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1569A - 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1569A
TW201711569A TW105126482A TW105126482A TW201711569A TW 201711569 A TW201711569 A TW 201711569A TW 105126482 A TW105126482 A TW 105126482A TW 105126482 A TW105126482 A TW 105126482A TW 201711569 A TW201711569 A TW 2017115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a beverage
composition
vanillin
beverage
insta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6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嚴海
黑澤真一郎
藤井繁佳
Original Assignee
味之素通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味之素通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味之素通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1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156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40Tea flavour; Tea oil; Flavouring of tea or tea extrac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以與液體混合來調製發酵茶飲料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其含有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以及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此外,本發明也提供一種製造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之方法,該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係用以與液體混合來調製發酵茶飲料者,該方法使用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以及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作為原料,並且該製造方法製造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係用以與液體混合而調製出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40質量ppm以下的發酵茶飲料。

Description

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有關一種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該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及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其針對紅茶及烏龍茶等發酵茶,將即溶發酵茶改善成具有接近如同從茶葉沖泡而成之茶飲料般的良好呈味。 本申請案基於2015年8月20日在日本國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5-162692號而主張優先權,並於此援用其內容。
背景技術 紅茶之嗜好性主要以香氣、滋味及顏色來評價。就理想之紅茶滋味而言,除了具有紅茶本應有之澀味(即所謂pungency)之外,還可列舉如滋味具厚度及廣度以及具有口感等。尤其是無糖之純飲(straight)紅茶飲料,其以具芳醇、豐潤風味且具茶體(body)感(具濃醇滋味)者尤受喜愛。
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係使紅茶茶葉之萃取液乾燥或濃縮而成者,僅需以水等液體使其溶解或將其稀釋即可簡便地調製紅茶飲料。由於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即使在自家中也能簡單地享用紅茶,因此種輕便性而在近年來消費增加。然而,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因茶葉萃取液之乾燥或濃縮步驟而使香氣成分等揮發掉,因呈味成分質變,相較於剛從茶葉沖泡之紅茶,從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調製出之即溶紅茶有紅茶應有之香氣及滋味較差的問題。與紅茶同為發酵茶之烏龍茶也相同,使烏龍茶茶葉萃取液乾燥或濃縮而成之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雖有可更便於享用烏龍茶之優點,與剛從茶葉沖泡之烏龍茶相較,具有香氣及滋味較差的問題。
就強化即溶紅茶飲料香氣之方法而言,舉例來說,專利文獻1記載了:藉由在粉末狀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中混入已包接於糊精等食用固態載體並固定化之苯乙醛,可從該組成物調製出具高香氣之即溶紅茶飲料。
此外,亦可在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中添加除了紅茶特有香氣之外的具強烈特徵之香氣成分,藉此製成用來調製所謂調味紅茶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例如,於粉末狀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中混入充分量之香草香料粉末,並對混合而成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注入熱水,即可調製出以具甜美香草香氣為特徵之香草調味茶。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3-24851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該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及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其無論是即溶紅茶飲料或即溶烏龍茶飲料,均可輕便地調製出具芳醇、豐潤風味且具優異茶體感之紅茶飲料或烏龍茶飲料。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案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精心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或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中含有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之至少一種香氣成分,可使該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等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之滋味厚度與廣度提升,進而完成本發明。
[1]本發明第一態樣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係用以與液體混合而調製出發酵茶飲料者,其特徵在於含有: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以及,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 [2]就前述[1]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而言,其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宜如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之發酵茶飲料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05~40質量ppm之量。 [3]就前述[1]或[2]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而言,其宜進一步含有選自於由β-大馬烯酮(β-damascenone)、呋喃酮、糠醛、甲基環戊烯醇酮(cyclotene)、紫羅蘭酮、乙麥芽醇、麥芽醇、及葫蘆芭內酯(sotolon)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 [4]就前述[3]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而言,其中前述發酵茶飲料宜為紅茶飲料,前述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宜為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前述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宜為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並且,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宜如下:前述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之紅茶飲料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1~25質量ppm之量。 [5]就前述[1]~[3]中之任一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而言,其中前述發酵茶飲料宜為紅茶飲料,前述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宜為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前述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宜為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並且,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宜如下:前述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1~40質量ppm之量。 [6]就前述[4]或[5]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而言,其兒茶素沒食子酸酯(catechin gallate)、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及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之總含量宜如下:前述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及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之合計濃度為250質量ppm以下之量。 [7]就前述[4]~[6]中之任一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而言,其宜滿足下述條件:香草醛含量:前述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香草醛濃度為0.05~20質量ppm之量;乙香草醛含量:前述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乙香草醛濃度為0.05~10質量ppm之量;或者,胡椒醛含量:前述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胡椒醛濃度為0.1~40質量ppm之量。 [8]就前述[1]~[3]中之任一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而言,其中前述發酵茶飲料宜為烏龍茶飲料,前述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宜為前述可溶性烏龍茶固體成分,前述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宜為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 [9]就前述[8]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而言,其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宜如下:前述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烏龍茶飲料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05~15質量ppm之量。 [10]就前述[8]或[9]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而言,其宜滿足下述條件:香草醛含量:前述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烏龍茶飲料中,香草醛濃度為0.005~7.5質量ppm之量;乙香草醛含量:前述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烏龍茶飲料中,乙香草醛濃度為0.005~3質量ppm之量;或者,胡椒醛含量:前述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烏龍茶飲料中,胡椒醛濃度為0.01~15質量ppm之量。 [11]就前述[1]~[10]中之任一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而言,其宜進一步含有糊精。 [12]本發明第二態樣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之製造方法特徵在於:原料使用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以及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並且,該製造方法製造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係用以與液體混合而調製出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40質量ppm以下的發酵茶飲料。 [13]就前述[12]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之製造方法而言,其中前述發酵茶飲料宜為紅茶飲料或烏龍茶飲料,前述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宜為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或可溶性烏龍茶固體成分,前述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宜為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或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 [14]本發明第三態樣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係一用以添加至發酵茶飲料中之粉末狀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含有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 [15]就前述[14]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而言,其宜進一步含有:選自於由β-大馬烯酮、呋喃酮、糠醛、甲基環戊烯醇酮、紫羅蘭酮、乙麥芽醇、麥芽醇及葫蘆芭內酯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 [16]就前述[14]或[15]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而言,其中前述發酵茶飲料宜為紅茶飲料,前述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宜為紅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並且,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宜如下:混合前述紅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所得紅茶飲料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5~40質量ppm之量。 [17]就前述[14]或[15]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而言,其中前述發酵茶飲料宜為烏龍茶飲料,前述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宜為烏龍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並且,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宜如下:混合前述烏龍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所得烏龍茶飲料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05~15質量ppm之量。 [18]本發明第四態樣之紅茶飲料特徵在於: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5~40質量ppm。 [19]本發明第五態樣之烏龍茶飲料特徵在於: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05~15質量ppm。 [20]本發明第六態樣之紅茶飲料之製造方法特徵在於:將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用作原料,而使得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5~40質量ppm。 [21]本發明第七態樣之烏龍茶飲料之製造方法特徵在於:將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用作原料,而使得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05~15質量ppm。 發明效果
僅需將本發明第一態樣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水等之液體混合,即可簡便地調製出發酵茶飲料,其如同紅茶飲料或烏龍茶飲料般具芳醇、豐潤風味且具優異茶體感。 此外,若按本發明第二態樣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則可製出前述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 更進一步來說,即便利用本發明第三態樣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仍可製出發酵茶飲料,其如同紅茶飲料或烏龍茶飲料般具芳醇、豐潤風味且具優異茶體感。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於本發明及本案發明說明書中,「發酵茶」意指業已使茶葉之單寧經氧化之茶,可列舉如紅茶、烏龍茶及普耳茶等。本發明及本案發明說明書中,「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意指可經由水或牛乳等液體使其溶解、稀釋或分散而調製出發酵茶飲料之組成物。其中,「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意指可經由水或牛乳等液體使其溶解、稀釋或分散而調製出紅茶飲料之組成物,「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意指可經水及牛乳等液體而使其溶解、稀釋或分散而調製出烏龍茶飲料之組成物。本發明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以下有時僅稱為「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可為粉末或顆粒等之固態物亦可為液體,但鑒於可更安定地長期保存,以固態物為佳。
本發明及本案說明書中,「粉末」意指粉粒體(由具有不同大小分佈之眾多固體粒子所構成,且各個粒子間有某種相互作用作用)。又,「顆粒」為由粉末造粒而成之粒子(顆粒狀造粒物)之集合體。粉末也包含顆粒。
<飲料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係一用以與液體混合來調製發酵茶飲料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含有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以及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其中,本發明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含有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以及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係與液體混合來調製出紅茶飲料者。本發明之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含有可溶性烏龍茶固體成分以及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係與液體混合來調製出烏龍茶飲料者。
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皆是具有如同香草般甜美香氣之香氣成分。以下,有時將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一併稱為「香草香氣成分」。香草香氣成分並非紅茶及烏龍茶等之香氣成分,通常未含於一般的紅茶飲料及烏龍茶飲料等發酵茶飲料中。由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調製之紅茶飲料(即溶紅茶飲料)與從紅茶茶葉沖泡出之紅茶飲料相較,滋味較單調且缺乏口感。然而,若在就所謂純飲紅茶而言香草香氣不造成違和感程度之量的範圍內,於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中添加香草香氣成分,可藉此使該組成物所調製出之即溶紅茶飲料的滋味厚度與廣度增加,而使口感(芳醇、豐潤且具茶體感之滋味。一般而言係以圓熟(mellow)及茶體感來評價)獲得改善。亦即,香草香氣成分可對紅茶飲料提升口感水準(口感改善效果),而可從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調製出雖屬即溶紅茶飲料卻具芳醇、豐潤風味且具優異茶體感之紅茶飲料。以烏龍茶為首之紅茶以外的發酵茶亦是相同,若在就所謂純飲發酵茶(或烏龍茶)而言香草香氣不造成違和感程度之量的範圍內,於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中添加香草香氣成分,即可由該組成物製得相較未添加香草香氣成分者口感獲得改善之發酵茶飲料。
用以調製香草調味茶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係自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除外。因此,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之香草香氣成分含量調整成不因香草之香氣而使紅茶發生違和感之量。「不因香草之香氣而使紅茶發生違和感」意指無法辨識出明顯之香草香氣,亦可為散發出無法辨識為香草程度之些許甜美香氣之物。
飲料中之香草香氣成分含量越多香草香氣就越強,但以紅茶等發酵茶而言會有違和感而可能被辨識為香草調味茶之香草香氣成分的濃度閾值也會受到香草香氣成分以外之具甜美香氣的香氣成分濃度所影響。舉例來說,相較於未添加香草香氣以外之具甜美香氣之香料(以下有時稱為「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的紅茶飲料,添加了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的紅茶飲料即使含有更高濃度之香草香氣成分,就紅茶而言仍不發生違和感,可發揮香草香氣成分所致之口感改善效果。
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所含有之香草香氣成分可僅為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也可含有3種全部。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之香草香氣成分含量(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以下述之量為佳: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等之發酵茶飲料的香草香氣強度在香草醛濃度為20質量ppm之香草醛水溶液(香草醛經水稀釋之溶液)的香草香氣強度以下。調製出之紅茶飲料等發酵茶飲料之香草香氣強度若在20質量ppm之香草醛水溶液以下,就紅茶及烏龍茶而言不發生違和感。
就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之香草香氣成分含量(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而言,舉例來說,宜為使得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之香草香氣成分濃度(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小於50質量ppm之量,且較宜40質量ppm以下之量,更宜25質量ppm以下之量,小於25質量ppm之量更佳,20質量ppm以下之量尤佳。此外,就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之香草香氣成分含量而言,舉例來說,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之香草香氣成分濃度宜為0.005質量ppm以上,0.01質量ppm以上更佳。另,一旦紅茶飲料及烏龍茶飲料中之香草香氣成分濃度在50質量ppm以上,無論有無添加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香草香氣均強烈,將成為以紅茶或烏龍茶而言有違和感程度之散發特徵性香草香氣的香草調味茶。
