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17960A - Sodium secondary battery - Google Patents

Sodium secondary batter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7960A
TW201017960A TW098121828A TW98121828A TW201017960A TW 201017960 A TW201017960 A TW 201017960A TW 098121828 A TW098121828 A TW 098121828A TW 98121828 A TW98121828 A TW 98121828A TW 201017960 A TW201017960 A TW 2010179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dium
heat resistant
porous layer
positive electrode
porous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1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atoru Kuze
Yutaka Suzuki
Keiji Ono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017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796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17Polyolef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23Polyamide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6Composite material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Description

20101796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爲有關鈉蓄電池之發明。 【先前技術】 蓄電池,通常具有正極,與負極,與配置於正極-負 極間之由多孔質薄膜所形成之隔板。蓄電池中,常因正極 ❿ -負極間之短路等原因而造成電池內異常電流流動之際, 於阻斷電流、阻止過大電流流通等(阻斷;Shotdown )爲 極重要事項,因此尋求一種隔板,其於超過通常使用溫度 之情形中,例如阻斷(阻塞多孔質薄膜之微細孔),或於 阻斷後,電池內之溫度上升至某種左右之高溫時,也不受 到該溫度而造成膜破損,而維持阻斷狀態,換言之,爲尋 求一種具有高耐熱性之隔板。 另外,蓄電池,係以鋰蓄電池爲代表性者,其對於作 〇 .爲手機或筆記型電腦等之小型電源已達成實用化,此外, 也可使用作爲電動車、油電混合車等汽車用電源或分散型 電力儲存用電源等之大型電源,故其需要性極度增加。但 是,鋰蓄電池中,構成該正極之複合金屬氧化物中,因含 有大量鋰等稀少金屬元素,故對應於大型電源需要性之增 大,前述原料之供給能力將有所疑慮。 相對於此,爲解決上述具有供給疑慮之蓄電池,已開 始對鈉蓄電池進行硏究。鈉蓄電池,爲可由資源量豐富且 廉價之材料所構成,且其已達實用化左右,故可期待其可 -5- 201017960 作爲大型電源而大量供應。 又’鈉蓄電池,例如’特開平3-291863號公報(實 施例1 )中’揭示一種正極爲使用Na〇.7NiQ.3Co〇.702,負 極爲使用鈉·鉛合金,隔板使用聚丙烯製
Micro-prous 薄 膜之鈉蓄電池。 【發明內容】 但是,以往之鈉蓄電池’就耐熱性之觀點而言並不十 分充分’就蓄電池各特性之觀點,仍存在著各種問題。本 發明之目的,爲提供一種以往相比較時,顯示出優良之耐 熱性,且具有優良放電容量維持率等之蓄電池特性的鈉蓄 電池。 本發明者們’經過各種硏究結果,進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爲提供下述之內容。 <ι>一種鈉蓄電池,其爲含有正極,與負極,與配 置於正極及負極之間的隔板,與非水電解液,其特徵爲, 隔板爲由耐熱多孔層與多孔質薄膜層合所得之層合多孔質 薄膜所形成,耐熱多孔層爲配置於正極側。 <2>如前述<1>記載之鈉蓄電池,其中,耐熱多孔 層爲含有耐熱樹脂。 <3>如前述<2>記載之鈉蓄電池,其中,耐熱樹脂 爲含氮芳香族聚合物。 <4>如前述<2>或<3>記載之鈉蓄電池,其中, 耐熱樹脂爲芳香族聚醯胺。 -6 - 201017960 <5>如前述<2>〜<4>中任一項記載之鈉蓄電池 ,其中,耐熱多孔層尙含有塡料》 <6>如前述<5>記載之鈉蓄電池,其中,耐熱多孔 層之總重量爲100重量份時,塡料之量爲20重量份以上 9 5重量份以下。 <7>如前述<5>或<6>記載之鈉蓄電池,其中, 耐熱多孔層爲含有2種以上之塡料,於測定塡料之各個構 φ 成粒子所得之平均粒徑中,於使最大之平均粒徑作爲Dt ,第2大之平均粒徑作爲〇2時,d2/ Dl之比爲0.15以下 〇 < 8>如前述< 1>〜<7>中任一項記載之鈉蓄電池 ,其中’耐熱多孔層之厚度爲Ιμιη以上、ΙΟμιη以下。 <9>如前述< 1>〜<8>中任一項記載之鈉蓄電池 ’其中’正極爲含有可摻雜鈉離子、去摻雜鈉離子之鈉無 機化合物。 ❹ <1〇>如前述<9>記載之鈉蓄電池,其中,鈉無機 化合物爲含有Fe。 < 11>如前述< 1>〜< 1〇>中任一項記載之鈉蓄電 池’其中’多孔質薄膜爲含有聚烯烴樹脂。 鈉蓄電池 本發明之鈉蓄電池爲含有正極,與負極,與配置於正 極及負極之間的隔板’與非水電解液;隔板爲由耐熱多孔 層與多孔質薄膜層合所得之層合多孔質薄膜所形成,耐熱 201017960 多孔層爲配置於正極側。鈉蓄電池經具有該構成內容時, 即可使耐熱性極度提高,此外,放電容量維持率等之蓄電 池特性也會大幅提昇。耐熱性之提升,於電動車、油電混 合車等汽車等之用途中,就使用之觀點中,於急速充放電 之際特別有效。 隔板 隔板爲由耐熱多孔層與多孔質薄膜經層合所得之層合 _ 多孔質薄膜所形成。層合多孔質薄膜中,耐熱多孔層爲較 多孔質薄膜具有更高耐熱性之層,耐熱多孔層,可由無機 粉末所形成,或含有耐熱樹脂亦可。耐熱多孔層,經含有 耐熱樹脂時,可經由塗佈等之容易方法,形成耐熱多孔層 。耐熱樹脂例如,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醯胺醯亞胺、聚 碳酸酯、聚縮醛、聚碾、聚苯硫醚、聚醚酮、芳香族聚酯 、聚醚碾、聚醚醯亞胺等。可再提高耐熱性之觀點,以聚 醯胺、聚醯亞胺、聚醯胺醯亞胺、聚醚碾、聚醚醯亞胺爲 參 佳。更佳爲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醯胺醯亞胺。最佳爲芳 香族聚醯胺(對位配向芳香族聚醯胺、間位配向芳香族聚 醯胺)、芳香族聚醯亞胺、芳香族聚醯胺醯亞胺等之含氮 芳香族聚合物。槪括而言,較佳爲芳香族聚醯胺,其中, 就製造面爲最佳者爲,對位配向芳香族聚醯胺(以下,亦 稱爲「對醯胺」)。又,耐熱樹脂例如聚-4-甲基戊烯-1、 環狀烯烴系聚合物等。使用該些耐熱樹脂時,可提高耐熱 性,即,可提高熱破膜溫度。該些耐熱樹脂中,於使用含 -8- 201017960 氮芳香族聚合物之情形中,經由該分子內之極性,可使非 水電解液之相性,即,耐熱多孔層中之保液性更向上提升 ,也可提高鈉蓄電池於製造時之非水電解液的進出速度, 又,也可提高相性相對不佳之正極與電解液之接觸面積, 又,也可提高鈉蓄電池之充放電容量。 上述之熱破膜溫度,依耐熱樹脂之種類而有所不同。 耐熱樹脂,經使用上述含氮芳香族聚合物時,最大可使熱 φ 破膜溫度提升至400°C左右。又,使用聚-4-甲基戊烯-1時 ,最大可提升至250 °C左右,使用環狀烯烴系聚合物時, 最大可提升至3 00°C左右,而可使熱破膜溫度分別提升。 又,耐熱樹脂爲使用無機粉末所形成時,可使熱破膜溫度 提升至例如500t以上。 對醯胺,爲由對位配向芳香族二胺與對位配向芳香族 二羧酸鹵化物經縮合聚合所得者,醯胺鍵結爲芳香族環之 對位或以其爲準之配向位(例如,4,4’-聯伸苯基、1,5-萘 G 、2,6-萘等於相對方向爲同軸或平行延伸之配向位)鍵結 之重複單位經實質上所形成者。