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5339A - 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及電子墨匣 - Google Patents
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及電子墨匣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15339A TW201415339A TW102123464A TW102123464A TW201415339A TW 201415339 A TW201415339 A TW 201415339A TW 102123464 A TW102123464 A TW 102123464A TW 102123464 A TW102123464 A TW 102123464A TW 201415339 A TW201415339 A TW 201415339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capacitor circuit
- ink cartridge
- coil
- electronic ink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003—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position, not involving coordinate determin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Level Indicators Using A Float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框體內之零件構成為簡單並且調整為容易的適於進行細型化以及大量生產之電磁感應式之位置指示器。[解決手段]係為收容有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之位置指示器。在電子墨匣之筒狀體內,係以於其之中心軸方向上而使線圈位置再從筒狀體之其中一端而延伸出去之芯體和電容器電路之間的方式,來至少收容有芯體、線圈以及電容器電路。在筒狀體內之線圈和電容器電路之間,係被配置有用以將線圈和電容器電路作電性連接之連結構件,並被卡止於筒狀體處。藉由使連結構件之被設置在與電容器電路相對向的端面側處之連接端子分別與電容器電路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作電性連接,線圈和電容器電路係經由使線圈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分別作了電性連接之連結構件,而被作電性連接。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及被收容在此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中的電子墨匣。
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例如係如同在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244806號公報)中所揭示一般,藉由具備有將多數之迴圈線圈配設在座標軸之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上所成的感測器之位置檢測裝置、和具備有由被捲繞在磁性體芯上之作為電感元件之例的由線圈和電容器所成之共振電路之筆形狀的位置指示器,而構成之。
而,位置檢測裝置,係將特定頻率之送訊訊號供給至感測器之迴圈線圈處,迴圈線圈係作為電磁能量而送訊至位置指示器處。位置指示器之共振電路,係以具有與送訊訊號之頻率相對應之共振頻率的方式而被構成,
並基於其與感測器之迴圈線圈之間的電磁感應作用,而儲蓄電磁能量。之後,位置指示器,係將在共振電路中所積蓄之電磁能量送回至位置檢測裝置之感測器的迴圈線圈處。
感測器之迴圈線圈,係將此從位置指示器而來之電磁能量檢測出來。位置檢測裝置,係基於將送訊訊號作了供給的迴圈線圈之位置、和檢測出了從位置指示器之共振電路而來的電磁能量之迴圈線圈之位置,來檢測出藉由位置指示器所作了指示的感測器上之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的座標值。
而,在此種位置指示器中,係具備有能夠將施加於筆形狀之位置指示器的芯體處之力(亦即是筆壓),作為共振電路之共振頻率(或者是相位)的改變而傳導至位置檢測裝置處並藉由位置檢測裝置而檢測出筆壓之構成。作為此因應於筆壓而改變共振電路之共振頻率的構成之其中一例,使構成共振電路之線圈的電感作改變之構成係為週知。專利文獻1之例,係為藉由該電感之改變而檢測出筆壓的位置指示器之例。
圖21,係為藉由電感之改變而檢測出筆壓的先前技術之位置指示器100的剖面圖。如此圖21中所示一般,位置指示器100,係成為下述之構成:亦即是,使被捲繞有線圈105之鐵氧體芯104和鐵氧體片102,隔著O型環103而相對向,並藉由對於芯體101施加推壓力(筆壓),來使鐵氧體片102接近鐵氧體芯104。於此所使
用之O型環103,係為由合成樹脂或合成橡膠等之彈性材料所成之剖面為英文之「O」字狀的環狀之彈性構件。
又,在位置指示器100之殼體111內,除了上述之零件以外,係被收容有被配設有複數個的共振用電容器115a~115h之印刷基板114、和保持此印刷基板114之基板支持器113、和用以將線圈105與印刷基板114之共振用電容器115a~115h作連接並構成共振電路之連接線116、和緩衝構件117,並藉由帽112而將該些之位置作固定。
並且,係成為下述之構成:亦即是,被構成筆尖之芯體101所抵接之鐵氧體片102,若是因應於被施加在芯體101上之推壓力而接近鐵氧體芯104,則因應於此,被捲繞在鐵氧體芯104上之線圈105的電感係改變,從共振電路之線圈105所送訊的電磁感應訊號之相位(共振頻率)係改變。位置檢測裝置,係能夠藉由以迴圈線圈來受訊從位置指示器而來之電磁感應訊號的相位(共振頻率)之變化,而將被施加在位置指示器之芯體處的筆壓檢測出來。
又,在圖21之例中,於印刷基板114處,係被設置有作為開關電路之按壓開關118。此按壓開關118,係藉由讓使用者對於從被設置在殼體111之側面處的貫通孔(省略圖示)所露出於殼體111之外部處的推壓部作推壓,而被作ON、OFF。此按壓開關118,係對於複數個的共振用電容器115a~115h中之電容器115e~115h的
對於共振電路之連接的ON、OFF作控制。故而,藉由對於按壓開關118進行ON、OFF操作,由於在共振電路中而被作並聯連接之電容器的容量值係被作變更,因此,從共振電路之線圈所傳導至位置檢測裝置處的電磁感應訊號之相位(共振頻率)係改變。
位置檢測裝置,係能夠藉由將以迴圈線圈所受訊的從位置指示器100而來之電磁感應訊號的相位(頻率)之變化檢測出來,而將位置指示器100之按壓開關118的操作檢測出來。另外,藉由位置檢測裝置所檢測出的按壓開關118之ON、OFF操作,係構成為藉由內藏有該位置檢測裝置之行動機器或者是被作了外部連接的電腦等之電子機器,而被分配有例如決定操作輸入等之各種的功能。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244806號公報
先前技術之位置指示器,係如同上述一般,在筒狀之框體111的內側之空間內,將芯體101、鐵氧體片102、O型環103、被捲繞有線圈105之鐵氧體芯104、印刷基板114、保持印刷基板114之基板支持器113等的
構成零件直接性地作收容。
但是,被收容在框體111內之各構成零件,若是在框體111內產生有位置偏差,則會引起電路常數之改變,並有著成為無法正常地作使用之虞。特別是,在包含有鐵氧體片102和鐵氧體芯104的情況時,會起因於兩者之中心軸的偏移,而導致電路常數改變,並有著無法使由鐵氧體片102之接近所致的電感之變化成為所期望之變化的情況。因此,在如同先前技術一般之構成為將構成零件之各個直接性地收容在框體內的情況時,係有必要進行像是在筒狀之框體111內的內壁面上設置階差以對於構成零件之朝向中心軸方向的移動作限制或者是利用印刷基板114或基板支持器113以進行構成零件之中心軸方向上的固定等之苦心設計。
又,在先前技術之構成的情況中,在將構成零件收容於筒狀之框體內並作了定位之後,係有必要進行藉由線圈和電容器所制定的共振電路之共振頻率的調整。因此,係成為經由用以設置將被設置在框體111處之推壓開關118作壓下的按鍵之貫通孔,來對於被設置在印刷基板處之修整電容器115d、115h進行調整,而有著在調整中會耗費時間的問題。
又,為了組裝位置指示器,由於係需要將上述之零件在中心軸方向上依序作組裝,並進而進行如同上述一般之共振頻率的調整,因此,係會耗費時間,而有著並不適於大量生產之問題。
又,雖然係有著將筆之形狀細型化的要求,但是,在先前技術之構成中,當作了細型化的情況時,係會有在零件間之連接中更加耗費時間並需要更多之工程數的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之問題點,而以提供一種框體內之零件構成為簡單、調整為容易且亦適於進行細型化以及大量生產之電磁感應式之位置指示器一事,作為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係為具備有將對應於被施加在芯體上之壓力而使電感改變之線圈和具有特定之靜電容量的電容器電路作了並聯連接之共振電路,並基於前述共振電路之共振頻率的改變而檢測出被施加在前述芯體處之壓力的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該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特徵為:在筒狀體之中心軸方向上,以使前述線圈位置在從前述筒狀體之其中一端而延伸出去之芯體和前述電容器電路之間的方式,來至少將前述芯體、前述線圈收容在前述筒狀體內,以使將前述線圈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分別與前述電容器電路之其中一端和另外一端分別作電性連接的連結構件會位置在前述線圈和前述電容器電路之間的方式,來將前述連結構件收容在前述筒狀體內並且卡合於前述筒狀體處,藉由使前述連結構件之被設置在
與前述電容器電路相對向之端面側處的連接端子分別和前述電容器電路之前述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作電性連接,而使前述線圈和前述電容器電路,經由分別與前述線圈之前述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作了電性連接的前述連結構件來作電性連接。
在上述之構成的本發明中,係於筒狀體之中心軸方向上,將芯體、和電感作改變之線圈、以及具備有與此線圈一同構成共振電路之電容器的電容器電路,配列並收容在筒狀體之中,而構成電子墨匣。之後,此筒狀體係被收容在框體內,而構成本發明之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
如同以上一般,若依據本發明,則由於係成為將身為作為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所必要的構成零件之芯體、線圈以及電容器電路全部在筒狀體內之中心軸方向上而作並排收容之電子墨匣的構成,因此,在位置指示器之框體內,基本上係只要設置電子墨匣即可,構成係成為簡單。又,電子墨匣之筒狀體,由於係能夠作細型化,因此,作為位置指示器之全體,係亦能夠細型化。
又,在由本發明所致之電子墨匣中,係在被並排於中心軸方向上之線圈和電容器電路之間,被配設有連結構件,藉由使該連結構件之被設置在與電容器電路相對向的端面側處之連接端子分別與電容器電路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作電性連接,線圈和電容器電路係經由使線圈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分別作了電性連接之連結構
件,而被作電性連接。
故而,在將芯體以及線圈收容於筒狀體中時,連結構件之被配設在與電容器電路相對向之端面處的連接端子,係成為在筒狀體之中心軸方向的與芯體相反側處而露出之狀態。使用此連結構件之被配設在端面處的線圈之其中一方以及另外一方之連接端子,係成為能夠進行被配設在筒狀體內之線圈的電感之測定。共振電路之共振頻率,由於係依據所測定出之線圈的電感和電容器之靜電容量而被制訂,因此,藉由對於在筒狀體內而以與實際之使用狀態相同的狀態來作了配置之線圈的電感進行測定,係能夠算出相對於所期望之共振頻率的電容器之靜電容量。
之後,具備有具有所期望之靜電容量的電容器之電容器電路,係能夠經由連結構件而與線圈以構成並聯共振電路的方式來作電性連接,並收容在筒狀體內。藉由此,在電子墨匣之筒狀體內,係成為作為結束了共振頻率之調整後者,而將芯體、電感為可變之線圈以及電容器作收容。之後,此電子墨匣係被收容在框體內,而構成本發明之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
故而,若依據本發明,則被收容在位置指示器之框體內的電子墨匣,由於係成為結束了共振頻率之調整後的狀態,因此,在將電子墨匣收容於框體中之後,係並不需要進行共振頻率之調整。又,在本發明中,於電子墨匣處,由於係成為僅將各構成零件於中心軸方向上作收
容並進行機構性結合,且藉由連結構件來將線圈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和電容器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分別作電性連接之構成,因此,係為具備有對於大量生產而言亦為合適之構成。
若依據本發明,則係僅需要在位置指示器之框體內,設置將身為作為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所必要的構成零件之芯體、線圈以及電容器電路在筒狀體內之中心軸方向上而作並排收容之電子墨匣即可,構成係成為簡單。
並且,在由本發明所致之電子墨匣中,由於係能夠對於在筒狀體內而以與實際之使用狀態相同的狀態來作了配置之線圈的電感進行測定,因此能夠算出相對於所期望之共振頻率的電容器之靜電容量。
故而,在將構成共振電路之線圈和電容器收容於框體內並設為與實際之使用狀態相同的狀態之後,並不需要以使共振頻率成為所期望之值的方式來進行共振用電容器之靜電容量值的最適化,而為具備有對於大量生產而言亦為合適的構成者。又,電子墨匣,由於係能夠作細型化,因此,作為位置指示器之全體,係亦能夠細型化。
1‧‧‧位置指示器
2‧‧‧框體
5‧‧‧筒狀體
7‧‧‧按壓開關
10、20‧‧‧電子墨匣
11、21‧‧‧芯體
13、26‧‧‧鐵氧體片(第2磁性體)
14、25‧‧‧O型環
15、23‧‧‧鐵氧體芯(第1磁性體)
16、24‧‧‧線圈
17、27‧‧‧連結構件
18、28‧‧‧電容器電路
19、29‧‧‧帽
[圖1]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電子墨匣之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作說明的圖。
[圖2]對於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作展示的圖。
[圖3]用以對於電子墨匣之第1實施形態的一部分之構成部作說明之圖。
[圖4]用以對於電子墨匣之第1實施形態的一部分之構成部作說明之圖。
[圖5]用以對於電子墨匣之第1實施形態的一部分之構成部作說明之圖。
[圖6]用以對於電子墨匣之第1實施形態的一部分之構成部作說明之圖。
[圖7]用以對於電子墨匣之第1實施形態的一部分之構成部作說明之圖。
[圖8]對於電子墨匣之第1實施形態的等價電路作展示之圖。
[圖9]用以將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1實施形態之等價電路與位置檢測裝置一同作說明的圖。
[圖10]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電子墨匣之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作說明的圖。
[圖11]用以對於電子墨匣之第2實施形態的一部分之構成部作說明之圖。
[圖12]用以對於電子墨匣之第2實施形態的一部分之構成部作說明之圖。
[圖13]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3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作說明的圖。
[圖14]用以將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3實施形態之等價電路與位置檢測裝置一同作說明的圖。
[圖15]對於用以對圖14之實施型態的位置指示器之重要部分的處理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作展示之圖。
[圖16]對於用以針對與圖14之實施型態的位置指示器一同作使用之位置檢測裝置之重要部分的處理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作展示之圖。
[圖17]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4實施形態之電子墨匣的構成例作說明之圖。
[圖18]用以對於電子墨匣之第4實施形態的一部分之構成部作說明之圖。
[圖19]用以對於電子墨匣之第4實施形態的一部分之構成部作說明之圖。
[圖20]用以對於電子墨匣之其他實施形態的一部分之構成部作說明之圖。
[圖21]對於先前技術之位置指示器的其中一例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
圖1~圖8,係為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電磁感應
方式之位置指示器的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作說明的圖。此第1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其之為了進行筆壓檢測而使線圈之電感作改變的構成,係為與前述之圖21中所示之先前技術例相同者。又,此第1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係與前述之圖21中所示之先前技術例相同的,具備有按壓開關,並具備有藉由此按壓開關之ON、OFF來變更共振電路之共振頻率的構成。另外,此按壓開關,係被設置在接近於芯體之位置的框體之周部處,而亦被稱作側開關。
圖2(A),係為對於此第1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的全體構成之概要作展示者,並為具備有筆形狀且在圓筒狀之框體2內的內部空間中收容有位置指示器之構成零件者。在圖2(A)中,為了易於理解框體2之內部的構成,係僅將位置指示器1之框體2以剖面來作展示。
此第1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的框體2,係藉由非磁性體材料、例如藉由樹脂所構成,並由在框體2之筆尖側處而具有開口3a之圓筒狀的下半部3、和被與此下半部3作同心圓狀之嵌合而相結合之圓筒狀的上半部4所成。
