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6633A - 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6633A
CN105026633A CN201480009727.4A CN201480009727A CN105026633A CN 105026633 A CN105026633 A CN 105026633A CN 201480009727 A CN201480009727 A CN 201480009727A CN 105026633 A CN105026633 A CN 105026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roller
production line
roll gap
pair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97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26633B (zh
Inventor
中野康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26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6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26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66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3/00Stretching, tentering or spreading textile fabrics; Producing elasticity in textile fabrics
    • D06C3/06Stretching, tentering or spreading textile fabrics; Producing elasticity in textile fabrics by rotary disc, roller, or like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将片材夹在周面具有凹凸且在该凹凸相互啮合的同时进行旋转的1对辊之间,对该片材进行延伸加工,其中,响应生产线停止信号,使上述1对辊从延伸加工时的运转时辊间距离起分离,在生产线停止中响应生产线启动信号,使上述1对辊的辊间距离恢复至上述运转时辊间距离,该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包括:片材加工步骤,对输送至以上述运转时辊间距离旋转的上述1对辊间的上述片材进行上述延伸加工;生产线停止步骤,响应上述生产线停止信号,停止片材输送;和生产线启动步骤,在片材输送被停止的生产线停止中,接收到上述生产线启动信号而开始上述片材输送,在上述生产线停止步骤中,使上述辊间距离成为停止时辊间距离,在上述生产线启动步骤中,使上述辊间距离从上述停止时辊间距离恢复成上述运转时辊间距离。

Description

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已提出有如下技术:使用包括在周面具有相互啮合的齿槽的1对辊的制造装置,使该辊旋转且将无纺布等片材供给至它们的啮合部分,对该片材实施延伸加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1773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0055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将片材夹在周面具有凹凸且在该凹凸相互啮合的同时进行旋转的1对辊之间,对该片材进行延伸加工,该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中,响应生产线停止信号,使上述1对辊从延伸加工时的运转时辊间距离起分离,在生产线停止中响应生产线启动信号,使上述1对辊的辊间距离恢复至上述运转时辊间距离,
本发明提供一种伸缩片材的制造装置,其包括:在辊周面具有凹部和凸部的进行旋转的1对辊;和将驱动力传递至上述1对辊中的任一个辊的旋转轴的驱动机构,上述1对辊由相同形态的辊构成,沿着旋转轴平行地设置上述凸部,在辊周面平行地形成有齿线,且交替地配置上述凹部和凸部,上述1对辊中,一个辊利用传递至上述一个辊的旋转轴的驱动力而旋转,相对的辊的上述凹部和凸部啮合而连动,由此另一个辊能够旋转,或者,上述1对辊配置为相对的辊的上述凸部彼此分开的状态,通过安装于上述1对辊的各轴的齿轮的啮合,将传递至上述一个辊的旋转轴的驱动力传递至另一个辊的旋转轴,由此另一个辊能够旋转,上述1对辊的辊间距离能够改变,片材被供给到上述1对辊之间,在上述1对辊旋转的同时,对供给至相对的辊的上述凹部与凸部之间的上述片材实施延伸加工。
根据参照附图的下述记载,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变得更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实施本发明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时较优选的伸缩片材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2是在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1对辊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的主要部分正面图,图4(a)是片材加工时的主要部分正面图,图4(b)是生产线停止时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的主要部分正面图,图5(a)是片材加工时的主要部分正面图,图5(b)是生产线停止时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的主要部分正面图,图6(a)是片材加工时的主要部分正面图,图6(b)是生产线停止时的主要部分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在将片材夹在周面具有相互啮合的凹凸(槽与齿)的1对辊间而进行的延伸加工中,在暂时停止该延伸加工后再开始运转时,夹在辊间的片材出现孔或断裂的问题而提出的。
以下,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在实施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时优选的伸缩片材的制造装置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伸缩片材的制造装置(以下有时也简称为制造装置)1包含在周面具有相互啮合的凹凸且旋转的1对辊2、3。具体而言,辊2、3中,沿着旋转轴平行地设置有凸部(以下也称为齿),在辊周面平行地形成有齿线(tooth trace,齿交线)。片材10被供给至辊2、3间,与辊2、3的旋转一同地对供给至凹凸的啮合部分的片材10实施延伸加工。上述辊2、3由相同形态的辊构成,在各辊2、3的周面交替地沿着辊轴方向配置有凹部(以下也称为槽)和凸部。总之,在辊2、3沿着辊轴方向形成有作为凸部的齿20、30。此外,优选包括对延伸加工前后的片材10赋予张力的张力赋予机构5、6。
辊2、3通过来自驱动机构(未图标)的驱动力被传送至任一方的旋转轴而啮合并一起旋转。在辊2、3的各轴中也可以在齿20、30之外,另外安装通常的JIS B1701中所规定的齿轮作为驱动用的齿轮。由此,不是辊2、3的齿20、30连动地转动,而是通过这些齿轮的啮合,将驱动传递至辊2、3,从而使辊2、3旋转。此时,能够将辊2、3的齿20、30不接触地进行配置。此外,也可以通过设置分别独立地向辊2、3传递驱动力的驱动机构(未图示),控制各驱动机构使得辊2、3的齿20、30不接触。为了使片材10的延伸整体变得均匀,优选使辊2、3的齿20、30不接触地旋转。
从片材的加工性的观点出发,可以对辊2、3中的一者或两者进行加热。在片材内涂敷有热熔材料时,从防止其向辊2、3附着的观点出发,优选对辊2、3这两者进行加热。例如,加热至比片材10的熔点低20℃至30℃的温度。例如,在片材10由具有120℃左右的熔点的无纺布构成且涂敷有热熔材料时,将辊2、3加热至例如90℃至100℃。当像这样对辊2、3进行加热时,涂敷在片材10内的热熔材料变得不易附着于辊2、3的齿20、30,因此优选。作为在片材内涂敷有热熔材料的片材,有日本专利特开2012-005529号公报的段落[0022]中所公开的复合片材,例如有利用粘接剂将2个侧片接合而成的片材。
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赋予机构5包括:配置在辊2、3的上游侧的一组夹持辊51、52;配置在夹持辊51、52与辊2、3之间的输送路径上的张力检测器(未图示);和基于该张力检测器的检测输出控制夹持辊51、52的圆周速度的控制部(未图示),基于上述张力检测器的检测输出,将夹持辊51、52的圆周速度相对于辊2、3的圆周速度调整为规定速度,从而对供给到辊2、3间的片材10赋予所需的张力。作为上述控制部的具体的控制方法,在检测到大于所需张力的张力时,通过略微增加夹持辊51、52的圆周速度,使该区间的张力变小,从而调整使得接近所需张力。在检测到小于所需张力的张力时,通过略微减小夹持辊51、52的圆周速度,使该区间的张力增大,从而调整使得接近所需张力。
张力赋予机构6包括:配置在辊2、3的下游侧的一组夹持辊61、62;配置在夹持辊61、62与辊2、3之间的输送路径上的张力检测器(未图示);和基于该张力检测器的检测输出控制夹持辊61、62的圆周速度的控制部(未图示),基于上述张力检测器的检测输出,将夹持辊61、62的圆周速度相对于辊2、3的圆周速度调整为规定速度,从而将所需张力赋予加工过的基材片。上述控制部的具体控制与上述张力赋予机构5中的控制同样地进行。但是,此时,在检测到大于所需张力的张力时,通过略微减小夹持辊61、62的圆周速度,使该区间的张力变小,从而调整使得接近所需张力。在检测到小于所需张力的张力时,通过略微增加夹持辊61、62的圆周速度,使该区间的张力增大,从而调整使得接近所需张力。
