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4955A - 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及使用此的直下型面光源 - Google Patents

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及使用此的直下型面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4955A
TW201634955A TW104144487A TW104144487A TW201634955A TW 201634955 A TW201634955 A TW 201634955A TW 104144487 A TW104144487 A TW 104144487A TW 104144487 A TW104144487 A TW 104144487A TW 201634955 A TW201634955 A TW 20163495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film
layer
reflective film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4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4794B (zh
Inventor
Masahiro Kuragaki
Masato Asai
Shinichiro Okada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34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4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4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47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Abstract

一種具有具備透鏡罩之光源之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其係具有反射層A與含有以樹脂作為主要構成成分之粒子的表面層B之反射薄膜,於表面層B之表面中,入射角85度之光澤度為3以上且未達16,進而入射角60度之光澤度為17以上未達50。該薄膜於使用作為具備透鏡罩(尤其是反射型透鏡罩)之光源作為光源之直下型面光源用使用時,可較好地抑制亮度斑。

Description

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及使用此的直下型面光源
本發明係關於可較好地使用作為直下型面光源之反射板之白色反射薄膜及使用此的直下型面光源。尤其有關於可較好地使用作為液晶顯示裝置之直下型面光源之反射板之白色反射薄膜。
液晶顯示裝置(LCD)之背光單元,有於液晶顯示面板之背面具備光源及反射薄膜之直下型,與於液晶顯示面板之背面,配置於背面具有反射板之導光板且於該導光板之側面具備光源之邊射型。以往,大型LCD所用之背光單元,基於畫面之明亮度及畫面內之明亮度均一性優異之觀點,主要使用利用CCFL之直下型CCFL背光單元作為光源,邊射型則於筆記型PC等之較小型LCD中被充分使用,但近幾年來,因光源或導光板之發展,即使是邊射型之背光單元,明亮度及畫面內之明亮度之均一性亦提高,不僅是比較小型者,於大型LCD亦已使用邊射型之背光單元。藉此,有可使LCD較薄之優點。作為該邊射型之背光單元,已充分使用利用發光二極體(LED)作為光源 之邊射型LED背光單元。
因此更近幾年來,基於消耗電力之削減或藉由省略導光板而降低成本等之理由,已使用利用LCD作為光源之直下型背光單元(直下型LED背光單元)(專利文獻1、2)。此等直下型LED背光單元一般成為於與反射板大致同一平面上配置LED光源之樣態。
直下型LED背光單元中,為了抑制消耗電力、製造成本,期望儘可能擴大LED間之距離,減少所使用之LED個數而配置。然而,若擴大LED間之距離,則於顯示裝置中會有易於產生與LED上對應之部位明亮,與LED間對應之部位較暗等之亮度斑之問題。又,若減少LED個數,由於LED之光無法到達背光單元之周邊部分,故畫面周邊部易變暗,而有成為亮度斑之問題。
因此,為了抑制該等亮度斑,提案有將透鏡片或擴散片積層複數片而使用(例如專利文獻3、4),設為擴大自LED光源至擴散板之距離之構造的方法,但前者有光的損失變大之傾向而有亮度降低之問題,且,後者由於背光單元變厚,故有作為顯示裝置之設計性差之問題。
又,使用CCFL光源之直下型背光單元中抑制亮度斑之技術,提案有具備凹凸狀表面之反射薄膜(專利文獻5、6)。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20433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21089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2-24276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2-94266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10-266801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6-318724號公報
另一方面,直下型LED背光單元中,如上述由於LED光源位於與反射薄膜幾乎同一平面上之反射膜上,故與以往之直下型CCFL背光單元之光源與反射薄膜之相對位置不同。具體而言,直下型LED背光單元中光源與反射薄膜之距離較近。因此,本發明人等發現於直下型LED背光單元之亮度斑抑制中,以往直下型CCFL背光單元所提案之亮度斑抑制之技術有不充分之情況,並著眼於此。
再者,對於此等亮度斑之課題,亦藉由與光源(LED光源)組合使用之透鏡罩之改良進行探討。
例如,反射型(亦稱為廣角擴散型)透鏡罩係將自光源(LED光源)朝向LCD前面方向照射之光,將少量一部分之副光直接朝LCD前面方向取出之同時,使主要光在通過透鏡罩時反射至背面側,並導向於比光源更靠背面側所具備之反射薄膜,於該處再度返設置前面方向而將光取出至前面方向,可減低光源有無之亮度差,而可抑制亮度斑者。
又,上方擴散型透鏡罩係具備使自光源朝向LCD前面方向照射之光一部分直接向LCD前面方向取出之同時,剩餘之一部分光碰觸到透鏡罩而反射回到透鏡罩內, 並以於透鏡罩底面所具備之具有稜鏡形狀等之擴散反射板等使光擴散同時再度反射至前面方向之機能者,藉此增加反射光之擴散成分並抑制亮度斑者。
然而,例如使用反射型透鏡罩時,通過透鏡罩時反射至背面側之光於反射薄膜以較淺角度(大的入射角)入射,如上述朝反射薄膜之入射光之狀態與使用CCFL作為光源時有較大差異,故以往之CCFL光源之亮度斑抑制技術有不充分之情況,本發明人等發現亮度斑抑制效果差之情況,並著眼於此。
本發明鑒於上述背景技術,目的在於提供使用具備透鏡罩(尤其是反射型透鏡罩)之光源作為光源之直下型面光源用而使用時,可較好地抑制亮度斑之白色反射薄膜。
本發明人等發現使用具備透鏡罩(尤其是反射型透鏡罩)之光源作為光源,且光源與反射薄膜之距離近的直下型面光源中,光成為以對於反射薄膜較淺之角度入射,以往之反射薄膜於入射角較淺時之反射光之擴散性小,因此發生亮度斑並著眼於此。亦即,近幾年之直下型LED背光單元(包含使用如上述之透鏡罩者)係以光對於反射薄膜之入射角為約60°之成分為主,但由於以往之反射薄膜以如此淺角度入射之光之反射光之擴散性低成為鏡面反射,故認為此種反射光成為選擇性一部分照射,為具體上容易產生光源(LED光源)之周邊部明亮之亮度斑之機制。
