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6005A - 投影裝置、散熱模組及散熱鰭片組 - Google Patents

投影裝置、散熱模組及散熱鰭片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6005A
TW201826005A TW106101853A TW106101853A TW201826005A TW 201826005 A TW201826005 A TW 201826005A TW 106101853 A TW106101853 A TW 106101853A TW 106101853 A TW106101853 A TW 106101853A TW 201826005 A TW201826005 A TW 2018260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heat dissipation
heat
dissipation fin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1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5352B (zh
Inventor
王啟川
李永明
林宗慶
陳志豪
劉瑋輯
林仕文
Original Assignee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6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6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5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53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2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conduction
    • H01B7/421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conduction for heat dissipation
    • H01B7/426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conduction for heat dissipation using cooling fins, rib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投影裝置,包括外殼、光機模組及散熱模組。光機模組配置於外殼內。散熱模組配置於外殼內且包括散熱鰭片組。散熱鰭片組包括至少一散熱鰭片及至少一擾流結構。散熱鰭片具有一表面,表面包括第一擾流區及第二擾流區,第一擾流區與第二擾流區相鄰接,擾流結構配置於第一擾流區及第二擾流區的至少其中之一,且擾流結構從表面突伸出。擾流結構的頂端與表面之間形成一開口。

Description

投影裝置、散熱模組及散熱鰭片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投影裝置、散熱模組及散熱鰭片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設置有擾流結構的投影裝置、散熱模組及散熱鰭片組。
投影裝置為一種用以產生大尺寸畫面的顯示裝置。投影裝置的成像原理是藉由光閥將光源所產生的照明光束轉換成影像光束,再藉由鏡頭將影像光束投射到螢幕或牆面上。由於投影裝置的光學引擎中,光源及光閥等構件在進行操作時會產生熱能,故需裝設散熱模組對這些發熱構件散熱以避免裝置過熱。散熱模組可包含連接於發熱構件的散熱鰭片組,發熱構件產生的熱能傳遞至散熱鰭片組,並利用自然對流或風扇所提供的強制對流將熱能從散熱鰭片組帶至投影裝置外部。
隨著投影技術的進步,使用者對於高亮度、低噪音之投影裝置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一般來說,投影裝置之光源的亮度愈高其所產生的熱能也愈多,而若相應地增加風扇轉速增強散熱氣流,則有違一般投影裝置的低噪音需求。承上,增加散熱鰭片組的體積來提升散熱效率也是克服上述問題的一種方式,然而這會使投影裝置相對具有較大的重量及體積,而大幅降低其安裝及使用上的便利性與安全性。
“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了解本發明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發明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發明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發明提供一種投影裝置、散熱模組及散熱鰭片組,可提升散熱效率。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投影裝置,包括外殼、光機模組及散熱模組。光機模組配置於外殼內,且光機模組包括光源、光閥及鏡頭。光源適於產生照明光束。光閥適於轉換照明光束為影像光束。鏡頭適於轉換影像光束為投影光束。散熱模組配置於外殼內,且散熱模組包括散熱鰭片組。散熱鰭片組包括至少一散熱鰭片及至少一擾流結構。散熱鰭片具有表面,表面包括第一擾流區及第二擾流區,第一擾流區與第二擾流區相鄰接。擾流結構配置於第一擾流區及第二擾流區的至少其中之一,且擾流結構從表面突伸出(protrude)。擾流結構的頂端與表面之間形成一開口。
在本發明的投影裝置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散熱模組更包括風扇,風扇適於提供散熱氣流,散熱氣流適於從第二擾流區往第一擾流區流動。
在本發明的投影裝置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散熱模組更包括熱管,熱管連接於第二擾流區。
在本發明的投影裝置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熱管連接於散熱鰭片組與光源之間。
在本發明的投影裝置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熱管連接於散熱鰭片組與光閥之間。
在本發明的投影裝置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機模組更包括螢光輪,散熱模組更包括另一散熱鰭片組,散熱氣流適於從螢光輪往散熱鰭片組流動,熱管連接於散熱鰭片組與另一散熱鰭片組之間。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散熱模組,包括散熱鰭片組。散熱鰭片組包括至少一散熱鰭片及至少一擾流結構。散熱鰭片具有表面,表面包括第一擾流區及第二擾流區,第一擾流區與第二擾流區相鄰接。擾流結構配置於第一擾流區及第二擾流區的至少其中之一,且擾流結構從表面突伸出。擾流結構的頂端與表面之間形成一開口。
