech)及autoMACs分離器(Miltenyi Biotech)分離自PBMC。經純化之NK細胞係以1x106 個細胞/mL重懸浮於以500 IU/mL IL-2補充之MyeloCult培養基中並在37℃下培養整夜。 第二天,經活化之NK效應細胞係在分析培養基中清洗兩次且其等濃度在該分析培養基中經調整至4.33至5x105 個細胞/mL。將經標記之靶細胞(50 µL/孔)添加至含有50 µL/孔測試或對照抗體之U底96孔盤中。然後添加經活化之NK效應細胞(100 µL/孔)以導致10:1之最終效應細胞:靶細胞比率(E:T)及自0.0002 µg/mL至1 µg/mL之範圍內變化之最終抗體濃度。將該盤放置於濕潤之37℃培養器中,歷時兩小時。將上清液(50 µL/孔)轉移至光學96孔黑色盤內,並於設定至485激發及535發射過濾器之EnVision盤讀取儀上讀取螢光強度。 在無抗體之情況下用效應細胞培養之靶細胞為與抗體無關之細胞溶解(自發細胞溶解)之背景提供對照,而用20 µL或100 µL/孔Delfia細胞溶解緩衝劑溶解之靶細胞在分析中表示最大釋放。 抗體依賴性細胞溶解之百分率係基於平均螢光強度(MFI)以下式計算:靶細胞溶解之百分率係使用來自GraphPad Inc之Prism v5.01軟體針對各抗體繪圖。 結果 以經活化之CD4+ T細胞作為靶之原代NK ADCC 測試抗ICOS抗體ICOS.33 IgG1f S267E誘導表現ICOS之靶CD4+ T細胞之ADCC之能力並比較由ICOS.33 IgG1誘導之ADCC。兩個實驗係用靶細胞及NK細胞供體對運行。在各情況下,相較於ICOS.33 IgG1,具有經修飾之IgG1同型之ICOS.33 IgG1f S267E誘導經活化之CD4+ T細胞之較少ADCC。來自此等實驗之資料係匯總於表11及圖9A及9B中。 表11:由抗ICOS IgG1及經修飾之IgG1同型介導之ADCC之比較C1q結合分析 ICOS.33 IgG1f S267E與人類C1q之結合係藉由ELISA研究。所有抗體以含於PBS中之10 µg/mL以50 µL每孔塗覆於高結合免疫分析盤上。包括孔僅塗覆PBS之非特異性結合對照。在4℃下將該盤培養整夜。第二天,將該盤及所有試劑平衡至室溫;所有後續步驟係在周圍室溫下進行。未被佔據之蛋白質結合位點係用SmartBlock® 以200 µL每孔阻斷30分鐘。該盤用清洗溶液(PBS + 0.05% Tween-20)以200 µL/孔清洗3次。以50 µL/孔添加分級劑量之含於ELISA分析緩衝劑中之人類C1q (48.00至0.76 µM)。將該盤培養兩小時並用清洗溶液清洗三次。人類C1q與固定化抗體之結合係藉由1:1000稀釋於ELISA分析緩衝劑中並培養一小時之生物素化小鼠抗C1q mAb加以偵測。在將該盤清洗三次後,以50 µL/孔添加1:5000稀釋於結合物緩衝劑中之鏈黴親和素-聚-HRP並培養30分鐘。完成最終清洗步驟,且該盤係用TMB受質以50 µL/孔顯影5分鐘。光學密度係於650 nm下在SpectraMax 340PC384微量盤讀取儀(Molecular Device)上讀取。資料係使用Prism (5.01版)繪圖。 結果 ICOS.33 IgG1f S267E結合人類補體之C1q組分 測試抗ICOS抗體ICOS.33 IgG1f S267E在ELISA分析中相較於ICOS.33 IgG1結合人類補體之C1q組分之能力。相較於ICOS.33 IgG1,發現ICOS.33 IgG1f S267E以更高親和力結合人類C1q。資料係匯總於圖10及表12中。 表12:ICOS.33 IgG1f S267E結合人類C1q結論 具有經修飾之IgG1之ICOS.33 IgG1f S267E誘導表現ICOS之CD4+ T細胞之更少ADCC介導之殺死,但相較於具有野生型IgG1之抗ICOS抗體,以更高親和力結合至人類C1q。 實例6 活體內抗腫瘤活性 抗小鼠ICOS作為單一療法或與其他藥劑組合之抗腫瘤活性 對T細胞表面受體(共刺激及共抑制兩者)具特異性之抗體之同型之變化可改變抗腫瘤活性。17G9及ICOS.4兩者之小鼠Fc同型變體均經產生且表現為小鼠IgG2a同型。如下文描述,相較於小鼠IgG1變體,兩者均顯示絕佳之抗腫瘤活性。儘管不受任何理論之束縛,但此很可能由於腫瘤位點處之T調節細胞(Treg)耗盡及自ICOS之抗體介導之促效作用造成之效應T細胞(Teff)擴增。針對17G9 Ab之小鼠研究亦顯示下調脾臟及腫瘤兩者中之T細胞群體上之ICOS受體。在經接合FcR之Ab同型(mIgG1及mIgG2a)治療之小鼠中觀測到更低之ICOS表現,而受體濃度在非FcγR結合Ab(mIgG1 D265A,亦被稱為「ICOS.1 D265A」)治療之小鼠中無變化。對FcγR相互作用之依賴表明此下調需交聯。重要地,即使下調受體仍可顯示抗腫瘤活性。 17G9 (ICOS.1)及親代倉鼠抗體(ICOS.4)兩者之小鼠IgG1變體因結合至FcRII (抑制受體)之能力而均預期具有促效劑活性。如表13中匯總,兩種小鼠IgG1變體相較於IgG2a同型在可偵測但較低之程度下均顯示抗腫瘤活性,及腫瘤Treg之較小減少。相反,不結合FcR(17G9-IgG1-D265A)之抗ICOS抗體不顯示抗腫瘤活性。儘管耗盡同型(諸如小鼠IgG2a)相較於促效性mIgG1顯示更高抗腫瘤活性,但當結合預期更選擇性耗盡Treg之另一治療(諸如抗CTLA-4抗體治療)考慮時,ICOS於Teff上之高表現使得此作用機制不太有利。與在具有S267E突變之同型中活體外發現更佳促效劑活性一致,此等同型在人類FcR轉基因小鼠中亦顯示相較於人類IgG1略高或相等之抗腫瘤活性。 表13:使用抗小鼠ICOS作為單一療法或與其他藥物組合之效用研究之匯總 ICOS IgG1 Fc變體之抗腫瘤活性 為確定人類IgG1 S267E是否與小鼠IgG1抗體類似地表現,但關於針對CD32之FcR結合及促效性受體接合具有更高效力,進行額外腫瘤模型實驗。具體言之,為評估人類Fc受體(FcR)-轉基因小鼠中之抗人類ICOS同型變體,構築下列抗體: (a)抗ICOS hIgG1-針對小鼠ICOS之單株抗體、嵌合倉鼠/小鼠抗小鼠ICOS、同型IgG1(ICOS.4 hg1); (b)抗ICOS hIgG1 SE-針對小鼠ICOS之單株抗體、嵌合倉鼠/小鼠抗小鼠ICOS、同型IgG1 SE (ICOS.4 hg1 SE),該抗體具有容許其相較於未經修飾之版本更好地結合至CD32R及CD32B之突變;及 (c)IgG1同型對照-完全人類IgG1同型對照(DT-1D12 hg1)。 將MC38鼠科結腸癌細胞皮下植入於小鼠之右脅腹中。將小鼠分為三個治療組並在移植後的第7、10及14天給藥60 µg之(1)抗ICOS IgG1或(2)抗ICOS IgG1 SE,或(3)IgG1同型對照抗體(即,與ICOS抗體為相同同型但不結合任何天然生成之鼠科蛋白質之抗體,例如,針對KLH、白喉毒素等等之抗體)。每週兩次地量測體重及腫瘤尺寸,直至第52天的研究結束。若腫瘤係≥2000 mm3 或出現潰爛,則將動物安樂死。針對每隻小鼠的60 µg抗ICOS IgG1 SE mAb治療觀測到抗腫瘤活性之增強;如表14及圖11A至C中顯示,相較於無SE修飾之抗ICOS IgG1之63%,平均腫瘤生長抑制(TGI)係76%。未觀測到與治療相關聯之體重顯著變化,亦觀測到臨床毒性之任何明顯體征。 結果 在人類FcR-轉基因小鼠模型中,ICOS IgG1 SE及ICOS IgG1 mAb之投與分別導致76%及63%平均腫瘤生長抑制(TGI)(如表14中顯示)。在測試之劑量程度(60 µg/小鼠)下在各組中觀測到五次完全消退(表14及圖11A-C)。未見毒性或體重損失之身體體徵。 表14:ICOS IgG1 Fc變體之抗腫瘤活性 a 完全消退=在研究之最後一天至少3次量測之腫瘤<20 mm3 之小鼠。b 具有人類IgG1之ICOS.4c 具有人類IgG1及S267E突變之ICOS.4 總結 在Ravetch同基因腫瘤模型研究(匯總於表15中)中,兩種抗ICOS單一療法均促進適度之抗腫瘤活性,且抗ICOS IgG1 SE在第30天顯示略大之功效(76%相比於63%平均TGI) (表14)。未觀測到與與治療相關聯之體重顯著變化,亦未觀測到臨床毒性之任何明顯體征。總體而言,抗ICOS單一療法促進抗腫瘤活性,且抗ICOS IgG1 SE在第30天顯示略大之功效(76%相比於63%平均TGI)。兩種治療皆導致五隻小鼠排斥其等腫瘤。未觀測到與治療相關聯之體重顯著變化,亦未觀測到臨床毒性之任何明顯體征。 表15:活體內藥理學研究 實例7 Sa1N腫瘤模型 Sa1N纖維肉瘤小鼠模型係用以評估嵌合抗ICOS單株抗體之抗腫瘤活性。ICOS.4 mIgG1係ICOS.33 IgG1 S267E之良好替代物,因為此ICOS.4變體優先結合至小鼠抑制Fc受體。因為該腫瘤模型係於表現小鼠Fc受體之小鼠中進行,此使得ICOS.4變體成為人類抗體之良好替代物。ICOS.4 mIgG2a變體係ICOS.33 IgG1抗體之良好替代物,因為此ICOS.4變體係更類似於人類IgG1,因為其結合至小鼠活化Fc受體。此外,此等變體作為替代物係尤其相關,因為其等可變區中無需修飾,其等可變區已與小鼠及人類ICOS蛋白兩者交叉反應。相反,抗ICOS.1鼠科IgG1 (mIgG1) D265A不結合FcR。不結合至ICOS蛋白之IgG1抗體係用作同型對照。 為在Sa1N纖維肉瘤模型中在用嵌合抗ICOS替代單株抗體治療後評估抗腫瘤活性,將Sa1N細胞皮下移植至小鼠之右脅腹中。在移植後之第7、10及14天,對五個治療組中的小鼠給藥mAb: (1) 嵌合抗ICOS.1鼠科IgG1 (mIgG1) D265A, (2) 抗ICOS.4 mIgG1, (3) 抗ICOS.4 hIgG1, (4) 抗ICOS.4 mIgG2a或 (5) IgG1同型對照, 各為10 mg/kg。 在第15天,自每組四隻小鼠獲取腫瘤及脾臟以用於免疫監測分析。在剩餘小鼠中,每週兩次地量測體重及腫瘤尺寸,直至第56天的研究結束。若腫瘤係≥2000 mm3 或出現潰爛,則將動物安樂死。 在移植後之第23天(平均腫瘤生長抑制(TGI)可基於仍活著的60%之治療組動物計算的最後一天),當相較於同型對照治療時,抗ICOS同型對Sa1N腫瘤之治療功效係顯而易見的。中位TGI值係21% (ICOS.1 mIgG1 D265A)、55% (ICOS.4 mIgG1)、69% (ICOS.4 hIgG1)及84% (ICOS.4 mIgG2a)。在任何治療組中如由平均及中位體重損失仍低於20%證實無明顯毒性。 免疫監測資料指示於所有抗ICOS同型中之變化程度之腫瘤內Treg耗盡。另外,在所有抗mICOS.4治療中觀測到高濃度之腫瘤內CD8+ T細胞。 腫瘤反應係與第15天之Treg減少Day部分相關,此與此等mAb與Fc受體之相對結合一致。此等資料表明減少Treg之抗ICOS mAb相較於不減少Treg者更為有效。 抗腫瘤治療 在移植後之第7天(2015年2月02日),將70隻小鼠根據腫瘤體積(L´W´H/2)隨機分成五組,每組14隻小鼠。各組之平均腫瘤體積係約134 mm3 。在第7、10及14天,投與同型對照或指定mAb。向小鼠腹膜內(IP)給藥。 T細胞群體之免疫監測 為進一步研究細胞層面之抗腫瘤活性,進行免疫監測以觀察腫瘤位點之免疫細胞子集合並判定抗體治療與淋巴細胞群體變化之間是否存在關聯。在第15天,由動物設施操作員獲取各治療組之四隻小鼠之腫瘤及脾臟。將該等組織首先在溫和之MACS Octo DissociatorÔ (Miltenyi, San Diego, CA)上處理及然後針對不同T細胞標誌物進行染色。樣本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於Fortessa細胞計數器(BD Biosciences, San Jose, CA)上進行分析。 治療後監測 每週兩次地量測小鼠之腫瘤及體重,直至研究結束。腫瘤係以三維方式用電子數位卡尺量測,且數據係使用Studylog Systems(South San Francisco, CA)之StudyDirector軟體以電子檔方式記錄。每日檢查小鼠之姿勢、理毛行為(grooming)及呼吸變化及嗜睡。當腫瘤達成2000 mm3 端點或出現潰爛時,將小鼠安樂死。 結果 腫瘤反應 研究中之所有小鼠均活著的最後一天係在移植後之第14天(IP給藥之最後一天)。因此,無法計算平均腫瘤生長抑制(TGI)。在移植後之第23天(可計算中位TGI的最後一天),抗ICOS同型對Sa1N腫瘤之治療功效當相較於同型對照治療時係顯而易見的。中位TGI值係21% (ICOS.1 mIgG1 D265A)、55% (ICOS.4 mIgG1)、69% (ICOS.4 hIgG1)及84% (ICOS.4 mIgG2a)。 治療組之腫瘤生長曲線係顯示於圖12A至E中。治療組之TGI係匯總於表16中。治療組之平均及中位腫瘤生長曲線係呈現於圖13A及13B中。 表16:治療組之腫瘤生長 抗ICOS同型間之功效差異證實mIgG2a > hIgG1 > mIgG1 > mIgG1 D265A之層級。無法結合FcR之惰性mIgG1 D265A變體在第23天顯示具有21%中位TGI之一些抗腫瘤活性。未經修飾之mIgG1同型(其可接合抑制Fc受體FcγRIIB)可加強促效作用且在此研究中在第23天顯示55%中位TGI。與其等較高之TGI值一致,mIgG2a及hIgG1同型可結合活化受體之鼠科並介導表現ICOS之Treg之ADCC或抗體依賴性細胞吞噬作用(ADCP)。另外,在小鼠腫瘤模型中,腫瘤內Treg濃度之減小會增加腫瘤消退。在任何治療組中未見明顯毒性,因為平均及中位體重變化係低於20%。 T細胞群體之變化 如圖14A至D中顯示,在第15天在經抗ICOS.4 mAb之mIgG2a及hIgG1變體治療之組中觀測到Treg耗盡,因為相較於同型對照組,此等組中之Foxp3+細胞之百分率顯著更低。於經非耗盡抗ICOS抗體(mIgG1)治療之組中亦觀測到相同趨勢。另外,在所有治療組中,CD4+效應T細胞(Teff)明顯增加,且具有下列等級:mIgG1 > hIgG1 > mIgG2a。此觀測表明一些CD4+ Teff (其等很可能係ICOS+)可能已經被mIgG2a同型(其具有最高之耗盡潛能)耗盡。於所有抗mICOS.4治療中亦觀測到高濃度之腫瘤內CD8+ T細胞。 總結 如匯總於表17中,在階段式Sa1N同基因腫瘤模型中,嵌合抗ICOS同型促進抗腫瘤活性之變化程度,其等介於第23天的21%至84%中位TGI之範圍內。同型變體在此研究中之抗腫瘤效力如下分級:mIgG2a > hIgG1 > mIgG1 > mIgG1 D265A。腫瘤反應在第15天係與Treg耗盡部分相關,此與此等mAb與Fc受體之相對結合一致。 來自此研究之結果顯示同型之選擇係抗ICOS抗體治療之重要決定因素。抗ICOS mIgG2a同型(其與人類IgG1同型等效地結合活化Fcg受體)可耗盡腫瘤內Treg並在抑制腫瘤生長方面顯示最大功效。嵌合抗ICOS同型變體促進抗腫瘤活性之變化程度。腫瘤反應在第15天係與Treg耗盡部分相關,此與此等mAb與Fc受體之相對結合一致。結果表明mg2a促進最佳抗腫瘤活性。 表17:活體內藥理學研究 實例8 抗ICOS抗體與抗PD-1抗體之組合 研究1 為在CT26結腸直腸癌模型中在用變化劑量之抗ICOS替代單株抗體ICOS.4 (親代倉鼠抗體之小鼠IgG1變體)及/或抗PD-1 mAb治療後評估抗腫瘤活性,將CT26細胞皮下植入於小鼠之右脅腹中。當腫瘤達成31 mm3 時,將小鼠隨機分為九個治療組,各組10至14隻小鼠。在移植後之第7、10及14天以mAb或同型對照(即,相同同型,但不結合任何天然生成之小鼠蛋白質之抗體,例如,針對KLH、白喉毒素等等之抗體)對各小鼠給藥。 每週兩次地稱重小鼠及量測腫瘤,直至第35天的研究結束。若腫瘤係≥2000 mm3 或出現潰爛,則將動物安樂死。在移植後之第15天,將四個治療組中之四隻小鼠安樂死以獲取脾臟及腫瘤。將組織處理成單一細胞懸浮液,且使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抗體對細胞進行染色以分析T細胞群體。 在移植後之第21天(可計算相對於同型對照抗體之平均腫瘤生長抑制(TGI)的最後一天),抗ICOS單一療法之TGI值在3 mg/kg及10 mg/kg下分別係37%及33%;抗PD-1單一療法之TGI值係22%。當抗ICOS係以10 mg/kg、3 mg/kg或1 mg/kg與抗PD-1 mAb組合時,觀測到中位TGI值>54%。當抗ICOS係以0.3、0.1或0.03 mg/kg與抗PD-1 mAb組合時,觀測到中位TGI值<40但>20%。在任何治療組中無明顯毒性。 抗體治療 在CT26細胞移植後之第7天,根據腫瘤體積將120隻小鼠隨機分為10組,各組10至14隻小鼠。組具有約31 mm3 之平均腫瘤體積。在第7、10及14天向小鼠給藥抗體。 治療後監測 每日檢查小鼠之姿勢、理毛行為及呼吸變化及嗜睡。每週至少兩次稱重動物,及若體重損失係≥ 20%,則將小鼠安樂死。每週至少兩次地檢查各動物之脅腹之腫瘤之存在及尺寸,直至死亡、安樂死或研究週期結束。係使用電子數位卡尺量測腫瘤三維(長度[L]、寬度[W]及高度[H]),並記錄。使用以下公式計算腫瘤體積:體積= (L´W´H´0.5)。以治療反應作為腫瘤生長抑制(TGI)之量測函數,並計算:(參考組mm3 -測試組物件mm3 ) /參考組mm3 ´100。當腫瘤達到大於約2000 mm3 之體積或出現潰爛時,將動物安樂死。 T細胞群體之免疫監測 為研究ICOS抗體對T細胞群體之作用,在移植後第15天分別自四個治療組中各取四隻小鼠之組織。脾臟及腫瘤係於溫和MACS Octo DissociatorÔ (Miltenyi, San Diego, CA)上均質化。單細胞懸浮液使用結合螢光染料之抗體,針對T細胞標誌物進行染色。採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於Fortessa細胞計數器(BD Biosciences, San Jose, CA)上偵測抗體螢光性,且使用FlowJo軟體(FlowJo, LLC, Ashland, OR)分析結果。 統計分析 計算腫瘤尺寸之平均值、標準偏差(SD)及中位值,及平均體重值。計算100%之研究動物仍然活著時之平均值;並計算至少60%之研究動物仍然活著時之中位值。使用單方差分析(ANOVA)以判定治療組之間的平均值是否具統計學顯著差異性;p值£0.05被認為顯著差異。使用GraphPad Prism® 5.01版軟體(GraphPad軟體,La Jolla, CA)繪製數據,並測定組間之統計學差異。治療組之個別小鼠之腫瘤生長曲線可見於圖15A至J中。治療組之平均及中位腫瘤生長曲線係呈現於圖16A及16B中。 結果 腫瘤生長抑制 在腫瘤移植後之第21天(可計算中位TGI的最後一天),經抗ICOS.4 mIgG1作為單一療法以10 mg/kg治療之小鼠相對於經對照mIgG1抗體治療之小鼠顯示33%中位TGI。經抗ICOS.4 mIgG1單一療法以3 mg/kg治療之小鼠顯示37% TGI及單一藥劑抗PD-1 4H2 mAb顯示22% TGI。在研究週期結束時(第35天),無腫瘤小鼠之比例在對照抗體組中係0/10,在抗PD-1組中係0/10,在10 mg/kg的抗ICOS.4 mIgG1組中係1/10,及在3 mg/kg的抗ICOS.4 mIgG1組中係0/10。抗小鼠PD-1與各種劑量(10、3或1 mg/kg)之抗ICOS.4 mIgG1之組合顯示優於單一療法之抗腫瘤活性(TGI值分別54%、60%及66%)。在研究結束時,無腫瘤小鼠之數量在此等組中係相同的(1/10無腫瘤小鼠),例外係具有4/10無腫瘤小鼠之3 mg/kg劑量。另外,中位TGI係亦經21天使用在對照組與治療組之間的效應曲線下面積之相對差值進行計算(表18)。 表18:治療組之腫瘤生長抑制(相對於同型對照)免疫監測分析 免疫監測係在移植後之第15天在某些治療組中進行(圖17A至D)。在經單一藥劑抗ICOS.4 mIgG1治療之組(10 mg/kg及3 mg/kg)中觀測到Foxp3+ Treg於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上之耗盡(圖17A)。經抗PD-1 mIgG1治療之小鼠不顯示TIL Treg之減少。經抗PD1 mIgG1或3 mg/kg的抗ICOS.4治療之組亦顯示CD8+ T細胞子集合於TIL中之增加(圖17B)。在10 mg/kg下,相較於對照組,單一藥劑抗ICOS.4治療似乎具有與此子集合類似之程度。 在用3 mg/kg之抗ICOS.4 mIgG1進行單一藥劑治療後,Ki-67 (細胞增殖之標誌物)之濃度在CD4+效應T細胞子集合中增加(圖17C)。亦發現對顆粒酶B(CD8+ T細胞上之溶細胞活性之標誌物)呈陽性之細胞之百分率在經3 mg/kg之抗ICOS mIgG1或經單獨抗PD-1治療之組中係更高(圖17D)。 總結 在階段式CT26同基因腫瘤模型中,當抗ICOS.4 mIgG1係以3 mg/kg (在第21天,37% TGI,0/10無腫瘤小鼠)相比於10 mg/kg (在第21天,33% TGI,0/10無腫瘤小鼠)給藥時,抗ICOS.4 mIgG1作為單一療法顯示更有效之TGI。免疫監測資料顯示ICOS mIgG1 3 mg/kg治療組比10 mg/kg治療組具有更高百分率之CD8+ T細胞、CD4+效應物中之更高Ki-67濃度及CD8+ T細胞中之更高顆粒酶B濃度。此等資料表明就抗ICOS單一療法而言,3 mg/kg劑量比10 mg/kg劑量具有更大抗腫瘤活性。 抗ICOS.4 mIgG1 mAb以10 mg/kg、3 mg/kg及1 mg/kg與抗PD-1 mIgG1之組合治療導致中位TGI值>54%,且此等治療組具有1/10隻無腫瘤小鼠,除3 mg/kg之抗ICOS.4以外,其具有4/10隻無腫瘤小鼠。此等結果表明在三個最高劑量下,抗ICOS mIgG1與抗PD-1 mIgG1治療之組合之抗腫瘤活性具有可比較程度。 研究2 此研究係經設計以於CT26結腸直腸癌模型中在用變化劑量之抗ICOS替代單株抗體ICOS.4 (親代倉鼠抗體之小鼠IgG1變體)及/或抗PD-1 mAb治療後評估抗腫瘤活性。將CT26細胞皮下植入於小鼠之右脅腹中。當腫瘤達成45 mm3 時,將小鼠隨機分為九個治療組,各組15至20隻小鼠。在移植後第9、12及15天向各小鼠給藥mAb或無關同型對照。每週兩次地稱重小鼠並量測腫瘤,直至第51天的研究結束。若腫瘤係≥2000 mm3 或出現潰爛,則將動物安樂死。全血樣本係在各種時間點(在移植腫瘤後之第9天、第15天及第16天)取自小鼠用於分析。在移植腫瘤後之第16天,將在八個治療組中之五隻小鼠安樂死以獲取脾臟及腫瘤。將組織處理成單一細胞懸浮液,及細胞係使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抗體染色以分析T細胞群體。 在腫瘤移植後之第29天(可計算相對於同型對照抗體之平均腫瘤生長抑制(TGI)的最後一天),抗ICOS單一療法之TGI值在30 mg/kg下係5%及在3 mg/kg下係33%;抗PD-1單一療法顯示74%之TGI值。當抗ICOS係以30 mg/kg、10 mg/kg、3 mg/kg或1 mg/kg與抗PD-1 mAb組合時,觀測到平均TGI值>74%。在任何治療組中無明顯毒性。 抗體治療 在腫瘤移植後之第9天,根據腫瘤體積將200隻小鼠隨機分為九組,各組15至20隻小鼠。組具有約45 mm3 之平均腫瘤體積。在第9、12及15天向小鼠給藥抗體。 治療後監測 每日檢查動物之姿勢、理毛行為及呼吸變化及嗜睡。每週至少兩次地稱重動物,且若體重損失係≥20%,則將其等安樂死。每週至少兩次地檢查各動物之脅腹之腫瘤之存在及尺寸,直至死亡、安樂死或研究週期結束。