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0688A - 基板保持裝置、曝光裝置及元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板保持裝置、曝光裝置及元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0688A
TW201530688A TW103137775A TW103137775A TW201530688A TW 201530688 A TW201530688 A TW 201530688A TW 103137775 A TW103137775 A TW 103137775A TW 103137775 A TW103137775 A TW 103137775A TW 201530688 A TW201530688 A TW 2015306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wafer
substrate holding
moving
adsorp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7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4391B (zh
Inventor
柴崎祐一
Original Assignee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0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0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4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43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691Handling of masks or workpieces
    • G03F7/70716St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 H01L21/68714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 H01L21/68742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characterised by a lifting arrangement, e.g. lift pi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691Handling of masks or workpieces
    • G03F7/707Chucks, e.g. chucking or un-chucking operations or structural deta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691Handling of masks or workpieces
    • G03F7/70733Handling masks and workpieces, e.g. exchange of workpiece or mask, transport of workpiece or mas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3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with gripping and holding devices using a vacuum; Bernoulli devices

Abstract

本發明之基板保持裝置,具備吸附保持基板(W)之基板保持具(WH)、與一端具有吸附基板背面之吸附部並能在以該吸附部吸附基板(W)背面的狀態下對基板保持具(WH)相對移動之複數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複數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其包含前述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因從前述吸附之基板(W)所受之力之作用而往至少一方向變位。

Description

基板保持裝置、曝光裝置及元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基板保持裝置、曝光裝置及元件製造方法,詳言之,係關於保持平板狀基板的基板保持裝置、具備該基板保持裝置作為被曝光基板之保持裝置的曝光裝置、及使用該曝光裝置的元件製造方法。
習知例如用以製造半導體元件之微影製程,主要係使用步進重複(step & repeat)方式之縮小投影曝光裝置(所謂的步進機)、或步進掃描方式(step & scan)方式之掃描型投影曝光裝置(所謂的掃描步進機(亦稱掃描機))等之逐次移動型投影曝光裝置。
此種投影曝光裝置,設有能在2維平面內移動之晶圓載台,藉由固定在此晶圓載台上之晶圓保持具,以真空吸附或靜電吸附等方式保持晶圓。
作為晶圓保持具,雖有各種型式,但近年來以頂針夾頭(pin chuck)式之晶圓保持具被用得較多。此外,於晶圓載台上設有用以將晶圓交至晶圓保持具上之3根上下動頂針(center up(中央頂起)、或亦稱lift pin)(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此上下動頂針,透過形成在晶圓保持具之開口上下動,在晶圓保持具上方從搬送機械臂接過晶圓,以吸附保持之狀態下 降,據以將晶圓交至晶圓保持具上。
然而,隨著半導體元件之高集體化及晶圓之大型化,在從上下動頂針移交至晶圓保持具之晶圓之中心部觀察到無法忽視程度之變形。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美國專利第6,624,433號說明書
上述於晶圓中心部殘存變形之原因,原本被認為是如下所述之故。亦即,搬送機械臂退出後,被上下動頂針支承之晶圓之外周緣部產生下垂,當隨著上下動頂針之下降而以晶圓保持具真空吸引晶圓時,從晶圓周緣部開始吸附而漸漸朝向中心之結果,於吸附後在晶圓中心部殘留了變形。
然而,根據其後實驗等之結果,發現即使從先晶圓之中心部開始晶圓保持具之吸引,依然會在晶圓中心部產生殘留變形之情形。因此,發明人進一步重覆檢討之結果,完成了對解決晶圓中心部產生變形之問題有幫助的本發明。
本發明第1態樣提供一種保持基板之基板保持裝置,具備:基板保持部,用以吸附保持前述基板;以及複數個移動構件,於一端具有吸附前述基板背面之吸附部,能在以前述吸附部吸附前述基板背面之狀態下,對前述基板保持部相對移動;前述複數個移動構件中之至少1個,係因包含前述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從前述所吸附之基板承受之力的作用,往至少一方向變位。
根據此構成,例如在將背面被複數個移動構件之吸附部吸附之基板裝載於基板保持部上時,雖然被基板保持部吸附而使基板變形(平坦化),為避免妨礙該基板之變形,承受來自基板之力而至少1個移動構件之至少一部分往至少一方向變位。據此,即能抑制因複數個移動構件之吸附引起之基板面內之變形發生。
本發明第2態樣提供一種保持基板之基板保持裝置,其具備:基板保持部,用以吸附保持前述基板;以及複數個移動構件,具有包含吸附前述基板背面之吸附部的一端、與和前述一端相反側之另一端,能在以前述一端吸附前述基板背面之狀態下對前述基板保持部分別相對移動;前述複數個移動構件中之至少1個,具備配置在前述一端與前述另一端之間因從前述基板承受之力之作用往至少一方向變位的變位部而構成。
根據此構成,例如在背面被複數個移動構件之吸附部吸附之基板被裝載於基板保持部上時,雖然被基板保持部吸附而使基板變形(平坦化),為避免妨礙該基板之變形,承受來自基板之力而至少1個移動構件之至少變位部往至少一方向變位。據此,即能抑制因複數個移動構件之吸附引起之基板面內之變形發生。
本發明第3態樣提供一種曝光裝置,係以能量束使基板曝光,其具備:間前述基板保持於前述基板保持部之上述第1或第2態樣之基板保持裝置,以及以前述能量束使前述基板曝光以於前述基板上生成圖案之圖案生成裝置。
本發明第4態樣提供一種元件製造方法,其包含:使用上述第3態樣之曝光裝置使基板曝光的動作,以及使前述曝光後之基板顯影的動 作。
11‧‧‧標線片載台驅動系
12‧‧‧移動鏡
13‧‧‧標線片對準檢測系
14‧‧‧標線片雷射干涉儀
16‧‧‧移動鏡
16X‧‧‧X移動鏡
16Y‧‧‧Y移動鏡
18‧‧‧雷射干涉儀系統
20‧‧‧主控制裝置
22‧‧‧載台座
24‧‧‧載台驅動系
26‧‧‧基座部
28‧‧‧凸部(圓邊部)
32‧‧‧頂針部
341、342、343‧‧‧上下動頂針單元
36‧‧‧供排氣口
38A、38B、38C‧‧‧供排氣路
40a、40b、40c‧‧‧供排氣支管
40d‧‧‧供排氣本管
40e‧‧‧排氣支管
40f‧‧‧排氣支管
45‧‧‧鏡筒
46A、46C‧‧‧真空泵
46B‧‧‧供氣裝置
52‧‧‧載台本體
52a‧‧‧載台本體之底壁
60‧‧‧流路
661‧‧‧板彈簧單元
671~673‧‧‧撓性管
68‧‧‧吸附部
681~683‧‧‧頂針頭
691‧‧‧開口
70‧‧‧供排氣機構
71、171‧‧‧板彈簧
72‧‧‧底部連接器
72A‧‧‧第1圓筒構件
