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6143A - 顯影劑容器、顯影裝置,處理匣,影像形成裝置及顯影劑再填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影劑容器、顯影裝置,處理匣,影像形成裝置及顯影劑再填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6143A
TW201316143A TW101128432A TW101128432A TW201316143A TW 201316143 A TW201316143 A TW 201316143A TW 101128432 A TW101128432 A TW 101128432A TW 101128432 A TW101128432 A TW 101128432A TW 201316143 A TW201316143 A TW 2013161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toner
developing device
contain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8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0669B (zh
Inventor
Kenji Nakamura
Hirobumi Ooyoshi
Tomofumi Yoshida
Manabu Hamada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726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464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102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1010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16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6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0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06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4Arrangements for purging used developer from the developing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第一顯影劑容器,用於將顯影劑傳送至一第二顯影劑容器,該第一顯影劑容器包括:一第一開口,配置以與該第二顯影劑容器接合,並且配置以傳送該顯影劑;以及一輸送器,配置以輸送該顯影劑,並且配置以通過該第一開口傳送該顯影劑。

Description

顯影劑容器、顯影裝置、處理匣、影像形成裝置及顯影劑再填充方法
本發明係涉及一種顯影劑容器、一種顯影裝置、一種處理匣、一種影像形成裝置、以及一種顯影劑再填充方法。此外,本發明的實施例係涉及一種自顯影裝置收集顯影劑的方法(顯影裝置的顯影劑收集方法),其中該顯影裝置係可拆卸地安裝於一影像形成裝置,如影印機、印表機、傳真機、或上述機型之複合機。本發明的實施例特別係涉及一種顯影裝置的顯影劑收集方法,其中該顯影劑容器係可拆卸地安裝於顯影裝置主單元。
在使用電子照相方法的影像形成裝置中,如印表機或影印機,其透過顯影裝置藉由供應碳粉至靜電潛像來顯影形成在光敏鼓上的靜電潛像的過程,將影像形成於記錄介質的表面上。下述之顯影裝置可被考慮為包含於此類影像形成裝置的顯影裝置。即,可考慮自儲存碳粉的碳粉匣中供應碳粉的顯影裝置、以及使用預先儲存於顯影裝置內的碳粉的顯影裝置。當儲存於碳粉匣中的碳粉用完時,使用過的碳粉匣將被填充有碳粉的新的碳粉匣替代。類似地,當儲存於顯影裝置內的碳粉用完時,使用過的顯影裝置將被填充有碳粉的新的顯影裝置替代。
在這種用過的碳粉匣或顯影裝置的內部,其實仍然殘留有相當數量的顯影劑(碳粉)。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除了用過的碳粉匣或顯影劑之外,殘留的顯影劑最好能夠被再次利用。
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第2010-128184號)揭露了一種顯影裝置的再生產方法,將使用過的顯影裝置再次填充顯影劑,藉以再生產顯影劑。根據專利文獻1的再生產方法,操作者可以簡單地再生產顯影劑。
此外,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第2005-037708號)揭露了一種匣清潔裝置。這種匣清潔裝置,可以透過除塵器有效且成功地抽吸並排放殘餘碳粉,藉以再次使用匣盒。
另外,對於如影印機或印表機等影像形成裝置而言,已有一習知技術,係利用顯影裝置的回收步驟來收集殘留於顯影裝置內部的顯影劑(請參考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第2001-242704號),以及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第2001-255730號))。
特別是,例如,專利文獻3揭露了一種清除殘留碳粉的技術,係在在顯影裝置的回收步驟中,將顯影輥以與正常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並且通過清潔單元自顯影輥的圓周表面清除碳粉。在此,圓周表面係暴露於面向光敏鼓的開口。
然而,在根據專利文獻1的顯影裝置的再生產方法中,殘留於顯影裝置內部的顯影劑以及再次填充的顯影劑會互相混合。當在顯影裝置中混合具有不同使用歷史的兩種類型的顯影劑時,由於不同類型的顯影劑之帶電特性彼此不同,當形成大面積的低密度影像(灰色影像)時,可能出現顯影失敗如影像密度不均勻之問題。
可以通過使用專利文獻2的匣清潔裝置清潔匣盒來防止由混合具有不同使用歷史的兩種類型的碳粉造成的此種問題。然而,在此情況下,可能會需要收集殘餘碳粉的裝置,因而增加成本。
如上所述,當再次使用存有顯影劑(碳粉)的顯影劑容器時,最好能防止因為混合具有不同使用歷史的兩種類型的碳粉而造成的問題,來確保一定水準的影像品質。在另一方面,有一些能夠允許影像品質降級之消費者,即使影像品質降低,仍然要求購買低價格的可回收產品。因此,對於這種消費者而言,仍然能夠通過收集具有不同使用歷史的不同類型的顯影劑,而再次使用再次填充有混合碳粉的碳粉匣或顯影裝置。
本發明的實施例便是鑒於上述情況所研發。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顯影劑容器,在不浪費的情況下收集並再利用殘餘碳粉,亦即該顯影劑容器可有效的回收殘餘碳粉。
另外,使用習知技術蒐集顯影劑後,會有不容忽略的數量的顯影劑殘留於顯影裝置的內部。此外,使用習知技術時,自顯影裝置所收集的顯影劑有可能在未再次使用的情況下被廢棄。這種問題不僅出現於在回收廠中再生產(回收)顯影裝置之情形,同時也出現於製造廠將新的顯影裝置再次填充有顯影劑並且進行顯影裝置的操作檢查的情形,隨後自顯影裝置收集顯影劑且封裝並運送該顯影裝置。
本發明的實施例係鑒於上述問題之情形下所研發。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顯影裝置的顯影劑收集方法,以便於在不浪費的情況下有效地收集並且再次利用殘留於顯影裝置內部的顯影劑。
本發明之一方面為提供一第一顯影劑容器,配置以傳送顯影劑至一第二顯影劑容器。該第一顯影劑容器包括:一開口,配置以與該第二顯影劑容器連接,並且配置以傳送該顯影劑;以及一輸送器,其輸送該顯影劑並且通過該開口傳送碳粉。
本發明之另一方面為提供一種顯影劑再填充方法,包括:一接合步驟,接合一第一顯影劑容器與一第二顯影劑容器,其中該第一顯影劑容器包括:一第一開口,配置以與一第二顯影劑容器接合;以及一第一輸送器,配置以輸送顯影劑,並且配置以通過該第一開口傳送該顯影劑,以及其中該第二顯影劑容器包括:一第二開口,配置以與該第一顯影劑容器接合;以及一第二輸送器,配置以輸送該顯影劑,並且配置以通過該第二開口傳送該顯影劑,該第一顯影劑容器與該第二顯影劑容器通過接合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而相互接合;一第一輸送步驟,通過該第一輸送器將該顯影劑向該第一顯影劑容器中的該第一開口輸送;一第二輸送步驟,通過該第二輸送器將該顯影劑向該顯影劑與該第二顯影劑容器中的該第二開口分離的方向中輸送,其中透過將該顯影劑從該第一顯影劑容器自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傳送至該第二顯影劑容器,使該第二顯影劑容器再填充該顯影劑,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為相互接合。
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顯影裝置的顯影劑收集方法,該顯影裝置配置以可拆卸地安裝於一影像形成裝置主體。
該顯影裝置包括:一顯影裝置主單元,配置以顯影形成在一影像支撐體上的潛像;以及一顯影劑容器,配置以可拆卸地安裝於該顯影裝置主單元的上部,該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該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上,其中該顯影劑容器配置以儲存要供應至該顯影裝置主單元的顯影劑。
該顯影裝置主單元包括:一顯影劑支撐體,其在該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該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中設置以面向該影像支撐體,並且配置以支撐該顯影劑;複數個輸送器,配置以在縱向方向中輸送儲存於該影像形成裝置主單元內部的該顯影劑,並且配置以在該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該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中形成一循環路徑,其中該等輸送器係透過一隔離元件在垂直方向中平行排列;以及一主單元側面供應埠,配置以在該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該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中與位於該顯影裝置主單 元的上部的該顯影劑容器的一容器側面供應埠連通,其中該主單元側面供應埠配置以自該顯影劑容器供應該顯影劑至該顯影裝置主單元。
在該顯影劑收集方法中,當收集自該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移除殘留在該顯影裝置主單元內部的顯影劑時,該顯影裝置主單元以與該顯影裝置主單元與該顯影劑容器均安裝於該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中之該顯影裝置主單元與該顯影劑容器的第二排列方式不同的第一排列方式安裝於該顯影劑容器,並且與該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該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相似,藉由驅動該等輸送器排放該顯影裝置主體的顯影劑,並且將該顯影劑收集於該顯影劑容器內部。
根據實施例,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可實現有效回收之顯影劑容器。本發明之顯影劑容器可以在不浪費的情況下收集並再次使用殘餘的碳粉。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當藉由排列複數個輸送器來收集自該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移除殘留在該顯影裝置主單元內部的顯影劑時,其中該等輸送器在縱向方向中傳送顯影劑,並且通過一隔離元件於垂直方向平行中在該顯影裝置主體內部形成該循環路徑。當該顯影劑容器以與該顯影裝置主體安裝於該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時之該顯影劑容器安裝於該顯影裝置主體的方式不同之方式安裝於該顯影裝置主體內部時,藉由通過驅動該等輸送器排放來自該顯影裝置主體的顯影劑,將該顯影劑收集於顯影劑容器內部。藉此,可以提供一種顯影裝置用的顯影劑收集方法,以便於在不浪費的情況下,有效地收集並且再次利用殘留於該顯影裝置內部的顯影劑。
以下將參考所附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圖式中,相同結構的部分係設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因此重複的描述將被省略。
<第一實施例> <影像形成裝置的結構>
第1圖為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影像形成裝置100的結構的之示意圖。
如第1圖所示,影像形成裝置100為具有四個影像形成單元的彩色影像形成裝置。每一個影像形成單元包括:感光體22、面對感光體22的顯影裝置31、以及碳粉匣41,該碳粉匣41作為顯影劑容器,設置在顯影裝置31之上。
在感光體22(感光體22a、22b、22c、以及22d)周圍設置有:充電輥21(充電輥21a、21b、21c、以及21d),用於為感光體22的表面充電以使其具有一預定電位;曝光裝置16(曝光裝置16a、16b、16c、以及16d),用於在表面被充電的感光體22上形成靜電潛像;顯影裝置31(顯影裝置31a、31b、31c、以及31d),用於為該靜電潛像供應碳粉;以及清潔刀片23(清潔刀片23a、23b、23c、以及23d),用於清除傳送碳粉影像之後殘留於感光體22的表面的碳粉。
此外,緊靠於感光體22且與該感光體22分離的中間傳送帶28被懸掛在驅動輥26、被驅動輥27、以及主輥(主輥29a、29b、29c、以及29d)周圍,以使得該中間傳送帶28被旋轉地驅動。
當形成影像時,首先,充電輥21為感光體22的表面充電,以使其具有預定電位。隨後,曝光裝置16根據所輸入的影像資料曝光該感光體22的充電表面,藉以在感光體22的表面上形成靜電潛像。
當在感光體22的表面上形成的靜電潛像通過面對顯影輥32(顯影輥32a、32b、32c、以及32d)的位置時,感光體22的表面與顯影裝置31之間的電位差會使碳粉向靜電潛像供應,藉以將該靜電潛像顯影為碳粉影像;其中當顯影裝置31在表面支撐充電的碳粉時會旋轉。一偏壓在面對主傳送輥29的位置處被施壓在感光體22的表面上顯影的碳粉影像上,藉以將碳粉影像傳送至中間傳送帶28的表面。透過將對應於感光體22a、22b、22c、以及22d之不同顏色的彩色影像重疊,一全彩色碳粉影像形成在中間傳送帶28上。在碳粉影像被傳送至中間傳送帶28之後,未被傳送至中間傳送帶28的碳粉通過清潔刀片23從感光體22的表面清除,從而感光體22可為下一個成像進行準備。
其次,中間傳送帶28上的碳粉影像被傳送至紀錄介質上,該記錄介質係經由在驅動輥26與第二傳送輥39之間施加的偏壓而被傳送。被碳粉影像二次轉印的記錄介質接著被進一步傳送,並且當該記錄介質通過固定裝置71時,碳粉影像通過加熱被融化,並且通過施加於該記錄介質的壓力而被固定於記錄介質的表面。之後,該記錄介質被排放出裝置的外部。
影像形成裝置100可以通過上述步驟在記錄介質的表面上列印全彩色影像。在此,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影像形成裝置100為串聯式彩色印表機, 然而,本發明的實施例不限於此。例如,影像形成裝置100可以為旋轉式彩色印表機,或者具有檔案讀取裝置如影印機或傳真裝置的影像形成裝置。
<碳粉匣的結構>
第2圖為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碳粉匣41的剖面示意圖。
碳粉匣41為顯影劑容器,用於儲存被用作為成像時使用的顯影劑之碳粉。碳粉匣41包括輸送螺桿51,該輸送螺桿51可旋轉地置於碳粉匣41內部。該輸送螺桿51的一端部暴露於碳粉匣41的外部,且齒輪52安裝於該暴露部分。當安裝於輸送螺桿51的齒輪52與影像形成裝置100的齒輪嚙合且驅動力被傳送至齒輪52時,輸送螺桿51旋轉。當輸送螺桿51旋轉時,碳粉匣41內部的碳粉被傳送至圖式中箭頭A所指示的方向。然後該碳粉從碳粉供應埠53降落,藉以將碳粉供應至顯影裝置31。
