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2872A - 剝離方法及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剝離方法及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2872A
TW201802872A TW106112986A TW106112986A TW201802872A TW 201802872 A TW201802872 A TW 201802872A TW 106112986 A TW106112986 A TW 106112986A TW 106112986 A TW106112986 A TW 106112986A TW 201802872 A TW201802872 A TW 2018028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xide
manufacturing
resin lay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2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8287B (zh
Inventor
山崎舜平
谷中順平
保本清治
大野正勝
安達廣樹
Original Assignee
半導體能源硏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半導體能源硏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半導體能源硏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2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2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8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82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96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not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225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 H01L21/022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deposition process
    • H01L21/02282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deposition process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coating, sol-gel techniques, spray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521Materials
    • H01L21/02524Group 14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 H01L21/02532Silicon, silicon germanium, germa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609Crystal ori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23Liquid de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271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 H01L21/027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photoresist layers
    • H01L21/0274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01L21/3105After-treatment
    • H01L21/311Etching the insulating layers by chemical or physical means
    • H01L21/31105Etching inorganic layers
    • H01L21/31111Etching inorganic layers by chemical means
    • H01L21/31116Etching inorganic layers by chemical means by dry-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24Thermal treatment f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e.g. annealing, sin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1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tructure of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2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 H01L27/122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with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not belonging to the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e.g. InGaZnO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01L27/1262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a particular formation,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the substrate
    • H01L27/1266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a particular formation,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the substrate the substrate on which the devices are formed not being the final device substrate, e.g. using a temporary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742Thin film unipolar transis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 Fish Paste Product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本低且生產率高的剝離方法。在形成用基板上使用具有感光性及熱固性的材料形成厚度為0.1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第一層,藉由光微影法在第一層中形成開口來形成具有開口的樹脂層,以與樹脂層的開口重疊的方式形成矽層或氧化物層,在樹脂層上形成包含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在矽層或氧化物層上藉由與電晶體的源極或汲極的形成製程相同的製程形成導電層,利用雷射對樹脂層、以及矽層或氧化物層照射光,將電晶體及導電層與形成用基板分離。

Description

剝離方法及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剝離方法及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
注意,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不侷限於上述技術領域。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技術領域的例子,可以舉出半導體裝置、顯示裝置、發光裝置、蓄電裝置、記憶體裝置、電子裝置、照明設備、輸入裝置(例如,觸控感測器等)、輸入輸出裝置(例如,觸控面板等)以及上述裝置的驅動方法或製造方法。
注意,本說明書等中的半導體裝置是指能夠藉由利用半導體特性而工作的所有裝置。電晶體、半導體電路、算術裝置及記憶體裝置等都是半導體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另外,攝像裝置、電光裝置、發電裝置(包括薄膜太陽能電池或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等)及電子裝置有時包括半導體裝置。
已知應用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元件或液晶元件的顯示裝置。作為顯示裝置的例子,除了上述顯示裝置以外還可以舉出具備發光二極體(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以電泳方式等進行顯示的電子紙等。
有機EL元件的基本結構是在一對電極之間夾有包含發光性有機化合物的層的結構。藉由對該元件施加電壓,可以得到來自發光性有機化合物的發光。由於應用上述有機EL元件的顯示裝置可以實現薄型化、輕量化、高對比以及低功耗。
藉由在具有撓性的基板(薄膜)上形成電晶體等半導體元件或有機EL元件等顯示元件,可以實現撓性顯示裝置。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經過犧牲層對設置有耐熱性樹脂層及電子元件的支撐基板照射雷射,將耐熱性樹脂層從玻璃基板剝離,製造撓性顯示裝置的方法。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15-223823號公報。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新穎的剝離方法。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成本低且生產率高的剝離方法。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使用大型基板進行剝離。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新穎的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以低溫製造撓性裝置。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製程簡化的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成本低且生產率高的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使用大型基板製造撓性裝置。
注意,這些目的的記載並不妨礙其他目的的存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並不需要實現所有上述目的。可以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的記載中抽取上述目的以外的目的。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一種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形成用基板上使用具有感光性及熱固性的材料形成厚度為0.1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第一層;藉由光微影法在第一層中形成開口來形成具有開口的樹脂層;以與樹脂層的開口重疊的方式形成矽層;在樹脂層上形成包含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在矽層上藉由與電晶體的源極或汲極的形成製程相同的製程形成導電層;利用雷射對樹脂層及矽層照射光;以及從形成用基板分離電晶體及導電層。
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作為矽層也可以形成具有被照射光而釋放氫的功能的矽層。
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作為矽層也可以形成氫化非晶矽層。
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利用雷射從形成用基板一側對樹脂層及矽層照射光。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一種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形成用基板上使用具有感光性及熱固性的材料形成厚度為0.1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第一層;藉由光微影法在第一層中形成開口來形成具有開口的樹脂層;以與樹脂層的開口重疊的方式形成氧化物層;在樹脂層上形成包含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在氧化物層上藉由與電晶體的源極或汲極的形成製程相同的製程形成導電層;利用雷射對樹脂層及氧化物層照射光;以及從形成用基板分離電晶體及導電層。
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作為氧化物層也可以形成包含鋁、鎵、釔和錫中的任一個、銦及鋅的氧化物層。
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使用雷射從形成用基板一側對樹脂層及氧化物層照射光。
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作為雷射也可以使用線性雷射。
