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3138A - 具有可在返回行程中彼此相互嚙合之踏板的自動扶梯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在返回行程中彼此相互嚙合之踏板的自動扶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3138A
TW201823138A TW106137405A TW106137405A TW201823138A TW 201823138 A TW201823138 A TW 201823138A TW 106137405 A TW106137405 A TW 106137405A TW 106137405 A TW106137405 A TW 106137405A TW 201823138 A TW201823138 A TW 2018231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guide
escalator
roller guide
peda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7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2549B (zh
Inventor
湯瑪斯 諾維斯克
庫特 史崔比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伊文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伊文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伊文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3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3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2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254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8Carrying surfaces
    • B66B23/12Ste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14Guiding means for carry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敘述一種自動扶梯(1),係以節省安裝空間的方式來設計且可以在低磨損的情況下操作。該自動扶梯(1)具有複數個踏板(3)以及尤其在一返回行程期間引導該等踏板(3)的一導軌總成(55)。每個踏板(3)具有一前嚙合結構(33)及一後嚙合結構(41),該前嚙合結構(33)在朝向前方的一端面(31)上,該後嚙合結構(41)在一豎板(25)的一後向區域(39),其中該前嚙合結構(33)及該後嚙合結構(41)係互補地設計,使得它們在向前行程中可彼此互相嚙合地接合。該自動扶梯的特徵在於,經由該導軌總成(55)的一特定設計,至少在傾斜地移動之該返回行程的中央區域(11)中,相鄰踏板(3)的嚙合結構(33、41)係彼此互相可嚙合地配置。因此,該自動扶梯的尺寸可以減小,且相鄰踏板(3)可以經由嚙合接合而彼此互相地引導,藉此減低磨損的跡象。在該返回行程中相鄰踏板(3)的嚙合接合可以例如藉由使用該導軌總成(55)的該等踏板在過程期間相對於彼此故意地傾斜來實現,以便使它們靠得更近。

Description

具有可在返回行程中彼此相互嚙合之踏板的自動扶梯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自動扶梯。
自動扶梯,有時被稱為移動樓梯,係使用於沿著行進路徑在兩樓層之間運輸人員。為了此,自動扶梯提供複數個踏板,該等踏板沿著行進路徑一個接一個地配置。每個踏板提供踏板表面,在自動扶梯的向前行程期間係朝向上方,且可以被待輸送的人員踩踏。當在輸送方向上觀看時,在朝向頂部的此踏板表面之後端,橫向於此踏板表面延伸的豎板抵靠著它。踏板經由牽引手段例如階梯鏈或皮帶連接在一起,且形成階梯帶。驅動單元可以驅動階梯帶或階梯鏈,且因此在向前行程中沿著行進路徑使該等踏板位移。自動扶梯中的行進路徑之從底部輸送至頂部之向前行程因此從鄰近自動扶梯入口的下部水平延伸區域,經由傾斜地延伸的中央區域,延伸至鄰近自動扶梯出口的上部水平延伸區域。因為階梯帶或階梯鏈是沿著周圍形成的,在返回行程期間的踏板在相反方向上移動,且基本上平行於向前行程之行進 路徑。
每個踏板通常具有前嚙合結構,該前嚙合結構具有相鄰的肋條以及在橫向於踏板延伸的前向端面上之插置的溝槽。再者,每個踏板通常也具有後嚙合結構,該後嚙合結構具有相鄰的肋條以及在豎板的後向區域上之插置的溝槽。前嚙合結構及後嚙合結構因此被互相地適配,且較佳地係設計成彼此互補,使得它們可以在自動扶梯的向前行程中彼此互相可嚙合地接合。換言之,如果自動扶梯沿著行進路徑之向前行程移動,則該等踏板之一者的前嚙合結構與相鄰踏板的後嚙合結構彼此互相嚙合地接合,使得前嚙合結構的肋條係與後嚙合結構的溝槽接合,且後嚙合結構的肋條係與前嚙合結構的溝槽接合。在一方面,藉此,在相鄰踏板之間不可避免地設置的間隙係以曲折的方式形成,使得例如乘客的鞋子等物體可能纏繞在其中的風險被最小化。另一方面,可嚙合地接合的相鄰踏板也可以支撐踏板的引導,意謂著相鄰的踏板幾乎不能相對於彼此在橫向於該行進路徑之方向上移動。
先前的自動扶梯經過最佳化設計,以便針對旅客產生最佳的安全性及高水準的行進舒適度。尤其,嚙合結構的類型以及在向前行程中沿著行進路徑引導踏板的方式就這一點而言被適配,使得嚙合結構可以儘可能安全地彼此互相接合,且在相鄰的嚙合結構之間具有最小的間隙。
然而,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先前已經假定,當 因為相對於向前行程的返回行程期間之移動的反向方向而存在踏板的正常偏轉,以及在相對於向前行程的返回行程期間在相鄰踏板之間所產生不同的相對移動,允許自動扶梯的踏板在返回行程期間也彼此互相可嚙合地接合,是不可行的,或者至少是與被認為不可接受之風險相關聯。