72B‧‧‧第2圓筒構件
73‧‧‧頂部連接器
74‧‧‧突緣部
80、180、280‧‧‧中央頂起單元
84‧‧‧貫通孔
91、191、291‧‧‧台座構件
92、292‧‧‧本體部
92a‧‧‧板狀部
92b、92c、92d‧‧‧突出部
93‧‧‧驅動軸
94‧‧‧驅動單元
95‧‧‧驅動機構
96、196、296、396‧‧‧本體單元
97A‧‧‧裝載機械臂
98‧‧‧壓力感測器
100‧‧‧曝光裝置
134‧‧‧上下動頂針
2341、2342、2343、234a、234b、234c‧‧‧上下動頂針單元
334a、334b、334c‧‧‧上下動頂針單元
371a‧‧‧棒狀彈簧構件
371b‧‧‧板彈簧構件
371c‧‧‧棒狀構件
AF‧‧‧對焦感測器
AS‧‧‧對準檢測系
AXp‧‧‧光軸
FP‧‧‧基準板
IA‧‧‧曝光區域
IAR‧‧‧照明區域
IL‧‧‧照明光
IOP‧‧‧照明系
PL‧‧‧投影光學系
PU‧‧‧投影單元
R‧‧‧標線片
RST‧‧‧標線片載台
W‧‧‧晶圓
WH‧‧‧晶圓保持具
WMS‧‧‧晶圓保持區域
WST‧‧‧晶圓載台
WTB‧‧‧晶圓桌台
圖1係概略顯示一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之構成的圖。
圖2係顯示圖1之晶圓載台的俯視圖。
圖3係顯示晶圓載台之構成之部分剖面、且局部省略的圖。
圖4係顯示構成圖3之中央頂起單元之一部分之本體單元之一部分(本體部)與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的立體圖。
圖5係顯示圖4之上下動頂針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6係顯示上下動頂針單元之內部構成的圖。
圖7(A)及圖7(B)係分別從斜上方及斜下方觀察構成上下動頂針單元之一部分之板彈簧單元的立體圖。
圖8係顯示以一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之控制系為中心構成之主控制裝置之輸出入關係的方塊圖。
圖9(A)及圖9(B)係用以說明晶圓往晶圓載台(晶圓保持具)上之裝載的圖(其1及其2)。
圖10(A)及圖10(B)係用以說明晶圓往晶圓載台(晶圓保持具)上之裝載的圖(其3及其4)。
圖11(A)係顯示第1變形例之中央頂起單元之部分省略的立體圖、圖11(B)係顯示於圖11(A)之中央頂起單元的俯視圖。
圖12係第2變形例之中央頂起單元的俯視圖。
圖13係用以說明構成其他變形例之中央頂起單元之上下動單元之構成 的圖。
以下,依據圖1~圖10說明一實施形態。
圖1中顯示了一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00之概略構成。曝光裝置100係步進掃描(step & scan)方式之投影曝光裝置,乃所謂的掃描機。如後所述,本實施形態設有投影光學系PL,以下之說明中,係設與投影光學系PL之光軸AXp平行之方向為Z軸方向、在與此正交之面內相對掃描標線片與晶圓之掃描方向為Y軸方向、與Z軸及Y軸正交之方向為X軸方向,並設繞X軸、Y軸及Z軸旋轉(傾斜)之方向分別為θ x、θ y及θ z方向。
曝光裝置100,具備照明系IOP、保持標線片R之標線片載台RST、將形成於標線片R之圖案之像投影至塗有感應劑(光阻劑)之晶圓W上之投影單元PU、保持晶圓W於XY平面內移動之晶圓載台WST、以及此等之控制系等。
照明系IOP包含光源、以及透過送光光學系連接於光源之照明光學系,將被標線片遮簾(遮蔽系統)限制(設定)之標線片R上於X軸方向(圖1中與紙面正交方向)細長延伸之狹縫狀照明區域IAR,使用照明光(曝光用光)IL以幾乎均勻之照度加以照明。照明系IOP之構成已揭露於例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03/0025890號說明書等。此處,作為照明光IL,例如係使用ArF準分子雷射光(波長193nm)。
標線片載台RST配置在照明系IOP之圖1中的下方。於標線片載台RST上裝載了於其圖案面(圖1中之下面)形成有電路圖案等之 標線片R。標線片R係藉由例如真空吸附方式固定在標線片載台RST上。
標線片載台RST,可藉由例如包含線性馬達或平面馬達等之標線片載台驅動系11(圖1中未圖示,參照圖8),於水平面(XY平面)內微幅驅動、並於掃描方向(圖1中紙面內之左右方向的Y軸方向)以既定行程範圍驅動。標線片載台RST於XY平面內之位置資訊(含繞θ z方向之旋轉資訊)係以例如標線片雷射干涉儀(以下,稱「標線片干涉儀」)14透過移動鏡12(或形成在標線片載台RST端面之反射面),以例如0.25nm程度之分解能力隨時檢測。標線片干涉儀14之測量資訊被供應至主控制裝置20(圖1中未圖示,參照圖8)。又,本實施形態中,亦可取代上述標線片干涉儀而使用編碼器檢測標線片載台RST於XY平面內之位置。
投影單元PU配置在標線片載台RST之圖1中的下方。投影單元PU包含鏡筒45、與保持在鏡筒45內之投影光學系PL。作為投影光學系PL,係使用例如由沿著與Z軸方向平行之光軸AXp排列之複數個光學元件(lens element)構成之折射光學系。投影光學系PL具有例如兩側遠心、既定之投影倍率(例如1/4倍、1/5倍或1/8倍等)。因此,當標線片R上之照明區域IAR被來自照明系IOP之照明光IL照明時,即藉由通過圖案面與投影光學系PL之第1面(物體面)幾乎一致配置之標線片R的照明光IL,透過投影光學系PL(投影單元PU)將該照明區域IAR內之標線片R之電路圖案之縮小像(部分電路圖案之縮小像)形成在配置於投影光學系PL之第2面(像面)側、表面塗有光阻劑(感應劑)之晶圓W上與前述照明區域IAR共軛之區域(以下,亦稱曝光區域)IA。接著,藉由同步驅動標線片載台RST與晶圓載台WST,使標線片R相對照明區域IAR(照明光 IL)移動於掃描方向(Y軸方向)、並使晶圓W相對曝光區域IA(照明光IL)移動於掃描方向(Y軸方向),據以進行晶圓W上之1個照射(shot)區域(區劃區域)之掃描曝光,將標線片R之圖案轉印至該照射區域。亦即,本實施形態係藉由照明系IOP及投影光學系PL於晶圓W上生成標線片R之圖案,並藉由透過照明光IL之晶圓W上感應層(光阻層)之曝光於晶圓W上形成該圖案。
晶圓載台WST,如圖1所示,具備載台本體52、與搭載於載台本體52上之晶圓桌台WTB。晶圓載台WST,係藉由例如包含線性馬達或平面馬達等之載台驅動系24,於載台座22上以既定行程被驅動於X軸方向、Y軸方向,並於微幅驅動於Z軸方向、θ x方向、θ y方向及θ z方向。
晶圓W,係於晶圓桌台WTB上透過作為基板保持部之晶圓保持具WH(圖1中未圖示,參照圖2)以例如真空吸附方式加以固定。
圖2係顯示無晶圓W之狀態下的晶圓載台WST之俯視圖,並同時顯示了晶圓保持具WH之供排氣機構。又,圖3係圖2之A-A線剖面圖之部分省略且簡略化之圖,並同時顯示了晶圓。
如圖2所示,於晶圓載台WST之上面、亦即晶圓桌台WTB上面之中央,固定有與晶圓W幾乎相同大小之晶圓保持具WH。
晶圓保持具WH,如圖2之俯視圖所示,具備基座部26、除該基座部26上面(圖2中之紙面前側之面)外周部近旁既定寬度之環狀區域外之中央部既定面積區域以既定間隔設置的複數個突起狀之頂針部32、以及以圍繞配置此等複數個頂針部32之前述區域的狀態設在外周緣近旁之 環狀的凸部(以下,稱「圓邊部」)28等。
晶圓保持具WH,係以低膨脹率材料、例如陶瓷等構成,藉由對整體呈圓盤狀之陶瓷等材料表面進行蝕刻,以一體形成構成底面部之圓形板狀的基座部26、與凸設在此基座部26上面之圓邊部28及複數個頂針部32。圓邊部28,其外徑被設定成較晶圓W之外徑略小、例如小1~2mm程度,其上面加工成水平且平坦以避免在裝載晶圓W時與晶圓W背面之間產生間隙。
頂針部32,如圖3所示,具有各個之前端部分與圓邊部28位於幾乎同一面上之突起狀形狀。此等頂針部32係沿著基座部26上之基準點、此處係以中心點為中心之多重同心圓配置。
以此方式構成之晶圓保持具WH,於製造階段,如前所述,在一體形成基座部26、頂針部32及圓邊部28後,對最終成為與晶圓W之接觸面的複數個頂針部32之上端面及圓邊部28之上面,使用研磨裝置、砥粒等施以研磨加工。其結果,該等複數個頂針部32之上端面與圓邊部28之上面即位於幾乎同一平面上。本實施形態,係藉由連結複數個頂針部32之上端面的面(與圓邊部28之上面一致),形成晶圓保持具WH之晶圓載置面WMS。此處,於圓邊部28之內部區域不存在頂針部32之部分,係空間而非實際存在面。因此,以下係將晶圓載置面WMS中、載置晶圓W之圓邊部28的上面與圓邊部28之內部區域稱為晶圓保持區域,與晶圓載置面使用相同符號記載為晶圓保持區域WMS。
回到圖2,於基座部26之中央部近旁,在幾乎正三角形之各頂點位置,以和頂針部32不發生機械性干涉之狀態形成有上下方向(紙 面正交方向)之3個貫通孔84(圖2中未圖示,參照圖3)。此等3個貫通孔84,如圖3所示,係於Z軸方向(上下方向)貫通晶圓保持具WH之基座部26及晶圓桌台WTB而形成。於3個貫通孔84之各個,分別插入具有略圓柱形狀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亦將此等適當的稱為「移動構件」)。3個(3支)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被後述驅動裝置94驅動,而能分別透過貫通孔84,在上端(亦稱一端)往晶圓保持區域WMS之上方突出的第1位置(上限移動位置)、與上端不往晶圓保持區域WMS之上方突出的第2位置(下限移動位置)之間上下動。本實施形態中,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各個之下限移動位置係設定為與基座部26上面同一位置或其下方之位置。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如圖3所示,係分別固定在構成驅動裝置94(留待後敘)之一部分之本體單元96(本體部92)之上面。本實施形態中,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各個之上端面係位在同一高度之面上。
