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2186A - 保鮮膜、保鮮膜捲繞體以及保鮮膜捲繞體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保鮮膜、保鮮膜捲繞體以及保鮮膜捲繞體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2186A
TW201602186A TW104119479A TW104119479A TW201602186A TW 201602186 A TW201602186 A TW 201602186A TW 104119479 A TW104119479 A TW 104119479A TW 104119479 A TW104119479 A TW 104119479A TW 201602186 A TW201602186 A TW 2016021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rap film
film
wrap
wound body
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9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9357B (zh
Inventor
Yoshinari Sakagawa
Akemi TSUBONUMA
Tomonori Hosoda
Masayuki Hino
Toshikazu Watanabe
Kouji Ino
Masanori Shitsukawa
Original Assignee
Kure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eha Corp filed Critical Kureh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02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2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9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93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1/00Shaping by liberation of internal stresses; Making preforms having internal str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1/06Making preforms having internal stresses, e.g. plastic memo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必要之熱收縮特性且可抑制加熱後之變形之保鮮膜、保鮮膜捲繞體及其製造方法。 保鮮膜(1f)中,依據ASTM D-2732測定之10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大於0.3%且小於38%,橫向TD為0.3%以上且小於29%,或10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與橫向TD之算術平均值為3%以上且小於29%。保鮮膜捲繞體(1)將保鮮膜(1f)捲成圓筒狀,該保鮮膜(1f)另依據ASTM D-2732測定之6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小於12%,橫向TD小於5%。製造保鮮膜捲繞體(1)時,將原料之樹脂進行熔融、冷卻、延展、暫時加熱或於40℃~80℃之環境下保存24小時以上,製成保鮮膜(1f),並以規定長度將該保鮮膜(1f)捲成圓筒狀。

Description

保鮮膜、保鮮膜捲繞體以及保鮮膜捲繞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保鮮膜、保鮮膜捲繞體以及保鮮膜捲繞體之製造方法,尤其是具有必要之熱收縮特性且可抑制加熱後之變形的保鮮膜、保鮮膜捲繞體以及保鮮膜捲繞體之製造方法。
目前正在廣泛使用將食材、料理或盤子等餐具分別按每種料理進行包裹之食品用保鮮膜。食品用保鮮膜典型地為將捲繞成圓筒狀之長尺寸保鮮膜收置於長方體狀收置盒中,並流通於市面(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233978號公報
考慮到使用微波爐等進行加熱之情形,為使保鮮膜貼合容器等,將水蒸氣洩漏抑制至最小限度,保鮮膜優選具有高溫下之熱收縮性。然而,於高溫下具有熱收縮性時,保鮮膜有時會因加熱後之溫度急劇變化而發生明顯變形。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課題開發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必要之熱收縮特性且可抑制加熱後之變形的保鮮膜、捲繞該保鮮膜之保鮮膜捲繞體以及保鮮膜捲繞體之製造方法。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第1種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例如第1圖所示,基於ASTM D-2732測定之10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大於0.3%且小於38%,並且橫向TD為0.3%以上且小於29%。
如此構成後,100℃時之熱水收縮率會變得適當,可形成具有規定熱收縮特性且可抑制加熱後之變形的保鮮膜。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第2種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例如第1圖所示,基於ASTM D-2732測定之10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與橫向TD之算術平均值為3%以上且小於29%。
如此構成後,100℃時之熱水收縮率會變得適當,可形成具有規定熱收縮特性且可抑制加熱後之變形的保鮮膜。
此外,本發明之第3種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例如第1圖所示,於上述本發明之第1或第2種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1f中,厚度為5μm~20μm。
如此構成後,可形成強度與切割性之平衡適當之保鮮膜。
此外,本發明之第4種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例如第1圖所示,於上述本發明之第1至第3種實施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1f中,其係由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樹脂形成者。
如此構成後,可形成熱收縮特性適當之保鮮膜。
此外,本發明之第5種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捲繞體例如第1圖所示,其係將上述本發明之第1種實施方式至第4種實施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1f捲成圓筒狀後形成之保鮮膜捲繞體1,保鮮膜1f依據ASTM D-2732測定之6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與橫向TD之算術平均值小於5%,或者依據ASTM D-2732測定之6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小於12%且橫向TD小於5%。更優選依據ASTM D-2732測定之6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小於8.5%且橫向TD小於2.8%。
