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8597A - 熱塑性樹脂薄膜、拉伸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及偏光板 - Google Patents

熱塑性樹脂薄膜、拉伸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及偏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8597A
TW201538597A TW104102094A TW104102094A TW201538597A TW 201538597 A TW201538597 A TW 201538597A TW 104102094 A TW104102094 A TW 104102094A TW 104102094 A TW104102094 A TW 104102094A TW 201538597 A TW201538597 A TW 2015385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film
resin
weight
thermoplastic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2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0365B (zh
Inventor
Satoshi Akaishi
Kazuki Daimatsu
Katsumi Akada
Takayuki Shiraishi
Dong-Hwi Kim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538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8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0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03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L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8L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為提供一種具有優異透明性之熱塑性樹脂薄膜。作為本發明之解決手段,係提供一種熱塑性樹脂薄膜,該樹脂組成物中,將丙烯酸系樹脂與聚碳酸酯系樹脂以相對於此等之合計100重量%,丙烯酸系樹脂為50~95重量%、聚碳酸酯系樹脂為5~50重量%的比例含有,其特徵為前述丙烯酸系樹脂係包含使單體成分聚合所得之共聚物之樹脂,該單體成分係由相對於單體成分的合計100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為50~95重量%、與下述式(I)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為5~50重量%、與此等以外之單官能單體為0.1~20重量%所構成, □ (式中,R1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2表示以環烷基所取代之烷基、環烷基、以烷基所取代之環烷基、以萘基所取代之烷基、萘基、以烷基所取代之萘基、以苯基所取代之烷 基、苯基、以烷基所取代之苯基、二環戊基或二環戊烯基);在剪斷速度60sec-1之樹脂組成物的剪斷黏度成為2500Pa.s之溫度T2500(℃),係滿足下述式(a)T2500<(1.5×MVRPC×Wa×Wa)/(Wb×Wb)+245 (a)(式中,MVRPC表示在300℃之聚碳酸酯系樹脂的熔體容積率,Wa表示在前述單體成分中之式(I)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的重量%,Wb表示在前述樹脂組成物中之聚碳酸酯系樹脂的重量%)。

Description

熱塑性樹脂薄膜、拉伸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及偏光板
本發明係關於熱塑性樹脂薄膜、及拉伸其熱塑性樹脂薄膜而成之拉伸薄膜。又,本發明係關於由此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所構成之偏光子保護薄膜、及包含其偏光子保護薄膜與偏光子之偏光板。
聚碳酸酯系樹脂一般而言,係具有優異之耐熱性、尺寸安定性、耐衝撃性、剛性、透明性等。惟,由於耐劃傷性及長期UV耐性不夠充分,亦具有產生應力雙折射的缺點。另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已知為具有優異之透明性、表面硬度、UV耐性、耐候性、化學耐性等。惟,尺寸安定性、耐衝撃性、耐熱性等不夠充分。
據此,聚碳酸酯系樹脂與甲基丙烯酸樹脂的混合物,深受期待為補足個別的成分分別所具有的缺點,帶來可使用在各種用途的物質。惟,通常的聚碳酸酯系樹脂與甲基丙烯酸樹脂的混合物為不透明,故有無法使用在要求透明性之用途的問題。
因此,作為聚碳酸酯系樹脂與甲基丙烯酸樹脂之透明的混合物,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樹脂組成物,其係含有聚合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與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單元5~95重量%、酯基具有碳環狀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單元5~95重量%及α,β-不飽和單體單元0~40重量%所得之甲基丙烯酸樹脂。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749號公報
然而,藉由熔融擠出成形從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的熱塑性樹脂薄膜,所得之熱塑性樹脂薄膜有白濁且降低透明性的情況,故針對該熱塑性樹脂薄膜,透明性尚有改善的餘地。
又,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熱塑性樹脂薄膜而成之拉伸薄膜,為了賦予特定的機能,有時賦予硬塗層等之表面處理層於薄膜表面。然而,具備表面處理層之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通常於搬送或與其他構件貼合等之步驟中,以手或夾具抓住時容易破裂。因此,針對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期望具備表面處理層時,即使以手或夾具抓住亦難以破裂,具有優異之強韌性。
本發明的課題係提供一種具有優異之透明性,且具有優異之強韌性之熱塑性樹脂薄膜、及其拉伸熱塑性樹脂薄膜而成之拉伸薄膜,進而提供一種由此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所構成之偏光子保護薄膜、及包含其偏光子保護薄膜與偏光子之偏光板。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係提供以下之發明。
<1>一種熱塑性樹脂薄膜,其係由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熱塑性樹脂薄膜,該樹脂組成物中,將丙烯酸系樹脂與聚碳酸酯系樹脂以相對於此等之合計100重量%,丙烯酸系樹脂為50~95重量%、聚碳酸酯系樹脂為5~50重量%的比例含有,其特徵為前述丙烯酸系樹脂係包含使單體成分聚合所得之共聚物之樹脂,該單體成分係由相對於單體成分的合計100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為50~95重量%、與下述式(I)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為5~50重量%、與此等以外之單官能單體為0.1~20重量%所構成, (式中,R1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2表示以環烷基所取代之烷基、環烷基、以烷基所取代之環烷基、以萘基所取代之 烷基、萘基、以烷基所取代之萘基、以苯基所取代之烷基、苯基、以烷基所取代之苯基、二環戊基或二環戊烯基);在剪斷速度60sec-1之樹脂組成物的剪斷黏度成為2500Pa.s之溫度T2500(℃),係滿足下述式(a)T2500<(1.5×MVRPC×Wa×Wa)/(Wb×Wb)+245 (a)(式中,MVRPC表示在300℃之聚碳酸酯系樹脂的熔體容積率,Wa表示在前述單體成分中之式(I)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的重量%,Wb表示在前述樹脂組成物中之聚碳酸酯系樹脂的重量%)。
<2>如前述<1>之熱塑性樹脂薄膜,其中,丙烯酸系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200000。
<3>如前述<1>或<2>之熱塑性樹脂薄膜,其中,式(I)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係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及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所成群組中選出之至少一種。
<4>如前述<1>~<3>中任一項之熱塑性樹脂薄膜,其中,單官能單體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所成群組中選出之至少一種。
<5>如前述<1>~<4>中任一項之熱塑性樹脂薄膜,其係藉由熔融共擠出成形而製成者。
<6>如前述<1>~<5>中任一項之熱塑性樹脂薄膜,其係於至少一側的面具備表面處理層。
<7>一種拉伸薄膜,其係拉伸如前述<1>~<5>中任一項 之熱塑性樹脂薄膜而得到。
<8>如前述<7>之拉伸薄膜,其係於至少一側的面具備表面處理層。
<9>一種偏光子保護薄膜,其係由如前述<1>~<6>中任一項之熱塑性樹脂薄膜所構成。
<10>一種偏光子保護薄膜,其係由如前述<7>或<8>之拉伸薄膜所構成。
<11>一種偏光板,其係包含偏光子、與配置於前述偏光子的至少一側的面之如前述<9>或<10>之偏光子保護用薄膜。
根據本發明,得到具有優異之透明性,且具有優異之強韌性的熱塑性樹脂薄膜、及拉伸其而成之拉伸薄膜。本發明的熱塑性樹脂薄膜、及拉伸熱塑性樹脂薄膜而成之拉伸薄膜,適合作為偏光子保護薄膜使用。
本發明的熱塑性樹脂薄膜,係由樹脂組成物所構成,該樹脂組成物係以特定之比例含有特定之丙烯酸系樹脂及特定之聚碳酸酯系樹脂。
<丙烯酸系樹脂>
本發明所使用之丙烯酸系樹脂係包含共聚物之樹脂, 該共聚物係使單體成分聚合而得到,該單體成分係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為50~95重量%、與下述式(I)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為5~50重量%、與此等以外之單官能單體為0.1~20重量%所構成, (式中,R1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2表示以環烷基所取代之烷基、環烷基、以烷基所取代之環烷基、以萘基所取代之烷基、萘基、以烷基所取代之萘基、以苯基所取代之烷基、苯基、以烷基所取代之苯基、二環戊基或二環戊烯基)。
尚,本說明書中,用語「(甲基)丙烯醯基」係指「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
甲基丙烯酸甲酯可直接使用市售品,亦可依以往周知之方法使用於其他途徑所合成者。
甲基丙烯酸甲酯從使丙烯酸系樹脂之透明性及耐候性變為良好的點來看,相對於單體成分的合計100重量%,構成丙烯酸系樹脂所包含之共聚合對係包含50~95重量%的比例,較佳為包含60~90重量%的比例。
上式(I)中,R1表示氫原子或甲基,較佳為甲基。
