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3069A - 防眩薄膜 - Google Patents

防眩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3069A
TW201543069A TW104111418A TW104111418A TW201543069A TW 201543069 A TW201543069 A TW 201543069A TW 104111418 A TW104111418 A TW 104111418A TW 104111418 A TW104111418 A TW 104111418A TW 201543069 A TW201543069 A TW 2015430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glare
antiglare
glare film
fine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1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6995B (zh
Inventor
Satoshi Okubo
Seiji Seguchi
Jiro Shimizu
Original Assignee
Oji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Oji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43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6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699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眩薄膜,其藉由具有充分之防眩性並具有清晰感而可提高顯示裝置之視認性,同時具有充分之硬度。 本發明之防眩薄膜係具有透明薄膜、以及含有微粒子及樹脂之防眩層者,其特徵在於:上述防眩薄膜之60度光澤度(β)於將上述防眩薄膜之霧度值設為(α)%且變數X為85≦X≦105時,滿足下述式:β=X-12×loge(α),上述防眩層之厚度(t)μm於將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設為(r)μm且變數Y為4≦Y≦10時,滿足下述式:t=(r1/2)×Y,且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r)為0.1~3.0μm。

Description

防眩薄膜
本專利申請對日本專利申請第2014-080733號主張巴黎公約方面之優先權,此處以參照之形式將其整體併入本說明書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防眩薄膜。進而,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貼附有上述防眩薄膜之顯示裝置。
光學薄膜作為具有特定功能之透明薄膜而被廣泛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等。例如,可列舉液晶顯示裝置之表面所使用之表面保護薄膜及防眩薄膜(anti-glare film)作為光學薄膜之具體例。表面保護薄膜係用以保護液晶顯示裝置等之表面之玻璃的薄膜,具有即便貼附於表面長期使用亦不易損傷之充分之硬度。防眩薄膜係為了賦予無映入之良好之視認性而貼附於液晶顯示裝置等之表面。由於防眩薄膜係貼附於液晶顯示裝置等之表面,故而期望其作為不僅具有防眩性而且具有不易損傷之充分之硬度的表面保護薄膜而發揮功能。作為此種薄膜,使用具有硬塗層之防眩硬塗薄膜。
作為習知之防眩硬塗薄膜,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如下防眩硬塗薄膜,其係於透明薄膜上設置包含有機微粒子及樹脂之防眩硬塗層而成者,其特徵在於: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6μm,與上述樹脂之折射率差為0.001~0.020,其調配量 相對於上述樹脂100重量份為3~35重量份,上述防眩硬塗層之塗膜厚度為上述有機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之1~2倍,防眩硬塗薄膜之霧度值為0.1~5.0%,60度鏡面光澤度為60%以上90%以下,且20度鏡面光澤度為15%以上40%以下,進而視感穿透率(穿透Y值)為88.00以上。
然而,專利文獻1之防眩硬塗薄膜將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規定為2~6μm,於現今之高精細之顯示器上,無法充分地防止眩光,無法賦予視認性良好之畫面感。又,專利文獻1之防眩硬塗薄膜不具有充分之硬度。
又,例如,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如下防眩薄膜,其於透明纖維素酯薄膜基材上具有將硬化性組成物硬化所獲得之防眩層,該硬化性組成物之固形份濃度為3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下,且包含(A)硬化性化合物、(B)相對於上述硬化性化合物(A)為0.5~2.0質量%之氧化膦系起始劑、及(C)相對於總固形份為5~15質量%之平均粒徑為2~8μm之透光性樹脂粒子,該防眩層之膜厚為3~15μm,且防眩薄膜整體之總霧度為0.5~2.5%。
然而,專利文獻2之防眩薄膜之透光性樹脂粒子之粒徑較大,容易產生眩光,無法說具有良好之視認性。
又,例如,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如下防眩薄膜,其係於透明支持體上具有由至少包含(A)硬化性樹脂化合物及(B)透光性粒子之組成物所形成之防眩性層者,將上述防眩性層之膜厚除以上述(B)透光性粒子之平均粒徑所得之值為1.1~3.0,上述防眩薄膜之總霧度值為0.5~5.0%,內部霧度值為1.5%以下,且上述(B)透光性粒子之上述防眩層內之由下述式所表示之上部不均勻分佈率為 45%~99%。
