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7317A - 太陽電池用背板及太陽電池模組 - Google Patents

太陽電池用背板及太陽電池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7317A
TW201317317A TW101131715A TW101131715A TW201317317A TW 201317317 A TW201317317 A TW 201317317A TW 101131715 A TW101131715 A TW 101131715A TW 101131715 A TW101131715 A TW 101131715A TW 201317317 A TW201317317 A TW 2013173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cell
mass
back sheet
layer
colored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1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1313B (zh
Inventor
Yuuichi Shirasaki
Shin Ozawa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17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7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1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13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太陽電池用背板,包括聚合物基材及著色層。該著色層是直接配置於上述聚合物基材上,含有酸值為2 mg KOH/g~10 mg KOH/g的黏合劑及含量為2.5 g/m2~8.5 g/m2的顏料,且對乙烯-乙酸乙烯酯密封材具有50 N/cm以上的接著力。

Description

太陽電池用背板及太陽電池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設置於太陽電池元件的太陽光入射側的相反側的太陽電池用背板及太陽電池模組。
太陽電池為於發電時不排出二氧化碳而環境負荷小的發電方式,近年來急速推進普及。
太陽電池模組通常具有於太陽光入射之側的表面玻璃、與配置於與太陽光入射之側為相反側(背面側)的所謂背板之間夾持有太陽電池單元的構造,且表面玻璃與太陽電池單元之間、及太陽電池單元與背板之間是分別利用乙烯-乙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樹脂等加以密封。
背板具有防止水分自太陽電池模組的背面滲入的功能。先前使用玻璃或氟樹脂等作為背板,但近年來,就成本的觀點而言逐漸使用聚酯。而且,背板不僅有時為簡單的聚合物片材,而且有時亦為被賦予了各種功能的三聚物(terpolymer)片材。
背板通常採用以下構造:於成為支撐體的聚合物基材上積層有具有其他功能的層。作為積層功能層的方法,例如有於支撐體上貼合具有與要求對應的功能的聚合物片材的方法。例如揭示有以下方法:經由接著劑將多片樹脂膜貼合,藉此形成背板(例如參照專利文獻日本專利特開2002-10078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7-128943號公報)。
進而,作為以較貼合更低的成本來形成背板的方法,揭示有以下方法:將用以形成具有與要求對應的功能的層的塗佈液塗佈於支撐體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日本專利特開2006-21055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3-060218號公報)。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電池用背板,其具有創意性或反射性,並且不易發生層間剝離,與密封材的密接力高,即便長期間使用,由濕度及熱所致的經時性的密接力降低亦少。另外,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長期穩定地保持發電性能的太陽電池模組。
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具體方法如下。
<1>一種太陽電池用背板,包括:聚合物基材;及著色層,該著色層是直接配置於聚合物基材上,含有酸值為2 mg KOH/g~10 mg KOH/g的黏合劑及含量為2.5 g/m2~8.5 g/m2的顏料,且對乙烯-乙酸乙烯酯密封材具有50 N/cm以上的接著力。
<2>如<1>所記載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著色層更含有相對於黏合劑而為0.5質量%~50質量%的來源於交聯劑的結構部分。
<3>如<2>所記載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交聯劑為噁唑啉系交聯劑或三嗪系交聯劑。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太陽電池用 背板,其中設置於聚合物基材上的至少一層含有氟系界面活性劑。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顏料為白色顏料,設有著色層之面的對波長550 nm的光的反射率為80%以上。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使密封材與著色層直接接著並於120℃、100%RH的環境下保存60小時之時,保存後的密封材與著色層的接著力為保存前的密封材與著色層的接著力的60%以上,且聚合物基材與著色層之間未發生剝離。
<7>如<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聚合物基材含有羧基的含量為20當量/噸以下的聚酯樹脂。
<8>如<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聚合物基材含有羧基的含量為17當量/噸以下的聚酯樹脂。
<9>如<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黏合劑為聚烯烴。
<10>如<1>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聚合物基材是含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與相對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總質量而為0.1質量%~10質量%的封端劑而構成。
<11>如<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聚合物基材含有無機粒子或有機粒子,粒子 的平均粒徑為0.1 μm~10 μm,且粒子的含量相對於聚合物基材的總質量而為0質量%~50質量%。
<12>如<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聚合物基材的至少設置著色層之側的面是利用電暈處理(corona treatment)、輝光放電處理(glow discharge treatment)及火焰處理的至少一種方法進行了表面處理。
<13>一種太陽電池模組,包括:太陽電池元件;乙烯-乙酸乙烯酯密封材,其密封太陽電池元件;表面保護構件,其與密封材接著,保護受光面側;及背面保護構件,其含有如<1>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太陽電池用背板,且著色層與密封材直接接著,保護與受光面為相反之側。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太陽電池用背板,其具有創意性或反射性,並且不易發生層間剝離,與密封材的密接力高,即便長期間使用,由濕度及熱所致的經時性的密接力降低亦少。另外,提供一種可長期間穩定地保持發電性能的太陽電池模組。
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加以說明,但以下的實施形態為本發明的一例,並不限定本發明。再者,於本案說明書中,表示數值範圍的「~」是以包含其前後所記載的數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含意而使用。
<太陽電池用背板>
本發明的太陽電池用背板(適當地記作背板)含有聚合物基材及著色層,該著色層是直接配置於聚合物基材上,含有酸值為2 mg KOH/g~10 mg KOH/g的黏合劑及含量為2.5 g/m2~8.5 g/m2的顏料,且對乙烯-乙酸乙烯酯密封材具有50 N/cm以上的接著力。
對於本發明的太陽電池用背板而言,於聚合物基材上含有特定的黏合樹脂與既定量的顏料的著色層,對應於顏料的種類而表現出優異的光反射性或創意性,並且亦作為與密封太陽電池元件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密封材(以下適當地記作「EVA密封材」或僅記作「密封材」)的接著力優異的易接著層而發揮功能,不因高濕度及高溫環境下的經時引起剝離等而可穩定地保持,藉由使用該太陽電池用背板,可長期穩定地保持發電性能。
另外,本發明的太陽電池用背板由於為在聚合物基材與EVA密封材之間僅配置有著色層的構成,故與於著色層與聚合物基材之間、或著色層與密封材之間設置易接著層等其他層的情形相比較,可剝離的界面少,從而可抑制高濕度及高溫環境下的層間剝離。
-聚合物基材-
成為本發明的背板的支撐體的聚合物基材較佳為聚酯。聚合物基材所用的聚酯為由芳香族二元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與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所合成的線性飽和聚酯。該聚酯的具體例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間苯 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1,4-伸環己基二亞甲基對苯二甲酸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等。其中,就力學物性或成本的平衡的方面而言,特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
聚酯可為均聚物亦可為共聚物。進而,亦可於聚酯中少量摻合有其他種類的樹脂、例如聚醯亞胺等。
於聚合本發明的聚酯時,就將羧基含量抑制於既定範圍以下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Sb系、Ge系、Ti系的化合物作為觸媒,其中特佳為Ti系化合物。於使用Ti系化合物的情形時,較佳為藉由將Ti系化合物以1 ppm以上且30 ppm以下、更佳為3 ppm以上且15 ppm以下的範圍用作觸媒而進行聚合的態樣。若Ti系化合物的比例在範圍內,則可將末端羧基調整至下述範圍內,可將聚合物基材的耐水解性保持得低。
使用Ti系化合物的聚酯的合成時,例如可應用日本專利特公平8-301198號公報、日本專利第2543624號、日本專利第3335683號、日本專利第3717380號、日本專利第3897756號、日本專利第3962226號、日本專利第3979866號、日本專利第3996871號、日本專利第4000867號、日本專利第4053837號、日本專利第4127119號、日本專利第4134710號、日本專利第4159154號、日本專利第4269704號、日本專利第4313538號等中記載的方法。
