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1246A - 跨坐型車輛之鎖定機構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之鎖定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1246A
TW201341246A TW101141627A TW101141627A TW201341246A TW 201341246 A TW201341246 A TW 201341246A TW 101141627 A TW101141627 A TW 101141627A TW 101141627 A TW101141627 A TW 101141627A TW 201341246 A TW201341246 A TW 2013412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cable
lock
wire
typ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1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aiki Takehana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41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124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12Box-shaped seats; Bench-type seats, e.g. dual or twin sea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53/00Operation or control of locks by mechanical transmissions, e.g. from a distance
    • E05B53/003Operation or control of locks by mechanical transmissions, e.g. from a distance flexible
    • E05B53/005Bowd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鎖定機構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索線35之操作量,小於藉由自與索線35被拉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推拉索線35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操作量。換言之,藉由不適當之操作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索線35之操作量大於藉由適當之操作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操作量。因此,於對索線35進行無意解除鎖定之來自外部之操作之情形時,索線35變得難以對鎖定機構之鎖定解除起作用。其結果,可使藉由外部操作之鎖定解除變得困難。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之鎖定機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乘坐者跨坐於車輛之狀態下行駛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機構,尤其係關於經由索線而進行跨坐型車輛中之座椅等車輛構成部件之鎖定解除之技術。
先前,作為此種裝置而有一種座椅鎖定裝置,其包括座椅(30)、旋動金屬件(53)、第1卡合金屬件(60)、第2卡合金屬件(54)、上卷部(112)、及索線(111)(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設置於座椅(30)下部之第1卡合金屬件(60)壓入第2卡合金屬件(54)側,第2卡合金屬件(54)與旋動金屬件(53)卡合。旋動金屬件(53)由彈簧施力,因此,維持第2卡合金屬件(54)與旋動金屬件(53)之卡合。索線(111)之一端側安裝於旋動金屬件(53),另一端側捲繞於上卷部(112)。為了解除座椅(30)被鎖定之狀態,乘坐者將點火鑰匙(100)插入上卷部(112),將點火鑰匙(100)繞長度方向扭轉。於是,上卷部(112)旋轉而捲取索線(111),旋動金屬件(53)逆著彈簧之施力而旋動。於是,旋動金屬件(53)與第2卡合金屬件(54)之卡合解除,第1卡合金屬件(60)藉由第2卡合金屬件(54)而被推起。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平4-292277號公報(段落編號「0029」~「0038」,圖5)
然而,於具有此種構成之先前例之情形時,存在如下問題。
即,先前之裝置存在自外部例如利用指頭推壓或拉伸連接旋動金屬件(53)與上卷部(112)之索線(111)之一部分,藉此使旋動金屬件(53)旋動之情況。因此,存在如下問題:存在不使用點火鑰匙(100)即可鎖定解除之情況。
為了避免上述問題,可考慮以不可自外部操作索線之方式,利用其他部件覆蓋索線。然而,遍及索線之全長毫無遺漏地完全覆蓋則需要非常大之勞力,因此於構成上並不現實。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跨坐型車輛之鎖定機構,即便自外部操作索線,索線亦難以對鎖定解除起作用,藉此可使藉由外部操作之鎖定解除變得困難。
本發明為了達成此種目的而採取如下之構成。