另一方面,背光單元之周邊部由於與光源之距離長光 不易到達,故亦認為係易於產生周邊部較暗之亮度斑之機制。為了抑制該周邊部之亮度斑,認為有效地是使對於反射薄膜以更淺角度(較大入射角)入射之光,儘可能不擴散而反射至遠方。
而且,本發明人等發現藉由成為於反射層表面具備含有粒子之表面層之使該表面層之光澤度樣態成為特定樣態,可同時抑制使用如上述之透鏡罩時之光源與光源間之亮度斑(光源間亮度斑)及背光單元周邊部之亮度斑,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為達上述課題,而採用如下構成者。
1.一種具有具備透鏡罩之光源之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其係具有反射層A與含有以樹脂作為主要構成成分之粒子的表面層B之反射薄膜,於表面層B之表面中,入射角85度之光澤度為3以上且未達16,進而入射角60度之光澤度為17以上未達50。
2.如上述1之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透鏡罩為反射型透鏡罩。
3.如上述1或2之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其中反射層A含有孔洞,其孔洞體積率為15體積%以上、70體積%以下。
4.如上述1~3中任一項之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其中直下型面光源係光源為LED光源,該LED光源配置於反射薄膜上而成。
且,本發明亦包含以下。
5.一種具有具備透鏡罩之光源之直下型面光源,其係使用如上述1~4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
6.如上述5之直下型面光源,其中上述透鏡罩係反射型透鏡罩。
7.如上述5或6之直下型面光源,其中上述光源係LED光源。
1‧‧‧透鏡罩
2‧‧‧LED元件
3‧‧‧模組
4‧‧‧反射板
5‧‧‧發光面之與反射板表面相同之平面
6‧‧‧光源與反射板之距離
圖1係表示光源與反射板之配置之一例的示意圖。
圖2係表示光源與反射板之配置之一例的示意圖。
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具有反射層A及表面層B。
以下針對構成本發明之各構成成分詳細說明。
[反射層A]
本發明之反射層A若能發揮適當的反射特性則無特別限定,但尤其為以熱可塑性樹脂與孔洞形成劑所成,藉由含有孔洞形成劑使層中含有孔洞而呈現白色之層。該孔洞形成劑係如後述,可使用例如無機粒子、與構成該反射層A之熱可塑性樹脂非相溶之樹脂(以下有時稱為非相溶樹脂)。且,反射層A之波長550nm之反射率較好為95%以上,更好為96%以上,最好為97%以上。藉此易於將白色反射薄膜之反射率設於較佳範圍。
反射層A係如上述,較好為於層中具有孔洞者,但該孔洞之體積相對於反射層A之體積所佔之比例(孔洞體積率)較好為15體積%以上、70體積%以下。藉由成為此範圍,可提高反射率之提高效果,易於獲得如上述之反射率。又,可提高製膜延伸性之提高效果。孔洞體積率過低時,有難以獲得較佳反射率之傾向。基於此等觀點,反射層A中之孔洞體積率進而較好為30體積%以上,最好為40體積%以上。另一方面,過高時,有製膜延伸性之提高效果降低之傾向。基於此等觀點,反射層A中之孔洞體積率進而較好為65體積%以下,最好為60體積%以下。
孔洞體積率可藉由調整反射層A中之孔洞形成劑之種類或大小、量而達成。
(熱可塑性樹脂)
構成反射層A之熱可塑性樹脂可舉例為例如由聚酯、聚烯烴、聚苯乙烯、丙烯酸系所成之熱可塑性樹脂。其中,基於獲得機械特性及熱安定性優異之白色反射薄膜之觀點,較好為聚酯。
作為該聚酯,可較好地使用由二羧酸成分與二醇成分所成之聚酯。該二羧酸成分可舉例為源自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4,4’-二苯基二羧羧、己二酸、癸二酸等之成分。作為二醇成分可舉例為源自乙二醇、1,4-丁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1,6-己二醇等成分。該等聚酯中較好為芳香族聚酯,尤其較好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 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為均聚物,但基於使薄膜1軸或2軸延伸時抑制結晶化而提高製膜延伸性之提升效果之方面,較好為共聚合聚合物。共聚合成分舉例為上述之二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但基於提高耐熱性、提高製膜延伸性之提升效果之觀點,較好為源自間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之成分。共聚合成分之比例以聚酯之全部二羧酸成分100莫耳%為基準,為例如1~20莫耳%,較好2~18莫耳%,進而較好3~15莫耳%,最好7~11莫耳%。藉由使共聚合成分之比例在該範圍,製膜延伸性之提升效果優異。且,熱尺寸安定性優異。
(孔洞形成劑)
反射層A中,使用無機粒子作為孔洞形成劑時,無機粒子較好為白色無機粒子。該白色無機粒子可例示硫酸鋇、二氧化鈦、二氧化矽、碳酸鈣之粒子。該等粒子只要以使白色反射薄膜具有適度反射率之方式選擇平均粒徑或含量即可,不限定於該等。較好,若能使反射層A或白色反射薄膜之反射率在本發明之較佳範圍內即可。且,反射層A中之孔洞體積率只要在本發明之較佳範圍內即可。探討該等,無機粒子之平均粒徑為例如0.2~3.0μm,較好為0.3~2.5μm,更好為0.4~2.0μm。且其含量,以反射層A之質量為基準較好為20~60質量%,更好為25~55質量%,最好為31~53質量%。且,藉由採用如上述之粒子樣態,可於聚酯中適度分散,難以引起粒子凝集,可獲得無粗大 突起之薄膜,且同時亦可抑制以粗大粒子為起點之延伸時之破裂。無機粒子可為任何粒子形狀,例如可為板狀、球狀。無機粒子亦可進行用以提高分散性之表面處理。
使用非相溶性樹脂作為孔洞形成劑時,作為非相溶樹脂,若為與構成層之熱可塑性樹脂非相溶即無特別限定。例如該熱可塑性樹脂為聚酯時,較好為聚乙烯或聚丙烯等之聚烯烴、環烯烴、聚苯乙烯、聚甲基戊烯等。該等為粒子樣態。且其含量與無機粒子之情況同樣,只要以使白色反射薄膜具有適當反射率之方式選擇平均粒徑或含量即可。較好,只要能使反射層A或白色反射薄膜之反射率成為較佳範圍即可。且反射層A中之孔洞體積率若在本發明之較佳範圍即可。探討該等,含量係以反射層A之質量為基準,較好為10~50質量%,更好為12~40質量%,最好為13~35質量%。
(其他成分)
反射層A只要不阻礙本發明目的則可含有其他成分例如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抗靜電劑、有機或無機螢光體、螢光增白劑、蠟、與孔洞形成劑不同之粒子或樹脂等。
[表面層B]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表面層B加以詳述。
本發明之表面層B係含有以樹脂作為主要構成成分之 粒子之層。而且,於該表面層B之表面(與反射層A相反側之表面)由該粒子形成突起,且因該突起使特定角度之光澤度(此係表示特定角度下之反射光之擴散性)成為特定範圍。又,此處所謂「主要構成成分」表示表面層B中含有樹脂以外之必須成分及任意成分之其餘量。例如相對於表面層B之質量,較好為50質量%以上,更好為60質量%以上,又更好為70質量%以上。
(光澤度)
