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41496A - 化合物、樹脂、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微影用下層膜、圖型形成方法、及、化合物或樹脂之純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化合物、樹脂、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微影用下層膜、圖型形成方法、及、化合物或樹脂之純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41496A
TW201641496A TW105107603A TW105107603A TW201641496A TW 201641496 A TW201641496 A TW 201641496A TW 105107603 A TW105107603 A TW 105107603A TW 105107603 A TW105107603 A TW 105107603A TW 201641496 A TW201641496 A TW 2016414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mpound
acid
carbon atoms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7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4996B (zh
Inventor
岡田佳奈
堀內淳矢
牧野嶋高史
越後雅敏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41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1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4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49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56Ring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rings
    • C07D209/80[b, c]- or [b, d]-condensed
    • C07D209/82Carbazoles; Hydrogenated carbazoles
    • C07D209/86Carbazoles; Hydrogenated carbazole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ring syst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40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5/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 C08G61/12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derived from five-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8G61/1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derived from five-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a five-membered ring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in the 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9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 G03F7/11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having cover layers or intermediate layers, e.g. subbing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Phenolic Resins Or Amino Resin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Indole Compounds (AREA)
  •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And Polymers With Carbon-To-Carbon Bonds (AREA)

Abstract

一種下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 (式(1)中,X係各自獨立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未交聯,R1係各自獨立表示選自由氫原子、鹵基、硝基、胺基、羥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2~30之烯基、碳原子數6~40之芳基、及此等之組合所成群者,在此,該烷基、該烯基及該芳基亦可包含醚鍵、酮鍵或酯 鍵,R2係各自獨立為碳數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碳數6~40之芳基、碳數2~30之烯基、巰基或羥基,在此,R2之至少一個為包含羥基或巰基之基,m係各自獨立為1~7之整數,p係各自獨立為0或1,q係各自獨立為0~4之整數,n為0或1)。

Description

化合物、樹脂、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微影用下層膜、圖型形成方法、及、化合物或樹脂之純化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特定構造之化合物或樹脂。又,本發明係關於含有該化合物或樹脂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及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使用由該材料所得之微影用下層膜及該材料之光阻圖型形成方法。並且,本發明係關於該化合物或樹脂之純化方法。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中,實施藉由使用光阻材料之微影術所成之微細加工,但近年來伴隨LSI之高積體化與高速度化,而需求藉由圖型規則之更加微細化。在使用作為現在之泛用技術所運用之光線曝光之微影術中,亦逐漸趨近於源自光源波長之本質性解像度之限度。
形成光阻圖型時所使用之微影用之光源從KrF 準分子雷射(248nm)短波化朝向ArF準分子雷射(193nm)。然而,伴隨進行光阻圖型之微細化,由於會產生解像度之問題或在顯像後光阻圖型倒塌之問題,故變得希望光阻之薄膜化。為了對應此種需要,若單純進行光阻之薄膜化,在基板加工上變得難以取得充分之光阻圖型膜厚。因此,變得必須要有不僅製作光阻圖型,在光阻與加工之半導體基板之間製作光阻下層膜,且亦使此光阻下層膜具有在作為基板加工時之遮罩之功能的製程。
現在,作為此種製程用之光阻下層膜,已知有各式各樣者。例如,可舉出與過往之蝕刻速度快之光阻下層膜相異,具有與光阻接近之乾蝕刻速度選擇比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作為形成此種微影用光阻下層膜用之材料,已提出有一種多層光阻製程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其係含有至少具有藉由施加規定能量而末端基脫離產生磺酸殘基之取代基之樹脂成分與溶劑(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又,亦可舉出具有光阻與比較小之乾蝕刻速度選擇比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作為形成此種微影用光阻下層膜用之材料,已提出有包含具有特定重複單位之聚合物之光阻下層膜材料(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並且,還可舉出具有與半導體基板相比較小之乾蝕刻速度選擇比之微影用光阻下層膜。作為形成此種微影用光阻下層膜用之材料,已提出一種光阻下層膜材料,其係包含使苊烯類之重複單位,與具有取代或非取代之羥基之重複單位進行共聚合而成之聚合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另一方面,此種光阻下層膜中作為具有高蝕刻耐性之材料,熟知有藉由使用甲烷氣體、乙烷氣體、乙炔氣體等當作原料之CVD所形成之非晶碳下層膜。然而,從製程上之觀點,需求使用旋轉塗佈法或網版印刷等之濕式製程就能形成光阻下層膜之光阻下層膜材料。
又,作為光學特性及蝕刻耐性皆優,可溶於溶劑且能適用於濕式製程之材料,本發明者等已提出一種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其係含有包含特定構成單位之萘甲醛聚合物及有機溶劑(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及5)。
尚且,關於在3層製程中之形成光阻下層膜所使用之中間層之形成方法,已知有例如矽氮化膜之形成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6),或矽氮化膜之CVD形成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7)。又,作為3層製程用之中間層材料,已知有包含倍半矽氧烷基底之矽化合物之材料(例如,參照專利文獻8及9)。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17766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27183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5-250434號公報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09/072465
[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第2011/034062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2-334869號公報
[專利文獻7]國際公開第2004/066377
[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07-226170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07-226204號公報
如以上所述,過往已提出為數眾多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但不存在不僅具有能適用於旋轉塗佈法或網版印刷等之濕式製程之高溶劑溶解性,且能高水準地使耐熱性及蝕刻耐性並存者,故要求開發新的材料開發。
又,近年來伴隨朝向圖型之微細化,即使係具有段差之基板(尤其,微細線間距或孔圖型等),仍要求能均勻地填充至其段差之各個角落之段差掩埋特性、及經形成之膜之平坦化性。尤其,對於配置於基板側之光阻層(光阻下膜層)之該要求甚高。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課題所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在形成光阻下層膜之際,可取得能適用濕式製程,耐熱性及蝕刻耐性皆優之微影用下層膜之化合物、樹脂、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包含該材料之組成物及使用該材料之圖型形成方法、該化合物或樹脂之純化方法。
本發明者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經過重複精意研討之結果,發現藉由使用具有特定構造之化合物或樹脂,即能解決上述課題,進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為如以下所示者。
[1]一種下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1)中,X係各自獨立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未交聯,R1係各自獨立表示選自由氫原子、鹵基、硝基、胺基、羥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2~30之烯基、碳原子數6~40之芳基、及此等之組合所成群者,在此,該烷基、該烯基及該芳基亦可包含醚鍵、酮鍵或酯鍵,R2係各自獨立為碳數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碳數6~40之芳基、碳數2~30之烯基、巰基或羥基,在此,R2之至少一個為包含羥基或巰基之基,m係各自獨立為1~7之整數,p係各自獨立為0或1,q係各自獨立為0~4之整數,n為0或1)。
[2]如[1]之化合物,其中前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式(1-1)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1-1)中,R1、R2、m、p、q、n係與前述式(1)中所說明者同義)。
[3]如[2]之化合物,其中前述式(1-1)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式(1-2)所表示之化合物。
(前述式(1-2)中,R1、p、q、n係與前述式(1)中所說明者同義,R3係各自獨立為碳數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碳數6~40之芳基、碳數2~30之烯基,m2係各自獨立為0~5之整數,m3係各自獨立為1~6之整數,m2+m3為1~6之整數)。
[4]如[3]之化合物,其中前述式(1-2)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式(1-3)所表示之化合物。
(前述式(1-3)中,R1、p、q、n係與前述式(1)中所說明者同義,R3、m2係與前述式(1-2)中所說明者同義)。
[5]如[4]之化合物,其中前述式(1-3)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式(1-4)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1-4)中,R1、及q係與前述式(1)中所說明者同義)。
[6]如[5]之化合物,其中前述式(1-4)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式(CAX-1)所表示之化合物。
[7]一種樹脂,其係將如[1]~[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者。
[8]如[7]之樹脂,其係藉由使如[1]~[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與具有交聯反應性之合物進行反應而得。
[9]如[7]之樹脂,其中前述具有交聯反應性之化合物為選自由醛、酮、羧酸、羧酸鹵化物、含鹵素化合物、胺基化合物、亞胺基化合物、異氰酸酯及含不飽和烴基之化合物所成群之至一種以上。
[10]一種樹脂,其係具有下述式(2)所表示之構造。
(式(2)中,X係各自獨立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未交聯,R1係各自獨立選自由氫原子、鹵基、硝基、胺基、羥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2~30之烯基、碳原子數6~40之芳基、及此等之組合所成群者,在此,該 烷基、該烯基及該芳基亦可包含醚鍵、酮鍵或酯鍵,R2係各自獨立為碳數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碳數6~40之芳基、碳數2~30之烯基、巰基或羥基,在此,R2之至少一個為包含羥基或巰基之基,Y係各自獨立為單鍵或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伸烷基,m係各自獨立為1~6之整數,p係各自獨立為0或1,q係各自獨立為0~4之整數,n為0或1)。
[11]一種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其係含有如[1]~[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及/或如請求項7~10中任一項之樹脂。
[12]一種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其係含有如[11]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與溶劑。
[13]如[12]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其中更含有酸產生劑。
[14]如[12]或[13]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其中更含有交聯劑。
[15]一種微影用下層膜,其係由如[12]~[14]中任一項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所形成者。
[16]一種光阻圖型形成方法,其係具有以下步驟:於基板上使用如[12]~[14]中任一項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形成下層膜之步驟(A-1)、於前述下層膜上形成至少一層光阻層之步驟(A-2)、及於前述步驟(A-2)之後,對前述光阻層之規定之領 域照射放射線且進行顯像之步驟(A-3)。
[17]一種電路圖型形成方法,其係具有以下步驟:於基板上使用如[12]~[14]中任一項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形成下層膜之步驟(B-1)、於前述下層膜上使用含有矽原子之光阻中間層膜材料形成中間層膜之步驟(B-2)、於前述中間層膜上形成至少一層光阻層之步驟(B-3)、於前述步驟(B-3)之後,對前述光阻層之規定之領域照射放射線且進行顯像而形成光阻圖型之步驟(B-4)、及於前述步驟(B-4)之後,藉由將前述光阻圖型作為遮罩而蝕刻前述中間層膜,將取得之中間層膜圖型作為蝕刻遮罩而蝕刻前述下層膜,且將取得之下層膜圖型作為蝕刻遮罩而對基板進行蝕刻,於基板上形成圖型之步驟(B-5)。
[18]一種純化方法,其係如[1]~[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7]~[10]中任一項之樹脂之純化方法,其包括:使包含不會任意與水混合之有機溶劑及前述化合物或前述樹脂之溶液,與酸性之水溶液接觸而進行萃取之步驟。
