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1187A -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模組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1187A
TW201321187A TW101136620A TW101136620A TW201321187A TW 201321187 A TW201321187 A TW 201321187A TW 101136620 A TW101136620 A TW 101136620A TW 101136620 A TW101136620 A TW 101136620A TW 201321187 A TW201321187 A TW 2013211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lar cell
film
cell module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6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utoshi Okuyama
Kouhei Katou
Kouji Taniguchi
Suion Han
Masayoshi Teranishi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21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118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32B27/32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comprising halogenated polyolefins, e.g. PTF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2Oxide or hydr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0/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ntaining a blen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Resistive to light or to UV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2Photovoltaic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模組,其係在太陽能電池模組製造步驟中之積層步驟進行加熱壓黏之際,受到光伏元件之端部、或用以相互連接所鄰接的光伏元件之電極(互連器)、或用以相互連接電池串之所謂匯流排的集電極等之配線構件的影響,藉由薄化變形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而具有優越的光伏元件或該配線構件不透明之程度的耐熱性、隱蔽性,且由於加工時之變形小而具優越之耐電壓特性,且受到紫外線對背面的影響而使得黃變等之劣化程度小。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其係依序積層有包含A層/B層/C層之3層構造的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塑膠膜與紫外線吸收層的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其特徵在於A層為由混合聚乙烯系與聚丙烯系樹脂之樹脂組成物構成,B層為由含有白色微粒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構成,C層為由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構成。

Description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模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模組,更詳言之,關於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模組,其在太陽能電池模組之製造步驟中,由於具優越之耐熱性而不會產生因熱變形所造成的不良情形,也具優越之耐候性。
近年來,由於對環境問題之意識高漲,作為綠色能源之太陽能電池備受矚目,已有人開發、提案由各種形態所構成之太陽能電池模組。一般而言,太陽能電池模組係利用如下之方法所製造:使用結晶矽太陽能電池元件或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元件等之太陽能電池元件,依序積層表面保護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等之填充材片、太陽能電池元件、填充材片、及背面保護片層,抽真空後加熱壓黏而使其一體化。作為構成太陽能電池模組之背面保護片一般係使用重量輕且具優越之電特性、強度的塑膠基材,從輕量性、防濕性與高耐電壓特性而言,已逐漸使用聚烯烴系樹脂膜。針對將聚烯烴系樹脂膜使用於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之構件,有解決聚烯烴系樹脂膜特有問題之必要,已有人為此而進行各式各樣的提案。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已揭示一種積層有特定之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與雙軸拉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的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
於使用聚烯烴系樹脂膜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中,被要求具有與作為太陽能電池模組之黏著性樹脂層所用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以下,簡稱為EVA)片之熱黏著性、與為了抑制成型成模組時之因熱與壓力所造成的變形之耐熱性的相反特性。於專利文獻2中,已揭示一種方法,其係使用將紫外線遮蔽劑或抗氧化劑添加於密度0.940至0.970g/cm3之聚烯烴系樹脂中之膜,但於本配方中,雖然與EVA片之熱黏著性優異,但耐熱性不足而有下列之問題:由於受到在太陽能電池模組之製造步驟的熱與壓力之影響造成膜變形而使得膜部分變薄、或使得發電元件或配線透明,耐電壓特性將會降低。
又,於專利文獻3中,在改善因太陽能電池之電極焊錫突起部所導致的貫穿承受性之目的下,雖然已記載針對包含積層有聚丙烯系樹脂與聚乙烯系樹脂之片材的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但是僅以共擠出方式而積層聚丙烯系樹脂與聚乙烯系樹脂之情形,由於在所積層的界面容易剝離,作為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使用時的限制大。
又,於使用聚烯烴系樹脂膜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中,作為太陽能電池模組而受到從背面所受到的紫外線之影響,不使背面保護片中發生黃變、強度降低、裂痕等劣化的方式來進行也為重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5112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26108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4-223925號公報
本發明之問題係關於一種使用聚烯烴系樹脂膜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本發明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模組,其係在太陽能電池模組製造步驟中之積層步驟進行加熱壓黏之際,受到光伏元件之端部、或用以相互連接所鄰接的光伏元件之電極(互連器)、或用以相互連接電池串之所謂匯流排的集電極等之配線構件的影響,藉由薄化變形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而具有優越的光伏元件或該配線構件不透明之程度的耐熱性、隱蔽性,且受到紫外線對背面的影響而使得黃變等之劣化程度小。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係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其係依序積層有包含A層/B層/C層之3層構造的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塑膠膜與紫外線吸收層的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其特徵在於A層為由混合聚乙烯系樹脂與聚丙烯系樹脂之樹脂組成物構成,B層為由含有白色微粒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構成,C層為由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構成。