如此構成後,可獲得能夠抑制於運輸或保存時可到達之溫度下之變形,並且即使不設置捲芯亦能夠具有高溫下之適當熱收縮特性且能夠承受保存時變形之保鮮膜捲繞體。
此外,本發明之第6種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捲繞體例如第1圖所示,於上述本發明之第5種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捲繞體1中,保鮮膜1f之長度為5m~80m。
如此構成後,可抑制重量之增加且可抑制變形。
此外,本發明之第7種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捲繞體於上述本發明之第5種或第6種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捲繞體中,具有內接片,其設置為與保鮮膜捲繞體之內面中70%以上之面積進行接觸,且厚度為1mm以下。
如此構成後,可有助於抑制保鮮膜捲繞體之變形。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第8種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捲繞體之製造方法例如第4圖所示,其中具有:熔融製程(S1),其將作為保鮮膜之原料之樹脂熔融,生成熔融樹脂;冷卻製程(S2),其將熔融樹脂冷卻後形成冷卻樹脂;延展製程(S4),其將冷卻樹脂延展後形成保鮮膜;加熱製程(S5),其將保鮮膜暫時加熱;以及捲取製程(S8),其以規定長度將保鮮膜捲成圓筒狀,形成保鮮膜捲繞體。
如此構成後,可獲得含有具有規定之熱收縮特性且可抑制加熱後之變形之保鮮膜的保鮮膜捲繞體。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第9種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捲繞體之製造方法例如第6圖所示,其中具有:熔融製程(S1),其將作為保鮮膜之原料之樹脂熔融,生成熔融樹脂;冷卻製程(S2),其將熔融樹脂冷卻後形成冷卻樹 脂;延展製程(S4),其將冷卻樹脂延展後形成保鮮膜;1次捲取製程(S7),其捲取保鮮膜;加熱保存製程(S7A),其將1次捲取製程(S7)中捲取之保鮮膜於40℃~80℃之環境下保存24小時以上;以及捲回製程(S8A),其於加熱保存製程(S7A)後,以規定長度將保鮮膜捲回成圓筒狀,形成保鮮膜捲繞體。
如此構成後,可獲得含有具有規定之熱收縮特性且可抑制加熱後之變形之保鮮膜的保鮮膜捲繞體。
根據本發明,可獲得具有規定之熱收縮特性且可抑制加熱後之變形之保鮮膜。
本申請基於日本國於2014年7月7日提交之特願2014-139667號以及日本國於2015年2月23日提交之特願2015-033011號,其內容構成本申請內容中之一部分。
此外,通過以下詳細說明可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亦可通過以下詳細說明進一步明確本發明之應用範圍。然而,詳細說明以及特定實例為本發明之優選實施方式,其係僅以說明為目的而記載者。本行業人士可明確知曉,可根據該詳細說明於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更改。
申請人無意將記載之實施方式全部公諸於眾,所公開之更改、替代方案中,可能在字面上並未包含於專利請求之範圍內者亦屬於等同原則下之發明之一部分。
1‧‧‧保鮮膜捲繞體
1f‧‧‧保鮮膜
MD‧‧‧縱向
TD‧‧‧橫向
第1圖係本發明之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捲繞體之立體圖。
第2圖係熱水收縮率測定系統之概略結構圖。
第3圖係製造本發明之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之薄膜製造裝置之概略結構圖。
第4圖係顯示保鮮膜捲繞體之製造過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第5圖係製造本發明之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之薄膜製造裝置之改善例之局部概略結構圖。
第6圖係顯示保鮮膜捲繞體之製造過程之其他例的流程圖。
第7圖(A)係滾筒加熱裝置之概略結構圖,(B)係熱風加熱裝置之概略結構圖。
第8圖係滾筒加熱裝置之其他方式之概略結構圖。
第9圖係顯示實施例及比較例所涉及之保鮮膜捲繞體之特性一覽的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各圖中,對於相同或相當之部件標記相同或類似之符號,並且省略重複說明。
首先參照第1圖,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所涉及之保鮮膜1f以及保鮮膜捲繞體1。第1圖係保鮮膜捲繞 體1之立體圖。保鮮膜捲繞體1係將帶狀保鮮膜1f捲繞成圓筒狀而形成者。保鮮膜捲繞體1未繞圓筒狀之軸線形成捲芯(典型地為以厚度超過1mm之厚紙形成圓筒狀之紙管),而是於圓筒狀之最內部露出保鮮膜1f。
本實施方式中,保鮮膜1f係由偏二氯乙烯類樹脂形成者。本實施方式之偏二氯乙烯類樹脂可列舉由偏二氯乙烯60~98質量百分比以及可與偏二氯乙烯共聚之單體(共聚單體)中至少1種形成之偏二氯乙烯共聚物。
作為可與偏二氯乙烯共聚合之單體(共聚單體),例如可列舉氯乙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月桂酯或丙烯酸十八酯等丙烯酸烷基酯(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8);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或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8);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乙烯;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乙酸乙烯酯等碳原子數為1~18之脂肪族羧酸之乙烯基酯;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異丁基乙烯基醚、月桂基乙烯基醚等烷基乙烯基醚(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8);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亞甲基丁二酸等乙烯聚合性不飽和羧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亞甲基丁二酸等乙烯聚合性不飽和羧酸之烷基酯(亦可為部分酯。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18)等,以及二烯類單體、含官能基單體、多官能性單體等。該等共聚單體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共聚單體之中,優選為氯乙烯、丙烯酸甲酯、或 者丙烯酸丁酯。尤其優選之共聚單體係氯乙烯,因此,尤其優選之偏二氯乙烯類樹脂係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60~98質量百分比與氯乙烯之總質量為100質量百分比)。
