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44045A - Lens unit - Google Patents

Lens un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44045A
TW201044045A TW099110338A TW99110338A TW201044045A TW 201044045 A TW201044045 A TW 201044045A TW 099110338 A TW099110338 A TW 099110338A TW 99110338 A TW99110338 A TW 99110338A TW 201044045 A TW201044045 A TW 20104404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ain groove
lens barrel
opening
lens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0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ozo Ezawa
Teruyuki Takizaw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44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404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Description

201044045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气技術領域】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具備複數之光學鏡片之鏡片單元,特別 係關於用於相機裝置等,且組裝性優異之鏡片單元。 I;先前技術】 發明背景 因技術之it步,數㈣態域(亦稱綠位相機)急速普 及,進而附有相機之行動電話大眾化。因此,對於使相機 裝置小型化之技術之需求日益提高。又,相機裝置亦追求 攝影圖像為高畫質。 一般而言,相機裝置為於攝影元件之攝像面形成像, 具備由複數之鏡片構成之鏡片單元。相機裝置之解析度等 性能,係受到鏡片單元之鏡筒之設計、零件精度及組入鏡 片時之組裝精度等之影響。因此,組裝鏡片單元時,有必 要留意鏡片之接著方法及組入鏡片時之調整方法。 專利文獻1係揭示調整複數之鏡片之光轴後使之相互 接合,製作一體構造之鏡片組之方法。一面參照第23圖及第 24圖,說明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先前之鏡片組之組裝方法。 第23圖係顯示鏡片插入固定治具之順序之立體圖’第 24圖係處於插入固定治具之狀態之鏡片之包含光軸的截面 圖。如第23圖所示,於固定治具710順序組入第1鏡片810、 第2鏡片820、第3鏡片830及第4鏡片840,如第24圖所不’ 各鏡片以重疊狀態被支撐於固定治具710 ° 201044045 於此狀態下,從由固定治具710之外側面朝内側面貫通 之第1貫通孔711A、711B、711C,第2貫通孔712A、712B、 712C,第3貫通孔713A、713B、713C及第4貫通孔714A、 714B、714C注入接著劑,將第1鏡片810、第2鏡片820、第 3鏡片830及第4鏡片840相互接著。藉此,完成4個鏡片成一 體之鏡片組。根據專利文獻1,於接著之前將治具棒插入各 貫通孔,藉由使鏡片移動而可調整鏡片之偏芯。組裝後之 鏡片組係固定於相機裝置之鏡筒。 同様地,專利文獻2係揭示於鏡筒組入鏡片時,於設於 鏡筒之側面的複數之貫通孔插入治具棒,藉由使鏡片移動 而可調整鏡片之偏芯之鏡片單元。 專利文獻3係揭示藉由使用於側面具有突起之鏡片,而 可容易調整偏芯之鏡片單元。根據專利文獻3,於鏡筒設有 缺口’以將突起插入缺口之方式配置鏡片。藉由突起調整 鏡片之位置,將鏡片固定於鏡筒後,切斷不要的突起。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94241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7-187776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4-85706號公報 C 明内】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根據專利文獻1之方法,有必要將以固定治具組 5 201044045 裝後之鏡片組移至其他鏡筒’將鏡片組固定 、鏡简時,有 必要再度調整鏡片組與鏡筒之偏芯。 又,根據專利文獻2之鏡片單元,外杏备山 710 3由用以調整偏 芯之貫通孔進入鏡筒内。因此,對鏡片里 平70之光學特性會 產生不良影響。 又,根據專利文獻3之鏡片單元,由於突起為ι個故 難以高精度地調整鏡片之位置。又,切斷突起時會施加不 必要之力,而有使鏡片位置偏移之可能性。進而,光會自 切斷突起之部分進入鏡筒内,與專利文獻2同様地會對鏡片 單元之光學特性產生不良影響。 又’使用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固定治具接著複數之鏡片 之情形’設於固定治具之第1貫通孔Ή1Α、711B、7UC等, 由於自固定治具之外周朝中心呈放射狀形成,故有必要自 不同的三方向將接著劑注入該等之貫通孔。此情形,由於 接著劑之滴下方向於3處皆不同,故有接著性不均,難以均 —地接合複數之鏡片之情形。又,由於有必要將用以注入 接著劑之注入器自三方向朝鏡片之中心配置,故設置注入 器之場所必須寬廣,從而組裝之作業場所之利用效率變差。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解決上述先前技術之課題, 可以1%精度進行鏡片之對位,光學特性優異之鏡片單元。 用以欲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係具備:鏡筒,係具有第1開口及第 2開D、以及夾於前述第1開口及前述第2開口之間’沿中心 軸之内空間;複數之鏡片,係收納於前述内空間;前述複 201044045 Ο
數之鏡片中之各鄰接之2個鏡片中,與光軸平行之投影形狀 係位於前述第2開口側之鏡片大於位於前述第丨開口側之鏡 片’前述鏡筒具有與前述中心軸平行,規定與前述複數之 鏡片各自之投影形狀對應之截面的複數之内側面部,前述 複數之内側面部中之各鄰接之2個内側面部之截面,位於前 述第2開口側之内側面大於位於前述第丨開口側之内側面; 月』述鏡同具有分別設於前述複數之内側面部,且從前述第1 開口朝前述第2開口延伸之複數之主溝;前述複數之鏡片單 元分別藉由填充在對應之内側面部所設置之複數之主溝中 之至少一部分的接著劑而固定於前述對應之内側面部。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前述鏡筒具有與前述複數之鏡 片中最罪近前述第1開口側配置之鏡片抵接,進行光轴方向 之定位的定位面;前述複數之鏡片係於前述光軸方向上與 才目互鄰接之鏡片抵接,進行與前述中心軸平行之方向上之 定位。 於—較佳實施形態中,前述鏡筒具有複數之抵接部, 前述複數之抵接部分別與前述複數之鏡片中之對應之 抵接’進行前述對應之鏡片之與前述中心軸平行之方向上 的定位。 且設於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前述鏡筒具有外側面 W述各内側面部之前述複數之主溝未貫通至前述外侧面。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前述各内側面部之前逃複数< 主溝之相對於前述中心轴之方位,與其他内側面部之前迷 複數之主溝之相對於前述中心軸之方位不同。 7 201044045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前述各内側面部中,前述複數 之主溝係以等方位間隔配置於前述中心軸之周圍。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前述複數之内側面部分別具有 同數量之前述複數之前述主溝,各内側面部之前述複數之 主溝之相對於前述中心軸之方位,自第1開口側至第2開口 側順序相對前述中心轴朝一方向移動。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設於各内側面之前述複數之主 溝分別之前述第1開口側之端部,係於前述鏡筒之前述中心 軸方向上,位於對應之鏡片之2個接觸面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與前述各鏡片之側面鄰接、藉 由設於前述各内側面部之前述複數之主溝所形成之空間之 容積皆相互大致相等。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從前述各内側面部之前述複數 之主溝之底部至前述鏡筒之中心軸之距離皆相互相等。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前述複數之内側面部具備使鄰 接之2個主溝連通之至少1個連通溝。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前述各連通溝係位於較前述連 通溝所連接之2個主溝之第1開口側之端部靠近第2開口側。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與前述各鏡片之側面鄰接、藉 由設於前述各内側面部之至少1個主溝形成,且較前述連通 溝形成於靠近第1開口側之空間之容積,皆相互大致相等。 本發明之相機裝置係具備:上述任一項所記載之鏡片 單元;攝像部,係具有攝像區域,用以將藉由前述鏡片單 元形成於前述攝像區域之像轉換為電氣信號;及圖像處理 201044045 p二用x自則述攝像部接受前述電子信號,生成前述像 之圖像資料。 發明效果 $象本發明之鏡片單元,可高精度地對位插入鏡筒之 各鏡片且可使將鏡片接著於鏡筒時之接著條件於各接著 部分相等。因此’可均-地將各鏡片接合於鏡筒。又,可 實現以阿精度進行鏡片之對位,光學特性優異之鏡片單 70 °又’可防止不需要光自鏡筒外部進入鏡筒内。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1實施形態之分解 立體圖。 第2A圖係顯示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1實施形態之立 體圖。 