構成聚合物基材的聚酯樹脂的羧基含量較佳為35當量/噸以下,更佳為20當量/噸以下,特佳為17當量/噸以 下。
若構成聚合物基材的聚酯樹脂的羧基含量為35當量/噸以下,則可保持耐水解性,並可將於高濕度及高溫下經時之時的強度降低抑制得小。就保持與形成於聚合物基材的表面上的著色層之間的接著性的方面而言,羧基含量的下限較理想為2當量/噸。再者,於本說明書中,「當量/噸」表示每1噸的莫耳當量。
羧基含量(AV)為藉由以下方法測定的值。即,將樹脂0.1 g溶解於苄醇10 ml中後,進一步添加氯仿而獲得混合溶液,於其中滴加酚紅指示劑。利用標準液(0.01N KOH-苄醇混合溶液)對該溶液進行滴定,根據滴加量求出末端羧基含量。
聚酯中的羧基含量可藉由聚合觸媒種類、製膜條件(製膜溫度或時間)來調整。
構成本發明中的聚合物基材的聚酯較佳為於聚合後進行固相聚合。藉此,可達成較佳的羧基含量。固相聚合可為連續法(使塔中充滿樹脂,一面對其進行加熱一面緩緩地使其滯流既定時間後送出的方法),亦可為批次法(於容器中投入樹脂並加熱既定時間的方法)。具體而言,固相聚合時可應用日本專利第2621563號、日本專利第3121876號、日本專利第3136774號、日本專利第3603585號、日本專利第3616522號、日本專利第3617340號、日本專利第3680523號、日本專利第3717392號、日本專利第4167159號等中記載的方法。
固相聚合的溫度較佳為170℃以上且240℃以下,更佳為180℃以上且230℃以下,進而佳為190℃以上且220℃以下。另外,固相聚合時間較佳為5小時以上且100小時以下,更佳為10小時以上且75小時以下,進而佳為15小時以上且50小時以下。固相聚合較佳為於真空中或氮氣環境下進行。
本發明的聚合物基材例如較佳為雙軸延伸膜,該雙軸延伸膜是將上述聚酯以膜狀進行熔融擠出後,利用流延鼓(casting drum)加以冷卻固化而製成未延伸膜,並將該未延伸膜於Tg℃~(Tg+60)℃下於長度方向上以合計倍率成為3倍~6倍的方式延伸1次或2次以上,其後於Tg℃~(Tg+60)℃下於寬度方向上以倍率成為3倍~5倍的方式延伸而成。
進而,視需要亦可於180℃~230℃下進行1秒鐘~60秒鐘的熱處理。
聚合物基材的厚度較佳為25 μm~300 μm左右,更佳為125 μm~260 μm。若聚合物基材的厚度為25 μm以上則力學強度良好;若為300 μm以下則於成本方面有利。
聚合物基材有伴隨著厚度增加而耐水解性惡化、不耐長期使用的傾向,於本發明中,於厚度為120 μm以上且300 μm以下、並且聚酯中的羧基含量為2當量/噸~20當量/噸的情形時,可進一步發揮高濕度及高溫下的耐久性的提高效果。
聚合物基材視需要亦可至少對設置著色層之側的面進 行電暈處理、火焰處理、輝光放電處理般的表面處理。
電暈放電處理通常是於經衍生物膜被覆的金屬輥(介電質輥)與經絕緣的電極間施加高頻、高電壓,產生電極間的空氣的絕緣破壞,藉此使電極間的空氣電離(ionization),於電極間產生電暈放電。而且是藉由使聚合物基材於該電暈放電之間通過而進行。
本發明中所用的較佳處理條件為電極與介電質輥的間隙(gap clearance)較佳為1 mm~3 mm、頻率較佳為1 kHz~100 kHz、施加能量較佳為0.2 kV.A.min/m2~5 kV.A.min/m2左右。
輝光放電處理是亦被稱為真空電漿處理或低壓電漿處理的方法,且為藉由低壓環境的氣體(電漿氣體)中的放電而產生電漿,對基材表面進行處理的方法。本發明的處理中所用的低壓電漿為於電漿氣體的壓力低的條件下生成的非平衡電漿。本發明的處理是藉由將被處理膜(聚合物基材)放置於該低壓電漿環境內而進行。
於本發明的輝光放電處理中,產生電漿的方法可利用直流輝光放電、高頻放電、微波放電等方法。用於放電的電流可為直流亦可為交流。使用交流的情形較佳為30 Hz~20 MHz左右的範圍。
於使用交流的情形時,可使用50 Hz或60 Hz的商用的頻率,亦可使用10 kHz~50 kHz左右的高頻。另外,使用13.56 MHz的高頻的方法亦佳。
本發明的輝光放電處理中所用的電漿氣體可使用氧 氣、氮氣、水蒸氣氣體、氬氣、氦氣等無機氣體,特佳為氧氣、或氧氣與氬氣的混合氣體。具體而言,較理想為使用氧氣與氬氣的混合氣體。於使用氧氣與氬氣的混合氣體的情形時,兩者的比率較佳為以分壓比計為氧氣:氬氣=100:0~30:70,更佳為90:10~70:30。另外,不特意將氣體導入至處理容器中而是使用因洩露(leak)進入至處理容器中的大氣或自被處理物中逸出的水蒸氣等氣體作為電漿氣體的方法亦佳。
電漿氣體的壓力必須為達成非平衡電漿條件的低壓。具體的電漿氣體的壓力較佳為0.005 Torr~10 Torr(0.666 Pa~1333 Pa)、更佳為0.008 Torr~3 Torr(1.067 Pa~400 Pa)左右的範圍。若電漿氣體的壓力為0.666 Pa以上,則接著性改良效果變充分;若為1333 Pa以下,則可抑制電流增大而放電變得不穩定的情況。
電漿輸出視處理容器的形狀或大小、電極的形狀等不同而不可一概而論,但較佳為100 W~2500 W左右,更佳為500 W~1500 W左右。
本發明的輝光放電處理的處理時間較佳為0.05秒~100秒,更佳為0.5秒~30秒左右。若處理時間為0.05秒以上則可充分獲得接著性改良效果;若為100秒以下則可防止被處理膜的變形或著色等。
本發明的輝光放電處理的放電處理強度取決於電漿輸出及處理時間,較佳為0.01 kV.A.min/m2~10 kV.A.min/m2的範圍,更佳為0.1 kV.A.min/m2~7 kV.A.min/m2
藉由將放電處理強度設定為0.01 kV.A.min/m2以上,可獲得充分的接著性改良效果,藉由設定為10 kV.A.min/m2以下,可避免被處理膜的變形或著色等問題。
於本發明的輝光放電處理中,預先對被處理膜進行加熱亦佳。藉由該方法,與不進行加熱的情形相比較,可於更短時間內獲得良好的接著性。加熱的溫度較佳為40℃~被處理膜的軟化溫度+20℃的範圍,更佳為70℃~被處理膜的軟化溫度的範圍。藉由將加熱溫度設定為40℃以上,可獲得充分的接著性的改良效果。另外,藉由將加熱溫度設定為被處理膜的軟化溫度以下,可於處理中確保良好的膜的操作性。
於真空中提高被處理膜的溫度的具體方法可列舉:利用紅外線加熱器的加熱、藉由與熱輥接觸而進行的加熱等。
火焰處理例如可列舉使用導入有矽烷化合物的火焰的火焰處理。
另外,聚合物基材亦可使用添加封端劑而提高了耐水解性(耐候性)的基材。
(封端劑)
本發明的聚合物基材中,聚酯膜可含有聚酯樹脂與相對於聚酯樹脂的總質量而為0.1質量%~10質量%的封端劑。封端劑相對於構成聚合物基材的聚酯樹脂的總質量的上述添加量更佳為0.2質量%~5質量%,進而佳為0.3質量%~2質量%。
聚酯的水解因由末端羧酸等所產生的H+的觸媒效果 而加速,故為了提高耐水解性(耐候性),有效的是添加與末端羧酸反應的封端劑。
若封端劑的添加量相對於聚酯樹脂的總質量而為0.1質量%以上,則容易表現出耐候性提高效果;若為10質量%以下則可抑制作為塑化劑對聚酯發揮作用的情況,並可抑制力學強度、耐熱性的下降。
封端劑可列舉環氧化合物、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噁唑啉化合物、碳酸酯化合物等,較佳為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的親和性高且封端能力高的碳二醯亞胺。
封端劑(尤其是碳二醯亞胺封端劑)較佳為高分子量。藉此可減少熔融製膜中的揮散。分子量較佳為200~10萬,更佳為2000~8萬,進而佳為1萬~5萬。若封端劑(尤其是碳二醯亞胺封端劑)的分子量在上述範圍內,則容易於聚酯中均勻分散而容易充分表現出耐候性改良效果,另外於擠出、製膜中不易揮散,容易表示出耐候性提高效果。
再者,封端劑的分子量是指重量平均分子量。
碳二醯亞胺系封端劑:具有碳二醯亞胺基的碳二醯亞胺化合物有單官能性碳二醯亞胺與多官能性碳二醯亞胺。單官能性碳二醯亞胺可列舉:二環己基碳二醯亞胺、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二甲基碳二醯亞胺、二異丁基碳二醯亞胺、二辛基碳二醯亞胺、第三丁基異丙基碳二醯亞胺、二苯基碳二醯亞胺、二-第三 丁基碳二醯亞胺及二-β-萘基碳二醯亞胺等。特佳為二環己基碳二醯亞胺或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
另外,多官能性碳二醯亞胺可較佳地使用聚合度3~15的碳二醯亞胺。具體可例示:1,5-萘碳二醯亞胺、4,4'-二苯基甲烷碳二醯亞胺、4,4'-二苯基二甲基甲烷碳二醯亞胺、1,3-伸苯基碳二醯亞胺、1,4-伸苯基二異氰酸酯、2,4-甲苯碳二醯亞胺、2,6-甲苯碳二醯亞胺、2,4-甲苯碳二醯亞胺與2,6-甲苯碳二醯亞胺的混合物、六亞甲基碳二醯亞胺、環己烷-1,4-碳二醯亞胺、二甲苯碳二醯亞胺、異佛爾酮碳二醯亞胺、異佛爾酮碳二醯亞胺、二環己基甲烷-4,4'-碳二醯亞胺、甲基環己烷碳二醯亞胺、四甲基二甲苯碳二醯亞胺、2,6-二異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及1,3,5-三異丙基苯-2,4-碳二醯亞胺等。
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因熱分解而產生異氰酸酯系氣體,故較佳為耐熱性高的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為了提高耐熱性,分子量(聚合度)越高越佳,更佳為以將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的末端設定為耐熱性高的結構為佳。另外,若一旦引起熱分解則容易引起進一步的熱分解,故必須設法將聚酯的擠出溫度設定於儘可能低的溫度下等。
封端劑的碳二醯亞胺為具有環狀結構者亦佳(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1-153209號公報中記載者)。該等即便為低分子量亦表現出與上述高分子量碳二醯亞胺同等的效果。其原因在於:聚酯的末端羧酸與環狀的碳二醯亞胺發生開環反應,其中一方與該聚酯反應,開環的另一方與其他聚 酯反應而高分子量化,故抑制產生異氰酸酯系氣體。
該些具有環狀結構者中,於本發明中,封端劑較佳為含有具有碳二醯亞胺基、且其第一氮與第二氮藉由鍵結基而鍵結的環狀結構的碳二醯亞胺化合物。進而,封端劑更佳為含有具有至少一個鄰接於芳香環的碳二醯亞胺基、且鄰接於芳香環的碳二醯亞胺基的第一氮與第二氮藉由鍵結基而鍵結的環狀結構的碳二醯亞胺(亦稱為芳香族環狀碳二醯亞胺)。
芳香族環狀碳二醯亞胺亦可具有多個環狀結構。
芳香族環狀碳二醯亞胺亦可較佳地使用分子內不具有2個以上的碳二醯亞胺基的第一氮與第二氮藉由連結基而鍵結的環結構的芳香族碳二醯亞胺、即單環者。
環狀結構具有一個碳二醯亞胺基(-N=C=N-),且其第一氮與第二氮藉由鍵結基而鍵結。於一個環狀結構中僅具有1個碳二醯亞胺基,但例如於螺(spiro)環等分子中具有多個環狀結構的情形時,若鍵結於螺原子的各環狀結構中具有1個碳二醯亞胺基,則化合物當然可具有多個碳二醯亞胺基。環狀結構中的原子數較佳為8~50,更佳為10~30,進而佳為10~20,特佳為10~15。
此處,所謂環狀結構中的原子數,是指直接構成環狀結構的原子的個數,例如若為8員環則為8,若為50員環則為50。其原因在於:若環狀結構中的原子數小於8,則環狀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的穩定性降低,有時保管、使用變困難。另外,就反應性的觀點而言,關於環員數的上限值 並無特別限制,但50以下的原子數的環狀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的合成的困難性小,可將成本抑制得較低。就該觀點而言,環狀結構中的原子數是選擇較佳為10~30、更佳為10~20、特佳為10~15的範圍。
具有環狀結構的碳二醯亞胺系封端劑的具體例可列舉以下化合物。然而,本發明不受以下具體例的限定。
