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3457A - 包裝飯糰 - Google Patents

包裝飯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3457A
TW201733457A TW106106761A TW106106761A TW201733457A TW 201733457 A TW201733457 A TW 201733457A TW 106106761 A TW106106761 A TW 106106761A TW 106106761 A TW106106761 A TW 106106761A TW 201733457 A TW201733457 A TW 2017334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cut
inner sheet
adhesive
rice b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6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舟橋達夫
Original Assignee
舟橋達夫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舟橋達夫 filed Critical 舟橋達夫
Publication of TW201733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345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70Rigid cutting or tea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7/00Cereal-derived products; Malt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7/10Cereal-derived products
    • A23L7/196Products in which the original granular shape is maintained, e.g. parboiled r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02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 B65D65/1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rectangular
    • B65D65/12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rectangular formed with crease lines to facilitate fo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02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 B65D65/14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with areas coated with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04Articles or materials wholly enclosed in single sheets or wrapper blanks
    • B65D75/14Articles or materials wholly enclosed in single sheets or wrapper blanks in sheets or blanks folded-up around all sides of the contents from a portion on which the contents are plac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26Articles or materials wholly enclosed in laminated sheets or wrapper blan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Wrappers (AREA)
  • Packging For Living Organisms, Food Or Medicinal Products That Ar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d (AREA)
  • Cereal-Derive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飯糰,在將分離之部分以手部分離後,將內薄片以該手部抽出時,可不換手而更為簡單地抽出。包裝飯糰10,使將內薄片40、外薄片30、及包夾於內薄片40與外薄片30而配置之薄片狀食品50以疊層狀態構成的包裝體20,在內薄片40之內側包入飯糰100。包裝體20,具備切除部27,在包入飯糰100的狀態中予以切除;位於飯糰100與薄片狀食品50之間的內薄片40,與切除部27之終端部27b連結;在將切除部27切除時,可拉出位於飯糰100與薄片狀食品50之間的內薄片40。

Description

包裝飯糰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飯糰與海苔在分離狀態下包裝之包裝飯糰。
作為習知之包裝飯糰,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包裝飯糰,依該記載,則在矩形體膜之兩短邊部分設置齒孔使其作為分離片,在將其他外邊緣部作為黏接邊緣的外層膜之內側面上重疊海苔,進一步重疊內層膜,使其位於該內側面上之較黏接邊緣更為內側且僅短邊部與該分離片部重疊,而後於內層膜上載置米飯,將外層膜與內層膜一同回折為折兩半狀而在米飯上折疊,將分離片部分與和此部分重疊之短邊部藉由熱熔接等黏接,將黏接邊緣彼此藉由熱熔接等黏接而形成。
接著,若藉由分離手段使外層膜之分離片分離,則可從包覆狀態的外層膜將內層膜與此分離片一同抽出,可獲得簡單地使海苔與米飯合體之包海苔飯糰。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7-274870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然則,上述專利文獻1之包裝飯糰中,將外層膜之分離片分離的方向,與將內層膜抽出的方向垂直,故抓住分離片的手必須換手,有不易進行抽出的動作等問題。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包裝飯糰,在將分離之部分(分離片)以手部分離後,將該內薄片(內層膜)以該手部抽出時,可不換手而更為簡單地抽出。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請求項1記載之發明中,提供一種包裝飯糰,使將內薄片、外薄片、及包夾於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而配置之薄片狀食品以疊層狀態構成的包裝體,在該內薄片之內側包入飯糰;其特徵為:該薄片狀食品,呈配置於以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分隔出之空間內的密封狀態;該包裝體,在折疊狀態下包入該飯糰,具有將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重合並黏接的黏接部;該黏接部,形成在折疊的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之外邊緣部;該包裝體,具備切除部,在包入該飯糰的狀態中予以切除;該切除部,使形成在該包裝體之折疊的折彎部位之外邊緣部的一端之黏接部的切痕為起端,將該折彎部位之外邊緣部的另一端形成為終端;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與該切除部之終端部連結;配置分離手段,在切除該切除部時,可從該黏接部,使該包裝體的構成該切除部以外之部位的該內薄片及該外薄片分離;在切除該切除部時,可拉出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