就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之香草香氣成分含量而言,於該組成物為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時,宜為0.05~40質量ppm,更宜為0.1~40質量ppm。該組成物為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時,則宜為0.005~15質量ppm,更宜為0.01~15質量ppm。
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為用以調製紅茶飲料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且香草香氣成分為香草醛時,本發明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所含香草醛之含量在不含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時,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0.05質量ppm以上且小於25質量ppm,更宜0.05~20質量ppm,且以0.5~20質量ppm為佳,2.0~15質量ppm更佳,5.0~12質量ppm尤佳。香草香氣成分為香草醛且含有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時,本發明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所含香草醛含量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0.05質量ppm以上且小於50質量ppm,更宜0.05~40質量ppm,且以0.05~25質量ppm為佳,0.1~25質量ppm更佳,0.5~25質量ppm尤佳。
香草香氣成分為乙香草醛時,本發明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所含乙香草醛含量在不含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時,宜使当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之乙香草醛濃度為0.05質量ppm以上且小於15質量ppm,更宜0.05~10質量ppm,且以0.1~10質量ppm為佳,0.3~10質量ppm更佳,1.0~7.5質量ppm尤佳。香草香氣成分為乙香草醛且含有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時,本發明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所含乙香草醛含量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之乙香草醛濃度為0.05質量ppm以上且小於25質量ppm,更宜0.05~20質量ppm,且以0.1~15質量ppm為佳,0.3~15質量ppm更佳,1.0~10質量ppm尤佳。
香草香氣成分為胡椒醛時,本發明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所含胡椒醛含量在不含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時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之胡椒醛濃度為0.05質量ppm以上且小於50質量ppm,更宜0.1~40質量ppm,且以1.0~40質量ppm為佳,5.0~30質量ppm尤佳。香草香氣成分為胡椒醛且不含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時,本發明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所含胡椒醛含量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之胡椒醛濃度為0.05質量ppm以上且小於100質量ppm,更宜0.05~75質量ppm,且以0.1~50質量ppm為佳,1.0~50質量ppm更佳。
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為用以調製烏龍茶飲料之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且香草香氣成分為香草醛時,本發明之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所含香草醛含量在不含其他甜美香氣之香料時,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烏龍茶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0.005~8.5質量ppm,更宜0.005~7.5質量ppm,且以0.025~5質量ppm為佳,0.05~2質量ppm更佳,0.1~2質量ppm尤佳。香草香氣成分為香草醛且不含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時,本發明之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所含香草醛含量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烏龍茶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0.005質量ppm以上且小於20質量ppm,更宜0.005~7.5質量ppm,且以0.025~5質量ppm更佳。
香草香氣成分為乙香草醛時,本發明之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所含乙香草醛含量在不含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時,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烏龍茶飲料中之乙香草醛濃度為0.005質量ppm以上且小於6質量ppm,更宜0.005~3質量ppm,且以0.025~2質量ppm為佳,0.05~1質量ppm更佳,0.25~0.5質量ppm尤佳。
香草香氣成分為胡椒醛時,本發明之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所含胡椒醛含量在不含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時,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烏龍茶飲料中之胡椒醛濃度為0.01質量ppm以上且小於20質量ppm,更宜0.01~15質量ppm,且以0.05~10質量ppm為佳,0.2~4質量ppm更佳。
用作原料之香草香氣成分可為粉末狀等固態物,亦可呈液狀,鑒於長期保存安定性優異而以固態物為宜,更宜為業經固定化於適當固態介質之物。香草香氣成分對固態介質之固定化可從使高揮發性之有機化合物固定化來製造香料之方法中適當選出習知方法來進行。舉例來說,可如前述專利文獻1所載,以糊精、環糊精、阿拉伯膠等食用膠為固態介質,對已溶解或分散於水之固態介質添加香草香氣成分進而高速攪拌後使其乾燥,藉此可使香草香氣成分包接於固態介質並固定化。由於造粒後亦可使香草香氣成分充分固定化,令香草香氣成分固定化之固態介質宜使用糊精,且因對紅茶飲料等發酵茶飲料原本之滋味影響較小,以使用甜味較少之DE(Dextrose Equivalent)值較低之糊精(例如DE值為10以下之糊精)為宜。
就前述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而言,可舉例如選自於由β-大馬烯酮、呋喃酮、糠醛、甲基環戊烯醇酮、紫羅蘭酮、麥芽醇、乙麥芽醇及葫蘆芭內酯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香氣成分。該等香氣成分均具有不同於香草香之甜美香氣。與香草香氣成分不同,此等香氣成分本身幾乎無法使紅茶飲料或烏龍茶飲料之口感水準提升,但可藉由與香草香氣成分併用而使得香草香氣成分之口感改善效果更為增強或抑制香草香氣所致違和感。
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所含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可僅為單一種類,亦可組合2種以上。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含有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時,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所含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含量僅需是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或烏龍茶飲料就紅茶或烏龍茶而言不引起違和感之量即可,可將所使用之香料種類逐一適當調整。
舉例來說,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含有β-大馬烯酮時,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所含β-大馬烯酮含量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及烏龍茶飲料等發酵茶飲料中之β-大馬烯酮濃度為1質量ppb以上且小於50質量ppb,更宜1~25質量ppb。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含有呋喃酮時,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所含呋喃酮含量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發酵茶飲料中之呋喃酮濃度為1質量ppb以上且小於500質量ppb,更宜1~250質量ppb,且以1~100質量ppb更佳,10~50質量ppb尤佳。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含有甲基環戊烯醇酮時,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所含甲基環戊烯醇酮含量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發酵茶飲料中之甲基環戊烯醇酮濃度為0.1質量ppm以上且小於25質量ppm,更宜0.1~10質量ppm,0.5~5質量ppm尤佳。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含有紫羅蘭酮時,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所含紫羅蘭酮含量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發酵茶飲料中之紫羅蘭酮濃度為0.005質量ppm以上且小於5質量ppm,更宜0.01~2.5質量ppm,且0.01~0.5質量ppm更佳。本發明に之飲料用組成物含有麥芽醇時,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所含麥芽醇含量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發酵茶飲料中之麥芽醇濃度為0.5質量ppm以上且小於50質量ppm,更宜0.5~25質量ppm,1~15質量ppm更佳。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含有乙麥芽醇時,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所含乙麥芽醇之含量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發酵茶飲料中之乙麥芽醇濃度為0.05質量ppm以上且小於5質量ppm,更宜0.05~2.5質量ppm,且0.1~0.5質量ppm更佳。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含有葫蘆芭內酯時,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所含葫蘆芭內酯含量宜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發酵茶飲料中之葫蘆芭內酯濃度為0.05質量ppb以上且小於5質量ppb,更宜0.05~2.5質量ppb,0.1~0.5質量ppb更佳。
用作原料之前述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可為粉末狀等固態物亦可呈液狀,鑒於長期保存安定性優異而以固態物為宜,且更宜為業經固定化於適當之固態介質者。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對固態介質之固定化可與香草香氣成分同樣地進行。