上部不均勻分佈率=[於由包含(A)及(B)之成分之組成物所形成之層之膜厚方向上,自層之中央存在於與透明支持體為相反側50%之膜厚區域之(B)成分之個數]÷[存在於由包含(A)及(B)之成分之組成物所形成之層整體的(B)成分之總數]×100(%)
然而,專利文獻3之防眩薄膜於透光性粒子之粒徑較小之情況下,防眩性層之膜厚變得極薄,防眩薄膜之硬度變得不充分。又,於技術層面難以於防眩性層中使透光性粒子穩定地偏集存在於上部,有防眩層之表面不均勻之問題。
又,其他習知之防眩薄膜過度考慮提高防眩性,無法消除作為用以賦予防眩性之層而形成之塗膜之發白。此種習知之防眩薄膜存在如下問題:於貼附有該防眩薄膜之液晶顯示裝置等中顯示圖像時,液晶顯示裝置等之畫面發白,產生對比度之降低及眩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25685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3-7678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2-159691號公報
習知之防眩硬塗薄膜存在以下問題:無法充分地防止對比度之降低或眩光等以對液晶顯示裝置等賦予良好之視認性,又,不具有充分之硬度。尤其是存在無法對高精細之液晶顯示裝置 等賦予良好之視認性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習知技術中之此種問題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眩薄膜,其藉由具有充分之防眩性並且具有清晰感而可提高顯示裝置之視認性,同時具有充分之硬度。
本發明者等人經過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如下防眩薄膜可解決上述問題,從而完成了本發明,該防眩薄膜係具有透明薄膜、以及含有微粒子及樹指之防眩層者,其特徵在於:上述防眩薄膜之60度光澤度(β)於將上述防眩薄膜之霧度值設為(α)%且變數X為85≦X≦105時,滿足下述式:β=X-12×loge(α),上述防眩層之厚度(t)μm於將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設為(r)μm且變數Y為4≦Y≦10時,滿足下述式:t=(r1/2)×Y,且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r)為0.1~3.0μm。
本發明具有以下態樣。
[1]一種防眩薄膜,其係具有透明薄膜、以及含有微粒子及樹脂之防眩層者,其特徵在於:上述防眩薄膜之60度光澤度(β)於將上述防眩薄膜之霧度值設為(α)%且變數X為85≦X≦105時,滿足下述式:β=X-12×loge(α),上述防眩層之厚度(t)μm於將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設為(r)μm且變數Y為4≦Y≦10時,滿足下述式:t=(r1/2)×Y,且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r)為0.1~3.0μm。
[2]如[1]之防眩薄膜,其特徵在於:上述樹脂為游離輻射硬化樹脂。
[3]如[1]或[2]之防眩薄膜,其特徵在於:上述微粒子為無機微粒子。
[4]如[1]至[3]中任一項之防眩薄膜,其特徵在於:將上述防眩層之厚度(t)μm除以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r)μm所得之值為2~15。
[5]如[1]至[4]中任一項之防眩薄膜,其特徵在於:將上述防眩層之厚度(t)μm除以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r)μm所得之值為3.5~10。
[6]如[1]至[5]中任一項之防眩薄膜,其特徵在於:上述防眩薄膜之霧度值(α)為2~10%。
[7]如[1]至[6]中任一項之防眩薄膜,其特徵在於:上述防眩薄膜之全光線穿透率為88%以上。
本發明之防眩薄膜藉由具有充分之防眩性並且具有清晰感而可提高顯示裝置之視認性,同時具有充分之硬度。
1‧‧‧防眩層
2‧‧‧透明薄膜
3‧‧‧黏著層
4‧‧‧剝離層
10、11‧‧‧防眩薄膜
20‧‧‧玻璃(顯示裝置之最表層構件)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防眩薄膜之概略剖視圖。
圖2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防眩薄膜且為進而積層有黏著層及剝離層之防眩薄膜之概略剖視圖。
圖3係對貼附有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防眩薄膜之顯示裝置之構成進行說明之概略剖視圖。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並示出實施形態例而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防眩薄膜之概略剖視 圖。
防眩薄膜10具有透明薄膜2、及積層於透明薄膜2之一表面之防眩層1。本發明之防眩薄膜亦可具有除透明薄膜及防眩層以外之層。例如,如圖2所示,本發明之防眩薄膜11具有:透明薄膜2;防眩層1,其積層於透明薄膜2之一表面;黏著層3,其積層於透明薄膜2之另一表面;及剝離層4,其存在於黏著層3之與透明薄膜2為相反側之表面。雖未進行圖示,但於防眩層1之表面(與透明薄膜2為相反側之表面),亦可進而積層保護層,該保護層係用以在將防眩薄膜10貼合於顯示裝置等之前暫時保護防眩層1之表面。防眩薄膜10只要防眩層1存在於最表層即可,其他構成並無特別限定。
