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6678A - 透镜单元 - Google Patents

透镜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6678A
CN102016678A CN2010800014926A CN201080001492A CN102016678A CN 102016678 A CN102016678 A CN 102016678A CN 2010800014926 A CN2010800014926 A CN 2010800014926A CN 201080001492 A CN201080001492 A CN 201080001492A CN 102016678 A CN102016678 A CN 102016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ajor trough
inboard
lens barrel
maj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14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泽弘造
泷泽辉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16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66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单元,其具备: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夹在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且沿着中心轴的内空间的镜筒;收纳于所述内空间中的多个透镜,在所述多个透镜中的各相邻的两个透镜中,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侧的透镜的与光轴平行的投影形状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侧的透镜的与光轴平行的投影形状,所述镜筒具有与所述中心轴平行且规定与所述多个透镜各自的投影形状对应的截面的多个内侧面部,所述多个内侧面部中的各相邻的两个内侧面部中,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侧的内侧面的截面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侧的内侧面的截面,所述镜筒具有设置于所述多个内侧面部的各个上且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延伸的多个主槽,所述多个透镜单元分别通过在设置于对应的内侧面部上的多个主槽的至少一部分中填充的粘接剂固定在所述对应的内侧面部上。

Description

透镜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光学透镜的透镜单元,尤其涉及用于照相机装置等的组装性优越的透镜单元。
背景技术
由于技术的进步,数码相机(也称为数码照相机)迅速得以普及,进而带照相机的携带式电话机普遍化。因此,对将照相机装置制成小型的技术的需求日益提高。另外,在照相机装置中,还要求摄影图像的图像质量高。
通常,在照相机装置中,为了在摄影元件的摄像面上形成像,具备由多个透镜构成的透镜单元。照相机装置的析像度等性能很大程度上受到透镜单元的镜筒的设计、部件精度及装入透镜时的组装精度等的影响。因此,在组装透镜单元时,需要注意透镜的粘接方法及装入透镜时的调整方法。
专利文献1公开了调整多个透镜的光轴而将多个透镜相互接合,从而制作一体结构的透镜组件的方法。参照图23及图24说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透镜组件的组装方法。
图23是表示向固定夹具插入透镜的插入顺序的立体图,图24是包括插入固定夹具后的状态下的透镜的光轴的剖视图。如图23所示,向固定夹具710依次装入第一透镜810、第二透镜820、第三透镜830及第四透镜840,如图24所示,各透镜在重叠的状态下支承于固定夹具710。
在该状态下,由从固定夹具710的外侧面向内侧面贯通的第一贯通孔711A、711B、711C、第二贯通孔712A、712B、712C、第三贯通孔713A、713B、713C及第四贯通孔714A、714B、714C注入粘接剂,将第一透镜810、第二透镜820、第三透镜830及第四透镜840相互粘接。由此,完成四个透镜成为一体的透镜组件。根据专利文献1,在粘接前向各贯通孔中插入夹具棒来移动透镜,由此能够调整透镜的偏心。组装而成的透镜组件固定在照相机装置的镜筒中。
同样,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所述的透镜单元:在将透镜装入镜筒时,向设于镜筒的侧面的多个贯通孔中插入夹具棒来移动透镜,由此调整透镜的偏心。
专利文献3公开了通过使用在侧面具有突起的透镜而容易进行偏心的调整的透镜单元。根据专利文献3,在镜筒上预先设有切口,以将突起插入切口的方式配置透镜。通过突起来调整透镜的位置,在将透镜固定于镜筒后,切断不需要的突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42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877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85706号公报。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的方法,需要将在固定夹具中组装而成的透镜组件另行转移到镜筒中,在将透镜组件固定到镜筒中时,需要再次调整透镜组件与镜筒的偏心。
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的透镜单元,外部光线从用于调整偏心的贯通孔进入镜筒内。因此,对透镜单元的光学特性产生恶劣影响。
另外,根据专利文献3的透镜单元,由于具有一个突起,因此难以精度良好地调整透镜的位置。另外,在切断突起时,施加了不需要的力,可能会导致透镜的位置偏移。进而,光从切断突起的部分进入镜筒内,与专利文献2同样,会对透镜单元的光学特性产生恶劣影响。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使用固定夹具粘接多个透镜的情况下,设于固定夹具的第一贯通孔711A、711B、711C等从固定夹具的外周向中心形成为放射状,因此需要从不同的三个方向将粘接剂注入到这些贯通孔中。这种情况下,粘接剂的滴下方向在三处都不相同,因此存在粘接性不均、难以均匀地接合多个透镜的情况。另外,由于需要将用于注入粘接剂的注入器从三个方向朝向透镜的中心配置,因此需要广阔的区域来设置注入器,由此组装的作业区域的利用效率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高精度进行透镜的位置对合且光学特性优越的透镜单元。
本发明的透镜单元具备: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夹在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且沿着中心轴的内空间的镜筒;收纳于所述内空间中的多个透镜,在所述多个透镜中的各相邻的两个透镜中,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侧的透镜的与光轴平行的投影形状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侧的透镜的与光轴平行的投影形状,所述镜筒具有与所述中心轴平行且规定与所述多个透镜各自的投影形状对应的截面的多个内侧面部,所述多个内侧面部中的各相邻的两个内侧面部中,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侧的内侧面的截面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侧的内侧面的截面,所述镜筒具有设置于所述多个内侧面部的各个上且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延伸的多个主槽,所述多个透镜单元分别通过在设置于对应的内侧面部上的多个主槽的至少一部分中填充的粘接剂固定在所述对应的内侧面部上。
在某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镜筒具有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最靠所述第一开口侧配置的透镜抵接的、进行光轴方向的定位的定位面,所述多个透镜与彼此相邻的透镜在所述光轴方向上抵接,进行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定位。
在某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镜筒具有多个抵接部,所述多个抵接部分别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对应的一个透镜抵接,进行所述对应的透镜的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定位。
在某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镜筒具有外侧面,设置于所述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不贯通到所述外侧面。
在某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方位与其他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方位不同。
在某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各内侧面部,所述多个主槽绕所述中心轴以等方位间隔配置。
在某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内侧面部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所述多个主槽,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方位从第一开口侧到第二开口侧依次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向一个方向移位。
在某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各内侧面设置的所述多个主槽的各自的所述第一开口侧的端部在所述镜筒的所述中心轴方向上位于对应的透镜的两个对接面之间。
在某优选实施方式中,由与所述各透镜的侧面相邻且设置在所述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均彼此大致相等。
在某优选实施方式中,从所述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的底部至所述镜筒的中心轴的距离均彼此相等。
在某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内侧面部具备至少一个连通相邻的两个主槽的连通槽。
在某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各连通槽位于比所述连通槽连接的两个主槽的第一开口侧的端部靠第二开口侧的位置。