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使用黏度為5cP以上且低於100cP的溶液形成第一層。
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使用旋塗機形成第一層。
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以第一溫度對第一層進行加熱來形成樹脂層,並且以低於第一溫度的溫度製造電晶體。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新穎的剝離方法。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成本低且生產率高的剝離方法。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使用大型基板進行剝離。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新穎的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以低溫製造撓性裝置。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製程簡化的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成本低且生產率高的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使用大型基板製造撓性裝置。
注意,這些效果的記載不妨礙其他效果的存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並不一定必須具有所有上述效果。可以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等的記載顯而易見地看出並衍生上述以外的效果。
10‧‧‧顯示裝置
13‧‧‧黏合層
14‧‧‧形成用基板
22‧‧‧基板
23‧‧‧樹脂層
23a‧‧‧樹脂層
24‧‧‧層
28‧‧‧黏合層
29‧‧‧基板
31‧‧‧絕緣層
32‧‧‧絕緣層
33‧‧‧絕緣層
34‧‧‧絕緣層
35‧‧‧絕緣層
40‧‧‧電晶體
41‧‧‧導電層
43a‧‧‧導電層
43b‧‧‧導電層
43c‧‧‧導電層
44‧‧‧氧化物半導體層
45‧‧‧導電層
47‧‧‧層
47a‧‧‧層
47b‧‧‧層
47c‧‧‧層
50‧‧‧電晶體
60‧‧‧顯示元件
61‧‧‧導電層
62‧‧‧EL層
63‧‧‧導電層
65‧‧‧雷射
71‧‧‧保護層
74‧‧‧絕緣層
75‧‧‧保護層
75a‧‧‧基板
75b‧‧‧黏合層
76‧‧‧連接器
77‧‧‧FPC
80‧‧‧電晶體
81‧‧‧導電層
82‧‧‧絕緣層
83‧‧‧氧化物半導體層
84‧‧‧絕緣層
85‧‧‧導電層
85a‧‧‧氧化物層
85b‧‧‧氧化物層
86a‧‧‧導電層
86b‧‧‧導電層
86c‧‧‧導電層
87‧‧‧層
87a‧‧‧層
88a‧‧‧導電層
88b‧‧‧導電層
91‧‧‧形成用基板
93‧‧‧樹脂層
95‧‧‧絕緣層
97‧‧‧彩色層
98‧‧‧遮光層
99‧‧‧黏合層
200‧‧‧加工構件
201‧‧‧形成用基板
202‧‧‧樹脂層
202a‧‧‧樹脂層
203‧‧‧氧化物層
204‧‧‧絕緣層
205‧‧‧黏合層
206‧‧‧基板
207‧‧‧雷射
208‧‧‧層
210‧‧‧構件
220‧‧‧構件
381‧‧‧顯示部
382‧‧‧驅動電路部
7000‧‧‧顯示部
7001‧‧‧顯示部
7101‧‧‧外殼
7103‧‧‧操作按鈕
7104‧‧‧外部連接埠
7105‧‧‧揚聲器
7106‧‧‧麥克風
7107‧‧‧照相機
7110‧‧‧行動電話機
7201‧‧‧外殼
7202‧‧‧操作按鈕
7203‧‧‧資訊
7210‧‧‧可攜式資訊終端
7300‧‧‧電視機
7301‧‧‧外殼
7303‧‧‧支架
7311‧‧‧遙控器
7650‧‧‧可攜式資訊終端
7651‧‧‧非顯示部
7800‧‧‧可攜式資訊終端
7801‧‧‧錶帶
7802‧‧‧輸入輸出端子
7803‧‧‧操作按鈕
7804‧‧‧圖示
7805‧‧‧電池
在圖式中: 圖1A至圖1D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A至圖2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3A至圖3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4A至圖4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5A至圖5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6A和圖6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例子的圖;圖7A至圖7D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8A至圖8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9A至圖9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0A至圖10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1A至圖11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2A和圖12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例子的圖;圖13A至圖13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4A至圖14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5A至圖15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6A至圖16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7A至圖17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8A和圖18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9A和圖19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0A和圖20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1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2A和圖22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例子的圖;圖23A和圖23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例子的圖;圖24A至圖24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25A至圖25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6A至圖26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7A和圖27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8A和圖28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9A和圖29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30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31A和圖31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例子的圖;圖32A和圖32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例子的圖;圖33A和圖33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例子的圖;圖34A和圖34B是示出撓性裝置的例子的圖;圖35A至圖35C是示出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36A至圖36F是示出電子裝置的例子的圖;圖37A和圖37B是示出實施例1的加工構件和剝離後的構件的圖;圖38A和圖38B是示出實施例1的結果的照片;圖39A至圖39F是示出實施例1的結果的照片;圖40A至圖40F是示出實施例1的結果的照片。
參照圖式對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注意,本發明不侷限於以下說明,所屬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個事實就是其方式及詳細內容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其範圍的情況下可以被變換為各種各樣的形式。因此,本發明不應該被解釋為僅侷限在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內容中。
注意,在以下說明的發明的結構中,在不同的圖式中共同使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來表示相同的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有時省略其重複說明。此外,當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時有時使用相同的陰影線,而不特別附加元件符號。
另外,為了便於理解,有時圖式中示出的各構成的位置、大小及範圍等並不表示其實際的位置、大小及範圍等。因此,所公開的發明不一定侷限於圖式所公開的位置、大小、範圍等。
注意,根據情況或狀況,可以互相替換用語“膜”和“層”。例如,有時可以將“導電層”變換為“導電膜”。此外,有時可以將“絕緣膜”變換為“絕緣層”。
實施方式1
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剝離方法、撓性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一種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形成用基板上使用具有感光性及熱固性的材料形成厚度為0.1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第一層,藉由光微影法在第一層中形成開口來形成具有開口的樹脂層,以與樹脂層的開口重疊的方式形成第二層,在樹脂層上形成包含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在第二層上藉由與電晶體的源極或汲極的形成製程相同的製 程形成導電層,利用雷射對樹脂層及第二層照射光,將電晶體及導電層與形成用基板分離。第二層可以為矽層或氧化物層。
在本說明書等中,有時將氧化物半導體稱為金屬氧化物(metal oxide)。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利用雷射對第二層照射光。在第二層為矽層的情況下,第二層因吸收光而被加熱,由此釋放氫。例如,氫被釋放為氣態。氣態氫有時在第二層中或第二層的表面上形成泡狀的區域(或者,脆弱區域或具有空洞的區域)。
藉由對第二層照射光且從第二層釋放出氫,第二層和與該第二層接觸的層之間的緊密性降低,由此可以在該兩層之間的介面產生分離。或者,藉由從第二層釋放出氫,第二層本身產生斷裂而可以在第二層中產生分離。
在第二層為氧化物層的情況下,也藉由利用雷射對氧化物層照射光,第二層和與該第二層接觸的層之間的緊密性降低,由此可以在該兩層之間的介面產生分離。或者,第二層本身可以產生斷裂而在第二層中產生分離。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在電晶體的通道形成區域中使用氧化物半導體。藉由使用氧化物半導體,與使用低溫多晶矽(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的情況相比,可以降低製程的最高溫度。
當在電晶體的通道形成區域中使用LTPS時,由於需要施加500℃至550 ℃左右的溫度,所以樹脂層需要具有耐熱性。此外,為了在雷射晶化的製程中緩和損傷,需要樹脂層的厚膜化。
另一方面,使用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可以在350℃以下,甚至為300℃以下形成。因此,樹脂層不需要具有高耐熱性。因此,可以降低樹脂層的耐熱溫度,由此擴大材料的選擇範圍。此外,由於使用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不需要雷射晶化的製程,所以可以減薄樹脂層的厚度。樹脂層不需要具有高耐熱性,且可以薄膜化,由此可以期待大幅度地降低裝置製造的成本。此外,與使用LTPS的情況相比,製程可以簡化,所以是較佳的。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在樹脂層的耐熱溫度以下的溫度下形成電晶體等。在此,例如可以利用加熱造成的重量減少率,明確而言,5%失重溫度(加熱後的樹脂層重量減少5%時的加熱溫度)等進行樹脂層的耐熱性的評價。樹脂層的5%失重溫度較佳為450℃以下,更佳為40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低於400℃,再較佳為低於350℃。例如,電晶體在350℃以下,進一步為300℃以下的溫度下形成。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進行利用線性雷射的照射。由於可以使用LTPS等的生產線的雷射裝置,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些裝置。線性雷射以集聚為長矩形狀(成形為線性雷射光束)的方式對樹脂層及第二層照射光。由此,可以將電晶體與形成用基板分離。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使用感光性材料製造樹脂層。藉由使用感光性材料,可以容易形成所希望形狀的樹脂層。例如,可以容易在樹脂 層中形成開口。
例如,在樹脂層中形成開口,可以以覆蓋開口的方式配置第二層及導電層,將導電層從形成用基板分離,由此形成一部分露出的電極(也稱為背面電極、貫通電極)。可以將該電極用作外部連接端子。
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藉由形成在樹脂層中的開口電連接外部連接端子與軟性印刷電路板(FPC)等電路基板的例子。
