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6221A - 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6221A
TW201446221A TW103108479A TW103108479A TW201446221A TW 201446221 A TW201446221 A TW 201446221A TW 103108479 A TW103108479 A TW 103108479A TW 103108479 A TW103108479 A TW 103108479A TW 201446221 A TW201446221 A TW 2014462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rolls
pair
distance
roll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8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4830B (zh
Inventor
Yasuhiro Nakano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46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6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4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48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3/00Stretching, tentering or spreading textile fabrics; Producing elasticity in textile fabrics
    • D06C3/06Stretching, tentering or spreading textile fabrics; Producing elasticity in textile fabrics by rotary disc, roller, or like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係將片材夾於在周面具有凹凸且該凹凸相互嚙合並旋轉之1對輥間而進行延伸加工者,上述1對輥係輥間根據生產線停止信號而自延伸加工時之運轉時輥間距離分隔,且於生產線停止中輥間根據生產線啟動信號而恢復至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該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包括:片材加工步驟,其係對搬送至以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旋轉之上述1對輥間之上述片材進行上述延伸加工;生產線停止步驟,其係根據上述生產線停止信號,停止片材搬送;及生產線啟動步驟,其係於已停止片材搬送之生產線停止中,接收上述生產線啟動信號而開始上述片材搬送;並且於上述生產線停止步驟中,將上述輥間設為停止時輥間距離;於上述生產線啟動步驟中,將上述輥間自上述停止時輥間距離恢復至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

Description

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提出有如下技術,即,使用包含在周面具有相互嚙合之齒槽之1對輥之製造裝置,使該輥旋轉並將不織布等片材供給至該等之嚙合部分,而對該片材實施延伸加工(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17738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2-005529號公報
本發明提供一種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係將片材夾於在周面具有凹凸且該凹凸相互嚙合並旋轉之1對輥間而進行延伸加工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上述1對輥係輥間根據生產線停止信號而自延伸加工時之運轉時輥間距離分隔,且於生產線停止中輥間根據生產線啟動信號而恢復至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
本發明提供一種伸縮片之製造裝置,其包含:1對輥,其等在輥周面具有凹部及凸部並旋轉;及驅動器件,其將驅動力傳送至上述1對輥中之任一個輥之旋轉軸;上述1對輥係由相同形態之輥構成,沿著旋轉軸平行地具有上述凸部,於輥周面平行地形成有齒交線,且交替地配置有上述凹部與凸部;上述1對輥係一個輥藉由傳送至上述一 個輥之旋轉軸之驅動力而旋轉,而另一個輥可藉由相對之輥之上述凹部與凸部嚙合並一起轉動而旋轉;或,上述1對輥配置為相對之輥之上述凸部彼此分隔之狀態,藉由安裝於上述1對輥之各軸之齒輪之嚙合,將傳送至上述一個輥之旋轉軸之驅動力傳送至另一個輥之旋轉軸,從而另一個輥可旋轉;將上述1對輥設為輥間之距離可變動;並且將片材供給至上述1對輥間,而與上述1對輥之旋轉一併地對供給至相對之輥之上述凹部與凸部之間之上述片材實施延伸加工。
適當參照隨附圖式,並根據下述記載,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特徵及優點將變得更明確。
1‧‧‧伸縮片之製造裝置
2、3‧‧‧輥
2c、3c‧‧‧旋轉軸
5、6‧‧‧張力賦予器件
10‧‧‧片材
20、30‧‧‧齒
51、52、61、62‧‧‧夾輥
D‧‧‧嚙合深度
dm‧‧‧運轉時輥間距離
ds‧‧‧停止時輥間距離
H‧‧‧齒高
P‧‧‧間距
W‧‧‧齒厚
圖1係表示在實施本發明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方面較佳的伸縮片之製造裝置之一例之主要部分剖面圖。
圖2係於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1對輥之主要部分剖面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之流程圖。
圖4係模式性地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之主要部分前視圖,(a)係片材加工時之主要部分前視圖,(b)係生產線停止時之主要部分前視圖。
圖5係模式性地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之主要部分前視圖,(a)係片材加工時之主要部分前視圖,(b)係生產線停止時之主要部分前視圖。
圖6係模式性地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之主要部分前視圖,(a)係片材加工時之主要部分前視圖,(b)係生產線停止時之主要部分前視圖。
本發明係關於解決如下問題者,即,於將片材夾於在周面具有相互嚙合之凹凸(槽與齒)之1對輥間而進行之延伸加工中,在暫時停 止其延伸加工後再運轉時,夾在輥間之片材出現孔或斷裂。
以下,一面參照圖1及圖2,一面於對本發明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之較佳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首先,一面參照圖1,一面對在實施伸縮片之製造方法方面較佳之伸縮片之製造裝置的主要部分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伸縮片之製造裝置(以下有時亦簡稱為製造裝置)1包含在周面具有相互嚙合之凹凸並旋轉之1對輥2、3。具體而言,輥2、3係沿著旋轉軸平行地具有凸部(以下亦稱為齒),且於輥周面平行地形成有齒交線者。將片材10供給至輥2、3間,並與輥2、3之旋轉一併地對供給至凹凸之嚙合部分之片材10實施延伸加工。上述輥2、3係由相同形態之輥構成,且於各輥2、3之周面沿著輥軸方向交替地配置有凹部(以下亦稱為槽)及凸部。總之,於輥2、3沿著輥軸方向形成有作為凸部之齒20、30。又,較佳為包含對延伸加工前後之片材10賦予張力之張力賦予器件5、6。
輥2、3係藉由來自驅動器件(未圖示)之驅動力被傳送至任一者之旋轉軸而嚙合從而一起轉動地旋轉。於輥2、3之各軸中除了齒20、30以外,亦可另外安裝通常之JIS B1701中所規定之齒輪作為驅動用之齒輪。藉此,並非藉由輥2、3之齒20、30一起轉動,而是藉由該等齒輪嚙合,可將驅動傳送至輥2、3,從而使輥2、3旋轉。於此情形時,可將輥2、3之齒20、30不接觸地配置。又,藉由將傳送驅動力之驅動器件(未圖示)分別獨立地設置於輥2、3,而亦可藉由將輥2、3之齒20、30以不接觸之方式控制而實現各驅動器件。為了使片材10之延伸整體變得均勻,較佳為使輥2、3之齒20、30不接觸地旋轉。
就片材之加工性之觀點而言,亦可對輥2、3之一者或兩者進行加熱。於在片材內塗佈有熱熔材料之情形時,就防止對輥2、3之附著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對輥2、3之兩者進行加熱。例如,加熱至較片材 10之熔點低20℃至30℃之溫度。例如,於片材10由具有120℃左右之熔點之不織布構成並塗佈有熱熔材料之情形時,將輥2、3加熱至例如90℃至100℃。若以此方式對輥2、3進行加熱,則塗佈於片材10內之熱熔材料變得難以附著於輥2、3之齒20、30,故而較佳。作為於片材內塗佈有熱熔材料之片材,存在如日本專利特開2012-005529號公報之段落[0022]中所揭示之複合片材,存在例如藉由接著劑將2片側片接合而成之片材。