具體而言,例如具有以聚 (對伸苯基對苯二甲醯胺)、聚(對苯倂醯胺)、聚( 4,4’-苯醯替苯胺對苯二甲醯胺)、聚(對伸苯基-4,4’-聯 伸苯基二羧酸醯胺)、聚(對伸苯基-2,6-萘二羧酸醯胺) 、聚(2-氯-對伸苯基對苯二甲醯胺)、對伸苯基對苯二甲 醯胺/ 2,6-二氯對伸苯對苯二甲醢胺共聚物等之對位配向 型或對位配向型爲基準之構造的對醯胺等。 芳香族聚醯亞胺,以芳香族之二酸酐與二胺之縮聚合 -9 - 201017960 所製造之全芳香族聚醯亞胺爲佳。二酸酐之具體例如,苯 均四酸二酐、3,3’,4,4,-二苯基碾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 2,2’-雙(3,4-二羧苯基)六氟丙烷 、3,3’,4,4’-聯苯基四羧酸二酐等。二胺之具體例如,氧基 二苯胺、對伸苯基二胺、二苯甲酮二肢、3,3、伸甲基二苯 胺、3,3,-二胺基二苯基酮、3,3’-二胺基二苯基颯、1,5’-萘二胺等。又,亦可是當使用可溶解於溶劑之聚醯亞胺。 該些聚醯亞胺,例如,3,3’,4,4’-二苯基諷四羧酸二酐,與 _ 芳香族二胺之縮聚合物的聚醯亞胺等。 芳香族聚醯胺醯亞胺,例如使用芳香族二羧酸及芳香 族二異氰酸酯由其經縮合聚合所得者,使用芳香族二酸酐 及芳香族二異氰酸酯經由其縮合聚合所得者。芳香族二羧 酸之具體例如異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等。又,芳香族二 酸酐之具體例如偏苯三甲酸酐等。芳香族二異氰酸酯之具 體例如,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2,4-甲伸苯基二異 氰酸酯、2,6 -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正甲伸苯基二異氰酸 Φ 酯、m-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等。 耐熱多孔層,爲更提高鈉離子透過性,其厚度較佳爲 Ιμιη以上、ΙΟμηι以下,,佳爲ιμϊη以上、5μπι以下,特佳 爲Ιμιη以上、4μιη以下。又,耐熱多孔層具有微細孔,其 孔之尺寸(直徑)通常爲3μιη以下,較佳爲ΐμιη以下。 又,耐熱多孔層含有耐熱樹脂之情形中,可再含有塡 料。塡料之材質’可爲由有機粉末、無機粉末或該些混合 物中任一者所選出者爲佳。構成塡料之粒子,其平均粒徑 -10- 201017960 以Ο.ΟΙμηι以上、Ιμηι以下者爲佳。 有機粉末,例如,苯乙烯、乙烯基酮、丙烯腈、甲基 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環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 環氧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酯等之單獨或2種類以上之 共聚物;聚四氟乙烯、4氟化乙烯-6氟化丙烯共聚物、氟 化乙烯一乙烯共聚物、聚亞乙烯基氟化物等之氟系樹脂; 三聚氰胺樹脂;尿素樹脂;聚烯烴;聚甲基丙烯酸酯等之 〇 有機物所形成之粉末等。有機粉末,可單獨使用,或將2 種以上混合使用亦可。該些有機粉末中,就化學安定性等 觀點,以聚四氟乙烯粉末爲佳。 無機粉末,例如,金屬氧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碳 化物、金屬氫氧化物、碳酸鹽、硫酸鹽等無機物所形成之 粉末等。其中又以使用導電性較低之無機物所形成之粉末 爲較佳使用。具體例示時,例如氧化鋁、二氧化矽、二氧 化鈦’或碳酸鈣等所形成之粉末等。無機粉末,可單獨使 ® 用’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亦可。該些無機粉末之中,就 化學安定性等觀點,以使用、氧化鋁粉末爲佳。其中,又 以構成塡料之粒子中,全部爲氧化鋁粒子爲更佳,最佳之 情形爲’構成塡料之粒子中,全部爲氧化鋁粒子,且其一 部份或全部爲形成近乎球狀之氧化鋁粒子的實施形態。耐 熱多孔層,爲由無機粉末所形成之情形,其可使用上述例 示之無機粉末即可,必要時,可再與膠黏劑混合使用。 耐熱多孔層含有耐熱樹脂時,塡料之含量依塡料材質 之比重而有所不同,例如,耐熱多孔層之總重量爲100重 -11 - 201017960 量份時,塡料之量通常爲5重量份以上、95重量份以下。 又以20重量份以上' 95重量份以下爲佳,更佳爲30重量 份以上、90重量份以下。該些範圍,以構成塡料之粒子全 部爲氧化鋁粒子者爲最佳。 塡料之形狀,近乎球狀、板狀、柱狀、針狀、單結晶 狀、纖維狀等,無論任何粒子皆可使用,就容易形成均勻 之孔等觀點,以使用近乎球狀粒子者爲佳。近乎球狀之粒 子,爲粒子之長徑比(粒子之長徑/粒子之短徑)爲1以 上、1.5以下範圍之値的粒子。粒子之長徑比,爲使用電 子顯微鏡照片方式進行測定。 如上所述般,耐熱多孔層可含有2種以上之塡料。該 情形中,於測定塡料中各個構成粒子之平均粒徑所得之値 中,以最大之値爲、第2大之値爲D2時,02/01之値 爲0.15以下者爲佳。如此,可使層合多孔質薄膜之耐熱 多孔層的微細孔中,可使尺寸較小的微細孔,與尺寸較大 的微細孔以具有較佳平衡下生成,經由該尺寸較小的微細 孔之構造,可提高由層合多孔質薄膜所形成之隔板之耐熱 性,經由尺寸較大的微細孔之構造,可提高鈉離子透過性 ,所得鈉蓄電池中,於較高電流比例下得到高出力,即具 有優良比例特性而爲較佳。上述內容中,平均粒徑只要可 由電子顯微鏡照片所測定之値即可。即,對拍攝於掃瞄型 電子顯微鏡照片層合多孔質薄膜鐘之耐熱多孔層的表面或 截面之粒子(塡料粒子)以尺寸不同進行分類中,各分類 中之平均粒徑之値,以最大之値爲D,、第2大之値爲D2 201017960 時,D2/Di之値爲0.15以下即可。平均粒徑爲由上述各 分類中任選25個粒子,於測定其各別之粒徑(直徑)後 ,以25個粒徑之平均値作爲平均粒徑。又,構成上述塡 料之粒子,係指構成塡料之一次粒子之意。 層合多孔質薄膜中,多孔質薄膜具有微細孔,通常爲 具有阻斷機能。多孔質薄膜中之微細孔的尺寸(直徑), 通常爲3μιη以下,較佳爲Ιμιη以下。多孔質薄膜之空孔 φ 率,通常爲30〜80體積%、較佳爲40〜70體積%。鈉蓄 電池中,超過通常使用溫度之情形,經由阻斷機能,使多 孔質薄膜變形、軟化,而可閉塞微細孔。 構成多孔質薄膜之樹脂,可由不會溶解於鈉蓄電池中 之非水電解液之樹脂中進行選擇即可。具體而言,例如聚 乙烯、聚丙烯等之聚烯烴樹脂、熱可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樹 脂等,亦可使用該些之2種以上之混合物。就以低溫而軟 化而進行阻斷之目的時,多孔質薄膜以含有聚烯烴樹脂爲 φ 佳,更佳爲含有聚乙烯。聚乙烯,具體而言,例如低密度 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線狀聚乙烯等之聚乙烯,又例如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就提高多孔質薄膜之刺穿強度之目 的,所構成之樹脂,以至少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者爲佳 。又,多孔質薄膜之製造面中,其他又有以含有由低分子 量(重量平均分子量1萬以下)之聚烯烴所形成之蠟( wax )爲佳之情形。 又,多孔質薄膜之厚度,通常爲3〜30μπι,最佳爲3 〜20μπι。又,層合多孔質薄膜之厚度,通常爲40μιη以下 -13- 201017960 ’較佳爲20μιη以下。又’耐熱多孔層之厚度爲Α(μιη) 、多孔質薄膜之厚度爲Β ( μηι )時,a/ Β之値以0.1以 上、1以下爲佳。 層合多孔質薄膜,就離子透過性之觀點而言,於歌德 (Gurley)法測定之透氣度中,透氣度以5〇〜3〇〇秒/ lOOcc爲佳,以50〜200秒/i〇〇cc爲更佳◊又,層合多 孔質薄膜之空孔率,通常爲30〜80體積%,較佳爲40〜 70體積%。 其次,將對層合多孔質薄膜之製造例,舉例說明如下 〇 首先,將對多孔質薄膜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多孔質 薄膜之製造並未有特別限定之方法,例如可如特開平7-295 63號公報所記載般,於熱可塑性樹脂中加入可塑劑進 行薄膜成形後,再將可塑劑以適當之溶劑去除之方法,或 如特開平7-3 (Ml 10號公報所記載般,使用公知方法所製 造之熱可塑性樹脂所形成之薄膜,再對薄膜構造之較弱的 非晶部份進行選擇性延伸,以形成微細孔之方法等。