在本發明的散熱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散熱模組更包括風扇,其中風扇適於提供散熱氣流,散熱氣流適於從第二擾流區往第一擾流區流動。
在本發明的散熱模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散熱模組更包括熱管,其中熱管連接於第二擾流區。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散熱鰭片組,包括至少一散熱鰭片及至少一擾流結構。散熱鰭片具有至少一表面。表面包括第一擾流區及第二擾流區,第一擾流區與第二擾流區相鄰接。擾流結構配置於第一擾流區及第二擾流區的至少其中之一,且從表面突伸出。擾流結構的一頂端與表面之間形成一開口。
在本發明的散熱鰭片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散熱鰭片的數量為多個,這些散熱鰭片相互疊設。
在本發明的散熱鰭片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擾流結構一體成形地連接於散熱鰭片上。
在本發明的散熱鰭片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擾流結構的數量為多個。
在本發明的散熱鰭片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部分擾流結構沿一軸線排列,另一部分擾流結構沿平行於軸線的另一軸線排列,軸線上的這些擾流結構對位於或錯位於另一軸線上的這些擾流結構。
在本發明的散熱鰭片組的一實施例中,散熱氣流適於沿流動方向從第二擾流區往第一擾流區流動,兩軸線平行於或垂直於流動方向。
在本發明的散熱鰭片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部分擾流結構配置於第一擾流區,另一部分擾流結構配置於第二擾流區。
在本發明的散熱鰭片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擾流結構包括連接部及兩個支撐部,兩個支撐部從表面突伸出,連接部連接於兩個支撐部之間,擾流結構的頂端位於連接部,開口形成於連接部、兩個支撐部及表面之間。
在本發明的散熱鰭片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散熱鰭片具有至少一開槽,擾流結構包括板體及兩個支撐部,板體傾斜於表面且具有自由端,板體的相對兩側分別藉由兩個支撐部而連接於開槽的內緣,自由端構成擾流結構的頂端。
在本發明的散熱鰭片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散熱鰭片在第二擾流區具有至少一開孔,熱管適於穿設於(pass through)開孔。
在本發明的散熱鰭片組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表面更包括非擾流區,第二擾流區位於第一擾流區與非擾流區之間,非擾流區不具有擾流結構。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個優點或功效。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散熱鰭片組的擾流結構從散熱鰭片的二維表面突伸出,而在垂直於所述二維表面的第三維方向上構成開口。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當散熱氣流流經這些擾流結構時,每一擾流結構破壞散熱氣流的邊界層並產生渦流,渦流除了在所述二維表面流動之外,更藉由所述開口的導引而在第三維方向流動,以增加散熱氣流在散熱鰭片處的熱對流效率。藉此,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可在不增加風扇轉速及散熱鰭片組體積的情況下,有效提升散熱模組的散熱能力,以符合投影裝置高亮度、低噪音、小體積的設計趨勢。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本實施例的投影裝置50包括外殼52、光機模組54及散熱模組56。光機模組54配置於外殼52內,且包括光源54a、光閥54b及鏡頭54c。光源54a適於產生照明光束L1,光閥54b適於轉換照明光束L1為影像光束L2,鏡頭54c適於轉換影像光束L2為投影光束L3。在本實施例中,散熱模組56配置於外殼52內,且用於對光源54a進行散熱。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散熱模組56包括散熱鰭片組100、至少一熱管56a及風扇56b。在本實施例中,熱管56a連接於光源54a與散熱鰭片組100之間,且適於將光源54a產生的熱以熱傳導的方式傳遞至散熱鰭片組100。在本實施例中,風扇56b鄰接散熱鰭片組100,且適於提供散熱氣流F而使散熱氣流F通過散熱鰭片組100以進行散熱。在本實施例中,在散熱氣流F流動的方向上,散熱鰭片組100位於風扇56b與鏡頭54c之間,且散熱鰭片組100位於風扇56b與光機模組54之間,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承上述,圖1中的風扇56b例如是向散熱鰭片組100吹風而使散熱氣流F由右至左通過散熱鰭片組100。然而,關於圖1中風扇56b的位置,本發明並不限制。舉例來說,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圖1中的風扇56b也可位於散熱鰭片組100與鏡頭54c之間,且風扇56b可對散熱鰭片組100抽風而使散熱氣流F仍可由右至左通過散熱鰭片組100,即風扇56b所產生散熱氣流F可使散熱氣流F通過散熱鰭片組100而進行散熱。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風扇56b還可設置於其他適當的位置以提供/產生散熱氣流F而使散熱氣流F通過散熱鰭片組100。
此外,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還可在圖1中進一步設置另一散熱鰭片組100及另一熱管56a,即設置兩個散熱鰭片組100及兩個熱管56a,且風扇56b設置於兩個散熱鰭片組100之間,兩個熱管56a的一端皆連接光源54a,兩個熱管56a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兩個散熱鰭片組100;也就是說,其中一個熱管56a連接於光源54a與其中一個散熱鰭片組100之間,另一個熱管56a連接於光源54a與另一個散熱鰭片組100之間。