於本實施形態中,張力賦予器件5包含配置於輥2、3之上游側之一組夾輥51、52、配置於夾輥51、52與輥2、3之間之搬送路徑上之張力檢測器(未圖示)、及基於該張力檢測器之檢測輸出控制夾輥51、52之周邊速度之控制部(未圖示),並基於上述張力檢測器之檢測輸出,將夾輥51、52之周邊速度相對於輥2、3之周邊速度調整為特定速度,從而對供給至輥2、3間之片材10賦予所需張力。作為上述控制部之具體之控制方法,於檢測到大於所需張力之張力之情形時,藉由略微增加夾輥51、52之周邊速度,使該區間之張力變小,從而調整為接近所需張力。於檢測到小於所需張力之張力之情形時,藉由略微減少夾輥51、52之周邊速度,使該區間之張力增大,從而調整為接近所需張力。
張力賦予器件6包含配置於輥2、3之下游側之一組夾輥61、62、配置於夾輥61、62與輥2、3之間之搬送路徑上之張力檢測器(未圖示)、及基於該張力檢測器之檢測輸出控制夾輥61、62之周邊速度之控制部(未圖示),並基於上述張力檢測器之檢測輸出,將夾輥61、62之周邊速度相對於輥2、3之周邊速度調整為特定速度,從而將所需張力賦予至加工過之基材片。上述控制部之具體之控制係與上述張力賦予器件5中之控制同樣地進行。然而,此情形係於檢測到大於所需張力之張力時,藉由略微減少夾輥61、62之周邊速度,使該區間之張力 變小,從而調整為接近所需張力。於檢測到小於所需張力之張力時,藉由略微增加夾輥61、62之周邊速度,使該區間之張力增大,從而調整為接近所需張力。
上述製造裝置1包含控制器件(未圖示),該控制器件依據特定之動作順序控制上述驅動器件。
其次,對進行延伸加工之輥2、3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2所示,輥2中之鄰接之齒20彼此及輥3中之鄰接之齒30彼此之各間距P較佳為1.0mm以上、5.0mm以下,各齒之由齒根圓估算齒厚W較佳為未達上述間距之1/2,且所有齒高H較佳為間距P以上。
輥2、3之齒形可使用各種形狀。例如,可使用與日本專利特開2007-177384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2012-005529號公報中所記載之輥為同樣之形狀之輥。又,對於伸縮片之製造裝置1之主要構造,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相同公報中所記載者。
若考慮片材10之延伸之均勻化,則各輥2、3中之齒之間距P較佳為1.0mm以上,更佳為2.0mm以上。又,較佳為5.0mm以下,更佳為3.0mm以下。而且,較佳為1.0mm以上、5.0mm以下,更佳為2.0mm以上、3.0mm以下。又,若考慮齒之強度,則各輥2、3之齒厚W較佳為間距P之1/4以上、1/2以下,更佳為1/3以上、1/2以下。進而,若考慮為了對材料賦予伸縮性而提高延伸倍率,則於間距P為例如2.0mm之情形時,各輥2、3之所有齒高H較佳為2.0mm(間距之1.0倍)以上、4.0mm(間距之2.0倍)以下,更佳為2.5mm(間距之1.25倍)以上、3.5mm(間距之1.75倍)以下。
又,為了不因各輥2、3中之齒20、30之前端之角部而導致片材10受到損壞,較佳為對該角部進行倒角。倒角之曲率半徑較佳為0.1mm以上、0.3mm以下。
若考慮為了對材料賦予伸縮性而提高延伸倍率,則輥2、3之齒 20、30之嚙合深度D較佳為1.0mm以上,更佳為2.0mm以上。所謂齒之嚙合深度D,係指於將齒20、30嚙合而使輥2、3彼此旋轉時,進入一個輥之槽之另一個輥之齒之部分的齒高度方向之最大長度。換言之,輥2、3之齒20、30之嚙合深度D係指於輥2、3嚙合時,一個輥2之齒尖圓與另一個輥3之齒尖圓重疊之輥之半徑方向上的齒尖圓間之最大長度。
上述製造裝置1之延伸倍率為50%(1.5倍)以上,較佳為150%(2.5倍)以上,進而較佳為200%(3.0倍)以上,而且為400%(5.0倍)以下,較佳為350%(4.5倍)以下,進而較佳為300%(4.0倍)以下。更具體而言,上述製造裝置1之延伸倍率為50%(1.5倍)以上、400%(5.0倍)以下,較佳為150%(2.5倍)以上、350%(4.5倍以下),進而較佳為200%(3.0倍)以上、300%(4.0倍)以下。因此,製造裝置1可進行此種高延伸倍率之延伸加工。
此處,所謂延伸倍率係指(材料藉由具有齒槽之輥之嚙合而延伸時之長度-材料藉由該輥之嚙合而延伸之前之長度)/(材料藉由該輥之嚙合而延伸之前之長度)×100(%)。再者,括弧內之數字(倍)係將延伸前之材料長度作為1加上該延伸倍率除以100所得之值,而以不同之表現表示延伸倍率者。
上述製造裝置1係上述輥2、3間之距離可變動。作為使輥2、3間之距離變動之機構之一例,可藉由利用油壓缸或氣壓缸,使支承輥2、3之各軸之軸承間變動而進行。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11-178124號公報之段落[0016]中所記載之間隙調整部或利用伺服馬達調整之機構。又,亦可如相同公報之段落[0038]中所記載般,設為藉由在各軸設置填隙片而調整輥之間隔之機構。
其次,以下對本發明之片材之製造方法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該製造方法中,使用上述製造裝置1而對片材實施延伸加工。
如上述圖1所示,一面使製造裝置1中之於周面具有凹凸之1對輥2、3旋轉一面將片材10供給至凹凸之嚙合部分。繼而,於輥2、3間,對片材10實施延伸加工。
此時,輥2、3使用相同形狀之輥。各輥2、3係滿足上述各條件者。
於該延伸加工中,就有效地賦予伸縮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藉由夾輥51、52對加工前之片材10施加有張力之狀態下,將片材10供給至輥2、3間。施加於片材10之張力較佳為加工前之片材之斷裂應力之10%以上、80%以下,更佳為20%以上、70%以下。
就同樣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藉由夾輥61、62對加工過之片材10施加張力而將其自輥2、3間拉出。施加於所供給之片材10之張力較佳為加工後之片材之斷裂應力之5%以上、80%以下,更佳為10%以上、70%以下。相較於齒槽延伸加工之加工前,材料之斷裂應力於加工後變小。所謂齒槽延伸加工,係指藉由輥2、3之凸部與凹部(齒槽)之嚙合對片材實施延伸加工。又,藉由齒槽延伸加工而被賦予有伸縮性之加工過之片材10即便藉由略微之張力亦易於延伸。就此種觀點而言,較佳為使施加於加工過之片材10之張力弱於施加於加工前之片材10之張力。
實施延伸加工之片材10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與日本專利特開2007-177384號公報中所揭示之片材為同樣材質之片材。
適於延伸加工之片材係藉由被實施延伸加工而變得充分地伸長但仍可確保片材本身之強度之片材。作為此種片材,較佳為使用(1)於延伸加工前不具有伸長性(即為非伸長性)而藉由延伸加工表現出伸長性或伸縮性之片材、或(2)於延伸加工前亦具有略微之伸長性(低伸長性)而藉由延伸加工伸長性或伸縮性提高(變得具有高伸長性)之片材,例如可列舉不織布、樹脂片材、彈性體材料、包含彈性體之片材 複合材料等。尤其是,就伸長性、柔軟性、及肌膚觸感之觀點而言,作為片材,較佳為不織布。作為可作為片材使用之不織布,例如可列舉包含彈性纖維或非彈性纖維之紡黏不織布、熔噴不織布、紡黏與熔噴組合而成之SMS(Spunbond-Meltblown-Spunbond,紡黏-熔噴-紡黏)不織布、熱風不織布、熱輥壓不織布、水針不織布、氣流成網不織布、樹脂黏合不織布等由各種製法製成者。為了防止開裂,該等不織布之基重必需為某程度之基重及強度,就服貼性或柔軟性之觀點而言,片材之基重較佳為5g/m2以上、50g/m2以下,進而較佳為8g/m2以上、30g/m2以下。
作為構成可作為片材10使用之不織布之纖維之材質,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聚酯、丙烯酸等合成樹脂。構成不織布之纖維可為經親水化處理或撥水處理者,亦可為於芯材之表面具有熱熔接性之鞘材之所謂芯鞘構造之複合纖維等。於不織布中,較佳為使用藉由延伸加工易表現出伸長性之纖維。
作為可作為片材10使用之樹脂片材,可列舉包含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胺基甲酸酯等之膜狀之片材。樹脂片材亦可進行發泡。就柔軟性及強度之觀點而言,樹脂片材之厚度較佳為5μm以上、100μm以下,尤佳為8μm以上、30μm以下。就同樣之觀點而言,樹脂片材之基重較佳為5g/m2以上、50g/m2以下,進而較佳為8g/m2以上、30g/m2以下。
又,進而片材10可為單層,亦可為摺疊為2層或2層以上之片材、或積層為2層或2層以上之片材。
又,作為片材10,較佳為使用如下複合片材,即,於上述片材間沿著片材之搬送方向或與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以伸長狀態或非伸長狀態配置有複數個彈性構件。複合片材可於2片之片材間配置彈性構件,亦可將片材沿著搬送方向彎折並將彈性構件夾持於其間。於使用 2片之片材之情形時,可為同種之片材亦可為不同片材之組合。
又,作為與片材10一併使用之彈性構件,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自過去以來用於尿布或經期衛生棉之公知之材質之彈性構件。
作為彈性構件之材質,例如可列舉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異戊二烯、氯丁烯等之合成橡膠、天然橡膠、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SIS(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P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伸縮性聚烯烴、聚胺基甲酸酯等。又,作為彈性構件15之形態,可自線狀、帶狀、條狀、膜狀、網狀等中適當選擇,尤其就廉價而接著性優異且伸縮響應性優異從而應力設計容易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線狀或條狀彈性構件。