[19]如[18]之純化方法,其中前述酸性之水溶液為選自由鹽酸、硫酸、硝酸及磷酸所成群之一種以上之礦酸水溶液,或,選自由乙酸、丙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 富馬酸、馬來酸、酒石酸、檸檬酸、甲烷磺酸、酚磺酸、p-甲苯磺酸及三氟乙酸所成群之一種以上之有機酸水溶液。
[20]如[18]或[19]之純化方法,其中前述不會與水任意混合之有機溶劑為甲苯、2-庚酮、環己酮、環戊酮、甲基異丁基酮、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2-二乙氧基酮、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21]如[18]~[20]中任一項之純化方法,其中在使前述溶液與酸性之水溶液接觸而進行萃取之步驟之後,更包括藉由水進行萃取處理之步驟。
依據本發明,可實現可取得能適用於濕式製程,且耐熱性及蝕刻耐性皆優之微影用下層膜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
以下,說明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以下,稱為「本實施形態」)。尚且,本實施形態為說明本發明用之例示,本發明並非僅受限於本實施形態。
[化合物]
本實施形態之化合物為下述式(1)所表示者。本實施形態之化合物由於具有此構成,在形成光阻下層膜時, 能適用濕式製程,且耐熱性及蝕刻耐性優異。又,本實施形態之化合物由於具有特定構造,其耐熱性高,且溶劑溶解性亦高。因此,藉由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化合物,可形成高溫烘烤時膜之劣化受到抑制,且對氧電漿蝕刻等之蝕刻耐性亦優,對於段差基板之掩埋特性及膜之平坦性皆優之下層膜。並且,由於與光阻層之密著性亦優,故可形成優異之光阻圖型。
上述式(1)中,X係各自獨立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未交聯。
R1係各自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鹵基、硝基、胺基、羥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2~30之烯基、碳原子數6~40之芳基、及此等之組合所成群者,在此,該烷基、該烯基及該芳基亦可包含醚鍵、酮鍵或酯鍵。
作為上述鹵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氟基、氯基、溴基、碘基。
作為上述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環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環丁基、1-甲 基-環丙基、2-甲基-環丙基、n-戊基、1-甲基-n-丁基、2-甲基-n-丁基、3-甲基-n-丁基、1,1-二甲基-n-丙基、1,2-二甲基-n-丙基、2,2-二甲基-n-丙基、1-乙基-n-丙基、環戊基、1-甲基-環丁基、2-甲基-環丁基、3-甲基-環丁基、1,2-二甲基-環丙基、2,3-二甲基-環丙基、1-乙基-環丙基、2-乙基-環丙基、n-己基、1-甲基-n-戊基、2-甲基-n-戊基、3-甲基-n-戊基、4-甲基-n-戊基、1,1-二甲基-n-丁基、1,2-二甲基-n-丁基、1,3-二甲基-n-丁基、2,2-二甲基-n-丁基、2,3-二甲基-n-丁基、3,3-二甲基-n-丁基、1-乙基-n-丁基、2-乙基-n-丁基、1,1,2-三甲基-n-丙基、1,2,2-三甲基-n-丙基、1-乙基-1-甲基-n-丙基、1-乙基-2-甲基-n-丙基、環己基、1-甲基-環戊基、2-甲基-環戊基、3-甲基-環戊基、1-乙基-環丁基、2-乙基-環丁基、3-乙基-環丁基、1,2-二甲基-環丁基、1,3-二甲基-環丁基、2,2-二甲基-環丁基、2,3-二甲基-環丁基、2,4-二甲基-環丁基、3,3-二甲基-環丁基、1-n-丙基-環丙基、2-n-丙基-環丙基、1-i-丙基-環丙基、2-i-丙基-環丙基、1,2,2-三甲基-環丙基、1,2,3-三甲基-環丙基、2,2,3-三甲基-環丙基、1-乙基-2-甲基-環丙基、2-乙基-1-甲基-環丙基、2-乙基-2-甲基-環丙基及2-乙基-3-甲基-環丙基等。
作為上述碳原子數2~30之烯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甲基-1-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2-甲基-1-丙烯基、2-甲基-2-丙烯基、1-乙基乙烯基、1-甲基- 1-丙烯基、1-甲基-2-丙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1-n-丙基乙烯基、1-甲基-1-丁烯基、1-甲基-2-丁烯基、1-甲基-3-丁烯基、2-乙基-2-丙烯基、2-甲基-1-丁烯基、2-甲基-2-丁烯基、2-甲基-3-丁烯基、3-甲基-1-丁烯基、3-甲基-2-丁烯基、3-甲基-3-丁烯基、1,1-二甲基-2-丙烯基、1-i-丙基乙烯基、1,2-二甲基-1-丙烯基、1,2-二甲基-2-丙烯基、1-環戊烯基、2-環戊烯基、3-環戊烯基、1-己烯基、2-己烯基、3-己烯基、4-己烯基、5-己烯基、1-甲基-1-戊烯基、1-甲基-2-戊烯基、1-甲基-3-戊烯基、1-甲基-4-戊烯基、1-n-丁基乙烯基、2-甲基-1-戊烯基、2-甲基-2-戊烯基、2-甲基-3-戊烯基、2-甲基-4-戊烯基、2-n-丙基-2-丙烯基、3-甲基-1-戊烯基、3-甲基-2-戊烯基、3-甲基-3-戊烯基、3-甲基-4-戊烯基、3-乙基-3-丁烯基、4-甲基-1-戊烯基、4-甲基-2-戊烯基、4-甲基-3-戊烯基、4-甲基-4-戊烯基、1,1-二甲基-2-丁烯基、1,1-二甲基-3-丁烯基、1,2-二甲基-1-丁烯基、1,2-二甲基-2-丁烯基、1,2-二甲基-3-丁烯基、1-甲基-2-乙基-2-丙烯基、1-s-丁基乙烯基、1,3-二甲基-1-丁烯基、1,3-二甲基-2-丁烯基、1,3-二甲基-3-丁烯基、1-i-丁基乙烯基、2,2-二甲基-3-丁烯基、2,3-二甲基-1-丁烯基、2,3-二甲基-2-丁烯基、2,3-二甲基-3-丁烯基、2-i-丙基-2-丙烯基、3,3-二甲基-1-丁烯基、1-乙基-1-丁烯基、1-乙基-2-丁烯基、1-乙基-3-丁烯基、1-n-丙基-1-丙烯基、1-n-丙基-2-丙烯基、2-乙基-1-丁烯基、2-乙基-2-丁烯基、2-乙基-3-丁烯基、1,1,2-三 甲基-2-丙烯基、1-t-丁基乙烯基、1-甲基-1-乙基-2-丙烯基、1-乙基-2-甲基-1-丙烯基、1-乙基-2-甲基-2-丙烯基、1-i-丙基-1-丙烯基、1-i-丙基-2-丙烯基、1-甲基-2-環戊烯基、1-甲基-3-環戊烯基、2-甲基-1-環戊烯基、2-甲基-2-環戊烯基、2-甲基-3-環戊烯基、2-甲基-4-環戊烯基、2-甲基-5-環戊烯基、2-亞甲基-環戊基、3-甲基-1-環戊烯基、3-甲基-2-環戊烯基、3-甲基-3-環戊烯基、3-甲基-4-環戊烯基、3-甲基-5-環戊烯基、3-亞甲基-環戊基、1-環己烯基、2-環己烯基及3-環己烯基等。
作為上述碳原子數6~40之芳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苯基、o-甲基苯基、m-甲基苯基、p-甲基苯基、o-氯苯基、m-氯苯基、p-氯苯基、o-氟苯基、p-氟苯基、o-甲氧基苯基、p-甲氧基苯基、p-硝基苯基、p-氰基苯基、α-萘基、β-萘基、o-聯苯基、m-聯苯基、p-聯苯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及9-菲基。
R2係各自獨立為碳數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碳數6~30之芳基、碳數2~30之烯基、巰基或羥基,在此,R2之至少一個為包含羥基或巰基之基。尚且,作為包含羥基之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羥基、經羥基取代之碳數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經羥基取代之碳數6~40之芳基、經羥基取代之碳數2~30之烯基。又,作為包含巰基之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巰基、經巰基取代之碳數 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經巰基取代之碳數6~40之芳基、經巰基取代之碳數2~30之烯基。
作為上述碳原子數1~30之烷基、上述碳原子數2~30之烯基及上述碳原子數6~40之芳基,可舉出與R1之上述例示為相同者。
m係各自獨立為1~7之整數,p係各自獨立為0或1,q係各自獨立為0~4之整數,n為0或1。
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雖然為低分子量,但因構造之剛硬度而具有高耐熱性,故在高溫烘烤條件下仍能使用。又,由於為較低分子量且為低黏度,故即使具有段差之基板(尤其,微細之線間距或孔圖型等),仍可容易均勻地填充至其段差之各個角落,其結果係使用此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能較為有利地提升掩埋特性。又,亦能賦予高蝕刻耐性。在此,作為本實施形態之化合物之分子量,以400~3000為佳,以400~2000為較佳,以400~1000為更佳。尚且,上述分子量係可藉由後述之實施例記載之方法進行測量。
從交聯之容易度與對有機溶劑之溶解性之觀點,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R2之至少一個為包含羥基或巰基。
又,從原料供給性之觀點,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係以下述式(1-1)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佳。
上述式(1-1)中,R1、R2、m、p、q、n係與上述式(1)中所說明者同義。
從對有機溶劑之溶解性之觀點,上述式(1-1)所表示之化合物係以下述式(1-2)所表示之化合物為較佳。
述式(1-2)中,R1、p、q、n係與上述式(1)中所說明者同義,R3係各自獨立為碳數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碳數6~40之芳基、碳數2~30之烯基,m2係各自獨立為0~5之整數,m3係各自獨立為1~6之整數,m2+m3為1~6之整數。
上述式(1-2)所表示之化合物在從更加對有機溶劑之溶解性之觀點,以下述式(1-3)所表示之化合 物為更佳。
上述式(1-3)中,R1、R2、p、q、n係與上述式(1)中所說明者同義,R3、m2係與上述式(1-2)中所說明者同義)。
又,從低分子量而流動性良好之觀點,上述式(1-3)所表示之化合物係以在上述式(1-3)中n=1之態樣,即以下述式(1-4)所表示之化合物為更較佳。
上述式(1-4)中,R1、及q係與上述式(1)中所說明者同義。
更進一步,從製造之容易度與原料供給性之觀點,上述一般式(1-4)所表示之化合物係以下述式(CAX-1)所表示之化合物為更較佳。
以下,展示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具體例,但並非係受限於在此所列舉者。
上述化合物中,R1、R2、q、m係與上述式(1)中所說明同義。
上述化合物中,R1、R2、m係與上述式(1)中所說明者同義。Q為0~3之整數。
本實施形態中,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係能應用公知之手法適宜進行合成,且其合成手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藉由在常壓下,使酚類、硫酚類、萘酚類或硫萘酚類,與對應之醛類,再酸觸媒下進行縮聚合反應,而能取得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又,因應必要,亦能在加壓下進行。
作為前述酚類,可舉出例如,酚、甲基酚、甲氧基苯、兒茶酚、氫醌、三甲基氫醌等,但不受限於此等。此等係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從能容易製作成呫噸構造之觀點,此等之中亦以使用氫醌、三甲基氫醌為佳。
作為前述硫酚類,可舉出例如,苯硫醇、甲基苯硫醇、甲氧基苯硫醇、苯二硫醇、三甲基苯二硫醇等,但不受限於此等。此等係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從能容易製作成噻吨構造之觀點,此等之中亦以使用苯二硫醇、三甲基苯二硫醇為佳。
作為前述萘酚類,可舉出例如,萘酚、甲基萘酚、甲氧基萘酚、萘二醇等,但不受限於此等。此等係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從能容易製作成苯并呫噸構造之觀點,此等之中亦以使用萘二醇為佳。
作為前述硫萘酚類,可舉出例如,萘硫醇、甲基萘硫醇、甲氧基萘硫醇、萘二硫醇等,但不受限於此等。此等係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從能容易製作成硫代苯并呫噸構造之觀點,此等之中亦以使 用萘二硫醇為佳。
作為前述醛類,可舉出例如,咔唑-3-甲醛、N-甲基咔唑-3-甲醛、N-乙基咔唑-3-甲醛、N-丙基咔唑-3-甲醛、N-(t-丁基)咔唑-3-甲醛、N-羥基乙基咔唑-3-甲醛、N-環己基咔唑-3-甲醛、N-苯基咔唑-3-甲醛、N-(4-甲基苯基)咔唑-3-甲醛、N-(4-乙基苯基)咔唑-3-甲醛、N-(4-甲氧基苯基)咔唑-3-甲醛、N-(3-甲氧基苯基)咔唑-3-甲醛、N-(4-乙氧基苯基)咔唑-3-甲醛、N-(3-乙氧基苯基)咔唑-3-甲醛、N-(4-羥基苯基)咔唑-3-甲醛、N-(3-羥基苯基)咔唑-3-甲醛、N-苄基咔唑-3-甲醛、N-聯苯基咔唑-3-甲醛、N-(4-羥基聯苯基)咔唑-3-甲醛、1,4-二甲基-9H-咔唑-3-甲醛、6-甲氧基-1,4-二甲基-9H-咔唑-3-甲醛、N-亞硝基咔唑-3-甲醛、咔唑-3,6-二甲醛、N-甲基咔唑-3,6-二甲醛、N-乙基咔唑-3,6-二甲醛、N-丙基咔唑-3,6-二甲醛、N-(t-丁基)咔唑-3,6-二甲醛、N-羥基乙基咔唑-3,6-二甲醛、N-環己基咔唑-3,6-二甲醛、N-苯基咔唑-3,6-二甲醛、N-(4-甲基苯基)咔唑-3,6-二甲醛、N-(4-乙基苯基)咔唑-3,6-二甲醛、N-(4-甲氧基苯基)咔唑-3,6-二甲醛、N-(3-甲氧基苯基)咔唑-3,6-二甲醛、N-(4-乙氧基苯基)咔唑-3,6-二甲醛、N-(3-乙氧基苯基)咔唑-3,6-二甲醛、N-(4-羥基苯基)咔唑-3,6-二甲醛、N-(3-羥基苯基)咔唑-3,6-二甲醛、N-苄基咔唑-3,6-二甲醛、N-聯苯基咔唑-3,6-二甲醛、N-(4-羥基聯苯基)咔唑-3,6-二甲醛、1,4-二甲基-9H-咔唑-3,6-二甲醛、N-亞 硝基咔唑-3,6-二甲醛等,但不受限於此等。此等係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從賦予高溶解性與高耐熱性之觀點,此等之中亦以使用N-乙基咔唑-3-甲醛、N-羥基乙基咔唑-3-甲醛為佳。
上述反應所使用之酸觸媒係能從公知者當中適宜選擇使用,並無特別限定。作為此種酸觸媒,已廣泛熟知有無機酸或有機酸,可舉出例如,鹽酸、硫酸、磷酸、氫溴酸、氫氟酸等之無機酸,或草酸、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癸二酸、檸檬酸、富馬酸、馬來酸、蟻酸、p-甲苯磺酸、甲烷磺酸、三氟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氟甲烷磺酸、苯磺酸、萘磺酸、萘二磺酸等之有機酸,或氯化鋅、氯化鋁、氯化鐵、三氟化硼等之路易斯酸、或矽鎢酸、磷鎢酸、矽鉬酸或磷鉬酸等之固體酸等,但不受限於此等。從製造上之觀點,此等之中亦以有機酸及固體酸為佳,從取得容易度或操作容易度等之製造上之觀點,則以使用鹽酸或硫酸為較佳。尚且,酸觸媒係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又,酸觸媒之使用量係能因應使用之原料及使用之觸媒種類、以及反應條件等而適宜設定,並無特別限定,但相對於反應原料100質量份,以0.01~100質量份為佳。
上述反應之際,亦可使用反應溶劑。作為反應溶劑,只要係會使所使用之醛類,與酚類、硫酚類、萘酚類、或硫萘酚類之反應進行者,即無特別限定,可從公知者當中適宜選擇使用,例如可例示,水、甲醇、乙醇、 丙醇、丁醇、四氫呋喃、二噁烷、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乙基醚或此等之混合溶劑等。尚且,溶劑係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用。
又,此等溶劑之使用量係能因應所使用之原料及使用之觸媒種類、以及反應條件等而適宜設定,並未受到特別限定,相對於反應原料100質量份,以在0~2000質量份之範圍內為佳。並且,上述反應之反應溫度係能因應反應原料之反應性而適宜選擇,並無特別限定,但通常在10~200℃之範圍。
為了取得本實施形態之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反應溫度係以較高為佳,具體地係以60~200℃之範圍為佳。尚且,反應方法係能從公知之手法適宜選擇使用,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有將酚類、硫酚類、萘酚類或硫萘酚類,與醛類及觸媒一次性添加之方法;或,在觸媒存在下滴入酚類、硫酚類、萘酚類或硫萘酚類,或醛類或酮類的方法。縮聚合反應結束後,取得之化合物之單離係能依循常法實施,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了去除系統內存在之未反應原料或觸媒等,藉由採用使反應釜之溫度上升至130~230℃,在1~50mmHg程度下去除揮發分等之一般手法,而能取得目的物之化合物。
作為理想之反應條件,相對於醛類1莫耳,藉由使用酚類、硫酚類、萘酚類或硫萘酚類1莫耳~過剩量,及酸觸媒0.001~1莫耳,在常壓下,以50~150℃使其反應20分~100小時程度來實施。
反應結束後,可藉由公知方法單離目的物。例如,濃縮反應液,加入純水使反應生成物析出,冷卻至室溫後,進行過濾使其分離,過濾取得之固形物,使其乾燥後,藉由柱層析,與副產物進行分離純化,進行溶劑餾除、過濾、乾燥而能取得目的物之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樹脂]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係將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取得之樹脂。又,本實施形態之樹脂具有式(2)所表示之構造。
式(2)中,X係各自獨立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未交聯。
R1係各自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鹵基、硝基、胺基、羥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2~30之烯基、碳原子數6~40之芳基、及此等之組合所成群者,在此,該烷基、該烯基及該芳基亦可包含醚鍵、酮鍵或酯鍵。
