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11909A - Storage element and storag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torage element and storag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1909A
TW201011909A TW098128681A TW98128681A TW201011909A TW 201011909 A TW201011909 A TW 201011909A TW 098128681 A TW098128681 A TW 098128681A TW 98128681 A TW98128681 A TW 98128681A TW 201011909 A TW201011909 A TW 2010119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mory
layer
ion source
source lay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8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79413B (zh
Inventor
Kazuhiro Ohba
Tetsuya Mizuguchi
Shuichiro Yasud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11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1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9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94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20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63/00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 H10B63/30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comprising selection components having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e.g.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63/00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 H10B63/80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ultip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switch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ype o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e.g. cross-point arrays
    • H10B63/82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ultip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switch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ype o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e.g. cross-point arrays the switching components having a common active material lay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021Formation of switching materials, e.g. deposition of layers
    • H10N70/026Formation of switching materials, e.g. deposition of layers by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e.g. sputter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021Formation of switching materials, e.g. deposition of layers
    • H10N70/028Formation of switching materials, e.g. deposition of layers by conversion of electrode material, e.g. oxida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20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 H10N70/24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based on migration or redistribution of ionic species, e.g. anions, vacancies
    • H10N70/245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based on migration or redistribution of ionic species, e.g. anions, vacancies the species being metal cations, e.g. programmable metallization ce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8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821Device geometry
    • H10N70/826Device geometry adapted for essentially vertical current flow, e.g. sandwich or pillar typ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8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841Electrodes
    • H10N70/8416Electrodes adapted for supplying ionic speci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8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881Switching materials
    • H10N70/883Oxides or nitrides
    • H10N70/8833Binary metal oxides, e.g. TaO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Description