第2B圖係顯示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1實施形態之截 面圖。 第3A圖係第1實施形態中之鏡筒之立體圖。 第3B圖係自第3A圖所示之箭頭D1之方向看第1實施形 態之鏡筒之平面圖。 第4A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1鏡片組入鏡筒 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4B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丨鏡片組入鏡筒 之狀態之截面圖。 第5A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調整組入於鏡筒之第 1鏡片之位置之方法的截面圖。 9 201044045 第5 B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接著組入於鏡筒之第 1鏡片之方法的截面圖。 第6A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2鏡片組入鏡筒 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6B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2鏡片組入鏡筒 之狀態之截面圖。 第7圖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2鏡片組入鏡筒時, 空氣逃逸之情況之概念性截面圖。 第8A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調整組入於鏡筒之第 2鏡片之位置之方法的截面圖。 第8 B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接著組入於鏡筒之第 2鏡片之方法之截面圖。 第9A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3鏡片組入鏡筒 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9B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3鏡片組入鏡筒 之狀態之截面圖。 第10圖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3鏡片組入鏡筒 時,空氣逃逸之情況之概念性截面圖。 第11A圖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調整組入於鏡筒之第3 鏡片之位置之方法的截面圖。 第11B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接著組入於鏡筒之 第3鏡片之方法的截面圖。 第12圖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4鏡片組入鏡筒 時,空氣逃逸之情況之概念性截面圖。 10 201044045 第13A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調整組入於鏡筒之 第4鏡片之位置之方法的截面圖。 第13B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接著組入於鏡筒之 第4鏡片之方法的截面圖。 第14A圖係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2實施形態中之鏡筒 之立體圖。 第14B圖係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2實施形態中之鏡筒 之平面圖。 第15圖係顯不於第2實施形態使用之第1三方調整治 具、第2三方調整治具、第3三方調整治具及第4三方調整治 具之立體圖。 第16圖係顯示於第2實施形態中,將第1三方調整治 具、第2三方調整治具、第3三方調整治具及第4三方調整治 具掏入鏡筒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D圖係於第2實施形態中’由第16圖之PZ1方向看將 第1三方調整治具、第2三方調整治具、第3三方調整治具及 第4三方調整治具插入鏡筒之狀態之平面圖。 第18 A圖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藉由第1三方調整治具 及第3三方調整治具調整第1鏡片及第3鏡片之位置之狀態 之戴面圖。 第18B圖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藉由第2三方調整治具 及第4三方調整治具調整第2鏡片及第4鏡片之位置之狀態 之截面圖。 第19圖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將第1鏡片、第2鏡片、 11 201044045 第3鏡片及第4鏡片接著於鏡筒之步驟之立體圖。 第2〇圖係顯示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3i施形態中之 鏡筒構造及接著鏡片之步驟之立體圖。 第2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4實施形態之載 面圖。 第22A圖係顯示搭載有本發明之相機裝置之實施形態 之行動電話之立體圖。 第22B圖係顯示搭載有本發明之相機裝置之實施形態 之行動電話之其他立體圖。 第22C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相機裝置之實施形態之方塊圖。 第23圖係顯雜裝先前之鏡⑽之财之分解立體圖。 第24圖係顯tf組裝先前之鏡片組之順序中,於固定治 具中插入有鏡片之狀態之截面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弟1實施形態) 以下,一面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丨實施 形態。本實施形態中,鏡片單元係具備4個鏡片。然而,鏡 片之數量只要為複數即可,可為具備2個或3個鏡片之鏡片 單元,亦可為具備5個以上鏡片之鏡片單元。又,本發明之 鏡片單元可以各種尺寸實施。例如,鏡片為圓形之情形, 可作為具備直徑數mm以上、數cm以下尺寸之鏡片之鏡片單 元而實施。 第1圖係本實施形態之鏡片單元201之分解立體圖。第 12 201044045 2A圖係鏡片單元2〇1之立體圖,第2B圖係鏡片單兀201之截 面圖。鏡片單元201具備鏡筒1、第1鏡片21、第2鏡片22、 第3鏡片23及第4鏡片24。如第1圖及第2B圖所示,鏡筒1具 有第1開口 1B及第2開口 1A、以及夾於第1開口1B及第2開口 1A之間,沿著鏡筒1之中心軸la延伸之内空間1C。於内空 間1C中,從第1開口 1B朝第2開口 1A,收納有第1鏡片21、 第2鏡片22、第3鏡片23及第4鏡片24。 該等之鏡片之中,各鄰接之2個鏡片中,與光轴平行之 投影形狀’位於第2開口 1A側之鏡片大於位於第1開口 1B側 之鏡片。於此,所謂投影形狀較大並非單純地指面積大小, 而是指將2個鏡片之投影形狀以光軸一致之方式重疊之情 形,較大者之投影形狀完全地包含較小者之投影形狀。具 體而言’第4鏡片24之投影形狀大於第3鏡片之投影形狀, 第3鏡片23之投影形狀大於第2鏡片之投影形狀。又,第2鏡 片22之投影形狀大於第1鏡片之投影形狀。鏡片之投影形狀 一般為圓形,但亦可為橢圓或矩形。又,鄰接之鏡片,只 要投影形狀滿足上述關係,則所有鏡片之形狀並非必須相 同,例如圓形與矩形可混合存在。 第3A圖係鏡筒1之立體圖’第係由第从圖所示之 箭頭D卜即第2開口 1A侧看鏡筒匕平面圖。如第加圖、第 3A圖及第3B®所示,鏡筒丨具有與内空間⑴之巾心轴_ 行,且規定與第1鏡片21、第2鏡片22、第3鏡片23及第蠘 片24各自之投影形狀對應之截面之第μ側面部ur、第2 内側面部⑽、第3内側面部13R及第4内側面部⑽。各内 13 201044045 側面部由與中心軸la平行之曲面,或者複數之平面構成。 該等之内側面部中,各鄰接之2個内側面部之截面,位 於第2開口 1A側者大於位於第1開口 1B側者。於此,所謂截 面較大係指較大者之截面形狀完全包含較小者之截面形 狀。具體而言’第4内側面部14R所規定之截面係大於第3 内側面部13R所規定之截面。同様地,第3内側面部13R所 規定之截面係大於第2内側面部12R所規定之截面。第2内側面 部12R所規定之截面係大於第1内側面部iir所規定之截面。 各内側面部所規定之載面,係較對應之鏡片之投影形 狀稍大。即,各鏡片之側面與對應之内側面部之間設有間 隙,設有可使鏡片於與光軸垂直之平面内移動,能調整位 置之空隙。空隙之大小係考慮各鏡片之偏芯量而決定。 如第2B圖所示,第1鏡片21、第2鏡片22、第3鏡片23 及第4鏡片24係分別以與第1内側面部11R、第2内側面部 12R、第3内側面部13R及第4内側面部14R鄰接之方式收納 於内空間1C。 於鏡筒1之第1開口 1B之周圍,設有藉由與中心軸la垂 直之面構成之第1突緣面11S。第1突緣面11S係藉由與第1 鏡片21之接觸面21T抵接,而進行與中心軸la平行之方向上 之第1鏡片21之定位。 又,於第1内側面部11R與第2内側面部12R之間、第2 内側面部12R與第3内側面部13R之間、第3内側面部13R與 第4内側面部14R之間、及第4内側面部14R之第2開口 1A側 之端部’係分別設有藉由與中心轴1 a垂直之面構成之第2突 14 201044045 緣面12S、第3突緣面OS、第4突緣面MS及第5突緣面MS。 第2突緣面12S係連接第1内側面部11R與第2内側面部 12R。同様,第3突緣面13S係連接第2内側面部12R與第3内 側面部13R,第4突緣面14S係連接第3内側面部13R與第4内 側面部14R。該等之突緣面為容易理解,於第3A圖中係賦 與陰影線而顯示。 第1鏡片21、第2鏡片22、第3鏡片23及第4鏡片24係以 與相互鄰接之鏡片抵接之狀態收納於鏡筒1之内空間1C,藉 此,進行與中心軸la平行方向上之第2鏡片22、第3鏡片23 及第4鏡片24之定位。第1定位面11S與接觸面21T之抵接、 及第1鏡片21、第2鏡片22、第3鏡片23及第4鏡片24之抵接, 宜係面接觸或至少3處之點接觸等,可維持穩定接觸狀態之 構成。 如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鏡筒1具有複數的主溝,其 等分別設於第1内側面部11R、第2内側面部12R、第3内側 面部13R及第4内側面部14R,且從第1開口 1B向第2開口 1A 延伸,較好的是與中心軸la平行延伸。