圖2是圖1的散熱鰭片組及熱管的立體圖。圖3A是圖2的散熱鰭片的局部放大圖。圖3B及圖3C分別是圖3A的散熱鰭片的側視圖及俯視圖。請參考圖2至圖3C,本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組100包括至少一散熱鰭片110(繪示多個為例)及至少一擾流結構120(繪示多個為例)。在本實施例中,至少一散熱鰭片110的數量為多個,而這些散熱鰭片110如圖2所示相互疊設。在本實施例中,每一散熱鰭片110具有表面S1,表面S1例如圖3A及圖3C所示包括非擾流區110a、第一擾流區110c及第二擾流區110b,第二擾流區110b位於第一擾流區110c與非擾流區110a之間,非擾流區110a與第二擾流區110b相鄰接,且第一擾流區110c與第二擾流區110b相鄰接。在本實施例中,非擾流區110a不具有擾流結構,每一熱管56a(繪示於圖2)透過穿設於(pass through)第二擾流區110b的開孔H1而連接於第二擾流區110b。在本實施例中,這些擾流結構120例如配置於第一擾流區110c,其中每一擾流結構120例如是一體成形地連接於散熱鰭片110,或者每一擾流結構120以接合的方式(如焊接)固定於散熱鰭片110,但不加以限制。為使圖式較為清楚,圖3A及圖3C中以虛線分隔非擾流區110a及第二擾流區110b。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非擾流區110a位於風扇56b與第二擾流區110b之間,第二擾流區110b位於風扇56b與第一擾流區110c之間,使散熱氣流F先從非擾流區110a往第二擾流區110b流動,再從第二擾流區110b往第一擾流區110c流動。亦即,在本實施例中,以散熱氣流F的流動路徑的方向而言,非擾流區110a、第二擾流區110b及第一擾流區110c依序為上游區、中游區及下游區。
請參考圖3A及圖3B,本實施例的每一擾流結構120包括連接部124及兩個支撐部122,每一擾流結構120的兩支撐部122從表面S1突伸出(protruding)。在本實施例中,就每一個擾流結構120而言,連接部124連接於兩個支撐部122之間,擾流結構120的頂端位於連接部124,連接部124(即擾流結構120的頂端)、兩個支撐部及表面S1之間形成一個開口120a。亦即,散熱鰭片組100的擾流結構120從散熱鰭片110的表面S1突伸出,而在垂直於表面S1的第三維度方向上構成開口120a。當散熱氣流F(繪示於圖1)流經這些擾流結構120時,每一擾流結構120破壞散熱氣流F的邊界層並產生渦流,渦流除了在所述表面S1流動之外,更藉由開口120a的導引而在第三維度方向流動,以增加散熱氣流F在散熱鰭片110處的熱對流效率,所謂第三維度方向是指垂直於表面S1的方向。藉此,本實施例可在不增加風扇56b轉速及散熱鰭片組100體積的情況下,有效提升散熱模組56的散熱能力,以符合投影裝置高亮度、低噪音、小體積的設計趨勢。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散熱氣流F的上游區(即非擾流區110a)不具有擾流結構,故可避免擾流結構在上游區干擾散熱氣流F的流動而降低其往中游區及下游區流動的效率。
本實施例的這些擾流結構120大致上排列成一陣列,其他實施例中不同行的擾流結構120或不同列的擾流結構120可彼此錯位或彼此對位而設置。具體而言,如圖3A及圖3C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擾流區110c的形狀例如為矩形,相互平行的兩軸線A1、A2例如分別通過這些擾流結構120所排列而成的陣列的其中兩行,部分擾流結構120例如沿軸線A1排列,另一部分擾流結構120例如沿另一軸線A2排列,且軸線A1上的這些擾流結構120左右錯位於另一軸線A2上的這些擾流結構12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右錯位意指在軸線A1、A2的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對偏移量。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相互平行的兩軸線A3、A4分別通過這些擾流結構120所排列而成的陣列的另外兩列,部分擾流結構120例如沿軸線A3排列,另一部分擾流結構120例如沿另一軸線A4排列,且軸線A3上的這些擾流結構120對位於另一軸線A4上的這些擾流結構120,但本發明仍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軸線A1、A2例如垂直於圖1所示的散熱氣流F的流動方向,軸線A3、A4例如平行於圖1所示的散熱氣流F的流動方向,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即每一軸線也可不平行或不垂直於流動方向,以下舉例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未顯示於圖式),軸線A1也可不平行於軸線A2,而沿軸線A1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120例如不平行於沿軸線A2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120。在部份實施例中,軸線A3也可不平行於軸線A4,而沿軸線A3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120例如不平行於沿軸線A4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120。在其他部份實施例中,部分的擾流結構120也可沿不平行軸線A1、軸線A2、軸線A3或軸線A4的方向排列。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擾流區110c的形狀例如為楔形,位於第一擾流區110c的每一排擾流結構120例如彼此不平行。
以下藉由圖式說明擾流結構的其他結構形式。圖4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的局部放大圖。圖4B及圖4C分別是圖4A的散熱鰭片的側視圖及俯視圖。在圖4A、圖4B及圖4C所示的散熱鰭片210中,軸線A5、A6、A7、A8、表面S2、開孔H2、非擾流區210a、第二擾流區210b、第一擾流區210c、擾流結構220、支撐部222、連接部224、開口220a的配置與作用方式類似於圖3A、圖3B及圖3C所示的軸線A1、A2、A3、A4、表面S1、開孔H1、非擾流區110a、第二擾流區110b、第一擾流區110c、擾流結構120、支撐部122、連接部124、開口120a的配置與作用方式,於此不再贅述。散熱鰭片210與散熱鰭片110的不同處主要在於,本實施例的軸線A5及軸線A6並非位於散熱鰭片210的同一側,而是分別位於散熱鰭片210的相對上下兩側。亦即,在本實施例中,對應於軸線A5的擾流結構220及對應於軸線A6的擾流結構220除了左右錯位之外,更上下錯位而分別位於散熱鰭片210的相對上下兩側。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下錯位意指在垂直於平面S的方向上具有相對偏移量。