環氧系封端劑:另外,環氧化合物的較佳例可列舉縮水甘油酯化合物或縮水甘油醚化合物等。
縮水甘油酯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苯甲酸縮水甘油酯、第三丁基苯甲酸縮水甘油酯、對-甲苯甲酸縮水甘油酯、環己烷羧酸縮水甘油酯、壬酸縮水甘油酯、硬脂酸縮水甘油酯、月桂酸縮水甘油酯、棕櫚酸縮水甘油酯、山萮酸(behenic acid)縮水甘油酯、新癸酸(versatic acid)縮水甘油酯、油酸縮水甘油酯、亞麻油酸縮水甘油酯、次亞麻油酸縮水甘油酯、山萮炔酸縮水甘油酯、硬脂炔酸縮水 甘油酯、對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間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鄰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萘二羧酸二縮水甘油酯、甲基對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六氫鄰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四氫鄰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環己烷二羧酸二縮水甘油酯、己二酸二縮水甘油酯、琥珀酸二縮水甘油酯、癸二酸二縮水甘油酯、十二烷二醇酸二縮水甘油酯、十八烷二羧酸二縮水甘油酯、偏苯三甲酸三縮水甘油酯及均苯四甲酸四縮水甘油酯等,該等可使用一種或兩種以上。
另外,縮水甘油醚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苯基縮水甘油醚、鄰-苯基縮水甘油醚、1,4-雙(β,γ-環氧丙氧基)丁烷、1,6-雙(β,γ-環氧丙氧基)己烷、1,4-雙(β,γ-環氧丙氧基)苯、1-(β,γ-環氧丙氧基)-2-乙氧基乙烷、1-(β,γ-環氧丙氧基)-2-苄氧基乙烷、2,2-雙-[對-(β,γ-環氧丙氧基)苯基]丙烷及藉由2,2-雙-(4-羥基苯基)丙烷或2,2-雙-(4-羥基苯基)甲烷等雙酚與表氯醇的反應所得的雙縮水甘油基聚醚等,該等可使用一種或兩種以上。
噁唑啉系封端劑:另外,噁唑啉化合物較佳為雙噁唑啉化合物,具體可例示:2,2'-雙(2-噁唑啉)、2,2'-雙(4-甲基-2-噁唑啉)、2,2'-雙(4,4-二甲基-2-噁唑啉)、2,2'-雙(4-乙基-2-噁唑啉)、2,2'-雙(4,4'-二乙基-2-噁唑啉)、2,2'-雙(4-丙基-2-噁唑啉)、2,2'-雙(4-丁基-2-噁唑啉)、2,2'-雙(4-己基-2-噁唑啉)、2,2'-雙(4-苯基-2-噁唑啉)、2,2'-雙(4-環己基-2-噁唑啉)、2,2'-雙(4-苄基-2-噁唑啉)、2,2'-對伸苯基雙(2-噁唑啉)、2,2'-間伸苯基 雙(2-噁唑啉)、2,2'-鄰伸苯基雙(2-噁唑啉)、2,2'-對伸苯基雙(4-甲基-2-噁唑啉)、2,2'-對伸苯基雙(4,4-二甲基-2-噁唑啉)、2,2'-間伸苯基雙(4-甲基-2-噁唑啉)、2,2'-間伸苯基雙(4,4-二甲基-2-噁唑啉)、2,2'-乙烯雙(2-噁唑啉)、2,2'-四亞甲基雙(2-噁唑啉)、2,2'-六亞甲基雙(2-噁唑啉)、2,2'-八亞甲基雙(2-噁唑啉)、2,2'-十亞甲基雙(2-噁唑啉)、2,2'-伸乙基雙(4-甲基-2-噁唑啉)、2,2'-四亞甲基雙(4,4-二甲基-2-噁唑啉)、2,2'-9,9'-二苯氧基乙烷雙(2-噁唑啉)、2,2'-伸環己基雙(2-噁唑啉)及2,2'-二伸苯基雙(2-噁唑啉)等。該等中,就與聚酯的反應性的觀點而言,可最佳地使用2,2'-雙(2-噁唑啉)。進而,上述所列舉的雙噁唑啉化合物只要達成本發明的目的,則單獨使用一種或併用兩種以上均可。
此種封端劑必須混入至聚酯膜中。即,若不與聚酯分子直接反應,則無法獲得上述效果。其原因在於:即便添加至PET上的塗佈層中,聚酯與封端劑亦不反應。
另外,聚合物基材亦可使用混合有無機粒子或有機粒子的聚酯膜。藉此可提高光的反射率(白色度)而提高太陽電池的發電效率。
粒子的平均粒徑較佳為0.1 μm~10 μm,更佳為0.1 μm~5 μm、進而佳為0.15 μm~1 μm的粒子。若粒子的平均粒徑為0.1 μm~10 μm,則即便不增加添加量亦可使膜的白色度為50以上。
關於粒子的含量,相對於膜總質量而以0質量%~50質量%、較佳為1質量%~10質量%、進而佳為2質量% ~5質量%而含有。若粒子的添加量為1質量%以上,則容易使白色度為50以上;若為50質量%以下則抑制膜重量的增大,加工等時的操作變容易。再者,此處所謂平均粒徑、含量,於成為基材的膜為多層構造的情形時是指各層的平均值。即為對各層分別算出(各層的粒徑、含量)×(各層的厚度/所有層的厚度),並求總和所得的值。
再者,本發明的聚合物基材中所含的粒子的平均粒徑是藉由電子顯微鏡法而求出。具體而言利用以下方法: 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粒子,根據粒子的大小適當改變倍率,並拍攝照片,將所拍攝的照片放大複製。繼而,對隨機選擇的至少200個以上的粒子追蹤各粒子的外周。利用圖像解析裝置根據該等追蹤像來測定粒子的圓相當徑,將該等的平均值作為平均粒徑。
粒子可為無機粒子或有機粒子的任一種,亦可將兩者併用。藉此可提高光的反射率而提高太陽電池的發電效率。可較佳地使用的無機粒子例如可使用:濕式及乾式二氧化矽、膠體二氧化矽(Colloidal Silica)、碳酸鈣、矽酸鋁、磷酸鈣、氧化鋁、碳酸鎂、碳酸鋅、氧化鈦、氧化鋅(鋅白)、氧化銻、氧化鈰、氧化鋯、氧化錫、氧化鑭、氧化鎂、碳酸鋇、碳酸鋅、鹼性碳酸鉛(鉛白)、硫酸鋇、硫酸鈣、硫酸鉛、硫化鋅、雲母、雲母鈦、滑石、黏土、高嶺土、氟化鋰及氟化鈣等,特佳為二氧化鈦、硫酸鋇。再者,氧化鈦可為銳鈦礦型、金紅石型的任一種。另外,亦可對粒子表面實施氧化鋁或二氧化矽等的無機處理,亦可 實施矽系或醇系等的有機處理。
該些粒子中,較佳為二氧化鈦,藉此即便於光照射下亦可發揮優異的耐久性。具體而言,於在63℃、50%Rh、照射強度100 mW/cm2的條件下照射100小時紫外光(UltraViolet,UV)的情形時,斷裂伸長保持率較佳為35%以上,更佳為40%以上。如此般即便於光照射下本發明的聚合物基材的光分解或劣化亦得到抑制,故更適合作為於室外使用的太陽電池的背面保護膜。
二氧化鈦中存在金紅石型(rutile type)與銳鈦礦型(anatase type),較佳為於本發明的聚合物基材中添加以金紅石型為主體的二氧化鈦粒子。銳鈦礦型對紫外線的分光反射率非常大,相對於此,金紅石型有紫外線的吸收率大(分光反射率小)的特性。本發明者著眼於二氧化鈦的結晶形態中的此種分光特性的差異,藉由利用金紅石型的紫外線吸收性能,可使太陽電池背面保護用聚酯膜(太陽電池用背板)提高耐光性。藉此即便實質上不添加其他紫外線吸收劑,光照射下的膜耐久性亦優異。因此,不易產生由紫外線吸收劑的滲出所致的污染或密接性的降低。
再者,如上所述,本發明的二氧化鈦粒子是以金紅石型為主體,但此處所謂「主體」,是指所有二氧化鈦粒子中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量超過50質量%。
另外,較佳為所有二氧化鈦粒子中的銳鈦礦型二氧化鈦量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下,特佳為0質量%以下。若銳鈦礦型二氧化鈦的含量超過上述上限值, 則金紅石型二氧化鈦於所有二氧化鈦粒子中所佔的量變少,故有時紫外線吸收性能變得不充分,此外由於銳鈦礦型二氧化鈦的光觸媒作用強,故亦有由該作用導致耐光性降低的傾向。金紅石型二氧化鈦與銳鈦礦型二氧化鈦可藉由X射線結構繞射或分光吸收特性來區分。
本發明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粒子亦可對粒子表面實施氧化鋁或二氧化矽等的無機處理,亦可實施矽系或醇系等的有機處理。金紅石型二氧化鈦亦可於調配於聚酯組成物中之前,使用純化製程進行粒徑調整、粗大粒子去除。作為純化製程的工業上的方法,粉碎方法中例如可應用噴射磨機、球磨機;分級方法例如可應用乾式或濕式的離心分離。
本發明中亦可使用有機粒子。較佳為可耐受聚酯製膜中的熱者,例如可使用包含交聯型樹脂者,具體可使用經二乙烯基苯交聯的聚苯乙烯等。粒子的尺寸或添加量與無機粒子的情形相同。
向成為聚合物基材的膜中的粒子添加可使用先前以來公知的各種方法作為應用公知方法的方法。其代表性的方法可列舉下述方法:
(A)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合成時的酯交換反應或酯化反應結束前添加粒子、或於聚縮合反應開始前添加粒子的方法。
(B)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中添加粒子並進行熔融混練的方法。
(C)於上述(A)、(B)的方法中製造大量添加有粒子的母粒(或亦稱為母料(Master Batch,MB)),將該等與不含粒子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混練,而含有既定量的粒子的方法。
(D)直接使用上述(C)的母粒的方法。
其中,較佳為預先利用擠出機將聚酯樹脂與粒子混合的母料法(MB法:上述(C))。另外亦可採用以下方法:將未預先乾燥的聚酯樹脂與粒子投入至擠出機,一面將水分或空氣等脫除一面製作MB。進而佳為使用預先經稍許乾燥的聚酯樹脂來製作MB,該情況下可抑制聚酯的酸值上升。於該情形時,可列舉一面脫氣一面擠出的方法、或利用經充分乾燥的聚酯樹脂不加脫氣而擠出的方法等。
例如製作MB的情形時投入的聚酯樹脂較佳為預先藉由乾燥降低水分率。乾燥條件較佳為於100℃~200℃、更佳為120℃~180℃下乾燥1小時以上、更佳為3小時以上、進而佳為6小時以上。藉此,以使聚酯樹脂的水分量成為較佳為50 ppm以下、更佳為30 ppm以下的方式充分乾燥。預備混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為批次式的方法,亦可利用單軸或雙軸以上的混練擠出機。於一面脫氣一面製作MB的情形時,較佳為採用以下方法:於250℃~300℃、較佳為270℃~280℃的溫度下將聚酯樹脂熔解,於預備混練機中設置一個、較佳為兩個以上的脫氣口,進行0.05 MPa以上、更佳為0.1 MPa以上的連續抽吸脫氣,維持混合機內的減壓等。
本發明的聚合物基材亦可於內部含有多個微細的空隙(孔隙)。藉此,可適當地獲得更高的白色度。該情形的表觀比重為0.7以上且1.3以下,較佳為0.9以上且1.3以下,更佳為1.05以上且1.2以下。若為0.7以上,則聚合物基材具有韌性,太陽電池模組製作時的加工可變容易;若表觀比重為1.3以下,則聚合物基材的重量小,故可有助於太陽電池的輕量化。
上述微細的空隙可來源於與粒子及/或後述聚酯不相溶的熱塑性樹脂而形成。再者,所謂來源於與粒子或聚酯不相溶的熱塑性樹脂的空隙,是指於粒子或熱塑性樹脂的周圍存在空隙,例如可藉由聚合物基材的由電子顯微鏡所得的剖面照片等來確認。
為了形成空隙而添加至聚酯膜中的樹脂較佳為與聚酯不相溶的樹脂,藉此可使光散射而提高光反射率。較佳的不相溶的樹脂可較佳地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般的聚烯烴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丙烯酸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丙烯腈樹脂;聚苯硫醚樹脂;聚碸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及氟系樹脂等。該些不相溶樹脂可為均聚物亦可為共聚物,進而亦可併用兩種以上的不相溶樹脂。該等中,較佳為表面張力小的聚丙烯或聚甲基戊烯般的聚烯烴樹脂或者聚苯乙烯系樹脂,進而最佳為聚甲基戊烯。聚甲基戊烯與聚酯的表面張力差相對大,且熔點高,故於聚酯製膜步驟中與聚酯的親和性低而容易形成孔隙(空隙),作為不相溶樹脂而特佳。
