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8821A - 粉末飲料 - Google Patents

粉末飲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8821A
TW201818821A TW106134118A TW106134118A TW201818821A TW 201818821 A TW201818821 A TW 201818821A TW 106134118 A TW106134118 A TW 106134118A TW 106134118 A TW106134118 A TW 106134118A TW 201818821 A TW201818821 A TW 2018188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ass
beverage
less
cont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4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2955B (zh
Inventor
大里直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8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8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2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29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38Othe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30Further treatment of drie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e.g. instant t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5/00Coffee; Coffee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5/24Extraction of coffee; Coffee extracts; Making instant coffee
    • A23F5/28Drying or concentrating coffee extra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385Concentrates of non-alcoholic beverages
    • A23L2/39Dry 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液體飲料, 其含有 如下成分(A)~(C): (A)單寧 (B)綠原酸類 0.1~0.5質量%、及 (C)蛋白質,且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A)/(B)]為0.7~3.0, 成分(C)與成分(B)之質量比[(C)/(B)]為0.05~0.23,且 pH值為5.0~7.0。

Description

粉末飲料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粉末飲料。
多酚被確認具有以體脂肪減少作用為首之與預防各種生活習慣疾病相關聯之生理功能,而受人矚目。為了效率良好地表現該生理功能,其攝取量較為重要,為了攝取大量之多酚,而市售有補強多酚之飲料、凝膠狀食品、補充品等。 例如,作為補強多酚之飲料,揭示有一種將自飲料萃取用之咖啡生豆加工物萃取之萃取液、與自茶葉萃取之萃取液進行混合而成之飲料(專利文獻1),該飲料萃取用之咖啡生豆加工物係將咖啡生豆乾燥至含水量未達7%且為3%以上之狀態,並利用咖啡磨豆機等粉碎機將其粉碎而成;或,將利用水或乙醇濃度60重量%以下之乙醇水溶液萃取咖啡因含量為0.2重量%以下之經脫咖啡因之咖啡豆而獲得之萃取物混合於液體烏龍茶或液體紅茶中而成之飲料(專利文獻2)等。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488850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237520號說明書
本發明提供一種粉末飲料, 其含有 如下成分(A)~(C): (A)單寧 (B)綠原酸類、及 (C)蛋白質,且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A)/(B)]為0.7~3.0, 成分(C)與成分(B)之質量比[(C)/(B)]為0.05~0.23,且 以成分(B)之濃度成為0.3質量%之方式用100 mL之水進行還原時之pH值成為5.0~7.0。 本發明又提供一種液體飲料,其含有 如下成分(A)~(C): (A)單寧 (B)綠原酸類 0.1~0.5質量%、及 (C)蛋白質,且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A)/(B)]為0.7~3.0, 成分(C)與成分(B)之質量比[(C)/(B)]為0.05~0.23,且 pH值為5.0~7.0。