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被驅動裝置94驅動,能在上下方向(Z軸方向)同時、相同量升降自如。本實施形態,係以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與驅動裝置94構成中央頂起單元80。關於中央頂起單元80之構成,留待後詳述。又,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不一定需要以同時、同一量進行升降,例如可以是分別彼此獨立而以驅動裝置94進行升降的構成。
在後述晶圓裝載、晶圓卸載時,以驅動裝置94動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可藉由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從下方支承晶圓W、或在支承晶圓W之狀態下使其上下動。
回到圖2,於基座部26之上面,從基座部26上面之中心部近旁沿放射方向(具有幾乎120°之中心角間隔的3個半徑方向)以既定間隔形成有複數個供排氣口36。此等供排氣口36亦係形成在不會與頂針部32機械干涉的位置。供排氣口36分別透過形成在基座部26內部之供排氣路38A、38B、38C,與連接在基座部26外周面之供排氣支管40a、40b、40c成連通狀態。供排氣支管40a、40b、40c構成後述供排氣機構70之一部分。
供排氣路38A、38B、38C之各個,係由從基座部26外周面至基座部26之中心部近旁沿半徑方向形成之幹路、與從該幹路往半徑方向相距既定間隔分別往+Z方向分岐之複數個分岐路構成。此場合,複數個分岐路各個之上端開口端,為前述供排氣口36。
於晶圓保持具WH連接有供排氣機構70,其包含將被裝載於晶圓保持具WH上、以複數個頂針部32及圓邊部28從下方加以支承之晶圓W相對於複數個頂針部32及圓邊部28各個之上端面(亦稱上端部或一端部)加以吸附保持之真空吸附機構。
供排氣機構70,如圖2所示,具備真空泵46A及供氣裝置46B、與將此等真空泵46A及供氣裝置46B分別連接於前述供排氣路38A~38C之供排氣管40。
供排氣管40,係由供排氣本管40d、該供排氣本管40d之一端分枝成3個枝前述供排氣支管40a、40b、40c與從供排氣本管40d之另一端分枝成2個之排氣支管40e及供氣支管40f構成。
於排氣支管40e之與供排氣本管40d相反側之端部,連接有真空泵46A。此外,於供氣支管40f之與供排氣本管40d相反側之端部,連 接有供氣裝置46B。
又,於供排氣本管40d之一部分連接有用以測量供排氣管40內部之氣壓的壓力感測器98(圖2中未圖示,參照圖8)。此壓力感測器98之測量值被供應至主控制裝置20,主控制裝置20根據壓力感測器98支測量值與晶圓之裝載、卸載之控制資訊,控制真空泵46A及供氣裝置46B之開、關(作動/非作動)。又,亦可取代進行真空泵46A及供氣裝置46B之開、關控制,於排氣支管40e、供氣支管40g分別透過電磁閥等之未圖示的閥連接真空泵46A及供氣裝置46B,而進行此等閥之開關控制。此外,亦可取代本實施形態之供排氣機構70,而使用例如美國專利第6,710,857號說明書所揭示之具備平常時之真空排氣用的第1真空泵、晶圓裝載時用之高速排氣用真空室及第2真空泵、及供氣裝置的供排氣機構。
接著,說明中央頂起單元80之構成等。中央頂起單元80,如圖3所示,具備複數、本實施形態中為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與將該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驅動於上下方向之驅動裝置94。
驅動裝置94,具有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安裝在其上面之本體單元96、本體單元96固定在其上端面之驅動軸93、以及將該驅動軸93與本體單元96及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一體驅動於上下方向之驅動機構95。又,亦將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中、安裝在本體單元96之部分適當的稱為「下端」或「另一端」。亦即,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之下端係與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之上端為相反側之端部,包含安裝在本體單元96之部位。
本體單元96,包含與XY平面平行配置且下面固定在驅動 軸93之上端面的板狀台座構件91、與被固定在台座構件91上面的本體部92。驅動軸93之軸心位置與本體單元96之重心位置幾乎一致。因此,驅動軸93之軸心位置,並不一定與和晶圓保持具WH(晶圓保持區域WMS)之中心一致之連結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之設置點之三角形(本實施形態中為正三角形)之重心位置一致。
驅動機構95,作為驅動源例如包含馬達(例如音圈馬達或線性馬達),藉由該馬達之驅動力將驅動軸93驅動於上下方向。驅動機構95固定在載台本體52之底壁52a上。驅動機構95根據來自主控制裝置20之控制訊號,透過驅動軸93使本體單元96及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在既定範圍、亦即在前述下限移動位置與上限移動位置之間上下動。又,在驅動軸93之軸心與連結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之設置點之正三角形的重心位置不一致之情形時,最好是能設置將本體單元96及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正確的引導向Z軸方向之導件。
構成本體單元96之一部分之本體部92,如圖4所示,係一具有俯視(從上方(+Z方向)看)呈略矩形之板狀部92a、從板狀部92a之-Y側之面之X軸方向中央部往-Y側突出之突出部92b、以及從板狀部92a之+Y側端部之X軸方向兩端部往X軸方向外側分別突出之突出部92c、92d的構件。於突出部92b、92c、92d各個之上面,個別的安裝有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例如係配置在俯視幾乎呈正三角形各頂點之本體部92上的位置。
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除安裝位置外,係同樣安裝且同樣構成。此處,僅代表性的舉上下動頂針單元341為例,說明其構成及 安裝部之構造。
於突出部92b之上面,如圖6(及圖5)所示,形成有既定深度之圓形開口691。於開口691之內部,如圖6所示,以幾乎無間隙之狀態插入上下動頂針單元341之下端,據此,將上下動頂針單元341固定於本體部92。
上下動頂針單元341,如圖5所示,係由板彈簧單元661、撓性管671、及頂針頭681組合構成。
板彈簧單元661,如圖5及圖7所示,包含於Z軸方向延伸既定長度之板彈簧71(視需要亦稱「變位部」)、連接於板彈簧71下端部(視需要亦稱「另一端部」)之底部連接器72、以及連接於板彈簧71上端部之頂部連接器73。
板彈簧71係由彈簧鋼等之金屬薄板(薄的板狀構件)構成之平板彈簧,於高度方向(Z軸方向)具有既定長度。板彈簧71,如圖6所示,其上端部及下端部係較其餘部分較厚之厚部。板彈簧71,其薄方向(圖5、圖6中為Y軸方向)之剛性遠低於厚方向(圖5中為Z軸方向及X軸方向)。因此,板彈簧71會因承受外力而在YZ面內變形(彎曲變形)自如。如圖6所示,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變位部之板彈簧71係配置在上下動頂針單元341中、上端(例如頂針頭681)與下端(例如底部連接器72)之間。
底部連接器72,例如圖5所示,係由高度方向中央部設有突緣部74之具段層之圓筒狀構件構成。底部連接器72,如圖7(A)及圖7(B)所示,係由上端部設有突緣部74之第1圓筒構件72A、與在無間隙 之狀態下從上方將其下端部之一部分插入圓筒構件72A內部之第2圓筒構件72B一體化而成。第2圓筒構件72B較第1圓筒構件72A薄。於第2圓筒構件72A之內部、以將該內部空間2等分之狀態插入板彈簧71之下端側厚部,將兩構件連接成一體。
板彈簧單元661係由第2圓筒構件72B插入開口691之內部、透過突緣部74以突出部92b從下方加以支承。亦即,突緣部74之功能係作為板彈簧單元661之落下防止構件。
頂部連接器73係由與第2圓筒構件72B相同之圓筒構件構成,於頂部連接器73之內部、以將該內部空間2等分之狀態插入板彈簧71之上端側厚部,將兩構件連接成一體。
撓性管671係由圓筒狀之蛇腹構件(bellows)構成,在其內部插入板彈簧單元661之狀態下,下端面連接於底部連接器72之突緣部74之上面。又,由於撓性管671係由蛇腹構件構成,因此能於Z軸方向進行某種程度之伸縮且彎曲自如。不過,撓性管671在板彈簧711之剛性較高的X軸方向,係被板彈簧711阻止其變形。