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軸線A5例如平行於軸線A6,軸線A7例如平行於軸線A8,沿軸線A5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220例如平行於沿軸線A6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220,且沿軸線A7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220例如平行於沿軸線A8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22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軸線A5也可不平行於軸線A6,而沿軸線A5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220例如不平行於沿軸線A6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220。在部份實施例中,軸線A7也可不平行於軸線A8,而沿軸線A7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220例如不平行於沿軸線A8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220。
圖5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的局部放大圖。圖5B及圖5C分別是圖5A的散熱鰭片的側視圖及俯視圖。在圖5A、圖5B及圖5C所示的散熱鰭片310中,軸線A9、A10、A11、A12、表面S3、開孔H3、非擾流區310a、第二擾流區310b、第一擾流區310c、擾流結構320、支撐部322、連接部324、開口320a的配置與作用方式類似於圖3A、圖3B及圖3C所示的軸線A1、A2、A3、A4、表面S1、開孔H1、非擾流區110a、第二擾流區110b、第一擾流區110c、擾流結構120、支撐部122、連接部124、開口120a的配置與作用方式,於此不再贅述。散熱鰭片310與散熱鰭片110的不同處主要在於,在本實施例中,軸線A9及軸線A10並非位於散熱鰭片310的同一側,而是分別位於散熱鰭片310的相對上下兩側。亦即,在本實施例中,對應於軸線A9的擾流結構320及對應於軸線A10的擾流結構320上下錯位而分別位於散熱鰭片210的相對上下兩側。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對應於軸線A9的擾流結構320及對應於軸線A10的擾流結構320並未左右錯位。再者,在本實施例中,對應於軸線A11的擾流結構320及對應於軸線A12的擾流結構320前後錯位但並未上下錯位。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前後錯位意指在軸線A11、A12的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對偏移量。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軸線A9例如平行於軸線A10,且軸線A11例如平行於軸線A12,沿軸線A9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320例如平行於沿軸線A10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320,且沿軸線A11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320例如平行於沿軸線A12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32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軸線A9也可不平行於軸線A10,而沿軸線A9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320例如不平行於沿軸線A10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320。在部份實施例中,軸線A11也可不平行於軸線A12,而沿軸線A11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320例如不平行於沿軸線A12排列的部分擾流結構320。
圖6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的俯視圖。圖6B是圖6A的散熱鰭片的局部立體圖。圖6C是圖6B的散熱鰭片的部分結構剖視圖。圖6C中的擾流結構420的板體422(以斜線的剖面線繪示)與散熱鰭片410(不具有剖面線)不位於同一個剖面上,為清楚描述擾流結構420的板體422與散熱鰭片410之間的相對關係,而於圖6C中同時繪示擾流結構420的板體422與散熱鰭片410。在圖6A、圖6B及圖6C的散熱鰭片410中,表面S4、開孔H4、非擾流區410a、第二擾流區410b、第一擾流區410c、擾流結構420、開口420a的配置與作用方式類似於圖3A、圖3B及圖3C所示的表面S1、開孔H1、非擾流區110a、第二擾流區110b、第一擾流區110c、擾流結構120、開口120a的配置與作用方式,於此不再贅述。散熱鰭片410與散熱鰭片110的不同處主要在於,在本實施例中,散熱鰭片410具有至少一開槽410d(繪示多個為例),每一擾流結構420包括板體422及兩個支撐部424,板體422傾斜於表面S4且具有自由端422a,板體422的相對兩側分別藉由兩個支撐部424而連接於開槽410d的內緣,自由端422a構成擾流結構420的頂端。在本實施例中,開口420a形成於擾流結構420的頂端(即自由端422a)與表面S4之間。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如圖6B所示,部分擾流結構420配置於第一擾流區410c,另一部分擾流結構420則配置於第二擾流區410b。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僅在第一擾流區410c配置擾流結構420,或僅在第二擾流區410b配置擾流結構420。以下藉由圖式對此具體說明。
圖7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的局部立體圖。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擾流區410c配置擾流結構420,而不在第二擾流區410b配置擾流結構420。