近年來,利用開水等將粉末飲料還原並將還原飲料填充於攜帶用保溫瓶等保溫容器中而於數小時內飲用之用途正在擴大。本發明者為了開發補強多酚之粉末飲料,而進行研究。其結果發現存在如下問題:關於含有單寧及綠原酸類作為多酚使綠原酸類高濃度化之粉末飲料,若將其還原並以還原飲料之形式長時間保存於保溫容器內,則於保存中不僅飲料之色調逐漸呈現綠色,而且風味亦降低。並且明確,此種問題不於綠原酸類濃度較低之情形、或使綠原酸類高濃度化且酸鹼性未達pH值5.0之情形時發生,而於使綠原酸類高濃度化且酸鹼性為自pH值5以上之弱酸性至中性之範圍內特異性地發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即便以已還原之狀態於自pH值5以上之弱酸性至中性之範圍內長時間保存,亦難以發生色調變化或風味之降低的補強多酚之粉末飲料或液體飲料。 本發明者發現,關於含有單寧及綠原酸類作為多酚之粉末飲料或液體飲料,藉由不僅一定地控制單寧與綠原酸類之量比,亦一定地控制蛋白質與綠原酸類之量比,而可獲得於pH值為5.0~7.0之自弱酸性至中性之範圍內難以發生色調變化或風味之降低的補強多酚之粉末飲料或液體飲料。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即便以已還原之狀態於自pH值5以上之弱酸性至中性之範圍內長時間保存,亦難以發生色調變化或風味之降低的補強多酚之粉末飲料及液體飲料。 <粉末飲料>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粉末飲料」意指溶解於液體中供於飲用之粉末食品。液體只要能夠還原為飲料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水、碳酸水、牛乳、豆乳等,液體之溫度不論。 本發明之粉末飲料只要於常溫(20℃±15℃,以下同義)下為固體則無特別限定,但就防腐・防菌或處理觀點而言,粉末飲料中之固形物成分量較佳為90質量%以上,更佳為94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95質量%以上,特別較佳為97質量%以上。再者,所述固形物成分量之上限無特別限定,亦可為100質量%。此處,所謂「粉末飲料之固形物成分量」係指利用105℃之電恆溫乾燥機將粉末飲料乾燥3小時去除揮發物質後所得之殘餘物。 本發明之粉末飲料分別含有單寧作為成分(A),含有綠原酸類作為成分(B)。此處,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單寧」係指藉由後述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而測定者,係包含非聚合體兒茶素類、沒食子酸、其酯及該等之縮合物之概念,所謂「非聚合體兒茶素類」係指將兒茶素、沒食子兒茶素、表兒茶素及表沒食子兒茶素等非沒食子酸酯體、與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及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等沒食子酸酯體合併之總稱。又,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綠原酸類」係指將3-咖啡醯奎尼酸、4-咖啡醯奎尼酸及5-咖啡醯奎尼酸之單咖啡醯奎尼酸、與3-阿魏醯奎尼酸、4-阿魏醯奎尼酸及5-阿魏醯奎尼酸之單阿魏醯奎尼酸合併之總稱。於本發明中,只要含有上述6種中之至少1種即可,較佳為含有6種全部。 本發明之粉末飲料以特定量比含有成分(A)與成分(B)。具體而言,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A)/(B)]為0.7~3.0,但就擔保健康功能、抑制色調、異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80以上,更佳為0.85以上,進而較佳為0.90以上,特別較佳為0.96以上,又,就增強茶之香味及清爽之清香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80以下,更佳為2.50以下,進而較佳為2.20以下,進而更佳為1.30以下,特別較佳為1.20以下。作為所述質量比[(A)/(B)]之範圍,較佳為0.80~2.80,更佳為0.85~2.50,進而較佳為0.90~2.20,進而更佳為0.90~1.30,特別較佳為0.96~1.20。 本發明之粉末飲料中之成分(A)之含量就補強多酚、賦予清爽之清香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質量%以上,更佳為1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以上,特別較佳為15質量%以上,又,就抑制色調變化及風味降低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18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7質量%以下。作為所述成分(A)之含量之範圍,於粉末飲料中較佳為10~20質量%,更佳為11~18質量%,進而較佳為12~17質量%,特別較佳為15~17質量%。再者,成分(A)之含量可依據通常已知之分析法進行分析,例如可藉由後述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粉末飲料中之成分(B)之含量就補強多酚、賦予清爽之清香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7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5質量%以上,特別較佳為12質量%以上,又,就抑制色調變化及風味降低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5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8質量%以下,特別較佳為17質量%以下。作為所述成分(B)之含量之範圍,於粉末飲料中較佳為5~25質量%,更佳為7~20質量%,進而較佳為7.5~18質量%,特別較佳為12~17質量%。再者,成分(B)之含量可依據通常已知之分析法進行分析,例如可藉由後述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又,本發明之粉末飲料含有蛋白質作為成分(C)。成分(C)係主要來自調配成分者,但較通常所含有之量減少。