R2係各自獨立為碳數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 之烷基、碳數6~40之芳基、碳數2~30之烯基、巰基或羥基,在此,R2之至少一個為包含羥基或巰基之基。尚且,作為包含羥基之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羥基、經羥基取代之碳數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經羥基取代之碳數6~40之芳基、經羥基取代之碳數2~30之烯基。又,作為包含巰基之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巰基、經巰基取代之碳數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經巰基取代之碳數6~40之芳基、經巰基取代之碳數2~30之烯基。
Y係各自獨立為單鍵或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伸烷基。
m係係各自獨立為1~6之整數,p係各別獨立為0或1,q係各別獨立為0~4之整數,n為0或1。
本實施形態所使用之具有式(2)所表示構造之樹脂係例如藉由使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具有交聯反應性之化合物進行反應而得。
作為具有交聯反應性之化合物,只要係能將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予以寡聚物化或聚合物化者,即無特別限定,且可使用公知者。作為其具體例,可舉出如醛、酮、羧酸、羧酸鹵化物、含鹵素化合物、胺基化合物、亞胺基化合物、異氰酸酯、含不飽和烴基之化合物等,但不限定於此等。
作為具有式(2)所示構造之樹脂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藉由上述式(1)所表示之 化合物與具有交聯反應性之單體即醛之縮合反應等進行酚醛化而成之樹脂。
在此,作為將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予以酚醛化時所使用之醛,可舉出例如,甲醛、三噁烷、三聚甲醛、苯甲醛、乙醛、丙基醛、苯基乙醛、苯基丙基醛、羥基苯甲醛、氯苯甲醛、硝基苯甲醛、甲基苯甲醛、乙基苯甲醛、丁基苯甲醛、聯苯基醛、萘醛、蒽甲醛、菲甲醛、芘甲醛、糠醛等,但不受限於此等。此等之中亦以甲醛為較佳。尚且,此等醛類係可單獨使用1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使用。又,上述醛類之使用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1莫耳,以0.2~5莫耳為佳,較佳為0.5~2莫耳。
在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與醛之縮合反應中,亦可使用反應溶劑。作為此縮聚合中之反應溶劑,可從公知者當中適宜選擇使用,並無特別受到限定,可舉出例如,水、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四氫呋喃、二噁烷或此等混合溶劑等。尚且,溶劑係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又,此等溶劑之使用量係能因應所使用之原料及使用之觸媒種類、以及反應條件等而適宜設定,並無特別限定,但相對於反應原料100質量份,以0~2000質量份之範圍為佳。並且,反應溫度係能因應反應原料之反應性而適宜選擇,並不特別限定,通常在10~200℃之範圍內。尚且,反應方法係可適宜選擇使用公知之手法,並 無特別限定,如有一次性添加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醛類、觸媒之方法,或在觸媒存在下滴入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醛類的方法。
縮聚合反應結束後,所取得之化合物之單離係能依循常法進行,而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了取除系統內存在之未反應原料或觸媒等,藉由採用使反應釜之溫度上升至130~230℃,在1~50mmHg程度下去除揮發分等之一般手法,而能取得目的物之已酚醛化之樹脂。
在此,本實施形態之樹脂可為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均聚物,亦可為與其他酚類之共聚物。在此作為能共聚合之酚類,可舉出例如,酚、甲酚、二甲基酚、三甲基酚、丁基酚、苯基酚、二苯基酚、萘基酚、間苯二酚、甲基間苯二酚、兒茶酚、丁基兒茶酚、甲氧基酚、甲氧基酚、丙基酚、苯三酚、百里酚等,但不受限於此等。
又,本實施形態之樹脂中,除上述其他酚類以外,亦可為與能聚合之單體進行共聚合而成者。作為該共聚合單體,可舉出例如,萘酚、甲基萘酚、甲氧基萘酚、二羥基萘、茚、羥基茚、苯並呋喃、羥基蒽、苊烯、聯苯基、雙酚、參酚、二環戊二烯、四氫茚、4-乙烯基環己烯、降莰二烯、乙烯基降莰烯、蒎烯、檸檬烯等,但不受限於此等。尚且,本實施形態之樹脂可為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與上述酚類之2元以上之(例如,2~4元系)共聚物,亦可為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與上述 共聚合單體之2元以上(例如,2~4元系)共聚物,又可為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與上述酚類與上述共聚合單體之3元以上之(例如,3~4元系)共聚物。
尚且,本實施形態之樹脂之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定,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以500~30,000為佳,較佳為750~20,000。又,從提高交聯效率以及抑制烘烤中之揮發成分之觀點,本實施形態之樹脂之分散度(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Mn)係以1.1~7之範圍內者為佳。尚且,上述Mn係能藉由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所求得。
將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及/或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在從變得更容易適用於濕式製程等之觀點,以對溶劑之溶解性為高者為佳。更具體而言,此等化合物及/或樹脂在將1-甲氧基-2-丙醇(PGME)及/或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PGMEA)當作溶劑時,對該溶劑之溶解度係以10質量%以上為佳。在此,對PGME及/或PGMEA之溶解度係定義成「樹脂之質量÷(樹脂之質量+溶劑之質量)×100(質量%)」。例如,若將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及/或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10g溶解於PGMEA 90g,則係將該情況評價為將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及/或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對PGMEA之溶解度為「10質量%以上」,又在未溶解的情況,則係評價為該溶解度係「未滿10質量%」。
[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
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含有選自由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及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所成群之至少一種物質。本實施形態中,在塗佈性及品質安定性之面上,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中,前述物質係以1~100質量%為佳,以10~100質量%為較佳,以50~100質量%為更佳,以100質量%為更較佳。
尚且,在不損及本實施形態之效果範圍內,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亦可包含既知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等。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為至少含有本實施形態之上述化合物或樹脂者。由於具有此種構成,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能適用於濕式製程,且耐熱性及蝕刻耐性皆優。並且,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由於使用上述化合物或樹脂,故能形成高溫烘烤時之膜之劣化受到抑制,且對氧電漿蝕刻等之蝕刻耐性亦優之下層膜。更進一步,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由於與光阻層之密著性亦優,故能取得優異光阻圖型。
[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
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除了含有將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及/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以外,尚包含溶劑。並且,本實施形態之微影 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在因應必要,亦可含有交聯劑、酸產生劑、其他成分。以下,說明關於溶劑與此等任意成分。
[溶劑]
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亦可含有溶劑。溶劑只要係治少會使上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及/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溶解者,即無特別限定,可適宜使用公知者。
作為溶劑之具體例,可舉出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之酮系溶劑;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等之賽珞蘇系溶劑;乳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異戊酯、乳酸乙酯、甲氧基丙酸甲酯、羥基異丁酸甲酯等之酯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1-乙氧基-2-丙醇等之醇系溶劑;甲苯、茬、苯甲醚等之芳香族系烴等,但不受限於此等。此等溶劑係可單獨使用1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從安全性之觀點,上述溶劑之中亦以環己酮、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乳酸乙酯、羥基異丁酸甲酯、苯甲醚為佳。
上述溶劑之含量並無特限定,從溶解性及製膜上之觀點,相對於前述下層膜形成材料100質量份,以100~10,000質量份為佳,以200~5,000質量份為較佳,以200~1,000質量份為更佳。
[交聯劑]
從抑制互混等之觀點,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因應必要亦可含有交聯劑。作為本實施形態中能使用之交聯劑之具體例,可舉出如三聚氰胺化合物、胍胺化合物、乙炔脲化合物、脲化合物、環氧化合物、硫代環氧化合物、異氰酸酯化合物、疊氮化合物、烯基醚基等之包含雙鍵之化合物,且係具有選自羥甲基、烷氧基甲基、醯氧基甲基之至少一個基座為取代基(交聯性基)者,但並非受限於此等。尚且,此等交聯劑係可單獨使用1種,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又,亦可使用此等作為添加劑。尚且,亦可將上述交聯性基導入於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及/或導入於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中之聚合物側鏈上。又,包含羥基之化合物亦能使用作為交聯劑。
三聚氰胺化合物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六羥甲基三聚氰胺、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六羥甲基三聚氰胺之1~6個之羥甲基經甲氧基甲基化之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六甲氧基乙基三聚氰胺、六醯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六羥甲基三聚氰胺之羥甲基之1~6個經醯氧基甲基化之化合物或其混合物等。作為環氧化合物之具體例,可舉出例如參(2,3-環氧基丙基)異三聚氰酸酯、三羥甲基甲烷三環氧丙基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環氧丙基醚、三羥乙基乙烷三環氧丙基醚等。
胍胺化合物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四羥甲基胍胺、四甲氧基甲基胍胺、四羥甲基胍胺之1~4個之羥甲基經甲氧基甲基化之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四甲氧基乙基胍胺、四醯氧基胍胺、四羥甲基胍胺之1~4個之羥甲基經醯氧基甲基化之化合物或其混合物等。作為乙炔脲化合物之具體例,可舉出例如四羥甲基乙炔脲、四甲氧基乙炔脲、四甲氧基甲基乙炔脲、四羥甲基乙炔脲之羥甲基之1~4個經甲氧基甲基化之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四羥甲基乙炔脲之羥甲基之1~4個經醯氧基甲基化之化合物或其混合物等。作為脲化合物之具體例,可舉出例如四羥甲基脲、四甲氧基甲基脲、四羥甲基脲之1~4個之羥甲基經甲氧基甲基化之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四甲氧基乙基脲等。
包含烯基醚基之化合物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三乙二醇二乙烯基醚、1,2-丙二醇二乙烯基醚、1,4-丁二醇二乙烯基醚、四亞甲基二醇二乙烯基醚、新戊二醇二乙烯基醚、三羥甲基丙烷三乙烯基醚、已二醇二乙烯基醚、1,4-環已二醇二乙烯基醚、季戊四醇三乙烯基醚、季戊四醇四乙烯基醚、山梨醇四乙烯基醚、山梨醇五乙烯基醚、三羥甲基丙烷三乙烯基醚等。
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中,交聯劑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100質量,以5~50質量份為理想,較理想為 10~40質量份。藉由做成上述之理想範圍,則有抑制與光阻層之混合現象產生的傾向,又,有防反射效果提高,交聯後之膜形成性提高的傾向。
[酸產生劑]
從更加促進因熱所成之交聯反應等之觀點,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因應必要亦可含有酸產生劑。作為酸產生劑,已知有因熱分解而產生酸者、藉由光照射而產生酸者等,皆能任意一者。
作為酸產生劑,可舉出如1)下述一般式(P1a-1)、(P1a-2)、(P1a-3)或(P1b)之鎓鹽、2)下述一般式(P2)之重氮甲烷衍生物、3)下述一般式(P3)之乙二醛二肟衍生物、4)下述一般式(P4)之雙碸(bissulfone)衍生物、5)下述一般式(P5)之N-羥基醯亞胺化合物之磺酸酯、6)β-酮磺酸衍生物、7)二碸(disulfone)衍生物、8)硝基苄基磺酸酯衍生物、9)磺酸酯衍生物等;但並非受限於此等限定。尚且,此等酸產生劑係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
上述式中,R101a、R101b、R101c係各自獨立表示碳數1~12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烯基、氧代烷基或氧代烯基;碳數6~20之芳基;或碳數7~12之芳烷基或芳基氧代烷基,此等基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經由烷氧基等所取代。又,R101b與R101c亦可形成環,在形成環時,R101b、R101c係各自獨立表示碳數1~6之伸烷基。K-表示非親核性相對離子。R101d、R101e、R101f、R101g係各自獨立表示對R101a、R101b、R101c加上氫原子。R101d與R101e、R101d與R101e與R101f亦可形成環,在形成環時,R101d與R101e,及R101d與R101e與R101f表示碳數3~10之伸烷基,或,表示在環中具有式中之氮原子之雜芳香族環。
上述之R101a、R101b、R101c、R101d、R101e、R101f、R101g可互為相同亦可為相異。具體而言,作為烷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n-丁基、sec-丁基、tert-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丙基甲基、4-甲基環己基、環己基甲基、降莰基、金剛烷基等。作為烯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丁烯基、己烯基、環己烯基等。作為氧 代烷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2-氧代環戊基、2-氧代環己基等,或2-氧代丙基、2-環戊基-2-氧代乙基、2-環己基-2-氧代乙基、2-(4-甲基環己基)-2-氧代乙基等。作為氧代烯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2-氧代-4-環己烯基、2-氧代-4-丙烯基等。作為芳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苯基、萘基等,或p-甲氧基苯基、m-甲氧基苯基、o-甲氧基苯基、乙氧基苯基、p-tert-丁氧基苯基、m-tert-丁氧基苯基等之烷氧基苯基;2-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乙基苯基、4-tert-丁基苯基、4-丁基苯基、二甲基苯基等之烷基苯基;甲基萘基、乙基萘基等之烷基萘基;甲氧基萘基、乙氧基萘基等之烷氧基萘基;二甲基萘基、二乙基萘基等之二烷基萘基;二甲氧基萘基、二乙氧基萘基等之二烷氧基萘基等。作為芳烷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苄基、苯基乙基、苯乙基等。作為芳基氧代烷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2-苯基-2-氧代乙基、2-(1-萘基)-2-氧代乙基、2-(2-萘基)-2-氧代乙基等之2-芳基-2-氧代乙基等。作為K-之非親核性相對離子,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氯化物離子、溴化物離子等之鹵化物離子;三氟甲磺酸酯、1,1,1-三氟乙烷磺酸酯、九氟丁烷磺酸酯等之氟烷基磺酸酯;對甲苯磺酸酯、苯磺酸酯、4-氟苯磺酸酯、1,2,3,4,5-五氟苯磺酸酯等之芳基磺酸酯;甲磺酸酯、丁烷磺酸酯等之烷基磺酸酯等。