此外,當供應碳粉時,碳粉匣41包括第一開口54和第二開口55,該兩開口在碳粉傳送方向中位於碳粉供應埠53的上游側。第一開口54為公型開口,第二開口55為母型開口。第一開口54與第二開口55具有能夠互相接合之形狀。
片狀密封元件56設置在開口54與55的位置。在正常使用期間,開口54與55被密封以防止碳粉洩露。該片狀密封元件56被配置使得其可以沿著碳粉匣41的側表面拔出。藉由拔出密封元件56可開啟開口54與55。
用過的碳粉匣41可以通過開口54與55連接至另一具有相同結構的碳粉匣。碳粉匣41可以將殘留於其中的碳粉傳送至另一碳粉匣。此外,碳粉匣41可以接收殘留於另一碳粉匣內部的碳粉。
同樣,當連接兩個用過的碳粉匣41時,該用過的碳粉匣41的其中之一可以被再次填充有殘留於另一用過的碳粉匣41內部的殘餘碳粉。該殘餘碳粉可以從另一用過的碳粉匣41清除,並且另一用過的碳粉匣41可以被再次填充有新的碳粉。已被清除殘餘碳粉且已被再次填充有新碳粉的另一用過的碳粉匣41可以被再次用作為可形成高品質影像的碳粉匣。在另一方面,已被再次填充有自另一用過的碳粉匣41收集的殘餘碳粉之用過的碳粉匣41可以被提供為較不昂貴的回收產品。
<碳粉的再填充>
以下將說明傳送殘留於用過的碳粉匣41a內部之碳粉至用過的碳粉匣41b的方法。
為了將殘餘碳粉再次填充至用過的碳粉匣41b,碳粉匣41a被連接至碳粉匣41b。第3圖為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碳粉匣41a與碳粉匣41b的連接狀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如第3圖所示,碳粉匣41a與41b皆為具有第2圖所示的開口54與55之用過的碳粉匣41。碳粉匣41a與41b可以通過開口54與55互相連接。具體而言,兩個碳粉匣41a與41b可以通過將碳粉匣41a的開口54a插入至碳粉匣41b的開口55b,以及將碳粉匣41b的開口54b插入至碳粉匣41a的開口55a來連接。由於開口54與55具有相互接合的形狀,兩碳粉匣41a與41b之間可以在不使用特殊元件的情形下互相連接。
當拔出片狀密封元件56a與56b,以及當兩個用過的碳粉匣41a與41b連接時,碳粉匣41a與41b的狀態變為碳粉匣41a與41b的內部彼此連通的狀態,因此能夠傳送顯影劑。
接著,通過驅動與碳粉匣41a與41b相對應的輸送螺桿51a與51b,可再次填充殘餘碳粉。第4圖為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傳送自連接的碳粉匣41a與41b的其中之一的碳粉至另一碳粉匣的方法的示意圖。
齒輪57a與相對應於輸送螺桿51a的齒輪52a接合,齒輪57b則與相對應於輸送螺桿51b的齒輪52b接合,如此一來,當碳粉匣41a與41b相互連接時,作為電源的發動機58a與58b可以旋轉相對應之輸送螺桿51a與51b。
在第4圖所示的結構的狀態中,發動機58a旋轉輸送螺桿51a,以便於朝向箭頭A所指示的方向移動殘留於碳粉匣41a內部的碳粉,並且在殘餘碳粉通過開口54與55被排放至碳粉匣41b的方向中傳送該殘餘碳粉。
在碳粉匣41b中,發動機58b旋轉輸送螺桿51b,以便於將接收的殘餘碳粉往殘餘碳粉與開口54與55分離的方向(圖式中箭頭B所指示的方向)通過開口54與55移動。通過旋轉碳粉匣41b的輸送螺桿51b,並將殘餘碳粉往箭頭B的方向傳送,可以防止在開口54與55處累積殘餘碳粉,並且殘餘碳粉可以被迅速地接收。
藉由將排放殘餘碳粉的碳粉匣41a朝垂直方向的上方擺置,並且將接收殘餘碳粉的碳粉匣41b朝垂直方向的下方擺置,可以防止碳粉殘留於碳粉匣41a的內部。
當完成向碳粉匣41b再次填充碳粉匣41a的殘餘碳粉時,隨後碳粉匣41b依次可再次填充用過的碳粉匣41c、41d、...、等的殘餘碳粉。
已向碳粉匣41b排放殘餘碳粉的碳粉匣41a、41c、41d、...、等可藉由再次填充新的碳粉而被再次作為碳粉匣使用。通過再次填充新的碳粉,可以避免由混合具有不同使用歷史的碳粉而造成如密度不均勻的影像品質的下降等問題,並且碳粉匣41a、41c、41d、...、等可以因此被再次作為形成高品質影像的碳粉匣使用。
此外,已被再次填充有殘餘碳粉的碳粉匣41b可以與殘餘碳粉一起被再次用作為低價碳粉匣。使用低價碳粉匣時可能出現影像不均勻的情形,例如使用混合具有不同使用歷史的碳粉顯像的的灰色影像。然而,該低價碳粉足夠用於輸出具有較低品質影像的人物影像或立體影像。
<第二實施例>
以下將針對第二實施例進行說明。在此,將省略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結構部分的描述。
第5圖為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碳粉匣41的剖面示意圖。
碳粉匣41為顯影劑容器,用於儲存被用來作為第1圖所示之影像形成裝置100顯影時所使用的顯影劑的碳粉。作為傳送碳粉的輸送器的輸送螺桿51可旋轉地置於碳粉匣41中。此外,輸送螺桿51的一端部被放置於碳粉匣41的外部,且齒輪52安裝於該暴露部分。當連接的齒輪52與影像形成裝置100的齒輪嚙合時,可傳送驅動力,並使輸送螺桿51旋轉。當輸送螺桿51旋轉時,以圖式中箭頭A所指示的方向傳送碳粉匣41內部的碳粉。當碳粉從碳粉供應埠53落下時,該碳粉被供應至顯影裝置31。
此外,在碳粉供應期間,碳粉匣41之開口54在碳粉傳送方向中位於碳粉供應埠53的上游側。在開口的位置,設有滑動密封元件56。在正常使用期間,該滑動密封元件56密封開口54,藉以防止碳粉洩露。滑動密封元件56以可沿著碳粉匣41的表面滑動之方式配置。操作者可以通過滑動該密封元件56而開啟開口54。
藉由將用過的碳粉匣41與具有相同結構的另一碳粉匣連接,用過的碳粉匣41中的殘餘碳粉可以通過開口54而被排放至另一碳粉匣。另外,由於將用過的碳粉匣41與另一碳粉匣連接,用過的碳粉匣41可以通過開口54接收並收集殘留於另一碳粉匣內部的殘餘碳粉。
第6圖為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碳粉匣41a與41b的連接狀態以及將碳粉匣41a與41b的其中之一的碳粉傳送至另一碳粉匣的方法的示意圖。
如第6圖所示,碳粉匣41a的開口54a與碳粉匣41b的開口54b可以通過連接元件59而連接。該連接元件59為圓柱狀元件,並且其內部具有通孔。連接元件59的兩端部具有可與碳粉匣41a與41b的開口54a與54b接合的形狀。
此外,本實施例提供發動機58a與58b,作為用於旋轉碳粉匣41a與41b的輸送螺桿51a與51b的電源。發動機58a旋轉輸送螺桿51a,並將殘餘碳粉往圖式中箭頭A的方向移動。發動機58b旋轉輸送螺桿51b,並將殘餘碳粉往圖式中箭頭B的方向移動。該殘餘碳粉可以藉由輸送螺桿51a與51b的旋轉而通過開口54a、連接元件59的通孔以及開口54b被排放至碳粉匣41b。
同樣,碳粉匣41a與41b以及殘餘碳粉可以藉以連接兩個用過的碳粉匣41a與41b、將碳粉匣41b再填充有殘餘碳粉、清除自碳粉匣41a的殘餘碳粉並且將碳粉匣41a再填充有新碳粉而被有效並有效率地再利用。
<第三實施例>
以下將針對第三實施例進行說明。在此,將省略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結構部分的描述。
第7圖為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顯影裝置31的剖面示意圖。
顯影裝置31係可拆卸地安裝於第1圖所示的影像形成裝置100。該顯影裝置31包括:碳粉容納室35;攪拌器34,作為攪拌器與輸送器使用;顯影輥32;供應輥33,用於向顯影輥32供應碳粉;開口36,位於顯影輥32一側的側表面上;以及密封元件38,可滑動地密封開口36。
與根據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碳粉匣41相似,當連接第7圖所示具有開口36的兩個顯影裝置31時,可以通過將顯影裝置31的其中之一再填充有殘餘碳粉以及將另一顯影裝置31再填充有新碳粉而有效地再利用顯影裝置31與殘餘碳粉。
第8圖為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顯影裝置31a與31b的連接狀態以及將自顯影裝置31a與31b的其中之一的碳粉傳送至另一顯影裝置的方法的示意圖。
如第8圖所示,顯影裝置31a與31b的開口36a與36b可以通過連接元件59連接。連接元件59為圓柱狀元件,且其內部具有通孔。連接元件59的兩端部分別具有可以與顯影裝置31a與31b的開口36a與36b接合的形狀。
顯影裝置31a的攪拌器34a旋轉以將殘餘碳粉往圖式中箭頭A的方向移動。顯影裝置31b的攪拌器34b旋轉以將殘餘碳粉往圖式中箭頭B的方向移動。該殘餘碳粉可以通過攪拌器34a與34b的旋轉而通過開口36a、連接元件59的通孔、以及開口36b自顯影裝置31a傳送至顯影裝置31b。
同樣,藉由連接用過的兩個顯影裝置31a與31b,將顯影裝置31b再填充有殘餘碳粉,清除自顯影裝置31a的殘餘碳粉,以及將顯影裝置31a再填充有新碳粉,顯影裝置31a與31b以及殘餘碳粉可以被有效地再利用。
此外,藉由在顯影裝置31中形成具有公型的第一開口36以及具有母型狀的第二開口37。如此一來,兩個用過的顯影裝置31可以通過開口36與37連接,如第9圖所示。
透過上述配置,可以藉由連接兩個用過的顯影裝置31a與31b並且將顯影裝置31a與31b的其中之一再填充有殘餘碳粉,而有效並有效率地再利用顯影裝置31a與31b以及殘餘碳粉。
<第四實施例>
以下將針對第四實施例進行說明。在此,將省略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結構部分的描述。
第10圖為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處理匣101的剖面示意圖。
處理匣101為與顯影裝置31、感光體22、充電輥21以及清潔刀片23一體成型的單元。處理匣101可以分開地安裝於第1圖所示的影像形成裝置100。
顯影裝置31包括:用於儲存碳粉的碳粉容納室35;攪拌器34,作為攪拌器與輸送器使用;顯影輥32;供應輥33,向顯影輥32供應碳粉;開口36,形成於供應輥33一側的側表面上;以及密封元件38,滑動地密封開口36。
當通過顯影裝置的開口36將具有第10圖所示的結構之用過的處理匣101連接至另一處理匣101時,可以通過將處理匣101的其中之一的顯影裝置31再填充有殘餘碳粉以及將另一處理匣101的顯影裝置31再填充有新碳粉,而有效地再利用處理匣101與殘餘碳粉。
第11圖為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處理匣101a與101b的連接狀態以及向處理匣101b傳送自處理匣101a的碳粉的方法的示意圖。
如第11圖所示,處理匣101a的顯影裝置31a的開口36a與處理匣101b的顯影裝置31b的開口36b可以通過連接元件59連接。連接元件59為圓柱狀元件,且其內部具有通孔。連接元件59的兩端部可以分別與顯影裝置31a與31b的開口36a與36b接合。
顯影裝置31a的攪拌器34a旋轉以將殘餘碳粉往圖式中箭頭A的方向移動。類似地,顯影裝置31b的攪拌器34b旋轉將殘餘碳粉往圖式中箭頭B的方向移動。該殘餘碳粉可以藉由攪拌器34a與34b的旋轉而通過開口36a、連接元件59、以及開口36b自顯影裝置31a傳送至顯影裝置31b。
同樣,當兩個用過的處理匣101a與101b連接時,處理匣101a與101b以及殘餘碳粉可以通過將處理匣101b的顯影裝置31b再填充有殘餘碳粉,清除自處理匣101a的顯影裝置31a的殘餘碳粉並且將該處理匣101a的顯影裝置31a再填充有新碳粉而被有效地再利用。
此外,藉由在處理匣101的顯影裝置31中形成具有公型的第一開口36以及具有母型的第二開口37,如此一來,兩個用過的處理匣101可以通過顯影裝置31的開口36與37連接,如第12圖所示。
類似地,透過上述配置,可以藉由連接兩個用過的處理匣101a與101b並且將殘餘碳粉再次填充至處理匣101a與101b的其中之一,而有效且有效率地再利用處理匣101a與101b以及殘餘碳粉。
<第五實施例>
以下將參考第13圖至第17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第13圖為顯示作為影像形成裝置的印表機的結構示意圖。第14圖為顯示印表機中影像形成單元206Y的局部放大示意圖。此外,第15圖為顯示顯影裝置205Y的配置之結構示意圖,其中所述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第15圖為從第14圖中的觀看方向E觀看顯影裝置205Y時,該顯影裝置205Y的剖面示意圖。如第13圖所示,中間傳送帶單元2015位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中心。此外,與黃色、品紅色、青色、以及黑色對應的影像形成單元206Y、206M、206C、以及206K為平行排列,以面對中間傳送帶單元2015的中間傳送帶208。
參考第14圖,與黃色對應的影像形成單元206Y包括:作為影像支撐體的光敏鼓201Y;位於光敏鼓201Y周圍的充電單元204Y;顯影裝置205Y;清潔單元202Y;以及中和單元(未顯示於圖中)。在光敏鼓201Y上進行影像形成步驟(充電步驟、曝光步驟、顯影步驟、傳送步驟、以及清潔步驟),藉以將黃色影像形成於光敏鼓201Y。
三個影像形成單元206M、206C、206K具有與黃色對應的影像形成單元206Y相同的結構,除了用於影像形成單元206M、206C、206K的碳粉的顏色不同之外。影像形成單元206M、206C、206K分別形成品紅色影像、青色影像、以及黑色影像。下面將簡略對三個影像形成單元206M、206C、以及206K的說明,僅描述與黃色對應的影像形成單元206Y。
參考第14圖,光敏鼓201Y(影像支撐體)被發動機(未顯示於圖中)以順時針方向旋轉地驅動。光敏鼓201Y的表面在充電單元204Y(充電輥)的位置處被均勻地充電(充電步驟)。接著,光敏鼓201Y的表面到達自曝光單元207Y(光寫入頭)發射的光被照亮的位置,並且與黃色對應的靜電潛像通過曝光掃描(曝光步驟)形成於該位置。
此後,光敏鼓201Y的表面到達面對顯影單元205Y(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的位置。靜電潛像在該位置顯影,藉此形成黃色碳粉影像(顯影步驟)。之後,光敏鼓201Y的表面到達其面對中間傳送帶208與主傳送輥209Y的位置。光敏鼓201上的碳粉影像在此位置被傳送至中間傳送帶208(主傳送步驟)。此時,未被傳送至中間傳送帶208的小量碳粉則殘留於光敏鼓201Y。
然後,光敏鼓201Y的表面到達其面對清潔單元202Y的位置。未被傳送且殘留於光敏鼓201Y上的碳粉被清潔刀片202a收集,並且儲存於清潔單元202Y(清潔步驟)。最後,光敏鼓201Y的表面到達其面對中和單元(未顯示於圖中)的位置,並且感光體201Y上的殘餘電位在此位置被消除。同樣,在光敏鼓201Y上進行的一系列影像形成步驟被終止。
與黃色影像形成單元206Y的情形相似,上述影像形成步驟均在影像形成單元206M、206C、以及206K上進行。即,基於影像資訊的光被自位於影像形成單元206M之上的曝光單元207M照射至光敏鼓201M。類似地,基於影像資訊的光被自位於影像形成單元206C之上的曝光單元207C照射至光敏鼓201C,並且基於影像資訊的光被自位於影像形成單元206K之上 的曝光單元207K照射至光敏鼓201K。隨後,形成於相對應之光敏鼓201Y、201M、201C、以及201K上的黃色、品紅色、青色、以及黑色的碳粉影像被疊置並且被傳送至中間傳送帶208,藉以將彩色影像形成於中間傳送帶208上。
舉例來說,參考第13圖,中間傳送帶單元2015可包括:中間傳送帶208;四個主傳送輥209Y、209M、209C、以及209K(參考第14圖);驅動輥;以及被驅動輥。中間傳送帶208被懸掛於驅動輥、被驅動輥、以及主傳送輥209Y、209M、209C、以及209K周圍並且被該等元件支撐。中間傳送帶208通過驅動輥的旋轉驅動以第13圖中箭頭所指示的方向(逆時針方向)不斷地移動。
主傳送輥209Y透過將中間傳送帶208夾於主傳送輥209Y與光敏鼓201Y之間來形成主傳送夾。具有與碳粉相反極性的傳送電壓(傳送偏壓)施加於主傳送輥209Y。然後,中間傳送帶208以第13圖中箭頭所指示的方向移動,且中間傳送帶208依次通過與主傳送輥209Y、209M、209C、以及209K相對應的主傳送夾。同樣,當被疊置時,在光敏鼓201Y、201M、201C、以及201K上對應於黃色、品紅色、青色、以及黑色的碳粉影像被主要地傳送至中間傳送帶208。
隨後,中間傳送帶208到達面對第二傳送輥2019的位置,其中與黃色、品紅色、青色、以及黑色對應的碳粉影像已被疊置於該中間傳送帶208上。驅動輥(第二傳送面對輥)透過將中間傳送帶208夾於驅動輥與第二傳送輥2019之間來形成第二傳送夾。在中間傳送帶208上形成的四種顏色的碳粉影像被傳送至如傳送紙的記錄介質P,其中該記錄介質P已被傳送至第二傳送夾的位置。此時,未被傳送至記錄介質P的碳粉則殘留於中間傳送帶208上。