例如 ,多孔質薄膜爲由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重量平均分子 量1萬以下之低分子量聚烯烴的聚烯烴樹脂所形成之情形 中,就製造費用之觀點而言,可以以下所示之方法進行製 造爲佳。即,包含 (1)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00重量份,與重量平均 分子量1萬以下之低分子量聚烯烴5〜200重量份,與無 機塡充劑1 00〜400重量份進行混練以製得聚烯烴樹脂組 201017960 成物之步驟 (2) 使用前述聚烯烴樹脂組成物進行薄片成形之步 驟 (3) 由步驟(2)所得之薄片中去除無機塡充劑之步 驟 (4) 將步驟(3)所得之薄片延伸,以製得多孔質薄 膜之步驟 . 的方法,或包含 (1) 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00重量份,與重量平均 分子量1萬以下之低分子量聚烯烴5〜200重量份,與無 機塡充劑1 00〜400重量份混練以製得聚烯烴樹脂組成物 之步驟 (2) 使用前述聚烯烴樹脂組成物進行薄片成形之步 驟 (3) 將步驟(2)所得之薄片延伸之步驟 © (4)由步驟(3)所得之延伸薄片中,去除無機塡充 劑而製得多孔質薄膜之步驟 的方法。 就多孔質薄膜之強度及離子透過性之觀點,所使用之 無機塡充劑,其平均粒徑(直徑)以0.5 μπί以下者爲佳, 以0.2μιη以下者爲更佳。其中,平均粒徑爲使用電子顯微 鏡照片所測定之値。具體而言,爲使用由照片中任意選擇 5〇個經攝影之無機塡充劑粒子,分別測定其粒徑後所取得 之平均値。 -15- 201017960 無機塡充劑例如,碳酸鈣' 碳酸鎂、碳酸鋇、氧化鋅 、氧化鈣、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氫氧化鈣、硫酸鈣、矽 酸、氧化鋅、氯化鈣' 氯化鈉、硫酸鎂等。該些無機塡充 劑可經由使用酸,或鹸溶液,而由薄片或薄膜中去除。就 粒徑之控制性,對酸之選擇溶解性等觀點,以使用碳酸鈣 爲佳。 聚烯烴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並未有特別限定,其可 將聚烯烴樹脂或無機塡充劑等構成聚烯烴樹脂組成物之材 φ 料,於混合裝置,例如滾筒、班伯利混練機、一軸擠壓機 、二軸擠壓機等進行混合,而製得聚烯烴樹脂組成物。於 材料混合之際,必要時可添加脂肪酸酯或安定劑、抗氧化 劑、紫外線吸收劑、難燃劑等。 聚烯烴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薄片之製造方法並未有特 別限定,其可使用膨脹加工、簾狀加工、T-模擠壓加工、 磨平法等之薄片成形方法而可製造。爲製得具有更高膜厚 精確度之薄片時,例如以依下述之方法進行製造者爲佳。 @ 由聚烯烴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薄片的較佳製造方法爲 ,使用表面溫度調整至高於聚烯烴樹脂組成物所含之聚烯 烴樹脂之融點的一對回轉成形工具,對聚烯烴樹脂組成物 壓延成形之方法。回轉成形工具的表面溫度,以(融點+ 5 ) °C以上爲佳。又,表面溫度之上限,以(融點+ 30 ) °C以下爲佳,以(融點+ 20 ) t以下爲更佳。一對之回轉 成形工具,例如滾筒或輸送帶等。兩個回轉成形工具之迴 轉度並不一定需控制至相同之迴轉速度,其差異只要爲土 -16- 201017960 5 %以內左右即可。使用該些方法所得之薄片製造多孔質薄 膜時,即可得到具有優良強度或離子透過性、透氣性等之 多孔質薄膜。又,亦可將依前述方法所得之單層薄片相互 層合所得層合物使用於製造多孔質薄膜。 聚烯烴樹脂組成物經使用一對之回轉成形工具進行壓 延成形之際,可將擠壓機所吐出之細絲(strand )狀聚烯 烴樹脂組成物直接導入一對之回轉成形工具間,或使用預 φ 先形成顆粒化之聚烯烴樹脂組成物亦可。 於延伸聚烯烴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薄片或由薄片去除 無機塡充劑後之薄片時,可使用拉延機、滾筒或自動壓延 機等進行延伸。就透氣性之觀點,延伸倍率以2〜12倍爲 佳,更佳爲4〜1 0倍。延伸溫度通常爲於聚烯烴樹脂之軟 化點以上、融點以下之溫度下進行,又以8 0〜1 1 5。(:下進 行爲佳。延伸溫度過低時,延伸時容易發生破膜,過高時 ,將會降低所得薄膜之透氣性或離子透過性。又,延伸後 G 以進行熱調整(heat-set )爲佳。熱調整溫度以未達聚烯 烴樹脂之融點的溫度爲佳。 含有前述方法所得之熱可塑性樹脂之多孔質薄膜與, 耐熱多孔層層合後,即可得到層合多孔質薄膜。耐熱多孔 層設置於多孔質薄膜之面即可,例如,耐熱多孔層可設置 於多孔質薄膜之一側面或兩面上。就蓄電池特性之觀點, 耐熱多孔層以設置於多孔質薄膜之1個之面,另一面以無 設置者爲佳。 多孔質薄膜與耐熱多孔層層合之方法,例如將分別製 -17- 201017960 造之耐熱多孔層與多孔質薄膜各別層合之方法,於多孔質 薄膜之面上,分別塗佈含有耐熱樹脂與塡料之塗佈液以形 成耐熱多孔層之方法等。耐熱多孔層較薄之情形,就其生 產性之觀點而言,以後者之方法爲佳。於多孔質薄膜之面 上,塗佈含有耐熱樹脂與塡料之塗佈液以形成耐熱樹脂層 之方法,具體而言例如包含以下之步驟的方法等。 (a) 製作於含有耐熱樹脂100重量份之極性有機溶 劑溶液中,分散有對耐熱樹脂100重量份爲1〜1 500重量 份之塡料所得之糊狀塗佈液。 (b) 將塗佈液塗佈於多孔質薄膜之面上,形成塗佈 膜。 (c) 以加濕、去除溶劑或浸漬於不溶解耐熱樹脂之 溶劑等手段,由前述塗佈膜析出耐熱樹脂後,配合必要性 進行乾燥。 塗佈液可使用特開2001 -3 1 6006號公報記載之塗佈裝 置及特開2001-23602號公報記載之方法連續塗佈爲佳。 又,極性有機溶劑溶液中,於耐熱樹脂爲對醯胺之情 形中,極性有機溶劑可使用極性醯胺系溶劑或極性尿素系 溶劑,具體而言,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 醯胺、N-甲基-2-吡略烷酮(NMP)、四甲基尿素等,但並 不僅限定於此。’ 耐熱樹脂使用對醯胺之情形,就改善對醯胺對溶劑之 溶解性等目的,於對醯胺聚合時以添加鹼金屬或鹼土類金 屬之氯化物爲佳。具體例如,氯化鋰或氯化鈣等但並不僅 -18 - 201017960 限定於此。氯化物對聚合系之添加量,以相對於縮聚合所 生成之醯胺基1·〇莫耳,以0.5〜6.0莫耳之範圍爲佳,以 1.0〜4.0莫耳之範圍爲更佳。氯化物未達〇.5莫耳時,所 生成之對醯胺之溶解性將會有不充分之情形,超過6.0莫 耳時,實質上會超過氯化物對溶劑之溶解度,而爲不佳。 一般而言,鹼金屬或鹼土類金屬之氯化物未達2重量%時 ,其對醯胺之溶解性將會有不充分之情形,超過10重量% φ 時,鹼金屬或鹼土類金屬之氯化物會有不溶解於極性醢胺 系溶劑或極性尿素系溶劑等極性有機溶劑中之情形。 又,耐熱樹脂爲芳香族聚醯亞胺之情形中,可溶解芳 香族聚醯亞胺之極性有機溶劑,除可溶解醯胺之溶劑所例 示之內容以外,例如可使用二甲基亞颯、甲酚,及〇-氯酚 等爲佳。 分散塡料以製得糊狀塗佈液之方法,例如可使用壓力 式分散機(高林均攪機、奈米混合機)等裝置之方法。 φ 塗佈糊狀塗佈液之方法,例如可使用刀、刮片、條狀 、網版、注模等之塗佈方法,又以條狀、刀等塗佈爲簡便 ’於工業上而言’以使用溶液不與外氣接觸之構造的注模 塗佈爲佳。又’塗佈亦有進行2次以上之情形。該情形, 於上述步驟(c)中’以使耐熱樹脂析出後再進行者爲一 般之情形。 又,將前述之耐熱多孔層與多孔質薄膜分別製造再各 別層合之情形中’例如可使用黏著劑之方法、熱融著之方 法等,進行固定化即可。 -19- 201017960 鈉蓄電池中,上述之層合多孔質薄膜可作爲隔板使用 正極 正極爲,將含有正極活物質、鍵結劑及導電劑等之正 極合劑負載於正極集電體所形成者,通常爲薄片狀。因此 ,具體而言,爲將正極活物質、鍵結劑及導電劑等添加於 溶劑所形成之正極合劑,以刮片等塗佈於正極集電體,或 將正極集電體浸漬乾燥之法、將正極活物質、鍵結劑及導 電劑等添加於溶劑中,進行混練、成形、乾燥所得之薄片 介由導電性黏著劑等黏著於正極集電體表面後,再使用加 壓及熱處理乾燥之方法、使正極活物質、鍵結劑、導電劑 及液狀潤滑劑等所形成之混合物於正極集電體上成形後, 去除液狀潤滑劑,其次,將所得之薄片狀成形物以一軸或 多軸方向延伸處理之方法等。正極爲薄片狀之情形,其厚 度通常爲5〜500μιη左右。 正極活物質,可使用可摻雜•去摻雜鈉離子之正極材 料。就所得鈉蓄電池之循環性之觀點,正極材料以使用鈉 無機化合物爲佳。鈉無機化合物例如以下所示化合物等。 即,NaFe02、NaMn02、NaNi02 及 NaCo02 等之 ΝαΜ!3〇2 所表示之氧化物;Nao.oMnuM^O;^所表示之氧化物; Na0.7MnnMiaO2.05所表示之氧化物(M1爲1種以上之過 渡金屬兀素、a〈 1) ,Na6pe2Sii2〇3❶及 NazFesSiizOso 等之NabM2eSi1203G所表示之氧化物(Μ2爲1種以上之過 201017960 渡金屬元素、2$b$6、2Sc$5) ; Na2Fe2Si6018 及