頂針頭681,如圖5及圖6所示,係由中央部形成有具段層之開口的低高度較厚的圓筒狀構件構成。形成在頂針頭681之具段層之開口,其下側內徑(直徑)較上側內徑(直徑)大,其下側內徑與頂部連接器73之外徑幾乎相同。在板彈簧單元661之頂部連接器73抵接於頂針頭681之具段層開口之段部的狀態下將兩構件一體化,據以組裝板彈簧單元661與頂針頭681與撓性管671。在此組裝狀態下,撓性管671之上端面係與頂針頭681之下面透過些微之間隙對向。又,頂針頭681之形狀並不限定上述形狀, 例如開口亦可以是矩形,或是外形為角柱狀之構件。
其他上下動頂針單元342、343之構成與上述上下動頂針單元341相同,分別安裝在突出部92c、92d之上面。不過,上下動頂針單元342係以構成其一部分之板彈簧71之面之法線方向(薄度方向)與在XY平面內對Y軸成+60度之方向一致的狀態,安裝在突出部92c。又,上下動頂針單元343以構成其一部分之板彈簧71之面之法線方向(薄肉方向)與在XY平面內相對Y軸成-60度之方向一致的狀態,安裝在突出部92d。亦即,本實施形態中,3個板彈簧71之面的面向係設定成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個別具備之3個板彈簧71之面之法線,於XY平面內,在連結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之設置點(XY平面上之3點)之正三角形的重心G(與外心及內心一致)相交(參照圖4)。因此,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因外力之作用,位於上端之頂針頭681、682、683,如圖4所示,會往以上述重心G(與晶圓保持具WH之晶圓保持區域WMS之中心幾乎一致)為中心之外接圓的半徑方向移動、亦即會往離開前述晶圓保持具WH之晶圓保持區域WMS之中心的方向或接近前述中心的方向移動。此外,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各個之較下端之底部連接器72之上的部分會繞與上述半徑方向及鉛直軸(Z軸)方向正交之方向之軸擺動(回動)。
於本體部92之內部,如圖6中代表性顯示之突出部92b之附近所示,形成有與突出部92b、92c及92d各個之內部空間連通的流路(空間)60,流路60連通於安裝在各個之突出部之底部連接器72之第1圓筒構件72A之內部。
由上述說明可知,當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連接於本 體部92時,即形成從本體部92內之流路60連通至頂針頭681~683之具段層段開口的流路。於流路60,透過未圖示之配管系連接於真空泵46C(參照圖8)。在以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從下方支承晶圓W的狀態下,由主控制裝置20使用真空泵46C將流路60內部設定為負壓,據以將晶圓W從背面(下面)側吸附保持於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之上端(頂針頭681~683)。
回到圖1,晶圓載台WST之XY平面內之位置資訊(包含旋轉資訊(yawing量(θ z方向之旋轉量θ z)、pitching量(θ x方向之旋轉量θ x)、rolling量(θ y方向之旋轉量θ y)))係藉由雷射干涉儀系統(以下,簡稱為「干涉儀系統」)18,透過移動鏡16以例如0.25nm程度之解析能力隨時加以檢測。此處,於晶圓載台WST,實際上,如圖2所示,固定有具有與Y軸正交之反射面的Y移動鏡16Y、與具有與X軸正交之反射面的X移動鏡16X。並與此對應的,包含對Y移動鏡16Y及X移動鏡16X之各個照射測距光束之Y干涉儀及X干涉儀而構成干涉儀系統18,但圖1中,僅代表性的顯示為移動鏡16、干涉儀系統18。
干涉儀系統18之測量資訊被供應至主控制裝置20(參照圖8)。主控制裝置20根據干涉儀系統18之測量資訊,透過載台驅動系24控制晶圓載台WST之XY平面內之位置(含θ z方向之旋轉)。又,晶圓載台WST之XY平面內之位置,亦可取代干涉儀系統18,而使用例如在晶圓載台搭載標尺(繞射光柵)或讀頭之編碼器系統來加以檢測。
又,圖1中雖省略圖示,晶圓保持具WH所保持之晶圓W之表面之Z軸方向位置及傾斜量,係以例如美國專利第5,448,332號說明書 等所揭示之由斜入射方式之多點焦點位置檢測系構成之對焦感測器AF(參照圖8)加以測量。此對焦感測器AF之測量資訊亦被供應至主控制裝置20(參照圖8)。
又,於晶圓載台WST上,固定有其表面與晶圓W表面同高度之基準板FP(參照圖1及圖2)。於此基準板FP之表面形成有包含以後述標線片對準檢測系檢測之一對第1標記、以及用於後述對準檢測系AS之基準線測量等之第2標記的複數個基準標記。
進一步的,於投影單元PU之鏡筒45之側面設有檢測形成在晶圓W之對準標記及基準標記的對準檢測系AS。作為對準檢測系AS,例如係使用以鹵素燈等之寬頻光照明標記,藉由對此標記影像進行影像處理據以測量標記位置之影像處理方式的成像式對準感測器之一種的FIA(Field Image Alignment)系。
於曝光裝置100,進一步的,在標線片載台RST之上方設有例如美國專利第5,646,413號說明書等所揭示之、由使用曝光波長之光之TTR(Through The Reticle)對準系構成的一對標線片對準檢測系13(圖1中未圖示,參照圖8)。標線片對準檢測系13之檢測訊號被供應至主控制裝置20(參照圖8)。
圖8,顯示了以曝光裝置100之控制系為中心構成,統籌控制構成各部之主控制裝置20之輸出入關係的方塊圖。主控制裝置20包含工作站(或微電腦)等,統籌控制曝光裝置100之構成各部。
其次,以晶圓更換動作(晶圓之裝載及卸載動作)為中心說明以上述方式構成之曝光裝置100進行之一連串動作。
例如於一批晶圓之最先之處理時,首先,將標線片R裝載於標線片載台RST上,由主控制裝置20使用一對標線片對準檢測系13、基準板FP上之一對第1標記及第2標記、以及對準檢測系AS,例如依美國專利第5,646,413號說明書等所揭示之順序,進行標線片對準及對準檢測系AS之基準線測量。
接著,於晶圓更換位置(未圖示),將例如藉由聯機(inline)於曝光裝置100之塗佈顯影裝置(未圖示)塗有感應材(resist)之晶圓W裝載於晶圓載台WST之晶圓保持具WH上。此晶圓W之裝載係以下述順序進行。又,以下之說明中,針對使用裝載機械臂、卸載臂等之晶圓吸附及吸附解除,省略其說明。
首先,如圖9(A)中以塗白箭頭所示,以構成晶圓搬送系之一部分之裝載機械臂97A將晶圓W搬送至晶圓保持具WH上方。接著,由主控制裝置20,如圖9(B)中以塗黑箭頭所示,透過驅動裝置94將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朝向前述上限移動位置驅動於+Z方向。於此移動之途中,被支承於裝載機械臂97A之晶圓W被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從下方支承,進一步藉由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之上升驅動,晶圓W被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從下方支承,從裝載機械臂97A被移至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於此移交之前,真空泵46C受主控制裝置20之控制而作動,晶圓W即於其背面被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頂針頭681、682、683)吸附保持。此時,當於晶圓W有上凸或下凸之翹曲等變形之情形時,晶圓W係在該變形的狀態下,被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吸附保持。
接著,如圖9(B)中以塗白箭頭所示,裝載機械臂97A從晶圓保持具WH之上方退出。此裝載機械臂97A之退出後,由主控制裝置20,如圖10(A)中以塗黑箭頭所示,透過驅動裝置94將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朝向前述下限移動位置之近旁驅動於-Z方向。據此,如圖10(B)所示,晶圓W之背面即抵接於晶圓保持具WH之晶圓保持區域WMS,晶圓W被裝載於晶圓保持具WH上。此時,前述真空泵46A因主控制裝置20之控制而在作動中,晶圓W被真空吸附於晶圓保持具WH。此情形下,當於晶圓W有前述上凸或下凸之翹曲等變形時,晶圓W會因晶圓保持具WH之吸引力而被平坦化矯正。由於此晶圓W之平坦化矯正處理,晶圓W將回到無翹曲之平坦的平面形狀。此時,會從晶圓W對吸附晶圓W之背面之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之頂針頭681~683,施加主要以晶圓W之中心為中心之半徑方向的力。例如,如圖4所示,於配置在-Y側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之頂針頭681(晶圓吸附部),會作用Y軸方向(±Y方向)之力(參照圖4中之箭頭A)及/或θ x方向之力(參照圖4中之箭頭B),據此,上下動頂針單元341之板彈簧71即會以-Z端為支點彎曲(bend)、或例如從+X方向看產生彎曲成S字狀等之變形。因應此板彈簧71之變形,撓性管671亦變形。因板彈簧71之前述彎曲變形頂針頭681會往θ x方向移動,而因前術S字狀之彎曲變形頂針頭681會往Y軸方向移動。此時,撓性管671,由於其一部分係在晶圓保持具WH及晶圓桌台WTB之貫通孔84內,因此其外周面會有與貫通孔84之內壁面接觸的情形。然而,貫通孔84與上下動頂針單元341之間有既定間隙、且撓性管671可變形自如,因此不會因該撓性管671與貫通孔84之內壁面之接觸而妨礙板彈簧71之變形。