基於此偏見,自動扶梯先前係以在返回行程期間它們的踏板始終保持足夠地間隔開的方式來構造。然而,為了此,自動扶梯必須設計成具有較大的尺寸,藉此增加了自動扶梯所需的安裝空間。
再者,在返回行程期間必須使用適當的措施來橫向地引導該等踏板,以防止它們在橫向於行進路徑的方向上偏離行進路徑,藉此需要附加的設計措施,且在許多情況下,增加了在自動扶梯的組件之磨損接著發生。
在JP 3 790788 B2中確實揭示了一種自動扶梯,在返回行程中具有嚙合接合的踏板。然而,此需要專門且非常昂貴的偏轉機構,使得踏板的踏板表面在返回行程中是朝向上方,如同在向前行程。
因此,可能需要一種自動扶梯,其中尤其是防止或至少減少先前提及的缺點。尤其,可能需要一種自動扶梯,具有小的安裝空間及/或低磨損及毀壞。
根據獨立請求項之自動扶梯可以解決此種需求。在附屬請求項以及以下詳細敘述中定義有利的實施 例。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提出一種自動扶梯,具有複數個踏板,沿著一行進路徑一個接一個地定向,其中每個踏板具有一踏板表面及一豎板,該豎板鄰近該踏板表面的一後端且橫向於該踏板表面延伸。再者,該自動扶梯具有一導軌總成,該導軌總成包含一鏈滾輪導軌及一惰滾輪導軌,該鏈滾輪導軌用於引導該等踏板的鏈滾輪且該惰滾輪導軌用於引導該等踏板的惰滾輪。這些導軌在一向前行程中從該行進路徑的一下部水平延伸區域經由傾斜地延伸的一中央區域朝該行進路徑的一上部水平延伸區域延伸,以及在以相反方向移動的一返回行程中延伸。每個踏板具有前嚙合結構及後嚙合結構,其中該前嚙合結構及該後嚙合結構形成為彼此互補,使得相鄰踏板之朝向彼此的嚙合結構可彼此互相嚙合地接合。
在該上部水平延伸區域以及傾斜地延伸的該中央區域之間存在一過渡區域。在該返回行程的該過渡區域,該鏈滾輪導軌及/或該惰滾輪導軌具有兩個彎曲區域及一插入彎曲區域,該兩個彎曲區域靠近該上部區域及該中央區域之邊界且該兩個彎曲區域具有一銳曲率,以及該插入彎曲區域具有較平緩的一曲率。該導軌總成的此一特殊設計允許至少在傾斜地延伸的該返回行程之中央區域中,相鄰踏板的嚙合結構係彼此互相可嚙合地配置。
本發明的實施例之可行的特徵及優點可以被 認為是尤其依賴於以下敘述的構思及發現,且不會限制本發明。
已經認知到,儘管在開頭提及長期懷有的偏見,自動扶梯的相鄰踏板可以有利地並且尤其是沒有過分的風險,甚至在其返回行程期間也被允許彼此互相可嚙合地接合。針對此,發現重要的是,踏板在返回行程期間應該以不同於先前自動扶梯的狀況之方式被引導。換言之,確定的是,在此方式中,引導踏板的導軌總成可以被適當地修改及特別地設計,尤其是在其沿著返回行程引導踏板的這點,使得相鄰踏板被引導成彼此互相更靠近,且藉由其相對的嚙合結構並且因此形成嚙合配置來實現安全的接合。
基於此認知,亦即,即使在藉由適當地適配的導軌總成之返回行程期間,踏板也可以被引導且彼此互相可嚙合地接合,在一方面,減少自動扶梯所需的安裝空間可以是可行的。在返回行程期間,該等踏板被移動而靠得更近,使得自動扶梯返回行程所需的空間顯著地降低。
另一方面,在返回行程期間也引導該等踏板彼此互相可嚙合地接合之選項,允許在返回行程期間對踏板作更佳地橫向引導,意謂著在橫向於自動扶梯之縱向方向的方向上,對其移動範圍作更好的控制。例如,此可以防止用於踏板的橫向引導之附加設計措施或者至少使它們最小化,及/或減少踏板的組件之磨損及毀壞。
根據一個實施例,導軌總成具有鏈滾輪導軌 及惰滾輪導軌,該鏈滾輪導軌用於引導踏板之鏈滾輪,且該惰滾輪導軌用於引導踏板之惰滾輪。
換言之,以鏈滾輪及惰滾輪之形式的不同滾輪通常安裝在踏板上,以便能夠沿著行進路徑以引導的方式移動踏板。已經認知到,使用不同的導軌來引導這些不同的滾輪是有利的。鏈滾輪沿著鏈滾輪導軌被引導,且惰滾輪沿著惰滾輪導軌被引導。因為兩種類型的導軌可以不同地設計,且尤其是相對應的滾輪可以沿著不一定必須平行的不同路徑被引導,可實現藉由被引導的鏈滾輪及惰滾輪所固持的踏板,可以在該過程期間在所欲之方向上被傾斜或旋轉。在通過返回行程之期間,可以有利地使用該等踏板的此種傾斜或旋轉,以便以它們的齒部可以被插入以及簡單地彼此互相可嚙合地接合的方式使踏板彼此更靠近地移動,且沒有碰撞或傾斜的重大風險。
應該注意的是,該導軌總成應該具有至少一個鏈滾輪導軌及至少一個惰滾輪導軌。然而,鏈滾輪及惰滾輪通常被附接至踏板的兩個相對側,使得一般原則上,在導軌總成中設置兩個鏈滾輪導軌及兩個牽引滾輪導軌。它們各自沿著行進路徑的相對側並以大致對應於在它們之間行進的踏板之寬度的距離配置。用語鏈滾輪在此處應該被廣義地解釋,意謂著此不一定是鏈條的一部分。相反地,該用語表示連接踏板的牽引手段所藉以導引的這些滾輪。
根據一個實施例,每個踏板在靠近其前端可 以具有以第一距離與踏板表面正交地間隔開的鏈滾輪,且靠近其後端可以具有惰滾輪,以較第一距離更大的第二距離與踏板表面正交地間隔開。該軌道的上部水平延伸區域中之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相較於傾斜地延伸的該軌道之中央區域中,彼此間隔得更遠。此外,在上部水平延伸區域以及傾斜地延伸之該行進路徑的中央區域之間,在過渡區域之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被設計成,以相對彼此不同的曲率延伸,使得沿著該導軌總成引導之相鄰踏板只要沿著該軌道的上部水平延伸區域移動,兩個踏板係以一踏板的該前嚙合結構與該相鄰踏板的該後嚙合結構間隔開一間隙的方式被引導,且該踏板的該前嚙合結構係與在該豎板的一區域之該相鄰踏板的後嚙合結構彼此可嚙合地接合,使得,如果在傾斜地延伸的該軌道之中央區域,該兩個踏板沿著該過渡區域一個接一個地移動,則在水平方向上它們之間的間隙逐漸地減少。
換言之,較佳地至少一個且較佳地至少兩個鏈滾輪以及至少一個且較佳地至少兩個惰滾輪,較佳地被附接至每個踏板。因此,鏈滾輪被附接至靠近踏板的前端,且惰滾輪被附接至靠近後端。因此,針對鏈滾輪,滾輪距踏板表面之距離係小於針對惰滾輪之距離。除此之外,此導致在向前行程期間,踏板可以與其鏈滾輪及惰滾輪一起沿著單個導軌移動,或者供選擇地沿著彼此平行的兩個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移動,使得它們的踏板表面基本上水平延伸。
