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1402A - 連接器及電纜線束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及電纜線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1402A
TW201801402A TW106111863A TW106111863A TW201801402A TW 201801402 A TW201801402 A TW 201801402A TW 106111863 A TW106111863 A TW 106111863A TW 106111863 A TW106111863 A TW 106111863A TW 201801402 A TW201801402 A TW 2018014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vertical direction
connection
intervening
connection obje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1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8488B (zh
Inventor
中村恵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1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1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8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84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1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連接器及具有此連接器和電纜的電纜線束。
連接器100對第1連接對象物600為可安裝且可 連接第2連接對象物700。連接器100具有複數端子400、保持構件200。保持構件200具有保持部210、介在部240。端子400具有結線部410、接點部420。在連接器100安裝於第1連接對象物600時,結線部410分別連接第1連接對象物600的第1連接部610。接點部420的中心和結線部410的中心,在間距方向中互相分離地設置。介在部240與結線部410,在沿上下方向觀察連接器時,至少部分地互相重疊。

Description

連接器及電纜線束
本發明係有關於連接如FPC(軟性印刷電路)和FFC(軟性扁平電纜)等板狀或片狀對象物的連接器、以及具有此連接器的電纜線線。
參照第31、32圖,專利文件1揭示和軟性印刷配線板950可連接的連接器900,軟性印刷配線板950對電路基板(未圖示)在Z方向可安裝而且沿X方向朝-X側插入。軟性印刷配線板950具有連接部960。連接器900具有保持構件910、受容部915、複數端子920。在軟性印刷配線板950插入連接器900時,受容部915是用以接受軟性印刷配線板950的一部分。端子920具有下顎部922、上顎部924、中間部926、被固定部928。上顎部924具有接點部925。在軟性印刷配線板950插入連接器900時,接點部925連接軟性印刷配線板950的連接部960。中間部926將下顎部922和上顎部924互相連結。連接器900搭載於電路基板(未圖示)時,被固定部928被銲接連接於電路基板(未圖示)的配線圖樣(未圖示)。
[先前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
[專利文件1]日本特開2015-188000號公報。
專利文件1的連接器900係搭載於硬電路基板上。一方面有需求希望將連接器安裝於電纜和FPC(軟性印刷電路)、FFC(軟性扁平電纜)等具有柔軟性的基材上。在此,對複數電纜的導線及FPC等安裝連接器的端子時,由於將纜線等的導線等一對一地銲接連接於連接器的各端子,組裝步驟變得相當複雜。為了簡化組裝步驟,希望有連接器,其具有能將依脈衝熱(pulse heat)法的各端子成批地銲接連接的構造。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連接器,可搭載於電纜等柔軟性基材上,具有依熱脈衝法和電纜等成批地可連接的構造。又,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具有前述連接器和電纜的電纜線束。
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連接器,可連接片狀或板狀的第2連接對象物,前述第2連接對象物在上下方向對第1連接對象物可安裝且沿著與前述上下方向垂直的前後方向朝後方插入;前述第1連接對象物,具有複數第1連接部;前述第2連接對象物,具有複數第2連接部;前述連接器,具有複數端子、保持構件;前述保持構件,具有保持部、介在部;前述端子,被保持於前述保持構件的前述保持部;前述端子,在與前述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的雙方垂直的間 距方向上排列;每個前述端子,具有結線部、接點部;前述端子的前述結線部,在前述連接器安裝於前述第1連接對象物時,分別連接前述第1連接部;前述端子的前述接點部,在前述第2連接對象物插入前述連接器時,分別連接前述第2連接部;前述結線部,具有與前述上下方向交錯的板狀形狀;前述接點部的中心和前述結線部的中心,在前述間距方向設於相互不同的位置;前述介在部和前述結線部,在沿前述上下方向觀察前述連接器時,至少部分地互相重疊;沿前述上下方向的上方向觀察前述連接器時,前述介在部及前述結線部的一方為可視覺識別;沿前述上下方向的下方向觀察前述連接器時,前述介在部及前述結線部的剩餘一方為可視覺識別。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2連接器,是第1連接器,其中前述保持構件,更具有上壁部、下壁部;前述上壁部和前述下壁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相互分離地設置;在前述上下方向的前述上壁部和前述下壁部之間,形成有受容部;前述受容部,在前述第2連接對象物連接前述連接器時,用以收容前述第2連接對象物的一部分; 前述接點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超出前述下壁部而突出於上方;前述介在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位於前述結線部的上方。