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22156A - Resist pattern form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Resist pattern form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22156A
TW201222156A TW100131930A TW100131930A TW201222156A TW 201222156 A TW201222156 A TW 201222156A TW 100131930 A TW100131930 A TW 100131930A TW 100131930 A TW100131930 A TW 100131930A TW 201222156 A TW201222156 A TW 2012221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hotoresist
polymer
forming
patter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1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4084B (zh
Inventor
Yuusuke Anno
Takashi Mori
Original Assignee
Js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r Corp filed Critical Jsr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22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2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4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40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271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 H01L21/027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photoresist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16Coating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39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photodegradable, e.g. positive electron resists
    • G03F7/03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photodegradable, e.g. positive electron resists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present in a chemically amplified positive photoresist composition
    • G03F7/039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photodegradable, e.g. positive electron resists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present in a chemically amplified positive photoresist composition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having an alicyclic moiety in a side chai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75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G03F7/0751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used as adhesion-promoting additives or as means to improve adhes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75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G03F7/0752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in non photosensitive layers or as additives, e.g. for dry lithograph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9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 G03F7/091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antireflection means or light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e.g. anti-halation, contrast enhanc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9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 G03F7/094Multilayer resist systems, e.g. planarising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0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30Imagewise removal using liquid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30Imagewise removal using liquid means
    • G03F7/32Liquid compositions therefor, e.g. developers
    • G03F7/325Non-aqueous 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Photosensitive Polymer And Photoresist Processing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Description

20122215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光阻圖型之形成方法。 【先前技術】 隨著半導體裝置、液晶顯示器等各種電子裝置構造之 微細化,已要求微影術步驟中之光阻圖型之細微化。目前 ,例如使用短波長輻射線的ArF準分子雷射,使用可對應 於該短波長之輻射線之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雖可形成 線寬90nm左右之微細光阻圖型,但今後要求形成更微細 圖型。 對於上述要求,作爲利用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特 徵,而可形成更微細圖型之技術,已知有於顯像液中使用 極性比鹼性水溶液更低之有機溶劑之技術(參照特開 2000- 1 9995 3號公報)。據此,使用有機溶劑時,可提高 光學對比性,結果,可形成更微細之圖型。 然而,今後進一步要求形成微細區域之光阻圖型。且 不僅要求可形成微細圖型,亦要求可形成可對應於線與間 隔圖型等之溝槽圖型、接觸孔等之孔洞圖型等各種光阻圖 型之形成、焦點深度及圖型形狀優異同時孔洞形成中之 CDU (臨界尺寸均勻度)、以及溝槽圖型形成中之圖型崩 塌耐性優異之光阻圖型的光阻圖型形成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201222156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0-19995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係基於如上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係提供一種 可對應於各種光阻圖型之形成,且可形成焦點深度、圖型 形狀、解像性、CDU及圖型崩塌耐性均優異之光阻圖型 之光阻圖型形成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發明爲一種光阻圖型之形成方法 ,該方法具有下列步驟: (1 )將含有[A]聚矽氧烷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 塗佈於基板上,形成光阻下層膜之步驟, (2 )將含有[a 1 ]藉由酸之作用改變極性而減少對有 機溶劑之溶解度的聚合物(以下亦稱爲「al聚合物」) 之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上述光阻下層膜上,形成 光阻膜之步驟, (3)使上述光阻膜曝光之步驟,及 (4 )使用含有有機溶劑之顯像液使上述經曝光之光 阻膜顯像之步驟》 依據本發明之光阻圖型形成方法,藉由形成含有[A] 聚矽氧烷之光阻下層膜,且使用含有有機溶劑之顯像液進 201222156 行顯像,可對應於各種光阻圖型之形成’且可形成焦點深 度、圖型形狀、解像性、CDU及圖型崩塌耐性均優異之 光阻圖型。藉由上述構成而發揮上述效果之理由雖尙未明 確,但認爲係例如藉由使形成之光阻下層膜中之[A]聚砂 氧烷與於其上形成之光阻圖型之相互作用增強等’而發揮 優異之圖型崩塌耐性,且,藉由提高圖型崩塌耐性’而發 揮寬廣的焦點深度,且改善圖型形狀、CDU及解像性等 〇 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可進一步含有[B]含氮 化合物。 藉由使光阻圖型下方形成之光阻下層膜含有[B]含氮 化合物,而認爲光阻下層膜中之交聯反應獲得促進’而可 提高氧灰化耐性。 下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可進而含有[C]敏輻射 線性酸產生劑(以下亦稱爲「[C]酸產生劑」)。 藉由使以有機溶劑顯像形成圖型中之光阻下層膜進而 含有[C]酸產生劑,認爲可促進形成於光阻下層膜上之光 阻圖型中所含之聚合物中之酸解離性基之酸解離反應,使 解像性、圖型崩塌耐性等變得更良好。 [a 1]聚合物較好爲具有以下述式(1)表示之構造單 位(I )之聚合物。 201222156 [化i]
R
Ο (1 ) Ο ν
Rp1—C^RP3 / RP2 (式(1 )中,R爲氫原子或甲基,Rpl、Rp2及Rp3各獨 立爲碳數1〜20之一價烴基,但,Rp2及RP3可相互鍵結與 彼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起形成碳數4~20之二價脂環式烴 基)。 上述敏輻射線性樹之組成物中之[a 1 ]聚合物由於具有 上述特定構造單位,使形成之光阻圖型具有羧基,故認爲 可使與光阻下層膜中之[A]聚矽氧烷之相互作用變得更強 。其結果,進一步提高形成之光阻圖型之上述多樣特性。 上述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較好進而含有[a2]具有由 以下述式(3-1 )表示之構造單位及以下述式(3-2 )表示 之構造單位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構造單位(III ) 之聚合物(以下亦稱爲「[a2]聚合物」)’
爲具 -8 - 201222156 有氟原子之碳數1〜6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或具有氟原 子之碳數4〜20之一價脂環式烴基,但上述烷基及脂環式 烴基之氫原子之一部份或全部可經取代),
(式(3-2)中,R3爲氫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爲( m+1)價之連結基,m爲1〜3之整數,X爲具有氟原子之 二價連結基,R5爲氫原子或一價有機基,但,m爲2或3 時,複數之X及R5各可相同亦可不同)。 上述敏輻射線性樹之組成物由於含有具有含氟原子之 上述特定構造單位之[a2]聚合物,故該[a2]聚合物形成光 阻膜時,由於偏在於其表層上,故液浸曝光時,可抑制酸 產生劑等自光阻膜中溶出至液浸液,且提高光阻膜表面之 疏水性,使更高速掃描成爲可能。 [a2]聚合物較好爲不具有酸解離性基之聚合物。藉由 使[a2]聚合物不具有酸解離性基,可進一步提高上述液浸 曝光時之酸產生劑等之溶出抑制以及光阻膜表面之疏水性 。另外,使用有機溶劑顯像之該光阻圖型形成方法中,即 使爲不具有酸解離性基之[a2]聚合物,亦可抑制因溶解殘 留等造成之顯像缺陷等。 [A]聚矽氧烷較好爲以下述式(i )表示之矽烷化合物 201222156 之水解縮合物, [化4] RAaSiX4.a ⑴ (式(i)中,RA爲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5之烷基、 烯基、芳基或氰基,上述烷基之氫原子之一部份或全部亦 可經縮水甘油氧基、氧雜環丁烷基、酸酐基或氰基取代, 上述芳基之氫原子之一部份或全部亦可經羥基取代,X爲 鹵素原子或-ORB,但,RB爲一價有機基,a爲0~3之整數 ,但,RA及X分別爲複數時,複數之RA及X各可相同 亦可不同)。 藉由使[A]聚矽氧烷爲上述特定矽烷化合物之水解縮 合物,可提高形成之光阻下層膜與其上形成之光阻圖型之 相互作用,結果,可使光阻圖型之解像性、圖型之崩塌耐 性等變得更好。 該光阻圖型形成方法較好爲形成由溝槽圖型與孔洞圖 型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圖型者。如上述,依據該光 阻圖型形成方法,可形成解像性及CDU均優異之圖型, 故特別適用於接觸孔洞圖型等之孔洞圖型之形成,且可形 成圖型崩塌耐性優異之圖型,故特別適用於線與間隔圖型 等之溝槽圖型。 [發明效果] 如以上說明,依據本發明之光阻圖型形成方法,可對 -10- 201222156 應於各種光阻圖型之形成,且可形成焦點深度、圖型形狀 、解像性、C D U及圖型崩塌耐性優異之光阻圖型。 【實施方式】 〈光阻圖型之形成方法〉 本發明之光阻圖型之形成方法具有下列步驟: (1 )將含有[A]聚矽氧烷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 塗佈於基板上,形成光阻下層膜之步驟(以下亦稱爲「( 1 )步驟」), (2) 將含有[a 1]藉由酸之作用改變極性而減少對有 機溶劑之溶解度的聚合物之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 上述光阻下層膜上,形成光阻膜之步驟(以下亦稱爲「( 2 )步驟」), (3) 使上述光阻膜曝光之步驟(以下亦稱爲「(3) 步驟」),及 (4 )使用含有有機溶劑之顯像液使上述經曝光之光 阻膜顯像之步驟(以下亦稱爲「(4)步驟」)。以下詳 述各步驟。 [(1 )步驟] (1 )步驟爲將含有[A]聚矽氧烷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 組成物塗佈於基板上,形成光阻下層膜。關於該光阻下層 膜形成用組成物將於後述。至於基板可使用例如矽晶圓、 以鋁被覆之晶圓等過去習知之基板。且亦可於基板上形成 -11 - 201222156 例如特公平6- 1 2452號公報或特開昭59-93448號公報等 中揭示之有機系之抗反射膜》 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塗佈方法列舉爲例如 旋轉塗佈、流延塗佈、輥塗佈等。又,形成之光阻膜之膜 厚通常爲 〇·〇1μηι〜Ιμιη,較好爲 〇·〇1μηι~0.5μιη。 塗佈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後,可視需要利用 預烘烤(ΡΒ )使塗膜中之溶劑揮發。ΡΒ之溫度係依據上 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調配組成適宜選擇,但通常 爲5 0°C〜45 0 °C。又,ΡΒ之時間通常爲5秒〜600秒左右。 [(2 )步驟] (2)步驟爲於(1)步驟中形成之光阻下層膜上塗佈 含有[a]藉由酸之作用改變極性而減少對有機溶劑之溶解 度之聚合物之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形成光阻膜。關於 該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將於後述。上述敏輻射線性樹脂 組成物之塗佈方法及塗佈膜厚係與(1 )步驟之光阻下層 膜形成用組成物者相同。又,視需要進行之P B之溫度係 依據上述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調配組成適當選擇,但 通常爲30°C~ 200°C左右,較好爲50°C〜150°C。又,PB之 時間通常爲5秒〜600秒左右》 且,爲了防止環境氛圍中所含鹼性雜質等之影響,亦 可於上述形成之光阻膜上設置例如特開平5- 1 885 98號公 報等中揭示之保護膜。再者,爲了防止酸產生劑等自光阻 膜流出,亦可於光阻膜上設置例如特開2005-352384號公 -12- 201222156 報等中所揭示之液浸用保護膜。又,亦可倂用該等技術。 [(3 )步驟] (3)步驟係透過特定圖型之遮罩及視需要之液浸液 對(2)步驟中形成之光阻膜之所需區域進行曝光。該曝 光可連續進行數次,例如透過遮罩對所需區域進行第一次 曝光,接著以對進行過第一次曝光之曝光部呈交叉之方式 進行第二次曝光。例如,第一次曝光部與第二次曝光部呈 垂直時,可在曝光部所環繞之未曝光部中容易地形成圓形 之接觸孔圖型。又,曝光時視需要使用之液浸液列舉爲水 或氟系惰性液體等。液浸液較好爲對曝光波長透明,且爲 了使投影於光阻膜上之光學像之變形保留在最小限度,而 爲折射率之溫度係數儘可能小的液體,但尤其在曝光光源 爲ArF準分子雷射光(波長193 nm)時,除上述觀點以外 ’就取得容易、操作容易方面而言,較好使用水。使用水 時,亦可以少許比例添加可減少水之表面張力同時增大界 面活性力之添加劑。該添加劑較好爲不使晶圓上之光阻層 溶解’且對於透鏡元件下面之光學塗層之影響可忽略者。 使用之水較好爲蒸餾水。 曝光中使用之輻射線列舉爲例如紫外線、遠紫外線、 X射線、γ射線等電磁波;電子束、α射線等帶電粒子束 等。該等中’較好爲遠紫外線,更好爲A rF準分子雷射光 、KrF準分子雷射光(波長248nm),最好爲ArF準分子 雷射光。曝光量等之曝光條件係依據上述敏輻射線性樹脂 -13- 201222156 組成物之調配組成或上述添加劑之種類等適宜選擇。該光 阻圖型形成方法具有複數次曝光步驟時,複數次曝光可使 用相同光源,亦可使用不同光源,但第一次曝光較好使用 ArF準分子雷射光。 又,較好於曝光後進行曝光後烘烤(PEB )。藉由進 行PEB,可使上述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中之聚合物之酸 解離性基之解離反應順利進行。PEB之溫度通常爲30eC〜 2 00°C,較好爲50°C〜170°C。又,PEB之時間通常爲5秒 ~600 秒。 [(4)步驟] (4)步驟係在(3)步驟之曝光後,使用含有有機溶 劑之顯像液進行顯像,形成圖型。該光阻圖型之形成方法 中,使用含有有機溶劑之顯像液作爲顯像液,而選擇性地 溶解·去除未曝光部及低曝光部。至於顯像液較好爲以有 機溶劑作爲主成分之顯像液。顯像液中之有機溶劑之含有 率較好爲60質量%以上,更好爲70質量%以上,又更好 爲80質量%以上,最好爲90質量%以上。至於顯像液中 含有之有機溶劑列舉爲例如由醇系溶劑、醚系溶劑、酮系 有機溶劑、醯胺系溶劑、酯系有機溶劑及烴系溶劑所組成 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溶劑。 醇系溶劑列舉爲例如: 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第 二丁醇、第三丁醇、正戊醇、異戊醇、2-甲基丁醇、第二 -14- 201222156 戊醇、第三戊醇、3-甲氧基丁醇、正己醇、2-甲基 第二己醇、2-乙基丁醇、第二庚醇、3-庚醇、正辛 乙基己醇、第二辛醇、正壬醇、2,6_二甲基-4-庚醇 醇、第二--院醇、三甲基壬醇、第二-十四院 二-十七烷醇、糠醇、苯酚、環己醇、甲基環己醇’ 三甲基環己醇、苄基醇、二丙酮醇等之單醇系溶劑 乙二醇、1,2-丙二醇、1,3-丁二醇、2,4-戊二醇 基-2,4-戊二醇、2,5-己二醇、2,4-庚二醇' 2-乙基 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三丙二醇 醇系溶劑; 乙二醇單甲基醚、乙二醇單乙基醚、乙二醇單 、乙二醇單丁基醚、乙二醇單己基醚、乙二醇單苯 乙二醇單-2 -乙基丁基醚、二乙二醇單甲基醚、二 單乙基醚、二乙二醇單丙基醚、二乙二醇單丁基醚 二醇單己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乙基醚 醇單丙基醚、丙二醇單丁基醚、二丙二醇單甲基醚 二醇單乙基醚、二丙二醇單丙基醚等多元醇部分醚 醚系溶劑列舉爲例如: 二乙基醚、乙基丙基醚、二丙基醚、二丁基醚 丙基醚等二脂肪族醚系溶劑; 苯甲醚、苯基乙基醚、苯基丙基醚、甲苯基甲 甲苯基乙基醚、二苯基醚、二甲苯基醚等之含芳香 溶劑; 戊醇、 醇、2-、正癸 醇、第 3,3,5-♦ 、2 -甲 -1,3 己 等多元 丙基醚 基醚、 乙二醇 、二乙 、丙二 、二丙 系溶劑 、二異 基醚、 族醚系 -15- 201222156 四氫呋喃、四氫吡喃、甲基四氫呋喃等環狀醚系 等。 酮系溶劑列舉爲例如: 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正丙基酮、甲基正丁基 二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甲基正戊基酮、乙基正丁 、甲基正己基酮、二異丁基酮 '三甲基壬酮等鏈狀酮 劑; 環戊酮、環己酮、環庚酮、環辛酮、甲基環己酮 狀酮系溶劑; 2,4 -戊二酮、丙酮基丙酮等二酮系溶劑; 溶劑 酮、 基酮 系溶 等環
