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80431U - 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 - Google Patents

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80431U
CN203480431U CN201320452715.1U CN201320452715U CN203480431U CN 203480431 U CN203480431 U CN 203480431U CN 201320452715 U CN201320452715 U CN 201320452715U CN 203480431 U CN203480431 U CN 203480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pacitor circuit
circuit
cylindrical body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527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幡政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com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80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804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003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position, not involving coordinate de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Level Indicators Using A Floa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框体内的部件结构简单,容易进行调整,并且还适合于细型化及大量生产。一种容纳有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的位置指示器。在电子墨盒的筒状体内,在其中心轴方向上,以线圈位于从筒状体的一端伸出的芯体与电容器电路之间的方式,至少容纳有芯体、线圈及电容器电路。在筒状体内的线圈与电容器电路之间,配置有用于电连接线圈与电容器电路的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卡定于筒状体。连接构件的与电容器电路相对的端面侧所设置的连接端子分别与电容器电路的一端及另一端电连接,从而经由分别电连接有线圈的一端及另一端的连接构件,线圈与电容器电路电连接。

Description

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及该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中所容纳的电子墨盒。
背景技术
电磁感应式坐标输入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44806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由位置检测装置和笔形状的位置指示器构成,上述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在坐标轴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配置多个环路线圈而成的传感器,上述位置指示器包括由卷绕在磁性体芯上的电感元件的例子即线圈和电容器构成的谐振电路。
并且,位置检测装置向传感器的环路线圈供给预定频率的发送信号,环路线圈将其作为电磁能发送到位置指示器。位置指示器的谐振电路具有与发送信号的频率对应的谐振频率,根据与传感器的环路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蓄积电磁能。并且,位置指示器将谐振电路上所蓄积的电磁能返送到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的环路线圈。
传感器的环路线圈检测来自该位置指示器的电磁能。位置检测装置根据供给发送信号的环路线圈的位置和检测到来自位置指示器的谐振电路的电磁能的环路线圈的位置,检测出由位置指示器指示的传感器上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坐标值。
并且,在这种位置指示器中具有以下结构:将施加在笔形状的位置指示器的芯体上的力即笔压作为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或相位)的变化而传递到位置检测装置,由此能够通过位置检测装置检测笔压。作为根据该该笔压来改变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结构的一例,公知有改变构成谐振电路的线圈的电感的结构。专利文献1的例子是根据其电感的变化来检测笔压的位置指示器的例子。
图21是根据电感的变化来检测笔压的现有的位置指示器100的剖视图。如该图21所示,位置指示器100构成为,使卷绕有线圈105的铁氧体芯104与铁氧体片102隔着O形环103相对,随着按压力(笔压)施加在芯体101上,铁氧体片102接近铁氧体芯104。在此使用的O形环103是由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剖面为英文字母“O”状的环状的弹性构件。
此外,在位置指示器100的壳体111内,除了上述部件以外,还容纳有配置有多个谐振用电容器115a~115h的印刷基板114、保持该印刷基板114的基板框架113、用于将线圈105与印刷基板114的谐振用电容器115a~115h连接起来构成谐振电路的连接线116、以及缓冲构件117,通过盖112固定它们的位置。
并且,若构成笔尖的芯体101所抵接的铁氧体片102根据施加在芯体101的按压力而向铁氧体芯104接近,则与此相应地,铁氧体芯104上所卷绕的线圈105的电感发生变化,从谐振电路的线圈105发送的电磁感应信号的相位(谐振频率)发生变化。位置检测装置通过环路线圈接收来自位置指示器的电磁感应信号的相位(谐振频率)的变化,从而能够检测施加在位置指示器的芯体上的笔压。
此外,在图21的例子中,在印刷基板114上设置有作为开关电路的按钮开关118。通过使用者按压从设置在壳体111的侧面上的贯通孔(省略图示)向壳体111的外部露出的按压部,该按钮开关118被接通/断开。该按钮开关118控制多个谐振用电容器115a~115h中的电容器115e~115h与谐振电路的连接的接通/断开。从而,通过接通/断开按钮开关118,在谐振电路上并联连接的电容器的电容值发生变更,因此从谐振电路的线圈向位置检测装置传递的电磁感应信号的相位(谐振频率)发生变化。
位置检测装置通过检测由环路线圈接收的来自位置指示器100的电磁感应信号的相位(频率)的变化,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100的按钮开关118的操作。另外,通过位置检测装置检测的按钮开关118的接通/断开操作在内置有该位置检测装置的便携设备或外部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分配在例如确定操作输入等各种功能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44806号公报
如上所述,现有的位置指示器在筒状的框体111的内侧的空间内直接容纳芯体101、铁氧体片102、O形环103、卷绕有线圈105的铁氧体芯104、印刷基板114、保持印刷基板114的基板框架113等构成部件。
但是,若框体111内所容纳的各构成部件在框体111内产生位置偏移,则引起电路常数的变化,存在无法正常使用的可能性。尤其在包含铁氧体片102和铁氧体芯104的情况下,存在如下可能性:由于两者的中心轴偏移,电路常数发生变化,导致铁氧体片102的接近所引起的电感的变化无法达到所希望的变化。因此,在像以往那样在框体内直接容纳各构成部件的情况下,需要在筒状的框体111内的内壁面上设置台阶来限制构成部件的中心轴方向的移动、或将印刷基板114及基板框架113用于在中心轴方向上固定构成部件的工夫。
此外,在现有结构的情况下,在筒状的框体内容纳构成部件并进行定位之后,需要调整由线圈和电容器确定的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因此,经由用于按下框体111上所设置的按钮开关118的按钮用的贯通孔,调整印刷基板上所设置的微调电容器115d、115h,存在调整时花费工夫的问题。
此外,在组装位置指示器时,在中心轴方向上组装上述部件,进一步需要进行如上所述的谐振频率的调整,因此存在花费工夫、不利于大量生产的问题。
此外,有要求将笔的形状细型化的要求,但是在现有的结构中,在细型化的情况下,部件之间的连接上更花费工夫,还存在花费更多的工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框体内的部件构成简单,且容易调整,还适合于细型化及大量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包括由线圈和电容器电路并联连接而成的谐振电路,上述线圈的电感与施加在芯体上的压力对应地发生变化,上述电容器电路具有预定的静电电容,上述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根据上述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变化检测施加在上述芯体上的压力,上述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的特征在于,在筒状体的中心轴方向上,以上述线圈位于从上述筒状体的一端伸出的芯体与上述电容器电路之间的方式,至少上述芯体、上述线圈容纳在上述筒状体内,以将上述线圈的一端及另一端与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一端及另一端电分别电连接的连接构件位于上述线圈与上述电容器电路之间的方式,上述连接构件容纳在上述筒状体内,并且卡定于上述筒状体,上述连接构件的与上述电容器电路相对的端面侧所设置的连接端子分别与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上述一端及另一端电连接,从而经由分别电连接有上述线圈的上述一端及另一端的上述连接构件,上述线圈与上述电容器电路电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中,在筒状体的中心轴方向上排列芯体、电感发生变化的线圈、包括与该线圈一起构成谐振电路的电容器的电容器电路而容纳在筒状体中,由此构成电子墨盒。并且,该筒状体容纳在框体内,从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作为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所需的构成部件即芯体、线圈及电容器电路全部排列在筒状体内的中心轴方向上并被容纳而构成电子墨盒,因此在位置指示器的框体内基本上只要设置电子墨盒即可,结构简单。此外,电子墨盒的筒状体能够实现细型化,因此位置指示器整体也能够细型化。
另外,优选在上述筒状体的内表面与上述连接构件之间,形成有凸部和与上述凸部对应的凹部,从而上述筒状体中所容纳的上述连接构件抵抗施加于上述芯体的压力而卡定于上述筒状体。
另外,优选上述筒状体由在上述筒状体的中心轴方向上被分割的第1筒状体及第2筒状体彼此连接而构成,从上述第1筒状体的一端伸出上述芯体,并且上述连接构件位于上述第1筒状体的另一端的附近。
另外,优选上述线圈卷绕在第1磁性体上,并且在上述筒状体的中心轴方向上,与上述第1磁性体相对地配置有第2磁性体,与施加在上述芯体上的压力对应地上述第1磁性体与上述第2磁性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上述电感发生变化。
另外,优选在上述筒状体的伸出上述芯体的一端侧配置卷绕有上述线圈的上述第1磁性体,与施加在上述芯体上的压力对应地上述第1磁性体与上述第2磁性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上述电感发生变化。
另外,优选在上述筒状体的伸出上述芯体的一端侧配置上述第2磁性体,与施加在上述芯体上的压力对应地上述第1磁性体与上述第2磁性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上述电感发生变化。
另外,优选在上述筒状体的伸出上述芯体的一端侧的内侧配置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用于沿上述中心轴方向且与上述芯体所伸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对上述芯体施力。
另外,优选上述芯体具有棒形状,上述芯体以替换自如的方式从上述筒状体伸出。
另外,优选上述连接构件的与上述电容器电路相对的端面侧所设置的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在上述端面的中央部形成为凸形状或凹形状,另一个端子形成在上述一个端子的周部。
另外,优选具有与上述电子墨盒相关联的信息的信息发送电路与上述谐振电路并联连接。
另外,优选根据经由上述谐振电路供给的信号控制来自上述信息发送电路的上述信息的发送。
另外,优选上述电容器电路包括用于设定第1谐振频率以及与上述第1谐振频率不同的第2谐振频率的第1电容器电路和第2电容器电路。
另外,优选上述电容器电路具有筒状形状,在具有上述筒状形状的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中心轴方向的一个端面配置有上述第1电容器电路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并且,在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中心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面配置有上述第1电容器电路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以及上述第2电容器电路的第2端子,上述第2电容器电路的第1端子与上述第1电容器电路的上述第1端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位置指示器,容纳有上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筒状体的上述电子墨盒以上述芯体从上述位置指示器的框体向外部突出的方式容纳在上述位置指示器的框体内,上述筒状体除了容纳有上述芯体和上述线圈以外还容纳有上述电容器电路。
另外,位置指示器优选从上述筒状体的上述一端伸出的芯体以能够容纳在上述位置指示器的框体内的方式,容纳在上述位置指示器中。
另外,位置指示器优选在上述位置指示器的上述框体上设置有开关电路,具有上述筒状形状的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中心轴方向上的一个端面所配置的各端子经由上述连接构件与上述线圈电连接,并且具有上述筒状形状的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中心轴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面所配置的上述第1电容器电路的第2端子和上述第2电容器电路的第2端子上电连接有上述开关电路。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墨盒中,在中心轴方向上所排列的线圈与电容器电路之间配置有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的与电容器电路相对的端面侧所设置的连接端子分别与电容器电路的一端及另一端电连接,从而经由分别电连接有线圈的一端及另一端的连接构件,线圈与电容器电路电连接。
因此,在筒状体中容纳有芯体及线圈时,连接构件的与电容器电路相对的端面上所配置的连接端子成为向筒状体的中心轴方向上的与芯体相反一侧露出的状态。使用该连接构件的端面上所配置的线圈的一个及另一个连接端子,能够测定配置在筒状体内的线圈的电感。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由所测定的线圈的电感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来确定,因此通过测定在筒状体内配置成与实际的使用状态相同的状态的线圈的电感,能够计算出与所希望的谐振频率对应的电容器的静电电容。
并且,包括具有所希望的静电电容的电容器的电容器电路经由连接构件与线圈以构成并联谐振电路的方式电连接,能够容纳在筒状体内。由此,在电子墨盒的筒状体内,作为调整完谐振频率的构件,容纳有芯体、电感可变的线圈及电容器。并且,该电子墨盒容纳在框体内,从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位置指示器的框体内所容纳的电子墨盒成为调整完谐振频率的状态,因此不需要在将电子墨盒容纳到框体中之后进行谐振频率的调整。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仅通过在电子墨盒中在中心轴方向上容纳各构成部件,就能够实现机构性结合,并且通过连接构件,线圈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与电容器的一端及另一端电连接,因此具有还适合于大量生产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位置指示器的框体内只要设置在筒状体的中心轴方向上排列并容纳有作为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所需的构成部件即芯体、线圈及电容器电路的电子墨盒即可,结构简单。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墨盒中,能够测定在筒状体内配置成与实际的使用状态相同的状态的线圈的电感,因此能够计算出与所希望的谐振频率对应的电容器的静电电容。
因此,在将构成谐振电路的线圈和电容器容纳在框体中并设置成与实际的使用状态相同的状态之后,不需要以使谐振频率达到所希望的值的方式进行谐振用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值的最佳化,具有还适合于大量生产的结构。此外,电子墨盒能够实现细型化,因此作为位置指示器整体也能够实现细型化。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指示器的电子墨盒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
图2(A)、图2(B)、图2(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指示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
