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9584A - 警報裝置 - Google Patents

警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9584A
TW201719584A TW105134533A TW105134533A TW201719584A TW 201719584 A TW201719584 A TW 201719584A TW 105134533 A TW105134533 A TW 105134533A TW 105134533 A TW105134533 A TW 105134533A TW 201719584 A TW201719584 A TW 2017195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device
inflow opening
gas
guiding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4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0854B (zh
Inventor
Tomohiko Shimazu
Original Assignee
Hochiki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chiki Co filed Critical Hochiki Co
Publication of TW201719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9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0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08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10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 G08B17/11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using an ionisation chamber for detecting smoke or gas
    • G08B17/1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06Electric actuation of the alarm, e.g. using a thermally-operated switch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10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 G08B17/103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using a light e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 G08B17/107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using a light e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for detecting light-scattering due to smok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9/00Checking or monitoring of signalling or alarm systems; Prevention or correction of operating errors, e.g.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peration
    • G08B29/02Monitoring continuously signalling or alarm systems
    • G08B29/04Monitoring of the detection circuits
    • G08B29/043Monitoring of the detection circuits of fire detection circuit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10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bstract

一種警報裝置,係被安裝於設置對象物之設置面上,且具有與設置面為對向之設置面側對向面,其具備有:用來偵測包含於氣體之煙霧被偵之偵測手段;用來收容偵測手段之殼體;及將氣體導引到殼體之導引手段。

Description

警報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警報裝置。
本發明係主張2015年10月26日所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之特願2015-210083號,2015年11月11日所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之特願2015-221522號,2015年11月9日所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之特願2015-219764號,2015年11月20日所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之特願2015-227679號,2015年12月01日所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之特願2015-234712號,以及2015年12月01日所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之特願2015-234713號之利益,藉由整體參考完記載於說明書。
眾所皆知,習知之警報器係被設置於監視區域之天花板下面,偵測該監視區域內之煙霧。該警報器係具備有收容警報電路之電路基板等之框體;及偵測煙霧之偵測部。然而,於該警報器中,為了讓偵測部設置成顯露出於框體外部,於是就使得警報器外觀變得較複雜之形狀,且可能有損監視區域之美觀。因此,近年來,為了要提高設置有警報器之監視區域之美觀,就被要求要提高警報器之設計性。
於是,有人揭示將偵測部收容到框體內部之警報器(譬如茲參考專利文獻1)。於該警報器之中,於框體之側璧設置有一開口部,通過該設置之開口部讓煙霧流入到框體內部,於偵測部之中,偵測流入之煙霧。且,於該警報器之中,為了補強框體,於開口部設置有相互交叉之縱向棒及橫向棒。
專利文獻1:特開2010-39936號公報。
然而,於專利文獻1之警報器中,為了讓偵測部設置於框體內部,相較於讓偵測部從框體顯露出之設計,由於具有降低讓煙霧往偵測部流入特性,所以有關讓煙霧往警報器之框體內部或偵測部流入之特性,仍有改善之空間。
另外,於專利文獻1之警報器中,由於讓偵測部設置於與開口部為對向之位置上,所以通過開口部於偵測部就直接地讓如塵埃,水蒸氣或環境光線等之干擾侵入,藉由該侵入,就可能產生煙霧之誤偵測。
另外,由於讓含有縱向柵及橫向柵之警報器整體之形狀變為較複雜,所以當使用模具來製造警報器情況時,就會使得用來形成警報器外形(尤其係設置有縱向柵及橫向柵之開口部之周邊)之脫模步驟變為較複雜,也可能增加製造成本。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而發明,其目的係提供一種可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之警報裝置,防止於警報裝置之中的誤偵測,或者降低警報裝置之製造成本。
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達成目的,請求項1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被安裝於設置對象物之設置面,且具有與該設置面為對向之安裝面,其具備有: 偵測手段,用來偵測包含於氣體之被偵測物質; 收容手段,用來收容該偵測手段;及 導引手段,將該氣體導引到該收容手段內部。
請求項2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1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導引手段具有將該氣體導引到該收容手段之內部的外部導引手段;該收容手段,具有讓該氣體流入到該收容手段內部之第一流入開口;該外部導引手段,係通過該第一流入開口讓沿著該設置面移動之該氣體流入到該收容手段之內部。
請求項3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2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具有一外璧;該第一流入開口係以往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而延伸之方式,設置於該外璧;該外部導引手段,具有第一外部導引手段,該第一外部導引手段係讓產生用來將該氣體導引到該第一流入開口之氣流的空間,以形成於對著於該外璧當中之該第一流入開口之該安裝面側之部分的第一外璧及該設置面之間之方式,對著與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為正交之方向,藉由讓該第一外璧傾斜而形成。
請求項4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2或3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具有一外璧;該第一流入開口係以往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而延伸之方式,設置於該外璧;該外部導引手段,具有第二外部導引手段,該第二外部導引手段相較於第一外璧之端部,係於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中,藉由讓第二外璧配置於該收容手段之外側而形成,該第一外璧之端部,係對著於該外璧當中之該第一流入開口之該安裝面側之一部分,而該第二外璧之端部,係與對著於該外璧當中之該第一流入開口之該安裝面側成相反側之一部分。
請求項5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3或4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第一外璧係隨著靠近該安裝面,且於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中,以朝向該收容手段之內側而傾斜。
請求項6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2至5之任一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具備安裝手段,該安裝手段係具有該安裝面且被設置於該設置面與該收容手段之間,且用來將該收容手段安裝於該設置面;該收容手段具有一外璧;該第一流入開口係以往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而延伸之方式,設置於該外璧;該收容手段具有:對著該第一流入開口之該安裝面側之部分之第一收容手段;及與對著該第一流入開口之該安裝面側為相反側之部分之第二收容手段,構成讓該第一收容手段之直徑大於該安裝手段之直徑。
請求項7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2至6之任一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偵測手段,係具有:用來區隔為了偵測該被偵測物質之偵測空間的區隔構件;及讓該氣體流入到該偵測空間之第二流入開口,且該第二流入開口係被設置於該區隔構件;該收容手段係具有一對向面,該對向面係於該收容手段內部當中之該偵測空間之外側,與設置有於該區隔構件當中之該第二流入開口側為對向;且具備有內部導引手段,該內部導引手段係通過該第二流入開口讓移動該收容手段內部之該氣體導引到該偵測空間;該內部導引手段,係讓產生用來將移動該收容手段內部的該氣體導引到該第二流入開口之氣流的空間,以形成於該對向面及該區隔構件之間的方式,從該區隔構件離開該對向面且藉由與該區隔構件為非接觸狀態而形成。
請求項8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1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具有讓該氣體流入到該收容手段內部之第一流入開口;該偵測手段,係具有:用來區隔為了偵測該被偵測物質之偵測空間的區隔壁;及讓該氣體流入到該偵測空間之第二流入開口;該導引手段,係讓從該第一流入開口流入之該氣體導引到該第二流入開口側之導引片;對該區隔壁讓該導引片之該第二流入開口側之前端為非接觸狀態。
請求項9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8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導引片之該前端,係被配置於該第二流入開口之附近。
請求項10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8或9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第二流入開口,係讓複數該區隔壁作為相互間之間隔而形成;該導引片,於複數該區隔壁當中之至少1個之該區隔壁之延長線上,係從該第一流入開口側往該第二流入開口側而延伸。
請求項11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8至10之任一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導引片,具有從該收容手段之外璧延伸之第一導引片。
請求項12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11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於該收容手段之內部,設置有:配置該警報裝置之電氣性構成元件之電氣性構成元件配置區域;以及無配置該電氣性構成元件之電氣性構成元件非配置區域; 該第一導引片,係被設置於該電氣性構成元件非配置區域。
請求項13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8至12之任一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係設置於該收容手段之內部,且具備收容該警報裝置之構成元件之構成元件收容手段;該導引片,係具有從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而延伸之第二導引片。
請求項14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11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具有流入開口,該流入開口係往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來延伸,且該流入開口係讓該氣體流入到該收容手段之內部;該偵測手段,具有偵測空間,且以偵測存在於該偵測空間之該被偵測物質之方式來構成;該偵測手段之該偵測空間,該偵測空間之任一部分也沒有位於該流入開口,且相較於該流入開口係設置於該安裝面側。
請求項15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14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被設置於該收容手段之內部且具備有配置該偵測手段之配置手段;該配置手段,為了讓從該流入開口流入之該氣體導引到該該偵測手段,具有對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而傾斜之傾斜面。