具體而言,成分(C)之含量以成分(C)與成分(B)之質量比[(C)/(B)]計為0.05~0.23,但就擔保健康功能、增強茶之香味、抑制來自製劑之異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6以上,更佳為0.07以上,進而較佳為0.08以上,進而更佳為0.090以上,特別較佳為0.095以上,又,就改善爽快感及含在口中時之不快之味道、增強茶之香味及清爽之清香、抑制色調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22以下,更佳為0.21以下,進而較佳為0.14以下,特別較佳為0.13以下。作為所述質量比[(C)/(B)]之範圍,較佳為0.06~0.22,更佳為0.07~0.22,進而較佳為0.08~0.21,進而較佳為0.08~0.14,進而更佳為0.090~0.13,特別較佳為0.095~0.13。 本發明之粉末飲料中之成分(C)之含量就抑制色調變化、改善爽快感及含在口中時之不快之味道、增強茶之香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2.2質量%以下,特別較佳為1.7質量%以下。再者,成分(C)之含量之下限值無特別限定,但就茶之香味觀點而言,於粉末飲料中較佳為1.0質量%以上,更佳為1.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3質量%以上,特別較佳為1.5質量%以上。作為所述成分(C)之含量之範圍,於粉末飲料中較佳為1.0~3.0質量%,更佳為1.2~2.5質量%,進而較佳為1.3~2.2質量%,進而更佳為1.3~1.7質量%,特別較佳為1.5~1.7質量%。再者,成分(C)之含量可依據通常已知之分析法進行分析,例如可藉由後述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粉末飲料可含有咖啡因作為成分(D)。本發明之粉末飲料中之成分(D)之含量以成分(B)與成分(D)之質量比[(D)/(B)]計,就改善爽快感、賦予清爽之清香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4以下,更佳為0.35以下,進而較佳為0.25以下,特別較佳為0.12以下,尤佳為0.10以下。再者,所述質量比[(D)/(B)]之下限值亦可為0,但就增強茶之香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3以上,更佳為0.04以上,進而較佳為0.06以上。作為所述質量比[(D)/(B)]之範圍,較佳為0~0.4,更佳為0.03~0.35,進而較佳為0.04~0.35,進而更佳為0.06~0.25,特別較佳為0.06~0.12,尤佳為0.06~0.10。再者,成分(D)之含量可依據通常已知之分析法進行分析,例如可藉由後述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於本發明之粉末飲料中,可根據需要進而含有1種或2種以上甜味劑、酸味劑、抗氧化劑、香料、果汁萃取物、果實片、果實粉末、花草茶、礦物質、維生素、pH值調整劑、賦形劑、結合劑、崩解劑、潤滑劑、增量劑、界面活性劑、分散劑、緩衝劑、稀釋劑、品質穩定劑等添加劑。再者,該等添加劑之含量可於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適宜設定。 本發明之粉末飲料係以成分(B)之濃度成為0.3質量%之方式用100 mL之水進行還原時之pH值成為5.0~7.0,但就抑制酸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2以上,更佳為5.4以上,進而較佳為5.7以上,又,就改善爽快感、抑制色調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6.8以下,更佳為6.4以下,進而較佳為6.2以下。作為所述pH值之範圍,較佳為5.2~6.8,更佳為5.4~6.4,進而較佳為5.7~6.2。再者,pH值係將溫度調整至20℃而藉由pH計進行測定。 於本發明中,為了設為此種pH值,可含有pH值調整劑。作為pH值調整劑,可列舉酸、鹼,只要為由食品衛生法承認使用者則無特別限定。例如作為酸,可列舉:檸檬酸、乳酸、酒石酸、琥珀酸、蘋果酸、抗壞血酸等有機酸;磷酸、鹽酸等無機酸或該等之鹽,又,作為鹼,可列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生石灰、碳酸鈉、碳酸氫鈉等。pH值調整劑可以成為所需之pH值之方式適宜選擇選自酸及鹼中之至少一種。 於本發明中,藉由採用此種構成,不僅可抑制製成還原飲料時之風味之降低,亦可抑制色調變化。例如關於以成分(B)之濃度成為0.3質量%之方式用100 mL之水還原粉末飲料而成之還原飲料,例如可於在20℃下保存24小時之情形時,將藉由後述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色調變化之評價」所求出之還原飲料的濁度之變化(△OD680)設為:較佳為0.2以下,更佳為0.15以下,進而較佳為0.10以下,進而較佳為0.020以下,進而更佳為0.015以下,特別較佳為0.010以下。 本發明之粉末飲料係例如用水通常稀釋至10~200倍、較佳為30~150倍而飲用者。作為本發明之粉末飲料之製品形態,例如可製成:容器裝於瓶等中,於飲用時用匙子等測量杯子1杯分量者;收容有1杯分量之杯子類型;將每杯子1杯分量進行分開包裝而成者等。再者,杯子之容量較佳為180~320 mL,又,分開包裝之內容量可以匹配杯子容量之方式適宜設定。其中,就容易享受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每杯子1杯分量進行分開包裝而成者,例如可列舉:條棒包裝者、枕形包裝者。分開包裝與一般之粉末飲料或粉末食品同樣地,可利用以鋁蒸鍍膜等作為材質之包裝材料進行包裝。再者,容器內及包裝材料內可填充氮氣,又,包裝材料就維持品質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透氧性較低者。 本發明之粉末飲料可根據慣例方法進行製造,可採用適宜之方法。例如可將成分(A)~(C)、視需要而定之其他成分以質量比[(A)/(B)]及質量比[(C)/(B)]成為上述範圍內之方式進行混合而製造。成分(A)~(C)之混合順序無特別限定,可以任意順序添加,亦可將3者同時添加。作為混合方法,可採用攪拌、震盪等適宜之方法,但亦可使用混合裝置。混合裝置之混合方式可為容器旋轉型,亦可為容器固定型。