本發明中,表面層B之表面中,使用光澤度測定裝置實施反射光解析,入射角60°時之光澤度為17以上且未達50。藉由成為此等樣態,可對入射之光之反射光賦予適當擴散性,藉此可抑制光源附近之亮度斑(光源附近為亮部,光源與光源間為暗部之亮度斑)。入射角60°時之光澤度較大時,關於以淺角度入射之光,其反射光之擴散性不足,來自光源(LED光源)之光會以接近正反射之狀態反射,藉此會產生光源附近明亮之亮度斑。基於上述觀點,入射角60°時之光澤度較好未達40,更好未達35,又更好未達30,特佳未達25,最好為22以下。且,為了抑制該光源附近部之亮度斑,入射角60°時之光澤度較小較好,但過小時,由於光不易到達背光單元周邊部而變暗,故背光單元周邊部之亮度斑(該周邊部成為暗部之亮度斑)變大。因此,入射角60°時之光澤度下限較好為18。
本發明中,為了抑制上述背光單元周邊部之亮度斑, 入射角85°時之光澤度設為3以上且未達16。藉由成為此等樣態,可適度抑制以更淺角度入射之光之反射光之擴散性,藉此可抑制上述背光單元周邊部之亮度斑。入射角85°時之光澤度較小時,關於以更淺入射角入射之光,其反射光之擴散性過大,來自光源(LED光源)之光大部分擴散,而難以到達至背光單元周邊部,藉此產生背光單元周邊部成為暗部之亮度斑。基於上述觀點,入射角85°時之光澤度較好為5以上,更好為7以上,又更好為8以上,特佳為9以上。且為了抑制該背光單元周邊部之亮度斑,入射角85°時之光澤度越大越好,但過大時大量光到達至周邊,而發生反而變得過亮之問題。進而,由於成為於光源附近部之亮度斑(光源附近成為亮部之亮度斑)變大之傾向,故入射角85°時之光澤度上限較好為15,更好為14,又更好為13。
使表面層B中之表面光澤度之樣態成為上述樣態舉例為採用如後述之粒子樣態或製法。且,表面層B之形成舉例為以共擠出法或積層法積層,藉由塗佈而積層之方法。進而,藉由進行適當之電漿處理等之表面處理,亦可形成滿足上述樣態之表面。
(樹脂)
作為構成本發明之表面層B之樹脂,較好為熱可塑性樹脂。
構成表面層B之熱可塑性樹脂可使用與構成上述反射 層A之熱可塑性樹脂同樣之熱可塑性樹脂。其中,基於獲得機械特性及熱安定性優異之白色反射薄膜之觀點,較好為聚酯。且藉由塗佈法形成表面層B時,作為該熱可塑性樹脂亦可較好地使用丙烯酸系樹脂。
作為該聚酯,可使用與構成上述反射層A之聚酯同樣之聚酯。該等聚酯中,基於獲得機械特性及熱安定性優異之白色反射薄膜之觀點,較好為芳香族聚酯,最好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為均聚物,但基於使薄膜1軸或2軸延伸時抑制結晶化而提高製膜延伸性之提升效果之方面,較好為共聚合聚合物。該共聚合成分舉例為反射層A項中之上述二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但基於提高耐熱性、提高製膜延伸性之提升效果之觀點,較好為源自間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之成分。共聚合成分之比例以聚酯之全部二羧酸成分100莫耳%為基準,為例如1~20莫耳%,較好2~18莫耳%,進而較好3~17莫耳%,最好12~16莫耳%。藉由使共聚合成分之比例在該範圍,製膜延伸性之提升效果優異。且,熱尺寸安定性優異。
又,本發明之表面層B亦可與上述熱可塑性樹脂一起使用交聯劑,而具有交聯構造。該情況下,使用具有可與交聯劑之反應性基反應之官能基之熱可塑性樹脂,藉由交聯劑與熱可塑性樹脂可形成交聯構造,亦可使用不具有可與交聯劑之反應性基反應之官能基之熱可塑性樹脂,而為具有熱可塑性樹脂之基質與使交聯劑交聯之交聯構造之基質之樣態。若具有交聯構造,則有提高表面層B之強度之 傾向。另一方面,交聯構造若過多含有,則由於成為薄膜之回收性差之傾向,故於該觀點中交聯構造較好不過多。
表面層B亦可藉由薄膜製造中或製造後由塗液之塗佈而形成,例如採用共擠出法等,亦可與反射層A同時形成。使如上述之表面層B具有交聯構造時,較好藉由塗液之塗佈而形成。交聯劑之含量,基於如上述之觀點,以構成塗液之固體成分為基準,較好為35質量%以下,更好為30質量%以下,又更好為25質量%以下,最好為20質量%以下。且,較好為1質量%以上,更好為2質量%以上,又更好為3質量%以上,最好為5質量%以上。
作為薄膜製造後藉由塗液之塗佈形成表面層B之情況之樣態之一例,可舉例為使粒子、樹脂(較好為熱可塑性樹脂)、作為任意成分之交聯劑或其他成分分散或溶解於溶劑中而得之用以形成表面層B之塗液,使用塗佈裝置於薄膜塗佈特定量,藉由於溫度70~120℃,較好階段性升溫設定之烘箱乾燥而形成表面層B之樣態。作為該塗佈裝置,可使用例如模嘴塗佈裝置或槽輥塗佈裝置。且作為溶劑,可使用甲基乙基酮(MEK)、乙酸乙酯、甲苯等。作為塗液之固體成分濃度較好為20~50質量%,藉此易於抑制粒子凝集,提高粒子脫落之抑制效果。
(粒子)
本發明中,重要的是表面層B之表面滿足上述之光澤度樣態(反射光之擴散性)。若滿足此種樣態,則關於粒 子之平均粒徑或含量並未特別限制,但可舉例為如以下之樣態作為較佳樣態。
作為表面層B所用之粒子,較好為平均粒徑為0.5μm以上且未達20.0μm。藉由成為此種樣態,易於滿足上述之表面光澤度之樣態。平均粒徑過小時,有難以形成高的高突起之傾向,有使以使較淺角度入射之光之反射光之擴散性變小(入射角85°之光澤度變大)之傾向,有易於產生起因於此之上述亮度斑之傾向。基於該觀點,粒子之平均粒徑更好為1.0μm以上,又更好為1.5μm以上,再更好為2.0μm以上,最好為3.0μm以上。另一方面,使用之粒子過大時,有對於自更上方入射之光之擴散性變小(入射角60°之光澤度變大)之傾向,有易於產生起因於此之上述亮度斑之傾向。再者,有粒子易於自表面層B脫落之傾向,若脫落則有全體之反射光之擴散性變小之傾向。基於該觀點,更好為18μm以下,又更好為17μm以下,又更好為15μm以下,最好為13μm以下。
又,為了更滿足表面層B表面之上述表面光澤度之樣態,表面層B之粒子含量以表面層B之體積為基準較好為3~50體積%。含量過少時,有表面擴散性全體變小(入射角60°之光澤度及入射角85°之光澤度均變高)之傾向,有易於產生起因於此之上述亮度斑之傾向。基於該觀點,含量更好為10體積%以上,又更好為15體積%以上,特佳為20體積%以上,最好為25體積%以上,且更好為45體積%以下,又更好為40體積%以下,再更好為 35體積%以下,特佳為30體積%以下。
本發明之表面層B所用之粒子不管其種類可為有機粒子亦可為無機粒子,亦可為有機無機複合粒子。更具體而言,若針對特佳樣態加以說明,則較佳之有機粒子舉例為例如如聚四氟乙烯之含氟樹脂粒子、高耐熱尼龍粒子、高耐熱丙烯酸系粒子。且較佳之無機粒子舉例為氧化鈦粒子、硫酸鋇、碳酸鈣、氧化鋅粒子、氧化鋯粒子、氧化鋁粒子、氧化矽粒子等。其中,較好為凝集粒子,更好為凝集無機粒子,特佳為凝集氧化矽粒子。藉由採用此等較佳粒子,更易於達成本發明規定之表面光澤度之樣態。
本發明中,藉由採用凝集粒子作為粒子,由於凝集粒子中亦期望有光之擴散,故容易適當地提高入射角較淺之反射光之擴散性,亦即入射角60°之光澤度及入射角85°之光澤度更易於適當地減低故較佳。又,藉由採用凝集粒子,有更抑制製膜延伸時之斷裂不良、抑制利用自我回收原料生產薄膜時之斷裂不良或對光學特性之影響之效果。
又,上述無機粒子及高耐熱尼龍粒子、高耐熱丙烯酸系粒子亦具有即使加熱加工亦不易發生熔融或氣體發生之效果。再者,基於表面層B形成時之粒度分佈或形狀難以產生變化之方面亦較佳。
(其他成分)
表面層B在不阻礙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亦可含有上述構成成分以外之成分。作為該成分可舉例例如紫外線吸收 劑、抗氧化劑、抗靜電劑、有機或無機螢光體、螢光增白劑、蠟、與上述粒子不同之粒子或與上述樹脂不同之樹脂等。
又,表面層B在不阻礙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亦可含有反射層A中舉例之孔洞形成劑,藉由成為此種樣態,可提高反射率之提升效果。相反地,表面層B之孔洞形成劑含量若少、或未含有孔洞形成劑,則可提高製膜延伸性之提升效果。基於該等觀點,表面層B中之孔洞體積率(表面層B之孔洞體積相對於表面層B之體積之比例)較好為0體積%以上且未達15體積%,更好為5體積%以下,特佳為3體積%以下。尤其於本發明中,由於可同時提高反射特性與製膜延伸性之提升效果,故特佳同時採用上述反射層A中之較佳孔洞體積率與該表面層B中之較佳孔洞體積率。