請求項16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15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配置手段,係以形成於該流入開口及該偵測手段之間當中之該氣體流路之方式,從該偵測手段側擴展至該流入開口側。
請求項17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1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係具有讓該氣體流入到內部之流入開口;且具有:從該安裝面側覆蓋該偵測手段之第一收容手段;及從該安裝面側之相反側覆蓋該偵測手段之第二收容手段;該第一收容手段及該第二收容手段,係以形成作為該流入開口之間隙之方式,相互結合於該第一收容手段及該第二收容手段之間。
請求項18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17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具備有流入區隔手段,該流入區隔手段,係區隔讓該氣體導引到該偵測手段之該導引空間之至少一方,該導引空間係從該流入開口或於該第一收容手段及該第二收容手段之間的該流入開口通往到該偵測手段。
請求項19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18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流入區隔手段,係與該第一收容手段或該第二收容手段當中之其中一方之收容手段成為一體,且往該第一收容手段或該第二收容手段當中之另一方之收容手段而突出,對該其中一方之收容手段固定支撐該另一方之收容手段。
請求項20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1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具有讓該氣體流入到內部之流入開口,同時具有讓該氣體流入到內部之細縫;該流入開口,係往沿著安裝面之方向而延伸;該細縫,係對該流入開口且於正交之狀態下與該流入開口連通。
請求項21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20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具備可用來防止讓包含於該氣體之塵埃入侵到該偵測手段之保護片;該保護片,係被設置於與於該收容手段內部中之該細縫為對向之位置上。
請求項22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20或至21之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具有用來收容該警報裝置之構成元件之構成元件收容手段;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係形成有該收容手段之部分外璧;該細縫,係被設置於該收容手段之外璧當中之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之兩側。
請求項23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22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構成元件,係作為該警報裝置之電源的電池。
請求項24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1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具備有構成元件收容手段,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係該警報裝置之構成元件,且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係用來收容該該偵測手段以外之構成元件;該收容手段,具有讓該氣體流入到內部之流入開口,且收容有該偵測手段及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具有該導引手段,該導引手段係從該流入開口側將該氣體導引到該偵測手段,且該導引手段係從該收容手段之外璧通往到該偵測手段側。
請求項25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24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具有用來區隔收容該構成元件之構成元件收容空間之收容璧;該導引手段為該收容璧。
請求項26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25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包含讓該收容璧之第一部分形成有該收容手段之外璧的第一構成元件收容手段;該導引手段,係該第一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之該收容璧當中之該第一部分以外之第二部分。
請求項27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25或26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包含讓該整體收容璧從該收容手段之外璧分離之第二構成元件收容手段;該第二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係具有結合該第二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之該收容璧及該收容手段之外璧的結合璧;該導引手段為該結合璧。
請求項28所述之警報裝置,係請求項27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第二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係具有從該第二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之該收容璧,往該偵測手段側而突出之突起片;該導引手段為該突起片。
若藉由請求項1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可讓導引手段將氣體往收容氣體之內部來導引,譬如,可促進氣體流入到收容手段之內部,所以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被偵測物質之警報裝置。
若藉由請求項2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可讓外部導引手段將沿著設置面而移動之氣體導引到收容手段之內部,譬如,可促進沿著設置面而移動之氣體流入到收容手段之內部,所以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被偵測物質之警報裝置。
若藉由請求項3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形成有可產生讓氣體導引到第一流入開口之氣流的空間,譬如,可促進讓沿著設置面而移動之氣體流入到通過第一流入開口之收容手段之內部,所以可提供一迅速且確實地偵測被偵測物質之警報裝置。另外,譬如,不需擴廣第一流入開口之寬度且可充分確保往收容手段之內部的氣體流入量,且可充分確保收容手段之強度,譬如於沿著第一流入開口之延伸方向,就不需於該第一流入開口設置棒狀之補強構件。另外,由於不需擴廣第一流入開口之寬度,且又可相對縮小第一流入開口之寬度,所以可提高警報裝置之新式樣。另外,譬如,無須另外設置用來促進氣體流入之零件等,所以可減少警報裝置之提供成本。
若藉由請求項4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第二外璧之端部係設置比第一外璧之端部較靠近收容手段之外側,譬如,可使用第二外璧之端部讓氣體導引到第一流入開口,且可增加讓氣體往收容手段之內部之氣體流入量,所以可更迅速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
若藉由請求項5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隨著第一外璧靠近於安裝面且於沿著安裝面之方向中,以朝收容手段之內側的方式來傾斜,譬如,可使用有關警報裝置之外觀的視覺效果,對用來觀看警報裝置之使用者來說,可帶來即薄又輕巧之印象。
若藉由請求項6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第一收容手段之直徑大於安裝手段之直徑,譬如,若將警報裝置安裝於設置面之情況時,可以防止讓安裝手段顯露出而被辨識出,進而可提高警報裝置之新穎性。
若藉由請求項7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可讓內部導引手段將移動收容手段之內部的氣體往偵測空間來導引,譬如可促進讓移動收容手段之內部的氣體流入到偵測空間且可更迅速偵測出被偵測物質。另外,譬如,無須擴廣第二流入開口之大小且可充分地確保往偵測空間之氣體之流量,及相對縮小第二流入開口之大小,且可防止讓塵埃入侵到偵測空間,進而防止基於塵埃入侵到偵測空間所導致之誤報(換言之,為被偵測物質之誤偵測)事情發生。
若藉由請求項8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具有讓從第一流入開口流入之氣體導引到第二流入開口側之導引片,譬如,可以促進讓從第一流入開口流入之氣體往偵測空間來流入,所以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之警報裝置。尤其,由於對區隔壁將導引片之第二流入開口側之前端成為非接觸狀態,譬如,可使得從第一流入開口流入之氣體往導引片之前端與區隔壁之間來移動,所以可更進一步促進讓氣體往偵測空間來流入。
若藉由請求項9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導引片之前端係配置於第二流入開口之附近,譬如,可沿著導引片而將氣體導引到第二流入開口之附近,所以可更進一步促進讓氣體往偵測空間來流入。
若藉由請求項10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於區隔壁之延長線上,由於可讓導引片從第一流入開口側往第二流入開口側來延伸,譬如,沿著導引片及區隔壁可將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所以可促進讓氣體流入到偵測空間。
若藉由請求項11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具有從收容手段之外璧延伸之第一導引片,譬如,可防止讓從第一流入開口流入之氣體不會流到偵測空間,所以可促進讓氣體流入到偵測空間。
若藉由請求項12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第一導引片係被設置於電氣性構成元件非配置區域,譬如,可有效地活用相對較廣之空間來導引氣體,所以可促進讓氣體流入到偵測空間。
若藉由請求項13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具有從構成元件收容手段而延伸之第二導引片,譬如,可藉由構成元件收容手段而於氣體不易流動之位置中來導引氣體,所以可促進讓氣體流入到偵測空間。
若藉由請求項14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偵測手段之該偵測空間之任一部分也沒有位於流入開口,且相較於該流入開口係設置於該安裝面側,譬如,不易讓通過流入開口入侵到收容手段之內部之干擾(如塵埃,水蒸氣或環境光線等)到達偵測空間,所以可防止讓警報裝置為誤偵測。
若藉由請求項15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將氣體導引到偵測手段之配置手段,具有對沿著安裝面之方向而傾斜之傾斜面,譬如,可阻擋通過流入開口而入侵到收容手段內部之干擾,所以可防止讓警報裝置為誤偵測。另外,譬如,由於配置手段係將氣體導引到偵測手段且可迅速地將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所以可迅速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
若藉由請求項16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該配置手段係以形成於流入開口及偵測手段之間當中之氣體流路之方式,從偵測手段側擴廣至流入開口側,譬如,可確實地將通過流入開口而流入到收容手段之氣體導引到偵測手段,所以可迅速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
若藉由請求項17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第一收容手段及第二收容手段,係以形成作為流入開口之間隙之方式,相互結合於第一收容手段及第二收容手段之間,譬如,相互結合第一收容手段及第二收容手段之情況時,也同時形成流入開口,藉由省略僅以形成流入開口為目的之步驟且可簡單化形成收容手段之步驟,進而可降低警報裝置之製造成本。
若藉由請求項18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流入區隔手段係區隔從流入開口或從流入開口通往到偵測手段之導引空間之至少一方,譬如,可通過被區隔之流入開口或導引空間而往意圖氣體之方向來導引,且可防止流入到收容手段之氣體不會流到偵測手段,所以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之警報裝置。
若藉由請求項19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流入區隔手段係對其中一方之收容手段固定支撐另一方之收容手段,譬如,可防止讓第一收容手段及第二收容手段之相互間的位置偏離且可防止讓收容手段變形,所以可進一歩強固警報裝置之強度。
若藉由請求項20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讓氣體流入到收容手段內部之細縫,係對著流入開口且以正交之狀態而與流入開口連通,譬如,可讓收容手段之外部氣體,不僅通過流入開口還可通過細縫流入到收容手段之內部,且可促進讓氣體流入到收容手段之內部,所以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之警報裝置。另外,譬如,不需擴廣流入開口之寬度即可充分地確保氣體流入到收容手段之內部之流量,可充分地確保收容手段之強度,譬如,沿著流入開口延伸之方向,就不需於該流入開口設置棒狀之補強構件。另外,譬如,不需擴廣流入開口之寬度,且可相較縮小流入開口之寬度,進而可提高警報裝置之新式樣。另外,譬如,也無需另外設置用來促進氣體流入之零件等,所以可降低警報裝置之提供成本。
若藉由請求項21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保護片係被設置於與收容手段內部中之細縫為對向的位置上,譬如,由於可藉由保護片來阻擋氣體中塵埃,所以可防止讓塵埃入侵到偵測手段。
若藉由請求項22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由於細縫係被設置於收容手段之外璧當中之構成元件收容手段的兩側,譬如,可促進於未設置於收容手段之外璧中之流入開口的部分(換言之,為設置有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之周邊當中之氣體流入,且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之警報裝置。
若藉由請求項23之警報裝置的話,其中,由於構成元件為電池,譬如,因為需要比較大構成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之尺寸,所以於收容裝置之外璧上,可促進讓氣體在較長距離之間且未設置流入開口的部分周邊之中來流入,且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之警報裝置。