式(I)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以下有時稱為(甲基)丙烯酸酯),係具有至少1個脂環式烴基或芳香族烴基 者,可直接使用市售品,亦可依以往周知之方法使用於其他途徑所合成者。
式(I)中,R2表示「以環烷基所取代之烷基」、「環烷基」、「以烷基所取代之環烷基」、「以苯基所取代之烷基」、「苯基」、「以烷基所取代之苯基」、「以萘基所取代之烷基」、「萘基」、「以烷基所取代之萘基」、「二環戊基」或「二環戊烯基」。
作為R2表示之「以環烷基所取代之烷基」的「烷基」,較佳為碳數1~4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作為其取代基之「環烷基」,較佳為碳數5~12之環烷基,例如可列舉環戊基、環己基、環丁基、環辛基、環十二烷基等。尚,取代基之「環烷基」的數目及在烷基之取代位置並未特別限制。作為R2表示之「以環烷基所取代之烷基」,例如可列舉至少1個氫原子(H)為上述之碳數5~12之以環烷基所取代之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
作為R2表示之「環烷基」,較佳為碳數5~12之環烷基,例如可列舉環戊基、環己基、環丁基、環辛基、環十二烷基等。又,如有必要,可進一步以羥基、胺基、磺基等之取代基取代。
作為R2表示之「以烷基所取代之環烷基」的「環烷基」,較佳為碳數5~12之環烷基,例如可列舉環戊基、環己基、環丁基、環辛基、環十二烷基等,作為其 取代基之「烷基」,較佳為碳數1~4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尚,取代基之「烷基」的數目及在環烷基之取代位置並未特別限制。作為R2表示之「以烷基所取代之環烷基」,例如可列舉至少1個氫原子(H)為上述之碳數1~4之以烷基所取代之環戊基、環己基、環丁基、環辛基、環十二烷基等。
作為R2表示之「以苯基所取代之烷基」的「烷基」,較佳為碳數1~4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尚,取代基之「苯基」的數目及在烷基之取代位置並未特別限制。作為R1表示之「以苯基所取代之烷基」,例如可列舉至少1個氫原子(H)為以苯基所取代之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例如苄基、苯乙基等)。
R2表示之「苯基」並未特別限制,可進一步以羥基、胺基、磺基等之取代基取代。
作為R2表示之「以烷基所取代之苯基」之苯基的取代基之「烷基」,較佳為碳數1~4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尚,取代基之「烷基」的數目及在苯基之取代位置並未特別限制。作為R1表示之「以烷基所取代之苯基」,例如可列舉o-甲苯基、m-甲苯基、p-甲苯基等。
作為R2表示之「以萘基所取代之烷基」的 「烷基」,較佳為碳數1~4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尚,取代基之「萘基」的數目及在烷基之取代位置並未特別限制。作為R2表示之「以萘基所取代之烷基」,例如可列舉至少1個氫原子(H)為以萘基所取代之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例如1-萘基甲基、2-萘基甲基、1-萘基甲基、2-萘基乙基等)。
R2表示之「萘基」並未特別限制,可進一步以羥基、胺基、磺基等之取代基取代。
作為R2表示之「以烷基所取代之萘基」之萘基的取代基之「烷基」,較佳為碳數1~4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尚,取代基之「烷基」的數目及在萘基之取代位置並未特別限制。作為R2表示之「以烷基所取代之萘基」,例如可列舉甲基萘基、乙基萘基等。
又,R2表示之「二環戊基」及「二環戊烯基」可進一步分別以烷基、羥基、胺基、磺基等之取代基取代。作為上述之烷基,較佳為碳數1~4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
R2較佳為環烷基(較佳為環己基)、苯基、萘基、二環戊基、二環戊烯基,更佳為環己基及苯基。
本發明中,作為(甲基)丙烯酸酯,較佳為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 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更佳為甲基丙烯酸環己酯及甲基丙烯酸苯酯。
尚,(甲基)丙烯酸酯可單獨使用,可併用2種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相對於單體成分的合計100重量%,構成丙烯酸系樹脂所包含之共聚合對係包含5~50重量%的比例,較佳為包含10~40重量%的比例。(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未達5重量%時,對於丙烯酸系樹脂之聚碳酸酯系樹脂的相溶性降低,且熱塑性樹脂薄膜的透明性降低。另外,(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超過50重量%時,除了相溶性(透明性)降低之外,熱塑性樹脂薄膜的耐候性亦降低。
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式(I)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以外之單官能單體(以下有時稱為單官能單體),可直接使用市售品,亦可依以往周知之方法使用於其他途徑所合成者。
作為單官能單體,若為可與甲基丙烯酸甲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者,雖並未特別限制,但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酯以外之(甲基)丙烯酸烷酯、氰化烯化合物(Alkenyl cyanide)(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酐等。此等當中,較佳為甲基丙烯酸烷酯或丙烯酸烷酯,特佳為丙烯酸烷酯。
作為甲基丙烯酸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乙酯、 甲基丙烯酸n-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n-丁酯、甲基丙烯酸t-丁酯、甲基丙烯酸sec-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此等當中,較佳為具有碳數2~4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作為丙烯酸烷基,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n-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n-丁酯、丙烯酸t-丁酯、丙烯酸sec-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本發明中,作為單官能單體,較佳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
尚,單官能單體可單獨使用,可併用2種以上。
單官能單體相對於單體成分的合計100重量%,以0.1~20重量%的比例包含構成丙烯酸系樹脂所包含之共聚合對,較佳為0.2~10重量%,更佳為以0.3~5重量%的比例包含。單官能單體的含量未達0.1重量%時,有易引起丙烯酸系樹脂的熱分解的情況。另外,單官能單體的含量超過20重量%時,有降低熱塑性樹脂薄膜之透明性及耐熱性的情況。
又,作為構成丙烯酸系樹脂之單體成分,在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中,可包含上述之甲基丙烯酸甲酯、式(I)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及單官能單體以外之其他單體。
對於聚合單體成分時之聚合方法,並未特別 限制,例如可採用塊狀聚合、溶液聚合、懸浮聚合、乳化聚合等周知的聚合法。聚合中通常使用自由基聚合起始劑,較佳為使用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及鏈轉移劑。
作為聚合起始劑,例如較佳使用如偶氮雙異丁腈等之偶氮化合物、過氧化月桂醯基、1,1-二(t-丁基過氧基)環己烷之有機過氧化物等之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尚,聚合起始劑可單獨使用,可併用2種以上。聚合起始劑的量因應單體的種類或其比例等,適當決定即可。
作為鏈轉移劑,例如較佳使用n-丁基硫醇、n-辛基硫醇、n-十二烷基硫醇、2-乙基己基硫乙醇酸酯(Thioglycolate)等之硫醇類等。尚,鏈轉移劑可單獨使用,可併用2種以上。鏈轉移劑的量因應單體的種類或其比例等,適當決定即可。
聚合前述單體成分時之聚合溫度、聚合時間等,因應單體的種類、單體的比例等適當決定即可,並不特別限定。
丙烯酸系樹脂係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0~200000,更佳為80000~200000。丙烯酸系樹脂具有如此範圍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時,流動性變優異,製造樹脂組成物時,易進行熔融混練而提昇加工性。又,提昇從樹脂組成物所得之熱塑性樹脂薄膜的機械性強度。
又,丙烯酸系樹脂以3.8kg荷重所測定之在230℃之熔體質量流率(MFR)較佳為0.1~50g/10分鐘,更佳為0.2~30g/10分鐘。丙烯酸系樹脂具有如此範圍之 MFR時,流動性變優異,製造樹脂組成物時,易進行熔融混練。又,提昇從樹脂組成物所得之熱塑性樹脂薄膜的機械性強度。
丙烯酸系樹脂中,除了聚合前述單體成分所得之共聚物之外,在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雖可含有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染料、顏料、聚合抑制劑、抗氧化劑、難燃化劑、補強材等之添加劑,相對於丙烯酸系樹脂的總量100重量份,前述共聚物的含量較佳為95~99.995重量份。
<聚碳酸酯系樹脂>
作為聚碳酸酯系樹脂,例如可列舉藉由使二價酚與羰基化劑以界面縮聚合法或熔融酯交換法等進行反應所得到者;藉由使碳酸酯預聚物以固相酯交換法等進行聚合所得到者;藉由使環狀碳酸酯化合物以開環聚合法進行聚合所得到者等。
作為二價酚,例如可列舉對苯二酚、間苯二酚、4,4’-二羥基二苯基、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通稱為雙酚A)、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3-異丙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苯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 2,2-雙(4-羥基苯基)-3-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3,3-二甲基丁烷、2,4-雙(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戊烷、2,2-雙(4-羥基苯基)-4-甲基戊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4-異丙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α,α’-雙(4-羥基苯基)-o-二異丙基苯、α,α’-雙(4-羥基苯基)-m-二異丙基苯、α,α’-雙(4-羥基苯基)-p-二異丙基苯、1,3-雙(4-羥基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4,4’-二羥基二苯基碸、4,4’-二羥基二苯基亞碸、4,4’-二羥基二苯基硫化物、4,4’-二羥基二苯基酮、4,4’-二羥基二苯基醚、4,4’-二羥基二苯基酯等。此等可單獨使用,可併用2種以上。
