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4252B - 近眼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近眼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4252B
TWI774252B TW110107204A TW110107204A TWI774252B TW I774252 B TWI774252 B TW I774252B TW 110107204 A TW110107204 A TW 110107204A TW 110107204 A TW110107204 A TW 110107204A TW I774252 B TWI774252 B TW I7742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eye display
lens barrel
optical
optical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7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5954A (zh
Inventor
陳靖怡
胡正彬
雷昀叡
曾宗偉
高子翔
蘇建安
吳采芳
黃鈞培
康介俊
李卉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072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4252B/zh
Priority to CN202111483026.2A priority patent/CN114994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4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425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5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595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Abstract

一種近眼顯示裝置,具有一光軸。近眼顯示裝置包括鏡筒、第一光學件、第二光學件、調焦筒以及顯示元件。鏡筒的延伸方向平行於光軸,且鏡筒具有在延伸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第一承靠面、第二承靠面以及頂面。第一光學件配置於第一承靠面。第一光學件具有偏振軸。第二光學件配置於第二承靠面。第二光學件具有快軸。調焦筒配置於頂面。顯示元件配置於調焦筒的第三承載面,其中第一光學件與第二光學件在光軸的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偏振軸與快軸具有夾角。

Description

近眼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裝置及其製作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近眼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近眼顯示器(near-eye display)一般可分為虛擬實境顯示器(virtual reality display, VR display)與擴增實境顯示器(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AR display),其在近年來蓬勃地發展,提供了使用者不同以往的視覺體驗。
在目前的組裝過程中,常在組裝完成後,以相機或主動光源從近目端透鏡透過整組系統往顯示器件照射,進而量測出整組系統的光學參數以決定是否需旋轉鏡片角度以調整光學效果。然而,此法無法精確量測出每一個元件的光學參數(例如偏振角度或快慢軸角度),而僅能藉由旋轉各元件之相對角度來改善組裝結果。並且旋轉顯示器件有難以控制的因素。例如,顯示器件上偏光片裁切精度控制與貼合精度控制等種種考量。在此過程中,由於僅是量測整個系統相對之偏振狀態結果,無法確保個別單體的軸向準確性與夾角控制,故無法精確控制輸出影像品質。因此,容易因為透鏡的軸角度差異而造成具有雜散光與眩光(或稱鬼影)等光學品質不佳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近眼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具有良好的對位方式及光學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近眼顯示裝置,具有一光軸。近眼顯示裝置包括鏡筒、第一光學件、第二光學件、調焦筒以及顯示元件。鏡筒的延伸方向平行於光軸,且鏡筒具有在延伸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第一承靠面、第二承靠面以及頂面。第一光學件配置於第一承靠面。第一光學件具有偏振軸。第二光學件配置於快軸。調焦筒配置於頂面。顯示元件配置於調焦筒的第三承載面,其中第一光學件與第二光學件在光軸的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偏振軸與快軸具有夾角。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學件與第二光學件的至少其中一者具有切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學件具有第一切邊,第二光學件具有第二切邊,且第一切邊與第二切邊在光軸的方向上的投影重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夾角的角度為45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學件包含曲面透鏡、線偏振片以及反射式偏振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光學件包含半反射鍍膜、四分之一波片以及曲面透鏡。