圖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的局部立體圖。如圖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二擾流區410b配置擾流結構420,而不在第一擾流區410c配置擾流結構420。
圖9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圖9所示實施例與圖1所示實施例的不同處主要在於,圖1中散熱模組56用於對光源54a散熱,而圖9中散熱模組56用於對光閥54b散熱。詳細而言,在圖9的實施例中,熱管56a’並非連接至光源54a,而是連接至光閥54b。在本實施例中,藉由將熱管56a’連接於散熱鰭片組100與光閥54b之間,可藉由散熱模組56對光閥54b進行散熱。此外,類似於圖1的實施例,在部分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圖9中的風扇56b也可位於散熱鰭片組100與鏡頭54c之間。或者,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風扇56b還可設置於其他適當的位置以提供/產生散熱氣流F而使散熱氣流F通過散熱鰭片組100。另外,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還可在圖9中進一步設置另一散熱鰭片組100及另一熱管56a’,即設置兩個散熱鰭片組100及兩個熱管56a’,且風扇56b設置於兩個散熱鰭片組100之間,兩個熱管56a’的一端皆連接光閥54b,兩個熱管56a’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兩個散熱鰭片組100;也就是說,其中一個熱管56a’連接於光閥54b與其中一個散熱鰭片組100之間,另一個熱管56a’連接於光閥54b與另一個散熱鰭片組100之間。
圖10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圖10所示實施例與圖1所示實施例的不同處主要在於,圖1中散熱模組56用於對光源54a散熱,而圖10中散熱模組56’用於對螢光輪54d散熱。詳細而言,在圖10的實施例中,光機模組54更包括螢光輪54d,螢光輪54d用以轉換照明光束L1的波長。在本實施例中,散熱模組56’更包括另一散熱鰭片組100’,即散熱模組56’例如包括兩個散熱鰭片組100’,兩個散熱鰭片組100’分別位於光機模組54的內部及外部,散熱氣流F’適於從螢光輪54d往光機模組54的內部的散熱鰭片組100’流動。在本實施例中,熱管56a”連接於兩個散熱鰭片組100’之間,以將光機模組54內部的散熱鰭片組100’的熱傳遞至光機模組54外部的散熱鰭片組100’。所述散熱氣流F’可藉由配置於適當位置的風扇來提供,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
承上述,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圖10中兩個散熱鰭片組100’的其中一個可不具有擾流結構。舉例來說,在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位於光機模組54內部的散熱鰭片組100’具有擾流結構,而位於光機模組54外部的散熱鰭片組100’不具有擾流結構。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位於光機模組54內部的散熱鰭片組100’不具有擾流結構,而位於光機模組54外部的散熱鰭片組100’具有擾流結構。此外,圖10中熱管56a”也可由其他適當的導熱元件所取代,即本發明不限制兩個散熱鰭片組100’之間的導熱元件的形式。
圖11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圖11B是圖11A的散熱鰭片組的立體圖。在圖11A及圖11B所示投影裝置50A的散熱模組56A的實施例中,散熱鰭片組1100、散熱鰭片1110、非擾流區1110a、第二擾流區1110b、第一擾流區1110c的配置與作用方式類似於圖1及圖2所示投影裝置50的散熱模組56的散熱鰭片組100、散熱鰭片110、非擾流區110a、第二擾流區110b、第一擾流區110c的配置與作用方式,於此不再贅述。散熱模組56A與散熱模組56的不同處主要在於,在本實施例中,散熱模組56A不具有熱管,散熱鰭片1110不設置供熱管可穿設(pass through)的開孔,且散熱鰭片組100如圖11A所示連接於光源54a,使光源54a產生的熱可直接以熱傳導的方式傳遞至散熱鰭片組100。此外,類似於圖1的實施例,在部分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圖11A中的風扇56b也可位於散熱鰭片組1100與鏡頭54c之間。或者,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風扇56b還可設置於其他適當的位置以提供/產生散熱氣流F而使散熱氣流F通過散熱鰭片組1100。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個優點或功效。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散熱鰭片組的擾流結構從散熱鰭片的表面突伸出,而在垂直於所述表面的第三維度方向上構成開口。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當散熱氣流流經這些擾流結構時,每一擾流結構破壞散熱氣流的邊界層並產生渦流,渦流除了在所述表面流動之外,更藉由所述開口的導引而在第三維度方向流動,以增加散熱氣流在散熱鰭片處的熱對流效率。藉此,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可在不增加風扇轉速及散熱鰭片組體積的情況下,有效提升散熱模組的散熱能力,以符合投影裝置高亮度、低噪音、小體積的設計趨勢。此外,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由於散熱氣流的上游區不具有擾流結構,故可避免擾流結構在上游區干擾散熱氣流的流動而降低其往中游區及下游區流動的效率。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50、50A‧‧‧投影裝置
52‧‧‧外殼
54‧‧‧光機模組
54a‧‧‧光源
54b‧‧‧光閥
54c‧‧‧鏡頭
54d‧‧‧螢光輪
56、56A‧‧‧散熱模組
56a、56a’、56a”‧‧‧熱管
56b‧‧‧風扇
100、1100‧‧‧散熱鰭片組
110、1110、210、310、410‧‧‧散熱鰭片
110a、1110a、210a、310a、410a‧‧‧非擾流區
110b、1110b、210b、310b、410b‧‧‧第二擾流區
110c、1110c、210c、310c、410c‧‧‧第一擾流區
120、220、320、420‧‧‧擾流結構
120a、220a、320a、420a‧‧‧開口
122、222、322、424‧‧‧支撐部
