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8141A - 连接器和电缆束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电缆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8141A
CN107528141A CN201710264481.0A CN201710264481A CN107528141A CN 107528141 A CN107528141 A CN 107528141A CN 201710264481 A CN201710264481 A CN 201710264481A CN 107528141 A CN107528141 A CN 107528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wire connecting
clamped
below direction
f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644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8141B (zh
Inventor
中村惠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28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8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8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81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1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及包括该连接器和电缆的电缆束。连接器能够在上下方向附接至第一连接对象,并且能够与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向后插入连接器中的第二连接对象连接。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和保持部件。保持部件具有保持部和被夹持部。各端子具有接线部和接触部。当沿上下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上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中的一者可见。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下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中的剩余一者可见。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电缆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与例如FPC(柔性印刷电路)或FFC(柔性扁平电缆)的板状或片状对象连接的连接器,以及包括该连接器的电缆束。
背景技术
参照图31和图32,日本特开2015-188000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900。连接器900可在Z方向附接至电路板(未示出),并可与沿X方向朝向-X方向插入其中的柔性印刷电路950连接。柔性印刷电路950具有连接部960。连接器900包括保持部件910、接收部915和多个端子920。当柔性印刷电路950插入连接器900中时,接收部915接收柔性印刷电路950的一部分。各端子920具有下颚部922、上颚部924、中间部926和被固定部928。上颚部924具有接触部925。当柔性印刷电路950插入连接器900中时,接触部925与柔性印刷电路950的连接部960连接。中间部926将下颚部922与上颚部924彼此连接。当连接器900安装在电路板(未示出)上时,被固定部928被焊接在电路板(未示出)的布线图案(未示出)上。
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900构造成安装在硬质电路板上。同时,需要将连接器附接至例如电缆、FPC(柔性印刷电路)或FFC(柔性扁平电缆)的柔性基板。随后,当连接器的端子附接至电缆或FPC以组装电缆束时,如果将电缆的导线或FPC的连接部焊接至连接器的端子,则电缆束的组装过程复杂。为了简化包括连接器的电缆束的组装过程,期望连接器具有能够通过脉冲加热法使其端子同时焊接至电缆的导线或FPC的连接部的结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可安装在例如电缆的柔性基板上并且具有能够通过脉冲加热法使其端子同时与电缆连接的结构。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该连接器和电缆的电缆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可在上下方向附接至第一连接对象,并且可与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向后插入连接器中的第二连接对象连接。第二连接对象具有片状或板状形状。第一连接对象具有多个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对象具有多个第二连接部。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和保持部件。保持部件具有保持部和被夹持部。各端子由保持部件的保持部保持。端子布置在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两者垂直的节距方向(pitch direction)。各端子具有接线部和接触部。当连接器附接至第一连接对象时,端子的接线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当第二连接对象插入连接器中时,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接线部具有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板状形状。接触部的中心和接线部的中心在节距方向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当沿上下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上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中的一者可见。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下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中的剩余一者可见。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包括第一方面的连接器和电缆的电缆束。电缆作为第一连接对象。电缆与连接器连接。