依此發明,則藉由在切除部之終端部中,使切除部,與位於飯糰與薄片狀食品之間的內薄片連結,而可利用將切除部切除之手部的動作,拉出位於飯糰與薄片狀食品之間的內薄片。因此,可將內薄片,以不換手的方式更為簡單地抽出。此外,成為可從黏接部分離內薄片、外薄片,因而可將內薄片簡單地抽出。特別是,為了確保包裝體的密封性,而將切除部之切除開始部設置於黏接部,若就這樣將切除部切除,則在黏接部留在包裝體的切除部以外之部位的情況,藉由分離手段,而可從黏接部,分離內薄片、外薄片,故可將內薄片確實地抽出。進一步,該黏接部,在包入該飯糰而折疊的狀態中,形成在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之折彎的部位之外邊緣部,故薄片狀食品亦呈從外薄片之外部及內薄片之內部密封的狀態,直至食用飯糰之前可防止濕氣所造成之薄片狀食品的品質降低。
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飯糰,使將內薄片、外薄片、及包夾於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而配置之薄片狀食品以疊層狀態構成的包裝體,在該內薄片之內側包入飯糰;其特徵為:該薄片狀食品,呈配置於以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分隔出之空間內的密封狀態;該包裝體,在該包裝袋之折疊狀態下包入該飯糰,具有將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重合並黏接的黏接部;該黏接部,形成在該包裝體之折疊的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之外邊緣部,且在該包裝體之折疊的折彎部位之兩端的外邊緣部,形成僅將位於外邊緣部的該外薄片彼此黏接之黏接部;該包裝體,具備切除部,在包入該飯糰的狀態中予以切除;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及該切除部之終端部,係藉由在沿著該折彎部位之方向的兩端黏接之連結橋部而連結;進一步,該包裝體具備引導手段,其在切除該切除部時,以使該包裝體的構成該切除部以外之部位的該內薄片及該外薄片不包含該黏接部之方式引導;該引導手段,構成為在該切除部之切除開始時,使該切除部,從該折彎部位的一方之外邊緣部的黏接部起,朝向僅將該外邊緣部之該外薄片彼此黏接的黏接部中之未黏接的剩餘部之邊界部分而切除,且構成為在該切除部之切除結束時,使該切除部,可在該切除部的終端,以穿過該連結橋部中之該內薄片的黏接部位與該切除部的黏接部位之間的方式切除。
依此發明,則使包裝體的構成切除部以外之部位的內薄片及外薄片不包含黏接部,因而可將內薄片簡單地抽出。
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飯糰,由內薄片、外薄片、及薄片狀食品,以疊層狀態構成一包裝體,該內薄片係三角柱狀的一面開口而形成為中空狀的三角柱狀,該外薄片亦係三角柱狀的一面開口而形成為中空狀的三角柱狀,該薄片狀食品係包夾於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而配置,且該包裝體具有覆蓋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的開口部之開封薄片,使該包裝體在該內薄片之內側包入飯糰;其特徵為:該外薄片,在開口的一面之部位,形成有從開口部端緣部朝向外側四方延伸設置之凸緣部;該內薄片,具有三角形之一對三角壁部、連結該一對三角壁部之側壁部、及與從該一對三角壁部折彎成的側壁形成部重合之壁形成薄片而構成,在該側壁部的一端,具有可與該開封薄片及該外薄片之凸緣部的一端黏接之黏接部形成片,在該壁形成薄片的一端,具有可與該開封薄片及該外薄片之凸緣部的一端黏接之黏接部形成片;該開封薄片與該外薄片的四方之凸緣部黏接而配置,且該內薄片的側壁部之黏接部形成片,與該開封薄片的一端及該外薄片的一方之凸緣部相黏接,該壁形成薄片之黏接部形成片,與該開封薄片的另一端及該外薄片的和該一方之凸緣部相對向的另一方之凸緣部相黏接,該內薄片之壁形成薄片、與該內薄片之側壁形成部相黏接,進一步,使該開封薄片,以覆蓋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的開口部之方式與該凸緣部重合,藉而使該薄片狀食品,呈配置於以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分隔出之空間內的密封狀態;該開封薄片與該內薄片的側壁部之黏接部形成片的黏接力、及該開封薄片與該內薄片的壁形成薄片之黏接部形成片的黏接力,構成為較該外薄片的凸緣部與該內薄片的側壁部之黏接部形成片的黏接力、該外薄片的凸緣部與該內薄片的壁形成薄片之黏接部形成片的黏接力更強;該包裝體,具有切除部,在包入該飯糰的狀態中予以切除;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與該切除部之終端部連結;該包裝體,藉由在切除該切除部時,成為該外薄片的凸緣部與該內薄片之黏接部分剝離,該內薄片與該開封薄片之黏接部分並未剝離的狀態,而可拉出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
依此發明,則在薄片狀食品在外薄片與內薄片間配置於分隔出之空間內的密封狀態中,在將切除部切除時,成為該外薄片的凸緣部與該內薄片之黏接部分剝離,該內薄片與該開封薄片之黏接部分並未剝離的狀態,因而可藉由切除部在切除結束時拉出內薄片。因此,在直至食用飯糰之前可將薄片狀食品維持為密封狀態,可防止薄片狀食品的品質降低。
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包裝飯糰,由內薄片、外薄片、及薄片狀食品,以疊層狀態構成一包裝體,該內薄片係三角柱狀的一面開口而形成為中空狀的三角柱狀,該外薄片亦係三角柱狀的一面開口而形成為中空狀的三角柱狀,該薄片狀食品係包夾於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而配置,且該包裝體具有覆蓋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的開口部之開封薄片,使該包裝體在該內薄片之內側包入飯糰;其特徵為:該外薄片,在開口的一面之部位,形成有從開口部端緣部朝向外側四方延伸設置之凸緣部;該內薄片,具有三角形之一對三角壁部、連結該一對三角壁部之側壁部、及與從該一對三角壁部折彎成的側壁形成部重合之壁形成薄片而構成,在該側壁部的一端,具有可與該開封薄片及該外薄片之凸緣部的一端黏接之黏接部形成片,在該壁形成薄片的一端,具有可與該開封薄片及該外薄片之凸緣部的一端黏接之黏接部形成片;該開封薄片與該外薄片的四方之凸緣部黏接而配置,且該內薄片的側壁部之黏接部形成片,與該開封薄片的一端及該外薄片的一方之凸緣部相黏接,該壁形成薄片之黏接部形成片,與該開封薄片的另一端及該外薄片的和該一方之凸緣部相對向的另一方之凸緣部相黏接,該內薄片之壁形成薄片、與該內薄片之側壁形成部相黏接,進一步,使該開封薄片,以覆蓋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的開口部之方式與該凸緣部重合,藉而使該薄片狀食品,呈配置於以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分隔出之空間內的密封狀態;以使與該內薄片之側壁部的壁形成薄片對應之該外薄片之側壁部的上部,與該外薄片之凸緣部的底面側連結之方式,在該外薄片之側壁部的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位配置朝向該外薄片之側壁部的長邊方向延伸設置之肋部,且在該肋部的從與該凸緣部黏接之部位離開的位置,沿著朝向該外薄片之三角壁部的方向而形成切痕;該包裝體,具有切除部,在包入該飯糰的狀態中予以切除;該切除部,朝向位於該切痕之延長線上的該外薄片而予以切除;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與該切除部之終端部連結;該包裝體,在將該切除部從該切痕起穿過該外薄片的三角壁部而切除時,從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之黏接部起,將該切除部以外的該外薄片與該內薄片分離,藉而可拉出該內薄片的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