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3連接器,是第1或第2連接器,其中前述結線部,在前述前後方向中比前述接點部位於更前方;前述上壁部的前端,在前述前後方向中比前述下壁部的前端位於更後方;前述介在部,作為前述下壁部的一部分而形成;沿前述上下方向的下方向觀察前述連接器時,前述介在部為可視覺識別。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4連接器,是第3連接器,其中前述端子,至少在既定區域中,不具有在前述上下方向中從前述下壁部突出於上方的部分;前述既定區域,為從前述下壁部的前述前端沿前述前後方向直到前述介在部的既定位置的區域;前述介在部的前述既定位置,在前述前後方向中與前述結線部的後端設於相同位置。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5連接器,是第4連接器,其中前述接點部,在前述前後方向中比前述上壁部的前述前端位於更後方。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6連接器,是第3至第5連接器其中之一,其中前述保持構件的下部形成有收容凹部;前述收容凹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凹向上方、且於前述前後方向中向後方穿過;前述收容凹部,在將前述連接器安裝於是前述第1連接對象物的電纜時,用以收容前述電纜的一部分。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7連接器,是第1至第6連接器其中之一,其中前述介在部與前述保持部是不同形體。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8連接器,是第1至第7連接器其中之一,其中前述端子,更具有下顎部、上顎部、中間部、連結部;前述接點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從前述下顎部突出於上方;前述下顎部和前述上顎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互相分離地設置;前述中間部,將前述下顎部與前述上顎部互相連接;前述連結部,連結前述下顎部的下緣與前述結線部;前述下顎部的下緣與前述結線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互相分離地設置。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9連接器,是第8連接器,其中前述保持構件形成有對向部、凹部; 前述對向部,與前述下顎部及前述連結部分別在前述間距方向中對向;前述凹部,在前述間距方向中比前述對向部更凹陷。
又,本發明提供連接器作為第10連接器,是第9連接器,其中前述凹部在前方及上方的雙方中開放。
又,本發明提供電纜線束,具有第1至第10連接器其中之一及電纜;前述電纜作為前述第1連接對象物而連接前述連接器。
本發明的連接器中,端子的結線部係從連結部在間距方向上彎折而形成,因此接點部的中心和結線部的中心在間距方向上位於互相不同的位置。又,介在部和結線部,在沿上下方向觀察連接器時,至少部分地互相重疊。藉此,在電纜等(第1連接對象物)的導線等(第1連接部)銲接連接至結線部時,即使將電纜等(第1連接對象物)的導線等(第1連接部)推碰至結線部,因為藉由介在部承受此推壓力,端子自身成為不易變形的結構。
又本發明的連接器中,結線部具有與上下方向交錯的板狀形狀,沿上方向觀察連接器時,介在部及結線部的一方為可視覺識別,沿下方向觀察連接器時,介在部及結線部的剩餘一方為可視覺識別。藉此,本發明的連接器,在對結線部連接電纜等(第1連接對象物)的導線(第1連接部)時,能夠將複數電纜等(第1連接對象物)的導線(第1連接部)與複數結線部透 過介在部以加熱密封和承受台總括地包夾。藉此,能夠對複數結線部將複數電纜等(第1連接對象物)的導線等(第1連接部)總括地連接,且能夠將電纜線束製造步驟簡略化。
10、10A、10B‧‧‧電纜線束
100、100A、100B‧‧‧連接器
200、200A、200B‧‧‧保持構件
210、210A、210B‧‧‧保持部
212A‧‧‧前面
220、220A、220B‧‧‧上壁部
230、230A、230B‧‧‧下壁部
240、240A、240B‧‧‧介在部
242A‧‧‧連結部收容槽
245、245A‧‧‧端子保持部
250、250A、250B‧‧‧可動構件
255、255A、255B‧‧‧凸輪部
260、260A、260B‧‧‧可動構件收容部
265、265A、265B‧‧‧可動構件支持部
270、270A、270B‧‧‧受容部
280、280A‧‧‧收容凹部
290、290A、290B‧‧‧收容槽
292‧‧‧對向部
295‧‧‧凹部
400、400B‧‧‧端子
410、410B‧‧‧結線部
420、420B‧‧‧接點部
425‧‧‧接點部支持部
430、430B‧‧‧下顎部
440、440B‧‧‧上顎部
445、445B‧‧‧推壓部
450、450B‧‧‧中間部
460、460B‧‧‧連結部
465、465B‧‧‧凸輪部支持部
470‧‧‧被保持部
600‧‧‧第1連接對象物(電纜)
610‧‧‧第1連接部(導線)
700‧‧‧第2連接對象物
710‧‧‧第2連接部
800‧‧‧承受台
850‧‧‧加熱密封
P‧‧‧既定位置
R‧‧‧既定區域
第1圖顯示具有本發明第1實施樣態的連接器和電纜之電纜線束的立體圖。於圖中,將電纜線束的一部分擴大表示。
第2圖顯示第1圖的電纜線束的另一立體圖。於圖中,將電纜線束的一部分放大表示。
第3圖顯示第1圖的電纜線束的後視圖。
第4圖顯示第1圖的電纜線束的俯視圖。
第5圖顯示第1圖的電纜線束的仰視面圖。
第6圖顯示第1圖的電纜線束的前視圖。於圖中,將電纜線束的一部分放大表示。
第7圖顯示第6圖的電纜線束沿A-A線的剖面圖。
第8圖顯示第6圖的電纜線束沿B-B線的剖面圖。
第9圖顯示第1圖的電纜線束的側視圖。