此等之二價酚當中,較佳為雙酚A、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3-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3,3-二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4-甲基戊烷、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及α,α’-雙(4-羥基苯基)-m-二異丙基苯。特佳為雙酚A之單獨使用、或雙酚A、與由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及α,α’-雙(4-羥基苯基)-m-二異丙基苯所成群組中選出之至少一種的併用。
作為羰基化劑,例如可列舉羰基鹵化物(光氣(Phosgene)等)、碳酸酯(二苯基碳酸酯等)、鹵甲酸酯(二價酚之二鹵甲酸酯等)等。此等可單獨使用,可併用2種以 上。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系樹脂係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20000~60000,更佳為22000~40000。聚碳酸酯系樹脂具有如此範圍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時,流動性變優異,製造樹脂組成物時,易進行熔融混練並提昇加工性。又,提昇從樹脂組成物所得之熱塑性樹脂薄膜的耐衝撃性及耐熱性。
聚碳酸酯系樹脂以1.2kg荷重所測定在300℃之熔體容積率(MVR)較佳為8~100cm3/10分鐘,更佳為10~85cm3/10分鐘。聚碳酸酯系樹脂具有如此範圍之MVR時,流動性變優異,製造樹脂組成物時,易進行熔融混練。又,提昇從樹脂組成物所得之熱塑性樹脂薄膜的機械性強度。
聚碳酸酯系樹脂中,在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可含有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染料、顏料、聚合抑制劑、抗氧化劑、難燃化劑、補強材等之添加劑。
<樹脂組成物>
樹脂組成物相對於此等之合計100重量%,將丙烯酸系樹脂與聚碳酸酯系樹脂,以丙烯酸系樹脂為50~95重量%、聚碳酸酯系樹脂為5~50重量%的比例含有。聚碳酸酯系樹脂的含量未達5重量%時,從樹脂組成物所得之熱塑性樹脂薄膜的機械性強度變不夠充分。另外,聚碳酸酯系樹脂的含量超過50重量%時,降低樹脂組成物及熱 塑性樹脂薄膜的透明性。丙烯酸系樹脂較佳為以50~80重量%的比例含有,聚碳酸酯系樹脂較佳為以20~50重量%的比例含有。
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中,丙烯酸系樹脂及聚碳酸酯系樹脂以外,在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中,可配合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相溶化劑、安定劑、著色劑、發泡劑、潤滑劑、脫模劑、抗靜電劑、難燃劑、難燃助劑等慣用的添加劑。又,可添加少量之其他熱塑性樹脂等。此等之添加劑可於含有丙烯酸系樹脂與聚碳酸酯系樹脂之樹脂混合物的熔融混練時加入,亦可於熔融混練之前或後加入。添加添加劑時,相對於樹脂組成物的總量100重量份,丙烯酸系樹脂及聚碳酸酯系樹脂的合計含量較佳為70~99.995重量份。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等。此等可單獨使用,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4-二苯基-6-(2-羥基-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羥基-4-乙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2-羥基-4-丙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2-羥基-4-丁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羥基-4-丁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羥基-4-己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羥基-4-辛氧基苯基)-1,3,5-三嗪、 2,4-二苯基-6-(2-羥基-4-十二烷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羥基-4-苄氧基苯基)-1,3,5-三嗪等。
作為二苯甲酮系UV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n-辛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十八烷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等。
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t-丁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tert-丁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酚)、2-(2’-羥基-3’-tert-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戊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tert-戊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等。
作為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4-二-t-丁基苯基-3’,5’-二-t-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2,6- 二-t-丁基苯基-3’,5’-二-t-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n-十六烷基-3,5-二-t-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及n-十八烷基-3,5-二-t-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等。
作為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乙基己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乙基-2-氰基-3-(3’,4’-亞甲二氧基苯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例如作為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亦可列舉CHEMIPRO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之「Kemisorb102」、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之「AdekastabLAF70」,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亦可列舉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之「AdekastabLA31」等之市售品。
紫外線吸收劑係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1000,更佳為550~700。重量平均分子量過小時,易於成形中揮發,分子量過大時,變易降低丙烯酸系樹脂或聚碳酸酯系樹脂的相溶性。
紫外線吸收劑在吸收極大之波長的莫耳吸光係數,較佳為10L/mol.cm以上,更佳為15L/mol.cm以上。藉由紫外線吸收劑的莫耳吸光係數為上述特定之範圍,變紫外線吸收能成為更為優異者,又,可減少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
作為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受阻酚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硫系抗氧化劑等。此等可單獨使用,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受阻酚系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Ciba- Geigy股份有限公司製之「Irganox1010」、「Irganox1035」、「Irganox1076」、「Irganox1222」、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之「Antigene P」、「Antigene 3C」、「Antigene FR」、「SumilizerS」、「SumilizerGA80」、股份有限公司ADEKA製之「AdekastabAO70」、「AdekastabAO80」、「AdekastabAO503」等之市售品。
作為磷系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參(2,4-二-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2-[[2,4,8,10-肆(1,1-二甲基乙基)二苯并[d,f][1,3,2]二氧雜Phosphepine-6-基]氧基]-N,N-雙[2-[[2,4,8,10-肆(1,1-二甲基乙基)二苯并[d,f][1,3,2]二氧雜Phosphepine-6-基]氧基]-乙基]Ethanamine、二苯基十三烷基亞磷酸酯、三苯基亞磷酸酯、2,2-亞甲基雙(4,6-二-tert-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雙(2,6-二-tert-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等。此等當中,較佳為2,2-亞甲基雙(4,6-二-tert-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
作為硫系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二甲基二硫化物、二乙基二硫化物、二-n-丙基二硫化物、二-n-丁基二硫化物、二-sec-丁基二硫化物、二-tert-丁基二硫化物、二-tert-戊基二硫化物、二環己基二硫化物、二-tert-辛基二硫化物、二-n-十二烷基二硫化物、二-tert-十二烷基二硫化物等。此等當中,較佳為二-tert-烷基二硫化物,更佳為二-tert-十二烷基二硫化物。
樹脂組成物,例如藉由熔融混練含有丙烯酸系樹脂與聚碳酸酯系樹脂之樹脂混合物而得到。
為了均勻熔融混練此等之樹脂,熔融混練通常以180~320℃,較佳為200~300℃之溫度條件下,通常以10~200sec-1之剪斷速度,較佳為以30~150sec-1之剪斷速度進行。
作為熔融混練所使用之機器,可使用通常之混合機、混練機等。具體而言,可列舉一軸混練擠出機、二軸混練擠出機、帶式混合機、亨舍爾混合機、密煉機、轉鼓等。此等當中,較佳為二軸混練擠出機。又,熔融混練如有必要,可於氮氣體、氬氣體、氦氣體等之惰性氣體的氛圍下進行。
如此進行,可得到透明性優異之樹脂組成物。從樹脂組成物,如後述,雖得到熱塑性樹脂薄膜,但不限定於此,加工成所期望之形狀,而得到成形體。該成形體亦透明性優異。
成形加工,例如可直接使用熔融混練丙烯酸系樹脂與聚碳酸酯系樹脂所得之樹脂組成物,將樹脂組成物成為顆粒狀等特定的形狀後,可使用此特定形狀之樹脂組成物。作為成形加工方法,並未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射出成形法、沖壓成形法及熔融擠出成形法等。