201011909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藉由含有離子源層之記憶層的電氣 特性之變化,而可記憶2値或2値以上之多値資訊的記憶 元件及記憶裝置。 【先前技術】 φ 先前,作爲切斷電源資訊也不會消失的不揮發性之記 憶體,被提出的有例如:快閃記憶體、FeRAM ( 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強介電體記憶體 )或 MRAM ( 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磁記憶元件)等。這些記憶體係爲,即使不供給電源, 也能將已寫入之資訊,長時間地持續加以保持。然而,這 些係有優點也有缺點。亦即,快閃記億體雖然集縮度很高 ,但在動作速度這點上較爲不利。FeRAM則在高集縮化所 φ 需的細微加工上是有極限,且在製作製程中會有問題。 MRAM係有消費電力的問題。 於是,對於記憶體元件的細微加工極限較爲有利的新 形態的記憶元件,已被提出。該記憶元件,係在2個電極 之間,夾著含有某種金屬的離子導電體之構造。該記憶元 件,係在2個電極之任一者中含有離子導電體中所含之金 屬。藉此,當在2個電極間施加了電壓時,電極中所含之 金屬會往離子導電體中以離子方式進行擴散,離子導電體 的電阻値或電容等電氣特性就會改變。例如,在專利文獻 -5- 201011909 1及非專利文獻1中,記載著利用此種特性的記憶體元件 之構成。尤其,在專利文獻1中係提出了,離子導電體係 由硫屬化合物與金屬之固溶體所構成。具體而言,是由在 AsS、GeS、GeSe中固溶了 Ag、Cu、Zn的材料所成,2個 電極之任一方的電極中係含有Ag、Cu、Zn。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2-536840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日經ELECTRONICS 2003.1.20號(第 104 頁) 【發明內容】 然而,上述構成的記憶元件中,在離子導電體的電阻 値是低電阻的記憶狀態(例如「1」)、或高電阻値的抹 除狀態(例如「〇」)下經過長時間放置的情況下,或放 ❹ 置在高於室溫之溫度氛圍的情況下,電阻値會改變而變成 無法保持資訊,存在如此問題。一旦資訊保持能力(電阻 値保持特性)如此而變低,則作爲不揮發記憶體來使用的 元件特性就不完善。 又,若不是以單純的僅有高電阻狀態「0」、低電阻 狀態「1」之方式,而是例如令高電阻狀態爲數百ΜΩ、低 電阻狀態爲數kO,而可保持這中間的任意値之電阻値, 則不僅記憶體的動作範圍變廣,還可進行多値記錄。例如 -6- 201011909 ,若能記憶4種電阻狀態則可記憶2位元/元件的資訊, 若能記憶1 6種電阻狀態則可記憶3位元/元件的資訊,記 憶體的容量就可分別提升2倍和3倍。 然而,在先前的記億元件中,例如可變化的電阻範圍 是數kn〜數100ΜΩ的情況下,可用低電阻狀態加以保持 的電阻値係約爲1 Okn以下,可用高電阻狀態加以保持的 電阻値係約爲1ΜΩ以上,高電阻與低電阻狀態之中間的 @ 電阻値之保持係爲困難,而有難以實現多値記錄之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所述問題點而硏發,其第1目的在於 提供一種,可增加重複動作次數,並且寫入•抹除的高速 動作性能與高速動作時的電阻値保持特性之平衡較佳的記 憶元件及記憶裝置。 本發明的第2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多値記憶’適合大 容量化的記億元件及記憶裝置。 本發明的記憶元件’係具備:第1電極及第2電極; φ 和記憶層’係被設在第1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並且具備 離子源層;離子源層’係含有76、8及Se當中之至少1 種硫屬元素,並且至少含有Zr及Al’並將離子源層中的 A1含有量,設成30原子%以上50原子%以下之範圍。 在本發明的記憶元件中’在離子源層中同時含有Zr 與Cu,較爲理想;又’離子源層中的Zr之含有量’係爲 7.5原子%以上26原子°/❶以下之範圍’較爲理想;再者’ 相對於離子源層中所含之硫屬元素的合計量’ Zr之組成比 率(=Zr (原子%) /硫屬元素之合計(原子%)) ’係爲 201011909 0.2以上0.74以下之範圍’較爲理想。再者’離子源層中 係可含有Ge,此情況下的離子源層中的Ge之含有量係爲 15原子%以下。藉由此種構成’就可使構成元素的功能發 揮至最大極限。 本發明之記憶裝置,係具備;在第1電極與第2電極 之間具有含離子源層的記憶層,藉由記憶層的電氣特性之 變化來記憶資訊的複數記憶元件;和脈衝施加手段’係用 來對複數記憶元件選擇性地施加電壓或電流之脈衝;記憶 _ 元件係採用上記本發明之記憶元件。 在本發明的記億元件或記憶裝置中,係若對初期狀態 (高電阻狀態)的元件施加「正方向」(例如第1電極側 爲負電位、第2電極側爲正電位)的電壓或電流脈衝,貝U 在第1電極側會形成包含Zr之金屬元素的導電路徑,而 成爲低電阻狀態。若對該低電阻狀態的元件往「負方向」 (例如第1電極側爲正電位、第2電極側爲負電位)施加 電壓脈衝,則上記金屬的導電路徑會被氧化而往離子源層 @ 中溶解,或著更進一步地存在於離子源層中的Zr等添加 元素會在陽極極上形成氧化膜,轉變成高電阻狀態。 此處,構成導電路徑的Zr,係相對於離子傳導材料( 例如硫屬化合物)是較難溶解,因此一度變成寫入狀態、 亦即低電阻狀態,則較容易保持低電阻狀態。另一方面, 在抹除時的高電阻狀態下也是,當Zr再次於離子源層中 以離子(陽離子)的方式溶解時,由於Zr係至少比Cu等 其他元素而言離子移動度較低,因此,即使遇到溫度上升 -8 - 201011909 ’或是長期間放置,也難以移動,於陰極極上也難以發生 以金屬狀態析出之情事。或者,Zr氧化物係在硫屬化合物 電解質中很穩定,氧化物不易劣化,因此即使在高於室溫 的高溫狀態或長時間保持的情況下,仍可維持高電阻狀態 。又’由於A1係於陽極極上形成氧化被膜,藉此可維持 高電阻狀態’並且站在高電阻膜的自我再生之觀點來看, 可提升重複動作特性。甚至,藉由組合Zr與Cu,除了可 φ 促進非晶質化,還可均勻保持離子源層的微細構造,因此 可更加提升電阻値保持特性。 若依據本發明的記憶元件或記憶裝置,則在離子源層 中除了硫屬元素還至少含有Zr及A1,該A1的含有量係爲 30〜50原子%,因此除了增加重複動作次數,並且消除了 寫入•抹除之高速動作性能、與高速動作時的電阻値保持 特性的取捨關係,可提供兩性能之平衡較佳的記憶元件。 又,因爲電阻値的保持特性提升,所以例如從低電阻狀態 _ 變化至高電阻狀態之際,藉由調整抹除電壓,就可製造出 處於高電阻狀態與低電阻狀態之間的中間狀態。藉此,可 達成多値記憶,可實現大容量化。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記憶元件10的剖 面構成圖。此記憶元件10 ’係在下部電極丨(第1電極) 與上部電極4(第2電極)之間’具有記憶層5。此處’ -9- 201011909 下部電極1,係例如後述(圖2)所示般地,是被設在形 成有 CMOS (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電路的矽基板11上’成爲與CMOS電路部分的連接部 〇 在下部電極1中係可使用半導體製程中所採用的配線 材料’例如W (鎢)、WN (氮化鎢)、CU (銅)、A1 ( 銘)、Mo(鉬)、Ta (鉅)及矽化物等。又,當使用Cu 等在電場中有可能產生離子傳導的材料時,亦可將Cu等 的電極上’以W、WN、TiN (氮化鈦)、TaN (氮化钽) 等不易發生離子傳導或熱擴散的材料,加以被覆。 記憶層5係由高電阻層2及離子源層3所構成。離子. 源層3’係作爲可陽離子化之金屬元素係含有zr (锆)及 Cu (銅),作爲陰離子化的離子傳·導材料係含有S (硫) 、Se (硒)及Te (碲)所成之硫屬化合物元素當中之1 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又,作爲抹除時形成氧化物的元素 係含有A1 (鋁)及Ge (鍺)。具體而言,離子源層3係 可使用例如 ZrTeAl 、 ZrTeAlGe 、 CuZrTeAl 、 CuZrTeAlGe 之組成的離子源層材料。