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3034A - 積層型lc濾波器 - Google Patents

積層型lc濾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3034A
TW201713034A TW105120168A TW105120168A TW201713034A TW 201713034 A TW201713034 A TW 201713034A TW 105120168 A TW105120168 A TW 105120168A TW 105120168 A TW105120168 A TW 105120168A TW 201713034 A TW201713034 A TW 2017130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inductor
stage
line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0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1563B (zh
Inventor
Mitsutoshi Imamura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ublication of TW201713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3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1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15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9Filters comprising mutual inductan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15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18Dielectrics
    • H01G4/06Solid dielectrics
    • H01G4/08Inorganic dielectrics
    • H01G4/12Ceramic dielectr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01F2017/0026Multilayer LC-fil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09Printed windings on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05Electrodes
    • H01G4/012Form of non-self-supportin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0Stacke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4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fixed capacitors with other electric elements, the structure mainly consisting of a capacitor, e.g. RC comb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85Multilayer, e.g. LTCC, HTCC, green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備較寬的通帶,並且形成有在通帶附近具備充分的衰減量的衰減極點的積層型LC濾波器。在積層體內形成至少四個LC並聯共振器(Re1~Re4),LC並聯共振器(Re1~Re4)中的、奇數級的至少一對LC並聯共振器(Re1、Re3)的電感器(L1、L3)的環路被配置成相互能夠進行磁耦合的角度,並且旋轉方向相同,在電感器(L1)與(L3)之間發現磁耦合(M13)。另外,也可以在電感器(L2)與(L4)之間發現磁耦合(M24)。

Description

積層型LC濾波器
本發明涉及積層型LC濾波器,進一步詳細而言,涉及具備較寬的通帶,並且形成有在通帶附近具備充分的衰減量的衰減極點的積層型LC濾波器。
作為適於小型輕型化,並且具備優異的特性的LC濾波器,廣泛使用積層型LC濾波器,該積層型LC濾波器在積層有複數個介電體層的積層體內,使用線路電極、電容器電極、接地電極、通孔電極形成電感器與電容器,並將LC並聯共振器構成為多層。
在積層型LC濾波器中,要求以與使用用途一致的方式具備最佳的頻率特性。
上述的積層型LC濾波器(積層頻帶通過濾波器)被專利文獻1(WO2012/077498號公報)公開。
圖7表示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積層型LC濾波器1100。其中,圖7是積層型LC濾波器1100的分解立體圖。圖8是積層型LC濾波器1100的等效電路圖。
積層型LC濾波器1100具備從下依次積層有15層的介電體層101a~101o的積層體101。
在介電體層101a的兩端面形成有輸出入端子(輸入端子) 102a、102b。另外,在介電體層101a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電容器電極103a、103b、接地電極(ground電極)104a。而且,電容器電極103a與輸出入端子102a連接,電容器電極103b與輸出入端子102b連接。
其中,對於輸出入端子102a、102b,雖然從圖7中無法看出,但分別形成為一端向介電體層101a的下側的主面延伸突出。
其中,輸出入端子102a、102b也形成於以下說明的介電體層101b~101o的各個介電體層的兩端面,但為了容易觀察附圖並簡化說明,存在省略對附圖標注附圖標記以及省略說明書中的說明的情況。
在介電體層101b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電容器電極103c、103d。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01b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通孔電極105a、105b。而且,電容器電極103c與輸出入端子102a連接,電容器電極103d與輸出入端子102b連接。另外,通孔電極105a、105b均與接地電極104a連接。
在介電體層101c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接地電極104b。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01c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通孔電極105c、105d。而且,接地電極104b與通孔電極105c、105d連接。另外,通孔電極105c與通孔電極105a連接,通孔電極105d與通孔電極105b連接。
在介電體層101d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電容器電極103e、103f。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01d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六個通孔電極105e~105j。而且,電容器電極103e與輸出入端子102a連接,電容器電極103f與輸出入端子102b連接。另外,六個通孔電極105e~105j均與接地電極104b連接。
在介電體層101e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電容器電極103g。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01e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六個通孔電極105k~105p。而且,通孔電極105k與通孔電極105e連接,通孔電極105l與通孔電極105f連接,通孔電極105m與通孔電極105g連接,通孔電極105n與通孔電極105h連接,通孔電極105o與通孔電極105i連接,通孔電極105p與通孔電極105j連接。
在介電體層101f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電容器電極103h、103i。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01f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六個通孔電極105q~105v。而且,電容器電極103h與輸出入端子102a連接,電容器電極103i與輸出入端子102b連接。另外,通孔電極105q與通孔電極105k連接,通孔電極105r與通孔電極105l連接,通孔電極105s與通孔電極105m連接,通孔電極105t與通孔電極105n連接,通孔電極105u與通孔電極105o連接,通孔電極105v與通孔電極105p連接。
在介電體層101g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接地電極104c。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01g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六個通孔電極105w~105ab。而且,接地電極104c與六個通孔電極105w~105ab連接。另外,通孔電極105w與通孔電極105q連接,通孔電極105x與通孔電極105r連接,通孔電極105y與通孔電極105s連接,通孔電極105z與通孔電極105t連接,通孔電極105aa與通孔電極105u連接,通孔電極105ab與通孔電極105v連接。
此外,在本說明書中,在對某一構成要素標注附圖標記的情況下,在其構成要素為26個以內的情況下,使用字母a~z,在超過26個的 情況下,使用字母a與字母a~z的組合,然後還超過26個的情況下,使用字母b與字母a~z的組合。例如,在積層型LC濾波器1100中,形成有69個通孔電極,利用附圖標記105a~105z、105aa~105az、105ba~105bu表示各個通孔電極。
在介電體層101h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電容器電極103j、103k。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01h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五個通孔電極105ac~105ag。而且,五個通孔電極105ac~105ag均與接地電極104c連接。
在介電體層101i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電容器電極103l、103m。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01i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七個通孔電極105ah~105an。而且,電容器電極103l與通孔電極105aj連接,電容器電極103m與通孔電極105al連接。另外,通孔電極105ah與電容器電極103j連接,通孔電極105ai與通孔電極105ac連接,通孔電極105aj與通孔電極105ad連接,通孔電極105ak與通孔電極105ae連接,通孔電極105al與通孔電極105af連接,通孔電極105am與通孔電極105ag連接,通孔電極105an與電容器電極103k連接。