若藉由請求項24之警報裝置的話,其中,由於可從流入開口側將氣體導引到偵測手段側,譬如,可以促進讓從流入開口流入之氣體流入到偵測手段,所以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之警報裝置。
若藉由請求項25之警報裝置的話,其中,由於導引手段為收容璧,譬如,不需設置用來導引氣體之專用零件,所以可減少警報裝置之零件數目且可降低警報裝置之提供成本。
若藉由請求項26之警報裝置的話,其中,由於於第一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中之收容璧之第一部分係形成有收容手段之外璧,譬如,可將第一構成元件收容手段本體設置於收容手段當中之較靠近外璧的位置,於收容手段之內部中,可將氣體導引到偵測手段之周邊,所以可確保充分之區域且可促進讓從流入開口流入之氣體流入到偵測手段。
若藉由請求項27之警報裝置的話,其中,由於具有結合收容璧及收容手段之結合璧,譬如,可沿著結合璧及收容璧來導引氣體,所以可促進讓從流入開口流入之氣體流入到偵測手段。
若藉由請求項28之警報裝置的話,其中,由於從收容璧往偵測手段側具有突起之突起片,譬如,可沿著收容璧及突起片來導引氣體,所以可促進讓從流入開口流入之氣體流入到偵測手段。
以下,係基於圖面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警報裝置。又,並非依據本實施形態來限定本發明。
[實施形態之基本概念] 首先,說明實施形態之基本概念。實施形態,概略性地係一種被安裝於設置對象物之設置面之警報裝置,且有關於一種具有與設置面為對向之安裝面。於此,所謂「警報裝置」,係進行警報之裝置,具體而言,該裝置係用來進行有關包含於監視區域之氣體的被偵測物質之警報,譬如包含有氣體警報器及火災警報器(煙霧警報器)等之概念。所謂「監視區域」係監視對象之區域,具體而言,係設置有警報裝置之區域,譬如,包含住宅內之區域(譬如房間等),住宅以外之建築物內之區域等。另外,所謂「設置對象物」,係設置警報裝置之對象物,譬如可舉出天花板,牆壁等。另外,所謂「設置面」,係設置有警報裝置之設置對象物,譬如可舉出於天花板中之監視區域側之面(換言之,為天花板之下面),於牆壁中之監視區域側之面(換言之,為牆壁之室內側面)等。另外,所謂「安裝面」,係被設置於警報裝置之面,具體而言,係於與設置面為對向之狀態下而被設置於該設置面之面。另外,所謂「被偵測物質」,係一偵測對象之物質,具體而言,包含於氣體中之物質,譬如涵蓋氣體中之一氧化碳及煙霧等之概念。
於以下之實施形態中,「被偵測物質」就是「煙霧」,基於煙霧所產生之散射光而讓「警報裝置」進行警報之「火災警報器(煙霧警報器)」,說明「監視區域」為「作為住宅內區域之房間」之情況。另外,至於「設置對象物」,如前述所言,雖可舉出「天花板」或「牆壁」等,但是,於以下中,圖示「設置對象誤」為「天花板」之情況,同時「設置對象誤」為牆壁之情況也可適當安裝說明。
(構造) 首先,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警報裝置之構成。第1圖為本實施形態之警報裝置之立體圖,第2圖為警報裝置之底面圖,第3圖為警報裝置之側面圖,第4圖為第2圖之A-A箭頭所示之剖面圖,第5圖為表示從下側所看到之警報裝置的分解立體圖,第6圖為表示從上側所看到之警報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又,於以下說明中,各圖所示之X-Y-Z為相互正交之方向,具體而言,Z方向為垂直方向(換言之,重力為工作方向),X方向及Y方向係作為對垂直方向正交之水平方向,譬如,將Z方向稱之為高度方向,+Z方向稱之為上側(平面),-Z方向稱之為下側(底面)來說明。另外,至於有關以下之「X-Y-Z方向」之用語,於圖示之警報裝置100中,係用來說明各零件之相對性的位置關係(或,方向)等之方便表現,以第4圖之殼體2之偵測空間34之中心位置為基準,將距離偵測空間34的方向稱之為「外側」,將接近於偵測空間34之方向稱之為「內側」,以下,將以此說明。
此等於各圖所示之警報裝置100,係偵測包含於氣體之被偵測物質的煙霧而發出警報之警報裝置,具體而言,如第3圖所示,係安裝於監視區域之天花板當中之下側(-Z方向)之面(換言之,為下面)之設置面900,或者於監視區域之牆壁當中之監視區域側之面(換言之,為牆壁之室內側面)之未圖示之設置面(以下稱之為牆壁設置面)而使用,具體而言,具備有:安裝底座1,殼體2,第5圖之偵測部蓋體3,偵測部本體4及電路部5。又,以下,將說明設置面900沿著XY平面之方向(換言之,為水平方向)擴廣之情況,及未圖示之「牆壁設置面」對該設置面900往正交之方向(換言之,為垂直方向)擴廣之情況。以下,將於說明完警報裝置100整體構造之後,繼續詳細說明各構造。
(構造-安裝底座) 首先,第7圖為表示安裝底座之底面圖,第8圖為表示安裝底座之平面圖。第3圖所示之安裝底座1,係對設置面900或未圖示之「牆壁設置面」,用來安裝殼體2之安裝手段,具體而言,係用於殼體2與設置面900或未圖示之「牆壁設置面」之間,更詳言之,係具備有第7圖之安裝掛鉤11及本體部12。
(構造-安裝底座-安裝掛鉤) 第7圖之安裝掛鉤11,係用來將安裝底座1安裝(換言之,為設置)於設置面900或未圖示之「牆壁設置面」,具體而言,係從本體部12突出之突起片,譬如,具備有:螺孔111。螺孔111,係插通用來安裝有安裝底座1之未圖示之安裝螺絲的孔。且,對著螺孔111及設置面900或未圖示之「牆壁設置面」,且藉由連續地讓安裝螺絲插通,即可將安裝底座1安裝於設置面900或未圖示之「牆壁設置面」。
(構造-安裝底座-本體部) 第7圖之本體部12,係安裝底座1之本體,譬如於沿著XY平面之方向擴廣且呈現既定直徑的圓盤狀物體,且係與安裝掛鉤11一體成形且為樹脂製,更詳言之,具備有:殼體側對向面12A;及第8圖之設置面側對向面12B。第7圖之殼體側對向面12A,如第3圖所示,於與殼體2為對向之狀態下,係一安裝有該殼體2之面,設置面側對向面12B,於與設置面900為對向之狀態下,係被安裝於該設置面900之安裝面(換言之,為往XY平面之方向擴廣之安裝面)。另外,本體部12,如第7圖所示,具備有螺孔121及卡固部122。其中,螺孔121,係一插通用來將安裝底座1安裝於設置面900之未圖示之安裝螺絲的孔。且,對螺孔121及設置面900,藉由讓安裝螺絲連續地插通,即可將安裝底座1安裝於設置面900。另外,卡固部122,係安裝第3圖之殼體2之安裝手段,具體而言,係與第6圖後述之底殼21之卡固部214卡固用。至於如此之本部12之外徑,雖係可任意地來設定,但是以下將以譬如,以與既定之安裝底座同樣大小(譬如約10cm)之方式來設定作為說明。
(構造-殼體) 其次,第3圖之殼體2,係收容有:第5圖之偵測部蓋體3,偵測部本體4及電路部5(以下,收容對象物)之收容手段,具體而言,通過安裝底座1而安裝於設置面900,更詳細為具備有:第5圖之底殼21及上蓋22。
(構造-殼體-底殼) 第9圖為表示底殼之底面圖,第10圖為表示底殼之平面圖,第11圖為表示底殼之前視圖。此等各圖之底殼21,如第5圖所示,係從安裝底座1側(換言之,為上側(+Z方向))收容「收容對象物」之第一收容手段(其中一方之收容手段),藉由與上蓋22結合,於與該上蓋22之間,形成作為第3圖後述之外部流入開口23之間隙。另外,該底殼21,係一種可將移動第4圖之殼體2之外部的氣體(又,包含沿著設置面900而移動之氣體)往殼體2內部來導引之外部導引手段,另外,讓移動殼體2之內部的氣體導引到後述之偵測空間34之內部偵測手段,具體而言,於與偵測部本體4之間,形成有從外部流入開口23通往偵測空間34之氣體流路(導引空間)氣體流路。
該第9圖至第11圖之底殼21,譬如,於沿著XY平面之方向中擴廣且呈現比安裝底座1為大直徑之圓盤狀,(也包含後述之「底殼21之內部構件」)整體而言係一體成形且為樹脂製,更詳細而言,具備有:底殼側對向璧211及底殼側外圍璧212。第4圖之底殼側對向璧211,係形成有於沿著底殼21當中之XY平面方向中而擴廣之部分,換言之,係與安裝底座1為對向,且具備有第5圖之導引凹部21a。該導引凹部21a,對第4圖之偵測空間34而言雖係導引氣體之導引手段,但是有關該詳內容將於後述說明。另外,底殼側外圍璧212,係第一外璧,該第一外璧係形成有往於底殼21當中之高度方向(Z方向)延伸之部分(外璧),且從底殼側對向璧211之外緣部往外側擴廣,同時,也往下側(-Z方向)延伸者。
另外,第9圖之底殼21,更詳細為具備有:零件盒611~616,短鰭片621~623,長鰭片631,632,保護片641,642及肋部651~659(以下,將「零件盒611~616,短鰭片621~623,長鰭片631,632,保護片641,642及肋部651~659」統稱為「底殼21之內部構件」)。又,讓作為與零件盒611~616有關之構成之零件盒611~616,短鰭片621~623,及長鰭片632,肋部651,652,654,655,659對應到構成元件收容手段。另外,讓零件盒616對應到第一構成元件收容手段,讓零件盒611~614,短鰭片621~623,長鰭片632,及肋部651,652,654,659對應到第二構成元件收容手段。另外,讓肋部651,652,654,659對應到結合璧。首先,於「底殼21之內部構件」當中之零件盒611~616,係一用來收容:構成警報裝置100之零件(構成要素)當中之偵測手段之第4圖之偵測部蓋體3,偵測部空間34,偵測部本體4,發光部52及感光部53以外之零件之收容手段,具體而言,具有用來區隔收容零件之空間的零件收容空間(構成元件收容空間)之收容璧。另外,該零件盒611~616(具體而言,零件盒611~616之收容璧),係將氣體往第4圖之偵測空間34來導引之導引手段,且以作為導引手段為機能之方式,考量同時設置零件之配置場所等。另外,短鰭片621~623,係將氣體往第4圖之偵測空間34來導引之導引手段,具體而言,係從第9圖之零件盒611~613突起而延伸之突起片且為第二導引片。另外,長鰭片631,632,係將氣體往第4圖之偵測空間34來導引之導引手段,具體而言,係從後述之第9圖之肋部657,659(換言之,為底殼側外圍璧)而延伸之第一導引片,且相較於短鰭片621來說較為足夠長。另外,保護片641,642,係將氣體往第4圖之偵測空間34來導引之導引手段,另外,係用來防止讓通過第9圖之後述之細縫213a,231b且包含於流入到內部氣體之塵埃,侵入到第4圖之偵測空間34之防止手段。第9圖之肋部651~659,係將氣體往偵測空間34來導引之導引手段,另外,為補強底殼21之補強手段,另外,為制定第6圖之上蓋22及底殼21之間的高度方向(Z方向)為相對性之位置關係(換言之,為第3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之定位手段,具體而言,為區隔第3,第4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殼體2之內部及從外部流入開口23通往偵測空間之氣體流路之流入區隔手段,譬如,為設置於底殼側對向璧。又,所謂「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係表示從外部流入開口23中之上側端至下側端之距離。另外,於以下說明上,若無須相互區隔肋部651~659之情況時,適當統稱為「肋部65」,至於「底殼21之內部構件」將於後述說明。
(構造-殼體-上蓋) 第12圖為表示上蓋之平面圖,第13圖為表示上蓋之前視圖。此等各圖之上蓋22,如第5圖所示,挾持「收容對象物」且從與安裝底座1為相反側(換言之,為下側(-Z方向))來收容「收容對象物」之第二收容手段(另一方之收容手段),具體而言,藉由與底殼21結合,於與該底殼21之間,形成有作為第3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之間隙。於此,所謂「外部流入開口」23,係讓殼體2之外部氣體流入到殼體2內部之流入手段,尤其係於殼體2之外部中,讓沿著設置面900移動之氣體,流入到殼體2之內部之第一流入開口,以往沿著XY平面方向而延伸之方式,形成於殼體2之底殼21與上蓋22之間之間隙。有關該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雖係可考量到防止塵埃,環境光線或使用者之手指侵入,或警報裝置100外觀所給予對使用者之印象等來任意設定,但是於此,以下譬如係設定為3~5(mm)來加以說明。另外,上蓋22,係將移動第4圖之殼體2的外部氣體(又,包含沿著設置面900移動之氣體)往殼體2內部導引之外部導引手段。
該第12圖及第13圖之上蓋22,譬如係於沿著XY平面方向而擴廣,呈現出比底殼21為較大直徑之圓盤狀,整體而言,係一體成形且樹脂製,更詳細,具備有:上蓋側露出部221及上蓋側外圍璧222。首先,上蓋側露出部221,係形成有於沿著上蓋22當中之XY平面之方向中而擴廣之部分,換言之,藉由使用者且以主要辨識之方式所顯露者。另外,第4圖之上蓋側外圍璧222,係形成有第二外璧,該第二外璧係往於上蓋22當中之高度方向(Z方向)而延伸之部分(外璧),從上蓋側露出部221之外緣部往外側擴廣,同時往上側(+Z方向)來延伸者。
另外,第6圖之上蓋22,更詳細,具備有:按壓鍵223,螺絲轂(screw boss)224及支撐部225。首先,按壓鍵223係用來操作警報裝置100之操作手段,具體而言,係用來從上蓋22外側下壓第5圖後述之電路部5之開關55。另外,第6圖之螺絲轂224,係制定上蓋22及底殼21之間高度方向(Z方向)的相對關係(換言之,為第3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之定位手段,另外,相互固定第6圖之上蓋22及底殼21之固定手段,具體而言,係設置於上蓋側露出部221當中之上側(+Z方向)之面,譬如,設置有既定之螺孔且於高度方向(Z方向)中,呈現豎立設置之柱狀。另外,支撐部225,係用來支撐偵測部本體4之支撐手段,具體而言,係複數個被設置於上蓋側露出部221當中之上側(+Z方向)之面的上蓋側外圍璧222之突起片。
(構造-偵測部蓋體) 其次,第14圖為表示偵測部蓋體之底面圖,第15圖為表示省略防蟲網之狀態下之偵測部蓋體之前視圖。此等各圖之偵測部蓋體3,係使用散射光來偵測煙霧,具體而言,係區隔第4圖之偵測空間34之區隔構件且被設置於偵測部本體4之上側(+Z方向)。又,讓偵測部蓋體3,偵測空間34,部分之偵測部本體4,後述之發光部52及感光部53對應到偵測手段。該偵測部蓋體3,如第5圖所示,呈現一方之開口為被堵塞的圓筒狀,更詳細而言,具備有:天花板31,曲徑(labyrinth)32及防蟲網33。於此,所謂第4圖之「偵測空間」34,係偵測煙霧之空間。第5圖之天花板31,係用來覆蓋偵測空間34,具體而言,係從殼體2形成為小直徑之圓盤狀,於下側(-Z方向)之面一體成形曲徑32。曲徑32係區隔偵測空間34之區隔壁,具體而言,防止讓環境光線入射於偵測空間34,譬如,如第14圖所示,沿著天花板31之邊緣且設置有複數個。藉由如此之構造,於曲徑32當中之相鄰接之彼此間,形成有內部流入開口35。於此,所謂「內部流入開口」35,係讓氣體流入到偵測空間34之第二流入開口,形成作為曲徑32之間的間隙。又,以下,當區隔複數個之各內部流入開口35之情況時,於符號「35」之後面加註「a」,「b」等,譬如使用符號「35a」,符號「35b」等來說明且若無區隔複數個之各內部流入開口35時,就使用符號「35」來說明(又,即使為曲徑32也相同)。返回到第5圖,防蟲網33除了容許讓外部氣體通過防蟲網33之小孔而進入到偵測空間34之外,也可防止讓昆蟲進入到偵測空間34之防蟲手段,形成為圍繞曲徑32外圍之圓環狀,且於側面,具有不易讓昆蟲侵入之較大且多數之小孔。
(構造-偵測部本體) 其次,第16圖為表示偵測部本體之底面圖,第17圖為表示偵測部本體之平面圖,第18圖為表示偵測部本體之前視圖。此等之各圖之偵測部本體4,如第4圖所示,係配置有偵測部蓋體3之配置手段,另外,與偵測部蓋體3皆為區隔偵測空間34之區隔手段,具體而言,讓從外部流入開口23流入到殼體2之氣體,以不進入到偵測部本體4及上蓋22之間之方式來遮蔽,且於與底殼21之間,形成有氣體流路。該偵測部本體4,譬如,於沿著XY平面方向中,從第4圖之偵測部蓋體3擴廣到外部流入開口23側,第6圖所示,相較於偵測部蓋體3之天花板31為大直徑且比上蓋22略為小直徑,呈現部分為缺口之圓盤狀,再者,部分之內側從下側(-Z方向)往上側(+Z方向)呈現隆起狀,整體而言係一體成形且為樹脂製。又,所謂「比上蓋22略為小直徑」,係表示偵測部本體4之直徑,如第4圖所示,讓偵測部本體側端部400a從內側抵接到上蓋側端部222a之大約的「直徑」。又,所謂「偵測部本體側端部」400a,係於偵測部本體4中之外側邊緣且為外部流入開口23側之邊緣。