腫瘤係以三維(長度[L]、寬度[W]及高度[H])用電子數位卡尺進行量測並記錄。腫瘤體積係使用以下等式計算:體積=(L´W´H´0.5)。對治療之反應係作為腫瘤生長抑制(TGI)之函數進行量測並如下計算:(參考mm3 -測試物件mm3 ) /參考mm3 ´ 100。當腫瘤達成大於約2000 mm3 之體積或出現潰爛時,將動物安樂死。 T細胞群體之免疫監測 使用各種方法以研究ICOS抗體對T及B細胞群體之作用。全血樣本係在各種時間點(第9天、第15天及第16天)下取自小鼠及然後經處理以用於分析。另外,在移植後之第16天自八個治療組中之各五隻小鼠獲取組織。脾臟及腫瘤係於溫和MACS Octo DissociatorÔ (Miltenyi, San Diego, CA)上均質化。單細胞懸浮液係針對T細胞標誌物使用結合螢光染料之抗體進行染色。抗體螢光性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於Fortessa細胞計數器(BD Biosciences, San Jose, CA)上進行偵測,且結果係使用FlowJo軟體(FlowJo, LLC, Ashland, OR)進行分析。 統計分析 計算腫瘤尺寸之平均值、標準偏差(SD)及中位值及平均體重值。計算平均值,同時100%之研究動物仍然活著;並計算中位值,同時至少60%之研究動物仍然活著。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以判定治療組之間的平均值是否係統計學顯著差異;p值£0.05被認為係顯著差異。使用GraphPad Prism® 7.02版軟體(GraphPad軟體,La Jolla, CA)以繪製資料並測定組間之統計學差異。治療組之個別小鼠之腫瘤生長曲線可見於圖18A至I中。治療組之平均值及中位腫瘤生長曲線係呈現於圖19A及19B中。 結果 腫瘤生長抑制 在腫瘤移植後之第29天(可計算平均TGI的最後一天),觀測到抗ICOS mAb療法作為單一療法及與抗PD-1 mAb組合均對CT26腫瘤具有治療功效(表19)。經抗ICOS.4 mIgG1單一療法以3 mg/kg治療之小鼠顯示33% TGI及經單一藥劑抗PD-1 4H2 mAb治療之小鼠顯示74% TGI。在研究週期結束時(第51天),無腫瘤小鼠之數量在對照抗體組中係0/10,在抗PD-1組中係8/15及在所有抗ICOS.4 mIgG1劑量(30 mg/kg、10 mg/kg或3 mg/kg)中係1/15。抗PD-1與各種劑量(30 mg/kg、10 mg/kg、3 mg/kg及1 mg/kg)之抗ICOS.4 mIgG1之組合顯示優於或等於單一療法之抗腫瘤活性(TGI值分別為74%、80%、87%及78%)。無腫瘤小鼠在研究結束時之數量在四個組合組中係在自8至11/15之範圍內變化。 表19:治療組之腫瘤生長抑制(相對於同型對照) 免疫監測分析 免疫監測係在移植後之各種時間點下在某些治療組中進行(圖20A至D)。在移植後之第16天,在經抗ICOS.4 mIgG1 mAb治療之所有組中觀測到FoxP3+ Treg於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上之耗盡(圖20A及20B)。經單獨抗PD-1 mIgG1治療之攜載CT26腫瘤之小鼠不顯示TIL Treg之減少。儘管更可變,但CD8+ T細胞在所有治療組中相比於在對照中於TIL上係經增加(圖20D)。 在用抗PD-1(適度增加)或抗ICOS.4 mIgG1(高增加)之單一藥劑治療後,Ki-67蛋白(細胞增殖之標誌物)之濃度在CD4+效應T細胞子集合中增加(圖21A至C)。在抗PD-1及抗ICOS.4 mIgG1組合治療組中觀測到Ki-67濃度之進一步增加。 ICOS-L(ICOS之配體)在用抗ICOS.4抗體治療後於B細胞上顯示更高之平均螢光強度(MFI)水平。ICOS-L之MFI水平在腫瘤移植後之第9天、第15天及第16天所取之全血及在腫瘤移植後之第16天所取之脾臟中亦升高。似乎出現其中抗ICOS.4 mIgG1之最高劑量針對ICOS-L具有最高MFI之趨勢(圖22A至D)。 觀察ICOS濃度,CD4+ T細胞上之受體表現損失係在抗體治療後觀測到。此係在腫瘤TILS中最為明顯(表20)。抗ICOS.4 mIgG1之較高劑量係與ICOS之較低濃度相關。抗體之給藥(同型對照以30 mg/kg及抗PD-1 mIgG1 D265A以5 mg/kg;抗ICOS.4 mIgG1 mAb以1 mg/kg、3 mg/kg、10 mg/kg及30 mg/kg劑量程度)係藉由在CT26細胞移植後之第9、12及15天腹膜內注射。全血係在各種時間點下(在移植後之第9天、第15天及第16天)收集,且腫瘤係在移植後之第16天獲取自某些治療組中之五隻小鼠。經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之免疫監測分析係在經處理之樣本上進行。 表20:ICOS於CD4+ T細胞上之表現 總結 如匯總於表21中,於階段式CT26同基因腫瘤模型中,抗ICOS.4 mIgG1 mAb治療作為單一藥劑或當與抗PD-1 mAb組合時均顯示抗腫瘤活性。作為單一療法,當抗ICOS.4 mIgG1係以30 mg/kg、10 mg/kg或3 mg/kg給藥時,觀測到類似程度之抗腫瘤活性,然而3 mg/kg劑量在第29天具有最高平均TGI (33%)。在經抗ICOS.4 mIgG1治療之組之所有劑量中,免疫監測資料顯示FoxP3+ Treg(腫瘤)之增加之耗盡、CD8+ T細胞(腫瘤)之更高百分率、CD4+效應物(腫瘤)中之更高Ki-67蛋白濃度、B細胞(全血及脾臟)中之更高ICOS-L濃度及於CD4+ T細胞(全血及脾臟)中之ICOS表現損失。此等資料顯示抗ICOS單一療法在此腫瘤模型中具有良好功效。 抗PD-1 mIgG1治療在此實驗中具有非常強活性。抗ICOS.4 mIgG1 mAb以30 mg/kg、10 mg/kg、3 mg/kg及1 mg/kg與抗PD-1 mIgG1之組合治療導致平均TGI值≥74%,且此等治療組具有8-11/15無腫瘤小鼠。此等結果顯示在所有劑量下,抗ICOS mIgG1與抗PD-1 mIgG1治療之組合之抗腫瘤活性具有可比較程度。在組合抗ICOS及抗PD-1 mAb時,在CT26模型中觀測到經改善之抗腫瘤功效。就與抗PD-1組合之四個劑量(1 mg/kg、3 mg/kg、10 mg/kg、30 mg/kg)抗ICOS治療組中之各者而言,腫瘤生長抑制係≥74%,及在此等組中之各者中,具有至少8/15無腫瘤小鼠。當以3 mg/kg給藥時,抗ICOS mAb作為單一藥劑之腫瘤生長抑制係33%及1/15無腫瘤小鼠。在抗ICOS單一療法中,免疫監測亦顯示更低之FoxP3+ Treg、CD8+ T細胞之更高百分率、CD4+效應物中之更高Ki-67濃度、B細胞中之更高ICOS-L濃度及更低ICOS受體表現程度。 表21:活體內非臨床藥理學研究 實例9 抗ICOS抗體與抗CTLA-4之組合在CT26腫瘤模型中之抗腫瘤活性 概述 為於CT26結腸直腸癌模型中在用具有可變Fc之抗ICOS替代單株抗體ICOS.4(親代倉鼠抗體之小鼠IgG1或IgG2變體)及/或抗CTLA-4 mAb治療後評估抗腫瘤活性,將CT26細胞皮下植入於小鼠之右脅腹中。當腫瘤達成96 mm3 時,將小鼠隨機分為六個治療組,各組10至15隻小鼠。各小鼠係在移植後之第13、16及20天給藥mAb或同型對照(即,相同同型,但不結合任何天然生成之小鼠蛋白之抗體,例如,針對KLH、白喉毒素等等之抗體)。每週兩次地稱重小鼠並量測腫瘤,直至第66天的研究結束。若腫瘤係≥2000 mm3 或出現潰爛,則將動物安樂死。 在移植後之第30天(可計算相對於同型對照抗體之中位腫瘤生長抑制(TGI)的最後一天當),抗ICOS單一療法之TGI值係對於mIgG1及mIgG2a變體(例如,具有VH /VL 序列SEQ ID NO: 3及4 + IgG1或IgG2之嵌合小鼠抗體)分別為15%及69%;抗CTLA-4單一療法顯示-7%之TGI值。當抗ICOS mAb係與抗CTLA-4 mAb組合時,觀測到40% (mIgG1)及79% (mIgG2a)之平均TGI值。在任何治療組中無明顯毒性。 實驗過程 測試抗體及對照 構築下列抗體: (a)抗小鼠ICOS小鼠IgG1抗體-抗ICOS.4 mAb同型小鼠IgG1係表現自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系; (b)抗小鼠ICOS小鼠IgG2a抗體-抗ICOS.4 mAb同型小鼠IgG2a係表現自CHO細胞系; (c)抗小鼠CTLA-4 9D9小鼠IgG2b抗體-針對小鼠CTLA-4純系9D9之單株抗體同型小鼠IgG2b係表現自經轉染之CHO細胞系並經調配於PBS中;及 (d)小鼠IgG1同型對照-完全鼠科IgG1抗體,非結合至ICOS;以10 mg/kg製備於PBS中。 腫瘤細胞之製備 CT26鼠科結腸癌細胞係購買自美國模式培養物集存庫(ATCC,目錄CRL-2638)且活體外維持於杜爾貝科改良伊格爾培養基(DMEM) + 10%熱滅活胎牛血清(FBS)之無菌培養物中,以獲得小於10次繼代。經由小鼠抗體產生測試證實細胞無病毒。 腫瘤移植 將CT26細胞培養於RPMI-1640培養基(HyClone/GE Healthcare, Logan UT,目錄10-040-CM, Lot 16915003)中,該培養基係用10%胎牛血清(FBS) (Gibco, Life Technologies,目錄26140-079, Lot 1704315)補充。細胞係每隔三至四天1:10分裂。使用1-cm注射器及26號半英寸針頭對各小鼠之右脅腹皮下植入含於0.2 mL PBS中之1´106 個CT26細胞。 抗體治療 在移植CT26細胞後之第13天,根據腫瘤體積將120隻小鼠隨機分為六組,各組10至15隻小鼠。組具有約96 mm3 之平均腫瘤體積。在第13、16及20天向小鼠給藥抗體。 治療後監測 每日檢查動物之姿勢、理毛行為及呼吸變化及嗜睡。每週至少兩次地稱重動物,且若體重損失係大於或等於20%,則將其等安樂死。每週至少兩次地檢查各動物之脅腹之腫瘤之存在及尺寸,直至死亡、安樂死或研究週期結束。腫瘤係以三維(長度[L]、寬度[W]及高度[H])用電子數位卡尺進行量測並記錄。腫瘤體積係使用以下等式計算:體積=(L´W´H´0.5)。對治療之反應係作為腫瘤生長抑制(TGI)之函數進行量測並如下計算:(參考mm3 -測試物件mm3 ) /參考mm3 ´100。當腫瘤達成大於約2000 mm3 之體積或出現潰爛時,將動物安樂死。 結果 如表22中顯示,在腫瘤移植後之第30天(經計算中位TGI的最後一天),觀測到抗ICOS mAb療法作為單一療法及與抗CTLA-4 mAb組合均對CT26腫瘤具有治療功效。經抗ICOS.4變體作為單一療法治療之小鼠顯示15%中位TGI (mIgG1)及69% TGI (mIgG2a)。抗CTLA-4 mAb (-7% TGI)之組合導致更高中位TGI,因為抗ICOS.4 mIgG1變體具有40% TGI,及抗ICOS.4 mg2a變體具有79% TGI。在研究週期結束時(第66天),就所有組而言,無腫瘤小鼠之數量係0。治療組之個別小鼠之腫瘤生長曲線係顯示於圖23A至F中。抗體之給藥(同型對照以20 mg/kg;抗CTLA-4 mIgG2b、抗ICOS.4 mIgG1及抗ICOS.4 mIgG2a以10 mg/kg)在CT26細胞移植後之第13、16及20天係藉由腹膜內注射。 治療組之平均值及中位腫瘤生長曲線係呈現於圖24A及24B中。在任何治療組中無明顯毒性,因為平均及中位體重變化係低於20%。 表22:治療組之腫瘤生長抑制 總結 如匯總於表23中,在階段式CT26同基因腫瘤模型中,抗ICOS Fc變體單一療法(即,親代倉鼠抗體之ICOS.4小鼠IgG1或IgG2變體)均促進適度之抗腫瘤活性,及抗ICOS.4 mIgG2a在第30天顯示相較於抗ICOS.4 mIgG1更大之功效(69%相比於15%中位TGI)。抗ICOS.4治療及抗CTLA-4 mAb之組合增加功效及中位TGI增加至79% (mIgG2a)及40% (mIgG1)。未觀測到與治療相關聯之體重顯著變化,亦未觀測到臨床毒性之任何明顯體征。抗ICOS單一療法促進抗腫瘤活性,及抗ICOS.4 mIgG2a在第30天顯示更大之抗腫瘤功效(69%相比於15%中位TGI)。當與抗CTLA-4 mAb治療組合時,抗腫瘤功效增加,及抗ICOS.4 mIgG2a組合組為79% TGI及抗ICOS.4 mIgG1為40% TGI。 表23:活體內藥理學研究 實例10 親和力、結合、生物物理性質、強制穩定性及免疫原性 結合性質之表徵 人類CD4+ T細胞、食蟹獼猴PBMC及小鼠及大鼠脾臟細胞係以1至2 x 106 個細胞/mL藉由以結合盤之物種特異性抗CD3(在37℃下在6孔盤中以2 mL/孔之含於PBS中之4 µg/mL溶液塗覆3小時並用1 mL培養基清洗兩次)+ 1 µg/mL可溶性物種特異性抗CD28於新鮮培養基中培養3至4天加以活化。應注意,在CD3/CD28活化三至四天後,食蟹獼猴PBMC及小鼠及大鼠脾臟細胞主要變為T細胞。在室溫下獲取該等細胞、計數、離心並重懸浮於染色緩衝劑+ 100 µg/mL小鼠IgG中以阻斷15分鐘。在4至8℃下在U底盤中,ICOS.33 IgG1f S267E係自2 µg/mL用染色緩衝劑以4倍連續稀釋滴定至0.002 µg/mL並用經活化之人類、食蟹獼猴、大鼠或小鼠細胞培養30分鐘。將該等細胞然後於150至200 µL染色清洗緩衝劑中清洗兩次並重懸浮於經1:200稀釋於染色緩衝劑中之50 µL APC-山羊抗人類IgG (Fc gamma)中,輕輕渦旋並在4至8℃下在黑暗中培養30分鐘。然後將該等細胞於200 µL染色清洗緩衝劑中清洗一次,重懸浮於染色緩衝劑中並於FACS Canto流式細胞儀上進行分析。 如圖25A及25B中闡述,ICOS.33 IgG1f S267E顯示強烈結合至人類、食蟹獼猴、大鼠及小鼠T細胞且EC50值在三個物種之間無顯著差異。 另外,將ICOS.33 IgG1f S257E之結合活性與兩種不同抗ICOS競爭抗體進行比較。簡而言之,用經活化之CD4+ T細胞於冰上培養該等抗體三十分鐘。然後清洗該等細胞,且用抗人類-IgG-PE第二試劑偵測經結合之抗體。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量測信號,並計算平均螢光強度。如圖26A至B中顯示,相較於兩種競爭抗體, ICOS.33 IgG1f S267E對經活化之CD4+ T細胞顯示更大之結合親和力,如藉由EC50計算。如本文討論,術語「EC50」在使用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活體外分析內文中係指誘導最大反應之50%(即,在最大反應與基線之間的一半)之反應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濃度。在圖26A中,ICOS.33 IgG1f S267E之EC50係約0.07 µg/mL,而競爭抗體1之EC50係約1.4 µg/mL,及競爭抗體2之EC50係約0.4 µg/mL。換而言之,ICOS.33 IgG1f S267E之EC50係比競爭抗體1之EC50小約20倍,及比競爭抗體2之EC50小約6倍。在圖26B中,ICOS.33 IgG1f S267E之EC50係約0.08 µg/mL,而競爭抗體1之EC50係約2.4 µg/mL及競爭抗體2之EC50係約1.0 µg/mL。換而言之,ICOS.33 IgG1f S267E之EC50係比競爭抗體1之EC50小約30倍及比競爭抗體2之EC50小約12倍。 親和力研究 由於單體人類ICOS不可用,因此測定ICOS.33 IgG1f S267E之真實親和力之實驗係使用ICOS.33 IgG1f S267E Fab片段(Lot PC-1804-04)及人類ICOS Fc (R&D系統,169-CS-050)抗原以Biacore™ T200設備進行。結合實驗係在37℃下進行以在活體內條件下獲得(或建模)抗體對抗原之親和力。CM4晶片係用Biacore之抗hFc捕獲試劑共價塗覆。表面係用乙二胺阻斷。接著,具有Fc標記物之人類ICOS被捕獲於CM4晶片上及ICOS.33 IgG1f S267E之Fab片段係以0.91、2.7、25、74、667及2000 nM濃度於晶片上流動。 結合速率常數(kon)及解離速率常數(koff)係藉由時間及反應單位(RU)使用BIA評估軟體3.2版進行繪製。將資料擬合至1:1 Langmuir模型。koff/kon之比率係由抗體-抗原複合物之解離常數(KD )表示。該Biacore晶片係用50 mm氫氧化鈉溶液以100 µL/min之流動速率再生。如藉由ICOS.33 IgG1f S267E之Fab片段量測之抗體對人類ICOS抗原之親和力係52 nM至65 nM。 生物物理分析 ICOS.33 IgG1f S267E之同一性係藉由液相層析術/質譜(LC-MS)證實。就重鏈及輕鏈質量量測而言,樣本係按照標準測試方法經去醣化、還原及烷化並使用Waters LCT Premier ESI-TOF儀器進行分析。基於衍生自DNA序列之胺基酸序列,ICOS.33 IgG1f S267E輕鏈及重鏈之質量係分別等同於23,795 Da及50,161 Da之其等預測質量分配。 抗體之同一性係藉由Edman序列分析確定。抗體重鏈及輕鏈之N端胺基酸測序係用ABI Procise自動化蛋白質序列分析器進行。ICOS.33 IgG1f S267E之觀測N端胺基酸序列匹配輕鏈及重鏈之預測胺基酸序列。 使用Agilent 2100 BioAnalyzer系統,確定ICOS.33 IgG1f S267E在非還原(NR)條件下遷移至約160 kDa。在還原條件(R)下,重鏈遷移至約60 kDa及輕鏈遷移至約25 kDa。 ICOS.33 IgG1f S267E之純度係藉由毛細管電泳-十二烷基硫酸鈉(CE-SDS)測定。樣本係用Beckman Coulter Proteome Lab PA 800 plus在非還原及還原條件下進行分析。ICOS.33 IgG1f S267E藉由CE-SDS在非還原條件下包含93.45%完整IgG。所偵測之抗體片段係如下:輕鏈(1.85%)、重鏈-輕鏈(0.45%)、兩條重鏈(0.88%)及兩條重鏈及一條輕鏈(3.37%)。ICOS.33 IgG1f S267E之純度藉由CE-SDS在還原條件下係96.51% (62.22%重鏈+ 34.29%輕鏈)。 ICOS.33 IgG1f S267E係藉由疏水性相互作用層析術(HIC)表徵以測定產物異質性之程度。ICOS.33 IgG1f S267E顯示具有98.1%主峰、主峰前之0.4%峰及1.5%拖尾肩之低均質性,此指示低化學或構象性異質性。 使用毛細管等電聚焦(cIEF)以表徵ICOS.33 IgG1f S267E之電荷同功型。樣本係使用iCE分析器型號iCE3進行分析。ICOS.33 IgG1f S267E顯示在7.30至7.72之範圍內之等電點(pI)及在7.72 (45.19%)下之主峰。觀測到之其他峰係在7.30 (7.51%)、7.40 (16.21%)及7.56 (31.10%)。觀測到之pI範圍係於針對IgG1抗體樣本預期之正常範圍內。 進行與多角度光散射(MALS)耦合之尺寸排阻層析術(SEC;凝膠過濾)以測定ICOS.33 IgG1f S267E之主要雜質之單體含量及MW分佈。發現ICOS.33 IgG1f S267E包含大於99.8%單體。藉由MALS之MW分配指示單體組分具有144,300 Da之MW。極少量之聚集物具有626,800 Da之視MW。 肽指紋分析及測序係藉由LC-MS於具有耦合至LTQ-Orbitrap XL質譜儀之Acquity UPLC BEH C18 1.7 µm (2.1 x 150 mm;Waters公司)之Waters Acquity UPLC上分析經消化之肽進行。使用來自包括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及胃蛋白酶之各種消化物之MS/MS資料,重鏈及輕鏈序列識別係100%。肽測序證實同種異型係人類IgG1並如由DNA序列預測般匹配預期胺基酸序列。單一N-醣化位點經證實為重鏈上之N297。發現雙硫鍵與人類IgG1單株抗體預期一致。作出以增強CD32b受體結合之S267E突變亦於序列中被識別。 存在於ICOS.33 IgG1f S267E上之N連接型糖之寡糖分佈係藉由經毛細管雷射誘導之螢光(cLIF)使用Beckman MDQ儀器測定。存在於ICOS.33 IgG1f S267E上之N連接型聚醣包含不含海藻糖之脫唾液酸雙觸糖混合物,其相對於半乳糖併入之濃度而變化。主要聚醣結構係G0F (30.64%)及G1F (43.65%),且在較低程度上,G2F (19.07%)。 使用VP-毛細管差示掃描量熱計以測定抗體之熱穩定性及可逆性。資料係使用Origin 7軟體程式進行分析。對於典型人類單株抗體,熱穩定性係位於可接受範圍內。在熱掃描實驗中,許多抗體顯示三個可解析之解鏈溫度;第一個係由於CH2域之解折疊,第二個係由於Fab域之解折疊及第三個係由於CH3域之解折疊。ICOS.33 IgG1f S267E顯示具有三個解折疊溫度之熱譜:65.2℃ (Tm1)、83.2℃ (Tm2)、86.3℃ (Tm3)。熱可逆性係蛋白質在擾動(在此情況下係加熱)之後再折疊回到其天然構形之能力之標誌。在83.2℃(第二解鏈溫度)下之熱可逆性實驗顯示55.2%可逆性,此表明抗體具有穩健之再折疊性質。 ICOS.33 IgG1f S267E之穩定性係匯總於表24中。 表24:ICOS.33 IgG1f S267E之穩定性 實例11 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之ICOS.33 IgG1f S267E對人類FcγR之結合親和力 人類FcγRs對ICOS.33 IgG1f S267E之結合係藉由表面電漿子共振(SPR)研究並與對照抗體抗ICOS IgG1f比較。抗體係被捕獲於蛋白A感測器表面上,且滴定系列之FcγR係作為分析物注射。 就此等研究而言,使用標準乙基(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亞胺(EDC)/N-羥基琥珀醯亞胺(NHS)化學物質,在乙醇胺阻斷下,於10 mm HEPES pH 7.4、150 mm NaCl、3 mm EDTA、0.05%表面活性劑p20之運行緩衝劑中使蛋白A於CM5感測器晶片之流動細胞1至4上固定至~3000 RU之密度。ICOS.33 IgG1f S267E (3 µg/mL)或hIgG1f對照抗體(3 µg/mL)係於蛋白A表面上捕獲至~400至500 RU之密度,及FcγR分析物之結合係在由10 mm NaPO4 、130 mm NaCl、0.05% p20、緩衝劑(PBS-T) pH 7.1組成之運行緩衝劑中在25℃下使用120秒結合時間及180秒解離時間在30 µL/min之流動速率下進行測試。為測定結合之動力學及親和力,測試自1 µM降至0.15 nM (CD64蛋白)或10 µM降至1.5 nM (所有其他FcγR)之FcγR濃度系列(3:1稀釋)。動力學資料係使用Biacore T200評估軟體擬合至1:1 Langmuir模型或擬合至穩態模型。 將顯示具有穩態結合之非常快速結合及解離速率之感測圖資料擬合至1:1穩態親和力模型,而將彼等顯示較慢動力學者擬合至1:1 Langmuir模型。