图3(A)、图3(B)、图3(C)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的第1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的第1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5(A)、图5(B)、图5(C)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的第1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6(A)、图6(B)、图6(C)、图6(D)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的第1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7(A)、图7(B)、图7(C)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的第1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电子墨盒的第1实施方式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9是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指示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等效电路和位置检测装置一起进行说明的图。
图10(A)、图10(B)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指示器的电子墨盒的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
图11(A)、图11(B)、图11(C)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的第2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12(A)、图12(B)、图12(C)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的第2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13(A)、图13(B)、图13(C)、图13(D)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指示器的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
图14是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指示器的第3实施方式的等效电路和位置检测装置一起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表示用于说明图14的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的主要部分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的图。
图16是表示用于说明和图14的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一起使用的位置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的图。
图17(A)、图17(B)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指示器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子墨盒的结构例的图。
图18(A)、图18(B)、图18(C)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的第4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的第4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20(A)、图20(B)、图20(C)、图20(D)、图20(E)、图20(F)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21是表示现有的位置指示器的一例的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A)、图1(B)~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本第1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中为了检测笔压而改变线圈的电感的结构与前述的图21所示的现有例相同。此外,本第1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与前述的图21所示的现有例同样地,具有按钮开关,具有通过该按钮开关的接通/断开来改变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结构。另外,该按钮开关设置在接近芯体的位置且框体的周部,还被称为侧开关。
图2(A)表示本第1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的整体结构的概要,具有笔形状,在圆筒状的框体2内的内部空间容纳有位置指示器的构成部件。在图2(A)中,为了容易理解框体2的内部结构,仅将位置指示器1的框体2表示成剖面。
本第1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的框体2由非磁性体材料例如树脂构成,包括在框体2的笔尖侧具有开口3a的圆筒状的下半部3、以及与该下半部3同心圆状地嵌合而结合的圆筒状的上半部4。
并且,在下半部3的内部设置有剖面形状为例如圆形的中空部3b,如图1(A)、图1(B)所示,容纳有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的基本构成部件即芯体11、能够改变电感的线圈16、包括和该线圈16构成谐振电路的电容器的电容器电路18的筒状体5以其中心轴方向成为框体2的中心轴方向的状态容纳在该中空部3b内。筒状体5由非磁性体金属、树脂材料、玻璃、陶瓷等非磁性体构成,在该例子中由SUS305、SUS310S等材料构成。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仅通过将该筒状体5与记录工具的圆珠笔的墨盒同样地容纳在框体2内就能够构成位置指示器1。此外,还能够对框体2更换筒状体5。因此,本说明书中,将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的基本构成部件容纳在筒状体的内部的构件称为电子墨盒。
[电子墨盒的结构例]
参照图1(A)、图1(B)及图3(A)、图3(B)、图3(C)~图8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墨盒10的结构例。图1(A)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1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关于电子墨盒10的筒状体5的内部的一部分构成部件(后述的连接构件17及电容器电路18),在图1(A)中不表示为剖面,如后文所述,另行表示剖视图。此外,图1(B)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10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筒状体5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包括在中心轴方向上分为两部分的第1筒状体5A和第2筒状体5B。在该例子中,该第1筒状体5A及第2筒状体5B分别设置成外径为例如2.5mm、内径为例如1.5mm~2mm的细型形状。
在第1筒状体5A的中心轴方向(轴心方向)的一端侧,设置有用于供芯体11的前端伸出的开口5Aa。该开口5Aa的直径小于第1筒状体5A的内径。另一方面,在第1筒状体5A的中心轴方向的另一端侧,其内径的整体设置为开口5Ab。此外,第2筒状体5B在其中心轴方向的两端侧,其内径的整体设为开口。
并且,如图1(A)所示,在第1筒状体5A的开口5Ab的外周侧面,形成有与第2筒状体5B的一端侧的开口的内壁面上所形成的螺纹部5Ba螺合的螺纹部5Ac。此外,在第2筒状体5B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附近的内壁面,与由非磁性体例如树脂构成的盖19的外周上所形成的环状槽部19a嵌合的环状突部5Bb,通过例如第2筒状体5B在该位置被挤压而形成。此外,在第2筒状体5B的另一端侧的开口端的周方向的预定位置,沿着中心轴方向形成有周方向的定位用的槽5Bc。并且,在盖19上,形成有与第2筒状体5B的槽5Bc卡合的突部19c。盖19通过突部19c插入到槽5Bc内而被压入到第2筒状体5B内,从而环状槽部19a与环状突部5Bb嵌合,由此卡定于第2筒状体5B内。
并且,如图1(A)及图1(B)所示,从开口5Aa观察,按照螺旋弹簧12、芯体11、第2磁性体的例子即铁氧体片13、O形环14、卷绕有线圈16的第1磁性体的例子即铁氧体芯15及连接构件17的顺序,以上述各部件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依次排列而容纳在第1筒状体5A内。并且,对连接构件17在其中心轴方向上连接电容器电路18,在容纳该电容器电路18的状态下,第2筒状体5B在螺纹部5Ac、5Ba与第1筒状体5A螺合。并且,在第2筒状体5B中插入盖19,第2筒状体5B的开口被堵塞,完成筒状体5的组装。
进一步说明筒状体5的内部所容纳的各部分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的芯体11由例如树脂构成,包括能够从第1筒状体5A的开口5Aa伸出的直径的前端部、以及直径比第1筒状体5A的内径稍小以能够在第1筒状体5A内沿着中心轴方向上移动的凸缘部11a,并且在该凸缘部11a的上表面的大致中央具有突部11b。并且,铁氧体片13具有比第1筒状体5A的内径稍小的直径的圆柱状形状,以能够在第1筒状体5A内沿中心轴方向移动。此外,铁氧体片13在其中心轴方向的芯体11侧的端面,具有供芯体11的凸缘部11a的上表面上所形成的突部11b嵌合的凹部13a。此外,在铁氧体片13的中心轴方向的铁氧体芯15侧的端面的中央形成有突部13b,从而彼此在中心轴方向上被定位。
O形环14具有比第1筒状体5A的内径小的外径,并且由具有比铁氧体片13的突部13b的直径大的内径的弹性体例如弹性橡胶构成。此时,O形环14的剖面具有圆形,其直径被选定为大于铁氧体片13的突部13b的高度。
铁氧体芯15具有圆柱状形状,在卷绕有线圈16的状态下,包含该线圈16的部分在内的直径与第1筒状体5A的内径相等,或稍小。在该铁氧体芯15的中心轴方向的连接构件17侧的端面,形成有供连接构件17上所形成的中心轴位置的定位用的突部17c嵌合的凹部15a。
连接构件17用于将铁氧体芯15与电容器电路18机构性连接,并且将卷绕在铁氧体芯15上的线圈16与电容器电路18的电容器电连接。该连接构件17由外径与第1筒状体5A的内径大致等的圆柱状形状的非磁性体构成,在该例子中由树脂构成,并且在该树脂内嵌入成型由用于电连接线圈16与电容器电路18的电容器的导电体构成的端子构件而构成。
并且,在连接构件17的外周面的预定的位置,形成有环状凹槽17a、17b。另一方面,在第1筒状体5A上,在容纳有连接构件17时上述环状凹槽17a、17b所对应的位置,通过例如外周面被挤压成环状,形成有向其内壁面侧突出的环状突部5Ad、5Ae。
从而,若向第1筒状体5A内的中心轴方向插入连接构件17,则连接构件17通过其外周面的环状凹槽17a、17b与第1筒状体5A的内壁面的环状突部5Ad、5Ae嵌合而卡定,进行第1筒状体5A内的其中心轴方向上的定位。另外,第1筒状体5A的内壁面的环状突部5Ad、5Ae的形成位置在该例子中被设置成使连接构件17与电容器电路18结合的一侧的端面与第1筒状体5A的开口5Ab的端面为同一面的位置。
图3(A)、图3(B)、图3(C)是用于说明连接构件17的结构例的图。图3(A)是从与铁氧体芯15连接的一侧观察连接构件17的图,图3(B)是图3(A)的B-B剖视图。此外,图3(C)是从与电容器电路18连接的一侧观察连接构件17的图。
如图3(A)、3(B)所示,连接构件17是在由圆柱状的树脂构件构成的主体部171中嵌入由具有弹性的导电体构成的端子构件172、173而成型的,该端子构件172、173用于进行线圈16的一端16a及另一端16b与电容器电路18的一端及另一端各自的电连接。并且,在连接构件17的主体部171的铁氧体芯15侧的端面的中央,形成有前述的定位用的突部17c。在该例子中,突部17c设置成四棱柱状的形状。
并且,在图3(A)、图3(B)、图3(C)中,虽然省略了图示,在铁氧体芯15的端面上所形成的与突部17c对应的形状的凹部15a中嵌合有连接构件17的主体部171的突部17c的状态下,通过例如粘结材料粘结铁氧体芯15的端面与连接构件17的主体部171的平坦面。
此外,如图3(A)所示,在连接构件17的主体部171的周侧面上的该例子中彼此分离180度角间隔的位置,在圆柱的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凹槽174、175。在该凹槽174、175内,端子构件172、173的一个端部172a、173a在与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竖立。并且,该竖立状态的端子构件172、173的一个端部172a、173a上,图3(A)所示,形成有V字型切口172b、173b。
并且,如图3(B)所示,将线圈16的一端16a压入到端子构件172的一个端部172a的V字型切口172b中,彼此电连接,并且将线圈16的另一端16b压入到端子构件173的一个端部173a的V字型切口173b中,彼此电连接。这样,卷绕有线圈16的铁氧体芯15与连接构件17连接而成的构件能够作为一个铁氧体芯模块来进行处理。另外,线圈16的一端16a及另一端16b在连接构件17的凹槽174、175内与不从连接构件17的外周面突出地竖立的端子构件172、173的一个端部172a、173a连接。因此,线圈16的一端16a及另一端16b不会与第1筒状体5A的内壁面接触。
如图3(B)及3(C)所示,连接构件17的端子构件172的另一个端部在与电容器电路18的端面相对的端面上形成为环状的电极导体172c。并且,在连接构件17的与电容器电路18的端面相对的端面的中央,如图3(B)及3(C)所示,形成有与构成端子构件172的另一个端部的环状电极导体172c分离的状态的凹孔17d。
连接构件17的端子构件173的另一个端部173c位于该凹孔17d内。并且,在端子构件173的另一个端部173c的位于该凹孔17d内的部分,形成有由该端子构件173上所形成的具有弹性的弯折部构成的插入孔173d。如上所述构成的端子构件172的另一个端部的环状电极导体172c及端子构件173的另一个端部173c的插入孔173d,如以下说明那样,用于连接电容器电路18的一个及另一个端子。
接着,说明电容器电路18的结构。图4~图6(A)、图6(B)、图6(C)、图6(D)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电路18的结构例的图。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电容器电路18如图1(A)、图1(B)及图4所示具有在中心轴方向上结合第1电容器电路181和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结构。第1电容器电路181在按钮开关为一个状态例如断开时,与线圈16并联连接而构成谐振电路。并且,该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为了将该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设为所希望的频率而能够进行调整。此外,第2电容器电路182在按钮开关接通时,与线圈16及第1电容器电路181彼此并联连接而构成谐振电路。并且,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静电电容也为了将该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设为所希望的频率而能够进行调整。
如图4所示,第1电容器电路181及第2电容器电路182在由例如树脂构成的筒状的框架1810及1820各自的内部以彼此层叠的方式容纳多个片形电容器183而并联连接。在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框架1820的外周部的预定位置,形成有沿着中心轴方向的突部182a。该突部182a用于该第2电容器电路182在筒状体5B内的周方向上的定位。在筒状体5B上,如上所述,从其另一端侧的开口端在轴心方向上形成有槽5Bc,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突部182a插入到该槽5Bc中而进行周方向上的定位。
在该例子的情况下,各片形电容器183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09-12415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多层陶瓷电容器。该例子的片形电容器183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在图4中,如涂黑表示那样,在与电容器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端面且彼此相对的端面上,在其整个层叠方向上,露出形成有片形电容器183的一个电极184及另一个电极185。
因此,通过将片形电容器183以其一个电极184及另一个电极185与其他片形电容器183的一个电极184及另一个电极185分别接触的方式重叠在层叠方向上,所重叠的数量的全部多个片形电容器彼此连接其一个电极184及另一个电极185。由此,各片形电容器183彼此并联连接。此时,由框架1810及1820内所容纳的各片形电容器183的静电电容的值及其数量,确定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及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静电电容。
另外,框架1810及1820的中空部1811及1821的深度即层叠的片形电容器183的数量分别考虑前述的线圈16的电感的偏差的程度来设定。并且,作为通过层叠片形电容器183而使静电电容值最佳化的结果,在中空部1811、1821内所容纳的片形电容器183的数量小于预定数量时,如后文中也将进行说明那样,在该例子中,容纳实质上只有微小的静电电容的虚拟的片形电容器,以在中空部1811、1821内始终达到预定的数量。
