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8323A -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 Google Patents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8323A
TW201538323A TW104108051A TW104108051A TW201538323A TW 201538323 A TW201538323 A TW 201538323A TW 104108051 A TW104108051 A TW 104108051A TW 104108051 A TW104108051 A TW 104108051A TW 201538323 A TW201538323 A TW 2015383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h
acrylic resin
resin film
polarizing plate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8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6971B (zh
Inventor
Takayuki Nad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538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8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6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69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7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for use in the UV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偏光板,係包括偏光片、積層於偏光片的一側的面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以及積層於偏光片的另一側的面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其中,前述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係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且在190至380nm的波長全部區域的穿透率為20%以下,前述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之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為1重量%以下;以及使用該偏光板之液晶面板。

Description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本發明係關於(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貼合於偏光片之兩面的偏光板及使用該偏光板之液晶面板。
偏光板已被廣泛使用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等的圖像顯示裝置中之偏光的供應元件,或者偏光的檢測元件。作為偏光板,一般係於偏光片的單面或兩面,使用接著劑貼合保護膜的構成者。
於日本特開2009-122663號公報(專利文獻1),記載其中作為可滿足在加濕條件下的耐久性、顯示均勻性(mura)之偏光板,於貼合在偏光片兩面的保護膜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之偏光板。
通常,於保護膜中為了提高偏光板的耐久性(耐光性),而調配紫外線吸收劑。將保護膜貼合於偏光片的兩面時,一般係調配紫外線吸收劑於該兩面的保護膜。
但是,藉由本發明人的檢討而明確知道,若藉由熔融擠出法製作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保護膜,即使非常少,也 有加熱熔融樹脂時蒸發而再次固化之紫外線吸收劑的粒子附著於所得的保護膜的表面,或由於擠出熔融裝置的長時間作業,於T型模頭等產生包含紫外線吸收劑的液狀附著物,因滴落而附著於保護膜表面或混入保護膜內成為與樹脂不同的相。如此的問題,於保護膜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時特別顯著。(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因從可見光區域至紫外光區域的穿透率高,必須較增多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
上述來自紫外線吸收劑的異物,當然可成為本身的問題,但將具有異物的保護膜使用來作為配置於液晶胞側的保護膜時,因成為形成於液晶面板的交叉尼柯爾(Cross Nicol)中含有異物,黑色顯示時產生漏光等,辨識性恐會降低。特別是使用於超過40英吋的大型液晶監視器、液晶電視,畫素數目(橫×縱)超過2000×1000的高解像度液晶面板時,即使些許異物,也容易被識別,該問題變得顯著。而且,於低於10英吋的小型平板終端、攜帶型終端,畫面尺寸小,因使用者集中一點觀看畫面,與大型顯示裝置比較,異物有容易被識別的傾向,再者由於該等小型液晶面板的高解析度化,因異物造成的辨識性的降低變得更顯著。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將一種(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貼合於偏光片的兩面之偏光板,且具有充分的耐久性(耐光性),同時不會有來自紫外線吸收劑的異物混入之虞的偏光板,以及使用其之液晶面板。
本發明提供以下的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1]偏光板係包括:偏光片、積層於偏光片的一側的面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以及積層於偏光片的另一側的面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其中,前述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且在190至380nm的波長全部區域的穿透率為20%以下;前述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之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為1重量%以下。
[2]如[1]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前述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之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為20%以上。
[3]如[1]或[2]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及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係隔著由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所形成的接著劑層,積層於前述偏光片。
[4]如[1]至[3]中任一項記載的偏光板,其中,在26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的最大值為3%以下。
[5]如[1]至[4]中任一項記載的偏光板,更包括積層於前述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外面之黏著劑層。
[6]如[1]至[5]中任一項記載的偏光板,更包括積層於前述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外面之塗佈層。
[7]液晶面板,係包括液晶胞、及配置於其至少一側的面之[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偏光板。
[8]如[7]記載的液晶面板,其中,前述偏光板係配置成該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為前述液晶胞側。
[9]如[8]記載的液晶面板,其中,前述液晶胞為IPS(橫 向電場效應)模式的液晶胞。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將(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貼合於偏光片的兩面之偏光板,具有充分的耐久性(耐光性)且減少來自紫外線吸收劑的異物之偏光板。該偏光板可適合應用於液晶面板。
1‧‧‧偏光板
2‧‧‧液晶面板
10‧‧‧偏光片
15‧‧‧第1接著劑層
21‧‧‧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
22‧‧‧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
25‧‧‧第2接著劑層
30‧‧‧黏著劑層
40‧‧‧液晶胞
第1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的偏光板的層構成的一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2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的液晶面板的層構成的一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3圖係表示實施例1製作的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的圖。
第4圖係表示實施例1製作的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的圖。
第5圖係表示比較例2製作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的圖。
第6圖係表示實施例4製作的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的圖。
第7圖係表示實施例4製作的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的圖。
以下,顯示實施態樣,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偏光板。
〈偏光板〉
第1圖係表示關於本發明的偏光板的層構成的一例之剖面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的偏光板1之本發明的偏光板,係包括:偏光片10;積層於偏光片10的一側的面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以及積層於偏光片10的另一側的面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通常第1及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22,分別隔著第1接著劑層15、第2接著劑層25而貼合、積層於偏光片10。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的偏光板係可更包含積層於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的外面之黏著劑層30。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甲基)丙烯酸」係指選自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所成之群的至少一者。關於「(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醯基」也相同。
(1)偏光片
偏光片(亦稱為偏光膜)10係具有吸收具有平行於光學軸的振動面之直線偏光且穿透具有垂直光學軸的振動面之直線偏光的性質之光學膜,例如可為一軸延伸的二色性色素吸附配向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作為二色性色素係使用碘、二色性有機染料。構成偏光片10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除可為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的聚乙烯醇外,亦可為乙酸乙烯酯及可與其共聚合的其他單體(例如乙烯、不飽和羧酸等)的共聚物的皂化物的聚乙烯醇系共聚物。偏光片10的厚度通常為5至40μm左右。
偏光片10可經由聚乙烯醇系樹脂膜進行一 軸延伸的步驟、聚乙烯醇系樹脂膜以二色性色素染色而使該二色性色素吸附的步驟、二色性色素吸附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以硼酸水溶液處理的步驟、以及藉由硼酸水溶液的處理後進行水洗的步驟製造。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可藉由將膜浸漬於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進行,藉由硼酸水溶液的處理,可藉由將膜浸漬於硼酸水溶液進行。