此外,亦可含有除了這些以外 的其他元素,例如Si (砂)。 離子源層3中的A1的含有量,係爲30〜50原子%。 又,離子源層3中的Zr的含有量係爲7.5〜26原子%較爲 理想,再者,相對於離子源層3中所含之硫屬元素的合計 量,Zr之組成比率(=Zr (原子% ) /硫屬元素之合計(原 子%)),係爲〇·2〜0.74之範圍,較爲理想。又,離子 201011909 源層3中的Ge含有量係爲15原子%以下,較爲理想,藉 由此種構成,就可使各構成元素的功能發揮至最大極限。 其細節將於後述。 高電阻層2,雖然只要是與Zr或Zr與Cu、A1-硫屬 化合物所成之離子源層3接觸也能維持穩定的絕緣體或半 導體即可採用任何物質,但理想係爲Gd (釓)等稀土類 元素,含有Al、Mg (鎂)、Ta、Si (矽)及Cu之中的至 φ 少1種的氧化物或是氮化物等即可。此外,雖然高電阻層 2在本發明中並非爲必須,但爲了使資訊的保持特性穩定 化,設有高電阻層2係較爲理想;此情況下係如圖1所示 ,是接觸於下部電極1側而形成》 在上部電極4中,係可和下部電極1同樣地使用公知 的半導體配線材料。 本實施形態的記憶元件1 0中,透過上記下部電極1 及上部電極4從未圖示之電源(脈衝施加手段),施加電 ❹ 壓脈衝或電流脈衝,則記憶層5的電氣特性,例如電阻値 係會改變’藉此以進行資訊的寫入、抹除、或是讀取。以 下,具體說明其動作。 首先,上部電極4係例如爲正電位、下部電極1側係 爲負電位的方式,來對記憶元件10施加正電壓。藉此, 從離子源層3,Cu及Zr的陽離子會進行離子傳導,在下 部電極1側與電子結合而析出,其結果爲,在下部電極1 與記憶層5的界面會被還原成金屬狀態,形成低電阻的Zr 及Cu導電路徑(細絲)。或是,在高電阻層2之中,形 -11 - 201011909 成導電路徑。因此,記憶層5的電阻値會變低,從初期狀 態的高電阻狀態,變化成低電阻狀態。 其後,即使去除正電壓而消除對記憶元件1 〇施加的 電壓,也能保持低電阻狀態。因此資訊就被寫入。在使用 於只能寫入一次的記憶裝置,亦即所謂 PROM (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時,僅需前記的記錄過 程,就完成了記錄。另一方面,在應用於可抹除之記憶裝 置、亦即 RAM ( Random Access Memory )或 EEPROM ( Electron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等的時候,則必須要有抹除過程,但於抹除過 程中,係例如上部電極4是負電位、下部電極1側是正電 位的方式,對記憶元件1〇施加負電壓。藉此,被形成在 記憶層5內的導電路徑的Zr及Cu會被氧化而離子化,在 離子源層3中溶解或與Te等結合而形成Cu2Te、Cu Te等 化合物。如此一來,Zr及Cu所構成的導電路徑就會消滅 ,或是減少,電阻値會變高。或著更進一步地存在於離子 參 源層3中的A1或Ge等添加元素會在陽極極上形成氧化膜 ,轉變成高電阻狀態。 其後,即使去除負電壓而消除對記憶元件10施加的 電壓,也能使電阻値保持在高的狀態。藉此’就可將已寫 入的資訊予以抹除。藉由反覆如此過程’就可反覆進行對 記憶元件10的資訊寫入與已寫入之資訊的抹除。 然後,例如,若令電阻値高的狀態對應至「0」之資 訊,令電阻値低的狀態對應至「1」之資訊’則正電壓之 -12- 201011909 施加所造成的資訊之記錄過程中可從「0」變成「1」,負 電壓之施加所造成的資訊之抹除過程中可從「1」變成「〇 J ° 爲了將記錄資料予以解調,初期的電阻値與記錄後的 記錄後之比値是越大越好。但若高電阻層2的電阻値過大 ,則在寫入、亦即低電阻化時會有困難,會導致寫入閾値 電壓變得過大,因此初期電阻値係被調整成10Ω以下。 φ 高電阻層2的電阻値,係例如高電阻層2是以稀土類元素 的氧化物來形成時,則藉由其厚度或所含之氧的量等,就 可加以控制。此外,在未形成高電阻層2的情況下,係可 藉由抹除電流及電壓來控制之。 如上述,本實施形態的記億元件1 0,由於是將記憶層 5,以高電阻層2,和含有Zr、Cu、A1來作爲金屬元素的 離子源層3來加以構成,因此藉由對上部電極4及下部電 極1施加電壓或電流脈衝,就可將資訊予以寫入,還可將 φ 已被寫入之資訊予以抹除。 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中,係具有上述含Zr、Cu、Al 的離子源層3,因此相較於先前的記憶元件,具有較廣範 圍的電阻値保持特性,提升寫入·抹除之高速動作性能, 並且還增加了重複次數。以下,說明其理由。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離子源層3中含有Zr、或Zr 及Cu,因此這些Zr、Cu係發揮離子化元素的功能,形成 Zr或是Zr及Cu混合存在的導電路徑。Zr係被認爲,在 寫入動作時會在陰極電極上被還原,並且,在寫入後的低 -13- 201011909 電阻狀態下係形成金屬狀態的細絲。Zr所被還原而成的金 屬絲,係於含S、Se及Te的硫屬元素的離子源層3中較 難被溶解,因此一旦變成寫入狀態、亦即低電阻狀態,則 相較於只有Cu單獨存在的導電路徑之情形,比較容易保 持低電阻狀態。Cu係藉由寫入動作而形成爲金屬絲。但 是,金屬狀態的Cu係容易溶解於含硫屬元素的離子源層 中,在寫入電壓脈衝未被施加的狀態(資料保持狀態)下 ,會再度離子化而遷移成高電阻狀態。因此無法獲得充分 的資料保持性能。另一方面,將Zr與適量的Cu加以組合 ,係可促進非晶質化,同時均勻保持離子源層3的微細構 造,因此對於電阻値的保持性能之提升,有所貢獻。 又,關於抹除時的高電阻狀態之保持也是,當含有Zr 時,例如會形成Zr的導電路徑,當再次於離子源層3中 以離子的形態溶解時,由於Zr係至少比Cu的離子移動度 低,因此,即使溫度上升或是長時間放置,都難以移動。 因此,在陰極極上就難以金屬狀態而析出。或者,Zr氧化 物係在硫屬化合物電解質中很穩定,因此氧化物不易劣化 ,即使在高於室溫的高溫狀態或長時間保持的情況下,仍 可維持高電阻狀態。 再者,離子源層3中所含的A1,係當因爲抹除動作而 使陽極電極被偏壓成低電位時,則在充當固體電解質的離 子源層3與陽極的界面,會形成穩定的氧化膜,而使高電 阻狀態(抹除狀態)穩定化。再加上,從高電阻層的自我 再生的觀點來看,也會對重複次數的增加有所貢獻。此外 -14- 201011909 ’除了 A1以外亦可含有呈現同樣功用的Ge等。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離子源層3中含有硫屬元 素、Zr或Zr與Cu並含有A1,因此是可如上述般地保持 廣範圍的電阻値,例如若調整從低電阻往高電阻變化之際 的抹除電壓,製作出高電阻狀態與低電阻狀態之間的中間 狀態,則可穩定地保持該狀態。藉此,可實現不只2値而 是多値的記憶體。 φ 順便一提,此種施加電壓的寫入·抹除動作特性,和 電阻値的保持特性,重複動作次數等在記憶體動作上很重 要的諸特性,係隨著Zr、Cu及A1、甚至Ge的添加量而 所有不同。 例如,Zr若含有量過多,則離子源層3的電阻値會降 得過低,導致無法對離子源層3施加有效的電壓,或是要 使Zr溶解於硫屬化合物層中會變得困難。因此,尤其在 抹除時會變得困難,抹除的閾値電壓會隨Zr添加量而逐 〇 漸上升:若再添加更多時,則寫入、亦即低電阻化也會變 得困難。另一方面,若Zr添加量過少,則如前述的廣範 圍之電阻値的保持特性提升效果,就會減少。因此,離子 源層3中的Zr的含有量係爲7.5原子%以上爲理想,更爲 理想則是26原子%以下。 又,當Cu係適量地添加在離子源層3中的情況下, 雖然可促進非晶質化,但若過多則金屬狀態的Cu在含硫 屬元素的離子源層中的穩定性不足,因此寫入保持特性會 惡化,會看到對寫入動作的高速性造成不良影響。而另一 -15- 201011909 方面’ Zr與Cu的組合,係容易形成非晶質,具有可均勻 保持離子源層3之微細構造的效果。藉此,可避免重複動 作導致離子源層3中的材料成份的不均勻,可增加重複次 數並且提升保持特性。在上述範圍內含有足夠Zr量的情 況下’即使Cu的導電路徑在離子源層中再度溶解,金屬 Zr所構成之導電路徑仍被認爲殘存,因此看不到對寫入保 持特性造成影響。又’可能因爲乖離而離子化狀態之陽離 子與陰離子的電荷量是維持當量關係即可,因此Cu的理 _ 想添加量,係爲離子的電荷的當量比爲 { (Zr最大離子價數X莫爾數或原子%) + (Cu離子價數X 莫爾數或原子%)}/(硫屬元素的離子價數X莫爾數或原子 %) = 0.5 〜1 _ 5 之範圍內即可。 只不過,在本實施形態的記憶元件1 〇中,實質來說 ,其特性會大幅依存於Zr與Te的組成比。因此,Zr與 Te的組成比係爲 ❹