[層構成]
本發明之反射層A厚度較好為80~300μm。藉此可提高反射率之提升效果。過薄時反射率之提升效果低,另一方面過厚時則無效率。基於該等觀點,更好為150~250μm。
又,表面層B之厚度(含有複數時,為形成成為光源側之反射面之最外層之1層厚度)較好為5~70μm。藉此,配合上述較佳樣態之粒子,有易於使表面層B之表面光澤度樣態更好,藉此可更提高亮度斑抑制之提升效果之 傾向。又,實際使用時不易產生因熱撓曲或收縮所致之缺陷。表面層B若過薄,則有形成於表面層B表面之突起中之粒子易發生脫落之傾向,若脫落則有反射光之擴散性變小之傾向。且,有製模延伸性降低之傾向。另一方面,過厚時,有難以形成突起之傾向,有淺角度之反射光之擴散性降低之傾向,有難以達成上述之入射角60°之光澤度及入射角85°之光澤度之傾向。又,有反射率變低之傾向。基於該觀點,更好為10μm以上,又更好為15μm以上,特佳為18μm以上,且更好為60μm以下,又更好為50μm以下,再更好為40μm以下,特佳為30μm以下。
本發明中,作為表面層B之形成方法,較好可舉粒為共擠出法及積層法,與塗佈法(後述之各種塗佈法)。除了獲得上述較佳突起樣態、易於達成本發明之光澤度樣態之觀點以外,若考慮各方法之步驟適當性,則關於共擠出法,表面層B之更加厚度範圍與上述相同。且關於塗佈法,更佳為6μm以上,又更好為6.5μm以上,且更好為10μm以下,又更好為8μm以下。
白色反射薄膜之積層構成於將反射層A表示為A,將表面層B表示為B時,可舉例為B/A之2層構成、B/A/B之3層構成、B/A/B’/A之4層構成(此處B’表示與表面層B同樣構成之內層B’)、或將B配置於至少任一單側之最外層之5層以上之多層構成。特佳為為B/A之2層構成、B/A/B之3層構成。最好為B/A/B之3層構成,製膜延伸性更優異。且難以發生捲曲等問題。
反射層A及表面層B尤其是表面層B以共擠出法或積層法形成時,將白色反射薄膜全體之厚度設為100%時,反射層A之厚度比率較好為50~90%,更好為60~90%,又更好為70~90%,又表面層B之厚度比率較好為5~50%,更好為10~40%,再更好為10~30%。藉此,可使步驟適當性良好並且可使反射特性及製膜延伸性等之各特性之均衡更良好。又,以塗佈法形成時,反射層A之厚度比率較好為90~99%,更好為92~98%,又更好為93~97%,且表面層B之厚度比率較好為1~10%,更好為2~8%,再更好為3~7%。藉此,可使步驟適當性良好並且可提高反射特性之提升效果。此處各層之厚度比率於各層具有複數時,意指該等累積厚度彼此之比率。
本發明中,反射層A與表面層B以外,只要不損及本發明目的則亦可具有其他層。例如亦可具有用以賦予抗靜電性或導電性、紫外線耐久性等機能之層。又,亦可設有用以提高薄膜製膜延伸性之孔洞體積率較低(較好為0體積%以上且未達15體積%,又更好為5體積%以下,特佳為3體積%以下)之支撐層C。
[薄膜之製造方法]
以下說明製造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之方法之一例。
製造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時,於藉由熔融擠出法等所得之反射層A上,藉由熔融樹脂塗佈法(包含熔融擠出樹脂塗佈法)、塗液塗佈法(包含線上塗佈法及離線塗佈 法)、共擠出法及積層法等形成表面層B而形成積層構成者,基於製膜延伸性之觀點係較佳。其中,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特佳為藉由共擠出法積層反射層A與表面層B而製造者。且,反射層A與表面層B較好藉由共擠出法直接積層。藉由以如此共擠出法積層,除了可提高反射層A與表面層B之界面密著性以外,由於並無需要經過貼合薄膜而於薄膜製膜後重新形成表面層所用之步驟,故可便宜且容易地量產。
以下,針對採用聚酯作為構成反射層A之熱可塑性樹脂及構成表面層B之熱可塑性樹脂,採用共擠出法作為積層方法之情況之製法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該製法,且針對參考下述之其他樣態亦可同樣製造。此時,不包含擠出步驟時,以下之「熔融擠出溫度」亦可改讀為「熔融溫度」。又,此處,所用之聚酯熔點稱為Tm(單位:℃),玻璃轉移溫度稱為Tg(單位:℃)。
首先,作為用以形成反射層A之聚酯組成物,準備使聚酯與孔洞形成劑與其他任意成分混合者。又,作為用以形成表面層B之聚酯組成物,準備使聚酯與粒子與其他任意成分混合者。該等聚酯組成物係經乾燥充分去除水分而使用。
其次,將乾燥之聚酯組成物分別投入擠出機,熔融擠出。熔融擠出溫度必須為Tm以上,若設為Tm+40℃左右即可。
又此時,薄膜製造所用之聚酯組成物,尤其是反射層 A所用之聚酯組成物較好使用由線徑15μm以下之不鏽鋼細線所成之平均過篩度10~100μm之不織布型過濾器進行過濾。藉由進行該過濾,可抑制通常容易凝集成為粗大凝集粒子之粒子的凝集,可獲得粗大異物少的薄膜。又,不織布之平均過篩度較好為20~50μm,又更好為15~40μm。過濾之聚酯組成物於熔融狀態使用進料岐管藉由同時多層擠出法(共擠出法),自模嘴以多層狀態擠出,製造未延伸積層片材。由模嘴擠出之未延伸積層片材以澆注滾筒冷卻固化,成為未延伸積層薄膜。
其次,該未延伸積層薄膜以輥加熱、紅外線加熱等加熱,於製膜機械軸方向(以下有時稱為縱方向或長度方向或MD方向)延伸獲得縱延伸薄膜。該延伸較好利用2個以上之輥周速差進行。縱延伸後之薄膜接著導入拉幅機,於與縱方向及厚度方向垂直之方向(以下有時稱為橫方向或寬度方向或TD)延伸,成為雙軸延伸薄膜。
至於延伸溫度,較好於聚酯(較好為構成反射層A之聚酯)之Tg以上、Tg+30℃以下之溫度進行,可使製膜延伸性優異,且易於較好地形成孔洞。且,作為延伸倍率,於縱方向、橫方向均較好為2.5~4.3倍,更好為2.7~4.2倍。延伸倍率過低時,有薄膜厚度斑變差之傾向,且有易於形成孔洞之傾向,另一方面若過高,則有製膜中易發生斷裂之傾向。又,實施縱延伸隨後進行橫延伸之逐次雙軸延伸時,較好第2段(此情況為橫延伸)比第1段之延伸溫度高10~50℃左右。此係因為藉由第1段延 伸而配向使作為1軸薄膜之Tg更提高之故。
又,各延伸前薄膜較好預熱。例如橫延伸之預熱處理宜例如自比聚酯(較好為構成反射層A之聚酯)之Tg+5℃高之溫度開始,緩緩升溫。於橫延伸過程之升溫可連續、亦可階段(逐次)升溫,但通常逐次升溫。例如將拉幅機之橫延伸區域沿薄膜行進方向分成複數區,對每區流動特定溫度之加熱介質而升溫。
雙軸延伸後之薄膜接著依序實施熱固定、熱鬆弛成為雙軸配向薄膜,自熔融擠出後接著延伸,該等處理亦可邊使薄膜行進邊進行。
雙軸延伸後之薄膜宜以夾具把持兩端之狀態,將聚酯(較好為構成反射層A之聚酯)之熔點設為Tm,於(Tm-20℃)~(Tm-100℃)下,以固定寬或10%以下之寬度減少下熱處理、熱固定,而使熱收縮率降低。該熱處理溫度若過高,則有薄膜之平面性變差之傾向,有厚斑變大之傾向。另一方面若過低則有熱收縮率變大之傾向。
該熱固定步驟中,採用如以下之條件時,由於可滿足本發明規定之入射角60°之光澤度及入射角85°之光澤度故較佳。亦即本發明中,較好採用於熱固定步驟中,以(Tm-100℃)~(Tm-50℃)進行第1熱處理,以(Tm-50℃)~(Tm-20℃)進行熱固定,以(Tm-100℃)~(Tm-50℃)進行第2熱處理,連續進行該等,並且熱固定溫度比第1熱處理溫度及第2熱處理溫度高30℃以上之條件。又,此處Tm為聚酯(較好為構成表面層B之聚酯) 之熔點。與上述較佳粒子之樣態一併,藉由如此於第1熱處理後於熱固定急速使溫度上升且自熱固定後於第2熱處理急速使溫度降低,而易於獲得期望之表面形態,容易達成上述之光澤度。熱固定溫度與第1熱處理溫度之溫度差較好為高40℃以上,更好高50℃以上之條件,此時第1熱處理溫度較好為(Tm-100℃)~(Tm-60℃),更好為(Tm-100℃)~(Tm-70℃)之範圍。又,熱固定溫度與第2熱處理溫度之溫度差,較好為高40℃以上,更好高50℃以上之條件,此時第2熱處理溫度較好為(Tm-100℃)~(Tm-60℃),更好為(Tm-100℃)~(Tm-70℃)之範圍。第1熱處理時間、熱固定時間、第2熱處理時間係各自獨立,較好為1~60秒,更好為2~45秒,又更好為3~30秒,更易於達成上述光澤度。