聚乙烯醇系樹脂膜的一軸延伸,可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與染色同時或染色後進行。使一軸延伸在染色後進行時,該一軸延伸可在硼酸處理前或硼酸處理中進行。而且,可以該等的複數階段進行一軸延伸。
(2)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
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係為了賦予偏光板耐久性(耐光性),係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保護膜,使偏光板應用於液晶面板時,辨識側的偏光板時為配置於其辨識側的保護膜(與液晶胞的相反側),背光側的偏光板時為配置於其背光側(與液晶胞的相反側)的保護膜。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
構成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係包含來自(甲基)丙烯酸系單體的構成單元的聚合物。該聚合物典型地係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較理想為甲基丙烯酸酯為主體,亦即以全部單體量為基準,包含50重量%以上的來自甲基丙烯酸酯的構成單元之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為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亦可為以全部單體量為基準,包含50重量%以上的來自甲基 丙烯酸酯的構成單元、以及50重量%以下的來自其他聚合性單體的構成單元的共聚物。
作為可構成(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烷酯,其具體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之烷基的碳數為1至8的甲基丙烯酸烷酯。烷基的碳數,較理想為1至4。於(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中,甲基丙烯酸酯可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其中,從耐久性的觀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較理想為包含來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構成單元,該構成單元以全部單體量為基準,包含50重量%以上更理想。
作為可構成(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上述其他聚合性單體,例如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酯以外的聚合性單體。作為丙烯酸酯,可使用丙烯酸烷酯,其具體例,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之烷基的碳數為1至8的甲基丙烯酸烷酯。烷基的碳數,較理想為1至4。於(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中,丙烯酸酯,可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酯以外的聚合 性單體,例如於分子內具有1個聚合性碳-碳雙鍵的單官能基單體、於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聚合性碳-碳雙鍵的多官能基單體,使用單官能基單體較理想。單官能基單體的具體例,包括: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鹵化苯乙烯、羥基苯乙烯的苯乙烯系單體;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的氰乙烯;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亞甲基丁二酸酐的不飽和酸;如N-甲基馬來醯亞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N-苯基馬來醯亞胺的馬來醯亞胺;如甲基烯丙醇、烯丙醇等的烯丙醇;如乙酸乙烯酯、氯化乙烯、乙烯、丙烯、4-甲基-1-戊烯、2-羥基甲基-1-丁烯、甲基乙烯基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咔唑的其他單體。
而且,多官能基單體的具體例,包括: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多價醇的聚不飽和羧酸酯;如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肉桂酸烯丙酯的不飽和羧酸的烯酯;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順丁烯二酸二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異氰脲酸三烯丙酯的多元酸的聚烯酯、如二乙烯基苯的芳香族聚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酯以外的聚合性單體,可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較理想組成,以全部單體量為基準,甲基丙烯酸烷酯為50至100重量%,丙烯酸烷酯為0至50重量%,該等以外的聚合性單體為0至50重量%,更理想係甲基丙烯酸烷酯為50至99.9重量%,丙 烯酸烷酯為0.1至50重量%,該等以外的聚合性單體為0至49.9重量%。
而且,(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由於可提高膜的耐久性,於高分子主鏈可具有環構造。環構造較理想為環狀酸酐構造、環狀醯亞胺構造、內酯環構造等的雜環構造。具體地,戊二酸酐構造、丁二酸酐構造等的環狀酸酐構造、戊二醯亞胺構造、丁二醯亞胺構造等的環狀醯亞胺構造、丁內酯、戊內酯等的內酯環構造。主鏈中的環構造的含量越大,(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玻璃轉化溫度越高。環狀酸酐構造、環狀醯亞胺構造可藉由使具有順丁烯二酸酐、馬來醯亞胺等的環狀構造的單體共聚合而導入的方法、聚合後藉由脫水/脫甲醇縮合反應導入環狀酸酐構造的方法、藉由使胺基化合物反應而導入環狀醯亞胺構造的方法等來導入。具有內酯環構造的樹脂(聚合物),可藉由調製於高分子鏈具有羥基及酯基的聚合物後,所得的聚合物之羥基及酯基藉由加熱,依需要在如有機磷化合物的觸媒存在下環化縮合而形成內酯環構造的方法得到。
於高分子鏈具有羥基及酯基的聚合物,例如藉由使用如2-(羥基甲基)丙烯酸甲酯、2-(羥基甲基)丙烯酸乙酯、2-(羥基甲基)丙烯酸異丙酯、2-(羥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羥基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之具有羥基及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單體的一部分而得。具有內酯環構造的聚合物的更具體的調製方法,例如特開2007-254726號公報的記載。
藉由使包含如上述的單體之單體組成物進行自由基聚合,可調製(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單體組成物依據需要可包含溶劑、聚合引發劑。
[其他樹脂]
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可含有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以外的其他樹脂。該其他樹脂的含有比例,較理想為0至50重量%,更理想為0至25重量%,更加理想為0至10重量%。該樹脂例如為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4-甲基-1-戊烯)的烯烴系聚合物;如氯乙烯、氯乙烯樹脂的含有鹵素系聚合物;如聚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苯乙烯系聚合物;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之聚酯;芳香族二醇與芳香族二羧酸所成的聚芳酯;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酯的生物分解性聚酯;聚碳酸酯;如尼龍6、尼龍66、尼龍610的聚醯胺;聚縮醛;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醚腈;聚碸;聚醚碸;聚氧苯甲酯;聚醯胺醯亞胺等。
[紫外線吸收劑]
包含於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之紫外線吸收劑,可為於波長約200至400nm具有最大吸收的紫外線吸收劑,其種類無特別限制,例如三嗪(triazine)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benzophenone)系紫外線吸收劑、苯並三唑(benzotriazole)系紫外線吸收劑、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等。
(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
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係以下述通式(i):Q1-Q2-OH (i)表示。式中,Q1表示1,3,5-三嗪環,Q2表示芳香族環。
作為上述通式(i)所示的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下述通式(i-A): 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2、R2’、R2”、R11、R11’及R11”表示與後述通式(i-B)中的R2、R2’、R2”、R11、R11’及R11”相同的官能基,R18’及R18”表示互相獨立之氫原子、羥基或烷氧基(OR1)。
通式(i-A)所示的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中,較理想使用的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為下述通式(i-B): 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數1至18的烷基;碳原子數5至12的環烷基;碳原子數3至18的烯基;苯基;被苯基、羥基、碳原子數1至18的烷氧基、碳原子數5至12的環烷基、碳原子數3至18的烯氧基、鹵原子、-COOH、-COOR4、-O-CO-R5、-O-CO-O-R6、-CO-NH2、-CO-NHR7、-CO-N(R7)(R8)、CN、NH2、NHR7、-N(R7)(R8)、-NH-CO-R5、苯氧基、碳原子數1至18的烷基取代的苯氧基、被苯基-碳原子數1至4的烷氧基、碳原子數6至15的雙環烷氧基、碳原子數6至15的雙環烷基烷氧基或碳原子數6至15的三環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數1至18的烷基;被羥基、碳原子數1至4的烷基、碳原子數2至6的烯基或-O-CO-R5取代的碳原子數5至12的環烷基;環氧丙基;-CO-R9或-SO2-R10表示;或R1表示被1個以上的氧原子中斷的及/或被羥基、苯氧基或碳原子數7至18的烷基苯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數3至50的烷基;或R1表示-A;-CH2-CH(XA)-CH2-O-R12;-CR13R13’-(CH2)m-X-A;-CH2-CH(OA)-R14;-CH2-CH(OH)-CH2- XA; -CR15R15’-C(=CH2)-R15”;-CR13R13’-(CH2)m-CO-X-A;-CR13R13’-(CH2)m-CO-O-CR15R15’-C(=CH2)-R15”或-CO-O-CR15R15’-C(=CH2)-R15”(式中A表示-CO-CR16=CH-R17)所示的定義之一。
R2、R2’及R2”,互相獨立表示碳原子數6至18的烷基;碳原子數2至6的烯基;苯基;碳原子數7至11的苯基烷基;COOR4;CN;-NH-CO-R5;鹵原子;三氟甲基;-O-R3
R3表示對R1賦予的定義;R4表示碳原子數1至18的烷基;碳原子數3至18的烯基;苯基;碳原子數7至11的苯基烷基;碳原子數5至12的環烷基;或者R4表示被1個以上的-O-、-NH-、NR7-、-S-中斷及可被OH、苯氧基或碳原子數7至18的烷基苯氧基取代之碳原子數3至50的烷基;R5表示H;碳原子數1至18的烷基;碳原子數2至18的烯基;碳原子數5至12的環烷基;苯基;碳原子數7至11的苯基烷基;碳原子數6至15的雙環烷基;碳原子數6至15的雙環烯基;碳原子數6至15的三環烷基;R6表示H;碳原子數1至18的烷基;碳原子數3至18的烯基;苯基;碳原子數7至11的苯基烷基;碳原子數5至12的環烷基;R7及R8互相獨立表示碳原子數1至12的烷基;碳原子數3至12的烷氧基烷基;碳原子數4至16的二烷基胺基烷基;或者表示碳原子數5至12的環烷基;或 者R7及R8表示一起成為碳原子數3至9的伸烷基、碳原子數3至9的氧伸烷基或碳原子數3至9的氮雜伸烷基;R9表示碳原子數1至18的烷基;碳原子數2至18的烯基;苯基;碳原子數5至12的環烷基;碳原子數7至11的苯基烷基;碳原子數6至15的雙環烷基;碳原子數6至15的雙環烷基烷基;碳原子數6至15的雙環烯基;或碳原子數6至15的三環烷基;R10表示碳原子數1至12的烷基;苯基;萘基;或碳原子數7至14的烷基苯基;R11、R11’及R11”互相獨立表示H;碳原子數1至18的烷基;碳原子數3至6的烯基;苯基;碳原子數7至11的苯基烷基;鹵原子;碳原子數1至18的烷氧基;R12表示碳原子數1至18的烷基;碳原子數3至18的烯基;苯基;被碳原子數1至8的烷基、碳原子數1至8的烷氧基、碳原子數3至8的烯氧基、鹵原子或三氟甲基取代1至3次的苯基;或碳原子數7至11的苯基烷基;碳原子數5至12的環烷基;碳原子數6至15的三環烷基;碳原子數6至15的雙環烷基;碳原子數6至15的雙環烷基烷基;碳原子數6至15的雙環烯基烷基;-CO-R5;或R12表示被1個以上的-O-、-NH-、NR7-、-S-中斷及可被OH、苯氧基或碳原子數7至18的烷基苯氧基取代之碳原子數3至50的烷基;R13及R13’互相獨立表示H;碳原子數1至18的烷基;苯基;R14表示碳原子數1至18的烷基;碳原子數3至12的烷氧基烷基;苯基;苯基-碳原子數1至4的烷基;R15、R15’及R15”互相獨立表示H或CH3;R16表示H;-CH2-COO-R4;碳原 子數1至4的烷基;或CN;R17表示H;-COOR4;碳原子數1至17的烷基;或苯基;X表示-NH-;-NR7-;-O-;-NH-(CH2)p-NH-;或-O-(CH2)q-NH-;以及m表示數0至19;n表示數0至8;p表示數0至4;q表示2至4;但是通式(i-B)中,R1、R2、R2’、R2”、R11、R11’及R11”的至少1個包含2個以上的碳原子。