上述制造装置1具有控制机构(未图示),该控制机构依据规定的动作顺序控制上述驱动机构。
接着,对进行延伸加工的辊2、3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辊2中的邻接的齿20彼此的间距(节距)P和辊3中的邻接的齿30彼此的间距P优选为1.0mm以上、5.0mm以下,各齿的在齿根圆算得的齿厚W优选小于上述间距的1/2,且全齿齿高H优选为间距P以上。
辊2、3的齿形能够使用各种形状。例如,能够使用与日本专利特开2007-177384号公报或日本专利特开2012-00552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辊相同形状的辊。此外,关于伸缩片材的制造装置1的主要构造,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该公报中所记载的结构。
考虑到片材10的延伸的均匀化,各辊2、3中的齿的间距P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2.0mm以上。此外,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下。而且,优选为1.0mm以上、5.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上、3.0mm以下。此外,考虑到齿的强度,各辊2、3的齿厚W优选为间距P的1/4以上、1/2以下,更优选为1/3以上、1/2以下。进而,考虑到为了对材料赋予伸缩性而提高延伸倍率,在间距P为例如2.0mm时,各辊2、3的全齿齿高H优选为2.0mm(间距的1.0倍)以上、4.0mm(间距的2.0倍)以下,更优选为2.5mm(间距的1.25倍)以上、3.5mm(间距的1.75倍)以下。
此外,为了不会由于各辊2、3中的齿20、30的前端的角部而导致片材10受到损坏,优选对该角部进行倒角。倒角的曲率半径优选为0.1mm以上、0.3mm以下。
考虑到为了对材料赋予伸缩性而提高延伸倍率,辊2、3的齿20、30的啮合深度D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2.0mm以上。所谓齿的啮合深度D是指,在使齿20、30啮合而使辊2、3旋转时,进入一个辊的槽中的另一个辊的齿的部分的齿高方向的最大长度。换言之,辊2、3的齿20、30的啮合深度D是指,在辊2、3啮合时,一个辊2的齿顶圆与另一个辊3的齿顶圆重合的辊的半径方向上的齿顶圆间的最大长度。
上述制造装置1的延伸倍率为50%(1.5倍)以上,优选为150%(2.5倍)以上,更优选为200%(3.0倍)以上,而且为400%(5.0倍)以下,优选为350%(4.5倍)以下,更优选为300%(4.0倍)以下。更具体而言,上述制造装置1的延伸倍率为50%(1.5倍)以上、400%(5.0倍)以下,优选为150%(2.5倍)以上、350%(4.5倍以下),更优选为200%(3.0倍)以上、300%(4.0倍)以下。由此,制造装置1能够进行这样的高延伸倍率的延伸加工。
此处,所谓延伸倍率是指(材料通过具有齿槽的辊的啮合而延伸后的长度-材料通过该辊的啮合进行延伸之前的长度)/(材料通过该辊的啮合进行延伸之前的长度)×100(%)。另外,括号内的数字(倍)是将延伸前的材料长度作为1加上该延伸倍率除以100所得的值而得的、以另一表达方式表示的延伸倍率。
上述制造装置1中上述辊2、3间的距离可变动。作为使辊2、3间的距离变动的机构的一个例子,能够通过利用油压缸或气压缸,使支承辊2、3的各轴的轴承间变动而实施。例如,能够列举日本专利特开2011-178124号公报的段落[0016]中所记载的余隙调整部、由伺服电机调整的机构。此外,也可以像该公报的段落[0038]中所记载的那样,通过在各轴设置楔形件来调整辊的间隔的机构。
接着,以下对本发明的片材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制造方法中,使用上述制造装置1对片材实施延伸加工。
如上述图1所示,在使制造装置1中的在周面具有凹凸的1对辊2、3旋转的同时将片材10供给至凹凸的啮合部分。然后,在辊2、3间对片材10实施延伸加工。
此时,辊2、3使用相同形状的辊。各辊2、3满足上述各条件。
在该延伸加工中,从有效地赋予伸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利用夹持辊51、52对加工前的片材10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将片材10供给至辊2、3间。施加于片材10的张力优选为加工前的片材的断裂应力的10%以上、8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70%以下。
从同样的观点出发,优选利用夹持辊61、62对加工完成的片材10施加张力地将其从辊2、3间拉出。施加于供给的片材10的张力优选为加工后的片材的断裂应力的5%以上、8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上、70%以下。与齿槽延伸加工的加工前相比,材料的断裂应力在加工后变小。所谓齿槽延伸加工是指,通过辊2、3的凸部与凹部(齿槽)的啮合对片材实施延伸加工。此外,通过齿槽延伸加工被赋予了伸缩性的加工完成的片材10即使被施加很小的张力也能够容易地延伸。从此种观点出发,优选使施加于加工完成的片材10的张力比施加于加工前的片材10的张力小。
实施延伸加工的片材10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与日本专利特开2007-177384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片材为相同材质的片材。
适于延伸加工的片材是通过被实施延伸加工变得能够充分地伸长但仍能够确保片材本身的强度的片材。作为此种片材,优选使用(1)在延伸加工前不具有伸长性(即为非伸长性)而通过延伸加工表现出伸长性或伸缩性的片材、或(2)在延伸加工前也稍具有伸长性(低伸长性)而通过延伸加工伸长性或伸缩性提高(变得具有高伸长性)的片材,例如能够列举无纺布、树脂片材、弹性体材料、包含弹性体的片复合材料等。尤其是,从伸长性、柔软性和肌肤触感的观点出发,作为片材,优选使用无纺布。作为能够用作片材的无纺布,例如能够列举包含弹性纤维或非弹性纤维的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粘和熔喷组合的SMS(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热辊压无纺布、水刺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树脂粘合无纺布等由各种制法制成的无纺布。为了防止开裂,这些无纺布的克重(单位面积质量)必须为某程度的克重和强度,从服贴性、柔软性的观点出发,片材的克重优选为5g/m2以上、50g/m2以下,更优选为8g/m2以上、30g/m2以下。
作为构成能够用作片材10的无纺布的纤维的材质,能够列举聚乙烯、聚丙烯、聚酯、丙烯酸等合成树脂。构成无纺布的纤维可以为经亲水化处理或拨水处理的纤维,也可以为在芯材的表面具有热熔接性的鞘材的所谓芯鞘构造的复合纤维等。在无纺布中,优选使用通过延伸加工易表现出伸长性的纤维。
作为能够用作片材10的树脂片材,能够列举包含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氨酯等的膜状片材。树脂片材也可进行发泡。从柔软性和强度的观点出发,树脂片材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100μm以下,更优选为8μm以上、30μm以下。从同样的观点出发,树脂片材的克重优选为5g/m2以上、50g/m2以下,更优选为8g/m2以上、30g/m2以下。
进而,片材10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折叠成2层或2层以上的片材、或叠层的片材。
此外,作为片材10,优选使用在上述片材之间沿着片材的输送方向或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以拉伸状态或非拉伸状态配置有多根弹性部件的复合片材。复合片材可以在2个片材之间配置弹性部件,也可以将片材沿着输送方向弯折而将弹性部件夹持在其间。在使用2个片材时,可以为同种类的片材也可以为不同片材的组合。
此外,作为与片材10一同使用的弹性部件,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一直以来用于尿布或经期卫生棉的公知的材质的弹性部件。
作为弹性部件的材质,例如能够列举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烯等的合成橡胶、天然橡胶、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P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伸缩性聚烯烃、聚氨酯等。此外,作为弹性部件15的形态,能够从线状、带状、条状、膜状、网状等中适当选择,尤其是从价廉且粘接性优异、伸缩响应性优异、应力设计容易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线状或条状弹性部件。
弹性部件优选利用粘接剂与片材接合,作为用于将片材和弹性部件接合的粘接剂,例如能够列举SIS、SBS、SEBS、聚烯烃等的热熔粘接剂。
上述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中有时会因各种调整、故障的检查、生产线维护、休业日、休息时间等而停止生产线。在上述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中,1对辊2、3的辊间距离,响应生产线停止信号而从延伸加工时的运转时辊间距离变大即两辊彼此分离,而1对辊2、3的辊间距离,在生产线停止中响应生产线启动信号而恢复至上述运转时辊间距离。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关于辊2、3从生产线运转中到生产线停止、继而到生产线再次运转的动作。