可以利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剝離方法製造撓性裝置。以下,使用圖1A至圖14C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撓性裝置及其製造方法進行詳細的說明。在此,以作為撓性裝置製造包括電晶體及有機EL元件的顯示裝置(也稱為主動矩陣型有機EL顯示裝置)的情況為例子進行說明。此時,藉由將具有撓性的材料用於基板,可以實現可彎曲(Foldable)的有機EL顯示裝置。
構成顯示裝置的薄膜(絕緣膜、半導體膜、導電膜等)可以利用濺射法、化學氣相沉積(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真空蒸鍍法、脈衝雷射沉積(PLD:Pulse Laser Deposition)法、原子層沉積(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法等。作為CVD法,也可以利用電漿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法、熱CVD法。作為熱CVD法的例子,也可以利用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MOCVD:Metal Organic CVD)法。
構成顯示裝置的薄膜(絕緣膜、半導體膜、導電膜等)可以利用旋塗 法、浸漬法、噴塗法、噴墨法、分配器法、網版印刷法、平板印刷法、刮刀(doctor knife)法、狹縫式塗佈法、輥塗法、簾式塗佈法、刮刀式塗佈法等方法形成。
當對構成顯示裝置的薄膜進行加工時,可以利用光微影法等進行加工。另外,可以利用使用陰影遮罩的成膜方法形成島狀薄膜。另外,可以利用奈米壓印法、噴砂法、剝離法等對薄膜進行加工。在光微影法中有如下方法:在要進行加工的薄膜上形成光阻遮罩,藉由蝕刻等對該薄膜進行加工,來去除光阻遮罩的方法;在形成感光性薄膜之後,進行曝光及顯影來將該薄膜加工為所希望的形狀的方法。
當在光微影法中使用光時,作為用於曝光的光,例如可以使用i線(波長365nm)、g線(波長436nm)、h線(波長405nm)或將這些光混合了的光。此外,還可以使用紫外線、KrF雷射或ArF雷射等。此外,也可以利用液浸曝光技術進行曝光。作為用於曝光的光,也可以使用極紫外光(EUV:Extreme Ultra-violet)或X射線。此外,也可以使用電子束代替用於曝光的光。當使用極紫外光、X射線或電子束時,可以進行極其精細的加工,所以是較佳的。注意,在藉由利用電子束等光束進行掃描等而進行曝光時,不需要光罩。
作為薄膜的蝕刻方法,可以採用乾蝕刻法、濕蝕刻法及噴砂法等。
[製造方法的例子1]
首先,在形成用基板14上使用具有感光性及熱固性的材料形成第一層24(圖1A)。
明確而言,以厚度為0.1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方式形成具有感光性及熱固性的材料。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因為作為第一層24使用具有感光性的材料,所以藉由使用光的光微影法,可以去除該具有感光性的材料的一部分。明確而言,在使用該材料形成膜之後,對該膜進行用來去除溶劑的加熱處理(也被稱為預烤處理),然後使用光罩進行曝光。接著,藉由進行顯影處理,去除不需要的部分,藉由進行加熱處理(也被稱為後烤處理),由此可以形成具有開口的樹脂層23。在圖1B中,示出在樹脂層23中形成到達形成用基板14的開口的例子。
藉由上述加熱處理(後烤處理),可以減少樹脂層23中的脫氣成分(例如,氫、水等)。尤其是,較佳為在比形成在樹脂層23上的各層的製造溫度高的溫度下進行加熱。例如,當在電晶體的製造溫度最高為350℃時,以高於350℃且450℃以下對將成為樹脂層23的膜進行加熱,更佳為40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低於400℃,再較佳為低於375℃。由此,可以大幅度地減少在電晶體的製程中來自樹脂層23的脫氣。
第一層24較佳為使用旋塗機形成。藉由利用旋塗法,可以在大型基板上均勻地形成薄膜。
第一層24較佳為使用黏度較佳為5cP以上且低於500cP,更佳為5cP以上且低於100cP,進一步較佳為10cP以上且50cP以下的溶液形成。溶液的黏度越低,塗佈越容易進行。另外,溶液的黏度越低,越可以抑制氣泡的混入,從而可以形成品質良好的膜。
樹脂層23具有撓性。形成用基板14的撓性比樹脂層23低。
樹脂層23較佳為包含感光性聚醯亞胺樹脂(photo sensitive polyimide,也稱為PSPI)。
此外,作為能夠用於樹脂層23的具有感光性及熱固性的材料,例如可以舉出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矽氧烷樹脂、苯并環丁烯類樹脂、酚醛樹脂等。
樹脂層23的厚度較佳為0.01μm以上且小於10μm,更佳為0.1μm以上且3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5μm以上且1μm以下。藉由使用低黏度的溶液,可以容易將樹脂層23形成得薄。
此外,作為樹脂層23的形成方法,可以舉出浸漬法、噴塗法、噴墨法、分配器法、網版印刷法、平板印刷法、刮刀法、狹縫式塗佈法、輥塗法、簾式塗佈法、刮刀式塗佈法等。
樹脂層23的熱膨脹係數較佳為0.1ppm/℃以上且20ppm/℃以下,更佳為0.1ppm/℃以上且10ppm/℃以下。樹脂層23的熱膨脹係數越低,越可以 抑制因加熱而電晶體等損傷。
在樹脂層23位於顯示裝置的顯示面一側時,樹脂層23較佳為對可見光具有高透光性。
形成用基板14具有容易傳送的程度的剛性,且對製程中的溫度具有耐熱性。作為能夠用於形成用基板14的材料,例如可以舉出玻璃、石英、陶瓷、藍寶石、樹脂、半導體、金屬或合金等。作為玻璃,例如可以舉出無鹼玻璃、鋇硼矽酸鹽玻璃、鋁硼矽酸鹽玻璃等。
接著,形成第二層47(圖1C)。第二層47可以在形成矽膜之後形成光阻遮罩,在對該矽膜進行蝕刻之後去除光阻遮罩。
作為第二層47,例如可以使用因加熱而釋放出氫的矽層。尤其是,較佳為使用氫化非晶矽(a-Si:H)膜。氫化非晶矽膜例如可以藉由作為沉積氣體包含SiH4的電漿CVD法形成。另外,作為第二層47也可以使用具有結晶性的矽層。可以在形成第二層47之後在包含氫的氛圍下進行加熱處理,以便使第二層47包含較多的氫。
例如,當沉積氣體包含鎵或砷等雜質時,在成膜時可以使第二層47包含雜質。或者,藉由在形成第二層47之後添加該雜質,可以使第二層47低電阻化。可以利用離子摻雜法或離子植入法進行雜質的添加。明確而言,藉由添加磷或砷等,可以使第二層47n型化。藉由添加硼、鋁或鎵等,可以使第二層47p型化。第二層47的導電性較佳為高。
注意,在第二層為矽層的情況下,較佳為以不容易從第二層47釋放氫的溫度進行後面說明的在照射雷射之前進行的各製程。由此,可以防止在照射雷射之前第二層47被剝離等不良的發生,抑製良率的降低。
作為第二層47可以使用氧化物絕緣層、氧化物導電層(包括具有雜質能階的氧化物半導體層)及氧化物半導體層等氧化物層。尤其是,氧化物半導體層及氧化物導電層的能帶間隙比氧化矽層等氧化物絕緣層窄,因此容易吸收光,所以是較佳的。並且,在作為第二層47使用氧化物導電層時,可以將第二層47用作可用作外部連接端子的電極,所以是較佳的。氧化物導電層可以藉由使氧化物半導體層低電阻化而形成。
氧化物半導體是能夠由膜中的氧缺損和膜中的氫、水等雜質濃度中的至少一個控制電阻的半導體材料。由此,藉由選擇對氧化物半導體層進行氧缺損和雜質濃度中的至少一個增加的處理或氧缺損和雜質濃度中的至少一個降低的處理,可以控制氧化物半導體層的電阻率。
明確而言,可以使用電漿處理控制氧化物半導體層的電阻率。例如,可以利用使用包含選自稀有氣體(He、Ne、Ar、Kr、Xe)、氫、硼、磷及氮中的一種以上的氣體進行的電漿處理。電漿處理例如在Ar氛圍下、Ar和氮的混合氣體氛圍下、Ar和氫的混合氣體氛圍下、氨氛圍下、Ar和氨的混合氣體氛圍下或氮氛圍下等進行。由此,可以提高氧化物半導體層的載子密度,並降低氧化物半導體層的電阻率。
或者,可以利用離子植入法、離子摻雜法或電漿浸沒離子佈植技術等,將氫、硼、磷或氮注入到氧化物半導體層,由此使氧化物半導體層的電阻率降低。
或者,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以與氧化物半導體層接觸的方式形成包含氫和氮中的至少一個的膜,氫和氮中的至少一個從該膜擴散到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由此,可以提高氧化物半導體層的載子密度,並降低氧化物半導體層的電阻率。
當在撓性裝置的製程中進行加熱處理時,氧化物半導體層被加熱,有時從氧化物半導體層釋放氧,由此氧缺損增加。由此,可以降低氧化物半導體層的電阻率。
另外,當對氧化物半導體層照射雷射以便將氧化物半導體層從形成用基板剝離時,有時氧從氧化物半導體層釋放而增加氧缺損。由此,可以降低氧化物半導體層的電阻率。
此外,如此,使用氧化物半導體層形成的氧化物導電層也可以被稱為高載子密度且低電阻的氧化物半導體層、具有導電性的氧化物半導體層或者導電性高的氧化物半導體層。
例如,可以將In-M-Zn類氧化物層(M是Al、Ga、Y或Sn)適用於第二層47。尤其是,較佳為使用In-Ga-Zn類氧化物層。
或者,也可以使用氧化銦、銦錫氧化物(ITO)、包含鎢的銦氧化物、包含鎢的銦鋅氧化物、包含鈦的銦氧化物、包含鈦的ITO、銦鋅氧化物、氧化鋅(ZnO)、添加有鎵的ZnO或者包含矽的ITO等氧化物導電層。
第二層47的厚度例如較佳為1nm以上且200nm以下,更佳為5nm以上且100nm以下。
接著,在樹脂層23上形成絕緣層31(圖1D)。
絕緣層31在樹脂層23的耐熱溫度以下的溫度下形成。此外,較佳為在比上述後烘處理的加熱溫度低的溫度下形成。
可以將絕緣層31用作防止包含在樹脂層23中的雜質擴散到後面形成的電晶體或顯示元件的障壁層。絕緣層31例如較佳為具有在加熱樹脂層23時防止包含在樹脂層23中的水分等擴散到電晶體或顯示元件的功能。因此,絕緣層31較佳為具有高阻擋性。
作為絕緣層31,例如可以使用氮化矽膜、氧氮化矽膜、氧化矽膜、氮氧化矽膜、氧化鋁膜、氮化鋁膜等無機絕緣膜。此外,氧化鉿膜、氧化釔膜、氧化鋯膜、氧化鎵膜、氧化鉭膜、氧化鎂膜、氧化鑭膜、氧化鈰膜及氧化釹膜等。此外,也可以層疊上述絕緣膜中的兩個以上。尤其是,較佳為在樹脂層23上形成氮化矽膜,在氮化矽膜上形成氧化矽膜。
在作為絕緣層31使用無機絕緣膜的情況下,形成絕緣層31時的基板溫 度較佳為室溫(25℃)以上且350℃以下,更佳為100℃以上且300℃以下。
在樹脂層23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狀時,絕緣層31較佳為覆蓋該凹凸形狀。絕緣層31可以具有使該凹凸形狀平坦的平坦化層的功能。例如,作為絕緣層31,較佳為使用有機絕緣材料和無機絕緣材料的疊層。作為有機絕緣材料,可以舉出能夠用於樹脂層23的樹脂。
在作為絕緣層31使用有機絕緣膜的情況下,形成絕緣層31時的溫度較佳為室溫以上且350℃以下,更佳為室溫以上且300℃以下。
接著,在絕緣層31上形成電晶體40(圖1D、圖2A和圖2B)。
對顯示裝置所包括的電晶體的結構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以採用平面型電晶體、交錯型電晶體或反交錯型電晶體。此外,也可以採用頂閘極結構或底閘極結構的電晶體。或者,也可以在通道的上下設置有閘極電極。
這裡示出作為電晶體40形成包括氧化物半導體層44的底閘極結構的電晶體的情況。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作為電晶體的半導體使用氧化物半導體。藉由使用能帶間隙比矽寬且載子密度比矽小的半導體材料,可以降低電晶體的關態電流(off-state current),所以是較佳的。
電晶體40在樹脂層23的耐熱溫度以下的溫度下形成。此外,較佳為在比上述後烘處理的加熱溫度低的溫度下形成。
明確而言,首先在絕緣層31上形成導電層41(圖1D)。導電層41可以在形成導電膜之後形成光阻遮罩,對該導電膜進行蝕刻,然後去除光阻遮罩來形成。
形成導電膜時的基板溫度較佳為室溫以上且350℃以下,更佳為室溫以上且300℃以下。
顯示裝置所包括的導電層分別可以使用鋁、鈦、鉻、鎳、銅、釔、鋯、鉬、銀、鉭或鎢等金屬或者以這些元素為主要成分的合金的單層結構或疊層結構。或者,也可以使用氧化銦、ITO、包含鎢的銦氧化物、包含鎢的銦鋅氧化物、包含鈦的銦氧化物、包含鈦的ITO、銦鋅氧化物、ZnO、添加有鎵的ZnO或者包含矽的銦鋅氧化物等具有透光性的導電材料。另外,也可以使用藉由使其含有雜質元素等而被低電阻化的多晶矽或氧化物半導體等半導體或者鎳矽化物等矽化物。此外,也可以使用包含石墨烯的膜。包含石墨烯的膜例如可以使包含形成為膜狀的氧化石墨烯的膜還原形成。此外,也可以使用包含雜質元素的氧化物半導體等半導體。或者,也可以使用銀、碳或銅等的導電膏或者聚噻吩等導電聚合物形成。導電膏廉價,所以是較佳的。導電聚合物容易塗佈,所以是較佳的。
接著,形成絕緣層32(圖1D)。作為絕緣層32可以應用能夠用於絕緣層31的無機絕緣膜。
接著,在絕緣層31及絕緣層32的與樹脂層23的開口重疊的部分中形成開口(圖2A)。在此,示出在絕緣層31及絕緣層32中同時形成開口的例子。在絕緣層31及絕緣層32中,也可以以不同的製程形成開口。例如,可以在形成導電層41之前在絕緣層31中形成開口。藉由形成開口,使被絕緣層31及絕緣層32覆蓋的第二層47露出。
接著,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層44(圖2B)。氧化物半導體層44可以在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之後形成光阻遮罩,在對該氧化物半導體膜進行蝕刻之後去除光阻遮罩來形成。
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時的基板溫度較佳為350℃以下,更佳為室溫以上且20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室溫以上且130℃以下。
氧化物半導體膜可以使用惰性氣體和氧氣體中的任一個形成。此外,對氧化物半導體膜的成膜時的氧的流量比(氧分壓)沒有特別的限制。注意,在得到場效移動率高的電晶體時,氧化物半導體膜的成膜時的氧的流量比(氧分壓)較佳為0%以上且30%以下,更佳為5%以上且3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7%以上且15%以下。
例如,氧化物半導體膜較佳為包括至少包含銦、鋅及M(鋁、鈦、鎵、鍺、釔、鋯、鑭、鈰、錫、釹或鉿等金屬)的表示為In-M-Zn類氧化物的膜。另外,為了減少使用該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的電特性不均勻,除了上述元素以外,較佳為還包含穩定劑(stabilizer)。
作為穩定劑,除了上述以M表示的金屬以外,可以舉出鑭系元素的鑭、鈰、鐠、釹、釤、銪、釔、鋱、鏑、鈥、鉺、銩、鐿、鎦等。
