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9793A - 二氧化鈦粉末及調配有該粉末的化妝料 - Google Patents

二氧化鈦粉末及調配有該粉末的化妝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9793A
TW201729793A TW105142971A TW105142971A TW201729793A TW 201729793 A TW201729793 A TW 201729793A TW 105142971 A TW105142971 A TW 105142971A TW 105142971 A TW105142971 A TW 105142971A TW 201729793 A TW201729793 A TW 2017297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itanium dioxide
dioxide powder
titanium oxide
powder
titani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2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0098B (zh
Inventor
秦英夫
Original Assignee
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29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9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0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00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36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9C1/3607Titanium dioxide
    • C09C1/3615Physical treatment, e.g. grinding, treatment with ultrasonic vibrations
    • C09C1/363Drying, calci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3/00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1G23/04Oxides; Hydroxides
    • C01G23/047Titanium diox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216Solid or semisolid forms
    • A61K8/022Powders; Compacted Pow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1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inorganic ingredients
    • A61K8/29Titanium; Compound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02Preparations containing skin colorants, e.g. pig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00Make-up preparations; Body powders; Preparations for removing make-up
    • A61Q1/12Face or body powders for grooming, adorning or absorb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3/00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1G23/04Oxides; Hydroxides
    • C01G23/047Titanium dioxide
    • C01G23/08Drying; Calcining ; After treatment of titanium 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60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rystallite siz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2Sub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0.1-1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smetic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維持遮蔽力而且選擇性穿透紅色光功能優良的二氧化鈦粉末,以及提供一種化妝料,其係調配有該二氧化鈦粉末而具有色斑、雀斑等的遮蔽力,同時使毛孔等的皮膚凸凹現象變不起眼,妝容自然者。本發明之解決手段,係一種二氧化鈦粉末,以及調配有該二氧化鈦粉末之化妝料,前述二氧化鈦粉末係將在粒子表面有針狀突起的二氧化鈦於500至800℃中煅燒而可得到二氧化鈦粉末,其表觀平均粒徑是100至500nm,利用X射線繞射法所測定的平均微晶直徑是15至30nm,比表面積為10至30m2/g。