即,本發明係一種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且包括:鎖定機構,其鎖定車輛構成部件之動作;索線,其與上述鎖定機構連接;鎖定解除機構,其藉由向上述鎖定機構之鎖定解除方向操作上述索線而解除上述鎖定機構之鎖定;且 上述鎖定解除機構之利用上述鎖定解除機構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上述索線之操作量,小於藉由自與上述索線被拉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推拉上述索線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操作量。
[作用.效果]根據本發明,鎖定解除機構之利用鎖定解除機構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索線之操作量,小於藉由自與索線被拉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推拉索線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操作量。換言之,藉由不適當之操作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索線之操作量大於藉由適當之操作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索線之操作量。因此,於對索線進行無意解除鎖定之來自外部之操作之情形時,索線變得難以對鎖定機構之鎖定解除起作用。其結果,可使藉由外部操作之鎖定解除變得困難。
再者,本發明中之跨坐型車輛係指乘坐者以跨坐之姿勢而乘車之車輛。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進而包括支撐上述索線使之可向與上述鎖定解除方向不同之方向移動之支撐機構,且上述支撐機構能於支撐上述索線使之可向與上述鎖定解除方向不同之方向移動的敞開狀態、與以限制上述索線向與上述鎖定解除方向不同之方向之移動之方式支撐上述索線的限制狀態之間切換地設置,且可基於乘坐者之操作而切換為上述限制狀態。
支撐機構可基於乘坐者之操作而將索線之支撐狀態自敞開狀態切換為限制狀態。因此,可按乘坐者之有意而鎖定 解除。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支撐機構進而包括向上述鎖定解除方向拉伸上述索線之彈簧部件,且上述彈簧部件以用較解除上述鎖定機構之鎖定所需要之力小之力拉伸上述索線之方式置。
若自外部操作索線,則成為藉由支撐機構而向與鎖定機構之鎖定解除方向不同之方向拉出索線。若不進行此操作,則藉由彈簧部件而向鎖定解除方向拉伸索線。因此,即便自外部操作索線,索線亦藉由彈簧部件而恢復至原來之狀態,因此於乘坐者有意之操作時可容易地進行鎖定解除。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支撐機構進而包括向上述鎖定解除方向捲取上述索線之扁平螺旋彈簧,且上述扁平螺旋彈簧以用較解除上述鎖定機構之鎖定所需要之力小之力捲取上述索線之方式設置。
藉由扁平螺旋彈簧而將索線向鎖定解除方向捲取,因此容易確保索線之可動範圍。又,扁平螺旋彈簧為螺旋狀,因此,可使支撐機構小型化。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進而包括設置於藉由點火鑰匙而旋轉之旋轉軸上且操作電源之主開關,且上述扁平螺旋彈簧與上述旋轉軸同軸地配置。
與藉由點火鑰匙而操作之主開關之旋轉軸同軸而包括扁平螺旋彈簧,因此可謀求主開關周圍之小型化。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進而包括供乘坐者就坐且開閉 自如地構成並於開閉側設置有卡合部之座椅,且上述鎖定機構包括:鉤掛部件,其與上述卡合部卡合;鎖定機構側彈簧部件,其向解除與上述卡合部之卡合之方向對上述鉤掛部件施力;旋動部件,其於上述鉤掛部件與上述卡合部卡合之狀態下卡止上述鉤掛部件,由上述鎖定機構側彈簧部件向維持該卡止之方向施力,且連接有上述索線;且上述鎖定解除機構藉由朝向與維持上述旋動部件之卡止之方向相反之方向拉伸上述索線而進行鎖定解除。
若閉合座椅,則座椅之卡合部與鎖定機構之鉤掛部件卡合,且旋動部件卡止鉤掛部件。該狀態藉由鎖定機構側彈簧部件對旋動部件施力而維持。鎖定解除機構藉由拉伸索線而解除旋動部件與鉤掛部件之卡止,由此進行鎖定機構之鎖定解除。因此,可藉由比較簡單之構成而實現座椅之鎖定及鎖定解除。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鎖定機構側彈簧部件與上述支撐機構之彈簧部件相比彈簧常數設定得較大。
鎖定機構側彈簧部件與支撐機構之彈簧部件相比彈簧常數較大,支撐機構之彈簧部件易於伸長,因此可防止因來自相對於索線垂直之方向之操作而導致支撐機構之彈簧部件優先變形從而解除鎖定之情況。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鎖定機構配置於較上述座椅之前端更靠後方,且上述鎖定解除機構配置於較上述座椅之前端更靠前方。
若鎖定機構與鎖定解除機構之距離較長,則索線亦變 長,因此存在多個可自外部對索線進行操作之部位。因此,藉由包括支撐機構及鎖定解除機構,可使藉由外部操作之鎖定解除變得困難。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鎖定機構相對於上述鎖定解除機構分開配置。
若鎖定機構與鎖定解除機構分開則索線亦變長,因此,存在多個可自外部對索線進行操作之部位。因此,藉由包括支撐機構及鎖定解除機構,可使藉由外部操作之鎖定解除變得困難。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支撐機構連動於上述主開關之旋轉而在上述敞開狀態與上述限制狀態之間切換。
由於可連動於主開關之旋轉而切換支撐機構之敞開狀態及限制狀態,因此可藉由簡單之操作進行鎖定解除。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支撐機構於鎖定解除時,使對於上述索線之向與鎖定解除方向不同之方向之移動之阻力增大。