作為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的具體例,可舉例如2,4-二苯基-6-(2-羥基-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羥基-4-乙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2-羥基-4-丙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2-羥基-4-丁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羥基-4-丁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羥基-4-己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羥基-4-辛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羥基-4-十二烷氧基苯基)-1,3,5-三嗪、2,4-二苯基-6-(2-羥基-4-苯甲氧基苯基)-1,3,5-三嗪等。
(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
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係以下述通式(ii): 所示。式中,Q3及Q4分別獨立表示芳香族環。Y表示取代基,Z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YZ可為氫原子。
作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可舉例如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 -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十八烷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等。
(苯並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苯並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係以下述通式(iii): 所示。式中,R20、R21、R22、R23及R24分別獨立表示一價有機基,R20、R21及R22的至少之一表示總碳數10至20的無取代的分支或直鏈的烷基。
作為苯並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可舉例如2-(2’-羥基-5-甲基苯基)苯並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苯並三唑、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苯並三唑、2-(2’-羥基-5’-甲基苯基)苯並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5-氯苯並三唑、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基甲基)-5’-甲基苯基)苯並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並三唑-2-基)酚)、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並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戊基苯基)-5-氯苯並三唑等。
(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
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係以下述通式(iv): 所示。式中,R25、R26分別獨立表示碳原子數1至8的烷基。
作為苯甲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可舉例如2,4-二第三丁基苯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2,6-二第三丁基苯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正十六烷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及正十八烷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等。
(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
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係以下述通式(v): 所示。式中R27表示烷氧基烷基、芳烷基、環烷基、烯基、芳香基等的有機基。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上述的紫外線吸收劑,亦可併用2種以上。而且,於併用2種以上時,互相可為相同系的紫外線吸收劑,亦可為不同系的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使用市售品,可舉例如作為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之CHEMIPRO化成公司製的「Kemisorb102」、ADEKA公司製的「ADEKA STAB LA46」、「ADEKA STAB LAF70」、BASF公司製的「TINUVIN 460」、「TINUVIN 405」、「TINUVIN 400」、「TINUVIN 477」、SUNCHEMI公司製的「CYASORB UV-1164」;作為苯並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之ADEKA公司製的「ADEKA STAB LA31」、ADEKA公司製的「ADEKA STAB LA36」、住化CHEMTEX公司製的「SUMISORB 200」、「SUMISORB 250」、「SUMISORB 300」、「SUMISORB 340」、「SUMISORB 350」、CHEMIPRO化成公司製的「Kemisorb74」、「Kemisorb79」、「Kemisorb279」、BASF公司製的「TINUVIN 99-2」、「TINUVIN 900」、「TINUVIN 928」等。
紫外線吸收劑各別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從抑制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成形中蒸發的觀點,較理想為500至1000,更理想為550至800。重量平均分子量太小時,成形中容易蒸發,重量平均分子量太大時,與構成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的樹脂之相溶性容易變低。
紫外線吸收劑係其最大吸收的波長之莫耳吸光係數為10L/mol.cm較理想,以15L/mol.cm更理想。紫外線吸收劑的莫耳吸光係數為上述範圍時,可提高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的紫外線吸收能力,或者可維持良好的紫外線吸收能力,同時可減少紫外線吸收劑的含 量。
紫外線吸收劑在260至380nm的莫耳吸光係數,例如苯並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之ADEKA公司製的「ADEKA STAB LA31」,約於350nm具有最大吸收波長,該最大吸收波長的莫耳吸光係數為34821L/mol.cm。莫耳吸光係數係隨化學構造而異,藉由單獨使用或併用紫外線吸收劑,可吸收或穿透所期望的波長的紫外線。
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為了賦予充分的耐光性,在190至380nm的波長全部區域(近紫外線區域的全部區域)的穿透率調整為20%以下,較理想為調整為18%以下。穿透率係因也取決於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的厚度,故也考慮所採用的厚度而決定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穿透率係以下述式:穿透率(%)=100×(穿透光的強度I/入射光的強度I0)定義,各波長的穿透率,可藉由紫外線可見光吸光光度計等測定。
雖隨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的厚度而異,但該膜中的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通常為0.1重量%以上,較理想為0.5重量%以上。而且,通常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為5重量%以下。再者,此處所謂之含量,係指膜的全部量設為100重量%時的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
而且,關於作為偏光板全體的紫外線的穿透率,為了賦予充分的耐光性,以使該穿透率充分地降低較理想。具體地,在260至380nm的波長區域之穿透率的最大值為3% 以下較理想,以2%以下更理想。
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的厚度,例如為5至200μm左右,從偏光板薄膜化以及膜的強度及處理性的觀點,較理想為10至150μm,更理想為15至100μm。
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可含有1種或2種以上的紫外線吸收劑以外的其他添加劑。可舉出其他添加劑的例子如橡膠粒子、潤滑劑、分散劑、熱安定劑、紅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抗氧化劑等。
調配橡膠粒子係在可改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製膜性、膜的耐衝擊性、膜表面的光滑性的點上為有利。所謂橡膠粒子,係指包含顯示橡膠彈性的層之橡膠彈性體粒子。
橡膠粒子可為只由顯示橡膠彈性的層所構成的粒子,亦可為具有顯示橡膠彈性的層及其他層的多層構造的粒子。作為橡膠彈性體,例如烯烴系彈性聚合物、二烯系彈性聚合物、苯乙烯-二烯系彈性共聚物、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等。其中,從耐光性及透明性的觀點,以使用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較理想。
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可為以丙烯酸烷酯為主體,亦即全部單體量為基準,包含50重量%以上的來自丙烯酸烷酯的構成單元的聚合物。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可為丙烯酸烷酯的均聚物,亦可為包含50重量%以上的來自甲基丙烯酸酯的構成單元、以及50重量%以下的來 自其他聚合性單體的構成單元的共聚物。
作為構成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丙烯酸烷酯,通常可使用該烷基的碳數為4至8者。可舉出上述其他聚合性單體的例子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的甲基丙烯酸烷酯;如苯乙烯、烷基苯乙烯的苯乙烯系單體;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的不飽和腈等的單官能基單體,再者,如(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等的不飽和羧酸的烯酯;如順丁烯二酸二烯丙酯的二元酸的二烯酯;如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二醇的不飽和羧酸二酯等的多官能基單體。
包含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橡膠粒子,較理想為具有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層之多層構造的粒子。具體地,例如於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層的外側,具有以甲基丙烯酸烷酯為主體的硬質的聚合物層的2層構造者,或再於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層的內側具有以甲基丙烯酸烷酯為主體的硬質的聚合物層的3層構造者。