於含有不相溶樹脂的情形時,其量相對於聚酯膜總體而為0質量%~30質量%、更佳為1質量%~20質量%、進而佳為2質量%~15質量%的範圍。於不相溶樹脂的含量在上述範圍內的情形時,反射率高,且聚合物基材總體的表觀密度不會過度降低,延伸時不易產生膜破損等,可防止生產性的下降。
於添加粒子的情形時,粒子的平均粒徑較佳為0.1 μm~10 μm,更佳為0.1 μm~5 μm、進而佳為0.15 μm~1 μm的粒子。若為該範圍內,則可獲得高的反射率(白色度),且可抑制力學強度的下降。關於粒子的含量,相對於膜總質量而以0質量%~50質量%、較佳為1質量%~10質量%、進而佳為2質量%~5質量%含有。若為該範圍內,則反射率(白色度)高,可抑制由孔隙導致的力學強度的降低。較佳的粒子可列舉與聚酯的親和性低者,具體可列舉硫酸鋇等。
該些白色聚酯、即含有粒子及/或形成有空隙的聚酯膜為單層或包含兩層以上的多層的積層構成均可。積層構成較佳為將白色度高(孔隙或粒子多的層)與白色度低的層(孔隙或粒子少的層)組合。孔隙或粒子多的層中,可提高光的反射效率,但容易產生由孔隙或粒子導致的力學強度的降低(脆化),為了彌補該缺陷而較佳為與白色度低的層組合。因此,白色度高的層較佳為用於外層,可用於單面亦可用於兩面。另外,若將粒子使用二氧化鈦的高白色層用於外層,則由於具有UV吸收能力,故亦具有提高耐 光性的效果。
所謂白色度高的層,於添加粒子的情形時,較佳為粒子量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更佳為6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於形成空隙的情形時,白色度高的層的表觀比重較佳為0.7以上且1.2以下,更佳為0.8以上且1.1以下。另一方面,所謂白色度低的層,於添加粒子的情形時,較佳為粒子量為小於5質量%且0質量%以上,更佳為4質量%以下且1質量%以上。於形成空隙的情形時,較佳為白色度低的層的表觀比重為0.9以上且1.4以下並且密度高於高白色層,更佳為表觀比重為1.0以上且1.3以下並且密度高於高白色層。低白色層亦可不含粒子或空隙。
較佳的層構成可列舉:高白色層/低白色層、高白色層/低白色層/高白色層、高白色層/低白色層/高白色層/低白色層、高白色層/低白色層/高白色層/低白色層/高白色層等。
各層的厚度比並無特別限定,各層的厚度較佳為所有層厚度的1%以上且99%以下,更佳為2%以上且95%以下。若超過該範圍的上限值或小於下限值,則難以獲得上述提高反射效率、賦予耐光(UV)性的效果。聚酯膜的所有層的厚度只要為可製成膜的範圍則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20 μm~500 μm、較佳為25 μm~300 μm的範圍。
用作本發明中的聚合物基材的聚酯膜的積層方法可較佳地使用利用2台或3台以上的熔融擠出機的所謂共擠出法。
再者,本發明中為了增加白色度,使用 等的螢光增白劑亦較佳。較佳的添加量為0.01質量%以上且1質量%以下,更佳為0.05質量%以上且0.5質量%以下,進而佳為0.1質量%以上且0.3質量%以下。若為該範圍內,則容易獲得提高光線反射率的效果,抑制由擠出時的熱分解導致的黃變,抑制反射率的降低。此種螢光增白劑例如可使用伊士曼柯達(Eastman Kodak)公司製造的OB-1等。
可用作本發明的聚合物基材的白色聚酯膜較佳為於照度為100 mW/cm2、溫度為60℃、相對濕度為50%RH、照射時間為48小時的條件下照射紫外線後的黃色變化量(△b值)小於5。△b值更佳為小於4,進而佳為小於3。藉此於即便長時間受到太陽光的照射亦可減少顏色變化的方面有用。此種效果於積層型的情形時、尤其是自太陽電池模組的背板側受到照射的情形時顯著表現出。
-著色層-
本發明中的著色層是直接配置於聚合物基材上,含有2.5 g/m2~8.5 g/m2的顏料及酸值為2 mg KOH/g~10 mg KOH/g的黏合劑,且對乙烯-乙酸乙烯酯密封材具有50 N/cm以上的接著力。著色層視需要亦可更含有上述以外的樹脂、各種添加劑等其他成分而構成。
本發明的著色層的第1功能為反射功能或裝飾功能,例如若含有白色的顏料,則使入射光中通過太陽電池單元未被用於發電而到達背板的光反射而回到太陽電池單元 中,藉此可提高太陽電池模組的發電效率。另外,例如若含有藍色或黑色的顏料,則可提高自太陽光入射之側(表面側)觀看太陽電池模組的情形時的外觀的裝飾性。通常若自表面側(受光側)觀看太陽電池模組,則於太陽電池單元的周圍可見背板,藉由背板具有著色層,可提高裝飾性而改善外觀。
(顏料)
本發明的著色層含有至少一種顏料。
顏料例如可適當選擇而含有氧化鈦、硫酸鋇、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鎂、碳酸鈣、高嶺土、滑石、群青、鐵藍、碳黑等顏料。例如於考慮提高反射性的情形時可使用白色顏料,於考慮創意性(裝飾性)的情形時可使用藍色顏料或黑色顏料。
於本發明的著色層中,以2.5 g/m2~8.5 g/m2的範圍而含有顏料。若著色層中的顏料的含量小於2.5 g/m2,則無法獲得必要的著色,反射性或裝飾性變得不充分;另外,若著色層中的顏料的含量超過8.5 g/m2,則與EVA密封材的接著性變得不充分,無法獲得50 N/cm以上的接著力,除此之外著色層的面狀惡化,膜強度降低。
就該些觀點而言,著色層中的顏料的較佳含量為3.5 g/m2~7.5 g/m2的範圍,更佳為4.5 g/m2~6.5 g/m2
顏料的平均粒徑以體積平均粒徑計而較佳為0.03 μm~0.8 μm,更佳為0.15 μm~0.5 μm左右。若平均粒徑在範圍內,則光的反射效率高。平均粒徑是藉由雷射分析/散射 式粒徑分布測定裝置LA950[堀場製作所(股)製造]測定的值。
(黏合劑)
本發明的著色層含有酸值為2 mg KOH/g~10 mg KOH/g的黏合劑。若著色層的黏合劑的酸值為2 mg KOH/g以上,則可穩定地使黏合劑進行水分散;若為10 mg KOH/g以下則表現出與EVA的密接力。
關於用於著色層的黏合劑的酸值,將試樣溶解於將二甲苯與二甲基甲醯胺(1+1)混合的滴定溶劑中,藉由電位差滴定法以0.1 mol/L的氫氧化鉀-乙醇溶液進行滴定,將滴定曲線上的反曲點(inflection point)作為終點,根據直至該終點為止的滴定量來求出酸值。
若為酸值為2 mg KOH/g~10 mg KOH/g的黏合劑,則與酸值超過10 mg KOH/g的聚酯等樹脂相比較,更不易水解,由高濕度及高溫下的經時所致的劣化得到抑制,即便於室外的嚴酷環境下亦可長期保持與EVA密封材的密接性高。其詳細原因雖不明確,但推測,可能黏合樹脂的主鏈不易因高濕度及高溫下的經時而分解。著色層特佳為含有酸值為2 mg KOH/g~10 mg KOH/g的聚烯烴。
作為酸值為2 mg KOH/g~10 mg KOH/g的聚烯烴而市售者例如可列舉尤尼吉可(Unitika)公司製造的阿羅貝斯(Alowbase)SE-1013N。
相對於顏料,著色層中的黏合劑的含量較佳為15質量%~200質量%的範圍,更佳為17質量%~100質量%的範 圍。若黏合劑的含量為15質量%以上,則可充分獲得著色層的強度;另外若為200質量%以下,則可良好地保持反射率或裝飾性。
本發明的著色層除了酸值為2 mg KOH/g~10 mg KOH/g的黏合劑以外,視需要亦可混合其以外的聚合物作為黏合劑。例如可列舉酸值在2 mg KOH/g~10 mg KOH/g的範圍外的聚酯、聚胺基甲酸酯等。酸值在2 mg KOH/g~10 mg KOH/g的範圍外的樹脂的添加量較佳為所有黏合劑的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若該些樹脂的比例為所有黏合劑的30質量%以下,則不易因高濕度及高溫下的經時而產生剝離等不良狀況。
於形成本發明的著色層的情形時,除了上述黏合樹脂及顏料以外,視需要亦可進一步添加其他樹脂、交聯劑、界面活性劑、填料等添加劑。
(交聯劑)
著色層較佳為含有至少一種交聯劑。
適於著色層的交聯劑可列舉環氧系、異氰酸酯系、三聚氰胺系、碳二醯亞胺系、三嗪系、噁唑啉系等的交聯劑。其中,就確保高濕度及高溫下的經時後的接著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三嗪系交聯劑或噁唑啉系交聯劑。
三嗪系交聯劑的具體例可列舉2,4-二氯-6-羥基-1,3,5三嗪鈉鹽。
噁唑啉系交聯劑的具體例可列舉:2-乙烯基-2-噁唑啉、2-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乙烯基-5-甲基-2-噁唑 啉、2-異丙烯基-2-噁唑啉、2-異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異丙烯基-5-乙基-2-噁唑啉、2,2'-雙-(2-噁唑啉)、2,2'-亞甲基-雙-(2-噁唑啉)、2,2'-伸乙基-雙-(2-噁唑啉)、2,2'-三亞甲基-雙-(2-噁唑啉)、2,2'-四亞甲基-雙-(2-噁唑啉)、2、2'-六亞甲基-雙-(2-噁唑啉)、2,2'-八亞甲基-雙-(2-噁唑啉)、2,2'-伸乙基-雙-(4,4'-二甲基-2-噁唑啉)、2,2'-對伸苯基-雙-(2-噁唑啉)、2,2'-間伸苯基-雙-(2-噁唑啉)、2,2'-間伸苯基-雙-(4,4'-二甲基-2-噁唑啉)、雙-(2-噁唑啉基環己烷)硫醚、雙-(2-噁唑啉基降冰片烯)硫醚等。進而,亦可較佳地使用該些化合物的(共)聚合物,尤其特佳為2-異丙烯基-2-噁唑啉。
另外,具有噁唑啉基的化合物亦可利用愛波卡斯(Epocros)K2010E、愛波卡斯(Epocros)K2020E、愛波卡斯(Epocros)K2030E、愛波卡斯(Epocros)WS-500、愛波卡斯(Epocros)WS-700(均為日本觸媒化學工業(股)製造)等。
碳二醯亞胺系交聯劑的具體例可列舉:卡保迪來(Carbodilite)V-02-L2、卡保迪來(Carbodilite)SV-02、卡保迪來(Carbodilite)V-02、卡保迪來(Carbodilite)E-01(以上為卡保迪來(Carbodilite)系交聯劑,日清紡(股)製造)。
於在用以形成著色層的塗佈液中添加交聯劑的情形時,相對於黏合樹脂,其添加量(來源於交聯劑的結構部分相對於構成著色層的黏合樹脂之比例)較佳為0.5質量 %~40質量%,更佳為0.7質量%~35質量%,特佳為1.0質量%~30質量%。若交聯劑的添加量為0.5質量%以上,則可保持著色層的強度及接著性並且可獲得充分的交聯效果;若為40質量%以下,則將塗佈液的適用期(pot life)保持得長而亦可抑制成本的增大。若使用交聯劑的添加量超過40質量%的適用期短的塗佈液,則有時於塗佈層中產生凝聚物,且成本亦增大。
(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可列舉陰離子系或非離子系等的公知的界面活性劑。於添加界面活性劑的情形時,其添加量較佳為0.1 mg/m2~15 mg/m2,更佳為0.5 mg/m2~5 mg/m2。若界面活性劑的添加量為0.1 mg/m2以上,則抑制龜裂(crawling)的產生而可獲得良好的層形成;若為15 mg/m2以下,則可良好地進行接著。
(微粒子)
著色層亦可含有顏料以外的無機微粒子。
無機微粒子例如可列舉二氧化矽、碳酸鈣、氧化鎂、碳酸鎂、氧化錫等。其中,就暴露於高濕度及高溫的環境下時的接著性的降低小的方面而言,較佳為氧化錫、二氧化矽的微粒子。
無機微粒子的粒徑以體積平均粒徑計而較佳為10 nm~700 nm左右,更佳為20 nm~300 nm左右。若粒徑為該範圍內,則可獲得更良好的易接著性。粒徑是藉由雷射分析/散射式粒徑分布測定裝置LA950[堀場製作所(股)製 造]所測定的值。
對無機微粒子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球形、不定形、針狀形等的任一種。
相對於著色層中的黏合樹脂,無機微粒子的含量較佳為設定為5質量%~400質量%的範圍。若無機微粒子的含量小於5質量%,則即便暴露於濕熱環境下時亦容易保持良好的接著性;若為400質量%以下,則著色層的面狀不易惡化。
其中,無機微粒子的含量較佳為50質量%~300質量%的範圍。
(物性) -厚度-