該第6圖之偵測部本體4,更詳細而言,具備有:第16圖至第18圖之凸緣部41,傾斜部42,隆起部43,偵測部本體缺口部44,揚聲器收容部45及元件蓋體46。其中,凸緣部41係往沿著偵測部本體4當中靠外側之XY平面之方向擴廣之部分,且具備有定位凹部411。該定位凹部411,係用來進行對偵測部本體4之底殼21之肋部65之定位的定位手段,具體而言,係複數個設置於凸緣部41當中之外緣部,從上側(+Z方向)往下側(-方向)下凹。另外,傾斜部42(傾斜面),係從凸緣部41為連續之部分,且為了將第4圖之偵測空間34相較外部流入開口23設置於上側(+Z方向),係對凸緣部41(沿著XY平面方向)往上側(+Z方向)傾斜之部分。另外,隆起部43,係設置有偵測部蓋體3之部分,且比凸緣部41較位於上側(+Z方向),從傾斜部42為連續,於沿著XY平面之方向中而擴廣之部分。於該隆起部43中之上側(+Z方向)之面,形成有第6圖之配置凹部431。該配置凹部431,係配置有偵測部蓋體3之部分,具體而言,為圓形狀之凹部且對應於偵測部蓋體3之外部直徑的直徑之凹部。另外,偵測部本體缺口部44,由於對警報裝置100設置有後述之零件盒616,所以係切割成對應到該零件盒616之外形形狀之部分。另外,揚聲器收容部45,為了於偵測部本體4及上蓋22之間收容有未圖示之揚聲器,所以為以對應到收容之揚聲器之外形之方式,從下側(-Z方向)往上側(+Z方向)隆起之部分。另外,元件蓋體46,係從上側(+Z方向)覆蓋於電路部5中之後述之發光部52及感光部53,用來防止任塵埃堆積到發光部52及感光部53,為形成於隆起部43中之配置凹部431,且具有一光路徑孔,該光路徑孔係用來形成有於電路部5中之後述之發光部52及感光部53及第4圖之偵測空間34之間的光路徑。
(構造-電路部) 其次,第19圖為表示電路部之底面圖,第20圖為表示電路部之平面圖, 第21圖為表示電路部之前視圖。此等各圖之電路部5,係形成有用來進行警報之電氣電路之電路手段,更詳細,為具備有:電路基板51,發光部52,感光部53,屏蔽(shield)54,開關55及電源連接器CN1。電路基板51,係裝配警報裝置100各元件之裝配手段,具體而言,於上側(+Z方向)之裝配面(以下,為上側裝配面)或下側(-Z方向)之裝配面(以下,為下側裝配面),以使用焊料等來固定各元件之方式,於既定位置設置有通孔及包圍該通孔之端子等。發光部52係發光之發光手段,具體而言,如第4圖所示之元件,係裝配於電路基板51之上側裝配面,且以朝向設置於相較於發光部52為上側(+Z方向)之偵測空間34而可發光。譬如為發光二極體。感光部53,係感光散射光之感光手段,該散射光係藉由煙霧之粒子來散射藉由發光部52所發光之光而產生,具體而言,相較於感光部53,係以可感光來自設置於上側(+Z方向)之偵測空間34之光之方式,裝配於電路基板51之上側裝配面,譬如,光二極體。第21圖之屏蔽54,係用來電磁性遮蔽感光部53之遮蔽手段,另外,對電路基板51支撐感光部53之支撐手段,具體而言,為裝配於電路基板51之上側裝配面之導電性元件,譬如,藉由金屬所形成者。第19圖之開關55,係用來操作警報裝置100之操作手段,具體而言,係裝配於電路基板51之下側裝配面之元件,譬如,按壓開關。第20圖之電源連接器CN1,係用來對警報裝置100提供電源電壓之供應手段,具體而言,係供應來自作為電源之未圖式電池之電源電壓,且裝配於電路基板51之上側裝配面。
(構造-詳細) 其次,進一步詳細說明第1圖之警報裝置100當中之氣體流入之構造。具體而言,詳細說明第4圖之底殼側外圍璧212,上蓋側外圍璧222,第1圖之細縫213a,213b,第9圖之「底殼21之內部構件」,偵測空間34及第5圖之導引凹部211a之構造。
(構造-詳細-底殼側對向璧及底殼側外圍璧) 首先,第4圖之底殼側對向璧211,如前述所言,係形成於沿著底殼21中之XY平面之方向中而擴廣之部分。更詳細而言,該底殼側對向璧211,係以與安裝底座1之直徑略為相同之直徑之方式來構成。另外,第4圖之底殼側外圍璧212,如前述所言,形成往於底殼21中之高度方向(Z方向)而延伸之部分(外璧)之第一外璧,且從底殼側對向璧211之外緣部往外側擴廣,同時,往下側(-Z方向)而延伸。更詳細而言,該底殼側外圍璧212,係隨著靠近底殼側對向璧211(換言之,為隨著往上側(+Z方向))而往內側傾斜。藉由如此之構造,於底殼側外圍璧212及設置面900之間,標註有外部停滯點P1。如此一來,讓「傾斜底殼側外圍璧212」構造對應到第一外部導引手段。於此,所謂「外部停滯點」P1,係不易讓氣體移動而滯留之空間,藉由阻止讓「滯留之氣體以外的氣體」(換言之,為移動之氣體)侵入到該空間,將「滯留之氣體以外的氣體」導引到該外部停滯點P1以外之方向之空間,具體而言,係基於考量往警報裝置100之氣流之該警報裝置100形狀所形成之空間,且將氣體往外部流入開口23來導引之空間。藉由如此之構造,於殼體2之外部中,可讓沿著設置面900而移動之氣體往外部流入開口23來導引。
(構造-詳細-上蓋側外圍璧) 另外,第4圖之上蓋側外圍璧222,如前述所言,係形成往於上蓋22中之高度方向(Z方向)延伸之部分(外璧)之第二外璧,且從上蓋側露出部221之外緣部往外側擴廣,同時,往上側(+Z方向)延伸之。更詳細為,該上蓋側外圍璧222,係隨著靠近底殼側外圍璧212(換言之,為隨著往上側(+Z方向))且以往外側之方式緩慢地傾斜。且,上蓋側外圍璧222之上蓋側端部222a,相較於底殼側外圍璧212之底殼側端部212a係配置於外側。如此一來,讓「上蓋側端部222a相較底殼側端部212a係配置於外側」構造,對應到第二外部導引手段。又,所謂「上蓋側端部」222a,係於上蓋22當中之外側的邊緣且為外部流入開口23側之邊緣。另外,所謂「底殼側端部」212a,係於底殼21當中之外側的邊緣且為外部流入開口23側之邊緣。
於此,有關對底殼側端部212a之上蓋側端部222a之位置關係,如前述所言,於讓上蓋側端部222a配置於比底殼側端部212a為外側之範圍中,雖可考慮將外部氣體導引到殼體2之內部之導引性能,及使用者給予警報裝置100之視覺印象等而任意地設定,但是於此,譬如,上蓋側端部222a係僅上蓋22之厚璧(厚度)部分,相較於底殼側端部212a以配置於外側之位置關係之方式來設定。藉由如此之構造,讓沿著底殼側外圍璧212且從上側(+Z方向)往下側(-Z方向)之氣體,藉由處碰到上蓋側端部222a,而往外部流入開口23來導引,所以可將氣體往外部流入開口23來導引。
(構造-詳細-細縫) 另外,第1圖之細縫213a,213b,係與外部流入開口23一起將氣體流入到內部之流入手段,具體而言,係設置於第11圖之底殼側外圍璧212。該細縫213a,213b,雖可任意地構成將外部氣體導引到第1圖之殼體2內部之導引性能,及考慮殼體2之強度等,但是於此,從提高未形成於殼體2當中之外部流入開口23之部分(換言之,為零件盒616)周邊之導引性能的觀點來看,將構成如下所示。具體而言,細縫213a,213b,係對外部流入開口23且於正交之狀態下,以連通該外部流入開口23之方式,且以各設置於零件盒616之兩側(具體而言,於零件盒616當中之外側收容璧616a之兩側)之方式來構成。藉由如此之構造,即可將來自以警報裝置100為中心之全方向的氣體流入到警報裝置100。
(構造-詳細-底殼之內部構件) 其次,詳細說明第9圖所示之底殼21之內部構件(換言之,為零件盒611~616,短鰭片621~623,長鰭片631,632,保護片641,642及肋部651~659)。第22圖為表示第3圖之B-B箭頭所示之剖面圖。於該第22圖中,為了方便說明將省略第6圖之防蟲網33及配置凹部431之線。
(構造-詳細-底殼之內部構件-零件盒) 第22圖之零件盒611~616,如前述所言,係收容:於構成警報裝置100之零件(構成元件)當中之偵測手段的第4圖之偵測部蓋體3,偵測空間34,偵測部本體4,發光部52及感光部53以外之零件之收容手段(構成元件收容手段),另外,將氣體往偵測空間導引之導引手段。又,零件盒613,614,係藉由與第6圖之螺絲轂224抵接,來制定上蓋22及底殼21之間的高度方向(Z方向)之相對性位置關係(換言之,為第3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之定位手段。返反到第22圖,具體而言,零件盒611,係收容電氣性構成元件之電源連接器CN1,零件盒612,係收容氣性構成元件之未圖式之傳輸電源連接器,零件盒613,614,非為電氣性且收容機械性構成元件之固定螺絲613a,614a,零件盒615,非為電氣性且收容機械性構成元件之第5圖的部分按壓鍵223,零件盒616,係收容與警報裝置100之電源電氣性構成元件之未圖示的電池之構成元件收容手段。於此所謂「傳輸連接器」,係用來將偵測煙霧所示之傳送信號輸出到外部之連接器,雖可因應於傳輸信號是否輸出而加以設置,但是於此,譬如係說明未設置有傳輸連接器之情況。另外,所謂「固定螺絲」613a,614a,係用來相互固定第5圖之底殼21及上蓋22之螺絲。且,有關此等之零件盒611~616,雖可考慮零件盒之位置,大小及形狀等而任意地構成,但是於此,除了可將來自以警報裝置100為中心之全方向的氣體適當地流入到警報裝置100,且也可將流入之氣體以導引到偵測空間34之方式,構成如第22圖所示。
譬如,使用第7圖之安裝掛鉤11且於未圖示之「牆壁設置面」,考慮若安裝有警報裝置100時之該警報裝置100之重心等,讓第22圖之零件盒616設置於安裝掛鉤11側(換言之,為-X方向)之端部。且,讓零件盒616之外側收容璧616a(第一部分)為形成殼體2之外璧(具體而言,為底殼側外圍璧212)讓零件盒616之內側收容璧616b(第二部分)為形成氣體流路。另外,該零件盒616,於零件盒616~616中,呈現最大之矩形狀。另外,於零件盒616之Z方向當中之高度,當組裝第5圖之警報裝置100之情況時,會讓零件盒616之至少一部分(譬如,端部或面)抵接(或靠近)到偵測部本體4,與偵測部本體4共同以區隔氣體流路之方式,設定於對應到偵測部本體4形狀之高度(又,即使「底殼21之內部構件」當中之「零件盒616」以外為Z方向之高度,也係與零件盒616設定為同樣)。其次,零件盒611,考慮收容於零件盒611之零件的位置及形狀等而位於零件盒616之附近,且,設置於距離底殼側對向璧211之位置,另外,呈現矩形狀,另外,通過肋部651且與底殼側外圍璧212結合。其次,零件盒612,考慮收容於零件盒612之零件的位置及形狀等而位於零件盒611之附近,且,設置於距離底殼側對向璧211之位置,呈現矩形狀,另外,通過肋部652且與底殼側外圍璧212結合。其次,零件盒613,614,考慮收容於零件盒613,614之零件的位置及形狀等,挾持偵測空間34而互相位於相反側之位置,且,設置於距離底殼側對向璧211之位置,另外,呈現矩形狀,另外,通過肋部654,659且與底殼側外圍璧212結合。其次,零件盒615,考慮收容於零件盒615之零件的位置及形狀等而挾持偵測空間34而位於與零件盒616為相反側之位置且設置於接觸到底殼側對向璧211之位置上,另外,呈現矩形狀。藉由如此之構造,即可將流入之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另外,藉由如此之構造,即可於殼體2之內部,設置有用來收容電氣性元件(電氣性構成元件)之零件盒611,612,616,且能夠區分出:比較密集地設置有零件盒之其中一方之配置區域(將第22圖之虛線設為邊界之圖面左側之區域)(電氣性構成元件配置區域);及不設置有零件盒611,612,616,且零件盒不那麼密集之另一方的配置區域(將第22圖之虛線設為邊界之圖面右側之區域)(電氣性構成元件非配置區域)。
(構造-詳細-底殼之內部構件-短鰭片) 短鰭片621~623,如前述所言,係將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之導引手段,具體而言,係從零件盒611~623往偵測空間34突出而延伸之突起片且為第二導引片。至於如此之短鰭片621~623,雖會考慮起因於「底殼21之內部構件」之構造之氣流而可任意地構成,但是於此,除了可將來自以警報裝置100為中心之全方向的氣體適當地流入到警報裝置100,且也可將流入之氣體以導引到偵測空間34之方式,構成如第22圖所示。第23圖為表示第22圖之區域Ar1之放大圖。譬如,第23圖之短鰭片621~623,係讓於短鰭片621~623當中之偵測空間34側之前端對曲徑32為非接觸狀態,且,該前端係配置於內部流入口35a~35c附近。藉由如此之構造,即可將流入之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
(構造-詳細-底殼之內部構件-長鰭片) 第22圖之長鰭片631,632,如前述所言,係將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之導引手段,具體而言,為從肋部657,659(換言之,為底殼側外圍璧212)延伸之突起片(第一導引片),相較於短鰭片621為充分地長。至於如此之長鰭片631,632,雖會考慮起因於「底殼21之內部構件」之構造之氣流而可任意地構成,但是於此,除了可將來自以警報裝置100為中心之全方向的氣體適當地流入到警報裝置100,且也可將流入之氣體以導引到偵測空間34之方式,構成如第22圖所示。譬如,該長鰭片631,632,配置於「另一方之配置區域」,另外,讓於第23圖之長鰭片631,632當中之偵測空間34側之前端對曲徑32為非接觸狀態,且,該前端係配置於內部流入口35d,35e附近。另外,長鰭片631,係同樣地往與曲徑32d延伸之方向平直地延伸,換言之,於曲徑32d之延長線中來延伸。另外,長鰭片632,係往與曲徑32e延伸之方向為垂直之方向平直地延伸,藉由如此之構造,即可將流入之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
(構造-詳細-底殼之內部構件-保護片) 第22圖之保護片641,642,如前述所言,係將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之導引手段,另外,可防止讓通過細縫213a,213b而讓包含於流入到內部之氣體的塵埃侵入到偵測空間34之防止手段,另外,為將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之導引手段。至於如此之保護片641,642,雖會考慮起因於「底殼21之內部構件」及細縫213a,213b之構造之氣流而可任意地構成,但是於此,除了可適當地零件盒616之周邊氣體流入到警報裝置100之外,也可以將流入之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且防止塵埃侵入之方式而構成如第22圖所示。譬如,保護片641,642,設置於與細縫213a,213b為對向之位置上,具體而言,從朝向於零件盒616之內側收容璧616b中之偵測空間34延伸之部分,對該內側收容璧616b延伸方向往正交方向突起。藉由如此之構造,可防止讓塵埃侵入到偵測空間34,同時也可將流入之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
(構造-詳細-底殼之內部構件-肋部) 第22圖之肋部651~659(又,有關肋部655,茲參考第9圖),如前述所言,係將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之導引手段,另外,為捕強底殼21之補強手段。另外,肋部651~659,係對第6圖之底殼21用來固定支撐上蓋22之固定支撐手段,另外,用來制定底殼21及上蓋22之間的高度方向(Z方向)之相對性位置關係(換言之,第3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之定位手段。另外,肋部651~659,係區隔第4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及從外部流入開口23通往偵測空間34之氣體流路之流入區隔手段。於此,所謂「對底殼21固定支撐上蓋22」,係以不讓底殼21及上蓋22之相互間的位置偏移之方式,來相互固定此等底殼21及上蓋22。具體而言,至少於高度方向(Z方向)或沿著設置面900之方向(沿著XY平面之方向)中,以不讓底殼21及上蓋22之相互間的位置偏移之方式,來相互固定此等底殼21及上蓋22。且,有關如此之第22圖之肋部651~659,雖考慮起因於「底殼21之內部構件」之構造之氣流,底殼21之強度及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而可任意地構成,但是於此,除了可將來自以警報裝置100為中心之全方向的氣體適當地流入到警報裝置100,且也可將流入之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且可充分地確保底殼21之強度,甚至以讓第3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為「3~5(mm)」之方式,構成如第22圖所示。譬如,肋部651~659,從底殼側外圍璧212橫跨底殼側對向璧211而延伸,從底殼側外圍璧212往底殼21之內部僅延伸既定長度(譬如,1~2(cm)。尤其,肋部651~659當中之肋部651,652,654,659,讓此等之肋部651,652,654,659當中之內側(偵測空間34側)之端部與延伸至零件盒611~614之零件盒611~614來結合。藉由如此之構造,讓從第4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流入到殼體2內部之氣體可確實地導引到偵測空間34。另外,譬如,第6圖所示之肋部65(為肋部651~659之統稱),若組裝警報裝置100之情況時,係以抵接到於偵測部本體4之凸緣部41當中之定位凹部411之方式,往下側(-Z方向)(換言之,往上蓋22)且相較於底殼側外圍璧212係往下側(-Z方向)來突起。藉由如此之構造,不但可補強底殼21,同時於警報裝置100中,除了可確實地固定偵測部本體4之外,也可將流入之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