Description

二氧化鈦粉末及調配有該粉末的化妝料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是主張2015年12月25日在日本提出申請的日本國特許出願第2015-254315號之優先權,並於此是援用其內容。
本發明係關於二氧化鈦粉末,特別係關於可以適用在化妝料、塗料、觸媒等的用途中的二氧化鈦粉末及調配有該二氧化鈦粉末之化妝料。
二氧化鈦,由於折射率高且白色度、遮蔽力、著色力優良,故作為塗料、塑膠等的白色顏料而被廣範使用。而且,二氧化鈦,因為能作為藉由控制其粒徑或是光活性度之遮蔽紫外線的物質,也能作為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遮蔽劑而也利用在化妝料或觸媒等之用途,因此近年來,正盛行於此等用途之研究開發。
已知若在化妝料中使用表觀為特定平均粒徑之二氧化鈦粉末,而該二氧化鈦粉末係由多個二氧化鈦所形成之毬藻狀之特定平均一次粒徑的二氧化鈦小球狀粒 子所形成者時,可賦予傳統的二氧化鈦所沒有的良好滑潤性、優良的耐光性,而成為功能性材料(專利文獻1)。
而且,含有平均粒徑為0.2至0.4μm且平均摩擦係數(MIU值)為0.4至0.6的金紅石氧化鈦凝集粒子1至15質量%與半固形油分1至40質量%之唇用化妝料,己知是有光澤,可抑制唇的縐紋顯眼,且持妝優良者(專利文獻2)。
又且,使用作為化妝料的賦色材料,已知藉由調配即使在可見光區域之長波長側的光(波長630至700nm)之吸收率也為小者,於皮膚內部的光穿透性會變成接近原本的皮膚,可實現妝容自然的效果(專利文獻3)。
另一方面,二氧化鈦係折射率高,對皮膚的色斑等之遮蔽力雖高,但為了更提高遮蔽力而調配多量二氧化鈦時,妝容就變得不自然,而導致皮膚上的凸凹不平變得比原本的皮膚更為顯眼。此係因為如前述般,原本的皮膚具有光穿透性,來自皮膚內部的光散射回饋多,不易於皮膚上的微少之凸凹不平中出現陰影,而看起來自然。然而,由於二氧化鈦在其表面會反射更多的光,因此會抑制皮膚內部的光穿透,使在皮膚上的凸凹處出現陰影,而變得顯眼。
為此,期望開發設計成具有與一般的顏料氧化鈦匹敵的遮蔽力,但長波長側光的穿透性更為提高之氧化鈦。
如此,作為提高光的長波長側光之穿透率的氧化鈦者,已知有開發長方狀或是稻草束狀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該金紅石型二氧化鈦係於棒狀粒子呈束狀定 向凝集的粒子形態,呈定向凝集的粒子之表觀平均長軸長為80至300nm,呈定向凝集的粒子之表觀平均短軸長為30至150nm,以表觀平均長軸長/表觀平均短軸長所表示之表觀平均軸比是1.1至4,且比表面積是120至180m2/g,其透明性及紫外線遮蔽能皆為高(專利文獻4)。
但是,該二氧化鈦是棒狀粒子的凝集體,由於二次凝集體中的空隙多,因此表觀的折射率會下降,導致實際調配到化妝料中時遮蔽力會不足。而且,因為目的上主要係著重於防禦紫外線,故二次凝集體的表觀粒徑也未達到100nm,而明顯小於根據Mie的理論中之最大化二氧化鈦的散射效果之粒徑,因此成為其遮蔽力小的要素。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9132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2418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6-26513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0-173863號公報
在此,本發明有鑑於前述先前技術而成者,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二氧化鈦,其係維持遮蔽力,同時使長波長區域的光進一步穿透之功能(選擇性穿透紅色光之功能)優良者。
本發明者等為解決前述課題而進行精心研究,結果發現:將特定的二氧化鈦煅燒,作成具有特定的粒徑、特定的微晶直徑與特定比表面積的二氧化鈦,該二氧化鈦係具有化妝料所要求之充分的遮蔽力,且選擇性穿透紅色光功能優良者,遂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之二氧化鈦粉末,係將在粒子表面有針狀突起之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煅燒而可以得到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粉末,其表觀平均粒徑為100至500nm,以X射線繞射法所測定的平均微晶直徑為15至30nm,比表面積為10至30m2/g。