在介電體層101j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電容器電極103n、103o。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01j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五個通孔電極105ao~105as。而且,電容器電極103n與通孔電極105ao連接,電容器電極103o與通孔電極105as連接。另外,通孔電極105ao與通孔電極105ah連接,通孔電極105ap與通孔電極105ai連接,通孔電極105aq與通孔電極105ak連接,通孔電極105ar與通孔電極105am連接,通孔電極105as與通 孔電極105an連接。
在介電體層101k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線路電極106a、106b。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01k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五個通孔電極105at~105ax。而且,線路電極106a的一端與輸出入端子102a連接,線路電極106b的一端與輸出入端子102b連接。另外,通孔電極105at與電容器電極103n連接,通孔電極105au與通孔電極105ap連接,通孔電極105av與通孔電極105aq連接,通孔電極105aw與通孔電極105ar連接,通孔電極105ax與電容器電極103o連接。
在介電體層101l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線路電極106c、106d。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01l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七個通孔電極105ay~105be。而且,線路電極106c的一端及線路電極106d的一端均與通孔電極105bb連接。另外,通孔電極105ay與線路電極106a的另一端連接,通孔電極105az與通孔電極105at連接,通孔電極105ba與通孔電極105au連接,通孔電極105bb與通孔電極105av連接,通孔電極105bc與通孔電極105aw連接,通孔電極105bd與通孔電極105ax連接,通孔電極105be與線路電極106b的另一端連接。
在介電體層101m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四個線路電極106e~106h。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01m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八個通孔電極105bf~105bm。而且,線路電極106e的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f連接,線路電極106e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j連接,線路電極106f的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g連接,線路電極106f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i連接,線路電極106g的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j連接,線路電極106g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 105bl連接,線路電極106h的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k連接,線路電極106h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m連接。另外,通孔電極105bf與通孔電極105ay連接,通孔電極105bg與通孔電極105az連接,通孔電極105bh與通孔電極105ba連接,通孔電極105bi與線路電極106c的另一端連接,通孔電極105bj與線路電極106d的另一端連接,通孔電極105bk與通孔電極105bc連接,通孔電極105bl與通孔電極105bd連接,通孔電極105bm與通孔電極105be連接。
在介電體層101n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四個線路電極106i~106l。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01n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八個通孔電極105bn~105bu。而且,線路電極106i的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n連接,線路電極106i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p連接,線路電極106j的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o連接,線路電極106j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q連接,線路電極106k的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r連接,線路電極106k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t連接,線路電極106l的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s連接,線路電極106l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105bu連接。另外,通孔電極105bn與線路電極106e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105bo與線路電極106f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105bp與線路電極106e的另一端連接,通孔電極105bq與線路電極106f的另一端連接,通孔電極105br與線路電極106g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105bs與線路電極106l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105bt與線路電極106g的另一端連接,通孔電極105bu與線路電極106h的另一端連接。
在介電體層101o的兩端面形成有輸出入端子102a、102b。輸出入端子102a、102b分別形成為一端向介電體層101o的上側的主面延伸 突出。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積層型LC濾波器1100在積層體101的表面形成有輸出入端子102a、102b。另外,在積層體101的內部形成有電容器電極103a~103o、接地電極104a~104c、通孔電極105a~105bu、線路電極106a~106l。
由以上的構造構成的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積層型LC濾波器1100具有圖8所示的等效電路。
積層型LC濾波器1100由在連結輸出入端子102a與輸出入端子102b的信號線與接地線之間插入有四個LC並聯共振器Re1~Re4的結構構成。
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以並聯的方式連接電感器L1與電容器C1。
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以並聯的方式連接電感器L2與電容器C2。
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以並聯的方式連接電感器L3與電容器C3。
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以並聯的方式連接電感器L4與電容器C4。
其中,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在相互連接後,經由共用電感器L23連接於接地線。
此外,在輸出入端子102a與102b之間與信號線並列地插入 有電容器C14。
接下來,參照圖7與圖8,對積層型LC濾波器1100的構造與等效電路的關係進行說明。
此外,在積層型LC濾波器中,存在以提高Q等為目的,使線路電極多層化為複數層而形成的情況。在積層型LC濾波器1100中,對於線路電極106e與線路電極106i,各自的一端由通孔電極105bn連接,各自的另一端由通孔電極105bp連接,從而被多層化。相同地,對於線路電極106f與線路電極106j,各自的一端由通孔電極105bo連接,各自的另一端由通孔電極105bq連接,從而被多層化。另外,對於線路電極106g與線路電極106k,各自的一端由通孔電極105br連接,各自的另一端由通孔電極105bt連接,從而被多層化。另外,對於線路電極106h與線路電極106l,各自的一端由通孔電極105bs連接,各自的另一端由通孔電極105bu連接,從而被多層化。
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的電感器L1由將輸出入端子102a、線路電極106a、通孔電極105ay、通孔電極105bf、由通孔電極105bn以及通孔電極105bp多層化的線路電極106e以及線路電極106i、通孔電極105bh、通孔電極105ba、通孔電極105au、通孔電極105ap、通孔電極105ai、通孔電極105ac、接地電極104c相連的環路構成。
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的電容器C1主要由形成於電容器電極103c以及電容器電極103e與接地電極104b之間的電容、和形成於電容器電極103h與接地電極104c之間的電容構成。其中,電容器電極103c、103e、103h均連接於輸出入端子102a。
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的電感器L1與電容器C1雖沒有直接連接,但經由輸出入端子102a間接地連接。
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由將藉由通孔電極105ah以及通孔電極105ao相互連接的電容器電極103j以及電容器電極103n、通孔電極105at、通孔電極105az、通孔電極105bg、由通孔電極105bo以及通孔電極105bq多層化的線路電極106e以及線路電極106i、通孔電極105bi、線路電極106c相連的環路構成。
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容器C2主要由形成於電容器電極103j以及電容器電極103n與接地電極104c以及電容器電極103l之間的電容構成。其中,如上所述,電容器電極103j與電容器電極103n由通孔電極105ah以及通孔電極105ao連接。另外,電容器電極103l經由通孔電極105aj以及通孔電極105ad連接於接地電極104c。
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由將藉由通孔電極105an以及通孔電極105as相互連接的電容器電極103k以及電容器電極103o、通孔電極105ax、通孔電極105bd、通孔電極105bl、由通孔電極105br以及通孔電極105bt多層化的線路電極106g以及線路電極106k、通孔電極105bj、線路電極106d相連的環路構成。
