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4815A - 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及模具姿勢設定裝置 - Google Patents

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及模具姿勢設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4815A
TW201834815A TW107109053A TW107109053A TW201834815A TW 201834815 A TW201834815 A TW 201834815A TW 107109053 A TW107109053 A TW 107109053A TW 107109053 A TW107109053 A TW 107109053A TW 201834815 A TW201834815 A TW 2018348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posture
setting device
die
mold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9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浦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巴斯卡爾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巴斯卡爾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巴斯卡爾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4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481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56Handling of moulds or mould parts, e.g. mould exchang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42Mounting of moulds; Mould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可在模具更換時簡單又有效地設定模具姿勢之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及模具姿勢設定裝置。[解決手段]射出成型機(1)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包含:準備步驟,預先準備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該模具姿態姿勢設定裝置用以在將模具組(M)搬入壓板間空間(14)而定位固定在壓板的盤面(11a)之際,設定模具組(M)的姿勢;模具搬入嵌合步驟,將吊持手段(15)所吊持之模具組(M)搬入壓板間空間(14),讓模具組(M)的定位環(13)與盤面(11a)的嵌合穴(11h)嵌合;以及模具姿勢設定步驟,接下來在以吊持手段(15)吊持模具組(M)之狀態下,以移動驅動手段(25)讓模端限制構件(21)藉著引導手段(22)往模具組(M)平行移動,而和模具組(M)之端面以面接觸狀相抵接,來將模具組(M)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

Description

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及模具姿勢設定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及模具姿勢設定裝置。
若要用天車來更換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如圖16所示,係藉由吊車等設備將使用完畢的模具組(包含固定模具與可動模具)自壓板間空間搬出後,將以吊車等設備吊持之欲使用的模具組M搬入壓板間空間,在此吊持狀態下,讓模具組M的定位環與固定側壓板100之盤面100a的嵌合穴101嵌合。此時,模具組M的中心會與盤面100a的中心一致,但模具組M的姿勢不一定會與正規姿勢對齊,大多會呈現以定位環的軸心進行小角度旋轉之狀態。另外,圖16之例中,固定側壓板100設有磁力式夾鉗裝置102。
因此,若是輕量的模具組,則徒手推動吊在吊車上的模具,來調整模具組的姿勢,讓模具組呈現其下端水平且左右兩端鉛直之正規姿勢後,令可動側壓板合模,用多數個夾鉗裝置等設備將模具組的固定模具固定於固定側壓板的盤面,並用多數個夾鉗裝置等設備將模具組的可動模具固定於可動側壓板的盤面。另外,若是重量龐大的模具,則藉由吊車操作將模具的姿勢調整至正規姿勢。
像這樣,將模具的姿勢設定成水平的正規姿勢,原因在於為了提升射出成型時的熔融合成樹脂之流動性,又或是用機械臂抓取多模穴的成型品,或進行插入成型時將插入件安裝於模具内之際,模具的位置精度變得相當重要。
如上所述調整模具組的旋轉姿勢,來將模具組調整成正規姿勢,在此情形,通常如圖17所示,例如,讓矩尺103抵靠模具組M之右端面的上部與下部,來測量模具組M之右端面的上部之水平方向位置與下部之水平方向位置,同時將模具組M調整成正規姿勢。另外,有時也會在模具組M的上端安裝水平儀104,以取代上述的一對矩尺103,藉由該水平儀104將模具的姿勢調整成正規姿勢。
另一方面,如圖18所示,在固定側壓板110之下部固定設置基準構件111,在該基準構件111之上端的中央部設置與模具112之模具基板112a下端的凹部113卡合之凸部114,使模具基板112a的下端與基準構件111的上面抵接,讓凸部114與模具基板112a之凹部113卡合,藉以將模具112之姿勢調整成正規姿勢,此技術已為眾人所知。