比較抗ICOS對照抗體及ICOS.33 IgG1f S267E在單一分析物濃度(0.11 µM之hCD64及1.1 µMh之CD32a-H131、hCD32a-R131、hCD32b、hCD16a-V158、hCD16a-F158、hCD16b-NA1及hCD16b-NA21)下之資料,及ICOS.33 IgG1f S267E針對FcγR中之數種顯示較高之結合反應及較慢之解離速率,及hCD32a-R131及hCD32b具有結合及較慢之解離速率之最顯著增加。 最合適之動力學及親和力值係顯示於表25中。此等資料定量顯示相較於hIgG1f對照抗體,S267E突變改變針對數種FcR之結合親和力。例如,與hCD32a-R131之結合將KD 自1500 nM (hIgG1f對照)改善至34 nM (ICOS.33 IgG1f S267E),其係大於40倍之改善,及與hCD32b之結合將KD 自大於5000 nM (hIgG1f對照)改善至170 nM (ICOS.33 IgG1f S267E),其係至少29倍之改善。與食蟹獼猴CD32a及CD32b之結合係低於針對人類CD32a及CD32b所見之結合。 表25:ICOS.33 IgG1f S267E與人類FcγR之結合之動力學及親和力資料實例12 ICOS.33 IgG1f S267E之藥物動力學(PK) 用ICOS.33 IgG1f S267E獲得自單一劑量PK/PD及耐受性研究之PK參數係匯總於表26中。曝露與1 mg/kg與10 mg/kg之間之劑量成比例,及半衰期為13至14天。抗藥物抗體(ADA)係在1 mg/kg劑量組之四隻食蟹獼猴之三隻中在給藥後之七天進行偵測並在給藥後持續增加長達至42天。ADA信號之增加對應於抗體於此等猴中之快速廓清率,且受ADA影響之此部分資料係不包括於PK資料分析中。 表26:向食蟹獼猴靜脈內(IV)投與後之ICOS.33 IgG1f S267E之藥物動力學參數 小鼠替代抗體於小鼠中之藥物動力學 抗小鼠ICOS替代mAb (ICOS.4,親代倉鼠抗體之小鼠IgG1變體)遵循單一靜脈內劑量以1 mg/kg及單一腹膜內投與(以0.1 mg/kg、1 mg/kg及10 mg/kg)之藥物動力學係於非攜載腫瘤之BALB/c小鼠(其係家鼠之白化、實驗室繁殖之品系)中評估。如表27中顯示,抗體在1 mg/kg至10 mg/kg劑量範圍內顯示大於劑量成比例之曝露增加。半衰期介於最低1 mg/kg劑量下的0.53天與最高10 mg/g劑量下的1.5天。小鼠中之非線性PK似乎至少部分歸因於靶介導之藥物配置。 表27:ICOS.4小鼠IgG1在向小鼠腹膜內投與後之藥物動力學參數實例13 交叉反應性及組織染色 結合分析已證實ICOS.33 IgG1f S267E對經活化之CD4+ T細胞之親和力(EC50)在小鼠、大鼠、食蟹獼猴及人類中係類似。 在組織交叉反應性分析中,將結合FITC之ICOS.33 IgG1f S267E施加至來自20種正常人類組織(各為一至四個供體)之冷凍切片(經丙酮或丙酮/福爾馬林固定)。在淋巴(胸腺、扁桃體及脾臟)及富含淋巴之組織(胃及小腸)中之淋巴細胞子集合中觀測到特異性染色,以及非常罕見之單核細胞(MNC)散布於數個組織(甲狀腺、皮膚、肺、子宮及睪丸)中,此主要係與潛在炎症相關聯。在大腦、小腦、心臟、肝、腎、胰臟、外周神經、結腸、垂體及前列腺中未見陽性標記。在淋巴組織中,陽性淋巴細胞主要分佈於胸腺之髓質及扁桃體之生發中心及濾泡間區之亮區中。此等結果係與親代抗體ICOS.4之先前免疫組織化學(IHC)一致。 ICOS.33 IgG1f S267E-FITC染色係亦藉由免疫組織化學(IHC)於來自包括大腦、心臟、肝、肺、腎、脾臟、胸腺、扁桃體、皮膚及睪丸之10種正常食蟹獼猴組織之冷凍切片中進行評估。總體而言,染色圖案係與在人類組織中類似。在淋巴組織(扁桃體、脾臟及胸腺)中之淋巴細胞子集合中觀測到特異性染色。在經檢查之組織中未見意外之染色。 實例14 細胞介素釋放、補體活化及耐受性 經ICOS.33 IgG1f S267E治療之人類全血中之細胞介素釋放 此研究係經設計以在用ICOS.33 IgG1f S267E對新鮮全血樣本治療後評估人類外周血細胞中之細胞介素反應。 將新鮮正常鈉肝素化全血(100 µL)添加至96孔圓底盤中。將100 µL稀釋於AIM V無血清培養基中之ICOS.33 IgG1f S267E或ICOS.33、同型對照抗KLH-hIgG1-2F5 mAb或TGN (5.11A1)抗CD28 mAb添加至孔以獲得每孔10 µg/mL之最終抗體濃度及每孔200 µL之最終體積。將稀釋於AIM V培養基中之SEB (100 µL)添加至孔,達成100 ng/mL SEB之最終濃度以獲得每孔200 µL之最終體積。將稀釋於AIM V培養基中之CD3-CD28 (100 µL)添加至孔,達成1 µg/mL CD3-CD28之最終濃度及每孔200 µL之最終體積。將稀釋於AIM V培養基中之LPS (100 µL)添加至孔,達成10 µg/mL LPS之最終濃度及每孔200 µL之最終體積。將盤在培養器中在5%至7% CO2 氣氛下在37℃下培養20小時。20小時後自各孔獲取漿細胞培養物上清液並儲存於-20℃下。將樣本裝在乾冰容器中運輸至BMS Lawrenceville, NJ (LVL)以用於分析性能。 為評估細胞介素分泌,將12 µL預混合標準品、對照品及樣本轉移至分析盤。將磁珠(6 µL)添加至各384孔盤,然後密封並在室溫下在盤振盪器上培養兩小時。培養兩小時後,將磁珠清洗兩次,並將6 µL偵測抗體添加至各孔內。將盤再次密封並在室溫下在盤振盪器上培養。將鏈黴親和素-藻紅蛋白(6 µL)添加至含有偵測抗體之各孔,然後在室溫下培養30分鐘,並使用盤清洗器清洗兩次。將護套流體(80 µL)添加至各孔,並在盤振盪器上將珠重懸浮五分鐘。盤樣本係藉由使用Bioplex 3D儀器陣列系統讀取。原始資料係量測為平均螢光強度(MFI)。濃度(pg/mL)係由Xponent軟體計算。 針對ICOS.33 IgG1f S267E介導之細胞介素釋放,評估來自八個人類正常供體之血液中之一組75種細胞介素。相較於同型對照,向供體全血添加ICOS.33 IgG1f S267E不介導細胞介素分泌。此等資料顯示ICOS.33 IgG1f S267E治療在全血中不導致細胞介素釋放症候群(CRS)。 猴中間歇性劑量靜脈內毒性研究 當向猴每週一次或每三週一次歷時一個月週期靜脈內給藥以評估任何可見變化之可逆性、測定對ICOS.33 IgG1f S267E之全身性曝露、評估免疫反應及提供資料以支援ICOS.33 IgG1f S267E於人類中之用途時,進行此研究以測定ICOS.33 IgG1f S267E之潛在毒性及生物活性。ICOS.33 IgG1f S267E係靜脈內作為緩慢推注以0 (媒劑,每週一次,在第1、8、15、22及29天)、1.5 mg/kg (每3週一次,在第1及22天)、15 mg/kg (每週一次)或75 mg/kg (每週一次)之劑量向五隻雌猴及五隻雄猴之組投與。所有劑量係以2 mL/kg在由20 mm組胺酸、260 mm蔗糖、50 µM二伸乙基三胺五乙酸及0.05% (w/v)聚山梨醇酯80 (pH 6.0)組成之媒劑/載劑中投與。作為至少部分潛在藥物動力學量測,所有猴係用鑰孔血藍蛋白(KLH,用於刺激初級反應之免疫原)、病毒載體腺病毒-5 (Ad5)-Gag及Ad5-Nef (用於刺激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反應之免疫原)及破傷風類毒素(用於刺激二次反應之免疫原)在第1天加以免疫。例如,用破傷風類毒素免疫容許擴增對破傷風類毒素具特異性之T細胞之數量且容許抗原特異性群體之PK/PD評估。 用於評估之標準包括存活、毒物動力學、臨床觀測(包括攝食行為)、體重、身體(包括呼吸、心血管及神經系統)及眼科檢查、臨床病理學評估、(抗ICOS.33 IgG1f S267E抗體;ADA之)免疫原性評估、免疫毒理學及藥理學評估(包括CD4輔助T細胞上之受體佔有率及受體表現,對KLH或破傷風類毒素之T細胞依賴性抗體反應(TDAR)、外周血淋巴細胞表型分析、T細胞活化、抗原特異性T細胞表型分析及對KLH、Gag或Nef肽之離體回憶反應)器官重量及粗略及微觀病理學分析。定期屍檢係在1個月(三隻/組/性別)及在8週恢復週期(兩隻/組/性別)後進行。 在重複給藥後,平均ICOS.33 IgG1f S267E全身性曝露(AUC[0-T])自15 mg/kg至75 mg/kg (每週一次)大約按計量成比例增加而在所有劑量下未見實質性性別差異。在以1.5 mg/kg (每三週一次)重複給藥後,平均ICOS.33 IgG1f S267E全身性曝露(AUC[0-504h])係低於(0.4x)彼等在第1天給藥後者,而在以15 mg/kg及75 mg/kg (QW)重複給藥後之AUC(0-168h)值係略高(2.1倍至2.6倍)於彼等在第1天給藥後者,此表明聚集。 在第8天或在第8天後於分別在1.5 mg/kg (每三週一次)及15 mg/kg (每週一次)下之10隻猴/組中之8及2隻中偵測到治療緊急ADA反應。在恢復階段期間,僅在1.5 mg/kg下之猴中偵測到ADA。在重複給藥後,具有ADA之猴中之血清ICOS.33 IgG1f S267E濃度係通常無法量測(即,<定量下限,LLOQ)或低於在1.5 mg/kg及15 mg/kg下之無ADA之猴中之血清ICOS.33 IgG1f S267E濃度,且ADA之存在有助於降低在1.5 mg/kg下之平均AUC值。 針對ICOS.33 IgG1f S267E之毒物動力學匯總係呈現於表28中。 表28:毒物動力學匯總-平均性別-組合值 a 值係用來自在第8天或/及在第8天後(在首次給藥168小時後)具有可偵測治療緊急ADA之動物之資料之包括/排除進行計算。b 平均全身性曝露值係平均自個別AUC(0至72 h)及AUC(0至168 h)值。c 平均全身性曝露值係平均自個別AUC(0至168 h)、AUC(0至336 h)及AUC(0至504 h)值。d 平均全身性曝露值係平均自個別AUC(0至72 h)、AUC(0至168 h)、AUC(0至336 h)及AUC(0至504 h)值。 NA=不適用 ICOS.33 IgG1f S267E在所有劑量下皆耐受良好,且沒有針對以下之ICOS.33 IgG1f S267E相關臨床觀測或影響:體重、身體(包括呼吸、心血管及神經)及眼科評估、血液學、凝血、血清化學、尿分析、器官重量及粗略或微觀病理學。另外,在經測試之任何劑量下沒有針對以下之ICOS.33 IgG1f S267E相關影響:對破傷風類毒素之TDAR、細胞毒性T細胞、B細胞及NK細胞、T細胞子類型(包括初始CD4 T細胞、效應記憶CD4 T細胞、經CD25+活化之CD4 T細胞、經HLA-DR+活化之CD4 T細胞、初始CD8 T細胞、效應記憶CD8 T細胞、經CD25+活化之CD8 T細胞及經HLA-DR+活化之CD8 T細胞)之絕對數量、CD8+ T細胞增殖及離體回憶反應。 在所有劑量下皆可注意到ICOS.33 IgG1f S267E介導之作用之證據。CD4輔助T細胞上之ICOS受體表現在在第1天給藥後之四小時在所有劑量下係接近於0%,此表明ICOS受體之下調及/或內化,且通常在整個給藥及恢復週期內在≥15 mg/kg下保持較低。低ICOS受體表現排除ICOS受體佔有率之有意義評估。在1.5 mg/kg下每三週一次投與,在第8天後,CD4輔助T細胞上之ICOS受體表現開始恢復,在第22天給藥之前增加至41%,在第22天給藥後減少至4%並在第29天增加至42%。受體表現之完全恢復係在第43天(91%)觀測到。受體佔有率通常與受體表現相關(例如,在第22天[給藥前]及第29天,71%及85% RO)。一般而言,ICOS受體表現程度係與血清ICOS.33 IgG1f S267E濃度負相關。此係與ICOS.33 IgG1f S267E抗體已導致受體損失之結論一致。 相對於載體對照,存在鑰孔血藍蛋白(KLH)特異性IgM (在第8天高達52%)及IgG反應(在第29天高達78%)之劑量無關抑制。藉由ICOS.33 IgG1f S267E抑制對KLH之T細胞依賴性抗體反應可表示替代作用模式,且已在食蟹獼猴之先前研究中觀測到。儘管不受任何機制之束縛,藉由ICOS共刺激途徑之促效劑抑制TDAR可與因為ICOS表現之早期及持續下調所致之T輔助細胞受損之促效作用相關聯。 在給藥及/或恢復週期期間,在所有或一些劑量程度下之其他ICOS.33 IgG1f S267E相關作用包括總T細胞及CD4輔助T細胞之平均絕對數量、百分率CD4 T調節細胞、百分率中央記憶CD4+ T細胞、百分率中央記憶CD8+ T細胞、百分率Ki67+ CD4+ T細胞及百分率Gag+及Nef+ CD8 T細胞之減少。 總而言之,猴對以≤75 mg/kg靜脈內劑量每週一次投與一個月之ICOS.33 IgG1f S267E具有臨床耐受性。在所有劑量下皆可注意到ICOS.33 IgG1f S267E相關作用,如藉由ICOS受體表現及受體佔有率變化、對KLH之T細胞依賴性抗體反應之抑制、某些T細胞子集合之濃度降低、減少之CD4-T細胞活化及減小之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百分率證實。此等變化中之許多在恢復週期結束時在≥15 mg/kg QW下仍顯而易見,與整個恢復週期持續之ICOS.33 IgG1f S267E曝露及ICOS受體表現在此等劑量下之後續持續下調一致。每三週一次投與之1.5 mg/kg之較低劑量在首次給藥後導致較低之血清ICOS.33 IgG1f S267E濃度並在第二次給藥後容許細胞表面上之受體恢復。不存在不利之ICOS.33 IgG1f S267E相關發現。因此,認為無明顯不良作用劑量(NOAEL)係75 mg/kg (452,000 µg●h/mL之平均AUC[0-168h])。另外,為潛在確定最大推薦人類起始劑量,亦認為75 mg/kg係最高非嚴重毒性劑量(HNSTD)。 在猴中之單一劑量靜脈內藥物動力學及受體佔有率研究 ICOS.33 IgG1f S267E之藥物動力學係於蛋白質天然猴中評估。所有猴係用2.5 mg鑰孔血藍蛋白(KLH)進行肌內免疫。在免疫後,對猴以0、1 mg/kg或10 mg/kg (媒劑組及1 mg/kg及10 mg/kg組為N = 2隻/性別)之劑量經由股靜脈靜脈內投與含於20 mm組胺酸、250 mm蔗糖緩衝劑、50 µM三胺五乙酸(DPTA)及0.05%聚山梨醇酯80中之ICOS.33 IgG1f S267E (pH 6.0)。在給藥前及給藥後6、24、72、168、240、336、408、504、672、840及1008小時收集連續血液樣本(約0.5 mL)。使血液樣本凝結及然後在4℃ (1500-2000 x g)下離心以獲得血清。將血清樣本儲存於-20℃下並經遞送以用於在乾冰上分析。將未在接受當天分析之樣本冷凍儲存於經設定以維持溫度≤70℃之冷凍器中直至分析。 食蟹獼猴血清樣本係使用合格之Gyros® 免疫分析進行分析以用於偵測ICOS.33 IgG1f S267E。使用生物素化人類ICOS mg1 (批次號22Oct2015-生物素)作為ICOS.33 IgG1f S267E之捕獲分子。將樣本、標準品及QC調整至10%食蟹獼猴血清之最終基質濃度並裝載於Gyrolab內。使用具有Gyrolab Bioaffy 200 CD之Wash 2 V2 Wizard方法。在最終清洗步驟中,經捕獲之ICOS.33 IgG1f S267E係使用經Alexa 647標記之小鼠抗Hu IgG Fc特異性單株抗體純系10C7 (批次號15C3483473-10C7A)作為偵測分子進行偵測。ICOS.33 IgG1f S267E於食蟹獼猴血清樣本中之濃度係使用產生自ICOS.33 IgG1f S267E校準器之4參數邏輯(4-PL)校準曲線自藉由Gyrolab量測之螢光強度加以計算。 ICOS.33 IgG1f S267E校準曲線之範圍在食蟹獼猴血清中係自3 ng/mL至30,000 ng/mL。定量之上限及下限分別係30,000 ng/mL及3 ng/mL(即,ULOQ 30000 ng/mL、LLOQ 3 ng/mL)。品質對照樣本係在20 ng/mL、200 ng/mL、2,000 ng/mL及20,000 ng/mL下於食蟹獼猴血清中製備並於各CD上分析以確保可接受之分析性能。校準品、QC及樣本係於PTB中10倍稀釋。分析性能係於可接受之範圍內:標準品之%CV係低於25%,及QC恢復係於標稱值之± 30%內。 藉由ABO/BAS, Lawrenceville, New Jersey,使用合格之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於Meso Scale Discovery (MSD)平臺上分析猴血清樣本中抗ICOS.33 IgG1f S267E ADA之存在。使用ICOS.33 IgG1f S267E小鼠抗特應型抗體細胞上清液以製備陽性對照(PC)。使用生物素化ICOS.33 IgG1f S267E作為捕獲分子及使用經磺基標識物標記之ICOS.33 IgG1f S267E作為偵測試劑。使生物素化ICOS.33 IgG1f S267E及經磺基標識物標記之ICOS.33 IgG1f S267E稀釋於PTB中並組合以產生主要混合物,該混合物具有最終濃度1,000 ng/mL之經磺基標識物標記之ICOS.33 IgG1f S267E及1,000 ng/mL之生物素化ICOS.33 IgG1f S267E。樣本係以10%最小所需稀釋度(MRD)稀釋於主要混合物中並在22℃下培養2小時。然後以50 µL/孔將主要混合物轉移至經鏈黴親和素塗覆之MSD盤內。在22℃下再培養一小時後,清洗該盤並添加MSD讀取緩衝劑。然後在MSD Sector Imager 6000上立即對盤進行讀取。猴血清樣本中可偵測抗ICOS.33 IgG1f S267E抗體之存在係使用樣本信號相比於陰性樣本信號之比率確定。 猴血清樣本係藉由BAR, Lawrenceville, New Jersey分析。使用直接胰蛋白酶消化反相液相層析術串聯質譜(LC/MS/MS)分析食蟹獼猴血清樣本之「總」 ICOS.33 IgG1f S267E。使用免疫親和富集靶捕獲LC/MS/MS亦分析猴血清樣本之位置N329之脫醯胺基及未經修飾之ICOS.33 IgG1f S267E。定義分析範圍之標準曲線係於市售獲得之食蟹獼猴血清中製備並用研究樣本作為完整之分析組進行分析。「總」 ICOS.33 IgG1f S267E之濃度係以µg/ml經由Excel電子表格記錄以用於毒物動力學及藥物動力學闡述。 PK參數值係使用非隔室分析方法(Phoenix WinNonlin 6.4, Certara, Princeton, New Jersey)計算。低於定量下限(LLOQ:ICOS.33 IgG1f S267E為<10 ng/mL (0.07 nM))之曝露值係不用於分析中。自時間0至最終取樣時間之曲線下面積(AUC(0至T))係使用線性及對數梯形總和之組合進行計算。 向食蟹獼猴單一靜脈內給藥1 mg/kg及10 mg/kg後之ICOS.33 IgG1f S267E之PK參數係匯總於表29中。靜脈內投與後,ICOS.33 IgG1f S267E之血漿濃度顯示雙指數下降。在第7天後,在1 mg/kg組之四隻猴之三隻中觀測到加速之廓清率。因此,僅直至第14天之濃度時間資料係用於1 mg/kg劑量組下之所有動物以用於分析,並報導AUC (0至14天)以消除ADA之影響。血漿樣本之免疫原性測試表明八隻猴中之五隻係經入選於研究ADA之研究中,且具有較高ADA濃度之猴在1 mg/kg劑量下顯示更快之廓清率。報導10 mg/kg組之AUC (0至42天)。ICOS.33 IgG1f S267E在Cmax及AUC(0-T)及AUC(0-INF)中顯示接近於劑量成比例增加。以在1:10之比率下之劑量增量,雄性及雌性猴中之Cmax分別以1:8及1:8之比率增加;及AUC(0-T)分別以1:16及1:11之比率增加,及AUC(0-INF)分別以比率1:11及1:11增加。 完整ICOS.33 IgG1f S267E及脫醯胺基產物在10 mg/kg靜脈內給藥後之濃度係使用LCMS/MS定量。脫醯胺基產物之濃度在所有經量測之時間點下介於總ICOS.33 IgG1f S267E之0.5%至8%之間。脫醯胺基產物之AUC (0至42天)係總ICOS.33 IgG1f S267E之曝露之2.9%。 表29:藥物動力學匯總 a 在1 mg/kg劑量組中在第14天經截斷之AUC(0-T)b 針對10 mg/kg劑量組之動物報導之AUC(0至42天)c 猴之數量=2隻/性別d AUC之>20%係經外推 儘管係於活體外觀測到增加之C1q結合,但在單一劑量研究中在猴中之明顯臨床體征之缺乏及心血管儀器化猴模型中之血液動力學效應之缺乏顯示補體活化之低風險。當作為單一劑量以1 mg/kg或10 mg/kg向食蟹獼猴靜脈內給藥時,ICOS.33 IgG1f S267E係經良好耐受且曝露與劑量成比例增加。未觀測到不利臨床病理學發現。 實例15 抗ICOS抗體結合競爭 進行抗原決定基分區(Epitope binnin)實驗以確定哪些抗ICOS抗體與其他哪些抗體競爭結合至huICOS。抗原決定基分區係使用競爭性免疫分析以成對組合方式測試抗體之方法,及競爭相同結合區(即抗原之相同或緊密相關聯之抗原決定基)之抗體係一起分組至分區內。抗huICOS抗體間之成對競爭係如下確定。參考抗體(即,ICOS.33、20H4、27B9、23B6、12D10、23A10、15B7、12F3、13B4、17H9、26E11、23H5、6D1、12A9、5C4、10B10、17C4、1D7、21E1、9F11、15H11、25B10、8A10、4D11、6D5、7C6、26E9、3E8、16H4、25E4或2644)係結合至感測器晶片之表面,測試抗體係用huICOS多肽構築體於混合物中預培養,且使經預培養之混合物流動通過感測器晶片以在晶片表面上測定測試抗體干擾huICOS多肽構築體對參考抗體之結合之程度。競爭實驗係使用BIACORE® 表面電漿子共振(SPR)儀器進行。具體言之,將參考抗huICOS抗體固定至感測器晶片CM5晶片(S系列,GE Healthcare CAT# BR-1005-30)表面上,使用流動細胞2、流動細胞3及流動細胞4 (5000個共振單位,RU)及流動細胞1作為陰性對照。測試抗體(即,ICOS.33、20H4、27B9、23B6、12D10、23A10、15B7、12F3、13B4、17H9、26E11、23H5、6D1、12A9、5C4、10B10、17C4、1D7、21E1、9F11、15H11、25B10、8A10、4D11、6D5、7C6、26E9、3E8、16H4、25E4或2644)係在起始濃度下經稀釋至120 µg/mL (2X)。測試抗體之一系列稀釋物係藉由用七種不同濃度之緩衝劑及對照樣本(以0 µg/ml)稀釋1:3濃度之抗體以獲得滴定曲線而製得。將各抗體濃度系列分為兩半。在濃度系列之前半部分中,添加40 nM (2X)人類ICOS抗原(例如,huICOS/Fc)以在各孔中製得最終濃度系列(60 µg/ml至0.0 µg/ml)及20 nM之最終抗原濃度。在濃度系列之後半部分中,替代抗原,添加緩衝劑以將抗體稀釋至相同濃度,且此半部分係作為空白處理。將測試抗ICOS抗體及huICOS/Fc之複合物培養兩小時。以30 µL/min將40 µL複合物注射於經參考抗體塗覆之表面上。使用BIACORE® T200 SPR儀器及含於HBE-EP, GE Healthcare CAT# BR-1001-88中之運行緩衝劑,過濾、脫氣,0.01 M HEPES,pH 7.4, 0.15 NaCl、3 mm EDTA、0.005%表面活性劑P20。該表面係用25 mm NaOH (訂購代碼:BR-1003-58,GE Healthcare)以100 µL/min再生五秒。資料係使用Microsoft Excel分析,其中測試抗體之濃度係針對相應之反應單元繪圖以獲得滴定曲線。 