而,下半部3之內部,係被設置有剖面形狀例如為圓形之中空部3b,在此中空部3b內,係如圖1中所示一般,將筒狀體以使其之中心軸方向成為框體2之中心軸方向的狀態來作收容,該筒狀體5,係被收容有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的基本之構成零件,亦即是被收容
有芯體11、和電感為可變之線圈16、和包含有與此線圈16構成共振電路之電容器的電容器電路18。筒狀體5,係由非磁性體金屬、樹脂材、玻璃、陶瓷等之非磁性體所成,在此例中,係藉由SUS305、SUS310S等之素材所構成。
在此第1實施形態中,係能夠將此筒狀體5,與筆記工具之原子筆的墨管同樣的而收容在框體2內並構成位置指示器1。又,係亦可對於框體2而將筒狀體5作交換。因此,在此說明書中,係將在筒狀體內而將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的基本構成零件收容於內部者,稱作電子墨匣。
參考圖1以及圖3~圖8,針對此第1實施形態中之電子墨匣10的構成例作說明。圖1(A),係為用以對於電子墨匣10之內部構成作說明的剖面圖。但是,為了便於說明,針對電子墨匣10之筒狀體5的內部之一部分的構成零件(後述之連結構件17以及電容器電路18),在圖1(A)中係並不作成剖面,而是如同後述一般地另外準備有剖面圖。又,圖1(B),係為用以對於電子墨匣10之全體構成作說明的分解立體圖。
筒狀體5,在此第1實施形態中,係由在中心軸方向上而被分割為2之第1筒狀體5A和第2筒狀體5B所成。在此例中,此第1筒狀體5A以及第2筒狀體5B,
係分別被設為外徑為例如2.5mm、內徑為例如1.5mm~2mm之細型形狀。
在第1筒狀體5A之中心軸方向(軸芯方向)的其中一端側處,係被設置有用以使芯體11之前端延伸出去的開口5Aa。此開口5Aa之直徑,係較第1筒狀體5A之內徑更小。另一方面,第1筒狀體5A之中心軸方向的另外一端側,係將其之內徑的全體設為開口5Ab。又,第2筒狀體5B,係在其之中心軸方向的兩端側處,將其之內徑的全體設為開口。
又,如圖1(A)中所示一般,在第1筒狀體5A之開口5Ab的外周側面處,係被形成有與被形成在第2筒狀體5B之其中一端側的開口之內壁面處的螺紋部5Ba作螺合之螺紋部5Ac。又,在第2筒狀體5B之另外一端側的開口近旁之內壁面處,係例如藉由使第2筒狀體5B在該位置處而被緊縮的方式,而形成有與被形成在藉由非磁性體(例如樹脂)所成之帽19的外周處之環狀溝部19a作嵌合的環狀突部5Bb。又,在第2筒狀體5B之另外一端側的開口端之周方向的特定位置處,係沿著中心軸方向而被形成有周方向之定位用的溝5Bc。又,在帽19處,係被形成有與第2筒狀體5B之溝5Bc相卡合的突部19c。帽19,係設為將突部19c插入至溝5Bc內,並藉由被推入至第2筒狀體5B內,而使環狀溝部19a和環狀突部5Bb相嵌合,並卡止在第2筒狀體5B內。
之後,如圖1(A)以及圖1(B)中所示一般,在
第1筒狀體5A內,在從開口5Aa來作觀察時,係將線圈12、芯體11、作為第2磁性體之例的鐵氧體片13、O型環14、被捲繞有線圈16之作為第1磁性體之例的鐵氧體芯15、以及連結構件17,依此順序而以使該些零件之中心軸相互一致的方式來依序作並排並作收容。之後,對於連結構件17,而在其之中心軸方向上連結電容器電路18,並在將此電容器電路18作收容的狀態下,使第2筒狀體5B和第1筒狀體5A在螺紋部5Ac、5Ba處而作螺合。後,在第2筒狀體5B中插入帽19,第2筒狀體5B之開口係被閉塞,而結束筒狀體5之組裝。
針對被收容在筒狀體5之內部的各部之構成更進一步作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之芯體11,例如係藉由樹脂所構成,並具備有從第1筒狀體5A之開口5Aa所延伸出去的直徑之前端部、和以成為能夠在第1筒狀體5A內而於中心軸方向上移動的方式而直徑成為較第1筒狀體5A之內徑而更些許小的鍔部11a,並且,在此鍔部11a之上面的略中央處,係具備有突部11b。又,鐵氧體片13,係以成為能夠在第1筒狀體5A內而於中心軸方向上移動的方式,而具備有相較於第1筒狀體5A之內徑而直徑為更些許小的圓柱狀形狀。又,鐵氧體片13,係於其之中心軸方向的芯體11側之端面處,具備有使被形成在芯體11之鍔部11a的上面處之突部11b作嵌合之凹部13a。又,在鐵氧體片13之中心軸方向的鐵氧體芯15側之端面之中央
處,係被形成有突部13b,藉由此,鐵氧體片13和鐵氧體芯15係相互在中心軸方向上而被作定位。
O型環14,係藉由具備有較第1筒狀體5A之內徑而更小的外徑並且具備有較鐵氧體片13之突部13b的直徑更大之內徑的彈性體、例如藉由彈性橡膠所構成。於此情況,O型環14之剖面係具備有圓形,其之直徑係被選定為會較鐵氧體片13之突部13b的高度而更大。
鐵氧體芯15係具備有圓柱狀形狀,並構成為在被捲繞有線圈16之狀態下,亦包含有該線圈16之部分的直徑會成為與第1筒狀體5A之內徑相等或者是更些許小者。在此鐵氧體芯15之中心軸方向的連結構件17側之端面處,係被形成有使被形成在連結構件17處之中心軸位置的定位用之突部17c作嵌合的凹部15a。
連結構件17,係為用以將鐵氧體芯15和電容器電路18作機構性之連結,並且進行被捲繞在鐵氧體芯15上之線圈16和電容器電路18之電容器間的電性連接者。此連結構件17,係藉由外徑為與第1筒狀體5A之內徑略相等的圓柱狀形狀之非磁性體(在此例如係為樹脂)所構成,並且,在此樹脂內,係插入成形有用以進行線圈16和電容器電路18之電容器之間的電性連接之由導電體所成的端子構件,而構成之。
又,在連結構件17之外周面的特定之位置處,係被形成有環狀凹溝17a、17b。另一方面,在第1筒狀體5A處,於當連結構件17被作了收容時而會與前述
環狀凹溝17a、17b相對應之位置處,係例如藉由將外周面縮緊為環狀,而被形成有於其之內壁面處而突出之環狀突部5Ad、5Ae。
故而,若是將連結構件17插入至第1筒狀體5A內之中心軸方向,則連結構件17係會藉由使其之外周面的環狀凹溝17a、17b和第1筒狀體5A之內壁面的環狀突部5Ad、5Ae作嵌合,而被作卡止,並在第1筒狀體5A內而進行其之中心軸方向上的定位。另外,第1筒狀體5A之內壁面的環狀突部5Ad、5Ae之形成位置,在此例中,係被設為會使連結構件17與電容器電路18相結合之側的端面與第1筒狀體5A之開口5Ab的端面成為同一平面一般之位置。
圖3,係為用以對於連結構件17之構成例作說明之圖。圖3(A),係為對於連結構件17而從與鐵氧體芯15作連結之側來作了觀察之圖,圖3(B),係為圖3(A)之B-B剖面圖。又,圖3(C),係為對於連結構件17而從與電容器電路18作連結之側來作了觀察之圖。
如圖3(A)、(B)中所示一般,連結構件17,係在圓柱狀之由樹脂構件所成的本體部171處,將用以對於線圈16之其中一端16a以及另外一端16b與電容器電路18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分別進行電性連接的具有彈性之由導電體所成的端子構件172、173,作了插入成形者。又,在連結構件17之本體部171的鐵氧體芯15側之端面的中央處,係被形成有前述之定位用的突部17c。於
此例中,突部17c,係被設為四角柱狀之形狀。
又,在圖3中,雖係省略圖示,但是,係在被形成於鐵氧體芯15之端面處的與突部17c相對應之形狀的凹部15a中,而嵌合有連結構件17之本體部171的突部17c,並構成為在此狀態下,而將鐵氧體芯15之端面和連結構件17之本體部171的平坦面,例如藉由接著材來作了接著。
又,如圖3(A)中所示一般,在連結構件17之本體部171的周側面上之於此例中為相互分離開180度角間隔的位置處,係於圓柱之中心軸方向上而被形成有凹溝174、175。在此凹溝174、175內,端子構件172、173之其中一方的端部172a、173a,係朝向與周方向相正交之方向而被作植立。又,在該立起狀態之端子構件172、173的其中一方之端部172a、173a處,係如圖3(A)中所示一般,被形成有V字型切入溝172b、173b。
之後,如圖3(B)中所示一般,將線圈16之其中一端16a壓入至端子構件172之其中一方之端部172a的V字型切入溝172b中,而設為使該些相互作電性連接,並且,將線圈16之另外一端16b壓入至端子構件173之其中一方之端部173a的V字型切入溝173b中,而設為使該些相互作電性連接。如此這般,將被捲繞有線圈16之鐵氧體芯15和連結構件17作了連結者,係可視為1個的鐵氧體芯模組來作處理。另外,線圈16之其中一端16a以及另外一端16b,係被與在連結構件17之凹溝
174、175內而並不會從連結構件17之外周面而突出地來作了立起設置之端子構件172、173的其中一方之端部172a、173a作連接。故而,線圈16之其中一端16a以及另外一端16b,係並不會有與第1筒狀體5A之內壁面相接觸的情況。
連結構件17之端子構件172的另外一方之端部,係如圖3(B)以及(C)中所示一般,在與電容器電路18之端面相對向的端面處,作為環狀之電極導體172c而被形成。又,在連結構件17之與電容器電路18之端面相對向的端面之中央處,係如圖3(B)以及(C)中所示一般,被形成有成為與構成端子構件172之另外一方之端部的環狀電極導體172c相互分離了的狀態之凹孔17d。
連結構件17之端子構件173的另外一方之端部173c,係構成為位置在該凹孔17d內。又,在端子構件173之另外一方之端部173c的位置於該凹孔17d內之部分處,係被形成有由被形成於該端子構件173處之具有彈性的折曲部所成的插入孔173d。如同上述一般所構成之端子構件172的另外一方之端部的環狀電極導體172c以及端子構件173之另外一方之端部173c的插入孔173d,係如同以下所說明一般,為用以進行與電容器電路18之其中一方以及另外一方的端子之間的連接者。
接下來,針對電容器電路18之構成作說明。圖4~圖6,係為用以對於本實施形態中之電容器電路18的構成例作說明之圖。
在此第1實施形態中,電容器電路18,係如圖1以及圖4中所示一般,具備有將第1電容器電路181和第2電容器電路182在中心軸方向上而作了結合的構成。第1電容器電路181,在按壓開關成為1個的狀態,例如成為OFF時,係被與線圈16作並聯連接並構成共振電路。又,此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靜電容量,係能夠為了使其之共振電路的共振頻率成為所期望之頻率而作調整。又,第2電容器電路182,當按壓開關被設為ON時,係與線圈16以及第1電容器電路181相互作並聯連接並構成共振電路。又,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靜電容量,係亦能夠為了使其之共振電路的共振頻率成為所期望之頻率而作調整。
第1電容器電路181以及第2電容器電路182,係如圖4中所示一般,在例如由樹脂所成之筒狀的支持器1810以及1820之各別的內部,而藉由將晶片電容器183作複數個的相互層積並作收容,來作並聯連接。在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支持器1820的外周部之特定位置處,係沿著中心軸方向而被形成有突部182a。此突部182a,係用以進行此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在筒狀體5B內的周方向上之定位。在筒狀體5B處,係如同前述一般,從其之另外一端側的開口端起而在軸芯方向上被形成有溝5Bc,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突部182a,係藉由被插入至此溝5Bc內,而進行周方向上之定位。
於此例之情況中,晶片電容器183之各個,
例如係使用有在日本特開2009-12415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多層陶瓷電容器。此例之晶片電容器183,係被形成為直方體形狀,如同在圖4中作塗黑展示一般,在電容器之身為與層積方向相正交之方向的端面並且為相互對向之端面處,係涵蓋其之層積方向的全體而露出形成有晶片電容器183之其中一方的電極184以及另外一方的電極185。
故而,藉由將晶片電容器183以使其之其中一方的電極184以及另外一方的電極185分別與其他之晶片電容器183之其中一方的電極184以及另外一方的電極185作接觸的方式而於層積方向上相互重疊,被作了重疊的數量之全部的複數之晶片電容器,係相互使其之其中一方的電極184以及另外一方的電極185作連接。藉由此,各晶片電容器183係成為相互被作並聯連接。於此情況,依據被收容在支持器1810以及1820內之各晶片電容器183的靜電容量之值以及晶片電容器之數量,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靜電容量以及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靜電容量係被決定。
另外,支持器1810以及1820之中空部1811以及1821的深度、亦即是所層積之晶片電容器183的數量,係分別對於前述之線圈16的電感之參差的程度作考量而設定之。而後,當作為藉由將晶片電容器183作層積一事而將靜電容量值作了最適化的結果,而被收容在中空部1811、1821內之晶片電容器183的數量並未滿足特定數量時,係如同於後亦有所敘述一般,在中空部1811、
1821內,係以恆常成為特定之數量的方式,而在此例中,係收容有實質上僅具有微小之靜電容量的假晶片電容器。
圖5,係為對於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構成例作展示者。圖5(A),係為對於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與連結構件17相對向的端面作展示之圖,又,圖5(B),係為圖5(A)之C-C剖面圖。進而,圖5(C),係為對於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與第2電容器電路182相對向的端面作展示之圖。又,圖6,係為對於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構成例作展示者。圖6(A),係為對於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與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端面相對向的端面作展示之圖,又,圖6(B),係為圖6(A)之D-D剖面圖。進而,圖6(C),係為對於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與帽19相對向的端面作展示之圖。
如同圖4、圖5以及圖6中所示一般,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支持器1810以及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支持器1820,係在其之中心軸方向上,分別具備有與晶片電容器183之形狀相對應的有底之中空部1811以及1821。
於此例之情況,在支持器1810以及1820之中空部1811以及1821的開口側處,係被設置有以從相互對向之壁面而朝向中空部1811以及1821側突出的方式所形成的可作彈性變形之爪部1812、1813以及1822、1823。晶片電容器183,係藉由使此爪部1812、1813以
及1822、1823作彈性偏倚,而越過該些並被收容在中空部1811、1821內。爪部1812、1813以及1822、1823,係卡合於被收容在中空部1811以及1821中之複數的晶片電容器183之最上方者的上面處,而在中空部1811以及1821內,因應於必要而亦包含有假晶片電容器地來將複數個的晶片電容器183之全體作卡止。
又,在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支持器1810處,係如圖5(B)中所示一般,以將其之中心軸方向的兩端面間作貫穿的方式,而被設置有一對之端子構件1814以及1815。端子構件1814,係以與被收容在中空部1811中之晶片電容器183的全部之其中一方的電極184作連接的方式而被設置。又,端子構件1815,係以與被收容在中空部1811中之晶片電容器183的全部之另外一方的電極185作連接的方式而被設置。
而後,端子構件1814之其中一端1814a,係如圖5(A)以及(B)中所示一般,被導出至與連結構件17相對向之端面側處,並構成為與連結構件17之端子構件172的另外一方之端部的環狀電極導體172c相衝合而作電性連接。又,端子構件1814之另外一端1814b,係如圖5(B)以及(C)中所示一般,在與第2電容器電路182相對向之端面側處,被折曲至較中空部1811之開口而更外側處地被作設置。
又,端子構件1815之其中一端1815a,係如圖5(A)以及(B)中所示一般,作為從與連結構件17相對向
之端面的中央部而突出之棒狀體而被導出,並構成為被插入至形成於連結構件17之端子構件173的另外一端173b處之插入孔173d中而作電性連接。又,端子構件1815之另外一端1815b,係如圖5(B)以及(C)中所示一般,在與第2電容器電路182相對向之端面側處,被折曲至較中空部1811之開口而更外側處地被作設置。
又,在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支持器1820處,係如圖6(B)中所示一般,以將其之中心軸方向的兩端面間作貫穿的方式,而被設置有端子構件1824以及1825。又,在支持器1820處,係更進而被設置有端子構件1826。
端子構件1824,係以與被收容在中空部1821中之晶片電容器183的全部之其中一方的電極184作連接的方式而被設置。端子構件1825,係並不與中空部1821之晶片電容器183作連接地而以貫穿支持器1820之中心軸方向之兩端面間的方式而被作設置。進而,端子構件1826,係以與被收容在中空部1821中之晶片電容器183的全部之另外一方的電極185作連接的方式而被設置。但是,此端子構件1826,其之其中一端係存在於支持器1820內而並不會露出於外部,而構成為僅有另外一端會露出於外部。
端子構件1824之其中一端1824a,係如圖6(A)以及(B)中所示一般,被導出至與第1電容器電路181相對向之端面側處,並構成為與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端
子構件1814的另外一方之端部1814b相衝合而作電性連接。又,端子構件1824之另外一端1824b,係如圖6(B)以及(C)中所示一般,在與帽19之端面相對向之端面側處,被折曲至較中空部1821之開口而更外側處地被作設置。
端子構件1825之其中一端1825a,係如圖6(A)以及(B)中所示一般,被導出至與第1電容器電路181相對向之端面側處,並構成為與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端子構件1815的另外一方之端部1815b相衝合而作電性連接。又,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係如圖6(B)以及(C)中所示一般,在與帽19之端面相對向之端面側處,以露出於中空部1821之開口之側部處的方式而被作導出設置。
與被收容在中空部1821中之晶片電容器183的全部之另外一方的電極185作連接之端子構件1826的另外一端1826b,係如圖6(B)以及(C)中所示一般,在與帽19之端面相對向之端面側處,被折曲至較中空部1821之開口而更外側處地被作設置。