在此,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成型機的模具定位裝置當中,在模具組更換之際,將模具組搬入壓板間空間後,用模具定位裝置承擋模具組的下端部,來決定模具組的上下方向位置,並令其為正規姿勢。
專利文獻2所述之物品定位機構當中,該模具(固定模具)裝備有外形為略正八角形之第1定位環,壓板裝備有具有可與第1定位環嵌合的略正八角形嵌合穴之第2定位環,藉由第1定位環與第2定位環之嵌合,將模具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此類技術已有揭示。但是,因為要採用第1、第2定位環,而不得不對模具與壓板施加改造,所以欠缺實用性與普遍性。 [習知技術文献]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8649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9995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如前所述,調整模具組的旋轉姿勢來將模具組調整成水平的正規姿勢之作業,要在同時用矩尺或水平儀計測之情況下進行,所以會耗費許多勞力與時間。 尤其是3頓以上的重量龐大之模具,因為要藉著吊車操作將模具的姿勢調整成正規姿勢,所以會耗費許多勞力與時間。
圖18所示之技術當中,若不變更基準構件111之位置,則必須將多數種類的模具112之模具基板112a的尺寸(上下尺寸)做統一設定,所以若是小型的模具112,模具基板112a將會超乎所需地大型化,而且必須在模具基板112a形成凹部113。
專利文獻1之模具定位裝置當中,係將模具組的上下方向位置設定成正規位置且將模具組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在此方法當中,雖可令模具基板為最適當的大小,但不得不在模具形成凹部。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在模具更換時以定位環的定位為基準來簡單又有效地設定模具姿勢之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及模具姿勢設定裝置。
[解決課題的技術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包含:準備步驟,預先準備模具姿勢設定裝置,該模具姿態姿勢設定裝置用以在將模具組搬入射出成型機的壓板間空間而定位固定在壓板的盤面之際,設定模具組的姿勢,該模具姿勢設定裝置具有:模端限制構件,可與模具組之水平端面或鉛直端面以面接觸狀抵接;引導手段,對該模端限制構件以可朝與該模端限制構件正交的方向平行移動方式予以引導;移動驅動手段,讓該模端限制構件平行移動來和模具組之端面抵接;模具搬入嵌合步驟,將吊持手段所吊持之模具組搬入該壓板間空間,讓模具組的定位環與該盤面的嵌合穴嵌合;以及模具姿勢設定步驟,接下來在以該吊持手段吊持模具組之狀態下,以該移動驅動手段讓該模端限制構件藉著該引導手段往模具組平行移動,而和模具組之端面以面接觸狀相抵接,來將模具組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
根據上述構成,係在模具組的定位環與盤面的嵌合穴嵌合並用吊持手段吊持模具組之狀態下,以移動驅動手段讓模端限制構件藉著引導手段往模具組平行移動,而和模具組之端面以面接觸狀相抵接,來將模具組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所以可在以移動驅動手段使模端限制構件移動這種簡單操作下,有效地將模具組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可提高模具更換之作業效率。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中,該模具組包含固定側模具與可動側模具。 根據上述構成,可將包含固定側模具與可動側模具之模具組,在維持模具組的狀態下,設定成正規姿勢。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用以在將模具組搬入射出成型機的壓板間空間而定位固定在壓板的盤面之際設定模具組的姿勢;該模具姿勢設定裝置具有:模端限制構件,可與模具組之水平端面或鉛直端面以面接觸狀抵接;引導手段,對該模端限制構件以可朝與該模端限制構件正交的方向平行移動方式予以引導;以及移動驅動手段,讓該模端限制構件平行移動來和模具組之端面抵接;該模具姿勢設定裝置,該模具姿勢設定裝置將吊持手段所吊持之模具組搬入該壓板間空間,讓模具組的定位環與該盤面的嵌合穴嵌合,在此狀態下,以該移動驅動手段讓該模端限制構件藉著該引導手段往模具組平行移動,而和模具組之端面以面接觸狀相抵接,來將模具組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
根據上述構成,係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同樣地,可在以移動驅動手段使模端限制構件移動這種簡單操作下,有效地將模具組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可提高模具更換之作業效率。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中,該引導手段具備:基底構件,與該模端限制構件平行地配置在相對於該模端限制構件為模具組的相反側,並固定於該盤面;一對引導構件,以滑動自如方式插通該基底構件而端部與該模端限制構件連結。
根據上述構成,該引導手段具備固定於盤面之基底構件、及以滑動自如方式插通該基底構件的兩端部而端部與模端限制構件連結之一對引導構件,所以可簡化該引導手段之構成。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在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中,該移動驅動手段具有平行配設於該一對引導構件之間的流體壓缸。根據上述構成,可實現由流體壓缸所構成之簡單構成的移動驅動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在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中,該移動驅動手段具有:螺桿軸,平行配設於該一對引導構件之間;螺母,固定於該基底構件;以及電動馬達,可讓該螺桿軸旋轉驅動。根據上述構成,作為該移動驅動手段,可用電動式移動驅動手段加以實現。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中,對該盤面之中段部的左側部與右側部其中至少一方,將上下分離的上下一對流體壓式夾鉗裝置設置成可往左右方向移動;該一對夾鉗裝置的一對夾鉗本體由連結構件所連結,該模端限制構件由該一對夾鉗本體所構成。 根據上述構成,可對模具固定用之一對流體壓式夾鉗裝置做有効應用來構成模端限制構件,所以可簡化模具姿勢設定裝置之構成。