图5(A)、图5(B)、图5(C)表示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结构例。图5(A)是表示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与连接构件17相对的端面的图,此外图5(B)是图5(A)的C-C剖视图。此外,图5(C)是表示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与第2电容器电路182相对的端面的图。此外,图6(A)、图6(B)、图6(C)、图6(D)表示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结构例。图6(A)是表示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与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端面相对的端面的图,此外图6(B)是图6(A)的D-D剖视图。此外,图6(C)是表示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与盖19相对的端面的图。
如图4、图5(A)、图5(B)、图5(C)及图6(A)、图6(B)、图6(C)、图6(D)所示,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框架1810及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框架1820在其中心轴方向上分别具有与片形电容器183的形状对应的有底的中空部1811及1821。
在该例子的情况下,在框架1810及1820的中空部1811及1821的开口侧,设置有从彼此相对的壁面向中空部1811及1821侧突出形成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爪部1812、1813及1822、1823。片形电容器183使该爪部1812、1813及1822、1823弹性偏移而越过,从而容纳到中空部1811、1821内。爪部1812、1813及1822、1823与中空部1811及1821中容纳的多个片形电容器183的最上方的片形电容器183的上表面卡合,在中空部1811及1821内使包含根据需要的虚拟的片形电容器在内的多个片形电容器183整体卡定。
并且,在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框架1810中,如图5(B)所示,以贯通其中心轴方向的两端面之间的方式,设置有成对的端子构件1814及1815。端子构件1814被设置成与中空部1811中所容纳的所有的片形电容器183的一个电极184连接。此外,端子构件1815被设置成与中空部1811中所容纳的所有的片形电容器183的另一个电极185连接。
并且,如图5(A)及5(B)所示,端子构件1814的一端1814a构成为,向与连接构件17相对的端面侧导出,与连接构件17的端子构件172的另一个端部的环状电极导体172c对碰而电连接。此外,如图5(B)及5(C)所示,端子构件1814的另一端1814b在与第2电容器电路182相对的端面侧比中空部1811的开口更向外侧弯折地设置。
此外,如图5(A)及5(B)所示,端子构件1815的一端1815a构成为,作为从与连接构件17相对的端面的中央部突出的棒状体而导出,插入到连接构件17的端子构件173的另一端173b上所形成的插入孔173d中而电连接。此外,如图5(B)及5(C)所示,端子构件1815的另一端1815b在与第2电容器电路182相对的端面侧比中空部1811的开口更向外侧弯折地设置。
此外,在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框架1820中,如图6(B)所示,以贯通其中心轴方向的两端面之间的方式,设置有端子构件1824及1825。此外,在框架1820中还设置有端子构件1826。
端子构件1824被设置成与中空部1821中所容纳的所有的片形电容器183的一个电极184连接。端子构件1825被设置成,以不与中空部1821的片形电容器183连接的方式贯通框架1820的中心轴方向的两端面之间。此外,端子构件1826被设置成与中空部1821中所容纳的所有的片形电容器183的另一个电极185连接。其中,该端子构件1826的一端位于框架1820内而不向外部露出,仅另一端向外部露出。
如图6(A)及6(B)所示,端子构件1824的一端1824a构成为,向与第1电容器电路181相对的端面侧导出,与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端子构件1814的另一端1814b对碰而电连接。此外,如图6(B)及6(C)所示,端子构件1824的另一端1824b在与盖19的端面相对的端面侧比中空部1821的开口更向外侧弯折地设置。
如图6(A)及6(B)所示,端子构件1825的一端1825a构成为,向与第1电容器电路181相对的端面侧导出,与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端子构件1815的另一端1815b对碰而电连接。此外,如图6(B)及6(C)所示,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在与盖19相对的端面侧以向中空部1821的开口的侧部露出的方式导出地设置。
如图6(B)及6(C)所示,与中空部1821中所容纳的所有的片形电容器183的另一个电极185连接的端子构件1826的另一端1826b在与盖19的端面相对的端面侧比中空部1821的开口更向外侧弯折地设置。
此外,在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框架1810的与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框架1820相对的端面,如图4及图5(C)所示,形成有嵌合凹孔1816及1817。此外,在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框架1820的与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框架1810相对的端面,如图6(A)及图6(B)所示,形成有嵌合到框架1810的嵌合凹孔1816及1817中的突部1827及1828。此时,如图6(D)所示,框架1810的嵌合凹孔1816及1817弯曲成L字型,并且框架1820的突部1827及1828的前端弯曲成L字型。
若对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框架1810和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框架1820贴合彼此的端面,在框架1810的嵌合凹孔1816及1817中分别嵌合框架1820的突部1827及1828时,框架1820的突部1827及1828弹性偏移而插入到嵌合凹孔1816及1817中。并且,在框架1810的嵌合凹孔1816及1817与框架1820的突部1827及1828各自的嵌合完成之后,通过彼此的弯曲部,第1电容器电路181和第2电容器电路182连接成不容易解除彼此的结合。
接着,图7(A)、图7(B)、图7(C)表示盖19的结构例。图7(A)是从与电容器电路18相对的面侧观察盖19的图,图7(B)是图7(A)的E-E剖视图。此外,图7(C)是从与电容器电路18相对的面侧的相反侧观察盖19的图。
盖19在由非磁性体在该例子中由树脂构成的主体191中嵌入成型而设置有由导电体构成的端子构件192、193。此外,盖19包括与从后述的按钮开关7导出的挠性引线部9的前端嵌合的连接器194。
如图1(A)、图1(B)及图7(C)所示,盖19的主体191整体上成为圆柱状形状,与电容器电路18相对的面侧设置成能够插入到电子墨盒10的第2筒状体5B内的直径的小径部195,其他部分设置成直径比筒状体5的外径大的大径部196。并且,盖19的大径部196的与电容器电路18相对的面侧的相反侧的部分具有圆柱状形状部分在中心轴方向上被切除了一部分的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大径部196的圆柱状形状部分的一半被切除,形成有与中心轴方向平行的平面197。
在盖19的小径部195上,如上所述,形成有与第2筒状体5B的开口内壁上所设置的环状突部5Bb嵌合的环状槽部19a。此外,在盖19的小径部195上,在盖19的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与第2筒状体5B的开口端侧所形成的定位用槽卡合的突部19c。此外,在盖19的大径部196上,如后文所述,形成有与位置指示器1的框体的内壁面上所形成的螺纹部螺合的螺纹部19b。
并且,端子构件192及193被设置成电连接电容器电路18与平面197上所设置的连接器194,该平面197形成在大径部196上。即,端子构件192的一端192a在盖19的小径部195的与电容器电路18的相对面导出成,与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端面的端子构件1826的另一端1826b弹性对碰。并且,该端子构件192的另一端192b与连接器194的一端连接。此外,端子构件193的一端193a在盖19的小径部195的与电容器电路18的相对面导出成,与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端面的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弹性对碰。并且,该端子构件193的另一端193b与连接器194的另一端连接。另外,连接器194的一端与后述的按钮开关7的一端连接,连接器194的另一端与按钮开关7的另一端连接。
图8表示包括以上说明的电子墨盒10的线圈16、电容器电路18及按钮开关7的电子电路部分的等效电路。此时,如上所述,线圈16的一端16a及另一端16b与连接构件17的端子构件172的一个端部172a及端子构件173的一个端部173a连接。
如上所述,在与连接构件17结合有电容器电路18的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状态下,连接构件17的端子构件172的一个端部172a经由另一个端部的环状电极导体172c与电容器电路18的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端子构件1814的一端1814a连接。此外,连接构件17的端子构件173的一个端部173a经由另一个端部173c与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端子构件1815的一端1815a连接。
因此,如图8所示,第1电容器电路181中所容纳的多个片形电容器183与线圈16彼此并联连接。在图8中表示五个片形电容器183的静电电容Ca~Ce与线圈16的电感并联连接的状态。另外,多个片形电容器183的静电电容Ca~Ce可以彼此相等,也可以不同。静电电容Ca~Ce彼此并联连接,因此第1电容器电路181整体的静电电容是将该第1电容器电路181中所容纳的多个片形电容器183各自的静电电容简单相加而得到的电容。
接着,在与第1电容器电路181还结合有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状态下,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端子构件1814的另一端1814b与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端子构件1824的一端1824a电连接,此外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端子构件1815的另一端1815b与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端子构件1825的一端1825a电连接。并且,如图8所示,在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端子构件1826的另一端1826b与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之间,通过盖19的连接器194连接有按钮开关7。
从而,在将端子构件1826的另一端1826b与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之间短路时,成为与按钮开关7接通等效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成为第2电容器电路182中所容纳的多个片形电容器183以及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多个片形电容器183均与线圈16彼此并联连接的状态。另外,在图8中表示在第2电容器电路182内容纳有四个片形电容器183的静电电容Cf~Ci并且与线圈16的电感并联连接的状态。此时,多个片形电容器183的静电电容Cf~Ci也可以彼此相等,也可以不同。
[电子墨盒10的组装及谐振频率的调整]
电子墨盒10是如下组装的。此外,通过与线圈16的电感对应地,将构成电容器电路18的第1电容器电路181及第2电容器电路182各自的静电电容值最佳化,能够调整成所希望的谐振频率。此时,电子墨盒10的组装及谐振频率的调整能够使用自动设备来自动进行。
参照图1(B)进行说明,首先将连接构件17与卷绕有线圈16的铁氧体芯15连接。具体地说,使连接构件17上所形成的中心轴位置的定位用的突部17c与铁氧体芯15上所形成的凹部15a嵌合,并且将铁氧体芯15上所卷绕的线圈16的一端16a及另一端16b分别与连接构件17中所设置的端子构件172、173的一个端部172a、173a连接。
接着,铁氧体片13上所形成的凹部13a与芯体11的凸缘部11a的上表面上所形成的突部11b嵌合,并且在芯体11的前端侧安装螺旋弹簧12,在铁氧体片13的突部13b的周围配置O形环14,以开口5Aa侧为前端,从开口5Ab侧沿中心轴方向插入到第1筒状体5A的中空部内。芯体11在通过螺旋弹簧12始终向与其前端侧相反的一侧被施力的状态下,其前端侧从第1筒状体5A的开口5Aa伸出。
并且,彼此连接的连接构件17和卷绕有线圈16的铁氧体芯15以铁氧体芯15经由O形环14与铁氧体片13相对的方式,沿第1筒状体5A内的中心轴方向插入。
此时,连接构件17的外周面的环状凹槽17a、17b与第1筒状体5A的内壁面上所设置的环状突部5Ad、5Ae嵌合,连接构件17卡定于第1筒状体5A内。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筒状体5A的中空部内的芯体11的前端侧配置有螺旋弹簧12,因此通过该螺旋弹簧12,芯体11、铁氧体片13、O形环14始终向卷绕有线圈16的铁氧体芯15侧被施力,从而防止上述各构件的松动。
在该状态下,连接构件17的与铁氧体芯15的接合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面成为在第1筒状体5A的开口5Ab露出的状态。因此,能够从外部接触连接构件17的该端面上所形成的端子构件172的环状电极导体172c和端子构件173的插入孔173d(参照图3(C))。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状态下,将与电感测定装置连接的探测端子分别电接触到连接构件17的端面上所设置的端子构件172的环状电极导体172c和端子构件173的插入孔173d。并且,由于能够在与实际的使用状态相同的状态下测定第1筒状体5A中所容纳的线圈的电感,因此通过测定线圈的电感,能够计算出与所希望的谐振频率对应的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另外,通过电感测定装置测定的线圈16的电感是没有向芯体11施加按压力的状态下的电感。
这样测定出第1筒状体5A中所容纳的线圈16的电感后,接着,计算和该电感的线圈16构成并联谐振电路而成为所希望的谐振频率的静电电容,并且在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框架1810内容纳多个片形电容器183,以成为该计算的静电电容。此时,在框架1810的中空部1811中所容纳的片形电容器183的数量小于中空部1811内能够容纳的最大数量时,将形状与片形电容器183相同且静电电容实质上为零的虚拟部件(虚拟电容器)与片形电容器183层叠起来,从而使容纳个数始终为规定数量。由此,在中空部1811中容纳最佳数量的片形电容器183,并且多个片形电容器183彼此紧固地层叠,从而确保电连接。另外,在该例子中,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框架1810内所容纳的多个片形电容器183通过设置在中空部1811的开口部的爪部1812、1813卡定于中空部1811内。
在以成为所希望的谐振频率的方式,根据所测定的电感的值设定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的值之后,接着设定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静电电容的值。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的值能够根据按钮开关(侧开关)7没有被操作时(开关断开状态或接通状态中的某一个)的所希望的谐振频率和所测定的电感的值来设定。
而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静电电容的值是为了成为按钮开关(侧开关)7被操作时(开关断开状态或接通状态中的另一个)所希望的谐振频率而设定的,该值依赖于所测定的电感的值和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的值。
即,测定与实际的使用状态相同的状态下第1筒状体5A中所容纳的线圈的电感,且由线圈16和第1电容器电路181构成的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是已知的,因此能够计算出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的值。因此,作为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值,设定为与该计算的静电电容的值相同或接近的值。
此外,通过操作按钮开关(侧开关)7而改变的谐振频率是已知的,因此根据所测定的电感的值和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的值,还能够计算出与第1电容器电路181并联连接的第2电容器电路182应具备的静电电容的值。
对此进行详细说明,若将与实际的使用状态相同的状态下第1筒状体5A中所容纳的线圈的电感设为L1,将按钮开关7没有被操作时的谐振频率设为f1,将按钮开关7被操作时的谐振频率设为f2,将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设为C1,将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静电电容设为C2,则
f1=(L1·C1)1/2
f2=(L1·(C1+C2))1/2
C1=f12/L1
C2=f22/L1-C1