構成形成於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層之外側或內側之硬質聚合物層的甲基丙烯酸烷酯為主體的聚合物之單體組成的例,係與舉例作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例之甲基丙烯酸烷酯為主體的聚合物的單體組成的例相同,特別是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單體組成較理想。如此的多層構造之丙烯酸系橡膠彈性體粒子,例如可藉由特公昭55-27576號公報記載的方法製造。
橡膠粒子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製膜 性、膜的耐衝擊性、膜表面的光滑性的觀點,包含於其中的橡膠彈性體層(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層)之平均粒徑為10至350nm的範圍較理想。該平均粒徑更理想為30nm以上,進一步50nm以上,而且更理想為300nm以下,進一步280nm以下。
橡膠粒子中至橡膠彈性體層(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層)的平均粒徑,係藉由以下方式測定。亦即,將如此的橡膠粒子混合於(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使其薄膜化,其剖面以氧化釕的水溶液染色時,只有橡膠彈性體層著色,觀察到約圓形狀,母層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沒有被染色。所以,從如此作法而被染色的膜剖面,使用切片機等,調製薄片,以電子顯微鏡觀察。於是,隨機地取100個染色的橡膠粒子,算出各粒徑(橡膠彈性體層為止的直徑)後,以其數目平均值作為上述平均粒徑。因以如此的方法測定,故所得的上述平均粒徑為數目平均粒徑。
最外層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於其中橡膠彈性體層(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的層)環繞的橡膠粒子時,若將其混合於母體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橡膠粒子的最外層會與母體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混合。因此,其剖面以氧化釕染色,以電子顯微鏡觀察時,觀察到橡膠粒子為除去最外層的狀態的粒子。具體地,內層為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且外層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之2層構造的橡膠粒子時,內層的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部分被染色,觀察到單層構造的粒子。而 且,最內層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且中間層為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最外層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之3層構造的橡膠粒子時,最內層的粒子中心部分未被染色,而只有中間層的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部分被染色,觀察到2層構造的粒子。
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製膜性、膜的耐衝擊性、膜表面的光滑性的觀點,以構成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合計量為基準,調配橡膠粒子較理想為以3重量%以上、60重量%以下的比例,更理想為45重量%以下,更加理想為35重量%以下。橡膠彈性體粒子比60重量%還多時,膜的尺寸變化變大,其耐熱性降低。另一方面,橡膠彈性體粒子比3重量%還少時,雖然膜的耐熱性良好,但製膜時捲取性差、生產性低。再者,於本發明中,作為橡膠彈性體粒子,使用具有顯示橡膠彈性的層及其他層的多層構造的粒子時,顯示橡膠彈性的層及其內側的層所構成的部分的重量設為橡膠彈性體粒子的重量。例如使用上述3層構造的丙烯酸系橡膠彈性體粒子時,中間層的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部分與以最內層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部分的合計重量設為橡膠彈性體粒子的重量。上述3層構造的丙烯酸系橡膠彈性體粒子溶解於丙酮時,中間層的丙烯酸系彈性聚合物部分與以最內層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體的硬質聚合物部分因係不溶成分而殘留,故可容易地求得佔據3層構造的丙烯酸系橡膠粒子之中間層與最內層的合計重量比例。
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包含橡膠粒子時,該薄膜的製作所使用的含有橡膠粒子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組成物,除可藉由將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與橡膠粒子以熔融混練等混合而得到外,亦可首先製作橡膠粒子,於其存在下,藉由使成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原料之單體組成物聚合的方法而得。
(3)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
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係積層於偏光片10的另一側的面之保護膜,偏光板應用於液晶面板時,於辨識側的偏光板、背光側的偏光板之任一者,皆為配置於液晶胞側的保護膜。
如此地本發明的偏光板,係於兩面保護膜使用相同種的樹脂所構成的膜者,藉此,因尺寸變化的行為變成上下對稱,可防止偏光板產生翹曲,進而防止液晶面板產生翹曲。因此,可防止面板的翹曲為起因的顯示上的缺陷,例如面板接觸於邊緣部(bezel)等所引起的漏光等上很有用。其特別對IPS模式很有效。此處,所謂由相同種的樹脂所構成的膜,只要是相同種的樹脂所構成,亦可為不相同的膜,例如樹脂的組成可為不同,且調配於膜的添加劑的量、種類亦可為不同。
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係與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不同,且為提高紫外線的穿透率的保護膜,具體地該膜中的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為1重量%以下,較理想為0.5重量%以下,更理想為0.2重量%以下,特別 理想為不含有紫外線吸收劑。
將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的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與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比較而相對降低、或使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設為不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本發明的偏光板,係例如在以下的點變得有利。
[a]可防止或抑制如上述的來自紫外線吸收劑的異物的附著/混入。亦即,推測該異物的附著/混入,係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藉由熔融擠出法製作時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加熱熔融時,在T型模頭蒸發,其再次固化為粒子狀所產生的粒子附著於膜表面,包含紫外線吸收劑的液狀物滴下而附著於膜表面或混入膜內所引起者,藉由極力抑制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可防止、抑制如此的異物的附著/混入。
而且,(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未延伸膜以熔融擠出法製作,將其實施延伸處理時,亦可防止、抑制如上述的異物的附著/混入。(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如上述藉由熔融擠出法製作後,為了賦予所期望的光學特性、或機械特性,可實施延伸處理。延伸處理係可以傳統習知的方法進行,例如一軸延伸、二軸延伸等。作為延伸方向係例如未延伸膜的機械移動方向(MD)、與其垂直的方向(TD)、與機械移動方向斜交的方向等。二軸延伸係可為2個延伸方向同時延伸的同時二軸延伸,亦可在一方向延伸後,朝其他方向延伸之逐次二軸延伸。
特別是偏光板所具有的2個(甲基)丙烯酸系 樹脂膜中,藉由抑制成為液晶面板時配置於液晶胞側的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的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可抑制形成於液晶面板的正交尼科爾(Cross Nicol)中含有異物。如此可有效防止液晶顯示裝置的黑色顯示時產生漏光等的辨識性的降低。
[b]因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的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低(較理想為不含有紫外線吸收劑),於使用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貼合第1及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22於偏光片10時,不選擇接著劑的光聚合引發劑的種類,可容易地使接著劑硬化,同時可提高硬化度。藉此,可提高所得之偏光板的偏光片10與(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密合性及偏光板的機械強度。另一方面,於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係因調配充分量的紫外線吸收劑,可賦予偏光板充分的耐光性。
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在紫外線中,特別是以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高較理想,具體地以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為20%以上較理想,30%以上更理想,40%以上更加理想。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係貼合偏光片與保護膜用的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一般感應的波長區域,藉由該波長區域的穿透率高,可提高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的硬化速度及硬化度,可抑制接著劑中的光聚合引發劑的添加量。再者,於本發明中,所謂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為20%以上,係指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至少1處,穿透率為20% 以上。
將偏光板應用於使用IPS模式的液晶胞之液晶顯示裝置時,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為實質上不具有光學異向性較理想。具體地,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係波長590nm的面內相位差值R0為10nm以下較理想,5nm以下更理想。而且,波長590nm的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的絕對值為10nm以下較理想,5nm以下更理想。
面內相位差值R0、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分別以下述式定義。
R0=(nx-ny)×d
Rth=[(nx+ny)/2-nz]×d nx為膜的面內延遲相位軸方向的折射率,ny為面內前進相位軸方向(在面內垂直於面內延遲相位軸方向的方向)的折射率,nz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為膜的厚度。
關於構成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含有紫外線吸收劑時之種類、膜的厚度以及調配於膜的其他添加劑(例如橡膠粒子),引用關於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的上述記載。特別是(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容易帶電,由於環境異物等容易附著,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中或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上,添加0.01至10重量份的帶電防止劑(層)為較理想。關於附著異物,亦與來自紫外線吸收劑的異物同樣地,可抑制形成於液晶面板的正交尼科爾(Cross Nicol)中含有異物,可有效防止液晶顯示裝置的黑色顯示時產生漏光等的 辨識性的降低。