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通过在节距方向从联接部折叠端子而形成端子的接线部。因此,接触部的中心和接线部的中心在节距方向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另外,当沿上下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因此,当电缆(第一连接对象)的导线(第一连接部)焊接在接线部上时,如果电缆(第一连接对象)的导线(第一连接部)被按压力压靠在接线部上,则按压力由被夹持部接收,使得端子本身几乎不变形。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如下特征:接线部具有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板状形状,当沿向上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中的一者可见,并且当沿向下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中的剩余一者可见。因此,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当电缆(第一连接对象)的导线(第一连接部)分别与接线部连接时,所有电缆(第一连接对象)的导线(第一连接部)和接线部可经由被夹持部夹持在加热工具与支座之间。因此,电缆(第一连接对象)的导线(第一连接部)可同时与接线部连接,使得能够简化电缆束的制造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包括电缆和连接器的电缆束的透视图,其中放大示出电缆束的一部分。
图2是示出图1的电缆束的另一透视图,其中放大示出电缆束的一部分。
图3是示出图1的电缆束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电缆束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图1的电缆束的仰视图。
图6是示出图1的电缆束的前视图,其中放大示出电缆束的一部分。
图7是示出图6的电缆束沿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图6的电缆束沿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图1的电缆束的侧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包括在图1的电缆束中的连接器和电缆的连接过程的透视图,其中连接器的被夹持部和电缆的导线被加热工具和支座夹持。
图11是示出图10的电缆束的另一透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0的电缆束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0的电缆束的仰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0的电缆束的主视图。
图15是示出图14的电缆束沿线C-C截取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图14的电缆束沿线D-D截取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根据变形例的电缆束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图17的电缆束的另一透视图。
图19是示出图17的电缆束的俯视图。
图20是示出图17的电缆束的主视图,其中放大示出电缆束的一部分。
图21是示出图20的电缆束沿线E-E截取的截面图。
图22是示出图20的电缆束沿线F-F截取的截面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包括电缆和连接器的电缆束的透视图。
图24是示出图23的电缆束的另一透视图。
图25是示出图23的电缆束的后视图。
图26是示出图23的电缆束的俯视图。
图27是示出图23的电缆束的仰视图。
图28是示出图23的电缆束的主视图,其中放大示出电缆束的一部分。
图29是示出图28的电缆束沿线G-G截取的截面图。
图30是示出图28的电缆束沿线H-H截取的截面图。
图31是示出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和柔性印刷电路的透视图。
图32是示出图31的连接器的截面图。
虽然本发明可具有各种变型和替换形式,但是在附图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并将在本文中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的是,附图及其详细说明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特殊形式,而是相反,本发明意在涵盖落入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型、等同物和替换物。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缆束10包括连接器100和电缆600。电缆600作为第一连接对象600与连接器100连接。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可在上下方向附接至例如电缆600的第一连接对象600。另外,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可与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向后插入连接器100中的例如FPC(柔性印刷电路)或FFC(柔性扁平电缆)的第二连接对象7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方向是Z方向。具体地,向上是+Z方向,向下是-Z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前后方向是X方向。具体地,向前是+X方向,向后是-X方向。
如图1和图2中所示,第一连接对象600由多根电缆600构成,并且具有多根导线610或第一连接部610。第二连接对象700具有片状或板状形状,并且具有多个第二连接部710。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包括保持部件200和多个端子400。
如图6、图7和图8中所示,保持部件200具有保持部210、上壁部220、下壁部230、端子保持部245、可动部件250、可动部件容纳部260、可动部件支承部265、接收凹部280以及容纳槽290。
如图4、图7和图8中所示,上壁部220位于保持部件200的上端,并且具有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大致板状形状。下壁部230在上下方向位于上壁部220的下方,并且具有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大致板状形状。上壁部220和下壁部230在上下方向彼此远离地定位。上壁部220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位于下壁部230的前端的后方。下壁部230具有被夹持部240。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被夹持部240形成为下壁部230的一部分。