圖3係表示於表面貼合有本發明之防眩薄膜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的概略剖視圖。玻璃20係設置於顯示裝置之最表面之該顯示裝置之構件。顯示裝置例如為液晶顯示裝置(LCD)、電漿顯示面板(PDP)、電致發光顯示器(ELD)或陰極管顯示裝置(CRT),並無特別限定。於圖3中,防眩薄膜10係經由黏著層3而貼附於玻璃20之表面。圖3所示之構成可藉由將去除了防眩薄膜11之剝離層4者貼附於玻璃20之表面而形成,亦可藉由在玻璃20之表面貼附或形成黏著層3並於該黏著層3之表面積層防眩薄膜10而形成。又,玻璃20並無特別限定,為構成顯示裝置之最表面之構件。玻璃20例如亦可替換為硬塗薄膜等其他構件。
<防眩層>
上述防眩薄膜之60度光澤度(β)於將上述防眩薄膜之霧度值設 為(α)%且變數X為85≦X≦105時,滿足式:β=X-12×loge(α)。loge(α)表示以納皮爾常數(Napier's constant)(e=2.7182…)作為底數之霧度之百分比值(α)之對數。因此,β係自變數X加上以納皮爾常數作為底數之霧度值(α)%之對數與-12相乘所得之值所得的值。藉由60度光澤度(β)滿足上述式,上述變數X較佳為滿足85≦X≦100之式,更佳為滿足85≦X≦95之式。
於本發明中,防眩薄膜之60度光澤度(β)及霧度值(α)%可藉由下述程序進行測定。
60度光澤度(β)係依據JIS Z 8741進行測定。具體而言,使用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造之光澤計(GM-3D),於將黑色之塑膠帶(日東塑膠帶,PROSELFNo.21(寬幅))貼附於各防眩硬塗薄膜之塗佈相反面(不進行薄膜之塗佈之側之表面)的狀態下,測定各防眩硬塗薄膜之60度光澤度。
霧度值(α)係依據JIS K 7136進行測定。具體而言,使用日本電色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霧度計「NDH4000」進行測定。
上述防眩層之厚度(t)μm於將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設為(r)μm且變數Y為4≦Y≦10時,滿足式:t=(r1/2)×Y。t係對平均粒徑(r)μm之平方根乘以Y所得之值。上述變數Y較佳為滿足5≦Y≦10之式,更佳為滿足5≦Y≦9之式。
防眩層之厚度(t)例如可藉由利用電子顯微鏡等觀察防眩層之剖面照片並對界面至表面進行實測而進行測定。
上述防眩層所含之微粒子之平均粒徑(r)為0.1~3.0μm。上述平均粒徑(r)較佳為0.1~2.5μm,更佳為0.1~2.0μm,進而較佳為0.2~2.0μm,進而較佳為0.3~2.0μm,進而較佳為0.4 ~2.0μm,最佳為0.5~2.0μm。
防眩層所含之樹脂較佳為游離輻射硬化樹脂。所謂游離輻射硬化樹脂係指藉由照射電子束或紫外線等而硬化之樹脂。於本發明中,游離輻射硬化樹脂較佳為實質上透明。作為實質上透明之游離輻射硬化樹脂,例如較佳為使用丙烯酸系紫外線硬化樹脂。丙烯酸系樹脂係藉由使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單體成分為主成分之樹脂組成物進行聚合所獲得之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較佳為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多元醇聚丙烯酸酯為主成分。
作為防眩層所含之微粒子,可使用有機微粒子或無機微粒子。防眩層所含之微粒子亦可為有機微粒子與無機微粒子之混合物。又,防眩層所含之微粒子亦可為將不同之2種以上之微粒子混合而成者。
作為上述有機微粒子之材料,較佳為使用具有與構成防眩層之主成分之樹脂(例如,游離輻射硬化樹脂)之折射率的差較小之折射率之材料。該折射率之差例如較佳為0.1以下,更佳為0.01以下。更佳為使用包含與構成防眩層之樹脂相同之樹脂的有機微粒子。作為形成有機微粒子之材料,例如可列舉:三乙醯纖維素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降烯樹脂、聚乙烯樹脂、及丙烯酸系樹脂等。
作為上述無機微粒子,可使用金屬氧化物粒子。作為金屬氧化物粒子,例如較佳為氧化矽粒子或氧化鋁粒子。無機微粒子較佳為使用具有與構成防眩層之主成分之樹脂(例如,游離輻射硬化樹脂)之折射率的差較小之折射率之材料。該折射率之差例如較佳為0.1以下,更佳為0.01以下。氧化矽例如可藉由濕式法獲得。
防眩層可藉由將包含樹脂及微粒子之塗佈液塗佈於對象物(透明薄膜)之表面並使其乾燥而形成。
樹脂之含量於將用以形成防眩層之塗佈液之總重量設為100重量%時較佳為15~55重量%,更佳為20~50重量%,進而較佳為25~45重量%,最佳為30~45重量%。
微粒子之含量於將用以形成防眩層之塗佈液所含之樹脂之總重量設為100重量%時較佳為1~50重量%。藉由微粒子之含量處於該範圍內,本發明之防眩薄膜之光學特性更加優異。上述微粒子之含量更佳為2~45重量%,進而較佳為5~40重量%,最佳為10~30重量%。
上述塗佈液亦可包含用以使樹脂及微粒子溶解或分散之溶劑。作為溶劑,可使用甲苯等芳香族烴、及異丁醇等碳數1~5之烷基醇。較佳為包含芳香族烴及碳數1~5之醇之溶劑。
於上述塗佈液之溶劑包含芳香族烴及碳數1~5之醇之情況下,芳香族烴與碳數1~5之醇之比率較佳為2:1~1:2。上述比率更佳為3:2~2:3,進而較佳為5:4~4:5,最佳為實質上為1:1。
為了使樹脂及微粒子充分地溶解或分散,上述塗佈液所含之溶劑之含量於將上述塗佈液之總重量設為100重量%時較佳為20~80重量%。溶劑之含量更佳為30~70重量%,進而較佳為40~60重量%。
上述防眩層例如可藉由凹版塗佈、微凹版塗佈、棒式塗佈、滑動式模嘴塗佈、狹縫式模嘴塗佈、浸漬塗佈等方法進行塗佈。藉由該等方法可容易地調整防眩層之厚度。再者,防眩層之厚 度例如可藉由利用電子顯微鏡等觀察防眩層之剖面照片並對界面至表面進行實測而進行測定。
將上述防眩層之厚度(t)μm除以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r)μm所得之值較佳為2~15,更佳為3.5~10,最佳為7~8。
<透明薄膜>