具體而言,於第1内 側面部11R設有第1A主溝11A、第1B主溝11B及第1C主溝 11C。同様地,於第2内側面部12R設有第2八主溝12A、第2B 主溝12B及第2C主溝12C。於第3内側面部13R設有第3A主 溝ΠΑ、第3B主溝13B及第3C主溝13C。於第4内侧面部MR 設有第4A主溝14A、第4B主溝14B及第4C主溝14C。 設於第1内側面部11R之第1A主溝11A、第1B主溝11B 及第1C主溝11C,係到達第2突緣面12S,且分別藉由於第2 15 201044045 突緣面12S缺口而於第2突緣面12S具有開口。設於第2内側 面部12R之各主溝亦到達第3突緣面13S,且藉由於第3突緣 面13S缺口而於第3突緣面13S具有開口。設於第3内側面部 13之各主溝及設於第4内側面部14之各主溝亦具備同様之 構造。 本實施形態中,於各内側面部設有3個主溝,但主溝只 要設置複數個即可,亦可設有2個主溝或4個以上主溝。又, 設置於各内侧面部之主溝數量可不同。如第3A圖所示,該 等之主溝未到達鏡筒1之外側面,外側面1D與内空間1C未 藉由該等主溝而貫通。因此,光不會從鏡筒1之外部進入内 空間1C,而對光學特性造成不良影響。 該等之主溝,如以下詳細說明般,將第1鏡片21、第2 鏡片22、第3鏡片23及第4鏡片24接著於鏡筒1之前,係作為 插入用以調整各鏡片位置之調整治具的空間而使用。又, 作為讓因插入鏡片而形成之密閉空間之空氣逃逸之氣道而 起作用。又,提供接合鏡筒1與各鏡片之接著劑之填充空 間。藉由於各内側面部設置複數之主溝,可從2方向以上插 入用以調整鏡片位置之調整治具,可更精密地調整鏡片之 位置。又,藉由將主溝利用作為接著劑之滞留處,可將各 鏡片於複數處確實地與鏡筒1接著。 又,各内側面部之溝係於各突緣面具有開口。因此, 例如,鏡筒1之中心轴la以鉛直方向保持,將各鏡片插入組 裝於内空間1C之情形,應注入各溝之接著劑之滴下方向係 成為鉛直方向,即全部成為同一方向。因此,滴下各溝之 16 201044045 接著劑之接著條件相等,接著性穩定。 如第3B圖所示,設於各内側面部之主溝之以中心軸& 為中心之方位’與設於其他内側面部之主溝之以中心軸la 為中心之方位不同。具體而言,在由中心軸1 a所見的第i内 側面部11R之第1A主溝11A之方向上,皆未存在第2内側面 部12R、第3内側面部^尺及第4内側面部mr之任一主溝。 如此,藉由配置各内側面部之主溝,因填充至主溝之接著 劑收縮所產生之應力,於鏡筒1之與中心軸la垂直之面上分 散。因此,可抑制鏡筒1產生變形。 又’各内側面部中,複數之主溝宜於中心軸la之周圍 以等方位間隔而配置。例如,如第3B圖所示,設於各内側 面部之主溝之數量為3之情形,主溝宜於各内側面部以12〇 度間隔δχ置。藉此,可將因填充於主溝之接著劑而對各鏡 片作用之應力相對於中心轴la均勻地分散,抑制各鏡片產 生變形。 此情形中,更好的是,第1A主溝11A、第2八主溝12A、 第3A主溝13A及第4A主溝14A分別以30度之間隔設置。藉 此,可均勻地分散對各鏡片產生之應力,且對鏡筒丨產生之 應力亦均勻地分散。因此,例如即使在會產 之環境下使魏片單元之情形,亦可%地分散因溫度差 所產生之應力,光學特性不易變動。 進而,如第3B圖所示,鄰接於各鏡片之側面、藉由設 於各内側面部之複數主溝所形成之空間之容積係皆相互大 致相等。藉此,如於以下所綱般’由於填充於各主溝之 17 201044045 接著劑之量大致相等,故接著劑硬化所需時間於各主溝中 大致相等。又,由於填充之接著劑之量於各主溝中大致相 等,故因接著劑硬化、收縮,填充於各主溝之接著劑對鏡 筒1及各鏡片施加之應力相等,應力進一步被均勻分散。 又,設於各内側面部之主溝各自之第i開口 1B側之端 部,於鏡筒1之中心轴la之方向上,宜位於對應之鏡片之2 個接觸面之間。例如,如第2B圖所示,設於第丨内側面部UR 之第1八主溝11入之第1開口比側之端部1戌入,於鏡筒1之中 心軸la之方向上’位於第1鏡片21之2個主面之接觸面21T ' 21S之間。設於第1内側面部hr之第1B主溝11B及第1C主溝 11C亦宜具備同様之構造。又,第2内側面部12R、第3内側 面部13R及第4内側面部14R之主溝亦宜具備同様之構造。 根據此構造,可抑制因填充於主溝之接著劑經由鏡片之接 觸面繞行至鏡片之有效區域而對鏡片單元之光學特性造成 不良影響。 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鏡片單元,可高精度地對位插 入鏡筒1之各鏡片,又,將鏡片接著於鏡筒1時之條件於各 接著部分相等。因此,可實現能以高精度進行鏡片之對位, 光學特性優異之鏡片單元。 接著,說明鏡片單元201之製造方法。 首先,如第4A圖及第4B圖所示,使第1鏡片21沿鏡筒1 之内側面部11R插入至鏡筒1之深處,讓第1鏡片21之接觸面 21T抵接於第1突緣面11S。插入後,因為第1鏡片21之外側 面與第1内側面11R之間存在微小間隙’故如第5八圖所示’ 18 201044045 將第1調整治具J1插入至第1八主溝11A、第1B主溝11B、第 1C主溝11C ’調整第1鏡片21之位置。此時,例如以自動準 直儀等之測定裝置一面參照來自第1鏡片21之任一鏡片面 之反射光,一面使與鏡筒丨之偏芯、即鏡筒1之中心軸13與 第1鏡片21之光軸21a之偏差成為最小之方式,使插入至第 1A主溝11A、第1B主溝ΠΒ及第ic主溝11C之第1調整治具 J1分別獨立地於箭頭DJ1方向均衡地移動。 若決定第1鏡片21之位置,則如第讣圖所示,由箭頭 DS1方向於3個主溝注入接著劑,使接著劑硬化,將第丨鏡片 21固疋於鏡筒1。此時,接著劑可分別確實地滯留於由第j a 主溝11A、第1B主溝11B及第1C主溝uc與第丨鏡片21之外側 面所形成之區域。因此,可將接著劑配置於特定位置,進 行牢固之固定。 作為此時所使用之接著劑,可使用紫外線硬化型接著 劑或熱硬化型接著劑等,可選擇符合條件者。特別是使用 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時,φ於至照射紫外狀前可進行自 由調整,照射後财實硬化,故即使於接著後—面順序重 疊插入鏡# -Φ進彳了調整’亦可不使難位置發生變化地 進行確實接著。 又,如第4B圖所示,第1A主溝UA、第ib主溝uB及 第ic主溝lie之第1開口糊之端部1iea、nEB及UEC, 係於鏡筒1之巾叫la之方向上,位於第丨鏡片之2個接觸面 川及⑽之間。因此,可抑制填充於第ia主溝nA、第m 主溝11B及第1C主溝UC之接著劑經由第丨鏡片默接觸面 19 201044045 21T繞行至鏡片之有效區域。 同様地,如第6A圖及第6B圖所示,將第2鏡片22沿著 第2内側面部12R插人鏡筒1之内空間1C,至與第1鏡片21接 觸為止。此時,如第7圖所示,伴隨第2鏡片22之插入,第1 鏡片21與第2鏡片22之間之空氣被壓縮。朝箭頭DA12B方向 之空氣之流動於第2内側面部12R側被制止’但朝箭頭 DA12A方向之空氣則可由第2A主溝12A(及第2B主溝12B、 第2C主溝12C)朝外部逃逸。因此,雖然第1鏡片21與第2鏡 片22之間之空氣藉由第2内側面部12R被封閉,但該等3個主 溝成為壓縮空氣之氣道可使空氣朝外部逃逸。因此’可防 止將第2鏡片22組入鏡筒1時產生壓縮之反彈力而將第2鏡 片22朝與插入方向相反方向推回所導致之組裝性降低。 接著,如第8A圖所示,將第2調整治具J2分別插入第2A 主溝12A、第2B主溝12B、第2c主溝12C,與第1鏡片21之 情形同様地調整位置。之後,如第8B圖所示,由箭頭DS2 方向於3個主溝注入接著劑,使接著劑硬化,將第2鏡片22 固定於鏡筒1。此時,接著劑可分別確實地滯留於由第2A 主溝12A '第2B主溝12B及第2c主溝12C與第2鏡片22之外 側面所形成之區域。因此,可將接著劑配置於特定位置, 進行牢固之固定。 又,如第6B圖所示,第2A主溝12A、第2B主溝12B及 第2C主溝12C之第1開口 1B側之端部12EA、12EB&12EC, 係於鏡筒1之中心軸la之方向上,位於第2鏡片22之2個接觸 面22T及22S之間。因此,可抑制填充於第2八主溝12A、第 20 201044045 2B主溝12B及第2C主溝12C之接著劑經由第2鏡片22之接觸 面22T繞行至鏡片之有效區域。 同様地如第9A圖及第9B圖所示,將第3鏡片23沿第3内 側面部13R插入鏡筒1之内空間1C,至與第2鏡片22接觸為 止。此時,如第10圖所示,伴隨第3鏡片22之插入,第2鏡 片22與第3鏡片23之間之空氣被壓縮。朝箭頭DA13B方向之 空氣之流動於第3内側面部13R側被制止,但朝箭頭DA13A 方向之空氣則可由第3A主溝13A(及第3B主溝13B、第3C主 溝13C)朝外部逃逸。因此,雖然第2鏡片22與第3鏡片23之 間之空氣藉由第3内側面部13R被封閉,但該等3個主溝成為 壓縮空氣之氣道可使空氣朝外部逃逸。因此,可防止將第3 鏡片23組入鏡筒1時產生壓縮之反彈力而將第3鏡片23朝插 入方向相反方向推回所導致之組裝性降低。 接著,如第11A圖所示,將第3調整治具J3分別插入第 3A主溝13A、第3B主溝13B、第3C主溝13C,與第1鏡片21 之情形同様地調整位置。之後,如第11B圖所示,沿箭頭 DS3方向朝3個主溝注入接著劑,使接著劑硬化,將第3鏡片 23固定於鏡筒1。此時,接著劑可分別確實地滯留於由第3A 主溝13A、第3B主溝13B及第3C主溝13C與第3鏡片23之外 側面所形成之區域。因此,可將接著劑配置於特定位置, 進行牢固之固定。 又,如第9B圖所示,第3A主溝13A、第3B主溝13B及 第3C主溝13C之第1開口 1B側之端部13EA、13EB及13EC, 係於鏡筒1之中心軸la之方向上,位於第3鏡片23之2個接觸 21 201044045 面23T及23S之間。因此,可抑制填充至第3A主溝13A、第 3B主溝13B及第3C主溝13C之接著劑經由第3鏡片23之接觸 面23T繞行至鏡片之有效區域。 同樣地如第2A圖及第2B圖所示,將第4鏡片24沿第4内 側面部14R插入鏡筒1之内空間1C,至與第3鏡片23接觸為 止。此時’如第12圖所示’伴隨第4鏡片24之插入,第3鏡 片23與第4鏡片24之間之空氣被壓縮。朝箭頭DA 14B方向之 空氣之流動於第4内側面部14R側被制止,但朝箭頭DA14A 方向之空氣則可由第4A主溝14A(及第4B主溝14B、第4C主 溝14C)朝外部逃逸。因此,雖然第3鏡片23與第4鏡片24之 間之空氣藉由第4内側面部14R被封閉,但該等3個主溝成為 壓縮空氣之氣道可使空氣朝外部逃逸。因此,可防止將第4 鏡片24組入鏡筒1時產生壓縮之反彈力而將第4鏡片24朝插 入方向相反方向推回所導致之組裝性降低。 接著,如第13A圖所示,將第4調整治具抖分別插入第 4A主溝14A、第4B主溝14B、第4C主溝14C,與第i鏡片21 之情形同様地調整位置。之後,如第13B圖所示,沿箭頭 DS4方向於3個主溝注入接著劑,使接著劑硬化,將第4鏡片 24固定於鏡筒1。此時,接著劑可分別確實地滯留於由第4A 主溝14A、第4B主溝14b及第4C主溝14c與第4鏡片24之外 側面所形成之區域。因此,可將接著劑配置於特定位置, 進行牢固之固定。 又,如第2B圖所示,第4A主溝14八、第主溝ι4Β及 第4C主溝14C之第1開口 1B側之端部14EAM娜及14EC, 22 201044045 係於鏡筒1之中心軸la之方向上,位於第4鏡片24之2個接觸 面24T及24S之間。因此,可抑制填充於第4A主溝14A、第 4B主溝14B及第4C主溝14C之接著劑繞行至第4鏡片24之接 觸面24T。如此完成鏡片單元2〇1。 如上所述,於鏡片單元201中,由於各主溝相對於各自 之鏡片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故可以鏡片光軸為中心,平衡 性良好地維持接著強度。因此,假設鏡筒丨之筒狀部分藉由 接著而被朝鏡片側微小地拉伸之情形,亦由於全周可均等 地變形,故可減低組裝後之鏡片單元之光學特性劣化。又, 若由各主溝與各鏡片之外側面所形成之接著劑之滯留區域 之谷積大致相等’則接著力更均勻化。 又’由於各主溝未貫通至鏡筒1之外側面1D,故不會有 不需要的光進入鏡筒1,可實現發揮上述各種效果之鏡片單元。 (第2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2實施形態。第14A 圖係鏡片單元202之鏡筒101之立體圖,第14B圖係由第2開 口 1A看鏡筒101之平面圖。