如图1、图7和图8中所示,被夹持部240位于保持部件200的前端附近,并且保持部210从被夹持部240的后端连续延伸并到达保持部件200的后端。具体地,被夹持部240与保持部210一体形成。被夹持部240具有各自与上下方向垂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如图1和图6至图8中所示,接收部270在上下方向形成在上壁部220与下壁部230之间。具体地,接收部270在前端具有开口。当第二连接对象700与连接器100连接时,接收部270接收第二连接对象700的一部分。
如图3、图7和图8中所示,各端子保持部245是在前后方向在保持部件200的后端与接收部270之间连接的孔。
如图1、图3、图7和图8中所示,可动部件250位于上壁部220的后方和下壁部230的上方。可动部件250具有多个凸轮部255,各自在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两者垂直的节距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节距方向是Y方向。各凸轮部255在与节距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具有大致椭圆形的截面。可动部件容纳部260位于保持部件200的后端附近。可动部件容纳部260是同时向后和向上开放的凹部。可动部件支承部265是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可动部件支承部265是可动部件容纳部260的下表面。
如从图7和图8中所理解的,可动部件250可通过在前后方向转动其端部而以凸轮部255为轴旋转。当可动部件250的端部向后转动时,可动部件250容纳在可动部件容纳部260中。如图7和图8中所示,在可动部件250向前转动以与上壁部220的后端接触的状态下,各凸轮部255的大致椭圆形截面的短轴大致在上下方向上取向。在可动部件250向后转动以容纳在可动部件容纳部260中的状态下,各凸轮部255的大致椭圆形截面的长轴大致在上下方向上取向。
如图2、图5和图7至图9中所示,保持部件200在下部形成有接收凹部280。接收凹部280在上下方向向上凹陷,并且在前后方向向后开放。当连接器100附接至电缆600或第一连接对象600时,接收凹部280接收各电缆600的一部分。
如图3、图6和图7中所示,各容纳槽290在前后方向贯穿保持部件200。各容纳槽290形成有面对部292和凹部295。更具体地,面对部292是容纳槽290的节距方向上彼此面对的内壁。面对部292形成在容纳槽290的下端附近。凹部295分别形成在面对部292的上方。换言之,凹部295在节距方向形成在容纳槽290的两侧。各凹部295在节距方向向外凹陷超出相应的面对部292。更具体地,各凹部295同时向前和向上开放。因此,参照图4,当从上方观察连接器100时,各凹部295可见。另外,参照图6,当从前侧观察连接器100时,各凹部295可见。因此,当通过金属模具模制凹部295时,可容易地从保持部件200拔出金属模具,并且各凹部295可具有增大的尺寸。
如从图6、图7和图8中所理解的,各端子400由保持部件200的保持部210保持。端子400布置在节距方向。
如图7和图8中所示,各端子400具有接线部410、下颚部430、接触部420、上颚部440、中间部450、联接部460、凸轮部支承部465以及被保持部470。
如图2和图5至图8中所示,当连接器100附接至电缆600或第一连接对象600时,端子400的接线部410分别与电缆600的导线610连接。接线部410在前后方向位于端子400的前端,并且在上下方向位于其下端。接线部410具有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板状形状。本实施例的接线部410的前端在前后方向向前超出保持部件200的被夹持部240的前端定位。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上方向观察连接器100时接线部410可见,则接线部410的前端也可位于保持部件200的被夹持部240的前端的后方。
如从图1、图4、图5、图7和图8中所理解的,当沿上下方向观察连接器100时,保持部件200的被夹持部240和端子400的接线部410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换言之,当沿上下方向观察连接器100时,保持部件200的被夹持部240和端子400的接线部410彼此重叠或相同。更具体地,被夹持部240在上下方向位于接线部410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上方向观察连接器100时,接线部410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下方向观察连接器100时,被夹持部240以及接线部410的一部分可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上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中的一者可见,并且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下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中的剩余一者可见即可。
如从图1、图4、图7和图8中所理解的,至少在预定区域R中,端子400不具有在上下方向超出下壁部230向上突出的部分。预定区域R沿前后方向位于下壁部230的前端与被夹持部240的预定位置P之间。被夹持部240的预定位置P在前后方向位于与接线部410的后端位置相同的位置。
如图7和图8中所示,下颚部430大致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下颚部430的下缘与联接部460的上端联接。下颚部430的下缘和接线部410在上下方向彼此远离地定位。下颚部430具有从下颚部430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部向前且向上延伸的接触部支承部425。接触部支承部425具有悬臂状形状,并且以后端为支点在上下方向可弹性变形。
如从图2、图7和图8中所理解的,当第二连接对象700插入连接器100中时,端子400的接触部420分别与第二连接部710连接。
如图6、图7和图8中所示,接触部420在上下方向超出下壁部230向上突出。换言之,接触部420的上端在上下方向位于下壁部230的上表面的上方。更具体地,接触部420在上下方向从下颚部430向上突出。详细地,接触部420从接触部支承部425的前端附近向上突出。由于如上所述,接触部支承部425在上下方向可弹性变形,所以接触部420在上下方向可移动。接触部420在前后方向位于上壁部220的前端的后方。
如图6中所示,接触部420的中心和接线部410的中心在节距方向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如上所述,被夹持部240在上下方向位于接线部410的上方。因此,当各电缆600的导线610焊接在相应端子400的接线部410上时,如果各电缆600的导线610被按压力压靠在相应端子400的接线部410上,则按压力由被夹持部240的下表面接收。因此,各端子400本身几乎不变形。