在自動扶梯的返回行程中,鏈滾輪現在沿著設置在該處之鏈滾輪導軌被引導,而惰滾輪沿著與其分離的牽引滾輪導軌被引導。因此,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在垂直方向上彼此分離。然而,在這些不同的導軌之間的距離,沿著返回行程的相同行進路徑不是固定的。相反地,該軌道的上部水平延伸區域中之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之間的距離,相較於傾斜地延伸的該軌道之中央區域,彼此間隔得更遠。由於狹窄間隔開的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踏板在傾斜地延伸的中央區域中可以更緊密地配置在一起,尤其是更靠近,使得它們的相對嚙合結構可以彼此互相嚙合地接合。由於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彼此之間的狹窄間距,因此可以實質地減少自動扶梯所需的安裝空間。
然而,已經認知到,尤其是將相鄰的踏板一起引導之過程,以及將相對的嚙合結構彼此互相接合之過程可能是關鍵的。具體地,可能存在下述風險,相對的嚙合結構可以以彼此不互補的方式定位,使得一個嚙合結構的肋條不能精確地適配至另一嚙合結構的溝槽中。此可能導致在它們的嚙合結構之區域中相鄰踏板之間發生碰撞,其中嚙合結構可能被損壞。尤其,此可能會導致在嚙合結構上的磨損增加。最糟糕的情況是,嚙合結構甚至可能彎曲,藉此對自動扶梯的完整性以及使用自動扶梯的乘客可能導致重大的風險。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先前曾經假定在自動扶梯之返回行程中,該等踏板的嚙合接合位移是有風險的。
現在已經發現到,如果在該軌道之上部水平延伸區域及傾斜地延伸的中央區域之間的過渡區域中之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被設計成以非常特定的方式相對彼此不同的傾斜地延伸,則可以將已指出之風險最小化。換言之,下述無疑是正確的,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在該上部水平延伸區域的大部分以及傾斜地延伸的該軌道之中央區域,可以基本上是平的且彼此平行地配置。然而,在兩個區域之間的過渡區域中,兩個導軌必須各自是彎曲的,且已經認知到以不同的方式彎曲兩個導軌是有利的,意謂著以不同的曲率半徑及/或不同的曲線形狀。
尤其,不同的導軌之不同的曲線形狀應該設計成,使得沿著該導軌總成引導之相鄰踏板,只要沿著該軌道之上部水平延伸區域移動,兩個踏板係以一個踏板的前嚙合結構係與相鄰踏板的後嚙合結構間隔開一間隙的方式被引導。然而,一旦踏板跟隨彼此相繼地進入過渡區域,且沿著此過渡區域移動至傾斜地延伸的軌道之中央區域,則踏板的前嚙合結構係與相鄰踏板的後嚙合結構接合,其中完成該等踏板相對於彼此之移動,使得一個踏板的前嚙合結構被引導至相鄰踏板的豎板中設置嚙合結構在該處的區域中,且因此兩個嚙合結構之間的間隙相繼地變得更小,直到兩個嚙合結構彼此互相可嚙合地接合為止。在本文中,用語「水平」應被廣義地解釋,並且可被解釋為包括基本上與導軌之方向平行的方向。
換言之,已經認知到,在習知的自動扶梯中,先前係假定在返回行程中的相鄰踏板可以僅以下述方式來嚙合接合,該等踏板以實質垂直之方式移動。一個踏板的前嚙合結構從下方更靠近相鄰的踏板,藉此存在嚙合結構彼此碰撞並被損壞之重大風險。與此相對來說,現在提出了在該軌道之水平延伸區域及傾斜地延伸的區域之間的過渡區域中,藉由特定形式的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來引導踏板,使得它們不會朝向彼此垂直地移動,而是在水平方向上在踏板之間具有逐漸減小的間隙。兩個踏板的嚙合結構可以以此種方式更佳地彼此互相接合。即使在兩個嚙合結構沒有彼此精確地互補安裝的情況下,如果相鄰的踏板可以藉由兩個踏板之間的輕微橫向相對移動而幾乎被均等化,則一個踏板的前嚙合結構與後嚙合結構之間的輕微偏移,如果它們朝向彼此水平地移動,尤其是因為後嚙合結構係形成在踏板的最平緩彎曲的豎板上。
根據一個實施例,在該過渡區域之鏈滾輪導軌及惰滾輪導軌被設計成以相對彼此不同的曲率延伸,使得來自該上部水平延伸區域的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之間的一距離首先被增加,且接著越朝傾斜地延伸的該中央區域逐漸減小。
換言之,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係平行地配置在該軌道的上部水平延伸區域之延伸部分上,且彼此間隔第一距離。一旦進入過渡區域,此距離較佳地首先增加,以使得接著在該過渡區域朝傾斜地延伸的該 軌道之區域的進一步行程中,再次地減小,且甚至變得小於第一距離。
藉由在過渡區域之期間在兩個導軌之間的距離變化,經由它們的鏈滾輪及惰滾輪在導軌上被引導的踏板係以特定方式被引導,且具體地,相對於彼此傾斜的方式。在相鄰踏板的同步會聚期間該等踏板的此種傾斜,可以使用於以所欲之方式在朝向彼此的一方向上移動相鄰的踏板,使得當嚙合結構最終可嚙合地接合時,碰撞的風險被最小化。
根據一個實施例,在該過渡區域之鏈滾輪導軌具有兩個彎曲區域及一插入彎曲區域,該兩個彎曲區域具有接近其邊界的尖銳曲率,該插入彎曲區域具有較平緩的曲率。
換言之,鏈滾輪導軌首先在該過渡區域之邊界具有尖銳的曲率,在該處過渡至上部水平延伸區域,接著延伸至傾斜地延伸的中央區域之路徑且該路徑具有第一平緩的曲率,且接著再次地,在過渡至傾斜地延伸的中央區域之前,在過渡區域的另一邊界呈現更尖銳的曲率。因為以此方式彎曲的鏈滾輪導軌之設計,在其中被引導之鏈滾輪在通過該過渡區域時可以以此種方式位移,使得被引導的踏板之所欲的移動跟著發生,尤其是該踏板之所欲的傾斜。
具體地,根據一個實施例,該等彎曲區域之至少一者中的鏈滾輪導軌在靠近邊界具有比在相關區域中的牽引滾輪導軌更尖銳的曲率。