關於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能夠作成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及使用其之太陽 能電池模組,其係在積層步驟進行加熱壓黏之際,受到太陽能發電元件之端部、或用以相互連接所鄰接的光伏元件之互連器、或用以相互連接電池串之所謂匯流排的集電極等之配線構件的影響,藉由薄化變形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而具有優越的太陽能發電元件或互連器、匯流排不透明之程度的耐熱性、隱蔽性,且受到紫外線對背面的影響而使得黃變等之劣化程度小。又,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係與作為太陽能電池模組之密封材所用之EVA等之黏著性樹脂之熱黏著性優異,進一步也具優越之片內層間的緊貼力。
[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與較佳的實施形態一併說明詳細內容。
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係依序積層有包含A層/B層/C層之3層構造的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塑膠膜與紫外線吸收層的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
無論在本發明所用之塑膠膜為單層或貼合複數層膜之多層膜皆可。
於本發明所用之塑膠膜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簡稱為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簡稱為PEN)等之聚酯膜;聚乙烯或聚丙烯等之聚烯烴膜;聚苯乙烯膜、聚醯胺膜、聚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丙烯腈膜、聚醯亞胺膜、氟系樹脂膜等。此等之中,從機械強度或耐 熱性、經濟性之觀點,較佳為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從要求長期之特性維持而言,更佳為耐水解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以下簡稱為耐水解性PET膜)。同樣地,基於可獲得高的耐水解性之理由,較佳為PEN膜。
又,從耐候性之觀點,於本發明所用之塑膠膜較佳為氟系樹脂膜,也能夠較佳地使用積層聚酯膜與氟系樹脂膜之薄膜。
於本發明中,所謂作為塑膠膜較佳所用之耐水解性PET膜係在140℃高壓蒸氣下、10小時保管後之拉伸伸度保持初期拉取伸度之60%以上。
藉由將在140℃高壓蒸氣下、10小時保管後之拉伸伸度保持初期拉取伸度之60%以上的耐水解性PET膜作為構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之塑膠膜使用,能夠使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之耐候性大幅提高,有助於作為太陽能電池模組之10年以上的性能保證,故較佳。
於本發明中,作為塑膠膜所較佳使用的耐水解性PET膜係將對苯二甲酸使用於二羧酸成分、將乙二醇使用於二醇成分之固有黏度[η]為0.70至1.20,更佳為0.75至1.00的PET雙軸拉伸膜所達成。於此,固有黏度[η]係將鄰氯酚作為溶劑來溶解PET,在25℃之溫度下所測出之值,該黏度係與PET之聚合度成正比。為了使耐水解性提高,提高PET之聚合度為重要,作為提高聚合度之方法有:於減壓下聚合時,一面除去乙二醇、一面增長聚合時間而使聚合進行之方法;一旦使已進行上述聚合 之PET樹脂結晶化處理後,在減壓下、高溫中進行熱處理,進一步提高聚合度之所謂固相聚合的方法,藉由此等方法而能夠使固有黏度[η]成為目標之值。此固有黏度為0.70以上之情形下,由於使得賦予耐水解性、耐熱性成為容易,提高背面保護片、進一步使太陽能電池模組之耐水解性能提高,故較佳。又,該數值為1.20以下之情形下,由於使熔融黏度變低、熔融擠出成型變得容易,膜之製膜性將會提高,故較佳。
此等之PET樹脂可為同元PET樹脂,亦可含有共聚合成分,例如能夠將二乙二醇、新戊二醇、聚伸烷基二醇等之二醇成分,且將己二酸、癸二酸、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間苯二甲酸-5-磺酸鈉等之二羧酸成分作為共聚合成分使用。又,於此PET樹脂之中,以不損害本發明效果之量,必要時亦可摻合適當之添加劑,例如耐熱安定劑、耐氧化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耐候安定劑、有機之易滑劑、有機系微粒、填充劑、抗靜電劑、成核劑、染料、分散劑、偶合劑等。
為了由上述之PET樹脂作成雙軸拉伸膜,必要時乾燥PET樹脂後,供應至習知之熔融擠出機,從狹縫狀之模頭擠出片狀,使其緊貼於金屬轉筒上,冷卻直到該PET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以下而獲得未拉伸膜。能夠利用同時雙軸拉伸法或逐次雙軸拉伸法等之習知方法拉伸該未拉伸膜而獲得雙軸拉伸膜。作為此情形之條件,拉伸溫度能夠選擇該PET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Tg以上、Tg+100℃以下之任意條件,通常為80至170℃之溫度範圍, 從最終所得之膜的物性與生產性而言,故較佳。又,拉伸倍率係膜之長邊方向、寬邊方向皆選定1.6至5.0,較佳為1.7至4.5之範圍。又,拉伸速度較佳為1000至200000%/分鐘。進一步於拉伸後進行膜之熱處理,在接續於向寬邊方向拉伸之定幅器的熱處理室進行連續式熱處理,或是在其他之烘箱中加熱、或利用加熱輥也能夠熱處理。熱處理條件通常採用溫度為120至245℃、時間為1至60秒鐘之範圍。熱處理時,基於使寬邊方向、長邊方向上熱尺寸安定性良好之目的下,亦可進行鬆弛處理。
作成在140℃高壓蒸氣下、10小時保管後之拉伸伸度保持60%以上的PET膜係依照JIS C2151(1996)而測定膜之斷裂伸度時,在140℃高壓蒸氣下與蒸氣處理前作一比較,使50%伸度降低時間成為不具有耐水解性之膜的2倍以上的PET膜現已上市中,具體而言,於本發明中,Toray(股)製之「Luminar」(註冊商標)×10S等能夠較佳作為塑膠膜使用。
於本發明中,作為塑膠膜較佳所用之PEN膜係將在二羧酸成分中使用2,6-萘二甲酸、在二醇成分中使用乙二醇,利用與上述同樣之習知方法,將以習知方法所聚合的樹脂予以雙軸拉伸之膜。
此等耐水解性PET膜或是PEN膜之厚度較佳為38至300μm,從膜之剛性、耐電壓性、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之成本面及太陽能電池模組製造時之加工適應性而言,更佳為50至250μm。
還有,為了通過在難燃規格的UL746A中之HAI(高電 流電弧點火)試驗,耐水解性PET膜或是PEN膜之厚度較佳為200至250μm。
作為在本發明之塑膠膜較佳所用之氟系樹脂膜能夠作成以熔融氟系樹脂、從噴嘴擠出成片狀後在旋轉冷卻轉筒上使其冷卻固化而作成目的之厚度的氟系樹脂膜。
作為氟系樹脂膜,可舉例: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六氟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FEP)、或過氟(烷基乙烯基醚)/四氟乙烯共聚物、聚氯三氟乙烯樹脂等。此等之氟樹脂中,尤其從為了作成膜的熔融擠出成型性之觀點,較佳為聚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六氟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FEP)、過氟(烷基乙烯基醚)/四氟乙烯共聚物、聚氯三氟乙烯聚合物。
在本發明之氟系樹脂膜係藉由利用電暈放電處理、電漿處理、火焰處理、化學處理等之活化處理表面而能夠使所積層後之緊貼強度提高。
在本發明之塑膠膜也能夠較佳地使用積層上述聚酯膜與氟系樹脂膜者。
在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係由A層/B層/C層之3層構造構成,A層為由混合聚乙烯系樹脂與聚丙烯系樹脂之樹脂組成物構成。作為在A層所用之聚乙烯系樹脂可舉例:高壓法低密度聚乙烯、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或此等之混合樹脂。
所謂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係乙烯與α-烯烴之共聚物(以下簡稱為LLDPE)、碳原子數為4至20,較佳為4至8之α-烯烴的共聚物,具體而言,可舉例: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等之共聚物。此等之α-烯烴能夠單獨地或組合後使用,尤其從聚合生產性之觀點,較佳使用1-丁烯、1-己烯、1-辛烯等。
在本發明之A層的LLDPE之熔點較佳為110至130℃之範圍。藉由使熔點為130℃以下而與EVA具優越之熱黏著性,且藉由作成110℃以上,由於與EVA熱壓黏時而不會使片之厚度減低且能確保耐電壓特性,故較佳。
又,針對該LLDPE之密度,較佳為0.90g/cm3以上者;若使密度較0.94g/cm3為高時,與聚丙烯系樹脂之分散性將會降低,在與金屬輥或橡膠輥之摩擦中,由於樹脂容易脫落而可能成為發生白色粉體之主要原因,較佳為0.94g/cm3以下者。LLDPE中之α-烯烴的含量較佳為0.5至10莫耳%,進一步較佳為2.0至8.0莫耳%。藉由將α-烯烴含量調整至0.5至10莫耳%,能夠使LLDPE之密度成為0.90g/cm3以上0.94g/cm3以下之範圍。
在本發明之A層的LLDPE之190℃的熔融指數(以下,簡稱為MFR)較佳為0.5至10.0g/10分鐘,更佳為1.0至5.0g/10分鐘。藉由使MFR設為0.5g/10分鐘以上,於膜之製膜時,能夠使得與其他層之積層不均難以發生。若MFR較10.0g/10分鐘為小時,使得因澆鑄時之操作性不良或結晶化度增大所造成的脆化難以發生,故較佳。
將高壓法低密度聚乙烯(以下,簡稱為LDPE)使用於本發明之A層之情形,其密度較佳為0.90至0.93g/cm3之範圍。藉由使密度作成0.90g/cm3以上而能確保優異的膜之潤滑性,因為使加工時之膜操作性變得良好,故較佳。另一方面,藉由作成0.93g/cm3以下,容易發現使聚乙烯系樹脂與聚丙烯系樹脂之分散性提高之效果。