作為容器旋轉型,例如可採用:水平圓筒型、V型、雙錐型、立方型等。又,作為容器固定型,例如可採用:帶型、螺旋型、圓錐螺旋型、槳型、流動層型、飛利浦攪拌機(Philips Blender)等。又,亦可藉由公知之造粒法製成造粒物。作為造粒方法,例如可列舉:噴霧造粒、流動層造粒、壓縮造粒、滾動造粒、攪拌造粒、擠壓造粒、粉末被覆造粒等。再者,造粒條件可根據造粒方法適宜選擇。 成分(A)可使用市售之試劑,亦可以富含成分(A)之植物之萃取物之形態含有。作為植物萃取物,只要含有成分(A)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茶葉、柿葉、栗皮等之萃取物。其中,就單寧含量、風味觀點而言,較佳為茶萃取物。再者,植物萃取物可含有1種或2種以上。 作為茶葉,例如可列舉:茶(Camellia)屬、例如選自中國變種(C. sinensis var.sinensis)(包含籔北種)、阿薩姆變種(C. sinensis var.assamica)及該等之雜種中之茶葉(Camellia sinensis)。茶葉根據其加工方法而分類為不醱酵茶、半醱酵茶、醱酵茶,該等可適宜選擇1種或2種以上而使用。 作為不醱酵茶葉,例如可列舉煎茶、番茶、碾茶、釜炒茶、莖茶、棒茶、芽茶等綠茶葉,亦可實施加熱加工。又,作為半醱酵茶葉,例如可列舉:鐵觀音、色種、黃金桂、武夷岩茶等烏龍茶葉。進而,作為醱酵茶葉,可列舉:大吉嶺茶、阿薩姆茶、斯里蘭卡茶等紅茶葉。茶葉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其中,就單寧含量、風味觀點而言,較佳為不醱酵茶葉,進而較佳為綠茶、焙茶。 作為萃取方法,例如可採用捏合萃取、攪拌萃取(批次萃取)、對流萃取(滴濾萃取)、管柱萃取等公知之方法。又,萃取條件無特別限定,可根據萃取方法適宜選擇。又,可使用三井農林公司製造之「Polyphenon」、伊藤園公司製造之「THEA-FLAN」、太陽化學公司製造之「Sunphenon」等市售之綠茶萃取物。 又,成分(B)可使用市售之試劑,亦可以富含成分(B)之植物之萃取物之形態含有。作為植物萃取物,只要含有成分(B)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葵花籽、蘋果未完熟果實、咖啡豆、肉桂葉、松科植物之毬果、松科植物之種子殼、甘蔗、南天竹之葉、牛蒡、茄子之皮、梅之果實、款冬蒲公英、葡萄科植物等之萃取物。植物萃取物可含有1種或2種以上。其中,就綠原酸類含量、風味觀點而言,較佳為咖啡萃取物。 萃取中所使用之咖啡豆可為生咖啡豆,亦可為焙煎咖啡豆,但就綠原酸類含量等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生咖啡豆及淺焙煎咖啡豆中之至少一種。淺焙煎咖啡豆之L值就綠原酸類含量等觀點而言,較佳為27以上,更佳為35以上,進而較佳為40以上,又,就風味觀點而言,較佳為未達62,更佳為60以下,進而較佳為55以下。作為淺焙煎咖啡豆之L值之範圍,較佳為27以上且未達62,更佳為35~60,進而較佳為40~55。此處,於本說明書中,所謂「L值」係指將黑色設為L值0且將白色設為L值100,而利用色差計測定焙煎咖啡豆之亮度而得者。 作為咖啡豆之種類,例如可列舉:阿拉比卡種、羅布斯塔種、利伯利卡種、阿拉布斯塔種等。又,作為咖啡豆之產地,例如可列舉:巴西、哥倫比亞、坦桑尼亞、新西蘭、吉力馬劄羅、曼特寧、藍山、危地馬拉等。於本發明中,亦可混合1種或2種以上豆種、產地不同之咖啡豆而使用。 萃取方法及萃取條件無特別限定,可藉由公知之方法及條件而進行,但於使用咖啡萃取物之情形時,為了將成分(B)與成分(C)之質量比[(C)/(B)]容易地控制於上述範圍內,較佳為使用向咖啡萃取物中添加乙醇而去除乙醇沈澱物者,亦可使用進而進行活性碳處理者。咖啡萃取物之精製操作例如可採用日本專利特開2004-22271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174746號公報等中所記載之方法。再者,活性碳只要為一般用於工業上者則無特別限制。又,作為活性碳之處理方法,可為批次式及連續式之任一方式。 又,植物萃取物可根據粉末飲料之製造方法進行濃縮或乾燥。作為濃縮方法,例如可列舉:於常壓下進行溶劑之蒸發之常壓濃縮法、於減壓下進行溶劑之蒸發之減壓濃縮法、藉由膜分離而去除溶劑之膜濃縮法等。作為乾燥方法,例如可採用噴霧乾燥、冷凍乾燥等公知之方法。 又,本發明之粉末飲料可填充於包裝體中。作為包裝體,例如可列舉壇、罐、瓶、箱型容器、條棒型包裝體、枕型包裝體等。再者,於將本發明之粉末飲料填充於包裝體中時,可使用市售之填充機。 <液體飲料>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液體飲料」意指於常溫下保持液狀形態之食品,即無需稀釋而可直接飲用之食品(Ready To Drink,即飲產品,RTD)。 本發明之液體飲料分別含有單寧作為成分(A),含有綠原酸類作為成分(B),以特定之量比含有成分(A)與成分(B)。具體而言,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A)/(B)]為0.7~3.0,但就擔保健康功能、抑制色調、異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80以上,更佳為0.85以上,進而較佳為0.90以上,特別較佳為0.96以上,又,就增強茶之香味及清爽之清香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80以下,更佳為2.50以下,進而較佳為2.20以下,進而更佳為1.30以下,特別較佳為1.20以下。作為所述質量比[(A)/(B)]之範圍,較佳為0.80~2.80,更佳為0.85~2.50,進而較佳為0.90~2.20,進而更佳為0.90~1.30,特別較佳為0.96~1.20。 本發明之液體飲料中之成分(A)之含量就補強多酚、賦予清爽之清香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9質量%以上,更佳為0.