換言之,儘管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在上部水平延伸區域以及在傾斜地延伸的中央區域中,係彼此平行地延伸,然而,在過渡區域內連接這兩個區域的方向改變,較佳不是同步地進行。相反地,在靠近邊界的相對應彎曲區域中之至少一者中,鏈滾輪導軌比牽引滾輪導軌更彎曲。較佳地,靠近邊界的兩個彎曲區域中之鏈滾輪導軌比牽引滾輪導軌更彎曲,意謂著兩個彎曲區域係與上部水平延伸區域以及傾斜地延伸的中央區域鄰接。此導致被引導的踏板在經過靠近邊界的這些彎曲區域中之一者或兩者時更大的傾斜,此傾斜比兩個導軌將均勻地且彼此同步地彎曲之情況更加明顯。
在本文中,牽引滾輪導軌的「相關區域」可以被理解為位在最接近鏈滾輪導軌的相關區域之區域,或者是,如果相同踏板之鏈滾輪在鏈滾輪導軌之相對應區域上方滾動時,踏板之牽引滾輪在其上滾動之區域。
以類似的方式,根據一個實施例,在該插入彎曲區域之鏈滾輪導軌具有比在相對應區域中之惰滾輪導軌更小的曲率。
換言之,當鏈滾輪導軌較佳地大致在過渡區域之中間時,鏈滾輪導軌較佳地比在相關區域中之牽引滾輪導軌是較不彎曲的。
根據另一個實施例,鏈滾輪導軌可以較佳地甚至在插入彎曲區域中是平坦的,意謂著具有零曲率。
換言之,鏈滾輪導軌在其邊界區域中可以是高度彎曲的,尤其是比牽引滾輪導軌的相對應區域更彎 曲的,但是在插入彎曲區域中仍是水平地延伸。
一般來說,在邊界區域及插入區域的曲率係以相同的方向來設計,或者插入區域不是彎曲的,意謂著平坦的。也可以想像的是,插入區域在相反的方向上略微彎曲,意謂著至少在部分區域中,兩個邊界區域凸出地彎曲且插入區域略微凹入。
尤其,根據一個實施例,由於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關於其局部變化曲率之前述可行的設計,在過渡區域中的鏈滾輪導軌及牽引滾輪導軌可以被設計成具有相對彼此不同的曲率,使得一踏板在通過來自該上部水平延伸區域之過渡區域時,首先該踏板的前嚙合結構從該相鄰踏板之後嚙合結構以傾斜的方式被移離,以及接著以相反方向朝該相鄰踏板之後嚙合結構傾斜地移動。
踏板從其先前相鄰之踏板的此種初始傾斜並且隨後朝此相鄰的踏板傾斜,可以以適當的方式執行兩個踏板之相對的嚙合結構之移動,藉此減小它們之間的間隙,以便接著能夠使它們彼此互相可嚙合地接合而不受損害。
前嚙合結構及後嚙合結構之相鄰的肋條及插入的溝槽較佳係具有錐形橫剖面,用於支撐嚙合接合。以此方式,額外地促進該接合,尤其是在具有許多運轉時數且因而在牽引手段之鉸接點具有較大游隙的階梯帶,因為在端面之溝槽寬度更大且在端面之肋條寬度更窄。結果是兩個相鄰踏板的肋條之側腹的移動由於所產 生的側向力而互相對準。
肋條及溝槽的該錐形橫剖面具有在0.5°至10°之間的腹角,較佳者係在1°至5°之間,最佳者係為3°。
應該注意的是,此處參照不同的實施例敘述本發明的一些可行的特徵及優點。熟悉此技藝之人士認知到,為了產生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可以適當地組合、調整、或交換這些特徵。
E1‧‧‧樓層
E2‧‧‧樓層
h‧‧‧高度
H‧‧‧垂直方向
H1‧‧‧距離
H2‧‧‧距離
K‧‧‧彎曲
KR1‧‧‧第一彎曲區域
KR2‧‧‧第二彎曲區域
KZ‧‧‧插入彎曲區域
R1‧‧‧第一曲率
R2‧‧‧第二曲率
R3‧‧‧曲率
R4‧‧‧曲率
s‧‧‧間隙
α‧‧‧腹角
β‧‧‧腹角
1‧‧‧自動扶梯
3‧‧‧踏板
3’‧‧‧前踏板
3”‧‧‧後踏板
5‧‧‧輸送鏈
6‧‧‧與移動相反的方向
6’‧‧‧移動方向
6”‧‧‧移動方向
9‧‧‧下部水平延伸區域
11‧‧‧中央區域
13‧‧‧上部水平延伸區域
15‧‧‧鏈輪
17‧‧‧鏈輪
19‧‧‧驅動總成
21‧‧‧扶手
23‧‧‧階梯表面
25‧‧‧豎板
27‧‧‧鏈滾輪
29‧‧‧惰滾輪
31‧‧‧端面
33‧‧‧前嚙合結構
35‧‧‧肋條
37‧‧‧溝槽
39‧‧‧後向區域
41‧‧‧後嚙合結構
43‧‧‧肋條
45‧‧‧溝槽
47‧‧‧前邊緣區域
48‧‧‧後邊緣區域
49‧‧‧箭頭
51‧‧‧修改的接近移動
51‧‧‧箭頭
53‧‧‧支撐結構
55‧‧‧導軌總成
57‧‧‧鏈滾輪導軌
59‧‧‧惰滾輪導軌
61‧‧‧過渡區域
以下將參考附圖來敘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其中附圖及詳細敘述皆不被解釋為限制本發明。
第1圖係顯示自動扶梯的示意圖。
第2圖(a)、(b)、(c)係顯示踏板的側視圖,以及在踏板表面或踏板之豎板的前嚙合結構及後嚙合結構二者的放大圖。
第3圖係顯示習知的自動扶梯在踏板之嚙合接合期間發生的理論移動順序。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的自動扶梯在踏板被嚙合地接合在一起時的預期移動順序。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的自動扶梯之基本組件的幾何構造。
第6圖(a)至(d)係顯示沿著根據本發明的自動扶梯之返回行程移動的踏板之時間順序。
該等附圖只是示意圖,且不是真實的比例。相同的參考符號在不同的附圖中表示相似或類似的特 徵。
第1圖係顯示一個例示性的自動扶梯1,藉由該自動扶梯可以例如在兩個樓層E1、E2之間輸送人員。自動扶梯1具有複數個踏板3,該等踏板係一個接著一個地配置,且可以使用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平行的兩個閉迴路輸送鏈5(在第1圖中僅可見一個),沿著一行進路徑在與移動相反的方向6上位移。因此,每個踏板3靠近其側向端安裝在該等輸送鏈5中的一者上。為了能夠使輸送鏈5位移,自動扶梯1提供驅動總成19(其僅非常示意性地在第1圖中示出)具有至少部分驅動的偏轉輪或鏈輪15、17。鏈輪或偏轉輪15、17以及自動扶梯1的附加支撐組件係固持在支撐結構中(部分顯示於第5圖及第6圖中,但為了清楚起見,在第1圖中沒有示出),其主要係以框架結構之形式來設計。自動扶梯1更提供扶手21。
因此,在向前行程的向上輸送操作之期間,踏板3從與低樓層E1鄰接的下部水平延伸區域9經由傾斜地延伸的一中央區域11,移動至與高樓層E2鄰接的上部水平延伸區域13,且接著在返回行程中以相反的方向返回移動。
如第2圖所示,每個踏板3具有在向前行程期間朝向上方的踏板表面23。在移動方向6’上可見,其中踏板3在向前行程中朝樓層E2向上移動,在踏板3的後邊緣存在豎板25,其橫向於踏板表面23向下延伸。踏板3在其前端下方具有鏈滾輪27,在其後端下方具有 惰滾輪29。因此,鏈滾輪27係以與惰滾輪29相比距踏板表面23更小的距離,配置在與踏板表面23正交的方向上。