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容器C3主要由形成於電容器電極103k以及電容器電極103o與接地電極104c以及電容器電極103m之間的電容構成。其中,如上所述,電容器電極103k與電容器電極103o由通孔電極105an以及通孔電極105as連接。另外,電容器電極103m經由通孔電極105al以及通孔電極105af連接於接地電極104c。
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的電感器L4由將輸出入端子102b、線路電極106b、通孔電極105be、通孔電極105bm、由通孔電極105bs以及通孔電極105bu多層化的線路電極106h以及線路電極106l、通孔電極105bk、通孔電極105bc、通孔電極105aw、通孔電極105ar、通孔電極105am、通孔電極105ag、接地電極104c相連的環路構成。
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的電容器C4主要由形成於電容器電極103d以及電容器電極103f與接地電極104b之間的電容、和形成於電容器電極103i與接地電極104c之間的電容構成。其中,電容器電極103d、103f、103i均連接於輸出入端子102a。
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的電感器L4與電容器C4雖沒有直接連接,但經由輸出入端子102b間接地連接。
此外,如上所述,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在相互連接後,經由共用電感器L23連接於接地線。該共用電感器L23由將105bb、105av、105aq、105ak、105ae相連的路徑形成,並連接於接地電極104c。其中,能夠想成共用電感器L23是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的一部分且是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的一部分。
電容器C14主要由電容器電極103e以及電容器電極103h、作為浮動電極的電容器電極103g、電容器電極103f以及電容器電極103i所形成的電容構成。
對於積層型LC濾波器1100,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的電感器L1的環路與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的環路平行 地配置,並且旋轉方向相同,因此電感器L1與電感器L2進行磁耦合M12。
相同地,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的環路與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的電感器L4的環路平行地配置,並且旋轉方向相同,因此電感器L3與電感器L4進行磁耦合M34。
另一方面,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的環路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的環路平行,但相對傾斜地配置,並且旋轉方向相反,因此照這樣的話磁耦合較弱。因此,在積層型LC濾波器1100中,在將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相互連接後,經由共用電感器L23連接於接地線,由此在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之間發現磁耦合M23。
若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則如下文所述。首先,在積層型LC濾波器1100中,藉由使電感器L2的環路的旋轉方向與電感器L3的環路的旋轉方向相反,能夠在通帶附近形成衰減極點,從而獲得高衰減特性。然而,若電感器L2的環路的旋轉方向與電感器L3的環路的旋轉方向相反,則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的磁耦合減弱,從而導致通帶變窄。因此,在積層型LC濾波器1100中,如上所述,在將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相互連接後,經由共用電感器L23連接於接地線,由此使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之間的磁耦合M23增強,使通帶寬頻化。
第一LC並聯共振器Re1與第四LC並聯共振器Re4藉由電容器C14進行電容耦合,從而進行跳轉耦合。
圖9表示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積層型LC濾波器1100的頻率特性。
專利文獻1:WO2012/077498號公報
如圖8所示,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積層型LC濾波器1100在將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相互連接後,經由共用電感器L23連接於接地線,由此使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之間的磁耦合M23增強,如圖9所示,使通帶寬頻化。
然而,積層型LC濾波器1100在將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相互連接後,經由共用電感器L23連接於接地線,因此,同樣如圖9所示,通帶附近的衰減極點,特別是比通帶更靠高頻側的衰減極點的衰減變得不充分,從而無法獲得高衰減特性。
本發明解決該現有的課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保持維持較寬的通帶的狀態下,形成在通帶附近具備充分的衰減量的衰減極點,由此具備高衰減特性的積層型LC濾波器。
為了解決現有的積層型LC濾波器的課題,本發明的積層型LC濾波器具備:積層有複數個介電體層的積層體、積層於介電體層的層間的複數個線路電極、積層於介電體層的層間的複數個電容器電極、積層於介電體層的層間的至少一個接地電極以及以貫通介電體層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的複數個通孔電極,在積層體內形成有至少四個LC並聯共振器,LC並聯共振器分別以並聯的方式連接電感器與電容器,電感器由一端與電容器電極連接的至少一個通孔電極構成的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一端與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的另一端連接的至少一個線路電極構成的線路電極部、以及一端與線路電極部的另一端連接並且另一端與接地電極連接的至少一個通孔電極構成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構成,電感器具有環路,該環路 將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線路電極部以及接地側通孔電極部連接,並具有規定的旋轉方向,電容器由形成於電容器電極與接地電極之間的電容或者形成於複數個電容器電極之間的電容構成,至少四個LC並聯共振器中的、奇數級以及偶數級的至少一方的、至少一對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被配置成相互能夠進行磁耦合的角度,並且旋轉方向相同,被配置成相互能夠進行磁耦合的角度、並且旋轉方向相同的一對環路是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和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或者是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和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的旋轉方向相互不同,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被共用化而構成共用接地側導通部,共用接地側導通部與接地電極連接。
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以及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與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雙方也可以被配置成相互能夠進行磁耦合的角度,並且旋轉方向相同。此時,進一步形成通帶附近的衰減極點,特別是在比通帶更靠高頻側具備充分的衰減量的衰減極點,從而能夠獲得高衰減特性。
另外,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線路電極部和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線路電極部也可以分別被多層化為複數層的線路電極部,在各層中,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線路電極 部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線路電極部直接連接或者經由線路電極連接。或者,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線路電極部和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線路電極部也可以分別是單層的線路電極部,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線路電極部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線路電極部直接連接或者經由線路電極連接。在這些情況下,與將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在中途共用化並連接於接地的情況相比,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磁耦合進一步增強,因此能夠使通帶更加寬頻化。
此外,在採用之前的兩者中的、將電感器的線路電極部多層化為複數層的線路電極部的前者的構造的情況下,還能夠起到能夠提高電感器的Q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積層型LC濾波器,能夠在保持維持較寬的通帶的狀態下,形成在通帶附近具備充分的衰減量的衰減極點,從而能夠獲得高衰減特性。
即,奇數級以及偶數級的至少一方的、至少一對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被配置成相互能夠進行磁耦合的角度,並且旋轉方向相同,因此能夠使該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彼此強烈地進行磁耦合,從而能夠形成在通帶附近,特別是比通帶更靠高頻側具備充分的衰減量的衰減極點,而獲得高衰減特性。
另外,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被共用化而構 成共用接地側導通部,而將共用接地側導通部連接於接地電極,因此儘管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的旋轉方向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的旋轉方向相反,但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均進行磁耦合,從而通帶寬頻化。
1‧‧‧積層體
1a~1k‧‧‧介電體層
2a、2b‧‧‧輸出入端子