關於形成偏二氯乙烯類樹脂之偏二氯乙烯之含量比率,以偏二氯乙烯與共聚單體(優選為氯乙烯)之總質量為100質量百分比,優選為70質量百分比以上,更優選為80質量百分比以上。偏二氯乙烯之含量比率之上限可為98質量百分比,但考量到押出加工性等觀點,一般為97質量百分比,大多為95質量百分比。
此外,還可含有於偏二氯乙烯類樹脂之調製時所使用之各種其他添加劑。即,為改善所得之偏二氯乙烯類樹脂之押出加工性等,可含有例如可塑劑、穩定劑、抗氧化劑、pH值調整劑、紫外線吸收劑、增黏劑、抗靜電劑、抗結塊劑、防霧劑、填料(填充劑)、以及顏料等。此外,作為其他添加劑,可含有潤滑劑。其他添加劑可使用有機物質(亦可為其他聚合物)或無機物質之任意一種。
作為可塑劑,例如可使用乙醯檸檬酸三丁酯(ATBC)、甘油二乙醯單月桂酸(GDAML)、癸二酸二丁酯(DBS)、癸二酸二辛酯以及聯乙醯化單甘油酯(DALG)等。可塑劑按照單體質量基準含量一般為500~100000ppm、大多為5000~80000ppm之比率使用。
作為穩定劑,例如可使用環氧大豆油(ESBO)或環氧亞麻仁油(ELO)等環氧化油;脂肪酸烷基酯之醯胺衍生 物;氫氧化鎂;以及焦磷酸四鈉等。穩定劑按照單體質量基準含量一般為300~50000ppm、大多為1000~40000ppm之比率使用。
作為抗氧化劑,例如可使用三甘醇-二[3-(3-第三丁基-4-羥基-5-苯甲)]丙酸酯等酚醛類抗氧化劑;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二丙酸二(十八基)酯等烷基之碳原子數為12~18之硫二丙酸烷基酯;以及三壬基化苯基亞磷酸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等亞磷酸類抗氧化劑等。抗氧化劑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優選併用三甘醇-二[3-(3-第三丁基-4-羥基-5-苯甲)]丙酸酯與硫二丙酸烷基酯。抗氧化劑按照單體質量基準含量一般為5~50000ppm、大多為15~10000ppm之比率使用。另外,優選將部分抗氧化劑事先加入聚合反應體系中,再開始聚合。此外,亦可添加抗氧化劑至聚合反應體系中,由此停止聚合反應。
增黏劑係指將容易貼緊食器等目標物之性質賦予保鮮膜1f者。作為熔融黏合劑,例如可列舉去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或者去水山梨醇單(三)油酸酯、甘油單(三)油酸酯等界面活性劑、以及烷烴類或環烷類之液狀飽和碳氫化合物等。增黏劑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作為液狀飽和碳氫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環烴類加工油、固體石蠟、以及流動石蠟等,尤其優選為流動石蠟。
考量到抑制強度之降低(易破裂性)之觀點,保鮮膜1f之厚度優選為5μm以上,考量到抑制切割性之降 低以及剛性(硬度)之過度上升之觀點,保鮮膜1f之厚度為20μm以下,優選為15μm以下。此外,考量到使用方便之觀點,保鮮膜捲繞體1之保鮮膜1f之長度(捲繞m數)優選為5m以上,考量到抑制重量之增加之觀點,保鮮膜捲繞體1之保鮮膜1f之長度(捲繞m數)可為80m以下,亦可為50m、30m或者20m。保鮮膜1f之寬度(橫向TD之長度)可約為100mm~450mm,亦可為300mm、220mm、或者150mm。
保鮮膜1f之100℃時之熱水收縮率具有以下特性。縱向MD大於0.3%且小於38%,其中優選為5%~30%,更優選為10%~20%。此時,橫向TD為0.3%以上且小於29%,其中優選為0.4%~20%,更優選為0.5%~12%。或者取代上述縱向MD及橫向TD之各值,以縱向MD與橫向TD之算術平均值((MD+TD)/2)來規定,該算術平均值為3%以上且小於29%,其中優選為5%~20%,更優選為8%~15%。此外,保鮮膜1f之6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小於12%(優選為小於8%。更優選為小於5%),橫向TD為小於5%(優選為小於2%),或者縱向MD與橫向TD之算術平均值((MD+TD)/2)小於5%(更優選為3%以下)。此處,熱水收縮率係指將常溫之試料(保鮮膜1f)於所設定之溫度(100℃或60℃)之水中浸漬規定時間後,試料因收縮而產生之長度變化率。此處,熱水收縮率係依據ASTM D-2732測定之值,常溫為23℃,規定時間為10秒鐘。以下,說明依據ASTM D-2732測定熱水收縮率之測定步驟。
第2圖係依據ASTM D-2732測定熱水收縮率 時之熱水收縮率測定系統20之概略結構圖。熱水收縮率測定系統20具有:熱水槽21,其存儲調節至設定溫度(100℃或60℃)之熱水HW;以及常溫水槽22,其存儲常溫(23℃)之水CW。熱水收縮率測定系統20設置於溫度調節至常溫(23℃)±2℃且相對濕度調節至50±5%之空間中。熱水槽21構成為,可使所存儲之熱水HW維持於設定溫度(100℃或60℃)±0.5。使用上述熱水收縮率測定系統20測定保鮮膜1f之熱水收縮率時,首先於常溫下分別在縱向MD以及橫向TD上對保鮮膜1f加上可識別長度100mm之標記,將其作為試料。接著,將保鮮膜1f之試料於熱水槽21內調節至設定溫度之熱水HW中浸漬10秒鐘。此時,在將保鮮膜1f之試料浸漬入熱水HW之前,並非將其保持於熱水槽21之上方,而是迅速地浸漬入熱水HW中。將保鮮膜1f之試料浸漬入設定溫度之熱水HW中並經過10秒鐘後,從熱水HW中提起,立即浸漬入常溫水槽22內之常溫水CW中。將保鮮膜1f之試料浸漬入常溫水CW中並經過5秒鐘後,從常溫水CW中提起,於30分鐘以內分別在縱向MD及橫向TD上測定當初附加標記之長度。然後,以百分率求得將原長100mm減去此時長度後之減少值與原長100mm之比率。所求得之百分率即為熱水收縮率。
接著,參照第3圖及第4圖,說明製造上述保鮮膜捲繞體1之方法。第3圖係製造保鮮膜1f之薄膜製造裝置100之概略結構圖。第4圖係顯示保鮮膜捲繞體1之製造過程之一例之流程圖。保鮮膜1f於本實施方式中係以薄膜製造裝置100製造者,但亦可採用其他裝置製造。說明保鮮 膜捲繞體1之製造方法之前,參照第3圖說明薄膜製造裝置100。薄膜製造裝置100具有:押出機110,其押出將作為保鮮膜1f之原料之偏二氯乙烯類樹脂(以下稱為「樹脂原料」)熔融而形成之熔融樹脂Rm;冷卻裝置120,其將自押出機110押出之熔融樹脂Rm冷卻後,生成作為冷卻樹脂之型坯Rp;延展裝置130,其將型坯Rp延展後,形成筒狀薄膜Fp;加熱裝置140,其將所延展之筒狀薄膜Fp進行加熱處理;裁斷裝置150,其將筒狀薄膜Fp裁斷後,形成保鮮膜1f;以及捲取裝置160,其將所裁斷之保鮮膜1f捲取後,形成捲材Fr。薄膜製造裝置100依序配置有押出機110、冷卻裝置120、延展裝置130、加熱裝置140、裁斷裝置150、以及捲取裝置160,可根據情況適當變更形態之熔融樹脂Rm、型坯Rp、筒狀薄膜Fp、以及保鮮膜1f之生成物亦會依此順序流動。以下說明中,將生成物流動之方向稱為「長度方向」,將與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稱為「寬度方向」。本實施方式中,寬度方向水平延展。
押出機110具有漏斗111、螺桿113以及模具115。漏斗111係將樹脂原料供給至螺桿113之一端者。配置於押出機110內之漏斗111之外觀形狀為下方小於上方之倒圓錐狀,其構成為,一邊收集導入至上部之樹脂原料,一邊使其落下,然後導出至螺桿113之一端。本實施方式中,螺桿113之軸線為水平設置,其構成為,通過繞軸線旋轉,將自漏斗111供應至一端之樹脂原料向另一端水平壓送。樹脂原料於利用螺桿113壓送時被實施熔融,形成熔融樹脂 Rm,並送至另一端。模具115配設於螺桿113之另一端。本實施方式中,模具115之前端形狀實施過加工,以便以圓筒形狀押出熔融樹脂Rm。