如第2(b)圖所示,在相對於第2(a)圖旋轉90°的頂視圖中,具有肋條35及插入之溝槽37的前嚙合結構33係形成在橫向於踏板表面23延伸的一前向端面31上。如第2(c)圖所示,第2(c)圖是相對於第2(a)圖旋轉90°的剖視圖,在豎板25的一後向區域39係形成與該前嚙合結構互補的後嚙合結構41,也具有肋條43及插入溝槽45。
在向前行程期間,自動扶梯1的踏板3通常以它們的前嚙合結構33及後嚙合結構41彼此互相嚙合地接合的方式引導,意謂著彼此互相可嚙合地接合且因此在相鄰的踏板3之間形成最小化及曲折的間隙。然而,在返回行程期間,習知自動扶梯1上的踏板3以彼此足夠的距離被引導,以便至少防止相鄰踏板3之先前被認為有風險的嚙合接合。
在此處先前假定,在返回行程期間,意謂著在往下至低樓層E1的移動方向6”上,如第3圖中示意性地顯示,只能利用其前嚙合結構33及後嚙合結構41,以後踏板3”的前端面31從下方接近向前行進的踏板3’之後邊緣區域47的方式,使前踏板3’以及與之相鄰的後踏板3”在一起。在此配置中,在第3圖使用箭頭49顯示理論習知接近移動,與前端面31鄰接的後踏板3”之前邊緣區域48將移動,首先是大致水平地移動且接著大 致垂直地移動,相對於其後邊緣區域47中的前踏板3’之踏板表面23。
特別地,如果自動扶梯1中的引導機構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出遊隙且不能再精確地引導踏板3,則可能發生在端面31上的前嚙合結構33不再精確地互補地適配至在前踏板3’的後邊緣區域47上之後嚙合結構41。在此情況下,可能發生在嚙合結構33、41之間的碰撞,此可能導致磨損及毀壞,或者在最壞的情況下損壞嚙合結構33、41。然而,受損壞的嚙合結構33、41可能與例如自動扶梯的梳板相碰撞,且因此引起進一步的損壞,並且有可能危及自動扶梯之操作。受損壞的嚙合結構33、41也可能對乘客構成危險,例如絆倒危險。
針對此原因,在返回行程期間允許相鄰的踏板3彼此互相可嚙合地接合,因此而避免危險。然而,除了自動扶梯1的空間需求增加之外,此也導致相鄰的踏板3相對於彼此缺少引導。因為個別踏板3不是藉由在相鄰踏板3的接合而被引導,因此通常必須提供其他的引導機構。例如,諸如鍊滾輪27或惰滾輪29的引導滾輪沿著具有沿著其側向邊緣具有突起物或連接件的導軌被引導。然而,此種限制可能會導致非所欲的摩擦損失及/或顯著地增加在引導滾輪27、29上的磨損。
然而,現在已經認知到,在下述情況下,根據本發明之自動扶梯1中的相鄰踏板3‘、3“,在它們朝向彼此會聚之期間以特殊方式以修改的接近移動51被引導,且尤其是相對於彼此傾斜,也可以針對位於返回 行程中的踏板3產生嚙合結構33、41之基本上無風險的嚙合接合。
在第4圖中使用箭頭51顯示相鄰踏板3‘、3“的相對應之相對移動。因此,後踏板3”在其接近前踏板3’時首先被適當地傾斜,使得其前邊緣區域48垂直地位移且不再位於前踏板3’中的踏板表面23下方,而是在踏板表面23的後邊緣區域47之上且在前踏板3’的豎板25之後水平地延伸。只有在此種傾斜之後,接著以它們之間在基本水平方向上的間隙s逐漸地變得更小,直到後踏板3”的前嚙合結構33可嚙合地接合至前踏板3’的後嚙合結構41的方式,使後踏板3”及前踏板3’在一起。在本文中的「水平」應被廣義地解釋且可被解釋為包括基本上平行於導軌57、59(參見第5圖及第6圖)的方向,例如具有±30°的容差之方向。
在第5圖及第6(a)圖至第6(d)圖中顯示根據本發明的自動扶梯1之相鄰踏板3的相對應之相對移動。為了能夠清楚地識別踏板3之移動,已經省略了與理解這些移動無關的支撐結構53之附加結構或組件的說明,例如自動扶梯1的鏈輪17。
因此,第5圖及第6(a)圖至第6(d)圖以時間順序表示自動扶梯1之軌道的上部區域,而在從上部水平延伸區域13至傾斜地延伸的中央區域11之返回行程中,踏板3係在移動方向6”上被引導。因此,一個接一個地配置的踏板3係由字母A至F連續地編號,以及,從第5圖或第6(a)圖所示的構造開始,在移動方向6“上 在之後的第6(b)圖至第6(d)圖接續地更向左方移動。第6(a)圖因此對應於第5圖,其中,為了清楚起見,第5圖中所標註的一些名稱被省略。
因此,每個踏板3使用導軌總成55沿著行進路徑在其移動中被引導。附接在踏板3的前方之鏈滾輪27因此各自沿著鏈滾輪導軌57行進,而附接在踏板3的後方之惰滾輪29各自沿著牽引滾輪導軌59引導。因此,在每個情況下,一個鏈輪滾輪導軌57及一個牽引滾輪導軌59橫向地配置在軌道的邊界,意謂著與踏板3的側向邊緣之一者相鄰。
鏈滾輪導軌57及牽引滾輪導軌59在垂直方向H上互相分離,意謂著橫向於它們的縱向方向。在上部水平延伸區域13及傾斜地延伸之中央區域11的延伸部分,鏈滾輪導軌57及牽引滾輪導軌59彼此平行延伸。上部水平延伸區域13中的兩個導軌57、59之間的距離H1因此顯著地大於傾斜地延伸之中央區域11的距離H2,例如多出50%,較佳超過兩倍大。在此方式中,除了別的事物之外,傾斜地延伸之中央區域11中的支撐結構53之高度h可以比習知的自動扶梯1更小,使得自動扶梯1由於其通常較小的構造而需要較小的建築物內之安裝空間,且也可以具有較輕的重量。
在上部水平延伸區域13及傾斜地延伸的中央區域11之間延伸並且連接這些區域13、11的過渡區域61中,鏈滾輪導軌57及牽引滾輪導軌59具有顯著不同的彎曲路線。當牽引滾輪導軌59以均勻的曲率半徑 R4彎曲時,或者當至少以大致在過渡區域61的中間之曲率呈現最大曲率半徑R4的方式彎曲時,鏈滾輪導軌57具有三個不同的部分區域,該等區域具有不同的曲率R1、R2及R3
靠近邊界的第一彎曲區域KR1,在水平延伸區域13與過渡區域61鄰接,具有第一曲率R1,比在牽引滾輪導軌59的相關區域中之曲率R4比更尖銳,意謂著它具有比此更小的曲率半徑。靠近邊界的此第一彎曲區域KR1也較佳地跨越尖銳的彎曲K,在彎曲K,形成支撐結構53的該框架之水平部分,係過渡至傾斜地延伸的此框架之一部分。
靠近邊界的相對之第二彎曲區域KR2具有第二曲率R2,過渡區域61在該邊界鄰接傾斜地延伸之中央區域11,此第二曲率R2也可以比在牽引滾輪導軌59的相關區域中曲率R4更尖銳,但是至少大於插入彎曲區域KZ中的曲率R3
在插入彎曲區域KZ中,曲率實質上比靠近邊界的兩個相鄰之彎曲區域KR1及KR2曲率更平緩,且尤其是比牽引滾輪導軌的曲率R4更平緩。具體地,插入彎曲區域KZ可以是大致平坦的,意謂著它不具有曲率或具有無限曲率半徑之曲率。