結合競爭實驗確定抗體ICOS.33、20H4、27B9、23B6、12D10、23A10、15B7、12F3、13B4、17H9、26E11、23H5、6D1、12A9、5C4、10B10、17C4、1D7、21E1、9F11、15H11、25B10、8A10、4D11、6D5、7C6及26E9彼此交叉競爭,並阻斷配體(B7-H2;ICOS-L)結合至huICOS。抗體3E8、16H4及25E4彼此交叉競爭但不阻斷配體結合至huICOS。相反,儘管發現抗體2644係與抗體3E8交叉競爭,但其亦可阻斷配體結合至ICOS。 實例16 抗ICOS抗體抗原決定基定位 藉由酵母展示之抗ICOS抗體抗原決定基定位 抗huICOS抗體3E8及ICOS.4之抗原決定基係藉由以酵母細胞(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展示人類ICOS之細胞外域(NP_036224.1之殘基21至134,作為SEQ ID NO: 173提供)之隨機誘變變體,並基於其等結合或不結合至特定抗體分選該等酵母細胞進行確定。所選酵母細胞係基於其等結合至所測試抗ICOS抗體之能力而擴增並經受額外幾輪選擇。參見,例如,Chao等人(2004) J. Mol. Biol. 342:539。huICOS變體之序列係針對所得酵母進行確定並針對各殘基對抗體結合之作用進行分析。本發明之抗體之結合抗原決定基係測定為huICOS序列內之基因座,在該基因座中,單一胺基酸突變會破壞與本發明之抗huICOS抗體之結合。 簡而言之,使用易錯PCR以將編碼人類ICOS之DNA (編碼SEQ ID NO: 1之殘基21至134)選殖至容許huICOS變體表現為進一步包含c-myc標誌物序列及酵母細胞壁蛋白Aga1p之融合蛋白之胺基端部分之構築體內。當表現於酵母(釀酒酵母)中時,此等構築體於酵母細胞之表面上展示變體huICOS多肽,其藉由Aga1p多肽固定至細胞表面。c-myc標誌物係用作陽性對照以分選展示huICOS融合蛋白之酵母細胞。然後進一步分選此等酵母細胞中彼等表現經適當折疊之huICOS融合蛋白(如藉由經異藻藍蛋白(APC)標記之山羊抗小鼠IgG二級抗體偵測之對照小鼠抗huICOS抗體之結合測定),但不結合至本發明之抗體(如藉由用經藻紅蛋白(PE)標記之山羊抗人類IgG作為二級抗體之偵測所測定)之酵母細胞。此等經選擇之酵母細胞係經匯集、擴增並用於下一輪選擇中。測定來自選擇後仍殘餘之酵母之構築體之huICOS序列。 結合至ICOS.4及3E8之酵母群體顯示不同突變模式,此指示此等兩種抗體識別不同抗原決定基。用抗體9D5進行類似實驗,9D5阻斷ICOS-配體結合至ICOS且與ICOS.4競爭。就9D5實驗而言,使用基於CTLA-4/B7-2複合物之晶體結構 (例如,Stamper等人(2001) Nature 410:608)之ICOS三維結構之分子模型以區分哪些胺基酸殘基被埋藏及哪些經表面曝露以測定哪些所選突變最有可能係抗體特異性接觸殘基(即,抗原決定基殘基),而不僅僅為結構破壞性突變。針對ICOS.4、3E8及9D5之酵母展示推斷之抗原決定基係提供於表30中。表30中之抗原決定基係以SEQ ID NO: 1之huICOS中之殘基之列表呈現,SEQ ID NO: 1包括20個胺基酸的信號序列。因此,成熟huICOS (即,無信號序列之ICOS蛋白)之殘基數量將係表30中之殘基減少20指示(例如,具有信號序列之V48或無信號序列之V28)。 表30:抗ICOS mAb抗原決定基 類似酵母展示實驗係用ICOS-L (B7-H2)替代抗ICOS mAb進行以測定ICOS上對ICOS / ICOS-L相互作用而言至關重要的殘基,即ICOS上用於ICOS-L之結合位點。ICOS-L結合位點係經測定位於ICOS (如SEQ ID NO: 1提供)之殘基Q50、K52、F114、P117、P118及F119之殘基。表30中用於抗ICOS mAb之抗原決定基之檢查表明ICOS.4及9D5應阻斷ICOS-L結合,而3E8不阻斷ICOS-L結合,此與實驗觀測結果一致(如上文於實例15中討論)。 藉由HDX-MS之抗ICOS抗體抗原決定基定位 使用抗體ICOS.4及9D5之氘交換實驗證實當ICOS結合至ICOS-L時,來自S112及L123之區域被接觸,此表明功能抗原決定基區為ICOS (SEQ ID NO: 1)之殘基112至123或SIFDPPPFKVTL (SEQ ID NO: 203)。此區域與藉由酵母展示測定之抗原決定基之C端部分重疊,且表示沿初級序列之最大殘基團簇。 抗huICOS抗體ICOS.4及9D5之抗原決定基係藉由氫/氘交換質譜(HDX-MS)測定,參見,例如,如本文描述之Epitope Mapping Protocols in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66卷,G. E. Morris編(1996)。ICOS-Fc係與mAb以1:1比率混合及HDX-MS係一式兩份運行1分鐘、10分鐘、4小時。 結果顯示ICOS.4及9D5結合至相同不連續抗原決定基,其係如下文(抗原決定基係加下劃線)及圖1中顯示。 MKSGLWYFFLFCLRIKVLTGEINGSANYEMFIFHNGGVQILCKYPDIVQQFKMQLLKGGQ 60 ILCDLTKTKGSGNTVSIKSLKFCHSQLSNNSVSFFLYNLDHSHANYYFCNLSIFDPPPFK 120VTL TGGYLHIYESQLCCQLKFWLPIGCAAFVVVCILGCILICWLTKKKYSSSVHDPNGEY 180 MFMRAVNTAKKSRLTDVTL 199 (SEQ ID NO:1) 實例17 ICOS於來自肺、腎及結腸癌病患之外周血液及腫瘤浸潤淋巴細胞上之表現 瞭解在不同腫瘤類型及病患群體中於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上之ICOS表現幫助識別相關疾病適應症及針對有效ICOS.33 IgG1f S267E療法之病患群體,尤其與抗PD-1藥劑(諸如納武單抗)組合。於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及結腸直腸癌(CRC)樣本中分析外周血細胞及TIL (CD8+及CD4+ T細胞)上之ICOS及PD-1表現之頻率及量級。 新鮮腫瘤組織及匹配外周血液樣本係獲得自患有肺癌、腎癌或CRC之病患(ConversantBio, MT Group, Benaroya)並在4℃下整夜分別於hypothermosol FRS (Biolife溶液)及ACD溶液A (BD Biosciences)中運輸。所有樣本係經處理並於外科手術之24小時內進行染色。腫瘤組織係經稱重並使用Miltenyi解離套組(Miltenyi,目錄130-095-929)解離,而外周血細胞係在使紅血細胞(RBC)於RBC細胞溶解緩衝劑(BioLegend,目錄420301)中溶解後加以分離。細胞懸浮液(來自腫瘤組織或外周血)係於HBSS (無Ca,無Mg)中清洗兩次,用NIR存活率染料(Life Technologies之分子探針,目錄L34976)染色,用含於杜爾貝科磷酸鹽緩衝鹽水(dPBS)中之人類AB血清阻斷,並添加至含有抗體之混合物之孔(表31)以用於在冰上在黑暗中培養45分鐘。該等細胞然後用dPBS/BSA/Na疊氮化物清洗兩次,固定並使用FOXP3緩衝劑套組(BioLegend,目錄421403)透性化。螢光減一(FMO)對照係針對所有抗體製備並用以測定陽性細胞群體。樣本係於Fortessa流式細胞儀(BD Biosciences)上獲取及資料係使用FlowJo軟體(TreeStar)分析。 如表31中顯示,設計一個組以檢查多種標誌物之表現,並分析CD8+及CD4+ T細胞上之ICOS表現。 表31:用於針對T細胞子集合之免疫螢光染色之抗體就Treg、Teff、B細胞及NK細胞染色而言,將來自頭及頸、肺、CRC及子宮內膜癌之新鮮腫瘤放置於在冰上靜止之6孔盤中,浸入於1至2 mL解離培養基中。將腫瘤切成小片,並將腫瘤溶液放置於杜恩斯均質器內以用於解離。使腫瘤溶液濾過具有額外解離培養基之70 µm過濾器並離心。將所得細胞重懸浮於染色緩衝劑中。新鮮網膜轉移腫瘤組織樣本係使用Miltenyi解離套組(Miltenyi,目錄130-095-929)解離。將冷凍之腫瘤樣本解凍並滴加DNA酶(2 mL DNA酶溶液)。將解凍培養基(8 mL,於37℃浴中升溫)添加至腫瘤及DNA酶溶液,並濾過70 µm過濾器。將細胞離心並重懸浮於染色緩衝劑中。 TIL上之ICOS表現係藉由FACS分析評估。腫瘤衍生之細胞懸浮液係用含有近紅外死細胞染色劑之染色緩衝劑阻斷。表面細胞群體標誌物係用抗體(如表32中顯示)染色以測定陽性細胞群體,接著在固定及透性化後細胞內染色FOXP3。流式細胞術資料係使用Fortessa X-20流式細胞儀收集。在對FSC-SSC-活/死標誌物參數進行門控以排除碎片及死細胞後,針對CD4+ Teff、Treg、CD8+ T細胞、B細胞及NK細胞子集合測定ICOS+細胞之頻率。Cd4+流式細胞術分析係用FlowJo分析軟體進行分析。 表32:用於B細胞、NK細胞及T細胞子集合之免疫螢光染色之抗體ICOS表現係使用抗ICOS C398.4a純系在來自16個健康供體及14個肺癌、22個RCC及14個CRC病患之全血樣本中進行評估。相較於健康供體,獲得自癌症病患之ICOS+CD4+ T細胞之頻率係更高(表33,相較於健康供體,針對所有癌症病患組,P<0.001,曼惠特尼測試)。相較於健康供體(表33,P<0.01,曼惠特尼),來自RCC病患之ICOS+CD8+ T細胞之頻率係明顯更高。在肺癌及CRC病患血液樣本中,ICOS+CD8+ T細胞之百分率亦比在健康供體樣本中更高,但未達成統計學顯著(表33)。 因為觀測到比參考文獻中報導之頻率更高之頻率且因為C398.4a純系比其他常用純系ISA-3、6、7、8、9、10,陽性染色更多T細胞,所以亦可分析表現高濃度ICOS (ICOShi)之細胞之頻率。與參考文獻一致,CD8+ T細胞表現最小量之ICOShi,堪比背景(表33)。然而,在CD4+ T細胞中,ICOShi細胞之頻率平均介於健康供體中之3.0%至患有RCC之病患中之4.9%之範圍內(表33,RC C相比於健康:P<0.05,曼惠特尼)。 接著,評估11個肺癌、21個RCC及8個CRC病患之TIL中之ICOS表現。ICOS+ CD4+及ICOS+CD8+ TIL之頻率跨腫瘤類型係類似的(表34)。與外周血中一樣,量測到CD4+及CD8+ TIL T細胞高表現ICOS。平均而言,相較於CD8+ T細胞,更大百分率之CD4+ T細胞表現高濃度之ICOS(表34)。亦量測到ICOS及PD-1於TIL中之共表現。ICOShi CD4+ TIL表現高濃度之PD-1 (PD-1hi)且病患間差異較大(表34)。相較於ICOShi CD4+ TIL,更高比例之ICOShi CD8+ T細胞共表現高濃度之PD-1(表34)。 表33:來自健康供體及患有癌症之病患之外周血液樣本中之ICOS+及ICOShi CD4+及CD8+ T細胞之平均頻率±SD縮寫:ICOShi:表現高濃度之ICOS之細胞;N:樣本數量;SD:標準偏差;NSCLC:非小細胞肺癌;RCC:腎細胞癌;CRC:結腸直腸癌 表34:來自患有癌症之病患之TIL中之ICOS+、ICOShi及PD-1hi ICOShi CD4+及CD8+ T細胞之平均頻率± SD縮寫:SD:標準偏差;ICOShi:表現高濃度之ICOS之細胞;PD-1:表現高濃度之PD-1之細胞;TIL:腫瘤浸潤淋巴細胞;NSCLC:非小細胞肺癌;RCC:腎細胞癌;CRC:結腸直腸癌;N:樣本數量 將來自患有兩種肺腺癌、一種子宮內膜腺癌、一種漿液性乳頭狀癌之網膜轉移、一種結腸直腸腺癌之肝轉移及一種頭頸鱗狀細胞癌之病患之人類腫瘤樣本解離並染色以用於流式細胞術分析各種淋巴細胞群體上之ICOS表現。在描繪之五種不同淋巴細胞群體(CD4+ Teff、Treg、CD8+ T細胞、B細胞、NK細胞)中,CD4+ Teff及Treg表現最高頻率之ICOS。在表現ICOS之細胞群體(CD4 Teff、Treg、CD8 T細胞及NK細胞)上,相較於其他細胞類型,Treg在每個細胞基礎上表現更多ICOS。 總而言之,於外周血及TIL上,ICOS係更高濃度地表現於CD4+ T細胞上而非CD8+ T細胞中。ICOS表現係在病患之間存在差異且就所測試三種腫瘤類型而言係相似的。平均而言,33%至48%之ICOShi CD4+ TIL及62%至71%之ICOShi CD8+ TIL共表現高濃度之PD-1。另外,在人類腫瘤微環境中,Treg比CD4+ Teff、CD8+ T細胞、NK細胞及B細胞表現更高濃度之ICOS。 實例18 劑量遞增及組合分群(cohort)研究以評估ICOS.33 IgG1f S267E單獨或與一或多種抗PD-1抗體、一或多種抗PD-L1抗體及/或一或多種抗CTLA-4抗體之組合於患有晚期實體腫瘤之病患中之安全性及耐受性、藥物動力學及功效 作為單一療法或與抗PD-1抗體、抗PD-L1抗體及/或抗CTLA-4抗體(例如,納武單抗及/或伊匹單抗)組合投與之ICOS.33 IgG1f S267E之第1/2階段開放標記研究係在患有晚期實體腫瘤之參與者中進行。該研究包括下列部分: 1)劑量遞增單一療法(初步安全分群及A部分); 2)使用納武單抗(B部分)或伊匹單抗(C部分)之劑量遞增組合療法;及 3)使用納武單抗(D部分)或伊匹單抗(E部分)之劑量擴增階段。 目標 此研究之主要目標係表徵在患有晚期實體瘤之參與者中單獨投與或與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組合投與之ICOS.33 IgG1f S267E之安全性及耐受性。 次要目標包括探索在患有晚期實體瘤之參與者中單獨投與及與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組合投與之ICOS.33 IgG1f S267E之初步功效;表徵當在患有晚期實體瘤之參與者中單獨投與及與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組合投與ICOS.33 IgG1f S267E時,ICOS.33 IgG1f S267E之PK;表徵當在患有晚期實體瘤之參與者中單獨投與及與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組合投與ICOS.33 IgG1f S267E時,ICOS.33 IgG1f S267E之免疫原性;及監測在患有晚期實體瘤之參與者中單獨投與及與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組合投與之ICOS.33 IgG1f S267E之靶接合。 另外,探索性目標包括在治療之前及在單獨投與ICOS.33 IgG1f S267E及投與ICOS.33 IgG1f S267E與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之組合之後,檢查腫瘤組織中及外周血中抗腫瘤活性與特異性生物標誌物量測值之間的關聯;表徵在ICOS.33 IgG1f S267E PK單獨及與納武單抗PK或伊匹單抗PK組合之間的關係,及安全性、功效及/或臨床生物標誌物;評估經ICOS.33 IgG1f S267E單獨及與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組合治療之參與者中之整體存活率(OSR);表徵當與ICOS.33 IgG1f S267E組合投與時之納武單抗及伊匹單抗之PK及免疫原性;表徵當與ICOS.33 IgG1f S267E組合投與時之納武單抗及伊匹單抗之免疫原性;評估ICOS.33 IgG1f S267E對經修正之QT間期(QTc)之潛在影響;及探索在選擇外周血生物標誌物與不良事件(AE)及嚴重不良事件(SAE)之發生率之間的關聯。 整體設計 針對研究設計之示意圖係顯示於圖27中。 單一療法係由如下之兩種不同分群組成: Ÿ 初步安全性分群:ICOS.33 IgG1f S267E作為單一療法以2 mg及8 mg每四週一次投與,持續24週。 Ÿ A部分:ICOS.33 IgG1f S267E以25 mg、80 mg、200 mg、400 mg及800 mg每四週一次投與,持續24週。 B部分及C部分係由不同組合分群組成,該等組合分群包含以下: Ÿ B1:ICOS.33 IgG1f S267E每12週投與一次+納武單抗480 mg每4週投與一次,ICOS.33 IgG1f S267E之初始劑量程度由貝氏邏輯回歸模型(Bayesian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BLRM)-Copula模型及可獲得自A部分之PK/PD資料建議。 Ÿ B2:ICOS.33 IgG1f S267E每4週一次+納武單抗480 mg每4週一次,ICOS.33 IgG1f S267E之劑量程度由貝氏邏輯回歸模型(BLRM)-Copula模型(BLRM-RD)及可獲得自A部分之PK/PD資料建議。 Ÿ C1:ICOS.33 IgG1f S267E每12週一次+伊匹單抗3 mg/kg每4週一次,ICOS.33 IgG1f S267E之初始劑量程度由貝氏邏輯回歸模型(BLRM)-Copula模型及可獲得自A部分之PK/PD資料建議。 Ÿ C2:ICOS.33 IgG1f S267E每4週一次+伊匹單抗3 mg/kg每4週一次,ICOS.33 IgG1f S267E之劑量程度由貝氏邏輯回歸模型(BLRM)-Copula模型及可獲得自A部分之PK/PD資料建議。 B1及C1部分係同時登記。B2及C2部分係僅在需額外安全性、PK或PD資料以最佳化劑量及/或方案選擇之情況下登記。 用於B及C部分(與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組合)之ICOS.33 IgG1f S267E劑量係使用所有可獲得之安全性(臨床及實驗室)、PK及靶接合/藥物動力學生物標誌物資料及Bayesian分層建模框架(即,BLRM-Copula模型)內之建議建模,藉由併入ICOS.33 IgG1f S267E (初步安全分群及A部分)及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兩者之單一藥劑毒性分佈曲線圖及來自B及C部分之任何可獲得之組合毒性分佈曲線圖(在B及C部分中,ICOS.33 IgG1f S267E之後續劑量)(PK/PD建模)來確定且不超過ICOS.33 IgG1f S267E單一療法於初步安全分群及A部分中之最大投與劑量(MAD)。由BLRM-Copula模型(即,BLRM-RD)建議之ICOS.33 IgG1f S267E之劑量程度係定義為通用概念使得用於任何分群之BLRM-RD始終基於所有可獲得且最新之資訊。 與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B及C部分)組合投與之ICOS.33 IgG1f S267E之劑量在任何時間點下皆不超過在單一療法劑量遞增臂(A部分)中證實為安全之ICOS.33 IgG1f S267E之量,在組合療法期間在B及C部分中在任何時間點下,ICOS.33 IgG1f S267E劑量皆不超過在單一療法劑量遞增臂(A部分)中測定為耐受之最高劑量。另外,與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B及C部分)組合使用之ICOS.33 IgG1f S267E之初始劑量程度係比已清除DLT週期之單一療法(A部分)劑量低一個劑量程度。 B1及C1部分係由PK/藥物動力學子研究組成,該研究旨在探索在多種劑量之納武單抗每4週一次(B1部分)或伊匹單抗每4週一次(C1部分)之存在下投與ICOS.33 IgG1f S267E後之ICOS受體下調及再表現之動力學(及/或所選靶接合/藥物動力學生物標誌物之變化)。 在B1及C1部分中投與ICOS.33 IgG1f S267E之不同劑量: Ÿ 誘導或預測誘導不同程度的ICOS受體下調之劑量,包括誘導接近完全受體下調(及/或所選擇之靶接合/藥物動力學生物標誌物之變化)之至少一種劑量,歷時至少4週之持續時間。此等劑量程度容許表徵接近完全下調後之ICOS受體再表現動力學,歷時等於、小於及/或超過A部分中使用之給藥間隔之時間週期。藉由瞭解ICOS受體動力學,可有助於在後續研究中告知測試ICOS.33 IgG1f S267E給藥間隔。 Ÿ BLRM-RD:劑量程度係基於所有可獲得之安全性(臨床及實驗室)及PK資料及外周靶接合標誌物自當前分群之先前及已完成部分之變化(例如,於T細胞及ICOS + B細胞上之ICOS下調)來測定,及/或(每當適用時)由BLRM/BLRM-Copula模型指導。 在單一療法治療24週後,或在組合療法治療兩年後,參與者可被入選接受再治療。就A部分而言,掃描係集中收集且可在稍後之日期或研究期間之任何時間通過盲法獨立性中央回顧(BICR)進行回顧。就B及C部分而言,掃描係集中收集以由BICR即時回顧。 身體檢查、生命體征量測、12導聯心電圖(ECG)及臨床實驗室評估係在整個給藥間隔間所選之時間下進行。 在整個研究期間,嚴密監測參與者之AE。在研究治療投與之後的30、60及100天追蹤中收集血液以用於PK分析。 如下文描述,參與者完成研究之四個階段:篩選、治療、安全性追蹤及反應/存活追蹤。參與者在該研究中之總持續時間係約2年。 破傷風疫苗 A、B及C部分中之所有病患接受已批准之破傷風疫苗。投與諸如破傷風類毒素之有效回憶抗原誘發免疫系統,誘導免疫反應並促進更免疫原性之狀態。 ICOS.33 IgG1f S267E增強回憶反應之能力將藉由監測在破傷風疫苗接種後,CD4+ T細胞之抗破傷風抗體及增殖及細胞介素反應測定。約70%之一般群體具有抗破傷風保護性抗體。然而,細胞免疫反應係通常在外周血中在接種破傷風疫苗一個月後可偵測。破傷風已在癌症病患中用作報導抗原,該等病患接受使用疫苗之免疫療法並可容易被監測。因此,破傷風疫苗接種可以單獨投與之ICOS.33 IgG1f S267E及與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組合投與之ICOS.33 IgG1f S267E提供有效回憶反應。 篩選 篩選階段持續長達28天並在研究治療之首次投與之前發生。在篩選階段期間,確定參與者之初始資格,並獲得書面知情同意書。針對所有受試者收集腫瘤活組織檢查,藉由免疫組織化學集中評估ICOS表現,且在研究治療之首次劑量之投與之前評估結果。參與者係使用互動式反應技術(IRT)登記。 治療階段 初步安全分群及A部分中之治療階段係由多達六個四週治療週期(1個週期= 28天)組成。在初步安全分群及A部分中,各治療週期係由ICOS.33 IgG1f S267E單一療法組成,歷時總計24週。 B及C部分之劑量程度係基於所有可獲得之安全性(臨床及實驗室)及PK資料及外周靶接合標誌物自當前分群之先前及已完成部分之變化(例如,於T細胞及ICOS + B細胞上之ICOS下調)來測定,及係(每當適用時)由BLRM/BLRM-Copula模型指導。 在B1及C1部分中,使用四週週期,使得ICOS.33 IgG1f S267E +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係在第1週期在第1天開始投與。納武單抗及伊匹單抗係在各週期之第1天投與。ICOS.33 IgG1f S267E係每12週投與一次,或在每三個週期之第1天(第1週期第1天、第4週期第1天、第7週期第1天等)投與。B1及C1部分之參與者繼續治療長達總計2年。 