如图7和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接线部410在前后方向位于接触部420的前方。
如图7和图8中所示,上颚部440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向下突出的按压部445。按压部445在前后方向位于上颚部440的前端附近。
如图7和图8中所示,下颚部430和上颚部440在上下方向彼此远离地定位。接触部420和按压部445在上下方向大致彼此面对。
如图7和图8中所示,中间部450在上下方向将下颚部430与上颚部440彼此连接。更具体地,中间部450在上下方向将下颚部430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部与上颚部440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部彼此连接。换言之,上颚部440仅与中间部450的上端连接。因此,上颚部440可以中间部450的上端为支点按跷跷板方式移动。
如图7和图8中所示,联接部460在上下方向将下颚部430的下缘与接线部410的上端彼此联接。
如从图1、图6和图7中所理解的,保持部件200的容纳槽290分别容纳端子400。更具体地,保持部件200的各容纳槽290的各面对部292在节距方向面对相应端子400的下颚部430和联接部460中的每一者。另外,保持部件200的各容纳槽290的各凹部295在节距方向面对相应端子400的下颚部430。换言之,容纳槽290的面对部292在节距方向分别位于相应端子400的下颚部430和联接部460中的每一者的两侧外部区域。另外,容纳槽290的凹部295在节距方向分别位于相应端子400的下颚部430的两侧外部区域。
如图7和图8中所示,凸轮部支承部465是下颚部430的一部分,并且在前后方向位于中间部450的后方。端子400分别与凸轮部255对应。各端子400的凸轮部支承部465的上缘在上下方向与可动部件250的相应凸轮部255接触。
如图7和图8中所示,被保持部470从端子400的下颚部430的后端向后延伸。被保持部470压配至保持部件200的端子保持部245中。
参照图10至图16,以下述方式进行连接器100的端子400的接线部410与电缆600或第一连接对象600的导线610或第一连接部610的连接。
首先,各自放置有焊料的接线部410在上下方向分别与电缆600的导线610接触,并且支座800与连接器100的保持部件200的被夹持部240的上表面接触,同时加热工具850与各电缆600的导线610的下端接触。在这种情况下,被夹持部240、各端子400的接线部410和各电缆600的导线610在上下方向被夹持在支座800与加热工具850之间。同时,支座800与被夹持部240的上表面接触,使得支座800的下表面包括被夹持部240的预定区域R。
接着,加热工具850加热各电缆600的导线610,同时向上按压各电缆600的导线610以对其施加向上的按压力。同时,由加热工具850引起的向上的按压力通过被夹持部240由支座800接收,使得各导线610被充分按压在相应的接线部410上。因此,放置在各接线部410上的焊料熔化,使得电缆600的导线610同时焊接至端子400的接线部410。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凹部295形成在容纳端子400的容纳槽290的节距方向的两侧。因此,当各电缆600的导线610如上所述焊接至相应端子400的接线部410时,即使剩余的熔化焊料由于毛细现象而经过容纳槽290的由面对部292限定的部分向上流动,经过容纳槽290的该部分向上流动的剩余的熔化焊料也被分别捕集在位于面对部292上方的凹部295中。因此,防止剩余的熔化焊料向上流动至下壁部230的上表面。特别地,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中,如上所述,各凹部295可具有增大的尺寸,使得能够充分捕集经过容纳槽290的该部分向上流动的剩余的熔化焊料。
如上所述,端子400至少在预定区域R中不具有在上下方向超出下壁部230向上突出的部分。因此,具有未开槽的平面的构件可用作支座800。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具有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形成支座800的优点。
参照图2、图7和图8,以下述方式进行连接器100与例如FPC的第二连接对象700的连接。
首先,在向前转动连接器100的可动部件250的状态下,当例如FPC的第二连接对象700朝向连接器100的接收部270向后移动时,第二连接对象700的后部定位在连接器100的接收部270中。同时,位于第二连接对象700的下表面的各第二连接部710定位在连接器100的相应端子400的接触部420的上方。接着,当向后转动可动部件250以便容纳在可动部件容纳部260中时,如上所述,可动部件250的各凸轮部255旋转,使得凸轮部的大致椭圆形截面的长轴大致在上下方向上取向。因此,各凸轮部255向上推按相应端子400的上颚部440的后端附近的下缘以对其施加向上的力,使得上颚部440以中间部450的上端为支点按跷跷板方式移动,同时位于上颚部440的前端附近的按压部445向下移动。因此,第二连接对象700在上下方向被按压部445和接触部420夹持,使得连接器100的各端子400的接触部420与第二连接对象700的相应第二连接部710牢固地连接。
以与前述连接方式相反的方式从连接器100移除第二连接对象700。具体地,当可动部件250向前转动以与上壁部220的后端接触时,各凸轮部255旋转,使得各凸轮部255的大致椭圆形截面的短轴大致在上下方向上取向。因此,施加至上颚部440的后端附近的下缘的向上的力被解除。因此,上颚部440以中间部450的上端为支点按跷跷板方式移动,同时上颚部440的按压部445向上移动。所以,第二连接对象700不被按压部445和接触部420夹持,使得第二连接对象700处于能够从连接器100向前拔出的状态。因此,通过在前述状态下将第二连接对象700从连接器100向前拔出而解除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对象700的连接。
电缆束10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如下所述修改电缆束10。
参照图17和图18,根据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电缆束10A具有与根据前述图1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电缆束10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将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图17至图22中所示的组件当中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组件。