對著色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通常較佳為0.05 μm~15 μm、更佳為0.1 μm~10 μm的範圍。若著色層的厚度為0.05 μm以上,則可較佳地獲得反射性或創意性,並且可較佳地獲得必要的易接著性;若為15 μm以下則面狀變得更良好。
-接著力-
著色層含有2.5 g/m2~8.5 g/m2的顏料及酸值為2 mg KOH/g~10 mg KOH/g的黏合劑,藉此可於密封太陽電池元件時,對乙烯-乙酸乙烯酯密封材具有50 N/cm以上的接著力。另外,使密封材與著色層接著並於120℃、100%RH的環境下保存60小時之時,保存後與密封材的接著力為保存前與密封材的接著力的60%以上,而成為於聚合物基材 與著色層之間不發生剝離的太陽電池用背板。
再者,亦可藉由對背板的與EVA密封材接著的面(著色層)實施上述電暈處理、輝光放電處理等表面處理而提高接著力。
再者,於本發明中,著色層對乙烯-乙酸乙烯酯密封材的接著力是如以下般測定。
將作為測定對象的樣品片材切割成20 mm寬×150 mm長,準備1片樣品片。將該樣品片以著色層側成為內側的方式配置於玻璃上,於其間夾持經切割成20 mm寬×100 mm長的EVA片材(三井化學華普洛(Mitsui Chemicals Fabro)(股)製造的EVA片材,SC50B),使用真空層壓機(日清紡(股)製造的真空層壓機)進行熱壓,藉此與EVA接著。此時的接著條件如下。
使用真空層壓機於128℃下進行3分鐘的真空抽吸後,加壓2分鐘而暫時接著。其後,使用乾式烘箱於150℃下實施30分鐘正式接著處理。以樣品片的距一端20 mm的部分與EVA未接著,其餘100 mm的部分上接著有EVA片材的方式如上述般實施接著,獲得接著評價用試樣。
將所得的接著評價用試樣的EVA未接著部分於滕喜龍(Tensilon)(奧立特(ORIENTEC)製造的RTC-1210A)中夾持於上下夾具上,於剝離角度為180°、拉伸速度為300 mm/min的條件下進行拉伸試驗,測定接著力。
-反射率-
於在著色層中添加白色顏料作為顏料而製成反射層的 情形時,設有著色層之面的對550 nm的光的反射率較佳為80%以上。再者,所謂光反射率,是指自反射層側入射的光經反射層(著色層)反射的光量相對於入射光量之比率。
若光反射率為80%以上,則可使通過單元而入射至內部的光有效地回到單元中,發電效率的提高效果大。藉由將著色層中的白色顏料的含量控制於2.5 g/m2~8.5 g/m2的範圍內,可將光反射率調整為80%以上。
於形成著色層作為反射層的情形時,反射層的厚度較佳為1 μm~20 μm,更佳為1.5 μm~10 μm左右。若該厚度為1 μm以上,則可獲得必要的裝飾性或反射率;另外若為20 μm以下,則可良好地保持面狀。
(著色層的形成方法)
本發明的著色層可藉由將用以形成著色層的塗佈液(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直接塗佈於聚合物基材上而形成。例如於經由胺基甲酸酯或聚酯等接著劑貼合含有顏料等的樹脂膜的情形時,太陽電池用背板總體的厚度變厚,此外因長期間的使用而接著劑水解、劣化,容易發生剝離。另外,例如於經由聚合物層將著色層設置於聚合物基材上的情形時,有時於聚合物層與著色層的界面上發生剝離。另一方面,若藉由塗佈而於聚合物基材上直接形成著色層,則簡便並且可形成具有均勻性的薄膜,此外不易發生剝離。
塗佈方法例如可利用凹版塗佈機、棒塗機等公知的塗 佈方法。
塗佈液可為使用水作為塗佈溶劑的水系,亦可為使用甲苯或甲基乙基酮等有機溶劑的溶劑系。其中,就環境負荷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以水作為溶劑。塗佈溶劑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混合使用兩種以上。
-耐候性層-
本發明的太陽電池用背板較佳為於聚合物基材的與配置有著色層之面為相反側的面上,更具有含有氟系樹脂及矽酮-丙烯酸系複合樹脂的至少一種的耐候性層。
耐候性層形成用塗佈液所含有的氟系樹脂例如可列舉: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氯三氟乙烯-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其中,就溶解性及耐候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與乙烯系化合物共聚合而成的氯三氟乙烯-乙烯醚共聚物。
就耐候性及膜強度的觀點而言,氟系樹脂相對於耐候性層形成用塗佈液的總固體成分質量的含量較佳為40質量%~90質量%,更佳為50質量%~80質量%。
耐候性層形成用塗佈液所含有的矽酮-丙烯酸系複合樹脂可列舉:塞拉那(Ceranate)WSA1060、塞拉那(Ceranate)WSA1070[均為迪愛生(DIC)(股)製造]及H7620、H7630、H7650[均為旭化成化學(股)製造]。
就耐候性及膜強度的觀點而言,矽酮-丙烯酸系複合樹脂相對於耐候性層形成用塗佈液總固體成分質量的含量較 佳為40質量%~90質量%,更佳為50質量%~80質量%。
就耐候性及與聚合物基材的密接性的觀點而言,耐候性層形成用塗佈液的塗佈量較佳為設定為0.05 g/m2~30 g/m2,更佳為設定為1 g/m2~20 g/m2
用以塗佈耐候性層形成用塗佈液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制。
塗佈方法例如可利用凹版塗佈機或棒塗機。
耐候性層形成用塗佈液的塗佈溶劑較佳為使用水,較佳為耐候性層形成用塗佈液所含的溶劑中的60質量%以上為水。水系塗佈液就不易對環境施加負荷的方面而言較佳,另外,藉由水的比例為60質量%以上,於防爆性及安全性的方面有利。
就環境負荷的觀點而言,耐候性層形成用塗佈液中的水的比例較理想為更多,更佳為以所有溶劑的70質量%以上而含有水的情形。
耐候性層亦可含有著色層中可含有的無機微粒子、無機微粒子以外的微粒子、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界面活性劑等各種添加劑。
耐候性層的層厚較佳為0.3 μm~15.0 μm,更佳為0.5 μm~12.0 μm。藉由將膜厚設定為0.3 μm以上,可充分表現出耐候性,藉由設定為15.0 μm以下,可抑制面狀惡化。
再者,耐候性層可為單層,亦可積層兩層以上而構成。
另外,較佳為於直接或經由其他層而形成於聚合物基材的表面上的至少一層中,含有界面活性劑以改良被膜面 狀。界面活性劑可列舉非離子界面活性劑、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兩性界面活性劑、氟系界面活性劑等。
本發明中所用的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先前公知者。例如可列舉:聚氧伸乙基烷基醚類、聚氧伸乙基烷基苯基醚類、聚氧伸乙基聚苯乙烯基苯基醚類、聚氧伸乙基聚氧伸丙基烷基醚類、甘油脂肪酸部分酯類、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部分酯類、季戊四醇脂肪酸部分酯類、丙二醇單脂肪酸酯類、蔗糖脂肪酸部分酯類、聚氧伸乙基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部分酯類、聚氧伸乙基山梨糖醇脂肪酸部分酯類、聚乙二醇脂肪酸酯類、聚甘油脂肪酸部分酯類、聚氧伸乙基化蓖麻油類、聚氧伸乙基甘油脂肪酸部分酯類、脂肪酸二乙醇醯胺類、N,N-雙-2-羥基烷基胺類、聚氧伸乙基烷基胺、三乙醇胺脂肪酸酯、三烷基胺氧化物、聚乙二醇、聚乙二醇與聚丙二醇的共聚物。
本發明中所用的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先前公知者。例如可列舉:脂肪酸鹽類、松香酸鹽類、羥基烷磺酸鹽類、烷磺酸鹽類、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酯鹽類、直鏈烷基苯磺酸鹽類、分支鏈烷基苯磺酸鹽類、烷基萘磺酸鹽類、烷基苯氧基聚氧伸乙基丙基磺酸鹽類、聚氧伸乙基烷基磺基苯基醚鹽類、N-甲基-N-油基牛磺酸鈉鹽、N-烷基磺基琥珀酸單醯胺二鈉鹽、石油磺酸鹽類、硫酸化牛脂油、脂肪酸烷基酯的硫酸酯鹽類、烷基硫酸酯鹽類、聚氧伸乙基烷基醚硫酸酯鹽類、脂肪酸單甘油酯硫酸酯鹽 類、聚氧伸乙基烷基苯基醚硫酸酯鹽類、聚氧伸乙基苯乙烯基苯基醚硫酸酯鹽類、烷基磷酸酯鹽類、聚氧伸乙基烷基醚磷酸酯鹽類、聚氧伸乙基烷基苯基醚磷酸酯鹽類、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的部分皂化物類、烯烴/馬來酸酐共聚物的部分皂化物類、萘磺酸鹽福馬林縮合物類。
本發明中所用的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先前公知者。例如可列舉烷基胺鹽類、四級銨鹽類、聚氧伸乙基烷基胺鹽類、聚乙烯多胺衍生物。
本發明的聚合物基材上的層中所含的界面活性劑較佳為選自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兩性系界面活性及氟系界面活性劑中的至少一種。
再者,特佳為於頂塗層與顏料層兩者中含有氟系界面活性劑。
本發明中所用的兩性界面活性劑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先前公知者。例如可列舉羧基甜菜鹼類、胺基羧酸類、磺基甜菜鹼類、胺基硫酸酯類、咪唑啉類。
再者,上述界面活性劑中,具有「聚氧伸乙基」者亦可換成聚氧亞甲基、聚氧伸丙基、聚氧伸丁基等「聚氧伸烷基」,於本發明中,亦可使用該些界面活性劑。
更佳的界面活性劑可列舉分子內含有全氟烷基的氟系界面活性劑。此種氟系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全氟烷基羧酸鹽、全氟烷基磺酸鹽、全氟烷基磷酸酯等陰離子型;全氟烷基甜菜鹼等兩性型;全氟烷基三甲基銨鹽等陽離子型;全氟烷基胺氧化物、全氟烷基環氧乙烷加成物、含有 全氟烷基及親水性基的低聚物、含有全氟烷基及親油性基的低聚物、含有全氟烷基及親水性基以及親油性基的低聚物、含有全氟烷基及親油性基的胺基甲酸酯等非離子型。另外,亦可適當地列舉日本專利特開昭62-170950號、日本專利特開昭62-226143號及日本專利特開昭60-168144號的各公報中記載的氟系界面活性劑。
於本發明的聚合物基材上的層中,相對於非揮發性成分,界面活性劑是以較佳為0.001質量%~10質量%、更佳為0.01質量%~5質量%的範圍而使用。另外,界面活性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以下示出較佳的界面活性劑的具體例,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等。
-背板的製造-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太陽電池用背板可藉由以下方式而較佳地製作:於聚合物基材上藉由塗佈而形成上述著色層。
再者,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為含有2.5 g/m2~8.5 g/m2的顏料與酸值為2 mg KOH/g~10 mg KOH/g的黏合劑的塗佈液,關於構成塗佈液的成分或量的範圍的詳細情況,如上文所述。
較佳的塗佈法亦如上文所述,例如可利用凹版塗佈機或棒塗機。
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較佳為其所含的溶劑中的60質量%以上為水的水系塗佈液。水系塗佈液就環境負荷的方面而言較佳,另外藉由水的比例為60質量%以上,於環境負荷尤其變小的方面有利。
就環境負荷的觀點而言,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中的水的比例較理想為更多,更佳為以所有溶劑的90質量%以上而含有水的情形。
另外,於本發明的塗佈步驟中,可於聚合物基材的表面上直接塗佈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於聚合物基材上直接形成著色層。