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調焦筒的內壁具有消雜散光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調焦筒在垂直於延伸方向的截面積,由鄰近鏡筒的一側至鄰近顯示元件的一側逐漸變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近眼顯示裝置還包括環狀黏著層,連接於頂面與調焦筒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頂面包括多個第一卡合結構,調焦筒包括多個第二卡合結構,且多個第一卡合結構分別適配於多個第二卡合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調焦筒的內壁包括多個限位結構,用以抵接並固定顯示元件。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包括校準第一光學件的偏振軸以獲得第一偏振軸角度的步驟;配置第一光學件至鏡筒的步驟;校準第一光學件的快軸以獲得第一快軸角度的步驟;依據第一快軸角度配置第二光學件至鏡筒的步驟,其中第一偏振軸角度與第一快軸角度之間具有夾角;固定第二光學件至鏡筒的步驟;配置調焦筒至鏡筒的步驟;以及配置顯示元件至調焦筒以形成近眼顯示裝置的步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配置第一光學件至鏡筒的方法還包括放置第一光學件至鏡筒內的步驟;提供膠水至第一光學件與鏡筒的第一承靠面的步驟;以及固化膠水的步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配置第一光學件至鏡筒的方法還包括再校準第一光學件的步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測量第一光學件的偏振軸以獲得第二偏振軸角度以與第一偏振軸角度比較的步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測量第一光學件的偏振軸以獲得第二偏振軸角度以與第一偏振軸角度比較的方法還包括若第二偏振軸角度與第一偏振軸角度的差大於0.3度則停止組裝的步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測量第一光學件與第二光學件的光學表現的步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固定第二光學件至鏡筒的方法還包括放置第二光學件至鏡筒內的步驟;提供膠水至第二光學件與鏡筒的第二承靠面的步驟;以及固化膠水的步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固定第二光學件至鏡筒的方法還包括再校準第二光學件的步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測量第二光學件的快軸以獲得第二快軸角度以與第一快軸角度比較的步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測量第二光學件的快軸以獲得第二快軸角度以與第一快軸角度比較的方法還包括若第二快軸角度與第一快軸角度的差大於0.3度則停止組裝的步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測量顯示元件的偏振狀態的步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測量近眼顯示裝置的光學表現的步驟。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近眼顯示裝置中,近眼顯示裝置所包含的第一光學件以及第二光學件分別具有偏振軸以及快軸。第一光學件與第二光學件在光軸的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偏振軸與快軸之間具有夾角。因此,當第一光學件與第二光學件組合至鏡筒時,可達到光學調整的效果,進而縮小後續的光學微調範圍。除此之外,在本發明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中,透過製程中第一光學件與第二光學件的各自校準,再藉由組裝過程中量測第一光學件與第二光學件所獲得的誤差值,進而獲得良好的對位對焦效果,從而提升近眼顯示裝置的光學品質。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至圖1C分別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近眼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剖面示意圖以及立體爆炸示意圖。請參考圖1A至圖1C。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近眼顯示裝置100,具有光軸I。近眼顯示裝置100包括鏡筒110、第一光學件120、第二光學件130、調焦筒140以及顯示元件150。近眼顯示裝置100例如適用於作為頭戴式裝置上的顯示元件,例如是超薄型頭戴式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顯示器。具體而言,近眼顯示裝置100藉由第一光學件120與第二光學件130的搭配形成折射光路,使顯示元件150所提供出的顯示光源能在短距離傳遞至人眼中,使人眼透過能觀察顯示畫面中的虛像。