124、224、324‧‧‧連接部
410d‧‧‧開槽
422‧‧‧板體
422a‧‧‧自由端
A1~A12‧‧‧軸線
F、F’‧‧‧散熱氣流
H1、H2、H3、H4‧‧‧開孔
L1‧‧‧照明光束
L2‧‧‧影像光束
L3‧‧‧投影光束
S1、S2、S3、S4‧‧‧表面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散熱鰭片組及熱管的立體圖。 圖3A是圖2的散熱鰭片的局部放大圖。 圖3B及圖3C分別是圖3A的散熱鰭片的側視圖及俯視圖。 圖4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的局部放大圖。 圖4B及圖4C分別是圖4A的散熱鰭片的側視圖及俯視圖。 圖5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的局部放大圖。 圖5B及圖5C分別是圖5A的散熱鰭片的側視圖及俯視圖。 圖6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的俯視圖。 圖6B是圖6A的散熱鰭片的局部立體圖。 圖6C是圖6B的散熱鰭片的部分結構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的局部立體圖。 圖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的局部立體圖。 圖9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 圖11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投影裝置的示意圖。 圖11B是圖11A的散熱鰭片組的立體圖。

Claims (20)

  1. 一種投影裝置,包括: 一外殼; 一光機模組,配置於該外殼內,且該光機模組包括: 一光源,適於產生一照明光束; 一光閥,適於轉換該照明光束為一影像光束;以及 一鏡頭,適於轉換該影像光束為一投影光束;以及 一散熱模組,配置於該外殼內,且該散熱模組包括: 一散熱鰭片組,包括至少一散熱鰭片及至少一擾流結構,其中該散熱鰭片具有一表面,該表面包括一第一擾流區及一第二擾流區,該第一擾流區與該第二擾流區相鄰接,該擾流結構配置於該第一擾流區及該第二擾流區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該擾流結構從該表面突伸出,該擾流結構的一頂端與該表面之間形成一開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裝置,其中該散熱模組更包括一風扇,該風扇適於提供一散熱氣流,該散熱氣流適於從該第二擾流區往該第一擾流區流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投影裝置,其中該散熱模組更包括一熱管,該熱管連接於該第二擾流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投影裝置,其中該熱管連接於該散熱鰭片組與該光源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投影裝置,其中該熱管連接於該散熱鰭片組與該光閥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投影裝置,其中該光機模組更包括一螢光輪,該散熱模組更包括另一散熱鰭片組,一散熱氣流適於從該螢光輪往該散熱鰭片組流動,該熱管連接於該散熱鰭片組與該另一散熱鰭片組之間。
  7. 一種散熱模組,包括: 一散熱鰭片組,包括至少一散熱鰭片及至少一擾流結構,其中該散熱鰭片具有一表面,該表面包括一第一擾流區及一第二擾流區,該第一擾流區與該第二擾流區相鄰接,該擾流結構配置於該第一擾流區及該第二擾流區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該擾流結構從該表面突伸出,該擾流結構的一頂端與該表面之間形成一開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散熱模組,更包括一風扇,其中該風扇適於提供一散熱氣流,該散熱氣流適於從該第二擾流區往該第一擾流區流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散熱模組,更包括一熱管,其中該熱管連接於該第二擾流區。
  10. 一種散熱鰭片組,包括: 至少一散熱鰭片,具有至少一表面,其中該表面包括一第一擾流區及一第二擾流區,該第一擾流區與該第二擾流區相鄰接;以及 至少一擾流結構,配置於該第一擾流區及該第二擾流區的至少其中之一,且從該表面突伸出,其中該擾流結構的一頂端與該表面之間形成一開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散熱鰭片組,其中該至少一散熱鰭片的數量為多個,該些散熱鰭片相互疊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散熱鰭片組,其中該擾流結構一體成形地連接於該散熱鰭片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散熱鰭片組,其中該至少一擾流結構的數量為多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散熱鰭片組,其中部分該些擾流結構沿一軸線排列,另一部分該些擾流結構沿平行於該軸線的另一軸線排列,該軸線上的該些擾流結構對位於或錯位於該另一軸線上的該些擾流結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散熱鰭片組,其中一散熱氣流適於沿一流動方向從該第二擾流區往該第一擾流區流動,該兩軸線平行於或垂直於該流動方向。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散熱鰭片組,其中部分該些擾流結構配置於該第一擾流區,另一部分該些擾流結構配置於該第二擾流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散熱鰭片組,其中該擾流結構包括兩支撐部及一連接部,該兩支撐部從該表面突伸出,該連接部連接於該兩支撐部之間,該擾流結構的該頂端位於該連接部,該開口形成於該連接部、該兩支撐部及該表面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散熱鰭片組,其中該散熱鰭片具有至少一開槽,該擾流結構包括兩支撐部及一板體,該板體傾斜於該表面且具有一自由端,該板體的相對兩側分別藉由該兩支撐部而連接於該開槽的內緣,該自由端構成該擾流結構的該頂端。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散熱鰭片組,其中該散熱鰭片在該第二擾流區具有至少一開孔,一熱管適於穿設於該開孔。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散熱鰭片組,其中該表面更包括一非擾流區,該第二擾流區位於該第一擾流區與該非擾流區之間,該非擾流區不具有擾流結構。