依此發明,則在薄片狀食品在外薄片與內薄片間配置於分隔出之空間內的密封狀態中,在將切除部切除時,藉由切入形成在配置於側壁部之肋部的切痕,而將與肋部連結的外薄片之上部切除,可使其與內薄片分離。切除部與內薄片在切除部之終端部中連結,因此可藉由切除部在切除結束時拉出內薄片。因此,直至食用飯糰之前可將薄片狀食品維持為密封狀態,可防止薄片狀食品的品質降低。
依據附圖,說明本發明之包裝飯糰的第一實施形態。包裝飯糰10,概略如圖1~3所示,使將外薄片30、內薄片40、及包夾於內薄片40與外薄片30而配置之薄片狀食品50以疊層狀態構成的包裝體20,在折彎的狀態下包入飯糰100。
包裝體20如圖1、2所示,係以外薄片30、內薄片40、及薄片狀食品50構成。另,在包裝體20的說明中,使圖2之紙面中的上下為上下方向,使圖2之紙面中的左方為左,使右方為右,使圖2之紙面中的前面側為前方,使裡側為後方。
外薄片30,係以透明而具有可撓性,且在上下方向具有易開封性之合成樹脂,形成為矩形。在外薄片30之上下的外邊緣附近,沿著左右方向分別配置將包裝飯糰10開封時引導切斷方向之切斷帶31、31。在外薄片30之右側的成為後述寬幅部分22之部分附近,形成作為分離手段的齒孔32。
內薄片40,係以透明而具有可撓性,且在上下方向具有易開封性,且表面具有高滑動性之合成樹脂,形成為矩形,使其為與外薄片30略相同的尺寸。在內薄片40之上下的外邊緣附近,沿著左右方向分別配置將包裝飯糰10開封時引導切斷方向之切斷帶41、41。在內薄片40之左側的成為後述寬幅部分21之部分附近,形成作為分離手段的齒孔42。
作為薄片狀食品50,本實施形態中,使用矩形的海苔51。海苔51,形成為長寬尺寸較外薄片30及內薄片40更小的小尺寸,俾以在形成包裝體20的狀態中,可收納於內部。
包裝體20,從後側起,依序重疊外薄片30、海苔51、內薄片40,將在圖1的斜線部分顯示之,外薄片30及內薄片40的外邊緣部30a、40a予以熱熔接等而使其黏接,藉以在內部形成收納有海苔51之袋體。在黏接之包裝體20的左右之外邊緣部的上下方向之中央部,分別設置寬幅部分21、22,寬幅部分21、22左右方向之寬度寬,往中央側突出並黏接。
在包裝體20之內薄片40的前側且為上部側,配置飯糰100,將包裝體20對半折而使其重合,將外薄片30與內薄片40已黏接之部分(外邊緣部),略ㄈ字形地黏接。黏接之部分成為黏接部23(相當於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之黏接部)。使寬幅部分21、22折疊並黏接之部分,成為寬幅黏接部24、25。在位於左側的寬幅黏接部24形成切痕26而完成包裝飯糰10。
說明包裝飯糰10之功能作用。功能作用的說明中,使圖4~8之紙面中的上下為上下方向,使圖4~8之紙面中的左方為左,使右方為右,使圖4~8之紙面中的前面側為前方,使裡側為後方。
若將包裝體20,以手部抓住寬幅黏接部24之較切痕26更為左側而往上側拉扯,則如圖4所示,以寬幅黏接部24黏接而一體化的外薄片30及內薄片40,朝向上側切斷。
補充說明,則包含黏接部23的外薄片30及內薄片40之切離側成為切除部27,覆蓋飯糰100及海苔51而留下的外薄片30及內薄片40側成為剩餘部28(相當於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之包裝體的切除部以外之部位)。(另,切除部27、剩餘部28,係從將切除部27切離起至完全切離為止的狀態。)亦即,切除部27,包含黏接部23,在包裝體20之折彎部分20a的左側(一端側)設置起端部27a,在右側(另一端側)設置終端部27b。
若將包裝體20,切斷至配置於外薄片30及內薄片40的切斷帶31、41,則外薄片30及內薄片40,如圖5所示,受到切斷帶31、41引導而往右方切斷。若將外薄片30及內薄片40,切斷至切斷帶31、41之右端部,則如圖6所示,由於外薄片30及內薄片40的易開封性,而在與黏接部23之邊界附近朝向下側切斷。接著,若將構成包裝體20之外薄片30及內薄片40,切斷至寬幅黏接部25,則內薄片40的切斷受到寬幅黏接部25妨礙而停止。亦即,剩餘部28之內薄片40與切除部27之內薄片40並未切斷,而在終端部27b維持連結的狀態。
接著,若進一步以手部將切除部27往右側拉扯,則如圖7所示,外薄片30,受到齒孔32引導而切斷至下端,從寬幅黏接部25切除。另一方面,內薄片40,受到齒孔42引導而從留在剩餘部28的寬幅黏接部24切除。藉此,可往右側抽拉出內薄片40。
換而言之,外薄片30與內薄片40,在將重合並黏接的黏接部23切除後,成為切除部27與剩餘部28之內薄片40連結的狀態。接著,使留在剩餘部28側之黏接部23(寬幅黏接部24)可與留在剩餘部28側之內薄片40分離,使切除部27側之黏接部23(寬幅黏接部25)可與留在剩餘部28側之外薄片30分離,而成為從飯糰100與海苔51之間,往右側抽拉出留在剩餘部28側之內薄片40的構造。
若抽拉出內薄片40,則如圖8所示,留下外薄片30,能夠以不使手部弄髒的方式,獲得覆蓋海苔51的飯糰100。藉此,可不使手部弄髒地,將包裝飯糰10開封食用。
上述構造之包裝飯糰10,使將內薄片40、外薄片30、及包夾於內薄片40與外薄片30而配置之薄片狀食品50以疊層狀態構成的包裝體20,在內薄片40之內側包入飯糰100;其特徵為:包裝體20,具備切除部27,在包入飯糰100的狀態中予以切除;位於飯糰100與薄片狀食品50之間的內薄片40,與切除部27之終端部27b連結;在將切除部27切除時,可拉出位於飯糰100與薄片狀食品50之間的內薄片40。
依此一形態,則藉由在切除部27之終端部27b中,使切除部27,連結位於飯糰100與薄片狀食品50之間的內薄片40,而可利用將切除部27切除之手部的動作,拉出位於飯糰100與薄片狀食品50之間的內薄片40。因此,可將內薄片40,以不換手的方式更為簡單地抽出。
此外,包裝體20,具有在包入飯糰100的狀態中,將內薄片40與外薄片30重合並黏接的黏接部23;於包裝體20的切除部27以外之部位(剩餘部28),配置分離手段(齒孔32、齒孔42),其等在將切除部27切除時,可從黏接部23,使包裝體20的構成切除部27以外之部位(剩餘部28)的內薄片40及外薄片30分離。
依此一形態,則成為可從黏接部23,將內薄片40、外薄片30分離,因而可將內薄片40簡單地抽出。本實施形態中,為了確保包裝體20的密封性,而在寬幅黏接部24形成切痕26,若將切除部27切除,則黏接部23(寬幅黏接部24、寬幅黏接部25)就這樣留在包裝體20的切除部27以外之部位(剩餘部28),而可藉由分離手段(齒孔32、齒孔42),從黏接部23(寬幅黏接部24、寬幅黏接部25),使內薄片40、外薄片30分離,故可將內薄片40確實地抽出。
此外,包裝體20,具有在包入飯糰100的狀態中,對半折,將內薄片40與外薄片30之外邊緣部30a、40a重合並黏接的黏接部23;切除部27,包含黏接部23,在包裝體20之折彎部分20a的一端側設置起端部27a,在另一端側設置終端部27b。