隨後,中間傳送帶208到達中間傳送清潔單元(未顯示於圖中)的位置。未被傳送且殘留於中間傳送帶208上的碳粉在此位置被清除。同樣地,在中間傳送帶208上進行的一系列中間傳送步驟則被終止。
參考第13圖,通過紙饋送輥2027以及一對記錄輥(一對定時輥)將記錄介質P自位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下部的紙饋送單元2026傳送至第二傳送夾的位置。具體而言,多個記錄介質P如傳送紙被堆疊且儲存於 紙饋送單元2026。當紙饋送輥2027以第13圖中的逆時針方向旋轉地驅動時,位於最上面位置的記錄介質P被朝向記錄輥2028之間的空間饋送。
已被傳送至該對記錄輥2028的記錄介質P停止在抵達該對記錄輥2028的輥夾的位置。在此,該對記錄輥2028的旋轉驅動已經停止。然後,該對記錄輥2028被旋轉地驅動,以與中間傳送帶208上的彩色影像的時序同步,藉以朝向第二傳送夾傳送該記錄介質P。同樣地,所需的彩色影像被傳送至記錄介質P。
此後,記錄介質P被傳送至固定單元2020的位置,其中彩色影像已經在第二傳送夾的位置被傳送至記錄介質P。然後,在此位置,已被傳送至記錄介質P的表面的彩色影像通過熱量以及自固定帶和壓力輥的壓力被固定於記錄介質P。此後,記錄介質P通過一對排放輥被排放於該裝置的外部。被該對排放輥排放於該裝置外部的記錄介質P依序地堆疊在堆疊單元(主體覆蓋物2110)。透過上述步驟,在影像形成裝置中完成一系列影像形成步驟。
以下將參照第14圖針對影像形成裝置的影像形成單元206Y進行詳細說明。舉例來說,如第14圖所示,影像形成單元206Y可包括:光敏鼓(影像支撐體)、充電單元204Y(充電輥)、顯影裝置205Y、以及清潔單元202Y。作為影像支撐體的光敏鼓201Y為帶負電的有機感光體。通過接收自位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發動機(未顯示於圖中)的驅動力,光敏鼓201Y以第14圖中之順時針方向旋轉地驅動。
充電輥204Y(充電單元)為具有彈性的輥,其金屬蕊係由具有中間阻抗的聚氨酯泡沫層所形成。在此,聚氨酯樹脂、作為導電粒子的碳黑、硫化劑、以及發泡劑均被塗抹於該聚氨酯泡沫層。關於充電輥204Y的中間阻抗層的材料,舉例來說,可使用通過分散導電材料如碳黑或金屬氧化物而形成的橡膠材料,在聚氨酯中,可以使用三元乙丙聚乙烯(EPDM)、丁腈橡膠(NBR)、矽橡膠、或者異戊二烯橡膠。在此,導電材料係被分散於橡膠材料以調節阻抗。此外,可以使用通過發泡上述橡膠材料而形成的材料來作為中間阻抗層的材料。在第五實施例中,充電輥204Y係與光敏鼓201Y接觸。然而,充電輥204Y也可以不接觸光敏鼓201Y。清潔單元202Y包括清潔刀片202a,該清潔刀片202a滑動地接觸光敏鼓201Y。清潔單元202Y機械地清除並收集未被傳送且殘留於光敏鼓201Y上的碳粉。
在顯影裝置205Y中,顯影輥2051Y被放置以與光敏鼓201Y接觸。一顯影區域(顯影夾部)形成在顯影輥2051Y與光敏鼓201Y之間。作為顯影劑使用的碳粉(單一成分的顯影劑)儲存於顯影裝置205Y中。顯影裝置205Y顯影形成在光敏鼓201Y上的靜電潛像(顯影裝置205Y形成碳粉影像)。
下面將參考第14圖與第15圖詳細說明顯影裝置205Y。參照第14圖,根據第五實施例之顯影裝置205Y為採用單一成分顯影方法的顯影裝置。顯影裝置205Y包括: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用於顯影形成在光敏鼓201Y上的靜電潛像;以及作為顯影劑容器的碳粉容器2060,用於儲存供應至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的碳粉(顯影劑)。顯影裝置205Y係可拆卸地(可替換地)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在此,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與碳粉容器2060可以分別被替換。即,碳粉容器2060係可拆卸地安裝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的上部位置,其中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係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此外,通過開啟和關閉主體覆蓋物2110(參考第13圖)且當其被鉸鏈(圖未示)置中時,將碳粉容器2060與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分離,可以僅替換碳粉容器2060或者可以替換安裝有碳粉容器2060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顯影劑裝置205Y)。其中,替換碳粉容器2060之時機為當儲存於碳粉容器2060內部的碳粉用完時。替換顯影裝置2050之時機,則為其內部的一些元件(例如,顯影輥2051)到達使用壽命且顯影裝置2050內部的碳粉用完時。因此,透過上述配置,使得碳粉容器2060可被分別替換。然而,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被碳粉容器2060所替換(在碳粉容器2060安裝於顯影裝置2050的情況中)。
舉例來說,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包括:作為顯影劑支撐體的顯影輥2051;作為顯影劑供應元件的供應輥2053;作為顯影劑調節元件的刮墨刀2052;作為輸送器的第一輸送螺桿2054以及第二輸送螺桿2055;隔離元件2056,用於分離包含有第一輸送螺桿2054的第一輸送路徑B1與包含有第二輸送螺桿2055的第二輸送路徑B2;以及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其中碳粉自碳粉容器2060供應至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
當顯影輥2051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顯影輥2051(顯影劑支撐體)面對於感光體201Y,且顯影輥2051向形成在光敏鼓201Y上的靜電潛像供應碳粉。顯影輥2051藉由將彈性層與具有導電性質的表面層層 壓於金屬芯上來形成。當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供應輥2053(顯影劑供應元件)位於第一輸送螺桿2054與第二輸送螺桿2055之下。供應輥2053滑動以與顯影輥2051接觸,藉以向顯影輥2051供應碳粉。通過將具有導電性質的泡沫聚氨酯層層壓於金屬芯上以形成供應輥2053。當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刮墨刀2052(顯影劑調節元件)透過預定壓力和預定角度放置以與顯影輥2051接觸,並且負責調節其在顯影輥2051上所支撐的顯影劑的數量。刮墨刀2052可由金屬如不銹鋼構成的薄板狀元件所構成。
當第一輸送螺桿2054與第二輸送螺桿2055(輸送器)均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第一輸送螺桿2054與第二輸送螺桿2055在縱向方向(垂直於第14圖之紙表面的方向)中傳送儲存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的碳粉,藉以形成循環路徑。作為第一輸送器的第一輸送螺桿2054位於面對供應輥2053的位置(供應輥2053之上的位置)。當第一輸送螺桿2054在縱向方向(旋轉軸方向)水平地(第15圖中自右至左)傳送碳粉時,第一輸送螺桿2054將碳粉供應至供應輥2053。
作為第二輸送器,第二輸送螺桿2055通過隔離元件2056被置於面對第一輸送螺桿的位置(第一輸送螺桿2054之上的位置)。第二輸送螺桿2055在縱向方向(旋轉軸方向)水平地(第15圖中自左至右傳送)傳送碳粉。第二輸送螺桿2055所輸送之碳粉的循環路徑為,經由第二中繼部A2自包含有第一輸送螺桿2054的第一輸送路徑B1中的下游側,將碳粉通過第一中繼部A1朝向第一輸送路徑B1的上游側傳送(第15圖中黑色箭頭所指示的循環路徑)。與顯影輥2051與光敏鼓201Y相似,第一輸送螺桿2054與第二輸送螺桿2055的旋轉軸以幾乎水平的方式放置。第一輸送螺桿2054係通過將螺絲部螺旋地安裝於旋轉軸而形成。類似地,第二輸送螺桿2055係通過將螺絲部螺旋地安裝於旋轉軸而形成。
包含有第一輸送螺桿2054的輸送路徑(第一輸送路徑B1)與包含有第二輸送螺桿2055的輸送路徑(第二輸送路徑B2)被隔離元件2056(壁部)分離。參考第15圖,包含有第二輸送螺桿2055的第二輸送路徑B2的下游側與包含有第一輸送螺桿2054的第一輸送路徑B1的上游側通過第一中繼部A1連通。到達包含有第二輸送螺桿2055的第二輸送路徑B2的下游側的碳粉在第一中繼部A1處由於其自身重量而落下,藉此使碳粉到達第一 輸送路徑B1的上游側。此外,參照第15圖,包含有第一輸送螺桿2054的第一輸送路徑B1的下游側與包含有第二輸送螺桿2055的第二輸送路徑B2的上游側通過第二中繼部A2連通。在第一輸送路徑B1中未被供應至供應輥2053的碳粉在第二中繼部A2的附近區域累積並被泵送,使得碳粉通過第二中繼部A2被傳送(供應)至第二輸送路徑B2的上游側。此外,為了提高第二中繼部A2處碳粉的輸送能力(反重力地將碳粉自第一輸送路徑B1傳送至第二輸送路徑B2),螺絲的盤繞方向與其他部分的方向相反的漿狀部或螺絲部可設於第一輸送螺桿2054的下游側的位置(與第二中繼部A2對應的位置)。
參考第14圖,在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中,當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以其上部位置與碳粉容器2060的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連通的方式配置。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用於向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供應來自碳粉容器2060的碳粉(顯影劑)。複數個齒輪(圖未示)安裝於顯影輥2051、供應輥2053、第一輸送螺桿2054、以及第二輸送螺桿2055的相應軸部,藉此形成一系列包含有惰輪的齒輪。當自未於圖中顯示的驅動電機(驅動源)的驅動力施加於所述系列齒輪時,顯影輥2051、供應輥2053、第一輸送螺桿2054、以及第二輸送螺桿2055以第14圖中的箭頭所指示的相應方向旋轉地驅動。
舉例而言,作為顯影劑容器的碳粉容器2060包括:攪拌器2061;作為容器側面輸送器的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以及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其在正常操作期間作碳粉排放埠功能之用。攪拌器2061可由將薄板狀柔性元件黏附於旋轉軸部而形成,且其係以第14圖中的逆時針方向旋轉而朝向包含有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的輸送路徑輸送儲存於碳粉容器2060的容納單元C中的碳粉。當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容器側面輸送器)在縱向方向朝向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傳送儲存於碳粉容器2060中的碳粉(第15圖中自左向右傳送)。在縱向方向中,在包含有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的輸送路徑的端部形成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自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排放的碳粉由於其自身重量落下並通過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被供應至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中第二輸送路徑B2的上游側。
具有上述配置的顯影裝置205Y之操作步驟如下。首先,通過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與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自碳粉容器2060供應至第二輸送路徑B2內部的碳粉在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中循環,並且當碳粉被第二輸送螺桿2055混合攪拌之同時,會被供應至第一輸送路徑B1。已被傳送至第一輸送路徑B1的碳粉被第一輸送螺桿2054傳送,並且一部分碳粉供應至供應輥2053且被供應輥2053支撐。供應輥2053支撐的碳粉在供應輥2053與顯影輥2051之間的按壓部被摩擦地充電。此後,碳粉被傳送至顯影輥2051並且被顯影輥2051支撐。然後,顯影輥2051支撐的碳粉變薄並且均勻,接著到達顯影輥2051接觸光敏鼓201Y的位置(顯影區域)。在此位置,碳粉通過在顯影區域形成的電場(顯影電場)固定於在光敏鼓201Y上形成的潛像。
接著將針對根據第五實施例之顯影裝置205Y(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與碳粉容器2060)的顯影劑收集方法進行詳細說明。在第五實施例中,當顯影裝置205Y被再利用並且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時,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以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與碳粉容器2060之間的排列方式不同的排列方式安裝於碳粉容器2060。藉由上述排列方式,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情形相似,第一輸送螺桿2054與第二輸送螺桿2055被驅動,藉此自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排放碳粉,並且將碳粉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的內部。
具體而言,參照第16圖,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時,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安裝(設置)於碳粉容器2060,以便於在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與碳粉容器2060相對於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以及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與碳粉容器2060的排列方式顛倒排列時,使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與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連通。即,在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正常操作期間,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配置以使第一輸送螺桿2054與第二輸送螺桿2055位於顯影輥2051與供應輥2053之上,並且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向上開啟,如第15圖所示。此外,設置碳粉容器2060使得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在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之上向下開啟。與上述配置相反,當從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移除顯影裝置205Y並且收集碳粉時, 設置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使得第一輸送螺桿2054與第二輸送螺桿2055位於顯影輥2051與供應輥2053之下,並且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向下開啟,如第16圖所示。此外,設置碳粉容器2060使得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在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之下向上開啟。