而且,本發明中之二氧化鈦粉末,其以X射線繞射法所測定的平均微晶直徑為15至30nm,比表面積為10至30m2/g,450nm的反射率值是650nm的反射率值的1.3倍以上,色差(△E)是在20以下之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粉末。
又,色差(△E),係將二氧化鈦粉末以成為5%的濃度之方式分散混合在硝基纖維素漆中,將得到的分散物在黑白的遮蔽率試驗紙JIS-K 5400上塗佈/乾燥成0.101μm的膜厚而得到試驗樣品。將得到的試驗樣品以分光測色機分別進行白與黑紙上的塗膜表面之測色。算出在Hunter LAB色空間中的色差(△E)。
於前述二氧化鈦粉末中,二氧化鈦的煅燒溫度以在500℃至700℃為宜。
於前述二氧化鈦粉末中,二氧化鈦的煅燒溫度是以600℃至700℃為較宜。
在前述二氧化鈦粉末中,450nm的反射率值以是650nm的反射率值之1.3倍以上,且長波長側的光更容易穿透為宜。
前述二氧化鈦粉末宜進行表面處理。
本發明之化妝料係調配有前述的二氧化鈦粉末。
本發明之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粉末的製造方法,係包括將在粒子表面有針狀突起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煅燒之步驟,所得到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粉末,其表觀的平均粒徑為100至500nm,以X射線繞射法測定的平均微晶直徑為15至30nm,比表面積為10至30m2/g。
前述二氧化鈦粉末的製造方法中,二氧化鈦的煅燒溫度係以500℃至700℃為宜。
而且,本發明之二氧化鈦粉末,較佳為將滿足下述(a)至(c)之粒子表面有針狀突起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煅燒而得到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粉末;(a)表觀的平均粒徑為100至600nm、(b)以X射線繞射法所測定的平均微晶直徑為1至25nm、(c)比表面積為40至200m2/g。
亦即,本發明之二氧化鈦粉末,較佳係:將定向凝集有棒狀或是針狀粒子的於粒子表面具有 針狀突起之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煅燒而得到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粉末,其表觀的平均粒徑是100至500nm,以X射線繞射法所測定的平均微晶直徑是15至30nm,比表面積是10至30m2/g者。
依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二氧化鈦粉末,其遮蔽力提高,且選擇性穿透紅色光功能優良。
第1圖表示金紅石型顏料級氧化鈦(*1)、氧化鈦B(未煅燒)及經700、900℃煅燒的氧化鈦B之分光反射率圖。
第2圖表示藉由TEM觀察煅燒溫度的二氧化鈦B之形狀變化圖。
第3圖表示因在旋窯(Rotary kiln)的煅燒溫度變化造成之氧化鈦B的遮蔽力變化圖。
第4圖表示因在旋窯的煅燒溫度變化造成之氧化鈦B的煅燒溫度變化所致之紅色穿透性變化圖。
本發明之二氧化鈦粉末,其係將在定向凝集有棒狀或是針狀粒子之粒子表面有針狀突起之二氧化鈦以500至800℃煅燒,更佳是以550至750℃煅燒而得到的二氧化鈦粉末,其以X射線繞射法所測定的平均微晶直徑是15至30nm,二氧化鈦的表觀平均粒徑是100至500nm,更佳的是200至400nm,比表面積是10至30m2/g。
(用於母核之二氧化鈦)
用於母核之二氧化鈦的結晶型,由於結晶結構的不同,而有銳鈦礦(anatase)型與金紅石型。此處,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二氧化鈦之結晶型,需是因光觸媒活性低、折射率高而遮蔽力高的金紅石型。
用於母核之金紅石型二氧化鈦,能使用具有紅色光穿透功能之二氧化鈦。用於母核的二氧化鈦之表觀平均粒徑,雖無特別的限定,但考慮到煅燒後通常會發生收縮現象,從實現藉由本發明得到的二氧化鈦之散射所致之遮蔽力與優良的紅色穿透功能之觀點來看,係期望用於母核的二氧化鈦之表觀平均粒徑在100至600nm,更佳的是在200至500nm。
用於母核之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的形狀,可以列舉:稻草束狀、長方狀、球狀、針狀、棒狀等。
用於母核之二氧化鈦之比表面積,雖無特別限定,但從藉由煅燒而有效提高表觀折射率之觀點來看,係期望為40至200m2/g之間。
用於母核之金紅石型二氧化鈦雖無特別限定,但以X射線繞射法所測定的平均微晶直徑係1至25nm為佳。
用於母核之二氧化鈦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以例舉:鈦工業股份公司製之ST 700系列,其中可以例舉:ST 710、ST 730。
(本發明的二氧化鈦粉末)
本發明的二氧化鈦粉末,係藉由將用於母核之二氧化鈦煅燒而得到。