<太陽電池模組>
本發明的太陽電池模組為具有以下構件的太陽電池模組:太陽電池元件;乙烯-乙酸乙烯酯密封材,其密封太陽電池元件;表面保護構件,其與密封材接著,保護受光面 側;及背面保護構件,其包含本發明的太陽電池用背板,著色層與密封材直接接著,保護與受光面為相反之側。於太陽光入射的透明性的基板(表面保護構件)與上文已述的本發明的太陽電池用背板之間,配置將太陽光的光能量轉變為電能量的太陽電池元件,並以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系密封材將基板與背板之間密封而構成。
關於太陽電池模組、太陽電池單元、背板以外的構件,例如是詳細記載於「太陽光發電系統構成材料」(杉本榮一主編,工業調查會(股),2008年發行)中。
透明性的基板只要具有太陽光可透射的光透射性即可,可自透射光的基材中適當選擇。就發電效率的觀點而言,光的透射率越高越佳,此種基板例如可適當地使用玻璃基板、丙烯酸系樹脂等透明樹脂等。
太陽電池元件可應用:單晶矽、多晶矽、非晶矽等矽系,銅-銦-鎵-硒、銅-銦-硒、鎘-碲、鎵-砷等III-V族或II-VI族化合物半導體系等各種公知的太陽電池元件。
[實例]
以下,藉由實例對本發明加以更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只要不超出其主旨,則不限定於以下的實例。再者,只要無特別說明,則「份」為質量基準。
(實例1) -聚合物基材的製作- <聚酯的合成>
將高純度對苯二甲酸(三井化學(股)製造)100 kg 與乙二醇(日本觸媒(股)製造)45 kg的漿料用4小時依序供給於預先添加有對苯二甲酸雙(羥基乙基)酯約123 kg且保持於溫度250℃、壓力1.2×105 Pa的酯化反應槽中,供給結束後亦進一步用1小時進行酯化反應。其後,將所得的酯化反應產物123 kg移送至聚縮合反應槽中。
繼而,於移送有酯化反應產物的聚縮合反應槽中添加相對於所得的聚合物而為0.3質量%的乙二醇。攪拌5分鐘後,以相對於所得的聚合物而分別為30 ppm、15 ppm的方式添加乙酸鈷及乙酸錳的乙二醇溶液。進一步攪拌5分鐘後,以相對於所得的聚合物而為5 ppm的方式添加烷氧化鈦化合物的2質量%乙二醇溶液。烷氧化鈦化合物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5-340616號公報的段落編號[0083]的實例1中合成的烷氧化鈦化合物(Ti含量=4.44質量%)。於5分鐘後,以相對於所得的聚合物而為5 ppm的方式添加二乙基膦醯乙酸乙酯的10質量%乙二醇溶液,獲得低聚合物。
其後,一面以30 rpm攪拌低聚合物,一面將反應系自250℃緩緩升溫至285℃,並且將壓力降低至40 Pa。到達最終溫度、最終壓力為止的時間均是設定為60分鐘。保持該狀態繼續反應3小時,其後對反應系統進行氮氣沖洗(nitrogen purge),回到常壓,停止聚縮合反應。繼而,將所得的聚合物熔融物以股線(strand)狀噴出至冷水中,直接切割而製作聚合物的顆粒(直徑約3 mm、長度約7 mm)。
<固相聚合>
將上述所得的顆粒於經保持為40 Pa的真空容器中於220℃的溫度下保持30小時,進行固相聚合。
<基體形成>
將如以上般經過固相聚合後的顆粒於280℃下熔融並流延至金屬鼓上,製成厚度約2.5 mm的未延伸基體。其後,於90℃下於縱方向上延伸至3倍,進而於120℃下於橫方向上延伸至3.3倍。其後於215℃下熱固定1分鐘,獲得厚度250 μm的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以下有時稱為「PET基材」)。
除了變更固相聚合的條件以外,同樣地分別獲得 基的含量(AV)為16當量/噸、18當量/噸、22當量/噸的PET基材。
(AV)
將聚酯試樣0.1 g溶解於苄醇10 ml中後,進一步添加氯仿而獲得混合溶液,於其中滴加酚紅指示劑。以標準液(0.01N KOH-苄醇混合溶液)對該溶液進行滴定,根據滴加量而求出末端羧基量。
<著色層> -二氧化鈦分散物的製備-
將下述組成中的成分混合,藉由球磨機型分散機對其混合物實施1小時分散處理。
(二氧化鈦分散物的組成)
.二氧化鈦(白色顏料,體積平均粒徑為0.3 μm) ………45.6質量%
[提帕克(Tipaque)CR95,石原產業(股)製造,固體成分為100%]
.聚乙烯醇………22.8質量%
[PVA-105,可樂麗(股)製造,固體成分為10%]
.界面活性劑………5.5質量%
[Demol(德莫耳)EP,花王(股)製造,固體成分為25%]
.蒸餾水………以總體成為100%的方式添加
-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的製備-
將下述組成中的成分混合,製備著色層形成用塗佈液。
(塗佈液的組成)
.二氧化鈦分散物………31.0質量%
.聚烯烴………54.2質量%
[阿羅貝斯(Alowbase)SE-1013N,尤尼吉可(Unitika)(股)製造,酸值為2 mg KOH/g,固體成分為20質量%]
.聚氧伸烷基烷基醚………2.5質量%
[那洛迪(Naroacty)CL95,三洋化成工業(股)製造,固體成分為1質量%]
.噁唑啉化合物………2.8質量%
[愛波卡斯(Epocros)WS-700,日本觸媒(股)製造,固體成分為25%;交聯劑]
.蒸餾水………1.2質量%
(酸值的測定方法)
關於用於著色層的黏合劑的酸值,將試樣溶解於將二甲苯與二甲基甲醯胺(1+1)混合的滴定溶劑中,藉由電位差滴定法以0.1 mol/L氫氧化鉀-乙醇溶液進行滴定,將滴定曲線上的反曲點作為終點,根據直至該終點為止的滴定量求出酸值。
-著色層的形成-
將所得的塗佈液塗佈於上述雙軸延伸PET基材上的一個面上,於180℃下乾燥1分鐘,形成厚度為5 μm、二氧化鈦量為5.5 g/m2、黏合劑量為4.2 g/m2的著色層(白色層)。
<背面底塗層> -顏料分散物的製備-
將下述組成中的各成分混合,藉由球磨機型分散機對該混合物實施1小時分散處理。
(顏料分散物的組成)
.二氧化鈦(白色顏料,體積平均粒徑為0.3 μm)………45.6質量%
[提帕克(Tipaque)CR95,石原產業(股)製造,固體成分為100%]
.聚乙烯醇………22.8質量%
[PVA-105,可樂麗(股)製造,固體成分為10%]
.界面活性劑………5.5質量%
[Demol(德莫耳)EP,花王(股)製造,固體成分為25%]
.蒸餾水………以總體成為100%的方式添加
-背面底塗層形成用塗佈液的製備-
將下述組成中的各成分混合,製備底塗層形成用塗佈液。
(塗佈液的組成)
.矽酮聚合物水分散物………36.4質量份
(塞拉那(Ceranate)WSA1070,迪愛生(DIC)(股)製造,固體成分濃度為37.4質量%)
.噁唑啉系交聯劑………11.2質量份
(愛波卡斯(Epocros)WS-700,日本觸媒化學工業(股)製造(固體成分為25質量%);具有噁唑啉基的交聯劑)
.磷酸氫二銨(鎓化合物)………0.4質量份
.顏料分散物………49.4質量份
.蒸餾水………1.1質量份
-背面底塗層的形成-
將所得的底塗層形成用塗佈液以黏合劑量以塗佈量計為6.1 g/m2的方式塗佈於PET基材的形成有白色層的面的相反面上,於180℃下乾燥1分鐘,形成乾燥厚度為約8 μm的底塗層。
<背面耐候性層> -背面耐候性層形成用塗佈液的製備-
將下述組成中的各成分混合,製備背面耐候性層形成用塗佈液。
(塗佈液的組成)
.氟聚合物水分散物………20.7質量%
(奧布加(Obliguard)AW0011F,AGC塗佈科技(AGC Coat-Tech)(股),固體成分濃度為36.1質量%)
.聚氧伸烷基烷基醚………0.4質量%
[那洛迪(Naroacty)CL-95,三洋化成工業(股)製造,固體成分為1%]
.噁唑啉系交聯劑………6.0質量%
(愛波卡斯(Epocros)WS-700,日本觸媒化學工業(股)製造(固體成分為25質量%);具有噁唑啉基的交聯劑)
.二氧化矽溶膠………0.2質量%
[斯諾特(Snowtex)-UP,日產化學工業(股)製造,固體成分為20%]
.矽烷偶合劑………4.7質量%
[TSL8340,邁圖高新材料(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造,固體成分為1%]
.聚烯烴蠟分散物………12.5質量%
[開米帕(Chemipearl)W950,三井化學(股)製造,固體成分為5%]
.蒸餾水………以總體成為100%的方式添加
-背面耐候性層的形成-
將所得的背面耐候性層形成用塗佈液以黏合劑量以塗佈量計為1.3 g/m2的方式塗佈於背面底塗層上,於180℃ 下乾燥1分鐘,形成乾燥厚度為約1.3 μm的背面耐候性層。
如此而製作於PET基材的兩面上藉由塗佈而形成有各層的背板試樣。對該試樣進行以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中。
<評價> -1.接著性- [A]高濕度及高溫下的經時前的接著性(Fr)
將如上述般製作的樣品片材切割成20 mm寬×150 mm長,準備1片樣品片。將該樣品片以白色層側成為內側的方式配置於玻璃上,於其間夾持經切割為20 mm寬×100 mm長的EVA片材(三井化學華普洛(Mitsui Chemicals Fabro)(股)製造的EVA片材:SC50B),使用真空層壓機(日清紡(股)製造的真空層壓機)進行熱壓,藉此與EVA接著。此時的接著條件是如下般設定。
使用真空層壓機於128℃下進行3分鐘真空抽吸後,加壓2分鐘而暫時接著。其後,使用乾式烘箱於150℃下實施30分鐘正式接著處理。以如此般接著的樣品片的距一端20 mm的部分與EVA未接著、其餘100 mm的部分上接著有EVA片材的方式如上述般實施接著,獲得接著評價用試樣。
將所得的接著評價用試樣的EVA未接著部分於滕喜龍(Tensilon)(奧立特(ORIENTEC)製造,RTC-1210A)中夾持於上下夾具上,於剝離角度180°、拉伸速度300 mm/min的條件下進行拉伸試驗,測定接著力。
對所測定的EVA與白色層間的接著力進行評價,並且於白色層與基材界面間剝離的情形時,按照以下評價基準分級。
<評價基準:界面剝離>
A:密接非常良好(界面剝離發生概率小於10%)
B:密接良好(界面剝離發生概率為10%以上且小於70%)
C:密接不良(界面剝離發生概率為70%以上)
[B]濕熱經時後的接著性(PCT)
將所得的接著評價用試樣於120℃、100%RH的環境條件下保持48小時(高濕度及高溫下的經時)後,利用與[A]相同的方法測定接著力。對所測定的保持後的接著力算出相對於同一接著評價用試樣的[A]高濕度及高溫下的經時前的接著力之比率[%;=高濕度及高溫下的經時後的接著力/[A]高濕度及高溫下的經時前的接著力×100]。另外,根據所測定的高濕度及高溫下的經時後的接著力,利用與[A]相同的方法評價接著力。
-2.耐水解性-
將如上述般製作的樣品片材切割成20 mm寬×150 mm長,準備2片樣品片。對於該樣品片,將其中一片直接(簡稱為Fr)於滕喜龍(Tensilon)(奧立特(ORIENTEC)製造,RTC-1210A)中夾持於上下夾具上,以拉伸速度300 mm/min進行拉伸試驗,測定斷裂伸長率;將另一片於120℃、100%RH的環境條件下保持60小時(高濕度及高 溫下的經時,簡稱為PCT60h)後,於滕喜龍(Tensilon)(奧立特(ORIENTEC)製造,RTC-1210A)中夾持於上下夾具上,以拉伸速度300 mm/min進行拉伸試驗,測定斷裂伸長率。求出PCT60h後的斷裂伸長率/Fr的斷裂伸長率,按照以下評價基準分級。
A:耐水解性非常良好(80%以上)
B:耐水解性良好(60%以上且小於80%)
C:耐水解性不充分(40%以上且小於60%)
D:耐水解性稍不足(20%以上且小於40%)
E:耐水解性不足(小於20%)
-3.反射率的測定-
對所得的太陽電池用背板藉由以下所示的測定方法測定反射率。