在如第16圖所示之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與碳粉容器2060的配置的情況中,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情形類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中的第一輸送螺桿2054與第二輸送螺桿2055以正向方向(第14圖中的箭頭所指示的方向)旋轉地驅動。自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排放殘留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的碳粉,同時以第16圖的黑色箭頭所指示的方向進行循環,藉此通過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將碳粉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的內部。上述碳粉收集工作最好是在不旋轉顯影輥2051與供應輥2053的情況下執行。然而,即使使用第一輸送螺桿2054與第二輸送螺桿2055旋轉顯影輥2051與供應輥2053,由於在輸送路徑B1與B2中循環的碳粉的數量小並且顯影輥2051與供應輥2053均位於輸送路徑B1與B2之上,碳粉因而無法自輸送路徑B1與B2供應至供應輥2053。此外,由於碳粉是自位於輸送路徑B1與B2的最底部的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排放,與正常操作的情形相似,當通過第一輸送螺桿2054與第二輸送螺桿2055的旋轉驅動而使碳粉在輸送路徑B1與B2內循環時,殘留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的碳粉的數量趨近為零。
此外,當執行這種碳粉收集工作時(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時),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較佳以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被旋轉地驅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地驅動。經由此種配置,通過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將來自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且已被傳送至碳粉容器2060內部的碳粉可通過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的反向旋轉驅動而被傳送至縱向方向中與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分離的一側(第16圖中自右至左傳送)。因此,在不從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溢出碳粉的情況下,可以確保碳粉被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的容納單元C的內部。
藉由開啟和關閉主體覆蓋物2110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移除顯影裝置205Y(顯影裝置205Y包括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和碳粉容器2060)並且將顯影裝置205Y移送至回收廠之後,可在回收期間進行上述碳粉收集 工作。在此情況下,可透過將特殊工具(特殊工具包括:容納單元,用於容納第16圖所示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以及碳粉容器2060;以及驅動電機,旋轉地驅動第一輸送螺桿2054、第二輸送螺桿2055、以及容器側面輸送螺桿)安裝於在回收廠中放置的顯影裝置205Y來執行碳粉收集工作。在此情況下,顯影裝置205是以上下顛倒的狀態與特殊工具連結。接著,通過執行上述碳粉收集工作,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的碳粉可被完全地清空,並且碳粉容器2060內部收集的碳粉(殘餘碳粉)可以被再利用。具體而言,收集殘餘碳粉的碳粉容器2060與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分離,隨後將另一特殊工具安裝於碳粉容器2060,藉以將碳粉容器2060填充(再填充)有新碳粉。然後,在密封元件被新安裝於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之後,碳粉容器2060被再次生產為作回收用的碳粉容器2060。在另一方面,在顯影裝至主單元2050內部之殘餘碳粉幾近完全清除乾淨後,操作者可進行簡單的清潔工作和必要的元件替換工作,使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被再次生產為回收用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
在第五實施例中,顯影劑收集工作是作為回收步驟的一部分而執行。然而,顯影劑收集工作可以被執行為用於製造並運送新的顯影裝置的製造過程的一部分。具體而言,在製造新的顯影裝置205Y的製造過程中,在製造的顯影裝置205Y已被填充有碳粉(待驗證的碳粉)並且已經完成操作檢查(例如,輸出影像的影像品質的確認)之後,自顯影裝置205Y收集碳粉,藉此將顯影裝置205Y保持在乾淨的狀態下被封裝並運送。在這種情況下,在碳粉收集步驟中,是以與第五實施例相似的方式執行碳粉收集工作。同樣,在不浪費的情況下,用於驗證的碳粉可以被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驗證步驟的碳粉容器)。
根據第五實施例的碳粉容器2060包括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容器側面輸送器)。當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在縱向方向中包含有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的輸送路徑中朝向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輸送碳粉。當收集碳粉時,在縱向方向中包含有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的輸送路徑中輸送碳粉,以使其與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分離。在另一方面,如第17A圖所示,碳粉容器2060可以包括多個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A與2062B(容器側面輸送器)。透過上述結構,當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朝向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傳送碳粉,同時使碳 粉在包含有相應的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A與2062B的輸送路徑中在縱向方向中循環。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在碳粉的收集期間旋轉地驅動兩個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A與2062B,以防止自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收集的碳粉洩露於容器外部。無論旋轉方向是正向方向(以第17A圖中的黑色箭頭所指示的方向循環而形成的旋轉方向)還是相反方向(以與第17A圖中的黑色箭頭所指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循環而形成的旋轉方向),其效果都是相同的。
如上所述,在第五實施例中,多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輸送器)通過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中的隔離元件2056在垂直方向上平行排列,其中上述多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輸送器)在縱向方向中輸送碳粉(顯影劑)並且形成循環路徑。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顯影劑時,碳粉容器2060(顯影劑容器)以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的排列方式不同的排列方式安裝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中,並且通過驅動多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自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排放碳粉,且將該碳粉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內部。同樣的,顯影裝置205Y內部殘留的碳粉被完全地收集,並且在不浪費的情況下可以再利用自顯影裝置205Y收集的碳粉。
<第六實施例>
下面將參照第18圖至第20圖針對本發明第六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第18圖為顯示根據第六實施例在顯影劑的收集期間的顯影裝置的示意圖。第18圖對應於第五實施例的第16圖。此外,第19圖和第20圖為顯示根據對應的變型實施例在顯影劑的收集期間之顯影裝置的示意圖。根據第六實施例的顯影劑收集方法與第五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以與其安裝在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的排列方式相同的排列方式排列,並且以顯影劑容器2060在其縱向方向設置為垂直方向的情況下排列。
與第五實施例相似,根據第六實施例中的顯影裝置205Y包括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以及碳粉容器2060(顯影劑容器)。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包括:顯影輥2051(顯影劑支撐體);供應輥2053(顯影劑供應元件);刮墨刀2052(顯影劑調節元件);複數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輸送器);隔離元件2056;以及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此外,碳粉容器2060包括:攪拌器2061;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容器側面輸送器);以及容器側面供應埠 2063。與第五實施例的情形相似,在正常操作期間,顯影裝置205Y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與碳粉容器2060均安裝於第14圖和第15圖所示的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並且執行影像形成步驟。
參照第18圖,第六實施例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包括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該開口為可開啟以及可關閉的型態,並且位於輸送路徑B1與B2中縱向方向的端部。在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正常操作期間(一種不同於碳粉收集操作的操作),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可被密封元件或遮光器元件覆蓋(關閉)。如第18圖所示,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時(在碳粉的收集期間),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為開啟的狀態,以使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與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連通,且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是安裝(設置)於碳粉容器2060,以保持循環路徑在水平方向上的排列方式。在此情況中,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情形相似,兩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以正向方向旋轉地驅動。
透過上述配置,當碳粉以第18圖中的黑色箭頭所指示的方向進行循環時,自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排放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並且通過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將碳粉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內部。在輸送路徑B1與B2中循環的碳粉的數量小的情況中執行上述碳粉收集工作。由於自位於第一輸送路徑B1的端部的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排放碳粉,與正常操作的情形相似,當通過旋轉地驅動兩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使碳粉在輸送路徑B1與B2中循環時,可以排放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以使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中碳粉的數量趨近為零。
此外,當執行上述碳粉收集工作時,在碳粉容器2060中,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較佳以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情形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旋轉方向旋轉地驅動。在第六實施例中,在碳粉的收集期間,碳粉容器2060安裝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以使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位於上部位置,以將其縱向方向設置為垂直方向。因此,自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流出的碳粉會因其自身重量而降落並進入碳粉容器2060內部。然而,如上所述,當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以反向旋轉地驅動時,給碳粉施加力以在碳粉與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分離的方向中輸送碳粉,從而確保碳粉被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的容納單元C的內部。