(構造-詳細-偵測空間) 第24圖為表示第4圖之放大圖。第4,24圖之偵測空間34,如前述所言,係用來偵測煙霧之空間,且存在有藉由警報裝置100所偵測出之煙霧的空間,具體而言,於殼體2之內部中,藉由偵測部蓋體3及偵測部本體4區隔而所形成之空間。更詳細為,於該偵測空間34中,對第6圖之偵測部本體4之隆起部43來說係藉由配置有偵測部蓋體3來形成,所以偵測空間34之任一部分也不會位於外部流入開口23,且全部之偵測空間34相較於外部流入開口23係以設置於上側(+Z方向)之方式來構成(換言之,偵測空間34之所有空間相較於外部流入開口23之最上側(+Z方向)之端部分係配置於更上側(+Z方向))。藉由如此之構造,可防止讓塵埃侵入到偵測空間34,同時也可將流入之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換言之,可防止塵埃,環境光線等侵入到偵測空間34,且可提高藉由警報裝置100偵測到煙霧之偵測精密度。另外,偵測空間34,係相較於藉由偵測部蓋體3之天花板31,曲徑32及偵測部本體4所圍繞之空間當中之偵測部本體4之遮光板431a之上側(+Z方向)端部,位於更上側(+Z方向)之空間。於此,所謂「遮光板」431a,係用來遮掩光線之手段,具體而言,以讓藉由發光部52而發光之光線不直接入射到感光部53之方式,來遮掩藉由發光部52所發出之光線,譬如,往上側(+Z方向)突起。更詳言之,遮光板431a,譬如讓遮光板431a上側(+Z方向)之端部之高度,以與於偵測部本體4之隆起部43當中之配置凹部431以外之部分的平面部432中之上側(+Z方向)之面的高度略為相同之方式而構成。且,關於偵測空間34,對第6圖之偵測部本體4之隆起部4來說係藉由配置有偵測部蓋體3而形成,所以第23圖之偵測空間34之任一部分也不會位於外部流入開口23,且全部之偵測空間34,相較於外部流入開口23係以設置於上側(+Z方向)之方式來構成(換言之,全部之偵測空間34,相較於沿著Y方向延伸之2條之2點虛線當中之上側之2點虛線,設置於構上側(+Z方向),其中,Y方向係用來方便描述於第23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之最上側(+Z方向)之端部分而所畫)。藉由如此之構造,可防止讓噪音侵入到偵測空間34,同時也可藉由將流入之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而防止誤動作之發生,進而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煙霧,且可提高偵測煙霧之偵測精密度。於此,所謂「噪音」,係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以外之對象,具體而言,成為於警報裝置100當中引起誤偵測之原因的對象,譬如,塵埃,水蒸氣或環境光線等。另外,所謂「誤偵測」係不小心偵測被偵測物質,具體而言,弄錯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而偵測出噪音者,譬如,於第23圖之偵測空間34,當侵入比較大量之噪音情況時可產生之現象。
(構造-詳細-底殼之凹部) 其次,詳細說明第5圖所示之底殼21之導引凹部211a。第25圖為表示第4圖之區域Ar2之放大圖。第5圖之導引凹部211a,如前述所言,係對第4圖之偵測空間34導引氣體之導引手段,另外,進行偵測部蓋體3之定位的定位手段,具體而言,於底殼側對向璧211當中之下側(-Z方向)之面中,從下側(-Z方向)往上側(+Z方向)凹陷之部分,且相較於第25圖之偵測部蓋體3之天花板31來說為大直徑的部分,具有對向面211b,211c之部分。該對向面211b,211c,係將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之內部導引手段,具體而言,係與偵測部蓋體3之至少一部分(譬如,天花板31等)為對向之面,且對偵測部蓋體3以非接觸狀態之方式,於沿著XY平面之方向中,與偵測部蓋體3為保持距離之部分。至於對向面211b,具體而言,係從於導引凹部211a當中之下側(-Z方向)之面且於高度方向(Z方向)之中,往下側(-Z方向)方向延伸。另外,至於對向面211c,具體而言,係從對向面211b為連續,且隨著與安裝底座1保持距離(換言之,往下側(-Z方向))且以往外側之方式,對著防蟲網33及曲徑32來傾斜。藉由如此之構造,尤其係由於對向面211b係與偵測部蓋體3保持距離,所以於對向面211b及部分之偵測部蓋體3(譬如,天花板31)之間,標註有內部停滯點P2,即可讓移動殼體2之內部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於此,所謂「內部停滯點」P2,係不易讓氣體移動而滯留之空間,藉由阻止讓「滯留之氣體以外的氣體」(換言之,為移動之氣體)侵入到該空間,將「滯留之氣體以外的氣體」導引到該內部停滯點P2以外之方向之空間,具體而言,係基於考量殼體2內部氣流之該殼體2之內部狀所形成之空間,且將氣體往偵測空間34來導引之空間。
(組裝方法) 其次,說明有關警報裝置100之組裝方法。首先,於第6圖中,對電路部5之電路基板51裝配各元件。具體而言,於既定之夾具中且配置固定有電路基板51之狀態下,譬如使用銲料等來裝配各元件。
其次,對偵測部本體4配置偵測部蓋體3。具體而言,於配置凹部431配置有偵測部蓋體3。
其次,於上蓋22配置有配置偵測部蓋體3之偵測部本體4。關於偵測部本體4之配置,具體而言,讓電路基板51之發光部52及感光部53藉由偵測部本體4之元件蓋體46適當地覆蓋,且讓偵測部本體4之定位凹部411以支撐(載置)於上蓋2之支撐部225之方式來配置。此種情況,如第4圖所示,發光部52係朝向天花板31側(換言之,為上側(+Z方向))發光,感光部53係以接收來自天花板31側之散射光之方式來構成。
其次,將底殼21配置於上蓋22。具體而言,讓第5圖之底殼21之零件盒613,614通過偵測部本體4之插孔47而與第6圖之上蓋22的螺絲轂224為對向且抵接,且讓底殼21之肋部65以設置於偵測部本體4之定位凹部411之方式來配置。
其次,將底殼21固定結合於上蓋22。具體而言,讓固定螺絲613a,614a,插通到上蓋22之零件盒613,614,且使用已插通之固定螺絲613a,614a,讓第5圖之零件盒613,614及第6圖之螺絲轂224相互螺合固定。此種情況下,偵測部本體4之定位凹部411,係藉由上蓋22之支撐部225及底殼21之肋部65來挾持固定。另外,讓底殼21及上蓋22能藉由肋部65相互固定(換言之,能夠對底殼21來固定支撐上蓋22)。另外,如第3圖所示,能夠形成外部流入開口23。如此一來,就完成警報裝置100之組裝。又,至於藉由肋部65來固定支撐第6圖之底殼21及上蓋22,具體而言如以下所示。於第4圖之高度(Z方向)及沿著設置面900方向(沿著XY平面之方向)中,能夠藉由肋部65間接性固定支撐第6圖之底殼21及上蓋22,首先,關於高度方向(Z方向),更詳細而言,如前述所言,若讓固定螺絲613a,614a與螺絲轂224螺合的情況時,由於通過偵測部本體4(具體而言,為偵測部本體4之定位凹部411)能夠讓底殼21之肋部65往上蓋22緊迫壓住,所以於高度方向(Z方向)中,能夠固定底殼21及上蓋22之相對位置,且讓此等底殼21及上蓋22能夠間接性固定且支撐於高度方向(Z方向)中。另外,有關於沿著XY平面之方向,更詳細而言,如前述所言,若讓固定螺絲613a,614a與螺絲轂224螺合的情況時,由於該固定螺絲613a,614a係插通偵測部本體4之插孔47,所以能夠讓偵測部本體4對上蓋22於沿著XY平面之方向中來固定。且,由於係設置於固定有底殼21之肋部65之偵測部本體4之定位凹部411內,所以於沿著XY平面之方向中,能夠讓肋部65卡鉤到定位凹部411之端部且防止從定位凹部411來脫落,且,於沿著XY平面之方向中,能夠固定底殼21及上蓋22之相對位置,讓此等之底殼21及底殼22能夠間接性固定支撐於沿著XY平面之方向中。
(設置方法) 其次,說明有關警報裝置100之設置方法。首先,將安裝底座1安裝於第4圖之設置面900。具體而言,於讓設置面側對向面12B與設置面900為向之狀態下,通過第6圖之螺孔121且藉由讓安裝螺絲與設置面900螺合而安裝安裝底座1。
其次,將藉由前述之「組裝方法」所組裝之第4圖之警報裝置100之殼體2安裝於安裝底座1。具體而言,對第5圖之安裝底座1之卡固部122且藉由卡固第6圖之底殼21之卡固部214來安裝殼體2。如此一來,就完成警報裝置100之設置。
(氣體之導引) 其次,將說明有關於如此所組裝且設置之警報裝置100當中之氣體導引。 第26圖為表示於第4圖之中,以氣流為範例圖,第27圖為表示於第22圖之中,以氣流為範例圖,第28圖為表示於第22圖之細縫231a,231b之周邊放大圖中,以氣流為範例圖。又,此等各圖之箭頭F1~F5,F21及F22,有關包含煙霧之氣體流動方向(換言之,為氣流方向)係基於以既定實驗或模擬等之結果來顯示氣流方向。警報裝置100,係從殼體2之外部所有方向,讓沿著設置面900移動之氣體可以導引到警報裝置100內部,再者,雖可使用包含短鰭片621~623,長鰭片631,632,之「底殼21之內部構件」等而往偵測空間34導引,但是於此,譬如,係沿著第26圖~第28圖之箭頭F1~F5及F22來導引之情況來說明。
如第26圖之箭頭F1所示,沿著設置面900移動之氣體,係藉由外部停滯點P1而讓移動方向從沿著設置面900方向往外部流入開口23方向來改且往外部流入開口23來導引。此種情況,由於上蓋側端部222a係比底殼側端部212a配置於外側,所以藉由外部停滯點P1所導引之氣體,會碰到於上蓋側端部222a當中之上側(+Z方向)之前端(前端面),通過外部流入開口23可確實地往殼體2內部來導引。之後,於殼體2內部所導引之氣體,於沿著偵測部本體4之凸緣部41而往內側導引之後,將沿著偵測部本體4之傾斜部42而往內部停滯點P2側來導引。且,之後,往內部停滯點P2側所導引之氣體,能夠藉由內部停滯點P2而往偵測空間34來導引。此種情況,如第4圖所示,由於讓偵測部本體側端部400a從內側抵接到上蓋側端部222a,所以可讓從第26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流入到殼體2之氣體,以不進入到偵測部本體4及上蓋22之間之方式來遮掩,且可讓從外部流入開口23流入到殼體2之氣體確實地往內部停滯點P2側(換言之,偵測空間34側)。另外,此種情況,關於氣體中之塵埃,一般係大於煙霧顆粒且較重,所以會滯留於傾斜部42上而不會到達偵測空間34。換言之,可防止讓塵埃侵入到偵測空間34,同時可將氣體(具體而言,為煙霧粒子)往偵測空間34來導引。
另外,往第27圖之箭頭F2所示方向而移動之氣體,譬如,如第26圖詳細說明所示,流入到殼體2之內部之後,將沿著第27圖之零件盒614,長鰭片632而導引到於長鰭片632當中之曲徑32e側之前端。此種情況,雖藉由往殼體2流入之氣流會讓殼體2之內壓上昇,但是長鰭片632之該前端係與包含有曲徑32e之所有曲徑32保持距離,所以於區域Ar3之中,能夠通過長鰭片632之該前端與曲徑32之間的間隙(開口)讓氣體移動(流動),譬如,導引到長鰭片632之前端的前述氣體,係往箭頭F21所示之方向及箭頭F22所示之方向來導引,且能確實地往偵測空間34來導引。
另外,往第27圖之箭頭F3所示方向而移動之氣體,雖可沿著長鰭片631而導引到於長鰭片631當中之曲徑32d側之前端,但是此種情況,由於長鰭片631係於曲徑32d當中來延伸,所以導引到長鰭片631之該前端之氣體,將往沿著曲徑32d之方向導引氣體,且能確實地往偵測空間34來導引。
另外,往第28圖之箭頭F4所示方向而移動之氣體,於警報裝置100之外部中,雖會碰到外側收容璧616a,但是通過細縫213a而往警報裝置100內部導引,再藉由保護片641而改變移動之方向,往零件盒616及零件盒616之內側收容璧之間來導引之後,就能確實地往偵測空間34來導引。此種情況,由於係藉由保護片641來承接氣體中之塵埃,所以可防止讓塵埃侵入到偵測空間34。
另外,往第28圖之箭頭F5所示方向而移動之氣體,於警報裝置100之外部中,雖會碰到外側收容璧616a,但是通過細縫213b而往警報裝置100內部導引之後,藉由保護片641而改變移動之方向之後,就可延著零件盒614及長鰭片632確實地往偵測空間34來導引。此種情況,由於係藉由保護片642來承接氣體中之塵埃,所以可防止讓塵埃侵入到偵測空間34。
(對應到詳細構造之效果) 藉由於前述詳細構造中已說明之部分,除了可將來自以第4圖警報裝置100為中心之全方向的氣體流入到警報裝置100,且也可將流入之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迅速地偵測出煙霧。
另外,如第4圖所示,讓發光部52往天花板31側(換言之,為上側(+Z方向))發光,藉由讓感光部53以感光來自天花板31側之散射光之方式來構成,朝向無堆積塵埃側(換言之,為上側(+Z方向))發光,所以可抑制藉由所堆積之塵埃而產生無法預期之反射光情況,切可提高藉由警報裝置100所偵測到煙霧之偵測精密度。
另外,如第5及第6圖所示,藉由以於Z方向中且使用分割各上蓋22及底殼21之金屬模具而成形(製造)之方式來構成,於製造警報裝置100之殼體2之中,不需往沿著XY平面之方向進行脫模之步驟,所以可降低製造警報裝置100之成本。
另外,將第5圖之底殼21座作出比安裝底座1較大直徑,且,藉由讓上蓋22作出比底殼21為大直徑,當將第3圖之警報裝置100安裝於設置面900之情況時,就可讓使用者來辨識上蓋22且對已辨識警報裝置100之使用者來說可給予既簡單又智慧之印象(換言之,可提高警報裝置100之新式樣性)。另外,藉由讓底殼側外圍璧212及上蓋側外圍璧222傾斜成如前述所言,且使用視覺效果,對已辨識警報裝置100之使用者來說,可給予既輕薄又智慧之印象(換言之,可進一歩提高警報裝置100之新式樣性)。
若藉由本實施形態的話,由於藉由讓第4圖之底殼側外圍璧212為傾斜,或讓上蓋側端部222a配於比底殼側端部212a較外側,而可將延著設置面900移動之氣體往殼體內部2導引,譬如,可促進讓延著設置面900移動之氣體往殼體內部2流入,所以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包含於氣體之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之警報裝置100。
另外,由於形成有第4圖之外部停滯點P1,譬如,可促進讓延著設置面900移動之氣體往通過外部流入開口23之殼體2內部流入,所以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包含於氣體之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之警報裝置100。另外,譬如,由於不需擴廣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且可充分確保往殼體2內部之氣體流入量,所以可充分確保殼體2之強度,譬如,沿著外部流入開口23之延伸方向,就不需於該外部流入開口23設置棒狀之補強構件。另外,譬如由於無須擴廣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且可比較地縮小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所以可提高警報裝置100之新式樣性。另外,譬如無須另外設置用來促進氣體流入之零件等,所以可降低警報裝置100之提供成本。
另外,由於第4圖之上蓋側端部222a係配置於比底殼側端部212a較外側,譬如,使用上蓋側端部222a可將氣體導引到外部流入開口23,且可增加氣體往殼體2內部之流量,可更迅速地偵測出包含於氣體之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
另外,第4圖之底殼側外圍璧212,其中往上側(+Z方向)由於係往內側來傾斜,譬如,使用有關警報裝置100之外觀的視覺效果,可對辨識警報裝置100之使用者給予暨薄又輕巧之印象。