其餘上下動頂針單元342、343之頂針頭682、683,亦是採同樣方式,往晶圓W(晶圓保持具WH)之半徑方向或(tilt)方向移動。於上下動頂針單元342、343,亦不會因撓性管672、673之各個與貫通孔84內壁面之接觸而妨礙板彈簧71之變形。因此,於中央頂起單元80,晶圓W之平坦化動作不會因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之吸附保持力而受到妨礙。如此,即能避免被保持於晶圓保持具WH之晶圓W產生因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之吸附保持造成的變形。
晶圓W之裝載後,由主控制裝置20之控制,使用對準檢測系AS實施檢測晶圓W上複數個對準標記之對準測量(例如EGA)。據此,求出晶圓W上之複數個照射區域之排列座標。又,關於對準測量(EGA)之詳情,例如以揭示於美國專利第4,780,617號說明書等。
接著,由主控制裝置20根據對準測量之結果,進行重複將晶圓W移動至為晶圓W上複數個照射區域之曝光之加速開始位置的照射間步進動作、與前述掃描曝光動作的步進掃描(step & scan)方式的曝光動作,於晶圓W上之全照射區域依序轉印標線片R之圖案。又,步進掃描方式之曝光動作與習知方式並無不同,因此省略詳細說明。
曝光結束時,曝光完成之晶圓W即以下述程序從晶圓載台WST之晶圓保持具WH加以卸載。
亦即,首先,晶圓載台WST移動至既定晶圓更換位置,由主控制裝置20之控制停止真空泵46A之作動並開始供氣裝置46B之作動,從供氣裝置46B透過供排氣口36將加壓空氣噴出至晶圓W之背面側。據此,晶圓W即從晶圓保持具WH之晶圓保持區域WMS浮起。接著,由主 控制裝置20透過驅動裝置94將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朝向前述移動上限位置驅動於+Z方向。於此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之上升途中,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從下方支承晶圓W,將之頂起至上限移動位置。又,在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上升時,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之各個亦可吸附保持晶圓W之背面。
接著,構成搬送系之一部分的卸載臂(未圖示),插入被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支承之晶圓W之下方。接著,由主控制裝置20控制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將之下降驅動至既定待機位置(上限移動位置與下限移動位置間之既定位置)(驅動於-Z方向)。於此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之下降途中,將晶圓W從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移交至卸載臂。又,在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之各個吸附保持晶圓W背面之情形時,在移交前一刻解除該吸附。之後,卸載臂保持晶圓W並退出。之後,重複進行上述晶圓W之裝載以後之動作,依序處理一批內之複數片晶圓。一批處理結束後,對次一批晶圓重複進行同樣的處理。
如以上之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00所具備之晶圓載台WST,在將背面被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之頂針頭681、682、683吸附之晶圓W,裝載於晶圓保持具WH之晶圓保持區域WMS(晶圓載置面)時,被晶圓保持具WH吸附而變形(平坦化)。此時,為避免妨礙該晶圓W之變形,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承受來自晶圓W之力(本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外力之一例),各自所具有之板彈簧71即至少往一方向(薄方向)變位,據此,分別包含頂針頭681、682、683之至少一部分往前述各2方向(參照圖4之箭頭)中之至少一方向變位。從而抑制了因3個 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2、343之吸附造成之晶圓W之面內變形的發生。因此,即使晶圓W是直徑450毫米等之大型晶圓,亦能以3個上下動頂針134從下方安定的支承晶圓W,並能在幾乎不產生變形之情形下,將該晶圓W裝載於晶圓保持具WH上。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00,能在幾乎不產生變形的情形下對裝載於晶圓保持具WH上之晶圓W以步進掃描方式進行曝光。因此,能將標線片R之圖案相對已形成之圖案以良好精度重疊後轉印至晶圓W上之各照射區域。
又,上述實施形態之晶圓載台WST所具備之中央頂起單元80,可如以下說明之第1、第2變形例般有各種的變形。以下,以中央頂起單元為中心,說明變形例之晶圓載台。
《第1變形例》
圖11(A)中,以立體圖顯示了除驅動軸93及驅動機構95以外之第1變形例之晶圓載台所具備之中央頂起單元180,圖11(B)係圖11(A)所示之中央頂起單元180的俯視圖。
中央頂起單元180,取代前述實施形態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343及本體單元96,具備3個上下動頂針134及本體單元196。
本體單元196,俯視(從上方(+Z方向)看)具有將正三角形之各頂點近旁沿著對應各頂點之底邊平行之線加以切除的六角形形狀、亦即具有短邊與長邊交互連接形成之六角形形狀。本體單元196,包含具有分別構成上述六角形之短邊之3個端面的俯視Y字狀的底座構件191、與將底座構件191之端面彼此連結分別構成上述六角形之長邊的3個板彈簧 171。底座構件191由具有中心角120度間隔之3個棒狀部的Y字狀構件構成,於6自由度方向具有充分的剛性。另一方面,板彈簧171係以將底座構件191之3個棒狀部前端彼此連結之方式配置,僅俯視下在與連結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剛性較其他方向低(例如,配置在-Y側之板彈簧171,其Y軸方向之剛性低)。
3個上下動頂針134之各個,分別固定在3個板彈簧171之中央部。3個上下動頂針134之各個,由在6自由度方向具有充分剛性的圓筒構件構成。又,於3個上下動頂針134之各個,透過未圖示之配管連接有未圖示之真空泵等真空吸附裝置。在以3個上下動頂針134從下方支承晶圓W的狀態下,透過未圖示之真空裝置(例如真空泵)使3個上下動頂針134之內部空間成為負壓,據以將晶圓W吸附保持於3個上下動頂針134。在此吸附保持狀態下,對晶圓W施以平坦化矯正等,而從晶圓W對3個上下動頂針134作用以晶圓W中心為中心之半徑方向之力時,3個上下動頂針134之各個即往該力之方向移動(參照圖11(A)之兩箭頭)。
以取代中央頂起單元80而具有本第1變形例之中央頂起單元180之晶圓載台WST,亦能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00同等的效果。亦即,即使是在晶圓W係大尺寸的情形下,亦能以中央頂起單元180之3個上下動頂針134從下方安定的支承晶圓W,並能抑制或避免晶圓W因上下動頂針134之吸附保持而產生變形、進而抑制或避免晶圓W裝載至晶圓保持具後之變形之發生。
又,上述實施形態及第1變形例中,中央頂起單元具有3個上下動構件(上下動頂針單元或上下動頂針)。然而,中央頂起單元亦可 具備2個或4個以上之上下動構件、或如以下之第2變形例般具有6個上下動構件。
《第2變形例》
圖12係第2變形例之晶圓載台所具備之中央頂起單元280的俯視圖。中央頂起單元280,具備固定在驅動軸93上面(+Z側之面)之本體單元296。本體單元296,包含由俯視正六角形狀之板構件構成的台座構件291、與由固定在台座構件291上面之俯視正六角形狀之框構件構成的本體部292所構成。本體單元296,形狀雖不相同但與前述本體單元96具有相同功能。
於本體部292上面,在正六角形之各頂點位置,安裝有6個(6支)上下動頂針單元2341、234a、2342、234b、2343、234c。
6個上下動頂針單元中、於圖12中,包含位在-Y側端部之上下動頂針單元2341之設置在正三角形各頂點位置之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2341、2342、2343,係與前述實施形態之上下動頂針單元341等同樣構成,以同樣方式安裝在本體部292之上面。
其餘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234a、234b、234c,設置在另一正三角形之各頂點位置,此等上下動頂針單元234a、234b、234c係分別採用僅Z軸方向剛性高、其他方向則剛性低的構造。例如,取代前述板彈簧71而採用棒狀彈簧構件,與前述上下動頂針單元34a等同樣的構成上下動頂針單元234a、234b、234c。如此,即能實現僅Z軸方向剛性高、其他方向剛性低的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234a、234b、234c。