在某优选实施方式中,由与所述各透镜的侧面相邻且设置在所述各内侧面部的至少一个主槽形成的、比所述连通槽靠第一开口侧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均彼此大致相等。
本发明的照相机装置具备: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记载的透镜单元;具有摄像区域且通过所述透镜单元将在所述摄像区域形成的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部;从所述摄像部接收所述电子信号并生成所述像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单元,能够将插入镜筒中的各透镜精度良好地进行位置对合,并且,能够使将透镜粘接到镜筒时的粘接条件在各粘接部分相同。因此,能够将各透镜均匀地与镜筒接合。另外,能够以高精度进行透镜的位置对合,实现光学特性优越的透镜单元。另外,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光从镜筒的外部进入镜筒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表示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B是表示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镜筒的立体图。
图3B是从图3A所示的箭头D1的方向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镜筒的俯视图。
图4A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镜筒中装入有第一透镜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B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镜筒中装入有第一透镜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A是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调整装入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的位置的方法的剖视图。
图5B是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粘接装入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的方法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镜筒中装入有第二透镜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B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镜筒中装入有第二透镜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向镜筒中装入第二透镜时空气排出的情况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8A是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调整装入镜筒中的第二透镜的位置的方法的剖视图。
图8B是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粘接装入镜筒中的第二透镜的方法的剖视图。
图9A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镜筒中装入有第三透镜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B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镜筒中装入有第三透镜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向镜筒中装入第三透镜时空气排出的情况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11A是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调整装入镜筒中的第三透镜的位置的方法剖视图。
图11B是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粘接装入镜筒中的第三透镜的方法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向镜筒中装入第四透镜时空气排出的情况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13A是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调整装入镜筒中的第四透镜的位置的方法的剖视图。
图13B是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粘接装入镜筒中的第四透镜方法的剖视图。
图14A是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镜筒的立体图。
图14B是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镜筒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一三面调整夹具、第二三面调整夹具、第三三面调整夹具及第四三面调整夹具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第一三面调整夹具、第二三面调整夹具、第三三面调整夹具及第四三面调整夹具插入镜筒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从图16的PZ1方向观察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第一三面调整夹具、第二三面调整夹具、第三三面调整夹具及第四三面调整夹具插入镜筒后的状态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18A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三面调整夹具及第三三面调整夹具调整第一透镜及第三透镜的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B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三面调整夹具及第四三面调整夹具调整第二透镜及第四透镜的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粘接到镜筒上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镜筒的结构及粘接透镜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2A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照相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机的立体图。
图22B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照相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携带式电话机的其他立体图。
图22C是表示本发明的照相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3是表示组装现有的透镜组件的顺序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在组装现有的透镜组件的顺序中,将透镜插入固定夹具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单元具备四个透镜。其中,透镜的数量只要是多个即可,可以是具备两个或者三个透镜的透镜单元,也可以是具备五个以上透镜的透镜单元。另外,本发明的透镜单元能够以各种尺寸实施。例如,当透镜为圆形时,可以实施为具备直径数mm以上、数cm以下的尺寸的透镜的透镜单元。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201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透镜单元201的立体图,图2B是透镜单元201的剖视图。透镜单元201具备镜筒1、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和第四透镜24。如图1及图2B所示,镜筒1具有第一开口1B及第二开口1A、夹在第一开口1B及第二开口1A之间且沿镜筒1的中心轴1a延伸的内空间1C。在内空间1C中,从第一开口1B朝向第二开口1A收纳有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及第四透镜24。
在这些透镜中的各相邻的两个透镜中,位于第二开口1A侧的透镜的与光轴平行的投影形状比位于第一开口1B侧的透镜的与光轴平行的投影形状大。这里所说的投影形状大,不单单表示面积大小,还表示在将两个透镜的投影形状以光轴一致的方式重叠时,大的投影形状完全包含小的投影形状。具体而言,第四透镜24的投影形状比第三透镜的投影形状大,第三透镜23的投影形状比第二透镜的投影形状大。另外,第二透镜22的投影形状比第一透镜的投影形状大。透镜的投影形状通常为圆形,但也可以为椭圆或矩形。另外,在相邻的透镜中,投影形状只要满足上述关系,不必所有透镜的形状相同,例如也可以圆形与矩形混合在一起。
图3A是镜筒1的立体图,图3B是从图3A所示的箭头D1、即第二开口1A侧观察镜筒1而得到的俯视图。如图2B、图3A及图3B所示,镜筒1具有与内空间1C的中心轴1a平行且规定与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及第四透镜24的各自的投影形状对应的截面的第一内侧面部11R、第二内侧面部12R、第三内侧面部13R及第四内侧面部14R。各内侧面部由与中心轴1a平行的曲面、或者多个平面构成。
在这些内侧面部中的各相邻的两个内侧面部中,位于第二开口1A侧的内侧面部的截面比位于第一开口1B侧的内侧面部的截面大。这里所说的截面大表示较大的截面的形状完全包含较小的截面的形状。具体而言,第四内侧面部14R所规定的截面比第三内侧面部13R所规定的截面大。同样,第三内侧面部13R所规定的截面比第二内侧面部12R所规定的截面大。第二内侧面部12R所规定的截面比第一内侧面部11R所规定的截面大。
各内侧面部所规定的截面比对应的透镜的投影形状稍大。即,在各透镜的侧面与对应的内侧面部之间设有间隙,设有能够使透镜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内移动而调整位置的空隙。考虑各透镜的偏心量来确定空隙的尺寸。
如图2B清楚地表示那样,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及第四透镜24以分别与第一内侧面部11R、第二内侧面部12R、第三内侧面部13R及第四内侧面部14R相邻的方式收纳在内空间1C中。
在镜筒1的第一开口1B的周围设有由与中心轴1a垂直的面构成的第一凸缘面11S。第一凸缘面11S通过与第一透镜21的对接面21T抵接来进行第一透镜21在与中心轴1a平行的方向上的定位。