將密度為0.94至0.97g/cm3之高密度聚乙烯(以下,簡稱為HDPE)使用於本發明之A層之情形,具優越之膜剛性、及耐卷曲性,另一方面,由於因加工時之輥摩擦造成HDPE脫落而發生白色粉末,有引起賦予膜污染或刮傷等問題之情形,必須注意熔點較LLDPE或LDPE為高的部分、提高設定與EVA進行熱黏著之際的加熱溫度等,有根據熱黏著條件而使得與EVA的緊貼強度變得略低之虞。
接著,於本發明之A層中,必須混合聚乙烯系樹脂與聚丙烯系樹脂。藉由混合聚丙烯系樹脂而能夠使耐熱性提高且使與B層之緊貼性提高。
於本發明中,在A層中,相對於聚乙烯系樹脂100重量份而言,若聚丙烯系樹脂較500重量份為少時,能夠確保與EVA之緊貼性,一旦超過50重量份時,由於耐熱性及B層間之緊貼力將會提高,較佳為混合50至500重量份的聚丙烯系樹脂。
在本發明所謂的耐熱性係指於作為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使用之際,在加工步驟可承受所實施的130至170℃之積層。更具體而言,如上所述,於編入匯流排等之配線的太陽能電池模組之製造步驟中,構成太陽能 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之樹脂將會受到該積層時之熱與壓力而變形,針對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的A層/B層/C層之全部厚度,維持80%以上之初期厚度係重要。由於背面保護片之厚度直接有助於耐電壓特性,藉由保持初期之厚度而能確保耐電壓特性。亦能夠作成匯流排等之配線構件不透明、具優越之設計性的太陽能電池模組。
作為聚丙烯系樹脂,可舉例:同元聚丙烯、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
使用乙烯與丙烯的共聚物之情形,乙烯含量較佳為1至15莫耳%之範圍。乙烯含量超過1莫耳%之情形,對LLDPE或LDPE、或是此等混合樹脂之分散性將會提高,在與金屬輥或橡膠輥之摩擦中,樹脂將難以脫落而能抑制發生白色粉體,又,能夠提高與EVA之緊貼力。另一方面,一旦較15莫耳%為少時,使其與EVA熱壓黏時,不會減低片厚度而能夠提高匯流排等之隱蔽性。
還有,該聚丙烯系樹脂在230℃下之MFR較佳為1.0至15g/10分鐘之範圍。MFR較1.0g/10分鐘為大之情形,於製膜步驟中,相較於噴嘴之噴出寬度,膜寬不易降低(縮頸),膜之穩定製造變得容易。又,MFR較15g/10分鐘為小之情形,由於結晶化速度降低而使膜不會變脆,故較佳。
以耐熱性為主,從潤滑性或膜之操作性、耐卷曲性、與EVA之熱黏著性之觀點,聚丙烯系樹脂之熔點較佳為140℃至170℃之範圍。藉由將熔點作成140℃以上,A層係具優越之耐熱性,因而抑制使作為太陽能電池模組 用背面保護片與EVA熱壓黏時之片厚度的降低、能確保耐電壓特性,故較佳。藉由將熔點作成170℃以下,能確保與EVA之優異的緊貼力。
在本發明之A層的表面粗糙度Ra係0.10至0.30μm,因為符合加工時之膜操作機能,故較佳。
在本發明之A層中,基於改善膜之操作性、潤滑性之目的下,相對於A層之樹脂成分而言,亦可添加0.1至10重量%之平均粒徑1至5μm的無機或有機粒子。
又,相對於A層樹脂成分而言,能夠添加0.1至10重量%之有機化合物之潤滑劑。作為有機化合物之潤滑劑,可舉例:硬脂酸醯胺、硬脂酸鈣等。
接著,在本發明之B層係由含有白色微粒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構成。此處所謂的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係聚丙烯系樹脂為由同元聚丙烯、乙烯與丙烯之無規或嵌段共聚物所選出的至少一種以上之樹脂,或是由此等之樹脂與聚乙烯之混合樹脂構成,從耐熱性之觀點,聚乙烯之含量較佳為低於樹脂成分整體之30重量%者。
將乙烯與丙烯之共聚物作為聚丙烯系樹脂使用之情形,從耐熱性之觀點,乙烯含量較佳為15莫耳%以下者。
從A層及所後述之C層的共擠出時之積層性而言,聚丙烯系樹脂在230℃下之MFR較佳為1.0至15g/10分鐘之範圍。藉由使MFR較1.0g/10分鐘為大,於製膜步驟中,從噴嘴所熔融擠出的膜將難以縮頸,膜寬度方向之平面性不會惡化等,使穩定製膜變得容易。又,MFR較15g/10 分鐘為小之情形,結晶化速度將會降低,使膜變得難以脆化。
從耐候性之觀點,在本發明之B層所用之白色微粒較佳為碳酸鈣、氧化矽、氧化鋁、氫氧化鎂、氧化鋅、滑石、高嶺土、氧化鈦、硫酸鋇等之無機系微粒,其中,最佳為氧化鈦粒子,作為結晶型已知有金紅石型、銳鈦礦型、板鈦礦型等,從優異的白色度與耐候性及光反射性等之特性而言,較佳為金紅石型。
於本發明中,使用氧化鈦之情形,由於有因光觸媒作用而使樹脂劣化之可能性,基於抑制光觸媒作用之目的下,較佳為藉表面被覆劑而表面被覆處理氧化鈦粒子。雖然表面被覆劑的組成並未受到限定,但較佳為氧化矽或氧化鋁、或氧化鋅等之無機氧化物。藉由表面被覆劑所進行的被覆方法並未予以特別限定,能夠使用以習知方法所表面被覆的氧化鈦粒子。
還有,從氧化鈦粒子安定化之目的,也能夠將例如受阻胺系等之光安定化劑添加於樹脂中。
在本發明所用之白色微粒的平均粒徑較佳為0.2至0.7μm者,在提高可見光反射率之目的下,更佳為0.25至0.35μm者。
又,雖然在本發明所用之B層的白色微粒之添加量係根據其比重所支配,相對於聚丙烯系樹脂而言,較佳為在5至50重量%之範圍內添加。其中,相對於聚丙烯系樹脂而言,更佳為10至30重量%之範圍。相對於聚丙烯系樹脂而言,藉由使添加量成為5重量%以上而可獲得充分 之白色化與光反射效果,能夠作成匯流排等之配線材料不透明且具優越之設計性者。另一方面,一旦較50重量%為少時,於製膜時白色微粒將難以凝聚而能夠穩定地製膜。
接著,在本發明之C層係由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構成,與B層同樣地,以同元聚丙烯、乙烯/丙烯之無規或嵌段共聚物等之聚丙烯系樹脂所選出的1種以上之樹脂作為主要成分,從耐熱性之觀點,較佳含有70重量%以上之聚丙烯系樹脂;以耐熱性為主,從潤滑性、膜操作性、耐刮傷性、耐卷縮性之觀點,最佳為嵌段共聚物。以耐熱性為主,從潤滑性、膜操作性、耐刮傷性、耐卷縮性之觀點,聚丙烯系樹脂之熔點較佳為150℃至170℃之範圍。藉由將熔點作成150℃以上,由於具優越之耐熱性,且作為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不會根據使其與EVA熱黏著時之溫度與壓力而減低片之厚度、能夠保持匯流排等之隱蔽性,故較佳。藉由選擇熔點為170℃以下者而減小與B層之結晶化度的差異,能抑制膜之卷曲、提高捲取性,或也提高與其他基材之黏著性。
該聚丙烯系樹脂在230℃下之MFR較佳為1.0至15g/10分鐘之範圍。藉由使MFR較1.0g/10分鐘為大,於製膜步驟中將難以縮頸,使膜之穩定製膜變得容易。又,由於MFR較15g/10分鐘為小,結晶化速度將會降低,使膜變得難以脆化。
雖然在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的厚度係根據所用之太陽能電池之構造而改變,較佳為10至250μm之 範圍,進一步從膜製造面或與其他基材之積層加工性而言,較佳為20至200μm之範圍。藉由作成250μm以下而能夠作成具優越之經濟性、具優越之操作性者。還有,本發明申請案之重要目的係為了作成一種藉由受到配線構件之影響而薄化變形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不會使太陽能發電元件或互連器、匯流排透明之程度的具優越之耐熱性、隱蔽性的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厚度較佳為作成50至200μm,進一步較佳為作成130至200μm。
在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係由A層/B層/C層構成,雖然其積層比並未予以特別限定,將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設為100%,A層、C層分別較佳為5至20%、B層較佳為90至60%之範圍。藉由作成A層/B層/C層,且藉由以A層及C層夾住含有白色微粒之B層,抑制在製造時的噴嘴中附著大量含有粒子之樹脂分解物,能避免因分解物脫落所造成的步驟污染、或膜刮傷之類的品質問題。
具體說明製造在本發明之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方法。還有,於本發明中,膜之製造方法並不受此所限定。
作為使用於A層之樹脂係使用將聚丙烯系樹脂50至500重量份混合於熔點110℃至130℃之範圍的LLDPE 100重量份中之樹脂混合物。
作為使用於B層之樹脂係使用一種樹脂混合物,其係於熔點為140℃至170℃之範圍的聚丙烯系樹脂中,混合作為白色微粒的平均粒徑為0.3μm之金紅石型氧化鈦5至 50重量%、與在0.05至0.35重量%範圍之作為抗氧化劑的“Sumilizer GP”。
作為使用於C層之樹脂係使用熔點為150℃至170℃之聚丙烯系樹脂。將如上述般進行所準備的樹脂供應至各自單軸之熔融擠出機,分別在220至280℃之範圍熔融。然後,通過設置於聚合物管之中間的過濾器而去除粗大無機粒子等之後,利用多分歧管型T模頭或設置於T模頭上部之進料區段而進行A層/B層/C層型之3種3層積層,使C層側成為金屬輥面側,從T模頭而噴出於旋轉金屬輥上後獲得未拉伸膜。此時,旋轉金屬輥係使表面溫度控制於20至60℃,不會引起C層對金屬輥之黏著,因為提高結晶性,故較佳。又,為了使熔融聚合物緊貼於金屬輥,較佳為從非金屬輥側噴吹空氣之方法或使用揑合輥。
在本發明之紫外線吸收層,可舉例:由將紫外線吸收劑摻合於丙烯酸系樹脂等之黏結劑樹脂中之樹脂組成物、或使紫外線吸收層及光安定化劑共聚合於丙烯酸系樹脂等之樹脂所構成者,從對基材之塑膠膜的緊貼性或紫外線吸收層本身耐候性之觀點,較佳為由紫外線吸收層及光安定化劑與丙烯酸系樹脂等之共聚合的樹脂所構成者。
作為與丙烯酸系樹脂共聚合之紫外線吸收劑,可舉例:水楊酸系、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氰基丙烯酸酯系等之紫外線吸收劑。
又,同樣地,與該丙烯酸樹脂共聚合的光安定化劑 ,可舉例:受阻胺系等之光安定化劑。
所謂將白色顏料添加於本發明之紫外線吸收層中較佳為用以使紫外線吸收層之樹脂的耐候性提高,從泛用性、價格、發色性能、或抗紫外線性之觀點,較佳為將氧化鈦作為白色顏料。