Na2MnFeSi6〇i8 等之 NadM3eSi6018m 表示之氧化物(M3 爲 1種以上之過渡金屬元素、3SdS6、lge‘2); Na2FeSi〇6等之NafM4gSi2〇6所表示之氧化物(Μ4爲過渡 金屬元素、Mg與Α1所成群中所選出之1種以上之元素, 1 ^ f ^ 2 ' 1 ^ g ^ 2 ) ; NaFeP〇4、Na3Fe2(P〇4)3 等之磷酸 鹽;NaFeB04、Na3Fe2(B04)3 等之硼酸鹽;Na3FeF6 及 φ Na2MnF6等之NahM5F6所表示氟化物(M5爲1種以上之過 渡金屬元素,2ShS3);等。 鈉無機化合物之中,以含有Fe之化合物爲佳。 鈉蓄電池中,耐熱多孔層係配置於正極側,正極-耐 熱多孔層之界面附近中,非水電解液即使呈現加熱狀態下 ,亦可抑制Fe離子等過渡金屬離子之溶出,可抑制Fe離 子等之過渡金屬離子之錯合物化,而可更加提高鈉蓄電池 之循環性,即,可大幅提高重複充放電之際的放電容量維 〇 持率。又,使用含有Fe之化合物之目的,係因其爲資源 量極豐富且價廉之材料,就構成蓄電池之觀點,爲極重要 之因素。 又,後述之負極,爲使用以鈉金屬或鈉合金爲主成分 之際,正極活物質可使用較該負極具有更高電位而可摻雜 •去摻雜鈉離子之硫化物等之硫族(chalcogens )化合物 。硫化物例如 TiS2、ZrS2、VS2、V2S5、TaS2、FeS2 及 NiS2等之M6S2所表示之化合物(M6爲1種以上之過渡金 屬元素)等。所例示之正極活物質,即使未使用作爲隔板 -21 - 201017960 之層合多孔質薄膜的鈉蓄電池中,亦具有作爲蓄電池之作 用。 導電劑,例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焦碳類、碳黑等 之碳材料等。 鍵結劑,例如,氟化合物之聚合物等。氟化合物例如 ,氟化烷基(碳數1〜18)(甲基)丙烯酸酯、全氟烷基 (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全氟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 酯、全氟η-辛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n-丁基(甲基) _ 丙烯酸酯〕、全氟烷基取代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 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辛基乙基(甲基) 丙烯酸酯〕、全氟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全 氟十二烷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及全氟癸氧乙基(甲 基)丙烯酸酯等〕;氟化烷基(碳數1〜18)巴豆酸酯、 氟化烷基(碳數1〜18)馬來酸酯及富馬酸酯、氟化烷基 (碳數1〜18)依康酸酯、氟化烷基取代烯烴(碳數2〜 10左右、氟原子數1〜左右),例如全氟己基乙烯,碳 參 數2〜10左右,及氟原子數1〜20左右之雙鍵碳上鍵結氟 原子之氟化烯烴、四氟乙烯、三氟乙烯、氟化亞乙烯基或 六氟丙烯等。 鍵結劑之其他例示,例如不含氟原子之含有乙烯性雙 鍵之單體的加成聚合物等。該單體例如,(環)烷基(碳 數1〜22)(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甲基)丙烯 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η-丁基(甲基)丙烯酸酯 、iso-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 -22- 201017960 、2-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異癸基(甲基)丙烯酸 酯、月桂基(甲基)丙烯酸酯、十八烷基(甲基)丙烯酸 酯等〕:芳香環含有(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苄基(甲 基)丙烯酸酯、苯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烷二醇 或二烷二醇(伸烷基之碳數爲2〜4)之單(甲基)丙烯酸 酯〔例如,2-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丙基(甲基 )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丙 φ 三醇(聚合度1〜4)單(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 )丙烯酸酯〔例如,(聚)乙二醇(聚合度1〜100)二( 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聚合度1〜100)二(甲 基)丙烯酸酯、2,2-雙(4_羥乙基苯基)丙烷二(甲基) 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等之( 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醯胺、(甲基) 丙烯酸醯胺系衍生物〔例如,N-羥甲基(甲基)丙烯酸醯 胺、二丙酮丙烯酸醯胺等〕等之(甲基)丙烯酸醯胺系單 ❹ 體;(甲基)丙烯腈、2-氰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氰基乙基丙烯酸醯胺等含氰基之單體;苯乙烯及碳數7〜 18之苯乙烯衍生物〔例如,α -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 、Ρ-羥苯乙烯及二乙烯基苯等〕等之苯乙烯系單體;碳數 4〜12之烷二烯〔例如,丁二烯、異戊二烯、氯丁二烯等 〕等之二烯系單體;羧酸(碳數2〜12)乙烯酯〔例如, 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及辛烷酸乙烯酯等 〕’羧酸(碳數2〜12)(甲基)烯丙酯〔例如,乙酸( 甲基)烯丙酯、丙酸(甲基)烯丙酯及辛烷酸(甲基)烯 -23- 201017960 丙酯等〕等之烯酯系單體,·環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 (甲基)烯丙酯環氧丙基醚等之含環氧基單體;碳數2〜 12之單烯烴〔例如,乙烯、丙烯、1-丁烯、1-辛烯及1-十 二烯等〕之單烯烴類·,含有氯、溴或碘原子之單體、氯化 乙烯基及氯化亞乙烯基等之含有氟以外之鹵素原子之單體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之(甲基)丙烯酸;丁二烯、異 戊二烯等之含有共軛雙鍵之單體等。 又,加成聚合物例如,以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0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共聚物等之共聚物爲 佳。又,羧酸乙烯酯聚合物可爲聚乙烯醇等之部份或完全 鹼化者亦可。鍵結劑亦可爲氟化合物與含有不含氟原子之 乙烯性雙鍵的單體所得之共聚物亦可。 鍵結劑之其他例示,例如,澱粉、甲基纖維素、羧甲 基纖維素、羥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 、羧甲基羥乙基纖維素、硝基纖維素等之多糖類及其衍生 物;酚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尿素樹 φ 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石 油瀝青;石碳瀝青等。 