進而,在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支持器1810的與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支持器1820相對向之端面處,係如圖4以及圖5(C)中所示一般,被形成有嵌合凹孔1816以及1817。又,在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支持器1820的與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支持器1810相對向之端面處,係如圖6(A)以及圖6(B)中所示一般,被形成有嵌
合於支持器1810之嵌合凹孔1816以及1817處的突部1827以及1828。於此情況,如圖6(D)中所示一般,支持器1810之嵌合凹孔1816以及1817係被彎折成L字型,並且,支持器1820之突部1827以及1828,其前端係被彎折成L字型。
若是將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支持器1810和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支持器1820而使相互之端面相對向並使支持器1820之突部1827以及1828分別嵌合於支持器1810之嵌合凹孔1816以及1817中,則支持器1820之突部1827以及1828係作彈性偏倚並被插入至嵌合凹孔1816以及1817中。而,在結束了支持器1810之嵌合凹孔1816以及1817和支持器1820之突部1827以及1828之間的各嵌合之後,第1電容器電路181和第2電容器電路182係藉由相互的彎折部而以不會使相互之結合被容易地解除的方式來作連結。
接著,於圖7中,展示帽19之構成例。圖7(A),係為對於帽19而從與電容器電路18相對向之面側來作了觀察之圖,圖7(B),係為圖7(A)之E-E剖面圖。又,圖7(C),係為對於帽19而從與電容器電路18相對向之面側的相反側來作了觀察之圖。
帽19,係在由非磁性體、於本例中為由樹脂所成的本體191處,被插入成形而設置有由導電體所成之端子構件192、193。又,帽19,係具備被嵌合有從後述之按壓開關7所導出的可撓性導線部9之前端的接頭
194。
如圖1以及圖7(C)中所示一般,帽19之本體191,係作為全體而被構成為圓柱狀形狀,其之與電容器電路18間的對向面側,係被構成為能夠插入至電子墨匣10之第2筒狀體5B內的直徑之小徑部195,除此之外,係被構成為直徑為較筒狀體5之外徑更大的大徑部196。又,在帽19之大徑部196的與電容器電路18之對向面側的相反側之部分處,係具備有將圓柱狀形狀部分在中心軸方向上而作了一部份切缺的形狀。在圖中之例中,大徑部196,係將其之圓柱狀形狀部分的一半作切缺,而形成與中心軸方向相平行之平面197。
在帽19之小徑部195處,係如同前述一般,被形成有與設置在第2筒狀體5B之開口內壁處的環狀突部5Bb相嵌合的環狀溝部19a。又,在帽19之小徑部195處,係於帽19之中心軸方向上,被形成有與形成在第2筒狀體5B之開口端側處的定位用溝相卡合之突部19c。進而,在帽19之大徑部196處,係如同後述一般,被形成有與形成在位置指示器1之框體的內壁面上之螺紋部相螺合的螺紋部19b。
而,端子構件192以及193,係以進行電容器電路18和被設置於形成在大徑部196處之平面197處的連接器194之間之電性連接的方式,而作設置。亦即是,端子構件192之其中一端192a,係在帽19之小徑部195的與電容器電路18間之對向面處,以與第2電容器電路
182之端面的端子構件1826之另外一端1826b作彈性衝合的方式而被導出。又,此端子構件192之另外一端192b,係被與連接器194之其中一端作連接。又,端子構件193之其中一端193a,係在帽19之小徑部195的與電容器電路18間之對向面處,以與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端面的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作彈性衝合的方式而被導出。又,此端子構件193之另外一端193b,係被與連接器194之另外一端作連接。另外,連接器194之其中一端,係被與後述之按壓開關7的其中一端作連接,連接器194之另外一端,係被與按壓開關7之另外一端作連接。
於圖8中,對於以上所說明之電子墨匣10的包含有線圈16、電容器電路18以及按壓開關7之電子電路部分的等價電路作展示。於此情況,如同前述一般,線圈16之其中一端16a以及另外一端16b,係被與連結構件17之端子構件172的其中一方之端部172a以及端子構件173之其中一方之端部173a作連接。
如同前述一般,在相對於連結構件17而使電容器電路18之第1電容器電路181作了結合的狀態下,連結構件17之端子構件172的其中一方之端部172a,係經由另外一方之端部的環狀電極導體172c,而與電容器電路18之第1電容器電路181的端子構件1814之其中一端1814a作連接。又,連結構件17之端子構件173的其中一方之端部173a,係經由另外一方之端部173c而與第
1電容器電路181之端子構件1815的其中一端1815a作連接。
故而,如圖8中所示一般,被收容在第1電容器電路181中之複數個的晶片電容器183,係相對於線圈16而相互被並聯地作連接。在圖8中,係對於使5個的晶片電容器183之靜電容量Ca~Ce相對於線圈16之電感而作了並聯連接的狀態作展示。另外,複數個的晶片電容器183之靜電容量Ca~Ce,係可為互為相等者,亦可為互為相異者。靜電容量Ca~Ce,由於係為相互被作並聯連接,因此,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全體的靜電容量,係成為將被收容在此第1電容器電路181中之複數個的晶片電容器183之各別的靜電容量作了單純加算者。
接著,在對於第1電容器電路181而更進而將第2電容器電路182作了結合的狀態下,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端子構件1814的另外一端1814b和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端子構件1824的其中一端1824a係被作電性連接,又,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端子構件1815的另外一端1815b和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端子構件1825的其中一端1825a係被作電性連接。又,如圖8中所示一般,在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端子構件1826的另外一端1826b和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之間,係透過帽19之連接器194而被連接有按壓開關7。
故而,當使端子構件1826之另外一端1826b和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之間作了短路時,按
壓開關7係成為與ON等價之狀態,在此狀態下,相對於線圈16,被收容在第2電容器電路182中之複數個的晶片電容器183,係成為與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複數個的晶片電容器183一同地而相互作了並聯連接之狀態。另外,在圖8中,係對於在第2電容器電路182內收容有4個的晶片電容器183之靜電容量Cf~Ci並相對於線圈16之電感而作了並聯連接的狀態作展示。於此情況中,亦同樣的,複數個的晶片電容器183之靜電容量Cf~Ci,係可為互為相等者,亦可為互為相異者。
電子墨匣10,係如同下述一般而進行組裝。又,藉由對應於線圈16之電感而將構成電容器電路18之第1電容器電路181以及第2電容器電路182的各別之靜電容量值作最適化,來以成為所期望之共振頻率的方式而進行調整。於此情況,電子墨匣10之組裝以及共振頻率之調整,係能夠使用自動機來自動地進行。
若是參考圖1(B)而作說明,則首先,係使連結構件17和被捲繞有線圈16之鐵氧體芯15作連結。具體而言,係使被形成在連結構件17處之中心軸位置之定位用的突部17c和被形成在鐵氧體芯15處之凹部15a相嵌合,並且將被捲繞在鐵氧體芯15處之線圈16的其中一端16a以及另外一端16b分別與被設置在連結構件17處之端子構件172、173的其中一方之端部172a、173a作連
接。
接著,使被形成在鐵氧體片13處之凹部13a和被形成在芯體11之鍔部11a的上面處之突部11b作嵌合,並在芯體11之前端側處裝著線圈彈簧12,且在鐵氧體片13之突部13b的周圍處配置O型環14,而在第1筒狀體5A之中空部內,將開口5Aa側作為前端而從開口5Ab側起來朝向中心軸方向作插入。芯體11,係藉由線圈彈簧12,而構成為以恆常被朝向與其之前端側的相反側而作推壓之狀態來使其之前端側從第1筒狀體5A之開口5Aa延伸出去。
之後,相互被作了連結的連結構件17和被捲繞有線圈16之鐵氧體芯15,係以使鐵氧體芯15隔著O型環14而與鐵氧體片13相對向的方式,來朝向第1筒狀體5A內之中心軸方向作插入。
此時,連結構件17之外周面的環狀凹溝17a、17b,係嵌合於被設置在第1筒狀體5A之內壁面處的環狀突部5Ad、5Ae處,連結構件17係被卡止於第1筒狀體5A內。而,在此實施形態中,由於在第1筒狀體5A之中空部內的芯體11之前端側處,係被配置有線圈彈簧12,因此,藉由此線圈彈簧12,芯體11、鐵氧體片13以及O型環14,係恆常被朝向被捲繞有線圈16之鐵氧體芯15側作推壓,藉由此,該些之各構件間的搖晃鬆脫係被防止。
在此狀態下,連結構件17之與鐵氧體芯15
的接合部相反側的端面,係成為在第1筒狀體5A之開口5Ab處而露出的狀態。故而,被形成在連結構件17之該端面處的端子構件172之環狀電極導體172c和端子構件173之插入孔173d,係成為能夠從外部作接觸(參考圖3(C))。
在此實施形態中,於此狀態下,係使被與電感測定裝置作連接之探針端子,分別與被設置在連結構件17之端面處的端子構件172之環狀電極導體172c和端子構件173之插入孔173d的各個作電性連接。之後,由於係能夠在與實際之使用狀態相同的狀態下而對於被收容在第1筒狀體5A中之線圈的電感作測定,因此,係能夠藉由對於線圈之電感作測定,來算出相對於所期望之共振頻率的電容器之靜電容量。另外,藉由電感測定裝置所測定出之線圈16的電感,係為並未對於芯體11施加有推壓力之狀態下的電感。
若是如此這般地而測定出被收容在第1筒狀體5A中之線圈16的電感,則接下來,係算出會與該電感之線圈16構成並聯共振電路並成為所期望之共振頻率一般之靜電容量,再以會成為該算出之靜電容量的方式,來在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支持器1810內收容複數個的晶片電容器183。此時,當被收容在支持器1810之中空部1811中的晶片電容器183之數量為未滿可收容在中空部1811內之最大數量時,係藉由將與晶片電容器183相同之形狀且靜電容量實質性為0之假零件(假電容器)層積於
晶片電容器183處,來使收容數量恆常成為既定之數量。藉由此,在中空部1811中,係被收容有最適當之數量的晶片電容器183,並且,係藉由使複數之晶片電容器183相互良好地作層積,而確保電性連接。另外,在此例中,被收容在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支持器1810內的複數之晶片電容器183,係藉由被設置在中空部1811之開口部處的爪部1812、1813,而被卡止在中空部1811內。
若是以成為所期望之共振頻率的方式而基於所測定之電感之值來設定了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靜電容量之值,則接著係設定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靜電容量之值。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靜電容量之值,係可根據在按壓開關(側開關)7並未被進行操作時(開關OFF狀態或者是ON狀態的其中一方)之所期望的共振頻率和所測定出之電感之值來作設定。
相對於此,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靜電容量之值,係為為了在按壓開關(側開關)7被進行了操作時(開關OFF狀態或者是ON狀態之另外一方)會成為所期望之共振頻率,而作設定者,該值,係依存於所測定出之電感之值和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靜電容量之值。
亦即是,由於係在與實際之使用狀態相同的狀態下而對於被收容在第1筒狀體5A中之線圈的電感作測定,而藉由線圈16和第1電容器電路181所構成之共振電路的共振頻率係為已知,因此,係能夠算出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靜電容量之值。故而,作為第1電容器電路
181之靜電容量值,係設定與此所算出之靜電容量之值相同或者是相近之值。
又,由於起因於對按壓開關(側開關)7進行操作一事所改變之共振頻率係為已知,因此,係亦能夠算出被與第1電容器電路181作並聯連接之第2電容器電路182的依存於所測定出之電感之值和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靜電容量之值而應該具備的靜電容量之值。
若是對於此事作詳細說明,則若是將在與實際之使用狀態相同的狀態下之被收容在第1筒狀體5A中的線圈之電感設為L1,並將按壓開關7並未被進行操作時之共振頻率設為f1,將按壓開關7被進行了操作時之共振頻率設為f2,將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靜電容量設為C1,將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靜電容量設為C2,則係成為f1=(L1.C1)1/2 f2=(L1.(C1+C2))1/2,而成為C1=f12/L1 C2=f22/L1-C1。
亦即是,由於共振頻率係為f1,在與實際之使用狀態相同的狀態下之被收容在第1筒狀體5A中的線圈之電感係被測定為L1,因此,係能夠算出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靜電容量C1。又,實際上作為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靜電容量所設定之值,假設若是藉由靜電容量之測定而得知為接近C1之C11,則應作為第2電容器電路
182之靜電容量而設定之值C2,係作為f22/L1-C11而計算出來。
針對電子墨匣10之組裝更進一步作說明。如同上述一般,若是在與實際之使用狀態相同的狀態下而測定出被收容在第1筒狀體5A中的線圈之電感,並基於所測定出之電感之值而測定出在第1電容器電路181處所實際設定了的靜電容量之值,則在第2電容器電路182處所應設定之靜電容量之值,係可基於所測定出的電感之值和在第1電容器電路181處所實際設定之靜電容量之值而計算出來。在第2電容器電路182處,係設定與此所算出之靜電容量之值相同或者是相近之值。
如同上述一般而對於各別之靜電容量作了設定的第1電容器電路181和第2電容器電路182,係如同參考圖6(D)所作了說明一般,相互作機構性以及電性之連接。
另外,如同圖8以及圖6(C)中所示一般,就算是在第1電容器電路181和第2電容器電路182相互被作了連結的情況時,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靜電容量之值,係亦可使用被設置在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端面處的端子構件1824之另外一端1824b和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來作測定。同樣的,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靜電容量之值,係亦可使用被設置在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端面處的端子構件1824之另外一端1824b和端子構件1826之另外一端1826b來作測定。進而,在將第1電容
器電路和第2電容器電路作了並聯連接時之作為全體的靜電容量之值,係可將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和端子構件1826之另外一端1826b作連接,並使用端子構件1824之另外一端1824b和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來進行測定。
進而,如同後述一般,當藉由使被連結有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第1電容器電路181衝合於圖3(C)中所示之連結構件17的端面處,而使環狀電極導體172c和端子構件173之另外一方之端部173c分別作了電性連接的情況時,係可使用被設置在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端面處的端子構件1824之另外一端1824b和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來測定出與按壓開關(側開關)7之操作的有無相對應之共振頻率。
接下來,被連結有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第1電容器電路181,係被連結於連結構件17處。具體而言,係將被形成為棒狀體之端子構件1815的其中一端1815a插入至連結構件17之插入孔173d內並與被設置在連結構件17處之端子構件173的另外一方之端部173c作連結,並且以使端子構件1814之其中一端1814a衝合於連結構件17之環狀電極導體172c處的方式來作連結。
在此狀態下,於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開放端面處,係成為分別露出有端子構件1824之另外一端1824b、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以及端子構件1826之另外一端1826b的狀態(參考圖6(C))。之後,藉由
對於此露出之端子構件1824的另外一端1824b以及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而使共振頻率之測定器的探針端子作推壓接觸,係能夠對於由線圈16和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靜電容量所成的並聯共振電路之共振頻率進行測定,確認其是否成為特定之共振頻率。進而,藉由使端子構件1826之另外一端1826b與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相互短路並進行測定,係能夠對於當按壓開關(側開關)7被進行了操作時之共振頻率作測定。
若是結束了上述之共振頻率的確認作業,則係將被連結於連結構件17處之第1電容器電路181以及第2電容器電路182收容在第2筒狀體5B之中空部處,並使被形成在第2筒狀體5B之其中一端側之開口的內壁面處之螺紋部5Ba和被形成在第1筒狀體5A之開口5Ab的外周側面處之螺紋部5Ac作螺合,而形成一體性之筒狀體。