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18質量%以上,又,就抑制色調變化及風味降低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70質量%以下,更佳為0.6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50質量%以下。作為所述成分(A)之含量之範圍,於液體飲料中較佳為0.09~0.70質量%,更佳為0.15~0.60質量%,進而較佳為0.18~0.50質量%。再者,成分(A)之含量例如可藉由後述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液體飲料中之成分(B)之含量為0.1~0.5質量%,但就補強多酚、賦予清爽之清香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12質量%以上,更佳為0.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20質量%以上,又,就抑制色調變化及風味降低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47質量%以下,更佳為0.4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40質量%以下。作為所述成分(B)之含量之範圍,於液體飲料中較佳為0.12~0.47質量%,更佳為0.15~0.45質量%,進而較佳為0.20~0.40質量%。再者,成分(B)之含量例如可藉由後述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又,本發明之液體飲料含有蛋白質作為成分(C)。成分(C)係主要來自調配成分者,但較通常所含有之量減少。具體而言,成分(C)之含量以成分(C)與成分(B)之質量比[(C)/(B)]計為0.05~0.23,但就擔保健康功能、增強茶之香味、抑制來自製劑之異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6以上,更佳為0.07以上,進而較佳為0.08以上,進而更佳為0.090以上,特別較佳為0.095以上,又,就改善爽快感及含在口中時之不快之味道、增強茶之香味及清爽之清香、抑制色調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22以下,更佳為0.21以下,進而較佳為0.14以下,特別較佳為0.13以下。作為所述質量比[(C)/(B)]之範圍,較佳為0.06~0.22,更佳為0.07~0.22,進而較佳為0.08~0.21,進而較佳為0.08~0.14,進而更佳為0.090~0.13,特別較佳為0.095~0.13。 本發明之液體飲料中之成分(C)之含量就茶之香味觀點而言較佳為0.009質量%以上,更佳為0.0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20質量%以上,又,就抑制色調變化、改善爽快感及含在口中時之不快之味道、增強茶之香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70質量%以下,更佳為0.06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55質量%以下。作為所述成分(C)之含量之範圍,於液體飲料中較佳為0.009~0.070質量%,更佳為0.015~0.065質量%,進而較佳為0.020~0.055質量%。再者,成分(C)之含量例如可藉由後述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液體飲料可含有咖啡因作為成分(D)。就改善爽快感、賦予清爽之清香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粉末飲料中之成分(D)之含量以成分(B)與成分(D)之質量比[(D)/(B)]計較佳為0.4以下,更佳為0.35以下,進而較佳為0.25以下,特別較佳為0.12以下,尤佳為0.10以下。再者,所述質量比[(D)/(B)]之下限值亦可為0,但就增強茶之香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3以上,更佳為0.04以上,進而較佳為0.06以上。作為所述質量比[(D)/(B)]之範圍,較佳為0~0.4,更佳為0.03~0.35,進而較佳為0.04~0.35,進而更佳為0.06~0.25,特別較佳為0.06~0.12,尤佳為0.06~0.10。再者,成分(D)之含量例如可藉由後述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液體飲料之pH值為5.0~7.0,但就抑制酸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2以上,更佳為5.4以上,進而較佳為5.7以上,又,就改善爽快感、抑制色調變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6.8以下,更佳為6.4以下,進而較佳為6.2以下。作為所述pH值之範圍,較佳為5.2~6.8,更佳為5.4~6.4,進而較佳為5.7~6.2。再者,pH值係將溫度調整至20℃而藉由pH計進行測定。 於本發明之液體飲料中,可根據需要進而含有1種或2種以上之上述pH值調整劑及添加劑。再者,pH值調整劑及添加劑之含量可於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適宜設定。 又,本發明之液體飲料可填充於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為主成分之成形容器(所謂之PET瓶)、金屬罐、與金屬箔或塑膠膜複合之紙容器、瓶等普通包裝容器中而以罐裝飲料之形式提供。 本發明之液體飲料可加熱殺菌完畢。作為加熱殺菌方法,只要為符合理當應用之法規(於日本為食品衛生法)所規定之條件者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蒸煮殺菌法、高溫短時殺菌法(HTST法)、超高溫殺菌法(UHT法)等。又,亦可根據飲料組合物之容器之種類適宜選擇加熱殺菌法,例如,於如金屬罐般可在將飲料填充於容器中後對每個容器進行加熱殺菌之情形時,可採用蒸煮殺菌。