依此一形態,則從未形成有黏接部23的包裝體20之折彎部分20a的一端側起朝向另一端側,將包含黏接部23的切除部27切除,利用將切除部27切除時的從包裝體20之折彎部分20a的一端起朝向另一端之手部的動作,而可將位於飯糰100與薄片狀食品50之間的剩餘部28之內薄片40,沿著包裝體20之折彎部分20a拉出。
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下述說明中,對於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之構造,給予同一符號並省略全部或一部分的說明。另,在包裝體20A的說明中,使圖10之紙面中的上下為上下方向,使圖10之紙面中的左方為左,使右方為右,使圖10之紙面中的前面側為前方,使裡側為後方。
包裝飯糰10A,如圖9~12所示,使將外薄片30A、內薄片40A、及包夾於內薄片40A與外薄片30A而配置之薄片狀食品50以疊層狀態構成的包裝體20A,在折彎的狀態下包入飯糰100。
外薄片30A,為與外薄片30相同的構件,但將上下方向之長度L1形成為較內薄片40A的上下方向之長度L2更長。
圖9中,外薄片30A之中央部的畫上網線之部分,在外薄片30A與內薄片40A折疊而成為包裝體20A時,成為不與內薄片40A重合的保留邊33A。
此外,在外薄片30A之左側的外邊緣部30Aa之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配置左右方向之寬度較其他外邊緣部30Aa形成為更寬的抓持邊緣形成部34A。
內薄片40A,為與內薄片40相同的構件,但從右側之外邊緣部的中央部朝向左右方向的中央,配置在左右方向為長條帶狀之連結橋部43A。連結橋部43A,係與內薄片40A相同的構件,配置於內薄片40A之前側,僅在左右方向的端部43Aa、43Ab中,與內薄片40A黏接。連結橋部43A,在將後述切除部27A切離時,可將切除部27A與後述剩餘部28A之內薄片40A連結。
此外,在內薄片40A之左側的外邊緣部40Aa之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配置左右方向之寬度較其他外邊緣部40Aa形成為更寬的抓持邊緣形成部44A。抓持邊緣形成部44A,形成為相較於抓持邊緣形成部34A,其上下方向之長度,減短相當於保留邊33A的分之長度。換而言之,抓持邊緣形成部44A、及抓持邊緣形成部34A,形成為在將後述外薄片30A與內薄片40A黏接而使包裝體20A為袋體時,除去保留邊33A以外之部分成為略相同的形狀。
包裝體20A,如圖10、11所示,形成為將外薄片30A的保留邊33A對折重合,於後側對外薄片30A之其他部分垂直,使外薄片30A為與內薄片40A之長度L2略相同的長度,從後側起依序使外薄片30A、海苔51、內薄片40A重合,將包含抓持邊緣形成部34A、44A之外邊緣部30Aa、40Aa黏接,於內部形成收納有海苔51的袋體。
接著,於圖10的狀態下,在包裝體20A之內薄片40A的前側且為上部側,配置飯糰100。而後,將形成袋體之包裝體20A對半折而使其重合,如圖12所示,將外薄片30A與內薄片40A已黏接之部分(外邊緣部30Aa、40Aa),略ㄈ字形地黏接。
此時,使將抓持邊緣形成部34A彼此折疊並黏接之部分、以及抓持邊緣形成部34A與抓持邊緣形成部44A折疊並黏接之部分,成為抓持邊緣25A。抓持邊緣25A,具有將外薄片30A的抓持邊緣形成部34A彼此重合而重疊二片之雙層黏接部25Aa、以及將外薄片30A與內薄片40A折疊而重疊四片之四層黏接部25Ab。
此外,連結橋部43A,與包裝體20A本體同樣地對半折,在端部43Ab側,在外薄片30A與內薄片40A已黏接之部分被包夾而黏接。
接著,本實施形態中,包含抓持邊緣25A之外薄片30A彼此黏接之部分、以及外薄片30A與內薄片40A黏接之部分,成為黏接部23A(相當於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之黏接部)。
進一步,如圖12之圓圈內所示,在外薄片30A的保留邊33A重合並黏接之部位(雙層黏接部25Aa),形成切痕26A,並設置複數個長圓形的引導孔29A,引導孔29A係以從切痕26A起朝向內薄片40A之折彎部分40Ab的與黏接部23A之邊界部分將雙層黏接部25Aa切斷的方式引導,藉以完成包裝飯糰10A。另,包裝體20A之圖12的狀態,成為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之「將飯糰包入的狀態」。
說明包裝飯糰10A之功能作用。本實施形態之功能作用的說明中,使圖12~17之紙面中的上下為上下方向,使圖12~17之紙面中的左方為左,使右方為右,使圖12~17之紙面中的前面側為前方,使裡側為後方。
若將包裝體20A,從圖12之狀態起,以手部抓住抓持邊緣25A的較形成在雙層黏接部25Aa之切痕26A更為左側而往上側拉扯,則如圖13所示,受到引導孔29A引導,朝向內薄片40A之未與四層黏接部25Ab黏接的部位之邊界,而將雙層黏接部25Aa往斜上方切斷。換而言之,以使剩餘部28A側的內薄片40A不包含黏接部23A的方式切斷。
接著,以雙層黏接部25Aa、切痕26A、及引導孔29A構成引導手段21A,引導手段21A係以使剩餘部28A側的內薄片40A不包含黏接部23A之方式引導。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包含黏接部23A的外薄片30A及內薄片40A之切離側成為切除部27A(左側成為起端部27Aa),覆蓋飯糰100及海苔51而留下的外薄片30A及內薄片40A側成為剩餘部28A(相當於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之包裝體的切除部以外之部位)。
包裝體20A,如圖13所示,於剩餘部28A之內薄片40A,以不包含黏接部23A的狀態,將外薄片30A及內薄片40A,朝向上側切斷。
而後,若將切除部27A,切斷至配置於外薄片30A及內薄片40A之切斷帶31、41,則外薄片30A及內薄片40A,如圖14所示,受到切斷帶31、41引導而往右方切斷。
若將外薄片30A及內薄片40A,切斷至切斷帶31、41之右端部,則如圖15所示,由於外薄片30A及內薄片40A的易開封性,而在與黏接部23A之邊界附近朝向下側切斷。
接著,如圖16所示,將構成包裝體20A之外薄片30A及內薄片40A,切斷至折彎部30Ab、40Ab為止。
本實施形態之情況,外薄片30A,於包含黏接部23A之切除部27A側、及剩餘部28A側,在終端部27Ab側中,完全地切離而分離。此外,內薄片40A,包裹住係與連結橋部43A的黏接部分之連結橋部43A的端部43Aa、43Ab之間的外側並切斷。亦即,連結橋部43A,配置於外薄片30A及內薄片40A之內側,僅在端部43Aa、43Ab中,與內薄片40A黏接,故剩餘部28A側之內薄片40A與切除部27A側之內薄片40A,在終端部27Ab側維持連結的狀態。
從上述內容來看,以連結橋部43A、及在上下方向具有易開封性之外薄片30A與內薄片40A,構成引導手段22A,其以使黏接部23A不包含在剩餘部28A的內薄片40A及外薄片30A側之方式引導。
另一方面,在剩餘部28A之內薄片40A不殘留黏接部23A。因此,可往右側抽拉出內薄片40A。
換而言之,外薄片30A與內薄片40A,在將重合並黏接的黏接部23A後,成為切除部27A與剩餘部28A之內薄片40A連結的狀態,使其成為從飯糰100與海苔51之間,往右側抽拉出留在剩餘部28A側之內薄片40A的構造。
若抽拉出內薄片40A,則如圖17所示,留下外薄片30A,能夠以不使手部弄髒的方式,獲得覆蓋海苔51的飯糰100。
依上述構造之包裝飯糰10A,若抽拉出內薄片40A,則留下外薄片30A,亦能夠以不使手部弄髒的方式,獲得覆蓋海苔51的飯糰100。藉此,可不使手部弄髒地,將包裝飯糰10A開封食用。
上述構造之包裝體20A,具有黏接部23A,其在包入飯糰100的狀態中,將內薄片40A與外薄片30A重合並黏接;具備引導手段21A(雙層黏接部25Aa、切痕26A、引導孔29A)與22A(外薄片30A、內薄片40A、連結橋部43A),在將切除部27A切除時,以使包裝體20A的構成切除部27A以外之部位(剩餘部28A)的內薄片40A及外薄片30A不包含黏接部23A之方式引導。