此外,如第19圖所示,在根據第六實施例的碳粉容器2060中,可開啟和可關閉的容器側面開口2064可以形成於縱向方向的端部。在碳粉的收集期間,容器側面開口2064可以與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連通。在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正常操作期間(一種不同於碳粉收集操作的操作),容器側面開口2064可被密封元件或遮光器元件覆蓋(關閉)。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時,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與容器側面開口2064(當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裝置主體時關閉)均為開啟的狀態且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與容器側面開口2064彼此連通。此時,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安裝於碳粉容器2060,以保持輸送路徑B1與B2在水平方向中的排列方式。接著,該多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以與正常操作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轉地驅動,且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以與正常操作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地驅動。在這種情況下,在碳粉的收集期間,碳粉容器2060是以使容器側面開口2064位於上部位置並且縱向方向變為垂直方向的方式排列。此時,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最好透過密封元件被密封。此外,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的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較佳第19圖所示形成為向下開啟的狀態。
另外,如第20圖所示,根據第六實施例的碳粉容器2060中,在碳粉的收集期間,在不旋轉地驅動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的情況下,自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排放的碳粉可以僅通過自由降落的方式被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的內部。即,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時,碳粉容器2060是以使縱向方向變為垂直方向的方式排列,藉以使自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排放的碳粉由於其自身重量降落,並將碳粉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內部。在這種情況下,在碳粉容器2060中與第19圖相似之可開啟和可關閉的容器側面開口2064較佳形成於縱向方向的端部,並且在碳粉的收集期間,容器側面開口2064較佳與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的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連通。此外,為了避免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與由於其自身重量降落的碳粉之間的互相干擾,與第19圖所示的容器側面開口2064不同,容器側面開口2064較佳形成於不同於包含有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的輸送路徑的一部分(第20圖所示之容納單元C的縱向方向的端部)。
如上所述,在第六實施例中,與第五實施例的情形相似,多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輸送器)通過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中的隔離元件2056在垂直方向上平行排列,其中多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輸送器)是在縱向方向中輸送碳粉(顯影劑)並且形成循環路徑。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顯影劑時,碳粉容器2060(顯影劑容器)以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的排列方式不同的排列方式安裝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並且通過驅動多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自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排放碳粉,藉以將碳粉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內部。同樣地,顯影裝置205Y內部殘留的碳粉被完全地收集,並且在不浪費的情況下,可以將自顯影裝置205Y收集的碳粉再利用。
另外,在第六實施例中,在碳粉的收集期間,當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中的排列方式保持為與正常操作(當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期間的排列方式相同時,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連接至(安裝於)碳粉容器2060。相反地,在碳粉的收集期間,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可以連接至(附接於)碳粉容器2060,同時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在相對於正常操作(當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情形的排列方式在垂直方向中反轉(保留水平方向中的排列方式)。在這種情況下,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或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形成於第二輸送路徑B2的側面)可以用於排放自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的碳粉。
<第七實施例>
下面將參考第21圖和第22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第21圖為顯示根據第七實施例在顯影劑的收集期間之顯影裝置的示意圖。第21圖對應於第五實施例的第16圖。第22圖為顯示根據變型實施例在顯影劑的收集期間之顯影裝置的示意圖。根據第七實施例的顯影劑收集方法與第五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當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的排列方式保持為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的排列方式相同時,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安裝於顯影劑容器2060;同時當顯影劑容器2060相對於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的排列方式在垂直方向反轉時,顯影劑容器2060安裝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
與第五和第六實施例相似,根據第七實施例的顯影裝置205Y包括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和碳粉容器(顯影劑容器)。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包括: 顯影輥2051(顯影劑支撐體);供應輥2053(顯影劑供應元件);刮墨刀2052(顯影劑調節元件);複數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輸送器);隔離元件2056;以及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此外,碳粉容器2060包括:攪拌器2061;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容器側面輸送器);以及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與第五實施例的情形相似,在正常操作期間,顯影裝置205Y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與碳粉容器2060均安裝於第14圖和第15圖所示的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並且執行影像形成步驟。
參照第21圖,第七實施例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包括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其係形成為可開啟和可關閉的形式,並且位於輸送路徑B1與B2中縱向方向的端部。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向下開啟。在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正常操作期間(一種不同於碳粉收集操作的操作),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被如密封元件或遮光器元件等元件覆蓋(關閉)。如第21圖所示,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時(在碳粉的收集期間),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開啟,以使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與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連通,並且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附接(設置)於碳粉容器2060,以保持水平方向中輸送路徑B1與B2的排列方式。在此情況下,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情形相似,兩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以正向方向旋轉地驅動。
透過上述配置,當碳粉以第21圖中的黑色箭頭所指示的方向循環時,自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排放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且碳粉由於其自身重量降落而通過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被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的內部。上述碳粉收集工作是在輸送路徑B1與B2中循環的碳粉的數量小的情況下執行。由於碳粉是自位於第一輸送路徑B1的端部的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排放,與正常操作的情形相似,當通過旋轉地驅動兩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使碳粉在輸送路徑B1與B2中循環時,可以將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排放,而使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中碳粉的數量趨近為零。
此外,當執行上述碳粉收集工作時,在碳粉容器2060中,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較佳以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旋轉方向旋轉地驅動。在第七實施例中,在碳粉的收集期間,碳粉容器2060相對於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情形 中之碳粉容器2060的排列方式在垂直方向上反轉,以使碳粉容器2060的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向上開啟。為了防止碳粉從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洩露,在通過反向旋轉地驅動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使碳粉與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分離的方向中傳送碳粉,藉以確保碳粉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的容納單元C的內部。根據第七實施例的碳粉收集方法,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與碳粉容器2060在縱向方向中平行排列。因此,可以防止用於設置顯影裝置2050與碳粉容器2060的特殊工具在垂直方向中被放大。
此外,如第22圖所示,在根據第七實施例的碳粉容器2060中,可開啟和可關閉的容器側面開口2064可形成於縱向方向的端部。在碳粉的收集期間,容器側面開口2064可以與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連通。在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正常操作期間(一種不同於碳粉收集操作的操作),容器側面開口2064可被如密封元件或遮光器元件等元件覆蓋(關閉)。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時,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裝置主體時關閉的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與容器側面開口2064轉換為開啟的狀態,並且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與容器側面開口2064彼此連通。此時,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安裝於碳粉容器2060,以保持水平方向中輸送路徑B1與B2的排列方式。然後,多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以與正常操作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轉地驅動,且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以與正常操作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地驅動。在這種情況下,在碳粉的收集期間,當碳粉容器2060相對於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情形中之碳粉容器2060的排列方式在垂直方向中反轉時,碳粉容器2060係安裝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如上所述,由於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為向上開啟,雖然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並未通過密封元件密封,在碳粉的收集期間碳粉仍然不會從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洩露。