冷卻裝置120具有作為冷卻液槽之冷卻槽121、第1壓輪123、以及作為拉出裝置之第2壓輪125。冷卻槽121配設為包含模具115之垂直下方之區域,以承接自模具115押出之熔融樹脂Rm。冷卻槽121中存儲有作為冷卻液之冷卻水C,其構成為,可浸漬並冷卻自模具115押出之熔融樹脂Rm。熔融樹脂Rm經過冷卻後形成型坯Rp。熔融樹脂Rm係高黏性之液體,型坯Rp係固體。此處「熔融樹脂」雖說係液體,但其係指冷卻後形成黏度高至無法測定之固體之前,處於厚度尚可永久變形之狀態下的樹脂。熔融樹脂Rm以圓筒狀自模具115押出,因此型坯Rp亦為圓筒狀。第1壓輪123由將圓筒狀之型坯Rp壓成扁平之一對圓柱狀滾筒構成。第1壓輪123向寬度方向延展,配設為浸沒至模具115之垂直下方之冷卻槽121中。第2壓輪125係將壓成扁平狀之型坯Rp自冷卻水C中拉出之裝置。第2壓輪125配設為,於遠離第1壓輪123之冷卻槽121之外向寬度方向延展。俯視時,第2壓輪125亦配設於冷卻槽121之外側。第2壓輪125由一對圓柱狀滾筒構成,其於將型坯Rp送至延展裝置130前,將型坯Rp維持為扁平狀。
延展裝置130係利用封入之空氣之內壓將自冷卻裝置120送出之型坯Rp加以延展,形成厚度小於型坯Rp之筒狀薄膜Fp的裝置。本實施方式中,筒狀薄膜Fp係將 型坯Rp雙軸延展後進行塑性變形者。延展裝置130具有第3壓輪135。第3壓輪135配設於延展裝置130之下游側末端。第3壓輪135由夾住圓筒狀之筒狀薄膜Fp並將其壓成扁平狀之一對圓柱狀滾筒構成。
加熱裝置140係將筒狀薄膜Fp進行加熱處理之裝置,其賦予形成保鮮膜1f時之高溫範圍中之熱收縮特性。加熱裝置140具有:導向輥組141,其支撐扁平之筒狀薄膜Fp;加熱滾筒143,其將筒狀薄膜Fp暫時加熱;以及冷卻滾筒145,其將經過加熱之筒狀薄膜進行冷卻。加熱滾筒143優選由可加熱控制至80℃~120℃之金屬製圓柱狀滾筒形成,本實施方式中由加熱控制至大致100℃之金屬製圓柱狀滾筒形成。加熱滾筒143構成為,通過使筒狀薄膜Fp接觸經過加熱之圓柱狀滾筒之側面,可於本實施方式中將筒狀薄膜Fp加熱至大致100℃。冷卻滾筒145由金屬製圓柱狀滾筒形成,配設於加熱滾筒143之下游側。冷卻滾筒145構成為,能夠使筒狀薄膜Fp大致降低至利用加熱滾筒143進行加熱前之溫度。俯視時,構成導向輥組141之各滾筒至少設置於加熱滾筒143之上游側、加熱滾筒143與冷卻滾筒145之間、以及冷卻滾筒145之下游側。導向輥組141設置為,旋轉軸之高度與加熱滾筒143及冷卻滾筒145之旋轉軸之高度不同。加熱裝置140構成為,一邊於導向輥組141之多個滾筒之間以上表面或下表面適當接觸扁平之筒狀薄膜Fp,一邊於向裁斷裝置150搬送時,藉由加熱滾筒143實施加熱處理。
裁斷裝置150係將扁平之筒狀薄膜Fp裁斷後 形成多個保鮮膜1f之裝置。裁斷裝置150構成為,一邊利用設置在夾持扁平之筒狀薄膜Fp之第4壓輪151及第5壓輪156之間的張力輥152,對所挾持之扁平之筒狀薄膜Fp施加作用於長度方向上之張力,一邊以裁切刀片155裁斷筒狀薄膜Fp。第4壓輪151及第5壓輪156分別由一對圓柱狀滾筒構成,其可夾持扁平之筒狀薄膜Fp。於鄰接張力輥152之上下游之兩側,設有支承輥153。於與扁平之筒狀薄膜Fp流動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以可使保鮮膜1f形成規定寬度之間隔,排列有多個裁切刀片155。此處,規定寬度於本實施方式中係指與保鮮膜1f成為最終產品時之寬度對應之寬度。於多個裁切刀片155之下方,配設有裁切輥154。於裁切輥154之外表面上,在與排列之裁切刀片155對應之位置形成有凹槽。裁斷裝置150構成為,於將扁平之筒狀薄膜Fp接觸裁切輥154之外表面之狀態下,通過將裁切刀片155放入形成於裁切輥154上之凹槽中,能夠以保鮮膜1f之寬度裁斷扁平之筒狀薄膜Fp。
捲取裝置160具有:第1捲取滾筒161,其將由裁切刀片155裁斷後分為上下兩部分之保鮮膜1f中上方之保鮮膜1f進行捲取;以及第2捲取滾筒162,其捲取下方之保鮮膜1f。第5壓輪156與第1捲取滾筒161之間,配設有第1展寬滾筒165,其將裁斷為多列之保鮮膜1f分為各列。第5壓輪156與第2捲取滾筒162之間,配設有第2展寬滾筒166,其將裁斷為多列之保鮮膜1f分為各列。由第1捲取滾筒161及第2捲取滾筒162分別捲取之保鮮膜1f形成捲材 Fr。捲材Fr以超過保鮮膜捲繞體1長度之長度進行捲繞,並且具有捲芯(筒管)。
除了上述薄膜製造裝置100以外,雖省略圖示,但還設有捲回機,其以規定長度捲回成為捲材Fr之保鮮膜1f,形成保鮮膜捲繞體1。捲回機(未圖示)具有構成為外徑可變之圓柱狀之捲軸(未圖示)。捲軸構成為,於捲取自捲材Fr拉出之保鮮膜1f時,外徑會增大,以規定長度捲取保鮮膜1f並形成保鮮膜捲繞體1後,外徑會減小,因此能夠從保鮮膜捲繞體1中拆下捲軸。
繼續參照第4圖,說明保鮮膜捲繞體1之製造過程。以下說明中,以利用薄膜製造裝置100製造構成保鮮膜捲繞體1之保鮮膜1f來進行說明,涉及薄膜製造裝置100之結構時,可適當參照第3圖。薄膜製造裝置100中,自原料罐(未圖示)供給之樹脂原料導入至漏斗111。導入至漏斗111之樹脂原料自漏斗111之下端導出至螺桿113之一端,通過螺桿113圍繞軸線之旋轉,一邊熔融一邊向模具115壓送(熔融製程:S1)。到達模具115之熔融樹脂Rm以圓筒形狀自模具115中押出。
自模具115押出之圓筒狀之熔融樹脂Rm投入至存儲於冷卻槽121中之冷卻水C內,經過冷卻後形成型坯Rp(冷卻製程:S2)。經過冷卻水C冷卻之型坯Rp經第1壓輪123挾壓後,形成扁平狀。通過第1壓輪123之扁平狀型坯Rp於冷卻水C內中繼續冷卻,接著藉由第2壓輪125從冷卻水C中拉出(拉出製程:S3)。通過第2壓輪125之扁平 狀型坯Rp於延展裝置130中使空氣進入內部,藉由空氣之內壓使其向寬度方向延展,並且藉由第2壓輪125與第3壓輪135之轉速差使其向長度方向延展(延展製程:S4)。另外,延展裝置130中之型坯Rp之內部之空氣係於薄膜製造裝置100穩態運轉前之初期段階,通過在其中加入有空氣之狀態下利用第2壓輪125及第3壓輪135夾入型坯Rp或筒狀薄膜Fp,從而進行封入者。第2壓輪125與第3壓輪135之轉速差可設定為,型坯Rp於長度方向上大致延展1.5倍~6.0倍,優選為大致延展2.0倍~5.0倍,更優選為延展3.0倍~4.0倍,形成筒狀薄膜Fp。封入型坯Rp之內部之空氣量可為,型坯Rp於寬度方向上延展大致2.5倍~7.0倍、優選延展大致3.0倍~6.0倍,更優選延展大致4.0倍~5.0倍形成筒狀薄膜Fp之量。一旦空氣進入型坯Rp或筒狀薄膜Fp中後,即使流動型坯Rp及筒狀薄膜Fp,內部之空氣亦會停留於第2壓輪125與第3壓輪135之間。於第2壓輪125之下游側,空氣進入內部之型坯Rp通過同時調節第2壓輪125及第3壓輪135之旋轉速度進行雙軸延展,形成筒狀薄膜Fp。適合型坯Rp之雙軸延展之溫度大致為20℃~40℃,優選為大致25℃~35℃。然後,藉由第3壓輪135使筒狀薄膜Fp形成為扁平狀。另外,雖然省略圖示,但為提高通過第3壓輪135之扁平之筒狀薄膜Fp之尺寸穩定性,亦可於第3壓輪135之下游側附近,設置使扁平之筒狀薄膜Fp於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上鬆弛(收縮)之結構(例如鬆弛滾筒)。此時,鬆弛率於長度方向上大致為1%~20%,優選為大致5%~15%,更優選為大致8%~12%,寬 度方向上大致為0.5%~15%,優選為大致1%~10%,更優選為大致1%~6%。此外,適合鬆弛之溫度大致為40℃~80℃,優選為大致50℃~70℃。
通過第3壓輪135之扁平之筒狀薄膜Fp於經導向輥組141支撐之狀態下由加熱滾筒143挾持,並且暫時加熱至約100℃(加熱製程:S5)。筒狀薄膜Fp藉由加熱滾筒143之加熱,獲得所期望之熱收縮特性。本實施方式之熱收縮特性為,10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為13.4%,橫向TD為4.3%(縱向MD與橫向TD之算術平均值為8.85%),6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為4.5%,橫向TD於放大方向(與收縮相反)上為1.5%。之後,經加熱滾筒143加熱後獲得所期望之熱收縮特性之筒狀薄膜Fp藉由冷卻滾筒145得以冷卻。由導向輥組141支撐之扁平之筒狀薄膜Fp藉由第4壓輪151拉伸。