又,R101d、R101e、R101f、R101g係為在環中具 有式中之氮原子之雜芳香族環時,作為此雜芳香族環,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例示如咪唑衍生物(例如咪唑、4-甲基咪唑、4-甲基-2-苯基咪唑等)、吡唑衍生物、呋呫衍生物、吡咯啉衍生物(例如吡咯啉、2-甲基-1-吡咯啉等)、吡咯啶衍生物(例如吡咯啶、N-甲基吡咯啶、吡咯啶酮、N-甲基吡咯啶酮等)、咪唑啉衍生物、咪唑啶衍生物、吡啶衍生物(例如吡啶、甲基吡啶、乙基吡啶、丙基吡啶、丁基吡啶、4-(1-丁基戊基)吡啶、二甲基吡啶、三甲基吡啶、三乙基吡啶、苯基吡啶、3-甲基-2-苯基吡啶、4-tert-丁基吡啶、二苯基吡啶、苄基吡啶、甲氧基吡啶、丁氧基吡啶、二甲氧基吡啶、1-甲基-2-砒酮、4-吡咯啶基吡啶、1-甲基-4-苯基吡啶、2-(1-乙基丙基)吡啶、胺基吡啶、二甲基胺基吡啶等)、嗒嗪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吡嗪衍生物、砒唑林衍生物、吡唑啶衍生物、哌啶衍生物、哌嗪衍生物、嗎啉衍生物、吲哚衍生物、異吲哚衍生物、1H-吲唑衍生物、吲哚啉衍生物、喹啉衍生物(例如喹啉、3-喹啉甲腈等)、異喹啉衍生物、噌啉衍生物、喹唑啉衍生物、喹喔啉衍生物、酞嗪衍生物、嘌呤衍生物、蝶啶衍生物、咔唑衍生物、啡啶衍生物、吖啶衍生物、菲嗪衍生物、1,10-啡啉衍生物、腺嘌呤衍生物、腺甘酸衍生物、鳥嘌呤衍生物、鳥苷衍生物、脲嘧啶衍生物、尿苷衍生物等。
上述式(P1a-1)與式(P1a-2)之鎓鹽係具有作為光酸產生劑及熱酸產生劑之功能。上述式(P1a-3) 之鎓鹽係具有作為熱酸產生劑之功能。
式(P1b)中,R102a、R102b係各自獨立表示碳數1~8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R103表示碳數1~1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伸烷基。R104a、R104b係各自獨立表示碳數3~7之2-氧代烷基。K-表示非親核性相對離子。
作為上述R102a、R102b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n-丁基、sec-丁基、tert-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環戊基、環己基、環丙基甲基、4-甲基環己基、環己基甲基等。作為R103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伸庚基、伸辛基、伸壬基、1,4-環伸己基、1,2-環伸己基、1,3-環伸戊基、1,4-環伸辛基、1,4-環己烷二亞甲基等。作為R104a、R104b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2-氧代丙基、2-氧代環戊基、2-氧代環己基、2-氧代環庚基等。K-係可舉出如在式(P1a-1)、(P1a-2)及(P1a-3)中所說明者為相同者。
上述式(P2)中,R105、R106係各自獨立表示碳數1~12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或鹵素化烷基、碳數6~20之芳基或鹵素化芳基、或碳數7~12之芳烷基。
作為R105、R106之烷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n-丁基、sec-丁基、tert-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戊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降莰基、金剛烷基等。作為鹵素化烷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三氟甲基、1,1,1-三氟乙基、1,1,1-三氯乙基、九氟丁基等。作為芳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苯基、p-甲氧基苯基、m-甲氧基苯基、o-甲氧基苯基、乙氧基苯基、p-tert-丁氧基苯基、m-tert-丁氧基苯基等之烷氧基苯基;2-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乙基苯基、4-tert-丁基苯基、4-丁基苯基、二甲基苯基等之烷基苯基等。作為鹵素化芳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氟苯基、氯苯基、1,2,3,4,5-五氟苯基等。作為芳烷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苄基、苯乙基等。
式(P3)中,R107、R108、R109係各自獨立表示碳數1~12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或鹵素化烷基;碳數6~20之芳基或鹵素化芳基;或碳數7~12之芳烷基。R108、R109亦可互相結合而形成環狀構造,且在形成環狀構造時,R108、R109係各自表示碳數1~6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伸烷基。
作為R107、R108、R109之烷基、鹵素化烷基、芳基、鹵素化芳基、芳烷基,可舉出如與在R105、R106中所說明者為相同者。尚且,作為R108、R109之伸烷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己基等。
上述式(P4)中,R101a、R101b係與上述相同。
上述式(P5)中,R110表示碳數6~10之伸芳基、碳數1~6之伸烷基或碳數2~6之伸烯基。此等基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更經由碳數1~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或烷氧基、硝基、乙醯基、或苯基所取代。R111表示碳數1~8之直鏈狀、分枝狀或取代之烷基、烯基或烷氧基烷基、苯基、或萘基。此等基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更經由碳數1~4之烷基或烷氧基;可被碳數1~4之烷基、烷氧基、硝基或乙醯基所取代之苯基;碳數3~5之雜芳香族基;或氯原子、氟原子所取代。
在此,作為R110之伸芳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1,2-伸苯基、1,8-伸萘基等。作為伸烷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苯基伸乙基、降莰烷-2,3-二基等。作為伸烯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1,2-伸乙烯基、1-苯基-1,2-伸乙烯基、5-降莰烯-2,3-二基等。作為R111之烷基,可舉出與R101a~R101c中相同者。作為烯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3-丁烯基、異戊二烯基、1-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二甲基烯丙基、1-己烯 基、3-己烯基、5-己烯基、1-庚烯基、3-庚烯基、6-庚烯基、7-辛烯基等。作為烷氧基烷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丙氧基甲基、丁氧基甲基、戊氧基甲基、己氧基甲基、庚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乙基、丙氧基乙基、丁氧基乙基、戊氧基乙基、己氧基乙基、甲氧基丙基、乙氧基丙基、丙氧基丙基、丁氧基丙基、甲氧基丁基、乙氧基丁基、丙氧基丁基、甲氧基戊基、乙氧基戊基、甲氧基己基、甲氧基庚基等。
尚且,作為可更經取代之碳數1~4之烷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作為碳數1~4之烷氧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n-丁氧基、異丁氧基、tert-丁氧基等。作為可被碳數1~4之烷基、烷氧基、硝基或乙醯基所取代之苯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苯基、甲苯基、p-tert-丁氧基苯基、p-乙醯基苯基、p-硝基苯基等。作為碳數3~5之雜芳香族基,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吡啶基、呋喃基等。
作為酸產生劑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三氟甲烷磺酸四甲基銨、九氟丁烷磺酸四甲基銨、九氟丁烷磺酸三乙基銨、九氟丁烷磺酸吡啶鎓、樟腦磺酸三乙基銨、樟腦磺酸吡啶鎓、九氟丁烷磺酸四n-丁基銨、九氟丁烷磺酸四苯基銨、p-甲苯磺酸四甲基銨、三 氟甲烷磺酸二苯基錪、三氟甲烷磺酸(p-tert-丁氧基苯基)苯基錪、p-甲苯磺酸二苯基錪、p-甲苯磺酸(p-tert-丁氧基苯基)苯基錪、三氟甲烷磺酸三苯基鋶、三氟甲烷磺酸(p-tert-丁氧基苯基)二苯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雙(p-tert-丁氧基苯基)苯基鋶、三氟甲烷磺酸參(p-tert-丁氧基苯基)鋶、p-甲苯磺酸三苯基鋶、p-甲苯磺酸(p-tert-丁氧基苯基)二苯基鋶、p-甲苯磺酸雙(p-tert-丁氧基苯基)苯基鋶、p-甲苯磺酸參(p-tert-丁氧基苯基)鋶、九氟丁烷磺酸三苯基鋶、丁烷磺酸三苯基鋶、三氟甲烷磺酸三甲基鋶、p-甲苯磺酸三甲基鋶、三氟甲烷磺酸環己基甲基(2-氧代環己基)鋶、p-甲苯磺酸環己基甲基(2-氧代環己基)鋶、三氟甲烷磺酸二甲基苯基鋶、p-甲苯磺酸二甲基苯基鋶、三氟甲烷磺酸二環己基苯基鋶、p-甲苯磺酸二環己基苯基鋶、三氟甲烷磺酸三萘基鋶、三氟甲烷磺酸環己基甲基(2-氧代環己基)鋶、三氟甲烷磺酸(2-降莰基)甲基(2-氧代環己基)鋶、伸乙基雙[甲基(2-氧代環戊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1,2’-萘基羰基甲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磺酸酯等之鎓鹽;雙(苯磺醯基)重氮甲烷、雙(p-甲苯磺醯基)重氮甲烷、雙(茬磺醯基)重氮甲烷、雙(環己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環戊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n-丁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異丁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sec-丁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n-丙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異丙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tert-丁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n-戊基 磺醯基)重氮甲烷、雙(異戊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sec-戊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tert-戊基磺醯基)重氮甲烷、1-環己基磺醯基-1-(tert-丁基磺醯基)重氮甲烷、1-環己基磺醯基-1-(tert-戊基磺醯基)重氮甲烷、1-tert-戊基磺醯基-1-(tert-丁基磺醯基)重氮甲烷等之重氮甲烷衍生物;雙-(p-甲苯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雙-(p-甲苯磺醯基)-α-二苯基乙二醛二肟、雙-(p-甲苯磺醯基)-α-二環己基乙二醛二肟、雙-(p-甲苯磺醯基)-2,3-戊二酮乙二醛二肟、雙-(p-甲苯磺醯基)-2-甲基-3,4-戊二酮乙二醛二肟、雙-(n-丁烷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雙-(n-丁烷磺醯基)-α-二苯基乙二醛二肟、雙-(n-丁烷磺醯基)-α-二環己基乙二醛二肟、雙-(n-丁烷磺醯基)-2,3-戊二酮乙二醛二肟、雙-(n-丁烷磺醯基)-2-甲基-3,4-戊二酮乙二醛二肟、雙-(甲烷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雙-(三氟甲烷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雙-(1,1,1-三氟乙烷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雙-(tert-丁烷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雙-(全氟辛烷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雙-(環己烷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雙-(苯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雙-(p-氟苯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雙-(p-tert-丁基苯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雙-(茬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雙-(樟腦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等之乙二醛二肟衍生物;雙萘基磺醯基甲烷、雙三氟甲基磺醯基甲烷、雙甲 基磺醯基甲烷、雙乙基磺醯基甲烷、雙丙基磺醯基甲烷、雙異丙基磺醯基甲烷、雙-p-甲苯磺醯基甲烷、雙苯磺醯基甲烷等之雙碸衍生物;2-環己基羰基-2-(p-甲苯磺醯基)丙烷、2-異丙基羰基-2-(p-甲苯磺醯基)丙烷等之β-酮碸衍生物;二苯基二碸衍生物、二環己基二碸衍生物等之二碸衍生物、p-甲苯磺酸2,6-二硝基苄基、p-甲苯磺酸2,4-二硝基苄基等之硝基苄基磺酸酯衍生物;1,2,3-參(甲烷磺醯氧基)苯、1,2,3-參(三氟甲烷磺醯氧基)苯、1,2,3-參(p-甲苯磺醯氧基)苯等之磺酸酯衍生物;N-羥基丁二醯亞胺甲烷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三氟甲烷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乙烷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1-丙烷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2-丙烷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1-戊烷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1-辛烷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p-甲苯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p-甲氧基苯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2-氯乙烷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苯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2,4,6-三甲基苯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1-萘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2-萘磺酸酯、N-羥基-2-苯基丁二醯亞胺甲烷磺酸酯、N-羥基馬來醯亞胺甲烷磺酸酯、N-羥基馬來醯亞胺乙烷磺酸酯、N-羥基-2-苯基馬來醯亞胺甲烷磺酸酯、N-羥基戊二醯亞胺甲烷磺酸酯、N-羥基戊二醯亞胺苯磺酸酯、N-羥基酞醯亞胺甲烷磺酸酯、N-羥基酞醯亞胺苯磺酸酯、N-羥基酞醯亞胺三氟甲烷磺酸酯、N-羥基酞醯亞胺p-甲苯磺酸酯、N-羥基萘醯亞胺甲烷磺酸酯、N-羥 基萘醯亞胺苯磺酸酯、N-羥基-5-降莰烯-2,3-二羧基醯亞胺甲烷磺酸酯、N-羥基-5-降莰烯-2,3-二羧基醯亞胺三氟甲烷磺酸酯、N-羥基-5-降莰烯-2,3-二羧基醯亞胺p-甲苯磺酸酯等之N-羥基醯亞胺化合物之磺酸酯衍生物等。
此等之中尤其較佳係使用三氟甲烷磺酸三苯基鋶、三氟甲烷磺酸(p-tert-丁氧基苯基)二苯基鋶、三氟甲烷磺酸參(p-tert-丁氧基苯基)鋶、p-甲苯磺酸三苯基鋶、p-甲苯磺酸(p-tert-丁氧基苯基)二苯基鋶、p-甲苯磺酸參(p-tert-丁氧基苯基)鋶、三氟甲烷磺酸三萘基鋶、三氟甲烷磺酸環己基甲基(2-氧代環己基)鋶、三氟甲烷磺酸(2-降莰基)甲基(2-氧代環己基)鋶、1,2’-萘基羰基甲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磺酸酯等之鎓鹽;雙(苯磺醯基)重氮甲烷、雙(p-甲苯磺醯基)重氮甲烷、雙(環己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n-丁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異丁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sec-丁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n-丙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異丙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tert-丁基磺醯基)重氮甲烷等之重氮甲烷衍生物;雙-(p-甲苯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雙-(n-丁烷磺醯基)-α-二甲基乙二醛二肟等之乙二醛二肟衍生物、雙萘基磺醯基甲烷等之雙碸衍生物;N-羥基丁二醯亞胺甲烷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三氟甲烷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1-丙烷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2-丙烷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1-戊烷磺酸酯、N-羥基丁二醯亞胺p-甲苯磺酸酯、N-羥基萘醯亞胺甲烷 磺酸酯、N-羥基萘醯亞胺苯磺酸酯等之N-羥基醯亞胺化合物之磺酸酯衍生物等。