由於索線變得難以移動,故而,於鎖定解除時,可使索線向鎖定解除方向移動,從而可進行鎖定解除。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鎖定解除機構於鎖定解除時,可直接固持上述索線。
由於直接固持索線,故而,於鎖定解除時,可使索線確實地向鎖定解除方向移動,從而可確實地進行鎖定解除。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支撐機構及上述鎖定解除機構配置於上述主開關之外殼內。
由於在主開關之外殼內配置有支撐機構及鎖定解除機構,故而可提高組裝性。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鎖定解除機構包括於上述旋轉軸之外周面突出而形成之突起部、及於上述旋轉軸之外周方向分開而配置之桿體,上述桿體於旋轉中心具有較上述索線之直徑大之寬度之槽,使上述索線通過上述槽而安裝,當於上述旋轉軸不旋轉之情形時拉伸上述索線時,上述索線通過上述槽,於上述旋轉軸旋轉之情形時,上述突起部使上述桿體旋轉,以上述槽卡止上述索線而向上述鎖定機構之鎖定解除方向拉伸上述索線。
當於旋轉軸不旋轉之情形時拉伸索線時,由於索線通過槽,故而即便自外部操作索線亦不會解除鎖定。另一方面,於旋轉軸旋轉之情形時,突起部使桿體旋轉,以槽卡止上述索線而向鎖定機構之鎖定解除方向拉伸索線,因此可進行鎖定解除。可以突起部與具有槽之桿體之比較簡單之構成而構成鎖定解除機構,從而可抑制成本。
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鎖定解除機構包括:公轉片,其自上述旋轉軸之外周面突出,且繞上述旋轉軸公轉;擺動片,其於上述旋轉軸側具有擺動軸;且上述擺動片包括:按壓部,其由上述桿按壓;卡止突起,其形成於上述按壓部之相反側即上述擺動軸側,於上述按壓部被按壓時卡止上述索線;圓周突起,其形成於遠離上述擺動軸之位置,於上述擺動軸之圓周方向突出而形成;且當於上述旋轉軸不旋轉之情形時拉伸上述索線時,上述索線通過 上述擺動片之卡止突起側,於上述旋轉軸旋轉之情形時,上述公轉片使上述擺動片擺動,以上述卡止突起固定上述索線之一部位,且以上述圓周突起自上述固定之一部位起摺疊上述鎖定機構側之上述索線之一部分而拉伸上述索線。
當於旋轉軸不旋轉之情形時拉伸索線時,由於索線通過擺動片之卡止突起側,故而即便自外部操作索線亦不會解除鎖定。另一方面,於旋轉軸旋轉之情形時,公轉片使擺動片擺動,以卡止突起固定索線之一部位,且圓周突起自固定之一部位起摺疊鎖定機構側之索線之一部分而拉伸索線,因此可進行鎖定解除。可以公轉片與具有卡止突起及圓周突起之擺動片之比較簡單之構成而構成鎖定解除機構,從而可抑制成本。又,藉由調節圓周突起之突出程度而可調節摺疊索線之長度,因此即便變更鎖定解除所需要之索線之長度,亦可較容易地應對。
再者,本說明書亦揭示如下所述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之發明。
(1)如技術方案1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鎖定機構包括向與鎖定解除相反之方向拉伸上述索線之鎖定機構側彈簧部件,且上述鎖定解除機構包括向鎖定解除方向拉伸上述索線之彈簧部件,上述鎖定機構側彈簧部件與上述彈簧部件相比彈簧常數設定得較大。
根據上述(1)記載之發明,鎖定機構側彈簧部件之彈簧常數大於彈簧部件,彈簧部件變得易於伸長,因此可防止 藉由來自相對於索線垂直之方向之操作而導致彈簧部件優先變形從而鎖定解除之情況。
根據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鎖定解除機構之藉由鎖定解除機構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索線之操作量,小於藉由自與索線被拉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推拉索線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操作量。換言之,藉由不適當之操作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索線之操作量大於藉由適當之操作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索線之操作量。因此,於對索線進行無意解除鎖定之來自外部之操作之情形時,索線變得難以對鎖定機構之鎖定解除起作用。其結果,可使藉由外部操作之鎖定解除變得困難。
作為本發明中之跨坐型車輛採用速克達作為例子,以下對其鎖定解除裝置進行說明。再者,作為鎖定及鎖定解除之對象之車輛構成部件,採用座椅作為例子進行說明。
[實施例1]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例1進行說明。
圖1係表示具有實施例1之鎖定解除機構之速克達之概略構成之整體圖,圖2係表示鎖定機構之概略構成之圖。再者,於圖1中,以雙點劃線表示外形。
<跨坐型車輛(速克達)>
速克達1包括主框架3、頭管5、前叉7、前輪9、轉向手柄11、燃料箱13、動力傳遞裝置15、後輪17、後懸架19、 及引擎21。
主框架3係固定主要之構成者。頭管5設置於主框架3之前端部,且可左右擺動地保持前叉7。前輪9可旋轉地安裝於前叉7之下端部。轉向手柄11安裝於前叉7之上部。燃料箱13係貯存行駛所需要之燃料者,且安裝於主框架3之後端部。動力傳遞裝置15配置於主框架3之後部下方,且相對於主框架3可擺動地安裝。後輪17配置於動力傳遞裝置15之後端部,且可旋轉地安裝於動力傳遞裝置15。後懸架19配置於動力傳遞裝置15之後端部,且以夾持於主框架3與動力傳遞裝置15之間之狀態安裝。產生驅動力之引擎21配置於主框架3與動力傳遞裝置15之間,並且由引擎21產生之驅動力經由動力傳遞裝置15而傳遞至後輪17。
於主框架3及引擎21之上方且燃料箱13之前側設置有座椅23。於座椅23之下部設置有收納盒25。座椅23係乘坐者所就坐者,並且收納盒25供乘坐者收納物品。再者,座椅23於前側具有朝向水平方向之擺動軸,藉由以擺動軸為中心進行旋轉而可於上方較大地敞開。