另外,第5圖之底殼21之直徑係以大於安裝底座1之直徑之方式來構成,譬如,若將警報裝置100安裝於第3圖之設置面時,可以防止讓安裝底座1露出而被辨識,進而提高警報裝置100之新式樣性。
另外,由於第25圖之對向面211b係將移動殼體2內部之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譬如,可促進讓移動殼體2內部之氣體流入到偵測空間34,且可更迅速地偵測出包含於氣體之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另外,譬如,不用擴廣第23圖之內部流入開口35之寬度且可充分地確保往偵測空間34之氣體流入量,所以可比較性縮小內部流入開口35之大小,防止讓塵埃侵入到偵測空間34之情況發生,進而防止基於塵埃侵入到偵測空間34而導致誤動作(換言之,為被偵測物質之誤偵測)之事情發生。於此,所謂之「誤偵測」係不小心偵測被偵測物質,具體而言,弄錯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而偵測出塵埃者,譬如,於第4圖之偵測空間34,當侵入比較大量之塵埃情況時可產生之現象。
再者,若藉由本實施形態的話,由於具有可讓從第25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流入之氣體導引到第23圖之內部流入開口35側之第22圖之短鰭片621~623及長鰭片631,632,譬如,可促進讓從第25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流入之氣體流入到第22圖之偵測空間34,可提供暨迅速又確實偵測出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之警報裝置100。尤其係對曲徑32讓第23圖之短鰭片621~623,長鰭片631,632之內部流入開口35側之前端為非接觸狀態,譬如,如第26圖所示,可讓從外部流入開口23流入之氣體往長鰭片632之前端及曲徑32e之間移動,所以可更進一步促進讓氣體往偵測空間34來流入。
另外,由於第23圖之短鰭片621~623及長鰭片631,632之前端係配置於內部流入開口35附近,譬如,沿著短鰭片621~623及長鰭片631,632讓氣體可導引到內部流入開口35附近,所以可更進一步促進讓氣體往偵測空間34來流入。
另外,由於第26圖之長鰭片631,於曲徑32d之延長線上係從第25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側往第23圖之內部流入開口35d側來延伸,譬如,沿著長鰭片631及曲徑32d可將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所以可促進讓氣體往偵測空間34來流入。
另外,由於具有從第22圖之底殼側外圍璧212延伸之長鰭片631,632,譬如,可防止讓從第25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流入之氣體無法到達第22圖之偵測空間34而流出之情況發生,且可促進讓氣體往偵測空間34來流入。
另外,由於長鰭片631,632,係設置於第22圖之「另一方之配置區域」,譬如,可有效活用比較寬廣之空間且導引氣體,所以可促進讓氣體往偵測空間34來流入。
另外,由於具有從零件盒611~613延伸之短鰭片621~623,譬如,藉由零件盒611~613且於不易讓氣體流動之位置中,可以導引氣體,所以可促進讓氣體往偵測空間34來流入。
再者,若藉由本實施形態的話,也不會讓第23圖之偵測空間34之任一部分會位於外部流入開口23,且相較於外部流入開口23來說,係設置於第3圖之設置面側對向面12B側,譬如不易讓通過第25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而侵入到殼體2內部之噪音到達偵測空間34,所以可防止於警報裝置100中之誤偵測。
另外,由於具有傾斜之第25圖之傾斜部42,該傾斜部42係讓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之第25圖之偵測部本體4,對沿著第3圖之設置面側對向面12B之方向傾斜,譬如,可抑制通過外部流入開口23而侵入到殼體2內部之噪音,所以可防止於警報裝置100中之誤偵測。另外,譬如,偵測部本體4可將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且可迅速地將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所以可迅速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
另外,由於第25圖之偵測部本體4,係以形成氣體流路的方式,該氣體流路係位於外部流入開口23及偵測空間34之間,從偵測空間34擴廣到外部流入開口23側,譬如,可將通過外部流入開口23而流入到殼體2之氣體確實地導引到偵測空間34,所以可迅速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
再者,若藉由本實施形態的話,讓第3圖之底殼21及上蓋22,於底殼21及上蓋22之間,以形成作為外部流入開口23之間隙之方式而相互結合,譬如,若相互結合底殼21及上蓋22之情況下,同時也形成外部流入開口23,藉由省略僅形成外部流入開口23為目的之步驟,即可簡易化形成殼體2之步驟,且降低警報裝置100之製造成本。
另外,由於第9圖之肋部651~659係區隔第4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及從外部流入開口23通往偵測空間34之氣體流路,譬如,可通過區隔之外部流入開口23及流路將氣體導引到想要之方向,且可防止不讓流入到殼體2之氣體到達偵測空間34而流出,所以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之警報裝置100。
另外,由於第6圖所示之肋部65(為肋部651~659之統稱)係對底殼21來固定支撐上蓋22,譬如,可防止底殼21及上蓋22相互間的位置偏移情況發生,且可防止讓殼體2變形,所以可更進一步強化警報裝置100之強度。
再者,若藉由本實施形態的話,讓氣體流入到第1圖之殼體2內部之細縫213a,213b,以對外部流入開口23為正交之狀態且與外部流入開口23連通,譬如,可讓殼體2之外部氣體不僅通過外部流入開口23且也可通過細縫213a,213b,流入到殼體2之內部,且可促進讓氣體流入到殼體內部,所以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之警報裝置100。另外,譬如,不需擴廣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所以可充分地確保往殼體2內部流入之氣體流入量,為了可充分確保殼體2之強度,譬如,沿著外部流入開口23延伸之方向,於該外部流入開口23就不需要設置棒狀之補強構件。另外,譬如,不需擴廣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可比較性地縮小外部流入開口23之寬度,所以可提高警報裝置100之新式樣性。另外,譬如,無須另外設置用來促進氣體流入之零件等,所以可降低警報裝置100之提供成本。
另外,由於第22圖之保護片641,642係設置於與第22圖之細縫213a,213b為對向之位置上,該細縫213a,213b係為於第1圖之殼體2內部當中,譬如,藉由保護片641,642來承接氣體中之塵埃,可防止讓塵埃侵入到偵測空間34。
另外,由於第22圖之細縫213a,213b係設置於零件盒616之兩側,該零件盒616係位於底殼側外圍璧212當中,譬如可促進未設置有第1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部分(換言之,設置有零件盒616之部分)周邊當中之氣體流入,該第1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係位於底殼側外圍璧212當中,所以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之警報裝置100。
另外,第22圖之零件盒616係用來收容未圖示之電池,譬如,因為需要比較性加大構成零件盒616尺寸,於底殼側外圍璧212之中,可促進讓氣體在較長距離之間且未設置流入開口23的部分周邊之中來流入,所以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之警報裝置100。
再者,若藉由本實施形態的話,可讓氣體從第4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側導引到第22圖之偵測空間34,譬如,可促進讓從第4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流入之氣體流入到偵測空間34,所以可提供一種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被偵測物質(於本實施形態上為煙霧)之警報裝置100。
另外,由於第22圖之零件盒611~616可作為導引手段之功能,譬如,無須設置用來導引氣體之專用零件,所以可減少警報裝置100之零件數目,且可降低警報裝置100之提供成本。
另外,由於在零件盒616當中之外側收容璧616a係形成部分之底殼側外圍璧212,譬如,讓零件盒616本身設置於靠近於第4圖殼體2之外側位置,所以於殼體2之內部中,於第22圖之偵測空間34周邊,可確保充分區域用來導引氣體,且可促進讓從第4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流入之氣體流入到第22圖之偵測空間34。
另外,由於具有結合零件盒611~616及底殼側外圍璧212之肋部651,652,654,659,譬如,可沿著肋部651,652,654,659及零件盒611~616導引氣體,且可促進讓從第4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流入之氣體流入到第22圖之偵測空間34。
另外,由於具有從零件盒611~614往偵測空間34突起之短鰭片621~623,長鰭片632,譬如,可沿著零件盒611~614及短鰭片621~623,長鰭片632導引氣體,所以可促進讓從第4圖之外部流入開口23流入之氣體流入到第22圖之偵測空間34。
[對實施形態之變化例] 以上,雖已說明了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是本發明之具體構造及手段,只要係於專利申請範圍所述之各發明的技術思想範圍內,皆可任意進行改變及改良。以下,將說明有關如此之變化例。
(關於作為欲解決之課題或發明效果) 首先,作為欲解決發明之課題或發明效果,並非限定於上述內容,可因應發明之實施環境或詳細構造而有所不同,且有時僅解決上述之部分課題或僅發揮上述之部分效果。
(有關分解或整合) 另外,上述之構造為機能性概念,未必需要物理性構成如圖所示。也就是說,各部份之分解或整合之具體形態,不限定於圖示,可讓該全部或一部分以任意單位且機能性或物理性來分解或整合而構成。譬如,雖整體性構成警報裝置100之殼體2及安裝底座1來構成該整體性,但是也可直接安裝於監視區域之設置面。
(有關底殼之形狀) 另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已說明了讓第4圖所示之底殼側外圍璧212隨著朝向上側(+Z方向)且以往內側之方式傾斜之構造情況,但是並非限定於此。譬如,也可讓底殼側外圍璧212隨著朝向上側(+Z方向)且以往外側之方式傾斜而作成構造。此種情況下,雖無法標註第4圖之外部停滯點P1,但是可讓沿著設置面900移動之氣體對外部流入開口23,以向外側之方式且沿著傾斜之底殼側外圍璧212來導引。另外,譬如,不讓底殼側外圍璧212傾斜,且於高度方向(Z方向)之中,除了以直線延伸之方式來構成之外,也可使用安裝底座1來實現於該變化例當中之底殼側外圍璧212之機能。具體而言,讓安裝底座1之厚度設定與底殼側外圍璧212之高度方向(Z方向)之長度為相同的長度,除了讓於安裝底座1當中之底殼21為對向側之直徑設定與底殼2為相同直徑之外,也可隨著朝向上側(換言之,為+Z方向),且以讓安裝底座1之直徑變大之方式來構成。有關此種情況,也可進一歩藉由讓安裝底座1形成為透明而使得安裝底座1不那麼顯目。
(有關底殼21之內部構件,之1) 另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已說明了將「底殼21之內部構件」構成如第22圖所示之情況,但是並非限定於此。譬如,也可因應於收容零件之構造(例如,形狀,尺寸,個數及配置位置等),底殼21本身之構造(例如,形狀,尺寸及所要求之強度等)及氣流等,對「底殼21之內部構件」之構造(例如,形狀,尺寸,個數及配置位置等)進行省略,變更或追加等。尤其,關於第22圖之長鰭片631,632,也可僅設置1個與此等相同之構造德長鰭片,或也可設置3個以上。另外,關於長鰭片631,632,也可構成從肋部657,659之外的既定位置而延伸。具體而言,也可讓長鰭片631,632以從未設置於底殼側外圍璧212當中之肋部65的位置而延伸之方式來構成,或是也可以從零件盒611~616而延伸之方式來構成,或是也可從距離底殼側外圍璧212及零件盒611~616的位置而延伸之方式來構成。另外,關於長鰭片631,632,也可非往直線來延伸,具體而言,也可彎折,也可彎曲。另外,關於短鰭片621~623,也可僅設置1個與此等同樣的構造之短鰭片,也可設置2個或也可設置4個。另外,關於短鰭片621~623,也能以從零件盒611~613以外之既定位置而突出之方式來構成。具體而言,也能以從零件盒614~616而突出之方式來構成,或是也能以從肋部65而突出之方式來構成,或是也能以從未設置於底殼側外圍璧212當中之肋部65之位置而突出之方式來構成。另外,關於第22圖之肋部651~659,也可為以僅區隔外部流入開口23或從外部流入開口23通往偵測空間34之氣體的流路當中之外部流入開口23之方式來構成,或是也可為以僅區隔流路之方式來構成。又,關於以僅區隔流路之方式來構成之情況,具體而言,以讓肋部651~659不與第9圖之底殼側外圍璧212來接觸之方式而與底殼側外圍璧212保持距離,以設置於底殼21內側之方式來構成也可。另外,適當延伸沿著於肋部65(肋部651~659之統稱)當中之XY平面之方向的長度且延伸至曲徑32附近也可。另外,譬如,藉由讓第22圖之長鰭片631結合成與零件盒614為同樣之零件盒且設置成如長鰭片632,將長鰭片631用來作為「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也可。另外,譬如,也可讓零件盒615設置於距離底殼側外圍璧212之位置,如零件盒611~614所示,且進一步設置可作為導引機能之突起片,藉由用來作為讓第9圖之肋部655與底殼側外圍璧212及零件盒615來結合之結合璧,將「以機能之突起片作為導引手段」,肋部655及零件盒615用來作為「第二構成元件收容手段」。
(有關底殼21之內部構件,之2) 另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已說明了讓第9圖之「底殼21之內部構件」與底殼21一體成形之情況,但是並非限定於此。譬如,也可讓第9圖之「底殼21之內部構件」之至少一部份與第6圖之偵測部本體4為一體成形,或除了讓底殼21及偵測部本體4以另一個機構形成之外,譬如也可使用粘著劑等之固定手段而固定於底殼21或偵測部本體4。
(有關肋部) 另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如第6圖所示,雖已說明了讓肋部65(肋部651~659之統稱)一體性設置於底殼21之情況,但是並非限定於此。譬如,也可讓肋部65一體性設置於上蓋22。此種情況,設置於上蓋22之肋部65,係對上蓋22以機能性作為固定支撐底殼21之固定支撐手段,另外,讓上蓋22對應於「其中一方之收容手段」且讓底殼21對應到「另一方之收容手段」。另外,譬如,也可讓肋部65當中之「部分之肋部」一體性設置於上蓋22,且,讓肋部65當中之該「部分之肋部」以外的肋部之「其他之部分肋部」一體性設置於底殼21。另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上,雖已說明了讓第6圖所示之所有肋部65(肋部651~659之統稱),抵接於偵測部本體4之凸緣部41當中之定位凹部411之情況,但是並非限定於此。譬如,也可切割對應到於偵測部本體4之凸緣部41當中之複數個定位凹部411之中之至少一部分的定位凹部411之部分,且讓與於凸緣部41當中之該切割部分為對向之肋部65(以下,稱為對向肋部),除了以直接接觸到上蓋22之方式來構成之外,於組合警報裝置100情況時,也可藉由讓「對向肋部」接觸於上蓋22,對底殼21來固定支撐上蓋22。