TW106101853A 2017-01-12 2017-01-19 投影裝置、散熱模組及散熱鰭片組 TWI635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2231.6A CN108303837B (zh) 2017-01-12 2017-01-12 投影装置、散热模块及散热鳍片组
??201710022231.6 2017-0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6005A true TW201826005A (zh) 2018-07-16
TWI635352B TWI635352B (zh) 2018-09-11

Family

ID=62782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1853A TWI635352B (zh) 2017-01-12 2017-01-19 投影裝置、散熱模組及散熱鰭片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1807B2 (zh)
CN (1) CN108303837B (zh)
TW (1) TWI6353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6857B (zh) * 2018-07-23 2019-11-1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裝置、散熱模組及散熱鰭片
TWI805113B (zh) * 2021-12-06 2023-06-11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散熱功能之光源裝置及其投影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7642B (zh) * 2018-03-07 2020-03-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循環散熱模組
CN208673015U (zh) * 2018-09-07 2019-03-2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与投影装置
CN111208695A (zh) * 2018-11-22 2020-05-29 无锡视美乐激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光源组件及具有其的激光投影显示设备
CN109884844B (zh) * 2019-03-04 2023-12-26 深圳彩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轮散热装置
CN118741940A (zh) * 2023-03-30 2024-10-0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65C (zh) 1994-12-27 2002-11-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的结构
US6199625B1 (en) 1999-06-11 2001-03-13 Psc Computer Products, Inc. Stackable heat sink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EP1274964A1 (en) 2000-04-14 2003-01-15 Aavid Thermalloy LLC Notched finned heat sink structure
CN2530236Y (zh) * 2001-11-23 2003-01-0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具有肋条型涡流产生器的新型鳍片
CN2594989Y (zh) * 2001-11-29 2003-12-24 王清风 可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鳍片板
US20060169019A1 (en) 2003-07-10 2006-08-03 Kutscher Charles F Tabbed transfer fins for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
CN2636421Y (zh) 2003-08-12 2004-08-25 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层鳍片的散热装置
TW200528966A (en) 2004-02-27 2005-09-01 Quanta Comp Inc Heat-dissipating module and structure thereof
US8422218B2 (en) 2007-04-16 2013-04-16 Stephen Samuel Fried Liquid cooled condensers for loop heat pipe like enclosure cooling
TW200850123A (en) 2007-06-05 2008-12-16 Tai Sol Electronics Co Ltd Assembly method of heat pipe and fin, and the assembled article thereof
TWM354319U (en) 2008-06-30 2009-04-0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heat dissipation fin and its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CN101661212B (zh) 2008-08-29 2011-06-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架构
TWM356102U (en) 2008-12-17 2009-05-01 Tai Sol Electronics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fins
TWM363618U (en) * 2009-05-05 2009-08-21 Cpumate Inc Thermal conducting structure of heat sink fins
TW201116982A (en) * 2009-11-13 2011-05-16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Cooling module