依此一形態,則包裝體20A的構成切除部27A以外之部位(剩餘部28A)的內薄片40A及外薄片30A不包含黏接部23A,因而可將內薄片40簡單地抽出。
說明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在實施時並未對內薄片240、薄片狀食品260及開封薄片270畫線,但為了容易理解,而在附圖中給予二點鏈線並予以說明。二點鏈線,顯示各構成部分之大致的邊界、折彎部分。
包裝飯糰10C,如圖21所示,使將內薄片240、外薄片230、及包夾於內薄片240與外薄片230而配置之薄片狀食品260以疊層狀態構成的包裝體220,在內薄片240之內側包入飯糰100。
包裝體220,如圖18、21所示,係以外薄片230、內薄片240、薄片狀食品260、及開封薄片270構成。另,包裝體220的說明中,在參考圖18之情況中,使圖18的箭頭之F為前,B為後,R為右,L為左,U為上,D為下。
外薄片230,以具有可撓性之合成樹脂形成,如圖18所示,具有:二個三角壁部231、232,形成為三角形,在前後方向中對向而配置;以及二個側壁部233、234,形成為長方形,將三角壁部231、232之下側的邊與左斜上側的邊彼此連結;外薄片230,形成為右斜上方側開口之中空的略三角柱狀。配置從外薄片230的開口端緣部朝向外側延伸設置之凸緣部235。
內薄片240,係具有可撓性且表面具有高滑動性之合成樹脂,如圖20所示地,具有:二個三角壁部241、242,形成為三角形;以及側壁部243,形成為長方形,將三角壁部241、242之對向的邊彼此連結。
於側壁部243的長邊方向之一端側,配置略矩形的蓋片243a。於側壁部243的長邊方向之另一端側,配置略矩形的黏接部形成片243b。
在三角壁部241之接近蓋片243a側的邊,延伸設置長方形之側壁形成片部244;在三角壁部242之接近蓋片243a側的邊,延伸設置長方形之側壁形成片部245;在三角壁部241之接近黏接部形成片243b側的邊,延伸設置長方形之凸緣形成片246;在三角壁部242之接近黏接部形成片243b側的邊,延伸設置長方形之凸緣形成片247。
三角壁部241、242,形成為較三角壁部231、232略小的尺寸;側壁部243,形成為較側壁部233、234略小的尺寸。側壁形成片部244、側壁形成片部245所組合的尺寸,形成為較側壁部233、234略小的尺寸。此外,凸緣形成片246、247之突出寬度,設定為較凸緣部235之突出寬度更小。
壁形成薄片248,以具有可撓性之合成樹脂形成為帶狀,設定為側壁形成片部244及,側壁形成片部245的長邊方向中之長度的略二倍長度。於壁形成薄片248的長邊方向之一方的端部,延伸設置略矩形的黏接部形成片248c。
在壁形成薄片248的除去黏接部形成片248c以外之部分的長邊方向之中央部分,形成折彎部248a。使從壁形成薄片248的長邊方向之與黏接部形成片248c為相反側的端部起,至折彎部248a為止之表裡任一方的面(圖20中為紙面裡側的面),成為可與側壁形成片部244及側壁形成片部245黏接的黏接面248b。
壁形成薄片248,於黏接面248b與側壁形成片部244、側壁形成片部245黏接,在將飯糰100包入的狀態中,形成內薄片240之側的側壁部分。
黏接部形成片243b、黏接部形成片248c,形成為在與外薄片230的凸緣部235重合時,較凸緣部235更為突出。
作為薄片狀食品260,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9所示,使用二片海苔261、265。海苔261,具有:三角形之三角壁部262;以及二個側壁部263、264,從三角壁部262的二邊起分別朝向外側延伸設置,形成為長方形。海苔265,具有:三角形之三角壁部266;以及二個側壁部267、268,從三角壁部266的二邊起分別朝向外側延伸設置,形成為長方形。三角壁部262、266,形成為較三角壁部231、232略小之尺寸;側壁部263、264、267、268,形成為較側壁部233、234略小的尺寸。
開封薄片270,係使用具有可撓性而角部形成為圓弧形之略矩形的薄片,如圖18所示,使其為與凸緣部235之外形形狀略相同的形狀,可覆蓋外薄片230的開口部分。開封薄片270,具有:抓持片271,於長邊方向之一端側半長圓形地突出;以及連結片272,於長邊方向之另一端側半長圓形地突出。開封薄片270,其外邊緣部與外薄片230的凸緣部235黏接,而抓持片271、連結片272,形成為在與凸緣部235重合時,較凸緣部235更為突出。
包裝飯糰10C之製造方法,預先將海苔261、265,如圖18所示地,藉由以米等澱粉質形成的糊,黏接側壁部263與側壁部267,及黏接側壁部264與側壁部268彼此,形成為斜上方開口之中空的略三角柱狀。
先使其成為將薄片狀食品260(海苔261、265)裝設於外薄片230內的狀態。將內薄片240之側壁形成片部244對三角壁部241往內側折彎,將側壁形成片部245對三角壁部242往內側折彎,從外側貼附壁形成薄片248之黏接面248b,而於內薄片240形成與側壁部233對應的側壁。接著,將壁形成薄片248回折而與貼附之部分重合,將黏接部形成片248c沿著內薄片240的開口緣部折彎,而將內薄片240,形成為如圖18所示的斜上方開口之中空的略三角柱狀。
接著,於內薄片240之內側配置飯糰100。將包入飯糰100的內薄片240配置於薄片狀食品260(海苔261、265)之內側,而薄片狀食品260係配置於外薄片230之內側。
於凸緣部235,重合凸緣形成片246與247、黏接部形成片243b、黏接部形成片248c,以覆蓋內薄片240、外薄片230的開口緣部之方式配置開封薄片270,將外薄片230的凸緣部235與開封薄片270的外邊緣部黏接,完成包裝飯糰10C(包裝體220)。
此時,如圖21(省略海苔261、265)所示,黏接部形成片243b、黏接部形成片248c,雖與凸緣部235及開封薄片270黏接,但內薄片240之凸緣形成片246、247,僅夾入凸緣部235與開封薄片270,並未黏接。
而黏接部形成片243b與開封薄片270黏接之部分的黏接力、及黏接部形成片248c與開封薄片270黏接之部分的黏接力,較凸緣部235與黏接部形成片243b、黏接部形成片248c黏接之部分的黏接力更強。
換而言之,使其成為在藉由開封薄片270開封時,凸緣部235與內薄片240(黏接部形成片243b、黏接部形成片248c)之黏接部分剝離,而內薄片240與開封薄片270之黏接部分並未剝離的狀態。
本實施形態中,以容易剝離的方式地黏接的,凸緣部235與黏接部形成片248c之黏接部分、及凸緣部235與黏接部形成片243b之黏接部分,成為黏接部221、黏接部222,且成為可將內薄片240與外薄片230之黏接部分剝離的剝離手段223、剝離手段224。
此外,如圖21、22所示,在起端部226a中,從上方起依序使抓持片271、黏接部形成片248c、凸緣部235重合,在上端部分僅黏接抓持片271、黏接部形成片248c。此外,在終端部226b側中,從上方起依序使連結片272、黏接部形成片243b、凸緣部235重合,在下端部分僅黏接連結片272、黏接部形成片243b。
說明包裝飯糰10C之功能作用。若以手部抓住抓持片271、黏接部形成片248c所黏接之部分,從圖22的狀態起,將開封薄片270往黏接部形成片243b側拉扯,則由於黏接部形成片248c與開封薄片270之抓持片271的黏接力,和黏接部形成片248c與凸緣部235的黏接力之差異,而將凸緣部235與黏接部形成片248c之黏接部分剝離。
接著,若拉扯開封薄片270,則如圖23所示,壁形成薄片248被拉扯,從側壁形成片部244及側壁形成片部245剝離壁形成薄片248之黏接面248b,壁形成薄片248被全部拉出而使內薄片240之側壁部分開放。
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3所示,剝離的開封薄片270與壁形成薄片248成為切除部226,留下的部分成為剩餘部227。亦即,於包裝體220中,切除部226,在抓持片271側設置起端部226a,在連結片272側設置終端部226b。
此外,內薄片240之凸緣形成片246、247,僅夾入凸緣部235與開封薄片270,故藉由將開封薄片270與凸緣部235剝去,而與凸緣部235及開封薄片270分離。