以下,参照图3和图4对本发明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使用上述制造装置1(参照图1)而进行。
首先,以下对作为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如图3所示,在伸缩片材的制造装置1运转后,即在使伸缩片材的制造生产线运转(也称为生产线运转)后,以片材加工步骤S11、生产线停止步骤S12、生产线停止中S13、生产线启动步骤S14的顺序进行上述步骤,并重复进行这些步骤(在本说明书中将“生产线停止中”S13作为“步骤”处理)。另外,为了方便起见,从对所输送来的片材进行延伸加工的片材加工步骤S11(参照图3)起进行说明,但只要为上述顺序,则能够从任一步骤起开始进行。
在片材加工步骤S11中,在运转时辊间距离为dm的状态下,对输送至旋转的1对辊2、3间的片材10实施片材加工。片材加工是延伸加工。
如图4(a)所示,在片材加工步骤S11中,在延伸加工的生产线运转时,在周面具有凹凸(槽和齿)的1对辊2、3夹着片材10,辊2、3间成为运转时辊间距离dm。运转时辊间距离dm由延伸加工时的辊2、3的旋转轴2c、3c间距离规定。以下同样。
在生产线停止步骤S12中,响应生产线停止信号,停止片材输送。所谓“生产线停止”,是指至少片材输送停止的状态,优选是指此外辊2、3的旋转也停止的状态,生产线停止步骤S12是进行成为“生产线停止”状态即生产线停止中S13之前的动作的步骤。所谓片材输送停止的状态,是指位于片材10的输送路径的用于片材10的输送的输送机构的驱动停止的状态。所谓用于输送的输送机构,当然包括上述辊2、3和张力赋予机构5、6,另外虽然未图示,也包括进料辊、输送器等关于片材输送的所有单元。另外,片材输送停止的状态是不具有驱动源的辊的旋转也停止的状态。如果像这样用于片材10的输送的所有辊等的旋转停止,则在片材10中张力不会因辊等的位置而变化。另外,如果片材10从辊离开,则即使辊旋转,输送张力也不会变化,因此不存在问题。
在生产线停止步骤S12(参照图3)中,响应生产线停止信号,使1对辊2、3间从运转时辊间距离dm起分离。通过进行分离,使1对辊2、3间成为停止时辊间距离ds(参照图4(b))。为了将1对辊2、3间的辊间距离扩大至停止时辊间距离ds的位置,例如使辊3上升,或使辊2下降。此外,可以在使辊3上升的同时使辊2下降。
详细而言,在生产线停止步骤S12中,接收生产线停止信号,开始使旋转的1对辊2、3间从运转时辊间距离dm分离成为停止时辊间距离ds。可以与生产线停止信号同时地开始分离,或者也可以在片材的输送完全停止后进行分离,或者也可以在降低片材输送速度后进行分离。由此,包括下述情况:在辊2、3分离后进行片材10的输送停止,在辊2、3分离前进行片材10的输送停止;和与辊2、3的分离同时地进行片材10的输送停止。
在片材10的输送中使辊2、3间分离时,从装置的耐久性、设置片材的非延伸加工部的观点出发,分离开始时的片材输送速度相对于片材加工步骤S11中的片材输送速度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30%以下,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而且,优选为3%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30%以下。
在停止辊2、3的旋转时,关于生产线停止步骤S12中的片材10的输送停止与辊2、3的旋转的停止的时机,可以在停止片材10的输送后停止辊2、3的旋转,也可以在停止辊2、3的旋转后停止片材10的输送,也可以同时停止片材10的输送和辊2、3的旋转。
此处所谓停止片材10的输送是指,位于片材10的输送路径的用于输送片材10的所有输送机构的输送动作停止。在停止片材10的输送后停止辊2、3的旋转的情况下,在片材10的输送停止前,辊2、3的旋转已停止。
为了停止片材10的输送,具体而言,使辊2、3、张力赋予机构5、6的夹持辊51、52、61、62、未图示的进料辊、输送器、关于片材输送的所有单元停止。
另外,如果生产线的停止时间为短时间,且如下述图5(b)所示那样齿20、30不与片材10啮合,则辊2、3即使以低速旋转也无妨。此处所谓低速,优选是相对于片材加工步骤S11中的片材输送速度为1%以上、10%以下的速度。
上述生产线停止步骤S12中的生产线停止信号,在由于各种调整、故障的检查、生产线维护、休业日、休息时间等将生产线停止时,通过使通常停止开关或紧急停止开关动作而产生。
如上所述经过生产线停止步骤S12,成为生产线停止中S13(参照图3)。生产线停止中S13是片材10的输送已停止的状态,优选是1对辊2、3的旋转也停止的状态。此外,在生产线停止中S13中,辊2、3间维持停止时辊间距离ds。
停止生产线的时间因各种调整、故障的检查、生产线维护、休业日、休息时间等各种状况而不同。
在已停止片材输送的生产线停止中S13,响应生产线启动信号,进行开始片材10的输送的生产线启动步骤S14(参照图3)。在1对辊2、3的旋转也停止的情况下,与片材输送的开始同时地、或者在1对辊间的距离成为规定长度后,使1对辊2、3再次旋转。辊2、3间的距离由位移传感器或接近传感器检测得出。此处所谓的规定长度是指从发生齿20、30彼此的啮合的辊间距离直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
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在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的同时或在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而成为规定的片材输送速度以上后,将辊2、3间从停止时辊间距离ds再次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参照图4(a))。此外,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片材10输送的开始是在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时同时进行的、或者是在将1对辊2、3间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后进行的。
在片材10输送开始后将辊2、3间的距离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时,从装置的耐久性、减少片材的非延伸加工部的观点出发,辊间移动开始时的片材输送速度相对于片材加工步骤S11中的片材输送速度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此外,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而且,优选为3%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30%以下。
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根据生产线停止步骤S12的顺序,从进一步防止对片材10的损伤的观点出发,关于片材10的输送的开始和将辊2、3间的距离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的时序,优选以如下方式进行。
在生产线停止步骤S12中,在使辊2、3分离后停止片材10的输送的情况下,片材10的位于辊2、3彼此较深地啮合的位置的部分已通过了辊2、3之间。因此,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可以在开始将辊2、3间的分开距离(停止时辊间距离ds)恢复至原先的片材加工步骤11S的状态(运转时辊间距离dm)之前,先开始进行片材10的输送,此外,也可以在片材10的输送开始前,开始将停止时辊间距离ds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或者也可以在开始片材10的输送的同时将辊2、3间的分开距离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但是,在如图4(b)所示那样,辊2、3与片材10接触或处于啮合状态的情况下,优选在将辊2、3的分开距离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之前,先开始进行片材10的输送。尤其是在加热了辊2、3的情况下,优选先开始进行片材10的输送。
此外,在生产线停止步骤S12中,在停止片材10的输送后使辊2、3分离的情况下,片材10的位于辊2、3彼此较深地啮合的位置的部分,位于辊2、3之间。因此,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优选在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先开始进行片材10的输送,之后将辊2、3间恢复至片材加工步骤11S的状态,即将辊间距离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
此外,在生产线停止步骤S12中,在使辊2、3的分离与片材10的输送停止同时进行的情况下,存在片材10的位于辊2、3彼此较深地啮合的位置的部分位于辊2、3间的可能性,因此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优选在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先开始进行片材10的输送,之后将辊2、3间恢复至片材加工步骤11S的状态。
关于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的片材10的输送的开始和辊2、3的旋转的开始,可以在开始片材10的输送后开始辊2、3的旋转,也可以在开始辊2、3的旋转后开始片材10的输送,也可以同时开始片材10的输送和辊2、3的旋转。在生产线停止中S13,在如图4(b)所示那样辊2、3与片材10接触或较浅地啮合的情况下,或者在如下述图6(b)那样辊2或辊3接触片材10的情况下,从进一步防止对片材10的损伤的观点出发,优选与片材10的输送的开始同时地在保持停止时辊间距离ds的状态下开始辊2、3的旋转。