3a、3b‧‧‧接地端子
4a、4b‧‧‧連接電極
5a、5b‧‧‧接地電極
6a~6p、16fg、16jk、16no‧‧‧線路電極
7a~7bc‧‧‧通孔電極
8a~8g、18d~18g‧‧‧電容器電極
Re1~Re4‧‧‧LC並聯共振器
L1~L4、L23、L01、L40‧‧‧電感器
C1~C4、C12、C14、C34‧‧‧電容器
100、200、300、400‧‧‧積層型LC濾波器
圖1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的分解立體圖。
圖2係積層型LC濾波器100的等效電路圖。
圖3係表示積層型LC濾波器100的頻率特性的圖表。
圖4係表示第二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20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其中,作為參考,圖4中一併示出了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
圖5係表示第三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30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其中,作為參考,圖5中一併示出了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
圖6係表示第三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300的分解立體圖。
圖7係表示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積層型LC濾波器1100的分解立體圖。
圖8係積層型LC濾波器1100的等效電路圖。
圖9係表示積層型LC濾波器1100的頻率特性的圖表。
以下,參照附圖對用於實施本發明的方式進行說明。
其中,各實施形態例示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本發明 不被限定於實施形態的內容。另外,也能夠組合不同的實施形態所記載的內容而實施,該情況下的實施內容也包含於本發明。另外,附圖用於幫助理解實施形態,存在不必嚴格地描繪的情況。例如,存在被描繪的構成要素或者構成要素之間的尺寸的比例與說明書所記載的它們的尺寸的比例不一致的情況。另外,存在說明書所記載的構成要素在附圖中被省略的情況、省略個數來描繪的情況等。
〔第一實施形態〕
圖1以及圖2表示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其中,圖1是積層型LC濾波器100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積層型LC濾波器100的等效電路圖。
積層型LC濾波器100具備從下依次積層有11層的介電體層1a~1k的積層體1。積層體1(介電體層1a~1k)例如使用陶瓷。
在介電體層1a的對置的端面形成有一對輸出入端子2a、2b。另外,在介電體層1a的對置的側面形成有接地端子3a、3b。
另外,在介電體層1a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連接電極4a、4b、接地電極5a。而且,連接電極4a與輸出入端子2a連接,連接電極4b與輸出入端子2b連接。另外,接地電極5a與接地端子3a、3b雙方連接。
其中,輸出入端子2a、2b、接地端子3a、3b分別形成為一端向介電體層1a的下側的主面延伸突出。
其中,輸出入端子2a、2b、接地端子3a、3b也形成於以下說明的介電體層1b~1k的各個介電體層的兩端面、兩側面,但為了容易觀察附圖並簡化說明,存在省略對附圖標注附圖標記以及省略說明書中的說明 的情況。
在介電體層1b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線路電極6a、6b。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b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四個通孔電極7a~7d。而且,線路電極6a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a連接,線路電極6b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d連接。另外,通孔電極7a與連接電極4a連接,通孔電極7d與連接電極4b連接。另外,通孔電極7b、7c均與接地電極5a連接。
在介電體層1c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線路電極6c、6d、電容器電極8a。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c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六個通孔電極7e~7j。而且,線路電極6c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f連接,線路電極6c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e連接,線路電極6d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i連接,線路電極6d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j連接。另外,通孔電極7f與線路電極6a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e與線路電極6a的另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g與通孔電極7b連接,通孔電極7h與通孔電極7c連接,通孔電極7i與線路電極6b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j與線路電極6b的另一端連接。
在介電體層1d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電容器電極8b、8c。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d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四個通孔電極7k~7n。而且,電容器電極8b與通孔電極7k連接,電容器電極8c與通孔電極7n連接。另外,通孔電極7k與線路電極6c的另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l與通孔電極7g連接,通孔電極7m與通孔電極7h連接,通孔電極7n與線路電極6d的另一端連接。
在介電體層1e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接地電極5b。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e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四個通孔電極7o~7r。而且, 接地電極5b與通孔電極7p以及通孔電極7q連接。而且,通孔電極7o與電容器電極8b連接,通孔電極7p與通孔電極7l連接,通孔電極7q與通孔電極7m連接,通孔電極7r與電容器電極8c連接。
在介電體層1f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電容器電極8d、8e。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f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五個通孔電極7s~7w。而且,通孔電極7s與通孔電極7o連接,三個通孔電極7t、7u、7v均與接地電極5b連接,通孔電極7w與通孔電極7r連接。
在介電體層1g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電容器電極8f、8g。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g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七個通孔電極7x~7ad。而且,電容器電極8f與通孔電極7x連接,電容器電極8g與通孔電極7ad連接。另外,通孔電極7x與通孔電極7s連接,通孔電極7y與通孔電極7t連接,通孔電極7z與電容器電極8d連接,通孔電極7aa與通孔電極7u連接,通孔電極7ab與電容器電極8e連接,通孔電極7ac與通孔電極7v連接,通孔電極7ad與通孔電極7w連接。
在介電體層1h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四個線路電極6e~6h。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h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七個通孔電極7ae~7ak。而且,線路電極6e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ae連接,線路電極6e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af連接,線路電極6f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ag連接,線路電極6f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ah連接,線路電極6g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ai連接,線路電極6g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ah連接,線路電極6h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ak連接,線路電極6h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aj連接。其中,線路電極6f的另一端與線路電極6g的另一端均與通孔電極7ah連接。另外,通孔 電極7ae與電容器電極8f連接,通孔電極7af與通孔電極7y連接,通孔電極7ag與通孔電極7z連接,通孔電極7ah與通孔電極7aa連接,通孔電極7ai與通孔電極7ab連接,通孔電極7aj與通孔電極7ac連接,通孔電極7ak與電容器電極8g連接。