苯乙酮、苯基乙基酮等芳香族酮系溶劑等。 醯胺系溶劑列舉爲例如: 义:^’-二甲基咪唑啶酮、心甲基甲醯胺、氺>^二 甲醯胺、N,N -二乙基甲醯胺、乙醯胺、N -甲基乙醯 N,N -二甲基乙醯胺、N_甲基丙醯胺、N_甲基吡咯烷酮 酯系溶劑列舉爲例如: 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異丙酯 酸正丁酯、乙酸異丁酯、乙酸第二丁酯、乙酸正戊酯 酸第二戊酯、乙酸3 -甲氧基丁酯、乙酸甲基戊酯、 2 -乙基丁酯、乙酸2 -乙基己酯、乙酸苄酯、乙酸環己 乙酸甲基環己酯 '乙酸正壬酯、二乙酸二醇酯、乙酸 基三-二醇酯、乙醯基乙酸甲酯、乙醯基乙酸乙酯、 乙醋、丙酸正丁酯、丙酸異戊酯、草酸二乙酯、草酸 甲基 胺' 等。 、乙 、乙 乙酸 酯、 甲氧 丙酸 二正 -16- 201222156 丁酯、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正丁酯、乳酸正戊酯、 丙二酸二乙酯、鄰苯二甲酸二甲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等 羧酸酯系溶劑; 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二 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二乙 二醇單正丁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 單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丁基 醚酸酯、二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單乙基醚乙 酸酯等多元醇單烷基醚乙酸酯系溶劑; 碳酸二乙酯、碳酸丙烯酯等碳酸酯系溶劑: γ-丁內酯、γ-戊內酯等內酯系溶劑等。 烴系溶劑列舉爲例如: 正戊院、異戊院、正己丨兀、異己院、正庚院、異庚院 、2,2,4 -三甲基戊烷、正辛烷、異辛烷、環己烷、甲基環 己院等脂肪族烴系溶劑; 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 乙基苯、三甲基苯、 甲基乙基苯、正丙基苯、異丙基苯、二乙基苯、異丁基苯 、二乙基苯、二異丙基苯、正戊基萘等芳香族烴系溶劑; 二氯甲烷、氯仿、氟龍、氯苯、二氯苯等之含鹵素系 溶劑等。 該等中,較好爲醇系溶劑、醚系溶劑、酮系溶劑酯 系溶劑,更好爲醚系溶劑、酮系溶劑、酯系溶劑,又更好 爲含芳香族醚系溶劑、鏈狀酮系溶劑、羧酸酯系溶劑,最 好爲乙酸正丁酯、乙酸異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戊酯、 -17- 201222156 甲基正戊基酮、苯甲醚。該等有機溶劑可單獨使用一種亦 可倂用兩種以上。 顯像液可視需要添加適當量之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 劑可使用例如離子性或非離子性之氟系界面活性劑及/或 矽系界面活性劑等。 顯像方法列舉爲例如將基板浸漬於充滿顯像液之槽中 一定時間之方法(浸漬法)、利用表面張力使顯像液隆起 於基板表面且靜止一定時間而顯像之方法(槳攪法)、將 顯像液噴霧於基板表面上之方法(噴佈法)、邊以一定速 度掃描顯像液塗出噴嘴邊將顯像液塗佈於以一定速度旋轉 之基板上之方法(動態點塗法)等。 另外,該光阻圖型形成中,較好於步驟(4)之顯像 後以洗滌液洗淨光阻膜。至於洗滌液較好爲烷系溶劑、酮 系溶劑、酯系溶劑、醇系溶劑、醯胺系溶劑等。該等中以 醇系溶劑、酯系溶劑較佳,更好爲碳數6~ 8之一元醇系溶 劑。碳數6〜8之一元醇列舉爲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之一 元醇,列舉爲例如1-己醇、1-庚醇、1-辛醇、4_甲基-2-戊 醇、2-己醇、2-庚醇、2-辛醇、3-己醇、3-庚醇、3-辛醇 、4-辛醇、苄醇等。該等中,以1-己醇、2-己醇、2-庚醇 、4-甲基-2-戊醇較佳,更好爲4-甲基-2-戊醇。 上述洗滌液之各成分可單獨使用亦可倂用兩種以上。 洗滌液中之含水率較好爲1 0質量%以下,更好爲5質量% 以下,最好爲3質量%以下。藉由使含水率爲1 〇質量%以 下,可獲得良好之顯像性。又,洗漉液中亦可添加後述之 -18- 201222156 界面活性劑。 洗淨處理之方法列舉爲例如將洗滌液塗佈於以一定速 度旋轉之基板上之方法(旋轉塗佈法)、將基板浸漬於充 滿洗滌液之槽中一定時間之方法(浸漬法)、於基板表面 噴霧洗滌液之方法(噴佈法)等。 〈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 本發明中使用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含有[A]聚 矽氧烷。又,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較好含有[B] 含氮化合物、[C]酸產生劑、[D]溶劑。又,在不損及本發 明效果之範圍內,亦可含有其他任意成分。以下針對各成 分加以說明。 [[A]聚矽氧烷] [A]聚砂氧垸只要是具有砂氧院鍵之聚合物即無特別 限制,但較好爲以上述式(i )表示之矽烷化合物之水解 縮合物。[A]聚矽氧烷之合成中使用之矽烷化合物可單獨 使用一種,亦可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上述式(i)中,RA爲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5之 烷基、烯基、芳基或氰基。上述烷基之氫原子之一部份或 全部亦可經縮水甘油氧基、氧雜環丁烷基、酸酐基或氰基 取代。上述芳基之氫原子之一部份或全部亦可經羥基取代 。X爲_素原子或- 〇RB。但,1^爲一價有機基。a爲〇〜3 之整數。RA及X分別爲複數時’複數之X各可相 -19- 201222156 同亦可不同。 上述以ra表示之碳數1〜5之烷基列舉爲例如: 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等直鏈狀院基 1 異丙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戊基等支 鏈狀烷基等。 以上述RA表示之烯基列舉爲例如由烯化合物去除一 個氫原子之基等,列舉爲例如乙烯基、丨_丙烯-1·基、丨-丙 嫌-2-基、1-丙嫌-3-基、1-丁燃基、】_丁嫌-2-基、1-丁 烯-3-基、1-丁烯-4-基、2-丁烯-1-基、2-丁烯-2-基、1-戊 嫌-5-基、2 -戊嫌-1-基、2 -戊嫌-2-基、1-己嫌-6-基、2 -己 烯-1-基、2-己烯-2-基等。該等中’較好爲以下述式(i-1 )表示之基。 [化5] ch2=ch—(ch2)^-* (ΐ-υ 上述式(i-l )中,η爲0〜4之整數。*表示鍵結部位 〇 上述η較好爲0或1,更好爲0(該情況下,RA爲乙 烯基)。 以RA表示之芳基列舉爲例如苯基、萘基、甲基苯基 、乙基苯基、氯苯基、溴苯基、氟苯基等。 至於可取代上述烷基之酸酐基列舉爲例如琥珀酸酐基 、馬來酸酐基、戊二酸酐基等。 上述以縮水甘油氧基取代之烷基列舉爲例如2-縮水 -20- 201222156 甘油氧基乙基、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4-縮水甘油氧基丁 基等。該等中,更好爲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 上述以氧雜環丁烷基取代之烷基列舉爲例如3 -乙基-3-氧雜環丁烷基丙基、3-甲基-3-氧雜環丁烷基丙基、3-乙 基-2-氧雜環丁烷基丙基、2-氧雜環丁烷基乙基等。該等 中,以3-乙基-3-氧雜環丁烷基丙基較佳。 上述以酸酐基取代之烷基列舉爲例如2-琥珀酸酐基 取代之乙基、3-琥珀酸酐基取代之丙基、4-琥珀酸酐基取 代之丁基等。該等中,較好爲3 -琥珀酸酐基取代之丙基 〇 上述以氰基取代之烷基列舉爲例如2-氰乙基、3-氰丙 基、4-氰丁基等。 上述以羥基取代之芳基列舉爲例如4-羥基苯基、4-羥 基-2-甲基苯基、4-羥基萘基等。該等中,較好爲4-羥基 苯基。 上述以X表示之鹵素原子列舉爲氟原子、氯原子、 溴原子、碘原子等。 上述rb中之一價有機基列舉爲例如烷基、烷基羰基 等。上述烷基較好爲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 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又,上述烷基羰基較 好爲甲基羰基、乙基羰基。 上述a較好爲0~2之整數,更好爲1或2。 以上述式(i )表示之矽烷化合物之具體例列舉爲例 如: -21 - 201222156 苯基三甲氧基矽烷、苄基三甲氧基矽烷、苯乙基 氧基矽烷、4-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4-乙基苯基三 基矽烷、4-甲氧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4-苯氧基苯基 氧基矽烷、4-羥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4-胺基苯基三 基矽烷、4 -二甲胺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4 -乙醯基胺 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3-乙基 三甲氧基矽烷、3-甲氧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3-苯氧 基三甲氧基矽烷、3 -羥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3 -胺基 三甲氧基矽烷、3 -二甲胺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3 -乙 胺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2 -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 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2 -甲氧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 氧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2-羥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 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2 -二甲胺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 乙醯基胺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2,4,6-三甲基苯基三 基矽烷、4-甲基苄基三甲氧基矽烷、4-乙基苄基三甲 矽烷、4-甲氧基苄基三甲氧基矽烷、4-苯氧基苄基三 基矽烷、4-羥基苄基三甲氧基矽烷、4-胺基苄基三甲 矽烷、4-二甲胺基苄基三甲氧基矽烷、4-乙醯基胺基 三甲氧基矽烷等含芳香環之三烷氧基矽烷; 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 氧基矽烷、甲基三異丙氧基矽烷、甲基三正丁氧基矽 甲基三第二丁氧基矽烷、甲基三第三丁氧基矽烷、甲 苯氧基矽烷、甲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甲基三氯矽烷、 三異丙烯氧基矽烷、甲基參(二甲基矽烷氧基)矽烷 三甲 甲氧 三甲 甲氧 基苯 苯基 基苯 苯基 醯基 2-乙 2-苯 2-胺 ' 2-甲氧 乙將 甲氧 氧基 苄基 正丙 院、 基三 甲基 、甲 -22- 201222156 基參(甲氧基乙氧基)矽烷、甲基參(甲基乙基酮肟)矽 烷、甲基參(三甲基矽烷氧基)矽烷、甲基矽烷、乙基三 甲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正丙氧基矽烷、 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乙基三正丁氧基矽烷、乙基三第二 丁氧基矽烷、乙基三第三丁氧基矽烷、乙基三苯氧基矽烷 、乙基雙參(三甲基矽氧烷基)矽烷、乙基二氯矽烷、乙 基三乙醯氧基矽烷、乙基三氯矽烷、正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正丙基三乙氧基砂院、正丙基三正丙氧基砂院、正丙基 三異丙氧基矽烷、正丙基三正丁氧基矽烷、正丙基三第二 丁氧基矽烷、正丙基三第三丁氧基矽烷、正丙基三苯氧基 矽烷、正丙基三乙醯氧基矽烷、正丙基三氯矽烷、異丙基 三甲氧基矽烷、異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異丙基三正丙氧基 矽烷、異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異丙基三正丁氧基矽烷、 異丙基三第二丁氧基矽烷、異丙基三第三丁氧基矽烷、異 丙基三苯氧基矽烷、正丁基三甲氧基矽烷、正丁基三乙氧 基矽烷、正丁基三正丙氧基矽烷、正丁基三異丙氧基矽烷 、正丁基三正丁氧基矽烷.、正丁基三第二丁氧基矽烷、正 丁基三第三丁氧基矽烷、正丁基三苯氧基矽烷、正丁基三 氯矽烷、2-甲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2-甲基丙基三乙氧基. 矽烷、2-甲基丙基三正丙氧基矽烷、2-甲基丙基三異丙氧 基矽烷、2-甲基丙基三正丁氧基矽烷、2-甲基丙基三第二 丁氧基矽烷、2-甲基丙基三第三丁氧基矽烷、2-甲基丙基 三苯氧基矽烷、1-甲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1-甲基丙基三 乙氧基矽烷、1-甲基丙基三正丙氧基矽烷、1-甲基丙基三 -23- 201222156 異丙氧基矽烷、1-甲基丙基三正丁氧基矽烷、1-甲基丙基 三第二丁氧基矽烷、1-甲基丙基三第三丁氧基矽烷、1-甲 基丙基三苯氧基矽烷、第三丁基三甲氧基矽烷、第三丁基 三乙氧基矽烷、第三丁基三正丙氧基矽烷、第三丁基三異 丙氧基矽烷、第三丁基三正丁氧基矽烷、第三丁基三第二 丁氧基矽烷、第三丁基三第三丁氧基矽烷、第三丁基三苯 氧基矽烷、第三丁基三氯矽烷、第三丁基二氯矽烷等烷基 三烷氧基矽烷類; 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 三正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正丁 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第二丁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第三丁氧 基矽烷、乙烯基三苯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烯 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烯丙基三正丙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異 丙氧基矽烷、烯丙基三正丁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第二丁氧 基矽烷、烯丙基三第三丁氧基矽烷、烯丙基三苯氧基矽烷 等烯基三烷氧基矽烷類; 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四正丙氧基矽烷、四 異丙氧基矽烷、四正丁氧基矽烷、四第二丁氧基矽烷、四 第三丁氧基矽烷等四烷氧基矽烷類; 四苯氧基矽烷等四芳基矽烷類; 氧雜環丁烷三甲氧基矽烷、環氧乙基三甲氧基矽烷、 環氧乙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 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 基矽烷等含有環氧基之矽烷類; 3-(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琥珀酸酐、2·(三甲氧基 -24- 201222156 矽烷基)乙基琥珀酸酐、3-(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馬來 酸酐、2-(三甲氧基矽烷基)乙基戊二酸酐等含有酸酐基 之矽烷類; 四氯矽烷等四鹵矽烷類等。 