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與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在有無其他添加劑之使用、種類及調配量、紫外線吸收劑的種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種類以及膜的厚度中,可為相同,於任一點以上可為不同。
(4)第1及第2接著劑層
第1及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22與偏光片10貼合,通常使用接著劑來進行(第1圖的第1及第2接著劑層15、25)。形成第1及第2接著劑層15、25的接著劑,較理想為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更理想為感應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紫外線而硬化的接著劑。所以,第1及第2接著劑層15、25較理想為該接著劑的硬化物層。
構成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之藉由紫外線的照射而硬化的成分(以下也只稱為「硬化性成分」),可為環氧化合物、氧雜環丁烷(oxetane)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等。其中,作為上述接著劑,較宜使用藉由陽離子聚合而硬化的環氧系化合物作為硬化性成分的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此處所謂之環氧系化合物,係指於分子內具有平均1個以上,較理想為2個以上的環氧基之化合物。環氧系化合物可使用單獨1種,或亦可併用2種以上。
可適合使用的環氧系化合物的例,包括:於芳香族聚醇的芳香環進行氫化反應所得之脂環式聚醇,使環氧氯丙烷反應所得之氫化環氧化合物(具有脂環式環的聚醇的環氧丙基醚);如脂肪族多元醇或其環氧烷加成物 的聚環氧丙基醚之脂肪族環氧系化合物;於分子內具有1個以上的鍵結於脂環式環的環氧基之環氧系化合物之脂環式環氧系化合物。
環氧化合物係可容易取得其市售品,例如分別以商品名,日本環氧樹脂公司販售的「EPICOTE」系列、DIC公司販售的「EPICLON」系列、東都化成公司販售的「EPOTOT」系列、ADEKA公司販售的「ADEKARESIN」系列、長瀨化學公司販售的「DENACOL」系列、道氏化學公司販售的「DOW EPOXY」系列、日產化學工業公司販售的「DEPIKU」等。
上述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也可容易取得其市售品,例如分別以商品名,DAICEL化學工業公司販售的「CELLOXIDE」系列及「CYCLOMER」系列、道氏化學公司販售的「CYRACURE」系列等。
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係取代藉由陽離子聚合而硬化的環氧系化合物,或與其同時地含有自由基聚合性之(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作為硬化性成分。作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係例如於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等的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醯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體;於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醯基及醯胺鍵結的(甲基)丙烯醯胺單體;使2種以上的含有官能基的化合物反應所得之於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甲基)丙烯醯基的(甲基)丙烯酸寡聚物等的含有(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甲基)丙烯酸寡聚物較理想為於分 子內具有至少2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係可使用單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較理想為包含(甲基)丙烯醯胺單體。
作為於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甲基)丙烯醯基及醯胺鍵結的(甲基)丙烯醯胺單體,更理想為下述通式(vi):CH2=C(R28)-CONH(2-i)-(L-O-R29)i 通式(vi)所示的N-取代醯胺系單體。式中,R28表示氫原子或甲基,L表示亞甲基或伸乙基,R29表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i表示1或2。
作為上述通式(vi)所示的N-取代醯胺系單體的具體例,可舉例如N-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該等N-取代醯胺系單體係可使用單獨1種,亦可使用2種以上的組合。
上述通式(vi)所示的N-取代醯胺系單體,對於低水分率的偏光片、使用透濕度低的材料之保護膜,亦顯示良好的接著性,所以較理想。例示的單體中,N-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由於顯示特別良好的接著性,所以更理想。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亦可含有除上述通式(vi)所示的N-取代醯胺系單體以外的(甲基)丙烯酸系化合 物,亦即上述通式(vi)所示的N-取代醯胺系單體以外的N-取代醯胺系單體、具有芳香環及羥基的各種單官能基(甲基)丙烯酸酯、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各種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等。但是,考慮接著劑層的接著性及耐水性時,相對於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合計量,上述通式(vi)所示的N-取代醯胺系單體的比例為以50至99重量%較理想,以60至90重量%更理想。
作為上述通式(vi)所示的N-取代醯胺系單體以外的N-取代醯胺系單體,可舉例如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己基(甲基)丙烯醯胺、胺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硫醇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硫醇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丙烯醯基嗎啉、N-丙烯醯基哌啶、N-甲基丙烯醯基哌啶、N-丙烯醯基吡咯烷(Pyrrolidine)等。
作為具有芳香環及羥基的單官能基(甲基)丙烯酸酯,可使用具有芳香環及羥基的各種單官能基(甲基)丙烯酸酯。羥基係可存在作為芳香環的取代基,存在作為芳香環與(甲基)丙烯酸酯鍵結的有機基(烴基、特別是伸烷基)的取代基較理想。
作為上述具有芳香環及羥基的單官能基(甲基)丙烯酸酯,可舉例如具有芳香環的單官能基的環氧化合物與(甲基)丙烯酸的反應物。作為具有芳香環的單官能基的環氧化合物,可舉例如苯基環氧丙基醚、第三丁基苯基 環氧丙基醚、苯基聚乙二醇環氧丙基醚等。具有芳香環及羥基的單官能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具體例,例如(甲基)丙烯酸2-羥基-3-苯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3-第三丁基苯氧基丙酯、2-羥基-3-苯基聚乙二醇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而且,作為上述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例如具有異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與二醇化合物的單末端的羥基之反應物等。作為二醇化合物係例如聚胺基甲酸酯二醇、聚酯二醇、聚醚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的聚烷二醇等。
作為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係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及(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碳數1至12的烷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羥基月桂酯及(4-羥基甲基環己基)-丙烯酸甲酯等的含有羥基的單體;順丁烯二酸酐及亞甲基丁二酸酐等的含有酸酐基的單體;丙烯酸的己內酯加成物;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醯胺-2-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醯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酸磺丙酯及(甲基)丙烯醯氧 基萘磺酸等的含有磺酸基的單體;2-羥基乙基丙烯醯基磷酸酯等的含有磷酸基的單體等。而且,例如包含馬來醯亞胺、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及N-苯基馬來醯亞胺等的含有馬來醯亞胺基的單體;(甲基)丙烯酸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胺基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胺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3-(3-吡啶基)丙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烷基胺基烷酯系單體;N-(甲基)丙烯醯氧基亞甲基琥珀醯亞胺、N-(甲基)丙烯醯基-6-氧基六亞甲基琥珀醯亞胺及N-(甲基)丙烯醯基-8-氧基八亞甲基琥珀醯亞胺等的琥珀醯亞胺系單體之含有氮的單體。
就使2種以上的含有官能基的化合物反應所得之於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寡聚物等的含有(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亦即含有二(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為了提高接著劑層的耐水性,以多官能基者較理想。於考量接著劑層的耐水性時,含有二(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為疏水性更理想。作為疏水性的含有二(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特別是疏水性的多官能基含有二(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例如三環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 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三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性丙三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性二丙三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2-乙烯氧基乙氧基)乙酯、雙酚A-環氧乙烷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羥基特戊酸新戊二醇(甲基)丙烯酸加成物、環氧乙烷改性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異氰脲酸環氧乙烷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ε-己內酯改性三((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異氰脲酸酯、1,1-雙((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乙基異氰酸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與1,6-二異氰酸酯己烷的聚合物、9,9-雙[4-(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苯基]茀(fluorene)等。
相對於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合計量,含有二(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之比例為5至50重量%較理想,以9至40重量%更理想。該比例未達5重量%時,有時無法得到充分的耐水性提高的效果,另一方面,超過50重量%時,有時無法得到充分的接著性提高的效果。
而且,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係除上述外,亦可包含含有其他官能基的化合物作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作為含有其他官能基的化合物,例如二乙烯基苯、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等。