另外,在第一内侧面部11R与第二内侧面部12R之间、第二内侧面部12R与第三内侧面部13R之间、第三内侧面部13R与第四内侧面部14R之间以及第四内侧面部14R的第二开口1A侧的端部,分别设有由与中心轴1a垂直的面构成的第二凸缘面12S、第三凸缘面13S、第四凸缘面14S及第五凸缘面15S。第二凸缘面12S连接第一内侧面部11R与第二内侧面部12R。同样,第三凸缘面13S连接第二内侧面部12R与第三内侧面部13R,第四凸缘面14S连接第三内侧面部13R与第四内侧面部14R。为了易于分辨这些凸缘面,在图3A中对它们标注剖面线来表示。
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及第四透镜24在与彼此相邻的透镜抵接的状态下收纳于镜筒1的内空间1C中,由此进行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及第四透镜24的在与中心轴1a平行的方向上的定位。优选构成为使第一定位面11S与对接面21T的抵接、及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及第四透镜24的抵接为面接触或至少三处的点接触等能够维持稳定的接触状态的结构。
如图3A及图3B清楚地表示那样,镜筒1具有多个主槽,所述多个主槽设置在第一内侧面部11R、第二内侧面部12R、第三内侧面部13R及第四内侧面部14R的各个上,从第一开口1B向第二开口1A延伸,更优选与中心轴1a平行地延伸。具体而言,在第一内侧面部11R上设有第一A主槽11A、第一B主槽11B及第一C主槽11C。同样,在第二内侧面部12R上设有第二A主槽12A、第二B主槽12B及第二C主槽12C。在第三内侧面部13R上设有第三A主槽13A、第三B主槽13B及第三C主槽13C。在第四内侧面部14R上设有第四A主槽14A、第四B主槽14B及第四C主槽14C。
设于第一内侧面部11R上的第一A主槽11A、第一B主槽11B及第一C主槽11C达到第二凸缘面12S,分别通过切开第二凸缘面12S而在第二凸缘面12S上具有开口。设于第二内侧面部12R上的各主槽也达到第三凸缘面13S,通过切开第三凸缘面12S而在第三凸缘面13S上具有开口。设于第三内侧面部13上的各主槽及设于第四内侧面部14上的各主槽也具备同样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内侧面部设有三个主槽,但只要设有多个主槽即可,可以设有两个主槽或者四个以上的主槽。另外,设于各内侧面部上的主槽的数量也可以不同。如图3A所示,这些主槽不达到镜筒1的外侧面,外侧面1C与内空间1D没有通过这些主槽贯通。因此,光不会从镜筒1的外部进入内空间1C而对光学特性造成恶劣影响。
这些主槽如以下详细说明的那样,用作在将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及第四透镜24粘接到镜筒1前、供用于调整各透镜的位置的调整夹具插入的空间。另外,也作为放出因插入透镜而形成的密闭空间的空气的气道而发挥作用。另外,提供接合镜筒1与各透镜的粘接剂的填充空间。通过在各内侧面部设置多个主槽,能够从两个方向以上插入用于调整透镜的位置的调整夹具,且能够更加精密地调整透镜的位置。另外,通过将主槽利用为粘接剂的积存部,从而能够将各透镜在多处可靠地与镜筒1粘接。
另外,各内侧面部的槽在各凸缘面具有开口。因此,例如在保持为镜筒1的中心轴1a成铅垂方向并将各透镜插入内空间1C而进行组装时,需要注入各槽中的粘接剂的滴下方向为铅垂方向、即全部成为同一方向。因此,向各槽滴下的粘接剂的粘接条件变得相同,粘接性稳定。
如图3B清楚地表示那样,优选设于各内侧面部上的主槽的以中心轴1a为中心的方位与设于其他内侧面部上的主槽的以中心轴1a为中心的方位不同。具体而言,在从中心轴1a观察到第一内侧面部11R的第一A主槽11A的方向上不存在第二内侧面部12R、第三内侧面部13R及第四内侧面部14R的任一主槽。这样,通过配置各内侧面部的主槽,使得因填充在主槽中的粘接剂收缩而产生的应力在镜筒1中与中心轴1a垂直的面上分散。从而,能够抑制在镜筒1上产生歪斜的情况。
另外,优选多个主槽绕中心轴1a以等方位间隔配置在各内侧面部上。例如,如图3B所示,在设于各内侧面部上的主槽的数量为三个时,优选主槽以120度间隔设于各内侧面部。由此,由填充在主槽中的粘接剂作用在各透镜上的应力相对于中心轴1a被均匀地分散,能够抑制在各透镜上产生歪斜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进而优选第一A主槽11A、第二A主槽12A、第三A主槽13A及第四A主槽14A分别以30度的间隔设置。由此,在各透镜上产生的应力被均匀地分散,且在镜筒1上产生的应力也被均匀地分散。因此,即使在例如在会产生大的温度差的环境下使用透镜单元时,因温度差而产生的应力也会被均匀地分散,光学特性不易变动。
进而,如图3B所示,优选由与各透镜的侧面邻接且设于各内侧面部上的多个主槽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均彼此大致相等。由此,如下述说明的那样,由于填充在各主槽中的粘接剂的量大致相等,因此在各主槽中粘接剂固化所需要的时间大致相等。另外,由于填充的粘接剂的量在各主槽中大致相等,因此填充在各主槽中的粘接剂因固化、收缩而向镜筒1及各透镜作用的应力相等,应力被进一步均匀地分散。
另外,优选设于各内侧面部上的各主槽的第一开口1B侧的端部在镜筒1的中心轴1a的方向上位于对应的透镜的两个对接面之间。例如,如图2B所示,设于第一内侧面部11R上的第一A主槽11A的第一开口1B侧的端部11EA在镜筒1的中心轴1a的方向上位于第一透镜21的两个主面即对接面21T、21S之间。优选设于第一内侧面部11R上的第一B主槽11B及第一C主槽11C也具备同样的结构。另外,优选第二内侧面部12R、第三内侧面部13R及第四内侧面部14R的主槽也具备同样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填充在主槽中的粘接剂经由透镜的对接面进入透镜的有效区域内而对透镜单元的光学特性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况。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能够对插入镜筒1中的各透镜精度良好地进行位置对合,并且,将透镜粘接到镜筒1时条件在各粘接部分相同。因此,能够以高精度进行透镜的位置对合,实现光学特性优越的透镜单元。
接下来,说明透镜单元201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4A及图4B所示,使第一透镜21沿着镜筒1的内侧面部11R插入至镜筒1的内部深处,使第一透镜21的对接面21T与第一凸缘面11S抵接。插入后,由于在第一透镜21的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11R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因此如图5A所示,将第一调整夹具J1插入第一A主槽11A、第一B主槽11B、第一C主槽11C中来调整第一透镜21的位置。此时,在利用例如自动准直仪等测定装置参照来自第一透镜21的任意透镜面的反射光的同时,将插入第一A主槽11A、第一B主槽11B及第一C主槽11C中的第一调整夹具J1分别独立地向箭头DJ1方向均衡地移动,以使第一透镜21与镜筒1的偏心、即镜筒1的中心轴1a与第一透镜21的光轴21a的偏移最小。
在确定第一透镜21的位置后,如图5B所示,向三个主槽沿箭头DS1方向注入粘接剂并使粘接剂固化,从而将第一透镜21固定在镜筒1上。此时,粘接剂能够可靠地分别积存在由第一A主槽11A、第一B主槽11B及第一C主槽11C与第一透镜21的外侧面形成的区域中。因此,能够在确定的位置配置粘接剂从而进行牢固的固定。
作为此时使用的粘接剂,可以选定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或热固化型粘接剂等符合条件的粘接剂。特别地,若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则由于照射紫外线前能够自由调整,照射后能够可靠地固化,因此能够进行可靠的粘接,使得即使在粘接后依次将透镜重叠插入并进行调整,调整位置也不会变化。
另外,如图4B所示,第一A主槽11A、第一B主槽11B及第一C主槽11C的第一开口1B侧的端部11EA、11EB及11EC在镜筒1的中心轴1a的方向上位于第一透镜的两个对接面21T及21S之间。因此,能够抑制填充在第一A主槽11A、第一B主槽11B及第一C主槽11C中的粘接剂经由第一透镜21的对接面21T进入透镜的有效区域。
同样,如图6A及图6B所示,使第二透镜22沿第二内侧面部12R插入镜筒1的内空间1C直至与第一透镜21接触。此时,如图7所示,随着第二透镜22的插入,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之间的空气被压缩。空气向箭头DA12B方向的流动在第二内侧面部12R侧被制止,但通过第二A主槽12A(及第二B主槽12B、第二C主槽12C)能够使向箭头DA12A方向流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由此,虽然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之间的空气被第二内侧面部12R封闭,但上述三个主槽成为被压缩的空气的气道,从而能够使空气向外部放出。因此,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引起的组装性的降低,所述情况是指,在将第二透镜22装入镜筒1时产生压缩的斥力而将第二透镜22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推回。
接下来,如图8A所示,将第二调整夹具J2分别插入第二A主槽12A、第二B主槽12B、第二C主槽12C中,与第一透镜21的情况同样地调整位置。之后,如图8B所示,向三个主槽沿箭头DS2方向注入粘接剂并使粘接剂固化,从而将第二透镜22固定到镜筒1上。此时,粘接剂能够可靠地分别积存在由第二A主槽12A、第二B主槽12B及第二C主槽12C与第二透镜22的外侧面形成的区域中。因此,能够在确定的位置配置粘接剂从而进行牢固的固定。
另外,如图6B所示,第二A主槽12A、第二B主槽12B及第二C主槽12C的第一开口1B侧的端部12EA、12EB及12EC在镜筒1的中心轴1a的方向上位于第二透镜22的两个对接面22T及22S之间。因此,能够抑制填充在第二A主槽12A、第二B主槽12B及第二C主槽12C中的粘接剂经由第二透镜22的对接面22T进入透镜的有效区域。
同样,如图9A及图9B所示,使第三透镜23沿第三内侧面部13R插入镜筒1的内空间1C直至与第二透镜22接触。此时,如图10所示,随着第三透镜22的插入,第二透镜22与第三透镜23之间的空气被压缩。空气向箭头DA13B方向的流动在第三内侧面部13R侧被制止,但通过第三A主槽13A(及第三B主槽13B、第三C主槽13C)能够使向箭头DA13A方向流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由此,虽然第二透镜22与第三透镜23之间的空气被第三内侧面部13R封闭,但上述三个主槽成为被压缩的空气的气道,从而能够向外部放出空气。因此,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引起的组装性的降低,所述情况是指,在将第三透镜23装入镜筒1中时产生压缩的斥力而将第三透镜23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推回。
接下来,如图11A所示,将第三调整夹具J3分别插入第三A主槽13A、第三B主槽13B、第三C主槽13C中,与第一透镜21的情况同样地调整位置。之后,如图11B所示,向三个主槽沿箭头DS3方向注入粘接剂并使粘接剂固化,从而将第三透镜23固定在镜筒1上。此时,粘接剂能够可靠地分别积存在由第三A主槽13A、第三B主槽13B及第三C主槽13C与第三透镜23的外侧面形成的区域中。因此,能够在确定的位置配置粘接剂从而进行牢固的固定。