進一步,若將開封薄片270剝離,則如圖24所示,由於連結片272、黏接部形成片243b黏接而連結,故可抽拉出內薄片240。
若抽拉出內薄片240,則留下外薄片230(剩餘部227),能夠以不使手部弄髒的方式,獲得覆蓋海苔261、265的飯糰100。依此等構造,亦可不使手部弄髒地,將包裝飯糰10C開封食用。
上述構造之包裝飯糰10C,藉由在切除部226之終端部226b中,使切除部226與剩餘部227的內薄片240連結,而可利用將切除部226切除之手部的動作,拉出位於飯糰100與薄片狀食品260之間的剩餘部227之內薄片240。此外,與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飯糰10、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飯糰10A相較,切除部226變小,故可使抽拉出的動作區域減小。
此外,包裝體220,具有在包入飯糰100的狀態中,將內薄片240與外薄片230重合並黏接的黏接部221、222;使其為於包裝體220配置有剝離手段223、224之構造,剝離手段在將切除部226切除時,可將內薄片240與外薄片230之黏接部分剝離,故可將內薄片240簡單地抽出。
依據附圖,說明上述第三實施形態之包裝飯糰10C的變形例。下述說明中,對於與第三實施形態相同之構造,給予同一符號並省略全部或一部分的說明。
包裝飯糰10C1中,外薄片230,如參考圖25之二點鏈線般地,沿著開口緣部而具有易開封性。此外,於側壁部233之上部的前後方向之中央部,如圖25所示,配置往左斜上側突出的肋部236。肋部236,形成為從左右方向觀察時,沿著上下方向,而連結側壁部233之上部與凸緣部235之底面側(關於方向參考圖18)。於肋部236,形成切痕236a。
此外,使黏接部形成片243b與凸緣部235黏接之部分的黏接力、及黏接部形成片248c與凸緣部235黏接之部分的黏接力,和黏接部形成片243b、黏接部形成片248c與開封薄片270黏接之部分的黏接力相同。
換而言之,使其為成在藉由開封薄片270開封時,外薄片230的凸緣部235、內薄片240(黏接部形成片243b、黏接部形成片248c)、開封薄片270之黏接部分成為一體而分離的狀態。
在本變形例中,凸緣部235與黏接部形成片248c之黏接部分、凸緣部235與黏接部形成片243b之黏接部分,分別成為黏接部221、黏接部222。
如圖25、26所示,以肋部236、切痕236a、及沿著開口緣部具有開封性之外薄片230,構成分離手段225,其在將切除部228切除時,可從黏接部221、222,使包裝體220的構成切除部228以外之部位(剩餘部229)的內薄片240及外薄片230分離。另,給予外薄片230的二點鏈線,為外薄片230之切斷預定線,係用於使分離手段225容易理解。此外,本變形例為第三實施形態之變形例,而分離手段225,相當於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的請求項1之分離手段。
說明包裝飯糰10C1之功能作用。若以手部抓住抓持片271、黏接部形成片248c所黏接之部分,從圖25的狀態起,將開封薄片270往黏接部形成片243b側拉扯,則一體化的凸緣部235亦被往上拉,從切痕236a起,將肋部236朝向側壁部233切斷,進一步從與側壁部233之邊界部分起,分別在側壁部233的前後方向各自切斷(參考圖25之圓圈內)。
此外,因外薄片230沿著開口緣部而具有易開封性,故如圖26所示,沿著給予符號225的二點鏈線,而往三角壁部231、232之斜下側(以與凸緣部235成為略平行的方式)切斷。進一步,從側壁部234之前後的端部朝向中央,分別切斷而交匯。換而言之,以與凸緣部235略平行地成為切片狀的方式,將三角壁部231與232、及側壁部233與234切離。
另,切離之過程中的開封薄片270、壁形成薄片248、側壁形成片部244、側壁形成片部245之功能作用,及凸緣形成片246與247、凸緣部235、及開封薄片270之功能作用,與圖23所示之包裝飯糰10C相同故省略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6所示,以包裝飯糰10C1的包裝體220之給予符號225的二點鏈線作為邊界,構成右側部分之,外薄片230的三角壁部231與232、側壁部233與234、凸緣部235、開封薄片270、及壁形成薄片248,成為切除部228;以包裝飯糰10C1的包裝體220之給予符號225的二點鏈線作為邊界,左側之留下的部分成為剩餘部229。亦即,於包裝體220中,切除部228,在抓持片271側設置起端部228a,在連結片272側設置終端部228b。
進一步,若將切除部228分離,則如圖27所示,由於連結片272、黏接部形成片243b黏接而連結,故可抽拉出內薄片240。
若抽拉出內薄片240,則留下外薄片230(剩餘部229側之外薄片),能夠以不使手部弄髒的方式,獲得覆蓋海苔261、265的飯糰100。
依此等構造,亦使包裝體220的構成切除部228以外之部位的內薄片240及外薄片230不包含黏接部221、222,故可將內薄片240簡單地抽出。因而,可不使手部弄髒地,將包裝飯糰10C1開封食用。
本發明之包裝飯糰,並未限定於上述第一~三實施形態、及第三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亦即,若不脫離第一~三實施形態、及第三實施形態的變形例所揭露之發明要旨,則可進行各種設計變更等。
例如,切痕26、26A(參考圖3、圖12),雖係於黏接後形成,但亦可預先在外薄片30、30A、內薄片40、40A之對應的位置形成切痕後予以黏接。
此外,雖引導孔29A(參考圖12)亦為黏接後形成,但亦可預先在外薄片30A之對應的位置形成孔洞後予以黏接。
此外,海苔261的側壁部263、264,及海苔265的側壁部267、268之短邊方向的寬度,若能夠形成薄片狀食品260之側壁部分則可適當變更(參考圖19)。
此外,亦可如圖19之二點鏈線所示,例如,以覆蓋圖18的狀態之薄片狀食品260的開口部分之方式,從三角壁部262起延伸設置梯形之覆蓋部分。此外,亦可從三角壁部266起延伸設置覆蓋部分,進一步,亦可從三角壁部262及三角壁部266起延伸設置。
此外,作為將包裝飯糰10、10C1開封切除時引導、輔助切斷方向的手段,雖使用切斷帶31、切斷帶41、切斷帶138等(參考圖3),若具有該功能,則可使用齒孔、切斷線等既存技術。
此外,雖使用設置於外薄片30、內薄片40之作為分離手段的齒孔32、42(參考圖1),但若具有該功能,則可使用切斷線等既存之分離手段。
此外,在包裝飯糰10中,可不設置寬幅黏接部24(參考圖3),而於外薄片30、內薄片40直接設置切痕,將外薄片30、內薄片40切離。進一步,亦可如同包裝飯糰10A地,將連結橋部43A(參考圖12、圖16),配置於內薄片40之內側,跨架在切離的切除部27與留在剩餘部28之內薄片40。此一情況,可省略齒孔32、42(參考圖1)。
此外,雖使薄片狀食品50、260(參考圖1、圖9、圖19),為海苔51、261、265,但可應用薄蛋片、薄切燒肉等薄片狀的食品。
此外,包裝飯糰10C中(參考圖21),亦可僅使黏接部形成片248c與抓持片271的較凸緣部235更為突出之部分的黏接力、及黏接部形成片243b與連結片272的較凸緣部235更為突出之部分的黏接力,較凸緣部235與開封薄片270所黏接之部分的黏接力更強。
此外,包裝飯糰10C1中(參考圖25、圖26),亦可將外薄片230之成為切除部228的部分、及成為剩餘部229的部分,以分開的部分構成,重合黏接邊界部分藉以使其可切離。
10、10A、10C、10C1‧‧‧包裝飯糰
20、20A、220‧‧‧包裝體
20a‧‧‧折彎部分
21、22‧‧‧寬幅部分
21A、22A‧‧‧引導手段
23、23A、221、222‧‧‧黏接部
24、25‧‧‧寬幅黏接部
25A‧‧‧抓持邊緣
25Aa‧‧‧雙層黏接部
25Ab‧‧‧四層黏接部
26、26A、236a‧‧‧切痕
27、27A、226、228‧‧‧切除部
27Aa、27a、226a、228a‧‧‧起端部
27Ab、27b、226b、228b‧‧‧終端部
28、28A、227、229‧‧‧剩餘部
29A‧‧‧引導孔
30、30A、230‧‧‧外薄片