在如同上述一般而結束了由第1電容器電路181和第2電容器電路182所成的電容器電路18之共振頻率的確認之後,將帽19之小徑部195以使突部19c卡合於定位用溝5Bc處的方式來插入至第2筒狀體5B內。如此一來,帽19之環狀溝部19a和第2筒狀體5B環狀突部5Bb係相嵌合,帽19係相對於第2筒狀體5B內而被作卡止。此時,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端子構件1825的其中一端1825a以及端子構件1826之另外一端1826b,係分別與帽19之端子構件193的其中一端193a以及端子
構件192之其中一端192a作連接。
如同上述一般,電子墨匣10係被作組裝。此電子墨匣10,其之所內藏的由線圈16和電容器電路18所成的並聯共振電路之共振頻率,係成為針對按壓開關7為ON以及OFF之雙方的狀態下的狀態而均完成了調整。故而,在此實施形態中,當將該電子墨匣10收容在位置指示器1之框體2中時,係成為已經不需要進行共振頻率之調整。
又,在此第1實施形態中,在第1筒狀體5A之中空部內,係於中心軸方向上而依序並排收容有芯體11和電感為可變之線圈16(包含鐵氧體片13和O型環14以及鐵氧體芯15)以及連結構件17,在連結構件17之端面處,係以可從外部來作接觸的狀態,而形成有身為用以進行與電容器電路18之間的連接之端子的被與線圈16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作連接之端子構件172的另外一方之端部172c以及端子構件173之另外一方之端部173c的插入孔173d。
因此,係成為能夠使用被設置在連結構件17之端面處的端子,來對於被收容在第1筒狀體5A內的狀態下之線圈16的電感進行測定。藉由此,係能夠以使共振頻率成為所期望之值的方式,來算出與線圈16一同構成並聯共振電路之電容器的靜電容量值。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被與線圈16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作連接之設置於連結構件17處的端
子,由於係構成為從第1筒狀體5A而露出,因此,只需要以將對於靜電容量作了調整的電容器電路18之其中一方的電極以及另外一方的電極與被設置在和該線圈16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作了連接的連結構件17處之端子作連接的方式,來將電容器電路18結合於連結構件17處,便能夠構成位置指示器,構成係變得非常簡單。
進而,在此實施形態中,芯體11和電感為可變之線圈16和連結構件17以及電容器電路18,係全部被插入至電子墨匣10內,並且,電子墨匣10係以已完成了共振頻率之調整的狀態而被作組裝。故而,僅需單純地將電子墨匣10收容在位置指示器之框體內,便能夠構成位置指示器。因此,係能夠實現一種將電子墨匣10如同原子筆等之替芯一般地來作處理之位置指示器。
又,如同上述一般,在此實施形態中,在電子墨匣10之筒狀體5內,係構成為於其之中心軸方向上而將全部的構成零件依序並排作配置並作電性連接,並且亦進行機構性之結合,因此,亦有著能夠容易地實現上述之例一般之例如2.5mm之直徑一般的細型之電子墨匣的構成之效果。
此實施形態之電子墨匣10,係如圖2(A)中所示一般,對於位置指示器1之框體2的下半部3而被作裝著,並被收容在框體2內。在框體2之下半部3處,係於將電
子墨匣10作插入之前,如同以下所說明一般地而被設置有按壓開關7。
亦即是,在下半部3之周側面的一部份處,係被設置有例如圓形或者是橢圓形之貫通孔3d,在此貫通孔3d處,係被配置有用以壓下按壓開關7之推壓操作元件8。推壓操作元件8,例如係由彈性橡膠等之彈性體所成。
按壓開關7,係如圖2(B)中所示一般,被配置在外徑為與下半部3之內徑略相等的環狀構件6之在周方向的一部份處而被作了切缺之部分6a內。此環狀構件6,係具備有直徑為較電子墨匣10之筒狀體5的外徑而更大之貫通孔6b。而,此環狀構件6,係以使按壓開關7之被壓下面7a成為能夠隔著推壓操作元件8而作壓下之位置的方式,來收容在下半部3之中空部3b內。
於此,在此實施形態中,下半部3之中空部3b的開口3a側之直徑,係構成為較其他部分而更些許小,並藉由此而形成階差部3e。此階差部3e之位置,係被構成為會使環狀構件6藉由與此階差部3e作卡合並使中心軸方向之位置被作限制來使被收容在下半部3之中空部3b內的按壓開關7之被壓下面7a會成為與壓下操作元件8相對應之中心軸方向位置一般的位置。
故而,藉由將安裝有按壓開關7之環狀構件6一直插入至下半部3內之階差部3e的位置處,並以使按壓開關7之被壓下面7a與推壓操作元件8相對應的方式
來制定旋轉方向位置,係能夠進行按壓開關7之定位。在進行了定位之後,例如藉由接著材,來將環狀構件6固定於下半部3處。
於此例之情況,從按壓開關7,係如同圖2(B)中所示一般,被導出有用以進行其之電性連接的由可撓性基板所成之導線部(以下,稱作可撓導線部)9。又,在下半部3之與電子墨匣10的帽19相螺合之周部的一部份處,係如同身為圖2(A)之A-A剖面圖的圖2(C)中所示一般,以會在其與帽19之間而產生有空隙的方式,來形成有導引溝3f。從按壓開關7所導出之導線部9,係如圖2(A)以及圖2(C)中所示一般,被構成為能夠通過此導引溝3f而導出至下半部3之外部。
如同上述一般,在此第1實施形態中,係朝向在內部被安裝有按壓開關7之框體2的下半部3之中心軸方向,而將電子墨匣10從與芯體11側相反之側來作插入。於此情況,如圖2(A)中所示一般,電子墨匣10,係以使從筒狀體5所延伸出去之芯體11會從框體2之下半部3的開口3a起來延伸至外部的方式,來通過環狀構件6之貫通孔6b而被朝向下半部3之中心軸方向作插入。
下半部3之開口3a,係被設為較芯體11之直徑更大但是較電子墨匣10之筒狀體5的直徑更小者。故而,電子墨匣10,係使其之筒狀體5的芯體11側與下半部3之開口3a側的內壁之端子作卡合,而使其之中心軸方向的位置被作限制。
而,在將此電子墨匣10插入至下半部3中時,係構成為將從按壓開關7所導出的可撓導線部9通過導引溝3f來預先導出至電子墨匣10之帽19側處。之後,藉由將電子墨匣10之帽19的螺紋部19b螺入至下半部3之螺紋部3c中,來將電子墨匣10固定在下半部3處。
之後,藉由將從按壓開關7所導出的可撓導線部9之前端嵌合於被形成在電子墨匣10之帽19處的連接器部194處,來進行電性連接。之後,藉由相對於下半部3而將上半部4作壓入嵌合,而完成此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
如同上述一般,此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係能夠將電子墨匣10相對於下半部3而可自由裝卸地作安裝,如同前述一般,係成為能夠容易地對電子墨匣10作交換。並且,係亦有著下述之效果:亦即是,按壓開關7,係能夠在將電子墨匣10安裝於下半部3處之後再進行連接,且該連接亦為容易。
在此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中,若是對於芯體11施加推壓力(筆壓),則鐵氧體片13係會隔著O型環14而朝向鐵氧體芯15側偏倚並接近,起因於此,線圈16之電感係改變,因應於該電感之改變,共振頻率係改變。亦即是,從共振電路之線圈16所送訊的電磁感應訊號之共振
頻率(相位)係改變。故而,藉由使用此例之位置指示器1,在具備有如同以下所說明一般之圖9中所示的電路構成之位置檢測裝置中,係成為能夠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之指示位置和在位置指示器1處之筆壓。
參考圖9,針對使用上述之位置指示器1而進行指示位置之檢測以及筆壓之檢測的位置檢測裝置200中之電路構成例作說明。圖9,係為對於位置指示器1以及位置檢測裝置200之電路構成例作展示之區塊圖。
位置指示器1,係具備有電感為可變之線圈16、和由第1電容器電路181以及第2電容器電路182所構成的電容器電路18。又,係具備有由第1電容器電路181之靜電容量以及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靜電容量間的組合所構成之各個共振電路,藉由對於共振頻率作切換之按壓開關7,位置指示器1之共振電路係被作切換。
位置指示器1,係如同上述一般,因應於按壓開關7之ON、OFF,被與線圈16作並聯連接之電容器電路係被作變更,藉由此,共振電路之共振頻率係改變。在位置檢測裝置200中,係構成為藉由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之共振電路的共振頻率之頻率偏移(相位),來進行後述一般之筆壓的檢測和按壓開關7之操作狀況的檢測。
在位置檢測裝置200處,係將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1X和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2Y作層積,而形成位置檢測線圈。各迴圈線圈群211X、212Y,例如係分別由n、m根之矩形的迴圈線圈所成。構成各迴圈線圈群
211X、212Y之各迴圈線圈,係以作等間隔之並排且依序作重合的方式而被作配置。
又,在位置檢測裝置200處,係被設置有被與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1X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2Y作連接之選擇電路213。此選擇電路213,係依序對於2個的迴圈線圈群211X、212Y中之1個的迴圈線圈作選擇。
進而,在位置檢測裝置200中,係被設置有:振盪器221、和電流驅動器222、和切換連接電路223、和受訊放大器224、和檢波器225、和低域濾波器226、和取樣保持電路227、和A/D變換電路228、和同步檢波器229、和低域濾波器230、和取樣保持電路231、和A/D變換電路232、以及處理控制部233。處理控制部233,例如係藉由微電腦所構成。
振盪器221,係產生頻率f0之交流訊號。又,藉由振盪器221所產生了的交流訊號,係被供給至電流驅動器222和同步檢波器229處。電流驅動器222,係將從振盪器221所供給而來之交流訊號變換為電流,並送出至切換連接電路223處。切換連接電路223,係藉由從處理控制部233而來的控制,而對於經由選擇電路213所選擇了的迴圈線圈所被作連接之連接目標(送訊側端子T、受訊側端子R)作切換。此些連接目標中,在送訊側端子T處,係被連接有電流驅動器222,在受訊側端子R處,係被連接有受訊放大器224。
在被選擇電路213所選擇了的迴圈線圈處而產生之感應電壓,係經由選擇電路213以及切換連接電路223而被送至受訊放大器224處。受訊放大器224,係將從迴圈線圈所供給而來之感應電壓作放大,並送出至檢波器225以及同步檢波器229處。
檢波器225,係對在迴圈線圈處所產生之感應電壓、亦即是受訊訊號作檢波,並送出至低域濾波器226處。低域濾波器226,係具備有較前述之頻率f0而更充分低之遮斷頻率,並將檢波器225之輸出訊號變換為直流訊號而送出至取樣保持電路227處。取樣保持電路227,係將低域濾波器226之輸出訊號的特定之時機處(具體而言,係為受訊期間中之特定時機處)的電壓值作保持,並送出至A/D(Analog to Digital)變換電路228處。A/D變換電路228,係將取樣保持電路227之類比輸出變換為數位訊號,並輸出至處理控制部233處。
另一方面,同步檢波器229,係將受訊放大器224之輸出訊號,藉由從振盪器221而來之交流訊號而作同步檢波,並將與該些間之相位差相對應了的準位之訊號,送出至低域濾波器230處。此低域濾波器230,係具備有較頻率f0而更充分低之遮斷頻率,並將同步檢波器229之輸出訊號變換為直流訊號而送出至取樣保持電路231處。此取樣保持電路231,係將低域濾波器230之輸出訊號的特定之時機處的電壓值作保持,並送出至A/D(Analog to Digital)變換電路232處。A/D變換電路
232,係將取樣保持電路231之類比輸出變換為數位訊號,並輸出至處理控制部233處。
處理控制部233,係對位置檢測裝置200之各部作控制。亦即是,處理控制部233,係對在選擇電路213處之迴圈線圈的選擇、切換連接電路223之切換、取樣保持電路227、231的時機作控制。處理控制部233,係根據從A/D變換電路228、232而來之輸入訊號,而從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1X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2Y來以一定之送訊持續時間而送訊電磁感應訊號。
在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1X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2Y之各迴圈線圈處,係藉由從位置指示器1所送訊而來之電磁感應訊號而產生有感應電壓。處理控制部233,係根據此在各迴圈線圈處所產生了的感應電壓之電壓值的準位,而算出位置指示器1之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的指示位置之座標值。又,處理控制部233,係根據與所送訊了的電磁感應訊號和所受訊了的電磁感應訊號間之相位差相對應的訊號之準位,而檢測出按壓開關7是否被作了壓下。
如此這般,在位置檢測裝置200中,係能夠藉由處理控制部233來將作了接近的位置指示器1之位置檢測出來。並且,位置檢測裝置200之處理控制部233,係藉由檢測出所受訊了的訊號之相位(頻率偏移),而能夠檢測出被施加在位置指示器1之芯體處的筆壓,並且能夠檢測出在位置指示器1處之按壓開關7是否被設為ON。
如同上述一般,在位置檢測裝置200中,係構成為藉由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之共振電路的共振頻率之頻率偏移(相位),來進行筆壓的檢測和檢測出按壓開關7之ON。
另外,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電子墨匣中,於筒狀體5之中空部內,係構成為收容有芯體11、被捲繞在鐵氧體芯15處之線圈16、以及電容器電路18。但是,在筒狀體處,係亦可構成為並不收容電容器電路18。亦即是,例如,亦可構成為將電子墨匣設為由將芯體11以及被捲繞在鐵氧體芯15處之線圈16作了收容的圖1之第1筒狀體5A之部分所成者。於此情況,係將第1筒狀體5A之開口5Ab側的螺紋部5Ac,形成在較該第1筒狀體5A之直徑而更大徑的部分處,並將該形成之螺紋部5Ac,例如與帽19之螺紋部19b同樣的,而螺合在與被形成在框體2之下半部3處的螺紋部3c相同之螺紋部處,並藉由此來將電子墨匣卡止在框體2內。
又,在此例之情況中,於電子墨匣之第1筒狀體5A的開口5Ab側處,由於連接構件17之端面係露出,因此,電容器電路18,係與上述之實施形態之說明相同地,能夠藉由嵌合於連結構件17處而收容在框體內。另外,於此情況,係亦可將電子墨匣之第1筒狀體5A的長度,設為較上述之實施形態更長,並在開口5Ab側處,於連結構件17之端面和第1筒狀體5A之開口5Ab的端面之間形成凹部,而構成為能夠將電容器電路18之
一部分收容於該凹部內。又,於此情況,在被收容於該凹部內之電容器電路18的部分處,係於周面設置環狀突部,並且,在該凹部之第1筒狀體5A之中空部的內壁面處,係預先形成有相對應之環狀凹溝,而能夠藉由將電容器電路18之環狀突部嵌合於第1筒狀體5A之環狀凹溝中,來將電容器電路18卡止於電子墨匣之開口5Ab側處。
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係將作為第1磁性體之鐵氧體芯的位置設為固定,並使作為第2磁性體之鐵氧體片因應於被施加在芯體處之推壓力來朝向中心軸方向偏倚,而使鐵氧體芯和鐵氧體片之間的距離改變,藉由此,來構成為使被捲繞在鐵氧體芯上之線圈的電感因應於推壓力而改變。
以下所說明之第2實施形態,係構成為藉由使作為第1磁性體之鐵氧體芯因應於被施加在芯體處之推壓力來朝向中心軸方向偏倚,而使鐵氧體芯和鐵氧體片之間的距離改變,並使被捲繞在鐵氧體芯上之線圈的電感因應於推壓力而改變。
圖10,係為對於身為此第2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的主要部分之電子墨匣20的構成例作展示之圖。圖10(A),係為用以對於電子墨匣20之內部構成作說明的剖面圖。於此例中,亦同樣的,為了便於說明,針對電子
墨匣20之筒狀體50的內部之一部分的構成零件,在圖10(A)中係並不作成剖面,而是如同後述一般地另外準備有剖面圖。又,圖10(B),係為用以對於電子墨匣20之全體構成作說明的分解立體圖。
另外,此第2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的框體之構成以及按壓開關7之對於該框體的安裝構造,由於係構成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係省略其之圖示以及說明。
如圖10(A)、(B)中所示一般,在電子墨匣20中,亦同樣的,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的構成零件,係全部被收容在筒狀體50內,但是,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筒狀體50係並未被作2分割,而被設為單體之構成。在此例中,此第2實施形態之筒狀體50,亦同樣的係分別被設為外徑為例如2.5mm、內徑為例如1.5mm~2mm之細型形狀。又,筒狀體50,係由非磁性體金屬、樹脂材、玻璃、陶瓷等之非磁性體所成,例如係藉由SUS305、SUS310等之素材所構成。
在筒狀體50之中心軸方向的其中一端側處,係被設置有用以使芯體21之前端延伸出去的開口50a。此開口50a之直徑,係較筒狀體50之內徑更小。又,筒狀體50之中心軸方向的另外一端側,係將其之內徑的全體設為開口50b。而,在此開口50b側處,係與前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的2筒狀體5B相同地,作為周方向之定位用而形成有沿著中心軸方向之溝50f。
之後,如圖10(A)以及圖10(B)中所示一般,在筒狀體50內,在從開口50a來作觀察時,係將線圈22、芯體21、被捲繞有線圈24之作為第1磁性體之例的鐵氧體芯23、O型環25、作為第2磁性體之例的鐵氧體片26、以及連結構件27、電容器電路28,依此順序而以使該些零件之中心軸方向會成為筒狀體50之中心軸方向的狀態來依序作並排並作收容。之後,在筒狀體50之開口50b中插入帽19,而將筒狀體50之開口50b閉塞。
另外,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況相異,在將連結構件27收容於筒狀體50之中心軸方向的特定位置處之時間點時,係藉由在與此連結構件27之側周面相對應的筒狀體50之側周面位置50c、50d作縮徑,而在筒狀體50之內周面處形成突部,並藉由此來將連結構件27壓接挾持於筒狀體50中,而以使連結構件27不會在中心軸方向上移動的方式來作位置限制。
又,在筒狀體50另外一端側的開口近旁之內壁面處,係例如藉由使筒狀體50在該位置處而被緊縮的方式,而形成有與被形成在藉由非磁性體(例如樹脂)所成之帽19的小徑部195之外周處之環狀溝部19a作嵌合的環狀突部50e。故而,當將帽19插入至筒狀體50中時,藉由使被形成在帽19之小徑部195的外周處之環狀溝部19a和被形成在筒狀體50之內壁面處的環狀突部50e相嵌合,帽19係被作壓接挾持,帽19係成為不會從筒狀體50之開口50b而脫離。