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中,酸產生劑之含量並無特限定,但相對於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100質量份,以0.1~50質量份為理想,較理想為0.5~40質量份。藉由作成上述理想範圍,酸產生量變多而有提高交聯反應之傾向,又,有抑制與光阻層之混合現象產生的傾向。
[鹼性化合物]
並且,從提升保存安定性等之觀點,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亦可含有鹼性化合物。
鹼性化合物係具有為了防止因酸產生劑而微量產生之酸導致交聯反應進行,即對酸之淬滅劑之作用。作為此種鹼性化合物,可舉出例如,第一級、第二級或第三級之脂肪族胺類、混成胺類、芳香族胺類、雜環胺類、具有羧基之含氮化合物、具有磺醯基之含氮化合物、具有羥基之含氮化合物、具有羥基苯基之含氮化合物、醇性含氮化合物、醯胺衍生物、醯亞胺衍生物等,但並不受限於此等。
具體而言,作為第一級之脂肪族胺類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氨、甲基胺、乙基胺、n-丙基胺、異丙基胺、n-丁基胺、異丁基胺、sec-丁基胺、tert-丁基胺、戊基胺、tert-戊基胺、環戊基胺、己 基胺、環己基胺、庚基胺、辛基胺、壬基胺、癸基胺、十二基胺、十六基胺、亞甲基二胺、乙二胺、四伸乙五胺等。作為第二級之脂肪族胺類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二甲基胺、二乙基胺、二-n-丙基胺、二異丙基胺、二-n-丁基胺、二異丁基胺、二-sec-丁基胺、二戊基胺、二環戊基胺、二己基胺、二環己基胺、二庚基胺、二辛基胺、二壬基胺、二癸基胺、貳十二基胺、貳十六基胺、N,N-二甲基亞甲基二胺、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甲基四伸乙五胺等。作為第三級之脂肪族胺類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三甲基胺、三乙基胺、三-n-丙基胺、三異丙基胺、三-n-丁基胺、三異丁基胺、三-sec-丁基胺、三戊基胺、三環戊基胺、三己基胺、三環己基胺、三庚基胺、三辛基胺、三壬基胺、三癸基胺、參十二基胺、參十六基胺、N,N,N’,N’-四甲基亞甲基二胺、N,N,N’,N’-四甲基乙二胺、N,N,N’,N’-四甲基四伸乙五胺等。
又,作為混成胺類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二甲基乙基胺、甲基乙基丙基胺、苄基胺、苯乙基胺、苄基二甲基胺等。作為芳香族胺類及雜環胺類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苯胺衍生物(例如苯胺、N-甲基苯胺、N-乙基苯胺、N-丙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2-甲基苯胺、3-甲基苯胺、4-甲基苯胺、乙基苯胺、丙基苯胺、三甲基苯胺、2-硝基苯胺、3-硝基苯胺、4-硝基苯胺、2,4-二硝基苯胺、2,6-二硝基苯 胺、3,5-二硝基苯胺、N,N-二甲基甲苯胺等)、二苯基(p-甲苯基)胺、甲基二苯基胺、三苯基胺、伸苯基二胺、萘基胺、二胺基萘、吡咯衍生物(例如吡咯、2H-吡咯、1-甲基吡咯、2,4-二甲基吡咯、2,5-二甲基吡咯、N-甲基吡咯等)、噁唑衍生物(例如噁唑、異噁唑等)、噻唑衍生物(例如噻唑、異噻唑等)、咪唑衍生物(例如咪唑、4-甲基咪唑、4-甲基-2-苯基咪唑等)、吡唑衍生物、呋呫衍生物、吡咯啉衍生物(例如吡咯啉、2-甲基-1-吡咯啉等)、吡咯啶衍生物(例如吡咯啶、N-甲基吡咯啶、吡咯啶酮、N-甲基吡咯啶酮等)、咪唑啉衍生物、咪唑啶衍生物、吡啶衍生物(例如吡啶、甲基吡啶、乙基吡啶、丙基吡啶、丁基吡啶、4-(1-丁基戊基)吡啶、二甲基吡啶、三甲基吡啶、三乙基吡啶、苯基吡啶、3-甲基-2-苯基吡啶、4-tert-丁基吡啶、二苯基吡啶、苄基吡啶、甲氧基吡啶、丁氧基吡啶、二甲氧基吡啶、1-甲基-2-砒酮、4-吡咯啶基吡啶、1-甲基-4-苯基吡啶、2-(1-乙基丙基)吡啶、胺基吡啶、二甲基胺基吡啶等)、嗒嗪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吡嗪衍生物、砒唑林衍生物、吡唑啶衍生物、哌啶衍生物、哌嗪衍生物、嗎啉衍生物、吲哚衍生物、異吲哚衍生物、1H-吲唑衍生物、吲哚啉衍生物、喹啉衍生物(例如喹啉、3-喹啉甲腈等)、異喹啉衍生物、噌啉衍生物、喹唑啉衍生物、喹喔啉衍生物、酞嗪衍生物、嘌呤衍生物、蝶啶衍生物、咔唑衍生物、啡啶衍生物、吖啶衍生物、菲嗪衍生物、1,10-啡啉衍生物、腺嘌呤衍生物、腺甘 酸衍生物、鳥嘌呤衍生物、鳥苷衍生物、脲嘧啶衍生物、尿苷衍生物等。
並且,作為具有羧基之含氮化合物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胺基安息香酸、吲哚羧酸、胺基酸衍生物(例如菸鹼酸、丙胺酸、精胺酸、天冬胺酸、麩胺酸、甘胺酸、組胺酸、異白胺酸、甘胺醯基白胺酸、白胺酸、甲硫胺酸、苯基丙胺酸、蘇胺酸、離胺酸、3-胺基吡嗪-2-羧酸、甲氧基丙胺酸)等。作為具有磺醯基之含氮化合物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3-吡啶磺酸、p-甲苯磺酸吡啶鎓等。作為具有羥基之含氮化合物、具有羥基苯基之含氮化合物、醇性含氮化合物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2-羥基吡啶、胺基甲酚、2,4-喹啉二醇、3-吲哚甲醇水合物、單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N-乙基二乙醇胺、N,N-二乙基乙醇胺、三異丙醇胺、2,2’-亞胺基二乙醇、2-胺基乙醇、3-胺基-1-丙醇、4-胺基-1-丁醇、4-(2-羥基乙基)嗎啉、2-(2-羥基乙基)吡啶、1-(2-羥基乙基)哌嗪、1-[2-(2-羥基乙氧基)乙基]哌嗪、哌啶乙醇、1-(2-羥基乙基)吡咯啶、1-(2-羥基乙基)-2-吡咯啶酮、3-哌啶基-1,2-丙二醇、3-吡咯啶基-1,2-丙二醇、8-羥基久咯啶、3-喹核醇、3-托品醇、1-甲基-2-吡咯啶乙醇、1-氮丙啶乙醇、N-(2-羥基乙基)酞醯亞胺、N-(2-羥基乙基)吡啶甲醯胺等。作為醯胺衍生物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甲醯胺、N-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甲醯 胺、乙醯胺、N-甲基乙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丙醯胺、苄醯胺等。相對於醯亞胺衍生物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酞醯亞胺、丁二醯亞胺、馬來醯亞胺等。
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中,鹼性化合物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100質量份,以0.001~2質量份為理想,較理想為0.01~1質量份。藉由作成上述理想範圍,則有不會過度損及交聯反應且提高保存安定性之傾向。
又,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在賦予熱硬化性或控制吸光度之目的上,亦可含有其他樹脂及/或化合物。作為此種其他樹脂及/或化合物,可舉出如萘酚樹脂、茬樹脂萘酚變性樹脂、萘樹脂之酚變性樹脂、聚羥基苯乙烯、二環戊二烯樹脂、(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萘、聚苊烯等之萘環、菲醌、茀等之聯苯基環、噻吩、茚等之包含具有雜原子之雜環之樹脂或不包含芳香族環之樹脂;松香系樹脂、環糊精、金剛烷(聚)醇、三環癸烷(聚)醇及此等衍生物等之包含脂環構造之樹脂或化合物等,但不受限於此等。並且,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亦可含有公知之添加劑。作為上述公知之添加劑,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例如,紫外線吸收劑、界面活性劑、著色劑、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
[微影用下層膜及多層光阻圖型之形成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係由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所形成。
又,本實施形態之光阻圖型形成方法具有:於基板上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形成下層膜之步驟(A-1);於前述下層膜上形成至少一層光阻層之步驟(A-2);及,前述第2形成步驟之後,對前述光阻層之規定領域照射放射線並進行顯像之步驟(A-3)。
並且,本實施形態之電路圖型形成方法具有:於基板上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形成下層膜之步驟(B-1);於前述下層膜上使用矽原子之光阻中間層膜材料形成中間層膜之步驟(B-2);於前述中間層膜上形成至少一層光阻層之步驟(B-3);前述步驟(B-3)之後,對前述光阻層之規定領域照射放射線並進行顯像而形成光阻圖型之步驟(B-4);於前述步驟(B-4)之後,藉由將前述光阻圖型作為遮罩而蝕刻前述中間層膜,將取得之中間層膜圖型作為蝕刻遮罩而蝕刻前述下層膜,將取得之下層膜圖型作為蝕刻遮罩而對基板進行蝕刻,在基板上形成圖型之步驟(B-5)。
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只要係由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所形成者,其之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用公知之手法。例如,使本實施形態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藉由旋轉塗佈或網版印刷 等之公知塗佈法或印刷法等賦予至基板上後,使有機溶劑揮發等而除去,即能形成下層膜。
於形成下層膜時,為了抑制與上層光阻之混合現象產生並且促進交聯反應,以施加烘烤為佳。此時,烘烤溫度並無特別限定,以80~450℃之範圍內為佳,較佳為200~400℃。又,烘烤時間亦並無特別限定,但以10~300秒之範圍內為佳。尚且,下層膜之厚度可因應所要求之性能而適宜選擇,並無特別限定,通常係以30~20,000nm程度為佳,較佳為50~15,000nm。
製作下層膜後,在2層製程時,於其上製作含矽光阻層、或通常之由烴所構成之單層光阻為佳,在3層製程時,於其其上製作含矽中間層,更於其上製作不包含矽之單層光阻層為佳。此時,作為形成此光阻層用之光阻材料則係能使用公知者。
於基板上製作下層膜後,在2層製程時,於其下層膜上製作含矽光阻層或通常之由烴所構成之單層光阻。在3層製程時,能於其下層膜上製作含矽中間層,更在含矽中間層上製作不包含矽之單層光阻層。於此等情況下,形成光阻層用之光阻材料係能從公知者當中適宜選擇使用,並未受到特別限定。
作為2層製程用之含矽光阻材料,在從氧氣體蝕刻耐性之觀點,較佳係使用包含使用聚倍半矽氧烷衍生物或乙烯基矽烷衍生物等之含矽原子之聚合物作為基質聚合物,以及有機溶劑、酸產生劑、因應必要之鹼性化合 物等之正型光阻材料。在此,作為含矽原子之聚合物,可使用此種光阻材料中所使用之公知聚合物。
作為3層製程用之含矽中間層,較佳係使用聚倍半矽氧烷基底之中間層。藉由使中間層具有防反射膜之效果,而有能有效果地抑制反射之傾向。例如,在193nm曝光用製程中,若使用含有較多芳香族基且高基板蝕刻耐性之材料作為下層膜,則有k值變高且基板反射變高之傾向,藉由使用中間層抑制反射,而能將基板反射降低至0.5%以下。作為此種具有防反射效果之中間層,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193nm曝光用係較佳使用導入有苯基或具有矽-矽鍵之吸光基且因酸或熱而進行交聯之聚倍半矽氧烷。
又,亦能使用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CVD))法所形成之中間層。CVD法所製作之作為防反射膜之效果為高之中間層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已知有例如SiON膜。一般而言,比起CVD法,由旋轉塗佈法或網版印刷等之濕式製程所成之中間層之形成,較為簡便且具有成本之利處。尚且,在3層製程中之上層光阻,可為正型亦可為負型之任意一者,又,亦能使用與通常使用之單層光阻相同者。
並且,本實施形態之下層膜亦能使用作為通常之單層光阻用之防反射膜或抑制圖型倒塌抑制用之底部材料。本實施形態之下層膜由於底部加工用之蝕刻耐性優異,故亦能期待作為底部加工用之硬遮罩之功能。
藉由上述光阻材料形成光阻層之情況,與上述形成下層膜之情況相同,較佳係使用旋轉塗佈法或網版印刷等之濕式製程。又,藉由旋轉塗佈法等塗佈光阻材料後,通常會實施預烘烤,此預烘烤係在80~180℃下在10~300秒之範圍內進行為佳。其後,依循常法進行曝光,藉由施行曝光後烘烤(PEB)、顯像,而能取得光阻圖型。尚且,光阻膜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一般係以30~500nm為佳,較佳為50~400nm。
又,曝光光線係因應所使用之光阻材料適宜選擇使用即可。一般為波長300nm以下之高能量線,具體地可舉出如248nm、193nm、157nm之準分子雷射、3~20nm之軟X線、電子束、X線等。
藉由上述方法所形成之光阻圖型則成為藉由本實施形態之下層膜而圖型倒塌受到抑制者。因此,藉由使用本實施形態之下層膜,可取得更加微細之圖型,又,能降低為了取得該光阻圖型所必須之曝光量。
其次,將取得之阻圖型作為遮罩進行蝕刻。作為2層製程中之下層膜之蝕刻,較佳係使用氣體蝕刻。作為氣體蝕刻,適宜為使用氧氣之蝕刻。除了氧氣,亦可加入He、Ar等之惰性氣體,或CO、CO2、NH3、SO2、N2、NO2、H2氣體。又,不使用氧氣,亦能僅以CO、CO2、NH3、N2、NO2、H2氣體進行氣體蝕刻。尤其,為了保護防止圖型側壁底切用之側壁,較佳係使用後者之氣體。
另一方面,在3層製程中之中間層之蝕刻中,亦係較佳使用氣體蝕刻。作為氣體蝕刻,可適用於與在上述2層製程中所說明者相同者。尤其,在3層製程中之中間層之加工係以使用氯氟烴系之氣體且將光阻圖型作為遮罩進行為佳。其後,如上述般地將中間層圖型作為遮罩,藉由進行例如氧氣體蝕刻而能進行下層膜之加工。
在此,在形成無機硬遮罩中間層膜作為中間層時,以CVD法或ALD法等則會形成矽酸化膜、矽氮化膜、矽酸化氮化膜(SiON膜)。作為氮化膜之形成方法,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使用例如日本特開2002-334869號公報(專利文獻6)、WO2004/066377(專利文獻7)中記載之方法。可直接於此種中間層膜之上形成光阻膜,但在中間層膜之上以旋轉塗佈形成有機防反射膜(BARC),並於其上形成光阻膜亦可。
作為中間層,亦係較佳使用聚倍半矽氧烷基底之中間層。藉由使光阻中間層膜具有作為防反射膜之效果,而有可有效果地抑制反射的傾向。聚倍半矽氧烷基底之中間層之具體材料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使用例如日本特開2007-226170號(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07-226204號(專利文獻9)中所記載者。
又,其後之基板蝕刻亦可依循常法實施,例如基板若為SiO2、SiN,則可進行以氯氟烴系氣體為主體之蝕刻,若為p-Si或Al、W則可進行以氯系、溴系氣體為主體之蝕刻。在使用氯氟烴系氣體蝕刻基板時,2層光 阻製程之含矽光阻與3層製程之含矽中間層係與基板加工同時剝離。另一方面,在使用氯系或溴系氣體蝕刻基板時,含矽光阻層或含矽中間層之剝離係分開進行,一般而言,在基板加工後進行由氯氟烴系氣體所致之乾蝕刻剝離。
本實施形態之下層膜具有對此等基板之蝕刻耐性優異之特徴。尚且,基板係可從公知者當中適宜選擇使用,並未受到特別限定,可舉出如Si、α-Si、p-Si、SiO2、SiN、SiON、W、TiN、Al等。又,基板可為在基材(支持體)上具有被加工膜(被加工基板)之層合體。作為此種被加工膜,可舉出如Si、SiO2、SiON、SiN、p-Si、α-Si、W、W-Si、Al、Cu、Al-Si等各種Low-k膜及其中止膜等,通常係使用與基材(支持體)為相異之材質者。尚且,加工對象之基板或被加工膜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通常係以50~10,000nm程度為佳,較佳為75~5,000nm。
[化合物或樹脂之純化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化合物或樹脂之純化方法包括:使包含不會與水任意混合之有機溶劑及前述化合物或前述樹脂之溶液,與酸性之水溶液進行接觸而萃取之步驟。更詳細而言,本實施形態中,可藉由使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溶解於不會與水任意混合之有機溶劑,藉由使該溶液與酸性水溶液接觸進行萃取處 理,使包含該化合物或該樹脂與有機溶劑之溶液(A)所包含之金屬分轉移至水相後,分離有機相與水相而純化。藉由本實施形態之純化方法,可使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中之各種金屬含量顯者降低。
本實施形態中,不會與水任意混合之有機溶劑係意指在室溫下對水之溶解度未滿30%之有機溶劑。尚且,上述溶解度係以未滿20%為佳,較佳係未滿10%。作為不會與水任意混合之有機溶劑,並無特別限定,但以能安全地適用於半導體製造製程之有機溶劑為佳。所使用之有機溶劑之量在相對於所使用之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而言,通常係使用1~100質量倍程度。
作為所使用之溶劑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二乙基醚、二異丙基醚等之醚類、乙酸乙酯、乙酸n-丁酯、乙酸異戊酯等之酯類、甲基乙基酮、1,2-二乙氧基酮、甲基異丁基酮、乙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環戊酮、2-庚酮、2-戊酮等之酮類、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丁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PGMEA)、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等之二醇醚乙酸酯類、n-己烷、n-庚烷等之脂肪族烴類、甲苯、茬等之芳香族烴類、二氯甲烷、氯仿等之鹵素化烴類等。此等之中亦以甲苯、2-庚酮、環己酮、環戊酮、甲基異丁基酮、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2-二乙氧基酮、乙酸丁酯、乙酸乙 酯等為佳,以環己酮、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為較佳。此等溶劑係可分別單獨使用,又亦可混合2種以上後使用。