於本發明之紫外線吸收層的厚度較佳為0.2至5μm,進一步較佳為1至4μm,特佳為1至3μm。藉由使紫外線吸收層之厚度較0.2μm為厚,於塗布時不會發生彈開或膜裂開之現象,容易形成均勻之塗膜,能夠顯現對基材塑膠膜之緊貼力、較其他更充分地顯現紫外線阻隔性能,故較佳。另一方面,紫外線吸收層之厚度為5μm以下,充分地顯現濾除紫外線性能,即使較其為厚,塗布方式也將產生限制而有使生產成本變高等觀點之虞。
由於在本發明之紫外線吸收層可獲得保護樹脂基材之效果而形成於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膜之最外層。
於本發明中,使用於塑膠膜與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貼合的黏著劑,雖然並未予以特別限定,但一般使用異氰酸酯交聯型黏著劑。其中,為了作成具優越之耐候性、相對於歷時而使黏著力降低少的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較佳使用具優越之耐水解性的黏著劑。
作為用於本發明之黏著劑的溶劑,較佳為酯類、酮類、脂肪族類、芳香族類等之不具有活性氫的溶劑。作為酯類,可舉例: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等。作為酮類,可舉例: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 酮等。作為脂肪族,可舉例:正庚烷、正己烷、環己烷等。作為芳香族類,可舉例:甲苯、二甲苯等。在此等之中,從溶解度、塗布適應性之觀點,特佳為乙酸乙酯、乙酸丙酯、甲基乙基酮。
又,黏著劑層之厚度較佳為0.1至10μm,從成本面及黏著性之觀點,更佳為2至6μm。
作為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之製造方法係採用如下之習知手法:利用例如照相凹版/輥塗布法、輥塗布法、逆塗布法、輕觸塗布法、其他等之塗布法、或印刷法等而將黏著劑塗布於塑膠膜上的乾式積層等而積層其他塑膠膜或積層體。此時必要的話,塑膠膜亦能實施電暈處理、電漿處理等之使黏著性提高之表面處理。又,塑膠膜預先採用如下之習知手法:利用例如照相凹版/輥塗布法、輥塗布法、逆塗布法、輕觸塗布法、其他等之塗布法、或印刷法等將黏著劑塗布於與塗布黏著劑之面相反側面上的乾式積層等而形成紫外線吸收層(17)。接著,貼合該塑膠膜(16)之黏著劑(15)塗布面與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11)之C層(14)側面。將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10)之一例的概略側剖面圖顯示於第1圖。
塑膠膜與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緊貼強度較佳為2N/15mm以上。若此等膜間之緊貼強度為2N/15mm以上時,可充分獲得所積層薄膜之層間強度,難以引起因太陽能電池模組加工時或加速試驗等所造成的層間剝離,更佳為6N/15mm以上。
以下,針對使用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來製造太陽能電池模組之方法而說明。將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例的概略剖面圖顯示於第2圖。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之厚度較佳為200至400μm之範圍。藉由將厚度作成200μm以上,能夠確保高的部分放電電壓,進一步能確保充分之剛性,操作時之折彎缺陷將會顯著減少。另一方面,藉由使厚度成為400μm以下,能夠一面保持必要充分之剛性或耐電壓性、一面擴大捲取於輥上之際的每單位輥之長度,故能夠作成具優越之生產性者。進一步較佳為250至350μm之範圍。
在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10)之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11)面與黏著性樹脂層2(23)相向之方向上,依序積層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10)/黏著性樹脂層2(23)/作為已配設配線之光伏元件之太陽能發電元件(25)/黏著性樹脂層1(22)/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表面保護片(24),還有,必要的話,在各層間任意積層其他之原料,接著利用藉抽真空等而使此等一體化來加熱壓黏的積層法等之通常的成型法,將上述各層作成一體成型物而加熱壓黏成型,裝設框而製造太陽能電池模組。
構成該太陽能電池模組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表面保護片(24)較佳為具有陽光之穿透性、絕緣性、耐候性、耐熱性、耐光性、耐水性、防濕性、防污性等物理或化學強度性。作為上述之表面保護片能夠使用玻璃板等、聚醯胺系樹脂(各種耐綸)、聚酯系樹脂、環狀聚烯烴系 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乙縮醛系樹脂、其他等之各種樹脂膜或片。
作為黏著性樹脂層1(22)較佳為具有耐候性、耐熱性、透明性。具體而言,作為上述之填充劑層,例如能夠使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離子聚合物樹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酸改性聚烯烴系樹脂、聚乙烯丁縮醛樹脂、矽系樹脂、環氧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其他等之樹脂之1種或2種以上之混合物。
作為構成太陽能電池模組之光伏元件的太陽能發電元件(25)係習知者,例如能夠使用單晶矽型太陽能發電元件、多晶矽型太陽能發電元件等之結晶矽太陽能發電元件;由單接合型或無規構造型等所構成的非晶矽太陽能發電元件;砷化鎵(GaAs)或磷化銦(InP)等之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太陽能發電元件;碲化鎘(CdTe)或二硒化銅銦(CuInSe2)等之II-VI族化合物半導體太陽能發電元件;有機太陽能發電元件、其他等。還有,也能夠使用薄膜多晶矽太陽能發電元件、薄膜微晶矽太陽能發電元件、薄膜結晶矽太陽能發電元件與非晶矽太陽能發電元件之混合元件等。
積層於構成太陽能電池模組之光伏元件下方之黏著性樹脂層2(23)能夠使用與黏著性樹脂層1(22)相同材質者。黏著性樹脂層2(23)較佳為具有與背面保護片之緊貼性。此等黏著性樹脂層係用以達成保持作為光伏元件之太陽能發電元件背面潤滑性的機能而具有熱塑性,還有,由於保護作為光電動勢之太陽能發電元件,較佳為具 優越之耐刮傷性、撞擊吸收性等。
作為太陽能電池模組之框體適合為鋁型材。
[實施例]
以下,依照實施例而詳細說明本發明。還有,特性係藉由以下之方法而進行測定、評估。
[密度測定方法]
密度係利用(ASTM)D1505而測得。
[MFR之測定方法]
LLDPE、LDPE之熔融指數(MFR)係依照ASTM D1238,以190℃、2.16kg載重;又,同元聚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之MFR係以230℃、2.16kg載重而測得。
[熔點測定]
所用之樹脂的熔點係利用示差掃描熱量計(島津製作所製、DSC-60),將以10℃/分鐘之速度而從20℃升溫並加熱到300℃之際的熔解波峰的最高波峰溫度設為熔點。
[反射率]
針對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之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面,將 60積分球(日立製作所製、130-0632)及10度傾斜間隙物裝設於分光光度計(日立製作所製、U-3410)內之狀態下,求出3次測定560nm之絕對反射率的平均值而作為反射率。
[耐熱性試驗:互連器之透明]
如第3圖所示,在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10) 之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11)面與EVA片2(33)相向方向上,依序積層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10)/EVA片2(33)(Sanvic(股)製、PV-45FR000厚度450μm)/互連器(35)(2mm寬×厚0.6mm)/EVA片1(32)(厚度450μm)/玻璃板(34),設置於NPC(股)製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積層機(LM-50×50-S)內之後,以真空時間5分鐘、控制時間1分鐘、加壓時間9分鐘、溫度142℃之條件下加熱壓黏。壓黏後,冷卻至室溫,製得虛擬模組。
利用上述方法而作成各等級10片,從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側目視觀察。作為透明之判定,依照下列之基準,將4以上者視為合格。
5:10片全部之互連器皆不具透明。
4:10片中1片之互連器具些微透明,其餘則不具透明。
3:10片中僅2片以上之互連器具些微透明,不具明顯的透明。
2:10片中僅1片之互連器具明顯的透明。
1:10片中2片以上之互連器具明顯的透明。
[耐熱性試驗: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厚度觀察]
用刀具而對耐熱性試驗後之虛擬模組劃入刻痕,使用偏光顯微鏡(Nikon(股)製ECLIPSE E400POL),以200倍之倍率觀察互連器部分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之剖面,依照下列基準來判定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整體之厚度變化,將「+」以上判定為合格。
++:厚度變化為低於-5%。
+:厚度變化為-5%以上低於-20%。