此处所谓开始片材10的输送是指,至少一部分驱动机构开始驱动,由此位于片材的输送路径的片材10开始向输送方向移动,可以不是用于片材10的输送的所有输送机构开始动作,但优选用于片材10的输送的所有输送机构均开始动作。
为了开始片材10的输送,具体而言,使辊2、3、张力赋予机构5、6的夹持辊51、52、61、62、未图示的进料辊、输送器、关于片材输送的所有单元动作。另外,也使不具有驱动源的辊旋转动作。
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的辊2、3开始片材10的延伸加工,进行片材加工步骤S11。
接着,进一步详细地使用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响应生产线停止信号,在生产线停止步骤S12中,将1对辊2、3间从运转时辊间距离dm起分离。1对辊2、3从运转时辊间距离dm分离,使得辊2、3间的距离扩大,成为辊2、3隔着片材10且与片材10的两个面接触的状态。通过从运转时辊间距离dm起分离,使辊2、3间的距离扩大,辊2、3成为与片材10的两个面接触的状态,从而片材张力得以缓和。
经过该生产线停止步骤S12,在生产线停止中S13,片材10的输送停止,以1对辊2、3中的任一者与片材10的两个面接触的停止时辊间距离ds,辊2、3的旋转停止(参照图4(b))。在图示例子中,辊2的齿20以与片材10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停止,辊3的齿30以与片材10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停止。详细而言,由齿20、30挤压片材10,成为由辊2的齿20与辊3的齿30将片材10较浅地啮合的状态。该停止时辊间距离ds是由辊2、3停止时的辊2、3的旋转轴2c、3c间的距离规定的。下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也相同。
即,当设辊2、3的上述啮合深度为D,则辊2、3在满足ds-dm≤D的范围被分离。此外,优选0.1D<ds-dm≤D、更优选0.5D<ds-dm≤D。
另外,虽未图示,但在ds-dm=D时,不会由齿20、30挤压片材10,而成为辊2的齿20的齿顶面与片材10的下表面接触,辊3的齿30的齿顶面与片材10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
在以成为ds-dm≤D的方式设定停止时辊间距离ds的情况下,当如图4(b)所示那样使齿20、30的齿顶分离时,相比于图4(a)的运转时辊间距离dm,片材张力得以缓和,因此不易将片材切断。
为了进一步防止片材10的损坏,第一实施方式优选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辊2、3以与片材10的输送开始相同的时机开始旋转。此外,同样地,优选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在开始将辊2、3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之前,先开始进行片材10的输送。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在生产线停止中,停止时辊间距离ds比运转时辊间距离dm长,因此施加于片材10的负荷比为运转时辊间距离dm时降低,能够防止对片材10的损坏,从而能够解决在辊2、3运转时在片材10中出现孔或断裂的问题。
此外,在对辊2或对辊3或对辊2和辊3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当以对片材10施加了用于延伸的张力的状态停止辊2、3时,存在因辊2、3的热而对片材10产生影响的情况。然而,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在停止状态中,由辊2、3对片材10施加的用于延伸的张力变弱,因此即使辊2、3被加热,也能够缓和对片材10的影响。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生产线停止中S13,成为1对辊2、3与片材10两个面接触或较浅地啮合的状态,但如上所述,辊2、3的停止时辊间距离ds比运转时辊间距离dm长,施加于片材10的负荷比为运转时辊间距离dm时降低。在此状态下,响应生产线启动信号,辊2、3也与片材10的输送同时地进行旋转,因此片材10的损坏进一步减少,能够防止产生孔或断裂。而且,在辊2、3从停止时辊间距离ds移动至成为运转时辊间距离dm的期间,片材10中在为运转时辊间距离dm时被施加负荷的位置从辊2、3间离开,而未被施加张力的片材10的位置移动至辊2、3间。因此,即使辊2、3从停止时辊间距离ds成为运转时辊间距离dm,也能够进一步减少由辊2、3施加的张力而导致的对片材10的损坏,从而防止产生孔或断裂。即,即使在再运转时,也不会对片材10的同一部位施加1对辊2、3的延伸加工的负荷,因此片材10的损坏进一步减少,从而能够防止产生孔或断裂。
接着,以下参照图5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是使用上述制造装置1(参照图1)进行的。
响应生产线停止信号,在生产线停止步骤S12中,1对辊2、3间从运转时辊间距离dm分离。1对辊2、3从运转时辊间距离dm分离,使得辊2、3间的距离从夹着片材10的状态扩大至辊2、3不与片材10接触的位置。经过该生产线停止步骤S12,在生产线停止中S13,片材10的输送停止,成为1对辊2、3离开片材10的两个面的停止时辊间距离ds(参照图5(b))。辊2、3优选停止,即,辊2以离开片材10的下表面的状态停止,辊3以离开片材10的上表面的状态停止。
即,当设辊2、3的上述啮合深度为D时,辊2、3在满足ds-dm>D的范围被分离。ds-dm的上限并无特别规定,只要辊2、3与片材10分隔开即可。
此外,优选在辊2、3的旋转停止后进行片材10的输送停止,沿输送方向输送片材10的加工部。
在生产线停止S13时,响应生产线启动信号,进行开始片材10的输送的生产线启动步骤S14(参照图3)。
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在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的同时或者在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成为规定的片材输送速度以上后,将辊2、3间从停止时辊间距离ds再次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参照图5(a))。
另外,如图5(b)所示那样在生产线停止中S13中,以辊2、3的齿20、30不与片材10接触而分离的状态停止生产线的情况下,从进一步防止片材10的损坏的观点出发,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关于片材10的输送的开始和将辊2、3间的距离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的时序,优选以如下方式进行。
在生产线停止步骤S12中,在将辊2、3分离后停止片材10的输送的情况下,被辊2、3的齿20、30较深地啮合的片材10的部分在生产线停止时通过辊2、3间。因此,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可以先开始进行片材10的输送,也可以在开始片材10的输送之前将辊2、3间的距离从停止时辊间距离ds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也可以在开始片材输送的同时将辊2、3间的分开距离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如果考虑到因后续步骤中的未加工部分的废弃而导致的片材10的损失,则优选在开始片材10的输送之前,开始将辊2、3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或者在片材输送开始的同时开始恢复辊2、3间的距离。
此外,在生产线停止步骤S12中,在停止片材10的输送后将辊2、3分离的情况下,生产线停止时被辊2、3的齿20、30较深地啮合的片材10的部分留在辊2、3间。因此,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由于存在齿20、30咬合片材10的相同部位的可能性,因此优选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先输送片材10,之后将辊2、3间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另外,在生产线停止中S13,1对辊2、3从片材10的两个面离开,在恢复辊2、3间的距离的期间,片材10容易向前方输送,因此也可以使开始将辊2、3间的距离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的动作与开始片材10的输送的动作同时进行。
此外,在生产线停止步骤S12中,同时进行辊2、3的分离和片材10的输送停止的情况下,存在生产线停止时被辊1、2的齿20、30较深地啮合的片材10的部分留在辊2、3间的可能性。由此,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与上述同样地,可以先开始进行片材10的输送,之后将辊2、3间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或者也可以同时开始恢复辊2、3和片材10的输送。
综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特别优选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同时进行辊2、3间的距离的恢复和片材10的输送的开始。
此外,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优选在将辊2、3间距离恢复至规定长度而辊2、3的齿20、30啮合后,开始辊2、3的旋转。此处所谓规定长度是指从齿20、30彼此发生啮合的辊间的距离直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的范围内的长度。通过在将辊2、3间距离恢复至发生啮合的距离后开始辊2、3的旋转,能够防止辊2、3的齿20、30彼此的碰撞。辊间距离由位移传感器或接近传感器检测即可。