又,關於如PET瓶、紙容器般無法進行蒸煮殺菌者,可採用預先將飲料於與上述相同之殺菌條件下進行加熱殺菌,並於無菌環境下填充至已殺菌處理之容器中之滅菌填充、或熱裝填充等。 本發明之液體飲料藉由採用上述構成,例如可於將成分(B)之濃度設為0.1~0.5質量%並於20℃下保存24小時之情形時,將藉由後述之實施例中所記載之「色調變化之評價」所求出之還原飲料的濁度之變化(△OD680)設為:較佳為0.2以下,更佳為0.15以下,進而較佳為0.10以下,進而較佳為0.020以下,進而更佳為0.015以下,特別較佳為0.010以下。 本發明之液體飲料可藉由適宜之方法進行製造。例如可調配成分(A)、(B)及(C),並將成分(B)之含量、質量比[(A)/(B)]、質量比[(C)/(B)]及pH值調整至特定範圍內而製造。又,亦可將上述本發明之粉末飲料以成分(B)之含量成為特定範圍內之方式例如利用水進行還原而製造。 [實施例] 1.單寧之分析 試樣中之單寧量之測定係藉由酒石酸鐵法,將沒食子酸乙酯用作標準溶液,以沒食子酸之換算量計求出(參考文獻:「綠茶多酚」飲食料品用功能性素材有效利用技術系列No.10)。 用水將粉末試樣溶解至能夠適宜測量吸光度之濃度而作為試樣。利用酒石酸鐵標準溶液5 mL使試樣5 mL顯色,利用磷酸緩衝液定溶至25 mL,於540 nm下測定吸光度,根據由沒食子酸乙酯所得之檢量線求出單寧量。 酒石酸鐵標準溶液之製備:用蒸餾水將硫酸亞鐵・七水合物100 mg、酒石酸鈉・鉀(羅謝耳鹽)500 mg製成100 mL。 磷酸緩衝液之製備:將1/15 mol/L磷酸氫二鈉溶液與1/15 mol/L磷酸二氫鈉溶液進行混合並調整至pH值7.5。 2.綠原酸類及咖啡因之分析 向試樣2 g中注入85℃之純水180 mL,並進行攪拌後,分注至小瓶中而分析。 分析機器使用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層析儀)。裝置之構成組件之型號如下所述。 ・UV-VIS檢測器:L-2420(Hitachi High-Technologies(股)) ・管柱烘箱:L-2300(Hitachi High-Technologies(股)) ・泵:L-2130(Hitachi High-Technologies(股)) ・自動取樣器:L-2200(Hitachi High-Technologies(股)) ・管柱:Cadenza CD-C18 內徑4.6 mm×長度150 mm,粒徑3 μm(Imtakt(股)) 分析條件如下所述。 ・樣品注入量:10 μL ・流量:1.0 mL/min ・UV-VIS檢測器設定波長: 綠原酸類 325 nm 咖啡因 270 nm ・管柱烘箱設定溫度:35℃ ・溶離液A:係用水稀釋乙腈而將乙腈濃度設為5(V/V)%之溶液,即包含0.05 M乙酸、0.1mM 1-羥基乙烷-1,1-二膦酸、及10 mM乙酸鈉之溶液 ・溶離液B:乙腈 濃度梯度條件(體積%) 時間 溶離液A 溶離液B 0.0分鐘 100% 0% 10.0分鐘 100% 0% 15.0分鐘 95% 5% 20.0分鐘 95% 5% 22.0分鐘 92% 8% 50.0分鐘 92% 8% 52.0分鐘 10% 90% 60.0分鐘 10% 90% 60.1分鐘 100% 0% 70.0分鐘 100% 0% 於HPLC中,準確稱量試樣1 g後,用溶離液A定容至10 mL,並用薄膜過濾器(GL層析盤25A,孔徑0.45 μm,GL Science Inc.(股))進行過濾後供於分析。 綠原酸類之保存時間 6種綠原酸類 ・單咖啡醯奎尼酸:5.3分鐘、8.8分鐘、11.6分鐘共3點 ・單阿魏醯奎尼酸:13.0分鐘、19.9分鐘、21.0分鐘共3點 以5-咖啡醯奎尼酸作為標準物質自此處所求出之6種綠原酸類之面積值求出綠原酸類之含量(質量%)。 再者,咖啡因之分析除將咖啡因設為標準物質以外,與綠原酸類同樣地實施。咖啡因之保存時間為18.9分鐘。 3.蛋白質之分析 1)定量 藉由考馬斯藍染色法(Bradford)法進行蛋白質之定量。具體而言,如下所述。 ・套組名:蛋白定量試劑盒 ・製造商:Dojindo Molecular Technologies, Inc. 標準直線之製作係依據套組之說明書而進行。將4000 μg/mL之標準BSA(Bovine Serum Albumin,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用純水依序稀釋成1/2,製備2000 μg/mL、1000 μg/mL、500 μg/mL、250 μg/mL、125 μg/mL、63 μg/mL、31 μg/mL、0 μg/mL之BSA稀釋液。採取各濃度之檢量線稜線用BSA稀釋液、或樣品100 μL。向本液中加入2.5 mL之CBB solution(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solution,考馬斯亮藍溶液)液,於試管內充分混合。於混合後,移換至分光光度用單元,測定600 nm之吸光度。自所測定之吸光度減去空白組之吸光度,製成BSA濃度、與吸光度之檢量線,從而求出樣品之蛋白質濃度。 4. pH值之測定 以綠原酸類濃度成為0.3質量%之方式用100 mL之水將粉末飲料溶解後,利用pH計(HORIBA 小型化pH計,堀場製作所製造)於20℃下而測定。又,關於液體飲料,將飲料溫度調整至20℃,利用上述pH計而測定。 5.色調變化之評價 以綠原酸類濃度成為0.3質量%之方式用100 mL之水溶解粉末飲料而製備試樣S後,利用濁度計(U-2010 HITACHI公司製造)以波長680 nm、90°投射散射比較方式於20℃下測定保存前之試樣S之濁度、與在20℃下保存24小時後之試樣S之濁度。然後,藉由下述式求出保存前後之試樣之濁度(OD680)之差分作為色調變化。 色調變化(△OD680)=(保存後之試樣S之濁度)-(保存前之試樣S之濁度) 6.官能評價 關於以綠原酸類濃度成為0.3質量%之方式用100 mL之水溶解粉末飲料而得之還原飲料之「爽快感」、「酸味」、「含在口中時之不快之味道」、「清爽之清香(清新之香氣)」、「來自製劑之異味(如大豆一般之異味)」及「茶之香味」,4名專業官能檢查員根據下述基準進行飲用試驗,其後藉由協商而決定評分。 爽快感之評價基準 爽快感之評價係將實施例6之還原飲料之爽快感設為評分「5」,將比較例2之還原飲料之爽快感設為評分「2」,從而根據下述5等級而評價。 