另外,如图9B所示,第三A主槽13A、第三B主槽13B及第三C主槽13C的第一开口1B侧的端部13EA、13EB及13EC在镜筒1的中心轴1a的方向上位于第三透镜23的两个对接面23T及23S之间。因此,能够抑制填充在第三A主槽13A、第三B主槽13B及第三C主槽13C中的粘接剂经由第三透镜23的对接面23T进入透镜的有效区域。
同样,如图2A及图2B所示,将第四透镜24沿第四内侧面部14R插入镜筒1的内空间1C直至与第三透镜23接触。此时,如图12所示,随着第四透镜24的插入,第三透镜23与第四透镜24之间的空气被压缩。空气向箭头DA14B方向的流动在第四内侧面部14R侧被制止,但通过第四A主槽14A(及第四B主槽14B、第四C主槽14C)能够使向箭头DA14A方向流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由此,虽然第三透镜23与第四透镜24之间的空气被第四内侧面部14R封闭,但上述三个主槽成为被压缩的空气的气道,从而能够向外部放出空气。因此,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引起的组装性的降低,所述情况是指,在将第四透镜24装入镜筒1中时产生压缩的斥力而将第四透镜24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推回。
接下来,如图13A所示,将第四调整夹具J4分别插入第四A主槽14A、第四B主槽14B、第四C主槽14C中,与第一透镜21的情况同样地调整位置。之后,如图13B所示,向三个主槽沿箭头DS4方向注入粘接剂并使粘接剂固化,从而将第四透镜24固定在镜筒1上。此时,粘接剂能够可靠地分别积存在由第四A主槽14A、第四B主槽14B及第四C主槽14C与第四透镜24的外侧面形成的区域中。因此,能够在确定的位置配置粘接剂从而进行牢固的固定。
另外,如图2B所示,第四A主槽14A、第四B主槽14B及第四C主槽14C的第一开口1B侧的端部14EA、14EB及14EC在镜筒1的中心轴1a的方向上位于第四透镜24的两个对接面24T及24S之间。因此,能够抑制填充在第四A主槽14A、第四B主槽14B及第四C主槽14C中的粘接剂进入第四透镜24的对接面24T。这样,透镜单元201完成。
如上所述,在透镜单元201中,各主槽相对于各透镜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因此能够以透镜光轴为中心平衡良好地维持粘接强度。因此,即使在假设镜筒1的筒状部分因粘接而被稍微拉向透镜侧时,也能够整周均等地变形,因此能够降低组装而成的透镜单元的光学特性恶化的情况。另外,只要由各主槽与各透镜的外侧面形成的粘接剂的积存区域的容积大致相等,就能够进一步使粘接力均匀化。
另外,由于各主槽不在镜筒1的外侧面1D贯通,因此不会有不必要的光进入镜筒1中,实现达到上述各种效果的透镜单元。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4A是透镜单元202的镜筒101的立体图,图14B是从第二开口1A观察镜筒101而得到的俯视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设在镜筒1上的第一A主槽11A、第一B主槽11B、第一C主槽11C、第二A主槽12A、第二B主槽12B、第二C主槽12C、第三A主槽13A、第三B主槽13B、第三C主槽13C和第四A主槽14A、第四B主槽14B、第四C主槽14C中,从主槽的底部至镜筒1的中心轴1a的距离相互不同。与此相对,在透镜单元202的镜筒101中,如图14B所示,在设在镜筒101上的第一A主槽111A、第一B主槽111B、第一C主槽111C、第二A主槽112A、第二B主槽112B、第二C主槽112C、第三A主槽113A、第三B主槽113B、第三C主槽113C和第四A主槽114A、第四B主槽114B、第四C主槽114C中,从主槽的底部至镜筒101的中心轴1的距离彼此相等。即,所有的主槽的底部都位于用R110表示的直径的同心圆上。另外,所有的主槽都到达第五凸缘面15S,通过切开第五凸缘面15S而在第五凸缘面15S上具有开口。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镜筒101的结构,即使在将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及第四透镜24全部装入镜筒101后,第一A主槽111A、第一B主槽111B、第一C主槽111C、第二A主槽112A、第二B主槽112B、第二C主槽112C、第三A主槽113A、第三B主槽113B、第三C主槽113C和第四A主槽114A、第四B主槽114B、第四C主槽114C的开口也不会被各透镜覆盖,而在第五凸缘面15S上露出。因此,能够在装入所有的透镜后调整被第四透镜24遮挡的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及第三透镜23的位置。
图15表示装入所有的透镜后的状态下的透镜单元202、及在该状态下用于调整第一透镜21的位置的第一三面调整夹具51、用于对第二透镜22进行偏心调整的第二三面调整夹具52、用于对第三透镜23进行偏心调整的第三三面调整夹具53、用于对第四透镜24进行偏心调整的第四三面调整夹具54。如图15所示,第一三面调整夹具51具备第一A爪部511A、第一B爪部511B、第一C爪部511C和第一A操作部512A、第一B操作部512B、第一C操作部512C。同样,第二三面调整夹具52具备第二A爪部521A、第二B爪部521B、第二C爪部521C和第二A操作部522A、第二B操作部522B、第二C操作部522C。第三三面调整夹具53具备第三A爪部531A、第三B爪部531B、第三C爪部531C和第三A操作部532A、第三B操作部532B、第三C操作部532C。第四三面调整夹具54具备第四A爪部541A、第四B爪部541B、第四C爪部541C和第四A操作部542A、第四B操作部542B、第四C操作部542C。此外,在所有的三面调整夹具中,将连结操作部与爪部的部位制成至少在进行偏心调整时不会产生对调整精度造成影响的变形的结构。
以下,说明使用了三面调整夹具的透镜单元202的组装方法。
首先,将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及第四透镜24沿镜筒101的第一内侧面部11R、第二内侧面部12R、第三内侧面部13R及第四内侧面部14R插入镜筒101的内空间1C中。
接着,将四个三面调整夹具插入各主槽中。如图16所示,这四个三面调整夹具能够同时装入组装有所有的透镜的状态下的透镜单元202。图17是从图16的箭头PZ1方向观察装入有四个三面调整夹具的透镜单元202而得到的俯视图。另外,图18A表示通过第一A爪部511A(第一B爪部511B、第一C爪部511C)及第三A爪部531A(第三B爪部531B、第三C爪部531C)且包含各透镜的光轴的平面的截面,图18B表示通过第二A爪部521A(第二B爪部521B、第二C爪部521C)及第四A爪部541A(第四B爪部541B、第四C爪部541C)且包含各透镜的光轴的平面的截面。
在该状态下,在分别设于第一三面调整夹具51、第二三面调整夹具52、第三三面调整夹具53及第四三面调整夹具54上的第一透过孔51A、第二透过孔52A、第三透过孔53A及第四透过孔54A中通过测定用的光,使测定用的光从第四透镜24透过至第一透镜21,使用透过偏心测定装置等来参照各透镜的偏心状态。并且,将设于第一三面调整夹具51、第二三面调整夹具52、第三三面调整夹具53及第四三面调整夹具54上的第一A操作部512A、第一B操作部512B、第一C操作部512C、第二A操作部522A、第二B操作部522B、第二C操作部522C、第三A操作部532A、第三B操作部532B、第三C操作部532C和第四A操作部542A、第四B操作部542B、第四C操作部542C向图17所示的箭头D51A方向、箭头D51B方向、箭头D51C方向、箭头D52A方向、箭头D52B方向、箭头D52C方向、箭头D53A方向、箭头D53B方向、箭头D53C方向和箭头D54A方向、箭头D54B方向、箭头D54C方向操作而进行偏心调整,从而降低装入后的透镜整体的偏心量。
在进行偏心调整时,也可以不使光从第四透镜24侧透过,反之使光从第一透镜21侧透过。优选在进行偏心调整时,将透镜单元202以使其不会移动的某种方法固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202,能够在装入所有的透镜后一次进行各透镜相对于镜筒101的偏心调整、及各透镜之间彼此的偏心调整。
之后,从各主槽拔出四个三面调整夹具,将各透镜粘接与镜筒101粘接。以下,举出以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为粘接剂的示例来说明透镜的粘接。
如图19所示,以镜筒101的中心轴1a与铅垂方向平行的方式支承透镜单元202。粘接剂的滴下及固化使用粘接剂射出机301及紫外线照射器302。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所有透镜的偏心调整完成后的透镜单元202中,所有的主槽仍处于开放的状态。
例如,首先,由粘接剂射出机301射出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并将其向位于第一位置200F的开放的主槽注入,等待粘接剂渗透到与该主槽对应的透镜为止。在到渗透为止的期间,使透镜单元202沿箭头D200A方向旋转,将滴下有粘接剂的主槽转动至第二位置200S。然后,若在该位置使紫外线照射器302照射,则紫外线从开放的主槽的开口到达粘接剂积存的部位,由此粘接剂固化。紫外线照射的时间及强度可以根据使用的粘接剂的种类适当设定。之后,继续使透镜单元202旋转,在第一位置200F相继向开放的主槽滴下粘接剂,并在第二位置200S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固化。对所有的主槽实施以上的过程后,粘接完成。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各主槽的设于第五凸缘面15S上的开口位于以中心轴1a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因此,通过使透镜单元202绕中心轴1a转动,从而能够仅使用粘接剂射出机301及紫外线照射器302各1台而将所有的透镜固定在镜筒101上。
另外,各主槽的相对角度全部均等,因此施加到各透镜上的粘接力均等,能够抑制透镜的相对于镜筒的偏心。进而,由于应力所产生的歪斜均匀化,因此减轻因透镜或者透镜单元的变形而导致的光学特性的恶化。另外,粘接剂滴下及紫外线照射时使透镜单元转动的转动角度相等,因此有利于转动控制的简单化。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若以透镜的光轴为基准的各主槽的半径位置阶段性地不同,则排列角度也阶段性地不同,因此在将粘接剂注入主槽中来粘接各透镜时,能够避免镜筒内的粘接剂的不均匀。从而,能够抑制因粘接剂引起的重心偏移。
此时,只要由各主槽与各透镜的外周形成的粘接剂的积存区域全部为相等的容积,则能够使粘接剂射出机301的射出量在所有的主槽内为等量,因此有利于射出量控制的简单化。
此外,粘接剂射出机301的形式并不限于图19所示的形式,也可以是例如像自动分配器那样的形式。