又,為了調整熱收縮量,可將把持之薄膜兩端切掉,調整薄膜縱方向之拉伸速度,於縱方向鬆弛。作為鬆弛手段,係調整拉幅機出側之輥群之速度。作為鬆弛之比例,進行拉幅機之輥群之速度相對於薄膜線速度之降低,實施較好為0.1~2.5%,更好為0.2~2.3%,特佳為0.3~2.0%之速度降低使薄膜鬆弛(將該值稱為「鬆弛率」),藉由控制鬆弛率,而調整縱方向之收縮率。又,使薄膜橫方向於將兩端切掉前之過程寬度減少,可獲得期望之熱收縮率。
又,雙軸延伸時,除了如上述之縱-橫之逐次雙軸延伸法以外,亦可為橫-縱之逐次雙軸延伸法。且,可使用同時雙軸延伸法予以製膜。同時雙軸延伸法時,延伸倍率 於縱方向、橫方向均為例如2.7~4.3倍,較好為2.8~4.2倍。
因此可獲得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
[白色反射薄膜之特性] (反射率、正面亮度)
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之自表面層B側測定之反射率較好為96%以上,更好為97%以上,又更好為97.5%以上,特佳為98.0%以上。藉由使反射率為96%以上,於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或照明等時,可獲得高亮度。該反射率可藉由將反射層A之孔洞體機率提高等之較佳樣態,將反射層A厚度設為較厚,將表面層B厚度設為較薄等之各層樣態成為較佳樣態而達成。
又,自表面層B側測定之正面亮度可藉由後述之測定方法求得,較好為5100cd/m2以上,更好為5200cd/m2以上,又更好為5300cd/m2以上,特佳為5400cd/m2以上,最好為5500cd/m2以上。
[直下型面光源]
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可較好地使用作為直下型面光源用之反射板。此處所謂直下型面光源,意指使發光面朝上時,對於該發光面於下方有光源,進而於下方具有反射板之面光源。相對於此,與將發光面朝上時,於該發光面之下方具備導光板,於該導光板下方具備反射板,於該導 光板之側面具有光源之面光源設為邊射型(或側射型)面光源有所區別。
又,本發明之直下型面光源係尤其使光源與反射板之距離(圖1、2中之符號6)較近的配置者。所謂該距離,更嚴格來講,係距離光源之發光面(光源為LED光源時為LED元件(圖1、2中符號2)之發光面)之與反射板表面相同平面(圖1、2中符號5)之高度(參考圖1、圖2)。採用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做為此種直下型面光源之反射板(圖1、2中之符號4),可發揮本發明之效果。該光源與反射反之距離例如較好為10mm以下,更好為9mm以下,又更好為8mm以下。採用CCFL作為光源之以往之直下型CCFL背光單元係光源與反射板之距離比較遠地配置,由於超過10mm,難以獲得採用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之效果。
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特別較好地使用作為在反射板上配置LED光源而成之直下型面光源用之反射板。作為此種面光源可舉例為直下型LED背光單元。該面光源係成為通常上述之較佳光源與反射板之距離之樣態者。因此,為特別易於發揮本發明效果之用途。又,上述之「於反射板上配置LED光源」之記載並非限定於反射板與LED光源接觸之狀態。例如,可為於反射板上配有模組(基板。圖1、2中之符號3)並配置LED光源(圖1),亦可為將模組配置於反射板背面,於反射板之LED光源部分開孔等,使LED光源從反射板表面突出之樣態 (圖2)。
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藉由與具備透鏡罩(圖1、2中之符號1)之光源、進而具備反射型透鏡罩之光源、尤其是具備反射行透鏡罩之LED光源一起使用,由於可發揮更優異之亮度斑抑制效果,故特佳使用作為使用此種光源之直下型面光源用。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詳述本發明。又,各特性值係藉以下方法測定。
(1)光線反射率
於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製UV-3101PC)上安裝積分球,在波長550nm測定將BaSO4白板設為100%時之反射率,將該值作為反射率。又,測定係於表面層B側之表面進行。於表背具有不同表面層B時,係針對成為作為反射面使用之側(光源側)之表面層B之表面進行測定。
(2)粒子之平均粒徑
自樣品薄膜剝離表面層B同等地單離,使用溶劑溶解包含熱可塑性樹脂之樹脂成分,將由此所得之粒子以雷射散射型粒度分佈測定機(島津製作所製SALD-7000)求出粒子之粒度分佈(粒徑之標準偏差),將d50之粒徑(以體積分佈基準自較小側起成為50%之分佈之粒徑)作為平 均粒徑。
(3)粒子含量
自樣品膜剝離一定體積之表面層B同等地單離,使用溶劑溶解包含熱可塑性樹脂之樹脂成分,計量由此所得之粒子之質量及鬆密度,求出含量(質量%,體積%)。又,表面層B之體積於共擠出時係由表面層B之密度(利用黏度梯度管法)與質量求得。塗佈時係由剖面觀察之厚度與切出之面積求出。
(4)薄膜厚度及層構成
將白色反射薄膜以顯微用薄片切片機(Microtome)切片進行剖面露出,針對該剖面使用日立製作所製S-4700型電場發射型掃描電子顯微鏡,以倍率500倍觀測,分別求出薄膜全體、反射層A、表面層B之厚度。又,薄膜全體及表面層B之厚度係粒子自表面層B表面突出之部分除外之部分的厚度。藉由求出各層厚度(μm)算出各層厚度比。
(5)孔洞體積率之計算
自欲求出空洞體積率之層之聚合物、添加粒子、其他各成分之密度與調配比例求出計算密度。同時,剝離該層同等地單離,測量質量及體積,由該等算出實密度,由計算密度與實密度利用下述式求出。
孔洞體積率=100×(1-(實密度/計算密度))
又,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雙軸延伸後)之密度為1.39g/cm3,硫酸鋇之密度為4.5g/cm3
又,僅單離欲測定孔洞體積率之層,求出每單位體積之質量,求出實密度。體積係自樣品切出面積3cm2,以該尺寸利用電動測微計(ANRITSU製,K-402B)測定10點厚度將平均值設為厚度,以面積×厚度而算出。質量係以電子天平秤量。
又,作為粒子(包含凝集粒子)之比重,係使用藉以下之量筒法求出之鬆比重之值。將絕對乾燥狀態之粒子填充於容積1000ml之圓筒中,測定全體重量,自該全體重量減去量筒重量,求出該粒子重量,測定該量筒體積,將該粒子重量(g)除以該體積(cm3)而求出。
(6)熔點、玻璃轉移溫度
使用示差掃描熱量測定裝置(TA Instruments 2100 DSC),以升溫速度20℃/分鐘進行測定。
(7)正面亮度
自LG公司製之直下型LED液晶電視(LG50LN5400)取出反射薄膜,代之而將實施例所得之各種反射薄膜以表面層B成為畫面側之方式設置,配置原本具備之擴散薄膜及稜鏡片,以背光單元之狀態使用亮度計(大塚電子製 型號MC-940),測定背光之中心距真正面之測定距離500mm處之亮度。又,上述LED液晶電視係具備直下型面光源,具備反射型透鏡罩之LED光源作為光源者,該LED光源與反射板之距離為8mm。
(8)亮度斑評價(光源間亮度斑)