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2341、2342、2343,包含頂針頭(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會因吸附時來自晶圓之力之作用而分別往前述正六角形之外 接圓之半徑方向變位,其餘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234a、234b、234c則其包含頂針頭(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往至少前述外接圓之半徑方向及切線方向變位。
根據取代中央頂起單元80而具有本第2變形例之中央頂起單元280之晶圓載台WST,亦能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同等之效果。亦即,即使晶圓W是大尺寸之情形時,亦能以中央頂起單元280之6支上下動頂針單元從下方安定的支承晶圓W,並抑制或避免晶圓W因上下動頂針單元之吸附保持而產生變形,進而抑制或避免晶圓W裝載至晶圓保持具後產生變形。此場合,由於係以6點支承晶圓W,因此除300mm晶圓是當然的可以安定支承,即使是大型的450mm晶圓等亦能安定的加以支承。
又,上述實施形態及第1變形例中,雖係將3個上下動構件全部作成相同構造(含形狀),但只要是能從下方動態的支承晶圓W的話,可將至少1個上下動頂針單元之構造作成與其他上下動頂針單元不同。例如,可採用與典型的運動性支承構造之以所謂的凱爾文夾鉗(Kelvin clamp)相同原理支承晶圓之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的組。此處,所謂運動性(Kinematic),係指支承構造具有之自由度(可自由運動之軸數)與物理性拘束條件之數合計共6個之情形。此條件與被課與之物理性拘束是獨立的情形(無冗餘度)相同。
作為3個上下動頂針單元組之例,如圖13所示,有包含吸附部68(上述實施形態之頂針頭等)設於上端部而下端部固定在可上下動之底座構件396(上述實施形態之本體單元等)能於上下方向延伸之棒狀彈簧構件371a的第1上下動頂針單元334a、與包含吸附部68設於上端部而下 端部固定在底座構件396之板彈簧構件371b的第2上下動頂針單元334b、與包含吸附部68透過球接頭設於上端而下端固定於底座構件396之棒狀構件371c的第3上下動頂針單元334c之組。此處,係設板彈簧構件371b之面法線方向(薄方向)與Y軸平行,連結棒狀構件371c與板彈簧構件371b之方向與Y軸平行。又,此例中,係由作為變位部之棒狀彈簧構件371a、作為變位部之板彈簧構件371b及棒狀構件371c各個之下端部,承擔上下動頂針單元334a、334b、及334c各個之下端。
此場合,於第1上下動頂針單元334a僅吸附部68往Z軸方向之移動受到拘束(容許其餘5自由度方向之移動),於第2上下動頂針單元334b僅吸附部68之2軸方向(Z軸方向及Y軸方向)移動與繞Y軸之旋轉(θ y旋轉)受到拘束(容許X軸方向之移動與θ y旋轉及θ z旋轉),於第3上下動頂針單元334c則是僅吸附部68之正交3軸方向(X、Y及Z軸方向)之移動受到拘束(容許θ x、θ y及θ z旋轉)。不過,在以上下動頂針單元334a~334c吸附保持晶圓之場合,因第3上下動頂針單元334c之吸附部68使晶圓之正交3軸方向之位置受到拘束,因第2上下動頂針單元334b之吸附部68使繞Y軸之旋轉(θ y旋轉)與繞Z軸之旋轉(θ z旋轉)進一步受到拘束,因第3上下動頂針單元334c之吸附部68使繞X軸之旋轉(θ x旋轉)進一步受到拘束。
又,上述實施形態或變形例(以下,稱「上述實施形態等」)中,雖係3個或6個上下動頂針單元皆至少在吸附保持晶圓之狀態下,藉由來自晶圓之力之作用而往至少一軸方向變位,但不限定於此。亦即,只要不妨礙晶圓之自由變形的話,亦可採用3個或6個上下動頂針單元中僅 部分上下動頂針單元,藉由來自晶圓之力之作用而變位的構成。
又,上述實施形態等,雖係針對曝光裝置係不透過液體(水)進行晶圓W之曝光的乾式曝光裝置之情形做了說明,但不限於此,上述實施形態等亦能適用於例如歐洲專利申請公開第1,420,298號說明書、國際公開第2004/055803號、美國專利第6,952,253號說明書等所揭露之在投影光學系與晶圓之間形成包含照明光之光路的液浸空間,透過投影光學系及液浸空間之液體以照明光使晶圓曝光之曝光裝置。
又,在將晶圓W裝載於晶圓保持具WH時,為降低晶圓產生之變形,可於晶圓保持具W之圓邊部28及/或複數個頂針部32之表面塗以低摩擦材(例如,DLC(類鑽碳)等)。
又,上述實施形態等中,雖係針對曝光裝置為步進掃描(step & scan)方式等之掃描型曝光裝置之情形做了說明,但不限於此,亦可以是步進機等之靜止型曝光裝置。此外,將照射區域與照射區域加以合成之步進接合(step & stitch)方式之縮小投影曝光裝置、近接方式之曝光裝置、或反射鏡投影對準器等,皆能適用上述實施形態。
又,上述實施形態等,亦能適用於雙載台型之曝光裝置。雙載台型曝光裝置之構造及曝光動作,以揭露於例如美國專利6,341,007號、美國專利6,400,441號、美國專利6,549,269號、美國專利6,590,634號、美國專利5,969,441號、及美國專利6,208,407號等。
又,上述實施形態等之曝光裝置中的投影光學系不限於縮小系,亦可以是等倍及放大系之任一種,投影光學系PL亦不僅限於折射系而可以是反射系及反射折射系之任一種,其投影像可以是倒立像及正立像隻 任一種。此外,前述照明區域及曝光區域之形狀雖設為矩形,但不限於此,亦可以是例如圓弧、梯形、或平行四邊形等。
又,上述實施形態等之曝光裝置之光源不限於ArF準分子雷射,亦可使用KrF準分子雷射(輸出波長248nm)、F2雷射(輸出波長157nm)、Ar2雷射(輸出波長126nm)、Kr2雷射(輸出波長146nm)等之脈衝雷射光源,或射出g線(波長436nm)、i線(波長365nm)等輝線之超高壓水銀燈等。此外,亦可使用YAG雷射之諧波產生裝置等。除此之外,亦可使用例如美國專利第7,023,610號說明書所揭示之、將作為真空紫外光從DFB半導體雷射或光纖雷射震盪出之紅外帶、或可見光帶之單一波長雷射光,以例如摻雜有鉺(或鉺及鐿兩者)之光纖放大器加以增幅,並以非線形光學結晶將其轉換波長成紫外光之諧波。
又,上述實施形態等中,作為曝光裝置之照明光IL並不限於波長100nm以上之光,當然亦可使用波長不滿100nm之光。例如,使用軟X線區域(例如5~15nm之波長帶)之EUV(Extreme Ultraviolet)光之EUV曝光裝置,亦能適用上述實施形態。除此之外,使用電子線或離子束等帶電粒子線之曝光裝置,亦能適用上述實施形態等。
再者,例如美國專利第6,611,316號說明書所揭示之、將2個標線片圖案透過投影光學系在晶圓上合成,並藉由一次掃描曝光幾乎同時雙重曝光在晶圓上之一個照射區域之曝光裝置,亦能適用上述實施形態等。
又,上述實施形態等中待形成圖案之物體(被能量束照射之曝光對象物體)不限於晶圓,可以是玻璃板、陶瓷基板、薄膜構件、或光 罩基底(mask blank)等其他物體。
曝光裝置之用途不限於半導體製造用之曝光裝置,例如將液晶顯示元件圖案轉印至方型玻璃板片之液晶用曝光裝置、及用以製造有機EL、薄膜磁頭、攝影元件(CCD等)、微機器及DNA晶片等之曝光裝置。此外,不僅僅是半導體元件等之微元件,本發明亦能適用於為製造光曝光裝置、EUV曝光裝置、X線曝光裝置及電子束曝光裝置等所使用之標線片或光罩,而將電路圖案轉印至玻璃基板或矽晶圓等之曝光裝置,亦能適用上述實施形態等。
半導體元件等之電子元件,經由進行元件之功能/性能設計的步驟、根據此設計步驟製作標線片的步驟、從矽材料製作晶圓的步驟、以上述實施形態等之曝光裝置(圖案形成裝置)及其曝光方法將光罩(標線片)之圖案轉印至晶圓的微影步驟、使經曝光之晶圓顯影的顯影步驟、殘存有光阻之部分以外部分之露出構件透過蝕刻去除的蝕刻步驟、除去完成蝕刻而不需之光阻的光阻除去步驟、元件組裝步驟(包含切割製程、結合製程、封裝製程)、檢査步驟等加以製造。此場合,於微影步驟使用上述實施形態等之曝光裝置實施前述曝光方法,於晶圓上形成元件圖案,因此能以良好生產性製造高積體度之元件。
又,援用至此為止之說明所引用之所有與曝光裝置等有關之公報、國際公開、歐洲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美國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及美國專利說明書之揭示作為本說明書記載之一部分。
26‧‧‧基座部
28‧‧‧凸部(圓邊部)
32‧‧‧頂針部
341、342、343‧‧‧上下動頂針單元
52‧‧‧載台本體
52a‧‧‧載台本體之底壁
80‧‧‧中央頂起單元
84‧‧‧貫通孔
91‧‧‧台座構件
92‧‧‧本體部
93‧‧‧驅動軸
94‧‧‧驅動單元
95‧‧‧驅動機構
96‧‧‧本體單元
W‧‧‧晶圓
WH‧‧‧晶圓保持具
WMS‧‧‧晶圓保持區域
WTB‧‧‧晶圓桌台

Claims (16)

  1. 一種保持基板之基板保持裝置,具備:基板保持部,用以吸附保持該基板;以及複數個移動構件,於一端具有吸附該基板背面之吸附部,能在以該吸附部吸附該基板背面之狀態下,對該基板保持部相對移動;該複數個移動構件中之至少1個,係因包含該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從該所吸附之基板承受之力的作用,往至少一方向變位。