成形體,例如作為電子光學材料(鏡片、光碟基板、導光板等之材料)、覆蓋材料(顯示器等之覆蓋等之材料)、樹脂上釉材料等有用。
<熱塑性樹脂薄膜>
本發明的熱塑性樹脂薄膜,在剪斷速度60sec-1之樹脂組成物的剪斷黏度成為2500Pa.s之溫度T2500(℃),必需滿足下述式(a)。
T2500<(1.5×MVRPC×Wa×Wa)/(Wb×Wb)+245(a)式中,MVRPC表示在300℃之聚碳酸酯系樹脂的熔體容積率,Wa表示在前述單體成分中之式(I)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的重量%,Wb表示在前述樹脂組成物中之聚碳酸酯系樹脂的重量%。
藉由滿足式(a),抑制白濁的發生,得到具有優異透明性之熱塑性樹脂薄膜。未滿足式(a)時,易白濁,無法得到具有優異透明性之熱塑性樹脂薄膜。
作為從樹脂組成物得到熱塑性樹脂薄膜之方法,如後述,較佳為熔融擠出成形法。於熔融擠出成形法,將樹脂組成物由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而且藉由從模具連續性將熔融樹脂擠出成薄膜狀,來進行薄膜的成形。熔融樹脂至從模具擠出為止之間中,熔融樹脂通常賦予剪斷速度60sec-1之剪斷應力。賦予此剪斷應力時,熔融樹脂之黏度(亦即剪斷黏度),通常為了易擠出熔融樹脂,故期望成為2500Pa.s以下。剪斷黏度藉由調節賦予剪斷應力時之熔融樹脂的溫度,可成為期望之值,更縮小剪斷黏度時,若提高熔融樹脂的溫度即可,更加增大剪斷黏度時,降低熔融樹脂的溫度即可。
本發明者們,對於樹脂組成物、與在所得之熱塑性樹脂薄膜之白濁的發生的關係進行研討時,發現提高賦予剪 斷應力時之熔融樹脂的溫度時,變成易於熱塑性樹脂薄膜發生白濁,進而研討之結果,發現成為熱塑性樹脂薄膜原料之樹脂組成物,在剪斷速度60sec-1之該樹脂組成物的剪斷黏度成為2500Pa.s之溫度T2500較特定值更低時,即滿足上述式(a)者時,得到具有優異透明性之熱塑性樹脂薄膜。
樹脂組成物藉由滿足上述式(a),作為得到具有優異透明性之熱塑性樹脂薄膜的理由,考慮以下的理由。
首先,本發明者們,發現樹脂組成物具有霧點,此霧點與從上述式(a)之右邊所算出之值略等。進而,本發明者們,發現賦予剪斷應力時之熔融樹脂的溫度成為樹脂組成物的霧點以上時,易於熱塑性樹脂薄膜發生白濁。從以上,認為賦予剪斷應力時之熔融樹脂的溫度,亦即在剪斷速度60sec-1之樹脂組成物的剪斷黏度成為2500Pa.s之溫度T2500,若較從上述式(a)之右邊所算出之值更低,變成可於較樹脂組成物的霧點更低的溫度進行熔融擠出成形,抑制白濁的發生,而得到具有優異透明性之熱塑性樹脂薄膜。
本說明書中,所謂樹脂組成物的霧點,係指藉由熔融擠出成形法使模具的設定溫度上昇並且製作熱塑性樹脂薄膜,對於所得之熱塑性樹脂薄膜依順序JIS K7361-1測定全光線透射率時,熔融擠出成形將此全光線透射率成為85%以下之熱塑性樹脂薄膜時,模具的設定溫 度。
熱塑性樹脂薄膜的厚度,較佳為10~1000μm,更佳為20~500μm,再更佳為20~300μm。
作為從樹脂組成物得到熱塑性樹脂薄膜之方法,例如可列舉首先,得到含有丙烯酸系樹脂與聚碳酸酯系樹脂之樹脂組成物,其次,將該樹脂組成物藉由熔融擠出成形法、溶液流延製膜法、熱沖壓法等成形之方法。其中,較佳為熔融擠出成形法。
作為熔融擠出成形法,例如首先,混合丙烯酸系樹脂與聚碳酸酯系樹脂,如有必要,進而亦混合上述之其他成分,得到樹脂組成物,其次,將所得之樹脂組成物藉由一軸或是二軸之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而且,從T模具連續性地將熔融樹脂擠出成薄膜狀,進而,藉由將從T模具連續性地擠出之薄膜狀的熔融樹脂,成對的表面以挾持在平滑金屬製的輥之間進行成形.冷卻,而得到偏光子保護薄膜。尚,丙烯酸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如有必要進一步其他成分混合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使用任意周知之方法即可,可使用超級攪拌機或密煉機,可以一軸或是二軸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亦可組合此等。
熱塑性樹脂薄膜較佳為單層構成之薄膜,在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中,可為2層以上之多層構成的薄膜。熱塑性樹脂薄膜為多層構成的薄膜時,各層可從相同組成之樹脂組成物形成,亦可從不同組成之樹脂組成物形成。所謂不同組成之樹脂組成物,係指所含有之樹脂 的種類為不同者,樹脂的種類雖相同,但各樹脂的含量不同者,樹脂的種類或含量雖相同,但添加物為不同者等、任何情況皆包含者。
熱塑性樹脂薄膜可適合作為偏光子保護薄膜使用。熱塑性樹脂薄膜除了偏光子保護薄膜以外,例如可層合於窗或車棚屋頂材料等之建築用採光構件、窗等之車輛用採光構件、溫室等之農業用採光構件、照明構件、前面過濾器等之顯示器構件等來使用。
<拉伸薄膜>
拉伸薄膜係拉伸熱塑性樹脂薄膜而成者。拉伸薄膜由於係拉伸熱塑性樹脂薄膜而成者,與熱塑性樹脂薄膜相同,抑制白濁的發生,透明性優異。又,拉伸薄膜由於係經拉伸,故機械性性質優異。
作為拉伸,可列舉一軸拉伸、二軸拉伸等。其中,較佳為二軸拉伸。
作為二軸拉伸,可列舉逐次拉伸、同時二軸拉伸等。作為拉伸方向,可列舉未拉伸薄膜(亦即熱塑性樹脂薄膜)之機械流動方向、與機械流動方向垂直之方向、與機械流動方向斜向之方向等。拉伸倍率較佳為1.1~3.0倍。於此,本說明書中,將機械流動方向定義為縱方向、將此縱方向的拉伸定義為縱拉伸,將與機械流動方向垂直的方向定義為橫方向、將此橫方向的拉伸定義為橫拉伸。
拉伸薄膜可適合作為偏光子保護薄膜使用。 拉伸薄膜除了偏光子保護薄膜以外,例如亦可層合於窗或車棚屋頂材料等之建築用採光構件、窗等之車輛用採光構件、溫室等之農業用採光構件、照明構件、前面過濾器等之顯示器構件等使用。
本發明的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於該薄膜之至少一側的面,較佳為可於一側的面具備表面處理層。藉由於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賦予表面處理層,因應表面處理層的種類可賦予特定的機能。列舉表面處理層的例,例如為〔a〕用以防表面之擦傷的硬塗層、〔b〕抗靜電層、〔c〕抗反射層、〔d〕防污層、〔e〕擔負提昇目視試別性、防止外光的反映、藉由棱鏡片與彩色濾光片的干涉之波紋減低等之防眩層。
於本發明的至少一側的面具備表面處理層之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抑制白濁的發生,透明性優異,且即使以手或夾具抓住亦難以破裂,強韌性優異。
於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兩側的面具備表面處理層時,構成兩側的面之表面處理層的種類或表面處理層之組成可為彼此相同,可為彼此相異。
(硬塗層)
硬塗層具有提高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的表面硬 度之機能,以防止表面的擦傷等為目的而設置。硬塗層較佳為以JIS K 5600-5-4:1999「塗料一般試驗方法-第5部:塗膜之機械性性質-第4節:劃痕硬度(鉛筆法)」所規定之鉛筆硬度試驗(將具有硬塗層之光學薄膜放置在玻璃板之上進行測定)表示H或較其更硬之值。
硬塗層可藉由塗佈硬化性塗料於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之至少一側的面,形成硬化性之塗膜,其次使其塗膜硬化之方法等來形成。
形成硬塗層之材料一般係藉由熱或光進行硬化者。例如可列舉如有機矽膠系、三聚氰胺系、環氧系、丙烯醯基系、胺基甲酸乙脂丙烯酸酯系之有機硬塗材料、如二氧化矽之無機硬塗材料。此等當中,由於對於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之接著力良好,且生產性優異,故較佳係使用胺基甲酸乙脂丙烯酸酯系或多官能丙烯酸酯系硬塗材料。
硬塗層由期望,企圖以折射率的調整、彎曲彈性率提昇、體積收縮率的安定化、進而耐熱性、抗靜電性、防眩性等之提昇為目的,可含有各種填料。又硬塗層亦可含有如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安定劑、抗靜電劑、整平劑、消泡劑之添加劑。
(抗靜電層)
抗靜電層係賦予導電性於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的表面,抑制因靜電造成之影響等為目的而設置。抗靜電 層的形成中,例如可採用將含有導電性物質(抗靜電劑)之樹脂組成物塗佈於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上之方法。例如藉由使抗靜電劑共存於上述之硬塗層的形成所使用之硬塗材料,可形成抗靜電性之硬塗層。
(抗反射層)
抗反射層係用以防止外光反射之層,於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的表面直接、或透過硬塗層等之其他層而設置。具有抗反射層之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較佳為對於波長430~700nm之光以入射角5°的反射率為2%以下,更佳為對於波長550nm之光相同以入射角的反射率為1%以下。
抗反射層的厚度雖可成為0.01~1μm左右,但較佳為0.02~0.5μm。抗反射層係較設置其之層〔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或是硬塗層等〕的折射率更小之折射率,具體而言,係由具有1.30~1.45折射率之低折射率層所構成者,可為彼此複數層合由無機化合物所構成之薄膜的低折射率層與由無機化合物所構成之薄膜的高折射率層者等。
形成上述之低折射率層的材料,若為折射率小者則並未特別限制。
例如可列舉如紫外線硬化性丙烯酸樹脂之樹脂材料;樹脂中使如膠態二氧化矽之無機微粒子分散之混成材料;包含烷氧基矽烷之溶膠-凝膠材料等。如此之低折射率層 可藉由塗佈已聚合之聚合物來形成,亦可藉由以前驅物之單體或寡聚物的狀態塗佈,隨後聚合使其硬化來形成。又,個別的材料為了賦予防污性,較佳為於分子內包含具有氟原子之化合物。
作為用以形成低折射率層之溶膠-凝膠材料,適合使用於分子內具有氟原子者。列舉於分子內具有氟原子之溶膠-凝膠材料之典型的例時,為聚氟烷基烷氧基矽烷。聚氟烷基烷氧基矽烷,例如可為下述式:CF3(CF2)nCH2CH2Si(OR)3表示之化合物,於此,R表示碳數1~5之烷基,n表示0~12之整數。其中,較佳為上述式中之n為2~6之化合物。
作為聚氟烷基烷氧基矽烷之具體例,可列舉如以下之化合物。
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3,4,4,5,5,6,6,7,7,8,8,8-十三氟辛基三甲氧基矽烷、3,3,4,4,5,5,6,6,7,7,8,8,8-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矽烷、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矽烷、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矽烷等。
低折射率層亦可以熱硬化性含氟化合物或活性能量線硬化性含氟化合物的硬化物構成。此硬化物, 較佳為其動摩擦係數為0.03~0.15的範圍內,較佳為對於水之接觸角為90~120°的範圍內。作為硬化性含氟化合物,除了聚氟烷基含有矽烷化合物(例如上述之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矽烷等)之外,可列舉具有交聯性官能基之含氟聚合物。
具有交聯性官能基之含氟聚合物,可藉由下述1)或2)之方法來製造:1)使含氟之單體與具有交聯性官能基之單體進行共聚合之方法、或、2)使含氟之單體與具有官能基之單體共聚合,其次使具有交聯性官能基之化合物加成於聚合物中之上述官能基之方法。
作為上述含氟之單體,例如可列舉如氟乙烯、偏二氟乙烯(Vinylidene fluorid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呃之氟烯烴類;(甲基)丙烯酸之部分或完全氟化烷基酯衍生物類;(甲基)丙烯酸之完全或部分氟化乙烯醚類。