詳細而言,鏡筒110的延伸方向平行於光軸I,且具有在延伸方向D上不同位置的第一承靠面S1、第二承靠面S2以及頂面S3。其中,第一承靠面S1與第二承靠面S2皆位於鏡筒110內空間,例如是由內壁所形成的平台,而頂面S3可由鏡筒110的一側形成平坦面或可與調焦筒140組合的幾何表面,如圖1B所顯示。鏡筒110可以使用任意材料製成,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第一光學件120配置於鏡筒110的第一承靠面S1,例如是以點膠方式固定於鏡筒110中。第一光學件120具有偏振軸P1,作為反射式偏振透鏡使用,例如包含曲面透鏡、線偏振片以及反射式偏振片,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學件120具有第一切邊L1,適配於鏡筒110的內壁幾何外形,如圖1A及圖1C所顯示。因此,當第一光學件120組合至鏡筒110時,藉由第一光學件120的第一切邊L1外形結構以及鏡筒110的內部構造互相配合,可達到光學調整的效果,進而縮小後續的光學微調範圍,例如是控制第一光學件120可在小於3度的範圍內進行後續微調。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光學件120也可為圓形,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第二光學件130配置於鏡筒110的第二承靠面S2,例如是以點膠方式固定於鏡筒110中,第二光學件130與第一光學件120具有間距。第二光學件130具有快軸P2,作為偏振分光透鏡使用,例如包含半反射鍍膜、四分之一波片以及曲面透鏡,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光學件130具有第二切邊L2,適配於鏡筒110的內壁幾何外形,如圖1A及圖1C所顯示。換句話說,第一光學件120與第二光學件130在鏡筒110的延伸方向D(即相同於近眼顯示裝置100的光軸I方向)上的光軸軸向重疊,如圖1C所顯示。因此,當第二光學件130組合至鏡筒110時,藉由第二光學件130的第二切邊L2外形結構以及鏡筒110的內部構造互相配合,可達到光學調整的效果,進而縮小後續的光學微調範圍,例如是控制第二光學件130可在小於3度的範圍內進行後續微調。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光學件130也可為圓形,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換句話說,可設計第一光學件120與第二光學件130的至少其中一者具有切邊即可,或可設計第一光學件120與第二光學件130皆為圓形或皆具有切邊,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另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光學件120與第二光學件130在光軸I的方向上的投影重疊,且第一光學件120的偏振軸P1與第二光學件130的快軸P2之間具有一不為0度的夾角F。如此一來,相較於傳統做法,本實施例可使得在組裝過程中即有更精準的對位步驟,可進一步獲得良好的光學效果。
調焦筒140配置於鏡筒110的頂面S3。調焦筒140在垂直於鏡筒110的延伸方向D的截面積,由鄰近鏡筒110的一側至鄰近顯示元件150的一側逐漸變小。在本實施例中,調焦筒140的內壁具有消雜散光結構A,用以消除雜散光,例如是階梯分布的環狀平台,如圖1B及圖1C所顯示。因此,可進一步提高近眼顯示裝置100的顯示效果。在不同的實施例中,消雜散光結構A的可選用具有消光、黑色、不透光或反光特性等材料製作而成,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圖2A及圖2B分別圖1A的近眼顯示裝置的前視示意圖以及部分立體示意圖。請參考圖2A及圖2B。在本實施例中,鏡筒110的頂面S3包括多個第一卡合結構C1,而調焦筒140包括多個第二卡合結構C2,且多個第一卡合結構C1分別適配於多個第二卡合結構C2。這些卡合結構例如可位於均等間隔的多個位置B1,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如此一來,可進一步提高近眼顯示裝置100的結構強度。在本實施例中,近眼顯示裝置100還可包括環狀黏著層160(見如圖4H所顯示),連接於鏡筒110的頂面S3與調焦筒140之間,用以黏著並固定鏡筒110與調焦筒140。環狀黏著層例如是壓感雙面黏著膠,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請繼續參考圖1A至圖1C。顯示元件150配置於調焦筒140,用以提供顯示光源,以藉由在第一光學件120以及第二光學件130上的穿透或反射作用傳遞至人眼,進而讓使用者獲得具有虛像的影像畫面。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元件150的視場角(field of view, FOV)約為95度,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圖3A及圖3B分別圖1A的近眼顯示裝置的後視示意圖以及部分立體示意圖。請參考圖3A及圖3B。在本實施例中,調焦筒140的內壁包括多個限位結構E,用以抵接並固定顯示元件150。這些限位結構E例如可位於鄰近幾何外形轉折處的多個位置B2,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如此一來,可進一步提高近眼顯示裝置100的結構強度,並簡化組裝難易度。然本發明並不限制調焦筒140固定顯示元件150的方式。
圖4A至圖4L為圖1A的近眼顯示裝置製程的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流程圖。請同時參考圖1B、圖4A及圖5。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近眼顯示裝置100的製作方法流程圖,至少可應用於圖1A至圖1C所顯示的近眼顯示裝置100,故以此為例說明。在本實施例的製作方法中,首先,執行步驟S200,校準第一光學件120的偏振軸(見如圖1C的偏振軸P1)以獲得第一偏振軸角度。舉例而言,本實施例可先利用治具10夾取第一光學件120,再利用光學量測裝置20,例如是偏振量測儀,對第一光學件120進行量測,以校準並定位第一光學件120的元件方向,使偏振軸P1定位於0度。