煅燒溫度是因進行煅燒的裝置而異,故無法概括定義,惟期望其溫度條件係:能減少在煅燒前便存在的定向凝集有棒狀或是針狀粒子的一次粒子中之存在於棒狀或是針狀粒子間的空隙,且棒狀或是針狀粒子彼此燒結,以X射線繞射法所測定的平均微晶直徑不會過度增大。藉此,可兼顧充分的遮蔽力與選擇性穿透紅色光的功能。
合適的煅燒溫度,係因煅燒裝置不同而異,但在一般的煅燒爐之蒙孚窯(muffle kiln)或旋窯煅燒時,期望係在500至800℃的範圍煅燒,更佳是在550至750℃的範圍煅燒。在500℃以下時,由於無法使煅燒前便存在的空隙充分減少,故遮蔽力不充分;超過800℃時,會過度進行燒結,而會失去選擇性穿透紅色光之功能。
本發明的二氧化鈦以X射線繞射法測定的平均微晶直徑是需在15至30nm。
上述微晶直徑未達15nm時,由於無法得到充分的遮蔽力,故而不佳。而且,在超過30nm時,就燒結進行,會失去充分的選擇性穿透紅色光的功能之點而言,則為不佳。
而且,本發明的二氧化鈦粉末,從有效地實現散射所致之遮蔽力與優良的紅色穿透功能之觀點來 看,表觀的平均粒徑,需在100至500nm,更佳的是200至400nm。
本發明的二氧化鈦粉末之比表面積,係表示得到的二氧化鈦粒子之空隙率下降與燒結的進行之指標,需在10至30m2/g。未達10m2/g時,從燒結進行、失去充分的選擇性穿透紅色光功能之點而言,為不佳。而且,超過30m2/g時,從存在過多的空隙、不能達成充分的遮蔽力之觀點來看,為不佳。
本發明的二氧化鈦粉末,在煅燒後,亦可進行表面處理。藉由進行表面處理,可以得到黏度、對油的分散性、伴隨撥水性的持妝性提高,且使用性優良的二氧化鈦。
可使用作為表面處理劑的無機物,例如可以列舉:鋁、矽、鋅、鈦、鋯、鐵、鈰以及錫等金屬的氫氧化物或氧化物。在此使用的前述金屬鹽並無特別限制。
可使用作為表面處理劑的有機物,例如,在以氫氧化鋁或氧化鋁等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進行表面處理後,為了附加親油性,可以列舉:硬脂酸、油酸、異硬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山萮酸等脂肪酸、甲基氫聚矽氧烷、聚二甲基矽氧烷、烷基(C8至C18等)三烷氧基矽烷、胺基改質聚矽氧、羧基改質聚矽氧等聚矽氧化合物、全氟烷基烷基磷酸鹽等氟化合物、肉豆蔻酸糊精、棕櫚酸糊精、月桂醯離胺酸、月桂醯麩胺酸酯等胺基酸衍生物等。
此等表面處理劑,因為在相對於二氧化鈦 粉末是1至10質量%時遮蔽力高,故為佳。
本發明的二氧化鈦粉末,可廣範地調配使用在化妝料、顏料、油墨、塗料等。
作為本發明的化妝料之劑型,也可以使用粉末狀、粉末固形狀、霜狀、乳液狀、化妝水狀、油性液狀、油性固形狀、膏狀等任何狀態。
作為化妝料的用途,例如可以作為:隔離霜、底妝、遮瑕膏、蜜粉、飾色修容料、防曬化妝料、口紅、護唇膏、眼影、眼線、睫毛膏、頰彩、美甲液、爽身粉、香粉、嬰兒爽身粉等彩妝化妝料、護膚化妝料、護髮化妝料等。
本發明的化妝料,除了上述成分之外,也可以視目的而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的用量、質地的範圍內調配其他的成分。例如,在達到本發明的目的之範圍內,亦可適當地調配:油性成分、色素、pH調整劑、保濕劑、增黏劑、界面活性劑、分散劑、安定化劑、著色劑、防腐劑、抗氧化劑、螫合劑、收斂劑、消炎劑、紫外線吸收劑、香料、其他顏料等。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來進一步詳述本發明,惟本發明不侷限於此等實施例。調配量若無特別記戴,則表示該成分相對於所調配之系統的質量%。
實施例的說明中,首先係說明本發明所使用的試驗評估方法。
評估(1):平均微晶直徑的測定方法
以X射線繞射裝置(Geigerflex,理學電機公司製)測定試料,藉由利用謝樂(Scherrer)公式算出平均微晶直徑。
評估(2):遮蔽力的評估
以使二氧化鈦粉末成為5%的濃度之方式分散混合在硝酸纖維素漆中,將得到的分散物在黑白的遮蔽率試驗紙JIS-K 5400上,以膜厚成為0.101μm的方式來塗佈/乾燥而得到試驗樣品。將得到的試驗樣品用分光測色機(CM-2600,KONICA MINOLTA公司製)分別對白與黑紙上的塗膜表面進行測色。算出在Hunter Lab色空間的色差(△E),以此作為遮蔽力來評估。又,△E愈高,表示遮蔽力愈小,△E愈低,表示遮蔽力愈高。
(評估基準)
×:30<△E
△:25<△E≦30
○:20<△E≦25
◎:△E≦20
評估(3):紅色穿透性的評估
紅色穿透性係指由在與前述的遮蔽力相同的黑紙上 測定到的各波長之分光反射率中算出之波長在450nm的反射率與波長在650nm的反射率比(波長在450nm的反射率/在650nm的平均反射率:R450/R650)。
R450/R650愈高,表示紅色穿透性愈高,R450/R650愈低,表示紅色穿透性愈低。
(評估基準)
×:R450/R650≦1.2
△:1.2<R450/R650≦1.3
○:1.3<R450/R650≦1.35
◎:1.35<R450/R650
◎◎:1.4<R450/R650
評估(4):比表面積的測定方法
每單位質量的比表面積,已知可藉由氮氣吸附法而以求得,氮氣吸附法已知相當於國際基準ISO 5794/1(附錄D)中的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60卷,309頁,1938年2月記載之BET(Brunauer-Emmett-Teller)法。