第10圖是用以說明第1圖的電纜線束所包含的連接器和電纜的連接步驟的立體圖。在此,連接器的介在部及電纜的導線,係藉由加熱密封和承受台而被包夾。
第11圖顯示第10圖的電纜線束的另一個立體圖。
第12圖顯示第10圖的電纜線束的俯視圖。
第13圖顯示第10圖的電纜線束的仰視圖。
第14圖顯示第10圖的電纜線束的前視圖。
第15圖顯示第14圖的電纜線束沿C-C線的剖面圖。
第16圖顯示第14圖的電纜線束沿D-D線的剖面圖。
第17圖顯示變化例的電纜線束的立體圖。
第18圖顯示第17圖的電纜線束的另一個立體圖。
第19圖顯示第17圖的電纜線束的俯視圖。
第20圖顯示第17圖的電纜線束的前視圖。於圖中,將電纜線束的一部分放大表示。
第21圖顯示第20圖的電纜線束沿E-E線的剖面圖。
第22圖顯示第20圖的電纜線束沿F-F線的剖面圖。
第23圖顯示具有本發明第2實施樣態的連接器及電纜的電纜線束的立體圖。
第24圖顯示第23圖的電纜線束的另一個立體圖。
第25圖顯示第23圖的電纜線束的後視圖。
第26圖顯示第23圖的電纜線束的俯視圖。
第27圖顯示第23圖的電纜線束的仰視圖。
第28圖顯示第23圖的電纜線束的前視圖。於圖中,將電纜線束的一部分放大表示。
第29圖顯示第28圖的電纜線束沿G-G線的剖面圖。
第30圖顯示第28圖的電纜線束沿H-H線的剖面圖。
第31圖顯示專利文件1的連接器和軟性印刷配線板的立體圖。
第32圖顯示第31圖的連接器的剖面圖。
(第1實施樣態)
如第1、2圖所示,本發明第1實施樣態的電纜線束10具有連接器100及電纜600。在此,電纜600作為第1連接對象物600與連接器100連接。
如第1、2圖所示,本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在上下方向對電纜600等的第1連接對象物600為可安裝。又,本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可連接沿著與上下方向垂直的前後方向而插入的FPC(軟性印刷電路)及FFC(軟性扁平電纜)等的第2對象物700。於本實施樣態,上下方向是Z方向。上方是+Z方向,下方是-Z方向。又,在本實施樣態,前後方向是X方向。前方是+X方向,後方是-X方向。
如第1、2圖所示,第1連接對象物600由複數電纜600構成,具有複數導線(第1連接部)610。又,第2連接對象物700具有片狀或板狀、且具有複數第2連接部710。
如第1、2圖所示,本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具有保持構件200、及複數端子400。
如第6、7及8圖所示,保持構件200具有保持部210、上壁部220、下壁部230、端子保持部245、可動構件250、可動構件收容部260、可動構件支持部265、收容凹部280、收容槽290。
如第4、7及8圖所示,上壁部220位於保持構件200的上端,具有與上下方向垂直的略平板形狀。又,下壁部230在上下方向中位於上壁部220的下方,具有與上下方向垂直的略平板形狀。上壁部220和下壁部230在上下方向中係互相分離地設置。又,上壁部220的前端,在前後方向中比下壁部230的 前端位於更後方。下壁部230具有介在部240。亦即,本實施樣態的介在部240係作為下壁部230的一部分而形成。
如第1、7及8圖所示,介在部240設於保持構件200的前端附近,保持部210從介在部240的後方連續地到達保持構件200的後端。亦即,本實施樣態的介在部240和保持部210是被一體地形成。又,介在部240具有與上下方向垂直的上面及下面。
如從第1、6圖至第8圖所示,上下方向中的上壁部220與下壁230之間形成有受容部270。亦即,受容部270在前端具有開口。此受容部270,當第2連接對象物700和連接器100連接時,接受第2連接對象物700的一部分。
如從第3、7圖至第8圖所示,端子保持部245是從保持構件200的後端到受容部270,在前後方向中連通的孔。
如第1、3、7及8圖所示,可動構件250位於上壁部220的後方且在下壁部230的上方,具有在與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雙方垂直的間距方向上延伸的複數凸輪部255。在本實施樣態中,間距方向是Y方向。凸輪部255在與間距方向垂直的平面內具有略楕圓形的剖面。可動構件收容部260位於保持構件200的後端附近,且在保持構件200的後方及上方的雙方是開放的凹部。可動構件支持部265是與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也是可動構件收容部260的下面。
如第7及8圖可知,可動構件250藉由將其前端倒向前後方向,將凸輪部255作為軸而可旋轉運動,可動構件250的前端向後方倒時,可動構件250被放容於可動構件收容部260。 在此,如第7及8圖所示,在可動構件250倒向前方而和上壁部220的後端接觸的狀態下,凸輪255之略楕圓形的剖面的短軸方向係大致朝上下方向。又,在可動構件250倒向後方而被可動構件收容部260收容的狀態下,凸輪255之略楕圓形的剖面的長軸方向係大致朝上下方向。
如第2、5圖及第7至9圖所示,保持構件200的下部有形成收容凹部280。收容凹部280於上下方向中凹向上方並且於前後方向中向後方穿過。在對電纜(第1連接對象物)600安裝連接器100時,收容凹部280收容電纜600的一部分。
如第3、6及7圖所示,收容槽290於前後方向中貫通保持構件200。又,收容槽290形成有對向部292及凹部295。更具體而言,在收容槽290的下端附近形成有對向部292,作為在間距方向對向的內壁,並在此對向部292的上方形成凹部295。凹部295比對向部292在間距方向中更凹陷。更具體而言,凹部295於前方及上方的雙方中是開放的。因此,參照第4圖,從上方觀察連接器100時,凹部295為可視覺識別;又參照第6圖,從前方觀察連接器100時,凹部295也為可視覺識別。藉此,在將凹部295成型時,能容易從保持構件200拔出模具,又能大大確保凹部295的尺寸。
由第6、7及8圖可知,各個端子400被保持於保持構件200的保持部210。又端子400在間距方向上排列。
如第7及8圖所示,各個端子400具有結線部410、下顎部430、接點部420、上顎部440、中間部450、連結部460、凸輪部支持部465、被保持部470。