[發明功效] 根據本案之發明,可得到前述的各種効果。
依據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
[第1實施例] 首先就射出成型機1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射出成型機1具備:面對面的固定壓板2及可動壓板3,用以固定模具組M(固定模具M1與可動模具M2);壓板驅動機構4,具有油壓缸筒(或驅動馬達),係為了進行模具組M的合模與開模而讓可動壓板3在相對於固定壓板2靠近/分離之方向驅動;四根導引桿5,以讓可動壓板3於靠近/分離方向移動自如之方式予以導引支稱;射出機構6,具有射出筒6a,用以對模具組M内之模穴供給熔融狀態的合成樹脂;彈出機構7,自可動模具M2取出成型品;固定側副壓板11,固定於固定壓板2之盤面2a;可動側副壓板12,固定於可動壓板3之盤面3a;隔熱板2b、3b,裝設於壓板2、3與副壓板11、12之間;以及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裝備於固定側副壓板11。 如後所述,該射出成型機1當中,設有用以固定模具之磁力式夾鉗裝置11m,所以固定側副壓板11與可動側副壓板12設有模具落下防止裝置30(圖1中省略圖示)。
藉由該射出成型機1進行射出成型時,乃藉由壓板驅動機構4讓可動壓板3往靠近固定壓板2之方向驅動,成為可動模具M2推壓在固定模具M1之合模狀態,在此狀態下,從射出筒6a之前端朝模具組M内射出熔融狀之合成樹脂。之後,藉由壓板驅動機構4讓可動壓板3朝與固定壓板2分離之方向驅動,成為可動模具M2與固定模具M1分離之開模狀態。在此狀態下藉由彈出機構7將成型品自可動模具M2彈出。
彈出機構7具備:彈出銷8、與該彈出銷8之基端部連結之彈出板8a、藉著該彈出板8a讓彈出銷8進退驅動之流體壓力缸筒8b。另外,以下的說明中,圖2的箭頭L表示左方,箭頭R表示右方,以圖2的紙面前側方向為前方。
接著說明固定側副壓板11。 如圖1、圖2所示,固定側副壓板11,係與固定壓板2為尺寸幾乎相同之鋼製厚板的板片。副壓板11由多數個螺栓10a固定於固定壓板2之盤面2a。固定壓板2與副壓板11相當於「固定側壓板」。
副壓板11設有磁力式夾鉗裝置11m來產生磁力,用以將固定模具M1固定於其表面之盤面11a。嵌合穴11h,係形成於副壓板11之中央部分供射出噴嘴由後方挿入之挿入孔的端部,並且與模具組M的定位環13嵌合。
接著說明可動側副壓板12。 如圖1所示,可動側副壓板12,係與可動壓板3為尺寸幾乎相同之鋼製厚板的板片,係與固定側副壓板11為相同者。副壓板12由多數個螺栓10b固定於可動壓板3之盤面3a。可動壓板3與副壓板12相當於「可動側壓板」。副壓板12設有磁力式夾鉗裝置(圖示省略),來產生磁力,用以將可動模具M2固定於其表面的盤面12a。
上述之副壓板11設有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其在模具組M搬入壓板間空間14而自固定模具M1往後方突出的定位環13與嵌合穴11h相嵌合之狀態下,將模具組M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 再者,由於設有前述的磁力式夾鉗裝置11m,所以亦設有模具落下防止裝置30,其防止射出成型機運轉當中受到開模時或彈出時的衝撃使得固定模具M1從盤面11a落下。
副壓板12亦設有模具落下防止裝置,其防止射出成型機運轉當中受到開模時或彈出時的衝撃使得可動模具M2從盤面12a落下。但是,該模具落下防止裝置,係與副壓板11所設之模具落下防止裝置30為相同者,故圖示與說明予以省略。
接著說明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 如圖2、圖4、圖5所示,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係在將模具組M搬入副壓板11、12之間的壓板間空間14而定位固定在固定側副壓板11之盤面11a之際,將模具組M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
該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具備:模端限制構件21,可與模具組M之水平端面或鉛直端面以面接觸狀抵接;引導機構22(引導手段),對該模端限制構件21以可朝與該模端限制構件21正交的方向平行移動方式予以引導;以及移動驅動手段25,讓模端限制構件21平行移動來和模具組M的端面以面接觸狀抵接。
該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構成為:在用天車等吊持手段15吊持之模具組M搬入壓板間空間14,而在模具組M的定位環13與盤面11a的嵌合穴11h相嵌合之狀態下,以移動驅動手段25讓模端限制構件21藉著引導機構22往模具組M平行移動,而和模具組M(固定模具M1)之端面以面接觸狀相抵接,可將模具組M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
前述引導機構22具備:基底構件23,與模端限制構件21平行地配置在相對於模端限制構件21為模具組M的相反側,並固定於盤面11a;以及一對引導構件24,以滑動自如方式插通該基底構件23而端部與模端限制構件21連結。移動驅動手段25由平行配設於一對引導構件24之間的流體壓缸所構成。