作為本實施形態所使用之酸性之水溶液,可從一般已知之使有機、無機系化合物溶解於水而成之水溶液當中適宜選擇。作為上述水溶液之具體例,並非係受限於以下者,可舉出如使鹽酸、硫酸、硝酸、磷酸等之礦酸溶解於水中之水溶液,或,使乙酸、丙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富馬酸、馬來酸、酒石酸、檸檬酸、甲烷磺酸、酚磺酸、p-甲苯磺酸、三氟乙酸等之有機酸溶解於水中之水溶液。此等酸性之水溶液係可分別單獨使用,又亦可組合2種以上後使用。此等酸性之水溶液之中,亦以硫酸、硝酸、及乙酸、草酸、酒石酸、檸檬酸等之羧酸之水溶液為佳,以硫酸、草酸、酒石酸、檸檬酸之水溶液為較佳,以草酸之水溶液為更佳。由於草酸、酒石酸、檸檬酸等之多價羧酸配位於金屬離子而產生螯合物效果,故認為有能更有效地去除金屬之傾向。又,在此所使用之水係因應本實施形態之目的,以使用金屬含量少者,例如離子交換水等為佳。
本實施形態中使用之酸性之水溶液之pH並無特別限定,考慮到對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產生之影響,則以調整水溶液之酸性度為佳。通常,pH範圍在0~5程度,較佳為pH 0~3程度。
本實施形態所使用之酸性之水溶液之使用量 並無特限定,從降低去除金屬用之萃取回數之觀點及考慮到全體液量而確保操作性之觀點,以調整該使用量為佳。相對於溶解於有機溶劑之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之溶液,水溶液之使用量通常係10~200質量%,較佳為20~100質量%。
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如上述之酸性之水溶液,與包含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及不會與水任意混合之有機溶劑之溶液(A)進行接觸而萃取金屬分。
進行萃取處理時之溫度通常為20~90℃,較佳為30~80℃之範圍。萃取操作係例如藉由攪拌等而良好混合後,予以靜置來實施。藉此,包含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與有機溶劑之溶液中所包含之金屬分轉移至水相。又藉由本操作,溶液之酸性度降低,而能抑制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之變質。
取得之混合物由於會分離成包含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與有機溶劑之溶液相與水相,故藉由傾析等而回收包含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與有機溶劑之溶液。靜置之時間並無特別限定,從使包含有機溶劑之溶液相與水相之分離能更加良好之觀點,以調整該靜置之時間為佳。通常,靜置之時間為1分以上,較佳為10分以上,更佳為30分以上。又,單僅操作一次萃取處理亦 無妨,較有效者亦可進行重複數次混合、靜置、分離之操作。
本實施形態中,以作成在使溶液(A)與酸性之水溶液進行接觸而萃取之步驟後,更包含使用水進行萃取處理之步驟者為佳。即,在使用酸性之水溶液進行上述萃取處理後,以將從該水溶液所萃取且經回收之包含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與有機溶劑之溶液(A)提供至藉由水進行萃取處理為佳。上述藉由水進行萃取操作係藉由例如攪拌等而良好混合後,藉由靜置來實施。且,由於取得之溶液會分離成包含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與有機溶劑之溶液相與水相,故藉由傾析等而回收包含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與有機溶劑之溶液相。又,在此所用之水係因應本實施形態之目的,以使用金屬含量少者,例如離子交換水等為佳。單僅操作一次萃取處理亦無妨,但亦以進行重複數次混合、靜置、分離之操作為較有效者。又,萃取處理中之兩者之使用比例,或溫度、時間等之條件並無特別限定,再與先前之與酸性之水溶液之接觸處理之情況相同亦無妨。
關於可能混入於包含藉此而得之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與有機溶劑之溶液中之水分,藉由實施減壓蒸餾等之操作而可容易除去。又,因應必要添加有機溶劑,而能將式(1)所表示 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之濃度調整成任意濃度。
從取得之包含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與有機溶劑之溶液,單離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將該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之樹脂的方法係例如能以減壓去除、藉由再沉澱之分離、及此等之組合等公知之方法進行。因應必要,可進行濃縮操作、過濾操作、遠心分離操作、乾燥操作等之公知之處理。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及比較例更加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但本實施形態並非係因此等例而受到任何限定者。
(碳濃度及氧濃度)
藉由有機元素分析測量碳濃度及氧濃度(質量%)。
裝置:CHNCoder MT-6(Yanako分析工業(股)製)
(分子量)
藉由LC-MS分析,使用Water公司製Acquity UPLC/MALDI-Synapt HDMS進行測量。
(聚苯乙烯換算分子量)
藉由凝膠滲透層析(GPC)分析,求取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Mn),且求取分散度(Mw/Mn)。
裝置:Shodex GPC-101型(昭和電工(股)製)
管柱:KF-80M×3
溶析液:THF 1mL/min
溫度:40℃
(熱分解溫度(Tg))
使用SII Nano Technology公司製EXSTAR6000DSC裝置,將試料約5mg裝入鋁製非密封容器,在氮氣(30mL/min)氣流中以昇溫速度10℃/min升溫至500℃。此時,將在基準線上出現減少部分之溫度設為熱分解溫度(Tg)。
(溶解度)
在23℃下,測量化合物之對1-甲氧基-2-丙醇(PGME)及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PGMEA)之溶解量,並藉由以下之基準評價其結果。
評價A:30wt%以上
評價B:20wt%以上未滿30wt%
評價C:未滿20wt%
(合成例1)CAX-1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冷卻管及滴定管之內容積200mL之容器。對此容器置入N-乙基咔唑-3-甲醛(日觸科技精細化學公司製)17.8g(80mmol)、2,6-二羥基萘(東京化成公司製試藥)25.6g(160mmol),及1,4-二噁烷(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100mL,加入p-甲苯磺酸(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3.9g(21mmol)而調製成反應液。在90℃下攪拌此反應液6小時並進行反應。其次,以24%氫氧化鈉水溶液(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進行中和處理,濃縮反應液,添加n-庚烷(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50g而使反應生成物析出,冷卻至室溫後,藉由過濾進行分離。乾燥藉由過濾而得之固形物後,藉由進行使用柱層析所成之分離純化,而取得下述式所表示之目的化合物(CAX-1)4.2g。
尚且,藉由400MHz-1H-NMR而發現以下之波峰,並確認具有下述式之化學構造。
1H-NMR:(d-DMSO、內部標準TMS)
δ(ppm)9.9(2H,O-H)、7.0~8.3(17H,Ph-H)、6.2(1H,C-H)、4.2(2H,CH2)、1.2(3H,CH3)
有機元素分析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1)之碳濃度為82.8%,氧濃度為9.4%。
藉由前述方法測量取得之化合物之分子量,其結果為508。
熱重量測量(TG)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1)之10%熱減量溫度為400℃以上。因此,評價成具有高耐熱性,且能適用於高溫烘烤。
評價對於PGME及PGMEA之溶解性之結果,其為10wt%以上(評價A),評價化合物(CAX-1)為具有優異溶解性者。因此,評價化合物(CAX-1)係在溶液狀態下具有高保存安定性,且能充分適用於半導體微細加工製程中所廣泛使用之邊緣潤洗液(PGME/PGMEA混合液)者。
(合成例2)CAX-2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冷卻管及滴定管之內容積200mL之容器。對此容器置入N-乙基咔唑-3-甲醛(日觸科技精細化學公司製)17.8g(80mmol)、2,7-二羥基萘(東京化成公司製試藥)25.6g(160mmol)、及1,4-二噁烷(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150mL,加入p-甲苯磺酸(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7.8g(42mmol)而調製成反應液。在90℃下攪拌此反應液6小時並進行反應。其次,以24%氫氧化鈉水溶液(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進行中和處理,濃縮反應液,添加n-庚烷(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50g而使反應 生成物析出,冷卻至室溫後,進行過濾且予以分離。乾燥藉由過濾而取得之固形物後,藉由進行使用柱層析所成之分離純化,而取得下述式所表示之目的化合物(CAX-2)3.8g。
尚且,藉由400MHz-1H-NMR而發現以下之波峰,並確認具有下述式之化學構造。
1H-NMR:(d-DMSO、內部標準TMS)
δ(ppm)9.9(2H,O-H)、7.0~8.1(17H,Ph-H)、6.1(1H,C-H)、4.4(2H,CH2)、1.3(3H,CH3)
有機元素分析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2)之碳濃度為82.8%,氧濃度為9.4%。
藉由前述方法測量取得之化合物之分子量,其結果為508。
熱重量測量(TG)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2)之10%熱減量溫度為400℃以上。評價成具有高耐熱性,且能適用於高溫烘烤者。
評價對於PGME及PGMEA之溶解性之結果,其為 5wt%以上(評價B),化合物(CAX-2)評價為具有優異溶解性者。
(合成例3)CAX-3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冷卻管及滴定管之內容積200mL之容器。對此容器置入N-乙基咔唑-3-甲醛(日觸科技精細化學公司製)17.8g(80mmol)、4,4’-聯酚(東京化成公司製試藥)29.8g(160mmol)、及γ-丁內酯(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100mL,添加p-甲苯磺酸(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7.8g(42mmol)而調製成反應液。在100℃下攪拌此反應液8小時並進行反應。其次,以24%氫氧化鈉水溶液(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進行中和處理,濃縮反應液,添加離子交換水100g而使反應生成物,冷卻至室溫後,進行過濾且予以分離。乾燥藉由過濾而取得之固形物後,藉由進行使用柱層析所成之分離純化,而取得下述式所表示之目的化合物(CAX-3)4.8g。
尚且,藉由400MHz-1H-NMR而發現以下之波峰,並確認具有下述式之化學構造。
1H-NMR:(d-DMSO、內部標準TMS)
δ(ppm)9.4(4H,O-H)、6.8~7.8(14H,Ph-H)、6.1(1H,C-H)、4.2(2H,CH2)、1.2(3H,CH3)
有機元素分析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3)之碳濃度為81.0%,氧濃度為11.0%。
藉由前述方法測量取得之化合物之分子量,其結果為577。
熱重量測量(TG)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3)之10%熱減量溫度為400℃以上。評價成具有高耐熱性,且能適用於高溫烘烤者。
評價對於PGME及PGMEA之溶解性之結果,其10wt%以上(評價A),評價化合物(CAX-3)為具有優異溶解性者。因此,評價化合物(CAX-3)係在溶液狀態下具有高保存安定性,且能充分適用於半導體微細加工製程中所廣泛使用之邊緣潤洗液(PGME/PGMEA混合液)者。
(合成例4)CAX-4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冷卻管及滴定管之內容積300mL之容器。對此容器置入N-丁基咔唑-3-甲醛(日觸科技精細化學公司製)19.8g(80mmol)、2,6-二羥基萘(東京 化成公司製試藥)25.6g(160mmol),及1,4-二噁烷(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100mL,添加p-甲苯磺酸(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3.9g(21mmol)而調製成反應液。在90℃下攪拌此反應液6小時並進行反應。其次,以24%氫氧化鈉水溶液(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進行中和處理,濃縮反應液,添加n-庚烷(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50g而使反應生成物,冷卻至室溫後,進行過濾且予以分離。乾燥藉由過濾而取得之固形物後,藉由進行使用柱層析所成之分離純化,而取得下述式所表示之目的化合物(CAX-4)4.2g。
尚且,藉由400MHz-1H-NMR而發現以下之波峰,並確認具有下述式之化學構造。
1H-NMR:(d-DMSO、內部標準TMS)
δ(ppm)9.9(2H,O-H)、7.0~8.2(17H,Ph-H)、6.1(1H,C-H)、3.9~4.3(6H,CH2)、1.2(3H,CH3)
有機元素分析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4)之碳濃度為82.9%,氧濃度為8.9%。
藉由前述方法測量取得之化合物之分子量,其結果為535。
熱重量測量(TG)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4)之10%熱減量溫度為400℃以上。評價成具有高耐熱性,且能適用於高溫烘烤者。
評價對於PGME及PGMEA之溶解性之結果,其為10wt%以上(評價A),評價化合物(CAX-4)為具有優異溶解性者。因此,評價化合物(CAX-4)係在溶液狀態下具有高保存安定性,且能充分適用於半導體微細加工製程中所廣泛使用之邊緣潤洗液(PGME/PGMEA混合液)者。
(合成例5)CAX-5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冷卻管及滴定管之內容積300mL之容器。對此容器置入9H-咔唑-1-甲醛(參考Tetrahedron;vol.67;nb.32;(2011);p.5725-5731進行合成)15.6g(80mmol)、2,6-二羥基萘(東京化成公司製試藥)25.6g(160mmol),及1,4-二噁烷(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100mL,加入p-甲苯磺酸(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3.9g(21mmol)而調製成反應液。在90℃下攪拌此反應液6小時並進行反應。其次,以24%氫氧化鈉水溶液(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進行中和處理,濃縮反應液,添加n-庚烷(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50g而使反應生成物,冷卻至室溫後,進行過濾且予以分離。乾燥藉由過濾而取 得之固形物後,藉由進行使用柱層析所成之分離純化,而取得下述式所表示之目的化合物(CAX-5)2.4g。
尚且,藉由400MHz-1H-NMR而發現以下之波峰,並確認具有下述式之化學構造。
1H-NMR:(d-DMSO、內部標準TMS)
δ(ppm)9.7~9.9(2H,O-H)、10.9(1H,N-H)、7.0~7.9(16H,Ph-H)、6.0(1H,C-H)
有機元素分析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5)之碳濃度為80.0%,氧濃度為12.9%。
藉由前述方法測量取得之化合物之分子量,其結果為495。
熱重量測量(TG)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5)之10%熱減量溫度為400℃以上。評價成具有高耐熱性,且能適用於高溫烘烤者。
評價對於PGME及PGMEA之溶解性之結果,其為10wt%以上(評價A),評價化合物(CAX-5)為具有優異溶解性者。因此,評價化合物(CAX-5)係在溶液狀態 下具有高保存安定性,且能充分適用於半導體微細加工製程中所廣泛使用之邊緣潤洗液(PGME/PGMEA混合液)者。
(合成例6)CAX-6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冷卻管及滴定管之內容積300mL之容器。對此容器置入1-甲氧基-9H-咔唑-3-甲醛(參考Murrayanine;Knolker,H.-J.;Bauermeister,M.J.Chem.Soc.Chem.Commun.1990,664.進行合成)18.0g(80mmol)、2,6-二羥基萘(東京化成公司製試藥)25.6g(160mmol),及1,4-二噁烷(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100mL,加入p-甲苯磺酸(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3.9g(21mmol)而調製成反應液。在90℃下攪拌此反應液6小時並進行反應。其次,以24%氫氧化鈉水溶液(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進行中和處理,濃縮反應液,加入n-庚烷(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50g而使反應生成物析出、冷卻至室溫後,進行過濾且予以分離。乾燥藉由過濾而取得之固形物後,藉由進行使用柱層析所成之分離純化,而取得下述式所表示之目的化合物(CAX-6)2.4g。
尚且,藉由400MHz-1H-NMR而發現以下之波峰,並確認具有下述式之化學構造。
1H-NMR:(d-DMSO、內部標準TMS)