鍵結劑特別是以使用氟化合物之聚合物爲佳,即,以 使用四氟乙烯之聚合物的聚四氟乙烯爲佳。又,鍵結劑可 使用上述多數種之鍵結劑。又,增加鍵結劑之黏性時,可 容易塗佈於正極集電體,其亦可使用可塑劑。 溶劑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等之非質子性極性溶 劑、異丙基醇、乙基醇或甲基醇等之醇類、丙二醇二甲基 -24- 201017960 醚等之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或甲基異丁基酮等之酮類 等。 導電性黏著劑爲導電劑與鍵結劑之混合物,特別是無 須使用碳黑與聚乙烯醇之混合物作爲溶劑,故容易製作, 且具有優良之保存性而爲較佳。 又,正極合劑中,該構成材料之添加量可適當地設定 ,鍵結劑之添加量相對於正極活物質100重量份,通常爲 Φ 使用0.5〜30重量份左右,較佳爲2〜30重量份左右,導 電劑之添加量,相對於正極活物質100重量份,通常爲1 〜50重量份左右,較佳爲1〜30重量份左右。溶劑之添加 量,相對於正極活物質100重量份,通常爲50〜5 00重量 份左右,較佳爲100〜200重量份左右。 正極集電體,例如,鎳、鋁、鈦、銅、金、銀、鉑、 鋁合金或不銹鋼等之金屬,例如,碳原料、活性碳纖維、 鎳、鋁、鋅、銅、錫、鉛或該些之合金經電漿溶射、電弧 _ 溶射所形成者,例如,於橡膠或苯乙烯-乙烯-丁烯一苯 乙烯共聚物(SEBS )等樹脂中,分散有導電劑所得之導電 性薄膜等。特別是,以鋁、鎳或不銹鋼等爲佳,即,就容 易加工爲薄膜、廉價等觀點而言,以鋁爲佳。正極集電體 之形狀,例如,箔狀、平板狀、孔目狀、網狀、條狀、孔 洞(punching )狀或浮雕狀者,或其組合(例如,孔目狀 平板等)等。使正極集電體表面蝕刻處理以形成凹凸者亦 。 -25- 201017960 負極 負極,爲將含有負極活物質、鍵結劑及必要時所添加 之導電劑等之負極合劑,負載於負極集電體所得者,例如 鈉金屬或鈉合金等,通常爲薄片狀。具體而言,例如爲將 負極活物質及鍵結劑等添加溶劑所形成之負極合劑以刮片 等塗佈於負極集電體,或予以浸潰、乾燥之方法、於負極 活物質及鍵結等中添加溶劑進行混練、成形、乾燥所得之 薄片介由導電性黏著劑等黏著於負極集電體表面後,再經 由加壓及熱處理乾燥之方法、使負極活物質、鍵結劑及液 狀潤滑劑等所形成之混合物成形於負極集電體上之後,去 除液狀潤滑劑,其次,將所得之薄片狀之成形物以一軸或 多軸方向進行延伸處理之方法等。負極爲薄片狀之情形, 其厚度通常爲5〜500 μιη左右。 負極活物質,可使用可摻雜•去摻雜鈉離子之負極材 料。負極材料例如可使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焦碳類、 碳黑、熱分解碳類、碳纖維、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燒焙體等 之碳原料,經摻雜•去摻雜鈉離子所得之材料。又,亦可 使用非石墨化(non-graphitizable )碳原料。碳原料之形 狀,例如可爲天然石墨般之薄片狀、碳黑微顆粒般球狀、 石墨化碳纖維等纖維狀,或微粉末之凝聚物等任一者皆可 。鍵結劑及導電劑可使用與正極所使用者爲相同之物質。 負極中,碳原料亦具有作爲導電劑之機能。 又’正極中之正極活物質,爲上述鈉無機化合物之情 形’可使用相較於該正極爲更低電位下可慘雜.去摻雜鈉 -26- 201017960 離子之硫化物等的硫族化合物。其中,硫化物例如TiS2、
ZrS2、VS2、V2S5、TaS2、FeS2、NiS2,及 M6S2 (其中, M6爲1種以上之過渡金屬兀素)所表示之化合物等。 負極集電體例如Cu、Ni、不銹鋼等,就與鈉形成合 金之困難度’加工形成薄膜之容易度等觀點,以Cu爲佳 。負極集電體之形狀’例如’箔狀、平板狀、孔目狀、網 狀、條狀、孔洞(punching )狀或浮雕狀之物,或其組合 φ 者(例如’孔目狀平板等)等。負極集電體表面可經由蝕 刻處理而形成凹凸亦可。 非水電解液 非水電解液,通常爲將電解質溶解於有機溶劑所形成 者。電解質,例如 NaC104、NaPF6、NaAsF6'、NaSbF6、 NaBF4、NaCF3S03、NaN(S02CF3)2、低級脂肪族羧酸鈉鹽 、NaAlCl4等,亦可使用2種以上之混合物。該些之中, Φ 又以使用含有氟之由NaPF6、NaAsF6、NaSbF6、NaBF4、 NaCF3S03及NaN(S02CF3)2所成群中所選出之至少1種者 爲佳。 有機溶劑,例如丙烯碳酸酯、乙烯碳酸酯、二甲基碳 酸酯、二乙基碳酸酯、乙基甲基碳酸酯、異丙基甲基碳酸 酯、亞乙烯基碳酸酯、4-三氟甲基-1,3-二氧雜環戊烷-2-酮 、1,2-二(甲氧基羰氧基)乙烷等之碳酸酯類:1,2-二甲 氧基乙烷、1,3-二甲氧基丙烷、五氟丙基甲基醚、2,2,3,3-四氟丙基二氟甲基醚、四氫呋喃、2-甲基四氫呋喃等之醚 -27- 201017960 類;甲酸甲酯、乙酸甲酯、τ-丁內酯等之酯類;乙腈、 丁腈等之腈類:Ν,Ν-二甲基甲醯胺、Ν,Ν-二甲基乙醯胺等 之醯胺類;3-甲基-2-噁唑烷酮等之胺基甲酸酯類;環丁諷 、二甲基亞碾、1,3 -丙烷磺內酯等之含硫化合物;或上述 之有機溶劑中,再導入氟取代基所得之溶劑。有機溶劑’ 可使用前述內容中之二種以上混合所得者。 電解質之濃度,通常爲0.1莫耳/ L〜2莫耳/ L左右 ,較佳爲0.3莫耳/ L〜1.5莫耳/ L左右。 參 鈉蓄電池之製造方法 鈉蓄電池,可依包含步驟(i) 、(ii)及(iii)之方 法予以製造。 (i) 將正極、隔板及負極依此順序層合,及必要時 將其捲回以製得電極群, (ii) 將電極群存放於電池罐等容器內, (iii )使非水電解液含浸於電極群中。 φ 隔板,如前所述般,爲由耐熱多孔層與多孔質薄膜層 合所得之層合多孔質薄膜所形成。耐熱多孔層爲以多孔質 薄膜配置於正極側之方式層合於隔板。 電極群之形狀,例如,依該電極群捲回之軸爲垂直方 向切斷時之截面可形成圓、橢圓、長方形、方形等長方形 等之形狀。蓄電池之形狀,例如,紙張型、硬幣型、圓筒 型、方型等之形狀。 -28- 201017960 【實施方式】 實施例 其次,將使用實施例對本發明作更詳細之說明。 製造例1 (層合多孔質薄膜之製造及評估) (1 )塗佈液之製造 使氯化鈣272.7g溶解於NMP4200g後,添加對伸苯基 參 二胺132.9g,使其完全溶解。於所得之溶液中,徐徐添加 對苯二甲酸二氯化物(以下,簡稱爲TPC ) 243.3 g使其聚 合,得對醯胺,再使用NMP稀釋,製得濃度2.0重量%之 對醯胺溶液(A )。於所得對醯胺溶液1 〇〇g中,添加氧化 鋁粉末(a) 2g (日本AEROSIL公司製,氧化鋁C,平均 粒徑0·02μιη (相當於D2),粒子近乎球狀,粒子之長徑 比爲1 )與氧化鋁粉末(b ) 2g (住友化學股份公司製司密 克朗’AA03,平均粒徑〇·3μπι (相當於Dd ,粒子近乎 ® 球狀,粒子之長徑比爲1)作爲塡料計4g後混合,以奈米 混合機處理3次’再使用丨000網目之金網過濾,於減壓 下去泡’而製得糊狀塗佈液(B)。相對於對醯胺及氧化 鋁粉末之合計重量’氧化鋁粉末(塡料)之重量爲67重 量%。又,D2/Di 爲 〇.〇7。 (2)層合多孔質薄膜之製造 多孔質薄膜’爲使用聚乙烯製多孔質薄膜(膜厚 12μχη,透氣度140秒/i〇〇ce,平均孔徑,空孔率 -29- 201017960 50%)。將上述聚乙烯製多孔質薄膜固定於厚度ι〇0μιη2 PET薄膜上,使用鐵斯特產業股份公司製條狀塗佈器,於 多孔質薄膜上塗佈糊狀塗佈液(B)。使塗佈於PET薄膜 上之多孔質薄膜形成一體化之情形下,使其浸漬於貧溶劑 之水中,析出對醯胺多孔層(耐熱多孔層)後,使溶劑乾 燥,得耐熱多孔層與多孔質薄膜層合所得之層合多孔質薄 膜1。層合多孔質薄膜1之厚度爲16μιη,對醯胺多孔層( 耐熱多孔層)之厚度爲4μπι。層合多孔質薄膜1之透氣度 爲180秒/ 100 CC,空孔率爲5〇%。層合多孔質薄膜1中 之耐熱多孔層之截面經使用掃瞄型電子顯微鏡(SEM )觀 察結果,得知其具有〇.〇3μιη〜0.06μιη左右之較小微細孔 ’與0.1 μπι〜Ιμιη左右之較大微細孔。又,如上所述般, 層合多孔質薄膜1之耐熱多孔層中,爲使用含氮芳香族聚 合物之對醯胺,層合多孔質薄膜1之熱破膜溫度爲400 °C 左右。又,層合多孔質薄膜之評估爲依以下方法進行。 (3)層合多孔質薄膜之評估 (A)厚度測定 層合多孔質薄膜之厚度、多孔質薄膜之厚度,爲依 JIS規格(K7 13 0-1 992 )進行測定。又,耐熱多孔層之厚 度,爲層合多孔質薄膜之厚度減去多孔質薄膜之厚度所得 之値。 -(B)歌德法之透氣度測定 -30- 201017960 層合多孔質薄膜之透氣度,爲依J IS P8117規定,使 用安田精機製作所股份公司製之數位計時式歌德式測試機 所測定者。 (C)空孔率 將所得之層合多孔質薄膜之樣品切取每邊長10cm之 正方形,測定重量W(g)與厚度D(cm)。求取樣品中 Φ 各層之重量(Wi(g)),由Wi與各層材質之真比重( 真比重i ( g/ cm3 ))分別求取各層之體積,依下式求取 空孔率(體積%)。 空孔率(體積%)=l〇〇Ml-(Wl/真比重 1+W2/真比重 2+,,+Wn/真比重 n)/(l〇xl〇xD)) 製造例2 (正極之製造) (1)正極活物質之合成 9 含金屬化合物爲,以Na : Μη之莫耳比爲0.7 : 1.0之 方式,秤取碳酸鈉(Na2C03:和光純藥工業股份公司製: 純度99.8% )與氧化錳(IV) ( Μη02 :高純度化學硏究所 股份公司製:純度99.9%),以乾式球磨機進行4小時之 混合,而製得含金屬化合物之混合物。將所得之含金屬化 合物之混合物,塡充於氧化鋁瓶中,使用電氣爐於空氣雰 圍中金熱,於800°C下保持2小時後,得正極活物質1。 (2 )正極之製造 -31 - 201017960 正極活物質1,爲以正極活物質ci:導電材:膠黏劑 = 85: 10: 5(重量比)之組成之方式,分別秤取導電材 料之乙炔黑(電氣化學工業股份公司製),及膠黏劑之 PVDF (吳羽股份公司製、Poly Vinylidene DiFluoride Polyflon)。隨後,首先將正極活物質1與乙炔黑於瑪瑙 乳鉢中充分混合,於該混合物中,加入適量之N-甲基-2-吡咯烷酮(NMP :東京化成工業股份公司製),再加入 PVDF,隨後分散混練使其達均勻狀態,而製得正極用電 極合劑之糊劑。將該糊劑於作爲正極集電體之厚度4 0 μιη 之鋁箔上,使用塗佈機塗佈ΙΟΟμιη之厚度,經乾燥、滾筒 加壓,得正極薄片1。該正極薄片1電極沖型機沖擊得直 徑1 . 5 cm之正極1。 製造例3(負極之製造) (1)負極活物質之合成 於四口燒瓶中,氮氣流下加入間苯二酚200g、甲基醇 1.5L、苯甲醛194g後,使其冰冷,於攪拌中滴入36%鹽 酸36.8g。滴下結束後升溫至65°C,其後於同溫度下保溫 5小時。於所得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1L,濾取沈澱物,以 水洗淨至濾液呈現中性爲止,乾燥後,得四苯基杯烴〔4 〕resorcinarene ( PCRA ) 294g。將 PCRA 放入迴轉窯( Rotary kiln)中,雰圍爲使用空氣雰圍,於3 00°C下加熱 1小時,其次將迴轉窯內之雰圍以氬氣取代,於1 〇〇〇。(:下 加熱4小時。其次,使用球磨機(瑪瑙製球,28rpm、5 201017960 分鐘間)粉碎而製得非石墨化碳(Non-Graphitizing Carbon )原料之負極活物質1。該粉末狀之非石墨化碳原 料之負極活物質1,因於不與金屬材料接觸下製造所得者 ,故其幾乎不含金屬成分。 (2)負極之製造 依負極活物質1:膠黏劑= 95: 5(重量比)之組成比 _ 例下秤取非石墨化碳原料之負極活物質1與膠黏劑之聚氟 化亞乙烯基(PVDF),使膠黏劑溶解於N-甲基吡咯烷酮 (NMP)後,於其中加入負極活物質1後進行分散混練以 使其達均勻狀態,得負極用電極合劑之糊劑。將糊劑於作 爲負極集電體之厚度10 μιη之銅箔上,使用塗佈機塗佈 1 00 μπι之厚度,經乾燥、滾筒加壓後得負極薄片1。該負 極薄片1電極沖型機沖擊得直徑1.5cm之負極1。 〇 製造例4(非水電解液製造) (1 )非水電解液之製造 於相對於非水電解液之有機溶劑的丙烯碳酸酯(PC) (C4H603 :崎喜多化學股份公司製:純度 99.5%,水份 30ppm以下)1公升,秤取作爲電解質之過氯酸鈉( NaC104 :和光純藥工業股份公司製)1莫耳(122g)後加 入其中,於室溫下攪拌6小時後,得非水電解液1。該製 作爲於氬雰圍中之手套箱(Glove-Box )中進行,該非水 電解液1中幾乎不含有水份。 -33- 201017960 實施例1 (本發明之鈉蓄電池之製造) 使用製造例1中之層合多孔質薄膜作爲隔板’再使用 製造例2中之正極1、製造例3中之負極1、製造例4中 之非水電解液1,以層合多孔質薄膜中之耐熱多孔層配置 於正極側之方式製造鈉蓄電池1。即,於硬幣電池(寶泉 股份公司製)之下側部位之凹陷處,將製造例2中之正極 1以鋁箔面向下側之方式放置(正極活物質面向上側之方 式),於其上再將製造例1中之層合多孔質薄膜以耐熱多 孔層面向下側之方式放置,將製造例4之非水電解液1使 用滴定管注入〇_5mL。此外,將負極之金屬鈉(Aldrich 公司製),與金屬鈉與中蓋組合,將其於層合多孔質薄膜 之上側,以金屬鈉面向下側之方式放置,介由墊片蓋上上 側部品,以捻縫機捻縫而製得鈉蓄電池1。又,試驗電池 之組裝係於氬雰圍之手套箱內進行。 (鈉蓄電池特性之評估方法) 使用所得之鈉蓄電池1,依以下充放電條件實施定電 流充放電試驗。 充放電條件:充電爲以4.0V以下之0.1C速率(10小 時完全充電之速度)以CC( Constant Current:定電流) 進行充電。放電爲使用與充電速度相同之速度,進行CC 放電,於電壓1.5V時即切斷。於第二次循環以後之充電 、放電,爲與充電速度相同速度下進行,與第1循環相同 _ 34 _ 201017960 般,充電電壓4.0V、放電電壓爲1.5V時即切斷。重複20 次該充放電。 (本發明之鈉蓄電池特性之評估結果) 對鈉蓄電池1,依上述條件評估放電容量結果,得知 相對於第2循環次之放電容量,第20循環次之放電容量 (放電容量維持率)爲9 1 %之高値。 ❿ 實施例2 (本發明之鈉蓄電池之製造) 負極爲使用製造例3中之負極1,除將負極1與中蓋 以負極1中之銅箔與中蓋接觸之方式組合,於層合多孔質 薄膜之上側,以負極活物質面向下側之方式放置以外,其 他皆依實施例1相同方法製造鈉蓄電池2。 (鈉蓄電池2之特性評估結果) ❿ 對鈉蓄電池2,依實施例1相同充放電條件下進行放 電容量評估結果,得知相對於2循環次之放電容量,20循 環次之放電容量(放電容量維持率)爲107%之極高値。 比較例1 (比較蓄電池之製造) 除隔板使用聚乙烯製多孔質薄膜(膜厚12 μιη,透氣 度140秒/ lOOcc’平均孔徑〇1μηι,空孔率50%)以外, 其他皆依實施例1相同方法,製造比較蓄電池。 -35- 201017960 (比較鈉蓄電池之特性評估結果) 對比較蓄電池評估放電容量之結果,得知相對於2循 環次之放電容量,第2〇循環次之放電容量(放電容量維 持率)爲80%之低値。 本發明爲提供一種具有優良耐熱性,且具有優良放電 容量維持率等之蓄電池特性,此外亦提供一種資源量豐富 且價廉之材料所構成之鈉蓄電池。
-36-

Claims (1)

  1. 201017960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鈉蓄電池,其爲含有正極,與負極,與配置 於正極及負極之間的隔板,與非水電解液,其特徵爲,隔 板爲由耐熱多孔層與多孔質薄膜層合所得之層合多孔質薄 膜所形成,耐熱多孔層爲配置於正極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鈉蓄電池,其中,耐熱 多孔層爲含有耐熱樹脂。 〇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鈉蓄電池,其中,耐熱 樹脂爲含氮芳香族聚合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鈉蓄電池,其中, 耐熱樹脂爲芳香族聚醯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中任一項之鈉蓄電池, 其中,耐熱多孔層尙含有塡料。 6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鈉蓄電池,其中,耐熱 多孔層之總重量爲100重量份時,塡料之量爲20重量份 〇 以上95重量份以下。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鈉蓄電池,其中, 耐熱多孔層爲含有2種以上之塡料,於測定填料之各個構 成粒子所得之平均粒徑中,於使最大之平均粒徑作爲D! ,第2大之平均粒徑作爲D2時,D2/Di之比爲0.15以下 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之鈉蓄電池, 其中’耐熱多孔層之厚度爲1μιη以上、10μπα以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之鈉蓄電池, -37- 201017960 其中,正極爲含有可摻雜鈉離子、去摻雜鈉離子之鈉無機 化合物。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鈉蓄電池,其中,鈉無 機化合物爲含有Fe之化合物。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0項中任一項之鈉蓄電池 ,其中’多孔質薄膜爲含有聚烯烴樹脂。