通過第4壓輪151之扁平之筒狀薄膜Fp藉由第5壓輪156之拉伸,經由張力輥152及支承輥153,到達裁切刀片155。到達裁切刀片155之扁平之筒狀薄膜Fp藉由裁切刀片155以作為最終產品之薄膜之寬度裁切為多列,形成保鮮膜1f(裁斷製程:S6)。根據作為最終產品之薄膜之寬度,決定製造幾列保鮮膜1f。於較兩個最外部之裁切刀片155更靠近外側產生之筒狀薄膜Fp之裁切端(扁平之筒狀薄膜Fp之耳部)可於回收後循環利用。
藉由裁切刀片155將扁平之筒狀薄膜Fp裁斷後生成之保鮮膜1f自第5壓輪156送出,上側之保鮮膜1f 透過第1展寬滾筒165捲取至安裝於第1捲取滾筒161之筒管上,下側之保鮮膜1f透過第2展寬滾筒166捲取至安裝於第2捲取滾筒162之筒管上,分別形成捲材Fr(捲材生成製程:S7)。捲材Fr自薄膜製造裝置100送出後,安裝於捲回機(未圖示)上,以規定長度(例如5m、20m、50m、80m等)捲取後切斷,形成保鮮膜捲繞體1(捲取製程:S8)。所製造之保鮮膜捲繞體1收容於蓋部可開閉之長方體狀盒中,進行零售。
按照以上要領製成之保鮮膜1f於製造製程中,將所熔融之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之樹脂原料冷卻至小於玻璃轉移點後,將其延展並進行加熱處理,因此其具有以下特性,即於100℃左右,具有縱向MD大於0.3%且小於38%、橫向TD為0.3%以上且小於29%之熱水收縮率,或者具有縱向MD與橫向TD之算術平均值((MD+TD)/2)為3%以上且小於29%之熱水收縮率。由於保鮮膜1f具有此種特性,所以將食品等內容物放入容器中並使保鮮膜1f覆蓋貼緊容器後,利用微波爐等進行加熱,於水蒸氣接觸保鮮膜1f之狀態下進行加熱時,保鮮膜1f能夠抑制其與容器之貼緊部發生剝落或破裂,並且適當收縮以貼合容器,抑制水蒸氣洩漏。此外,保鮮膜1f還具有以下特性,即於60℃左右,具有縱向MD小於12%且橫向TD小於5%之熱水收縮率,或者具有縱向MD與橫向TD之算術平均值((MD+TD)/2)小於5%之熱水收縮率。由於保鮮膜1f具有此種特性,所以形成在無捲芯之狀態下捲繞長尺寸之保鮮膜1f之保鮮膜捲繞體1時,即使於運輸 中或保存中周圍環境升溫至60℃左右時,亦可抑制破裂、屈曲、彎折、以及褶皺等變形之產生,即使無捲芯亦可維持外形。
以上說明中,加熱製程(S5)中將扁平之筒狀薄膜Fp進行加熱之構成為具有加熱滾筒143之加熱裝置140,但亦可為以下構成。
第5圖係改善例所涉及之加熱裝置140A之局部概略結構圖。薄膜製造裝置100(參照第3圖)中,可取代加熱裝置140(參照第3圖),使用加熱裝置140A。因此,加熱裝置140A係將筒狀薄膜Fp進行加熱處理之裝置,其賦予形成保鮮膜1f時之高溫範圍中之熱收縮特性。加熱裝置140A配設於第3壓輪135與第4壓輪151之間。加熱裝置140A具有:導向輥組141A,其支撐扁平之筒狀薄膜Fp,以及平板加熱器143A,其將筒狀薄膜Fp暫時加熱。平板加熱器143A由電熱線等發熱元件排列構成。本改善例中,平板加熱器143A配設於構成導向輥組141A之4個滾筒中第2個滾筒與第3個滾筒之間。平板加熱器143A設置為,沿著由構成導向輥組141A之第2個滾筒與第3個滾筒支撐之扁平之筒狀薄膜Fp,並且不與該扁平之筒狀薄膜Fp接觸。平板加熱器143A構成為,可將通過接近位置的扁平之筒狀薄膜Fp暫時加熱至大致60℃~95℃,優選為70℃~90℃,典型為80℃。本改善例中,平板加熱器143A之發熱元件達到約400℃時,通過接近位置的扁平之筒狀薄膜Fp約為80℃。由導向輥組141A支撐之扁平之筒狀薄膜Fp可通過變化第3壓輪135及/或第4壓輪151 之轉速來變化張力。因此,加熱裝置140A構成為,可改變藉由平板加熱器143A暫時加熱之扁平之筒狀薄膜Fp的張力。
上述構成之加熱裝置140A於第4圖所示加熱製程(S5)中之作用如下所示。通過第3壓輪135之扁平之筒狀薄膜Fp於由導向輥組141A支撐之狀態下,通過平板加熱器143A附近,通過平板加熱器143A附近時會被暫時加熱至約80℃。筒狀薄膜Fp通過平板加熱器143A之加熱,可獲得所期望之熱收縮特性。筒狀薄膜Fp由平板加熱器143A加熱時,可變化張力,因此能夠於前進方向上一邊收縮一邊加熱,調節鬆弛率。本改善例中,鬆弛率約為17%。經過平板加熱器143A加熱,獲得所期望之熱收縮特性之筒狀薄膜Fp由第4壓輪151拉伸,並進入裁斷裝置150(參照第3圖)。
以上說明中,將加熱裝置140(加熱滾筒143及冷卻滾筒145)或加熱裝置140A(平板加熱器143A)設置於延展裝置130與裁斷裝置150之間,但亦可取代該位置,設置於裁斷裝置150內之裁切刀片155與第5壓輪156之間,或者亦可分別設置於第5壓輪156與第1捲取滾筒161之間以及第5壓輪156與第2捲取滾筒162之間。此外,保鮮膜1f之製造過程中,於延展後以約100℃之加熱滾筒143或加熱至約80℃之平板加熱器143A對筒狀薄膜Fp實施加熱處理,因此可使保鮮膜1f具有所期望之熱收縮特性,但亦可取代以加熱滾筒143或平板加熱器143A(以下稱為「加熱滾筒143等」)進行加熱處理,而是按照以下要領使保鮮膜1f具有所期望之熱收縮特性。
第6圖係顯示保鮮膜捲繞體1之製造過程之其他例的流程圖。與第4圖所示之製造過程相比,第6圖所示之製造過程省略了第4圖中之加熱製程(S5),追加了加熱保存製程(S7A)。第6圖所示之製造過程中,自熔融製程(S1)至延展製程(S4)與第4圖所示之製造過程相同。而且,通過第3壓輪135之扁平之筒狀薄膜Fp未經特別加熱,通過導向輥組141,經第4壓輪151拉伸,到達裁斷裝置150。到達裁斷裝置150之筒狀薄膜Fp與第4圖所示之製造過程相同,實施裁斷製程(S6)及捲材生成製程(S7)。而且,第6圖所示之製造過程中,將自薄膜製造裝置100送出之捲材Fr於40℃~80℃之環境下保存24小時以上,優選為48小時以上,更優選為70小時以上,典型地為72小時(加熱保存製程:S7A)。藉由該加熱保存製程,保鮮膜1f可獲得所期望之熱收縮特性。所期望之熱收縮特性為,10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大於0.3%且小於38%,橫向TD為0.3%以上且小於29%,或者縱向MD與橫向TD之算術平均值((MD+TD)/2)為3%以上且小於29%。所期望之熱收縮特性還優選為,6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小於12%且橫向TD小於5%,或者縱向MD與橫向TD之算術平均值((MD+TD)/2)小於5%。另外,加熱保存製程(S7A)中,超過72小時後,即使再延長保存時間,保鮮膜1f及保鮮膜捲繞體1之特性亦幾乎無變化。加熱保存製程(S7A)結束後之捲材Fr安裝至捲回機(未圖示),以規定長度(例如5m、20m、50m、80m等)捲取並切斷,形成保鮮膜捲繞體1(捲回製程:S8A)。第6圖所示之製造過程中之捲回 製程(S8A)與第4圖所示之製造過程中之捲取製程(S8)雖然叫法不同,但兩者之內容相同。所製造之保鮮膜捲繞體1收容於蓋部可開閉之長方體狀盒中,進行零售。另外,第6圖所示之製造過程中使用之薄膜製造裝置100亦可不具有加熱滾筒143等。
另外,為了不經過規定時間(不進行加熱保存)即可賦予成為捲材Fr之保鮮膜1f所期望之熱收縮特性,亦可於薄膜製造裝置100(參照第3圖,但省略加熱滾筒143等)之外部(與薄膜製造裝置100分開)設置以下例示之外接加熱裝置。
第7圖(A)係作為外接加熱裝置之滾筒加熱裝置240之概略結構圖。滾筒加熱裝置240具有加熱保鮮膜1f之加熱滾筒243、移動保鮮膜1f之驅動滾筒242、以及對保鮮膜1f施加適當張力之導向輥241。第7圖(A)所示之滾筒加熱裝置240中,從保鮮膜1f之流動方向來看,依序配設有導向輥241、驅動滾筒242、導向輥241、導向輥241、加熱滾筒243、導向輥241、導向輥241、驅動滾筒242、以及導向輥241。各驅動滾筒242上並設有壓輪244,該壓輪244與驅動滾筒242之間夾有保鮮膜1f。加熱滾筒243上並設有壓輪245,該壓輪245與加熱滾筒243之間夾有保鮮膜1f。加熱滾筒243典型地由金屬製滾筒形成,其構成為,可加熱至所設定之溫度(優選為80℃~120℃,典型地為大致100℃)。如此構成之滾筒加熱裝置240中,自捲材Fr拉出之保鮮膜1f從一個驅動滾筒242側通過加熱滾筒243及另一個驅動滾筒 242,於另一個驅動滾筒242側形成保鮮膜捲繞體1。此時,保鮮膜1f藉由加熱滾筒243暫時加熱,獲得熱收縮特性。如此,於使用設置在省略了加熱滾筒143等之薄膜製造裝置100(參照第3圖)之外部之滾筒加熱裝置240時,亦可與利用薄膜製造裝置100(參照第3圖)內之加熱滾筒143等加熱保鮮膜1f時同樣地使保鮮膜1f獲得熱收縮特性。