Zr組成比(原子%)/Te組成比(原子%) = 〇_2〜0.74 之範圍,較爲理想。至於其中原因雖然不甚明瞭,但是相 較於Zr,Cu的乖離度較低,離子源層3的電阻値是由Zr 與Te的組成比來決定,因此只要是落在上記範圍的情況 下,則可獲得理想的電阻値,所以對記憶元件1 〇施加的 偏壓電壓會對高電阻層2的部分有效地施加’被認爲是可 能原因。 若脫離上記範圍,則例如若當量比過大時’則陽離子 -16 - 201011909 與陰離子的均衡會失調,存在的金屬元素當中,不發生離 子化的元素的量會增大。因此認爲,在抹除動作之際,寫 入動作所產生的導電路徑,是難以有效率地去除。同樣地 ,若當量比過小而陰離子元素過剩存在時,則被認爲寫入 動作所產生的金屬狀態導電路徑係難以金屬狀態而存在, 所以寫入狀態的保持性能會降低。 又,若A1的含有量過多,則A1離子容易發生移動, φ 因A1離子的還原導致營造出寫入狀態。A1係由於在硫屬 化合物之固體電解質中的金屬狀態之穩定性較低,因此低 電阻的寫入狀態的保持性能會降低。另一方面,若A1量 過少,則抹除動作本身或高電阻領域的保持特性提升效果 會變低,減少重複次數。因此,A1的含有量係爲30原子 %以上爲理想,更爲理想則是5 0原子%以下。
Ge係不一定要含有,但若Ge含有量過多時則寫入保 持特性會劣化,因此添加Ge時的含有量係爲1 5原子%以 φ 下,較爲理想。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爲了抑制記憶層5在高溫熱 處理時的膜剝離等目的,亦可添加其他元素。例如’矽( Si)係爲可同時期待保持特性提升的添加元素’在離子源 層3中與Zr —起添加,是很理想。但是’若Si添加量過 少則無法期待膜剝離防止效果,過多則無法獲得良好的記 憶體動作特性,因此離子源層3中的Si含有量係爲〗〇〜 45原子%程度之範圍內,較爲理想。藉由以此種形態來形 成記憶元件,可使各電阻範圍下的保持特性大幅提升’再 -17- 201011909 者因爲保持特性大幅提升,而也能多値記錄。 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記憶元件1 〇的製造方法。 首先,在已形成有選擇電晶體等CMOS電路的基板上 ,形成例如由W所成的下部電極1。其後,若有必要則藉 由逆濺鍍等,將下部電極1表面上的氧化物等予以去除。 接著,形成由Gd氧化膜所成的高電阻層2。例如,使用 Gd靶材,形成金屬Gd膜例如膜厚lnm後,以氧電漿使其 氧化。接著,離子源層3係爲,例如,以DC磁控濺鍍法 _ 來形成CuZrTeAlGe膜。接著,作爲上部電極4,例如形 成W(鎢)膜。如此而形成了層積膜。 其後,在此層積膜的各層中,將高電阻層2、離子源 層3及上部電極4,以電漿蝕刻等進行圖案化。除了電漿 鈾刻以外,也可採用離子硏磨、RIE( Reactive Ion Etching ;反應性離子蝕刻)等蝕刻方法,來進行圖案化。 接著,以連接至上部電極4的方式形成配線層,將所有的 記憶元件10與用來獲得共通電位的接觸部,予以連接。 @ 接著,對層積膜施以熱處理。如此便可製造記憶元件1〇。 如以上,在本實施形態的記憶元件10中,由於離子 源層3中是含有硫屬元素以外還含Zr、Cu及A1,甚至含 有Ge來作爲金屬元素,因此資料保持特性佳。又,在細 微化的情況下,即使電晶體的電流驅動力變小,仍可保持 資訊。因此,使用該記億元件1〇來構成記憶裝置,就可 謀求高密度化及小型化。又,下部電極1、高電阻層2、 離子源層3及上部電極4的各層之任一者均可由可濺鍍的 -18- 201011909 材料來構成,因此製造製程也很簡單化。亦即,只要使用 隨應於各層材料之組成所成的靶材,依序進行濺鍍即可。 又,在同一濺鍍裝置內,藉由更換靶材,也就可以連續地 進行成膜。 藉由將上記記憶元件1 〇多數、例如列狀或矩陣狀地 加以排列,就可構成記憶裝置(記憶體)。此時,對各記 憶元件10,可因應需要,將元件選擇用的MOS電晶體、 瘳 或二極體加以連接以構成記憶胞,然後透過配線,連接感 測放大器、位址解碼器、寫入·抹除·讀出電路等即可。 圖2及圖3係將多數記憶元件10配置成矩陣狀的記 憶裝置(記憶胞陣列20 )之一例的圖示,圖2係表示剖面 構成,圖3係表示平面構成。在該記億胞陣列20中,係 對各記憶元件10,將連接其下部電極1側的配線、與連接 其上部電極4側的配線,予以交叉設置,例如在這些配線 的交叉點附近,配置著各記憶元件1 〇。又,例如被連接至 φ 上部電極4側的配線,係整個陣列共通地形成。 更具體而言,各記億元件1〇,係共用著高電阻層2、 離子源層3、及上部電極4之各層。亦即,高電阻層2、 離子源層3及上部電極4各別都是在各記憶元件10中以 共通的層(同一層)所構成。其中,被共通形成之上部電 極4,係成爲平板電極PL。另一方面,下部電極1係對每 一記憶胞個別地形成,藉此,各記憶胞係呈電性分離。藉 由該每一記憶胞的下部電極1,在各下部電極1對應位置 ,規定出各記憶胞的記憶元件1 0。下部電極1係連接至各 -19- 201011909 自對應的記憶胞選擇用MOS電晶體Tr,各記憶元件1 〇係 被形成在該MOS電晶體Tr的上方。MOS電晶體Tr,係 由被形成在半導體基板11內之元件分離層12所分離的領 域中的源極/汲極領域13與閘極電極14所構成。閘極電 極1 4的壁面上,係形成有側壁絕緣層。閘極電極14,係
兼任記憶元件10的一方之位址配線亦即字元線WL»MOS 電晶體T r的源極/汲極領域1 3之一方,與記憶元件1 〇的 下部電極1’是透過拴塞層15、金屬配線層16及拴塞層 17而被電性連接。MOS電晶體Tr的源極/汲極領域1 3之 另一方,係透過拴塞層15而連接至金靥配線層16。金屬 配線層16係被連接至,記憶元件的另一方之位址配線亦 即位元線BL (參照圖3 )。此外,於圖3中,MOS電晶 體Tr的活化領域18是以虛線表示,接觸部21係連接至 記憶元件10的下部電極1,接觸部22係連接至位元線BL 〇 在該記憶胞陣列20中,一旦藉由字元線 WL而使 MOS電晶體Tr的閘極變成ON狀態,對位元線BL施加電 壓,則透過MOS電晶體Tr的源極/汲極,已被選擇之記憶 胞的下部電極1會有電壓施加。此處,若被施加至下部電 極1的電壓之極性,相較於上部電極4(平板電極PL)之 電位是負電位時,則如上述般地,記憶元件1 〇的電阻値 會往低電阻狀態遷移。藉此,對所被選擇之記憶胞,就寫 入了資訊。接著,若對下部電極1,施加相較於上部電極 4 (平板電極PL )之電位是正電位的電壓,則記憶元件1 〇 201011909 的電阻値會再次往高電阻狀態遷移。藉此,對所被選擇之 記憶胞,已被寫入之資訊就會被抹除。在進行已寫入之資 訊的讀出之際,例如,以MOS電晶體Tr來選擇記憶胞, 對該記憶胞施加所定的電壓或電流。此時隨應記憶元件10 電阻狀態而不同的電流或電壓,是透過位元線BL或平板 電極PL所連接的感測放大器等,而被偵測出來。此外, 對已選擇之記憶胞所施加的電壓或電流,係小於會使記憶 Φ 元件1 〇之電阻値狀態發生遷移之電壓等的閾値。 本實施形態的記憶裝置,係可如上述般地適用於各種 記憶體裝置。例如,只能寫入一次的 PROM (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可電性抹除的 EEPROM (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或可高速寫入·抹除·再生的所謂RAM等,任何記憶體 形態均可適用。 Φ [實施例]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製作上述實施形態的記憶元件1 〇及記憶體陣列20的 如下之各種樣本,調查其特性。 (樣本1 ) 首先’如圖2及圖3所示,在半導體基板11上形成 了 MOS電晶體Tr。接著,以覆蓋半導體基板11表面的方 式形成絕緣層’在該絕緣層上形成貫孔。