-:厚度變化為-20%以上。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與EVA之黏著強度測定]
如第4圖所示,在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10)之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11)面與EVA片2(43)及脫模膜(45)相向方向上,依序積層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10)/脫模膜(45)/EVA片2(43)/EVA片1(42)/玻璃板(44),設置於NPC(股)製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積層機(LM-50×50-S)內之後,以真空時間5分鐘、控制時間1分鐘、加壓時間9分鐘、溫度142℃之條件下加熱壓黏。壓黏後,冷卻至室溫,製作虛擬模組。使用該虛擬模組,如下列方式測定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與EVA之黏著強度。
從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側,以10mm寬度,在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EVA層間進行剝離,在室溫條件下使用ORIENTEC(股)製TENSILON PTM-50,以剝離角度180°、剝離速度100mm/min進行剝離,評估黏著強度,依照下列之基準而將「+」以上判定為合格。
++:剝離強度為50N/10mm以上。
+:剝離強度為低於50N/10mm、40N/10mm以上。
-:剝離強度為低於40N/10mm、20N/10mm以上。
--:剝離強度為低於20N/10mm。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例及比較例加以說明。
[耐紫外線性評估]
使用岩崎電氣公司製Isuper UV Tester SUV-W151,在63℃×30%RH氣體環境下,以紫外線強度160mW/cm2 進行24小時紫外線照射(紫外線照射累積量206kWh/m2)。進行其前後之色彩系統b*值之測定。將b*值之差低於6之情形,以「++」判定為合格;將低於30、6以上之情形,以「+」判定為合格;將30以上之情形,以「-」判定為不合格。
[氧化鈦母料(master batch)A之製造方法]
使用雙軸擠出機,在240℃下,進行熔點162℃、密度0.900g/cm3之同元聚丙烯40重量%、及利用以矽、鋁、鉛等之1種或複數種作為主要成分之無機氧化物所表面處理的平均粒徑200mm之金紅石型氧化鈦(堺化學工業(股)製FTR-700)60重量%之熔融混攪後,切斷股線而製得氧化鈦母料A。
[氧化鈦母料B之製造方法]
使用雙軸擠出機,在210℃下,進行熔點122℃、密度0.922g/cm3、MFR 7g/10分鐘之LLDPE 40重量%、及利用以矽、鋁、鉛、鋯等之1種或複數種作為主要成分之無機氧化物所表面處理的平均粒徑200nm之金紅石型氧化鈦(堺化學工業(股)製FTR-700)60重量%之熔融混攪後,切斷股線而製得氧化鈦母料B。
(實施例1)
相對於熔點127℃、密度0.940g/cm3、MFR 5.0g/10分鐘之LLDPE 80重量份而言,作為使用於A層之樹脂係使用混合20重量份之熔點112℃、密度0.912g/cm3、MFR 4.0g/10分鐘之LDPE(聚乙烯系樹脂合計100重量份)、及作為聚丙烯系樹脂之熔點150℃、密度0.900g/cm3、MFR 7g/10分鐘之乙烯含量4莫耳%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以下,簡稱為EPC)100重量份之樹脂。
相對於熔點160℃、密度0.900g/cm3、MFR 7g/10分鐘之同元聚丙烯(以下,簡稱為H-PP)100重量份而言,作為使用於B層之樹脂係使用混合氧化鈦母料A 30重量份之樹脂。著色化劑之氧化鈦的添加量為13.8重量%。
作為使用於C層之樹脂係使用熔點160℃、密度0.900 g/cm3、MFR 4.0g/10分鐘、乙烯含量7莫耳%之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以下,簡稱為B-PP)。
將如上述般進行所準備的A層、B層、C層之各層各自的樹脂供應至單軸之熔融擠出機,各自於260℃下進行熔融而導入多分歧管型T模頭內,擠出於已保持30℃之澆鑄轉筒上,從非轉筒面側噴吹25℃之冷風而使其冷卻固化,獲得各層之厚度構造比例為A層/B層/C層=10%/80%/10%之膜厚度150μm的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
藉由在該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C層側進行電暈放電處理而使C層表面之濕潤張力成為40mN/m後捲取。
將白色微粒、塑化劑及溶劑一併混入以日本觸媒(股)製之紫外線吸收劑及光安定化劑(HALS)交聯於丙烯酸聚醇樹脂為特徵之塗布劑的“HALSHYBRID”聚合物(註冊商標)BK1(固體成分濃度:40重量%、丙烯酸樹脂)中,使用珠磨機分散而獲得固體成分濃度為50重量%之樹脂層形成用主劑塗料。
接著,藉由使其與主劑塗料之重量比成為33/8之比的方式來將所預先計算出的量之Nurate型六亞甲二異氰 酸酯的住化Bayer Urethane(股)製「Desmodur」(註冊商標)N3300(固體成分濃度:100重量%)摻入利用上述方法所得之樹脂層形成用塗料中,進一步使其成為固體成分濃度20重量%(樹脂固體成分濃度)之塗料的方式來取量所預先算出的稀釋劑:乙酸正丙酯,進行15分鐘攪拌而獲得固體成分濃度20重量%(樹脂固體成分濃度)之紫外線吸收層形成用塗料。
還有,將氧化鈦粒子(Tayca(股)製JR-709)作為上述用於調整之白色微粒使用,將DIC(股)製環氧系塑化劑(“Epoxizer”W-121)作為塑化劑使用。
準備耐水解性雙軸拉伸PET膜(Toray(股)製之「Luminar」(註冊商標)×10S(125μm))作為塑膠膜。在此基材膜之一側面,使用乾式積層機(岡崎機械工業(股)製之附顏色印刷的乾式積層機OG/DL-130AT-AF)而塗布該紫外線吸收層形成用塗料,在150℃乾燥30秒鐘,使乾燥後塗布量成為4.0g/m2的方式來設置紫外線吸收層。
接著,藉由上述乾式積層機而對上述「Luminar」(註冊商標)×10S之未塗布面,將異氰酸酯交聯型黏著劑(大日本墨水化學工業(股)製、LX-903/KL-75=8/1)塗布成固體成分塗布厚度5μm,進行乾燥,以60N/cm之夾持壓而與上述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C層側實施積層。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厚度為285μm。
所積層的膜係在溫度40℃下實施72小時蝕刻,加速黏著劑層之硬化反應,作成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1。
(實施例2)
作為使用於A層之聚乙烯系樹脂係單獨使用在實施例1所用之LDPE,相對於該LDPE 100重量份而言,作為聚丙烯系樹脂係使用混合在實施例1所用之EPC 150重量份之樹脂。
相對於熔點160℃、密度0.900g/cm3、MFR 4g/10分鐘、乙烯含量7莫耳%之B-PP 100重量份而言,作為使用於B層之樹脂係使用混合熔點150℃、密度0.900g/cm3、MFR 7g/10分鐘、乙烯含量4莫耳%之EPC 100重量份、及氧化鈦母料A 20重量份之樹脂。白色微粒之氧化鈦的添加量為5.5重量%。
相對於在實施例1所用之B-PP 100重量份而言,作為使用於C層之樹脂係使用混合100重量份之熔點162℃、密度0.900g/cm3、MFR 7g/10分鐘之H-PP的樹脂。
除了使用如上述般進行所準備的A層、B層、C層之各層各自的樹脂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1。
在耐熱性試驗之膜的薄膜化沒有問題。由於氧化鈦之添加量少,雖然原本為容易透明的互連器,但為實用等級。
(實施例3)
作為使用於A層之聚乙烯系樹脂係相對於在實施例1所用之LLDPE 100重量份而言,作為聚丙烯系樹脂係使用混合熔點160℃、密度0.900g/cm3、MFR 4g/10分鐘、乙烯含量7莫耳%之B-PP 200重量份之樹脂。
相對於在實施例2所用之EPC 100重量份而言,作為使用於B層之樹脂係使用混合氧化鈦母料A 300重量份之樹脂。白色微粒之氧化鈦的添加量為45.0重量%。
相對於在實施例2所用之H-PP 100重量份而言,作為使用於C層之樹脂係使用混合熔點150℃、密度0.900 g/cm3、MFR 7g/10分鐘、乙烯含量4莫耳%之EPC 100重量份的樹脂。
將如上述般進行所準備的A層、B層、C層之各層各自的樹脂供應至單軸之熔融擠出機,各自於260℃下進行熔融而導入多分歧管型T模頭內,擠出於已保持30℃之澆鑄轉筒上,從非轉筒面側噴吹25℃之冷風而使其冷卻固化,獲得各層之厚度構造比例為A層/B層/C層=10%/70%/20%之膜厚度150μm的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
除了使用如上述般進行所準備的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而獲得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1。
(實施例4)
使用於A層、C層之樹脂係作成相同於實施例1。
除了作為使用於B層之樹脂係取代在實施例2所用之B-PP而作成40重量份之熔點112℃、密度0.912g/cm3、MFR 4.0g/10分鐘之LDPE以外皆設為與實施例2相同。白色微粒之氧化鈦添加量為7.5重量%,聚乙烯之含量係樹脂成分全體之27重量%。
除了使用如上述般進行所準備的A層、B層、C層之各層各自的樹脂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而作成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1。
(實施例5)
除了作為使用於A層之樹脂係設為60重量份之在實施例1所用之EPC之外,使用相同於實施例1之樹脂。