首先,本發明人等係使用可取得市售品之顏料級金紅石型與銳鈦礦型的二氧化鈦,並以上述評估方法評估。結果係表示在表1中。
*1:Tipaque CR-50(石原產業公司製,表觀平均粒徑:20nm,形狀:不定形)
*2:BAYERTITAN A(拜耳公司製,表觀平均粒粒徑:400nm,形狀:不定形)
金紅石型的顏料級氧化鈦與銳鈦礦型的顏料級氧化鈦,皆為紅色穿透性低者。而且,即使將此等顏料級氧化鈦以高溫煅燒,其紅色穿透性依然低。
本發明人等,係針對使用遮蔽力高之金紅石型氧化鈦可否能製造出紅色穿透性優良者進行研討。
本發明人等使用專利文獻4的方式,合成了2種定向凝集有針狀粒子的粒子表面有針狀突起之不同粒徑的二氧化鈦。
將得到的氧化鈦分別稱為氧化鈦A(表觀的平均粒 徑:0.2至0.3μm,針狀突起形狀)、氧化鈦B(表觀的平均粒徑:0.3μm,針狀突起形狀)。
又,將市售品(ST-730;鈦工業股份公司製)的粒子表面有針狀突起之二氧化鈦稱為氧化鈦C(表觀的平均粒徑:0.5μm,針狀突起形狀)。
使用各二氧化鈦,藉由以下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鈦粉末。將得到的二氧化鈦粉末用上述評估方法進行評估,檢討煅燒前的二氧化鈦種類與煅燒溫度的關係。將結果表示在表2至表4中。
將測定之金紅石型顏料級氧化鈦(*1)及氧化鈦B(未煅燒,煅燒溫度:700℃、900℃)的分光反射率之結果表示在第1圖中。又,測定,係將二氧化鈦粉末以成為5%的濃度方式分散混合於硝基纖維素漆中,將得到的分散物在黑白的遮蔽率試驗紙JIS-K 5400上以膜厚成為0.101μm的方式塗佈/乾燥而得到試驗樣品。將得到的試驗樣品以分光測色機(CM-2600,KONICA MINOLTA公司製)分別對白與黑紙上的塗膜表面進行測色,得到分光反射率。
(二氧化鈦粉末的製造方法)
將二氧化鈦100g放入石英製坩鍋中,藉由在蒙孚窯中於各溫度進行1小時的煅燒,得到二氧化鈦粉末。
氧化鈦A(表觀的平均粒徑:0.2至0.3μm,針狀突起形狀)
氧化鈦B(表觀的平均粒徑:0.3μm,針狀突起形狀)
二氧化鈦C(表觀的平均粒徑:0.5μm,針狀突起形狀)
藉由提高煅燒的溫度,遮蔽力皆會提昇。可知由於隨著溫度的上昇,比表面積減少,故存在於粒子中的空隙會減少。因此會使得表觀的折射率提高,提高遮蔽力。但是,紅色穿透性會緩慢地減少。尤其是在高溫煅燒時,會發生完全的燒結,使得原本的紅色穿透性顯著地下降。
特別是粒徑大的氧化鈦C,於700℃幾乎完全失去紅色穿透性。
從遮蔽性的提高與紅色穿透性的維持之觀點來看,可兼容的溫度範圍廣的是氧化鈦B。
在此,關於二氧化鈦B,係拍攝未煅燒者、經煅燒者(煅燒溫度:300℃、500℃、700℃、900℃)的相片。將結果表示在第2圖中。
又,關於二氧化鈦B,在旋窯中藉由煅燒溫度的變化測定遮蔽力、紅色穿透性。將結果分別表示在第3、4圖中。
由以上的結果,在以蒙孚窯煅燒時,適當的 溫度範圍是500至800℃,特別理想是在500至700℃。
其次,本發明人等係將氧化鈦B作為母核,仔細檢討在500℃至800℃的範圍之煅燒溫度。亦即,本發明人等係將經改變煅燒溫度之二氧化鈦粉末用上述評估方法進行評估。將結果表示在表5、表6中。
以產量更接近量產、煅燒效率高之旋轉式煅燒窯(旋窯)進行煅燒。
已知一般而言,旋轉式煅燒窯的煅燒效率高,可以比以靜置煅燒的蒙孚窯煅燒時更低的溫度得到相同之煅燒狀態。
由此等的結果,可知就遮蔽力及紅色穿透性優良而言,煅燒溫度是以550至700℃為佳,以575至660℃為更佳。
再者,本案發明人等係使用在表6的煅燒溫度660℃而得到之本發明的二氧化鈦,將調配有用下述的表面處理方法得到之疏水化處理二氧化鈦之粉末化妝料及油中水型乳化化妝料分別用慣常方法調整。然後,將得到的化妝料用下述評估方法來評估。將粉末化妝料及油中水型乳化化妝料的結果分別表示在表7、表8中。
(二氧化鈦粉末的表面處理方法)
使得到的二氧化鈦粉末分散在離子交換水中,經加溫之後,使吸附硬脂酸3質量%,之後使脫水/洗淨/乾燥而得到表面處理二氧化鈦。
評估(5):色斑/雀斑的遮蔽
由10名專業評測員在臉上塗佈試料,評估塗佈後的使用感。
◎:10名評測員中9名以上回答有遮蔽色斑/雀斑。
○:10名評測員中7名以上未達9名回答有遮蔽色斑/雀斑。
△:10名評測員中5名以上未達7名回答有遮蔽色斑/雀斑。
×:10名評測員中未達5名回答有遮蔽色斑/雀斑。
評估(6):毛孔的顯眼程度
由10名專業評測員在臉上塗佈試料,評估塗佈後的使用感。
◎:10名評測員中9名以上回答毛孔不顯眼。
○:10名評測員中7名以上未達9名回答毛孔不顯眼。
△:10名評測員中5名以上未達7名回答毛孔不顯眼。
×:10名評測員中未達5名回答毛孔不顯眼。
評估(7):自然的妝容
由10名專業評測員在臉上塗佈試料,評估塗佈後的使用感。
◎:10名評測員中9名以上回答妝容自然。
○:10名評測員中7名以上未達9名回答妝容自然。
△:10名評測員中5名以上未達7名回答妝容自然。
×:10名評測員中未達5名回答妝容自然。
評估(8):浮粉程度
由10名專業10名評測員在臉上塗佈試料,評估塗佈後的使用感。
◎:10名評測員中9名以上回答沒有浮粉。
○:10名評測員中7名以上未達9名回答沒有浮粉。
△:10名評測員中5名以上未達7名回答沒有浮粉。
×:10名評測員中未達5名回答沒有浮粉。
粉末化妝料
油中水型乳化化妝料
如表7、8所示,即使調配一般的顏料級二氧化鈦而有遮蔽力,但毛孔會顯眼,而妝容不夠自然。