作為具有上述交聯性官能基之單體或具有交聯性官能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具有如縮水甘油基丙烯酸酯或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縮水甘油基之單體;具有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之羧基之單體;具有如羥基烷基丙烯酸酯或羥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羥基之單體;具有如烯丙基丙烯酸酯或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之烯基之單體;具有胺基之單體;具有磺酸基之單體。
用以形成低折射率層之材料由於可使其提昇耐擦傷性,亦可以包含二氧化矽、氧化鋁、二氧化鈦、氧 化鋯、氟化鎂等之無機化合物微粒子分散於醇溶劑之溶膠來構成。用於此之無機化合物微粒子,從抗反射性觀點來看,以折射率越小者越佳。此無機化合物微粒子可為具有空隙者,特佳為二氧化矽之中空微粒子。中空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於5~2000nm的範圍內,特佳為於20~100nm的範圍內。於此所謂平均粒徑係指藉由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所求得之數平均粒徑。
(防污層)
防污層係為了賦予防水性、撥油性、耐汗性、防污性等而設置。適合用以形成防污層之材料含氟之有機化合物。作為含氟之有機化合物,可列舉氟碳、全氟矽烷、此等之高分子化合物等。防污層之形成方法,因應所形成之材料,可使用將蒸鍍或濺鍍作為代表例之物理性氣相成長法、化學性氣相成長法、濕式塗佈法等。防污層的平均厚度通常為1~50nm左右,較佳為3~35nm。
(防眩層)
防眩層係於表面具有微細之凹凸形狀之層,較佳為使用上述之硬塗材料而形成。
於表面具有微細之凹凸形狀之防眩層可藉由下述1)或2)之方法來製造:1)形成含有微粒子之塗膜於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上,根據其微粒子設置凹凸之方法、2)將含有微粒子、或未含有之塗膜形成於熱塑性樹脂 薄膜或拉伸薄膜上之後,擠壓賦予凹凸形狀之模具(輥等)於表面而轉印成凹凸形狀之方法(亦稱為壓印法)等。
上述1)之方法中,將包含硬化性透明樹脂與微粒子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上,可藉由由紫外線等之光照射或加熱使塗佈層硬化,來形成防眩層。硬化性透明樹脂較佳為由成為高硬度(硬塗)之材料所選定。作為該硬化性透明樹脂,雖可使用如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之光硬化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電子線硬化性樹脂等,但從生產性或所得之防眩層的硬度等觀點來看,較佳係使用光硬化性樹脂,更佳為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使用光硬化性樹脂時,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進一步包含光聚合起始劑。
作為光硬化性樹脂,一般使用多官能丙烯酸酯。其具體例,包含三羥甲基丙烷之二-或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之三-或四-丙烯酸酯;於分子內至少具有1個羥基之丙烯酸酯與二異氰酸酯的反應生成物之多官能胺基甲酸乙脂丙烯酸酯。此等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可分別單獨、或如有必要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又,亦可將多官能胺基甲酸乙脂丙烯酸酯、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及具有包含2個以上羥基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醯基聚合物的混合物作為光硬化性樹脂。構成此光硬化性樹脂之多官能胺基甲酸乙脂丙烯酸酯,例如使用(甲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以及二異氰酸酯製造。具體而言,從(甲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 烯酸酯與多元醇,調製於分子內至少具有1個羥基之羥基(甲基)丙烯酸酯,藉由將此與二異氰酸酯進行反應,可製造多官能胺基甲酸乙脂丙烯酸酯。如此進行所製造之多官能胺基甲酸乙脂丙烯酸酯,係成為先前所揭示之光硬化性樹脂本身者。在其製造,(甲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可分別使用1種,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多元醇及二異氰酸酯亦相同,可分別使用1種,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成為多官能胺基甲酸乙脂丙烯酸酯的一個原料之(甲基)丙烯酸酯,可為(甲基)丙烯酸之鏈狀或環狀烷基酯。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如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異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丁基(甲基)丙烯酸酯之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及如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環烷基(甲基)丙烯酸酯。
成為多官能胺基甲酸乙脂丙烯酸酯的另一個原料之多元醇,係於分子內至少具有2個羥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丙二醇、1,3-丙烷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新戊二醇、1,3-丁烷二醇、1,4-丁烷二醇、1,6-己烷二醇、1,9-壬烷二醇、1,10-癸烷二醇、2,2,4-三甲基-1,3-戊烷二醇、3-甲基-1,5-戊烷二醇、羥基特戊酸之新戊二醇酯、環己烷二羥甲基、1,4-環己烷二醇、螺環二醇(Spiroglycol)、三環癸烷二羥甲基、氫化雙酚A、氧化乙烯加成雙酚A、氧化丙烯加成雙酚A、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甘油、3-甲基戊烷-1,3,5-三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葡萄糖類等。
成為多官能胺基甲酸乙脂丙烯酸酯的進而另一個原料之二異氰酸酯,係於分子內具有2個異氰酸酯基(-NCO)之化合物,可使用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環式之各種二異氰酸酯。作為具體例,可列舉四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2,4-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二異氰酸酯、1,5-萘二異氰酸酯、3,3’-二甲基-4,4’-二苯基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及此等當中具有芳香環之二異氰酸酯的核氫化物等。
與多官能胺基甲酸乙脂丙烯酸酯一起構成上述之光硬化性樹脂的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係於分子內至少具有2個羥基之化合物(亦即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可單獨僅使用1種,可併用2種以上。
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較佳係包含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進而,與此等之多官能胺基甲酸乙脂丙烯酸酯及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一起構成光硬化性樹脂,具有包含2個以上羥基之烷基的(甲基)丙烯醯基聚合物,係於一個構成單元中具有包含2個以上羥基之烷基者。例如可 列舉包含將2,3-二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構成單元之聚合物、或與2,3-二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一起,包含將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構成單元之聚合物等。
以上,藉由使用如例示般之(甲基)丙烯醯基系的光硬化性樹脂,提昇與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的密著性的同時,並提昇機械性強度,可得到可有效果地防止表面的刮傷之防眩薄膜。
作為上述微粒子,較佳為使用平均粒徑為0.5~5μm,且與硬化後之硬化性透明樹脂的折射率差為0.02~0.2者。藉由使用平均粒徑及折射率差為於此範圍內之微粒子,可有效果地表現霧。
此微粒子的平均粒徑可藉由動態光散射法等求得。此時之平均粒徑作為為重量平均粒徑。
微粒子可為有機微粒子或無機微粒子。作為有機微粒子,一般使用樹脂粒子,例如可列舉交聯聚丙烯酸粒子、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樹脂粒子、交聯聚苯乙烯粒子、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矽膠樹脂粒子、聚醯亞胺粒子等。又,作為無機微粒子,可使用二氧化矽、膠態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鋁溶膠、矽酸鋁、氧化鋁-二氧化矽複合氧化物、高嶺土、滑石、雲母、碳酸鈣、磷酸鈣等。
作為上述光聚合起始劑,可使用苯乙酮系、二苯甲酮系、安息香醚系、胺系、氧化膦系等各種者。分 類成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之化合物的例,包含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別名苄基二甲基縮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1-(4-異丙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甲基-2-嗎啉基-1-(4-甲硫基苯基)丙烷-1-酮。分類成二苯甲酮系光聚合起始劑之化合物的例,包含二苯甲酮、4-氯二苯甲酮、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分類成安息香醚系光聚合起始劑之化合物的例,包含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丙醚。分類成胺系光聚合起始劑之化合物的例,包含N,N,N’,N’-四甲基-4,4’-二胺基二苯甲酮(別名米氏酮)。氧化膦系光聚合起始劑的例,包含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此外,呫噸酮系化合物或硫雜蒽酮系化合物等亦可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使用。
此等之光聚合起始劑係市售的。將代表性市售品的例以商品名列舉時,有來自德國之BASF公司所販售之「Irgacure 907」、「Irgacure 184」、「Lucirin TPO」等。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如有必要可包含溶劑。作為溶劑,例如可使用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可溶解構成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各成分之任意有機溶劑。亦可混合2種以上之有機溶劑使用。