30a、30Aa、40a、40Aa‧‧‧外邊緣部
30Ab、40Ab‧‧‧折彎部
31、41、138‧‧‧切斷帶
32、42‧‧‧齒孔
33A‧‧‧保留邊
34A、44A‧‧‧抓持邊緣形成部
40、40A、240‧‧‧內薄片
40Ab‧‧‧折彎部分
43A‧‧‧連結橋部
43Aa、43Ab‧‧‧端部
50、260‧‧‧薄片狀食品
51、261、265‧‧‧海苔
100‧‧‧飯糰
223、224‧‧‧剝離手段
225‧‧‧分離手段
231、232、241、242、262、266‧‧‧三角壁部
233、234、243、263、264、267、268‧‧‧側壁部
235‧‧‧凸緣部
236‧‧‧肋部
243a‧‧‧蓋片
243b、248c‧‧‧黏接部形成片
244、245‧‧‧側壁形成片部
246、247‧‧‧凸緣形成片
248‧‧‧壁形成薄片
248a‧‧‧折彎部
248b‧‧‧黏接面
270‧‧‧開封薄片
271‧‧‧抓持片
272‧‧‧連結片
圖1係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之包裝體的分解立體圖。 圖2係同一實施形態之包裝體的展開俯視圖。 圖3係同一實施形態之包裝飯糰的前視圖。 圖4係同一實施形態之使用態樣的說明圖。 圖5係使用態樣的說明圖,且為圖4之延續。 圖6係使用態樣的說明圖,且為圖5之延續。 圖7係使用態樣的說明圖,且為圖6之延續。 圖8係使用態樣的說明圖,且為圖7之延續。 圖9係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之包裝體的分解立體圖。 圖10係同一實施形態之包裝體的展開俯視圖。 圖11係從後側觀察同一實施形態之包裝體的立體圖。 圖12係同一實施形態之包裝飯糰的前視圖。 圖13係同一實施形態之使用態樣的說明圖。 圖14係使用態樣的說明圖,且為圖13之延續。 圖15係使用態樣的說明圖,且為圖14之延續。 圖16係使用態樣的說明圖,且為圖15之延續。 圖17係使用態樣的說明圖,且為圖16之延續。 圖18係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之包裝體的分解立體圖。 圖19係同一實施形態之海苔的展開俯視圖。 圖20係同一實施形態之內薄片及壁形成薄片的展開俯視圖。 圖21係同一實施形態之包裝飯糰的立體圖。 圖22係同一實施形態之使用態樣的說明圖。 圖23係使用態樣的說明圖,且為圖22之延續。 圖24係使用態樣的說明圖,且為圖23之延續。 圖25係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之包裝飯糰的變形例之前視圖。 圖26係同變形例之使用態樣的說明圖。 圖27係使用態樣的說明圖,且為圖26之延續。
10‧‧‧包裝飯糰
20‧‧‧包裝體
20a‧‧‧折彎部分
23‧‧‧黏接部
24、25‧‧‧寬幅黏接部
27‧‧‧切除部
27a‧‧‧起端部
28‧‧‧剩餘部
30‧‧‧外薄片
31、41‧‧‧切斷帶
40‧‧‧內薄片
51‧‧‧海苔
100‧‧‧飯糰

Claims (4)

  1. 一種包裝飯糰,使將內薄片、外薄片、及包夾於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而配置之薄片狀食品以疊層狀態構成的包裝體,在該內薄片之內側包入飯糰; 其特徵為: 該薄片狀食品,呈配置於以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分隔出之空間內的密封狀態; 該包裝體,在折疊狀態下包入該飯糰,具有將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重合並黏接的黏接部; 該黏接部,形成在折疊的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之外邊緣部; 該包裝體具備於包入該飯糰的狀態予以切除的切除部; 該切除部,係以形成於該包裝體之折疊的折彎部位之外邊緣部的一端之黏接部的切痕為起端,以該折彎部位之外邊緣部的另一端為終端,依此方式形成; 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與該切除部之終端部連結; 設有分離手段,在切除該切除部時,可從該黏接部,使該包裝體的構成該切除部以外之部位的該內薄片及該外薄片分離; 在切除該切除部時,可拉出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
  2. 一種包裝飯糰,使將內薄片、外薄片、及包夾於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而配置之薄片狀食品以疊層狀態構成的包裝體,在該內薄片之內側包入飯糰; 其特徵為: 該薄片狀食品,呈配置於以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分隔出之空間內的密封狀態; 該包裝體,在該包裝袋之折疊狀態下包入該飯糰,具有將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重合並黏接的黏接部; 該黏接部,形成在該包裝體之折疊的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之外邊緣部,且在該包裝體之折疊的折彎部位之兩端的外邊緣部,形成僅將位於外邊緣部的該外薄片彼此黏接之黏接部; 該包裝體,具備在包入該飯糰的狀態中予以切除的切除部; 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及該切除部之終端部,係藉由在沿著該折彎部位之方向的兩端黏接之連結橋部而連結; 該包裝體更具備引導手段,其在切除該切除部時,進行引導以使該包裝體的構成該切除部以外之部位的該內薄片及該外薄片不包含該黏接部; 該引導手段構成為:在該切除部之切除開始時,使該切除部,從該折彎部位的一方之外邊緣部的黏接部起,朝向僅將該外邊緣部之該外薄片彼此黏接的黏接部中之未黏接的剩餘部之邊界部分而切除;且在該切除部之切除結束時,使該切除部,可在該切除部的終端,以穿過該連結橋部中之該內薄片的黏接部位與該切除部的黏接部位之間的方式切除。
  3. 一種包裝飯糰,由內薄片、外薄片、及薄片狀食品,以疊層狀態構成一包裝體,該內薄片係三角柱狀的一面開口而形成為中空狀的三角柱狀,該外薄片亦係三角柱狀的一面開口而形成為中空狀的三角柱狀,該薄片狀食品係包夾於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而配置,且該包裝體具有覆蓋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的開口部之開封薄片,使該包裝體在該內薄片之內側包入飯糰; 其特徵為: 該外薄片,在開口的一面之部位,形成有從開口部端緣部朝向外側四方延伸設置之凸緣部; 該內薄片,具有三角形之一對三角壁部、連結該一對三角壁部之側壁部、及與「從該一對三角壁部折彎成的側壁形成部」重合之壁形成薄片而構成,在該側壁部的一端,具有可與該開封薄片及該外薄片之該凸緣部的一端黏接之黏接部形成片,在該壁形成薄片的一端,具有可與該開封薄片及該外薄片之該凸緣部的一端黏接之黏接部形成片; 該開封薄片與該外薄片的四方之凸緣部黏接而配置,且該內薄片的側壁部之黏接部形成片,與該開封薄片的一端及該外薄片的一方之凸緣部相黏接,該壁形成薄片之黏接部形成片,與該開封薄片的另一端及該外薄片的和該一方之凸緣部相對向的另一方之凸緣部相黏接,該內薄片之壁形成薄片、與該內薄片之側壁形成部相黏接,進一步,使該開封薄片,以覆蓋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的開口部之方式與該凸緣部重合,藉而使該薄片狀食品,呈配置於以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分隔出之空間內的密封狀態; 該開封薄片與該內薄片的側壁部之黏接部形成片的黏接力、及該開封薄片與該內薄片的壁形成薄片之黏接部形成片的黏接力,構成為較該外薄片的凸緣部與該內薄片的側壁部之黏接部形成片的黏接力、該外薄片的凸緣部與該內薄片的壁形成薄片之黏接部形成片的黏接力更強; 該包裝體,具有在包入該飯糰的狀態中予以切除的切除部; 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與該切除部之終端部連結; 該包裝體,藉由在切除該切除部時,成為該外薄片的凸緣部與該內薄片之黏接部分剝離,且該內薄片與該開封薄片之黏接部分並未剝離的狀態,而可拉出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