除了使用如上述般進行所準備的A層、B層、C層之各層各自的樹脂之厚度100μm的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1。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厚度為235μm。
(實施例6)
除了作為使用於A層之樹脂係設為400重量份之在實施例1所用之EPC之外,使用相同於實施例1之樹脂。
除了將使用如上述般進行所準備的A層、B層、C層之各層各自的樹脂之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與已塗布紫外線吸收層形成用塗料之雙軸拉伸PET膜(Toray(股)製之「Luminar」(註冊商標)S10(125μm))之未塗布面積層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1。
在耐紫外線性評估中,雖然已確認些微黃變,但為實用等級。
(實施例7)
除了作為使用於A層之樹脂係設為600重量份之在實施例1所用之EPC之外,使用相同於實施例1之樹脂。
除了使用如上述般進行所準備的A層、B層、C層之 各層各自的樹脂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1。
由於A層之聚丙烯系樹脂的添加量多,雖然與EVA之緊貼力變得略低,但為實用等級。
(實施例8)
除了作為使用於A層之聚乙烯系樹脂係相對於熔點134℃、密度0.952g/cm3之HDPE 100重量份而言,作為聚丙烯系樹脂係使用已混合與在實施例1所使用者相同之EPC 100重量份之樹脂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樹脂。
除了使用如上述般進行所準備的A層、B層、C層之各層各自的樹脂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1。
由於A層之HDPE的熔點高,雖然與EVA之緊貼力變得略低,但為實用等級。
(實施例9)
除了作為使用於B層之樹脂係設為60重量份之在實施例4所用之EPC、40重量份之相同LDPE、20重量份之氧化鈦母料A之外,設為與實施例4相同。B層中之聚乙烯濃度成為37重量%,作成聚乙烯之濃度較大者。
除了使用如上述般進行所準備的A層、B層、C層之各層各自的樹脂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1。
由於B層中之聚乙烯濃度大,雖然在耐熱試驗確認B層些微薄膜化、透明之發生,但為實用等級。
(實施例10)
除了將帝人DuPont Films(股)製PEN膜“Teonex”Q51(125μm)作為塑膠膜使用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2。
(實施例11)
將氟系樹脂膜(Toray Film加工(股)製FEP易黏著膜「TOYOFLON」(註冊商標)FL(100μm))作為塑膠膜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地,在該氟系樹脂膜之單面形成紫外線吸收層,與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積層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2。
(實施例12)
將已貼合耐水解性雙軸拉伸PET膜(Toray(股)製之「Luminar」(註冊商標)×10(125μm))與氟系樹脂膜(Toray Film加工(股)製FTFE易黏著膜「TOYOFLON」(註冊商標)EL(100μm))者作為塑膠膜使用,將紫外線吸收層積層於FTFE側。與實施例1同樣地,與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積層貼合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2。
(實施例13)
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A層/B層/C層之聚烯烴原料,將B層之氧化鈦母料A之摻合量增加至50重量份,使擠出量減少而製作厚度50μm的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B層之 氧化鈦的添加量為20.0重量%。將250μm之耐水解性雙軸拉伸PET膜(Toray(股)製之「Luminar」(註冊商標)×10)作為塑膠膜使用,與上述50μm的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積層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2。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厚度為310μm。
由於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厚度薄至50μm,雖然經確認為透明,但為實用等級,由於耐水解性雙軸拉伸PET膜之厚度厚至250μm,能夠作成基於UL746A規格而具優越之難燃性的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
(實施例14)
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A層/B層/C層之聚烯烴原料,使擠出量減少而製作125μm的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將125μm之耐水解性雙軸拉伸PET膜(Toray(股)製之「Luminar」(註冊商標)×10)作為塑膠膜使用,與上述125μm的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積層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2。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厚度為260μm。由於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厚度略薄至125μm,雖然確認透明之發生,但為無問題之等級。
(實施例15)
於實施例1,除了將塑膠膜作成100μm之耐水解性雙軸拉伸PET膜(Toray(股)製之「Luminar」(註冊商標)×10)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2。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厚度為260μm。
(實施例16)
與實施例14同樣地進行,使擠出量增大而製作175μm的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將塑膠膜作成75μm之耐水解性雙軸拉伸PET膜(Toray(股)製之「Luminar」(註冊商標)×10),與上述175μm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積層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2。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厚度為260μm。
(比較例1)
在塑膠膜之耐水解性雙軸拉伸PET膜(Toray(股)製之「Luminar」(註冊商標)×10S(125μm))上不積層紫外線吸收層,而是與實施例1同樣地,與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積層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2。
因耐紫外線性評估所造成的b*值之差將會大幅增大而為不堪實用者。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厚度為280μm。
(比較例2)
使用於A層、C層之樹脂係作成相同於實施例1。
相對於100重量份之熔點112℃、密度0.912g/cm3、MFR 4.0g/10分鐘之LDPE而言,作為使用於B層之樹脂係使用混合氧化鈦母料B 30重量份之樹脂。白色微粒之氧化鈦的添加量為13.8重量%,聚乙烯之含量係樹脂成分全體之100重量%。
除了使用如上述般進行所準備的A層、B層、C層之各層各自的樹脂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2。
耐熱性試驗之結果,於5片之虛擬模組中,互連器發生透明。又,互連器為透明的部分之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厚度減少了50%以上。
(比較例3)
除了作為使用於A層之樹脂係設為在實施例1單獨所用之LLDPE之外,包含B層、C層樹脂,與實施例1進行同樣的方式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2。
耐熱性試驗之結果,雖然互連器之透明並未發生,但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厚度減少了20%以上。
(比較例4)
使用於A層、B層之樹脂係作成相同於實施例1。
作為使用於C層之樹脂係單獨使用熔點127℃、密度0.940g/cm3、MFR 5.0g/10分鐘、乙烯含量5%之LLDPE。
除了使用如上述般進行所準備的A層、B層、C層之各層各自的樹脂之外,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2。
耐熱性試驗之結果,雖然互連器之透明並未發生,但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厚度減少了20%以上。
(比較例5)
除了作為使用於A層之樹脂係設為在實施例1單獨所用之EPC之外,包含B層、C層樹脂,與實施例1進行同樣的方式而作成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將其評估結果顯示於表2。