另一方面,調配有本發明之二氧化鈦粉末時,係有遮蔽力,同時毛孔也不顯眼,可以實現自然的妝容。再者,即使增加調配量,而有更大的遮蔽力,但毛孔仍不明顯,亦可實現自然的妝容。而且,妝容亦沒有浮粉。
以下例示調配有本發明二氧化鈦之化妝料的處方例以及該化妝料的製法。
[兩用粉狀粉底]
*1 三好化成工業股份公司 SA-Talc JA68R
*2 TOPY工業股份公司 PDM-9WA
*3 Merck股份公司 RonaFlair Boroneige SF-12
*4 Dow Corning Toray Trefil E506S
*5 信越化學工業股份公司 KSP100
[製法]
將粉末/防腐劑與經80℃加溫的油分/抗氧化劑/香料以亨歇爾混合機(Henschel mixer)混合後,以粉碎機(pulverizer)粉碎,之後將得到的粉末在樹脂製中皿中乾式加壓成型,得到兩用的粉狀粉底。
[碎粉(loose)狀粉底]
*10 信越化學工業股份公司 KF6017
*11 信越化學工業股份公司 KF6038
[製法]
在油相的部分加入有機改質水輝石,以均質機混合1分鐘之後,添加粉末的部分,進一步以均質機混合1分鐘後,添加經溶解的水相部分,再進一步以均質機混合/乳化1分鐘,得到油中水型乳化粉底。
本案之圖式為曲線圖或照片,皆不足以代表本案所請發明,故本案無指定代表圖。

Claims (9)

  1. 一種二氧化鈦粉末,其係將在粒子表面有針狀突起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煅燒而得到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粉末,其表觀平均粒徑是100至500nm,以X射線繞射法所測定的平均微晶直徑是15至30nm,比表面積是10至30m2/g。
  2. 一種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粉末,其係以X射線繞射法所測定的平均微晶直徑是15至30nm,比表面積是10至30m2/g,450nm的反射率值是650nm的反射率值之1.3倍以上,色差(△E)是在20以下;前述色差(△E),係將二氧化鈦粉末以成為5%的濃度之方式分散混合在硝基纖維素漆中,將得到的分散物在黑白的遮蔽率試驗紙JIS-K 5400上以膜厚成為0.101μm的方式塗佈/乾燥而得到試驗樣品,並將得到的試驗樣品以分光測色機分別進行白與黑紙上的塗膜表面之測色,算出在Hunter Lab色空間之色差(△E)。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二氧化鈦粉末,其中,二氧化鈦的煅燒溫度為500℃至70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二氧化鈦粉末,其中,二氧化鈦的煅燒溫度為600℃至70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或4項所述之二氧化鈦粉末,其中,450nm的反射率值為650nm的反射率值之1.3倍以上,長波長側的光更容易穿透。
  6. 一種二氧化鈦粉末,其係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 任一項所述之二氧化鈦粉末進行表面處理者。
  7. 一種化妝料,其係調配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二氧化鈦粉末。
  8. 一種二氧化鈦粉末的製造方法,其係包括:將表觀平均粒子為100至500nm之在粒子表面有針狀突起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進行煅燒之步驟,前述二氧化鈦粉末以X射線繞射法所測定的平均微晶直徑是15至30nm,比表面積是10至30m2/g。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二氧化鈦粉末的製造方法,其中,二氧化鈦的煅燒溫度為500℃至700℃。
TW105142971A 2015-12-25 2016-12-23 二氧化鈦粉末的製造方法及調配有二氧化鈦粉末的化妝料 TWI7200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4315 2015-12-25
JP2015254315 2015-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9793A true TW201729793A (zh) 2017-09-01
TWI720098B TWI720098B (zh) 2021-03-01

Family

ID=59090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2971A TWI720098B (zh) 2015-12-25 2016-12-23 二氧化鈦粉末的製造方法及調配有二氧化鈦粉末的化妝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3913B2 (zh)
EP (1) EP3395764A4 (zh)
JP (1) JP6258462B2 (zh)
KR (1) KR102635958B1 (zh)