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係與環氧系化合物及/或(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一起或取代該等,亦可含有氧雜 環丁烷化合物。氧雜環丁烷化合物也可容易地取得其市售品,例如分別以商品名,東亞合成公司販售的「ARON OXETANE」系列、宇部興產公司販售的「ETERNACOLL」系列等。
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包含如環氧系化合物的藉由陽離子聚合而硬化的硬化性成分時,含有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較理想。作為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例如芳香族重氮鎓鹽;芳香族碘鎓鹽、芳香族硫鎓鹽等的鎓鹽;鐵-芳烴錯合物等。而且,於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包含如(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的自由基聚合性硬化性成分時,含有光自由基聚合引發劑較理想。作為光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例如氫拔去型或開裂型,例如苯乙酮系引發劑、二苯甲酮系引發劑、安息香醚系引發劑、硫雜蒽酮系引發劑、氧雜蒽酮、茀酮、樟腦醌、苯甲醛、蒽醌等。該等引發劑係依據需要,可包含2種以上彼此不同的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光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亦可併用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與光自由基聚合引發劑。光聚合引發劑感應的波長區域大多為260至380nm,特別是大多具有320nm附近的譜峰。
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亦可容易取得其市售品,例如分別以商品名,日本化藥公司販售的「KAYARAD」系列、聯合碳化物公司販售的「CYRACURE」系列、SAN-APRO公司販售的光酸產生劑「CPI」系列、綠化學公司販售的光酸產生劑「TAZ」、「BBI」及「DTS」、ADEKA公司販售的「ADEKA OPTOMER」系列、Rhodia公司販售 的「RHODORSIL」系列等。
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依據需要可含有聚醇類等的陽離子聚合促進劑、光增感劑、離子捕捉劑、抗氧化劑、鏈轉移劑、增黏劑、熱塑性樹脂、填充劑、流動調整劑、可塑劑、消泡劑、抗靜電劑、調平劑、溶劑等的添加劑。
第1及第2接著劑層15、25的厚度,分別獨立例如為0.01至10μm的程度,較理想為0.01至5μm的程度,更理想為4μm以下(例如3μm以下)。
於偏光片10的貼合面或第1及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22的貼合面塗佈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隔著該塗佈的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層,重疊膜後,照射紫外線,藉由使接著劑層硬化,可得到偏光板。該貼合操作係於偏光片10與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先貼合後,再貼合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亦可3片同時對準重疊,照射紫外線而貼合。紫外線以1次以上從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側照射,從接著劑硬化的觀點,係較理想。作為紫外線光源,可使用低壓水銀燈、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化學燈、黑光燈、微波激發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等。
在貼合前,第1及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22的與偏光片10的貼合面及偏光片10的與第1及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22的貼合面中至少一者,可實施電暈放電處理、電漿照射處理、電子線照射處理、 其他表面活性化處理。
(5)黏著劑層
本發明的偏光板,於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的外面(與偏光片10相反側的表面),可具備用以貼合該偏光板於液晶胞等的其他構件的黏著劑層30。黏著劑層30所使用的黏著劑,例如(甲基)丙烯酸系黏著劑、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聚酯系黏著劑、聚醯胺系黏著劑、聚醚系黏著劑、氟系黏著劑、橡膠系黏著劑等,其中,從透明性、黏著力、信賴性、重工性等的觀點,使用(甲基)丙烯酸系黏著劑較理想。
黏著劑層30可藉由以有機溶劑溶液的形態使用黏著劑,將其塗佈於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上,使其乾燥的方法設置外,將形成於施有離型處理的塑膠膜(亦稱為離型膜)上的薄片狀黏著劑轉印至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的方法也可設置。於任一種方法,積層於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後的黏著劑層30的外面,貼附保護表面用的離型膜較理想。黏著劑層30的厚度,通常為2至40μm。
離型膜可為聚乙烯等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等聚丙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聚酯系樹脂等所構成的膜。其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延伸膜較理想。
(6)塗佈層
本發明的偏光板,為了賦予偏光板所期望的光學特性 或其他特徵,於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的外面(與偏光片10相反側的表面)上,可具有塗佈層。塗佈層的具體例,包括硬塗層、抗眩層、抗反射層、抗靜電層、防污層。於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1的表面形成表面處理層之方法,無特別限制,可使用習知的方法
〈液晶面板〉
關於本發明的液晶面板,包括:液晶胞以及配置於其至少一側的面上的關於本發明的偏光板。關於本發明的液晶面板的層構成的一例表示於第2圖。第2圖所示的液晶面板2,配置於液晶胞40的兩面之偏光板,係使用第1圖所示的偏光板1,或如上述只任一偏光板使用關於本發明的偏光板。較理想為至少辨識側的偏光板,使用關於本發明的偏光板。
於液晶面板2中偏光板1係配置成其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成為液晶胞40側。藉此,一邊維持液晶面板2的耐光性,一邊可抑制正交尼科爾中含有異物。
液晶胞40的驅動模式,可為IPS模式、VA(垂直配向)模式、TN(扭曲向列)模式等的傳統習知的一切模式,如上述,較理想為IPS模式。IPS模式在不存在電場的狀態下均勻配向的向列型液晶,藉橫向電場驅動而進行圖像顯示者,其優點為與其他驅動模式比較時有視角寬的點。因觀察畫面的角度之圖像的顏色變化(亦謂斜方向的彩色偏離)較大,該點係可藉由使用包含實質上不具有光學異 向性的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22的偏光板而改善。
(例)
以下,顯示實施例及比較例而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該等例。再者,(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及偏光板的穿透率,根據以下方法測定。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穿透率測定]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紫外線區域(190至380nm)的穿透率,係使用公司島津製作所製的分光光度計「UV-2450」測定。
[偏光板的穿透率測定]
偏光板的紫外線區域(260至380nm)的穿透率,係使用日本分光(股)製的紫外線可見光分光光度計「V7100」測定。測定係在格蘭湯姆森偏光片(Glan-Thompson)移除的狀態下的光譜測定模式進行,以某任意樣品角度測定穿透率後,再將樣品旋轉90度,測定穿透率,以該等的平均值,算出偏光板的穿透率。
〈實施例1〉
(1)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製作
就(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而言,準備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6%/4%(重量比)的共聚物。而且,就橡膠粒子而言,準備最內層為於甲基丙烯酸甲酯使用少量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所聚合的硬質聚合物所構成,中間層為以丙烯酸丁酯作為主成分,再使用苯乙烯及少量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所聚合的軟質彈性體所構成,最外層為於甲基丙烯酸甲酯使 用少量丙烯酸乙酯所聚合的硬質聚合物所構成的三層構造的彈性體粒子,至中間層的彈性體為止的平均粒徑為240nm者,再者,於該橡膠粒子,最內層與中間層的合計重量為粒子全部的70%。
將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68.5重量%、上述橡膠粒子29.6重量%以及ADEKA公司製的紫外線吸收劑「ADEKA STAB LA31」1.9重量%以超級攪拌機混合,以二軸擠出機熔融混練成為顆粒。將該顆粒投入65mm 的一軸擠出機,經由設定溫度為275℃的T型模頭擠出,夾持具有鏡面的二根拋光滾輪膜的兩面而冷卻,得到厚度40μm的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
於上述熔融擠出成形中,從擠出樹脂開始經過100小時之T型模頭附近的蒸發物,以目視確認時,可見到蒸發物累積很多,於所得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恐會有蒸發物的附著/混入。而且,所得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為15.9%。所得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表示於第3圖。
(2)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製作
除不混合紫外線吸收劑外,與上述(1)同樣地製作厚度40μm的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
從擠出樹脂開始經過100小時之T型模頭附近的蒸發物,以目視確認時,沒有見到蒸發物的累積,故可判斷於所得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不會有蒸發物的附著/混 入之虞。而且,所得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於316nm為78.7%。所得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表示於第4圖。
(3)偏光膜的製作
將平均聚合度約2400、皂化度99.9莫耳%以上且厚度75μm的聚乙烯醇膜浸漬於30℃的純水後,以30℃浸漬於碘/碘化鉀/水的重量比為0.02/2/100的水溶液。然後,以56.5℃浸漬於碘化鉀/硼酸/水的重量比為12/5/100的水溶液。接著,以8℃的純水洗淨後,以65℃進行乾燥,得到碘吸附配向於聚乙烯醇膜之偏光膜。延伸主要在碘染色及硼酸處理的步驟進行,全部延伸倍率為5.3倍,所得之偏光膜的厚度為27μm。
(4)偏光板的製作
於上述(1)所得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貼合面,實施電暈處理後,於該電暈處理面塗佈在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引發聚合的紫外線硬化接著劑(東亞合成(股)製「ARONIX」)。同樣地,於上述(2)所得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貼合面實施電暈處理後,於該電暈處理面塗佈相同的紫外線硬化接著劑。然後,使用貼合滾輪,將塗有紫外線硬化接著劑的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以其紫外線硬化接著劑層側貼合於上述(3)所得之偏光膜的一側的面,並將塗有紫外線硬化接著劑的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於其紫外線硬化接著劑層側貼合於另一側的面。然 後,從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側照射紫外線,使兩面的紫外線硬化接著劑層硬化,得到偏光板。進行紫外線照射係使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累積光量成為200mJ/cm2。所得之偏光板在26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為2.3%。而且,所得之偏光板即使以剪刀裁切時,不會產生(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從偏光膜剝離的缺陷,確認出兩面的接著劑層充分地硬化。