作為氧化物半導體,例如可以使用In-Ga-Zn類氧化物、In-Al-Zn類氧化物、In-Sn-Zn類氧化物、In-Hf-Zn類氧化物、In-La-Zn類氧化物、In-Ce-Zn類氧化物、In-Pr-Zn類氧化物、In-Nd-Zn類氧化物、In-Sm-Zn類氧化物、In-Eu-Zn類氧化物、In-Gd-Zn類氧化物、In-Tb-Zn類氧化物、In-Dy-Zn類氧化物、In-Ho-Zn類氧化物、In-Er-Zn類氧化物、In-Tm-Zn類氧化物、In-Yb-Zn類氧化物、In-Lu-Zn類氧化物、In-Sn-Ga-Zn類氧化物、In-Hf-Ga-Zn類氧化物、In-Al-Ga-Zn類氧化物、In-Sn-Al-Zn類氧化物、In-Sn-Hf-Zn類氧化物、In-Hf-Al-Zn類氧化物。
注意,在此,In-Ga-Zn類氧化物是指作為主要成分具有In、Ga和Zn的氧化物,對In、Ga、Zn的比例沒有限制。此外,也可以包含In、Ga、Zn以外的金屬元素。
另外,半導體層和導電層也可以具有上述氧化物中的相同的金屬元素。藉由使半導體層和導電層具有相同的金屬元素,可以降低製造成本。例如,藉由使用由相同的金屬組成的金屬氧化物靶材,可以降低製造成本。另外,也可以共同使用對半導體層和導電層進行加工時的蝕刻氣體或蝕刻劑。然而,即使半導體層和導電層具有相同的金屬元素,有時其組成也互不相同。例如,在電晶體及電容器的製程中,有時膜中的金屬元素脫離而成為不同的金屬組成。
氧化物半導體的能隙較佳為2eV以上,更佳為2.5eV以上,進一步較佳為3eV以上。如此,藉由使用能隙寬的氧化物半導體,可以減少電晶體的關態電流。
當氧化物半導體為In-M-Zn類氧化物時,較佳為用來形成In-M-Zn氧化物膜的濺射靶材的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滿足In
Figure TW201802872AD00001
M及Zn
Figure TW201802872AD00002
M。這種濺射靶材的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較佳為In:M:Zn=1:1:1、In:M:Zn=1:1:1.2、In:M:Zn=3:1:2、In:M:Zn=4:2:3、In:M:Zn=4:2:4.1、In:M:Zn=5:1:6、In:M:Zn=5:1:7、In:M:Zn=5:1:8等。注意,所形成的半導體層的原子個數比分別有可能在上述濺射靶材中的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的±40%的範圍內變動。
氧化物半導體膜可以利用濺射法形成。除了濺射法之外,例如可以使用脈衝雷射沉積(PLD)法、電漿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法、熱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法、真空蒸鍍法等。作為熱CVD法的例子,可以舉出MOCVD(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法。
接著,形成導電層43a、導電層43b及導電層43c(圖2B)。導電層43a、導電層43b及導電層43c可以在形成導電膜之後形成光阻遮罩,對該導電膜進行蝕刻,然後去除光阻遮罩而形成。導電層43a及導電層43b都與氧化物半導體層44連接。導電層43c藉由形成在樹脂層23、絕緣層31及絕緣層32中的開口與第二層47連接。
在對導電層43a及導電層43b進行加工時,有時沒有被光阻遮罩覆蓋的氧化物半導體層44的一部分因為蝕刻處理而被減薄。
形成導電膜時的基板溫度較佳為室溫以上且350℃以下,更佳為室溫以上且300℃以下。
藉由上述步驟,可以製造電晶體40(圖2B)。在電晶體40中,導電層41的一部分被用作閘極,絕緣層32的一部分被用作閘極絕緣層,導電層43a及導電層43b分別被用作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
雖然示出同時形成導電層43c與導電層43a及導電層43b的情況,但是導電層43c也可以不與導電層43a及導電層43b同時形成。例如,導電層43c也可以與導電層41同時形成。此時,在形成絕緣層31之後,在與樹脂層23的開口重疊的部分的絕緣層31中形成開口。接著,形成導電膜。藉由在形成光阻遮罩且對該導電膜進行蝕刻之後去除光阻遮罩,形成導電層41及導電層43c。
接著,形成覆蓋電晶體40的絕緣層33(圖2C)。絕緣層33可以藉由與絕緣層31同樣的方法形成。
此外,作為絕緣層33,較佳為使用在包含氧的氛圍下以上述低溫度形成的氧化矽膜或氧氮化矽膜等氧化物絕緣膜。再者,較佳為在該氧化矽膜或氧氮化矽膜上層疊氮化矽膜等不容易擴散或透過氧的絕緣膜。在包含氧的氛圍下以低溫形成的氧化物絕緣膜可以藉由加熱成為容易釋放出更多的 氧的絕緣膜。藉由在層疊這種釋放氧的氧化物絕緣膜及不容易擴散或透過氧的絕緣膜的狀態下進行加熱處理,可以使氧供應給氧化物半導體層44。其結果是,可以修復氧化物半導體層44中的氧缺損及氧化物半導體層44與絕緣層33之間的介面的缺陷,由此可以降低缺陷能階。由此,可以實現可靠性極高的撓性裝置。
藉由上述製程,可以在樹脂層23上形成絕緣層31、電晶體40及絕緣層33(圖2C)。
在此階段,可以藉由後面說明的方法將形成用基板14與電晶體40分離來製造沒有顯示元件的撓性裝置。例如,藉由形成電晶體40,或者藉由除了電晶體40之外還形成電容器、電阻元件及佈線等,可以製造具有半導體電路的撓性裝置。
接著,在絕緣層33上形成絕緣層34(圖2C)。絕緣層34由於是具有後面被形成顯示元件的面的層,所以較佳為被用作平坦化層。絕緣層34可以援用能夠用於絕緣層31的有機絕緣膜或無機絕緣膜。
絕緣層34在樹脂層23的耐熱溫度以下的溫度下形成。此外,較佳為在比上述後烘處理的加熱溫度低的溫度下形成。
在絕緣層34使用有機絕緣膜時,形成絕緣層34時的溫度較佳為室溫以上且350℃以下,更佳為室溫以上且300℃以下。
在絕緣層34使用無機絕緣膜時,形成絕緣層34時的溫度較佳為室溫以上350℃以下,更佳為100℃以上且300℃以下。
接著,在絕緣層34及絕緣層33中形成到達導電層43b等的開口。
然後,形成導電層61(圖3A)。導電層61的一部分被用作顯示元件60的像素電極。導電層61可以在形成導電膜之後形成光阻遮罩,對該導電膜進行蝕刻,然後去除光阻遮罩而形成。
導電層61在樹脂層23的耐熱溫度以下的溫度下形成。此外,較佳為在比上述後烘處理的加熱溫度低的溫度下形成。
形成導電膜時的溫度較佳為室溫以上且350℃以下,更佳為室溫以上且300℃以下。
接著,形成覆蓋導電層61的端部的絕緣層35(圖3A)。絕緣層35可以援用能夠用於絕緣層31的有機絕緣膜或無機絕緣膜。
絕緣層35在樹脂層23的耐熱溫度以下的溫度下形成。此外,較佳為在比上述後烘處理的加熱溫度低的溫度下形成。
在絕緣層35使用有機絕緣膜時,形成絕緣層35時的溫度較佳為室溫以上且350℃以下,更佳為室溫以上且300℃以下。
在絕緣層35使用無機絕緣膜時,形成絕緣層35時的基板溫度為室溫以上且350℃以下,更佳為100℃以上且300℃以下。
接著,形成EL層62及導電層63(圖3B)。導電層63的一部分被用作顯示元件60的共用電極。
EL層62可以利用蒸鍍法、塗佈法、印刷法、噴射法等方法形成。當在每個像素分別形成EL層62時,可以利用金屬遮罩等陰影遮罩的蒸鍍法或噴墨法等形成。當不在每個像素分別形成EL層62時,可以利用不使用金屬遮罩的蒸鍍法。
EL層62既可以使用低分子化合物,又可以使用高分子化合物,並且也可以包含無機化合物。
導電層63可以利用蒸鍍法或濺射法等形成。
EL層62及導電層63在樹脂層23的耐熱溫度以下的溫度下形成。此外,較佳為在比上述後烘處理的加熱溫度低的溫度下形成。
明確而言,形成EL層62及導電層63時的溫度較佳為室溫以上且350℃以下,更佳為100℃以上且300℃以下。
藉由上述步驟,可以形成顯示元件60。顯示元件60具有層疊其一部分被用作像素電極的導電層61、EL層62及其一部分被用作共用電極的導電 層63而成的結構。
這裡示出作為顯示元件60形成頂部發射型發光元件的例子,但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不侷限於此。
發光元件可以採用頂部發射結構、底部發射結構或雙面發射結構。作為提取光一側的電極使用透過可見光的導電膜。另外,作為不提取光一側的電極較佳為使用反射可見光的導電膜。
接著,以覆蓋導電層63的方式形成絕緣層74(圖3C)。絕緣層74被用作抑制水等雜質擴散至顯示元件60的保護層。顯示元件60被絕緣層74密封。
絕緣層74在樹脂層23的耐熱溫度以下且顯示元件60的耐熱溫度以下的溫度下形成。此外,較佳為在比上述後烘處理的加熱溫度低的溫度下形成。
絕緣層74例如較佳為包括能夠用於上述絕緣層31的阻擋性高的無機絕緣膜。另外,也可以使用無機絕緣膜和有機絕緣膜的疊層。
接著,在絕緣層74上形成保護層75(圖4A)。保護層75可以用於位於顯示裝置10的最外表面的層。保護層75的可見光的穿透率較佳為高。
藉由作為保護層75使用能夠用於上述絕緣層31的有機絕緣膜,可以抑 制顯示裝置的表面受到損傷或產生裂縫,所以是較佳的。保護層75也可以具有與保護表面免受損傷等的硬塗層(例如,氮化矽層等)和能夠分散按壓力的材質的層(例如,芳族聚醯胺樹脂層等)等層疊的結構。
圖4B示出利用黏合層75b在絕緣層74上貼合基板75a的例子。作為基板75a可以舉出樹脂等。基板75a較佳為具有撓性。
作為黏合層75b,可以使用紫外線硬化型黏合劑等光硬化型黏合劑、反應硬化型黏合劑、熱固性黏合劑、厭氧黏合劑等各種硬化型黏合劑。另外,也可以使用黏合薄片等。
作為基板75a,例如可以使用如下材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樹脂、聚丙烯腈樹脂、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聚碳酸酯(PC)樹脂、聚醚碸(PES)樹脂、聚醯胺樹脂(尼龍、芳族聚醯胺等)、聚矽氧烷樹脂、環烯烴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氨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聚偏二氯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聚四氟乙烯(PTFE)樹脂、ABS樹脂以及纖維素奈米纖維等。
接著,藉由形成用基板14對樹脂層23及第二層47照射雷射65(圖4C)。雷射65例如在圖4C中是從左側向右側掃描的線性雷射光束,其長軸與其掃描方向及其入射方向(從下往上)垂直。
由於雷射65的照射而第二層47被加熱,在第二層47是矽層的情況下, 氫從第二層47釋放。在第二層47是氧化物層的情況下,有時氧從第二層47釋放。此時,被釋放的氫或氧是氣態。被釋放的氣體留在第二層47和導電層43c之間的介面附近或者第二層47和形成用基板14之間的介面附近,而產生分離它們的力量。其結果是,降低第二層47和導電層43c的緊密性或第二層47和形成用基板14的緊密性,可處於可以容易剝離形成用基板14的狀態。
另外,由於雷射65的照射而包含在樹脂層23中的分子的化學鍵合被切斷。例如,當樹脂層23包含聚醯亞胺樹脂時,該聚醯亞胺的化學鍵合被切斷。由此,可處於可以容易剝離形成用基板14的狀態。
另外,有時從第二層47釋放的氫或氧的一部分留在第二層47中。因此,有時第二層47變脆弱而處於第二層47的內部容易分離的狀態。
作為雷射65,選擇至少其一部分透過形成用基板14且被樹脂層23及第二層47吸收的波長的光。雷射65較佳為可見光線至紫外線的波長區域的光。例如,可以使用波長為20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光,較佳為使用波長為250nm以上且350nm以下的光。尤其是,在使用波長為308nm的準分子雷射時,生產性優良,所以是較佳的。由於準分子雷射能夠用於LTPS中的雷射晶化,所以可以使用習知的LTPS生產線的裝置,不需要新的設備投資,所以是較佳的。此外,也可以使用Nd:YAG雷射的第三諧波的波長為355nm的UV雷射等固體UV雷射(也稱為半導體UV雷射)。由於固體雷射不使用氣體,與準分子雷射相比,可以實現大約三分之一的運行成本,所以是較佳的。此外,也可以使用微微秒雷射等脈衝雷射。
當作為雷射65使用線性雷射時,藉由使形成用基板14與光源相對地移動來掃描雷射65,沿著要剝離的區域照射雷射65。
在樹脂層23吸收雷射65的一部分時,可以抑制雷射65照射到電晶體等元件而給元件特性帶來影響。
接著,將形成用基板14和電晶體40分離(圖5A、圖5B或圖5C)。
圖5A示出在第二層47和導電層43c之間的介面以及樹脂層23中產生分離的例子。在形成用基板14上殘留第二層的一部分(第二層47a)及樹脂層的一部分(樹脂層23a)。導電層43c的表面露出而殘留在導電層43c一側的樹脂層23比圖4C薄。
圖5B示出在第二層47和樹脂層23中產生分離的例子。在形成用基板14上殘留第二層的一部分(第二層47a)及樹脂層的一部分(樹脂層23a)。導電層43c的表面沒有露出而殘留在導電層43c一側的第二層47及樹脂層23比圖4C薄。
圖5C示出在第二層47與形成用基板14之間的介面以及樹脂層23與形成用基板14之間的介面產生分離的例子。在形成用基板14上沒有殘留第二層。導電層43c的表面沒有露出。在圖5C中,在形成用基板14上沒有殘留樹脂層23,但是有時在形成用基板14上殘留樹脂層的一部分。
藉由去除殘留在形成用基板14一側的樹脂層23a及第二層47a,可以再次使用形成用基板14。
例如,藉由對樹脂層23及第二層47施加垂直方向的拉起力量,可以剝離形成用基板14。明確而言,藉由吸附保護層75的頂面的一部分向上方拉伸,可以將形成用基板14分離。
較佳為將刀具等銳利的形狀的器具插入形成用基板14與絕緣層31之間來形成分離起點。
藉由分離形成用基板14和電晶體40可以製造顯示裝置10(圖6A)。顯示裝置10可以保持為彎曲狀態或反復彎曲等。
如圖6A所示,也可以在因分離而露出的樹脂層23的表面上利用黏合層28貼合基板29。以不與導電層43c重疊的方式配置基板29及黏合層28。基板29可以被用作撓性裝置的支撐基板。圖6A是利用黏合層28貼合樹脂層23和基板29的例子。
基板29可以使用可用於基板75a的材料。
並且,藉由連接器76電連接導電層43c和FPC77。圖6A示出使導電層43c露出而電連接導電層43c和FPC77的情況。
作為連接器76,可以使用各種異方性導電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及異方性導電膏(ACP: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ste)等。
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使用頂部發射型發光元件的例子。因為保護層75一側是顯示面一側,所以在從保護層75一側使導電層43c或第二層47露出並與FPC77電連接時,不能重疊顯示區域和FPC77,FPC77和顯示裝置重疊的區域有限制。另一方面,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藉由將感光性材料用於樹脂層23,可以從與顯示面相反一側的面使導電層43c或第二層47露出。因此,藉由形成在樹脂層23中的開口電連接導電層43c和FPC77。藉由採用這種結構,可以將FPC77配置在與顯示面相反一側。因此,在對電子裝置組裝顯示裝置時,可以省略使FPC77彎曲時需要的空間,從而可以實現更小型的電子裝置。
藉由上述製程,可以製造在電晶體中包括氧化物半導體且包括利用分別塗佈方式形成的EL元件的顯示裝置(圖6A)。