即,谐振频率为f1,与实际的使用状态相同的状态下第1筒状体5A中所容纳的线圈的电感被测定为L1,因此能够计算出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C1。此外,通过静电电容的测定,若实际上作为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而设定的值为接近C1的C11,则作为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静电电容应设定的值C2通过f22/L1-C11被计算出来。
进一步说明电子墨盒10的组装。如上所述,若测定出与实际的使用状态相同的状态下第1筒状体5A中所容纳的线圈的电感,且根据所测定的电感的值测定出实际上对第1电容器电路181设定的静电电容的值,则应对第2电容器电路182设定的静电电容的值能够根据所测定的电感的值和实际上对第1电容器电路181设定的静电电容的值计算出来。对第2电容器电路182设定与该计算的静电电容的值相同的值或接近的值。
如参照图6(D)说明的那样,如上所述设定有各静电电容的值的第1电容器电路181和第2电容器电路182彼此机构性连接且电连接。
另外,即使在如图8及图6(C)所示第1电容器电路181和第2电容器电路182彼此连接的情况下,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的值也能够用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端面上所设置的端子构件1824的另一端1824b和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来测定出来。同样,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静电电容的值能够用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端面上所设置的端子构件1824的另一端1824b和端子构件1826的另一端1826b来测定出来。此外,第1电容器电路和第2电容器电路并联连接时的整体的静电电容的值,能够将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和端子构件1826的另一端1826b连接,且用端子构件1824的另一端1824b和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测定出来。
此外,如后文所述,将连接有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第1电容器电路181与图3(C)所示的连接构件17的端面对碰,从而与环状电极导体172c和端子构件173的另一个端部173c分别电连接的情况下,能够用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端面上所设置的端子构件1824的另一端1824b和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来测定与按钮开关(侧开关)7的操作有无对应的谐振频率。
接着,将连接有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第1电容器电路181与连接构件17连接。具体地说,将形成为棒状体的端子构件1815的一端1815a插入到连接构件17的插入孔173d中而与连接构件17中所设置的端子构件173的另一个端部173c连接,并且将端子构件1814的一端1814a与连接构件17的环状电极导体172c对碰而进行连接。
在该状态下,成为在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开放端面分别露出端子构件1824的另一端1824b、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及端子构件1826的另一端1826b的状态(参照图6(C))。并且,对该露出的端子构件1824的另一端1824b及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按压接触谐振频率的测定器的探测端子,从而测定由线圈16和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能够确认达到了预定的谐振频率。此外,通过将端子构件1826的另一端1826b与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短路来进行测定,能够测定按钮开关(侧开关)7被操作时的谐振频率。
若上述谐振频率的确认作业结束,则将与连接构件17连接的第1电容器电路181及第2电容器电路182容纳到第2筒状体5B的中空部,螺合第2筒状体5B的一端侧的开口的内壁面上所形成的螺纹部5Ba和第1筒状体5A的开口5Ab的外周侧面上所形成的螺纹部5Ac,形成一体的筒状体。
在如上所述由第1电容器电路181和第2电容器电路182构成的电容器电路18的谐振频率的确认结束之后,以在定位用槽5Bc中卡合突部19c的方式向第2筒状体5B内插入盖19的小径部195。此时,盖19的环状槽部19a与第2筒状部5B的环状突部5Bb嵌合,盖19卡定于第2筒状体5B内。此时,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端子构件1825的一端1825a及端子构件1826的另一端1826b与盖19的端子构件193的一端193a及端子构件192的一端192a分别连接。
如上所述组装电子墨盒10。在该电子墨盒10中,无论按钮开关7处于断开及接通中的任何状态,由内置的线圈16和电容器电路18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均调整完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置指示器1的框体2中容纳有该电子墨盒10时,谐振频率的调整已变得无用。
并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在第1筒状体5A的中空部内,在中心轴方向上,依次排列并容纳有芯体11、电感可变的线圈16(包括铁氧体片13、O形环14及铁氧体芯15)及连接构件17,在连接构件17的端面,以能够从外部接触的状态,形成有用于与电容器电路18连接的端子即与线圈16的一端及另一端连接的端子构件172的另一个端部的环状电极导体172c及端子构件173的另一个端部173c的插入孔173d。
因此,能够用连接构件17的端面上所设置的端子测定容纳在第1筒状体5A内的状态的线圈16的电感。由此,能够以使谐振频率成为所希望的值的方式,计算出和线圈16一起构成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值。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与线圈16的一端及另一端连接的连接构件17上所设置的端子构成为,从第1筒状体5A露出,因此仅以将静电电容被调整的电容器电路18的一个电极及另一个电极连接到与该线圈16的一端及另一端连接的连接构件17上所设置的端子的方式,将电容器电路18与连接构件17结合,就能够构成位置指示器,结构非常简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芯体11、电感可变的线圈16、连接构件17及电容器电路18全部插入在电子墨盒10内,并且电子墨盒10被组装成谐振频率的调整已完成的状态。因此,仅通过将电子墨盒10容纳在位置指示器的框体内,就能够构成位置指示器。因此,能够实现像所谓的圆珠笔等的替换芯那样处理电子墨盒10的位置指示器。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子墨盒10的筒状体5内,在其中心轴方向上依次排列配置所有的构成部件,从而进行电连接,并且还进行机构性结合,因此还具有如下效果:还能够容易实现像上述例子那样例如2.5mm直径的细型的电子墨盒的结构。
[在位置指示器的框体中容纳电子墨盒]
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墨盒10安装于位置指示器1的框体2的下半部3,从而容纳在框体2内。在插入电子墨盒10之前,在框体2的下半部3上,如以下进行说明那样设置有所述按钮开关7。
即,在下半部3的周侧面的一部分,设置有例如圆形或椭圆形的贯通孔3d,在该贯通孔3d中配置用于按下按钮开关7的按压操作件8。按压操作件8由例如弹性橡胶等弹性体构成。
如图2(B)所示,按钮开关7配置在外径大致等于下半部3的内径的环状构件6的周方向的一部分被切除而成的部分6a内。该环状构件6具有比电子墨盒10的筒状体5的外径大的直径的贯通孔6b。并且,该环状构件6以位于按钮开关7的被按下面7a能够经由按压操作件8按下的位置的方式,容纳在下半部3的中空部3b内。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半部3的中空部3b的开口3a侧的直径稍小于其他部分,从而形成有台阶部3e。该台阶部3e的位置是成为如下的中心轴方向位置的位置:环状构件6与该台阶部3e卡合从而中心轴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制,由此下半部3的中空部3b内所容纳的按钮开关7的被按下面7a与按下操作件8对应。
因此,通过将安装有按钮开关7的环状构件6插入到下半部3内的台阶部3e的位置,并以按钮开关7的被按下面7a与按压操作件8对应的方式确定旋转方向位置,能够进行按钮开关7的定位。在完成定位之后,通过例如粘结材料,环状构件6固定于下半部3。
在该例子的情况下,如图2(B)所示,从按钮开关7导出有用于进行其电连接的由挠性基板构成的引线部(以下称为挠性引线部)9。并且,在下半部3的与电子墨盒10的盖19螺合的周部的一部分,如图2(A)的A-A剖视图即图2(C)所示,形成有在与盖19之间生成空隙的引导槽3f。如图2(A)及图2(C)所示,从按钮开关7导出的引线部9能够通过该引导槽3f向下半部3的外部导出。
如上所述,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在内部安装有按钮开关7的框体2的下半部3的中心轴方向上,从与芯体11侧相反的一侧插入电子墨盒10。此时,如图2(A)所示,电子墨盒10以从筒状体5伸出的芯体11从框体2的下半部3的开口3a向外部伸出的方式,通过环状构件6的贯通孔6b插入于下半部3的中心轴方向。
下半部3的开口3a大于芯体11的直径,且小于电子墨盒10的筒状体5的直径。因此,电子墨盒10的筒状体5的芯体11侧与下半部3的开口3a侧的内壁的端部卡合,从而电子墨盒10在中心轴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制。
并且,在下半部3中插入该电子墨盒10时,将从按钮开关7导出的挠性引线部9通过引导槽3f向电子墨盒10的盖19侧导出。并且,通过将电子墨盒10的盖19的螺纹部19b拧入下半部3的螺纹部3c,将电子墨盒10固定于下半部3。
之后,通过将从按钮开关7导出的挠性引线部9的前端嵌合于电子墨盒10的盖19上所形成的连接器部194而进行电连接。之后,相对于下半部3压入嵌合上半部4,由此制作完成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能够在下半部3中装卸自如地安装电子墨盒10,并且如上所述能够容易更换电子墨盒10。并且,具有按钮开关7能够在将电子墨盒10安装于下半部3之后进行连接,且该连接也容易进行的效果。
[指示位置检测及笔压检测的电路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中,若按压力(笔压)施加在芯体11上,则铁氧体片13经由O形环14向铁氧体芯15侧偏移并接近,从而线圈16的电感发生变化,根据该电感的变化,谐振频率发生变化。即,从谐振电路的线圈16发送的电磁感应信号的谐振频率(相位)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使用该例子的位置指示器1,在具有以下说明的图9所示的电路结构的位置检测装置中,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1的指示位置和位置指示器1上的笔压。
参照图9说明使用上述位置指示器1进行指示位置的检测及笔压的检测的位置检测装置200的电路结构例。图9是表示位置指示器1及位置检测装置200的电路结构例的框图。
位置指示器1包括电感可变的线圈16和由第1电容器电路181及第2电容器电路182构成的电容器电路18。包括由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静电电容及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静电电容的组合构成的各谐振电路,通过切换谐振频率的按钮开关7切换位置指示器1的谐振电路。
在位置指示器1中,如上所述,根据按钮开关7的接通/断开,与线圈16并联连接的电容器电路发生变化,从而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发生变化。在位置检测装置200中,通过检测位置指示器1的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频率偏移(相位),进行后述的笔压检测,并检测按钮开关7的操作状况。
在位置检测装置200中,X轴方向环路线圈组211X和Y轴方向环路线圈组212Y层叠而形成位置检测线圈。各环路线圈组211X、212Y例如分别由n、m个矩形的环路线圈构成。构成各环路线圈组211X、212Y的各环路线圈等间隔地排列而依次重合配置。
此外,在位置检测装置200中,设置有与X轴方向环路线圈组211X及Y轴方向环路线圈组212Y连接的选择电路213。该选择电路213依次选择两个环路线圈组211X、212Y中的一个环路线圈。
此外,在位置检测装置200中,设置有振荡器221、电流驱动器222、切换连接电路223、接收放大器224、检波器225、低通滤波器226、采样保持电路227、A/D转换电路228、同步检波器229、低通滤波器230、采样保持电路231、A/D转换电路232及处理控制部233。处理控制部233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
振荡器221产生频率f0的交流信号。并且,由振荡器221产生的交流信号供给到电流驱动器222和同步检波器229。电流驱动器222将从振荡器221供给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电流并向切换连接电路223送出。切换连接电路223根据来自处理控制部233的控制,切换由选择电路213选择的环路线圈所连接的连接目标(发送侧端子T、接收侧端子R)。该连接目标中分别向发送侧端子T连接电流驱动器222,向接收侧端子R连接接收放大器224。
由选择电路213选择的环路线圈上所产生的感应电压经由选择电路213及切换连接电路223发送到接收放大器224。接收放大器224放大从环路线圈供给的感应电压,并向检波器225及同步检波器229送出。
检波器225对环路线圈上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即接收信号进行检波,并向低通滤波器226送出。低通滤波器226具有比前述的频率f0足够低的截止频率,将检波器225的输出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向采样保持电路227送出。采样保持电路227保持低通滤波器226的输出信号在预定的定时具体地说在接收期间中的预定的定时下的电压值,并向A/D(Analog to Digital:模拟到数字转换)转换电路228送出。A/D转换电路228将采样保持电路227的模拟输出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到处理控制部233。
另一方面,同步检波器229通过来自振荡器221的交流信号对接收放大器224的输出信号进行同步检波,将与它们之间的相位差对应的电平的信号送出到低通滤波器230。该低通滤波器230具有比频率f0足够低的截止频率,将同步检波器229的输出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向采样保持电路231送出。该采样保持电路231保持低通滤波器230的输出信号在预定的定时下的电压值,并向A/D(Analog to Digital)转换电路232送出。A/D转换电路232将采样保持电路231的模拟输出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向处理控制部233输出。
处理控制部233控制位置检测装置200的各部分。即,处理控制部233控制选择电路213中的环路线圈的选择、切换连接电路223的切换、采样保持电路227、231的定时。处理控制部233根据来自A/D转换电路228、232的输入信号,以一定的发送持续时间从X轴方向环路线圈组211X及Y轴方向环路线圈组212Y发生电磁感应信号。
在X轴方向环路线圈组211X及Y轴方向环路线圈组212Y的各环路线圈上,根据从位置指示器1发送的电磁感应信号产生感应电压。处理控制部233根据在该各环路线圈上所产生的感应电压的电压值的电平,计算位置指示器1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指示位置的坐标值。此外,处理控制部233根据与所发送的电磁感应信号和所接收的电磁感应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对应的信号的电平,检测按钮开关7是否被按下。
这样,在位置检测装置200中,能够通过处理控制部233检测所接近的位置指示器1的位置。并且,位置检测装置200的处理控制部233通过检测所接收的信号的相位(频率偏移),能够检测施加在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上的笔压,并且能够检测在位置指示器1上按钮开关7是否接通。
如上所述,在位置检测装置200中,通过检测位置指示器1的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频率偏移(相位),检测笔压,并检测按钮开关7的接通。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墨盒中,在筒状体5的中空部内容纳有芯体11、铁氧体芯15上所卷绕的线圈16及电容器电路18。但是,在筒状体中也可以不容纳电容器电路18。即,例如,也可以由容纳有芯体11及铁氧体芯15上所卷绕的线圈16的图1(A)、图1(B)的第1筒状体5A的部分构成电子墨盒。此时,可以将第1筒状体5A的开口5Ab侧的螺纹部5Ac形成在直径比该第1筒状体5A的直径大的部分,将该形成的螺纹部5Ac例如与盖19的螺纹部19b同样螺合在与框体2的下半部3上所形成的螺纹部3c相同的螺纹部上,从而将电子墨盒卡定于框体2内。
此外,在该例子的情况下,在电子墨盒的第1筒状体5A的开口5Ab侧,露出连接构件17的端面,因此电容器电路18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同样地,通过与连接构件17嵌合而容纳在框体内。另外,此时,也可以将电子墨盒的第1筒状体5A的长度设为比上述实施方式长,在开口5Ab侧,在连接构件17的端面与第1筒状体5A的开口5Ab的端面之间形成凹部,将该电容器电路18的一部分容纳在该凹部内。并且,此时,在容纳于该凹部内的电容器电路18部分,在周面上设置环状突部,并且在该凹部的第1筒状体5A的中空部的内壁面,形成对应的环状凹槽,通过将电容器电路18的环状突部嵌合在第1筒状体5A的环状凹槽中,能够将电容器电路18卡定于电子墨盒的开口5Ab侧。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磁性体的铁氧体芯的位置固定,使作为第2磁性体的铁氧体片根据施加在芯体上的按压力在中心轴方向上偏移,改变铁氧体芯与铁氧体片之间的距离,从而根据按压力改变铁氧体芯上所卷绕的线圈的电感。