    -38 - 201017960 四、指定代表圈: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圈為··無 (二) 、本代表圈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無
    201017960 五、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TW098121828A 2008-06-30 2009-06-29 Sodium secondary battery TW20101796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70238A JP5493301B2 (ja) 2008-06-30 2008-06-30 ナトリウム二次電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7960A true TW201017960A (en) 2010-05-01

Family

ID=41466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1828A TW201017960A (en) 2008-06-30 2009-06-29 Sodium secondary battery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89529A1 (zh)
JP (1) JP5493301B2 (zh)
CN (1) CN102150297A (zh)
TW (1) TW201017960A (zh)
WO (1) WO20100020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39804B1 (ko) 2006-05-11 2007-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통신의 QoS 보장 방법 및 장치
KR100891769B1 (ko) 2007-05-30 2009-04-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가시광 통신 시스템
KR101615111B1 (ko) 2009-06-16 2016-04-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시점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방법
JP5403619B2 (ja) 2010-01-20 2014-01-29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農工大学 耐ジメチルエーテル性ゴム組成物
CN103098286A (zh) * 2010-09-07 2013-05-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电池组
KR101998014B1 (ko) * 2011-08-31 2019-07-08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포액, 적층 다공질 필름 및 적층 다공질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101678748B1 (ko) * 2011-09-29 2016-11-23 닛뽕소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금속 나트륨으로 피복된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KR20140090604A (ko) * 2011-11-10 2014-07-17 스미토모덴키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나트륨 전지용의 부극 활물질, 부극 및 나트륨 전지
US10014504B2 (en) 2012-01-18 2018-07-0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eparator, battery, battery pack,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ic vehicle,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power system
KR102022405B1 (ko) * 2012-02-27 2019-09-18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나트륨 이차전지
WO2013129848A1 (en) * 2012-02-27 2013-09-06 Sk Innovation Co.,Ltd. Sodium secondary battery
JP6244679B2 (ja) * 2012-07-12 2017-12-13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KR20150036701A (ko) * 2012-07-30 2015-04-07 사빅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스 비.브이. 고온 용융 완전성 세퍼레이터
JP6065443B2 (ja) * 2012-08-01 2017-01-2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耐熱電池およびその充放電方法
WO2014038711A1 (ja) * 2012-09-10 2014-03-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ナトリウム二次電池
KR101520391B1 (ko) 2014-02-11 2015-05-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팩
DE112015000177T5 (de) * 2014-08-29 2016-06-1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ahrzeugbeschleunigungspedal-Reaktionskraft-Steuerungsgerät
CN106207056A (zh) * 2016-07-15 2016-12-07 无锡市宝来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耐腐蚀的复合电池隔膜材料组合物
CN110970588A (zh) * 2019-12-18 2020-04-07 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钠离子电池用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8209U (ja) * 1991-11-29 1993-06-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電池