前述基底構件23,係左右方向細長之直方體狀水平構件,由多數個螺栓26固定於副壓板11之盤面11a的下端側部分之左右方向中央部。模端限制構件21,係平行配置於基底構件23之上側附近的左右方向細長之直方體狀水平構件,於模端限制構件21之上端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卡止部21a (參照圖5),其可由前方卡止固定模具M1的模具基板m之下端部。
副壓板11之下部中央形成有T字槽27, T形構件21b以可動方式收納於該T字槽27内,藉由模端限制構件21之中央部所裝設的螺栓28讓T形構件21b與模端限制構件21固接,而藉由螺栓28與T形構件21b對模端限制構件21以可相對於副壓板11上下移動之方式予以引導(參照圖4)。
前述一對引導構件24係配設成鉛直姿勢,分別插通於基底構件23之滑動孔,其上端部與模端限制構件21固接。 移動驅動手段25(流體壓缸)係配設成鉛直姿勢,其缸筒本體25a固定於副壓板11,其活塞桿25b貫通了基底構件23之長度方向中央部的開口穴並往上方延伸,其上端與模端限制構件21連結。
接著說明設於副壓板11之模具落下防止裝置30。 如圖2~圖6所示,該模具落下防止裝置30,係用來防止射出成型機運轉當中受到開模時或成型品彈出時的衝撃使得固定模具M1從盤面11a落下之裝置。該模具落下防止裝置30,由以前述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構成之下端落下防止機構30A、左端落下防止機構30B、及右端落下防止機構30C所構成。
另外,將模具組M搬入壓板間空間14之際,如圖2所示,下端落下防止機構30A之模端限制構件21已退避至退避位置(下限位置)。 藉由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將模具組M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後,在射出成型機1之運轉當中,保持如下狀態:模端限制構件21與固定模具M1之下端抵接,而卡止部21a與固定模具M1的模具基板m之下端部卡合。
如圖2、圖5、圖6所示,左端落下防止機構30B,由左端控制構件31B與流體壓缸32所構成。左端控制構件31之右端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卡止部31a,可由前方卡止模具基板m之左端部。盤面11a之左端側的中段位置形成有水平的T字槽33,左端控制構件31B之T形脚部31b以可動方式收納於該T字槽33内。
流體壓缸32之缸筒本體的端部固定於盤面11a,活塞桿之端部藉著連結板34與左端控制構件31連結。將模具組M搬入壓板間空間14之際,左端控制構件31B位於圖2所示之退避位置(左界限位置)。
在模具組M搬入後,如圖3所示進行模具組M之姿勢設定後,讓左端控制構件31B移動至與模具組M之左端抵接的位置,使卡止部31a與模具基板m之左端部卡合。另外,右端落下防止機構30C,具有右端控制構件31C,係與左端落下防止機構30B為左右對稱,故省略說明。
接下來說明上述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之作用、効果、及利用該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來設定模具姿勢之方法。 該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包含:準備步驟,預先準備上述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模具搬入嵌合步驟,將吊持手段所吊持之模具組M搬入壓板間空間14,讓模具組M的定位環13與盤面11a的嵌合穴11h嵌合;以及模具姿勢設定步驟,接下來在以吊持手段吊持模具組M之狀態下,以移動驅動手段25讓模端限制構件21藉著引導手段22往模具組M平行移動,而和模具組M之端面以面接觸狀相抵接,來將模具組M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
依據圖2做詳細說明,係在模具更換之際,用吊車將使用完畢之模具組M從壓板間空間14吊持搬出,在欲使用之模具組M為吊持手段所吊持之狀態下,搬入壓板間空間14。此時,令移動驅動手段即流體壓缸25之活塞桿25b成收縮狀態,讓模端限制構件21保持在與基底構件23抵接之下限位置。
讓模具組M的定位環13與嵌合穴11h嵌合而近乎合模狀態,在此狀態下合模時,如圖2所示,大多會是模具組M以定位環13的軸心進行微小角度轉動之傾斜姿勢。在此情形,如圖3所示,使流體壓缸25之活塞桿25b伸長,讓模端限制構件21上升,來和模具組M之固定模具M1之下端以面接觸狀抵接,藉以令模具組M以定位環13為中心進行轉動,讓其下端為水平,設定成正規姿勢。
在此,所謂正規姿勢,係指模具組M之下端成水平的姿勢,此時模具組M之左端及右端為鉛直。之後,在合模狀態後,用磁力式夾鉗裝置11m將固定模具M1固定於盤面11a,用與磁力式夾鉗裝置11m相同之磁力式夾鉗裝置(圖示省略)將可動模具M2固定於盤面12a。
像這樣,在模具組M的定位環13與盤面11a的嵌合穴11h嵌合,而吊持手段15吊持模具組M之狀態下,以移動驅動手段25讓模端限制構件21藉著引導機構22往模具組M平行移動,而和模具組M之端面以面接觸狀相抵接,來將模具組M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因此可在以移動驅動手段25使模端限制構件21移動這種簡單操作下,有效地將模具組M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可提高模具更換之作業效率。
[第2實施例] 此第2實施例,係對前述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做部分變更而予以例示,對與前述第1實施例相同者則賦予相同符號,省略說明。
如圖7所示,在此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A當中,作為移動驅動手段25A,採用了左右方向中央部所附設之一組螺桿機構40。該螺桿機構40具備:鉛直姿勢之螺桿軸41,上端部與模端限制構件21連結;螺母(圖示省略),裝備於基底構件23且與螺桿軸41螺合;電動馬達42,以因副壓板11或其他靜止構件而無法旋轉卻能任意升降之方式受引導,該電動馬達42與螺桿軸41之下端部連結,可讓螺桿軸41旋轉驅動。 另外,該螺桿軸41,係用梯形螺紋或方角螺紋加以形成的,螺母也是用梯形螺紋或方角螺紋加以形成的。