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根据变形例的电缆束10A包括连接器100A和电缆600。本实施例的电缆600具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电缆束10的电缆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关于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连接器100A包括保持部件200A和多个端子400。本实施例的端子400具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的端子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关于端子400的详细说明。
如图17至图22中所示,保持部件200A具有保持部210A、被夹持部240A、上壁部220A、下壁部230A、端子保持部245A、可动部件250A、可动部件容纳部260A、可动部件支承部265A、接收凹部280A以及容纳槽290A。本实施例的保持部件200A的前述组件中除保持部210A、被夹持部240A和下壁部230A之外的组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的组件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关于除保持部210A、被夹持部240A和下壁部230A之外的组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20至图2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持部210A具有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前表面212A。保持部210A的前表面212A在前后方向位于与上壁部220A的前端位置相同的位置。
如图20至图22中所示,被夹持部240A具有在节距方向延伸的矩形杆状形状。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被夹持部240A具有前表面、后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被夹持部240A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垂直于前后方向。被夹持部240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垂直于上下方向。本实施例的被夹持部240A与保持部210A不同并分离。保持部210A的前表面212A在前后方向与被夹持部240A的后表面接触。被夹持部240A形成有多个联接部容纳槽242A。
如图20至图22中所示,各联接部容纳槽242A在被夹持部240A的前表面和下表面两处开放。各联接部容纳槽242A将被夹持部240A的前表面和下表面中的每一者与被夹持部240A的上表面连通。联接部容纳槽242A容纳联接部460和下颚部430的前端附近的部分。
如从图17至图22中所理解的,由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A具有被夹持部240A与保持部210A不同并分离的结构,所以容易将各端子400插入连接器100A的保持部件200A的保持部210A中。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A中,在将端子400插入保持部件200A的保持部210A中之后,可将与保持部不同且分离的被夹持部240A附接至端子400。因此,容易组装连接器100A。
以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相似的方式进行连接器100A的端子400的接线部410与电缆600的导线610的连接。因此,省略关于其的详细说明。
以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相似的方式进行连接器100A与例如FPC的第二连接对象700的连接。因此,省略关于其的详细说明。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23和图24,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缆束10B具有与图1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电缆束10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将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图23至图30中所示的组件当中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组件。关于本实施例中的方向和取向,将在下文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表述。
如图23和图24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缆束10B包括连接器100B和电缆600。本实施例的电缆600具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电缆束10的电缆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关于其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图23和图24,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00B可在上下方向附接至例如电缆600的第一连接对象600。另外,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B可与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向后插入连接器100B中的例如FPC或FFC的第二连接对象700连接。
如图23至图30中所示,连接器100B包括保持部件200B和多个端子400B。
如图23至图30中所示,保持部件200B具有被夹持部240B、保持部210B、上壁部220B、下壁部230B、可动部件250B、可动部件容纳部260B、可动部件支承部265B以及容纳槽290B。本实施例的保持部件200B的前述组件中除保持部210B和被夹持部240B之外的组件具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的组件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关于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被夹持部240B在前后方向位于保持部件200B的后端附近。被夹持部240B具有各自垂直于上下方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保持部210B在前后方向从被夹持部240B向前延伸。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被夹持部240B与保持部210B一体形成。