該等中,就所得光阻下層膜之乾蝕刻耐性優異之觀點 而言,較好爲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 另外,就矽烷化合物之反應性、物質操作容易性之觀 點而言,較好爲苯基三甲氧基矽烷、4-甲基苯基三甲氧基 矽烷、4-甲氧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4-甲基苄基三甲氧基 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 氧基矽烷、甲基三正丙氧基矽烷、甲基三異丙氧基矽烷、 甲基三正丁氧基矽烷、甲基三第二丁氧基矽烷、乙基三甲 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正丙氧基矽烷、乙 基三異丙氧基矽烷、乙基三正丁氧基矽烷、乙基三第二丁 氧基矽烷、正丙基三甲氧基矽烷、正丙基三乙氧基矽烷、 正丙基三正丙氧基矽烷、正丙基三異丙氧基矽烷、正丙基 三正丁氧基矽烷、正丙基三第二丁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 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 另外,就提高所形成之光阻圖型之圖型崩塌耐性之觀 點而言,較好爲氧雜環丁烷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 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琥珀 酸酐、4-羥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 就上述[A]聚矽氧烷之合成而言,於以上述式(i )表 -25- 201222156 示之矽烷化合物中亦可使用例如以下之化合物: 六甲氧基二矽烷、六乙氧基二矽烷、六苯氧基二矽烷 、1,1,1,2,2-五甲氧基-2-甲基二矽烷、l,l,l,2,2-五乙氧基-2-甲基二矽烷、l,l,l,2,2-五苯氧基-2-甲基二矽烷、 1,1,1,2,2-五甲氧基-2-乙基二矽烷、1,1,1,2,2-五乙氧基-2-乙基二矽烷、1,1,1,2,2 -五苯氧基-2-乙基二矽烷、 1,1,1,2,2-五甲氧基-2-苯基二矽烷、1,1,1,2,2-五乙氧基-2-苯基二矽烷、1,1,1,2,2-五苯氧基-2-苯基二矽烷、1,1,2,2-四甲氧基-1,2-二甲基二矽烷、1,1,2,2-四乙氧基-1,2-二甲 基二矽烷、1,1,2,2-四苯氧基-1,2-二甲基二矽烷、1,1,2,2-四甲氧基-1,2-二乙基二矽烷、1,1,2,2-四乙氧基-1,2-二乙 基二矽烷、1,1,2,2-四苯氧基-1,2-二乙基二矽烷、1,1,2,2-四甲氧基-1,2-二苯基二矽烷、1,1,2,2-四乙氧基-1,2-二苯 基二矽烷、1,1,2,2-四苯氧基-1,2-二苯基二矽烷、 1,1,2-三甲氧基-1,2,2-三甲基二矽烷、1,1,2-三乙氧 基-1,2,2-三甲基二矽烷、1,1,2-三苯氧基-1,2,2-三甲基二 矽烷、1,1,2-三甲氧基-1,2,2-三乙基二矽烷、1,1,2·三乙氧 基-1,2,2-三乙基二矽烷、1,1,2-三苯氧基-1,2,2-三乙基二 矽烷、1,1,2-三甲氧基-1,2,2-三苯基二矽烷、1,1,2-三乙氧 基-1,2,2-三苯基二矽烷、1,1,2-三苯氧基-1,2,2-三苯基二 矽烷、1,2-二甲氧基-1,1,2,2-四甲基二矽烷、1,2-二乙氧 基-1,1,2,2-四甲基二矽烷、1,2-二苯氧基-1,1,2,2-四甲基 二矽烷、1,2-二甲氧基-1,1,2,2-四乙基二矽烷、1,2-二乙 氧基-1,1,2,2-四乙基二矽烷、1,2-二苯氧基-1,1,2,2-四乙 -26- 201222156 基二矽烷、1,2-二甲氧基-l,i,2,2-四苯基二矽烷、1,2-二 乙氧基-1,1,2,2-四苯基二矽烷、l,2-二苯氧基-1,1,2,2-四 苯基二矽烷; 雙(三甲氧基矽烷基)甲烷、雙(三乙氧基矽烷基) 甲烷、雙(三正丙氧基矽烷基)甲烷、雙(三異丙氧基矽 烷基)甲烷、雙(三正丁氧基矽烷基)甲烷、雙(三第二 丁氧基矽烷基)甲烷、雙(三第三丁氧基矽烷基)甲烷、 1,2-雙(三甲氧基矽烷基)乙烷、丨,2-雙(三乙氧基矽烷 基)乙烷、1,2-雙(三正丙氧基矽烷基)乙烷、1,2-雙( 三異丙氧基矽烷基)乙烷、1,2-雙(三正丁氧基矽烷基) 乙烷、1,2-雙(三第二丁氧基矽烷基)乙烷、1,2-雙(三 第三丁氧基矽烷基)乙烷、1-(二甲氧基甲基矽烷基)_ 1- (三甲氧基矽烷基)甲烷、1-(二乙氧基甲基矽烷基 )-1-(三乙氧基矽烷基)甲烷、1-(二正丙氧基甲基矽 烷基)-1-(三正丙氧基矽烷基)甲烷、1-(二異丙氧基 甲基矽烷基)-1-(三異丙氧基矽烷基)甲烷、1-(二正 丁氧基甲基矽烷基)-1-(三正丁氧基矽烷基)甲烷、1- (二第二丁氧基甲基矽烷基)-1-(三第二丁氧基矽烷基 )甲烷、1-(二第三丁氧基甲基矽烷基)-1·(三第三丁 氧基矽烷基)甲烷、1-(二甲氧基甲基矽烷基)-2-(三 甲氧基矽烷基)乙烷、1-(二乙氧基甲基矽烷基)-2-( 三乙氧基矽烷基)乙烷、1-(二正丙氧基甲基矽烷基)- 2- (三正丙氧基矽烷基)乙烷、1-(二異丙氧基甲基矽烷 基)-2-(三異丙氧基矽烷基)乙烷、1-(二正丁氧基甲 -27- 201222156 基矽烷基)-2-(三正丁氧基矽烷基)乙烷、1·(二第二 丁氧基甲基矽烷基)-2-(三第二丁氧基矽烷基)乙烷、 1-(二第三丁氧基甲基矽烷基)-2-(三第三丁氧基矽烷 基)乙院、 雙(二甲氧基甲基矽烷基)甲烷、雙(二乙氧基甲基 矽烷基)甲烷、雙(二正丙氧基甲基矽烷基)甲烷、雙( 二異丙氧基甲基矽烷基)甲烷、雙(二正丁氧基甲基矽烷 基)甲烷、雙(二第二丁氧基甲基矽烷基)甲烷、雙(二 第三氧基甲基矽烷基)甲烷、1,2-雙(二甲氧基甲基矽烷 基)乙烷' 1,2-雙(二乙氧基甲基矽烷基)乙烷、l,2-雙 (二正丙氧基甲基矽烷基)乙烷、1,2-雙(二異丙氧基甲 基矽烷基)乙烷、1,2-雙(二正丁氧基甲基矽烷基)乙烷 、1,2-雙(二第二丁氧基甲基矽烷基)乙烷、1,2-雙(二 第三丁氧基甲基矽烷基)乙烷、雙(二甲基甲氧基矽烷基 )甲烷、雙(二甲基乙氧基矽烷基)甲烷、雙(二甲基正 丙氧基矽烷基)甲烷、雙(二甲基異丙氧基矽烷基)甲烷 '雙(二甲基正丁氧基矽烷基)甲烷、雙(二甲基第二丁 氧基矽烷基)甲烷、雙(二甲基第三丁氧基矽烷基)甲烷 、1,2-雙(二甲基甲氧基矽烷基)乙烷、丨,2-雙(二甲基 乙氧基砂院基)乙院、1,2·雙(二甲基正丙氧基砂院基) 乙烷、1,2-雙(二甲基異丙氧基矽烷基)乙烷、丨,2_雙( 二甲基正丁氧基矽烷基)乙烷、1,2-雙(二甲基第二丁氧 基矽烷基)乙烷' 1,2-雙(二甲基第三丁氧基矽烷基)乙 烷、 -28- 201222156 1-(二甲氧基甲基矽烷基)-1-(三甲基矽烷基)甲 烷、1-(二乙氧基甲基矽烷基)-1-(三甲基矽烷基)甲 烷、1-(二正丙氧基甲基矽烷基)-卜(三甲基矽烷基) 甲烷、1-(二異丙氧基甲基矽烷基)-1-(三甲基矽烷基 )甲烷、1-(二正丁氧基甲基矽烷基)-1-(三甲基矽烷 基)甲烷、1-(二第二丁氧基甲基矽烷基)-1-(三甲基 矽烷基)甲烷、1-(二第三丁氧基甲基矽烷基)-1-(三 甲基矽烷基)甲烷、1-(二甲氧基甲基矽烷基)-2-(三 甲基矽烷基)乙烷、1-(二乙氧基甲基矽烷基)-2-(三 甲基矽烷基)乙烷、1-(二正丙氧基甲基矽烷基)-2-( 三甲基矽烷基)乙烷、1-(二異丙氧基甲基矽烷基)-2-(三甲基矽烷基)乙烷、1-(二正丁氧基甲基矽烷基)-2-(三甲基矽烷基)乙烷、1-(二第二丁氧基甲基矽烷基 )-2-(三甲基矽烷基)乙烷、1-(二第三丁氧基甲基矽 烷基)-2-(三甲基矽烷基)乙烷、 1,2-雙(三甲氧基矽烷基)苯、1,2-雙(三乙氧基矽 烷基)苯、1,2-雙(三正丙氧基矽烷基)苯、1,2-雙(三 異丙氧基矽烷基)苯、1,2-雙(三正丁氧基矽烷基)苯、 1,2-雙(三第二丁氧基矽烷基)苯、1,2-雙(三第三丁氧 基矽烷基)苯、1,3-雙(三甲氧基矽烷基)苯、1,3-雙( 三乙氧基矽烷基)苯、1,3-雙(三正丙氧基矽烷基)苯、 1,3-雙(三異丙氧基矽烷基)苯、1,3-雙(三正丁氧基矽 烷基)苯、1,3-雙(三第二丁氧基矽烷基)苯、1,3-雙( 三第三丁氧基矽烷基)苯、1,4-雙(三甲氧基矽烷基)苯 -29- 201222156 、1,4-雙(三乙氧基矽烷基)苯、14 —雙(三正丙氧基矽 烷基)苯、1,4-雙(三異丙氧基矽烷基)苯、丨,4·雙(三 正丁氧基矽烷基)苯、1,4-雙(三第二丁氧基矽烷基)苯 、1,4·雙(三第三丁氧基矽烷基)苯等二矽烷類; 聚二甲氧基甲基碳矽烷、聚二乙氧基甲基碳矽烷等聚 碳矽烷等其他矽烷化合物。 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中之[A]聚矽氧烷之含 量’相對於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中之總固體成分,較 好爲80質量%以上,更好爲90質量%以上,最好爲95質 量%以上。又,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可僅含一種 [A]聚砂氧院,亦可含有兩種以上。 [A]聚矽氧烷之分子量以尺寸排除層析法(GPC )測 定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通常爲 5〇〇〜50,00〇,較好爲1,00〇〜3〇,〇〇〇,更好爲1,〇〇〇〜15,〇00 〇 又,本說明書中之Mw係使用TOSOH製造之GPC管 柱(「G2000HXL」兩根、「G3000HXL」一根、「 G4 0 0 0HXL」一根),以流量:l.OmL/分鐘,溶出溶劑: 四氫呋喃、管柱溫度:40°C之分析條件,以單分散聚苯乙 烯作爲標準之凝膠滲透層析儀(GPC )測定。 使以上述式(i)表示之矽烷化合物及視需要使用之 其他矽烷化合物水解之方法可使用習知之水解縮合方法。 [[B ]含氮化合物] -30- 201222156 [B]含氮化合物爲具有鹼性胺基之化合物,或具有藉 由酸之作用成爲鹼性胺基之基之化合物。[B ]含氮化合物 具有提高由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獲得之光阻下層膜之 灰化耐性等特性之效果。該效果被認爲係藉由於光阻下層 膜中存在[B]含氮化合物,而促進下層膜中之交聯反應所 致。至於[B]含氮化合物列舉爲例如作爲後述之敏輻射線 性樹脂組成物之[c]酸擴散控制劑所用之化合物。又,[B] 含氮化合物列舉爲例如具有由羥基及羧基選出之至少一種 極性基以及酯基之含氮化合物、具有由羥基、羧基及醚基 選出之至少一種基之含氮化合物、具有酯基之含氮化合物 等。 上述具有極性基及酯基之含氮化合物列舉爲例如以下 述式(B-1-1)〜(B-1-5)表示之化合物等。 [化6]
具有由羥基、羧基及醚基選出之至少一種基之含氮化 合物列舉爲例如以下述式(B-2-1 )〜(B-2-4 )表示之化 -31 - 201222156 合物等。又’具有酯基之含氮化合物列舉爲以下述式 3_1 )〜(B-3-4 )表示之化合物等。
上述式(B-2-2)及(B-2-3)中,R爲碳數1〜1〇之 烷基或碳數3〜10之環烷基。 至於[B]含氮化合物,該等中較好爲上述具有極性基 及酯基之含氮化合物,更好爲以上述式(Β·1-1)表示之 化合物、以上述式(Β-1-2)表示之化合物。藉由使[Β]含 氮化合物同時具有極性基及酯基,由於可抑制[Β]含氮化 合物在光阻下層膜烘烤時之昇華,且殘存於光阻下層膜中 ,故可充分發揮上述效果。 -32- 201222156 [B]含氮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組合兩種以上 使用。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中之[B]含氮化合物之含 量就使圖型形狀變良好之觀點而言,相對於[A]聚矽氧烷 100質量份,通常爲30質量份以下,較好爲10質量份以 下,更好爲1質量份以下。 [[C]酸產生劑] [C]酸產生劑爲藉由曝光產生酸之化合物。利用有機 溶劑顯像形成圖型中,藉由使光阻下層膜含有[C]酸產生 劑,藉由利用曝光產生之酸之觸媒作用,而促進光阻圖型 中之聚合物中所含之酸解離反應。其結果,提高光阻圖型 之顯像性及圖型崩塌耐性。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 中之[C]酸產生劑之含有形態可爲如後述之化合物形態( 以下亦稱爲「[C]酸產生劑」),亦可爲作爲聚合物之一 部份而納入之狀態,亦可爲該等二者之形態。 至於[c ]酸產生劑列舉爲例如毓鹽、鎭鹽、四氫噻吩 鑰鹽等鑰鹽,N -磺醯氧基醯亞胺化合物、有機鹵素化合物 、二颯類、重氮甲院颯類等颯化合物等。 上述毓鹽列舉爲例如: 三苯基鏑三氟甲烷磺酸鹽、三苯基毓九氟正丁烷磺酸 鹽、三苯基锍全氟正辛烷磺酸鹽、三苯基鏑2-雙環[2.2.1] 庚-2 -基-1,1,2,2 -四氟乙院擴酸鹽、三苯基銃2- ( 3 -四環 [4.4.0.12,5.17,1Q]十二烷基)-1,1-二氟乙烷磺酸鹽、三苯 基鏑N,N’-雙(九氟正丁烷磺醯基)亞胺酸鹽、三苯基锍 -33- 201222156 水楊酸鹽、三苯基锍樟腦磺酸鹽、三苯基锍 [3.3.1.I3,7]癸基二氟甲烷磺酸鹽等三苯基锍鹽化合物 4-環己基苯基二苯基毓三氟甲烷磺酸鹽、4-環己 基二苯基鏑九氟正丁烷磺酸鹽、4-環己基苯基二苯基 氟正辛烷磺酸鹽、4 -環己基苯基二苯基锍2 -雙環 庚-2-基-1,1,2,2-四氟乙烷磺酸鹽、4-環己基苯基二苯 2-(3-四環[4.4.0.12’5.17’1()]十二烷基)-1,1-二氟乙院 鹽、4-環己基苯基二苯基鏑N,N’-雙(九氟正丁烷磺 )亞胺酸鹽、4-環己基苯基二苯基鏑樟腦磺酸鹽等4-基苯基二苯基鏑鹽化合物; 4-第三丁基苯基二苯基鏑三氟甲烷磺酸鹽、4-第 基苯基二苯基鏑九氟正丁烷磺酸鹽、4-第三丁基苯基 基鏑全氟正辛烷磺酸鹽、4-第三丁基苯基二苯基鏑2- [2.2.1] 庚-2-基-1,1,2,2-四氟乙烷磺酸鹽、4-第三丁基 二苯基鏑 2-(3-四環[4.4.0.12’5_17,1()]十二烷基)-1 氟乙烷磺酸鹽、4-第三丁基苯基二苯基鏑N,N’-雙( 正丁烷磺醯基)亞胺酸鹽、4-第三丁基苯基二苯基锍 磺酸鹽等4-第三丁基苯基二苯基鏑鹽化合物; 三(4-第三丁基苯基)锍三氟甲烷磺酸鹽、三( 三丁基苯基)鏑九氟正丁烷磺酸鹽、三(4-第三丁基 )锍全氟正辛烷磺酸鹽、三(4-第三丁基苯基)鏑2- [2.2.1] 庚-2-基-1,1,2,2-四氟乙烷磺酸鹽、三(4-第三 苯基)锍 2-(3-四環[4.4.0.12,5.17,|()]十二烷基)-1 氟乙烷磺酸鹽、三(4-第三丁基苯基)鏑N,N’-雙( 三環 , 基苯 蔬全 !.2.1 ] 基蔬 磺酸 醯基 -環己 三丁 二苯 •雙環 苯基 ,1 _ 二 九氟 樟腦 4-第 苯基 •雙環 丁基 ,1-二 九氟 -34- 201222156 正丁烷磺醯基)亞胺酸鹽、三(4 -第三丁基苯基)锍樟腦 磺酸鹽等三(4-第三丁基苯基)鏑鹽化合物等。 上述碘鹽列舉爲例如: 二苯基碘三氟甲烷磺酸鹽、二苯基錤九氟正丁烷磺酸 鹽、二苯基鎮全氟正辛烷磺酸鹽、二苯基鎭2-雙環[2.2.1] 庚-2-基-1,1,2,2-四氟乙烷磺酸鹽、二苯基锁2- (3-四環 [4.4.0.12’5.17’1()]十二烷基)-1,1-二氟乙烷磺酸鹽、二苯 基鎭N,N’-雙(九氟正丁烷磺醯基)亞胺酸鹽、二苯基銚 樟腦磺酸鹽等二苯基錤鹽化合物; 雙(4-第三丁基苯基)鎭三氟甲烷磺酸鹽、雙(4-第 三丁基苯基)鎮九氟正丁烷磺酸鹽、雙(4-第三丁基苯基 )鋏全氟正辛烷磺酸鹽、雙(4-第三丁基苯基)碘2-雙環 [2.2.1]庚-2-基·1,Ι,2,2-四氟乙烷磺酸鹽、雙(4-第三丁基 苯基)捵2-(3-四環[4.4.0.12’5.17’丨()]十二烷基)-1,1-二 氟乙烷磺酸鹽、雙(4-第三丁基苯基)碘Ν,Ν’-雙(九氟 正丁烷磺醯基)亞胺酸鹽、雙(4-第三丁基苯基)捵樟腦 磺酸鹽等雙(4-第三丁基苯基)鎮鹽化合物等。 上述四氫噻吩鑰鹽列舉爲例如: 1-(4-正丁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鑰三氟甲烷磺酸鹽 、1- ( 4-正丁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鑰九氟正丁烷磺酸鹽 、1- ( 4-正丁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鑰全氟正辛烷磺酸鹽 、1-(4-正丁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鑰2-雙環[2.2.1]庚-2-基-1,1,2,2-四氟乙烷磺酸鹽、1-(4-正丁氧基萘-1-基) 四氫噻吩鎩2-(3-四環[4.4.0.12’5.l7’IQ]十二烷基)-1,1- -35- 201222156 二氟乙烷磺酸鹽、1-( 4-正丁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鑰 N,N’-雙(九氟正丁烷磺醯基)亞胺酸鹽、1-(4-正丁氧 基萘-1-基)四氫噻吩鑰鏑樟腦磺酸鹽等1- ( 4-正丁氧基 萘-1-基)四氫噻吩鑰鹽化合物; 1-(3,5-二甲基-4-羥基苯基)四氫噻吩鑰三氟甲烷磺 酸鹽、1-(3,5-二甲基-4·羥基苯基)四氫噻吩鑰九氟正丁 烷磺酸鹽、1-(3,5-二甲基-4-羥基苯基)四氫噻吩鑷全氟 正辛烷磺酸鹽、1-(3,5-二甲基-4-羥基苯基)四氫噻吩鑰 2-雙環[2.2.1]庚-2-基-1,1,2,2-四氟乙烷磺酸鹽、1- ( 3,5-二甲基-4-羥基苯基)四氫噻吩鎰 2- ( 3-四環 [4.4.0.12’5.17’1()]十二烷基)-1,1-二氟乙烷磺酸鹽、1-( 3,5-二甲基-4-羥基苯基)四氫噻吩鑰N,N’·雙(九氟正丁 烷磺醯基)亞胺酸鹽、1-(3,5 -二甲基-4-羥基苯基)四氫 噻吩鑰鏑樟腦磺酸鹽等1-(3,5 -二甲基-4-羥基苯基)四氫 噻吩鑰鹽化合物等。 N -磺醯氧基醯亞胺化合物列舉爲例如: N-(三氟甲烷磺醯氧基)琥珀醯亞胺、N-(九氟正丁 烷磺醯氧基)琥珀醯亞胺、N-(全氟正辛烷磺醯氧基)琥 珀醯亞胺、N-(2-雙環[2.2.1]庚-2-基-1,1,2,2-四氟乙烷磺 醯氧基)琥珀醯亞胺、N- ( 2- ( 3-四環[4.4.0.12’5.17’1()]十 二烷基)-1,1-二氟乙烷磺醯氧基)琥珀醯亞胺、N-(樟 腦磺醯氧基)琥珀醯亞胺等琥珀醯亞胺類化合物: N-(三氟甲烷磺醯氧基)雙環[2.2.1]庚-5-烯-2,3-二 羧醯亞胺、N-(九氟正丁烷磺醯氧基)雙環[2.2.1]庚- 5- -36- 201222156 嫌-2,3-二狻醢亞胺、Ν·(全氟正辛烷磺醯氧基)雙環 [2.2.1]庚-5 -烯-2,3 -二羧醯亞胺、ν_( 2 -雙環[2.2.1]庚_2- 基-1,1,2,2-四氟乙烷磺醯氧基)雙環[2.21]庚_5_烯-2,3-二 羧醯亞胺、1^-(2_(3-四環[4.4.〇.12,5.17,10]十二烷基)_ 1,1-—氟乙院磺醯氧基)雙環[2.2.1]庚-5-嫌-2,3-二殘醯亞 胺、Ν-(樟腦磺醯氧基)雙環[2.2.1]庚-5-烯-2,3 -二羧醯 亞胺等雙環[2.2.1]庚-5-烯-2,3-二羧醯亞胺類化合物等。 該等中’以毓鹽較佳,更好爲三苯基毓鹽化合物,最好爲 三苯基鏑三氟甲烷磺酸鹽、三苯基銃三環[3.3.1.I3,7]癸基 二氟甲烷磺酸鹽。又,該等[C]酸產生劑可單獨使用一種 ’亦可組合兩種以上使用。 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中之[C]酸產生劑之含 量,就使圖型形狀良好之觀點而言,相對於[Α]聚矽氧烷 100質量份通常爲30質量份以下,較好爲20質量份以下 ,更好爲1 〇質量份以下,最好爲1質量份以下。 [[D ]溶劑] 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通常含有[D]溶劑。至 於[D]溶劑可使用例如習知之有機溶劑,例如可使用與上 述光阻圖型形成方法中之(4)步驟中作爲顯像液使用之 有機溶劑相同之溶劑。至於[D]溶劑’在該等有機溶劑中 ’較好爲醇系溶劑、酯系溶劑,更好爲多元醇部份酸系溶 劑、多元醇單烷基醚乙酸酯系溶劑’最好爲丙二醇單乙基 醚、丙二醇單丙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 -37- 201222156 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中亦可添加水。添加水 時,由於使含矽化合物水合,故可提高儲存安定性。又, 添加水時,可促進光阻下層膜成膜時之硬化,獲得緻密之 膜。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中之水含有率相對於 [D]溶劑100質量份,較好爲〇質量份~30質量份,更好 爲0.1質量份〜20質量份,又更好爲0.2質量份〜15質量 份。水之添加量太多時,儲存安定性變差,塗佈膜之均勻 性變差。 [其他任意成分] 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可進一步含有β-二酮 、膠體狀二氧化矽、膠體狀氧化鋁、有機聚合物、界面活 性劑、鹼產生劑等作爲其他任意成分。 〈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調製方法〉 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調製方法並無特別限制, 但可例如使[Α]聚矽氧烷、視需要之[Β]含氮化合物、[C] 酸產生劑及其他任意成分混合,且溶解或分散於[D]溶劑 中而獲得。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固體成分濃度爲 0 · 5質量%〜2 0質量%,較好爲1質量%〜1 5質量%。 〈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中使用之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含有[a 1 ]利用 酸之作用改變極性而減少對有機溶劑之溶解度之聚合物。 -38- 201222156 又,亦可含有[a2]聚合物、[b]敏輻射線性酸產生劑(以下 亦稱爲「[b]酸產生劑」)作爲較佳成分,又只要不損及 本發明之效果,亦可含有其他任意成分。以下,針對各成 分加以詳述。 [[al]聚合物] [al]聚合物爲利用酸之作用改變極性而減少對有機溶 劑之溶解度之聚合物。[a 1]聚合物較好爲具有酸解離性基 之聚合物,更好爲具有以上述式(1)表示之構造單位(I )之聚合物。 位 單 造 構 造述 構上 I 位 C 彳單式 甲 1)或 ( 子 式原 述氫 上爲 以 R 爲’ } 中 位 單 造 構 之 示 表 基
R
R 及
R 各獨立爲碳數1~20之一價烴基。但,rp2及rp3可相互鍵 結與彼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起形成碳數4~20之二價脂環 式烴基。 上述以Rpl、Rp2及RP3表示之碳數idO之一價烴基 較好爲碳數1〜4之鏈狀烴基及碳數4〜2〇之脂環式烴基。 「脂環式烴基」可爲單環亦可爲多環,單環之脂環式烴基 意指不具有芳香族環之單環式基,多環之脂環式烴基意指 不具有芳香族基之多環式基。[al]聚合物由於不具有含有 對193 nm具有強烈吸收之芳香族基之構造單位,故可抑 制感度降低及圖型形狀之惡化。 -39- 201222156 上述單環之脂環式烴基列舉爲源自環戊烷、環己烷等 之基。多環之脂環式烴基列舉爲例如源自金剛烷、降冰片 烷、異冰片烷、三環癸烷、四環十二烷等之基。又,酸解 離性基爲具有脂環式烴基之酸解離性基時,脂環式烴基之 氫原子之一部份或全部可經碳數1〜8之烷基取代。 至於構造單位(I )列舉爲例如以下述式(1 - 1 )〜( 1-14)表示之構造單位。又’下述式中雖僅記載源自甲基 丙烯酸酯之構造單位’但亦可爲具有同樣構造之源自丙烯 酸酯之構造單位(以下,有關全部之構造單位亦同樣)。
-40 -
201222156
(1-11 ) (1-12 Η3\τ \‘ΊΓ Η2 ο CIC. ο,
H3C c2 π3 (1-10) CH,