在帽19之大徑部19b處,係被形成有與形成在位置指示器之框體2的下半部3處之螺紋部3c(參考圖2(A))相螺合的螺紋部19c。
針對被收容在筒狀體50之內部的各部之構成以及電子墨匣20之組裝乃至於共振頻率之調整,更進一步作說明。
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之芯體21,例如係藉由樹脂所構成,並如圖10(B)中所示一般,具備有從筒狀體50之開口50a所延伸出去的棒形狀之前端部、和以成為能夠在筒狀體50內而於中心軸方向上移動的方式而直徑成為較筒狀體50之內徑而更些許小的鍔部21a,並且,在此鍔部21a之上面的略中央處,係具備有突部21b。
又,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在被捲繞有線圈24之鐵氧體芯23的芯體21側之中心軸方向的端面之略中央處,係被形成有與芯體21之突部21b嵌合之凹部23a。芯體21,係使突部21b嵌合於鐵氧體芯23之凹部23a中並作對位,並且,使鍔部21a之上面和鐵氧體芯23之端面例如藉由接著材等來作接著,以結合於鐵氧體芯23處。
在鐵氧體芯23之在中心軸方向上而與芯體21側相反側之端面的略中央處,係被形成有定位用之凹部23b。在此鐵氧體芯23之凹部23b處,係如圖10(A)中所示一般,隔著例如由橡膠等的彈性體所成之O型環25以及鐵氧體片26,而被插入有從連結構件27之端面所形成
的突部27a。在鐵氧體片26處,於此例中,係被形成有使連結構件27之突部27a作插通的貫通孔26a。連結構件27之突部27a的中心軸方向之長度,係為能夠將突部27a隔著O型環25以及鐵氧體片26來插入至鐵氧體芯23之凹部23b中的長度,並且,係為能夠使鐵氧體芯23因應於被施加在芯體21處之推壓力來在中心軸方向上而朝向連結構件27之方向作偏倚之長度。
圖11,係為對於連結構件27的構成例作展示之圖。圖11(A),係為對於連結構件27而從與鐵氧體芯23之端面相對向之側來作了觀察之圖,圖11(B),係為圖11(A)之F-F剖面圖。又,圖11(C),係為對於連結構件27而從與電容器電路28作連結之側來作了觀察之圖。
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連結構件17相同地,連結構件27,係如圖11(A)、(B)中所示一般,在圓柱狀之由樹脂構件所成的本體部271處,將用以對於線圈24之其中一端24a以及另外一端24b與電容器電路28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分別進行電性連接的具有彈性之端子構件272、273,作了插入成形者。又,在本體部271之鐵氧體芯23側的端面之中央處,係被形成有定位用之突部27a。於此例中,突部27a,係被構成為剖面為圓形之棒狀。
又,如圖11(A)、(B)中所示一般,在連結構件27之本體部271的周側面上之於此例中為相互分離開180度角間隔的位置處,係於沿著圓柱之中心軸方向的方
向上而被形成有凹溝274、275。在此凹溝274、275內,端子構件272、273之其中一方的端部272a、273a,係朝向與周方向相正交之方向而被作植立。並且又,在該立起狀態之端子構件272、273的其中一方之端部272a、273a處,係如圖11(A)中所示一般,被形成有V字型切入溝272b、273b。如圖11(B)中所示一般,將線圈24之其中一端24a壓入至端子構件272之其中一方之端部272a的V字型切入溝272b中,而設為使該些相互作電性連接,並且,將線圈24之另外一端24b壓入至端子構件273之其中一方之端部273a的V字型切入溝273b中,而設為使該些相互作電性連接。
連結構件27之端子構件272的另外一方之端部,係如圖11(B)以及(C)中所示一般,在與電容器電路28之端面相對向的端面處,形成環狀之電極導體272c。
又,連結構件27之端子構件273的其中一方之端部,係在與端子構件272之另外一方之端部的環狀電極導體272c成為非連接之狀態下,而被作成該環狀電極導體272c內側的圓形導體273c。如同上述一般所構成之端子構件272的另外一方之端部的環狀電極導體272c以及端子構件273之另外一方之端部的圓形導體273c,係如同後述一般,被與電容器電路28之其中一方以及另外一方的端子作連接。
於此情況,線圈24之其中一端24a以及另外一端24b、和連結構件27之端子構件272的其中一方之
端部272a的V字型切入溝272b、以及端子構件273之其中一方的端部273a之V字型切入溝273b,該些之間的連接,係藉由將連結構件27之突部27a通過鐵氧體片26之貫通孔26a以及O型環25之貫通孔來插入至鐵氧體芯23之凹部23b中的狀態,來進行之。故而,將被捲繞有線圈24之鐵氧體芯23和連結構件27經由O型環25以及鐵氧體片26來作了連結者,係可視為1個的構成零件來作處理。
另外,線圈24之其中一端24a以及另外一端24b,係在連結構件27之凹溝274、275內,而分別與端子構件272、273之其中一方的端部272a、273a作連接,線圈24之其中一端24a以及另外一端24b,係並不會與筒狀體50之內壁面作接觸。
又,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在被捲繞有線圈24之鐵氧體芯23的其中一端面處,係被接合有被裝著有彈簧線圈22之芯體21,在鐵氧體芯23之另外一端面處,係隔著O型環25以及鐵氧體片26而與連結構件27相對向並且使從連結構件27之端面所形成的突部27a插入至鐵氧體芯23之凹部23b中,進而,在此狀態下,而將開口50a側作為前端地而從開口50b側而插入至筒狀體50之中空部內。芯體21,係藉由線圈彈簧22,而構成為以恆常被朝向與其之前端側的相反側而作推壓之狀態來使其之前端側從筒狀體50之開口50a而延伸出去。
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若是連結構件27被插
入至會成為使連結構件27與線圈彈簧22之偏倚力相抗衡地而被作些許之推壓的狀態一般之筒狀體50內的中心軸方向之特定位置處,則係藉由特定之治具來在筒狀體50之前述的位置50c、50d處作縮緊,而以使連結構件27在筒狀體50內而不會於中心軸方向上移動的方式來作卡止。
在此狀態下,藉由筒狀體50之中空部內的被配置在芯體21之前端側處的線圈彈簧22,被與芯體21作了結合的鐵氧體芯23、O型環25、鐵氧體片26,係恆常被朝向連結構件27側作推壓,而防止構成位置指示器之各零件的鬆脫搖動。
此時,筒狀體50內之連結構件27的電容器電路28側之端面,係成為使環狀電極導體272c以及圓形導體273c在筒狀體50內而露出的狀態。因此,在此實施形態中,為了於此狀態下而測定線圈24之電感,係將具備有分別與連結構件27之環狀電極導體272c以及圓形導體273c作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之測定治具,插入至筒狀體50內。此測定治具,係被與電感測定裝置作連接,並測定出在並未對於芯體21施加有推壓力的狀態下之線圈24的電感。
若是如此這般地測定出線圈24之電感,則如同前述一般,係算出會與該電感之線圈24構成並聯共振電路並成為所期望之共振頻率一般的靜電容量,並將被設定為該算出之靜電容量值的電容器電路28,收容在筒狀
體50內。
此電容器電路28之電路構成,係與在第1實施形態中之電容器電路18相同,由第1電容器電路281和第2電容器電路282所成。又,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係具備有與圖3中所示之被形成在連結構件17之端面處的端子構件之形狀相異的形狀之端子構件。亦即是,如圖11中所示一般,在連結構件27之端面處,係被形成有環狀電極導體272c以及圓形導體273c,第1電容器電路281之端子構件,係具備有與被形成在連結構件27之端面處的端子構件之形狀相對應的形狀。除了被形成在連結構件27和第1電容器電路281之間的抵接面處之端子構件以外的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完全相同。另外,在第2電容器電路282處,由於係構成為與第1實施形態之電容器電路182完全相同的構成,因此於此係省略其說明。
圖12,係為用以對於第2實施形態中之構成電容器電路28的第1電容器電路281之構成例作說明之圖。圖12(A),係為對於第1電容器電路281之與連結構件27相對向的端面側作展示之圖,又,圖12(B),係為圖12(A)之G-G剖面圖。進而,圖12(C),係為對於第1電容器電路281之與第2電容器電路282相對向的端面側作展示之圖。在此圖12中,在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第1電容器電路181相同的部分處,係附加相同之參考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亦即是,此第2實施形態中之第1電容器電
路281,係代替前述之第1電容器電路181的端子構件1814以及1815,而具備有端子構件2814以及2815。並且,此第1電容器281之端子構件2814以及2815,係如同圖12(A)以及圖12(B)中所示一般,與端子構件1814以及1815同樣的,為以將支持器1810之與連結構件17相對向的端面和與帽19相對向的端面之間作貫通的方式,所形成者。然而,此第1電容器281之端子構件2814的其中一端2814a,係具備有與連結構件27之環狀電極導體272c的寬幅相對應之形狀,並且係構成為具備有彈性而作衝合。端子構件2814之另外一端2814b,係具備有與端子構件1814之另外一端1814b相同的構成。端子構件2815之其中一端2815a,係具備有圓形形狀,並構成為與連結構件27之圓形導體273c作彈性衝合。又,端子構件2815之另外一端2815b,係具備有與端子構件1815之另外一端1815b相同的構成。其他之構成,係與第1電容器電路181相同。
又,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亦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基於如同前述一般所測定出的線圈24之電感,來算出在此第1電容器電路281中所應設定之靜電容量值並作安裝。關於被連結於此第1電容器電路281處之第2電容器電路282,亦同樣的,係根據線圈24之電感和在第1電容器電路281中所設定之靜電容量值,來算出所應安裝之靜電容量值。
之後,將第1電容器電路281和第2電容器
電路282相互作連結並且對於各別之靜電容量值分別作了設定後的電容器電路28,係被插入至筒狀體50內,並藉由使設置在被卡止於筒狀體50內之連結構件27的端面處之環狀電極導體272c以及圓形導體273c和端子構件2814之其中一端2814a以及端子構件2815之其中一端2815a分別作衝合,而進行電性連接並作連結。
之後,如同在第1實施形態中所作了說明一般,利用被設置在露出於筒狀體50之開口50b側處的第2電容器電路282之開放端面處的端子(1824b、1825b、1826b),來進行確認其是否成為了特定之共振頻率的作業。
另外,在第2電容器電路282之外周部之特定位置處,係沿著中心軸方向而被形成有突部282a。此突部282a,係為用以進行此第2電容器電路282之在筒狀體50內的周方向之定位者。
在如同上述一般而結束了由第1電容器電路281和第2電容器電路282所成的電容器電路28之共振頻率的確認之後,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對於筒狀體50,將帽19之小徑部195之突部19c插入卡合至被形成在筒狀體50處的溝50f內。以成為藉由帽19來將電容器電路28作了若干之推壓之狀態的方式,來使被形成在帽19之小徑部195的外周處之環狀溝部19a嵌合於被形成在筒狀體50之另外一端側的開口近旁之內壁面處的環狀突部50e處。
如同上述一般,電子墨匣20係被作組裝。在此電子墨匣20處,當對於芯體21而施加有中心軸方向之推壓力時,鐵氧體芯23係隔著O型環25而朝向鐵氧體片26側偏倚,起因於此,鐵氧體芯23和鐵氧體片26之間的距離係改變,線圈24之電感係改變。之後,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因應於線圈24之電感的改變,從位置指示器之共振電路的線圈24所送訊而來之電磁感應訊號的共振頻率(相位)係改變。藉由此,係成為能夠檢測出位置指示器之指示位置和筆壓。
又,此電子墨匣20,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電子墨匣10相同地,被收容在框體2中。亦即是,如圖2中所示一般,構成為將從按壓開關7所導出的可撓導線部9通過導引溝3f來預先導出至電子墨匣20之帽19側處。之後,藉由將被形成於電子墨匣20之帽19處的螺紋部19b螺入至下半部3之螺紋部3c中,來將電子墨匣20固定在下半部3處。之後,藉由將從按壓開關7所導出的可撓導線部9之前端嵌合於被形成在電子墨匣20之帽19處的連接器部194處,來進行電性連接。之後,藉由相對於下半部3而將上半部4作壓入嵌合,而完成此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
此第2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僅在用以使進行筆壓檢測之線圈的電感可變之構成上為與第1實施形態相異,而能夠得到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完全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中,係使用由線圈和電容器所成之並聯共振電路,來在其與位置檢測裝置之間進行電磁感應訊號之送受訊,並藉由此而成為能夠使位置檢測裝置檢測出由指示體所致之指示位置以及在位置指示器處之筆壓。但是,藉由在位置指示器處設置訊號處理電路,係能夠作為關連於位置指示器和電子墨匣之資訊,而例如將位置指示器和電子墨匣之辨識資訊(ID)送訊至位置檢測裝置處。辨識資訊(ID),係為與電子墨匣有所關連的資訊之例,作為此辨識資訊,係將用以特定出例如電子墨匣或位置指示器之製造者、製品編號、製造日期、製造批次號、關於身為電磁感應方式或靜電方式等的位置檢測方式、關於基於電感可變或者是基於靜電容量可變的筆壓檢測方式等的資訊,登記在記憶體、暫存器等之半導體元件內。
第3實施形態,係為構成為將電子墨匣之辨識資訊送訊至位置檢測裝置處之位置指示器1B的情況。圖13,係為用以對於第3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1B之構成例作說明之圖。此第3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B,係具備有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電子墨匣10相同之構成的電子墨匣10B,並且係具備有作為資訊送訊電路之ID送訊電路300。
此第3實施形態之電子墨匣10B,係具備有
在構成上為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帽19相異的帽19B,並且係構成為對於此帽19B而將ID送訊電路300作連接。圖13(A),係為對於與圖2(A)中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的構成相對應之位置指示器1B的構成例作展示者。又,圖13(B)~(D),係為用以對於電子墨匣10B之帽19B的構成作說明之圖,並為對應於第1實施形態之圖7(A)~(C)的帽19之構成例之圖。在此圖13中,對於與圖2以及圖7中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各部相同的構成部分,係附加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其之詳細說明。
如圖13(B)~(D)中所示一般,在第3實施形態中之電子墨匣10B的帽19B,係除了端子構件192以及193之外,更進而具備有端子構件198。此端子構件198之其中一端198a,係如圖13(B)、(C)中所示一般,在帽19B之與電容器電路18之第2電容器電路182的端面相衝合之端面側處而露出,並且,係構成為例如與圖6中所示之第2電容器電路182之端子構件1824的另外一端1824b相衝合而作電性連接。
又,在帽19B之平面197處,係如圖13(A)以及(C)中所示一般,除了連接器194以外,更進而被形成有用以與ID送訊電路300作連接之2端子的連接器199。並且,端子構件198之另外一端,係如同圖13(C)中所示一般,被連接於此連接器199之2端子的其中一方之端子198b處。又,如同圖13(C)中所示一般,端子構件193,係被連接於連接器194之另外一端193b處,並且亦
被連接於連接器199之另外一端193bb處。故而,ID送訊電路300,係被與藉由線圈16和電容器電路18所構成之共振電路作並聯連接。
另一方面,在ID送訊電路300處,係具備有用以與被設置在帽19B處之連接器199作連接的導線部310。之後,如圖13(A)中所示一般,ID送訊電路300,係被載置在帽19B之平面197上,並且,導線部310係被與帽19B之連接器199作連接。如同上述一般,如圖13(A)中所示一般,ID送訊電路300,當電子墨匣10B被裝著於位置指示器1B之框體2內時,係被收容於在帽19B和框體2之上半部4之中空部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內。
圖14,係為對於構成為將位置指示器和電子墨匣之辨識資訊(ID)送訊至位置檢測裝置處的情況時之位置指示器1B和位置檢測裝置200B的電路構成作展示之圖。在圖14中,電子墨匣10B,係作為並聯共振電路10R而作展示,該並聯共振電路10R,係相對於電感為因應於筆壓而成為可變之線圈16而將第1電容器電路181作並聯連接,並進而第2電容器電路182和按壓開關7之串聯電路作了並聯連接所成者。按壓開關7,係如圖2中所示一般,被連接於電子墨匣10之帽19的連接器194處。
另外,作為並聯共振電路10R,當然的,係亦可同樣地使用第2實施形態之電子墨匣20的構成之情況時的並聯共振電路。
之後,連接器199之2端子198b以及193bb,係分別被與線圈16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作連接,此連接器199之2端子198b以及193bb,係分別被與ID送訊電路300之2端子300a以及300b作連接。
位置指示器1B之ID送訊電路300,係如圖14中所示一般,具備有作為ID產生控制電路之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301。此IC301,係構成為能夠藉由電源Vcc而動作,該電源Vcc,係為將在並聯共振電路10R處而從位置檢測裝置200B來藉由電磁耦合所受訊了的交流訊號,藉由以二極體302以及電容器303所成之整流電路(電源供給電路)304來作整流所得到者。又,在此例中,於連接器199和電源供給電路304之間,係被設置有通常為被設為開(Normal Open)狀態的開關電路305。此開關電路305,例如係藉由半導體開關電路所構成,在開的狀態下,係成為高阻抗之狀態。
此開關電路305,係藉由從開關控制電路306而來之開關控制訊號,而以成為ON的方式而被作控制。開關控制電路306,係根據在並聯共振電路10R處之從位置檢測裝置200B所藉由電磁耦合而受訊了的交流訊號,來產生開關控制訊號。