彈性構件較佳為藉由接著劑而與片材接合,作為用於將片材與彈性構件接合之接著劑,例如可列舉SIS、SBS、SEBS、聚烯烴等之熱熔接著劑。
上述伸縮片之製造方法有時因各種調整、故障之檢查、生產線維護、休業日、休息時間等而將生產線停止。於上述伸縮片之製造方法中,1對輥2、3係輥間根據生產線停止信號而自延伸加工時之運轉時輥間距離分隔,並於生產線停止中輥間根據生產線啟動信號而恢復至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以下所說明之實施形態係關於輥2、3自生產線運轉中至生產線停止、繼而至生產線再運轉為止之動作。
以下,一面參照圖3及圖4,一面對本發明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之較佳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係使用上述製造裝置1(參照圖1)而進行。
首先,以下對作為較佳之一實施形態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伸縮片之製造方法係如圖3所示般,於伸縮片之製造裝置1之運轉後,即於將伸縮片之生產生產線運轉(亦稱為生產線運轉)後,以片材加工步驟S11、生產線停止步驟S12、生產線停止中S13、生產線啟 動步驟S14之順序進行,並重複該等各步驟(再者,於本說明書中亦將「生產線停止中」S13作為「步驟」進行處理)。再者,為了方便起見,自對所搬送之片材進行延伸加工之片材加工步驟S11(參照圖3)起進行說明,但只要為上述順序,則可自任一步驟起進行。
於片材加工步驟S11中,在運轉時輥間距離為dm之狀態下,對搬送至旋轉之1對輥2、3間之片材10實施片材加工。片材加工係延伸加工。
如圖4(a)所示,於片材加工步驟S11中,在延伸加工之生產線運轉時,於周面具有凹凸(槽與齒)之1對輥2、3夾著片材10,輥2、3間成為運轉時輥間距離dm。運轉時輥間距離dm係由延伸加工時之輥2、3之旋轉軸2c、3c間距離規定。以下與此相同。
於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中,根據生產線停止信號,停止片材搬送。所謂「生產線停止」,係指至少片材搬送停止之狀態,較佳係指再加上輥2、3之旋轉停止之狀態,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係進行成為「生產線停止」狀態即生產線停止中S13之前之動作的步驟。所謂片材搬送停止之狀態,係指有助於搬送位於片材10之搬送路徑之片材10的搬送器件之驅動停止之狀態。所謂有助於搬送之搬送器件,當然指上述輥2、3、及張力賦予器件5、6,但雖未圖示,亦指進料輥、輸送器、及片材搬送之所有單元。再者,片材搬送停止之狀態係不具有驅動源之輥之旋轉亦停止之狀態。如此,若有助於片材10之搬送之所有輥等之旋轉停止,則於片材10張力不會因輥等之位置而變化。再者,若將片材10自輥分隔,則即便輥旋轉搬送張力亦不會變化,故而不存在問題。
於生產線停止步驟S12(參照圖3)中,根據生產線停止信號,將1對輥2、3間自運轉時輥間距離dm分隔。藉由分隔,使1對輥2、3間成為停止時輥間距離ds(參照圖4(b))。為了將1對輥2、3間擴大輥間距離 至停止時輥間距離ds之位置為止,例如使輥3上升,或使輥2下降。又,與使輥3上升一併地使輥2下降。
詳細而言,於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中,接收生產線停止信號,而開始使旋轉之1對輥2、3間自運轉時輥間距離dm成為停止時輥間距離ds之分隔。分隔開始可與生產線停止信號同時進行,或者亦可於片材之搬送完全停止後進行,或者亦可於降低片材搬送速度後進行。因此,片材10之搬送停止存在於輥2、3分隔後進行之情形、於輥2、3分隔前進行之情形、及與輥2、3之分隔同時進行之情形。
於在片材10之搬送中將輥2、3間分隔之情形時,就裝置之耐久性或設置片材之非延伸加工部之觀點而言,分隔開始時之片材搬送速度相對於片材加工步驟S11中之片材搬送速度較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較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而且,較佳為3%以上、50%以下,進而較佳為5%以上、30%以下。
於停止輥2、3之旋轉之情形時,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中之片材10之搬送停止與輥2、3之旋轉之停止之時序可為於停止片材10之搬送後停止輥2、3之旋轉,亦可為於停止輥2、3之旋轉後停止片材10之搬送,亦可同時停止片材10之搬送與輥2、3之旋轉。
此處所謂停止片材10之搬送,係指有助於搬送位於片材10之搬送路徑之片材10的所有搬送器件之搬送動作停止。於停止片材10之搬送後,停止輥2、3之旋轉之情形時,於片材10之搬送停止前,輥2、3之旋轉已停止。
為了停止片材10之搬送,具體而言,使輥2、3、張力賦予器件5、6之夾輥51、52、61、62、未圖示之進料輥、輸送器、及片材搬送之所有單元停止。
再者,輥2、3係若生產線之停止時間為短時間,且如下述圖5(b)所示般齒20、30不與片材10嚙合,則即便以低速旋轉亦無妨。此處所 謂低速,較佳為相對於片材加工步驟S11中之片材搬送速度為1%以上、10%以下之速度。
上述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中之生產線停止信號係於因各種調整、故障之檢查、生產線維護、休業日、休息時間等將生產線停止時,藉由使通常停止開關或緊急停止開關動作而產生。
以上述方式經過生產線停止步驟S12,成為生產線停止中S13(參照圖3)。生產線停止中S13係已停止片材10之搬送之狀態,較佳為1對輥2、3之旋轉亦停止之狀態。又,於生產線停止中S13,輥2、3間維持停止時輥間距離ds。
停止生產線之時間因各種調整、故障之檢查、生產線維護、休業日、休息時間等各種狀況而不同。
繼而,於已停止片材搬送之生產線停止中S13,根據生產線啟動信號,進行開始片材10之搬送之生產線啟動步驟S14(參照圖3)。於1對輥2、3之旋轉亦停止之情形時,與開始片材搬送同時或於1對輥間之距離成為特定長度後,使1對輥2、3再次旋轉。輥2、3間之距離係藉由位移感測器或近接感測器而檢測。此處所謂特定長度,係指自齒20、30彼此之嚙合產生之輥間之距離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
繼而,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與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同時或於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後成為特定之片材搬送速度以上後,將輥2、3間自停止時輥間距離ds再次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參照圖4(a))。又,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片材10之搬送開始係與生產線啟動信號同時或於將1對輥2、3間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後進行。
於在片材10之搬送開始後將輥2、3間之距離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之情形時,就裝置之耐久性或削減片材之非延伸加工部之觀點而言,輥間移動開始時之片材搬送速度相對於片材加工步驟S11中之片材搬送速度較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又,較佳為 5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而且,較佳為3%以上、50%以下,進而較佳為5%以上、30%以下。
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根據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之順序,就進一步防止對片材10之損壞之觀點而言,關於片材10之搬送開始及將輥2、3間之距離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之時序,較佳為以如下方式進行。
於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中,在分隔輥2、3後停止片材10之搬送之情形時,片材10之輥2、3彼此較深地嚙合之部分已通過輥2、3間。因此,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可使片材10之搬送開始先於開始將輥2、3間之分隔距離(停止時輥間距離ds)恢復至原先之片材加工步驟11S之狀態(運轉時輥間距離dm)而進行,又,亦可於片材10之搬送開始前開始將停止時輥間距離ds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或者亦可與開始片材10之搬送同時地將輥2、3間之分隔距離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但,於如圖4(b)所示般輥2、3與片材10接觸或嚙合之狀態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片材10之搬送開始先於將輥2、3之分隔距離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尤其於對輥2、3進行加熱之情形時,較佳為先進行片材10之搬送開始。