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生产线停止时,1对辊2、3均离开片材10的两个面,因此由辊2、3施加于片材10的张力成为0,能够防止对片材10的损伤。在该状态下,响应生产线启动信号,将辊2、3间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能够将片材10不出现孔或断裂地进行输送。而且,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如果在辊2、3从停止时辊间距离ds移动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的期间,以片材10中在为运转时辊间距离dm时被施加张力的位置从辊2、3间离开,而未被施加张力的片材的位置移动至辊2、3间的方式进行再启动,则即使1对辊2、3从停止时辊间距离ds成为运转时辊间距离dm,也能够进一步防止由辊2、3施加的张力所导致的对片材10的损坏。即,即使在再运转时也不会对片材10的同一部位再次施加1对辊2、3的延伸加工的张力,因此在片材10中不会出现孔或断裂。
此外,在停止状态中,1对辊2、3均离开片材10的两个面而不与片材10接触,因此即使在对辊2、3加热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辊2、3的热而导致的对片材10的影响。因此,作为以成为ds-dm>D的方式设定停止时辊间距离ds的情况,对辊2、3进行加热的情况、或使用易受到加压或热的影响的片材10的情况下,该方式最为优选。
其次,以下参照图6进一步详细地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是使用上述制造装置1(参照图1)而进行的。
图6(a)所示的片材加工步骤S11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辊2、3以运转时辊间距离dm对片材10进行延伸加工。然后,响应生产线停止信号,如图6(b)所示,辊2、3间从运转时辊间距离dm分离,成为停止时辊间距离ds。辊2、3从运转时辊间距离dm的分离是,辊2、3间距离扩大,成为辊2、3隔着片材10、一个辊3离开片材10的一个面且另一个辊2与片材19的另一个面接触的状态,从而成为停止时辊间距离ds。由此,在生产线停止中S13,片材10的输送停止,成为辊3从片材10的一个面离开,而辊2与片材10的另一个面接触的状态。优选辊2、3的旋转停止(参照图6(b))。
即,当使辊2与片材10的下表面接触,设辊2、3的啮合深度为D时,辊2、3在满足ds-dm>D的范围内停止。ds-dm的上限并无特别规定,只要辊3从片材10的上表面离开即可。
此外,优选在辊2、3的旋转停止后进行片材10的输送停止,而沿输送方向输送片材10的加工部。
在生产线停止S13时,响应生产线启动信号,进行开始片材10的输送的生产线启动步骤S14(参照图3)。
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在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的同时,或在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成为规定的片材输送速度以上后,将辊2、3间从停止时辊间距离ds再次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参照图6(a))。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生产线停止步骤S12的顺序,调整片材10的输送开始与将辊2、3间的距离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的时序。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为了进一步防止片材10的损坏,在生产线停止中S13中辊2、3停止的情况下,优选在与片材10的输送开始相同的时机,辊2、3也开始旋转。此外,此时为了使相对的齿与槽的位置一致,优选从辊2、3停止的状态起同时开始辊2、3的旋转。而且,在辊2、3的齿20、30开始啮合的时刻、即成为ds-dm<D的时刻,辊2、3优选以与片材10的输送速度配合的旋转速度旋转。另外,在生产线停止时S13中,仅辊2与片材10接触,因此片材10的输送开始与辊2、3的旋转开始也可以不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开始片材10的输送。
在该运转时辊间距离dm的状态中,进行对旋转的1对辊2、3间的片材10实施延伸加工的片材加工步骤S11(参照图3)。
第三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在生产线停止中S13,停止时辊间距离ds比运转时辊间距离dm长,而此施加于片材10的负荷相比于运转时辊间距离dm时降低,从而能够防止对片材10的损坏,能够解决在辊2、3运转时,在片材10中出现孔或断裂的问题。
而且,在生产线启动步骤S14中,如果在辊2、3从停止时辊间距离ds移动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的期间,片材10中在运转时辊间距离dm时被施加张力的位置从辊2、3间离开,而未被施加张力的片材位置移动至辊2、3间,则即使1对辊2、3从停止时辊间距离ds成为运转时辊间距离dm,也能够进一步防止由辊2、3施加的张力所导致的对片材10的损坏。
此外,在停止状态中,辊3从片材10离开,因此即使在辊3被加热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辊2、3的热导致的对片材10的影响。因此,作为以成为ds-dm>D的方式设定停止时辊间距离ds的情况,在对辊3进行加热的情况、或使用易受到加压或热的影响的片材10的情况下,此方式最为优选。
以下,对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从生产线处于停止状态的生产线停止中S13过渡到生产线被启动的生产线启动步骤S14的具体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使通常的生产线启动开关动作而产生生产线启动信号。由此,辊间变短至任意距离。此时,片材10的输送保持停止的状态。然后,由传感器(接近传感器或激光位移传感器等)确认了辊间距离变短后,根据表示得到确认的信号,开始片材10的输送。然后返回片材加工步骤S11。
在上述说明中,将辊2、3的齿20、30配置于与MD方向正交的方向,但在将上述辊2、3的齿20、30的朝向配置为沿辊2、3的圆周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此时,能够进行向片材的宽度方向(CD方向)的延伸。MD是“Machine Direction”的简称,是指在制造时片材10前进的机械前进方向。上述CD方向是与MD方向正交的方向,为“Cross Direction”的简称。
利用上述本发明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制造得到的伸缩片材能够应用于使用伸缩片材的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例如,能够应用在日本专利特开2007-177384号公报所公开的尿布的制造方法中,通过1对辊2、3制作伸缩片材的工艺。
此外,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尿布,对于用在例如卫生护垫、失禁护垫、经期用品等吸收性物品和清扫用品以及口罩等的伸缩片材也适用。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形态,进一步公开以下的内容。
<1>
一种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将片材夹在周面具有凹凸且在该凹凸相互啮合的同时进行旋转的1对辊之间,对该片材进行延伸加工,其中,
响应生产线停止信号,使上述1对辊的辊间从延伸加工时的运转时辊间距离起分离,在生产线停止中响应生产线启动信号,使上述1对辊的辊间距离恢复至上述运转时辊间距离,
<2>
如<1>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片材加工步骤,对输送至以上述运转时辊间距离旋转的上述1对辊间的上述片材进行上述延伸加工;
生产线停止步骤,响应上述生产线停止信号,停止片材输送;和
生产线启动步骤,在片材输送被停止的生产线停止中,接收到上述生产线启动信号而开始上述片材输送,
在上述生产线停止步骤中,使上述辊间距离成为停止时辊间距离,
在上述生产线启动步骤中,使上述辊间距离从上述停止时辊间距离恢复成上述运转时辊间距离。
<3>
如<1>或<2>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1对辊的分离动作是在片材输送停止后进行的。
<4>
如<1>或<2>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1对辊的分离动作是与生产线停止信号同时进行的。
<5>
如<1>或<2>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1对辊的分离动作是在降低片材输送速度后进行的。
<6>
如<5>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1对辊开始分离动作时的片材输送速度相对于片材加工步骤中的片材输送速度,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而且优选为3%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30%以下。
<7>
如<1>至<6>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1对辊从所述运转时辊间距离起分离,使得所述辊间距离扩大,成为所述1对辊隔着所述片材与所述片材的两个面接触的状态。