在介電體層1i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四個線路電極6i~6l。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i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九個通孔電極7al~7at。而且,線路電極6i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al連接,線路電極6i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am連接,線路電極6j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ao連接,線路電極6j的中間部與通孔電極7an連接,線路電極6j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ap連接,線路電極6k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aq連接,線路電極6k的中間部與通孔電極7ar連接,線路電極6k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ap連接,線路電極6l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at連接,線路電極6l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as連接。其中,線路電極6j的另一端與線路電極6k的另一端均與通孔電極7ap連接。另外,通孔電極7al與線路電極6e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am與線路電極6e的另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ao與線路電極6f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an與線路電極6f的中間部連接,通孔電極7ap與線路電極6f的另一端(也是線路電極6g的另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aq與線路電極6g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ar與線路電極6g的中間部連接,通孔電極7at與線路電極6h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as與線路電極6h的另一端連接。
在介電體層1j的上側的主面形成有四個線路電極6m~6p。另外,以貫通介電體層1j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有九個通孔電極7au~7bc。而且,線路電極6m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au連接,線路電極6m的 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av連接,線路電極6n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ax連接,線路電極6n的中間部與通孔電極7aw連接,線路電極6n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ay連接,線路電極6o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az連接,線路電極6o的中間部與通孔電極7ba連接,線路電極6o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ay連接,線路電極6p的一端與通孔電極7bc連接,線路電極6p的另一端與通孔電極7bb連接。其中,線路電極6n的另一端與線路電極6o的另一端均與通孔電極7ay連接。另外,通孔電極7au與線路電極6i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av與線路電極6i的另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ax與線路電極6j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aw與線路電極6j的中間部連接,通孔電極7ay與線路電極6j的另一端(也是線路電極6k的另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az與線路電極6k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ba與線路電極6k的中間部連接,通孔電極7bc與線路電極6l的一端連接,通孔電極7bb與線路電極6l的另一端連接。
在介電體層1k的對置的端面形成有一對輸出入端子2a、2b。另外,在介電體層1k的對置的側面形成有接地端子3a、3b。其中,輸出入端子2a、2b、接地端子3a、3b分別形成為一端向介電體層11k的上側的主面延伸突出。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在積層體1的表面形成有輸出入端子2a、2b、接地端子3a、3b。另外,在積層體1的內部形成有連接電極4a、4b、接地電極5a、5b、線路電極6a~6p、通孔電極7a~7bc、電容器電極8a~8g。
其中,對於輸出入端子2a、2b、接地端子3a、3b,例如能夠使用以Ag、Cu、這些的合金等為主要成分的金屬。另外,在輸出入端子 2a、2b、接地端子3a、3b的表面也可以根據需要遍佈一層或者複數層地形成以Ni、Sn、Au等為主要成分的鍍層。
其中,對於連接電極4a、4b、接地電極5a、5b、線路電極6a~6p、通孔電極7a~7bc、電容器電極8a~8g,例如能夠使用以Ag、Cu、這些的合金為主要成分的金屬。
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藉由以往製造使用積層有介電體層的積層體而構成的積層型LC濾波器所使用的通常的製造方法進行製造。
由如上所述的構造所構成的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具有圖2所示的等效電路。
積層型LC濾波器100由在連結輸出入端子2a與輸出入端子2b的信號線與接地線之間插入有四個LC並聯共振器Re1~Re4的結構構成。
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以並聯的方式連接電感器L1與電容器C1。
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以並聯的方式連接電感器L2與電容器C2。
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以並聯的方式連接電感器L3與電容器C3。
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以並聯的方式連接電感器L4與電容器C4。
其中,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在相互連接後,經由共用電感器L23連 接於接地線。能夠想成共用電感器L23構成電感器L2的一部分,並且構成電感器L3的一部分。
在連結輸出入端子2a與2b的信號線中,在輸出入端子2a與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之間插入有電感器L01。
在連結輸出入端子2a與2b的信號線中,在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與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之間插入有電容器C12。
在連結輸出入端子2a與2b的信號線中,在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與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之間插入有電容器C34。
在連結輸出入端子2a與2b的信號線中,在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與輸出入端子2ba之間插入有電感器L40。
另外,與連結電容器C12、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電容器C34的信號線並列地插入有電容器C14。
接下來,參照圖1與圖2,對積層型LC濾波器100的構造與等效電路的關係進行說明。
其中,在積層型LC濾波器中,如在背景技術一項中也說明的那樣,存在以提高Q等為目的,將線路電極多層化為複數層而形成的情況。
在積層型LC濾波器100中,對於線路電極6a與線路電極6c,各自的一端由通孔電極7f連接,各自的另一端由通孔電極7e連接,從而多層化為雙層。
相同地,對於線路電極6b與線路電極6d,各自的一端由通 孔電極7d連接,各自的另一端由通孔電極7j連接,從而多層化為雙層。
另外,對於線路電極6e、線路電極6i以及線路電極6m,各自的一端由通孔電極7al與通孔電極7au連接,各自的另一端由通孔電極7am與通孔電極7av連接,從而多層化為三層。
相同地,對於線路電極6f、線路電極6j以及線路電極6n,各自的一端由通孔電極7ao與通孔電極7ax連接,各自的中間部由通孔電極7an與通孔電極7aw連接,各自的另一端由通孔電極7ap與通孔電極7ay連接,從而多層化為三層。
相同地,對於線路電極6g、線路電極6k以及線路電極6o,各自的一端由通孔電極7aq與通孔電極7az連接,各自的中間部由通孔電極7ar與通孔電極7ba連接,各自的另一端由通孔電極7ap與通孔電極7ay連接,從而多層化為三層。
相同地,對於線路電極6h、線路電極6l以及線路電極6p,各自的一端由通孔電極7at與通孔電極7bc連接,各自的另一端由通孔電極7as與通孔電極7bb連接,從而多層化為三層。
電感器L01由從輸出入端子2a將連接電極4a、通孔電極7a、由通孔電極7e、7f多層化為雙層的線路電極6a、6c、通孔電極7k相連的路徑構成。電感器L01用於改善高頻側的衰減(例如後述的圖3的12GHz附近的衰減)。
電容器C12主要由形成於電容器電極8f與電容器電極8d之間的電容構成。
電容器C34主要由形成於電容器電極8e與電容器電極8g之 間的電容構成。
電感器L40由從通孔電極7n將由通孔電極7i、7j多層化為雙層的線路電極6b、6d、通孔電極7d、連接電極4b、輸出入端子2b相連的路徑構成。電感器L40用於改善高頻側的衰減。
電容器C14主要由電容器電極8b、作為浮動電極的電容器電極8a、電容器電極8c所形成的電容構成。
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的電感器L1由將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線路電極部以及接地側通孔電極部相連的環路構成。
電感器L1的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由連接於電容器電極8b的通孔電極7o、通孔電極7s、通孔電極7x、(電容器電極8f)、通孔電極7ae構成。
電感器L1的線路電極部由藉由通孔電極7al、7am、7au、7av多層化為三層的線路電極6e、6i、6m構成。
電感器L1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由通孔電極7af、通孔電極7y、連接於接地電極5b的通孔電極7t構成。
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的電容器C1主要由形成於電容器電極8b與接地電極5b之間的電容構成。
據此,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的電感器L1與電容器C1以並聯的方式連接。
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與共用電感器L23由將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線路電極部以及接地側通孔電極部相連的環路構成。其中,如上所述,能夠想成共用電感器L23構成電感器L2的一部分。
電感器L2的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由連接於電容器電極8d的通孔電極7z、通孔電極7ag構成。
電感器L2的線路電極部由藉由通孔電極7an、7ao、7ap、7aw、7ax、7ay多層化為三層的線路電極6f、6j、6n構成。
電感器L2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由通孔電極7ah、7aa、連接於接地電極5b的通孔電極7u構成。
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容器C2主要由形成於電容器電極8d與接地電極5b之間的電容構成。
據此,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與電容器C2以並聯的方式連接。