又,於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中,在停止片材10之搬送後分隔輥2、3之情形時,片材10之輥2、3彼此較深地嚙合之部分位於輥2、3間。因此,生產線啟動步驟S14較佳為於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並先進行片材10之搬送開始後,將輥2、3間恢復至片材加工步驟11S之狀態,即,將輥間距離恢復至運轉時輥距離dm。
又,於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中,在使輥2、3之分隔與片材10之搬送之停止同時進行之情形時,存在輥2、3彼此較深地嚙合之部分位於輥2、3間之可能性,故而生產線啟動步驟S14較佳為於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並先進行片材10之搬送開始後,將輥2、3間恢復至片材加工 步驟11S之狀態。
關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之片材10之搬送開始與輥2、3之旋轉開始,可為於開始片材10之搬送後開始輥2、3之旋轉,亦可為於開始輥2、3之旋轉後開始片材10之搬送,亦可為同時開始片材10之搬送與輥2、3之旋轉。於生產線停止中S13,在如圖4(b)所示般輥2、3與片材10接觸或較淺地嚙合之情形時,或在如下述圖6(b)般輥2或輥3接觸片材10之情形時,就進一步防止對片材10之損壞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與片材10之搬送開始同時地於停止時輥間距離ds之狀態下開始輥2、3之旋轉。
此處所謂開始片材10之搬送,係指藉由至少一部分驅動器件開始驅動,位於片材之搬送路徑之片材10開始向搬送方向移動,亦可並非有助於片材10之搬送之所有搬送器件開始動作,但較佳為有助於片材10之搬送之所有搬送器件均開始動作。
為了開始片材10之搬送,具體而言,使輥2、3、張力賦予器件5、6之夾輥51、52、61、62、未圖示之進料輥、輸送器、及片材搬送之所有單元動作。再者,亦使不具有驅動源之輥之旋轉動作。
繼而,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而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之輥2、3開始片材10之延伸加工,從而進行片材加工步驟S11。
其次,進一步詳細地使用圖4對第1實施形態之特徵部分進行說明。
根據生產線停止信號,於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中,將1對輥2、3間自運轉時輥間距離dm分隔。1對輥2、3自運轉時輥間距離dm之分隔係將輥2、3間之距離擴大為夾著片材10而輥2、3與片材10之兩個面接觸之狀態。藉由自運轉時輥間距離dm之分隔,將輥2、3間之距離擴大,輥2、3成為與片材10之兩個面接觸之狀態,從而片材張力得以緩 和。
經過該生產線停止步驟S12,於生產線停止中S13,停止片材10之搬送,於1對輥2、3中之任一者與片材10兩個面接觸之停止時輥間距離ds下,輥2、3之旋轉停止(參照圖4(b))。於圖示例中,輥2之齒20於與片材10之下表面接觸之狀態下停止,輥3之齒30於與片材10之上表面接觸之狀態下停止。詳細而言,藉由齒20、30擠壓片材10,成為以輥2之齒20與輥3之齒30將片材10較淺地嚙合之狀態。該停止時輥間距離ds係由輥2、3停止時之輥2、3之旋轉軸2c、3c間距離而規定。下述之其他實施形態亦相同。
即,若設為輥2、3之上述嚙合深度D,則將輥2、3於滿足ds-dm≦D之範圍內分隔。又,較佳為設為0.1D<ds-dm≦D、進而較佳為設為0.5D<ds-dm≦D。
再者,雖未圖示,但於ds-dm=D之情形時,不會因齒20、30而擠壓片材10,而成為輥2之齒20之齒尖面與片材10之下表面接觸,且輥3之齒30之齒尖面與片材10之上表面接觸之狀態。
於以成為ds-dm≦D之方式設定停止時輥間距離ds之情形時,若如圖4(b)所示般使齒20、30之齒尖分隔,則相較於圖4(a)之運轉時輥間距離dm,片材張力得以緩和,從而不易將片材切斷。
為了進一步防止片材10之損壞,第1實施形態較佳為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輥2、3亦以與片材10之搬送開始相同之時序開始旋轉。又,同樣地,較佳為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在開始將輥2、3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前,先進行片材10之搬送開始。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係於生產線停止中,停止時輥間距離ds長於運轉時輥間距離dm,故而施加於片材10之負荷較運轉時輥間距離dm時降低,可防止對片材10之損壞,從而可解決於輥2、3之運轉時片材10中出現孔或斷裂之問題。
又,於對輥2或輥3、或輥2及輥3進行加熱之情形時,若輥2、3於對片材10施加有用以延伸之張力之狀態下停止,則存在因輥2、3之熱而對片材10產生影響之情況。然而,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係於停止狀態下,由輥2、3對片材10施加之用以延伸之張力變弱,故而即便輥2、3被加熱,亦可緩和對片材10之影響。
又,第1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係於生產線停止中S13,成為1對輥2、3與片材10兩個面接觸或較淺地嚙合之狀態,但如上所述,輥2、3之停止時輥間距離ds長於運轉時輥間距離dm,從而施加於片材10之負荷較運轉時輥間距離dm時降低。於此狀態下,根據生產線啟動信號,輥2、3亦與搬送片材10同時地旋轉,故而片材10之損壞進一步減少,從而可防止產生孔或斷裂。而且,於輥2、3自停止時輥間距離ds移動至成為運轉時輥間距離dm之期間,片材10中於運轉時輥間距離dm下被施加負荷之位置自輥2、3間離開,而未被施加張力之片材10之位置移動至輥2、3間。因此,即便輥2、3自停止時輥間距離ds成為運轉時輥間距離dm,亦可進一步減少由輥2、3施加之張力而導致之對片材10之損壞,從而防止產生孔或斷裂。即,即便於再運轉時,亦不會對片材10之同一部位施加1對輥2、3之延伸加工之負荷,故而片材10之損壞進一步減少,從而可防止產生孔或斷裂。
其次,以下一面參照圖5,一面對第2實施形態之特徵部分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第2實施形態係使用上述製造裝置1(參照圖1)而進行。
根據生產線停止信號,於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中,將1對輥2、3間自運轉時輥間距離dm分隔。1對輥2、3自運轉時輥間距離dm之分隔係使輥2、3間之距離自夾著片材10之狀態擴大至輥2、3不與片材10接觸之位置。經過該生產線停止步驟S12,於生產線停止中S13,停止片材10之搬送,成為1對輥2、3與片材10之兩個面分隔之停止時輥間距 離ds(參照圖5(b))。輥2、3較佳為停止,即,輥2於與片材10之下表面分隔之狀態下停止,且輥3於與片材10之上表面分隔之狀態下停止。
即,若設為輥2、3之上述嚙合深度D,則將輥2、3於滿足ds-dm>D之範圍內分隔。ds-dm之上限並無特別規定,只要輥2、3與片材10分隔即可。
又,較佳為於輥2、3之旋轉停止後進行片材10之搬送停止,並沿搬送方向輸送片材10之加工部。
繼而,於生產線停止S13時,根據生產線啟動信號,進行開始片材10之搬送之生產線啟動步驟S14(參照圖3)。
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在與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同時或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後成為特定之片材搬送速度以上後,將輥2、3間自停止時輥間距離ds再次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參照圖5(a))。
再者,即便如圖5(b)所示般於在生產線停止中S13輥2、3之齒20、30不與片材10接觸而分隔之狀態下生產線停止之情形時,就進一步防止片材10之損壞之觀點而言,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關於片材10之搬送開始與將輥2、3間之距離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之時序,較佳為以如下方式進行。
於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中,在將輥2、3分隔後停止片材10之搬送之情形時,輥2、3之齒20、30較深地嚙合之片材10之部分於生產線停止時通過輥2、3間。因此,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可先進行片材10之搬送開始,亦可於片材10之搬送開始前將輥2、3間之距離自停止時輥間距離ds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亦可與開始片材搬送同時地將輥2、3間之分隔距離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若考慮因後續步驟中之未加工部分之廢棄而導致之片材10之損失,則較佳為在開始片材10之搬送之前,使開始將輥2、3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或與片材搬送開始同時地開始恢復輥2、3間之距 離。