另,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發酵茶飲料及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中之香草香氣成分及前述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濃度可利用Likens測定法(Nickerson; ‘Pro American Society of Brewing Chemists’, vol.5, p.5~13(1964))而使用氣相色層質量分析(GCMS)計予以測定。舉例來說,GCMS中使用之管柱可使用InertCap(註冊商標)WAX HT(0.25mm×60m)(液相:聚乙二醇)(GL Sciences公司製)。香草醛、胡椒醛等之低極性化合物亦可使用高速液相色層(HPLC)分析法來分析。此時,可使用C18管柱(ODS管柱)等之逆相系管柱進行分離,再以MS檢測器或UV檢測器進行檢測後,以使用標準試劑作成之外部檢量線為準進行定量,藉此進行測定。
用作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之原料的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及可溶性烏龍茶固體成分等之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可為萃取自紅茶及烏龍茶等發酵茶茶葉之可溶性固體成分,可為粉末亦可為水溶液。鑒於保存安定性良好,就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而言宜以粉末之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為原料。
就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之原料的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及可溶性烏龍茶固體成分而言,可為從單一種類之紅茶葉或烏龍茶葉調製出之可溶性茶固體成分,亦可為從2種以上之紅茶葉或烏龍茶葉各自分別調製出之可溶性茶固體成分的混合物,也可為萃取自2種以上之紅茶葉或烏龍茶葉混合物之可溶性茶固體成分。
粉末或液狀之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可按常法製造,此外,也可使用市售物。舉例來說,粉末狀之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可使用熱水從紅茶葉等發酵茶葉萃取出可溶性固體成分後再將所得萃取物乾燥來製得。就所得萃取物之乾燥方法而言,可列舉如冷凍乾燥、噴霧乾燥及真空乾燥等。此外,取自紅茶葉等發酵茶葉之萃取物亦可在乾燥前視需要而予以濃縮。該濃縮方法可藉由熱濃縮方法、冷凍濃縮方法、使用逆滲透膜及超濾膜等之膜濃縮方法等汎用濃縮方法來進行。
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通常含有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及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以下有時將此四種統稱為「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紅茶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過高時,苦澀味變得過強,香草香氣成分所致口感改善效果無法發揮而變得不適合作飲料。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含量宜為使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為250質量ppm以下的量,更宜5~250質量ppm之量,且以10~250質量ppm之量為佳,20~120質量ppm之量更佳。藉由使紅茶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在上述範圍內,可使香草香氣成分所致口感改善效果充分發揮。
此外,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及紅茶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可藉下述方式測定:使用C18管柱等逆相系管柱之HPLC分析,使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及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各別分離,以UV檢測器檢測後,再各自以使用標準試劑作成之外部檢量線為準進行定量。
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除了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與香草香氣成分之外,也可進一步視所欲品質特性而使其含有其他成分。該其他成分可列舉如:乳原料、奶精粉、甜味劑、酸味劑、香料(但香草香氣成分以及其他具甜美香氣之香料除外)、果汁、水果、著色劑、抗氧化劑、pH調整劑、增黏劑、乳化劑、賦形劑、結合劑、流動性改良劑(結塊防止劑)等。
乳原料可列舉如全脂奶粉、脫脂奶粉、乳清粉、牛奶、低脂奶、濃縮奶、脫脂濃縮奶、乳糖、鮮奶油、奶油、奶油起司等。另,全脂奶粉及脱脂奶粉分別係使牛奶(全脂奶)或脱脂奶以噴霧乾燥法等去除水分後乾燥而粉末化之物。
奶精粉可藉下述方式製得:將椰子油、棕櫚油、棕櫚仁油、大豆油、玉米油、棉籽油、菜籽油、乳油、牛油、豬油等食用油脂;蔗糖、果糖、澱粉水解物等糖類;酪蛋白鈉、磷酸氫鈉、檸檬磷鈉、脱脂奶粉、乳化劑等其他原料等,按所欲品質特性予以選擇後,分散至水中使其均質化再乾燥。舉例來說,可將以食用油脂為首之原料於水中混合,接著以乳化機等製成水包油型乳化液(O/W乳劑)後,去除水分即可製造奶精粉。就去除水分之方法而言,可選擇噴霧乾燥、噴霧凍結、冷凍乾燥、冷凍粉碎及擠製造粒法等任意方法來進行。所得奶精粉亦可視需要來進行分級、造粒及粉碎等。
甜味劑可列舉如:砂糖、蔗糖、寡糖、葡萄糖、果糖等糖類;山梨糖醇、麥芽糖醇、赤藻糖醇、木醣醇、還原麥芽糖等糖醇;阿斯巴甜、乙醯磺胺酸鉀、蔗糖素、紐甜(neotame)、advantame、糖精等高甜度甜味劑;及,甜菊等。砂糖可為細白砂糖,亦可為糖粉。
酸味劑可列舉如檸檬磷、酒石酸、蘋果酸等有機酸。 香料則可列舉如紅茶香料及烏龍茶香料等。
抗氧化劑可舉例如維生素C(抗壞血酸)、維生素E(生育酚)、BHT(二丁基羥基甲苯)、BHA(丁基羥基甲氧苯)、異抗壞血酸鈉、没食子酸丙酯、亞硫酸鈉、二氧化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及兒茶素等。
pH調整劑可舉例如檸檬磷、琥珀酸、乙酸、乳酸、蘋果酸、酒石酸及葡萄糖酸等有機酸或磷酸等無機酸、碳酸鉀、碳酸氫鈉(重碳酸鈉)及二氧化碳等。
增黏劑可列舉如:糊精等澱粉分解物;麥芽糖、海藻糖等糖類;難消化性糊精、果膠、瓜耳膠、鹿角菜膠等食物繊維;酪蛋白等蛋白質等。
乳化劑可舉例如:單甘油酯、二甘油酯、有機酸單甘油酯、聚甘油酯等甘油脂肪酸酯系乳化劑;去水山梨醇單硬脂酸酯、去水山梨醇單油酸酯等去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系乳化劑;丙二醇單硬脂酸酯、丙二醇單棕櫚酸酯、丙二醇油酸酯等丙二醇脂肪酸酯系乳化劑;蔗糖硬脂酸酯、蔗糖棕櫚酸酯、蔗糖油酸酯等蔗糖酯系乳化劑;卵磷脂、卵磷脂酵素分解物等卵磷脂系乳化劑等。
賦形劑及結合劑可列舉如糊精等澱粉分解物、麥芽糖、海藻糖等糖類、難消化性糊精等食物繊維及酪蛋白等蛋白質等。另,賦形劑及結合劑亦可用作造粒時之載體。從可有效抑制香草香氣成分自保存時之飲料用組成物損失的觀點出發,用於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之賦形劑等以糊精為宜。
流動性改良劑亦可使用微粒氧化矽及磷酸三鈣等加工用製劑。
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係經由混合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香草香氣成分與視需要而定之其他原料混合來製造。因香草香氣成分幾乎不含於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中,有別於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須另行作為原料來添加。可將僅由香草香氣成分構成之香料用作原料,亦可將包含香草香氣成分與不損及香草香氣成分所致口感改善效果之其他香氣成分的香料混合物用作原料。混合順序不特別受限,可將所有原料同時混合,亦可依序混合。所有原料均為粉末時,可藉由將所有原料直接混合來製造粉末之飲料用組成物。另一方面,所有原料皆為液狀時,可藉由將所有原料直接混合來製造液狀之飲料用組成物。
使用粉末原料與液狀原料時,可將所有粉末原料預先混合,再對所得混合粉末噴霧液狀原料之混合液並使其乾燥,藉此製出粉末之飲料用組成物。此外,可在液狀之原料混合液中使粉末原料溶解或分散,藉此製出液狀之飲料用組成物。
因香草香氣成分之揮發性甚高,就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之製造方法而言,亦宜採先將香草香氣成分以外之原料混合物(含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予以造粒,再於所得造粒物中混合香草香氣成分之方法。舉例來說,使用固態之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且賦形劑使用糊精時,可藉由下述方式製造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將已混有可溶性茶固體成分等所有固態其他原料之混合物予以造粒時,對其噴霧業已溶解於水、醇類、甘油類或其等之混合溶劑中之糊精,之後使其乾燥並於製得之造粒物中混合香草香氣成分至所欲含量。
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也可將飲用1杯份個別包裝在積層袋等中,或是數杯份一起包裝在瓶等容器中供使用時從容器搖出或以湯匙取出,如此製成商品來供應。所謂個別包裝類型係指,於條狀積層鋁箔包裝袋及單份杯(one portion cup)等中填充紅茶飲料1杯份之內容物並予以包裝之物,可藉打開容器並以手指推擠等方法取出內容物。因個別包裝類型密閉包裝了1杯份,而具有使用簡單且衛生之優點。
<紅茶及其製造方法> 可藉由將紅茶飲料之香草香氣成分濃度(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調整在0.05質量ppm以上且不因香草香氣而使紅茶發生違和感的濃度範圍內來改善紅茶飲料之口感。各香草香氣成分之因香草香氣而造成紅茶發生違和感的濃度範圍係如前述。舉例來說,可將選自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用作原料,並使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5~40質量ppm,藉此改善紅茶飲料之口感。
<烏龍茶及其製造方法> 可藉由將烏龍茶飲料之香草香氣成分濃度(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調整在0.005質量ppm以上且不因香草香氣而使烏龍茶發生違和感之濃度範圍內來改善烏龍茶飲料之口感。各香草香氣成分之不因香草香氣而使烏龍茶發生違和感的濃度範圍係如前述。舉例來說,可將選自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用作原料並使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05~15質量ppm,藉此改善烏龍茶飲料之口感。
<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 本發明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係一添加至發酵茶飲料之粉末狀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本發明之飲料用組成物亦可藉由在不含香草香氣成分之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及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中添加本發明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來進行調製。
本發明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所含香草香氣成分可使用藉經固定化於粉末狀固態介質之物。用以使香草香氣成分固定化之固態介質及對固態介質之固定化方法可使用前述者。
本發明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除了香草香氣成分以外亦可含有其他成分。該其他成分可舉例如:選自於由β-大馬烯酮、呋喃酮、糠醛、甲基環戊烯醇酮、紫羅蘭酮、乙麥芽醇、麥芽醇及葫蘆芭內酯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
就本發明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所含香草香氣成分含量(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而言,舉例來說,僅需是該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發酵茶飲料中之香草香氣成分濃度(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可獲得口感改善效果之充分濃度即可。各香草香氣成分可獲得口感改善效果之濃度係如前述。例如,本發明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為添加到紅茶飲料之紅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時,香草香氣成分之總含量宜為混合該紅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所得紅茶飲料中之香草香氣成分合計濃度為0.05~40質量ppm之量。本發明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為添加到烏龍茶飲料之烏龍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時,香草香氣成分之總含量宜為混合該烏龍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所得烏龍茶飲料中之香草香氣成分合計濃度為0.005~15質量ppm之量。