又,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含有整平劑,例如可使用氟系或矽膠系之整平劑。矽膠系之整平劑中,係反應性矽膠、聚二甲基矽氧烷、聚醚改質聚二甲基矽氧烷、聚甲基烷基矽氧烷等。矽膠系整平劑當中較佳者為反應性矽膠及矽氧烷系之整平劑。若使用由反應性矽膠所構成之 整平劑,賦予防眩層表面光滑性,可使其長期間持續優異之耐擦傷性。又,若使用矽氧烷系之整平劑,可使其提昇膜成形性。
另外,藉由上述2)之方法(壓印法)形成具有微細表面凹凸形狀之防眩層時,使用形成微細凹凸形狀之模具,將模具之形狀轉印至形成於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上之樹脂層即可。藉由壓印法形成微細表面凹凸形狀時,轉印凹凸形狀之樹脂層,可含有微粒子、可不含有微粒子。構成上述樹脂層之樹脂,較佳為如在上述1)之方法所例示之光硬化性樹脂,更佳為紫外線硬化性樹脂。惟,取代紫外線硬化性樹脂,藉由適當選擇光聚合起始劑,亦可使用可用較紫外線波長更長之可見光硬化之可見光硬化性樹脂。
壓印法中,將包含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等之光硬化性樹脂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薄膜上,藉由邊將其塗佈層壓附於模具之凹凸面邊使其硬化,使模具之凹凸面轉印於塗佈層。更具體而言,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薄膜上,以使塗佈層密著於模具之凹凸面的狀態,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薄膜側照射紫外線等之光,以使塗佈層硬化,其次,藉由將具有硬化後之塗佈層(防眩層)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薄膜從模具剝離,而將模具之凹凸形狀轉印至防眩層。
防眩層的厚度雖並不特別限定,但一般為2~30μm,較佳為3μm以上,更佳為20μm以下。防眩層過 薄時,有無法得到充分之硬度,表面易刮傷之傾向,另外,過厚時,有易破裂、或由於防眩層之硬化收縮造成薄膜捲曲而降低生產性之傾向。
具有防眩層之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的霧值,較佳為5~50%的範圍。霧值過小時,無法得到充分之防眩性能,將具備附防眩層之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之偏光板適用在圖像顯示裝置時,變成屏幕易產生外光的反映。另外,其霧值過大時,雖然可減低外光之反映,但導致黑顯示之屏幕的干擾降低。霧值係相對於全光線透射率之擴散透射率的比例,依照JIS K 7136:2000「塑膠-透明材料之霧值的求得方法」所測定。
<偏光板>
於偏光子之至少一側的面,可將熱塑性樹脂薄膜或拉伸薄膜作為偏光子保護薄膜配置而作為偏光板。該偏光板係包含偏光子、與配置於前述偏光子之至少一側的面之偏光子保護用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與偏光子以貼合較佳。
偏光子依周知之方法,可為經一軸拉伸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膜之步驟、藉由將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膜以二色性色素進行染色,使其二色性色素吸附之步驟、將吸附二色性色素之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膜以硼酸水溶液處理之步驟、及藉由硼酸水溶液之處理後進行水洗之步驟所製造者。如此進行所得之偏光子,成為於前述之經一軸拉伸之方向具有吸收軸者。
作為聚乙烯醇系樹脂,可使用皂化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者。作為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可列舉除了乙酸乙烯酯均聚物之聚乙酸乙烯酯之外,乙酸乙烯酯與可與其共聚合之其他單體的共聚物等。作為可與乙酸乙烯酯共聚合之其他單體,例如可列舉不飽和羧酸類、烯烴類、乙烯醚類、不飽和磺酸類、具有銨基之丙烯醯胺類等。
聚乙烯醇系樹脂的皂化度較佳為85~100莫耳%,更佳為98莫耳%以上。聚乙烯醇系樹脂可經改質,例如亦可使用以醛類改質之聚乙烯甲醛或聚乙烯縮醛等。又,聚乙烯醇系樹脂的聚合度較佳為1000~10000,更佳為1500~5000。
製膜如此之聚乙烯醇系樹脂者,係作為偏光子之原反薄膜使用。製膜聚乙烯醇系樹脂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採用周知之方法。聚乙烯醇系原反薄膜的膜厚,較佳為10~150μm。
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膜之一軸拉伸,可於藉由二色性色素之染色前、與染色同時、或染色後進行。將一軸拉伸於染色之後進行時,此一軸拉伸可於硼酸處理之前或硼酸處理中進行。又,亦可以此等之複數階段進行一軸拉伸。
一軸拉伸可藉由通過圓周速度不同之經離間之輥間來進行,亦可藉由以熱輥挾持來進行。又,此一軸拉伸可為於大氣中進行拉伸之乾式拉伸,可為將使用水或有機溶劑等溶劑之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膜以使其膨潤 之狀態,進行拉伸之濕式拉伸。拉伸倍率較佳為3~8倍。
藉由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膜之二色性色素的染色,例如可藉由浸漬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膜於含有二色性色素之水溶液之方法來進行。作為二色性色素,係使用碘或二色性有機染料。尚,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膜,較佳為於染色處理之前實施對水的浸漬處理。
使用碘作為二色性色素時,通常採用於含有碘及碘化鉀之水溶液,浸漬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膜進行染色之方法。在此水溶液之碘的含量,水每100重量份,較佳為0.01~1重量份,碘化鉀的含量,水每100重量份,較佳為0.5~20重量份。染色所使用之水溶液的溫度,較佳為20~40℃。又,對此水溶液的浸漬時間(染色時間),較佳為20~1800秒。
另外,使用二色性有機染料作為二色性色素時,通常採用於包含水溶性之二色性有機染料的水溶液,浸漬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膜進行染色之方法。在此水溶液之二色性有機染料的含量,水每100重量份,較佳為0.0001~10重量份,更佳為0.001~1重量份。此水溶液,可含有硫酸鈉等之無機鹽作為染色助劑。染色所使用之二色性染料水溶液的溫度較佳為20~80℃。又,對此水溶液的浸漬時間(染色時間),較佳為10~1800秒。
藉由二色性色素之染色後的硼酸處理,可藉由將經染色之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膜浸漬於含硼酸之 水溶液之方法來進行。在含硼酸之水溶液之硼酸的量,水每100重量份,較佳為2~15重量份;更佳為5~12重量份。使用碘作為二色性色素時,此含硼酸之水溶液,較佳為含有碘化鉀。在含硼酸之水溶液之碘化鉀的量,水每100重量份,較佳為0.1~15重量份,更佳為5~12重量份。對含硼酸之水溶液的浸漬時間,較佳為60~1200秒,更佳為150~600秒,再更佳為200~400秒。含硼酸之水溶液的溫度,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50~85℃,再更佳為60~80℃。
硼酸處理後之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膜,通常進行水洗處理。水洗處理,例如藉由將經硼酸處理之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膜浸漬於水來進行。在水洗處理之水的溫度,較佳為5~40℃。又浸漬時間較佳為1~120秒。
水洗後實施乾燥處理,而得到偏光子。乾燥處理可使用熱風乾燥機或遠紅外線加熱器來進行。乾燥處理的溫度較佳為30~100℃,更佳為50~80℃。乾燥處理的時間較佳為60~600秒,更佳為120~600秒。
藉由乾燥處理,偏光子之水分率減低至實用程度。其水分率較佳為5~20重量%,更佳為8~15重量%。水分率低於5重量%時,有時失去偏光子之可撓性,偏光子於其乾燥後損傷、或破裂。另外,水分率超過20重量%時,有時偏光子的熱安定性不足。
於如此進行所得之聚乙烯醇系熱塑性樹脂薄 膜吸附配向二色性色素而成之偏光子的厚度,較佳為5~40μm。
於偏光子之一側的面配置偏光子保護薄膜時,可於另一側的面,配置透明熱塑性樹脂薄膜。透明熱塑性樹脂薄膜與偏光子,與偏光子保護薄膜與偏光子的情況相同,以進行貼合較佳。作為透明熱塑性樹脂薄膜,例如可列舉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丙烯醯基系熱塑性樹脂薄膜、丙烯酸系樹脂與聚碳酸酯系樹脂的層合薄膜、烯烴系熱塑性樹脂薄膜等。
於偏光子保護薄膜與偏光子的貼合、及偏光子與透明熱塑性樹脂薄膜的貼合,較佳為使用接著劑。藉由使用接著劑,偏光子保護薄膜與偏光子、及偏光子與透明熱塑性樹脂薄膜係接透過著劑層貼合。
又,在貼合之前,貼合面當中,於至少一側,較佳為實施電暈放電處理、電漿照射處理、電子線照射處理、其他之表面活性化處理。
用以形成接著劑層之接著劑,由於係表現對於個別構件之接著力者,故可任意選擇使用。通常情況下,可列舉水系接著劑,亦即將接著劑成分溶解於水或將接著劑成分分散於水者、或包含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而硬化之成分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其中,從生產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
作為水系接著劑,例如可列舉使用聚乙烯醇 系樹脂或胺基甲酸乙脂樹脂作為主成分之組成物,作為較佳之接著劑。
使用聚乙烯醇系樹脂作為水系接著劑的主成分時,作為聚乙烯醇系樹脂,例如可列舉除了部分皂化聚乙烯醇或完全皂化聚乙烯醇之外,如羧基改質聚乙烯醇、乙醯乙醯基改質聚乙烯醇、羥甲基改質聚乙烯醇、胺基改質聚乙烯醇之經改質之聚乙烯醇系樹脂等。使用聚乙烯醇系樹脂作為接著劑成分時,其接著劑,多數調製作為聚乙烯醇系樹脂的水溶液。在接著劑水溶液之聚乙烯醇系樹脂的濃度,相對於水100重量份,較佳為1~10重量份,更佳為1~5重量份。
將聚乙烯醇系樹脂作為主成分之水系接著劑中,為了提昇接著性,較佳為添加乙二醛或水溶性環氧樹脂等之硬化性成分或交聯劑。作為水溶性環氧樹脂,例如可列舉以如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之聚伸烷基聚胺與如己二酸之二羧酸的反應所得之聚醯胺聚胺,使表氯醇(Epichlorohydrin)反應所得之聚醯胺聚胺環氧樹脂等。作為聚醯胺聚胺環氧樹脂,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列舉住化Chemtex股份有限公司製之「Sumirez resin650」及「Sumirez resin675」、日本PMC股份有限公司製之「WS-525」等。此等硬化性成分或交聯劑的添加量,相對於聚乙烯醇系樹脂100重量份,較佳為1~100重量份,更佳為1~50重量份。其添加量少時,使接著性提昇效果變小,另外,其添加量多時,有時接著劑層變脆。
使用胺基甲酸乙脂樹脂作為水系接著劑的主成分時,作為適當之接著劑組成物的例,可列舉聚酯系離子聚合物型胺基甲酸乙脂樹脂與具有縮水甘油氧基之化合物的混合物。於此所謂聚酯系離子聚合物型胺基甲酸乙脂樹脂,係指具有聚酯骨架之胺基甲酸乙脂樹脂,導入少量之離子性成分(親水成分)於其中者。離子聚合物型胺基甲酸乙脂樹脂,由於未使用乳化劑,直接於水中進行乳化洏成為乳化液,故作為水系之接著劑較佳。