作為構成本發明之防眩薄膜之透明薄膜,例如可使用三乙醯纖維素薄膜、聚碳酸酯薄膜、丙烯酸系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降烯薄膜等透明性較高之樹脂薄膜。再者,於本說明書中,關於薄膜透明之情況並無特別限定。通常,所謂薄膜透明意指全光線穿透率為88%以上。亦可使用上述所例示之薄膜以外之薄膜。關於透明薄膜之雙折射所致之相位差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用途使用2000~5000nm之普通延伸薄膜、未滿2000nm之低相位差薄膜、超過5000nm之高相位差薄膜等。透明薄膜之厚度例如可使用10~250μm者。透明薄膜之厚度較佳為25~200μm,更佳為50~150μm。藉由透明薄膜之厚度處於上述範圍,本發明之防眩薄膜具有充分之強度及較佳之光學特性。
<防眩薄膜>
上述防眩薄膜之霧度值(α)較佳為2~10%。藉由霧度值處於該範圍內,將防眩薄膜貼附於顯示裝置時之發白充分地低。上述防眩薄膜之霧度值(α)更佳為2~8%,進而較佳為2~6%,最佳為2~4%。
上述防眩薄膜之全光線穿透率較佳為88%以上。藉由全光線穿透率處於該範圍內,於將防眩薄膜貼附於顯示裝置時,顯 示裝置之亮度及對比度變得更高。上述全光線穿透率更佳為90%以上,進而較佳為92%以上,最佳為94%以上。
[實施例]
以下,示出實施例而更具體地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例。
<實施例1> 塗佈液之製備
藉由使丙烯酸系紫外線硬化型樹脂90重量份(固形份100%,商品名:Light Acrylate DPE-6A,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平均粒徑1.0μm之氧化矽10重量份(商品名:SEAHOSTAR,日本觸媒股份有限公司)、分散劑0.3重量份(商品名:DISPERBYK102,BYK-Chemie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及防沈澱劑0.2重量份(商品名:BYK411,BYK-Chemie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分散而獲得分散體(A)。
分散體之製備
藉由對上述分散體(A)47.6重量份混合光起始劑2.4重量份(商品名:IRGACURE184,BASF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甲苯25重量份、異丁醇25重量份並進行攪拌而獲得塗佈液(B)。
防眩薄膜之製作
藉由棒式塗佈機將塗佈液(B)塗佈於厚度為100μm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 造)之單側之表面,並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使其硬化,藉此獲得防眩薄膜。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之平均膜厚為7.1μm。
<實施例2> 分散體之製備及塗佈液之製備
除將實施例1之分散體(A)之氧化矽粒子之量變更為20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塗佈液(C)。
防眩薄膜之製作
藉由棒式塗佈機將所獲得之塗佈液(C)塗佈於厚度為100μm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並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使其硬化,藉此獲得防眩薄膜。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之平均膜厚為7.3μm。
<實施例3> 分散體之製備及塗佈液之製備
除將實施例1之分散體(A)所含之氧化矽之量變更為30重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塗佈液(D)。
防眩薄膜之製作
藉由棒式塗佈機將所獲得之塗佈液(D)塗佈於厚度為100μm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並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使其硬化,藉此獲得防眩薄膜。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之平均膜厚為7.3μm。
<實施例4> 分散體之製備及塗佈液之製備
除將實施例1之分散體(A)之氧化矽變更為平均粒徑0.4μm之氧化矽10重量份(商品名SEAHOSTAR,日本觸媒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塗佈液(E)。
防眩薄膜之製作
藉由棒式塗佈機將所獲得之塗佈液(E)塗佈於厚度為100μm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並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使其硬化,藉此獲得防眩薄膜。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之平均膜厚為4.0μm。
<實施例5> 分散體之製備及塗佈液之製備
除將實施例1之分散體(A)之氧化矽粒子變更為平均粒徑2.8μm之氧化矽10重量份(商品名SEAHOSTAR,日本觸媒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塗佈液(F)。
防眩薄膜之製作
藉由棒式塗佈機將所獲得之塗佈液(F)塗佈於厚度為100μm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並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使其硬化,藉此獲得防眩薄膜。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之平均膜厚為7.6μm。