可藉由將本發明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質直接添加到發酵茶飲料中來改善發酵茶飲料之口感。亦即,可藉由於紅茶飲料中添加本發明之紅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並使其溶解,而調製出具芳醇、豐潤風味且具優異茶體感之紅茶飲料。同樣地,可藉由於烏龍茶飲料中添加本發明之烏龍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並使其溶解,而調製出具有口感之烏龍茶飲料。 實施例
其次,顯示實施例及參考例以進一步詳盡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受以下實施例等所侷限。另,於以下實施例等中,只要未有特別記載,「%」意指「質量%」,「ppm」意指「質量ppm」,「ppb」意指「質量ppb」。
<紅茶粉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含量之測定> 用作原料之紅茶粉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含量係如下述般測得。使紅茶粉溶解於水後經0.45μm之拋棄式濾紙過濾,令所得濾液 為測定用樣本。將該測定用樣本施用於利用C18管柱之HPLC而分離為各化合物,並以UV檢測器進行檢測。將所測得各化合物之層析圖上的尖峰面積照合預先使用標準試劑作成之外部檢量線而測定出各化合物之濃度。令此4種化合物之合計濃度為紅茶粉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含量。
[實施例1] 調查即溶紅茶飲料中香草醛對於口感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出由表1配方構成之基底組成物粉末,再調製出對其添加有粉末狀香草醛(以下稱「香草醛香料」)之樣本。令香草醛香料之添加量可使從樣本製出之飲料中的香草醛濃度呈表2濃度。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之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紅茶飲料(無糖之純飲茶)。另,以紅茶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為30ppm之方式,調整用作原料之紅茶粉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含量。
以無添加香草醛之紅茶飲料為基準,使已受過訓練之6位專業評味員就是否可見口感改善效果分10階(0~9)予以評分,藉此評價紅茶飲料之口感(芳醇、豐潤且具茶體感之滋味)。10階得分中,「0」表示「無效果(與無添加香草醛之紅茶飲料同等或更差之口感)」,「1」表示「有些微效果」,「3」表示「有少許效果」,「5」表示「有效果」,「7」表示「有很大效果」,「9」表示「非常有效果」。將各專業評味員所評分數平均,並將平均得分視為各紅茶飲料之評價。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2。
【表1】
【表2】
結果,就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0.05~20ppm之樣本而言,評價皆在1以上,得知因添加香草醛而使紅茶飲料之口感水準提升。此外,該等樣本均未感受到紅茶有違和感。得知紅茶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2~15ppm的紅茶飲料其香草醛所致口感改善效果尤高。另一方面,香草醛含量為25ppm之紅茶飲料因香草風味強烈而被視為別種飲料評價,因此將其評價為無效果。
[實施例2] 調查即溶紅茶飲料中乙香草醛對於口感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出在實施例1使用之基底組成物中添加有粉末狀乙香草醛(以下稱「乙香草醛香料」)之樣本。令乙香草醛香料之添加量可使從樣本製出之飲料中的乙香草醛濃度呈表3濃度。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之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紅茶飲料(無糖之純飲茶)。另,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評價所得紅茶飲料之口感。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3。
【表3】
結果,就飲料中之乙香草醛濃度為0.1~10ppm之樣本而言,評價皆在1以上,得知因添加乙香草醛而使紅茶飲料之口感水準提升。此外,該等樣本均未感受到紅茶有違和感。得知紅茶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1~7.5ppm的紅茶飲料其乙香草醛所致口感改善效果尤高。另一方面,乙香草醛含量為15ppm之紅茶飲料因香草風味強烈而被視為別種飲料評價,因此將其評價為無效果。
[實施例3] 調查即溶紅茶飲料中胡椒醛對於口感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出在實施例1使用之基底組成物中添加有粉末狀胡椒醛(以下稱「胡椒醛香料」)之樣本。令胡椒醛香料之添加量可使從樣本製出之飲料中的胡椒醛濃度呈表4濃度。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之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紅茶飲料(無糖之純飲茶)。另,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評價所得紅茶飲料之口感。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4。
【表4】
結果,就飲料中之胡椒醛濃度為0.1~40ppm之樣本而言,評價皆在1以上,得知因添加胡椒醛而使紅茶飲料之口感水準提升。此外,該等樣本均未感受到紅茶有違和感。得知以紅茶飲料中之胡椒醛濃度為5~30ppm的紅茶飲料其胡椒醛所致口感改善效果尤高。另一方面,胡椒乙香草醛含量為50ppm以上之紅茶飲料因胡椒醛本身之香氣強烈而被視為其他風味飲料評價,因此將其評價為無效果。
[實施例4] 調查即溶紅茶飲料中香草醛與胡椒醛之組合對於口感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出在實施例1使用之基底組成物中添加有香草醛香料與乙香草醛香料之樣本(樣本1)、添加有香草醛香料與胡椒醛香料之樣本(樣本2)、添加有香草醛香料、乙香草醛香料及胡椒醛香料之樣本(樣本3)。令各香料之添加量為可呈表5濃度之量。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之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紅茶飲料(無糖之純飲茶)。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評價所得紅茶飲料之口感。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5。
【表5】
結果,所有樣本之口感得分皆為7,較含有5ppm香草醛之樣本(實施例1之樣本5,參照表2)之評分(6)更高,而確認了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即便是將其等中之2種或3種予以組合,仍可獲得口感改善效果。
此外,含有5ppm香草醛與2.5ppm乙香草醛之樣本1的口感得分與實施例1之含有10ppm香草醛的樣本6(表2)相同一事,暗示了乙香草醛之口感改善效果之力價為香草醛之大約2倍程度。實際上,若比較實施例1與實施例2之結果,為了達成最大得分值7,香草醛需摻合10ppm(實施例1之樣本6),乙香草醛則需摻合5ppm(實施例2之樣本5)。
同樣地,含有5ppm香草醛與10ppm胡椒醛之樣本2的口感評分與實施例1之含有10ppm香草醛之樣本6(表2)相同一事,暗示了胡椒醛之口感改善效果之力價為香草醛之約1/2倍程度。實際上,若比較實施例1與實施例3之結果,為了達成最大得分值7,香草醛需摻合10ppm(實施例1之樣本6),胡椒醛則需摻合20ppm(實施例3之樣本6)。
[實施例5] 調查即溶紅茶飲料中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含量對香草醛之口感改善效果的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由表6配方構成之粉末組成物,再調製出其中添加有香草醛香料之樣本。令香草醛香料之添加量可使從樣本調製出之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10ppm。此外,作為對照,將未添加香草醛香料之組成物直接製成樣本。另,表中「經調整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量之紅茶粉」係指溶解於沸騰開水時已將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量調整為目的濃度(參照表7)之紅茶萃取物粉末。
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紅茶飲料(無糖之純飲茶),藉由受過訓練之5位專業評味員分5階(1最弱,5最強)評分來予以評價。將各專業評味員所評分數平均,並將平均得分視為各紅茶飲料之評價。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7。
【表6】
【表7】
結果,就未摻合香草醛之紅茶飲料而言,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飲用濃度(ppm)」)在10ppm以下時幾乎不具口感(得分:1),在20~120ppm時口感稍有增強(得分:2),但在250ppm以上時苦澀味強烈且口感微弱(得分:1)。相對來說,就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在250ppm以下之紅茶飲料而言,藉由添加香草醛至飲料中之濃度達10ppm,得分明顯增高,而確認了口感獲得改善。其中,尤以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為5~250ppm之紅茶飲料之添加香草醛所致口感改善效果最高。
[比較例1] 調查即溶紅茶飲料中β-大馬烯酮對口感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出在實施例1使用之基底組成物中添加有粉末狀β-大馬烯酮(β-大馬烯酮香料)之樣本。令β-大馬烯酮香料之添加量可使從樣本製出之飲料中的β-大馬烯酮濃度呈表8濃度。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之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紅茶飲料(無糖之純飲茶)。另,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評價所得紅茶飲料之口感。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8。
【表8】
結果,就紅茶飲料中之β-大馬烯酮濃度為5~15ppb的樣本而言,確認了少許之紅茶口感水準提升效果。此外,就β-大馬烯酮濃度為25ppb以上之樣本而言,因β-大馬烯酮本身香氣強烈,而被視為其他風味之飲料來評價。
[實施例6] 調查即溶紅茶飲料中併用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對於口感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出在實施例1所用基底組成物中分別添加有香草醛香料與β-大馬烯酮香料之樣本。令香草醛香料與β-大馬烯酮香料之添加量可使從樣本調製出之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與β-大馬烯酮濃度呈表9濃度。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沸騰開水中調製出紅茶飲料(無糖之純飲茶)。與實施例1相同地評價所得紅茶飲料之口感。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9。
【表9】
結果得知,若在含有1~25ppb單獨時不具口感改善效果之β-大馬烯酮的紅茶飲料中添加香草醛而使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成為0.1~25ppm,與僅以相同濃度添加香草醛之紅茶飲料相較,紅茶之口感更獲改善。又,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50ppm之紅茶因香草風味強烈而被視為別種飲料評價,而將其評價為無口感改善效果(得分:0)。另外,儘管單獨添加香草醛且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25ppm時因香草風味過強而被評價為別種飲料,藉由與β-大馬烯酮25ppb併用,香草風味被屏蔽,作為純飲茶甚適宜,也獲得口感改善效果(得分:5)。相對於香草醛所致口感改善效果,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併用所致增強效果在飲料中香草醛濃度為0.05~25ppm且飲料中β-大馬烯酮濃度為1~25ppb下可獲得,在飲料中香草醛濃度為0.1~25ppm且飲料中β-大馬烯酮濃度為1~25ppb下可得較強效果,在飲料中香草醛濃度為0.5~25ppm且飲料中β-大馬烯酮濃度為1~25ppb下可得更強效果。