CH3 (1-13) 該等中’較好爲分別以上述式(1 -1 ) 、( 1-3 )、( '9 及(1-14)表示之構造單位。 U 1 ]聚合物中,構造單位(I )之含有比例相對於構成 al]聚合物之全部構造單位,較好爲30莫耳%~7〇莫耳% 1 $ ’ [al]聚合物可具有一種或兩種以上之構造單位(Ο 造單位(II )] [al]聚合物較好具有由含有含內酯之基或含環狀@酸 -41 - 201222156 酯之基之丙烯酸酯衍生之構造單位(Π)。上述敏輻射線 性樹脂組成物藉由使[a 1 ]聚合物具有構造單位(II ),可 提高形成之光阻膜對基板之密著性及與顯像液之親和性。 此處,所謂含內酯之基係表示含有-O-C ( 0 )-構造之一個 環(內酯環)之環式基。又,含環狀碳酸酯之基係表示含 有以-O-C(O) -0-表示之鍵之一個環(環狀碳酸酯環)之 環式基。至於該構造單位(II )列舉爲例如以下述式(2 -1) ~(2-19)表示之構造單位等。 -42- 201222156
-43- 201222156
2-12) 2-13 2-14
(2-15) (2-17) :2-18) (2-16)
(2-19) 該等中,較好爲由含有含內酯之基之丙烯酸酯衍生之 構造單位,更好爲以上述式(2-1 )表示之構造單位、以 上述式(2-3 )表示之構造單位。 -44- 201222156 [al]聚合物中之構造單位(II)之含有比例相對於構 成〇1]聚合物之全部構造單位,較好爲2〇莫耳%〜7〇莫耳 %,更好爲3 0莫耳%〜6 0莫耳%。 [其他構造單位] [a 1]聚合物亦可進而具有源自含有羥基、羧基、氰基 、酮性羰基等極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之構造單位、源 自具有不具有酸解離性之脂環式構造之(甲基)丙烯酸酯 之構造單位等其他構造單位。上述源自含有羥基之(甲基 )丙烯酸酯之構造單位列舉爲例如源自(甲基)丙烯酸 3 -羥基-1-金剛烷酯之構造單位、源自(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之構造單位等。上述源自含有氰基之(甲基)丙 烯酸酯之構造單位列舉爲例如源自(甲基)丙烯酸2-氰 基甲基-2-金剛烷酯之構造單位、源自(甲基)丙烯酸2_ 氰基乙酯之構造單位等。上述源自含有酮性羰基之(甲基 )丙烯酸酯之構造單位列舉爲例如源自(甲基)丙烯酸 4-氧代-1-金剛烷酯之構造單位、源自(甲基)丙烯酸5-氧代-[2.2.1]庚-2-基酯之構造單位等。 [al]聚合物中之上述其他構造單位之含有比例相對於 構成[al]聚合物之全部構造單位通常爲30莫耳%以下,較 好爲2 0莫耳%以下。 [[a2]聚合物] [a2]聚合物爲具有上述構造單位(m )之聚合物。藉 -45- 201222156 由使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含有具有含氟原子之上述特定 構造單位之[a2]聚合物,該[a2]聚合物在光阻膜形成時’ 藉由使其偏在於表層,在液浸曝光時’可抑制[b]酸產生 劑等自光阻膜溶出至液浸液,且’提高光阻膜表面之疏水 性,使更高速掃描成爲可能。 上述構造單位(III)爲由以上述式(3-1)表示之構 造單位(III-1 )及以下述式(3-2 )表示之構造單位(III-2)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構造單位。 [構造單位(III-1)] 構造單位(III-1 )爲以上述式(3-1 )表示之構造單 位。 上述式(3-1)中,R1爲氫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 R2爲具有氟原子之碳數1〜6之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烷基, 或具有氟原子之碳數4〜20之一價脂環式烴基。但,上述 烷基及脂環式烴基之氫原子之一部份或全部可經取代。 上述碳數1〜6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列舉爲例如甲# 、乙基、正丙基、正丁基等。 上述碳數4〜20之一價脂環式烴基列舉爲例如環戊基 、環戊基丙基、環己基、環己基甲基、環庚基、環辛基、 環辛基甲基等。 獲得構造單位(III-1)之單體列舉爲(甲基)丙嫌^ 三氟甲酯、(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甲基 烯酸全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全氟正丙酯、(甲基 -46 - 201222156 烯酸全氟異丙酯、(甲基)丙烯酸全氟正丁酯、(甲基) 丙烯酸全氟異丁酯、(甲基)丙烯酸全氟第三丁酯、(甲 基)丙烯酸全氟環己酯、(甲基)丙烯酸 2-( 1,1,1,3,3,3-六氟)丙酯、(甲基)丙烯酸 1-(2,2,3,3,4, 4,5,5-八氟)戊酯、(甲基)丙烯酸 1-(2,2,3,3,4,4,5,5-八氟)己酯、(甲基)丙烯酸全氟環己基甲酯、(甲基) 丙烯酸1-(2,2,3,3,3-五氟)丙酯、(甲基)丙烯酸1-( 2,2,3,3,4,4,4·七氟)戊酯、(甲基)丙烯酸 1-( 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酯、(甲 基)丙烯酸1-(5-三氟甲基-3,3,4,4,5,6,6,6-八氟)己酯等 〇 至於構造單位(III-1 )列舉爲例如以下述式(3-id )及(3·1_2)表示之構造單位等。 [化 12]
上述式(3-1-1)及(3-1-2)中,R1係與上述式(3-1 )同義。 [a2]聚合物中,構造單位(nn )之含有比例相對於 構成U2]聚合物之全部構造單位元,較好爲4〇莫耳。〜1〇〇 莫耳%。又,[a2]聚合物可具有一種或兩種以上之構造單 位(111 -1 )。 -47- 201222156 [構造單位(ΠΙ-2)] 構造單位 (III -2 )爲以上述式 (3-2 )表示之 構造 單 位。 上述式( 3-2 ) 中,R3 爲氫原子 、甲基或三氟 甲基 , R4 爲(m+1 ) 價之連結基。 m爲1〜3 之整數。X爲 具有 氟 原子之二價連 結基 。R5爲 氫原子或 一價有機基。 但, m 爲2或3 個時 ,複數個X及 .R5可分別相同亦可不同。 上述以κ :4表示之(m +1 )價之 連結基列舉爲 例如 與 上述式( 3-2 ) 中之 R1相同 者。又, R4爲烴基時, 亦可 爲 於R4之 X側之末端 上鍵結: 氧原子、: 硫原子、-NR’- ' Μ 基 、-COO- 或-CONH-而成之構 造。但, R’爲氫原子或 —價 有 機基。 上述式( 3-2 ) 中,X 所示之二 價連結基較好 爲具 有 氟原子之 .碳數 1 ~20 之二價; 鍵狀烴基 。至於X列舉 爲下 述 以式(X -1 )〜 (X-6 )表示之構造。 [化 13] cf3 F 1 F F I I F I cf3 CF〇 I 3 1 —C— | —C— — 1 1 -C—c — | I 1 一C — I 1 -Q- - 1 1 C — | 1 cf3 1 F 1 1 F F 1 Η 1 Η 1 F (X-1) (X-2) (X-3) (Χ-4) (Χ-5) (X-6) 至於 X較 好爲以上述式 (x-1 )表示之構造。 上述 ;構造 單位 (III-2 ) 列舉爲例如以下述式 (3-2 -1 )及(3- 2-2 ) 表示之構造單 .位等。 [化 14] -48 - 201222156
上述式(3-2-1)中,R4爲碳數1〜20; 分支狀或環狀飽和或不飽和烴基。R3、X . 式(3-2 )同義。 上述式(3-2-2 )中,R3、X ' R5 及 ir 3-2)同義。但,m爲2或3時,複數個X 同亦可不同。 以上述式(3-2-1 )表示之構造單位歹 述式(3-2-1-1)及下述式(3-2-1-2)表元 。又,以上述式(3-2-2 )表示之構造單β 下述式(3-2-2-1)表示之構造單位等。 (3-2-2) -0 —Rs)m :二價直鏈狀、 t R5係與上述 係與上述式( 及R5可分別相 舉爲例如以下 之構造單位等 列舉爲例如以 -49- 201222156 [化 15]
上述式(3-2-1-1) 、 (3-2-1-2)及(3-2-2-1)中, R3係與上述式(3-2 )同義。 獲得構造單位(III)之單體列舉爲例如(甲基)丙 烯酸(1,1,1-三氟_2_三氟甲基_2_經基_3·丙基)酯、(甲 基)丙嫌酸(ι,ι,ι_三氟三氣甲基經基丁基)酯 、(甲基)丙稀酸三氟二氟甲基-2 -羥基-5-戊 基)醋、(甲基)丙燃酸(二氟1-2 -二氟甲基-2-經 基-4-戊基)酯、(甲基)丙烯酸2-(15-(1’,^,丨’-三氟-2,-三氟甲基-2’-羥基)丙基]雙環[2.2.1]庚基}酯等。 [a2]聚合物中,構造單位(ΠΙ)之含有比例相對於構 成[a2]聚合物之全部構造單位,較好爲30莫耳%〜1〇〇莫 耳%。又,[a2]聚合物可具有一種或兩種以上之構造單位 (III)。 [a2]聚合物亦可進而具有一種以上爲了提高對顯像液 之可溶性之於[a 1]聚合物中之含有上述內酯構造之構造單 -50- 201222156 位、爲了提高耐蝕刻性用之含有脂環式化合物之構造單位 、爲了抑制自基板之反射之源自芳香族化合物之構造單位 等作爲「其他構造單位」。 [a2]聚合物較好爲不具有酸解離性基之聚合物。藉由 使[a2]聚合物不具有酸解離性基,可進而提高上述液浸曝 光時之酸產生劑之溶出抑制以及光阻膜表面之疏水性。此 外,使用有機溶劑顯像之該光阻圖型形成方法中,即使爲 不具有酸解離性基之[a2]聚合物,亦可抑制因溶解殘留等 造成之顯像缺陷之發生等。 〈[a 1]聚合物及[a2]聚合物之合成方法〉 [al]聚合物及[a2]聚合物可例如使用自由基聚合起始 劑,在適當溶劑中使賦予特定各構造單位之單體聚合而合 成。 上述聚合中之反應溫度通常爲40°C~150°C,較好爲 5 0 °C〜1 2 0 °C。反應時間通常爲1小時〜4 8小時,較好爲1 小時〜24小時。 [al]聚合物之 Mw較好爲1,000〜50,000,更好爲 1,000〜30,000,最好爲1,000~10,〇〇(^藉由使[ai]聚合物 之Mw成爲上述範圍’作爲光阻使用具有對溶劑充分之溶 解性,且使耐乾蝕刻性或光阻圖型形狀變良好。 [al]聚合物之Mw與以GPC法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之 數平均分子量(Μη)之比(Mw/Mn )通常爲1〜3,較好爲 1〜2。 -51 - 201222156 [a2]聚合物之由凝膠滲透層析(GPC )法測得之聚苯 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較好爲1,〇〇〇~50,000 ,更好爲 1,〇〇〇~30,000,最好爲 1,000~10,000。 [a2]聚合 物之Mw未達1,000時,無法獲得充分之前進接觸角。另 —方面,Mw超過50,000時,會有作爲抗蝕劑時之顯像性 下降之傾向。 [a2]聚合物之Mw與Μη之比通常爲1~3,較好爲1〜2 [[b]酸產生劑] 上述敏輻射線性樹之組成物中含有之[b ]酸產生劑係 藉由曝光而產生酸,且利用該酸使上述[a]聚合物中存在 之酸解離性基解離,產生羧基等極性基。其結果減少[al] 聚合物對有機溶劑之溶解度。上述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 中之[b]酸產生劑之含有形態可爲如後述之化合物形態( 以下亦稱爲適宜之「[b]酸產生劑」),亦可爲作爲聚合 物之一部份而納入之形態,亦可爲該二者之形態。 [b]酸產生劑列舉爲例如鑰鹽化合物、磺醯亞胺化合 物、含鹵素之化合物、重氮酮化合物等。該等之[b]酸產 生劑中,以鏺鹽化合物較佳。 至於鑰鹽化合物列舉爲例如锍鹽、四氫噻吩鑰鹽、鎭 鹽、鱗鹽等鑰鹽,N-磺醯氧基醯亞胺化合物、重氮鑰鹽、 吡啶鑰鹽等。 上述鏑鹽列舉爲例如: -52- 201222156 三苯基鏑三氟甲烷磺酸鹽、三苯基锍九氟正丁烷磺酸 鹽、三苯基锍全氟正辛烷磺酸鹽 '三苯基毓2-雙環[2.2.1] 庚-2-基-1,1,2,2-四氟乙烷磺酸鹽、三苯基銃樟腦磺酸鹽、 三苯基锍2-(1-金剛烷基)-1,1-二氟乙烷磺酸鹽、4-環己 基苯基二苯基鏑三氟甲烷磺酸鹽、4-環己基苯基二苯基锍 九氟正丁烷磺酸鹽、4-環己基苯基二苯基鏑全氟正辛烷磺 酸鹽、4-環己基苯基二苯基毓2-雙環[2.2.1]庚-2_基-1,1,2,2-四氟乙烷磺酸鹽、4-環己基苯基二苯基鏑樟腦磺 酸鹽、4-甲烷磺醯基苯基二苯基鏑三氟甲烷磺酸鹽、4-甲 烷磺醯基苯基二苯基锍九氟正丁烷磺酸鹽、4-甲烷磺醯基 苯基二苯基鏑全氟正辛烷磺酸鹽、4-甲烷磺醯基苯基二苯 基鏑2-雙環[2.2.1]庚-2-基-1,1,2,2-四氟乙烷磺酸鹽、4-甲 烷磺醯基苯基二苯基鏑樟腦磺酸鹽、三苯基毓1,1,2,2-四 氟·6- ( 1-金剛烷羰氧基)-己烷-1-磺酸鹽等。 四氫噻吩鑰鹽列舉爲例如: 1-(4-正丁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錙三氟甲烷磺酸鹽 、1- ( 4-正丁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鑰九氟正丁烷磺酸鹽 、1- ( 4-正丁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鑰全氟正辛烷磺酸鹽 、1-(4-正丁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鑰2-雙環[2.2.1]庚-2 -基-1,1,2,2 -四氟乙烷磺酸鹽、1-(4 -正丁氧基萘-1-基) 四氫噻吩鑰樟腦磺酸鹽、1-(6-正丁氧基萘-2-基)四氫噻 吩鑰三氟甲烷磺酸鹽、1-(6-正丁氧基萘-2-基)四氫噻吩 鑰九氟正丁烷磺酸鹽、1- (6正丁氧基萘-2-基)四氫噻吩 鐺全氟正辛烷磺酸鹽、1-(6-正丁氧基萘-2-基)四氫噻吩 -53- 201222156 鑰2-雙環[2.2.1]庚-2-基-1,1,2,2-四氟乙烷磺酸鹽、1- ( 6-正丁氧基萘-2-基)四氫噻吩鑰樟腦磺酸鹽、1-(3,5-二甲 基-4-羥基苯基)四氫噻吩鑰三氟甲烷磺酸鹽、1-(3, 5-二 甲基-4-羥基苯基)四氫噻吩鑰九氟正丁烷磺酸鹽、1-( 3,5-二甲基-4-羥基苯基)四氫噻吩鑰全氟正辛烷磺酸鹽、 1_(3,5_二甲基-4-羥基苯基)四氫噻吩鑰2-雙環[2.2.1] 庚-2-基-1,1,2,2-四氟乙烷磺酸鹽、1-(3,5-二甲基-4-羥基 苯基)四氫噻吩鑰樟腦磺酸鹽等。 至於碘鹽列舉爲例如: 二苯基鎭三氟甲烷磺酸鹽、二苯基碘九氟正丁烷磺酸 鹽、二苯基錤全氟正辛烷磺酸鹽、二苯基鎮2-雙環[2.2.1] 庚-2-基-1,1,2,2-四氟乙烷磺酸鹽、二苯基碘樟腦磺酸鹽、 雙(4-第三丁基苯基)鎭三氟甲烷磺酸鹽、雙(4_第三丁 基苯基)銚九氟正丁烷磺酸鹽、雙(4-第三丁基苯基)碘 全氟正辛烷磺酸鹽、雙(4-第三丁基苯基)鎭2-雙環 [2.2.1] 庚-2-基-ΐ,ι,2,2·四氟乙烷磺酸鹽、雙(4-第三丁基 苯基)鋏樟腦磺酸鹽等。 Ν-磺醯氧基醯亞胺化合物列舉爲例如: Ν-(三氟甲烷磺醯氧基)雙環[22.1]庚-5-烯_2,3_二 羧醯亞胺' Ν-(九氟正丁烷磺醯氧基)雙環[^^庚_5_ 烯-2,3 -二羧醯亞胺、Ν-(全氟正辛烷磺醯氧基)雙環 [2.2.1] 庚-5-烯-2,3-二羧醯亞胺、Ν- ( 2-雙環[2.2.1]庚-2-基-1,1,2,2-四氟乙烷磺醯氧基)雙環[221]庚-5_烯-23_二 羧醯亞胺、Ν_ ( 2_ ( 3-四環[4.4.0.12,5.17,1()]十二烷基)_ -54- 201222156 1,1-二氟乙院擴醯氧基)雙環[2_2.1]庚-5-稀-2,3-二殘醢亞 胺、N-(樟腦擴醯氧基)雙環[2.2.1]庚-5-嫌-2,3 -二竣醢 亞胺等。 該等中,較好爲鑰鹽,更好爲锍鹽,又更好爲三苯基 毓1,1,2,2-四氟-6-(卜金剛烷羰氧基)-己烷-1·磺酸鹽、 4-環己基苯基二苯基锍九氟正丁烷磺酸鹽 '三苯基鏑2-( 1-金剛烷基)-1,1-二氟乙烷磺酸鹽。 [b]酸產生劑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倂用兩種以上。 [b]酸產生劑之使用量,自[b]酸產生劑之情況就確保作爲 光阻之感度及顯像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al]聚合物1〇〇 質量份,通常爲.0.1質量份以上20質量份以下,較好爲 0.5質量份以上15質量份以下。該情況下,[b]酸產生劑 之含量未達0.1質量份時,會有感度及顯像性下降之傾向 ,另一方面超過2 0質量份時,會有對於輻射線之透明性 降低,難以獲得所需光阻圖型之傾向。又,[b]酸產生劑 亦可含有使用具有上述鎚鹽構造之(甲基)丙烯酸酯作爲 [al]聚合物中之構造單位。 [其他任意成分] 上述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除[al]聚合物、[a2]聚合 物及[b]酸產生劑以外,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亦 可含有[c]酸擴散控制劑、[d]觸媒、含有脂環式骨架之化 合物、界面活性劑、增感劑等作爲其他任意成分。 -55- 201222156 [[C]酸擴散控制劑] [C]酸擴散控制劑爲控制因曝光而自[b]酸產生劑產生 之酸在光阻膜中之擴散現象,發揮抑制未曝光區域中不佳 化學反應之效果,進而提高所得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 儲存安定性,且,進而改善作爲光阻之解像度,同時抑制 隨著自曝光至顯像處理之放置時間之變動造成之光阻圖型 之線寬變化,可獲得製程安定性極爲優異之敏輻射線性樹 脂組成物。[C]酸擴散控制劑在上述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 物中之含有形態可爲游離化合物形態(以下適宜稱爲「 [C]酸擴散控制劑」),亦可爲作爲聚合物之一部份而納 入之形態,亦可爲組合該二者之形態。 [C]酸擴散控制劑列舉爲例如胺化合物、含有醯胺基 之化合物、脲化合物、含氮雜環化合物等。 上述胺化合物列舉爲例如單(環)烷基胺類;二(環 )烷基胺類;三(環)烷基胺類;經取代之烷基苯胺或其 衍生物;乙二胺、N,N,N',N’-四甲基乙二胺、四亞甲基二 胺、六亞甲基二胺、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 基二苯基醚、4,4’-二胺基二苯甲酮、4,4’-二胺基二苯基 胺、2,2-雙(4-胺基苯基)丙烷、2_(3•胺基苯基)_2_( 4-胺基苯基)丙烷、2-(4-胺基苯基)-2-(3-羥基苯基) 丙烷、2-(4-胺基苯基)-2-(4-羥基苯基)丙烷、1,4-雙 (1-(4-胺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1,3-雙(1-(4-胺 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雙(2-二甲胺基乙基)醚、 雙(2-二乙胺基乙基)醚、1-(2-羥基乙基)-2-咪唑啶酮 -56- 201222156 、2-喹諾啉醇、N,N,N’,N’-肆(2-羥基丙基)乙二胺、 N,N,N’,N”,N”-五甲基二伸乙三胺等。 上述含醯胺基之化合物舉例有例如含有N-第三丁氧 羰基之胺基化合物、含有N_第三戊氧基羰基之胺基化合 物、甲醯胺、N-甲基甲醯胺、Ν,Ν-二甲基甲醯胺、乙醯胺 、Ν-甲基乙醯胺、Ν,Ν-二甲基乙醯胺、丙醯胺、苯甲醯胺 、吡咯烷酮、Ν-甲基吡咯啶酮、Ν-乙醯基-1-金剛烷胺、 異三聚氰酸參(2-羥基乙基)酯等。該等中較好爲含有 Ν-第三丁氧基羰基之胺基化合物、含有Ν-第三戊氧基羰 基之胺基化合物,較好爲Ν-第三丁氧基羰基-4-羥基哌啶 、Ν-第三戊氧基羰基-4-羥基哌啶、Ν-第三丁氧基羰基吡 咯啶、Ν-第三丁氧基羰基-2-羥基甲基吡咯啶、Ν-第三丁 氧基羰基-2-苯基苯并咪唑。 上述脲化合物列舉爲例如尿素、甲基脲、1,1-二甲基 脲、1,3-二甲基脲、1,1,3,3-四甲基脲、1,3-二苯基脲、三 正丁基硫脲等。 上述含氮雜環化合物列舉爲例如咪唑類;吡啶類;哌 嗪類;吡嗪、吡唑、嗒嗪、喹啉、嘌呤、吡咯啶、哌啶、 哌啶乙醇、3 -哌啶基-1,2 -丙二醇、嗎啉、4 -甲基嗎啉、1 -(4-嗎啉基)乙醇、4-乙醯基嗎啉、3- ( N-嗎啉基)-1,2- 丙二醇、1,4-二甲基哌嗪、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等 〇 又,至於[C]酸擴散控制劑,亦可使用藉由曝光產生 感光鹼之光崩壞性鹼。光崩壞性鹼之一例有藉由曝光分解 -57- 201222156 而喪失酸擴散控制性之鑰鹽化合物。至於鍚鹽化合物列舉 爲例如以下述式(C 1 )表示之锍鹽化合物、以下述式(c2 )表示之錤鹽化合物。
上述式(cl)及式(C2)中,Ra〜Re各獨立爲氫原子 、烷基、烷氧基、羥基或鹵素原子。Z_及E·爲OH·、Rf_ COO·或Rf-S03·。但’ Rf爲烷基、芳基、烷芳基或以下述 式(d3)表示之陰離子。
(C3) 上述式(c3)中,R24爲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可經 氟原子取代之碳數1〜12之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烷基,或碳 數1~12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氧基。u爲0~2之整數》 上述光崩~壞性鹼列舉爲例如以下述式表示之化合物等 -58- 201222156 [化 18]