第1實施形態中,設於鏡筒1之第1A主溝11A、第1B主 溝11B、第1C主溝11C,第2A主溝12A、第2B主溝12B、第 2C主溝12C,第3A主溝13A、第3B主溝13B、第3C主溝13C, 及第4A主溝14A、第4B主溝14B、第4C主溝14C中,由主溝 之底部至鏡筒1之中心轴la之距離互不相同。相對於此,於 鏡片單元202之鏡筒101中,如第14B圖所示,設於鏡筒101 之第1A主溝111A、第1B主溝111B、第1C主溝111C,第2A 23 201044045 主溝112A、第2B主溝112B、第2C主溝li2C,第3八主溝 113A、第3B主溝113B、第3C主溝113C,及第4A主溝114A、 第4B主溝114B、第4C主溝114C中,由主溝之底部至鏡筒1〇1 之中心轴la之距離相互相專。即,全部主溝之底部位於以ri 1〇 所示之直徑之同心圓上。又,全部之主溝到達第5突緣面15S, 藉由於第5突緣面15S缺口,於第5突緣面15S具有開口。 藉由本實施形態之鏡筒1 〇 1之構成,即使將第1鏡片 21、第2鏡片22、第3鏡片23及第4鏡片24全部組入鏡筒ιοί 後,第1A主溝111A、第1B主溝111B、第1C主溝111C,第 2A主溝112A、第2B主溝112B、第2C主溝112C,第3A主溝 11:3A、第3B主溝113B、第3C主溝113C及第4A主溝114A、 第4B主溝114B、第4C主溝114C之開口亦不會被各鏡片覆 蓋,而露出於第5突緣面15S。因此,將全部之鏡片組入後, 可調整被第4鏡片24覆蓋隱藏的第1鏡片21、第2鏡片22及第 3鏡片23之位置。
第15圖係顯示全部鏡片組入後之狀態之鏡片單元 202,及於此狀態下,用以調整第1鏡片21之位置之第1三方 調整治具51,用以偏芯調整第2鏡片22之第2三方調整治具 52,用以偏芯調整第3鏡片23之第3三方調整治具53 ’及用 以偏芯調整第4鏡片24之第4三方調整治具54。如第丨5圖所 示,第1三方調整治具51具備第1A爪部511A、第1B爪部 511B、第1C爪部511C,第1A操作部512A、第1B操作部 512B、第1C操作部512C。同様地,第2三方調整治具52具 備第2A爪部521A、第2B爪部52!B、第2C爪部521C,第2A 24 201044045 操作部522A、第2B操作部522B、第2C操作部522C。第3三 方調整治具53具備第3A爪部531A、第3B爪部531B、第3C 爪部531C ’弟3A操作部532A、第3B操作部532B、第3C操 作部532C。弟4二方調整治具54具備第4A爪部541A、第4B 爪部541B、第4C爪部541C,第4A操作部542A、第4B操作 部542B、第4C操作部542C。再者,所有三方調整治具中, 連結操作部與爪部之部位係至少在進行偏芯調整時不會產 生對調整精度造成影響之變形者。 以下,說明使用三方調整治具之鏡片單元202之組裝方法。 首先,將第1鏡片21、第2鏡片22、第3鏡片23及第4鏡 片24沿著鏡筒101之第1内側面部11R、第2内側面部丨汉、 第3内側面部13R及第4内側面部14R插入鏡筒1〇1之内空間 1C。 接著,將4個三方調整治具插入各主溝。該等之4個三 方調整治具,如第16圖所示,可同時地組入組裝有全部鏡 片之狀態之鏡片單元202。第17圖係由第16圖中之箭頭PZ1 方向看組入有4個三方調整治具之鏡片單元202之平面圖。 又,第18八圖係顯示通過第1八爪部511八(第18爪部5116、第 1C爪部511C)及第3A爪部531A(第3B爪部531B、第3C爪部 531C)、包含各鏡片之光軸之平面之截面,第18B圖係顯示 通過第2A爪部521A(第2B爪部521B、第2C爪部521C)及第 4A爪部541A(第4B爪部541B、第4C爪部541C)、包含各鏡片 之光軸之平面之截面。 於此狀態下,使測定用光通過分別設於第1三方調整治 25 201044045 具51、第2三方調整治具52、第3三方調整治具53及第4三方 調整治具54之第1透過孔S1A、第2透過孔52A、第3透過孔 53A及第4透過孔54A,由第4鏡片24透過至第J鏡片21,使 用透過偏芯測定裝置等參照各鏡片之偏芯狀態。然後,將 設於第1三方調整治具幻、第2三方調整治具52、第3三方調 整治具53及第4二方調整治具54之第1 a操作部5ua、第iB 操作部5ΠΒ、第1C操作部me,第2A操作部522A、第2B 操作部522Β、第2C操作部522C,第3Α操作部532Α、第3Β 操作部532B、第3C操作部532C及第4八操作部542Λ、第4B 操作部542B、第4C操作部542C,朝第17圖所示之箭頭D51A 方向、箭頭D51B方向、箭頭D5i(3方向,箭頭D52A方向、 箭頭D52B方向、箭頭D52C方向,箭頭D53A方向、箭頭D53B 方向、箭頭D53C方向,箭頭D54A方向、箭頭D54B方向、 箭頭D54C方向進行操作,進行偏芯調整,以使組入之鏡片 全體之偏芯量減低。 進行偏芯調整時,亦可不使光從第4鏡片24側透過,而 相反地從第1鏡片21側透過。偏芯調整之時,宜以某些方法 進行固定,以使鏡片單元202不移動。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鏡片單元2〇2 ’可於將全部鏡片組入 後,一次進行各鏡片之相對於鏡筒1〇1之偏芯調整,及各鏡 片間彼此之偏芯調整。 之後,由各主溝拔除4個三方調整治具,將各鏡片接著 於鏡筒101。以下,作為接著劑,以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為 例說明鏡片之接著。 26 201044045 如第19圖所示,以鏡筒101之中心軸丨3與錯直方向成平 行之方式支撐鏡片單元202。於接著劑之滴下及硬化上使用 接著劑射出機301及紫外線照射器302。根據本實施形態, 於王部鏡片之偏芯5周整經完成之鏡片單元202中,全部主溝 亦處於開放狀態。 例如,首先,由接著劑射出機301射出紫外線硬化型接 著劑’注入位於第1位置200F之開放主溝,等待接著劑浸透 至對應於該主溝之鏡片為止。浸透期間,使鏡片單元202朝 月ί頭D200A方向旋轉,將滴下有接著劑之主溝旋動至第2位 置200S。然後,於此位置照射紫外線照射器3〇2時,紫外線 係從開放主溝之開口到達至接著劑滯留之部位,藉此使接 著劑硬化。關於紫外線照射之時間及強度,可依照所使用 之接著劑種類而適當設定。之後,接著使鏡片單元2〇2旋 轉’於第1位置200F於接續開放之主溝滴下接著劑,於第2 位置200S照射紫外線,使接著劑硬化。將以上之過程對全 部主溝實施,完成接著。 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各主溝之設於第5突緣面15S之 開口,係位於以中心軸la為中心之同一圓周上。因此,藉 由使鏡片單元202繞中心軸la旋動,可僅使用各1台之接著 劑射出機301及紫外線照射器302而將全部鏡片固定於鏡筒 101。 又,因為各主溝之相對角度全部均等,故施加於各鏡 片之接著力係均等,可抑制鏡片相對於鏡筒之偏芯。進而, 由於應力所致之變形均一化,故可減輕鏡片或鏡片單元之 27 201044045 變形所導致之光學特性惡化。又,接著劑之滴下及紫外線 照射之時,由於使鏡片單元旋動之旋動角度相等,故可有 效簡化旋動控制。 又’根據上述構成,因為若以鏡片之光軸為基準之各 主溝之半徑位置階段性地不同,排列角度亦階段性地不同, 故將接著劑注入於主溝以接著各鏡片時,可避免鏡筒内之接 者劑之偏倚。因此,可抑制因接著劑所致之重心偏移。 此時’若由各主溝與各鏡片之外周所形成之接著劑滯 留區域全部為同等之容積,則由於可使接著劑射出機301之 射出量於全部主溝皆為同等量’故可有效簡化射出量控制。 再者,接著劑射出機301之形態,不限於如第19圖所示 者,例如亦可為自動分配器之形態。 又’即使使用熱硬化型接著劑或其他接著劑作為接著 劑,僅硬化之方法不同,同様亦可固定鏡片。此情形,不 需要紫外線照射器302。例如若為使用熱硬化型接著劑之情 形,則宜取代紫外線照射器302 ’而使用照射熱射線之照射 器等之裝置。 (第3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3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中之鏡片單元’於鄰接之主溝係連通之點 上與第2實施形態不同。 第20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鏡片單元203之鏡筒151之 立體圖。如第20圖所示’鏡筒151之第1A主溝161A與第2A 主溝162A之間、第2A主溝162A與第3a主溝163A之間、及 28 201044045 第3A主溝163A與第4A主溝164A之間,分別設有連接各自 之第1連通溝412、第2連通溝423及第3連通溝434。該等連 通溝,相較連通溝所連接之2個主溝之第1開口 1B侧之端 部,位於靠近第2開口 1A侧。例如,連接第1A主溝161A與 第2A主溝162A之第1連通溝412,相較端部11EA及端部 12EA,位於靠近第2開口 1A側。 雖於第20圖未顯示,但同様地於第1B主溝161B與第2B 主溝162B之間、第2B主溝162B與第3B主溝163B之間、及第 3B主溝163B與第4B主溝164B之間、第1C主溝161C與第2C 主溝162C之間、第2C主溝162C與第3C主溝163C之間、及第 3C主溝163C與第4C主溝164C之間,亦設有同様之連通溝。 與第2實施形態同様地,於此鏡筒151組入第1鏡片21、 第2鏡片22、第3鏡片23及第4鏡片24後,於第1A主溝161A、 第1B主溝161B、第1C主溝161C、第2A主溝162A、第2B主 溝162B、第2C主溝162C、第3A主溝163A、第3B主溝163B、 第3C主溝163C、第4A主溝164A、第4B主溝164B、第4C主 溝164C填充接著劑,將各鏡片固定於鏡筒151。 此時’本實施形態中,因為於各主溝彼此之間設有連 通溝,故如第2〇圖所示,只要將接著劑射出機3〇1之射出位 置對準第4A主溝164A之位置注入,藉此即可使接著劑經由 連通溝順序朝相鄰之第3A主溝163A、第2A主溝162A及第 1A主溝161A流動。此時,若作為接著劑使用紫外線硬化型 接著劑’則接著劑到達至第1A主溝161A後,以紫外線照射 器305照射,則使接著劑硬化。紫外線照射器3〇5若係可照 29 201044045 射第1A主溝161A至第4A主溝164全體,則可同時硬化。關 於紫外線照射之時間及強度,可依照所使狀接著劑之種 類而適當設定。