與EVA之緊貼性不足。
10‧‧‧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
11‧‧‧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
12‧‧‧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A層
13‧‧‧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B層
14‧‧‧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C層
15‧‧‧黏著劑層
16‧‧‧塑膠膜
17‧‧‧紫外線吸收層
22‧‧‧黏著性樹脂層1
23‧‧‧黏著性樹脂層2
24‧‧‧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表面保護片
25‧‧‧光伏元件
32、42‧‧‧EVA片1
33、43‧‧‧EVA片2
35‧‧‧互連器
34、44‧‧‧玻璃板
45‧‧‧脫模膜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之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之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之耐熱性試驗方法的概略剖面圖。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與EVA之黏著強度測定方法的概略剖面圖。
10‧‧‧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
11‧‧‧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
12‧‧‧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A層
13‧‧‧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B層
14‧‧‧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C層
15‧‧‧黏著劑層
16‧‧‧塑膠膜
17‧‧‧紫外線吸收層

Claims (7)

  1. 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其係依序積層有包含A層/B層/C層之3層構造的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塑膠膜與紫外線吸收層的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其特徵在於A層為由混合聚乙烯系樹脂與聚丙烯系樹脂之樹脂組成物構成,B層為由含有白色微粒之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構成,C層為由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其中塑膠膜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耐水解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中任一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其中塑膠膜係包含氟系樹脂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其中塑膠膜係已積層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或耐水解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及氟系樹脂膜的膜,在氟系樹脂膜側積層有紫外線吸收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其中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之厚度為250至350μm,聚烯烴系樹脂多層膜之厚度為130至200μm。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其中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之厚度為250至350μm,塑膠膜之厚度為200至250μm。
  7. 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其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
TW101136620A 2011-10-05 2012-10-04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模組 TW2013211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0663 2011-10-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1187A true TW201321187A (zh) 2013-06-01

Family

ID=48043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6620A TW201321187A (zh) 2011-10-05 2012-10-04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模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18616A1 (zh)
EP (1) EP2765616A4 (zh)
JP (1) JP6015449B2 (zh)
KR (1) KR20140074376A (zh)
CN (1) CN103958192B (zh)
TW (1) TW201321187A (zh)
WO (1) WO20130514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73824A4 (en) * 2010-05-20 2015-08-19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REVERSE PROTECTIVE FOIL FOR SOLAR CELL MODULES
KR101487257B1 (ko) * 2013-07-11 2015-01-28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 모듈
JP6292441B2 (ja) * 2014-03-07 2018-03-14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複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JP6331074B2 (ja) * 2014-03-07 2018-05-30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複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JP6292442B2 (ja) * 2014-03-12 2018-03-14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複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JP2015191944A (ja) * 2014-03-27 2015-11-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192107A (ja) * 2014-03-28 2015-11-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5168174A1 (en) * 2014-04-28 2015-11-05 Madico, Inc. Protective sheet for a photovoltaic module
WO2015182282A1 (ja) * 2014-05-28 2015-12-03 東レ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1668053B1 (ko) * 2015-01-07 2016-10-20 주식회사 알앤에프케미칼 태양 전지용 백 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70009292A (ko) * 2015-07-16 2017-01-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면 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577058B2 (ja) * 2016-01-13 2019-09-1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なる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
JP7066965B2 (ja) * 2016-06-02 2022-05-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用外装材
CN106784135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安徽振兴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 Eva剥离强度测试方法