在導電層43c沒有露出時,如圖6B所示,第二層47與連接器76接觸。此時,導電層43c和FPC77藉由連接器76及第二層47電連接。在圖6B所示的結構中,作為第二層47較佳為使用低電阻化的矽層或氧化物層。
[製造方法例子2]
首先,與製造方法例子1相同,在形成用基板14上形成具有到達形成用基板14的開口的樹脂層23(圖7A及圖7B)。
接著,在樹脂層23上形成絕緣層31(圖7C)。然後,在絕緣層31上 形成電晶體40(圖7C、圖7D、圖8A及圖8B)。
明確而言,首先在絕緣層31上形成導電層41(圖7C)。接著,形成絕緣層32(圖7C)。
接著,在絕緣層31及絕緣層32的與樹脂層23的開口重疊的部分中形成開口(圖7D)。在此,示出在絕緣層31及絕緣層32中同時形成開口的例子。在絕緣層31及絕緣層32中,也可以以不同的製程分別形成開口。例如,可以在形成導電層41之前在絕緣層31中形成開口。藉由形成開口,使形成用基板14露出。
接著,形成第二層47。另外,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層44(圖8A)。另外,也可以同時形成第二層47及氧化物半導體層44。在絕緣層31及絕緣層32中形成開口之後,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在形成光阻遮罩,對該氧化物半導體膜進行蝕刻之後去除光阻遮罩,由此可以同時形成第二層47及氧化物半導體層44。此時,第二層47為氧化物層,第二層47的組成及厚度與氧化物半導體層44相同。在形成第二層47及氧化物半導體層44之後,例如也可以只對第二層47注入氫、硼、磷或氮。由此,可以防止電晶體40處於常導通狀態,同時可以降低第二層47的電阻率。
藉由同時形成第二層47及氧化物半導體層44,可以簡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撓性裝置的製程。另一方面,在不同的製程中分別形成第二層47及氧化物半導體層44時,可以使第二層47的組成及厚度與氧化物半導體層44的組成及厚度互不相同。另外,在不同的製程中分別形成第二層47 及氧化物半導體層44時,第二層47例如可以為矽層。
接著,形成導電層43a、導電層43b及導電層43c(圖8B)。導電層43a及導電層43b與氧化物半導體層44連接。導電層43c藉由形成在樹脂層23、絕緣層31及絕緣層32中的開口與第二層47連接。藉由上述製程,可以製造電晶體40(圖8B)。
圖8C、圖9A至圖12B所示的步驟與圖2C、圖3A至圖6B所示的步驟相同。
[製造方法例子3]
首先,與製造方法例子1同樣地,在形成用基板14上形成樹脂層23至絕緣層35(圖13A)。
接著,如圖13B所示,形成保護層71。
保護層71在剝離製程中具有保護絕緣層35及導電層61的表面的功能。作為保護層71可以使用容易被去除的材料。
作為能夠去除的保護層71,例如可以舉出水溶性樹脂。所塗佈的水溶性樹脂覆蓋表面的凹凸,容易保護該表面。此外,作為能夠去除的保護層71,也可以使用能夠藉由光或熱進行剝離的黏合劑及水溶性樹脂的疊層。
作為能夠去除的保護層71,也可以使用具有黏附性在正常狀態下是強 的,而在施加熱或照射光時變弱的特性的基材。例如,可以使用藉由加熱其黏附性變弱的熱剝離膠帶、藉由紫外線照射其黏附性變弱的UV剝離帶等。此外,可以使用在正常狀態下具有弱黏附性的弱黏附膠帶等。
接著,藉由使用與製造方法例子1相同的方法,將形成用基板14與電晶體40分離(圖13C)。圖13C示出在第二層47和導電層43c之間的介面以及樹脂層23中產生分離的例子。由於分離而使樹脂層23及導電層43c露出。
在將形成用基板14與電晶體40分離之後,去除保護層71。
然後,形成EL層62及導電層63,製造顯示元件60,對顯示元件60進行密封,由此可以製造顯示裝置10。在對顯示元件60進行密封時,可以利用絕緣層74、保護層75、基板75a和黏合層75b等中的一種以上。
EL層62及導電層63也可以在將樹脂層23及導電層43c固定於載物台上的狀態下形成,但是,較佳為在使用膠帶等將樹脂層23及導電層43c固定於支撐基板上並將支撐基板配置於成膜裝置的載物台上的狀態下形成。藉由將樹脂層23及導電層43c固定於支撐基板,可以容易在裝置內及裝置間傳送樹脂層23。
在製造方法例子3中,可以在剝離形成用基板14之後,形成EL層62及導電層63。在EL層62等的疊層結構中具有密接性低的部分時,藉由在剝離後形成這些層,可以抑制因剝離導致的良率的下降。藉由使用製造方 法例子3,可以進一步提高材料的選擇的彈性,且可以實現成本更低且可靠性更高的顯示裝置。
圖14A示出以與製造方法2相同的步驟製造樹脂層23至絕緣層35的情況。圖14B、圖14C所示的步驟與圖13B、圖13C所示的步驟相同。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使用氧化物層或具有釋放出氫的功能的矽層從形成用基板分離電晶體等,由此可以製造撓性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藉由使用感光性材料製造樹脂層,可以容易形成所希望的形狀的樹脂層。因此,在與顯示面相反一側的面電連接外部連接端子和電路基板。當對電子裝置組裝顯示裝置時,可以省略使FPC等彎曲時需要的空間,從而可以實現更小型的電子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藉由在電晶體的通道形成區域中使用氧化物半導體,可以以低溫進行電晶體的製程。樹脂層的厚度可以小且其耐熱性低。因此,有如下優點:樹脂層材料的選擇範圍大;成本低且生產率高;可以使用大型基板等。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方式2
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剝離方法及撓性裝置 的製造方法。
在本實施方式中,以製造在電晶體中包括氧化物半導體且包括利用濾色片方式形成的EL元件的顯示裝置為例子進行說明。以下,使用圖15A至圖33B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撓性裝置及其製造方法進行具體的說明。
注意,有時省略在實施方式1中說明的組件的詳細說明。
[製造方法例子4]
首先,與製造方法例子1相同,使用具有感光性及熱固性的材料形成第一層24(圖15A)。
接著,與製造方法例子1同樣地,藉由在將第一層24加工為所希望的形狀之後進行加熱,形成樹脂層23(圖15B)。在圖15B中,示出樹脂層23具有到達形成用基板14的開口的例子。
接著,形成第二層87(圖15C)。第二層87可以援用第二層47的記載。作為第二層87較佳為使用矽層。在第二層87為矽層時,形成矽膜之後形成光阻遮罩,在對該矽膜進行蝕刻之後去除光阻遮罩,由此可以形成第二層87。注意,作為第二層87也可以使用氧化物層。
接著,與製造方法例子1同樣地,在樹脂層23上形成絕緣層31(圖16A)。
接著,在絕緣層31上形成電晶體80(圖16A至圖16C)。
這裡,示出作為電晶體80製造包括氧化物半導體層83及兩個閘極的電晶體的情況。
電晶體80在樹脂層23的耐熱溫度以下的溫度下形成。此外,較佳為在比上述後烘處理的加熱溫度低的溫度下形成。
明確而言,首先在絕緣層31上形成導電層81(圖16A)。導電層81可以在形成導電膜之後形成光阻遮罩,對該導電膜進行蝕刻,然後去除光阻遮罩來形成。
接著,形成絕緣層82(圖16A)。作為絕緣層82可以援用能夠用於絕緣層31的無機絕緣膜。
接著,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層83(圖16A)。氧化物半導體層83可以在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之後形成光阻遮罩,在對該氧化物半導體膜進行蝕刻之後去除光阻遮罩來形成。作為氧化物半導體層83可以援用能夠用於氧化物半導體層44的材料。
接著,形成絕緣層84及導電層85(圖16A)。作為絕緣層84可以援用能夠用於絕緣層31的無機絕緣膜。絕緣層84及導電層85可以在形成將成為絕緣層84的絕緣膜、將成為導電層85的導電膜之後形成光阻遮罩,在對 該絕緣膜及導電膜進行蝕刻之後去除光阻遮罩來形成。
接著,形成覆蓋氧化物半導體層83、絕緣層84及導電層85的絕緣層33。絕緣層33可以藉由與絕緣層31同樣的方法形成。
接著,在絕緣層31、絕緣層82及絕緣層33的與樹脂層23的開口重疊的部分中形成開口(圖16B)。在此,示出在絕緣層31、絕緣層82及絕緣層33中同時形成開口的例子。在絕緣層31、絕緣層82及絕緣層33中,也可以以不同的製程形成開口。另外,也可以在兩個以上的絕緣層中同時形成開口。例如,可以在形成導電層81之前在絕緣層31中形成開口。例如,可以在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層83之前在絕緣層82中形成開口。藉由形成開口,使形成用基板14露出。
另外,在絕緣層33中形成兩個到達氧化物半導體層83的開口(圖16B)。
接著,形成導電層86a、導電層86b及導電層86c(圖16C)。導電層86a、導電層86b及導電層86c可以在形成導電膜之後形成光阻遮罩,對該導電膜進行蝕刻,然後去除光阻遮罩而形成。導電層86a及導電層86b都藉由形成在絕緣層33中的開口與氧化物半導體層83電連接。導電層86c藉由形成在樹脂層23、絕緣層31及絕緣層82、及絕緣層33中的開口與第二層87連接。
藉由上述步驟可以製造電晶體80(圖16C)。在電晶體80中,導電層81的一部分被用作第一閘極,絕緣層82的一部分被用作第一閘極絕緣層。 導電層85的一部分被用作第二閘極,絕緣層84的一部分被用作第二閘極絕緣層。
氧化物半導體層83包括通道區域及低電阻區域。通道區域隔著絕緣層84與導電層85重疊。低電阻區域包括與導電層86a連接的部分及與導電層86b連接的部分。
雖然示出同時形成導電層86c與導電層86a及導電層86b的情況,但是導電層86c也可以不與導電層86a及導電層86b同時形成。例如,導電層86c也可以與導電層81同時形成。此時,在形成絕緣層31之後,在與樹脂層23的開口重疊的部分的絕緣層31中形成開口。接著,形成導電膜。然後,藉由在形成光阻遮罩且對該導電膜進行蝕刻之後去除光阻遮罩,形成導電層81及導電層86c。
接著,在絕緣層33上形成絕緣層34至顯示元件60(圖17A)。這些製程可以參照實施方式1的製造方法例子1。
另外,在形成用基板91上使用具有感光性及熱固性的材料形成樹脂層93(圖17B)。
樹脂層93具有撓性。形成用基板91的撓性比樹脂層93低。藉由在形成用基板91上形成樹脂層93,可以容易傳送樹脂層93。
作為樹脂層93較佳為使用聚醯亞胺樹脂。此外,樹脂層93的材料及形 成方法可以援用樹脂層23的記載。
樹脂層93的厚度較佳為0.01μm以上且小於10μm,更佳為0.1μm以上且3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5μm以上且1μm以下。藉由使用低黏度的溶液,可以容易將樹脂層93形成得薄。
在樹脂層93位於顯示裝置的顯示面一側時,樹脂層93較佳為對可見光具有高透光性。
形成用基板91可以援用形成用基板14的記載。
接著,在樹脂層93上形成絕緣層95。接著,在絕緣層95上形成彩色層97及遮光層98(圖17B)。
絕緣層95可以參照絕緣層31的記載。
作為彩色層97可以使用濾色片等。彩色層97以與發光元件60的顯示區域重疊的方式配置。
作為遮光層98可以使用黑矩陣等。遮光層98以與絕緣層35重疊的方式配置。
接著,以夾住電晶體80、顯示元件60及彩色層97的方式利用黏合層99貼合形成用基板14及形成用基板91(圖17C)。
接著,藉由形成用基板91對樹脂層93照射雷射(圖18A)。這裡示出在分離形成用基板91之前分離形成用基板14的例子。
接著,使形成用基板91與絕緣層95分離(圖18B)。在圖18B中,示出在形成用基板91和樹脂層93之間的介面產生分離的例子。
有時在樹脂層93中產生分離。此時,樹脂層的一部分殘留在形成用基板91上,殘留在絕緣層95一側的樹脂層93比圖18A薄。
然後,利用黏合層13貼合露出的樹脂層93(或絕緣層95)與基板22(圖19A)。
在圖19A中,顯示元件60的發光經過彩色層97及樹脂層93取出到顯示裝置的外部。因此,樹脂層93的可見光的穿透率較佳為高。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剝離方法中可以減薄樹脂層93的厚度。因此,可以提高樹脂層93的可見光的穿透率。
另外,也可以去除樹脂層93,利用黏合層13對基板22貼合絕緣層95。
黏合層13可以適用能夠用於黏合層75b的材料。
基板22可以適用能夠用於基板75a的材料。
接著,藉由形成用基板14對樹脂層23及第二層87照射雷射65(圖19B)。
由於雷射65的照射而第二層87被加熱,氫從第二層87釋放。
接著,使形成用基板14與絕緣層31分離(圖20A、圖20B或圖21)。
圖20A示出在第二層87和導電層86c之間的介面和樹脂層23中產生分離的例子。在形成用基板14上殘留第二層的一部分(第二層87a)及樹脂層的一部分(樹脂層23a)。導電層86c的表面露出而殘留在導電層86c一側的樹脂層23比圖19B薄。
圖20B示出在第二層87和樹脂層23中產生分離的例子。在形成用基板14上殘留第二層的一部分(第二層87a)及樹脂層的一部分(樹脂層23a)。導電層86c的表面沒有露出而殘留在導電層86c一側的第二層87及樹脂層23比圖20B薄。
圖21示出在第二層87與形成用基板14之間的介面、在樹脂層23與形成用基板14之間的介面產生分離的例子。在形成用基板14上沒有殘留第二層。導電層86c的表面沒有露出。在圖21中,在形成用基板14上沒有殘留樹脂層23,但是有時在形成用基板14上殘留樹脂層的一部分。
藉由分離形成用基板14和電晶體80可以製造顯示裝置10(圖22A、圖22B)。顯示裝置10可以保持為彎曲狀態或反復彎曲等。
圖22A是顯示裝置10的俯視圖。圖22B是顯示裝置10的顯示部381的剖面圖及與FPC77的連接部的剖面圖。
圖22A、圖22B所示的顯示裝置10包括一對基板(基板22及基板29)。基板22一側是顯示裝置的顯示面一側。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部381及驅動電路部382。顯示裝置貼合有FPC77。
如圖22B所示,也可以在因分離而露出的樹脂層23的表面上利用黏合層28貼合基板29。以不與導電層86c重疊的方式配置基板29及黏合層28。
並且,藉由連接器76電連接導電層86c和FPC77。圖22B示出使導電層86c露出而電連接導電層86c和FPC77的情況。
在具有圖22B所示的結構的顯示裝置10中,在形成第二層87之後形成絕緣層31、絕緣層82及絕緣層33,但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不侷限於此。例如,可以在樹脂層23中形成開口之後且在形成第二層87之前,形成絕緣層31、絕緣層82及絕緣層33。並且,可以在絕緣層31、絕緣層82及絕緣層33的與樹脂層23的開口重疊的部分形成開口,然後形成第二層87。此時,顯示裝置10具有圖23A所示的結構。另外,例如,可以在形成第二層87之前形成絕緣層31,在絕緣層31中形成開口,在開口中形成第二層87,然後形成絕緣層82。此外,例如,可以在形成絕緣層82之後且形成絕緣層33之前形成第二層87。
在導電層86c沒有露出時,如圖23B所示,第二層87與連接器76接觸。此時,導電層86c和FPC77藉由連接器76及第二層87電連接。在圖23B所示的結構中,作為第二層87較佳為使用低電阻化的第二層。