使用活性化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時,作為藉由構成其之活性能量線的照射而硬化之成分(以下有時單稱為「硬化性成分」),可列舉環氧化合物、環氧丙烷(Oxetane)化合物、丙烯醯基系化合物等。使用如環氧化合物或環氧丙烷(Oxetane)化合物之陽離子聚合性的化合物時,係配合陽離子聚合起始劑。又,使用如丙烯醯基系化合物之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時,係配合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其中,較佳為將環氧化合物作為硬化性成分之一的接著劑,更佳為將直接鍵結環氧基於飽和碳環之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作為硬化性成分之一的接著劑。又,亦可併用環氧丙烷(Oxetane)化合物於其。
作為環氧化合物,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列舉日本環氧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之「Epicoat」系列、DIC股份有限公司製之「Epiclon」系列、東都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之「EPOTOHTO」系列、股份有限公司ADEKA製之「ADEKA RESIN」系列、長瀨Chemtex股份有限公司製 之「Denacol」系列、陶氏化學公司製之「陶氏環氧」系列、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TEPIC」等。
作為直接鍵結環氧基於飽和碳環之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列舉Daicel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CELLOXIDE」系列及「CYCLOMER」系列、陶氏化學公司製之「CYRACURE」系列等。
作為環氧丙烷(Oxetane)化合物,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列舉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之「Aron Oxetane」系列、宇部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之「ETERNACOLL」系列等。
作為陽離子聚合起始劑,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列舉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之「KAYARAD」系列、Union Carbide公司製之「CYRACURE」系列、San Apro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光酸產生劑之「CPI」系列、綠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光酸產生劑之「TAZ」、「BBI」及「DTS」、股份有限公司ADEKA製之「Adekaoptomer」系列、Rhodia公司製之「RHODORSIL」系列等。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如有必要可含有光敏劑。藉由使用光敏劑,提昇反應性,進而提昇硬化物層之機械強度或接著強度。作為光敏劑,例如可列舉羰基化合物、有機硫化合物、過硫化物、氧化還原系化合物、偶氮及二偶氮化合物、蔥系化合物、鹵素化合物、光還原性色素等。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中,於不損及其接 著性的範圍,可配合各種的添加劑。作為添加劑,例如可列舉離子阱劑、抗氧化劑、鏈轉移劑、黏著賦予劑、熱塑性樹脂、填充劑、流動調整劑、可塑劑、消泡劑等。進而,於不損及其接著性的範圍,與陽離子聚合亦可配合以其他反應機構硬化之硬化性成分。
以上說明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雖可為相同組成,亦可為不同組成,但用以使兩者硬化之活性能量線的照射,較佳為同時進行。
作為活性能量線,例如可列舉X光、紫外線、可見光線等。其中,從利用之容易性、以及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的調製之容易性、安定性及硬化性能的觀點來看,較佳為紫外線。作為紫外線之光源,例如可列舉低壓水銀燈、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化學燈、黑光燈、微波激發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等。
使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接著劑所得之接著劑層的厚度,較佳為1~50μm,更佳為1~10μm。
偏光板係貼合於液晶單元,可成為液晶顯示裝置所使用之液晶面板。偏光板與液晶單元,較佳為使用黏著劑,透過黏著劑層貼合。此黏著劑層係將丙烯酸酯作為主成分,一般係藉由將共聚合含官能基之丙烯醯基系單體之丙烯酸樹脂,作為黏著劑成分之丙烯醯基系黏著劑來形成。透過黏著劑層貼合偏光板而成於液晶單元之液晶面板,可使用在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
以下,雖列舉實施例及比較例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等之實施例者。
尚,所得之樹脂組成物的各種物性,係依下述之方法測定及評價。
<玻璃轉移溫度(Tg)>
將依JIS K7121:1987,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作業加熱速度10℃/分鐘所測定之補外玻璃轉移中間溫度,作為玻璃轉移溫度(Tg)。
<剪斷黏度成為2500Pa.s之溫度(T2500)>
使用Capirograph(東洋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料筒半徑:9.55mm 、毛細管之L/D:10),將剪斷速度固定在60sec-1,測定於各溫度的剪斷黏度,求得剪斷黏度與溫度的關係式,從此關係式,算出在剪斷速度60sec-1之樹脂組成物的剪斷黏度成為2500Pa.s之溫度T2500。尚,關係式係將測定結果近似指數函數之式,式的算出適用最小平方法。
(合成例1:丙烯酸系樹脂的合成)
如表1所示,得到混合79.0重量%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20.0重量%之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CHMA)、1.0重量%之丙烯酸甲酯(MA)之單體成分。於此單體成分,相 對於單體成分100重量份,添加過氧化月桂醯基0.2重量份作為聚合起始劑、與相對於單體成分100重量份,添加1-十二烷基硫醇0.50重量份作為鏈轉移劑,得到使此等溶解之單體混合物。另外,相對於離子交換水100重量份,添加聚丙烯酸鈉0.05重量份作為懸浮安定劑、與相對於離子交換水100重量份,添加無水第一磷酸鈉0.24重量份、與相對於離子交換水100重量份,添加第二磷酸鈉7水合物0.28重量份於離子交換水,而得到使此等溶解之懸浮聚合水相。其次,於單體混合物,相對於單體成分100重量份,添加150重量份懸浮聚合水相,進行懸浮聚合。將所得之漿狀的反應液由脫水機進行脫水、洗淨後,經乾燥而得到珠粒狀之丙烯酸系樹脂。對於所得之丙烯酸系樹脂,進行GPC測定,將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換算所求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示於表1。
(合成例2~3:丙烯酸系樹脂的合成)
除了將表1所記載之成分以表1所記載之比例使用之外,其他以與合成例1相同的程序,而得到顆粒狀之丙烯酸系樹脂。將所得之丙烯酸系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示於表1。
將所使用之聚碳酸酯系樹脂(PC)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MVR示於表2。此等全部為住化斯泰倫聚碳酸酯(股)製之聚碳酸酯。以下,亦如表2所記載,若為Caliber301-40,如PC-40,有省略記載的情況。對於所得之聚碳酸酯系樹脂,進行GPC測定,將以聚苯乙烯換算所求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示於表2。
(實施例1:樹脂組成物的調製)
如表3所示,混合在合成例1所得之丙烯酸系樹脂70重量份、與聚碳酸酯系樹脂(PC-15)30重量份,使用二軸混練擠出機(日本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製、TEX-30SS、螺桿之長度(L)與螺桿徑(D)的比(L/D)為41),以汽缸溫度250℃及回轉數100rpm進行熔融混練。將熔融物擠出成縷狀,於冷卻後以縷切刀切斷,而得到顆粒狀之樹脂組成物。對於所得之樹脂組成物,求得Tg及T2500。又,對於所得之樹脂組成物,算出「(1.5×MVRPC×Wa×Wa)/(Wb×Wb)+245」之值。將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2~5及比較例1:樹脂組成物的調製)
除了將表3所記載之成分以表3所記載之比例使用之外,其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程序,分別求得顆粒狀之樹脂組成物。對於所得之樹脂組成物,求得Tg及T2500。又,對於所得之樹脂組成物,算出「(1.5×MVRPC×Wa×Wa)/(Wb×Wb)+245」之值。將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1~5及比較例1:熱塑性樹脂薄膜的製作)
將所得之各樹脂組成物,以螺桿徑65mm之附通氣孔之單軸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練,將熔融樹脂供給T模具。T模具的溫度成為表4所記載之T模具溫度,成為未超過表3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的算出結果之值(惟,比較例1除外)。
其次,將所供給之熔融樹脂從T模具連續性地擠出成薄膜狀,進而,將從T模具連續性地擠出之薄膜狀的熔融樹脂,藉由成對的表面挾持於平滑金屬製的輥之間,進行 成形.冷卻,而得到厚度120μm之熱塑性樹脂薄膜。對於所得之熱塑性樹脂薄膜,依下述之方法,測定全光線透射率(Tt)。將結果示於表4。
<全光線透射率(Tt)>
使用透射率計(HR-100、(股)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依JIS K7361-1,測定全光線透射率(Tt)。
(實施例1~5及比較例1:2軸拉伸薄膜的製作)
對於所得之各熱塑性樹脂薄膜,進行2軸拉伸。首先,將各熱塑性樹脂薄膜通過熱風循環式之爐的前後所具備之2組擠壓輥對之間進行縱拉伸。爐可分成1m間隔之4個區域進行溫度設定,將入口側之第1區域設定為室溫、將其次之第2區域設定為與各樹脂組成物之Tg相同的溫度、將其次之第3區域、與出口嘴嘴側之第4區域設定為較Tg更高10℃之溫度。藉由將通過入口側之擠壓輥之薄膜的速度定為2mm/min,將通過出口嘴嘴側之擠壓輥之薄膜的速度定為4.4mm/min,製作縱方向之拉伸倍率為2.2倍之長條狀的縱拉伸薄膜。
其次,將所製作之縱拉伸薄膜裁斷成縱方向之長度為1m,而得到縱方向之長度為1m之縱拉伸薄膜,將此縱方向之長度為1m之縱拉伸薄膜導入拉幅機橫拉伸機,進行橫拉伸。橫拉伸係於長度4m之熱風循環式爐內進行,爐內溫度設定為較Tg高10℃之溫度。將通過爐內之速度定 為1mm/min,拉伸倍率定為2倍。如以上進行,得到縱方向之拉伸倍率為2.2倍、橫方向之拉伸倍率為2倍、厚度為40μm之2軸拉伸薄膜。對於所得之2軸拉伸薄膜,依下述之方法,測定高溫拉伸彈性率。將結果示於表4。
<高溫拉伸彈性率>