之後,依序對準下-個第4Β主溝164β或第扣主溝l64C 之位置主人接著劑使之硬化,最後完成所有鏡片朝鏡筒i5l 之固定。 再者,没於鏡筒151之第丨連通溝412、第2連通溝423、 及第3連通溝434不限於第20圖所示之形態。 又,接著劑射出機301之形態,不限於第2〇圖所示者, 例如亦可為自動分配器之形態。 又,即使使用熱硬化型接著劑或其他接著劑作為接著 劑,僅硬化之方法不同,同様亦可固定鏡片。此情形,不 而要’、外線照射器302。例如若為使用熱硬化型接著劑之情 形,則宜取代紫外線照射器3〇2,而使用照射熱射線之照射 器等之裝置。 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在各主溝彼此之間設有連 通溝之鏡筒151中,如上所述相較於各主溝之第1開口⑴側 之端部,將連通溝設置於靠近第2開口丨八側,故第丨連通溝 412與第2A主溝162A(第2B主溝162B、第2C主溝162C),第2 連通溝423與第3A主溝163A(第3B主溝163B、第3C主溝 16;3C)及第3連通溝C4與第4a主溝164A(第4B主溝164B、第 4C主溝164C)之間產生階差。藉由此階差,由於可確保由各 主溝之端部滯留接著劑之空間,故可獲得更確實之接著力。 又’使接著劑滯留之區域之容積全部相等時,可使接 30 201044045 著力遍及鏡片全周地均—化。因此,即使於假設鏡筒 151之 筒狀部分因接著而朝鏡片側微小地被拉伸之情形 ,亦由於 可全周均等地變形,故可防止組裝後之鏡片單元之光學特 性惡化。 (第4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4實施形態。 於第1實施形態中,係採用藉由使第1鏡片21與第2鏡片 22、第2鏡片22與第3鏡片23、及第3鏡片23與第4鏡片24相 互抵接,而進行鏡筒之中心軸(各鏡片之光軸)方向之定位之 構造。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中,各鏡片採用藉由鏡筒進 行鏡筒之中心轴方向之定位之構造。 第21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鏡片單元204之截面。如第 21圖所示,鏡片單元204之鏡筒161具備設於第1内側面部 11R與第2内側面部12R之間之第2突緣面12S,、設於第2内側 面部12R與第3内側面部13R之間之第3突緣面13S,、以及設 於第3内側面部13R與第4内側面部14R之間之第4突緣面 14S,。 第2突緣面12S,係藉由與第2鏡片22之一部分主面的接 觸面22T抵接,而進行第2鏡片22之中心軸la方向上之定 位。同様地,第3突緣面13S’係藉由與第3鏡片23之一部分 主面之第3接觸面23T抵接,而進行第3鏡片23之中心軸1a 方向上之定位。第4突緣面14S,係藉由與第4鏡片24之一部 分主面之第4接觸面24T抵接,而進行第4鏡片24之中心軸1 a 方向上之定位。 31 201044045 第1實施形態中,第1鏡片21之接觸面21S相較於第2突 緣面12S位於更靠近第2開口 1A側,但本實施形態中’於第1 鏡片21收納於鏡筒161之狀態下,第2突緣面12S,相較於第1 鏡片2丨之接觸面21S位於更靠近第2開口 1A側。因此,第2 鏡片22之第2開口 1A側之接觸面22τ與第2突緣面12S,抵 接。同様地,第3突緣面13S’係較第2鏡片22之接觸面22S位 於更靠近第2開口 1A側。第4突緣面14S,係較第3鏡片23之接 觸面23S位於更靠近第2開口 1 a側。因此,第丨鏡片2丨與第2 鏡片22、第2鏡片22與第3鏡片23及第3鏡片23與第4鏡片 24,相互不接觸地存在間隙。 於本實施形態中’設於鏡筒161之突緣面及鏡片之接觸 面皆由平面所構成。然而,亦可將該等之中之一方以平面 構成’而將另一方形成為可以3個以上之處所支撐之突起形 狀。即使為如此構成,亦可將各鏡片進行於鏡筒之中心軸 la方向上之定位。 (第5實施形態) 說明本發明之相機裝置之實施形態。 第22A圖及第22B圖係具備本實施形態之相機裝置312 之行動電話311之表面側及背面側之立體圖。第22C圖係顯 示相機裝置312之構成之概略性方塊圖。相機裝置312係具 備鏡片單元201、攝像部3〇1、圖像處理部302、記憶體303 及控制器304。 本實施形態中’相機裝置312具備第1實施形態之鏡片 單元2(H。然而,亦可具備第2至第4實施形態之鏡片單元之 32 201044045 任一種。 攝像部具有攝像區域301a,用以將藉由鏡片單元2〇ι形 成於攝像區賴la之像轉換為f氣錢。圖像處理部搬係 用以自攝像部3〇1接收電氣信號,生成攝影之像之圖像資 枓。生成之圖像資料係記憶於記憶體3〇3。相機裳置阳可 攝影之影像,秘崎止W像,村杨態圖像。 控制器綱係基於藉由行動電話311之操作按钮313等 Ο 〇 别入之使用者之^日令,控制攝像部3。1、圖像處搬 及記憶體303,進行特定之_你点 圖像資料記録於記馳G3。⑽或進像之攝影,將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相機 加而被-體化,且具備優=為“糸鏡片早兀 單之組裝步驟,可將相财2學特性。因此,藉由較簡 具有優異之光學特性。又,如2组入於行動電話31卜且 w-r, 上所述,由於因接著所產生 :應力“,故可抑·裝 化。因此,可實現即使於 早之先子特! 生心 變動,具錢異之相機特性之行動中,光學特性不易 樹脂或者玻璃之任中’構成鏡片之材料即使使用 為坡璃,鏡筒為金屬,若^得到相同效果。然而’若鏡片 可縮小兩者間之__2片為樹脂,鏡筒亦為樹脂,則 之兩者間變形量之差…;之差,減低因溫度變化所產生 片之光學性有效面^變形,此點為佳。又,任一種鏡 如以上所說明,_不限於各圖面所示之形狀。 乂據第1至第5實施形態之鏡片單元, 33 201044045 可咼精度地對位插入於鏡筒之各鏡片,又,可使將鏡片接 著於鏡筒時之條件於各接著部分相等。又,將複數之鏡片 插入鏡筒後可使用治具朝特別是與鏡片之光軸正交的方向 進行鏡片之偏芯調整。 又,由於主溝被利用作為接著劑之滯留處,故可於所 期望位置配置接著劑。藉此,可將鏡片以接著劑對鏡筒確 實地固定。 又,接著劑朝主溝之注入作業係可皆由平行於鏡片之 光軸之方向進行,故接著劑之滴下方向特定於一方向。藉 此接著性穩定,可避免鏡片對鏡筒之位置精度惡化。進而, 因接著作業由一方向進行,可避免作業場所過度擴大。 進而,可不依靠鏡片之光軸方向之定位機構而實現該 等之構成。 又,因為不會藉由主溝將鏡筒之圓筒内面露出於外 〇P故不用進行设置追加零件等特別之措施,可防止來自 外部之不需要光進入作為鏡片單元作用時之正規光路可 避免對所獲得之攝像之不良影響。 又,由於主溝未配置於鏡片周圍之相同方位,故複數 處同時進行作業時之接著及偏芯調整之作業性可提高。 又,由於主溝以等角度間隔配置於鏡片周圍,故接著 劑之接著力不會相對於與鏡#之料正交方向偏倚地施 加’可抑制鏡片相對鏡筒之偏芯。進而,由於對鏡片及鏡 筒作用之應力於鏡片之全周均等施加,故可避免分別產生 偏倚之變形。 34 201044045 又,以鏡片之光轴為基準之各主溝之半徑位置階段地 不同時,排列角度亦階段地不同。因此,將接著劑注入於 主溝以接著各鏡片時,可抑制接著劑於鏡筒内之偏倚可 使重心平衡適當化。藉此’例如即使為修正手震等而使鏡 片單元動作時,亦可使之重心平衡良好地動作。 又,對應於各鏡片之主溝,除鏡筒之插入開口側之主 溝之開放部以外,係由與各鏡片之外周面所構成之空間封 閉,故可防止於主溝注入接著劑時接著劑不小心朝比接著 對象之鏡片更深處側之鏡片漏洩,可避免對接著對象之鏡 片以外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又,由於無論哪個主溝所注入之接著劑之量皆為一 定,故將接著劑注入於主溝以接著各鏡片時,可使接著劑 射出機之射出量成一定。 又,於主溝注入接著劑時可將接著劑射出機固定設置 於特定之一半徑位置。 又,即使於將全部鏡片組入鏡筒之狀態,亦可使用以 调整偏芯之治具進入至與各自鏡片接觸之部位,可於鏡筒 完成狀態一次進行各自鏡片之偏芯調整。 又’由於僅對鏡筒之最靠近插入開口側之主溝注入接 著劑’即可使接著劑流入内側之主溝,故可削減接著次數 或接著劑射出機之台數。 又’藉由於連通溝與主溝之底面之間確實地設有階差, 可使接著劑確實地停留於主溝之區域,巧·避免接著不良。 又’由於在連通溝與主溝之底面之間確實地設有階 35 201044045 差’進而可使停留之接著劑之量成為一定,故可使接著強 度於所有接著處皆均一。藉此,由於施加於鏡片及鏡筒之 力均等,故可避免構件產生偏倚之變形等。 產業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鏡>1單元可適用於具備各種光學系統之影像 機器,可適合使用於各種用途所使用之數位靜態相機或數 位攝影機等。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1實施形態之分解 立體圖。 第2A圖係顯示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1實施形態之立 體圖。 第2B圖係顯示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1實施形態之截 面圖。 第3A圖係第1實施形態中之鏡筒之立體圖。 第3B圖係自第3A圖所示之箭頭D1之方向看第1實施形 態之鏡筒之平面圖。 