JP2019050346A (ja) * 2017-09-07 2019-03-28 ダイヤプラス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用多層フィルム、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220416104A1 (en) * 2019-11-22 2022-12-29 Endurance Solar Solutions B.V. Photovoltaic module backsheet comprising polyolefin lay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1085A (ja) 1998-03-10 1999-09-24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4184675B2 (ja) * 2002-02-18 2008-11-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ル用裏面保護シ−ト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ル
JP2004223925A (ja) 2003-01-23 2004-08-12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積層シート、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7956279B2 (en) * 2005-03-18 2011-06-07 Kyocera Corporation Solar cell module and solar cell array
JP2007150084A (ja) * 2005-11-29 2007-06-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積層体、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1449387B (zh) * 2006-03-28 2011-08-10 东丽薄膜先端加工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背面保护薄片
EP2226357B1 (en) * 2007-12-27 2018-02-28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pylene polymer composition
US20100043871A1 (en) * 2008-04-14 2010-02-25 Bp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Inc. Thermal Conducting Materials for Solar Panel Components
EP2315259A1 (en) * 2008-07-11 2011-04-27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Solar cell backsheet
WO2010053936A1 (en) * 2008-11-06 2010-05-14 Dow Globaltechnologies Inc. Co-extruded, multilayered polyolefin-based backsheet for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s
CN102470633B (zh) * 2009-07-23 2015-12-16 雷诺丽特比利时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聚丙烯基背板的光生伏打模块
JP5424169B2 (ja) * 2009-08-31 2014-02-26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多層フィルム
EP2573824A4 (en) * 2010-05-20 2015-08-19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REVERSE PROTECTIVE FOIL FOR SOLAR CELL MODULES
CN103098230B (zh) * 2010-08-31 2016-03-16 东丽薄膜先端加工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模块用背面保护片材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WO2012043248A1 (ja) * 2010-09-29 2012-04-05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用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多層フィルム
CN103477444A (zh) * 2011-01-31 2013-12-25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用表面保护材料以及使用该材料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65616A4 (en) 2015-05-27
US20140318616A1 (en) 2014-10-30
CN103958192B (zh) 2016-06-29
JPWO2013051403A1 (ja) 2015-03-30
CN103958192A (zh) 2014-07-30
JP6015449B2 (ja) 2016-10-26
WO2013051403A1 (ja) 2013-04-11
KR20140074376A (ko) 2014-06-17
EP2765616A1 (en)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21187A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及使用其之太陽能電池模組
JP5804326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P1898470B1 (en) Use of a back sheet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and resulting photovoltaic module
JP528364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989427B2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JP5732402B2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用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多層フィルム
TW201302466A (zh) 太陽能電池用的保護片與其製造方法以及太陽能電池模組
WO2013031974A1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19533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リワーク方法
WO2013015259A1 (ja)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38414A (ja) 太陽電池用ポリマー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201504048A (zh) 太陽電池用背板及太陽電池模組
WO2016031340A1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201817600A (zh) 積層體及使用其之太陽電池背面保護用片材、太陽電池模組
JP2011255624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積層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1511310A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用背面保護片
JP201811699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2015185687A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12066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S2369521T3 (es) Utilización de una lámina trasera para móduilos fotovoltaicos y módulo fotovoltaico resultante.
JP5303624B2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3089976A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304200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ポリマー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812094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2015192107A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