Ο 酸鹽、三苯基鏑Ν-丁基三氟甲基磺醯胺較好。 [e]酸擴散控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倂用兩種以上。[e] 酸擴散控制劑,於作爲[c]酸擴散控制劑時之含有量相對 於[al]聚合物100質量份,較好未達5質量份》[c]酸擴散 控制劑之含量超過5質量份時,會有作爲光阻之感度下降 之傾向。 [[d]溶劑] 上述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通常含有[d ]溶劑。溶劑 亦只要至少可使上述之[a 1 ]聚合物、[b]酸產生劑及視需要 添加之其他任意成分溶解即無特別限制。至於[d]溶劑列 舉爲例如醇系溶劑、醚系溶劑、酮系溶劑、醯胺系溶劑、 酯系溶劑及其混合溶劑等。 [d]溶劑之具體例列舉爲與上述之光阻圖型形成方法 -59- 201222156 之(4 )步驟中列舉之有機溶劑相同者。該等中以丙二醇 單甲基醚乙酸酯、環己酮、γ-丁內酯較佳。該等之[d]溶劑 可單獨使用亦可倂用兩種以上。 [含有脂環式骨架之化合物] 含有脂環式骨架之化合物可發揮改善乾蝕刻耐性、圖 型形狀、與基板之接著性等之效果。 含有脂環式骨架之化合物列舉爲例如: 1-金剛烷羧酸、2-金剛烷酮、1-金剛烷羧酸第三丁酯 等之金剛烷衍生物類; 脫氧膽酸第三丁酯、脫氧膽酸第三丁氧基羰基甲酯、 脫氧膽酸2-乙氧基乙酯等脫氧膽酸酯類; 石膽酸第三丁酯、石膽酸第三丁氧基羰基甲酯、石膽 酸2-乙氧基乙酯等石膽酸酯類; 3-[2-羥基-2,2-雙(三氟甲基)乙基]四環 [4.4.0.12’5.17,1()]十二烷、2-羥基-9-甲氧基羰基-5-氧代-4-氧雜-三環[4.2.1. 03’7]壬烷等。該等含有脂環式骨架之化 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合倂兩種以上使用。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等 實施例之限制。各物性値之測定方法示於下。 [13C-NMR 分析] -60- 201222156 13C-NMR分析係使用核磁共振裝置(日本電子製造, JNM-EX270 )測定。 [[A]聚矽氧烷之溶液中之固體成分濃度] 本實施例中之[A]聚矽氧烷之溶液中之固體成分濃度 (質量% )係在25 0 °C下對含有[A]聚矽氧烷之溶液0.5g燒 成30分鐘,測定該溶液中之固體成分之質量而求得。 〈[A]聚矽氧烷之合成〉 [A]聚合氧烷之合成中使^之矽烷化合物示於下述。 矽烷化合物(S-1):四甲氧基矽烷 矽烷化合物(S-2 ):苯基三甲氧基矽烷 矽烷化合物(S-1 ) : 3-乙基-3-氧雜環丁基丙基三甲 氧基砂院 矽烷化合物(S-4):甲基三甲氧基矽烷 矽烷化合物(S-5 ) : 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 矽烷 矽烷化合物(S-6) : 3-(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琥 珀酸酐 矽烷化合物(S-7) : 4-羥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 [合成例1](聚矽氧烷(A-1)之合成) 將草酸1.28g加熱溶解於水I2.85g中,調製草酸水 溶液。隨後’於饋入四甲氧基矽烷(上述矽烷化合物(S- -61 - 201222156 1) ) 25.05g、苯基三甲氧基矽烷(上述矽烷化合物(m-2 ))3.63g、及丙二醇單乙基醚57.19g之燒瓶上設置冷卻 管、裝入所調製之草酸水溶液之滴加漏斗。接著,以油浴 加熱至6 0 °C後,緩慢滴加草酸水溶液,在6 01反應4小 時。反應結束後’將加入反應溶液之燒瓶放冷且固定於蒸 發器上’餾除因反應所生成之甲醇,獲得含有聚矽氧烷( A-1)之溶液97.3g。所得聚矽氧烷(A-1)溶液中之固體 成分濃度爲18.0·質量%。又,聚矽氧烷(A-i )之Mw爲 2,000 ° [合成例2](聚矽氧烷(A-2)之合成) 將氫氧化四甲基銨(TMAH ) 2.92g加熱溶解於水 8.75g中,調製TMAH水溶液。隨後,於饋入所調製之 TMAH水溶液11.67g、水4.53g及甲醇20g之燒瓶上設置 冷卻管、裝入有四甲氧基矽烷(上述矽烷化合物(S-1) )10_65g、苯基三甲氧基矽烷(上述矽烷化合物(S-2) )1.98g、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上述矽烷化合物(S-4)) 2.72g及甲醇20g之滴加漏斗。接著,以油浴加熱至50°C 後,緩慢滴加單體之甲醇溶液,在50°C反應2小時。反應 結束後,使置入有反應溶液之燒瓶放冷。 隨後,將上述放冷之反應液滴加於將馬來酸酐4.39g 溶解於水16.14g及甲醇16.14g中之另外調製之馬來酸甲 醇溶液3 6.67g中,且攪拌30分鐘。接著,添加4-甲基-2-戊烯酮50g後,固定於蒸發器上,餾除反應溶劑及因反 -62- 201222156 應生成之甲醇’獲得聚矽氧烷之4 -甲基-2 -戊烯酮溶液。 將所得溶液移到分液漏斗後,添加水8 0 g進行第一次水洗 ,添加水40g進行第二次水洗。隨後,將丙二醇-丨_乙基 醚50g添加於自分液漏斗移到燒瓶中之4 -甲基-2-戊烯酮 溶液中’固定於蒸發器上,餾除4 -甲基-2-戊烯酮,獲得 含有聚矽氧烷(A_2)之溶液51g。所得聚矽氧烷(A-2) 溶液中之固體成分濃度爲18.0質量%。又,聚矽氧烷(A-2 )之 Mw 爲 4,〇〇〇。 [合成例3〜10](聚矽氧烷(A_3) ~(Α_ι〇)之合成) 除使用表1所示之種類及饋入量之矽烷化合物以外, 餘與合成例1同樣,分別合成聚矽氧烷(A-3 )〜(A-10) 。所得含有聚矽氧烷之溶液之固體成分濃度及聚矽氧烷之 Mw與合成例1及2 一起列於表1。 -63- 201222156 [表1] [A]聚矽氧烷 矽烷化合物 固體成分濃度 (質量%) 種類 使用量 (mol%) Mw 合成例1 A-1 S-1 90 〇ΛΛΛ id S-2 to Z4KJVU 合成例2 A-2 S-1 70 ia S-2 10 4.000 S—4 20 合成例3 A-3 S— 1 20 1.6Q0 la S—3 SO 合成例4 A-4 S— 1 90 8.400 18 S一4 10 合成例5 A-5 S-1 70 1,500 18 S-2 5 S-4 25 合成例6 A-6 S—4 100 1,800 id 合成例7 A-7 S— 1 80 3.000 18 S-4 20 合成例8 A-8 S-1 80 3,000 18 S-2 to S-5 10 合成例9 A-9 S-1 80 3.000 18 S-2 10 S-6 10 合成例10 A-10 S-1 80 3,000 18 S-4 10 S-7 10 〈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調製〉 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調製中使用之上述各合成 例中所得之[A]聚矽氧烷以外之[B]含氮化合物、[C]酸產 生劑及[D ]溶劑示於下。 [[B]含氮化合物] B·1 : N-第三戊氧基羰基-4_羥基哌啶 -64 - 201222156 B-2 : N-第三丁氧基羰基-4-羥基哌啶 [[C]酸產生劑] C-1:三苯基毓三氟甲烷磺酸鹽 C-2:三苯基毓三環[3.3.1.13,7]癸基二氟甲烷磺酸鹽 [D]溶劑 D-1: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 D-2 :丙二醇單乙基醚 D-3 :丙二醇單丙基醚 [合成例11](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P-1)之調製) 將聚矽氧烷(A-1 ) 9.70質量份及含氮化合物(B-1 ) 〇.〇5質量份溶解於溶劑(D- 1 ) 68.74質量份及溶劑(D-2 )2 1.5 1質量份中之後,以孔徑0.2 μιη之過濾器過濾該溶 液,獲得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Ρ-1 )。 [合成例12〜28](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Ρ-2 )〜(Ρ-18 )之調製) 除使用下表2所示之種類及調配量之各成分以外,餘 與合成例U同樣,分別調製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 Ρ-2)〜(Ρ-18 )。表2之「一」表示未使用該成分。 -65- 201222156 1 調配量 (質量份) ί 1 1 1 i 1 1 I I 1 1 1 1 <〇 卜 [D]溶劑 調配量(質量份) 68.74/21.51 68.74/21.51 68.74/21.51 68.74/21.51 68.74/21,51 1 68.74/2151 S8J4/17.92/3.59 72.33/1792 6&74/17.S2/3.59 68.74/21.51 9tt25 36.10/54.15 68,74/2151 36,10/54,15 68.74/21.51 36.10/64.16 68.74/21.51 36.10/5415 m ilmli 卿 D-1/D-2 D-l/D-2 D-l/D-2 D-1/0-2 D-1/TD-2 0—1 /D—2 |〇-l/D-2/D-3| D*·2/H5"~3 D-I/0-2/D-3 0—1 /Dw2 | 0-2 I D-l/D-2 D-l/D-2 ! D-l/D-2 D-i/D-2 D-l/D-2 D-t/D~2 D-l/D-2 [C]酸產生劑 調配量 (質量份) 1 1 I I 1 1 1 i 1 i I 1 1 0,02 0.05 0.02 0Ω5 1 職 卿 1 1 1 1 1 I 1 t I I I 1 1 C—1 C-2 1 o | C-2 1 [B]含氮化合物 調配量 (質量份) 0.05 0.05 0.02 0.05 0.05 0.05 0.05 0.05 | 0.05 I t i 1 1 1 1 0.05 0.05 1 種類 I CO 8-2 ψ"· 1 CO 1 CO 1 03 1 CO 8—1 *—» l ω «Μ» I ω \ I I 1 1 l ψ>» 1 CO r-" 1 ω 1 [A]聚矽氧烷之溶液 調配量(質量份) SJO 9.70 973 0.70 8.73/0.97 t 92t/0.49 9.21/0,49 921/0.49 1 a49/9.21 j 9.75 9J5 9.75 9.75 9.73 9.70 Θ.68 9.65 9.75 駿 llmll 卿 A— •Μ» 1 < 1 < OJ I < A-I/A-3 A— t/A—4 A-l/A-6| A-5/A-6| A-6/A—7 A—1 <〇 I < σ> 1 < A-10 1 *** 1 < CM i < T-* 1 < CM I < A-1 光阻下層 腊取>曲田 組成物 l Ω. P-2 ¢0 1 Q. 寸 1 a u> 1 ίΧ. ω 1 a. P—7 P-8 | P-9 I p-to I p-v1 I CM T a. P-13 1 P-14 P-15 i〇 T CL 1 a. P-18 |合成例"I 合成例12 合成例13 |合成例! 4 1 合成例15 |合成例16 | |合成例17 | |合成例18 | |合成例19 |合成例20 呤成例21 合成例22 合成例23 合成例24 合成例25 合成例26 合成例27 合成例28 -66- 201222156 〈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調製〉 〈[al]聚合物之合成〉 [al]聚合物之合成中使用之單體化合物示於下。 [化 19]
(M-2)
4)
[合成例29](聚合物(al_;!)之合成) 將上述化合物(M-l) 12.9g(50莫耳%)及化合物( M-2) 17.lg ( 50莫耳% )溶解於甲基乙基酮60g中, 接者倒入2,2’_偶氮雙異丁腈(AIBN) 1.77g並溶解,調 製單體溶液。接著’以氮氣吹拂饋入有3〇g之甲基乙基酮 之2 0 0mL三頸燒瓶3〇分鐘後,邊攪拌反應釜邊加熱至 8 〇 °C ’使用滴加漏斗,花3小時滴加上述單體溶液。以滴 加開始作爲聚合開始時間,進行聚合反應6小時。聚合結 束後’以水冷將聚合反應溶液冷卻至3〇t:以下,投入 -67- 201222156 600g甲醇中,過濾析出之白色粉末。分別使用I50g之甲 醇,使過濾之白色粉末成爲漿料狀洗淨兩次後,再度過濾 ,於50°C乾燥17小時,獲得白色粉末狀之聚合物(al-l )(收率80%) 。13C-NMR之結果,聚合物(ai-i )中源 自化合物(M-1 ) / ( M-2 )之構造單位之含有比例爲 4 9/5 1 (莫耳% )。又,聚合物(al-l )之Mw爲6,900, M w/Mn 爲 1 · 3 5。 [合成例30](聚合物(al-2)之合成) 將上述化合物(M-3 ) 14. lg ( 50莫耳% )及化合物( M-2) 15.9g (50莫耳%)溶解於甲基乙基酮6〇g中, 接著倒入AIBN 0.5g並溶解,調製單體溶液。接著,以氮 氣吹拂饋入有30g甲基乙基酮之200mL三頸燒瓶30分鐘 之後’邊攪拌反應釜邊加熱至80°C,使用滴加漏斗,花3 小時滴加上述單體溶液。以滴加開始作爲聚合開始時間, 進行聚合反應6小時。聚合結束後,以水冷將聚合反應溶 液冷卻至30 °C以下’投入至600g甲醇中,過爐析出之白 色粉末。分別使用150g之甲醇’使過濾之白色粉末成爲 獎料狀洗淨兩次後’再度過爐,於5 0 °C乾燥1 7小時,獲 得白色粉末狀之聚合物(al-2),收率= 76.5%。13C-NMR 之結果’聚合物(a 1 - 2 )中源自化合物(M _ 3 ) / ( M _ 2 ) 之構造單位之含有比例爲48/52 (莫耳% )。又,聚合物 (al-2)之 Mw 爲 13,200,Mw/Mn 爲 1.53。 •68- 201222156 [合成例31](聚合物(al-3)之合成) 將上述化合物(Μ-1 ) 1 1 . 1 g ( 40莫耳% )、化合物( M-4 ) 3.9g (1〇 莫耳 %)、化合物(M-6)3.9g(l〇 莫 耳% )及化合物(M·5 ) 1 l-2g ( 40莫耳% )溶解於甲基 乙基酮60g中’接著倒入AIBN 1.3g’調製溶液。接著, 以氮氣吹拂饋入有3 0g甲基乙基酮之2 OOmL三頸燒瓶30 分鐘之後,邊攪拌反應釜邊加熱至80°C,使用滴加漏斗, 花3小時滴加事先準備之單體溶液。以滴加開始作爲聚合 開始時間,進行聚合反應6小時。聚合結束後,以水冷將 聚合反應溶液冷卻至30 °C以下,投入至600g甲醇中,過 濾析出之白色粉末。分別使用150g之甲醇,使過濾之白 色粉末成爲漿料狀洗淨兩次後,再度過濾,於50 °C乾燥 17小時’獲得白色粉末狀之聚合物(al_3) ( Mw = 6,400 。Mw/Mn=1.43,收率= 72.1%)。聚合物(al-3)中源自 化合物(M-l) / (M-4) / (M-6) / (M-5)之構造單位之 含有比例爲3 8/1 〇/1 1 /4 1 (莫耳% )。 [合成例32](聚合物(al_4)之合成) 將上述化合物(M -丨)丨2.7 g ( 5 〇莫耳% )、化合物( M-7) 3.9g ( 10 莫耳 %)及化合物(m_2) 13 4g ( 4〇 莫耳 。/。)溶解於甲基乙基酮6〇g中,接著投入AIBN 1.2g ’調 製溶液。接著’以氮氣吹拂饋入有3〇g甲基乙基酮之 200mL二頸燒瓶3〇分鐘之後,邊攪拌反應釜邊加熱至 80°C ’使用滴加漏斗’花3小時滴加事先準備之單體溶液 -69- 201222156 。以滴加開始作爲聚合開始時間,進行聚合反應6小時。 聚合結束後,以水冷將聚合反應溶液冷卻至3 (TC以下,投 入至600g甲醇中,過濾析出之白色粉末。分別使用150g 之甲醇,使過濾之白色粉末成爲漿料狀洗淨兩次後,再度 過濾,於50°C乾燥17小時,獲得白色粉末狀之聚合物( a 1 - 4 ) (Mw=5,900。Mw/Mn=1.42,收率=72.3%)。聚合 物(al-4)中源自化合物(M-l) /M-7) /(M-2)之構造 單位之含有比例爲4 8/1 1 /4 1 (莫耳% )。 [合成例33](聚合物(al-5 )之合成) 將上述化合物(M-l) 12.9g(50莫耳。/。)、化合物( M-8 ) 3.6g (1〇莫耳%)及化合物(M-2)13_6g(40 莫 耳%)溶解於甲基乙基酮60g中,接著投入AIBN 1.3g, 調製溶液。接著,以氮氣吹拂饋入有3 0g甲基乙基酮之 2 00mL三頸燒瓶30分鐘之後,邊攪拌反應釜邊加熱至 8 0°C,使用滴加漏斗,花3小時滴加事先準備之單體溶液 。以滴加開始作爲聚合開始時間,進行聚合反應6小時。 聚合結束後,以水冷將聚合反應溶液冷卻至3 (TC以下,投 入至600g甲醇中,過濾析出之白色粉末。以150g之甲醇 使過濾之白色粉末成爲漿料狀洗淨兩次後,再度過濾,於 50°C乾燥17小時,獲得白色粉末狀之聚合物(al-5)( Mw = 5,700。Mw/Mn=1.38,收率=72.5%)。聚合物(al-5 )中源自化合物(M-l ) /M-8 ) / ( M-2 )之構造單位之含 有比例爲49/ 1 1/40 (莫耳%)。 -70- 201222156 [合成例34](聚合物(al_6)之合成) 將上述化合物(M_3) 122g(45莫耳%)、化合物( M-9) 5,5g (15 莫耳 %)及化合物(M-2) 12.3g(40 莫 耳%)溶解於甲基乙基酮6〇g中,接著投入AIBN 0.5g, 調製溶液。接著’以氮氣吹拂饋入有3 〇g甲基乙基酮之 2 OOmL三頸燒瓶30分鐘之後,邊攪拌反應釜邊加熱至 80 °C ’使用滴加漏斗,花3小時滴加事先準備之單體溶液 。以滴加開始作爲聚合開始時間,進行聚合反應6小時。 聚合結束後’以水冷將聚合反應溶液冷卻至3 Ot以下,投 入至600g甲醇中,過濾析出之白色粉末。以150g甲醇使 過濾之白色粉末成爲漿料狀洗淨兩次後,再度過濾,於 50°C乾燥17小時,獲得白色粉末狀之聚合物(ai-6)( Mw=13,400。Mw/Mn=1.59,收率=76.3%)。聚合物(al-6)中源自化合物(M-13) / (M-19) / (M-12)之構造單 位之含有比例爲44/15/41(莫耳°/。)。 〈[a2]聚合物之合成〉 [a2]聚合物之合成中使用之單體化合物示於下。 -71 - 201222156 [化 20]
Λτ、 ο (Μ-13) [合成例35](聚合物(a2-1 )之合成) 將上述化合物(M_10) 1〇4g(3〇莫耳及化合物 (M-11) 19.6g (7〇莫耳%)溶解於甲基乙基酮60g中 ’接著投入2,2’-偶氮雙(異丁腈)〇91g(5莫耳%), 調製溶液。接著’以氮氣吹拂饋入有3〇g甲基乙基酮之 200mL二頸燒瓶3〇分鐘後’邊攪拌反應釜邊加熱至8〇它 ’使用滴加漏斗’花3小時滴加事先準備之單體溶液。以 滴加開作爲聚合開始時間,進行聚合反應6小時。聚合 結束後’以水冷將聚合反應溶液冷卻至3 〇 C以下,投入至 600g甲醇中,過濾析出之白色粉末。以15〇g之甲醇使過 濾之白色粉末成爲漿料狀洗淨兩次後,再度過濾,於50 °C 乾燥12小時,獲得白色粉末狀之聚合物(a2-l ) (
Mw = 5,900 » Mw/Mn=I .58,收率= 68%)。聚合物(a2-l) 中源自化合物(M-10 ) / ( M-1 1 )之構造單位之含有比例 爲3 1/6 9 (莫耳% )。 -72- 201222156 [合成例36](聚合物(a2_2 )之合成) 將上述化合物(Μ -1 2 ) 3 5 · 8 g ( 7 0莫耳% )及化合物 (M-13) 14.2g ( 30莫耳%)溶解於l〇〇g甲基乙基酮 中’添加作爲聚合起始劑之2,2’ -偶氮雙異丁酸二甲酯 3.2g’調製溶液。接著,以氮氣吹拂饋入有100g甲基乙 基酮之5 00mL三頸燒瓶3〇分鐘之後,邊攪拌邊加熱至 8 0 °C ’以滴加漏斗花3小時滴加上述調製之單體溶液。以 滴加開始作爲聚合開始時間,進行聚合反應6小時。聚合 結束後’以水冷將聚合反應溶液冷卻至3 0 °C以下,使用 825g之甲醇/甲基乙基酮/己烷=2/1/8(質量比)混合溶液 洗淨後’以乙酸丙二醇單甲基醚酯進行溶劑置換,獲得聚 合物8之溶液(以固體成分換算爲38.0g,收率76.0% ) 。13C-NMR分析之結果,聚合物(a2-2)中源自化合物( M-12 )之構造單位:源自化合物(M-13 )之構造單位之 含有比例(莫耳% )爲70 : 30。又,聚合物(a2-2 )之 Mw 爲 7,000,Mw/Mn 爲 1.40。 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調製中使用之[al]聚合物及 [a2]聚合物以外之成分([b]酸產生劑、[c]酸擴散控制劑 及[d]溶劑)示於下。 [[b]酸產生劑] b-Ι :三苯基毓1,1,2,2 -四氟-6- ( 1-金剛烷羰氧基)- 己烷-1-磺酸鹽(以下述式(b_〗)表示之化合物) b-2 : 4-環己基苯基二苯基锍九氟正丁烷磺酸鹽(以 -73- 201222156 下述式(b-2 )表示之化合物) b-3:三苯基锍2-(1-金剛烷基)-l,l-二氟乙烷磺酸 鹽(以下述式(b_3 )表示之化合物)