<實施例6> 防眩薄膜之製作
藉由棒式塗佈機將塗佈液(C)塗佈於厚度為100μm之TAC(三乙醯纖維素)薄膜(商品名:Fujitac,Fujifilm製造),並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使其硬化,藉此獲得防眩薄膜。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之平均膜厚為7.0μm。
<實施例7> 防眩薄膜之製作
藉由棒式塗佈機將塗佈液(C)塗佈於厚度為75μm之丙烯酸系薄膜(商品名:TECHNOLLOY,住友化學製造),並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使其硬化,藉此獲得防眩薄膜。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之平均膜厚為7.1μm。
<實施例8> 分散體之製備及塗佈液之製備
除將實施例1之分散體(A)之氧化矽粒子變更為平均粒徑1.5μm之丙烯酸系粒子20重量份(商品名:MX-150,綜研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塗佈液(G)。
防眩薄膜之製作
藉由棒式塗佈機將所獲得之塗佈液(G)塗佈於厚度為100μm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Toray股份有限 公司製造),並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使其硬化,藉此獲得防眩薄膜。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之平均膜厚為8.5μm。
<比較例1> 分散體之製備及塗佈液之製備
藉由對實施例1之分散體(A)47.6重量份混合光起始劑2.4重量份(商品:IRGACURE184,BASF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甲苯40重量份、異丁醇25重量份並進行攪拌而獲得塗佈液(H)。
防眩薄膜之製作
藉由棒式塗佈機將所獲得之塗佈液(H)塗佈於厚度為100μm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並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使其硬化,藉此獲得防眩薄膜。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之平均膜厚為7.5μm。
<比較例2> 分散體之製備及塗佈液之製備
對實施例1之分散體(A)47.6重量份混合光起始劑2.4重量份(商品名:IRGACURE184,BASF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甲苯10重量份、異丁醇25重量份並進行攪拌,獲得塗佈液(I)。
防眩薄膜之製作
藉由棒式塗佈機將所獲得之塗佈液(I)塗佈於厚度為100μm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Toray股份有限 公司製造),並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使其硬化,藉此獲得防眩薄膜。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之平均膜厚為7.1μm。
<比較例3> 防眩薄膜之製作
藉由棒式塗佈機將實施例1中所獲得之塗佈液(B)塗佈於厚度為100μm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並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使其硬化,藉此獲得防眩薄膜。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之平均膜厚為1.9μm。
<比較例4> 防眩薄膜之製作
藉由棒式塗佈機將實施例1中所獲得之塗佈液(B)塗佈於厚度為100μm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並照射300mJ/cm2之紫外線而使其硬化,藉此獲得防眩薄膜。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之平均膜厚為15.4μm。
<比較例5> 分散體之製備及塗佈液之製備
除將實施例1之分散體(A)之氧化矽變更為平均粒徑5.0μm之氧化矽10重量份(商品名:SHARK-SIL,Tokai Chemical Industry Co.,Ltd.製造)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塗佈液(J)。
防眩薄膜之製作
藉由棒式塗佈機將所獲得之塗佈液(J)塗佈於厚度為100μm之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商品名:Lumirror,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並藉由300mJ/cm2之紫外線進行硬化,獲得防眩薄膜。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之平均膜厚為11.0μm。
對以上述方式所製作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各防眩硬塗薄膜評價以下項目,並將其結果匯總示於下述表1。
(1)霧度值
依據JIS K 7136,使用日本電色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霧度計「NDH4000」測定各防眩硬塗薄膜之霧度值。
(2)60度光澤度