亦可替代滾筒加熱裝置240(參照第7圖(A)),使用第7圖(B)所示之作為外接加熱裝置之熱風加熱裝置340。熱風加熱裝置340具有加熱保鮮膜1f之熱風加熱器343、移動保鮮膜1f之驅動滾筒342、以及對保鮮膜1f施加適當張力之導向輥341。第7圖(B)所示之熱風加熱裝置340中,於2個驅動滾筒342之間配置有熱風加熱器343,於該等間之適當位置處設有導向輥341。導向輥341配設有適合對保鮮膜1f施加適當張力之數量。各驅動滾筒342上並設有壓輪344,該壓輪244與驅動滾筒342之間夾有保鮮膜1f。熱風加熱器343構成為,可使用於將所導入之保鮮膜1f加熱至所設定之溫度(優選為80℃~120℃,典型地為大致100℃)之熱風進行循環。如此構成之熱風加熱裝置340中,自捲材Fr拉出之保鮮膜1f從一個驅動滾筒342側通過熱風加熱器343及另一個驅動滾筒342,於另一個驅動滾筒342側形成保鮮膜捲繞體1。此時,保鮮膜1f藉由熱風加熱器343暫時加熱,獲得熱收縮特性。另外,亦可代替將熱風加熱裝置340設置於省略了加熱滾筒143等之薄膜製造裝置100(參照第3圖)之外部,於薄膜製造裝置100(參照第3圖)內設置熱風加熱器 343,以內嵌方式對保鮮膜1f賦予熱收縮特性。此時,會取代薄膜製造裝置100(參照第3圖)之加熱滾筒143等,設置熱風加熱器343。另外,優選使薄膜之進給速度與捲取速度相同,從而防止薄膜通過第3圖中之加熱滾筒143等、第7圖(A)中之加熱滾筒243、第7圖(B)中之熱風加熱器343時,於長度方向上產生收縮。
第8圖係作為外接加熱裝置之滾筒加熱裝置440之概略結構圖。滾筒加熱裝置440具有加熱保鮮膜1f之加熱滾筒443、移動保鮮膜1f之驅動滾筒442、以及對保鮮膜1f施加適當張力之導向輥441。第8圖所示之滾筒加熱裝置440中,從保鮮膜1f之流動方向來看,依序配設有導向輥441、導向輥441、導向輥441、驅動滾筒442、導向輥441、加熱滾筒443、控制於22℃之導向輥441、導向輥441、以及導向輥441。驅動滾筒442上並設有壓輪444,該壓輪444與驅動滾筒442之間夾有保鮮膜1f。加熱滾筒443上並設有壓輪445,該壓輪445與加熱滾筒443之間夾有保鮮膜1f。加熱滾筒443典型地由金屬製滾筒形成,其構成為,可加熱至所設定之溫度(優選為60℃~120℃,典型地為60℃或大致100℃)。如此構成之滾筒加熱裝置440中,自捲材Fr拉出之保鮮膜1f自驅動滾筒442側通過加熱滾筒443,形成保鮮膜捲繞體1。此時,保鮮膜1f藉由加熱滾筒443暫時加熱,獲得熱收縮特性。如此,於使用設置在省略了加熱滾筒143等之薄膜製造裝置100(參照第3圖)之外部之滾筒加熱裝置440時,亦可與利用薄膜製造裝置100(參照第3圖)內之加熱滾 筒143等加熱保鮮膜1f時同樣地使保鮮膜1f獲得熱收縮特性。
以上說明中,保鮮膜1f係以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樹脂為原料而形成者,但亦可係單獨或複合地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戊烯、以及尼龍等而形成者,或者亦可由上述各種原料形成。
以上說明中,保鮮膜1f形成為,6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MD小於12%且橫向TD小於5%,或者縱向MD與橫向TD之算術平均值((MD+TD)/2)小於5%,因此能夠於形成以無捲芯之狀態捲繞之保鮮膜捲繞體1時抑制變形之發生,藉由將作為內接片之1mm以下之薄片捲成圓筒狀,並將保鮮膜1f捲繞於其上,可進一步抑制變形之發生。內接片與圓筒狀之保鮮膜捲繞體1之內表面發生接觸時,所使用之薄片具有保鮮膜1f之寬度(橫向TD之長度)之至少70%之寬度,典型地為其寬度大於保鮮膜1f之寬度。此外,優選內接片於與保鮮膜1f之寬度正交之方向(縱向MD)上之長度為圓筒狀之保鮮膜捲繞體1之內表面之周長(內周長)之1.3倍~3.5倍之長度,當其與保鮮膜捲繞體1之內表面接觸時,內接片於圓周方向上重疊。藉由如上所述形成內接片之尺寸,內接片於保鮮膜捲繞體1之內表面之面積之70%以上進行接觸。作為內接片,典型地為使用厚度70~85μm之牛皮紙。內接片於捲繞時,可於產生內接片自身重疊之部分後再開始捲繞保鮮膜1f,亦可將保鮮膜1f插入內接片重疊之部分,然後捲入保鮮膜1f。
【實施例】
以下顯示改變條件製造保鮮膜捲繞體之實施例及比較例,其製造方法如下:將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將偏二氯乙烯(VD)與氯乙烯(VC)以VD:VC=82:18(質量比)進行混合,並利用懸浮聚合法合成)樹脂作為原料,於通過型坯形成筒狀薄膜時,以長度方向(縱向MD)延展3.6倍,寬度方向(橫向TD)延展4.6倍之方式實施2軸延展,形成厚度10μm、寬度30cm之保鮮膜,並以長度50m將其捲成圓筒狀,製成無捲芯之保鮮膜捲繞體。另外,所製成之各保鮮膜捲繞體之內徑為29mm。
實施例1係於第6圖所示之製造過程中,以於60℃之環境下保存72小時為條件實施加熱保存製程(S7A)而製成之保鮮膜捲繞體。
實施例2係於第6圖所示之製造過程中,代替加熱保存製程(S7A),使用第7圖(A)所示之滾筒加熱裝置240加熱保鮮膜而製成之保鮮膜捲繞體。滾筒加熱裝置240中,保鮮膜與加熱至100℃之加熱滾筒243接觸之長度為0.3m,保鮮膜之進給速度為每分鐘1.4m,保鮮膜之任意部分加熱處理至100℃約12.9秒鐘。
實施例3係於第6圖所示之製造過程中,代替加熱保存製程(S7A),使用第7圖(B)所示之熱風加熱裝置340加熱保鮮膜而製成之保鮮膜捲繞體。熱風加熱裝置340中,使保鮮膜以每分鐘10m之速度通過長度為2.2m之熱風加熱器343,該熱風加熱器343中循環有加熱至100℃之熱風, 保鮮膜之任意部分加熱處理至100℃ 13.2秒鐘。
實施例4係於第6圖所示之製造過程中,代替加熱保存製程(S7A),使用第8圖所示之滾筒加熱裝置440加熱保鮮膜而製成之保鮮膜捲繞體。滾筒加熱裝置440中,保鮮膜與加熱至80℃之加熱滾筒443接觸之長度為1.3m,保鮮膜之進給速度為每分鐘40m,保鮮膜之任意部分加熱處理至80℃約2.0秒鐘。
實施例5係於第6圖所示之製造過程中,代替加熱保存製程(S7A),使用第8圖所示之滾筒加熱裝置440加熱保鮮膜而製成之保鮮膜捲繞體。滾筒加熱裝置440中,保鮮膜與加熱至100℃之加熱滾筒443接觸之長度為1.3m,保鮮膜之進給速度為每分鐘40m,保鮮膜之任意部分加熱處理至100℃約2.0秒鐘。
實施例6係於第4圖所示之製造過程中,作為加熱製程(S5),藉由第5圖所示之具有平板加熱器143A之加熱裝置140A將筒狀薄膜Fp暫時加熱至80℃而製成之保鮮膜捲繞體。
比較例1係於第4圖或第6圖所示之製造過程之延展製程(S4)後,不實施加熱,而是於生成捲材Fr(S7)後,立即捲回(無加熱保存製程)而製成之保鮮膜捲繞體。
比較例2係於第6圖所示之製造過程中,以於100℃之環境下保存72小時為條件實施加熱保存製程(S7A)而製成之保鮮膜捲繞體。
第9圖(A)顯示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有關微 波爐適應性以及影響微波爐適應性之100℃時之熱水收縮率的結果。此外,第9圖(B)顯示各實施例以及比較例之有關保鮮膜捲繞體之變形程度以及影響保鮮膜捲繞體之變形程度之60℃時之熱水收縮率之結果。第9圖(A)、(B)所示之結果係各例之5個樣品之平均值。另外,100℃及60℃時之熱水收縮率分別顯示有縱向MD、橫向TD、以及縱向MD與橫向TD之相加平均((MD+TD)/2)。第9圖(A)所示之結果中,按照以下要領評估微波爐適應性。評估微波爐適應性時,將水放入茶碗深度一半左右,將保鮮膜從上方覆蓋,使其邊緣貼緊,放入微波爐中以500W加熱2分鐘後,於22℃之室內放置(以下稱為「冷卻」)2分鐘。利用◎、△、×等符號表示其結果。◎表示保持適當之密閉性,並且冷卻後茶碗內未成為減壓狀態,所覆蓋之保鮮膜未沿茶碗之內側變形(保鮮膜未與茶碗內之水接觸)之狀態。△表示密閉性過高,冷卻後茶碗內成為減壓狀態,所覆蓋之保鮮膜沿茶碗之內側發生了變形之狀態。×表示密閉性低,茶碗與保鮮膜之間有多個間隙,產生水蒸氣洩漏之狀態。