CN (1) CN108473336B (zh)
TW (1) TWI720098B (zh)
WO (1) WO201711113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0503B (zh) * 2017-06-26 2022-04-11 日商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化妝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10607B2 (ja) * 2017-06-26 2022-01-26 株式会社 資生堂 固形粉末化粧料
JP7013967B2 (ja) * 2018-03-16 2022-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用白色顔料分散体、インク組成物、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98383B2 (ja) * 2018-03-30 2022-07-11 株式会社コーセー 油性固形化粧料
JP7098384B2 (ja) * 2018-03-30 2022-07-11 株式会社コーセー 粉末化粧料
GB201806041D0 (en) * 2018-04-12 2018-05-30 Croda Int Plc Titanium dioxide particles
WO2019225491A1 (ja) 2018-05-23 2019-11-28 株式会社コーセー 新規酸化チタン粉体及びそれを配合する化粧料
JP2021104933A (ja) * 2019-12-13 2021-07-26 ロレアル 粉末化粧用組成物
WO2021192240A1 (ja) * 2020-03-27 2021-09-30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多孔質ルチル型チタニア粒子及びその製法
CA3186527A1 (en) * 2020-07-29 2022-02-03 Aditi Jayavant KULKARNI Cosmetic mask for improving appearance of skin
JP2022051225A (ja) 2020-09-18 2022-03-31 チタン工業株式会社 カルシウムチタン複合酸化物を主成分とする粒子からなる顔料及びその使用
JP2022086603A (ja) 2020-11-30 2022-06-09 チタン工業株式会社 カルシウムチタン複合酸化物を主成分とする粒子からなる顔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使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0604B2 (ja) * 1981-11-27 1984-12-10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酸化チタン粉末の製造法
FI89900C (fi) 1990-03-01 1993-12-10 Kemira Oy Nytt framstaellningsfoerfarande av titandioxid
JP3053667B2 (ja) * 1991-06-10 2000-06-19 株式会社資生堂 ホトクロミック性紫外線遮蔽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皮膚外用剤
DE69411662T2 (de) 1993-10-22 1998-12-24 Ishihara Sangyo Kaisha Dendrit- oder sternförmige Titandioxid-Mikropartikel und Verfahren zur seiner Herstellung
JPH07138021A (ja) * 1993-11-10 1995-05-30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樹枝状又はヒトデ状微粒子二酸化チタ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18770B2 (ja) 1997-02-28 2007-12-05 チタン工業株式会社 扇状酸化チタン、及び扇状又は盤状酸化チタン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用途
JP3925886B2 (ja) 1998-12-25 2007-06-06 テイカ株式会社 二酸化チタンの小球状粒子から形成される球状二酸化チタン集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63696B2 (ja) 2005-03-23 2013-12-11 株式会社 資生堂 肌化粧料用色材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ファンデーション、化粧方法