又,於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中,在停止片材10之搬送後將輥2、3分隔之情形時,生產線停止時輥2、3之齒20、30較深地嚙合之部分殘留於輥2、3間之片材10。因此,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由於存在齒20、30將片材10之相同部位嚙合之可能性,故而較佳為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先搬送片材10後,將輥2、3間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再者,於生產線停止中S13,1對輥2、3自片材10之兩個面分隔,而於將輥2、3間之距離恢復期間易於將片材10向前方搬送,故而亦可使開始將輥2、3間之距離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與片材10之搬送開始同時進行。
又,於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中,在同時進行輥2、3之分隔與片材10之搬送停止之情形時,存在生產線停止時輥1、2之齒20、30較深地嚙合之部分殘留於輥2、3間之片材10之可能性。因此,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與上述同樣地,可於先進行片材10之搬送開始後,將輥2、3間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或者亦可使開始恢復輥2、3與片材10之搬送同時開始。
綜上所述,第2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尤佳為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同時進行輥2、3間之距離之恢復與片材10之搬送開始。
又,生產線啟動步驟S14較佳為於將輥2、3間距離恢復至特定長度而輥2、3之齒20、30嚙合後開始輥2、3之旋轉。此處所謂特定長度,係指自齒20、30彼此之嚙合產生之輥間之距離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藉由在將輥2、3間距離恢復至嚙合產生之距離後,開始輥2、3之旋轉,防止輥2、3之齒20、30彼此之碰撞。輥間距離只要由位移感測器或近接感測器偵測即可。
第2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係於生產線停止時,1對輥2、3一併與片材10兩個面分隔,故而由輥2、3施加於片材10之張力成為0,從而 可防止對片材10之損壞。於該狀態下,根據生產線啟動信號,將輥2、3間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從而可將片材10不出現孔或斷裂地搬送。而且,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若在輥2、3自停止時輥間距離ds移動至成為運轉時輥間距離dm期間,以片材10中於運轉時輥間距離dm下被施加張力之位置自輥2、3間離開,而未被施加張力之片材位置移動至輥2、3間之方式進行再啟動,則即便1對輥2、3自停止時輥間距離ds成為運轉時輥間距離dm,亦可進一步防止因由輥2、3施加之張力導致之對片材10之損壞。即,由於即便於再運轉時亦不會對片材10之同一部位再次施加1對輥2、3之延伸加工之張力,故而於片材10中不會出現孔或斷裂。
又,於停止狀態下,由於1對輥2、3一併與片材10兩個面分隔,而不與片材10接觸,故而即便於對輥2、3進行加熱之情形時,亦可防止因輥2、3之熱導致之對片材10之影響。因此,作為以成為ds-dm>D之方式設定停止時輥間距離ds之情形,於對輥2、3進行加熱之情形、或使用易受到加壓或熱之影響之片材10之情形時,該形態為最佳。
其次,以下一面進一步詳細地參照圖6,一面對第3實施形態之特徵部分進行說明。第3實施形態係使用上述製造裝置1(參照圖1)而進行。
圖6(a)所示之片材加工步驟S11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輥2、3以運轉時輥間距離dm對片材10進行延伸加工。繼而,根據生產線停止信號,如圖6(b)所示般輥2、3間自運轉時輥間距離dm分隔,成為停止時輥間距離ds。輥2、3自運轉時輥間距離dm之分隔係將輥2、3間距離擴大為夾著片材10,而一個輥3自片材10之一個面分隔之狀態,且另一個輥2與片材19之另一個面接觸之狀態,從而成為停止時輥間距離ds。因此,於生產線停止中S13,停止片材10之搬送,並成 為輥3自片材10之一個面分隔,而輥2與片材10之另一個面接觸之狀態。較佳為,輥2、3之旋轉停止(參照圖6(b))。
即,若輥2與片材10之下表面接觸,且設為輥2、3之嚙合深度D,則輥2、3於滿足ds-dm>D之範圍內停止。ds-dm之上限並無特別規定,只要輥3自片材10之上表面分隔即可。
又,較佳為於輥2、3之旋轉停止後進行片材10之搬送停止,並沿搬送方向輸送片材10之加工部。
繼而,於生產線停止S13時,根據生產線啟動信號,進行開始片材10之搬送之生產線啟動步驟S14(參照圖3)。
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在與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同時或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後成為特定之片材搬送速度以上後,將輥2、3間自停止時輥間距離ds再次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參照圖6(a))。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根據生產線停止步驟S12之順序,調整片材10之搬送開始與將輥2、3間之距離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之時序。
又,第3實施形態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為了進一步防止片材10之損壞,較佳為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在生產線停止中S13中輥2、3停止之情形時,輥2、3亦以與片材10之搬送開始相同之時序開始旋轉。又,此時為了相對之齒與槽之位置一致,較佳為自輥2、3停止之狀態同時開始輥2、3之旋轉。而且,於輥2、3之齒20、30開始嚙合之時間點、即成為ds-dm<D之時間點,輥2、3較佳為以與片材10之搬送速度一致之旋轉速度旋轉。再者,於生產線停止時S13,由於僅輥2與片材10接觸,故而片材10之搬送開始與輥2、3之旋轉開始亦可未必同時進行。亦可先開始片材10之搬送。
於該運轉時輥間距離dm之狀態下,進行對旋轉之1對輥2、3間之片材10實施延伸加工之片材加工步驟S11(參照圖3)。
第3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係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於生產線停止中S13,停止時輥間距離ds長於運轉時輥間距離dm,故而施加於片材10之負荷較運轉時輥間距離dm時降低,從而可防止對片材10之損壞,且可解決於輥2、3之運轉時,在片材10中出現孔或斷裂之問題。
而且,於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中,若在輥2、3自停止時輥間距離ds移動至成為運轉時輥間距離dm之期間,片材10中於運轉時輥間距離dm下被施加張力之位置自輥2、3間離開,而未被施加張力之片材位置移動至輥2、3間,則即便1對輥2、3自停止時輥間距離ds成為運轉時輥間距離dm,亦可進一步防止因由輥2、3施加之張力導致之對片材10之損壞。
又,於停止狀態下,由於輥3與片材10分隔,故而即便於對輥3進行加熱之情形時,亦可防止因輥2、3之熱導致之對片材10之影響。因此,作為以成為ds-dm>D之方式設定停止時輥間距離ds之情形,於對輥3進行加熱之情形、或使用易受到加壓或熱之影響之片材10之情形時,此形態為最佳。
以下,對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自生產線停止之狀態之生產線停止中S13移行至啟動生產線之生產線啟動步驟S14之具體之一例進行說明。
首先,使通常之生產線啟動開關動作而使生產線啟動信號產生。藉此,輥間變短至任意距離。此時,片材10之搬送保持停止之狀態。然後,藉由感測器(近接感測器或雷射位移感測器等)確認輥間距離變短之情況後,根據表示經確認之信號,開始片材10之搬送。繼而,返回至片材加工步驟S11。
於上述說明中,將輥2、3之齒20、30配置為與MD方向正交之方向,但即便於將上述輥2、3之齒20、30之朝向配置為輥2、3之圓周方 向之情形時,亦可採用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於此情形時,可進行向片材之寬度方向(CD方向)之延伸。MD係「Machine Direction」之簡稱,係指於製造時片材10移動之機械移動方向。上述所謂CD方向係與MD方向正交之方向,為「Cross Direction」之簡稱。
利用上述本發明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製造之伸縮片可應用於使用伸縮片之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例如,可應用於日本專利特開2007-177384號公報所揭示之尿布之製造方法中,藉由1對輥2、3製作伸縮片之步驟。