δ(ppm)9.9(2H,O-H)、11.3(1H,N-H)、7.0~7.9(16H,Ph-H)、6.0(1H,C-H)、1.5(3H,CH3)
有機元素分析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6)之碳濃度為80.1%,氧濃度為12.5%。
藉由前述方法測量取得之化合物之分子量,其結果為509。
熱重量測量(TG)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6)之10%熱減量溫度為400℃以上。評價成具有高耐熱性,且能適用於高溫烘烤者。
評價對於PGME及PGMEA之溶解性之結果,其為10wt%以上(評價A),評價化合物(CAX-6)為具有優異溶解性者。因此,評價化合物(CAX-6)係在溶液狀態下具有高保存安定性,且能充分適用於半導體微細加工製程中所廣泛使用之邊緣潤洗液(PGME/PGMEA混合液)者。
(合成例7)CAX-7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冷卻管及滴定管之內容積300mL之容器。對此容器置入2-羥基-9H-咔唑-1-甲醛(參考 Francisco,Caria S.;Rodrigues,Ligia R.;Cerqueira,Nuno M.F.S.A.;Oliveira-campos,Ana M.F.;Rodrigues,Ligia M.;Esteves,Ana P.;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vol.21;nb.17;(2013);p.5047-5053進行合成)15.6g(80mmol)、2,6-二羥基萘(東京化成公司製試藥)25.6g(160mmol),及1,4-二噁烷(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100mL,加入p-甲苯磺酸(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3.9g(21mmol)而調製成反應液。在90℃下攪拌此反應液8小時並進行反應。其次,以24%氫氧化鈉水溶液(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進行中和處理,濃縮反應液,添加n-庚烷(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100g而使反應生成物,冷卻至室溫後,進行過濾且予以分離。乾燥藉由過濾而取得之固形物後,藉由進行使用柱層析所成之分離純化,而取得下述式所表示之目的化合物(CAX-7)2.9g。
尚且,藉由400MHz-1H-NMR而發現以下之波峰,並確認具有下述式之化學構造。
1H-NMR:(d-DMSO、內部標準TMS)
δ(ppm)9.4~9.6(3H,O-H)、11.2(1H,N-H)、7.0~7.9(16H,Ph-H)、6.0(1H,C-H)
有機元素分析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7)之碳濃度為80.0%,氧濃度為12.9%。
藉由前述方法測量取得之化合物之分子量,其結果為495。
熱重量測量(TG)之結果,取得之化合物(CAX-7)之10%熱減量溫度為400℃以上。評價成具有高耐熱性,且能適用於高溫烘烤者。
評價對於PGME及PGMEA之溶解性之結果,其為10wt%以上(評價A),評價化合物(CAX-7)為具有優異溶解性者。因此,評價化合物(CAX-7)係在溶液狀態下具有高保存安定性,且能充分適用於半導體微細加工製程中所廣泛使用之邊緣潤洗液(PGME/PGMEA混合液)者。
(合成例8)樹脂(CAR-1)之合成
準備具備戴氏冷卻管、溫度計及攪拌翼,且底部能開放之內容積1L之四頸燒瓶。在氮氣流中,對此四頸燒瓶置入合成例1取得之CAX-1 35.6g(70mmol、三菱氣體化 學(股)製)、40質量%福馬林水溶液21.0g(甲醛為280mmol、三菱氣體化學(股)製)及98質量%硫酸(關東化學(股)製)0.97mL,在常壓下,以100℃使其迴流並同時反應7小時。其後,對反應液加入稀釋溶劑之鄰二甲苯(和光純藥工業(股)製試藥特級)180.0g,靜置後,去除下相之水相。並且,進行中和及水洗,藉由在減壓下餾除鄰二甲苯,而得到褐色固體之樹脂(CAR-1)38.2g。
取得之樹脂(CAR-1)為Mn:1885、Mw:4220、Mw/Mn:2.24。又,碳濃度為79.8質量%,氧濃度為8.5質量%。
熱重量測量(TG)之結果,取得之樹脂(CAR-1)之10%熱減量溫度為350℃以上未滿400℃。因此,評價為能適用於高溫烘烤者。
評價對於PGME及PGMEA之溶解性之結果,其為10wt%以上(評價A),評價樹脂(CAR-1)為具有優異溶解性者。
(合成例9)樹脂(CAR-2)之合成
準備具備戴氏冷卻管、溫度計及攪拌翼,且底部能開放之內容積1L之四頸燒瓶。在氮氣流中,對此四頸燒瓶置入合成例1取得之CAX-1 35.6g(70mmol、三菱氣體化學(股)製)、4-聯苯基醛50.9g(280mmol、三菱氣體化學(股)製)、苯甲醚(關東化學(股)製)100mL及草 酸二水合物(關東化學(股)製)10mL,在常壓下,以100℃使其迴流並同時反應7小時。其後,對反應液添加稀釋溶劑之鄰二甲苯(和光純藥工業(股)製試藥特級)180.0g,靜置後,去除下相之水相。並且,進行中和及水洗,藉由在減壓下餾除有機相之溶劑及未反應之4-聯苯基醛,而得到褐色固體之樹脂(CAR-2)38.2g。
取得之樹脂(CAR-2)為Mn:2382、Mw:4610、Mw/Mn:1.93。又,碳濃度為82.8質量%,氧濃度為7.5質量%。
熱重量測量(TG)之結果,取得之樹脂(CAR-2)之10%熱減量溫度為350℃以上未滿400℃。因此,評價成能適用於高溫烘烤者。
評價對於PGME及PGMEA之溶解性之結果,其為10wt%以上(評價A),評價樹脂(CAR-2)為具有優異溶解性者。
(比較合成例1)
準備具備戴氏冷卻管、溫度計及攪拌翼,且底部能開放之內容積10L之四頸燒瓶。在氮氣流中,對此四頸燒瓶置入1,5-二甲基萘1.09kg(7mol、三菱氣體化學(股)製)、40質量%福馬林水溶液2.1kg(甲醛為28mol、三菱氣體化學(股)製)及98質量%硫酸(關東化學(股)製)0.97mL,在常壓下,以100℃使其迴流並反應7小時。其後,對反應液加入稀釋溶劑之乙基苯(和光純 藥工業(股)製試藥特級)1.8kg,靜置後,去除下相之水相。並且,進行中和及水洗,藉由在減壓下餾除乙基苯及未反應之1,5-二甲基萘,而得到淡褐色固體之二甲基萘甲醛樹脂1.25kg。
取得之二甲基萘甲醛之分子量為、Mn:562、Mw:1168、Mw/Mn:2.08。又,碳濃度為84.2質量%,氧濃度為8.3質量%。
隨後,準備具備戴氏冷卻管、溫度計及攪拌翼之內容積0.5L之四頸燒瓶。在氮氣流下,對此四頸燒瓶置入藉由上述操作所得之二甲基萘甲醛樹脂100g(0.51mol)與對甲苯磺酸0.05g,升溫至190℃加熱2小時後,進行攪拌。其後更添加1-萘酚52.0g(0.36mol),並再升溫至220℃使其反應2小時。溶劑稀釋後,藉由進行中和及水洗,且在減壓下去除溶劑,而取得黑褐色固體之變性樹脂(CR-1)126.1g。
取得之樹脂(CR-1)為Mn:885、Mw:2220、Mw/Mn:4.17。又,碳濃度為89.1質量%,氧濃度為4.5質量%。
熱重量測量(TG)之結果,取得之樹脂(CR-1)之10%熱減量溫度為未滿350℃。因此,評價成難以適用於需要高蝕刻耐性及耐熱性之高溫烘烤者。
評價對於PGME及PGMEA之溶解性之結果,其為10wt%以上(評價A),評價樹脂(CR-1)為具有優異溶解性者。
(實施例1~9、比較例1)
調製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而使其具有表1所示之組成。即,使用下述之材料。
酸產生劑:翠化學公司製 二第三級丁基二苯基錪九氟甲烷磺酸鹽(DTDPI)
交聯劑:三和化學公司製NikalacMX270(Nikalac)
有機溶劑: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乙酸酯(PGMEA)
酚醛:群榮化學公司製PSM4357
其次,將該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旋轉塗佈於矽基板上,其後,在240℃下烘烤60秒鐘,又在400℃下烘烤120秒鐘,而分別製成膜厚200nm之下層膜。
且,在下述所示之條件下進行蝕刻試驗,並評價蝕刻耐性。評價結果係如表1所示。
[蝕刻試驗]
蝕刻裝置:Samco國際公司製RIE-10NR
輸出:50W
壓力:20Pa
時間:2min
蝕刻氣體
Ar氣體流量:CF4氣體流量:O2氣體流量=50:5:5(sccm)
[蝕刻耐性之評價]
蝕刻耐性之評價係依據以下之操作順序進行。
首先,除了取代實施例1中使用之化合物(CAX-1)而改用酚醛(群榮化學公司製PSM4357)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1同樣之條件,製作酚醛之下層膜。且,將此酚醛之下層膜作為對象,進行上述之蝕刻試驗,並測量此時之蝕刻速率。
且,將酚醛之下層膜之蝕刻速率作為基準,依據以下之評價基準評價蝕刻耐性。
[評價基準]
A:與酚醛之下層膜相比,蝕刻速率為未滿-10%
B:與酚醛之下層膜相比,蝕刻速率為-10%~+5%
C:與酚醛之下層膜相比,蝕刻速率為超過+5%
(實施例10)
其次,將實施例1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塗佈在膜厚300nm之SiO2基板上,藉由在240℃烘烤60秒鐘,又在400℃下烘烤120秒鐘,而形成膜厚70nm之下層膜。於下層膜上塗佈ArF用光阻溶液,藉由在130℃下烘烤60秒鐘,而形成膜厚140nm之光阻層。
尚且,ArF光阻溶液係使用配合下述式(11)之化合物:5質量份、三苯基鋶九氟甲烷磺酸鹽:1質量份、三 丁基胺:2質量份、及PGMEA:92質量份所調製成者。
式(11)之化合物係如以下所示而調製者。即,使2-甲基-2-甲基丙烯醯氧基金剛烷4.15g、甲基丙烯醯氧基-γ-丁內酯3.00g、3-羥基-1-金剛烷基甲基丙烯酸酯2.08g、偶氮二異丁腈0.38g溶解於四氫呋喃80mL而作成反應溶液。使此反應溶液在氮環境下,將反應溫度保持在63℃,使其聚合22小時後,將反應溶液滴入於400mL之n-己烷中。使藉此操作而得之生成樹脂進行凝固純化,並過濾生成之白色粉末,在減壓下以40℃乾燥一晚而取得下述式所表示之化合物。
上述式(11)中,40、40、20係表示各構成單位之比率者,而並非係表示嵌段共聚物者。
其次,使用電子線描繪裝置(Elionix公司製;ELS-7500,50keV)對光阻層進行曝光,在115℃下烘烤90秒鐘烘烤(PEB),藉由使用2.38質量%氫氧化四甲基銨(TMAH)水溶顯像60秒鐘顯像而取得正型之光阻圖型。
(比較例2)
除了未進行下層膜之形成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7同樣地操作,將光阻層直接形成於SiO2基板上,而取得正型之光阻圖型。
[評價]
關於個別實施例10及比較例2,使用(股)日立製作所製電子顯微鏡(S-4800)觀察取得之40nmL/S(1:1)及80nmL/S(1:1)之光阻圖型形狀。對於顯像後之光阻圖型形狀,將無圖型倒塌且矩形性良好者評價為良好,將並非係此者評價為不良。又,該觀察之結果,將無圖型倒塌且矩形性良好之最小線寬作為解像性,並當成評價指標。並且,將能描繪良好圖型形狀之最小電子線能量作為感度,並當成評價指標。其結果係如表2所示。
從表2可清楚發現實施例10之下層膜在與比較例2相比時,解像性及感度皆為明顯優異。又,確認到顯像後之光阻圖型形狀亦無圖型倒塌且矩形性良好。並 且,從顯像後之光阻圖型形狀之差異,發現實施例1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與光阻材料之密著性良好。
(實施例11)CAX-1之純化
在1000mL容量之四頸燒瓶(底部開放型)中放入使實施例1取得之CAX-1溶解於PGMEA之溶液(5質量%)300g,進行攪拌並同時加熱至80℃。其次,添加草酸水溶液(pH1.3)74g,攪拌5分鐘後,靜置30分。藉此而分離成油相與水相後,去除水相。重複此操作1次後,對取得之油相放入超純水74g,攪拌5分鐘後,靜置30分,去除水相。重複此操作3次後,藉由加熱至80℃並同時將燒瓶內減壓至200hPa以下,而濃縮餾除殘留水分及PGMEA。其後,藉由稀釋EL等級之PGMEA(關東化學公司製試藥)而將濃度調整成10質量%,取得金屬含量已受到減低之CAX-1之PGMEA溶液。
對於處理前之CAX-1之10質量%PGMEA溶液、實施例11取得之溶液,藉由ICP-MS測量各種金屬含量。其測量結果係如表3所示。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樹脂在耐熱性上較高,且溶劑溶解性上亦較高,故能適用於濕式製程。因此,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或樹脂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及下層膜能夠廣泛且有效地利用於在要求此等性能之各種用途上。因此,本發明係能夠廣泛且有效地利用在例如,半導體用之塗覆劑、半導體用之光阻用樹脂、下層膜形成用樹脂等中。尤其,本發明係特別能有效利用在微影用下層膜及多層光阻用下層膜之領域中。

Claims (21)

  1. 一種下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1)中,X係各自獨立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未交聯;R1係各自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鹵基、硝基、胺基、羥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2~30之烯基、碳原子數6~40之芳基及此等之組合所成群者,在此,該烷基、該烯基及該芳基亦可包含醚鍵、酮鍵或酯鍵;R2係各自獨立為碳數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碳數6~40之芳基、碳數2~30之烯基、巰基或羥基,在此,R2之至少一個為包含羥基或巰基之基;m係各自獨立為1~7之整數,p係各自獨立為0或1,q係各自獨立為0~4之整數,n為0或1。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前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式(1-1)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1-1)中,R1、R2、m、p、q、n係與前述式(1)中說明者同義。
  3. 如請求項2之化合物,其中前述式(1-1)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式(1-2)所表示之化合物; 前述式(1-2)中,R1、p、q、n係與前述式(1)中說明者同義,R3係各自獨立為碳數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碳數6~40之芳基、碳數2~30之烯基,m2係各自獨立為0~5之整數,m3係各自獨立為1~6之整數,m2+m3為1~6之整數。
  4. 如請求項3之化合物,其中前述式(1-2)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式(1-3)所表示之化合物; 前述式(1-3)中,R1、p、q、n係與前述式(1)中說明者同義,R3、m2係與前述式(1-2)中說明者同義。
  5. 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其中前述式(1-3)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式(1-4)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1-4)中,R1及q係與前述式(1)中說明者同義。
  6. 如請求項5之化合物,其中前述式(1-4)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式(CAX-1)所表示之化合物;
  7. 一種樹脂,其係將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作為單體而得。
  8. 如請求項7之樹脂,其係藉由使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與具有交聯反應性之化合物進行反應而得。
  9. 如請求項8之樹脂,其中前述具有交聯反應性之化合物為選自由醛、酮、羧酸、羧酸鹵化物、含鹵素化合物、胺基化合物、亞胺基化合物、異氰酸酯及含不飽和烴基之化合物所成群之一種以上者。
  10. 一種樹脂,其係具有下述式(2)所表示之構造; 式(2)中,X係各自獨立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未交聯;R1係各自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鹵基、硝基、胺 基、羥基、碳原子數1~30之烷基、碳原子數2~30之烯基、碳原子數6~40之芳基及此等之組合所成群者,在此,該烷基、該烯基及該芳基亦可包含醚鍵、酮鍵或酯鍵;R2係各自獨立為碳數1~30之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烷基、碳數6~40之芳基、碳數2~30之烯基、巰基或羥基,在此,R2之至少一個為包含羥基或巰基之基;Y係各自獨立為單鍵或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伸烷基,m係各自獨立為1~6之整數,p係各自獨立為0或1,q係各自獨立為0~4之整數,n為0或1。
  11. 一種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其係含有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及/或如請求項7之樹脂。
  12. 一種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其係含有如請求項11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與溶劑。
  13. 如請求項12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其中更含有酸產生劑。
  14. 如請求項12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其中更含有交聯劑。
  15. 一種微影用下層膜,其係由如請求項12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所形成。
  16. 一種光阻圖型形成方法,其係具有以下步驟:於基板上使用如請求項12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形成下層膜之步驟(A-1)、於前述下層膜上形成至少一層光阻層之步驟(A-2)、及 於前述步驟(A-2)之後,對前述光阻層之規定之領域照射放射線且進行顯像之步驟(A-3)。
  17. 一種電路圖型形成方法,其係具有以下步驟:於基板上使用如請求項12之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形成下層膜之步驟(B-1)、於前述下層膜上使用含有矽原子之光阻中間層膜材料形成中間層膜之步驟(B-2)、於前述中間層膜上形成至少一層光阻層之步驟(B-3)、於前述步驟(B-3)之後,對前述光阻層之規定之領域照射放射線且進行顯像而形成光阻圖型之步驟(B-4)、及於前述步驟(B-4)之後,藉由將前述光阻圖型作為遮罩而蝕刻前述中間層膜,將取得之中間層膜圖型作為蝕刻遮罩而蝕刻前述下層膜,且將取得之下層膜圖型作為蝕刻遮罩而對基板進行蝕刻,於基板上形成圖型之步驟(B-5)。