[實施例7] 調查即溶紅茶飲料中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含量對於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併用所致口感改善效果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由表10配方構成之粉末組成物,再調製出其中添加有香草醛香料與β-大馬烯酮香料之樣本。令香草醛香料與β-大馬烯酮香料之添加量可使從樣本調製出之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與β-大馬烯酮濃度呈表9之濃度。此外,作為對照,將未添加香草醛香料與β-大馬烯酮香料之組成物直接製成樣本。另,表中「經調整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量之紅茶粉」係指溶解於沸騰開水時已將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量調整為目的濃度(參照表11)之紅茶萃取物粉末。
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紅茶飲料(無糖之純飲茶),藉由受過訓練之5位專業評味員分5階(1最弱,5最強)評分來予以評價。將各專業評味員所評分數平均,並將平均得分視為各紅茶飲料之評價。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11。表11中,「香草醛0ppm/β-大馬烯酮0ppb」之欄顯示香草醛香料與β-大馬烯酮香料皆未摻合之樣本所調製出之紅茶飲料評價結果。同樣地,「香草醛10ppm/β-大馬烯酮0ppb」之欄顯示僅摻合香草醛香料而使飲料中香草醛濃度為10ppm之樣本評價結果,「香草醛0ppm/β-大馬烯酮10ppb」之欄顯示僅摻合β-大馬烯酮香料而使飲料中之β-大馬烯酮濃度為10ppb之樣本評價結果,「香草醛10ppm/β-大馬烯酮10ppb」之欄則顯示摻合香草醛香料與β-大馬烯酮香料而使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10ppm且β-大馬烯酮濃度為10ppb之樣本評價結果。
【表10】
【表11】
如表11所示,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為500ppm以下時,與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皆未摻合之紅茶飲料相較,摻合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兩者之紅茶飲料得分較高,而得知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為500ppm以下時,併用摻合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可獲得口感改善效果。特別是在飲料中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為5~500ppm(宜5~250ppm)時,相較於僅摻合香草醛之紅茶飲料,摻合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兩者之紅茶飲料得分較高,而得知在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量為5~500ppm下,可獲得β-大馬烯酮對於香草醛所致口感改善效果之增強效果。
[實施例8] 對日常飲用紅茶之120位茶包使用者實施官能評價,調查從粉末狀樣本(包含含香草醛與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之紅茶粉)調製出之紅茶飲料與以市售茶包沖泡之紅茶飲料中何者嗜好評價較高。 首先,對經調整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量之紅茶萃取物混入已摻合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之紅茶香料以及糊精,再造粒為粉末狀而調製出粉末狀樣本。使所得粉末狀樣本溶解於150mL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紅茶飲料(無糖之純飲茶)。所得紅茶飲料係調製成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為30ppm且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濃度為實施例6中已確認口感改善效果之濃度。 此外,以茶包沖泡之紅茶飲料則是使用對市售茶包1包注入150mL沸騰開水而萃取出之紅茶萃取液。
針對各紅茶飲料,以120位茶包使用者將嗜好性分9階(1為極討厭,9為最喜歡)評分,藉此進行評價。飲用結束後,將各使用者所評分數予以平均,並將平均得分視為各紅茶飲料之評價。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12。
【表12】
結果,從摻合有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香草醛及β-大馬烯酮之粉末狀樣本調製出之紅茶飲料與茶包沖泡之紅茶飲料相較嗜好性明顯較高。
另外,從已調製成不含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與香草醛之粉末狀樣本調製出紅茶飲料,並就該紅茶飲料對26位紅茶茶包使用者進行嗜好性評價,結果茶包沖泡之紅茶飲料與不含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與香草醛之粉末狀樣本所調製之紅茶飲料相較下,嗜好性較高。
[實施例9] 紅茶添加奶精粉飲用之使用者甚多。於此,就含有砂糖與奶精粉之紅茶飲料(奶茶)調查香草醛之口感改善效果。 首先,按表13所示配方調製出含有紅茶粉、紅茶香料、砂糖及奶精粉之粉末狀樣本。紅茶粉使用不含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之紅茶粉,或者,已將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量調整成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為20ppm的紅茶粉。紅茶香料使用如下:不同於紅茶香料A之紅茶香料B;於紅茶香料B中僅摻混香草醛而使飲料中香草醛濃度為2ppm之香料;於紅茶香料B中僅摻混β-大馬烯酮而使飲料中之β-大馬烯酮濃度為5ppb之香料;或者,於紅茶香料B中摻混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而使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2ppm且β-大馬烯酮濃度為5ppb之香料。
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紅茶飲料(含糖奶茶),並以日常於紅茶中混入奶精(奶精粉)飲用之7位茶包使用者分5階(1為極討厭,5為最喜歡) 評分,藉此評價嗜好性。飲用結束後,將各使用者所評分數予以平均,並將平均得分視為各紅茶飲料之評價。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14。
【表13】
【表14】
舉例來說,若將樣本1與樣本3、樣本2與樣本4、樣本5與樣本7、樣本6與樣本8進行比較,則得知從含香草醛之粉末樣本調製出之紅茶飲料與從不含香草醛之粉末樣本調製出之紅茶飲料相較下得分較高,具有優異之嗜好性。推測即使是含糖奶茶仍與純飲茶相同,因香草醛而使口感獲得改善之故。此外,樣本8之嗜好性最高,且樣本7較樣本3嗜好性更高,據此得知,相較於單獨使用香草醛,將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併用更能使口感獲得改善而提高嗜好性。
[參考例1] 對市售之香草調味茶之茶葉(茶包)注入沸騰開水來調製香草調味茶並測定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香草醛濃度為43ppm。
[實施例10] 調查即溶紅茶飲料中併用乙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對口感造成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出在實施例1使用之基底組成物中分別添加有乙香草醛香料與β-大馬烯酮香料之樣本。令乙香草醛香料與β-大馬烯酮香料之添加量可使從樣本調製出之飲料中之乙香草醛濃度與β-大馬烯酮濃度呈表15之濃度。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紅茶飲料(無糖之純飲茶)。與實施例1相同地評價所得紅茶飲料之口感。茲將評価結果示於表15。
【表15】
結果得知,若在含有1~25ppb單獨時不具口感改善效果之β-大馬烯酮的紅茶飲料中添加乙香草醛而使飲料中之乙香草醛濃度成為0.1~15ppm,與僅以相同濃度添加乙香草醛之紅茶飲料相較,紅茶之口感更獲改善。又,飲料中之乙香草醛濃度為25ppm之紅茶因香草風味強烈而被視為別種飲料評價,而將其評價為無口感改善效果(得分:0)。另外,僅管單獨添加乙香草醛且飲料中之乙香草醛濃度為15ppm時因香草風味過強而被評價為別種飲料,藉由與β-大馬烯酮25ppb併用,香草風味被屏蔽,作為純飲茶甚適宜,也獲得口感改善效果(得分:5)。相對於乙香草醛所致口感改善效果,乙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併用所致增強效果在飲料中乙香草醛濃度為0.1~15ppm且飲料中β-大馬烯酮濃度為1~25ppb下可獲得,在飲料中乙香草醛濃度為0.3~15ppm且飲料中β-大馬烯酮濃度為1~25ppb下可得較強效果,在飲料中乙香草醛濃度為1~10ppm且飲料中β-大馬烯酮濃度為1~25ppb下可得更強效果。
[實施例11] 調查即溶紅茶飲料中併用胡椒醛與β-大馬烯酮對口感造成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出在實施例1使用之基底組成物中分別添加有胡椒醛香料與β-大馬烯酮香料之樣本。令胡椒醛香料與β-大馬烯酮香料之添加量可使從樣本調製出之飲料中之胡椒醛濃度與β-大馬烯酮濃度呈表16之濃度。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紅茶飲料(無糖之純飲茶)。與實施例1相同地評價所得紅茶飲料之口感。茲將評価結果示於表16。
【表16】
結果得知,若在含有1~25ppb單獨時不具口感改善效果之β-大馬烯酮的紅茶飲料中添加胡椒醛而使飲料中之胡椒醛濃度成為0.1~50ppm,與僅以相同濃度添加胡椒醛之紅茶飲料相較,紅茶之口感更獲改善。又,飲料中之胡椒醛濃度為100ppm之紅茶因香草風味強烈而被視為別種飲料評價,故而將其評價為無口感改善效果(得分:0)。另外,儘管單獨添加胡椒醛且飲料中之胡椒醛濃度為50ppm時因香草風味過強而被評價為別種飲料,藉由與β-大馬烯酮25ppb併用,香草風味被屏蔽,作為純飲茶甚適宜,也獲得口感改善效果(得分:5)。相對於胡椒醛所致口感改善效果,胡椒醛與β-大馬烯酮併用所致增強效果在飲料中胡椒醛濃度為0.1~50ppm且飲料中β-大馬烯酮濃度為1~25ppb下可獲得,在飲料中胡椒醛濃度為0.2~50ppm且飲料中β-大馬烯酮濃度為1~25ppb下可得較強效果,在飲料中胡椒醛濃度為1~50ppm且飲料中β-大馬烯酮濃度為1~25ppb下可得更強效果。
[實施例12] 調查即溶紅茶飲料中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含量對於乙香草醛與胡椒醛併用所致口感改善效果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實施例5之表6配方構成之粉末組成物,再調製出其中添加有乙香草醛香料或胡椒醛香料之樣本。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沸騰開水中,調製出飲料中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量、乙香草醛濃度及胡椒醛濃度為表17所載濃度之紅茶飲料(無糖之純飲茶)。與實施例5同樣地評估各紅茶飲料之口感。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17。結果,與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為0ppm之紅茶飲料相較下,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濃度為30ppm之紅茶飲料的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口感改善效果較高。
【表17】
[實施例13] 調查即溶紅茶飲料中併用香草醛與各種具甜美香氣之香料對於口感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由實施例5之表6配方構成的粉末組成物,再調製出於其中添加有香草醛香料、紫羅蘭酮香料、乙麥芽醇香料、麥芽醇香料、呋喃酮香料、葫蘆芭內酯香料或甲基環戊烯醇酮香料之樣本。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之沸騰開水,調製出飲料中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量為30ppm且香草醛濃度、紫羅蘭酮濃度、乙麥芽醇濃度、麥芽醇濃度、呋喃酮濃度、葫蘆芭內酯濃度及甲基環戊烯醇酮濃度分別為表18~20所載濃度之紅茶飲料(無糖之純飲茶)。與實施例5同樣地評價各紅茶飲料之口感。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18~20。
【表18】
【表19】
【表20】