又,本發明之應用範圍並不限定於上述尿布,對於用於例如衛生護墊、失禁護墊、經期用品等吸收性物品、及清掃用品、以及口罩等之伸縮片亦較佳。
對於上述實施形態及實施態樣,進而揭示以下之附記。
<1>
一種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係將片材夾於在周面具有凹凸且該凹凸相互嚙合並旋轉之1對輥間而進行延伸加工者,上述1對輥係輥間根據生產線停止信號而自延伸加工時之運轉時輥間距離分隔,且於生產線停止中輥間根據生產線啟動信號而恢復至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
<2>
如<1>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包括:片材加工步驟,其係對搬送至以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旋轉之上述1對輥間之上述片材進行上述延伸加工;生產線停止步驟,其係根據上述生產線停止信號,停止片材搬送;及生產線啟動步驟,其係於已停止片材搬送之生產線停止中,接 收上述生產線啟動信號而開始上述片材搬送;並且於上述生產線停止步驟中,將上述輥間設為停止時輥間距離;於上述生產線啟動步驟中,將上述輥間自上述停止時輥間距離恢復至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
<3>
如<1>或<2>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彼此之分隔係於片材搬送停止後進行。
<4>
如<1>或<2>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彼此之分隔係與生產線停止信號同時進行。
<5>
如<1>或<2>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彼此之分隔係於降低片材搬送速度後進行。
<6>
如<5>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彼此之分隔開始時之片材搬送速度相對於片材加工步驟中之片材搬送速度,較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較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而且,較佳為3%以上、50%以下,進而較佳為5%以上、30%以下。
<7>
如<1>至<6>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自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之分隔係將上述輥間距離擴大為夾著上述片材而上述1對輥與上述片材之兩個面接觸之狀態。
<8>
如<7>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於滿足ds-dm≦D之範圍內分隔,較佳為於0.1D<ds-dm≦D之範圍內分隔,進而較佳 為於0.5D<ds-dm≦D之範圍內分隔(其中,將D設為1對輥之齒之嚙合深度,將dm設為運轉時輥間距離,將ds設為停止時輥間距離)。
<9>
如<1>至<6>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自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之分隔係將上述輥間距離擴大至夾著上述片材而上述1對輥無法與上述片材接觸之位置。
<10>
如<1>至<6>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自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之分隔係將上述輥間距離擴大為夾著上述片材,而上述1對輥之一個輥自上述片材之一個面分隔之狀態且另一個輥與上述片材之另一個面接觸之狀態。
<11>
如<9>或<10>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輥之旋轉停止後進行上述片材之搬送停止,並將上述片材之加工部輸送至搬送方向。
<12>
如<1>至<10>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之旋轉之停止係與上述片材之搬送停止同時進行。
<13>
如<1>至<12>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利用上述生產線啟動信號,與上述片材搬送開始同時地開始上述1對輥之旋轉。
<14>
如<1>至<13>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使上述1對輥於該1對輥間之距離成為特定長度後再次旋轉。
<15>
如<1>至<14>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係與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同時或於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後成為特定之片材搬送速度以上後,輥間恢復至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
<16>
如<15>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將上述1對輥間之距離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之輥間移動開始時之片材搬送速度相對於片材加工步驟中之片材搬送速度,較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又,較佳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
<17>
如<1>至<16>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生產線停止中係上述1對輥之旋轉停止。
<18>
如<1>至<17>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片材之搬送停止係於上述1對輥分隔後進行。
<19>
如<1>至<17>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片材之搬送停止係於上述1對輥分隔前進行。
<20>
如<1>至<19>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而使上述片材之搬送開始先於開始將上述1對輥間之分隔距離自停止時輥間距離ds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而進行。
<21>
如<1>至<19>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而於上述片材之搬送開始前開始將停止時輥間距離ds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
<22>
如<1>至<19>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而與開始上述片材之搬送同時地開始將上述1對輥間之分隔距離ds恢復至運轉時輥間距離dm。
<23>
如<1>至<19>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於生產線停止步驟中,同時進行上述1對輥之分隔與上述片材之搬送之停止之情形時,於生產線啟動步驟中,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而先進行上述片材之搬送開始後,將上述1對輥間恢復至運轉時輥距離dm。
<24>
如<1>至<6>及<9>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生產線停止步驟中,上述1對輥自上述片材之兩個面分隔之情形時,於上述生產線啟動步驟中同時進行上述1對輥間之距離之恢復與上述片材之搬送開始。
<25>
如<1>至<24>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對上述1對輥之一者或兩者進行加熱。
<26>
如<1>至<25>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1對輥沿著輥軸方向形成有作為凸部之齒。
<27>
如<1>至<26>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1對輥中作為凸部之齒之朝向配置為該輥之圓周方向。
<28>
如<1>至<27>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將上述輥加熱至較上述片材之熔點低20~30℃之溫度。
<29>
如<1>至<28>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使上述1對輥間之距離變動係藉由利用油壓缸或氣壓缸使支承上述輥之各軸之軸承間變動而進行。
<30>
如<1>至<29>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片材使用不織布、樹脂片材、彈性體材料、包含彈性體之片材複合材料等。
<31>