另外,即使使用热固化型粘接剂或其他粘接剂作为粘接剂,也只是固化的方式不同而已,能够同样固定透镜。此时,不需要紫外线照射器302。例如在使用热固化型粘接剂的情况下,优选代替使用照射热线的照射器那样的装置。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在相邻的主槽连通这一点上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203的镜筒151的立体图。如图20所示,在镜筒151的第一A主槽161A与第二A主槽162A之间设有连接第一A主槽161A与第二A主槽162A的第一连通槽412,在第二A主槽162A与第三A主槽163A之间设有连接第二A主槽162A与第三A主槽163A的第二连通槽423,且在第三A主槽163A与第四A主槽164A之间设有连接第三A主槽163A与第四A主槽164A的第三连通槽434。这些连通槽位于比连通槽所连接的两个主槽的第一开口1B侧的端部靠第二开口1A侧的位置。例如,连接第一A主槽161A与第二A主槽162A的第一连通槽412位于比端部11EA及端部12EA靠第二开口1A侧的位置。
虽然图20中未图示,但同样在第一B主槽161B与第二B主槽162B之间、第二B主槽162B与第三B主槽163B之间、及第三B主槽163B与第四B主槽164B之间、第一C主槽161C与第二C主槽162C之间、第二C主槽162C与第三C主槽163C之间、及第三C主槽163C与第四C主槽164C之间设有同样的连通槽。
在这样的镜筒151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装入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及第四透镜24,之后在第一A主槽161A、第一B主槽161B、第一C主槽161C、第二A主槽162A、第二B主槽162B、第二C主槽162C、第三A主槽163A、第三B主槽163B、第三C主槽163C和第四A主槽164A、第四B主槽164B、第四C主槽164C中填充粘接剂而将各透镜固定在镜筒151上。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各主槽彼此之间设有连通槽,因此如图20所示,仅通过使粘接剂射出机301的射出位置与第四A主槽164A的位置一致而进行注入,就能够使粘接剂通过连通槽而依次向相邻的第三A主槽163A、第二A主槽162A及第一A主槽161A流动。此时,若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作为粘接剂,则在粘接剂到达第一A主槽161A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器305进行照射,从而粘接剂固化。若紫外线照射器305对从第一A主槽161A至第四A主槽164全部都照射到,则能够使粘接剂同时固化。紫外线照射的时间及强度可以根据使用的粘接剂的种类进行适当设定。
之后,依次使粘接剂射出机301的射出位置与接下来的第四B主槽164B或第四C主槽164C的位置一致而注入粘接剂并使粘接剂固化,从而最终完成所有透镜向镜筒151的固定。
此外,设于镜筒151上的第一连通槽412、第二连通槽423、第三连通槽434并不限于图20所示的形态。
另外,粘接剂射出机301的形式并不限于图20所示的形式,也可以是例如像自动分配器那样的形式。
另外,即使使用热固化型粘接剂或其他粘接剂作为粘接剂,也只是固化的方法不同而已,能够同样固定透镜。此时,不需要紫外线照射器302。例如在使用热固化型粘接剂的情况下,优选代替使用照射热线的照射器那样的装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各主槽彼此之间设有连通槽的镜筒151中,由于如上所述那样,连通槽设置在比各主槽的第一开口1B侧的端部靠第二开口1A侧的位置,因此在第一连通槽412与第二A主槽162A(第二B主槽162B、第二C主槽162C)、第二连通槽423与第三A主槽163A(第三B主槽163B、第三C主槽163C)及第三连通槽434与第四A主槽164A(第四B主槽164B、第四C主槽164C)之间产生高低差。通过该高低差能够确保粘接剂从各主槽的端部积存的空间,因此能够得到更可靠的粘接力。
另外,若使粘接剂所积存的区域的容积全部相等,则能够将粘接力在透镜整周上均匀化。因此,即使在假设镜筒151的筒状部分因粘接而被稍微拉向透镜侧时,也能够整周均等地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组装而成的透镜单元的光学特性的恶化。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第二透镜22与第三透镜23及第三透镜23与第四透镜24相互抵接,由此进行镜筒的中心轴(各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定位的结构。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各透镜通过镜筒进行镜筒的中心轴方向的定位的结构。
图2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204的截面。如图21所示,透镜单元204的镜筒161具备设于第一内侧面部11R与第二内侧面部12R之间的第二凸缘面12S’、设于第二内侧面部12R与第三内侧面部13R之间的第三凸缘面13S’、设于第三内侧面部13R与第四内侧面部14R之间的第四凸缘面14S’。
第二凸缘面12S’通过与第二透镜22的主面的一部分即对接面22T抵接来进行第二透镜22在中心轴1a方向上的定位。同样,第三凸缘面13S’通过与第三透镜23的主面的一部分即第三对接面23T抵接来进行第三透镜23在中心轴1a方向上的定位。第四凸缘面14S’通过与第四透镜24的主面的一部分即第四对接面24T抵接来进行第四透镜24在中心轴1a方向上的定位。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21的对接面21S位于比第二凸缘面12S靠第二开口1A侧的位置,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透镜21收纳于镜筒161的状态下,第二凸缘面12S’这一方位于比第一透镜21的对接面21S靠第二开口1A侧的位置。因此,第二透镜22的第二开口1A侧的对接面22T与第二凸缘面12S’抵接。同样,第三凸缘面13S’位于比第二透镜22的对接面22S靠第二开口1A侧的位置。第四凸缘面14S’位于比第三透镜23的对接面23S靠第二开口1A侧的位置。因此,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第二透镜22与第三透镜23及第三透镜23与第四透镜24互不接触而存在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镜筒161的凸缘面及透镜的对接面均由平面构成。然而,也可以将它们中的一方由平面构成,而将另一方形成为能够在三个以上的部位支承的突起形状。即使形成为这样的结构,也能够进行各透镜在镜筒的中心轴1a方向上的定位。
(第五实施方式)
说明基于本发明的照相机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22A及图22B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装置312的携带式电话机311的表面侧及背面侧的立体图。图22C是表示照相机装置312的结构的简要的框图。照相机装置312具备透镜单元201、摄像部301、图像处理部302、存储器303和控制器304。
在本实施方式中,照相机装置312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201。然而,也可以具备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任一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
摄像部具有摄像区域301a,由透镜单元201将在摄像区域301a形成的像转换成电信号。图像处理部302从摄像部301接收电信号,生成摄影的像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存储器303中。照相机装置312能够摄影的影像不限于静止图像,还可以是动态图像。
控制器304根据通过携带式电话机311的操作按钮313等输入的用户的指令,控制摄像部301、图像处理部302及存储器303,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图像的摄影,或在存储器303中记录图像数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装置,光学系透镜单元201被一体化,且具备优越的光学特性。因此,通过比较简单的组装工序,就能够将照相机装置312装入携带式电话机311,且具有优越的光学特性。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粘接而产生的应力分散,因此能够抑制组装而成的透镜单元201的光学特性的恶化。因此,在各种使用环境下,光学特性都不易于变动,实现具有优越的照相机特性的携带式电话机。
在上述第一到第五实施方式中,构成透镜的材料使用树脂或者玻璃中任一种都能够获得同等的效果。但是,若透镜使用玻璃时镜筒使用金属、透镜使用树脂时镜筒也使用树脂,则能够减小两者间的线膨胀系数之差,减小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两者间的变形量之差所导致的变形,因此优选。另外,任一透镜的光学的有效面的形状都不限于各附图所示的形状。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能够对插入筒中的各透镜精度良好地进行位置对合,并且能够使将透镜粘接到镜筒时的条件在各粘接部分相同。另外,在将多个透镜插入镜筒后使用夹具,尤其能够在与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进行透镜的偏心调整。
另外,由于主槽被利用为粘接剂的积存部,因此能够在所期望的位置配置粘接剂。由此,能够通过粘接剂将透镜可靠地固定在镜筒上。
另外,向主槽注入粘接剂的注入作业能够全部从与透镜的光轴平行的方向进行,因此粘接剂的滴下方向被确定为一个方向。由此,粘接性稳定,且能够避免透镜相对于镜筒的位置精度的恶化。进而,通过从一个方向进行粘接作业,能够避免作业区域过度扩大的情况。
进而,能够不依赖于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定位机构而实现上述的结构。
另外,由于镜筒的圆筒内表面没有因主槽而向外部露出,因此无需实施设置追加部件等特别的措施,就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光从外部进入作为透镜单元发挥作用时的正规光路,避免对得到的摄像的恶劣影响。
另外,由于主槽没有配置在透镜周围的相同方位,因此能够提高多处同时进行作业时的粘接及偏心调整的作业性。
另外,由于主槽在透镜周围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因此基于粘接剂产生的粘接力不会在与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不均衡地施加,能够抑制透镜相对于镜筒的偏心。进而,由于作用在透镜及镜筒上的应力在透镜的整周上均等,因此能够避免在各透镜及镜筒上产生不均衡的歪斜。
另外,若以透镜的光轴为基准的各主槽的半径位置阶段性地不同,则排列角度也阶段性地不同。因此,在将粘接剂注入主槽来粘接各透镜时,镜筒内的粘接剂的不均匀被抑制,能够使重心平衡良好。由此,即使在例如使透镜单元动作来进行手抖补偿等时,也能够重心平衡良好地工作。
另外,与各透镜对应的主槽除镜筒的插入开口侧的主槽的开放部外,其他部分封闭在与各透镜的外周面构成的空间内,因此能够防止在主槽中注入粘接剂时无意中粘接剂向比粘接对象的透镜靠内部侧的透镜泄漏的情况,能够避免对粘接对象的透镜以外的透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的情况。
另外,由于在任意主槽中注入的粘接剂的量一定,因此在将粘接剂注入主槽来粘接各透镜时,能够使粘接剂射出机的射出量一定。