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與共用電感器L23由將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線路電極部以及接地側通孔電極部相連的環路構成。其中,如上所述,能夠想成共用電感器L23構成電感器L3的一部分。
電感器L3的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由連接於電容器電極8e的通孔電極7ab、通孔電極7ai構成。
電感器L3的線路電極部由藉由通孔電極7ap、7aq、7ar、7ay、7az、7ba多層化為三層的線路電極6f、6j、6n構成。
電感器L3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由通孔電極7ah、7aa、連接於接地電極5b的通孔電極7u構成。
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容器C3主要由形成於電容器電極8e與接地電極5b之間的電容構成。
據此,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與電容器 C3以並聯的方式連接。
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的電感器L4由將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線路電極部以及接地側通孔電極部相連的環路構成。
電感器L4的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由連接於電容器電極8c的通孔電極7r、通孔電極7w、通孔電極7ad、(電容器電極8g)、通孔電極7ak構成。
電感器L4的線路電極部由藉由通孔電極7as、7at、7bb、7bc多層化為三層的線路電極6h、6l、6p構成。
電感器L4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由通孔電極7aj、通孔電極7ac、連接於接地電極5b的通孔電極7v構成。
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的電容器C4主要由形成於電容器電極8c與接地電極5b之間的電容構成。
據此,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的電感器L4與電容器C4以並聯的方式連接。
對於本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與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主要藉由電容器C12進行電容耦合。
另外,對於積層型LC濾波器100,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藉由共用電感器L23使電感器L2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與電感器L3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共用化,主要藉由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的磁耦合進行耦合。
即,電感器L2的環路與電感器L3的環路儘管旋轉方向不 同,但藉由由共用電感器L23使雙方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共用化,相互進行磁耦合M23。
此外,在圖7~圖9所示的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積層型LC濾波器1100中也採用了該方法,但本實施形態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的電感器2與電感器3的磁耦合進一步增強。
即,在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積層型LC濾波器1100中,如圖7所示,不是將構成電感器L2的線路電極106f與構成電感器L3的線路電極106g連接,並且也不是將構成電感器L2的線路電極106j與構成電感器L3的線路電極106k連接,而是在比這些更加接近接地電極104c的位置,連接構成電感器L2的線路電極106c與構成電感器L3的線路電極106d,經由由通孔電極105bb、105av、105aq、105ak、105ae構成的共用電感器L23連接於接地電極104c。因此,積層型LC濾波器1100的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並沒有在最大限度上共用化,與本實施形態的構成相比,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的磁耦合仍較弱。
與此相對,在本實施形態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中,連接由藉由通孔電極7an、7ao、7ap、7aw、7ax、7ay多層化為三層的線路電極6f、6j、6n構成的電感器L2的線路電極部與由藉由通孔電極7ap、7aq、7ar、7ay、7az、7ba多層化為三層的線路電極6g、6k、6o構成的電感器L2的線路電極部,經由由通孔電極7ah、7aa、7u構成的共用電感器L23連接於接地電極5b。
即,對於積層型LC濾波器100,將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在雙方的線路電極部連接,藉由共用電感器L23使電感器L2的接地側通孔 電極部與電感器L3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完全共用化。即,積層型LC濾波器100使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最大限度地共用化,從而電感器L2與電感器L3的磁耦合較強。
對於積層型LC濾波器100,使電感器2與電感器3的磁耦合盡可能地增強,因此通帶進一步寬頻化。
另外,對於積層型LC濾波器100,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與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主要藉由電容器C34進行電容耦合。
另外,對於積層型LC濾波器100,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與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主要藉由電容器C14進行電容耦合。
並且,積層型LC濾波器100作為本發明的特徵的構成,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的電感器L1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進行磁耦合M13,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與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的電感器L4進行磁耦合M24。
即,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的電感器L1的環路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的環路被配置成能夠進行磁耦合的角度,並且旋轉方向相同,因此電感器L1與電感器L3進行磁耦合M13。
另外,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的環路與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的電感器L4的環路被配置成能夠進行磁耦合的角度,並且旋轉方向相同,因此電感器L2與電感器L4進行磁耦合M24。
對於本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而言,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的電感器L1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進行磁耦合M13,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與第四 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的電感器L4進行磁耦合M24,因此形成在通帶附近具備充分的衰減量的衰減極點,從而實現高衰減特性。
圖3表示本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的頻率特性。其中,實線表示通過特性,虛線表示反射特性。
由圖3可知,積層型LC濾波器100具備寬頻化的通帶。對於該通帶的寬頻化,能夠想到如上所述的使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進行較強的磁耦合M23有貢獻。
另外,由圖3可知,積層型LC濾波器100形成有在通帶附近具備充分的衰減量的衰減極點,從而實現高衰減特性。對於在該通帶附近形成衰減極點,能夠想到如上所述的使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的電感器L1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進行磁耦合M13、以及使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與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的電感器L4進行磁耦合M24有貢獻。
如以上那樣,本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具備優異的頻率特性。
〔第二實施形態〕
圖4表示第二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200。
其中,圖4是積層型LC濾波器20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另外,為了進行比較,圖4中一併示出了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
在積層型LC濾波器200中,從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 型LC濾波器100刪除了通孔電極7an、7ar、7aw、7ba。
即,在積層型LC濾波器100中,在將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的線路電極部多層化為線路電極6f、6j、6n三層時,對於線路電極6f、6j、6n,利用通孔電極7ao、7ax連接各自的一端,利用通孔電極7an、7aw連接各自的中間部,利用通孔電極7ap、7ay連接各自的另一端,但在積層型LC濾波器200中,刪除了基於通孔電極7an、7aw的中間部的連接。
相同地,在積層型LC濾波器100中,在將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的線路電極部多層化為線路電極6g、6k、6o三層時,對於線路電極6g、6k、6o,利用通孔電極7aq、7az連接各自的一端,利用通孔電極7ar、7ba連接各自的中間部,利用通孔電極7ap、7ay連接各自的另一端,但在積層型LC濾波器200中,刪除了基於通孔電極7ar、7ba的中間部的連接。
積層型LC濾波器200削除了通孔電極7an、7ar、7aw、7ba,但從積層型LC濾波器200未觀察到頻率特性有變化,與積層型LC濾波器100相同地,在保持維持寬頻的狀態下,形成有在通帶附近具備充分的衰減量的衰減極點,從而實現高衰減特性。
〔第三實施形態〕