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使用頂部發射型發光元件的例子。因為基板22一側是顯示面一側,所以在從基板22一側使導電層86c或第二層87露出並與FPC77電連接時,不能重疊顯示區域和FPC77,使FPC77和顯示裝置重疊的區域有限制。另一方面,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藉由將感光性材料用於樹脂層23,可以從與顯示面相反一側的面使導電層86c或第二層87露出。因此,藉由形成在樹脂層23中的開口電連接導電層86c和FPC77。藉由採用這種結構,可以將FPC77配置在與顯示面相反一側。因此,在對電子裝置組裝顯示裝置時,可以省略使FPC77彎曲時需要的空間,從而可以實現更小型的電子裝置。
製造方法例子4是進行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剝離方法兩次來製造撓性裝置的例子。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由於構成撓性裝置的功能元件等都形成在形成用基板上,所以即使在製造解析度高的顯示裝置時也具有撓性的基板不需要高位置對準精度。因此,可以簡單地貼合具有撓性的基板。
[製造方法例子5]
首先,與製造方法例子4相同,在形成用基板14上形成具有到達形成用基板14的開口的樹脂層23(圖24A、圖24B)。
接著,與製造方法例子2同樣地,在樹脂層23上形成絕緣層31(圖24C)。
接著,在絕緣層31上形成電晶體80(圖24C、圖25A至圖25C)。明確而言,首先在絕緣層31上形成導電層81(圖24C)。接著,形成絕緣層82(圖24C)。
接著,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層83(圖24C)。接著,形成絕緣層84(圖25A)。
接著,在絕緣層31及絕緣層82的與樹脂層23的開口重疊的部分中形成開口(圖25A)。在此,示出在絕緣層31及絕緣層82中同時形成開口的例子。在絕緣層31及絕緣層82中,也可以以不同的製程形成開口。例如,可以在形成導電層81之前在絕緣層31中形成開口。例如,可以在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層83之前在絕緣層82中形成開口。藉由形成開口,使形成用基板14露出。
例如,可以在形成絕緣層84之前,在絕緣層31及絕緣層82中形成開口。例如,可以在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層83之前,在絕緣層31及絕緣層82中形成開口。
接著,形成氧化物層85a、氧化物層85b、導電層88a及導電層88b(圖25A)。氧化物層85a、氧化物層85b、導電層88a及導電層88b可以在形成氧化物膜及導電膜之後形成光阻遮罩,在對該氧化物膜及該導電膜進行蝕 刻之後去除光阻遮罩來形成。氧化物層85a與絕緣層84接觸,導電層88a與氧化物層85a接觸。氧化物層85b及導電層88b在形成在樹脂層23、絕緣層31及絕緣層82中的開口部中形成。
氧化物層85a及氧化物層85b可以援用可用於第二層47的氧化物絕緣層、氧化物導電層及氧化物半導體層等。尤其是,作為氧化物層85a及氧化物層85b較佳為使用氧化物導電層。由此,可以將氧化物層85a用作電晶體80的閘極。另外,可以使氧化物層85b具有作為可被用作外部連接端子的電極的功能。
接著,形成覆蓋氧化物半導體層83、絕緣層84、氧化物層85a、導電層88a、氧化物層85b及導電層88b的絕緣層33(圖25B)。絕緣層33可以藉由與絕緣層31相同的方法形成。
接著,在絕緣層33中形成兩個到達氧化物半導體層83的開口,然後形成導電層86a及導電層86b(圖25C)。導電層86a及導電層86b可以在形成導電膜之後形成光阻遮罩,對該導電膜進行蝕刻,然後去除光阻遮罩而形成。導電層86a及導電層86b都藉由形成在絕緣層33中的開口與氧化物半導體層83電連接。
藉由上述步驟可以製造電晶體80(圖25C)。在電晶體80中,導電層81的一部分被用作第一閘極,絕緣層82的一部分被用作第一閘極絕緣層。氧化物層85a的一部分及導電層88a的一部分被用作第二閘極,絕緣層84的一部分被用作第二閘極絕緣層。
氧化物半導體層83包括通道區域及低電阻區域。通道區域隔著絕緣層84與氧化物層85a及導電層88a重疊。低電阻區域包括與導電層86a連接的部分及與導電層86b連接的部分。
雖然示出同時形成導電層88b與導電層88a的情況,但是導電層88b也可以不與導電層88a同時形成。例如,導電層88b也可以與導電層86a及導電層86b同時形成。此時,在形成絕緣層33之後,除了兩個到達氧化物半導體層83的開口以外,在絕緣層33中還形成到達氧化物層85b的開口。接著,形成導電膜。然後,藉由在形成光阻遮罩且對該導電膜進行蝕刻之後去除光阻遮罩,形成導電層86a、導電層86b及導電層88b。
圖26A至圖32B所示的步驟與圖17A至圖23B所示的步驟相同。
[變形例子1]
藉由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製造底部發射型顯示裝置。
圖33A所示的顯示裝置是採用濾色片方式的底部發射型顯示裝置。圖33A示出顯示裝置的顯示部381、驅動電路部382及與FPC77的連接部的剖面圖。
圖33A所示的顯示裝置包括基板29、黏合層28、樹脂層23、絕緣層31、電晶體40、電晶體50、第二層47、導電層43c、絕緣層33、絕緣層34、絕緣層35、顯示元件60、黏合層75b、基板75a及彩色層97。
圖33A示出電晶體40及電晶體50具有對圖6A所示的電晶體40追加了被用作閘極的導電層45的結構的例子。
顯示元件60向彩色層97一側射出光。
FPC77與導電層43c藉由連接器76電連接。示出在與FPC77的連接部的剖面圖中絕緣層35的端部沒有露出在顯示裝置的端部的例子。
[變形例子2]
圖33B所示的顯示裝置的與圖22B所示的顯示裝置不同之處在於:電晶體80不包括導電層81及絕緣層82。
[變形例子3]
圖34A示出電晶體40及電晶體50具有對圖12A所示的電晶體40追加了被用作閘極的導電層45的結構的例子。
[變形例子4]
圖34B所示的顯示裝置的與圖31B所示的顯示裝置不同之處在於:電晶體80不包括導電層81及絕緣層82。
[變形例子5]
圖35A至圖35C示出作為第二層使用用於電晶體的半導體層的氫化非晶矽膜的例子。在形成用基板14上形成具有開口的樹脂層23,在樹脂層23 上形成絕緣層31,在絕緣層31上形成導電層41,在導電層41和絕緣層31上形成絕緣層32。接著,在絕緣層31及絕緣層32的與樹脂層23的開口重疊的部分中形成開口(圖35A)。詳細說明可以參照實施方式1或本實施方式。
接著,形成氫化非晶矽膜。如實施方式1所示,使用因雷射的照射而釋放氫的氫化非晶矽膜。氫化非晶矽膜還被用作電晶體40的半導體層。因此,採用其膜品質和厚度適合於這些目的的材料。對氫化非晶矽膜進行蝕刻形成第二層47b及第二層47c。第二層47c覆蓋樹脂層23、絕緣層31及絕緣層32的開口。第二層47b被用作電晶體40的半導體層。可以藉由進行局部性的加熱(例如,雷射退火)使第二層47b晶化。
並且,以覆蓋第二層47b、第二層47c及絕緣層32的方式形成導電層43a、導電層43b及導電層43c(圖35B)。導電層43a和導電層43b被用作電晶體40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任一個。然後,可以還形成所需要的佈線或電極,貼合其他基板。詳細說明可以參照實施方式1或本實施方式。
然後,從形成用基板14的背面照射雷射,由此可以使形成用基板14與包括電晶體40的電路等分離。詳細說明可以參照實施方式1或本實施方式。
圖35C示出藉由圖35A、圖35B所示的步驟製造的顯示裝置10的結構例子。圖35C所示的顯示裝置10的結構除了如下點以外與圖6B所示的顯示裝置10相同:氧化物半導體層44為第二層47b,第二層47為第二層47c。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方式3
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可用於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公開的電晶體的CAC(Cloud-Aligned Composite)-OS的構成進行說明。
CAC-OS例如是指包含在氧化物半導體中的元素不均勻地分佈的構成,其中包含不均勻地分佈的元素的材料的尺寸為0.5nm以上且10nm以下,較佳為1nm以上且2nm以下或近似的尺寸。注意,在下面也將在氧化物半導體中一個或多個金屬元素不均勻地分佈且包含該金屬元素的區域混合的狀態稱為馬賽克(mosaic)狀或補丁(patch)狀,該區域的尺寸為0.5nm以上且10nm以下,較佳為1nm以上且2nm以下或近似的尺寸。
氧化物半導體較佳為至少包含銦。尤其是,較佳為包含銦及鋅。除此之外,也可以還包含選自鋁、鎵、釔、銅、釩、鈹、硼、矽、鈦、鐵、鎳、鍺、鋯、鉬、鑭、鈰、釹、鉿、鉭、鎢和鎂等中的一種或多種。
例如,In-Ga-Zn氧化物中的CAC-OS(在CAC-OS中,尤其可以將In-Ga-Zn氧化物稱為CAC-IGZO)是指材料分成銦氧化物(以下,稱為InOX1(X1為大於0的實數))或銦鋅氧化物(以下,稱為InX2ZnY2OZ2(X2、Y2及Z2為大於0的實數))以及鎵氧化物(以下,稱為GaOX3(X3為大於0的實數))或鎵鋅氧化物(以下,稱為GaX4ZnY4OZ4(X4、Y4及Z4為大於0的實數)) 等而成為馬賽克狀,且馬賽克狀的InOX1或InX2ZnY2OZ2均勻地分佈在膜中的構成(以下,也稱為雲狀)。
換言之,CAC-OS是具有以GaOX3為主要成分的區域和以InX2ZnY2OZ2或InOX1為主要成分的區域混在一起的構成的複合氧化物半導體。在本說明書中,例如,當第一區域的In與元素M的原子個數比大於第二區域的In與元素M的原子個數比時,第一區域的In濃度高於第二區域。
注意,IGZO是通稱,有時是指包含In、Ga、Zn及O的化合物。作為典型例子,可以舉出以InGaO3(ZnO)m1(m1為自然數)或In(1+x0)Ga(1-x0)O3(ZnO)m0(-1
Figure TW201802872AD00003
x0
Figure TW201802872AD00004
1,m0為任意數)表示的結晶性化合物。
上述結晶性化合物具有單晶結構、多晶結構或CAAC(C-Axis Aligned Crystal)結構。CAAC結構是多個IGZO的奈米晶具有c軸配向性且在a-b面上以不配向的方式連接的結晶結構。
另一方面,CAC-OS與氧化物半導體的材料構成有關。CAC-OS是指如下構成:在包含In、Ga、Zn及O的材料構成中,一部分中觀察到以Ga為主要成分的奈米粒子狀區域以及一部分中觀察到以In為主要成分的奈米粒子狀區域分別以馬賽克狀無規律地分散。因此,在CAC-OS中,結晶結構是次要因素。
CAC-OS不包含組成不同的二種以上的膜的疊層結構。例如,不包含由以In為主要成分的膜與以Ga為主要成分的膜的兩層構成的結構。
注意,有時觀察不到以GaOX3為主要成分的區域與以InX2ZnY2OZ2或InOX1為主要成分的區域之間的明確的邊界。
在CAC-OS中包含選自鋁、釔、銅、釩、鈹、硼、矽、鈦、鐵、鎳、鍺、鋯、鉬、鑭、鈰、釹、鉿、鉭、鎢和鎂等中的一種或多種以代替鎵的情況下,CAC-OS是指如下構成:一部分中觀察到以該金屬元素為主要成分的奈米粒子狀區域以及一部分中觀察到以In為主要成分的奈米粒子狀區域以馬賽克狀無規律地分散。
CAC-OS例如可以藉由在對基板不進行意圖性的加熱的條件下利用濺射法來形成。在利用濺射法形成CAC-OS的情況下,作為沉積氣體,可以使用選自惰性氣體(典型的是氬)、氧氣體和氮氣體中的一種或多種。另外,成膜時的沉積氣體的總流量中的氧氣體的流量比越低越好,例如,將氧氣體的流量比設定為0%以上且低於30%,較佳為0%以上且10%以下。
CAC-OS具有如下特徵:藉由根據X射線繞射(XRD:X-ray diffraction)測定法之一的out-of-plane法利用θ/2θ掃描進行測定時,觀察不到明確的峰值。也就是說,根據X射線繞射,可知在測定區域中沒有a-b面方向及c軸方向上的配向。
另外,在藉由照射束徑為1nm的電子束(也稱為奈米束)而取得的CAC-OS的電子繞射圖案中,觀察到環狀的亮度高的區域以及在該環狀區域內的多個亮點。由此,根據電子繞射圖案,可知CAC-OS的結晶結構具有 在平面方向及剖面方向上沒有配向的nc(nano-crystal)結構。
另外,例如在In-Ga-Zn氧化物的CAC-OS中,根據藉由能量色散型X射線分析法(EDX: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取得的EDX面分析影像,可確認到:具有以GaOX3為主要成分的區域及以InX2ZnY2OZ2或InOX1為主要成分的區域不均勻地分佈而混合的構成。
CAC-OS的結構與金屬元素均勻地分佈的IGZO化合物不同,具有與IGZO化合物不同的性質。換言之,CAC-OS具有以GaOX3等為主要成分的區域及以InX2ZnY2OZ2或InOX1為主要成分的區域互相分離且以各元素為主要成分的區域為馬賽克狀的構成。
在此,以InX2ZnY2OZ2或InOX1為主要成分的區域的導電性高於以GaOX3等為主要成分的區域。換言之,當載子流過以InX2ZnY2OZ2或InOX1為主要成分的區域時,呈現氧化物半導體的導電性。因此,當以InX2ZnY2OZ2或InOX1為主要成分的區域在氧化物半導體中以雲狀分佈時,可以實現高場效移動率(μ)。
另一方面,以GaOX3等為主要成分的區域的絕緣性高於以InX2ZnY2OZ2或InOX1為主要成分的區域。換言之,當以GaOX3等為主要成分的區域在氧化物半導體中分佈時,可以抑制洩漏電流而實現良好的切換工作。
因此,當將CAC-OS用於半導體元件時,藉由起因於GaOX3等的絕緣性及起因於InX2ZnY2OZ2或InOX1的導電性的互補作用可以實現高通態電流(Ion) 及高場效移動率(μ)。
另外,使用CAC-OS的半導體元件具有高可靠性。因此,CAC-OS適用於顯示器等各種半導體裝置。
另外,本實施方式可以適當地與其它實施方式組合。
實施方式4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照圖36A至圖36F說明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製造的電子裝置。
藉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製造具有曲面且可靠性高的電子裝置。此外,藉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製造具有撓性且可靠性高的電子裝置。
作為電子裝置,例如可以舉出:電視機;桌上型或膝上型個人電腦;用於電腦等的顯示器;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框;行動電話機;可攜式遊戲機;可攜式資訊終端;音頻再生裝置;彈珠機等大型遊戲機等。
可以將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沿著房屋或高樓的內壁或外壁、汽車的內部裝飾或外部裝飾的曲面組裝。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也可以包括二次電池,較佳為藉由 非接觸電力傳送對該二次電池充電。