B2及C2部分中之治療階段係由在各週期之第1天投與長達總計2年之ICOS.33 IgG1f S267E +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組成,且僅在需額外安全性、PK或PD資料以最佳化劑量及/或方案選擇時進行登記。 在各治療週期後,以研究治療之額外週期治療參與者之決定係基於每12週(每12週±1週進行一次)進行之腫瘤評定評估且在下一週期之首次劑量之前完成。腫瘤進展或反應端點係使用實體腫瘤反應評估標準 (RECIST) v1.1或前列腺癌工作組3 (PCGW3)指導方針中僅針對前列腺進行評估(Scher等人,2016. Trial Design and Objectives for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Update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Prostate Cancer Clinical Trials Working Group 3. Clin Oncol. 34(12):1402-1418)。 採用額外研究治療週期之進展後繼續治療(Treatment Beyond Progression)係在首席研究員與BMS醫學監視員/研究主任之間討論及協定認為利益/風險評估有利於研究治療之繼續投與(例如,參與者繼續經歷如由研究員評估之臨床益處,耐受治療並符合其他特定標準)之後,允許在患有初始RECIST v1.1或PCGW3 (僅前列腺)定義之PD之所選參與者中就A部分而言進行長達至多24週及就B、C、D及E部分而言進行長達至多兩年。 在給定週期結束時具有未經證實之進行性疾病(PD)、穩定疾病(SD)、部分反應(PR)或完全反應(CR)之反應之參與者持續至下一治療週期。通常讓參與者持續研究治療,直至以下之首次出現:1)最大數量之週期之完成,2)證實PD,3)表明很有可能無法自治療中獲得進一步益處之臨床惡化,4)對療法不耐受或5)符合用於研究治療之中止之標準之參與者。在首席研究員與BMS醫學監視員/研究主任之間在利益/風險證明研究治療中止之情境下具體諮商及協定後,具有證實之CR之個別參與者可基於個案選擇中止研究治療。 安全性追蹤 針對A部分之研究治療之24週一經完成(若可適用,或長達至最多48週)或針對B、C、D及E部分長達兩年(若可適用,或長達至最多四年),決定中止參與者之研究治療(例如,在治療結束時[EOT])且所有參與者進入安全性追蹤期。 就完成所有預定治療週期之參與者而言,EOT訪問係與上次預定及已完成之治療期訪問及第1週安全追蹤訪問開始之時間相同。就未完成研究治療之所有預定週期之參與者而言,EOT訪問係最近之治療期訪問(具有所有可獲得之安全性及反應資料)且被視為安全性追蹤訪問之開始。 在EOT訪問之後,評估所有參與者之任何新穎AE,持續研究治療之最後給藥之後至少100天。在最後給藥之後或在中止當天(±7天)之第30、60及100天進行追蹤訪問以監視AE。所有參與者無論其等是否開始新穎抗癌治療皆被要求完成3次臨床安全性追蹤訪問,除彼等撤回研究參與之同意書之參與者外。 存活追蹤 在完成安全性追蹤訪問後,經單一療法及組合療法治療之所有參與者進入存活追蹤期。參與者係經追蹤約每3個月(12週),直至死亡、失去追蹤、撤回同意書或研究結束,以先發生者為準。此階段之持續時間係自研究治療之首次投藥長達兩年,然而若功效信號明顯,則在所選病例中考慮更長之追蹤期。 反應追蹤 在安全性追蹤期完成後,在EOT訪問下具有持續SD、PR或CR之參與者進入反應追蹤期。此週期與針對上述參與者之存活追蹤期同時進行。參與者約每3個月(12週)繼續進行放射學及臨床腫瘤評估,直至死亡、失去追蹤、撤回同意書或研究結束,以先發生者為準。在參與者完成研究之存活階段後,繼續收集具有持續臨床益處之參與者之放射學腫瘤評估。在研究治療之初始過程後患有疾病進展之參與者在EOT訪問外不接受反應評估,且視需要容許接受其他腫瘤指導療法。若參與者因除PD外之任何原因中止治療,則放射學追蹤持續直至參與者接受額外治療。 24週後之額外週期治療 除非提早符合研究治療之中止標準,否則所有參與者均接受24週之單一療法或組合療法。在經BMS醫學監視員/研究主任仔細評估及討論確定風險/利益比率是否支持另一研究治療之投與之後,完成持續疾病控制(CR、PR或SD)或未經證實之PD之治療之所有參與者基於個案被入選針對A部分進行額外24週之研究治療或進行總計兩年之組合療法。倘若完成額外之研究治療週期,則所有參與者進入安全性追蹤期。 進展後繼續治療(Treatment Beyond Progression) 在BMS醫學監視員/研究主任討論及協定認為利益/風險評估有利於研究治療之繼續投與(例如,參與者繼續經歷如由研究員評估之臨床益處,耐受治療並滿足其他標準)之後,容許在患有初始RECIST v1.1或PCGW3 (僅前列腺)定義之PD之選擇參與者中進行進展後繼續治療。 參與者補充重新同意知情同意書(ICF)以繼續進行進展後繼續治療。進展後繼續治療需要持續之腫瘤評估。 在反應追蹤期間之再治療 在反應追蹤期期間,此研究容許在疾病進展之情況下進行再治療。在BMS醫學監視員/研究主任小心評估及討論確定風險/利益比率是否支持另一研究治療之投與及參與者繼續符合研究治療之治療資格標準之後,針對A部分完成約24週之研究治療(或若適用,則長達至最多48週)及針對B、C、D及E部分完成約兩年之研究治療(或若適用,則長達至最多4年)或在因CR中止之情況下較短之參與者(因具有持續疾病控制(CR、PR或SD)且無任何顯著毒性而進入反應追蹤期之病患)在研究治療之最後劑量之12個月內隨後被證實疾病進展時基於個案被入選接受再治療。 符合再治療標準之參與者係用最初分配之單一療法或組合療法方案(例如,在第一個24週期間,投與相同劑量及給藥方案)進行治療,除非隨後發現該(等)劑量及方案超過最新BLRM-RD (在此種情況下,該參與者用BLRM-RD治療)。進入此階段之參與者遵循程序方案。較低頻率地收集(在各治療週期之投藥前)用於PK及藥物動力學之樣本。在再治療期間,收集獲得自血液之藥物動力學生物標誌物樣本。 參與者之類型及靶疾病表徵 a)參與者必須為至少18歲且患有組織學或細胞學證實之具有依RECIST v1.1或PCGW3 (僅前列腺)定義之可量測疾病之轉移性及/或無法切除之結腸直腸癌(CRC)、頭頸鱗狀細胞癌(HNSCC)、非小細胞肺癌(NSCLC)、前列腺腺癌(PRC)及尿路上皮癌(UCC)且除靶病變外患有至少1個病變可供活檢。 b) 存在具有由用於實體瘤反應評估之RECIST v1.1或PCGW3 (僅前列腺)定義之可量測疾病之至少1個病變。先前經照射視野中之病變為可量測疾病之唯一位點之參與者只有在該(等)病變已證實明確進展且可被量測之情況下才允許被登記。 c)參與者在晚期或轉移性情境中必須已接受至少1種標準治療方案(若此療法存在),且然後經歷進展或已無法耐受該至少1種標準治療方案,且在登記前已考慮所有其他潛在有效療法。 d)先前曝露於使用特異性靶向檢查點途徑抑制之任何藥劑(諸如抗PD-1、抗PD-L1或抗CTLA-4)之療法之參與者在自最後一次治療大於4週之任何時間之清洗週期後被允許。 腫瘤類型 a)結腸直腸癌(CRC) i)組織學上證實之CRC,其係具有疾病進展記錄之轉移或復發。 ii)如果已知,則記錄微衛星不穩定性、錯配修復、KRAS及BRAF狀態。 iii)先前療法要求:參與者必須已接受針對轉移性及/或無法切除之疾病(或在佐劑療法之6個月內已經進展)之至少1種(但不超過3種)先前全身性療法。 iv)參與者必須患有無法治癒之轉移性疾病(即,患有由外科手術切除術可能治癒之疾病之病患不符合治療資格)。 b)頭頸鱗狀細胞癌(HNSCC) (口腔、咽、喉) i)組織學上證實之無法治癒之局部晚期、復發或轉移性HNSCC (口腔、咽、喉),第III或IV階段且不適合具有治癒意圖之局部療法(有或無化學療法之外科手術或放射療法)。 ii)必須已記錄HPV狀態及子類型,特定言之HPV16及HPV18。 iii) 參與者必須已接受用於治療轉移性或局部晚期無法切除之疾病之至少1種但不超過2種先前全身性療法(例如,基於鉑之化學療法)方案,且然後經歷進展或已不耐受或抗拒該先前全身性療法(例如,基於鉑之化學療法)方案。 iv)先前治療性放射療法必須已在研究治療投與之前的至少4週內完成。先前局部姑息性放射療法必須已在研究治療投與之後的至少2週內完成。 c)非小細胞肺癌(NSCLC) i)參與者必須患有組織學或細胞學證實之NSCLC (根據第七屆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且鱗狀或非鱗狀組織學為晚期(轉移性及/或無法切除)。 (1):參與者必須已接受針對NSCLC之至少1種(但不超過2種)先前全身性療法。維持治療、佐劑或新佐劑(化學療法或放射化學)療法不算作額外線治療。 (2):已向參與者提供針對NSCLC之基於鉑之化學療法。基於鉑之化學療法可已於佐劑、新佐劑或化學放射情境中。認為患有在完成此治療之6個月內復發之復發性/轉移性疾病之參與者符合研究治療之資格。只要最後一次給藥方案在登記前至少4週內發生,即允許先前佐劑或新佐劑化學療法。 (3):只要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之最後一次投與(以最後一次給予為準)在登記前至少4週內發生,即允許針對局部晚期疾病進行之先前明確化學放射。 (4):具有已知EGFR突變或ALK重排之參與者必須已分別接受EGFR或ALK抑制劑。若已知,則必須記錄EGFR、ALK、KRAS及ROS1突變狀態。 d)前列腺腺癌(PRC) i)組織學或細胞學證實之前列腺腺癌。 ii)參與者已藉由睪丸切除術治療或正接受釋放黃體化激素之激素類似物,且具有≤50 ng/dL之睪酮水平。 iii)藉由下列模態中之任何一者之轉移性疾病:電腦化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及骨掃描。 e)尿路上皮癌(UCC) i)轉移性或外科手術無法切除之尿路上皮(涉及膀胱、尿道、輸尿管或腎盂)之移行細胞癌之組織學或細胞學證據。 ICOS.33 IgG1f S267E劑量限制性毒性(DLT) 出於指導劑量遞增之目的,DLT係基於未識別明確替代原因之AE之發病率、強度及持續時間進行定義。DLT週期係35天(5週)。 在初步安全分群中,接受1次劑量之ICOS.33 IgG1f S267E並完成4週DLT週期或因DLT而在4週DLT週期中中止之參與者被視為用於ICOS.33 IgG1f S267E單一療法之DLT可評估參與者。 在A部分中,接受2次劑量之ICOS.33 IgG1f S267E並完成5週DLT週期或因DLT而在5週DLT週期中中止之參與者被視為用於ICOS.33 IgG1f S267E單一療法之DLT可評估之參與者。 在B、C、D及E部分中,接受1次劑量之ICOS.33 IgG1f S267E或2次劑量之納武單抗或伊匹單抗之參與者或因DLT而在5週組合治療DLT週期中中止之參與者被視為用於組合治療之DLT可評估參與者。在DLT評估週期期間退出研究之參與者或於單一療法(A部分)中除DLT以外之其他原因接受小於2次劑量或在組合療法(B、C、D、E部分)中接受1次劑量之參與者不被視為DLT可評估參與者且在相同劑量程度下不改用新參與者。若A部分中在DLT評估週期期間出於除DLT以外之原因而延遲給藥之參與者接受至少2次劑量之療法,則該等參與者被視為DLT可評估參與者。 出於參與者管理之目的,符合DLT標準之任何AE(無論其發生之週期)均導致研究治療之中止。在5週DLT評估週期期間出於除DLT以外之原因退出研究之參與者在相同劑量程度下改用新參與者。在5週DLT評估週期期間之DLT之發病率係用於劑量遞增決定中及用以識別BLRM-RD。在DLT週期後發生之AE被視為係出於根據贊助者、醫學監視員/研究主任及研究者之間之協定定義BLRM-RD之目的。 經歷DLT之參與者進入研究之安全性追蹤期。針對初步安全分群之4週DLT觀察週期或針對A、B及C部分之5週期DLT觀察週期後發生之DLT被納入判定用於組合部分之最大投與劑量(MAD)中。 此研究將顯示如投與之抗ICOS抗體在治療癌症中係安全且有效的。 實例19 漸增劑量之抗ICOS抗體對腫瘤生長之組合效應 在小鼠模型中評估漸增劑量之促效性抗ICOS抗體(ICOS.33 IgG1f S267E)與抗PD-1抗體之組合於腫瘤生長抑制之效應。如圖28中顯示,該組合在較高劑量下顯示減小之功效,即,「鉤效應」,其中相較於抗體在較低濃度(即,不導致飽和之濃度)下之功效,抗體之接近飽和或飽和濃度導致減弱之效應。 簡而言之,患有確定CT26腫瘤之小鼠(平均重約20 mg)係藉由抗PD-1單一療法或與ICOS.33 IgG1f S267E之組合治療。抗ICOS劑量遞增係起始自0.1 mg/kg,及三倍增加至10 mg/kg (或約200 µg/小鼠平穩劑量之最大劑量)。抗PD-1抗體係以10 mg/kg (或約200 µg/小鼠平穩劑量之最大劑量)給藥。在腫瘤移植後,抗ICOS及抗PD1抗體係以相同方案投與(即,起始自第7天,每4天)。 如圖28中顯示,抗ICOS及抗PD1組合療法中之最大腫瘤生長抑制(TGI)係在比所測試最大劑量(10 mg/kg)低的抗ICOS抗體劑量(3 mg/kg)下觀測到,此證實TGI在大於3 mg/kg之劑量下減少,即,最大功效係在子飽和劑量下達成。
圖1顯示人類ICOS序列(SEQ ID NO: 1)。使用氫/氘交換質譜術(HDX-MS)進行之ICOS.4抗原決定基結合分析之結果係以粗體並加下劃線之ICOS.4抗原決定基顯示。 圖2顯示可用於本文揭示之Fc序列變體中之人類IgG1f恆定域之序列之一部分(SEQ ID NO: 52,重新編號為118至446)。以粗體闡述之殘基係經變化之實例殘基。經改變之胺基酸係在特定殘基下以粗體提供。D270E取代係經加下劃線。C端離胺酸(K)殘基已自SEQ ID NO: 52之序列省略,但在一些實施例中,係存在的。同樣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碼此等實施例之核酸包括在核酸之3’端之編碼額外離胺酸之核苷酸。 圖3顯示用於使親代倉鼠抗體(C398.4)人類化之人類重鏈及輕鏈生殖系序列之序列比對。基於框架序列同源性,選擇VH3-15作為重鏈及選擇VKI O18作為輕鏈。基於序列同源性,亦選擇人類生殖系FW4(JK3)作為輕鏈。基於序列相似性,選擇人類生殖系FW4(JH4)作為重鏈,且人類生殖系FW4(JH4)不含有可造成潛在責任風險之殘基。星號及下劃線指示在生殖系序列與親代倉鼠抗體序列(C398.4)之間不同之胺基酸殘基。 圖4顯示抗ICOS抗體ICOS.33 IgG1f S267E之重鏈及輕鏈可變區序列。重鏈及輕鏈可變區之CDR1、2及3區係經加粗、加下劃線並經標記。 圖5A及5B係顯示在CD25- CD4+ T細胞及CHO-OKT3-CD32A細胞之共培養中,ICOS.33 IgG1f S267E所誘導之干擾素-γ (IFN-γ)產生及細胞增殖之圖。 圖6係闡述抗ICOS抗體在CD25- CD4+ T細胞及B細胞SEB共培養分析中之IFN-γ誘導之圖。 圖7A及7B係顯示在經SEB刺激之Tfh及初始B細胞共培養分析中之IL-10及IFN-γ誘導之圖。平均值:4.4倍誘導。 圖8A及8B係顯示由Treg以抗ICOS抗體共刺激消除Teff抑制之圖。 圖9A及9B係使用來自兩個不同供體(供體9及12)之細胞比較ICOS.33 IgG1f S267E及ICOS.33 IgG1誘導ADCC之能力之圖。 圖10係來自比較ICOS.33 IgG1f S267E及ICOS.33 IgG1結合人類補體之C1q組分之能力之ELISA分析之結果之圖。 圖11A至C係顯示ICOS Fc變體(ICOS IgG1 SE (「ICOS hg1 SE」)及ICOS IgG1 (「ICOS hg1」)抗體)及IgG1同型對照抗體(「hIgG1」)於MC38腫瘤模型中之抗腫瘤活性之圖。 圖12A至E係顯示治療組之腫瘤生長曲線之圖。小鼠係用同型對照mG1、ICOS.1 mg1 D265A、ICOS.4 mg1、ICOS.4 hg1或ICOS.4 mg2a在Sa1N細胞移植後之第7、10及14天進行治療。 圖13A及13B係闡述治療組之平均及中位腫瘤生長曲線之圖。小鼠係用同型對照mG1、ICOS.1 mg1 D265A、ICOS.4 mg1、ICOS.4 hg1或ICOS.4 mg2a在Sa1N細胞移植後之第7、10及14天進行治療。 圖14A至D係顯示第15天Foxp3+ Treg細胞、CD4+ Teff細胞及CD8+ T細胞於腫瘤中之百分率之圖。小鼠係用同型對照mG1、ICOS.1 mg1 D265A、ICOS.4 mg1、ICOS.4 hg1或ICOS.4 mg2a在Sa1N細胞移植後之第7、10及14天進行治療。 圖15A至J係顯示以下治療組之個別小鼠之腫瘤生長曲線之圖:同型對照mIgG1、抗PD-1 mIgG1 D265A (「PD-1」)及/或抗ICOS.4 mIgG1 (「ICOS.4 mg1」)抗體。 圖16A及16B係顯示以下治療組之平均及中位腫瘤生長曲線之圖:同型對照mIgG1、抗PD-1 mg1及/或抗ICOS.4 mIgG1 (「ICOS.4 mg1」)抗體。 圖17A至D係顯示Foxp3+、CD8+、Ki-67及顆粒酶B於腫瘤中之平均(SEM)百分率之圖。小鼠係用同型對照mIgG1、抗PD-1 mg1及/或抗ICOS.4 mIgG1 (「ICOS.4 mg1」)抗體進行治療。 圖18A至I係顯示以下治療組之個別小鼠之腫瘤生長曲線之圖:同型對照mIgG1、抗PD-1 mIgG1 D265A (「PD-1」)及/或抗ICOS.4 mIgG1 (「ICOS」)抗體。 圖19A及19B係顯示以下治療組之平均及中位腫瘤生長曲線之圖:同型對照mIgG1、抗PD-1 mIgG1 D265A (「PD-1」)及/或抗ICOS.4 mIgG1 (「ICOS」)抗體。 圖20A至D係顯示Foxp3+ Treg細胞、CD4+ Teff細胞及CD8+ T細胞於腫瘤中之百分率之圖。小鼠係用同型對照mIgG1、抗PD-1 mIgG1 D265A (「PD-1」)及/或抗ICOS.4 mIgG1 (「ICOS」)抗體進行治療。 圖21A至C係顯示Ki-67於腫瘤中之平均百分率之圖。小鼠係用同型對照mIgG1、抗PD-1 mIgG1 D265A (「PD-1」)及/或抗ICOS.4 mIgG1 (「ICOS」)抗體進行治療。 圖22A至D係顯示在脾臟及PBMC中,ICOS-L於B細胞上之表現之圖。小鼠係用同型對照mIgG1、抗PD-1 mIgG1 D265A (「PD-1」)及/或抗ICOS.4 mIgG1 (「ICOS」)抗體進行治療。 圖23A至F係顯示以下治療組之個別小鼠之腫瘤生長曲線之圖:同型對照mIgG1、抗CTLA-4 mIgG2b (「CTLA-4 mg2b」)、抗ICOS.4 mIgG1 (「ICOS.4 mg1」)及/或抗ICOS.4 mIgG2a (「ICOS.4 mg2a」)抗體。 圖24A及24B係顯示以下治療組之平均及中位腫瘤生長曲線之圖:同型對照mIgG1、抗CTLA-4 mIgG2b (「CTLA-4 mg2b」)、抗ICOS.4 mIgG1 (「ICOS.4 mg1」)及/或抗ICOS.4 mIgG2a (「ICOS.4 mg2a」)抗體。 圖25A及25B係顯示如使用FACS量測,ICOS.33 IgG1f S267E與人類、食蟹獼猴、大鼠及小鼠T細胞結合之圖。 圖26A及26B係顯示相較於兩種競爭抗ICOS抗體,ICOS.33 IgG1f抗體對CD4+ T細胞具有更大之結合性(如由EC50值計算)之圖。 圖27係闡述使用抗ICOS抗體與抗PD-1抗體及/或抗CTLA-4抗體之組合之劑量遞增臨床試驗研究之示意圖。 圖28係顯示漸增劑量之抗ICOS抗體(ICOS.33 IgG1f S267E)與抗PD1抗體之組合之效應及在小鼠模型中對腫瘤生長抑制之效應之圖。

Claims (48)

  1. 一種人類化經分離之抗體,其結合至人類可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其中該抗體阻斷ICOS配體與人類ICOS之結合及/或相互作用且其中該抗體 (a)在活體外CHO-OKT3-CD32A共培養分析中,以約0.01至約0.16 nM之EC50誘導CD25- CD4+ T細胞增殖及干擾素-γ (IFN-γ)的產生;及/或 (b)於CD25- CD4+ T細胞及B細胞共培養分析中,在葡萄球菌腸毒素B中,以約0.002至約0.4 nM之EC50誘導CD25- CD4+ T細胞產生IFN-γ。
  2. 如請求項1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具有下列特徵中之一或多者: (a)以約0.7 nM之EC50結合至人類T細胞及以約0.3 nM之EC50結合至食蟹獼猴T細胞; (b)結合至人類經活化之CD4+ T細胞; (c)不結合至人類CD28或人類CTLA-4; (d)活化至少一種原代T淋巴細胞,諸如CD4+效應T (Teff)細胞、濾泡性輔助T (Tfh)細胞及調節T (Treg)細胞; (e)在活體外原代T細胞訊號傳導分析中以約30 nM之EC50誘導蛋白激酶B (pAkt)之磷酸化; (f)在Tfh及初始B細胞共培養分析中誘導因應葡萄球菌腸毒素B而產生介白素-10 (IL-10); (g)在活體外分析中,相較於CD45RA+ Treg及CD45RO+ Treg,誘導提高增殖增加CD3刺激之Teff; (h)藉由Treg減小Teff抑制; (i)其中10 μg/mL之抗體在全血細胞分析中不增加細胞介素產生; (j)Tfh細胞於活體外提高分泌IL-10及IFN-g中之至少一者; (k)刺激ICOS介導之訊號傳導; (l)對CD32B及/或CD32A具有增加之親和力;及/或 (m)對CD16具有減小之親和力。
  3. 如請求項1或2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阻斷人類ICOS及人類ICOS-L之相互作用。
  4. 如請求項1或2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結合至人類、食蟹獼猴、小鼠及大鼠ICOS。