欲將模具組M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時,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以電動馬達42讓螺桿軸41旋轉驅動,使得模端限制構件21上升,而與模具組M之下端以面接觸狀抵接,來設定成水平姿勢。此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A,亦可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作為下端落下防止機構30A加以應用 。
[第3實施例] 此第3實施例,係對前述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20A做部分變更而予以例示,對與前述第1、2實施例相同者則賦予相同符號,省略說明。 如圖8所示,在此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B當中,作為移動驅動手段25B,採用了左端附近部與右端附近構件所附設之二組螺桿機構40;作為引導手段22B則採用了線性導引機構。
各螺桿機構40具備:鉛直姿勢之螺桿軸41,上端部與模端限制構件21連結;螺母,裝備於基底構件23且與螺桿軸41螺合;以及電動馬達42,以因副壓板11或其他靜止構件而無法旋轉卻能任意升降之方式受引導,該電動馬達42與螺桿軸41之下端部連結,可讓螺桿軸41旋轉驅動。 另外,該螺桿軸41,係用梯形螺紋或方角螺紋加以形成的,螺母也是用梯形螺紋或方角螺紋加以形成的。
該線性導引機構具備:線性導引槽形成構件43,鉛直附設於基底構件23;以及線性導引桿44,上端部與模端限制構件21連結,並與線性導引槽形成構件43的導引槽卡合。
欲藉由此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B將模具組M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時,使二組電動馬達42同步驅動,讓模端限制構件21平行上升,而與模具組M之下端以面接觸狀抵接,來讓模具組M之下端成水平。此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B,亦可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作為下端落下防止機構30A加以應用。
[第4實施例] 此第4實施例,係對前述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的附設位置做變更而予以例示,對與前述第1實施例相同者則賦予相同符號,省略說明。 如圖9所示,此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C,係與第1實施例之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為同樣的構造,故簡單說明之。
此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C,係裝備於盤面11a之右端側部分的中段部,來將模具組M之右端設定成鉛直姿勢,藉此將模具組M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此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C具備:成鉛直姿勢且鉛直方向細長的基底構件45,固定於盤面11a;鉛直方向細長的模端限制構件46,平行配設於該基底構件45之左側;上下一對水平的引導構件47,以滑動自如方式插通基底構件45之上端附近部與下端附近部;水平姿勢之流體壓缸48,配設於一對引導構件47之間的中間位置。
流體壓缸48之缸筒本體固定於盤面11a,活塞桿插通基底構件45之開口穴,其左端部與模端限制構件46連結。
將模具組M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之際,用流體壓缸48使模端限制構件46往左方平行移動,而與模具組M之右端以面接觸狀抵接,來將模具組M之右端設定成鉛直,就會讓模具組M成為正規姿勢。另外,將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C設於盤面11a之左端側中段部,設置成圖9之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C左右相反之狀態亦可。
[第5實施例] 此第5實施例,係對前述第1實施例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的引導手段22做變更而予以例示,並依據圖10~圖12說明之。但是,對與前述第1實施例相同者則賦予相同符號,省略說明。另外,前述副壓板11、12與磁力式夾鉗裝置11m予以省略,而設有例如多數個油壓式夾鉗裝置(圖示省略)。 夾鉗裝置並非磁力式夾鉗裝置,所以未設有模具落下防止裝置。 此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D,係直接裝備於固定壓板2D,並具有:模端限制構件21、基底構件23D、引導手段22D、移動驅動手段25;模端限制構件21與移動驅動手段25係與第1實施例相同。 基底構件23D,係較短地形成,配置於後述的一對T字槽27D之間,由一對螺栓26D固定於固定壓板2D。
就此實施例特有之引導手段22D做說明。 引導手段22D具有:一對T字槽27D,在模端限制構件21之靠兩端部位之對應位置中於固定壓板2D鉛直方向形成;以及一對T形脚部21f,與模端限制構件21一體成形,以在T字槽27D内滑動自如之方式裝設。 藉由移動驅動手段25使模端限制構件21升降時,係藉由在一對T字槽27D内滑動移動之一對T形脚部21f,讓模端限制構件21保持水平姿勢,上下地平行移動。 另外,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設置副壓板11、12及多數個磁力式夾鉗裝置亦可。