依據JIS Z 8741,使用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造之光澤計(GM-3D),於將黑色之塑膠帶(日東塑膠帶,PROSELFNo.21(寬幅))貼附於各防眩硬塗薄膜之塗佈相反面(未進行薄膜之塗佈之側之表面)之狀態下,測定各防眩硬塗薄膜之60度光澤度。
(3)清晰感
於距觀測者0.5m之位置設置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獲得之各防眩薄膜,並對設置於距觀測者1.0m之位置之液晶顯示器進行觀測。將使圖像顯示於液晶顯示器時所顯示之圖像之清晰度良好之防眩薄膜評價為「◎」,將圖像之清晰度較良好之薄膜評價為「○」,將圖像之清晰度不良之薄膜評價為「×」。
(4)防眩性
將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獲得之各防眩薄膜藉由黏著劑貼 附於黑色之塑膠板,並使螢光燈映入各防眩薄膜,利用目測來評價防眩薄膜之光之擴散情況。將光之擴散情況良好之薄膜評價為「◎」,將較良好之薄膜評價為「○」,將不良之薄膜評價為「×」。
(5)眩光
於147[像素/英吋]之液晶顯示器之表面分別設置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並評價眩光。將良好之薄膜評價為「◎」,將較良好之薄膜評價為「○」,將不良之薄膜評價為「×」。
(6)鉛筆硬度
依據JIS K 5600-5-4測定各防眩硬塗薄膜之鉛筆硬度。將鉛筆硬度為3H之薄膜評價為「○」,將鉛筆硬度為2H之薄膜評價為「×」。
基於上述評價項目判定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防眩薄膜是否合格。將尤其優異者評價為「◎」,將優異者評價為「○」,將不適於使用者評價為「×」。將該等結果示於下述表1。
可知實施例1~8中所獲得之防眩薄膜與比較例1~5之防眩薄膜相比,具有適度之防眩性並且具有清晰感,且具有優異之鉛筆硬度。可知尤其是實施例1及2之防眩薄膜,清晰感、防眩性、防眩光、及硬度均優異,為特別優異之防眩薄膜。

Claims (7)

  1. 一種防眩薄膜,其係具有透明薄膜、以及含有微粒子與樹脂之防眩層者,其特徵在於:上述防眩薄膜之60度光澤度(β)係於將上述防眩薄膜之霧度值設為(α)%且變數X為85≦X≦105時,滿足下述式:β=X-12×loge(α),上述防眩層之厚度(t)μm係於將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設為(r)μm且變數Y為4≦Y≦10時,滿足下述式:t=(r1/2)×Y,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r)為0.1~3.0μm。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上述樹脂為游離輻射硬化樹脂。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上述微粒子為無機微粒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防眩薄膜,其中,將上述防眩層之厚度(t)μm除以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r)μm所得之值為2~1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防眩薄膜,其中,將上述防眩層之厚度(t)μm除以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r)μm所得之值為3.5~1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防眩薄膜,其中,上述防眩薄膜之霧度值(α)為2~1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防眩薄膜,其中,上述防眩薄膜之全光線穿透率為88%以上。
TW104111418A 2014-04-10 2015-04-09 Anti-glare film TWI5869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0733 2014-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069A true TW201543069A (zh) 2015-11-16
TWI586995B TWI586995B (zh) 2017-06-11

Family

ID=5428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1418A TWI586995B (zh) 2014-04-10 2015-04-09 Anti-glare fil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5156333A1 (zh)
KR (1) KR20160143677A (zh)
CN (1) CN106461818A (zh)
TW (1) TWI586995B (zh)
WO (1) WO201515633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0269B (zh) * 2017-12-11 2022-10-11 日商大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薄膜以及其製造方法及用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5673B (zh) * 2017-11-28 2020-02-2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用之可見性改良膜及含彼之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9334B2 (ja) * 2008-10-17 2013-08-0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2010256850A (ja) 2009-03-30 2010-11-11 Nippon Paper Chemicals Co Ltd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1221197A (ja) * 2010-04-08 2011-11-04 Suntechopt Co Ltd アンチグレア拡散フィルム