<8>
如<7>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1对辊在满足ds-dm≤D的范围被分离,优选在0.1D<ds-dm≤D的范围被分离,更优选在0.5D<ds-dm≤D的范围被分离(其中,D为1对辊的齿的啮合深度,dm为运转时辊间距离,ds为停止时辊间距离)。
<9>
如<1>至<6>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1对辊从上述运转时辊间距离起分离,使得上述辊间距离扩大至上述1对辊隔着上述片材而不与上述片材接触的位置。
<10>
如<1>至<6>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1对辊从上述运转时辊间距离起分离,使得上述辊间距离扩大,成为上述1对辊隔着上述片材、上述1对辊中的一个辊离开上述片材的一个面且另一个辊与上述片材的另一个面接触的状态。
<11>
如<9>或<10>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片材的输送停止在上述辊的旋转停止后进行,以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上述片材的加工部。
<12>
如<1>至<10>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1对辊的旋转的停止与上述片材的输送停止同时进行。
<13>
如<1>至<12>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响应上述生产线启动信号,在上述片材输送开始时同时开始上述1对辊的旋转。
<14>
如<1>至<13>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1对辊在该1对辊间的距离成为规定长度后再次旋转。
<15>
如<1>至<14>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的同时、或在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成为规定的片材输送速度以上后,上述1对辊的辊间距离恢复至上述运转时辊间距离。
<16>
如<15>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使上述1对辊间的距离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的辊间移动开始时的片材输送速度,相对于片材加工步骤中的片材输送速度,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此外,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
<17>
如<1>至<16>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生产线停止中,上述1对辊的旋转停止。
<18>
如<1>至<17>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片材的输送停止是在上述1对辊分离后进行的。
<19>
如<1>至<17>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片材的输送停止是在上述1对辊分离之前进行。
<20>
如<1>至<19>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在开始使上述1对辊间的分开距离从停止时辊间距离ds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之前,先开始进行上述片材的输送。
<21>
如<1>至<19>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在上述片材的输送开始前,开始将停止时辊间距离ds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
<22>
如<1>至<19>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在开始上述片材的输送的同时开始将上述1对辊间的分开距离ds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
<23>
如<1>至<19>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生产线停止步骤中,同时进行上述1对辊的分离和上述片材输送的停止的情况下,在生产线启动步骤中,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先开始进行上述片材的输送,之后将上述1对辊间恢复至运转时辊间距离dm。
<24>
如<1>至<6>和<9>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生产线停止步骤中,上述1对辊离开上述片材的两个面的情况下,在上述生产线启动步骤中同时进行上述1对辊间的距离的恢复和上述片材输送的开始。
<25>
如<1>至<24>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对上述1对辊中的一者或两者进行加热。
<26>
如<1>至<25>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1对辊沿着辊轴方向形成有作为凸部的齿。
<27>
如<1>至<26>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1对辊中,作为凸部的齿的朝向配置为沿着该辊的圆周方向。
<28>
如<1>至<27>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辊被加热至比上述片材的熔点低20~30℃的温度。
<29>
如<1>至<28>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1对辊间的距离的改变是通过利用液压缸或气压缸使支承上述辊的各轴的轴承间距离改变而进行的。
<30>
如<1>至<29>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片材使用无纺布、树脂片材、弹性体材料、包含弹性体的片复合材料等。
<31>
如<1>至<30>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上述片材,使用在该片材间沿着片材的输送方向或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以拉伸状态或非拉伸状态配置有多个弹性部件的复合片材。
<32>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使用由<1>至<31>中任一项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片材。
<33>
如<32>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是尿布、卫生护垫、失禁护垫或经期用品。
<34>
一种伸缩片材的制造装置,其包括:在辊周面具有凹部和凸部的进行旋转的1对辊;和将驱动力传递至上述1对辊中的任一个辊的旋转轴的驱动机构,上述1对辊由相同形态的辊构成,沿着旋转轴平行地设置上述凸部,在辊周面平行地形成有齿线,且交替地配置上述凹部和凸部,上述1对辊中,一个辊利用传递至上述一个辊的旋转轴的驱动力而旋转,相对的辊的上述凹部和凸部啮合而连动,由此另一个辊能够旋转,或者,上述1对辊配置为相对的辊的上述凸部彼此分开的状态,通过安装于上述1对辊的各轴的齿轮的啮合,将传递至上述一个辊的旋转轴的驱动力传递至另一个辊的旋转轴,由此另一个辊能够旋转,上述1对辊的辊间距离能够改变,片材被供给到上述1对辊之间,在上述1对辊旋转的同时,对供给至相对的辊的上述凹部与凸部之间的上述片材实施延伸加工。
<35>
如<34>的伸缩片材的制造装置,其包括使上述1对辊间的距离改变的液压缸或气压缸。
虽然将本发明和其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一起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指定,则本发明的任何细节部分均不限定本发明,应当在不背离权利要求范围所示的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条件下被广泛地解释。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3月11日在日本提出专利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13-048339的优先权,参照它而将其内容作为本说明书的记载的一部分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说明
1               伸缩片材的制造装置
2、3            辊
5、6            张力赋予机构
10              片材
20、30          齿
51、52、61、62  夹持辊。

Claims (15)

1.一种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将片材夹在周面具有凹凸且在该凹凸相互啮合的同时进行旋转的1对辊之间,对该片材进行延伸加工,该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响应生产线停止信号,使所述1对辊从延伸加工时的运转时辊间距离起分离,在生产线停止中响应生产线启动信号,使所述1对辊的辊间距离恢复至所述运转时辊间距离,
该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包括:
片材加工步骤,对输送至以所述运转时辊间距离旋转的所述1对辊间的所述片材进行所述延伸加工;