  2. 一種保持基板之基板保持裝置,其具備:基板保持部,用以吸附保持該基板;以及複數個移動構件,具有包含吸附該基板背面之吸附部的一端、與和該一端相反側之另一端,能在以該一端吸附該基板背面之狀態下對該基板保持部分別相對移動;該複數個移動構件中之至少1個,具備配置在該一端與該另一端之間因從該基板承受之力之作用往至少一方向變位的變位部而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該移動構件至少設有3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該至少3個移動構件之各個,其包含該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因該力之作用而變位;該至少1個移動構件之該至少一部分,係往與其他移動構件之該至少一部分不同之方向變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移動構件之各個,其包含該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因該力之作用而往彼此不同之方向變 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該各移動構件係配置在該基板保持部之基板保持區域內正多角形之頂點的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該各移動構件之包含該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因該力之作用而往該正多角形之外接圓之半徑方向分別變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該移動構件設有3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該移動構件設有6個;該6個移動構件中,彼此不相鄰之3個移動構件,其包含該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因該力之作用而往該外接圓之半徑方向分別變位,其餘3個移動構件之包含該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則至少往該外接圓之半徑方向及切線方向變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包含該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因該力之作用而變位的該移動構件,進一步繞與該一部分因該力之作用而進行該變位之方向之軸正交的軸旋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移動構件之各個,其包含該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因受該力之作用而變位;包含該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分別變位之方向,係離開該基板保持部之基板保持區域之中心之方向或接近該中心之方向。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中任一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進一步具備固定該複數個移動構件各個之另一端,與該複數個移動構件一體移動之 底座構件;包含該吸附部之至少一部分因該力之作用而變位的該移動構件,包含該吸附部、該吸附部設於一端部且另一端部固定於該底座構件之彈簧構件、以及將該彈簧構件之周圍於其長邊方向全體加以圍繞且彎曲自如之環狀構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進一步具備固定該3個移動構件各個之另一端、與該3個移動構件一體移動之底座構件;該3個移動構件,分別包含(i)該吸附部設於一端部、另一端部固定於該底座構件之棒狀彈簧構件、(ii)該吸附部設於一端部、另一端部固定於該底座構件之板彈簧構件、及(iii)該可變位之吸附部設於一端部、另一端部固定於該底座構件之棒狀構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包含吸附有該基板之吸附部的至少一部分,係以不會妨礙該基板被載置於該基板保持部之基板保持區域時發生之該基板之變形之方式,往該至少一方向變位。
  15. 一種曝光裝置,係以能量束使基板曝光,其具備:將該基板保持於該基板保持部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一項之基板保持裝置;以及使用該能量束使該基板曝光以於該基板上生成圖案之圖案生成裝置。
  16. 一種元件製造方法,其包含: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曝光裝置使基板曝光的動作;以及使該曝光後之基板顯影的動作。
TW103137775A 2013-10-30 2014-10-30 基板保持裝置、曝光裝置及元件製造方法 TWI644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3-224843 2013-10-30
JP2013224843 2013-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0688A true TW201530688A (zh) 2015-08-01
TWI644391B TWI644391B (zh) 2018-12-11

Family

ID=5300421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8182A TWI695451B (zh) 2013-10-30 2014-10-30 基板保持裝置、曝光裝置及元件製造方法
TW103137775A TWI644391B (zh) 2013-10-30 2014-10-30 基板保持裝置、曝光裝置及元件製造方法
TW109114600A TWI770500B (zh) 2013-10-30 2014-10-30 基板保持裝置、曝光裝置及元件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8182A TWI695451B (zh) 2013-10-30 2014-10-30 基板保持裝置、曝光裝置及元件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4600A TWI770500B (zh) 2013-10-30 2014-10-30 基板保持裝置、曝光裝置及元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9921490B2 (zh)
EP (2) EP4145226A3 (zh)
JP (2) JP6436090B2 (zh)
KR (3) KR102247936B1 (zh)
CN (1) CN105830208B (zh)
HK (1) HK1221819A1 (zh)
TW (3) TWI695451B (zh)
WO (1) WO201506461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2059B (zh) * 2018-01-19 2020-04-21 韓商賽米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晶圓檢測機
TWI696212B (zh) * 2016-12-28 2020-06-11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3368A (zh) * 2015-09-28 2020-11-10 Asml荷兰有限公司 衬底保持器、光刻设备和制造器件的方法
KR102440560B1 (ko) * 2015-11-03 2022-09-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레이저 결정화 장치
US10381258B2 (en) * 2015-12-02 2019-08-13 Tokyo Electron Limited Apparatus of processing workpiece in depressurized space
CN111474826A (zh) * 2015-12-15 2020-07-31 Asml荷兰有限公司 衬底保持器、光刻设备及制造器件的方法
US10998219B2 (en) * 2016-06-13 2021-05-0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afer support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lift pin therefrom
JP6711168B2 (ja) * 2016-06-23 2020-06-1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載置装置及び基板載置方法
NL2019191A (en) 2016-07-06 2018-01-11 Stichting Nederlandse 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Inst A Substrate Holde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ubstrate Holder.