〈實施例2〉
(1)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製作
除使厚度為80μm以外,與實施例1的(1)同樣地製作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於上述熔融擠出成形中,從擠出樹脂開始至經過100小時之T型模頭附近的蒸發物,以目視確認時,可見到蒸發物累積很多,故於所得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恐會有蒸發物的附著/混入。而且,所得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為3.5%。
(2)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製作
除使厚度為80μm以外,係與實施例1的(2)同樣地製作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從擠出樹脂開始到經過100小時之T型模頭附近的蒸發物,以目視確認時,由於沒有見到蒸發物的累積,故可判斷於所得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無蒸發物附著/混入之虞。而且,所得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於316nm為75.1%。
(3)偏光板的製作
除使用上述(1)及(2)製作的第1及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外,與實施例1的(4)同樣地製作偏光板。所得之偏光板在26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為0.3%。而且,所得之偏光板即使以剪刀裁切時,亦不會產生(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從偏光膜剝離的缺陷,確認出兩面的接著劑層充分地硬化。
〈實施例3〉
(1)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製作
除使厚度為80μm以外,係與實施例1的(1)同樣地製作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於上述熔融擠出成形中,從擠出樹脂開始到經過100小時之T型模頭附近的蒸發物,以目視確認時,因可見到蒸發物累積很多,故於所得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恐有蒸發物附著/混入。而且,所得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為3.5%。
(2)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製作
除使厚度為80μm以及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69.9重量%、上述橡膠粒子29.6重量%以及ADEKA公司製的紫外線吸收劑「ADEKA STAB LA31」0.5重量%作為膜的形成材料以外,與實施例1的(2)同樣地製作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從擠出樹脂開始到經過100小時之T型模頭附近的蒸發物,以目視確認時,蒸發物的累積僅少許,故可判斷於所得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有蒸發物附著/混 入之可能性極低。而且,所得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於266nm為21.3%。
(3)偏光板的製作
除使用上述(1)及(2)製作的第1及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外,與實施例1的(4)同樣地製作偏光板。所得之偏光板在26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為0.14%。而且,所得之偏光板即使以剪刀裁切時,亦不會產生(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從偏光膜剝離的缺陷,確認出兩面的接著劑層充分地硬化。
〈實施例4〉
(1)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製作
除使厚度為60μm以外,與實施例1的(1)同樣地製作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於上述熔融擠出成形中,從擠出樹脂開始到經過100小時之T型模頭附近的蒸發物以目視確認時,因可見到蒸發物累積很多,於所得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恐有蒸發物的附著/混入。而且,所得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為7.5%。所得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表示於第6圖。
(2)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製作
首先,(甲基)丙烯酸系熱塑性樹脂以如下的方法製造。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光純藥特級)在減壓度0.01MPa、40℃下蒸餾,除去禁止劑。然後,於50L的槽內,調製包 含蒸餾的甲基丙烯酸甲酯/N-苯基馬來醯亞胺(和光純藥特級)/環己基馬來醯亞胺(和光純藥特級)/間二甲苯(和光純藥特級、以下mXy)=48.6%/4.8%/6.6%/40%(重量比)的混合單體溶液,於其中,以100mL/分的速度實施氮氣之起泡12小時,除去溶解的氧。將混合單體溶液移至氮氣取代的60L反應器,將溫度上升至130℃。然後,以相同溫度,以1kg/小時的速度添加聚合引發劑[日本油脂(股)「PERBUTYL O」]0.12重量%溶解於mXy12重量%的引發劑溶液,實施聚合,8小時後,將反應器冷卻至50℃。
然後,於1m3的反應器中加入500L的甲醇,將上述聚合溶液花5小時注入,使聚合物析出。然後,再實施攪拌2小時,進行減壓過濾。於減壓過濾後的含有甲醇的聚合粉末,再注入300L的甲醇,再進行攪拌。然後,實施減壓過濾,採取含有甲醇的粉末,以0.3m3的UNICAL真空乾燥器,在減壓度0.03MPa、80℃的條件下實施乾燥。將乾燥後的粉末以250℃條件的二軸擠出機,實施造粒,得到顆粒狀的(甲基)丙烯酸系熱塑性樹脂。
然後,將上述顆粒狀的(甲基)丙烯酸系熱塑性樹脂投入於二軸擠出機,於260℃進行熔融混練,經由設定溫度255℃的T型模頭擠出,以鏡面冷卻滾輪進行表面轉印作為未延伸膜。再使用熔融延伸裝置,將該未延伸膜進行逐次延伸(MD延伸倍率:1.8倍、TD延伸倍率:2.5倍),得到厚度40μm的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
於上述熔融擠出成形中,從擠出樹脂開始到經過100 小時之T型模頭附近的蒸發物,以目視確認時,由於沒有見到蒸發物的累積,故可判斷於所得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不會有蒸發物的附著/混入之虞。而且,所得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於320nm為84.2%。所得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表示於第7圖。
(3)偏光板的製作
除使用上述(1)及(2)製作的第1及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外,與實施例1的(4)同樣地製作偏光板。所得之偏光板在26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為1.0%。而且,所得之偏光板即使以剪刀裁切時,亦不會產生(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從偏光膜剝離的缺陷,確認出兩面的接著劑層充分地硬化。
〈比較例1〉
作為第1及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皆使用實施例2的(1)製作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以外,與實施例1的(4)同樣地製作偏光板。所得之偏光板在26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為0.1%。所得之偏光板係接著劑層的硬化不足,使用剪刀裁切偏光板時,產生(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從偏光膜剝離的缺陷。
〈比較例2〉
(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製作
於具備攪拌裝置、溫度感測器、冷卻管、氮氣導入管 的30L反應釜中,放入8000g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2000g的2-(羥基甲基)丙烯酸甲酯(MHMA)、10000g的甲苯,於其中通入氮氣,升溫至105℃,回流下,添加作為引發劑的10.0g的過氧化異壬酸第三戊酯(ATOFINA吉富製「Lupasol 570」),同時花費4小時滴入20.0g引發劑與100g甲苯所成的溶液,在回流下(約105至110℃)進行溶液聚合,再花4小時進行熟成。
於所得之聚合物溶液中,添加10g磷酸硬脂酯/磷酸二硬脂酯混合物(堺化學製「Phoslex A-18」),在回流下(約90至110℃)進行5小時的環化縮合反應後,將上述環化縮合反應所得之聚合物溶液,以樹脂量換算2.0kg/小時的處理速度,導入料桶溫度260℃、旋轉數100rpm、減壓度13.3至400hPa(10至300mmHg)、後排氣數1個、前排氣數4個的排氣型螺桿二軸擠出機(φ=29.75mm、L/D=30),在該擠出機內進行環化縮合反應及去揮發成分,藉由擠出,得到透明的含有內酯環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顆粒。
所得之含有內酯環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顆粒的內酯環化率為97.0%,質量平均分子量為147700,熔融流動速率為11.0g/10分,Tg(玻璃轉化溫度)為130℃。
於擠出機,供給上述所得之含有內酯環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顆粒,對於含有內酯環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顆粒100重量%,混合日本CHIBA特殊化學公司製的紫外線吸收劑(TINUVIN1577)1重量%及ADEKA公司製的紫外線吸收劑「ADEKA STAB LA31」1重量%,以單軸擠出機, 以模頭溫度250℃從T型模頭擠出,以冷卻滾輪進行水冷而拉出,得到厚度120μm的膜。其後,以逐次二軸擠出機,實施1.8倍的縱向延伸(加熱溫度140℃),然後2.4倍的橫向延伸(加熱溫度140℃),得到厚度40μm的二軸延伸膜之含有內酯環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
於上述熔融擠出成形中,從擠出樹脂開始到經過100小時之T型模頭附近的蒸發物以目視確認時,因可見到蒸發物累積很多,故於所得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恐會有蒸發物的附著/混入。而且,所得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於274nm為24.3%。所得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19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表示於第5圖。
(2)偏光板的製作
於上述(1)所得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貼合面,實施電暈處理後,於該電暈處理面,形成厚度100nm的易接著層。易接著層係相對於Toray Dow Silicone股份公司製的矽烷偶合劑「APZ-6601」100重量份,添加異丙醇66.7重量份所調製的溶液,以線棒#5塗佈於電暈處理面,使揮發成分蒸發來形成。
然後,除使用具有易接著層的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作為第1及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以外,與實施例1的(4)同樣地製作偏光板。所得之偏光板在26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最大穿透率(%)為1.5%。
1‧‧‧偏光板
10‧‧‧偏光片
15‧‧‧第1接著劑層
21‧‧‧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
22‧‧‧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
25‧‧‧第2接著劑層
30‧‧‧黏著劑層

Claims (9)