如第2圖及第5至8圖所示,在連接器100安裝於電纜(第1連接對象物)600時,結線部410分別連接電纜600的導線610。結線部410在前後方向中位於端子400的前端及下端,且具有與上下方向交錯的板狀形狀。本實施樣態的結線部410的前端,於前後方向中,設於比保持構件200的介在部240的前端更前方的位置。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在沿上下方向的上方向觀察連接器100時,若結線部410為可視覺識別,則結線部410的前端可以設於比保持構件200的介在部240的前端更後方的位置。
從第1、4、5、7及8圖可知,保持構件200的介在部240與端子400的結線部410,在沿上下方向觀察連接器100時,至少部分地互相重疊。更具體而言,介在部240在上下方向中位於結線部410的上方。於本實施樣態中,沿上下方向的上方向觀察連接器100時,結線部410為可視覺識別。又於本實施樣態中,沿上下方向的下方向觀察連接器100時,介在部240及結線部410為可視覺識別。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亦可以是在沿上下方向的上方向觀察連接器時介在部240及結線部410的一方為可視覺識別,又在沿上下方向的下方向觀察連接器時介在部240及結線部410的剩下的一方為可視覺識別。
從第1、4、7及8圖可知,端子400至少在既定區域R中,從下壁部230在上下方向中沒有於上方突出的部分。在此,既定區域R是從下壁部230的前端沿前後方向直到介在部240的既定位置P的區域,介在部240的既定位置P於前後方向中與結線部410的後端設於相同的位置。
如第7及8圖所示,下顎部430大致在前後方向上延伸,下顎部430的下緣與連結部460的上端連結。下顎部430的下緣和結線部410在上下方向中係設於互相分離的位置。下顎部430具有接點部支持部425,從下顎部430的前後方向的中央附近向前方及上方延伸。接點部支持部425具有懸臂形狀,以後端為支點而在上下方向可彈性變形。
由第2、7及8圖可知,在第2連接對象物700插入連接器100時,接點部420分別連接第2連接部710。
如第6、7及8圖所示,接點部420在上下方向中超出下壁部230而突出於上方。亦即,接點部420的上端在上下方向中設於比下壁部230的上面更上方的位置。更具體而言,接點部420從下顎部430在上下方向中突出於上方。更詳細而言,接點部420從接點部支持部425的前端附近向上方突出。又如上所述,接點部支持部425為了在上下方向可彈性變形,接點部420為在上下方向可移動。又,接點部420在前後方向中設於比上壁部220的前端更後方的位置。
如第6圖所示,接點部420的中心和結線部410的中心,在間距方向上設於相異的位置。如上所述,由於介在部240位於結線部410的上方,在將電纜600的導線610銲接連接在結線部410時,即使將電纜600的導線610推碰至結線部410,因為藉由介在部240的下面承受此壓抵力,端子400自身成為不易變形的結構。
如第7及8圖所示,本實施樣態的結線部410,在前後方向中設於比接點部420更前方的位置。
如第7及8圖所示,上顎部440在前後方向延伸,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中突出於下方的推壓部445。推壓部445在前後方向中位於上顎部440的前端附近。
如第7及8圖所示,下顎部430和上顎部440在上下方向中設於互相分離的位置。又,接點部420和推壓部445在上下方向中大致對向。
如第7及8圖所示,中間部450在上下方向中將下顎部430和上顎部440互相連接。更具體而言,中間部450在上下方向中,將下顎部430的前後方向的中央附近與上顎部440的前後方向的中央附近互相連結。亦即,上顎部440由於只連結中間部450的上端,上顎部440將中間部450的上端作為支點而可蹺蹺板運動。
如第7、8圖所示,連結部460在上下方向中連結下顎部430的下緣與結線部410的上端。
由第1、6及7圖可知,保持構件200的收容槽290分別收容端子400。更具體而言,保持構件200的各個收容槽290的對向部292及凹部295,在間距方向中與各個下顎部430及連結部460對向。亦即,對向部292和凹部295設置在下顎部430及連結部460的間距方向的兩側。
如第7、8圖所示,凸輪部支持部465是下顎部430的一部分,且在前後方向中位於中間部450的後方。又,凸輪部支持部465的上緣在上下方向中與可動構件250的凸輪部255接觸。
如第7、8圖所示,被保持部470從端子400的下顎 部430的後端在後方延伸,且被壓入保持構件200的端子保持部245。
參照第10至16圖,在下文說明連接器100的端子400的結線部410、與電纜(第1連接對象物)600的導線(第1連接部)610的結線。
首先,使承載銲劑的結線部410與電纜600的導線610在上下方向中分別接觸,使承受台800與連接器100的保持構件200的介在部240的上面接觸,並且使加熱密封850接觸電纜600的導線610的下端。此時,介在部240與端子400的結線部410與電纜600的導線610,在上下方向中被包夾於承受台800和加熱密封850之間。又於此時,承受台800以承受台800的下面包含介在部240的既定區域R的方式與介在部240的上面接觸。
接著,藉由加熱密封850,將電纜600的導線610在上方邊加壓邊加熱。此時,由加熱密封850對上方的加壓力,由於透過介在部240而由承受台800接受,導線610充分地被壓在結線部410。藉此,結線部410承載的銲劑熔解,複數電纜600的導線610及複數端子400的結線部410總括地被銲接連接。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樣態中,在收容端子400的收容槽290的間距方向兩側設置有凹部295。藉此,在對端子400的結線部410將電纜600的導線610以上述方式銲接連接時,即便已熔解的剩餘銲劑在以對向部292區隔的收容槽290中由於毛細現象而上昇,由於位於對向部292的上部的凹部295中能捕捉昇上來的剩餘銲劑,而能防止剩餘銲劑上昇到下壁部230的上面。特別地,在本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由於能如上述地 大大確保凹部295的尺寸,所以能夠充分地捕捉昇上來的剩餘銲劑。
又如上述,端子400至少在既定區域R中沒有從下壁部230於上下方向中突出於上方的部分,所以能使用沒有槽加工等的平坦物作為承受台800,而有承受台800便宜的優點。
參照第2、7及8圖,以下說明連接器100與FPC等第2連接對象物700的連接。