又,在ID送訊電路300處,係與藉由線圈16和電容器電路18(181、182)所構成之並聯共振片路10R並聯地,而被連接有開關電路307。此開關電路307,係構成為藉由IC301而被作ON、OFF控制。
IC301,在此例中,係記憶有位置指示器1B或電子墨匣10B之製造者編號以及製品編號,藉由對於開關電路307進行ON、OFF控制,而將包含有該些之製造者編號以及製品編號的ID訊號,作為例如8位元之數位訊號來送訊至位置檢測裝置200B處。
另一方面,此圖14之例的位置檢測裝置200B,係構成為:在圖9中所示之位置檢測裝置200的構成中,代替增益為固定之電流驅動器222,而設置可藉由從外部而來之增益控制訊號來進行增益之可變調整的電流驅動器222B,並且,代替處理控制部233,而設置有處理控制部233B。其他之各部,係與圖9中所示之位置檢測裝置200完全相同。
電流驅動器222B,係構成為能夠接收從處理控制部233B而來之增益控制訊號,來對於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作變更。
又,處理控制部233B,例如係藉由微電腦所構成,並與前述之處理控制部233相同地,藉由其與位置指示器1B之間的電磁感應訊號,而除了進行藉由位置指示器1B所指示了的位置之檢測、被施加於位置指示器1B處之筆壓之檢測以外,亦對於電流驅動器222B而供給用以對於送訊訊號進行斷續控制之訊號以及用以進行送訊訊號準位之控制的訊號,並且進行從位置指示器1B而來之ID訊號的受訊處理。處理控制部233B,係如同後述一般,構成為將從位置指示器1B而來之斷續訊號,作為數
位元(例如8位元)之數位訊號而檢測出來,並檢測出ID訊號。
以下,針對位置指示器1B以及位置檢測裝置200B之間的ID訊號之授受和位置檢測動作以及筆壓檢測動作作說明。圖15,係為用以對於位置指示器1B之IC301的處理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如同後述一般,開關電路305係被設為ON,當對於IC301而從電源供給電路304供給有電源電壓Vcc時,係從「開始」起而開始處理。
在開關電路305為OFF而並未從電源供給電路304供給有電源電壓Vcc時,IC301係停止動作,此時,對於連接器199而言,ID送訊電路300係成為高阻抗,在連接器199處係成為等價於並未被連接有任何電路。故而,此時,係並未對於並聯共振電路10R而並聯連接有容量成分,並聯共振電路10R之共振頻率,係構成為並不會由於ID送訊電路300而受到影響。另外,在IC301處,係作為用以進行其與位置檢測裝置200B之間的電磁感應訊號之授受的同步訊號,而經由電容器308而被供給有從位置檢測裝置200B所送訊而來之電磁感應訊號。
圖16,係為用以對於位置檢測裝置200B之處理控制部233B的處理動作作說明之流程圖,當對於位置檢測裝置200B而投入有電源時,係反覆實行此圖16之處理。
亦即是,處理控制部233B,首先係對於電流驅動器222B,而供給將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設為大的增益控制訊號。藉由此,從振盪器221而來之頻率f0之交流訊號,係藉由電流驅動器222B而被設為大準位,並經由選擇電路213來供給至迴圈線圈群211X、212Y處(圖16之步驟S21)。
在位置指示器1B處,係藉由並聯共振電路10R而受訊由此從位置檢測裝置200B而來之大準位之交流訊號所致的電磁感應訊號。此時,對應於從位置檢測裝置200B而來之交流訊號之訊號準位為大一事,開關控制電路306,係根據並聯共振電路10R所受訊之交流訊號,而產生將開關電路305設為ON之開關控制訊號。藉由此,若是開關電路305成為ON,則對於並聯共振電路10R所受訊了的交流訊號進行整流所產生之電源電壓Vcc,係從電源供給電路304而被供給至IC301處。
若是對於IC301而供給電源電壓Vcc,則IC301係開始動作。IC301,係作為數位訊號,而產生包含有電子墨匣10之製造者編號以及製品編號的ID訊號。藉由此數位訊號,開關電路307被作了ON、OFF控制之電磁感應訊號,係從位置指示器1B而被送訊至位置檢測裝置200B處(圖15之步驟S11)。
亦即是,當開關電路307為OFF時,並聯共振電路10R,係對於從位置檢測裝置200B所送訊而來之交流訊號而進行共振動作,而能夠將電磁感應訊號回送至
位置檢測裝置200B處。位置檢測裝置200B之迴圈線圈,係受訊從位置指示器1B之共振電路10R而來的電磁感應訊號。相對於此,當開關307為ON時,並聯共振電路10R係為被禁止了對於從位置檢測裝置200B而來之交流訊號的共振動作之狀態,因此,電磁感應訊號係並不會從並聯共振電路10R而被回送至位置檢測裝置200B處,位置檢測裝置200B之迴圈線圈係並不會受訊從位置指示器1B而來之訊號。
於此例中,位置檢測裝置200B之處理控制部233B,係藉由對於從位置指示器1B而來之受訊訊號的有無進行8次之檢測,而受訊8位元之數位訊號。亦即是,處理控制部233B,在步驟S21中,係對於電流驅動器222B進行增益控制,並設為將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設定為大而送出的狀態,並且,為了檢測出從位置指示器1B而來之8位元的ID訊號,而在與進行座標檢測時相同的時序處而持續進行8次之送受訊。
另一方面,位置指示器1B之IC301,係產生與所送訊之ID訊號相對應的8位元之數位訊號,並藉由該8位元之數位訊號,來同步於其與位置檢測裝置200B之間之電磁感應訊號的送受訊而對於開關電路307作ON、OFF控制。例如,當ID訊號之位元為「1」時,開關電路307係被設為ON。如此一來,如同前述一般,電磁感應訊號係並不會從位置指示器1B而被回送至位置檢測裝置200B處。另一方面,當ID訊號之位元為「0」
時,開關電路307係被設為OFF。如此一來,如同前述一般,電磁感應訊號係從位置指示器1B而被回送至位置檢測裝置200B處。
故而,位置檢測裝置200B之處理控制部233B,係藉由對於從位置指示器1B而來之受訊訊號的有無進行8次之檢測,而能夠受訊身為8位元之數位訊號的ID訊號。
位置檢測裝置200B之處理控制部233B,係藉由進行上述一般之處理,而判別是否受訊有從位置指示器1B而來之ID訊號(步驟S22),當判別係無法在特定之時間內而受訊ID訊號時,係回到步驟S21,並將在大準位下之送訊訊號的送訊持續進行特定次數。另外,處理控制部233B,當就算是持續進行特定次數之ID訊號之受訊處理也無法受訊ID訊號時,係判斷為在位置指示器1B處係並不具備有送出ID訊號之功能,並跳過ID訊號之受訊處理。
之後,在步驟S22中,當判別出係受訊有ID訊號時,處理控制部233B,係將電流驅動器222B之增益降低,並將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相較於步驟S21中之大準位而一直降低至特定之準位(通常使用準位)(步驟S23)。此時之特定之準位,係被設為雖然能夠進行在其與位置指示器1B之並聯共振電路10R之間的由位置指示器1B所致之指示位置的檢測以及筆壓的檢測,但是並不能使位置指示器1B開關控制電路306將開關電路305設為ON的
準位。
如此這般,若是從位置檢測裝置200B所送訊而來之電磁感應訊號的訊號準位被設定為特定準位(通常使用狀態),則位置指示器1B之開關控制電路306係並不輸出將開關電路305設為ON的開關控制訊號。因此,係停止從電源供給電路304而來之電源電壓Vcc的對於IC301之供給,IC301係成為無法動作,故而,圖15之流程圖的處理係成為結束,位置指示器1B係停止ID訊號之送訊。
但是,在將從位置檢測裝置200B所送訊而來之電磁感應訊號的訊號準位設定為特定準位(通常使用狀態)時之狀態,由於係成為與圖9之情況完全相同的狀態,因此,位置檢測裝置200之處理控制部233B,係藉由在其與位置指示器1B之並聯共振電路10R之間的電磁感應訊號之授受,而如同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所作了說明一般地,進行檢測出由位置指示器1B所致之指示位置以及筆壓的處理(步驟S24)。
之後,處理控制部233B,係對於從位置指示器1B之並聯共振電路10R而來的電磁感應訊號之回送作監視,並根據由於該電磁感應訊號之回送消失一事,而判別是否成為了無法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B之狀態(步驟S25)。在此步驟S25中,當判別係能夠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B時,處理控制部233B係使處理回到步驟S24處。又,當在步驟S25中而判別成為無法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B
時,處理控制部233B係使處理回到步驟S21處,並對於電流驅動器222B而供給將送訊訊號之訊號準位設為大準位之增益控制訊號,藉由此,來將供給至迴圈線圈群211X、212Y處之送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設為大準位。之後,處理控制部233B,係反覆進行此步驟S21以後之處理。
若依據上述之圖13~圖16中所示之第3實施形態,則係能夠從位置指示器而將用以辨識位置指示器或電子墨匣之ID訊號傳導至位置檢測裝置處。故而,在具備有位置檢測裝置之電子機器中,藉由檢測出位置指示器或電子墨匣之ID訊號,係成為能夠將與該些之位置指示器或電子墨匣相對應的特定之處理作分配,而變得非常便利。又,藉由檢測出位置指示器或電子墨匣之ID訊號,係亦有著成為能夠容易地進行針對位置指示器或電子墨匣之故障等的管理之優點。
並且,若是位置檢測裝置開始動作,則係對於位置指示器而催促其進行位置指示器所具備之ID訊號的送訊,一旦成為能夠受訊ID訊號,則係將ID送訊電路300從位置指示器之共振電路而作電性分離,並且以在通常使用狀態下而進行由位置指示器所致之指示位置之檢測以及筆壓之檢測的方式,來進行動作控制。又,當對於位置指示器而作了特定次數之催促其進行位置指示器所具備之ID訊號的送訊後,其結果係判別出無法受訊ID訊號的情況時,亦係以在通常使用狀態下而進行由位置指示器所
致之指示位置之檢測以及筆壓之檢測的方式,來進行動作控制。故而,就算是在使用並不具備ID訊號之送訊功能之位置指示器的情況時,係並不需要進行特別之處理操作,而能夠完全沒有任何差異感地來進行操作。
另外,在上述之例中,位置指示器1B之開關控制電路306,係當藉由並聯共振電路10R而受訊了從位置檢測裝置200B而來之大準位之電磁感應訊號時,係基於該受訊了的大準位之電磁感應訊號,而產生將開關電路305設為ON之開關控制訊號,並藉由此而對於IC301供給電源Vcc。
但是,使位置指示器1B之開關控制電路306將開關電路305設為ON並對於IC301供給電源Vcc之方法,係並不被限定於此種方法。
例如,作為其他之例,亦可構成為從位置檢測裝置200B而將特定之數位訊號送至位置指示器1B處,並在接收了此數位訊號之開關控制電路306處而產生將開關電路305設為ON之開關控制訊號。
亦即是,例如,位置檢測裝置200B,當起因於無法檢測出由位置指示器1B所致之指示位置等而並未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B之存在時,係將前述特定之數位訊號,經由迴圈線圈群211X以及212Y來作為電磁感應訊號而送出。位置指示器1B之並聯共振電路10R,係受訊具備有與該數位訊號相對應之波封(envelope)的電磁感應訊號,並供給至開關控制電路306處。
開關控制電路306,係將此訊號例如藉由進行波形整形並進行波封檢波,來抽出數位訊號,並當該數位訊號為與之前所設定的數位訊號相一致時,產生將開關電路305設為ON之開關控制訊號。藉由此,來對於IC301供給電源Vcc。
IC301,係藉由此電源Vcc之投入而開始動作,並經由並聯共振電路10R而將位置指示器1B之ID訊號送至位置檢測裝置200B處。位置檢測裝置200B,若是接收到ID訊號,則係停止前述特定之數位訊號的送出,並從ID訊號檢測模式而移行至檢測出由位置指示器1B所致之指示位置的通常使用模式,而準備進行位置指示器1B之指示位置的檢測動作。位置指示器1B之開關控制電路306,當成為無法受訊特定之數位訊號時,係將開關電路305設為OFF,並停止對於IC301之電源Vcc的供給。藉由此,ID訊號之送出係被停止,並且,ID送訊電路300係成為高阻抗,而成為從連接器199作了電性分離之狀態。
另外,位置檢測裝置200B,當無法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B時,係成為再度開始前述特定之數位訊號的送出。
此第4實施形態,係為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亦即是,在上述之第3實施形態中,雖係構成為在帽19B處設
置用以與ID送訊電路300作連接之連接器199,但是,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係採用將ID送訊電路300配置在電子墨匣之筒狀體內的構成。以下所說明之第4實施形態,係為在與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之電子墨匣20A中而內藏有ID送訊電路300的情況之例。
圖17,係為對於此第4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的電子墨匣20A之構成例作展示之圖。在此圖17中,對於與圖10中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的電子墨匣20相同之部分,係附加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其之詳細說明。
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係準備將ID送訊電路300作內藏之圓柱形狀的ID封裝320。此第4實施形態之筒狀體50A,係構成為相較於第2實施形態之筒狀體50而更增長有與ID封裝320之中心軸方向的長度相應之量的長度者。
之後,將此ID封裝320,如同圖17(A)以及(B)中所示一般,在筒狀體50A之中空部內,而配置於在中心軸方向上作並排之構成電容器電路28之第2電容器電路282A和帽19之間。另外,第2電容器電路282A,係除了與ID封裝320之間的結合部之構成以外,為具備有與圖6中所示之第2電容器電路182相同的構成。
圖18,係為對於ID封裝320之構成例作展示者,圖18(A),係為從構成電容器電路28之第2電容器電路282A側起來對於此ID封裝320作了觀察之圖。又,圖18(B),係為圖18(A)之I-I線剖面圖。又,圖18(C),
係為對於ID封裝320而從帽19側作了觀察的圖。
ID封裝320,係如圖18(B)中所示一般,在圓柱狀之由樹脂所成的封裝321內,收容ID送訊電路300,並且,係具備有與此ID送訊電路300之前述之2個端子作連接之2個的端子構件322以及323。又,在ID封裝320之周部處,係被形成有與形成在筒狀體50A之開口50b側處的軸芯方向之溝50f相卡合的沿著中心軸方向之突部320a。進而,ID封裝320,第2電容器電路282A,係與圖6中所示之第2電容器電路282相同的,具備有貫通其之中心軸方向的兩端面間之端子構件1825、和用以與圖7中所示之帽19之端面的端子構件193作電性連接之貫通端子構件324。
又,在第2電容器電路282A之ID封裝320側之端面處,係如圖19中所示一般,端子構件1824之另外一端1824b、和端子構件1826之另外一端1826b、和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係與圖6(C)相同地而露出。但是,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於第2電容器電路282A之ID封裝320側的端面處,係如圖19中所示一般,被形成有與圖5(C)中所示之第1電容器電路181的被形成在與第2電容器電路282側相對向之端面處之嵌合凹孔1816、1817(參考圖6(D))相同的嵌合凹孔2821以及2822。
又,如圖18(A)中所示一般,在ID封裝320之第2電容器電路282A側的端面處,係以使被形成在圖
19中所示之第2電容器電路282A之ID封裝320側的端面處之端子構件1824的另外一端1824b、端子構件1826之另外一端1826b以及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分別作衝合的方式,而使端子構件322之其中一端322a、端子構件323之其中一端323a以及端子構件324之其中一端324a的各個作露出。
又,如圖18(A)、(B)中所示一般,在ID封裝320之第2電容器電路282A側之端面處,係被形成有與被形成在圖19中所示之第2電容器電路282A之ID封裝320側的端面處之嵌合凹孔2821以及2822作嵌合之嵌合突部3251以及3252。
進而,如圖18(C)中所示一般,在ID封裝320之帽19側的端面處,端子構件322之另外一端322b和端子構件323之另外一端323b以及端子構件324之另外一端324b的各個係露出。
之後,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係與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相同地,在筒狀體50A內收容包含第2電容器電路282A之電容器電路28,之後,將ID封裝320,以使其之嵌合突部3251以及3252與第2電容器電路282A之嵌合凹孔1816、1817作嵌合的方式,來插入至筒狀體50A內。
此時,係藉由使第2電容器電路282A之突部282Aa以及ID封裝320之突部320a卡合於筒狀體50A之溝50f處,而進行周方向之定位。藉由此,第2電容器電
路282A之端面的端子構件1824之另外一端1824b、端子構件1826之另外一端1826b以及端子構件1825之另外一端1825b,係分別與ID封裝320之端子構件322的另外一端322b、端子構件323之另外一端323b以及端子構件324之另外一端324b的各個相衝合,而作電性連接。
之後,小徑部195之中心軸方向之長度,係因應於ID封裝320之中心軸方向之厚度而作了調整,但是,將帽19之小徑部195插入至筒狀體50A中並將帽19固定於筒狀體50A處的構成,係與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相同。
在此第4實施形態之電子墨匣20A中,係藉由如同上述一般地將ID封裝320收容在筒狀體50A內,而成為在線圈22之兩端間來將ID送訊電路300並聯地作連接的狀態。亦即是,在前述之圖14中,係並不經由連接器199地而與線圈22以及第1電容器電路281並聯地來連接ID封裝300。
故而,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亦同樣的,在前述之第3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了的位置檢測電路200B,係能夠藉由從電子墨匣20A而來之電磁感應訊號,而辨識出該電子墨匣20A之辨識資訊。
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由於係成為將內藏有ID送訊電路300之ID封裝320收容於筒狀體50A內之構成,因此,係並不需要如同第3實施形態一般而將ID送訊電路300對於電子墨匣10B進行事後性之連接。
另外,ID送訊電路300,由於係只要並聯地被連接於線圈22處即可,因此,ID封裝320係並不被限定於設置在電容器電路28和帽19之間的情況。例如,亦可將ID送訊電路300設置在連結構件27和電容器電路28之間。