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各端子400B具有接线部410B、接触部420B、下颚部430B、上颚部440B、中间部450B、联接部460B以及凸轮部支承部465B。关于端子400B的前述组件,上颚部440B、中间部450B和凸轮部支承部465B具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的端子400的组件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关于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28至图30中所示,当连接器100B附接至电缆600时,端子400B的接线部410B分别与电缆600的导线610连接。本实施例的接线部410B在前后方向位于接触部420B的后方。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接线部410B在前后方向位于端子400B的后端,并且在上下方向位于其下端。本实施例的接线部410B具有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板状形状。
如从图26、图27、图29和图30中所理解的,当沿上下方向观察连接器100B时,保持部件200B的被夹持部240B和端子400B的接线部410B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换言之,当沿上下方向观察连接器100B时,保持部件200B的被夹持部240B和端子400B的接线部410B彼此重叠或相同。更具体地,被夹持部240B在上下方向位于接线部410B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上方向观察连接器100B时,接线部410B可见。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下方向观察连接器100B时,被夹持部240B可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上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中的一者可见,并且当沿上下方向中的向下方向观察连接器时被夹持部和接线部中的剩余一者可见即可。
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下颚部430B在前后方向延伸以到达保持部件200B的后端。更具体地,下颚部430B向前且向上延伸。下颚部430B在上下方向可弹性变形。下颚部430B和上颚部440B在上下方向彼此远离地定位。
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下颚部430B的下缘与联接部460B的上端联接。下颚部430B的下缘和接线部410B在上下方向彼此远离地定位。
如从图2、图29和图30中所理解的,当第二连接对象700插入连接器100B中时,端子400B的接触部420B分别与第二连接部710连接。
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接触部420B在上下方向从下颚部430B的前端附近向上突出。具体地,接触部420B的上端位于下壁部230B的上表面的上方,并且远离该表面定位。由于如上所述,下颚部430B在上下方向可弹性变形,所以接触部420B在上下方向可移动。接触部420B在前后方向位于上壁部220B的前端和下壁部230B的前端中每一者的后方。
如从图28至图30中所理解的,接触部420B的中心和接线部410B的中心在节距方向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因此,当各电缆600的导线610焊接在相应端子400B的接线部410B上时,如果各电缆600的导线610被按压力压靠在相应端子400B的接线部410B上,则按压力由被夹持部240B的下表面接收,使得各端子400B本身几乎不变形。
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联接部460B在前后方向位于端子400B的后端。联接部460B将下颚部430B的后端的下缘与接线部410B的上端彼此联接。
以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相似的方式进行连接器100B的端子400B的接线部410B与电缆600或第一连接对象600的导线610或第一连接部610的连接。因此,省略关于其的详细说明。
以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相似的方式进行连接器100B与例如FPC的第二连接对象700的连接。因此,省略关于其的详细说明。
虽然以上参考实施例具体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具有各种变型和替换形式。
虽然连接器100、100A、100B具有可动部件250、250A、250B,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是不具有可动部件250、250A、250B,因此当将第二连接对象700插入时需要插入力的连接器。
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100A、100B中,仅接触部420、420B与第二连接对象700的第二连接部710连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按压部445、445B可构造成与形成在第二连接对象700的上表面的连接部连接。
虽然已经说明了被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其他和进一步的修改,并且旨在要求保护落入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的所有此类实施例。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能够在上下方向附接至第一连接对象,并且能够与沿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向后插入所述连接器中的第二连接对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对象具有片状或板状形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对象具有多个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对象具有多个第二连接部;
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和保持部件;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保持部和被夹持部;
各所述端子由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保持部保持;
所述端子布置在与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前后方向两者垂直的节距方向;