結果,確認了可藉由併用紫羅蘭酮、乙麥芽醇、麥芽醇、呋喃酮、葫蘆芭內酯或甲基環戊烯醇酮而使香草醛之口感改善效果增強。此外,添加紫羅蘭酮香料5ppm之樣本6、添加乙麥芽醇香料5ppm之樣本9、添加麥芽醇香料50ppm之樣本14、添加呋喃酮香料500ppb之樣本18、添加葫蘆芭內酯香料20ppb之樣本22及添加甲基環戊烯醇酮香料25ppm之樣本26因源自各香料之特徵香氣強烈,被視為別種飲料評價而將其評價為口感微弱(得分:1)。
[實施例14] 調查即溶烏龍茶飲料中香草醛對於口感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由表21之配方構成的基底組成物粉末,再調製對其添加有粉末狀香草醛香料之樣本。令香草醛香料之添加量可使自樣本調製出之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呈表22之濃度。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烏龍茶飲料。
以無添加香草醛之烏龍茶飲料為基準,使已受過訓練之5位專業評味員就是否可見口感改善效果分10階(0~9)予以評分,藉此評價烏龍茶飲料之口感。10階得分中,「0」表示「無效果(與無添加香草醛之烏龍茶飲料同等或更差之口感)」,「1」表示「有些微效果」,「3」表示「有少許效果」,「5」表示「有效果」,「7」表示「有很大效果」,「9」表示「非常有效果」。將各專業評味員所評分數平均,並將平均得分視為各烏龍茶飲料之評價。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22。
【表21】
【表22】
結果,就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0.005~7.5ppm之樣本而言,評價皆在1以上,得知因添加香草醛而使烏龍茶飲料之口感水準提升。此外,該等樣本均未感受到烏龍茶有違和感。得知烏龍茶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0.1~2ppm的烏龍茶飲料其香草醛所致口感改善效果尤高。另一方面,香草醛含量為10ppm之烏龍茶飲料因香草風味強烈而被視為別種飲料評價,因此將其評價為無效果。
[實施例15] 調查即溶烏龍茶飲料中乙香草醛對於口感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出在實施例14使用之基底組成物中添加有粉末狀乙香草醛(以下稱「乙香草醛香料」)之樣本。令乙香草醛香料之添加量可使從樣本製出之飲料中的乙香草醛濃度呈表23之濃度。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之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烏龍茶飲料。另,以與實施例14相同之方式評價所得烏龍茶飲料之口感。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23。
【表23】
結果,就飲料中之乙香草醛濃度為0.005~3ppm之樣本而言,評價皆在1以上,得知因添加乙香草醛而使烏龍茶飲料之口感水準提升。此外,該等樣本均未感受到烏龍茶有違和感。得知烏龍茶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0.05~1ppm的烏龍茶飲料其乙香草醛所致口感改善效果尤高。另一方面,乙香草醛含量為6ppm之烏龍茶飲料因香草風味強烈而被視為別種飲料評價,因此將其評價為無效果。
[實施例16] 調查即溶烏龍茶飲料中胡椒醛對於口感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出在實施例14使用之基底組成物中添加有粉末狀胡椒醛(以下稱「胡椒醛香料」)之樣本。令胡椒醛香料之添加量可使從樣本製出之飲料中的胡椒醛濃度呈表24之濃度。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之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烏龍茶飲料。另,以與實施例14相同之方式評價所得烏龍茶飲料之口感。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24。
【表24】
結果,就飲料中之胡椒醛濃度為0.01~15ppm之樣本而言,評價皆在1以上,得知因添加胡椒醛而使烏龍茶飲料之口感水準提升。此外,該等樣本均未感受到紅茶有違和感。得知以紅茶飲料中之胡椒醛濃度為0.2~4ppm的烏龍茶飲料其胡椒醛所致口感改善效果尤高。另一方面,胡椒乙香草醛含量為20ppm以上之烏龍茶飲料因香草風味強烈而被視為其他飲料評價,因此將其評價為無效果。
[比較例2] 調查即溶烏龍茶飲料中β-大馬烯酮對口感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出在實施例14使用之基底組成物中添加有粉末狀β-大馬烯酮(β-大馬烯酮香料)之樣本。令β-大馬烯酮香料之添加量可使從樣本製出之飲料中的β-大馬烯酮濃度呈表25之濃度。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之沸騰開水中而調製出烏龍茶飲料。相同地評價所得烏龍茶飲料之口感。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25。
【表25】
結果,就紅茶飲料中之β-大馬烯酮濃度為5~25ppb的樣本而言,確認了少許之烏龍茶口感水準提升效果。此外,就β-大馬烯酮濃度為50ppb以上之樣本而言,因β-大馬烯酮本身香氣強烈,而被視為其他風味之飲料來評價。
[實施例17] 調查即溶烏龍茶飲料中併用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對於口感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出在實施例14所用基底組成物中分別添加有香草醛香料與β-大馬烯酮香料之樣本。令香草醛香料與β-大馬烯酮香料之添加量可使從樣本調製出之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與β-大馬烯酮濃度呈表26之濃度。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沸騰開水中調製出烏龍茶飲料。與實施例14相同地評價所得烏龍茶飲料之口感。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26。
【表26】
結果得知,若在含有5~50ppb之β-大馬烯酮(單獨時不具口感改善效果)之烏龍茶飲料中添加香草醛而使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成為0.005~10ppm,與僅以相同濃度添加香草醛之烏龍茶飲料相較,烏龍茶之口感更獲改善。又,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25ppm之烏龍茶因香草風味強烈而被視為別種飲料評價,故而將其評價為無口感改善效果(得分:0)。另外,儘管單獨添加香草醛且飲料中之香草醛濃度為10ppm時因香草風味過強而被評價為別種飲料,藉由與β-大馬烯酮25~50ppb併用,香草風味被屏蔽,作為純飲之烏龍茶甚適宜,也獲得口感改善效果。相對於香草醛所致口感改善效果,香草醛與β-大馬烯酮併用所致增強效果在飲料中香草醛濃度為0.005~10ppm且飲料中β-大馬烯酮濃度為5~50ppb下可獲得,在飲料中香草醛濃度為0.025~5ppm且飲料中β-大馬烯酮濃度為5~25ppb下可得更較強效果。
[實施例18] 調查即溶烏龍茶飲料中併用香草醛與各種具甜美香氣之香料對於口感之影響。 具體來說,調製在實施例14所用粉末組成物中添加有香草醛香料、紫羅蘭酮香料、乙麥芽醇香料、麥芽醇香料、呋喃酮香料、葫蘆芭內酯香料或甲基環戊烯醇酮香料之樣本。使所得樣本1g溶解於150mL之沸騰開水,調製出飲料中沒食子酸酯型兒茶素量為30ppm且香草醛濃度、紫羅蘭酮濃度、乙麥芽醇濃度、麥芽醇濃度、呋喃酮濃度、葫蘆芭內酯濃度及甲基環戊烯醇酮濃度分別為表27~29所載濃度之烏龍茶飲料(無糖之純飲烏龍茶)。藉由受過訓練之5位專業評味員分5階(1最弱,5最強)評分來評價各烏龍茶之口感。將各專業評味員所評分數予以平均,並將平均得分視為各烏龍茶飲料之評價。茲將評價結果示於表27~29。
【表27】
【表28】
【表29】
結果,確認了可藉由併用紫羅蘭酮、乙麥芽醇、麥芽醇、呋喃酮、葫蘆芭內酯或甲基環戊烯醇酮而使香草醛之口感改善效果增強。此外,添加紫羅蘭酮香料5ppm之樣本6、添加乙麥芽醇香料5ppm之樣本9、添加麥芽醇香料50ppm之樣本15、添加呋喃酮香料500ppb之樣本19、添加葫蘆芭內酯香料20ppb之樣本23及添加甲基環戊烯醇酮香料25ppm之樣本27因源自各香料之特徵香氣強烈,被視為別種飲料評價而將其評價為口感微弱(得分:1)。
(無)

Claims (21)

  1. 一種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係用以與液體混合來調製發酵茶飲料者,其特徵在於含有: 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以及 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
  2. 如請求項1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其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如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之發酵茶飲料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05~40質量ppm之量。
  3. 如請求項1或2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其進一步含有選自於由β-大馬烯酮、呋喃酮、糠醛、甲基環戊烯醇酮、紫羅蘭酮、乙麥芽醇、麥芽醇及葫蘆芭內酯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
  4. 如請求項3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其中前述發酵茶飲料為紅茶飲料,前述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為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前述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為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 並且,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如下:前述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之紅茶飲料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1~25質量ppm之量。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其中前述發酵茶飲料為紅茶飲料,前述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為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前述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為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 並且,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如下:前述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1~40質量ppm之量。
  6. 如請求項4或5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其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及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之總含量如下:前述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及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之合計濃度為250質量ppm以下之量。
  7. 如請求項4至6中任一項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其滿足下述條件: 香草醛含量:前述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香草醛濃度為0.05~20質量ppm之量; 乙香草醛含量:前述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乙香草醛濃度為0.05~10質量ppm之量;或 胡椒醛含量:前述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紅茶飲料中,胡椒醛濃度為0.1~40質量ppm之量。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其中前述發酵茶飲料為烏龍茶飲料,前述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為前述可溶性烏龍茶固體成分,前述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為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
  9. 如請求項8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其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如下:前述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烏龍茶飲料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05~15質量ppm之量。