首先,在將連接器100的可動構件250倒向前方的狀態下,使得FPC等的第2連接對象物700朝連接器100的受容部270移動至後方,第2連接對象物700的後端側的一部分成為位於連接器100的受容部270內。此時,位於第2連接對象物700的下面的複數第2連接部710,位於連接器100的端子400的接點部420的上方。接著,將可動構件250以收容於可動構件收容部260的方式倒向後方,可動構件250的凸輪部255,如上所述,以將略楕圓形的剖面的長軸方向大致朝上下方向的方式而旋轉。藉此,凸輪部255由於將上顎部440的後端附近的下緣推向上方,所以上顎部440將中間部450的上端作為支點而進行蹺蹺板運動,位於上顎部440的前端附近的推壓部445則被推向下方。因此,第2連接對象物700在上下方向中被推壓部445與接點部420包夾,連接器100的端子400的接點部420分別確實地連接第2連接對象物700的第2連接部710。
關於卸下和連接器100連接的第2連接對象物700,藉由上述連接動作相反的順序而可實現。亦即,使可動構件250倒向前方而接觸上壁部220的後端,由於凸輪部255以 將略楕圓形的剖面的短軸方向大致朝上下方向旋轉,所以在上顎部440的後端附近的下緣所施加的向上方的力被解除。藉此,上顎部440將中間部450的上端作為支點進行蹺蹺板運動,由於上顎部440的推壓部445也向上移動,所以也解除了利用推壓部445和接點部420對第2連接對象物700的包夾,第2連接對象物700成為可向前方拔出的狀態。因此,在此狀態中藉由將連接對象物700向前方拔出,以解除連接器100和第2連接對象物700的連接。
電纜線束10的結構並非限定於以上所述者,例如可以有以下的變化。
參照第17及18圖,本發明變化例的電纜線束10A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樣態的電纜線束10(參照第1圖)大略相同的結構。因此,在第17至22圖所示的結構要件中,將與第1實施樣態相同的結構要件標示為相同的參照符號。
如第17及18圖所示,變化例的電纜線束10A具有連接器100A及電纜600。其中,電纜600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樣態的電纜線束10相同的結構。因此,省略其相關的詳細說明。
如第17及18圖所示,連接器100A具有保持構件200A、複數端子400。本實施樣態的端子400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相同的結構。因此,省略其相關的詳細說明。
如第17至22圖所示,保持構件200A具有保持部210A、介在部240A、上壁部220A、下壁部230A、端子保持部245A、可動構件250A、可動構件收容部260A、可動構件支持 部265A、收容凹部280A、收容槽290A。本實施樣態的保持構件200A關於保持部210A、介在部240A及下壁部230A以外的結構要件,係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相同的結構。因此,省略保持部210A、介在部240A及下壁部230A以外的結構要件相關的詳細說明。
如第20至22圖所示,本實施樣態的保持部210A具有與前後方向垂直的前面212A。保持部210A的前面212A在前後方向中位於和上壁部220A的前端相同的位置。
如第20至22圖所示,本實施樣態的介在部240A具有在間距方向上延伸的方形棒狀的形狀。亦即,本實施樣態的介在部240A具有與前後方向垂直的前面及後面,且具有與上下方向垂直的上面及下面。又本實施樣態的介在部240A和保持部210A是不同形體,保持部210A的前面212A在前後方向中接觸介在部240A的後面。介在部240A形成有複數連結部收容槽242A。
如第20至22圖所示,連結部收容槽242A於介在部240A的前面及下面係為開放,介在部240A的前面及下面分別連通介在部240A的上面。連結部收容槽242A收容端子400的連結部460及下顎部430的前端附近的一部分。
由第17至22圖可知,本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A藉由將介在部240A與保持部210A作為不同形體,容易對連接器100A的保持構件200A的保持部210A組裝端子400。又,在對保持構件200A的保持部210A組裝端子400之後,由於能將不同形體的介在部240A嵌入端子400,所以容易完成連接器100A自身 的組合。。
連接器100A的端子400的結線部410和電纜600的導線610之結線,係以與前述第1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相同方式實現。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連接器100A和FPC等的第2連接對象物700的連接與前述第1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相同的方式實現。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第2實施樣態)
參照第23及24圖,本發明第2實施樣態的電纜線束10B,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樣態的電纜線束10(參照第1圖)大略相同的結構。因此,在第23至30圖所示的結構要件中,將與第1實施樣態相同的結構要件標示為相同的參照符號。
如第23及24圖所示,本實施樣態的電纜線束10B具有連接器100B及電纜600。其中,電纜600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樣態的電纜線束10相同的結構。因此,省略其相關的詳細說明。
參照第1、2及23及24圖所示,本發明第2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B,在上下方向中對電纜600等的第1連接對象物600為可安裝。又本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B可連接FPC及FFC等的第2連接對象物700,FPC及FFC等的第2連接對象物700係沿與上下方向垂直的前後方向而朝後方插入。於本實施樣態中,上下方向是Z方向。上方是+Z方向,下方是-Z方向。又於本實施樣態中,前後方向是X方向。前方是+X方向,後方是-X方向。
如第23至30圖所示,連接器100B具有保持構件 200B及複數端子400B。