第9圖(B)所示之結果中,按照以下要領評估保鮮膜捲繞體之變形程度。評估保鮮膜捲繞體之變形程度時,將按照上述各步驟製成之保鮮膜捲繞體於50℃之室內保存168小時(1周)後,測量其寬度及內徑,分別以◎、○、×等符號表示各自之變形率。關於寬度,以◎表示變形小於0.5%者,以○表示變形為0.5%以上且小於2.0%者。關於內徑,以◎表示變形小於4.0%者,以○表示變形為4.0%以上且小於 6.0%者,以×表示變形為6.0%以上者。第9圖(B)中,於實施例2、實施例3、實施例5、以及實施例6之60℃時之橫向TD之熱水收縮率值後標注星號係指已發生伸張之意。雖然該點中該值並非表示發生收縮,但為了即使保鮮膜捲繞體中並無捲芯亦不會產生超過容許範圍之變形,保鮮膜捲繞體1於60℃之環境下所要求之特性為保鮮膜捲繞體1收縮及伸張之兩方向上之變形都較小,因此60℃時之熱水收縮率係指包含收縮及伸張之變形率。換言之,60℃時之熱水收縮率係以百分率計算將保鮮膜捲繞體浸漬入60℃之熱水HW前後其與原長100mm之變化值之絕對值與原長100mm之比率而求得之值。
根據第9圖(A)、(B)可看出,實施例1~6中微波爐適應性良好,保鮮膜捲繞體之變形程度亦處於容許範圍內。比較例1中,微波爐適應性方面雖無水蒸氣洩漏,但隨溫度變化而產生之變形會增大。特別是,比較例1中,保鮮膜捲繞體之內徑之變形程度超出了容許範圍,因此難以用作無捲芯之保鮮膜捲繞體。比較例2中,微波爐適應性方面產生了水蒸氣洩漏,因此無採用價值。另外,比較例2中,保鮮膜捲繞體之變形程度處於容許範圍內。
本說明書中引用之包含刊物、專利申請以及專利在內之所有文獻,均在此處引用作為參考,所引用程度仍保持其原有特殊性和獨立性。
若本說明書中未特別指出或與上下文無明顯矛盾,則涉及本發明之說明(特別是涉及以下申請要求範圍)時使用之名詞及同樣之指示語可同時解釋為單數及複數。若 無特別說明,則文中「設有」、「具有」、「含有」以及「包含」等詞皆可解釋為開放式術語(即「含有但不限於~」之意)。若本說明書中無特別指出,則本說明書中數值範圍之詳細說明僅以採用縮寫法之方式說明符合該範圍內之各值為目的,各值以在本說明書中分別列舉之方式引入說明書。若本說明書中未特別指出或與上下文無明顯矛盾,則本說明書中進行說明之所有方法皆可以所有適當之順序來進行。若無特別主張,則本說明書中使用之所有範例或例示性之表現方法(例如「等」)僅以更好說明本發明為目的,並非對本發明之範圍設置限制者。說明書中之任何表現方法皆並非將申請要求範圍中未記載之要素解釋為實施本發明時不可缺少者。
本說明書中,包含本發明者為實施本發明所知曉之最佳方式在內,說明了本發明之優選實施方式。本行業人士閱讀上述說明,即可明確該等優選實施方式之變形。本發明者預期熟練者可適當使用此種變形,並預計其能夠以本說明書中未具體說明之方法實施本發明。因此,如準據法中允許般,本發明含有本說明書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內容之所有變更以及均等物。並且,若本說明書中未特別指出或與上下文無明顯矛盾,則所有變形之上述要素中任一項之組合皆包含於本發明中。
1‧‧‧保鮮膜捲繞體
1f‧‧‧保鮮膜
MD‧‧‧縱向
TD‧‧‧橫向

Claims (9)

  1. 一種保鮮膜,其依據ASTM D-2732測定之10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大於0.3%且小於38%,並且橫向為0.3%以上且小於29%。
  2. 一種保鮮膜,其依據ASTM D-2732測定之10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與橫向之算術平均值為3%以上且小於29%。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保鮮膜,其厚度為5μm至20μm。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保鮮膜,其係由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樹脂形成者。
  5. 一種保鮮膜捲繞體,其係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保鮮膜捲成圓筒狀而形成者,所述保鮮膜依據ASTM D-2732測定之6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與橫向之算術平均值小於5%,或依據ASTM D-2732測定之60℃時之熱水收縮率中,縱向小於12%且橫向小於5%。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保鮮膜捲繞體,其中所述保鮮膜之長度為5m至80m。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所述之保鮮膜捲繞體,其中具有內接片,該內接片設置為與保鮮膜捲繞體之內面中70%以上之面積進行接觸,且厚度為1mm以下。
  8. 一種保鮮膜捲繞體之製造方法,其具有:熔融製程,其將作為保鮮膜之原料之樹脂進行熔融,生成熔融樹脂;冷卻製程,其將所述熔融樹脂進行冷卻,形成冷卻樹脂;延展製程,其延展所述冷卻樹脂,形成保鮮膜;加熱製程,其將所述保鮮膜進行暫時加熱;以及捲取製程,其以規定長度將所述保鮮膜捲取為圓筒狀,形成保鮮膜捲繞體。
  9. 一種保鮮膜捲繞體之製造方法,其具有:熔融製程,其將作為保鮮膜之原料之樹脂進行熔融,生成熔融樹脂;冷卻製程,其將所述熔融樹脂進行冷卻,形成冷卻樹脂;延展製程,其延展所述冷卻樹脂,形成保鮮膜;1次捲取製程,其捲取所述保鮮膜;加熱保存製程,其將所述1次捲取製程中捲取之所述保鮮膜於40℃至80℃之環境下保存24小時以上;以及捲回製程,其於所述加熱保存製程後,以規定長度將所述保鮮膜捲回為圓筒狀,形成保鮮膜捲繞體。
TW104119479A 2014-07-07 2015-06-16 Preservative film for food, wrap film for foo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wrap film for food wrap TWI6493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9667 2014-07-07
JP2014139667 2014-07-07
JP2015033011 2015-02-23
JP2015-033011 2015-0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2186A true TW201602186A (zh) 2016-01-16
TWI649357B TWI649357B (zh) 2019-02-01

Family

ID=55063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9479A TWI649357B (zh) 2014-07-07 2015-06-16 Preservative film for food, wrap film for foo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wrap film for food wrap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77274B2 (zh)
CN (1) CN106470821A (zh)
TW (1) TWI649357B (zh)
WO (1) WO20160063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5138B2 (ja) * 2017-09-06 2022-11-18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ラップフィルム及びラップフィルム巻回体