接著,以CVD ( 201011909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將貫孔的內部,塡充由W (鎢)所成的電極材’將其表面以 CMP (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法而平坦化。然後’藉由重複這些 工程,形成拴塞層15、金屬配線層16、拴塞層17及下部 電極1,然後將下部電極1就每一記憶胞地進行圖案化。 該下部電極1的開口部之大小,係設成直徑3 0 Onm。接著 ,爲了去除下部電極1的上面的氧化物,使用RF電源進 行逆濺鍍,以進行lnm程度的蝕刻。此時,將下部電極1 的表面平坦化成與絕緣層在實質上是同一高度。接著,藉 由DC磁控濺鍍,形成膜厚l.Onm的金靥Gd膜,然後將 處理室壓設成lmTorr(0.133Pa) ,02氛圍,以投入電力 5 00W之條件的RF電漿,將Gd膜進行10秒的氧化,該 Gd氧化物就作爲高電阻層2。 接著,堆積了 45mn的CuZrTeAlGe膜,以作爲離子 源層 3。其組成係爲 Cull%-Zrll%-Te29%-A142%-Ge7%( 原子%)。然後,在離子源層3上,形成膜厚20nm的W 膜,以作爲上部電極4。其後,將在半導體基板11之上全 面性形成的高電阻層2、離子源層3、及上部電極4,以跨 越記憶體陣列20之部分(記憶體部)全體都殘留的方式 進行圖案化,形成圖1所示的記憶元件10,並且對上部電 極4的表面進行蝕刻,形成厚度200nm的配線層(A1層 )以連接至用來給予中間電位(Vdd/2 )所需的外部電路 連接用的接點部分。接著,於真空熱處理爐中,施以2小 時、3 00 °C的熱處理。如此一來便製作了圖2及圖3所示 201011909 的記憶胞陣列20,作爲樣本1。 然後,製作除了離子源層3的構成以外均和樣本1同 樣的記憶元件1 0所成的記憶體陣列20,這些作爲樣本2 〜52。 (實驗2 ) (樣本2〜8 ) Φ 作爲離子源層3,將具有下記組成比的ZrTeAl層(
Cu/Zr = 〇 ),堆積45nm。此外,以下的「%」係意指「原 子 〇/〇 J 。 樣本 2 Z r 1 0 % - T e 5 0 % - A14 0 % 樣本 3 Zrl 3%-Te46%-A141°/〇 樣本 4 Zrl 6%-Te43%-A141% 樣本 5 Zr2 0%-Te4 1 %-A13 9% 樣本 6 Zr2 2%-Te3 7%-A141% ® 樣本 7 Z r 2 6 % - T e 3 5 % - A13 9 % 樣本 8 Z r 2 8 % - T e 3 2 % - A14 0 % (樣本1 0〜1 5 ) 作爲離子源層3,將具有下記組成比的CuZrTeAl層 (Cu/Zr=l),堆積 45nm。 樣本 10 Cu5%-Zr5%-Te38%-Al52% 樣本 11 Cu7.5%-Zr7.5%-Te37%-A148% 樣本 12 C u 9 % - Z r 9 % - T e 3 5 % - A14 7 % -23- 201011909 樣本13 樣本1 4 樣本1 5 (樣本20〜 作爲離」 (Cu/Zr=2) 樣本20 樣本2 1 樣本22 樣本23 樣本24 樣本25 (樣本例3 0 作爲離-(Cu/Zr=4) 樣本3 0 樣本3 1 樣本32 樣本33 樣本34 樣本3 5
Cul 3%-Zrl 3%-Te3 1 %-A143% C u 1 4 % - Z r 1 4 % - T e 3 0 % - A14 1 % C u 1 8 % - Z r 1 8 % - T e 2 7 % - A13 7 % 25 ) 子源層3,將具有下記組成比的CuZrTeAl層 ,堆積45nm。
Cul 2%-Zr6%-Te42%-A140%
Cul 4%-Zr7%-Te3 9%-A140%
Cul 6%-Zr8%-Te3 5%-A14 1 %
Cul 8%-Zr9%-Te3 3%-A140%
Cu2 1 %-Zrl 0%-Te29%-A140%
Cu24%-Zrl 2%-Te24%-A140% 〜3 5 ) f源層3,將具有下記組成比的CuZrTeAl層 ,堆積4 5 nm。
Cul 7%-Zr4%-Te39%-A140%
Cu2 0%-Zr5%-Te3 5%-A14 0°/〇 Cu24%-Zr6%-Te3 0%-A14 0°/〇 C u2 6 % - Zr 7 % - T e 2 7 % - A14 0 %
Cu3 2%-Zr8%-Te20%-A140°/〇 Cu3 6%-Zr9%-Tel 5%-A14 0%
-24- 201011909 (樣本4、40〜43) 離子源層3是使用Zr來作爲進行離子化的金屬元素 ’將具有下記組成比的膜,堆積4 5nm。Zr與Te的當量比 係設爲一定( 、5 0、6 1 % 〇 =1 ),而使A1的組成比變化爲20、31、41 樣本40 Zr2 2%-Te5 8%-A12 0°/〇 樣本41 Z r 2 0 % - T e 5 0 % - A 13 0 % φ 樣本4 Z r 1 6 % - T e 4 3 % - A14 1 % 樣本42 Zrl4%-Te36%-A150°/〇 樣本43 Zrl 1 %-Te2 8%-A16 1 % (樣本1、13 、51、52 ) 作爲離子源層3,將具有下記組成比的CuZrTeAlGe 層,堆積45nm。使Ge組成比變化爲0、7、10、15、20% ❹ 樣本13 Cul 3%-Zrl 3%-Te3 1 %-A143% 樣本1 Cul 1%-Zrl 1%-Te29%-A142%-Ge7% 樣本51 C u 8.5 % - Z r 8.5 % - T e 2 8 % - A14 0 % - G e 1 5 % 樣本52 C u 1 0 % - Z r 1 0 % - T e 2 0 % - A14 0 % - G e 2 0 % 順便一提 ,樣本 1、 3〜7、 11〜14、 22〜25、 34、 35 、41及42係爲實施例,樣本2、8、10、15、20、21、30 〜33 、 40 、 43 、51及52係爲比較例。 特性評價 -25- 201011909 (實驗1 ) 對於樣本1的記憶元件10的記憶胞陣列20 ’將上部 電極4所連接的上部配線設定成Vdd/2的中間電位’對所 選擇之記憶胞的閘極電極亦即字元線WL施加電壓而設成 ON狀態。然後,對電晶體Tr的源極/汲極領域13當中、 未被連接至記憶元件1〇者上所連接的電極、亦即位元線 BL,例如,進行以所望的脈衝寬來施加3.0V的「寫入動 作」,其後讀出電阻値。對記憶胞陣列中的1 〇元件X2列 @ 合計20元件進行之。接下來,對閘極電極施加3 ·〇ν而設 成ON狀態,而對上部電極與下部電極施加電壓與「寫入 」相反的電壓,進行「抹除動作」,讀出抹除狀態的電阻 値。該寫入及抹除動作,對記憶胞陣列反覆進行,藉此就 可評估重複動作特性。又,若使寫入及抹除動作時的脈衝 寬例如變窄,則可評估高速動作特性。首先,針對樣本1 (實施例)與樣本15 (比較例),以寫入l〇ns/抹除10ns 的高速脈衝條件重複進行1〇6次的動作特性之結果,示於 參 圖4。 如此,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樣本1( CuZrTeAlGe ),係 即使在高速脈衝條件下,仍可106次以上重複動作,寫入 •抹除動作特性及寫入·抹除保持特性的平衡優良。 又,使用樣本1重複1000次後,將10元件χ2列中的 1列’停止在寫入狀態,其後在1 3 0 °C的烤箱中保持1小 時,進行高溫加速保持試驗。其後將寫入狀態及抹除狀態 的電阻値予以讀出,在高溫加速保持試驗前後比較電阻値 -26- 201011909 ,評估資料保持特性。 首先,將寫入/抹除的脈衝寬,設成 5ns/lns、 10ns/10ns 及 100ns/100ns,將寫入電壓 Vw 設成 3.0V,將 寫入閘極電壓Vgw設成1.3V以使電流通過約ΙΙΟμΑ程度 ,將抹除閘極電壓設成3.0V而使抹除電壓Ve在0.7〜 2.5V之間變化,調查在各種條件下重複1〇〇〇次後的電阻 値。使用20元件x2列的記憶體陣列’ 1列係停止在寫入 狀態,剩餘1列係停止在抹除狀態,測定寫入狀態及抹除 狀態的電阻値。其後,調查1 3 〇 °C -1 h的高溫加速保持前 後,寫入狀態及抹除狀態的電阻値的抹除電壓依存性。其 結果示於圖5。實線係表不保持目U的電阻値’虛線係表不 保持後的電阻値。 一般而言,越是高速動作則越難以穩定動作’但即使 5ns以下的高速脈衝,仍可在寬廣的施加電壓條件範圍內 動作,因此可知即使在高速動作條件下仍可動作。又’各 圖形中的實線係爲資料剛寫入後的讀出電阻値’虛線係爲 130 r保持加速試驗後的電阻値’由結果可知’即使在高 速條件下進行寫入•抹除’仍可保持電阻値。亦即可知’ 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樣本1 ’係在高速寫入、抹除與此時的 資料保持以及1〇6次以上的重複特性上,是有相當高程度 地達成。 (實驗2 ) 接下來,爲了決定能夠高程度且良好平衡地實現必要 -27- 201011909 之記憶體特性的組成範圍’作爲從樣本1之組成中除了 Ge而求出ZrTeAl或CuZrTeAl之理想組成比的實驗,進 行了 Cu/Zr = 0、1、2、4的陽離子化元素與陰離子化元素 之比率依存的實驗。其結果示於以下。