於座椅23之後部配置有鎖定座椅23之鎖定機構29。具體而言,於側視下,於與位於較座椅23之前後方向之中心靠後方之部分於上下方向重合之位置配置有鎖定機構29。對於鎖定機構29之構成以下進行詳細描述。又,於頭管5固定有主開關31。主開關31配置於較轉向手柄11之下端更靠下方。主開關31配置於較頭管5之前端更靠後方。該主開關31係用於操作速克達1之電源者。於主開關31設置有鎖 定解除機構33。鎖定機構29與鎖定解除機構33藉由索線35而連接。索線35自鎖定機構29至鎖定解除機構33沿主框架3而配置。再者,雖省略圖示,但索線35通入具有比索線35之外形稍大之內徑之管中,索線35可順利地移動。
上述之鎖定機構29配置於形成於座椅23中之座椅掛鉤37之下方。座椅掛鉤37係用於藉由鎖定機構29而固定座椅23者,且設置於座椅23之下表面。
再者,上述之鎖定機構29相當於本發明中之「鎖定裝置」。
<鎖定機構>
鎖定機構29包括導引槽39、鎖定機構掛鉤41、旋動部件43、彈簧45、第1位置限制塊47、及第2位置限制塊49。導引槽39將座椅掛鉤37導引至鎖定機構掛鉤41。鎖定機構掛鉤41包括:卡止爪51,其呈現U字狀;凹部53,其形成於卡止爪51中之下部側之前端部且U字槽側。鎖定機構掛鉤41繞擺動軸P1擺動自如地安裝。
旋動部件43設置於夾持導引槽39之鎖定機構掛鉤41之相反側。旋動部件43包括與鎖定機構掛鉤41之凹部53卡合而卡止鎖定機構掛鉤41之卡止部55。旋動部件43繞擺動軸P2擺動自如地安裝。又,旋動部件43於卡止部55之相反側且較擺動軸P2靠下方之一部位安裝有索線35之一端側。
彈簧45與旋動部件43及鎖定機構掛鉤41連接。詳細而言,彈簧45之兩端部連接於較鎖定機構掛鉤41之擺動軸P1更下部且較旋動部件43之擺動軸P2更下部。因此,鎖定機 構掛鉤41順時針拉伸,旋動部件43逆時針拉伸。然而,第1位置限制塊47將鎖定機構掛鉤41維持於圖1所示之姿勢,第2位置限制塊49將旋動部件43維持於圖1所示之姿勢。
再者,上述之彈簧45相當於本發明中之「鎖定機構側彈簧部件」。
若於該圖1所示之狀態下閉合座椅23,則座椅掛鉤37由導引槽39引導而下壓鎖定機構掛鉤41。於是,下側之卡止爪51使旋動部件43旋轉,凹部53嵌入卡止部55,於此狀態下穩定,並且於座椅23閉合之狀態下被鎖定。以下進行詳細描述,但為了解除鎖定,將索線35向鎖定解除方向ULD拉伸即可。於是,旋動部件43順時針旋轉,解除旋動部件43與鎖定機構掛鉤41之卡合,鎖定機構掛鉤41順時針旋轉,從而座椅掛鉤37自鎖定機構掛鉤41脫離。
<鎖定解除機構>
其次,參照圖3~圖7對鎖定解除機構33進行說明。再者,圖3係鎖定解除機構之縱剖面圖,圖4係表示上殼,(a)係表示縱剖面圖,(b)係表示仰視圖,(c)係側視圖,圖5係表示桿,(a)係表示側視圖,(b)係表示仰視圖,(c)係自與(a)不同之方向觀察之側視圖,圖6係表示下殼,(a)係表示平面圖,(b)係表示縱剖面圖,(c)係側視圖,圖7係表示桿體,(a)係表示側視圖,(b)係表示仰視圖,(c)係自與(a)不同之方向觀察之側視圖。
鎖定解除機構33與主開關31同軸地安裝。具體而言,設置於主開關31之內側。主開關31包括鑰匙操作部57、上殼 59、桿61、下殼63、桿體65、開關部67、及扁平螺旋彈簧69。
鑰匙操作部57藉由乘坐者插入點火鑰匙71而進行電源之開/關操作或坐墊鎖定之解除操作。於圖3中,點火鑰匙71向逆時針方向(箭頭A方向)之操作表示座椅23之脫離(鎖定解除),點火鑰匙71向順時針方向(箭頭B方向)之旋轉表示電源之開啟。於鑰匙操作部57之下部,設置有上殼59及下殼63。下殼63以使桿61之下部、桿體65、及扁平螺旋彈簧69位於其與上殼59之間之方式而嵌入上殼59。下殼63於其下部,以可對應於桿61之旋轉而進行開關之方式而設置有開關部67。
上殼59如圖4所示,包括突出部73、及基座部75。突出部73向就座於速克達1之座椅23之乘坐者側突出而形成。突出部73形成有桿71可於長度方向插入之貫通孔77。基座部75於內部形成有收納部79。收納部79收納下殼63。收納部79之外周壁中,於在俯視下相對向之一對部位形成有卡合孔81。又,於收納部79之外周壁之一部位形成有狹縫孔83。該狹縫孔83自收納部79向外部貫通而形成,並且遍及收納部79之外周壁之高度方向而較長地形成。索線35通過狹縫孔83。
桿61如圖5所示包括軸部85、突起部87、邊框部89、操作部91、及狹縫部93。軸部85插入上殼59之貫通孔77中。軸部85之外徑稍小於貫通孔77之內徑而形成。突起部87自軸部85之外周面之一部位向外側突出而形成,並且與桿體 65接觸而使桿體65旋轉。邊框部89較軸部85及操作部91而外徑較大且突出形成。邊框部89以使桿61穩定位於下殼63上之方式而設置。操作部91使開關部67之旋轉開關(未圖示)旋轉。狹縫部93係自操作部71形成至突起部87附近之縱長狀之槽。於該部分安裝有位於扁平螺旋彈簧69之中心側之一端側。
下殼63如圖6所示,包括彈簧收納部95及開關收納部97。彈簧收納部95係外徑大於開關收納部97而形成。開關收納部97於內部收納開關部67。彈簧收納部95包括彈簧收納室99、軸孔101、狹縫孔103、桿體軸孔105、及卡合突起107。彈簧收納室99以使扁平螺旋彈簧69之螺旋之中心成為軸孔101側之方式配置。軸孔101中可插入桿61之操作部91。與上殼59之狹縫孔83同樣地,狹縫孔103中可貫通索線35。桿體軸孔105自軸孔101於外周方向分開而形成,且可旋轉地支撐桿體65。卡合突起107於彈簧收納部95之外周面,形成於在俯視下相對向之一對之部位。該等之卡合突起107卡合於上殼59之卡合孔81,且借此而將下殼63安裝於上殼59。
再者,上述之上殼59及下殼63相當於本發明中之「外殼」。
桿體65如圖7所示,包括旋轉片109及旋轉軸芯111。旋轉片109與桿61之突起部87接觸而旋轉。旋轉軸心111插入下殼63之桿體軸孔105中。又,旋轉軸芯111形成有槽113。該槽113具有稍大於索線35之直徑之寬度。即,索線 35可阻力較小地通過槽113而移動。再者,桿體65可藉由桿61之旋轉而切換索線35阻力較小地通過槽113之「敞開狀態」、與索線35難以通過槽113之「限制狀態」。
以上述方式構成各部分,並且在索線35之一端側連接於外周端之一端側之扁平螺旋彈簧69、安裝有扁平螺旋彈簧69之另一端側之桿61、索線35貫通槽113之索線桿體65配置於下殼63之狀態下,下殼63安裝於上殼59。又,索線35之另一端側連接於上述鎖定機構29之旋動部件43。於已組裝之狀態下,桿61變得能以旋轉軸P3為中心旋轉,桿體65能以軸芯P4為中心旋轉。