第4A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1鏡片組入鏡筒 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4B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1鏡片組入鏡筒 之狀態之截面圖。 第5A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調整組入於鏡筒之第 1鏡片之位置之方法的截面圖。 第5B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接著組入於鏡筒之第 36 201044045 1鏡片之方法的截面圖。 第6A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2鏡片組入鏡筒 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6B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2鏡片組入鏡筒 之狀態之截面圖。 第7圖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2鏡片組入鏡筒時, 空氣逃逸之情況之概念性截面圖。 第8A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調整組入於鏡筒之第 2鏡片之位置之方法的截面圖。 第8B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接著組入於鏡筒之第 2鏡片之方法之截面圖。 第9A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3鏡片組入鏡筒 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9B圖係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3鏡片組入鏡筒 之狀態之截面圖。 第10圖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3鏡片組入鏡筒 時,空氣逃逸之情況之概念性截面圖。 第11A圖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調整組入於鏡筒之第3 鏡片之位置之方法的戴面圖。 第11B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接著組入於鏡筒之 第3鏡片之方法的截面圖。 第12圖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將第4鏡片組人鏡筒 時,空氣逃逸之情況之概念性截面圖。 第13 A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調整組入於鏡行之 37 201044045 第4鏡片之位置之方法的截面圖。 第削圖係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接著組入於鏡筒之 第4鏡片之方法的截面圖。 第14A圖係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2實施形態中之鏡筒 之立體圖。 第14B圖係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2實施形 態中之鏡筒 之平面圖。 第15圖係顯示於第2實施形態使用之第!三方調整治 具、第2三方調整治具、第3三方調整治具及第*三方調整治 具之立體圖。 第16圖係顯示於第2實施形態中,將第1三方調整治 具、第2二方調整治具、第3三方調整治具及第4三方調整治 具插入鏡筒之狀態之立體圖。 第17圖係於第2實施形態中,由第16圖之PZ1方向看將 第1三方調整治具、第2三方調整治具、第3三方調整治具及 第4三方調整治具插人鏡筒之狀態之平面圖。 第18A®_示第2實施形態中,藉由第1三方調整治具 及第3二方調整治具調整第1鏡片及第3鏡片之位置之狀態 之截面圖。 第18 B圖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藉由第2三方調整治具 及第4二方調整治具調整第2鏡片及第4鏡片之位置之狀態 之截面圖。 第19圖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將第1鏡片、第2鏡片、 第3鏡片及第4鏡片接著於鏡筒之步驟之立體圖。 38 201044045 第20圖係顯示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3實施形態中之 鏡筒構造及接著鏡片之步驟之立體圖。 第2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鏡片單元之第作施形態 面圖。 第22Α圖係顯示搭載有本發明之相機裝置之實施形態 之行動電話之立體圖。 u Ο
第22Β圖係顯示搭載有本發明之相機裝置之實施形態 之行動電話之其他立體圖。 第22C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相機裝置之實施形態之方塊圖。 第23圖係顯雜裝先前之鏡片組之順序之分解立體圖。 第24圖係顯示組裝先前之鏡片組之順序中,於固定治 具中插入有鏡片之狀態之截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卜 1(Η、151.··鏡筒 la...中心軸 IA. ..第2開口 IB. ..第 1 開口 IC. ..内空間 ID. ..外側面 IIA、 161A...第 1A主溝 IIB、 161B··.第 1B主溝 IIC、 161C··.第 1C主溝 13EC、14EA、14EB、14EC... 端部 11R…第1内側面部 11S、IIS’…第1突緣面 12A、162A··.第2A主溝 12B、162B.··第2B主溝 HC、162C...第2C主溝 12R...第2内側面部 12S、12S’...第2突緣面 11EA ' 11EB、11EC、12EA、 13A、163A...第3A主溝 12EB、12EC13EA、13EB、 13B、163B··.第3B主溝 39 201044045 13C、163C.··第3C主溝 111A、161A...第 1A主溝 13R...第3内側面部 111B、161B...第 1B主溝 13S、13S’…第3突緣面 111C、161C.··第 1C主溝 14A、164A…第4A主溝 112A、162A…第2A主溝 14B、164B.··第4B主溝 112B、162B…第2B主溝 14C、164C...第4C主溝 112C、162C·..第2C主溝 14R...第4内側面部 113A、163A...第3A主溝 14S、14S’·..第4突緣面 113B、163B...第3B主溝 15S…第5突緣面 113C、163C...第3C主溝 21、810...第 1 鏡片 114A、164A.··第4A主溝 21a.. _光轴 114B、164B...第4B主溝 21S、22S、23S、24S…接觸面 114C、164C.··第4C主溝 21T、22T、23T、24T...接觸面 2(U、202、203、204...鏡片單元 22、820...第2鏡片 200F..·第1位置 23、830...第3鏡片 200S...第2位置 24、840...第4鏡片 301...接著劑射出機、攝像部 51...第1三方調整治具 301a...攝像區域 52.··第2三方調整治具 302...圖像處理部 53...第3三方調整治具 303...記憶體 54...第4三方調整治具 304...控制器 51A...第1透過孔 305...紫外線照射器 52A.··第2透過孔 311...行動電話 53A...第3透過孔 312...相機裝置 54A...第4透過孔 412...第1連通溝 40 201044045 423…第2連通溝 , 434…第3連通溝 511A...第1A爪部 511B...第1B爪部 511C...第1C爪部 512A…第1A操作部 512B...第1B操作部 512C...第1C操作部 ^ 521A···第 2A 爪部 521B...第2B爪部 521C...第2C爪部 522A…第2A操作部 , 522B...第2B操作部 " 522C...第2C操作部 531A···第3 A爪部 53汨...第38爪部 〇 531C··.第3C爪部 532A·.·第3A操作部 532B…第3B操作部 532C…第3C操作部 , 541A··.第 4A 爪部 541B...第4B爪部 541C...第4C爪部 542A…第4A操作部 542B…第4B操作部 542C…第4C操作部 710…固定治具 711A、711B、711C…第1貫通孔 712A、712B、712C·.·第2貫通孔 713A、713B、713C.·.第3貫通孔 714A、714B、714C.··第4貫通孔 J1...第1調整治具 J2…第2調整治具 J3…第3調整治具 J4…第4調整治具 Dl' DJI' DS1-DS4 > DA12A ' DA12B、DA13A、DA13B、 DA14A、DA14B、D51A〜 D51C、D52A〜D52C、D53A〜 D53C、D54A〜D54C、D200A、 D200B、PZ1...箭頭 41

Claims (1)