CN114058141B (zh) * 2020-08-07 2022-12-23 旭化成株式会社 偏二氯乙烯系树脂保鲜膜
JP7097939B2 (ja) * 2020-11-20 2022-07-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4488A (ja) * 1993-11-25 1995-06-06 Toray Ind Inc 感熱孔版印刷原紙用フィルム
JPH08187778A (ja) * 1995-01-11 1996-07-23 Shin Etsu Chem Co Ltd 塩化ビニル系熱収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H1025387A (ja) * 1996-07-10 1998-01-27 Asahi Chem Ind Co Ltd 塩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ラップフィルム
JP2002220504A (ja) * 2001-01-29 2002-08-09 Asahi Kasei Corp 熱収縮性積層包装フイルム用バリヤー層組成物
JP3881547B2 (ja) * 2001-12-27 2007-02-14 株式会社クレハ ポリ塩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組成物、延伸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4760338B2 (ja) * 2005-11-29 2011-08-3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低温成形加工における素材冷却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4822912B2 (ja) * 2006-02-07 2011-11-24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塩化ビニリデン系共重合体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89478B2 (ja) * 2006-12-27 2012-03-07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塩化ビニリデン−アクリル酸メチル共重合体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の熱処理方法
ES2365640T3 (es) * 2006-12-29 2011-10-07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elículas, artículos preparados a partir de ellas, y métodos de obtención.
US8114491B2 (en) * 2007-02-15 2012-02-14 Cryovac, Inc. Shrink sleeve label
ATE552304T1 (de) * 2008-01-02 2012-04-15 Flexopack Sa Pvdc-formulierung und wärmeschrumpfbare folie
JP6059005B2 (ja) * 2012-12-26 2017-01-11 株式会社クレハ 植物由来の塩化ビニリデン共重合体組成物及び熱収縮性フィルム
CN203125827U (zh) * 2013-03-13 2013-08-14 允友成(宿迁)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片材延伸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70821A (zh) 2017-03-01
WO2016006306A1 (ja) 2016-01-14
JPWO2016006306A1 (ja) 2017-04-27
JP6277274B2 (ja) 2018-02-07
TWI649357B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9357B (zh) Preservative film for food, wrap film for foo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wrap film for food wrap
US7713601B2 (en) Polylactic acid shrink films and methods of casting same
JP7175138B2 (ja) ラップフィルム及びラップフィルム巻回体
JP2000037828A (ja) 延伸多層フィルムケーシング
TWI404750B (zh) Polyamide-based mixed resin film roll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4889478B2 (ja) 塩化ビニリデン−アクリル酸メチル共重合体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の熱処理方法
WO2018185235A1 (en) Film, package and method for cheese ripening and preservation
CN109851956B (zh) 偏氯乙烯系树脂膜、使用其的填充包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NZ203558A (en) Quenched nylon multi-layer food casings and their preparation
TWI585111B (zh) plastic wrap
CN1668679A (zh) 包装膜
JP6181064B2 (ja) 巻回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巻回体製造装置
CN105733138A (zh) 筒状包装体
CN104339623B (zh) 薄膜制造装置、薄膜制造方法及薄膜
JP2018024437A (ja) 開封片用フィルム、開封片、包装体用母材フィルム、開封片を備えた包装体及び開封片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2442242B (zh) 保鲜膜
JP7496030B2 (ja) 塩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充填包装体
EP3251974A1 (en) Food packaging film
JP2022026808A (ja) 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
KR20230147707A (ko) 염화비닐리덴계 수지 필름 및 이를 사용한 충전 포장체
JPH033572B2 (zh)
KR20240038765A (ko) 염화 비닐리덴계 수지 조성물, 연신 필름 및 충전 포장체
JP2008238806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積層フィルム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032753A (zh) 保鲜膜和保鲜膜卷绕体
JP2000290403A (ja) 密着性耐熱ラップ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