請參考圖4B至圖4D及圖5。接著,在上述步驟之後,執行步驟S201,配置第一光學件120至鏡筒110。在本實施例中,配置第一光學件120至鏡筒110的方法還包括放置第一光學件120至鏡筒110內的步驟,提供膠水至第一光學件120與鏡筒110的第一承靠面S1的步驟,以及固化膠水的步驟。詳細而言,量測後的第一光學件120藉由治具10放入鏡筒110的第一承靠面S1,如圖4B所顯示。放入鏡筒110的第一光學件120藉由點膠裝置30對第一光學件120與鏡筒110的交界處進行點膠,如圖4C所顯示。在此步驟中,可適當地對第一光學件120施予壓力,以提升交界處的密合程度,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最後,使用固化裝置40,例如是紫外光源,對點膠處進行光線照射固化,如圖4D所顯示。在另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水可用環狀黏著層(例如是雙面膠)代替,本發明亦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在上述點膠的方法還可增加再校準第一光學件120的步驟。詳細而言,進行點膠後,可再進一步測量第一光學件120的偏振軸的角度以進行細部微調,且在完成細部微調後才進行光線照射固化。如此一來,可進一步提升對位的準確度。
請參考圖4E及圖5。接著,在上述步驟之後,還可以進一步測量第一光學件120的偏振軸(見如圖1C的偏振軸P1)以獲得第二偏振軸角度以與前述的第一偏振軸角度比較。具體而言,在此步驟中,再利用光學量測裝置20對第一光學件120進行光學檢測,進一步檢查第一光學件120的角度誤差。若誤差值過大,例如角度偏移大於0.3度,則可視情況重新組裝,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請參考圖4F及圖5。接著,在上述步驟之後,執行步驟S202,校準第二光學件130的快軸(見如圖1C的快軸P2)以獲得第一快軸角度,使快軸定位於45度。因此,可進一步獲得較佳的折疊光路。類似於步驟S200,本實施例可先利用治具10夾取第二光學件130,再利用光學量測裝置20對第二光學件130進行量測,以校準並定位第二光學件130的第一快軸角度方向。因此,可進一步保持第二光學件130快軸P2定位於角度45度。
請參考圖4G及圖5。接著,在上述步驟之後,執行步驟S203,依據上述的第一快軸角度配置第二光學件130至鏡筒110,其中第一偏振軸角度與第一快軸角度之間具有夾角。即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偏振軸角度與第一快軸角度之間的夾角為45度。詳細而言,量測後的第二光學件130藉由治具10放入鏡筒110的第二承靠面S2,如圖4G所顯示。如此一來,可進一步達到第二光學件130與第一光學件120對位的效果。
接著,在上述步驟之後,還可以測量第二光學件130的快軸(見如圖1C的快軸P2)以獲得第二快軸角度以與第一快軸角度比較。具體而言,在此步驟中,再利用光學量測裝置對第二光學件130進行光學檢測,進一步檢查第二光學件130的角度誤差。若誤差值過大,例如角度偏移大於0.3度,則可視情況重新組裝,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在一實施例中,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可包括測量第一光學件120與第二光學件130的光學表現的步驟。詳細而言,可進一步在此時測量第一光學件120與第二光學件130的調制轉換函數(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進而確保其光學表現維持在預定的水準範圍內,若誤差值過大,則可視情況重新組裝或取消製作以減少成本損耗,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接著,在上述步驟之後,執行步驟S204,固定第二光學件130至鏡筒110。其中,固定第二光學件130至鏡筒110的方法類似於步驟S201,還包括提供膠水至第二光學件130與鏡筒110的第二承靠面S2的步驟,以及固化膠水的步驟。除此之外,在上述點膠的方法亦可類似於第一光學件120的方式,增加再校準第二光學件130的步驟。詳細而言,進行點膠後,可再進一步測量第二光學件130的偏振軸的角度以進行細部微調,且在完成細部微調後才進行光線照射固化。如此一來,可進一步提升對位的準確度。
接著,在上述步驟之後,還可以進一步測量第二光學件130的快軸以獲得第二快軸角度以與第一快軸角度比較。具體而言,在此步驟中,再利用光學量測裝置20對第二光學件130進行光學檢測,進一步檢查第二光學件130的角度誤差。若誤差值過大,例如角度偏移大於0.3度,則可視情況重新組裝,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請參考圖4H至圖4J及圖5。接著,在上述步驟之後,執行步驟S205,配置調焦筒140至鏡筒110。詳細而言,配置調焦筒140至鏡筒110的步驟還包括利用治具10配置環狀黏著層160至鏡筒110的步驟,以及利用治具10配置調焦筒140至環狀黏著層160以連接鏡筒110的步驟。
請參考圖4L及圖5。在上述步驟之後,可進一步測量顯示元件150的偏振狀態,其方式類似於步驟S200,故不再贅述。接著,在上述步驟之後,執行步驟S206,配置顯示元件150至調焦筒140以形成近眼顯示裝置100。如此一來,相較於傳統做法,本實施例在製程中即有更精準的對位步驟,可進一步獲得良好的光學效果。
在一實施例中,在上述步驟之後,可進一步測量近眼顯示裝置100的光學表現。詳細而言,測量近眼顯示裝置100的光學表現的步驟還包括測量近眼顯示裝置100的調制轉換函數的步驟,以及測量近眼顯示裝置100的眩光、雜散光以及虛像距離的步驟。在此步驟中,可使用光學量測裝置5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測量近眼顯示裝置100。
圖6A至圖6D為圖1A的另一近眼顯示裝置部分製程的示意圖。請先參考圖6A至圖6D。本實施例的近眼顯示裝置部分製程類似於圖4系列所顯示的近眼顯示裝置部分製程。本實施例圖6A至圖6D可取代圖4A至圖4E所顯示的製程。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中,可先以點膠裝置30對鏡筒110的第一承靠面S1進行點膠,如圖6A所顯示。