詳細情況如下所述,鎖定解除主要藉由桿61之突起部87及具有槽113之桿體65而進行,因此,可將鎖定解除機構33形成比較簡單之構成,並且可抑制成本。
將上述之扁平螺旋彈簧69之彈簧常數設定為比鎖定機構29之彈簧45小。換言之,鎖定機構39之彈簧45使用彈簧常數較扁平螺旋彈簧69大者,於將該等設為相同長度之情形時,若施加相同之負荷,則扁平螺旋彈簧69較彈簧45伸長地更長。因此,鎖定解除機構33之扁平螺旋彈簧69可防止解除鎖定機構29之鎖定之錯誤動作。
再者,上述之扁平螺旋彈簧69及桿體65相當於本發明中之「支撐機構」。又,扁平螺旋彈簧69相當於本發明中之「彈簧部件」。又,桿61相當於本發明中之「旋轉軸」。
<鎖定解除之動作說明>
其次,參照圖8對上述之鎖定解除機構33之動作進行說 明。再者,圖8係實施例1之鎖定解除機構之動作說明圖,(a)係表示敞開狀態,(b)係表示桿與桿體之位置關係,(c)~(d)係表示向限制狀態之過程之圖。
作為初始狀態,設為座椅23已藉由鎖定機構29鎖定,乘坐者將點火鑰匙71插入主開關31後斷開,或未將點火鑰匙71插入主開關31之狀態者。即,如圖3所示,係作為主開關31位於斷開之位置者。
此時,桿61之突起部87於俯視下如圖8(b)所示僅與桿體65連接。詳細而言,桿61之突起部87為與桿體65之旋轉片109接觸之狀態。此時,桿體65使其槽113朝向自鎖定解除機構33向外部之索線35之拉出方向,而成為「脫離狀態」。換言之,槽113之朝向與索線35之向外部之拉出方向一致。因此,例如於與索線35被拉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若自外部推拉索線35,則索線35通過桿體65之槽113,並且扁平螺旋彈簧69伸長。其結果,索線35從自外部操作之部分向與鎖定解除方向ULD相反之側拉出,從而鎖定機構29側之索線35難以向鎖定解除方向ULD拉伸。因此,除乘坐者或速克達1之所有者以外之人員,無法藉由點火鑰匙71之操作而解除鎖定,即便自外部直接操作索線35,索線35亦難以對鎖定機構29之鎖定解除起作用。再者,鎖定解除機構33具有扁平螺旋彈簧69,因此被拉出之索線35藉由扁平螺旋彈簧69而被拉回。因此,即便自外部操作索線35,索線35亦於不鬆弛之情形時復原,因此可使有意時之鎖定解除變得容易。
另一方面,設乘坐者或速克達1之所有者操作點火鑰匙71而將主開關31向OPEN方向旋轉。於是,對應點火鑰匙71之旋轉,桿61繞軸芯P3而旋轉(圖8(b))。因此,桿體65如圖8(c)~圖8(e)所示繞軸芯P4旋轉。其結果,成為槽113之朝向相對於索線35之向外部之拉出方向而具有較大角度之姿勢,因此索線35被向鎖定解除方向ULD拉伸。然後,進行鎖定機構29之鎖定解除。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之鎖定解除機構33之鎖定機構29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索線35之操作量,小於藉由自與索線35被拉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推拉索線35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操作量。換言之,藉由不適當之操作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索線35之操作量大於藉由適當之操作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操作量。因此,於對索線35進行無意解除鎖定之來自外部之操作之情形時,索線35變得難以對鎖定機構29之鎖定解除起作用。其結果,可使藉由外部操作之鎖定解除變得困難。
又,本實施例之鎖定解除機構33具有扁平螺旋彈簧69,因此可將索線35向鎖定解除方向ULD捲取。因此,可容易確保索線35之可動範圍。又,由於扁平螺旋彈簧69為螺旋狀,故而容易使鎖定解除機構33小型化。進而,鎖定解除機構33設置於主開關31之桿61,因此可有助於主開關31周圍之小型化。又,鎖定解除機構33收容於主開關31之包含上殼59及下殼63之外殼內,因此可提高組裝性。
[實施例2]
其次,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例2進行說明。圖9係實施例2之鎖定解除機構之概略構成圖。再者,對於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之構成附加相同符號,藉此省略詳細說明。
<鎖定解除機構>
本實施例之鎖定解除機構33A包括桿61A、及擺動片115。桿61A於自其外周面突出且離開桿61A之外周面之位置具有公轉片117。公轉片117伴隨桿61A之旋轉而繞桿61A旋轉。擺動片115繞配置於索線35與桿61A之間之軸芯P5擺動。擺動片115包括具有某種程度之硬度且具有某種程度之彈性之部件。又,擺動片115包括按壓部119、卡止突起121、及圓周突起123。按壓部119藉由公轉片117之旋轉而被按壓。卡止突起121形成於按壓部119之相反側之軸芯P5側,且自擺動片115向索線35側突出而形成。又,卡止突起121包括空洞部125。圓周突起123形成於遠離軸芯P5之位置,並且向軸芯P5之圓周方向(索線35側)突出而形成。
再者,上述之扁平螺旋彈簧69及擺動片115相當於本發明中之「支撐機構」。
<鎖定解除之動作說明>
其次,參照圖10對上述鎖定解除機構33之動作進行說明。再者,圖10係實施例2之鎖定解除機構之動作說明圖,(a)係表示敞開狀態,(b)~(d)係表示向限制狀態之過程之圖。
作為初始狀態,設為已鎖定座椅23,且乘坐者將點火鑰 匙71插入主開關31後斷開,或未將點火鑰匙71插入主開關31之狀態。
此時,桿61A之公轉片117如圖10(a)所示,僅與擺動片115之按壓部119連接,卡止突起121未對索線35施加壓力(「敞開狀態」)。因此,例如,若於與索線35被拉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自外部推拉索線35,則索線35通過擺動片115之卡止突起121與外殼之間,並且扁平螺旋彈簧69伸長。其結果,成為索線35從自外部操作之部分向與鎖定解除方向ULD相反之側拉出,從而鎖定機構29側之索線35難以向鎖定解除方向ULD拉伸。