Cu/Zr = 0時’樣本2〜8的結果示於圖6及圖7和表1 [表1]
樣本編號 Cu(%) Zr(°/〇) Te(%) Al(%) Zr/Te 保持 重複 樣本2 0 10 50 40 0.20 X X 樣本3 0 13 46 41 0.28 〇 〇 樣本4 0 16 43 41 0.37 〇 〇 樣本5 0 20 41 39 0.54 〇 〇 樣本ό 0 22 37 41 0.59 〇 〇 樣本7 0 26 35 39 0.74 〇 〇 樣本8 0 28 32 40 0.88 〇 X 由樣本2〜8,Zr/Te之組成比是在0.2〜0.88變化, 但Zr量較少時,重複特性及保持特性均不良好,隨著Zr 組成增加而保持特性有所提升。另一方面,重複特性係在 樣本3〜7中爲良好,但是若樣本8的Zr/Te比到達0.88 ,則重複就爲變得困難。因此,當Cu/Zr = 0,如表1所示 ,Zr/Te的當量比係爲0.28以上0.74以下之範圍,這是獲 得良好特性上所必要的。
Cu/Zr=l時,樣本10〜15的結果示於圖8及圖9和表 -28- 201011909 [表2]
樣本編號 Cu(%) Zr(%) Te(%) Al(°/〇) Zr/Te 保持 重複 樣本10 5 5 38 52 0.13 X X 樣本π 7.5 7.5 37 48 0.20 〇 〇 樣本12 9 9 35 47 0.26 〇 〇 樣本13 13 13 31 43 0.42 〇 〇 樣本14 14 14 30 41 0.47 〇 〇 樣本15 18 18 27 37 0.67 〇 X ❹ 與Cu/Zr = 0同樣地,Zr/Te的當量比小於〇·2時,則 動作特性就不良好。又,雖然Zr/Te的當量比大於0.47時 保持特性依然良好,但是重複特性卻降低。因此,當 CU/Zr=l時,爲了獲得平衡的記憶體特性,Zr量係7.5%以 上,Zr/Te的當量比係爲0.2以上0.47以下之間,是必要 的。
Cu/Zr = 2時,樣本20〜25的結果示於圖10及圖11和 表3。 G [表 3] ______ 案本編號 Cu(%) Zr(%) Te(%) Al(%) Zr/Te 保持 重複 樣本20 12 6 42 40 0.14 X X 樣本21 14 7 39 40 0.18 X X 樣本22 16 8 35 41 0.23 〇 〇 樣本23 18 9 33 40 0.27 〇1 〇 樣本24 21 10 29 40 0.34 〇 〇 樣本25 24 12 24 40 0.50 〇 〇 在Cu/Zr = 2時也同樣地’ Zr/Te的當量比若變得非常 大,則保持特性有所改善,並且重複特性也有提升,因此 -29- 201011909
Zr量係8%以上、Zr/Te的當量比係0.23以上,是必要的 〇
Cu/Zr = 4時,樣本30〜35的結果示於圖12及圖13和 表4。 [表 4]_ _ 樣本編號 Cu(%) Zr(%) Te(%) Al(°/〇) Zr/Te 保持 重複 樣本30 17 4 39 40 0.10 X X 樣本31 20 5 35 40 0.14 X X 樣本32 24 6 30 40 0.20 〇 〇 樣本33 26 7 27 40 0.26 〇 〇 樣本34 32 8 20 40 0.40 〇 〇 樣本35 36 9 15 40 0.60 〇 〇
在Cu/Zr = 4時也同樣地,隨著Zr/Te的當量比變大, 保持特性有所改善,並且看到重複特性的提升。但是’ Zr/Te的當量比爲0·20、0.26的樣本32、33,雖然有獲得 良好的保持特性,但難謂獲得足夠的重複特性。因此,當 Cu/Zr = 4時,爲了獲得平衡的記憶體特性,Zr必須要爲 8%以上。 從以上的結果可以說,Cu/Zr=0、1、2、4時可高程度 且平衡良好地實現記憶體特性的Zr/Te的當量比,係爲 0.2〜0.74之範圍。此外,圖14係將這些Cu/Zr的當量比 ,僅以CuZr的分率亦即Cu/ ( Cu + Zr )換算而作爲橫軸, 縱軸係對Zr/Te的當量比的上限與下限作圖而成。該圖14 中還呈現了,當A1量爲40 %時,Zr量可含有7.5 %以上的 Cu/ ( Cu + Zr )分率之領域。更理想的組成領域係爲圍繞這 -30- 201011909 領域(斜線部分),該領域是表示最佳的(:!1、21及 T e之關係。 (實驗3 ) 接下來,爲了使用樣本4及40〜43來調查A1含有量 之依存性’進行和實驗2同樣的評估。其結果示於圖15 及圖16與表5。
[表51 樣本編號 Cu(%) Zr(%) Te(%) Al(%) Zr/Te 保持 重複 樣本40 0 22 58 20 0.38 〇 X 樣本41 樣本4 0 20 50 30 0.40 〇 〇 0 16 43 41 0.37 〇 〇 樣本42 0 14 36 50 0.39 〇 〇 樣本43 0 11 28 61 0.39 X 〇 從這些結果可知,A1量爲20 %時,重複特性不足,但 是隨著其增加就會改善。另一方面,保持特性係若A1量 增加至60%就會開始降低。因此,可說A1的適量添加量 係爲3 0〜5 0%。又,若比較樣本41、4及42的結果,則 雖然有微小差距,但A1量爲4 1 %的樣本4是平衡最佳。 因此,更理想的A1量係爲3 0〜4 1 %。 (實驗4) 接下來,爲了使用實驗1、13、51及52來調査Ge含 有量之依存性,進行和實驗2同樣的評估。其結果示於圖 1 7及表6。 -31 - 201011909 [表6]
樣本編號 Cu(%) Zr(°/〇) Te(%) Al(°/〇) Ge 保持 重複 樣本13 13 13 31 43 0 〇 〇 樣本1 11 11 29 42 7 〇 〇 樣本51 8.5 8.5 28 40 15 〇 〇 樣本52 10 10 20 40 20 X X 由這些結果可知,藉由適量添加Ge’可提升重複特 性。但是,Ge的添加量若超過1 5% ’則保持特性會開始 惡化,因此Ge添加量係爲1 5 %以下,較爲理想。 如以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是將Zr/Te的組成比設 成0.2〜0.74,A1的添加量設成30〜50原子%、Zr的添加 量設成7.5〜2 6原子% ’以及Ge的添加量設成1 5 %以下。 藉此,就可使構成元素的功能發揮最大極限’可增重複動 作次數,並且解決寫入·抹除的高速動作性能與高速動作 時的電阻値保持特性的取捨關係’提供平衡優良的記憶元 件1 0。又,因爲電阻値的保持特性提升,所以例如從低電 阻狀態變化至高電阻狀態之際’藉由調整抹除電壓,就可 製造出處於高電阻狀態與低電阻狀態之間的中間狀態。藉 此,可達成多値記憶,可實現大容量化。 以上,雖然舉出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但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記實施形態及實施例,可做各種變形 。例如,只要不破壞上記組成比率之範圍’則亦可添加Zr 以外的過渡金屬元素(Ti、Hf、V、Nb、Ta ' Cr、Mo、W ),除了 Cu以外還亦可添加Ag、Ni、Zn等。 -32- 201011909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記憶元件之構成的 剖面圖。 [圖2]使用圖1之記憶元件的記憶胞陣列之槪略構成 的剖面圖。 [圖3 ]同一記憶胞陣列的平面圖。 [圖4]樣本〗、14的高速動作時之重複特性的圖示。 