如上所述,在第七實施例中,與第五實施例的情形相似,在縱向方向中輸送碳粉(顯影劑)且形成循環路徑的多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輸送器)通過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中的隔離元件2056在垂直方向中平行排列。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顯影劑時,碳粉容器2060(顯影劑容器)以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情形中的排列方式不同的排列方式安裝於顯影裝置主 單元2050,並且通過驅動多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自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排放碳粉,藉以將碳粉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內部。同樣,顯影裝置205Y內部殘留的碳粉將被完全地收集,並且在不浪費的情況下可以再利用自顯影裝置205Y收集的碳粉。
另外,在第七實施例中,在碳粉的收集期間,當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中的排列方式保持為與正常操作(當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期間的排列方式相同時,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連接(附接)於碳粉容器2060。相反地,在碳粉的收集期間,當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相對於正常操作(當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的情形中的排列方式在垂直方向反轉時(保留水平方向中的排列方式),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可以連接(附接)於碳粉容器2060。在這種情況下,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或主單元側面開口2058(形成於第二輸送路徑B2的側面)可以用於排放自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的碳粉。
<第八實施例>
下面將參考第23A圖與第23B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第23A圖為顯示在顯影劑的收集期間縱向方向中根據第八實施例的顯影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從第23A圖可看見顯影裝置主體2050與碳粉容器2060之間的連接狀態。第23B圖為顯示第23A圖中X2-X2截面的示意圖。根據第八實施例的顯影劑收集方法與第五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通過使用在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的底部形成的主單元側面開口2059自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至顯影劑容器2060收集顯影劑。
與第五、第六、以及第七實施例相似,根據第八實施例的顯影裝置205Y包括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與碳粉容器(顯影劑容器)。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包括:顯影輥2051(顯影劑支撐體);供應輥2053(顯影劑供應元件);刮墨刀2052(顯影劑調節元件);複數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輸送器);隔離元件2056;以及主單元側面供應埠2057。此外,碳粉容器2060包括:攪拌器2061;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容器側面輸送器);以及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與第五實施例的情形相似,在正常操作期間,顯影裝置205Y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與碳粉容器2060均安裝於第14圖與第15圖所示的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並且執行影像形成步驟。
參照第23A圖與第23B圖,第八實施例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包括主單元側面開口2059,其係形成為可開啟和可關閉的型態,並且位於輸送路徑B1與B2中縱向方向的端部。當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主單元側面開口2059位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的底部位置(在面對供應輥2053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的後壁部)。在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正常操作(一種不同於碳粉收集操作的操作)期間,主單元側面開口2059可被如密封元件或遮光器元件等元件覆蓋(關閉)。如第23A圖和第23B圖所示,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時(在碳粉的收集期間),主單元側面開口2059開啟,以使主單元側面開口2059與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連通,並且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附接(設置)於碳粉容器2060,以保持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中輸送路徑B1與B2的排列方式。在此情況下,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情形相似,兩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以正向方向旋轉地驅動。
透過上述配置,當碳粉在輸送路徑B1與B2中循環時,自主單元側面開口2059排放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並且通過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將碳粉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內部。上述碳粉收集工作是在輸送路徑B1與B2中循環的碳粉的數量小的情況下執行。由於自位於第一輸送路徑B1的底部的主單元側面開口2059排放碳粉,與正常操作的情形相似,當通過旋轉地驅動兩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使碳粉在輸送路徑B1與B2中循環時,可以排放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碳粉,藉以使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中殘留的碳粉的數量趨近為零。
此外,當執行這種碳粉收集工作時,在碳粉容器2060中,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以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情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地驅動。在第八實施例中,在碳粉的收集期間,當碳粉容器2060相對於其在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情形中的排列方式旋轉90度時,碳粉容器2060安裝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以使碳粉容器2060的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在水平方向開啟。為了防止碳粉自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回流至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在通過反向旋轉地驅動容器側面輸送螺桿2062使碳粉與容器側面供應埠2063分離的方向中傳送碳粉,藉此確保碳粉儲存於碳粉容器2060的容納單元C。根據第八實 施例的碳粉收集方法,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與碳粉容器2060在短方向(short direction)中平行排列。因此,可以防止用於設置顯影裝置2050與碳粉容器2060的特殊工具在垂直方向中被放大。
如上所述,在第八實施例中,與第五至第七實施例的情形相似,在縱向方向中傳送碳粉(顯影劑)且形成循環路徑的多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輸送器)通過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中的隔離元件2056在垂直方向中平行排列。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內部殘留的顯影劑時,碳粉容器2060(顯影劑容器)以與顯影裝置205Y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時的排列方式不同的排列方式安裝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並且通過驅動多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自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排放碳粉以將該碳粉收集於碳粉容器2060內部。同樣地,顯影裝置205Y內部殘留的碳粉可被完全地收集,並且在不浪費的情況下再利用自顯影裝置205Y收集的碳粉。
第五至第八實施例旨在說明使收集自使用碳粉(單成分顯影劑)用作顯影劑的單成分顯影方法之顯影裝置205Y的顯影劑(碳粉)的方法。然而,本實施例並不侷限於此,本發明的實施例也可以應用於收集使用包含有碳粉和載體之兩種成分的顯影劑的兩種成分之顯影方法的顯影裝置205Y的顯影劑(兩種成分的顯影劑)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顯影劑容器2060儲存具有兩種成分的顯影劑,並且所述顯影劑係自顯影劑容器2060供應至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此外,適當地排放自顯影裝置主體的剩餘碳粉的顯影劑排放單元可被包含於顯影裝置205Y中。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例相似的技術效果。
此外,第五至第八實施例旨在說明可拆卸地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的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形成為單一單元的情形。然而,這些實施例並不侷限於此,並且這些實施例可以旨在說明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與光敏鼓201Y(影像支撐體)、充電單元204Y、以及清潔單元202Y的至少其中之一一體成型為一單元(處理單元)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與上述實施例的情況相似,顯影裝置主單元2050以及與其一體成型的元件是從影像形成裝置主體2100中一起被移除,且碳粉收集工作是在碳粉容器2060安裝於顯影裝置主體2050的情況下執行。此外,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以與上述實 施例相似的方式執行顯影劑收集方法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例相似的技術效果。
此外,第五至第八實施例旨在說明兩個輸送螺桿2054與2055(輸送器)在垂直方向上平行排列的顯影裝置205Y。然而,上述實施例並不侷限於此,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應用於具有三個或更多輸送螺桿在垂直方向上平行排列且因此形成循環路徑的顯影裝置。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以與上述實施例相似的方式執行顯影劑收集方法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例相似的技術效果。
(1)根據實施例,顯影劑收集方法是用於配置為可拆卸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顯影裝置。顯影裝置包括:一顯影裝置主單元,被配置以顯影在影像支撐體上形成的潛像;以及一顯影劑容器,被配置以可拆卸地安裝於安裝有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顯影裝置主單元的上部,其中,顯影劑容器用以儲存向顯影裝置主單元供應的顯影劑。該顯影裝置主單元包括:一顯影劑支撐體,是以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下面對影像支撐體的方式放置,並且用以支撐顯影劑;複數個輸送器,被配置以在縱向方向中傳送儲存於影像形成裝置主單元內部的顯影劑,並且配置以在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下形成循環路徑,其中所述多個輸送器通過一隔離元件在垂直方向上平行排列;以及一主單元側面供應埠,配置以在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下與顯影裝置主單元的上部的顯影劑容器的容器側面供應埠連通,其中主單元側面供應埠配置以向顯影裝置主單元供應顯影劑容器的顯影劑。在顯影劑收集方法中,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內部殘留的顯影劑時,顯影裝置主單元以與其與顯影劑容器均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下的顯影裝置主單元與顯影劑容器的第二排列方式不同的第一排列方式安裝於顯影劑容器,並且與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相似,通過驅動多個輸送器自顯影裝置主體排放顯影劑,藉以將顯影劑收集於顯影劑容器內部。