以與上述(7)同樣之方法作成具備實施例所得之各種反射薄膜之背光單元,並測定亮度斑。
亮度斑之數值化,係針對於背光單元之水平方向配置複數個之LED光源之集合的LED光源之列,且於通過背光單元之中央部之LED光源之列中,使用通過該列內之各LED光源正上方之二次元數據,算出LED光源正上方之最明亮部分與LED光源間最暗部分之亮度差(光源間亮度差,單位:cd)而評價。關於亮度差,較好為450cd以下,更好為440cd以下,特佳為430cd以下。
(9)亮度斑評價(背光單元周邊部亮度斑)
以與上述(8)同樣之方法作成具備實施例所得之各種反射薄膜之背光單元,並測定亮度斑。
亮度斑之數值化,係於背光單元之四邊部,算出畫面發光部之自最外部至20mm內側之區域之亮度平均值與畫面全體之亮度平均值之差而評價。關於該亮度差,若為1150cd以下則無問題,較好為1130cd以下,更好為1100cd以下,另一方面,若超過1150cd則產生斑而無法 使用。
(10)光澤度(入射角60°、入射角85°)
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製之光澤度計PG-II,測定各入射角度之光澤度。
(11)製膜延伸性
觀察將實施例所記載之薄膜使用拉蝠機以連續製膜法製膜時之製膜安定性,以下述基準評價。
◎:8小時以上可安定地製膜。
○:3小時以上且未達8小時可安定地製膜。
△:於未達3小時一度產生切斷。
×:於未達3小時產生複數次切斷,無法安定地製膜。
<製造例1: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之合成>
將對苯二甲酸二甲酯136.5質量份、間苯二甲酸二甲酯13.5質量份(對於所得聚酯之全部酸成分100莫耳%為9莫耳%)、乙二醇98質量份、二乙二醇1.0質量份、乙酸錳0.05質量份、乙酸鋰0.012質量份饋入具備精餾塔、餾出冷凝器之燒瓶中,邊攪拌邊加熱至150~240℃餾出甲醇,進行酯交換反應。餾出甲醇後,添加磷酸三甲酯0.03質量份、二氧化鍺0.04質量份,將反應物移至反應器。 接著邊攪拌邊將反應器內緩緩減壓至0.3mmHg,並且升溫至292℃,進行聚縮合反應,獲得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該聚合物之熔點為235℃。
<製造例2: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2之合成>
除了將對苯二甲酸二甲酯變更為129.0質量份、間苯二甲酸二甲酯變更為21.0質量份(對於所得聚酯之全部酸成分100莫耳%為14莫耳%)以外,與上述製造例1同樣,獲得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2。該聚合物之熔點為215℃。
<製造例3:粒子母粒(master chip)1之作成>
使用上述所得之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之一部分及作為孔洞形成劑之平均粒徑1.0μm之硫酸鋇粒子(表中,記為BaSO4),以神戶製鋼公司製NEX-T60串聯式擠出機,以使對於所得母粒之質量硫酸鋇粒子含量成為60質量%之方式混合,以樹脂溫度260℃擠出,作成含有硫酸鋇之粒子母粒1。
<製造例4:粒子母粒2之作成>
於上述所得之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2中,以雙軸擠出機以所得粒子母粒中之濃度成為8質量%之方式混合作為粒子A之將TOSOH SILICA股份有限公 司製AY-601(凝集氧化矽)經風力分級之平均粒徑6.5μm之粒子,以熔融溫度250℃擠出,作成粒子母粒2。
[實施例1] (白色反射薄膜之製造)
分別使用上述所得之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與粒子母粒1作為反射層(A層)之原料,使用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2與粒子母粒2作為表面層(B層)之原料,以使各層成為表1中記載之構成之方式混合,投入擠出機中,A層以熔融擠出溫度255℃,B層以熔融擠出溫度230℃進行熔融,以成為如表1所示之B層/A層/B層之層構成之方式,使用3層進料岐管裝置予以合流,以保持該積層狀態直接由模嘴成形為片狀。此時以使B層/A層/B層之厚度比於雙軸延伸後成為10/80/10之方式由各擠出機之噴出量進行調整。進而將該片材以表面溫度25℃之冷卻滾筒冷卻固化作成未延伸薄膜。該未延伸薄膜通過73℃之預熱區,接著通過75℃之預熱區,導向保持於92℃之縱延伸區,於縱方向延伸3.0倍,以25℃之輥群冷卻。接著邊以夾具保持薄膜兩端邊通過115℃之預熱區並導至保持於130℃之橫延伸區,於橫方向延伸3.7倍。隨後於拉幅機內連續進行於155℃熱處理10秒,於200℃熱固定10秒,於155℃熱處理10秒,接著以縮窄率1.8%、縮窄溫度130℃進行橫方向之縮 窄,其次切掉薄膜兩端,於縱鬆弛率2.0%進行熱鬆弛,冷卻至室溫,獲得如表1所示之厚度175μm之薄膜。所得薄膜之評價結果示於表2。
[實施例2~4、比較例1~4]
除了薄膜之構成如表1所示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白色反射薄膜。所得薄膜之評價結果示於表2。
又,各使用之粒子種類如下述。
粒子B:TOSOH SILICA股份有限公司製AY-601(凝集氧化矽)進行風力分級,平均粒徑3.5μm。
粒子C:TOSOH SILICA股份有限公司製AY-601(凝集氧化矽)進行風力分級,平均粒徑10.5μm。
粒子D:使用三共精粉股份有限公司製碳酸鈣(平均粒徑1.0μm)。
[實施例5]
分別使用上述所得之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與粒子母粒1作為反射層(A層)之原料,使用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2與粒子母粒2作為支撐層(C層)之原料,以使各層成為表1中記載之構成之方式混合,投入擠出機中,A層以熔融擠出溫度255℃,C層以熔融擠出溫度230℃,以成為如表1所示之C層/A層/C層之層構成之方式,使用3層進料岐管裝置予以合流,以保持該積層狀態直接由模嘴成形為片狀。此時 以使C層/A層/C層之厚度比於雙軸延伸後成為10/80/10之方式由各擠出機之噴出量進行調整。進而將該片材以表面溫度25℃之冷卻滾筒冷卻固化作成未延伸薄膜。該未延伸薄膜通過73℃之預熱區,接著通過75℃之預熱區,導向保持於92℃之縱延伸區,於縱方向延伸3.0倍,以25℃之輥群冷卻。接著邊以夾具保持薄膜兩端邊通過115℃之預熱區並導至保持於130℃之橫延伸區,於橫方向延伸3.6倍。隨後於拉幅機內連續進行於155℃熱處理10秒,於200℃熱固定10秒,於155℃熱處理10秒,接著以縮窄率2%、縮窄溫度130℃進行橫方向之縮窄,其次切掉薄膜兩端,於縱鬆弛率2.5%進行熱鬆弛,冷卻至室溫,獲得如表1所示之厚度175μm之薄膜。
於所得雙軸延伸薄膜之支撐層(C層)上,以直接槽輥塗佈裝置(direct gravure coating device),將用以形成表面層(B層)之下述塗液1所示組成而成之塗液,以厚度成為如表1般(濕厚15g/m2之塗佈量)塗佈後,於烘箱內以80℃乾燥,獲得薄膜。
<塗液1,固體成分濃度33質量%>
.粒子:東麗股份有限公司製尼龍66樹脂CM3006粉體(平均粒徑5μm,Ny粒子E)…8.3質量%
.丙烯酸系樹脂(熱可塑性樹脂):DIC公司製ACRYDIC A-817BA(固體成分濃度50質量%)…30質量%
.交聯劑:日本POLYURETHANE工業公司製CORONATE HL(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固體成分濃度75質量%)…10質量%
.稀釋溶劑:乙酸丁酯…51.7質量%