如第23至30圖所示,保持構件200B具有介在部240B、保持部210B、上壁部220B、下壁部230B、可動構件250B、可動構件收容部260B、可動構件支持部265B、收容槽290B。在此,關於保持部210B及介在部240B以外的結構要件,係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相同的結構。因此,省略此等相關的詳細說明。
如第29及30圖所示,介在部240B在前後方向中位於保持構件200B的後端附近,且具有與上下方向垂直的上面及下面。
如第29及30圖所示,保持部210B在前後方向中從介在部240向前方延伸。亦即,本實施樣態的介在部240B與保持部210B是一起形成。
如第29及30圖所示,端子400B具有結線部410B、接點部420B、下顎部430B、上顎部440B、中間部450B、連結部460B、凸輪部支持部465B。在此,關於上顎部440B、中間部450B及凸輪部支持部465B,具有與前述第1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的端子400相同的結構。因此,省略其相關的詳細說明。
如第28至30圖所示,在連接器100B安裝於電纜600時,結線部410B分別連接電纜600的導線610。本實施樣態的結線部410B在前後方向中設於比接點部420B更後方的位置。更具體而言,本實施樣態的結線部410B在前後方向中位於端子400B的後端及下端,且具有與上下方向交錯的板狀的形狀。
從第26、27、29及30圖可知,保持構件200B的介 在部240與端子400B的結線部410B,在沿上下方向觀察連接器100B時,至少部分地互相重疊。更具體而言,介在部240B在上下方向中位於結線部410B的上方。在本實施樣態中,在沿上下方向的上方向觀察連接器100B時,結線部410B為可視覺識別。又在本實施樣態中,在沿上下方向的下方向觀察連接器100B時,介在部240B為可視覺識別。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也可以是,在沿上下方向的上方向觀察連接器時,介在部及結線部的一方為可視覺識別,又在沿上下方向的下方向觀察連接器時,介在部及結線部的其餘的一方為可視覺識別。
如第29及30圖所示,下顎部430B在前後方向延伸到達保持構件200B的後端。更具體而言,下顎部430B隨著朝向前端而向上方延伸。又下顎部430B在上下方向可彈性變形。下顎部430與上顎部440B在上下方向中設於互相分離的位置。
如第29及30圖所示,下顎部430B的下緣與連結部460B的上端連結。又下顎部430B的下緣與結線部410B在上下方向中係相互分離地設置。
從第2、29及30圖可知,在第2連接對象物700插入連接器100B時,接點部420B分別連接第2連接部710。
如第29及30圖所示,接點部420B從下顎部430B的前端附近在上下方向中突出於上方。亦即。接點部420B的上端離開下壁部230B的上面而設置在其上方。如上述,由於下顎部430B在上下方向為可彈性變形,所以接點部420B為可在上下方向移動。又接點部420B在前後方向中設置在比上壁部220B的前端及下壁部230B的前端更後方的位置。
從第28至30圖可知,接點部420B的中心及結線部410B的中心,在間距方向中設於相互不同的位置。於本實施樣態中,間距方向是Y方向。藉此,在將電纜600的導線610銲接連接至結線部410B時,即使將電纜600的導線610推壓至結線部410,由於利用介在部240B的下面接收此推壓力,所以端子400自身成為不易變形的結構。
如第29及30圖所示,本實施樣態的連結部460B在前後方向中位於端子400B的後端,且連結位於下顎部430B的後端的下緣及結線部410B的上端。
連接器100B的端子400B的結線部410B與電纜(第1連接對象物)600的導線(第1連接部)610B,係以和前述第1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相同的方式實現。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連接器100B和FPC等的第2連接對象物700的連接,係以和前述第1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相同的方式實現。因此,省略其詳細的說明。
以上,關於本發明係揭示複數實施樣態而具體地說明,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可以有各種的變化。
例如,上述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100A、100B雖都具有可動構件250、250A、250B,但是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連接器可以不具有可動構件250、250A、250B,因此在第2連接對象物700插入連接器時需要插入力。
本實施樣態的連接器100、100A、100B在第2連接對象物700插入連接器100、100A、100B時,只有接點部420、420B接觸第2連接對象物700的第2連接部710,但是本發明並非 限定於此,推壓部445、445B也可以和形成在第2連接對象物700的上面的連接部連接。
100‧‧‧連接器
200‧‧‧保持構件
220‧‧‧上壁部
230‧‧‧下壁部
240‧‧‧介在部
250‧‧‧可動構件
270‧‧‧受容部
290‧‧‧收容槽
292‧‧‧對向部
295‧‧‧凹部
400‧‧‧端子
410‧‧‧結線部
420‧‧‧接點部
430‧‧‧下顎部
440‧‧‧上顎部
460‧‧‧連結部
600‧‧‧第1連接對象物(電纜)
610‧‧‧第1連接部(導線)

Claims (11)