作為二次電池,例如,可以舉出利用凝膠狀電解質的鋰聚合物電池(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等鋰離子二次電池、鎳氫電池、鎳鎘電池、有機自由基電池、鉛蓄電池、空氣二次電池、鎳鋅電池、銀鋅電池等。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也可以包括天線。藉由由天線接收信號,可以在顯示部上顯示影像或資料等。另外,在電子裝置包括天線及二次電池時,可以將天線用於非接觸電力傳送。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也可以包括感測器(該感測器具有測量如下因素的功能:力、位移、位置、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轉速、距離、光、液、磁、溫度、化學物質、聲音、時間、硬度、電場、電流、電壓、電力、輻射線、流量、濕度、傾斜度、振動、氣味或紅外線)。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可以具有各種功能。例如,可以具有如下功能:將各種資訊(靜態影像、動態圖片、文字影像等)顯示在顯示部上的功能;觸控面板的功能;顯示日曆、日期或時間等的功能;執行各種軟體(程式)的功能;進行無線通訊的功能;讀出儲存在存儲介質中的程式或資料的功能;等。
此外,包括多個顯示部的電子裝置可以具有在一個顯示部主要顯示影像資訊而在另一個顯示部主要顯示文本資訊的功能,或者具有藉由將考慮了視差的影像顯示於多個顯示部上來顯示三維影像的功能等。並且,具有 影像接收部的電子裝置可以具有如下功能:拍攝靜態影像;拍攝動態圖片;對所拍攝的影像進行自動或手工校正;將所拍攝的影像儲存在記錄介質(外部或內置於電子裝置中)中;將所拍攝的影像顯示在顯示部上;等等。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所具有的功能不侷限於此,該電子裝置可以具有各種功能。
圖36A至圖36C示出具有彎曲的顯示部7000的電子裝置的一個例子。顯示部7000的顯示面是彎曲的,能夠沿著彎曲的顯示面進行顯示。顯示部7000也可以具有撓性。
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可以製造顯示部7000。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具備彎曲的顯示部且可靠性高的電子裝置。
圖36A示出行動電話機的一個例子。圖36A所示的行動電話機7110包括外殼7101、顯示部7000、操作按鈕7103、外部連接埠7104、揚聲器7105、麥克風7106、照相機7107等。
行動電話機7110在顯示部7000中具備觸控感測器。藉由用手指或觸控筆等觸摸顯示部7000可以進行打電話或輸入文字等各種操作。
此外,藉由操作按鈕7103的操作,可以進行電源的ON、OFF工作或切換顯示在顯示部7000的影像的種類。例如,可以將電子郵件的編寫畫面切換為主功能表畫面。
另外,藉由在行動電話機內部設置陀螺儀感測器或加速度感測器等檢測裝置,可以判斷行動電話機的方向(縱向或橫向),而對顯示部7000的螢幕顯示進行自動切換。此外,螢幕顯示的切換也可以藉由觸摸顯示部7000、操作操作按鈕7103或者使用麥克風7106輸入聲音來進行。
圖36B示出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個例子。圖36B所示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210包括外殼7201及顯示部7000。可攜式資訊終端還可以包括操作按鈕、外部連接埠、揚聲器、麥克風、天線、相機或電池等。顯示部7000具備觸控感測器。藉由用手指或觸控筆等接觸顯示部7000可以進行可攜式資訊終端的操作。
本實施方式中例示出的可攜式資訊終端例如具有選自電話機、電子筆記本或資訊閱讀裝置等中的一種或多種的功能。明確而言,可以將該可攜式資訊終端用作智慧手機。本實施方式中例示出的可攜式資訊終端例如可以執行行動電話、電子郵件、文章的閱讀及編寫、音樂播放、網路通訊、電腦遊戲等各種應用程式。
可攜式資訊終端7210可以將文字及影像資訊顯示在其多個面上。例如,可以將三個操作按鈕7202顯示在一個面上,而將由矩形表示的資訊7203顯示在另一個面上。圖36B示出在可攜式資訊終端7210的上表面顯示操作按鈕7202的例子且在可攜式資訊終端7210的側面顯示資訊7203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在可攜式資訊終端7210的側面顯示操作按鈕7202,在可攜式資訊終端7210的上表面顯示資訊7203。另外,也可以在可攜式資訊終端7210 的三個面以上顯示資訊。
此外,作為資訊7203的例子,可以舉出提示收到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交網路服務)的通知、電子郵件或電話等的顯示;電子郵件等的標題或發送者姓名;日期;時間;電量;以及天線接收強度等。或者,也可以在顯示資訊7203的位置顯示操作按鈕或圖示等代替資訊。
圖36C示出電視機的一個例子。在電視機7300中,在外殼7301中組裝有顯示部7000。在此示出利用支架7303支撐外殼7301的結構。
可以藉由利用外殼7301所具備的操作開關、另外提供的遙控器7311進行圖36C所示的電視機7300的操作。另外,也可以在顯示部7000中具備觸控感測器,藉由用手指等觸摸顯示部7000可以進行顯示部7000的操作。另外,也可以在遙控器7311中具備顯示從該遙控器7311輸出的資料的顯示部。藉由利用遙控器7311所具備的操作鍵或觸控面板,可以進行頻道及音量的操作,並可以對顯示在顯示部7000上的影像進行操作。
另外,電視機7300採用具備接收機及數據機等的結構。可以藉由利用接收機接收一般的電視廣播。再者,藉由數據機將電視機7300連接到有線或無線方式的通訊網路,從而進行單向(從發送者到接收者)或雙向(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或接收者之間等)的資訊通訊。
圖36D至圖36F示出包括具有撓性且能夠彎曲的顯示部7001的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個例子。
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等可以製造顯示部7001。例如,可以使用能夠以0.01mm以上且150mm以下的曲率半徑彎曲的顯示裝置等。另外,顯示部7001可以具備觸控感測器,藉由用手指等觸摸顯示部7001可以進行可攜式資訊終端的操作。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具備撓性顯示部且可靠性高的電子裝置。
圖36D示出手錶型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個例子。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包括錶帶7801、顯示部7001、輸入輸出端子7802及操作按鈕7803等。錶帶7801具有外殼的功能。另外,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可以組裝有具有撓性的電池7805。電池7805也可以例如與顯示部7001或錶帶7801等重疊。
錶帶7801、顯示部7001及電池7805具有撓性。因此,可以容易使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彎曲為所希望的形狀。
操作按鈕7803除了時間設定之外還可以具有電源開關、無線通訊的開關、靜音模式的開啟及關閉、省電模式的開啟及關閉等各種功能。例如,藉由利用組裝在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中的作業系統,還可以自由設定操作按鈕7803的功能。
另外,藉由用手指等觸摸顯示於顯示部7001的圖示7804,可以啟動應用程式。
另外,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可以進行被通訊標準化的近距離無線通訊。 例如,藉由與可進行無線通訊的耳麥相互通訊,可以進行免提通話。
此外,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也可以包括輸入輸出端子7802。當包括輸入輸出端子7802時,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可以藉由連接器直接與其他資訊終端進行資料的交換。另外,也可以藉由輸入輸出端子7802進行充電。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例示出的可攜式資訊終端的充電工作也可以利用非接觸電力傳送進行,而不藉由輸入輸出端子。
圖36E及圖36F示出能夠折疊的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個例子。圖36E示出可攜式資訊終端7650的以使顯示部7001位於內側的方式折疊的狀態,圖36F示出可攜式資訊終端7650的以使顯示部7001位於外側的方式折疊的狀態。可攜式資訊終端7650包括顯示部7001及非顯示部7651。在不使用可攜式資訊終端7650時,藉由以使顯示部7001位於內側的方式折疊,能夠抑制顯示部7001被弄髒並且受損傷。雖然圖36E和圖36F示出對折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650,但是可攜式資訊終端7650可以是三折或四折以上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650還可以包括操作按鈕、外部連接埠、揚聲器、麥克風、天線、相機或電池等。
另外,本實施方式可以適當地與其它實施方式組合。
實施例1
在本實施例中,對利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剝離方法從加工構件剝離形成用基板的結果進行說明。
圖37A示出加工構件200的剖面示意圖。加工構件200包括形成用基板201、樹脂層202、氧化物層203、絕緣層204、黏合層205及基板206。
作為形成用基板201使用玻璃基板。作為樹脂層202使用厚度大約為1.5μm的聚醯亞胺樹脂層。作為氧化物層203使用In:Ga:Zn=5:1:6(原子個數比)的厚度大約為50nm的In-Ga-Zn氧化物層。作為絕緣層204使用厚度大約為100nm的氮化矽層。作為基板206使用芳族聚醯胺薄膜。
說明加工構件200的製程。首先,在形成用基板201上塗佈厚度大約為2.0μm的包含聚合後成為聚醯亞胺的樹脂材料的材料。接著,在對塗佈的材料進行加熱(預烤)且進行曝光之後,進行顯影。接著,以400℃進行加熱處理(後烤)形成具有到達形成用基板201的開口的樹脂層202。
然後,利用In:Ga:Zn=5:1:7(原子個數比)的氧化物靶材藉由濺射法形成氧化物層203。作為濺射氣體使用氧的流量比為10%的氧和氬的混合氣體,濺射氣體的壓力為0.6Pa。形成氧化物層203時的基板溫度為室溫,直流(DC)功率為2.5kW。
在形成氧化物層203之後,利用CVD法形成絕緣層204。然後,利用黏合層205在絕緣層204上貼合基板206。
接著,說明從加工構件200剝離形成用基板201的製程。
從形成用基板201一側對加工構件200照射雷射207。利用雷射振盪器照射雷射207。雷射振盪器的能量密度為339mJ/cm2,掃描速度為3.6mm/秒,振盪頻率為60Hz,設定能量為950mJ。
在照射雷射207之後,如圖37B所示,從加工構件200剝離形成用基板201。在剝離之後,將包括形成用基板201的構件記載為構件210,將包括基板206的構件記載為構件220。注意,在剝離後的形成用基板201上有時附著樹脂層202的殘渣(樹脂層202a)。此時,除了形成用基板201以外,樹脂層202a也包括在構件210。
圖38A示出加工構件200的光學顯微鏡照片(倍率:50倍)。圖38B示出加工構件200的剖面STEM照片(倍率:10萬倍)。注意,在圖38B中,層208表示包含碳的層。根據圖38B可知,在形成用基板201上形成有樹脂層202、氧化物層203及絕緣層204。
在本實施例中,製造兩個構件210及兩個構件220。就是說,製造兩個加工構件200,在各加工構件200中進行形成用基板201的剝離。圖39A至圖39F示出從兩個加工構件200中的一個加工構件200得到的構件210及構件220的觀察照片。另外,圖40A至圖40F示出從兩個加工構件200中的另一個加工構件200得到的構件210及構件220的觀察照片。
圖39A及圖40A示出構件210的外觀照片,圖39B及圖40B示出構件220的外觀照片。圖39C及圖40C示出構件210的光學顯微鏡照片(倍率:50倍),圖39D及圖40D示出構件220的光學顯微鏡照片(倍率:50倍)。 圖39E及圖40E示出構件210的剖面STEM影像(倍率:10萬倍),圖39F及圖40F示出構件220的剖面STEM影像(倍率:10萬倍)。在圖39E、圖40E及圖40F中,層208表示包含碳的層。
根據圖39E、圖39F、圖40E、圖40F確認到:在形成用基板201和氧化物層203接觸的部分中,在形成用基板201和氧化物層203之間的介面產生形成用基板201與氧化物層203的剝離。另外,根據圖39E及圖40E可知:在形成用基板201的剝離後,在形成用基板201上附著厚度大約為60nm的樹脂層202的殘渣(樹脂層202a)。因為圖39E的結果與圖40E相同且圖39F的結果與圖40F相同,所以確認到在形成用基板201和氧化物層203之間的介面產生形成用基板201的剝離的再現性。
14‧‧‧形成用基板
24‧‧‧層

Claims (20)

  1. 一種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形成用基板上使用具有感光性及熱固性的材料形成厚度為0.1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第一層;藉由光微影法在該第一層中形成開口來形成具有開口的樹脂層;以與該樹脂層的該開口重疊的方式形成矽層;在該樹脂層上形成包含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在該矽層上藉由與該電晶體的源極或汲極的形成製程相同的製程形成導電層;利用雷射對該樹脂層及該矽層照射光;以及從該形成用基板分離該電晶體及該導電層。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矽層被照射光而釋放氫。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矽層是氫化非晶矽層。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利用該雷射從該形成用基板一側對該樹脂層及該矽層照射光。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雷射是線性雷射。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使用黏度為5cP以上且低於100cP的溶液形成該第一層。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使用旋塗機形成該第一層。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 其中以第一溫度對該第一層進行加熱來形成該樹脂層,並且以低於該第一溫度的溫度製造該電晶體。