[第6實施例] 依據圖13說明此第6實施例之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C。 此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C,與第4實施例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C為相同者。因此,對同樣構件賦予同樣符號,省略說明。此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C,兼作右端落下防止機構。但是,亦可採用第5實施例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D來取代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C。 再者,此射出成型機當中,具備與第1實施例之左端落下防止機構30B相同之左端落下防止機構30B。因此,對同樣構件賦予同樣符號,省略說明。
[第7實施例] 依據圖14、圖15說明此第7實施例所屬的射出成型機之多數個油壓式夾鉗裝置50與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E。 固定壓板2之盤面2a的靠左部之中段部與靠右部之中段部,分別裝備有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E與一對油壓式夾鉗裝置50。 油壓式夾鉗裝置50,由例如夾鉗本體51、樞支於夾鉗本體之夾鉗臂、可讓夾鉗臂揺動驅動之油壓缸筒等設備所構成。夾鉗本體51,具備以在T字槽52内移動自如之方式裝設的T形脚部。
左側之一對夾鉗裝置50,可沿著水平的一對T字槽52移動,而且其夾鉗本體51與鉛直的連結構件53之兩端部固接。 夾鉗本體51之右端形成有與盤面2a正交之鉛直面。連結構件53於上下方向具有既定長度,其右端面為上下細長的鉛直面,形成有與盤面2a正交之鉛直面。連結構件53之右端面,位於與一對夾鉗本體51之右端面相同的左右方向位置。
一對夾鉗裝置50之間的中間位置有流體壓缸54以水平姿勢裝備著,其缸筒本體固定於盤面2a,活塞桿54a的前端與連結構件53之中間部連結,且構成為藉由該流體壓缸54讓一對夾鉗裝置50藉著連結構件53可於左右方向進退移動。
如圖14所示,在搬入模具組M,讓其定位環與固定壓板2之中心的凹部相嵌合之狀態下,當模具組M處於傾斜狀態時,藉由流體壓缸54讓一對夾鉗裝置50往右方往模具組M移動,使得上下一對夾鉗本體51之右端之鉛直面與模具組M之固定側的模具基板之左端面抵接而往右方推動,則如圖15所示將模具組M之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
此左側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E,由以下構件所構成:一對夾鉗本體51(相當於模端限制構件),由連結構件53所連結;引導手段,將該等夾鉗本體51、51往夾鉗本體51之右端的鉛直面之正交方向以可平行移動之方式引導;以及流體壓缸54(相當於移動驅動手段),將一對夾鉗本體51、51往其右端的鉛直面之正交方向平行移動,而與模具組M之端面抵接。引導手段,由一對夾鉗裝置50與一對T字槽52所構成。
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E,亦作為讓一對夾鉗裝置50在使用位置(圖15)與退避位置(圖14)做切換之夾鉗裝置位置切換機構而發揮功能。像這樣,即便只靠左側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E,亦可將模具組M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
右側的一對夾鉗裝置50及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E,係與左側的一對夾鉗裝置50及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E為左右對稱,故對相同構件賦予相同符號,省略說明。 如前所述,即便只靠左側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E,或只靠右側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E,或左右一對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E,皆可設定模具的姿勢。
接著說明對該實施例做部分變更之例。 (1)模具姿勢設定裝置20中的流體壓缸25,亦可採用以下構成取而代之。設置:配設於T字槽27内之螺桿軸、以移動自如方式收納於T字槽27内並與模端限制構件連結且與螺桿軸螺合之T形構件、使螺桿軸旋轉驅動之電動馬達;藉由電動馬達讓模端限制構件可藉著螺桿軸與T形構件移動。另外,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亦可設置副壓板11、12及磁力式夾鉗裝置。
(2)左端落下防止機構30B及右端落下防止機構30C中的流體壓缸32,亦可採用以下構成取而代之。設置:配設於T字槽33内之螺桿軸、以移動自如方式收納於T字槽33内並與模端限制構件連結且與螺桿軸螺合之T形構件、使螺桿軸旋轉驅動之電動馬達;藉由電動馬達讓左端控制構件31B或右端控制構件31C可藉著螺桿軸與T形構件移動。
(3)前述該第2實施例、3、4、6之射出成型機1,裝備了磁力式夾鉗裝置,但磁力式夾鉗裝置,亦可採用多數個油壓式夾鉗裝置,或多數個螺栓式夾鉗裝置,來取而代之。
(4)其他,只要是所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範圍內,可在對上述該實施例施加各種變更之方式下予以實施,本發明亦包含該等變更方式。
1‧‧‧射出成型機
2‧‧‧固定壓板
3‧‧‧可動壓板
11、12‧‧‧副壓板
11a、12a‧‧‧盤面
11h‧‧‧嵌合穴
13‧‧‧定位環
14‧‧‧壓板間空間
15‧‧‧吊持手段
20、20A~20E‧‧‧模具姿勢設定裝置
21、46、53‧‧‧模端限制構件
22、22B、22D‧‧‧引導手段
23、23D、45‧‧‧基底構件
24、47‧‧‧引導構件
25、25A、25B、48、54‧‧‧移動驅動手段
41‧‧‧螺桿軸
42‧‧‧電動馬達