所得薄膜之評價結果如表2所示。又,塗液1之各成分之固體成分比率如以下。
.粒子:20質量%
.丙烯酸系樹脂(熱可塑性樹脂):60質量%
.交聯劑:20質量%
[實施例6]
塗液1中,除了將所用粒子種類變更為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MBX-5(真球狀丙烯酸粒子,平均粒徑5μm,Ac粒子F),設為下述固體成分比例,且厚度如表1所示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獲得白色反射薄膜。所得薄膜之評價結果示於表2。
.粒子:25質量%
.丙烯酸系樹脂(熱可塑性樹脂):55質量%
.交聯劑:20質量%
[實施例7]
除了將反射層A之孔洞形成劑之樣態變更為如表1所示之於聚酯中非相溶之樹脂(環烯烴,POLYPLASTICS公司製「TOPAS 6017S-04」)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 成白色反射薄膜,實施評價。評價結果示於表2。
[比較例5]
塗液1中,除了將所用粒子種類變更為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MBX-5(真球狀丙烯酸粒子,平均粒徑5μm,Ac粒子F),設為下述固體成分比例,且厚度如表1所示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獲得白色反射薄膜。所得薄膜之評價結果示於表2。
.粒子:42質量%
.丙烯酸系樹脂(熱可塑性樹脂):38質量%
.交聯劑:20質量%
[發明效果]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於作為具有具備透鏡罩(尤其是反射型透鏡罩)之光源作為光源之直下型面光源用而使用時,即使於反射薄膜與光源之距離較近之情況,仍可適當地抑制亮度斑之白色反射薄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由於反射光之擴散性優異,故較好地使用作為具有具備透鏡罩之光源之直下型面光源用之反射板,尤其可較好地使用作為光源與反射板之距離較近之直下型面光源用之反射板,且亮度斑抑制效果優異,於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高。
1‧‧‧透鏡罩
2‧‧‧LED元件
3‧‧‧模組
4‧‧‧反射板
5‧‧‧發光面之與反射板表面相同之平面
6‧‧‧光源與反射板之距離

Claims (7)

  1. 一種具有具備透鏡罩之光源之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其係具有反射層A與含有以樹脂作為主要構成成分之粒子的表面層B之反射薄膜,於表面層B之表面中,入射角85度之光澤度為3以上且未達16,進而入射角60度之光澤度為17以上未達50。
  2. 如請求項1之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透鏡罩為反射型透鏡罩。
  3. 如請求項1或2之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其中反射層A含有孔洞,其孔洞體積率為15體積%以上、70體積%以下。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其中直下型面光源係光源為LED光源,該LED光源配置於反射薄膜上而成。
  5. 一種具有具備透鏡罩之光源之直下型面光源,其係使用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
  6. 如請求項5之直下型面光源,其中上述透鏡罩係反射型透鏡罩。
  7. 如請求項5或6之直下型面光源,其中上述光源係LED光源。
TW104144487A 2015-01-05 2015-12-30 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及使用此的直下型面光源 TWI684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0302 2015-01-05
JP2015-000302 2015-0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4955A true TW201634955A (zh) 2016-10-01
TWI684794B TWI684794B (zh) 2020-02-11

Family

ID=56355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4487A TWI684794B (zh) 2015-01-05 2015-12-30 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及使用此的直下型面光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560254B2 (zh)
KR (1) KR102488716B1 (zh)
CN (1) CN107111014B (zh)
TW (1) TWI684794B (zh)
WO (1) WO20161112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42896B1 (ko) 2017-03-24 2019-01-28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엣지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반사필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20531B2 (en) * 2003-03-28 2008-01-22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Multi-colored LED array with improved brightness profile and color uniformity
DE10336129A1 (de) * 2003-08-04 2005-02-24 Röhm GmbH & Co. KG Kratzunempfindlicher Rückprojektionsschirm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4967274B2 (ja) * 2004-08-06 2012-07-04 東レ株式会社 光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
TWI314937B (en) * 2004-11-19 2009-09-21 Mitsui Chemicals Inc Fine particle of ethylene-series polymer, fine particle of ethylene-series polymer with functional group and catalyst carrier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622664B2 (ja) 2005-05-12 2011-02-02 東レ株式会社 面状発光体
CN100340904C (zh) * 2005-09-07 2007-10-03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光扩散性的反射片