在以下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使作为第1磁性体的铁氧体芯根据施加在芯体上的按压力在中心轴方向上偏移,从而改变铁氧体芯与铁氧体片之间的距离,根据按压力改变铁氧体芯上所卷绕的线圈的电感。
图10(A)、图10(B)是表示本第2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的主要部分即电子墨盒20的结构例的图。图10(A)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2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在该例子中,为了便于说明,关于电子墨盒20的筒状体50的内部的一部分构成部件,在图10(A)中也不表示为剖面,如后文所述,另行表示剖视图。此外,图10(B)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20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另外,本第2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的框体的结构及按钮开关7在该框体上的安装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图示及说明。
如图10(A)、10(B)所示,在电子墨盒20中,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的构成部件也全部容纳在筒状体50内,但是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筒状体50没有分为两部分,而是单体结构。并且,本第2实施方式的筒状体50也设置成外径为例如2.5mm、内径为例如1.5mm~2mm的细型形状。此外,筒状体50由非磁性体金属、树脂材料、玻璃、陶瓷等非磁性体例如SUS305、SUS310等材料构成。
在筒状体50的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设置有用于供芯体21的前端伸出的开口50a。该开口50a的直径小于筒状体50的内径。此外,在筒状体50的中心轴方向的另一端侧,其内径的整体设置为开口50b。并且,在该开口50b侧,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2筒状体5B同样地,形成有沿着中心轴方向的槽50f,用于进行周方向上的定位。
并且,如图10(A)及图10(B)所示,从开口50a侧观察,按照螺旋弹簧22、芯体21、卷绕有24的第1磁性体的例子即铁氧体芯23、O形环25、第2磁性体的例子即铁氧体片26、连接构件27及电容器电路28的顺序,以上述各部件的中心轴方向成为筒状体50的中心轴方向的状态,依次排列而容纳在筒状体50内。并且,在筒状体50的开口50b中插入盖19,筒状体50的开口50b被堵塞。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在筒状体50的中心轴方向的预定位置容纳连接构件27的时刻,通过在与该连接构件27的侧周面对应的筒状体50的侧周面位置50c、50d进行挤压,在筒状体50的内周面形成突部,由此在筒状体50中压接夹持连接构件27,连接构件27的位置被限制,以无法在中心轴方向上移动。
此外,在筒状体50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附近的内壁面,与由非磁性体例如树脂构成的盖19的小径部195的外周上所形成的环状槽部19a嵌合的环状突部50e,通过例如筒状体50在该位置被挤压而形成。因此,在将盖19插入到筒状体50中时,盖19的小径部195的外周上所形成的环状槽部19a与筒状体50的内壁面上所形成的环状突部50e嵌合,从而盖19被压接夹持,防止盖19从筒状体50的开口50b脱离。
在盖19的大径部196上,形成有与位置指示器的框体2的下半部3上所形成的螺纹部3c(参照图2(A))螺合的螺纹部19b。
进一步说明筒状体50的内部所容纳的各部分的结构、电子墨盒20的组装及谐振频率的调整。
本第2实施方式中的芯体21由例如树脂构成,如图10(B)所示,包括从筒状体50的开口50a伸出的棒形状的前端部、以及直径比筒状体50的内径稍小以能够在筒状体50内沿着中心轴方向移动的凸缘部21a,并且在该凸缘部21a的上表面的大致中央具有突部21b。
并且,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卷绕有线圈24的铁氧体芯23的芯体21侧的中心轴方向的端面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供芯体21的突部21b嵌合的凹部23a。芯体21通过突部21b与铁氧体芯23的凹部23a嵌合而对准位置,并且凸缘部21a的上表面通过例如粘结材料等与铁氧体芯23的端面粘结,从而结合于铁氧体芯23。
在铁氧体芯23的与芯体21侧在中心轴方向上相反的一侧的端面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用于对准位置的凹部23b。在该铁氧体芯23的凹部23b中,如图10(A)所示,经由由例如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O形环25及铁氧体片26,插入从连接构件27的端面形成的突部27a。在铁氧体片26上,在该例子中,形成有供连接构件27的突部27a插通的贯通孔26a。连接构件27的突部27a的中心轴方向上的长度被设置成突部27a能够经由O形环25及铁氧体片26插入到铁氧体芯23的凹部23b中的长度,且设置成能够使铁氧体芯23根据施加在芯体21上的按压力在中心轴方向上向连接构件27一方偏移的长度。
图11(A)、图11(B)、图11(C)是表示连接构件27的结构例的图。图11(A)是从与铁氧体芯23的端面相对的一侧观察连接构件27的图,图11(B)是图11(A)的F-F剖视图。此外,图11(C)是从与电容器电路28连接的一侧观察连接构件27的图。
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构件17同样地,如图11(A)、11(B)所示,连接构件27是通过在由圆柱状的树脂构件构成的主体部271中嵌入具有弹性的端子构件272、273而成型的,该端子构件272、273用于进行线圈24的一端24a及另一端24b与电容器电路28的一端及另一端各自的电连接。并且,在主体部271的铁氧体芯23侧的端面的中央,形成有定位用的突部27a。在该例子中,突部27a设置成剖面为圆形的棒状。
并且,如图11(A)、11(B)所示,在连接构件27的主体部271的周侧面上的在该例子中彼此分离180度角间隔的位置,在沿着圆柱的中心轴方向的方向上形成有凹槽274、275。在该凹槽274、275内,端子构件272、273的一个端部272a、273a在与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竖立。并且,该竖立状态的端子构件272、273的一个端部272a、273a上,如图11(A)所示,形成有V字型切口272b、273b。如图11(B)所示,将线圈24的一端24a压入到端子构件272的一个端部272a的V字型切口272b中,彼此电连接,并且将线圈24的另一端24b压入到端子构件273的一个端部273a的V字型切口273b中,彼此电连接。
如图11(B)及11(C)所示,连接构件27的端子构件272的另一个端部在与电容器电路28的端面相对的端面上形成为环状的电极导体272c。
此外,连接构件27的端子构件273的另一个端部以与端子构件272的另一端部的环状电极导体272c成为非连接的状态设置成该环状电极导体272c的内侧的圆形导体273c。如上所述构成的端子构件272的另一个端部的环状电极导体272c及端子构件273的另一个端部的圆形导体273c如后文所述与电容器电路28的一个及另一个端子连接。
此时,线圈24的一端24a及另一端24b与连接构件27的端子构件272的一个端部272a的V字型切口272b及端子构件273的一个端部273a的V字型切口273b之间的连接,是在将连接构件27的突部27a贯通铁氧体片26的贯通孔26a及O形环25的贯通孔并插入到铁氧体芯23的凹部23b中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卷绕有线圈24的铁氧体芯23与连接构件27经由O形环25及铁氧体片26连接而成的构件能够作为一个构成部件来进行处理。
另外,线圈24的一端24a及另一端24b在连接构件27的凹槽274、275内与端子构件272、273的一个端部272a、273a分别连接,线圈24的一端24a及另一端24b不会与筒状体50的内壁面接触。
并且,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卷绕有线圈24的铁氧体芯23的一端面接合安装有螺旋弹簧22的芯体21,在铁氧体芯23的另一端面,隔着O形环25及铁氧体片26与连接构件27相对,并且在从连接构件27的端面形成的突部27a插入在铁氧体芯23的凹部23b中的状态下,以开口50a侧为前端,从开口50b侧插入到筒状体50的中空部内。芯体21在通过螺旋弹簧22始终向与其前端侧相反的一侧被施力的状态下,其前端侧从筒状体50的开口50a伸出。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连接构件27插入到成为连接构件27克服螺旋弹簧22的偏移力而被稍微按压的状态的筒状体50内的中心轴方向上的预定位置时,通过预定的夹具在筒状体50的前述的位置50c、50d进行挤压,连接构件27在筒状体50内被卡定成无法在中心轴方向上移动。
在该状态下,通过在筒状体50的中空部内的芯体21的前端侧所配置的螺旋弹簧22,结合有芯体21的铁氧体芯23、O形环25、铁氧体片26始终向连接构件27侧被施力,从而防止构成位置指示器的各构件的松动。
此时,筒状体50内的连接构件27的电容器电路28侧的端面成为环状电极导体272c及圆形导体273c在筒状体50内露出的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该状态下测定线圈24的电感,测定夹具插入在筒状体50内,该测定夹具具有与连接构件27的环状电极导体272c及圆形导体273c分别电连接的电极端子。该测定夹具与电感测定装置连接,测定在芯体21上没有施加按压力的状态的线圈24的电感。
若这样测定出线圈24的电感,则如上所述,计算出与该电感的线圈24构成并联谐振电路而达到所希望的谐振频率的静电电容,设定为该计算的静电电容值的电容器电路28容纳在筒状体50中。
该电容器电路28的电路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容器电路18同样,包括第1电容器电路281和第2电容器电路282。并且,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包括与图3(A)、图3(B)、图3(C)所示的连接构件17的端面上所形成的端子构件的形状不同形状的端子构件。即,如图11(A)、图11(B)、图11(C)所示,在连接构件27的端面上形成有环状电极导体272c及圆形导体273c,第1电容器电路281的端子构件具有与连接构件27的端面上所形成的端子构件的形状对应的形状。连接构件27与第1电容器电路281的抵接面上所形成的端子构件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完全相同。另外,在第2电容器电路282中,设置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电路182完全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省略其说明。
图12(A)、图12(B)、图12(C)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构成电容器电路28的第1电容器电路281的结构例的图。图12(A)是表示第1电容器电路281的与连接构件27相对的端面侧的图,此外图12(B)是图12(A)的G-G剖视图。此外,图12(C)是表示第1电容器电路281的与第2电容器电路282相对的端面侧的图。在该图12(A)、图12(B)、图12(C)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电容器电路181相同的部分标以同一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即,本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电容器电路281代替前述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端子构件1814及1815而具有端子构件2814及2815。并且,如图12(A)及图12(B)所示,该第1电容器281的端子构件2814及2815与端子构件1814及1815同样,形成为贯通框架1810的与连接构件17相对的端面和与盖19相对的端面之间。但是,该第1电容器281的端子构件2814的一端2814a具有与连接构件27的环状电极导体272c的宽度对应的形状,并且具有弹性而对碰。端子构件2814的另一端2814b具有与端子构件1814的另一端1814b相同的结构。端子构件2815的一端2815a具有圆形形状而与连接构件27的圆形导体273c弹性对碰。此外,端子构件2815的另一端2815b具有与端子构件1815的另一端1815b相同的结构。其他结构与第1电容器电路181相同。
并且,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应对该第1电容器电路281设定的静电电容值根据如上所述测定的线圈24的电感计算出来并进行设定。与该第1电容器电路281连接的第2电容器电路282也是同样的,根据线圈24的电感和对第1电容器电路281设定的静电电容值,计算出应设定的静电电容值。
并且,第1电容器电路281与第2电容器电路282彼此连接,并且设定有各静电电容值的电容器电路28插入到筒状体50内,卡定于筒状体50内的连接构件27的端面上所设置的环状电极导体272c及圆形导体273c与端子构件2814的一端2814a及端子构件2815的一端2815a分别对碰,从而连接成电连接。
并且,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利用向筒状体50的开口50b一侧露出第2电容器电路282的开放端面上所设置的端子(1824b、1825b、1826b),进行确认成为预定的谐振频率的情况的作业。
另外,在第2电容器电路282的外周部上的预定位置,形成有沿着中心轴方向的突部282a。该突部282a用于进行该第2电容器电路282在筒状体50内的周方向上的定位。
在如上所述由第1电容器电路281和第2电容器电路282构成的电容器电路28的谐振频率的确认结束之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筒状体50上所形成的槽50f内卡合其突部19c而将盖19的小径部195插入到筒状体50中。以成为由盖19稍微按压电容器电路28的状态的方式,盖19的小径部195的外周上所形成的环状槽部19a与筒状体50的另一端侧的开口附近的内壁面上所形成的环状突部50e嵌合。
如上所述组装电子墨盒20。在该电子墨盒20中,在对芯体21施加有中心轴方向上的按压力时,铁氧体芯23隔着O形环25向铁氧体片26侧偏移,从而铁氧体芯23与铁氧体片26的距离改变,线圈24的电感发生变化。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根据线圈24的电感的变化,从位置指示器的谐振电路的线圈24发送的电磁感应信号的谐振频率(相位)发生变化。由此,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的指示位置和笔压。
并且,该电子墨盒20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墨盒10同样容纳在框体2中。即,如图2(A)、图2(B)、图2(C)所示,将从按钮开关7导出的挠性引线部9通过引导槽3f向电子墨盒20的盖19侧导出。并且,通过电子墨盒20的盖19上所形成的螺纹部19b拧入下半部3的螺纹部3c中,从而将电子墨盒20固定在下半部3中。之后,通过将从按钮开关7导出的挠性引线部9的前端嵌合于电子墨盒20的盖19上所形成的连接器部194而进行电连接。之后,相对于下半部3压入嵌合上半部4,由此制作完成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
本第2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只是用于改变检测笔压用的线圈的电感的结构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完全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中,使用由线圈和电容器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在与位置检测装置之间进行电磁感应信号的发送接收,由此位置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指示体的指示位置及位置指示器上的笔压。但是,通过在位置指示器中设置信号处理电路,作为与位置指示器、电子墨盒关联的信息,能够将例如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的识别信息(ID)发送到位置检测装置。识别信息(ID)是与电子墨盒关联的信息的例子,作为该识别信息,用于确定与电子墨盒或位置指示器相关的制造商、产品号、制造日期、制造批号、电磁感应方式或静电方式等位置检测方式、基于电感可变或静电电容可变的笔压检测方式等的信息注册在存储器、寄存器等半导体元件内。
第3实施方式是设置成向位置检测装置发送电子墨盒的识别信息的位置指示器1B的情况。图13(A)、图13(B)、图13(C)、图13(D)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的结构例的图。该第3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包括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墨盒10相同结构的电子墨盒10B,并且包括作为信息发送电路的ID发送电路300。