生产线停止步骤,响应所述生产线停止信号,停止片材输送;和
生产线启动步骤,在片材输送被停止的生产线停止中,接收到所述生产线启动信号而开始所述片材输送,
在所述生产线停止步骤中,使所述辊间距离成为停止时辊间距离,
在所述生产线启动步骤中,使所述辊间距离从所述停止时辊间距离恢复成所述运转时辊间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1对辊的分离动作是在片材输送停止后进行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1对辊的分离动作是在降低片材输送速度后进行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1对辊从所述运转时辊间距离起分离,使得所述辊间距离扩大,成为所述1对辊隔着所述片材与所述片材的两个面接触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1对辊从所述运转时辊间距离起分离,使得所述辊间距离扩大至所述1对辊隔着所述片材而不与所述片材接触的程度。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1对辊从所述运转时辊间距离起分离,使得所述辊间距离扩大,成为所述1对辊隔着所述片材、所述1对辊中的一个辊离开所述片材的一个面且另一个辊与所述片材的另一个面接触的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的输送停止在所述辊的旋转停止后进行,以在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的加工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响应所述生产线启动信号,在所述片材输送开始时同时开始所述1对辊的旋转。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的同时、或在接收到生产线启动信号后成为规定的片材输送速度以上后,所述1对辊的辊间距离恢复至所述运转时辊间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1对辊中的一者或两者进行加热。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片材,使用在该片材之间沿着片材的输送方向以拉伸状态或以非拉伸状态配置有多根弹性部件的复合片材。
12.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片材,使用在该片材之间沿着与片材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以拉伸状态或以非拉伸状态配置有多个弹性部件的复合片材。
13.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由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片材。
14.一种伸缩片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辊周面具有凹部和凸部的进行旋转的1对辊;和
将驱动力传递至所述1对辊中的任一个辊的旋转轴的驱动机构,
所述1对辊由相同形态的辊构成,沿着旋转轴平行地设置所述凸部,在辊周面平行地形成有齿线,且交替地配置所述凹部和凸部,
所述1对辊中,一个辊利用传递至所述一个辊的旋转轴的驱动力而旋转,相对的辊的所述凹部和凸部啮合而连动,由此另一个辊能够旋转,
或者,所述1对辊配置为相对的辊的所述凸部彼此分开的状态,通过安装于所述1对辊的各轴的齿轮的啮合,将传递至所述一个辊的旋转轴的驱动力传递至另一个辊的旋转轴,由此另一个辊能够旋转,
所述1对辊的辊间距离能够改变,
片材被供给到所述1对辊之间,在所述1对辊旋转的同时,对供给至相对的辊的所述凹部与凸部之间的所述片材实施延伸加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伸缩片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使所述1对辊间的距离改变的液压缸或气压缸。
CN201480009727.4A 2013-03-11 2014-03-03 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266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8339A JP5969415B2 (ja) 2013-03-11 2013-03-11 伸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3-048339 2013-03-11
PCT/JP2014/055245 WO2014141913A1 (ja) 2013-03-11 2014-03-03 伸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6633A true CN105026633A (zh) 2015-11-04
CN105026633B CN105026633B (zh) 2018-05-11

Family

ID=51536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972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26633B (zh) 2013-03-11 2014-03-03 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69415B2 (zh)
CN (1) CN105026633B (zh)
TW (1) TWI604830B (zh)
WO (1) WO201414191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0133A (zh) * 2017-11-15 2018-02-16 江南大学 一种经编间隔织物负泊松比热定型装置及方法
CN111405887A (zh) * 2018-04-02 2020-07-10 花王株式会社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7699B2 (ja) * 2015-09-02 2020-01-2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吸収性物品に係る複合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に係る複合シート
JP6577337B2 (ja) * 2015-11-09 2019-09-18 花王株式会社 柔軟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029949B2 (ja) * 2017-12-05 2022-03-04 花王株式会社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87951A5 (en) * 1975-07-16 1977-05-13 Benninger Ag Maschf Width holding cylinder supports for piece goods processing - which are adjustable in three positions, reducing stoppages for changeover
JPS6211106B2 (zh) * 1976-07-28 1987-03-10 Clupak Inc
CN1708611A (zh) * 2002-10-24 2005-12-14 先进设计概念股份有限公司 弹性体的多组分纤维、无纺网状结构和无纺织物
CN1721985A (zh) * 1999-10-01 2006-01-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薄片体的变形修正方法、切断方法、变形修正装置及切断装置
CN200967875Y (zh) * 2006-11-07 2007-10-31 高忠林 针刺生产线的无牵伸控制系统
CN101310066A (zh) * 2005-12-01 2008-11-19 花王株式会社 片材的加工装置及片材的制造方法
CN101535549A (zh) * 2006-12-25 2009-09-1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性片材的制造方法
CN101836919A (zh) * 2009-04-03 2010-09-2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加工装置及加工片材构件的方法
CN101978106A (zh) * 2008-03-19 2011-02-1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伸缩性片的方法
CN102245143A (zh) * 2008-12-24 2011-11-16 花王株式会社 穿戴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10913A (zh) * 2009-10-09 2012-06-20 花王株式会社 柔软性片材的制造方法
CN102724940A (zh) * 2010-01-28 2012-10-10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吸收体的设备
CN102762177A (zh) * 2010-02-23 2012-10-3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
CN102791918A (zh) * 2010-03-10 2012-11-2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伸缩性片的方法和设备