另外,能够在向主槽注入粘接剂时将粘接剂射出机固定设置在特定的某半径位置上。
另外,即使在将所有的透镜装入了镜筒中的状态下,也能够使用于调整偏心的夹具进入直至与各透镜接触的部位,能够在镜筒完成的状态下一次进行各透镜的偏心调整。
另外,仅通过向镜筒的最靠插入开口侧的主槽注入粘接剂就能够使粘接剂流入内部侧的主槽,因此能够削减粘接工时、粘接剂射出机的台数。
另外,通过在连通槽与主槽的底面之间可靠地设置高低差,能够使粘接剂可靠地驻留在主槽的区域中,能够避免粘接不良。
另外,在连通槽与主槽的底面之间可靠地设有高低差,进而使驻留的粘接剂的量一定,因此能够使粘接强度在所有的粘接部位均匀。由此,施加到透镜及镜筒上的力变得均等,因此能够避免在构件上产生不均衡的歪斜等。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透镜单元能够适用于具备各种光学系统的影像设备,能够适合地在用于各种用途的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中使用。
符号说明
1、101、151镜筒
1A第二开口
1B第一开口
11R第一内侧面部
12R第二内侧面部
13R第三内侧面部
14R第四内侧面部
11A第一A主槽
11B第一B主槽
11C第一C主槽
12A第二A主槽
12B第二B主槽
12C第二C主槽
13A第三A主槽
13B第三B主槽
13C第三C主槽
14A第四A主槽
14B第四B主槽
14C第四C主槽
11EA、11EB、11EC端部
12EA、12EB、12EC端部
13EA、13EB、13EC端部
14EA、14EB、14EC端部
11S、11S’第一凸缘面
12S、12S’第二凸缘面
13S、13S’第三凸缘面
14S、14S’第四凸缘面
21第一透镜
22第二透镜
23第三透镜
24第四透镜
21S、22S、23S、24S对接面
21T、22T、23T、24T对接面
201、202、203、204透镜单元
111A第一A主槽
111B第一B主槽
111C第一C主槽
112A第二A主槽
112B第二B主槽
112C第二C主槽
113A第三A主槽
113B第三B主槽
113C第三C主槽
114A第四A主槽
114B第四B主槽
114C第四C主槽
J1第一调整夹具
J2第二调整夹具
J3第三调整夹具
J4第四调整夹具
51第一三面调整夹具
52第二三面调整夹具
53第三三面调整夹具
54第四三面调整夹具
51A第一透过孔
52A第二透过孔
53A第三透过孔
54A第四透过孔
511A第一A爪部
511B第一B爪部
511C第一C爪部
512A第一A操作部
512B第一B操作部
512C第一C操作部
521A第二A爪部
521B第二B爪部
521C第二C爪部
522A第二A操作部
522B第二B操作部
522C第二C操作部
531A第三A爪部
531B第三B爪部
531C第三C爪部
532A第三A操作部
532B第三B操作部
532C第三C操作部
541A第四A爪部
541B第四B爪部
541C第四C爪部
542A第四A操作部
542B第四B操作部
542C第四C操作部
301粘接剂射出机
302紫外线照射器
200F第一位置
200S第二位置
412第一连通槽
423第二连通槽
434第三连通槽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透镜单元,其具备:
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夹在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且沿着中心轴的内空间的镜筒;
收纳于所述内空间中的多个透镜,
在所述多个透镜中的各相邻的两个透镜中,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侧的透镜的与光轴平行的投影形状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侧的透镜的与光轴平行的投影形状,
所述镜筒具有与所述中心轴平行且规定与所述多个透镜各自的投影形状对应的截面的多个内侧面部,所述多个内侧面部中的各相邻的两个内侧面部中,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侧的内侧面的截面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侧的内侧面的截面,
所述镜筒具有设置于所述多个内侧面部的各个上且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延伸的多个主槽,
所述多个透镜单元分别通过在设置于对应的内侧面部上的多个主槽的至少一部分中填充的粘接剂固定在所述对应的内侧面部上,
所述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方位与其他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方位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镜筒具有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最靠所述第一开口侧配置的透镜抵接的、进行光轴方向的定位的定位面,
所述多个透镜与彼此相邻的透镜在所述光轴方向上抵接,进行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镜筒具有多个抵接部,所述多个抵接部分别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对应的一个透镜抵接,进行所述对应的透镜的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镜筒具有外侧面,
设置于所述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不贯通到所述外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在所述各内侧面部,所述多个主槽绕所述中心轴以等方位间隔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内侧面部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所述多个主槽,
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方位从第一开口侧到第二开口侧依次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向一个方向移位。
8.根据权利要求1~4、6及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在各内侧面设置的所述多个主槽的各自的所述第一开口侧的端部在所述镜筒的所述中心轴方向上位于对应的透镜的两个对接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4及6~8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由与所述各透镜的侧面相邻且设置在所述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均彼此大致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4及6~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从所述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的底部至所述镜筒的中心轴的距离均彼此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4及6~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内侧面部具备至少一个连通相邻的两个主槽的连通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各连通槽位于比所述连通槽连接的两个主槽的第一开口侧的端部靠第二开口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由与所述各透镜的侧面相邻且设置在所述各内侧面部的至少一个主槽形成的、比所述连通槽靠第一开口侧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均彼此大致相等。
14.一种照相机装置,其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4及6~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
具有摄像区域且通过所述透镜单元将在所述摄像区域形成的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部;
从所述摄像部接收所述电子信号并生成所述像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

Claims (14)

1.一种透镜单元,其具备:
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夹在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且沿着中心轴的内空间的镜筒;
收纳于所述内空间中的多个透镜,
在所述多个透镜中的各相邻的两个透镜中,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侧的透镜的与光轴平行的投影形状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侧的透镜的与光轴平行的投影形状,
所述镜筒具有与所述中心轴平行且规定与所述多个透镜各自的投影形状对应的截面的多个内侧面部,所述多个内侧面部中的各相邻的两个内侧面部中,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侧的内侧面的截面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侧的内侧面的截面,
所述镜筒具有设置于所述多个内侧面部的各个上且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延伸的多个主槽,
所述多个透镜单元分别通过在设置于对应的内侧面部上的多个主槽的至少一部分中填充的粘接剂固定在所述对应的内侧面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镜筒具有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最靠所述第一开口侧配置的透镜抵接的、进行光轴方向的定位的定位面,
所述多个透镜与彼此相邻的透镜在所述光轴方向上抵接,进行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镜筒具有多个抵接部,所述多个抵接部分别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对应的一个透镜抵接,进行所述对应的透镜的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镜筒具有外侧面,
设置于所述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不贯通到所述外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方位与其他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方位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在所述各内侧面部,所述多个主槽绕所述中心轴以等方位间隔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内侧面部分别具有相同数量的所述多个主槽,