另一方面,設定乘坐者或速克達1之所有者操作點火鑰匙71而將主開關31向OPEN方向旋轉。於是,對應點火鑰匙71之旋轉,桿61A旋轉,且與此對應公轉片117亦旋轉。因此,擺動片115如圖10(b)~圖10(d)所示,繞軸芯P5擺動。於是,以卡止突起121固定索線35之扁平螺旋彈簧69側之一部位,其次,空洞部125被堵塞,並且以圓周突起123摺疊索線35(「限制狀態」)。其結果,索線35向鎖定解除方向ULD側拉伸。然後,進行鎖定機構29之鎖定解除。
即便為本實施例之構成,亦可取得與上述實施例1同樣之效果。進而,藉由擺動片115及外殼直接固持索線35,因此具有可使索線35確實地於鎖定解除方向ULD移動之優點。
又,利用鎖定解除機構33A之鎖定解除主要藉由桿61A之公轉片117及擺動片115而進行,因此可將鎖定解除機構 33A形成比較簡單之構成,且可抑制成本。又,藉由調整圓周突起123之突出程度,可調整摺疊索線35之長度,因此即便變更鎖定機構29,或變更索線35之長度亦可比較容易地應對。
此處,為了參考而對先前例之操作量參照圖12進行說明。再者,圖12(a)、(b)係對先前技術中之操作量進行說明之模式圖。
於圖12中,將索線35之兩端部之一端側設為W1,將另一端側設為W2,藉由使另一端側W2向一端側W1移動而可進行鎖定解除。於適當之操作中,藉由使索線35之另一端部W2移動至位置P1而進行鎖定解除。另一方面,於藉由外部操作之鎖定解除中,垂直地壓入索線35,將索線35之另一端部W2移動至位置P1,藉此進行鎖定解除。此時之藉由適當之操作之操作量為op1,藉由不適當之操作之操作量為op2(圖12(a))。
為了容易理解上述操作量op1與op2之大小關係,而參照圖12(b)。於該圖12(b)中,為了解除鎖定而使索線35之另一端部W2移動至一端部W1。此時,適當之操作量為索線35之一端部W1與另一端部W2之長度(於圖中記為op1=W1-W2)。另一方面,藉由不適當之操作之操作量成為索線35之一端部W1與另一端部W2之長度之一半(於圖中記為op2=(W1-W2)/2)。即,成為藉由不適當之操作之操作量op2<藉由適當之操作之操作量op1,因此,可知於先前技術中,藉由外部操作可容易地鎖定解除。因此,可知如上 述之本發明之技術意義明確。
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可實施如下變形。
(1)於上述之各實施例1、2中,支撐機構包括扁平螺旋彈簧69。然而,本發明之扁平螺旋彈簧69並非為必需條件。即,例如亦可設為圖11所示之構成。再者,圖11係變化例之鎖定解除機構之概略構成圖。
變化例之鎖定解除機構33B代替實施例2中之扁平螺旋彈簧69而包括盤簧69B。於此情形時,主開關31之外殼僅突出相當於盤簧69B之一端部之大小之程度,因此空間效率與上述實施例1、2相比變差。然而可取得與上述實施例1、2同樣之效果。
(2)於上述各實施例1、2中,作為跨坐型車輛採用速克達1為例,但本發明只要為跨坐型車輛,亦可適用於除速克達1以外之鎖定裝置。作為跨坐型車輛有除速克達型以外之機器腳踏車等自動二輪車、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型車輛)四輪越野車)、雪上摩托車等。
(3)於上述各實施例1、2中,作為鎖定及鎖定解除之對象之車輛構成部件係採用座椅23為例,但本發明亦適用於其他之車輛構成部件。作為其他之車輛構成部件,例如有用於抬起車輛且固定位置之主機架、配置於後輪之兩側之收納盒之蓋等。
(4)於上述之各實施例1、2及變化例中,將扁平螺旋彈簧69、盤簧69B作為彈簧部件而採用。然而,本發明之彈簧部件並不限於該等,例如亦可採用板簧等。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發明適合於乘坐者跨坐於車輛之狀態下行駛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機構。
1‧‧‧速克達
3‧‧‧主框架
5‧‧‧頭管
7‧‧‧前叉
9‧‧‧前輪
11‧‧‧轉向手柄
13‧‧‧燃料箱
15‧‧‧動力傳遞裝置
17‧‧‧後輪
19‧‧‧後懸架
21‧‧‧引擎
23‧‧‧座椅
25‧‧‧收納盒
29‧‧‧鎖定機構
31‧‧‧主開關
33‧‧‧鎖定解除機構
33A‧‧‧鎖定解除機構
33B‧‧‧鎖定解除機構
35‧‧‧索線
37‧‧‧座椅掛鉤
39‧‧‧導引槽
41‧‧‧鎖定機構掛鉤
43‧‧‧旋動部件
45‧‧‧彈簧
47‧‧‧第1位置限制塊
49‧‧‧第2位置限制塊
51‧‧‧卡止爪
53‧‧‧凹部
55‧‧‧卡止部
57‧‧‧鑰匙操作部
59‧‧‧上殼
61‧‧‧桿
61A‧‧‧桿
63‧‧‧下殼
65‧‧‧桿體
67‧‧‧開關部
69‧‧‧扁平螺旋彈簧
69B‧‧‧盤簧
71‧‧‧點火鑰匙
73‧‧‧突出部
75‧‧‧基座部
77‧‧‧貫通孔
79‧‧‧收納部
81‧‧‧卡合孔
83‧‧‧狹縫孔
85‧‧‧軸部
87‧‧‧突起部
89‧‧‧邊框部
91‧‧‧操作部
93‧‧‧狹縫部
95‧‧‧彈簧收納部
97‧‧‧開關收納部
99‧‧‧彈簧收納室
101‧‧‧軸孔
103‧‧‧狹縫孔
105‧‧‧桿體軸孔
107‧‧‧卡合突起
109‧‧‧旋轉片
111‧‧‧旋轉軸芯
113‧‧‧槽
115‧‧‧擺動片
117‧‧‧公轉片
119‧‧‧按壓部
121‧‧‧卡止突起
123‧‧‧圓周突起
125‧‧‧空洞部
A‧‧‧逆時針方向
B‧‧‧順時針方向
op1‧‧‧藉由適當之操作之操作量
op2‧‧‧藉由不適當之操作之操作量
P1‧‧‧擺動軸
P2‧‧‧擺動軸
P3‧‧‧旋轉軸/軸芯
P4‧‧‧軸芯
P5‧‧‧軸芯
ULD‧‧‧鎖定解除方向
W1‧‧‧端部
W2‧‧‧端部
圖1係表示具有實施例1之鎖定解除機構之速克達之概略構成之整體圖。
圖2係表示鎖定機構之概略構成之圖。
圖3係鎖定解除機構之縱剖面圖。
圖4表示上殼,(a)表示縱剖面圖,(b)表示仰視圖,(c)表示側視圖。
圖5表示桿,(a)表示側視圖,(b)表示仰視圖,(c)係自與(a)不同之方向觀察之側視圖。
圖6表示下殼,(a)表示平面圖,(b)表示縱剖面圖,(c)表示側視圖。