接著,以光學量測裝置50,例如是電荷耦合元件,進行影像定位,藉由治具10組裝第一光學元件120至鏡筒110的第一承靠面S1上,如圖6B所顯示。接著,使用固化裝置40,例如是紫外光源,對點膠處進行光線照射固化,如圖6C所顯示。最後,利用光學量測裝置20,例如是偏振量測儀,對第一光學件120進行量測,以校準並定位第一光學件120的偏振角度方向,使偏振軸P1定位於0度,如圖6D所顯示。完成上述步驟後,可繼續以圖4F至圖4L所顯示的製程繼續進行製作以完成近眼顯示裝置100。如此一來,藉由此實施例的製程調整,可簡化製程,並提高結構強度。在不同的實施例中,組裝第二光學件130的步驟也可沿用本實施例組裝第一光學件120的步驟加以進行,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近眼顯示裝置中,近眼顯示裝置所包含的第一光學件以及第二光學件分別具有偏振軸以及快軸。第一光學件與第二光學件在光軸的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份重疊。偏振軸與快軸之間具有夾角。因此,當第一光學件與第二光學件組合至鏡筒時,可達到光學調整的效果,進而縮小後續的光學微調範圍。除此之外,在本發明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中,透過製程中第一光學件與第二光學件的各自校準,再藉由組裝過程中量測第一光學件與第二光學件所獲得的誤差值,進而獲得良好的對位對焦效果,從而提升近眼顯示裝置的光學品質。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治具
20,50:光學量測裝置
30:點膠裝置
40:固化裝置
100:近眼顯示裝置
110:鏡筒
120:第一光學件
130:第二光學件
140:調焦筒
150:顯示元件
160:環狀黏著層
A:消雜散光結構
B1:位置
C1:第一卡合結構
C2:第二卡合結構
D:延伸方向
E:限位結構
F:夾角
I:光軸
P1:偏振軸
P2:快軸
S1:第一承靠面
S2:第二承靠面
S3:頂面
S200~S209:步驟
圖1A至圖1C分別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近眼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剖面示意圖以及立體爆炸示意圖。 圖2A及圖2B分別圖1A的近眼顯示裝置的前視示意圖以及部分立體示意圖。 圖3A及圖3B分別圖1A的近眼顯示裝置的後視示意圖以及部分立體示意圖。 圖4A至圖4L為圖1A的近眼顯示裝置製程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流程圖。 圖6A至圖6D為圖1A的另一近眼顯示裝置部分製程的示意圖。
100:近眼顯示裝置
110:鏡筒
120:第一光學件
130:第二光學件
140:調焦筒
150:顯示元件
A:消雜散光結構
D:延伸方向
F:夾角
I:光軸
L1:第一切邊
L2:第二切邊
P1:偏振軸
P2:快軸
S1:第一承靠面
S2:第二承靠面
S3:頂面

Claims (23)

  1. 一種近眼顯示裝置,具有一光軸,所述近眼顯示裝置包括:鏡筒,所述鏡筒的延伸方向平行於所述光軸,且所述鏡筒具有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第一承靠面、第二承靠面以及頂面;第一光學件,配置於所述第一承靠面,所述第一光學件具有偏振軸;第二光學件,配置於所述第二承靠面,所述第二光學件具有快軸;調焦筒,配置於所述頂面;以及顯示元件,配置於所述調焦筒的第三承載面,其中所述第一光學件與所述第二光學件在所述光軸的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所述偏振軸與所述快軸之間具有夾角。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學件與所述第二光學件的至少其中一者具有切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學件具有第一切邊,所述第二光學件具有第二切邊,且所述第一切邊與所述第二切邊在所述光軸的方向上的投影重疊。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夾角的角度為45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學件包含曲面透鏡、線偏振片以及反射式偏振片。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光學件包含半反射鍍膜、四分之一波片以及曲面透鏡。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其中所述調焦筒的內壁具有消雜散光結構。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其中所述調焦筒在垂直於所述延伸方向的截面積,由鄰近所述鏡筒的一側至鄰近所述顯示元件的一側逐漸變小。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還包括:環狀黏著層,連接於所述頂面與所述調焦筒之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頂面包括多個第一卡合結構,所述調焦筒包括多個第二卡合結構,且所述多個第一卡合結構分別適配於所述多個第二卡合結構。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其中所述調焦筒的內壁包括多個限位結構,用以抵接並固定所述顯示元件。
  12. 一種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包括:校準第一光學件的偏振軸以獲得第一偏振軸角度;配置所述第一光學件至鏡筒;校準第二光學件的快軸以獲得第一快軸角度;依據所述第一快軸角度配置所述第二光學件至所述鏡筒,其中所述第一偏振軸角度與所述第一快軸角度之間具有夾角; 固定所述第二光學件至所述鏡筒;配置調焦筒至所述鏡筒;以及配置顯示元件至所述調焦筒以形成近眼顯示裝置。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配置所述第一光學件至所述鏡筒的方法還包括:放置所述第一光學件至所述鏡筒內;提供膠水至所述第一光學件與所述鏡筒的第一承靠面;以及固化所述膠水。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配置所述第一光學件至所述鏡筒的方法還包括:再校準所述第一光學件。