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雖係將芯體11藉由樹脂來構成,並且構成為與鐵氧體片13相結合,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種構成,例如亦可如同圖20(A)、(B)、(C)中所示一般地來構成之。
亦即是,圖20(A)之例,係為藉由磁性體來構成芯體11A,並在此芯體11A之鍔部11Aa和被捲繞有線圈16之鐵氧體芯15的端面之間,設置O型環14。若依據此圖20(A)之例,則由於芯體11A係達成第2磁性體之作用,因此,在第1實施形態中所使用之鐵氧體片13係成為不必要,相應於此,構造係變得簡單。
又,圖20(B)之例中,鐵氧體片13B係使用具備有貫通孔13Ba者。又,芯體11B係藉由樹脂所構成,並且,係在其之鍔部11Ba的端面之中央部處,形成棒狀突部11Bb。又,在鐵氧體芯15B之端面處,係設置使棒狀突部11Bb之前端部作插入的凹部15Ba。
並且,係構成為使芯體11B之棒狀突部11Bb貫通鐵氧體片13B之貫通孔13Ba且進而貫通O型環14
而插入至鐵氧體芯15B之端面的凹部15Ba中。於此情況,芯體11B之棒狀突部11Bb的長度,係被設為當芯體11B受到推壓力時會隔著O型環14而使鐵氧體片13B朝向鐵氧體芯15B側作偏倚之長度。若依據此圖20(B)之例,則藉由使棒狀突部11Bb貫通鐵氧體片13B之貫通孔13Ba以及O型環14,係有著能夠進行該些之在與中心軸方向相正交之方向上的位置限制。
又,圖20(C)之例,係同等於在圖20(B)之例中而使芯體之前端部能夠從芯體之鍔部自由裝卸之構成。亦即是,在圖20(C)之例中,芯體11C,係由在鍔部11Ca處形成有棒狀之突部11Cb者和構成為能夠對於鍔部11Ca而自由裝卸的芯體前端部11Cc所成。若依據此圖20(C)之例,則係有著能夠將芯體前端部11Cc任意地作交換之效果。
又,針對第2實施形態,亦同樣的,由芯體21和鐵氧體芯23所成之部分的構成,係並不被限定於上述之例,例如亦可如同圖20(D)、(E)中所示一般地來構成之。
圖20(D)之例,係同等於在第2實施形態中而使芯體之前端部能夠從芯體之鍔部自由裝卸來成為能夠對於芯體之前端部作交換的構成之情況。亦即是,在圖20(D)之例中,芯體21A,係將鍔部21Aa、和相對於鍔部21Aa而被構成為可自由裝卸之芯體前端部21Ab,相互獨立地構成之。之後,在鍔部21Aa處,形成嵌合於鐵氧體
芯23之凹部23a中的突部21Ac,並嵌合於鐵氧體芯23處。又,在鍔部21Aa處,形成將芯體前端部21Ab可自由裝卸地作嵌合之凹部21Ad。芯體前端部21Ab,係藉由嵌合於鍔部21Aa之凹部21Ad處,而成為可自由裝卸。若依據此圖20(D)之例,則係有著能夠將芯體前端部21Ab任意地作交換之效果。
圖20(E)之例,係在第2實施形態中,於鐵氧體芯23B處形成成為芯體23Ba之突部。在此圖20(E)之例中,係並不需要另外設置芯體。
圖20(F),係為對於使第1磁性體和第2磁性體之間的距離因應於被施加在芯體處之推壓力而作改變並使被捲繞在第1磁性體處之線圈的電感作改變之其他構成例作展示之圖。在此例中,於被捲繞有線圈33之鐵氧體芯32處,係被形成有將例如由樹脂所成之芯體31作插通的貫通孔32a。又,在被固定於筒狀體處之鐵氧體芯32的與芯體31之前端部側相反側處,係隔著具備有使芯體31作插通之貫通孔34a的橡膠等之彈性體34,而被設置有作為第2磁性體之例的鐵氧體片35。在此鐵氧體片35處,係被形成有使貫通了鐵氧體芯32以及彈性體34之芯體31的與前端部相反側之端部作嵌合的凹孔35a。而,在鐵氧體片35和中心軸方向之位置被作了固定的特定之構件37之間,係被設置有例如彈性體之O型環36等的彈性構件。
若依據此圖20(F)之構成,則若是對於芯體31
之前端側而施加中心軸方向之推壓力,則鐵氧體片35係會對於O型環36作推壓而朝向中心軸方向偏倚,並使其與鐵氧體芯32之間的距離改變,因應於此距離之變化,線圈33之電感係改變。
如同上述一般,本發明之電子墨匣,係能夠與如同筆記用具之原子筆等一般的收容在框體內之墨水匣(替芯)相同的來作處理。在原子筆中,係週知有具備著將墨水匣藉由所謂的按壓式或者是旋轉式來對於將筆尖收容在框體內之狀態和使筆尖延伸出至框體外之狀態作切換的構造或者是例如對於墨水顏色相異之複數根的墨水匣作切換並使筆尖從框體而延伸出去的構造者。
因此,在本發明之位置指示器中,亦同樣的,係可構成為將電子墨匣藉由所謂的按壓式或者是旋轉式來對於將芯體收容在框體內之狀態和使芯體延伸出至框體外之狀態作切換的構造。又,本發明之位置指示器,係亦可採用對於例如芯體之粗細互為相異之複數根的電子墨匣作切換或者是對於原子筆之墨水匣和電子墨匣作切換的構成。
另外,上述之第1以及第2實施形態的電容器電路18以及28,係藉由將多層陶瓷電容器作複數個的層積,來構成為具備有複數個的相互作了並聯連接之複數的電容器,並設為藉由該層積了的多層陶瓷電容器之數量
來對於電容器電路18之靜電容量作調整。但是,當然的,電容器電路18以及28之構成,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例如,亦可將申請人作為日本特願2012-128834所提案的電容器,適用於電容器電路18以及28中。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係為了使線圈之電感成為可變,而作為使第1磁性體和第2磁性體之間的距離因應於被施加在芯體處之推壓力來改變的手段之彈性構件,使用由彈性體所成之O型環,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亦可使用例如將線圈彈簧或橡膠等的彈性體構成為特定形狀者,或者是使用該些之組合等。
另外,在上述之第3以及第4實施形態中,作為相關於電子墨匣之資訊,係以辨識資訊的情況作為例子,但是,相關於電子墨匣之資訊,係並不被限定於辨識資訊,而可設為各種之資訊。
5‧‧‧筒狀體
5A‧‧‧第1筒狀體
5B‧‧‧第2筒狀體
5Aa‧‧‧開口
5Ab‧‧‧開口
5Ac‧‧‧螺紋部
5Ad‧‧‧環狀突部
5Ae‧‧‧環狀突部
5Ba‧‧‧螺紋部
5Bb‧‧‧環狀突部
5Bc‧‧‧溝
10‧‧‧電子墨匣
11‧‧‧芯體
11a‧‧‧鍔部
11b‧‧‧突部
12‧‧‧線圈
13‧‧‧鐵氧體片
13a‧‧‧凹部
13b‧‧‧突部
14‧‧‧O型環
15‧‧‧鐵氧體芯(第1磁性體)
15a‧‧‧凹部
16‧‧‧線圈
16a‧‧‧其中一端
16b‧‧‧另外一端
17‧‧‧連結構件
17a、17b‧‧‧環狀凹溝
17c‧‧‧突部
17d‧‧‧凹孔
18‧‧‧電容器電路
19‧‧‧帽
19a‧‧‧環狀溝部
19b‧‧‧螺紋部
19c‧‧‧突部
172c‧‧‧電極導體
181‧‧‧第1電容器電路
182‧‧‧第2電容器電路
182a‧‧‧突部
191‧‧‧本體
194‧‧‧接頭
195‧‧‧小徑部
196‧‧‧大徑部
1815a‧‧‧其中一端
Claims (16)
- 一種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係具備有將對應於被施加在芯體上之壓力而使電感改變之線圈和具有特定之靜電容量的電容器電路作了並聯連接之共振電路,並基於前述共振電路之共振頻率的改變而檢測出被施加在前述芯體處之壓力,該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特徵為:在筒狀體之中心軸方向上,以使前述線圈位置在從前述筒狀體之其中一端而延伸出去之芯體和前述電容器電路之間的方式,來至少將前述芯體、前述線圈收容在前述筒狀體內,以使將前述線圈之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分別與前述電容器電路之其中一端和另外一端分別作電性連接的連結構件會位置在前述線圈和前述電容器電路之間的方式,來將前述連結構件收容在前述筒狀體內並且卡合於前述筒狀體處,藉由使前述連結構件之被設置在與前述電容器電路相對向之端面側處的連接端子分別和前述電容器電路之前述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作電性連接,而使前述線圈和前述電容器電路,經由分別與前述線圈之前述其中一端以及另外一端作了電性連接的前述連結構件來作電性連接。
- 一種位置指示器,係收容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特徵為:具備有除了前述芯體和前述線圈以外而亦將前述電容 器電路作了收容的前述筒狀體之前述電子墨匣,係在前述位置指示器之框體內,以使前述芯體從前述位置指示器之框體而突出於外部的方式來作收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收容有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之位置指示器,其中,從前述筒狀體之前述其中一端所延伸出來之芯體,係可收容於前述位置指示器之框體內地而被收容在前述位置指示器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中,在前述筒狀體之內面和前述連結構件之間,係被形成有凸部和與前述凸部相對應之凹部,藉由此,被收容在前述筒狀體中之前述連結構件,係與被施加於前述芯體處之壓力相抗衡地而被卡止於前述筒狀體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中,前述筒狀體,係為使在前述筒狀體之中心軸方向上而被作了分割的第1以及第2筒狀體相互作連結所構成者,前述芯體係從前述第1筒狀體之其中一端而延伸出去,並且,前述連結構件係位置在前述第1筒狀體之另外一端的近旁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中,前述線圈係被捲繞在第1磁性體上,並且,在前述筒狀體之中心軸方向上,係與前述第1磁性體相對向地而被配設有第2磁性體,構成為:對應於被施加在前述芯體處之壓力,前述第1磁性體和前述第2磁性體之間的距離係改變,藉由此,前述電感係改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中,係在前述筒狀體之前述芯體所延伸出去之其中一端之側處,被配設有前述線圈所被作捲繞之前述第1磁性體,並構成為:對應於被施加在前述芯體處之壓力,前述第1磁性體和前述第2磁性體之間的距離係改變,藉由此,前述電感係改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中,係在前述筒狀體之前述芯體所延伸出去之其中一端之側處,被配設有前述第2磁性體,並構成為:對應於被施加在前述芯體處之壓力,前述第1磁性體和前述第2磁性體之間的距離係改變,藉由此,前述電感係改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中,在前述筒狀體之前述芯體所延伸出去的其中一端之側的內側處,係被配設有用以將前述芯體朝向身為前述中心軸方向且為與前述芯體所延伸出去之方向相反的方向而作推壓之推壓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中,前述芯體係具備有棒形狀,前述芯體係可自由替換地而從前述筒狀體延伸出去。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中,前述連結構件之被設置在與前述電容器電路相對向之端面側處的各個端子,係使其中一方之端子在前述端面之中央部處而形成為凸形狀或者是凹形狀,並 且,另外一方之端子係被形成在前述其中一方之端子的周部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中,具備有與前述電子墨匣相關連之資訊的資訊送訊電路,係被並聯連接於前述共振電路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中,係構成為基於經由前述共振電路所供給而來之訊號,來對於從前述資訊送訊電路而來之前述資訊的送出作控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中,前述電容器電路,係具備有用以設定第1共振頻率和與前述第1共振頻率相異之第2共振頻率的第1電容器電路和第2電容器電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其中,前述電容器電路係具備有筒狀形狀,在前述具備有筒狀形狀之前述電容器電路的中心軸方向之其中一方的端面處,係被配置有前述第1電容器電路之第1以及第2端子,並且,在前述電容器電路之中心軸方向的另外一方之端面處,係被配置有前述第1電容器電路之第1以及第2端子、和使前述第2電容器電路之第1端子與前述第1電容器電路之前述第1端子作了連接的前述第2電容器電路之第2端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收容有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匣之位置指示器,其中,在前述位置指示器 之前述框體處,係被設置有開關電路,被配置在前述具有筒狀形狀之前述電容器電路的中心軸方向之其中一方之端面處的各個端子,係經由前述連結構件而被與前述線圈作電性連接,並且,前述開關電路,係與被配置在前述具有筒狀形狀之前述電容器電路的中心軸方向之另外一方的端面處之前述第1電容器電路的第2端子和前述第2電容器電路的第2端子作電性連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67827 | 2012-07-28 | ||
JP2012167827A JP6008393B2 (ja) | 2012-07-28 | 2012-07-28 |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指示器及び電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5339A true TW201415339A (zh) | 2014-04-16 |
TWI620114B TWI620114B (zh) | 2018-04-01 |
Family
ID=48874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3464A TWI620114B (zh) | 2012-07-28 | 2013-07-01 | 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及電子墨匣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9269488B2 (zh) |
EP (1) | EP2690530B1 (zh) |
JP (1) | JP6008393B2 (zh) |
KR (1) | KR102150035B1 (zh) |
CN (2) | CN203480431U (zh) |
IL (1) | IL227013A (zh) |
TW (1) | TWI6201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92595B2 (ja) * | 2012-02-06 | 2016-03-23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指示器 |
JP2013254816A (ja) * | 2012-06-06 | 2013-12-19 | Wacom Co Ltd | コンデンサ |
JP6008393B2 (ja) * | 2012-07-28 | 2016-10-19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指示器及び電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6012069B2 (ja) | 2012-09-13 | 2016-10-25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指示器及び電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US8978487B2 (en) * | 2012-12-13 | 2015-03-17 | Blackberry Limited | Capacitive force sensor with magnetic spring |
JP2015212906A (ja) * | 2014-05-07 | 2015-11-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位置指示器 |
US9239639B1 (en) * | 2014-06-24 | 2016-01-19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Protecting stylus force sensor from excess force |
EP3187978B1 (en) * | 2014-08-29 | 2021-03-17 | Wacom Co., Ltd. | Position indicator and cartridge for position indicator |
WO2016056299A1 (ja) * | 2014-10-06 | 2016-04-14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指示器 |
WO2017134920A1 (ja) * | 2016-02-01 | 2017-08-10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子ペン |
JP6668386B2 (ja) * | 2016-02-05 | 2020-03-18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子ペン |
JP6694347B2 (ja) * | 2016-07-25 | 2020-05-13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子ペン |
US10296089B2 (en) * | 2016-08-10 | 2019-05-2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aptic stylus |
DE102017113420A1 (de) * | 2017-06-19 | 2018-12-20 | Endress+Hauser Conducta Gmbh+Co. Kg | Anschlusselement, Sensor und Sensoranordnung für die Prozessautomatisierung |
CN111033449B (zh) * | 2017-09-05 | 2023-08-08 | 株式会社和冠 | 电子笔及电子笔用的笔芯 |
JP6952591B2 (ja) * | 2017-12-11 | 2021-10-20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本体部 |
CN110162194B (zh) | 2018-02-14 | 2024-06-18 | 株式会社和冠 | 电子笔的电子电路及电子笔 |