圖7表示桿體,(a)表示側視圖,(b)表示仰視圖,(c)係自與(a)不同之方向觀察之側視圖。
圖8係實施例1之鎖定解除機構之動作說明圖,(a)係表示敞開狀態,(b)係表示桿與桿體之位置關係,(c)~(e)係表示向限制狀態之過程之圖。
圖9係實施例2之鎖定解除機構之概略構成圖。
圖10係實施例2之鎖定解除機構之動作說明圖,(a)係表示敞開狀態,(b)~(d)係表示向限制狀態之過程之圖。
圖11係變化例之鎖定解除機構之概略構成圖。
圖12(a)、(b)係對於先前技術中之操作量進行說明之模 式圖。
33‧‧‧鎖定解除機構
35‧‧‧索線
61‧‧‧桿
65‧‧‧桿體
69‧‧‧扁平螺旋彈簧
87‧‧‧突起部
109‧‧‧旋轉片
113‧‧‧槽
P3‧‧‧軸芯
P4‧‧‧軸芯

Claims (17)

  1. 一種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包括:鎖定機構,其鎖定車輛構成部件之動作;索線,其與上述鎖定機構連接;及鎖定解除機構,其藉由向上述鎖定機構之鎖定解除方向操作上述索線而解除上述鎖定機構之鎖定;且上述鎖定解除機構之藉由上述鎖定解除機構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上述索線之操作量,小於藉由自與上述索線被拉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推拉上述索線之鎖定解除所需要之操作量。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進而包括支撐上述索線使之可向與上述鎖定解除方向不同之方向移動之支撐機構,且上述支撐機構設置成能在支撐上述索線使之可向與上述鎖定解除方向不同之方向移動的敞開狀態、與以限制上述索線向與上述鎖定解除方向不同之方向移動之方式支撐上述索線的限制狀態之間進行切換,且可基於乘坐者之操作而切換為上述限制狀態。
  3. 如請求項2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支撐機構進而包括向上述鎖定解除方向拉伸上述索線之彈簧部件,且上述彈簧部件設置成以較解除上述鎖定機構之鎖定所需要之力更小之力拉伸上述索線。
  4. 如請求項2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支撐機 構進而包括向上述鎖定解除方向捲取上述索線之扁平螺旋彈簧,且上述扁平螺旋彈簧設置成以較解除上述鎖定機構之鎖定所需要之力更小之力捲取上述索線。
  5. 如請求項4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進而包括設置於藉由點火鑰匙而旋轉之旋轉軸且操作電源之主開關,且上述扁平螺旋彈簧與上述旋轉軸同軸地配置。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進而包括供乘坐者就座且構成為開閉自如、且於開閉側設置有卡合部之座椅,且上述鎖定機構包括:鉤掛部件,其與上述卡合部卡合;鎖定機構側彈簧部件,其朝解除與上述卡合部之卡合之方向對上述鉤掛部件施力;及旋動部件,其於上述鉤掛部件與上述卡合部卡合之狀態下卡止上述鉤掛部件,由上述鎖定機構側彈簧部件朝維持該卡止之方向施力,且連接有上述索線;且上述鎖定解除機構藉由朝向與維持上述旋動部件之卡止之方向相反之方向拉伸上述索線而進行鎖定解除。
  7. 如請求項6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鎖定機構側彈簧部件與上述支撐機構之彈簧部件相比彈簧常數設定得較大。
  8. 如請求項6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鎖定機構配置於較上述座椅之前端更後方處,且 上述鎖定解除機構配置於較上述座椅之前端更前方處。
  9. 如請求項7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鎖定機構配置於較上述座椅之前端更後方處,且上述鎖定解除機構配置於較上述座椅之前端更前方處。
  10.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鎖定機構相對於上述鎖定解除機構分開而配置。
  11. 如請求項5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支撐機構連動於上述主開關之旋轉而切換為上述敞開狀態及上述限制狀態。
  12.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支撐機構於鎖定解除時,使對於上述索線之向與鎖定解除方向不同之方向之移動之阻力增大。
  13.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鎖定解除機構於鎖定解除時直接固持上述索線。
  14. 如請求項11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鎖定解除機構於鎖定解除時直接固持上述索線。
  15. 如請求項5、11、14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支撐機構及上述鎖定解除機構配置於上述主開關之外殼內。
  16. 如請求項1至5、11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鎖定解除機構包括於上述旋轉軸之外周面突出而形成之突起部、及於上述旋轉軸之外周方向分開而配 置之桿體,且上述桿體於旋轉中心具有較上述索線之直徑大之寬度之槽,上述索線通過上述槽而安裝,且當於上述旋轉軸不旋轉之情形下拉伸上述索線時,上述索線通過上述槽,而於上述旋轉軸旋轉之情形時,上述突起部使上述桿體旋轉,並且以上述槽卡止上述索線而向上述鎖定機構之鎖定解除方向拉伸上述索線。