在第6(a)圖至6(d)圖所示的移動順序中,在返回行程中踏板3從右向左移動。針對於每個踏板3,存在傾斜移動,在不同的圖式中藉由箭頭來標記,藉由傾斜移動,由於導軌總成55的引導,指示踏板3在移動 順序之相對應階段中被傾斜。
可以認知到,來自上部水平延伸區域13且行進至過渡區域61中的一個踏板3,例如具有標記C的踏板,首先被逆時針傾斜,因為在靠近邊界的彎曲區域KR1中,在鏈滾輪導軌57及牽引滾輪導軌59之間的距離初始地增加。然而,如果踏板3經過插入彎曲區域KZ行進,則此距離在進一步的行進中再次減小。接著,踏板3藉此而順時針傾斜。同時,踏板3藉由導軌總成55以接近前踏板3的方式而被引導。一個踏板3的前端面31與相鄰踏板3的豎板25之間的間隙s接續地變為更小,使得前端面31的嚙合結構33在水平方向上接近豎板25的嚙合結構41,並且最終可嚙合地與之接合。
在通過過渡區域61之期間,相鄰踏板3因此相對於彼此以及相對於支承結構53以此方式被引導及傾斜,在一方面,它們不會與支撐結構53碰撞,尤其是在其尖銳邊緣K之區域中。在另一方面,踏板3在基本上水平的方向上彼此更靠近,使得後踏板的端面31更靠近相鄰的踏板,尤其是更靠近其豎板25,不是從下面,而是從後面。
藉由相鄰踏板3的嚙合結構33、41之基本上水平的此會聚,一方面可以實現嚙合結構33、41相對較慢地聚集在一起,且因此留下足夠的時間,以使必要時它們可以彼此互相對準。在另一方面,由於後踏板3以及後踏板之前嚙合結構33不是從鄰接踏板表面23的下方移動,而是從後面朝鄰接相鄰踏板3之豎板25水平地 移動,即使在嚙合結構33、41未被初始地對準以精確地適配在一起的情況下,在嚙合結構33、41、滾輪27、29以及導軌總成55上施加過大的力,且在最壞的情況下,可以避免對它們造成損壞。
如第2圖所示,為了支撐嚙合接合,前嚙合結構33及後嚙合結構41之相鄰的肋條35、43及插入的溝槽37、45較佳地具有錐形橫剖面。在此方式中,因為在端面31以及在豎板39的後向區域之溝槽37、45的溝槽寬度更大,且肋條35、43的肋條寬度相對應地更窄,所以使接合非常容易進行。結果至多是由於在嚙合接合期間產生的側向力而互相對準的兩個相鄰踏板3的肋條35、43之側腹的接觸。
肋條35、43及溝槽37、45的錐形橫剖面具有在0.5°及10°之間的腹角α、β,較佳者係在1°及5°之間,最佳者係為3°。當然,兩個腹角α、β可以設計成彼此不同。
儘管本發明已經藉由特定的例示性實施例之說明加以敘述,但顯然可以在本發明之上下文內建立無數的附加實施例變型例。第6(a)圖至第6(d)圖中所顯示的移動順序可以藉由特別為此目的而設計且與牽引滾輪導軌59之形狀相匹配的鏈滾輪導軌57之形狀來實現。然而,由此說明,顯然可以取代鏈滾輪導軌57而將牽引滾輪導軌59設計成具有三個不同的彎曲區域KR1、KR2、KZ。顯然地,鏈滾輪導軌57以及牽引滾輪導軌59可以各具有三個不同彎曲區域KR1、KR2、KZ之設計,因此經 由所提出的導軌系統55之特殊設計,至少也在傾斜地延伸的返回行程之中央區域11中,以可嚙合地接合的方式來實現相鄰踏板3之嚙合結構33、41的配置。
最後,應該注意的是,諸如「包含」及其他的用語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驟,且諸如「一」或「一個」的用語不排除複數個。此外,應該注意的是,已經參照上述實施例之一敘述的特徵或步驟也可以與上述其他實施例的其他特徵或步驟結合使用。在請求項中的元件符號不被解釋為限制性的。

Claims (11)

  1. 一種自動扶梯(1),包含:沿著一軌道一個接一個地配置的複數個踏板(3),每個踏板具有一踏板表面(23)及一豎板(25),該豎板鄰近該踏板表面(23)的一後端且橫向於該踏板表面(23)延伸;一導軌總成(55),具有一鏈滾輪導軌(57)及一惰滾輪導軌(59),在從該軌道的一下部水平延伸區域(9)經由傾斜地延伸的該軌道之一中央區域(11)朝該軌道的一上部水平延伸區域(13)的一向前行程之期間,以及在以相反方向移動的一返回行程之期間,該鏈滾輪導軌(57)用於引導該等踏板(3)的鏈滾輪(27)且該惰滾輪導軌(59)用於引導該等踏板(3)的惰滾輪(29);其中每個踏板(3)具有一前嚙合結構(33)及一後嚙合結構(41),其中該前嚙合結構(33)及該後嚙合結構(41)彼此互補地形成,使得相鄰踏板(3)之朝向彼此的嚙合結構(33、41)可彼此互相嚙合地接合,其特徵在於:在該上部水平延伸區域(13)以及傾斜地延伸的該中央區域(11)之間存在一過渡區域(61),其中在該返回行程的該過渡區域(61),該鏈滾輪導軌(57)及/或該惰滾輪導軌(59)具有兩個彎曲區域(K R1、K R2)及一插入彎曲區域(K Z),該兩個彎曲區域靠近該上部區域(11)及該中央區域(13)之邊緣且該兩個彎曲區域具有一銳曲率(R1、R2),以及該插入彎曲區域(K Z)具有較平緩的一 曲率(R3)。
  2. 如請求項1之自動扶梯,其中每個踏板(3)在靠近其前端具有一鏈滾輪(27)以及在靠近其後端具有一惰滾輪(29),該鏈滾輪(27)以一第一距離與該踏板表面(23)正交地間隔開,且該惰滾輪(29)以大於該第一距離的一第二距離與該踏板表面(23)正交地間隔開。
  3. 如請求項1或2之自動扶梯,其中在該軌道的上部水平延伸區域(13)之該鏈滾輪導軌(57)及該惰滾輪導軌(59),相較於傾斜地延伸的該軌道之中央區域(11),彼此間隔更遠;及其中在該軌道的該上部水平延伸區域(13)以及傾斜地延伸的該軌道之該中央區域(11)之間,在該過渡區域(61)之該鏈滾輪導軌(57)及該惰滾輪導軌(59)被設計成,以相對彼此不同的曲率延伸,使得沿著該導軌總成(55)引導之相鄰踏板(3)只要沿著該軌道的上部水平延伸區域(13)移動,兩個踏板(3)係以一踏板(3)的該前嚙合結構(33)與該相鄰踏板(3)的該後嚙合結構(41)間隔開一間隙(s)的方式被引導,且該踏板(3)的該前嚙合結構(33)係與在該豎板(25)的一區域(39)之該相鄰踏板(3)的後嚙合結構(41)彼此可嚙合地接合,使得,如果在傾斜地延伸的該軌道之中央區域(11),該兩個踏板(3)沿著該過渡區域(61)一個接一個地移動,則在水平方向上它們之間的間隙(s)逐漸地減少。