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方位从第一开口侧到第二开口侧依次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向一个方向移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在各内侧面设置的所述多个主槽的各自的所述第一开口侧的端部在所述镜筒的所述中心轴方向上位于对应的透镜的两个对接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由与所述各透镜的侧面相邻且设置在所述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均彼此大致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从所述各内侧面部的所述多个主槽的底部至所述镜筒的中心轴的距离均彼此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内侧面部具备至少一个连通相邻的两个主槽的连通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各连通槽位于比所述连通槽连接的两个主槽的第一开口侧的端部靠第二开口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由与所述各透镜的侧面相邻且设置在所述各内侧面部的至少一个主槽形成的、比所述连通槽靠第一开口侧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均彼此大致相等。
14.一种照相机装置,其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
具有摄像区域且通过所述透镜单元将在所述摄像区域形成的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部;
从所述摄像部接收所述电子信号并生成所述像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
CN2010800014926A 2009-04-06 2010-03-30 透镜单元 Pending CN1020166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91744 2009-04-06
JP2009091744 2009-04-06
PCT/JP2010/002329 WO2010116687A1 (ja) 2009-04-06 2010-03-30 レンズ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6678A true CN102016678A (zh) 2011-04-13

Family

ID=42935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14926A Pending CN102016678A (zh) 2009-04-06 2010-03-30 透镜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05737B2 (zh)
JP (1) JP5320461B2 (zh)
CN (1) CN102016678A (zh)
TW (1) TW201044045A (zh)
WO (1) WO2010116687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1884A (zh) * 2011-04-18 2012-10-24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电力变换装置及其电容器罩
CN104865674A (zh) * 2014-02-26 2015-08-2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镜头模块
CN106324785A (zh) * 2015-07-03 2017-01-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点胶流道的镜筒组及镜头模块
CN106461901A (zh) * 2014-04-10 2017-02-22 Mems启动有限公司 微型透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79164A (zh) * 2017-09-28 2017-12-1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入式镜筒及镜头
CN110320630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11338046A (zh) * 2018-12-19 2020-06-26 株式会社电装 透镜模块及车用成像装置
CN111913266A (zh) * 2019-05-09 2020-11-10 上旸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桶身的凸出结构
CN112731611A (zh) * 2019-10-15 2021-04-3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3241B (zh) * 2009-12-18 2013-11-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US9465187B2 (en) 2010-11-15 2016-10-11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MEMS Thermal despace compens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5692640B2 (ja) * 2011-02-07 2015-04-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10461B2 (en) * 2011-09-12 2014-04-29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Assembly for providing an aligned stack of two or more modules and a lithography system or a microscopy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n assembly
US20130292499A1 (en) * 2012-05-02 2013-11-07 Wei-Cheng Chu Glue-dripping needle structure
TWI565999B (zh) * 2012-12-19 2017-01-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
EP3270204A4 (en) * 2015-03-09 2018-03-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ens barrel and optical axis adjustment method
CN105445885B (zh) * 2015-10-30 2019-06-1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可调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45888B (zh) * 2015-12-21 2020-04-0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可调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校准方法
EP4180852A1 (en) * 2015-10-30 2023-05-17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Adjustable optical lens and camera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05445889B (zh) 2015-12-02 2019-01-0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采用分体式镜头的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US10732376B2 (en) 2015-12-02 2020-08-04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Camera lens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5982793U (zh) * 2016-07-20 2017-02-22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7450149A (zh) * 2017-08-31 2017-12-08 赣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安装固定装置及安装固定方法
US10416408B2 (en) * 2017-09-05 2019-09-17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Projector assembling equipment
US20210318512A1 (en) * 2018-08-14 2021-10-14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Lens group assembly, optical lens, camera module and lens group assembling method
TWI714247B (zh) * 2019-02-27 2020-1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DE102019209764A1 (de) * 2019-07-03 2021-01-07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ameragehäuses
TWI728585B (zh) 2019-12-06 2021-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JP7434608B2 (ja) 2020-12-17 2024-02-20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352A (ja) * 1993-06-16 1995-01-10 Nikon Corp レンズ支持胴枠
JP2002286987A (ja) * 2001-03-23 2002-10-03 Kanto Tatsumi Denshi Kk 鏡筒内に二つ以上のレンズを位置決め固定する方法及び該方法を適用した光学機器