  17. 如請求項1至5、11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之鎖定裝置,其中上述鎖定解除機構包括自上述旋轉軸之外周面突出且繞上述旋轉軸公轉之公轉片、及於上述旋轉軸側具有擺動軸之擺動片,且上述擺動片包括:按壓部,其由上述桿按壓;卡止突起,其形成於上述按壓部之相反側即上述擺動軸側,於上述按壓部被按壓時卡止上述索線;圓周突起,其形成於自上述擺動軸離開之位置,且於上述擺動軸之圓周方向突出而形成;且當於上述旋轉軸不旋轉之情形下拉伸上述索線時,上述索線通過上述擺動片之卡止突起側,於上述旋轉軸旋轉之情形時,上述公轉片使上述擺動片擺動,以上述卡止突起固定上述索線之一部位,且以上述圓周突起自上述固定之一部位起摺疊上述鎖定機構側之上述索線之一部分而拉伸上述索線。
TW101141627A 2012-04-02 2012-11-08 跨坐型車輛之鎖定機構 TW2013412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3874A JP2015116830A (ja) 2012-04-02 2012-04-02 鞍乗型車両のロック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1246A true TW201341246A (zh) 2013-10-16

Family

ID=49300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1627A TW201341246A (zh) 2012-04-02 2012-11-08 跨坐型車輛之鎖定機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16830A (zh)
TW (1) TW201341246A (zh)
WO (1) WO20131505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31582A1 (de) * 2018-12-10 2020-06-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stellbare Sitzbaugruppe für ein Kraftrad sowie Kraftr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0309B2 (ja) * 1993-10-19 2003-02-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収納装置
JP4042954B2 (ja) * 2002-01-15 2008-0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における開閉リッドロック装置
JP4267490B2 (ja) * 2004-03-22 2009-05-27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ロック解除装置
JP4694315B2 (ja) * 2005-08-31 2011-06-0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ロックのガード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50574A1 (ja) 2013-10-10
JP2015116830A (ja) 2015-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130046A (ja) 折畳式車両
US7621362B2 (en) Longitudinally slidable seat structure for two- or three-wheeled vehicle
JP6034272B2 (ja) 車両の緊急解錠装置
EP2960143B1 (en) Vehicle, operat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operation system to vehicle
JP2010180555A (ja) キー装置
TWI627339B (zh) 跨騎型車輛的座墊鎖定構造
JP2013209039A (ja)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ユニット接続構造
JP4777944B2 (ja) 車両のスロットル装置
JP2014189104A (ja) 自動二輪車
TW201341246A (zh) 跨坐型車輛之鎖定機構
TWI558895B (zh) 鎖定系統及跨坐型車輛
WO2013145795A1 (ja) 車両用ロック機構の集中解錠操作装置
JP2010188812A (ja) フィラーキャップの拘束部構造
US20110156410A1 (en) Lid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4478485B2 (ja) 二・三輪車両用前後スライド可能シート構造
JP2005155148A (ja)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JP5878151B2 (ja) 車両のスマートロックモジュール
JP2016104607A (ja)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JP4513068B2 (ja) 自動二輪車用荷物収納装置
JPH08310473A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5164800B2 (ja) 駐輪装置
JP5965202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WO2019167196A1 (ja) 鞍乗り型車両用追加収納部構造
JP2007261390A (ja) 収納ボックスのロック装置
JP2008044611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取付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