CN101986203B (zh) * 2010-07-19 2013-05-29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Dlp投影机热管散热系统
TWM408069U (en) 2011-03-01 2011-07-2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fin an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CN202354023U (zh) * 2012-03-02 2012-07-25 东莞爱美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交错翅片的水冷板
TWM435645U (en) 2012-03-22 2012-08-11 Wistron Corp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having enhanced heat dissipating efficiency
CN202652813U (zh) 2012-06-19 2013-01-02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鳍片、散热鳍片组合及散热装置
TWM447998U (zh) * 2012-06-28 2013-03-01 Hwa Best Optoelectronics Co Ltd 微型光學影像裝置
TWM467084U (zh) 2013-04-26 2013-12-01 Hwa Best Optoelectronics Co Ltd 微型光學影像裝置
CN203482562U (zh) * 2013-08-19 2014-03-12 保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及具有振动片体的散热鳍片
KR20150145084A (ko) * 2014-06-18 2015-12-29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방열 장치
TWI544201B (zh) * 2014-12-22 2016-08-0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模組及具有散熱模組的投影裝置
CN105890420A (zh) * 2016-05-31 2016-08-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空调设备
CN106052462B (zh) * 2016-06-24 2018-04-20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矿井空冷器用波纹翅片换热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6857B (zh) * 2018-07-23 2019-11-1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裝置、散熱模組及散熱鰭片
US10620516B2 (en) 2018-07-23 2020-04-14 Coretronic Corporation Projector,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heat dissipation fin
TWI805113B (zh) * 2021-12-06 2023-06-11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散熱功能之光源裝置及其投影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5352B (zh) 2018-09-11
US20180196337A1 (en) 2018-07-12
CN108303837A (zh) 2018-07-20
CN108303837B (zh) 2020-12-18
US10281807B2 (en) 201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5352B (zh) 投影裝置、散熱模組及散熱鰭片組
TWI544201B (zh) 散熱模組及具有散熱模組的投影裝置
TWI673466B (zh) 液冷式散熱器
US20190364694A1 (en) Liquid-cooling device
WO2017173778A1 (zh) 一种全方位对流的主动型散热器及应用该散热器的舞台灯
TWI414235B (zh) 散熱模組
JP7301680B2 (ja) 放熱モジュール及び投影装置
US10884325B2 (en) Projection device
US20180231878A1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thermal transfer module
US11156906B2 (en) Projector with air inlets to cool light emitting module
US20160153725A1 (en) Heat dissipation fin set
TWI676857B (zh) 投影裝置、散熱模組及散熱鰭片
US11215402B2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20210080814A1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JP2017098064A (ja) 車両用灯具
TW201326725A (zh) 散熱裝置
US11169433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TWI326199B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9894331B2 (en) Projector device an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thereof
TW201904373A (zh) 散熱裝置及發熱模組的散熱方法
WO2024057409A1 (ja) 光源装置の冷却構造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TWI815016B (zh) 散熱模組及電子裝置
JP6938138B2 (ja) 電子機器
TW201010593A (en) Cooling device and projector using same
TW201621258A (zh) 散熱鰭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