於分光光度計(日立製作所(股)製造,U-3410分光光度計(Spectrophotomater))上安裝φ60積分球130-0632(日立製作所(股))及10°傾斜隔板(spacer),測定背板的反射率。再者,作為樣品的背板是以長度方向成為上下方向的方式設置,將帶參數(band parameter)設定為2/伺服(servo),增益(gain)設定為3,以120 nm/min的檢測速度對187 nm~2600 nm的範圍進行測定。另外,為了使反射率標準化,使用附帶的Al2O3作為標準反射板。再者,反射率是以550 nm波長時的反射率的形式算出。再者,對存在著色層之側的面進行測定。將結果示於表1中。
-4.龜裂-
對所得的太陽電池用背板利用透射光目測檢查塗佈面狀,確認0.5 mm以上的龜裂的有無。按照以下的評價基準將檢查結果分級。
A:0個/A4尺寸
B:1個以上5個以下/A4尺寸
(實例2~實例4)
使用與實例1相同的PET基材,且如表1所示般變更著色層的交聯劑,除此以外,與實例1同樣地製作太陽電池用背板,進行評價。再者,三嗪系交聯劑是使用2,4二氯-6-羥基-1,3,5三嗪鈉鹽。
(實例5)
除了使用AV值為18當量/噸的PET基材作為PET基材以外,與實例2同樣地製作太陽電池用背板,進行評價。
(比較例1)
於著色層中不使用交聯劑,且增加顏料的含量,除此以外,與實例1同樣地製作太陽電池用背板,並進行評價。
(比較例2)
除了於著色層中不使用交聯劑以外,與實例1同樣地製作太陽電池用背板,並進行評價。
(比較例3)
除了使用碳二醯亞胺系交聯劑(卡保迪來(Carbodilite)V-02-L2,日清紡控股(Nisshinbo Holdings)(股)製造)作為著色層的交聯劑以外,與實例2同樣地 製作太陽電池用背板,並進行評價。
(實例6)
除了使用富士膠片公司製造(AV值:22當量/噸)作為PET基材以外,與實例2同樣地製作太陽電池用背板,並進行評價。
(比較例4)
除了使用Hitec(海德高)S-3148(東邦化學公司製造)(酸值為25 mg KOH/g)作為著色層的黏合劑以外,與實例2同樣地製作太陽電池用背板,並進行評價。
(比較例5) <底塗層> -底塗層形成用塗佈液的製備-
將下述組成中的各成分混合,製備底塗層形成用塗佈液。
(塗佈液的組成)
.丙烯酸系黏合劑………2.6質量份
(AS-563A,大賽璐精化製造,固體成分為28質量%)
.烯烴系黏合劑………3.6質量份
(阿羅貝斯(Alowbase)SE-1013N,尤尼吉可(Unitika)(股)製造,固體成分為20質量%)
.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交聯劑)………1.7質量份
(卡保迪來(Carbodilite)V-02-L2,日清紡績(股)製造,固體成分為10質量%)
.噁唑啉化合物(交聯劑)………0.3質量份
(愛波卡斯(Epocros)WS700,日本觸媒(股)製造,固體成分為25質量%)
.界面活性劑………1.5質量份
(那洛迪(Naroacty)CL95,三洋化成工業(股)製造,固體成分為1質量%)
.蒸餾水………89.4質量份
-底塗層的形成-
將所得的底塗層形成用塗佈液以黏合劑量以塗佈量計成為0.1 g/m2的方式塗佈於與實例1中所用者相同的PET基材的一個面上,於180℃下乾燥1分鐘,形成乾燥厚度為約0.1 μm的底塗層。
<著色層>
於底塗層上形成著色層。著色層除了不使用交聯劑以外是與實例1同樣地形成。藉此製作太陽電池用背板,並進行評價。
(比較例6)
與比較例5同樣地形成底塗層後,於底塗層上形成與實例2相同的著色層而製作太陽電池用背板,並進行評價。
(實例7)
除了將著色層的黏合劑變更為(尤尼吉可(Unitika)公司製造,商品名:酸成分2倍品,酸值為5 mg KOH/g)以外,與實例2同樣地製作背板,並進行評價。
(實例8)
將著色層的黏合劑變更為(尤尼吉可(Unitika)公司 製造,商品名:酸成分6倍品,酸值為10 mg KOH/g)以外,與實例2同樣地製作背板,並進行評價。
(實例9)
利用以下所示的方法來實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合成及聚合物基材的製作方法,除此以外,與實例2同樣地製作實例9的背板。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合成>
於酯交換反應容器中添加對苯二甲酸二甲酯100質量份、乙二醇61質量份及乙酸鎂四水鹽0.06質量份,加熱至150℃而熔融並攪拌。一面將反應容器內的溫度緩緩地升溫至235℃為止一面進行反應,將所生成的甲醇餾出至反應容器外。甲醇的餾出結束後添加三甲基磷酸0.02質量份。添加三甲基磷酸後,添加三氧化銻0.03質量份,將反應物移至聚合裝置中。繼而用90分鐘將聚合裝置內的溫度自235℃升溫至290℃為止,同時用90分鐘將裝置內的壓力自大氣壓減壓至100Pa為止。聚合裝置中的內容物的攪拌力矩(torque)達到既定值後,利用氮氣使裝置內回到大氣壓而結束聚合。
打開聚合裝置下部的閥,利用氮氣對聚合裝置內部進行加壓,將完成了聚合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以股線狀噴出至水中。藉由切割機將股線製成碎片。如此般獲得固有黏度(intrinsic viscosity)IV=0.58、酸值(AV)=12的PET。將其設定為PET-A。
<聚酯的固相聚合>
將PET-A於150℃~160℃下預備乾燥3小時後,於100 torr(13332 Pa)、氮氣環境下於205℃下進行25小時固相聚合,獲得PET-B。
<含有聚酯與封端劑的母粒的製造>
將90質量份的PET-B與作為封端劑的10質量份的下述化合物摻合,將所得的混合物供給於雙軸混練機並於280℃下熔融混練,將其以股線狀噴出至水中,利用切割機裁斷而製成碎片。將其設定為PET-C。
<聚酯膜的製膜>
使PET-B及PET-C於180℃下乾燥3小時後,以封端材的含量成為表1所示的量的方式混合並投入至擠出機中,於280℃下混練。使混練物通過齒輪泵(gear pump)及過濾器後,自T字模(T-die)擠出至經靜電施加的25℃的冷卻滾筒上,進行冷卻固化而獲得未延伸片材。將未延伸聚合物基材於90℃下於縱方向上延伸至3.4倍,進而於120℃下於橫方向上延伸至4.5倍,藉此實施雙軸延伸,於 200℃下熱固定30秒鐘後,於190℃下熱緩和10秒鐘,製作厚度為240 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PET膜)的聚合物基材。
使用該聚合物基材利用與實例2相同的方法製作實例9的背板。
(實例10)
於實例1中,將相對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的總質量而為50質量%的組分預先於120℃下、於10-3 torr(0.1333 Pa)下乾燥約8小時。於其中混合與組分為相同質量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該金紅石型二氧化鈦具有基於上述電子顯微鏡法所得的測定值為0.3 μm的平均粒徑,將所得的混合物供給於排氣(vent)式雙軸擠出機,一面混練並脫氣一面於275℃下擠出,製備含有粒子(氧化鈦)的顆粒,除此以外,利用與實例2相同的方法製作實例10的背板。
(實例11)
於實例1中,利用以下所示的輝光放電處理來實施PET膜的表面處理,除此以外,利用與實例2相同的方法製作實例11的背板。
<輝光放電處理>
使用加熱輥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加熱至145℃後,於處理環境壓力為0.2 Torr、放電頻率為30 kHz、輸出為5000 w、放電處理強度為4.2 kV.A.min/m2的條件下實施輝光放電處理。
(實例12)
於實例2中,於著色層的塗佈液中添加3.0質量%的氟系界面活性劑鈉=1,2-{雙(3,3,4,4,5,5,6,6-九氟己基羰基)}乙磺酸酯(FFFC公司製造,固體成分為1.0%),意外利用與實例2相同的方法來製作實例12的背板。
(實例13)
於實例1中,如表1所示般變更著色層中的顏料的含量,除此以外,利用與實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實例13的背板。
(實例14)
於實例1中,如表1所示般變更著色層中的顏料的含量,除此以外,利用與實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實例14的背板。
<太陽電池模組的製作>
將厚度3.2 mm的強化玻璃、EVA片材[三井化學華普洛(Mitsui Chemicals Fabro)公司製造的SC50B]、結晶系太陽電池單元、EVA片材[三井化學華普洛(Mitsui Chemicals Fabro)公司製造的SC50B]及實例1的太陽電池用背板1依序重疊,使用真空層壓機[日清紡公司製造,真空層壓機]進行熱壓,藉此與EVA接著。背板是以其著色層與EVA片材接觸的方式配置。另外,EVA的接著條件如下。
使用真空層壓機於128℃下進行3分鐘真空抽吸後,加壓2分鐘而暫時接著。其後,利用乾式烘箱於150℃下 實施30分鐘正式接著處理。
如此般製作結晶系的太陽電池模組1。
另外,使用實例2~實例5的太陽電池用背板2~太陽電池用背板5代替太陽電池用背板1,藉此製作結晶系的太陽電池模組2~太陽電池模組5。
對所製作的太陽電池模組1~太陽電池模組5進行發電運轉,結果作為太陽電池均表現出良好的發電性能。
如表1所示,於實例中,對EVA密封材的接著性優異。相對於此,於比較例中,於接著性的方面大幅度地劣化。
將日本專利申請案2011-189993所揭示的所有內容以參照的方式併入至本說明書中。與具體且分別記載各文獻、專利申請案及技術標準是以參照的方式併入的情形為相同程度,本說明書中記載的所有文獻、專利申請案及技術標準是以參照的方式而併入至本說明書中。有關本發明的例示實施形態的以上記載是以例示及說明為目的,並非涵蓋性或限定於揭示發明的形態本身之意。大量的改變或變更明顯已為業者所自知。上述實施形態最佳地說明了發明的原理及實用性的應用,且一併選擇、記載了適於所設想的特定用途般的各種實施形態或各種改變,以使其他業者可理解發明。本發明的範圍的範圍是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所規定。

Claims (13)

  1. 一種太陽電池用背板,包括:聚合物基材;及著色層,其是直接配置於上述聚合物基材上,含有酸值為2 mg KOH/g~10 mg KOH/g的黏合劑及含量為2.5 g/m2~8.5 g/m2的顏料,且對乙烯-乙酸乙烯酯密封材具有50 N/cm以上的接著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上述著色層更含有相對於上述黏合劑而為0.5質量%~50質量%的來源於交聯劑的結構部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上述交聯劑為噁唑啉系交聯劑或三嗪系交聯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設置於上述聚合物基材上的至少一層含有氟系界面活性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上述顏料為白色顏料,設有上述著色層之面的對波長550 nm的光的反射率為80%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使上述密封材與上述著色層直接接著並於120℃、100%RH的環境下保存60小時之時,保存後的上述密封材與上述著色層的接著力為保存前的上述密封材與上述著色層的接著力的60%以上,且於上述聚合物基材與上述著色層之間未發生剝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上述聚合物基材含有羧基的含量為20當量/噸以下的聚酯樹脂。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上述聚合物基材含有羧基的含量為17當量/噸以下的聚酯樹脂。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上述黏合劑為聚烯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上述聚合物基材是含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與相對於上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總質量而為0.1質量%~10質量%的封端劑而構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上述聚合物基材含有無機粒子或有機粒子,[該粒子]的平均粒徑為0.1 μm~10 μm,且[該粒子]的含量相對於上述聚合物基材的總質量而為0質量%~50質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用背板,其中上述聚合物基材的至少設置上述著色層之側的面是利用電暈處理、輝光放電處理及火焰處理的至少一種方法進行了表面處理。