KR20230037681A (ko) 2016-10-20 2023-03-16 몰레큘러 임프린츠 인코퍼레이티드 임프린트 리소그래피 프로세스들에서의 기판들의 포지셔닝
CN106802537B (zh) * 2017-03-27 2020-04-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机台和曝光方法
JP6867229B2 (ja) * 2017-05-26 2021-04-28 アピックヤマダ株式会社 樹脂モールド金型
EP3450809A1 (de) * 2017-08-31 2019-03-06 VAT Holding AG Verstellvorrichtung mit spannzangenkupplung für den vakuumbereich
NL2022818A (en) * 2018-04-26 2019-10-31 Asml Netherlands Bv Stage apparatus, lithographic apparatus, control unit and method
US11133212B2 (en) * 2018-05-16 2021-09-28 Applied Materials, Inc. High temperature electrostatic chuck
JP7419030B2 (ja) * 2019-11-18 2024-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保持装置、露光装置、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EP3851916A1 (en) 2020-01-17 2021-07-21 ASML Netherlands B.V. Suction clamp, object handler, stage apparatus and lithographic apparatus
CN113830700A (zh) * 2020-06-24 2021-12-24 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自动调整的升降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0617A (en) 1984-08-09 1988-10-25 Nippon Kogaku K.K. Method for successive alignment of chip patterns on a substrate
KR100300618B1 (ko) 1992-12-25 2001-11-22 오노 시게오 노광방법,노광장치,및그장치를사용하는디바이스제조방법
JP3412704B2 (ja) 1993-02-26 2003-06-03 株式会社ニコン 投影露光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露光装置
JPH0779098A (ja) * 1993-09-07 1995-03-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ト基板支持装置
US6624433B2 (en) 1994-02-22 2003-09-23 Nik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substrate and the like
US5669977A (en) * 1995-12-22 1997-09-23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Shape memory alloy lift pins for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equipment
AU5067898A (en) 1996-11-28 1998-06-22 Nikon Corporation Aligner and method for exposure
EP0890136B9 (en) 1996-12-24 2003-12-10 ASML Netherlands B.V. Two-dimensionally balanced positioning device with two object holders, and lithographic device provided with such a positioning device
JPH10270535A (ja) * 1997-03-25 1998-10-09 Nikon Corp 移動ステージ装置、及び該ステージ装置を用いた回路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US5933943A (en) * 1997-07-21 1999-08-10 Chou; Shu-Chun Yu Pin leading device
US6208407B1 (en) 1997-12-22 2001-03-27 Asm Lithography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etitively projecting a mask pattern on a substrate, using a time-saving height measurement
IL138374A (en) 1998-03-11 2004-07-25 Nikon Corp An ultraviolet laser device and an exposure device that includes such a device
KR20010085493A (ko) 2000-02-25 2001-09-07 시마무라 기로 노광장치, 그 조정방법, 및 상기 노광장치를 이용한디바이스 제조방법
JP2001332609A (ja) 2000-03-13 2001-11-30 Nikon Corp 基板保持装置及び露光装置
US6611316B2 (en) 2001-02-27 2003-08-26 Asml Holding N.V. Method and system for dual reticle image exposure
JP2003025174A (ja) * 2001-07-11 2003-01-29 Nec Yamagata Ltd 基板吸着方法および基板吸着機構
JP2003051535A (ja) * 2001-08-07 2003-02-21 Canon Inc 基板保持装置、露光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4288694B2 (ja) * 2001-12-20 2009-07-01 株式会社ニコン 基板保持装置、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US6515261B1 (en) * 2002-03-06 2003-02-04 Applied Materials, Inc. Enhanced lift pin
US20040055803A1 (en) 2002-09-24 2004-03-25 Patmont Motor Werks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for scooter
JP3977324B2 (ja) 2002-11-12 2007-09-19 エーエスエムエル ネザーランズ ビー.ブイ. リソグラフィ装置
EP1420298B1 (en) 2002-11-12 2013-02-20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WO2004055803A1 (en) 2002-12-13 2004-07-0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quid removal in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irradiating spots on a layer
JP5219377B2 (ja) * 2006-03-16 2013-06-26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載置台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KR20070119386A (ko) * 2006-06-15 2007-12-20 세메스 주식회사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제조용 장비
JP2008060402A (ja) * 2006-08-31 2008-03-13 Nikon Corp 基板支持装置と基板支持方法、基板処理装置及び露光装置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KR20080026499A (ko) * 2006-09-20 2008-03-25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기판보유장치
JP2008235472A (ja) * 2007-03-19 2008-10-02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処理装置
WO2009054696A1 (en) * 2007-10-26 2009-04-30 Sosul Co., Ltd. Baffle, substrate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lasma processing method
JP5358239B2 (ja) * 2009-03-25 2013-12-04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ウエハ保持装置、半導体製造装置およびウエハ吸着方法
TW201041063A (en) * 2009-05-15 2010-11-16 Advanced Micro Fab Equip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sensing and removing residual charge from a micro-machined wafer
TWM367414U (en) * 2009-05-18 2009-10-21 Utechzone Co Ltd Platform module for pushing out chip
TWI593048B (zh) * 2009-07-21 2017-07-21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substrate holder, substrate holder pair, substrate bonding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8699001B2 (en) * 2009-08-20 2014-04-15 Nikon Corporation Object moving apparatus, object processing apparatus, exposure apparatus, object inspecting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141707B2 (ja) * 2010-03-24 2013-02-13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被処理体の支持機構、支持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搬送システム
JP2011211067A (ja) * 2010-03-30 2011-10-20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基板離脱装置
JP5574553B2 (ja) * 2010-07-28 2014-08-20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基板搬送装置及び保持装置
JP2013026267A (ja) * 2011-07-15 2013-02-04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2軸駆動機構及びダイボンダ並びにダイボンダの運転方法
JP2013093279A (ja) * 2011-10-27 2013-05-16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有機elデバイス製造装置
JP5868228B2 (ja) * 2012-03-12 2016-02-24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保持装置及び基板保持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6212B (zh) * 2016-12-28 2020-06-11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系統
US11195731B2 (en) 2016-12-28 2021-12-07 SCREEN Holdings Co., Ltd.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TWI692059B (zh) * 2018-01-19 2020-04-21 韓商賽米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晶圓檢測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55010B2 (ja) 2021-04-07
CN105830208B (zh) 2019-07-16
KR20160078413A (ko) 2016-07-04
TWI695451B (zh) 2020-06-01
TWI644391B (zh) 2018-12-11
TWI770500B (zh) 2022-07-11
HK1221819A1 (zh) 2017-06-09
WO2015064613A1 (ja) 2015-05-07
TW202034450A (zh) 2020-09-16
US10359707B2 (en) 2019-07-23
CN105830208A (zh) 2016-08-03
KR102247936B1 (ko) 2021-05-04
EP3065165A1 (en) 2016-09-07
JP2019054264A (ja) 2019-04-04
US20180173114A1 (en) 2018-06-21
EP3065165B1 (en) 2022-12-07
EP4145226A2 (en) 2023-03-08
US9921490B2 (en) 2018-03-20
JP6436090B2 (ja) 2018-12-12
KR20220088807A (ko) 2022-06-28
JPWO2015064613A1 (ja) 2017-03-09
EP4145226A3 (en) 2023-06-21
KR20210049981A (ko) 2021-05-06
TW201907517A (zh) 2019-02-16
EP3065165A4 (en) 2017-04-12
JP6855010B6 (ja) 2022-06-07
KR102411747B1 (ko) 2022-06-22
US20160370712A1 (en) 2016-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4391B (zh) 基板保持裝置、曝光裝置及元件製造方法
TW575937B (en)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expos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evice
JP6066149B2 (ja) 基板保持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露光方法及び装置
TWI703666B (zh) 搬送系統及搬送方法
JP2007273693A (ja) 基板保持部材及び基板保持方法、基板保持装置、並びに露光装置及び露光方法
JP2014003259A (ja) ロード方法、基板保持装置及び露光装置
JP4348734B2 (ja) 基板保持装置及び露光装置、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6778402B2 (ja) マスク保持装置、露光装置、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デバイス製造方法、マスク保持方法、及び露光方法
TWI463274B (zh) 微影裝置及基板處置方法
JP4685041B2 (ja) ステージ装置、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7214336A (ja) 保持装置、保持方法、ステージ装置、露光装置、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05277117A (ja) 基板保持装置、露光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15070014A (ja) 基板保持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露光方法及び装置
JP6086292B2 (ja) 基板保持装置及び露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