如<1>至<30>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作為上述片材,使用在該片材間沿著片材之搬送方向或與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以伸長狀態或非伸長狀態配置有複數個彈性構件之複合片材。
<32>
一種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其使用利用如<1>至<31>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製造之片材。
<33>
如<32>之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係尿布、衛生護墊、失禁護墊或經期用品。
<34>
一種伸縮片之製造裝置,其包含:1對輥,其等在輥周面具有凹部及凸部並旋轉;及驅動器件,其將驅動力傳送至上述1對輥中之任一個輥之旋轉軸;上述1對輥係由相同形態之輥構成,沿著旋轉軸平行地具有上述凸部,於輥周面平行地形成有齒交線,且交替地配置有上述凹部與凸部;上述1對輥係一個輥藉由傳送至上述一個輥之旋轉軸之驅動力而旋轉,而另一個輥可藉由相對之輥之上述凹部與凸部嚙合並一起轉動而旋轉;或,上述1對輥配置為相對之輥之上述凸部彼此分隔之狀態,藉由安裝於上述1對輥之各軸之齒輪之嚙合,將傳送 至上述一個輥之旋轉軸之驅動力傳送至另一個輥之旋轉軸,從而另一個輥可旋轉;將上述1對輥設為輥間之距離可變動;並且將片材供給至上述1對輥間,而與上述1對輥之旋轉一併地對供給至相對之輥之上述凹部與凸部之間之上述片材實施延伸加工。
<35>
如<34>之伸縮片之製造裝置,其包含使上述1對輥間之距離變動之油壓缸或氣壓缸。
雖然將本發明與其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一併進行了說明,但只要未特別指定,則於本發明之任何細節部分均非意在限定本發明,應當在不背離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示之發明之精神與範圍之情況下被廣泛地解釋。
本申請案係主張基於2013年3月11日在日本提出專利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2013-048339之優先權者,且參照該等而將其內容作為本說明書所記載之一部分併入本文。
2、3‧‧‧輥
2c、3c‧‧‧旋轉軸
10‧‧‧片材
20、30‧‧‧齒
dm‧‧‧運轉時輥間距離
ds‧‧‧停止時輥間距離

Claims (15)

  1. 一種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係將片材夾於在周面具有凹凸且該凹凸相互嚙合並旋轉之1對輥間而進行延伸加工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上述1對輥係輥間根據生產線停止信號而自延伸加工時之運轉時輥間距離分隔,且於生產線停止中輥間根據生產線啟動信號而恢復至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該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包括:片材加工步驟,其係對搬送至以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旋轉之上述1對輥間之上述片材進行上述延伸加工;生產線停止步驟,其係根據上述生產線停止信號,停止片材搬送;及生產線啟動步驟,其係於已停止片材搬送之生產線停止中,接收上述生產線啟動信號而開始上述片材搬送;並且於上述生產線停止步驟中,將上述輥間設為停止時輥間距離;於上述生產線啟動步驟中,將上述輥間自上述停止時輥間距離恢復至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
  2. 如請求項1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彼此之分隔係於片材搬送停止後進行。
  3. 如請求項1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彼此之分隔係於降低片材搬送速度後進行。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之自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之分隔係將上述輥間距離擴大為夾著上述片材而上述1對輥與上述片材之兩個面接觸之狀態。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自 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之分隔係將上述輥間距離擴大至夾著上述片材而上述1對輥無法與上述片材接觸之位置。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自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之分隔係將上述輥間距離擴大為夾著上述片材,而上述1對輥之一個輥自上述片材之一個面分隔之狀態且另一個輥與上述片材之另一個面接觸之狀態。
  7. 如請求項5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輥之旋轉停止後進行上述片材之搬送停止,並將上述片材之加工部輸送至搬送方向。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根據上述生產線啟動信號,與上述片材搬送開始同時地開始上述1對輥之旋轉。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1對輥係與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同時或於接收生產線啟動信號後成為特定之片材搬送速度以上後,輥間恢復至上述運轉時輥間距離。
  10.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對上述1對輥之一者或兩者進行加熱。
  11.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作為上述片材,使用在該片材間沿著片材之搬送方向以伸長狀態或非伸長狀態配置有複數個彈性構件之複合片材。
  12.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其中作為上述片材,使用在該片材間沿著與片材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以伸長狀態或非伸長狀態配置有複數個彈性構件之複合片材。
  13. 一種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其使用利用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伸縮片之製造方法製造之片材。
  14. 一種伸縮片之製造裝置,其包含:1對輥,其等在輥周面具有凹 部及凸部且旋轉;及驅動器件,其將驅動力傳送至上述1對輥中之任一個輥之旋轉軸;上述1對輥係由相同形態之輥構成,沿著旋轉軸平行地具有上述凸部,於輥周面平行地形成有齒交線,且交替地配置有上述凹部與凸部;上述1對輥係一個輥藉由傳送至上述一個輥之旋轉軸之驅動力而旋轉,而另一個輥可藉由相對之輥之上述凹部與凸部嚙合並一起轉動而旋轉;或,上述1對輥配置為相對之輥之上述凸部彼此分隔之狀態,藉由安裝於上述1對輥之各軸之齒輪之嚙合,將傳送至上述一個輥之旋轉軸之驅動力傳送至另一個輥之旋轉軸,從而另一個輥可旋轉;將上述1對輥設為輥間之距離可變動;並且將片材供給至上述1對輥間,而與上述1對輥之旋轉一併地對供給至相對之輥之上述凹部與凸部之間之上述片材實施延伸加工。
  15. 如請求項14之伸縮片之製造裝置,其包含使上述1對輥間之距離變動之油壓缸或氣壓缸。
TW103108479A 2013-03-11 2014-03-11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xpansion shee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bsorbent article TWI6048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8339A JP5969415B2 (ja) 2013-03-11 2013-03-11 伸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6221A true TW201446221A (zh) 2014-12-16
TWI604830B TWI604830B (zh) 2017-11-11

Family

ID=51536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8479A TWI604830B (zh) 2013-03-11 2014-03-11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xpansion shee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bsorbent articl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69415B2 (zh)
CN (1) CN105026633B (zh)
TW (1) TWI604830B (zh)