该第3实施方式的电子墨盒10B包括与第1实施方式的盖19不同结构的盖19B,并且构成为将该ID发送电路300与盖19B连接。图13(A)表示与图2(A)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的结构对应的位置指示器1B的结构例。此外,图13(B)~13(D)是用于说明电子墨盒10B的盖19B的结构的图,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7(A)~7(C)的盖19的结构例对应的图。在该图13(A)、图13(B)、图13(C)、图13(D)中,对与图2(A)、图2(B)、图2(C)及图7(A)、图7(B)、图7(C)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各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标以同一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3(B)~13(D)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子墨盒10B的盖19B除了包括端子构件192及193以外,还包括端子构件198。如图13(B)、13(C)所示,该端子构件198的一端198a构成为,向盖19B的与电容器电路18的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端面对碰的端面侧露出,并且与例如图6(A)、图6(B)、图6(C)、图6(D)所示的第2电容器电路182的端子构件1824的另一端1824b对碰而电连接。
此外,在盖19B的平面197上,如图13(A)及13(C)所示,除了形成有连接器194以外,还形成有用于与ID发送电路300连接的两个端子的连接器199。并且,如图13(C)所示,端子构件198的另一端与该连接器199的两个端子中的一个端子198b连接。此外,如图13(C)所示,端子构件193与连接器194的另一端193b连接,并且与连接器199的另一端193bb连接。因此,ID发送电路300与由线圈16和电容器电路18构成的谐振电路并联连接。
另一方面,在ID发送电路300中包括用于与盖19B上所设置的连接器199连接的引线部310。并且,如图13(A)所示,ID发送电路300配置于盖19B的平面197,并且引线部310与盖19B的连接器199连接。如上所述,如图13(A)所示,ID发送电路300容纳在如下的空间内,该空间是当电子墨盒10B安装于位置指示器1B的框体2内时、盖19B与框体2的上半部4的中空部之间所形成的空间。
图14是表示构成为向位置检测装置发送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的识别信息(ID)的情况下的位置指示器1B和位置检测装置200B的电路结构的图。在图14中,电子墨盒10B表示为并联谐振电路10R,该并联谐振电路10R通过在电感能够根据笔压而变化的线圈16上并联连接第1电容器电路181、并且还并联连接第2电容器电路182和按钮开关7的串联电路而成。如图2(A)、图2(B)、图2(C)所示,按钮开关7与电子墨盒10的盖19的连接器194连接。
另外,作为并联谐振电路10R,当然能够同样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墨盒20的结构时的并联谐振电路。
并且,连接器199的两个端子198b及193bb分别与线圈16的一端及另一端连接,该连接器199的两个端子198b及193bb分别与ID发送电路300的两个端子300a及300b连接。
如图14所示,位置指示器1B的ID发送电路300包括作为ID产生控制电路的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301。该IC301构成为通过电源Vcc进行动作,该电源Vcc是通过由二极管302及电容器303构成的整流电路(电源供给电路)304,对由并联谐振电路10R通过电磁耦合从位置检测装置200B接收的交流信号进行整流而得到。并且,在该例子中,在连接器199与电源供给电路304之间,设置有通常情况下设为接通(常开)的状态的开关电路305。该开关电路305由例如半导体开关电路构成,在接通的状态下,成为高阻抗的状态。
该开关电路305根据来自开关控制电路306的开关控制信号被控制成接通。开关控制电路306根据由并联谐振电路10R通过电磁耦合从位置检测装置200B接收的交流信号生成开关控制信号。
此外,在ID发送电路300中,在由线圈16和电容器电路18(181、182)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10R上并联连接有开关电路307。该开关电路307构成为由IC301控制接通/断开。
在该例子中,IC301存储有位置指示器1B或电子墨盒10B的制造商号及产品号,通过对开关电路307进行接通/断开控制,将包含这些制造商号及产品号的ID信号作为例如8位的数字信号发送到位置检测装置200B。
另一方面,该图14的例子的位置检测装置200B被设置成以下结构:在图9所示的位置检测装置200的结构中,代替增益固定的电流驱动器222,设置有能够根据来自外部的增益控制信号进行增益的可变调整的电流驱动器222B,并且代替处理控制部233,设置有处理控制部233B。其他各部分与图9所示的位置检测装置200完全相同。
电流驱动器222B构成为,接收来自处理控制部233B的增益控制信号,能够改变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
此外,处理控制部233B由例如微型计算机构成,与前述的处理控制部233同样,通过与位置指示器1B之间的电磁感应信号的发送接收,检测由位置指示器1B指示的位置,此外检测施加在位置指示器1B上的笔压,除此之外,向电流驱动器222B供给用于对发送信号进行断续控制的信号及用于发送信号电平控制的信号,并且进行来自位置指示器1B的ID信号的接收处理。如后文所述,处理控制部233B将来自位置指示器1B的断续信号作为数位例如8位的数字信号检测出来,从而检测ID信号。
以下,说明位置指示器1B与位置检测装置200B之间的ID信号的发送接收、以及位置检测动作及笔压检测动作。图15是用于说明位置指示器1B的IC301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如后文所述在开关电路305接通、从而从电源供给电路304向IC301供给电源电压Vcc时,从启动开始进行处理。
在开关电路305断开、从而没有从电源供给电路304供给电源电压Vcc的状态下,IC301停止动作,此时在从连接器199观察时,ID发送电路300成为高阻抗,与连接器199上没有连接任何构件的状态等效。因此,此时在并联谐振电路10R上没有并联连接电容成分,并联谐振电路10R的谐振频率不会因ID发送电路300而受到影响。另外,经由电容器308向IC301供给从位置检测装置200B发送的电磁感应信号,作为用于在与位置检测装置200B之间进行电磁感应信号的发送接收的同步信号。
图16是用于说明位置检测装置200B的处理控制部233B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在向位置检测装置200B输入有电源时,反复执行该图16的处理。
即,处理控制部233B首先向电流驱动器222B供给使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增大的增益控制信号。由此,来自振荡器221的频率f0的交流信号通过电流驱动器222B成为大电平,经由选择电路213供给到环路线圈组211X、212Y(图16的步骤S21)。
在位置指示器1B中,通过并联谐振电路10R接收来自该位置检测装置200B的大电平的交流信号所引起的电磁感应信号。此时,与来自位置检测装置200B的交流信号的信号电平大这一情况对应地,开关控制电路306根据并联谐振电路10R所接收的交流信号,生成将开关电路305接通的开关控制信号。由此,若开关电路305接通,则对并联谐振电路10R所接收的交流信号进行整流而生成的电源电压Vcc从电源供给电路304供给到IC301。
若电源电压Vcc供给到IC301,则IC301开始动作。IC301将包含电子墨盒10的制造商号及产品号的ID信号作为数字信号而生成。由开关电路307根据该数字信号进行了接通/断开控制的电磁感应信号从位置指示器1B发送到位置检测装置200B(图15的步骤S11)。
即,在开关电路307断开时,并联谐振电路10R能够对从位置检测装置200B发送的交流信号进行谐振动作,将电磁感应信号返送到位置检测装置200B。位置检测装置200B的环路线圈接收来自位置指示器1B的谐振电路10R的电磁感应信号。而在开关电路307接通时,并联谐振电路10R成为对来自位置检测装置200B的交流信号的谐振动作被禁止的状态,因此电磁感应信号不从并联谐振电路10R返送到位置检测装置200B,位置检测装置200B的环路线圈不接收来自位置指示器1B的信号。
在该例子中,位置检测装置200B的处理控制部233B通过进行8次是否有来自位置指示器1B的接收信号的检测,接收8位的数字信号。即,在步骤S21中,处理控制部233B对电流驱动器222B进行增益控制,设为将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较大地设定而送出的状态,并且为了检测来自位置指示器1B的8位的ID信号,以与坐标检测时相同的定时持续进行8次发送接收。
另一方面,位置指示器1B的IC301生成与所发送的ID信号对应的8位的数字信号,根据该8位的数字信号,与和位置检测装置200B之间的电磁感应信号的发送接收同步地,对开关电路307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例如,在ID信号的位是“1”时,开关电路307接通。此时,如上所述,不从位置指示器1B向位置检测装置200B返送电磁感应信号。而在ID信号的位是“0”时,开关电路307断开。此时,如上所述,从位置指示器1B向位置检测装置200B返送电磁感应信号。
因此,位置检测装置200B的处理控制部233B通过进行8次是否有来自位置指示器1B的接收信号的检测,能够接收作为8位的数字信号的ID信号。
位置检测装置200B的处理控制部233B通过进行以上处理,判别是否接收到来自位置指示器1B的ID信号(步骤S22),在判别为在预定的时间内未接收到ID信号时,返回到步骤S21,将大电平下的发送信号的发送持续进行预定次数。另外,即使持续进行了预定次数的ID信号的接收处理也未接收到ID信号时,处理控制部233B判断为位置指示器1B没有发送ID信号的功能,跳过ID信号的接收处理。
并且,在步骤S22中,在判别为接收到ID信号时,处理控制部233B降低电流驱动器222B的增益,与步骤S21中的大电平相比,将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降低到预定的电平(通常使用电平)(步骤S23)。此时的预定的电平被设置为以下电平:能够在与位置指示器1B的并联谐振电路10R之间进行位置指示器1B的指示位置的检测及笔压的检测,但是位置指示器1B的开关控制电路306无法接通开关电路305。
这样,若从位置检测装置200B发送的电磁感应信号的信号电平被设定为预定电平(通常使用状态),则位置指示器1B的开关控制电路306不输出接通开关电路305的开关控制信号。因此,来自电源供给电路304的电源电压Vcc朝向IC301的供给停止,IC301无法动作,因此图15的流程图的处理结束,位置指示器1B停止发送ID信号。
但是,从位置检测装置200B发送的电磁感应信号的信号电平被设定为预定电平(通常使用状态)的状态是与图9的情况完全相同的状态,因此位置检测装置200B的处理控制部233B通过与位置指示器1B的并联谐振电路10R之间的电磁感应信号的发送接收,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进行检测位置指示器1B的指示位置及笔压的处理(步骤S24)。
并且,处理控制部233B监视来自位置指示器1B的并联谐振电路10R的电磁感应信号的返送,判别是否成为由于没有该电磁感应信号的返送而无法检测位置指示器1B的状态(步骤S25)。在该步骤S25中,在判别为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1B时,处理控制部233B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4。此外,在步骤S25中,在判别为无法检测到位置指示器1B时,处理控制部233B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1,向电流驱动器222B供给将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设为大电平的增益控制信号,从而将向环路线圈组211X、212Y供给的发送信号的信号电平设为大电平。并且,处理控制部233B重复执行该步骤S21以降的处理。
根据上述图13(A)、图13(B)、图13(C)、图13(D)~图16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能够从位置指示器向位置检测装置传递用于识别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的ID信号。因此,在包括位置检测装置的电子设备中,通过检测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的ID信号,能够分配与各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对应的预定的处理,非常便利。此外,通过检测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的ID信号,还具有容易管理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的故障等的优点。
并且,若位置检测装置开始动作,则促使位置指示器发送位置指示器所具有的ID信号,若一旦能够接收到ID信号,则使ID发送电路300与位置指示器的谐振电路电分离,并且以在通常使用状态下进行位置指示器的指示位置的检测及笔压的检测的方式进行动作控制。此外,作为预定次数促使位置指示器发送位置指示器所具有的ID信号的结果,在判别为无法接收到ID信号的情况下,也以在通常使用状态下进行位置指示器的指示位置的检测及笔压的检测的方式进行动作控制。因此,即使在使用不具备发送ID信号的功能的位置指示器的情况下,也不需要特别的处理操作,能够没有任何不适感地进行操作。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位置指示器1B的开关控制电路306在通过并联谐振电路10R接收到来自位置检测装置200B的大电平的电磁感应信号时,根据该接收的大电平的电磁感应信号,生成接通开关电路305的开关控制信号,由此向IC301供给电源Vcc。
但是,位置指示器1B的开关控制电路306接通开关电路305而向IC301供给电源Vcc的方法不限于这种方法。
例如,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构成为,从位置检测装置200B向位置指示器1B发送预定的数字信号,使接收到该数字信号的开关控制电路306生成接通开关电路305的开关控制信号。
即,例如,位置检测装置200B在由于没能检测到位置指示器1B的指示位置的情况等而未检测出位置指示器1B的存在时,将上述预定的数字信号作为电磁感应信号通过环路线圈组211X及212Y来送出。位置指示器1B的并联谐振电路10R接收具有与该数字信号对应的信号包络的电磁感应信号并供给到开关控制电路306。
开关控制电路306对该信号进行例如波形整形并进行包络检波,从而提取出数字信号,在该数字信号与预先设定的数字信号一致时,生成用于接通开关电路305的开关控制信号。由此,向IC301供给电源Vcc。
IC301根据该电源Vcc的提供而开始动作,通过并联谐振电路10R向位置检测装置200B发送位置指示器1B的ID信号。位置检测装置200B若接收到ID信号,则停止发送上述预定的数字信号,从ID信号检测模式进入到检测位置指示器1B的指示位置的通常使用模式,进行位置指示器1B的指示位置的检测动作。位置指示器1B的开关控制电路306在无法接收预定的数字信号时,断开开关电路305,停止向IC301供给电源Vcc。由此,ID信号的送出停止,并且ID发送电路300成为高阻抗,成为与连接器199电分离的状态。
另外,位置检测装置200B在无法检测位置指示器1B时,再次开始送出上述预定的数字信号。
[第4实施方式]
本第4实施方式是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即,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在盖19B上设置有用于与ID发送电路300连接的连接器199,但是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在电子墨盒的筒状体内配置有ID发送电路300的结构。以下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是在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电子墨盒20A中内置有ID发送电路300的情况的例子。
图17(A)、图17(B)是表示本第4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的电子墨盒20A的结构例的图。在该图17(A)、图17(B)中,对与图10(A)、图10(B)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墨盒20相同的部分标以同一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准备内置ID发送电路300的圆柱形状的ID封装320。本第4实施方式的筒状体50A比第2实施方式的筒状体50长,即多出ID封装320的中心轴方向的长度量。
并且,如图17(A)及17(B)所示,在筒状体50A的中空部内,在中心轴方向上所排列的构成电容器电路28的第2电容器电路282A与盖19之间配置该ID封装320。另外,第2电容器电路282A除了与ID封装320的结合部的结构以外,具有与图6(A)、图6(B)、图6(C)、图6(D)所示的第2电容器电路182相同的结构。
图18(A)、图18(B)、图18(C)表示ID封装320的结构例,图18(A)是从构成电容器电路28的第2电容器电路282A侧观察该ID封装320的图。此外,图18(B)是图18(A)的I-I剖视图。此外,图18(C)是从盖19侧观察ID封装320的图。
如图18(B)所示,ID封装320在由圆柱状的树脂构成的封装321内容纳ID发送电路300,并且具有与该ID发送电路300的前述两个端子连接的两个端子构件322及323。此外,在ID封装320的周部,形成有与筒状体50A的开口50b侧所形成的轴心方向的槽50f卡合的沿着中心轴方向的突部320a。此外,ID封装320包括贯通端子构件324,该贯通端子构件324用于电连接与图6(A)、图6(B)、图6(C)、图6(D)所示的第2电容器电路182同样贯通第2电容器电路282A的中心轴方向的两端面之间的端子构件1825和图7(A)、图7(B)、图7(C)所示的盖19的端面的端子构件193。
并且,如图19所示,在第2电容器电路282A的ID封装320侧的端面,与图6(C)同样露出有端子构件1824的另一端1824b、端子构件1826的另一端1826b及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但是,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在第2电容器电路282A的ID封装320侧的端面,如图19所示,形成有与嵌合凹孔1816、1817(参照图6(D))相同的嵌合凹孔2821及2822,该嵌合凹孔1816、1817形成在图5(C)所示的第1电容器电路181的和第2电容器电路182侧相对的端面上。