US6423448B1 (en) * 1997-05-22 2002-07-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JP3439082B2 (ja) * 1997-07-16 2003-08-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6737191B2 (en) * 2000-11-17 2004-05-18 Wilson Greatbatch Ltd. Double current collector negative electrode design for alkali metal ion electrochemical cells
JP3971905B2 (ja) * 2001-08-21 2007-09-05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素子用セパレータ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463280C (zh) * 2003-07-29 2009-02-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
KR100736512B1 (ko) * 2003-07-29 2007-07-06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튬이온 2차전지
JP2005063684A (ja) * 2003-08-11 2005-03-10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電気化学素子用セパレーター
JP5031192B2 (ja) * 2004-03-31 2012-09-19 準一 山木 非水電解質ナトリ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KR101245535B1 (ko) * 2004-03-31 2013-03-21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수 전해질 2차 전지용 양극 활성 물질
JP2006032246A (ja) * 2004-07-21 2006-0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非水電解質電池
JP2006264029A (ja) * 2005-03-23 2006-10-05 Teijin Solfill Kk 複合体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電子部品
DE102006014360A1 (de) * 2005-03-30 2006-12-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oröser Film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Anwendungen desselben
JP2007242584A (ja) * 2006-02-07 2007-09-20 Teijin Techno Products Ltd 電子部品用セパレータ
JP5142544B2 (ja) * 2006-03-20 2013-02-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1558513B (zh) * 2006-11-20 2011-12-14 帝人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板、其制造方法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JP4748136B2 (ja) * 2007-10-03 2011-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耐熱絶縁層付きセパレータ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9135092A (ja) * 2007-11-09 2009-06-1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複合金属酸化物およびナトリウム二次電池
JP2009205959A (ja) * 2008-02-28 2009-09-10 Teijin Ltd 非水電解質電池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89529A1 (en) 2011-08-04
JP5493301B2 (ja) 2014-05-14
JP2010010037A (ja) 2010-01-14
WO2010002006A1 (ja) 2010-01-07
CN102150297A (zh) 201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17960A (en) Sodium secondary battery
TW201014016A (en) Sodium secondary battery
JP6630811B2 (ja) セパレータ及びこれを含む電気化学素子
CN107528026B (zh) 层叠体
KR101909864B1 (ko) 알루미나 분말, 알루미나 슬러리, 알루미나 함유 코트층, 적층 분리막 및 이차 전지
KR101684224B1 (ko) 비수전해액 이차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JP5969683B1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積層セパレータ、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部材およ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2010113804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2008270178A (ja) セパレータ
WO2008105555A1 (ja) セパレータ
TW200902610A (en) Porous film
JP2011146360A (ja) 電極合剤、電極合剤ペースト、電極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122936B1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その利用
JP2006348280A (ja) 多孔質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多孔質フィルム
KR20190074259A (ko) 비수 전해액 이차 전지
CN111834599A (zh)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多孔层
KR20210082493A (ko) 비수 전해액 이차 전지
KR101683424B1 (ko) 비수전해액 이차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KR20210082492A (ko) 비수 전해액 이차 전지
KR20190074255A (ko) 비수 전해액 이차 전지
JP6545849B2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JP7289194B2 (ja) 多孔質層の製造方法、積層体、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6616876B2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多孔質層
JP7169149B2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JP2017103201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積層セパレータ、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部材およ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