  5. 一種經分離之抗體,其結合至人類可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其中該抗體包含: (a)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9、10及11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重鏈可變域,及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12、14及15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 (b)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18、19及20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重鏈可變域,及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21、22及23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 (c)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26、27及28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重鏈可變域,及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29、30及31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 (d)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34、35及36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重鏈可變域,及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37、38及39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 (e)分別包含SEQ ID NO: 42、43及44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CDR1、CDR2及CDR3區,及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45、46及47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 (f)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42、43及44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重鏈可變域,及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49、50及51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或 (g)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191、192及193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重鏈可變域,及包含分別包含SEQ ID NO: 194、195及196之胺基酸序列之CDR1、CDR2及CDR3區之輕鏈可變域。
  6. 一種經分離之抗體,其結合至人類可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其中該等重鏈及輕鏈可變區包含: (a)分別為SEQ ID NO: 5及6之胺基酸序列; (b)分別為SEQ ID NO: 16及176之胺基酸序列; (c)分別為SEQ ID NO: 24及25之胺基酸序列; (d)分別為SEQ ID NO: 32及33之胺基酸序列; (e)分別為SEQ ID NO: 40及41之胺基酸序列; (f)分別為SEQ ID NO: 40及48之胺基酸序列;或 (g)分別為SEQ ID NO: 186及189之胺基酸序列。
  7. 一種經分離之抗體,其與如請求項6之抗體競爭結合至ICOS或結合至與如請求項6之抗體相同之抗原決定基。
  8. 一種經分離之抗ICOS抗體,其特異性結合至人類ICOS之SIFDPPPFKVTL (SEQ ID NO: 203)之一或多個殘基。
  9. 如請求項8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ICOS抗原決定基包含人類ICOS之胺基酸殘基SIFDPPPFKVTL (SEQ ID NO: 203)。
  10. 2及5至9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全長抗體。
  11. 2及5至9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全長IgG1或IgG2a抗體。
  12. 2及5至9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相較於如SEQ ID NO: 206中闡述之人類IgG1序列,該抗體在Fc區中包含至少一個胺基酸取代。
  13. 如請求項12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增強該抗體對FcγRIIb之親和力。
  14. 如請求項12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根據EU指數係於位置234、235、236、237、239、266、267、268、325、326、327、328或332處,或於位置234D、234E、234F、234W、235D、235F、235R、235Y、236D、236N、237D、237N、239D、239E、266M、267D、267E、268D、268E、327D、327E、328F、328W、328Y及/或332E處,或其中該Fc區於235Y-267E、236D-267E、239D-268D、239D-267E、267E-268D、267E-268E及/或267E-328F處包含至少兩個取代。
  15. 如請求項12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相較於如SEQ ID NO: 206中闡述之人類IgG1序列,在Fc區中之該胺基酸取代係S267E。
  16. 如請求項15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相較於IgG1對照抗體,該抗體具有減小之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活性。
  17. 2及5至9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抗體片段。
  18. 如請求項17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片段係Fab、Fab’、(Fab’)2、Fv或scFv片段。
  19. 2及5至9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單株抗體。
  20. 如請求項5至9中任一項之經分離之抗體,其中該抗體係人類、人類化或嵌合抗體。
  21. 一種經分離之全長人類化單株抗體,其結合至人類可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其中該重鏈包含SEQ ID NO: 7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及該輕鏈包含SEQ ID NO: 8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
  22. 一種經分離之全長人類化單株抗體,其結合至人類可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其中該重鏈由SEQ ID NO: 7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及該輕鏈由SEQ ID NO: 8中闡述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23. 一種經分離之核酸分子,其編碼如請求項5或6之抗體之重鏈可變區及/或輕鏈可變區。
  24. 如請求項23之經分離之核酸,其中該核酸係cDNA。
  25. 一種載體,其包含如請求項23或24之核酸分子。
  26.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如請求項25之載體。
  27. 一種產生抗體之方法,其包括培養如請求項26之宿主細胞,其中產生該抗體。
  28.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自該宿主細胞回收該抗體。
  29. 一種雙特異性分子,其包含連接至第二功能部分之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抗體。
  30. 一種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如請求項29之雙特異性分子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及/或可溶性中性活性玻尿酸酶醣蛋白。
  31. 如請求項30之組合物,其進一步包含額外治療劑。
  32. 如請求項31之組合物,其中該額外治療劑係抗PD-1抗體、抗PD-L1抗體及/或抗CTLA-4抗體。
  33. 2、5至9、21及22中任一項之抗體,其用作藥劑。
  34. 2、5至9、21及22中任一項之抗體,其用於治療癌症。
  35. 如請求項34之抗體,其中該癌症係膀胱癌、乳癌、子宮/子宮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睪丸癌、食道癌、胃腸癌、胰臟癌、結腸癌、腎癌、頭頸癌症、肺癌、胃癌、生殖細胞癌、骨癌、肝癌、甲狀腺癌、皮膚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肉瘤或病毒相關癌症。
  36. 如請求項34之抗體,其中該癌症係結腸直腸癌(CRC)、頭頸鱗狀細胞癌(HNSCC)、黑色素瘤、NSCLC-腺癌類型(NSCLC-AD)、NSCLC-鱗狀細胞類型(NSCLC-SQC)、前列腺腺癌(PRC)、腎細胞癌(RCC)或尿路上皮癌(UCC)。
  37. 2、5至9、21及22中任一項之抗體,其用於增強免疫反應。
  38. 一種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如請求項29之雙特異性分子或如請求項30、31或3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於治療或延遲人類個體中之癌症之進展之藥劑。
  39. 如請求項38之用途,其中該癌症係膀胱癌、乳癌、子宮/子宮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睪丸癌、食道癌、胃腸癌、胰臟癌、結腸直腸癌、結腸癌、腎癌、頭頸癌症、肺癌、胃癌、生殖細胞癌、骨癌、肝癌、甲狀腺癌、皮膚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肉瘤或病毒相關癌症。
  40. 如請求項38之用途,其中該癌症係結腸直腸癌(CRC)、頭頸鱗狀細胞癌(HNSCC)、黑色素瘤、NSCLC-腺癌類型(NSCLC-AD)、NSCLC-鱗狀細胞類型(NSCLC-SQC)、前列腺腺癌(PRC)、腎細胞癌(RCC)或尿路上皮癌(UCC)。
  41. 如請求項38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用於與一或多種額外治療劑組合向人類個體投與。
  42. 如請求項41之用途,其中該額外治療劑係化學治療劑。
  43. 如請求項41之用途,其中該額外之治療劑係抗PD-1抗體、抗PD-L1抗體及/或抗CTLA-4抗體。
  44. 如請求項38至43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用於投與至少一個投藥週期,其中該等至少一個週期中之每一個週期,該藥劑中之至少一個劑量係以約375 mg之劑量投與該抗體。
  45. 一種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如請求項30、31或32之組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於刺激人類個體中之免疫反應之藥劑。
  46. 如請求項45之用途,其中該個體患有腫瘤且刺激對抗該腫瘤之免疫反應。
  47. 如請求項45之用途,其中該個體患有慢性病毒感染且刺激對抗該病毒感染之免疫反應。
  48. 如請求項45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用於以足以達成及/或維持小於約80%之受體佔有率之量或頻率投與該抗體。
TW107111620A 2017-04-07 2018-04-02 抗icos促效劑抗體及其用途 TWI7883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83158P 2017-04-07 2017-04-07
US62/483,158 2017-04-07
US201762514151P 2017-06-02 2017-06-02
US62/514,151 2017-06-02
US201762545732P 2017-08-15 2017-08-15
US62/545,732 2017-08-15
US201762581412P 2017-11-03 2017-11-03
US62/581,412 2017-11-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3173A true TW201843173A (zh) 2018-12-16
TWI788340B TWI788340B (zh) 2023-01-01

Family

ID=62063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1620A TWI788340B (zh) 2017-04-07 2018-04-02 抗icos促效劑抗體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6) US10898556B2 (zh)
EP (1) EP3606959A2 (zh)
JP (1) JP7198761B2 (zh)
KR (1) KR102641640B1 (zh)
CN (1) CN110914299B (zh)
AU (1) AU2018250301A1 (zh)
BR (1) BR112019013597A2 (zh)
CA (1) CA3054824A1 (zh)
CL (1) CL2019002052A1 (zh)
CO (1) CO2019007868A2 (zh)
IL (2) IL293244B1 (zh)
MX (1) MX2019009408A (zh)
MY (1) MY200749A (zh)
NZ (1) NZ754730A (zh)
PE (1) PE20191651A1 (zh)
SG (2) SG10201913022YA (zh)
TW (1) TWI788340B (zh)
WO (1) WO2018187613A2 (zh)
ZA (1) ZA2021011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12224B2 (en) * 2012-05-15 2015-12-15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Antibodies that bind PD-L1 and uses thereof
GB201403775D0 (en) 2014-03-04 2014-04-16 Kymab Ltd Antibodies, uses & methods
US9567399B1 (en) 2016-06-20 2017-02-14 Kymab Limited Antibodies and immunocytokines
CA3032897A1 (en) * 2016-08-09 2018-02-15 Kymab Limited Anti-icos antibodies
US11779604B2 (en) 2016-11-03 2023-10-10 Kymab Limited Antibodies, combinations comprising antibodies, biomarkers, uses and methods
EP3596108A4 (en) 2017-03-15 2020-12-23 Pandion Operations, Inc. TARGETED IMMUNOTOLERANCE
TWI788340B (zh) 2017-04-07 2023-01-01 美商必治妥美雅史谷比公司 抗icos促效劑抗體及其用途
US10676516B2 (en) 2017-05-24 2020-06-09 Pandion Therapeutics, Inc. Targeted immunotolerance
GB201709808D0 (en) 2017-06-20 2017-08-02 Kymab Ltd Antibodies
US10946068B2 (en) 2017-12-06 2021-03-16 Pandion Operations, Inc. IL-2 muteins and uses thereof
US10174091B1 (en) 2017-12-06 2019-01-08 Pandion Therapeutics, Inc. IL-2 muteins
EP3728314A1 (en) 2017-12-19 2020-10-28 Kymab Limited Bispecific antibody for icos and pd-l1
WO2020031087A1 (en) 2018-08-06 2020-02-13 Glaxosmithk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ment Limited Combination therapy
CA3117746A1 (en) 2018-10-22 2020-04-30 Glaxosmithk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ment Limited Dosing
CA3119838A1 (en) 2018-11-16 2020-05-22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Anti-nkg2a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RU2734432C1 (ru) * 2019-04-23 2020-10-16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Биокад" Моноклональное антитело, которое специфически связывается с GITR
AU2020279240A1 (en) 2019-05-20 2021-12-23 Pandion Operations, Inc. MAdCAM targeted immunotolerance
WO2021018941A1 (en) 2019-07-31 2021-02-04 Glaxosmithk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ment Limited Methods of treating cancer
WO2021043961A1 (en) 2019-09-06 2021-03-11 Glaxosmithk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ment Limited Dosing regimen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with an anti icos agonistic antibody and chemotherapy
WO2021046293A1 (en) 2019-09-06 2021-03-11 Glaxosmithk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ment Limited Dosing regimen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with an anti icos agonistic antibody and tremelimumab
US11981715B2 (en) 2020-02-21 2024-05-14 Pandion Operations, Inc. Tissue targeted immunotolerance with a CD39 effector
WO2021209357A1 (en) 2020-04-14 2021-10-21 Glaxosmithk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ment Limited Combination treatment for cancer involving anti-icos and anti-pd1 antibodies, optionally further involving anti-tim3 antibodies
AU2021256925A1 (en) 2020-04-14 2022-11-03 Ares Trading S.A. Combination treatment for cancer based upon an ICOS antibody and a PD-L1 antibody TGF-beta-receptor fusion protein
US20230131598A1 (en) 2020-04-14 2023-04-27 Glaxosmithk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ment Limited Combination treatment for cancer
US20230151098A1 (en) * 2020-04-20 2023-05-18 Jounce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Vaccination and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GB202007099D0 (en) 2020-05-14 2020-07-01 Kymab Ltd Tumour biomarkers for immunotherapy
JPWO2022059703A1 (zh) * 2020-09-16 2022-03-24
US20240018248A1 (en) 2020-12-02 2024-01-18 Vib Vzw An ltbr agonist in combination therapy against cancer
US20220227867A1 (en) * 2020-12-24 2022-07-21 Xencor, Inc. ICOS TARGETED HETERODIMERIC FUSION PROTEINS CONTAINING IL-15/IL-15RA Fc-FUSION PROTEINS AND ICOS ANTIGEN BINDING DOMAINS