JP2012159691A (ja) 2011-01-31 2012-08-23 Fujifilm Corp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653378B2 (ja) * 2011-09-27 2015-01-14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3076785A (ja) 2011-09-29 2013-04-25 Fujifilm Corp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585798B2 (ja) * 2013-02-04 2014-09-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高精細化デイスプレイ用防眩フィルムの評価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0269B (zh) * 2017-12-11 2022-10-11 日商大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薄膜以及其製造方法及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56333A1 (ja) 2015-10-15
TWI586995B (zh) 2017-06-11
CN106461818A (zh) 2017-02-22
JPWO2015156333A1 (ja) 2017-04-13
KR20160143677A (ko)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4810B (zh) Anti-glare hard coating film
JP5653378B2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4361754B2 (ja) 防眩フィルム
RU2507548C2 (ru) Оптическая пленк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ротивобликовая пленка, поляризатор с оптическим слоем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TWI474035B (zh) An optical laminate,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4155337B1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6213241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130115469A1 (en)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for hard coat layer, method for producing hard coat film, hard coat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panel
JP2010256851A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6004603B2 (ja)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767118B (zh) 防眩光膜及顯示設備
TWI586995B (zh) Anti-glare film
JP5672806B2 (ja)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4115599A (ja) 塗料組成物及び防眩フィルム
TWI765177B (zh) 防眩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JP2013045031A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3195606A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4985051B2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JP2020122926A (ja) 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20200132844A (ko) 방현 필름
JP2013257358A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071395A (ja)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TW201927568A (zh) 顯示面板用之可見性改良膜及包括彼之顯示裝置
JP2022104945A (ja)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JP2014071396A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