圖1係從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射出成型機之操作側觀察之圖。 圖2係固定壓板與固定側副壓板與模具姿勢設定裝置(模具的姿勢設定前)之前視圖。 圖3係固定壓板與固定側副壓板與模具姿勢設定裝置(模具的姿勢設定後)之前視圖。 圖4係固定側副壓板與模具姿勢設定裝置之俯視圖。 圖5係固定側副壓板與模具姿勢設定裝置之右側視圖。 圖6係左端控制機構之立體圖。 圖7係第2實施例所屬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之前視圖。 圖8係第3實施例所屬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之前視圖。 圖9係第4實施例所屬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之前視圖。 圖10係第5實施例所屬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之前視圖。 圖11係圖11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與固定側壓板之俯視圖。 圖12係圖11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與固定側壓板之側視圖。 圖13係第6實施例所屬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之前視圖。 圖14係第7實施例所屬的固定壓板與模具姿勢設定裝置(模具的姿勢設定前)之前視圖。 圖15係圖14的固定壓板與模具姿勢設定裝置(模具的姿勢設定後)之前視圖。 圖16係顯示在習知技術的射出成型機的模具組搬入時非正規姿勢的模具組之前視圖。 圖17係顯示在習知技術的射出成型機的模具組搬入時將模具組調整成正規姿勢的狀態之前視圖。 圖18係顯示用習知技術的射出成型機所設基準構件來調整模具的姿勢的狀態之前視圖。

Claims (7)

  1. 一種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包含: 準備步驟,預先準備模具姿勢設定裝置,該模具姿態姿勢設定裝置用以在將模具組搬入射出成型機的壓板間空間而定位固定在壓板的盤面之際,設定模具組的姿勢,該模具姿勢設定裝置具有:模端限制構件,可與模具組之水平端面或鉛直端面以面接觸狀抵接;引導手段,對該模端限制構件以可朝與該模端限制構件正交的方向平行移動方式予以引導;及移動驅動手段,讓該模端限制構件平行移動來和模具組之端面抵接; 模具搬入嵌合步驟,將吊持手段所吊持之模具組搬入該壓板間空間,讓模具組的定位環與該盤面的嵌合穴嵌合;以及 模具姿勢設定步驟,接下來在以該吊持手段吊持模具組之狀態下,以該移動驅動手段讓該模端限制構件藉著該引導手段往模具組平行移動,而和模具組之端面以面接觸狀相抵接,來將模具組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其中,該模具組包含固定側模具與可動側模具。
  3. 一種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用以在將模具組搬入射出成型機的壓板間空間而定位固定在壓板的盤面之際設定模具組的姿勢, 該模具姿勢設定裝置具有: 模端限制構件,可與模具組之水平端面或鉛直端面以面接觸狀抵接; 引導手段,對該模端限制構件以可朝與該模端限制構件正交的方向平行移動方式予以引導;以及 移動驅動手段,讓該模端限制構件平行移動來和模具組之端面抵接; 該模具姿勢設定裝置將吊持手段所吊持之模具組搬入該壓板間空間,讓模具組的定位環與該盤面的嵌合穴嵌合,在此狀態下,以該移動驅動手段讓該模端限制構件藉著該引導手段往模具組平行移動,而和模具組之端面以面接觸狀相抵接,來將模具組的姿勢設定成正規姿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其中, 該引導手段具備:基底構件,與該模端限制構件平行地配置在相對於該模端限制構件為模具組的相反側,並固定於該盤面;一對引導構件,以滑動自如方式插通該基底構件而端部與該模端限制構件連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其中,該移動驅動手段具有平行配設於該一對引導構件之間的流體壓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其中, 該移動驅動手段具有:螺桿軸,平行配設於該一對引導構件之間;螺母,固定於該基底構件;以及電動馬達,可讓該螺桿軸旋轉驅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裝置,其中, 對該盤面之中段部的左側部與右側部其中至少一方,將上下分離的上下一對流體壓式夾鉗裝置設置成可往左右方向移動;該一對夾鉗裝置的一對夾鉗本體由連結構件所連結,該模端限制構件由該一對夾鉗本體所構成。
TW107109053A 2017-03-23 2018-03-16 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及模具姿勢設定裝置 TW2018348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7594 2017-03-23
JP2017057594A JP6847450B2 (ja) 2017-03-23 2017-03-23 射出成形機の金型姿勢設定方法及び金型姿勢設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4815A true TW201834815A (zh) 2018-10-01

Family

ID=63584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9053A TW201834815A (zh) 2017-03-23 2018-03-16 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及模具姿勢設定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06040A1 (zh)
EP (1) EP3603928A4 (zh)