5:感覺爽快 4:感覺些許爽快 3:感覺少許爽快 2:感覺不太爽快 1:不感覺爽快 酸味之評價基準 酸味之評價係將實施例6之還原飲料之酸味設為評分「5」,將比較例1之還原飲料之酸味設為評分「2」,從而根據下述5等級而評價。 5:完全感覺不到 4:不太能感覺到 3:稍微感覺到 2:感覺到一些 1:感覺到 含在口中時之不快之味道之評價基準 含在口中時之不快之味道之評價係將實施例6之還原飲料之酸味設為評分「5」,將比較例3之還原飲料之含在口中時之不快之味道設為評分「1」,從而根據下述5等級而評價。 5:完全感覺不到 4:不太能感覺到 3:稍微感覺到 2:感覺到一些 1:感覺到 清爽之清香 清爽之清香之評價係將實施例6之還原飲料之清爽之清香設為評分「5」,將比較例3之還原飲料之清爽之清香設為評分「1」,從而根據下述5等級而評價。 5:清香濃郁 4:清香稍微濃郁 3:清香稍微清淡 2:清香清淡 1:無清香 來自製劑之異味 來自製劑之異味之評價係將實施例6之還原飲料之來自製劑之異味設為評分「5」,將比較例3之還原飲料之來自製劑之異味設為評分「1」,從而根據下述5等級而評價。 5:無來自製劑之異味 4:基本上無來自製劑之異味 3:有少許來自製劑之異味 2:來自製劑之異味稍微強烈 1:來自製劑之異味強烈 茶之香味之評價基準 茶之香味之評價係將實施例6之還原飲料之茶之香味設為評分「5」,將比較例3之還原飲料之茶之香味設為評分「1」,從而根據下述5等級而評價。 5:有 4:有些許 3:有一點 2:基本上無 1:無 製造例1 綠原酸類製劑A之製造 向含咖啡因之生咖啡豆萃取物(GCE-M3903:佐藤食品公司製造,固形物成分濃度20 w/v%)中緩慢添加乙醇,並調整至乙醇濃度60%。其後,相對於生咖啡豆萃取物之固形物成分添加75 w/v%之活性碳(白鷺WH2C,Japan Enviro Chemicals公司製造),並攪拌2小時。其後,用2號濾紙過濾,繼而利用0.2 μm薄膜過濾器進行再次過濾。將濾液於40℃下蒸餾去除乙醇。調整水分含量將固形物成分調整至20 w/v%後,進行噴霧乾燥,而獲得綠原酸類製劑A。噴霧乾燥機使用Pal bis mini spray GA32型(Yamato Scientific公司製造),於入口溫度150℃、出口溫度70℃下進行乾燥。 製造例2 綠原酸類製劑B之製造 於85℃下向200℃下焙煎之L60之咖啡豆粉末35 g中注水540 mL,進行浸漬萃取。其後,利用噴霧乾燥器使本萃取液乾燥,而獲得綠原酸類製劑B。 實施例1~13、比較例1~3及參考例 以表1所示之比率混合各成分,而獲得粉末飲料。將所獲得之粉末飲料之分析結果示於表1。 [表1] 自表1可知,藉由不僅一定地控制(A)單寧與(B)綠原酸類之量比[(A)/(B)],亦一定地控制(C)蛋白質與(B)綠原酸類之量比[(C)/(B)],可獲得於pH值為5.0~7.0之自弱酸性至中性之範圍內難以發生色調變化或風味之降低之補強多酚粉末飲料。 實施例14~18及比較例4、5 以綠原酸類濃度成為表2所示之濃度之方式用水(20℃)稀釋實施例6中所獲得之粉末飲料,而製備液體飲料100 mL。繼而,測定於20℃下保存24小時後之色調變化(△OD680)。將其結果一併示於表2。再者,實施例14~18及比較例4、5之飲料均為pH值(20℃)為6.1。 [表2] 自表2可知,即便以已還原之狀態於自pH值5以上之弱酸性至中性之範圍內長時間保存,只要綠原酸濃度為0.5質量%以下,則亦顯著抑制色調變化。

Claims (9)

  1. 一種液體飲料, 其含有 如下成分(A)~(C): (A)單寧 (B)綠原酸類 0.1~0.5質量%、及 (C)蛋白質,且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A)/(B)]為0.7~3.0, 成分(C)與成分(B)之質量比[(C)/(B)]為0.05~0.23,且 pH值為5.0~7.0。
  2. 如請求項1之液體飲料,其中成分(A)之含量為0.09~0.70質量%。
  3. 如請求項1或2之液體飲料,其中成分(C)之含量為0.009~0.070質量%。
  4. 如請求項1或2之液體飲料,其含有咖啡因作為成分(D),且成分(B)與成分(D)之質量比[(D)/(B)]為0.4以下。
  5. 一種粉末飲料, 其含有 如下成分(A)~(C): (A)單寧 (B)綠原酸類、及 (C)蛋白質,且 成分(A)與成分(B)之質量比[(A)/(B)]為0.7~3.0, 成分(C)與成分(B)之質量比[(C)/(B)]為0.05~0.23,且 以成分(B)之濃度成為0.3質量%之方式用100 mL之水進行還原時之pH值成為5.0~7.0。
  6. 如請求項5之粉末飲料,其中成分(A)之含量為10~20質量%。
  7. 如請求項5或6之粉末飲料,其中成分(B)之含量為5~25質量%。
  8. 如請求項5或6之粉末飲料,其中成分(C)之含量為1~3質量%。
  9. 如請求項5或6之粉末飲料,其含有咖啡因作為成分(D),且成分(B)與成分(D)之質量比[(D)/(B)]為0.4以下。
TW106134118A 2016-11-29 2017-10-03 粉末飲料 TWI7329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1591 2016-11-29
JP2016231591 2016-11-29
JP??2017-114975 2017-06-12
JP2017114975 2017-06-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8821A true TW201818821A (zh) 2018-06-01
TWI732955B TWI732955B (zh) 2021-07-11

Family

ID=62241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4118A TWI732955B (zh) 2016-11-29 2017-10-03 粉末飲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48900B2 (zh)
CN (1) CN110022689A (zh)
TW (1) TWI732955B (zh)