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自動扶梯,其中在該過渡區域(61)之該鏈滾輪導軌(57)及該惰滾輪導軌(59)被設 計成以相對彼此不同的曲率延伸,使得來自該上部水平延伸區域(13)的鏈滾輪導軌(57)及惰滾輪導軌(59)之間的一距離首先被增加,且接著越朝傾斜地延伸的該中央區域(11)逐漸減小。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自動扶梯,其中在該等彎曲區域(K R1、K R2)之該鏈滾輪導軌(57),相較於在該等相對應區域之該惰滾輪導軌(59),具有靠近該邊緣的一更銳利曲率(R1、R2)。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自動扶梯,其中在該插入彎曲區域(K Z)之該鏈滾輪導軌(57),相較於在一相對應區域之該惰滾輪導軌(59),具有較小曲率(R3)。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自動扶梯,其中在該插入彎曲區域(K Z)之該鏈滾輪導軌(57)是平坦的。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自動扶梯,其中在該過渡區域(61)之該鏈滾輪導軌(57)及該惰滾輪導軌(59)被設計成以相對彼此不同的曲率延伸,使得一踏板(3)在橫向於來自該上部水平延伸區域(13)之過渡區域(61)時首先被移離,且該踏板(3)的前嚙合結構(33)遠離該相鄰踏板(3)之後嚙合結構(41)傾斜,以及接著相反地朝該相鄰踏板(3)之後嚙合結構(41)傾斜。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自動扶梯,其中該前嚙合結構(33)經由相鄰的肋條(35)及插入的溝槽(37)而形成在橫向於該踏板表面(23)延伸的該踏板(3)之一前向端面(31)上,且該後嚙合結構(41)經由相鄰的肋條(43)及插入的溝槽(45)而形成在該豎板(25)的一後向區域(39) 上。
  10. 如請求項9之自動扶梯,其中該前嚙合結構(33)及該後嚙合結構(41)的該等相鄰的肋條(35、43)及該等插入的溝槽(37、45)具有一錐形橫剖面,以便支撐該嚙合接合。
  11. 如請求項10之自動扶梯,其中該等肋條(35、43)及該等溝槽(37、45)的錐形橫剖面具有在0.5°及10°之間的一腹角(α、β),較佳者係在1°及5°之間,最佳者係在3°之間。
TW106137405A 2016-10-31 2017-10-30 具有可在返回行程中彼此相互嚙合之踏板的自動扶梯 TWI8025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6196543.9 2016-10-31
EP16196543 2016-10-31
EP16196543.9 2016-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3138A true TW201823138A (zh) 2018-07-01
TWI802549B TWI802549B (zh) 2023-05-21

Family

ID=57211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7405A TWI802549B (zh) 2016-10-31 2017-10-30 具有可在返回行程中彼此相互嚙合之踏板的自動扶梯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00639B2 (zh)
EP (1) EP3532422B1 (zh)
KR (1) KR102399371B1 (zh)
CN (1) CN109890743B (zh)
AU (1) AU2017349993B2 (zh)
BR (1) BR112019006672A2 (zh)
CL (1) CL2019000937A1 (zh)
ES (1) ES2843899T3 (zh)
MX (1) MX2019005023A (zh)
PL (1) PL3532422T3 (zh)
RU (1) RU2753089C2 (zh)
SG (1) SG11201902746PA (zh)
TW (1) TWI802549B (zh)
WO (1) WO201807773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111975A1 (ru) * 1983-06-09 1984-09-07 Специализирован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 Эскалаторостроения Эскалатор
JP3790788B2 (ja) * 1999-05-21 2006-06-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
JP4739477B2 (ja) * 1999-09-07 2011-08-03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エスカレータステップ
US6450317B1 (en) * 2000-09-26 2002-09-17 Otis Elevator Company Escalator drive machine
EP1502892A1 (de) * 2003-07-31 2005-02-02 Inventio Ag 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Fahrtreppenstufe
US7381006B2 (en) 2005-01-07 2008-06-03 Inventio Ag Device for fastening components
ES2574954T3 (es) * 2006-12-21 2016-06-23 Inventio Ag Dispositivo de traslación con guía de escalones simplificada
CN101948074A (zh) * 2010-10-08 2011-01-19 苏州帝奥电梯有限公司 自动扶梯梯级的设置结构