JP7108508B2 (ja) * | 2018-02-14 | 2022-07-28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子ペンの電子回路及び電子ペン |
EP3764202B1 (en) * | 2018-04-17 | 2023-08-16 | Wacom Co., Ltd. | Electronic pen comprising an electronic pen cartridge equipped with rear end connector |
US10691209B2 (en) * | 2018-06-19 | 2020-06-23 | Apple Inc. | Stylus with haptic feedback for texture simulation |
US11467677B2 (en) | 2018-11-06 | 2022-10-11 | Mitsubishi Pencil Company, Limited | Input pe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nput pen |
JP7366067B2 (ja) * | 2019-01-17 | 2023-10-20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静電結合方式の電子ペン |
DE112019007828T5 (de) * | 2019-12-13 | 2022-07-07 | Wacom Co., Ltd. |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der resonanzfrequenz eines schwingkreises in einem elektronischen stift, elektronischer stif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lektronischen stifts |
CN111679749B (zh) * | 2020-04-30 | 2023-04-25 | 深圳普赢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指标元件 |
WO2021251019A1 (ja) * | 2020-06-12 | 2021-12-16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本体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789922T2 (de) * | 1986-07-23 | 1995-01-05 | Wacom Co Ltd | Koordinateneingabesystem. |
JPS6370326A (ja) | 1986-09-12 | 1988-03-30 | Wacom Co Ltd | 位置検出装置 |
US5517124A (en) | 1989-07-26 | 1996-05-14 | Extrude Hone Corporation | Stylus probe for measuring workpiec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
JP3150685B2 (ja) | 1990-08-06 | 2001-03-26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 |
JP2601852Y2 (ja) | 1992-09-25 | 1999-12-06 |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 信号検出ペン |
JPH07200137A (ja) * | 1993-12-28 | 1995-08-04 | Wacom Co Ltd |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その位置指示器 |
JP2717774B2 (ja) * | 1995-01-13 | 1998-02-25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感圧素子及び感圧機能付スタイラスペン |
JPH08227336A (ja) | 1995-02-20 | 1996-09-03 | Wacom Co Ltd | 感圧機構及びスタイラスペン |
JP2767098B2 (ja) * | 1995-06-06 | 1998-06-18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指示ユニット及びスタイラスペン |
JPH08335232A (ja) | 1995-06-08 | 1996-12-17 | Keiji Nasuno | カルテレスシステムの実践 |
JPH10214149A (ja) | 1997-01-30 | 1998-08-11 | Wacom Co Ltd |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位置指示器 |
JP3837812B2 (ja) * | 1997-01-30 | 2006-10-25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カートリッジ付コードレス電子ペン |
US9061139B2 (en) * | 1998-11-04 | 2015-06-23 | Greatbatch Ltd. | Implantable lead with a band stop filter having a capacitor in parallel with an inductor embedded in a dielectric body |
IL129450A (en) * | 1999-04-14 | 2004-09-27 | Pegasus Technologies Ltd | Digitizer for erasable white whiteboards |
JP4376425B2 (ja) | 2000-05-08 | 2009-12-02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及び位置指示器 |
JP2002108552A (ja) * | 2000-09-29 | 2002-04-12 | Brother Ind Ltd | 座標入力装置 |
JP3914421B2 (ja) | 2000-12-13 | 2007-05-16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ペン型座標指示器 |
US6801192B2 (en) * | 2000-12-13 | 2004-10-05 | Wacom Company Ltd. | Pen-shaped coordinate pointing device |
TW541500B (en) * | 2001-12-26 | 2003-07-11 | Aiptek Int Inc | Pressure sensitive pen |
GB0213237D0 (en) | 2002-06-07 | 2002-07-17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Input system |
EP1522521B1 (en) | 2003-10-10 | 2015-12-09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Capacitive sensor |
JP2005149140A (ja) * | 2003-11-14 | 2005-06-09 | Wacom Co Ltd |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指示器 |
JP2006065757A (ja) * | 2004-08-30 | 2006-03-09 | Wacom Co Ltd | 座標指示器 |
JP4796768B2 (ja) | 2004-12-06 | 2011-10-19 | 日本システム開発株式会社 | 電子ペン入力装置 |
KR100807193B1 (ko) | 2006-09-08 | 2008-02-28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정전용량형 압력센서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정전용량형 압력센서 |
US20080149401A1 (en) * | 2006-12-20 | 2008-06-26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Untethered stylus employing separat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
JP4872111B2 (ja) * | 2007-04-19 | 2012-02-08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指示器 |
JP5109171B2 (ja) * | 2007-09-18 | 2012-12-26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指示器、位置入力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
JP4857451B2 (ja) * | 2007-09-28 | 2012-01-18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指示器 |
US8184109B2 (en) * | 2007-10-24 | 2012-05-22 | Wacom Co., Ltd. |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position indicator and variable capacitor |
KR20090050664A (ko) | 2007-11-16 | 2009-05-20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다층 세라믹 콘덴서의 제조 방법 |
US8536471B2 (en) | 2008-08-25 | 2013-09-17 | N-Trig Ltd. | Pressure sensitive stylus for a digitizer |
EP2187289B1 (en) * | 2008-11-17 | 2013-09-25 | Wacom Co., Ltd. |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position indicator and variable capacitor |
CN101539816B (zh) * | 2009-04-16 | 2012-10-17 |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电磁笔、电磁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JP5430339B2 (ja) | 2009-10-19 | 2014-02-26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指示器 |
EP2343629A3 (en) * | 2010-01-08 | 2015-01-21 | Integrated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 Stylus and touch input system |
US8525816B2 (en) | 2010-02-10 | 2013-09-03 | Wacom Co., Ltd. | Position pointer, variable capacitor and inputting apparatus |
JP5534419B2 (ja) | 2010-03-09 | 2014-07-02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指示器、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及び入力装置 |
CN102270050A (zh) * | 2010-06-01 | 2011-12-07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触控笔 |
TWI460601B (zh) | 2010-12-16 | 2014-11-11 | Ind Tech Res Inst | 用於資訊致動的物件關聯系統與方法以及計算機系統 |
JP2012156923A (ja) | 2011-01-28 | 2012-08-16 | Wacom Co Ltd | 複数周波数対応型共振回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情報通信装置、情報通信方法 |
JP2013156066A (ja) | 2012-01-27 | 2013-08-15 | Wacom Co Ltd | 静電容量方式圧力センシング半導体デバイス |
JP2013254816A (ja) | 2012-06-06 | 2013-12-19 | Wacom Co Ltd | コンデンサ |
JP5939633B2 (ja) | 2012-07-05 | 2016-06-22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容量可変型コンデンサ |
JP6008393B2 (ja) * | 2012-07-28 | 2016-10-19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指示器及び電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6012069B2 (ja) | 2012-09-13 | 2016-10-25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指示器及び電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
2012
- 2012-07-28 JP JP2012167827A patent/JP6008393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6-07 US US13/913,042 patent/US9269488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6-17 IL IL227013A patent/IL227013A/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7-01 TW TW102123464A patent/TWI620114B/zh active
- 2013-07-26 CN CN201320452715.1U patent/CN20348043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3-07-26 EP EP13178152.8A patent/EP2690530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3-07-26 CN CN201310319460.6A patent/CN103576917B/zh active Active
- 2013-07-26 KR KR1020130088725A patent/KR10215003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
- 2015-08-13 US US14/825,849 patent/US9529458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2-09 US US15/019,747 patent/US10234962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346849A1 (en) | 2015-12-03 |
US9269488B2 (en) | 2016-02-23 |
EP2690530A2 (en) | 2014-01-29 |
US9529458B2 (en) | 2016-12-27 |
CN203480431U (zh) | 2014-03-12 |
IL227013A (en) | 2017-07-31 |
JP2014026553A (ja) | 2014-02-06 |
IL227013A0 (en) | 2013-12-31 |
TWI620114B (zh) | 2018-04-01 |
US20140029156A1 (en) | 2014-01-30 |
US20160162053A1 (en) | 2016-06-09 |
JP6008393B2 (ja) | 2016-10-19 |
CN103576917A (zh) | 2014-02-12 |
KR102150035B1 (ko) | 2020-08-31 |
EP2690530A3 (en) | 2016-06-29 |
EP2690530B1 (en) | 2017-12-20 |
US10234962B2 (en) | 2019-03-19 |
KR20140014015A (ko) | 2014-02-05 |
CN103576917B (zh) | 2018-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20114B (zh) | 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指示器及電子墨匣 | |
TWI595384B (zh) | 位置指示器及電子墨水匣 | |
TWI641503B (zh) | 電磁感應方式之電子墨水匣 | |
JP2014067265A5 (zh) | ||
EP3321781B1 (en) | Pen pressure detect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pen comprising said pen pressure detecting module | |
JP6368018B2 (ja) | 位置指示器 | |
KR20180021781A (ko) | 자심 코일 및 전자 펜 | |
JP5782204B2 (ja) | ペン形状の位置指示器用の、連結部材を備えた磁性体及び共振回路 | |
JP6194090B2 (ja) | カートリッ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