〇 [圖5]樣本1中的寫入狀態及抹除狀態之電阻値的抹 除電壓依存性的特性圖。 [圖6]樣本2〜5的保持加速試驗前後之電阻値變化予 以作圖而成的散布圖與重複特性的圖示。 [圖7]樣本6〜9的保持加速試驗前後之電阻値變化予 以作圖而成的散布圖與重複特性的圖示。 [圖8]樣本1〇〜12的保持加速試驗前後之電阻値變化 予以作圖而成的散布圖與重複特性的圖示。 [圖9]樣本13〜15的保持加速試驗前後之電阻値變化 予以作圖而成的散布圖與重複特性的圖示。 [圖10]樣本20〜22的保持加速試驗前後之電阻値變 化予以作圖而成的散布圖與重複特性的圖示。 [圖11]樣本23〜25的保持加速試驗前後之電阻値變 化予以作圖而成的散布圖與重複特性的圖示。 [圖12]樣本30〜32的保持加速試驗前後之電阻値變 化予以作圖而成的散布圖與重複特性的圖示。 [圖13]樣本33〜35的保持加速試驗前後之電阻値變 -33- 201011909 化予以作圖而成的散布圖與重複特性的圖示。 [圖14]Cu、Zr及Te的最佳組成領域的圖示。 [圖15]樣本40、41、4的保持加速試驗前後之電阻値 變化予以作圖而成的散布圖與重複特性的圖示。 [圖16]樣本42、43的保持加速試驗前後之電阻値變 化予以作圖而成的散布圖與重複特性的圖示。 [圖17]樣本13、1、51、52的保持加速試驗前後之電 阻値變化予以作圖而成的散布圖與重複特性的圖示。 _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下部電極 2 :高電阻層 3 :離子源層 4 :上部電極 5 :記憶層 1 〇 :記憶元件 ❿ 1 1 :矽基板 1 2 :元件分離層 13 :源極/汲極領域 14 :閘極電極 15 :拴塞層 1 6 :金屬配線層 17 :拴塞層 1 8 :活化領域 -34- 201011909 20 =記憶體陣列 21 :接觸部 22 :接觸部 B L :位元線 PL :平板電極 Tr : MOS電晶體 WL :字元線

Claims (1)

  1. 201011909 七、申請專利範面: 1. 一種記憶元件,其特徵爲, 具備: 第1電極及第2電極;和 記憶層,係被設在前記第1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並 且具備離子源層; 前記離子源層,係含有Te、S及Se當中之至少1種 硫屬元素,並且至少含有Zr及A丨,前記離子源層中的Al 含有量係爲30原子%以上50原子%以下之範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記憶元件’其中 9 前記離子源層係含Cu。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記億元1 件,其中, 前記離子源層中的Zr之含有量,係爲7.5原子%以上 26原子%以下之範圍。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記憶元件,其中 相對於前記離子源層中所含之硫屬元素的合計量’ ΖΓ 之組成比率( = Zr(原子%)/硫屬元素之合計(原子%)),係爲 0.2以上0.74以下之範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記憶元件,其中 , 前記離子源層係含Ge’前記離子源層中的Ge之含有 201011909 量係爲15原子%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記憶元件,其中 9 前記記憶層,係與前記離子源層一起具有電阻値高於 前記離子源層的高電阻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記憶元件,其中 φ 藉由對前記第1電極及前記第2電極的電壓施加’以 在前記記憶層內形成至少含有前記Zr的電流路徑,或是 藉由至少由前記Zr所造成的多數缺陷之形成,以降低電 阻値。 8. 一種記憶裝置,其特徵爲, 具備:複數記憶元件,係具有記憶層,其係在第1電 極與第2電極之間含有離子源層;和脈衝施加手段,係用 來對前記複數記億元件選擇性地施加電壓或電流之脈衝; 春 前記離子源層,係含有Te、S及Se當中之至少1種 硫屬元素,並且至少含有Zr及A1,前記離子源層中的A1 含有量係爲30原子%以上50原子%以下之範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記憶裝置,其中 前記複數記憶元件,係記憶2値以上之多値資訊。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記憶裝置,其中 於相鄰的複數記憶元件中,構成前記記憶元件之至少 -37- 201011909 一部分的層,是由同一層所共通形成。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記憶裝置,其中 前記複數記憶元件中的共通的層係爲高電阻層、離子 源層及第2電極,前記第1電極係對每一元件個別地形成
    -38-
TW098128681A 2008-09-02 2009-08-26 Storage element and storage device TW20101190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4914 2008-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1909A true TW201011909A (en) 2010-03-16
TWI379413B TWI379413B (zh) 2012-12-11

Family

ID=41797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8681A TW201011909A (en) 2008-09-02 2009-08-26 Storage element and storage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16313B2 (zh)
JP (1) JP5434921B2 (zh)
KR (1) KR101519696B1 (zh)
CN (1) CN102132407B (zh)
TW (1) TW201011909A (zh)
WO (1) WO201002692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1532B (zh) * 2011-06-10 2014-09-01 Sony Corp 記憶體元件及記憶體裝置
TWI491023B (zh) * 2011-06-30 2015-07-01 Sony Corp 記憶體元件,製造其之方法,及記憶體裝置
TWI497491B (zh) * 2011-03-04 2015-08-21 Sony Corp 記憶體元件及記憶體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69607A (ja) * 2010-09-21 2012-04-05 Toshiba Corp 磁気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メモ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84765A (ja) * 2010-10-14 2012-04-26 Sony Corp 不揮発性メモリ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06390B2 (ja) * 2011-05-16 2014-10-15 株式会社東芝 不揮発性抵抗変化素子
JP5457609B2 (ja) * 2011-09-08 2014-04-02 Jx日鉱日石金属株式会社 Cu−Te合金系焼結体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の製造方法
US9318699B2 (en) 2012-01-18 2016-04-19 Micron Technology, Inc. Resistive memory cell structures and methods