US20040076420A1 (en) * 2002-10-17 2004-04-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amera
JP2005164811A (ja) * 2003-12-01 2005-06-23 Mitsutoyo Corp レンズ保持構造、対物レンズ、光学顕微鏡および組立方法
CN2736789Y (zh) * 2004-06-04 2005-10-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镜头模块
JP2007108485A (ja) * 2005-10-14 2007-04-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310276A (ja) * 2006-05-22 2007-11-29 Sharp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9113A (ja) * 2001-07-19 2003-01-29 Miyota Kk レンズホルダー構造
JP2003307660A (ja) * 2002-04-17 2003-10-31 Canon Inc 光学素子保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露光装置
JP2004085706A (ja) 2002-08-23 2004-03-1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鏡筒付き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0617680B1 (ko) * 2003-12-31 2006-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렌즈 모듈의 렌즈 홀더 장치
JP4847020B2 (ja) * 2005-01-19 2011-12-28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
US7929223B2 (en) * 2005-09-30 2011-04-19 Fujinon Corporation Lens block, lens, holder for holding the lens block, and projector using the lens holder
JP2007094241A (ja) 2005-09-30 2007-04-12 Fujinon Corp レンズブロック及びこれを保持するレンズ保持具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るプロジェクタ
JP2007187776A (ja) * 2006-01-12 2007-07-26 Fujinon Corp レンズ装置及びレンズ保持方法
KR100662238B1 (ko) * 2006-08-08 2006-12-28 주식회사 디오스텍 구동 수단을 구비한 렌즈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초점 조절 장치
CN101498822B (zh) * 2008-02-03 2011-09-28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镜头模块的电子装置
KR100982266B1 (ko) * 2008-04-24 2010-09-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모듈
CN101866040B (zh) * 2009-04-20 2013-04-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对焦镜头模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352A (ja) * 1993-06-16 1995-01-10 Nikon Corp レンズ支持胴枠
JP2002286987A (ja) * 2001-03-23 2002-10-03 Kanto Tatsumi Denshi Kk 鏡筒内に二つ以上のレンズを位置決め固定する方法及び該方法を適用した光学機器
US20040076420A1 (en) * 2002-10-17 2004-04-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amera
JP2005164811A (ja) * 2003-12-01 2005-06-23 Mitsutoyo Corp レンズ保持構造、対物レンズ、光学顕微鏡および組立方法
CN2736789Y (zh) * 2004-06-04 2005-10-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镜头模块
JP2007108485A (ja) * 2005-10-14 2007-04-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310276A (ja) * 2006-05-22 2007-11-29 Sharp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1884B (zh) * 2011-04-18 2014-11-05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电力变换装置及其电容器罩
CN102751884A (zh) * 2011-04-18 2012-10-24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电力变换装置及其电容器罩
CN104865674A (zh) * 2014-02-26 2015-08-2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镜头模块
US9507117B2 (en) 2014-02-26 2016-11-2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US10746960B2 (en) 2014-04-10 2020-08-18 Mems Start, Llc Miniature lens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6461901A (zh) * 2014-04-10 2017-02-22 Mems启动有限公司 微型透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24785A (zh) * 2015-07-03 2017-01-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点胶流道的镜筒组及镜头模块
CN106324785B (zh) * 2015-07-03 2019-05-2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点胶流道的镜筒组及镜头模块
CN107479164A (zh) * 2017-09-28 2017-12-1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入式镜筒及镜头
CN110320630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10320630B (zh) * 2018-03-30 2022-04-0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11338046A (zh) * 2018-12-19 2020-06-26 株式会社电装 透镜模块及车用成像装置
CN111338046B (zh) * 2018-12-19 2023-11-03 株式会社电装 透镜模块及车用成像装置
CN111913266A (zh) * 2019-05-09 2020-11-10 上旸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桶身的凸出结构
CN112731611A (zh) * 2019-10-15 2021-04-3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4045A (en) 2010-12-16
WO2010116687A1 (ja) 2010-10-14
JP5320461B2 (ja) 2013-10-23
US8405737B2 (en) 2013-03-26
US20110069198A1 (en) 2011-03-24
JPWO2010116687A1 (ja) 201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6678A (zh) 透镜单元
CN100401123C (zh) 投影透镜、投影透镜制造方法和装有该投影透镜的投影仪
CN105467550B (zh) 集成对焦机构的可调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01231371B (zh) 相机模组
US947976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media
JP2001166192A (ja) レンズ保持枠及びレンズ鏡筒
CN100465686C (zh) 透镜块、保持其的透镜保持件及使用其的投影机
CN206422831U (zh) 一种全景3d摄像机
US6837585B2 (en) Computer processed integral photography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large 3D image production
JP2006222473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小型撮像モジュール
CN102712515B (zh) 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摄像装置、模具的制造方法、成型模具以及玻璃透镜阵列的成型方法
CN102763014A (zh) 摄像透镜单元
CN203951554U (zh) 多功能全景云台及包括该多功能全景云台的摄影系统
CN105759535B (zh) 无人飞机的镜头模组的光轴变动补偿装置及其补偿方法
JPH09197237A (ja) カメラの撮影レンズ
CN101359079B (zh) 镜头模组
SE9703994D0 (sv) Guide device
CN1582406A (zh) 视频投影光管理系统的配置和装配所用的方法及设备
JP2008268876A (ja) 撮影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複合レンズ
CN101000403B (zh) 光学系统
CN204496086U (zh) 阵列式镜头与阵列式镜头模组
JP2005037595A (ja) ステレオ写真撮影装置
CN110095927A (zh) 投射镜头和投影仪
JP2005099116A (ja) 投写光学系、投写光学系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投写光学系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6078827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該レンズ鏡筒の組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