WO (1) WO20181008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1705B2 (ja) * 2018-12-27 2023-08-07 花王株式会社 粉末食品
JP6821778B1 (ja) * 2019-12-27 2021-01-27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呈味が増強された緑茶飲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5406B2 (ja) * 2003-06-03 2008-11-26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コーヒー飲料
JP5237520B2 (ja) * 2004-05-28 2013-07-17 味の素ゼネラルフーヅ株式会社 クロゲン酸類含有飲料
JP4488850B2 (ja) * 2004-09-15 2010-06-23 キーコーヒー株式会社 コーヒー生豆加工物,飲料抽出用加工物及びその加工物を用いた飲料
JP4562682B2 (ja) * 2006-04-17 2010-10-13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JP4569965B2 (ja) * 2006-04-17 2010-10-27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JP4012560B1 (ja) * 2007-02-02 2007-11-21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コーヒー飲料
JP4012561B1 (ja) * 2007-02-20 2007-11-21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ミルクコーヒー飲料
JP4065012B2 (ja) * 2007-05-09 2008-03-19 株式会社 伊藤園 加温販売用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55146B2 (ja) * 2007-07-03 2011-08-24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茶飲料
US8945655B2 (en) * 2007-07-10 2015-02-03 Conopco, Inc. Stable and consumable compositions
JP2009028001A (ja) * 2007-07-30 2009-02-12 Taiyo Kagaku Co Ltd タンニンの沈殿防止用組成物
JP5475945B2 (ja) * 2007-11-20 2014-04-16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コーヒー飲料
JP2012110246A (ja) * 2010-11-22 2012-06-14 Ogawa & Co Ltd 乳添加嗜好飲料の呈味改善剤
EP2725007B1 (en) * 2011-06-21 2018-10-17 Ka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fined chlorogenic acids composition
JP5438232B1 (ja) * 2013-03-27 2014-03-12 株式会社 伊藤園 コーヒー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コーヒー飲料の香味劣化抑制方法
JP5398929B1 (ja) * 2013-03-27 2014-01-29 株式会社 伊藤園 コーヒー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コーヒー飲料の酸味抑制方法及びロースト感向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98592A (ja) 2018-12-20
WO2018100864A1 (ja) 2018-06-07
CN110022689A (zh) 2019-07-16
JP6948900B2 (ja) 2021-10-13
TWI732955B (zh) 2021-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42874B2 (ja) ポリフェノール高含有紅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法
EP4082351A1 (en) Green tea beverage with enhanced flavor
JP6306784B1 (ja) 粉砕茶葉を含有する緑茶飲料
TWI732955B (zh) 粉末飲料
WO2018025504A1 (ja) 容器詰飲料
JP7062394B2 (ja) ポリフェノール含有飲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36381B2 (ja) 碾茶含有茶飲料
JP6782866B1 (ja) 飲料組成物
JP6876179B2 (ja) 茶飲料又は固形食品
TW201446146A (zh) 茶葉及其製造方法
JP6719436B2 (ja) 加熱殺菌済容器詰茶飲料
JP7323278B2 (ja) 茶飲料
JP5155093B2 (ja) 容器詰玄米茶飲料
JP6912190B2 (ja) ステインフリー茶飲料
TWI837324B (zh) 容器裝茶飲料
JP6782865B2 (ja) 容器詰茶飲料
JP5393770B2 (ja) 粉末紅茶
JP6745259B2 (ja) 飲料組成物
JP6745258B2 (ja) 飲料組成物
JP7226886B2 (ja) 濃厚茶飲料
WO2024117175A1 (ja) 茶飲料
JP2019080589A (ja) 飲料組成物
JP2020191830A (ja) 飲料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