US8691622B2 (en) 2012-05-25 2014-04-08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cell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memory cells
US8866122B1 (en) 2012-06-14 2014-10-21 Adesto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esistive switching devices having a buffer layer and methods of formation thereof
US9252359B2 (en) 2013-03-03 2016-02-02 Adesto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esistive switching devices having a switching layer and an intermediate electrode layer and methods of formation thereof
EP3124647B1 (en) 2014-03-28 2018-08-29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rporation Sputtering target comprising al-te-cu-zr allo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EP3170916B1 (en) * 2014-10-09 2019-01-23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rporation Sputterring target comprising al-te-cu-zr-based allo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21103749A (ja) * 2019-12-25 2021-07-15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抵抗変化素子
US11462282B2 (en) * 2020-04-01 2022-10-0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memory structure
KR102581503B1 (ko) * 2022-10-31 2023-09-21 한국과학기술원 상변화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59743B1 (en) 1999-02-11 2007-05-02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Programmable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and programming same
US6209464B1 (en) 1999-02-19 2001-04-03 Stratis Corporation Indexed pallet
JP4830275B2 (ja) * 2004-07-22 2011-12-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憶素子
US7423906B2 (en) * 2006-03-14 2008-09-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ntegrated circuit having a memory cell
EP1835509A1 (de) * 2006-03-14 2007-09-19 Qimonda AG Speicherzelle, Speicher mit einer Speicherzelle und Verfahren zum Einschreiben von Daten in eine Speicherzelle
JP5088036B2 (ja) * 2007-08-06 2012-12-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憶素子および記憶装置
JP5423941B2 (ja) * 2007-11-28 2014-0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憶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記憶装置
JP4466738B2 (ja) * 2008-01-09 2010-05-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憶素子および記憶装置
JP2012186316A (ja) * 2011-03-04 2012-09-27 Sony Corp 記憶素子および記憶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7491B (zh) * 2011-03-04 2015-08-21 Sony Corp 記憶體元件及記憶體裝置
TWI451532B (zh) * 2011-06-10 2014-09-01 Sony Corp 記憶體元件及記憶體裝置
TWI491023B (zh) * 2011-06-30 2015-07-01 Sony Corp 記憶體元件,製造其之方法,及記憶體裝置
US9356232B2 (en) 2011-06-30 2016-05-31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memory element with ion source layer comprised of two or more unit IO source lay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34921B2 (ja) 2014-03-05
US20110155988A1 (en) 2011-06-30
TWI379413B (zh) 2012-12-11
WO2010026924A1 (ja) 2010-03-11
CN102132407B (zh) 2013-07-24
JPWO2010026924A1 (ja) 2012-02-02
CN102132407A (zh) 2011-07-20
KR20110068984A (ko) 2011-06-22
US8816313B2 (en) 2014-08-26
KR101519696B1 (ko) 2015-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9413B (zh)
EP2178122B1 (en) Memory element and memory device
JP4848633B2 (ja) 記憶素子及び記憶装置
TWI472018B (zh) Memory elements and memory devices
TWI491023B (zh) 記憶體元件,製造其之方法,及記憶體裝置
JP4396621B2 (ja) 記憶素子及び記憶装置
KR101913860B1 (ko) 기억 소자 및 기억 장치
JP4539885B2 (ja) 記憶素子および記憶装置
TWI542054B (zh) 記憶體元件,製造其之方法,及記憶體裝置
KR101796790B1 (ko) 기억 소자 및 기억 장치
TWI540776B (zh) 儲存裝置及儲存單元
JP5724651B2 (ja) 記憶素子および記憶装置
JP5360145B2 (ja) 記憶素子及び記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