WO2011138844A1 (ja) * 2010-12-21 2011-11-10 Teramoto Katsuya 加減速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加減速エスカレータ
RU119339U1 (ru) * 2012-05-18 2012-08-20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Эскомстроймонтаж-сервис" (ЗАО "Эс-сервис") Настил ступени эскалатора
TWI612241B (zh) * 2012-12-07 2018-01-21 伊文修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梯級帶之升降梯及具有板帶之移動步道
CN105916796B (zh) * 2014-01-28 2017-10-2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移动步道的托板或者用于自动扶梯的梯级
JP5814454B1 (ja) * 2014-11-14 2015-11-1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スカレータ
WO2016177414A1 (en) * 2015-05-06 2016-11-10 Otis Elevator Company Tread element for people conveyor comprising a cantilever ar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843899T3 (es) 2021-07-20
MX2019005023A (es) 2019-06-20
CN109890743A (zh) 2019-06-14
SG11201902746PA (en) 2019-05-30
KR20190070929A (ko) 2019-06-21
US20190263633A1 (en) 2019-08-29
EP3532422A1 (de) 2019-09-04
RU2753089C2 (ru) 2021-08-11
CN109890743B (zh) 2020-05-12
CL2019000937A1 (es) 2019-07-26
EP3532422B1 (de) 2020-12-09
AU2017349993A1 (en) 2019-05-02
RU2019113337A (ru) 2020-10-30
US10800639B2 (en) 2020-10-13
BR112019006672A2 (pt) 2019-06-25
TWI802549B (zh) 2023-05-21
AU2017349993B2 (en) 2020-09-10
PL3532422T3 (pl) 2021-05-04
KR102399371B1 (ko) 2022-05-17
RU2019113337A3 (zh) 2020-12-21
WO2018077730A1 (de) 2018-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31614B2 (en) Passenger conveyor with movable lateral panel members
US10308482B2 (en) Tread element for people conveyor comprising a cantilever arm
US9227818B2 (en) Passenger conveyor with movable lateral panel members
JP5923804B1 (ja) 乗客コンベア
TWI802549B (zh) 具有可在返回行程中彼此相互嚙合之踏板的自動扶梯
JP4495181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5695587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US10647549B2 (en) Chain drive for a people conveyor
JP4426595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US8622193B2 (en) Bidirectional moving walkway
US4004676A (en) Escalator with non-jaming step
JP5858771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2009190897A (ja) 傾斜部高速エスカレータ
JP6839978B2 (ja) 駐車装置
JP2014221677A (ja) エスカレータ
JP4214536B1 (ja) 傾斜部高速エスカレータ
JP3701815B2 (ja) エスカレータ
WO2020165968A1 (ja) 乗客コンベア
WO2020003375A1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踏段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
JP5063563B2 (ja)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ハンドレール駆動装置
JP2014065559A (ja) 乗客コンベア
WO2009011698A1 (en) Drive belt configuration for passenger conveyors
JPH115680A (ja) 可変速型乗客コンベヤ
TH1901002585A (th) บันไดเลื่อนที่มีขั้นบันไดที่เกี่ยวประสานระหว่างกันในการวิ่งกลับมา
JP2017019600A (ja) エスカレー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