CN102918190A (zh) * 2010-04-16 2013-02-0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伸长性纤维和伸缩性纤维并具有凹凸的无纺布,以及该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N102946836A (zh) * 2010-06-22 2013-02-27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258U (ja) * 1993-09-08 1995-04-07 興和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搬送機構
JP2007152174A (ja) * 2005-12-01 2007-06-21 Canon Inc ローラ塗布装置
JP5410897B2 (ja) * 2009-09-15 2014-02-05 花王株式会社 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
JP4567084B2 (ja) * 2008-12-24 2010-10-20 花王株式会社 着用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44979A (ja) * 2011-08-25 2013-03-0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6025327B2 (ja) * 2011-12-26 2016-11-1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87951A5 (en) * 1975-07-16 1977-05-13 Benninger Ag Maschf Width holding cylinder supports for piece goods processing - which are adjustable in three positions, reducing stoppages for changeover
JPS6211106B2 (zh) * 1976-07-28 1987-03-10 Clupak Inc
CN1721985A (zh) * 1999-10-01 2006-01-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薄片体的变形修正方法、切断方法、变形修正装置及切断装置
CN1708611A (zh) * 2002-10-24 2005-12-14 先进设计概念股份有限公司 弹性体的多组分纤维、无纺网状结构和无纺织物
CN101310066A (zh) * 2005-12-01 2008-11-19 花王株式会社 片材的加工装置及片材的制造方法
CN200967875Y (zh) * 2006-11-07 2007-10-31 高忠林 针刺生产线的无牵伸控制系统
CN101535549A (zh) * 2006-12-25 2009-09-1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性片材的制造方法
CN101978106A (zh) * 2008-03-19 2011-02-1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伸缩性片的方法
CN102245143A (zh) * 2008-12-24 2011-11-16 花王株式会社 穿戴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36919A (zh) * 2009-04-03 2010-09-2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加工装置及加工片材构件的方法
CN102510913A (zh) * 2009-10-09 2012-06-20 花王株式会社 柔软性片材的制造方法
CN102724940A (zh) * 2010-01-28 2012-10-10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吸收体的设备
CN102762177A (zh) * 2010-02-23 2012-10-3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
CN102791918A (zh) * 2010-03-10 2012-11-2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伸缩性片的方法和设备
CN102918190A (zh) * 2010-04-16 2013-02-0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伸长性纤维和伸缩性纤维并具有凹凸的无纺布,以及该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N102946836A (zh) * 2010-06-22 2013-02-27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0133A (zh) * 2017-11-15 2018-02-16 江南大学 一种经编间隔织物负泊松比热定型装置及方法
CN107700133B (zh) * 2017-11-15 2019-11-26 江南大学 一种经编间隔织物负泊松比热定型装置及方法
CN111405887A (zh) * 2018-04-02 2020-07-10 花王株式会社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CN111405887B (zh) * 2018-04-02 2021-10-22 花王株式会社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73209A (ja) 2014-09-22
JP5969415B2 (ja) 2016-08-17
WO2014141913A1 (ja) 2014-09-18
CN105026633B (zh) 2018-05-11
TW201446221A (zh) 2014-12-16
TWI604830B (zh) 2017-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6633A (zh) 伸缩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EP1844928B1 (en) Elastic film laminates prepared by multiple stretching step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id laminates
US8557077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pants-type diaper
JP4210663B2 (ja) フリース複合材料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JP5002832B2 (ja) 複合弾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215082B1 (en) Selective machine-directional stretching of a precombined elastic web of varying web width by speed differential stretching
CN101310066A (zh) 片材的加工装置及片材的制造方法
JP2002253605A (ja) 複合伸縮部材の製造方法
JP3810721B2 (ja) 伸縮性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3945806B (zh) 短裤型穿着用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2525744A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WO2014084168A1 (ja)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13128515A (ja) 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946856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ody adhering absorbent article oriented in the machine direction with reduced curl
CN107072837A (zh) 用于使用激光源制造吸收制品的方法和设备
EP161093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to produce a perforated web material
CN105581873B (zh) 生产用于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后片的方法和吸收性卫生用品
WO2021035104A1 (en) Elastic laminate with multiple stretch zon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JP6793029B2 (ja) 伸長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EP3291964B1 (en)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elastomeric laminate
CN102458329A (zh) 一次性的体液处理用衬垫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JP4248360B2 (ja) 複合ウェブ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