(2)在(1)中描述的顯影劑收集方法中,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內部殘留的顯影劑時,顯影劑容器可以安裝於顯影裝置主單元,以使容器側面供應埠與主單元側面供應埠彼此連通,其中第一排列方式中顯影裝置主單元的第一位置與顯影劑容器的第二位置相對於第二排列方式中顯影裝置主單元的第一位置與顯影劑容器的第二位置在 垂直方向上反轉,並且與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相似,可以驅動多個輸送器。
(3)在(1)中描述的顯影劑收集方法中,顯影裝置主單元可以包括:一主單元側面開口,位於縱向方向中循環路徑的端部,並且配置為可開啟和可關閉的型態。在此情況下,在顯影劑收集方法中,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內部殘留的碳粉時,顯影裝置主單元可以通過開啟主單元側面開口安裝於顯影劑容器,以使主單元側面開口與容器側面供應埠彼此連通,並且保持水平方向中循環路徑的排列方式;其中當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時,主單元側面開口關閉,並且與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相似,可以驅動多個輸送器。
(4)在(1)中描述的顯影劑收集方法中,顯影裝置主單元可以包括:一主單元側面開口,位於縱向方向中循環路徑的端部,並且配置為可開啟和可關閉的型態。顯影劑容器可以包括:一容器側面開口,位於縱向方向中顯影劑容器的端部,並且配置為可開啟和可關閉的型態。在顯影劑收集方法中,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內部殘留的碳粉時,顯影裝置主單元可以通過開啟主單元側面開口與容器側面開口安裝於顯影劑容器,以使主單元側面開口與容器側面開口彼此連通,並且保持水平方向中循環路徑的排列方式;其中當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時,主單元側面開口與容器側面開口關閉,並且與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于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相似,可以驅動多個輸送器。
(5)在(3)或(4)中描述的顯影劑收集方法中,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內部殘留的碳粉時,顯影劑容器可以在顯影劑容器的縱向方向設置為垂直方向的情況下安裝於顯影裝置主單元,並且自顯影裝置主單元排放的顯影劑由於其自身重量降落,因而被收集於顯影劑容器中。
(6)在(2)至(4)的任意一項中描述的顯影劑收集方法中,容器側面供應埠可以位於顯影劑容器的縱向方向中顯影劑容器的端部,並且顯影劑容器可以包括:一容器側面輸送器,配置為當顯影劑容器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時,在縱向方向中朝向容器側面供應埠輸送儲存於顯影劑容器內部的顯影劑。在顯影劑收集方法中,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移除的 顯影裝置主單元內部殘留的顯影劑時,可以與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一方向旋轉地驅動容器側面輸送器,其中當顯影劑容器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時,容器側面輸送器被旋轉地驅動。
(7)在(2)至(4)的任意一項中描述的顯影劑收集方法中,容器側面供應埠可以位於顯影劑容器的縱向方向中顯影劑容器的端部,並且顯影劑容器可以包括多個容器側面輸送器,配置以朝向容器側面供應埠輸送儲存於顯影劑容器內部的顯影劑,同時當顯影劑容器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時,多個容器側面輸送器在縱向方向中循環地輸送碳粉。在顯影劑收集方法中,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內部殘留的顯影劑時,可以旋轉地驅動容器側面輸送器。
(8)在(1)中描述的顯影劑收集方法中,顯影裝置主單元可以包括:一主單元側面開口,位於縱向方向中循環路徑的端部,並且配置為可開啟和可關閉的型態,當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時,主單元側面開口係位於顯影裝置主單元的底部位置。容器側面供應埠可以位於顯影劑容器的端部,並且顯影劑容器可以包括:一容器側面輸送器,被配置以當顯影劑容器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時,在縱向方向中朝向容器側面供應埠傳送儲存於顯影劑容器內部的顯影劑。在顯影劑收集方法中,當收集自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移除的顯影裝置主單元內部殘留的顯影劑時,顯影裝置主單元可以安裝於顯影劑容器,以通過開啟主單元側面開口使其與容器側面開口彼此連通,並且在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下保持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中顯影裝置主單元的排列方式;其中當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時,主單元側面開口關閉,並且與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情況相似,當容器側面輸送器以與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一方向旋轉地驅動時,可以驅動多個輸送器,其中當顯影劑容器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時,該容器側面輸送器被旋轉地驅動。
(9)在(1)至(8)的任意一項中描述的顯影劑收集方法中,顯影劑可以為碳粉,並且顯影裝置主單元可以包括:一顯影劑供應元件,配置以滑動地接觸顯影劑支撐體,並且配置以向顯影劑支撐體供應顯影劑,其中當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時,顯影劑供應元件位於多個輸送器之下;以及一顯影劑調節元件,配置以調節顯影劑支撐體上支撐的 顯影劑的數量,其中當顯影裝置主單元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時,顯影劑調節元件放置為以與顯影劑支撐體接觸。
(10)在(1)至(9)任意一項中描述的顯影劑收集方法中,顯影裝置主單元可以與影像支撐體、配置以為影像支撐體充電的充電單元、以及配置以清潔影像支撐體的表面的清潔單元的至少其中之一一體成型。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描述了顯影劑容器、顯影裝置、處理匣、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顯影劑再填充方法。然而,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上述實施例,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對本發明做出各種修改及變換。例如,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的情況下,可以修改數量、形狀、以及每一元件的位置。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1年8月8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1-172608號及2012年1月20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2-010244號的權益,該等申請在此全部引用作為參考。
16a、16b、16c、16d‧‧‧曝光裝置
21、21a、21b、21c、21d‧‧‧充電輥
22、22a、22b、22c、22d‧‧‧感光體
23、23a、23b、23c、23d‧‧‧清潔刀片
26‧‧‧驅動輥
27‧‧‧被驅動輥
28、208‧‧‧中間傳送帶
29a、29b、29c、29d‧‧‧主輥
31、31a、31b、31c、31d‧‧‧顯影裝置
32‧‧‧顯影輥
33‧‧‧供應輥
34、51‧‧‧輸送螺桿(輸送器)
35‧‧‧碳粉容納室(顯影劑容納室)
36、54‧‧‧開口(第一開口)
37、55‧‧‧開口(第二開口)
38‧‧‧密封元件
39‧‧‧第二傳送輥
41、41a、41b、41c、41d‧‧‧碳粉匣(顯影劑容器)
52‧‧‧齒輪
53‧‧‧碳粉供應埠
56‧‧‧密封元件
57a、57b‧‧‧齒輪
58a、58b‧‧‧發動機
59‧‧‧連接元件
71‧‧‧固定裝置
100‧‧‧影像形成裝置
101‧‧‧處理匣
201Y‧‧‧光敏鼓(影像支撐體)
202Y‧‧‧清潔單元
204Y‧‧‧排放單元
205Y‧‧‧顯影裝置
206Y、206M、206C、206K‧‧‧影像形成單元
209Y、209M、209C、209K‧‧‧主傳送輥
2015‧‧‧中間傳送帶單元
2019‧‧‧第二傳送輥
2020‧‧‧固定單元
2026‧‧‧紙饋送單元
2027‧‧‧紙饋送輥
2028‧‧‧記錄輥
2050‧‧‧顯影裝置主單元
2051‧‧‧顯影輥(顯影劑支撐體)
2052‧‧‧刮墨刀(顯影劑調節元件)
2053‧‧‧供應輥(顯影劑供應元件)
2054‧‧‧第一輸送螺桿(輸送器)
2055‧‧‧第二輸送螺桿(輸送器)
2056‧‧‧隔離元件
2057‧‧‧主單元側面供應埠
2058、2059‧‧‧主單元側面開口
2060‧‧‧碳粉匣(顯影劑容器)
2061‧‧‧攪拌器
2062、2062A、2062B‧‧‧容器側面輸送螺桿(容器側面輸送器)
2063‧‧‧容器側面供應埠
2064‧‧‧容器側面開口
2100‧‧‧影像形成裝置主體(裝置主體)
2110‧‧‧主體覆蓋物
第1圖為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影像形成裝置的結構的示意圖;第2圖為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碳粉匣的剖面示意圖;第3圖為放大連接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並且顯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中的碳粉匣的連接狀態;第4圖為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輸送自連接的碳粉匣的其中之一的碳粉至另一碳粉匣的方法的示意圖;第5圖為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碳粉匣的剖面示意圖;第6圖為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碳粉匣的連接狀態的示意圖,並且說明了將碳粉匣的其中之一的碳粉輸送至另一碳粉匣的方法;第7圖為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顯影裝置的剖面示意圖;第8圖為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顯影裝置的連接狀態的示意圖,並且說明了將顯影裝置的其中之一的碳粉輸送至另一顯影裝置的方法;第9圖為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顯影裝置的另一結構以及顯影裝置的連接狀態的示意圖;第10圖為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處理匣的剖面示意圖;第11圖為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處理匣的連接狀態的示意圖,並且說 明了將處理匣的其中之一的碳粉輸送至另一處理匣的方法;第12圖為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處理匣的另一結構以及處理匣的連接狀態的示意圖;第13圖為顯示根據第五實施例之影像形成裝置的整體結構圖;第14圖為顯示影像形成裝置之影像形成單元的剖視圖;第15圖為顯示安裝於影像形成裝置的顯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第16圖為顯示收集顯影劑期間的顯影裝置的示意圖;第17A圖為顯示當從上面觀看顯影劑容器時具有另一結構的顯影劑容器的剖視圖;第17B圖為顯示第17A圖中X1-X1截面的示意圖;第18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在收集顯影劑期間顯影裝置的示意圖;第19圖為顯示變型實施例之在收集顯影劑期間顯影裝置的示意圖;第20圖為顯示另一變型實施例之在收集顯影劑期間顯影裝置的示意圖;第21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在收集顯影劑期間的顯影裝置的示意圖;第22圖為顯示變型實施例之在收集顯影劑期間的顯影裝置的示意圖;第23A圖為顯示根據第八實施例之在收集顯影劑期間的顯影裝置的剖視圖;以及第23B圖為顯示第23A圖中X2-X2截面的示意圖。
51‧‧‧輸送螺桿(輸送器)
52‧‧‧齒輪
53‧‧‧碳粉供應埠
54‧‧‧開口(第一開口)
55‧‧‧開口(第二開口)
56‧‧‧密封元件

Claims (7)

  1. 一種第一顯影劑容器,配置以傳送顯影劑至一第二顯影劑容器,該第一顯影劑容器包括:一第一開口,配置以與該第二顯影劑容器接合,並且用於傳送該顯影劑;以及一輸送器,配置以輸送該顯影劑,並且配置以通過該第一開口傳送該顯影劑。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第一顯影劑容器,其中該第一開口包括:一第三開口與一第四開口,該第三開口與該第四開口具有配置以相互接合的形狀;其中該第二顯影劑容器包括一第二開口,且該第二開口包括一第五開口與一第六開口,該第五開口與該第六開口具有配置以相互接合的形狀;以及其中藉由接合該第三開口與該第六開口及接合該第四開口與該第五開口,將該顯影劑從該第一顯影劑容器傳送至該第二顯影劑容器。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第一顯影劑容器,其中該第一開口配置以透過一連接元件與該第二顯影劑容器接合;以及其中藉由通過該連接元件接合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顯影劑容器,將該顯影劑從該第一顯影劑容器傳送至該第二顯影劑容器。
  4. 一種第一顯影裝置,配置以傳送顯影劑至一第二顯影裝置,該第一顯影裝置包括:一顯影劑容納室,配置以儲存顯影劑;其中該顯影劑容納室包括:一開口,配置以與該第二顯影裝置接合,並且配置以傳送該顯影劑;以及一輸送器,配置以輸送該顯影劑,並且配置以通過該開口傳送該顯影劑。
  5. 一種處理匣,配置以可拆卸地安裝至一影像形成裝置上,該處理匣包括:一第一顯影裝置,配置以將顯影劑傳送至一第二顯影裝置,其中該第一顯影裝置包括:一顯影劑容納室,配置以儲存該顯影劑,以及其中該顯影劑容納室包括:一開口,配置以與該第二顯影裝置接合,並且配置以傳送該顯影劑;以及一輸送器,配置以輸送該顯影劑,並且配置以通過該開口傳送該顯影劑。
  6.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一第一顯影劑容器或是一處理匣,該第一顯影劑容器配置以傳送顯影劑至一第二顯影劑容器,該處理匣配置以可拆卸地安裝於該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第一顯影劑容器包括:一第一開口,配置以與該第二顯影劑容器接合,並且配置以傳送該顯影劑;以及一第一輸送器,配置以輸送該顯影劑,並且配置以通過該第一開口傳送該顯影劑,其中該處理匣包括:一第一顯影裝置,配置以傳送該顯影劑至一第二顯影裝置,其中該第一顯影裝置包括:一顯影劑容納室,配置以儲存該顯影劑,以及其中該顯影劑容納室包括:一第二開口,配置以與該第二顯影裝置接合,並且配置以傳送該顯影劑;以及一第二輸送器,配置以輸送該顯影劑,並且配置以通過該第二開口傳送該顯影劑。