WO (1) WO20141419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7699B2 (ja) * 2015-09-02 2020-01-2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吸収性物品に係る複合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に係る複合シート
JP6577337B2 (ja) * 2015-11-09 2019-09-18 花王株式会社 柔軟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7700133B (zh) * 2017-11-15 2019-11-26 江南大学 一种经编间隔织物负泊松比热定型装置及方法
JP7029949B2 (ja) * 2017-12-05 2022-03-04 花王株式会社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19193906A1 (ja) * 2018-04-02 2019-10-10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87951A5 (en) * 1975-07-16 1977-05-13 Benninger Ag Maschf Width holding cylinder supports for piece goods processing - which are adjustable in three positions, reducing stoppages for changeover
US4088731A (en) * 1976-07-28 1978-05-09 Clupak, Inc. Method of softening nonwoven fabrics
JPH0719258U (ja) * 1993-09-08 1995-04-07 興和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搬送機構
JP2001097620A (ja) * 1999-10-01 2001-04-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記録坦体のカール除去方法および装置
CA2503049A1 (en) * 2002-10-24 2004-05-06 Advanced Design Concept Gmbh Elastomeric multicomponent fibers, nonwoven webs and nonwoven fabrics
JP5013810B2 (ja) * 2005-12-01 2012-08-29 花王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加工装置及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152174A (ja) * 2005-12-01 2007-06-21 Canon Inc ローラ塗布装置
CN200967875Y (zh) * 2006-11-07 2007-10-31 高忠林 针刺生产线的无牵伸控制系统
JP5238158B2 (ja) * 2006-12-25 2013-07-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186256B2 (ja) * 2008-03-19 2013-04-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410897B2 (ja) * 2009-09-15 2014-02-05 花王株式会社 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
TWI501757B (zh) * 2008-12-24 2015-10-01 Kao Corp Wearing article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JP4567084B2 (ja) * 2008-12-24 2010-10-20 花王株式会社 着用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69901B2 (ja) * 2009-04-03 2014-04-1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加工装置、及び、シート部材を加工する方法
JP5268854B2 (ja) * 2009-10-09 2013-08-21 花王株式会社 柔軟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358467B2 (ja) * 2010-01-28 2013-12-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5542475B2 (ja) * 2010-02-23 2014-07-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JP5639771B2 (ja) * 2010-03-10 2014-12-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506520B2 (ja) * 2010-04-16 2014-05-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伸長性繊維と伸縮性繊維とを含む、凹凸を有する不織布、及び当該不織布を製造する方法
JP5529644B2 (ja) * 2010-06-22 2014-06-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44979A (ja) * 2011-08-25 2013-03-0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6025327B2 (ja) * 2011-12-26 2016-11-1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6633B (zh) 2018-05-11
WO2014141913A1 (ja) 2014-09-18
CN105026633A (zh) 2015-11-04
TWI604830B (zh) 2017-11-11
JP5969415B2 (ja) 2016-08-17
JP2014173209A (ja) 2014-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4830B (zh)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xpansion shee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bsorbent article
US8986275B2 (en) Outer cover for a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KR100745272B1 (ko) 합성 탄성 웹
JP4531711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596771B2 (ja)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WO2009157421A1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828513B2 (ja)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728222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US876492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ody adhering absorbent article orientated in the machine direction with reduced curl
JP5806839B2 (ja)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409092B2 (ja) 延伸装置、及び、シートを延伸させる方法
JP6793029B2 (ja) 伸長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577337B2 (ja) 柔軟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TWI692434B (zh) 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及吸收性物品之製造裝置
CA2983433C (en)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elastomeric laminate
JP5903343B2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伸縮性の単票状シートの加工装置、及び加工方法
JP2021070882A (ja)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及び不織布の製造装置
JP2014094227A (ja) 伸縮性複合シート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