FI124294B (fi) 2007-08-16 2014-06-13 Sachtleben Pigments Oy Menetelmä hyvin dispergoituvan mikrokiteisen titaanidioksidituotteen valmistamiseksi, tuote ja sen käyttö
JP5642924B2 (ja) 2008-07-18 2014-12-17 御木本製薬株式会社 皮膚バリア機能回復促進用水中油型乳化組成物
JP2010024189A (ja) 2008-07-22 2010-02-04 Shiseido Co Ltd 唇用化粧料
JP5096383B2 (ja) * 2009-01-27 2012-12-12 チタン工業株式会社 藁束状ルチル型酸化チタン、それを使用した化粧料及びトナー用外添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0503B (zh) * 2017-06-26 2022-04-11 日商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化妝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58462B2 (ja) 2018-01-10
CN108473336B (zh) 2021-01-26
WO2017111136A1 (ja) 2017-06-29
US20180371257A1 (en) 2018-12-27
KR20180097685A (ko) 2018-08-31
KR102635958B1 (ko) 2024-02-08
CN108473336A (zh) 2018-08-31
EP3395764A4 (en) 2019-08-14
US10703913B2 (en) 2020-07-07
TWI720098B (zh) 2021-03-01
JP2017119622A (ja) 2017-07-06
EP3395764A1 (en) 2018-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29793A (zh) 二氧化鈦粉末及調配有該粉末的化妝料
CN111683904B (zh) 新型氧化钛粉体及配合其的化妆用品
EP2724985A1 (en) Rutile-type titanium dioxide and cosmetics using the same
EP2216296A2 (en) Cocoon-shaped rutile-type titanium dioxide, as well as cosmetics and external additives for toner comprising the same
JPH04364117A (ja) ホトクロミック性紫外線遮蔽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皮膚外用剤
CN110267712A (zh) 用于防晒增强的官能化碳酸钙
JP7419360B2 (ja) 酸化チタン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79834B2 (ja) 多機能性複合粉体を配合してなる化粧料
JP5374248B2 (ja) 束状に凝集したルチル型酸化チタンならびにそれを使用した化粧料
JPH10182397A (ja) 紫外線防御化粧料
JP2010241763A (ja) 化粧品組成物
EP3902608B1 (en) A novel process and cosmetic composition for gloss and blur
US20190105249A1 (en) Uv-protective compositions and their use
JP6756247B2 (ja) 不飽和脂肪酸吸着剤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JP3677610B2 (ja) 酸化鉄含有二酸化チタン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組成物
JP6875099B2 (ja) 粉末化粧料
WO2022244741A1 (ja) 酸化チタン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02567B2 (ja) 紫外線及び細塵遮断機能を有するアンチポリューション複合粉体及びこれを含む化粧料組成物
AU2018264055B2 (en) Uv protective compositions and their use
JPH10182351A (ja) 化粧料
AU2018247256A1 (en) Uv-protective compositions and their use
JP2016155767A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光輝性顔料を含む化粧料
Sato et al. Panoscopic Assembling of Ceramic Materials for High Performance UV-Ray Shielding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