各所述端子具有接线部和接触部;
当所述连接器附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对象时,所述端子的所述接线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当所述第二连接对象插入所述连接器中时,所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所述接线部具有与所述上下方向交叉的板状形状;
所述接触部的中心和所述接线部的中心在所述节距方向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
当沿所述上下方向观察所述连接器时,所述被夹持部和所述接线部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
当沿所述上下方向中的向上方向观察所述连接器时,所述被夹持部和所述接线部中的一者可见;并且
当沿所述上下方向中的向下方向观察所述连接器时,所述被夹持部和所述接线部中的剩余一者可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上壁部和下壁部;
所述上壁部和所述下壁部在所述上下方向彼此远离地定位;
所述连接器在所述上下方向在所述上壁部与所述下壁部之间形成有接收部;
当所述第二连接对象与所述连接器连接时,所述接收部接收所述第二连接对象的一部分;
所述接触部在所述上下方向超出所述下壁部向上突出;并且
所述被夹持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位于所述接线部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线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位于所述接触部的前方;
所述上壁部在所述前后方向具有前端;
所述下壁部在所述前后方向具有前端;
所述上壁部的前端在所述前后方向位于所述下壁部的前端的后方;
所述被夹持部形成为所述下壁部的一部分;并且
当沿所述上下方向中的向下方向观察所述连接器时,所述被夹持部可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至少在预定区域中,所述端子不具有在所述上下方向超出所述下壁部向上突出的部分;
所述预定区域沿所述前后方向位于所述下壁部的前端与所述被夹持部的预定位置之间;
所述接线部在所述前后方向具有后端;并且
所述被夹持部的所述预定位置在所述前后方向位于与所述接线部的后端的位置相同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接触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位于所述上壁部的前端的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的下部形成有接收凹部;
所述接收凹部在所述上下方向向上凹陷并在所述前后方向向后开放;并且
当所述连接器附接至作为所述第一连接对象的电缆时,所述接收凹部接收各所述电缆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被夹持部与所述保持部不同并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还具有下颚部、上颚部、中间部和联接部;
所述接触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从所述下颚部向上突出;
所述下颚部和所述上颚部在所述上下方向彼此远离地定位;
所述中间部将所述下颚部与所述上颚部彼此连接;
所述联接部将所述下颚部的下缘与所述接线部彼此联接;并且
所述下颚部的所述下缘和所述接线部在所述上下方向彼此远离地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形成有面对部和凹部;
所述端子分别对应于所述面对部和所述凹部;
各所述面对部在所述节距方向面对相应端子的所述下颚部和所述联接部中的每一者;并且
各所述凹部在所述节距方向超出相应的面对部凹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各所述凹部向前和向上两方向开放。
11.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和电缆的电缆束,其中:
所述电缆作为所述第一连接对象;并且
所述电缆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CN201710264481.0A 2016-06-22 2017-04-21 连接器和电缆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28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3892 2016-06-22
JP2016123892A JP6634348B2 (ja) 2016-06-22 2016-06-22 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8141A true CN107528141A (zh) 2017-12-29
CN107528141B CN107528141B (zh) 2019-07-02

Family

ID=59411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448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28141B (zh) 2016-06-22 2017-04-21 连接器和电缆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28877B1 (zh)
JP (1) JP6634348B2 (zh)
KR (1) KR101945804B1 (zh)
CN (1) CN107528141B (zh)
TW (1) TWI63848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97941Y (zh) * 2008-11-11 2010-0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971917A (zh) * 2011-01-27 2013-03-13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JP2013149413A (ja) * 2012-01-18 2013-08-0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US20140057478A1 (en) * 2012-08-27 2014-02-27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828132A (zh) * 2011-09-26 2014-05-28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5188000A (ja) * 2015-07-28 2015-10-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0066A (en) * 1968-09-19 1970-12-22 Amp Inc Connector for multiple conductor cable