  4. 一種包裝飯糰,由內薄片、外薄片、及薄片狀食品,以疊層狀態構成一包裝體,該內薄片係三角柱狀的一面開口而形成為中空狀的三角柱狀,該外薄片亦係三角柱狀的一面開口而形成為中空狀的三角柱狀,該薄片狀食品係包夾於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而配置,且該包裝體具有覆蓋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的開口部之開封薄片,使該包裝體在該內薄片之內側包入飯糰; 其特徵為: 該外薄片,在開口的一面之部位,形成有從開口部端緣部朝向外側四方延伸設置之凸緣部; 該內薄片,具有三角形之一對三角壁部、連結該一對三角壁部之側壁部、及與「從該一對三角壁部折彎成的側壁形成部」重合之壁形成薄片而構成,在該側壁部的一端,具有可與該開封薄片及該外薄片之凸緣部的一端黏接之黏接部形成片,在該壁形成薄片的一端,具有可與該開封薄片及該外薄片之凸緣部的一端黏接之黏接部形成片; 該開封薄片與該外薄片的四方之凸緣部黏接而配置,且該內薄片的側壁部之黏接部形成片,與該開封薄片的一端及該外薄片的一方之凸緣部相黏接,該壁形成薄片之黏接部形成片,與該開封薄片的另一端及該外薄片的和該一方之凸緣部相對向的另一方之凸緣部相黏接,該內薄片之壁形成薄片、與該內薄片之側壁形成部相黏接,進一步,使該開封薄片,以覆蓋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的開口部之方式與該凸緣部重合,藉而使該薄片狀食品,呈配置於以該外薄片及該內薄片分隔出之空間內的密封狀態; 以使與該內薄片之側壁部的壁形成薄片對應之該外薄片之側壁部的上部,與該外薄片之凸緣部的底面側連結之方式,在該外薄片之側壁部的寬度方向之中央部位配置朝向該外薄片之側壁部的長邊方向延伸設置之肋部,且在該肋部的從與該凸緣部黏接之部位離開的位置,沿著朝向該外薄片之三角壁部的方向而形成切痕; 該包裝體,具有在包入該飯糰的狀態中予以切除的切除部; 該切除部,朝向位於該切痕之延長線上的該外薄片而予以切除; 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與該切除部之終端部連結; 該包裝體,在將該切除部從該切痕起穿過該外薄片的三角壁部而被切除時,從該內薄片與該外薄片之黏接部起,將該切除部以外的該外薄片與該內薄片分離,藉而可拉出該內薄片的位於該飯糰與該薄片狀食品之間的該內薄片。
TW106106761A 2016-03-07 2017-03-02 包裝飯糰 TW2017334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3526A JP6103666B1 (ja) 2016-03-07 2016-03-07 包装おにぎ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3457A true TW201733457A (zh) 2017-10-01

Family

ID=59169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6761A TW201733457A (zh) 2016-03-07 2017-03-02 包裝飯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03666B1 (zh)
KR (1) KR20170104397A (zh)
CN (1) CN106864998A (zh)
TW (1) TW201733457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56357A (ja) * 1988-04-05 1989-10-12 Ishida Scales Mfg Co Ltd パック食品及び製造方法
JPH0425989Y2 (zh) * 1988-08-10 1992-06-23
JP3404544B2 (ja) * 1994-04-15 2003-05-12 中国パール販売株式会社 包装おにぎり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包装フィルム
JP3307500B2 (ja) * 1994-04-15 2002-07-24 中国パール販売株式会社 包装おにぎり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包装フィルム
JP3338170B2 (ja) * 1994-04-15 2002-10-28 中国パール販売株式会社 包装フィルムと包装おにぎり及びその製法
JP3306795B2 (ja) * 1994-04-15 2002-07-24 中国パール販売株式会社 包装おにぎり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包装フィルム
JP5549040B2 (ja) * 2010-07-28 2014-07-16 ジョン,ミョンホ おにぎり用包装紙(gimbapwrapp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64998A (zh) 2017-06-20
KR20170104397A (ko) 2017-09-15
JP6103666B1 (ja) 2017-03-29
JP2017158445A (ja) 2017-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00057200A (ko) 끽연 물품의 포장재
JP2005514280A (ja) 再閉鎖可能な包装袋
JP2009023676A (ja) 包装用袋
JP5131484B2 (ja) おにぎり包装体
JP2009046170A (ja) 米飯加工食品用の包装体及び米飯加工食品用の包装袋
TW201733457A (zh) 包裝飯糰
JP4756775B2 (ja) フィンシール包装体
JP2006264758A (ja) 包装体を用いた米飯加工食品の包装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包装体
JP3920283B2 (ja) 包装三角おにぎり
JP3370088B1 (ja) 食品の包装袋
JP2009184702A (ja) サンドイッチ用包装材
JP2009262998A (ja) 成形米飯食品包装用シート体および包装付き成形米飯食品
JP4826183B2 (ja) ラップフィルム用カートン
JP4922893B2 (ja) 包装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15101B2 (ja) シールエンドカートン
JP3841883B2 (ja) カートン
JP2010111416A (ja) 食品包装体
JPH08258833A (ja) 開封機能付き紙カップ
JP7319855B2 (ja) 包装材原反の製造方法
JP2004331129A (ja) 紙と透明フィルムの複合包装体
JP2598167Y2 (ja) 包装材
JP3908489B2 (ja) 展示容器
JP3062654U (ja) パン用包装袋
WO2012002256A1 (ja) 食品包装体、および、包装紙で個包装された食品の包装容器への収納方法
JP2023031180A (ja) サンドイッチ包装用袋、サンドイッチ包装体およびサンドイッチ包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