[[c]酸擴散控制劑] c-1 :三苯基毓水楊酸鹽(以下述式(1 )表示之化 合物) c-2 : N-第三戊氧基羰基-4-羥基哌啶(以下述式(c-2 )表示之化合物) -74- 201222156 c-3 : N-第三丁氧基羰基-4-羥基哌啶(以下述式(c-3 )表示之化合物) c-4:三苯基鎬10-樟腦磺酸鹽(以下述式(c-4 )表 示之化合物) c-5 : N-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以下述式(c-5 )表 示之化合物) c-6: N-第三丁氧基羰基-2-苯基苯并咪唑(以下述式 (c-6)表示之化合物) c-7 : N-第三丁氧基羰基-2-羥基甲基吡咯啶(以下述 式(c-7 )表示之化合物) c-8 :三苯基鏑N-丁基三氟甲基磺醯胺(以下述式( c-8)表示之化合物) -75- 201222156 [化 22]
[[d]溶劑] d-1: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 d-2 :環己酮 d-3 : γ-丁內酯 [合成例3 7](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1 )之調製) 混合聚合物(al-Ι ) 100質量份、聚合物(a2-l ) 3 質量份 '酸產生劑(b-1 ) 1 0.8質量份、酸擴散控制劑( c-1 ) 4.3質量份以及溶劑(d-Ι ) 2,185質量份、溶劑(d- -76- 201222156 2 ) 93 5質量份及溶劑(d-3 ) 3 0質量份,調製敏輻射線性 樹脂組成物(J-1 )。 [合成例3 8-5 0](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J-2) ~ ( J-14) 之調製) 除使用表3所示之種類及調配量之各成分以外,餘與 合成例3 7同樣調製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J-2 ) ~ ( J-14 ) 〇 -77- 201222156 調配量 (質量份) 2.185/935/30 2*200/950/30 2500/950/30 2^00/950/30 2500/950/30 2,200/950/30 2.200/950/30 2.200/950/30 2^00/950/30 2.200/950/30 2.200/950/30 2.200/9S0/30 2500/950/30 2.200/950/30 [d]溶劑 CO ! Ό CO I ? CO I CO 1 T> V CO 1 Ό V CO t Ό V CO 1 Ό CO l Ό CO 1 Ό V \/d—2/ d—3 CO I *〇 V C9 1 Ό V CO I Ό V CO I Ό V 種類 \ eg 1 Ό \ \ cs> I CM I 、 CM i \ CJ 1 Λ Cl i *〇 \ l/d_2〆 \ C4 1 \ CJ 1 CM I Ό l/d-2/ l/d-2/ 、 <VI ! ID r— 1 x> I Ό I Ό 1 T3 1 Ό I TJ 爹 Ό 翁 Ό _« I TJ I T> 1 Ό I ·〇 T Ό m 鹿 m 調配量 (質量份) D 3 <5> <5 «η» CSI «Mk ci οι 卜 q CO «—· o m 趙 種類 τ- Ι Ο c-2 c一 4 c-2 c—4 CO 1 o c—3 c_6 1 〇讎5 c-Ί c—5 c-7 c—4 c—4 蘅 m 調配量 (質量份) οο LO 00 s S 3 s <〇 σ> tn 〇>· CO 〇> <〇 〇> 10.0 10.0 s § 趙 駿 *Rr\ 卿 1 X» b-3 b—3 b-3 b-3 b_3 b—2 b_2 b-2 CVJ 1 jCi b-1 τ- Ι JQ CO I x> b-3 1 調配量 (質量份) CO CO CO CO CO CO CO CO CO CO CO CO CO CO 種類 a2-l a2-2 a2-2 a2-2 CM 1 CM <0 £ΐ2·2 r— 1 CM 窃2_1 a2—1 a2-1 a2-2 a2—1 a2_2 a2-2 <π 調配量 (質量份) Ο g g 〇 o 〇 *·» 〇 〇 o <VM> g 〇 o «Μ» g «»» g «Μ» O o g S 種類 a1-1 al-1 i CO al-2 a1-2 a卜2 CO 1 <9 I a1嫌4 a 1—4 a1-4 a 1—4 a1 — 5 a1 —6 骧链 菡璀 .ffigg mm τ- Ι -> CM I d_3 J-4 in I -> J猶6 j J—7 J—8 J-9 J-10 r—· τ- Ι J-12 J-13 J-14 合成例37 合成例38 合成例39 合成例40 合成例41 合成例42 ! 合成例43 合成例44 合成例45 合成例46 合成例47 合成例48 合成例49 合成例50 -78- 201222156 〈光阻下層膜之特性評價〉 分別使用上述獲得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P- 1 )〜(P-18),依循下述方法形成光阻下層膜,且針對該 光阻下層膜進行下列之特性評價。 [光阻下層膜之形成] 以旋轉塗佈法將上述合成例11中獲得之光阻下層膜 形成用組成物(P-1 )塗佈於矽晶圓上。旋轉塗佈係使用 塗佈/顯像裝置(「CLEAN TRACK ACT12」,東京電子製 造)(以下,無特別說明者係使用相同裝置)。對所得塗 膜以22 0°C之加熱板進行PB —分鐘,形成光阻下層膜。 以膜厚測定裝置(「M-2000D」,J.A. Woollam製造)測 定所得光阻下層膜之膜厚爲3〇nm。 [特性評價] 針對所得光阻下層膜,使用合成例3 7中獲得之敏輻 射線性樹脂組成物(J -1 ),依循下列方法評價基板反射 率、光阻殘留及氧灰化耐性。 (基板反射率) 針對上述形成之光阻下層膜、由抗反射膜形成材料( 「NFC HM8006」,JSR製造)獲得之抗反射膜、由敏輻 射線性樹脂組成物獲得之光阻膜,利用高速分光橢圓分光 儀「Μ - 2 0 0 0」(J · A · W ο ο 11 am製造)測定個之折射率參 -79- 201222156 數(η )及衰減係數(k ),以該測定値爲基準,使用模擬 軟體「PROLIS」(KLA-Tencor 製造),在 NA1 .3、偶極 (Dipole )條件下,求得光阻膜/各光阻下層膜/抗反射膜 之層合膜之基板反射率。基板反射率爲1 %以下時評價爲 「A」,超過1%且爲2%以下時評價爲「B」,超過2%時 評價爲「C」。評價結果示於下表4。 (光阻殘留) 以旋轉塗佈將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光阻下層 膜上,以加熱板在100°c進行PB 60秒,形成膜厚100nm 之光阻膜。接著,未進行曝光,以乙酸丁酯顯像1分鐘後 ,測定基板上之膜(光阻下層膜+光阻膜殘留)之膜厚。 膜厚之測定係使用膜厚測定裝置(「M-2000D」, J.A.Woollam製造)(以下相同)。求得有機溶劑顯像前 之光阻下層膜之膜厚與上述膜厚之差異,測定光阻殘留( 單位:nm )。光阻殘留之測定値示於下表4 »又,光阻殘 留未達5nm時評價爲「A」,於5 n m以上時評價爲「B」 (氧灰化耐性) 使用灰化裝置(「NA1300」 ,ULVAC製造),在 100W使光阻下層膜經〇2處理120秒,測定處理前後之膜 厚差,評價氧灰份耐性。該膜厚差之測定値示於下表4 ^ 又,該膜厚差未達5nm時,氧灰化耐性評價爲「A」, -80- 201222156 5nm以上且8nm以下時評價爲「b」,超過8nm時評價爲 「C」。 〈光阻圖型之形成〉 [實施例1〜18] 使用表4所示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p-l) ~( P-1 8 )及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j_ 1 ),依循下述方法 ,分別形成成爲孔洞圖型之接觸孔圖型,及成爲溝槽圖型 之線與間隔圖型,且針對各圖型進行以下所示之評價。所 得評價結果示於表4。 [接觸孔圖型之形成] 將抗反射膜形成材料(「HM8006」,JSR製造)旋 轉塗佈於12吋矽晶圓上後,藉由進行PB ( 250 °C,60秒 )形成膜厚l〇〇nm之抗反射膜。將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 成物(P-1)旋轉塗佈於該抗反射膜上,進行PB( 220°C ,60秒)後,藉由冷卻(23°C,60秒)形成膜厚30nm之 光阻下層膜。接著,將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1 )旋 轉塗佈於形成之光阻下層膜上,經PB ( 90°C,60秒)後 ,藉由冷卻(23°C,30秒)形成膜厚lOOnm之光阻膜。 接著,使用ArF液浸曝光裝置(「S610C」,NIKON 製造),以NA : 1.30、四極(Quadrupole )之光學條件 ,透過220nm點/440nm間距之光罩進行縮小投影曝光。 在塗佈/顯像裝置(「CLEAN TRACK Lithius Pro-i」,東 -81 - 201222156 京電子製造)之加熱板上進行PEB(105°C,60秒),經 冷卻(23°C,30秒)後,以塗佈/顯像裝置(「CLEAN TRACK Act 12」,東京電子製造)之顯像杯,以乙酸丁酯 作爲顯像液進行槳攪顯像(3 0秒),以甲基異丁基卡必 醇(MIBC )進行洗滌。以2,000rpm、甩動15秒進行旋轉 乾燥,獲得形成55nm孔洞/1 lOnm間距之光阻圖型之評價 用基板。 [評價] 使用上述形成有接觸孔之評價用基板,依循下述方法 ,進行最小孔洞尺寸、CDU及圖型形狀之評價。評價用 基板之光阻圖型之測長及觀察係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 「CG-4000」,日立高科技製造)進行。 (最小孔洞尺寸) 獲得上述評價用基板時,以形成孔洞直徑爲55nm, 相鄰孔洞間之距離(間隔)爲55nm之光阻圖型之曝光量 (mJ/cm2 )作爲最適曝光量,以比該最適曝光量階段性增 大的曝光量依序進行曝光。此時,所得孔洞圖型之直徑逐 漸變小,故觀察到某曝光量中之光阻圖型之未開口。因此 ,以無法確認該未開口圖型所對應之最大曝光量之孔洞尺 寸定義爲最小孔洞尺寸(nm )並作爲解像性指標。 (CDU ) -82- 201222156 上述最小孔洞尺寸之測定中’以任意直徑合計24個 測定以最適曝光量形成之直徑55nm之孔洞圖型之直徑, 求得合計2 4個測長値之分佈程度之3 σ値作爲c D U »又 ,CDU未達2nm評價爲「A」,2nm以上且3.5nm以下評 價爲「B」,超過3.5 run時評價爲「C」。 (圖型形狀) 上述感度中,針對基板上之光阻被膜上所形成之 55nm孔洞/1 10nm間距之孔洞圖型之剖面形狀,使用掃描 電子顯微鏡(「S-48 00」,日立高科技製造)觀察並測長 。測量光阻圖型底部中之孔洞直徑Lb,與光阻圖型之上 部中之孔洞寬度La,以在〇.9S( La/Lb ) $ 1 .1之範圍內 之情況評價爲「A」,在該範圍以外評價爲「B」。 [線與間隔圖型之形成] 將抗反射膜形成材料(「HM8006」,JSR製造)旋 轉塗佈於12吋矽晶圓上之後,藉由進行PB(250°C,60 秒)形成膜厚l〇〇nm之抗反射膜。將光阻下層膜形成用 組成物(P-1 )旋轉塗佈於該抗反射膜上,進行PB ( 220°C,60秒)後’藉由冷卻(23它,60秒)形成膜厚 3 Onm之光阻下層膜。接著,將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 J-1)旋轉塗佈於形成之光阻下層膜上,經PB(90°C,60 秒)後’藉由冷卻(23°C,30秒)形成膜厚lOOnm之光 阻膜。 -83- 201222156 接著,使用ArF液浸曝光裝置(「S610C」 製造),以NA : 1.30、偶極(Dipole )之光學 過形成40nm線/80nm間距用之光罩進行曝光。 CLEAN TRACK L i t h i u s P r ο - i」之加熱板上進 100°C,60秒),經冷卻(23°C,30秒)後,以 作爲顯像液進行槳攪顯像(30秒),以MIBC 。以2,000rpm、甩動15秒進行旋轉乾燥,獲得: 線/80nm間距之光阻圖型之評價用基板。 [評價] 使用上述獲得之評價用基板,依循下述方法 小崩塌前尺寸及圖型形狀之評價。評價用基板之 之測長及觀察係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 CG· 曰立高科技製造)進行。 (最小崩塌前尺寸) 以獲得上述評價用基板時,形成線之線寬焉 相鄰直線間之距離(間隔)爲40nm之光阻圖型 (mJ/cm2)作爲最適曝光量,且以比該最適曝光 性減小的曝光量依序進行曝光。此時,由於所得 寬逐漸變細,故於對應於某曝光量之線寬觀察到 阻圖型崩塌。因此,以未確認光阻圖型崩塌之最 所對應之線寬定義最小崩塌前尺寸(nm ),作 塌耐性之指標。 ,NIKON 條件,透 在上述^ 行 PEB ( 乙酸丁酯 進行洗滌 形成4 0 n m ,進行最 光阻圖型 4000 j , y 4Onm » 之曝光量 量更階段 圖型之線 最終之光 大曝光量 爲圖型崩 -84 - 201222156 (圖型形狀) 圖型形狀於光阻圖型底部未拖尾之情況評價爲^ A ,有圖型崩塌或拖尾之情況評價爲「B」。 -85- 201222156
I 微影評價 線及間隔評價 圖型形狀 < < < < < < < < < < < < < < < < < < 最小崩塌 前尺寸 (nm) CM CM <〇 CO CO CO o to Γ0 Ο o C4 CM CO <si o CSi CO CSI CO 接觸孔洞評價 圖型形狀 < < < < < < < < < < < < < < < < < < CDU (nm) 〇> «ΜΜ «ΧΜ 〇> «Μ· CO Ol a CO CO cr> CO «» 闪 «•M cq 0¾ *— o c>i o CnJ Q Oi Q CM 最小孔洞 尺寸 (nm) in 1Λ in tn CO in CO CO CO in ΪΛ in ΙΛ in u> 寸 穿 κη ΙΛ 特性評價 氧灰化 耐性 (nm) CO CO CO CO LO CO \o in \ry 卜 卜 卜 〇a 00 ΙΟ U1 in 光阻殘留 (nm) «Μ· 0"» V V «Μ» «MV s/ «Ν·». ψ^> V s/ WM> ΊΧ·» V ·<» V *«> «Μ» s/ «V» N/ fW ΝΛ «Μ» N/ >✓ 基板 反射率 < < < < < < < < < < < < CO < < < < < 璁链 茈璀 騵SS 齒艇 1 I Τ Ι *-»· I I \ r·* 1 -> J 1 r—> I J-1 r^· 1 "1 r— 1 I 1 -> r— I 1 T" 1 J-1 I 光阻下層 膜形成用 組成物 Ρ-1 Γ^Ί CO I Cl I p_4 I 1 a. <〇 1 a. 卜 J CL 1 p-s 1 | P—9 1 P-10 τ— T~ 1 CL P—12 P-13 寸 r~ 1 a. P-15 (O Τ Ι a. P-17 CO Τ Ι CL 實施例1 l實施例2 j |實施例3 | |實施例4 I |實施例5 j 丨實施例6 j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實施例15 實施例16 實施例17 實施例18 -86- 201222156 由表4之結果,顯示藉由使用本發明之光阻 方法,可獲得於接觸孔圖型形成中之解像性及 與間隔圖型形成當中之圖型崩塌耐性、以及兩圖 中之圖型形狀優異之光阻圖型。又,依據本發明 型形成方法,亦顯示可賦予圖型形成時之基板反 阻殘留、氧灰份耐性之特性。 〈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與敏輻射線性樹脂組 配評價〉 以表5所示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與敏 樹脂組成物之組合進行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 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微影性能之匹配評價。如 形成光阻下層膜及光阻膜後,分別形成接觸孔圖 間隔圖型,且針對各圖型進行下述之各項評價。 結果示於表5。 [實施例19~38] [光阻下層膜及光阻膜之形成]
與上述實施例1〜1 8同樣,於1 2吋矽晶圓上 射膜及光阻下層膜。使用上述「CLEAN TRACK ’以旋轉塗佈將下表5所示之各敏輻射線性樹脂 轉塗佈於該光阻下層膜上,以加熱板在8 0 °C進行 ,形成膜厚Ο.ΙΟμιη之光阻膜。 圖型形成 CDU、線 型形成當 之光阻圖 射率、光 成物之匹 輻射線性 成物與敏 下所示, 型及線與 所得評價 形成抗反 ACT12」 組成物旋 ΡΒ 60 秒 -87- 201222156 [接觸孔圖型之形成] 使用ArF液浸曝光裝置(「S610C」,NIKON製造, 數値孔徑(開口數):1.30、四極(Quadrupole )),透 過2 1 6nm點/4 1 6nm間距之光罩圖型,介隔水對上述形成 之光阻膜進行縮小投影曝光。接著以表5所示之溫度進行 PEB 60秒後’使用乙酸丁酯作爲顯像液在23 顯像30秒 ’接著使用MIBC進行洗滌處理1〇秒後,形成乾燥之接 觸孔圖型。又’於縮小投影後在晶圓上以成爲直徑 60nm/104nm間距之孔洞圖型之曝光量作爲最適曝光量, 以該最適曝光量作爲感度(mJ/cm2)。 [評價] 針對上述獲得之接觸孔圖型,依循下列方法評價焦點 深度、CDU、最小孔洞尺寸及圖型形狀。 (焦點深度(DOF )) 針對基板上之光阻膜中所形成之接觸孔圖型,以上述 最適曝光量曝光後,使用60nm孔洞/104nm間距及60nm 孔洞/8OOnm間距之圖型,分別求得圖型之尺寸成爲±10% 以內之DOF,求得共通之DOF區域作爲DOF (單位:μπι )。又,孔洞圖型之尺寸測定係使用測長SEM ( 「 CG4 0 00」,日立高科技製造),由圖型之上部觀察而進 行。DOF之測定値示於表5。 -88- 201222156 (CDU ) 於上述感度中,針對在基板之光阻膜中形成之6 Onm 之孔洞圖型,以任意24點測定孔洞直徑,將表示其分布 程度之3σ値作爲CDU。結果示於表5。 (最小孔洞尺寸) 使用於縮小投影曝光後之圖型間距成爲直徑1 04nm 之點圖型,透過液浸水進行縮小投影曝光,測定增大曝光 量時所得孔洞之最小尺寸,作爲最小孔洞尺寸。結果示於 表5。 (圖型形狀) 關於上述感度,針對基板上之光阻被膜中所形成之 6 0 n m孔洞/ 1 0 4 n m間距之孔洞圖型之剖面形狀,使用掃描 型電子顯微鏡(「S-4 800」,日立高科技製造)進行觀察 並測長。測量光阻圖型底部之孔洞直徑Lb,與光阻圖型 之上部之孔洞寬度La,在0.9S( La/Lb) S 1.1之範圍內 時評價爲「A」,在該範圍以外時評價爲。 [線與間隔圖型之形成] 使用ArF液浸曝光裝置(「S610C」,NIKON製造) ,以NA : 1.30、偶極(Dipole )之光學條件,透過40nm 線/80nm間距形成用之光罩對上述形成之光阻膜進行曝光 。在上述「CLEAN TRACK Lithius Pro-i」之加熱板上’ -89- 201222156 以表5〜7所示之PEB溫度進行PEB 60秒,冷卻(23°C, 30秒)後,以乙酸丁酯作爲顯像液進行槳攪顯像(30秒 ),以MIBC進行洗滌。以2,000rpm、甩動15秒進行旋 轉乾燥,藉此獲得形成有40nm線/80nm間距之光阻圖型 之評價用基板。 使用上述獲得之評價用基板,進行最小崩塌前尺寸及 圖型形狀之評價。該評價用基板之光阻圖型之測長及觀察 係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CG-4000」,日立高科技製 造)進行。 (最小崩塌前尺寸) 與上述實施例1~18中之最小崩塌尺寸之測定方法同 樣,測定最小崩塌尺寸(nm ),作爲圖型崩塌耐性之指 標。最小崩塌尺寸之測定値示於下表5。 (圖型形狀) 圖型形狀於光阻圖型底部無拖尾時評價爲「A」,有 圖型崩塌或拖尾時評價爲「B」。 (使用其他顯像液之情況) 與顯像液使用上述乙酸丁酯之評價同樣,使用甲基正 戊基酮或苯甲醚顯像液作爲顯像液進行評價。顯像液爲甲 基正戊基酮時之評價結果示於下表6,顯像液爲苯甲醚時 之評價結果示於下表7。 -90- 201222156 [比較例1〜4] [光阻下層膜及光阻膜之形成] 除使用表5所示之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以外,餘與 上述實施例1 9〜3 9之情況同樣,於光阻下層膜上形成光阻 膜。 [接觸孔洞圖型及線與間隔圖型之形成及評價] 除使用表5所示之PEB溫度作爲PEB溫度,使用 2.3 8質量%之氫氧化四甲基銨水溶液作爲顯像液以外,餘 與實施例1 9〜3 9同樣分別形成接觸孔圖型及線與間隔圖型 。針對形成之該等圖型,與實施例19〜39同樣進行評價。 所得評價結果示於表5。又,有關接觸孔圖型形成’所有 情況下均未進行解像,據此,表5之「一」表示未進行該 評價。 -91 - 201222156 【银】 微影評價(顯像液:乙酸丁酯) 線及間隔評價 圖型形狀 < <c < < < < < < < < < < < < < < < < < < < ω ω ω CD 魯小崩塌 前戌寸 —(nm) to CO 卜 cS (A iO CO <〇 CO oo co 〇> CO a> CO CO CO. CO CO ΙΟ CO 〇 CO o CO CO CO 00 <〇 i£> CO G> CO σ> CO ο Ο) ο mm ^ (mJ/cm2} 46.0 47.5 I 42.5 | 1 35.5 | | 36.0 | I 34.0 | | 35,0 1 | 36.0 | | 36.0 | I 39.0 | | 39.0 | L 37,5 | I 39.0 | 42.5 42.5 ! | 34.0 3S.0 42.5 I 42.5 34.0 | 3d.O 38.5 F 38.5 30.5 35.0 ¢5 圖型形狀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I 最小孔洞 尺寸 (nm) CO CO <〇 CO CO rj l l 1 1 m 題 m CDU (nm) <£> 2 CM <M s CD a? CO CM 卜 2 〇> CO 1 1 1 1 DOF (itm) 0.10 0,10 0.12 0.12 0.12 | 0.08 i 0.08 | I 0.08 | | 0.08 | I Q.08 | l-.p-io J 1 〇·»〇 1 | 0.08 | 0.10 ; 0.12 0.08 008 0.10 0·12 0.08 I 0.08 1 1 1 1 感度> (mJ/cm2) 13.5 14.0 1 12.5 I 10.5 1 1 10-5 I l 100 I 1 r°-5 1 丨忉-5 I L—ίο-s 1 1 11-6 I 11.5 11.0 11.5 1 12.5 | I 12.5 1 10.0 11.5 12.5 12.5 10.0 11.5 未解像 l未解像 未解像 未解像 PEB 溫度 (X) \o CO if> €0 (A CO o 丨 105 I (A 〇 U) o g u> 00 u> o to OO o u> o U) o in 00 o iO CO ο 璁链 魍鋰 <N 1 *3 CO I I to 1 (0 I 1 r> 00 I O) 1 -5 〇 1 J—11 ! CM »«* l o CO TM* 1 »-· 1 *> Μ 1 r> 呀 1 卜 I 寸 I r> CM 1 寸 1 1 | J-14 CM 1 r> 1 o 1 -5 寸 1 光阻下層 膜形成用 組成物 P-10 P-10 | ! P-10 P-10 I I P-10 | 丨 P-10 1 0 r· 1 CL 1 P~1Q I 9 1 a I P-10 | 2 1 a. 1 P-10 2 1 a P—1 P-l yxr I CL «Μ» 1 a P-16 P一16 <〇 ·-· 1 cu p—16 P—10 o T CL P-10 σ Τ a. 實施例19 I實施例20 | I實施例21 | I實施例22 | I實施例23 | 1實施例24 | |實施例25 I I實施例26 | 1實施例27 | 1實施例28 ! 1實施例29 j 實施例30 實施例31 實施例32 實施例33 實施例34 實施例35 實施例36 I實施例37 1«施例38 實施例39 比》例1 1比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92- 201222156 【9«】 微影評價(顯像液:甲基正戊基酮) 線及間隔評價 圖型形狀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小崩塌 前尺寸 (nm) CO CO <Λ OJ o C9 CM CO CM CQ CO CO CO C5 CS CO CO CO Ο CO 04 CO <£> CO CO CO !·*«* CO 〇 CSi C5 o CO 感度 j (mJ/cm2) 1 73,0 I 75.0 | 68,0 | | 56.0 | | 55Ό I | 53.0 1 I 35.0 | I 56.0 | I 55.0 I | 60.0 | | 60.0 ! 丨.6U) I 59.0 | 68Ό I | 68.0 j | 53.0 59.0 68.0 68.0 53Ό 59.0 圖型形狀 国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小孔洞 尺寸 (nm) o o σ> CO GO CO CO CO 05 oo CO o o a> CO 04 00 CO o O CO CSJ 寸 CO CO m nfa 製 瑯 CDU (nm) u> in «Μ» <3> o σ> s <q tX3 <〇 <〇 «Μ» 〇 csi iq «ΜΜ r-; 卜· OJ (£> ㈣1 a. to 丨⑽1 0.12 | 0.08 | | 0.08 | | 0.08 | | 0.08 | | 0.08 I | OAQ | | 0.10 | 0.08 I 0.10 | | a. i2 | | 0.08 | | 0.08 I low 1 | 0.J2 1 |〇.〇8 j | 0.08 ! 感度n (mJ/cm2) ί 2K5 j 22.0 1 | 20.0 | to 1 160 i \£> ΙΛ 1 16-0 1 κη <£? l—. -—l | 18.0 j \o Μ8-0 1 U7 1"» I 20.0 | | 20.0 1 CD tx> %a «Μ» 20.0 20.0 15.5 17.5 PEB 溫度 (*〇 irt 〇 *— ID o VJO OS in CO o o tn O ·»*· 1X7 ο 1— in o 〇 g 00 in o \r> CO o 2 s o in CO o tn o ®連 磁艇 丨 1 CO 1 J一 4 J—5 t£> l J-7 J—8 σ> I 〇 1 'Τ Ι -> CM T CO 1 -> J—14 CM , 了 卜 1 寸 f— 1 ~5 J—2 J-7 甘 r- ( 〇 光阻下層 腹形成用 組成物 1_ o T 〇L P-10 | | p-io | i | P-10 I | P—10 | 1 a. [p-10 | I P—16 | | P-16 ] | P-10 I 丨 p-10 1 | P-10 产 I CL I P-1 P-1 1 a. <£> T a | P-16 o T a. P—16 實施例19 I實施例20 | 實施例21 I實施例22 ] 丨實施例23 1 1實施例24 | 1實施例25 | |實施例26 | I實施例27 | I實施例28 | I實施例29 | 丨實施例30 j I實施例31 I 1實施例32 | |實施例33 實施例34 實施例35 實施例36 實施例37 實施例38 實施例39 -93 - 201222156 【s 微影評價(顯像液:苯甲醚) 線及間隔評價 圖型形狀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小崩塌 前尺寸 (nm) χα CO OJ 09 C0 CO CO CO CO CO <〇 CO <JD CO CD C9 in CO CO CO CO CO <£> CO o CO (M CO <〇 CO CO CO 感度^ (mJ/cmz) 60.0 61.0 1 〇5.0 1 i 45.0 | | 45.0 | | 43.0 I I 43.0 I I 46.0 | | 45.0 1 | 49.0 | | 48.0 j 48.0 48.0 56.0 56.0 43.0 48,0 56.0 56.0 43.0 48.0 接觸孔洞評價 圖型形狀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小孔洞 尺寸 (nm) CM 寸 CM 寸 产 〇 寸 IO 寸 ·*·» o 9^· ό OJ in o COU (nm) <q ψ·^ in <£» in ίο s csi S csi 〇> CO •«Mk <q in <«na> r> «Μ» oi (£> ψ"» 00 MM CO CM C>j DOF (Am) 0.10 0.10 0,12 0.12 CM •ant. I 0.08 | I 0.08 ] I 0‘08 I 1 0.08 ! 0.08 0.10 0.10 0.08 0Λ0 0.12 0.08 | 0.08 0.10 0.12 0.08 0.08 感度, 17.5 18.0 1 1 ί 13.5 1 1 咖1 I ^.5 | I 130 1 I »3.5 I 1 13.0 ! i H.5 j 14.0 | 14.5 14.0 16.5 16.5 12.5 | 14.0 16.5 16.5 12.5 14.0 PEB 溫度 C°C) κη ο «Μ» 4£> CO in CO g s g «MB JO s g «ΜΙ g 9"» in CD o «ΜΗ If) o a·» to CO o o S 璁链 ®越 SfSS 豳S CM 1 -> CO 1 寸 1 L J一 5 1 CO 1 I J一 7 I 00 i I ^-9 I 〇 1 "0 T— τ- Ι 1 OJ T J—13 寸 7 CM 1 J-4 J-7 甘 I -〇 J-2 寸 1 -> 卜 1 r> Τ Ι 光阻下層 膜形成用 組成物 Ρ-10 Q 1 α I p-io | | P—10 | I P-10 I 1 P—10 I P-10 o T 0. P-10 P-10 P-10 P-10 Τ Ι a P-1 'ir— I a Τ Ι a. P-16 P-16 P-16 κα 丁 0. 實施例19 1實施例20 1 I實施例21 | 1實施例22. 1 I實施例23 I I實施例24 | I實施例25 i |實施例26 實施例27 實施例28 實施例29 實施例30 實施例31 實施例32 實施例33 實施例34 實施例35 實施例36 實施例37 實施例38 實施例39 -94- 201222156 由表5〜7之結果顯示,依據本發明之光阻圖型形成方 法,使用酯系、酮系及醚系之各種有機溶劑作爲顯像液時 ,可獲得接觸孔及線與間隔圖型、以及DOF、CDU、解像 性、圖型崩塌耐性及圖型形狀均優異之光阻圖型。另一方 面’使用鹼性顯像液之正型光阻圖型形成方法,在接觸孔 圖型形成中無法解像,且,在線與間隔圖型形成中,相較 於本發明之光阻圖型形成方法,亦顯示圖型崩塌耐性及圖 型形狀較差。 [藉由複數次曝光形成接觸孔圖型] 針對藉由進行兩次曝光形成接觸孔圖型之情況進行上 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與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匹 配評價。針對表8所示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與敏輻 射線性樹脂組成物之組合,以下述方法形成接觸孔圖型並 進行評價。所得結果示於表8。 [實施例40〜47] [接觸孔圖型之形成] 使用ArF液浸曝光裝置(「NSR-S610C」,NIKON 精機公司製造)’以NA=1.3、偶極γ之光學條件,透過 4〇nm線/80nm間距形成用之光罩,對以與上述實施例 19〜39相同方法形成之光阻下層膜及光阻膜進行曝光時, 以成爲40nm線/8 0nm間距之曝光量(以該曝光量作爲感 度)進行第一次縮小投影曝光,接著,以NA=1.3,偶極 -95- 201222156 χ之條件,以對於進行第一次曝光後之曝光部位線交叉之 方式,以與第一次曝光相同之曝光量進行第二次縮小投影 曝光。曝光後,在上述「CLEAN TRACK Lithius Pro-i」 之加熱板上,以表8所示之PEB溫度進行PEB 60秒,在 23°C冷卻30秒後,以乙酸正丁酯顯像液作爲顯像液進行 槳攪顯像30秒,以MIBC進行洗滌7秒。隨後,以 2,000rpm、甩動15秒進行旋轉乾燥,形成40nm線/ 80nm 間距之光阻圖型。 [評價] 針對上述獲得之接觸孔圖型,依循下列方法評價DOF 、CDU、最小孔洞尺寸及圖型形狀。 (DOF ) 針對40nm孔洞/ 80nm間距之光阻圖型,求得成爲該 間距尺寸及圖型尺寸之D OF。孔洞圖型之尺寸測定係使用 測長SEM ( 「CG40 00」,日立高科技製造),由圖型之 上部觀察而進行。D0F之測定値示於表8。 (CDU ) 使用測長SEM(「CG4000」,日立高科技製造), 自圖型上部觀察40nm孔洞/8Onm間距之光阻圖型。以任 意24點測定孔洞直徑,求得該測定値之分布程度作爲3 σ ,作爲CDU。結果示於表8。 -96- 201222156 (最小孔洞直徑) 針對使用由複數次曝光獲得之孔洞圖型之縮小投影曝 光後之圖型間距成爲直徑8 Onm間距之圖型,測定增大曝 光量時所得孔洞之最小尺寸,評價解像性。解像性之測定 値示於表8。 (圖型形狀) 觀察40nm孔洞/80nm間距之光阻圖型之剖面形狀, 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4800」,日立高科技公司) ,測定光阻圖型底部之孔洞直徑Lb,與光阻圖型上部之 孔洞寬度La,以爲0.9‘(La/Lb) S1.1時評價爲「A」 ,在該範圍以外時評價爲「B」。圖型形狀之評價結果示 於表8 » (使用其他顯像液之情況) 上述評價中,使用甲基正戊基酮或苯甲醚代替乙酸丁 酯作爲顯像液,分別進行同樣之評價。評價結果,顯像液 爲甲基正戊基酮時示於表9,爲苯甲醚時示於表1〇。 -97- 201222156 微影評價(顯像液:乙酸丁酯) 接觸孔洞評價 圖型形狀 < < < < < < < < 最小孔洞 尺寸 (nm) CO <r> Ο ο S 〇 CO CO <n CO o 〇> o CDU (nm> iO l〇 •Μ» in DOF (iUm) Ci «Μ» <5 ε \r> Cvi <〇 275 26.0 27.5 29.0 30.0 33.0 32.5 PEB 酿 (•C) V-» κη CO o in 00 U> o is> 〇 «Μ» 靼盈 驄鋰 齒趄 J—3 tf> 1 卜 1 I J'—13 J-14 CO 1 j 一 3 光阻下層 膜形成用 組成物 P —10 P-10 P-10 P-10 0 1 CL P-10 P-1 P-16 實施例40 實施例41 實施例42 實施例43 實施例44 實施例45 實施例46 實施例47 -98- 201222156 甲基正戊基酮) 丨評價 1鹏形狀 < < < < < < < < 最小孔洞 尺寸 (nm) CNI OQ <〇 CO <〇 00 <s CM CO <〇 CO ΙκΟ CO m 繼 m bJap 靜 §1 CO <ΤΗΜ CO ·» S : •fIM·» 腿 瑯 vJ 〇 整 DOF (βη\) 5 mtm 5 ψ"» ο «Μ». c> •w· C> 5 cT^* ε U〇 3 o CO 〇 ««> 〇 CO <=> s <M 3 跑·"> in 兮 寸 兮 寸 m in 5 j PEB !溫度 (X) S κη ΌΟ 〇 S \I> QD jn *〇» in o s «·» 癱链 CO in 卜 〇 CO 寸 CO CO 1 l 1 1 | \ 1 1 fflSS ~5 D 越趄 〇 ο 〇 〇 o o CO r-· f" t—·* | 1 a 1 a 1 a. 1 a 1 a 1 a CL 1 (X o 5 ΟΙ jn 等 r- 寸 匡 i m 辑 辑 揭 辑 辑 揖 m m K Κ κ 偶 賊 -99- 201222156 微影評價(顯像液:苯甲醚) 接觸孔洞評價 圖型形狀 < < < < < < < < 最小孔洞 尺寸 _(nm)__ <〇 <r> oo σ> 00 CO CO CO GO CO COU (nm) CO ·-· Ζ CO •Μ s V <r> «Μ» OOF (^m> o 5 5 «Μ· 感度 (mJ/cm2) 43J0 34.5 33.0 35.0 3λ0 37.0 43.5 43J0 PEB 溫度 (¾) s •MM Ο ο αο Ο •Μ· S «Μ s l〇 o ·«* 璁链 s®sg 越® C9 I r> J-5 J-7 σ> ! "5 J-13 J—14 CO I CO 1 Mg| P-10 P-10 Ρ-10 Ρ—10 Ρ-10 1 P-10 P— 1 P-16 實施例40 實施例41 實施例42 實施例43 實施例44 實施例45 實施例46 實施例47 -100- 201222156 由表8〜10之結果顯示,依據本發明之光阻圖 方法,即使由複數次曝光形成接觸孔,使用酯系、 醚系各種有機溶劑作爲顯像液時,仍可獲得DOF、 解像性及圖型形狀均優異之光阻圖型。 [產業上之可能利用性] 依據本發明之光阻圖型形成方法,可對應於涛 及孔洞圖型等各種光阻圖型之形成,可形成焦點禹 型形狀、解像性、CDU、圖型崩塌耐性等多種特估 之光阻圖型。據此’本發明之光阻圖型形成方法互 往後被要求更微細化之微影技術中。 型形成 酮系及 CDU ' 槽圖型 度、圖 均優異 適用於 -101 -

Claims (1)

  1. 201222156 七、申請專利範園: 1. 一種光阻圖型之形成方法,該方法具有下列步驟: (1 )將含有[A]聚矽氧烷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 塗佈於基板上,形成光阻下層膜之步驟; (2 )將含有[a 1 ]藉由酸之作用改變極性而減少對有 機溶劑之溶解度的聚合物之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 上述光阻下層膜上,形成光阻膜之步驟; (3) 使上述光阻膜曝光之步驟;及 (4) 使用含有有機溶劑之顯像液使上述經曝光之光 阻膜顯像之步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阻圖型之形成方法’其 中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進而含有[B]含氮化合物 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阻圖型之形成方法’其 中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進而含有[C ]敏幅射線性 酸產生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阻圖型之形成方法’其 中[al]聚合物爲具有以下述式(1)表示之構造單位(1) 之聚合物: [化1]
    -102- 201222156 (式(1 )中,R爲氫原子或甲基;RPl、RP2及RP3各獨 立爲碳數1〜20之一價烴基;但’ Rp2及RP3可相互鍵結與 其等所鍵結之碳原子一起形成碳數4~20之二價脂環式烴 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阻圖型之形成方法’其 中上述敏輻射線性樹脂組成物進而含有[a2]具有由以下述 式(3-1)表示之構造單位及以下述式(3-2)表示之構造 單位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構造單位(111 )之聚合 物: [化2] R1
    (3-1 有氟原子之碳數1~6之直鏈狀或分支狀烷基,或具有氟原 子之碳數4〜20之一價脂環式烴基,但上述烷基及脂環式 烴基之氫原子之一部份或全部可經取代),
    V(-X-〇-R5)m (式(3-2)中’R3爲氫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R4爲( m+1)價之連結基’ m爲1〜3之整數,X爲具有氟原子之 -103- 201222156 二價連結基,R5爲氫原子或一價有機基,但,m爲2或3 時,複數之X及R5各可相同亦可不同)。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阻圖型之形成方法,其 中[a2]聚合物爲不具有酸解離性基之聚合物。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阻圖型之形成方法,其 中[A]聚矽氧烷爲以下述式(i)表示之矽烷化合物之水解 縮合物, [化4] RA a Si X 4-a ⑴ (式(i)中,RA爲氫原子、氟原子、碳數1~5之烷基、 烯基、芳基或氰基;上述烷基之氫原子之一部份或全部亦 可經縮水甘油氧基、氧雜環丁烷基、酸酐基或氰基取代; 上述芳基之氫原子之一部份或全部亦可經羥基取代;X爲 鹵素原子或-0RB ;但,RB爲一價有機基;a爲0〜3之整數 ;但,RA及X分別爲複數時,複數之RA及X各可相同 亦可不同)。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光阻圖型之 形成方法,其係形成由溝槽圖型及孔洞圖型所組成群組選 出之至少一種圖型。 -104- 201222156 四、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無 201222156 五、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無
TW100131930A 2010-09-09 2011-09-05 The formation of photoresist pattern TWI5140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2361 2010-09-09
JP2011181004A JP5062352B2 (ja) 2010-09-09 2011-08-22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156A true TW201222156A (en) 2012-06-01
TWI514084B TWI514084B (zh) 2015-12-21

Family

ID=458106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1930A TWI514084B (zh) 2010-09-09 2011-09-05 The formation of photoresist pattern