CA3219336A1 (en) 2021-05-18 2022-11-24 Kymab Limited Uses of anti-icos antibodies
GB202107994D0 (en) 2021-06-04 2021-07-21 Kymab Ltd Treatment of cancer
WO2023002415A2 (en) * 2021-07-20 2023-01-26 Magenta Therapeutics,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anti-cd117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dc) treatment
CN115028726B (zh) * 2022-03-31 2024-01-09 浙江特瑞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pd-1纳米抗体及其应用
WO2023213763A1 (en) 2022-05-02 2023-11-09 Transgene Poxvirus encoding a binding agent comprising an anti- pd-l1 sdab
WO2023213764A1 (en) 2022-05-02 2023-11-09 Transgene Fusion polypeptide comprising an anti-pd-l1 sdab and a member of the tnfsf
WO2023222854A1 (en) 2022-05-18 2023-11-23 Kymab Limited Uses of anti-icos antibodies
WO2024003353A1 (en) 2022-07-01 2024-01-04 Transgene Fusion protein comprising a surfactant-protein-d and a member of the tnfsf
WO2024040195A1 (en) 2022-08-17 2024-02-22 Capstan Therapeutics, Inc. Conditioning for in vivo immune cell engineering
CN116990528B (zh) * 2023-09-27 2024-02-06 成都华西海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yrolab平台快速测定抗CD40单抗的分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9216A (en) 1980-02-25 1983-08-16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Processes for inserting DNA into eucaryotic cells and for producing proteinaceous materials
US4634665A (en) 1980-02-25 1987-01-06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Processes for inserting DNA into eucaryotic cells and for producing proteinaceous materials
US5179017A (en) 1980-02-25 1993-01-12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Processes for inserting DNA into eucaryotic cells and for producing proteinaceous materials
US4475196A (en) 1981-03-06 1984-10-02 Zor Clair G Instrument for locating faults in aircraft passenger reading light and attendant call control system
US4447233A (en) 1981-04-10 1984-05-08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Medication infusion pump
US4439196A (en) 1982-03-18 1984-03-27 Merck & Co., Inc. Osmotic drug delivery system
US4522811A (en) 1982-07-08 1985-06-11 Syntex (U.S.A.) Inc. Serial injection of muramyldipeptides and liposomes enhances the anti-infective activity of muramyldipeptides
US4447224A (en) 1982-09-20 1984-05-08 Infusaid Corporation Variable flow implantable infusion apparatus
US4487603A (en) 1982-11-26 1984-12-11 Cordis Corporation Implantable microinfusion pump system
US4816567A (en) 1983-04-08 1989-03-28 Genentech, Inc. Recombinant immunoglobin preparations
US4486194A (en) 1983-06-08 1984-12-04 James Ferrara Therapeutic device for administering medicaments through the skin
EP0154316B1 (en) 1984-03-06 1989-09-13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hemically modified lymphokine and production thereof
US4596556A (en) 1985-03-25 1986-06-24 Bioject, Inc. Hypodermic injection apparatus
US5374548A (en) 1986-05-02 1994-12-20 Genentech,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 attachment of proteins to liposomes using a glycophospholipid anchor
MX9203291A (es) 1985-06-26 1992-08-01 Liposome Co Inc Metodo para acoplamiento de liposomas.
GB8601597D0 (en) 1986-01-23 1986-02-26 Wilson R H Nucleotide sequences
US5225539A (en) 1986-03-27 1993-07-06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Recombinant altered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ltered antibodies
US5260203A (en) 1986-09-02 1993-11-09 Enzon, Inc. Single polypeptide chain binding molecules
US4946778A (en) 1987-09-21 1990-08-07 Genex Corporation Single polypeptide chain binding molecules
US4881175A (en) 1986-09-02 1989-11-14 Genex Corporation Computer bas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d displaying possible chemical structures for converting double- or multiple-chain polypeptides to single-chain polypeptides
US5013653A (en) 1987-03-20 1991-05-07 Creative Biomolecules, Inc. Product and process for introduction of a hinge region into a fusion protein to facilitate cleavage
US5132405A (en) 1987-05-21 1992-07-21 Creative Biomolecules, Inc. Biosynthetic antibody binding sites
US5091513A (en) 1987-05-21 1992-02-25 Creative Biomolecules, Inc. Biosynthetic antibody binding sites
AU612370B2 (en) 1987-05-21 1991-07-11 Micromet Ag Targeted multifunctional proteins
US5258498A (en) 1987-05-21 1993-11-02 Creative Biomolecules, Inc. Polypeptide linkers for production of biosynthetic proteins
US4941880A (en) 1987-06-19 1990-07-17 Bioject, Inc. Pre-filled ampule and non-invasive hypodermic injection device assembly
US4790824A (en) 1987-06-19 1988-12-13 Bioject, Inc. Non-invasive hypodermic injection device
GB8717430D0 (en) 1987-07-23 1987-08-26 Celltech Ltd Recombinant dna product
GB8809129D0 (en) 1988-04-18 1988-05-18 Celltech Ltd Recombinant dna methods vectors and host cells
US5476996A (en) 1988-06-14 1995-12-19 Lidak Pharmaceuticals Human immune system in non-human animal
US5223409A (en) 1988-09-02 1993-06-29 Protein Engineering Corp. Directed evolution of novel binding proteins
GB8823869D0 (en) 1988-10-12 1988-11-16 Medical Res Council Production of antibodies
CA2006596C (en) 1988-12-22 2000-09-05 Rika Ishikawa Chemically-modified g-csf
US5530101A (en) 1988-12-28 1996-06-25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Humanized immunoglobulins
US5108921A (en) 1989-04-03 1992-04-28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 for enhanced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of exogenous molecules
US5064413A (en) 1989-11-09 1991-11-12 Bioject, Inc. Needleless hypodermic injection device
US5312335A (en) 1989-11-09 1994-05-17 Bioject Inc. Needleless hypodermic injection device
SG48759A1 (en) 1990-01-12 2002-07-23 Abgenix Inc Generation of xenogenic antibodies
US6673986B1 (en) 1990-01-12 2004-01-06 Abgenix, Inc. Generation of xenogeneic antibodies
US6075181A (en) 1990-01-12 2000-06-13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US5427908A (en) 1990-05-01 1995-06-27 Affymax Technologies N.V. Recombinant library screening methods
GB9015198D0 (en) 1990-07-10 1990-08-29 Brien Caroline J O Binding substance
US6172197B1 (en) 1991-07-10 2001-01-09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ethods for producing members of specific binding pairs
US5789650A (en) 1990-08-29 1998-08-04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814318A (en) 1990-08-29 1998-09-2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625126A (en) 1990-08-29 1997-04-2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874299A (en) 1990-08-29 1999-02-2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6255458B1 (en) 1990-08-29 2001-07-0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High affinity human antibodies and human antibodies against digoxin
US5661016A (en) 1990-08-29 1997-08-26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of various isotypes
US5877397A (en) 1990-08-29 1999-03-02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of various isotypes
US6300129B1 (en) 1990-08-29 2001-10-0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DE69133476T2 (de) 1990-08-29 2006-01-05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Palo Alto Transgene Mäuse fähig zur Produktion heterologer Antikörper
US5545806A (en) 1990-08-29 1996-08-1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633425A (en) 1990-08-29 1997-05-27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770429A (en) 1990-08-29 1998-06-2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851795A (en) 1991-06-27 1998-12-22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Soluble CTLA4 molecules and uses thereof
ATE463573T1 (de) 1991-12-02 2010-04-15 Medimmune Ltd Herstellung von autoantikörpern auf phagenoberflächen ausgehend von antikörpersegmentbibliotheken
EP0746609A4 (en) 1991-12-17 1997-12-17 Genpharm Int NON-HUMAN TRANSGENIC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714350A (en) 1992-03-09 1998-02-03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Increasing antibody affinity by altering glycosylation in the immunoglobulin variable region
US5383851A (en) 1992-07-24 1995-01-24 Bioject Inc. Needleless hypodermic injection device
EP0754225A4 (en) 1993-04-26 2001-01-31 Genpharm Int HETEROLOGIC ANTIBODY-PRODUCING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US5869046A (en) 1995-04-14 1999-02-09 Genentech, Inc. Altered polypeptides with increased half-life
US6121022A (en) 1995-04-14 2000-09-19 Genentech, Inc. Altered polypeptides with increased half-life
US6410690B1 (en) 1995-06-07 2002-06-25 Medarex, Inc. Therapeutic compounds comprised of anti-Fc receptor antibodies
EP2258726A1 (en) 1995-06-14 2010-12-08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igh affinity human antibodies to c-erbB-2
US6051227A (en) 1995-07-25 2000-04-18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Offi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Blockade of T lymphocyte down-regulation associated with CTLA-4 signaling
AU728657B2 (en) 1996-03-18 2001-01-18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s with increased half-lives
US5922845A (en) 1996-07-11 1999-07-13 Medarex, Inc. Therapeutic multispecific compounds comprised of anti-Fcα receptor antibodies
WO1998023289A1 (en) 1996-11-27 1998-06-04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MODULATION OF IgG BINDING TO FcRn
JP3521382B2 (ja) 1997-02-27 2004-04-19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細胞間接着及びシグナル伝達を媒介する細胞表面分子
US7112655B1 (en) 1997-02-27 2006-09-26 Japan Tobacco, Inc. JTT-1 protein and methods of inhibit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US6277375B1 (en) 1997-03-03 2001-08-21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s with increased half-lives
EP1724282B1 (en) 1997-05-21 2013-05-15 Merck Patent GmbH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non-immunogenic proteins
DE19821060A1 (de) 1997-09-23 1999-04-15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Let Ko-stimulierendes Polypeptid von T-Zellen, monoklonale Antikörper sowie die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ES2279585T3 (es) 1997-09-23 2007-08-16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Letztvertreten Durch Den Direktor Des Robert-Koch-Instituts Polipeptido coestimulante de celulas t, anticuerpos monoclonales, su preparacion y su uso.