將於80℃之拉伸試驗對各2軸拉伸薄膜實施,測定高溫拉伸彈性率。將2軸拉伸薄膜以縱拉伸方向作為長邊,切出縱方向120mm、橫方向25mm之長方形,將夾頭間距離作為90mm,於縱方向以拉伸速度5mm/min進行拉伸試驗。從拉伸強度成為從3MPa至6MPa之區域的應力-應變曲線的斜率,算出高溫拉伸彈性率。此高溫拉伸彈性率越高,在高溫環境越難收縮。
(硬化性塗料的調製)
混合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NK酯A-DPH」〕25份、光聚合起始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之「IRGACURE 184」〕2份、5氧化銻微粒子溶膠〔觸媒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ELCOM V-4514」;固態物成份濃度20%〕10份、1-甲氧基-2-丙醇24份、異丁基醇24份、及二丙酮醇15份,調製硬化性塗料。
(實施例1~5及比較例1:硬塗薄膜的製作)
將所得之各2軸拉伸薄膜切斷成300mm×200mm的大小,以棒塗佈法於一側的面形成硬化性塗料之塗膜。其次,於室溫乾燥1分鐘,進而於50℃之熱風烤箱內乾燥3分鐘,使溶劑揮發後,於此塗膜使用120W之高壓水銀燈,照射0.5J/cm2之紫外線使其硬化,於一側的面,得到具備厚度為3.5μm硬塗層之熱塑性樹脂薄膜之硬塗薄膜。對於所得之硬塗薄膜,依下述之方法,評價強韌性。將結果示於表4。
<耐折開裂性>
為了評價硬塗薄膜之強韌性,實施耐折開裂性試驗。將所得之硬塗薄膜,將形成硬化被膜之面作為外側並以手指折疊,判定硬塗薄膜未破裂的情況記為○、硬塗薄膜破裂的情況記為×。

Claims (11)

  1. 一種熱塑性樹脂薄膜,其係由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熱塑性樹脂薄膜,該樹脂組成物中,將丙烯酸系樹脂與聚碳酸酯系樹脂以相對於此等之合計100重量%,丙烯酸系樹脂為50~95重量%、聚碳酸酯系樹脂為5~50重量%的比例含有,其特徵為前述丙烯酸系樹脂係包含使單體成分聚合所得之共聚物之樹脂,該單體成分係由相對於單體成分的合計100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為50~95重量%、與下述式(I)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為5~50重量%、與此等以外之單官能單體為0.1~20重量%所構成, (式中,R1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2表示以環烷基所取代之烷基、環烷基、以烷基所取代之環烷基、以萘基所取代之烷基、萘基、以烷基所取代之萘基、以苯基所取代之烷基、苯基、以烷基所取代之苯基、二環戊基或二環戊烯基);在剪斷速度60sec-1之樹脂組成物的剪斷黏度成為2500Pa.s之溫度T2500(℃),係滿足下述式(a)T2500<(1.5×MVRPC×Wa×Wa)/(Wb×Wb)+245 (a)(式中,MVRPC表示在300℃之聚碳酸酯系樹脂的熔體容積率,Wa表示在前述單體成分中之式(I)表示之(甲基)丙 烯酸酯的重量%,Wb表示在前述樹脂組成物中之聚碳酸酯系樹脂的重量%)。
  2. 如請求項1之熱塑性樹脂薄膜,其中,丙烯酸系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200000。
  3. 如請求項1或2之熱塑性樹脂薄膜,其中,式(I)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係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及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所成群組中選出之至少一種。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熱塑性樹脂薄膜,其中,單官能單體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所成群組中選出之至少一種。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熱塑性樹脂薄膜,其係藉由熔融共擠出成形而製成者。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熱塑性樹脂薄膜,其係於至少一側的面具備表面處理層。
  7. 一種拉伸薄膜,其係拉伸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熱塑性樹脂薄膜而得到。
  8. 如請求項7之拉伸薄膜,其係於至少一側的面具備表面處理層。
  9. 一種偏光子保護薄膜,其係由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熱塑性樹脂薄膜所構成。
  10. 一種偏光子保護薄膜,其係由如請求項7或8之拉伸薄膜所構成。
  11. 一種偏光板,其係包含偏光子、與配置於前述偏 光子的至少一側的面之如請求項9或10之偏光子保護用薄膜。
TW104102094A 2014-02-06 2015-01-22 熱塑性樹脂薄膜、拉伸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及偏光板 TWI6503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1067 2014-02-06
JP2014021067 2014-0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8597A true TW201538597A (zh) 2015-10-16
TWI650365B TWI650365B (zh) 2019-02-11

Family

ID=53808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2094A TWI650365B (zh) 2014-02-06 2015-01-22 熱塑性樹脂薄膜、拉伸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及偏光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50774B2 (zh)
KR (1) KR102275995B1 (zh)
CN (1) CN104830004B (zh)
TW (1) TWI6503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7822A (zh) * 2015-01-30 2017-09-26 株式会社可乐丽 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层叠体
JP6556651B2 (ja) * 2016-03-23 2019-08-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6917684B2 (ja) * 2016-07-28 2021-08-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KR20180018334A (ko) 2016-08-09 2018-02-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재료용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필름
WO2018124007A1 (ja) * 2016-12-26 2018-07-05 株式会社クラレ 延伸フィルムおよび位相差フィルム
US11877473B2 (en) * 2017-12-22 2024-01-16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lamin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7106324B2 (ja) * 2018-03-30 2022-07-26 ダイセル・オルネクス株式会社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98566A1 (en) * 1991-11-15 1993-05-16 Masaya Okamoto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DE4223983A1 (de) * 1992-07-21 1994-01-27 Roehm Gmbh Verträgliche Polymermischungen aus Co-Polycarbonaten und Methacrylat-Copolymerisaten
JP2014019843A (ja) 2012-07-23 2014-02-03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0004B (zh) 2018-07-06
CN104830004A (zh) 2015-08-12
KR102275995B1 (ko) 2021-07-13
KR20150093111A (ko) 2015-08-17
JP6550774B2 (ja) 2019-07-31
JP2015165017A (ja) 2015-09-17
TWI650365B (zh) 2019-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35463B2 (ja) 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TWI650365B (zh) 熱塑性樹脂薄膜、拉伸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及偏光板
JP6689339B2 (ja) (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
TWI550001B (zh) Optical continuum
TWI488747B (zh) Optical laminates and optical laminates
TWI592303B (zh) Optical laminate
TWI531600B (zh) Optical continuum
JP6235287B2 (ja) 光学積層体
TWI720065B (zh) 硬化塗佈層積薄膜、硬化塗佈層積薄膜之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WO2008044398A1 (fr) film pour revêtement dur,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et film antireflet
JP4900001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2419314B1 (ko) 열가소성 수지 필름
JP6054019B2 (ja) 光学積層体
JP2006257308A (ja) 中空シリカ粒子分散物
JP6472385B2 (ja) 合成樹脂積層体
WO2006106756A1 (ja) 光学積層体
JP2006293329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ような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そのような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又は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6937115B2 (ja) 光学積層体
EP3103837A1 (en)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of
JP7456231B2 (ja) 積層フィルム
CN105419207B (zh) 热塑性树脂膜
JP2005181519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