  1. 一種連接器,可連接片狀或板狀的第2連接對象物,前述第2連接對象物在上下方向對第1連接對象物可安裝且沿著與前述上下方向垂直的前後方向朝後方插入;前述第1連接對象物,具有複數第1連接部;前述第2連接對象物,具有複數第2連接部;前述連接器,具有複數端子、保持構件;前述保持構件,具有保持部、介在部;前述端子,被保持於前述保持構件的前述保持部;前述端子,在與前述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的雙方垂直的間距方向上排列;每個前述端子,具有結線部、接點部;前述端子的前述結線部,在前述連接器安裝於前述第1連接對象物時,分別連接前述第1連接部;前述端子的前述接點部,在前述第2連接對象物插入前述連接器時,分別連接前述第2連接部;前述結線部,具有與前述上下方向交錯的板狀形狀;前述接點部的中心和前述結線部的中心,在前述間距方向設於相互不同的位置;前述介在部和前述結線部,在沿前述上下方向觀察前述連接器時,至少部分地互相重疊;沿前述上下方向的上方向觀察前述連接器時,前述介在部及前述結線部的一方為可視覺識別;沿前述上下方向的下方向觀察前述連接器時,前述介在部 及前述結線部的剩餘一方為可視覺識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保持構件,更具有上壁部、下壁部;前述上壁部和前述下壁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相互分離地設置;在前述上下方向的前述上壁部和前述下壁部之間,形成有受容部;前述受容部,在前述第2連接對象物連接前述連接器時,收容前述第2連接對象物的一部分;前述接點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超出前述下壁部而突出於上方;前述介在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位於前述結線部的上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結線部,在前述前後方向中比前述接點部位於更前方;前述上壁部的前端,在前述前後方向中比前述下壁部的前端位於更後方;前述介在部,作為前述下壁部的一部分而形成;沿前述上下方向的下方向觀察前述連接器時,前述介在部為可視覺識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端子,至少在既定區域中,不具有在前述上下方向中從前述下壁部突出於上方的部分;前述既定區域,為從前述下壁部的前述前端沿前述前後方向直到前述介在部的既定位置的區域; 前述介在部的前述既定位置,在前述前後方向中與前述結線部的後端設於相同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接點部,在前述前後方向中比前述上壁部的前述前端位於更後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保持構件的下部形成有收容凹部;前述收容凹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凹向上方、且於前述前後方向中向後方穿過;前述收容凹部,在將前述連接器安裝於是前述第1連接對象物的電纜時,用以收容前述電纜的一部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介在部與前述保持部是不同形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端子,更具有下顎部、上顎部、中間部、連結部;前述接點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從前述下顎部突出於上方;前述下顎部和前述上顎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互相分離地設置;前述中間部,將前述下顎部與前述上顎部互相連接;前述連結部,連結前述下顎部的下緣與前述結線部;前述下顎部的下緣與前述結線部,在前述上下方向中互相分離地設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保持構件形成有對向部、凹部; 前述對向部與前述下顎部及前述連結部在前述間距方向中對向;前述凹部,在前述間距方向中比前述對向部更凹陷。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凹部在前方及上方的雙方中開放。
  11. 一種電纜線束,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前述連接器及電纜;前述電纜作為前述第1連接對象物而連接前述連接器。
TW106111863A 2016-06-22 2017-04-10 連接器及電纜線束 TWI638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3892 2016-06-22
JP2016123892A JP6634348B2 (ja) 2016-06-22 2016-06-22 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1402A true TW201801402A (zh) 2018-01-01
TWI638488B TWI638488B (zh) 2018-10-11

Family

ID=59411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1863A TWI638488B (zh) 2016-06-22 2017-04-10 連接器及電纜線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28877B1 (zh)
JP (1) JP6634348B2 (zh)
KR (1) KR101945804B1 (zh)
CN (1) CN107528141B (zh)
TW (1) TWI63848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0066A (en) * 1968-09-19 1970-12-22 Amp Inc Connector for multiple conductor cable
BE795295A (fr) * 1972-08-19 1973-05-29 Leifheit International Balai mecanique
US5213534A (en) 1992-07-31 1993-05-25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flat flexible cable
JP2775229B2 (ja) * 1994-01-24 1998-07-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構造
JP2004288648A (ja) 1997-01-23 2004-10-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ト状導電路用コネクタ