  10. 如請求項8或9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其滿足下述條件: 香草醛含量:前述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烏龍茶飲料中,香草醛濃度為0.005~7.5質量ppm之量; 乙香草醛含量:前述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烏龍茶飲料中,乙香草醛濃度為0.005~3質量ppm之量;或 胡椒醛含量:前述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與液體混合所得烏龍茶飲料中,胡椒醛濃度為0.01~15質量ppm之量。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其進一步含有糊精。
  12. 一種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之製造方法,該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係用以與液體混合來調製發酵茶飲料者,該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 原料使用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以及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 並且,該製造方法製造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係用以與液體混合而調製出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40質量ppm以下的發酵茶飲料。
  13. 如請求項12之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發酵茶飲料為紅茶飲料或烏龍茶飲料,前述可溶性發酵茶固體成分為可溶性紅茶固體成分或可溶性烏龍茶固體成分,前述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為即溶紅茶飲料用組成物或即溶烏龍茶飲料用組成物。
  14. 一種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係用以添加至發酵茶飲料中之粉末狀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含有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
  15. 如請求項14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其進一步含有:選自於由β-大馬烯酮、呋喃酮、糠醛、甲基環戊烯醇酮、紫羅蘭酮、乙麥芽醇、麥芽醇及葫蘆芭內酯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
  16. 如請求項14或15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其中前述發酵茶飲料為紅茶飲料,前述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為紅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 並且,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如下:混合前述紅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所得紅茶飲料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5~40質量ppm之量。
  17. 如請求項14或15之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其中前述發酵茶飲料為烏龍茶飲料,前述發酵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為烏龍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 並且,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總含量如下:混合前述烏龍茶飲料添加用組成物所得烏龍茶飲料中,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05~15質量ppm之量。
  18. 一種紅茶飲料,其特徵在於: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5~40質量ppm。
  19. 一種烏龍茶飲料,其特徵在於: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05~15質量ppm。
  20. 一種紅茶飲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 將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用作原料,而使得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5~40質量ppm。
  21. 一種烏龍茶飲料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將選自於由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一種成分用作原料,而使得香草醛、乙香草醛及胡椒醛之合計濃度為0.005~15質量ppm。
TW105126482A 2015-08-20 2016-08-19 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TW2017115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2692 2015-08-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1569A true TW201711569A (zh) 2017-04-01

Family

ID=58050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6482A TW201711569A (zh) 2015-08-20 2016-08-19 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28684B2 (zh)
TW (1) TW201711569A (zh)
WO (1) WO20170301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6674A (zh) * 2017-09-07 2020-04-10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装绿茶饮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38336A (ja) * 2016-09-08 2018-03-15 アサヒ飲料株式会社 ミルク入り紅茶飲料
WO2018211690A1 (ja) * 2017-05-19 2018-11-22 花王株式会社 茶飲料
JP6936663B2 (ja) * 2017-08-31 2021-09-22 小川香料株式会社 余韻性付与香気成分の探索方法
JP6785740B2 (ja) * 2017-10-13 2020-11-18 花王株式会社 茶飲料
JP7308018B2 (ja) * 2018-06-14 2023-07-13 アサヒ飲料株式会社 飲料、容器詰め飲料および飲料の苦みの抑制方法
TWI796493B (zh) * 2018-06-22 2023-03-21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經口組合物
JP6782737B2 (ja) * 2018-06-27 2020-11-11 花王株式会社 経口組成物
JP7454931B2 (ja) 2018-11-07 2024-03-25 花王株式会社 固形経口組成物
CN112450297A (zh) * 2020-10-23 2021-03-09 浙江大好大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袋装奶茶及其加工工艺
JP7030170B2 (ja) * 2020-10-27 2022-03-04 花王株式会社 茶飲料
JP2022127472A (ja) * 2021-02-19 2022-08-31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茶飲料
JP7320687B1 (ja) 2023-03-03 2023-08-03 キリンビバレッジ株式会社 乳タンパク質由来のオフフレーバーが抑制された容器詰紅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4851A (ja) * 1986-07-17 1988-02-02 Ajinomoto General Foods Kk 嗜好飲料の芳香強化方法
CN100445356C (zh) * 2002-10-30 2008-12-24 三得利株式会社 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
JP2005143467A (ja) * 2003-11-20 2005-06-09 Kiyomitsu Kawasaki 茶フレーバー組成物
JP4897574B2 (ja) * 2007-05-31 2012-03-14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CN101990945A (zh) * 2009-08-21 2011-03-30 南通市百味食品有限公司 原味奶茶及其加工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6674A (zh) * 2017-09-07 2020-04-10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装绿茶饮料
CN110996674B (zh) * 2017-09-07 2023-02-21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装绿茶饮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30187A1 (ja) 2018-06-07
WO2017030187A1 (ja) 2017-02-23
JP6828684B2 (ja) 2021-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11569A (zh) 即溶發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JP6467794B2 (ja) 茶飲料の製造方法、及び茶飲料の風味改善方法
JP5676078B2 (ja) 風味増強剤及び香料組成物
JP3921230B1 (ja) 高濃度紅茶ポリフェノール含有インスタントミルクティー
CN105163598A (zh) 绿茶饮料
JP6150354B2 (ja) ヘスペリジン含有茶飲料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7392766B2 (ja) インスタント紅茶飲料用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5820681B2 (ja) 苦味抑制剤
JP6570177B2 (ja) 果汁感増強方法
JP6777372B2 (ja) 粉末状清涼飲料用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11072242A (ja) 苦渋味抑制剤
JP7334506B2 (ja) インスタントコーヒー飲料用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6805477B2 (ja) 油脂含有乳風味飲食品のコク味増強方法
JP5771880B2 (ja) インスタント嗜好性飲料用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47217B2 (ja) インスタント嗜好性飲料用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83466B1 (ja) ココア飲料調製用のココア濃縮液
WO2021002423A1 (ja) 抹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JP2015119737A (ja) インスタントコーヒー飲料用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029025A (ja) 粉末酒および粉末酒の味質改善方法
JP2022157478A (ja) インスタント粉末茶飲料の甘味抑制方法
JP5782173B1 (ja) 乳含有容器詰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4095804A1 (ja) 保存劣化抑制剤及び飲食品の保存劣化抑制方法
JP2022117448A (ja) 飲食品の香味劣化抑制剤
JP2024011905A (ja) 抹茶飲料の風味改善方法
JP2023113306A (ja) ほうじ茶飲料の風味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