TW104125930A TWI554837B (zh) 2010-09-09 2011-09-05 The formation of photoresist pattern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5930A TWI554837B (zh) 2010-09-09 2011-09-05 The formation of photoresist pattern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6) US8669042B2 (zh)
EP (1) EP2615497A4 (zh)
JP (1) JP5062352B2 (zh)
KR (1) KR101188051B1 (zh)
TW (2) TWI514084B (zh)
WO (1) WO201203300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3628B (zh) * 2014-07-11 2015-10-11 Everlight Chem Ind Corp 負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TWI666265B (zh) * 2014-07-02 2019-07-21 日商Jsr股份有限公司 光阻下層膜形成用聚矽氧烷組成物及圖型形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2099B2 (ja) * 2010-09-28 2015-05-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レジスト膜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EP2492753A2 (en) * 2011-02-28 2012-08-29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Develope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photolithographic patterns
JP5518772B2 (ja) * 2011-03-15 2014-06-1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771570B2 (ja) * 2011-06-30 2015-09-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積層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及び、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060590B2 (ja) * 2011-09-30 2017-01-18 Jsr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642731B2 (ja) * 2012-04-27 2014-12-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934666B2 (ja) * 2012-05-23 2016-06-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感活性光線性又は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レジスト膜及び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226142B2 (ja) 2012-07-02 2017-11-08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溶剤現像リソグラフィープロセス用有機下層膜形成組成物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846061B2 (ja) * 2012-07-09 2016-01-2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WO2014069329A1 (ja) * 2012-10-31 2014-05-08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ステル基を有するシリコン含有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JP6221279B2 (ja) * 2013-03-18 2017-11-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2014202969A (ja) * 2013-04-05 2014-10-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電子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235179A (ja) * 2013-05-30 2014-12-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感活性光線性又は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感活性光線性又は感放射線性膜、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KR102252666B1 (ko) * 2013-09-12 2021-05-18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수지 조성물, 레지스트 패턴 형성 방법 및 중합체
JP6303943B2 (ja) * 2013-09-30 2018-04-04 Jsr株式会社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TWI637998B (zh) * 2013-11-26 2018-10-1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樹脂、光阻組成物,以及光阻圖案之製造方法
CN107077072B (zh) 2014-11-19 2021-05-25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能够湿式除去的含有硅的抗蚀剂下层膜形成用组合物
KR102120567B1 (ko) * 2015-06-22 2020-06-08 시스딕, 인크. 컨테이너들에서 고립된 애플리케이션들의 모니터링
WO2017099365A1 (ko) * 2015-12-11 2017-06-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그로부터 형성된 경화막, 및 경화막을 갖는 소자
TWI738775B (zh) * 2016-05-13 2021-09-11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阻組成物及製造光阻圖案之方法
TWI743143B (zh) * 2016-08-10 2021-10-21 日商Jsr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用抗蝕劑底層膜形成組成物、抗蝕劑底層膜、抗蝕劑底層膜的形成方法及圖案化基板的製造方法
JP6902905B2 (ja) * 2017-03-31 2021-07-14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組成物及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KR20200114438A (ko) * 2019-03-28 2020-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사방지막 형성용 폴리머 및 조성물과 반사방지막을 이용하는 집적회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452B2 (ja) 1982-09-30 1994-02-16 ブリュ−ワ−・サイエンス・インコ−ポレイテッド 集積回路素子の製造方法
SG43691A1 (en) 1991-06-28 1997-11-14 Ibm Top antireflective coating films
JPH0612452A (ja) 1992-06-25 1994-01-21 Hitachi Ltd グループ情報アクセス方式
JP3943741B2 (ja) 1999-01-07 2007-07-11 株式会社東芝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TW200505966A (en) * 2003-04-02 2005-02-16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Organosilicate resin formulation for use i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US7172849B2 (en) * 2003-08-22 2007-02-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ntireflective hardmask and uses thereof
JP4551701B2 (ja) 2004-06-14 2010-09-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浸露光用保護膜形成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WO2006065310A2 (en) * 2004-12-17 2006-06-22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Siloxane resin coating
US7585613B2 (en) * 2006-01-25 2009-09-08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composition, substrate, and patterning process
JP2007279135A (ja) * 2006-04-03 2007-10-25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レジスト下層膜用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レジスト下層膜
US7416834B2 (en) * 2006-09-27 2008-08-26 Az Electronic Materials Usa Corp. Antireflective coating compositions
JP4554665B2 (ja) * 2006-12-25 2010-09-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該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に用いられる多重現像用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該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に用いられるネガ現像用現像液及び該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に用いられるネガ現像用リンス液
JP4590431B2 (ja) * 2007-06-12 2010-12-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4617337B2 (ja) * 2007-06-12 2011-01-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365809B2 (ja) * 2008-02-18 2013-12-11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環状アミノ基を有するシリコン含有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JP2009237363A (ja) * 2008-03-27 2009-10-15 Jsr Corp レジスト下層膜用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30469A (en) * 2008-12-25 2010-08-16 Jsr Corp Negative-tone radiation-sensitive composition, cured pattern forming method, and cured pattern
JP5708082B2 (ja) * 2010-03-24 2015-04-3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ネガ型レジスト組成物
US9196484B2 (en) 2010-09-21 2015-11-24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Silicon-containing composition for formation of resist underlayer film, which contains organic group containing protected aliphatic alcohol
SI23612A (sl) * 2011-01-04 2012-07-31 GORENJE@@gospodinjski@aparati@@d@d Gospodinjski aparat zlasti sušilnik perila
JP5518772B2 (ja) 2011-03-15 2014-06-1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453361B2 (ja) 2011-08-17 2014-03-26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ケイ素含有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6265B (zh) * 2014-07-02 2019-07-21 日商Jsr股份有限公司 光阻下層膜形成用聚矽氧烷組成物及圖型形成方法
TWI503628B (zh) * 2014-07-11 2015-10-11 Everlight Chem Ind Corp 負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CN105278250A (zh) * 2014-07-11 2016-01-27 台湾永光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负型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20705A1 (en) 2016-11-03
US20120183908A1 (en) 2012-07-19
US8669042B2 (en) 2014-03-11
US20140134544A1 (en) 2014-05-15
US8993223B2 (en) 2015-03-31
US10025188B2 (en) 2018-07-17
TW201546562A (zh) 2015-12-16
EP2615497A4 (en) 2014-06-11
KR101188051B1 (ko) 2012-10-08
TWI514084B (zh) 2015-12-21
JP2012078797A (ja) 2012-04-19
US20170322492A1 (en) 2017-11-09
US20150160556A1 (en) 2015-06-11
TWI554837B (zh) 2016-10-21
US20160097978A1 (en) 2016-04-07
KR20120095851A (ko) 2012-08-29
JP5062352B2 (ja) 2012-10-31
WO2012033004A1 (ja) 2012-03-15
EP2615497A1 (en) 2013-07-17
US20150050600A9 (en) 2015-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22156A (en) Resist pattern forming method
TWI596159B (zh) Reverse pattern forming method and polysiloxane resin composition
JP5928347B2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835319B2 (ja)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レジスト膜
JP6648452B2 (ja)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TW201202842A (en) Radiation-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attern forming method
JPWO2012114963A1 (ja) ネガ型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フォトレジスト組成物
JP5725151B2 (ja) 多層レジストプロセス用シリコン含有膜形成組成物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KR20140135985A (ko) 레지스트 패턴 형성 방법 및 포토레지스트 조성물
JP2017045044A (ja)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化学増幅型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
TW201229660A (en) Radi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attern forming method
JP5737211B2 (ja) 液浸上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及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765298B2 (ja)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655579B2 (ja)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パターン形成方法、重合体及び化合物
TW201229067A (en) Pattern forming method and radiation-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JP2012242813A (ja)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741210B2 (ja) ドライ露光用フォトレジスト組成物及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US10564546B2 (en) Resist pattern-forming method
JP6822179B2 (ja)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TW201546183A (zh) 含矽膜形成用組成物、圖型形成方法及聚矽氧烷化合物
TW202342423A (zh)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及圖案形成方法
WO2024101411A1 (ja) 有機el素子用硬化性組成物、有機el素子用硬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有機el素子、並びに重合体
TW201232167A (en) Pattern forming method and radiation-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JP2016224123A (ja)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