IT1303776B1 (it) 1998-11-19 2001-02-23 S I S S A Scuola Internaz Supe Process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genoteche, di polipeptidi utilizzandodette genoteche e i polipepti ottenuti.
US6682736B1 (en) 1998-12-23 2004-01-27 Abgenix, Inc.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CTLA-4
DE69942037D1 (de) 1998-12-23 2010-04-01 Amgen Fremont Inc Humane monoklonale antikörper gegen ctla-4
JP4105335B2 (ja) 1999-06-23 2008-06-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金型の製造方法
EP2360254A1 (en) 1999-08-23 2011-08-24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c. Assays for screening anti-pd-1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NZ517202A (en) 1999-08-24 2004-05-28 Medarex Inc Human CTLA-4 antibodies and their uses
JP3871503B2 (ja) 1999-08-30 2007-01-24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免疫性疾患治療剤
JP4210454B2 (ja) 2001-03-27 2009-01-21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炎症性腸疾患治療剤
US7034121B2 (en) 2000-01-27 2006-04-25 Genetics Institue, Llc Antibodies against CTLA4
JP3597140B2 (ja) 2000-05-18 2004-12-02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副刺激伝達分子ailimに対するヒトモノクローナル抗体及びその医薬用途
DE60131456T2 (de) 2000-11-30 2008-07-10 Medarex, Inc., Milpitas Transchromosomale transgen-nagetiere zur herstellung von humanen antikörpern
CA2431600C (en) 2000-12-12 2012-04-17 Medimmune, Inc. Molecules with extended half-lives,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US8188231B2 (en) 2002-09-27 2012-05-29 Xencor, Inc. Optimized FC variants
AU2003288675B2 (en) 2002-12-23 2010-07-22 Medimmune Limited Antibodies against PD-1 and uses therefor
US20090010920A1 (en) 2003-03-03 2009-01-08 Xencor, Inc. Fc Variants Having Decreased Affinity for FcyRIIb
US7871607B2 (en) 2003-03-05 2011-01-18 Halozyme, Inc. Soluble glycosaminoglycanase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and using soluble glycosaminoglycanases
US20060104968A1 (en) 2003-03-05 2006-05-18 Halozyme, Inc. Soluble glycosaminoglycanase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and using soluble glycosaminogly ycanases
US20100069614A1 (en) 2008-06-27 2010-03-18 Merus B.V. Antibody producing non-human mammals
WO2005044853A2 (en) 2003-11-01 2005-05-19 Genentech, Inc. Anti-vegf antibodies
TWI309240B (en) 2004-09-17 2009-05-01 Hoffmann La Roche Anti-ox40l antibodies
US8367805B2 (en) 2004-11-12 2013-02-05 Xencor, Inc. Fc variants with altered binding to FcRn
PT2343320T (pt) 2005-03-25 2018-01-23 Gitr Inc Anticorpos anti-gitr e as suas utilizações
PT2161336E (pt) 2005-05-09 2013-10-03 Ono Pharmaceutical Co Anticorpos monoclonais humanos para morte programada 1 (pd-1) e métodos de tratamento do cancro utilizando anticorpos anti- pd-1 sozinhos ou em combinação com outros agentes imunoterapêuticos¿
BRPI0608604B8 (pt) 2005-05-10 2021-05-25 Incyte Corp moduladores de 2,3-dioxigenase de indolamina e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ES2523666T3 (es) 2005-05-31 2014-11-28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Anticuerpos IgG1 con la parte Fc mutada para el aumento de unión al receptor FcRn y usos de los mismos
RS53968B1 (en) 2005-06-16 2015-08-31 Nektar Therapeutics CONJUGATES WHICH HAVE A COUPLING WHICH MAY BE DEGRADED AND POLYMER REAGENTS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CH CONJUGATES
KR101607288B1 (ko) 2005-07-01 2016-04-05 이. 알. 스퀴부 앤드 선즈, 엘.엘.씨. 예정 사멸 리간드 1 (피디-엘1)에 대한 인간 모노클로날 항체
US20080206246A1 (en) 2006-04-05 2008-08-28 Ravetch Jeffrey V Polypeptides with enhanced anti-inflammatory and decreased cytotoxic properties and relating methods
CA2634198C (en) 2005-12-20 2014-06-03 Incyte Corporation N-hydroxyamidinoheterocycles as modulators of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WO2007113648A2 (en) 2006-04-05 2007-10-11 Pfizer Products Inc. Ctla4 antibody combination therapy
CL2007002650A1 (es) 2006-09-19 2008-02-08 Incyte Corp Compuestos derivados de heterociclo n-hidroxiamino; composicion farmaceutica, util para tratar cancer, infecciones virales y desordenes neurodegenerativos entre otras.
US20080125470A1 (en) 2006-09-19 2008-05-29 Incyte Corporation N-hydroxyamidinoheterocycles as modulators of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JP5575636B2 (ja) 2007-05-07 2014-08-20 メディミューン,エルエルシー 抗icos抗体ならびに、腫瘍、移植および自己免疫疾患の治療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DK2662449T3 (en) 2007-05-30 2017-05-15 Postech Academy-Industry- Found immunoglobulin fusion proteins
ES2616355T3 (es) 2007-06-18 2017-06-12 Merck Sharp & Dohme B.V. Anticuerpos para el receptor humano de muerte programada PD-1
AU2008275589B2 (en) 2007-07-12 2013-11-21 Gitr, Inc. Combination therapies employing GITR binding molecules
DE102007036200A1 (de) 2007-08-02 2009-02-05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Induktiver Weg- oder Drehwinkelsensor mit zwischen zwei Spulen angeordnetem Abschirmblech
EP3492488A1 (en) 2007-08-22 2019-06-0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ctivatable binding polypeptides and methods of identification and use thereof
CA2707308C (en) 2007-11-30 2016-08-02 Newlink Genetics Corporation Ido inhibitors
WO2009079242A2 (en) 2007-12-05 2009-06-2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glycosylated immunoglobulin mutants
DK2235059T3 (en) 2007-12-26 2015-03-30 Xencor Inc FC-VERSIONS OF MODIFIED BINDING TO FcRn
US8168757B2 (en) 2008-03-12 2012-05-01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PD-1 binding proteins
CN102089325A (zh) 2008-04-17 2011-06-08 埃博灵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能够结合血清白蛋白的肽,以及包含其的化合物、构建体和多肽
EP2296789A1 (fr) 2008-05-29 2011-03-23 Saint-Gobain Centre de Recherches et d'Etudes Européen Structure en nid d'abeille a base de titanate d'aluminium
AR072999A1 (es) 2008-08-11 2010-10-06 Medarex Inc Anticuerpos humanos que se unen al gen 3 de activacion linfocitaria (lag-3) y los usos de estos
WO2010056804A1 (en) 2008-11-12 2010-05-20 Medimmune, Llc Antibody formulation
JP2012511033A (ja) 2008-12-08 2012-05-17 テゴファーム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多価化合物の可逆阻害用マスキングリガンド
EP3929216A1 (en) 2008-12-09 2021-12-29 F. Hoffmann-La Roche AG Anti-pd-l1 antibodies and their use to enhance t-cell function
WO2010091122A1 (en) 2009-02-03 2010-08-12 Amunix, Inc. Extended recombinant polypeptides an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same
US20110007023A1 (en) 2009-07-09 2011-01-1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Display device, touch screen device comprising the display device,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nsing a force on a display device
BR112012007875A2 (pt) * 2009-07-31 2016-11-22 Medarex Inc anticorpos totalmente humanos para btla
BR112012004823B1 (pt) 2009-09-03 2021-11-30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Anticorpo ou fragmento de ligação de antígeno do mesmo, uso de um anticorpo ou um fragmento de ligação de antígeno do mesmo, e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CN102740887B (zh) * 2009-09-30 2015-04-15 斯隆凯特林防癌纪念中心 用于治疗癌症的组合免疫疗法
NO2504364T3 (zh) 2009-11-24 2018-01-06
JP5909449B2 (ja) 2009-12-10 2016-04-26 リジェネロン・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カル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重鎖抗体を作製するマウス
RS54596B1 (en) 2009-12-10 2016-08-31 F. Hoffmann-La Roche Ag Antibodies Binding to Extracellular Domain 4 of Human CSF1R and Their Use
US20120021409A1 (en) 2010-02-08 2012-01-26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Common Light Chain Mouse
RS59001B1 (sr) 2010-02-08 2019-08-30 Regeneron Pharma Miš sa zajedničkim lakim lancem
CN106432473B (zh) 2010-02-19 2021-04-02 Xencor公司 新颖ctla4-ig免疫粘附素
BR112012022210B1 (pt) 2010-03-04 2021-08-17 Macrogenics, Inc Anticorpo isolado ou seu fragmento imunorreativo, molécula de ácido nucleico,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e, uso do anticorpo isolado
MX2012010014A (es) 2010-03-05 2012-09-21 Hoffmann La Roche Anticuerpos contra csf-1r humano y sus usos.
KR101647871B1 (ko) 2010-03-05 2016-08-11 에프. 호프만-라 로슈 아게 인간 csf-1r에 대한 항체 및 이의 용도
US20120213771A1 (en) * 2010-04-13 2012-08-23 Celldex Therapeutics Inc. Antibodies that bind human cd27 and uses thereof
TR201900368T4 (tr) 2010-05-04 2019-02-21 Five Prime Therapeutics Inc Csf1r'ye bağlanan antikorlar.
ES2576928T3 (es) 2010-06-22 2016-07-12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Ratones que expresan una cadena ligera con las regiones variable lambda humana y constante de ratón
CA3144697A1 (en) 2010-11-12 2012-05-18 Nektar Therapeutics Conjugates of an il-2 moiety and a polymer
EP3431993A1 (en) 2010-12-20 2019-01-23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Modulating agonistic tnfr antibodies
US20140093496A1 (en) 2011-02-25 2014-04-03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Fc-gamma-RIIb-SPECIFIC Fc ANTIBODY
KR20140038382A (ko) 2011-03-10 2014-03-28 프로벡투스 파마슈티컬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암의 치료 증대를 위한 국소 면역조절 치료제와 전신 면역조절 치료제의 복합제
EP2691417B1 (en) 2011-03-29 2018-08-01 Roche Glycart AG Antibody fc variants
EP2691419B1 (en) 2011-03-31 2016-11-09 INSERM -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é et de la Recherche Médicale Antibodies directed against icos and uses thereof
NO2694640T3 (zh) 2011-04-15 2018-03-17
JP6072771B2 (ja) 2011-04-20 2017-02-01 メディミューン,エルエルシー B7−h1およびpd−1に結合する抗体およびその他の分子
EP2520697B1 (en) 2011-05-06 2014-04-09 Vantex Technologies GmbH Device for stopping a rove supply in a spinning apparatus
PT2785375T (pt) 2011-11-28 2020-10-29 Merck Patent Gmbh Anticorpos anti-pd-l1 e usos destes
MX356337B (es) 2011-12-15 2018-05-23 Hoffmann La Roche Anticuerpos contra csf-1r humano y sus usos.
MX357923B (es) 2011-12-19 2018-07-30 Univ Rockefeller Polipéptidos antiinflamatorios no sialilados.
KR20140127855A (ko) 2012-02-06 2014-11-04 제넨테크, 인크. Csf1r 억제제를 사용하는 조성물 및 방법
AR090263A1 (es) 2012-03-08 2014-10-29 Hoffmann La Roche Terapia combinada de anticuerpos contra el csf-1r humano y las utilizaciones de la misma
BR112014028013A2 (pt) 2012-05-11 2018-02-27 Five Prime Therapeutics Inc métodos para tratar uma condição associada com artrite reumatoide, artrite reumatoide, lesões de pele, nefrite lúpica, lúpus, uma condição inflamatória, distúrbio de cd16+, método para reduzir o número de monócitos cd16+, métodos para desacelerar a progressão de uma condição renal,de formação de panos e de perda óssea
US9212224B2 (en) 2012-05-15 2015-12-15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Antibodies that bind PD-L1 and uses thereof
CN104736168B (zh) 2012-05-31 2018-09-21 索伦托治疗有限公司 与pd-l1结合的抗原结合蛋白
UY34887A (es) 2012-07-02 2013-12-31 Bristol Myers Squibb Company Una Corporacion Del Estado De Delaware Optimización de anticuerpos que se fijan al gen de activación de linfocitos 3 (lag-3) y sus usos
SG11201501413YA (en) 2012-08-31 2015-03-30 Five Prime Therapeutics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conditions with antibodies that bind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 (csf1r)
EP2892928B1 (en) 2012-09-03 2018-05-30 INSERM -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é et de la Recherche Médicale Antibodies directed against icos for treating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TWI694085B (zh) 2012-09-13 2020-05-21 美商必治妥美雅史谷比公司 結合至肌肉生長抑制素(myostatin)以纖維連接蛋白爲主之支架結構域蛋白質
CN104918957B (zh) * 2012-10-30 2018-11-16 埃派斯进有限公司 抗-cd40抗体及其使用方法
WO2014089113A1 (en) * 2012-12-03 2014-06-12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Enhancing anti-cancer activity of immunomodulatory fc fusion proteins
CN105339389B (zh) 2013-05-02 2021-04-27 安奈普泰斯生物有限公司 针对程序性死亡-1(pd-1)的抗体
GB201308658D0 (en) 2013-05-14 2013-06-26 Isis Innovation Antibodies
JP6563906B2 (ja) 2013-05-31 2019-08-21 ソレント・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Sorrento Therapeutics, Inc. Pd−1に結合する抗原結合蛋白質
CN104250302B (zh) 2013-06-26 2017-11-14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pd‑1抗体及其应用
CN112457403B (zh) 2013-09-13 2022-11-29 广州百济神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抗pd1抗体及其作为治疗剂与诊断剂的用途
SI3081576T1 (sl) 2013-12-12 2019-12-31 Shanghai Hengr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otitelo PD-1, njegov antigen-vezavni fragment in njegova medicinska uporaba
TWI681969B (zh) 2014-01-23 2020-01-11 美商再生元醫藥公司 針對pd-1的人類抗體
JOP20200094A1 (ar) 2014-01-24 2017-06-16 Dana Farber Cancer Inst Inc جزيئات جسم مضاد لـ pd-1 واستخداماتها
LT3134123T (lt) 2014-02-21 2021-04-12 Nektar Therapeutics (India) Pvt. Ltd. Il-2rbeta atžvilgiu selektyvūs agonistai derinyje su anti-ctla-4 antikūnu arba anti-pd-1 antikūnu
WO2015145360A1 (en) 2014-03-24 2015-10-01 Glennie Martin J Modified antibodies containing modified igg2 domains which elicit agonist or antagonistic properties and use thereof
ES2881484T3 (es) 2014-12-22 2021-11-29 Pd 1 Acquisition Group Llc Anticuerpos anti-PD-1
MA41414A (fr) 2015-01-28 2017-12-05 Centre Nat Rech Scient Protéines de liaison agonistes d' icos
MA42971A (fr) 2015-03-13 2018-08-15 Cytomx Therapeutics Inc Anticorps anti-pdl1, anticorps anti-pld1 activables, et leurs procédés d'utilisation
US10023635B2 (en) * 2015-03-23 2018-07-17 Jounce Therapeutics, Inc. Antibodies to ICOS
MA53355A (fr) 2015-05-29 2022-03-16 Agenus Inc Anticorps anti-ctla-4 et leurs procédés d'utilisation
EP3307777A4 (en) 2015-06-11 2019-02-13 Wuxi Biologics (Shanghai) Co. Ltd. NOVEL ANTI-PD-L1 ANTIBODIES
AU2016298227B9 (en) 2015-07-30 2019-10-31 Macrogenics, Inc. PD-1-binding molecul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WO2017020291A1 (en) 2015-08-06 2017-02-09 Wuxi Biologics (Shanghai) Co. Ltd. Novel anti-pd-l1 antibodies
US20180230431A1 (en) * 2015-08-07 2018-08-16 Glaxosmithk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ment Limited Combination Therapy
WO2017024465A1 (en) 2015-08-10 2017-02-16 Innovent Biologics (Suzhou) Co., Ltd. Pd-1 antibodies
WO2017024515A1 (en) 2015-08-11 2017-02-16 Wuxi Biologics (Cayman) Inc. Novel anti-pd-1 antibodies
IL293385A (en) 2015-08-11 2022-07-01 Omniab Inc New anti–pd–1 antibodies
AR105654A1 (es) 2015-08-24 2017-10-25 Lilly Co Eli Anticuerpos pd-l1 (ligando 1 de muerte celular programada)
JP6869987B2 (ja) 2015-09-01 2021-05-12 アジェナ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抗pd−1抗体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KR20180066236A (ko) 2015-10-22 2018-06-18 조운스 테라퓨틱스, 인크. Icos 발현을 계측하기 위한 유전자 특질
BR112018011781A2 (pt) 2015-12-14 2018-12-04 Macrogenics Inc molécula biespecífica possuindo um ou mais sítios de ligação a epítopo capazes de ligação imunoespecífica a (um) epítopo(s) de pd-1 e um ou mais sítios de ligação a epítopo capazes de ligação imunoespecífica a (um) epítopo(s) de ctla-4, e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AU2017207282A1 (en) 2016-01-11 2018-07-05 Armo Biosciences, Inc. Interleukin-10 in production of antigen-specific CD8+ T cells and methods of use of same
EP3402255B1 (en) 2016-02-02 2021-03-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mission power verif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WO2017132827A1 (en) 2016-02-02 2017-08-10 Innovent Biologics (Suzhou) Co., Ltd. Pd-1 antibodies
WO2018029474A2 (en) * 2016-08-09 2018-02-15 Kymab Limited Anti-icos antibodies
US9567399B1 (en) * 2016-06-20 2017-02-14 Kymab Limited Antibodies and immunocytokines
EP3471753A1 (en) 2016-06-20 2019-04-24 Kymab Limited Anti-pd-l1 and il-2 cytokines
TWI788340B (zh) 2017-04-07 2023-01-01 美商必治妥美雅史谷比公司 抗icos促效劑抗體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98556B2 (en) 2021-01-26
SG10201913022YA (en) 2020-02-27
US10493140B2 (en) 2019-12-03
JP7198761B2 (ja) 2023-01-04
US20240041995A1 (en) 2024-02-08
CN110914299A (zh) 2020-03-24
WO2018187613A2 (en) 2018-10-11
JP2020515239A (ja) 2020-05-28
ZA202101137B (en) 2023-03-29
US20190175705A1 (en) 2019-06-13
IL267625B (en) 2022-06-01
KR102641640B1 (ko) 2024-02-29
TWI788340B (zh) 2023-01-01
CA3054824A1 (en) 2018-10-11
MX2019009408A (es) 2019-11-28
CO2019007868A2 (es) 2019-07-31
EP3606959A2 (en) 2020-02-12
US10251945B2 (en) 2019-04-09
WO2018187613A3 (en) 2018-11-15
US11207391B2 (en) 2021-12-28
MY200749A (en) 2024-01-13
CN110914299B (zh) 2023-05-02
IL267625A (en) 2019-08-29
KR20190137850A (ko) 2019-12-11
US20180289790A1 (en) 2018-10-11
BR112019013597A2 (pt) 2020-06-23
AU2018250301A1 (en) 2019-07-11
US11529399B2 (en) 2022-12-20
US20190076515A1 (en) 2019-03-14
PE20191651A1 (es) 2019-11-07
CL2019002052A1 (es) 2019-10-25
US20190298816A1 (en) 2019-10-03
SG11201905699XA (en) 2019-10-30
US20200030425A1 (en) 2020-01-30
IL293244A (en) 2022-07-01
NZ754730A (en) 2022-09-30
IL293244B1 (en) 2024-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8340B (zh) 抗icos促效劑抗體及其用途
CN109757103B (zh) 针对tim3的抗体及其用途
KR102671348B1 (ko) Cd40에 대한 항체
JP7351845B2 (ja) Micaおよび/またはmicbに対する抗体ならびにそれらの使用
TW201706305A (zh) 具有增強之激動劑活性之針對cd40的抗體
JP7358361B2 (ja) Tim3に対する抗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EA041306B1 (ru) Агонистические антитела против icos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