  15.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測量所述第一光學件的所述偏振軸以獲得第二偏振軸角度以與所述第一偏振軸角度比較。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測量所述第一光學件的所述偏振軸以獲得所述第二偏振軸角度以與所述第一偏振軸角度比較還包括:若所述第二偏振軸角度與所述第一偏振軸角度的差大於0.3度則停止組裝。
  17.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 測量所述第一光學件與所述第二光學件的光學表現。
  18.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固定所述第二光學件至所述鏡筒的方法還包括:放置所述第二光學件至所述鏡筒內;提供膠水至所述第二光學件與所述鏡筒的第二承靠面;以及固化所述膠水。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固定所述第二光學件至所述鏡筒的方法還包括:再校準所述第二光學件。
  20.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測量所述第二光學件的所述快軸以獲得第二快軸角度以與所述第一快軸角度比較。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測量所述第二光學件的所述快軸以獲得所述第二快軸角度以與所述第一快軸角度比較還包括:若所述第二快軸角度與所述第一快軸角度的差大於0.3度則停止組裝。
  22.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測量所述顯示元件的偏振狀態。
  2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近眼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測量所述近眼顯示裝置的光學表現。
TW110107204A 2021-03-02 2021-03-02 近眼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TWI7742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7204A TWI774252B (zh) 2021-03-02 2021-03-02 近眼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CN202111483026.2A CN114994915A (zh) 2021-03-02 2021-12-07 近眼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7204A TWI774252B (zh) 2021-03-02 2021-03-02 近眼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4252B true TWI774252B (zh) 2022-08-11
TW202235954A TW202235954A (zh) 2022-09-16

Family

ID=83018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7204A TWI774252B (zh) 2021-03-02 2021-03-02 近眼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94915A (zh)
TW (1) TWI77425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87254U (en) * 2009-10-09 2010-08-21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iniature picture capture device
CN205067869U (zh) * 2015-10-26 2016-03-02 东莞伟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焦距的近眼显示光学系统
US20180239177A1 (en) * 2017-02-23 2018-08-23 Magic Leap, Inc. Variable-focus virtual image devices based on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CN209728302U (zh) * 2019-04-24 2019-12-0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及具有其的光学系统和头戴设备
US10642048B2 (en) * 2018-08-07 2020-05-05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Reflective circular polarizer for head-mounted disp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5339B2 (ja) * 2015-06-26 2019-01-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7076044A (ja) * 2015-10-14 2017-04-20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レーザ光を用いた投射型表示装置及び該投射型表示装置を用いた車載用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CN110268301B (zh) * 2016-08-02 2022-04-01 苹果公司 用于头戴式显示器的光学系统