  9. 一種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形成用基板上使用具有感光性及熱固性的材料形成厚度為0.1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第一層;藉由光微影法在該第一層中形成開口來形成具有開口的樹脂層;以與該樹脂層的該開口重疊的方式形成氧化物層;在該樹脂層上形成包含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在該氧化物層上藉由與該電晶體的源極或汲極的形成製程相同的製程形成導電層;利用雷射對該樹脂層及該氧化物層照射光;以及從該形成用基板分離該電晶體及該導電層。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氧化物包含鋁、鎵、釔和錫中的任一個、銦及鋅。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利用該雷射從該形成用基板一側對該樹脂層及該氧化物層照射光。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雷射是線性雷射。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使用黏度為5cP以上且低於100cP的溶液形成該第一層。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使用旋塗機形成該第一層。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以第一溫度對該第一層進行加熱來形成該樹脂層, 並且以低於該第一溫度的溫度製造該電晶體。
  16. 一種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形成用基板上使用具有感光性及熱固性的材料形成厚度為0.1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第一層;藉由光微影法在該第一層中形成開口來形成具有開口的樹脂層;以與該樹脂層的該開口重疊的方式形成氧化物層;在該樹脂層上形成包含金屬氧化物的電晶體;在該氧化物層上藉由與該電晶體的源極或汲極的形成製程相同的製程形成導電層;利用雷射對該樹脂層及該氧化物層照射光;以及從該形成用基板分離該電晶體及該導電層,其中,該氧化物包含鋁、鎵、釔和錫中的任一個、銦及鋅,並且,利用該雷射從該形成用基板一側對該樹脂層及該氧化物層照射光。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雷射是線性雷射。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使用黏度為5cP以上且低於100cP的溶液形成該第一層。
  19. 根據權利要求16該的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使用旋塗機形成該第一層。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以第一溫度對該第一層進行加熱來形成該樹脂層,並且以低於該第一溫度的溫度製造該電晶體。
TW106112986A 2016-04-22 2017-04-18 剝離方法及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7882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6552 2016-04-22
JP2016-086552 2016-04-22
JP2016-086553 2016-04-22
JP2016086553 2016-04-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2872A true TW201802872A (zh) 2018-01-16
TWI788287B TWI788287B (zh) 2023-01-01

Family

ID=60089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2986A TWI788287B (zh) 2016-04-22 2017-04-18 剝離方法及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5007B2 (zh)
JP (2) JP6568892B2 (zh)
KR (1) KR102327117B1 (zh)
CN (1) CN109075079B (zh)
TW (1) TWI788287B (zh)
WO (1) WO20171829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5109B (zh) * 2021-09-17 2023-03-01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基板之再利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81424B2 (en) 2016-04-12 2019-01-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eel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lexible device
JP2017207744A (ja) 2016-05-11 2017-11-2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TWI727041B (zh) * 2016-05-20 2021-05-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KR102554183B1 (ko) 2016-07-29 2023-07-1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박리 방법, 표시 장치, 표시 모듈, 및 전자 기기
TWI753868B (zh) 2016-08-05 2022-02-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剝離方法、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30017B (zh) 2016-08-09 2021-06-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0676311B (zh) * 2019-09-06 2022-11-2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柔性晶体管的制备方法
TWI812323B (zh) * 2022-07-04 2023-08-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感光元件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9733B2 (ja) 1998-02-25 2006-08-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剥離方法
US7211828B2 (en) * 2001-06-20 2007-05-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057619B2 (ja) * 2001-08-01 2012-10-2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US7436050B2 (en) * 2003-01-22 2008-10-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JP4689168B2 (ja) 2003-01-22 2011-05-2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3897173B2 (ja) * 2003-05-23 2007-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36601B2 (ja) * 2004-06-14 2010-09-0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US7863188B2 (en) * 2005-07-29 2011-01-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7157608A (ja) * 2005-12-08 2007-06-21 Casio Comput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824425B1 (ko) * 2008-12-17 2018-02-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5483151B2 (ja) * 2009-03-05 2014-05-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薄膜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81106B2 (ja) * 2009-04-27 2014-08-2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2011227369A (ja) * 2010-04-22 2011-11-10 Hitachi Displays Ltd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129519A1 (en) * 2013-02-20 2014-08-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eeling metho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eeling apparatus
JP6490901B2 (ja) * 2013-03-14 2019-03-2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の作製方法
KR102104608B1 (ko) 2013-05-16 2020-04-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133433B1 (ko) * 2013-05-24 2020-07-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6128961B2 (ja) * 2013-05-30 2017-05-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表示パネル用基板、表示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JP6320713B2 (ja) * 2013-10-03 2018-05-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13814B2 (ja) * 2013-10-29 2014-10-2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携帯機器
US9427949B2 (en) 2013-12-03 2016-08-3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eeling apparatus and stack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6354338B2 (ja) 2014-05-30 2018-07-11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10181424B2 (en) 2016-04-12 2019-01-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eel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lexible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5109B (zh) * 2021-09-17 2023-03-01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基板之再利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5079B (zh) 2022-04-15
JP6568892B2 (ja) 2019-08-28
CN109075079A (zh) 2018-12-21
JP2017199902A (ja) 2017-11-02
KR102327117B1 (ko) 2021-11-15
US10205007B2 (en) 2019-02-12
JP6874071B2 (ja) 2021-05-19
KR20180134923A (ko) 2018-12-19
WO2017182909A1 (en) 2017-10-26
TWI788287B (zh) 2023-01-01
JP2019195107A (ja) 2019-11-07
US20170309731A1 (en)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8708B1 (ko) 박리 방법, 표시 장치, 모듈, 및 전자 기기
TWI788287B (zh) 剝離方法及撓性裝置的製造方法
JP6965010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の作製方法
JP2023059871A (ja) 表示装置
JP2023078260A (ja) 表示装置
JP7252385B2 (ja) 表示装置
US10170600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7029010B2 (ja)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