圖5表示第三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300。
其中,圖5是積層型LC濾波器30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另外,為了進行比較,圖5一併示出了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
在積層型LC濾波器300中,與第二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200相同地,從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刪除了通孔電極7an、7ar、7aw、7ba。
並且,在積層型LC濾波器300中,使構成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的線路電極部的線路電極6f、6j、6n的形狀與構成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的線路電極部的線路電極6g、6k、6o的形狀變更。
具體而言,使兩個線路電極6f與線路電極6g合併為一個而作為矩形形狀的大面積的線路電極16fg。
相同地,使兩個線路電極6j與線路電極6k合併為一個而作為矩形形狀的大面積的線路電極16jk。
相同地,使兩個線路電極6n與線路電極6o合併為一個而作為矩形形狀的大面積的線路電極16no。
而且,在積層型LC濾波器300中,為了伴隨著刪除通孔電極及變更線路電極的形狀,調整頻率特性,還使電容器電極8a、8d、8e、8f、8g的形狀發生變化。
如圖5所示,使電容器電極8d的形狀發生變化而作為電容器電極18d,使電容器電極8e的形狀發生變化而作為電容器電極18e,使電容器電極8f的形狀發生變化而作為電容器電極18f,使電容器電極8g的形狀發生變化而作為電容器電極18g。其中,在圖5中省略了形成有電容器電極8a的介電體層1c的圖示,因此也省略了電容器電極8a的形狀變更後的圖示。
積層型LC濾波器300從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刪除一部分通孔電極,變更了一部分線路電極的形狀與一部分電容器電極的形狀,但與積層型LC濾波器100相同地具備優異的頻率特性。
〔第四實施形態〕
圖6表示第四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400。
其中,圖6是積層型LC濾波器400的分解立體圖。
積層型LC濾波器400從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將兩個介電體層1i與1j連同形成於這些的通孔電極以及線路電極刪除,並在介電體層1h上積層有介電體層1k。
即,在第一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中,由線路電極6e、6i、6m三層構成第一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1的電感器L1的線路電極部,但在積層型LC濾波器400中,由線路電極6e一層構成電感器L1的線路電極部。
相同地,在積層型LC濾波器100中,由線路電極6f、6j、6n三層構成第二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2的電感器L2的線路電極部,但在積層型LC濾波器400中,由線路電極6f一層構成電感器L2的線路電極部。
相同地,在積層型LC濾波器100中,由線路電極6g、6k、6o三層構成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3的電感器L3的線路電極部,但在積層型LC濾波器400中,由線路電極6g一層構成電感器L3的線路電極部。
相同地,在積層型LC濾波器100中,由線路電極6h、6l、6p三層構成第四級的LC並聯共振器Re4的電感器L4的線路電極部,但在積層型LC濾波器400中,由線路電極6h一層構成電感器L4的線路電極部。
電感器的線路電極部的多層化降低電阻而有助於Q的提高,但對於本發明而言不是必要構成,像積層型LC濾波器400那樣,也可以由一層線路電極構成線路電極部。
以上,對第一實施形態~第四實施形態所涉及的積層型LC濾波器100~400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的內容,能夠根據發明的主旨,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積層型LC濾波器100~400均採用了由具備四個LC並聯共振器Re1~Re4的四級構成的積層型LC濾波器,但級數不限定於四級。
例如,可以形成由具備五個LC並聯共振器Re1~Re5的五級結構的積層型LC濾波器,也可以形成由具備六個LC並聯共振器Re1~Re6的六級結構的積層型LC濾波器,並且也可以形成由具備六個以上的個數的LC並聯共振器的多級結構的積層型LC濾波器。
另外,在積層型LC濾波器100~400中,被配置成相互能夠進行磁耦合的角度並且旋轉方向相同的奇數級的至少一對LC並聯共振器的環路均是第一級和第三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但環路的組合不限定於此。
例如,也可以是第一級、第三級以及第五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的組合。或者,也可以是第三級與第五級的LC並聯共振器的電感器的環路的組合。
另外,介電體層的層數、形狀、材質、線路電極、電容器電極、接地電極、通孔電極等的個數、形狀、材質等也是任意的,不限定於上述的內容。
2a、2b‧‧‧端子
C1、C2、C3、C4、C12、C14、C34‧‧‧電容器
L1、L2、L3、L4、L01、L23、L40‧‧‧電感器
M13、M23、M24‧‧‧磁耦合
Re1、Re2、Re3、Re4‧‧‧LC並聯共振器

Claims (4)

  1. 一種積層型LC濾波器,具備:積層有複數個介電體層的積層體、積層於上述介電體層的層間的複數個線路電極、積層於上述介電體層的層間的複數個電容器電極、積層於上述介電體層的層間的至少一個接地電極、以及以貫通上述介電體層的兩個主面之間的方式形成的複數個通孔電極,上述積層型LC濾波器具備規定的通帶,並且在上述積層體內形成有至少四個LC並聯共振器,上述LC並聯共振器分別以並聯的方式連接電感器與電容器,上述電感器由一端與上述電容器電極連接的至少一個上述通孔電極構成的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一端與上述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的另一端連接的至少一個上述線路電極構成的線路電極部、以及一端與上述線路電極部的另一端連接並且另一端與上述接地電極連接的至少一個上述通孔電極構成的接地側通孔電極部構成,上述電感器具有環路,上述環路將上述電容器側通孔電極部、上述線路電極部以及上述接地側通孔電極部相連,並具有規定的旋轉方向,上述電容器由形成於上述電容器電極與上述接地電極之間的電容或者形成於複數個上述電容器電極之間的電容構成,上述至少四個LC並聯共振器中的、奇數級以及偶數級的至少一方的、至少一對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環路被配置成相互能夠 進行磁耦合的角度,並且旋轉方向相同,被配置成相互能夠進行磁耦合的角度、並且旋轉方向相同的上述一對環路是第一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環路和第三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環路,或者是第二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環路和第四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環路,第二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環路與第三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環路的旋轉方向相互不同,第二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接地側通孔電極部與第三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接地側通孔電極部被共用化而構成共用接地側導通部,上述共用接地側導通部與上述接地電極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層型LC濾波器,其中,被配置成相互能夠進行磁耦合的角度、並且旋轉方向相同的上述一對環路是第一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環路和第三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環路、以及第二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環路和第四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環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積層型LC濾波器,其中,第二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線路電極部和第三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線路電極部分別被多層化為複數層的上述線路電極部, 在各層中,第二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線路電極部與第三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線路電極部直接連接或者經由上述線路電極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積層型LC濾波器,其中,第二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線路電極部和第三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線路電極部分別是單層的上述線路電極部,第二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線路電極部與第三級的上述LC並聯共振器的上述電感器的上述線路電極部直接連接或者經由上述線路電極連接。
TW105120168A 2015-09-26 2016-06-27 Laminated LC filter TWI5815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9058A JP6380315B2 (ja) 2015-09-26 2015-09-26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3034A true TW201713034A (zh) 2017-04-01
TWI581563B TWI581563B (zh) 2017-05-01

Family

ID=58406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0168A TWI581563B (zh) 2015-09-26 2016-06-27 Laminated LC filte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935602B2 (zh)
JP (1) JP6380315B2 (zh)
CN (1) CN107026628B (zh)