JP (1) JP6847450B2 (zh)
CN (1) CN110430986B (zh)
TW (1) TW201834815A (zh)
WO (1) WO20181735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5723B2 (ja) * 2018-02-28 2023-01-31 株式会社コスメック 金型固定装置、およびそのクランププレートからの金型の分離方法
FR3134092B1 (fr) * 2022-03-31 2024-04-12 Staubli Sa Ets Procédé de déchargement d’au moins une pièce bridée, système de bridage et procédé de chargement associés
CN116277758B (zh) * 2023-03-22 2024-01-05 连云港创诚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韧耐磨汽车轮毂保护圈生产装置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9037A (ja) * 1999-04-27 2000-11-07 Sodick Co Ltd 射出成形機の金型取付装置
WO2008105041A1 (ja) * 2007-02-23 2008-09-04 Pasc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磁力式固定装置
JP5700491B2 (ja) 2008-10-24 2015-04-15 パスカ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金型位置決め機構
JP5612378B2 (ja) * 2010-06-18 2014-10-22 パスカ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成形機の金型位置決め装置及び成形機
JP5598982B2 (ja) 2010-10-21 2014-10-01 パスカ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成形機の金型位置決め装置
JP5882185B2 (ja) * 2012-07-26 2016-03-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6634707B2 (ja) * 2015-06-05 2020-01-22 パスカ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金型落下防止装置
JP3199306U (ja) * 2015-06-05 2015-08-13 パスカ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金型位置決め装置
CN105196470A (zh) * 2015-10-27 2015-12-30 磐石油压工业(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双调整工位的橡胶液压注射成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03928A4 (en) 2020-10-07
CN110430986A (zh) 2019-11-08
EP3603928A1 (en) 2020-02-05
JP6847450B2 (ja) 2021-03-24
CN110430986B (zh) 2022-03-01
JP2018158532A (ja) 2018-10-11
US20210206040A1 (en) 2021-07-08
WO2018173540A1 (ja) 2018-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34815A (zh) 射出成型機的模具姿勢設定方法及模具姿勢設定裝置
JP6685771B2 (ja) 射出成形機
JP5493154B2 (ja) 複数の加工部品を別個の金型で、単一のプレス機を用いて同時に成形するためのゴム射出成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9571858B (zh) 具有可旋转中心部件的注射成型装置
JPWO2011040150A1 (ja) 金型調芯装置、成形機、及び成形方法
JP5612379B2 (ja) 成形機の金型位置決め装置及び成形機
CN106078278A (zh) 一种雕铣机模具的夹装装置
JP6634707B2 (ja) 金型落下防止装置
ES1075859U (es) Aparato para moldeo de micropiezas de plastico por ultrasonidos.
JPH0796250B2 (ja) クランプ機構及び射出成型機
CN105584011A (zh) 上动卡块式增压锁模机构
CN209289708U (zh) 一种多型腔模具用的取出治具
JPH08118404A (ja) 成形条件を異にする複数成形品の同時射出成形方法及び成形機
TW201520023A (zh) 射出成形機
JP6961382B2 (ja) クロスヘッド傾き抑制機能付き型締装置
JP2002240118A (ja) 型締装置
CN205395050U (zh) 一种上动卡块式增压锁模机构
JP7061246B1 (ja) 金型成形機
CN209615233U (zh) 带凸台导轨的台钳
JP7348158B2 (ja) 射出成形金型
JP2001026039A (ja) 射出成形機の金型交換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941963B2 (ja) 射出成形機
JPH0852757A (ja) 射出成形装置および射出成形装置における型締装置
CN113172848A (zh) 一种普通行位带动圆弧行位抽芯运动的注塑模具
JP2003245945A (ja) 射出成形機の金型支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