US10545348B1 (en) * 2018-08-16 2020-01-28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Transmission improvement for flat lens based AR/VR glasses
US10852558B2 (en) * 2018-08-24 2020-12-0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Near-eye display (NED)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flexible reflector
US11500217B2 (en) * 2019-05-03 2022-11-15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Pancake lens assembly and optical system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87254U (en) * 2009-10-09 2010-08-21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iniature picture capture device
CN205067869U (zh) * 2015-10-26 2016-03-02 东莞伟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焦距的近眼显示光学系统
US20180239177A1 (en) * 2017-02-23 2018-08-23 Magic Leap, Inc. Variable-focus virtual image devices based on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US10642048B2 (en) * 2018-08-07 2020-05-05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Reflective circular polarizer for head-mounted display
CN209728302U (zh) * 2019-04-24 2019-12-0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及具有其的光学系统和头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5954A (zh) 2022-09-16
CN114994915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6228B (zh) 光学系统
KR101275969B1 (ko) 위상차 보상판, 위상차 보상기,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투사형화상 표시 장치
JP6393046B2 (ja) 広角レンズユニット
WO2011040136A1 (ja) レンズの組立方法、レンズの組立体、及びレンズ組立体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US20200096780A1 (en) Optical system
JP2021500629A (ja) 光学リターダセグメント
TW400439B (en) Color separation prism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05928619A (zh) 一种拼接光栅拼接误差检测系统及拼接误差校正方法
CN105806482A (zh) 拼接光栅的拼接误差校正系统及方法
TWI774252B (zh) 近眼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JP2013025065A (ja) 波長板、偏光変換素子、偏光変換ユニット及び投射装置
US20140285799A1 (en) Spectroscopic camera and alignment adjustment method
JP2005338869A5 (zh)
CN114265205B (zh) 一种胶合棱镜的加工方法
JP2006119665A (ja) 光学部材
JP2008185832A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光学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JP2013025064A (ja) 波長板、偏光変換素子、偏光変換ユニット及び投射装置
WO2021049000A1 (ja) 内視鏡対物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内視鏡
Ryder et al. Lens design for the near infrared camera for the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TWI777876B (zh) 透鏡置中模組及其置中方法,掃描裝置
US11275214B2 (en) Monolithic fiber-lens array for communic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JP2010191464A (ja) 鏡筒内に複数の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を位置決めする方法
JP2003302557A (ja) 光軸補正レンズ一体型フェル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8212094A1 (ja) 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15232673A (ja)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