  13. 一種太陽電池模組,包括:太陽電池元件;乙烯-乙酸乙烯酯密封材,其密封上述太陽電池元件; 表面保護構件,其與上述密封材接著,保護受光面側;及背面保護構件,其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太陽電池用背板,上述著色層與上述密封材直接接著,保護與上述受光面為相反之側。
TW101131715A 2011-08-31 2012-08-31 太陽電池用背板及太陽電池模組 TWI5413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9993 2011-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7317A true TW201317317A (zh) 2013-05-01
TWI541313B TWI541313B (zh) 2016-07-11

Family

ID=47756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1715A TWI541313B (zh) 2011-08-31 2012-08-31 太陽電池用背板及太陽電池模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66106A1 (zh)
JP (1) JP5642746B2 (zh)
KR (1) KR20140057564A (zh)
CN (1) CN103765609B (zh)
TW (1) TWI541313B (zh)
WO (1) WO20130319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7230B2 (ja) * 2011-03-25 2014-09-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048404A (ja) * 2013-09-02 2015-03-16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2253620B1 (ko) * 2014-07-30 2021-05-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 전지 모듈
WO2016033446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Blue Planet, Ltd. Carbonate pigment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GB201504291D0 (en) * 2015-03-13 2015-04-29 Dupont Teijin Films Us Ltd PV cells
CN105150645B (zh) * 2015-08-26 2017-06-06 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复合背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79773A (zh) * 2016-06-16 2016-11-09 杭州福斯特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增益型太阳能背板材料
CN106301216A (zh) * 2016-08-29 2017-01-04 安徽凯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板的粘接性能检测装置
CN111849219A (zh) * 2019-09-23 2020-10-30 法国圣戈班玻璃公司 一种涂料分散液,其制备方法、由其获得的产品
EP4053196A4 (en) 2019-10-29 2023-11-22 Toyobo Co., Ltd.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KR102360087B1 (ko) * 2021-07-12 2022-02-11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컬러필름 적용 태양광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7452B2 (ja) * 1993-08-31 2002-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装置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756082B2 (ja) * 1994-04-28 1998-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4247390A (ja) * 2003-02-12 2004-09-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ル用裏面保護シ−ト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ル
JP4475515B2 (ja) * 2004-09-03 2010-06-09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光ダイオード
JP2007150084A (ja) * 2005-11-29 2007-06-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積層体、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10223419A1 (en) * 2008-07-11 2011-09-15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Solar cell backsheet
JP5365140B2 (ja) * 2008-10-31 2013-12-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
JP5512219B2 (ja) * 2009-10-06 2014-06-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
JP5734569B2 (ja) * 2010-01-18 2015-06-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750226B2 (ja) * 2010-01-18 2015-07-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65967A (ja) * 2010-02-10 2011-08-25 Fujifilm Corp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用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57564A (ko) 2014-05-13
JP2013065846A (ja) 2013-04-11
JP5642746B2 (ja) 2014-12-17
CN103765609A (zh) 2014-04-30
US20140166106A1 (en) 2014-06-19
CN103765609B (zh) 2016-08-17
TWI541313B (zh) 2016-07-11
WO2013031974A1 (ja) 201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1313B (zh) 太陽電池用背板及太陽電池模組
JP5815276B2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用ポリマー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241414B2 (ja) 太陽電池裏面封止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75311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146658A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722287B2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3024892A1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30240035A1 (en) Solar cell protective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back sheet for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TWI557929B (zh) 太陽電池用聚合物片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模組
US20140144503A1 (en) Polymer sheet for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JP2011207986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3008916A1 (ja) ポリマー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032981B2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611136B2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188015A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566927B (zh) 太陽電池模組用聚合物片及其製造方法、太陽電池模組用背板及太陽電池模組
JP5650681B2 (ja)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811699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JP2016004978A (ja)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812094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