  1. 一種偏光板,係包括:偏光片、積層於偏光片的一側的面之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以及積層於偏光片的另一側的面之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其中,前述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係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且190至380nm的波長全部區域的穿透率為20%以下;前述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之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為1重量%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在260至32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為20%以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前述第1及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係隔著由紫外線硬化性接著劑所形成的接著劑層而積層於前述偏光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板,其中,在260至380nm的波長區域的穿透率的最大值為3%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板,係更包括積層於前述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外面之黏著劑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板,係更包括積層於前述第1(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外面之塗佈層。
  7. 一種液晶面板,係包括:液晶胞、及配置於其至少一側的面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偏光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液晶面板,其中,前述偏光板係配置成該第2(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為前述液晶胞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液晶面板,其中,前述液晶胞為IPS(橫向電場效應)模式的液晶胞。
TW104108051A 2014-03-25 2015-03-13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TWI6569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1840 2014-03-25
JP2014-061840 2014-03-25
JP2014-195122 2014-09-25
JP2014195122 2014-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8323A true TW201538323A (zh) 2015-10-16
TWI656971B TWI656971B (zh) 2019-04-21

Family

ID=54165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051A TWI656971B (zh) 2014-03-25 2015-03-13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2016066047A (zh)
KR (1) KR101996836B1 (zh)
CN (1) CN104950370A (zh)
TW (1) TWI65697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9364B (zh) * 2016-03-18 2019-02-01 三星Sdi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發光顯示器的偏光板及含有其的發光顯示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7222B2 (ja) * 2016-06-21 2021-06-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セット
JP6934296B2 (ja) * 2016-12-01 2021-09-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付き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510750B1 (ko) * 2017-04-04 2023-03-15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프로텍트 필름 부착 편광판 및 액정 패널
KR101934448B1 (ko) 2017-10-17 2019-01-02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편광판용 보호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468080A (zh) * 2018-09-03 2019-03-15 昆山倬跃蓝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明菲林保护膜
CN109585512B (zh) * 2018-12-06 2021-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156696A (zh) * 2021-04-14 2021-07-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9369A1 (en) * 2005-03-31 2009-03-05 Nippon Shokubai Co., Ltd. Polarizer prot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WO2007119560A1 (ja) * 2006-03-31 2009-08-2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保護フィルム
JP5268083B2 (ja) * 2006-09-01 2013-08-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484678B2 (ja) * 2007-02-14 2014-05-07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用成形体
JP4974971B2 (ja) * 2007-06-14 2012-07-11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とそれを用いた樹脂成形品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ならびに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036797A (ja) * 2007-07-31 2009-02-19 Nitto Denko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561936B1 (ja) * 2009-09-04 2010-10-13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偏光板形成用光硬化性接着剤
JPWO2012077317A1 (ja) * 2010-12-10 2014-05-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0462615Y1 (ko) * 2011-02-22 2012-09-19 (주)지티씨코퍼레이션 전기저항식 센서의 강관부재 고정구조
JP5536015B2 (ja) * 2011-11-21 2014-07-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光電変換素子モジュール
JP6403936B2 (ja) * 2012-08-08 2018-10-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14206725A (ja) * 2013-03-19 2014-10-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576333B1 (ko) * 2013-06-17 2015-12-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자외선 차단 기능이 우수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9364B (zh) * 2016-03-18 2019-02-01 三星Sdi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發光顯示器的偏光板及含有其的發光顯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66047A (ja) 2016-04-28
CN104950370A (zh) 2015-09-30
TWI656971B (zh) 2019-04-21
KR101996836B1 (ko) 2019-07-05
JP2016105175A (ja) 2016-06-09
KR20150111291A (ko) 2015-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6971B (zh) 偏光板及液晶面板
TWI796298B (zh) 光學積層體
JP6360821B2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4927691B (zh) 带粘合剂的树脂膜及使用其的光学层叠体
KR101719883B1 (ko) 광 경화성 접착제 조성물, 편광판과 그 제조법, 광학 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201303440A (zh)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201822995A (zh) 偏光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光學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JP6983510B2 (ja)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その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を用いた光学的表示装置、及び透明保護フィルム
CN103930942A (zh) 具有粘接剂层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单元及使用了该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
US10072183B2 (en) Radical curabl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polarizing plate and optical member comprising same
KR20170066393A (ko) 광경화성 접착제와, 그것을 이용한 편광판, 적층 광학 부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202012979A (zh) 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偏光板、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1731694A (zh) 附保護膜之偏光板、液晶面板及保護膜的製造方法
TWI528058B (zh) Polarizing plate,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KR20170021755A (ko) 곡면 화상 표시 패널용 볼록면측 편광판
CN108931833B (zh) 偏振板
TW201629548A (zh) 偏光板
CN106468797B (zh) 用于曲面图像显示面板的偏振板
JP5937324B2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の利用
TW202244141A (zh) 光學膜及偏光板
TW202246064A (zh) 光學膜及偏光板
TWI516560B (zh) 自由基固化性黏著劑組成物及包含其之偏光板
TWI536056B (zh) A polarizing plate,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polarizing plate
JP2020166049A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TWI840609B (zh) 層合體、層合體之製造方法、偏光板之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