(關於偵測空間) 另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已說明了第4圖之偵測空間34,偵測空間34之任一部分也無位於外部流入開口23,且讓所有之偵測空間34設置於相較外部流入開口23為上側(換言之,為+Z方向)之情況,但並非限定於此。譬如,也可不讓第4圖之偵測空間34位於偵測空間34之任一部分,且讓所有之偵測空間34設置於相較外部流入開口23為下側(換言之,為-Z方向)。此種情況,譬如,於將該變化例之警報裝置100安裝於設置面900之情況及安裝於「牆壁設置面」之兩者情況中,可防止讓塵埃或環境光線等侵入到偵測空間34,且可提高藉由警報裝置100來偵測煙霧之偵測精密度。另外,於該兩種情況中,不但可防止讓噪音侵入到偵測空間34,同時可藉由讓流入之氣體導引到偵測空間34來防止產生誤偵測,且可迅速且確實地偵測出煙霧且提高煙霧之偵測精密度。
(有關細縫) 另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已說明了設置有第11圖之細縫213a,231b之情況,但並非限定於此。譬如,也可僅設置1個或2個以上之具有與細縫213a,231b同樣機能之細縫(以下,稱之為變化例之細縫)而來取代細縫213a,231b。另外,譬如,也可讓「變化例之細縫」設置於底殼21或上蓋22當中之零件盒616之兩側以外部份,或也可設置於距離外部流入開口23之位置(換言之,於不與外部流入開口23連通知狀態下),或者也可設置於與往該外部流入開口23而延伸之方向無關且沿著既定方向(譬如,外部流入開口23延伸之方向等)。
(關於被偵測物質) 另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已說明了「被偵測物質」為「煙霧」,「警報裝置」為「火災警報器(煙霧警報器)」之情況,但並非限定於此。譬如,「被偵測物質」可為「一氧化碳」等之(有毒)氣體,即使「警報裝置」為「氣體警報器」之情況,也可適用本發明。
(關於偵測部本體) 另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已說明了讓第4圖之偵測部本體側端部400a從內側抵接到上蓋側端部222a之情況,但並非限定於此。譬如,可考慮警報裝置100之零件(譬如,偵測部本體4或上蓋22)之交叉等,且不讓偵測部本體側端部400a及上蓋側端部222a相互抵接,即使於相互隔離稍許間隙(譬如,數毫米等)狀態下接近也係被允許。再者,於如此之稍許間隙設置於偵測部本體側端部400a及上蓋側端部222a之間的情況中,若為確認促進讓氣體通過從殼體2之外部往可體2之內部之外部流入開口23之氣體流入時,譬如,也可考慮基於通過往偵測部本體4及上蓋22之間的該間隙之氣體的移動所引起之因殼體2之內壓降低所產生之氣體流入的促進度等,以明確地設置該間隙之方式來構成警報裝置100。
(關於內部停滯點P2) 另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已說明了於第25圖之對向面211b及部分之偵測部蓋體3(譬如,天花板31)之間,標註內部停滯點P2之情況,但並非限定於此。譬如,也可因應於流入到第4圖之殼體2內部的氣體流入量及速度,而於第25圖之對向面211b,211c與部分之偵測部蓋體3(譬如,天花板31(通過防蟲網33)曲徑32)之間,標註內部停滯點P2,即使於此種情況下,藉由被標註之內部停滯點P2,也可讓氣體往偵測空間34來導引。
(關於警報裝置之安裝) 另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已說明了第3圖之警報裝置100安裝於設置面900之情況,但並非限定於此。譬如,也可讓警報裝置100安裝於未圖示之「牆壁設置面」,即使於此種情況,也可發揮讓警報裝置100安裝於設置面900之情況為相同的效果。
(關於殼體之開口) 另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除了第3圖所示之外部流入開口23以外,也能以不設置任何開口之方式來構成殼體2。換言之,相較於第23圖中沿著Y方向延伸之2條的2點虛線當中之上側(+Z方向)之2點虛線,也可於上側(+Z方向)以不設置任何開口之方式來構成。
1‧‧‧安裝底座 2‧‧‧殼體 3‧‧‧偵測部蓋體 4‧‧‧偵測部本體 5‧‧‧電路部 11‧‧‧安裝掛鉤 12‧‧‧本體部 12A‧‧‧殼體側對向面 12B‧‧‧設置面側對向面 21‧‧‧底殼 22‧‧‧上蓋 23‧‧‧外部流入開口 31‧‧‧天花板 32‧‧‧曲徑 32d‧‧‧曲徑 32e‧‧‧曲徑 33‧‧‧防蟲網 34‧‧‧偵測空間 35‧‧‧內部流入開口 35a‧‧‧內部流入開口 35b‧‧‧內部流入開口 35c‧‧‧內部流入開口 35d‧‧‧內部流入開口 35e‧‧‧內部流入開口 41‧‧‧凸緣部 42‧‧‧傾斜部 43‧‧‧隆起部 44‧‧‧偵測部本體缺口部 45‧‧‧揚聲器收納部 46‧‧‧元件蓋體 47‧‧‧挿孔 51‧‧‧電路基板 52‧‧‧發光部 53‧‧‧感光部 54‧‧‧屏蔽 55‧‧‧開關 65‧‧‧肋部 100‧‧‧警報裝置 111‧‧‧螺孔 121‧‧‧螺孔 122‧‧‧卡固部 211‧‧‧底殼側對向璧 211a‧‧‧導引凹部 211b‧‧‧對向面 211c‧‧‧對向面 212‧‧‧底殼側外圍璧 212a‧‧‧底殼側端部 213a‧‧‧細縫 213b‧‧‧細縫 214‧‧‧卡固部 221‧‧‧上蓋側露出部 222‧‧‧上蓋側外圍璧 222a‧‧‧上蓋側端部 223‧‧‧按壓鍵 224‧‧‧螺絲轂 225‧‧‧支撐部 400a‧‧‧偵測部本體側端部 411‧‧‧定位凹部 431‧‧‧配置凹部 611‧‧‧零件盒 612‧‧‧零件盒 613‧‧‧零件盒 613a‧‧‧固定螺絲 613b‧‧‧挿孔 614‧‧‧零件盒 614a‧‧‧固定螺絲 614b‧‧‧挿孔 615‧‧‧零件盒 616‧‧‧零件盒 616a‧‧‧外側收容璧 616b‧‧‧內側收容璧 621‧‧‧短鰭片 622‧‧‧短鰭片 623‧‧‧短鰭片 631‧‧‧長鰭片 632‧‧‧長鰭片 641‧‧‧保護片 642‧‧‧保護片 651‧‧‧肋部 652‧‧‧肋部 653‧‧‧肋部 654‧‧‧肋部 655‧‧‧肋部 656‧‧‧肋部 657‧‧‧肋部 658‧‧‧肋部 659‧‧‧肋部 900‧‧‧設置面 Ar1‧‧‧區域 Ar2‧‧‧區域 Ar3‧‧‧區域 CN1‧‧‧電源連接器 F1‧‧‧箭頭 F2‧‧‧箭頭 F3‧‧‧箭頭 F4‧‧‧箭頭 F5‧‧‧箭頭 F21‧‧‧箭頭 F22‧‧‧箭頭 P1‧‧‧外部停滯點 P2‧‧‧內部停滯點
圖1為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警報裝置之立體圖。 圖2為表示警報裝置之底面圖。 圖3為表示警報裝置之側面圖。 圖4為表示第2圖之A-A箭頭所示之剖面圖。 圖5為表示從下側所看到之警報裝置的分解之立體圖。 圖6為表示從上側所看到之警報裝置的分解之立體圖。 圖7為表示安裝底座之底面圖。 圖8為表示安裝底座之平面圖。 圖9為表示底殼之底面圖。 圖10為表示底殼之平面圖。 圖11為表示底殼之前視圖。 圖12為表示上蓋之平面圖。 圖13為表示上蓋之前視圖。 圖14為表示偵測部蓋體之底面圖。 圖15為表示省略防蟲網之狀態下之偵測部蓋體之前視圖。 圖16為表示偵測部本體之底面圖。 圖17為表示偵測部本體之平面圖。 圖18為表示偵測部本體之前視圖。 圖19為表示電路部之底面圖。 圖20為表示電路部之平面圖。 圖21為表示電路部之前視圖。 圖22為表示第3圖之B-B箭頭所示之剖面圖。 圖23為表示第22圖之區域Ar1之放大圖。 圖24為表示第4圖之放大圖。 圖25為表示第4圖之區域Ar2之放大圖。 圖26為表示於第4圖之中,以氣流為範例圖。 圖27為表示於第22圖之中,以氣流為範例圖。 圖28為表示於第22圖之細縫231a,231b之周邊放大圖中,以氣流為範例圖。
1‧‧‧安裝底座
12A‧‧‧殼體側對向面
12B‧‧‧設置面側對向面
2‧‧‧殼體
21‧‧‧底殼
22‧‧‧上蓋
23‧‧‧外部流入開口
100‧‧‧警報裝置
900‧‧‧設置面

Claims (28)

  1. 一種警報裝置,係被安裝於設置對象物之設置面,且具有與該設置面為對向之安裝面,該警報裝置包括: 一偵測手段,用來偵測包含於氣體之被偵測物質; 一收容手段,用來收容該偵測手段;以及 一導引手段,將該氣體導引到該收容手段之內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導引手段具有將該氣體導引到該收容手段之內部的外部導引手段; 該收容手段具有讓該氣體流入到該收容手段內部之第一流入開口; 該外部導引手段係透過該第一流入開口讓沿著該設置面移動之該氣體流入到該收容手段之內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具有一外璧; 該第一流入開口係以往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而延伸之方式被設置於該外璧; 該外部導引手段具有第一外部導引手段,該第一外部導引手段係讓產生用來將該氣體導引到該第一流入開口之氣流的空間,以形成於對著於該外璧當中之該第一流入開口之該安裝面側之部分的第一外璧及該設置面之間之方式,藉由對著與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為垂直的方向,讓該第一外璧傾斜而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具有一外璧; 該第一流入開口係以往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而延伸之方式設置於該外璧; 該外部導引手段具有第二外部導引手段,該第二外部導引手段相較於第一外璧之端部,係於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中,藉由讓第二外璧配置於該收容手段之外側而形成,該第一外璧之端部,係對著於該外璧當中之該第一流入開口之該安裝面側之一部分,而該第二外璧之端部,係與對著於該外璧當中之該第一流入開口之該安裝面側成相反側之一部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第一外璧係隨著靠近該安裝面,且於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中,以朝向該收容手段之內側而傾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任一項所述之警報裝置,更包括一安裝手段,該安裝手段係具有該安裝面且被設置於該設置面與該收容手段之間,且該安裝手段係用來將該收容手段安裝於該設置面; 該收容手段具有一外璧; 該第一流入開口係以往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而延伸之方式,設置於該外璧; 該收容手段具有:對著該第一流入開口之該安裝面側之部分之第一收容手段;及與對著該第一流入開口之該安裝面側為相反側之部分之第二收容手段,構成讓該第一收容手段之直徑大於該安裝手段之直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6項任一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偵測手段係具有:用來區隔為了偵測該被偵測物質之偵測空間的區隔構件;及讓該氣體流入到該偵測空間之第二流入開口,且該第二流入開口係被設置於該區隔構件; 該收容手段具有一對向面,該對向面係於該收容手段內部當中之該偵測空間之外側,與設置有於該區隔構件當中之該第二流入開口側為對向;且 具備有內部導引手段,該內部導引手段係通過該第二流入開口讓移動該收容手段內部之該氣體導引到該偵測空間; 該內部導引手段,係讓產生用來將移動該收容手段之內部的該氣體導引到該第二流入開口之氣流的空間,以形成於該對向面及該區隔構件之間的方式,從該區隔構件離開該對向面且藉由與該區隔構件為非接觸狀態而形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具有讓該氣體流入到該收容手段內部之第一流入開口; 該偵測手段係具有:用來區隔為了偵測該被偵測物質之偵測空間的區隔壁;及讓該氣體流入到該偵測空間之第二流入開口; 該導引手段係讓從該第一流入開口流入之該氣體導引到該第二流入開口側之導引片; 對該區隔壁讓該導引片之該第二流入開口側之前端為非接觸狀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導引片之該前端係被配置於該第二流入開口之附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第二流入開口係讓複數該區隔壁作為相互間之間隔而形成; 該導引片於複數該區隔壁當中之至少一個之該區隔壁之延長線上,係從該第一流入開口側往該第二流入開口側而延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0項任一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導引片具有從該收容手段之外璧延伸之第一導引片。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於該收容手段之內部設置有:配置該警報裝置之電氣性構成元件之電氣性構成元件配置區域;以及無配置該電氣性構成元件之電氣性構成元件非配置區域; 該第一導引片係被設置於該電氣性構成元件非配置區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2項任一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係設置於該收容手段之內部,且具備收容該警報裝置之構成元件之構成元件收容手段; 該導引片係具有從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而延伸之第二導引片。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具有流入開口,該流入開口係往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來延伸,且該流入開口係讓該氣體流入到該收容手段之內部; 該偵測手段具有偵測空間,以偵測存在於該偵測空間之該偵被測物質之方式來構成; 該偵測手段之該偵測空間,該偵測空間之任一部分也沒有位於該流入開口,且相較該流入開口係設置於該安裝面側。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被設置於該收容手段之內部且具備有配置該偵測手段之配置手段; 該配置手段,為了讓從該流入開口流入之該氣體導引到該該偵測手段,具有對沿著該安裝面之方向而傾斜之傾斜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配置手段係以形成於該流入開口及該偵測手段之間當中之該氣體流路之方式,從該偵測手段側擴廣至該流入開口側。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係具有讓該氣體流入到內部之流入開口; 且具有:從該安裝面側覆蓋該偵測手段之第一收容手段;及從該安裝面側之相反側覆蓋該偵測手段之第二收容手段; 該第一收容手段及該第二收容手段,以形成作為該流入開口之間隙之方式,相互結合於該第一收容手段及該第二收容手段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具備有流入區隔手段,該流入區隔手段係區隔讓該氣體導引到該偵測手段之該導引空間之至少一方,該導引空間係從該流入開口或於該第一收容手段及該第二收容手段之間的該流入開口通往到該偵測手段。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流入區隔手段係與該第一收容手段或該第二收容手段當中之其中一方之收容手段成為一體,往該第一收容手段或該第二收容手段當中之另一方之收容手段而突出,對該其中一方之收容手段固定支撐該另一方之收容手段。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具有讓該氣體流入到內部之流入開口,同時具有讓該氣體流入到內部之細縫; 該流入開口係往沿著安裝面之方向而延伸; 該細縫係對該流入開口且於正交之狀態下與該流入開口連通。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具備可用來防止讓包含於該氣體之塵埃入侵到該偵測手段之保護片; 該保護片,係被設置於與於該收容手段內部中之該細縫為對向之位置上。