TW (1) TWI5815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0903B (zh) * 2021-09-14 2023-11-01 日商Tdk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型電子零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0321B2 (ja) * 2015-09-29 2018-08-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c並列共振器および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US10931263B2 (en) * 2017-08-03 2021-02-23 Qorvo Us, Inc. Filter circuits having a resonator-based filter and a magnetically-coupled filter
JP6791107B2 (ja) 2017-12-08 2020-11-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6965732B2 (ja) * 2017-12-26 2021-11-10 Tdk株式会社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6965733B2 (ja) * 2017-12-26 2021-11-10 Tdk株式会社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DE102018103549B4 (de) * 2018-02-16 2020-12-24 RF360 Europe GmbH HF-Bandpassfilter, Filterkomponente und Duplexer
DE112019006378T5 (de) 2018-12-20 2021-09-02 Avx Corporation Mehrschicht-elektronikvorrichtung mit einem hochpräzisen induktor
DE112019006352T5 (de) 2018-12-20 2021-08-26 Avx Corporation Mehrschichtfilter, umfassend einen rückführsignalreduzierungsvorsprung
DE112019006353T5 (de) 2018-12-20 2021-09-09 Avx Corporation Mehrschichtfilter mit einem kondensator; der mit mindestens zwei durchkontaktierungen verbunden ist
CN113228504A (zh) * 2018-12-20 2021-08-06 阿维科斯公司 高频多层滤波器
WO2020132183A1 (en) 2018-12-20 2020-06-25 Avx Corporation Multilayer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capacitor having a precisely controlled capacitive area
US11025218B2 (en) * 2019-04-10 2021-06-0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Frontend module
WO2021005928A1 (ja) * 2019-07-09 2021-01-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cフィルタ
WO2021039246A1 (ja) * 2019-08-29 2021-03-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JP7322968B2 (ja) * 2019-10-24 2023-08-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JP7092106B2 (ja) * 2019-12-26 2022-06-28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WO2021241104A1 (ja) * 2020-05-25 2021-12-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cフィル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ダイプレクサ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CN115769490A (zh) * 2020-07-20 2023-03-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装置以及具备该滤波器装置的高频前端电路
CN116034442A (zh) * 2020-09-29 2023-04-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谐振元件、滤波器以及模块
CN113271078B (zh) * 2021-05-19 2023-10-24 上海鸿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的制造方法
KR20230021980A (ko) * 2021-08-06 2023-02-14 주식회사 모다이노칩 복합 소자
JPWO2023017676A1 (zh) * 2021-08-12 2023-02-16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71706B2 (en) * 2006-04-14 2010-03-0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High frequency multilayer bandpass filter
JP2008182340A (ja) * 2007-01-23 2008-08-07 Ngk Spark Plug Co Ltd ダイプレク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ルチプレクサ
TW200908430A (en) * 2007-05-18 2009-02-1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Stacked bandpass filter
TW200917563A (en) * 2007-09-27 2009-04-1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aminated bandpass filter
JP4983881B2 (ja) * 2009-09-28 2012-07-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5609968B2 (ja) * 2010-03-18 2014-10-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積層部品および積層型高周波フィルタ
JP4766354B1 (ja) * 2010-09-09 2011-09-07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5598548B2 (ja) * 2010-11-16 2014-10-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5549744B2 (ja) 2010-12-06 2014-07-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5799918B2 (ja) * 2012-09-05 2015-10-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ィルタ
JP5861693B2 (ja) * 2013-12-03 2016-02-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5874718B2 (ja) * 2013-12-06 2016-03-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周波数可変共振回路および周波数可変フィルタ
CN103929142B (zh) * 2014-04-03 2016-08-24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catv的叠层片式低通滤波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0903B (zh) * 2021-09-14 2023-11-01 日商Tdk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型電子零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6628A (zh) 2017-08-08
CN107026628B (zh) 2020-07-28
US20170133997A1 (en) 2017-05-11
JP2017063394A (ja) 2017-03-30
US20170093358A1 (en) 2017-03-30
TWI581563B (zh) 2017-05-01
US9935602B2 (en) 2018-04-03
JP6380315B2 (ja) 2018-08-29
US9935603B2 (en) 201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1563B (zh) Laminated LC filter
JP5821914B2 (ja) 高周波部品
CN101809865B (zh) 层叠带通滤波器
TWI581564B (zh) 帶通濾波器及積層型之帶通濾波器
TWI433456B (zh) Electronic Parts
TWI630792B (zh) Multilayer LC filter
JP5888474B2 (ja) 電子部品
WO2016092903A1 (ja) 電子部品
CN109906553B (zh) 层叠型lc滤波器
JP6277944B2 (ja) 電子部品
WO2017199749A1 (ja)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US9634633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JP2007267264A (ja) 集中定数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US8400236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WO2010035611A1 (ja) 分波器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通信機器
JPWO2010061815A1 (ja)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通信機器
JP4453690B2 (ja) 誘電体フィルタ
JP7322968B2 (ja)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JP5111332B2 (ja)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通信機器
JP6773122B2 (ja) 積層型lcフィル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