  7. 一種顯影劑再填充方法,包括: 一接合步驟,接合一第一顯影劑容器與一第二顯影劑容器,其中該第一顯影劑容器包括:一第一開口,配置以與該第二顯影劑容器接合、以及一第一輸送器,配置以輸送顯影劑,並且配置以通過該第一開口傳送該顯影劑;以及其中該第二顯影劑容器包括:一第二開口,配置以與該第一顯影劑容器接合,以及一第二輸送器,配置以輸送該顯影劑,並且配置以通過該第二開口傳送該顯影劑,該第一顯影劑容器與該第二顯影劑容器藉由接合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而相互接合;一第一輸送步驟,藉由該第一輸送器將該顯影劑朝向該第一顯影劑容器中的該第一開口輸送;以及一第二輸送步驟,藉由該第二輸送器將該顯影劑朝向該顯影劑與該第二顯影劑容器中該第二開口分離的方向輸送,其中藉由通過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將該顯影劑從該第一顯影劑容器傳送至該第二顯影劑容器,使該第二顯影劑容器再填充該顯影劑,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係相互接合。
TW101128432A 2011-08-08 2012-08-07 顯影劑容器、顯影裝置、處理匣、影像形成裝置及顯影劑再填充方法 TWI4906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2608A JP5846414B2 (ja) 2011-08-08 2011-08-08 現像装置の現像剤回収方法
JP2012010244A JP5910104B2 (ja) 2012-01-20 2012-01-20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再充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6143A true TW201316143A (zh) 2013-04-16
TWI490669B TWI490669B (zh) 2015-07-01

Family

ID=47668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8432A TWI490669B (zh) 2011-08-08 2012-08-07 顯影劑容器、顯影裝置、處理匣、影像形成裝置及顯影劑再填充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913926B2 (zh)
EP (1) EP2742388A4 (zh)
CN (1) CN103250103B (zh)
BR (1) BR112013008492A2 (zh)
MX (1) MX2013003838A (zh)
RU (1) RU2013115438A (zh)
TW (1) TWI490669B (zh)
WO (1) WO20130221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01393B2 (en) 2013-08-30 2015-12-01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64534B2 (ja) 2013-11-08 2018-0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00015B2 (ja) 2014-04-07 2018-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搬送部材、粉体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11766B2 (ja) * 2014-04-10 2018-10-2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ユニット、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689868B1 (ko) * 2014-06-10 2017-01-09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토너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DE102015113966A1 (de) * 2014-08-26 2016-03-03 Sindoh Co., Ltd. Kartuschenbaugruppe und Verschlussbaugruppe für bilderzeugendes Gerät
JP6410564B2 (ja) * 2014-10-27 2018-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の再生産方法
US9612547B2 (en) 2015-03-05 2017-04-04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81052B2 (ja) 2017-06-12 2021-06-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45801B2 (ja) 2017-06-15 2021-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48884B2 (ja) 2018-09-14 2022-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着脱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3286A (ja) * 1988-09-08 1990-03-13 Nec Corp プリンタ
JPH05119617A (ja) * 1991-10-25 1993-05-18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24565A (ja) * 1993-05-11 1994-11-25 Fuji Xerox Co Ltd 多色現像装置における現像剤の補給回収方法
JPH07168507A (ja) 1993-12-14 1995-07-04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08123297A (ja) 1994-10-24 1996-05-1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42704A (ja) 2000-02-25 2001-09-07 Ricoh Co Ltd 現像ユニットの残現像剤回収方法及び現像ユニット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55730A (ja) 2000-03-10 2001-09-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1757A (ja) * 2002-09-06 2004-04-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リサイクル方法
JP2005037708A (ja) 2003-07-15 2005-02-10 Fuji Xerox Co Ltd カートリッジ清掃装置、カートリッジ清掃方法、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241865A (ja) * 2004-02-25 2005-09-08 Fuji Xerox Co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547179B2 (ja) * 2004-03-31 2010-09-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該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る剤収納容器
EP1778417A4 (en) 2004-08-20 2013-06-19 Ricoh Co Ltd POWDER CONTAINER, CLEANING METHOD AND CLEANING APPARATUS FOR CLEANING POWDER CONTAINER
JP2006085124A (ja) 2004-08-20 2006-03-30 Ricoh Co Ltd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収納容器の洗浄方法及び洗浄装置
US7620348B2 (en) 2005-12-15 2009-11-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ntainer for developing agen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2007163922A (ja) 2005-12-15 2007-06-28 Seiko Epson Corp 現像剤収容容器の接合構造、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3923A (ja) 2005-12-15 2007-06-28 Seiko Epson Corp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09029B2 (ja) * 2006-02-17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供給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9547B2 (ja) * 2006-03-29 2011-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US8260186B2 (en) 2007-07-18 2012-09-04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cartridge with refillable fresh and residual toner chambers, process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making toner cartridge reusable
JP2009198841A (ja) * 2008-02-22 2009-09-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245863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developing device
JP5197326B2 (ja) 2008-11-27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の再生産方法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5382614B2 (ja) 2009-07-02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3115438A (ru) 2015-09-20
EP2742388A1 (en) 2014-06-18
TWI490669B (zh) 2015-07-01
US20130183065A1 (en) 2013-07-18
BR112013008492A2 (pt) 2016-08-09
EP2742388A4 (en) 2015-04-22
CN103250103A (zh) 2013-08-14
WO2013022110A1 (en) 2013-02-14
MX2013003838A (es) 2013-06-05
US8913926B2 (en) 2014-12-16
CN103250103B (zh) 2017-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0669B (zh) 顯影劑容器、顯影裝置、處理匣、影像形成裝置及顯影劑再填充方法
US8260186B2 (en) Toner cartridge with refillable fresh and residual toner chambers, process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making toner cartridge reusable
TWI479283B (zh) Powder container, toner cartridge,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ing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wder container
JP2008179383A (ja) 粉体充填方法、粉体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現像剤補給方法、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粉体充填済み粉体収納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08145936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と画像形成装置
JP68602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694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51228A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7003757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57692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JP2012230203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694247B (zh) 调色剂容器、调色剂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476695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08144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トナー補給機構
JP2013145317A (ja) 現像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補給方法
JP4856016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46414B2 (ja) 現像装置の現像剤回収方法
JP5910104B2 (ja)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再充填方法
JP6008186B2 (ja)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14870A (ja) カップリ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28426B2 (ja) 現像剤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204578B2 (en) Cleaning device, waste toner recover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11709442B2 (en) Consumable supply method, consumable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fill consumable container
JP7334515B2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09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