JP2002158055A (ja) * 2000-11-21 2002-05-3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上面接続型fpc用zifコネクタ
CN2682625Y (zh) * 2003-12-03 2005-03-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2009176426A (ja) * 2008-01-21 2009-08-06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面実装部品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CN201397941Y (zh) * 2008-11-11 2010-0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4995861B2 (ja) 2009-03-31 2012-08-0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980438B2 (ja) * 2010-02-26 2012-07-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5212499B2 (ja) * 2010-09-08 2013-06-1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51021A (ja) * 2011-01-20 2012-08-09 D D K Ltd コネクタ
CN102971917B (zh) * 2011-01-27 2015-02-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JP4945006B1 (ja) * 2011-09-26 2012-06-06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3149413A (ja) * 2012-01-18 2013-08-0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US8851918B2 (en) * 2012-08-27 2014-10-07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utomatic lock member
KR101496719B1 (ko) * 2013-11-05 2015-02-27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플랫 케이블 전원용 커넥터
JP6057229B2 (ja) 2015-07-28 2017-01-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909586B1 (ja) * 2015-08-31 2016-04-26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8141B (zh) 2019-07-02
CN107528141A (zh) 2017-12-29
JP6634348B2 (ja) 2020-01-22
US9728877B1 (en) 2017-08-08
JP2017228431A (ja) 2017-12-28
KR101945804B1 (ko) 2019-02-08
KR20180000283A (ko) 2018-01-02
TWI638488B (zh) 2018-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0257B (zh) 用于扁平电缆的电连接器
CN101803475B (zh) 柔性布线基板的固定构造
US8342875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having a sidewall portion with a sloped guide surface with cut out
US10224649B2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plate-like mounting portion
JP2012028296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2019037225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235221B2 (ja) コネクタ
TWI638488B (zh) 連接器及電纜線束
US9252516B2 (en) Connector
JP7238675B2 (ja) 端子、および基板用コネクタ
JP590567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5931343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KR102248014B1 (ko) 기판 접속용 커넥터 구조
CN108418011B (zh) 连接器
KR200426244Y1 (ko) 커넥터 전선 삽입용 지그
JP2017010836A (ja) コネクタ用のキャップ
CN109560399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JP2015018623A (ja) コネクタ
JP2008270105A (ja) コネクタ用吸着カバー
JP6448136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229124A (ja) 電線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899511B2 (ja) リレー装置
JP5307743B2 (ja) Icコネクタ
JP2008243561A (ja) コンタクトピン及び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US20120045949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