BE795295A (fr) * 1972-08-19 1973-05-29 Leifheit International Balai mecanique
US5213534A (en) 1992-07-31 1993-05-25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flat flexible cable
JP2775229B2 (ja) * 1994-01-24 1998-07-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構造
JP2004288648A (ja) 1997-01-23 2004-10-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ト状導電路用コネクタ
JP2002158055A (ja) * 2000-11-21 2002-05-3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上面接続型fpc用zifコネクタ
CN2682625Y (zh) * 2003-12-03 2005-03-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2009176426A (ja) * 2008-01-21 2009-08-06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面実装部品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JP4995861B2 (ja) 2009-03-31 2012-08-0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980438B2 (ja) * 2010-02-26 2012-07-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5212499B2 (ja) * 2010-09-08 2013-06-1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51021A (ja) * 2011-01-20 2012-08-09 D D K Ltd コネクタ
KR101496719B1 (ko) * 2013-11-05 2015-02-27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플랫 케이블 전원용 커넥터
JP5909586B1 (ja) * 2015-08-31 2016-04-26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97941Y (zh) * 2008-11-11 2010-0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971917A (zh) * 2011-01-27 2013-03-13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3828132A (zh) * 2011-09-26 2014-05-28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3149413A (ja) * 2012-01-18 2013-08-0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US20140057478A1 (en) * 2012-08-27 2014-02-27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5188000A (ja) * 2015-07-28 2015-10-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8141B (zh) 2019-07-02
TW201801402A (zh) 2018-01-01
JP6634348B2 (ja) 2020-01-22
US9728877B1 (en) 2017-08-08
JP2017228431A (ja) 2017-12-28
KR101945804B1 (ko) 2019-02-08
KR20180000283A (ko) 2018-01-02
TWI638488B (zh) 2018-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33154A (en) Connector element for connecting a flexfoil and a pin-like contact member and a related connected tool and method
CN209329213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JPH0629006U (ja) 圧接コネクタ
JP2009259544A (ja) コネクタ
TWI296867B (en) Low insertion force socket
CN107919562A (zh) 连接器
US7137824B2 (en) Connecting unit for a backlight module
TWM382618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7528141A (zh) 连接器和电缆束
US10679962B2 (en) Capillary jig for wire bonding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a capillary
JP200201582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6505353B (zh) 一种现场做线连接器
US6675466B2 (en) Intake device for connectors and crimping station provided with such a device
CN210877261U (zh) 一种组合折弯钳结构
CN218770189U (zh) 光电开关电子线连接端子
CN215771854U (zh) 一种易分正负极刷架组件
CN215034312U (zh) 一种插片端子焊接治具
CN211455992U (zh) 一种导线连接器
CN210668725U (zh) 一种稳定连接型导电端子
CN110611185B (zh) 电连接器组合
TWM378512U (en) Car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M376024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089759U (ja) コネクタ
JP2021052002A (ja) 電気導体を終端させるための工具
TWM350845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