并且,如图18(A)所示,在ID封装320的第2电容器电路282A侧的端面,分别露出有端子构件322的一端322a、端子构件323的一端323a及端子构件324的一端324a,以与图19所示的第2电容器电路282A的ID封装320侧的端面上所形成的端子构件1824的另一端1824b、端子构件1826的另一端1826b及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分别对碰。
此外,如图18(A)、18(B)所示,在ID封装320的第2电容器电路282A侧的端面,形成有与图19所示的第2电容器电路282A的ID封装320侧的端面上所形成的嵌合凹孔2821及2822嵌合的嵌合突部3251及3252。
此外,如图18(C)所示,在ID封装320的盖19侧的端面,分别露出有端子构件322的另一端322b、端子构件323的另一端323b及端子构件324的另一端324b。
并且,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筒状体50A内容纳包含第2电容器电路282A的电容器电路28之后,将该嵌合突部3251及3252与第2电容器电路282A的嵌合凹孔1816、1817嵌合,从而在筒状体50A内插入ID封装320。
此时,通过将第2电容器电路282A的突部282Aa及ID封装320的突部320a卡合在筒状体50A的槽50f中,进行周方向上的定位。由此,第2电容器电路282A的端面的端子构件1824的另一端1824b、端子构件1826的另一端1826b及端子构件1825的另一端1825b分别与ID封装320的端子构件322的另一端322b、端子构件323的另一端323b及端子构件324的另一端324b对碰而电连接。
之后,虽然小径部195的中心轴方向的长度根据ID封装320的中心轴方向的厚度进行调整,但将盖19的小径部195插入到筒状体50A中并将盖19固定于筒状体50A的结构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第4实施方式的电子墨盒20A中,如上所述,ID封装320容纳到筒状体50A内,从而成为在线圈22的两端之间并联连接ID发送电路300的状态。即,在前述的图14中,ID封装300以不经由连接器199的方式与线圈22及第1电容器电路281并联连接。
因此,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前述第3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位置检测电路200B也能够根据来自电子墨盒20A的电磁感应信号识别该电子墨盒20A的识别信息。
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在筒状体50A内容纳内置有ID发送电路300的ID封装320的结构,因此不需要像第3实施方式那样在之后对电子墨盒10B连接ID发送电路300。
另外,ID发送电路300只要与线圈22并联连接即可,因此ID封装320不限于设置在电容器电路28与盖19之间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在连接构件27与电容器电路28之间设置ID发送电路300。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由树脂构成芯体11,并且将芯体11与铁氧体片13结合,但是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如图20(A)、20(B)、20(C)所示构成。
即,在图20(A)的例子中,由磁性体构成芯体11A,在该芯体11A的凸缘部11Aa与卷绕有线圈16的铁氧体芯15的端面之间设置有O形环14。根据该图20(A)的例子,芯体11A发挥第2磁性体的作用,因此不需要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铁氧体片13,相应地结构变得简单。
此外,在图20(B)的例子中,铁氧体片13B使用具有贯通孔13Ba的部件。并且,芯体11B由树脂构成,且在其凸缘部11Ba的端面的中央部形成有棒状突部11Bb。此外,在铁氧体芯15B的端面设置有供棒状突部11Bb的前端部插入的凹部15Ba。
并且,将芯体11B的棒状突部11Bb贯通铁氧体片13B的贯通孔13Ba,进一步贯通O形环14,插入到铁氧体芯15B的端面的凹部15Ba中。此时,芯体11B的棒状突部11Bb的长度设置成,在芯体11B受到按压力时能够使铁氧体片13B经由O形环14向铁氧体芯15B侧偏移的长度。根据该图20(B)的例子,由于棒状突部11Bb贯通铁氧体片13B的贯通孔13Ba及O形环14,因此具有它们在与中心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制的效果。
此外,图20(C)的例子与在图20(B)的例子的基础上设置成能够从芯体的凸缘部自由装卸芯体的前端部的结构相等。即,在图20(C)的例子中,芯体11C包括在凸缘部11Ca形成棒状的突部11Cb而成的构件、以及能够对凸缘部11Ca装卸自如的芯体前端部11Cc。根据该图20(C)的例子,具有能够任意更换芯体前端部11Cc的效果。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芯体21和铁氧体芯23构成的部分的结构也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如图20(D)、20(E)所示构成。
图20(D)的例子相当于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芯体的前端部设置成能够从芯体的凸缘部自由装卸、能够更换芯体的前端部的情况。即,在图20(D)的例子中,在芯体21A中分别构成有凸缘部21Aa和相对于凸缘部21Aa装卸自如的芯体前端部21Ab。并且,在凸缘部21Aa上形成与铁氧体芯23的凹部23a嵌合的突部21Ac并与铁氧体芯23嵌合。此外,在凸缘部21Aa上形成装卸自如地嵌合芯体前端部21Ab的凹部21Ad。芯体前端部21Ab通过与凸缘部21Aa的凹部21Ad嵌合而能够自由装卸。根据该图20(D)的例子,具有能够任意更换芯体前端部21Ab的效果。
图20(E)的例子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铁氧体芯23B上形成有成为芯体23Ba的突部。在该图20(E)的例子中,不需要另行设置芯体。
图20(F)是表示根据施加在芯体上的按压力改变第1磁性体与第2磁性体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卷绕在第1磁性体上的线圈的电感的其他结构例的图。在该例子中,在卷绕有线圈33的铁氧体芯32上,形成有供由例如树脂构成的芯体31插通的贯通孔32a。并且,在固定于筒状体上的铁氧体芯32的与芯体31的前端部侧相反的一侧,隔着具有供芯体31插通的贯通孔34a的橡胶等弹性体34,设置有作为第2磁性体的例子的铁氧体片35。在该铁氧体片35上形成有供贯通了铁氧体芯32及弹性体34的芯体31的与前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嵌合的凹孔35a。并且,在铁氧体片35与中心轴方向的位置被固定的预定的构件37之间,设置有例如弹性体的O形环36等弹性构件。
根据该图20(F)的结构,若在芯体31的前端侧施加中心轴方向的按压力,则铁氧体片35按压O形环36并在中心轴方向上偏移,改变与铁氧体芯32的距离,线圈33的电感根据该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其他实施方式或变形例]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墨盒能够与像记录工具的圆珠笔等那样在框体中所容纳的墨盒(替换芯)同样地进行处理。在圆珠笔中,公知有具有以下结构的圆珠笔:将墨盒通过所谓的点击(knock)式或旋转式而切换将笔尖容纳在框体内的状态和使笔尖向框体外伸出的状态,或者切换例如墨水的颜色不同的多个墨盒,使笔尖从框体伸出。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指示器中也同样能够设置成以下结构:将电子墨盒通过所谓的点击式或旋转式而切换将芯体容纳在框体内的状态和使芯体向框体外伸出的状态。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指示器还可以设置成以下结构:切换例如芯体的粗细不同的多个电子墨盒,或切换圆珠笔的墨盒与电子墨盒。
另外,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电路18及28层叠多个多层陶瓷电容器,从而具有多个彼此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容器,根据该层叠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数量,调整电容器电路18的静电电容。但是,电容器电路18及28的结构当然不限于该例子。例如,也可以将申请人所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128834中的电容器适用于电容器电路18及28。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改变线圈的电感而根据施加在芯体上的按压力来改变第1磁性体与第2磁性体的距离的手段即弹性构件使用了由弹性体构成的O形环,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将螺旋弹簧、橡胶等弹性体设置成预定形状而成的构件、它们的组合等。
另外,在上述第3及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与电子墨盒关联的信息,将识别信息的情况作为例子,但是与电子墨盒关联的信息不限于识别信息,可以是各种信息。

Claims (16)

1.一种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包括由线圈和电容器电路并联连接而成的谐振电路,上述线圈的电感与施加在芯体上的压力对应地发生变化,上述电容器电路具有预定的静电电容,上述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根据上述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变化检测施加在上述芯体上的压力,上述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的特征在于, 
在筒状体的中心轴方向上,以上述线圈位于从上述筒状体的一端伸出的芯体与上述电容器电路之间的方式,至少上述芯体、上述线圈容纳在上述筒状体内, 
以将上述线圈的一端及另一端与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一端及另一端电分别电连接的连接构件位于上述线圈与上述电容器电路之间的方式,上述连接构件容纳在上述筒状体内,并且卡定于上述筒状体, 
上述连接构件的与上述电容器电路相对的端面侧所设置的连接端子分别与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上述一端及另一端电连接,从而经由分别电连接有上述线圈的上述一端及另一端的上述连接构件,上述线圈与上述电容器电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筒状体的内表面与上述连接构件之间,形成有凸部和与上述凸部对应的凹部,从而上述筒状体中所容纳的上述连接构件抵抗施加于上述芯体的压力而卡定于上述筒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状体由在上述筒状体的中心轴方向上被分割的第1筒状体及第2筒状体彼此连接而构成,从上述第1筒状体的一端伸出上述芯体,并且上述连接构件位于上述第1筒状体的另一端的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卷绕在第1磁性体上,并且在上述筒状体的中心轴方向 上,与上述第1磁性体相对地配置有第2磁性体,与施加在上述芯体上的压力对应地上述第1磁性体与上述第2磁性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上述电感发生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筒状体的伸出上述芯体的一端侧配置卷绕有上述线圈的上述第1磁性体,与施加在上述芯体上的压力对应地上述第1磁性体与上述第2磁性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上述电感发生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筒状体的伸出上述芯体的一端侧配置上述第2磁性体,与施加在上述芯体上的压力对应地上述第1磁性体与上述第2磁性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上述电感发生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筒状体的伸出上述芯体的一端侧的内侧配置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用于沿上述中心轴方向且与上述芯体所伸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对上述芯体施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芯体具有棒形状,上述芯体以替换自如的方式从上述筒状体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构件的与上述电容器电路相对的端面侧所设置的各端子中的一个端子在上述端面的中央部形成为凸形状或凹形状,另一个端子形成在上述一个端子的周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上述电子墨盒相关联的信息的信息发送电路与上述谐振电 路并联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 
根据经由上述谐振电路供给的信号控制来自上述信息发送电路的上述信息的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容器电路包括用于设定第1谐振频率以及与上述第1谐振频率不同的第2谐振频率的第1电容器电路和第2电容器电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容器电路具有筒状形状,在具有上述筒状形状的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中心轴方向的一个端面配置有上述第1电容器电路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并且, 
在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中心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面配置有上述第1电容器电路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以及上述第2电容器电路的第2端子,上述第2电容器电路的第1端子与上述第1电容器电路的上述第1端子连接。 
14.一种位置指示器,容纳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式电子墨盒,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述筒状体的上述电子墨盒以上述芯体从上述位置指示器的框体向外部突出的方式容纳在上述位置指示器的框体内,上述筒状体除了容纳有上述芯体和上述线圈以外还容纳有上述电容器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筒状体的上述一端伸出的芯体以能够容纳在上述位置指示器的框体内的方式,容纳在上述位置指示器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容器电路包括用于设定第1谐振频率以及与上述第1谐振频率不同的第2谐振频率的第1电容器电路和第2电容器电路, 
上述电容器电路具有筒状形状,在具有上述筒状形状的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中心轴方向的一个端面配置有上述第1电容器电路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并且, 
在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中心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面配置有上述第1电容器电路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以及上述第2电容器电路的第2端子,上述第2电容器电路的第1端子与上述第1电容器电路的上述第1端子连接, 
在上述位置指示器的上述框体上设置有开关电路,具有上述筒状形状的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中心轴方向上的一个端面所配置的各端子经由上述连接构件与上述线圈电连接,并且具有上述筒状形状的上述电容器电路的中心轴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面所配置的上述第1电容器电路的第2端子和上述第2电容器电路的第2端子上电连接有上述开关电路。 
CN201320452715.1U 2012-07-28 2013-07-26 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04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7827 2012-07-28
JP2012167827A JP6008393B2 (ja) 2012-07-28 2012-07-28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指示器及び電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80431U true CN203480431U (zh) 2014-03-12

Family

ID=488741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52715.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0431U (zh) 2012-07-28 2013-07-26 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
CN201310319460.6A Active CN103576917B (zh) 2012-07-28 2013-07-26 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9460.6A Active CN103576917B (zh) 2012-07-28 2013-07-26 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9269488B2 (zh)