JP5040647B2 (ja) * 2006-02-03 2012-10-03 東レ株式会社 面光源反射部材用フィルム
CN2916696Y (zh) * 2006-05-12 2007-06-27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块
JP2008226928A (ja) * 2007-03-08 2008-09-25 Sharp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照明装置
JP5262715B2 (ja) * 2007-05-08 2013-08-14 東レ株式会社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KR100990421B1 (ko) * 2008-07-23 2010-10-29 심현섭 빛 반사수단을 갖는 직하광원 방식의 면광원이 적용된조명기구
JP5749005B2 (ja) * 2008-09-09 2015-07-15 東レ株式会社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WO2010073611A1 (ja) * 2008-12-22 2010-07-01 株式会社ユ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光反射体及び面光源装置
JP2010210891A (ja) 2009-03-10 2010-09-24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5650382B2 (ja) 2009-05-18 2015-01-07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光反射フィルム
JP2012094266A (ja) 2010-10-25 2012-05-17 Nippon Shokubai Co Ltd 光学部材、および該光学部材を用いた面状光源装置
JP2012137618A (ja) * 2010-12-27 2012-07-19 Toray Ind Inc 面光源反射板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2204336A (ja) 2011-03-28 2012-10-22 Sharp Corp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2242764A (ja) 2011-05-24 2012-12-10 Nippon Shokubai Co Ltd 光学部材、および該光学部材を用いた面状光源装置
TWI596385B (zh) * 2012-02-13 2017-08-21 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膜
KR101299528B1 (ko) * 2012-12-18 2013-08-23 (주)애니캐스팅 측면 방출형 발광다이오드용 렌즈,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및 표시장치
CN203217105U (zh) * 2013-05-08 2013-09-2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110650B (zh) * 2014-06-19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88716B1 (ko) 2023-01-13
WO2016111234A1 (ja) 2016-07-14
JP6560254B2 (ja) 2019-08-14
KR20170104455A (ko) 2017-09-15
JPWO2016111234A1 (ja) 2017-09-21
CN107111014A (zh) 2017-08-29
TWI684794B (zh) 2020-02-11
CN107111014B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26512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2007261260A (ja) 反射板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319435B2 (ja) 光反射板用白色フィルム
JP4734237B2 (ja) 反射板用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425251B (zh) 面光源反射構材用薄膜
JP2010224446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の反射フィルム用白色フィルム
CN107710032B (zh) 大型显示器用白色反射膜
JP6259278B2 (ja) 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TWI684794B (zh) 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薄膜及使用此的直下型面光源
JP6490891B2 (ja) 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6336308B2 (ja) 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6110220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2006187910A (ja) 二軸配向積層フィルム
JP6837285B2 (ja) 大型ディスプレイ用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2014065817A (ja) 2軸延伸フィルム
JP5785202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6235299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KR102001118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반사판용 적층형 백색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JP5905915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5495344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5702482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5108438B2 (ja) 反射板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1350748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반사판용 적층 백색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JP2018169456A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2013190545A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