  1. 201044045 七、申請專利範圍: i. -種鏡片單元,係具備: 鏡筒’係具有第1開口及第2開口、以及夾於前述第 1開口及刖述第2開口,沿中心軸之内空間;及 複數之鏡片,係收納於前述内空間; 别述複數之鏡片中之各鄰接之2個鏡片中,與光軸 平行之技衫形狀係位於前述第2開口側之鏡片大於位於 前述第1開口側之鏡片; 則述鏡筒具有複數之内側面部,該複數之内側面部 係與m述中心轴平行,且可規定與前述複數之鏡片各自 之才又景>形狀對應之戴面者,前述複數之内側面部中之各 鄰接之2個内側面部之截面,位於前述第2開口側之内側 面者係大於位於前述第1開口側之内側面; 前述鏡筒具有分別設於前述複數之内側面部,且從 月'J述第1開口朝前述第2開口延伸之複數之主溝; 刖述複數之鏡片單元分別藉由填充在對應之内側 面部所設置之複數之主溝中之至少一部分的接著劑而 固定於前述對應之内側面部。 2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鏡片單元,其中前述鏡筒具有 與前述複數之鏡片中最靠近前述第1開口側配置之鏡片 抵接’且可定位光軸方向之定位面; 前述複數之鏡片係於前述光軸方向上與相互鄰接 之鏡片抵接’進行與前述中心軸平行之方向上之定位。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鏡片單元,其中前述鏡筒具有 42 201044045 複數之抵接部,前述複數之抵接部分別與前述複數之鏡 片中對應之1個抵接,進行前述對應之鏡片之與前述中 心轴平行之方向上的定位。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鏡片單元,其中前述鏡筒具 有外側面;且 設於前述各内側面部之前述複數之主溝未貫通至前 述外側面。 _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鏡片單元,其中前述各内側 〇 面部之前述複數之主溝之相對於前述中心轴之方位,與 其他内側面部之前述複數之主溝之相對於前述中心軸 之方位不同。 '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鏡片單元,其中於前述各内 • 側面部,前述複數之主溝係以等方位間隔配置於前述中 心袖之周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鏡片單元,其中前述複數之 0 内側面部分別具有同數量之前述複數之前述主溝; 各内側面部之前述複數之主溝之相對於前述中心 軸之方位,自第1開口側至第2開口側順序相對前述中心 軸朝一方向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鏡片單元,其中設 - 於各内側面之前述複數之主溝分別之前述第1開口側之 端部,係於前述鏡筒之前述中心軸方向上,位於對應之 鏡片之2個接觸面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鏡片單元,其中與 43 201044045 前述各鏡片之側面鄰接、藉由設於前述各内側面部之前 述複數之主溝所形成之空間之容積皆相互大致相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鏡片單元,其中從 前述各内側面部之前述複數之主溝之底部至前述鏡筒 之中心轴之距離皆相互相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鏡片單元,其中 前述複數之内側面部具備使鄰接之2個主溝連通之至少 1個連通溝。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鏡片單元,其中前述各連通溝 係位於較前述連通溝所連接之2個主溝之第1開口側之 端部靠近第2開口側。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鏡片單元,其中與前述各鏡片 之側面鄰接、藉由設於前述各内側面部之至少1個主溝 形成,且較前述連通溝形成於靠近第1開口側之空間之 容積,皆相互大致相等。 14. 一種相機裝置,係具備: 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3項中任一項之鏡片單元; 攝像部,係具有攝像區域,用以將藉由前述鏡片單 元形成於前述攝像區域之像轉換為電氣信號;及 圖像處理部,係用以自前述攝像部接受前述電子信 號,生成前述像之圖像資料。 44
TW099110338A 2009-04-06 2010-04-02 Lens unit TW20104404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91744 2009-04-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4045A true TW201044045A (en) 2010-12-16

Family

ID=42935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0338A TW201044045A (en) 2009-04-06 2010-04-02 Lens unit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05737B2 (zh)
JP (1) JP5320461B2 (zh)
CN (1) CN102016678A (zh)
TW (1) TW201044045A (zh)
WO (1) WO20101166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3241B (zh) * 2009-12-18 2013-11-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US9465187B2 (en) 2010-11-15 2016-10-11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MEMS Thermal despace compens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5692640B2 (ja) * 2011-02-07 2015-04-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54800B2 (ja) * 2011-04-18 2014-03-26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そのコンデンサカバー
US8710461B2 (en) * 2011-09-12 2014-04-29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Assembly for providing an aligned stack of two or more modules and a lithography system or a microscopy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n assembly
US20130292499A1 (en) * 2012-05-02 2013-11-07 Wei-Cheng Chu Glue-dripping needle structure
TWI565999B (zh) * 2012-12-19 2017-01-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
US9507117B2 (en) * 2014-02-26 2016-11-2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JP2017510849A (ja) * 2014-04-10 2017-04-13 エムイーエムエス スタート,エルエルシー ミニチュアレンズ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143326A1 (ja) * 2015-03-09 2016-09-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軸調整方法
CN106324785B (zh) * 2015-07-03 2019-05-2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点胶流道的镜筒组及镜头模块
EP3370098B1 (en) * 2015-10-30 2022-12-14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camera module
CN105445885B (zh) * 2015-10-30 2019-06-1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可调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45888B (zh) * 2015-12-21 2020-04-0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可调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校准方法
US10732376B2 (en) 2015-12-02 2020-08-04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Camera lens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541774B (zh) 2015-12-02 2021-01-2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采用分体式镜头的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205982793U (zh) * 2016-07-20 2017-02-22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7450149A (zh) * 2017-08-31 2017-12-08 赣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安装固定装置及安装固定方法
US10416408B2 (en) * 2017-09-05 2019-09-17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Projector assembling equipment
CN107479164A (zh) * 2017-09-28 2017-12-1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入式镜筒及镜头
JP7103819B2 (ja) * 2018-03-30 2022-07-2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
EP3828610A4 (en) * 2018-08-14 2021-09-15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LENS ASSEMBLY, OPTICAL LENS, CAMERA MODULE AND LENS ASSEMBLY ASSEMBLY METHOD
JP7259316B2 (ja) * 2018-12-19 2023-04-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車両用撮像装置