EP (1) EP2690530B1 (zh)
JP (1) JP6008393B2 (zh)
KR (1) KR102150035B1 (zh)
CN (2) CN203480431U (zh)
IL (1) IL227013A (zh)
TW (1) TWI6201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6917A (zh) * 2012-07-28 2014-02-12 株式会社和冠 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2595B2 (ja) * 2012-02-06 2016-03-23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JP2013254816A (ja) * 2012-06-06 2013-12-19 Wacom Co Ltd コンデンサ
JP6012069B2 (ja) 2012-09-13 2016-10-25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指示器及び電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8978487B2 (en) * 2012-12-13 2015-03-17 Blackberry Limited Capacitive force sensor with magnetic spring
JP2015212906A (ja) * 2014-05-07 2015-11-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位置指示器
US9239639B1 (en) * 2014-06-24 2016-01-1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rotecting stylus force sensor from excess force
WO2016031329A1 (ja) 2014-08-29 2016-03-03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及び位置指示器用カートリッジ
CN107077225B (zh) * 2014-10-06 2019-12-17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指示器
EP3413172B1 (en) * 2016-02-01 2020-05-06 Wacom Co., Ltd. Electronic pen
JP6668386B2 (ja) * 2016-02-05 2020-03-18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
JP6694347B2 (ja) * 2016-07-25 2020-05-13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
US10296089B2 (en) * 2016-08-10 2019-05-2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aptic stylus
DE102017113420A1 (de) 2017-06-19 2018-12-20 Endress+Hauser Conducta Gmbh+Co. Kg Anschlusselement, Sensor und Sensoranordnung für die Prozessautomatisierung
JP7145160B2 (ja) * 2017-09-05 2022-09-30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用のカートリッジ
JP6952591B2 (ja) * 2017-12-11 2021-10-20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本体部
CN110162194A (zh) 2018-02-14 2019-08-23 株式会社和冠 电子笔的电子电路及电子笔
JP7108508B2 (ja) * 2018-02-14 2022-07-28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の電子回路及び電子ペン
CN111936954B (zh) * 2018-04-17 2024-03-08 株式会社和冠 具备后端部连接器的电子笔用笔芯
US10691209B2 (en) * 2018-06-19 2020-06-23 Apple Inc. Stylus with haptic feedback for texture simulation
KR20210087034A (ko) * 2018-11-06 2021-07-09 미쓰비시 엔피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입력 펜 및 입력 펜의 제조 방법
WO2020148977A1 (ja) * 2019-01-17 2020-07-23 株式会社ワコム 静電結合方式の電子ペン
WO2021117250A1 (ja) * 2019-12-13 2021-06-17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に含まれた共振回路の共振周波数を調整する方法、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を生産する方法
CN111679749B (zh) * 2020-04-30 2023-04-25 深圳普赢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标元件
JPWO2021251019A1 (zh) * 2020-06-12 2021-12-16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717887U1 (zh) * 1986-07-23 1991-02-28 Wacom Co., Ltd., Saitama, Jp
JPS6370326A (ja) 1986-09-12 1988-03-30 Wacom Co Ltd 位置検出装置
US5517124A (en) 1989-07-26 1996-05-14 Extrude Hone Corporation Stylus probe for measuring workpiec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JP3150685B2 (ja) 1990-08-06 2001-03-26 株式会社ワコム 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
JP2601852Y2 (ja) 1992-09-25 1999-12-06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信号検出ペン
JPH07200137A (ja) * 1993-12-28 1995-08-04 Wacom Co Ltd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その位置指示器
JP2717774B2 (ja) * 1995-01-13 1998-02-25 株式会社ワコム 感圧素子及び感圧機能付スタイラスペン
JPH08227336A (ja) 1995-02-20 1996-09-03 Wacom Co Ltd 感圧機構及びスタイラスペン
JP2767098B2 (ja) 1995-06-06 1998-06-18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ユニット及びスタイラスペン
JPH08335232A (ja) 1995-06-08 1996-12-17 Keiji Nasuno カルテレスシステムの実践
JP3837812B2 (ja) * 1997-01-30 2006-10-25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カートリッジ付コードレス電子ペン
JPH10214149A (ja) 1997-01-30 1998-08-11 Wacom Co Ltd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位置指示器
US9061139B2 (en) * 1998-11-04 2015-06-23 Greatbatch Ltd. Implantable lead with a band stop filter having a capacitor in parallel with an inductor embedded in a dielectric body
IL129450A (en) * 1999-04-14 2004-09-27 Pegasus Technologies Ltd Digitizer for erasable white whiteboards
JP4376425B2 (ja) 2000-05-08 2009-12-02 株式会社ワコム 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及び位置指示器
JP2002108552A (ja) * 2000-09-29 2002-04-12 Brother Ind Ltd 座標入力装置
JP3914421B2 (ja) 2000-12-13 2007-05-16 株式会社ワコム ペン型座標指示器
US6801192B2 (en) * 2000-12-13 2004-10-05 Wacom Company Ltd. Pen-shaped coordinate pointing device
TW541500B (en) * 2001-12-26 2003-07-11 Aiptek Int Inc Pressure sensitive pen
GB0213237D0 (en) 2002-06-07 2002-07-17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put system
EP1522521B1 (en) 2003-10-10 2015-12-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apacitive sensor
JP2005149140A (ja) * 2003-11-14 2005-06-09 Wacom Co Ltd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指示器
JP2006065757A (ja) * 2004-08-30 2006-03-09 Wacom Co Ltd 座標指示器
JP4796768B2 (ja) 2004-12-06 2011-10-19 日本システム開発株式会社 電子ペン入力装置
KR100807193B1 (ko) 2006-09-08 2008-02-28 한국과학기술원 정전용량형 압력센서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정전용량형 압력센서
US20080149401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Untethered stylus employing separat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JP4872111B2 (ja) * 2007-04-19 2012-02-08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JP5109171B2 (ja) * 2007-09-18 2012-12-26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位置入力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4857451B2 (ja) * 2007-09-28 2012-01-18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US8184109B2 (en) * 2007-10-24 2012-05-22 Wacom Co., Ltd.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position indicator and variable capacitor
KR20090050664A (ko) 2007-11-16 2009-05-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다층 세라믹 콘덴서의 제조 방법
US8536471B2 (en) 2008-08-25 2013-09-17 N-Trig Ltd. Pressure sensitive stylus for a digitizer
EP2187289B1 (en) * 2008-11-17 2013-09-25 Wacom Co., Ltd.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position indicator and variable capacitor
CN101539816B (zh) * 2009-04-16 2012-10-17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磁笔、电磁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JP5430339B2 (ja) 2009-10-19 2014-02-26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指示器
US8917262B2 (en) * 2010-01-08 2014-12-23 Integrated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Stylus and touch input system
US8525816B2 (en) 2010-02-10 2013-09-03 Wacom Co., Ltd. Position pointer, variable capacitor and inputting apparatus
JP5534419B2 (ja) 2010-03-09 2014-07-02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及び入力装置
CN102270050A (zh) * 2010-06-01 2011-12-0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触控笔
TWI460601B (zh) 2010-12-16 2014-11-11 Ind Tech Res Inst 用於資訊致動的物件關聯系統與方法以及計算機系統
JP2012156923A (ja) 2011-01-28 2012-08-16 Wacom Co Ltd 複数周波数対応型共振回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情報通信装置、情報通信方法
JP2013156066A (ja) 2012-01-27 2013-08-15 Wacom Co Ltd 静電容量方式圧力センシング半導体デバイス
JP2013254816A (ja) 2012-06-06 2013-12-19 Wacom Co Ltd コンデンサ
JP5939633B2 (ja) 2012-07-05 2016-06-22 株式会社ワコム 容量可変型コンデンサ
JP6008393B2 (ja) * 2012-07-28 2016-10-19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指示器及び電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6012069B2 (ja) 2012-09-13 2016-10-25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指示器及び電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6917A (zh) * 2012-07-28 2014-02-12 株式会社和冠 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
CN103576917B (zh) * 2012-07-28 2018-07-10 株式会社和冠 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08393B2 (ja) 2016-10-19
TWI620114B (zh) 2018-04-01
EP2690530A2 (en) 2014-01-29
KR102150035B1 (ko) 2020-08-31
EP2690530A3 (en) 2016-06-29
TW201415339A (zh) 2014-04-16
US9269488B2 (en) 2016-02-23
CN103576917A (zh) 2014-02-12
JP2014026553A (ja) 2014-02-06
US20150346849A1 (en) 2015-12-03
IL227013A0 (en) 2013-12-31
IL227013A (en) 2017-07-31
US20140029156A1 (en) 2014-01-30
CN103576917B (zh) 2018-07-10
US10234962B2 (en) 2019-03-19
US20160162053A1 (en) 2016-06-09
KR20140014015A (ko) 2014-02-05
US9529458B2 (en) 2016-12-27
EP2690530B1 (en) 2017-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80431U (zh) 电磁感应式位置指示器及电子墨盒
CN103677334B (zh) 电磁感应方式的位置指示器以及电子墨盒
CN203535583U (zh) 位置指示器以及电子墨盒
US10503281B2 (en) Position indicator
EP3267294A1 (en) Electronic pen and body part for electronic pen
US20150035807A1 (en) Pen pressure detecting module and position indicator
KR20180021781A (ko) 자심 코일 및 전자 펜
WO2020073170A1 (en) Key device and operation panel
JP5782204B2 (ja) ペン形状の位置指示器用の、連結部材を備えた磁性体及び共振回路
CN201066269Y (zh) 一种精密磁电互感应式测厚装置
CN101025359A (zh) 一种精密磁电互感应式测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