  18. 一種純化方法,其係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或,如請求項7之樹脂之純化方法,其包括:使包含不會任意與水混合之有機溶劑及前述化合物或前述樹脂之溶液,與酸性之水溶液接觸而進行萃取之步驟。
  19. 如請求項18之純化方法,其中前述酸性之水溶液為選自由鹽酸、硫酸、硝酸及磷酸所成群之一種以上之礦酸水溶液,或選自由乙酸、丙酸、草酸、丙二酸、琥珀 酸、富馬酸、馬來酸、酒石酸、檸檬酸、甲烷磺酸、酚磺酸、p-甲苯磺酸及三氟乙酸所成群之一種以上之有機酸水溶液。
  20. 如請求項18之純化方法,其中前述不會任意與水混合之有機溶劑為甲苯、2-庚酮、環己酮、環戊酮、甲基異丁基酮、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2-二乙氧基酮、乙酸丁酯、或乙酸乙酯。
  21. 如請求項18之純化方法,其中在使前述溶液與酸性之水溶液接觸而進行萃取之步驟之後,更包括藉由水進行萃取處理之步驟。
TW105107603A 2015-03-13 2016-03-11 化合物、樹脂、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微影用下層膜、圖型形成方法、及、化合物或樹脂之純化方法 TWI6949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0731 2015-03-13
JP2015-050731 2015-03-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496A true TW201641496A (zh) 2016-12-01
TWI694996B TWI694996B (zh) 2020-06-01

Family

ID=56918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7603A TWI694996B (zh) 2015-03-13 2016-03-11 化合物、樹脂、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微影用下層膜、圖型形成方法、及、化合物或樹脂之純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7323B2 (zh)
EP (1) EP3269712A4 (zh)
JP (1) JP6028959B1 (zh)
KR (1) KR20170128287A (zh)
CN (1) CN107406383B (zh)
IL (1) IL254447A0 (zh)
SG (1) SG11201706660WA (zh)
TW (1) TWI694996B (zh)
WO (1) WO20161479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1021B (zh) 2014-09-19 2020-01-01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阻劑圖型被覆用塗佈液
JP2018091943A (ja) * 2016-11-30 2018-06-14 アーゼッド・エレクトロニック・マテリアルズ(ルクセンブルグ)ソシエテ・ア・レスポンサビリテ・リミテ 平坦化膜形成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平坦化膜およ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20200002307A1 (en) * 2017-02-28 2020-01-02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Method for purifying compound or resi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sition
JP7064149B2 (ja) * 2017-03-10 2022-05-10 Jsr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レジスト下層膜及びその形成方法並びにパターニングされた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18154600A (ja) * 2017-03-21 2018-10-0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樹脂、組成物、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精製方法
KR102349937B1 (ko) * 2017-03-27 2022-01-1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하드마스크용 조성물
WO2019013293A1 (ja) * 2017-07-14 2019-01-17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組成物、レジスト下層膜、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389260B1 (ko) * 2017-11-10 2022-04-2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하드마스크용 조성물
JP7207321B2 (ja) * 2017-11-16 2023-01-18 Jsr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レジスト下層膜及びその形成方法、パターニングされた基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化合物
JP6981945B2 (ja) 2018-09-13 2021-12-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7161451B2 (ja) 2019-07-05 2022-10-26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膜形成用組成物、半導体装置製造用基板、有機膜の形成方法、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KR102456165B1 (ko) * 2020-03-10 2022-10-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하드마스크 조성물 및 패턴 형성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941222A (en) * 1970-03-16 1974-02-05 Horizons Research Incorporated Polyvinylcarbazole photographic systems
LU76074A1 (zh) * 1976-10-26 1978-05-16
CH645306A5 (de) 1980-04-16 1984-09-28 Ciba Geigy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konzentrierten loesungen von farbbildern.
JPS6057340A (ja) 1983-09-08 1985-04-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焼出し性組成物
DE3923426A1 (de) * 1989-07-15 1991-01-17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novolak-harzen mit geringem metallionengehalt
DE3940478A1 (de) * 1989-12-07 1991-06-13 Bayer Ag Bis-triarylmethanverbindungen
JPH10152636A (ja) * 1991-05-30 1998-06-09 Ricoh Co Ltd 磁性インク
JP3774668B2 (ja) 2001-02-07 2006-05-1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窒化膜形成装置の洗浄前処理方法
JP2003300922A (ja) * 2002-04-08 2003-10-21 Honshu Chem Ind Co Ltd トリメチロール化トリフェノール類
JP3914493B2 (ja) 2002-11-27 2007-05-16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多層レジストプロセス用下層膜形成材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配線形成方法
US7094708B2 (en) 2003-01-24 2006-08-22 Tokyo Electron Limited Method of CVD for forming silicon nitride film on substrate
JP3981030B2 (ja) 2003-03-07 2007-09-26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下層膜材料ならびに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4388429B2 (ja) 2004-02-04 2009-12-2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下層膜材料ならびに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4659678B2 (ja) * 2005-12-27 2011-03-3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フォト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材料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4781280B2 (ja) 2006-01-25 2011-09-2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膜材料、基板、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4638380B2 (ja) 2006-01-27 2011-02-2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膜材料、反射防止膜を有する基板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WO2007097457A1 (ja) * 2006-02-27 2007-08-30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反射防止膜形成用組成物および反射防止膜
JP4847426B2 (ja) * 2007-10-03 2011-12-2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下層膜材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WO2009072465A1 (ja) 2007-12-07 2009-06-1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リソグラフィー用下層膜形成組成物及び多層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US8722841B2 (en) * 2009-06-19 2014-05-13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arbazole novolak resin
KR101741285B1 (ko) 2009-09-15 2017-06-15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향족 탄화수소 수지 및 리소그래피용 하층막 형성 조성물
EP3062151B1 (en) * 2011-08-12 2021-05-05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Resist composition, method for forming resist pattern, polyphenolic compound for use in the composition, and alcoholic compound that can be derived therefrom
CN103733136B (zh) * 2011-08-12 2017-06-2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光刻用下层膜形成材料、光刻用下层膜及图案形成方法
JP5958734B2 (ja) * 2011-10-17 2016-08-0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新規エポキシ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555888B (zh) * 2013-09-19 2019-04-02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含有脂肪族多环结构的自组装膜的下层膜形成用组合物
WO2015080240A1 (ja) * 2013-11-29 2015-06-0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又は樹脂の精製方法
KR102352289B1 (ko) * 2014-04-17 2022-01-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포토레지스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KR20180048799A (ko) * 2015-08-31 2018-05-10 미쯔비시 가스 케미칼 컴파니, 인코포레이티드 리소그래피용 하층막 형성재료, 리소그래피용 하층막 형성용 조성물, 리소그래피용 하층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그리고 레지스트 패턴형성방법
KR20180048733A (ko) * 2015-08-31 2018-05-10 미쯔비시 가스 케미칼 컴파니, 인코포레이티드 리소그래피용 하층막 형성재료, 리소그래피용 하층막 형성용 조성물, 리소그래피용 하층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패턴형성방법, 수지, 그리고 정제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47989A1 (ja) 2016-09-22
EP3269712A4 (en) 2018-08-08
SG11201706660WA (en) 2017-09-28
US10577323B2 (en) 2020-03-03
KR20170128287A (ko) 2017-11-22
CN107406383B (zh) 2021-01-26
IL254447A0 (en) 2017-11-30
TWI694996B (zh) 2020-06-01
US20180065930A1 (en) 2018-03-08
CN107406383A (zh) 2017-11-28
EP3269712A1 (en) 2018-01-17
JPWO2016147989A1 (ja) 2017-04-27
JP6028959B1 (ja) 2016-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4996B (zh) 化合物、樹脂、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微影用下層膜、圖型形成方法、及、化合物或樹脂之純化方法
CN106103396B (zh) 化合物、树脂、光刻用下层膜形成材料、光刻用下层膜、图案形成方法、及化合物或树脂的纯化方法
TWI553043B (zh) 酚系樹脂及微影用底層膜形成材料
CN107848983B (zh) 化合物、树脂、光刻用下层膜形成材料、抗蚀图案和电路图案形成方法及纯化方法
CN107428646B (zh) 化合物、树脂、和它们的纯化方法、及其应用
TWI572596B (zh) 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及圖型形成方法
TWI632139B (zh) 化合物,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及圖型之形成方法
TWI703407B (zh) 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微影用下層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阻劑圖型形成方法
CN106462072B (zh) 光刻用膜形成材料、光刻用膜形成用组合物、光刻用膜、图案形成方法及纯化方法
TWI632145B (zh) 化合物、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及圖型之形成方法
TWI762440B (zh) 化合物、樹脂、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圖型形成方法及化合物或樹脂之純化方法
TW201702740A (zh) 化合物、樹脂、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微影用下層膜、阻劑圖型形成方法、電路圖型形成方法以及化合物或樹脂之純化方法
CN107430344B (zh) 光刻用下层膜形成用材料、光刻用下层膜形成用组合物、光刻用下层膜及图案形成方法
TW201722925A (zh) 微影用下層膜形成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微影用下層膜及其製造方法、圖型形成方法、樹脂、以及純化方法
TW201704278A (zh) 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材料、微影用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微影用下層膜及圖型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