TWI714247B (zh) * 2019-02-27 2020-1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1913266A (zh) * 2019-05-09 2020-11-10 上旸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桶身的凸出结构
DE102019209764A1 (de) * 2019-07-03 2021-01-07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ameragehäuses
KR20210044554A (ko) * 2019-10-15 2021-04-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TWI728585B (zh) 2019-12-06 2021-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WO2022131119A1 (ja) * 2020-12-17 2022-06-23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352A (ja) * 1993-06-16 1995-01-10 Nikon Corp レンズ支持胴枠
JP3739295B2 (ja) * 2001-03-23 2006-01-25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鏡筒内に二つ以上のレンズを位置決め固定した光学機器
JP2003029113A (ja) * 2001-07-19 2003-01-29 Miyota Kk レンズホルダー構造
JP2003307660A (ja) * 2002-04-17 2003-10-31 Canon Inc 光学素子保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露光装置
JP2004085706A (ja) 2002-08-23 2004-03-1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鏡筒付き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338954B2 (ja) * 2002-10-17 2009-10-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4347674B2 (ja) * 2003-12-01 2009-10-21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レンズ保持構造、対物レンズ、光学顕微鏡および組立方法
KR100617680B1 (ko) * 2003-12-31 2006-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렌즈 모듈의 렌즈 홀더 장치
CN2736789Y (zh) * 2004-06-04 2005-10-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镜头模块
JP4847020B2 (ja) * 2005-01-19 2011-12-28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
US7929223B2 (en) * 2005-09-30 2011-04-19 Fujinon Corporation Lens block, lens, holder for holding the lens block, and projector using the lens holder
JP2007094241A (ja) 2005-09-30 2007-04-12 Fujinon Corp レンズブロック及びこれを保持するレンズ保持具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るプロジェクタ
JP2007108485A (ja) * 2005-10-14 2007-04-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187776A (ja) * 2006-01-12 2007-07-26 Fujinon Corp レンズ装置及びレンズ保持方法
JP2007310276A (ja) * 2006-05-22 2007-11-29 Sharp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100662238B1 (ko) * 2006-08-08 2006-12-28 주식회사 디오스텍 구동 수단을 구비한 렌즈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초점 조절 장치
CN101498822B (zh) * 2008-02-03 2011-09-28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镜头模块的电子装置
KR100982266B1 (ko) * 2008-04-24 2010-09-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모듈
CN101866040B (zh) * 2009-04-20 2013-04-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对焦镜头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05737B2 (en) 2013-03-26
US20110069198A1 (en) 2011-03-24
JP5320461B2 (ja) 2013-10-23
WO2010116687A1 (ja) 2010-10-14
CN102016678A (zh) 2011-04-13
JPWO2010116687A1 (ja) 201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44045A (en) Lens unit
CN109445234A (zh) 采用分体式镜头的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TW201313011A (zh) 相機模組組裝方法及相機模組
WO2011040136A1 (ja) レンズの組立方法、レンズの組立体、及びレンズ組立体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WO2007122945A1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レンズ鏡筒の組立方法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7523609A (ja) 複数の波長を有する光を発するための装置、装置の製造方法、ポジショニングモジュールの使用、光線の合成方法および複数の波長を有する光を発するための装置
KR102094627B1 (ko) 초점 조정 장치가 통합된 렌즈 어셈블리,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의 조립 방법
US6424473B1 (en) Lens barrel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KR101065512B1 (ko) 촬영렌즈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복합렌즈
JP7293698B2 (ja) 光学システム、撮像システム及び撮像装置
JP2002357784A (ja) 互いに所定の方向に指向する複数の光軸を生成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0623613B2 (en) Camera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21534453A (ja) レンズ群アセンブリ、光学レンズ、撮像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レンズ群組立方法
JP2005099116A (ja) 投写光学系、投写光学系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投写光学系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6078827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該レンズ鏡筒の組立方法
JP2019132942A (ja) 投写レンズ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TWI243957B (en) Assembling method of reticle module
EP3839590B1 (en) Optical lens, photographing modul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JP2006250968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投射型表示装置の液晶表示素子調整接着方法及び液晶表示素子調整接着装置
JP2006171164A (ja) ハイブリッドレンズ及びハイブリッ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TW200907454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enter aligning
TWI646384B (zh) 投影鏡頭組裝設備
JP2021081606A (ja) レンズ調芯機構、レンズ鏡筒、及び、レンズ調芯方法
TWI774252B (zh) 近眼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JP4732714B2 (ja) レンズ枠カートリッジ、光軸調整方法、鏡胴、および光学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