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或21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收容手段具有用來收容該警報裝置之構成元件之構成元件收容手段; 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係形成有該收容手段之部分外璧; 該細縫被設置於該收容手段之外璧當中之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之兩側。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構成元件係作為該警報裝置之電源的電池。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具備有構成元件收容手段,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係該警報裝置之構成元件,且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係用來收容該該偵測手段以外之構成元件; 該收容手段具有讓該氣體流入到內部之流入開口,且收容有該偵測手段及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 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具有該導引手段,該導引手段係從該流入開口側將該氣體導引到該偵測手段,且該導引手段係從該收容手段之外璧通往到該偵測手段側。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具有用來區隔收容該構成元件之構成元件收容空間之收容璧; 該導引手段為該收容璧。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包含讓該收容璧之第一部分形成有該收容手段之外璧的第一構成元件收容手段; 該導引手段係該第一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之該收容璧當中之該第一部分以外之第二部分。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或26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構成元件收容手段包含有讓該整體收容璧從該收容手段之外璧分離之第二構成元件收容手段; 該第二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係具有結合該第二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之該收容璧及該收容手段之外璧的結合璧; 該導引手段為該結合璧。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警報裝置,其中該第二構成元件收容手段,具有從該第二構成元件收容手段之該收容璧,往該偵測手段側而突出之突起片;該導引手段為該突起片。
TW105134533A 2015-10-26 2016-10-26 警報裝置 TWI7408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0083 2015-10-26
JP2015210083 2015-10-26
JP2015219764 2015-11-09
JP2015-219764 2015-11-09
JP2015221522 2015-11-11
JP2015-221522 2015-11-11
JP2015227679 2015-11-20
JP2015-227679 2015-11-20
JP2015234712 2015-12-01
JP2015-234713 2015-12-01
JP2015-234712 2015-12-01
JP2015234713 2015-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9584A true TW201719584A (zh) 2017-06-01
TWI740854B TWI740854B (zh) 2021-10-01

Family

ID=58630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4533A TWI740854B (zh) 2015-10-26 2016-10-26 警報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1845B2 (zh)
EP (1) EP3376483A4 (zh)
JP (1) JP6681913B2 (zh)
KR (1) KR20180075538A (zh)
CN (2) CN112185055A (zh)
SG (1) SG11201803389PA (zh)
TW (1) TWI740854B (zh)
WO (1) WO201707356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6396A (zh) * 2017-09-05 2017-12-26 深圳市泰和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光电烟雾传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30225A1 (ja) * 2017-06-14 2018-12-20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警報装置
JP7080030B2 (ja) * 2017-10-19 2022-06-03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感知器
JP7165861B2 (ja) * 2018-06-28 2022-11-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警報器
JP7199166B2 (ja) * 2018-06-28 2023-01-05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火災感知器
JP2020004130A (ja) * 2018-06-28 2020-01-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防災機器
JP7401967B2 (ja) * 2018-11-05 2023-12-20 能美防災株式会社 非常警報装置
KR102302905B1 (ko) * 2019-10-17 2021-09-17 주식회사 더벨 화재감지 조립체
US11849716B2 (en) * 2022-01-17 2023-12-2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Insect guard for an aspirated smoke, gas, or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s and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8675A (en) * 1969-09-19 1973-01-02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Smoke detector in which air entrance and egress are located in oppositely disposed surfaces which are shaped to cause an air velocity differential
US4171486A (en) * 1977-08-31 1979-10-16 Emhart Industries, Inc. Ionization smoke detector with controlled sensitivity
JPS557658A (en) * 1978-06-30 1980-01-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hoto-electric type smoke detector
US5751218A (en) * 1996-07-19 1998-05-12 Simplex Time Recorder Company Smoke detector housing for improved smoke collection
JP3612922B2 (ja) * 1997-02-25 2005-01-2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煙感知器
CN1224206A (zh) * 1997-12-24 1999-07-28 西门子建筑技术公司 光学烟雾报警器
JP2001014570A (ja) * 1999-04-28 2001-01-19 Nittan Co Ltd 火災感知器
CN2469508Y (zh) * 2001-03-30 2002-01-02 北京国泰怡安电子有限公司 光电感烟探测器
AU762183B2 (en) * 2001-04-24 2003-06-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re detector unit
ATE318000T1 (de) * 2002-06-20 2006-03-15 Siemens Schweiz Ag Brandmelder
ES2259353T3 (es) * 2002-06-20 2006-10-01 Siemens Schweiz Ag Detector de humos por dispersion de luz.
CN2602372Y (zh) * 2003-02-20 2004-02-04 卓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雾探测器
DE102004004098B3 (de) * 2004-01-27 2005-09-01 Wagner Alarm- Und Sicherungssysteme Gmbh Verfahren zur Auswertung eines Streulichtsignals und Streulichtdetektor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WO2006112085A1 (ja) * 2005-03-31 2006-10-26 Fenwal Controls Of Japan, Ltd. 光電式煙感知器
US7616126B2 (en) * 2006-07-18 2009-11-10 Gentex Corporation Optical particle detectors
CN200996940Y (zh) * 2007-01-15 2007-12-26 张维国 一种烟雾探测室结构
JP5172412B2 (ja) * 2008-03-24 2013-03-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火災警報器
US8610586B2 (en) * 2008-03-24 2013-12-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Sensor
JP5244496B2 (ja) * 2008-08-07 2013-07-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警報器
JP2009237697A (ja) * 2008-03-26 2009-10-15 Nohmi Bosai Ltd 光電式煙感知器
CN201259719Y (zh) * 2008-06-27 2009-06-17 北京利达华信电子有限公司 烟感探测器
KR20100037539A (ko) * 2008-10-01 2010-04-09 노미 보사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전식 연기 감지기
JP5643522B2 (ja) * 2010-03-05 2014-12-17 新コスモス電機株式会社 煙感知器
GB201006683D0 (en) * 2010-04-21 2010-06-09 Fireangel Ltd Smoke alarm
JP5484219B2 (ja) 2010-06-30 2014-05-07 ニッタン株式会社 熱煙複合式感知器
JP6022801B2 (ja) * 2012-04-17 2016-11-09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感知器システム、感知器及び取外治具
US9007222B2 (en) * 2012-09-21 2015-04-14 Google Inc. Detector unit and sensing chamber therefor
CN203422822U (zh) * 2013-09-18 2014-02-05 宁波尚泰电子有限公司 烟雾报警器
CN204423580U (zh) * 2015-01-20 2015-06-24 西安博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点型主动感烟探测器
JP6455470B2 (ja) * 2016-03-15 2019-01-2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粒子センサ、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6396A (zh) * 2017-09-05 2017-12-26 深圳市泰和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光电烟雾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76483A1 (en) 2018-09-19
US20190147717A1 (en) 2019-05-16
CN112185055A (zh) 2021-01-05
CN108475460A (zh) 2018-08-31
KR20180075538A (ko) 2018-07-04
EP3376483A4 (en) 2019-09-18
TWI740854B (zh) 2021-10-01
WO2017073562A1 (ja) 2017-05-04
JP6681913B2 (ja) 2020-04-15
US10621845B2 (en) 2020-04-14
JPWO2017073562A1 (ja) 2018-08-16
SG11201803389PA (en) 2018-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19584A (zh) 警報裝置
TW201027466A (en)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TWI746472B (zh) 機器安裝構造及其安裝板、警報器、火災警報器、警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7237452B2 (ja) 熱式警報器
JP5660794B2 (ja) 光電式煙感知器
CN110770804B (zh) 警报装置
JP5562097B2 (ja) 光電式煙感知器
JP2009245102A (ja) 熱煙複合型火災感知器
JP5637718B2 (ja) 光電式煙感知器
JP5858269B2 (ja) 警報器
TWI788369B (zh) 警報裝置
JP2020013396A (ja) 火災検出装置
JP2009245088A (ja) 火災感知器および火災感知器の保護カバー
JP6875943B2 (ja) 煙感知器
JP2011215678A (ja) 光電式煙感知器
JP5534696B2 (ja) 光電式煙感知器
JP7260296B2 (ja) 火災検出装置
JP2019207650A (ja) 煙感知器
JP2022180659A (ja) 煙感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